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我在大宋搞山寨TXT下载我在大宋搞山寨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我在大宋搞山寨全文阅读

作者:半园     我在大宋搞山寨txt下载     我在大宋搞山寨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一百九十七章 孤注一掷

    “仆散元帅,敢问你们打算围到何时?”宋军淮南、京东、河北招抚使李显忠有些不满的问道。

    “李军使,我军已经连续攻打三日,而你们宋军未动一兵一卒,怎么,攻击华国宋家军难道成了我大金朝一家之事吗?”仆散忠义反问道。

    “我军不防着华国宋家军的援军,你们能安心进攻吗?”李显忠冷哼一声反唇相讥道。

    “哈哈哈……好,那现在由我大金军队来防守宋家军的援军,你们来进攻这支孤军可好?”仆散忠义被气得笑了起来,遂说道。

    “你大金朝骑兵众多,总不能让我们的步兵来冲锋吧。”李显忠淡淡的说道,他猜到仆散忠义会这样说。

    “李军使,咱们今日不是来扯皮推诿的,若是如此还不如退兵,向华国投降,让大金和大宋都向华国称臣好了,还打什么打。”仆散忠义看着李显忠沉声道。

    “我大宋与华国以往本来无甚瓜葛,又都是汉人国家,即便是兵败,相信华国也不会让我们称臣的,最多就是以兄弟之国相称而已,我大宋能承认他们的正统,恐怕比其他事情更重要。”

    “而你们大金朝可就不好说了,你们与他们可是有着血海深仇,在下实在想不出什么华国会放过你们的理由。”李显忠听得仆散忠义的话后,冷冷的说道。

    “嘿嘿……李军使的意思,你们是不打算继续向华国用兵了?你们已经准备好和谈了是吧?”仆散忠义问道,声音低沉。

    “那要看你们大金能不能配合了,若是还像这几日一般,连这支两万人的孤军都打不下来,这仗便真没必要打下去了。”李显忠眯着眼睛看着仆散忠义说道。

    “你大宋可以与华国以兄弟国家相称?好,那我大金便臣服于华国,大不了我们退回长城以北,到时候看他们是先来攻打你们,还是来北边与我们死磕,看他华国国王宋杰是觉得北方寒冷的土地好,还是你们大宋的土地肥沃。”仆散忠义一副破罐子破摔的语气说道。

    “我大宋难道不能与华国划江而治?相信那位华国国王宋杰也不会拒绝吧。”李显忠语气淡然的说道。

    “我们宋金两国或许可以划江而治,说实话我们大金与大宋算是半斤八两,谁也奈何不了谁,此事我想李军使没什么异议吧,但你看看这个华国,才短短几年,我大金朝就在他们手里吃了多少亏,这次我们两军从海上进攻的二十余万人,都是大败而归,现在区区两万人,我们二十多万人已经围攻了十余日,还是未有寸功。”

    “试问李军使,就算我大金被华国所灭,难道你们还能独善其身不成?此种利害干系,我们两国朝廷早已达成共识,现在我们在此争论谁进攻谁防守,有何意义,难道等我大金国的士兵死光了,你们就能捡便宜不成?”

    “李军使,我觉得不能再拖下去了,这次我们两军一定要一举拿下这支孤军,然后再考虑对付华国援军之事,我的斥候已经来报,华国的援军已经在路上了,若是再迟疑下去,恐怕就没有机会了。”仆散忠义深吸口气,忍住心中的不满,对李显忠说道。

    李显忠听罢没有再说话,仆散忠义说的这些道理他都知道,但他心里打着的小九九相信仆散忠义也明白,他是想保留实力,即便最后败了,大不了大宋赔款割地就是,反正这事他们已经驾轻就熟了,但官家给他的这支精锐是大宋这些年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不能真就折在这里了。

    “仆散元帅,华国宋家军的火枪和火炮之利,我们现在没有更好的对付办法,除了用人命去填,便是你们的骑兵有些优势了,确实不是我大宋军不愿意配合,前几次数万人的进攻,我们损失的士兵你们也看到了。”李显忠斟酌着说道。

    “他们的弹药也有限,总不能打不完吧,等他们把手里的弹药都打光了,我们不就可以与他白刃战了吗,而且不是还有李灿的四万人可以调动吗?何不让他们打一波进攻,他可是你们大宋封的徽王啊。”

    “何不让他们打前锋,我们的骑兵紧随其后,你们大宋的步兵压阵,这样总可以了吧。”仆散忠义说道。

    这时李显忠有些迟疑了,今日他来找仆散忠义并没有通知李灿,倒不是不信任他,而是现在大宋册封了李灿为徽王,他也不能指挥得动他。

    见李显忠犹豫,仆散忠义有趁机说道:“今日我们便一同去拜会这位徽王殿下,向他陈述利害,若是我们败了,首当其冲的便是他,我就不信他不想保住他的王爵,不然就凭他那几万人,宋家军不用一个月便能灭掉他。”

    李显忠此时不再犹豫点点头,然后叹息道:“那就请仆散元帅与我一道去见见这位徽王殿下吧。”

    ……

    李灿此时十分后悔,他本来以为有宋金的二十万大军解决李康的两万人不是问题,结果宋金围困了十余日,死伤三万多人,硬是没有靠近宋家军阵地的百步之内。

    他一直都提醒过仆散忠义和李显忠,宋家军的步枪和火炮都是依靠弹药,只要不停的发起攻击,他们手里的弹药消耗殆尽,便只能肉搏,所以即便死伤七八万人去消耗宋家军的弹药也是值得的,到时候即便宋家军派出援军也不会超过三万人,他知道宋家军的军队数量有限。

    到时候宋金剩余的大军加上他的四万部队与两三万宋家军对峙也能保持不败,这样他的位置就稳当了。

    李灿不会不知道宋金同意把他扶上王位,并不是他李灿有什么特殊才能,不过是他手里有一支两万人的火枪队,在面对宋家军时还可堪一战,而且大宋和大金都需要这样一个对华国的缓冲之地。

    所以李灿在一开始对直接进攻李康的部队一再推迟,现在仆散忠义和李显忠找上门来了,他就是想再次推脱也没有理由了。

    别人都说了,如果再攻不下他们便撤军,到时候他的四万人便要面对数量相差不多的华国宋家军,结果不用说也知道。

    于是,李康的这支宋家军面临了一战极为惨烈的进攻。

    乾元四年,六月初三凌晨,已经十日都没有睡过一个好觉的李康,眼中布满了血丝,他是被亲卫叫醒的,说是宋金大军又发起了进攻。

    听到此话,李康一骨碌爬了起来,然后跑到战壕边,用单筒望远镜看向战壕外。

    夏日的早晨天亮的较早,李康看到四面八方都是宋金的军队在向宋家军的阵地靠拢,这次宋金联军给人的感觉是大军全部压上,似乎他们也打算孤注一掷了。

    李康立即下令,全员准备战斗。

    “胡德安,还有多少炮弹?”李康大声询问炮兵炮兵指挥使胡德安道。

    “军都,还有炮弹三百二十发,可以发起十轮炮轰。”胡德安立马报了个数。

    三百多发说起来很多,但最多也就够宋家军二十五门炮发射十来轮攻击,对于一场战斗来说差不多够用了,但这次打完就没有了,况且每个士兵手里的子弹也只有五发左右。

    不过好在宋金的火炮已经起不到作用,每次当他们开始发炮后,便会被宋家军的火炮重点照顾,不是哑火了,便是不敢再往前推进了。

    李康听后轻轻点头,然后大声的对战壕中的宋家军说道:“兄弟们,今日便是我们为华国,为王上尽忠之时,现在宋金大军已经集结,我们手里的弹药也不多了,但是我们还有刺刀,只要我们还有一口气在,便要多杀一个敌人。”

    说罢,李康带头唱起宋家军的军歌:

    “吾站在烈烈风中,恨不能,复我神州一统,望苍天四方云动,剑在手,问天下谁是英雄,吾心中义为重,悲欢共生死同,愿用身躯头颅,换来天下大同,吾心中勇为荣,我的血向天涌,今生吾等称雄,守护八荒苍穹。”

    李康的声音极为沙哑,他们被困在这里十几天了,吃的是干粮,水只能就地挖坑寻找水源,所幸每一名士兵都带有工兵铲,挖了数米终于找到一点地下水,但水量不够,一万多人只能紧着喝。

    即便每个人的声音嘶哑,但透露出的那股气势却传到了数里外的宋金军中,也传道了宋金将领的耳朵中。

    仆散忠义、李显忠和李灿都忍不住皱起眉头。

第一百九十八章 杨驿店血战

    宋金将领有些太高估他们的军队,而且也太低估了华国的宋家军,一般的军队在伤亡超过三成的时候基本上就会奔溃。

    毕竟都是血肉之躯的人,而且都是为了当兵吃粮而已,这个时代的普通士兵大多数没有为了君主和国家必死的决心。

    而宋家军的情况有些不同,他们的中层军官大部分了来自宋家和颜神城以及淄州,是华国的既得利益者,因为华国的存在他们的家庭或家族才有了足够的土地和财富,而士兵大多来山东的流民,因为华国的土地安置政策,让他们的家庭有了数十亩甚至是上百亩的土地,许多的士兵家中之人还在各大商帮中做事。

    如果他们投降,他们的家人会受到鄙视,永远都抬不起头来做人,他们的土地也会被收回,而且许多人都是从宋杰造反开始便跟随,一直到华国的建立,他们中有许多人的亲友都死于金兵的战火。

    这让宋家军的精锐对华国和宋杰有着极高的忠诚度,加上华国对阵亡士兵的安置十分优厚,而且还会让他们的名字被刻在功勋碑上,享受朝廷和百姓的祭祀,所以宋家军的精锐部队很少有投降和临阵脱逃的。

    这次宋金大军也学聪明了,并没有排成密密麻麻的军阵向宋家军发起进攻,而是相对分散开来进攻,就是为了避免宋家军的火炮轰炸对密集的队伍造成过大的伤害。

    当宋家军打出数轮火炮攻击后,宋金军队的伤亡远远小于之前队伍密集时的数量,这也让宋金的将领看到了取胜的希望。

    站在战壕中的李康也看到了宋金军队在队形上的变化,于是他下令让炮兵停止攻击,并让炮兵把炮弹和火炮集中在一起。

    炮兵营指挥使胡德安知道,李康这是在做最坏的打算,如果被宋金大军杀进来,炮兵便要引爆这些炮弹炸毁这些大炮,这是宋家军炮兵不成文的规定,就是为了避免让火炮落入敌人手里,成为攻击自己同袍的利器。

    “各军准备,先瞄准骑兵和火枪兵射杀,记着,瞄准了打,不要浪费一颗子弹!”李康拿着望远镜观察了许久后便下令道。

    此时的宋金联军的步兵分散开始前进,但骑兵却没办法夹杂在步兵中一起进攻,要么是骑兵在前阵发起冲锋,步兵压阵,要么以骑兵为箭头,步兵从两侧配合,或者是弓箭兵或炮兵在前,先行发起远程攻击后,骑兵再发起攻击,随后步兵压上。

    这是这个时代进攻方用得比较多的方式,当然各兵种如何穿插和配合,要根据当时的地形以及对方的兵种和阵型来做出调整,战争本就是一门艺术,况且战场上形势变化莫测,决定战争胜负的除了武器还有许多因素,但士气却是必不可少的。

    这一点宋家军并不缺少。

    宋金在大规模引入火枪后,基本淘汰了弓箭,除了大宋的军队还保留了射程极远的神臂弓和床子弩,其余便是长枪兵。

    这次宋金大军发起的进攻把骑兵排在面对宋家军阵地的正东方,这一边是一片一览无余的田地,剩下三面交由步兵发起进攻。

    当宋家军停止了炮击后,金兵的铁骑便率先发动了攻击,六月的清晨,尘土飞扬。

    三万骑兵同时奔腾而来的气势给敌人带来的心里压迫,让身经百战的宋家军都有些心颤。

    宋金将领这样的排列有些讲究,让骑兵来吸引大部分宋家军的火力,然后其余三面的步兵有以火枪兵打前阵,这些火枪兵大部分是手拿线膛枪的士兵,在离宋家军百步左右便可以发起攻击,而且他们人数远远多于防守的宋家军,只要让他们靠近,便能利用人数的火力优势打得宋家军抬不起头来。

    仆散忠义把骑兵作为吸引火力的决定也让他决定肉痛不已,毕竟骑兵是各兵种之王,也是最金贵的,如果这次骑兵伤亡过大,他还真不知该如何回去给完颜雍交代。

    但舍不得孩子套不择狼,这个时候仆散忠义没有选择的余地。

    当骑兵还有两百步的时候,李康下令开枪。

    一时间枪声大作。

    面对骑兵的这边阵地上用于对付骑兵的宋家军军人有五千余人,他们手里最多的只有六、七发子弹,李康下的命令是让这个方向的守军打完手里的子弹,誓要把这些骑兵都干掉。

    所以这些宋家军的战士没有保留,对着骑兵就是一通连射,五发子弹在顷刻间便打完了。

    而进攻的骑兵有大半都被击中,或是马匹中弹,有些摔倒的马匹绊倒了后面的骑士,一时间金兵的骑兵人仰马翻,三万骑兵成片的倒下,战马发出了凄惨的嘶鸣,骑士的惨叫充斥这整个战场。

