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明帝国的崛起TXT下载明帝国的崛起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明帝国的崛起全文阅读

作者:九悟     明帝国的崛起txt下载     明帝国的崛起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八十一章 局破

    十一月初十。清晨,白露为霜。

    张昭带着长随张泰平再次冒着寒风骑马前往京城中。

    张泰平终于忍不住,纵马跟在张昭身边,因口罩挡着风,嗡生嗡气的道:“少爷,你在皇城中学宫中礼仪,什么时候是个头啊?这风吹死人了。”

    张昭笑笑,“怎么,这就受不了?平安,做事要有点韧性啊。”他两个长随,都是挑选的机灵人。陈康年龄有十五岁,他自然是精心培养。而这小黑胖子还小,固然是记忆力出色,但谋略之类的事情,他要等其长大点再教。

    见张泰平情绪不高,笑道:“好了,不逗你了。今日你不用在东安门候着,在东城中打听下哪里有合适的小院,我们过两天般到城里来住。”

    张泰平顿时欢呼道:“太好了。少爷,你进东宫的事定下来了?”

    张昭就是一笑,并不回答。他昨日刚见完李东阳,困局已破。

    平安这小子真是个好苗子啊。记忆力出众,理解力又好。这培养出来科举,绝对能保证一个进士!他在科举路上走不远,教出一个翰林来,那也很有成就感。

    而且,将来可以倚重为助力。师生关系本来就是明代最为牢固的关系之一。

    在东宫里当差,只需应付一个被众人包围着的朱厚照,应该不忙。这段时间可以利用起来。

    …

    …

    张昭从东安门进皇城。张泰平兴冲冲的去找牙人看东城售卖的院落。

    再一次的遇到结束早朝的朝臣们,再顺着护城河抵达北花房中。走路都有些摇的王公公依旧准时的等在里面。

    张昭行一礼,“王公公,我们开始吧!”作为一个成年人,张昭能控制住自己的行为。他深知,在皇宫中需要谨慎。所以,他对这名老太监一直保持着恭敬、疏离。

    他不怠慢此人,一切都按流程来。但也绝不和此人亲近。天知道这是谁的人。他从未在此人面前说别的话。

    所以,小太监罗成想要收集张昭心怀怨怼的证据的企图只能落空。因为这具年轻的身体里面的灵魂不年轻啊!

    王公公坐在椅中,咧嘴一笑,嘴里无牙,道:“张舍人今日进来,器宇轩昂,一反常态。想必是进东宫的事有着落,这礼仪学不学都无所谓了。咱家年纪大了,正好休息休息。”

    张昭大感惊讶,他自己感觉他今天并没有什么不同。

    王公公眯着眼睛笑起来,“张舍人不必如此。咱家在宫中当一辈子差,干的就是察言观色的活儿。何况,你在我这儿学习都快半个月,这有何难?”

    高人啊!张昭收敛惊讶,拱手道:“王公公厉害!在下这些日子眼拙。”

    王公公笑笑,挑明道:“都是小技巧。张舍人跟着我在这里学习十几天的宫中礼仪,难道会是真的坐以待毙?今日不是要走了么?”

    张昭听出点话头来,“坐以待毙?”不是一个困境而已,需要用这么严重的形容词?

    王公公道:“是内官监太监徐智将你压在这里学礼仪。日后东宫问起来,这事就会闹开。我就是替罪羊,而你的名声会受到打击。而且,宫中之人将会看清你的根底。”

    张昭恍然明白,致谢道:“谢王公公提点。”

    王公公笑着摆摆手。

    …

    …

    文华殿中。

    太子朱厚照在文华殿中上课。今日又是翰林侍讲学士王华的课。

    在王华开讲《孟子》没一会儿后,朱厚照坐在案几前,看看忠厚老实的王华,心里盘算着是不是可以开始装头疼。

    王华讲解完这两句: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忽而感慨道:“殿下,十月份小王子诸部寇大同。臣听闻殿下点名要张昭参赞军务,然而兵者凶器也,圣人不得已而用之。殿下不要信此人的那套说辞。”

    朱厚照则是一愣。大同距离京师数百里。小王子诸部入寇的消息加急传到京中,他当时都气坏了。问张昭在何处。老刘他们说张昭还在办理到东宫来履职的手续,他问了两天就忘掉。不想这一耽搁,就是十几天都过去。而张昭还没来东宫。

    朱厚照敷衍道:“王先生说的是。本宫知道。”说着,拍拍头,叫道:“嗳哟,王先生,本宫的头似乎有点疼,本宫去后面找太医医治。王先生不必担心。”

    演技极其的浮夸,根本不合格。说着话,使个眼色,带着刘瑾、马永成等人小跑着溜出去。

    大殿中,看着太子飞快消失的背影,王华忍不住苦笑一声。得亏他上来就用孟子的话来引出战争这个话题。不然,还完成不了李阁老交代的“任务”。

    王华在这边哭笑,朱厚照往宫中走去,一边不满的道:“张昭呢?五军都督府还没给他办好告身,还是印绶监没给他办好腰牌?把他找来见我。”

    刘瑾、马永成、谷大用几个大太监低着头,快步跟着朱厚照,悄然的对视一眼。

    要是压张昭二十几天、一个月,这是闹起来可以追究责任。时间越久责任越大。但是十几天完全在正常流程范围内。徐智那老小子的招被破了。

    刚才王学士在殿中提起张昭,他们就大感不妙。现在,小爷果然记起来。

    刘瑾谄笑道:“小爷,司礼监那边安排张昭学习宫中礼仪。这些天想必应该学完了。老奴找个人去问问。”

    朱厚照道:“好。把他叫来见我。”

    …

    …

    张昭在北花房中等到东宫小太监带来的召见,和王公公告辞,走东华门进皇宫中去见太子。

    小太监引着张昭走过文华殿。越过太皇太后居住的清宁宫,到一处宫门前。数名太监正等候在此处。

    张昭前世里看过故宫的地图,大略的知道点。文华殿后面是文渊阁,就是内阁所在。而再往后就是东宫。明代叫慈庆宫,清代叫南三所。见小太监没带他进去,顿时微微有些惊讶。

    张昭不知道的是,慈庆宫此时还叫清宁宫,历来都是太后的住处。只是后来才改为太子的居所。至于太子在皇宫中住哪里,完全是帝、后说了算。只要是在东边这片就行。

    宫门前,数名太监看过来。其中为首的中年太监笑呵呵的道:“张书生,咱们又见面了。”

    说话的,赫然便是刘瑾。

第八十二章 初见太子(上)

    张昭第一次和刘瑾见面是在蒋家庄中。

    他当时无欲无求,又不想和太监们牵扯,表现的不卑不亢。同时,拒绝了刘瑾的“招揽”。刘瑾招揽他,实际上是为菜谱。他识趣的把菜谱给刘公公,这招揽自然作废。

    第二次见面是在青龙镇的客满楼酒楼中。他认出太子朱厚照的身份,但佯装不知道。当时,刘瑾还深深的看他一眼。

    现在,在这皇宫内的宫门处,这是第三次。

    张昭的历史水平再怎么网文级别,对刘瑾刘公公还是熟悉的!此刻,这位正德朝的头号大反派笑呵呵的来这么一句,张昭内心里却是警惕起来。

    很简单的道理,以刘公公的地位,需要对他一副老友见面的样子吗?

    张昭拱手见礼,客气的笑着道:“在下见过刘公公。当日在蒋家庄不知是刘公公当面,还望恕罪。”

    张昭话说的很客气。毕竟,他在东宫中当差,勋卫散骑舍人是武官系统,无定员,俸秩视八品。但是,认真算起来,刘瑾一样可以指挥得动他。

    刘瑾却只是看他一眼,再呵呵笑几声,颇有几分皮笑肉不笑的感觉,尖着嗓子道:“张书生本事大着呢,咱家哪敢怪罪你?走吧,小爷等着的。”

    张昭跟在刘瑾等人身后,往殿宇中走去。心中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MMP。

    他来东宫的目的很明确:获取朱厚照的信任,为将来做准备。但是,他不能将别人当傻子。

    李东阳、谢迁等大佬都明白,举例子都是拿明朝的宠臣们来举例。显然,就算他还有科举之心,大佬们都觉得他会走这条路线。

    而刘公公不愧是将来能“执政”的大佬,虽然他是反派,但水平还是很高,在他进宫的第一天就表现出“敌意”。

    他倒是想苟着发展,偷偷积蓄力量,但现在看来,工作环境很糟糕啊!他根本不用问,就知道刘瑾此时恐怕已经在东宫的太监们中取得主导权。

    因为,弘治十三年距离弘治皇帝归西也就剩四年多的时间而已。

    …

    …

    太子朱厚照住在坤宁宫东边的承乾宫中。以乾清宫为界线,后面的殿宇都是外臣绝迹的地方。张昭虽然是宫中禁卫,但肯定不能去承乾宫中见朱厚照。

    见面的地点在奉先殿前的一处小殿中。

    朱厚照此时年龄十岁出头,脸有些长,白白净净的小正太模样,穿着太子的常服蟒袍。正在殿中来回踱步,脸上带着一些沉吟之色。显然,他正在思考等会张昭来了他要问什么。

    谷大用等太监们随侍在一旁,另有跟着的皇宫禁卫在小殿门口把守着。

    “小爷,张昭带到。”听到刘瑾的声音,朱厚照侧过身,就见一个身材修长的青年被带来,正是当日在青龙镇中见到书生张昭,见张昭要跪拜行礼,抬手道:“张舍人,免礼。”

    他跟在弘治皇帝身边,耳濡目染。弘治皇帝和大学士议事时以先生相称,极为尊重辅臣。他这会自然是照着学。对有本事,且对他胃口的人,他当然很尊重。

    张昭刚学了半个月的礼仪,当然知道臣子见太子要跪拜,十岁的小孩他照样是太子。但心里很膈应。见朱厚照免掉跪拜的礼仪,说道:“谢殿下。”

    朱厚照神情兴奋,走前几步方便和张昭说话,径直的问道:“张舍人,不久前蒙古小王子诸部再次入寇大同。我在宫中听到消息,都快要气死,你有办法灭掉他吗?”

    说完,目光热切的看着张昭,等着他给出答案。说话间,因为兴奋都没有自称本宫。

    刘瑾、马永成、谷大用等人都是侍立在旁边,安静且神情各异的看着张昭和太子对答。

    张昭在东宫里可是大名鼎鼎啊!毕竟,太子是亲口“邀请”他来东宫参赞军务。而刘公公的分析:张昭是来抢位置的,他们都认可。

    张永三十五岁,在八虎中擅长军务,对军事一向比较感兴趣。他对张昭的本事还是佩服的,不然也不会专门在太子面前说张昭的观点。但张昭要来抢他们的饭碗,这当然是不行的!

    明朝,皇帝身边宠臣的“坑位”,不仅仅是太监独占。还会有道士,武将等人。这都是竞争对手的关系。

    见太子上来就问这样的大题目,张永看看张昭,心里就嗤笑一声,“看你怎么回答?回答有,又兜售你那几条平北虏策,小爷会有兴趣听?回答没有,那就扫了小爷的兴。”

    …

    …

    张昭平视着朱厚照。他的身高比朱厚照还高,这样的平视还是有点居高临下的感觉。

    根据他脑海中的历史印象,正德皇帝是最讨厌规矩的主儿,什么东西都要反着来。异常的叛逆。所以,他没必要在这里装什么“循规蹈矩”。

    张昭早上进皇宫,刚听王公公说完把他压着学礼仪的幕后主使者,接着又是“收获”刘瑾的“敌意”,再接着,给朱厚照出个难题。这真正意义上的履新的第一天,正是磨难重重!

    但,趟过去就是。

    张昭从容的道:“有。”

    朱厚照顿时兴奋的道:“哦?那你快说。我也想了几个办法,看看能否跟上你的思路。”

    张昭无视周围看来的各种目光,侃侃而谈,“这要看殿下要什么样的办法。是要立即有效果,还是要徐徐图之。是要一劳永逸,还是要反复蹂-躏。”

    “这都怎么说?”朱厚照胃口被张昭吊起来,一边思考,一边问道。

    张昭解答道:“臣之前有些观点在京中流传,想必殿下是听过。和蒙古诸部的战争无可避免。而战争,是国与国之间的较量,比拼的是国力。

    以我朝的国力,想要灭掉蒙古诸部,这是必然能成功的事!关键在于我们想要付出多大的代价。若是打完蒙古,百业凋零,中原各处烽烟四起。这便不行。

    所以,对蒙古诸部的战争有轻重急缓不同的策略。”

    张昭先灌朱厚照一碗“鸡汤”。

    明朝初年的两位皇帝,那真是各种吊打蒙古不解释。名将蓝玉捕鱼儿海一战尽墨蒙古王公!而明成祖朱棣六征漠北,蒙古人望风而逃。但是,土木堡之变是明人心中的痛啊!

