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大明从慎重开始TXT下载大明从慎重开始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大明从慎重开始全文阅读

作者:一笑澄明     大明从慎重开始txt下载     大明从慎重开始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 303章 大明第一禁令

    严成锦正在想要作何解释。

    丰臣秀吉统一倭岛后,派兵十五万北征朝鲜。

    这一打看似与大明无关,实则有莫大的关系。

    打的虽然是朝鲜,唇亡齿寒,大明出兵了。

    折损了万数辽东铁骑,才让北边的防御松懈,给建州莫大的机会。

    朱厚照望着严成锦,老高忽悠起父皇来,就如同忽悠本宫一样,脸色都没有变化。

    “在倭人中早有漫画流传,只是还未成书,并非臣凭空捏造。”

    在岛上,已有从弗朗机流传进来的漫画。

    只是太单调,没有形成大规模的潮流。

    在岛上的需求却已开始萌芽,许多画家开始画这样的画。

    “此物乃是利器,用得好,不下佛道的传教之威。”严成锦如实道来。

    弘治皇帝目光微微一凝,先帝为求长生,寻遍天下有威望的僧道。

    养在灵济宫,以求炼制丹药。

    由于先帝的前车之鉴,他对僧道之流极为反感。

    所以,对这漫画也不感冒。

    “既然如此,更不可在大明盛行!”

    王华点头:“陛下说的是!若在大明盛行,岂不荼害坊间的风气。”

    自陛下登基后,就肃清了京城的僧道。

    所以,在京城极少看见有僧人。

    如今大明一派清明。

    “王大人所言甚是!”吴宽附议。

    弘治皇帝郑重地道:“此事不可再提!太子所作之画,给朕搜出来,烧了。”

    牟斌和萧敬躬身应是。

    严成锦心中略微有些可惜,明明可以凭借漫画完成入侵,却一定要用刀枪,拼个你死我活。

    若记事的中书舍人,写入弘治朝的实录中。

    陛下和王华等人,一定会被骂昏聩吧?

    幕府时代,是武士道精神崛起的时候。

    只有文化,才能打败另一种文化。

    毕竟看腐系漫画的宅男,是不会切腹自尽的。

    戚继光和俞大猷虽然抗击倭寇有功,却无法让倭寇从世上消止。

    只不过是阶段性胜利。

    正如王阳明所说,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从幕府时代之前到后世,武士道精神一直繁荣的发展。

    且愈发昌盛,成了后续侵霸他国的精神指导。

    若此时,将腐系漫画打入岛中,天知道,岛国会变成什么样……

    这也是为了今后世界和平,作长远考虑。

    严成锦忽然想成立明版的诺奖,颁发和平奖给自己。

    他是热爱和平的人。

    弘治皇帝看向朱厚照,目光充满了警告:“朕希望你能做一个明君,不要辜负朕的一片苦心!”

    “儿臣谨记父皇教诲。”

    朱厚照瞧见弘治皇帝平静的脸色下,隐藏着滔天怒火,顿时变得正经起来。

    不敢露出一丝松懈,连苹果肌都控制得很严肃。

    严成锦暗暗佩服朱厚照的演技。

    该玩的时候玩,该演的时候,同样全力以赴。

    “陛下,臣那儿子的文债?”吴宽有些期盼。

    “自是不必还了!”

    弘治皇帝回到奉天殿,王华对朱厚照道:“殿下,咱们继续上课吧。”

    “王师傅先去,本宫出个小恭,随后就到。”

    瞧王华不信,朱厚照一本正经:“父皇才嘱咐过,本宫不会触犯父皇的逆鳞。”

    王华想想也是。

    每次陛下训诫后,太子总会老实一段时间,便先行去了詹事府。

    朱厚照和严成锦走入大殿中,他反手把门关上。

    “老高,你看本宫画得如何。”

    朱厚照转过身去,从下身掏了掏,掏出一本微黄的册子。

    乍看之下,像十块钱一本的武林秘籍,上头画着各种招式。

    严成锦用袖子包着手,确认没有露出的部分后,才将册子拿过来,翻开几页。

    人物勾勒和武器,画得十分逼真,只是……

    “殿下,这刘备,为何如此像陛下?”

    “还有这诸葛亮,莫不是李东阳大人?”

    严成锦看了看曹操,又抬头看了眼朱厚照,他把自己画成曹大将军?

    顿时有点好奇,孙权会是谁?

    往后翻几页,严成锦惊呆了,这不正是自己吗?

    朱厚照笑嘻嘻地道:“你觉得如何?”

    你可真皮,把你爹打到蜀地,还把我画成了孙权。

    咱三干一架?

    “这样会被陛下揍的。”

    朱厚照浑不在意:“父皇揍本宫不需要理由。”

    换言之,不画也要挨揍。

    他实在想不出人脸来,就把朝中大臣的脸画上。

    “殿下不要再画了。”

    “你轻易就被父皇吓唬住?怎么这么没有骨气,本宫挨了父皇多少揍,也不屈服。”

    朱厚照眼中露出精光,一改往日嬉笑,显然认真了。

    他还期待着严成锦说动弘治皇帝,让他继续画下去。

    这次,竟直接屈服于父皇的淫威之下。

    “臣和殿下不一样。”

    你爸是弘治,能一样吗?

    就算闹出天大的事情,也只会被训斥一顿。

    严成锦没想到,朱厚照爱好如此广泛。

    说起来,朱厚照与达芬奇属于同一个时代……有机会可以见一见。

    没准对朱厚照有什么启发。

    “殿下不可再画了,臣还有事,告辞。”

    天底下,没有人能说动朱厚照,除了他自己。

    兴趣上来,朱厚照还是会画下去的。

    严成锦也不多费口舌。

    因为他相信,朱厚照是神一样的队友。

    他是不会屈服的。

    朱厚照悻悻地把画收回去,望着严成锦,一副若有所思状。

    ……

    吴府,

    吴宽训斥儿子道:“你这脑袋一点不像老夫!堂堂吏部右侍郎之子,没有一点少爷的脾性!

    这是你与严成锦立下的字据,日后不许再画了。”

    严成锦忽悠几句,就把字据签了,气死他了。

    你倒是跋扈一下啊。

    吴奂低着头不敢顶撞。

    心中有些惋惜,画了大半的漫画,不能再画了。

    “儿想去严府一趟,登门道谢……”

    吴宽站起来抬起手,一掌就打在这小子身上。

    不想着考举,还要登门道谢?

    “你要气死老夫!”

    吴宽气急攻心,一头栽倒在茶案上,吓得吴奂手足无措。

    坤宁宫,

    萧敬匆忙对弘治皇帝道:“陛下,奴才方才接到禀报,吴府进宫求御医。”

    弘治皇帝脸色一凝,放下象牙筷,“可是吴卿家?”

    “正是,或许是积郁成疾……您看?”

    “派刘御医前往,命甲字库备些御礼,这是朕的心意。”弘治皇帝郑重道。

    萧敬谢恩后,连忙去办。

    张皇后轻蹙眉头,有些担忧:“臣妾听说,厚照气了吴卿家?”

    “不是因太子去吴府而起,说来话长,明日,恐怕又是一堆弹劾严成锦的疏奏。”

    弘治皇帝叹息一声。

    但凡这种时候,都会出现正义的大臣,主持公道。

    “臣妾在后宫无事,不如就由臣妾,来督导太子读书吧?”张皇后道。

    ……

    严府,

    严成锦端起枸杞茶喝了一口,对面坐着张贤。

    “流民可有暴动的迹象?”

    “没有,大人给保国公定下的任务,他在流民中的地位颇高,加上不愁吃穿,还有工钱可以领。”

    张贤从宫里出来后,就到了严府禀报。

    “你回来得正好,良乡要建一座理学院,需你督管。”

    严成锦怕无人监督衙门的钱库。

    今非昔比了,府库里至少屯有四十万两银子。

    船厂、精盐和良乡收取的商税,有大批收入。

    张贤点点头:“下官会尽快回良乡,大人还有什么吩咐?”

    前几日,答应给商会士绅的股份,还没有清算,严成锦一并交给张贤。

第308章 回家种田

    “咦!”朱厚照直勾勾地盯着严成锦:“老高,为何本宫总觉得你想杀刘瑾?”

    严成锦笑眯眯地问:“殿下身边缺伴伴吗?”

    “不缺啊。”

    “旧的伴伴不去,怎么会来新的伴伴?”

    “新的伴伴都不如刘伴伴,你关几天就把他还给本宫吧。”朱厚照笑嘻嘻地道。

    回到府上,

    严成锦扫视屋里一圈,看到成化年间的彩瓷大花盆,戳出小孔,正适合种辣椒。

    冬天天寒,可以种在室内当盆栽。

    春晓胆子越来越大了,走上前问:“少爷,可有奴婢能帮上忙的地方。”

    “有,去院里铲些鸡粪来。”严成锦正经地道。

    春晓点点头,转身走去前院,院里种的蔬菜和果蔬,肥料用的都是这些天然有机肥。

    辣椒种植需要一块肥沃的土地。

    冬天种有个好处,泥土里的虫子冬眠了,不会吃掉辣椒籽,配合上大棚,萌芽的条件就变得跟春天一样。

    至少有六成的概率能存活。

    慎重起见,他还是把这些泥土烘烤了一遍,高温杀菌。

    何能去采办回来,疑惑道:“少爷要种花草?”

    “去良乡告诉张贤,派几个会修缮的匠人来,本少爷要在府上建个小棚。”严成锦吩咐。

    次日一早,便有几个匠人在府门外待命。

    很快过了几日,旧府的院子里,多了一座玻璃小棚。

    长五丈,宽三丈,用青砖墙体支撑,嵌入大块的玻璃,颇有些像落地窗的房子。

    底下的温度太低,必定是要烧地龙。

    严成锦吩咐道:“点火试试暖不暖。”

    何能带着几个下人,跑到地下的火室,两个时辰后,严成锦再走进小鹏,感觉浑身暖洋洋的。

    “这小棚可种瓜果,交由你们姐妹二人打理。”

    “是,少爷,大冬天也能种瓜果吗?”春晓犹豫了一下说道。

    “按往日的法子来种就行,这地龙不能停,再过两个月,本少爷要吃到新鲜的黄瓜。”

    春晓愣了一下:“这么急?”

    “嗯,现在种的话,三个月足矣。”严成锦说道。

    京城入冬后,青菜只有大白菜,剩下的就是南瓜等他不爱吃的,只栽种辣椒就烧地龙,浪费了一些。

    干脆种些瓜果蔬菜。

    ……

    都察院,衙门。

    刘瑾被关在狱里几天了,至今无人过问,落到弗朗机人手里还好些。

    那些弗朗机人,最多一个月就毒死了。

    落到严大人手里,有毒也使不出来。

    严大人慎重至极,从不吃外头的东西,以前来东宫的时候,茶都不喝。

    要想毒死他,得先把他敲晕了。

    “在想怎么毒死本官?”严成锦站在牢门前,隔着三尺之远。

    刘谨连忙跪下求饶:“大人,奴婢发誓,毒不起啊!”

    “算你识相,你是如何从弗朗机回来的?”严成锦瞧见他衣锦还乡,有几分怀疑。

    刘谨目光有些躲闪,憋了半天才道:“小人沿着去时的路,就回来了。”

    西域有乌孙、龟兹、焉耆、若羌、哈密等诸多小国。

    这些国家个个是土匪。

    刘谨去时孑然一身,回来绝不可能穿金戴银,跟欧皇似的。

    严成锦怀疑,刘瑾定是有所隐瞒。

    “可带了随从?”

    “没带……”

    “大食国和大明的双国使者,尼古拉斯刘瑾!”严成锦一字一句念出了他的官职。

    都察院本就是朝廷的三法司之一。

    正是在客栈找到了刘瑾的扈从,调查了他的跟脚,做足了准备,才来见他。

    这货在大食冒充大明的使者,谒见了大食国的王储。

    得到大食国的士卒护卫,才返回了大明。

    没想到,朱厚照给自己封官的这招,竟让刘瑾学了去。

    这货没死在西域,不愧是八虎,有几分贝爷的求生力。

    刘瑾吓得心惊胆战,一口咬定:“奴婢没干……大人冤枉啊。”

    严成锦从怀中掏出大食国的文牒,刘瑾丢了魂似的,微微张着嘴巴。

    ……

    华盖殿,

    没有烧地龙,殿里有点冷,但陛下执意要来此,萧敬也没有办法,只好给陛下披上大麾。

    弘治皇帝忧心忡忡地道:“左宗彝有消息了吗?”

    “还没有,奴婢估摸着,左大人应该才出海,再过几日,消息就该回来了,陛下不必忧心,左大人在福建任御史时,见过倭寇。”萧敬笑道。

    弘治皇帝长叹一声:“朕自然相信左卿家。”

    “陛下,说起来有个怪事,东宫失踪的伴伴回来了,听说去了弗朗机国。”牟斌禀报。

    “去西域做什么!”弘治皇帝疑惑,隐隐觉得和太子有关系。

    牟斌道:“是太子派去寻一物,叫土豆。”

    弘治皇帝顿了一下:“土豆……是什么,寻回来了吗?”

    “寻回来了辣椒。”牟斌笑道。

    萧敬瞧弘治皇帝有兴趣,便插话:“奴婢也听属下禀报了,那伴伴叫刘瑾,是奴婢早年从内书院,挑选出来的太监。

    不知道怎么地,被严大人关在都察院了。”

    弘治皇帝越听越离奇:“他去弗朗机国回来了?”

    “听闻是这样!”牟斌重重点点头。

    宫内太监出逃,可以杖刑、流放甚至是绞刑。

    只看司礼监如何处置。

    且大明实行海禁,再跑也不能跑到弗朗机去啊!