    仆散忠义痛苦的闭上眼睛,他知道他的骑兵基本上完了,他们几乎是用一人一骑换宋家军的一颗子弹,他觉得十分的憋屈。

    其余三面的宋金大军看到了骑兵的惨状都有些发怵,他们进攻的节奏明显的停滞了一下,就在这时,宋金各自吹响了他们的冲锋号角,步兵开始疯狂的往宋家军的阵地跑去。

    整整十万人的宋金军队,向着方圆两里的宋家军阵地靠近,他们口中大喊着,以宣泄心中的恐惧。

    三百步、二百五十步、两百步、一百五十步……

    宋家军的战士一直没有开枪,他们在等李康的统一命令。

    终于,宋金联军跑到了离宋家军一百步的地方,李康下令开枪。

    步枪的声音再次弥漫了战场。

    宋金联军前排的士兵一簇簇的倒下,接着宋金联军中有人开始射击还击了。

    宋家军开始出现了伤亡,不过好在只是零星的伤亡,并不影响整个宋家军的还击。

    宋金联军并没有停下来的打算,前面的人被击中倒下,后面的人看都未看一眼,便径直向前冲去,他们后面的督战队每人都拿着火枪,若是有人后退便会被一枪解决。

    由于宋金联军的排列变得松散,宋家军的攻击并没有以往那边好的效果,宋金联军的步兵已经离宋家军的阵地只有五十步距离了。

    而宋家军的战士也只是麻木的射击,拉枪栓,再射击,直到枪里的子弹全部打光。

    “全体都有,上刺刀!”李康抽出佩刀,大声下令道。

    尽管宋金联军的伤亡已经十分巨大,但还是有大量的士兵前仆后继的冲上来。

    当李康下令宋家军将士上刺刀后,不等宋金的士兵靠近,他们便跃出了战壕,义无反顾的冲向宋金大军中。

    双方进入了残酷的肉搏战中。

    一时间两股洪流交汇在一起,不断有人倒下,宋家军的将士逐渐被淹没在另一股的洪流中。

    这时,不远处响起隆隆的炮声,声音如同死神的呼啸,一阵接一阵。

    已经跃出战壕的李康完全没有在意这个炮声,而是双手挥舞着大刀狠狠的砍进一个宋兵的肩膀上,那人发出一声惨叫,便见他的右肩膀血肉模糊,然后倒了下去。

    炮声还在继续,接着便是密集的步枪响声,这个声音越来越近。

    李康这时发现身边的宋金联军居然开始撤退了。

第一百九十九章 战损

    李显忠十分惋惜的看了一眼战场,然后骑上马,头也不回的往南疾行而去,随他而去的还有他的亲卫数百人。

    仆散忠义与李显忠一样,听到宋家军独有的炮声后心都凉了,他知道宋家军的援军已经到了,现在要消灭掉李康这支部队几乎已经不可能了,于是仆散忠义下达了撤退的命令,向北撤退。

    就在李显忠和仆散忠义一南一北的跑去之时,李灿也开始逃跑,他逃跑的方向也是南边,身边只有百余人的亲兵护卫着。

    李灿在李显忠和仆散忠义的压力下,同意把他的四万人投入到进攻中,这也是无奈之举,是为了荣华富贵必须要做出的赌博。

    赌赢了,他就是大宋封的徽王,赌输了,他就将一无所有,甚至是死无葬身之地。

    就在李康率众与宋金大军开始了白刃战时,李元的二万援军终于赶到。

    从颜神城到杨驿店,李元大军只花了三天时间,主要是渡河花了大半天,不然还会更快,对于急行军,宋家军优势明显。

    宋家军的将士营养充足,比之宋金的普通士兵,从身体素质上要强上许多,加之宋家军是每日都有操练,比宋金的五日或是十日一操,战斗技能也要强上许多。

    李元也没想到他一来就遇到宋金大军对李康部发起了孤注一掷的攻击,于是他果断下令让炮兵无差别放覆盖炮轰宋金大军的后军,造成了宋金大军后军的崩溃,接下来他命宋家军以五人为一队向宋金大军发起了进攻。

    这支宋家军弹药充足,加之是突然加入战场,很快便占据了优势。

    等到宋金的将领陆续开始跑路,宋金的进攻便已经瓦解。

    李元所率的生力军并不以打垮宋金大军为目的,他们现在都知道一个俘虏就是二十元华元,他们岂会放过这样的机会,于是五人一队的宋家军开始满地的追击宋金大军。

    大家都是步兵,宋金的士兵哪里跑得过天天越野跑的宋家军,加上李康见援军到了,立刻命令他所率部众加入了追捕俘虏的行动中。

    一直到下午申时,这场战斗才结束。

    李康先是让人清理伤亡情况,这才发现原本两万人的部队,现在不足七千,这次战斗中便有八千多人阵亡,战损超过了一半。

    不过宋金联军的损失更大,他们光是阵亡就超过了四万人,被俘的有九万多人。

    看着满地的尸体,李元和李康两兄弟的手紧紧握在一起,两人都面色铁青,眼中有着雾气。

    他们并没有俘虏到宋金的将领,特别是造成这次宋家军如此大伤亡的叛徒李灿,都不见了踪影。

    “元哥,接下来怎么办?王上可有交代。”李康问道,他与李元是堂兄弟,便直接问道。

    “王上让我务必要救出你们,哎,要是能早一天也好啊,我们也不会牺牲怎么多的兄弟了。”李元有些自责的说道。

    “元哥,这事不怪你,都是那个李灿,我一定要把他抓住,用他的狗头祭奠阵亡的将士!”李康紧捏着拳头,咬牙切齿的说道。

    李元点点头说到:“后面还有大批运输队和五千精兵要赶来,估计这会儿已经快要渡河了,我们休整几日再做打算。”

    “王上说了,先占领南京路,再南下攻宋,他们要策反投靠我们的人,我们就要打得他们服,他们不是要立一国吗,我们就从他们身上打下一国的地盘作为赔偿。”

    李元的声音充满了寒意,他没想到李康这里损失如此大,两万人,剩下七千余人,这个损失都快赶上颜神城保卫战了。

    ……

    宋杰接到李元的战报后,心中也是烦闷不已,李康这支部队基本上被打残了,于是他找来葛辉、徐元和杜奎商量,准备再招募两万人的军队,他现在打算扩大战果。

    宋金联军通过海上和陆上投入了超过六十万的部队,现在基本都宋家军打败,并被抓了三十万的俘虏,现在宋杰判断宋金没有进攻华国的力量和勇气了。

    这个时候宋金已经从攻方变成了守方,华国应该趁此机会尽量多的夺取地盘,当然宋杰还没有狂妄到兴起灭亡宋金的打算。

    当然,现在的宋金两国现在并没有伤及根本,即便宋家军有武器优势,但这次李康部出现如此大规模的伤亡,更加证明先进的武器并不能决定宋家军就能横扫天下了。

    要灭一国,需要考虑太多太多的因素。

    也暴露出宋家军极度依赖后勤的问题,但这是无法改变的,近现代军队都对后勤要求极高,宋杰唯一能做的便是加大基础设施的修建。

    都说真理只在大炮覆盖之内,那华国的统治便在宋家军的脚步丈量之下,而宋家军要丈量土地需要粮草和弹药,这依赖于良好的交通。

    还好,现在有了三十万的劳力,他们将是华国境内修路的主力。

    想到李灿的背叛,宋杰立马给朱来和辛弃疾去信,让他们把王友直的部队收编,并让王友直到朝中任职,担任国防部的副部长。

    对于辛弃疾,宋杰还是无条件的信任,这种信任来自于历史的经验。

    虽然宋家军在四处开战,但战争对于华国境内的影响十分有限,今年百姓忙着收夏粮。

    得益于宋杰大力修建水坝和大棚技术的推广,今年华国没有出现灾荒,粮食再一次丰收,而且今年的粮食产量比去年提高了一成半,华国的百姓的脸上也洋溢着笑脸。

    这已经是连续三年丰收了,华国的公仓中都储满了粮食,各地政府还在新建公仓。

    根据各地的统计,新附十二州府有户五十八万,人口二百六十余万,加上原来华国的十一州一百九十万人口,现在华国统治的地盘有四百五十万人。

    即便是这样,华国公仓中储备的粮食都够全国人食用一年了,如果明年只要不是有大灾,百姓便没有饿肚子的风险,这样华国的统治才可能稳固,工商业才有可能发展起来。

    其实除去公仓,原来华国十一州的百姓家中大都存储了两年以上的粮食,加上宋杰今年让粮价下降了一成,百姓卖粮食的意愿并不强烈,有的人家储存的粮食就是三五年都够了。

    在这种情况下,宋杰让农政部在部分地区推广种植一些经济作物,如甘蔗、大豆、油菜以及扩大桑麻的种植,也可以在大棚里种植蔬菜。

    而且宋杰准备在农户中大力推广养殖,特别是肉猪的养殖。

    宋金时期猪肉是底层百姓肉类食品的主要来源,而且价格也不高,即便是这样,许多的下户和客户也是许久才能吃一次肉。

    而羊肉和牛肉只有富人才吃得起,其中以羊肉为主。

    当然除了猪牛羊,百姓还会食用鸡鸭鱼和各种野味,现在宋杰便是希望农政部能够推广禽畜的养殖。

    丁平是负责农政的副相,此事交给他去办理,免得他整日都要向宋杰抱怨修路的事情,宋杰有时候听得脑袋都大了。

    再说,只有当百姓吃饱,吃好后,才会有经济的繁荣,这是谁都懂的道理。

    没过多久,北边的朱来和辛弃疾送来军报,宋家军已经占领了河北东路的河间府,并将王友直的三万重新筛选后留下了一万二千人,再打乱编入了宋家军中,被淘汰出军中的人,他们打算每人分至少一百亩田地,若是有军工的,根据宋家军的规定给与土地和银钱的将领,这不来信就是问宋杰要钱的。

    宋家军占领河间府的府治河间城后,便打算进一步向农村进军,哪里还有多处猛安谋克军寨,金兵在此还保留了大量的兵力,不过宋家军的兵力有限只能先控制住主要的城池,还无法把势力深入到乡村中。

    南边的李元也来信,他们修整后,便准备向开封府进军,李元打算先占领开封府,再攻占周边的州府。

第二百章 更重要的事

    夏收刚过,雨就下个不停。

    宋金派出使臣来讲和在宋杰看来是意料之中,为此华国的高层也基本上达成了共识。

    金廷派出的使者仍然是那名叫纥石烈良弼的人,时任开封尹、河南都统。

    大宋的使者名叫卢仲贤,是淮西安抚使干办公事,职务类似于军区秘书,此人三十余岁,身量不高,但看起来颇有些精神。

    宋金都提出了停战的要求,而且都愿意赔偿,大宋提出来的条件似乎有些儿戏,他们只愿出十万两白银赎回被俘的十几万宋军。

    在宋杰看来这些俘虏还不到一两银子一人。

    金廷的条件是按照之前的承偌将南京路交给华国,并希望华国能从河北东西二路退兵,他们也愿意出十万两白银赎回俘虏。

    不过宋杰都没有见他们,这些条件都是通过梁彦祖传达的。

    得知了宋金提出的条件后,宋杰不置可否的笑了笑,给梁彦祖交代道:“这宋金两边的朝廷好像没什么诚意呀。”

    “彦祖兄,你告诉他们,赎回俘虏之事就不要想了,而且这赔款也太少了,这是打发要饭的吧,没有两百万两的赔偿,免谈。”宋杰说道。

    “两百万两?这……恐怕他们不会答应吧。”梁彦祖楞了一下说道。

    “我的底线是两国各赔偿一百万两白银,大宋割让淮南东路给我华国,与金朝除保持现在各自控制的土地,他们必须要把南京东路和河北路都给我们,没有商量的余地,不然我们阵亡了上万勇士便是白死了。”

    “让朱来和辛弃疾他们做出出兵的姿态,再给金廷些压力,那个纥石烈良弼不是开封府尹吗,告诉他,立马退出开封城,让整个南京路的金兵撤到黄河以北去,不然我们便增兵北上攻打他们的中都。”

    “通知李元和李康,让他们加紧围攻开封,占领后立马南下攻打大宋的淮南东路和淮南西路。”宋杰沉声说道。

    “王上,现在要攻打大宋吗?”一旁的葛辉问道。

    “本来我不打算现在就南下攻宋的,不过这次大宋与金人勾结对我们动了兵戈,而且还策反了李灿,让我们损失不小,那位刚继位的赵官家和他手底下那帮大臣今后还不知道会整出些什么幺蛾子,不给他们些教训,恐怕他们不会老实。”宋杰语速缓慢的说道,不过语气中的不快,让一众大臣都明白,这次宋杰对大宋的作为是动了真怒了。

    “王上,若是让李帅南下,那我们腹地便会兵力空虚呀。”葛辉有些担忧的说道。

    “新募的士兵怎么样了?”宋杰问道。

    “两万人已经招募齐了,现在百姓对参军积极性很高,刚完成一个月的新兵集训。”葛辉回答道。

    “从守卫颜神城的老兵中挑选五千人到新兵中任职,带着这些新兵去单父,这一路还可一边练兵嘛。”宋杰交代道。

    “这……王上,这些新兵刚训练一月怎可上战场?”葛辉不解的问道。

    “放心吧,宋金都没有兵力来进攻了我们了,留守开封的金兵只有七八万人,他们不敢来,这段时间不是一直下雨嘛,他们的火枪可不像咱们的新式步枪那样,雨天也能打响。”

    “让新兵成长的最好办法便是实战,可以一边拉练一边实战,一个月,打枪应该没问题了,基本的防守应该学会了吧。”宋杰又说道。

    “可是,王上,若是金人真的铤而走险,我怕新兵没有经验难以抵抗呀。”葛辉再次担心的说道。

    “那就让吴彪子从登莱、莒密,加上青州调五千防卫军过来,给他们发新式火枪,一万老兵带两万新兵,怕什么!”宋杰摆摆手道。

    “那是否还要招募青壮做运输队?”葛辉又问道。

    “嗯……去济南和东平招募吧,三万人的民壮应该够了,抓紧时间去办,总得要给他们一些军事上的压力,议和议和,不得边打边议嘛。”

    “对了,坦之兄,这段时间雨水多,你要防着洪灾,特别是小清河流域,这一线的水利工程一直没有建好,应当特别提防才是。”宋杰回答了葛辉的问题后,便又向丁平交代道。

    乾元四年的夏天,雨水似乎特别多,有些地方还出现了泥石流,好在夏收在六月便已完成,晚稻已经种下,影响有限。

    现在华国的大部分土地,属于两年三熟,是稻麦连种,即冬小麦在四、五月分收获后,赶在六月前种水稻,这种水稻是夏种秋收,一般是在十到十一月份收获,它收获后立马再种上冬小麦或油菜。