    朱棣死后几十年,鞑靼人都打到京城来,且把他重孙给捉住。不知道他知道了会不会气的棺材板都压不住。

    土木堡之变后,明朝全面处在下风。成化朝出了几个名将,但说实话没有打的蒙古伤筋动骨。真正将蒙古人打疼,打的他们不敢深入腹地的,是眼前的这位。

    明武宗朱厚照。

    别看应州之战,各种史料都是抹黑。但单看这个庙号,估计明朝的文人们心里还是有数的。想想看,“武”这个庙号,都是给哪些皇帝的?

    弘治朝对蒙古部落的战争,那真是苦逼的很。现在很多人面上说煌煌上国,心里估计都在打鼓。

    张昭先给点信心。

第八十三章 初见太子(下)

    听完张昭的话,朱厚照右手狠狠的砸在左手上,神情振奋的道:“我就说蒙古人不可怕。偏偏朝廷里有些人闻边事色变。张子尚,你接着说。”

    十来岁的朱厚照精力充沛,显得颇为好动,喜好玩乐。这种“熊孩子”情绪外露是很正常的。参照历史中的明武宗形象,他此时要是安静、沉稳,那才是扯淡。

    张昭点点头,接着道:“臣的平北虏三策,战略三阶段的观点,殿下知道吗?”

    “我知道。”

    张昭徐徐的道:“现在国朝与蒙古诸部的较量出在战略防御阶段。那么,怎么转变为战略相持阶段。快的办法,就是汇聚九边精兵和京营中的精锐,和蒙古诸部死战。”

    张永在一旁竖着耳朵听,不仅仅是朱厚照的胃口被张昭吊起来,他也一样啊。这时,忍不住讥笑道:“张舍人难道不知道朝廷大军就在边地吗?这算是什么办法?莫不是虚言欺骗小爷?”

    朱厚照脸上露出疑惑之色。

    今年四月、五月,火筛部连续入寇山-西。朝廷派遣大军前往御敌。以延绥镇精兵五千,京营马步军三万往大同增援。但是陈锐、许进、金辅三人不敢和蒙古人作战。朝廷追责三人,并令保国公朱晖、太监扶安取代他们的职务。

    如今朝廷大军就在大同镇和蒙古部对抗。所以,张昭这算什么办法呢?

    张昭并不知道插话的这中年太监叫什么名字,洒脱的一笑,“这位公公没有理解我的意思。我们要明确一点,战争不是请客吃饭,是要流血牺牲的!

    国朝有多少军队?蒙古诸部就算全民皆兵又能有多少军队?我不知道边境的战损比如何。就算是二比一、三比一,十万大军,足可以换掉三万蒙古大军。

    只要消灭蒙古诸部的有生力量。那么,战争的态势很快就会进入战略僵持阶段。这就是快的办法。”

    当年侵-华战争,刚开始对面的师团非常精锐。但是,随着中华儿女的血战,以命换命,等到岛-国的新兵都投进来。战争随后就进到战略相持阶段。

    明朝对蒙古的战争,完全可以套用这一模板。拼掉对方的精锐部队,他拿什么进攻、寇边?不老实也得老实。为由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张永一脸的震惊,因为张昭说的太残酷。张张嘴,没有发出声音。他很想反驳张昭。打仗,那是一种技巧,真以为可以换命啊?大军的阵型一崩溃,能被骑兵杀的哭爹叫娘。

    但是,他知道张昭说的是对的。这就像下象棋里面的兑子,兑到最后蒙古人哪里有兵源来补充?战争的态势确实会改变的。

    张昭明着说张永,实际上是在说朱厚照。朱厚照也有些震撼。张昭说的太悲壮、惨烈。想一想,脸上疑惑的表情消失,追问道:“那慢的办法呢?”

    他倾向于慢的办法。

    张昭笑一笑。东宫里的这帮人现在终究是没见识到战争的残酷。明朝对蒙古的作战,再怎么劣势,终究是有来有回。不像亮剑里,那真是苦啊!

    在绝境之中,都是拿命在拼!不用去想死后如何如何,杀一个就是够本,杀两个赚一个!

    张昭道:“选良将镇守边境,慢慢的磨。只要多打几个胜仗,消灭蒙古人的有生力量,战略态势就会向我们偏移。”

    朱厚照微微沉思,迷惑的重复道:“有生力量?战损比?”他从张昭嘴里听到一些个新词。

    张昭一一的解答。

    时间飞快的流逝。

    …

    …

    临近中午,谷大用和马永成两人在殿外碰头,往里头看一眼,相互对视着摇头。

    殿内,太子朱厚照正和兴高采烈的张昭坐在小桌前谈论。点心、茶水陈列。张永在旁边聚精会神的听,时不时的附和。刘瑾侍立在一旁。

    谷大用四十多岁,他胆子比较小,苦笑道:“老马,这…”他们刚才还等着看张昭笑话呢。这还看个屁啊!

    马永成叹道:“小爷看中的人,咱们这些做奴才难道还能怎么样?走吧。”

    两人走到小殿中,奏道:“小爷,皇后娘娘那里派人来,请小爷一会过去用饭。”

    明朝并无中餐,只有早餐和晚餐。但是富贵之家一般都是一日三餐。张皇后就朱厚照这一个儿子,当然宝贝的不行,派人叫他去吃饭。朱厚照日后那副德性,未必不是张皇后早年宠爱、惯出来的。慈母多败儿啊!

    朱厚照意犹未尽,但母后相召,不得不去,站起来,吩咐道:“老刘,日后张子尚可以随时来见我。”再对张昭道:“张…卿真是高才,日后见我不必跪拜。下午我再向你请教。”

    这堪称礼遇!

    小殿中的太监都是用“羡慕”的眼光看着张昭。显然,张昭只和太子见一面,就在东宫中站稳脚跟,立下字号。

    张昭拱手一礼,“臣随时为殿下解答。”

    朱厚照带着随从往坤宁宫而去。

    张昭则是和当值的禁卫们往宫外而去,准备吃午饭。他知道今日履新第一天,大获成功。

    …

    …

    皇宫中的消息向来瞒不住人。消息随后就向外扩散。

    内官监太监徐智在今天并不当值。进入到十一月份,整个京城都进入冬季的节奏。他在京中的府邸中睡的美美一觉,然后到寿宁侯家中赴宴。

    西城咸宜坊的张府中。

    徐太监被张府的管家引着到里面幽深庭院的一处小楼中。登楼而上,就见国朝赫赫有名的张氏兄弟正等在小楼中,连忙笑道:“不敢当,不敢当。”

    张鹤龄时年二十七岁,穿着件精美的长衫,容貌不俗,笑呵呵的道:“徐公公如何当不起?”延请徐智在八仙桌边坐下。令楼下奏歌舞,隔着玻璃窗,欣赏侯府的美景。

    饮几杯酒后,张鹤龄举杯,微笑道:“徐公公,张昭那小子现在如何?”

    他府里的那管事已经被处决。这梁子可算是结下。再者,皇帝姐夫虽然划下红线,但不整张昭,他心里难以消气!

    徐智喝着酒,嗓子有点尖,神态悠然的道:“候爷就等着过几天的好戏吧。”事情,都在掌握中。

    话音刚落,他的干儿子、留在宫中的罗成却寻到候府中来。他气喘吁吁,满头大汗的走进小楼。

第八十四章 小小的涟漪

    徐智和张氏兄弟正在听曲、饮酒,毕竟是阉余之人就没叫美姬做陪。张府的管家来汇报,说他干儿子罗成有要事要见他,就让人将罗成叫进来。

    这时,见罗成一副惶然的模样,心里便有些不喜,坐在八仙桌边,问道:“什么事?”

    罗成吞口唾沫,稳住呼吸,跪地回道:“干爹,上午时小爷派人来,召见张昭。”

    徐智顿时脸色微变。他刚刚寿宁侯面前说“过几日等着看好戏”,现在你给我说这个?

    张鹤龄神情微沉,他当然意识到计划破产,插话道:“怎么回事?太子怎么会突然召见张昭?”

    罗成看一眼徐智,见他微微点头,便道:“侯爷,听说是今日授课时王学士讲的兴起,劝谏小爷不要接受张昭那套…”

    “哼。”张鹤龄鼻子里重重的冷哼一声。也不知道是对翰林侍讲学士王华不满,还是对徐公公不满。

    徐智自觉有点灰头灰脸。但这没办法,谁想的到竟然会有文官帮张昭呢?都在江湖里混,他是脑子缺根弦才觉得王华是真在“骂”张昭。很明显在“提醒”太子。

    徐智徐徐的开口道:“侯爷,这是意料之外的事。就算张昭被小爷召见,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会被小爷看重。只要他在东宫当值,机会多得是。”

    张鹤龄点点头。徐公公话里藏着话。太子说直白点,还是个孩子。他对张昭很感兴趣。但等见到张昭之后,交谈几次,未必就会继续看重。

    罗成跪在地上,欲言又止。

    徐智情绪不佳,呵斥道:“你有话就说,有屁就放。”

    罗成低着头,道:“干爹,我刚出来时听到宫里的最新消息。小爷给了张昭随时可以见他的待遇。”

    啪!

    空气里仿佛有一声脆响。徐智一口气差点没上来,颈脖上一阵血往上涌,狠狠的盯着罗成。小兔崽子,你说话不会一次性说完吗?

    张鹤龄则是心里堵的慌。他刚准备继续的,结果听到这么个消息。这种待遇,说明太子非常重视张昭。但是,他如何甘心?

    徐智缓了缓,燥得慌,勉强的拱手道:“侯爷,咱家还有事,今日就到这里。”他哪里还有脸在张府吃酒?带着干儿子迅速的离开。

    …

    …

    中午时分,内阁中的大学士、中书舍人、书吏都纷纷从文渊阁、内阁库房中出来,往东华门外去吃午饭。

    谢迁刚出内阁重地,就有一名中书舍人告知宫中的情况。谢迁微微皱眉,略微放缓脚步,等到从里面出来的李东阳。

    内阁大学士事务繁忙,且各有公房,需要有人跑腿、传话。久而久之,得阁老看重的中书舍人就是其文秘。谢迁吩咐留意张昭的消息,所以其文秘立即来告知。

    “于乔…”李东阳笑呵呵的拱手致意,眯着眼睛看看冬日和熙的太阳,站在文华殿前的广场中,邀请道:“一起去十里香中小饮数杯?”以他的智商,当然猜的出谢迁专门在等他。

    谢迁比李东阳小两岁,但看起来身体好太多。而且风度翩翩,颇有人臣威仪。和其貌不扬的李东阳站在一起对比太明显。点头道:“行啊。”

    两人一边走一边说着话。

    “宾之兄,太子今日召见张昭,他说的那些话,你知道了吧?”

    李东阳微笑道:“嗯。于乔对边事有新的想法?”他给张昭划的红线,张昭并没过线。

    见李东阳在转移话题,谢迁摇摇头,感慨的道:“宾之兄,我总感觉将其调到太子身边是一个错误。唉…,去喝酒吧。”他亦不想和李东阳闹僵。

    张昭很明显就是战争份子。有他在太子身边,就算有李宾之划的那两条红线:第一,不准因私欲鼓动大军出塞。第二,不可鼓动太子亲征。但他还是忧心忡忡!

    李东阳笑着说起十里香中的美酒:五粮液。

    他对张昭今天的表现比较满意的。没有当着他的面一套,背后又是一套。至于谢于乔担心的事,这根本不是张昭的问题,而是太子喜好边事!

    …

    …

    乾清宫。

    弘治皇帝的住所在西暖阁。而吃饭的地点一般都是在乾清宫的东暖阁。根据史料记载,他死前就在西暖阁召重臣,托付后事。

    午饭时分,弘治皇帝刚刚在西暖阁中召见完重臣、吏部尚书马文升后,到东暖阁中吃饭。

    他和张皇后虽然过的是民间夫妻般的日子,但是皇帝吃饭是无人能同席的。而且,还有各种细节上的规定。

    弘治皇帝比较“老实”。等到后面的皇帝,像万历、天启,这两位就从来不用御膳房的御膳,而是要宫中的大珰们请客。吃的舒爽又尽兴。

    饭后,弘治皇帝照例赐膳,然后在东暖阁中坐着喝茶消食,同司礼太监萧敬闲聊。

    萧敬是一名老太监,时年六十二岁,因熟习各种典故,又善于鼓琴,为人正派,上下敬服。深得弘治皇帝的喜欢,称之为“顾问”。

    弘治皇帝是个白胖的中年人,三十一岁的年纪,神情温和,说道:“萧敬,太子今日和张昭的对答,你怎么看?”

