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我在大宋搞山寨TXT下载我在大宋搞山寨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我在大宋搞山寨全文阅读

作者:半园     我在大宋搞山寨txt下载     我在大宋搞山寨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一百三十六章 海陵亡

    厌次城下的葛辉是最先收到宋杰立国诏书的人之一,除此之外葛辉、李元和朱来等人还收到了宋杰给他们的册封诏书,并命他们在一月之内向厌次城发起进攻。

    一起到来的还有宋杰的一千名亲兵,他们手里全部拿着最新式的两种步枪,同时还有五门新式火炮,这种火炮不是直接填充火药,而是用的炮弹。

    这些火枪和大炮都是谭木匠、孙喜和韩衡,近段时间用水力机床制作出来的,发射药采用的是硝化棉这种无烟火药,用雷汞作为击发药。

    有了水力锻锤的帮助后,韩衡在宋杰的提示下,对单发后装枪又进行了改进,先是采用水力锻锤制作出弹夹,每个弹夹可以装五发子弹,采用的是类似于毛瑟步枪1888式底部开口的设计。

    不过现在无法突破的是切口的精度和效率问题,因此让这种被称为乾元一式的步枪始终无法大量生产。

    因此宋杰又提出了一种现在华国商会现有技术能够解决的方案,转轮枪。

    八零后的小伙伴大多玩过左轮手枪,材料有塑料和金属两种,枪里可以装一种装有一丁点火药的圆环形塑料子弹,这种玩具枪打起来有很大的声音,还会喷出火星和烟雾,很有射击的感觉。

    这种圆形的装有火药的子弹,许多人还会用砖头一砸,便会有爆炸声和火星烟雾冒出来。

    其实这种塑料子弹里面便装有火药和极少量的雷汞。

    这种左轮手枪的构件是最为老式的设计,真正的左轮手枪是从左边弹出转轮,不过其棘轮装置确实是左轮手枪最为重要的设计。

    军工司的匠人有许多齿轮设计的经验,加上有宋杰的指导,一种名为乾元三式的转轮步枪便应运而生,而且能够量产,虽然其射程比乾元一式单发步枪差上许多,但可以连续发射,射程有将近两百步,便成为了最先列装给宋杰亲兵的步枪。

    接着可以连续发射五发子弹,射程在六十步左右的转轮手枪也出现了,这种手枪最先供应给军官,特别是指挥使一级的军官。

    但这种重达五斤,枪管长达五寸的手枪宋杰却不喜欢,还得做个十分大的皮套子挂在腰上,十分不方便。

    葛辉、李元和朱来等人拿着宋杰送来的这一批新式火器,简直是爱不释手,试用了几天后,葛辉便通令三军,即将开始攻城,这是他第一次以华国司马的名义发布军令。

    ……

    金兵中的瘟疫已经没有了,其实死于这场瘟疫的士兵并不多,只是在发病的那段时间,这些人大都失去了战斗力,连武器都拿不起来。

    拉了数日肚子,又发了七八天烧后,士兵们基本上都出现了好转,在经过半月的休养后,完颜亮领着这些士兵基本都痊愈了。

    本来他们打算突围出颜神城,结果葛辉派人把前后门都堵得死死的,出去不是火枪就是大炮伺候着,冲出去的数千人没有一个幸存下来,于是只能一直龟缩在厌次城内,完颜亮还是打着下雨天突围的打算。

    可是不知道是不是前段时间下雨太频繁,这一等一个月都没见一滴雨,接着宋家军射进来无数的宣传单,上面写着完颜褎已经在东京称帝,并占领了中都,废除了完颜亮的帝号。

    传单上还写着华国王宋杰接收金兵的投降,并保证不杀俘虏,只要金兵交出完颜亮和赵初兰即可。

    这传单几乎每日都会往厌次城中射去,甚至葛辉还动用过热气球抛洒传单。

    不过一月过去似乎效果不佳,城中的金兵还是隔三差五的往城外冲击,葛辉只能命宋家军战士阻击,绝对不容许一人跑出来。

    大家都知道,必须要有祭奠颜神城那牺牲了的数万将士和晁克己、李强等人英灵的祭品,而金主完颜亮的人头便是最好的祭品,这也是宋杰下过死命令的。

    就在天空开始飘起细雨时,完颜亮仿佛看到了希望,于是命大军开始往厌次城的前后城门聚集,准备开始突围之时,华军的火炮和火枪开始无情的开火,并没有受到下雨的影响。

    接着攻城的炮火越来越猛烈,厌次城的城楼一点点的被炮火毁掉,随着厌次城的城楼的坍塌,城内的金兵的信心也全部崩塌了。

    没等华军继续进攻,金兵里便发生了哗变,完颜亮被完颜元宜带领的士兵袭杀,死于军营之中。

    ……

    “受大金国平章政事兼右副元帅仆散忠义,兵部尚书、神武军都总管完颜元宜二位大官人所托,都点检耶律湛拜见华国大司马葛大官人。”一名三十余岁,穿着一身锦袍的男子对葛辉躬身行礼道。

    葛辉大咧咧的坐在军帐之中,只是轻轻拱了拱手,算是还礼,也未站起来,鼻子轻哼一声道:“怎么,你受仆散忠义和完颜元宜所托,你家皇帝就没有托你来吗?”

    “大司马,现在完颜亮已经不是大金国皇帝了,而且他已经永远不能说话了。”耶律湛躬身说道。

    葛辉听罢眉头微微一皱问道:“你们兵变了?现在完颜亮是死是活?”

    “若是大司马同意放我等离去,下官立马命人送上我完颜亮的人头和完好无损的赵三将军。”耶律湛抬起头对葛辉微微笑道。

    “哼!你想恐吓我?你们有什么资格与我谈条件!”葛辉冷哼一声说道。

    “没有,没有,败军之将哪有什么资格谈条件,我们只不过是想大司马放我们一条生路而已,我们段无威胁之意。”耶律湛保持着微笑说道。

    “我家大王有言在先,只要尔等投降,便可保证尔等之性命,你们先放了赵三娘子,然后派人送来完颜亮的人头,我们查验过后自然会遵守诺言,我家大王一言九鼎,断然不会食言。”葛辉想了想后说道。

    葛辉说的是让他们投降,而没有说放他们离开。

    宋杰下过命令,能够尽量留住这些金兵便尽量留下,等他们回去中都后,便会是完颜雍的助力,毕竟这里还有二十几万大军,以后华国要北伐便会多一些麻烦。

    “大司马,为了我们自己的安全,还请允许让我们离开后再放了赵三娘子,我们可以保证,只要我们离开贵方十里之外,便放人,至于完颜亮的人头,立马可以奉上。”耶律湛说道。

    “笑话,这种要求你们也敢提出来,耶律湛,你回去告诉仆散忠义和完颜元宜,必须先放了赵三娘子,我葛辉可以保证你们能安全离开,若是不然,依我家大王之令,是没有什么条件可讲的,你们都要束手就擒才行!”葛辉厉声道。

    “难道华国王就不在乎赵三娘子的死活?”耶律湛咬咬牙说道。

    “在乎,当然在乎,但是让你们几十万大军顺利北归,我家大王也没有选择!”葛辉轻哼道。

    “不过,我可以做主放你们离去,前提就是放了赵三娘子,你不用怀疑我的诚意,你可以回去先与他们商量再说。”接着葛辉又说道。

    宋杰一直没有提过要用什么代价换取赵初兰的事情,虽然宋杰很想提出来,但如果是这样定然会对军心和舆论有所影响。

    但葛辉却不能不考虑,如果赵初兰得救,回去便是侧王妃,葛辉现在虽然贵为大司马,但要是赵初兰能生下王子,便有成为继承人的可能,那这个人情就大了。

    这点政治头脑葛辉还是有的。

第一百三十七章 公祭与小店

    “兰儿姐姐!”晁溪儿一声轻呼,想着刚迈进王府的赵初兰跑了过去。

    “溪儿妹妹!”

    “兰儿妹妹……”含烟挺着大肚子在两名丫鬟的搀扶下也快步走向赵初兰。

    从赵初兰进来的那一刻,宋杰都没有移开过目光,他的眼中仿佛起了雾一般,看着眼前的人儿,已经初为人父,且二世为人的男人都差点忍不住要落下泪来。

    这是一种失而复得的喜悦,和劫后余生的怅然。

    那个日思夜想的女子再一次出现在面前,宋杰此时显得有些木讷,他只是呆呆的看着赵初兰,嘴里却说不出一句话。

    而赵初兰亲热的与晁溪儿等人相拥而泣时,眼光一直往宋杰这里打量着。

    两人的目光交错,一种复杂的情绪蔓延在二人的心底,除了相思,还有苦涩。

    一别就是近两年的时光,再见已是沧海桑田,一个差点去了鬼门关,一个已经贵为国王。

    在赵初兰的心里,今日的见面似乎少了当初一起时的美好,她差点就成了宋杰的累赘,她的心中有一丝丝的懊悔。

    但是,当骄傲的三将军轻迈着步子走向宋杰时,她身边的一切都变得模糊起来,眼中只有这个男人,她曾经无数次在梦里梦到,却又见之不得那个人。

    赵初兰被缚后,曾经不止一次的想过自杀,她知道,金人定然会以她为筹码向宋杰和她的两个哥哥作为要挟,但身边每日都有四五个身强力壮的女子守着,她又双手双脚被缚住,为了防止她咬舌自尽,还除了吃饭喝水,她的嘴里一直都被塞了包着木块的布,直到被葛辉派人解救的那一刻。

    这两年过的简直就是非人的日子,其中的辛酸痛苦,只有她自己嘴清楚。

    宋杰紧咬着腮帮子,看着赵初兰苍白消瘦的脸颊和干裂的嘴唇,他无法猜测,赵初兰到底受了些什么苦,才让她看起来变了形一样。

    “兰儿……”宋杰终于忍不住轻轻握住了赵初兰的双手,然后张开双臂环抱住她,口中喃喃的喊着她的名字。

    倔强的赵初兰此时再以抑制不住泪水,把头埋在宋杰的怀中,大哭起来,就像一个受尽委屈的孩子。

    ……

    乾元元年,十月,被金人囚禁了近两年的赵初兰回到了颜神城,次月,宋杰册封赵初兰为侧妃,称兰妃,含烟称顺妃,这月底顺妃为宋杰诞下一子,是为华国王长子,宋杰将他取名为宋熙元。

    这一年,宋杰二十五岁。

    葛辉迎回了赵初兰又拿到了完颜亮的人头,不过却放跑了金兵统帅仆散忠义、完颜元宜等人,以及二十多万士兵,被众人诟病,不过宋杰还是封葛辉为广陵侯,李元为长山伯,朱来为高苑伯。

    除了战死的晁克己外,宋杰只封赏了他们三人,皆是武将,这也向所有人传递了一个信号,要想有爵位,必须要有战功。

    完颜亮的人头被硝制过,保存的比较完好,因此华国立国后第一次公祭便定在十二月初一,完颜亮的人头便成了最好的祭品。

    经过几个月的修复,颜神城外城已经修缮一新,之前在广场上修建的功勋塔比以往高了不少,因为塔身多了两万块砖,这些砖上都刻有名字,他们是这次包围颜神城战死将士的名字。

    从颜神城外城广场修好后,宋杰便在塔下设立了祭坛,并派了一队禁军守卫,宋杰专门规定,每年的十二月初一为华国阵亡将士公祭日,每年都会在博山的陵园和颜神城的功勋塔祭奠两次。

    当天,宋杰头戴九旒冠,身着绛纱袍王袍,立于祭坛中央,面向功勋塔,华国文武百官皆分立身后,宋杰手捧祭词,先对功勋塔躬身三拜,后对身边的大铁皮喇叭,大声念出祭词内容。

    博山之巅,有颜神之地,淄水之畔,有民于斯,自盘古开天,三皇御神州,五帝鼎天下,又有夏商,代代传于世。

    高辛之裔,宋氏名杰,受命溥将,佑土一方,壮士将从,而御北狄,将不畏死,士不惜命,燹骨成丘,溢血成河,身化雷霆,所存者神。

    国之大事,在戎于祀,今国已立,英灵永祭,天命多辟,设都于颜神,岁事来辟,勿予祸适,不僭不滥,不敢怠遑,商邑翼翼,四方之极,赫赫厥声,濯濯厥灵。

    四海来假,来假祁祁。景员维河,受命咸宜,百禄是何。

    读完祭词后,宋杰心里默念着:岳父,安息吧,今后我定会善待溪儿,并继承您的遗志,让这天下的百姓都能过上好日子,我保证!