    弘治皇帝觉得诧异的是,此人竟然活着回来了,真是有几分神奇。

    一时间,他隐隐有些激动。

    自三宝太监下西洋后,万国来朝。

    可仁宗之后,国力渐渐衰退,仅仅有周边少数番邦来朝贡。

    如今过去了近百年,不知弗朗机的诸国如何了。

    “带他来见朕!”

    萧敬速速去都察院的衙门要人,严成锦吩咐道:“萧公公,此人极善于用毒。”

    “严大人放心,咱会看好他的。”

    片刻之后,

    刘瑾跪在弘治皇帝跟前,瑟瑟发抖,“奴婢刘瑾,见过陛下。”

    “西边的弗朗机诸国,如何了?”弘治皇帝充满威严的声音响起。

    “奴婢去了大食,还没到弗朗机国。”刘瑾不敢隐瞒:“大食人人都吃不起饭,快饿成竹竿子了,远不如我大明昌盛。”

    弘治皇帝嘴角微微一松,很快又烟消云散:“如此贫穷?”

    “陛下,千真万确,臣不敢有一丝隐瞒。”

    弘治皇帝点点头,道:“那辣椒呢?”

    “奴婢全都交给严大人了。”

    严成锦来到华盖殿,见了弘治皇帝。

    刘瑾谎称是使者,忽悠了大食国的通关文牒,这是包庇的大罪,杀了刘瑾,至少要跟弘治皇帝说一声。

    “这是什么?”弘治皇帝翻了几页,发现没见过这种字。

    严成锦微微躬身:“刘瑾谎称是大明的使者,骗了大食国的文牒。”

第310章 此字冠绝天下

    严成锦仔细想了想,才道:“臣只知道这些,陛下想问,西方还有没有这样的主粮?”

    弘治皇帝连忙点点头,遗憾道:“文皇帝时,万国来朝,贡品中没有这些主粮。

    让百姓饿了百年,可惜呐。”

    心里不由埋怨起三宝太监来,这样的好东西,去了七次都没带回来。

    真是浪费朝廷的银子。

    “陛下,这也不能怪三宝太监。”严成锦露出思索之色:“土豆等物,也是方传入弗朗机不久。”

    就算这会儿,土豆都还没传入欧洲呢。

    不过是忽悠陛下的。

    郑和下西洋的时候,玉米也没有传入欧洲。

    所以,欧洲还不如大明富足,粮食极为短缺。

    郑和见到的欧洲诸国,还不如苏门答腊、满剌加繁荣。

    弘治皇帝遗憾地道:“这刘瑾好不容去弗朗机国一趟,也不把土豆带回来,朕气就气在此处,才要打他五十大板。”

    “陛下圣明!”严成锦心里美滋滋地说道:“这刘瑾是个人才,若没打死,不如让他再去一趟?”

    大殿外,

    刘瑾趴在长椅上,我自阉的时候都没怕过,会怕这顿板子?

    他咧嘴笑着,喜滋滋的样子,十分不屑。

    只要挨过这顿板子,咱还是东宫里最有权势的太监。

    “刘伴伴,你笑什么?”

    “殿下怎么也被拖出来了?”刘瑾诧异地问。

    “吃板子。”

    朱厚照闷不闷不乐地趴在凳子上,雷声大雨点小,眨眼间就打完了。

    ……

    兵部的值房,

    秦紘翘着二郎腿,翻看九边传回来的册子。

    最不安定的,就是河套三边,时常有鞑靼人来犯,需要重点查看。

    而宣府和大同等地,扫一眼就可以了。

    “等保国公修建好了长城,河套就安定了。”

    鞑靼人不侵犯宣府的原因,除了离京城近,易惹到京军。

    还有一个很大的原因,便是长城。

    拦住了鞑靼南下的路线,而缺口处,又有明军守着。

    “部堂,松江府传回的急报。”

    兵部的文官急忙走过来。

    秦紘眼睛微微一凝,有些紧张道:“是捷报还是?”

    那文官面露恐慌,不敢直接回答,而是将急报递给他。

    秦紘打开看了眼,心冰到极点,就像坐在冰鉴上头一样。

    左宗彝刚出松江府的港口,就被倭寇抢了一条大船。

    本就是去找那七艘大船。

    现在倒好,又给倭寇送了一艘。

    “如何向陛下禀报?”

    欺瞒陛下是不可能的。

    监军同样会传消息回司礼监,萧敬定也收到了消息。

    秦紘就像爬在干柴上的蚂蚁,被人架在火堆上,想下下不来。

    如果是陛下任命的官员,那就不用担心了。

    但左宗彝乃是他推举的人。

    “快,去华盖殿!”

    比萧敬更早一步报给陛下,虽仍会被责罚,却不至于太重。

    大不了,他亲自挂帅把八艘船找回来。

    华盖殿,

    萧敬不过回司礼监喝一杯茶,歇歇脚,看到松江府传回的急奏后,一口茶水喷出,连忙赶来。

    “陛下,松江府的急奏!”

    弘治皇帝接过疏奏,快速地看了几眼,胸口微微起伏,随后一掌怒击在御案上,笔墨纸砚,全都跳了起来。

    “又被抢了一艘!是替朕去找船,还是送船啊?!”

    萧敬噗通一声跪在地上:“奴婢万死!”

    “关你什么事,别什么事都往身上揽,叫秦紘来见朕。”弘治皇帝怒道:“叫内阁和六部也来。”

    “陛下,兵部来了。”牟斌进来禀报。

    片刻后,

    秦紘大步走进大殿,看到萧敬的时候,就知道晚了一步,陛下定然看过疏奏了。

    兵部尚书不好当,还不如其他五部舒服呢。

    “臣万死!请陛下降罪。”

    “罚你有何用,朕让兵部去找船,你们倒好,还送了一艘。”弘治皇帝看了他一眼:“怎么不说话!”

    “臣亲自挂帅,去将这些倭寇抓回来。”秦紘心里一紧,等了许久没有听见陛下回应。

    这时,一阵密集的脚步声传来,李东阳等人快步走进殿中。

    刘健捡起地上的急报,面色大惊。

    “倭人狡猾多端,这次兵部大意了。”马文升认真地道。

    李东阳微微拱手道:“能得知朝廷调兵出海的消息,提前做应对,松江府必定有倭寇的内应,这才是麻烦的地方。”

    真这么好剿灭,也不至于从孝章皇帝拖到现在。

    弘治皇帝的气消了几分,左宗彝还困在松江府,金山卫折损殆尽。

    这一仗打得,连倭寇有多少人都不知道。

    “朝中还有谁堪此大任?”

    李东阳和刘健等人相视一眼。

    左宗彝在朝中算是一流的将领,连他都败了,还真不好推荐。

    朝廷的水师将领,向来就弱。

    “要不然,臣亲自挂帅吧?”马文升站出来。

    你这瘦不拉几的,像营养不良的小老头。

    弘治皇帝不忍心打击他,劝道:“朝廷还需马公坐镇,谁都能去,唯独马公不能去。”

    马文升微微笑出了褶子,得到极大的满足。

    弘治皇帝在御前走了几步,想了想道:“去宣严成锦。”

    东宫,

    朱厚照躺在床上画漫画,屁朝天上,不妨碍他涂涂画画。

    刘瑾重残之躯,赖在御榻旁,当起了美术指导:“殿下,奴婢觉得,典韦画成刘健会好一些。”

    想起刘师傅瘦小的身板和典韦魁梧的身躯,朱厚照便觉得这主意不错,“为何呀?”

    “您想啊,刘大人和典韦,不是一样的脾气吗?所谓画形容易,画神难,刘师傅最合适了。”刘谨笑嘻嘻讨好。

    朱厚照乐了,拍手道:“还是你注意多,除了老高,谁都比不上你,可惜老高这狗东西,不肯做本宫的勇士,幸亏,本宫还有呆子,呆子的主意也多。”

    严成锦刚走进大殿,就听到朱厚照骂了他狗东西。

    虽然我不是人,但你也不能骂我狗啊。

    听说,挨了五十大板廷杖的人,没几个能挺过两天。

    他来确认一下,刘瑾有几天能活。

    “严大人来了,奴婢见过严大人!”刘瑾爬起来,跪在他身前,生龙活虎。

    看来刘文泰的医术有长进了。

    严成锦思索后道:“殿下不如给刘瑾赐字吧,就叫小强如何?”

    宫里极少数太监,才能有字,比如萧敬,字克恭,听起来像德高望重的老儒生。

    “好啊!”朱厚照笑嘻嘻道:“这字叫起来顺耳,老高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严成锦发自肺腑,想将这个称号送给刘瑾,没有别的意思。

    刘瑾大喜过望,连忙磕头跪谢。

    “殿下股上又没伤,包那么大的纱布做什么?”严成锦问道。

    朱厚照兴致勃勃:“不用去詹事府,本宫正好在床上多躺尸几天。”

    果然是这样……

    严成锦翻开他的漫画,几乎把第一卷画完,可以出第一册了。

    让老王书坊将画刻在铁上,用铁字印刷,轮廓会比木质的雕版更清晰。

    此时,萧敬急急忙忙冲进殿中:“严大人,陛下请你去华盖殿。”

    “是何事?”

    “兵部剿倭吃了败仗,还被抢了一艘大船。”

    严成锦怔了一下,有些意外又丢了一艘大船,恐怕,够倭寇组成一支舰队了。

第312章 赠你一句吉言

    严成锦觉得这主意不错,派刘瑾去把倭寇毒死,再把八艘大船牵回来。

    就算毒不死,倭寇把刘瑾弄死,也不用派他去西域了。

    朱厚照真狠心,刘瑾昨天才挨了五十大板,今日就让他出征平倭。

    如今去松江府,只能骑快马。

    坐在马背上好几天,正常人都受不了,更遑论刚挨了廷杖。

    跟他比起来,严成锦决定对刘瑾再狠一些,否则,刘瑾会以为他是好人的。

    “刘公公出宫吧,本官正好要去王府一趟。”严成锦说道。

    从午门出来,他坐上轿子去王府,刘瑾背着包袱,一瘸一拐跟在轿子后头。

    “在宫外过得好好的,跑回宫里做什么?”隔着轿子,严成锦的声音响起。

    刘瑾嘿嘿一笑:“奴婢觉着,殿下是能成大事的人,心想跟着殿下。”

    等朱厚照当了皇帝,咱就是司礼监秉笔太监。

    在西域赚的那几个子算什么?

    司礼监掌管宫中的府库,光甲字库放的银两,就够宫里花五十年了。

    此时,王守仁正打点行装,准备前往松江府。

    王华站着府门前,满脸愁容,陛下圣旨已下,再去宫中求陛下撤旨,还有挽回的余地。

    只是……这孽子执意要前往。

    差点没把他气得跳起来。

    王天叙还不清楚,孙子此次去松江府,要面对拥有一支舰队的倭寇。

    “云儿啊,不过是打几个水贼,打完了就回来,别在江南瞎逛。”

    他知道孙子的癖好,看见寺庙和道观就走不动路,非要进去坐坐,一坐就忘了时辰。

    连洞房都忘记的人,着实让他不放心。

    “大父说的话,你可记住了?”

    王华沉吟片刻,颔首点头,又看向老爹,谁知王华别过头去。

    转身发现一顶破烂的轿子,停在街口的拐角,四个轿夫护卫在左右,轿子的颜色变了,但感觉没变。

    这就是老高兄的轿子。

    “老高兄,可是有八艘大船的线索?”

    严成锦认真道:“本官来就是想告诉你,有八成把握,船还在松江府所辖的小岛上。

    本官考考你,此去无兵,你要如何应对?”

    王守仁想了想,道:“招募浙江一带的荒民,用鸳鸯阵以抵御倭寇。”

    严成锦摇头,一本正色:“倭寇中的浪人,善于用刀剑,一人可匹敌十人,并非一般的士卒,恐怕对付起来,也不容易。”

    戚继光对付倭寇时,除了鸳鸯阵外,还有极为厉害的火器,虎蹲炮。

    并非单纯用鸳鸯阵就能全面取胜。

    严成锦可以给王守仁的火器,红夷大将军不能用,船全都击沉,八艘大船就毁了。

    “本官听说,你喜欢去寺庙打坐?”

    王守仁面色古怪,这个爱好你不是一直知道吗?

    正当严成锦要说下去的时候,王华快步走过来,没好气道:“又来找我儿,老夫宣布,从今天开始,不许你二人再见面!”

    “……”王守仁。

    严成锦心里有点不是滋味,道:“王大人,本官与伯安是有要事相商。”

    “有什么事见不得光,非要在这拐角说?王守仁!你使劲朝为父眨眼睛做什么!为父训斥他,你还有意见不成!”王华有些怒了。

    “儿不敢。”王守仁微微躬身道:“爹,你看后面。”

    王天叙拄着竹杖慢步走过来。

    王华连忙撂下一句狠话:“日后再请你到府上喝茶!”便气哼哼地走了。

    刚才说到哪儿了?

    严成锦有点没反应过来。

    “这是殿下的刘伴伴,刚从弗朗机国回来,殿下说了,他一人可抵十人。”严成锦说道。

    刘瑾接过王守仁的包裹,讨好似的笑道:“王大人,让奴婢来。”

    严成锦坐上轿子,道:“本官赠你一句吉言,伯安兄,保重。”

    老高兄为何要问我去寺庙的癖好,这个癖好他一直知道,这才是奇怪之处。

    王守仁觉得,定是老高兄的暗示。

    “王大人,咱们走吧,早日毒死那些倭寇,早日回来。”刘瑾笑嘻嘻地道。

    “???”王守仁。

    他骑上大马,刘瑾也骑上黑马,两人慢慢奔离京城。

    ……

    坤宁宫,

    弘治皇帝正在把皇明古训中的圣言,写在宣纸上,能练书法,又能复习老祖宗的训诫。

    张皇后喂他一口汤圆,柳眉轻皱:“臣妾听闻,昨日陛下又罚了厚照廷杖?”