    张昭今天和太子谈的有点“深”,立即被刘瑾报到弘治皇帝这里来。

    萧敬站在御座旁边,恭敬的道:“皇爷,张昭这个人品行尚可,言论却充满暴戾之气。但非如此,不足以说明兵戈之凶险、残暴。”这话的意思是在给张昭说好话。

    谁都没想到,王公公和萧敬有关系。

    弘治皇帝笑着摇头,他哪里是要追究张昭的责任?而是张昭说的“轻重急缓”之法对他颇有些启发。

    现在北边的局势很严峻。朝廷大军在大同和火筛部交战。而据闻小王子部又要回到河套地区。

    当年,他反思对蒙古作战连年失败的原因,有两点纠正。第一,整顿边备。第二,启用名将王越。弘治十一年,据有河套。而如今王越已死,再无良将。他只能用保国公朱晖。

    “你啊…。朕知道他。去把奏章拿来吧。”

    随着弘治皇帝的表态,张昭进东宫后激起的小小涟漪就此平息下去。

第八十五章 新舍人(上)

    “履新”第一天成功后,张昭接下来的日子步入正轨。每日清晨出门到皇城禁卫在皇宫中的驻地,东安门内的值房中点卯,再去找朱厚照。

    朱厚照的日常生活通常是上课、玩耍,或者给皇帝、皇后叫去参加各种皇家活动。皇帝也有亲戚,如各地的藩王,外戚。上面还有太皇太后。

    朱厚照上课时,张昭在文华殿内和刘瑾等人混在一起。他现在也算是个太子近臣。而朱厚照若回后宫内玩耍,他便和禁卫们回值房中等候。

    当然,承乾宫地方不大,且离张皇后太近。朱厚照时常在奉先殿东侧的空地中玩耍。张昭还有幸见识到皇宫中如高尔夫般的击球运动。刘瑾等人通称是:打球。未有具体的命名。

    因为他这个勋卫散骑舍人是跟着太子的,自由度极高。和其他随侍在皇宫的勋贵子弟不同,他无需在皇宫值班站岗。

    他的同僚不是那班郁郁不得志的勋贵子弟,而是负责保护太子的禁卫,三千营的几个把总。他们几个轮值。上司是分管勋卫散骑舍人的勋贵,驸马都尉、京山候崔元。

    再往上的上司就是京营提督成国公朱辅,执掌军权的五军都督府中军都督英国公张懋。这一层张昭自然是接触不到。事实上,他连驸马都尉崔元都没见过面。

    三天的时间转瞬即逝。

    下午五点许,夕阳便将要落山。明朝的“上班”时间是朝七晚五。张昭带着长随张泰平在寒风中骑马返回小安镇。

    “少爷,我在东城看了几处房子。都是大约500两左右的三进院落。要等你去定下来。”骑着马,小碎步往城南的崇文门而去,张泰平汇报道。

    他最近就是在忙看房子和挑选丫鬟的事。

    张昭道:“你约好时间,明天晚上我去看看。”

    “嗯。”张泰平应声,“少爷,那我们现在去城南的人市去看看。我和牙人约好。”

    张昭打算给婉儿挑选两个丫鬟服侍。婉儿说这都快成“梗”了。他今日才有闲暇去做。

    …

    …

    小安镇,张昭家中。

    张昭早上出门时就和婉儿说好晚上要晚点回来吃饭。临近傍晚时,婉儿处理完远在南口村的家务,闲暇时教小霞识字。这段时间和张昭住在一起,她将幼学琼林已经学完。

    至此,蒙学课程的全部结束。按照现在教育的惯例,她接下来可以要读四书五经。她受张昭的影响,对经学不感兴趣,闲暇时倒爱看诗词、小说、史书这些书。

    因谭大娘重新回来做事,小霞倒是解脱出来。小姑娘年幼,却颇为聪明,识字速度很快。

    婉儿正在内院西厢房中教小霞写字时,谭大娘从外面进来,看着案几边的婉儿,脸上浮起感激、尊敬的笑容,说道:“小姐,我家小姐想来拜访你,略表寸心。”

    一个月前夫人去世,她来求助。丧事都是张少爷派人叫小安镇中的总甲帮衬着办的。因夫人遗命归葬故里,现在还停棺在城北的“庆法寺”中。

    婉儿穿着件青色的对襟褂子,身段婀娜,一头青丝盘起,容颜精致绝美,肌肤如玉,明眸皓齿。给人一种娇美、明丽的美感。美中不足的是,身量未长开。这时,她抬头微笑道:“我只是帮一帮而已。叫你家小姐不可破费。”

    “诶。”谭大娘笑着去了。她和小姐就住在这条胡同中,距离不远。

    …

    …

    晚上八点许,张昭和张泰平自京城中回来。小院里的灯光亮起。

    韩娘子将蒸笼里热着的饭菜端出来,微带些拘束的道:“少爷,小姐在后院里和谭大娘家的小姐方小娘子说话。”

    少爷决定教小霞识字,她心中感激的无法表达。但在少爷接触不多,在他面前感到有些拘谨。

    韩娘子年仅二十四岁,性格温柔,说话细声细语的。人长的美丽,只是皮肤黑。穿着蓝布裙衫,曼妙的身材将衣服撑的鼓鼓胀胀,展露出成熟女人的风情。也难怪张泰平将她视为梦里女神。

    张昭没挑到合适的丫鬟,正略感郁闷,这时禁不住好奇的道:“哦?”和张泰平在前院的客厅里几口将饭扒完,再到后院里。

    婉儿听到动静,喊道:“二哥。”挑起门帘走出来。月色照在她净白的瓜子脸上。月色皎洁,美人如玉。

    跟在她身后的是一个身段修长的女子,穿着一袭白裙,夜色中不及细看样貌,只觉得面熟,笑着对她们点点头,“你先招待客人,我先进去。”

    少顷,婉儿送走方小娘子,脚步轻快的走进来,笑盈盈的道:“二哥,你给我挑选的丫鬟呢?”

    张昭就笑着摇头,拉着婉儿坐在书桌边。这年头,小姑娘都学会玩梗了?他已经感觉婉儿被他带偏。“还没挑好。这位方小娘子是谁啊?”

    婉儿美眸带笑,说道:“她就是谭大娘的小姐啊。她家里原是官宦人家,后来官场倾轧,父兄被流放到榆林镇。西北边地多乱啊。蒙古人时常打过来。还不知道能不能保住性命,等到大赦。她母亲忧病而死,现在还停灵在庆法寺中。她一个人孤苦伶仃的,遭遇很不幸。”

    张昭笑一笑,摸着婉儿的秀发,“你倒是打听的清楚。”心里微微一动。他对婉儿何其的熟悉?自周大娘离开后,她第一次显得这么开心。显然是有人说话的缘故。

    方小娘子倒是一个很好的陪伴婉儿的人选。至于说干活,再雇几个仆妇就是。

    “早点睡吧。明天下午跟我一起去京中看房子。”

    …

    …

    第二天,张昭一早吃过早饭,穿好暖和的棉衣,在东安门内的值房中点卯,到文华殿中等候朱厚照。今天朱厚照要来上王华的课。他找谷大用打听过朱厚照的日程安排。

    八点许,朱厚照准时抵达,在文华殿正殿中听课。张昭于科举还未死心,要说听状元的课那是机会难得。这时候的状元,妥妥的是后世的儒学宗师、国学大师。

    但是,他对正儿八经的学习考取进士早不抱希望。没留在殿内听课。而是和几名内侍、禁卫等在偏殿中。

    “张舍人…”

    一名小太监送来茶水。

    张昭微笑着点头,接过来。刚喝一口,就见朱厚照满脸笑容,如风一般的带着刘瑾几人走进来,“张卿,走走。我们去小殿中。你给我说的地图快给我看看。”

    “臣带着的。”张昭跟着朱厚照往殿后走。

    之前数天,朱厚照都在和他聊北虏的事情。张昭大致的都讲清楚,然后留下一个“尾巴”。或者说叫“引子”。便是此刻朱厚照想看的东西。

第八十六章 世界地图

    一行人到奉先殿前的小殿中。几十名禁卫守在小殿四周。

    带队的魏把总形象比较威猛,长着一把粗犷的大胡子,对同僚们感叹道:“唉,这张舍人和咱们不同道啊!在小爷这面前的待遇也是没谁了。”

    跟在把总身边的是他的几名心腹,其中一人笑道:“魏大人,人家可是秀才,和咱们这些武人能一样吗?”

    “读书人嘛,心眼多,见识广。总能搞出花样来。小爷能不看重他吗?”

    魏把总摆摆手。这帮家伙没理解他的意思。张昭这近臣路线,走的和他们不一样啊!

    他们都是奴仆类型的。无非是公公们提供吃喝玩乐,服侍小爷。他们是卖力气、武艺,提供安全。而张昭有点像师友类型的。他提供的是知识!

    …

    …

    小殿中,早有太监们拼好两张半桌,张昭从袖袋里取出他画好的世界地图。

    这几天来,他和朱厚照将北虏这个话题谈的七七八八。说到底,当前最有效的办法是消耗蒙古人的有生力量!种(观)子(念)张昭已经埋下去,收获是日后的事。

    至于研发火枪,这还是很遥远的事情。现在大明朝当家作主的还是弘治皇帝。

    张昭并没有在火枪这个话题上深谈,否则相信以朱厚照的性格,肯定会喜欢机关枪、坦克这类的描述。但这个话题谈深了,少不得要被人说他蛊惑太子。

    他选择的是另外一个话题:世界地图。

    弘治十三年,按照西元纪年是1500年。也就是俗称的十六世纪。整个世界正处在地理大发现的阶段。哥伦布、麦哲伦的活动就发生在这前后。

    接下来是十六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西班牙在本世纪的中前期建立起“日不落帝国”。1588年,西班牙无敌舰队失败,海洋权柄被英国拿走,新的霸主崛起。

    在18世纪开启的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加持下,英国在19世纪初达到其帝国最鼎盛的时期,也是人类历史上的环球殖民帝国。自西班牙后再称:日不落帝国。

    “张卿,这就是你说的世界地图?”朱厚照兴致盎然的站在拼起来的桌子前,目光随着张昭打开叠起来的地图而动。刘瑾、张永、谷大用等人都凑过来看。

    “正是。殿下你看,这是我们所在的京师。”张昭将地图摊开,早有小太监上前用镇纸压好。他指着地图正中的圆圈说到。

    这是他根据记忆,用炭笔画的一个大略的世界地图。国内的地形他要熟悉些。国外的基本就是靠模糊记忆。

    至于,地图的来源,他解释为在一本古书上所见。反正能糊弄过去就行。真正的聪明人是不会在这种事情上较真的。

    而为什么将中国标注在地图中心?这是任何一个国家都在做的事情。看看西方出版的地图,地图正中间可是大西洋。否则,中国为何称为远东?

    因为我们就在他们那版地图的最东方。

    任何一个国家的人都会认同自己的国家、民族、历史,并为之自豪!但往往有些人却舔的连祖宗都忘掉。什么“丑陋的中国人”,什么“美国的空气都是甜的”。

    朱厚照看着整张地图,神情兴奋,感觉有一扇全新的大门正在向他打开。

    在张昭所绘制的整张地图上,明朝的国土面积并非最大的。而明朝一贯是自诩上国。那些外藩来朝都赏赐丰厚。九州之内,中国最大。但这张地图颠覆了他的认知。

    “这里就是安南、暹罗?我听宫中传言,当年郑公公去过这里。兵部里还有宣宗皇帝时留下来的海图。”未来八虎之一的丘聚说道。他亦是朱厚照的近臣。

    这张地图,可以说是新奇玩意。吸引着众人的关注。

    张昭手指顺着海洋勾勒,“郑公公不仅仅是去过这些地方,像爪哇、苏门答腊、天方等地。据闻他最远还曾抵达东非。”他的手指顺着南海过马六甲,穿印度洋到非洲大陆沿岸。

    刘瑾忍不住也插话,尖着嗓子问道:“张舍人,这往北越来越冷,还有人生活在这里?”

