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穿越之掉崇祯面前TXT下载穿越之掉崇祯面前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穿越之掉崇祯面前全文阅读

作者:叫天     穿越之掉崇祯面前txt下载     穿越之掉崇祯面前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151 有钱能使鬼推磨

    和吴襄一样担着心事的人,京师之中还有很多。

    这不,原兵部尚书陈新甲,虽然已是深夜,却毫无睡意,通过开着的窗户,仰头看着夜空中挂着一轮冷月,时不时地,还来一声长吁短叹。

    不知道过了多久,房子里终于响起了一个恼怒的女声:“老爷,你光担心有什么用?长吁短叹的,再这么下去,你还没愁死,奴家就被你冻死了!”

    陈新甲听到,又是长叹了一口气,终于伸手关了窗户,转头看向床上那人,他的爱妾,意气消沉地说道:“等回头锦衣卫来查,你说,怎么躲得过去呢?”

    “老爷你也真是,这有什么发愁的!”床上这女人听了,打了个哈欠道,“躲不过去就别躲呗,拿钱砸便是,无非是钱多钱少而已!”

    “你懂什么?”陈新甲听了,忍不住训斥了一句,不过又有点不舍得,就给她解释道,“这个锦衣卫指挥使又不是一个贪钱的人!你难道没听过么?前阵子他还把皇上赏他的银子全都捐给了那些难民之用。”

    这女人听了,一边贴心地替陈新甲除去外衣,服侍他躺下,一边开口说道:“他之前那么做,无非是为了一个名声,难道皇上知道了之后,还能亏待他?”

    为邀直名的事儿,陈新甲不是没想过。但他总感觉,这个张明伟好像真不是怎么在意钱的!之前不是没人给他送礼过,可他一转手就都拿去花在了难民身上!

    他把这个意思一说,那女人顿时一声不屑,随后趴在陈新甲的怀里问他道:“当官不就是为了发财?奴家就不信了,这世上有不爱荤腥的猫?如今他已得圣宠,又把你们这些嫉妒他,眼红他的人都扳倒了,接下来自然是该享受了。”

    说到这里,看到陈新甲在沉思,并没有说话,她就继续说道:“俗话说得好,有钱能使鬼推磨!老爷只要用钱砸,奴家就不信了,他凭什么会咬着老爷不放?如果他真还要咬着老爷不放的,那就是钱不够!”

    说到这里,她冲陈新甲脸上哈了口气,再说道:“老爷只要舍得砸钱,再表示依附他,以他马首是瞻。那他有什么理由不放过老爷?说不定老爷不但能官复原职,甚至还能更进一步都未必可知呢!”

    听到这话,陈新甲不由得眼睛一亮。

    对他来说,有钱能使鬼推磨这句话,他是绝对认可的。毕竟他平时也是大肆收取孝敬,总会认为别人也是差不多。

    在原本的历史上,他被关入大牢之后,也是拿出大笔的钱财,收买御史廖国遴、杨枝起等人为他说话。

    此时,他听了爱妾的一番话,除了认同之外,还眼睛一亮。

    对了,之前的时候,总感觉这个兴国公会触犯自己的利益,因此就想着弹劾他,扳倒他。如今要是换过来,而是去巴结他,能为他所用,当他的一条狗,总不可能还要喊打喊杀的吧?

    这思路的转变,让陈新甲觉得终于不再迷茫了,心情顿时就好了不少。可是,一想起要拿大笔的钱去扭转和兴国公的关系,他就立刻又觉得心疼不已。

    于是,他便拍了下怀中人的后背,有点不满地说道:“为何之前不说?要是早点投过去,估计都不用花银子了!”

    这女人一听,便立刻撒娇起来,磨着陈新甲道:“之前的时候,谁知道这位兴国公竟然会如此得宠!”

    听到这话,陈新甲不由得心中又妒忌起来,谁说不是呢!

    ………………

    类似有陈新甲这样想法的人,整个京师中,绝对是有一些的。不过还没等他们行动起来,又是一个非常大的消息传开了。

    “什么?原户部给事中左懋第竟然当了吏部尚书?这怎么可能?”

    “是啊,这是一步登天啊,这升官的速度也太快了吧?”

    “这有什么,告诉你们,原长沙知府堵胤锡,更是封为文渊阁大学士,入阁了!”

    “这还有没有天理了?堵胤锡是什么人,听都没听过,竟然入阁了?”

    “……”

    总之,左懋第和堵胤锡的事情一传开,大明京师官场上,一开始全都不信。毕竟像这样一步登天的升官速度,整个大明朝又能有几个人?

    真得,这事儿说出去,谁信!

    然而,他们求证之后,很快便证实,这都是真事!

    这一下,京师官场上就炸了!特别是昨天还有一大群官员被一起罢免,今天有人的官位就是一步登天,简直是两个极端,放在一起对比,更是刺激无比。

    很自然的,很多人在证实消息之后,都是非常嫉妒左懋第和堵胤锡两人。所谓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就在背后议论这两人的任命都是中旨,竟然都还接旨了,真是没骨气。

    不过更多的人,感觉这两人如此诡异的升官,必定是有什么原因,就纷纷打听了起来。

    事实上,也不用费多少劲,他们很快就打听出来了。

    原因无他,就只是因为他们是兴国公向皇上举荐的!

    这一下,很多人都明白了。

    看看,和兴国公作对的,不管是什么人,全都会丢官去职;而那些投靠兴国公的,看到了没有,直接就是吏部尚书,还有内阁辅臣的待遇!

    不用说了,认识到这一点,而官场上又最是势利。

    那些之前因为各种原因,或者不在,或者干其他事情,或者官位不够,没有参与弹劾张明伟的人,就最先行动起来,拿着礼物前去拜访兴国公,试图投靠。

    很快的,就连那些弹劾过张明伟的,也假装自己没有弹劾过,腼着脸去凑热闹,试图认个祖宗。

    一时之间,兴国公府便一下又门庭若市起来。

    ………………

    张明伟还在忙着查抄抓人,又要和皇帝等人商量京营重建的事情,冷不丁地听到蓝地保过来衙门禀告有好多人送礼的事情后,稍微愣了下,心中想着,难道他们不知道自己在抓贪污受贿的么?

    回过神来,其实也无所谓了,他们想送就送了。反正自己这边有坤兴公主在,就让她去收礼记账便是,毕竟,谁嫌银子多!

    这送上门来的银子,不收白不收!

    于是,那些送礼上门的人,压根就没见到兴国公。但是,他们送得礼,却是收下了。

    之前的时候,也有过这么一次。有的人就开始患得患失了,既心疼这个钱,又担心这个钱没起到效果。

    就这么的,两天之后,忽然又有消息传出来。

    勇卫营副将周遇吉平定房山贼乱有功,抓捕朱纯臣逆贼,接管京营同样有功,充任总兵官,挂平贼将军印,也就是军职上成为一方总兵,另外,还封爵忠贞伯。至于勇卫营其他有关将士,也全都得到了提拔。

    对于周遇吉升任总兵,其实并没有多少意外。可是,还被封了忠贞伯,那这事儿就稀罕了。

    勇卫营中最为有名的,就是先一步成为总兵的孙应元和黄得功。如今他们两人都领兵在外,征战沙场,不过并没有爵位。

    而次一等的周遇吉,虽然也有不少战功,但比起来肯定没有孙应元和黄得功大。平定房山贼乱,那算哪门子的功劳?真正拿的出手的,其实就是抓捕朱纯臣了。可是,这个事情,要是换成其他两位总兵来做,也一样没问题。

    于是,很快,基本上大部分人都得到一个结论,因为周遇吉和兴国公走得近,所以才得了这个好处!

    这么一来,顿时,不少还在观望的人,就全都不再观望了。原本还舍不得拿钱砸的,也不管了。总之,就要砸得让兴国公同意,能为其门下走狗不可。

    然而,他们却没想过,刘宗周到后来一直为兴国公说话,不还是左都御史,又没有升官!

    如果说他的官位已经够高,那么方以智和黄宗羲呢?这是兴国公的真正学生,不也没有什么封赏!

    当然,有关方以智与黄宗羲两人和张明伟的关系,目前还只有很少人知道而已。但是,崇祯皇帝知道。

    还真别说,崇祯皇帝就曾向张明伟提过,他的学生肯定是不错的,要不给他们封个什么官。

    对此,张明伟拒绝了,意思是让他们安心做学问。等到军事上理顺,天下不是那么危急了,再来重点关注他们正在研究的东西好了。

    至于周遇吉封爵的真正原因,其实还是两次刺客试图行刺张明伟的时候,没有让他们得逞,加上平日都要靠他们夫妻俩保护张明伟和坤兴公主,崇祯皇帝拿出一个伯爵的封赏,那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

    崇祯十五年三月二十日,左应选接旨回京。崇祯皇帝立刻通知张明伟,一番沟通之后,便于三月二十二日,张明伟领三千勇卫营,由周遇吉为主将,浩浩荡荡地开往山海关。

    虽然兴国公的这次出京,朝堂上并没有任何消息。但是,所有人在知道目的地是山海关之后,就肯定这是去收拾松锦之战残局的。

    这么一来,很多人都好奇了。

152 必须巴结啊

    大明的官员,不管多优秀,可只要沾上辽东,去对付建虏的话,最终的结果都不好。

    最近的前车之鉴,就有一个,洪承畴。

    他在出任蓟辽总督之前,从陕西布政使参政的职位开始剿贼,可以说是所向无敌,杀得流贼闻风丧胆,从而也让平步青云,延绥巡抚,三边总督等等。

    然而,等他当了蓟辽总督之后,就再没有什么战绩,最后更是导致松锦之败,把大明主力败了个精光!

    如今,兴国公在官场上比起洪承畴来说,就更是奇迹。他去山海关,能行么?

    还有,现在关外的情况怎么样了?兴国公又会怎么样收拾关外的残局?

    按照他在京师的表现看,那完全可以说是嫉恶如仇,凡贪赃枉法之徒,贪墨军饷之人,全都是要收拾的。

    虽然在京师最近几天,好像兴国公府也在收礼,有点变了。但是,他会怎么对付逃跑的六大总兵?这真得是很好奇?

    京师上下,不但对于兴国公此去山海关到底能不能平安归来,甚至还有不少人对“青天”还能不能保持“青天”本色,都有了一个疑问。

    当勇卫营军队远去之时,城门这边,有一群人抬着两顶轿子落在路边,从其中的一顶轿子里钻出了一个胖子,遥望着远处勇卫营的背影,不由得连连叹息道:“啊呀,还是来晚了一步啊!”

    “是啊,老爷,谁能想到兴国公会不声不响地又出京呢!”他身边的家丁,讨好地附和道。

    这胖子听了,心中却知道怎么回事。归根结底,还是自己有点舍不得啊!

    这么想着,他转身走向另外一顶轿子,柔声对里面的人说道:“兴国公已经走远了,我们还是先回府吧!”

    说完之后,没听到轿子里有动静,便伸手过去,掀起轿子上的窗帘看了一下。就见里面坐着一个年轻女子,相貌之美,让看多了美人的他,还是失神了一会。

    这个女人,可是他在知道女儿病重之后,为了继续享受荣华富贵,甚至更进一步,用重金从江南搜罗来的。

    原本是想着万一女儿没了,就把这个干女儿送进宫去代替。结果没想到,他女儿竟然康复了,而这一切,都是因为兴国公的原因。甚至还有他那个亲外孙之死,也是被兴国公查到凶手的。

    这么一来,他就没有必要把这个干女儿送进宫去了。又知道了兴国公如今如日中天,便想着去巴结,很自然地,这个干女儿就是最好的礼物。

    只是有点舍不得,犹豫了几天,没想到兴国公竟然就出京了。

    如果按照原本的历史上发展,他女儿死了后,这干女儿想送进宫去,但崇祯皇帝没要。他就转手巴结当时如日中天的吴三桂,约了吴三桂到府上看戏,一下便成了。也因此,在野史上,据说他这个干女儿惹出了无数的风波。

    此时,他看到这个干女儿表面好像波澜平静,其实还是被他给看出了一丝失望,不由得心中有点吃醋。

    但是,又有什么法子呢?这个女人,他花钱买来,却是不能碰的!

    这么想着,他便放下帘子,挥手喝道:“走走走,打道回府,老爷我还要再多听她唱几个曲儿!”

    ……………………

    对于兴国公的突然离京,京师这边议论纷纷,而在山海关那边,自然也有京师这边的人,快马加鞭,日夜兼程跑去通风报信的。

    这么一来,山海关这边,大小兵头,只要开口,必然就是这个新近崛起的朝堂新贵。

    这不,在山海关中的一座深宅大院内,有六个人齐聚一堂,正在说着话。

    “长伯,你家都在京师,消息最是灵通。你说,这个兴国公领着勇卫营跑来山海关,会怎么处置我们?”

    “是啊,我这心里都没底。说起来真是倒霉,为了这次的事情,给那陈新甲送了那么重的礼,结果我们的事情还没有个结果,他倒是丢官去职了!”

    “谁说不是呢!早知道的话,就不给他送了!”

    “是啊,我这边都还在凑钱,给新任兵部尚书再送一份。但是,没等到新任兵部尚书的消息,却等来了这个兴国公,这没准备好的,可怎么办好啊?”

    “呵呵,你们啊,就是心急。要我说啊,送这个钱干什么,如今朝廷官军中,关内关外,多少人撤兵有被处置的?”

    “你胆肥,但我告诉你,你这个逃跑将军,一次两次没事,可夜路走多了,呵呵……”

    “你说什么?你敢咒我?”

    “咒你?我这是实话而已,你敢说你不是逃跑将军?崇祯十一年的时候,谁跑了?”

    “……”

    说着说着,大堂内就吵了起来。不用说,这六位,就是在松锦之战中逃得性命,等待朝廷发落的那六位总兵。

    坐在主位的那个,年纪看着在这六个人中最小,且保养得也不错,一看就是富贵出身。此时,有点听不下去了,便咳嗽了几声,终于让大堂内稍微安静了下来。

    这个人,就是宁远总兵吴三桂了。

    虽然六个人都是全军覆没,可要论起底子来,自然是吴三桂的底子最为雄厚。这不,就连山海关这里的房产,也数他的最大。

    看到他们安静了下来,吴三桂便开口说道:“我父亲确实刚有消息传来,说句实话,这个兴国公得圣宠,我大明朝无人能出其左右,这一点是肯定的。如果我们能过这兴国公这一关,那就肯定没事,说不定被他看上的话,前程可期!”

    “真得,长伯,你快说说这个兴国公,听着这爵位名字,就知道皇上对他有多宠信了。可惜我在京师那边没什么人脉,不了解情况!”

    吴三桂听了,转头看了一眼说话的大同总兵王朴,心中其实有点鄙视,不想和这个王朴多说话。

    但是如今六个人同命运,不止王朴,其他人也在关注,他便回答道:“兴国公是从月初突然在大明官场上出现的。最开始的官职是京畿之地难民安置使,一开始就赐了尚方剑,王命旗牌的。随后,因为安置难民有功,皇上便封了他为兴国公……”

    六大总兵中其实不止王朴,包括其他几个人,对京师还真没有吴三桂熟悉,因此都在认真听着。

    只是一个开头,就已经惊到他们了。这兴国公在官场上的.asxs.真高,估计除了太子,都没谁了吧?

    “……当时首辅周延儒对兴国公有意见,便被皇帝给下了诏狱,现在都还关在那里!”吴三桂说话的时候,心中其实也有嫉妒,比他牛得太多了,“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试图干掉他,结果失手而赔了性命。原司礼监掌印太监兼东厂提督王德化,原御马监掌印太监王之心,甚至还有周皇后的亲弟弟,太子的亲舅舅……”

    吴三桂把有关张明伟的事情,大概都说了一遍,说得在听的其他五个总兵,那是瞠目结舌。他们脸上的那羡慕嫉妒恨,怎么掩盖都掩盖不住。

    他们长这么大,还从没有见过,甚至是连听都没听过,竟然有这样一个人能如此受皇帝宠信?每一件事,要是以前说出来,他们都难以相信。可偏偏这么多难以置信的事情,全都发生在一个人身上了。

    吴三桂说到最后,看着其他五个人,带着一点羡慕道:“被兴国公看中的人,都是飞黄腾达了。新任辅臣堵胤锡,新任吏部尚书左懋第,这些人以前算什么,就是因为兴国公举荐才有了今天。这和我们武将关系不大的话,就说周遇吉好了,忠贞伯,诸位,忠贞伯啊!”