    “他咎由自取,朕这处罚还是轻的,皇后可知道,弗朗机国有一种大米,像拳头一样大,吃一粒可饱一天,可救多少大明百姓?

    他派人去西域,竟没给朕带回来!”

    弘治皇帝有些生气。

    张皇后心知夫君忧心国事,好不容易得闲来后宫一趟,便不提烦心事了。

    这会儿,刘文泰正快步往坤宁宫走来。

    满朝文武,御医是唯一可以畅通无阻出入后宫的官员。

    “陛下不好了,太医院的毒药全被人偷了!”刘文泰进殿后,慌张道。

    弘治皇帝脸色紧绷:“谁如此大胆,敢偷宫中之物?”

    刘文泰连忙低头支吾:“是……是太子。”

    厚照偷毒药作什么?下一刻,弘治皇帝瞪大眼睛,连忙将嘴里的汤圆吐出来。

    察觉到萧敬和刘文泰古怪的表情。

    弘治皇帝干咳一声,责备张皇后道:“你怎么不吹一吹再给朕吃,有些烫……”

    大殿中的气氛有些安静和尴尬。

    片刻后,

    朱厚照被几个太监扶来,委屈道:“父皇,母后,儿臣有伤在身,就不行礼了。”

    弘治皇帝阴沉着脸:“你偷毒药做什么!”

    见被发现了,朱厚照惊得连忙跪在地上,老老实实地不敢吱声。

    “你下到哪里去了?!”这才是弘治皇帝最想知道的。

    刘文泰和萧敬等人神色紧张,太子不交代清楚,这宫里的东西,是不敢吃了。

    一刻钟后,

    任凭如何责问,朱厚照就是不吱声。

    弘治皇帝气得浑身发抖:“你这孽子!还不快把毒药交出来,要气死朕不成?”

    “没…没了………”朱厚照小声道。

    没了?

    弘治皇帝吓得差点没昏过去,大大小小二十多种毒药,两近多重,你吃也吃不完啊!

    刘文泰都快急哭了,给朱厚照跪下了:“殿下,您别吓唬老臣,那些毒药剧毒无比,您究竟下到哪里去了?”

    张皇后也意识到事情严重,规劝道:“不许再胡闹,快告诉你父皇。”

    朱厚照咬咬牙,眨了眨眼睛,道:“儿臣不能说,说了就前功尽弃了。”

    老高这狗东西说,朝廷里可能有倭寇的内应。

    弘治皇帝恨不得揍死他,幸亏张皇后和萧敬等人拦着。

    在殿中踱步许久,弘治皇帝想了想,太子但凡有什么行动,都会和严成锦商量。

    没准此子知道,这些毒药的去向。

    他急忙吩咐:“宣严成锦进宫!”

    半个时辰后,严成锦出现在坤宁宫里。

    弘治皇帝一脸愁容问:“太子偷了太医院的毒药,你可知道?”

    “臣不知道。”严成锦继续道:“不过,臣大概能猜到去处。”

    朱厚照有些凶地警告:“老高,若出卖本宫,你就不是本宫的兄弟。”

    “来人,先将太子吊起来,朕一会儿再过去打。”

    弘治皇帝吩咐旁边的几个太监。

    还有这等预约操作?

    看来陛下已经玩出了花样,严成锦自然不怕朱厚照。

    这货的决心,最多值一百两银子。

    “殿下偷走的毒药,应当是给了刘瑾。”

    弘治皇帝疑惑道:“给刘瑾做什么?”

    “毒杀倭寇,如今,他已同王守仁一起去了松江府。”严成锦说道。

    弘治皇帝和萧敬等人大感惊奇,才挨了五十大板廷杖,又去松江府了?

    真是个狠人啊!

    刘文泰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长出一口气:“没在宫里就好。”

第316章 是你逼我坑你的

    良乡的大街小巷和府邸屋舍,都在议论此事。

    羡慕得恨不能一头撞死在柱子上,重新投胎做人。

    生物学科刚贴出来,今天就凭空降下一位生物总工程师。

    命中注定了似的。

    一年就是一千两银子。

    谢玉这样稍微有些地位的商人,也不敢说,一年能稳赚一千二百两。

    行情好的时候,或许有一丝机会,但也只是一丝而已。

    张贤和谢玉知道实情,这工程师就是严成锦任命的。

    昨日,张贤准备下值时,严成锦走进衙门,让他出告示,任命一位总工程师。

    怕他把名字写错,严成锦还特意将名字写在纸上。

    张贤从来没见过此人,更别提知道他是干什么的。

    严大人亲自点名任命的人,他自然不敢怠慢,所以,一大早,就派人去张榜了。

    谢玉则是一脸懵然和羡慕,如行尸走肉一般,盖上良乡商会的大印。

    他考了两次才考上了良乡的工程师,还是最低等那种。

    此人横空出世,就当上良乡总工程师。

    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

    这就是命啊。

    “小汪工程师,本官知道你醒了,快起来吧。”张贤看见汪机眼皮明显跳了一下。

    汪机微微睁开眼睛,看见一圈人围在身边,有些局促。

    “大人,学生这是在哪儿?”

    张贤一本正色地道:“良乡的衙门。”

    “恭喜啊,以后要叫您汪总工了。”谢玉一边抹着眼泪,一边恭喜道。

    宋景朝他微微作揖:“汪兄,今后你便是良乡商会的生物总工程师了,还请多多费心。”

    谢丕羡慕地看着汪机,其他工程师站成一排,目光同样羡慕无比。

    “汪总工好!我等都是良乡的工程师,日后,还请汪总工多多指教。”

    汪机想不到,他一觉醒来,真成良乡的第二个总工程师了。

    他哈哈大笑出来,这是梦吧,再睡会儿,一会儿就醒了。

    在众人诧异地目光下,汪机再次躺下,扯了扯被子,盖到脖子以上的位置,露出满足的笑容。

    “大人,这……”

    宋景和张贤对视一眼,看到双方眼中的懵然。

    谢玉能明白这种感受。

    当初他当上良乡公会的会长,也是这样感觉不真切,还叫人打了他一巴掌呢。

    “让我来吧。”

    谢玉撩起袖子,走上前去,啪地一声,拍在汪机的脸上,舒爽!

    汪机腾地一下坐起来,看着屋里的人。

    “汪总工起来吧,这是一个月的工钱,本官替你领了,下个月的,记得自己来领。”

    张贤接过托盘,将银子装进钱袋里,递给汪机。

    汪机有些蓦然接过钱袋,每个月领一百两银子,足够义诊一辈子了。

    他确定了一件事,自己真的成了良乡第二个总工程师?

    来京城前,他不过是祁门县的乡野村人,从小就在父亲的医馆里打杂。

    学医是没前途的。

    至少在士绅和大户人家看来是如此。

    只有考取功名,才是光宗耀祖的事。

    他考了两次,没考上才跟着父亲学医,心想这辈子是没前途了。

    哪里想过,会有一场如此大的气运在等他。

    汪机面色有些羞愧:“恐怕……学生不能胜任,学生对生物一窍不通,昨日才听说过生物二字,让学生来当总工程师,实在受之有愧。

    而且,学生不能久在京城,如今在写一本医书,需寻病天下,云游四海。”

    谢丕等人听后,终于对汪机有了一些了解,原来是个小郎中。

    良乡总工程师,可不是大白菜,多少人头悬梁锥刺股,就只是为了最低等的工程师。

    一句话就把总工程师给拒绝了。

    多少有些莽撞。

    但若以宋景为例,总工程师不仅要在船厂做研究和指导,还要去理学院讲学。

    要云游四海行医,恐怕就不能当总工程师了吧?

    张贤面不改色:“这些本官都知道,商会对你额外对待,汪总工放心收下吧。”

    谢丕等人瞠目结舌,好像死乞白赖求着别人当一般。

    他们日思夜想的总工,什么时候变得这么不值钱了…

    几番推让后,汪机惶恐地收下钱袋,跟着宋景在船厂和研究馆逛了一圈。

    最后又去了理学院。

    “以贤兄,说实话,在下实在想不明白,怎么平白无故就成总工了。”汪机叹了一口气。

    宋景道:“想来应该是严大人,你必定是有常人不能企及之处,严大人才会选你。”

    严大人是他最信任的人,自打来京城开始,就没坑过他的银子。

    还教他许多防范长宁伯的道理想。

    所以,宋景极为信任他。

    汪机略微错愕:“严大人有跟在下提起过,不成想,竟是真的。”

    越是千千万万人想得到,他越受之有愧。

    如今一想就明白了,定是因为他的医术。

    “学生定不会辜负大人的厚望。”

    他朝张贤作了一揖。

    离开良乡时,汪机带走了一本生物,打算云游行医时,再仔细研究。

    良乡的百姓和胥吏子弟,想见见这位新上任的总工,但却一直都没见着。

    生物考试如期开始,由王越操办。

    建好传世理学院后,考试的场地由原来露天的船厂广场,搬到了教舍中。

    王越监考比张贤和宋景还严格。

    但凡有东张西望者,便给予一次警告,事不过三。

    张榜的速度极快,仅仅有两人考上了工程师,创良乡历届最低纪录。

    一人是西北来的游医,一人是从广东来的郎中。

    两人祖上世代都与医术有些关系。

    胥吏和流民子弟很快就明白,只考一科,看似轻松。

    不通医术,肯定是考不上的。

    遂放弃了生物,转而回去学习其他的课程。

    ……

    十月下旬,天气晴朗,微微有些寒冷。

    朱厚照的伤好了,喜滋滋地从宫里出来,跑到老王书坊。

    “快,帮本宫把这些漫画印出来。”

    王不岁试探性的问:“殿下要印多少银子?”

    朱厚照怒了:“印书要银子吗,老高印怎么不要银子?”

    那能一样吗,严少爷印出去的书,能赚银子,印书的成本都算在里头了。

    王不岁知道朱厚照的脾气,干脆自掏腰包息事宁人,还能讨好当朝太子。

    “小人给殿下印制,殿下要印多少本?”

    朱厚照想了想,喜滋滋地道:“就先印一万本吧,要用铜印,且需用最好的纸张,这样才印得清楚。”

    王不岁差点没晕过去。

    铜印就是要在铜上雕刻,一页纸就要雕刻一块铜板,这本书有二百多页吧?

    铜是铸币,用二百多块铜板,他破产才能印得起。

    “小……小人要先问问严大人。”

    半个时辰后,严府。

    严成锦问道:“陛下下了禁令,不许再画漫画了。”

    朱厚照再一次运用他的神逻辑:“父皇说不许画,又未说不许印,不会触犯父皇的禁令。”

    王不岁犯难了,看向严成锦:“少爷,印还是不印啊?”

    严成锦心中狂喜,道:“既然是太子相逼,那就印吧。”

    不知为何,朱厚照隐隐有种要被坑的预感。

第317章 不管饱,管死

    “等会儿,本宫再想想。”朱厚照叫住王不岁。

    老高这狗官,分明是想让他顶撞父皇的禁令。

    到时候又是一顿毒打,他捞去好处。

    不过,印漫画好像对老高没有好处。

    严成锦说道:“殿下若想印,老王书坊可以免去银两,给殿下印制。”

    铜虽然是铸币,但在严成锦来说,却没有什么区别,只是货币的形态变了。

    难道铜币变成了铜板,它就不是钱了?

    朱厚照正经道:“本宫自然不怕父皇责罚,但若怪罪下来,你要同本宫一起承担!”

    “这个自然,臣与你,一荣俱荣。”严成锦斩钉截铁,好似出门买一袋盐那样轻松。

    八成又是自动接单,他倒是不怕,就算接单失败,也还有免死金牌。

    底牌,就是把尚方宝剑还给陛下,等什么时候立了功,再要回来。

    朱厚照乐了,挥了挥手道:“印吧印吧。”

    严成锦把吴奂画的狐斋,也一并交给王不岁。

    “少爷,印多少?”

    严成锦自然是想岛国人手一本,奈何不知道岛国的人数。

    “就先印十万本吧。”

    朱厚照瞬间觉得亏了,他才喊了一万本,老高定然是考虑到种种情况,才印这么多。

    “本宫也要印十万本。”

    王不岁惆怅地点点头,纸挺值钱的,老王书坊虽然有自己的做纸工艺,比市面上便宜很多。

    印二十万本,纸也不够,要买市面上的。

    恐怕,京城要洛阳纸贵了。

    朱厚照大喜过望地问:“老高,漫画印出来要如何送去岛国?”

    这些漫画也没有什么“特殊“内容。

    只是加深岛国对大明的理解,防止大多数坊间百姓被试图侵占海外的大名忽悠罢了。

    不过看连载型的,通常会上瘾。

    严成锦道:“得让王守仁先把八艘大船找回来,商户也没船出海了。”

    造一艘大船,快则两月,慢则半年。

    得看木料是否足够,从四川和云南运来,需要很长的时间。

    且很多木料不能马上用,需要晒一段时间。

    之前制造大船的木料,是工部用于修缮宫中的,可以直接取用。

    这也是八艘大船被抢后,良乡船厂没有马上督造大船的原因。

    没木料了。

    八艘大船对于朝廷来说,极为重要,找不回来,连海南也去不了了。

    只能等明年开春,将各地的木材运回来。

    王守仁能把八艘船,全部找回来,就是天大的幸事。

    ……

    松江府,金山卫所。

    左宗彝愁着脸,倭寇来去无踪,抢了八艘大船,他们可以驰骋海上了。

    金山卫折损了四百多人,不算上伤残,能派上用场的只有五百人不到。

    只等朝廷派人来收拾残局。

    朝中的大将他心中有数,除了部堂秦竑和英国公,再无人可担此人重任。

    “大人,朝廷派人来了,还有个太监,不知是不是监军。”

    左宗彝闻言大喜,连忙出门迎接。

    王守仁和刘瑾来到金山卫所,这里与顺天府的县城,并无区别。

    没有倭乱,一片祥和,让刘瑾有点失望。

    若倭寇上岸劫掠,循着他们的踪迹跟去,很快就能找到他们停船的岛屿。

    没有倭寇上岸,这才难找呢。

    “你们俩就骑马来?”左宗彝诧异。

    刘瑾调侃道:“不骑马来,还走路来不成?”