    张昭道:“当然有。刘公公,你看。从漠北往北行,从里海往北,西至乌拉尔山脉,这广袤的土地通称为西伯利亚。

    其分为东西伯利亚,这里是毗邻海洋的山地,物产丰富,但是因天气原因人迹罕至。中西伯利亚,这里是高原。东西伯利亚则是平原,这里是粮仓。

    现如今蒙古诸部在草原势力强盛,这些地区地广人稀,但其游牧民族莫不是屈从于蒙古诸部。所以,只要我们击败蒙古,我们将拥有这片辽阔的土地!”

    1500年,北极熊还只是叫莫斯科公国。势力范围在莫斯科附近。而广袤的西伯利亚地区,还是归当年蒙元遗留下来西伯利亚汗国统治。

    朱厚照看着地图,手指缓缓的滑动,道:“张卿,这便是你前几天说的,蒙古必定南下的原因?”

    朱厚照非常的聪明。从张昭的简介中可以听出来,蒙古更北面的土地辽阔,资源丰富,但天气严寒,人烟稀少。而往西去,更为富饶的东西伯利亚平原为西伯利亚汗国所有。

    过西域的中亚盆地区域被新起的布哈拉汗国统治。再往西去的波斯,是一个名叫萨非的帝国在兴起。

    这些国家都远非分裂的蒙古诸部能攻击的。要么是路途要远,油水不够。要么是实力不够。譬如往西去的布哈拉汗国。哪有南下抢的舒服。

    张昭点头,“是的。”

    朱厚照拍着桌子,慨然的道:“等我长大后,我一定灭掉蒙古诸部,将整个西伯利亚全部占下来。”

    “届时奴婢们就为小爷去巡视那些地方。看看那些番人长什么模样。”刘瑾等几名内侍纷纷附和、凑趣。他们才不管什么帝王霸业,而是想的是拍马屁。

    朱厚照眉飞色舞的和内侍们讨论着。

    张昭笑笑,再不多说。他太清楚当面对地图时男儿最容易兴起的念头:征服它!自古以来,中国就有开疆拓土的传统。否则,华夏怎么从黄河流域占领九州的?

    而他将世界地图献给朱厚照,也是要开拓他的视野。明王朝不需要文官集团需要的守成之君,而是需要开拓的帝王!否则,必将在世界各族的竞争中掉队。

    张昭在大佬们眼中只是个小人物、东宫近臣,最初进东宫也是参赞军务的,但他自己的定位并非如此。他想要将一些些观念灌输给朱厚照。

    只是,对熊孩子要采取“寓教于乐”的方式。

    大学士谢迁所担心的事情,正是他现在要做的。

    其实明朝到弘治年间,依旧和世界保持着联络,知道印度,阿拉伯半岛的信息,还有更远的西欧诸国,只是零散的信息不那么准确罢。

    接下来的日子,他要转行当历史老师了。

第八十七章 新舍人(下)

    皇城中。

    傍晚的夕阳铺陈在皇宫一望无垠的宫殿群中。宫廷幽深。

    谷大用几人在住处吃着晚饭。

    宫中的大太监出入皇城比较自由。一般有权有势的太监都会在京城中置办宅院。但对于多大数万名的普通太监和宫女们而言,他们就只能住在皇城中。

    谷大用、魏彬、丘聚几人都是太子身边的人,但要升级为大太监大肆捞钱还早。他们的住处是一排由南到北的瓦房。瓦房中点着蜡烛,精美可口的御膳,外加两壶美酒。

    谷大用感慨道:“张舍人讲的是真好啊!咱家从来没想过住的地方是一个球。蒙元的疆域如此之大。”

    魏彬坐在大案边吃肉,笑骂道:“老谷,咱们他娘的又不读书,不知道这些不是很正常。”

    谷大用道:“要我说,张舍人还是很守规矩的。每日最多给小爷讲两个时辰。其余时间留给小爷玩。咱们才有机会侍奉小爷啊。”

    “啪!”

    坐在上首的刘瑾一巴掌拍在梨花木大案上,案几上的酒菜都震动。几人错愕的看向刘瑾。

    刘瑾尖着嗓子骂道:“老谷,你他娘的不想干,早点滚蛋。在这里放什么狗屁?爷们伺候小爷,那是皇爷,娘娘允许的。要他靠张昭来施舍吗?”

    谷大用被骂的低下头。

    丘聚打圆场道:“刘公公,老谷他说也没什么错。小爷看重张舍人,张舍人又有本事。这天文、地理讲的精彩纷呈。咱们能如何?难道把他赶走不成?”

    这倒不是说小爷心里会不会有刺。而是皇宫里的斗争法则,谁有圣恩谁获胜。譬如前年的李广,在宫中得宠,就算不是司礼监掌印,还不是最牛逼的太监!

    张昭正受小爷看重,想进谗言赶走他是不可能的。

    刘瑾冷着脸道:“这个咱家自有办法。劳资就是看不得大用这窝囊相。”

    太子的日常,他是例行要向天子汇报的。

    …

    …

    刘瑾等了两天,才将张昭进献世界地图,给太子讲解地理知识的事情上报到弘治皇帝这里。

    照例是有司礼监秉笔太监萧敬在饭后禀报给弘治皇帝。萧敬非常受皇帝信任。

    “世界地图?拿来给朕看看。”弘治皇帝在东暖阁中喝着茶,坐在铺着明黄色绸缎坐褥的塌椅中,神情好奇的问道。此时,东暖阁中,灯火通明。

    萧敬命人抬一张桌子到弘治皇帝面前,将从朱厚照那里拿来的约1平米大小的地图铺开。

    可以看到这是一张炭笔绘制的地图,制作的不算精美。而且,标识和常用的军事地图不一样,而是有点像地形图。

    弘治皇帝将茶碗搁在一旁,从塌椅中起来,颇有兴趣的仔细的看着地图,手指指着漠北之北的地方,笑道:“这里叫失必儿吧?怎么改成叫西伯利亚?”

    萧敬笑着道:“皇爷,那小子说是古书上看的,只怕是胡乱编的。东瀛国往东是茫茫大海,哪里还有什么美洲?还有这向南的地方,这岛(澳大利亚)的面积大的吓人,怎么下南洋时没人知道?郑公当年可是去过的。”

    弘治皇帝微笑着点头,“几分真,几分假。不过,这份地图也有几分可取之处。”

    萧敬道:“他给小爷这张地图只怕还是想讲他的故事。涉及到矿产,、地理、历史。听刘瑾说,小爷这几日都很兴奋的说日后打败蒙古人,要将这些地方都纳入皇明治下。”

    弘治皇帝笑着摇头,感慨的道:“地大了,治理可更难咯。”自他登基以来,国家年年出事,不是地震,就是洪涝,或者旱灾,还有民变,没有个安生。

    弘治皇帝登基十三年,为人仁厚不假,帝王心术早就娴熟。宫中争斗的手段见得多。有人将事情捅到他这里,未必没有借他的手惩罚张昭的意思。

    但是,有人帮助太子看看皇明四周的情况,作为一个皇帝而言,他是乐见其成的。祖宗创业不易啊!这些虎狼虽然有山川阻隔,皇明衰落时,他们会不来吗?

    “就这样吧。这份地图就放在朕这里。让太子别老装病逃课荒废学业。朕有空可是要检查他的课业的。”

    萧敬躬身道:“奴婢这就让人去传令。”

    …

    …

    时间转瞬就到十一月下旬。京师的冬季更加的冷。

    张昭在东宫当值的日子其实比较悠闲。每天给朱厚照“上上课”,其余时间都很自由。

    张昭进东宫的目的很明确:取得太子朱厚照的信任。而他目前正走在这条路上。距离帝师还远着,但在太子身边已经站稳脚跟,有他一席之地!

    站稳脚跟后,自然是调-教小正太,给他灌输各种后世的观点。他想要做点事,改变明朝的命运。直接从帝国的继承人身上着手是最好的途径。

    这事,他早有计划。距离弘治皇帝去世还有四五年,并不用急。这些天他在东宫的风头够盛的。需要缓一缓。

    这几日,张昭和婉儿一起,把张泰平挑选出在东城的住宅都去看了看,选定一座位于照明坊的小院。因距离皇城近,三进的院落十八间房,要价500两。

    张昭看的中意,在牙人手中买下来,传说中的装逼打脸自然没出现。他和婉儿商量过两日就搬家过去。大早上从城外骑马进城,实在是太痛苦。

    夜幕渐渐的降临,小安镇中,胡同尽头的小院里几点灯火。

    谭大娘和自家小姐一起在做着针线活儿。

    方小娘子很笨拙,短短的一盏茶的功夫,就扎破手指头数次。

    谭大娘将针线、衣服摊开在腿上,叹道:“小姐,算了。剩余的活儿我来吧。”再看自家小姐坐在灯下,黯然神伤的模样,当真是漂亮至极:容颜秀美,身段修长匀称,肌肤晶莹如玉,惹人怜爱。只是如今不再是曾经的官宦之家了啊!

    谭大娘忍不住感慨道:“小姐,张少爷有秀才功名,又在东宫里当值,日后前途不可限量。如果他没和张小姐订婚,他真是小姐你的良配啊!”

    方小娘子抿抿嘴,秀美的俏脸微红,轻声道:“谭大娘,你又念叨这个!我总会有人娶的。婉儿妹妹和张少爷都是心地善良的人。她明日就准备搬家,我明日过去和她道别。”

    母亲去世后,她的处境很艰难。靠着谭大娘在张家打工得活。婉儿时常邀请她去作伴。或读书,或闲谈。她心情倒好上许多。张家就要搬去城里。谭大娘虽然还会去做事。

    但,她和婉儿的这份联系就要断掉。同住在一条胡同里,可以说是串门解闷。她若常去京城中找婉儿这算什么呢?她已不再是顺天府通判之女。

第八十八章 丫鬟、诡计

    上午时分,估摸着张昭去京中当值后,方小娘子到镇中买了些油炸的点心,装在食盒中,到张昭家中拜访婉儿,和她道别。

    婉儿正在收拾张昭的书房里收拾文稿,笑吟吟的道:“方姐姐,这几日实在是忙的乱糟糟的,本想着收拾好再去向你道别的。让你破费了。”

    说着话,接过方小娘子的礼盒,招呼着她落座。婉儿待人接物早历练出来,她知道方小娘子手中拮据,但二话没说接下礼物,待会回礼时会略重一些。

    方小娘子容颜明秀,行止中带着大家闺秀的风范,配合着她修长、曼妙的身姿,有种娇滴滴的娇柔感。她坐在椅中,微笑道:“我是想着先来和你道别。多说会话。你别嫌我做离别之态才好。”

    “才不会啊。”婉儿就笑起来,给方小娘子倒茶。两人这段时间相处下来,已经是闺中密友。

    婉儿自小在张昭家里长大,每日都要干活的,那有时间去玩耍。而再大些后,便是开始管家。来往的都是村中的娘子、大娘居多。并无同龄女伴。

    所以,张昭才会想着买两个丫鬟服侍她。

    方小娘子年方十六岁,比婉儿大一岁。生在官宦之家,谈吐雅致,性情温和。婉儿在村中,哪里见过这样的小娘,和她初次见面就很谈得来。

    两人随意的说话。方小娘子看着在书桌边收拾书本的婉儿,并没有上去帮忙。这时代,文字是很私人的东西。问道:“婉儿,你年后就要出嫁,你的嫁衣做好了吗?”

    提起这事,婉儿心中甜蜜,白净的瓜子脸上浮起浅浅的幸福的笑意,感叹道:“我最近这段时间都快忙死。那有时间做针线活儿。”一般嫁衣都是要自己缝的。

    方小娘子微微一笑,轻声道:“真的吗?上次某人不说晚上在书房里看《西厢记》吗?”

    婉儿顿时俏脸绯红。她晚上和二哥在一起耳鬓厮磨,每次都脸红心跳加速,哪里想去做针线活儿?嗔道:“诶,方姐姐…”

    两人正说笑着,听着前院里有动静,片刻后就见张昭挑起门帘进来。

    “二哥,你怎么回来啦?”

    “张少爷…”方小娘子刚正笑得揉肚子,没有保持淑女形象,脸上顿时微羞赫。再又是陡然见到陌生的男子,微微有些慌乱。从椅中站起来。

    张昭和方小娘子就照过一次面,还是在月色中。当时只觉得面熟,现在是第二次见面。当即就愣住。竟然是熟人。这不就是那日他和李幽在四海居外的巷中见到白裙美人吗?