    ……

    整个广场除了华国的文武百官,还有颜神城中的百姓,都立于广场周围,静静的听完宋杰念完祭词,等宋杰再拜后便退出祭坛,后文武百官和城中百姓陆续进拜。

    因是在城中广场祭拜,王府规定不能烧香,若要烧香纸可去博山上祭奠,毕竟城中有不少木制建筑,若是引燃了,后果不堪设想。

    宋杰这首祭词出自梁尚君之手,当然有一丝吹捧宋杰,让宋杰有一种受命于天的意味,不过现在宋杰既然立国,便不得不采用这样的说法,以便让自己的政权看起来更加合法。

    广场的周围有许多街道,皆由水泥铺成,街道两旁修有不少建筑,其中酒肆不少,不过今日是公祭日,上午许多酒肆并未营业,只有等公祭完毕后才重新开张。

    在广场旁有一家名为太安居的小酒肆,下午刚刚营业时便迎来一行人,为首的是名年轻人,二十出头,身量颇高,眼目如虎,浓眉斜飞入鬓,鼻如悬胆,面庞轮廓分明,唇厚且唇线分明,头发乌黑可鉴,脸色红润,身着青色打甲窄袖背子,看起来端是英武。

    年轻人的身后跟着三人,年纪与他相仿,身穿灰色或青色背子,个个看起皆是精神抖擞。

    店家是名颜神城老人,见刚一开门便有人来,又是一群精神小伙儿,便热情的迎了上去,问道:“诸位,吃点什么,今日是公祭,小店不供应荤食和酒水,还请海涵。”

    为首的年轻人点点头道:“无事,店家有什么拿什么即可。”听他口音像是济南府人士。

    “好嘞,若是素食,有素面,炊饼,素包子,还有蒸糕、蜜糕、麻团、豆饼,粟米饭,白米饭,糖粥等,素菜有煮的,炒的,客官您看选什么?”老板一边报上吃食,一边大量这这些人。

    “那就来些素面吧。”年轻人看了一眼身旁的三人,找了个位置坐下后,便对老板说道。

    “好勒,您几位稍等,素面立马就好。”老板应了一声便进了灶房。

    等老板进去后,年轻人身旁一名看起虎头虎脑的人说道:“没想到这颜神城中还有这等公祭之事,方才我问了一下路人,是祭奠与金人战死的将士,华国王亲自祭奠,看来这宋杰还不错。”

    “哼,什么不错,不过是沽名钓誉之辈罢了。”这时另一名脸庞有些消瘦的男子说道。

    “邵进,禁声。”为首那名年轻人皱着眉头轻咳一声提醒道。

    消瘦男子满不在乎的朝四周看了看,冷笑一声便不再言语。

    不多时,老板端出四大碗素面,外加四个炊饼,一碟咸菜,然后把碗搁在桌子上。

    “老板,我们没有点炊饼啊。”这时那名虎头虎脑的年轻人说道。

    老板呵呵一笑说道:“没事,炊饼是送的,今日公祭本就不会有甚客人,昨日做好的炊饼,今日不吃就卖不出去了,听口音你们是济南府来的吧,今日赶上公祭,就当我请客了。”

    “不用老板,炊饼钱等会儿我们一并付给你便是,你们也是小本买卖,不容易,吾等多谢老板了。”为首那名英武男子说罢对老板拱拱手,以示感谢。

    “没关系,几个炊饼罢了,本来今日进店的武人我们都不该收钱的,你们看样子也是武人吧,在哪里高就啊。”老板笑了笑问道。

    “哦,老板我们是济南府过来做买卖的,不是武人呢,怎么这里的武人吃饭还不用给钱?”英武年轻人楞了一下问道。

    “呵呵……那倒不是,咱们宋家军军纪严明,怎么会吃饭不给钱呢,而且人家也不缺那几个钱,今日公祭,就是祭奠战死疆场的英雄们,若有宋家军的兄弟能来小店吃饭,我还求之不得呢,又怎么会收钱。”老板笑呵呵的答道。

    年轻人听罢笑了笑道:“看来宋家军对百姓甚好呀,不过老板,我们真不是宋家军中之人,你该收多少钱就收多少钱。”

    “没关系,没关系,我说你们几个后生看起来端是孔武的模样,干嘛不去投我们宋家军,那里可个个都是英雄豪杰,到时候跟着我们王上打金兵,那是何等光荣之事,就是死了也能永享祭祀,若不是我一把年纪了,不然早就去投军了。”老板似乎谈兴甚高,一直滔滔不绝的说道。

    英武年轻人也没有不耐烦,反而与老板攀谈了起来,过了半天,老板才发现年轻人的素面都成了面疙瘩,其余几人见英武年轻人都没下筷,也没动筷子,一同听着他与老板说话。

第一百三十八章 颜神城渐繁华

    “哎呀,你看我,光顾着和你们聊天,都忘了几位是来用餐的,你们这面都成疙瘩了,我端进去给你重新做,炊饼我也去热热啊。”老板这时反应过来,忙去端几人桌上的素面,准备重新给他们做。

    “不用了,老板,我们就这么吃了。”英武年轻人忙说道,然后端起成了疙瘩的素面开始吃了起来。

    老板露出有些不好意思的神色,然后又进灶屋端了几碗热腾腾的面汤给几人。

    几人吃完后,又跟老板闲聊了一阵后,便离开了。

    “幼安兄,咱们啥时候去见这位华国国王宋杰,说起来我都有些好奇了。”

    出了酒肆后,圆脸的年轻人对领头的英武年轻人说道。

    “明日我们就去吧。”瘦脸男子说道。

    “哥,听闻这颜神城里夜市繁华嘛,晚上我们去转转夜市吧,也可顺道看看颜神城中防御。”英武年轻人身旁一个比他略瘦弱,看起来十分文弱的年轻人说道,这人一直没怎么说话,只是一直听着大家的话。

    英武年轻人点点头说道:“茂嘉说得对,这次我们过来不光要买东西,大元帅也有交代,可观察一下城中防御布置,到了晚上我们分头行动。”

    几人一边说一边打量着眼神城中的各式水泥修建的楼房,皆是有些稀奇,接下来,几人找了家客栈住下,准备等天黑才去逛逛夜市。

    ……

    宋家军拿下滨棣二州后,金兵全部退出了山东的地界,华国控制的州达十一个,丁平正在组织人手做第二次比较全面的人口统计,不过苦于人手不足,统计工作进行得很缓慢,不过好在宋杰已经同意开科举,到时候录取上百士子,各个衙门的人手就充裕得多了。

    华国在打退七十万金兵的攻打后,不光得以立国,还让北地的百姓看到了华国的实力,因此在宋杰宣布立国后,山东路许多百姓都迁移到了华国境内,来颜神城的人也是越来越多,不光有行商的商贾商帮,还有各种文化人,手艺人,街头上也开始有了卖艺之人,有的地方也建起了勾栏瓦舍,说书的,唱曲儿的和各种戏班子都开始涌入。

    颜神城之围解除后,宵禁也随之解除,晚上的夜市十分繁华,颜神城的大道上,路灯也是用的透明玻璃做成的罩子,每隔数十步便立有一个带着梯子的水泥柱子,上面点上了一盏大油灯,罩子上面还有一个遮拦,用于遮挡雨水。

    这几日,颜神城中来了几个比较大的戏班子,内务府想着因为晁克己之事,王后晁溪儿心情不佳,也人瘦了一大圈,于是田伯的大儿子田恭作为副总管,又是与宋杰和晁溪儿从小一同长大的玩伴,便想着请个戏班子来唱两段戏,也让他们能开心开心。

    但王府的地方太小,除了要改造出议政殿,勤政殿,尚书房等宋杰和大臣办公的地方,作为国王和后妃居住的地方还没有梁尚君的太师府大。

    所以田恭请戏班子之事便只能安排在外城刚开的白家戏院中。

    这次白家是当地商帮里最大的受益者,他们家主白炳河没有跑,反而留下来出钱出力,金兵败走后,白家成了第一个买到水泥和白砂糖制作秘方的商帮,而且白炳河的儿子,白墨被宋杰招进了亲兵,当了个都头,算是进入御前。

    田恭找到白炳河说要在白家戏院里请王上和王后看戏,白炳河立马安排,先是请戏班子,然后清场,他自己也安排了不少家丁院子过来保护着,生怕出了一丝纰漏。

    葛云社本是开封的大行院,现在南京路即将面临兵祸,南边的大宋已经在厉兵秣马,准备拿回开封故地,当地金兵只有七八万人,现在中都的完颜雍对是否派兵南下南京路态度暧昧,在他登基之时便把南京路当做人情送给宋杰,等宋杰立国后,完颜雍又是发来贺文,送来贺礼。

    不过宋杰毕竟是自立为王,并不是他完颜雍册封的齐王,而宋杰也未占领该地,现在南京路便还是金廷的治下,守不守南京路,便成了完颜雍的一个顾虑,他怕到时候在该处与大宋打得热火朝天,宋杰突然横插一脚,便会鸡飞蛋打,他刚刚登基,北方才是他需要掌控的核心区域。

    完颜亮的征伐让北地损失了太多的人口和青壮,完颜雍实在有些力不从心,因此宋杰的态度就变得十分重要。

    许多不愿南下大宋,也不愿北上的开封百姓便逃到了华国境内,葛云社便是如此过来的。

    北方一般称戏班为行院,金有院本、杂剧、诸宫调,谓倡伎所居,其所演唱之本,即谓之院本,又名五花爨弄,其脱胎于唐宋之教坊,金人沿袭并有所发展。

    宋南渡以后,其剧目一般称为南戏,院本与南戏便是元杂剧的前身。

    金代宫廷设立大乐署和教坊两大音乐机构,大乐署掌管的音乐只用于朝廷大典礼仪,隶属于太常寺,教坊既可参加朝廷部分礼仪也可主演宴饮娱乐节目隶属于宣徽院。

    相比之下,宴饮娱乐是教坊的独特功能,完颜亮每幸妇人,便常令教坊奏乐,撤其筛帐,或使人说淫秽语于其前,可想而知这位废帝的生活有多惬意。

    开封的文化中心地位从故宋开始便未动摇,除了官方的教坊外,民间的艺人也十分多,其中院本中的散乐最为流行,其从辽宋的杂剧、百戏演变而来。

    葛云社是院本演奏的行家,其当家院首罗轻衣更是唱兼高手,其所唱《西厢记诸宫调》、《秋胡戏妻》、《紫云亭》、《曲江池》、《金钱记》等曲目早就蜚声北地,便是那南戏改编的曲目。

    既然是王上和王后等人要听曲儿,白炳河定然是要请罗轻衣等名角登场,除了葛云社的艺人,白炳河还广邀颜神城中的行院院首,这些行院皆是欣然前往,能在华国国王前演上一出,说不定就入了王上的法眼,谁会不积极。

    田恭拿着剧目先给晁溪儿过目,请她选出想看的本子,晁溪儿先是选了《变柳七爨》,演的是柳永故事,也送来给宋杰过目,宋杰没工夫不说,从来都不是个雅人,看什么不重要,关键是看不懂,只要晁溪儿开心便好。

    除此之外,罗轻衣还要演一遍她的成名曲《西厢记诸宫调》。

    田恭和白炳河安排好一切后,便去请宋杰、晁溪儿、赵初兰和含烟等人,待他们乘坐了四轮马车行至白家戏院后,白炳河等人站在门口相迎,晁溪儿一开始便嘱咐过,就是听戏而已,不要弄出什么动静来,因此除了一些守卫,没有什么外人。

    白家剧院是用水泥建造成建筑群,主楼是一个容纳数百人的大厅,其余还有数个小一些的建筑,都是在三四层的样子,每层隔成数十人或十几人的瓦舍,相当于后世的包间,白炳河选了一间能容纳三十人落座的瓦舍,请宋杰等人坐下后,好戏便开场了。

    此时便见一个宫妆女子走上台,称为参军色,相当于报幕人,只见她亲启朱唇,声音婉转动听,念道:

    柳卿曲云: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此真唐人语,不减唐人高处矣。

第一百三十九章 王上爱听戏

    各个行院的院首的技艺完全把宋杰给迷住了,身旁的含烟曾经在烟花之地作过行首,演唱之技在淄州也是十分有名,但今日听了罗轻衣等人的院本后,却是赞叹不已。

    无论是小唱的抑扬顿挫,还是嘌唱的曲折柔曼,亦或是唱赚的惟妙惟肖,特别是这出关于柳永的院本中需要用上演唱诗词的合生,需要众人低吟浅唱,合唱,合奏皆有。

    笙、箫,琴、瑟、琵琶五类,金钟、笙磐、和鼓、板鼓、云锣、大小拍板、大小篪、筚篥、簧、埙、胡笳、长号、阮等其他乐器二十多种。

    含烟一边听一边给宋杰普及音乐常识,原本所用乐器只占宋金时期乐器的十分之一不到,算起来宫廷和民间的乐器超过数百种,每种都有不同的规格和演奏之法,就如琵琶和琴都分了数十种,还有三弦、五弦、七弦到十二弦等之分,一点都不比后世的西方乐器少,划分也细致得多。

    后世出名的二胡和唢呐,此时还没有成型,不过原型是胡琴和长号,皆是北方地区比较流行的民间乐器,一般登不了大雅之堂,也正是因为不登大雅才能流传后世。

    复杂精致的事物往往很难传承,越是简单的越能被大众接受,其生命力也越强。

    就如院本与雅乐都是这时的艺术,但院本逐渐平民化,流传越来越广,后来与南戏融合成了元杂剧,而雅乐是宫廷之乐,其兴盛于王朝兴盛密不可分,而王朝的灭亡也会让它失传。

    唱完一出后,罗轻衣等人在台上与宋杰和晁溪儿等人见礼后,便又去准备下一出《西厢记诸宫调》。

    趁着这个时间,白炳河走到宋杰和晁溪儿身边,恭声问道:“王上,王后诸位王妃,可还满意今日这些伶人的技艺。”

    宋杰对着白炳河点点头笑道:“我是俗人,也觉得今日罗大家的唱段三日绕梁,顺妃倒是熟悉,给我说道了不少。”

    “白家主有心了,今日表演甚好,我们都很高兴,王上平日里公务繁忙能有此闲暇听听戏也是好的。”晁溪儿也清点头说道。

    现在的晁溪儿的一言一行都有了几分王后的风采,语速也是不紧不慢,早已没有以往那般大咧咧的模样。

    倒是赵初兰因为被关押了一年多,脸色还有些苍白,只是静静的坐在交椅上,不时的看着宋杰等人,不说话。

    “王上和王后要是喜欢,我便把这行院给买下来送到宫里去,没事还能给解解闷什么的。”白炳河忙打蛇随棍上的说道。

    “不用了,咱们王宫正在腾地儿给衙门呢,哪有地方养着这些伶人。”含烟接着说道,并有些不快的看了白炳河一眼。

    “是。”白炳河讨了个无趣,赶紧说道。

    “呵呵……白家主客气了,含烟说得对,王宫地方小,不过这罗大家唱得真不错,你倒是可以把他们接下来,养在你这白家戏院里,到时候生意定然会火爆,我有空也会带着她们过来看看的。”宋杰也摆摆手说道。

    含烟的出身让她天然的排斥这些艺人,而且她说这话晁溪儿和赵初兰也没有反对,那罗轻衣的身段和模样要是进了宫,还不把宋杰迷得五迷三道的。

    宋杰哪里不知道她们的意思,又不好拂了白炳河的一番好意,便打圆场的说道。

    白炳河又陪着说了几句话后,后台的准备已经差不多了,只听锣鼓一响后,另一出戏便开场了。

    ……

    大宋绍兴三十二年,赵构退位,将皇位传给了宋太祖赵匡胤七世孙、自己的养子赵玮,自称太上皇。

    赵玮继位后,改名赵眘,定年号为隆兴,即位第二个月赵眘就为岳飞案平反,并对秦桧构陷的其他冤案进一步做出处理,重新启用了废黜近二十年的主战派代表张浚,任命其为江淮宣抚使,入京共商恢复大计。

    隆兴元年正月,张浚被任命为枢密使,都督江淮军马,史浩为右相,陈康伯为左相。

    完颜雍也完全掌握了北方政权并成功扫清了反对势力,完颜雍主动与宋讲和,并提出把宋金边界划定到绍兴议和时的状态,但遭到了大宋的拒绝,大宋要求金廷退出黄河以南的土地,完颜雍当然不会答应,于是便派仆散忠义为都元帅,派出三十万大军坐镇开封,统一指挥黄河以南各路金军。