    大明的爵位,要一直到崇祯朝的最后一年才会多起来,到了南明时代,就更是泛滥了。不过此时,还是很稀罕的。

    在座的这六个人,都已经是军职最高的总兵了。他们最想要的,当然也就是封爵了。因此,听到周遇吉就是巴结上了兴国公,就得了一个爵位,那是真得相当羡慕的。

    在听吴三桂说完之后,密云总兵唐通一拍他的大腿,站起来着急地说道:“啊呀,我手头已经没钱了,我得立刻去凑钱,诸位,告辞!”

    其他几个人一听就知道这是什么意思,也连忙站起来告辞。

    甚至就连王朴这个吝啬出名的,也是激动地站起来,向外走了几步之后,忽然停住,对吴三桂说道:“我回大同取钱太远了,要不,长伯兄借我一点?”

    明明比吴三桂的年纪要大,为了借钱,都自愿当个弟弟了。

    “我哪有那么多钱财!”吴三桂当然不肯了,自己之前已经大出血了一次,这次还不知道送多少才能打动兴国公呢!

    然而,王朴竟然不肯罢休,还想纠缠,最终吴三桂甩袖走人,才摆脱了他的纠缠。

    吴三桂之所以对这几个总兵都透露了这个消息,其实也是有一点不敢肯定。万一兴国公要是不贪财的话,其他人不送,就他送了,拿他开刀怎么办?

    因此,大家一起送礼,相对来说会更安全一点。然后见机行事,看看兴国公是怎么样一个人,然后决定是不是偷偷再送一份大礼。

    这就是他的打算,也是吴襄的想法。

    终于,这一日,张明伟到达了山海关。

153 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为100月票加更)

    如今的山海关,蓟辽总督洪承畴兵败被俘,人已经不在了。剩下最大的官就是两个巡抚。

    其中辽东巡抚管着山海关之外到锦州的这块区域,现任辽东巡抚是在二月份刚上任的范志完,目前还在宁远。

    另外一个巡抚,是在崇祯四年的时候,从顺天巡抚、天津巡抚中分离出,全衔称巡抚山海、永平等处地方,赞理军务,辖区包括永平府以及山海关附近等地的山永巡抚。

    张明伟的到来,是山永巡抚朱国栋,领着吴三桂等逃回来的将领一起迎接的。

    按理来说,巡抚也算是钦差,代表皇帝的。可是,张明伟却是锦衣卫指挥使,兴国公爵位,手中还有尚方剑,王命旗牌什么的。因此,朱国栋也算是有自知之明的,见着张明伟,就很自觉地以见上官的礼节参见。

    对于他,张明伟倒没什么特别关注。而是把目光转向了他身后的那几个总兵。

    在朱国栋自我介绍之后,吴三桂便立刻恭敬地单膝跪地道:“罪将宁远总兵吴三桂,见过国公爷!”

    其他几个人也都非常老实,跟着吴三桂一起报着自己的名参见。

    经过将近一个月的骑马实践,张明伟已经有点习惯这古代的交通工具了。坐在马上,显得很自然,低头打量着这几个总兵,特别是吴三桂,很是盯了几眼,然后才点点头,态度不咸不淡地“嗯”了一声而已。

    随后,他才转头看向朱国栋,对他说道:“皇上命我前来处理这里的事务,还请朱中丞给我详细说说吧!”

    朱国栋听了,心中稍微有点诧异,不是传闻这位国公非常嚣张的么?可这说话,好像感觉还可以啊!

    虽然是这么想着,他也不敢就大意了,连忙恭敬地迎着张明伟入山海关,同时给张明伟说道:“国公不知,此次大战,将士们打得是真尽力了!无奈陈本兵来信催促,仓促出兵,以致原本就不多的粮草被断,导致功亏一篑。唉!”

    听到这话,本来在看着前方的张明伟,不由得转头看了一眼在他身后侧的朱国栋,心中想着,这是开始推卸责任了?

    后世时候,他一直是写崇祯前期的历史,最晚那也只是到了崇祯十一年而已。说真的,对于崇祯十五年后的这些事情,因为没有刻意查过,还真不是很了解。

    也是如此,在他和崇祯皇帝商量这边的事情时,最终还是让他到山海关来看着办,而不是在京师就有定下了具体的处置意见。

    朱国栋看到张明伟的反应,便连忙又解释道:“真的,国公要是不信,可随便查下,将士们真得是尽力了!虽说这一战,我们是败了,但建虏也没有好到哪里去!”

    张明伟只是转头看了一眼他,就又转回头,也不发表自己的看法,就任由朱国栋在那边说话。

    吴三桂等人,就跟在后面,看着前面两位,确切地说,是张明伟的背影,心中都是有点忐忑。用心观察,想知道这位国公到底是个什么态度。

    然而,一直到张明伟进驻蓟辽总督府,他们也没看出个什么来。天色已晚,国公一路劳顿,他们也不敢打扰,就都散去了。

    山海关的防务,便立刻由周遇吉带着勇卫营接管了。而在钦差行辕,也就是原蓟辽总督府内,虽然简单收拾了一下,可还是能看到一些洪承畴的东西。

    对此,张明伟也没在意,而是召集了一些人在说事。

    就见他对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头说道:“现在你的身份还没有公布,就先多走走,了解下情况。”

    “下官明白!”这个老头精神很好,立刻中气十足地领命道。

    张明伟接着看向站他后面的阎应元,同样吩咐他道:“你也一样,尽快熟悉这里,有什么想法,可以随时和我说。”

    “末将遵命!”阎应元听了,立刻抱拳回应。

    张明伟点点头,随后拿起案几上的一叠资料,对面前的几个人说道:“这是山永巡抚送过来的有关这次松锦之战的资料,你们都看看,有没有什么问题?”

    阎应元等人,包括一直没有说话的坤兴公主听了,都是答应一声,然后就分了手头资料,全都看了一遍之后,便由朱媺娖给靠在椅背上的张明伟讲解了起来。

    “去年五月,我军杀虏骑都尉旦岱,参领彰库善,三等侍卫博朔岱。”

    “又七月,杀奴酋多尔衮麾下护军参领觉罗兰泰、署护军参领温察。”

    “八至十二月,杀参领阿福尼,辉兰,温察以及启心郎迈图。后又斩杀正黄旗佐领彰古力。”

    “今年二月,塔山之战,吴三桂总兵炮击奴酋济尔哈朗,斩其麾下佐领崔应泰,参领迈色力战等,镶红旗损失惨重。更有蒙古族将士讷木奇突出鵕阵,乘马冲入多尔衮营,险些斩杀多尔衮,最终与其护卫特穆德格同归于尽。”

    “锦州初战,我军攻势凌厉,建虏不能挡,当面杀退八旗中的六旗,斩杀梅勒额真翁阿岱。另有牛录章京岱衮,奴酋多尔衮麾下最为有名勇将劳萨亦毙命。”

    “……”

    念了好久,朱媺娖才算是念完,然后把整理好的资料又放回到张明伟面前的案几上,对他说道:“有功之将,皆在后面有写。”

    张明伟并没有马上去看,而是皱着眉头说道:“我怎么听得,好像建虏大败了一样。你看,建虏的高级将领死了多少?光是都统、护军统领之类都死了四五个有的吧?”

    听到他这话,阎应元却并没有附和,而是向张明伟说道:“大人,末将以为,这些都是有名有姓,该是不可能有假。要不然,回头这些人又冒出来了,岂不是谎报军功?”

    听到这话,张明伟点了点头,说得也有道理。可为什么,自己在后世的印象中,就好像建虏非常能打,对上明军,赢得不要太轻松,就好像是那种切瓜砍菜一样。

    就比如这次的松锦之战,就是建虏大胜,明军主力全军覆没。任谁看了,都觉得明军真是一群猪,建虏有多么的厉害!

    疑惑间,张明伟转念一想,就又有了发现。

    这个松锦之战,建虏八旗包括他们的附属军队全部出动不说,就是皇太极这个胖子也亲自上阵了。如果建虏真能轻松的话,有必要来这么多人?

    如此一来,那结论就只有一个:历史是胜利者所写!

    他正在想着,就听阎应元又对他说道:“大人,末将感觉,这些战果应该都是真的,但是,属于谁的战功,却未必是真。”

    听到这话,张明伟眼睛一亮,还没等他说话,就听阎应元又说道:“还有,这些资料中,全然没有此次战败之责方面的消息,都是战果!”

    身边带了一个专业的,果然是好使!张明伟很满意地向阎应元点了点头说道:“好,我有数了。”

    他正说到这里,就见门口过来一个锦衣卫校尉,向他禀告道:“大人,大同总兵王朴在外求见!”

    这都天黑多久了,还跑来找自己?张明伟听了有点疑惑,便问道:“他一个人?”

    “就他一个人!”

    张明伟听了,有点好奇,这是想告密呢还是想干啥?

    这么想着,他便一挥手道:“那就让他进来,看看他要说什么吧?”

    ………………

    山海关城头上,忠贞伯周遇吉,巡查完了岗哨之后,仰头看着天上的一轮冷月,正不知道在想什么时,就听到有动静,一看却发现是宁远总兵。

    “忠贞伯还真是勤勉啊,这么晚了还不去睡!”吴三桂笑着先打招呼道。

    周遇吉听了,只是点点头,却没有说话。

    吴三桂感觉有点无趣,要是可以的话,不搭理就拉倒。可此时,他还是继续保持着笑容道:“忠贞伯是锦州卫人吧,说起来我们也算是老乡,都是自己人了!我们辽东终于又出了个伯爵,我们辽东所有人的脸上都有光,可喜可贺啊!”

    这一次,周遇吉连点头都不点头了,只是看着他,不咸不淡地说道:“你是特意来找我的么,有什么事?”

    这一下,吴三桂就有点尴尬了。不过如今有求于人,就继续挤着笑容道:“当然是来恭贺老乡封爵,光宗耀祖啊!”

    说到这里,他从袖子里摸出了一样东西,递了过去说道:“小小贺礼,一点意思!”

    周遇吉见了,便伸手接了过去,借助身边亲卫的火把,看清了是一张一千两的银票。

    一千两银票,你说多么,肯定不是特别多。但是,你要说少呢,绝对是不算少的。

    周遇吉看清之后,收入自己的怀里,然后还是不咸不淡地问道:“还有事么?”

    “……”吴三桂一听,真想把银票抢回来,然后掉头就走。

    努力平复下了心情,吴三桂继续保持着尴尬的笑容问道:“其实也没什么事,就是有点仰慕兴国公,想跟着兴国公多学点东西!直接去找国公的话,又怕有点唐突,就想先来和忠贞伯唠嗑唠嗑而已。”

154 人心散了队伍就不好带了

    听到这话,周遇吉不由得睁大了眼睛看了他一眼,随后摇头说道:“我没空!”

    “……”吴三桂一听,顿时心中一怒,收了钱竟然还不肯帮忙?

    然而,他又很明白,生气又有什么用?眼下最要紧的,还是先巴结上兴国公,脱罪再说。

    因此,他没敢表现出心中的怒气,但这种事情做得还是少,没有他爹那么自然,脸上多少有点尴尬之色了。

    正在这时,就听周遇吉对他说道:“国公人很好的,你有什么想法,不妨直接去找国公便是!”

    “那不是废话么!国公对你来说,当然是人很好的了!”吴三桂一听,心中简直无语了。

    不过话都说到这份上了,他也不好再继续纠缠周遇吉,便只好告辞了。

    抬头看看月色,吴三桂心中又有点担心,如果明天天亮了之后,兴国公升堂做出决断的话,不处罚自己还好,如果处罚的话,就晚了。

    这么想着,他便往钦差行辕那边过去,心中琢磨着,要不干脆直接去找兴国公算了!

    这么想着走着,就到了钦差行辕所在,不过吴三桂还没下定决心,就看到有一个人,从里面大摇大摆地走出来。

    有点熟悉,定睛一看,虽然月色不是很明亮,可有灯笼的亮光,还是被他认出来了。

    于是,他立刻绕前几步,等那人离钦差行辕远一点了,便拦住他道:“王朴,什么事儿这么高兴?”

    这个人正是大同总兵王朴,见到有人拦他问话,也认出是吴三桂,便得意地说道:“呵呵,你不借我钱,我不照样没事了!”

    “什么?”吴三桂一听这话,顿时大为惊奇,这个逃跑将军,还是第一个逃跑的,都没事了?

    他实在好奇,便连忙追问道:“国公有说什么了?”

    “那倒没有。”王朴听了,当即摇头一下,然后还是兴奋地道:“不过国公已经收了我的礼,那不就等于是答应了么!”

    “真的?你送了多少?”吴三桂听得惊喜万分,真要是能用钱解决的事情,那就不是事情了。

    “十万两!”王朴听了,伸出手去翻了下回答道。

    “十万两?”吴三桂一听,顿时脸色一沉道,“你别来消遣我,你哪来的十万两?”

    他是记得清楚,这王朴之前还想向他借钱呢!

    “我现在是没有,不过在大同有啊!”王朴仿佛看傻子一样看着吴三桂说道,“手头只有五千两,然后打了个欠条给国公,这不就是十万两了!”

    “什么?给国公打了欠条?”吴三桂再次听得刷新了他的认知,用不可置信地语气确认道。

    “怎么,不行么?”王朴一听,顿时就不高兴了,“我向国公保证了,等我回到大同就兑现这欠条的钱!”

    说完之后,或许有点烦吴三桂了,他不想再说,径直走了!

    吴三桂也没有再去拦他,而是被王朴这事给震惊了,心中还在想着这事。

    给了兴国公十万两,其中有九万五千两是欠条。没想到,国公竟然也收了!虽然没有当场给出承诺,但收了钱其实就已经说明什么了!

    吴三桂想到这里,就有点兴奋了起来。

    兴国公刚到山海关,并没有立刻喊打喊杀,也没有拿人。如今想来,这是待价而沽?

    这次的松锦之战的罪责,反正说起来,都可以推到洪承畴和陈新甲身上去。而自己这些总兵,朝廷总要继续用的吧,不可能有多重的处罚,最多是杀鸡骇猴,拿一个人开刀就了不起了。

    如此一来,谁会是那个倒霉鬼呢?

    吴三桂心中如此想着,立刻便知道,要说起罪责最大的,肯定是先逃跑的王朴,他还有前科。不过他花了十万买平安,那自己最好是和他一样,或者再多点。如此一来,同等条件下,就自然还是公事公办了!

    这么想着,他心中便有了决定,立刻回转去自己府里取钱了。

    ………………

    第二天,钦差行辕没有一点动静,这太阳都升得老高了,可听说那兴国公都还没起床。

    上上下下,全都关注着的钦差行辕的,见此情况,有人高兴,也有人失望。私底下,都在议论纷纷。

    “看来这个兴国公和以前的那些,都是一个货色,唉!”

    “是啊,一开始听说这个兴国公好像是个清官,还以为来了山海关之后,必定雷厉风行,惩治那些人呢,结果倒好,没有一点动静!十几万人啊,死的死,降的降,真是没有一点意义!”

    “你们不知道么?据说已经有人往钦差行辕里面送钱了!”

    “唉,想让当官的给我们主持公道,那是做梦!朝中那些大人,都是见钱眼开的货!”

    “……”

    原本明军这边就因为吃了一个大败仗,丢掉了锦州等地而士气低落。如今等到朝廷钦差到了之后,发现并没有什么作为,这让他们的士气就更低落了。

    而那些当官的,特别是官职级别比较高的,在这次战事中负有责任的,反而是兴奋了。

    “真是吓死了,之前听说这位国公爷那是六亲不认的,幸好还认孔方兄,这下稳了!”

    “想来也是,如今哪个当官的不是为了钱?朝堂上做事情,都是明码标价的,难道这个兴国公还能好到哪里去?”

    “对啊,一开始我听到传言还真是吓了一跳。如今想来,其实还是借着惩治贪腐的名头在排除异己而已!”

    “……”

    到傍晚时分,张明伟也没召开会议,甚至连钦差行辕都没有走出去一步。不过,对于外面的议论,他却清楚地很。对此,他一点都没介意。

    此时,他就坐在那,和自己的几个心腹开会。

    “看到没有,这时候的军头都是有钱啊!”张明伟从朱媺娖手中接过一张纸,看着上面记录的文字给他们念道,“吴三桂,送来了十一万两,加上给老周的一千两,这就花了他十一万一千两银子。”

    “还有这个王朴,更是搞笑,竟然还给我打白条!”

    “……”

    念完之后,把这张纸往桌子上一丢,随后又说道:“这六个总兵都送来了钱,其中以吴三桂最多,不过他的要求也是最多。还是想让我把他调到山海关当总兵,这和之前陈新甲所说一致,这么急着想换,看来是怕宁远成为第二个锦州啊!”