    同样愣住的还有方小娘子。她没想到一直尊敬着的张少爷是那日在路边等着看她的“登徒子”。

    张昭干咳一声,汗颜的道:“我向太子请假,回来搬家的。”又对奇怪的看着他和方小娘子的婉儿解释道:“我和方小娘子之前见过。方小娘子,我们到庭院中谈一谈。”

    方小娘子想一想,还是跟着张昭到庭院里。只是,秀美的俏脸上带着娇羞之色。当日在京城中住的时候,母亲病重,她每日都要出门买药。惹得一批书生在酒馆里看她。但她从未和陌生的男子搭话,都是娇怯的躲开。这是她的性格使然。现在同意和张昭说话,自是因为婉儿的缘故。或许,也有几许不忿,几许感激。

    冬日的上午,阳光柔和,清冷。后院的庭院中,陈设简单,土墙上还有白霜。

    张昭略感尴尬。

    其实,当日李幽拉他去路边“看”方小娘子,他没觉得什么。看个美女能有多大的错?但是,现在人家小娘子当面,且还是邻居,这就很尴尬啊!

    张昭歉然的道:“我当日对小娘子多有冒犯,还望见谅。”这个时候说他是被李幽拉着去的,太没品。当日如娇花浮水而来的方小娘子给他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方小娘子低着头,轻轻的咬着嘴唇,轻声道:“张相公,那时我都习惯了。”

    张昭苦笑一声,这话里还有不满哦。他本来是想请方小娘子给婉儿做伴的。但,现在他还欠这小娘子的。之前的安排不大合适。想一想,道:“

    方小娘子,婉儿平日里在家中无人作伴。我在京中买了套小院。你愿不愿借住其中的几间房?一来,谭大娘来家里做事也轻松些。二来,婉儿平时也有人说话。”

    正好进来的谭大娘停住脚步,差点就想替自家小姐答应下来。这样一来,她干活方便,还可以就近照顾小姐。

    方小娘子左思右想,沉思良久,艰难的从喉咙里吐出一个字,“好。”

    张昭笑着点点头。

    这倒是解决婉儿的一个问题。回头再从家里要个做粗活的妇人来就好。

    …

    …

    下午时,天色逐渐的阴下来。眼看着就要下小雪。张昭雇佣着车夫,马车,乔迁新居。顺便帮方小娘子和谭大娘把随身衣物都搬走。退租的事情,明日张泰平再来办。

    晚上则是在家招待同僚们在家吃饭喝酒。他今天上午在太子面前请假,露了口风。

    魏把总几人,并刘瑾、谷大用几人都到场。各自随礼。

    就在张昭新居乔迁时,咸宜坊中的寿宁侯府中,张鹤龄招待着内官监太监徐智喝酒。

    桌上的火锅煮的沸腾。各种牛肉、羊肉、青菜丢在锅中翻腾。火锅,明朝的饮食中就有。

    张鹤龄二十八岁的年纪,酒色过度的白脸在蒸腾的雾气中有些阴沉,“徐公公,你有把握?”

    徐智尖着嗓子道:“侯爷,上次我老徐把事情办砸了。张昭在小爷面前很得宠。日后,我承担不起。只能先下手为强。这次只希望事后侯爷帮我的人在皇爷面前求个情。”

    张鹤龄有恃无恐的道:“求情的事好说。你说的计划要太子身边的人配合。刘瑾那厮精明的很。”

    徐智微微一笑,笑容有点磕碜人。“他会什么都不知道。”

    刘公公人在张昭家里喝酒。而徐智这里却透漏出这样的信息。真不愧是正德朝的奸人啊!

    张鹤龄点点头。

第八十九章 误入

    清晨时,小雪飘飘洒洒。这已是弘治十三年的第三场雪。

    “二哥,幸好我们搬到城中,否则你去宫中当值路上可难走呢。”婉儿惦着脚尖帮张昭系斗篷,精致无瑕的俏脸带着明媚的笑容,呵气如兰。

    新搬来的住宅共三进院落十八间房。张昭转过一圈,换算成现代的叫法,大约五六百平米。和婉儿住正中的院落里。后院里是方小娘子、谭大娘、韩娘子、小霞的住处。

    前院是刘二狗、张泰平的住处,厨房。张昭已经写信走知行商行的渠道到青龙镇、南口村,告知搬家的事宜,还有让周大娘选个手脚勤快的妇人来服侍。

    张昭注视着婉儿,欣赏她的美颜,微笑道:“这是我在宫中站稳脚跟所以才搬到城中住。不然啊,可不是个笑话?”

    婉儿系好斗篷,再弯腰帮张昭拍拍衣衫,漂亮的杏眼如月牙,“二哥,我看礼品单子,你的那帮同僚都出手阔绰呢。这是不是说明你在宫中处境不错?”

    张昭哈哈一笑,摸摸婉儿的秀发,道:“嗯,还是我们家婉儿聪明。”惹的婉儿明眸娇嗔,和婉儿说笑会,稳别而去。

    其实,他内心里倒不觉得刘瑾几人来恭贺他乔迁之喜就是接纳他为太子近臣。事情哪有那么简单呢?

    …

    …

    张昭到宫中点卯后,先到文华殿中看看,得知朱厚照今日没来上课,再往奉先殿前的小殿看看,还是没人。便返回到东安门内的值房中等候。

    随侍的东宫禁卫都在此处。今日正好是魏把总当值,张昭和他在值房中喝茶、闲扯。到上午十点许,一个小太监进来道:“张舍人,太子殿下召见你。”

    “魏兄,改日我们再聊。”张昭结束和魏把总聊的海外风土人情的话题,跟着小太监进东华门,往皇宫里走去,“这位公公,殿下召见我为什么事?”

    小太监约十四五岁的模样,不客气的道:“咱家哪里知道?张舍人别问,跟着我走吧。”说着话,带着张昭过奉先殿东侧的空地,继续往北而行,连过数座宫室。

    看着眼前陌生的建筑群,张昭心里有些警惕。脚步放缓,打量着在雪中走前半步的小太监。实话说,他来东宫数月,还真认不全东宫里的小太监。

    不过,他跟着王公公学习半个月的宫中礼仪,皇宫里犯忌讳的东西他能不知道?这再往北走,怕是要进天子后宫的区域。外臣进后宫,罪名就大了。

    小太监见张昭停下脚步,回头道:“怎么了?”

    张昭笑一笑,问道:“这位公公,太子殿下在何处召见我?”

    小太监道:“就在前面的便殿中。你在这里等着吧。我去里头问问。”说着话,忽而加快速度,消失在风雪飘洒的殿宇中。

    张昭心中暗叫一声“不好”。这时他要还不知道被人阴了,那就是傻逼。

    美女是路痴会显得萌萌的。而男人要是路痴,这就很蛋疼。他的方向感还是不错的。但是,他这会确实不知道身在何处。

    第一,风雪中能见度太低。他给这小太监带着穿堂过室,七拐八弯。皇宫里的殿宇在普通人眼中都是差不多:红墙绿瓦,飞檐峭壁。很难记住路线。

    第二,他前世里连帝都都没去过,更别说去故宫参观。在网上倒是看过故宫的地图。但是,隔着几百年的差距啊。他如何定位?

    张昭四处打量着。他正在一处宫门外。宫门内不知道通往哪里。而前后则是一条甬道。隐约可见前面的宫殿轮廓。他现在该怎么办?是等,还是走。

    从逻辑上推断,留在这里的风险很高。那小太监把他往深宫里带,肯定会有同伙来“围猎”他。而他去找返回的路,万一误入宫中女眷的地盘,那是黄泥巴掉裤裆里,怎么都说不清的。

    背后的谋划者很歹毒!

    正犹豫间,忽而宫门内传来几个女子的说话声,“唉,殿下你慢点。”张昭转身,就见到一个粉雕玉琢的小姑娘咯咯娇笑着从风雪中跑出来。

    小姑娘哪里想到宫门处有人,而且还是一个身材高大的男子,给吓的尖叫,连连后退,“啊…,你是谁?你怎么在这里?”

    张昭脸上泛起苦笑。我去年买了个表。

    数名宫女快步过来。她们见到张昭之后同样是一脸的错愕。随即,为首的老年宫女喝道:“大胆!你是何人?竟敢冲撞公主殿下?去叫人来,将他押下去处置。”

    一名宫女脚步匆匆的离开。

    “慢着!”张昭情急之下硬着头皮道:“我是随侍东宫的勋卫散骑舍人张昭。你若不信,可以派人去查。”说着,拿出自己的通行禁中的腰牌。

    老宫女做个手势让要离开的宫女稍等,警惕的看着张昭,接过腰牌查看,但脸色依旧严肃,训斥道:“就算你是东宫的侍从,为何要到永和宫中来?”

    张昭心中叹口气。此时他该怎么说?实话实说谁会信?反而给人一种找借口的感觉。至于说魏把总给他作证?人家和他有这个交情去抗宫中大珰吗?

    “在下贪看小雪美景,在宫中迷路。不想惊扰到殿下,还请殿下恕罪。”张昭对躲在老宫女背后探头看他的小姑娘拱手致歉。见她约六七岁许,雪-腻的小脸上一双眼眸灵动有神,心中微微一动。

    老宫女不为所动,冷哼一声,“罪不罪,自有娘娘定夺。你在这里候着吧。”

    张昭没理老宫女。这个局的突破口,根本不在这老宫女身上。而应该在这小姑娘身上。微笑着,温声道:“殿下,我能将这雪景画下来,你想看吗?”

    这种时候,他又不知道小姑娘到底是什么身份,只能尝试着刷脸。倒不是要用“美男计”,小姑娘还小。而是让小姑娘感到亲切、不反感就行。

    长的漂亮的女子会让人心生好感。反之亦然。李东阳笑称张昭是宛平县的“人样子”。他让小姑娘感到亲切并不难。

    “想。”小姑娘脆生生的应道,随即反应过来,冲张昭娇俏的一笑。躲回老宫女身后。

    老宫女颇为无奈,她可是知道娘娘多么宠小公主的,想一想,便道:“到前面的小殿中避风雪吧。张舍人,你最好保证能画出来。否则娘娘追究下来,没你好果子吃。”

    张昭跟着一干宫女往东到一间小殿中。心里长长的松口气,这他娘的堪比林冲误入白虎堂。总算是找到一线生机。

    而这小姑娘是什么身份?不是说正德皇帝的兄弟姐妹都早夭吗?

第九十章 张皇后的决定

    一夜雪来,宫中各处已是玉树琼枝。

    上午时分,张皇后在乾清宫中陪着弘治皇帝饮酒赏雪。按照明朝的规矩,后妃是无法在乾清宫中多待的。但是张皇后独宠于弘治皇帝,这不算事。

    不仅仅如此,弘治皇帝的早朝常常因此而罢。史载:昵爱皇后,视朝常晏。明代的早朝大约是太阳升起时开始。皇帝基本上三四点就要起床。罢朝是正常的。

    帝、后正饮酒赏雪,说着夫妻间的闲话。

    时年三十岁的张皇后容颜美丽,肌肤白皙,宛若二十五六岁的美妇。身段曼妙、性-感。散发着成熟女人的风情。正说笑间,听着宫女前来汇报,向弘治皇帝辞行,“臣妾去看看永嘉那孩子。”

    弘治十一年,未满两岁的太康公主早夭。张皇后将汝安王的幼女养在身边以解思女之苦,封号永嘉。

    弘治皇帝温柔的笑道:“你去吧。朕这里召见班师回朝的保国公。”在大同的三万大军已经班师回朝。

    …

    …

    张皇后辞别天子,从乾清宫出来,带着随行的宫女、女官、太监们往永和宫而去。到地方后,才知道永嘉公主在东面的小殿中,带着随从过去。

    小殿中颇为安静,张昭在宫女们搬来的书桌前用炭笔画着宫中雪景。

    永嘉公主抱着“手炉”在书桌旁观聚精会神的看着张昭勾勒。十几名宫女在她身旁侍候着。数个炭盆中点着上好的无烟炭,驱散着小殿中的寒冷。

    “参见娘娘…”

    张皇后从殿外进来,宫女们全部都行礼,高声喊道。正在作画的张昭扭头看去,就见一个美妇人被穿着各种服饰的宫女、太监们簇拥着走进来。想着王公公教授的礼仪,心里叹口气,跪地行礼,口中道:“微臣参见娘娘。”

    粉雕玉琢的永嘉公主行礼后,蹦跳着道:“母后,你快来看,这是张舍人给我画的画。漂亮吗?”

    “都免礼吧。”张皇后笑着摸摸永嘉公主的头,“本宫看看。”牵着她的手,走到书桌边,眼角余光瞟一眼低着头,看起来很年轻的张昭。心里没当回事。画画固然要天赋,但一样要时间积累的。这个张昭如此年轻,能画出个什么?

    张皇后的目光落在纸面上,惊讶的道:“咦?”