    大棚在冬季还会种上蔬菜,华国政府也建立了许多育种育苗的大棚。

    当然有大棚的土地是一年两熟,目前华国政府推广种植的占城稻,产量远远高于一般的土地,一亩大棚土地每年水稻产量接近八石,即单季平均亩产四百多斤。

    而一般的土地,单季亩产只有二百多斤。

    搭建的大棚成本比较高,宋杰算过账,按照现在的粮食价格,农户搭建一亩大棚花费的成本大约需要一百五十华元,农户要十年左右才能收回成本。

    为了防止土壤不变的贫瘠,此时华国政府已经推广作物轮流种植,以旱田和水田轮作,豆科与非豆科轮作,大株型与小株型轮作,搭建了大棚的农户并不能每季都是种植高产占城稻等作物,所以这个时间耗费较长。

    因此即便华国政府极力推广,并提供长期的贷款,大棚占的比列也没有超过二成。

    宋杰也在让宋冒贵牵头再建一些玻璃窑,以降低玻璃的成本,毕竟玻璃是搭建大棚的主要材料。

    ……

    交代完一众事情后,宋杰便走出尚书房,今日他要赶去白衣卫一趟,韩衡昨日来告诉他,因为采用黑乌石制作的那种硬度极大的刀具,现在对蒸汽机的改良有了进展,已经按照宋杰最初的图纸再次制作出一台蒸汽机,而且从韩衡激动的表情可以看出,应该效果不错。

    宋杰想到蒸汽机这种划时代的发明出现,他也跟着兴奋不已,这将开启一个全新的时代,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

    因此宋杰对宋金派来和谈之事也不是特别在意,对于蒸汽机来说,与宋金的战事还真不算什么大事,再说现在宋家军已经占尽了优势,如何打,打多久,已不是宋金朝廷能够决定的事情了。

    白衣卫和军工坊都在南台山水坝,现在已经修建成一座小城,宋杰将之取名为格物城。

    从王府乘坐马车过去一个时辰便到,当宋杰到了格物城外时,韩衡已早早的在等候这宋杰。

    “韩衡,东西在哪儿的,快带我去瞧瞧。”宋杰下了马车便迫不及待的问道。

    “王上请跟臣来。”韩衡满脸笑容的说道,然后躬身往一侧抬了抬手,示意宋杰跟他走。

    穿过白衣卫的一排房屋,到了后庭之中,宋杰便看到一个小窑,有些像炼钢铁用的铁炉,上面有一个圆柱形的锅,直径约一尺五寸,高约两尺,盯上是密闭的盖子,两根小臂粗的铁管连着圆柱形的锅盖。

    一根铁管十分长,一端通向一个两层的铁盒子,由两个铁管相连,两个铁盒子各有一个连杆连接组件,组件与一个飞轮相连。

    另一根管子比较短,上面塞了个木塞子,应该是用来加水的,

    大铁锅的底部有一根拇指粗的小管子一直呈L型,上半截用玻璃管套住,玻璃管是密闭的。

    宋杰一看便知道玻璃管是用来测量锅里水量的设备,这应该是韩衡借用了宋杰发明的温度计想出来的办法。

    这台蒸汽机几乎是复制了宋杰的图纸的产物。

    不过宋杰的图纸是他臆测的东西,他也没见过老式的蒸汽机,只是借用了缝纫机的原理,加上他的想象画了图纸。

    上次给韩衡提出建议不久,没想到他这么快就又做了一个出来。

第二百零一章 新时代的希望

    “王上,您得先等等,这水还没开。”韩衡搓搓手辛奋的说道。

    “这一锅水得烧多久才开,你就不知道在管子的一端做一个可以移动的连接管,用的时候卡上去就行了。”宋杰看了一眼韩衡设计的蒸汽机后,先是心头一喜,不过很快就发现了一个问题。

    连接滑阀室那根输送蒸汽的管子是固定在上面的,如果要停止机器的运转便得把锅炉的火灭了,不然他就会一直不停的动,直到燃料烧完,于是宋杰便直接指出这个设计的问题。

    让连接滑阀室输送蒸汽的管子变成活动的即可。

    韩衡先了楞了一下,然后看着蒸汽机出神,没过多久,他便知道了宋杰的意思,然后他高兴的对宋杰说道:“还是王上英明,臣就没想到这点。”

    宋杰只是笑了笑,然后说道:“这都是小细节,就是我不说,过段时间你也会发现的。”

    宋杰觉得最难的地方便是各个部件的连接问题,特别是对气缸和滑阀室的封装问题,不过这点韩衡很好的解决了。

    主体的气缸和滑阀室,韩衡用的是类似于做炮管那样,用的水力钻头钻出主体,留出足够的厚度,然后根据气缸的外径尺寸,把用于密闭的盖子用倒模的方式倒出来。

    接下来在气缸和滑阀室两端的外侧面钻许多孔,这个孔要做到外细内粗,然后用烧得通红的铆钉把盖子钉上,大力锤打,让铆钉进入后挤满气缸和滑阀室被钻出孔里的空间,最后又用烧化的铸铁再封一次接口处。

    这在以前十分不容易做到,但自从黑乌石能够制作成各种刀具后,韩衡便能够根据需要,利用不同尺寸的转头进行钻孔,而且刀具的磨损也比以前小了许多。

    这还极大的提高了步枪和火炮的生产效率,让废品率也降低不少。

    “王上,臣真的觉着您就是鲁班转世,这样的神器都能被您想出来。”韩衡一脸谄笑的说道。

    这时一个声音说道:“王上是紫微星转世,怎么会是鲁班呢,韩衡你小子连马屁都不会拍。”

    宋杰转头一看是孙喜带着谭木匠到了。

    “谭伯,喜哥,你们来了。”宋杰跟二人打着招呼,两人也连忙给宋杰行礼。

    “王上,今日听闻你来,我就知道你是要看看这蒸汽机的,此物精妙绝伦,真的是精妙绝伦啊。”

    “几年前你说让韩衡试着做它的时候,老朽还觉得容易,没想到真做的时候,可是困难重重啊,你看韩衡头发都掉光了。”谭木匠有些感慨的说道。

    宋杰这才仔细看了韩衡一眼。

    韩衡早就没有以前那个少年的模样,脸上黑黑的,不知是煤灰还是被晒的,看起来像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头发稀疏,也未戴冠,一身的衣衫也是脏兮兮的,哪里看得出来这位就是华国白衣卫的指挥使,官居二品的大员。

    其实韩衡这时才二十五岁。

    “韩衡,真是辛苦你了,哦对了,你还没娶妻是吧?”宋杰这时仿佛想起什么,便问道。

    韩衡听得宋杰问起此事,有些不好意思的抓抓有些少得可怜的头发,然后笑嘻嘻的说道:“这不没时间嘛。”

    “那我就让王后给你张罗一门婚事可好。”宋杰说道。

    “嘿嘿……臣都听王上的。”韩衡不好意思的点点头道。

    这格物城中除了一些工人的家属在负责洗衣做饭的工作外,基本上都是男人,因为军工坊这一年多基本都是十二个时辰三班倒连轴转,这里的工人许多都没成家。

    想到此,宋杰向孙喜问道:“格物城这边许多工人都没成家吧?”

    “是的,王上,进了格物城,没有允许不得离开,除了本身有家室的工人外,其余的人哪里有机会娶妻。”孙喜回答道。

    “嗯……这可是件大事,得想办法让工人们都娶妻成家才行,要不然恐怕会出问题。”宋杰想了想道。

    军工坊和白衣卫的薪俸是华国各个体系中最高的,工人最少也是每月十五个华元,熟练的工人至少是二十华元。

    现在华国的标准,每月收入低于三华元的家庭便属于下户,这其实就是温饱线,三华元刚好够一家四到五口买一百八十斤米,按每人每月四十斤米来计算,刚好够吃饱。

    超过了三华元的家庭便是中户,而所得税的征收.asxs.是六华元,每月收入超过十五华元的便是上户,这个比列在华国只有三成多一点。

    因此军工坊中的工人和白衣卫的卫兵都是上户,若是放在外面娶个媳妇是件十分容易的事情。

    不过军工坊和白衣卫管理十分严格,没有重要事情是不允许出格物城的。

    但是,放着这么多年轻小伙子在一个地方,又没机会讨老婆,时间长了难免会出问题。

    他们不像宋家军的士兵,还有机会在家人的介绍下找媳妇,军中还有专门的嫁娶假期,而且华国的百姓都已把女儿嫁给宋家军的将士为荣,所以宋杰到没有特意关注过宋家军将士的个人问题。

    现在听孙喜说起格物城中的这些工人和白衣卫,他才发下问题,而且是大问题。

    “王上,其实咱们城里的这些小子要找媳妇不是难事,难的是保密问题,我也会隔三差五的会给一些熟练工人在咱们颜神城中物色些,不过臣又不是媒婆也不是月老,也管不了恁多人的婚事。”孙喜说道。

    “哟,没想到咱们的孙指挥使还干这营生?你是不是收了不少牙钱?”宋杰听罢不由得笑道。

    “王上,冤枉啊,臣这可是为了稳定着想,你想嘛,这些熟练工人每月拿着不低的俸禄,身边有没个女人,这人活着可就没什么图的了,这不臣便想着,谁要是干得好,就给介绍一门亲事,这不也是一种激励嘛。”孙喜连忙解释道。

    “哈哈……好你个孙喜,这方法倒是不错,这样,现在王府有一百五十个宫女,等回去了我便让地方再次挑选宫女,然后把身价清白的送到格物城中来,就算是赐婚吧。”宋杰笑道。

    “啊?王上,您要把宫女送到格物城来?那可是王府的女子啊!”孙喜瞪大眼睛不解的说道。

    “怎么,不行吗?这些宫女都是青衣卫和朝廷各部加上地方仔细审核过的,这才送到王府,也免去泄密的嫌疑,这不正好嘛。”宋杰说道。

    “王上,臣不是这个意思,臣是觉得,这些宫女可都是王上你的女人,怎么能送到这里来给这些小子做媳妇。”孙喜忙说道。

    “你想什么呢,王府的宫女怎么就成了我的女人,他们都是王府雇佣的女子,要是都是我的女人那还了得,那我不成了无道昏君了吗!”宋杰佯怒道。

    “呃……当皇帝不是都得三宫六院嘛,王上您也得考虑多收一些女子入宫才是,子嗣可是大事情。”孙喜一本正经的说道。

    “嗯,是的小杰,现在你就含烟给你生了个儿子,这可不行,咱们现在家大业大的,若是子嗣不盛我华国的根基就不稳啊。”这时谭木匠也是语重心长的对宋杰说道。

    “是是是,谭伯放心,兰儿就快临盆了,这不就有三个孩子了嘛。”宋杰忙说道,他现在最怕听到这些老人们给他说子嗣的事情,关键是这事不是他一个人说了算的。

    再说现在他还没有继续扩大后宫的打算。

    “王上,快看,动了动了!”就在宋杰想终结这个话题时,韩衡大声说道。

    宋杰朝那个飞轮望去,只见飞轮开始放飞快的转动起来,飞轮的轮毂都已经已经看不清楚,宋杰猜测这转身应该不低。

    不过这时宋杰发现滑阀室和气缸已经管道的接口处都有不少的白汽漏出,特别是气缸处,四处都是,而且还发出一阵阵让人牙齿酸的金属摩擦声。

    “韩衡,你在里面放了油没有,怎么听起来这声音这么大。”宋杰从小就怕听这种生意,那酸爽是从骨子里冒出来的。

    “呃……王上,我放了,还放了不少,时间一长猪油就化没了。”韩衡苦笑着说道,其实他也对这个声音发怵。

    宋杰想了想说道:“等过一段时间便又可以用的油了,现在你先用猪油和牛油用着。”

    不过宋杰看着这台蒸汽机的结合处都是用螺丝来固定的,便在想焊接的技术,不过焊接应该需要电力才行,这特么蒸汽机都才做出个雏形,哪里去弄电机呢,再说电器之事他也不懂啊。

    想到这里微微叹口气,心中想到,还是一步步来吧,至少他现在已经看到了希望。

第二百零二章 王上的烦恼

    宋杰回到尚书房后,心中还是激动不已,虽然韩衡这次的蒸汽机有许多缺陷,但这已经能够被称为一台真正意义上的蒸汽机了,宋杰仿佛看到蒸汽时代的到来,这又怎么不让人辛奋!

    “王上,有什么事情这么高兴,看您回来了都一直笑呢。”这时晁溪儿走进尚书房,给宋杰微微一福后笑道。

    “哈哈哈……溪儿,韩衡做出了蒸汽机,往后我们华国便会真正的立于不败之地了!”宋杰忍不住对晁溪儿说道。

    “蒸汽机?那是何物?”晁溪儿当然不知道蒸汽机之事,不解的问道。

    “就是光烧煤,就能自动工作的机器,比水力机器还好用,也不用到处借用水坝之力,以后只要有煤,就能运转,不光是生产枪支弹药会更快,冶炼钢铁也能更快,还有以后织布,纺纱等等事情都可以用上。”宋杰一脸辛奋的解释的道。

    看到宋杰如此辛奋,晁溪儿本来进来是一脸忧色,也被宋杰的情绪带动起来,于是晁溪儿再次一福道:“那妾身真是要恭喜王上了,若是如此往后修路也会用上吧,王上也不会为了没有劳工担心了。”

    “呵呵……现在还不行,劳工还是得用,不过以后说不定可以有蒸汽机的车子,哈哈……想想都开心啊。”宋杰这时憧憬着火车开动的情景,开心得像个孩子一般。

    晁溪儿露出一丝笑容,没有说话,宋杰这些年变化很大,她是看着宋杰从一个落魄的富二代一步步成了一国之君的,而且宋杰有越来越多的奇思妙想都实现了,晁溪儿看着宋杰忽然觉得有些陌生。

    这哪里还是那个经常被自己欺负的柔弱少年呀,现在他的一言一行都有了一国之主的模样,即便是这下如此开心,也没有想以前那般手舞足蹈,以往的一身臭毛病也不见了踪影,难道这就是地位改变,导致一个人性格也跟着改变吗?