    其他人听了,都没有回答。这种事情,其实并不算什么稀罕事,可说出来都是羞愧!

    张明伟接着拿起另外一份资料,看着上面的字又道:“这六个总兵中,有从流贼招安过来的,也有借着家里的关系上位的,还有凭着军功一步步升上来的。对于他们以前的战绩,就只有这个王朴,呵呵……”

    他这是冷笑了,实在是这个王朴,压根就没有拿得出手的战绩,反而屡次逃跑。之前最为严重的一次,就是崇祯十一年随卢象升抗击建虏的时候,这货就临阵脱逃了。

    如今这一次的松锦之战,传闻又是这货第一个逃跑,引发了连锁反应,其他五个总兵也跟着逃跑。唯独曹变蛟他们保着洪承畴不退,最终又被叛徒出卖,开了城门,但曹变蛟还是宁死不降。

    等张明伟说得差不多了,阎应元便一抱拳说道:“大人,末将今日去外面走了一圈,军中士气很是低落,人心惶惶,很多人都担心建虏会打过来。虽然辽东巡抚在宁远抢筑城池,又去修觉华岛,但是,没有多少人看好宁远那边能防住建虏。而且……而且……”

    “而且什么?不要吞吞吐吐的,有什么尽管说来便是!”张明伟听了,便不满地说道。

    阎应元一听,便立刻回答道:“而且末将感觉到,如果不是这里的人都和建虏有血海深仇,恐怕很多人都想投过去了。至少在建虏那边,立下军功,总能得些好处,而在这边,就连吃饱饭都是问题。大人,要是不改变这种情况的话,山海关迟早沦陷。”

    他怕张明伟不信,就立刻补充说道:“此次战事,吴总兵全军覆没,逃回来之后,又在招兵买马,给出的承诺只是答应吃饱饭,就已经又拉起了不少人了。”

    “是啊,大人,这个时候,特别是如此大败之下再不改变这种状况,人心、军心便都散了!”那个白发苍苍的老头也是感慨地说道,“下官今日也在外面转了一圈,还出了山海关看了看,各卫所的情况也不容乐观。锦州一失,宁远便是前线,军户们都无心田地了,都说就算种了也只会便宜建虏。如此一来,粮食问题又会是一个大问题。”

    张明伟听了,并没有说话,只是听着他们把见闻都说出来。一直到最后,才点点头说道:“好,对于山海关这边的情况,基本上算是有数了。再继续观察也没有必要,真要是人心散了,队伍就不好带了。明天开始,就按之前我说得开始做吧!”

    听到他有了决断,在场的几个人,便立刻严肃地回应道:“遵命!”

155 我还真不怕

    次日,山海关这边游击以上将领,包括山永巡抚在内,全都收到钦差行辕的通知,让他们过去议事。

    对此,一众人等便知道,兴国公到了山海关几日,应该是看着钱收得差不多了,所以要对松锦之战的结果做个了结了吧?

    反正兴国公收了钱,让他们也是安心,不管是王朴,还是吴三桂,又或者其他人,全都欣然前往。

    然而,让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进了钦差行辕的大堂之后,兴国公并没有出现,反而是忠贞伯周遇吉领着一大群勇卫营将士把门给堵了。

    一看这情况不对,吴三桂立刻便大声问道:“忠贞伯,你这是什么意思?”

    “国公爷呢?我要见国公爷!”王朴以他早已练出来对危险的明锐,立刻感到不妙,也马上嚷道。

    其他将领,当然也是惊惧交加,纷纷喝问了起来。

    说实话,一开始的时候,他们其实是有担心的。毕竟战败了,是要追责的。

    不过他们再怎么担心,也没想过是喊打喊杀的那种。总不能朝廷一口气要杀六个总兵吧?

    粮草被断,败局已定,不逃就是死!

    再说了,关内的左良玉,还有秦军中的贺人龙,哪个没跑过几回的?一样坑死了总督,不照样没事,依旧还好好地当着他们的总兵。

    当然,如果手中有兵的话,底气会足一些。

    但这会儿,都是全军覆没。除了吴三桂的老巢是宁远,因此只身逃回,依旧能很快拉起一支人马。至于其他人,还得回驻地才行。所以,多少都有点担心。

    但是他们没想到,好像兴国公并没有那种兴师问罪的样子。到了后来,兴国公还收了他们的钱,那就把悬着的心放到了肚子里。结果突然之间……

    这一下,很多人就想不明白了,为什么,这钱都收了,怎么看着好像要翻脸了呢?

    面对这些人的质问,周遇吉却冷声喝道:“这次松锦之战的经过,你们全都如实重新写下来,谎报军情,罪加一等。你们自己看着办!”

    说完之后,一队锦衣卫拿着纸笔,端着桌椅进来,就如考场上一样布局。

    看到这一切,这些武将不由得面面相觑,什么时候,当兵的也要考试了?

    “忠贞伯,那本官总可以走吧?”山永巡抚朱国栋看着这一切,有点不高兴地问道。

    说完之后,他就想抬腿走人,离开这个是非之地。

    然而,周遇吉就挡在他的面前,依旧冷声喝道:“国公说了,中丞大人要行监督职责,防止他们串通。”

    “……”朱国栋一听,顿时无语。有你们勇卫营和锦衣卫在边上看着,谁敢交头接耳来串通!很明显,是不让他了!

    感觉到事情有点不妙,他便立刻要求道:“本官要见国公!”

    周遇吉压根就没理他,转身走人。

    他这样子,气得朱国栋指着他的背影,气急败坏地吼道:“本官要上奏,要弹劾你藐视本官,弹劾国公……”

    身为一方封疆大吏,进士出身的文官,竟然被一个武夫给藐视了,真得是把他给气坏了。

    然而,周遇吉根本无视他的要挟,消失在大堂门口。

    这一幕,说真得,让大堂内的这些武将看得都有点羡慕。就这,有几个人敢这么面对一方巡抚的,信不信能被巡抚给砍了,朝堂上都会说砍得好!

    “忍着干什么,赶紧给本官写!”

    被朱国栋一声咆哮,这些武将才回过神来,自己好像处境不妙啊,顿时,一个个就都愁眉苦脸了起来。

    ………………

    不说他们怎么写战事经过了,就在他们关入钦差行辕的同时,一队队的锦衣卫飞骑而出,出了山海关赶赴各个卫所。

    “什么,让总旗以上军官立刻赶往山海关?”

    “我没听错吧,国公要补发欠饷?”

    “真的假的,虽然新近大败,死了那么多,可这欠饷真要补上,那得有不少,朝廷有那个钱么?”

    “就是,之前不是说国公收了不少钱么?还能为我们补发欠饷,总感觉这是假的!”

    “……”

    虽然有各种怀疑,但是,接到通知的卫所,相关人等,还是第一时间赶往山海关了。毕竟能有银子可拿,那就最好不过了。

    都这么正儿八经地通知了,就算不能补全欠饷,多少总能给点银子不是?

    带着这样的想法,还真别说,从山海关到宁远,两百多里距离的各个卫所,总旗以上级别的军官,最多用了两天时间就全部赶来了。和他们一起赶来的,还有辽东巡抚范志完。

    等他们到了山海关之后,便听说了,在山海关这边游击以上的将领,全部被国公给扣押在钦差行辕了。

    顿时,很多人都闻到了危险的气息,一下冷静了很多。

    当然了,对于大部分军官来说,那些游击以上将领被扣押,和他们并没有多少关系。

    如果换成以前的话,会担心的比例绝对要高不少。不过如今,那些人已经被他们的主将给坑死了。

    急忙赶回山海关的范志完,说实话,真是累到了。不过他听到了不少消息,也就顾不得休息,不过并没有直接去钦差行辕拜见兴国公,而是先派人问了之前赶回的军官情况。

    “末将赶到山海关,向钦差行辕那报到之后,便按要求登记了所在卫所的人丁,粮田,还有所知的松锦之战情况。”

    范志完听了,便立刻追问道:“那然后呢,真领到欠饷了?”

    “还没有,说是要核查清楚之后,按真实情况发放!”

    范志完问了好几个,大概都是这等回复。心中有数之后,他便立刻去拜见兴国公了。毕竟那是钦差,皇帝宠臣,不能拖的。

    但凡是文官,自然都明白朝中有人好做官的道理。更不要说封疆大吏了,对朝堂上的事情就更是关心。

    因此,范志完大概知道京师发生了什么事情,因此也认识到,这位国公到底有多厉害。

    不过等到他见面的时候,却还是吃了一惊。

    范志完没想到,扳倒了司礼监掌印太监兼东厂提督,御马监掌印太监,京营总戎成国公等等的人,竟然如此年轻!

    张明伟却没什么吃惊的,只是问出他关心的问题道:“如今建虏的情况怎么样了?”

    宁远已经成了前线,对于建虏的情况,当然要问他才最清楚了。

    听到这话,范志完便回过神来,连忙回答道:“本月十五日,锦州总兵祖大寿已降建虏。此战虽然是我们败了,但建虏损失也不小,且他们这次消耗物资极大,又抢不到东西补充。建虏已无力再战,主力回转辽东了。”

    “哦,对了!”范志完说完之后,想起什么,便又补充道,“好像奴酋的一个宠妃死了,奴酋也无心再战。不过这个消息,还未尽确认。”

    听到这话,张明伟便想起来了:这个事情是真的。

    皇太极最喜欢的海兰珠病危,他连松锦之战都顾不得,当然,也可能是认为胜券在握,布局完成之后就立刻赶回沈阳去了。

    他在这想着,范志完还在继续说道:“下官为防止建虏再来,正在准备人力,在宁远城外再修筑三城以拱卫宁远。另外觉华岛也准备重新修筑一番,和宁远互为犄角,当多一份保证!”

    听到这话,张明伟摇摇头道:“这些事情就不用做了!”

    “什么?”范志完一听,以为自己没听清楚,便连忙又说道:“如果不加强防御的话,建虏再来,若还用攻打锦州之法,该如何处置?”

    听到这话,张明伟便反问他道:“你修了那么多,难道建虏来了之后,断了宁远和山海关的联系,你觉得你能撑多久?”

    “……”范志完听到这话,顿时无言以对。

    张明伟见了,便又对他说道:“你知不知道,宁远总兵吴三桂已经千方百计地想着调到山海关来当总兵。为此,不惜送了重金。”

    说到这里,伸出一个手指,摇晃了一下道:“十万两啊,啧啧!”

    “……”范志完听到这话,顿时又是无语,连这都说出来,真得是毫无顾忌么?

    “因为吴三桂知道,宁远肯定守不住,因此,他才不得不放弃了他的老巢,不惜重金想要调任!”

    听到这话,范志完不敢去问有关这钱的事情,就只是问另外这件事情道:“敢问国公,那宁远城怎么办?还有诸多卫所,远非宁远城坚固,他们又怎么办?从山海关到宁远的粮田,养活了辽东将士,如果宁远城守不住,这些粮田又怎么办?”

    张明伟见他的思路还是转不过来,便对他说道:“宁远城守得住么?守不住!那为什么还要白白浪费人力物力去做这个事情?”

    “那全都要放弃?”范志完听了,忍不住说道,“下官知道国公是得皇上信任,可这丢城失地的罪,国公就不怕御史言官弹劾,不怕史书上留下一笔么?”

    张明伟听了,不由得一笑道:“那我可以告诉你,我还真不怕。”

156 期待

    “存地失人,人地两失!”张明伟接着说出了后世的那句名言,“存人失地,终归是有人地两得的可能。”

    “……”范志完听了,稍微愣了会。

    回过神来后,他当即摇头道:“国公此言,确有道理!可是,万一存人失地,最终又夺不回来失陷城池,这就还是丢城失地的罪了啊!”

    张明伟听得稍微一愣,这人怎么搞的,不按套路来啊!以前他写得小说,包括看别人的小说,这话只要一出口,那绝对是震惊全场,引来马屁如潮的啊!

    还没等他回过神来,就听范志完又在那说道:“如今已是不敌建虏,有着坚城尚且守不住,又何来以后就能夺回呢?如果国公执意要放弃关外的话,下官虽不敢违背,但也得和国公明说,下官定然是要上奏反对的。”

    听到这话,张明伟算是明白了。

    范志完是辽东巡抚,管得就是山海关以外的人事,放弃关外,他就等于没一点权力了。以后如果要追究这丢城失地的罪,很显然他又跑不了的。因此,他不想承当这个责任。

    对此,张明伟并不介意,当即对他说道:“可以,其实我这里就有一道旨意,着你返京述职,另行任用。不过走之前,把人口账册尽快移交过来。”

    范志完是今年二月上任的,刚过来,就赶上松锦大败。说真的,这些日子来他就没睡过一个好觉。

    建虏如果携大胜之威打过来怎么办,自己这边能不能抵挡得住?如果挡不住,那丢城失地的罪名怎么办?

    说实话,虽然是巡抚,一方封疆大吏,说起来是威风,可这其中的苦,范志完反正是不想再尝第二次了。

    如今得到解脱,他当然是大喜,连忙点头答应。至于山海关这边的破事,他才不管,甚至可以说,让他管也不敢管,能躲多远就躲多远才好!

    于是,没多久,张明伟又来到后衙,让跟在后面的锦衣卫校尉把辽东巡抚交接过来的资料堆到案几上去,然后笑着对朱媺娖说道:“看来你们还是要继续辛苦,从辽东巡抚那拿来的,尽快核对个结果出来!”

    大堂内,全都是人,大部分都是从宫里带来的,由朱媺娖统管,正在紧张地核算山海关内外的人口,粮田等基础信息。

    这些资料,有的是从兵部调过来的,还有的是从户部调过来的。然后再和地方上保存的资料,以及总旗所提供的信息进行核对,统计张明伟所需要的东西。

    这块内容,朱媺娖当然不会亲自下场,而是看着他们在核对,最终汇总到她这里。

    此时,看到张明伟进来说话,她便站起来对张明伟说道:“先生,这两天都没歇着,也只是核对了一半不到。”

    “最重要的是人口!”张明伟听了,便对她说道,“这个先核对出来,其他事情,其实不急。”

    朱媺娖一听,便拿着他手中的那份东西给张明伟看,同时回答道:“人口这个已经差不多了,再和辽东巡抚这边再比对一下,明天应该能有个结果!”

    “好!”张明伟听了,点点头道,“不得不抓紧啊,安顿了这边,估计开封那边的战事就起来了,这事儿很赶啊!”

    就如同救火队员一样,四处救火,先救最紧要的,然后再去救其他的。

    他们这边在忙着,那些已经问完话,一边呆着去的总旗以上军官,就有点无聊了。很自然地,就找了各自熟悉的议论起当前的事情。

    “你们说,我们真得能领到欠饷么?”

    “堂堂兴国公,这对全军说得话,总不可能失信吧?”

    “也是,只是不知道会被克扣几层?”

    “这个就难说了,你们怕是不知道吧,这个兴国公是明目张胆地搂钱,几个大帅都是送了不少钱的。就只是来这山海关一次,估计都捞了不少钱了!”

    “真的是,现在谁不爱钱?俺就只希望能落个一半到手里就好了!”

    “……”

    在他们的议论声中,第二天的时候,忽然锦衣卫校尉又来传令,让所有总旗以上军官全部到校场集结。

    一听这军令,顿时,所有军官都兴奋了起来,如果没猜错的话,那是该发钱了吧?

    一时之间,山海关这边,一反大败之后士气的低迷,所有军官都拥向校场,用他们自己都吃惊地速度,按照所在卫所列阵完毕。

    关外的卫所,至少是要打仗的,因此不比那些江南内陆等地的卫所,这些军官的列队,还是很有气势的。甚至他们还一个个都是昂首挺胸,尽量展现他们精锐的一面。

    毕竟,要是被兴国公嫌弃的话,万一影响到领钱怎么办?

    没过多久,一支队伍便过来了。为首那人,骑着高头大马,非常地惹眼,因为身穿蟒服。不用说,这个肯定是兴国公了。

    不过他们还吃惊的是,在兴国公的身侧,竟然还有一个女人,准确地说,从衣着上判断,竟然是一个大明公主!

    这是怎么回事,公主竟然出现在山海关?而且看样子,好像还是陪着兴国公来的,这是什么情况?

    就在他们诧异着的时候,张明伟和朱媺娖在一群人的簇拥下上了点将台。跟在他们后面的锦衣卫校尉,还有一些宫里的宦官来到了台前,摆上了一张张桌子,随后又拿了什么小盒子放在那桌子上。

    这些军官见了,便拿眼瞄过去,心中就一个念头,那是钱么,钱在哪里?