    “朝廷的大船呢?”

    王守仁翻身下马:“如今,朝廷也没有大船了。”

    左宗彝脸色黯然。

    没有大船还怎么找倭寇,只剩一艘船还怎么敢出海?

    询问之下,王宗彝才知道,连京营都没派来。

    王守仁郑重道:“陛下旨意,要寻回这八艘大船。”

    “你不知道,这些倭寇中有不少流民,有他们通风报信,剿灭起来极为麻烦。

    本官与他们交过一次手,那些浪人武士用的钢刀,极为锋利,能斩断我们的腰刀,须臾功夫就能斩杀两人。

    屡次交战,银光耀日,我方士卒见了,闻风丧胆,他们有二百多个浪人!”

    左宗彝苦不堪言。

    几个浪人就敢到处劫掠,几百个人聚在一起,连官府都不放在眼里。

    倭寇用的倭刀,乃是精钢所制,比他们用的腰刀要长一倍,能斩断他们的刀。

    还有倭寇用的大弓,箭头比朝廷所用的要大一号。

    射程不远,但是威力极强。

    剿灭从倭不难,难的是剿灭真倭。

    真倭全都是浪人武士。

    王守仁沉吟片刻,道:“有多少漕船?”

    “你想用漕船出海?”左宗彝大惊失色:“要是翻船,可是会淹死人的!”

    所谓漕船,就是漕运用的船。

    这种船长五丈二,有点像房子。

    船头的伏狮可比作房子的前门,船尾有一间寝室。

    大运河没有风浪,所以行船十分平稳。

    但是下到海里,极有可能会翻船。

    “左大人这般怕事,怎么杀得了倭寇!”刘瑾提醒。

    左宗彝有点懵,指着这小太监问:“他是谁啊?”

    “太子派来平倭的人,刘瑾。”王守仁道。

    刘瑾炫耀似的阴恻恻道:“奴婢有字了,大人可叫奴婢刘小强,是太子殿下赐的字!”

    一听是朱厚照派来的,左宗彝有点惊喜,派个阉人来做啥子呢。

    王守仁继续道:“从镇海卫和海宁卫调一些漕船来吧,搜寻松江府周围的岛屿,下官觉得,倭寇就藏在这些岛上。”

    严成锦之所以觉得,倭寇藏在周边的岛上,是因为他猜劫船和宁王有关。

    王守仁的判断与严成锦一致,倒不是因宁王,而是江浙一带富庶,倭寇必有一个据点,以便随时劫掠。

    左宗彝疑惑:“你怎么如此肯定?”

    “大人派人去寻便是,我等今夜也出海看看。”王守仁说道。

    松江府的周围,有崇明岛、南沙岛、横沙岛、茶山岛、大七岛和小七岛。

    除了崇明岛外,其余离松江府极远,没有船压根上不了岸。

    所以,极少有人在岛上居住。

    左宗彝叹息一声,王守仁是朝廷派来平倭的人,只好从旁辅佐。

    夜里,

    十八艘漕船秘密离开港口,朝一望无边的大海漂去。

    两支漕船为一队,配备有单筒望远镜,趁着夜色去分头搜寻,不容易被发现。

    王守仁的目的地是小七岛,此岛离松江府最远,以他分析,倭寇最有可能就在这座岛上。

    出了港口五里,水手们摇船起帆。

    一个时辰后,刘瑾惊喜地放下望远镜,道:“大人,你看东南那边,是大船!”

    单筒望远镜不值钱了,几乎都带一个。

    王守仁举起一看,果然在东南看见黑乎乎的船影。

    刘瑾喜滋滋地道:“奴婢登岸了。”

    左宗彝狐疑地问道:“要不要派几个人跟着?”

    “不用了,咱怕误伤了他们。”刘瑾摇头。

    王守仁沉吟片刻,道:“毒药带得够不够?”

    “不管饱,管死”刘瑾掩面笑道:“最十七日,咱就让他们像死鱼一样,浮在海上。”

第318章 就是整不死

    王守仁没继续靠近,看着刘瑾的漕船,慢慢靠近小七岛。

    “这岛上的大船,怎么只有一艘?”

    朝廷的旨意,要找回八艘大船。

    如今只看到了一艘,其余的七艘去哪里了?

    王守仁暗自思忖。

    左宗彝惴惴不安,倭寇连战连捷,如今正是士气凶涨得时候,极有可能南下劫掠了。

    “守仁啊,世伯这乌纱帽,就靠你保住了!”

    王守仁面色微微苦涩,老爹在朝廷中人脉极广,左宗彝是常出入王府的大臣,与老爹极熟。

    只是父辈的交情,对他而言,有些疏远。

    “小侄自会极力将这八艘大船找回来。”王守仁说道。

    左宗彝心中悲伤,叹息一声:“世伯平倭不力,反被倭寇抢了一艘大船,若倭寇用这些船劫掠,恐怕朝廷会先将世伯办了。”

    王守仁不知如何安慰:“先回去吧。”

    天气不明,漂在海上极为危险。

    若是明早刮风下雨,掀翻了漕船,十人都会葬身鱼腹。

    另一头,刘瑾乘着漕船,准备偷偷靠近岸口,却见岸上亮起火把,黑暗中一阵拔刀的声音。

    “别慌,你慌什么?”

    划船的水手手中一阵颤抖,指着暗中:“倭……倭寇!”

    刘瑾斥责道:“别慌,咱要被你害死了!”

    水手只想悄悄把刘瑾送上岸,随后回去复命,哪会料到,先被倭寇发现了。

    他慌忙掉转船头,想要逃跑。

    “你…你快划过去呀!”刘瑾急得跺脚。

    水手听到密林里的刀声,慌不择路,连忙划船。

    下一刻,他感觉腰下猛然一下,一股热流淌出来。

    刘瑾拔出刀子,丢在地上,叫你划过去你不划,咱还得自己来。

    “别慌,我杀了人,是来当倭寇的。”他朝岸边大喊。

    三个武士浪人站在岸边,握着倭刀,后边是一群举着火把的倭寇。

    刘瑾背着包袱下船,走到倭寇身前跪下,“小的是来当倭寇的,抢了一首官府的船,船上还有粮食,全给你们。”

    倭寇上前去查探,果然在船上发现了一具官府的shi体。

    寺斋藤命属下搜刘瑾身上的包裹,看见一个小罐罐:“这些是什么?”

    刘瑾笑嘻嘻地道:“盐,你要不要尝尝?”

    大明的盐有各种颜色,越白的盐就越纯。

    盐能换银子,能在路上当做佐料,背着倒不奇怪。

    小倭寇勾了一点含在嘴里,咸咸的,并无特别的地方。

    刘瑾有点紧张。

    王守仁让他把盐混在毒药里,最下头的那层才是毒药,起初他还觉得有些麻烦,如今,有些佩服他。

    “是盐。”

    倭寇里走出一个人,颇为魁梧,哈哈大笑道:“我叫徐初四,这是我们的老大寺斋藤,你以后就跟着我吧。”

    倭寇们很高兴,刘瑾送过来一艘漕船,还有粮食和米。

    寺斋藤一眼就看出来,刘瑾手上杀过人,不像官府的人,那股狠劲只有常年在刀口上舔血的人,才能感受到,并不去怀疑。

    刘瑾就像回到自己家一般:“小的力气小,不会打架,但烧得一手好菜,吃过的人都说好吃。”

    他不下毒的话,菜的味道还是极好的。

    徐初四踹了他一脚:“跟着我杀人多好,做什么伙夫!”

    刘瑾被丢到人堆里,倭寇们一阵毒打,哈哈大笑。

    见他还吊着一口气。

    倭寇把他拖到笼子里,关了起来,被抓来的人常常会受这样的欺负。

    “当不上伙夫,咱还怎么……下毒?”

    刘瑾揉了揉***,差点就被打死。

    次日一早,霞光初露。

    倭寇们准备出海了,临走前,又把刘瑾拖出来打一顿,兴奋得不行。

    大船缓缓驶离。

    除了木笼子里被关的五个倭寇,岛上空无一人。

    “倭寇不直接杀咱,以打咱为乐趣,挺…挺住就能活。”刘瑾气若游丝,自己给自己打气。

    三日过后,一艘大船慢慢驶回岛上。

    倭寇们陆续登岸。

    发现被关在笼子里的四人,全都死了,把他们清理出来。

    有一个倭寇准备把笼子里的刘瑾清理出来。

    “头儿!他竟还活着。”

    倭寇一脸惊奇,把刘瑾从笼子里拖出来,丢到地上。

    寺斋藤如同见了鬼一般,被毒打了几次,又饿了三天,竟然还活着?

    一脚踹在刘瑾身上,瞧见他真的动弹了一下。

    “把他丢到草棚里,今就是咱们的人了。”

    刘瑾迷糊醒来,发现有人喂粥水,饿得本能地咽了下去。

    睁着眼睛,在床上躺了两日,才恢复些力气,他爬起来去海边洗了个干澡。

    “你这身板也杀不了人,在岛上打杂吧。”徐初四横着脸道。

    刘瑾唯唯诺诺地点头,笑嘻嘻道:“咱什么都能会,能洗衣做饭,能给您讲乐子,还能唱戏呢。”

    两天后,岛上的倭寇们喜欢上了这个会逗人乐的娘娘腔。

    刘瑾却发愁了。

    毒药找不到了……

    他跟从倭住在草棚里。

    从倭大多都是流民,肮脏秽臭,可是跟西域路上的凶险比,又算得了什么呢?

    刘瑾睡到半夜,发现有人在摸他的身子,惊吓地坐起来,掏出刀子。

    从倭嘿嘿笑道:“你一个男的,咋长的那么嫩?”

    刘瑾眯眼笑道:“在官爷家伺候过夫人。”

    那从倭不疑有他,翻身便睡了过去。

    半夜,那从倭便从床铺上神秘消失了。

    住了一日,刘瑾得到许多消息。

    小七岛的倭寇有两百多人,其中真倭十七人。

    这十七个武士浪人手上杀过的士卒,都在百人之上,骑射和武功堪比军营千户,极为厉害。

    他还得到一个重要的消息,三艘大船回岛国了。

    剩下四艘不知去向。

    又三日过去,他偶尔去给寺斋藤讲乐子,从劈叉干到了烧火,在伙房里帮忙。

    惊喜地发现,伙房里的盐罐,不正是他带来的那一斤毒药吗?

    “小的也会烧菜,爷您歇着,让小的来。”

    天快亮了,刘瑾打算给他们做顿肉包子。

    他开始和面,然后剁肉馅儿,时不时往肉馅里撒一把“盐”。

    伙夫怒道:“你放那么多盐做什么!”

    刘瑾讨好似的笑了:“好不容易吃一顿肉包子,多放一点才好吃。”

    天边霞光亮起,炊烟熄灭了。

    刘瑾喜滋滋地喊道:“包子出锅了,快来吃包子喽。”

    倭寇们一人一个肉包子,满心欢喜的吃起来。

    寺斋藤见这包子油光发亮,咬下去还有汁水爆出来,面皮劲道,肉馅厚实,便吃了三个。

    “王大人快来接咱了吧?”刘瑾向西北望去,嘀咕了一句。

    此时,海面上,

    王守仁正乘着漕船,带着一百二十镇海卫,前往小七岛。

    左宗彝站在船头眺望,有些担忧:“贤侄啊,刘小强能毒死他们吗?”

    王守仁摇摇头:“小侄也没有把握,即便毒不死,区区一艘船的倭寇,我等也能应对。”

    三日前,倭寇劫掠了上海县,疏奏怕是快传到京城了。

第319章 近亲成至亲(第一更)

    刘瑾坐在海岸边啃包子,这是他特意给自己做的,没放盐。

    “毒死了两百三十一个倭寇,嘿嘿,殿下知道了,定会夸咱有本事。”

    倭寇被陈列在岸边,一眼望过去,整齐有序躺在沙滩上,睡得很安详。

    刘瑾激动地站起来,把包子丢了,他看见远处有几个小黑点。

    拿起单筒望远镜,看见了船头的王守仁。

    片刻后,

    登岸后,王守仁看见一排躺在沙滩上的倭寇,甚为惊奇。

    左宗彝嘴角狠狠一抽:“都是你毒死的?”

    刘瑾笑道:“咱只下了一斤毒药,没死的,都让咱捅死了。”

    后头吃包子的倭寇,只吃了几口,就发现了异常,药量太轻,得上手。

    “收回了一艘大船啊!”

    左宗彝激动地爬上船头,还好,除了脏乱一些,船体并未损坏。

    刘瑾喜滋滋地道:“咱们快回去,派人禀报朝廷吧!”

    王守仁登上这一艘大船,准备回金山卫所。

    此时,水手举着望远镜惊慌道:“大人,西南方向,有四艘大船!”

    王守仁等人举起单筒望远镜,果然有四艘大船,成包围之势开来。

    左宗彝忐忑地问:“今天还能回去吗?”

    王守仁微微眯着眼睛,瞧了:“不打,先回松江府。”

    船上只有一百多人。

    倭寇四艘船,每艘至少配备有二百人。

    他在镇海卫和金山卫的脸上,看到了恐慌,这样是打不了仗的。

    此时,撤退才是上策。

    ……

    京城,

    严成锦让王不岁做的铜雕版,刻好了。

    “匠人的手艺真是精细。”

    后世只怕找不到手艺这么好的匠人,纹路纤细,印在纸上,很快便出现一幅漫画。

    “少爷,可还满意?”王不岁讨好似的问。

    严成锦点点头:“给工匠加几两银子。”

    “少爷喜欢,那小的就给匠人加银子。”王不岁笑道。

    这些漫画还得先藏起来,不能被锦衣卫发现。

    ……

    李府,

    李东阳正坐在堂上,下头跪着一书生,朝着他磕三个响头。

    “侄儿兆番,见过大伯父。”

    “从老家赶来,路上想必很辛苦吧?