    晁溪儿想不明白,她不知道的是,在不知不觉中,她自己也发生了改变,她现在是华国的王后,早已不是以前那个大大咧咧的女子。

    “哦,溪儿,你找我何事?”这时宋杰才想起问晁溪儿来找她的目的,而且宋杰看出晁溪儿似乎情绪不高。

    “王上,难道没事妾身就不能来看看你吗,妾身已经好几日都没见到你了,听小环说,你都在尚书房住了好几个晚上,为了国事你太操劳了。”晁溪儿有些幽怨的说道,她其实是想宋杰的精力都用在为国事操劳上,没有在后宫操劳,特别是对她也冷淡了许多。

    这时宋杰有点夸张的拍拍额头,然后说道:“哎呀,溪儿你不说我都忘了,这些日子与宋金交战,我日日都要看军报,各地忙着收夏粮,种晚稻,还有新附十二个州府的户贯和土地统计之事也需与大臣们商议。”

    “你看看我,都忙得没有时间去看你和倩儿了,该罚该罚!”

    宋杰一边说,一边走向晁溪儿,轻轻的扶住他的手臂,然后把她搂在怀里,柔声说道:“溪儿,这些日子为夫都有些冷落你了,你可不要介意呀。”

    “王上,你是华国之主,也是我的丈夫,是我和倩儿依靠,你可不能把身子熬坏了,小环可是没少给我说,你常常熬夜至半夜才歇息,若是长此以往,你的身子可怎么受得了,你是家里的主心骨,要是你有个三长两短我们孤儿寡母的可怎么办呀。”晁溪儿眼睛红红的说道。

    “放心,你夫君我身子骨好着呢,别乱想。”宋杰轻轻摸了摸晁溪儿的发鬓,仔细打量着自己的王后,晁溪儿已经有着一股成熟贵妇的风韵,而且身子也丰腴了不少。

    “王上,若是你只是不到妾身这里过夜也就罢了,这一个多月你都没有让人侍寝,你这是……是不是有什么隐疾啊?妾身真的是担心不已。”晁溪儿担心的问道。

    “啊?”宋杰听得楞了一下,然后有些哭笑不得。

    但仔细想了想,自己似乎是有许久没有那个什么生活了,不是他不想,确实是前段时间两边的军事行动让他日夜牵挂,加上韩衡这边在弄蒸汽机,他也一直在想着如何尽快把蒸汽机造出来,并给韩衡提出很多建议,居然连宠幸后宫之事都忘了,难怪晁溪儿怕他有什么问题了。

    “呵呵……溪儿,为夫好着呢,你放心,为夫就是太忙了,哪有什么隐疾啊,要不,今晚我去你那里……”

    宋杰再次打量着晁溪儿,坏笑道。

    ……

    翌日无殿议,宋杰睡了个懒觉,不过此时晁溪儿已经起身,正在梳妆打扮着,宋杰躺在床上望着晁溪儿的背影,心中有这一股满足感。

    坐在梳妆台上的晁溪儿身旁有两个宫女伺候着弄发饰,这时听到床上的响动,晁溪儿轻轻抬手让宫女停下手里的事,然后转头看向躺在床上的宋杰,见他醒来,晁溪儿微微一笑,起身走向床边。

    对着宋杰轻轻一福道:“王上,你醒了,妾身让人准备了早膳,你快起来吃些吧。”

    说完晁溪儿对着两名宫女抬抬手,让他们服侍宋杰起床更衣。

    宋杰一边抬着手,看着眼前的晁溪儿,又看了看身边的两个宫女,长得颇为标志,心中不由得有些感慨,难怪谁都向往着腐朽的封建帝王生活,简直是太腐朽,太舒服了!光是女子这点就艳羡无数人,更别说掌握了生杀大权,那才是让人欲罢不能的。

    尽管宋杰已经做了几年的国王,之前还做了几年的郡公,不过对让人候这件事情上宋杰一直都有些挑剔,皆是让小环负责他的起居日常,小环也不愿让其他人来伺候宋杰,弄得宋杰其实还没怎么过这样腐败的日子。

    在其他几个妃子和罗轻衣那里过夜后,也都是他们亲自服侍穿衣,更像是正常夫妻的模样,不过晁溪儿现在已经贵为王后,似乎已经没有再服侍过他穿衣了。

    “溪儿,昨日我去了格物城中,有一事还要你来做主才行。”宋杰这时想到昨日答应孙喜给格物城中那些工人做媒之事,便对晁溪儿说道。

    “王上但请吩咐。”晁溪儿说道。

    “就是格物城中那些工人和白衣卫的队员,他们常年都驻扎在那里,不能轻易出城,又都是些年轻男子,这婚配之事便耽误了,昨日我已经答应谭伯和孙喜哥,准备给那些工人和卫兵们做媒,让他们早日成家。”

    “不过,格物城是我华国核心所在,嫁过去的女眷便须严格审查,我想着能不能让咱们王府的宫女嫁过去,这些宫女都是可靠之人,去了也能守着本分不是。”宋杰说罢还看了看伺候自己穿衣的两个宫女,只见二人脸色都有些绯红,似乎有些不好意思。

    晁溪儿笑了笑说道:“王上所言有理,若是宫女们能找到如此归宿也是好的,格物城中可都是我华国的栋梁,哪个不是月入十几到二十华元的人,往后王上恐怕还会让他们中一些人去做官的吧,咱们王府里的宫女嫁过去应不会亏待,不过都得是正妻才行。”

    “是是是,那必须得是正妻,不过格物城中可是有数千人,我们王府也没那么多人呀,溪儿,我想着要么在选一次宫女吧,也可让在王府呆了几年的人早些嫁人。”宋杰说道。

    “嗯……若是要全部给他们都配上妻室可不容易,王上,要不由我和几位姐妹商量一下可好,总之妾身等定然会把这事给王上办妥就是。”晁溪儿说道。

    宋杰点点头,接着似乎又想起一事,然后对晁溪儿说道:“那个韩衡今年都二十五六了,还没成个家,他的事我看得重点关注,溪儿,你看把小环嫁给他如何?小环今年也不小了,嗯……应该有二十三了吧。”

    “啊?王上,你要把小环嫁出府中?”晁溪儿有些吃惊的问道。

    “这……男大当婚女大当嫁,难道不行吗?”宋杰一脸懵逼的问道。

    “可是小环的心思一直在你身上,你要让她嫁人,她还不寻死觅活的呀。”晁溪儿有些无语的说道。

    宋杰听罢一脸的尴尬,这丫头原来是这个想法,这么多年自己居然都不知道,宋杰倒不是嫌弃小环的出身,她是父亲宋冒勋在世的时候从小就买来的丫鬟,当年就是见她长得模样水灵,而且聪明伶俐,宋冒勋才花了十贯钱给买回来的,小环本姓骆,她的父亲是个烂赌鬼,就是会因为欠了一屁股债才把自己女儿卖掉。

    小环到了宋家后就再以没有过她父亲的消息,宋家人也都把她当成自己家人一样看待,宋杰一直把她当成妹妹一样看,从来都没有想过这茬。

    “王上,你就是不说,我也得给你说说这事了,小环也不小了,你是该给她个名分了,再说现在你看我,除了有倩儿以外,肚子也没个响动,小环是咱们家里人,也更可靠不是,你就不要想着把他嫁给韩衡了,韩衡的事,我另外想办法,那些大臣们哪家闺女不行呀,干嘛非得小环呢。”晁溪儿见宋杰愣住半晌也没说话,便接着说道。

    “这……这事让我想想,不急不急,哦,我说的是小环的事不急。”宋杰苦笑道。

第二百零三章 天元术

    宋杰在博山居的房子被宋荆修成了一座行宫的规模,为了表现出王室身份的独特,宋荆还命人在这座行宫周围修建了一圈人工湖,通往行宫只有一进一出两座钢筋混凝土浇筑的大桥,里面有三千人守卫。

    围绕着行宫周围修建了一百多个大小不同的宅院,都已经被朝中大臣和巨贾买了去,但商会是先修建行宫,完工后再修建其他宅院,因此围绕行宫修建的那些宅院现在还在修建中。

    因为宋杰的行宫修在此处,外面的宅院几乎都没什么宣传便被一抢而空,而且宋氏商帮建筑行还在规划第二期的宅院,看这架势有再造一座城的样子。

    “王上,现在加入大同社的人数已经突破了三千人,其中有朝中百官,军中将士还有各地商贾。”刘完素对坐在上首的宋杰说道。

    博山居行宫宋杰已经把它充作大同社的社产,对于有关大同社的一切事务都在此处进行,刘完素已经把大同社的章程和入社条件,誓词等拟出来了,在这里所有人都称呼同道或道友,当然宋杰例外,他是华国国王和大同社魁首,但大同社所有人认为国为先,大同社首先是华国的大同社,应尊王。

    “刘完素道友,现在重点是让军队中的人加入大同社,必须要让军人明白他们的使命,让他们明白为何而战。”

    “还有,大同社不能成为赢利的机构,每一名社员必须按照自己的收入比例缴纳社费,可取所得的百分之一为准,社费统一保管,另外需要选出七名理事,统管全国的社员,成立监察署,政务署,社员署,文宣署,军事署、政令署和秘书署。”

    “每一名理事署理一项工作,其中秘书署与王室秘书署合二为一,军事署由大元帅府兼任即可,其余五个理事由刘完素、刘迎、何若愚担任,毕竟你们是创设元老嘛,另外两个理事可从朝廷官员中推选,不知各位道友可有人选。”宋杰和颜悦色的对在做的诸人说道。

    在大同社中,除了宋杰坐在上首,各社员皆如同后世会议室般坐在下面,诸人见面不需行繁琐的礼节,叉手礼即可,便是与宋杰见面也不例外。

    “王上,我华国现在定下了以天演论和大同论治国,便需注重格物,格物之果为成务,成务当然以王上为首,其次有韩衡、谭老和孙喜,我与刘迎、何若愚皆是出身科举,不熟悉格物之事,因此请王上从他们三位中选出两位为理事。”刘完素看了一眼身边的刘迎和何若愚后,站起来对宋杰叉手一礼说道。

    宋杰听罢微微一笑,刘完素的机敏再一次体现了出来,大同社算是宋杰另起炉灶成立的机构,而七名理事无异就是另一个内阁,当然要用自己贴心的人,而这人还不能是庸才,需要有些真才实学才行,同时年龄要比较年轻,容易接受新思想。

    其实宋杰比较倾向于韩衡和辛弃疾,韩衡没问题,不过辛弃疾毕竟才加入华国时间不久,即便他是历史上的牛人,但现在的历史都已经出现偏差,对华国有多少忠诚,对大同世界的认同有多强,这点宋杰并不清楚。

    想了想,宋杰说道:“先让韩衡做理事吧,可署理社员署,刘迎署理监察署,何若愚署理政务署,刘完素署理政令署,梁彦宗署理秘书署,文宣署和军事署我还得再想想,目前暂由我代理吧,诸位道友可有意见。”

    “我等没有意见。”诸人站起来对宋杰叉手说道。

    宋杰也站起来对诸人叉手行礼。

    “刘完素道友,韩衡对天演论不熟悉,到时候你需要多教教他,还有方才你说现在已经三千人入了大同社,可在每州成立分社,主要是学习天演论和大同论之说,分社设立社长,下设监察署、社员署、文宣署和秘书署,其余政务署、军事署、政令署为中央机构,地方不需设立。”

    “现在我们大同社的任务便是推行大同思想,诸位现在先不要有做官的打算,对朝廷和官员你们可以监督,可以建言,但不能以社代政。”

    “不过你们也无须的担心,你们每个人都有机会到各地去治理地方,把在大同社所学,学以致用才是目的。”宋杰此时又勉励诸人道。

    今日来此的都是这两年科举的进士,特别以今年招录的进士居多,他们这次科举考试的殿试内容就是大同论,而宋杰接下来就把大同论以官方的形式著书立说,加之大部分人都跟随宋杰去了一趟登莱参加对宋金大军的军事行动,从心理上就更认同宋杰和他提出的大同论。

    老话说得好,一起同过窗,一起扛过枪,一起那个啥的友谊是最牢靠的吗,这些新进的进士有共同的经历,算是结下了坚固的道友情谊。

    而且这批年轻人中有几个人还对《九章算术》、《周髀算经》、《缀术》、《齐民要术》、《甘石星经》、《梦溪笔谈》、《手工考》、《墨经》等颇有研究。

    其中有一名叫蒋周的年轻人正在研究天元术,李文一与韩衡一样是《梦溪笔谈》的痴迷者,石信道擅长《墨经》和《齐民要术》,马洞渊对数术和《手工考》颇有研究。

    特别是这个天元术,宋杰一开始听着以为是道家的什么法术,结果蒋周给他细细讲解后,宋杰也是极为意外,这天元术居然是二元方程式的解法。

    天元术是一种用数学文字符号列方程的方法,“立天元一”是其主要数学思想方法,这与后世代数学“设Ⅹ为某某”是等价的,天元术的思想渊源于道、名、墨三家。

    它不光能解二次方程式,而且根据蒋周的推算,还能解更高阶的方程式,是继承了唐代王孝通运用几何方法列三次方程。

    而且宋杰从蒋周的介绍中听出,研究天元术的人似乎已经对维度有了模糊的概念,这是让宋杰感到十分意外的事情。

    天元术不光是一种是思维推导,更是一种运算方式,其中二元、三元,甚至多元方程式只是其解题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其发展了几何学的思维。

    而几何学的发展对物理学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并催生机械和化学的发展。

    这为宋杰准备提出的天体运行和宇宙学说提供了依据,自然科学发端于万有引力的基本认知始终迈步过去,在另一个世界有牛顿提出来,现在宋杰决定山寨它。

    华夏民族对于新的学说和思想都是抱着包容的态度,并且擅长实践,后世对古人的刻板印象来大多源于清王朝对文化的禁锢,以及程朱理学发展对行为和思维的固化,而宋杰经历的所谓历史并不是这样,至少在宋金时期不是这样。

    而现在程朱理学还未成形,朱子他老人家才三十多岁,刚刚向大宋官家赵昚面奏三札:一札论正心诚意、格物致知之学,反对老、佛异端之学,二札论外攘夷狄之复仇大义,反对和议,三札论内修政事之道,反对宠信佞臣。

    此刻正是他醉心于仕途之时,还没空沉下心去做学问。

第二百零四章 金人的绝户计

    宋金不约而同的拒绝了华国提出的割地赔款的要求,在他们看来这是极大的讽刺和耻辱。

    特别是大宋朝,他们居然摆出一副要发兵攻打华国的阵势,倒把宋杰弄得有些哭笑不得。

    金廷表现得要理智许多,至少他们除了在开封府龟缩不出,便是把整个南京路的军队都收缩到各城市之中,各地的猛安谋克军寨也都开始转移物资和奴隶,还把汉人百姓的钱粮能抢的都抢得差不多了,一部分金兵开始往北转移。

    李元发现了金人的这些举动并报告了宋杰,起初宋杰和华国的高层都认为这是金兵搞的焦土政策,目的是让宋家军不能在南京路补充物资,加大华国后勤的负担。

    宋杰本人也这样认为,不过华国已经征集了五万民壮给李元所率三万五千人的大军提供后勤保障,而且葛辉已经命新兵到单州进行驻防,随行的还有三万民壮,后勤方面无虞。

    随即宋杰命李元加大对开封府用兵,并严令李元尽快占领开封,然后南下攻宋,大宋的态度再一次让宋杰觉得不爽。

    李元接到军令后,开始猛烈的炮轰开封城,结果还没打进去,开封守将便开城投降了,这让李元猛然挥拳却临阵收拳的感觉,差点憋出内伤。

    开城投降的是纥石烈良弼,这位刚刚才从华国出使归来的开封府尹,兼河南都统,既然军政首脑都投降了,李元便没有继续攻打南京路的其他金兵,纥石烈良弼提出,他本人及家人可以为俘虏,但要求华国放了南京路的其他金国士兵,让他们北归。

    李元拿不定主意,便快马报与宋杰,宋杰想了许久便同意了纥石烈良弼的要求,毕竟能够兵不血刃的拿下开封,那么整个南京路便是囊中之物,而且他还打算让李元尽快进攻大宋。

    大宋的傲慢是需要付出代价的。

    ……

    乾元四年七月二十四晚,宋杰刚刚睡下,便被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吵醒,接着便是骆环一脸焦急的跑进宋杰的卧房,并轻声呼唤道:“王上,王上,不好了,不好了,黄河决堤了,黄河决堤了!”

