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穿越之掉崇祯面前TXT下载穿越之掉崇祯面前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穿越之掉崇祯面前全文阅读

作者:叫天     穿越之掉崇祯面前txt下载     穿越之掉崇祯面前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166 一个好汉三个帮

    时间已经到了崇祯十五年五月初三,一直忙碌下来,在山海关这边,已经差不多了。

    五个游击的伤势也已经好得差不多,带着他们选出来的人马准备开拔。

    临行前,五人都在听张明伟的训示:“粮草的问题,随行的锦衣卫会向当地官府索要,你们不用担心。我对你们的要求,就是不得扰民,不得滥杀无辜,不得杀良冒功,败坏朝廷声誉。但只要你们立下军功,我就可以给你们保证,朝廷绝对不会亏待你们!”

    这就是抱上大腿的好处了,要不然,还得给朝廷送钱才能保证军功。

    五个人对于张明伟的话,当然不敢违背,连忙答应了下来。

    不过其中流贼出身的白广恩,稍微犹豫之后,便开口问道:“国公爷,如果贼人想要弃暗投明怎么办?而且据末将所知,贼人中有不少人其实是饿得受不了而从贼的,或者干脆就是被贼人裹挟。”

    打流贼,最大的问题,其实不是打不打得赢的问题,而是如何善后的问题。

    之所以流贼越打越多,就是因为没法安置。以至于到了崇祯末年的时候,流贼越来越壮大,再想打赢就有难度了。这让官军再和流贼打的时候,那是杀无赦。

    不过白广恩自己就是跟随混天猴造反过来的,知道流贼中的不少人,其实并不是想真正从贼。原本他也不会说这个话,但是和张明伟接触中,他感觉这位兴国公和别的官有很大不同,非常注重民生,便问了出来。

    张明伟听了,没有犹豫,当即回答道:“只要真得想弃暗投明,朝廷也不想杀光所有人的。因此,想接受朝廷招安可以,但必须是无条件接受朝廷招安。”

    像张献忠在谷城接受招安,就提出各种条件,不但不让朝廷分他兵,还要集中在一块,这明显是不想真心投降,转头就能造反的那种。

    可惜当时的总督熊文灿就想着立功,不顾事实,同意了他的要求。结果到了最后,他自己也为此付出了老命的代价。

    此时,张明伟之所以给出这个承诺,除了不想滥杀之外,这已经到了崇祯十五年,大明人口减员已经非常多了。特别是在大明北方,很多地方真得是已经到了千里无鸡鸣的地步。

    最直接的,就是张明伟领军从京师到山海关的路上,除了城池里还能看到人之外,基本上其他地方就再难见到人了。一些村寨庄子,全部成了一片废墟。有的是遭了贼,更多的是被建虏祸害。

    穿越过来的张明伟,当然是有野望的。不但要踏平辽东,而且在这个大航海的时代,也要分他一杯羹,甚至打败欧洲各国。如此一来,出兵占据海外的话,就更是少不了人口。

    当然,除此之外,流贼在南明时候转变为抗清主力,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另外,他还知道,有一处流贼,是被百姓称之为佛兵。不但对待百姓不错,甚至听闻年底建虏入侵关内时,还专门和建虏打仗,解救被建虏掠去的百姓。

    有明确记载的一次,就是海州,也就是后世连云港之战。建虏中的蒙古兵攻占了那里,就被这些流贼给围攻,打得建虏连连败退,救下了百姓。

    不但如此,还对被解救了的百姓说:你们百姓被掳来,家里父母想望,每人各赏钱五十文快回去。

    甚至还有传闻,说临清州又探得,这处流贼领兵四十万,分十营去救鲁王,且与百姓秋毫无犯,乡民称为佛兵。

    对此,张明伟当初查到资料之时,真得是非常意外。

    也是因此,像这样的流贼,在明末时候真得是比官军还要像官军。只是很可惜,这处流贼的首领最终被李自成所杀,手下也被他给吞并了。

    此时,和五名游击交代了之后,张明伟又传来在他们军中的锦衣卫校尉,每支军队共十人,一共五十人。

    就听他严肃地交代道:“行军打仗,你们不得干涉。只是管好核查军功,和地方上交涉钱粮。地方官如果没有粮草储备,就让他们向当地乡绅征集,就按防贼所需处置。如今平贼乱是朝廷头等大事,地方官要做好了,吏部的考核便是优等。如若抗拒不配合,当场拿下,由副职暂代。”

    “还有,地方乡绅如果缴纳钱粮的,也要如实记录,朝廷他日会有奖赏优待。”张明伟说到这里后,略微一停顿后又道,“这事你们也可强调之,能不用强就是最好的了。告诉他们,贼人要是得势,那他们就是人财皆空了。”

    言外之意,如果拒不配合的,那是会用强的。

    事实上,两千人马的粮草,又只是过境而已,还真得不多。当然,要是今天两千,明天又两天,后天还两千的,估计地方上会受不了。然而,这种情况下,受不了也要受。

    边上的五个游击听着兴国公在详细交代,立刻感受到了他的诚意,顿时,对于之前他所许诺的那些,也是充满了信心。

    如此一来,他们几个人对未来就更有信心了。

    都交代完了之后,张明伟忽然想起一事,便对他们所有人说道:“你们此去参战开封之役,有一事要特别注意。我怕有人会狗急跳墙,掘开黄河堤坝。”

    说到这里,张明伟非常严肃地说道:“一旦黄河决口,生灵涂炭,所引发的后果是难以预计的。因此,此事定不能让发生!”

    一般来说,这种事情,只要是正常人都不会干的。可是,战事打下去,打红了眼的,丧失了理智也是有可能的。

    原本的历史上,开封最终沦陷,就是因为有人掘开了黄河堤坝,用黄河水冲了开封城。

    这里有两个传言,一是说李自成打了开封三次,都是没能打下来,还为此付出了一只眼睛的代价,恼羞成怒之下,就下令干出了这个事情。

    另外一个传言,是说开封守将见援军久候不至,快要坚持不下去了,就派人去决了黄河堤坝,想要淹死城外的李自成所部,结果被李自成事先知道,避到了高处,反而把自己的开封城给冲掉了。

    这两个传言,哪个是真,哪个是假,后世已经没法分辨。

    但掘开黄河堤坝的这个事情,却是真的。

    因此,张明伟为防意外,就特意强调,让他们一定要注意这点。

    对此,五个人都有点不以为然,毕竟这种掘开黄河堤坝的事情,那是人神共愤的,有几个人有这个胆子敢去做这事?

    不过兴国公既然交代了,他们表面上,当然是连声答应下来。

    于是,白广恩,王廷臣,唐通,马科,吴三桂这五个原总兵,如今的游击,各领两千人马,开赴河南而去。

    在他们走了之后,张明伟也要走了,临行之前,自然要和阎应元交代一下:“左应选主要在忙辽东军民安置长城沿线,并重组各处防御,山海关这边的事情,主要还是看你了!”

    “国公放心,末将在,建虏敢来攻打的话,定然叫他们吃个教训!”阎应元听了,立刻便胸有成竹地保证道。

    从一个名不经传的江阴典史,骤然升迁,还是史无前例的升迁速度,直接成为镇守一方的山海关总兵。他自然是拿出了十二分的本事,想要证明自己确实有这个能力,不负公国举荐。

    张明伟对他的能力,那当然是相信的,因此点点头后又说道:“这边的船队,也都归于你指挥。不过应该还不够,我会奏请皇上从登莱两地再调一些船过来。目的就只有一个,骚扰建虏,不要让他们安心收粮。不要小家子气,去和建虏抢粮,直接烧了便是,人才是最重要的。”

    真是朝中有人好办事,阎应元听到张明伟的许诺,能给他再多派些船只过来,不由得喜出望外。

    让出了宁远这么一大块地方,建虏就必须分兵。而且在宁远城这边肯定会驻守重兵。如此一来,就建虏的那点兵力,肯定会分摊其他地方的兵力了。

    而从海路出发的话,建虏必然防不胜防。船只越多,一次投放的兵力也就越多,成功的机会就会越高。

    这么想着,阎应元当即连忙答应一声,随后,也是犹豫了一下,然后还是向张明伟禀告道:“国公,我在任江阴典史时,曾和海寇顾三麻子打过交道。此人讲义气,人还不错,可否招安过来,到末将手下为骚扰建虏尽一份力!”

    听到这话,张明伟便笑了。虽然阎应元说得小心,生怕他不答应。不过他对于江阴八十一日,那是了解得很清楚的。

    当初他就想过写一本明末穿越的,就从江阴守城开局,为此,查了很多资料,甚至还买了一本专门研究记录江阴八十一日的书看。

    这个顾三麻子,确实是个讲义气的,被阎应元三箭折服之后,建虏攻打江阴时,也曾领他的船队去救援。

    这么想着,张明伟便微微一笑道:“一个好汉三个帮,你有什么人选举荐的,只要对大明中兴有帮忙的,朝廷自然没有不答应的道理。”

167 水师

    除了顾三麻子之外,江阴抗清三公中的另外两位,虽然能力及不上阎应元,可他们在阎应元身边的话,肯定也能帮得上他。

    果然,阎应元见兴国公答应了他举荐顾三麻子,受此鼓励之下,便又推荐了冯厚敦,陈明遇两人。

    对此,张明伟自然都答应了下来。之所以他之前没有举荐那两位,还是想让最有能耐的出来做事。但这不表示,他就不认可那两位。

    随后,他再问阎应元道:“还有什么要求,在我离开之前,能提得都提出来。如果我能解决的,都给你解决,让你能更安心地对付建虏,守好山海关!”

    听到这话,还真别说,阎应元果然还有别的想法,就听他马上对张明伟说道:“末将清点过,在松锦之战后,至少损失了上万战马。如今仅存的马匹中,只有数千瘦弱马匹,堪战马兵仅三千。被五位游击分去了一些,山海关这边就只剩下了一千左右。除去守备探查之外,能用于机动的骑兵就更少。”

    说到这里,他的眼中露出了一丝渴望道:“要是有可能,还是希望能多些骑军,如此一来,末将就更有把握,能扰得建虏无法安宁!”

    如果是步军登陆去骚扰建虏的话,为了全身而退,肯定没法深入腹地,只是沿海骚扰,终归是效果有限。这一点,张明伟当然也知道。

    山海关这边,辽东军民不缺骑士,缺得是战马。可是,朝廷肯定没有马!能有的,就只有草原上了!

    然而,此时的草原,已经是建虏的势力范围,获取战马的难度不小。

    这么想着,张明伟便回答阎应元道:“战马的事情,我来想办法。不过一时半会,却也是不可能的。你这边最初的骚扰,要趁着建虏想不到,快准狠,先赚他一笔再说!”

    阎应元听了,知道这事也确实难,便连忙回答道:“国公放心,末将不会错失最初的战机!”

    除此之外,他就没什么事,便告退了。

    随后,张明伟便又屏退了其他人,让坤兴公主写了奏章,说了阎应元举荐那几个人的本事,以及后世的事迹,还有安排他们来山海关这边的好处之后,便发往京师。

    不管怎么样,这种用人,他也只是有建议权而已,不过崇祯皇帝肯定会听。

    朱媺娖在看着一名锦衣卫送走奏章之后,便有点好奇地问道:“先生,水师不是准备用郑成功的么?”

    郑成功这个名字,在明末是怎么都不可能绕过去的。因此,他的事迹,在之前播放的纪录片中都有。崇祯皇帝、朱媺娖等人自然也都知道他。

    张明伟听了,便笑着说道:“现在他还只是一个书生而已,我们大明最强大的水师,还掌握在郑芝龙这个老狐狸手中。我也没有把握,朝廷一道旨意下去,他就会领着舰队北上。”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脸上露出一丝冷笑道:“不过我猜这时候的郑芝龙,已经没有早年的锐气。他的事情,等回到京师和陛下商量之后再定。”

    大堂内,刚好有幅辽东地图,张明伟走过去,用手一拍旅顺、鸭绿江口那一块,用肯定地语气说道:“他那支水师足够强大,我的想法,是要安排到这里,重建东江镇,从侧面牵制建虏,让建虏再不敢随便绕道草原前来攻打我大明!”

    这个招数,后世喜欢看明末历史的,几乎都知道此举的必要。如果有人穿越,也肯定会这么对付建虏。

    事实上,这个时代的人也不是没想过。然而,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的叛变,使得大明没有实力去重建东江镇。

    在他们叛明之后,就是在他们的带领下,建虏镇压了辽东沿海的抗虏。毁掉了各处岛上所有的设施,岛上的人口,不是被杀,就是被掠去了辽东腹地。

    在崇祯末年的时候,要想重建东江镇已经非常难了。不但是需要一支强大的水师,还要有足够的物资去支持东江镇的重建。

    而这时候的朝廷,连军饷都发不出来,又哪来的财力去重建。因此,在东江镇被摧毁之后,就再也没有了东江镇。

    此时,张明伟转身离开地图前,继续对朱媺娖说道:“有阎应元的例子在,又是他举荐,那顾三麻子定然不会有什么疑虑。只要朝廷诏书一到,肯定能领着船队北上。虽然他的规模不大,可再凑了登莱一线剩下的船只,也该是足够山海关这边用来机动兵力,扰乱建虏之用了。”

    “哦!”朱媺娖听了,思索着一脸受教地点点头。

    此时的她,很显然一直在学习中。

    一天之后,张罗辅、金振孙领着扩建后的勇卫营,其实也就是京营先行返回京师。

    而张明伟和朱媺娖并没有跟随回京,而是在周遇吉夫妇的护卫下,沿着长城沿线,视察辽民的安置情况,检查长城防线的战备情况。

    有关对付建虏的这个事情,必须全须全尾地做好,要不然,一处做不好就很容易功败垂成。因此,张明伟还得在视察长城防线之后,才能安心返回京师,再去重点对付流贼。

    长城防线,并不是只依靠长城,而是长城内外一整套防御体系。包括墩台预警,烽火台传讯,军镇军队驻防等等。

    不得不说,左应选做防御方面的事情,也是有他自己的一套。各项事宜包括驻兵,修筑防御工事,开荒屯田,修筑卫所住处等等,到处可见忙碌的身影,一片生机勃勃的情景。

    张明伟巡视中,也发现辽东军民都充满了干劲。对此,他对闻讯赶来的左应选,满意地说道:“做得不错!”

    谁知左应选听了,却是摇摇头说道:“这全是国公的功劳,下官不管居功!”

    “……”张明伟听了,稍微一愣,随后指着左应选,笑着说道:“怎么就学会拍马屁了啊?这一套,我可不喜欢!”

    左应选听了,表情非常认真,郑重地说道:“下官所言,乃是实话实说而已。如若不是国公给他们补上了欠饷,又兑现了他们在关外的田地损失补偿,还分了田地给他们种植,让他们知道,这里会活得更好。就算下官再有能耐,也绝不可能让他们有如此干劲!”

    言外之意,还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那种意思!没有张明伟给他准备米油,他就算再能,也做不出来吃的来。

    这话倒是实话,张明伟听了,心中也是欢喜。

    左应选却还在那边继续说道:“还有,如若不是国公之威,这些地方上也很难配合,阳奉阴违之下,下官做事也绝不会这么轻松!”

    “哦?”张明伟一听,有点意外。

    “朝廷的旨意,赋税减免一半留一半,用于防贼、防建虏。”左应选连忙解释道,“下官是当过多年地方官的,因此更是了解地方。就下官所了解的,地方官真要实施这道旨意,去向乡绅要钱粮,怕是没几个人有这个胆子。原因很简单,如今大明的乡绅,谁不是背后有人,如果不是强项令,又有谁敢去要钱粮?”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似乎深有感触地继续说道:“虽然是遵旨而行,那些乡绅明面上无法反抗,可往往转过脸就去活动,朝廷不辨是非之下,拿个另外的罪名也很容易治地方官的罪!如此情况下,明哲保身之下,这道旨意,很可能就只是一道旨意而已了!”

    说完这话,左应选看向张明伟的眼睛,似乎变得更明亮了一些,声音都大了一分道:“但是,国公以雷霆之势惩治了房山县县令,而如今,国公又深得陛下信任,这些消息传开之后,那些乡绅知道他们背后的人也不好使。如此一来,这道旨意便能落实下去。下官也受惠不少,做起事来都轻松了好多!”

