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大明从慎重开始TXT下载大明从慎重开始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大明从慎重开始全文阅读

作者:一笑澄明     大明从慎重开始txt下载     大明从慎重开始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920章 内阁首辅(求月票)

    “新皇何意?”

    百官心绪不宁的抬头,眼睛又黯淡下去。

    “按张彩所言,将田地分给辖地百姓,不论士绅和贫户,凭黄册户籍到衙门领取。”

    朱厚照想了想昨日商议的内容,好似就这些。

    “这……这怎么使得?”

    严成锦看向阻谏的官员,其实,对于他们而言并无损失。

    他们想留在官府手中,等官府投献,又落到了他们手中,这种现象,姑且叫洗地吧。

    故而,田地不能留在地方官府手里。

    “如此祥瑞之事,臣请乞,也将官员俸禄提升一成。”张璁适时开口,微微抬头望着御座上。

    百官愣住了,提一成俸禄也不少啊。

    原本准备阻谏的官员,又把话咽了回去,劝朱厚照无用,还不如提升俸禄呢。

    大殿中沉寂片刻。

    陈束见自己身后一个人也没有,尴尬的退回队伍中。

    朱厚照下令户部清算黄册上的土地,在开春前将分完。

    一封旨意从紫禁城传出,百姓顿时觉得身子不冷了。

    朝廷竟要分田地啊!

    按黄册上的户籍分配,一户可均分当地藩王的田地一亩,分不到田地者,按照当地一亩田地价格,补给银子。

    “善政,善政啊!”

    百姓欣喜之下,竟替朱厚照编了一首民谣,大寒之下,少有食物,可若挨到明年就有田地了。

    ……

    这几日,户部将年末结余推迟。

    衙门清算各处黄册和补给银两,光是朱厚照在京城的皇庄,就有四千余顷分给百姓。

    大清早,寒风吹得门窗簌簌作响。

    严成锦从被窝中起来,屋里有地龙,不冷,在李清娥的伺候下更衣,穿上赐袍,“李公想致仕,一会儿夫人与我去李府?”

    李东阳告假几日,缺人阅奏。

    下一步,就是告病请长假了,岂会看不出这老狐狸的套路。

    “夫君,为何不想爹致仕?”

    “你大哥和二哥不孝,李公致仕一人在府上,容易思念成疾,为夫也是为李公着想。”严成锦面色如常道。

    李清娥不疑有他。

    爹是重情义之人,当初娘亲去世时,爹一人郁郁寡欢许久,生了一场大病。

    “清娥陪夫君去一场,也是应该的。”

    下人从新院牵出一辆马车,严成锦扶着李清娥坐上,一刻钟后,到了李府门前。

    走过庭院,严成锦就看见李东阳围着火炉看书,果然没病啊……

    李清娥将新织的毛衣递上,刚好合李东阳的身子,严成锦思索片刻,等李东阳重新坐下。

    “你来劝老夫入宫?”

    “不是,来向李公商议一事,李公为次辅,下官为首辅,如何?”严成锦毫不犹豫的说出来。

    李东阳翻着书,心知此子,是想借他稳定朝中局势。

    若此子当官,只怕有大半老臣会致仕吧?

    “本官为何要帮你?”

    “李公当真要逼下官?”

    “逼你又如何?”

    严成锦从怀中抽出一本小册子,旁边的管家嘴角猛地抽搐几下,连忙借故避之不及。

    “这是什么?”李东阳微微抬头。

    “那夜李公喝了酒,跟下官吐露了许多真言,李公藏得真深啊,竟最爱青楼伶妓,还写了不少诗,下官记得其中一首是………”

    “你、你住嘴!”

    李东阳愤然地接过,打开一页看了几眼,又迅速合上丢进火盆里,脸色也变得躁红起来。

    “你、你还有多少本?”

    “就这一本。”

    ……

    东暖阁,

    朱厚照在看江南的邸报,准备出宫溜达一圈,朝廷送土地后,百姓称赞他有六手,能阅天下事。

    身为当事人,朱厚照自然是要去听一听的。

    “爷,李公求见。”谷大用进来禀报。

    “今日大雪,朕不是下旨免早朝了?让李师傅回去歇着吧。”朱厚照浑不在意的摆摆手。

    可此时,李东阳已经推开殿门走进来。

    “严成锦整饬藩王制有功,臣想退居次辅,由其担任首辅,望新皇恩准。”

    “准了,还有事吗?”

    这就准了?

    李东阳愕然抬头望着朱厚照,只见,朱厚照已迫不及待的换衣裳,似乎是要出宫去。

    若不是老高当首辅,无法稳住内阁和六部,早已敕封了。

    单是整饬藩王的功绩,就足以称为手臂之臣……不,肱骨之臣。

    “新皇,圣旨?”

    “大印在案上,李师傅自己盖吧,朕要出宫了。”

    “………”李东阳。

    朱厚照推开殿门,一溜烟就没了身影,走到广庭中时,才想起来问:“老高进宫了吗?”

    “似是去固安了,奴婢去准备车马。”

    “这狗东西,朕就知道他会去泡汤,快去叫威武。”

    …………

    内阁,值房。

    李东阳拿着旨意走来,对着文吏吩咐道:“去司礼监找个太监,去严府宣旨。”

    谢迁微微抬头,似乎是猜到什么,“往后的日子,不好过了啊。”

    “于乔兄多虑,此子当不当首辅,其实都一样。”李东阳道。

    不当首辅,也能决定朝事啊。

    王琼眼中放光,当即站起身来,笑着将疏奏递给韩文:“贯道兄啊,愚弟有事先下值了,今日你帮我,改日我帮你,真是麻烦贯道兄了!”

    望着王琼离去的背影,韩文摇头叹息几声,张升眉头微蹙,崔岩仿佛没听到般,继续阅奏。

    一时间,消息传遍六部和各值房。

    百官面上皆是惊骇,这家伙又升官了。

    ……

    固安,汤池。

    严成锦刚褪去衣物,就看一道个穿着金色内裤……重来,亵裤的身影,神采飞扬的朝这里走来。

    “新皇不在宫中阅奏?”

    “你为何不在都察院当值?”

    “臣泡完汤就去。”

    朱厚照也不在意,轻哼一声跳进汤池里,喜滋滋道:“我是来跟你说,你升官了。”

    ……

    黄金州,大雪。

    刘瑾手中拿着舆图,给张敷华拓印了一份。

    “刘公公,这舆图究竟哪里来的?”张敷华愣住了,脚下就是银矿石,正是舆图上标记的位置。

    “张大人,你循着舆图找,奴婢要回京了。”

    刘瑾兴致缺缺的递过舆图。

    高凤回京已经一年零三月二十一日,他都数着呢!

    这厮定不会再来黄金州,发现金矿这等大功被他夺去,说不定他要封司礼监掌印太监。

    早知道,就不给谷大用下毒了。

    “刘哥,舆图也给小弟一份啊。”张鹤龄腆着脸,搓了搓手。

    这段时日他可没少干活,不就是为了舆图吗?

    张敷华急忙把舆图卷起来,舆图画得太细致,估计寿宁侯记不住。

    “刘公公回京就回京吧,只怕一千艘舰也不够,望刘公公向新皇再请乞五百艘,将三万屯田营带至黄金州。”

    刘瑾点了点头,吩咐亲卫们装船。

    跟李兆先出海,即便高凤带走了阴阳官,他也有把握能根据天象,回到大明。

    二十艘大船停泊在港口,三日后,银矿被搬上大船。

    还有更大的银矿石,需在黄金州上搭建锻造炉,可眼下没有良乡的工程师。

    这一趟,还得带工程师来。

    “刘哥,帮小弟捎一封信啊?”

    张鹤龄没皮没脸的凑上来,小声对着刘瑾道。

    不知那个傻弟弟,是不是已经把金子换成良田,更重要的是,让他雇佣一万力役来,可一年过去,也不见人影。

    “国舅所托,咱自当照顾照顾。”

    刘瑾塞进兜里,只是,船开了之后,他看了几眼,把信纸抽出来,又换一封。

    反正凭建昌伯的智商,也看不出来。

第921章 游行大礼(求月票)

    大清早,

    严成锦穿着常服穿过广庭。

    李东阳当首辅时,官员们上班都打招呼。

    他当首辅,百官避之不及。

    走在前面两个官员,脚步明显快了几分,走在后面的三个官员,脚步明显慢了几分,分明都在躲着他呀。

    “本官又不弹劾你们,怕什么?”

    官员仿佛没听见般,该快还是快,该慢还是慢。

    走进大殿,严成锦站到了第一个位置,身后是李东阳和谢迁。

    百官面色各异,这般年轻的首辅真是少见!

    “户部已分皇庄和官田二百二十万顷,补给钱银八百九十四万七千余两。”王琼认真道。

    如果有隐户没分到田地,就将由地方仓补齐。

    朱厚照仿佛没听见般,爽声道:“有事快奏,没事退朝。”

    吏科给事中黄宗明沉吟片刻,站出来:“臣听闻,严大人升为内阁首辅?”

    “有何不妥啊?”

    “严大人执掌内阁,又执掌都察院,两权并握,臣恐怕,严大人顾及不暇,还请新皇再任都御史。”

    “臣等附议!”

    几个六科言官也挺身而出。

    内阁大学士,虽然能兼任六部尚书,但那是虚职,只有严成锦还握着实权,且都察院超然六部之外。

    内阁首辅,又是百官之首。

    礼部主簿陆柄颔首:“严大人此举,的确不符合礼制,岂能有都御史和首辅同职?”

    以前严成锦是三辅,还能容忍。

    严成锦微蹙眉,明初至今,也有大官掌权,像百年前的李贤,但那是用一个官职掌权。

    他如今,身挂两职。

    百官不准许他开先例,也是正常。

    “臣还年轻,身兼两职不累,高皇帝定下的海禁都能破,更遑论是官职。

    而且,内阁有七位大学士,六人身兼六部,难道臣身为首辅,还不能兼任一部部堂?”

    是啊!

    内阁六位大学士兼任六部尚书,没坑了啊!

    谢迁侧目望着严成锦,喉结滚动了几下,想要说点什么。

    “严大人就算要兼任都御史,那都察院也要再选一个都御史。”礼部主簿陆柄躬身。

    六部有虚实两位尚书,都察院也应该等同才对。

    “我等举荐礼部右侍郎,吴一清!”

    吴一清是从南直隶调上来的侍郎,曾经任都察院副都御史,巡视扬州等地,上过十几本有效弹章。

    但此人,年岁与王琼相差不多,严成锦不打算举荐这等老臣。

    此时,吴一清的脸色变得紧张起来,听说都察院有个入院考核,要将自身底细查得清清白白。

    这帮唯恐天下不乱的言官,老夫都没有自荐,你们何故要害老夫!

    “臣许久不曾写过疏奏,恐不能胜任。”

    六科的言官有些懵了。

    “吏部左侍郎贾大人呢?”

    贾泳面色微微一怔,躬着身体,一脸正色的道:“臣也不能胜任!”

    以前,此子当御史时,就敢弹劾自己的部堂,不讲官德。

    如今成为首辅,更可以肆无忌惮的弹劾他人,想要对付严成锦,只怕还需等他失去新皇的宠信。

    严成锦微微转头。

    看起来大殿中的上三品官员,都在观望啊。

    朱厚照斟酌一番,“既然没有合适的人选,那就先由老高先担任吧。”

    众人:“……”

    强臣令主…

    这就是强臣令主啊,自古强臣令主的人,不在少数,像那指鹿为马的赵高,当官当到这个份上,不是祖坟冒青烟,简直是灶王爷骑在脸上保佑啊!

    “臣谢新皇恩典!”严成锦朝朱厚照那个得意洋洋的家伙作揖。

    两个狼狈为奸的狗东西,百官看着这一幕,敢怒不敢言语。

    礼部尚书毛纪开口:“春耕将至,恳请新皇下旨,命钦天监择良辰吉日,光禄寺和礼部举行亲耕大礼。”

    两百二十万顷土地分给天下百姓,朝廷再节省,今年也要举办亲耕礼,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礼部操办吧,何时下田,跟朕说一声。”

    …………

    今日,是严成锦当首辅的日子,要来内阁看看。

    李东阳已将书案搬到一旁,留出正中间的位置。

    严成锦对坐哪儿没啥兴趣,看见了王琼,一下子来了精神:

    “王大人,本官今日要去都察院看看,看你的疏奏不多,就劳烦你了。”

    你这是睁眼瞎啊……

    昨日告假下值,韩文把一堆疏奏丢到他书案前,林林总总有五十多本。

    王琼却不敢生气,笑道:“老夫帮你阅奏,也是应该的。”

    反正帮严成锦阅了多少本,他都会写在本子上,就像借钱,总是要写借条的。

    百官忐忑的等待,还以为严成锦当了首辅后,会大肆下令整饬。

    可等了一月,也不见有动静,还和往常一般,由内阁王琼代为阅奏。

    晃眼三月过去,到了皇帝亲耕礼的日子。

    大清早,朱厚照穿着龙衮袍,在礼部尚书毛纪的指引下,先告祭了天地,半个时辰后,准备出宫。

    百官跟在仪仗后,京城的街道张灯结彩。

    不知是不是礼部布置?