    宋杰自从上次去了一趟白家戏院后,便迷上了听戏,隔三差五的便要去听听罗大家的戏,白炳河当然要抓住这难得的讨好机会,每次都是专门安排了包间,让罗轻衣单独给宋杰唱戏。

    时间一长,咱们华国王上便成了这位罗大家的入幕之宾。

    一开始白炳河以为宋杰来听戏就是馋罗轻衣的身子,结果睡了过后,宋杰还是会常常来,而以往台上唱戏的罗大家,现在变成了台下听戏的罗秘书,一边给宋杰讲着戏,一边给宋杰喂着吃的。

    这下白炳河才相信宋杰原来还真就成了戏迷。

    包房待的时间久了,宋杰觉得有些无趣,便想着出去听听大厅的效果,刚开始大家都十分紧张,毕竟是国王,要是安全上出了问题,白家就是满门抄斩都难辞其咎。

    好在宋杰听了几次大厅后,也没被其余观众发现,虽然周围围满了亲兵,好在看戏的看客们的注意力都在戏台上,而且常常来听戏的也不乏身份贵重之人,倒没有太多人注意到宋杰。

    反倒是宋杰越来越喜欢去大厅听戏的闹热劲,毕竟台上伶人唱得好,下面有人喝彩,演不好还有人起哄,这都是民间的生气,已经当了国王的宋杰难得寻得这种感觉。

    宋杰在大厅听了多次戏下来也没有遇到过什么不利之事,众人才慢慢放松一些警惕。

    不过国王喜欢听戏之事确不知不觉开始在房间流传开来,这也极大的促进了颜神城中戏曲文化的繁荣。

    白家戏院除了有人演出院本、南戏和杂剧外,还有舞蹈,提弄(杂技),藏术(魔术),百禽鸣(口技),教禽兽(马戏),皮影戏,肉傀儡(傀儡戏和魔术),相扑等。

    其丰富程度一点不亚于后世,而且戏院中有各种美食出售,宋杰还吃到一种用冰冻过的奶酪,口感与冰激凌十分像,一问才知,就是用硝石化水后产生的冰做成的,然后撒上一点白家产的白砂糖。

    但是宋杰的这种行为被后宫所不满,晁溪儿和含烟都是满口怨言,他们用脚指头都能想得出宋杰出去定然是猎艳的,罗大家就不说了,已经成了华商会的宋杰秘书,就是不知道宋杰整日里都往外跑,安全有隐患不说,还可能让宋杰的秘书团爆满。

    这可有些冤枉宋杰,除了罗轻衣外,宋杰还真就没再下手过,一是真没看上眼的,二来,他就真的想着感受城中百姓的那股烟火气。

    按宋杰的说法,自己提着头造反是为了什么,当然是为了更好的活着,不光自己要活得更好,也要让治下的百姓也活得好,百姓的生活怎么样,他不去看看,怎么知道。

    听了宋杰的大道理后,后宫也词穷了,毕竟王上体察民情后宫阻止的话,恐怕还会被百姓所骂,不过后宫也有对策,她们三人商量着只要宋杰出宫便派出赵初兰跟着,寸步不离,谁叫赵初兰是宋杰最爱的妃子,也不好阻止。

    乾元二年二月,华国第一次科举考试如期举行,前期已经在各县、州分别举行了县试和州试,接下来是便是朝廷举行的会试,最后是殿试。

    所考内容以经义和词赋为主,兼有杂科。

    考试内容是诗、赋、论各一首,策五道,涉及到《论语》、《春秋》、《礼记》、《尔雅》、《孝经》、《周易》、《尚书》,又分为九经科,三史科,三礼科,三传科,学究科等科目,这些皆为经义词赋科。

    经义和词赋为主的出题人是以梁尚君为首的一帮文官,杂科的主要出题人是韩衡,以九章算术、齐民要术、算经、梦溪杂谈、墨子等应用之术为内容,所占比例只有二成,但却让华国的科举有别于南北。

    按照宋杰的想法,杂科才是这次他最为看重的一个科目,就是要选一些有朴素科学素养的人才出来,主要是为了充实白衣卫。

    除此之外,华国还新开了一门班举科,专门选拔匠人和百工,也是宋杰为了充实白衣卫所独创的,选出的匠人便具有了官身,可以在华商会及宋氏商帮中担任职务,拿着华商会发的俸禄,成为国王的御用匠人。

第一百四十章 科举

    第一次殿试,宋杰十分重视,所出题目也是与梁尚君、丁平等人一再讨论,最后宋杰选定了三道题目,“论士、农、工、商。”、“汉唐以来兵制,以今日情势证之欤。”、“以国之大而论,如何理财,如何生财。”

    三个题目分别涉及政治、军事和经济,也是全面考察一个人见识的题目。

    颜神城的情况总的来说还没有脱离这个时代,即便是宋杰开了金手指有一些超出这个时代的发明,但人们的认识和思想却无法摆脱历史和现实,虽然从军事上取得了一些成就,但经济上和生产关系上并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

    所以这次科举还是脱不了儒家的理念,选取的人才必然也是受儒家教育的人,短时间内这样的现状是无法改变的。

    宋金时期是一个推崇商业的社会,而且也是古代科技发展极其快速的时代,四大发明中的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都是在这个时期发明或得到极大发展,造纸术也是在宋代得到了极大的改进,并出现了用于制造纸币的纸张。

    宋人的活动半径已经达到了红海沿岸,并带去了先进的科技产品,因此宋杰带领的颜神城虽然让各方势力觉得头痛,但还没有到惊为天人的地步。

    宋杰从造反起便有意识的向人传输重商主义,商业立国等思想,让颜神城开始逐渐转型,尽管非常缓慢,却开始与周围的大宋和大金朝有了些许不同。

    华夏之人自古便注重实用主义,因此在农耕社会,技术创新层出不穷,但世界观和思维模式却让华夏民族很难产生如同后世那般西方的科学精神和思维。

    宋杰引入实验方法,只是从方法论上给这个时代的人们提供了一种方法,真正的科学精神宋杰自己都十分懵懂,更何况教授别人。

    ……

    殿试时间为二月初十,当日九个州考出来的七十三人聚集在新建成的议政殿上,加上文武百官,整个议政殿几乎都站不下更多的人了。

    宋杰坐上交椅后,殿前司仪便开始唱喏道:“王上至,百官禁声,殿试开始。”

    下面乌泱泱的站着近二百号人便开始向宋杰行礼,然后梁尚君站出来说道:“今日殿试,考题由王上亲自考究,给众学子上矮桌,百官退出殿外等候。”

    接着便有侍卫端上矮桌放于各学子面前,上有笔墨纸砚等物。

    梁尚君接着念出今日的考题,众人盘坐于殿上,开始记下梁尚君所念题目,答题时间为两个时辰。

    等梁尚君念完题后,学子们有的便开始答题,有地在细细思考着,这时宋杰示意侍卫给每个考生端上热茶,他扫视了一遍殿中诸人,有年轻的少年,也有头发花白的老者。

    古代的科举倒是奇妙,据说考试中还有祖孙三代同考场的传闻,看到今日的情景宋杰真还有些信了。

    不过众学子此时目不斜视,偶尔有人偷偷看向殿中正首正襟危坐的宋杰一眼,又迅速点下头,继续做题。

    这些小举动都被宋杰看在眼里,心中不由得想笑,这时他才发现,自己读书的时候在下面的小动作都会被老师看在眼里,只有到了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才知道,原来耍的小聪明真就是小聪明而已,老师看到了只是不说。

    殿上点燃的香作为计时用,韩衡现在正在复原水运仪象台和假天仪,不过工程浩大,短时间还没结果,宋杰也会时不时去看看,他是希望这水运仪能早些弄出来,到时候便有了准确的计时工具,而且还能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机械工业也能有极大的发展。

    这次科举考试中,宋杰特意让人把杂科分数高的人挑选出来,对于没有中的人,准备让他们直接进入白衣卫中。

    这次科举结束后宋杰便计划建立大学,而大学的老师先是在优胜的考生中选取,学生从各州县的官学中筛选。

    宋杰计划先建三所大学,一所为教授经义诗词和历史文化,还包括施政,民生,屯田,编户齐民之法等,同时该学校还要培养研究律法人才,宋杰把它定义为政法大学,拟由梁尚君为校长。

    一所为军校,培养军事人才,先是把现在的宋家军都头以上的人都轮番拉进去培训一下,先是教写字,然后学习兵法、阵法、地理等常识,接着是按照步兵,炮兵,骑兵等不同特性开设不同的班次,宋杰打算让葛辉来担任校长,李元和朱来都将在校中任职并授课,宋杰也打算自己会去上上课,主要是教授如何利用新式武器作战。

    最后一所是技术学校,以招收工匠为主,这所学校与白衣卫有重合之处,白衣卫主要研究的是军工相关的内容,还有一些宋杰列出来超越这个时代的东西,比如蒸汽机,韩衡建造的水运仪等。

    这所学校,宋杰准备亲自担任校长。

    “王上,已经过去一个多时辰了,您要不要下场看看这些学子。”正当宋杰计划这如何建设大学时,耳边响起赵廉的声音,并被拉回了现实中。

    没想到这一想居然就是两个多小时,宋杰笑了笑说道:“不急,等他们答完题再看也不迟,我下去了,他们反而会紧张。”

    “已经有不少学子答完题了,臣下已经命人去收取,王上要不要先看看。”赵廉接着说道。

    “嗯……让梁公和坦之他们先看吧,你也一并去学学,然后把好的卷子给我就是。”宋杰想了想说道。

    这三道题都没有标准答案,每个人都可能有不同的见解,让梁尚君和丁平先看看主要是看考生的文采,这不是宋杰的长处,他主要是看观点是否新颖。

    又端坐了大半个时辰,终于所有的考生都答完题,殿前司仪高声宣布,可让各考生休息,并由侍卫领着出恭休息,然后在殿外等候结果。

    接下来便是宣百官中的部长,副部长,各州长进殿,与梁尚君等人分成几组阅卷。

    这些州长中有部分是金朝投降的故吏,大部分人都是汉人中的读书人,许多人在金朝考中过举人甚至是进士,文才没有问题,宋杰保留了他们的官职,毕竟治理十几个州,宋杰没有经验,梁尚君和丁平等人也没有那个精力,还是得依靠这些人才行,即便是要换,也得慢慢换,这也是宋杰开科举的原因之一。

    当然宋杰定的这些阅卷人也有许多是原来宋家军或是义军中的泥腿子,像徐元和杜奎他们,能认完这些字就不错了,阅卷对他们来说只是打酱油。

    好在梁尚君、葛辉、丁平、梁彦祖兄弟、郑迟坤等人都是满腹经书之辈,在七十几个人中帮着挑选些好文章也不算难事。

    很快二十几篇文章便呈送到了宋杰面前,并附上建议,基本上就是宋氏集团高层筛选出的进士了。

    宋杰逐一翻看,不得不说,这些挑选出来的文章,字都写得不错,再看内容,有几个人的名字引起宋杰的注意,一名叫刘迎,一名叫何若愚,一名叫张元素。

    几人在三个题目中都有一些独到的见解,如刘迎对士农工商主张一同对待,无论从纳税还是权利方面都讲求平等。

    何若愚则在军队论述中比较新颖,他认为宋家军采用的火器战法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战争的模式,并提出后勤为主的建议,宋家军的后勤能做多好,其兵锋便能指向何处,并提出可以参考秦军的后勤之法云云,这个观点让宋杰眼前一亮。

    再就是张元素,他提到了外儒内道的治国理念,并提出无论是士农工商的划分还是军事战斗,亦或是理财都需要与当前的实际想结合,寻求其中之道,顺应道理而治方能实现天下大治。

    这篇文章虽然有些空,但其思路确实宋杰认同的,他的方法论说白与后世最为知名的一句话相吻合,便是实事求是,这也是一种科学的方法论,而且宋杰不光是要让这种方法论用于施政,还要用于技艺等研究。

    宋杰思来想去,把刘完素定为状元,何若愚定位榜眼,刘迎定位探花,为一甲,其余十人定位进士出身是为二甲,余下十几人定位同进士出身为三甲,然后把众人叫上殿来,由殿前司仪宣布结果。

    最后宋杰给学子们赐宴,并邀请一甲进士与他共饮。

    至此,华国第一次科举考试结束,忙碌了半月的宋杰总算能够歇口气,想着出去听听戏,放松放松。

第一百四十一章 戏院初识

    科举考试结束后,宋杰带着赵初兰和罗轻衣直接就去了白家戏院,宋杰每次来都是带着罗轻衣,有时候赵初兰在,罗轻衣便只能在一旁陪侍,不敢轻易坐下。

    赵初兰从来不争宠,她知道宋杰对她的情感是同生共死和刻骨铭心的那些经历带来的,不会轻易磨灭掉,她也知道宋杰骨子里有些花心,既然宋杰喜欢罗轻衣,赵初兰便也只能随他去,慢慢的也就接受了罗轻衣的存在。

    白炳河见宋杰突然到来,有些诧异,一般宋杰要来都会提前打个招呼,他好让人把靠前的两排位置给腾出来,结果今日宋杰没打招呼便来了,白炳河只能给宋杰单独安排包房,谁知宋杰想坐在大厅图个热闹,白炳河只能让伙计找前排的客人商量,愿意付几倍的票价占他们的位置,并安排在后面的空位上。

    谁想到前排的几个客人都不愿意,白炳河正想着要不要动粗时,宋杰说道:“白家主,我看后面也挺好,那边还有几个空位,我们就去那边听戏就好。”

    “王上,这后面可听不太真切呀,再说大厅里鱼龙混杂的,要不就去小间,明日小人再给您安排上好的位置。”白炳河说道。

    “没关系,听戏就要人多才热闹,几个人冷冷清清的没意思。”宋杰摆摆手笑着说道,然后径直拉着赵初兰和罗轻衣往后排的空位走了过去。

    白炳河和宋杰的亲兵忙跑着跟了过去。

    后排也就剩下四五个位置,只能容下宋杰、赵初兰和罗轻衣几人坐下,还剩下两个位置,其余人也不敢坐,宋杰对白炳河招招手说道:“白家主,过来坐吧。”