    张明伟听得又是很满意,当初房山县令那事,他就是打着杀鸡骇猴的目的,严厉处置,直接用手中权力来了个斩立决。就是想告诉其他地方官,不要阳奉阴违,不要玩花样。

    当然,他也知道,震慑地方最大的原因,其实并不是杀了一个房山县令。而是他兴国公的权势,如今无人可及。不管百官怎么弹劾,最终倒霉的都是那些弹劾他的人。如此一来,才算是真正压制了那些心不甘情不愿的乡绅。

    想着这些,张明伟还是笑着表扬左应选道:“呵呵,朝廷就算有再好的想法,如果不是有能吏去实行,终究也是镜中花水中月。你的能力,我和公主都是看在眼里的,皇上也必定会很高兴!”

    左应选一听,心中自然也是高兴。

    这气氛,在互相“吹捧”之下,倒也是非常地和谐。

    然而,就在这时,却听到了前面传来吵闹声。而且一大堆人也不干活了,全都在围观。

    这个情况,让左应选的老脸一红,立刻过去查看情况。

    张明伟见了,也走了过去,想要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168 马的问题(为天外天007加更1/3)

    不过他还过去,就不知道是谁喊了一声“国公来了”,然后那些围观的人全都一下转过来,果然看到张明伟过去,顿时全都跪倒了。

    对于老百姓来说,谁对他们好,谁对他们不好,他们是最能感受到的。

    过去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张明伟在京师那边的事情,也早就在这边传开了。结合他们自己的亲身感受,自然更是能了解到,如今这位国公到底是什么人!

    要是换成一般人的话,哪怕同等权势下的人物,估计最多是吓得这些百姓一哄而散,又或者是被迫跪下,却绝不可能有如今满脸欢喜地表情。

    说真的,张明伟也有虚荣心,看到自己这么受百姓爱戴,心中当然是很高兴的。不过表面上,他却假装黑了脸说道:“我说过,不用如此见礼,各忙各的去,你们这是不听我的话是不是?”

    从山海关一路巡查过来,一路之上,都是跪迎他的。

    为此,张明伟当然是吩咐过,可是这些军民不听啊!

    被他这么一“训”,这些内迁的辽东军民都带着笑容站起来。很显然,他们都知道国公爱民如子,不会真得为此生气。

    “这是怎么回事,刚才在闹什么呢?”张明伟见此,便开口问道。

    左应选见此,悄然移到了张明伟的身后去。

    有兴国公在,他虽然是主管这些人,也只能沦落为配角,一边呆着去了。

    听到张明伟这话,这些人群中应该是官职最高的一个百户,便赶紧指着人群中的一个汉子禀告道:“国公,都是这厮太闲了,闹着要和人结拜,让人看笑话!”

    “……”张明伟听得有点无语,这是闹哪门子事情?

    这么想着,他转头看了一眼身后侧的左应选,自己刚才还夸了他,结果这里就有一个闲人?

    或许是看出了国公好像有点不满意,那个百户便知道国公误会了,连忙又补充道:“军户中每户只剩独子则不得上战场,是为屯兵。”

    说到这里,他又一指之前所指那个人,然后才继续说道:“结果这厮就想着和人结拜,有了兄弟就想上战场,说不想干这种地修房的活!”

    原来是这样!张明伟心中释然的同时,便转头看向那个人。

    这个人,身材壮实,个子不高,脸庞很大,双腿似乎有点罗圈腿,站在那里,有点局促。

    只是这么一看,张明伟就看出来,这个不是汉人,应该是个蒙古人。

    果然,看到兴国公在打量那个人,那百户就连忙介绍道:“他是蒙古族的,兄弟两人,都在宁远总兵麾下效命。他哥是战兵,在之前塔山一战中,差点杀了奴酋多尔衮。”

    听到这话,张明伟顿时就想起来了,之前吴三桂的战功禀告中就有这么一段话:两师酣战,复有讷木奇突出鵕阵,乘马冲入多尔衮营,将行刺,奴酋护卫统领特穆德格舍命阻拦,遇敌同归,虽未杀掉奴酋,却也吓之,彰显大明军威。

    另外,从成祖那个时候起,就有不少蒙古人在大明军中效力。成祖那个时候,京营中最为有名的三千营,就是以三千蒙古骑军为骨干建立的。

    在大明历史上,把都帖木儿、把台、吴克忠、李贤、满桂、哈铭都是明军中非常有名的蒙古族高级将领。满桂应该是最为人所熟知的,而哈铭却更是异数,是明英宗时候的锦衣卫指挥使。

    据后世统计,关宁军之所以能打,就是有不少蒙古族骑军。比如吴三桂之前全军覆没的关宁军中,就有数千蒙古人组成的夷丁突骑。另外,锦州能守住,只是最后弹尽粮绝才投降,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城中有不少蒙古族弓箭手。上马就是弓骑兵,下马则是神箭手。

    也是如此,在松山和建虏一战中,有蒙古籍大明将士突袭刺杀多尔衮,基数摆在这里,也就一点都不奇怪了。

    蒙古这个种族,天赋就是骑马射箭。本来在冷兵器时代,就肯定是王者。

    只是很可惜,大多数时候都穷得要死,连箭头都是骨头的。而且各部族之间不团结,你争我夺,你打我,我打你的,因此,大部分时候都是青铜,最多是个钻石,被其他族欺负的那种。

    想着这些,张明伟便饶有兴趣地问道:“你叫什么名字,骑马射箭,打仗的本事如何?”

    “回国公,小人叫纳木吉,不是小人吹牛,我骑马射箭,打仗的本事不在我哥之下!”纳木吉听到这话,便自豪地拍胸脯说道,之前的局促之意少了很多。

    “好,我相信你。”张明伟听了,便又笑着道:“你是很想上战场?”

    纳木吉一听,立刻连连点头道:“那是当然,这些我都不会,就只会骑马打仗,做这些事情,难死我了!”

    好吧,难得他都要四处结拜了!

    这么想着,张明伟倒也不矫情,便转头问左应选道:“类似他这样的,想要打仗的多么?”

    “确实有一些!”左应选听了,连忙回答了一句,随后他又有点为难地说道,“可是,壮力也不能全都抽调去打仗,这农田,还有修筑城墙等活,也是需要壮力的!”

    说到这里,他怕兴国公远居庙堂之高,不知道底下的情况,便又补充解释道:“种田倒还好,长城沿线,建虏每次入关都会破坏。因此,要修的地方其实不少。大的石头之类,是真少不了壮力的。”

    张明伟听了,沉吟片刻,显然是在想着什么事情。

    那个纳木吉显然知道他能不能如愿,应该是取决于眼前这位国公,因此,非常紧张地看着张明伟,期待一个他想要的结果。

    其他人看到张明伟在沉思,自然都不敢打扰。

    于是,在这周边,竟然一下安静了下来,唯有远处干活的声音,不断地有传过来。

    过了一会之后,张明伟抬起头来,看着左应选道:“如今乃是非常时期,他们这些能打仗的,就让他们去打仗好了。你统计下,蒙古籍的将士,目前有多少人。至于修筑城池的壮力问题,我来想办法!”

    纳木吉一听,就知道他能如愿了,顿时那脸笑得跟花开了一样。

    随后,张明伟便往附近的清水明月关过去,建虏就从这里破关而入过。

    一路上,他把纳木吉叫到了身边,问他道:“你说你的本事不比你哥差,那可是能冲到奴酋身边,差点要了他命的英雄哦!”

    听到这话,纳木吉很是为他哥自豪,同时,也不想被他哥比下去,当即说道:“要不是我哥不让我去当战兵,说他就能养活我了,我肯定已经出人头地了!”

    “哦,那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张明伟听了,便有点好奇地问道。

    其他人,包括朱媺娖听着兴国公竟然和一个蒙古籍的小兵聊得很畅快的样子,不由得都有点惊讶。不过他们回想一下,好像兴国公平时并没有什么官架子,只有面对那些贪官污吏,才会变得很是威严。

    他们在想着,就听纳木吉的声音一下大了起来,回答张明伟道:“满大帅啊!我哥也是这么想的,有朝一日,积功成为一方大帅,威震四方!”

    “呵呵!”张明伟一听笑了,他当然知道纳木吉是指满桂了,“好,我这里有一个机会,只要你能做得好,绝对能让你早日实现这个梦想!”

    张明伟举荐的人,都是骤然高升的那种。这个传言,早就传开了。因此,谁要是被兴国公看中,那绝对是飞黄腾达,前程似锦了。

    纳木吉一听,顿时大喜,连忙拍着胸脯说道:“只要国公爷交代下来的事,我纳木吉拼着命也肯定能完成,而且完成的很好!”

    虽然有点说大话的成分,可张明伟听得喜欢,便站住身子,表情转为严肃地对他说道:“那我让你挑选同袍,然后去草原搞马回来。不管你用什么方法,只要能搞马回来,我必按照马的数量多少给你奖赏,如何?”

    一听这话,纳木吉稍微有点意外。原本他还以为是让他去打仗,没想到是去草原上搞马。

    “怎么,没办法?”张明伟见他愣在那里,便立刻问他道。

    一听这话,纳木吉立刻回过神来,当即大声地回答张明伟道:“国公爷放心,这个活交给我纳木吉,死活都肯定给弄马回来!”

    说到这里,他又有点犹豫。

    见此情况,张明伟便对他说道:“有什么要求,尽管提便是,只要你能给我搞来足够的马!”

    纳木吉一听,便没有再犹豫,回答张明伟道:“我想着装成行商出塞,和大部族换马,小部族就不换,这样可以么?”

    不换的意思,估计就是凭着武力抢夺了。

    张明伟听了,便又对他说道:“可以,不过你如果遇到愿意为大明打仗的,也可以招揽。雇佣的价格,就按以前来算,肯定结清。”

    国公可是关宁军的财神爷,一来就是大手笔的安置辽东军民。他说出这样的话,纳木吉立刻喜出望外道:“国公爷,那些草原上的都穷死了,真要用钱去雇的话,绝对能来不少!”

169 水泥(为月票300加更)

    蒙古人肯定是最好的骑兵兵源,这是没得说的。

    建虏早已组建了蒙古八旗,并且皇太极还非常地重视,有的时候,盔甲等武器装备上的配置,甚至是优先这些蒙古人的。

    不过再怎么样,如果就财力来说,大明这边完全比建虏那边有更大的吸引力。而在加特林机关枪出现之前,在坦克出现前,骑兵一直是非常重要的兵种,张明伟没有道理不去组建一支强大的骑军。

    因此,纳木吉提出的条件,他基本都答应了。对他来说,只要是用钱能解决的问题,那就不是问题。如果不是因为太忙了,有的是来钱的点子。最不济的,如今抄家的银钱也是够支撑一阵子不是!

    看着纳木吉兴高采烈地,风风火火地去寻找合适的同伴,左应选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要知道,在天启年间时,大明也曾经雇佣蒙古人,当时还是和蒙古大汗,也就是林丹汗这边,出钱给他打建虏。然后,大明最终却拿不出答应给的钱。

    那时候,好像是五万两吧,反正不是太多,但朝廷就是拿不出这笔钱。

    而如今,从兴国公安置辽东军民的手笔来看,肯定有这个财力雇佣很多蒙古人为大明打仗了。如果再许诺个大明官位之类的,那还不死心塌地地为大明卖命!

    想着这些,左应选忽然又有点感慨。朝廷明明有非常大的优势,从万历朝开始之后,却是越来越弱,竟然被辽东一个部族打得丢掉了那么多的领土。而关内又是这么乱,简直是有亡国之相了!

    不过幸亏兴国公突然冒了出来,用大魄力、大价钱暂时解决了建虏的问题。只要自己能防住建虏,朝廷就能专心剿贼了!

    这么想着,他不由得非常佩服自己这位恩主,难怪皇上会这么信任他!

    不过,想归想,等到了清水明月关的关口,看着一群群的辽东军民,还有本地百姓在修筑城墙时,左应选还是忍不住指着工地上,对张明伟说道:“国公请看,修筑这些城墙,外侧非得用这种城砖堆砌而成。要不然,建虏火炮轰击的话,根本挡不住。因此,必须要有壮力才行。”

    以前的朝代,城墙都是用当地黄土或黑土,用夯打得紧固,一层一层地打起来的。

    而到了明朝时,开始改用砖包墙了。修筑城墙的砖叫城砖,比房屋用的砖块尺度宽长,当然也就更重了。

    而城砖间用白灰浆砌筑,凡是这种砖砌的城墙,其表皮用砖,基座都用石条砌筑,石条高度不甚相等,有的地方一米,有的地方两米,在石条的顶部再砌砖墙体。

    张明伟看着一群身强体壮的汉子,喊着号子,用木棍之类垫底下滚动大石块。升降石头也是有滑轮组,甚至连绞车也有。从这方面来看,并没有多少改进的空间。

    对此,他不由得有点遗憾。

    要不然,可以秀一把,顺便再解释下其中的物理原理。别人可能会懵,但朱媺娖肯定会钦佩。然后回到京师,那两个学生也会听说,就又能引发他们对物理的兴趣……

    这么想了下,张明伟便转头对左应选道:“我知道一种制造类似三合土一样的黏土法子,叫做水泥。结合钢铁……”

    说到这里,他意识到这个时代的钢铁产量,那能奢侈到修筑钢筋混泥土,便改口说道:“……结合竹、木之类,就可以减少石条和城砖的数量,也能做到比较牢固的程度。”

    其实,哪怕是用水泥来修筑,效果也肯定抵不上用石条和城砖堆砌粘合的好。可是,没有一处城墙会全部用城砖来堆砌。

    因此,要说性价比的话,用上水泥的城墙,那当然没得说了。

    而水泥的烧制法,那都是烂大街的东西,张明伟当然知道。

    此时,左应选一听,不由得有点好奇,兴国公口中这个叫做水泥的东西,他从未听过。便马上询问,如果能减少他的用工,加快修筑速度,他当然是最喜欢不过了。

    于是,张明伟便简单描述了下水泥的功效,这让左应选听得那是大喜过望。

    不过,他也有点奇怪,真有这种粘合用的好东西,为什么以前从未有听说过呢?

    于是,左应选便好奇地问道:“不知国公是从什么书上看到这种叫水泥的东西,还是说从哪里见到有这种东西?请恕下官孤陋寡闻,这么好的东西,竟然听都没听说过!”

    你要听说过就是怪事了!张明伟听了,不由得心中如此想着,便对左应选说道:“这种东西,我们大明应该还没有。不过西夷那边却是已经有了。火山爆发,让他们发现了这种水泥的秘密。”

    左应选一听,不由得大为钦佩,没想到国公年纪轻轻,竟然连西夷那边的事情都了解得那么多!

    不过张明伟身后的朱媺娖却是知道,这肯定是后世的知识,而不是先生去了西夷那边。

    对于先生脑海中的那些知识,说实话,她是非常地仰慕的。想想看,后世那都是什么样的场景,如果都能建造出来的话,真得是不好太好了!

    此时,在这清水明月关附近,就有烧制城砖的地方。张明伟过去,召集那些匠人,当即画出烧制水泥的窑子,主要是提高烧制温度,然后告诉他们主要的配比用料,就让他们去做了。

    临走之前,他告诉这些匠人道:“你们早点烧制出来,便能加快城墙修筑,对于把建虏挡在关外就更有一分把握,不但能保护你们的家人,也是为了朝廷立下大功。”

    这些匠人一听,当然兴奋,积极性不要太高,忙着去了。

    看着他们离去,张明伟又对左应选道:“这水泥要是烧制出来了,你要立刻在长城沿线全部铺开,尽量加快进度。”

    说到这里,顿了顿,略微一想之后又补充道:“松锦之战,建虏消耗甚大,肯定会入关劫掠。如果我没猜错的话,这次内迁辽东军民,再去骚扰建虏民生,估计会促使建虏提前入关劫掠。”

    他知道建虏会在今年年底入关劫掠。有了这个事情为前提,自然就能猜出原因。

    一般来说,想要推算未来很难,但是,从已知的事情反过来去说,也就是事后诸葛亮的做法,其实还是很简单的。

    但左应选不知道,一听之下,不由得大为佩服,没想到国公连这一层都想到了。

    于是,他当即答应下来,表示一定尽全力抢修长城防线。

    张明伟听得点点头,又再交代他道:“这个水泥,还可以用来造房子,修路。特别是修路,如果你在修筑长城防线之后还有时间,就把官道都用这水泥修一修,如此一来,一旦有警的话,军队调遣就不用担心道路泥泞了!”

    “好,好!”左应选听得兴奋,连连点头道,“一定,一定修!”

    张明伟听他答复了之后,便转头看向朱媺娖道:“这水泥的烧制之法,你也记录一份,奏报你父皇,可以公布天下。特别是南方多涝,而这水泥修筑之后便不怕雨天。对南方来说,是个好东西来的。”

    “好!”朱媺娖一听,连忙点头道,“我已经记下了!”

