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大汉从吹牛开始TXT下载大汉从吹牛开始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大汉从吹牛开始全文阅读

作者:末日游侠     大汉从吹牛开始txt下载     大汉从吹牛开始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689章 俺叫王有才

    洛阳皇宫,议事殿内。

    “陛下,韩信刚才找到了臣,希望臣能够借调一万禁卫军给他使用。”张不衣来到了议事殿,直接说道。

    虽说禁卫军在名义上也是归属于第一集团军的。

    但实际上还是有差别的。

    两者的任务是不一样的。

    韩信是大将军,张不衣同样也是大将军。

    而且张不衣跟着王不饿的时间要更久一些。

    虽然在战功方面没什么能够拿出手的,唯一的一次战功还给大汉埋下了一些隐患。

    但是当时的那种情况,也不好去说张不衣什么。

    但是韩信同样不敢轻视张不衣,也不敢在心里面看不起张不衣,更不会觉得张不衣配不上现在的地位。

    原因当然很简单。

    虽然张不衣在战功方面不如自己。

    但是张不衣的禁卫军却为大汉培养了数千基层军官。

    而且这些军官的能力都还不错,基本上每到一个地方,很快就能成为军中的骨干。

    虽然这一批人目前还没有走上高位,但是在一个数千人的规模下,二十年后走上高位的必然会有的。

    所以说,张不衣看似就是个混子,但其实他在军中的地位也并不低。

    现在只不过是处于一个低估区而已,假以时日,当这些老将逐渐老去的时候,张不衣是有潜力成为大汉军队的定海神针的。

    当然,这只不过是一场意外导致的必然结果而已。

    因为大汉有这么一个空档期,所以这也就导致了在未来,大汉会有一个大约十五年的空档期,这十五年就是张不衣的舞台。

    直到大量从军校走出来的学生走上高位之后,才会渐渐的淡化张不衣的影响。

    可这种事情现在谁也说不准,毕竟是人情社会,十五年的时间已经够干很多事情了。

    所以,韩信在见到张不衣的时候,虽然还是会不断的埋汰他,但是到了正事上,韩信却依旧要以商量的口气去询问。

    毕竟除了自身的身份以外,张不衣还是皇帝面前的大红人。

    而且还是那种咸鱼形式的大红人。

    不怕你精明,也不怕你太笨,更不怕你贪权贪财,就怕你咸鱼到跟任何事情都划清界限,只在自己的圈子里来回摆弄。

    张不衣就是这样的人,对于外界的事情一概不问,对于禁卫军那就严加训练。

    每天不是在王不饿身边站岗,就是在军营操练。

    “他是守方大将军,既然提出了要求,合理范围之内给他便是了。”王不饿并没有感觉意外,也并没有什么不满。

    第一集团军虽然听着挺霸气的,但现在跟个空架子没什么区别。

    改革的阵痛期还是有的,虽然第一集团军名下不止两个军。

    可是当下的首要任务是改革,朝廷普遍的一个共同认知是,不轻易调动没有改编的部队。

    这些等待改编的部队虽然还在保持着日常的训练,但其实整体战斗力并不强,因为优秀的军官和将士都被抽走了。

    剩下的只是加强自身的能力,等待新部队的组建。

    所以,韩信实际上能够调动的,也就那两个军,两万人。

    从禁卫军借人这件事情王不饿早就猜到了,只不过是早晚的事情而已。

    不过韩信能够这么快就从禁卫军借人,王不饿还是感到有些欣慰的。

    然并卵,欣慰归欣慰,在演练方面,王不饿是不会有任何放水行为的。

    虽然在后世没有穿上过军装,也没有机会去亲自操盘一场这么大规模的军演。

    但是没吃过猪肉难道还没见过猪跑吗?

    作为老银币一枚,王不饿要是耍起不要脸来,在大汉这块地界上,还真的就没有人能挡的住。

    不是拥有谜一样的自信,而是事实他真的就是这么残酷。

    最为反派大首领,王不饿可谓是丧心病狂的给己方不断的加码开挂,那外挂简直都开到天上去了。

    就先在这种敌我双方的实力对比,别说是韩信了。

    就算是后世那种牛逼轰轰的将军,来了也照样得挠头。

    王不饿直接从案台上抽出了一张转为这次演练特别定制的纸张。

    洋洋洒洒的在上面写道:‘命令,八十二军与三十一军进行装备交换,驻地交换,番号临时交换,派出斥候密切观察第一军动向,敌军不动,我军不动,敌军南下第五日,我军立刻南下压境,八十二军尽量避免与第一军进行交战,以拖延为主,三十一军为主攻方向,春日行动攻方大将军,王有才!’

    写完这道命令之后,王不饿并没有停下来,而是又抽出了一张纸,重新写道:

    ‘命令,二十一军与八十八军立刻集结,向第一集团军边境进犯!春日行动攻方大将军,王有才!’

    王不饿一口气写下了两道命令。

    这两道命令被分别送往第二和第三集团军。

    没错,就是这么的不要脸。

    你以为只是斥候突袭那么简单?

    虽然让部队在这么大一个范围内寻找隐藏在暗中的斥候就很难了,但是王不饿还是义无反顾的给第一集团军增加了难度。

    只调一个集团军来帮忙未免显的有些太小气了,为了不让人说自己小气,王不饿索性直接调两个集团军过来帮忙。

    若是不够用的话,王不饿还打算再调第四集团军过来帮忙呢。

    反正已经告诉韩信了,这次要以贴近实战来演练,所以自己这么操作也不算坏了规矩。

    至于说会不会有点太欺负人了?

    这个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真要是到了战争中,你会说敌人太欺负人了吗?

    虽然第一集团军在这场军演中面临的情况在战争中不太可能会发生,但终究还是有发生的几率的。

    万一要是发生了呢?

    该咋办?

    在军演中把问题暴露出来,虽然面子上挂不住,但也总比在实战中暴露出来,让千万将士用生命来填补自己的错误要强吧?

    当然,王不饿还是很通人性的。

    他已经猜到了,攻方这么玩,肯定会引起第一集团军将士不满的。

    但若是直接告诉大家攻方大将军是自己,那么大家就算有不满也只能憋在心里面。

    为了不让大家憋出内伤,王不饿很人性化的编了一个王有才出来。

    没错,这个王有才就是让大家用来出气的。

    除了有限的几个人以外,谁也不知道王有才是谁。

    反正他们只知道,在接到军演任务的同时,他们还接到了担任军演攻方大将军的任命,是一个叫王有才,谁也没有听说过的家伙。

    而此时此刻,第二集团军和第三集团军那边还正在探讨这个突然一步登天的王有才到底是何许人也呢?

    除此之外,这次的军演,王不饿给攻方还配备了更多让人不可思议的力量呢。

    例如说,斥候本部那边给攻方调配了五千个精锐斥候,给第一集团军只调配了一千个斥候,其中只有五百是精锐斥候,余下的五百是刚入行不到两年的菜鸟。

    又比如说,虽然告诉了韩信,他的任务就是阻止斥候进入洛阳拿到情报,然而他却不知道,这个任务本来就是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的,作为一个狡猾的老狐狸,当然不会把自己的真实目的告诉韩信的。

    猜对了算你聪明,猜错了算你倒霉,反正就是要告诉你们,以前的时代过去了,现在开启的,是一个全新的时代。

第690章 蒯彻

    回到军部之后,韩信越想越觉得不太对劲儿。

    “军校那边现在有动静吗?”韩信朝着手下问道。

    “应该跟以往一样吧?”韩信的新参谋长满脸不解道。

    然而这个时候韩信才意识到,自己身边的人,已经不是李左车了。

    两个人还没有形成默契,而自己也没有把上面要演练的消息告诉他,所以他自然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

    于是,韩信不得不耐着性子将上面决定演练的消息告诉对方。

    蒯彻微微皱起了眉头。

    虽然这些年来蒯彻声名不显,但是他的资历却不算低。

    第一次出现在历史的舞台上是二世元年,当初陈胜令武臣北上赵地。

    蒯彻劝说范阳县令,随后又去劝说武臣,经过他这么一操作,武臣兵不血刃拿下了赵地,而范阳县令也获得了足够的尊重。

    再往后便是好景不长,随着汉军的到来而亡。

    蒯彻虽然有些才能,但是出现的时日终究太短,加上武臣的覆灭速度又太快。

    所以在加入汉军之后,便只能一步一个脚印慢慢的往上爬。

    虽然崛起的是慢了点,但终究还是混出了一片新天地。

    借助这次军改,蒯彻如愿以偿的成为了第一集团军的参谋长,算是在第一集团军内仅次于韩信的人物。

    当然,说起蒯彻这个名字或许会有些陌生。

    但是说起蒯彻的另一个名字就不会觉得那么陌生了,在汉武帝刘彻登基之后,他更名蒯通。

    三国时期的筷子兄弟,蒯良,蒯越兄弟就是他的后人。

    蒯彻接过韩信手中的演练资料,大致的看了一下。

    眉头皱的更深了。

    “将军,这次的演练恐怕没有那么简单!”蒯彻直言道。

    他跟韩信没有合作过,所以以他的聪明,很容易就能判断出韩信对自己其实是不信任的。

    不过蒯彻也没有在意这些,如果换做是自己的话,也不会信任的。

    就算是手下来了一批新的参谋,在没有证明他们的真正实力之前,蒯彻也不敢给他们单独下任务。

    所以,蒯彻心中很清楚,这次的演练,对于自己来说其实也是个机会。

    一个是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另一个是建立与韩信相互信任关系的机会。

    若是双方始终不能认可对方,那么接下来长达数年的合作又该怎么做?

    “这份计划中只是捎带着提了几句军校的学生,以他们的实力,在这种规模的演练中是很难担当重任的,所以应该是以体验为主。既然如此,那么将军想要通过观察军校学生是否有动静来判断对面是否出动,这个办法并不是特别可靠。”

    “要知道军校虽然也属于军队,但是跟那些真正的军队比起来,他们还差的远着呢,更何况是整编过后的新军队呢?”

    “单单只是这种强度,他们就支撑不下来的。所以,被派去对面的学生,应该会在某个点集结,然后再出发,也许有老手带队,也许就是给他们下个任务自生自灭。”

    “但是将军可曾想过,这一批斥候就算再多,又能有多少人?两千?还是三千?”

    “最多不过四五千罢了,而将军能够调动的人手有多少呢?集团军内的两个军,禁卫军也在将军的调动范围内,就算是保留一些留在洛阳,将军在极限情况下能够调动的兵力,至少也有四万人。”

    “四万人去围追堵截四五千人?如果在一个县那么大的地方,这个自然没什么难度,在一个郡那么大的区域内,咬咬牙也能做,可现在的范围是整个集团军辖区,这还怎么搞?”

    “难道为了围追堵截这些人,将军就要将兵力分散出去吗?”

    “上面已经写的很清楚了,一切都要贴近实战,而实战中一旦派出大量的斥候,往往也就意味着敌军的主力部队已经在集结了。”

    “虽然这份演练计划并没有描述对面,仅有的信息还是各种未知的斥候,但是将军作为守方大将军,这一点是不得不防的。”

    听着蒯彻的这一番描述,韩信心中对他的看法多多少少的有了一些改变了。

    至少不是草包。

    仅凭借着这点仅有的信息就能判断出这一点,不错。

    不要以为看出这一点没啥大不了的。

    换而言之,看出这一点之后,就可以影响到韩信接下来的战略部署。

    而一旦战略部署错了,那就满盘皆输了。

    韩信也正是感觉到了不对劲儿,所以才又返回去问张不衣要了一个军的禁卫军。

    “这也是我最担心的地方,地方有多少兵力都不知道,上面到底有没有安排兵力也不知道。”韩信有些头疼。

    就算是身经百战,可是在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也会觉得束手无策。

    我韩信以往打的都是什么仗?