    他们正想着,就见到张明伟走到了台前,对他们说道:“我先自我介绍下吧,我有几个官职在身,一个是京畿之地难民安置使,负责京畿之地难民安置;第二个是锦衣卫指挥使,负责监察百官,就不多说了;还有一个差事则是全权处理辽东事宜,就是俗称的那种钦差大臣……”

    谁也没想到,应该是高高在上的兴国公,竟然说话就像聊家常一样的那种,这让底下这些军官都不由得多了一些好感,感觉这位兴国公好像好说话的样子。

    没见过一个位高权重的官,是这么跟他们说话的,这让他们不由得暂时忘记了其他,当然,除了几个财迷还在惦记银子之外,其他人都集中注意听兴国公说话了。

    “……这次的松锦之战,结果摆在这里,我就不详细说了。我过来的主要目的,相信你们应该也猜到了。就是结束辽东这边一直被动挨打的局面,不再让败仗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

    听到这话,顿时,几乎所有人都不相信,凭什么?

    大明从万历末年建虏崛起开始,那是一败再败,败到辽东城池都丢完了。如今连锦州也丢了,估计宁远也不可能守得住。你兴国公有什么本事,能改变这些?

    张明伟在台上,扫视着他们说话,自然也看到了他们眼神中的不信任。对此,他压根不以为意,继续大声说道:“……你们在辽东生活地很苦,连年的兵灾不说,一年到头,就连吃饱肚子都是奢求。种地的收成,当兵的军饷,又有多少是能拿到的?豁出命去立下了军功,又能得到多少回报……”

    听到这话,这些辽东汉子眼神中的不信任稍微淡了点,替而代之的是诧异。

    他们没想到,兴国公竟然把他们的处境给说了出来。隐约地,他们忽然多了一点期待,该不会自己的生活,以后真的能有所改变?

    “……我可以告诉你们,皇上知道之后,就让我,还有……”张明伟说到这里,便转身指了下朱媺娖,然后又转回去对底下这些中低层军官说道,“坤兴公主,一起过来给你们解决问题来了!”

    朱媺娖听到张明伟介绍她的时候,向底下微微颔首了下。随后,她的目光又在张明伟的背影上。她不知道别的封疆大吏是怎么说的,反正先生的这个讲话,让她感觉有点新鲜,至少和他父皇平日子对别人说话,那是完全不同的腔调。

    而底下的军官看到台上这位,果然是大明公主,还是受皇帝委派,前来解决事情。顿时,他们心中的期望就更大了一点。毕竟兴国公和坤兴公主都来了,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说的,总是有点好处的吧?

    说真的,此次松锦之战的失败,十多万朝廷官军几乎全军覆没,原本军中的勇将,不是战死就是落荒而逃,这是极大地打击了他们的信心和士气。要说他们不为自己,还有家人的未来担心的,那绝对是假的!

    这么想着,他们就更好奇,又多了一些期待,朝廷对他们到底是有什么样的安排,能改变当前的局面?

    在他们的注视下,张明伟却忽然不说话了,只是一挥手,然后就看到有锦衣卫校尉抬着一个个箱子到了台上,然后倾倒,倒出里面的东西。

    顿时,在阳光的照耀下,这些军官立刻便感到有点刺眼。哪怕他们努力想给兴国公一个好印象,还会忍不住惊呼了起来。

157 张明伟的攘外必先安内

    他们这辈子,哪见过那么多银子!

    一箱又一箱的,都倒在台子上,在阳光照耀下,要多清楚就又多清楚。

    张明伟也不计较他们的惊呼,甚至可以说,他们的惊呼,是让他满意的,因为他要的就是这效果。

    “这还只是一部分银子,并不是全部。不过我想,只是台上的这些银子,用来给你们发欠饷,却是足够的。”张明伟大声对他们说道,“我可以告诉你们,这次成国公谋逆,折合起来,一共抄了将近两百万两银子左右。而这些银子,皇上都交给我了,让我来解决辽东事情。”

    听到这话,这些中下级军官,一个个睁大了他们的牛眼,盯着张明伟看,就仿佛张明伟就是那两百万两银子。

    这么多银子,真得是要疯了!

    俗话说,有钱好办事!在这一刻,他们非常地期待,到底这两百万两会怎么用?

    虽然他们此时还不知道,但是,他们却已经感受到了皇上的诚意!

    张明伟缓缓地扫视过每一张脸,看到他们的雀跃兴奋之意,便又大声说道:“你们中,应该有人知道,那个逆犯原本是京营总戎,可以说京营在他的掌管下已经烂透了。因此,皇上决定重建京营,而兵源,就打算从你们之中选取。”

    这又是一个非常震撼人的消息了,身为边关将士,特别是这种朝不保夕的边军中,如果能抽调成为京营一员,那当然是他们最愿意的了。

    因此,一听到这话,不知不觉中,这些总旗、百户等中低级军官,立刻又昂首挺胸,表现出了他们最好的一面。

    张明伟看到这些,心中又一点头,便宣布道:“你们听好了,朝廷决定裁撤关外卫所,除了广宁中前所之外,包括广宁前屯卫,广宁中后所,宁远中右所,宁远卫以及宁远中左所全部拆撤,所有军户,全部内迁到遵化到山海关一带的关内。也就是说,除了选拔进入京营之外,其他人就要驻防蓟镇一带,防备关外敌人入侵京畿之地。”

    几次被建虏破关,京畿之地的人口,被掠走的掠走,被杀的被杀,特别是长城沿线,更是军民凋零,对于长城防线的影响非常大。

    因此,张明伟和崇祯皇帝商量的结果,还是攘外必先安内。不过这个攘外必先安内和杨嗣昌提出来的那个,是完全不同的。

    他的这个计划,就是放弃和建虏在关外的争夺,至少在野战不能胜建虏之前,驻守关外,只会给建虏各个击破,围城打援而已。

    因此,与其浪费人力物力耗在关外,不如缩回来,充实长城沿线的防御,把建虏和蒙古鞑子挡在长城外面。

    小冰河时期可不分建虏不建虏的,让建虏无法从大明这边得到补给,就是给建虏一个强有力的打击。至少在今年下半年的建虏入寇,既然已经事先知道,就总要想着办法把建虏堵在长城外才行。要是放进来再打,大明百姓就苦了!

    当然,对付建虏也不只是这么被动的防御,张明伟还有几招同时要用的。但是,事情是只能一件件地做。

    此时,他宣布完了之后,看着底下人的一脸震惊,便又补充说道:“此乃朝廷国策,绝不会变。不过眼下,你们如果有什么疑问的,现在提出来,我给你们回答!”

    把关外军户全部迁到关内,这是他们从来没有想过的。关系到每一个人的未来,这些辽东军户中的中低级军官,都是非常紧张的。

    听到张明伟的这番话之后,这些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终有个胆大的总旗开口问话。

    然而,不知道是不是这种给上官,特别是级别相差很远的国公提问,让他有点没有底气,因此声音很小,压根就传不了多远。

    张明伟听不清楚,便微微一笑道:“我知道,你们肯定非常关心,也有担心,没事,我既然说了给你们提问,我来回答,就尽管问好了。能回答的问题,我现在就能回答,给你们解惑。”

    听到这话,这个总旗终于声音大了不少,向张明伟问道:“俺们怎么样才能进京营?”

    “拥护朝廷决策,搬迁积极,表现良好的优先。”张明伟听了一笑道,“当然,京营重建,那定然是要精锐才行,基础的武勇考核也是要的。”

    这些其实都可以说是关宁军,在明末的军队中,算是强军了。入关剿贼的关宁军,都是很能打的。基础的武勇考核,那当然不在话下。

    换句话就是说,能不能进京营,最为重要的因素就是兴国公所说前面的那些了。

    这个总旗说完之后,另外一个百户便大着胆子问道:“那我爹娘他们开荒出来的田地怎么办?”

    大明关外,不是郡县制,而是辽东都司,也就是全部都是军户来的。这么一来,他们其实是没有私田,都是卫所的屯田,不属于个人。朝廷要放弃,就要容易得多了。

    但是,多少代之后,军户们肯定会自己开垦出土地来种植。有的多,有的少。不管怎么样,这种是存在的。

    这个百户,应该是有不少私田,看着兴国公似乎好说话,就也提了出来。

    听到这话,张明伟转头看去,依旧带着微笑说道:“核实无误地,折成银子给你。”

    说到这里,他又补充说道:“对了,你们内迁之后,所有新卫所,都会有锦衣卫不定时巡查,严查军饷克扣,保证所有人该得多少军饷,就能拿到多少军饷!如果你们拿不到,都可以来京师锦衣卫衙门找我,我给你们做主!”

    当兵拿饷,其实是最基本的。然而,此时却被张明伟拿来诱惑他们的条件之一,而这些中低级军官一听,却是一个个都是大喜。

    这种情况,张明伟看在眼里,心中不由得叹了口气。

    不过表面上,他却还带着微笑问道:“还有什么问题么?”

    底下人一个个都很兴奋,不过并没有人马上提问。

    要知道,在这关外,经过松锦之战之后,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不安全。要不然,吴三桂也不会花大价钱离开老巢宁远,也要换到山海关来。

    之前的时候,这些中低级军官是没有得选择,只能继续在关外挨着了。不过此时,朝廷却给了他们一个离开这么危险地方的机会,最为关键的是,还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甚至想着以后能拿到自己该拿的军饷,感觉幸福即将来临。因此,对他们来说,又岂会不愿意!

    事实上,这个政策如果换了在松锦之战前提出来的话,必定会被辽东将门群起反对。因为他们的根本利益都是在关外。盘踞已久,势力盘根错节。

    地方上,他们掌握着最多的资源,控制着屯田,军户等等;对于朝廷那边,每年可以获得朝廷最多的支持,落入他们的口袋;如果把他们都撤回关内,他们绝对是不愿意的。

    对于他们来说,其实最好的就是维持现状。脚踩两只船,两边都能混。

    然而这个时候,松锦之战中,辽东将门遭到了最严重的打击。

    以祖吴两家为代表的辽东将门,其中祖家势力最大的锦州失陷,他本人也投降了建虏;宁远这边,是吴家的老巢。虽然没有失陷,但是吴三桂领着他的人马去救援祖大寿的时候全军覆没,此时吴家的势力也是最弱的时候。

    除了这个之外,张明伟之前还把游击以上的将领都给软禁了。这些是关外既得利益最大的那些,不给他们讨价还价的机会,实施这个内迁的阻力就更小了。

    张明伟正在回想着这个政策的时候,终于,又有一个人开口问道:“国公,那就不管辽东建虏了么?”

    “谁说不管了?”张明伟看着,感觉到他应该是和建虏有血海深仇的,便收了笑容,认真地回答道,“你们内迁,不等于关外就任由建虏为所欲为了。关外穷不是?那我们就让他更穷!我可以告诉你们,将来我定然会有一天,带着你们光复沈阳,踏平辽东!”

    只要任何一个后世关心明末历史的,都知道该怎么对付建虏。先守好京畿之地,不能再让建虏入关捅大明一刀,也绝了他们从大明吸血补充。另外,那八大晋商也是要干掉的,然后就是找郑芝龙了。

    张明伟作为一个写多了明末历史的专业户,自然是想过多种对付建虏的办法。就如今这崇祯十五年来说,他觉得这是最稳妥的做法。

    放弃关外,节省人力物力。防守好京畿之地的同时,用辽东军会同秦军镇压流贼之乱。只要关内不再乱了,局势稳定下来,那再对付关外的建虏,就要轻松不知道多少!

    这条对策,就是张明伟所提得攘外必先安内之策了!而不是向建虏求和,那没用!建虏又不是傻子,还能看着大明安心地去平叛?

    松锦之战全军覆没的危机,又何尝不是大明调整重要战略的一个机会!

    “谁还有问题?”张明伟等了一会之后没听到有人提问,便再次问道。

158 舆论掌控

    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能活着就算不错了,那可能会有太多要求。

    至少对于他们来说,向国公提问题已经是需要很大勇气的。如果不是真得非常关心的事情,又怎么可能拿一些鸡皮蒜毛的事情去问国公。

    因此,张明伟问了之后,并没有人再开口问问题。

    等了一会之后,还是张明伟给他们说道:“别的我不敢说,但是,京营,勇卫营,还有你们内迁到京畿之地守卫长城的,你们的军饷,我给你们保证;你们的屯田,都按太祖时候的规定执行,谁敢侵占、私吞,一律严惩不贷……”

    听到这话,这些中低级军官不由得欣喜万分,一个个看着张明伟,那眼神真得能融化了张明伟。对于未来的向往,变得无比的渴望。

    然而,张明伟还没有说完:“……还有,以后打仗,必然也是赏罚分明,绝不克扣,也不拖欠。我说得这些,要是不遵守的,不管是谁,一律可到锦衣卫衙门告发。”

    明末有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也是让很多后人遗憾的地方。

    就是明军经常溃败,就好像压根不经打,是最差的军队。然而,等他们一投降建虏之后,却又往往会变得骁勇无比,。之所以如此,并不是他们本身突然变身高达,而是体制的问题。

    在他们当明军的时候,吃不饱穿不暖,有卖赖以活命的武器盔甲,或者干脆都到了卖老婆儿子的程度,就这样的军卒,打起仗来能有多少战力?

    他们就算拼死立下的战功,也会被他们的将领克扣、冒领,不管换了谁,在这样的情况,都很能勇敢起来。

    然而,至少这个时候的建虏,相对明军来说,却是赏罚分明多了,这一点还是要承认的。

    特别是奴酋皇太极以及他之后的摄政王多尔衮,很会收买人心,对于投靠过去的明军,往往都会重用。虽然建虏没钱,可大明有钱啊,战利品刺激那些投降过去的军卒用心打仗。

    这两厢一对比,明军对上建虏,能不败就奇怪了!

    当然了,这个情况,大明这边的一些杰出之士自然也是有认识的。可是,大势之下,又有谁能够改变呢?信不信只要有人敢在朝堂上冒这个头,必然会被其他人群起而攻之,最终不是下野就是身败名裂。

    也只有像张明伟这样的穿越者,熟悉这段历史,有崇祯皇帝的最大信任之下,才能在明末这个乌黑的朝堂上杀出一片光明,用强力破之。

    要不然的话,就张明伟的这个攘外必先安内之策,就是告诉崇祯皇帝,他也实施不了。

    第一没钱不说,第二辽东将门必定反对,那朝堂上为辽东将门说话的那些官员也会反对;第三京畿之地的地方官员也会反对,而他们在朝堂上的官员又会反对;甚至连原本派发军饷到辽东,可以捋一层羊毛的那些,没了机会也会反对……

    明末的党争是相当有名的,朝堂上,不再是为了公事,就事论事地辩论;而是为了一己私利,今天弹劾你,明天弹劾我,如此扯皮之下,又能做好几件事情?

    不过如今以张明伟的身份,以他在朝堂上所表现出来的强势,威压山海关内外,却是没有问题的。

    在宣布完这个攘外必先安内的国策,这些代表各卫所的中低级军官再无意义之后,张明伟便退到台上喝茶润嗓子去了。

    随后,站在张明伟和朱媺娖身后的阎应元、金振孙、张罗辅等将,便向张明伟抱拳行礼之后,大步走下点将台,来到台前,宣布这些中低级军官上前领取欠饷。

    对于他们这几位,并没有介绍,因此基本上没人认识他们。但是,能站在国公和公主的身后,又来做这种事情的,肯定地位不低。

    因此,这些辽东的中低级军官上前领取欠饷的时候,也把这几个将领给记在了心里。

    让他们没想到的是,他们并没有领到银子,而只是领到了一些写有姓名、银钱数目,盖了张明伟和坤兴公主印信的纸条而已。

    在他们诧异时,或者由阎应元他们,或者干脆由那些发放的宦官就直言告诉他们:这些纸条由他们领回去,随后,等他们内迁经过山海关时,由本人凭着这些纸条来换取银子。这么做,就是保证每个军卒都能拿到他们自己应得的军饷,而不会被人克扣。

    看着台子上倒着的那么多银子,想着国公刚刚的承诺,看着纸条上的鲜红大印,最终并没有什么人敢闹事。

    不说在勇卫营将士和锦衣卫校尉的监视之下,他们有没有胆子闹事,就是这边给出的理由,他们也没法反驳?

    当然,最主要的,还是他们有了盼头。内迁积极的,更容易进京营。

    于是,在他们领取这些纸条的时候,都是乖乖地排队。而这个时候,还有宦官在给他们唠叨。

    “你们啊,真得是好运啊,竟然遇到了国公!”