    他们俩正在说着,忽然,就见左应选向张明伟双手作揖,一躬身,非常郑重地说道:“国公高义,下官钦佩万分!”

    “……”张明伟被他闹得有点莫名其妙,便疑惑地说道,“我说老左,你这个人怎么也学这一套了,动不动就拍马屁了?我告诉你,我这里可不兴这一套!”

    左应选一听,却是一脸认真地说道:“下官从不拍马屁,皆是下官肺腑之言也!”

    说到这里,他看到公主也在看着他,便非常严肃地说道:“这水泥的烧制之法,我大明该是只有国公才知道吧?而这个水泥的好处之多,如果国公拿来卖钱。下官以为,这简直是一个聚宝盘也!然而……”

    说到这里,他忽然提高了声音道:“国公却把这烧制之法献给皇上,用于公布天下,造福百姓。此等高义,天下何人能为之?”

    “……”张明伟听得有点哑然,被他这么一说,好像还真是这么一回事!

    刚才的时候,他其实是想着尽快改变大明当下的处境。南涝北旱,兵灾连连,如果由朝廷控制水泥的话,远不及把水泥烧制之法公布出去。

    水泥不比玻璃这种归为奢侈品的东西,它是最基本的民生物品,就让各地去做,这样才能最快速度地改善大明。

    比如说,修筑城墙,避免被贼人攻破;比如说修筑房屋,道路,堤坝等等,这些都是水泥能用到的地方。

    当然,确实如左应选所说,如果想要卖钱的话,肯定也能卖不少钱。然而,张明伟穿越而来,又不是来赚钱的!

    “皇上以国士待我,我自然要全力回报!”张明伟说着这话时,看了朱媺娖一眼。

    左应选听了,还待说话时,忽然就看到有宦官快马飞骑而来。

170 回京

    来的这个宦官是徐高,并不是这次随行坤兴公主出京人员,而是来自京师的。

    张明伟看清之后,顿时眉头微皱,因为看这徐高的神态就知道,京师那边估计出事了。

    果然,徐高飞骑而至后,立刻传达了崇祯皇帝的旨意。

    说张献忠攻打舒城,四川参将孔廷训叛变献城;随后张献忠再图重镇庐州,派人伪装成儒生,带儒冠入庐州,里应外合致城陷。

    闯王李自成所部攻下了河南太康、唯州、宁陵、考城、商丘等地后,侦得这股流贼中分出了一股流贼,号称兵力二十万入河北,杀保定总督丁启睿,似乎有往京师这边逼来之迹象。

    还有,归德府之案的首告梁知县果然遭到刺杀,擒住刺客两人,招供是总督侯恂所派。至此可以断言,当初梁知县所言为真,归德府失陷乃是侯恂之子侯方夏之罪。

    如果兴国公这里事情已经办妥,崇祯皇帝希望他能即刻启程回京。

    这些事情,有的是之前和京师保持联系时就已经知道,有的是新近发生的事情。还有的,是因为蝴蝶翅膀的扇动,历史已经发生了改变。

    崇祯皇帝那边,一直不干涉张明伟这边的事情长达将近两个月,估计也已经到了极限。

    张明伟考虑之后,便对左应选说道:“看来我得回京师了。长城防线这边,你就当建虏不日即将攻过来,全力以赴巩固边防!”

    “国公放心,这里都交给下官便是!”左应选听了,连忙保证道。

    虽然有兴国公在这里镇着,对他来说肯定是最好的。可关内处处都是烽火,他也没有理由给出其他回答。

    “哦,对了!”张明伟想起一事,就又对左应选说道,“纳木吉那边,要全力支持,不管是将来对付建虏,还是剿灭流贼,都需要大量战马才好的。”

    事实上,大明对战马的需求一直很大。每次和草原开关互市时,这战马也都是在贸易清单里面的。可蒙古人也知道这点,就如同大明限制铁器流入草原一样,蒙古人也对战马流入中原持谨慎态度。

    左应选自然知道战马的重要性,便当即答应下来道:“这边的事情,有下官在,国公放心便是!”

    “好!”张明伟听了,便没有再逗留,带坤兴公主回转京师。

    听说兴国公要回京,这消息立刻就传开。辽东军民纷纷赶来送别,跪满了一路。

    看到这个盛况,朱媺娖忽然对张明伟说道:“先生,我有查过,以前似乎只有海刚峰离开一地时,才会有如此情景。”

    没错,她在京师的时候,就有听到别人把张明伟比成海青天,而她本身也听说过骂嘉靖皇帝“天下不直陛下久矣”的事,就去查了下,结果查到了海瑞深得百姓之爱戴,凡离任,百姓皆是不愿,痛哭跪送海青天。

    朱媺娖一直待在张明伟身边,自然知道,辽东军民纷纷赶来送别,并不是有人组织让他们来的,而是真得是他们自发前来送别。因此,她说话间,也带着一点自豪。

    张明伟听了,微微一笑道:“百姓都是知道感恩的,谁对他们好,他们就对谁好,这就是民心!”

    说完之后,他们一行人就没有再逗留,在周遇吉夫妇的护卫之下,过蓟镇,直奔京师而去。

    还真别说,这个时候的张明伟,那骑术已经是练出来了,并没有成为累赘,于崇祯十五年五月十三日赶回了京师。

    听到张明伟回来的消息,正在议事的崇祯皇帝不由得大喜,连忙迎了出去。不过刚到文华殿门口时,就见张明伟和坤兴公主已经骑马过来了。

    “呀,先生,你可回来了!”崇祯皇帝一把拉住翻身下马,快步过去的张明伟的手,感慨地说道。

    殷切盼望之情,溢于言表!

    在他后面的臣子,见到这一幕,特别是堵胤锡和左懋第,那是第一次见,心中不由得对传说中兴国公在皇上心中的地位,更是有了深刻的认识。

    而他们都是兴国公举荐,是他们的恩主来的,自然心中也是高兴的。

    回到文华殿内,就只有张明伟得以赐座,随后由内阁辅臣堵胤锡向张明伟介绍最新的情况。

    “总督保定等七镇军务的侯恂上了奏章,说是国公的人诬陷他,那两个刺客非他所派。他手下武将全都为他抱不平,说如果朝廷不给他一个公道,恐怕那些武将会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来。”

    堵胤锡说到这里,神态变得有点愤怒:“朝廷当初从狱中赦免他,让他去统领总督军务,就是看在他或许能降伏左良玉。结果他如今却是伙同左良玉要挟朝廷,颠倒黑白,依仗兵权为所欲为!”

    听他说到这里,左都御史刘宗周跟着说道:“陕西三边总督孙传庭杀贺人龙,国公又杀了王朴。而那左良玉临阵脱逃乃是惯犯,还时常不听督抚号令,纵容手下劫掠百姓,如此种种,他肯定知道自己也逃不了朝廷追究,因此挟兵威胁,号称有兵马二十万,要行清君侧!”

    说到这里,他转头看了一眼崇祯皇帝。“清君侧”的口号,一般都是用来造反的。

    吏部尚书左懋第跟着说道:“虽然朝廷已经传旨各处,让地方官巩固城防,必要时征集城中粮草。可如今丢城失地之事还是有不少,此法看来并无大用,还须依仗朝廷精兵才行。”

    等他说完,一个头发胡子全白的大红绯袍的官员,张明伟以前没见过,也跟着说道:“如今朝廷官军中能战之军,一为秦军,下官本欲调三边总督孙总督所部入中原围剿贼人。然陛下说国公曾言,须给孙总督整合秦兵之时间。”

    “如此,朝廷手中惟有关宁军可用,不过刚整合重建了京营,另外五名游击共万余兵力。面对流贼,叛将,兵力实在是让人担心。”

    说着这些,他是一脸担忧地说道:“流贼张献忠所部还意图进逼皇陵,目前朝廷已经严旨勇卫营黄得功所部,剿贼总兵刘泽清所部并当地官军围剿,胜负难料。”

    说到这里,他看着张明伟道:“或许他们听说了国公带百万军饷安置辽东军民之事,纷纷上奏要求朝廷发放欠饷。然长江以北税赋不收,长江以南全力供应漕粮,国库空虚,根本发不出军饷。”

    这老头子看着张明伟的眼神,似乎还带了点怨念:“厂卫查抄所得,皆未入国库,问及陛下,说钱财所剩无几。又说国公回来,定有钱财。”

    御座上的崇祯皇帝看到张明伟在打量,便在这老头说完之后,微笑着介绍道:“他就是先生举荐的新任兵部尚书闵洪学闵卿,刚到京师八天。”

    哦,原来是他!张明伟听了点点头。

    这个糟老头,自己举荐了他,听他话里的意思,对自己意见还不小啊!

    不过仔细想想也是,兵部最头疼的就是军饷,可厂卫查抄所得都没兵部的份。想要调动人马,又要经过自己同意,有怨念才是正常。

    这么想着,他正要说话时,忽然站边上没说话的朱媺娖开口说道:“父皇,先生又向朝廷献了水泥之法,用于公布天下改善民生。山永巡抚直叹国公舍了一个聚宝盆!”

    说完之后,她在回京路上趁着夜间休息时写好的奏章,自己上去递给了崇祯皇帝。

    听到他这话,文华殿内众人不由得都是大感意外。

    水泥是什么东西,他们不清楚。可是,山永巡抚既然说这是聚宝盆,那肯定是非常赚钱的东西没错了。

    这种能比作聚宝盆的东西献给朝廷,要公布天下,这份高义,特别在如今一切向钱看的年代,真是世所罕见啊!

    这一刻,他们看向张明伟的眼神,除了钦佩之外,就再无别的感情了!

    崇祯皇帝也是听得振奋,先生刚回来,还没说什么,就先来了一份大礼,这简直是太让人高兴了!

    这么想着,他一扫而空这些天被军情奏报给郁闷的心情,急忙先看起那份奏章。

    其他人此时也都看向崇祯皇帝,都想知道,这个水泥到底是什么东西,名字好像听得有点土,却能被称之为聚宝盆一样的来钱?

    只见崇祯皇帝的脸色,似乎是越看越高兴,看到最后,只见崇祯皇帝把那份奏章一下拍在御案上,抬头看着张明伟,喜笑颜开地连声赞道:“先生这水泥,还真是国宝啊!公布天下之后,各地修筑城防必定事半功倍。对于南方的涝灾防治,兴修水利,更能有极大的帮助!哈哈,真是太好了!”

    听到这话,底下这些官员心中的好奇心顿时一下被提得很高。

    左懋第仗着自己和崇祯皇帝接触时间长,按捺不住,连忙向崇祯皇帝奏道:“陛下,这水泥到底有何功效,如此神奇?”

    “哈哈,来来来,诸卿都看看!”崇祯皇帝心情真得很好了,拿起那本奏章,转手递给身边的内侍,笑着说道。

171 跑题了

    堵胤锡他们一听,顿时都有一种迫不及待地感觉。不过好歹基本修养是有的,按照官位高低依次观看奏章,看这水泥到底是有什么宝贝的地方?

    堵胤锡先看完,随手递给身边的吏部尚书左懋第,同时感慨地说道:“真是没说错,这水泥还真是聚宝盘啊!如果兴国公不公之于众,只是拿来售卖,呵呵,财源滚滚啊!”

    听他这么一说,左懋第几乎是一目十行地看完,随后拍拍奏章,笑着说道:“不错不错,关键是这本钱也极其低廉,原料随处可得!真有这种功效的话,实在是我大明之福也!”

    左都御史刘宗周听到他们俩都这么说,有点急了,从左懋第手中夺了过去马上看了起来。

    御座上的崇祯皇帝,那脸上的笑容就没消失过,看着这几个臣子在惊讶,就好像这水泥是他想出来的一般,格外的开心。

    刘宗周看完之后,忍不住抬头看向张明伟确认道:“兴国公,这水泥真有如此神奇,有如此好的粘合效果,而且凝固之后不怕水浸?”

    “当然!”张明伟听了,点点头说道,“这个配方还只是最普通的一种,以后朝廷可以成立专门的官职来研究这个水泥配方,甚至能得到可以水中灌注修桥的水泥,嗯,也能用于大江大海。根据配方的不同,这水泥的妙用无穷的!”

    听到这话,刘宗周有点瞠目结舌,半饷才问道:“兴国公,这也是格物出来的?”

    “当然,不是格物出来的,总不能是做个梦就能想到的吧?”张明伟听了,笑着说道,“其实这个水泥,最主要还是体现了物理上的变化而已,是分子结构的……”

    顺口说到这里,他才回过神来,便没有再往下说,只是改口道:“总之,这些东西都是能格物出来的。”

    刘宗周等人听到兴国公说出一些他们不理解的词汇,不但没有感觉别扭,反而感觉很高深的样子,顿时,对兴国公的学问不由得非常佩服。

    特别是刘宗周,不由得感慨道:“之前太冲弃科举不顾,一直在探究那什么蒸汽机。如今我算是知道了,这里面的学问,还真是非常有用啊!”

    其他人一听,有的知道,有的不知道,不由得立刻又打听起来,那什么蒸汽机,该不会又是什么聚宝盘一样的好东西吧?

    崇祯皇帝在上面看着,有一种“你们都不知道就我知道”的感觉,心中很是得意。他知道,先生所说这些,都是后世的那什么科学技术学识。

    这学识还真是好啊,先生说等中兴大明之后,就会致力这科学技术学识的传授。呵呵,等有朝一日,说不定大明就能实现像那纪录片中所展现的那样了!

    他此时这么憧憬着,一时半会,竟然完全忘记了如今烽火遍地,在张明伟来之前,还急得一头包的时候了。

    崇祯皇帝想到高兴处,便开口对底下群臣说道:“其实啊,朕没告诉你们,先生之前就已经献上了一个聚宝盘了!”

    一听这话,众人皆是一愣。随后,左懋第连忙问道:“陛下,不知是何等聚宝盘?”

    其他人听了,都是竖着耳朵听着。他们心中非常惊讶,这兴国公的脑袋到底是怎么长的?一般来说,有人能格物出一个这么利国利民的好东西,就已经是了不得了。可是,这兴国公竟然不止一个好东西,之前还有?

    毕竟是被称之为聚宝盘的东西,如果不是像水泥这样的好东西,那都没资格称之为聚宝盘。他们心中非常期待,到底是什么聚宝盘?

    看到这些臣子都那么期待的样子,崇祯皇帝竟然感到非常地得意,便开口大声说道:“就是透明琉璃的烧制之法。如今怕是已经在景德镇那边烧制,估计要不了多久,大家就都知道这个消息了!”

    透明琉璃,对于这些大明高级官员来说,自然是有见识过。那可都是西夷和尚带来的东西,就和水晶一个样,非常地昂贵!如果从价值上来说,确实是个聚宝盘!

    兴国公竟然知道了这透明琉璃的制作之法,却无私地献给了朝廷。此时此刻,他们终于知道,为什么皇上会一开始就封了个国公给他。

    这么值钱的东西,放在哪个朝代,估计皇帝都愿意用国公爵位来换的!

    当然,也有人有不同意见,就听左都御史刘宗周说道:“这个透明琉璃虽是能赚大钱,但我以为不及水泥多矣!”

    看到其他人都看向他,刘宗周便解释道:“这水泥一物,利国利民,特别是南方多涝,这水泥的好处更多。而这透明琉璃,却只是一个摆放物件而已。”

    听到这话,才明白他是从这个角度来看待,其他人听了,不由得都是点点头,明显赞同他的看法。

    张明伟一见,不由得摇头笑道:“这让我怎么说好呢!如果你要让我来说,这透明琉璃的功用,对于百姓,或者说对于我们人来说,要远大于水泥的!”

    一听这话,一众人等,不由得都非常惊讶,特别是刘宗周,连忙请教道:“国公此言,可有道理?”

    “那当然是有道理的!”张明伟听了,带着微笑给他们解释道,“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眼睛看不清东西需要带水晶眼镜的?这透明琉璃就可以做成各种眼镜,矫正视力。另外,还能做成望远镜,使远处的东西清晰可见。不但能用于战场,也能用于航海等等。另外还能用于房屋当窗户代替纸糊的窗户……”

    听到这话,不少人在点头,不过看他们的表情,却似乎还不是特别认可这透明琉璃会比水泥更有用。

    于是,张明伟就提高了声音说道:“最为重要的是,各式各样的透明琉璃瓶是格物所必须的东西,各种实验,特别是化学实验,也就是会改变物体,从一种物体变成根本不同的另外一种物体的试验,这些种种所必须要的器皿。”

    说到这里,他想起什么,便又说道:“哦,对了,还有生物学,医药学等等,全都离不开这个透明的琉璃器皿!”