    你爹已过世,今后老夫就是你爹。”

    李东阳想起弟弟的嘱托,并不客气。

    弟弟过世后,侄子在老家守孝三年,如今丧期过了,才赶来京城。

    李兆蕃低头喊了一声爹。

    李东阳点点头:“这是你妹妹清娥,你大哥去海南了。”

    李清娥脆生生喊了一声二哥。

    李兆蕃回了一句妹子。

    李东阳的父亲是军户,没留下什么家财,但四个儿子都争气,饱读诗书。

    李兆蕃此次来京城投奔大伯,是为了准备三年后的科举。

    次日清晨,

    李东阳坐上轿子上朝去了。

    在午门前的广场,看到了严成锦,还有其他稀稀落落几个官员。

    严成锦也看到了他:“李大人早呀!”

    “早呀,本官来先看看疏奏,你来这般早做什么?”李东阳面带喜色。

    严成锦如实地道:“下官去东宫一趟。”

    朱厚照的漫画也印出来了。

    没有发出去前,怕被锦衣卫追查,严成锦让朱厚照,这两日都呆在宫里,别去老王书坊。

    来到东宫,朱厚照正要去明伦堂上课。

    严成锦从袖口抽出漫画:“第一册印出来了,还请殿下偷偷看,别被詹士府的师傅发现了。”

    朱厚照心中狂喜:“本宫知道,印得不错,不过,老高,为何著名是村上负心郎?”

    严成锦耐心解释:“这是为了避免被倭人认出来,不能显露是大明太子画的,会出大事。”

    朱厚照黑着脸,掐着严成锦的脖子:“本宫是说,为何要叫负心郎,你当本宫不识字吗!”

    “殿下想叫什么?不过,已经印了一万册,殿下最好不要随意改名字,否则,倭人会以为换了作者。”严成锦解释道。

    朱厚照仔细想了想,道:“本宫就要叫小朱秀才郎,别想吓唬本宫。”

    事实上,严成锦只印了三本,名字还是可以改的。

    “臣去上早朝了。”

    朱厚照把漫画揣进怀里,喜滋滋地道:“本宫也去上课了。”

    早朝,

    严成锦站在大殿中,如同凑人数的工具人一般,静静听着。

    无非又是哪里发洪水了,哪里闹大疫了。

    归结起来,只有三件重要的事。

    第一件,王守仁在松江府剿杀倭寇,暂无消息。

    第二件,西北修长城,入冬了,混凝土难以调用,工期延长,只修了百余里。

    第三件,海南的开荒进度,暂无消息。

    之前,收到许进忠的开荒與图,只开完了琼州府,如今船没了,彻底没了消息。

    听完各部的启奏后,弘治皇帝道:“今日且先如此,退朝吧。”

    陛下忧心八艘大船和松江府的倭寇,无心听政。

    李东阳欲言又止,最终还是没说出来。

    出了大殿后,谢迁问:“李公有事,刚才为何不说?”

    “诶,是私事,愚弟之子守孝期满,来京城投奔愚兄,愚兄收他为义子,想请乞陛下,准许他入国子监为监生。”

    李东阳惭愧道。

    如今陛下心中烦扰,怎么能为一己之私,再徒增陛下的烦恼。

    谢迁点点头:“此事确实不好提,还不如让旁人提起。”

    自己提就显得脸皮太厚了,他们都是注重名节之人。

    李兆蕃不是李东阳的亲子,是继子。

    若也享受李东阳的恩荫,有种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感觉。

    言官稍做文章,也可说成以权谋私。

    可李东阳又答应了死去的弟弟,要好好照顾侄儿。

    李东阳眉头一蹙:“找别人提,谁?”

    谢迁抬头示意,李东阳顺着他的目光看去,工具人严成锦正好走过。

    “成锦!”

    严成锦正要回都察院复习大明律。

    大明律法好,每次复习都有新的感悟。

    但他却听到后头响起老父亲搬慈祥的声音。

    微微转头,看见了李东阳和谢迁哥俩,堆着笑意,不怀好意地走来。

    他有些提防道:“二位大人找下官?”

    李东阳叹息一声:“有一事,想你帮本官向陛下提一句,就算不成,本官也会感激你。”

    听完他说后,严成锦嘴角微微一扯,又多了个大舅哥?

    史料记载,李东冥死后,李东阳过继了李兆蕃当儿子。

    李东阳实在太正直了些,国子监名额众多。

    以他的权力,向祭酒抛个眼神,就办完了。

    何必烦扰陛下?

    “此事举手之劳。”严成锦继续道:“不过,学生最近恐有血光之灾,还请到时候,老师能出手相救。”

    李东阳和谢迁相视一眼,八成是和太子闯了什么祸端,还没被陛下发现。

第323章 你是真大师 (第五更 求订)

    “大师可是寺里的主持?”

    王守仁问道。

    老和尚摇摇头,道:“贫道只是庙里的扫地僧人。”

    刘瑾忙道:“咱们赶时间,叫你们主持出来。”

    一旁穿着袈裟的中年和尚,对着王守仁微微作揖道:“师兄是寺庙中对佛法参悟最高之人,只要赢了师兄,便算赢了。”

    论道开始了,僧人们很期待,等老和尚讲道。

    王守仁先道:“佛门常常禅坐,敢问如何理解,静?”

    老和尚闭着双眼,嘴中却念念有词:“静,便是心静如水,不迷于尘世,不乱于尘世,不染于尘世,不为世间纷扰所困,便是静。”

    “在下有不同的看法。”王守仁继续道:“静,是说心之本体,而动,是说心之妙用。

    在静的时候,能感受到空灵,空灵并非一无所有,而是有一种生生不息的动机,所以能与道相应,所以,内心寂然不动,方能感而遂通。

    所以,有了求静之心,即为动心了。

    厌恶动的心,并不是真正的静,可称之为,动亦动,静亦动。

    故而,真正的静是应该顺从事物的规律,而顺从欲望则为动。

    大师每日打坐以寻求静,本身就是一种欲望,你的心,动了!”

    旁边的僧人听得云里雾里,压根不知道王守仁在讲什么。

    听起来,这书呆子一直在念叨着静,静不就是每日的禅坐吗?

    坐在蒲团上,一动不动,开饭了就去打饭,吃完饭继续打坐,一动不动,开饭了又去打饭……

    老和尚睁开眼睛,仿佛见了鬼一般,浑身颤抖地望着眼前人。

    “你……敢问大师,师从何人?”

    王守仁道:“这是在下参悟的道理,并未有师傅传授。”

    老和尚和主持相视一眼,恨不得把王守仁绑了,留在寺里当和尚。

    可惜啊!

    如此有佛根之人,竟然在朝廷。

    刘瑾凶厉地问:“别想使坏!老秃驴,咱家大人赢了?”

    老和尚双手合十,朝王守仁作揖:“大师对道领悟之高,贫僧认输了。”

    王守仁忙道:“还寺里的武僧,随本官下山,荡平倭寇!”

    那主持大喝一声:“天宝,你率寺里的武僧,随大人下山。”

    手持长棍的武僧,从人群里走出来,单手朝主持和老和尚作揖:“弟子遵命!”

    寺庙里的武僧,有二十人陪王守仁下山,不过,他们都没有马,赶去金山卫所,至少也要一天一夜。

    “大人,可否跟小僧说说,何为动亦动,静亦动?”天宝和尚问。

    王守仁趁着下山的功夫,开始讲自己对心学的理解。

    “天宝和尚,你的功夫如何?”刘瑾试探性问道。

    天宝和尚有些惭愧:“小僧会一些棍棒和拳脚,不如寺中的扫地僧厉害。”

    刘瑾拍着大腿,可惜道:“你说那个老秃驴?”

    入夜,一行人在山林里休息,刘瑾升起篝火,给大家做一顿好吃的。

    ………

    金山卫所,

    左宗彝心中有些紧张,倭寇丢了一艘大船,折损二百多人,必定会报复。

    但可以肯定的是,不会来金山卫所就对了。

    县城里的百姓大多贫穷,就算是士绅,也没有一个良田超过万顷的,周围都是军田。

    从小七岛离开后,他便派了两艘漕船,在海上盯着。

    “大人,倭寇来了!”亲卫惊慌失措跑进来。

    左宗彝有点诧异。

    金山卫所穷得还需要朝廷接济,倭寇来这里作什么?

    “糟了,大船!”

    在金山卫所的岸口,停留着两艘大船。

    一艘是清江船厂的,一艘是前几天刚抢回来的。

    倭寇必定是为了这两艘大船而来。

    左宗彝拿来单筒望远镜,在视野中发现,海面上的四个黑点,正在慢慢放大。

    他能看清楚船帆上的符号,双栀以上的船不能出海,除了倭寇。

    是倭寇无疑了。

    “镇海卫和金山卫,全员戒备,随本官迎敌。”

    此时开船跑,已经来不及,四艘船呈包围之势,毫无死角。

    不过一刻钟,就会来到浅滩。

    他清点着人数,怒道:“昨天还有八百人呢,怎么只剩六百了!”

    “听说倭寇来,跑了!”亲卫慌张道。

    左宗彝叹息一声,王守仁那兔崽子不会也跑了吧?

    “一会儿谁敢后退,本官先杀了他!

    斩杀真倭,一颗头颅五十两银子,斩杀从倭,一颗头颅十两银子。

    打完就能来找本官领银子!”

    左宗彝信誓旦旦的大喝。

    别看有六百人,一会儿跟倭寇打起来,就跟砍西瓜似的,这银子怕是他自己都领不了。

    可是那又能怎么办呢。

    四艘大船停在浅滩上,倭寇跳下船,朝金山卫的士卒冲来。

    真倭拔出倭刀,银光曜日,还没开始交战,就吓得几个士卒往后逃跑。

    左宗彝拔出腰刀,把他们全都斩杀了。

    “谁敢跑,本官第一个杀了他!”

    士卒们看跑也是死,往前冲也是死,干脆站在原地不动弹。

    左宗彝会功夫,虽说是文臣,身手却不凡。

    和真倭打得不分上下。

    他把手中的刀丢了,准确地说,还没交战几下,刀就被浪人砍断了。

    余光暼过,士卒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慢慢倒下。

    “先杀了他!”

    浅野胜大喝一声,招呼几人浪人过来。

    此人身穿孔雀绯袍,一看就是大官,杀了这样的大官,是武士的荣耀。

    “今日本官的心腹不在身边,你们敢不敢三日之后再来?”

    左宗彝握着一杆长枪。

    他不怕死,眼下最重要的事,就是保住两艘大船,真倭武士极为自傲,说不定还真能忽悠一下。

    “杀了他!”

    三个真倭一拥而上。

    左宗彝左眼皮直跳,心中骂骂咧咧,这都要被人砍死了,你跳左眼皮是几个意思?

    一支长箭破空而来!

    嗖!

    洞穿了一个真倭的胸口。

    左宗彝看见一群光头和尚,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有一二百人,拿着各式各样的武器,唯独没看见弓。

    他惊呆了,看见王守仁坐在一匹大马上。

    “这小子去调僧兵了?”

    这些武僧的战力极强,虽然没有章法和兵阵,乱成一团,却打得倭寇连连败退。

    倭寇哪里知道,这些和尚是从哪里出来的,个个武艺不低。

    “这些武僧从小就开始练武,与倭寇的浪人武士没有区别。”

    王守仁暗自思忖。

    他看见了倭寇人的弓箭手,拉着大弓,遂也拉起大弓,朝那弓箭手射去。

    刘瑾躲在王守仁身后,乐了:“倭寇送来四艘大船,还剩三艘,咱就找齐了,别杀光,留个活口。”

第324章 旷朝

    王守仁命人清点伤亡,八百三十二个倭寇,或被或被俘。

    还有几个倭寇头子,往上海县的方向逃去,刘瑾带着僧兵去追了。

    “诶,本官怎么没想到调僧兵。”左宗彝叹息一声,肠都悔青了。

    江南的寺庙和道馆多,从小就习武的僧人,不在少数。

    若他调用僧兵,这些真倭早就被打跑了,哪里还敢抢朝廷的船?

    王守仁道:“僧兵终究不是长久之计,还得靠镇海卫和备倭卫。”

    不一会儿,刘瑾抓着浅野胜回来,准备把他砍了,找左宗彝领银子。

    他眉开眼笑:“左大人,是五十两银子一个没错吧?”

    左宗彝黑着一张脸,陛下必然不会掏银子,得他自己垫付银子。

    有二百个真倭,那就是一万……万两。

    左宗彝两眼一黑,噗通一声,晕了过去。

    “怎么晕了?快醒醒,你还没给咱银子呢!”刘瑾疯狂摇晃。

    旁边的士卒也嚷嚷着还银子。

    正在此时,一匹快马奔进军营,马上的人翻身下来:“大人,陛下的圣旨。”

    王守仁打开一看,陛下命他整饬卫所。

    “还有三艘大船在岛国,恐怕还要禀报陛下,才能出海。”

    出海会犯海禁,带着几百僧人去倭国的话,是要向朝廷禀报的。

    ………

    京城,西城区。

    严成锦早起来晨跑,到了旧院时,春晓笑道:“少爷,大棚里的种子发芽了。”

    他走进大棚里,周围的十几个泥盆,冒出了嫩绿的幼芽。

    辣椒的盆里,也开始有了一点绿色。

    这是辣椒的幼苗,只有五片叶子,翠绿得像青色的苹果。

    只有一株,长在草盆里。

    “不可多浇水,也不可少浇水,每日只能浇这么多。”

    严成锦拿过一个勺,认真示范。

    种花对于春晓二人来说,就是除草和浇水。

    她们是流民,对于量没有概念。

    严成锦怕她们把辣椒浇死了。

    何能跑过来道:“少爷,那个李兆蕃又来了,这次送来了一斤肉,说想当面给少爷。”

    “不见,准备轿子,本少爷要上朝了。”

    到了府门外,严成锦坐上轿子,李兆蕃只是朝他作揖,并未上前搭话。

    进宫了,大臣门三三两两往左右掖门走去,严成锦像往常一样来左掖门排队。

    “成锦啊,今日,你要不要写一封弹劾疏奏啊?”戴珊堆着笑意。

    严成锦微微摇头:“下官最近没有灵感,等倭寇之事平定后,再做打算。”

    百官在左右掖门站了一会儿。

    往日这个时候,金钟已经响了。

    今日却迟迟听不到声音。

    陛下还没起身?