    那是在草原上纵马疾驰,豪横千里的战争。

    打的那是一个大开大合的手段。

    现在你让我玩防守,而且还是这种什么都不知道的防守,你让我咋防守?

    “基本上可以预料到,上面若是安排了对手的话,不是第二集团军就是第三集团军。这两个集团军不论出动哪一个,都可以在局部对我们形成二打一的局面,我们还是有较大劣势的。”

    “我觉得最有可能的是第二集团军,因为我们的第一军在北边部署着,若是让第二集团军加入进来,则可以顺道检验一下第一军的机动反应能力。但是,也不能排除上面同时动用了两个集团军。”蒯彻说道。

    “上面疯了吗?要是二打一了,那还要不要脸了?”韩信瞬间有些生气了,真要是这么玩了,那还玩个屁啊?直接投降得了。

    两个集团军同时对第一集团军发起攻击,韩信的第一集团军直接就没了,而他还能够灵活调动的也就禁卫军的一个军了。

    “将军,您还有禁卫军呢,虽然只有一个军,您虽然兵力不占优势,但是作为守方,您还是占有一定地形优势的,所以真论起来的话,其实就算对面动用了两个集团军,咱们也未必就会吃亏,现在我更担心的是,上面会不会丧心病狂到动用三个?甚至是四个集团军?”蒯彻脸色忧虑道。

第691章 你特么在玩我?

    而在现在这种情况下,军事大区域化的另一个弊端就体现出来了。

    防区太大,沟通不便。

    韩信坐镇洛阳,他的消息传到最近的地方也要五天的时间,想要传到第一军那里,就算是快马加鞭,也要七天左右。

    而这么长的时间又能干多少事情了?

    虽然很无奈,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制度已经订好了,就算是再不爽也得照办。

    反正大家都是一样的,现在只不过是军队还没有改编完成罢了。

    等到全部改编完成之后,这种弊端就会减小一些了。

    毕竟第一集团军麾下十个军呢,洛阳周边驻扎的就有三个,这些都是两天之内能够通知到的。

    到时候若是采用特殊的渠道,基本上五天之内能够通知到七个军,七天之内能通知到所有部队。

    所以这个效率放在现在来说,其实也并不算慢。

    “那你的意思是第一军和十一军不能动?”韩信问道。

    只是两个集团军出动就让韩信头疼的了,这要是真的来了四个集团军,那就直接歇菜吧。

    不止要防御外部的压力,还要去想办法阻挠内部的渗透,韩信就算会分身,精力也不够用的。

    “非也,军队必须要动,但是也不能动的太明显,万一对面只有一两个集团军呢?”蒯彻摇了摇头。

    这其实就是一个赌。

    但是现在情况不明,蒯彻也不想赌的太彻底,把自己所有的东西都赌进去。

    不过既然是演练嘛,多做一些也无所谓,反正就当是积累经验了。

    “第一军和十一军,分别后撤一百里,同时派出斥候密切观察第二和第三集团军的动向,若是有集结的迹象,立刻撤退。”

    “这种情况下跟对方死战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不论哪一个方向,我们在兵力方面都有着成倍的劣势,乙级部队虽然看似实力低一档,但实际上并没有低多少。一个甲级部队配合一个乙级部队,击溃我们一个甲级部队并不难。”

    “所以,如果对面真的动用了两个集团军,那么我们便直接放弃其他区域,将战场收缩到洛阳附近来打,到时候加上禁卫军,我们三个军打对面四个军,未免没有胜利的机会。”

    “除此之外,我们若是主动收缩了防线,也能有效的挤压对方斥候的活动空间,直接的增加了他们进入洛阳完成任务的难度。”

    “当然,这种情况下坚壁清野也是很有必要的,不只是粮食,就连人也绝对不能给他们留下一个,以此来增加他们的长途行军负担。”蒯彻直接说出了自己的计划。

    若是对方没有动用两个集团军,那么自然是最好的结果。

    可真若是动用了两个集团军,那就没什么议论的了。

    死守防线有什么意义?

    在确定没有援军的前提下,还不如收缩防守,集中兵力来改变自己的劣势。

    起码在将防线收缩到洛阳周边以后,双方在兵力方面的差距已经没有那么大了。

    而且他们将整个防区的百姓都迁徙过来了,后备兵员也不会缺,大不了临时扩军。

    只要这场战争能拖上三五个月的,他们就能够反败为胜。

    除非对方增加数倍的兵力,甚至是超过他们征募的新兵。

    至于说自己的这个计划是否合理?

    这个已经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这份演练计划上,并没有规定不可以这么做。

    什么寸土必争云云的,都是浮云。

    寸土必争的前提是自己有这个精力,而眼下这个情况,活下来才是最重要的。

    前期避免过多的伤亡,为后期的大反攻积蓄力量。

    蒯彻的这个计划一出口,便立刻吸引了韩信的目光。

    在心中认真的思考了一番之后,韩信不由得又一次提高了对蒯彻的评价。

    这是一个有着丰富实战经验,具有战略眼光的人才啊。

    虽然感觉上还是跟李左车不太一样,但人哪有完全一样的?

    蒯彻跟李左车完全就是两个不同风格的人,双方各有优劣,至少在这种规模的计划上,韩信是觉得两人好像是不相上下的。

    “好,就这么干……”

    两道军令迅速的传了出去,分别前往恒山郡与砀郡。

    然而六天之后,韩信接到了来自驻扎在砀郡的十一军汇报,第二集团军两个军集结了,并且朝着第二集团军与第一集团军的边境处进犯。

    “立刻后撤,所有郡县百姓全部后撤,执行坚壁清野!”韩信当即下令道。

    这是一项大工程,历史上就没有这么玩的。

    虽然坚壁清野不少见,但是郡县百姓全部后撤,这是第一次。

    反正也不是真的后撤,只是单纯的下一道命令就行了,具体的结果,会有人评判的。

    当然,如果真的只是下一道命令那么简单就完事的话,那未免也太小看王不饿了。

    “韩将军,根据兵部制定的标准,坚壁清野计划需要有一定的准备时间,在命令下达之后,郡县百姓需要两日的准备时间,并且以每日三十里的速度撤退……”跟在韩信身边记录的官吏直接说道。

    这个属于军演规则问题,必须要跟韩信解释清楚的,不然后面引起什么误会那可就不好玩了。

    “???”韩信一脸懵逼的看着对方:“你特么在玩我?”

    “这是兵部制定的规则,是依照实际情况制定出来的,就算是在实战中,也不会比这个速度更快的!”

    韩信满脸铁青的将头扭了过去。

    这特娘的。

    对方说的是有道理的,虽然准备时间需要两天这个有点操蛋。

    但是每天三十里的后撤速度是不慢的。

    这个是真的,百姓不是军队,他们没有快速机动的能力,一说坚壁清野,一个个恨不能把所有家当都带上,自己还要让他们带着粮食。

    所以这路上的速度自然快不了,加上规模那么大,路上随便出现点什么情况都能降慢速度。

    但是以每天三十里的速度后撤,这个速度就太让人尴尬了。

    也就是说,砀郡的百姓要是想撤到洛阳,起码路上就得走差不多一个月?

    我丢你老母啊……

    早知道你们这么坑,前几天下命令的时候就通知坚壁清野了,起码两天的准备时间是不用在等了。

    “命令撤入本郡大城,距离郡城远的,找一个防事好的城据守,命令十一军坚持七天,七天后开始后撤……”韩信只能满脸无语的改变了自己的命令,有点难办了啊这……

第692章 跟我比不要脸?

    兵部设置的这些鬼条件直接断绝了韩信打算执行彻底坚壁清野的计划了。

    因为时间上来不及。

    韩信不可能不顾及百姓的安危,直接下令让部队撤退。

    这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当然,对于韩信来说,目前的情况唯一能做的,也就是牺牲一部分人了。

    于是,砀郡百姓被撤入了附近的大城,或者是防事坚固的城池,为了日后防守做准备。

    而其他郡的百姓则是继续执行撤入三川郡的命令。

    虽然走不快,还有两天的准备期。

    但是韩信还是觉得是可以冒这个险的。

    而在韩信的关键计划中,这些撤入三川郡的百姓也将会是他日后反击的根本所在。

    因为他需要兵员,需要大量的兵员。

    虽然这只是一场演练,但是关于演练的很多东西上面也没有交代。

    既然对方耍起了不要脸,那还有啥好说的?

    咱们比一比谁更不要脸就是了。

    到时候我来个全民皆兵,只要守住洛阳矿,坐拥兵器坊,两天打造的兵器就够我装备一个军了。

    所以,跟我韩信玩不要脸?

    呵呵!

    我让你见识一下什么叫做不要脸的祖宗!

    军演的事情在高层可谓是闹的轰轰烈烈的。

    长安城内,一天往往能够看到数道骑兵的身影挂着小旗飞速的奔向四面八方。

    但是在现实中,却是风平浪静的。

    这场演练或多或少的会对地方百姓造成一定的影响。

    但是如同命令发出的那般,动不动就全郡,数个郡带着物资后撤的事情是没有发生的。

    而兵部对于这种军令的计算方式也很统一,所有军令全部发到参演军队那里去,在收到命令之后,延迟半天开始计数。

    也就是说,韩信的坚壁清野命令若是清晨到的,那么从下午开始计数,一直到第三天的下午才算是完成两天的准备期。

    然后是只存在于纸面上的百姓才会以每天三十里的速度按照规定路线后撤。

    当然,为了能够更加清晰的做出记录。

    兵部那边会指派相应的部队扛着旗以每天三十里的速度走着。

    若是攻方追上了这个扛旗的小部队,那就意味着这个小部队所代表的百姓被俘虏了。

    第二集团军与第三集团军虽然是联合作战的。

    可是在这个信息不能及时互通的年代,其实考验的还是双方的默契度问题。

    至少在局部方面,他们只能依靠单打独斗来解决问题。

    就算是攻方大将军王不饿,他也只能坐在长安城内,根据韩信的动态来进行战略的调整。

    砀郡边境,第二集团军的两个军已经完成了集结,并且在这里与对面的十一军相互对忘了三天的时间。

    在此期间,双方都保持着冷静,大家都知道这就是一场演练而已,并不是真正的敌人。

    但是吧,演练虽然不会死人,但是却会丢人。

    谁也不想拉了面子,让人出去说谁谁谁不行等等的。

    “大将军,王大将军的命令!”第二集团军,一道最新的命令被送到了第二集团军大将军申屠嘉的手中。

    对于这个突然冒出来的王有才,王大将军。

    申屠嘉也是一脸的懵逼。

    虽然咱不是第一批加入大汉的,但是好歹也是打皇帝称帝那一会儿就开始跟着大汉了吧?

    这么多年来,大汉的能人那是辈出的,可却从未听过一个叫王有才的人。

    虽然汉军巅峰时期兵力达到了一百多万人,没听过一个人也很正常。

    可是既然这个王有才能够担任攻方大将军,指挥至少两个集团军参与演练,不应该是个无名之辈才对啊。

    申屠嘉几乎问遍了身边的人,甚至连地方上的官员都没放过,可得到的答案却是一致的,大家都没听过王有才这个人。

    无奈之下,申屠嘉只好打开了这封军令。

    ‘本大将军得到情报,韩信下令坚壁清野,第二集团军酌情出动!王有才!’

    看着这封只有三句话,两句都是废话的命令,申屠嘉再一次的陷入到了无语之中。

    韩信的军部可是在洛阳的,既然你有能力得到韩信的情报,那还这么折腾干啥?