    文华殿内,在张明伟说完之后,顿时就变得鸦雀无声。

    几乎所有人,都没有完全听明白张明伟在说什么。但是,这不妨碍他们明白张明伟要表达的意思。

    总之,这个透明琉璃非常非常地重要,而远非只是用于观赏或者喝酒之类用。

    他们一个个看着张明伟,全都没有说话。说真的,这一次算是大大地开了一次眼界!

    回过神来之后,他们顿时都不由得问起张明伟,什么是生物学,什么是医药学之类的。总感觉这个东西,好像也是非常厉害的那种。

    不过到底是兵部尚书,闵洪学记得刚才不是在讨论烽火遍地的事情么?怎么一转眼,就全部在探究学问了?

    这种御前朝议,真是活了七十多年,第一次见。

    于是,他连忙咳嗽一声,发现没用,就用力咳嗽了几下。

    堵胤锡听到,连忙关心地问道:“闵本兵这身体似乎不是很好,这年纪大了,可一定要保重身体啊!”

    “……”闵洪学一听,气得想骂人,不过好在修养够好,终归是忍住了,不理堵胤锡,转头对崇祯皇帝奏道:“陛下,如今天下乱局,我们还是先议一议这个吧!”

    一听他这话,众人不由得哑然。随后都看向始作俑者,如果不是兴国公,大家怎么会跑题呢!这可是御前议事,竟然都发生了这样的事情,说出去怕是没人会信!

    崇祯皇帝自己也是,心中想着,天下大乱,自己应该是最关心的啊,怎么就跑题了呢!

    于是,他看向张明伟问道:“如今天下之乱局,朕心中甚急,这才让人去找先生,看能否早日回京。不知道先生怎么看?”

    张明伟听了,当即微微一笑道:“陛下,对建虏的事情已经处理的差不多,后续的事情虽然还有,不过形势却是不错。只要能把建虏挡在关外,我们就能专心剿贼,天下虽乱,迟早能平定的。”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之后又道:“事情一件件来便是,对虏的事情,还差几件事情就能彻底做完了。”

    听到这话,崇祯皇帝只好按捺住他心中的着急,问张明伟道:“好,先生先说说对虏的事情吧!”

    其他人听得也有道理,如果朝廷不受建虏这边的牵制,早就已经平定流贼了。都是每次要平定流贼的时候,建虏就杀入关内,又给了流贼喘息的机会。如此几次,导致流贼坐大了。

    只听张明伟对崇祯皇帝奏道:“首先,要追究松锦之败最主要的责任人,就是原兵部尚书陈新甲和关宁监军张若麟。如果不是他们催促用兵,从战略上就先败了。这松锦之战,未必会有如此大败!”

    此时,陈新甲已经免职,张若麟逃回京师后被弹劾下狱。

    听到张明伟这话,崇祯皇帝毫不犹豫地说道:“还有呢?”

172 门槛都快踏平了

    其实,这个松锦之败,崇祯皇帝也肯定是有责任的。如果他英明神武,哪有被臣子左右决定的机会。

    不过他到底是皇帝,追究责任,是没法追究到他身上去的。因此,张明伟并没有说。

    当然,事实上,崇祯皇帝被他臣子忽悠之下,已经下过几次罪己诏了。这种罪己诏,其实就是告诉天下百姓,我有罪!

    历史上,皇帝下罪己诏的,都不会带来好结果。

    此时,听到崇祯皇帝问话,张明伟便又说道:“之前我向陛下举荐了阎应元引荐的那几个人,海寇顾三麻子,还有他在江阴为官的几个……”

    听到这话,崇祯皇帝便连忙回答道:“此事朕已经准了,旨意也已经发出!”

    张明伟听了,便向其他几个人解释一下道:“这是准备从海路侵袭建虏内地,破坏建虏的民生,减少建虏发动战争的能力。”

    当初举荐的奏章中,是有写这个原因的。在场这些人,大部分都已知道,因此听到兴国公解释,都是点点头。

    随后,张明伟便又说道:“另外,该是要谋划福建郑芝龙那支水师,重建东江镇的议程也要提上来。只有如此,才能把建虏牢牢地钉在辽东,使之无法出兵侵袭关内!”

    做人方面,郑芝龙绝对是人精一个,要不然,也不可能从众多海盗中脱颖而出。年纪大了之后,脑子有问题,最终出卖隆武帝,反而落了个流放宁古塔的下场,可谓是自作自受。

    他在闽南称王称霸,但是同时,也注意在官场上打点。以至于当时的福建巡抚熊文灿当得很开心,非常不愿意离开,哪怕是高升都不愿意。

    在朝廷上,很少有人知道郑芝龙所部水师的强大,就仿佛是个小透明一样。也是如此,历史上崇祯朝这么个乱世,朝廷却压根没有调他的水师干过什么事情。

    此时一听张明伟所说,果然有人不知道远在大明东南的郑芝龙是个什么情况,怎么就把他和重建东江镇联系了起来?

    对此,张明伟稍微简单地介绍道:“大明东南沿海,如今皆由他手下的水师说了算。当初和红夷的料罗湾海战,他发出江湖悬赏令,整个大明东南的船全部应声出动,最终打赢了红夷和海盗刘香的联合水师。不过他的水师,其实都是海盗招安,只承认他,应该不大会卖朝廷的帐。因此,调他所部北上,要好好商议下才行。”

    说到这里之后,也不等他们发问,张明伟便又说道:“最后,就是斩断建虏在关内的消息和补给来源,杀了那些通虏奸贼。这一点,就算没有别的线索,也可以从陈新甲之案上下手。只有这几点都做到了,辽东建虏对我们大明就再也造不成大的影响了。”

    听到这话,除了崇祯皇帝事先已经知道之外,其他人就都是很奇怪。这个消息,他们听都没听过。

    兵部尚书闵洪学不由得问道:“兴国公,你该不会是说陈新甲和建虏有勾结?”

    言语之间,似乎有点不大相信。

    “投靠建虏的明人难道还会少么?”张明伟听了,反问一句后说道:“如今大明官场上,多少人是认钱办事的?建虏抢去了那么多钱,总不可能都藏在家里不拿出来用吧?辽东酷寒之地,为何建虏越来越壮大,你们可有想过?”

    顿了顿,他又继续追问道:“建虏每次入关的时机,都是朝廷官军要剿灭流贼的时候。这且不说,建虏掠去关外的,可不知是钱财和物资,而是还有大量人口。这些人都是要吃的,光靠从关内抢掠,怎么可能支撑他们把这些人口消化掉。所以,他们的物资补给,消息来源必定是有的!”

    听到这话,闵洪学立刻回过神来,当即表情严肃地说道:“该不会是那些奸商干的吧,无利不起早,只要建虏给的钱足够,说不定他们还真能干出这事来!”

    说到这里,他不由得又感慨了一下道:“这事,我还从来没想过。如今被兴国公这么一说,还真是有非常大的可能。只是很可惜,不知道是谁在通虏?”

    说着话,他盯向张明伟,又追问道:“该不会兴国公是知道什么商人在通虏了吧?”

    “是啊,兴国公,如果知道了什么商人在通虏,一定要严惩!”堵胤锡也跟着恨声说道。

    看他们这样子,刘宗周就有点疑惑地说道:“国公,你说这和陈新甲有关,这消息确凿?”

    听着他们在问,张明伟看了一眼崇祯皇帝,随后才回答他们道:“证据是有,不过还不能拿出来。但我早就在调查了,不日就会有结果。”

    不讲证据的抓人,就算崇祯皇帝同意,这些张明伟举荐的文官也是不会同意的。要不然,天下有钱人都会人心惶惶,肯定会天下更乱。

    哪怕是栽赃陷害也不行,这要是传出去了,不但能洗白八大晋商,更是会在后世留下恶名,说厂卫胡作非为,横行霸道,看到谁家有钱就明抢暗夺,比敲诈勒索还要凶残。

    朝廷之所以是朝廷,就是建立起了一种秩序。如果没有了秩序,天下大乱那是必然的。虽然如今已经是天下大乱了。可要是富商、读书人也参与造反,那就绝对不是如今这种规模了。

    有一个非常有名的例子,明初沈万三的故事,就是广为流传,哪怕以朱元璋开国皇帝的威势,也无法阻止笔杆子把他描绘为嫉妒沈万三有钱。

    如果不讲证据地对八大晋商动手,那就是八个沈万三的故事,反而让后世同情八大晋商了。当然,对于此时文华殿内议事,这算是题外话了。

    不过在场的这些人,都是明白这个道理。因此,左懋第听到张明伟的话,知道他不是乱来之后,便松了口气点点头说道:“国公做事稳重,如此最好了!”

    张明伟没接他这话,转头看向崇祯皇帝道:“这些通虏罪人,不知道赚了多少,宰了他们,不但兵部尚书所想要的军饷能有,就连后续蓟镇长城沿线的物资钱粮补充也能及时到位,如此才能保证长城防线的稳固!”

    言外之意,那就是大肥羊了。这和后世和珅类似,有前提条件在,也就是和珅贪污,八大晋商通虏,那世人就不会同情他们,最多是感慨富了崇祯。

    众人一听,立刻想到了原成国公。确实是肥了皇帝啊,那么多钱,要不然还真没法去安置辽东军民,完成对建虏的战略布局。

    崇祯皇帝听了后,立刻对张明伟说道:“先生,此事甚为重要,就请先生先抓此事吧!”

    张明伟听了,自然答应下来,不过随后便对在场这些文官要求道:“钱能通神,不能小看那些通虏的人。因此,今天殿内所议之事,诸位务必保密。”

    如今的崇祯皇帝是学精了,召过来议事的这些文官,要么是张明伟举荐的,要么是明显倾向张明伟的。如此一来,议事之时,就全然没有了互相扯皮的事情。

    也是如此,张明伟才会对他们透露了一些内容,以安他们之心。要不然,这造反,那造反,还有反叛,要清君侧等等,真得感觉已经到末日了一般,难免会心慌。

    这不,崇祯皇帝其实通过朱媺娖知道张明伟那边还没完结事情,就已经急着去催他回来了。

    此时,张明伟透露了这么一个消息之后,文华殿内的气氛明显好了不少。其中吏部尚书左懋第想起什么,便对崇祯皇帝奏道:“陛下,之前因为国公罢免百官之事,微臣所在吏部已经收了很多钱了。”

    说到这里,他转头看向张明伟,又是笑着说道:“我听说国公府上的门槛都快被送礼的踏平了,想必收入也是不少!”

    一听这话,张明伟不由得笑了,说道:“看来,我在山海关那边收钱不办事的名声还没传到京师,看来还可以再多收些。”

    御座上的崇祯皇帝听了,也是笑。

    当初先生就给他提过,如今送礼办事成风,既然这样,拒绝他们让他们把钱再去贿赂别人,不如就收下这个钱还能用于正途。因此,崇祯皇帝对于张明伟推荐的这些官员都有提过。要不然,左懋第疯了在皇帝面前提这事。

    闵洪学可以确认,这个兴国公估计是真没当过官的,行为做事全然不顾及官场规矩,那些人还是老眼光看待,绝对是要吃大亏的。

    当然,话说回来,如果不是兴国公有足够的能耐,以及皇上的充分信任,不遵守官场规矩就绝对会撞得头破血流。

    此时,崇祯皇帝看看时间已经不早了,便嘱咐张明伟道:“先生一路赶回京师辛苦了,早点回去休息吧!”

    休息啥,这烽火连天的,哪有时间休息,不是还有一支流贼已经杀向河北了么?要是跑来京畿之地捣乱,说不定还会妨碍长城防线的布局得。

    所以,得赶紧抓人去了!

173 重归于好

    华灯初上,陈府内后堂,主人陈新甲正在宴客。

    偌大一桌子上,摆满了各色佳肴。但是,一共却只有两人而已。这也就是说,陈新甲只是在招待一个客人而已。

    虽然他此时已是白身,可好歹也是当过大明兵部尚书的人,身份摆在那。可是此时,却见他频频给那人敬酒,甚至还有夹菜!殷勤的程度,要是被外面的人看到,绝对会掉眼珠子。

    而这个客人,被陈新甲这么殷勤招待,却好像理所当然一般。举手投足之间,一点都没有被影响到。

    能看出来,这个客人非富即贵,至少这么丰盛的佳肴摆在这里,他也只是偶尔伸一筷子而已,并没有被美食所吸引。

    陈新甲见此,放下筷子,坐回自己的位置,有点赌气地说道:“之前的事情,已经过去就过去了,反正皇上也没有采纳,对你们又没什么损失!”

    那人听了,斜着眼睛看了他一眼,却不答话,只是咪了一口酒,夹了一颗花生米吃着。他的注意力,似乎全都在这颗花生米上一样。

    陈新甲见此,心中气恼,便冷声说道:“实话告诉你吧,老夫给兴国公送去了五万两。看到没有?”

    说到这里,他伸出五个手指,晃了晃,似乎有点心疼,不过还是强颜欢笑道:“五万两啊,老夫就不信了,会撬不开他张府的门!”

    收回手,他自己也端起酒杯,猛地一口喝干,却不夹菜吃,又对他面前那人说道:“解铃还须系铃人,这五万两砸下去,总能揭开这段破事吧?只要兴国公不阻扰,老夫相信,皇上还是会启用老夫的!”

    听到这话,那人转头看了他一眼,冷笑着说道:“还真是好算盘!光是吴三桂送过来的银票,都有十万两吧?只是花去一半,就想着把官位拿回来?”

    陈新甲听了,眉头不由得一皱。很显然,他对于自己的底细被人知道得这么清楚,是有点不满意。

    不过他也没再多想,就回答那人道:“老夫又没有让那兴国公替老夫说话,只是揭开之前恩怨,也谈不上恩怨,就出了五万两,这还不够?”

    “好,那我告诉你!”那人听了,看着陈新甲,带着一点戏谑说道:“吴三桂也向兴国公送了十万两,结果呢,杖五十,连降三级,从一方总兵变成了一个小小的游击。这还是念在他是初犯!你觉得,你那五万两在兴国公眼里,确定很多么?”

    看到陈新甲似乎有点不服气的样子,这人又继续说道:“还有那大同总兵王朴,也是送了十万两,虽然是有欠条,可谁都知道,这给兴国公的欠条,那是绝对会兑现的。结果想必你也知道,该砍头还是砍头了!你再确定,五万两很多么?”

    听到这话,陈新甲有点傻眼。

    当初吴三桂送他十万两的时候,那是二话没说,立刻就答应了吴三桂要求的。

    此时,他有心想反驳下,他这事和吴三桂那事没得比。可是,五万两和十万两,也是没得比啊!

    这么想着,他的气势明显就弱了不少。默默地自己倒上酒,然后一小口一小口地尝着,不说话了。

    看到他这样子,这客人收起了那戏谑的表情,严肃地说道:“兴国公的对辽策略已经实施,这么大的手笔,肯定不可能改弦易辙。你自以为是地想和大清和谈,已经是彻底没有希望了。此事既然没有造成大的损失,我们可以既往不咎。但是,你要保证,以后绝对不要再背着我们做这些损害我们钱财的事情!”

    听到这话,陈新甲脸色一红,不过马上又没了,转而露出了一丝期待,连忙回答道:“这么说,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能让我重新出山?”

    说完之后,他想起什么,便又连忙保证道:“放心,吃一堑长一智,以后肯定不会再有这种事情了!”

    听到他的保证,这人的脸色也缓和了不少,当即给陈新甲出主意道:“我们有讨论过,这个兴国公似乎对钱财并不怎么在意,因此,砸钱这事,就暂且作罢!陈大人要想重新被起复,就一定要赢得兴国公的好感……”

    陈新甲听到这话,不由得有点失望道:“一定要赢得兴国公的好感,这谁不知道。老夫砸钱,不就是为了赢得他的好感么?老夫现在需要知道的是,怎么样赢得他的好感!”