    “那个戴着人笼嘴的官员是谁?”

    “不知道啊,穿着飞鱼赐袍,可能是个太监吧。”

    “……”严成锦。

    他不喜欢参加这种有游街环节的大典,还要受老阿姨点评颜值,李东阳拥有粉丝基础,无疑是最大的赢家,张彩也不差。

    到了顺天府选定的耕田。

    毛纪带着朱厚照下田,走到一把挂着红彩头的铁犁前,“新皇亲耕十步,就可以农户代天子扶犁了。”

    李东阳面上挂着笑意,百官站在田耕上,百姓站在山上,全都张望着朱厚照。

    现场气氛一片祥和。

    “这般弄虚作假,岂能求得上苍垂怜?朕要自己耕完这亩地。”

    严成锦:“……”

    毛纪:“……”

    百官:“……”

    这大冷天的,清晨日光还算暖人,到了午时,就能把人晒得昏过去啊。

    他们都穿着厚厚的官衣,而且,总不能在此站几个时辰吧?

    毛纪跺脚道:“新皇,祖制就是如此啊!”

    “不行,朕想耕。”

    “我等还要回宫阅奏,不如让农户待您亲耕?”

    “那也要等朕耕完。”

    毛纪气急败坏,很不得跳起来一脚踹在朱厚照身上,老子不想伺候你了!你给我滚!

    旁边的百官也抓耳挠腮,气得团团转。

    这特么是个什么皇帝,天天想着耕地,活该你被人骂昏君啊!

第922章 兑现承诺

    “新皇亲耕十亩地也无用。”

    严成锦看向朱厚照,一亩地要一日才能耕完,他也不想在此呆一日。

    朱厚照回头:“老高,那你说什么才有用?”

    李东阳等人投来疑惑的目光,瞧见此子陷入沉思,就知道他有话要说。

    严成锦面上古井无波,道:“殿下可还记得,水稻分雌雄?”

    朱厚照:“自然记得。”

    谢迁面上带着些许愤然,再不耕田,吉时都要过了,还有心思商讨此事。

    严成锦接着往下讲:“臣听闻,有一农户将稻谷分雌雄后,生出的稻子,谷粒饱满,稻杆笔直,不惧邪风,后人称他为稻父。

    臣每听到这件事,不由心生敬佩,如今,天下良田已尽归百姓,臣以为,可以效仿。”

    田地多了,可以试试杂交水稻。

    当年命长宁伯在江南种,未收到零星消息,或许,他压根没让人种下来。

    如今,良乡理学院的工程师已经有很出色之人,吃饱饭没事干,可以琢磨种田,没准能不断驯化水稻的基因。

    百官陷入沉思。

    严成锦不会无的放矢,难不成分了公母后,真能种出这样的稻子来?

    朱厚照满脸认真:“老高,你说朕要如何种?”

    “在湖广和云南布政使司,各给良田千亩,户部拨给靡费,下旨命令工程师培育。”严成锦道。

    总感觉此子是变相向朝廷要银子,王琼皱眉:“严大人,工程师不是朝廷官员,岂能拿俸禄?”

    李东阳等人面色一转,颔首赞成。

    工程师向来由良乡商会发银子,如今伸手向朝廷的国库。

    “王大人所言不错,可若良乡商会归于朝廷呢?”

    严成锦一句话落下,仿佛大石激起千层浪花,嘈杂声一波比一波高。

    当初隐瞒,是不想百官打良乡商会的主意,伸手要银子。

    而且,良乡商会的商贾也未必会赞成。

    一旦公布天下,必将引来百官的请乞,要支给各部靡费。

    可如今,他当上了首辅,可以决断请乞疏奏。

    更重要的是,他当了首辅,手握都察院和唐宋大军,又有良乡商会,可以与朝廷对抗。

    作为成熟的大学士,要懂得自削。

    当初答应太上皇的承诺,也该兑现了。

    否则,太上皇恐怕会睡不安稳吧?

    王琼瞳孔猛地一缩,声音像瑟瑟秋风,颤抖的让人有些听不清:

    “严大人说,良乡商会归于朝廷?”

    张升紧张的看着严成锦,显然不相信,此子会有这么大的胸襟。

    坊间传闻,良乡商会可与三大商帮比肩,不知会有多少银子!

    严成锦不慌不忙的道:“这是本官向太上皇承诺之事,自不会反悔,只是,良乡商会要归于都察院的经济司。”

    李东阳忽然想起,太上皇准许良商从宝源局拿银票,不必归还,就猜到了,是那时候与此子做了交易。

    百官愤然的看向严成锦。

    良商先后争夺了徽商、晋商和粤商的地盘,成为天下第一大商帮,再归入朝廷囊中。

    不算朝廷与民争利,此子好算计啊。

    ………

    良乡衙门。

    严成锦坐在衙堂上,王不岁哭丧着脸走进来:“少爷,商会怎么就成朝廷的了,良乡的士绅岂能愿意?”

    就是他自己也不愿意啊!

    这是他的心血,他还指望做下任会长。

    以后当良商,还能不能赚到银子,都是未知数。

    张贤站在旁边,一副垂头苦思状,他在良乡做官多年,与朝廷的官员见识全然不同,能猜到严成锦的意图。

    良商富可敌国,百姓日益对良商有所依赖,再过十年,良商会有多么庞大,他也不敢断言。

    若揭竿而起……

    以严大人锦谨小慎重的性格,把良商交给朝廷,也不奇怪。

    严成锦端起茶抿了抿,然后带上人笼嘴,道:“你将良商的商贾寻来,商议退会一事。”

    “少爷,您说退会?”

    王不岁顿时紧张起来。

    朝廷似乎没有收纳商贾的先例,否则,也不会在士农工商中,把商排在最末尾。

    见他不明白,严成锦微微抬头,眼神示意王不岁过来。

    半刻钟后,王不岁眉开眼笑的跑出去安排。

    良乡衙门,入股的士绅陆续入座,面上皆带着紧张之色。

    传闻,要将良乡商会归于朝廷,他们关心以后还能不能按股分银子?

    “张大人,谢会长,我等替商会出钱出地,为何不先告知我等一声?!”

    士绅们重重点头,面上露出愤然。

    谢玉有苦说不出,在下也是刚知道啊!

    他有些茫然的看向张贤,估计张贤也不敢,这是严大人的决定吧?

    张贤却不置声,任由士绅说下去,衙堂反倒安静下来。

    “诸位想退出商会,本官自会退给入股的银子,有谁要退?”

    这些士绅,承了良乡商会的好处,每月坐等分银子,对良乡商会并无作用。

    如今,良乡商会也不缺他们。

    一时间,士绅们都懵了,也知道自己有多少斤两。

    商会能赚银子,全凭那些工程师折腾的新玩意儿。

    以及朝廷中的那个官员。

    “张大人误会,我等就是想问问,今后还能不能分银子?”

    其中一个士绅有些难为情的看向张升,不由抬头问。

    “自然能,不过,尔等入股能分到银子,为固定之数,有异议者,可以退会。”

    良乡商会的买卖越做越大,按股分,分到银子越来越多。

    可按固定数目分,不管做多大,都是分到相同的银子。

    张贤觉得很合理,这些是士绅收到的回报,早已超过当初成本的上千倍。

    如今更是不出钱不出力……

    “张大人,这不合适吧!”一个士绅勃然大怒,站起身来。

    “来人,让他画押,然后丢出衙门!”

    几个衙役冲上来,不由分说的把那人手掌,按在退会契书上。

    那个士绅刚才有多生气,现在就有多后悔,尽管哭嚎也无用。

    周围的士绅们噤若寒蝉,全部闭上了嘴巴。

    严成锦抬眸,张贤狠起来,是敢在皇帝面前上访的人,岂会怕这几个士绅。

    “张大人,我、我愿意!”一个士绅率先站起来道。

    “我也愿意!”

    一时间,所有的士绅全都赞成,写了一封几十人的联名契书,又签字画押,再签三份不同的契书,反正签就对了……

    傻子才不愿意呢!

    不愿意也没用,张贤代表朝廷,天下都是朝廷的,上哪儿说理去?

    张贤一份份逐查阅,确认签字。

    “今日不管饭,大家散了吧。”

    等士绅颓然散去,他才转身走进后堂,“严大人,都在这里了。”

第923章 开个价钱吧

    文华殿,

    萧敬快步走进来,对着太上皇弘治作揖:“太上皇,严大人将良乡商会交给朝廷了。”

    良商的银子,几乎堪比一国夏税。

    如此多银子,严卿家白白送给朝廷,太上皇不禁感慨几声:“严成锦是顾命之臣啊,寡人没有看错他。”

    他家中早已不知贪了多少银子,听闻地契叠起来,比朝廷的疏奏还多。

    萧敬嘀咕几句,茫然抬头道:“爷,他在外头等您召见呢。”

    此时,大殿外。

    严成锦陷入沉思中,将良商交给朝廷,朝廷可以通过良商掌控经济。

    明末衰败,其实与朝廷无法接触经济有巨大关系,朱元璋告诫不能与民争利,既保护了百姓,也害了后世子孙。

    朝廷不争,官员私下争得盆满钵满,空话罢了。

    萧敬走出来,笑吟吟:“太上皇宣您,听说严大人升了首辅,恭喜啊!”

    严成锦掏出一粒碎银子,塞到萧敬手中,“你再说几句。”

    咱不过是礼节性恭喜,你特么搁这儿侮辱谁呢?咱差你一两碎银子。

    萧敬笑容僵硬:“严大人快进去吧,太上皇在等您。”

    走进文渊阁中,严成锦就看见太上皇站在一张大宣纸前,用颜料涂涂画画,与上一世的退休文艺老头也没什么不同。

    “寡人看厚照的画,能卖银子,也想为国库赚些银两。”

    我又没问你,你解释那么多本官很尴尬啊……还要拍你的马屁,严成锦躬身:“太上皇心系百姓,是万民之福。”

    太过精心设计的马屁,听起来反而不自然,严成锦深思熟虑下,套用了最通用的文体。

    太上皇面上露出笑意,“你来找寡人作什么?”

    “良商归于朝廷,臣恳请太上皇,留下士绅的银两。”

    严成锦递上一本册子,说送给朝廷,自然不是全给。

    太上皇弘治微微皱着眉头,“你的银两,为何这般多呀?”

    “当初良商建立时,无银子做买卖,臣用家父的稿银,全部投入商会中,几乎倾家荡产,妻离子散,臣才占据了大头。”

    严成锦声音颇有砸锅卖铁,卖房创业的心酸。

    太上皇弘治的鼻子微动,眼眸中浮现薄雾,轻哼一声,“寡人只是问问。”

    虽然此子有夸大的嫌疑,但当初,他将银两投入商会,却是真的。

    锦衣卫都记着呢。

    严成锦抬眸:“太上皇准许?”

    朱厚照好说话,只等太上皇赞成,就能靠良商吃几十年了啊。

    府中有多少银两,他也记不清了。

    但有源源不断有银子流入,他更安心。

    太上皇弘治颔首点头。

    “还有事?”

    “太上皇这画卖不卖?”

    上一世,听说皇帝的屎盆子都卖了一个亿啊。

    他画的是繁盛京城,颇有清明上河图的样子,姑且叫小清明上河图吧。

    太上皇弘治闻言一喜,“谈银子生分,寡人可以赐给你,但既然严卿家开口了,就开个价吧?”

    “……”严成锦。

    他抬头看了几眼,陷入短暂的沉思中,“两千两。”

    太上皇的笑容渐渐僵硬,心情跌落谷底,眯着眼睛问:“那逆子的画卖一万两,寡人的画只能卖两千两,你看上寡人的画技?”

    “非也,太上皇和新皇的画不相伯仲,只是新皇画的百官追逐图和哭谏图,天下只有一幅。”

    要不是有皇帝光芒加持,这画不值银子。

    朱厚照常年绘画,又天资聪颖。

    而太上皇常年阅奏,虽鉴赏水平高,但动手能力弱。

    画技若以满级十级来算,他给朱厚照八级,太上皇弘治二级。

    太上皇弘治沉吟片刻,物以稀为贵,“寡人画好了,就差人送你府上。”

    “谢太上皇,这边空白也画上,臣怕亏了银子。”严成锦手指向旁边的留白。

    “……”太上皇。

    见此子一脸凝重的神色,也不似在开玩笑,叱责的话到嘴边,又改为:“寡人自有分寸。”

    “臣还想求一幅后宫佳丽仕女图,不知太上皇有没有兴趣……”

    “滚!”