    宋杰迷迷糊糊的睁开眼,然后问道:“什么黄河决堤了?”

    “王上,你快起来,丁官人在外面等着你,听闻梁公他们也来了,丁官人说黄河决堤了,咱们的百万国民都遭了灾!”骆环跑到宋杰床边,抓起宋杰的衣服,然后轻轻扶了一把刚刚从床上蹭起来还有些迷糊的宋杰。

    “不是,小环,黄河有不在咱们境内,决堤了也不会……”宋杰还在纳闷小环的话,突然意识到恐怕不是自己想的那样,不然丁平也不会半夜前来了。

    此时的黄河已经夺泗入淮,流经泗水和淮河流域,而这个区域大部分在南京路,只有一小段在华国控制下的徐州和邳州境内,最后由大宋的楚州流入黄海,而这徐州和邳州刚纳入华国领土不久,又与宋金相邻,几乎没什么百姓,宋杰一开始并不明白黄河决堤对华国会有什么影响。

    难道是南京路遭灾了?

    宋杰来不及猜想,穿上薄薄的寸衫便出了卧室,还不如向丁平问个清楚。

    一路走到尚书房,丁平见宋杰,来不及行大礼,只是躬身一揖,然后语带哭腔的说道:“王上,大事不好了,金人在开封府与相州交界之处的李固渡掘开了黄河,现在黄河已经改道流向我们大名府、东平府和济南府一线的故道,现在这处的近百万百姓已经遭灾,有的地方都整个村镇都绝户了呀王上……”

    丁平说着眼泪都已经在眼中打转,然后瘫跪在宋杰面前。

    宋杰听着脸色也阴沉了下来,上百万百姓受灾,许多地方绝户!

    这些话让宋杰不光头脑清醒了下来,此时他的心跳都加快了起来,金人居然掘开了黄河,宋杰此时除了想骂娘,便是紧忙冲到书桌旁看地图。

    李固渡刚好就是建炎二年(1128年),东京留守杜充为了阻止金兵南下,掘开黄河的地方,黄河改道沿东南方向经颍河、涡河、汴河和泗水汇入淮河流进黄海。

    但是那次杜充掘开了黄河让无数人流离失所,并没有阻止金兵南下进攻,反而让大宋丢掉了整个南京路,包括大宋的都城,也因此失了河南百姓的民心。

    这次金人居然故技重施,同样在李固渡掘开黄河,想让黄河流经山东故道,以给阻挡华国的军事威胁。

    黄河故道在这三十多年早就成了百姓耕种的土地,因为有黄河泥沙的冲刷,这些地方的土地往往还比较肥沃,有的地方甚至形成了村庄,是人口比较密集的地方,难怪丁平哭着说有的地方整个村镇都绝户了。

    宋杰看了一眼地图,彻底愤怒了。

    金人!此仇不报不共戴天!宋杰心中呐喊道。

    这时梁尚君、宋冒贵、赵廉、梁彦祖和梁彦宗等人也急匆匆的跑到了尚书房,每个人皆是气踹嘘嘘的,看得出他们都是跑着过来的。

    几人一进来便看见丁平瘫跪在地,宋杰一脸阴沉。

    “诸位,情况大家都知道了吧。”宋杰深吸口气,尽量平复着自己的心绪,他知道为君者当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此时还需要他拿主意。

    “王上,我们都知道了。”梁尚君等人都是一脸的难看。

    “既然事情已经发生了,当务之急便是救灾,丁平,你先起来,你管着农政和土地等部,拨付粮食是首要之事,你就按着百万人半年口粮的预算从公仓里调集粮食。”

    “宋荆,你管着水利部,现在立马着急你的部众商议治水之法,务必把损失降到最小。”

    “彦宗,让医政部派出人手去受灾地去救助灾民,最好让林志副部长也去,此时洪灾恐防瘟疫发生。”

    “连州,你的检察院也要派人进驻各地州衙,谨防有人贪污灾粮灾款。”

    “葛帅,让驻防单州的三万士兵和三万民壮,调拨五万人去灾区帮助朝廷救助灾民。”

    “诸位,还有何要补充的?”宋杰一口气下达了几条命令,然后又向众人问道。

    “王上考虑周到,老臣在救灾方面没有什么好说的,不过老臣建议让北边的朱来和辛弃疾,南京路的李元回防,金人既然在此时掘开黄河定然是为了扰乱我华国,此时不得不防着他们趁乱攻打我们。”

    “而且现在到处都在下雨,交通不便,对我们大军不利,此时我们只能先考虑稳固后方才是。”梁尚君对宋杰说道。

    “老师所言极是,等这次救灾事了,再图其他,若是通往北方的运输道路被黄河所阻必然影响到我们对北方大军的供给。”

    “葛帅,你传我的命令,让朱来他们回防吧,李元也从南京路撤来吧。”宋杰叹了口气说道。

    “王上,两路大军回防到何处?”葛辉问道。

    “朱来和辛弃疾所率大军退到沧州、景州和冀州一线,李元和李康部回防曹州。”宋杰看着地图咬着牙说道。

    此时他心中不干,两路大军这一退就要放弃数个州府,但是不如此做,他现在腾不出手来赈灾。

    “是,臣等立刻去办。”众人应诺一声便陆续离去。

    这次梁尚君再次留了下来。

第二百零五章 为今之计

    “王上,老臣有一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梁尚君躬身一礼说道。

    “老师有话不妨直说。”宋杰走到梁尚君面前,然后命人给梁尚君搬来一根椅子,并奉上一杯茶。

    “老臣怕这些话说出来,王上又要不高兴了。”梁尚君苦笑道。

    “老师但说无妨,我没有这么小气吧。”宋杰笑了笑说道。

    “现在各地有传言,王上现在所行之政与新莽时无异,说咱们华国若继续如此恐怕会复新莽的后尘。”梁尚君想了想,还是说道。

    宋杰听罢沉默了半晌,不由思忖道,看来社会革命与社会改良还是有本质的区别,背后说这话的是什么人他心知肚明,青衣卫也不是吃素的。

    梁尚君既然已经把这话说明了,宋杰只能叹口气问道:“那老师也如此认为吗?”

    “王上,老臣从离开淄州刺史官衙那日起便与王上和宋家的命运绑在了一起,若是王上是王莽,那臣就是哀章、王匡之流,也会落个遗臭万年。”

    “王上所行治国之法老臣皆是鼎力支持,绝无诟病之意,老臣今日所言不是为了指责王上,而且要提醒王上,江上稳固需要有所依仗,王上行的是法家之制,也有仿效古法,依靠的是华国百姓,但治理国家的却是文武百官,此间定然会有偏差。”

    “再者,为君之道在于选贤任能,更在平衡,百姓在王上新政中受益,定然会支持王上,这点不假,不过却没有说话的地方,能够立言之人还是读书人,是士大夫,故而他们可以谈论国政,可以论君是非,也可能引导舆论。”梁尚君说道。

    宋杰听后,有些糊涂,按老梁的意思,这是让他当搞后世的百姓代表之制,老梁怎么会有这么高的觉悟。

    接着梁尚君又接着说道:“王上搞大同社,老臣明白是为了吸收百姓和军队之人,让他们有参政议政之权,这点无可厚非,毕竟民为水,当有发声之权,但王上似乎忘了,国中有分四民,所谓士农工商,士大夫毕竟是四民之首,而王上要让他们与其余之民共同结社,其所知不同,所感不同,所学不同,所利不同,这如何能结社?”

    老梁这意思很明确,这是说让那些读书人和泥腿子加入一个组织,完全是一个地上,一个炕上,尿不到一壶里。

    在这个时代这样说确实有些道理,普通百姓想的是种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能吃饱饭,琢磨的是老婆孩子热炕头,而读书人说得好听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说的不好听的便是想着做官,做官是为了什么,还不是获得更多的利益,所谓千里做官只为钱。

    在宋金时期商品经济十分发达,官商勾结,以官行商是常事,哪家做官的没有几个铺面,没有几家商帮,那些特许经营的项目普通百姓又有几家能做的。

    “老师此言可是要我同意不同的人去结社?”宋杰问道。

    “王上误会老臣的意思了,王上所提大同世界便是先贤所奉行之世道,大同社之理想当是所有人之所愿,若是其他人再结社,其目的不以大同为目标,便是落了下乘,谁又愿入社呢。”梁尚君摇摇头说道。

    “那老师到底何意,既然大家都认同大同社之理想,那些反对的声音又从何而来?这岂不自相矛盾!”宋杰明知故问的说道。

    其实刚才梁尚君在说的时候宋杰便意识到了,梁尚君为代表的文官集团是反对宋杰在共同社中另外搞出一个小内阁,而且这帮人还都是没有什么治国经验的小年轻,现在大同社里的五个理事除了梁彦宗以外,没有一个是内阁成员,也没有大商贾和士大夫的代表。

    而且梁彦宗还是因为担任宋杰的王室秘书署才做的理事。

    梁尚君又说道:“王上,现在之所以有反对之声便是因为利益,相信王上也知道这些话是哪些人说的,大部分是各州之地方官僚,当然也有一些朝官,老臣这样说是希望王上能不追究他们非议国政之罪。”

    “老师勿要多想,我本就不打算追究,况且现在我们面临大灾,若是一众官员能与我,与朝廷同心,这也不是什么大事。”宋杰点点头道。

    “王上,何不趁着这次机会让大同社那些年轻人参与赈灾,也好让他们了解各地民情,再者也可通过这次赈灾扩大大同社之影响,倒是受灾之地定然会有更多人加入。”

    “还有,若是此次能在赈灾中有表现突出的官员也可让其加入大同社,若是本就是社员,可提高其在社中地位,再者,可号召各商贾捐款捐物,也可因其善行准予其加入大同社。”

    “王上,有异者,最好的办法便是让他们成为我们,这才是王化之道,这样王上建立大同社的初衷才能实现。”梁尚君建议道。

    宋杰本来还以为老梁又是来发牢骚的,结果没想到老梁居然提出了这些中肯的建议,这让宋杰有些感动和意外。

    “王上,老臣这身子骨是一天不如一天了,趁着老臣还清醒,便要给王上多进言才是。”梁尚君又说道。

    宋杰看着梁尚君,发现老梁的头发全都白了,脸上的老人斑也比以前多了许多,皱纹更深,整个脸上的肌肉也都垮了下来,坐在椅子上的腰也佝偻着,比宋杰第一次见他时不知老了多少岁。

    其实现在的梁尚君才六十七岁,若是在后世,都还不能叫老年人。

    见此,宋杰有些动情的说道:“老师,辛苦您了。”

    “呵呵……王上,此外老臣还有几句话要交代王上,这次黄河决堤虽说是金人使出的绝户计,不过我们是敌对之国,用出什么阴险毒辣的计策都无可厚非,建炎二年,大宋也不是没有使过此计。”

    “老臣要说的是,王上太急了,我华国底子薄,当下不是向外用兵之时,我们宋家军行的是精兵利器之法,王上你也是用的先修通道路,再图宋金领土之策,这都是极耗钱财之事,抵御住宋金的进攻,虚张声势其实就可以了,毕竟再往远处进攻,我们的后勤也跟不上了。”

    “况且宋金在这次大战中并未损伤筋骨,我们也无灭其国之力,朝廷已经没有银钱支撑继续攻伐的能力,王上,是时候和谈了,也可为赈灾腾出精力,若是祸起萧墙便为时已晚啊,王上。”梁尚君语重心长的说道。

    此时宋杰又何尝不知道现在赈灾才是重点,但金人掘开黄河淹没华国数个州府之仇让宋杰胸中一口郁结之气难以解开。

    “老师,若是现在和谈,恐怕我们没什么好处,这次我们可是损失了上万的精锐啊。”宋杰咬咬牙说道。

    “王上,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当年汉武帝时能够北击匈奴,收西域诸地,也是因为有文景时期的积累,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有六次改革币制,开创盐铁官营之先例,加之罢黜百家,表彰六经,广开言路,才有实力支持征伐,扩大汉之基业。”