    “不要急,听我说!”这人一点都不在意陈新甲的态度,又接着对他说道,“如今这段时间,兴国公全都扑在对辽国策的调整上。因此,这个事情,必定是他最为在意的。”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似乎是带着一丝回忆说道:“我们几个商讨过,会派些人散布一些传言,说他带上百万银钱去安置辽东军民,还不如把这个钱用在关内,至少不会有这么多叛乱。总之,类似的话,会散布不少……”

    陈新甲知道他们这些人的聪明,听到是他们几个人商讨出来的,便用心在听着。

    “……这个时候,你就要站出来,以你曾经为兵部尚书的角度,公开点评兴国公的对辽国策,反正是怎么好,就怎么夸,肉麻点都无所谓……”

    陈新甲听到这里时,不由得有点愕然,转而又仔细地看看眼前这人的表情,似乎不敢确认他听到的话是真的。

    “……然后我们会运作一些人来攻击你,炒作你这个事情。而你要坚持己见,反正一定要夸这个对辽国策。以你的能力,相信夸得有水平一点应该是没问题的。如此一来,等兴国公回来,他必然会注意你,甚至对你有好感,说不定他还会向皇上重新举荐你!”

    说到这里,这人看向陈新甲微微一笑道:“兴国公的举荐,如今人人都知道是飞黄腾达的开始。如此,你应该就又能起复了,说不定入阁也是可能的!”

    “不是,老夫怎么觉得你有点在说反话,是在试探老夫呢?”陈新甲听了,不但不高兴,反而皱着眉头说道。

    这人一听,不由得有点意外,当即也皱眉问道:“此话怎么讲?”

    “你们不是和女真一直在做生意,好得跟穿一条裤子一样,怎么就让老夫帮着兴国公说话。难道你们看不出来?”陈新甲说着,疑惑地反问道,“如果兴国公这对辽国策真得完全实施了,那辽东女真绝对不利的啊!”

    一听他原来是因为这个而质疑,这人不由得笑了,当即摇摇头,不慌不忙地又咪了一口酒,又拿起筷子夹了一口菜吃。

    陈新甲看他样子,心中就有点急,不过好歹当过朝廷高官,该有的城府也还是有的。哪怕都是老相识了,也没有催着问。

    他相信,话都说到这里了,他肯定会回答的。

    于是,陈新甲也开始不慌不忙地喝酒吃菜。

    果然,这人很快放下筷子,对陈新甲说道:“当初你背着我们想和大清和谈,这会让大清抛开我们直接要求朝廷互市那些他们需要的东西。反过来呢,如果兴国公的对辽国策真得彻底实施,那么大清那边有什么需要的,不就更为依赖我们。你说,作为我们做生意的人来说,是不是更有利?”

    事实上,当他的话才说了一半时,陈新甲就已经恍然大悟了。

    本来他的智商就不低,毕竟是能考中举人的人。只是从未做过生意,因此在他的思想盲区,一时没想到而已。

    此时搞清楚了这是合则两利的事情,就和他们以前合作时候一样,陈新甲便放开了心中的疑惑,当即高兴地说道:“好,他日老夫若是重登庙堂,定然会有回报。这杯酒,老夫先敬了!”

    说完之后,他先一干而尽,然后亮了下杯底。

    这人到了这时候,也不再端架子,露出了那种人畜无害的笑容,笑眯眯地也端起了酒杯,跟着喝干。

    要是不知道的人见了,还以为他们两人一直好得很!

    吃喝了一会,这人放下筷子,真诚地对陈新甲说道:“我们晋商做生意,讲究地是诚信两字。希望在以后合作的日子里,都能以诚为贵。如果再有下一次的话,我们就会另外再找人了。”

    这个陈新甲,扶持起来也是不容易,花了他们好多心血,才以举人身份得居庙堂之高。不是万不得已,他们也不想放弃。

    他的这番话,也算是开诚布公,虽然说得陈新甲老脸一红,不过最终他还是理解地点点头,正待说话时,忽然听到外面好像传来有点杂乱吵闹的声音。

    顿时,他有点不喜。在外人面前,岂不是会被认为他府上没有一点规矩?

    这么想着,陈新甲便忍了会,希望那杂乱吵闹声能很快平息。这样,等客人走了之后,他再给那些下人算账。

    可谁知,那杂乱吵闹声不但没有平息下去,反而越来越大声,这让他火大了,当即转身过去开了大门,厉声往外喝道:“吵什么?”

174 殃及池鱼么?(为天外天007加更2/3)

    “不好了……老爷……不好了!”

    一个仆人跌跌撞撞地冲了过来,用手指着外面,惊慌失措地禀告道:“老爷,锦衣卫闯进来了!”

    “什么?”陈新甲一听,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么晚了,锦衣卫竟然还出动抓人?

    “锦衣卫闯进来了,说是要抓老爷!”

    这个话,让陈新甲顿时被晴天霹雳给劈中了一般,一下傻在了那里。

    刚才都已经计划好了,就准备实施讨好兴国公,怎么就突然来抓人了呢?

    这么长时间没动静,突然来抓自己,肯定是锦衣卫指挥使回来了!这是要算账了么?

    可是,弹劾他的人,又不是只有自己一个人,为什么这么大张旗鼓地来抓自己?该不会,其他人也都被他给抓了吧?

    总之,这一刻,陈新甲想了很多,可还是有点想不明白,为什么要这么急着抓他,等白天不行么?

    他的客人跟着出来,自然也听到了陈家仆人的禀告。而且能听出来,这动静越来越大,似乎是锦衣卫并不是在门口等着陈新甲出去,而是闯进了陈府乱来的那种。

    从这种情况看,似乎还是撕破脸的那种,全然不留一点余地的。

    这么想着,他便转头看向陈新甲,有点气急败坏地说道:“你该不会是又背着我们做了什么事情吧?心有不甘又在商量着弹劾兴国公了?”

    “没有啊!”陈新甲一听,立刻否认,甚至带着一点委屈,大声强调道,“老夫都被罢官了,哪来的实力再去弹劾他?要是弹劾有用的,上次那么多人弹劾就把他给弹劾掉了!”

    很显然,他有前科,这人听了,并不相信。正待再说时,就见到院门口那边转出来一群人。

    定睛看去,果然一个个都是穿着黑色飞鱼服,正儿败家地锦衣卫校尉。

    竟然都闯到这后院来了,这么野蛮,总不可能是抄家吧?

    正想着呢,就见为首那个锦衣卫百户,该是认得陈新甲,就见他一挥手喝道:“来啊,把他们都给我抓了!”

    于是,他身后的那群锦衣卫立刻蜂拥而上,根本不管陈新甲体面与否,直接就揪着他,反剪了双手按到了地上。

    陈新甲边上的人,自然也是倒霉,全部跟着一起被抓。

    那陈新甲的客人一见,不敢反抗,不过却大声喊冤起来:“大人,小人是黄记钱铺的东家,前来谈买卖的,并不是陈府中人。”

    黄记钱铺,在京师是很有名气的,和范记钱铺等其他晋商的钱铺互认票据,结成同盟。以至于京师,甚至是北方流通的银票,大都是这些晋商钱铺上出的,可谓实力雄厚。

    也是这个原因,一般来说,这些钱铺的东家都是财神爷,谁也不会故意得罪。要不然,信不信那些御史言官都会抢着弹劾来讨好这些财神爷。

    而且这些财神爷都是会做人的,官面上该有的打点,从来不少。

    因此,这个黄记钱铺的东家,也就是八大皇商之一的黄云发在表明身份之后,就想着自己能出去。与此同时,还给陈新甲打眼色,示意他不要惊慌,他会去想办法的。

    然而,让这个黄云发万万没想到的是,那锦衣卫百户在最初一愣之后,只是大声说道:“大人交代了,陈府中的所有人,全都先抓了。有什么事情,先进了诏狱再说!”

    进了诏狱,那就完蛋了!

    黄云发一听之下,顿时大惊,那还顾得上继续和陈新甲打眼色,也忘记了他刚还想让陈新甲不要慌,连忙对那百户说道:“草民真得和大人公干一点关系都没有,这位大人,行行好,高抬贵手……”

    然而,张明伟的命令,谁敢违背?

    这些锦衣卫压根就不听他说话,直接押着人就走。

    黄云发见此,不由得后悔万分,早知道这样,今日出门之前就应该先看看黄历的,这真是倒了八辈子霉了!

    陈府的动静很大,不少人都出门查探消息,可一看到是锦衣卫办差,便纷纷缩了回去。

    要知道,如今的锦衣卫指挥使兴国公,权势如日中天,谁敢去触霉头?

    不过看到一队队的陈府中人被押解出府,往诏狱方向而去时,自然也免不了私下议论。

    “这肯定是兴国公回来了,看这架势,好像是全家都抓的那种,这是杀鸡骇猴么?”

    “估计是了,这个陈新甲之前弹劾兴国公的时候,就是闹得最凶的几个之一。兴国公估计是要拿他立威,看以后谁还敢再弹劾!”

    “呀,只手遮天啊!看来以后要夹着尾巴做人了!”

    “你不是给兴国公府送礼过了么,还夹着尾巴做人,是想抱大腿吧?”

    “陈新甲好像也给兴国公府送礼过的,听说还是一份大礼,可兴国公还是没放过他!”

    “现在我真是后悔死了,当初我也上奏弹劾过,不知道会不会被兴国公给记恨!”

    “……”

    总之,陈新甲府上这边闹出这么大的动静,顿时吓坏了京师不少人,特别是那些曾经说过张明伟坏话,甚至是上奏弹劾过他的那些人。

    而在诏狱中,被关押了两个月左右,好像一直被人遗忘的周延儒,忽然听到很大的动静,然后一大群人被关进来,顿时就吸引了他的注意。

    当然了,陈新甲的家人仆从,肯定都是分开关押,也不会关押到周延儒的附近,只有陈新甲才有这个待遇。

    “咦,这不是陈本兵么?”周延儒看清之后,不由得有点诧异问道,“你怎么也进了诏狱?”

    陈新甲没有理他,只是扑到门口,哀求着正在锁门的锦衣卫道:“求求你们转告国公爷,就说老夫……草民错了,草民发现国公爷的对辽国策非常英明,对大明好处多多,草民非常赞同……”

    然而,那锦衣卫校尉仿佛耳聋了一般,锁好了牢门,便转身大步走了,从头到尾,压根就没理他。

    边上的周延儒看着,有点幸灾乐祸,总算是有个伴了。

    不过他对陈新甲所说得话中透露出的事情也有点好奇,便看着瘫到在地上的陈新甲说道:“进来没事,该吃吃该喝喝,也不遭罪。”

    说到这里,他示意了下自己,然后又冲着陈新甲,好奇地问道:“这么长时间,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情况。你刚才说兴国公的对辽国策?那是什么,该不会是要议和吧?还有,你怎么自称草民,该不会你也被革职了吧?哦,你都进了诏狱,那肯定是革职了的……”

    听着他在絮絮叨叨,陈新甲非常地烦他,不过同时也有点欣慰。首辅被关进来这么久了,不就一点事情都没有?

    这么想着,他的心情好过了点,本来想回答周延儒的问话,可转念一想,体会到了周延儒话语中带着的幸灾乐祸之情,心情顿时一下变差,都懒得理周延儒。走到离周延儒最远的角落,背靠着周延儒坐下。

    周延儒见此,当即呵呵一笑道:“看来心情不好啊?都懒得理我!呵呵,没事,这日子长着呢,有本事憋着一直不要说话!我告诉你啊,这诏狱,我是待出了经验,你想知道么?”

    说到这里之后,他也转身走开,离陈新甲这边远的角落去坐着了。

    抓捕犯人完毕,自然是要向锦衣卫指挥使缴令的。

    这个时候,虽然已经有点晚了,张明伟也一直急着赶回京师,不过他还是没有休息,正在看着他不在的日子里,京师这边收集到的消息。

    当然,他这个看,还是老规矩,其实是朱媺娖或者费珍娥给他念着。

    听着听着,忽然,张明伟的眉头皱了起来,当即要求道:“你翻下资料,把有关粮价的消息重新梳理下,我怎么听着,好像这粮价涨得有点凶!”

    一听这话,朱媺娖和费珍娥两人便连忙翻开分门别类的消息,按照他的要求梳理了起来。

    与此同时,费珍娥因为和张明伟的关系也熟了,知道他其实是个好说话的人,便顺口对张明伟说道:“如今兵荒马乱的,这粮价就算涨了,也不奇怪吧?”

    张明伟还没回答,朱媺娖却先回答了她的话道:“是有点不对,你看我这里最新的粮价,是二两一石。我记得当初先生处理难民时候,粮价也不过是一两五钱一石啊!”

    以前在宫里的时候,她是从不关心这些的。不过自从跟了先生之后,接触的东西就多了,她的记性又好,记住的就多。

    “二两一石?”费珍娥听得有点惊讶道,“以前建虏兵围京师的时候,最多时候也只是涨到了二两一石啊!”

    听到这话,张明伟就一拍手说道:“没错,我刚才就是听出了不正常。按道理来说,没理由粮价在这个时候会涨这么贵!”

    刚说到这里时,带队抓捕陈新甲的锦衣卫百户就过来缴令了。当然,免不了把黄记钱铺的东家也被抓来的事情,也禀告了一下。

    一听这话,张明伟忽然又是一拍手说道:“我明白了,指不定就是他们在捣鬼!”

175 事情真相

    朱媺娖一听,不由得有点好奇,连忙问道:“先生,是谁在捣鬼?”

    张明伟听了,并没有马上答复,反而对她们说道:“把周文镇提供的消息先翻下,就翻有关晋商的消息。”

    这话一出口,朱媺娖自然就明白了,先生估计是猜晋商在捣鬼。于是,她和费珍娥连忙去了另外一堆资料中翻看。

    一顿查看之后,果然,朱媺娖用手指着其中一些内容对张明伟说道:“先生请看,这些晋商果然是在收购粮食,还运回山西去了。”

    “我这里也有,晋商不止是从京师这边收购了粮食的!”费珍娥也翻到了一些资料,连忙跟着禀告道。

    随后,她们俩都把有关的资料给念了念。读完之后,费珍娥有点好奇地问道:“这些晋商要这么多粮食干什么?囤积奇居么?”

    这种时候,把粮食收购了都囤积起来,等到粮价再涨高了卖,赚取更多的钱。类似这样的事情,对作为宫女的她来说,自然是听说过的。

    也因此,商人的口碑一般都不是很好。因为他们追逐利润,自然是越大越好,很少有商人知道做慈善来改变这种世人的印象。

    朱媺娖知道地更多一点,听到费珍娥的话之后,有点不大肯定地问张明伟道:“先生,这些晋商收集粮食,该不会是要卖到辽东去吧?”

    费珍娥一听,顿时有点愕然:卖到辽东去?

    张明伟听了点点头,表情严肃地说道:“松锦之战,建虏用得是围困之法,且是类似举国兵力的行动,而后又没有什么缴获,战事需要,当初他们是把朝廷官军的粮草都给烧了的。因此,他们应该是物资急缺,特别是粮食,更是急需,而那奴酋皇太极是个有能力的人,自然不会吝惜钱财,反正他们都是抢来的钱,花出去也不心疼。”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带着一点恨意说道:“那些晋商自然明白这点,或者是建虏早就告知晋商。因此,他们才不顾关内同样急需粮食,无视关内百姓被饿死,也想着把粮食卖到更高价的辽东去!”

    听到这话,朱媺娖恍然大悟地说道:“正是因为这些晋商经常解决辽东建虏的这些大麻烦,所以他们才被封为八大皇商?”

    后世的历史,她是知道一点的,因此联系了起来。

    “没错!”张明伟听了,肯定地点点头说道,“如果只是一般的买卖,绝对不会被特意封为八大皇商的!他们不但卖粮食给辽东建虏,其他辽东建虏急缺之物,肯定也在他们的倒卖之例。甚至还包括关内的各种消息!”

    费珍娥对于这些话,虽然不是听得很懂,比如八大皇商是什么情况,可大概情况却是明白的。顿时,她也怒声说道:“老爷,难道他们眼里就只有钱么?”

    “说对了,他们眼里还真得只有钱!”张明伟听了,用手一指她,当即点头地说道:“商人重利,最是容易被利益驱逐!因此,以后我会建议皇上鼓励小商人做买卖,却要限制大商人的膨胀。”

    说到这里,他又对面前两人说道:“你们再查下有关各地铁器的消息看看。”

    说完之后,张明伟就自己沉思了起来。

    如果是这个时代的人,不知道晋商的事情,那么很可能就陷在迷雾之中,并不能从这么多事情中抽丝剥茧,查到晋商的通虏行为。

    不过,张明伟作为后世的人,已经知道结果,反而反着来推论,很多事情都很好解决了。比如,他让人检测粮价和铁器买卖,便一下查到了晋商在干这些事情。要是别的人话,不止一处晋商干这些事情,也不大可能联想起来是他们在集体通虏。

    而如今,可以说张明伟又是大明最有权势的人,掌握的权力之大,是其他人都无法相比的。他要对付那些还蒙在鼓里,并不知道自己被盯上的晋商,自然就要容易多了。

    这粮食铁器的检测是一个手段,之前让周文镇的罗祖教去山西查探消息,又是一个手段。还有,已经到达京师的马祥麟的白杆军,其实也是要布局对付这些晋商的手段。

    换句话说,因为知道结果,针对晋商的天罗地网,其实已经铺开了。而眼下除了张明伟之外,其他人都不知道。

    朱媺娖和费珍娥这边,也很快查到了铁器的买卖情况,包括农具之类,确实都有晋商在收购。

    听到她们的禀告,张明伟忽然一拍手说道:“双管齐下,不拖拖拉拉地,早点把这些大明毒瘤给解决掉。”

    心中已经有了主意,他便对眼前的两人说道:“现在已经深夜了,你们也都累了吧,其他消息明日再看,都休息了吧!”