    “是。”

    …………

    翌日,奉天殿。

    严成锦从胸口抽出一本册子,“这是良商的储备银两,还请新皇过目,共有六百九十七万余两。”

    张升听到这个数目,眉头不由动了几下。

    才开春就有六百多万两,简直富可敌国啊!

    周遭的番国,恐怕一年也没有这么多税银,想不到严成锦竟愿意交出来。

    朱厚照看了几眼,浑不在意的递给谷大用,这些银两与他无关。

    又不能自己花。

    李东阳接过册子,看见六百多万两银子,一阵头晕目眩,“年年有这么多银子,为何要交给经济司?”

    百官整个人都精神起来。

    这笔银子充入国库,比留在都察院的经济司强,要银子需上奏本,严成锦的批条恐怕会很繁琐。

    “若只是几十万两,尚且能如此处置,可动辄上百万两,没有户部核算,如何敢放心?”

    王琼面色红润,一副商量的模样笑望严成锦。

    严成锦道:“这些是留作调控国库的银两,除非,诸公让银票贬值?”

    大殿中的所有人愣住了。

    此事非同小可,银票已经普及至海外,一旦贬值不知会遭受多大损失。

    王琼笑眯眯的道:“下官只是说说。”

    “按老高所言,将良商纳入都察院经济司,账目送户部一份。”朱厚照一脸认真道。

    这个办法倒是解决了百官担忧的问题。

    都察院和户部可以相互监督。

    银子放在都察院仓库和放在户部仓库,也没什么不同。

    …………

    大海上,海波不停翻涌。

    船头,甲板上。

    不知是几月了,刘瑾记得李兆先教他看过天象,这贼老天,几日不见星星。

    “刘哥,没水了。”钱宁苦着一张脸。

    黄金岛上的粮食贫瘠,不像京城出发时,能备满船舱,如今连水也没了。

    “命人将木桶搬出来,要下雨了。”

    “刘哥咋知道?”

    这天黑似砚台,刘瑾能断定快要下雨了。

    夜里,果真有暴雨卷袭,只是,光有水也撑不了几日。

    刘瑾不吃不喝,倒是能抗住十几日,眼下这些人不抗饿的人,只怕七日也活不了。

    底下的将领暗骂,肯定是航向偏了,这太监胆子真大,没有阴阳官也敢出海。

    次日清晨,钱宁饿得双眼发白,“刘哥,咱要是死了,您别浪费。”

    “不用招呼,咱是厨子,怎么做你都香。”

    “……”钱宁。

    顿时,一阵毛骨悚然。

    刘瑾转动着单筒望远镜,一片绿色出现在单筒望远镜中,随即,是白色的沙子和褐色的礁石。

    饿昏眼了?

    再看向单筒望远镜,还是一样的景象。

    “有岛!”

第924章 臣想要一个官

    “大人,南北直隶的官道修成,可否要派御史巡视?”

    方学递上一本泛黄的疏奏。

    南北直隶的直通官道修了几年,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又只在农闲时修建,如今才全部修成。

    严成锦翻开疏奏,看了几眼后,来到东暖阁找朱厚照。

    朱厚照正坐在御案前,面前摆着几本疏奏,他耐着性子一边翻阅,一遍斗蛐蛐,心不在焉。

    谷大用瞥了他一眼,闭上眼睛准备小眯一会儿。

    “新皇,严大人来了。”

    严成锦走进大殿中,见左右没有大臣,直接将疏奏放到御案前,“南北直隶的大官道修成,需派御史巡抚沿途钞关。”

    漏了一关,不知会损失多少银子。

    而且,沿途要设立交警,即分巡道和兵备道,布置桩点,需仔细观察过地形和距离。

    “臣举荐方学亲自前往。”

    “那就让方学去吧,老高,近来都察院可有趣事?”朱厚照闷闷不乐,正是春光明媚的五月,他却被关在宫中。

    严成锦深吸一口气,给朱厚照打气道:“还有八年太子就能登基,新皇不可气馁,臣想跟新皇要个官。”

    “什么?”朱厚照来了兴致。

    “传俸官,工部五品郎中。”严成锦开口。

    “准了,不过你要这官职做什么?”

    朱厚照从御座上站起,朝严成锦走过来,眼睛直勾勾的盯着他,嘴上的笑容越来越浓,露出微白的牙齿。

    一旁的谷大用差点没噎死,直接封五品官啊。

    “臣昨夜做了个梦,梦见一物,兴许可令天下升至二级盛世。”严成锦从胸口抽出一张图纸。

    朱厚照努力又认真的看了半天,也不知是何物。

    “老高,这是什么?”

    “臣也不知道,梦中它可驮千金重物,亦能当坐骑,日行三千里,若良乡的工程师能做出来,臣想请乞,敕封工部五品郎中。”

    朱厚照顿时精神起来,睁大眼睛看着图纸上,可他从未听说过这种坐骑。

    “真有这种坐骑?”

    “臣也不敢断言,但愿是有。”

    严成锦估摸着,也不算太高深的技术,花了三五十年,良乡的工程师总能做出来的吧?

    上一世,那东西出现时,世界背景也算不上发达。

    谷大用跑去吏部传朱厚照的旨意,一时间,此事就传遍了各部值房,直接封五品官员?

    不少官员已是在暗骂朱厚照昏庸。

    “什么东西能值五品官?”李东阳疑惑。

    “下官也不知,只是从吏部听闻。”

    ……

    出了宫后,严成锦坐上马车,来到良乡理学院。

    命宋景将工程师全部召集起来,上千名工程师交头接耳,齐刷刷看向台上。

    “谁能将此物做出来,升为良乡总工程师,免除科举,敕封工部五品郎中。”张贤手中拿着皇榜,扫视下方。

    良乡的工程师们一片沸腾。

    考中状元,也才是从六品,若无特殊的际遇,想升郎中还需要几年,眼下有一物能直升五品官员。

    工程师们本就对折腾新鲜的物件,极有兴趣。

    如今,不仅能升总工,还能得朝廷的五品敕封。

    “大人,究竟是何物?”

    其中一个青涩的工程师忍不住问道,这是平白无故给人升官啊。

    “尔等可曾见过家中煮米饭?锅中的米若是沸腾,就会把锅盖顶起来。”严成锦适时开口。

    君子远庖厨被误解后,兴许很多人都没进过庖房。

    宋景凝视着图纸上的图案,朱厚照走到他面前,“小宋师傅,你要多久能做出来。”

    “臣看不懂此物,不敢妄言。”

    严大人画的图纸没有尺寸,也没有任何标注,说是一幅画也不为过,但他不知道的是,连严成锦也不知道自己画的是什么。

    若知道尺寸,严成锦就自己动手了。

    回到府中,锦衣卫就上前禀报道:“严大人,太上皇召您进宫。”

    严成锦眸中微动,不必问也知道,是为敕封五品传俸官一事。

    坐上马车,来到文华殿。

    大殿中,一幅京城盛世图挂在中央,正等着颜料吹干,旁边站在两个小太监,显然是受命看守此画。

    太上皇弘治端坐在御案上,“寡人听闻,你请旨封五品传奉官?”

    “臣做了一个梦,梦见此物对朝廷和天下百姓,颇为重要,才下此重金悬赏。”严成锦毫不迟疑的把梦中景象,说了出来。

    太上皇弘治担忧严成锦开传俸官先例,一脸正色:

    “究竟是何物,有何用处?”

    一叶落而知秋意。

    他显然知道,此子要有所谋划了,天子上达天听,通过天象和梦境来接收上天的旨意。

    更遑论,此子是人瑞。

    故而,太上皇弘治对严成锦的梦十分感兴趣。

    “召钦天监监正来。”

    太上皇,你要不要这么认真。

    严成锦不敢抬头,眸中微动思索着策略,皇帝对这等事都很在意,封建愚昧啊。

    半个时辰后,周正听完严成锦的讲述,满头雾水。

    “身躯似长龙,下盘千百足,一日行千里,驮物万千石……臣、臣从未听说过,如此奇怪的梦,臣要回去查查……”

    周正满头大汗,该不是严成锦这家伙瞎编的吧?

    翻遍周易,也不见有相似的梦境啊。

    “是凶,还是吉?”太上皇弘治微皱眉头,对周易有些了解,此子的话简直不着边际。

    连他这样见识渊博,博古通今的人,也想不出头绪来。

    “是吉,臣有七成把握。”严成锦抬头道。

    “你将画带走吧,寡人与周卿家有话要说。”

    看来,太上皇对此十分重视啊,严成锦并未多说什么,带上画走出大殿。

    等严成锦把画收走后,太上皇弘治才看向周正:“是吉,还是凶?”

    “臣有一句话,不知……”

    “但说无妨!”

    “臣以为,是严大人为封传俸官,胡乱编造,世上岂会有这般神奇之物,可驮万千石。”

    周正心中笃定,真有这样的东西朝廷会不知?

    还要马干什么?

    萧敬犹豫了片刻,才抬头望向太上皇弘治:“爷,内阁哪儿?”

    “暂且不用理会,寡人看看,此子究竟想做什么。”太上皇弘治有股莫名的预感,此子会令他意外欣喜。

第925章 登门严府

    一片岛上,海浪拍打礁石。

    周围是崇山密林,大船停留在距离海岸百步的海边。

    “刘哥,两月后就能到京城了啊。”

    钱宁虽不知这岛名,可这岛上藏有一群倭寇,说着倭人的话,想必是岛国周遭的岛屿。

    刘瑾面上微喜,把倭寇的粮仓翻了个遍,搜出不少银子。

    “没想到,还立了军功。”

    这里是一座孤岛,他也不确定是岛国还是松江府的岛屿,但能有倭寇,必定距大明很近。

    若遇上商船,问个路就简单了。

    …………

    京畿,官道上。

    定国公徐光祚双腿夹着马背,闭目静思。

    他在西域外,看见王守仁率领唐宋大军,关键是他还被王守仁忽悠走五万兵马和一万石钱粮。

    这可如何向朝廷交代?

    “真是愁死老夫了!”

    这王守仁去游学,怎么就当上了唐宋的主帅,这游学有些厉害了啊。

    班师回朝以来,徐光祚三日薅一次头发,脑袋都快薅出两个,就是想不到如何向朝廷交代,若说都战斗死了,身后的几千人也不是瞎子。

    虽然,他们没见到唐宋的主帅,可也亲眼看见,他借兵给唐宋。

    “爹,你怎么秃了?”

    “爹愁啊,上当了,这可如何向朝廷交代啊。”

    徐光祚似是回答儿子的话,又似是喃喃自语,想了想,还是决定先去见见王华,文官的脑子好使,兴许能帮他出个主意。

    两日后,一队兵马抵达京城外。

    徐光祚命人进宫禀报,他本人则是去了王府,走进庭院时,就看见王华在正堂品茶。

    “德辉兄,许久不见啊。”

    王华微微抬眸,望着正庭院中的大嗓门,“定国公回朝了?怎么不先入宫缴旨?”

    定国公出征两年有余,也不知道他打到哪儿去了,杳无音讯。

    如今,却冷不丁的跑回来了。

    “你们都下去,传本国公命令,任何人不得接近正堂!”徐光祚摆摆手,亲卫将管家和丫鬟全部押出去。

    这是你的府邸,还是老夫的府邸?

    王华懵了啊!

    等关上门,徐光祚转头看向王华,接连叹了几口气:“德辉兄啊,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你要听哪个?”

    见他一脸凝重,王华放下茶盏:“下官不挑,国公请讲。”

    “好消息是,本国公在西域,遇到了王守仁。”

    王华眼睛死死看着徐光祚,闭住嘴唇,许久后才道:“当真看见我儿!?”

    “德辉兄莫高兴太早,兴许没看见更好,如今,他已经是唐宋的将军,本国公受他蒙骗,借给他五万兵马,这如何是好?”

    王华神色僵硬,眼中的光芒黯淡下去。

    “德辉兄不要误会,我徐某人不是来威胁你的,我借了五万兵马给王守仁,如今也不知被他带到哪儿去了,就想请你,帮忙想一计。”

    徐光祚面色潮红,越说越上头:“徐某人虽是一介武夫,不敢忘记忠义二字,德辉兄若是帮我,我定会嘱咐徐家后代子孙,不忘德辉兄恩情。”

    果然,如老夫所料,我儿岂会平白无故辞官?