    她看到的是和国朝完全不同风格的画卷。上面用笔直的线条勾勒出殿宇、宫门,一个小女孩从雪中冲出来。容颜和永嘉公主竟然有八分相似。

    “这是什么画法?”

    张昭低着头答道:“回娘娘,臣称之为炭笔画。这是臣闲暇时自己琢磨的。”

    张皇后螓首微点,发髻上的步摇晃动,更添她雍容华贵之姿,点评道:“用来画雪意境不足。但用来画人,却是比当前的画技更甚一筹。你叫张昭,随侍东宫的勋卫散骑舍人?”

    张昭知道决定的时刻来了,赶紧道:“臣是。”

    张皇后笑笑,说道:“相貌倒也出众。能琢磨出新画技也算聪颖。好好的在东宫里做事。本宫和陛下不吝赏赐。太子在西苑中赏雪,你去吧!”

    张昭心里长长的松口气,感激的道:“臣谢娘娘。”从老宫女手里要来他的腰牌,在一名小太监的带领离开。

    张皇后淡声吩咐道:“查一查此事。”

    她来的路上宫女已经将张昭闯到这里的缘由告知。她当然不信张昭是赏雪迷路。而张昭没有惊到永嘉,反而作画哄的永嘉高兴,她自然不会打张昭的板子。

    但是,事情要查清楚。宫中有些人竟然敢拿永嘉做筏子!简直是胆大包天。

    贴身的侍女出声应道:“是,娘娘。”

    …

    …

    张昭到西苑中见到正在和刘瑾等人服侍下打雪仗的朱厚照,他什么都没说。

    这事提也没用,难道要朱厚照这个小屁孩帮他主持公道吗?而且,朱厚照身边的太监们肯定参与了此事。刘瑾刘公公脱不了干系。

    误入深宫中的风波,随着张昭的隐瞒似乎就此平息。连续两日都是静悄悄的。但是,张皇后的暗中追查已经查到线索。

    皇城中积雪已经化掉大半。只剩下阴凉处还有残雪。

    小太监罗成上午时在干爹内官监太监徐智面前冒个头,便空闲下来。再出宫的路上,遇到在北花房外晒太阳的王公公,忍不住上前道:“王公公,咱家有礼了。”

    年老体衰的王公公坐在椅中,睁开眼睛,见是罗成,笑一笑,道:“有什么事?”

    罗成心里确实有事,但不便和王公公说,坐到王公公身边,眯着眼睛看一眼天色,语带讽刺的道:“王公公,咱家听说你卖了个人情给张昭,可惜他自身难保啊。”

    王公公笑笑,满口牙齿掉光,“是吗?”他的消息比罗成灵通的多。

    罗成洋洋自得的道:“他骤然到太子身边,谁能容他?咱家看他是兔子尾巴长不了。”在王公公面前“秀”了一把后,罗成的心情愉快许多。

    当天傍晚,罗成刚回宫就被秘密的逮捕。

    …

    …

    罗成消失的消息,徐智当晚就知道,急的如同热窝上的蚂蚁,派人和寿宁侯张鹤龄联系,当晚悄然的来到寿宁侯府中。

    精美的花厅中温暖如春,烛光明亮。

    徐智将宫中的情况通报一遍后,焦虑不安的道:“侯爷,那带路的小太监早就死无对证。但不知道宫里怎么查到罗成那个小兔崽子身上。侯爷,你一定要帮帮我。”

    宫中虽然有太皇太后(孝肃周太后),有皇太后(孝贞皇后王氏),但真正掌权的只有一人:张皇后!久在宫中的徐公公很清楚,现在只有寿宁侯能救他。

    皇后对她这个弟弟很看重。

    张鹤龄老神在在的喝酒,笑道:“徐公公,看把你慌的!皇后哪里,我自会去关说。你不会有事。但是,咱们还是老规矩,你得表示表示。另外,你怎么搞的,对付一个小舍人,连续两次都未成功。”

    徐智心里大骂张鹤龄贪财,有些后悔在此事上卷得如此之深。叹口气,道:“那小子卖相不错。谁想到永嘉公主会被他三言两语哄的高兴呢?”

    正常情况下,永嘉公主会受到惊吓,届时张皇后哪里会饶得了张昭?

    张鹤龄不满的撇撇嘴。针对张昭的行动,在这件事平息之前,得缓缓了。

第九十一章 帝与后

    小雪融后,冬至将到。因明时风俗看重冬至节,坤宁宫中上下亦忙碌着准备过节。

    张皇后将前来拜访的两个弟弟寿宁侯张鹤龄、建昌伯张延龄打发走。坐在暖阁的塌椅中,深深的呼吸,但心中还是气愤难言。她怎么都没想到她弟弟会“算计”她。

    这把她给气的!

    大弟眼馋张昭的白酒生意,兼之夹杂和周太后的弟弟长宁伯斗气。内官监太监徐智主谋,想要诱使张昭冲撞永嘉,届时她会重罚张昭。这干的什么混账事!

    这时张皇后的贴身宫女走进来,低声汇报道:“娘娘,那小太监都招了。”

    张皇后长长的叹口气,道:“把他打死。这件事就到此为止。”她还能如何处置?

    宫女答道:“是,娘娘。”

    刚吩咐下去,另有一名宫女进来禀报道:“娘娘,皇爷请你过去用晚膳。”张皇后带着随从到乾清宫东暖阁中,弘治皇帝这里已在开始布置。大太监萧敬指挥着太监们摆长案。

    弘治皇帝穿着明黄色的龙袍,正静思着,见张皇后到来,起身相迎,笑着道:“地方供奉的野味到来,朕请皇后来尝尝。来,坐!”言语间颇为殷勤。

    见皇帝如此体贴,张皇后郁闷的心情顿时抛之脑后,俏脸带笑,眼波流转,散发着成熟的美妇风情,“那臣妾可要好好尝尝。”

    帝后二人在暖阁中闲聊。太监、宫女们做着晚膳前的准备工作。乐队已就位。弘治皇帝忽而想起来,问道:“皇后这几日查的事情如何了?永嘉没事吧?”

    张昭“误入”深宫的事根本没闹开,他还不知道。

    张皇后道:“陛下将张昭简拔到皇儿身边,宫中一些人眼红。想着臣妾宠爱永嘉,把主意打到这上头。那张昭倒是画的一笔好画,把永嘉逗笑。

    臣妾当日就免他擅入深宫的罪责。此事臣妾已经查清楚。由内官监太监徐智主谋,而臣妾那不争气的弟弟也卷入其中。臣妾方才已经痛骂他一顿。”

    弘治皇帝向来宠爱张皇后,对张鹤龄兄弟的事从来都是睁只眼闭只眼。这事皇后有意压着,他自然没意见。倒是注意到皇后提起的名字“张昭”。

    这距离张昭给皇儿进献世界地图的事才过去几日?当日就有些内侍在他这里告张昭的“刁状”。

    弘治皇帝略一沉吟,好奇的问道:“他会作画?”史载,弘治皇帝爱好绘画和弹琴。

    张皇后兴致勃勃的道:“他那是炭笔画。画山水无神韵。画人物倒能画的七八分像。”

    “哦?”弘治皇帝对张昭的印象再深几分。

    弘治皇帝对张昭的印象还不错的。刚开始,因太子给他说想要调张昭去东宫去参赞军务。他令锦衣卫指挥使牟斌查一查张昭的底:出身清白。

    当时,张昭被张鹤龄盯上爆出勾结锦衣卫鱼肉乡里的事情,经过查探张昭没有逾线。而其又是读书人,对北虏之事颇有见地,他内心里还是很看好张昭。

    所以,特意给了一个勋卫散骑舍人。只待张昭日后进入仕途,他再简拔,使用。

    但是,事情到此就告一段落。弘治皇帝日理万机,事务繁忙。他哪里有精力长期去关注张昭的动向?而且,他每天要听多少个人名,能记住“张昭”这个名字多久?

    然而,张昭进入东宫后就被人针对。先是刘瑾“举报”张昭进献世界地图给太子居心不良。接着,又有内官监徐智和张鹤龄勾结陷害张昭。

    这一连串的事情最终都会到弘治皇帝的耳中。这反而加深了弘治皇帝对张昭的印象。

    这估计是很多人始料不及的。

    弘治皇帝和张皇后谈着张昭的炭笔画。至于张昭被“构陷”的事,因涉及到张鹤龄,他只能是难得糊涂。正好萧敬过来禀报晚膳准备好。弘治皇帝道:“传膳吧!”

    乾清宫中忙碌起来。

    …

    …

    宫中的事情,张昭并不清楚。宫中对他而言是个“黑盒子”。他甚至还不知道谁在幕后设计他。涉及到宫中,不能随便打听。否则,一个“窥视宫中”的帽子扣下来,这是死罪!

    冬日的寒夜中,张昭在卧室、书房中来回走动,思索着。油灯如豆。外间,婉儿和方小娘子正在一起教授小霞、张泰平读书。清脆的读书的声音隐约传来。

    误入深宫的事情,他选择隐瞒。

    因为幕后者不是他现在能扳倒的。他和朱厚照相处的还不错。但朱厚照为他出头也没用,其年龄太小。宫中的权力在弘治皇帝、张皇后手中。

    但是,这如芒在背的感觉真不好受!谁知道,他什么时候还会被设计一次呢?

    所以他必须要尽快的化被动为主动。

    张昭走回到书桌边开始思考、推敲的他的计划。这时,婉儿和方小娘子一起走进来。婉儿给张昭添茶,微笑道:“二哥,我们没吵到你吧?”

    张昭将毛笔搁下,看着灯下的小美人,温和的笑道:“还好吧。”目光看向方小娘子,“这些天住的还习惯吧?”

    方小娘子俏脸微红,说道:“还行。张相公,你在宫中可曾听到有大赦的消息?”

    张昭摇头道:“并没有。”见方小娘子一脸的失落,心里叹口气。大赦这种事要看皇帝的意思。最常见的就是新皇登基,必定要大赦天下。那至少要等四五年。而其他的如太后去世,皇子降生,是否大赦天下这都由皇帝决定。

    比如,崇祯皇帝就因皇太子降生大赦天下。

    和婉儿、方小娘子闲聊一会,送走两人后,张昭的思路反到打开。

    …

    …

    第二天一早,张昭带着张泰平到皇城,先点卯,然后在奉先殿的小殿中见到给一众太监簇拥着的朱厚照。

    朱厚照笑着道:“张卿,你来了。我昨晚还寻思着你上次讲的海盗故事。反正天气寒冷,锤丸也打不得。今日你给我讲讲这个故事。哦,地图给父皇要走了。新的世界地图你画出来了吗?”

第九十二章 新游戏(上)

    殿中的内侍、禁卫刷刷的看向张昭,目光中透着羡慕和期待。

    羡慕,自然是因为太子对张昭的亲近、礼遇。这份待遇,他们这些人都没有。能在太子身边混下去的基本都是人精。其实,他们隐约有点看明白,太子似乎将张昭当师友。

    而且,张昭在太子面前很放得开。有时候并不尊守宫中的规矩。但这样反而让太子更加拿他当朋友。不过这份胆魄不是人人都有的。

    期待,则是因为张昭前两日在西苑讲的海盗故事确实很奇妙,引人入胜。

    “极西之地有国名英格兰,女王当国。令海盗袭扰伊比利亚半岛之国西班牙。于是,海盗盛行于海洋间。以南美洲多金银、香料,南美、欧洲贸易日盛。故众海盗盘踞于加勒比海中,称加勒比海盗。

    海盗嗜好朗姆酒,又有数名海盗王,拥有神奇力量的海盗船。海盗王的宝藏、古老的诅咒,种种爱情故事,奇幻、探险之旅交织。”

    对于一帮没有经历过电影、网文轰炸的明朝人而言,这种故事相当的震撼、精彩。而对着地图去讲这样的故事,更添其真实感和无尽的幻想。

    张昭走上前,笑着道:“臣没带来。这就让人去取来。”

    他是假故事之名,给朱厚照灌输自己的观点。中国自古以来都是陆权国家。当年天朝的步兵可称世界级的精锐,在半岛上干的鹰酱不要不要。

    但是,自工业革命之后,海洋霸权带来世界霸权啊!看看英国所建立的日不落帝国,它根本就没有将领土连在一起。张昭当年看其地图就很不适应。

    然而,在拥有制海权的情况下,占有全球生产财富的精华之地,这才是全球帝国的正确打开方式。想要想古时那样重建横跨亚非欧的帝国已基本不可能。

    他希望培养朱厚照的海洋观点。不要畏惧大海,而是要去征服它。实际上,明朝此时在航海上还是有优势的。郑和的宝船依旧是已知的最厉害的战舰。

    然而,不久之后号称弘治三君子的刘大夏会烧掉这些宝船制造、水文资料。

    朱厚照十来岁的年纪,眉眼细长,急切的挥手道:“那快去让人取来。”

    张昭叫过一名小太监,吩咐他去东安门外找张泰平,回家去取地图来。再进殿时,见朱厚照站在炭盆边似闷闷不乐,说道:“殿下,臣有一个游戏可以消遣时间。”

    朱厚照顿时来了兴趣,“哦?张卿,你快说。”

    刘瑾、张永、谷大用几人都看向张昭,目光中带着警惕。张昭,你小子过线了啊。

    宫中的运动、游戏不外乎那十几种:投壶、打锤丸、双陆等。再出格的不外乎:听戏、听曲、打马吊、奇珍异宝、美人、摔跤等。但是这些东西他们哪里敢进献给太子?