    朱媺娖听了,也连忙对张明伟说道:“先生才是最累的。”

    张明伟确实辛苦,他也不矫情,看了一眼还有很多资料没有翻看,也没特别在意,站起来伸了个懒腰道:“都去歇了吧!明天又是热闹的一天。”

    那些资料中,有一叠是他不在京师期间,都来送礼的清单。这些东西,是被放在了最后的。那些送礼的人要是知道了,估计会哭死。

    第二天,果然是非常地热闹。

    毕竟昨天抓捕陈新甲全家的时候,已经是天黑了,消息并没有在京师都传开。这天一亮之后,这消息就真正传开了。

    有的人到陈新甲府上这边来看动静,发现还都是锦衣卫,正在查抄财物,更是落实了昨天的消息。于是,纷纷回去禀告。

    “国公昨天一回来,就查抄了陈新甲,这到底是犯了什么事?”

    “估计是秋后算账开始了吧,想那陈新甲,当初带头弹劾兴国公的啊!”

    “那原吏部尚书那,怎么没动静?”

    “你不知道么,我听说那边听到消息之后都吓坏了,仆人都跑了好几个!你想想,全部人都要抓入诏狱,要换我也不敢再待了!”

    “我觉得你们猜得不对,陈新甲肯定是犯了什么了不得的大事,才会抄家吧?要不然,顶多抓个陈新甲而已!”

    “呵呵,以兴国公的权势,还需要给你们讲这些,肯定是杀鸡骇猴了!”

    “……”

    一时之间,各种议论都有。大部分人觉得是兴国公在杀鸡骇猴;另外一小部分则觉得另有隐情。

    对于陈新甲的遭遇,有人同情,有人幸灾乐祸,还有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总之,也是什么样的人都有。

    左都督田府内,田贵妃之父田弘遇自然也听到了这些传言,对于兴国公的权势滔天,不管怎么样,又有了深刻的认识。

    于是,他二话不说,立刻带着他从江南搜罗的,以为奇货可居的哪位,连忙赶往张府去了。

    谁知,张明伟已经不在府里。

    田弘遇一听,也不管了,强行留在张府等着。这一日,非要把这个“礼”给送出去了,结交好了兴国公,说不定对女儿都有帮助!

    她是田贵妃之父,和一般的朝臣不同,坚持要见到兴国公才离去,又是来送礼的,当然也不好赶他,就只好一杯茶水招待了。

    此时的张明伟,早已到了锦衣卫衙门。一番吩咐之后,锦衣卫校尉这边便行动了起来。

    于是,让周延儒就有点惊讶了。他没想到,陈新甲才被关进来的第二天,就有锦衣卫校尉把他给提了出去。这是什么情况?

    事实上,陈新甲自己也是稀里糊涂的,因此,当他一见到张明伟时,便连忙低声下气地说道:“国公爷,草民知错了,国公爷乃是我大明栋梁,是草民一时犯了糊涂,猪油蒙了心才会弹劾国公爷,还请国公爷大人不记小人过……”

    他想着黄云发的话,便连忙表忠心,想当兴国公的一条狗,以保他的荣华富贵!

    张明伟听了,不由得为陈新甲的脸皮感到惊讶,文人的骨气呢?

    其实想想也是,这厮要有文人的骨气,也不至于和晋商勾结。

    这么想着,他便冷声喝道:“松锦之败,乃是你不顾军情事实,催促十三万大军仓促出击引发大败,你可认罪?”

    这是有他亲笔书信的,想否认都不行。

    对此,陈新甲一愣,随后连忙解释道:“国公爷,松锦之战打了那么久,锦州再不救援,则危矣!草民当初那么做,也是迫不得已啊!”

    这个事情,他当然有罪,不过最多是做个样子像皇帝辞官,作为皇帝的宠臣,肯定不会答应他辞官,这事估计就会这么过了。

    当然,这是在张明伟出现之前,估计会是这么个情况。可如今,陈新甲不由得心里一咯噔,有点紧张了起来。

    “那你为何私自派人去和建虏议和?”

    陈新甲听了又是一愣,这个事情,他是秘密在做的,就想着有个眉目,也好和崇祯皇帝去提这事,能有把握一点。

    这种事情,也算是犯大忌的,特别是他如今已经失势的情况下。因此,一听之下,陈新甲心中的害怕之意更深了。

    这还没完,只听张明伟忽然稍微往前俯身,冷声对他说道:“我已经提审过黄云发,他已经全部都招了,你身为朝廷命官,和他们一起通虏,又该当何罪?”

176 突破口

    一开始,陈新甲以为是他弹劾兴国公之事,结果却是松锦之败的责任问题,这就让他想不到而吃惊。

    可谁知,兴国公又问出了他自以为做得很隐秘的向建虏求和之事,就更是震惊:这事怎么也被兴国公知道了?

    陈新甲的心理防线连续被破防,猛然间更是听到他做梦都想不到的问题。

    一时之间,他都愣住了,心中重复听到地那个耸人听闻的词:通虏?自己通虏了?

    他心中有点疑惑,不过看到兴国公如此郑重的样子,就又猛然间回过神来:那些晋商和建虏做生意,朝廷禁止的东西,他们一直在卖,这不就是通虏么?

    一念至此,陈新甲的额头顿时就冒出汗来了。

    身为朝廷重臣,他当然知道,通虏这种事情,不但是重罪,而且还会在史书上留下一笔,数典忘祖!

    看到他这样子,张明伟便明白。这个陈新甲,应该是之前并没有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或者是说,他被钱财迷了眼睛,下意识地不愿往深处去想,一厢情愿地把晋商通虏当成了普通商人做买卖那种。

    如今,被自己喝破,应该是给了他当头一棒,把那层不管是他有意还是无意蒙着眼睛的布给揭开了。这事情的后果,终归是把他给吓到了。

    这么想着,张明伟便继续冷声喝道:“你身为朝廷命官,封疆大吏,皇上之前如此信任你,竟然干出了这种骇人听闻之事,以至于整个辽东失陷,几百万大明军民丧命。也是如此,大明江山社稷都是岌岌可危。你这等通虏,等同于谋逆。等我禀告上去,皇上必定震怒,你就等着诛九族吧!”

    他的话音刚落,就见陈新甲“噗通”一声跌落在地,整个人,就如同从水里捞上来一般,全是汗水。

    不过他很快回过神来,就在地上往前爬了几步,昂着头,看向张明伟,哭求道:“国公爷,行行好,救救小人吧,小人来世给您当牛做马,不不不,生生世世给您当牛做马好不好?小人真是冤死了,小人真不知道事情会这么严重啊……”

    张明伟只是冷眼看着他,并不说话。

    等到陈新甲说得差不多之时,他才冷声说道:“现在知道后悔了?当初收他们钱的时候,怎么就没见你想到会有今日?”

    听到这话,陈新甲便跪在那,直起上身,使劲地给自己耳光,“啪啪”直响,只是几下,就嘴角流血了。

    随后,他才继续向张明伟哭求道:“国公爷,小人是真不知道事情有这么严重!要不然,小人就算是再爱财也绝不敢收他们的钱。国公爷,救救小人吧,小人愿意来世当牛做马……”

    张明伟也不急,就等着他求饶了一阵之后,才缓缓地说道:“听府里的说,你给我送了五万两银子?”

    陈新甲听了,稍微一愣,随后立刻回过神来,连忙点头道:“对对对,那是小人的一点孝敬,就是为了表达小人对国公爷的心意!”

    “好,看在这个五万两的份上……”张明伟说到这里,见陈新甲脸上露出了希望之光,便再缓缓地说道,“你把所有知道的都说出来,不得半点欺瞒,我看看可以怎么给你改个罪!”

    之前张明伟一张嘴,就给了个谋逆罪名,要诛他九族。以他的权势,还有陈新甲所做得事情,还真别说,张明伟是有这个能力的。

    如果能改个罪,至少不是诛九族,那当然是陈新甲所想要的,因此,他连忙回答道:“是是是,小人一定,绝无半点谎言。”

    回答了之后,他便回忆着开始说了起来。

    张明伟见此,便转头看了眼边上的书记官,见那边在记录,心中算是松口气,这算是诈出来了。

    谁知,对于朝堂上的人来说,察言观色是一种基本技能。

    张明伟的这种微小变化,被此时神经紧张,蹦到最紧处的陈新甲明锐地感觉到了。

    顿时,他心中不由得涌起了疑惑,冒出一个念头,该不会国公并不知道这些事吧?

    不过陈新甲转念一想,又觉得不对。

    那些晋商做得事情,掩藏地很好,要不然早就被发现了。如果兴国公并不是真知道,就绝对不可能说出这个事情来!

    这么想着,他就又有一个疑问了,黄云发应该知道这事都招认的话,他的下场会如何?难道是受刑不过才招供的?

    他这边在想着,张明伟就发现有点不对了,便重哼了一声:“嗯?”

    他这一声哼,顿时吓得陈新甲一激灵,整个人都抖了下。

    抬头看去,就见兴国公的脸色阴沉了下来,陈新甲知道让兴国公不高兴会是什么下场,便再也不敢东想西想,继续招供了起来。

    ………………

    过了大约一个时辰之后,陈新甲终于说完了,然后才感觉到嘴角疼得厉害,伸手擦了下血,又牵动了伤势。

    不过这些他都顾不得了,连忙对张明伟说道:“国公爷,小人全都招了,而且全无虚言,句句属实。”

    张明伟一直在听着他招供的,时间,地点,参与人物等等,全都是有的,便知道,陈新甲招供的这些事情,应该是真的。

    于是,他便点点头道:“此案公布天下,由三法司再审之时,你可愿意再作证一次,就指认那些晋商通虏之事?”

    陈新甲此时已经没得选择,当即点头答应:“只要国公让小人去做,不管什么事都行!”

    借着这个机会,又示好了一次,不过有没有用,那就另说了。

    于是,就这么的,陈新甲被押了回去。

    诏狱中,陈新甲的级别比较高,自然是关在里面的,路过外面的牢房时,忽然,听到边上有人扑过来,随即急促地说道:“陈大人,您有没有帮我说下,我是无辜的啊!”

    听到这话,他转头一看,顿时一愣。

    如果黄云发真得招供了,他会说这种话么?

    答案是毫无疑问的!

    立刻,陈新甲犹如被晴天霹雳一下劈到了脑门上,整个人傻在了哪里!

    兴国公原来真得是在诈他!

    然而,所有的都招供了,根本没有挽回的余地。除非是兴国公一开始诈他的时候,就直接否认有这么一回事才可以。可是……

    为时已晚,陈新甲这个恨啊!

    这么想着,他看向牢房里的黄云发,忽然非常地愤怒:都是你,好死不死地,来我府里干什么?一起被抓,才给了兴国公一个使诈的机会!

    他正想着,后面押解他的锦衣卫校尉便不耐烦了,推了他一把,喝道:“走!”

    陈新甲稳了下身子,心中有万分不甘转化为怨恨,当即“呸”地一声,一口带血的浓痰吐向黄云发,然后才恨声走了。

    黄云发压根没想到他会吐痰,因此,被吐了个正着,顿时就傻在了那里。

    过了好一会之后,他才擦掉脸上的那痰,顺便还看了下,才随手擦掉。

    说实话,陈新甲那浓浓的怨气,他是感觉到了。可是,他想不明白,为什么陈新甲有那么浓的怨气?

    黄云发正在想着,就有锦衣卫校尉过来,把他给押了出去。

    于是,他只好按捺住心中的疑惑,收拾心情想着怎么喊冤好一点。

    到了大堂上,黄云发发现,坐在主位上的,竟然是身穿蟒服的。不用说,虽然没见过,这位肯定是锦衣卫指挥使兴国公了。

    说真的,他还真没想到是兴国公。

    顿时,他以为是兴国公知道他的身份,想着以后在钱粮方面,可能会用到他的原因。换句话就是说,他应该是可以出去了。

    这么想着,黄云发心中高兴,暂时忘记了陈新甲带给他的不快,连忙跪下给兴国公见礼:“草民是黄记钱铺东家黄云发,刚好在谈买卖的时候,被误抓到了诏狱。国公乃是我大明之青天,京师人人称颂,还请国公爷明鉴!”

    “呵呵,我既然是青天,那自然不会冤枉人,又岂会有抓错人的道理?”张明伟听了,冷笑一声,随后向边上示意了下。

    那名书记官见了,便拿着陈新甲的供状走了过去,展现到黄云发的面前。

    黄云发被张明伟的话说得心中发毛,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连忙定睛看去。

    只是看了一眼,就见他眼睛一下瞪大,脸色变得惶恐起来。又过了一小会,就犹如当时的陈新甲一样,一下跌倒在地。

    此时的他,终于想通了,为什么陈新甲那么恨他,原来他是招供了这些!

    “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张明伟见了,冷声说道,“我现在给你一个机会,把其他七个人的事情都详细地招供了,我会向皇上建议,可以减轻你的罪。不过要是被我发现,你有欺瞒的情况,我保证你会后悔莫及!”

    说到这里,他便站起来走了。

    晋商通虏的事情,已经从陈新甲这里打开了突破口,剩下的,其实就没什么需要特别在意的。

    这个黄云发,如果他不招的话,最多是增加一些查办八大皇商的麻烦而已,仅此而已!

177 反击

    “国公,京师城内人心惶惶。有传言说,朝廷没钱,全靠抄家银子在支撑,因此现在不管是谁犯事,都是抄家的结果!”

    张明伟刚回到后衙,就听到了锦衣卫校尉的禀告,不由得问道:“这些传言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就今天!”那负责巡查街头的便衣锦衣卫连忙禀告道,“之前还没人听说,可今天就一下传开了。”

    说到这里,他还详细补充道:“他们列举了几个例子,还说了朝廷之前的免税国策,如此种种,就是在传,是国公您的意思,看上普通老百姓家的银子,谁家钱多就找个罪名扣上,然后就会抄家问斩。”

    虽然确实是这么一个情况,现阶段要靠查抄贪官污吏,土豪劣绅来渡过这段没钱的日子。可是,在查抄陈新甲之后,这些话一下传开,那就很明显,背后有人在推动。

    张明伟心中这么想着,顿时眉头一皱。

    这种事情其实不是第一次了!之前的时候,房山县难民被劫掠杀害时,就有过传言一下在京师传开。如果不是自己来历奇特,深得皇帝信任,换个普通人的话,肯定会非常麻烦。

    这种传言一开,文武百官在民情汹汹的基础上一起弹劾,真得是比较危险的事情。

    事情可一可二不可三,这种事情,绝对不能再这么放任了!

    来自后世的张明伟,自然知道舆论控制的厉害。

    这种传言,你想要不让他们传,那是不可能的。越是严厉禁止,反而会越来劲。最有效的办法,是要把舆论主导权控制在手中。

    不过就眼下来说,想要把舆论主导权控制在手中,难度还是相当大的。不是说,你派个人去街头巷尾说个话,别人就听你的了。

    要想主导舆论控制权,就必须有大部分人信得过的渠道。如此一来,其他意图不轨的人再兴风作浪,也不可能掀起多大的风浪。再加以严打,就能控制好舆论了。

    而且,这个舆论控制权,还不能只是京师而已,全国各地都要有。否则的话,一样会有问题。

    有这种舆论控制权在手,对于以后朝廷国策的推行,也就有了解释权,不会是那些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了!

    想着这个,张明伟便决定现在再忙,也要把这个事情做起来。因为做得好了,对于他做事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不做这个事情,明明是一件大好事,都能被别人理解为一件恶事,从而不实施,甚至阳奉阴违或者干脆就抵制之类,就会牵扯大量精力,事倍功半。

    怎么做这个事情,张明伟其实心中有个谱。但是,目前人手紧张,他也想不出谁合适来牵头做这个事情。

    想了一会,他便叫人去传了周文镇。

    结果,去叫的锦衣卫还没出衙门,周文镇自己就找过来了。

    “国公,京师情况有点不妙!”周文镇一见张明伟,就急忙行礼,然后就迫不及待地说道,“好多人都在打包细软,似乎是想逃离京师!”