    只见,萧敬托着拂尘,慌张地走过来道:“陛下御旨,今日不上朝。”

    一片嘈杂的声音响起。

    百官窃窃私语。

    陛下不上朝的次数,实在是屈指可数,近年来,也只有整饬军营那一次。

    严成锦暗自思索,脑海中浮现一幅画面:“陛下该不会在后宫,穿上轻纱长袍,放飞自我了?”

    李东阳三人诧异,陛下不会无故不上朝。

    “萧公公,陛下他?”

    萧敬道:“王太后染了风寒,陛下看太后去了。”

    严成锦心中了然。

    宫里有一位太皇太后周氏,有一位太后王氏。

    在前朝时,吴皇后与万贵妃相斗,不幸被废。

    朱见深立了继后王氏。

    鉴于吴皇后的下场,这位继后十分佛性,每天吃斋念佛,没有子嗣,也不争宠。

    弘治皇帝当太子时,对他极好,念及于此,陛下才会去看她。

    “哥,咱回去再睡会儿吧?”

    “弟啊,去你家吃烤鸡鸡如何,冬天,一边烤火一边烤鸡,多暖和。”

    张家兄弟的声音响起。

    陛下不上朝,百官还是要当值的,这二位兄弟不一样。

    陛下不上朝,便可以回家睡大觉,他们每天要做的事,只是上朝而已。

    萧敬对着严成锦道:“严大人,陛下让你去一趟。”

    严成锦心中古怪,弘治皇帝不会让他去看病吧,他可不会瞧病。

    到了后宫的寝殿,

    弘治皇帝正站在王皇后的床榻旁,脸上带着人笼嘴。

    刘文泰坐在锦凳上,替王太后把脉。

    严成锦隔着老远行礼:“臣严成锦,参加陛下。”

    寝殿里摆着佛龛,还有各式念珠,陛下不喜这些东西,也只有王太后和周太皇太后有如此礼遇。

    “朕想找汪机。”弘治皇帝幽幽地道。

    印象中,王太后就在这几年了。

    严成锦躬身道:“刘御医的医术,乃是汪大夫所传,陛下不妨让他试试?”

    “你也不知汪机在何处?”弘治皇帝诧异。

    锦衣卫可以去寻,只是要耗费些时日,他等不及了。

    严成锦摇摇头,他只知道汪机去了西北,具体是何处,他也不得而知。

    刘文泰的胆子大了不少,信誓旦旦地道:“陛下,区区风寒,臣还是有把握的。”

    萧敬微微躬身道:“奴婢可以让厂卫去西北,一月之内,定把人找回来。”

    弘治皇帝摇摇头。

    此时,李东阳三人方才回到值房,就有文翰匆匆送来疏奏。

    “三位大人,是松江府连夜送来的疏奏!”

    刘健急忙抓了过去,李东阳和谢迁两人凑上来。

    是王守仁传回来的急报,倭寇侵犯金山卫所,被全部或俘或杀了。

    “这个……王守仁无兵无将,是如何做到的?”刘健诧异。

    兵部常道倭寇如何凶猛,可空手接下飞箭,到了王守仁手里,却迎刃而解了。

    从陛下登基以来,倭寇屡次侵犯东南沿海,将领换了一人又一人,也无法平息。

    如今王守仁有了对付倭寇的法子,此乃国之大幸。

    谢迁看了刘健一眼,同样诧异。

    急报中,王守仁没提是如何取胜的,倒是提了倭寇人数几何,缴获战利物品多少。

    李东阳陷入沉思中,沉吟一声,满脸舒畅道:“陛下为此忧心,先禀报陛下吧!”

    此时,兵部。

    秦竑整个人都不好了,他从头到尾,一字不落看完疏奏,呆滞半天。

    在海南,王守仁孤身一人平息黎乱。

    如今去了松江府,一月之内,又平定倭寇。

    他喃喃地道:“严成锦说得不错,此人有将才。”

    在两广当总督时,深知倭寇狡猾凶悍。

    他们小股出没,劫掠时十分冷血残暴,入海后消失得无声无息。

    “大人,咱们还不去报喜吗?”兵部的佐官问。

    秦竑站起身来,他看了半天疏奏,都忘记给陛下禀报了。

    奉天殿,

    弘治皇帝看完急报后,冲散了所有忧虑,笑容可掬。

    王卿家打胜仗了啊。

    “王卿家真是短,这些疏奏写得太短了,只报了战果,连过程只字不提,难道他不知,重要的是过程。”

    弘治皇帝有些责怪道。

    严成锦躬身道:“王守仁是个简明扼要的人。”

第326章 竟会是这样的圣旨

    大清早,

    王不岁来到严府,对严成锦低声道:“少爷,漫画昨日傍晚全被人带走了。”

    那些人也不知道是什么来头,二十两马车,在京城难得一见这样的架势。

    王不岁不敢多问,命人暗暗装上车。

    严成锦知道,朱厚照把事情办妥了。

    “是长宁伯的马车,昨夜何时离京的?”

    王不岁小声道:“是酉时,少爷,还印不印了?”

    “先不要印了,太子的新作还没画出来。”

    严成锦猜测,周彧与蕃商做买卖,就是这么送到江南,甚至广东,他必有一条绿色通道。

    周彧与张家兄弟不同,本着能帮则帮的原则,极会经营人脉,京官他使不上力气,地方官却可以。

    从前朝至今,人脉远不止京城的地界。

    十一月了,寒冬飘雪。

    京城通往良乡的路上,白雪被马车压得严严实实。

    严成锦坐着马车来到良乡,传世理学院开门授课两月,生员越来越多。

    良乡的运河冻住,上头覆盖着一层厚厚的冰,船厂生意冷清。

    但陆运依旧能看到商人,他们运输着铁器、纸张、精盐、食糖等众多良乡的货物。

    大明的商业繁茂,比如江西赣州,每年都有大批的粮食运往朝廷各地。

    江南出产的绫和布遍布天下,成千上万的商人前去收购纺织品。

    但税银都比不上良乡。

    良乡这一年收的税银,足抵上河间府的一府夏税秋粮,良乡仅仅是一个县而已。

    俨然有成为大明的义鸟之势。

    商税庞大到如此地步,账目是要查的,良乡衙门清算一遍,交于谢玉清算一遍,最后王不岁算一遍,再递交户部。

    李兆蕃骑着一匹马,跟着严成锦的轿子来到良乡。

    他守孝时,早就听同乡的秀才说,良乡有一座藏书馆,收藏的书目乃坊间之最,连国子监都比不上。

    “果然不是虚传。”

    李兆蕃站在藏书馆前,心中隐隐有点激动,昂头看去,一座巍峨的楼宇立于天地之间。

    他有些好奇和兴奋地走进藏书馆,从一楼到五楼,逐一览阅。

    李府,

    李东阳熬夜写了一份讲义,这三年继儿的学问定有落下,他平时无暇教导,唯有让他看自己的注释。

    来到书房,却不见李兆蕃人:“二少爷呢?”

    丫鬟还未回答,李清娥先道:“方才下人回来禀报,二哥去良乡了。”

    李东阳微微皱眉,将讲义放在书案上:“他去良乡做什么,这两日爹看他总心不在焉的。”

    “二哥在家乡守孝三年,想必苦闷久了,京城比茶陵繁盛,出去散散心也是正常,爹别担心了。”李清娥道。

    李东阳长出一口气,颔首点头。

    宋景闲时会去理学院讲课。

    “今日要说的,乃是物理中的力,万物存于世界上,皆会受力牵引。”

    堂下的胥吏和流民子弟很多,聚精会神,能听懂的不过是寥寥十几人罢了。

    他们每日冒着大雪前来,头悬梁锥刺股,嘴里哈着白气,只为冲刺今年最后一场理科考试。

    李兆蕃坐在人堆里,想不到世间还有理科这种学问。

    他有些好奇,宋景是怎么发现这种学问,又将它归结写在纸上的?

    理学院,院长的值房。

    王越笑道:“贤侄,这理学院交于老夫打理,还是不错的吧?”

    “这月底放假,天寒不便出门,宋景和谢丕,也需准备明年的春闱。”严成锦说道。

    谢丕不必说,才华出众又有状元老爹谢迁辅导,考不到好名次,也不会落榜。

    宋景则不同,在八股方面实在木讷了一些,果然神仙打开一扇窗的时候,会替你关上一扇门。

    宋景在理科方面无师自通,看理论就能实操,做的策题就不尽人意了,比谢丕要差许多。

    还有四月时间,他能靠题海战术冲击一下。

    王越有些不情愿道:“贤侄要放多久?”

    “三个月。”严成锦道。

    三个月正好过了冬,等到明年三月,天气也放暖了。

    王越叹息道:“许多外籍的生员,返乡或有诸多不便。”

    “学院只是不授课,并非赶人,让他们留住在学院就好。”严成锦道。

    王越宣布放假消息后,院里一片嘈杂。

    放假三月,意味着三个月内都没有工程师考试,那些已经有了几分把握的人,连道可惜。

    再等工程师的考试,就要等到明年开春。

    已经当上工程师的人,心中暗喜,旱涝保收,放假他们也能每月领三两银子。

    这冰天雪地的,地里没有能收成的作物,纵然他们有些人是流民,今年也饿不死了。

    回到严府,傍晚了。

    朱厚照在府门前,无聊踹着严府的墙根,看见马车徐徐朝严府走来。

    “老高,本宫方才听周彧说,漫画全运走了。”

    严成锦撩开车帘:“应该到河间府了吧,殿下问这个做什么?”

    “本宫是来提醒你,马车的行车定会比父皇的急奏慢,赶到松江府时,只怕船已出海了。”

    朱厚照认真的时候,心思极为细腻。

    朝廷派出的厂卫,骑着上好的宝马,一日跑下来的路程,定会比马车远。

    他特意来提醒严成锦,若是送到松江府时,船开走了……

    严成锦道:“臣已经派人去了,殿下放心吧。”

    朱厚照能想到,他岂会想不到,几日前,王不岁派人送信去了。

    ………

    五日过去,金山卫所。

    王守仁在等朝廷的旨意出征岛国,将剩余三艘大船找回来。

    可圣旨来的时候,他有点迷糊。

    陛下命刘瑾带着僧兵去岛国?

    刘瑾不懂兵法,岛国的倭寇必定比小七岛多。

    虽然僧兵武艺高强,却只有两百余人,去岛国仅靠武力只怕不行,还得用计策。

    王守仁打算亲自前往,将三艘大船寻回来。

    可陛下下了御旨,让他留在松江府镇守,刘瑾带僧兵去岛国。

    “李公公可知道,陛下为要派刘瑾前往?”

    来宣旨的李公公阴恻恻笑道:“听说是严大人举荐的。”

    王守仁疑惑地看向刘瑾:“你哪里得罪老高兄了?”

    刘瑾差点没哭出来:“咱也不知道啊,自打认识以来,严大人就是想弄死咱。”

    毒药再厉害,也毒不死一岛倭寇啊。

    他替朝廷抢回一艘大船,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想不到竟是这样的结局……

    李公公阴厉道:“你还想抗旨不成!这是朝廷的旨意,你收拾收拾,出发吧。”

第327章 不要送猪肉了

    岛国是真倭聚集之地,朝廷只给两艘船,这不是去送死吗?

    更重要的是,要如何将那三艘大船带回来,那里都是真倭,明军去了,就如同肉包子打狗。

    带不回来,朝廷也要杀了刘瑾。

    王守仁突然有点于心不忍。

    “朝廷下了圣旨,那咱就去吧。”

    刘瑾哽咽道:“你帮咱告诉殿下,咱生是殿下的勇士,死是殿下的死士。”

    王守仁思索片刻,仔细看了看刘瑾,道:“本官有计策,可让你安然将三艘大船带回来。”

    …………

    天寒了,

    严成锦起床洗漱后,先喝了一碗白开水,才开始享用早膳。

    何能拎着一条猪肉,苦着脸道:“少爷,那李府的二公子,又来送肉了。”

    又收到了一斤猪肉,李府的猪肉不要钱的吗?

    严成锦当即披上貂裘大衣,走到府门外,看见李兆蕃瑟瑟发抖站在风里:“你每日给本官送猪肉,可是想毒害本官?!”

    李兆蕃怔住了,还以为严大人出门道谢,让他早些回去呢。

    他忙道:“不是,学生父母双亡,年少时母亲病故,三年前父亲又病故,世上孤身一人,此番来到京城后,幸得大伯父收为义子,又得大人恩助进了国子监。

    于兆蕃而言,大人乃是恩人,岂能不报。

    这豚肉是学生在西市买的,没有毒。”

    李兆蕃在老家没了亲人,才来京城投奔。

    严成锦黑着脸道:“以后不要给本官送猪肉了,谁家天天吃猪肉啊。”

    李兆蕃有些惭愧:“是学生考虑不周,明日,学生给大人送鸡肉。”

    若上一世,有人每日清晨五点上门送猪肉,严成锦要跟他做朋友。

    不过,在大明他真的吃不过来了。

    “什么肉都别送了,本官助你入国子监,是因老师的缘故,日后也不许再来严府。”

    严成锦回到府中,准备换上常服上朝去。

    李府,

    李东阳端起玉米粥,吹了一口,不经意地问:“怎么不见兆蕃来用早膳?”