    白炳河忙走了过去坐下。

    这时锣鼓喧天,台上的戏便已经开始了。

    “郎君,今日是唱的《少年游》呢,是改编自清真居士周邦彦之手的原词,说的呀是那位道君官家与李师师的韵事,奴家以前也有习过,不过多是艳媚之词,奴家不喜,甚少登台演唱。”罗轻衣在宋杰耳边给他解释道。

    罗轻衣今年二十有一,祖籍在扬州,祖上本来是到河南为官,后来遇到靖康之耻,家中没落,他父亲为糊口只能为人写些词曲,罗轻衣从小耳濡目染便学了甚多,后来父亲病逝,罗轻衣没有来源只能进了葛云社做了伶人,不过是卖艺不卖身。

    遇到宋杰后,得知了宋杰的身份,并知道宋杰喜欢她,罗轻衣一介女流也想找个依靠,便顺理成章成了宋杰的女人,这华国之地能得国王看中,还有什么奢求的,再说宋杰年轻,长得也算眉清目秀,罗轻衣倒是一点心理负担都没有,反而是满心欢喜。

    跟着宋杰时间长了一点,她发现这位王上从来不端架子,相处如同平常夫妻一般,罗轻衣反而变得十分粘宋杰,没事还会在他耳边轻哼两段,惹得宋杰心猿意马,她也看得喜笑颜开。

    罗轻衣不光会唱戏,诗词也是俱佳,因此宋杰让她当秘书,她也做得十分称职,每当宋杰去听戏,她便在宋杰耳边轻声解释。

    罗轻衣的话音刚落,只听一旁一个英武男子转头说道:“这位小娘子,这可不是艳词,是正正经经的词,可不是柳三变的套路,后面不是还有一首《兰陵王》嘛,只是这院本把它改得有些俗气罢了。”

    宋杰和罗轻衣都没想到还会有人来搭话,宋杰笑着看了看罗轻衣,似乎也想看她如何回答。

    “这位官人,清真居士的词确实是雅俗共赏,拿捏得恰到好处,不过咱们梨园的行当除了会唱词,还得会讲故事,除了意境,得让普罗大众喜欢,你看这台下诸人有几人又真的是喜欢这首词的,来的都是看道君官家与李师师的香艳之事,这是大俗,却也是大雅。”罗轻衣轻声说道,声音不大却能让前排那个英武青年听得真切。

    宋杰一听罗轻衣的回答,也是眼前一亮,没想到这小女子还有这般见识,以前倒是有些小瞧她了。

    这时英武青年也一脸诧异的转过头,大量了罗轻衣和她身旁的宋杰一眼,然后说道:“是在下眼拙了,没想到小娘子的见识端是不凡,刚才小生的话倒是有些唐突了,听小娘子口气,似乎是梨园中人,不知是哪位大家?”

    “我一妇道人家懂什么,这些道理可都是我家郎君教的。”罗轻衣微微一笑,看着宋杰说道。

    这女子还真不简单,明明是她自己的见识,非要给自家郎君脸上贴金,弄得宋杰也是有些意外,正想说话,不料罗轻衣又道:“实在是不好意思,这位官人,我们夫妻的话打扰你看戏了。”

    英武青年忙说道:“小娘子客气,是小生打搅贵伉俪了。”说罢微微转身拱手示意。

    宋杰这时说道:“这位官人客气了,是我们扰你听戏了。”

    英武青年又拱手笑笑便不再啰嗦。

    戏罢,散场,宋杰等人起身准备离开,不料这时前面那英武青年站起来对宋杰和罗轻衣说道:“刚才听小娘子谈吐不凡,想来小娘子的官人定是非常之人,小生和几位兄弟刚来颜神城不久,也没什么朋友,不过却十分喜爱这戏曲和诗词,明日想请贵伉俪再来白家戏院听戏,也想再听听两位的高论,还请不要嫌弃,。”

    宋杰有些意外看了英武青年一眼,见他眼神清澈,不似奸诈之人,于是微微笑道:“那好,明日酉时我们便来叨扰这位官人,对了,还未请教官人高姓大名。”

    “小生姓李,名无病,济南府历城人士,还未请教?”这名叫李无病的青年一揖说道。

    “在下华少威,颜神城本地人,李官人,请。”宋杰回礼道。

    ……

    “哥,你无缘无故的邀请人家看戏,是啥意思?”等宋杰等人走后,李无病身边的一人问道。

    “呵呵……十二弟,你难道没看出来,这人身后至少有十几个人守卫着,定然不是什么简单人物,我们来颜神城已有数日,该看的也看得差不多了,耿大官人和张军都交代的事情还没办,结交一下华国的这些权贵也是有必要的。”李无病说道。

    “幼安,那宋杰不卖火枪给我们,甚至连见都不见我们,定然是个小肚鸡肠的人,你就是结交他下面的人也没用啊,这宋杰治军极严,刚才那位华少威看样子也不过是个衙内一般的人物,你请他有什么用。”这时那名瘦脸的男子说道。

    “邵进,这次我们过来除了买火枪,也受耿大官人所托交好宋杰,如果能拿到造枪之法就更好了,咱们都没试过怎么知道不行,这人是不是个衙内明日一会便知。”李无病又说道。

    其余几人见李无病如此说,便不再多言,他们本来是代表耿京和张国安的义军再次来颜神城买火枪,结果宋杰连见都没见他们,只是派了礼部的一名官人接待了他们,当他们提出要买火枪后,礼部官员以自己无权答应为由拒绝了。

    这也是张安国第二次派人来买枪被拒了,这李无病等人碰壁后,便在颜神城中又转悠了几天,李无病喜欢诗词,便去白家戏院听了两次戏,觉得这戏院的伶人演唱皆是不俗,于是每日都来,结果便有了今日遇到宋杰之事。

    回到王府的宋杰倒是没有在意此事,只是赵初兰在路上嘱咐了宋杰一声,明日让王府亲兵和白炳河先去戏院,并让人先调查一下这个李无病。

    宋杰听后便点头同意,遂叫来李康去调查一下李无病等人,看看是什么来头。

第一百四十二章 罗浮梦

    青衣卫的效率还算过得去,第二日一早便把那几人的身份调查出来了,宋杰也得知他们是张安国和耿京派出来到颜神城购买火枪的使者,为首的叫邵进,其余几人皆是所谓的副使,李无病应该是副使中的一人。

    这次张安国派人来买火枪,宋杰依然拒绝,连使者的面都没见,张安国和耿京这股势力,已经发展壮大到从面上看不输于宋杰的华国了,他们不是投宋就是自立,断无归顺华国的道理,而且宋杰看出张安国这人的投机心理,便不愿再卖枪给他们,若是以后发生冲突,大家还可能成为敌人。

    所以礼部在宋杰的授意下,只是草草的把这些使者打发走了。

    拿到这几人的信息后,宋杰想了想,自己去看戏与他们相遇应该是偶然事件,这些人应该不是刻意找上自己的,那个李无病看起来一表人才,一脸英武之气,倒是让宋杰生出一股结交之心。

    翌日酉时,宋杰便带着赵初兰和罗轻衣以及二十几名亲卫,准时到达白家戏院,亲卫皆配备了五发装的转轮手枪,宋杰不稀罕带着铁疙瘩在身上,不过赵初兰却执意带上了一把,青衣卫查探得知,他们一行就四人,没有其他人,即便是想对宋杰有什么不利,几十把枪对付四人轻而易举。

    李无病和邵进等人也十分准时,当宋杰等人到了白家戏院门口时,除了白炳河外,李无病已经站在门口相迎。

    “华官人果然信守承诺,小弟还怕大官人不来呢。”李无病见宋杰如约而来,满脸高兴的说道,然后向前对宋杰施一礼说道。

    “哈哈哈……李官人说哪里话,既然华某说了要来,定然是要来的,再说结识李官人这样的豪杰人物也是人生一大乐事呀。”宋杰打着哈哈回了一礼后说道。

    “哈哈哈……华官人见笑了,李某一介书生,哪是什么豪杰,咱们先进去吧,我特意早早来找到白掌柜,请他给我们留出一间上好的瓦舍呢。”李无病笑着说道。

    这李无病说话毫无做作之态,也无甚废话,倒是蛮对宋杰的胃口。

    宋杰点头笑道:“那就让李官人破费了。”

    李无病摆摆手,然后先行上前带路,白炳河脸色有些怪异,看着宋杰似乎欲言又止,宋杰对他笑笑道:“白掌柜如果无事也一起去听戏可好。”

    “求之不得,求之不得。”白炳河忙拱手说道。

    白家戏院有一个能容纳五百人的大厅,周围有四栋三层建筑,每层又有一到三个包间。

    李无病定的包房在大厅出来第二栋的二楼,是一个一层只有一个包间的瓦舍,可容纳四十多人,他应该是提前预料到宋杰会带上随从和守卫之人,这个房间刚好可以容纳他们这些人。

    包房与大厅不同的是,大厅类似于后世的影院,而包房是三人为一座,一面对着戏台,桌上会放置一些吃食和酒水之类,看客一边听戏一边吃东西,大一些的包房一般会放置几十张桌子,有些像后世酒店的格局。

    李无病请宋杰在中间最靠前的中间桌落座,然后自己大咧咧的坐在宋杰的左手边,宋杰笑了笑吩咐罗轻衣去旁边坐下,让赵初兰坐在自己的右手边。

    而李无病的其他几个同伴三人则坐在宋杰另一旁的桌上,李无病把三人引荐给了宋杰,果然有一名瘦脸的男子叫邵进,其余两人一人是李无病的从弟,名茂嘉,一名叫贾祥。

    除了邵进态度有些冷淡外,其余两人都尚算热情,宋杰与几人见礼后便坐了下来。

    不多时锣鼓便响起,李无病在一旁介绍道:“听闻现在颜神城中名气最大的是罗大家,不过听说她已经不再登台,不免有些遗憾,小弟打听到近日南方来了一位邱大家,据说她不光唱腔独特,还会在场中表演一些提弄和藏术,华官人听惯了戏,不妨试试这种新奇的玩意儿。”

    “哦,这倒是新奇,我还没见过一边唱戏还能耍提弄和藏术的,今日正好见识见识。”宋杰笑着说道,不忘回头看了看坐在身后一桌的白炳河。

    “华官人,这云击社是上月才来的颜神城,其表演确实精彩绝伦,不过他们表演时要用上烟火等物,多是在街头表演,老朽并未将之请到戏院中,今日是这位李官人去请来的,我们已经派人查过,除了烟火表演用的火药外,无甚不妥。”白炳河见宋杰转头看他,便站起来解释道。

    白炳河的态度十分谦恭,李无病察觉到,嘴角勾起一丝笑容,默然不语。

    不多时,锣鼓响起,台上的表演开始。

    今日上演剧目名为《梅花底》,改编自柳宗元《龙城录·赵师雄醉憩梅花下》,说的是隋开皇年间,赵师雄迁居罗浮,一日,天寒日暮,在醉醒间,小憩于松林间,旁边有一酒肆。

    从酒肆中走出一艳丽女子,淡妆素服,向他走来,此时天色已昏黑,残雪未消,月色微明,赵师雄见到美女,自是欣喜万分,便上前搭讪。

    走进女子时,便闻到一股芳香之气,女子言语温软,声音极为动听,于是赵师雄便与美女攀谈,并邀请她去酒家喝两杯,一时间两人相谈甚欢,似乎有了一夜情的基础。

    二人喝酒之时,酒家内有身着绿衣的童子和少女翩翩起舞,舞姿妙曼,素装美女频频向赵师雄劝酒,不多时,赵师雄便醉倒了,然后便不省人事,直到第日凌晨被寒风冻醒了,才发现自己居然醉卧在一株梅花树下,美人和跳舞的童子、少女皆是不见了,顿时觉得惆怅不已。

    这云击社在表现艳丽女子和绿衣童子和少女舞蹈之时用上了烟火,在舞台上营造出一种烟雾之感,对于这时的人来说倒是十分新奇,效果也非常不错,而且他们会借着烟雾变换舞台上的场景和造型,着实有些后世舞台的感觉。

    不过这个故事宋杰怎么看都像一个酒托骗客人喝酒的桥段,居然还被东坡居士所喜,看来他们是没见识过后世酒托的凶猛。

    “罗浮美人本是梦,醒后空听翠羽声。”李无病看完不由得发出一声感叹。

    台上的故事也讲完了,不过火药形成的硝烟还没有退去,这时看得到台上影影绰绰,似乎有不少人,宋杰估计是在搬弄道具之类,便笑着接下李无病的话说道:“即便是梦,在梦里有一切,何尝不是一件好事,若是人人都梦醒,看到的都是吃人的世界,未免太残酷了。”

    李无病听完宋杰的话后,有些诧异的看着他,正想说些什么,这时,台上发出一声轻响,接着数个黑衣人从烟雾中腾空而起,向宋杰这桌袭来。

    “保护王上和兰妃。”今日白炳河的儿子,白墨也在亲兵中,见突然出现的情况,一个箭步冲向宋杰这边,并喊了一嗓子。

第一百四十三章 原来是幼安

    白墨的反应很快,不过宋杰身边坐着的李无病速度更快,就在黑衣人从烟雾中冲出去的一刹那,李无病便反应过来。

    只见李无病用左手拦在宋杰面前,后手抓起桌子挡住了黑衣人的进攻,这些黑衣人手里拿着木棒,木棒前面已经削尖,他们的目标明确,直接向宋杰捅了过来。

    李无病举起桌子化解了这致命一击后,大喝一声,把桌子用力向前一推,然后抡起桌子舞了一圈,向其刺客砸了过去,接着跳入黑衣人中,一人赤手空拳与六个黑衣人战了起来。

    这时赵初兰和身后的亲兵拿出身上的转轮手枪,正准备向黑衣人开枪,宋杰忙抬起手阻止,如果开枪恐怕会伤到李无病。

    宋杰不知道这李无病是否和黑衣人有关系,但看李无病的举动不似做戏。

    接着李无病的另外两名同伴,也立马冲进黑衣人中,加入战团。

    黑衣人手里握的是削尖的木棒,近身攻击并不占优,李无病的身手十分敏捷,没等两名同伴加入,凭一双肉拳,就接连放倒两人。

    等两人加入后,宋杰的亲兵都还没来得及加入,六名黑衣人转眼间便被打倒,这时白墨立马派人先摁住六人,然后让亲兵分成两队,一队冲向云击社的后台,捉拿其余人,一队冲到白家戏院的门口封锁大厅出口,以防有人逃脱。