    “……”张明伟听得一愣,不过他很快反应过来,搞不好这就是那些传言带来的结果。

    果然,就听周文镇接着说道:“之前那些被皇上罢免的官员,就是和陈新甲一起罢免的,都是因为弹劾国公的那些。今天有不少人都有动静。他们自己走不了,就让他们的家人打包细软离京。小人所开的车马行,已经有很多人来要车了。如果不是大动静,这些人自己府上的车马都够用。可来找小人这边,说明他们要运送的东西很多!”

    说到这里,他见张明伟很关注的表情,心中一喜,便连忙又补充说道:“小人感觉情况不对,和国公您有关的事情就特别关注,问了下情况。刚好国公爷您让监视那些晋商。就发现京师中的那些传闻,很多都是那些晋商在派人散布的谣言。”

    张明伟皱着眉头,听到这里便问道:“还有什么谣言?嗯,是针对我的,或者是针对朝局的?”

    周文镇听了,立刻就回答道:“有,还有一些谣言说之前国公只是找那些当官的下手,现在连黄记钱铺的东家都转入了诏狱,是朝廷的钱不够用,要向京师有钱人,哪怕没有得罪国公的,也要下手了。要不然,那黄记钱铺的东家又没有得罪国公,怎么可能关入诏狱?”

    “呵呵,这是想要用舆论来逼迫锦衣卫放人?”张明伟听到这里,不由得一声冷笑。

    周文镇一听,不由得有点诧异道:“国公爷,真有这事?”

    陈新甲被抓,那是事实,因为他的府邸都被锦衣卫给围了,查抄都是能看到的。

    可是,黄云发当时在陈新甲府上,又是天黑之后被抓,一般人是绝对不知道这个黄云发被抓的。因此,周文镇刚才就说黄云发的事情,是个谣言。不过他听兴国公的口气,好像这是真的,就有点诧异了。

    张明伟听了,点点头说道:“是有这事,他刚好在陈新甲府上,被一起抓进了诏狱,反而误打误撞之下,已经被我审出了天大的案子。”

    说到这里,看到周文镇有点不信的样子,张明伟便顺口解释一句道:“老早之前我就让你监视那些晋商,就因为我知道他们犯下了大罪,只是一时没有证据,才没有动他们。”

    就连周文镇刚才的表情,都有点觉得自己是看上晋商的钱。由此可见,晋商放出来的这些谣言,那是真有蛊惑性的。

    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说得是事实。只不过,原因不对。可是,又有多少人会去相信原因,去查探原因?

    正在这时,又有锦衣卫校尉匆匆过来,向张明伟禀告道:“大人,在城门口的兄弟有报,说出城的车马,都满载财物的变多了。他们不知道是不是要拦截?”

    如果拦截的话,就更能证实那些传言是真的,京师人心就会更慌!到时候,不但目标人物会携款逃跑,就连不是目标人物也会携款逃跑。

    不要小看这种人心惶惶,真要闹大了,会非常大地影响京师的民生和稳定。

    不得不说,这招制造恐慌的招数非常地阴损,也不好应对。

    张明伟正在想着,忽然,外面有人来报,说左都御史刘宗周来访。

    都察院是行监察之责,他突然来访,不用说是和什么有关了!

    不过如今的刘宗周,算是张明伟这边的人,因此,他倒也没有怠慢,亲自迎了出去。

    果然,只是一见面,就见刘宗周一脸担忧地对他说道:“国公,这抓捕陈新甲一案,还牵连了黄记钱铺的东家黄云发了?”

    抓捕陈新甲一事,之前张明伟在文华殿内已经通气过的。因此,当时在文华殿内的人都知道是为什么抓捕陈新甲。不过黄云发的事情,他们就不知道。

    虽然张明伟提过有商人通虏,不过并没有明说是什么商人。

    此时,就听刘宗周一边和张明伟走向大堂,一边又有点着急,不等到大堂坐下说话,就又接着说道:“现在京师一下人心惶惶,那些误抓的人,是不是先放了?而陈新甲一案,就立刻公布已按民心如何?”

    张明伟听了,只是摇摇头说道:“你觉得现在做了,那些人就不会转移钱财了么?”

    谣言、传言的厉害之处,就在于这些东西可以来得很突然,但是,要消除掉,却是有一个很长的过程。就好像生病那种,所谓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刘宗周听了,虽然觉得兴国公说得有道理,但他还是说道:“不管怎么样,做了总比没做要好。要不然,京师富人都逃光了,这还是京师么?陛下的脸面,又往哪里放?”

    京师富人都逃了的话,不止是影响民生了,那对崇祯皇帝的名声绝对是一个非常大的打击。

    也是这个原因,刘宗周才匆匆赶来。

    张明伟当然也知道这点,不过并不慌乱。此时已经到了大堂,他坐下之后,一边让人上茶,一边才对刘宗周说道:“之前,我不是说了有商人通虏一案么?如今已经审出了个大概!”

    “什么,这么快?”刘宗周一听,不由得有点意外,随后便带着惊喜确认道。

    张明伟听了点点头,正想要说话时,一名锦衣卫校尉匆匆入内,向张明伟禀告道:“大人,那个黄云发都招认了,供状在此!”

    张明伟一听,不由得有点高兴,当即接过看了看。不过还是有点不习惯。这也没办法,以前二十来年都是习惯了简体,横排,要想改过来,有点难。

    不过扫了下后,大概情况也能看下的。随后,他便高兴地对刘宗周道:“我之前说得有商人通虏,其实指得就是晋商。这个黄云发,就是其中之一。这是他的供状,你来看看!”

    刘宗周一听大喜,连忙去接过,快速看了。他越看越心惊,最后抬起头来对张明伟感慨道:“这些商人为钱所驱使,竟然做了这么多有利建虏之事,真是难怪了!”

    感慨之后,他还记得来得目的,便连忙又说道:“国公爷,要不立刻宣布,以解京师之乱?”

    张明伟听了,摇摇头,眼下还不是公布的时候。

178 戒严

    就听他回答刘宗周道:“八大晋商,如今只抓了一个而已。如果此时公布消息,必然会打草惊蛇。”

    说到这里,张明伟又恨声说道:“建虏的崛起,这些晋商立下了很大的功劳。从某种程度来说,大明落到眼前烽火遍地的局面,大明军卒和百姓死了不知道有多少,他们是直接或间接的帮凶。不把他们都抓起来,不把他们抄家灭族,那就真对不起我来大明这一趟!”

    “来大明一趟?”刘宗周听了,顿时一惊,不由得惊讶道,“难不成国公不是大明的?”

    说着话,他满脸狐疑,上下打量着张明伟,想要看看是不是和大明人有不同?

    张明伟被他这么一问,便知道是漏嘴了,便马上解释道:“我的意思是说,来这世上一趟的意思。”

    “来这世上一趟?”刘宗周听了,不由得还是有点疑惑地重复。

    之前的时候,他怀疑张明伟来自海外。这一次,他不知道为什么,有点感觉张明伟是来自天上?

    张明伟见他这样子,不由得有点无语,索性转移话题道:“消息不能马上公布,但是,也不能让京师这种情况持续下去。不说那些贪官污吏的钱,就是其他富贵人家,也不能把钱财都转移到外地去,那京师这边怎么办,对不对?”

    谁知刘宗周起了疑心,却没接他这话,反而一本正经地说道:“国公,下官还真不知道,不知道国公是哪里人氏?”

    “……”张明伟听了,不由得哑然。你这个老头子,打听我来历干什么,难不成你有什么孙女之类的?

    他不想说这个话题,便对刘宗周说道:“我当然不是一般人!至于来历,皇上知道,太子知道,司礼监掌印太监王公公也知道。你要非揪着我的来历不放,你可以去问皇上!”

    问皇帝,刘宗周才不会去问。因为皇帝要说的话,早就说了。

    他再次狐疑地看了看张明伟,带着一点不确定猜道:“该不会国公是什么隐世家族中出来的?”

    张明伟这是真无语了,这个糟老头子,该不会真有孙女要嫁,来查户口了?

    他才没时间陪着他扯这个,便站起来,转身就准备往后衙去了。

    见到这个情况,刘宗周不由得哈哈一笑,似乎打了一个胜仗似的,连忙叫住张明伟道:“国公,下官错了,下官错了。”

    听到他认错,张明伟便站住身子,转身看向他。

    刘宗周见了,便又笑着说道:“其实啊,国公的脾气挺好的。外面有人说国公动不动就抄家问斩,真是岂有此理!”

    “就这?”张明伟听了有点无语,忍不住对他说道,“你这年纪一大把了,难道不知道,对待志同道合之士就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敌人,就要像秋风扫落叶一般么?”

    “……”这回,轮到刘宗周有点傻眼了,还真别说,年纪是有一大把了,这话却是第一次听说。

    回过神来,他终于露出了正经之色,带着一点担忧说道:“国公,别的事情,我们就不说了。如今京师内的情况,国公看看是否想个办法,稳定下局势?”

    说到这里顿了顿,他便又补充说道:“京师这边的情况一发生,皇上那边就已经知道。召集我们几个商量,却商量不出一个办法。因此,下官便赶过来国公这边,看是否有办法能解决?”

    自古以来,都有这么一种说法,叫做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如今京师的这种流言一起,那些有钱人家就很可能,不管朝廷怎么样,他们都会开始转移家财,至少会转移一部分。

    这种情况,在太平年间,倒也没多大所谓。可是在这乱世,就只会给局势带来负面影响。

    刘宗周等几个人,商议了很久,就是拿不出一种方法能扭转这个局势的。

    因此,此时,刘宗周说完之后,虽然是看着张明伟,其实却并不抱什么希望!

    可谁知,张明伟低头沉思了一会之后,便抬起头来看向刘宗周道:“封城,京师戒严,这样就能阻止这种情况了。”

    “什么?”刘宗周一听,顿时摇头道:“京师又没有危险,为什么要戒严?”

    张明伟听了,不由得提醒他道:“别忘记了,不是有一股流贼,号称二十万么?已杀入河北,往京师方向过来。就说这股流贼可能要攻打京师,为了防止贼人事先派人混入京师,为了保证京师的安全,戒严不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么?”

    刘宗周一听,顿时眼前一亮。

    确实有这么一股流贼,之前议事的时候还头疼过,主要是朝廷手中兵力不多。守京师肯定没问题,但是要阻止这股流贼在京畿之地流窜,却是有难度,很可能要下勤王诏书。不得不说,这对朝廷的威信又是一次打击。

    这么想着,刘宗周点点头,严肃地说道:“这个理由,确实可以。但是,京师戒严到什么时候?也不可能一直戒严下去啊!”

    张明伟听了,马上就回答他道:“京师戒严而封城,就能断绝消息外泄。然后,我会奏请皇帝,立刻调动军队赶赴各地,把晋商的势力连根拔起。刚好,他们的钱粮都可以抄了,足够朝廷整顿军队,和李自成所部贼军打一次大的战事,估计都有多!”

    说到这里,不等刘宗周问话,他又继续说道:“另外,趁着封城的这个机会,顺便把其他事情也一并处理了。然后,消息公之于众,再加以引导舆论,估计也就差不多了!”

    “似乎也只能这样先应对了!”刘宗周基本听懂了兴国公的想法,仔细一想后,便点点说道,“既然如此,事不宜迟,要不,我们一起进宫,去向皇上请旨?”

    张明伟听了,点点头道:“好,刚好把这些供状都给皇上过目一下。”

    于是,两人便准备直接进宫。

    边上送供状过来的那个锦衣卫校尉,一直找不到机会说话。此时瞅着机会,便连忙提醒张明伟道:“那黄云发还招供了非常骇人听闻的事情,不知道国公可否看到?”

    事实上,他问出这话来,就是听到张明伟和刘宗周的对话,压根没涉及,就只能说明,这两位大人都漏过了那件事情,因此他就赶紧提醒了。

    张明伟一听,不由得有点诧异。他也不想看,便直接问道:“是什么事情?”

    边上的刘宗周也是好奇,刚才他也翻过供状。不过看到前面就发现晋商那触目惊心的贩卖粮草铁器还通风报信,就没再继续看下去,以为后面的内容,也都是这些。

    于是,他也转头看向那名锦衣卫校尉,就想知道是什么事情,竟然用了非常骇人听闻的话来形容?

    只听这位锦衣卫校尉回答道:“那黄云发招供完了之后,又被属下等人给逼问,就招供了,就写在最后面,是有关崇祯十一年时,卢本兵还在宣大总督任期上的事情。”

    随后,他便大概说了下情况,听得刘宗周立刻要过那封供状,亲眼看了一遍之后不由得恨声说道:“胆大妄为,胆大妄为之极啊!”

    “呵呵,通虏的事情都能做出来,这种事情他们又怎么可能做不出来!”张明伟却是冷笑一声道,“不择手段地追求利益,为了一己之私为所欲为,这些晋商是一家,其他也肯定还有。呵呵,都等着吧!”

    这么说着,他便没有再逗留,立刻和刘宗周进宫面圣。

    ………………

    没多久,崇祯皇帝也看到了陈新甲和黄云发的供状,特别是后者的供状更是详细,不由得勃然大怒,当即对张明伟说道:“这些东西,朕要灭他们九族!此事,就交给先生全权去做,需要调动什么军队,尽管奏来!”

    张明伟在进宫的路上,已经想了腹案,便立刻奏对。

    没多久之后,五城兵马司的军卒立刻开赴大街小巷戒严。京营兵马也出动,把守各处城门。并且厂卫也都派了人,一起守门。没有皇帝旨意,或者兴国公手令,任何人不得进出京师。

    一时之间,京师顿时鸡飞狗跳,想要带着财物出城的车马,全部被堵了回去,很是乱了一阵。

    随后,大批锦衣卫和东厂番役四散而出,查封八大晋商在京师的商铺,住宅等等。所有人等,全部都抓了。

    人数之多,以至于锦衣卫诏狱都关不下,最后此等犯人就关到了刑部大牢。

    总之,这一日,所有人被赶回自己家里,然后不时听到外面蹄声隆隆,盔甲碰撞,军卒的脚步声等等,还有那些大声喝斥犯人的声音等等,吓得很多人都躲在家里求神拜佛,不知道出了什么事情,千万不被厂卫找上门来。

    特别是那些之前弹劾过兴国公的,更是差点要尿裤子的那种,后悔死了,当初为什么要得罪兴国公呢!

    张明伟虽然没有亲自参与查抄,不过也忙了一天,在傍晚时候才回自己府上去。

    让他有点意外的是,田贵妃他爹,竟然也是战战兢兢地出门来迎接自己。

179 唱个曲(为天外天007加更3/3)

    当然,张明伟肯定是不认识田弘遇的,是留在府里的费珍娥介绍的。

    他还从费珍娥的介绍中,似乎听出了好像有什么特别的东西,感觉有点怪怪的。

    对于这个田弘遇,倒是没有周奎那么奇葩,因此,张明伟对他的印象也不深。

    不过好歹是田贵妃的老爹,对方又不是奇葩,还来自己府上拜访,听费珍娥说,等了老半天了,张明伟便伸手往里一示意,顺便问道:“不知道你来找我,是有什么事情么?走,里面说话吧!”

    田弘遇看了看张明伟身后的大群锦衣卫校尉,就感觉一个个都是那么杀气腾腾的,然后又看到女扮男装的坤兴公主,便连忙对张明伟说道:“国公不但治好了小女的病,而且还帮皇五子找到了真凶。我……我感激不尽。听说国公为大明日夜操劳,很是辛苦。因此……因此就给国公找了个唱曲的解解闷。其他没别的事情,告辞了!”

    说完之后,竟然给张明伟一种迫不及待地感觉,赶紧走了。

    “……”对此,张明伟有点无语,怎么就那么怕自己?又没有凶他!