    定是被严成锦唤去了西域。

    王华叹息几声:“你去找严成锦吧。”

    徐光祚有些疑惑,文官的脑袋就是捉摸不透,去找严成锦做什么?

    可不等他说什么,王华已打开门,挥手送客。

    说起来,徐光祚和严成锦也有些交情,出了王府直奔城西去,来到那座破旧的小院前。

    除了藤蔓长出瓜果,并未有什么变化。

    “定国公徐某人登门拜访。”

    门子看了眼府门外,连忙跑去给严成锦报信:“少爷,定国公来了。”

    不多时,正堂。

    徐光祚举起茶汤大口饮尽,转头看向严成锦,稍稍犹豫,后下定决心:

    “贤侄啊,我在西域外看见王守仁,此子狡猾,说借兵打突厥人,谁知便不还了,你说该如何是好?”

    严成锦已是首辅,又与新皇沆瀣一气。

    这年头想封国公,可没机会了,若得他相助,说不定真能给自己脱罪,保住国公的勋爵。

    “定国公进宫,如实向新皇禀报。”

    严成锦想了想,没想到王守仁会借徐光祚的兵马。

    看来,与神圣罗马帝国交战,要打上几年了。

    徐光祚有些忐忑,道:“新皇重马政,本国公无故折损五万人,这……”

    朱厚照不似太上皇那样宽仁,会念及旧情。

    没准一拍御案,就把他的国公之位摘了。

    “定国公可有金牌?”

    ………

    翌日,大清早。

    “新皇,定国公徐光祚求见。”

    朱厚照看向大殿外,眸中露出思索之色,昨夜,老高派人入宫通报,不必徐光祚说,也知道是何事。

    “臣在西域,擅自做主,借了五万兵马给唐宋,求新皇降罪。”

    徐光祚微微抬眸,把攻打奥斯曼的过程,全部说了出来。

    严成锦沉默不语。

    李东阳看了眼他的后脑勺,略微沉思。

    吏部给事中许赞开口:“定国公怎能借出兵马?”

    “唐宋先是要了大同叛军五万,又借边军五万,臣以为,当派人去唐宋查查。”礼部给事中罗文疑惑。

    百官看向徐光祚。

    擅自借兵,不向朝廷上疏,闯入西域,按律该夺去兵权,削爵为民。

    只是,还不等百官开口,徐光祚已经跪在大殿上。

    “奥斯曼是大明和唐宋共同的敌人,唐宋出兵清剿,是好事,臣才借兵。”

    “愿归还一块免死金牌,望新皇开恩。”

    如严成锦所言,此事需他付出一些代价,以堵住文官的嘴巴。

    新皇若想赦免他,就会收走金牌。

    朱厚照有许多事想问,可在朝堂上不那么方便,“此罪按律当砍脑袋,朕收你一块金牌,解去兵权,诸公还有事要商议吗?”

    保住了国公之位,徐光祚心中大喜。

    百官相互看了一眼,话到嘴边却又说不出。

    张升皱眉道:“既是借,应当要归还,且唐宋如此欺骗我朝将领,当下旨向国王问罪!”

    大殿中,沉默了片刻。

    严成锦道:“张大人所言有理,还请新皇下圣旨降罪。”

    “嗯,朕一会儿就下旨,退朝吧。”朱厚照摆摆手。

    百官哑口无言,总感觉哪里不对劲。

第926章 举荐

    百官退去后,朱厚照转头看向严成锦:

    “老高,真下圣旨去唐宋?”

    礼部要安排仪仗,派使臣随同出使,他舍不得银子。

    “新皇随意,不过,臣有另一件事,要与新皇商谈。”

    严成锦微微抬眸,下不下旨无所谓,朱厚照不讲帝德,诸公对这厮耍赖已经习以为常,说好的勤政,也从原来的四个时辰,缩减到三个时辰。

    反正只要脸皮厚,诸公也没招。

    朱厚照眸中微亮:“什么?”

    “清查黄册人口,藩王多已迁离中土,兴许会带走封地百姓,且上一次清查黄册,已是五年前,该清查了。”

    清查黄册要动用举国之力,耗费人力无数。

    但严成锦从上一世而来,知道人口普查的重要性,可以查出男女比例,各地人口分布程度和老龄化等状况。

    治国的政策,就是从这里得来,且藩王带走了大片百姓,需知百姓分布,以便合理引导农耕。

    “父皇在位二十三年,也不过查了三次,我至今已查了三次,你又要查黄册做什么?”

    可转念一想,朱厚照眸中光芒渐渐亮起。

    不知这些年的善政,令百姓的人数增长到了什么地步,如是要翻一倍,就是……

    “谷伴伴去内阁传朕旨意。”

    ………

    内阁值房,

    “还不见新皇的圣旨来,我等是不是要催一催?”张升看向李东阳。

    李东阳却摇摇头,新皇是唐宋的奸细,又怎会下圣旨?

    这时,小太监走进值房中,把圣旨放在李东阳的书案上,转身小跑出去。

    新皇登基后,连同太监也变懒了,圣旨都不带念的。

    李东阳捡起圣旨瞧了瞧,“新皇要清查黄册。”

    “清查黄册好,就是有些费靡费和耗人力。”谢迁颔首。

    黄册通常四年一查。

    但彻查黄册需动用举国之力,有些皇帝在位时,只查一次黄册,如仁宣之治的促织天子朱瞻基,十年一次。

    为的是不耗费民财,官府也无需遮掩行贿。

    “新皇登基至今,已查三次,可否太勤快了些?”王琼哭丧着脸,有些委婉的反对。

    从担任内阁大学士以来,他开始有了黑圆圈,而且越来越重,看疏奏都有重影了。

    若让他再清算黄册人口,兴许离为朝廷尽忠也不远了。

    他有些害怕。

    “新皇的旨意,诸位不知为何吗?传去户部吧。”

    李东阳喟叹一声,朱厚照下旨的事,去请乞也无用。

    谢迁和韩文得等人交换眼神,想起与新皇的赌约,人口,田亩和国库存银翻一倍。

    如今,扩张唐宋和岛国之地,田亩之数已达成。

    发现黄金州后,国库的储银,也迟早会达成。

    只剩下人丁了!

    文吏不敢怠慢,火速送去户部的值房。

    王琼迁升内阁大学士后,户部尚书一职空缺,接到疏奏,户部右侍郎乔宇微抚着胡须。

    “新皇和诸公的赌约,要将黄册人口翻一倍,只怕这人口不好查。”

    听说,寿王迁移到西域的封地,带走了近万百姓。

    几十个藩王,兴许要带走几十万人,甚至更多。

    “严大人升任首辅后,户部迟迟不选尚书,只怕……”另一个主簿颇有深意的开口。

    户部尚书的位置空缺,显然是严成锦想安插自己人。

    而如今,能任户部尚书的两人,分别是工部左右侍郎,宋景和谢丕。

    乔宇深深的吸了一口气,眸中闪过一抹坚定之色,“且不论他想如何,本官也要争一争!”

    ……

    都察院,值房。

    严成锦翻开顺天府的黄册,郑乾带着一人走进来:“大人,谢大人到了。”

    谢丕有些茫然,朝严成锦作揖:“不知严大人找下官来?”

    抛开官职不谈,仅凭严成锦创立的理科,给理学院诸多图纸,就让他由衷佩服。

    “想举荐你,任户部尚书。”

    让朱厚照查黄册,一来是为摸清天下人口,看男女成婚状况,做政策调整。

    二来,是为推谢丕任户部尚书。

    乔宇与蒋冕属一类人,是成化二十年的进士,户部这等重要的财阀部门,严成锦不想他任尚书,阻碍变革。

    谢丕道:“下官资历尚浅,恐会给大人带来麻烦。”

    朝中比他资历老的侍郎,大有人在。

    若严成锦推举他,只怕会担上结党的罪名。

    “张贤比你果断,从不问本官缘由,朝廷以达为先,不必在意,本官自会将黄册送你一份。”严成锦道。

    谢丕心中微动,接过顺天府的黄册后走出执值房。

    从朝廷命人清查黄册,已过去了一个月,各府州县陆续将黄册数目,先送到都察院值房,再分抄给户部和工部一份。

    乔宇坐在官帽椅上,右手将账目拿起来,看向送黄册的文吏:

    “为何先送都察院!”

    “首辅大人的旨意,下官也是听命行事!”文吏暗自嘀咕,这的确不合规矩,可他又能如何?

    猜中了。

    此子果真是要让谢丕和宋景中的一人,任户部尚书,老夫也要快点把黄册人口算出来,不然,户部的尚书之位,要被二人抢去了。

    吏户礼兵刑工,吏部和兵部,都是此子的人!

    若再加户部……

    乔宇心中微动。

    这时,门外走进来一个小太监:“乔大人,黄册人口算出来了,新皇召六部去东暖阁议事。”

    算出来?

    乔宇愕然的抬头,放下手中的算盘,“本官算术不慢,加之各司主簿,也才算完十二个布政使司,谁能比本官快?”

    “是谢大人。”

    ………

    东暖阁,

    李东阳抬头望着朱厚照的册本。

    朝廷下了不少善政,不知人口是涨了,还是跌了?

    “新皇,不知黄册上人丁总数为?”张升看着朱厚照,永乐年间有六千五百余万人,到了宣德年间,只剩五千余万人。

    人丁是会衰落的。

    诸公才面色紧张又期待。

    朱厚照并不回答,翻来翻去,领诸公颇为心烦。

    乔宇大步走进大殿,对朱厚照行礼后,又看向谢丕:“听说谢大人将黄册算出来了?”

    谢丕点头:“本官和宋大人核对过,人丁数目为,一亿八百三十七万四千九百二十七人。”

    李东阳怔住了。

    先皇最高时,是永乐元年,有六千六百余万人,从未冲破八千万。

    “如此多人丁?”张升蹙眉,有些不信。

    王琼笑眯眯道:“本官也想问问,谢大人是怎么算的,本官记得一次,还不足八千万人呢。”

    “算了隐户和孩童,王大人可以对照账目。”谢丕从袖口抽出备份。

    王琼翻看了几眼,只见每一笔账目都写得清清楚楚。

    忽然,一道声音不急不缓的响起:“臣举荐,谢丕为户部尚书。”

第927章 升迁

    谢迁愣住了,此子查黄册是为举荐我儿?

    如此一来,他不好劝谏,诸公看在他的面子上,也会迟疑。

    张升愣了片刻,想起了张彩和严恪松,两人在六部中,与严成锦皆有瓜葛,站出来一步。

    “谢丕方升工部侍郎不久,要无功升尚书?”

    清算黄册,是官员分内之事,好比日常批阅疏奏。

    难不成每清算一次黄册,要敕封一次?

    礼部尚书毛纪点头:“严大人将黄册送去工部一分,工部算是越俎代庖,按理当治罪才是。”

    高皇帝曾下律令,不可越权。

    工部清算户部之事,本就不合规矩,不治谢丕的罪,就是开恩了。

    六部几个大臣微微动容。

    严恪松只得干咳一声,装作什么也没听见。

    “本官举荐谢丕,是因乔大人的数目存疑,张大人不妨对对?”

    小太监去户部取账目来,张升对照两人河间府的黄册,发现有许多不同之处,谢丕的数字要比乔宇大一些。

    “这是?”