    直接悄悄的把情报拿出来不就完事了吗?

    韩信绝对不会想到,斥候已经进入洛阳了。

    这不是多此一举嘛?

    人韩信好歹也是大汉功劳最大的将军,打了最多仗的将军,人家不要脸的吗?

    除非……

    “卧槽……”申屠嘉猛然一愣,下意识的爆起了粗口。

    他想到了另外一种可能。

    这场演练该不会是声东击西的吧?

    打一开始就把韩信给套进去了,第一集团军的情报是那么好搞的吗?

    就算是搞到了,也不好送出来啊,除非你本来就知道第一集团军要干啥,或者直接在韩信身边安插了人手。

    如果真的是自己猜测的那样的话,或许这就能对上号了。

    那个传说中的大将军王有才,很有可能根本就不存在。

    而现在指挥他们的,可能就是兵部直接发出来的命令,只不过是需要一个王有才来站出来撑场面而已。

    若是这样的话,目的自然是要狠狠的收拾韩信了。

    但是为啥要收拾他?

    申屠嘉猛的摇了摇头,将那些不切实际的想法丢到了一边。

    管他为啥呢,这么好的机会,自己还不好好把握住狠狠的收拾韩信一顿?

    别的不说,起码过瘾了不是?

    将来见了韩信也能硬气点跟他说话了不是?

    想到这里,申屠嘉突然间来了兴趣。

    自己接到了消息,第三集团军那边肯定也会接到消息的。

    那么……

    “命令八十八军,立刻对敌发起攻击,二十一军派出两千人配合,其余人绕到后面,对正在坚壁清野的敌方百姓进行抓获。”

    “不,借助这个机会,趁着他们进城的时候,直接进行攻城。”

    申屠嘉已经想好了,单单只是拿下一些俘虏有什么意思?

    冒进?

    不需要,反正韩信就那么点人。

    我完全可以稳扎稳打,一步步的推过去。

    如果韩信派了援兵那就更好了,我就可以依托城池耗死他了。

    那样倒是给第三集团军那边做了一锅好饭,不过也无所谓了,合作嘛,自己心甘情愿一点,卖个人情也好。

    都说吃亏是福,有些时候,吃亏他真的就会是福,而且还是意想不到的那种福。

第693章 越改越弱了?

    军演的兵器都是特殊打造的。

    这种事情自然不可能拿着真刀真枪的去干一架。

    所以,长枪去掉枪头,在原本枪头的位置包裹一层布。

    虽然有点奢侈了,但是这点浪费还是很有必要的。

    况且这包了枪头的布以后演练也还能用得上。

    布里面包裹的是白灰,对打的时候只要将白灰印在对方的身上就算是结束。

    对面的第十一军显然也做好了被突然攻击的准备。

    所以申屠嘉预想的打对手一个措手不及也并没有起到更好的效果。

    双方很快便陷入了鏖战。

    位于后方观战的申屠嘉却紧紧的皱起了眉头。

    虽说主要交战的八十八军和十一军都是乙级部队,规格来说双方都是一样的,待遇也是一样的,装备都是一样的,训练的情况也是大差不差的。

    这俩对手正面碰在一起打个半斤八两是情有可原的。

    但是最让申屠嘉感到意外的是,那两千人的甲级部队却并没有拿出让人满意的表现。

    甲级部队和乙级部队是有差别的。

    而且这个差别还不小。

    军饷差别,兵员的差别,装备的差别,平时伙食的差别。

    按理说甲级部队应该在各方面都要碾压乙级部队的。

    哪怕没有达到碾压的地步,起码也会占据很大优势的。

    而且甲级部队日常的训练也的确要比乙级部队更狠一些,申屠嘉好歹也是个内行人,这一点还是能看出来的。

    但是现在战场上所表现出来的,多少有些让申屠嘉失望。

    按照申屠嘉原本的预想,这两千人加入进来,将会是起到决定性结果的因素。

    也就是说,本来是半斤八两的对手,因为有了这两千人的加入,便可以迅速的结束战斗。

    至少不会鏖战那么长的时间。

    而这两千人加入之后,优势的确是有,十一军在面对这两千人的时候也的确会感觉到有些吃力。

    但是申屠嘉却总是感觉,现在这种画面,好像是因为己方在兵力上占据了优势。

    而这两千人现在的表现,又让申屠嘉联想到,如果这一万人都是甲级部队的话,会不会表现的只比乙级部队好一丢丢?

    如果不能形成碾压局面,不能迅速的结束战斗,那么花费那么大的代价去搞甲级部队的意义又在哪里?

    一个甲级部队的开销是两个乙级部队的开销。

    与其是这样的话,我何不不要这个甲级部队,把经费拿来组建两个乙级部队?

    这样我两万人发挥出来的作用不比你一万人要强?

    一对一的时候你有一定的优势,一对二的时候呢?

    可能你的优势就没有了。

    乙级部队其实也不差什么的,说是担负了城池的防守任务。

    可到目前为止,他们还没有执行过这种任务。

    大多数时候都是在营区训练,甲级部队训练的频率倒是高一些,可现在来看,带来的效果真的没有预想中的那么大。

    而按照投入和产出来进行对比的话。

    一支甲级部队,至少要能正面硬抗两支乙级部队才算是保本。

    可是现在来看的话,哪有能硬抗两支乙级部队的样子?

    为了印证自己心中的猜想,申屠嘉下令调整了进攻方式。

    让八十八军那边靠近二十一军的地方让了两千人出来。

    等于是让二十一军的两千人去对抗十一军的将近四千人,而让八十八军的一万人去对抗余下的六千人。

    虽然在这个命令之前已经产生了伤亡,但是双方都是有伤亡的,而且比例相差不大,属于正常范围之内。

    而在经过了申屠嘉的这一番调整之后,整个战场的局势瞬间发生了改变。

    八十八军原本只能跟对方打个平手,现在由于兵力上面已经在局部近乎形成了二比一的比例。

    所以在战斗的时候也开始发挥出了兵力上面的优势,一个个的如同莽夫切瓜一样不断的挥砍捅刺着。

    十一军开始出现了节节败退的迹象。

    而二十一军那边的情况则明显的发生了变化。

    原本在一对一的时候大概还可以用游刃有余来形容。

    但是现在,差不多只能用勉强支撑来形容了。

    由于敌方人数是自己的一倍,二十一军这边想要再像之前那样玩大开大合的进攻手段已经不合适了。

    所以只能采取收缩防御战术,等着对方来攻。

    可终究双拳难敌四手,虽然依旧是十一军倒下的人数多一些,可二十一军这边退出战斗的人也不少,比例几乎是成倍增长的。

    这场战斗差不多持续了半天的时间。

    由于双方都是摆好了阵势的,也都各自没有撤退。

    申屠嘉这边是接到了命令的,十一军那边则是要拖延几天为坚壁清野争取时间。

    而申屠嘉则是派出了更多的兵力来参战。

    所以十一军的命运基本上就可以确定了。

    除了GG他们还能有别的选择吗?

    那被围攻的六千人支撑了差不多两个时辰就再也撑不下去了,随着伤亡的增加,往后退出战斗的人只能是越来越多。

    而二十一军这边也差不多只剩下了五百人,而站在他们面前的,大概还有一千六七百人的样子。

    不考虑前期战斗的话,单纯的从申屠嘉改变命令开始。

    基本上就是二十一军付出了一千五百人的代价,干掉了对方两千二三百人左右。

    伤亡比例大约一比一点五。

    在得到这个数据之后,申屠嘉立即思考了起来。

    整体来说有时还是有的。

    在面对两倍于己的敌人的时候,能够做到1:1.5的伤亡比例已经算是不错的了。

    况且这支部队也才刚成立半年不到的时间。

    但是从性价比来说的话,那就有些不太合算了。

    除此之外,组建甲级部队不是为了能够跟对方一换一个半人的。

    朝廷的本意是希望可以以最小的代价来赢取最大的胜利。

    而在极端情况下,怎么着也得确保能够一换二以上的。

    现在这个情况虽然也算是极端情况,但也不算是最极端的情况,那种敌人比自己多四五倍,甚至是十倍的情况还没出现呢。

    当初韩信带着三万人打跑了二十万匈奴主力呢可是。

    想到这里,申屠嘉不由得愣了下:“合着汉军越改越弱了?”

第694章 狗日的王有才

    汉军到底是不是越改越弱现在还不太好下最终的结论。

    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目前的情况,无法让申屠嘉感觉到满意。

    甚至是距离自己的期望值还有很长一段距离呢。

    而这场演习多少也有些虎头蛇尾的感觉。

    开始的时候搞的轰轰烈烈的,但是随着十一军的覆灭,整个战局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尽管十一军也啃下了大约六千多敌人,但是有什么用?

    就算去掉这六千多人,第二第三集团军也还有三万四千人左右呢。

    而且其中两个军都是甲级部队。

    韩信错误的预估了这场演习的态势,这也是自打韩信回来之后所遭遇的第一场败仗。

    虽然目前兵部还没有判定韩信战败。

    但是结果其实已经显而易见了。

    第一军被第三集团军给拖死了,而且申屠嘉又派人前往第三集团军请求援兵。

    第三集团军派出了一支五千人规模的部队绕过第一集团军南下支援。

    当然,最终的结果还是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

    “平手?”韩信愣了下,旋即被一股巨大的愤怒占领了整个脑海,暴躁道:“为什么是平手?我韩信不是不能接受战败的局面,这一仗我的确大意了,陛下不用照顾我的面子!”

    韩信自然是认为王不饿为了照顾自己的面子所以才判定的平手。

    毕竟作为一个在外征战多年,屡战屡胜,家喻户晓的大汉神将,现在却需要靠着面子来拿个平手?

    申屠嘉和周勃两人对视了一眼,对于这个结果,他们同样不满意。

    但是皇帝都这么说了,他们还能怎么着?

    难不成撕破脸面嚷嚷着不要平手?

    我不给这个面子?

    这可能吗?

    现实吗?

    无论是申屠嘉还是周勃,这两个都是高情商的人。

    他们心中自然清楚,即便皇帝判定了平手,对他们来说也没有什么太大影响的。

    反倒是跳出来嚷嚷着不同意,或许会被皇帝给记在小本本上。

    然而王不饿且很冷静的说道:“朕创业至今十余年间,可曾因为照顾老人面子而委屈他人过?”

    “……”韩信想要反驳,但好像又找不到什么理由来反驳。

    “???”申屠嘉和周勃又一次对视了一眼,心中猛然一颤。

    额滴娘啊,该不会真的有什么大漏洞吧?

    “这场演练本来就不公平,这世上又哪有绝对公平的事情可言?第一集团军只有两个军,就算加上禁卫军,也不过三个军而已,在兵力上远不如对手。”

    “兵力不占优势,又需要防守这么大的面积,你告诉朕,怎么防?”

    “王有才告诉朕说,第二集团军和第三集团军可以抽出一个军的兵力南下,只留下一个军吸引第一集团军的两个军就行了,甚至不需要交战,这两个军就能打到洛阳城下,朕制止了,本来兵力就占据优势,在那样做的话,未免有些太欺负人了。”

    王不饿不慌不急的讲着。

    而当王不饿提起王有才的时候,韩信和申屠嘉,周勃三人纷纷愣了。

    这才意识到,王有才去哪了?

    作为攻方大将军,现在复盘呢,他这么重要的人物怎么可能不出现?

    “陛下,王将军呢?臣心中有好多疑问想要问一问王将军呢!”韩信连忙问道。

    “那小子太不听话了,被朕给关了禁闭。”王不饿大大咧咧道。

    “关禁闭?”韩信懵圈了:“王将军他干了啥啊?”