    “诶,二少爷又去严府豚肉去了。”管家叹息一声。

    送豚肉?

    李东阳有些纳闷,从管家口中问了才知道,继子每日卯时出门,去西市买一斤肉,给严府送去,已经有好几天了。

    听罢,他今日决定晚一些进宫,坐在正厅里,等李兆蕃回来。

    半个时辰后,李兆蕃走进府中,脸上微微错愕:“父亲还不上朝吗?”

    “你这几日一大早跑哪儿去了!”李东阳质问。

    李兆蕃如实说道:“去严府送肉了……”

    “为父你的俸禄才多少银子,你就敢这样送!”李东阳斥责。

    这是弟弟唯一的骨肉了啊,又于心不忍,长叹一声:“今后不要再去了,此子是不会吃的。”

    “可是严大人并未说过他不吃…”李兆蕃疑惑。

    “他不会告诉你的!”说完,李东阳挤出一副慈祥的脸色道:“听为父的话就对了,用过早膳,就去国子监吧。”

    李兆蕃不敢顶撞,躬身退下后,便用膳去了。

    到了国子监,李兆蕃发现,他似乎被孤立。

    自己主动问候,却无人同他搭话,又不知是何原因,他只好耐心听博士讲学。

    李兆蕃发现跟不上,对博士讲的大学衍义,一知半解,请教旁人时,无人搭理他。

    回到府上时,李东阳总要问他今日在国子监过得如何?

    他点头称师傅和同学很好,父亲不用担忧。

    在国子监呆久了,李兆蕃发现,有一个人同样不受待见,那就是程子堂。

    李兆蕃走过去搭讪:“程兄,他们为何避着你?”

    “家父是程敏政。”程子堂习惯了。

    一句话便解释了所有。

    程敏政的科举舞弊案,李兆蕃也略有耳闻。

    传闻,许多书生都唾骂他。

    “那……他们为何避着我?”李兆蕃无辜地问。

    程子堂问道:“李兄便是李大人的义子李兆蕃吧?你本无资格入国子监,承了李大人的恩荫,才能入国子监读书,他们自然不屑于同你结交。”

    李兆蕃恍然大悟,想想这几日来国子监众人的态度,不正是如此?

    “能入国子监,并非是由于家父,而是多亏了严大人。”

    “严成锦大人?”程子堂终于露出了一丝惊讶。

    李兆蕃眨了眨,问:“程兄知道严大人?”

    “当然知道,家父去朝鲜,便是严大人的安排。”程子堂道:“只是,以严大人的性子,是不会多事的,为何会……帮你?”

    “我也不知。”李兆蕃对此人更加好奇了:“在下不解,家父为何让我离他越远越好?”

    “李大人所言极是,你千万不可靠近严大人,若是被他问起’你的梦想是什么’,那就糟了!”程子堂正经道。

    谢兄和李兄,就是因此话中了邪似的,四书五经也不读了。

    “你大哥就是被问了这句话,才去海南的。”

    ………

    朝鲜,汉城。

    雪终于停了,天边露出霞光。

    程敏政坐在院子里的木台上,笑眯眯地问道:“快年关了,明昭、应宁,可想家呀?”

    “想!”

    “先生,咱们要回京城了吗?”

    梁小一和梁小二眼中隐隐放光,像大户人家的小少爷,丝毫无半点流氓的气息。

    程敏政笑容可掬:“等良乡的商船来了,咱们就回去。”

    来朝鲜半年之久,日夜盼着回大明。

    从朝鲜回大明极为麻烦,只能坐王不岁安排的商船。

    李怿眼中有些落寞,看着三人,迟疑片刻,低声道:“乐天也想跟先生去大明过年节……”

    程敏政错愕看他一眼。

    晋城大君是朝鲜国王,贸然离开朝鲜,慈顺大妃和议政府的官员必定不许。

    “诶,你贵为朝鲜国君,只怕不行。”

    李怿露出渴望之色:“乐天想去大明,拜访严成锦。”

    “你……你怎么会知道此人?”程敏政惊呆了。

    如果严成锦在这里,知道李怿要漂洋过海来面基,定会扇他一巴掌:不要来,成本太高了……

    “韩右议政跟学生提过,此人才学举世无双,吾若能得其一半,朝鲜可安定百年。”

    韩斯门是李怿的老师之一,但他讲的却不是书中的知识,而是在大明的所见所闻,令李怿对严成锦心生崇敬。

    程敏政哑然……

    严成锦那小子,若生在朝鲜,恐怕又是另一番景象了吧?

    “为师进宫说说看吧,不过,此人是不会见你的。”

    回到屋子中,

    程敏政换了大明的官服,带着李怿去了景福宫。

    到了宫里,慈顺大妃正垂帘听政,听闻晋城大君入宫了,心中欢喜,从帘后走出来接见。

    “母后,儿臣想去大明。”

    慈顺大妃笑容凝固了,看向程敏政:“使者大人,大君这是?”

    “本官要回京过年节了。”程敏政面色不变。

    “使者大人回去便是,大君不能去大明!”

    领议政和六曹的官员们义正言辞。

第329章 血赚

    下人手忙脚乱,把张延龄从湖里捞起来。

    大冬天,他还呛了几口湖水。

    “呀,贤侄来了?”

    树上,张鹤龄看见人群中的严成锦,嗖地一下从树上爬下来。

    严成锦问道:“爵爷为何要跳湖?”

    “江南的生丝、茶叶、布匹、瓷器全都掉价了。”张鹤龄抹着眼泪。

    江南的管家回来禀报,江南生丝和丝绸的价格大跌。

    朝廷击溃倭寇后,抢回来五艘大船,令丝绸的价格大跌。

    海外贸易,就靠倭商将货物带出去。

    如今倭商不敢出现,导致原本要销往海外的丝绸大量积压,江南丝绸价格大幅降低。

    除此之外,还有瓷器和茶叶。

    张家兄弟更倒霉的是,倭寇被抓了,他们被朝廷缴获了整整一船的丝绸,损失惨重,又不敢报官。

    “这是亏了多少银子?”

    严成锦狐疑。

    海外贸易就靠倭商,将货物带向他国,江南是丝绸、茶叶和瓷器的生产地。

    只怕短期之内,是没有办法销完了,只会越积越多。

    若是运到广东一带出售,运费成本就高了,压根争不过本地的粤商。

    别人卖一两银子就能赚钱,你要卖到二两银子才能赚钱,谁买?

    “跌到多少银子了?”

    “半两银子一匹……”

    严成锦心中一喜:“只怕短期内,生丝还会降价的,全卖给本官吧,有多少本官都要了。”

    “你……全要了?”张鹤龄微微怔了一下,露出狂喜的笑容:“茶叶要不要?瓷器要不要?”

    严成锦摇摇头:“只要生丝。”

    “这样啊……”张鹤龄低头思考片刻。

    生丝价钱不等,质地好的生丝能卖二两银子,甚至比彩丝还要贵。

    张鹤龄手中有大量的生丝,丝绸价格掉了,他正愁还要不要做成丝绸呢。

    张延龄披着被子凑过来,嘀咕道:“哥,这小子是好人啊,丝绸都要卖不出去了,他还要买咱们的生丝。”

    张鹤龄一巴掌拍了过去,张延龄吃痛闭嘴了,他才转头笑眯眯对严成锦道:“全卖给你,一匹也不留,就按原来的价钱如何?

    贤侄啊,江南只有咱们有生丝,别人拿不出来一万匹。”

    “成交,一会儿二位去良乡商会对银子吧。”

    严成锦让兄弟两画押,写下字据,以防坐地起价,昊无对症。

    从张府出来,严成锦来到了良乡,命人将字据送给谢玉。

    谢玉经营的生意中,有生丝生意,寻常的手段骗不了他。

    “大人,这不是织机吗?”

    宋景看了草图,一眼就认出来。

    南昌奉新老家,养有许多桑蚕,家中就有一台小织机,以织绸缎为生。

    严成锦指着滑槽:“你仔细看看此处,这便是不同的地方。”

    宋景仔细看了看,织机的两旁多了一道槽。

    “学生试试。”

    他本就熟悉织机,加上织机的改造本就简单,看一眼便心中有数了。

    谢丕等人围了过来,原来良乡各式各样的图纸,是严大人画的。

    “谢丕,这个工程就由你来吧,若是能做出来,每月的工钱,加到十两银子。”严成锦突然改了主意。

    谢丕双目闪着泪光,感恩道:“多谢大人,下官一定会把它做出来的。”

    重要的是不银子,是工程师的级别。

    眼下,良乡只有两位总工。

    这次加十两银子,下次就是二十两,迟早会加到一百两。

    “恭喜谢兄啊,都能独立负责项目了。”一个工程师道。

    “还是谢兄厉害,考上了解元,理科也学得比我等好。”另一个工程师自叹弗如。

    谢丕下了工后,会在寝房里讲学,给要考举的胥吏子弟,答疑解惑。

    所以,除了宋景和另一位不知名的总工之外,隐隐被尊为前辈。

    宋景道:“你先做,做成之后,我再看看。”

    良乡商会,

    谢玉接到收到一份字据,衙门在江南买了一大批生丝,要运回良乡工坊制作。

    他快步来到衙门,忙道:“大人,这生丝不能买啊!”

    张贤疑惑:“为何呀?”

    “江南的生丝,就快要跌到谷底了,丝绸做出来压根卖不出去,买这一大批生丝,商行会亏银子的!”谢玉劝阻道。

    谢玉做买卖的能力,不必怀疑,他的眼光毒辣,倒卖精盐帮商会赚了许多银子。

    张贤丝毫不怀疑他的眼光。

    只是,这批生丝是严成锦买的,严大人的眼光要比谢玉高,定是有难言之处。

    片刻后,他来良乡理学院找严成锦。

    “严大人,江南的生丝降价了,大批量买金额,就算做成了丝绸,也卖不出去啊。”

    “本官买下来之前,就想好了销路,不用担心。”严成锦让谢玉赶紧去办。

    生丝运来京城,也要一月余时间。

    ………

    谢府,

    谢丕在屋中捣鼓织机,传世理学院放假了,他搬回来京城住。

    “这么瞎折腾下去,老夫看你明年春闱就要落榜!”

    “成何体统,哪里还有解元的样子!”

    “春闱之后便是殿试,你怎么一点不着急,爹都快急死了。”

    谢迁在屋中来回踱步,对着眼前的织机,嘴中念念有词。

    谢丕钻到提花式织机下,寻找打槽装木槽的位置。

    “你不回话,爹就让人把织机丢了!”

    “爹,孩儿一定会考上的。”谢丕交任务似的回应。

    谢丕望着这台织机叹息,织机那是妇人做的事,你一个解元折腾这个做什么?

    气急了,便踹了织机两脚。

    “爹,可否像个大人一样?”谢丕没好气道。

    谢迁冷哼一声:“我都快要被你气死了,你把它做出来,它又能做什么!”

    “严大人说,能织很多布和丝绸。”谢丕说到。

    谢迁隐着怒意,才没把气发出来。

    此时,下人来禀报:“老爷,李大人来府上下棋了。”

    谢迁脸色舒缓开来,背负着手,去了正堂。

    见了李东阳,便露出笑容:“你就是宾之兄的义子?”

    李兆蕃躬身行礼:“兆蕃见过世叔。”

    李东阳笑道:“去找谢丕吧,他可是顺天府的解元,你可向他多讨教讨教。”

    谢迁耿直道:“恐怕他没空搭理你,

    严成锦害我儿啊!谢丕回府后便茶饭不思,日夜守着织机。”

    李东阳顺势告诫儿子:“看,这便是接近严成锦的下场,你千万不可接近他!”

    李兆蕃有些不解。

    谢迁解释道:“我儿除了是顺天府解元,也是良乡的工程师,捣鼓织机能有什么出息!”

    李兆蕃眼中微微一亮,道:“小侄不打扰世叔和家父下棋了。”

    “你去看看也好,以他为鉴!”李东阳说道。

    李兆蕃跟着丫鬟来到后院厢房,看见一人趴在大织机底下,眸中一亮:“谢兄?”

第330章 格局小了

    “把那根木头递给我。”谢丕全神贯注。

    李兆蕃连忙抓起木头,递了过去。

    提花式织机很大,让房间略显拥挤,地上是构造图。

    “在下是李府的李兆蕃。”李兆蕃偷偷看了织机底下一眼。

    说起李府,谢丕便知道是李东阳的府上。

    在京城,除了李世伯也无人会拜访谢府。

    谢丕的声音传来:“李兄实在抱歉,今日无暇招待,还请李兄自便。”

    “无妨无妨。”

    李兆蕃蹲下来仔细打量,不时帮他递过器械。

    谢丕把两根滑槽安上,却又发现,似乎高低不平,梭子容易卡槽。

    眨眼间,他又把滑槽拆了。

    “谢兄要不要帮忙?”

    见谢丕不出声,李兆蕃主动上手,拆了另一道滑槽。

    正堂中,

    谢迁和李东阳盘腿坐在火炉边上,举棋不定,两人紧皱眉头,走错一子,十步之内必输。

    “兆蕃在做什么?”

    下人跑了出去,不一会儿,才回来道:“回李大人,在帮我家少爷做织机。”

    李东阳差点从木塌上栽下来,憋了半天,才道:“谢丕干的好事!”

    谢迁眉开眼笑:“方才愚弟便说了,我儿在做织机,宾之兄就先别走,愚弟快赢了。”

    李东阳哪里还管他,套上鞋百米冲去后院。

    到了后院,瞧见李兆蕃在旁打下手。

    “兆蕃,你给老夫起来!”