    “告诉你们,要是有谁敢违法犯纪的,不管是谁,国公都会为你们做主的。京畿之地的难民的事情,你们有听说过么?国公为了他们,一纸公告……”

    “……”

    这个年代,不管是什么人,都渴望有一个青天。

    当这些宦官把张明伟在京师所做得那些事情,唠叨给这些军卒听的时候,顿时,这些军卒不由得对张明伟有了新的认识。

    也不知道是哪个脑袋缺根筋的总旗,又或者是别的原因,竟然嘀咕说国公也收钱。这让边上听到的那些军官都吓得变了脸色。这种事情这么常见,可也不能当面说啊!

    谁知那些宦官听了,并没有生气,却嗤之以鼻地回答道:“天底下的官都可能贪钱,唯独国公不会。你们不知道吧,国公在担任京畿之地难民安置使的时候,就有很多人给他送礼,结果国公全部收了,但都用在了难民安置上。包括皇上赏赐给国公的钱,也全都拿出来给难民了。还有……”

    说着话,他指着台上的银子又道:“你们那些军头是真有钱,给国公送了不少礼。可国公把这些钱全都用在你们身上。告诉你们,遇到国公就是你们的福气!”

    听到这些事情,这些中低级军官不由得非常诧异,甚至都难以想象,大明竟然会有这样一个清官?

    当然了,这些宦官之所以会唠叨这些,自然是经过允许的。如果张明伟的形象不好,那他所说得话就会打一个折扣。比如,如果他一直有被这些人认为是贪钱的,那么他在钱财方面的保证,就会打一个折扣。

    可是,如今在他们的印象中,张明伟是一个得皇帝非常信任的宠臣,不畏强权,敢于拿任何身份的人开刀,且他爱民如子,这么一来,他说得那些话,对于即将要做的事情,就有加成了。

    不管他们信不信,总之,在经过这些宦官这么介绍了之后,很明显地能够感觉出,这些中低级军官的情绪都更高涨了好多。

    对此,在台上坐着休息的张明伟等人,自然看得清楚。朱媺娖见了,看着张明伟,脸上一直有微笑。

    张明伟喝着茶,发现了这点,便毫不在意地说道:“我们要想办成这件大事,尽可能地早点办妥这件大事,好早点腾出手来应对李贼攻打开封的战事,就只能学学王婆卖瓜了。”

    “噗嗤”一声,朱媺娖听到这话,顿时笑出了声。不过马上收住了,有点不好意思地道歉道:“先生,媺娖失礼了。”

    张明伟当然不在意,反而借着这个机会对她说道:“其实啊,这个事情上就体现出了,舆情掌控的重要性。我就在想着,等到我们回京之后,就要着手这事。朝廷的大政方针,还有其他事情,舆论的解释权,必须要掌握在朝廷手中,而不是那些士大夫手中。好的舆论环境,往往会让朝廷事半功倍,比如眼前事,就是一个例子。”

    有些词,朱媺娖听不懂,不过大概意思,她却是懂的。没想到自己一个笑,竟然引出了这么一番道理,朱媺娖立刻严肃起来,诚恳地说道:“先生之言,甚有道理,媺娖受教了!”

    ………………

    之后,张明伟一直在忙着这个事情,毕竟要把山海关到宁远城之间两百多里长的地方上,所有的军户什么的,都要安置到关内,那绝对是个大工程,绝非一天两天就能搞定的。

    锦州那边还有一些建虏,那也是要防备的,事情很多。

    虽然这些辽东军户不想让自己和家人处于朝不保夕的危险之中,可这里毕竟是他们几辈子生活的地方,这要离开了,心中都是有些难舍的,也就拖累了搬迁的进度。

    一直到崇祯十五年四月底的时候,辽东军民,除了还留守在宁远城断后以防备建虏的之外,就全都内撤到了山海关里侧。以原本的卫所分类扎营,方圆几十里,到处都是营盘。

    接下来,就是挑选军卒,并且把剩余的安置到关内地方上。不过在此之前,却还有几件事情要做,有些人要处置。

159 左应选和阎应元的组合

    在张明伟忙着安置关宁军民的这会儿,远在大明江南地区,应天府城外,驻扎着一支军队。

    中军帐内,一员大将身穿甲胄,不过没带头盔,面对着一张地图,可他的眼神明显就不在地图上,显然是在想什么事情。

    忽然,就见帐外一名亲兵大步入内,带着欣喜之色向这名大将禀告道:“大帅,太子殿下到了!”

    “哦?”这名大将一听,顿时带了一点惊喜,连忙转身大步往外走。不过还没出帐篷,就立刻想起什么,便马上交代跟他身后的亲卫道:“快,头盔给我!”

    随后,他一边大步往外走,一边戴好头盔,还整理了一下。

    等他到达营门口时,果然看到远处的道路上来了一群骑士。一个个都是身穿黑色飞鱼服,簇拥着前面几个人。

    稍微定睛一看,他认得最前那人,便连忙领着赶来的手下将领一起疾步而出,单膝跪地,双手抱拳大声说道:“末将孙应元,见过太子千岁!”

    没错,这个人就是勇卫营总兵之一的孙应元。接到旨意之后,便领军到了应天府这里等候太子。

    说真的,当初接到这份旨意的时候,他是非常纳闷的:太子为什么不在京师待着,怎么要跑到应天府来呢?这外面兵荒马乱的,万一出了事情怎么办?

    在等待太子到来的这段时间内,孙应元其实一直比较担心。特别是算算时间,应该早就要到了,可这都过去将近两个月了,再远都应该到了吧?

    如今看到太子虽然看着有点疲惫,不过应该是平安无事,他也就放心了。

    朱慈烺见孙应元来迎接自己,便连忙跳下马,上前亲自把孙应元扶了起来道:“见到孙卿在,孤就放心了。”

    听到这话,站起来后一边迎着朱慈烺往军营里面走,一边关切地问道:“殿下路上是遇到什么事情了么?”

    “是啊!”朱慈烺听了,有点感慨地说道,“不出宫是真不知道,我大明竟然已经民不聊生到如此地步了!”

    一听这话,孙应元连忙宽慰道:“殿下放心,都是流贼闹的,等末将他日剿灭了流贼,便是天下太平了!”

    朱慈烺一听,不由得站住脚步看了他一眼,看得孙应元有点莫名其妙,会错意了,便连忙再次回答道:“虽然流贼确实势大,可末将还是有信心的,绝不是随便说说!”

    如果不是先生突然出现,你这个时候就已经战死了啊!

    朱慈烺的心中,如此想着,便再次迈步,同时问道:“孙卿这边如今一共多少军卒?”

    “八千三百余名!”孙应元听了,当即回答道,“出京之时,尚有一万兵力,连番作战之下,折损了不少将士!”

    大明的总兵,一般是下辖五千到两万兵力左右。但是,像左良玉一样动不动十来万,到了后来,甚至二十万,那绝对是逾越了!要换在和平年代,这样的总兵,早就被文官弹劾到死了。

    事实上,随着时代的进步,类似唐朝和五代十国那样的藩镇割据、武将造反之类,基本上就不可能发生了。

    这个兵力限制是一个原因,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军职不是世袭的。而地方上的官员,除了土司之外,也都不是世袭的。

    另外,掌握军政大权的文官,都是有任期的,且不得在原籍当官。还有地方上的三权分立等等。这些措施,都是非常有效的措施。

    不过此时,朱慈烺问清楚孙应元的兵力之后,便明白先生所言,孙应元在三月份会因为孤立无援而战死是真没错的。

    因为他这一路上过来,经常有风声听到说什么流贼要打过来了,什么流贼要打过去了,李若琏为了保证他的安全,那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因此一路上就耽搁了。

    也是如此,朱慈烺就看到了民间的惨状,还有听说流贼军队动辄几十万的传言。反正从他出了京师之后,所见所闻,真得是一片亡国迹象!

    没多久,就到了中军帐。不过朱慈烺还没来得及说话,就有外面的军卒来报,说应天府魏国公前来求见太子殿下。

    朱慈烺听了,有点吃惊这厮的消息灵通,不过他记得这魏国公根本不作为,最后投降了建虏,因此,他当即一挥手道:“不见!”

    他的这个话,让孙应元吃了一惊。他能感觉到,好像太子不喜欢这个魏国公。

    不过他也就只是吃惊一下而已,反正他和魏国公又没有交情。

    可谁知,才谈了几句话,又有军卒来报,说南京留守太监求见,南京左都御史,六部尚书……

    反正在南京这边的勋贵和各大高官,都是前后脚地赶过来。对此,朱慈烺全都不见。

    这就让孙应元意外了,便略微带着一点担心提醒道:“殿下,这一个都不见,是不是有点不好?”

    朱慈烺听了,便转头吩咐锦衣卫指挥同知李若琏道:“你去告诉外面的,孤要见谁,自会传召。其他人等,做好手头事情便是!”

    李若琏立刻答应一声,便转身出去了。

    朱慈烺看着他走之后,才转头对孙应元说道:“先生交代下来的事情都忙不完,哪有功夫去做些不相干的事情!”

    他的这话,又让孙应元吃了一惊。这可是太子啊,谁还交代太子做事?

    这么想着,他也很快回过神来。虽然他领军打仗,基本不关心其他事情。可是,朝廷封赏了一个兴国公,查获成国公谋逆,特别是以前勇卫营的副将,不但成为总兵,还被封了忠贞伯,这些事情他都是有听说的。

    别人和他说起这个事情的时候,有关兴国公别的事情,肯定也会顺口提起。因此,孙应元大概便知道,太子口中的这个先生到底是谁!

    得到了这个结论,他就又有点好奇,那个兴国公又会交代太子去做什么事情呢?

    他正在想着,就听到朱慈烺先对他说道:“先要找张煌言、郑福松过来,还要催缴粮饷运往北方。对了,很关键的是那个番薯,闽浙应该都有大量种植了,要推广。还有其他吃得东西,先生都画了图的,也要找找。另外,我们还得去一趟景德镇,要根据先生的烧制之法,尽快把玻璃给烧制出来……”

    孙应元听得有点目瞪口呆,就他的感受,太子殿下所说的这些,全都是先生怎么样怎么样,先生怎么样怎么样,总之,就是张口闭口先生,而且他能感觉到,太子殿下还没有一点不高兴,甚至可以说他在说先生之时还带着崇敬之色。

    这一下,孙应元对于那个远在北方的先生,也就是兴国公就非常地好奇了。那个人,到底是怎么样一个人呢?竟然有如此的能耐,让太子殿下这么心甘情愿地做他吩咐下来的事情?

    ………………

    孙应元自然不知道,他所想着的那个先生,也就是张明伟,此时正在开会,就听他对那个白头发的老头说道:“以后,你就是山永巡抚,这些辽东军民的安置,都是在你的管辖之下。之前交代给你的那些事情,都要办妥了,千万不能让我失望。”

    “下官定然不负国公举荐之恩!”这个白头发老头听了,中气十足地立刻回应,精神头很好。

    他就是左应选,充军多年,受多了苦以至于头发全白。不过如今不但起复,而且还是连升了好多级,一跃成为大明一方封疆大吏,可谓是苦尽甘来,岂能不高兴!

    再者说了,皇上交给他的差事,是要守好蓟镇沿线的长城,不能再让建虏入关劫掠。别人可能会怕这差事,可他左应选却是不怕的。

    不但是他当年在建虏大举入寇之时,只是靠着民壮衙役就守住了建虏大军攻打昌黎县城,更为重要的是,他有兴国公的支持,所需钱粮、人力,都有安排好了的。

    另外,左应选还向朝廷举荐了当初协助他守住昌黎城的手下,比如民壮首领石国柱,还有几个当时得力的乡绅。这些人最终都成了他的帮手,升了官,协助他做好防守长城的各项事宜。

    当然,左应选手下的头号大将还是新任山海关总兵阎应元。别人不知道,至少在张明伟看来,他能守住江阴那么多天,那么让他协助左应选守长城,特别是最为重要的山海关,那肯定是没问题的。

    由他们这两个在历史上以防守出名的来防守京畿之地,张明伟有理由相信,至少这一带,建虏肯定攻不破。少了建虏的侵扰,朝廷就能集中精力剿灭流贼了。

    此时,他听到左应选的回应之后便点了点头,随后看向周遇吉等人道:“以你部勇卫营为骨架,从辽东军户中挑选京营军卒,都已经满员了么?”

    重建京营,并不是真得从头开始。而是以周遇吉的五千勇卫营为基础,招募辽东军户,扩展成两万人。其中骑军五千,步军包括车营军卒在内为一万五千人。相当于原有一个兵要带三个新兵。

    这么扩建的原因,还是因为这样能最快形成战斗力。当然,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就在这一个月的时间内,京师那边又有消息传来,朝廷失陷了不少城池。

    而最为重要的开封之战,是在五月份开始的,实在是没有安心练兵的时间。

    得到肯定答复之后,张明伟便振奋地站起来,当即对他们说道:“好,那就给松锦之战一个最后的结尾!击鼓传令,开军议!”

160 狗咬狗了

    原山永巡抚朱国栋、宁远总兵吴三桂等人,一直被软禁着。时间一长,当然知道兴国公对他们的“恶意”,然而,他们却一点办法都没有。

    最多是后悔,笑自己太天真,原来这世界上还真有收了钱之后不但不办事,反而会落井下石的人。

    为此,有的人大骂兴国公,有的人则想着赶紧补救,总之,不同性格的人就有不同的反应。

    这一日,突然听到击鼓聚将的声音,他们正在猜测着外面又在干什么时,一队队地锦衣卫闯入,把他们都带走了。

    这么一来,这些人都知道,怕是决定他们命运的时刻到了。于是,不少人都紧张了起来,赶紧想着对策,试图过了这道鬼门关。

    吴三桂一直比较安静,并不说话,但是,眼珠子却不时转动,瞅着四下的动静。让他有点意外的是,他们并没有进入大堂、军帐之类,而是押往校场而去。

    到了校场上,他有点吃惊地发现,这里全都是人,有认识的,也有不认识的。点将台上,那位兴国公果然是在。

    不过让他更吃惊的是,在兴国公的身边,竟然还有一位穿着公主服饰的女人,另外还有穿着大红绯袍的官员,这些都是之前没见过的。

    在点将台的前面,还摆着一个香案,有供奉着猪头等祭奠用的物品。

    更让细心地吴三桂有点担心地是,在他们被锦衣卫押过来的时候,这些校场上的将士,竟然有不少人对他们都露出愤怒之色,这让他感觉很是不妙。

    果然,他们一群人被押到点将台前之后,押解他们的锦衣卫校尉便纷纷对他们喝道:“跪下!”

    有的人依言跪下了,但是山永巡抚朱国栋却是不跪,昂着头,看着点将台上大声喝问道:“兴国公,你凭什么如此对下官?下官好歹是山永巡抚……”

    有他带了头,大同总兵王朴也跟着大喊了起来:“国公爷,你是不是搞错了,你收了我们的钱,是要翻脸不认账么?”

    其他人,倒是精明,互相看看,并不开口,就看兴国公怎么处置他们在说。

    张明伟在点将台上,冷笑着看着山永巡抚朱国栋,冷声说道:“你身为山永巡抚四年,可有巡查长城防线,体察民生?松锦之败之后,你又收了多少钱为这些临阵脱逃之辈开脱?”

    朱国栋其实在听到忠贞伯周遇吉转述说要他们重新写那份军功,不给他们见兴国公时,其实就已经猜到了他的罪名是什么。

    本来的话,他其实是想着朝廷不可能一次就动所有总兵。毕竟朝廷需要他们,而且他们在朝中肯定都是各自有人的。带着这种心思,他就收了钱,反正并不需要他做什么事情,只是睁着眼睛当瞎子就成了。

    因此,在被软禁的这么多天里,他其实有想过怎么应对这个罪名,此时一听,便立刻大声喊冤道:“国公还请下官禀告隐情!”

    “嗯?”张明伟没想到还有隐情,不由得有点意外,便看着他,想听他说什么。

    只见朱国栋一指边上的那六个总兵,大声对张明伟禀告道:“国公,他们六大总兵,粮草被断而逃回,虽然全军覆没,可还是有不少实力的,特别是宁远总兵吴三桂,这里就是他的势力范围,逃回之后很快就又拉了一些人马。而且下官不敢肯定,山海关这边又有多少人是站在他们那边。如果下官露出要逮捕他们下狱等朝廷旨意的话,下官就怕他们反出大明,投靠建虏,危及山海关啊!”

    “……”张明伟听得无语,竟然还有这理由?