    “你去问周勃!竟然背着朕玩起了偷天换日这一套!”王不饿道。

    “……”周勃一脸的震惊,合着那是王有才背着皇帝干的?

    糟糕,皇帝该不会怪罪自己吧?

    好像也没道理啊。

    虎符是皇帝给的,命令是皇帝下的,又是皇帝亲自任命的,自己作为临时归属到王有才手下的兵,听从指挥应该没问题吧?

    军队就是这样的,只要上级有正规的任命,哪怕你现在的上司做出的是一个错误的决定,你也要听从。

    对与错,上峰自然会去判断,但是你不听指挥,那是原则性的问题。

    除非你的上司让你造反,这个你可以不听,在正常的任务范围内,他的命令是必须要听的。

    面对着韩信虎视眈眈的目光,周勃突然觉得身上的压力好像增加了数倍。

    虽然周勃也是一名经验丰富的老将了,而韩信在年纪上则有些不如。

    但是人家打的仗更多,杀的人更多。

    这是一种无形中的压力。

    “在演练刚开始以后,王将军下令八十二军悄悄的进入三十一军军营,然后三十一军悄悄的离开军营,双方更换了装备和旗帜……”周勃说道。

    “???”韩信突然瞪大了眼睛,满脸难以置信的看着周勃,一双眼睛通红,似乎要喷出两道火焰烧死周勃似的。

    “也就是说,跟第一军正面对峙的,一直是八十二军?”

    周勃点了点头,虽然很不想承认,但这种事情不是不承认就完事的了。

    此时此刻,韩信的后背也被吓出了冷汗。

    太特么可怕了。

    得亏是皇帝制止了。

    不然的话第二集团军也按照这个套路来玩,那么他的两个军面对的是对方的乙级部队,两个甲级部队则可以绕过防线直入后方。

    就算是禁卫军这边能够硬扛住,但是又能扛多久?

    这次的演练已经证实了一个结果,那就是甲级部队在面对乙级部队的时候,优势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

    这同样也就意味着,对方到时候只需要再分一次兵,就可以拖住禁卫军。

    多出来的一个军,则可以在洛阳周围到处扫荡。

    除非韩信接着调禁卫军出城,但那样的话这场演练还有啥意义?

    人家是四个军,你也来四个军,人家是两个甲级部队,你来三个甲级部队?

    而且还有两个是精锐中的精锐禁卫军?

    他韩信什么时候是要靠着这些来过日子的了?

    这脸难道不要了吗?

    想到这里,韩信更加生气了。

    “狗日的王有才,我要跟他单挑……”

    “咳咳……”王不饿假装咳嗽了两声,安抚道:“兵不厌诈没有听说过吗?技不如人认真总结学习就是了,找人家单挑干啥?该收拾的朕已经替你们收拾了,还有什么不满的?王有才的事情先放在一边,咱们先来看这场演练……”

第695章 平手

    王不饿三言两语的便把王有才的事情给糊弄过去了。

    就是不知道韩信若是知道了王有才就是自己的话,他还会不会有胆量叫嚣着要跟自己单挑?

    所以说,韩信其实也是欺软怕硬的?

    “韩信败在太过于自信了,对这场演练的战局和目的分析的并不够透彻。”王不饿直接点出了韩信的问题所在。

    “早在演练开始之前,朕就让王离告诉你们,这是一场贴近实战的演练,所以一切都要从实战出发考虑,你在战前不知道敌人的部署是很正常的,总不能每一次都去指望斥候能够把详细的情报放在你面前吧?万一有一次斥候失手了呢?这仗你还打不打了?”

    “既然预料到了敌方可能会动用两个,甚至更多的集团军来围攻,你又是怎么选择的?”

    “坚壁清野虽然不错,但你现在有足够的兵力去拖延吗?在明知对方兵力是自己的一倍,竟然还敢列开阵势跟对面正面硬碰硬,难不成你还指望一个乙级部队能够正面抗衡一个甲级部队和乙级部队吗?”

    “乙级部队真要是有这个本事,那朕又何必去组建甲级部队呢?”

    “禁卫军虽然也会配合你,但禁卫军的主要任务是防守洛阳周边,能够给你一个军就算是不错的了。”

    “而你呢,一个军直接送了,一个军又被对方给迷惑的不知东南西北,根本发挥不出任何战力。”

    “禁卫军虽然战斗力稍微强一些,可让他去面对两个甲级部队和半个军的乙级部队,你觉得最终的结果会是如何?”

    王不饿巴拉巴拉的将这次韩信所暴露出来的问题讲了一遍。

    至于王不饿为什么会这么清楚,当然是观看了记录的。

    兵部不止派人去了韩信身边,所有人的身边都派去了,不过由于是第一次,大家经验都还不够。

    所以兵部也就是只派人去了军一级的部队,没有继续下沉。

    不过这也无所谓了,这一次的战斗多以军级为单位,就算下面又有什么任务,最终的结果依旧要呈现到这里的,他们还是可以记录下来的。

    若是遇见什么比较突出的,还可以把人叫来详细了解。

    说完了韩信,王不饿又将目光放在了申屠嘉与周勃的身上。

    虽说攻方是自己在负责的,但自己只是制定了一个大的策略。

    实际上的一些操作,王不饿也还是放权给了他们两个的。

    “你们两个前面这仗打的倒是漂亮,可是后面你们在干吗?敌军防线已经被摧毁,背后有大量的斥候为你们提供情报支持,你们又在干什么?难道这个时候不是应该集中兵力向洛阳推进,以图尽快结束战斗吗?”

    “你们倒是好,放着洛阳不来进攻,一个个的在后面玩起了抓俘虏的游戏,攻城略地很爽吗?你们手下就那么点人,本来是可以扩大战果的,结果全被你们拿去看管俘虏了,这仗还打什么?”王不饿说道。

    说实话,这个结果是王不饿所没有想到的。

    压根就不可能猜测到的。

    不论是演习还是实战,有机会重创对方主力部队,围攻对方都城,那必然是要这么干的。

    抓俘虏,扩大地盘不是不可以。

    但那需要更多的谋划才行,那需要自己手中有足够多的兵力才行。

    王不饿之所以判定平手,最主要的原因也正是在这里。

    他们两个给了必败的韩信喘息的机会了。

    而且他们没有快速的推进到三川郡,一旦韩信反应过来,则可以立即将北方的第一军调回来,同时在三川郡内开启征兵。

    并且在周围地区同时进行征兵。

    到了实战当中,这些条件是完全允许的。

    所以说,申屠嘉和周勃因为抓俘虏而失去了最佳的攻击机会,韩信征兵过后,则有了继续与对方再来一仗的本钱。

    “现在的军制体系,一旦发生了这种情况,韩信一个月便可以拉出一支战斗力合格的乙级部队,两个月便可拉出四五个乙级军,三个月拉出来十万人根本不是问题。”王不饿又说道。

    随着王不饿这一句话说出来,众人都服气了。

    就连韩信,也不再叫嚣着要去找王有才了。

    事实上,王不饿说的并不算夸张,甚至比起现实而言,这个数据还要小了一些。

    虽然没有点明,但是大家心里面都知道的。

    一个月拉出一支战斗力合格的乙级部队?

    在全训模式下的新军制,乙级部队是那么容易拉出来的?

    答案是可以的,因为这一支部队可以在本辖区内征召去年退役的士兵,他们退役的时间在一年之内,技能什么的还没有完全忘记。

    将他们召回,在进行十天半个月的全训,基本上就能恢复战斗力了。

    这年头唯一不用着重恢复的就是体力,虽然在家不用来回奔跑什么了,但每天走的路也不少,体力下降的并不多。

    两个月内拉起来的,可以是五年内退役的老兵,经过两个月的全训,重新唤起他们的战斗力。

    至于军官什么的,虽然也缺,但朝廷也不是完全没有准备的。

    一些在一线部队优秀的士兵或者军官因为一些个人原因不得不选择退役的时候,兵部往往会将他们安排到隔壁县的守城军中去任职。

    虽然指挥技能的确是下降了,但起码不会太生疏,这也算是一个保障,以备不时之需。

    而整个大汉的高层都知道,别看汉军在裁军之后只剩下了六十万人左右,但若是有需要的话,他们能在一年之内将这个兵力的人数翻倍,重新恢复到一百二十万人。

    原因自然是因为理论上来说,役期五年,五年之后军队人员是要更换一遍的,在不考虑那些获得续约的老兵以及长期任职的军官以外,理论上五年退役的人数是在六十万的。

    但是实际上大约只有五十万左右。

    不过这也不影响什么了,就算是临时扩招,一年的时间也足够了。

    所以说,这一场演练,自打申屠嘉和周勃两个人决定稳扎稳打的那一刻开始,就决定了他们基本上已经输了。

    韩信觉得王不饿是为了照顾他的面子,所以才判定的平手。

    然而真正的原因是,王不饿顾忌到了申屠嘉和周勃的面子,所以才判定了平手。

    这只不过是一场演练而已,又不是真正的实战,持续的时间不可能太久的。

    在确定第二第三集团军没有援军的前提下,后面的结果已经可以推演出来了。

    三个月后,战局必然会是韩信碾压两人的局面,因为那个时候韩信的兵力将会超出他们一倍还要多。

    这仗怎么打?

第696章 未来

    两个集团军打人家一个集团军,最终还打成了这幅熊样。

    出现了这么大的漏洞。

    即便是申屠嘉和周勃,两人此刻也觉得自己先前还觉得很委屈是有多么可笑了。

    “至于说甲级部队战斗力的问题,朕觉得倒是没什么问题!”王不饿又将目光放在了申屠嘉提出的另一个问题上面。

    这个问题是申屠嘉在跟八十二军战斗的时候发现的,而且有大量的数据作为支撑。

    虽然看起来有理有据,但是在王不饿看来,这份数据并不能完全相信。

    而其中也是有很多漏洞的,王不饿就算是闭着眼都能看出来那些问题所在。

    “这次演练所有部队的装备都是一样的,甲级部队的装备优势没有发挥出来,所以打出这个战果是可以接受的,除此之外,甲级部队的真正意义并不在这里。”王不饿直接说道。

    演练自然不可能拿着真刀真枪,而甲级部队的兵种配置是很齐全的,虽然不是大杂烩,但还是有骑兵,步兵,弓兵这三个兵种的。

    虽然正面一对一的硬仗甲级部队也能打,但是他们真正的优势却并不只是这些。

    换而言之,在王不饿心目中的甲级部队。

    首先他要是一支能够快速反应的部队,其次他还要能够适应多种环境的部队。

    用后世的话来说,这就是个合成部队。

    至于说现在搞这些是不是太早了?太浪费了?

    其实并不是的,王不饿不是一个喜欢冒失的人,同样也不会盲目的去干一件事情。

    “至于说兵力的问题,以后会增加的,但不是现在!”王不饿直接又给出了另外一个回复。

    现在的一万人是正儿八经的战斗人员,后期还会再增加一些,但是战斗人员增加的不会太多。

    现在不过是为了让大家熟悉一下这种模式,探索一下未来的方向。

    而在王不饿的意识里,甲级部队未来就算是扩编了,最多也就是一个屯六个什,一个什十二个人这样子,等于一个屯比正常的屯多了二十二个人,算是一个加强排。

    而其他的人员,则主要是增加在了后勤保障等非战斗岗位上面。

    例如说蒸汽机车若是装备了以后,一台车总要有两个司机吧?

    而初期的蒸汽车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总是不可避免的,给十台车配备一名维修人员和两个学徒不算多吧?