    李兆蕃做贼心虚,赶紧站起来,走到李东阳身边。

    “谢丕啊,你不务正业便罢了,怎么还贻害他人啊。”谢迁板着脸,故作问责地问道。

    谢丕听见了浑然不理,反而紧紧蹙眉,眼中只有织机,似乎被难住了。

    李东阳面露不悦,就剩一个儿子在身边了。

    对于李兆蕃,他抱着极大的希望。

    兆蕃身体好,勤学苦读也扛得住,就指望他光耀李家门楣了。

    谢丕抬起手,将弹簧按进滑槽里,发现能把梭子弹起来,大喜:“成了!快,拿些生丝来。”

    谢迁面子有些挂不住了,有些怒意:“拿线来,我看他做出来什么玩意儿。”

    提花机工作,要三四个人,安上飞梭之后,只要两个人。

    谢丕在人坐的地方,安上二脚架,因织丝绸的蚕丝很细,要防止用力过猛,把丝扯断了。

    穿上丝后,一切准备就绪,女工踩着衡板,飞梭开始来回移动,弹簧越压,飞梭越快,眼睛几乎看不过来。

    片刻功夫,就织出了初具规模的丝绸缎子。

    李东阳和谢迁看得目瞪口呆。

    寻常一台织机,需要三四人操作。

    五日才能织出一匹丝绸。

    眼前这架织机,恐怕两日就能出一匹!

    李东阳惊疑:“这个是什么梭子…怎么还会自己动?”

    “严大人画的新梭子,在织布的时候可以来回飞速穿梭,故得名,飞梭。”

    “飞……梭?”

    谢迁瞪着眼睛。

    老家在江南做丝绸生意,并非对织机一窍不通。

    第一个念头,就是谢家要发大财了!

    李东阳看向谢丕:“有此织机,每年能织出的丝绸多少!于乔,这是祥瑞啊?!”

    “是啊,怎么就发生在老夫府上了呢?后人还不得把咱们谢家,全写进青史里,哈哈哈……”谢迁眼角露出泪光。

    谢丕也很激动,十两银子到手了,离总工又近了一步。

    “孩儿要去禀报严大人。”

    “禀报严成锦干什么,禀报陛下!”

    “实在惭愧,这是严大人画出来的草图,宋总工也能做出来,只是孩儿走了狗屎运好,才给孩儿做,不敢抢功。”谢丕惭愧道。

    “先进宫禀报陛下吧,陛下听了肯定高兴。”

    李东阳看向谢迁。

    李兆蕃看着飞速穿动的梭子,他惊呆了,这些便是良乡工程师?

    ………

    东暖阁,

    弘治皇帝举着书翻看了许久,拿起一旁的玉镇纸,准备写些什么。

    萧敬小心翼翼禀报:“陛下,前日,建昌伯跳湖了。”

    弘治皇帝诧异抬头:“死了?”

    “没……没死,人捞上来了,可却生了一场大病,想请宫里的御医。”

    萧敬有些佩服,为了省银子,建昌伯硬是扛了一日,等病重了,才向宫里禀报。

    其实也不是为了几两银子,就是想占宫里的便宜。

    “建昌伯为何要跳湖?”

    萧敬道:“听说,江南的丝绸和茶叶,突然就掉价了。

    寿宁候和建昌伯赔了很多银子,一时间想不开,才想投湖自尽。”

    “丝绸掉价?”

    弘治皇帝不关心建昌伯,倒是纳闷江南的丝绸掉价了,此事牵扯到江南的百姓。

    生丝降价,蚕农的生丝还如何卖得出去?

    正是大寒的天气,织户们指望着蚕丝卖点银子,换粮食。

    “奴婢也不知道,突然…就掉价了。”

    萧敬也是从属下那儿得来的消息,哪管它为什么降价?

    牟斌道:“陛下不用担忧织户,严成锦在大肆收购生丝,只要有生丝,他全都要了。”

    弘治皇帝诧异:“生丝都降价了,他要生丝做什么?”

    “臣也不知道………”

    牟斌听说,严成锦买了一万多两的生丝和彩丝。

    “让建昌伯自己请大夫吧,整日想着朕的恩泽。

    朕需要他出力的时候,就会装傻。”弘治放下书不悦道。

    萧敬岂会听不出来,陛下有意警告和敲打,建昌伯实在过分,为了占宫里的便宜,硬熬了一天。

    正在这时,小太监踩着碎步进来,小声道:“陛下,内阁李大人和谢大人来了。”

    李东阳和谢迁走进大殿,一同行礼,激动道:“陛下,臣有事要奏。”

    弘治皇帝道:“今日沐休,辛苦二位卿家了,有何事要奏?”

    李东阳看了谢迁一眼,道:“还是我来说吧。

    谢迁之子谢丕,做出来一架织机,可让五天织出来的一匹布,缩短为两天。”

    谢迁颔首点头道:“不仅如此,若用在小机上,一人就能织布。”

    小机就是腰式织机,坊间多数百姓用这种。

    弘治皇帝有些惊讶:“两天出一匹?”

    “熟练的话,或许还要更快。”李东阳道。

    弘治皇帝笑道:“谢丕真是让朕意外呀,朕记得,他去良乡了吧?”

    “陛下,传世理学院放假了,谢丕回了,只是………

    这织机的草图,是严成锦画的。”李东阳说道。

    弘治皇帝看向一旁的牟斌,问道:“严成锦呢?”

    “去良乡发赈济粮了。”牟斌道。

    弘治皇帝挑眉:“施粥?”

    “回禀陛下,是发大米。”

    弘治皇帝和李东阳等人微微错愕,许久之后,才憋出一句:“严卿家发大米?”

    …………

    良乡,

    严成锦命人在流民草棚前,发放赈济的大米,每人一斤米。

    流民感恩戴德,却不知道是何人赈济。

    张贤面露难色:“大人,为何不说是你发的粮?”

    “把名字说出来,格局就小了。”

    严成锦不在乎,陛下知道就行了。

    三品往上的官,不仅要看政绩,还要看格局。

第332章 战国

    二十万册的书,刘瑾愁着脸要往哪里发。

    菅浦村只有三千多人,全部发出去也才三千本,几十个大箱子摆在甲板上。

    “还差二十多万本。”

    刘瑾数着手中的漫画,有些着急了。

    左宗彝提心吊胆,就怕岛国的朝廷派人抓拿,岛国早已不向大明朝贡,未必会卖他面子。

    就怕好不容易抢来的三艘大船,落在岛国。

    半日过去,

    他却发现,三艘大船的倭寇被杀光了,竟无人来管?

    “大人,你们的船缺不缺人,我想当倭寇。”穿着破烂粗布衫的壮汉问。

    左宗彝摆摆手,叱责道“滚一边去,这儿像工作的地方吗?”

    壮汉颓丧着脸走了,不一会儿,又有好几个人过来问。

    菅浦村贫穷潦困,连割稻子的镰刀,也没有多少把。

    更别提其他农具了。

    没有农具,就无法耕田,没有田就没有粮食,岛国上没有专门做铁器的工坊。

    武士浪人用的倭刀,乃是精钢所制。

    极为名贵。

    在菅浦村,可以看见武士浪人有刀,却极少看见农户家里有铁具。

    这里的人多以打渔为生。

    像大明的海南一般。

    刘瑾乐道:“咱换个地方,里头还有大浦村、山田村、海津村,至少能发出去一万本漫画。”

    左宗彝白了他一眼,殿下行事还是如此诡异。

    若禀报陛下,定会让他挨一顿揍。

    ……

    日野家,

    茶木丸在院子里挥舞木剑,属下进来禀报:“大人,菅浦村来了一群倭寇。”

    “有什么好奇怪的,别打扰我练剑。”

    属下微微抬头,支吾道:“这群倭寇个个都很厉害,抢了小泽花花郎的船。”

    “小泽花花郎有六百多人,怎么可能会被抢!”

    茶木丸刀横过来,架在属下脖子上。

    属下面不改色,十分刚硬:“是真的,这些倭寇武艺很高。”

    茶木丸开始正色起来,丢下剑,疑惑道:“二百多人个个武艺高强?

    从未听说岛国有这样的武士。”

    属下忙道:“他们是从大明来的,还给菅浦村的人发了这个。”

    茶木丸接过漫画,翻开看了几眼,被画中的文字深深吸引住。

    这画…………毫无美感可言。

    但文字所记载,乃是三国的故事。

    著书的人,叫小朱秀才郎。

    这名字,听起来……

    像是岛国人与大明之人所生的啊。

    “若这两百武士,全投靠到义村大名的麾下,义村大名将会成为诸位大名中,最强的大名!”

    茶木丸心中激动,他想要这两百倭寇。

    诸位大名割据岛国,武士浪人的实力,决定了大名的实力。

    小泽花花郎是湖东恶贯满盈的海盗。

    手下有五百多浪人武士,还有两千多的倭众。

    就算是大名,也不会轻易招惹他,如今却被一群不知名的倭寇灭了?

    …………

    菅浦村,

    刘瑾让水手和武僧帮忙,将三大箱漫画抬到隔壁村,全都发完了。

    岛国的百姓不耕田,茶馆和青院去不起,闲暇的时间便多了。

    发到手上时,他们都愿意瞅瞅。

    “你就是尼古拉斯刘瑾?”一个穿着官服的人问,他身后还有几个武士,手握着倭刀。

    刘瑾狐疑道:“是咱,几位官爷看不看漫画?”

    “茶木丸大人想让你成为家臣。”

    以为谁都能当咱刘瑾的主子?

    看不起谁呢!

    刘瑾不乐意了,但他也是在宫里学过察言观色的人。

    “你们家主子多大的官啊,就敢收咱做家臣?”

    那人眼神微眯,得意道:“盐津、雄谷、山本、浅见、小山等地,都是我家大名的领地。”

    刘瑾心中一喜,暗自数了起来,这得有多少人?

    若能将漫画全部发出去,就能回大明了。

    “做家臣也行,咱有个条件,帮咱把漫画发了,咱就做你的家臣,你看?”

    听说尼古拉斯刘瑾一直在发漫画,不要银子。

    “就这两箱?”那人有些不屑,一天就够发完了。

    “还有呢,你们回去把书搬来,咱先去看看。”

    刘瑾跟着那官员走了,在西域混久了,他一眼就能看出来,对方是想要他的命,还是想要他的银子。

    眼前这人,虽然无礼一些,却真心实意想让他归顺。

    半个时候后,

    左宗彝听说刘瑾跟着别人去了日野家。

    这死太监,胆子真大啊!

    他在船上,也并非无所事事,而是打听了岛国的许多事。

    岛国进入了战国时代!

    诸位大名占山为王,关东地区出现了北条氏,畿内还有细川氏。

    许多大名招募浪人武士,各自为战。

    难怪他杀了三船的倭寇,也没人来管。

    各个大名打得不可开交,谁管都要分出手来。

    不过,这也让他找到了那么多武士浪人当倭寇的原因。

    战败的大名,死了之后,底下的武士浪人不愿屈服,走投无路,便出海当了倭寇。

    刘瑾去的日野家,所属义村,是岛国诸位大名中,有实力统一的一位。

    “刘公公说他还回来吗?”

    刚才跟着刘瑾去发漫画的水手,不确定地道:“刘公公只说让咱们把漫画都搬过去。”

    左宗彝扶着额头,挥挥手道:“告诉他,本官只等他三日,三日不归,就当他投敌了。”

    水手们和武僧搬着漫画下船。

    正在这时,日野家。

    刘瑾跟着那属官前来,终于瞧见一座稍微气派些的府邸了。

    院子里,武士们分立两侧,茶木丸笑眯眯地道:“尼古拉斯刘瑾,你答应做义村大名的家臣了?”

    “嘿嘿,咱只有一个要求,你帮咱把漫画发了,咱就是你的人了。”

    刘瑾讨好似的道。

    茶木丸挥挥手,两个武士浪人走上来,将刘瑾围住,举刀劈来。

    天宝武僧抽出铁棍,片刻功夫,就将两名武士浪人打倒。

    “好,我帮你发。”茶木丸大喜。

    不一会儿,水手和武僧们将更多的漫画搬来。

    刘瑾在日野家住下。

    他心思极为细腻,怕倭寇把殿下画的漫画丢了,派武僧和水手跟去。

    不成想,茶木丸极讲信用,还发动辖区内的村民一起发。

    两日过去,最后一箱也发完了。

    刘瑾大喜。

    茶木丸长出一口气,问道:“可以带着你的人和大船,归顺义村大名了吧?”

    “咱说哈算话,你家的厨房在哪里,就是做饭的地方。”刘瑾道:“今天咱们吃一顿好的。”

    见刘瑾要亲自下厨,以示归心,茶木丸大喜。

    …………

    京城,东宫。

    严成锦坐在大殿里,给朱厚照讲解大学衍义。

    为了升至都察院副都御史,慎重起见,主动来东宫给朱厚照补课。

    朱厚照眨了眨眼睛,疑惑道:“老高,往常本宫叫你也不来,这几日,你为何总来东宫?”

    严成锦不理他,却看向一旁的锦衣卫:“本官给太子讲到修身之道了,你给陛下禀报了吗?”

    这一会儿功夫,都去奉天殿好几趟了。

    锦衣卫脸都绿了,嘴上却讨好似的道:“属下刚禀报回来……”

    严成锦颔首点头:“嗯,要及时。”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9837/ 第一时间欣赏大明从慎重开始最新章节! 作者:一笑澄明所写的《大明从慎重开始》为转载作品,大明从慎重开始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大明从慎重开始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大明从慎重开始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大明从慎重开始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大明从慎重开始介绍:
明朝弘治十一年,一个慎重的灵魂悄悄穿越到了京城的西北角,但他并没有马上出去浪,而是在府上先呆上六个月…………PS:自己做的封皮,感觉还是没传达出轻松爽快的感觉,书友不要被书皮误导,其实这是一本轻松剧情的历史文大明从慎重开始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大明从慎重开始,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大明从慎重开始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