    虽然他相信,这个朱国栋大概率是想着贪银子而纵容,可他一定要这么说,那好像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国公,他们送我的银子,下官全都留着,一分未动,大人可去检查,下官所言句句属实啊!”朱国栋说得就差声泪俱下,似乎极为动情的样子。

    按照他这么说得话,他不但无过,反而有功,替朝廷稳住了这六大总兵!

    不过在他的话说完之后,六大总兵,包括靠着他爹余荫混上总兵位置的王朴,当然不会同意,顿时一个个都喊冤起来。

    “国公明鉴,我是大明武将,自然生是大明的人,死也是大明的鬼!中丞大人这是逃避责任,这是污蔑我们!”

    “国公爷,中丞大人这是血口喷人!”

    “……”

    更有援剿总兵白广恩痛心地禀告道:“大人,松锦之战,末将儿子被建虏所俘,这个逆子竟然还写信给末将劝降,当场被末将断了父子关系。末将深受皇恩,岂会背叛君父!”

    “国公请想,如果末将投降建虏的话,末将一家老小全在京师,他们怎么办?”吴三桂也跟着禀告道,“末将虽然战败,可立刻想着重整人马再战,又哪有一丝投靠建虏的想法?真要这样,为何不直接献了宁远?”

    朱国栋听到,转头看着他们,冷笑道:“说得好听,你们这些武夫,有奶便是娘,贪生怕死,要不然,为何临阵脱逃,还想着谎报军功?”

    这时候,死道友不死贫道,先自己过关再说了。

    吴三桂等人,自然不甘心被他这么说,纷纷反驳。然而,要论起嘴皮子来的话,他们六个人加起来也不是朱国栋这个文官的对手。

    看着他们在那争吵,听到他们话的不少将士有点迷茫了。

    张明伟也就是一开始有点意外而已,此时听他们一直争吵中,再没有新意,便冷喝一声道:“够了!”

    他一发飙,底下这几个人当然不敢不听,当即就安静下来。

    张明伟盯着朱国栋,冷声喝问他道:“如若你真是为了稳住他们,那为什么我领着勇卫营入了山海关后,你没有向我禀告此事,该不会是你忘记了,还是想看看风头再说,又或者,压根就没有这么一回事?”

    “这……”朱国栋一听这话,那汗就出来了。

    他的这个理由,这一点就解释不通了。如果真是一心为国的话,兴国公一到,他就该把实情禀告上去。然而,他却并没有这么做。那么,他的这个理由就站不住脚了。

    点将台上的张明伟见此,便冷喝一声道:“来啊,把他打入囚车,押解入京治罪!”

    虽然他有王命旗牌,还有尚方剑,理论上可以先斩后奏,但是,他才不是袁崇焕,还真敢杀封疆大吏。哪怕崇祯皇帝再信任他,起码的智商总是有的。

    就这么的,朱国栋立刻便被锦衣卫给拖了下去,去掉官帽,趴下官服,塞入囚车。

    接下来自然是处置六大总兵了,当张明伟转头看向他们时,就见他们一个个都是非常紧张。

    就听张明伟冷声喝道:“你们临阵脱逃不说,还试图冒用战死将士的功劳,这有什么好说的?”

    战场上的这个事情,哪怕之前全军覆没,可哪路人马怎么行进,和建虏什么部队对阵什么的,只要稍微一打听就能知道的。结果你明明对阵的是正黄旗,却说杀了正白旗的建虏,谁信?也只有朝堂上那些不明底细的,才不知道这些情况。

    “来啊!”看他们没话说,张明伟当即大喝一声道,“按律,临阵脱逃者,杀!”

    底下的锦衣卫校尉一听,顿时要去拖他们。

    这六个总兵,再怎么样也不可能就这样被杀了,顿时又一个个大喊了起来。

    “国公明鉴啊,此战非我等脱逃之过,实在是粮草被断,全军已溃!”

    “要追究责任,首当催促大军冒进的兵部尚书啊!他才是罪魁祸首,要不然,我军未必会败!”

    “是王朴先跑,军心一溃,末将也没法啊!”

    “对,本来我们是要和建虏决战的,可就是王朴这厮先跑,引发全军崩溃的!”

    “大人,王朴一跑,军心一乱,末将原本还想着保存实力,伺机再战,可谁知建虏伏兵一出,就全军崩溃了!”

    “……”

    所有矛头,最终一下指向了大同总兵王朴,他知道不好,当即哭丧着脸说道:“大人,粮草被断,将士们都没吃的,那还怎么打啊,必死之局啊!”

    看到张明伟阴沉着脸不说话,这些总兵就又慌了。

    马科又连忙说道:“国公,末将以偏裨平流寇,血战无数才积功至总兵。就我朝廷官军中,除曹总兵之外,还有何人有末将骁勇!末将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还请国公看在末将往日功劳上,再给末将一个机会!”

    听到他这话,反应过来的其他总兵,也纷纷开始说起他们以前的功劳。

    还真别说,这六大总兵中的五个,在过去的时候,不论他们是流贼出身,还是普通小兵出身,那都是领军厮杀出来,替大明血战了无数次。

    如果按照原本历史的发展,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最后不是投降了李自成就是投降了建虏,可在此之前,也就是今年年底建虏入寇之时,也杀过不少建虏。

    虽然后世都认为,建虏每次入寇,明军都是闻风丧胆,不敢与之战。然而,事实却不是这样的,被满清给隐瞒了真实情况,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建虏在之前一直没有图谋关内的想法。

161 处置

    张明伟在后世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曾经查到过一篇论文,讲得就是崇祯十五年年底这次建虏入侵关内的情况。

    文章引用《沈馆录》记载,建虏这次用兵损失不小。

    崇祯十六年六月二十二日,朝鲜世子就有说崇祯十五年的这一次建虏入关,是得不补失。建虏从关内抢掠的人口、驴、骡,总数不到崇祯十一年那会入关的一半。但是在沈阳所看到的情景,城门内外,哭声连屋,没命出关的好多。

    这其中,就有被明军斩杀的,也有抢不到东西而饥困交加,又或者在关内吃的食物和水引发疾病等等。

    有资料能查到的,在这第四次建虏入关中,蓟州总兵白广恩在蓟州之战中,就阵斩清军前锋三等轻车都尉斋萨穆、佐领绰克托及佐领额贝、参领五达纳、护军校浑达善。

    唐通、马科也和白广恩联手,阻击出关的建虏,不过最后战败。

    在十一月份左右,第一批建虏掠了人口物资出关的时候,当时已接圣旨由杨柳青调往山西任总兵的周遇吉本已带兵开拔,但他听说建虏要过境杨柳青,遂率骑兵返回杨柳青,利用地形痛击建虏,建虏死伤数千,创造了在大明和建虏交战史上罕见的明军以少胜多的战例。

    除此之外,建虏的凶残,关内自然是记教训的。到了后来,越来越多反抗建虏的。

    到了这第四次建虏入关的时候,不但朝廷官军,还包括地方官府、百姓,甚至连流贼都自发地抗击建虏。

    这些事情,张明伟如果不是刚好碰巧在查资料的时候查到,还真以为建虏入关是所向无敌了。

    其实想想也是,建虏真要是所向无敌的,就早入关了,还待在辽东那酷寒之地干什么!

    真相就是:建虏入关劫掠,是不得已而为之;但是,每次入关,虽然都能劫掠人口物资回去,可冷兵器时代的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也不是随便说说的,建虏的损失也是有的。

    就算关内人口死十个,建虏才死一个,就建虏那点人数,也是经不住耗的。特别是到了后来,关内军民对建虏的抵抗越来越激烈,建虏损失更大,他们还敢觊觎中原大地就是怪事了!

    此时,张明伟在想着这些事情,而底下列队的那些关宁军卒也都在听着这几个总兵歇斯底里地述说他们的过往功绩,甚至有在说这次松锦之战的功劳时,不少人都露出了同情之色。

    这六个总兵中,王朴不算,吴三桂打仗的次数其实是最少的,其他几个将领,包括白广恩,唐通,马科,李辅明,还有战死的曹变蛟、杨国柱,那都是打了无数次战事的。

    最为关键的是,这一次的松锦之战,他们都是亲身经历者,当然知道这一战之所以战败的最根本原因,其实是粮道被断;而之所以粮道被断,就是被朝廷给催得匆忙出兵。具体来说,就是兵部尚书陈新甲,他甚至还派出了特使来催促。

    因此,关宁军中的这些将士,对于这六个总兵都是持宽容态度的。当然,他们也知道,如果朝廷定罪的话,这六大总兵毕竟也犯了临阵脱逃治罪,按律当斩也是没任何问题的。

    这个情景,对于吴三桂等人来说,却还是非常地震惊。

    不是说他们看到这些军卒眼中的同情,而是这些军卒竟然只是有点同情而已,并没有进一步的表示。

    哪怕是那些平日里的刺头,有或远或近关系的将士等等,在他们想来,这种情况下肯定会为他们出声的。可此时,他们竟然没有一个有表示!

    要知道,当初关宁军中不是没闹过事的,都敢把辽东巡抚给吊起来的那种。哪怕当初有人在背后怂恿,可要不是有基本的底子在,就算有人怂恿也未必能干出这种事情。

    这吊巡抚的事情,最终逼得巡抚羞愧自杀,似乎大明朝也就在这关宁军中独一份。

    看到这个情况,特别是吴三桂,心中就越来越担心,一点底气都没有了。他不知道这个兴国公到底是凭什么,压着他们这些大头兵,竟然让他们如此服服帖帖?

    如果他要是知道,兴国公就是拿钱砸的,而且其中一部分钱,还是他送出去的,不知道他会不会吐血?

    此时越说越没底气,吴三桂就什么都顾不得了,向张明伟求道:“罪将一时情急犯了这么一次傻,已是羞愧难当!罪将认打认罚,绝无怨言。只恳求国公爷再给一个机会,如若再犯,无须国公动手,罪将自己就把这颗头颅献上!”

    听到他这话,白广恩也连忙跟着说道:“罪将早年从贼,后弃暗投明,为朝廷浴血厮杀,从都司积大小军功到蓟镇总兵。还请国公爷看在往日战功份上,网开一面,只求不死,再给罪将一个赎罪机会。”

    马科也是有样学样,述说他当年的功劳,特别是当初一仗打得李自成十八骑亡命而逃。表示随便处置,只求再给一个机会。

    其他将领自然也是一样,唯独王朴这边,哑口无言,只是磕头。

    张明伟此时已经回过神来,听着他们的话,便开口严肃地说道:“临阵脱逃,此乃死罪。不过念你等诚心悔过,又是初犯,就如你们所愿,给你们一个机会!但是,死罪可免,活罪难逃!你等认否?”

    一听这话,这六个总兵不由得都是大喜,连忙回应,肯定认了。

    于是,张明伟便冷声喝道:“吴三桂,白广恩,唐通,马科,李辅明,你等五人仗五十,夺总兵之职,降三级军前听用!”

    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这几个总兵都是明末有点名气的将领,打仗的本事还是有的。虽然杀了他们是解气,可李自成所部攻打开封引发的中原大战马上就开始了。

    这一战,按照原本的历史发展的话,那是进一步耗掉了朝廷官军的兵力,使得李自成所部再没有任何对手,从而进占秦地,登基称帝开国,并从山西一路打到京师去了。

    张明伟当然不希望这种情况发生,这开封之战中,最好是打败李自成。而如今已经是四月底,根本没有时间去重组新军,最好的选择,就是让这几个总兵戴罪立功,会猎开封,和李自成去决战。

    并且,从总兵职位上降三级,也就是副将,参将之后,那就是游击了。虽然看着只有三级,但是,大明总兵才几个人,游击又有多少人。也就是说,低级军职好升,顶尖的军职,却是非大功积累不能升的。

    这个处罚,说重不重,毕竟没有处斩;可是,说轻也不轻的。

    然而此时,几个人一听之下,顿时大喜,连忙表示认罚。

    边上的王朴听到,不由得有点急了,连忙追问张明伟道:“国公爷,我呢?”

    “你?”张明伟听到,不由得冷喝一声道,“你有何军功?你是初犯么?你凭什么让我给你机会?”

    “……”王朴听得哑然,想了半天才回答道,“国公,我爹是王威!”

    他爹王威,官至左都督。

    一听这话,张明伟都有点哑然了,这个货色,竟然没有别的理由可以说,说出了这样一个理由!

    除非你爹是崇祯,要不然,谁都不好使!

    王朴自己也发现了,好像搬出他爹没用,情急之下,就又对张明伟说道:“国公爷,我那不是白条,肯定会兑现的。再加一万两,不不,加两万两……三万两,再加三万两,可不可以免我死罪?”

    张明伟听得相当无语了,这货怎么不去投降建虏?用他的智商去同化建虏,那也算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了啊!

    这么想着,他便厉声喝道:“崇祯十一年时,你便临阵脱逃,害了卢本兵;而如今这一战,你又是第一个临阵脱逃,引发大军溃败,要是这都能饶你,天理难容,又何以告慰在天英灵?”

    王朴听得面色一下苍白,下意识地左右看看,似乎是想逃跑。

    “且你还试图贿赂我,既然你有那么多银子,那好!”张明伟说到这里,便大声宣判道:“把这个王朴拖出去斩了,另外抄家!”

    王朴虽然是总兵,可张明伟是奉旨专门来处理松锦之战首尾的,有足够的权限杀他。更不用说,张明伟在来之前,已经和崇祯皇帝说好了的,这个王朴必杀。不为别的,光是他坑了卢象升一条,当年不杀,这次是一定要杀的。

    从这点上来说,山永巡抚和总兵,终归是不一样的。因此,一个被打入囚车押送京师,一个就是斩立决了。

    听到张明伟的宣判,校场上的关宁军将士无不欣然。因为这次的大败,杀这个王朴,根本就是人心所向!

    没拿得出手的战功不说,临阵脱逃也不是第一次,凭什么不杀他?

    于是,就在点将台前不远,王朴被拉过去,手起刀落,求饶声便在鲜血喷洒中断了。而在边上,另外五人被按在地上,由锦衣卫校尉行刑,此起彼伏的“啪啪”声响起。

162 还有肥羊

    这次的处罚,和原本历史上的处罚看似差不多,就死了一个王朴,但实际上,差别还是大了。

    第一,用钱贿赂没用,至少这些送钱的,已经明白了这个道理;

    第二,历史上马科等总兵戴罪立功,其实还是当着他们的总兵,对他们实际上的权力压根没影响。甚至吴三桂更是成了守宁远有功,不但如他所愿调任山海关总兵,甚至还要加封提督衔。

    第三,但是这一次,这剩下的五个总兵都连降三级,成为一名普通的游击不说,还要当众杖罚,其他将士都是看在眼里的。第一次犯了这等脱逃之罪,哪怕平日里战功累累也还是这等下场。第二次,那就是王朴的下场了。

    如果实事求是地来说,松锦之战的失败原因,根本上是陈新甲催促出战,洪承畴没有坚持原则,战备又不行所引发的。六大总兵的逃走,是在粮草被断,没有取胜希望之后发生的。

    从这方面来说,兵部尚书陈新甲、监军张若麒要负主要责任,蓟辽总督洪承畴其次,然后才是各部总兵作战不力。

    此时,行刑完毕,验看王朴首级和其余五个游击的伤势之后,张明伟便取出了早已带来的圣旨宣读起来。

    朝廷追封战死的曹变蛟、杨国柱、王廷臣等总兵为伯爵,副总兵江翥、姚勋、朱文德等人亦有相应追封;文官方面,赐原辽东巡抚邱民仰右副都御史,官为营葬,录其一子。

    此次战死的文官武将,皆入忠烈堂享大明香火;

    而投降的蓟辽总督洪承畴,锦州总兵祖大寿以及开门献城的松山副将夏承德皆入奸妄堂,为后世所唾弃。

    另外,旨意中更是重金悬赏夏承德首级,如是投虏者杀夏承德,更能免其罪,论功行赏。

    关宁军将士听着这份旨意,看着王朴的首级,卧在前方的五个原总兵血肉模糊,听到那些战死的得到封赏,投降的给予严惩,一时之间,他们一个个都是凛然。

    朝廷态度,这一次是非常明显的。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那是一清二楚。

    当然,更主要的是,朝廷这次派了兴国公过来,那是真得有诚意,用几百万的银子来安顿他们。

    因此,在此时的关宁军的将士身上,再难看到松锦之败所带来的士气低迷。

    看到这个情景,张明伟算是满意的。于是,他在圣旨宣读完毕之后,便大声对底下将士说道:“以后,我保证你们的军饷,保证有功者赏,有过者罚。你们安心当兵,其他的都交给我。如今天下大乱之际,真是你们建功立业的机会。想要封妻荫子么?想要光宗耀祖么?那就凭军功来换!”