    这些都要算在人员的增加成本上面的,所以说,真要是这么算下来的话,一个甲级部队的人数差不多就达到两万人了。

    而且,王不饿还有意重新捡起已经被扔掉的装备。

    例如说秦军的大弩。

    这种装备在以往的时候,因为运输不便所以无法大规模的应用,而且对于地形的要求也比较高。

    但是随着蒸汽车的装备,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凡是蒸汽车能够去的地方,大弩就能去到,而且还不用人力去推。

    直接做个挂钩挂在车后面拖着走,车上可以装一些箭矢什么的,照样不影响坐人。

    若是还有足够多的空间,那就在车上也装上一台大弩。

    别的不说,一个军若是配备上五百架大弩,打起仗来那可是很疯狂的。

    这就相当于后世的重武器了,是具有绝对威慑力的。

    毕竟那玩意儿打步兵就算有盾牌也是能穿糖葫芦的,打骑兵直接架在车上,一排打过去直接就倒下一大片,打弓兵的话优势就更大了,对面都死的差不多了,都未必能够近身。

    大弩之所以被抛弃,主要就是因为携带不方便。

    如果解决了这个问题,它依旧是最强悍的装备。

    不论是野战还是攻城战,它都有着比较重要的地位。

    也绝对不是任何一个装备能够替代的。

    如果说有的话,那也就只能是后世的火炮了,两者的意义其实是一样的,只不过火炮更强一些。

    王不饿甚至在考虑,是不是可以考虑搞一下火炮了?

    毕竟最原始的铸铁炮并不难搞,火药什么的其实也不算难,无非就是性能问题。

    历史上早期的火炮就是一个大铁球,砸到谁算谁倒霉。

    但是王不饿觉得自己好像不用这么搞,多研究一下的话,搞个开花弹好像也不难。

    就算这玩意儿再怎么浪费,他也比大弩要强不少。

    然而想了想,王不饿还是暂时放弃了这个想法。

    搞肯定是要搞的,但绝对不是现在。

    因为铁的产量不够。

    随着大汉的各种发展,各行各业都需要用到铁。

    而随着蒸汽机车的问世,对于铁的需求量就更大了。

    甚至工厂都不能开足了马力的去生产蒸汽机车这种必备产品,又哪来的多与产量去生产铸铁炮呢?

    再说了,现在就算搞出来了铸铁炮,硬咬着牙压缩了其他项目的原材料。

    造出来的炮配给部队以后打谁?

    有事没事拉出来放个炮听听响?

    那不是扯卵蛋的嘛,有这功夫还不如多研究一下怎么提高开采效率,让大汉的铁矿产量能够更高一些呢。

    想到这里,王不饿觉得还是先抽空把黑火药给搞出来再说吧。

    毕竟不管接下来要干什么,总要先有火药才行。

    除此之外,有了火药才能去搞火炮,就算不大批量的装备,用作研究来技术储备还是可以的。

    反正研究一下又不费多少铁料,无非就是少造十台八台的蒸汽车而已。

    关于这次的演练,王不饿并没有过多的去描述,只是指出了问题。

    然后便让王离组织了一场讨论,将双方叫到一起,各自先提出自己的问题,然后在提出对方的问题,共同讨论,共同进步。

    至于王不饿,则让人找来了硫磺,硝石以及木炭这三种不起眼的玩意儿。

    这三种东西在大汉并不稀奇。

    神农百草经中曾经记载为石硫黄,而且还有这这样的描述,石硫黄能化金银铜铁,奇物。

    曾经大汉在研究冶铁技术的时候,还添加了一些这玩意儿来试验,但是效果并不好,所以最终放弃了。

    这玩意儿目前大多数存在于药铺,他是一味药材,只不过用量不大。

    而硝石也同样作为一种药材,它的使用量就很大了,而且也很丰富。

    硝石又名芒硝,苦硝等等,多用于泻下通便,清热消肿,外用的话主要就是治疗乳痈,痔疮。

    木炭就更不用说了。

    就在大家探讨关于这次军演的得失的时候,王不饿则是在一处寂静的院子里的凉亭内捣鼓起了这些小东西。

第697章 朕是科学家

    黑火药的研发其实并不难,材料无非就那三种。

    同时材料的纯度越高,质量越好,做出来的黑火药威力就越大。

    只是第一代的黑火药的话,其实基本上随便将三种材料混合在一起都是可以的,只不过效果可能达不到预期那样。

    不过这对于王不饿来说并不是什么问题。

    虽然他也不知道具体的配比是多少,但是可以去试验。

    王不饿让人找来了三种材料,又让人找来了三个石臼,不过锤子是木头的。

    这点安全意识王不饿还是有的,他可不想让自己成为历史上第一个自己把自己玩死的皇帝。

    如果锤子也是石头的,那么石头与石头碰撞的时候是有可能发出火花的。

    火药遇上了火花,那会是什么名场面?

    相反,用木锤的话,不管用多大的力道,也不管用什么样的体位,都不会出现火花,安全方面是可以百分百保证的。

    同时又为了避免石臼内的残留物混合影响纯度,王不饿直接搞了三个石臼,分别将三种材料分开去捣碎。

    当然,王不饿其实还是想从头到尾都自己动手的。

    但是现在这个身份再去干那些最基础的事情就有些不太合适了。

    倒不是自己飘了,而是身边有史官跟着呢。

    最起码皇帝的样子还是要有的,不过王不饿也不会放弃亲自动手的机会。

    直接将捣碎的任务交给了禁卫军来负责,一个个不说五大三粗的,起码力道是很足的。

    加上王不饿这不过是个实验性质的,所以也不需要太多的原材料。

    不过片刻间的功夫,三份差不多同等数量的原材料便被捣成了粉末。

    这个时候天平秤也从药房那边拿过来了。

    王不饿想了想,先用一比一比一的比例,将其各自混合了三十克,然后将其充份的搅拌。

    “陛下,您这又是在干什么?”张不衣一脸懵逼的看着王不饿。

    他见过很多科研过程,哪一个不是小心又小心的?

    像是王不饿这种大大咧咧的科研模式,张不衣还是第一次见到。

    而且就是简单的把几种材料捣碎按照同等重量放在一起?

    这不是糊弄人呢嘛?

    “脑子里突然有了个想法,所以就想试一试看能不能行。”王不饿轻描淡写道,随后将刚刚配置好的黑火药递给了张不衣,交代道:“去把这些洒在空地上,用火把点一下看看!”

    “哦!”张不衣依旧一脸懵逼的接过了手中的黑火药,然后去前方空地上准备试验。

    而王不饿这边也没闲着,这种危险的事情能不自己做就不自己做,虽然并不会有什么危险。

    况且火药这玩意儿,具体怎么说呢。

    虽然他会爆炸,但是散落状态的火药是不会爆炸的。

    加上只有那么一丁点的数量,又在那么大一片空地上。

    基本上只要你不把脑袋贴上去,是不会有什么事情的。

    而且就算是贴上去了,稍微间隔有一些距离也没什么太大的问题,无非就是毛发被烧而已。

    至于烧伤什么的,那是完全贴上去了,被火焰给蹭到了。

    趁着张不衣去试验的同时,王不饿提笔将刚才的配方比例记录了下来。

    虽然这是一个很简单的比例,但却是需要无数次试验才能找出真正合适的配比的。

    正所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现在虽然看似写了几个字,可后面就会省事了。

    ‘呲呲呲……’

    张不衣将黑火药倒在了空地上,然后取来一支火把,放在上面大约有几秒钟的时间,黑火药这才开始有了反应。

    “卧槽……”

    突如其来的变化吓的张不衣猛然向后退着,眼中更是出现了惊恐的目光。

    看着地面上腾起的一阵黑烟,整个人更加懵逼了。

    好在九十克的黑火药并不多,尽管有些难点燃,但还是很快就烧完了。

    产生的黑烟数量也不算多。

    后知后觉的张不衣这才反应过来,连忙看向王不饿道:“陛下,这是什么情况啊?咋还呲呲呲的冒烟呢?”

    “呵呵,平时让你多读点书,你就是不肯,现在怎么样,连这点原理都搞不明白,后悔了吧?”王不饿呵呵一笑,朝着张不衣撇着白眼。

    “……”张不衣一脸的无语。

    说的好像多读点书就能明白这玩意儿的原理似的。

    问题是,真要是读书就能解决这个问题,那么大汉现在那么多读书的人,咋就没人搞出来这玩意儿呢?

    所以,皇帝其实是闲的没事干,所以想骗俺去读书呢。

    不去,打死也不会去的。

    反正现在读的书也够用,平日只需要管理一下禁卫军就行了,其他的又不需要操心。

    有这功夫去读书,还不如回家多造点人呢,起码这也算是响应了朝廷的号召,为大汉的人口剧增计划添砖加瓦了。

    王不饿蹲在地上看着刚才燃烧过的痕迹。

    地面上倒是留下了一道深深的黑色痕迹,黑火药还有一些残留物留在地上没有燃烧。

    看到这里,王不饿直接就排除掉了这个比例。

    没什么可说的,这是一个失败的配方。

    不说别的,单单只是点火就要几秒钟这一点就让王不饿摇起了头。

    真要是到了战场上,那可还行?

    行个屁!

    于是,王不饿扭头回到了自己的配方工作室,直接更改了配方比例。

    这一次按照五比三比二的比例重新配置了一份。

    这个五自然是硝石,三是硫磺,二则是木炭。

    这一次的试验效果要比上一次稍微好了一些,但是残留物依旧很多,这依旧证明配方比例是不对的,至少还没有达到最佳。

    紧接着,王不饿将配方比例调整为了六比二比二。

    这一次的效果更好了,王不饿其实已经有点满意这个结果了。

    只不过三次的试验而已,自己就差不多找到了最佳的配方比例。

    看来咱果然是个被皇位耽误的科学家啊。

    这要是没有当这个皇帝,国家的科学还不知道要进步多少年呢!

    当然,科学是严谨的,每一次的试验不是说你觉得你找到了最佳的比例就可以的。

    首先要经过大量的试验论证,然后再从结果中去挑选几个效果最好的。

    接着再从这几个效果最好的当中去寻找一个更好的,如果有可能的话,就继续对这个进行优化。

    实在不行的话,这个也是可以进入下一步实验阶段的。

第698章 人形自走挂

    接下来,王不饿继续提高硝石的比例,将其提高到了七成,硫磺与木炭平分了余下的三成。

    效果又更好了,王不饿暗暗欣喜,继续将硝石比例调整到八成,硫磺和木炭各占一成。

    然而这一次的效果虽然更强悍了,但是跟之前表现的不太一样,总感觉有问题。

    而且地上留下的残留物也印证了王不饿的感觉。

    一般而言,直观判断火药好坏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个是看火药的燃烧速度,是不是容易被点燃,像那种很难点燃的,不是受潮就是配方有问题。

    另一种是看残留物,只要比例不对,都会留下大量的残留物。

    而什么样的比例是正确的,这个就要取一个中间值了。

    哪一种比例留下的残留物最少,哪个比例就是正确的。

    八比一比一这个比例燃烧的速度有些慢了,慢就意味着瞬发力量不足,力量会相对分散一些。

    而火药这玩意儿,其实靠的就是瞬发力量的。

    瞬发力量只要够大,那么他的威力就足够强。

    反之,则会呈现另外一种更实际的效果。

    例如说,造成子弹之后,射程不足,射速太慢,造成炮弹之后,爆炸的威力不够等等。

    不过这些并不能难倒王不饿。

    大致的比例范围已经出现了,剩下的只是在这个范围内不断的去调整,去试验就行了。

    燃烧太慢,那就多加一些木炭粉,燃烧太快就减少一些木炭粉。

    残留物太多就去将不同的材料烧一下,看看烧过过后都是什么形状的,用这种方法来判断残留物到底是什么材料,然后酌情的减少配比或者增加其他的配比。

    经过了大半天的折腾,王不饿总算是找到了两个相对完美的配比了。

    一个是七十五克的硝石粉,硫磺粉与木炭粉各自十二点五克。

    另一个则是七十五克的硝石粉,硫磺粉十克,木炭十五克。

    这两个配方所呈现的效果都不错,都能让王不饿满意。

    最终王不饿还是决定先采取后一个配方。

    主要是因为木炭这玩意儿不值钱,好搞。

    虽然五克看似不多,但不管多少,总是能节约点不是?