    从黑衣人偷袭到被制服,到宋杰亲卫封锁完剧院,整个过程都不到一盏茶的时间。

    见宋杰的亲兵已经过来控制几名刺客,李无病面色有些难看的看了宋杰等人一眼,然后向宋杰走了过来,这时赵初兰和亲兵条件反射的举起手里的枪,宋杰见状忙抬手示意,并压下赵初兰手里的枪,看着走过来的李无病。

    “华王殿下,此事与我们兄弟没有关系,我们是昨日看到他们在街上表演,觉得新奇,今日才请到此处,并不知道这里面会有刺客。”李无病对宋杰一揖,语带歉意的说道。

    “李无病人是你叫来的,你敢说你不认识?”白炳河向前一步,指着李无病冷声指责道。

    这可是在他的场子里出了事情,白炳河这时候不找个人垫背都说不过去。

    “白掌柜,人确实是我请来的,你们也看过这些伶人,不过之前我们确实不认识这些人,我请他们来也是因为今日想给华王殿下看些不同的表演而已。”李无病不卑不亢的解释道。

    “哼!你怎么知道你所请之人是王上,难道你们还要狡辩不成?”白炳河冷哼道。

    “白掌柜,你这是在血口喷人,昨日我向你预订瓦舍之时,你为何不提醒我?今日这些伶人进入你白家戏院,你们也是检查过的,现在出了问题你却诬陷我们是刺客同伙,好啊,我等愿意接受调查,也无意反抗,还请华王殿下给我们一个清白。”李无病说罢摊开双手,表示无反抗之意。

    “王上,此事您看?”白炳河瞪了一眼李无病等人,转过身子向宋杰躬身问道。

    “你们是张安国和耿京派来的使者吧?”这时宋杰开口问道。

    “是,我们数日前便去王府求见,但殿下您公务繁忙没有见我们。”李无病说道。

    “既然我没见你们,那你们还留在颜神城中作甚?”宋杰又问道。

    “我们来时刚好赶上公祭仪式,见华国对阵亡将士视为英烈,小生极为感触,便留下来多观察了几日,后来又听闻科举即将举行,所有小生便提议留下几日,看看华国的科举考的什么,小生也十分好奇,能够抵御金人几十万大军数次进攻的华国和宋家军到底有何与众不同之处。”李无病说道。

    “既是张军都的使者,我便不为难你们,不过还要请几位配合调查,水落石出后,宋某自然会放了几位。”宋杰听后想了想说道。

    “华王殿下,我是天平军的使者,这几位都是副使,您现在是想要拿下我们不成?”这事邵进向前走了一步冷冷的问道。

    “邵进是吧,刚才本王已经说得很清楚,等事情调查清楚后定然会放你们离去,刚才这位李无病兄弟也说了,愿意自证清白,怎么,你觉得有何不妥之处?”宋杰语气不快的问道。

    本来李无病已经表现出愿意配合调查,现在这个邵进却说出这番话,让宋杰有些气恼。

    本来今日来赴约就是冲着李无病的,结果还发生了这样的事,也有些扫兴,不过从刚才李无病的举动来看,他和另外两人力抗几名刺客,并轻松拿下,似乎并无作假,反倒是这个邵进却一直站在一旁看着,让宋杰觉得这四人,似乎各有心思,特别是这个邵进与李无病的关系并不算十分和睦。

    “邵兄,今日之事我们应当给主人一个交代,也不是急于洗清嫌疑之时,相信华王殿下不会为难我等。”李无病看了看邵进说道。

    “辛幼安,你要留下是你的事情,我有军都和大官人的命令在身,不便久留,再说若不是你提议留下这么久,还擅自要请这位华王殿下看戏,会有今日之事?”邵进埋怨的说道。

    “辛幼安?”宋杰楞了一下问道,这个名字好熟悉。

    “华王殿下,实在是抱歉,辛幼安是在下的名字,之前没有给你报上真名。”这时这个叫李无病,或者说叫辛幼安的英武年轻人,对宋杰抱拳解释道。

    “你是辛弃疾?”宋杰终于想起这个辛幼安可能的另一个名字了,瞪大眼睛问道。

    “正是在下,华王殿下认识小生?”辛弃疾有些意外的问道。

    “这……”这下轮到宋杰有些不知如何解释了,他怎么会不认识,后世被人称为词中之龙的牛人,据说武力值也是爆表的存在,今日看了他徒手劈到几名刺客,才知传言非虚。

    “原来是在北地有辛党之称的大才子辛弃疾,难怪我家王上有些诧异呢。”这时罗轻衣说道,看来她是真听说过辛弃疾的大名的。

    “罗大家过奖了,辛某惭愧。”辛弃疾对罗轻衣施了一礼道。

    “你真的是辛弃疾?”宋杰又问道,语气有些激动。

    这可是他到了这个时代后,第一次遇到历史名人,而且是牛掰普拉斯那种,这让宋杰几乎已经忘了他似乎还有参与刚才刺杀自己的嫌疑。

    “回殿下,在下正是辛弃疾,字幼安,昨日未报真名还请殿下海涵。”辛弃疾再次拱手说道。

    “既然你是辛弃疾,那就没什么好怀疑的了,哦,对了,今日咱们继续听戏,或是有空去我王府一叙可好。”宋杰立马邀请道。

    这可是辛弃疾呀,宋杰立马有了拉拢之心,无论文治武功还是诗词歌赋,这都是大神,现在貌似他还在幼苗期,定要把他拉到自己麾下才行。

    宋杰的邀请让辛弃疾和他的同伴的都是一愣,没想到宋杰直接消除了怀疑,还要邀请他们去王府,看来这位华王殿下似乎很看中辛弃疾的样子。

    早知道这样,之前直接让辛弃疾报上名号,也不会在王府吃闭门羹了。

    “王上,这刺客还没有审问……”这时白炳河的儿子,宋杰的亲卫都头白墨犹豫的问道。

    “没事,这位辛兄弟定然不会来行刺我的,也不屑于用这种下三滥的手段。”宋杰摆摆手说道,然后又看仔细打量着辛弃疾问道:“辛兄弟,今日就去我王府一叙可好?”

    “呃……但凭殿下吩咐。”辛弃疾也没料到宋杰的态度突然变化,于是看了看身边同伴,然后拱手说道。

第一百四十四章 辩论

    宋杰把辛弃疾等人迎到王府自己的书房中,并命人奉上好茶以待,让几人都有些意外,看来宋杰对辛弃疾是真的看中,这也让年轻的辛弃疾有些受宠若惊,毕竟他以往在北地有些名气,也是因为他的老师和祖父而来,他本人除了拉起一支两千人的队伍投奔了耿京,现在还不算什么大人物。

    辛弃疾自己也不知道宋杰对他重视的原因。

    “幼安兄弟,你们今次前来就是为了买火枪的吗?”宋杰刚才已经问了辛弃疾的年龄,比他小了将近两岁,便称他为幼安兄弟。

    另外两人,一人是辛弃疾的从弟辛茂嘉,另一人是耿京手下大将贾瑞的胞弟贾祥。

    “殿下,小弟有一事不明,还请解惑。”辛弃疾坐下没多久便问道。

    “幼安兄弟请讲。”宋杰说道。

    “大宋立国超过三个甲子,是为华夏正统,华王殿下拥兵近十万,治下有民近两百万,为何不回归大宋,得大宋的支持以图北伐,完成九州一统的伟业,殿下自立有裂土之嫌,殿下立国为华可是有一统华夏之志。”辛弃疾十分直接的问道。

    宋杰笑了笑说道:“大宋立国二百年,无法收回幽云十六周不说,靖康之耻更是我汉人的千古奇耻,丢掉了北地大片江山,幼安兄弟,北地汉民有多少是想回归大宋的,你是否有了解过?”

    “大宋重文轻武的国策有什么后果,我想你比我清楚,文官当权并不是不好,但大宋的问题是在根子上,非是文武官员之过,我即便带着华国两百万百姓回归了大宋,数十年后他们的子孙还是一样的会成为北方异族的奴隶。”

    “殿下何出此言,若大宋有殿下的宋家军相助,直捣黄龙并非不可能,现在新皇继位有一番宏图之志,殿下难道是担心自己会成为第二个岳飞?”辛弃疾又问道。

    宋杰摇摇头道:“幼安兄弟误会了,宋某并非一定要做这个国王不可,只是大宋,呵呵……宋某并不看好他们,我说了大宋的问题是在根子上,跟谁做官家没关系。”

    “愿闻其详。”辛弃疾又道。

    “幼安兄弟,你觉得大丈夫在世当为何?”宋杰反问道。

    辛弃疾想了想道:“子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借用横渠先生的话应当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小弟深以为然。”

    “好,既然你提到此话,那我问你,天地之心是何?生民之命如何立之,往圣之绝学如何继,万世太平?你可见过?”宋杰又问道。

    “天地之心即为天理,是能使天下悦且通的天理,是道和德,是存乎于天地间的道理。”

    “生民之命即为百姓之命运和前途,是血脉的延续,也是生命之意义,为政者当亲民,以明德,这也是政府的存在的意义。”

    “往圣之绝学是包括道、儒、佛、墨、法等百家在内的一切学问,我辈之人不光要学习,还要发扬光大,要做六经所未载,前圣所未言之事。”

    “只有做到了这些,便能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任能,各得其所,各尽其力,如此可有万世之太平。”辛弃疾略微一想便回答道。

    宋杰心中不由得点点头,牛人的见识张口就来,不过却都是书本上那一套说辞。

    宋杰来这个世界这么多年,梁尚君的教导也不少,学到的黄老易之学也不少,关键是有实战经验,他并不是不同意辛弃疾的说法,只是多是书生意气。

    “敢问幼安兄弟,大宋朝廷统治之下可有天理,若有,岳飞为何会枉死,若有为何要与金人媾和,赵官家的君父和母亲可都在女真人的军寨中关押着,为人子者,当舍命也,临安城中三十年,倒是熬死了他的父兄,若是如此还有天理,天理何在?”

    “宋之赋税十之四五,古今罕见,敢问如此高的赋税只为养着那些不敢北伐的兵士,只知内斗的文官,生民之命怎么立?老百姓除了努力的活着,便是供养这这些人。”

    “大宋尊儒崇道没问题,但这些绝学若是用来奴役百姓,不要也罢,如此之大宋哪来的万世太平,依宋某看来,能不被异族奴役已是万幸了。”

    “大宋的根基已经烂了,我若归宋,定然少不了一番争斗,内耗我汉人之血,损我宋家军之威,不如另起炉灶,宋某不敢说治下有万世之太平,但我能保证尽量不让一个百姓饿死,不让一人枉死,若有也当追究父母官之责。”

    “幼安兄弟,你们来颜神城中多日,也应看到,我华国与大宋不同,与金朝不同。”

    “我们这次科考的状元有一篇文章,诸位若有兴趣,我倒是可以给诸位看看。”宋杰说罢把刘完素那篇文章从书桌上取过来,递给辛弃疾等人看。

    宋杰十分欣赏这篇文章,便命人抄下放在书桌上,他已经读了许多遍。

    刘完素的文章在后世看来是极为普通的看法,主要就是两点,一是主张士农工商权利平等,或者说不把百姓严格按照士农工商来划分,农工商皆有机会成为士,同样士也可为农工商中的一员,这士农工商将成为职业,而不是阶层或是阶级的划分,另一点,他提出无论是治国理政还是为人处世,皆要实事求是,重在求是。

    正是这个原因宋杰才点了刘完素的状元,而且宋杰得知这个刘完素家中世代行医,本人也精通医术,他之所以有如此看法还是与其行医有关,所谓对症下药,定然要求了解病因,实事求是,不然可是要出人命的。

    看来古人常言,不为良相,便为良医,这话不无道理。

    为相者不光要有为国为民之心,更要有为国为民之力,还要有治国的理念和方法,不唯上,不唯下,只求实效,纾民之困,如疗疾般,方能成为良相。

    辛弃疾拿着刘完素的文章看了又看,然后递给身边的同伴,除了他的从弟辛茂嘉有兴趣多看了两遍外,其余两人似乎没什么感觉。

    沉默了半晌后辛弃疾说道:“殿下方才所言,小弟并不全然认可,大宋如家,我等如子,若是家中但凡有不好之事便要把他毁掉,重新立一个,如此下来社会岂非没有秩序可言,若人人皆是如此想,那不就是末法之世,纲常紊乱,大道不存,这与那些未开化的野人何异?”

    “女真人常常做弑君之事,虽学了圣贤之学的皮毛,却是未理解精华,在小弟看来他们还是蛮夷。”

    “所谓子不嫌母丑,大宋的不好不是自立为王的理由,小弟觉得,正是他的不完善,我辈才应奋起而为,效法王荆公以图革新,还天下一个太平。”

    宋杰摇摇头,心中想着,看来这位牛人的性子有些轴啊,难怪他最后会郁郁而终,而且据宋杰那点有限的历史常识,辛弃疾似乎并没有坐上宰相的高位,反倒被大宋朝廷逼成了词中之龙,可悲可叹呀。

    如果历史按以往的轨迹继续发展下去,南宋定然会被蒙古人灭掉,汉人将迎来一个至暗的时刻,作为一名穿越者,宋杰即便是再无野心,也应该极力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

    不过现在看来,连说服辛弃疾宋杰都没办到,想到这里宋杰心中苦笑不已。

    沉思片刻后,宋杰说道:“幼安兄弟,宋某觉得你把大宋比作父母,比作家,可人家大宋并未把你当成子民,不管你如何想,宋某断言大宋也无法成事。”

    “你若不信,我们可打一个赌。”

第一百四十五章 打个赌

    “哦?赌什么,怎么赌?”辛弃疾有些好奇的问道。

    “就赌当今之局势,你刚才说大宋新皇继位,想有一凡作为,现在就是最好的北伐之机,从你方才所言,你们天平军皆是倾向于归宋是吧,那宋某就赌无论你们归宋,还是新皇的北伐,大宋皆不能成事,而且宋某也保证不介入宋金之间的争端。”宋杰笑着说道。

    开玩笑,作为穿越者,这点预言功能都没有,那不是白混几百年的经验了,若是大宋北伐成功,哪来的宋金对峙百年之事,而且大宋的皇帝还向金人皇帝称侄,每年还得缴纳岁币,不被揍就算好的了。

    赵构为什么退位,便是不想忍受这份屈辱,而是让自己的养子去承担。

    “殿下所言可是真?你能保证大宋北伐之时不出兵占一镇一县?”这时邵进问道,他是张安国的心腹,对宋家军的举动十分在意,张安国也十分清楚宋家军的实力。

    “当然,绝不出兵干涉宋金之战,若是大宋愿意,我还可以卖火枪给他们。”宋杰点点头说道。

    宋家军的线膛枪在上次的守城之战中已经被金人拿到,线膛枪的秘密已经无法保守住,完颜雍定然会派人努力研发并制造,以金朝的冶金能力和工匠的实力,不出半年定然能仿制出数千把线膛枪。

    而大宋现在用的都是宋杰当初卖给他们的滑膛枪,即便是仿制也只是仿制滑膛枪,就算大宋能造出几万把,对上线膛枪也是被虐的命,所以宋杰才敢如此说。

    “殿下是答应卖火枪给我们了?”辛茂嘉有些激动的问道。

    “当然可以,不过我要现银,不赊账。”宋杰说道。

    几人脸上都露出辛奋的表情,只有辛弃疾皱起眉头,他盯着宋杰看了半晌然后问道:“刚才殿下说打赌,小弟想问问这赌注是什么?”