    “乔大人,恐怕没将流民的数目算入内。”

    乔宇抹了抹额头的细汗。

    以往清算,只将各府州县的人数,加个总和,谁没事管隐户的人数。

    “黄册有纰漏,臣难辞其咎。”

    朱厚照坐在御座上,一副气定神闲的模样:“那日亲耕礼,朕就知道你们喜欢弄虚作假,你们还不服气。”

    “……”诸公。

    遇上朱厚照,多大功劳的贤臣也会被挑出刺来,李东阳虽有些不忿,微微蹙眉后,也就不生气了。

    昨日,严成锦已经看过黄册,作揖道:

    “百姓分到田地后,不再来城中做长工,力役的数量,不足以供给坊间的工坊,臣想发放长期的堪合,招周遭藩国百姓,入大明做力役。”

    黄册上,各种户籍的人口数目,清算得很清楚。

    匠户越来越少,农户越来越多,随着生活越发富足,资本萌芽加速,短缺只会更严重。

    从小国引进大批力役搭桥修路,充入工坊,是他一直想做的事。

    “要借多少人?”王琼问。

    弘治年间时,从朝鲜、暹罗和琉球等国,借了二十余万人兴修大运河,免了百姓的徭役。

    诸公尝到甜头,这次没反对。

    与女真掳汉人做奴隶相同,只是,朝廷更宽仁,按正常的价钱付给藩国的百姓银子。

    “越多越好。”严成锦道。

    封建社会最值钱的,不就是土地和人口。

    大明如今最缺乏的,是劳动力,朝廷抽调班匠和力役去三座船厂。

    东暖阁耽搁大半年,也没有修缮。

    若要兴役,腾不出人来,只能向农户征徭役,而资本渐渐萌芽,需大量力役投入工坊中。

    从藩国抽调百姓,是较为明智的,在上一世,称为代工。

    ……

    汉城,

    望着门外,程敏政心中嘀咕,自上次后,贤侄又有将近一年未曾来书信了。

    “若一月内,再无朝廷书信来,你二人便回京,准备科举。”

    梁小一和梁小二相视一眼,早想回京城看看,朝着程敏政作揖。

    “学生谨记师命。”

    两个白眼狼,也问为师为何不回,程敏政气呼呼正要坐下,却见管家送了信来:“老爷,京城的。”

    程敏政打开看了几眼,胡须激动颤抖,渐渐露出喜色。

    当即命人备轿,去了景福宫。

    寝殿中。

    晋城大君今日穿着五爪紫龙袍,头戴黑色冕冠,端坐在寝殿中央,略有王者之威严。

    “大明向朝鲜百姓开放堪合,还请大君将圣旨,昭告天下。”

    议政府的官员平日慈眉善目,今日却面色严肃,因为程敏政来面圣就没好事。

    “大明朝廷刚抽调军队,又要调走百姓了吗?”

    六曹官员义愤填膺。

    大明抽调走百姓,田亩荒废,朝廷还向谁征税?这几年,得益于大明的商贸,朝鲜也渐渐繁盛。

    这道旨意,像是一盆冷水。

    程敏政却道:“本官只是奉旨通报大君一声,不日,要返回京城。”

    “恩师要回京了?”

    程敏政是贤臣,这几年一直暗中帮他处置政事,朝鲜和大明的官制和习俗,大抵相同,给他许多良策。

    如今,这样的贤臣,要回大明了。

    “本官是汉人,自然要回归朝廷,至于这封旨意,大君自行定夺。”

    守了十几年,终于可以回京了。

    严成锦当初答应他,若回京城,可以封官职,不知能不能入阁?

    晋城大君有些恳切,身体微微站起:“恩师可否再辅佐我十年?”

    “不成,这次本官定要回京。”

    程敏政心中有些不忍,但还是心头一横,果断说了出来。

    他刚来朝鲜时,京城的官道还是黄土路,如今已铺上青石,两旁的商铺和楼阁,仿照大明的京城。

    颇有一副繁华的景象。

    近些年,朝鲜得益于大明,一片繁盛,晋城大君会成为史上一代贤明的君主。

    三日后,程府门前。

    程敏政带上仆从和家什,晋城大君赐给三车宝物,坐上马车,在门生的护拥下,缓缓离开京城。

    “立一座祠堂,塑程师傅的泥身。”

    不远处,青石道上,晋城大君目送程敏政的车马渐渐远去,淡淡道。

    议政府和六曹的官员微微一怔,诧异道:“程敏政是大明官员,岂能为他立祠堂?”

    “程师傅在此布道多年,天下读书人受其恩惠,立祠堂又如何?”

    这时,礼曹的官员站出来一步:“大君,使臣还活着……”

    “……那先封此地。”晋城大君。

    ………

    京城,朝会散去。

    严成锦拦住自家老爹:“爹,孩儿有事要与你商议。”

    严恪松愣住了,左右看了几眼,只见百官投来古怪的目光。

    自古以来,儿子的官比爹大,也就这对父子了吧?

    听到稀稀疏疏的声音,严恪松不禁老脸一红,可成锦找他商议,一定是大事,而且是兵部方面的大事。

    严恪松想了想,把严成锦拉到无人的拐角:“你说。”

    严成锦沉吟了片刻,见左右已经无人,便开口道:“很快,儿就要整饬兵部,特意与爹说一声。”

    严恪松愣了一下,终于轮到兵部了啊,手有些不知所措。

    “爹觉得兵部很好呀,无要整饬之处。”

    突然听到儿子这般说,他心中总是有些发毛,成锦一旦动手,就是大事,不知他又暗自谋划了多久,心中总觉得有些不安。

    严成锦暗自摇头,老爹果然是属于路人命格,还有待提高。

    “此事颇为很重要,爹随我去值房一趟。”

第928章 进宫

    走到都察院值房,

    “爹为何不坐?”严成锦看向老爹的双脚,似乎颤抖得有些厉害。

    严恪松本来是不害怕的。

    可是严成锦把衙役遣散,关上值房的门,又把窗户放下,气氛顿时就紧张起来。

    “你不会想把爹送进去吧?”

    严成锦见他一脸凝重,就知道老爹以为他要写弹章,看来不说出来,老爹不会安心。

    “儿想整饬兵部,增海上总制。”

    大明的水师,本来有总督,但在天顺年间被裁撤了。

    至今,在江南之地没有两广的总督。

    历来,兵部的重心在河套,设立三边总制,轻视海上水师,但今后,朝廷的海上活动会愈发频繁,需像三边那般,设立总制。

    “原来是此事,你记得朝中的惯例吧?只有总督。”

    严恪松走到茶桌旁坐下,呷了几口茶水,定定心神。

    沿海的卫所散乱,不似九边,有清晰的编制,一个守将能调动数十个卫所,如臂指使。

    “所以,儿要增加总制,爹上疏向新皇请乞。”

    这是兵部的事。

    让出一份功勋,也方便今后老爹入阁。

    “若是寻常的事,爹还能向新皇上疏,你要新增总制的官职,只怕爹上疏后,也会遭文官抵制。”

    九边要抵御外患,又远在边陲,控兵多无妨。

    沿海要设总制,掌控兵力多少,三十万还是五十万?

    而且,江南是繁华之地,一人握着这么大的兵权,不怕造反吗?

    “爹所言有理,只是儿已想到,只管上疏即可。”

    “……”严恪松。

    在值房中一直踱来踱去,才在旁边的书案旁坐下。

    “爹试试,成锦啊,你若是变制累了,不妨换个爱好,比如多娶几房小妾?”严恪松尝试转移儿子的爱好。

    “儿不累,多娶几房小妾才累呢。”

    严成锦又在值房中,与老爹反复推演一二,严恪松从都察院出来,已经快要接近午时。

    …………

    文华殿。

    “小严大人就是这般跟老严大人说的。”叶准朝太上皇弘治躬身。

    太上皇弘治眯着眼睛,本想打听严成锦的那个身似长龙的事,没想到,却打听来了这事。

    “朝廷设总督,是何时?”

    “景泰年间,于谦任兵部尚书,彼时岭南用兵,于谦请旨设立两广总督,还有马昂,在英宗时任兵部尚书,前往两广之地赴任总督。”

    总督和总制不同。

    如三边总制掌控的兵力,足有四五十万兵马,两广总督通常在十余万,没有设总制的先例。

    “严卿家为何如何注重水师?”太上皇弘治自顾自地的道。

    “爷,要不要派人去问问?”

    萧敬小声的试探一句。

    太上皇弘治摇摇头,他退至后宫不理朝政,此时也不会再站出来,除非……

    大明要亡朝。

    ………

    东暖阁,

    朱厚照忽然勤政,让内阁和六部大臣抱着疏奏来见,不限时辰。

    李东阳几人欣喜若狂,各自抱着一摞疏奏来,排队等候禀报,唯独严成锦手上空空,宛如是来凑数的。

    “诸位师傅,就先从兵部严师傅开始吧。”

    排在最前面的李东阳面色僵硬,好像哪里不对劲。

    严恪松不安道:“海上的船舰数量,愈发庞大,东南沿海卫所,一盘散沙,臣请乞增水师总制、总兵和总督,变制与三边同。”

    这番话说得猝不及防,诸公面色愕然。

    抬眸看去,却见朱厚照面色如常,再傻也知道新皇早已知道,命他们来议政,不过是由头。

    李东阳仔细琢磨,“东南沿海的卫所,变制不过几千人,设这么多官职做什么?”

    诸公的目光落在严恪松身上。

    东南沿海的卫所,主要是为了对付倭寇,倭寇通常只有几百人,故而,卫所的官兵也通常是几百人。

    严恪松沉吟片刻,将刚才严成锦教他的话,说了出。

    “北方瓦剌和鞑靼,已尽归大明,当将九边的大军,迁移东南沿海。”

    九边的士卒,足足有上百万人。

    可如今鞑靼和瓦剌的王朝被瓦解,虏人分到了草原,建立律法,家家户户以牧羊为生。

    已经没有百万军队戍守的必要。

    “严大人所言有理,有京师三十万大军在京城,反倒是东南沿海,约来越多商船和海盗出没,需大军稳定局势。”

    一旦安定,江南自然而言就会发展。

    谢迁看向朱厚照,这是硬生生把边军,变成水师。

    刚要说话,却见谢丕道:“臣附议。”

    …………

    京城,长安街道。

    刘瑾和钱宁骑着马,驻足在街道的岔路口,左右张望,有些犹豫不决。

    “刘哥,这回咱们先见谁?”

    “咱也不知道,若王守仁在京城,还能向他请教。”

    刘瑾左右看看,迟迟不能下定决心。

    上一次,他就是先见了严成锦,以至于被派去黄金州,若是先见新皇,求得宠幸,说不定就不必出海了。

    半个时辰过去,一顶轿子从长安东街走来,轿帘微微撩起。

    “刘瑾!”

    刘瑾转头看见了高凤,脸上圆润了许多,似乎在京城过得不错,看戴的官帽,还没升掌印太监。

    “高公公去哪儿?”

    “奉命去朝天宫给张太后祈福,你要进公见新皇,别怪咱没提醒你,谷公公还在宫里。”高凤如他乡遇故知,有些亲切。

    谷大用还活着?

    刘瑾眸中光芒闪烁,忽然有了主意,看向旁边的钱宁,“去建昌伯府送信。”

    上次没毒死谷大用,这次见新皇,只怕不容易了。

    还是要先见严大人,在那之前,需带点礼物。

    一刻钟后,建昌伯府。

    “这真是哥给我的信?”张延龄有些狐疑,看向刘瑾,“交出全部宅邸和田地,换取黄金州的封地?”

    刘瑾道:“建昌伯看眼字迹,不就知道了吗?”

    “我不认得字迹,你等等,我要进宫问问阿姊,她认得。”

    刘瑾有些愣住了,这家伙一遇到银子,就变得精明起来。

    “建昌伯若不信,便将信还给奴婢。”

    “不成,若是哥说要卖,身为弟弟,定是要帮他卖的,你随我进宫,去见张太后。”张延龄钻进轿子。

    “……”钱宁看向刘瑾。

    刘瑾却面色如常,道:“走吧,进宫。”

第929章 这是真的,寡人作证

    坤宁宫,

    张太后知道两个兄弟横行不法,可要惩处他们,终究有些不忍:“许久不见你二人进宫,是偷跑去了黄金州!”

    张延龄抬头看向自家阿姊,期期艾艾:“我想问,字迹是不是哥的……”

    不是为了求证,他是不敢来坤宁宫的。

    张太后皱着眉头,她一介女流,哪里会辨认字迹,不过,以自家兄弟的性格,断然不会把宅邸和田亩上缴朝廷。

    故而,她能断定是假的。

    “是寿宁侯交给你的?”

    刘瑾躬着身体:“是,严大人有寿宁侯的契书,对比上头的字迹,便可知晓。”

    以严大人的谋略,想收走寿宁侯的田亩和宅邸,有一万种方法。

    钱宁却是吓傻,小声:“刘哥?”

    刘瑾看了他一眼,老神在在的模样,眼神似乎在说,你怕什么?

    ……

    东暖阁,

    严成锦正在和朱厚照商议,东南沿海的牧草一事,东南没有草场,难以蓄养战马。

    “边军变成水师,需造两千艘铁甲战舰。”

    朱厚照不断的眨眼睛,似乎可以通过眨眼睛,计算出严成锦说的数字。

    这时,小太监跑进来禀报:“严大人,太后请您去坤宁宫一趟。”

    “何事?”

    “刘瑾回来了。”

    片刻后,严成锦从小太监嘴里听出,寿宁侯献给朝廷田亩和宅邸,换黄金州的封地。

    一听就是假的,张鹤龄只会两个都要。

    刘瑾这狗太监胆子真肥!