    况且这两个配方其实是没什么太大差别的。

    然而王不饿不知道的是,他所找到的这两个配方,其实都是正确的。

    第一个是第一代黑火药的最佳配比,第二个则是经过多年使用之后,进行调整过后的配比,又被称之为现代黑火药的最佳配比。

    “咳咳……”

    张不衣重重的咳嗽着,他觉得自己好像整个人都晕晕乎乎的。

    硝烟的味道闻多了,有点上头。

    “陛下,这玩意儿到底能干啥?味道难闻死了,难道是打算打仗的时候扔到敌军阵营中,就算烧不死他们也呛死他们吗?”张不衣满脸郁闷的问道。

    “用处大了去了,去找一张网,麦粒那么大的网孔就行了!”王不饿瞥了眼张不衣。

    作为来自后世的科学家,当王不饿开起外挂的时候,只需要随随便便的搞一搞,就能让这个时代的技术前进一百年,甚至是两百年的时间。

    而且就算是一个普通人来到了古代,不考虑其他的一切外部因素。

    单纯的从科学角度来考虑的话,这个人是有能力让古代任何一个朝代的科技发展快速的进入爆发期,乃至于巅峰时期的。

    就拿黑火药来说,唐朝时期就有黑火药了。

    往后又被发展成为了烟花爆竹,然后又过了很久,这才被运用到军事上面。

    最早将其用于军事用途的是宋朝,在明朝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并且开始大规模的用于军事用途。

    虽然世人都在说清朝耽误了华夏的火器发展,从而导致了一系列的恶果出现。

    但实际的情况并非这样的,单纯的从科学角度来讲的话,清朝并没有耽误火器的发展。

    因为根据公布出来的火药配方比例什么的,跟同时代的英国是一模一样的。

    而且还有很多的变化,例如说在继承了明朝的火药技术之后,对其进行了技术革新。

    在见识到了英国人的火药威力之后,通过对火药颗粒的筛选,打磨成圆球在用,进行了拿来主义,点燃之后两三秒才能发射,这就是剽窃了英国的成果。

    所以单轮技术的话,清朝时期的火器技术是碾压明朝的。

    甚至跟当时的世界领先技术也没有什么差距。

    一个连将领都知道,火药在放置时间太久之后,需要拿出来进行复加工,添硝之后才能正常使用的朝代,你能说他技术不行?

    但结果又为什么会那样呢?

    答案自然是因为偷工减料,比例还是那个比例,世界先进的那种,但是架不住生产的时候使用劣质原材料。

    比如说没有进行严格的提纯工艺,对原材料没有进行严格的清洗,上面带有泥沙等等情况。

    甚至到了后期,还有人直接往里面添加一些泥沙来蒙混过关。

    王不饿的这些火药原材料虽然也没有进行提纯,但是并不影响使用。

    除此之外,王不饿还很清楚,粉末状的黑火药,威力是不能完全发挥出来的。

    所以接下来必须要颗粒化才行。

    清朝用的是圆球状的,但王不饿记忆中却全都是长条颗粒状的。

    原理什么的咱的确不懂,但是拿来主义还不会吗?

    虽然说出去有点丢脸,但这是在古代,起码现在王不饿可以很自豪的说一声,后世凡是这么做的,都是剽窃我的劳动成果。

    生的早没办法,就是这么的豪横!

    而火药颗粒状的办法也很简单,直接加水,让其成为泥状,类似于面团那样的程度就行。

    然后想办法将其制作成长条颗粒状就行了。

    王不饿的办法就是拿个网直接压下去,一次成型,然后在放在阴凉干燥处晾干就行了。

    效果怎么样不敢说。

    但是这一套流程下来,技术方面绝对是领先两千年以上的。

    当然,更先进的无烟火药王不饿就不知道该怎么搞了,那玩意儿虽然出现的时间很久了,但却一直都是严控名列的东西。

    现在的这些就已经够用了,剩下的还是留给子孙后代们去做吧!

第699章 叫停

    黑火药基本上算是被王不饿给搞了出来。

    而这个时间,仅仅只有不过一个下午的时间而已。

    就王不饿的这种科研形式,甚至连科研都不一定能称的上。

    更像是给人一种瞎猫撞到了死耗子一样的简单。

    好像什么事情到了王不饿的口中,他就没有任何问题了似的。

    然而紧接着,王不饿就遇到了让他感到很头疼的一件事情。

    原因很简单,王不饿找了几个人来继续研究黑火药。

    目的是为了能够进一步的提高黑火药的燃烧效率。

    最佳的配比他已经找出来了,虽然这话听着有点忽悠人,但这是在后世的加成下才找到的。

    所以王不饿需要做的,就是提高原材料的纯度,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黑火药的燃烧效率。

    但是,对于这种东西吧。

    芒硝,现在普遍认为他就是一种药材,你让他查阅资料倒是能查出来能治什么病,注入多少剂量能致死。

    硫黄也是一样的。

    木炭就不用说了,这个都是不需要解释的事情。

    可是你要让他提纯,要让他搞清楚这里面包含了什么物质,为什么与其他两个东西混合之后能够产生炸裂的效果。

    这个就着实很难为人了。

    因为他们压根就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就好比你让一个小学生去搞计算机程序一样。

    一个从来都没有接触过这些东西的孩子,你让他玩游戏倒是没问题,保准很快就能学会。

    但你让他去写一段代码,虽然乱写也是代码,但是那能行的通吗?

    所以,王不饿找来的那几个人,更是做出了一些让人啼笑不已的事情来。

    以往的提纯方式无外乎几种,高压提纯,就是蒸馏酒的那种方式。

    要么就是注水提纯,注入水,搅拌,沉淀,将水倒出,剩下的就是提纯过后的东西。

    要么就是火炼的方式,如同冶炼钢铁那样,结果扔进去轰轰轰的一阵黑烟腾起,除了留下黑乎乎的一片,啥也没有了。

    还有更离谱的呢,架上一口锅,直接放在锅里面翻炒,因此还险些伤了人。

    这特娘的能算是科研?

    就算是后世的小朋友,他也知道鞭炮受潮了以后是点不着火的。

    而这些情况的发生,又一次的告诉了王不饿一个现实情况。

    他所谓的科研,其实是跳跃式的科研方式。

    就是跳过所有的过程,直接从开始走到了结尾。

    而现在的大汉,还正处于摸索基础的阶段,那些高深的东西他们根本就玩不转。

    这是需要时间,需要失败去积累的。

    不是说有人给你个结果,你就能立刻搞懂这个过程的。

    逆向研究的一个前提是,你需要投入大量基础知识扎实的科研人员去一步步的推算,排除掉错误的选择,留下来正确的选项,然后在将其进行集中搭配,从而破解这个过程。

    而大汉现在有啥?

    靠着用那种不靠谱的,随时都能把自己给整死的方式去逆向破解?

    虽然这个过程肯定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危险和失败,但不应该是这种用脚后跟都不敢想到的错误的。

    起码也得是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犯一些没有注意到的错误。

    王不饿现在很发愁,不说多的,也不要太高的要求。

    但凡给他一个初中物理化学老师,一个高中物理化学老师,只需要四个人,他就能把大汉的物理化学基础给打造起来。

    然而王不饿在这方面简直就是个渣渣,连个元素表都背不下来,你还指望他能干啥?

    除此之外,大汉虽然有个科学院。

    听起来也挺唬人的。

    可若是交个内行人来,一个人差不多就能吊打整个科学院的大佬们了。

    这些所谓的大佬们,在搞科研的时候,其实也就是在一点点试错,而且还是凭借着感觉来的。

    真正的理论储备并不够。

    但是也有一些例外,在理论方面,反倒是那些毕业不久,刚刚进入科学院的学生们比较扎实。

    虽然在学校学到的也是一些鸡毛蒜皮,到了科学院之后又什么都不会干,只能从最基础的来。

    而他们的强项则是总结记录,有些东西老师傅是凭借着感觉来的,但是怎么把这些情况记录下来,就比较考验人了。

    也就是说,虽然这些正在记录汇总的小菜鸟们虽然现在很不受重视,但是十年二十年后,这一批人绝对会让科学院上升一个台阶的。

    但仅仅只是这样还远远不够,王不饿需要让整个大汉提速。

    “黑火药的研究可以停下来了,这件事情任何人都不准透漏出去!”王不饿先是叫停了对黑火药的提纯研究。

    这个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目前的技术和知识储备达不到这个要求。

    所以就算是继续试验,无非也就是浪费一些精力和财力,人力,甚至还有可能会带来一些伤亡。

    这些完全是不划算的。

    只有等基础学科建设起来之后,等人才的数量多了以后,才能逐步的去一个个的开启。

    “让科学院各个院抽调几个人出来,总结一批最基础的知识原理,汇总成册,可以适当的多举一些例子,明年开始在五个书院开设相关专业。”王不饿又吩咐道。

    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了。

    目前的科学院以物理居多,化学只占据了很小很小的一部分,而且还不怎么受重视。

    实在是因为大家对于化学都太过于陌生了,连那些东西到底是什么都不知道,这你让他怎么搞?

    所以一时半会儿的,王不饿也不能去追求太多。

    只能先从物理方面开始,捎带着可以教一些化学方面的。

    现在根本就没有别的方法,只能通过这种最原始的方法,逐渐的去改变一代又一代人。

    可能经历个两三代人,这个技术水平就能达到让人满意的水平了。

    至于说刚开始的时候漏洞多,这个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大家都是头一次,水都没有经验,有漏洞是很正常的,搞着搞着不就有经验了嘛。

    培养陌生学科的人才,其实是跟搞科研一样的,都要不断的去试错。

    这个过程总要有人去做的,拿来主义固然很香,但你却只能不断的受人家的欺负,而且人家永远都要领先你一步,甚至很多步。

第700章 大汉医学院

    现在洛阳书院的学科其实还是挺多的。

    而上学基本上都是奔着当官去的。

    但是也不可能每一个人都能通过科举的筛选。

    而为了考虑到这一点,所以每一个学科,又都开设了一些其他的相关专业,例如说通用贸易。

    这个学科是不论理科还是文科都要学习的,而且课时也都一样,每两天有一节课,一节课一个时辰。

    这么设置是为了避免那些读了几年书最终没有通过科举,失去了当官的渠道以后,出去不知道该怎么生存。

    而学习了通用贸易之后,起码他们能够找到一份足以养家的工作。

    而在这个时候,理科的好处就体现出来了。

    他们的本专业就是跟动手有关系的,而这种高学历的专业人才,就算没有通过科举,到了外面也是争抢着要的。

    而现实的情况是,只要不是在学校不认真学习的,基本都是可以通过科举的。

    无非就是分配到不同的位置罢了,而且进科学院的,也是这帮人。

    但是除了这些热门的学科以外,还有一个较为冷门的学科。

    也不能说是冷门,热度其实一直都很高,但是报考的人却并不多。

    亦或者说报考的人也不少,但是本专业学习却难的多,不是那种学霸型的人,一般是很难进入到这个专业的。

    那就是大汉洛阳书院医学院。

    下设两个专业,分别为通用医学和战地医学。

    通用医学的日常学习就是普通的一些医学技能。

    战地医学的要求则高了许多,想要进入这个专业的,必须是在报考时,分值在本届前一百名的考生才能直接进入这个专业。

    分值若是能在前一百的,人家又为什么不选择更好的专业呢?