    这么想着,他看向田弘遇背影的目光收了回来,扫了下自己身边。

    还真别说,护卫自己的这些锦衣卫校尉,都是从勇卫营中调过来的那些。他们都是战场上厮杀过的,确实让普通人看着有点凶的样子。

    再想想今天好像动静搞得比较大,估计也吓到了田弘遇。

    想到这个,张明伟不由得摇了摇头,也不管他了,便进府而去。

    至于田弘遇所说什么唱曲的,他压根就是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了。如今的他,一直在忙大事,而且又要把八大晋商连根拔起,事情多了去,才没那闲工夫去听曲。

    用过晚膳之后,张明伟便看着京畿之地的地图看了起来。

    八大皇商,也就是范永斗、王登库、靳良玉、王大宇、梁嘉宾、田生兰、翟堂、黄云发这八个晋商,主要都在张家口。不过他们在其他地方也有产业,这么多年来,积累的财富可是不少。

    做他们这种走私买卖的,手底下的人也有不少。说句不好听的,他们八家加起来的护院家丁之类,都有上千人之多,而且装备精良,还是能打的那种。要不然,也没法运着大宗货物前往辽东。

    动这八大皇商,那必须是动用军队才行。

    而且,黄云发交代,他们多年的经营,在地方军中都有收买的人。甚至在京师,都有御史,五城兵马司的军官等等,是收了他们银子,帮着他们的。

    如果派普通军队去的话,能抓住这些人就怪了。

    不过,马祥麟的白杆军肯定和晋商没有联系,对朝廷又忠心。此时,已经从襄阳调来了京师。

    张明伟的打算,就是以马祥麟的白杆军为主,抽调两千人马,外加京营抽调一千人马,分别由马祥麟、金振孙和张罗辅统领,再派厂卫和司礼监的人随同,一起前往山西抓捕抄家。

    除此之外,再给山海关的阎应元密令,让他亲自带着骑军,从出关绕道草原去张家口,务必保证不被其他七大皇商给跑了!

    想了一阵之后,感觉这样安排肯定是没问题了。张明伟便松了口气,靠在背椅上揉了揉脑门。

    对于穿越明末来说,最重要的一件事情,肯定是干这八大皇商。

    可是,这八大皇商能有今天,甚至在历史上,如果不是顺治封了他们,估计就压根不会被世人知道他们做过的那些事情。由此可见,他们的能耐不一般。

    更让张明伟吃惊,其实也不吃惊的,是他们竟然谋害了卢象升的父亲,以此逼迫卢象升丁忧回家,换上了陈新甲去当宣大总督。

    原因就是卢象升当上宣大总督期间,雷厉风行,整顿边防。而这最为重要的,是钱粮问题。

    卢象升的做法,一是加大军屯力度,自然少不了要收回被地方豪强,当然就是八大晋商为首的那些人所侵占的军田。除此之外,为了补充军需,卢象升还在他的辖区内征收赋税。

    他的这个征收赋税,并不是向所有人征收。而是根据田地的多少进行征收,也就是因粮之策。换句后世的话来说,就是要田产超过多少亩的富户来承担这笔税收。

    完全可以说,卢象升在宣大总督任上所做得每一件事,都是断八大晋商的财路,甚至还从他们的身上撸羊毛,这是他们绝对不能容忍的。

    动卢象升,他们没那个本事。就卢象升一个人,估计都能打他们八个人,还很轻松。

    而在朝堂上,卢象升可以说是崇祯皇帝一手提拔的,从崇祯二年开始的知府开始升迁,且他做得事情,都是眼睛能看到的。因此,弹劾卢象升几乎是很难的事情。

    于是,他们就想出了一个办法,如果卢象升他爹死了,那他就必须滚蛋。

    就这么着,卢象升丁忧了,而陈新甲以举人的出身一跃成为宣大总督。

    总而言之,这八大皇商为了钱财,那是什么事情都干得出来的。

    要对付这样一群人,张明伟真得是花了不少心思。

    此时,具体的细节也想过一遍之后,他的思路便又转移了。

    之前他就已经知道,舆论控制的重要性。这个查抄八大晋商的事情有个结果之后,在舆论方面也还要引导。

    原本的话,读过书的蓝天保其实是个这方面牵头的人选。毕竟这不是靠着力气,就能胜任的。可他已经被派去李自成那边当卧底,也不知道如今怎么样了,暂时是指望不上的。

    其他人,朱媺娖聪明伶俐,倒是也能胜任。可她是公主之尊,并不合适不说,最为关键的是,她的主要工作,其实还是陪在自己身边,方便自己和崇祯皇帝之间能畅通无阻。

    至于费珍娥,虽然也还行,不过她是陪着朱媺娖在宫里长大,没有见过外面的世面,也还是缺了点。

    ………………

    想了一圈,张明伟还是感觉自己手头各方面的人才太少了一点。不过眼下要求也不能太高,有理政和打仗的人可用,就已经是不错了。

    他正在想着,忽然就见一人进来了。

    不用通报,不用打招呼就能进来的,除了朱媺娖就没别人了。

    因此,张明伟继续搂着脑门,闭着眼睛,也没睁开看一下。

    果然,就听到了朱媺娖关心地声音道:“先生可是累了?”

    “是啊!”张明伟听了,放下了手,睁开了眼睛,看着朱媺娖笑着说道,“主要是想得脑门疼,眼下的事情,是不能出错的!”

    朱媺娖听了,忽然笑了下。她的这个笑意,让熟悉她的张明伟感觉有点特别。

    还没等他想出有什么特别,就听朱媺娖说道:“既然如此,先生就听个曲儿换换脑子吧!”

    说到这里,他转头对外面吩咐一句道:“进来吧!”

    张明伟听得一愣,什么情况?

    随后,他就听到外面传来一个好听的女声“是”,随后一人推门进来了。

    灯火之下,张明伟看到那人,还真别说,颇是有点吃惊,就有种在后世现实中突然看到漂亮明星那种。

    “见过国公爷!”那女人离张明伟有点距离站住,福了福身子道。

    张明伟立刻回过神来,便恢复了正常。

    相比这个年代的人来说,他什么人没见过,白的,黑的都见过。论见识,就是崇祯皇帝都不及他。

    因此,这人虽然确实漂亮,可也不会让张明伟成为猪哥。

    一直在观察他的朱媺娖见了,不由得微微有点吃惊。要知道,她当初见到的时候,哪怕她是身为女人,也是有点惊艳的那种。而国公身为男人,竟然就只是影响了他那么一会功夫而已!

    朱媺娖心中还是比较满意的,便吩咐那人道:“你唱个拿手的曲儿给国公放松下!”

    “是,殿下!”那女人听了,也向朱媺娖福了福。一举一动,似乎就很有章法,很有修养的感觉。

    随后,她才清唱了起来。

    还真别说,唱得很不错,至少嗓音是值得肯定的。

    张明伟心中无奈,对于古人的曲子,特别是这种绵绵柔柔的,他不喜欢听。

    不过此时,他听着眼前这个女人唱曲,终于想起了什么。

    等到这女人唱完,张明伟正待问话时,却听到朱媺娖先说话了:“先生觉得她唱得如何?要不要再来一首?”

    “不用了,我不喜欢听这种。”张明伟的回答,显然出乎了眼前这两个女人的意料。

    其中,唱曲女人听了,明显有点惊讶,是想不到的那种。

    而朱媺娖听了,则是连忙好奇地问道:“先生喜欢听什么样的?”

    那唱曲女人一听,虽然表面没变化,可也竖着耳朵听。

    张明伟见问,也不做作,便直接唱出了他自己喜欢的其中一首歌。

    自从穿越之后,一直忙于救亡图存,此时凑巧,便也唱一嗓子,算是对后世的一种怀念吧!

180 陈圆圆

    朱媺娖等人就看到张明伟闭上了眼睛,似乎是做了下准备,然后,便缓缓地哼了起来:

    曾志白衣救扶伤,

    曾誓愈险愈担当。

    庚子佳期,忽闻疫情,

    为生民,立丹心,

    践诺大义者,沸血烫山河。

    …………

    再挥手道一声珍重。

    民生喜乐老白头——

    太平志长留。

    这首歌的歌名就叫做《太平志长留》,曲调简单,歌词也贴近古风一点,张明伟哼起来,或许是酝酿了情绪,加上嗓子还行,多少传达出了这首歌所要传达的那种情感。

    朱媺娖等人,从张明伟一张嘴开始唱,就被这从未听过的唱法给吸引,便聚精会神地听着。

    她们虽然有不少歌词的意思听不懂,但是,这首歌里面的厚重,那种迎难而上,为生民,立丹心,为大义而义无反顾地抗争,却是多少明白了一些。

    一时之间,她们几个人都沉浸在这首歌的意境之中。

    诗词歌赋,包括一些语言,其实并不需要完全明白意思,但是却能让人明白其中蕴含的意思。如今的朱媺娖和这个唱曲女人,就处于这个情况。

    张明伟唱完之后,不由得有点怀念后世,只是很可惜,永远都回不去了。

    而朱媺娖和唱曲女人也没有立刻说话,都是在静静地回味。

    过了很久之后,朱媺娖先回过神来,才带着一点疑惑向张明伟问道:“先生,这白衣是指什么?难道是医师?”

    “对,就是医师!”张明伟听了,点点头,给她解释道,“我家乡的医师,全都穿着白色衣服,以示干净。因为给病人看病,必须要干净才行。”

    反正在这个时代,张明伟怎么解释都成,也没有人来反驳。因此,他就他自己的理解说了说。

    朱媺娖听了,不由得有点惊讶道:“先生家乡的医师,真是太可贵了!就和儒家一般,为生民立丹心,为万世开太平一样。太平志长留,唱得真好!”

    说到这里,她还轻轻地哼了起来,有的歌曲她记不住,不过有几句歌词她记住了。

    为生民,立丹心,

    践诺大义者,沸血烫山河。

    ……

    而唱曲女人同样有点激动,听着坤兴公主在哼,一时之间,她也没忍住,同样轻声哼了起来。不过声音很低,哼得也和朱媺娖不同,显然,她最喜欢的词和朱媺娖不一样。

    人生匆匆入命局,何堪别离。

    谁家女非掌中玉,

    谁家儿不负家冀。

    ……

    甚至她在唱着时,眼眶中含了泪水,只是没有哭出来:唉,这个世道啊……

    朱媺娖没注意她,不过张明伟是面对她们两人的,便注意到了,不过没说。

    等朱媺娖唱完,张明伟便拉回话题道:“那个时候,一场大疫,非常厉害,如果不是医师舍身而出,恐怕所有人都会得上。这些医师中,为首的有八十多岁高龄的,参与的也有不到二十岁的。就是因为他们舍身而出,加上其他人也跟着全力配合,一如歌词中所说,同舟共济挺身渡困厄,才渡过了那一次的险关,重回太平。”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又道:“医师的这种精神,感动世人,为此就有人创作了这首歌,宣传这种精神,是为太平志长留!”

    朱媺娖听得非常感慨,特别是她出宫之后的所见所闻之下,便忍不住在张明伟一说完之后就跟着说道:“当今世道,也太需要这种精神了!”

    她当然知道,先生所说家乡,其实就是指后世。

    如今这个乱世,不但有大疫,还有兵灾,旱灾,涝灾等等,可是,面对乱世,挺身而出的又有多少人?更多的人,却还自私自利,为了一己之私,根本不顾别人的死活。最典型的,不就是正在抓捕的那八大晋商么?

    她在这么想着,唱曲女人忽然没有顾及自己身份,开口低声说道:“老爷能否再唱一次,小女子就记住了。小女子很喜欢这首曲子,还请老爷成全!”

    朱媺娖听到,转头看了她一眼,倒也没有一点责备的意思。相反,她转回头看着张明伟,也是点点头,显然她也想听。

    对此,张明伟自然不会拒绝,便又唱了一遍。

    随后,他有点好奇地对唱曲女人要求道:“你唱来试试?”

    他的要求,自然是要满足的。

    “曾志白衣救扶伤……”

    还真别说,听着她唱出来,张明伟便立刻感觉到,她唱得比自己还好。不是说,原本就是女声独唱,而是她在唱着的时候,传达出的那种厚重感很强。

    在她唱完之后,朱媺娖都忍不住赞了声道:“不错!”

    张明伟也是点点头,然后问道:“你是不是叫做陈圆圆?”

    一听这话,顿时,两个女人都吃了一惊。其中以朱媺娖更为意外,她不由得立刻追问道:“先生,难道她也有故事?”

    很显然,她的回答透露了这个唱曲女人正是陈圆圆。

    朱媺娖是知道的,先生根本没有接触过这个女人,如果不是自己领过来,他就连见都没见过。

    张明伟听了,点点头道:“确实有故事!”

    “……”朱媺娖不由得惊讶了一会,随后转头看看陈圆圆,上下打量了一会,才不由得点点头说道,“长得这么漂亮,有故事也真说得过去!”

    说到这里,她又转头看向张明伟问道:“先生,该不会是两年后,她和费珍娥一样的故事吧?”

    费珍娥的故事,就是因为她的美貌引起的。被贼兵抢夺,最后杀了贼将殉国。

    张明伟听了,摇头一笑道:“其实,她之前就已经很有名了!秦淮八艳之一。据说听她唱一首曲子,要黄金三两!”

    听到这话,朱媺娖不由得惊讶,便转头看向那唱曲女人,也就是陈圆圆。

    陈圆圆有点惊讶于张明伟对她的了解,不过还是摇摇头否认道:“老爷所言,夸张了!”

    三两黄金可能是夸张了,但是,有名那是没问题的。当然,此时还远不及后世有名。

    张明伟一想到这,忽然脑中灵光一闪。

    陈圆圆不是很有名气么,如果她来出面引导舆论的话,岂不是有事半功倍之效?比如她把《太平志长留》寄给应天府那边,信不信那边的人都会传唱起来。

    这时代的名妓,可是琴棋书画都要懂,除此之外,甚至都要懂政事。只有这样,才能在那些士林公子聚会的时候,可以插嘴说上几句。

    而且她们都是才艺非凡的人,让她们编曲,传唱,或者改编成戏曲什么的,都是拿手好戏,根本没有难度的。

    唯一一点,就是她们面对的都是士林公子,而不是普通百姓,有点脱离群众。

    想着这些,张明伟还真仔细地考虑起这个事情来了。

    陈圆圆看着兴国公看着自己,一直不说话了,不知道为什么,忽然有点脸红起来。

    而朱媺娖见了,微微有点吃醋,不由得拿自己和陈圆圆比了比,心中不服,不就是年纪大一点么!

    忽然,张明伟回过神来,对陈圆圆说道:“有个事情,我想交给你做,为朝廷效命,你愿意么?”

    一听这话,两个女人才明白,原来兴国公是在考虑国家大事!

    顿时,朱媺娖就知道自己误会先生了,有点不好意思,连忙问道:“先生,她如今是你的人,想让她做什么,只管吩咐便是!”

    张明伟没理她,只是看着陈圆圆。

    “老爷尽管吩咐便是,小女子自然遵从。”陈圆圆知道自己不要看被田弘遇宝贝着,可该送人的时候也一点都没犹豫,甚至还送得极其难堪,就像一份普通礼品一样丢在兴国公府,这让她更是认识到自己的身份。

    “刚才这首《太平志长留》你也会唱了!”张明伟严肃了脸对她说道,“如今世道是怎么样的,想必你们都知道。我想要你做的是,引导民心,众志成城,为中兴大明,为大明重回盛世,百姓安居乐业尽一份力,如何?”

    听到这话,陈圆圆忽然有点激动起来,感觉自己能做一些真正有意义的事情,连忙点头应承。不过随后,她又有点尴尬,低下头脸红说道:“可是老爷,小女子不会这些!”

    “这个我会教你,不用担心!”张明伟听了便对她说道。

    边上的朱媺娖听了,看了陈圆圆一会,忽然对张明伟说道:“先生,时辰不早了,该沐浴休息了!”

    天色确实不早了,张明伟也不矫情,便点点头去洗澡准备睡觉了。

    然而,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正一边洗澡一边想着怎么安排陈圆圆时,就听到门“咯吱”一声开了。闻声看去,却见一个女人进来了。

    这突然的情况,吓了张明伟一跳,连忙躲进了木桶里问一声:“谁?”

    “妾身陈圆圆!”来人回答道,“是公主殿下命妾身来服侍先生的!”

    “……”张明伟一听,不由得有点愣住,朱媺娖还给自己安排这事了?

    难道她不知道,这世上有一种无以伦比的力量,叫做和谐神兽的么?

    我该怎么做?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9664/ 第一时间欣赏穿越之掉崇祯面前最新章节! 作者:叫天所写的《穿越之掉崇祯面前》为转载作品,穿越之掉崇祯面前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穿越之掉崇祯面前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穿越之掉崇祯面前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穿越之掉崇祯面前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穿越之掉崇祯面前介绍:
主角穿越,掉到了崇祯皇帝面前,时间是崇祯十五年三月初,明军主力在塔山之战全军覆没之后,怎么办?穿越之掉崇祯面前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穿越之掉崇祯面前,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穿越之掉崇祯面前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