    就这古代来说,军户世袭,其实是有一定道理的。至少他们祖辈父辈都是擅长兵事,因此比起别人来说,天然就对兵事知道得多一些。

    军功对于别人来说会比较陌生,可对他们来说,那是最熟悉不过,最是渴望不过的东西。

    以前的时候,他们可能只为了温饱而活;可如今,朝廷下了这么大的本钱,安置他们,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然后对于松锦之战,又是赏罚分明。虽然个别人可能觉得不满意。但是,相对以前来说,大部分人都是满意了的。

    此时再听到兴国公当众保证,让他们安心打仗而不用担心其他,这些关宁军将士,顿时就冒出了对军功的渴望。

    周遇吉等知兵的人,一眼就看出来,明白就算此时拉着这些兵去和建虏打仗,也绝对不会退缩了!

    其实,就周遇吉等人来说,他们这些当兵的人,是非常理解关宁军将士为什么会士气高涨。实在是兴国公的这些话,给了当兵的最大期望。

    谁不想安心打仗,该有的都有,没有得到的,自己拼命之后也能得到应该得到的!

    军议结束,山永巡抚左应选便立刻向张明伟告辞,去忙着安置辽东军户前往事先规划好的京畿之地的长城防线各处。

    临走之前,他带着一丝忧虑对张明伟说道:“国公,下官会尽量安置好他们,不过就算向永平等地乡绅征集粮草,恐怕也不够他们能撑到粮食收获。下官查看过,他们从关外带进来的粮食也是有限……”

    听到这话,张明伟便笑着打断他道:“我明白你的意思,放心好了,你先忙着,后面缺少的粮食,我会给你补上的。”

    大明北方连年兵荒马乱的,粮食一直是紧缺的。山海关这边囤积的粮草,要用于山海关的防御;京师那边的粮食,就连之前救济难民都困难。虽然会有漕粮运到,可并不会一下太多。

    因此,左应选想不明白,为什么兴国公的底气那么足,便还是担心地提醒道:“国公,现在有钱都不好买粮食。这粮食乃是重中之重,还请务必筹集!”

    “放心好了,至少有八只肥羊还留着,该是够吃的!”张明伟见他如此,便稍微透露了一点道。

    “……”可左应选却听得哑口无言,八只肥羊,这是怎么样的肥羊,能让这么多人够吃?

    当然了,他自然明白,兴国公所说得八只肥羊,肯定不是真正的羊。但他猜不出来,到底是什么羊。此时见兴国公没有要解释的意思,又那么自信,便不再追问,就先告辞走了。

    张明伟看着他的背影,又何尝不知道粮食的重要。

    因此,他早就开始布局。不但让南下的太子第一时间要催促粮草北运,包括番薯之类,也是要太子第一时间去忙的。

    另外,他也吩咐周文镇那边,向他在山西的人,特别是张家口一带去暗查消息,这比他派锦衣卫校尉过去要有用的多。

    之前的时候,京师已经来了消息,说马祥麟带着白杆军已经到了京师。这支军队,绝对是和那八只肥羊不会有任何关系,是靠得住的一把杀羊的刀。

    张明伟就打算解决了山海关这边的事情之后,就磨刀霍霍杀羊!

    而此时,他又交代山海关总兵阎应元道:“宁远那边的事情,还是要你亲自赶过去部署。”

    宁远是大城,又是临近建虏所在的锦州,就算花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可那边的撤退,并没有全部完成。至少最靠近建虏那边的,甚至还增派了兵力,防止建虏探听到撤退的消息。

    不过好在锦州那边的大战刚结束,建虏主力已经回辽东,因此,他们并没有意愿大举南下,也就没被他们发现什么。

    “国公放心,末将必然会在宁远安排好的,他日我军光复之时,可以派上大用场!”阎应元立刻答应一声,然后就告辞,出发前往宁远去了。

    安排完了这些事情,已经是第二天了。

    张明伟又传吴三桂等五个游击,本来的话,他以为这五人会被人抬着进来。哪怕他之前有交代过行刑的锦衣卫校尉注意分寸,毕竟已经被打得血肉模糊了不是!

    可谁知,这五个人竟然也是条汉子,并没有被人抬着进来,而是由他们的亲卫扶着过来了。不过龇牙咧嘴的,说明滋味并不好受。

    张明伟看着他们,冷声对他们说道:“看你们这么难受的,下一次我就不打你们了……”

    一听这话,马科等人顿时一喜,可谁知,就听张明伟接着说道:“……直接杀了算了!”

    顿时,他们心中那点喜气一下消失无踪,一个个连忙暗咬牙齿,再不敢龇牙咧嘴!

    见此情况,张明伟便又对他们说道:“我给你们每人两千人马,十天时间整顿完毕,然后开赴河南开封和闯王所部决战。有什么话,现在就问。”

    国公的吩咐,此时的他们是不敢不听的。再说了,打流贼,这几个游击都是不怕的。可只有两千人马……

    就见马科脸色紧张地问道:“国公爷,这……这两千人马都是战兵么?”

    不要听到明末军队多少多少万的,其实,大部分都是滥竽充数而已。真正打仗的,其实都是各部总兵的家丁而已。

    也只有勇卫营是御马监辖下军队,毕竟是御林军,要脸面的,才都是战兵。也是如此,勇卫营的总体兵力虽然不多,但在明末也是赫赫有名的。

    张明伟听了,点点头说道:“当然,以后不准克扣军饷去养家丁。我给你们的军饷,都会按实际人头发放。并且这个军饷,会由派驻你们军中的锦衣卫进行发放。你们就只管打仗,后勤方面不用操心,都由他们负责。”

    兵贵精不贵多,这个道理,在场的人都是懂的。在后勤方面的压力,比如,粮草的供应方面,都会少很多负担。但是,这么一来,主将的权力自然就削弱了很多,也没有了多少操作空间。

    因此,听到这话,这几个人心中不由得有点失落。不过,他们也不敢表现出来,其中唐通问道:“那末将等人皆归国公直辖还是由河南那边的总督统领?”

163 分化

    在他们被行刑抬下去之后,自然也就知道了在他们被软禁期间发生的事情。

    说真的,他们听到的时候,那是相当地震惊。

    他们都是总兵,大明最高军职的一群人,当然知道,朝廷对于城池领土有多么地重视。

    谁若敢丢城失地,一个不小心,那些御史言官的弹劾奏章就会满天飞,绝对是杀头的罪名。不要说他们这些武将,算是那些文官,那些封疆大吏,也不敢承担这个罪名的。

    然而,兴国公竟然在战事已经结束的时候,主动放弃宁远重镇,甚至还把山海关外所有的卫所都要放弃掉。说真的,一开始的时候,他们是不敢相信的。

    然而,面对事实,他们却又不得不承认,这是真的!

    这只能说明,这位兴国公的权势,已经全然不惧那些御史言官有关他丢城失地的弹劾。更为关键的是,这种内迁军民的事情,绝对是一件非常大的事情,牵扯到关内外,朝堂上等等。如果不具备大权势、大魄力的人,绝对不可能来做这个事情。

    如果没记错,以前朝堂上不是没有过这种内迁关内的提议。然而,那也只是一个提议而已,从来没有到要实行的程度。

    结合他们的这个认知,再加上京师传来的消息,这让他们对于兴国公的权势,那是有了一个真正的认识。

    因此,对他们来说,虽然归属河南总督那边,就像以前当总兵一样可以捞钱,可以组建自己的家丁之类,但这种日子并不是他们最想要的。

    如果有的选的话,他们当然是想抱这位兴国公的大腿。能在兴国公麾下作战,他们就不用担心朝堂上的事情,相信以他们自己带兵打仗的能力,绝对可以封妻荫子,光宗耀祖!

    此时唐通所问出的话,就是他们所有人都关心的事情。每个人都盯着张明伟,期待他的答复。

    然而,张明伟的回答,又出乎了他们的意料之外:“暂时你们谁也不属,既然为游击将军,就前往河南伺机而动,互为策应,犹如群狼狩猎,盯着流贼军队,趁其不备就咬一口,削弱流贼的实力……”

    听到这话,虽然唐通他们有点失望,可相比要归于河南那边总督麾下,兴国公是给了他们最大的自主权限,多少还是弥补了他们的失望之意。

    “记住,你们的目的是两个,一是要保证开封守得住!二是趁机削弱流贼。不管是攻其薄弱,还是偷袭他们的粮草等等,就随便你们。”张明伟看着他们五个人,严肃地说道,“此战,莫要再让我失望,否则我会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末将不敢!”白广恩等人一听,立刻严肃地抱拳领命,哪怕牵动到他们的伤势,疼得厉害,也不敢龇牙咧嘴,只是大声回道,“末将定当拼死!”

    张明伟看着他们五个人,特别是盯了一眼吴三桂之后,和缓了一点语气说道:“我希望在你们老去的那一天时,世人再不记得你们曾经有过临阵脱逃这种羞耻之事,记住的,是你们为大明立下的赫赫战功,位列大明中兴名将之列!”

    五个人一听,顿时都露出了羞愧之意。特别是吴三桂,他注意到了兴国公特别看了他一眼,以为兴国公是最看好他的,结果他却临阵脱逃了,这么想着,就更是羞愧。

    不约而同地,五个人都是强忍着疼痛,单膝跪地,郑重地向张明伟保证道:“末将定当效死!”

    虽然这句话,已经说过一次了。但是,张明伟却能听出来,这第二次的话是发自他们的肺腑,绝不是第一次惧怕他的权势威胁可比,听得都是顺耳多了。

    于是,张明伟终于露出了一丝笑容,对他们点点头说道:“皇上说过,有功于大明者,封侯都是寻常,你们好好努力吧!”

    他是兴国公,周遇吉是忠贞伯,就是在今年,已经封出了两个爵位。

    白广恩等人听了,自然更是期待了。

    过了一会之后,出了钦差行辕,在门口处重新趴到担架上,分别之际,李辅明有点感慨地对其他几个人说道:“祸福相依,真是一言难尽。这一次,好好珍惜吧!”

    他也是辽东人,从小兵做起,曾跟随祖宽入关剿贼,一步步升到总兵位置的。松锦之战,粮草被断,王朴也逃,引发军心崩溃,他也只能跟着逃跑。

    原本以为是要完蛋了,结果还是有了这么一个将功赎罪的机会。虽然带的兵更少了,可对于他这种血战出来的将领来说,却并不畏惧继续战阵厮杀的。

    有兴国公这颗大树在,还能给他们这么大的作战权限,不干扰他们指挥,以前的总督巡抚,哪个会如此放权?相比听一些瞎指挥的文官打仗,这种情况下才能发挥出他们最大的实力,是他们一直梦寐以求的!

    听到他这话,从流贼招安为朝廷效力的白广恩,自然就更是渴望获得认可,做到真正的封妻荫子,光宗耀祖,便也跟着说道:“是啊,以后就是战死疆场,至少还能进忠烈祠,莫要后悔了!”

    其他几个人也是差不多,互相勉励,便各自回去整军备战了。

    他们自然是不知道,如果不是张明伟出现,他们在松锦之战之后,大都对朝廷失望,虽然还有为朝廷效力的,但看到的却是朝廷的腐败无能,最终污了名节,更有吴三桂这种,遗臭万年。

    此时,其他人不说,吴三桂回到自己府内之后,良久无语。过了很长时间之后,他不管天色已近到傍晚,竟然又到钦差行辕求见。

    张明伟得报,不由得有点好奇,这吴三桂又有什么事情,总不可能再来送礼吧?

    这么想着,他便再次传见。

    在见礼之后,吴三桂便向张明伟禀告道:“国公爷,末将或许可策反一些叛将,让他们弃暗归明,不知可否?”

    一听这话,张明伟便知道,他应该是指祖大寿他们。之前其实已经有过,祖大寿投降建虏之后又逃回来继续当了大明的锦州总兵。这一次弹尽粮绝之下,再次投降。如果是原本的历史上,祖大寿就没有再逃回来了。不过他也没有为建虏效力,这让他在后世的风评,并没有洪承畴那样臭。

    如果能分化建虏,那对于大明光复辽东必然是极好的。当然,这其中还是要有原则,像那个松山副将夏承德,为了投降建虏当见面礼,开了城门,让几千大明将士,还有曹变蛟他们战死,这种人就必须死,以儆效尤!

    他正在想着,吴三桂却误会了,便连忙解释道:“国公爷,末将只是想着建虏虽然势大,可他们本身人口却少,如果能减少他们的助力,必定能减轻山海关防守的压力。而且他们只是战败不得已而降之,并无其他对不起大明的事情。如果朝廷不愿赦免的话,那就当末将没说……”

    “呵呵!”张明伟听了,笑着直截了当地说道,“你是说祖大寿么?”

    “是!”吴三桂倒也坦然,当即承认道,“不瞒国公,他是末将的舅舅,末将可以担保,他是心向大明的。”

    “可以,只要没有犯下大错的,你皆可试试。如果能劝他们回归大明,甚至是立下功劳回来的,朝廷都会论功行赏。当然,你的功劳也是跑不了的!”张明伟当即点头道。

    吴三桂一听,顿时大喜,连忙保证一声之后就带着欣喜之色回去了。

    相对其他几个游击来说,吴三桂虽然自信自己的能力并不比他们差。可他也知道,那几个游击都是厮杀出来的,打过得仗比他要多多了。如果想脱颖而出,就只能利用他自身的优势。

    而他的优势,其实是在辽东的。如今要被调去关内平乱,就等于是没有了优势。因此,左思右想之下,他忽然发现,兴国公重金悬赏松山副将夏承德,却没提及锦州总兵祖大寿。这也就是说,其实朝廷并没有很介意祖大寿的投降,该是明白他不得已的苦衷。

    这么一想,就被吴三桂找到了这么一条路子,说不定可以让他脱颖而出,因此就转头又来找兴国公了。

    此时答应之下,他又有把握,自然是兴奋而回了。

    ………………

    锦州,原本祖大寿所住的总兵府,如今是镶白旗固山额真钮祜禄氏图尔格的府邸。

    这一次,他也参与了松锦大战,立下了赫赫战功。因此,大清主力回师盛京,留下了他坐镇锦州。

    这个锦州城,是打了多年,终于打下来了。一开始的时候,图尔格还是很兴奋的。不过此时,他已经习惯,就又将目标盯向了宁远城。

    有了对付锦州的经验,加上明军主力覆灭,图尔格图谋宁远城的心思是非常大的。

    只是很可惜,松锦之战,虽然大清全胜,可损失也是不小,又不能像入关之战一样补充,使得大清暂时并没有发起下一次大战的能力。更不用说,如今的大清皇帝正在悲伤之中,哪有心思再战。

    这种情况下,他安静了个把月之后,终于又有点按捺不住了。

164 连锁反应(为雪晴大丫鬟万赏加更)

    那可是宁远城啊,如果能打下来的话,不但能告慰太祖在天之灵,对于大清也绝对是一件非常值得庆祝的事情!

    越是这么想着,图尔格就越是坐不住了,最后他便传来他的族人单木山道:“你领一百探马前往探查宁远情况!”

    听到这话,单木山非常地意外,便连忙提醒道:“几位贝勒爷回师之前,曾有交代过,明军剩下了宁远城,肯定会不惜代价严防死守,让我们不要打宁远的念头么?”

    “我又没有说要去攻打宁远城!”图尔格一听,有点生气地说道,“你看我是没脑子的人么?就凭我们这点人马,而且城中一半还是无法野战的朝鲜兵,我疯了要去打宁远!只是叫你去查探一下而已!”

    “可是,既然没有这个念头,为什么还要去打探宁远的情况呢?我们不是在宁远中左所那边有人看着,如果明军有什么动静的话,他们肯定会回报的啊!”单木山一听,有点想不明白了,仗着自己是图尔格的亲侄儿,便又疑惑地反问道。

    说到这里,他想起什么,便连忙补充说道:“哦,对了,之前有回报说,明国增加了兵力,还在宁远外侧修筑城池,绝对是在严防我们大清打过去的。”

    图尔格一听,就指着他说道:“我就是这个意思,他们不是在修城么?你带人绕过去看看,是不是有利可图?虽然我不打宁远城,可教训下明狗却是可以的!”