    只要在努力辛苦几年,未来摆在面前的就是一条康庄大道,学医虽然地位高,但是又能如何?

    还不如以后当个大官,当你有病了让天下名医来为你诊疗。

    学医就算混的再怎么好,将来以后人家大人物有了病,你还是得去帮人家看病,无外乎就是人家对你态度尊重一些罢了。

    混个御医倒是挺好的,可若是出现一些什么差错,你看他还好不好?

    所以说,冷门指的是高分值的考生基本上是不会选择这个专业的。

    只有一些分值不太高的,热门专业报满了,又不想复习一年的才会选择这些还没有报满的专业。

    但是呢,医学专业也有医学专业的好处。

    入学后两年会进行专业内考试,排名前一百的,可以进入战地医学。

    两者其实没有什么区别,总结一下就是通用医学会的,战地医学都会,战地医学会的,通用医学不一定会。

    从专业上来说是这样的。

    但是从两者的性质上来说,那就不一样了。

    通用医学不包分配,毕业以后依旧需要进行科举考试,通过了可以进入官府直营的医馆上班,有编制,有品级,勉强也算是个公务员。

    没有通过的话,那就只能回家自己开个医馆,或者去当个赤脚医生了。

    但若是进入了战地医学的话,那就舒服了。

    形同于身份直接转变成了军人,从进入洛阳书院开始就算起了兵龄。

    虽然在书院的学制是四年,但是又增加了一年在军队的实习。

    同时第四年学院毕业的时候会进行一次考试,成绩合格就行了。

    而在军队一年实习期后,若是没什么问题的话,那么就可以直接成为屯长级别的军官了。

    军医虽然也是五年一个合同期,但是只要不出现什么重大的人为失误,你是可以一直续约的,直到干不动了为止。

    毕竟这个专业就这样,越老越吃香,越老赚的越多。

    除此之外,只要通过了实习期,兵部还会一次性将之前五年的兵龄按照新兵期五年的军饷一次性补发。

    所以说,医学院其实就是一个很极端的地方。

    而且,医学这玩意儿吧,他真的看天赋。

    现在是只有这么一个选择,没有任何的对比,所以大家也不知道到底是好还是坏。

    反倒是到了后世那种环境下,中医在一段时间内几乎成为了骗子的代言词。

    即便后来环境有所改善,也掀起了一股中医热,但依旧无法掩盖骗子居多的现实。

    其实也不能说是骗子,只能说是学艺不精,却又挂着专家名义的骗子。

    如果要举一个例子的话,不考虑骗子的因素,单纯的从学科方面来对比。

    那么中医对应的是对症下药,一位经验丰富,有真材实料的老中医,他可能一天,一周,一个月都开不出两幅一模一样的药方。

    因为每一个人的病情是不一样的,就拿体寒来说,两个人体内的寒气是不会一模一样的,所以在抓药的时候,药材虽然是一样的,但是药材的份量却是不一样的。

    就拿发烧来说,有的人是因为受寒,有的人是因为积食,还有的人是其他器官的问题导致的发烧。

    虽然都是发烧,但是药方能一样吗?

    到了西医就简单了,反正管你白猫黑猫的,抓到老鼠就是好猫。

    直接退烧药消炎药下去,很快就下去了,但是病情会反复,这个原理便是利用了特效药强行杀死病毒,当药力下降,病毒占据上风,然后开始反复,等下一顿药吃下去以后,继续这个循环。

    等到一两天过后,病毒彻底被消灭,然后就痊愈了。

    虽然也不能说这种方式不好,反正就是不管三七二十一,以暴力的方式解决掉病毒就完事了。

    而这种药多是抗生素,这个问题在后世也挺突出的,最严重的的后果就是抗生素用多了,等到后期不管用什么药都没用了。

    两者各有优劣。

    西医的优势在于能够快速的,大量的培养人才。

    而中医培养人才的速度很慢,而且不能批量培养,单单只是一个望闻问切就能让一个人用一辈子去学习。

    所以,如何才能够快速的培养医学人才,成为了困扰在朝廷头顶的一片乌云。

    而关于这件事情,朝廷在思考,医学院在思考,学生们同样也在思考。

    但是这个玩意儿吧,开药方并不难,只要对着书本背上一两年的,闭着眼睛都能开药方,而且还能对症。

    问题是最难的地方在诊断上面,诊断错了,随便你开什么药方都不可能治好。

    与此同时,王不饿的案头上摆着一份来自医学院的请示。

    题目是就大量培养医学人才的讨论意见……

第701章 近在眼前

    任何类型的人才想要批量培养,那么必须具备一个前提条件。

    那就是标准化。

    只有达到了一种标准化的程度,那么再来培养人才就很容易了。

    例如说军校,教材都是现实的案例编写的,由浅至深。

    每一个案例都有详细的解释,只需要让学员熟悉了之后,再去根据这个案例进行推演就可以了。

    虽然这些只是纸上谈兵的一个过程,可起码在理论方面他们是能够做到的。

    到了基层之后,在通过时间的积累,让他们一步步的熟悉,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东西。

    而军校培养的大多数都是基层军官,无外乎屯长百将一类的。

    这个级别本身就不高,能够起到的影响力很有限。

    即便是犯了错误,也不至于影响整个战局,也就是说,虽然是纸上谈兵,但是却有容错的空间。

    大浪淘沙,剩下来的就是真正的人才。

    以往虽然通过战功晋升也一直持续了下来,但是最大的问题在于容易断层。

    而且军官的质量参差不齐,而通过军校这种模式,不敢说未来的上限有多高,起码是可以提高下限的。

    对于一支在不断进步的军队来说,这就足够了。

    而且也没有彻底的砍掉军队基层晋升的渠道,有了战功,依旧可以晋升,不过是要来军校学习几年而已。

    而这种模式的好处在于学习过后他们可以立即回去投入到新的岗位上,不需要再去实习,总结经验什么的了。

    除此之外,军校最大的意义在于改变了传统的治军模式。

    以往多以将领的个人魅力去治军,现在则是更多的依靠统一的模式,更科学的手段。

    这么做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军官也可以即插即用,只需要跟部队熟悉一段时间就可以了,而不像以往,一支军队若是换了将领,基本上需要半年或者一年的磨合期才行。

    虽然也能打仗,但是在度过这个磨合期之前,这支部队的战斗力是无法完全激发出来的。

    军队可以这样搞,其他的学科也同样可以这么搞。

    但是医学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学科,他跟那些寻常学科并不一样,甚至相差甚远。

    标准一直是存在的,例如说药材,配方等等。

    甚至诊断的手法和判断也是有标准的。

    可医学最大的问题在于,人跟人是不一样的。

    没有人的病情会一模一样的,会一成不变的。

    正是这种未知的变化,给医学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王不饿认真的看了一遍医学院提交的计划。

    或者说是初步的一个讨论意见,计划有很多,但是却没有最终肯定下来。

    然而王不饿却总觉得这些计划都不好。

    比如说第一个,也是相对靠谱一些的。

    医学院建议对学科继续进行分拨,设立诊断系与药方系。

    理由是每一个医者都要学习诊断与药方,药方虽然看似容易,但那么多的药材和药性都需要记下来,这个时间大概需要一到两年的时间才可以做到。

    而且日后还需要不断的去温习,避免忘记或者记错。

    这会占据他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诊断则是看病的关键,不论是诊断还是开药方,都需要大量的经验去累积才行。

    而这两者又都是需要大量时间去做的,所以建议将两者分离。

    诊断的就专业去诊断,不需要去学习药材知识,以后便可以将所有的精力放在这个上面。

    药方则专注药材,诊断出结果,药方根据结果来开方抓药。

    这虽然也是个办法,但是王不饿却直接排除掉了。

    一个医生不知道该怎么开药,这还能行?

    一个人的病情单单的靠描述,又怎么可能让另外一个人开出最准确的药方呢?

    而且也太麻烦了,真要是这么搞了,将来以后少不了扯皮的。

    你说他没诊断对,他说你药方开错了,到底是谁的错?

    根本就没办法去判断,王不饿可不想在不久的将来就让医患纠纷充满整个大汉。

    虽然这年头估计不大可能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但是谁又说的准呢?

    而另外的想法就更不靠谱了。

    如说什么统一配置药方,虽然效果可能不会太好,但是也能治病,无非就是多吃几服药的问题。

    这么做虽然短时间内看似是解决了这个问题,可是时间长了以后呢?

    因为有更便捷的方式,所以就没人愿意再去投入巨大的精力去研究技术了。

    这么做的后果只有一个,人才一代不如一代。

    所以,医学是没有捷径可言的。

    今天你走了捷径,明天现实就会狠狠的拍你一巴掌。

    当然,捷径也不是没有,更适合的,更完美的方案也同样是有的。

    医学生需要大量的上手来获取经验,一种病看一次不会,看两次不会,看个一两百次,难道还不会吗?

    正所谓久病成医,一个病人时间长了,基本上也能自己开方抓药了,虽然不赞成……

    更何况一个专业的医生呢?

    用实际病例大量的去为他们提供经验,这成长的速度不就快了吗?

    后世的大城市为什么医疗水平高?

    除了因为政治原因以外,还有其他的因素在内,例如说因为地理的位置,让人更加信任这里,所以病人也就多了,病人多了,见得多的,治疗的多了,自然也就有经验了。

    大家关起门来讨论一下,相互学习一下,这不就是进步了吗?

    而小医院没什么病人,最多也就打个疫苗搞个基础的体检,看个发烧感冒什么的,那些在大医院根本就排不上号的病,到了这里就能让整个医院如临大敌一样。

    王不饿突然间笑了起来。

    他发现自己现在好像脑子越来越迟钝了。

    一个这么好的例子,现成的模式就摆在眼前呢,自己竟然都忘了?

    要是早点能想起这一招,难道还会让一群人跟着头疼这么久?

    简单,小意思,biu特否……

    王不饿大手一挥,直接批复上了自己的意见。

    这个也属于走了捷径的,但却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捷径,而是想办法找到大量的病人来让他们积累经验的捷径,实力是真真正正提高了的。

第702章 这是大事儿

    医学其实就是探讨,不断的探讨,从中去找出一些自己的不足。

    而当王不饿将自己的批复送下去后不久,一群人便找上了门来。

    医学院那边拿到了批复,自然要找洛阳书院来协调。

    而王不饿的批复又不是一个小项目,书院的资金显然是不够的,而且还有其他很多的部门也要参与进来。

    这不是一个医学院或者洛阳书院自己能够完成的事情。

    所以,书院这边又找到了尚书省,尚书省是执行具体任务的衙门,这事儿找他们准没错。

    尚书省倒是接了下来,但是接着又找了工部和户部,让这两个衙门一个负责建造,一个负责预算。

    所有的流程都很顺利,但是到了户部那里,就被抠苍给扣了下来。

    不论书院那边怎么找,尚书省那边怎么说,抠苍就是不肯松口。

    而之所以让抠苍如临大敌似的,主要还是因为赔钱。

    这是一个稳赔不赚的项目,当然,张苍的思想觉悟还没低到一切向钱看齐的地步。

    但是呢,起码这个项目你不能让朝廷赔钱才行。

    这资金本来就很紧张,现在你又来了这么一出,那还玩个啥?