    “如果大宋北伐失败,你辛弃疾便要到我华国来为官,除非身死,否则不得离开。”

    “若是大宋北伐胜了,哪怕只是夺下以往的失地,宋某便带着华国两百万军民投奔大宋,向那位赵官家称臣,幼安兄弟,你看这赌注可公平合理,你可敢与宋某赌上一把?”宋杰似笑非笑的看着辛弃疾说道。

    “这……殿下这赌注可真有意思,无论输赢好像都是小弟占便宜吧,不知殿下要小弟与你打这个赌是何用意?小弟自问没有什么经天纬地之才,似乎不值得殿下这样吧。”辛弃疾一脸狐疑的问道。

    宋杰笑道:“兄弟不用妄自菲薄,再说我华国唯才是举,就凭刚才幼安兄弟露的那一手,到我宋家军中做个指挥使那是绰绰有余了。”

    宋杰现在当然不能给辛弃疾太高的评价,不然人家可得怀疑他别有用心了,什么龙阳之好的也难说,毕竟人家可是一表人才威武不凡。

    放在后世辛弃疾也是个气质猛男,而且人家学识渊博,还能写各种诗词,无论是霸气外露的,还是小清新都可驾驭,不然后世怎么会有词中之龙的美誉。

    辛弃疾默然不语,似乎还在猜测宋杰的目的,任他想破脑袋可能都无法猜到宋杰此刻的心思。

    “若是在坐的诸位兄弟愿意,我华国,我宋家军的大门永远为诸位开放,当然若是想锦衣玉食荣华富贵者,宋某不欢迎,若是想建功立业,打蛮夷,这事宋某可以保证。”宋杰又用诱导性的语言劝说道,虽然他的目标是辛弃疾,但现在却不能表现得太过急切。

    “既然殿下也要打蛮夷,我就不明白,为何不与大宋一起将女真人赶出汉地,以复我河山?”贾祥不解的问道。

    “呵呵……刚才不是给你们都说了嘛,我华国与大宋之道不同,道不同自然不相为谋,再说现在我们刚经历了大战,我宋家军阵亡数万人,许多百姓流离失所,确实不宜在短期内动刀兵,宋某不会因为一句民族大义让百姓承担这些苦楚,当我们修养生息后,自然会做该做的事情。”宋杰淡淡的说道。

    “如果殿下能先卖给我们五千把火枪,这个赌注辛某接下了,若是天不佑宋,辛某也不求做什么指挥使,但求做一个小兵能上阵杀敌便是。”辛弃疾看着宋杰认真的说道,然后对宋杰躬身一礼。

    “五千把火枪?这可是要七十五万两银子,你们拿得出来?”宋杰有些吃惊的问道。

    “银子之事我自会禀明耿大官人和张军都,只要殿下能拿出五千把火枪,银子应该不是问题。”邵进这时说道。

    宋杰想了想,五千把火枪就算高苑和南台山的军工坊开足马力也要两个月才行,于是说道:“五千把火枪至少要三个月时间,你们需要先付一半的定金才行。”

    在商言商,宋杰总不能因为要招揽辛弃疾而放弃应得的利益,华国上下官员和将士还要发放薪俸,那可是华国立国的保障,没钱,可以用精神胜利法坚持一时,却不能老是骗人家,就像宋杰前世生活的那个时代,在一个伟大的改革以前,人们都贫穷,后来才有伟人站出来说贫穷不是什么精神,不是什么主义,就是贫穷本身。

    当百姓面临贫穷和困苦之时,你用各种所谓的主义和精神去安抚民众,是能够起一定作用的,但百姓也不是傻子,时间长了,总有人会站出来反对你,只有让百姓摆脱贫穷,让他们不缺吃穿,有基本的生活保障,百姓才会信任你。

    在封建社会这个问题更加突出,农民吃不饱饭,便会造反,这与什么忠君爱国没有一点干系,任何思想都无法取代人类保证基本生存的权利,这是本能和动物性,是文明的基础。

    而封建社会的统治者和士大夫并非不清楚这个道理,但有时候他们会因为各自的利益和欲望忽略这些道理。

    “可以,辛某应下了这个赌,还请殿下能够信守诺言。”辛弃疾重重的点头说道,然后伸出右手的手掌,要与宋杰击掌为誓。

    宋杰内心的高兴并没有露在脸上,他同样伸出右手与辛弃疾连击三掌以立誓。

    可怜我伟大的词中之龙千算万算都算不出来,眼前这位华国国王还真的是有预言未来的能力,尽管这或许算不上是预言能力,只是穿越者最基本的技能之一。

    当然,宋杰也不知道自己的到来,已经创立的华国,是否会影响到历史的进程,但他都得赌一下,哪怕是通过辛弃疾等人的口去向耿京和张安国以及大宋朝廷传达一个信号也好,他宋杰无意参与到宋金之间的争斗中去,他只是在乎他的一亩三分地。

    这样做也能化解之前因为完颜雍那些表态,让大宋对宋杰产生的敌意,再说现在宋杰的重心确实是放在内政方面,他接下来的工作重心是建立大学,修路,建立基本的医疗体系和教育体系,编撰法典,发行货币等等,如果军队一直都在打仗,这些事情都会受到影响,而且打仗还费钱,现在是华国政府并不富裕。

    再说马上就是收冬小麦的时候,接着就是春耕,他要考虑的事情还很多,就让宋金先闹腾一会儿吧。

    反正磨刀不误砍柴工。

第一百四十六章 登莱民乱

    辛弃疾等人在宋杰的王府上待了大半夜,众人聊到寅时都还是精神奕奕的,宋杰是因为见到了辛弃疾,其余人是因为宋杰答应卖火枪,但辛弃疾却是在与宋杰讨论南北的局势和了解宋杰治国和治军的思路。

    见天色已晚,亲兵指挥使李康过来提醒宋杰已经过了寅时,宋杰这才让李康派人送辛弃疾等人回居住的客栈。

    宋杰此时还无睡意,便开始询问起李康对那些刺客的审问之事。

    “王上,云击社从上到下一口咬定他们是大宋派来的行刺的,直接指示他们的是大宋参知政事史浩。”李康说道。

    “史浩?大宋的副相,背后便是大宋的官家,赵眘刚一继位便是派人刺杀我?呵呵……这位官家会这么心急?李康,此事存疑,加大审问力度,务必找出破绽,对了,明教之事查得怎么样了,境内的瘟疫是否与他们有关?”宋杰又问道。

    “葛重兴还没从登莱回来,不过应该就是这两天了,王上,臣觉得明教确实有问题,在青州(益都改名青州)和淄州的青衣卫回报,明教之人在乡村收买人心,布施钱财和粮食,宣扬他们尊奉的明使,似乎还与地方乡绅有些交集。”

    “我们派出的医官到了之后,各地的疫情已经控制住,青衣卫回报,现在已经没有发现再有百姓染病,因此臣觉得那灵阳子应该不是信口开河,这场瘟疫与明教脱不了干系。”李康说道。

    明教对中华大地的影响可谓源远流长,而且多见于广大的农村地区,且不论后世的大明朝与它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就是后世的白莲教和弥勒教也是明教的分支。

    而且这个宗教极具隐蔽性,教义被简明地归纳为“清净、光明、大力、智慧”八个字,很多地方明教还化身为佛教和道教的分支,许多的农民起义都是打着它的幌子。

    宋杰现在是上位者,当然不能容忍在治下有不受控制的势力,而且华国的士绅阶层还是一股十分强大的力量,只有葛家已经完全变成了商人,高家和王家叛逃,其余还有十几个家族还在乡村上有着非常大的控制力。

    “与哪些乡绅有联系?”宋杰问道。

    “臣下现在手里没有掌握所有的资料,不过秬米寨的苏家和临朐的孙家是和他们有联系的,其余州县,要等过几日葛重兴回来后臣下才能掌握详实的情况。”李康回答道。

    “高家呢,他们现在是投了耿京他们还是北迁了?”宋杰这时想起之前里通外敌的高家,正是因为高家的背叛让宋家军损失了三千多人的城防军,宋杰对此还是耿耿于怀。

    “高家北迁了,下臣一直都在派人搜寻,王上放心,若是寻得他们踪迹,定然将高家父子的人头送到功勋塔上祭奠。”李康咬着腮帮子说道。

    “石头,先解决明教之事,等葛重兴带着证据回来,立即派出青衣卫到各地,我倒要看看这能制造瘟疫的明教是些什么人物。”

    “还有监视好境内的各个教派,若有人做出出格之事,或是有蛊惑人心之嫌都抓起来,回头我让李元给你调派一直斥候部队充实到你们青衣卫中,现在最重要的是安定人心,让百姓心向华国,明白吗?”宋杰遂又吩咐道。

    “是,王上,下臣记下了。”李康忙躬身答道。

    待宋杰交代完后,此时鸡鸣之声已经响过数次了,今日有殿议,宋杰先要接见这次的进士,然后还要与梁尚君等人商议立法之事,睡觉恐怕已经没时间了,只能假寐片刻。

    宋杰站起来,走出书房,在院中伸了个懒腰,索性在花园中走了起来,天空中没有任何的光,王府的宫女和侍卫忙给宋杰打着玻璃罩子的灯笼给他引路。

    见这些宫女和侍卫因为自己没睡他们也睡不了,宋杰有些于心不忍,于是便与身边伺候的几人聊了几句。

    王府的宫女都是内务府从华国境内各地招募的十五到二十岁的女子,首重身家清白,身体健康,对长相什么没有要求,侍卫一律从宋家军中挑选,原来宋家人和颜神城中人优先,忠心没有问题。

    原来的郡公府丫头小环成了王府的女官,管着这些宫女,但大部分时候还是她亲自负责宋杰的起居,宋杰的饮食习惯也只有小环才最清楚。

    宋杰在后院中走了没多久,小环便迎了上来,这丫头今年已经二十岁了,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小丫头,见宋杰一夜未睡,小环嗔怒道:“王上,你昨夜怎么又是一宿未睡,身子可怎么吃得消。”

    “呵呵……你起得真早啊,昨夜有要事商量,等诸事完了便是鸡鸣了,今日还有其他事情,哪有功夫睡觉。”宋杰笑道。

    小环是从下被人卖到宋家,算是和宋杰一起长大的,两人说话也随便些。

    “还以为你当了国王就能荣华富贵了,我们也跟着能享享福,我看还不如以前。”小环嘟囔道。

    “哈哈哈……你要想荣华富贵还不容易,给你找个大臣或是将军嫁了,我再给你个诰命,保证让你养得白白胖胖的。”宋杰哈哈大笑道。

    “奴婢才不嫁呢,我就守着王上和王后,王上你是想把小环赶走吗?”小环有些委屈的说道。

    “哪有要赶你,女大当嫁,男大当婚嘛,你都二十了,再不嫁人就是老姑娘咯。”宋杰打趣道。

    “那也不嫁,王上,你可不能赶我走,要是我走了,谁帮你做红烧肉吃,王府里的厨子谁有奴婢的手艺好,哎呀,你看我,这就去给你准备早食,你要吃了东西才能去议事,不然哪有力气。”小环说着想起自己被宫女叫醒是要给宋杰弄早饭的,给宋杰轻轻一福后便带着了往灶屋跑去。

    宋杰也只能笑笑,然后走回书房,准备眯一会儿,吃了早饭便去议事厅。

    刚到书房的塌上躺下,便听到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侍卫来报是去而复返的李康,宋杰听后忙让李康进来,询问何事。

    “王上,葛重兴派人快马来报,莱州和登州有农民械斗,现在已经反了。”李康刚一进门便躬身说道,语气有些急促。

    宋杰本来还有一丝倦意,听到李康的话后,一下子就清醒了。

    “什么?登莱农民造反?具体怎么回事,葛重兴派的什么人来的叫他过来仔细说给我听。”宋杰一下子从塌上坐了起来,对李康说道。

    “是。”李康回答后,便把在殿外等候的一名青衣卫叫了进来。

    此人二十出头的模样,看起就像个普通的小贩,当他进来后,对宋杰行雅拜之礼后,说道:“青衣卫小校陈辉,拜见王上。”

    宋杰摆摆手问道:“起来吧,说,怎么回事。”

    “禀王上,葛指挥使派小人回来报告,莱阳县河洛镇大族姚家与登州马家一直有矛盾,后来姚家与明教之人有染,而马家一直都是道教信众。”

    “前几天两家因为争夺水源问题,下面的佃户大打出手,闹出了人命,后来就演变成了两家的械斗,死伤不少人,葛指挥使本来已经通知当地军都和州县长官,后来明教徒煽动百姓说这是王上分配不公,占了大部分土地才让民众没有土地可耕种,一些愚民被蛊惑,便加入了闹事,小人来之时,姚家伙同明教和乱民已经占了河洛镇。”陈辉把此事的来龙去脉比较清楚的解释道。

    “通知登莱城防军军都指挥使派兵捉拿乱民,让葛辉、李元、朱来和梁彦祖来见我。”宋杰听完陈辉的叙述后,立马下令。

    葛辉、李元、朱来是观军队的,梁彦祖是礼部部长,有管理宗教之责。

    “对了,那个灵阳子还在不在颜神城中?”宋杰想了想又问道。

    “王上,应该还在白云观中。”李康回道。

    “请他也一起来。”宋杰吩咐道。

第一百四十七章 捋一捋思路

    宋杰没想到自己这个华国才立国几个月就遇到了农民起义,而且是以宗教为幌子,虽然是宋杰有意放任,但以什么思想立国一直是宋杰心中的一个疑问。

    显然,宋杰的知识体系里最为熟悉的就是后世华夏的政治体制,他对于这个时代的治国理政之法只能算知晓皮毛。

    后世的政体不是不可以山寨到这个时代,但是需要一个思想基础,这涉及到哲学体系,华夏的主流的世界观是有神论和无神论二元一体的结合,并不能简单的用唯物还是唯心的概念去理解。