    “现在我们隐忍并不代表就是惧怕,特别是我们与金廷,便如同了相投搏斗已久的猛虎,现在都是力有不逮,何不让大家都歇口气,以免被大宋占去便宜。”梁尚君劝道。

    宋杰细细想来,这次实力损失最小的就是大宋,除了被俘虏十几万人,领土上没有损失,对于人口基数有五六千万的大宋来说,十几万人的损失并不算伤筋动骨。

    反观金廷,被宋杰占去了大名府,河北路的三个州府,南京路的两个州,也损失了二十万的士兵,损失应该是最大的。

    而华国现在因为金人掘开黄河,现在有四分之一的国土和百姓经历水患,损失反而成了最大的一方。

    “老师之意,是让我们找宋金和谈不成?这样我如何向百姓和将士们交代?”宋杰趁着脸说道。

    “王上,可先与大宋和谈,至少先稳住一方才是,至于金廷,先看看吧,若他们趁我们赈灾之时来袭,恐怕也无和谈的可能,两线作战不是明智之举啊。”梁尚君说道。

    “现在大宋知道我们面临水患,不会轻易与我们和谈的,老师,他们的脾性您还不知道吗,打仗不行,占便宜的本事倒是一流,不然也不会和金人联合起来对付我们了。”宋杰摇摇头道。

    宋杰现在宁愿收缩防线,等救灾之事解决后,再谈其他,但是如果现在就像大宋示弱,难免会让大宋得寸进尺。

    梁尚君听宋杰之意有些失望,值得叹口气道:“那王上便要准备内有灾患,外有强敌的准备,最重要的是,朝廷现在拿不出更多的钱来支持大军,现有的钱都得花在赈灾之上。”

    “老师,此事容我再想想,方才你也听到,我已经命朱来、辛弃疾的北面军以及李元、李康的南面军回防了,若是不行,可以再收缩防线。”宋杰沉吟半晌说道。

第二百零六章 向百姓借钱

    梁尚君见无法说服宋杰,有些失望的摇摇头,叹气道:“王上,若是如此便须增税,无论是地税还是商税都需增加一倍才能支撑现在的赈灾和用兵,不然,老臣也没有办法。”

    宋杰听后有些无语,立国之时便明言,华国永不加赋,现在征税不是自取灭亡吗,老梁这话明显就是在赌气了。

    “老师,虽然不能征税,但我们可以找百姓借呀。”宋杰想了想后说道。

    “借?官府找百姓借钱借粮?王上,这可不是闹着玩,自古只有百姓向朝廷借钱的,哪有朝廷向百姓借的道理。”梁尚君瞪大眼睛,皱巴巴的脸更是变得沟壑万千起来。

    “为何不可,以前可以发行粮票,现在为何不可发行债券,以国借债为何不行,以往百姓都信任粮票,现在怎么就不信国家发行的债券了,而且这钱粮不白借,我们还给子钱,一年可按照五厘支付,半年就是三厘。”

    “短的还可以三个月,百姓可以试试看嘛,只要朝廷兑现了,愿意借出钱粮的百姓就多了。”宋杰说道。

    梁尚君眯着眼睛想了半晌后,才喃喃的说道:“王上,你这是又要玩什么把戏啊?”

    宋杰听着不由得笑了起来,“老师何出此言,就真的是向百姓借钱粮,不过嘛,这里面是有些道道。”

    见梁尚君一脸不解,宋杰解释道:“老师难道忘了,我们还有发行货币之权,借来的银钱,我们还钱便是了。”

    “王上的意思是,在华元上做文章?”梁尚君轻呼道。

    宋杰轻轻摇头道:“确实是在华元上做文章,不过这可是一篇大文章。”

    “这……王上,那是……”梁尚君皱眉道。

    宋杰解释道:“老师,刚才你不是说汉武帝六次改革币制吗,借着这次赈灾,我也想做一次改革,一是把华元的含银量降下来,让我们有更多的银子铸造货币,二是把百姓手里的华元都收到手里,为以后发行纸币做准备,这第三嘛,便是逐步取消固定的粮食价格。”

    “今年真是降了一成半的粮价,不过粮食却增产了将近两成,长此以往,朝廷和王室会越来越穷的。”

    “王上,此举若是被人拿来作为攻讦王上的口实,恐怕会有损朝廷信誉,也有损王上的威望啊。”梁尚君还是不太同意宋杰的做法。

    “老师放心,此事我有数,怎么操作还需与赵廉等人商议一下,便是出了乱子也能控制。”

    “你不会忘了吧,上次可是他们要求把粮价降下来,还要求田皮买卖之事,现在怎么了,我照做又变成了王莽了。”宋杰微微笑道,然后看向梁尚君。

    梁尚君苦笑道:“王上,此事老臣知道地方上有些人确实有些问题,不过现在救灾重要,有的事情等赈灾后再说吧,毕竟现在当稳定人心才是。”

    宋杰点点头笑道:“老师说的是,此事我心里有分寸的。”

    不过他的眼里却没有一丝笑意。

    其实宋杰的方法无非就是采用通胀的方式,通过多发行货币来扩大财政收入,这种方法自古有之,并不稀奇。

    老梁也是知道这种操作方式的,不过以前的许多王朝都玩崩了,一开始都是一点点的薅羊毛,但是一旦开了先例,便会一发不可收拾。

    现在华国民间财富主要集中在当初的十一个州,得益于这几年粮食的丰收,而手工业集中在颜神城周边,主要是以宋氏商帮带动起来的水泥,钢铁,琉璃,纺织,制糖,造纸,酿酒、制盐等方面,产业工人也聚集在淄州周围。

    广大的农村地区还是以传统的农耕为主,而且这几年老百姓种出粮食后卖了钱都存在家里,粮食也留存了一部分,因此造成了许多的华元并未大量流通,反而被百姓储存了起来。

    宋杰想的并不单单是把华元的含银量逐渐降低,他决定建立银行,以利息相诱,让百姓把钱都存到银行中去。

    金银本位制的缺点是在华夏这样不盛产金银的地方,可能保持币制的相对稳定,但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到来,大量金银流入,便会形成通胀,而政府却无法完全掌握金银的流入,让政府的宏观调控变得无力。

    纸币的本质是以国家信誉背书,加强的是国家金融的控制力,通过对金融的控制去调节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

    就如同这次水灾,华国政府拿不出钱来,这个钱就是人们常说的真金白银。

    而后世也会出现国家拿不出钱的情况,不过却不是拿不出现实的金银,而是货币存量的不够,这个货币存量是指货币发行的总量在流通中能被中央政府用于调控的数额。

    国家发行的货币数量参考的是商品生产的总量,价格,货币流通次数和通胀率等几个指数。

    如果货币超发便会出现通胀,反之便会出现通缩,这在后世是个常识问题,而经济的发展其实就是商品的绝对数量的增长,商品的价格与价值背离便是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

    因此一个国家需要通过发行货币来调节通胀,进而对经济的发展进行宏观的调控。

    在宋金时期出现的交子,交钞便是国家发行的纸币,不过最终被玩坏了,百姓已经不在相信纸币,到了以后的朝代又不得不以金银作为本位货币,但到明清时期大量的白银涌入中国,让中国被动的接受通胀,经过了几百年的时间,人们仿佛觉得银子还是银子,不过却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被海洋国家薅了一把羊毛。

    在这期间,香料也算是一个罪魁祸首,如果不是中国的商品实在具有竞争力,不然早就从金融层面奔溃了。

    当然现在宋杰还没有考虑到如此深远,他现在想的是如何解决这次水患带来的财政资金不足的问题,因此才有了建立银行的想法。

    在上次宋杰巡视了各州后,这一想法便一直萦绕在心头,症结还是出在粮食固定价格的机制问题上,在刚造反时制定的粮食固定价格机制,目的是为了稳定民心,宋杰也没想到,现在反而成为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不足的最大障碍。

    因为在当时的郡公府控制的区域,粮食才是硬通货,所有的商品都可以用粮食来换算,粮食便起到了货币的作用,而当时的金银和铜币只是辅助。

    但粮食在增产的情况下,百姓手里的粮食越来越多,即便是华国成立后发行了华元,在没有取消粮食价格固定的机制下,华元的主体货币地位同样会被削弱。

    这就是三元悖论,即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稳定,资本的完全流动,这三个要素不能同时实现,选择其中的两个,另一个要素必然无法运行。

    宋杰没学过系统的经济学,当然也不懂什么三元悖论,但在考察时他就发觉,粮食价格不变带来的就是货币流通的速度变慢,百姓都把钱存在存钱罐里,不是要买生活必需品时,是不会拿出来的,而且华国政府发行的货币越多,反而会觉得越没钱。

    时间一长,百姓手里越来越多的华元和粮食,政府变得越来越穷,而且这次修路就是十分明显的例子,商帮出钱也请不到人。

    所以宋杰才决定用借的方式,把百姓手里的钱弄出来,这不就是银行天然的作用吗。

第二百零七章 强制存钱和兵锋再起

    后世的人们普遍认为,银行赚钱无外乎三个方面,一是存贷差,即储户存钱的利息低于贷款的利息,二是银行理财的收益,三是渠道收费,比如把客户提供给其他金融机构,如保险和证券,这中间银行会收取一定的费用。

    银行的业务也大抵包括了以上几个方面。

    但是,人们往往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方面,便是通胀,银行其实是通胀最大的受益者。

    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操作,在后世的华夏,银行往往都是国有控股,央行发行货币,中间的操作看似复杂,不过道理是,央行发行的货币最终是通过银行流入市场,这才是银行躺赢的秘诀。

    这也就能解释为何老美的美联储是私人机构的原因,其就是金融资本家瓜分利益的地方,发行多少货币绝对不是老美的政府说了算,而是美联储,只不过老美的政府利益与其金融资本家的根本利益高度一致,或者说政府由资本家操控而已。

    上辈子宋杰当然没机会去了解这个道理,不过到他做了一国之君后,便需要面对国家财政这个问题。

    而国家财政的扩大从表象上看取决于赋税的多寡,赤裸裸的增加赋税是一种野蛮的方式,通过增加商品的数量来提高赋税收入则是温柔的方式,但总归是离不开对人的剥削。

    除非实现真正的大同社会,否则剥削哪里会消失。

    当然作为一名商人出身的宋杰并不会有什么负罪感,只不过他可以选择温柔的方式。

    比如说成立银行,用通胀的方式先收割一波韭菜。

    不过新生事物的发展始终会经历一个曲折的过程,当宋杰以商会的名义成立王室银行后,发出了许多的告示,但前来存钱的人寥寥无几。

    人们基本的想法是,不可能。

    在这时,有钱庄,人们把钱存进去是要倒给钱的,现在国王搞了一个银行,说是存钱还有子钱可以收,即便是百姓对这位王上拥戴,不过这种亘古未有之事出现后,绝大部分人还是持怀疑态度的。

    宋杰实在没有办法,只能发布一个被人诟病的敕令,在华国没有受灾的州府,凡缴纳过所得税的家庭必须把去年所得的三成收入存入王室银行,否则便要面临六个月的劳役。

    存入的最短时间最短为半年,子钱按照二厘五毫计算,如果存满一年有五厘子钱。

    为此宋杰不得不动用各地的防卫军去收存款,只要不存钱的,一律抓起来劳役半年,硬是在两个月内收到将近一千万华元,当然也有数百人被抓起来判处劳役。

    这种破天荒强制老百姓存钱,还要给利息的做法着实让大部分百姓看不懂,只有华国的部分高层知道,王上这也是没有办法了。

    这半年王室银行会把收到的华元重新化掉,按照百分之七十五的银与百分之二十五的铜进行重塑,并刻在上面刻上乾元四年的字样,表示这是新发的货币。

    抠出这百分之五的银子便成了宋杰支付给百姓利息的费用。

    这样一来,政府便有了赈灾的银子。

    一直以来宋杰都认为,在封建社会,出现了灾荒,政府就是开仓放粮便了事,觉得只要政府发放粮食便可以了,但事实却并非如此,翻开历史书本,可没有哪个正经王朝敢这样干,当然那种农民起义军建立的短暂政权例外。

    只要是建制并有国号的王朝,包括地方政权,在赈灾上从来都是从方方面面进行救济,除了解决吃的,还要解决基本的居住,同时更要防范灾民出现大规模的瘟疫,没有哪个朝代的统治者不知道灾荒是诱发民变的重要原因。

    而且往往会在出现灾荒的地区免去数年赋税,以便百姓能够修养生息。

    从封建王朝的统治高层来说,制定出来的政策往往都是利民的,许多政策都是在地方执行层面变了样才会激发矛盾。

    这个问题古今都一样,从来就没变过。

    所谓乱世人不如狗,也对,也不对。

    封建社会最重要的资源便是土地和人口,即便是女真人占领了中原后,也意识到人口是创造财富的根本,并不会随意杀人。

    即便是杀人,也要看这个人对他有没有用,无用之人,造反之人,当然会被杀。

    相反,即便是奴隶,被女真人杀了,也会被处罚。

    在另一个时空,金朝在完颜雍统治时期,北地的人口出现大规模的增长,由靖康之难只有不足一千五百万,在几十年间增长到五千六百多万,人口数量翻了几倍。

    ……

    有了钱,赈灾便顺利许多,宋杰采纳了梁尚君的建议,将大同社的骨干都放到赈灾一线去了,并把他们任命为检察院的监察使,在监督地方官员的同时,也能锻炼一下这些年轻人。

    在临行前,宋杰告诫这些人,大同世界不是靠想出来的,还需要做,而这次赈灾便是最好的实践。

    与此同时,宋杰时刻关注这宋金两国的军事动向,华国高层都知道宋金定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来袭扰华国。

    果然,乾元四年八月中旬,宋军再次攻击海州,八月下旬,金军绕过宋家军驻守的冀州和景州,从河北西路的邯郸出发,直接攻打大名府,进而威胁受灾最严重的东平府。

    辛弃疾收到大名府的求援后,立马率两万人南下大名府阻击,留下了一万人驻守冀州,一万人守景州。

    这次领兵之人依然是仆散忠义,他这次率领的全部是骑兵,有八万之众,一路上如入无人之境,加之东平府受水患严重,华国的防卫军大部分被派往受灾的寿张、阳谷救助灾民,到九月初,须城便被攻下,城中粮食被焚烧一空。