    不过,整饬天下藩王勋贵,唯独漏了这两兄弟,碍于张太后,难以对张家兄弟出手。

    朱厚照眼前一亮,对于刘瑾是由衷的喜欢,对严成锦发出邀请:“去坤宁宫看看。”

    旁边的谷大用宛如仇人见面,眼底闪过一抹毒辣的光芒。

    他吩咐宫里的小太监,有刘瑾的消息,便通报,可没想到,刘瑾还是进宫了。

    片刻后,坤宁宫。

    严成锦和朱厚照走进大殿,看见刘瑾站在殿旁,建昌伯张延龄跪在地上。

    “儿臣见过母后。”

    “臣见过太后。”

    看见严成锦来了,刘瑾如蒙大赦,噗通一声就给朱厚照跪下。

    正在这时,张太后递过手中的书信,抬眸看向严成锦道:“严卿家,这是我那兄弟的字迹?哀家却是不信!”

    钱宁身体瑟瑟发抖,下巴几乎贴近胸口,双腿已经忍不住想跪下,他余光看向刘瑾。

    只见,刘瑾还沉浸在与新皇的喜悦中。

    严成锦略微沉思,沉吟许久,才道:“本官也不信,但契书在府中,不过,****让寿宁侯立下军令状,有字迹。”

    “对啊,有字迹!”张延龄一拍大腿,乐道。

    “太上皇在哪儿?”张太后问。

    “臣亲自去请吧。”严成锦道。

    出了坤宁宫,严成锦徐步朝文华殿走去,若不出宫,太上皇弘治都会在此处。

    “来找寡人要画?”

    太上皇弘治头也不抬,只在宣纸上涂涂画画,正是仕女图。

    嘴上说不要,身体却很老实啊。

    “坤宁宫有一太监,假冒寿宁侯的字迹,臣特来禀报太上皇。”严成锦躬身道。

    太上皇弘治的豪笔停住了,他抬眸看向严成锦,“治罪就是,来寻寡人做什么?”

    “臣只是觉得,太上皇要成就千古贤君的名声,还差一物。”

    严成锦考虑得很长远。

    对于太上皇弘治而言,最在乎的就是名声。

    太上皇弘治面色一滞,他自认为名声已经圆满,百姓人人称颂,哪里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倒是好奇起来。

    “你说说,寡人还差什么?”

    “寿宁侯和建昌伯侵占田地,不计其数,太上皇不惩治,将在史书上留下娇惯外戚的骂名,兴许,贤君之名也会有争议吧。”

    严成锦拱手低头,说出史料中已经发生的事。

    弘治皇帝贤明,在上一世的史学家口中,一直存在争议,理由是骄纵外戚,张家兄弟吞没不计其数的田地。

    萧敬小心翼翼的侧头,看见太上皇弘治拧着一张脸。

    登基至今,碍于张太后,太上皇一直对张家兄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若太上皇担忧张太后,可以这般说………”

    …………

    坤宁宫,

    刘瑾也有些慌了,去请太上皇怎么要这般久?

    朱厚照却拿着信仔细看了起来,“这不是寿宁侯的字迹啊,刘大伴,真是他给你的?”

    “是啊。”刘瑾想了想,还是面不改色。

    张太后眉头一沉,看向刘瑾旁边那个瑟瑟发抖的小太监。

    这时,太上皇弘治走进来,道:“给寡人看看。”

    大殿中安静了下来。

    太上皇弘治扫了一眼,看向张太后,道:“这是寿宁侯的字迹,黄金州遍地是金子,寿宁侯想要换到黄金州,也不奇怪。”

    是了!

    这不就是自家的兄弟吗?张太后眸中不疑有他,微微颔首点头。

    太上皇弘治继续:“留下一座宅邸,其余田庄之物,按寿宁侯所说,上交朝廷,再给寿宁侯换一块黄金州的封地。”

    张延龄亲眼看见黄金州的金子,自是相信,“哥真是要换黄金州的封地啊。”

    钱宁懵了。

    他抬头看了眼严成锦,又看了眼刘瑾,迅速低下头去,咱以后也要跟着严大人混。

    严成锦眸中微动。

    张延龄去西域时,已被剥夺了田庄和门铺,如今,只剩一座府邸。

    没有什么便宜可占了。

    刘瑾就喜滋滋的站在严成锦和朱厚照旁边,却许久不见严成锦出声,主动道:

    “爷,严大人曾许奴婢,若从黄金州归来,举荐奴婢为司礼监掌印大太监。”

    萧敬表情凝固在脸上。

    太上皇弘治微微挑眉,太监是皇帝的内官,岂能容文官举荐,这不是在皇帝身边安插亲信?

    大明建立朝至今,文官与太监勾结祸乱朝纲,并不少见。

    “严卿家,他所言是真的?”

    严成锦想了想,道:“是真的。”

    “你身为内阁首辅,怎么能向皇帝举荐太监,要是传到百官耳中,不是引来百官不满?”

    萧敬忽然松了一口气。

    张太后也挑眉看向严成锦,朱厚照想说什么,却看见严成锦抬头。

    严成锦仔细想了想,浑不在意:“举贤不避亲,刘瑾是个人才,从东征岛国,至北抗鞑靼,到西开唐宋,南下西洋,立下许多汗马功劳,是新皇的怀恩太监。

    朝廷却一直未给其封赏,臣心中有愧……”

    说起怀恩太监,太上皇弘治眸中忽然浮现一抹水雾,能稳固江山,是得益于怀恩太监的恩情。

    这时候,自己再不会来事,那就是脑子被驴踢了啊。

    刘瑾连忙掏了掏怀里,“太上皇,这是黄金州的舆图,还有航海图。”

第930章 真是公平公正啊

    萧敬哭丧着脸,声音有些颤抖:“奴婢愿交出司礼监大印。”

    掌印太监,是辅佐皇帝的内官,不可能一直留在他手上。

    可他也不想交给刘瑾,要交也是要交给自己子孙:

    “高凤带朝廷寻到黄金州,奴婢以为,他当任掌印太监……”

    说到高风,严成锦忽然来了兴致,这个太监鸡贼得很,用得好办事也利索,属于太监中的王琼,比一般的太监好用。

    “萧公公所言有理,臣以为,当封高凤为神宫监掌印太监。”

    太上皇弘治拿着黄金州的舆图,端详许久,不悦的看向旁边的萧敬:“交出司礼监打印,至于由谁掌印,新皇自行决断。”

    厚照长大了,要学会自己选合适的宦官。

    萧敬有些尴尬,这种事自然不该多嘴,情急之下,竟忘了宫中的规矩。

    回到东暖阁。

    朱厚照见了刘瑾有些欣喜,“黄金州可有特殊的坐骑?”

    连马都没有,哪来的坐骑?

    刘瑾摇了摇头,眼巴巴的盯着朱厚照,陪笑道:“爷,奴婢的掌印太监?”

    谷大用差点没哭出来,一脸急切的模样。

    “臣以为,该给刘公公。”

    严成锦是讲诚信的人,答应了刘瑾,自然就会给他办到,谷大用虽是服服帖帖,但脑子没有刘瑾灵光。

    给了他,迟早也会被刘瑾害死,这是为了他好。

    而且,若内官中有刘瑾当政,变制也就轻松许多了啊。

    朱厚照想了想,道:“刘伴伴听旨,今后你便是司礼监掌印太监。”

    刘瑾咧嘴一笑,连忙躬着腿跪在地上,咱的梦想实现了啊。

    “奴婢谢爷恩典,那东厂的厂公之位?”

    他是有梦想的太监。

    宫中三大太监,司礼监掌印大太监、东厂厂公、御马监秉笔太监。

    如今,他只执掌了一个。

    新皇一日不准,东厂厂公一日是萧敬。

    朱厚照摸了摸下巴,父皇刚才未提,就是想把东厂留在手中,以便监国。

    “下次立功,朕再赏你。”

    谷大用瞪着刘瑾,真是气死咱了啊。

    ………

    内阁,值房。

    李东阳批阅朝中疏奏,哪里管得上内官的事。

    “朝廷要迁移九边的兵马,去东南,牧草和钱粮,如何解决?”谢迁捋着胡须,一副沉眉苦思的样子。

    九边能屯田,自给自足。

    江南是民田和官田,哪里有闲置的土地,今后全靠朝廷养活。

    王琼深以为然的道:“愚弟算了算,若去东南沿海,每年的军饷需五百多万两,还不计铁甲战舰。”

    士卒的军饷从六分纹银一日,涨到了九分纹银。

    就是地主家,也养不起啊。

    这时,文官禀报刘瑾入京,诸公才知道去黄金州的大船回来了。

    顿时激动起来。

    “有多少金银?”

    “下官也不知,但刘瑾升为司礼监的掌印太监,应当不少。”

    功劳太小,岂会升掌印太监……王琼眼睛放光,笑道:“本官这就派人去东暖阁问问,再安排户部,去良乡码头清算。”

    皇帝敕封谁为掌印大太监,李东阳自不在意。

    但却想着黄金州的钱银,失去北方的屯田,士卒全凭海外运回的钱粮发放军饷。

    “几船钱银,只怕也不能解东暖军饷之急,工部的大船何事能成?”

    张升略有所思。

    翌日,大清早。

    百官朝见新皇,众人礼毕后,朱厚照才兴高采烈的开口:“工部的一千艘大船,何时可督造完成?”

    如今,黄金州的船队第二次回京了。

    还带回航海图和黄金州的舆图,只等朝廷派大军,前往黄金州开矿。

    大殿中的目光汇聚在一个人身上。

    颇有责怪之意。

    刘景站出来一步,心中却是骂骂咧咧,“臣也着急,但眼下只有八百艘。”

    八百艘都是大船,还需阴干的楠木,作为木料。

    力役日夜赶工,三五日,也不见得能造出一艘来,八百艘也是耗费了近乎两年的时间。

    “奴婢奉张大人之令,向朝廷请乞一千五百艘。”刘瑾开口。

    “一千……一千五百艘?”

    刘景跳起来,脸转向旁边的刘瑾,一脸认真。

    “要将三万屯田营和五百工程师带到黄金州,建造炼炉,开掘银矿,开垦屯田,奴婢也不知道要多少人。”刘瑾道。

    在黄金州炼制成银子,再送回京城,定比运输矿石便宜,张敷华此举有理,只是,朝廷难以一口气再拿出八百多艘船。

    不过,在严成锦看来是有船的。

    “臣有一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朱厚照一脸狐疑,又看向严成锦:“老高,你想向朝鲜、琉球和岛国藩国,借大船?”

    “不错,一国至少有五十艘大船,一支海盗船至少有二十艘,臣虽没算过,却知道,不比弘治年间少。”严成锦道。

    海禁开了十余年,不知海上有多少船只。

    若能为朝廷所用,至少能凑出两百艘船。

    刘景闻言眼前一亮,露出恍然之色,顿时觉得有几分道理:“臣附议!”

    如此一来,也无需再兴力役。

    ……

    良乡,理学院。

    刘瑾赔着笑脸:“爷,严大人,奴婢真不想出海了。”

    如今是六月,错过了季风和洋流,船速会大大受到影响。

    朱厚照一巴掌拍了过去,又踹了一脚:“狗一样的东西,升了官就想呆在宫里享福,我还能亏待了你不成?”

    刘瑾哭丧着脸,他真不想去黄金州那鬼地方了,再折腾一番,一辈子就过去了啊。

    张贤看着朝廷的旨意,眉头微微挑起。

    “严大人,要征调一千工程师,只怕是有些难,他们未必愿意出海。”

    科举增加理科后,许多工程师想考取功名。

    而且,良乡工坊也需工程师驻守,总数一千八百余人,要抽调一千……

    严成锦颔首:“先传新皇的旨意。”

    一个时辰后,良乡衙门和理学院的墙上张贴公告,工程师们凑过来,愿意报名的寥寥无几。

    朱厚照转念一想,“朕有一个法子,公平公正,藩王封地可以抓阄,为何去黄金州不能?”

    严成锦忽然想到上一世,某国服兵役。

    真是残酷啊。

    但,朱厚照哪里是有良心的人?

    “好主意,臣也想不到,还有这样公平的办法。”

    朱厚照高兴得手舞足蹈,“朕也是从你的办法中,受到了启发。”

    张贤命人将良乡的工程师,集中于理学院的广庭,上千人看着台上。

    没想到,第一个工程师就抓中了,直接昏厥了过去。

    第二个和第三也是如此。

    “老高,你放的阄不会只有一种吧?”