    单木山见劝不动图尔格,便只好领着探马出发了。

    谁知道一天半之后,大概天还没亮的时候,就传来急促地马蹄声,把图尔格给吵醒了。

    顿时,他异常地恼怒,这么大的动静,整个锦州城估计都听到了。大清刚打了胜仗,能有什么事情这么慌张的。要是不让他满意,绝对要重罚才行。

    “报……”

    图尔格披衣就在后衙大堂内,脸色很是阴沉,看着一名探马慌急地冲进来,打千跪地向他禀告道:“不好了,宁远城的明军……”

    一听这话,图尔格顿时一惊,顿时顾不得了,连忙追问道:“杀过来了,多少人马?”

    锦州的重要性,那是不用说的。也因此,大清皇帝不惜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用围困的法子打下了锦州城。

    如今,大清主力班师回盛京,明国不甘心失败,竟然这么快又组织了人马打过来。这让图尔格有点担心,自己这支人马能不能守住?

    “不是,不是!”那探马禀告的话被图尔格打断,一听之下,便连忙否认道,“明军没有打过来……”

    “你他娘的,明军没打过来,你慌成这个样子干什么?”图尔格一听,松口气的同时,不由得又恼怒喝道,“信不信我抽你?”

    探马心中有点无语,不过还是马上解释道:“明军跑了!宁远城是座空城了!”

    “什么?”图尔格一听这话,顿时吃惊地一下站了起来,急忙上前两步,一把把探马从地上拉起来,厉声喝问道,“你再说一遍,宁远城是空城?你确认?”

    虽然知道派出去的探马绝对不敢撒谎,可他还是有点不敢相信他所听到的这个事是真的!

    “千真万确!”探马知道图尔格为什么会问,连忙回答道,“我们都进过宁远城了,确实空无一人,单木山大人又往南查探,让小人速来向大人禀告!”

    听到这里,图尔格放开了这个探马,顿时激动地左右踱步起来,就像没头的苍蝇,同时自言自语道:“难不成,这还真是天上掉馅饼,竟然要被我不费吹灰之力拿下宁远城?还是说,这是明军的阴谋,他们肯定是有阴谋吧?宁远城没道理放弃啊,是在图谋锦州城么……”

    嘟哝了一阵,他忽然站住身子,立刻问道:“宁远城是完好无损么?里面的守城器械,房屋,水井等等,可有查看?”

    “……”探马没想到有这么一问,愣了会后才回答道,“没,一发现是座空城,单木山大人就立刻派小人赶来报信了!”

    说到这里后,他应该也是明白了图尔格这么问是什么意思,便又补充说道:“城门都是完好的,城头上并没有见到大炮之类,房屋也没见到有烧毁,水井之类倒是没时间查看……”

    一听这话,图尔格便再也不想耽搁了,立刻开始发布军令。

    第一,立刻派出信使,把这个情况急速飞报盛京。

    第二,立刻派出一支军队,前去抢占宁远城!这么好的机会,错过就会死人的!

    第三,加派探马,四散而开,所有可能通往锦州的道路,都要有人巡查,严防明军这么做,其实就是想让锦州分兵,然后各个击破!

    第四,让人领着没有野战能力的朝鲜兵在锦州严阵以待,而他自己,则亲自领军赶往宁远城。

    随着他的军令传下,锦州城内顿时紧急动员起来,人喊马嘶的,好不热闹。

    等到图尔格领军出城的时候,第一个回报的探马就又到了:“大人,宁远城附近,并没有明军踪迹。海上的觉华岛上,倒是还有明军的战船!”

    宁远城附近,就有一座大的岛屿,叫做觉华岛。当年宁远之战时,建虏就趁着大海结冰的机会,攻上了觉华岛,把明军的粮草烧了个一干二净,人也被杀光。

    这一次,辽东巡抚范志完打算修筑三座小城拱卫宁远时,也在觉华岛动工。

    图尔格一听,顿时便明白过来,当即哈哈大笑道:“明军看来是都躲去觉华岛,然后试图趁着我分兵宁远城的时候,集中兵力,从海上或攻打锦州,或攻打宁远,试图各个击破吧?”

    知道了这点,图尔格便再次向辽东腹地派出八百里加急,然后他也连忙急着催促军队赶往宁远城。

    对他来说,这是一场赌博。

    就赌他图尔格能不能同时守住两座城池,坚持到援军到来!

    如果能坚持到,那宁远城就是他拿下来的,这等荣耀,足以让他在大清的名声更上一步。而如果没法坚持到援军到来的话,他相信他所率领的这支军队,要想突围而去,明军肯定是拦不住的!

    总的来说,这个险值得冒!

    锦州离宁远城,也就一百多里。等他赶到宁远中左所时,果然看到这里已经是一座空城了。

    见此情况,图尔格不由得更急迫了,立刻催着军队继续赶路。

    在傍晚时分,赶到宁远城时,单木山已经在这边等着了。见了他,便立刻兴奋地说道:“这宁远城是我们大清的了!”

    站上宁远城的城头,图尔格感觉还有点不真实。这真得是宁远城,就这么踩在脚下了?

    转头看看,宁远城内,黑咕隆咚的,城内唯一有的人,就是大清军卒!

    恍惚了好长一阵之后,图尔格终于回过神来,立刻问起单木山,有关他查探方圆周边的情况。

    不过得到的答复,还是没有明军迹象。只有觉华岛上,还能看到明军踪迹。

    眺望下宁远城外,慢慢地笼罩到黑暗中。不知道为什么,图尔格总觉得好像黑暗处有什么眼睛在看着。

    于是,他不敢怠慢,立刻命令全军戒备,同时再派手下,八百里加急赶往盛京去报信。

    本来锦州附近还有松山,杏山等小城,不过建虏打下来之后,就都毁掉了。离锦州最近的,就是海州了。

    以前的时候,这里是建虏攻打宁锦防线的出发点。因此,军需物资都堆积在这里,同时也部署了重兵。

    当图尔格的八百里加急飞报过来时,驻守海州的建虏将领一听图尔格拿下了宁远城,继续兵力增援时,他同样大惊。

    锦州之战,大概持续半年,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可以说投入了举国兵力,死伤很多,才最终拿下来。

    比起锦州还要坚固的宁远城,竟然这么轻松被图尔格拿下了?这会不会有问题?

    虽然是这么想着,可他也知道,如果等到盛京方面的决断,那就很可能会耽搁战机,便立刻决定,第一时间派出援军。

    然后信使赶到了辽东最大的重镇,沈阳的门户辽阳,驻守在这里的是和硕庄亲王济尔哈朗,听到图尔格竟然拿下了宁远,急需增援,顿时,二话不说,不等盛京决断,就立刻飞援宁锦再说。

    实在是对他们来说,宁远城是他们多少年来一直想攻占的城池。如今既然有这个机会能轻易拿下的,又怎么可能放过这个机会。

    八百里加急的信使赶到盛京,哪怕皇太极还在伤心海兰珠之死,听到这话之后,也没有任何犹豫。不管明军有什么图谋,最重要的是把宁远给拿下来。

    于是,就这么的,图尔格一个不小心,就引发了连锁反应。

    各地的建虏,才刚刚解散,就又被紧急召集。为了应付明军可能的阴谋,建虏上下,征集大军,再次动了起来,赶赴宁锦一带。

    不管怎么样,建虏兵马一动,粮草消耗自然也就急剧增加。

165 他是真有点伤心了(为两百月票加更)

    对此,倒没有那个建虏有什么疑虑。毕竟要是从此就占据了宁远城,就这点消耗,远比之前攻占锦州要少多了。

    建虏在意宁远城的程度,更是超过了一般人的想象。

    哪怕后续几乎一天一个八百里加急,禀告宁远城那边的动静。

    “报,镶白旗固山额真所部进驻宁远,未发现明军。”

    “报,镶白旗固山额真所部驻守宁远一天,未发现明军踪迹。锦州周边,也没发现明军。”

    “……”

    虽然没有见到明军的动静,可是越是这样,建虏就越是觉得明军有大阴谋。因此,建虏援军担心锦州或者宁远失陷,再被明军夺去,那都是尽可能快地行军。

    终于,海州建虏援军先行赶到锦州,再急赴宁远,和图尔格所部会师。

    听到这个消息,此后赶去的济尔哈朗所部就松了口气了。

    不过他没见明军的动向,心中没底,并不敢懈怠,继续赶赴宁锦一线。

    这一日,济尔哈朗领着大军终于赶到了宁远城,站到了宁远城的城头上,心中算是彻底松口气了,然后便确认道:“可有发现明军的踪迹?”

    “回贝勒爷,一直到关宁中前所,才发现明军驻防。”刚得到消息的图尔格,连忙回答道,“除此之外,不但广宁屯前卫,广宁中后所,宁远中右所全都没有明军,就连附近的村寨明人,也全都人去楼空!”

    济尔哈朗听得哑然,顿时收回眺望的目光,转头看向图尔格道:“所有明人都不见了,是撤往关内了?”

    “除了觉华岛上还发现有明军之外,其他地方真没发现明人了!”图尔格也是疑惑地说道,“明国该不会是松锦之战吓破胆了,真得放弃关外,再不敢和我大清对战了吧?”

    听到这话,济尔哈朗不由得陷入了沉思。

    松锦之战中,明军的主力援军都是从关内调过去的。根据消息,都是关内最能打的那些总兵了。十三万人马,全军覆没,哪怕明国再地大物博,也是难以承受的吧?更何况,关内也正乱着,据说流贼都打下了明国的不少城池。

    想到这个,济尔哈朗还真有点怀疑,该不会明国朝廷真得吓坏了,知道打不过大清,就缩回去了吧?

    他在想着,图尔格却没考虑那么多了。济尔哈朗的大军一到,那这宁远城就算是真正拿下来了。而这首功,就是他图尔格的。

    因此,此时的他,心中格外的得意。按捺不住兴奋心情,他便又对济尔哈朗说道:“小人派人去查看过了,从山海关道锦州这么长的一段地方,都是明人开垦过的粮田。如今虽然有被破坏,有被荒废,但只要稍微收拾下,还是能种地的。以后啊,说不定我们都不用从辽东运粮过来,在宁锦这边就能自给自足了!”

    听到这话,济尔哈朗也是高兴。等到第二天,他亲自领军走了一趟,一直到广宁中前所,发现明军背靠山海关,严阵以待,便知道这里没法打,就撤回去了。

    一路上,看到明人开垦过的粮田,哪怕他在奴酋中算是沉稳的性子,也是很高兴的。

    盛京那边集结的大军,走到海州的时候,就得到了济尔哈朗的奏报,便停下不前,最终回转盛京。

    所有的建虏,对于明军吓得逃回关内,让他们轻而易举就拿下了宁远这一大片地方,一个个都是非常高兴。甚至很多人都想着,明军这么弱,不如趁胜追击,打到关内去。

    总之,随着宁远城被建虏拿下,建虏的士气达到了一个顶峰。

    “快快快,把这个好消息给主子爷报上去,说不定主子爷的龙体就好了!”

    盛京皇宫,内侍抢着捷报给皇太极报喜。

    果如其然,才刚昏迷醒过来的皇太极,第一时间便问宁远那边的情况,捷报就到了。听到明军吓得逃进了关内,大清已经牢牢地掌握了宁远城,甚至连几个卫所城也已经派兵驻守,宁远可以说是固若金汤,顿时,他这精神头,还真是好了很多,难得地去了崇政殿议事。

    “主子爷,奴才以为,该祭告太庙,让太祖知道,主子爷已经拿下了宁远!”自称范仲淹后代,主动投靠建虏的范文程,第一个出列,开心地奏道。

    对于太祖对宁远的怨念,所有人都知道,被范文程这么一说,其他人也立刻纷纷跟着附和。

    皇太极听得高兴,便立刻答应下来,让他们准备,要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太祖的在天之灵。

    随后,皇太极便转头看向祖大寿,问他道:“祖卿以为,明国朝廷真得吓破胆了么?朝堂之上,该是何人主持了这事?”

    “末将不知!”祖大寿听了,摇摇头回答道。

    一听他这话,顿时,恭顺王孔有德就怒了,立刻喝道:“祖大寿,你该不会还是想逃回明国吧?”

    祖大寿听了,理都没理他,只是对皇太极奏道:“末将只是边镇一武夫,朝堂上的事情,岂是末将能参与的。说实话,听到这事,末将还是有点吃惊的。”

    宁远也可以说是祖大寿的老巢,锦州城修筑好了之后,他移驻锦州,把锦州也经营成了他的地盘,而宁远就是他的亲家,也就是后起之秀吴三桂的地盘。

    朝廷竟然放弃了宁远,祖大寿是真得有点吃惊。

    事实上,就连皇太极自己对此也是有点疑惑,因此他才会问出这个问题。

    底下站着的另外一个以秀才身份投靠建虏的汉奸罗绣锦,心中嫉妒被范文程抢了先,此时便连忙说道:“主子爷,要论对明国朝堂上的熟悉,非蓟辽总督洪承畴莫属,不如召他问之?”

    听到这话,皇太极点点头,不过随即又摇头道:“他还未降之,如何肯说?”

    “主子爷,他真要死节,又如何为成为我大清的俘虏。如今未降,只不过是待价而沽罢了!”罗绣锦听了,露出一点鄙视之色,马上回答道。

    洪承畴的官位之高,已经是明国的顶级了,还是文官。如果他能投降大清,那影响绝对非同小可。这洪承畴想要待价而沽,也不是没道理的。

    皇太极赞同罗绣锦的看法,便想着怎么尽快让洪承畴投降。

    于是,因为蝴蝶翅膀的扇动,原本还要拖些时间才会投降的洪承畴,一如历史上,被皇太极的女人一劝说,最终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地方式降了建虏。

    皇太极闻之,当即哈哈大笑,连忙做足了礼贤下士的姿态,正要亲切地扶起磕首跪伏的洪承畴时,忽然急报又到了。

    不过,皇太极并没有急着去看急报,而是依旧扶起洪承畴,连声说道:“朕得洪卿之助,犹如汉祖得知子良也!”

    把自己比作张良,洪承畴心中也是高兴,便惺惺作态,和皇太极互动了一把。

    随后,皇太极才去看那封奏报,结果脸上一下出现了愕然之色。

    洪承畴新近投靠,真是要表现之时,见皇太极的样子,便连忙奏道:“不知陛下有何难事,微臣愿为陛下参详一二!”

    皇太极并没有马上回答,之时盯着洪承畴,盯得他有点莫名其妙的时候,才缓缓地对洪承畴说道:“明国朝廷早知道洪卿会弃暗投明,已把洪卿打入了什么奸佞堂!”

    “噗嗤”几声响,顿时,大殿内好几个人忍不住笑出了声。虽然笑声很短,立刻就收住了,可毕竟是笑了。

    顿时,洪承畴一下面红耳赤:难道自己在世人的眼中,竟是如此地不堪,他们……他们就料定了自己不会死节?

    这一刻,他是真有点伤心了。

    皇太极看到,他是会来事的人,便立刻换了话题,马上问洪承畴道:“洪卿,如今明国朝堂上有一个兴国公,是新任锦衣卫指挥使,权势滔天。这内撤关内的事情,就是他主持的。而且据报钱财极多,补足了明军的欠饷。你可知道此人?”

    “……”洪承畴听得目瞪口呆,什么时候,朝堂上出现了这么一个人?兴国公?从来没听说过!锦衣卫指挥使,不是骆养性么,他怎么了?

    很显然,有关张明伟的事情,皇太极压根无法从洪承畴这里问出什么,这让之前嫉妒洪承畴所得礼遇的一众汉奸都很开心。

    皇太极倒没有失望之色,而是转头对范文程说道:“你立刻派人,前去联系你的本家,看看关内到底是个什么情况了?”

    随后,他又开始对新占土地分配的时候,才又发现一个问题:锦州、宁远,该派多少军队驻扎为好,又派谁去为好?还有那边的粮田,荒废了可惜,但是,没人种,除非是从辽东这边派过去。

    一时之间,人口的难题,就又摆在了皇太极的面前。

    ………………

    对此,其实是另外一种坚壁清野之策,原本就在张明伟的预料之内。建虏占据了宁远极其附近的城池之后,他便忍不住打了个响指,心中暗道:“让你多吃点,怕撑不死你!接着我再出招,看你怎么接?”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9664/ 第一时间欣赏穿越之掉崇祯面前最新章节! 作者:叫天所写的《穿越之掉崇祯面前》为转载作品,穿越之掉崇祯面前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穿越之掉崇祯面前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穿越之掉崇祯面前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穿越之掉崇祯面前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穿越之掉崇祯面前介绍:
主角穿越,掉到了崇祯皇帝面前,时间是崇祯十五年三月初,明军主力在塔山之战全军覆没之后,怎么办?穿越之掉崇祯面前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穿越之掉崇祯面前,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穿越之掉崇祯面前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