    仆散忠义攻下须城后并未多做停留,而是沿着黄河新冲刷出来的水道向济南府进攻,而一路追赶的辛弃疾大军刚到须城便发现金兵已经人去楼空,留下了一座被焚烧后的废墟。

    辛弃疾此时便已意识到,金兵这次并不是来夺取华国土地的,完全就是来搞破坏的。

    于是辛弃疾名大军加紧行军,直接往济南城中赶去,那里储备着不少救灾用的粮食和物质,而且济南城离颜神城只有数百里,骑兵最多两日便可到达。

    宋杰接到须城被攻陷并被金兵焚毁后,先是一言不发,然后看着地图半晌后才叹了口气,让人叫来梁尚君和葛辉等人。

    没过多久,葛辉率先赶来,带来了两份军报,一是景州被围,二是沐阳和下邳二城陷落,海州和邳州被宋军占领,李康在下邳已经与宋军展开激战,正在全力夺回下邳。

    “王上,臣建议让单父李元大军回防,只留李康部与宋军周旋,从目前来看,金兵是来削弱我们的,宋军是来抢地盘的,二者目的不同,便迎采取不同策略。”

    “淄州和青州是我华国核心之地,万不可受袭扰,若是金兵进入大肆破坏,我们要恢复恐怕要数年才行。”葛辉建议道。

    他的担心不无道理,现在以颜神城为中心的淄州和青州,已经是华国的经济中心,其土地利用最高,大棚最多,同时还有许多工坊,若是金兵来了这些地方被破坏,再要建起来恐怕要花费的钱财也是不菲。

    接着,梁尚君等人也到了,他们皆赞同葛辉的意见。

    宋杰想了想,便让人传令让李元回防。

    不过命令还没出颜神城,李元的军报便来了,他们已经在东平府与济南府交界的广里镇附近与金兵干了起来,金兵完全不正面迎战,而是兵分两路,一路向东,一路向北,李元决定东追击。

    他断定向北的去的金兵目标是济南城,辛弃疾应该已经到了。

第二百零八章 围魏救赵

    “治兵如治水,锐者避其锋,如导流,弱者塞其虚,如筑堰。夫解杂乱纠纷者,不控拳,救斗着,不搏击,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

    “臣请带两万人北上,不带辎重,士兵只需带足子弹,一路至金廷河北路、中都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臣此次只求痛击金人军寨,不谋一城一池,请王上准予。”

    宋杰拿着辛弃疾的札子有些举棋不定,辛弃疾想用围魏救赵之计攻打金人的地盘,以攻打金人谋克猛安军寨为目标,削弱金人的实力。

    现在仆散忠义带着几万金兵在华国境内乱窜,见华国有薄弱的地方就攻打,见有华国大军就撤退,他们的骑兵不断的骚扰受灾的华国百姓和救灾的地方官府,几乎是见人就杀,见宋家军就逃。

    这给华国救灾带来了巨大的阻力,辛弃疾一路追赶,他们就一路逃,而且是见到哪里灾民多便逃到哪里,一番屠杀后便扬长而去。

    辛弃疾无奈,只有修书派人送至单父的李元,请他协助阻击金兵,同时辛弃疾把一万人留在济南城中,看守救灾物资。

    不过金兵就是来搅局的,又都是骑兵,宋家军再厉害,也跑不过四条腿的马儿,所以辛弃疾十分被动,如果任由这数万金人骑兵在华国灾区乱窜,恐怕赈灾之事便会功亏一篑,这些百姓不被饿死便会被金兵杀死。

    所以辛弃疾才会给宋杰上札子,用其人之道在金境也去捣乱一番,而金廷的统治根基就是猛安谋克制度,这些猛安谋克其实就是新兴的地主,也是金廷的兵源和税源。

    宋杰担心的是辛弃疾孤军深入,如果被金兵围困,恐怕会凶多吉少,即便是每个士兵都带上百发子弹,也总有用光的时候,而且宋家军的优势便是火力,如果抛弃自己的火炮优势去骚骑兵数量众多的金朝,危险性极大。

    “王上,辛弃疾的这个办法其实可行,如果只是攻打各地军寨,得手相对容易,而且臣听闻辛弃疾一直生活在北地,对河北和中都的地形也十分熟悉,如果真让他捣毁一些军寨,相信完颜雍也会让仆散忠义回防的。”

    “而且有李元一路追击,仆散忠义只能在四处乱窜,断无攻城之力。”葛辉看出宋杰的犹豫,便建议道。

    “可是那些受灾百姓怎么办?任由他们被金人铁骑践踏不成,王上,臣不同意此举,济南、东平二府受灾百姓可是有八十余万,我们宋家军不去御敌,反而玩什么围魏救赵,这是将百姓生死置于何地?”丁平首先反对道。

    “丁相,我们没有骑兵,只能跟着他们屁股后面追赶,再说仆散忠义这次就是来捣乱的,济南和东平又地势平坦,本来就十分利于骑兵,我们现在就是被他们牵着鼻子走,与其这样还不如让辛弃疾北上一搏。”

    “王上,您得尽快拿主意,现在灾区被金兵骑兵骚扰甚重,各地官员已经有人畏难而临阵脱逃了,再让他们这样闹下去,恐怕灾区迟早会有民变。”葛辉先是对丁平说道,然后再次向宋杰建议着。

    现在的情况确实也如葛辉所说,再让仆散忠义带领的骑兵闹下去,恐怕灾区会有更多的百姓冤死,民变的可能性就增大。

    “王上,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葛帅之言有理,现在只能命地方官员把百姓引到淄州和青州境内,济南城中的物资让李元派人押运回颜神城中,金兵的优势是机动性强,他们的目标又是普通百姓,不与我们正面对抗,不如把百姓迁入淄州和青州各城池之中,有高墙相护,相信仆散忠义的骑兵也没胆子进攻。”

    “这样他们没有目标,李元的大军才能放手施为。”这时梁尚君对宋杰建议道。

    “梁公,淄州和青州怎么容得下如此多的灾民?这……这里还有许多工坊,若是被金兵突袭,那损失可就大了,再说如此一来那济南府、东平府以及曹州和单州便无人守卫,岂不沦为金人之地?”赵廉惊呼道。

    “可让工坊之人也进入城中,歇些时日总比看着受灾百姓被屠戮好吧,再说那些地方现在本就兵力薄弱,若不想失了民心只能如此。”丁平显然是支持梁尚君的意见。

    宋杰此时也十分憋屈,本以为有了火力强大的步兵便可高枕无忧,结果现在被金人骑兵骚扰成这样,让他有些无语,开来现在的宋家军不光不能没有水军,还不能没有骑兵,现在只能采纳梁尚君的建议,先救灾区百姓,把他们安置到淄州和青州来,那些城外的工坊也只能暂停了。

    “那边依老师之言,让地方官员把百姓引导至淄州和青州各城池之中吧,命李元率领三万大军一路护送百姓和物资,毕竟百姓才是根本,那些丢掉的地方迟早也会拿回来的。”宋杰叹了口气说道。

    这样的乱军让他有些无力,原本以为有了先进的武器就会天下无敌,而现实则重重的给了他一个耳光。

    “王上,如此辛弃疾便没有北上的必要,可命他与李元大军一同护送百姓,如此便更有保障。”梁彦祖此时对宋杰建议道。

    宋杰想了想后,又走向书桌,看着桌子上的地图,紧紧的咬着腮帮子,然后对众人说道:“正所谓来而不往非礼也,金人有骑兵,我们也有铁军,让辛弃疾带三万人去金人境内袭扰,命他们尽可能多的带弹药,若不把河北、中都的军寨拔个干净,难消我心头之恨!”

    宋杰寒声吩咐道。

    装备了连发枪的宋家军不惧金兵,即便对方有火炮,宋家军能采用五人为一伍,让士兵分散进攻,可以把火炮对己方的伤害降到比较低的程度。

    “王上,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等我们解决国内灾患,再北伐也不迟,现在完全没有让辛弃疾冒险的必要啊。”梁尚君的思路还是比较保守,不想用冒险的方式。

    “梁公,若是不如此,谁知道仆散忠义何时会退兵?我们需化被动为主动才行。”葛辉坚持道。

    “老师,此事就依葛帅之言,即便是金兵能占领一些我们的土地,我们也要让他们脱一层皮,葛帅,现在只能给防卫军装备新式步枪了,不然各地城池的守卫便是问题。”宋杰说道。

    葛辉点头道:“王上放心,新式步枪就是到了金人手里他们也只能仿其形而已,子弹和炮弹他们可造不出来。”

    军工坊对子弹和炮弹的制造之法保密性是最高的,格物城中生产步枪的人还偶尔可以回家探亲,但负责子弹和炮弹制造的人却无法离开格物城一步,而且都有禁卫军保护。

    即便是在座的华国高层,也没有人知道子弹的和炮弹的制造之法,这点宋杰是充分吸收了教训的。

    “元帅府、国防部和军备部必须加强对枪支弹药的管理,每一把枪必须记录在案,发在谁手上,发了多少子弹都必须列清楚,若是有人遗失定要送到军事法庭受审,所在部队从伍长、队长、都头、营指挥到军指挥使一律受罚,若是有人偷运枪支弹药,可处极刑。”

    “要让士兵知道,枪就是他们的第二生命!”宋杰沉声说道。

第二百零九章 时局如麻

    一个国家抗灾的能力体现了其综合国力和应变能力,在冷兵器时代同样也从一方面体现战争实力,毕竟救灾也需要大规模的人口转移,需要强大的物资运输能力。

    如果没有金兵的骚扰,华国政府处理这次洪水带来的灾害已经是动用一些强制手段,耗费了许多的人力和财力,才能勉强应对。

    结果被金兵这样一通骚扰,让许多受灾百姓和地方官员被无辜杀害,迫使华国政府不得不进行大规模的人口迁移,需要耗费的人力物力就大规模上升,也增加了华国政府的负担。

    这也是金国派出大量骑兵骚扰的原因,他们就是为了削弱华国的实力。

    以前,宋杰一直没敢给各地的王室防卫军发放新式步枪,防卫军的来源复杂,一般只是用来维护国内的秩序,不需要像禁卫军和招讨军一般需要强大的火力。

    现在华国的国土上出现大量的金人骑兵,让宋杰迫不得已同意给防卫军装备新式步枪,华国的防卫军的总数有三万多人,主要驻守在几州交界之处,按照华国元帅府划分了六个防卫区,如登、莱、宁海防区,淄州、青州京畿防区等,每处大约有五千人,是在上次登莱之乱后设置的,除了基层军官来自于宋家军精锐部队,士兵以原来的城防军和镇防军为主,训练和薪俸也少于禁军和招讨军。

    不过这次水灾和战争叠加在一起,让宋杰不得不让这些后备力量来参与到战争和救灾中来。

    葛辉负责调度国内的防卫军,得到宋杰的同意后,开始给各地防卫军发放武器,并把登莱、沂州等地的防卫军抽调了两万人到淄州和青州参与防卫。

    辛弃疾接到宋杰的命令后,立刻便从济南城动身北上,经过朱来驻的景州东光城时,朱来把城中的贮备的弹药一半都交给了他。

    朱来这支三万人的队伍目前也不能动,这是防着金兵派出大军南下准备的,如果调动回来,那华国的北方便完全暴露出来,同时朱来这边还要收拢上次北上的民壮,他们之前都是因为有宋家军的土地承诺才出力相助,现在宋家军从真定府和河间府撤了回来,这些人的土地也就没了着落。

    为此宋杰只能让朱来把滨州、棣州、景州、沧州、冀州的无主土地先行分配给这些青壮,不过却没有以前每户一百亩的数量,每户最多只能分配到四十到五十亩,但宋杰给他们发放了不少的农具、种子和粮食,还补助了一些钱财,总算把这些民壮的不满给压了下来。

    而辛弃疾这次北上深入金地也就没有再征用民壮。

    这也让宋杰郁闷不已,本来是辛弃疾和朱来的主意,但最后还是要宋杰来买单。

    大宋派出的大军占领了邳州和海州后,李康已经率领三万人前去拦截。

    这似乎又回到了战争初期的状态,华国与宋金的战争进入了拉锯战,军费和军饷的开支也大幅攀升,宋杰强制让百姓存入王室银行的近千万华元也如同流水般花费出去,各地修建水泥路的队伍因为担心金兵的骚扰也不得不停下工来。

    这一些列的境况让华国政府从上到下都是焦头烂额,作为国王的宋杰也是整日忧虑不已。

    都说治大国如烹小鲜,现在华国的地盘不大,都已是乱成了一锅粥,看来治国还真不是人人都能干的事情,时局往往都不可能按照人的意愿去发展,对手也不可能让你过得舒坦,他们随时都在找你的弱点,恨不得把你一口吞掉。

    宋杰这时也明白了,为什么齐桓公不杀管仲,唐太宗重用魏征,后世的元、清少数民族争取重用汉族降臣,不是不想杀,而是不能。

    治国不是纸上谈兵,需要经验,更需要天赋。

    所谓治世之能臣哪一个不是对社会和人性有着深刻的认识,更是懂得人情世故之人,不是那些年轻书生一下子就能明白的。

    华国任用的许多基层官员都是在金廷任过职的人,他们对地方治理更有经验,缺点是对华国的忠诚度,而且也太圆滑,这点宋杰十分清楚,但是在华国自己培养的人才没有成长起来之前,地方上还是需要这些人的。

    朝廷中的高层如果不是有梁尚君这样的人顶着,宋杰还真不知道谁能让百官俯首,丁平也不行,他个性耿直,不太懂得变通,遇事喜欢直来直去,赵廉的从政经验不足,而且太过圆滑,梁彦祖、梁彦宗兄弟是十分好的执行者,但有时候缺乏主见。

    宋杰把自己的班子中的主要成员都从脑中过了一遍,除了老梁以外,还真就找不出真正能为自己分忧的人。

    面对此时的乱局,宋杰实在是太想有人能为他分担了。

    ……

    贾瑞任济南城市长后,宋杰又把他提拔为济南府尹(后归附的州府未进行改名),这次济南府受到严重的水灾后,又被金人骑兵骚扰,让贾瑞寝食难安,尽管朝廷拨付了钱粮赈灾,但他仍然面临人手不足的问题。