    “新皇不要说这般大声,昏过去的人会被气死的。”

第931章 觐见

    从良乡打道回府。

    轿子上,严成锦正要睡一会儿,听到轿子被敲了几声,还以为到了府门。

    撩开轿帘,却看见还在良乡的官道上。

    刚要扣何能的工钱,却听何能凑上来,笑嘻嘻道:“少爷,程大人回京了。”

    严成锦有些怔住了。

    王越虽然已老,但还能任几年良乡理学院的院长。

    他在书信中说的是,程先生可回京,可是如今朝中,也无空闲的官职。

    回到府中,程敏政等在正堂。

    还是同以往那般,院中一片青翠的瓜果,鸡鸭关在不同的竹笼中,三两婢女在院中除草。

    “也不邀老夫去新府。”

    程敏政有些幽怨,抬头望着高堂上,当年来严府时,做人小心经可不是这一首。

    严成锦向正堂中那道身影投来狐疑的目光:“程公?”

    程敏政回过头看见严成锦,顿时露出笑意:“贤侄还是这般见外啊,不知为何召老夫回京?”

    “王越已老,本官想让程公,任良乡理学院院长。”

    贤侄又开始忽悠他了,去朝鲜时,可不是这般说的。

    程敏政端起茶盏,嘴唇沾了沾茶水,顿时有了主意:

    “贤侄啊,你答应帮老夫恢复官身?”

    使臣的身份,在朝鲜尚且还好用,可回到了大明,与庶民也无区别。

    “实不满程大人,朝中已无空缺的官位。”

    “贤侄,这……”

    ……

    乾清宫后的暖阁。

    有九间,每间房都是两层。

    上层安放三张床,新皇每晚睡哪张床,临时决定,这样即便是有人行刺,也很难找到皇帝本人。

    属于保护皇帝的安全机制。

    一大清早,刘瑾伺候朱厚照穿常服:“爷,程大人回来了,诸公在东暖阁等您。”

    “找我何事?”

    若是琐事,朱厚照打算溜出宫去转一圈,有重要朝事,老高和李师傅自会解决。

    “户部已经调拨钱粮,可派大船出海。”

    一千艘大船分为两批,调拨钱粮和兵备更快,先送工程师去搭建炉灶,建筑房屋。

    不用半年,能在黄金州建起一座小城。

    站在旁边的谷大用噗通一声,跪伏在地上:“奴婢请旨,去黄金州督军。”

    镀一层金回京,就能升御马监秉笔太监了。

    朱厚照置若罔闻,走进大殿中,明知故问:“诸位师傅,大清早找朕何事?”

    程敏政干咳几声,才躬身作揖,开口:“臣程敏政,见过新皇!”

    气色还不错,端正的正脸,鬓上有些许白发,还穿着离开京城的绯袍,与在朝中时,并无多少不同。

    朱厚照喜滋滋道:“程师傅回京,怎么不来见朕,你还挂着礼部右侍郎的官职?

    “……正是。”

    李东阳看向朱厚照,躬身道:“户部已筹备钱粮,恳请新皇命此行的督官,择日出海。”

    严成锦能明白李东阳的心情。

    九边大军已经南迁,在东南建立卫所,屯田可以支撑,很快就会拖垮国库。

    去黄金州短则一年,长则三五年,丝毫不敢拖延。

    诸公齐齐看向朱厚照。

    总之,如今尽快派人去黄金州掘矿和屯田,才是大事。

    “程师傅,你领水师前往黄金州,如何?”朱厚照看见了程敏政,也懒得再琢磨其他人。

    “臣举荐宋景。”严成锦道。

    黄金州的基建,无异于从零开始。

    若派去的工程师遇到难题无法讨教,便会拖延工期,不如直接派宋景指挥大局,加速建造。

    程敏政暗自松了一口气。

    “晋城大君同意向百姓发堪合,不日就会抵达天津卫。”

    李东阳沉吟片刻,只觉得力役要得少了。

    暹罗和琉球,还没传回消息,不知能征召多少人。

    朱厚照却是眼前一亮。

    “传朕旨意,命宋景率水师出海,至于程师傅,就任詹事府詹士吧。”

    宋景去了黄金州,詹事府詹士一职就空了出来。

    老夫在外建功立业十余年,回来官职还是詹士,不如在朝中当官呢。

    程敏政暗自嘟哝几句,躬身接旨。

    ……

    晃眼就是一月过去,京城渐渐有了凉意,这一日,良乡港口停着几艘大船,宋景率工程师准备南下,自松江府出海。

    “严大人,不知此行可有要事嘱咐?”

    严成锦从怀中抽出一份图纸,“去了黄金州,也不要忘记琢磨此图。”

    宋景对此已经习以为常,作揖后,登上大船。

    谷大用哭哭唧唧,站在严成锦身边:“严大人,你就没有纸条要交给咱吗?”

    “……没有。”严成锦。

    要派个命硬的太监去,谷大用虽不似刘瑾这般灵活,可优点是忠诚度高,也没多大的胆子。

    叶准走过来禀报,朱厚照要召他回宫。

    ……

    东暖阁,

    朱厚照有些心猿意马,一端想去良乡转转,一端又要批阅今日的疏奏。

    他是讲诚信的人,自己答应了三个时辰,含着泪也要批完。

    “打听清楚了吗?”

    “回爷的话,谷伴伴离开京城了,新入宫的使臣不是唐宋,是来自弗朗机神圣罗马帝国的人。”

    刘瑾把奉命打听到的两件事,赔着笑脸禀报。

    王守仁在攻打神圣罗马,此事他刚知晓,使臣这时候入京,想必是有事相求。

    “说是要明日进宫面圣?”

    不多时,严成锦从良乡回到宫中,快要下值了,若朱厚照无事,他就打道回府。

    神圣罗马不屑向大明派使臣。

    此时,却派使臣来大明,倒是让严成锦颇感意外,两人商议之下,决定见一见。

    ………

    翌日,早朝。

    严恪松禀报完水师出海后,鸿胪寺卿洪远站出来一步:“神圣罗马帝国使臣求见,请乞向大明朝贡。”

    李东阳诧异的看了过去,弗朗机国只在洪武年间,向明廷朝贡。

    此后海禁,几乎断绝往来。

    在大臣们的低语中,弗朗机使臣卢多维迈入大殿,朝朱厚照微微躬身:

    “尊敬的大明皇帝,我代马克西米利安大帝,向您见礼。”

    朱厚照眨了眨眼睛,疑惑的看向旁边的刘瑾。

    刘瑾凑上来小声:“爷,叫马克西米利安,神圣罗马帝国的。”

    朱厚照坐正身体,笑容中带着一抹恍然大悟之色,笑眯眯道:

    “见了朕,为何不跪?”

    “弗朗机的礼节如此,大明皇帝见谅。”卢多维操着一口生涩的汉话,神色略微紧张。

    朱厚照:“你在神圣罗马帝国的官职高不高?”

    卢多维:“我是大公爵。”

    诸公一片茫然。

    朱厚照也有些懵了,又转头看向刘瑾,刘瑾用手挡住嘴巴,凑到朱厚照耳边传话:“就是国公。”

    朱厚照眼前一亮,再看向严成锦时,面上多了一分喜色:老高,这人官职高,拖去砍了?

    严成锦假装没看见,反问:“不知卢多维公爵来大明,所为何事?”

第932章 你真是全才啊

    李东阳的目光也落在卢多维上。

    弗朗机下令,不许百姓采办丝绸,如今,又跑来向大明进贡,有些耐人寻味。

    卢多维想起正事,朝朱厚照躬身:“我来大明,是想向大明朝贡,以换取大明的火器和匠人,恳请大明皇帝准许。”

    谢迁诧异:“为何?”

    卢多维抬头:“唐宋大军已经攻进神圣罗马帝国,我听说,他们是从大明获得的火器和匠人,那些匠人名为工程师,锻造的器械匪夷所思……”

    神圣罗马帝国是西方最强盛的王国。

    而且,在马克西米利安的统治下,达到达到前所未有的鼎盛,称为日不落。

    可唐宋大军率多国联军,凭借强大的火器和匪夷所思的匠人,竟攻入了神圣罗马的港口。

    卢维克沉声:“我听说,大明有唇亡齿寒的道理,唐宋攻占神罗,下一个就是大明。”

    大臣们疯狂交换眼神,有些慌乱。

    想不到,唐宋竟像当年的成吉思汗,一路征战,打到了弗朗机人的疆域,让他们如何能安。

    “若唐宋势力大,大明岌岌可危!”

    “不如借弗朗机人,除掉唐宋!”

    百官惊觉被骗了,唐宋用香料交换大明的铁器,原来是野心勃勃啊!

    神奇的匠人,说的应该是工程师。

    李东阳微微低着头,露出少许沉思之色,虽然没看过密信,从使臣的只言片语中能猜到,王守仁联合了弗朗机诸多小国。

    朱厚照看了眼卢多维,喜形于色:“打到弗朗机哪里?攻占你们的王城了吗?”

    “……”卢多维。

    犹豫片刻,还是将唐宋大军攻占萨尔斯堡的消息说出来。

    百官一脸茫然,可朱厚照却记得很清楚,萨尔斯堡在与奥斯曼交界不远,距离神圣罗马的王城很远。

    呆子真是慢啊!等下了朝,朕就写一封密信催催他。

    严恪松愕然,身为兵部尚书,极为关心与大明的西南交界:

    “臣以为,可令边军南下驻守安南。”

    “……”严成锦。

    朱厚照仿佛置若罔闻,摆了摆手,乐道:“退朝,朕还有事。”

    “我们可以给大明很多白银!”卢多维有些不死心的抬头。

    “廷杖三十,再丢出宫去。”

    朱厚照站起身来,那些银子本来就是朕的,你当朕是傻子不成?

    吏部左侍郎王华目光闪烁,看向严成锦,接连轻叹几口气。

    ……

    文华殿,

    这里的藏书之多,器具之精,堪称天下之最。

    太上皇弘治最喜欢坐在这里的藤椅读书,许多典籍读过多次,再翻也如同第一次阅读,饶有趣味。

    萧敬向太上皇弘治禀报:“爷,弗朗机的使臣来京城了,想求我朝的火器和匠人,愿向大明朝贡。”

    太上皇弘治坐直身子,转头道:“厚照答应了?”

    “廷杖三十,丢出宫了。”

    太上皇弘治命萧敬拿来舆图,王守仁竟已经攻占萨尔斯堡,离班师回朝不远了啊。

    这时,小太监来禀报,吏部左侍郎王华求见。

    “臣有一事,以为不当瞒着太上皇。”

    走进大殿中,二话不说就跪伏在地上,王华身为帝师,本不必行如此大礼。

    等萧敬退出大殿,太上皇弘治才问:“王师傅可是要说,王守仁在唐宋领兵一事?”

    王华有些不可置信:“太上皇已知晓?”

    宫里的事,当然瞒不过锦衣卫,可太上皇知道为何不令守仁回京,难道……

    真正的背后之人,不是严成锦。

    王华有些懵了。

    自从定国公回京后,他惴惴不安想要辞官,带一家老小回江南避祸,可纠结之下,还是进宫禀报太上皇。

    ………

    良乡,理学院。

    程敏政正卧在竹椅上,闭起眼睛,任由朝鲜带回来的小妾,揉捏肩膀。

    管家慌张的走进来,在他耳边道:“老爷,番人五百两招纳工程师,要带去弗朗机国。”

    程敏政猛地睁开眼睛。

    朝廷调拨一千工程师去黄金州,因此,良乡扩招八百工程师,补上缺额。

    “有人去吗?”

    “……有三十多个门生想去弗朗机国看看。”

    此时,良乡理学院门前。

    卢多维躺在抬椅上,命扈从打开黑箱子,一排排白银在阳光下光彩夺目。

    这些本是进贡给大明的银两,但大明不收。

    “当良乡工程师,每月只有五两银子,跟我去弗朗机国,不仅能领五百两,还可以敕封爵位。”

    瞧这些匠人还不信,他又继续蛊惑:“发银子!”

    不远处,朱厚照疑惑道:“老高,真放他回去?”

    严成锦知道,五百两足以让许多人动容,朝廷哪里能制止所有人:“新皇可知道,何谓民心?”

    朱厚照自然知道,自幼在宫中读治国的典籍。

    “我就算再得民心,也比不过五百两银子啊,他给的实在太多了。”

    “……”严成锦。

    此时,他有种被朱厚照脑回路拐跑的感觉,正想着怎么把他拽回来,沉吟片刻,才开口道:

    “民心不可让天下所有人归顺,所以,需要律法来补全。”

    将某些列为朝廷机密,泄露就是叛国。

    此举,或许可以阻止大明兴盛的技术向外流传,保百年繁华,但百年之后,他就不知道了。

    “你想整饬律法?”

    朱厚照即可会意,此前,朝廷无工程师,自然也无人在意这类管制工艺和匠人的律法。

    眼下,卢多维愿出五百两的高价。

    令他看见今后工程师的价钱。

    “不错,臣想大修律法,将大明工艺传播至中土之外者,视同谋逆,诛连十族。”

    朱厚照乐了:“我也是这般想的,这使臣要如何处置,我总不能放过他吧?”