    无论是统治者还是普通百姓心中都有一个昊天上帝,这是宋金时期人们的普遍认知,而这个昊天上帝在统治者眼中是为了统治而虚拟出来的,到了民间就演化成玉皇大帝,这是百姓对天庭官僚体系的想象。

    当道教体系形成后,道家与道教天然的形成了一体两面,这既是统治者的要求也是民众的需要。

    但是道家与儒家从来都不是同路人,甚至是大相径庭的学问,道家的包容性和广泛性会产生道教,而儒家在古人眼中从来都不是真正的宗教,却是文化和真理的象征,是理性和现实的承载。

    佛教进入中土后,让一直争斗不休的儒家和道家开始融合,甚至有了儒释道三家都融为一体的趋势,在宋金时期,便有了三藏法师西游记的话本,也算是儒释道融合的一个标志。

    但是,从春秋时期到宋金,宗教从来都没有在华夏占据过统治位置,华夏也从未出现过****的国家,从汉唐起,儒家是统治者采纳的主流思想不假,不过更多的士大夫甚至是皇帝,心中认同的却是道家的思想。

    以前宋杰一直不明白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直到梁尚君给他上了一课,才让宋杰如管中窥豹般了解了一些。

    无论是道家还是儒家,甚至是诸子百家,都是对《易经》的解读,《易经》又包含了《连山》、《归藏》和《周易》三经。

    道家解释的易经称为道家易,儒家解释的称为儒家易,其余诸家的解释被称为术家易。

    而要了解儒、道和诸子百家,就必须要了解易经,因为华夏的绝大部分哲学思想都是从易经演变而来。

    易经才是阐述天地世间关于万象变化的上古经典,是群经之首,儒家、道家共同的经典,易经来源于对河洛图书的解读。

    后世诸人对易经有两大误解,一是把《周易》理解为《易经》,二是认为《易经》是占卜才用的,其实谬以千里。

    《周易》相传是周文王被关押之时所作,是他研究《易经》的结论,儒家与道家的观点,很大一部分是从文王著作的这本《周易》发展下来的,《易经》的占卜只属其中的一大功能,其囊括了天文,地理,军事,科学,文学,农学等丰富的知识内容。

    《易经》认为天地万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发展之中,其阐述的就是这个“自然而然”的规律,这个规律被称为“道”,这规律揭示了整个宇宙的特性,囊括了天地间所有事物的属性。

    “易”,一是“变易”、二是“简易”、三是“不易”。

    变易,指变化之道,万事万物时时刻刻都在变化,简易,一阴一阳,囊括了万种事物之理,有天就有地,有上就有下,有前就有后,都是相反相成,对立统一,不易,虽世间的事物错综复杂,变化多端,但是有一样东西永远不变的,那就是规律,天地运行,四季轮换,寒暑交替,冬寒夏热,月盈则亏,日午则偏,物极必反,这便是规律。

    万事万物的发展皆有“定数”与“变数”,定数有规可循而变数无规可循,定数中含有变数,变数中又含有定数,无论定数还是变数其大局皆不变。

    梁尚君的解释让宋杰有中豁然开朗之感,因为易经所说的东西是可以与马圣人的观点相结合的,一是唯物观,二是辩证法,马圣人的理论许多都可以用易经的思想加以解释。

    本来宋杰已经决定组织学者重新对易经作出解释,同时结合儒道的学说和宋杰自己的理解弄出一个似是而非,又与这个时代特征基本相符合的东西,结果治下居然出了这等事情,这让宋杰有些恼火。

    反正今日也无法再睡,宋杰便坐在书房中捋了捋思路,把梁尚君教他的那些东西,与自己的想法理顺,然后等着文武百官的前来议事。

    卯时未过,葛辉、李元、朱来和梁彦祖就提前赶来,先到了宋杰的书房,他们是接到王府侍卫的传召,得知登莱发生的民变,提前来与宋杰商量对策的。

    宋杰招呼几人落座后,便大概说了登莱现在的情况,几人对望一眼后,朱来率先说道:“王上,此事决不能姑息,应以雷霆之势迅速灭之,无论是姚家还是那些明教徒当诛,参与的愚民一律发配为劳工,至于马家,也需惩戒。”

    “王上,臣下愿率军前往平叛。”李元施礼说道。

    “葛公之意呢?”宋杰想葛辉问道。

    葛辉现在是华国的司马,是名义上的军事二把手,他的意见至关重要。

    “王上,臣觉得首恶姚家和明教徒当诛,愚民也要捉拿,不过如何判决,还需谨慎,毕竟我们华国的律法未立,判罚这些人为劳工也无依据,除非王上敕令。”

    “再者,这些不明真相的愚民是听信了明教徒的谣言和姚家的窜唆,只要未犯大恶,臣觉得不应重罚,我们立国时间尚短,王上应行仁政,如此才能万民归心啊。”葛辉最后表态道。

    宋杰听后心中不由笑了起来,葛辉本来是武将,现在坐了高位也学得中庸起来,看来儒家的思想对上位者有着天然的匹配性,刚才还在想这个问题,现在就立马就见识了。

    沉吟片刻后,宋杰说道:“现在律法未定,便以我的敕令为据,李元你立刻出发,带三千人前去,无论姚家还是马家,包括胁从之人一律都先抓起来,要快,万不可让事态扩大。”

    “先撤掉登莱二州的州长和莱阳县长,他们治下有妖人传教,又有民械斗而不察,有失职、渎职之过。”

    “还有,看看登莱城防军军都是否及时平叛,若是反应不及时,也一并撤职。”

    “王上,这样处罚是否有些过激,若是造成百官和百姓人心惶惶可就因小失大了。”葛辉有些不解宋杰的做法,便劝阻道。

    “乱世用重典,立国之初更应如此,若是这次处理轻了,以后有人有样学样,乱子不会少。”宋杰说道,语气有着不容置疑的意味。

    葛辉听后只是张了张嘴,便未再言语。

    就在这时,门外有人来报灵阳子已经不在白云观中,不过此时宋杰也顾不得这老道士,本来请他前来是想问问在华国现在道教和道教徒的发展情况,既然他已经离开便只能让礼部去调查。

第一百四十八章 殿议(上)

    华国的殿议每三日一次,颜神城中五品以上文武官员皆要参加,今日众人皆早早的到了议政殿中,许多人都听说了登莱的事情,想着宋杰定然会有所指示,不敢怠慢。

    辰时正点,宋杰与葛辉等人步入殿中,待宋杰落座后,百官皆行雅拜。

    雅拜为九拜之礼,又称奇拜,起源于春秋之时,是比较正式的行礼方式,先曲左膝,再曲右膝,左手在前,右手在后,交叉为礼抬至额头。

    与稽首顿首等需叩拜多次不同,雅拜只需跪拜一次便可起身。

    不同于胡人的跪拜,或胡拜之礼,雅拜之时需要腰身挺起,微微颔首,显得庄重优雅,华国规定只有在正式场合面见君王才需行雅拜之礼。

    其余场合只需行长揖或深揖即可,宋杰一直都不喜欢跪拜的方式,奈何周礼中的九拜都是如此,只有选用雅拜来当正式场合的礼仪,也让文武百官落得轻松。

    华国王府没有宦官,宋杰的随身都是亲兵卫的侍卫或是宫女,像殿议这样的场合,殿中司仪由梁彦宗担任,他还任了华商会的秘书长,不算是正式的朝官,殿中司仪是临时差遣。

    等百官行完礼后,梁彦宗唱喏道:“有事起奏。”

    葛辉出列说道:“禀王上,登莱明教徒煽动百姓叛乱,臣下恳请王上允许臣下带兵前往平叛,以安民心。”

    宋杰看了一眼梁尚君,没有说话,宋杰刚才明明是决定让李元去,这下葛辉主动站出来,显然是想大事化小,宋杰不知道葛辉是否与姚家有什么关系,便望向梁尚君。

    “王上,葛公乃我华国三公之一,一个登莱乱民之事岂需劳烦他去,老臣觉得由副元帅李元领兵数千前往即可,登莱城防军还有五千人马,老臣想短时间内便可平乱。”梁尚君岂能看不出宋杰的心思,于是出列说道。

    葛辉此时脸色有些难看,他有些埋怨的看了梁尚君一眼,然后瞟了一眼端坐在上的宋杰,然后低下头,没有反驳梁尚君的话。

    “老师说的是,葛公位列三公,是国家柱石,平叛之事就让了李元去吧。”宋杰微微笑道。

    其实宋杰心里一肚子不爽,刚才他已经下令,结果葛辉还是要赶趟的把事情揽下来,看来要让青衣卫调查一下,如果不是另有隐情,葛辉怎么会明知出头会惹得他极为不快,而强行去出头。

    再说葛辉可不傻,这样做太反常了。

    “王上,今日应该议议立法之事,还有如何安置今科进士。”梁尚君仿佛并没有把登莱之乱当回事,而是提醒宋杰道。

    “老师莫急,此事孤记着,不过在此之前,孤想问诸位几件事。”正式场合宋杰便须称孤。

    众人听宋杰有话要说,便都尖着耳朵听宋杰接下来要说的话,宋杰顿了顿,从交椅上站了起来,众人见状忙做揖礼。

    “明教能鼓动民众骚乱,为何?”宋杰问道。

    “回禀王上,明教教义杂糅佛道二教,百姓并无排斥,且用钱粮为诱饵,加之之前的瘟疫,明教徒仗着有人懂些医术救治了一些百姓,便聚集了些信众,遇上农人械斗,被其利用,才有今日之乱。”梁彦祖是礼部部长,管着宗教之事,登莱之乱刚才他也想青衣卫之人打听清楚,于是便出列说道,这些宋杰都知道,他更多的是想殿中百官解释的。

    宋杰点点头说道:“梁部长说的不错,这是原因之一,不过在孤看来,并不是最重要的原因。”

    “登莱没有经历过兵祸,百姓对我们的依存不似其他州般高,相反登莱的乡绅占着六成以上的土地,说莱阳姓姚,在当地绝对没人反对,还有那马家,号称马半州,登州土地他们占了十之三四。”

    “有多少人要靠着他们吃饭,加上又明教的煽风点火,不乱才怪,这种劣绅才是祸乱的根源。”

    “王上,登州马家是良善之家,决计没有鼓动农人作乱之事呀。”这时葛辉站出来替马家辩解道。

    “葛公,你失仪了!”梁尚君冷声道。

    宋杰看了一眼葛辉,继续说道:“登莱和宁海三州看来需要整顿了一番了,葛公,孤不知道你与马家是何关系,这次民乱与马家有关,李元和青衣卫自然会调查清楚,是否清白孤只信证据,你就不必再多言了。”

    “还有,商票换土地之法应在各州推广,此事由丁平来做,朱来配合,如果有不愿意的,南边的大宋和北边的金朝他们皆可去。”

    宋杰寒声说道,这次民乱正好是推行土地国有化的契机,至少能够进一步扩大国有土地的占有比例。

    新收的滨棣二州早就因战乱没有什么人烟了,华国收入囊中后,几乎是全部属于国家的土地,其余地方也都是一边打一边推行商票换土地之法,只有登莱和宁海三州还未动过。

    因此宋杰才会第一时间先解除了登莱二州的州长职务,也是为下一步做打算。

    “好了,接下来我们不议律法,我们来议一议宗教之事,梁部长此事是你管辖之事,你先说说看。”宋杰说道。

    “回禀王上,我华国现有寺庙一百六十七所,道观六十二,供养比丘四千六百九十余,道士和女冠七百八十余,另有大食教(***教逊尼派)、明教、四果宗、金刚禅、净土宗等十余宗教,但信众无从统计。”梁彦祖整理了下思绪便回答道。

    “如此说来,我华国二百万民众,供养僧道有五千四百余人,嗯……看来这个数还不算多嘛,难怪有百姓要去信仰明教。”宋杰似乎自言自语的说道。

    按这个比例来看僧道只占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二五左右,也就是上万人才有不到三个是僧道,百姓的信仰复杂是理所当然。

    “从即日起,除佛、道和大食教以外,其余宗教皆不许在华国境内传播,若有违反者,丁口充作劳工,女眷罚为奴仆,家产一律充公。”宋杰又下令的道。

    今日的殿议宋杰借着登莱之乱算是独断了一回朝纲。

    殿中的百官也都噤若寒蝉,好在宋杰还算理智,知道佛道是不能禁的,至于大食教,宋杰另有打算。

    梁尚君见宋杰下了一系列的命令,也知道他是借题发挥,到此时应该也差不多了,于是上前问道:“王上,那立法和进士安置之事可否现在商议?”

    宋杰这时才坐下,然后笑了笑说道:“老师,暂时不议这些事,孤还有几件事要请教在座诸位。”

    这下连梁尚君都有些糊涂了,今日宋杰到底要整什么幺蛾子,定好的事情不议,是要闹哪般。

    “昨日孤在白家戏院遇刺,碰上了张安国派来的信使,其中有一人名辛弃疾,听闻他在北地算是轻年俊杰,便请到王府一叙,孤有问他大丈夫立于世间当如何。”

    “他给孤的回答皆是孔孟之言,并借用了横渠先生之言,孤也深为认同,其中有一句曰:为往圣继绝学,孤今日想问问,往圣之绝学为何,如何继之?”宋杰这时缓缓问道。

    这个问题抛出后,梁尚君一脸的狐疑,难道今日宋杰是要讨论礼教之法不成?