    好在宋杰派出了大同社的监察使,这些年轻人很快便投入到赈灾中,此时贾瑞也结识了刘完素等人。

    刘完素现在是狂热的大同论信仰者,同时也是宋杰的粉丝,对于宋杰交代的任务刘完素完全有着一种使命感。

    而且刘完素在帮助贾瑞赈灾时,一刻都不忘在灾民中宣扬大同论的思想,并把宋杰对民众的关爱极力吹捧,简直就是天下第一明君一般。

    就是金兵的骑兵来袭,刘完素也毫不畏惧,一面组织百姓躲避,一面在灾民中选出青壮来照顾老幼妇孺,他还去济南城中向辛弃疾要来不少已经放入军火库的老式火枪发给灾民中的青壮,并把他们按照宋家军的编制以伍(五人)、队(二十五人)、都(一百人)、营(五百人)、团(二千五百人)、旅(一万人)、军(五万人)为单位组织起来。

    同时刘完素这样的编排又是按照百姓的籍贯为依据,如一个村有一百户,便出一百名青壮,组成一都,凑不成一都,便从临近的村抽调,他们的任务便是保护这一村其他老弱妇孺,同时负责粮食的运输和发放,在刘完素给他发了火枪后,这些灾民便不再是待宰的羔羊。

    刘完素这一办法还真有了效果,当金人骑兵来袭时,百姓虽然无法像正规军一样御敌,但却给给金兵来带了不小的伤害。

    特别是在宋杰下令把百姓迁移到淄州和青州后,有了宋家军的护送,当金人骑兵来袭时,这些青壮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金人的骑兵在后来几乎都占不到便宜。

第二百一十章 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负责东平府的刘迎,负责大名府的何若愚也开始学着刘完素的做法组织灾民,不过他们手里不像济南府那样有许多老式火枪,但是按照军事组织来转移灾民却极大的提高了效率,让灾民被大规模杀戮的风险降低了许多。

    这样做还有更大的好处,大同社的人一直在灾民中传播大同社的思想,把许多青壮拉进了大同社之中,让这些拿着武器保护家人的年轻人除了有本能外,还有了使命感。

    灾区百姓的转移和南北军事行动的信息,每日都会有青衣卫的队员传递给葛重兴,然后葛重兴会把重要的情报汇报给宋杰。

    刘完素等大同社的做法也很快被宋杰知晓,这让宋杰对刘完素更加看重,他自己都没有想到把百姓按照这样的方式组织起来。

    一般地方官员的做法都是按照各村、镇、县等行政编制来组织迁移,然后在军队的保护下行动,如果是正常的迁移还好说,但对于这些灾民来说会有许多问题。

    有的村受灾严重,甚至整村的人都死光了,稍微好一点的,有一些幸存者,但不是全家人都能保全。

    从人类的本能和华夏的传统来说,青壮都会把妇孺老人先救出去,有时候青壮就可能身亡,留下这些妇孺老人便没人保护,即便各地政府把这些幸存者统一起来,大多数人没有亲缘关系,都是各顾各的,老弱妇孺得不到照顾,当金兵来袭时,大家当然都是顾着自己的亲人,这样就会造成老弱妇孺的生还率降低。

    而按照刘完素的办法,把青壮按军事化组织起来,并在他们中宣扬大同论,把大同论的精华编成让人易懂的口号,这样便能让受灾不严重的地方的百姓对受灾严重的百姓进行帮扶,特别是对老弱妇孺的照顾。

    其实这个办法也不稀奇,从战国时的秦国,到后来的女真人,都是按照这样的方式对百姓进行军事化管理,到了宋代反而弱化了。

    最初赈灾的工作进行得并不算顺利,加之有金兵的袭扰,受灾的百姓并不能拧成一股绳,灾后老弱妇孺死亡反而变多。

    这在新附的济南府、东平府等地中,究其原因还是与宗族和土地有关。

    受灾的地方没有经过土地改革,宗族势力控制着大量土地,大量的佃户依存着宗族生存,但洪水来了冲毁了良田,淹没了房屋,让地主家的粮食也进了鱼腹。

    另一方面,各大宗族的房屋往往比普通百姓修得更结实,族中的人口更多,在洪水中生存下来的几率更大,加之在地方政府中宗族的子弟做官的比例很大,因此救灾的过程中,地方政府几乎都是先救助这些宗族势力的幸存者,而对那些佃户不说视而不见,至少不会重视,更别说那些只剩下老弱妇孺的家庭。

    刘完素一到济南府后便发现了这个问题,于是他才想出这个办法。

    幸存的灾民中还有许多的佃户中有青壮,他们并不是不愿意帮助妇孺老幼,而且一直以来依附于宗族形成了固有的思维,要么是跟着东家,要么就是各顾各。

    只有通过建立准军事组织的模式才能打破宗族的影响,让赈灾工作高效起来,当然大同论的思想起到指导作用。

    ……

    刘完素的做法启发了宋杰,他突然觉得自己找到了解决华国境内金兵袭扰的办法。

    还有什么比让敌人陷入人民战中更好的解决办法呢。

    于是宋杰颁发敕令,在华国境内建立民兵组织,称之为乡兵,按照村为单位,每户出一名青壮,按照宋家军的编制以伍(五人)、队(二十五人)、都(一百人)、营(五百人)、团(二千五百人)、旅(一万人)、军(五万人)为单位组织起来。

    同时宋杰在敕令中规定,每一个金人或宋军士兵的人头价值五十华元,或一亩地,金兵的马匹缴获后归当地所有,每五人由政府发火枪一把,每都有火枪二十把,其余人发放马刀和长枪。

    而且奖励的华元不需要强制存入王室银行。

    当然这个火枪是前装线膛枪,而且朝廷放开之前禁止民间生产火枪的限制,并允许各地商帮向军工坊购买制造之法,同时允许军工坊向各商帮售卖优质钢铁、火药和铅弹。

    宋杰不知道他这样做,仿佛开启了潘多拉的魔盒,给华国民众的血液里注入了一股战争的基因。

    不过,宋杰在敕令中规定,各地乡兵的都头及以上的人必须由大同社社员担任才行,否则不能带兵。

    一开始,许多地方连大同社是什么都不清楚,于是纷纷打听这个大同社是何方神圣,当他们知道这是王上成立的一个以实现大同世界为目标的组织后,民众加入的热情倒是高涨了起来。

    由于金兵在华国境内袭扰,给华国百姓也造成了恐慌,于是各地纷纷建立起乡兵,因为政府只能满足五分之一的人的火枪配置,各地乡兵便出现了自掏腰包购买火枪的情况,这也给军工坊带来了大量的订单,而那些被允许制造火枪的商帮因此也有了生意。

    白家人始终是商业嗅觉最灵敏的,他们率先拿到了生产火枪的牌照,于是白家商帮成了第一家民间军火商,不光如此,白家商帮还参与了王室的海贸和捕鲸计划,白家早就派人到南方去买船和雇佣工匠。

    除了白家外,葛家,孙家,王家等大家族都纷纷加入了军火生产商的行业,短短两月期间,军工坊便发放了十二家军火商的牌照。

    而各地乡兵成立后,特别是在淄州和青州的乡兵,居然出现了主动寻找金人骑兵的事情,一个金人士兵的人头可是价值五十华元。

    更有甚者,李康在邳州和海州与大宋交战时,战场上突然出现了上万人的队伍,他们手里拿着老式前装线膛枪,朝着宋军开火,而且异常勇猛,割人头都是用抢。

    这把李康都吓了一跳,接着便有人来找到他,说是大同社海州分设理事,一个三十岁出头的壮年人,一副农民的打扮,开口便道:“李康道友好,我大同社海州分社前来助王师灭敌,这些人头我们就带走了。”

第二百一十一章 第一次北伐(上)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淄州和青州,这两州是华国人口最密集的地方,这里的百姓多是经历过数次大战的,对华国政府和宋杰也是最为支持的。

    五十华元可不少了,基本是一个普通家庭将近一年的收入,这个诱惑力可不算小了。

    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宋杰发布这道成立乡兵的敕令其实也是无奈之举,现在宋家军兵力不足,又要面临南北宋金军队的攻击,华国境内的数万金军骑兵见已经无法大规模的袭扰灾民后,便开始破坏各地的庄稼,见到村庄便冲进去杀人,已经对没有受灾的地方构成了很大的威胁,而宋家军主力在没有安全护送完灾民前又没办法腾出手去迎击。

    于是乡兵的互保就变得十分有必要。

    淄州和青州的百姓大多经历过几次大战,其青壮也多有参与过颜神城大战,乡兵征集令发出一月内,淄州和青州便有八万青壮组成了两个军的乡兵,宋杰立刻从亲兵中抽出上千人进入其中,作为基层军官,这些亲兵也火线加入了大同社,尽管有的人还没有明白大同社的真正含义,不过刘完素编出来的口号这些人都记下了。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壮有所用,幼有所长,老有所终,鳏寡孤独,皆有所养,生而平等,不分贵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劳而不殆,学而无惰,各尽所能,各取所需,安居乐业,民无忧患,求真务实,大道存真,华夏一统,四海一家,志同道合,广布天下,是谓大同。”

    如此一来,乡兵也被宋杰间接掌控了,而且乡兵是没有军饷的,能够减轻政府的负担。

    当宋杰听到淄州乡兵和青州乡兵决定开始主动出击,寻找华国境内那支金人的骑兵,他吓了一跳,连忙派边豹去传令,让乡兵不能离开各自州地主动出击,乡兵的任务是保卫乡镇地方的百姓不受袭扰。

    这些乡兵没有经过专门的训练,手里还拿着前装枪,火力也不足,真要与金人骑兵野战只有被屠宰的命,因此宋杰才不想他们去送死。

    宋杰现在想的还是等灾民都转移到了淄州和青州境内后,再让李元带着禁卫军和防卫军找仆散忠义的骑兵决战。

    灾民转移的耗费的时间很长,前后差不多已经花了两个多月时间,华国政府也投入了数百万华元进去,直到乾元四年九月才基本完成。

    从宋家军的斥候和青衣卫的探子来报,仆散忠义带着七八万的骑兵游荡在泰安州、莒州、密州等地的村镇,大肆破坏农田和农户的大棚,百姓大都在乡兵的组织下,暂时前往县城或州城中避难,因此金兵在乡镇除了搞破坏,各地百姓受害的不多。

    其实金兵也尝试过攻打县城,不过遭到了防卫军和乡兵的联合抵抗,金兵没有携带火炮,基本上没有占到便宜,城池他们也不敢长期围攻,一旦宋家军正规军收到消息前来支援,他们便只能逃跑。

    但是金兵对乡镇的破坏极大,特别是农田和大棚,这让华国的许多农户损失严重,可以预见,今年大部分地方的秋粮都会歉收,特别是投入了大棚的农户,需要重新建大棚,这比投入更是难以估量。

    这也是金兵前来破坏的目的。

    完颜雍一早就知道华国现在在推行一种大棚种植,能让粮食增产不少,不过金廷没有这个技术,尽管多次派出细作来打探技术,因为他们生产不出合格的透明玻璃,大棚技术他们始终无法获得。

    ……

    “王上,李康来报,邳州和海州的宋军已经被赶回去了,下一步如何做还请王上吩咐。”边豹把李康的军报读给了宋杰听。

    宋兵被击退在宋杰的预料之中,毕竟李康有三万精锐,加上三万负责运送的青壮和几万乡兵,大宋那点兵力想要长期占领华国的领土几乎不可能。

    现在宋杰要好好考虑一下解决仆散忠义这支骑兵了。

    “通知李康北上寻找金兵骑兵,让李元到我这里来。”宋杰想了想,对边豹说道。

    “是,王上。”边豹自下去传令。

    没过多久,李元到来,跟着而来的还有梁尚君、葛辉等人。

    “王上,金人骑兵对我农耕破坏严重,请王上及时发兵,务必要将其赶出我国领地。”梁尚君一脸忧心忡忡的说道。

    他已经接到各地报来的损失,除了淄州、青州、登州、莱州、宁海州外,原来华国的十一个州中一半的农田都有不同程度的破坏,各地的商业活动也停滞下来,别说今年的地税,就是商税也收不了多少,对于本就缺钱的华国朝廷来说,就是雪上加霜,所以老梁才如此忧心。

    “我已经派李康北上寻他们去了,李元你再率领两万人配合,无病要把仆散忠义这支骑兵留下来。”

    “诸位,我还有一个计划。”宋杰想李元交代完后,又对众人说道。

    “李元和李康各率两万人对付仆散忠义的骑兵应该问题不大,我想把他们赶出去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现在我想着应该北伐了!”接着宋杰话锋一转说道。

    “北伐?”梁尚君等人瞪大眼睛惊呼道。

    “对,就是北伐,现在各地现在已经建立乡兵,灾民的安置也告一段落,辛弃疾带领三万人进入金国领地,现在应该与金兵周旋着,金廷应该没有力量再派兵进攻我们,朱来还有三万人驻守在景州、冀州一带,此时应该让他率兵带上辎重北上与辛弃疾大军汇合,是时候给女真人些教训了,至少把之前占领的土地拿回来!”宋杰对梁尚君和葛辉说道。

    “王上,现在朝廷哪里还拿得出钱粮来支持大军北伐?”梁尚君皱眉道。

    “之前他们在济南府和东平府等地招募了几万青壮,还没来得及回来,这两地便遭了灾,现在那些青壮便安置在景州、冀州和沧州等地,当时承诺给这些青壮是没人百亩土地,现在也该兑现了,不需要花钱雇佣他们。”

    “粮食就从公仓中调拨五十万石给他们,这次北伐不是为了占领中都,时间不会太久。”宋杰解释道。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9681/ 第一时间欣赏我在大宋搞山寨最新章节! 作者:半园所写的《我在大宋搞山寨》为转载作品,我在大宋搞山寨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我在大宋搞山寨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我在大宋搞山寨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我在大宋搞山寨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我在大宋搞山寨介绍:
山寨商人宋杰意外魂穿到南宋初年同名富二代身上,却发现自己身在金统区,父亲被人谋害,家产被人觊觎,自己的小命也将不保,一入局便面临如此困境,如何破局?且看山寨商人如何步步为营,在宋金大行山寨之道改变历史……半园书友可以加Q群980688720,扫榻以待!我在大宋搞山寨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我在大宋搞山寨,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我在大宋搞山寨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