    皇帝前段时间还说要检查太子的功课,最后不了了之。主要是皇帝太忙。但是张皇后的心思可都在太子身上。他们进献这些东西,还要不要命了?

    张昭根本没管刘瑾那阴沉的眼神。前几日他“误入”深宫,刘瑾等人肯定是有份的。否则,太子在西苑赏雪,为何没有一个人通知他?他此举是在警告这些人。

    说起玩乐,我要认真起来,没你们生存的余地!而且,张昭手里还捏着一个“舔派”高手钱宁。当然,他的目标从来都不是给朱厚照当宠臣。

    他到东宫里,就像是刚刚进入“职场”。他想要与人为善,但奈何别人不想给他活路。涉及到皇权的事,就是这么残酷!

    就张昭的个人分析,他刚被坑一回,但他抗过去了。会有一个短暂的“和平”期。而在此期间,他要尽快的展现出“才能”引起弘治皇帝的注意。

    张昭来东宫的目的很明确:和朱厚照接触,影响其“三观”,成为实质性的帝师。名义上的老师就别想了。那是翰林的事。他一个秀才,文官们肯定不会同意。

    这个目标到现在为此进行的很顺利。他和朱厚照相处的还不错。但是,一国的皇太子何其的重要?他站的位置距离朱厚照越近,自身的危险就越大!

    他不像刘瑾等太监,这是明朝固定的政治模板。潜邸的太监们日后必然是宫中大珰。他只是个勋卫散骑舍人,跟在太子身边,就打破常态。

    要是朱厚照是皇帝,自然没人敢动他。但朱厚照只是太子,这可拦不住人。

    “殿下,此物名叫足球。可以使用祝你猪尿泡来制作。规则由蹴鞠、马球演化而来。具体如下…”(为避免水字数,足球规则就不在此赘述)

    张昭要来一张白纸和炭笔(他得到太子的礼遇,这点小物品宫中的太监自然会准备好,以备不时之需),在纸张上面一边画,一边讲解规则、技巧。

    京城的冬天还是很冷的。而且现在距离冬至就两三天。正值寒冬。室外运动基本都停掉。但是俄罗斯都能踢足球,现在京城户外自然没问题。

    朱厚照对张昭还是很信任的,左瞧瞧右瞧瞧,虽然打发人去制作“足球”,但心里还是不大愿意玩这个游戏。

    谷大用站在案几边,趁机道:“张舍人,你讲的天花乱坠,但咱家看着却没什么意思。你的世界地图已经拿来了,还是先讲海盗的故事吧。”

    谷大用这话一出,八虎的其余几人纷纷附和,“就是啊。海盗故事多精彩。”

    “小爷,咱们还是听故事吧。”

    “这样的天气到外面去踢球,得了风寒怎么办?小爷是千金之躯,断然不行。”

    张昭见足球还没有制作好,便开始讲海盗故事。至于其他人的反对他没当回事。下午时,张昭先组织魏把总的禁卫二十二人在奉先殿东的空地处先踢一场。朱厚照等人观看。张昭上场亲自担任裁判。

    “滴--”张昭吹响竹哨,换个紧身的箭袖,开始比赛。开始场面一片混乱,但随着张昭不断的纠正、示范,比赛开始精彩起来。

    足球、篮球能在后世成为风靡全球的体育运动,自然有其独特的魅力在其中:团队合作行云流水,个人技巧单骑闯关,面对围攻热血不屈…

    半个小时后,朱厚照换下棉衣,穿着单薄的箭袖,两眼放光的道:“张昭,安排换人,我要上场。”

第九十三章 新游戏(下)

    奉先殿东面的空地,按照故宫的地图来看应该是宁寿宫。但在明朝时紫禁城里的宫殿并没有占满地方。究其原因,还是明朝皇帝比清朝穷。

    满清收税可是不含糊的。皇帝的享乐一样很多。而被打断脊梁的满清文人连个屁都不敢多放。哪像明朝这般自由?

    空地处比较平整,张昭再拿石灰划出边界、大禁区、小禁区、中场线。至于球门找不到铁门,用两根标枪来标记球门。

    石灰这东西明朝早就有。于谦于少保的《石灰吟》名传千古。

    此刻,一帮太监、禁卫们在宫门下的几间瓦房墙壁边避风、观战。而“足球场”中的队员们厮杀的激烈,张昭的哨子不断的响起。

    按理说,朱厚照一个十岁的小孩,身体素质再好,也不可能和成年人踢比赛。但是,谁敢对太子下黑脚啊?冲撞更不敢。朱厚照自然是大杀四方,被喂的各种舒服,疯狂进球。

    半个小时后,这场比赛结束。

    朱厚照在一间瓦房中由宫女们服侍沐浴,更衣。热水、姜汤、美酒自然是早就准备好。张昭等人也在另外三间房中洗热水澡,换衣服。然后,一起到小殿中。

    小宫殿中,太监们将屏风、炭盆、案几摆好,形成一个半封闭的空间。朱厚照居中而坐,面前的高几美酒佳肴陈列。他喝着酒,欢喜的道:“张卿,你这个足球游戏好。我踢的酣畅淋漓。明日再来几场。”

    张昭在朱厚照左侧下面坐着,其余坐下的都是刘瑾几名大太监。张昭的隐性地位可见一斑。张昭舒服的坐在木椅中,微笑道:“殿下,这个游戏可以推广到军中。”

    刘瑾是什么人?张昭把手伸到他的“盘子”里,他上午时还脸色阴沉,这会见太子喜欢上足球,早就是笑容满面。见张昭如此说,顿时打住。

    谷大用、张永、马永成等人都是相互对视,无声交流。被张昭这个“变故”搞的很惊讶。你玩游戏就玩游戏,怎么扯到军中?

    朱厚照感兴趣的道:“张卿,你的意思是这可以训练军中的士卒?”

    张昭点点头,说道:“殿下,我以为军中对士卒的训练要求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练体能。第二,练技能。第三,练纪律。而足球可以很好的锻炼士卒的体能。”

    朱厚照对军事一向很感兴趣,当即请教起来。

    刘瑾看着侃侃而谈的张昭,太子虚心请教,心里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八虎其余的几人都是神情略尴尬。这一幕,这些天出现了多少回?否则他们也不至于要将张昭弄走。当今天子今年三十一岁,按照历代先帝的年龄,秉国十年应该还是可以的。那十年后,太子该多么信任张昭?

    方才挑头反对足球的谷大用则是低着头喝酒,心神不宁。张昭这人看着面相和善,但很不好惹。据说罗成给皇后打死了。

    且不提内监们的各种心思,张昭将足球在军中推广的必要性,还有练兵的想法和朱厚照说完后,时间已经将近傍晚。

    朱厚照道:“张卿,你回去写个条陈给我。我去交给父皇。”说着,将杯中温热的黄酒喝掉,笑道:“等会母后就该叫我去吃晚饭,今天都散了吧。”

    张昭和魏把总等人纷纷告辞。

    …

    …

    寒风呼啸,夕阳暗红的挂在天边。

    魏把总摸着自己的大胡子,跟着张昭身边往外走,“张老弟,你今天可是大出风头。太子信重,将来前途不可限量啊。”

    张昭看魏把总一眼,笑笑,并没说话。皇宫中的人各有关系、跟脚,他谁都不能信。譬如这位魏把总看似粗犷,实际上呢?

    魏把总微微一笑,心里倒是越发的肯定。就这份沉稳的气度,将来在宫中地位低不了。说不定会得未来的天子信任,执掌锦衣卫。见身后有太监过来,带着几名心腹手下告辞俩开。

    “张舍人,张舍人留步。”

    张昭回头,就见谷大用小跑着过来,脸上带着谄媚的笑容,将手里的食盒递给张昭,“咱家见张舍人比较爱这御制烧鸡,特意吩咐准备一份。适才上午时,咱家多有得罪,还望张舍人不要往心里去。”

    张昭微笑着接过食盒,拱手道:“谷公公客气。都是同殿为臣,各抒己见嘛!”

    谷大用小鸡啄米般的点头,“是,是。”和张昭客套几句,这才离开。

    张昭看着这四十多岁的太监,心中琢磨着其用意。东宫里的太监,最得朱厚照信任的,首先是刘瑾,其次便是谷大用,再就是马永成。

    谷大用突然示好,这到底是“敌人”内部的分裂,还是障眼法?似乎后面一种居多。

    …

    …

    从宫中出来,张昭到崇文门外的银店“双凤祥”中去查看进度。他委托“双凤祥”帮他打造两款新颖的银饰,准备送给婉儿作为冬至节礼物。

    另外一份则是给方小娘子备的。一则是略表当日“围观”她的歉意,二则是感谢她陪伴婉儿。

    婉儿在南口村中,出入自然是随意。但在京城中,特别是内城里,想要单独出门逛街这基本不可能。辛亏叫了方小娘子陪她,另外还有小霞可以教授。

    到家后,张昭也没先透漏,和婉儿、方小娘子见面说几句话,便回房间里书写他推广“足球”的条陈。

    两日后,张昭将条陈写好,交给朱厚照,就等着这件事出结果。

    想要引起弘治皇帝的注意,认为他有些才能,从而“保护”他,这要从哪方面下手?张昭选择的是军事!弘治皇帝的文治,可以说是非常牛逼的。一代明君。造就弘治中兴的盛世。

    但是,弘治皇帝的脸年年被小王子、火筛两人轮流着打。但凡只要有点脾气的皇帝,都不会放任蒙古诸部的入寇。想想看,嘉靖时期的严嵩怎么倒台的?

    最最开始的根源,还不是因为蒙古人打到京城,把嘉靖皇帝的脸面都给剥开?嘉靖皇帝转而开始逐步信任徐阶!

    他由足球引出练兵之策,最终的意图就在这里。只要他会练兵,弘治皇帝总会为他遮挡一二。

    然而,事情总不会如人所料。

    …

    …

    冬至日,群臣朝贺天子。

    散朝后,三名大学士被天子召到乾清宫暖阁中商议国事。主要是保国公的大军回师后,京营将士需要奖赏。弘治皇帝的内帑不多,看看朝廷能不能出钱。

    事情商议完后,三名阁臣自景运门出,准备返回文渊阁中。然后就是各自下班回家。冬至日呢!

    刚出景运门,就听得皇宫东边似乎有鼓声。首辅刘健微微皱眉,“怎么回事?”

    前面引路的小太监不知道该怎么回首辅的话,只能闭口不言。

    李东阳、谢迁两人也感觉奇怪。宫中庆贺冬至节正常,为何要用鼓呢?

    等三人回到内阁中。等了半个时辰,里面有消息传来:小爷在奉先殿东踢足球。此法乃是随侍东宫的勋卫散骑舍人张昭所献!

    谢迁气的眉毛都竖起来,怒道:“岂有此理!”

第九十四章 被御史弹劾

    东阁大学士谢迁震怒,后果自然不小。谢阁老不可能亲自上书弹劾张昭,那是给张昭扬名。

    冬至日的第二天,御史弹劾张昭“诱导太子嬉游,荒废学业”的奏章就递进内阁。首辅刘健对昨日的“鼓声”颇为不满,在他的默许下,由谢迁票拟奏章,送进宫中。

    明代的政治制度,当初明太祖为防止宰相权重,废除宰相。但随着三杨辅政,阁臣逐渐变成弱化版且没有名分的宰相。而皇帝制衡阁臣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司礼监掌握“批红权”。

    所谓“批红”,即用朱笔批阅奏章。皇帝是没有精力在每本奏章上批红的。否则,光写字就要累死。权力只能放开给司礼监。所以,明代权阉的出现有其必然性。

    十月初,顺天府院试放榜,张昭以其对北虏之见解名动京师。而后,被天子点名随侍东宫,声名更上一层楼。懂官场门道的人自然看得出来:简在帝心。

    两个月过去,张昭在京中的声望自然有所回落。国家大事那么多,谁会始终关注着在东宫中的一个生员呢?