    刘瑾道:“爷,奴婢想到一种好玩的刑法,叫立枷,要不要用这个弗朗机人试试。”

    刘瑾这狗东西,真是全才啊!

    他刚想整饬律法,这厮就想到了刑罚,明律上的刑罚,实在太单一了些,不是鞭笞、杖责就是流放多少里。

    过了半日,良乡衙役将卢多维抓入牢狱中,择日问斩,三十多名工程师也被抓捕入狱,等候都察院审问。

    ……

    内阁,值房。

    刑部尚书刘宇拿着疏奏走进来,面上惴惴不安。

    “本该联合弗朗机,对付唐宋,新皇却要下旨斩使臣。”

    谢迁喟叹道:“真是看不懂新皇。”

    李东阳低着头,看了会儿疏奏,见值房中的大臣皆看过来,不由开口:

    “理科可改变天下,自不能传出中土,斩弗朗机使臣也是为此法立威,刘大人照办吧。”

    都察院,值房。

    严成锦在写“朝廷安全法”的律令。

    一旁的刘瑾已经写下了三十多种刑法和刑具,供他参考。

    “大人召下官?”

    张璁有些激动的抬头,越发感觉到严大人想重用他。

第933章 盛世太平之子承父业 (终章)

    严成锦有重用张璁的打算。

    只要一直变制,士绅和百官就生不出抵抗的心思,如温水煮青蛙,变着变着就不会反抗了。

    但他长期集权,必会生出对立团体,想举荐方学为都御史,解开手中的部分权力。

    可如此一来,都察院中就无人了。

    “你将律法修补齐全,本官明日为你请功。”

    张璁有些激动的接过。

    修补律法和大典是大功,弘治年间,李公三人修弘治大典,封无可封,赐给了蟒袍。

    “下官定不辱命!”

    来到东暖阁,朱厚照正在看京官考察,六年一次,又称为内察,五品以上的官员,由吏部考察,三品以上的官员,由皇帝考察。

    “明日,臣想举荐张璁,升右佥都御史,望新皇准许?”

    朱厚照眨了眨眼睛,却没有马上答应下来。

    “你想做什么?”

    张璁为官两年,就从六品升为五品,如今,又要升为四品,百官还不骂死朕?

    老高这狗东西,只顾安插自己的亲信,也不管朕的名声。

    想到这里,朱厚照有些生气起来。

    “臣为大学士已一年,还剩四年,当安排好身后之事。”

    谁知道四年后,能不能连任。

    且,功劳安在自己身上也无用,不如趁修补明律,助张璁升官。

    最重要的是,不知太上皇弘治怎么想,鸟尽弓藏,没准王守仁打完唐宋,自己就要提桶跑路了,不得不防。

    “老高,你想跑去唐宋?”

    朱厚照放下豪笔,眼睛笑眯眯的盯着他,这狗官总是藏着话不说,以至于,他也不能完全猜透严成锦的心思。

    “新皇多虑,臣要跑也会带上新皇的。”

    “……”朱厚照。

    刘瑾眼巴巴的看向严成锦,有些委屈的笑道:“咱写刑罚也很伤脑袋,您给张大人请乞,那咱……”

    朱厚照一巴掌拍在刘瑾的脑袋上,“朕说你怎么消失了两日,原来是偷偷跑去都察院了。”

    刘瑾笑嘻嘻的道:“封不封赏不重要,奴婢就是想帮严大人的忙。”

    严成锦忽然有个想法,抬头看向朱厚照:“臣以为,刘伴伴这样的人才,当执掌东厂了。”

    ……

    从东暖阁出来,又被太上皇弘治召去文华殿,必是为了他改革律法。

    律法,关乎一朝兴亡。

    历代皇帝总结出秦朝灭亡的原因之一,就是秦法苛刻,不知道太上皇对整饬律法的态度如何?

    严成锦走进文华殿,只见太上皇弘治脸色阴沉,许久不开口,手中翻阅一本册子。

    “寡人听闻,你要修补律法?”

    “旧律松弛,且有许多不足之处,臣才补上新律。”

    “可泄露良乡的工艺,就要诛人九族,可否太严苛了些?”太上皇弘治微微皱起眉头,他登基时,也修补过明律。

    但没这般严苛。

    “不同的形势,决断不同,臣以为当与时俱进。”

    太上皇弘治又是长时间的沉默,将册本慢慢放下,都察院职责是监刑,改律法也没什么好说的。

    “走吧,等寡人请你用膳不成?”

    “臣想替刘瑾请乞,执掌东厂。”

    萧敬愣住了,太上皇弘治深深的看了严成锦一眼,道:“为何?”

    “东厂,是皇帝的耳目,新皇掌控更多的消息,才能做出决断,而如今,这双耳目在太上皇手中。

    都察院虽也是皇帝的耳目,可臣四年后,恐会致仕,彼时,不知都察院会如何,终究不如东厂好用。”

    严成锦不急不缓。

    听到四年后,此子兴许会致仕,太上皇弘治神色微微一怔,想了许久。

    “准乞。”

    等严成锦走出大殿,萧敬才苦着一张脸:“爷,这?”

    太上皇弘治却淡淡道:

    “此子怕王守仁归来后,寡人兔死狗烹,才请寡人交出东厂,寡人岂是那等薄情无义之人?真是个胆小如鼠的家伙!”

    ……

    次日,奉天殿。

    张璁跪伏在中央,手里捧着一摞册子,“臣奉命修补的大明律法,已成。”

    朱厚照乐道:“张璁修律有功,敕封右佥都御史。”

    严成锦有些懵了:臣还没请乞,你怎么就先说出来了,事先不是这般说的啊。

    “新皇,这?”

    刑部尚书刘景听到此话,心中极不舒服。

    “朕心意已定,诸公再争论此事,今日就只剩两个时辰了。”

    诸公:“……”

    ……

    唐宋,阿格拉。

    “恩师来信,命我回京。”严嵩道。

    等唐宋灭了神罗,统一西方疆域,就无再此镇守的必要,可奇怪的是,恩师却未让他灭亡唐宋再回京,兴许,是出于变制考虑。

    “那我等?”

    张百龄转头看着了过来,大明兴盛,他们自然想回江南。

    “若不为官,朝廷不会追究,诸位也可以随我回大明,只是需换个身份。”

    刘养正和张百龄迟疑了。

    随宁王起事,自是想有一番作为,在唐宋高官厚禄,怎愿回大明当庶民。

    “唐宋何时瓦解?”

    众人知道,一旦王守仁攻破神罗,唐宋王朝再无存在的必要。

    严嵩沉吟片刻,才开口:

    “以那位大人的性子,若三年无恙,天下太平,应当会将唐宋,归于大明。”

    ……

    八月下旬,

    严成锦想好好歇几日,见严方来缩头缩脑向屋里张望,何能把他抱在座椅上,随后,关上房门。

    “爹,您找我?”

    严成锦看向书房窗外,四周寂静无人,何能已退至很远树下的石阶上,守着院门。

    新院的书房,本是一处封闭的花圃,后被严成锦改为人工湖,不经允许,下人不得靠近。

    “爹,要与你说一件重要的事。”

    严方来昂头看向严成锦,背负着手,走到门外看了几眼:

    “没有人,爹说吧。”

    “……”严成锦。

    想了想,严成锦一脸郑重的看向严方来:“爹与你,不是这方天地的人。”

    “那我们是哪里人?”

    严方来认真的问,却没有质疑严成锦的话。

    “若真要追究,我与你应当是五百年后的人,那时爹的名号,就叫老高,不过,此事再论也无用。

    今日起,爹便将毕生所知道的告诉你,你要留在府中,不可再入宫了。”

    严成锦估摸着,穷尽他一生,也不过是三级盛世。

    其后的两级,只怕要交由严方来来完成。

    火车、蒸汽船、相机……教到二十岁,应当能教完吧?

    ……

    翌日,东暖阁。

    朱厚照无精打采,左右手批阅疏奏,旁边的刘瑾抱着沙漏。

    今日,还有一个时辰。

    方学走进来,微微躬身见礼。

    “何事?”朱厚照头也不抬。

    “如今河清海晏,千里同风,朝中无重要政事,严大人想请乞休息一段时日,下江南游历一番。”

    方学微微作揖,把严成锦嘱咐的意思,说了出来。

    “准了,老高想休沐多久?”

    “三年。”

    刘瑾怔住了,眨眼间,沙漏就掉到地上。

    朱厚照站起身来,直勾勾的看向方学:“老高是去江南游玩,不是跑路?”

    如今天下盛世已成,总觉得,这狗官要逃了啊。

    “臣也不知。”方学微微摇头。

    刘瑾陪着笑脸,赶紧道:“兵部严大人和李大人还在宫里,严大人应当不会跑,新皇放心……”

    朱厚照又坐下来,“你派人去看看。”

    约莫半个时辰,锦衣卫大步走进正殿:

    “新皇,严府没人了……”

    ………

    京城,东区。

    既是休息一段时日,严成锦自然不想被百官打扰。

    从西区搬来东区,这座院落看起来有些破旧,但只是门面。

    新院,是三四座院落打通,在外头看不出来,宽广僻静。

    严成锦极喜欢这里。

    “少爷,外头有一人在爬我家院墙。”

    “……”严成锦。

    …………………

    至此,全书完结,感谢各位书友的一路支持,感谢惠顾,谢谢大家!

完本感言

    很多书友说能继续写下去,其实,每一本书都是这样,只要主角不死,就能无限的写下去,所以,只要你认真追过一本书,必然不舍。

    大概再写一两个月,作者号就LV5了。

    而且吃了一波免费推荐的流量,稿费比之前高。

    我也纠结过,是不是要写到5级再完结,毕竟就差一点,但还是决定完结,因为故事已经说完了,下本吧。

    历史文的后期大多是征战海外,可能是写的太多了,大部分读者对这部分内容都没有兴趣,我作为读者角色,其实也没有兴趣。(除非,这本书开局就在海外。)

    我写打仗剧情并不出彩。

    如果写海外征战的剧情,就是:不擅长的文笔+一个没有吸引力的剧情=???

    写文,是不断选择的过程,选择这个剧情,还是那个剧情,有些剧情是并列的,你选择了这个,意味着另一个要舍弃,而被你选中的,可能会出彩,也可能会崩,每天连载的关系,作者并没有太多时间去考虑。

    其实写书写到一百六十万字,是个瓶颈,到了这个字数后,就很难再保持期待感了,可能也是我自己的经验不足,导致后期的剧情不是往上走。

    在一百八十多万字的时候,就已经在考虑完结的事,毕竟是第一本超过五十万字的书,想看看两百万字后的世界,因为尝试过才有经验……

    上架前后那段时间发生了很多事,在群里跟书友说过,那段时间好几个开书的作者都完结了,受他们影响,其实上架时,作者就有想断的想法,但最终坚持了下来。

    也幸亏坚持下来,学到了一些技巧,不擅长写战争,其实很难写好历史文,凭借还算有点意思的人物,让大家读下去,在这里感谢大家的支持。

    接下来说说新书,很佩服写历史作者,不写不知道,大家都知道,历史要合乎当时的史实,所以要查很多资料,就像狠人的作者说,查半天资料,结果写到书上就一句话。

    意味着,每章甚至每三五段,就要查一次资料,所以很大程度限制了码字速度,一个小时也未必能得一千字,尤其是兼职。

    下一本书,大概率不会再开历史,至于新书我还没有想法,只感觉脑袋写空了,需要补补。

    写书的时候,一直不敢看其他的书,看过的东西,难免会形成印象留在脑海里,会被带入其他作者的节奏,书的调性就变了。(大家可能也注意到了,中后期的时候换了写书的调性,后来又换回来了)

    所以,多久开新书我也不知道,应该不会太快,但这个号还会再开新书。

    最后,感谢一路支持的书友,嘴上说弃书,身体却很诚实,从新书期到结局都在投票,感谢本书的盟主开门送快递的,谢谢大家!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9837/ 第一时间欣赏大明从慎重开始最新章节! 作者:一笑澄明所写的《大明从慎重开始》为转载作品,大明从慎重开始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大明从慎重开始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大明从慎重开始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大明从慎重开始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大明从慎重开始介绍:
明朝弘治十一年,一个慎重的灵魂悄悄穿越到了京城的西北角,但他并没有马上出去浪,而是在府上先呆上六个月…………PS:自己做的封皮,感觉还是没传达出轻松爽快的感觉,书友不要被书皮误导,其实这是一本轻松剧情的历史文大明从慎重开始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大明从慎重开始,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大明从慎重开始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