    难怪今日宋杰一脸不爽,原来除了登莱之乱,昨晚他还遇到刺客。

    殿中百官如此想道。

第一百四十九章 殿议(下)

    “郑迟坤,你是吏部部长,你先说说看。”宋杰点名道。

    “回禀王上,臣觉得往圣绝学是诸子百家之学,是洞察万物之道法,皆源于易,天皇氏创《连山》,地皇氏作《归藏》,周文王演《周易》,是先圣之学,老子继之有《道德经》,仲尼续作《春秋》定六经,《墨子》、《韩非子》集术之大成,《吕氏春秋》、《淮南子》启阴阳之说而兼儒墨,合名法,后又兵家诸法问世,医家救人,佛家渡人。”

    “我华夏之绝学可谓如繁星之浩渺,不胜枚举,横渠先生这话之意,是鼓励我辈众人当勤于学识,要做六经所未载,前圣所未言之事,其实是劝学之语。”

    “王上,您今日所问,可是有劝学之意?”郑迟坤道。

    “嗯,是,也不是。”宋杰微微一笑道。

    郑迟坤不是那种擅于揣摩上意之人,不过学识和人品倒是没得说,梁尚君选女婿的眼光还是不错的。

    听到宋杰的回答,郑迟坤只是微微一愣,然后便躬身一揖,回到自己的位子站定。

    “刚才郑部长说了前半部分,我华夏的绝学如天上繁星,灿若银河,却都有一个根,便是《易经》,黄老之学也好,孔孟之道也罢,亦或是诸子百家,皆源于易。”

    “易便是自然,是天道,是诸法之源,也是无穷无尽的变化和定数,老师,孤所言可对?”宋杰解释一番后,想梁尚君问道。

    “回王上,正是如此。”梁尚君回答道。

    “既是如此,那道家之易是黄老的说辞,儒家之易是孔孟的解释,诸子百家皆可解释易之理,只要说得有理便是学问,便是道理。”

    “由此孤是不是可以认为,只要是实用之理便可认为是易之表象,可以为术,进而为道,那名孤再问一句,这天地是因何而生,人因何而来?”宋杰又问道,然后看向梁尚君。

    “易之道始于一,是为太极,一而不生,故分而为阴阳此为二仪,阴阳合和而万物生,故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风俗通义》中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也,贫贱凡庸者縆人也。”

    “不过老臣觉得,人乃万物之灵,当是天地生,女娲作人之说多有牵强之意。”梁尚君答道。

    “老师此言甚是有理,人生天地间,是伴随天地而生,却是万物之灵,不过诸位可有想过人为何是万物之灵?”宋杰自问自答道。

    “若要相比较,人之凶猛不如山中猛虎,不过人可一枪解决,巨不过象也,人可驯之,游不过海中鲨,可结网捕之,因何?皆是因人有灵智,懂协作之道,善做工具以使之,故人之源于天地,而霸于天地,是为天演之结果。”

    “山中荒原多有狼群,然每每为一顿吃食所困,即便对于同伴也露出獠牙,而家中之犬,常有饱食之时,不过是驯化之狼,成了犬,因其自择而随人居,也是因犬主动适应演化之果。”

    “如此之事,也见于各禽畜,若人不驯之,它们还在山间草原各自觅食,恐有被饿狼猛虎捕食之虞,驯化之后,便有人保护,或食其肉,或耕田拉货,各有所用,这时人有意驯化之结果。”

    “《山海经》中有载千万种之物,为何如今寥寥,孤认为,古之天地有万物存之,或有飞龙火凤,或有擎天巨兽,而今单单只见人存于世,主宰着大地,缘何?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罢了。”

    宋杰端坐于交椅之上,侃侃而谈。

    其实宋杰如此说是要引出更深一层的意思,就是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然后引导大家思考我们将到哪里去。

    而关于我们是谁,我们从从哪里来,他告诉众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观,也就是对进化论的是想,他举了几个例子,如狗是自我演化的代表,牲畜是人类驯化的代表。

    之所以兜这么一大圈,根本原因还是因为要让这个时代的人接受后世的一些基本思想,那就必须引导人们接受与之相对应的三观,而且是用他们能够听得懂的道理去引导,这个过程不能太急,要举例子,讲事实。

    只有一批三观与他相近的人,才能够按照宋杰的思路去治国理政,才能让这个社会的思想进步。

    而由达尔文进化论演变而来的天演论是最为切合古人思维的一种自然观,是世界观的基础,天演论的思想暗合易经和道家的基本思想,由此为切入点在宋杰看来再合适不过。

    “王上的见识非凡,老臣佩服不已,王上今日所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确实符合天地之道,万物演化之理,老臣建议,可由今科进士组成翰林院,记录下王上所言,名为《上训》,并分发到各州县官员和各官学学子手上,作为科考之内容。”梁尚君这下总算弄懂宋杰的意思了,原来这位王上是想立言,以教化万民。

    不过今日宋杰所言还真让梁尚君等人刮目相看,至少之前的典籍中还没有出现过宋杰说的这些话。

    听到梁尚君如此说,宋杰心中顿时乐开了花,看来还是老梁懂他他啊,不过这时也不能表现得太过露骨,于是宋杰只是笑了笑说道:“老师言重了,孤今日不过是因为明教问题对宗教之事有所感触,说了说自己学习的经典后的感悟,这里少不了老师的教诲啊。”

    “至于编书是一定要有的,不过不能叫《上训》,孤还没有那般厚颜,孤之意是可让大家多研究古今圣人之绝学,求实求新,多想出利万民之策,今日之言不过是抛砖引玉罢了。”

    “刚才老师所言甚是,可将今科进士先编入翰林院中,先行编书的差事,若有优异者可放外官,或是进入各部之中。”

    宋杰这么一说便决定了这些进士的去处,先编书,或者说是先给宋杰立言,干得好的便可去地方或各部做官,要是干得不好,呵呵,那就继续编吧。

    接下来宋杰终于同意讨论立法之事,需要讨论的律法条陈,梁尚君和各部部长早已拟好,只等一条条列出让众人讨论,最后由宋杰拍板决定就行了。

    自古立法的原则便是要适应统治阶级的需要,具有强烈的阶级属性,而现在华国的统治阶级是以宋氏集团为首的官僚,以及依附于他们的大商帮和大地主,因此这部法律的核心便是鼓励工商业,发展农业。

    值得一提的是,梁尚君等人提出的条陈中特别增加了技术工人和军人的权利和待遇,这是优于这个时代的产物。

    殿中的百官绝大多数家中都有一些工商业,或者正想从事工商业,因此对条陈中的内容没有太大的异议。

    于是在华国乾元二年三月,华国第一部法律《乾元法典》出台,不过这部法典总体来说比较粗略,继承了《唐六典》的立法原则,又有着《宋刑统》和《续降制书》、《皇统制》的痕迹,同时也延续了君王的个人敕令的惯例,体现出王权对立法的绝对控制。

    华国立国后必须要有一部行至全境的律法,否则便会出现司法的混乱,不利于社会安定。

第一百五十章 “知行合一”

    殿议完后,宋杰便准备回寝宫休息,结果这时兵部部长徐元和刑部部长杜奎二人在宋杰回去的路上等候。

    宋杰有些奇怪的问道:“二位大哥,有事?”

    “王上,您让我干这兵部部长,我老徐觉得贼没劲,您还是给我几千人让我带吧,这每日都是案头文书,我都快憋出病来了。”徐元苦着脸说道。

    “呃……王上,我也是这么个意思,刑部每日都处理些偷鸡摸狗之事,老杜我也是看着头疼得要死,王上要不您帮我给换换,也让我去带带兵,还是打仗舒坦,这文官确实不是俺们这些泥腿子能干的事儿呀。”杜奎在一旁帮腔道。

    “胡闹,你们身为二品大院,这是想要撂挑子吗?”宋杰听罢,皱起眉头,并轻喝道。

    二人见宋杰有些发火,吓得忙跪下,头都不敢抬起,徐元嘴里说道:“王上息怒,王上息怒,我们不是撂挑子,实在是不是干这个事情的料啊。”

    “你们当初起事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荣华富贵、飞黄腾达,今日都做到二品官,怎么?难道想做我这个位子不成?”宋杰又虎着脸沉声问道。

    这个话说起来就有些重了,二人听罢脸都吓绿了,忙磕头道:“臣下不敢,臣下不敢,臣下该死,臣下该死啊……”

    “好了好了,当初大家起事可都是图着过好日子,小弟能得两位大哥相助,也是小弟的荣幸,让二位大哥各任两部部长,也是小弟本着有福同享的想法,今日二位大哥居然来跑来撂挑子,这不是不给小弟面子嘛。”

    “这六部部长的任命非同小可,现在又不是当初的义军,现在咱们已经建国了,做什么事情都得有法度才行,要是人人都跑来跟我说要换个位子坐,岂不乱套了?行了,你们先起来吧。”宋杰见二人倒头如蒜的磕头认错,又气又好笑,言语也软了下来。

    “是,王上。”二人这才站了起来,垂首立在一边。

    “现在你们二人还是先任着这二部部长,许多事情可让手下去做,遇到大事拿不定主意可直接来找我即可,等有了合适的人选,再来接替你们吧。”宋杰想了想才说道。

    二人见宋杰语气缓和下来,也没有再怪罪,这才轻吁口气,擦了擦额头吓出来的冷汗,对宋杰躬身一揖道:“是,但凭王上安排。”

    宋杰挥了挥手后,二人便快步离开。

    徐文和杜奎搞这一出,让宋杰倦意全无,于是吩咐亲兵让李康到书房见他。

    盏茶过后,李康小跑着到了书房,见宋杰在看书,便上前行礼道:“王上,您找我?”

    “嗯,云击社的那些刺客审问得怎么样了?”宋杰再次问道。

    “还是一口咬定是大宋史浩主使,我们已经上了几种刑具,一般人早就撑不下去了。”李康答道。

    “箫鸣什么来?”宋杰又问道。

    “这个……臣不知道,得去问问梁秘书长。”李康听宋杰问起箫鸣,却不知宋杰之意,便回答道。

    “你去问问梁彦宗,等箫鸣来了,让他来见我,你把云击社这些人的证词都准备好,到时候我让箫鸣把证词带给史浩。”宋杰说道。

    “是,王上。”李康一揖后道。

    “对了,让人去查一查徐元和杜奎,嗯……看他们最近都做了些什么,接触些什么人,有消息尽快的报我,还有调查葛辉与马家的关系,这件事你亲自去查,毕竟涉及到当朝司马,你可让李元先拿下马家人,然后仔细审问。”宋杰想了想又吩咐道。

    “是,臣下立刻去办。”李康忙应到。

    “嗯,去吧,哦,让人去把太师请来。”宋杰又道。

    李康接令离开后,宋杰依然在书房看着书,并让人泡了一杯浓茶。

    半晌后,梁尚君身着官服到了书房,身后还跟着一帮人,宋杰一看都是今科进士。

    “老师,来,这边做。”宋杰见梁尚君后,忙起身相迎。

    “老臣拜见王上。”梁尚君行了一礼,然后跟在他身后的进士们都跟着一起行礼。

    老梁是个讲究人,在这么多进士面前不会恃宠而骄,更不会倚老卖老,许多规矩都是在他的力荐下定下的,对于君臣之仪,老梁十分重视。

    宋杰知道了老梁的心思,让他行完礼后,便把他扶了起来,然后拉着他在自己书桌旁的椅子上坐下,其余进士便垂首站立着,宋杰的书房是以前的议事厅改的,容纳几十人也不会觉得拥挤。

    “王上,今日殿议之时,老臣提议设立翰林院之事得你首肯后,老臣便召集这些俊杰来商议,这才刚起了个头,你便命人来了,不知王上可有什么吩咐。”梁尚君坐下后便问道。

    “老师辛苦了,方才徐元和杜奎来找到我,说是要辞去部长之职,想回军中任职,被我给骂了回去,不过想到二人出身草莽,在六部中任职确实有些为难他们了。”宋杰说道。

    “王上,这两兄弟当初可是收了咱们不少银钱,后来投效王上后,你不追究反而给与高官厚禄,这还不知足,也罢,若是他们不想干,后面有的是人排队想做,王上也不必为难。”梁尚君听得宋杰说起此事,有些不平的说道。

    当初宋杰花了百万贯向这两兄弟买下莱芜县的土地,是为了安置无地和少地的下户和客户,当时徐元和杜奎还是一方义军首领,宋杰与他们的买卖属于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没有什么好抱怨的,宋杰也没有追究的打算,在立国后反而给他们两兄弟安排了二品部长做,也算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不过梁尚君对此还有些耿耿于怀,毕竟挨打时不见你,吃肉时你来了,搁谁身上都不舒坦。

    “呵呵……老师,毕竟他们是投奔我们的义军,往后这种情况说不定还会有,现在还不是让他们退下的时候,就当千金买骨吧,况且现在也没有特别合适的人选,再等等吧。”宋杰反而劝道。

    梁尚君并非不知道这个理,刚才的话不过是说给在座的这些进士听的。

    于是梁尚君点点头后便又问道:“不知王上对建翰林院有何打算?”

    “请老师来,正是商量此事,正好诸位才俊也在,那便一同议议吧,我打算编纂一本书,内容便是今日我在殿议中说提到的那些内容,书名暂定为天演论,需结合易经之理,融合道儒之说,意在倡导求真、务实之法。”

    “老师您是知道的,我们能够以一隅之地立国,除火器犀利,物产奇巧,便是百姓的拥护,此二者缺一不可。”

    “而物产奇巧与火器犀利离不开术,若要北上收复汉地,便需保持我们的优势,但术终为末流,应将术化为道,《礼记·大学》有言,物格而后知至,先术而有道,必须要格物而知道,如此便需要有众多的学子去琢磨这个道。”

    “当日我成立白衣卫便是这个打算,不过这个格物又包含甚广,比如韩衡善机关奇巧之物,师法墨家,孙喜的术是鲁班之道,老师你推崇法家,这些道皆来自格物,之前我们商议设立大学也是这个想法,而格物之基石便是求真、务实,只有找到物之真谛,才能了解其运行之道,进而以此道而行之,便能达到知行合一。”

    宋杰这里提出来的知行合一并不是后世的阳明心学的概念,在这里他只是借用了这个说法,其实是马圣人提出的实践论的观点。

    梁尚君听完宋杰的话后,有些意外的看着宋杰,俗话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宋杰在做了国王后,说话做事已经变得大不同,今日在殿议之时宋杰提出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话便让梁尚君有耳目一新之感,现在宋杰又提出了格物致知,知行合一的观点,更是让老梁暗自心惊。

    这位王上越来越让老梁看不懂了。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9681/ 第一时间欣赏我在大宋搞山寨最新章节! 作者:半园所写的《我在大宋搞山寨》为转载作品,我在大宋搞山寨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我在大宋搞山寨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我在大宋搞山寨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我在大宋搞山寨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我在大宋搞山寨介绍:
山寨商人宋杰意外魂穿到南宋初年同名富二代身上,却发现自己身在金统区,父亲被人谋害,家产被人觊觎,自己的小命也将不保,一入局便面临如此困境,如何破局?且看山寨商人如何步步为营,在宋金大行山寨之道改变历史……半园书友可以加Q群980688720,扫榻以待!我在大宋搞山寨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我在大宋搞山寨,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我在大宋搞山寨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