    几方僵持不下,这事儿也就只好重新找到了王不饿这里。

    “陛下,您要是真的就这么批了的话,这个户部尚书俺是不干了,真的干不了……”众人刚一进入,张苍便直接摊牌了。

    说是尚书,听起来也听高大上的。

    管钱又管地,多牛逼啊?

    外面眼红张苍这个位置的人有很多。

    可是在内部,这却是个烫手的山芋,给谁谁不要。

    甚至大家私下里还得跟张苍说着好话,免得哪天这货脑子抽筋了辞官不干,那样下一个倒霉蛋或许就是他们之中的一个了。

    户部尚书这个位置的确可以,但是考虑到大汉现在的财务状况,那就是真的不可以了。

    虽然税收年年增长,造币的能力也是越来越强。

    但是架不住到处都是花钱的地方啊,这进项明显的不如出项。

    哪一天张苍不在想着该怎么扣点钱出来的,真以为扣钱就那么容易啊?

    既要节约,还不能影响了进度,不然到最后这责任都是你的,就问你能不能扛?

    “这才能花几个钱?医疗水平高了,人活的年纪也就大了,夭折率也就下去了,花小钱办大事的事儿为什么不做?”王不饿一脸淡定的看着张苍说道。

    古代影响人口发展的最大因素其实就是各种各样的夭折。

    而且这个概率还不低,很有可能因为一场小病,因为找不到医生,人就这么没了。

    幼儿自身的免疫力不如大人,不是说抗几天就能扛过去的。

    他们正处于发育的阶段,用来形容的话就是一个开放式的程序,谁都可以来修改。

    正常来说是只发育该发育的,但病毒是无孔不入的。

    不求能够像后世那样研究出各种各样的疫苗,起码让夭折率降低一成总归没问题吧?

    这一成又是多少?

    根据大汉去年的人口增长数据,新生儿共计八十余万,全国总人口两千四百四十七万余人,死亡六十六万余人,其中十岁以下因为各种情况死亡的人数就有四十八万,占据了去年总死亡人口的三分之二还要多一些。

    当然,总人口其实是注水了的。

    不过跟总基数比起来,注水量并不算多,这是算上了月氏和匈奴人的总人数的。

    王不饿在统一之后,国内的总人口有一千八百多万人,而现在都已经建元九年了。

    算上汉王的那三年,已经十二个年头了。

    减掉匈奴和月氏的六十余万人,等于十二年增长了五百多万人口,平均每年五十万的增长数。

    但是这些年一共死了多少人呢?平均下来一年就是在六十至七十万之间。

    这十二年来,形同于半个帝国的人都没了。

    当然,早些年死亡人口数量倒是少一些。

    那个时候还没有开始鼓励生育,所以死亡人口中正常死亡与夭折还是正常死亡人数多一些。

    而随着鼓励生育开始,幼儿夭折人数开始剧增,迅速的超过了正常死亡人数。

    不说多的,按照每年三十万来算,十二年也三百六十万了。

    就算只能保下来一成的人,那也是三十六万。

    虽然依旧是杯水车薪,但总归是几十万人不是?

    填满一个郡总该是没什么问题的吧?

    现在大汉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地广人稀,北方草原,西方的西域,南方的丛林地带,都需要大量的人口去开发。

    仅仅只是靠着两千四百多万的人口去搞这些,是根本搞不过来的。

    正是因为看到了这样的数据,王不饿才下令成立了医学院,目的是为了培养大量的医学人才进入民间,来挽回一些可以不用死的人。

    但是自医学院创立至今,已经有两届学生走出去了,可是效果并不理想。

    所以朝廷需要改革,所以医学院才会有之前的那份讨论意见。

    张苍的难处王不饿是知道的,隔三差五的就会汇报户部的情况,王不饿就算是闭着眼都知道户部还有多少钱可以动用。

    可这种事情,他不是钱财能够衡量的。

    等到模式完全成熟以后,他能够为大汉带来更多的好处。

    有人,就意味着有收入,有潜力,有发展。

    于是,王不饿压根就没有再去听他们的扯皮,也没打算去听,更没有打算和稀泥。

    “这事儿是关系到整个大汉两千四百余万人的大事,朝廷就算再困难,也要优先考虑这件事情。”王不饿当即给这件事情定了性质,谁敢阻挠,那就是再跟大汉两千四百余万人作对。

    当然,王不饿也不是那种不讲道理的人。

    接着又说道:“南城老皇宫不是空着呢吗?空着也是空着,与其浪费了反倒不如利用起来,老皇宫就拿来建立医学院吧,划分一片区域给学生上课学习使用,其余的区域改造一下,该看病的看病,该留观的留观,所有药材什么价格收来的,就加半成出售!”

    王不饿并没有平价出售,那样就亏本了。

    存储,人工搬运,这些都是费用,这里每一个病人不论病情轻重,全部需要留观治疗,只是时间长短不同罢了。

    不是重于形式,而是需要总结,需要汇总数据,用这些最真实的情况来进行技术讨论。

    除此之外,还要负责煎药什么的,这些也同样是成本。

    “另外,传令各郡,本郡内老中青三代,医技最好的,每个郡挑十五个人过来,御医那边也给排上班,务必要以最短的时间内,让更多的年轻人积累到大量的经验!”

第703章 医者

    王不饿这一次也打算玩一下虹吸手段了。

    虽然有点不要脸,但是没办法啊。

    想要发展,就必须要占用一下其他地方的资源。

    再说咱这又不是占了就不还了,总的来说,咱这还是为了提高大家的水平的嘛。

    很快,为了堵住众口,王不饿亲自撰写了一份规章制度。

    从各地抽调上来的医生,借调期为两年,从第二年开始,各地可以自行挑选五个最有潜力的医者来洛阳进行学习,期限为一年。

    两年的借调期过后,视情况决定是否延长借调期限。

    原则上一次只借调十五人,回去一个,地方上就补上来一个名额。

    同样的,为了提高地方上的医疗水平,原则上同期借调的十五人,最多只留下五个人,借调期最多延长一次。

    也就是说,一个医技高超的医者,最多借调四年的时间。

    当然,这里面也不是没有操作的空间。

    例如说,借着借着,就把医者的关系转过来了。

    况且这年头医者也没有关系可言,大多数都是自己在地方上开个医馆什么的。

    公立的医馆也就这几年才刚刚开始,也就在洛阳建立了一个作为试点,地方上还在筹备之中。

    也就距离洛阳比较近的区域内开始着手干这件事情了。

    当然,为了避免有人浑水摸鱼,朝廷对此还是做出了一定限制的。

    王大牛一大早的便出门溜达了一圈。

    回到自己的医馆之后,发现自己的儿子王小二已经开始坐诊了。

    王大牛的脸上不禁的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自己这个儿子就是争气,人聪明不说,还肯吃苦耐劳,比起大儿子简直不知道好了多少倍。

    要不是这年头流行大儿子继承家业,王大牛真想把自己所有的家产都给王小二,只给大儿子留点够生活的财产就算了。

    可即便如此,王小二将来的日子也不会差。

    毕竟手艺在身,就算净身出户,也会很快就发展起来的。

    不过王大牛还是觉得自己太亏欠这个儿子了,所以便使出了浑身招数,将自己的毕生所学全部交给了自己的小儿子。

    “爹,这个脉象我有些拿不准,您来掌掌眼?”王小二紧紧的皱着眉头,这个病人的脉搏他已经把了有一会儿了,但却始终觉得有些奇怪,正好看到老爹晃晃悠悠的进来了,连忙说道。

    “好!”王大牛微笑着点了点头,旋即开始了把脉。

    王大牛把脉的时间要比王小二少一些,但是整体算下来的话,差不多也有十分钟左右。

    真正的中医把脉,手放上去一两分钟就松开的,基本都是学艺不精的二八操选手。

    越是有水平的,把脉的时间就越长。

    一是观察脉搏的反馈,另一个是一项一项的去排除,去精准的确定病情。

    所以说,一般中医把脉,都会在五分钟以上,若是遇上病情复杂的,半个小时也不是没有发生过。

    “没啥大事儿,你最近可能就是累着了,以后干啥事儿还是悠着点好,这上了年纪不比以前,不服老是不行的。”王大牛一脸淡定的说着。

    “最近也没干啥事啊,除了肚子有些疼以外,就是感觉累,没力气。”病人脸色有些枯黄道。

    “正常的,毕竟上了年纪,给你开几幅药先吃着养养吧,你最近一段时间就别干活了,多静养,这个药你回家不太好煎熬,需要加入的时间也不一样,我直接帮你熬好吧,等到下午让你家人拿个锅过来,你先交个一钱的定金就行了。”王大牛不慌不忙的说道。

    “好吧!”病人病恹恹的点了点头。

    这年头医馆虽然很吃香,但是这几年竞争力也上来了。

    所以很多医馆已经开始帮助病人熬药了,而且还是免费的。

    人家是专业的,熬的药肯定要比自己好,反正又不要钱,何必回家在自己去废那个力气呢?

    送走了病人,王小二觉得这个病人应该是有问题的,绝对不会像老爹说的那么轻松。

    “爹,他的脉搏和面色,我感觉应该是肝有问题啊。”王小二当即疑惑道。

    “嗯,的确是肝有问题,你的判断没有错,只不过这种病人你见的少,所以不敢确定病情,往后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不要跟病人直接说,先安抚住让他们交了定金回家,然后让他们的家人来取药,到时候将病情交代给他们的家人。”王大牛耐心的交代着。

    如何跟病人打交道,这也是一门学问。

    若是医者不讲究,直接告诉病人他的真实情况,病人听完之后很快就会泄气了,本该活半年的,可能三两个月就入土了。

    虽然病情无法医治,但人活着又不只是为了自己。

    “爹,他这……”王小二整个人都愣在了那里。

    他已经明白了他爹的意思,这个病人时日不多了。

    一般来说,不论是医者还是病人,对于病这个字都是比较忌讳的。

    小病称疾,药石无医的才称之为病。

    一旦说了病,又说了病人,那就意味着真的没有多少日子可以活了。

    所以在古代,说啥都不能说你有病,这个诅咒的厉害程度不亚于灭你全家。

    “正常开方,先加二两川芎,开五副,入巳时和申时服用,吃完之后再问情况酌情加量,以他现在的症状,估计也就两三个月的时间了,能少疼一会儿是一会儿吧!”王大牛细心的交代道。

    似乎有担心王小二不太明白,于是又解释道:“川芎这味药用量的不能太多,不然药量一次上去了,后面就不好搭配了,类似于这种情况,除非是疼的死去活来的,否则是不能当做主药来用的。”

    王大牛的话已经很明白了,当疼的死去活来的时候,基本上也就意味着病情发展到了末端。

    这个时候再开其他的药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

    所以主药就是止疼,镇静作用的,这个时候也不需要考虑什么副作用,阴阳失调什么的了,唯一要考虑的,就是先止疼,让病人冷静下来,然后尽可能的在不疼不痒之中离开。

    说白了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目的,所以用药和数量也有不同。

    “对了,刚才路过县衙,听说朝廷要在洛阳开个医官,要求各地抽调十五个医技不错的老中青,到了洛阳若是能通过考核,是可以给身份的,爹替你报了名,半个月后去校场考试……”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9784/ 第一时间欣赏大汉从吹牛开始最新章节! 作者:末日游侠所写的《大汉从吹牛开始》为转载作品,大汉从吹牛开始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大汉从吹牛开始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大汉从吹牛开始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大汉从吹牛开始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大汉从吹牛开始介绍:
秦二世元年,王不饿低调的吹了个牛,但他万万没想到的是,有人相信了。牛皮越吹越大,信众越来越多,王不饿坐在龙椅上满脸的忧愁,我真不想吹牛啊……大汉从吹牛开始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大汉从吹牛开始,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大汉从吹牛开始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