    但是,这封奏章一出,外加事涉太子,瞬间令整个京中官场、士林关注。

    明代虽然没有报纸,但是有个东西叫“邸报”,京中各个衙门会传抄,而且会发往天下的各官衙。这种奏章怎么可能不上邸报呢?

    同时,张昭被满城关注还有一个因素。明朝官场的惯例,冬至日后就等着过年。大家有什么恩怨、口水仗等来年再说。这个时候来这么个“大新闻”,自然是人人关注。

    …

    …

    张昭是在事发后的第二天才知道。奏章进内阁,票拟,再送到司礼监中,再消息传递,这都需要时间。

    他冬至当日来点卯后就向朱厚照请假回去陪婉儿过节。以鼓助兴,且被三位阁臣听到,这事他根本不在场。

    寒冬腊月,早晨七八点的太阳完全令人感受不到任何的温暖。张昭在文华殿外见到脚步匆匆抵达的朱厚照。刘瑾、谷大用、马永成等太监随行。

    上课的翰林侍读学士王鏊参加早朝还没过来。朱厚照口里呼出着白气,招呼道:“张卿,你别往心上去。那些御史就是这般,听风就是雨,像乌鸦一样讨厌。走,我们去殿里面说。”

    他今天特意出来的早,就是想要和张昭商量这事。消息昨晚他便知道。但宫门落锁,无法通知张昭。

    张昭颇感意外,跟着朱厚照往殿中走。众人簇拥着随行。

    跟在朱厚照身边的刘瑾主动解释道:“张舍人,昨日有御史上本弹劾你诱导小爷踢足球,荒废学业。咱家从司礼监那里探听到的消息,奏章上阁老们票拟的处理意见是:剥夺你的勋卫散骑舍人一职,下狱论罪。”

    张昭脑子“嗡”一下,血流上涌。他虽然是个网文历史水平,也知道明朝的票拟是怎么回事!正常情况下,皇帝不会更改内阁阁老的处理意见。

    这尼玛的!他还等着太子将条陈交给弘治皇帝后得到皇帝的赏识。结果,这就因为“足球”给人告了?

    张昭定定神,看到刘瑾嘴角那一丝迅速消失的笑意,压着心中的疑惑,跟着人群往文华殿的偏殿而去。谷大用则是向他补充说明事情的起因和过程。

    冬至日,朱厚照按捺不住脚痒,虽然张昭这个高水平裁判请假,还是组织踢球。而轮班的魏把总搞来两面军鼓,敲打助兴,结果被从乾清宫中出来的阁老们听到。事情由此而被外朝知道。

    朱厚照在殿内坐下,歉然的道:“这事是我对不住张卿,让你被御史弹劾。足球这本是好事。我早把你写的条陈呈给父皇。张卿,你放心,我不会让你被问罪。”

    朱厚照还是讲义气的。他昨晚和刘瑾几人商量过,大致有个估计。他应该没事,但张昭不好说。但他准备帮张昭脱身!大不了去求母后就是。

    从文华殿外进来的这片刻功夫,张昭心里已经想数个来回。这件事蹊跷的很。因为,恰好在他不在朱厚照身边时发生。在皇宫里,相信巧合的那是傻逼!

    魏把总刚好拍朱厚照的马屁搞来军鼓。刘、李、谢三位大佬刚好从不远处经过听到。

    这他么的谁信背后没人主使?他以为他会有一个短暂的安全期,但现在,现实告诉他,妄想!“敌人”在最不可能的时候对他发起致命一击。

    张昭躬身行礼,道:“臣谢殿下。臣斗胆问一句,天子要怎么处置臣?”

    朱厚照没有任何隐瞒,说道:“父皇还没看奏章。萧公公的意思,父皇可能会叫我和你过去当众询问。”

    朱厚照这皇太子当的舒服。弘治皇帝当年过的胆战心惊。外朝还有万安等人阿附万贵妃要换太子。到朱厚照这里,皇帝身边的大太监都要卖他人情。

    张昭不知道萧公公是谁,但可以肯定是宫中大珰。略一思索道:“殿下,既然是要当众问询,便无须殿下为臣出头。臣想借此机会为殿下争取点好处。届时,还请殿下配合。”

    朱厚照见张昭如此说,兴致高昂的拍手道:“好。”他再怎么聪明终究还只是个小孩。见张昭说的如此有把握,还想着为他争取东西,心中很高兴。

    这时,一名小太监从门外进来,“小爷,王先生已经到殿中,等着小爷去上课。”

    朱厚照还待问张昭怎么配合,这时也只能无奈的去文华殿中上课。刘瑾跟着朱厚照往殿中中,微微低头,心里揣测张昭的想法。

    怎么,这小子还有后手?他的计划是什么?在小爷面前说的这么有把握?

    然而,阁老都已经票拟,这怎么看都是个死局啊!

    …

    …

    且不提刘瑾等人的疑问,朱厚照进文华殿听课后,张昭交待一声,便离开皇宫,出东华门顺着金水河前往北花房。

    他现在了解的信息还太少。而刘瑾等人未必会给出什么有用的信息。他还得防着被误导。那么,他只有一条路。

    走过内承运库,也就是俗称的“内帑”,北花房的院墙边,一名老太监正晒着太阳。

第九十五章 是谁?

    张昭看到王公公时,心里就知道他来对了。

    皇城,是皇宫外的一层区域。这里设有内监的二十四衙门,居住着数万名宫女、太监,为皇宫中的贵人们提供各种服务。而王公公不可能住在北花房这里。

    现在,王公公在这里“晒太阳”,很明显是在等自己。

    被御史弹劾,而内阁的意见是要将他下狱问罪,说不紧张那是骗人。但是他并不害怕。踢足球可以锻炼体能,这是现代社会普通人都知道的事。

    而他来找王公公,是想要知道谁在背后打他的冷枪。

    至于他为何笃定王公公会告诉他?因为在他离开“北花房”时,王公公卖了一个人情给他:是内官监太监徐智将他压在这里学宫中礼仪。

    那么,王公公既然投资他,这个时候肯定会告诉他宫中这摊浑水的真相。他要是就此倒霉,欠的人情怎么还?欠债的是大爷!

    …

    …

    略显陈旧的砖墙边,暖和的冬季阳光洒落。王公公眯着眼睛坐在一把掉漆的交椅中。

    “王公公,在下来了。”张昭走到交椅前,礼貌的拱手行礼。

    王公公老态龙钟,睁开眼睛,笑起来,轻声道:“张舍人果然没令我失望啊!我们到屋里说。”

    在宫中养老担任礼仪教习的王公公行动自由,时常来他面前晃的罗太监已经被张皇后打的命归黄泉。此时北花房这里安静。张昭跟在王公公身后到当日“上课”的厢房中。

    王公公走路颤巍巍的,在楠木椅中坐下,说道:“张舍人此次来,必定是想问宫中敲鼓之事是谁主使的。在说之前,咱家要问问张舍人,可有把握在御前脱罪?”

    王公公和司礼监秉笔太监萧敬是当年宫中的旧识。当年微末时,他们在宫中一起洒扫、当差。这份交情现在还在。是以,他的消息一点都不闭塞。

    张昭知道这位王公公有“见微知著”的本事。一个多月前就因他一点点细微的变化,就察觉出他即将去东宫“报道”。这时,目光坦荡的道:“能。”

    王公公看着张昭,微微点头,“咱家有个侄儿叫王武。在京中金吾卫中当差,练得一身武艺却无法出头。张舍人是个有本事的人,还请你日后关照他几分。”

    张昭略感惊讶,然后道:“我会的。”他的文官之路,短时间内肯定是别想的。所以,他的计划是帮弘治天子练兵。这倒是被王公公一眼看穿。只是这太监做事,未免太功利!非要他先答应下来才肯告诉他真相。

    王公公笑一笑,慢慢的、条理清晰的道:“东宫在踢球时,偏偏有人提供军鼓助兴。这涉及到三个方面。第一,东宫那帮内侍和你天然有矛盾。你在东宫表现的越出色,他们越担忧。你在东宫有数月,具体是谁,不需要我点名吧?”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比如皇帝,他宠爱的妃子,在一段时间内只有那么寥寥数人。宠信的臣子,人数也会有限。这放在太子身上,同理亦然。

    张昭沉稳的道:“不需要。”这事,刘瑾脱不了干系。但是,因为是同在东宫,所以刘瑾等人只是配合行事,并不会主动对他出手。

    王公公满意的一笑,说道:“第二,魏把总是成国公的人。”

    张昭皱眉。

    明朝的勋贵力量,最出名的是中山靖王徐达传下的魏国公。徐达当年是开国名将。而且,朱棣的皇后又是徐达的女儿。所以,魏国公向来是南京守备。

    但是,明成祖朱棣靖(造)难(反)成功后,所封的功臣最显赫的是两家:英国公、成国公。英国公张辅接替父职,战功赫赫,在世时是天下名将,武臣第一人。所以,明朝武勋集团力量强盛时,皇帝的口谕通常是:令英国公会审。

    成国公朱能在靖难之役中,战功仅次于丘福。丘福因北征大漠,丧师辱国,身死异域。被朱棣剥夺爵位。因而,成国公一脉向来也是煊赫。

    张昭不记得他什么时候惹过成国公府。但细想的话,终究还是他距离太子太近的缘故。

    王公公再道:“将这一切串联起来的,正好赶上阁老们出宫时鼓声大作,背后是内管监徐智。”说完之后,微微闭上眼睛休息。还是不给张昭解说。

    张昭自然懂。

    他看那么多年的网文,政-治斗争你死我活还能不知道?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吗?他用炭笔画哄好永嘉公主躲过一劫。他和徐智已是不死不休!

    只是,张皇后选择打死罗成,压下此事。他只能等待时机,对景的时候他哪会放过徐智?只是没想到徐智抢先下手。此人确实很有些能耐。

    “谢王公公解惑。在下定会不负所托。”张昭郑重的道谢,往宫外而去。

    …

    …

    张昭从北花房出来就往宫外而去。朱厚照上课结束后,见张昭不在,问道:“老刘,张昭可说等到父皇面前问询时要我如何配合?”

    刘瑾谄笑着道:“小爷,他只留下请假的话,倒没说这个。”

    朱厚照心里痒痒的,吩咐道:“你派人去找张昭问问。我去母后哪里吃完饭。再晚又要被永嘉鄙视我。”说着话,带人往坤宁宫而去。刘瑾几人跟着。

    到坤宁宫后,谷大用、张永几人先跟着伺候。刘瑾、马永成、魏彬、丘聚等人则是到外面的廊房中吃点东西。小太监们早就准备好的饭菜、点心送上来。

    刘瑾吃着羊肉面,说道:“咱家是搞不懂张昭这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你们说说看。”

    马永成大口啃着凉掉的烧鸡,含糊不清的道:“管他呢。总逃不过刘公公你的算计。”

    这件事,于他们而言,叫做“驱虎吞狼”之计。张昭在东宫太得意,日后哪有他们的位置?当日张昭明言,足球是练兵的办法。但是文臣们不知道啊。

    这事不管是外朝胜,还是张昭获胜。最终张昭都会倒霉。

    想想看,若是阁臣们的票拟被批准,那自不必说,张昭被赶出东宫,命运堪忧。而若是张昭胜,他和那帮文臣结怨,有得他受!用不多久,肯定会被算账。

    魏彬、丘聚两人纷纷附和。

    刘瑾得意的笑起来,想一想,道:“张昭到哪里去了?”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9975/ 第一时间欣赏明帝国的崛起最新章节! 作者:九悟所写的《明帝国的崛起》为转载作品,明帝国的崛起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明帝国的崛起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明帝国的崛起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明帝国的崛起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明帝国的崛起介绍:
弘治十三年夏末秋初,宅男理科生张昭穿越来到明朝。瑰丽的历史画卷徐徐展开。在这繁华,美好,欣欣向荣又潜藏着王朝危机的时代,张昭一路青云直上,手持权柄,上佐天子,外镇四夷,书写属于他的华彩乐章。五千年的治乱循环,明亡后华夏文明的沉沦,我来了,这一切都将改变!推荐九悟完本的老书,均订过万,《奋斗在红楼》九悟书友群:312484933.进群验粉丝值。只要订阅了九悟的书即可。明帝国的崛起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明帝国的崛起,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明帝国的崛起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