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明帝国的崛起TXT下载明帝国的崛起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明帝国的崛起全文阅读

作者:九悟     明帝国的崛起txt下载     明帝国的崛起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三百一十七章 张昭的想法

    试行改革卫所司购买的院落并不大,只有三进,在东城外的价格大约是十二两左右。

    王承裕手下有官吏约四十余人。他将临时衙门设置在这里,主要原因也是经费不足。否则,设在城中多有牌面?

    仲夏的上午,小院里略显安静。知了不停的鸣叫,树荫落地。

    试行改革卫所司虽然有不少官吏,但是大部分都被王承裕派出去做事。登记、更改军户的户籍需要和顺天府诸县的官吏一起编造成册。他做事就像他治学一样严谨。张昭要不是昨天就派人和王承裕预约,今天也见不到他的人。

    王承裕时年三十九岁,正值年富力强时,这些天在京中奔波,面相变得有些发黑。一袭青衫,剑眉星目,名儒气度。

    王老大人时至今日,依旧是正七品的都给事中,所以官袍就是青色的。

    王承裕招呼着张昭落座喝茶,道:“子尚昨日在宫中面圣,今日就来找老夫。昨日是什么情况?”

    张昭面露苦笑,端着茶杯,沉吟道:“我所设想的国子监改革失败。武将过多的涉足朝政,不妥!另外,天子赐我一万盐引用于修建京西北的府邸。”

    张昭和王承裕其实算不得多熟。但是,两人的政z前途是捆绑在一起的。而且,张昭信的过这位西北名儒的品性,在他面前直接把原因点出来。

    张昭冒起来太快。他实际上在京中没什么朋友。想想,如果是一步步科举,生员、举人、进士,这一路走来,十几年的苦工,总能有志趣相投的朋友。

    如果是武勋世家,或者在军中服役,一样会有同袍,交几个生死兄弟。

    但张昭直接是带着新军卫打出偌大的军功,直接封爵。他想要找人吐槽一下昨天在广寒宫的遭遇,还真没人。李幽是故人,他却信不过。能聊一聊的人,就剩下他的老泰山:王承裕。

    王承裕明显的有点难以相信:竟然是因为天子猜疑导致这个提议失败。

    他这个女婿什么人?他这双招子看过不下万人,大致还是清楚的。张昭绝对没有篡位,或者架空皇帝的想法。

    然而,这就是天子啊!不是看你有没有那个心思,而是看你有没有那个实力。

    再往深里想,弘治皇帝对张昭应该是定性:武将。不允许他越界。这对雄心勃勃,锐意进取,试图改变天下的张昭而言,有点残忍!

    王承裕久经风波,他父亲几起几落。张昭这点小挫折算什么?抿一口茶,道:“那子尚你现在打算怎么办?”

    张昭叹口气,闻着袅袅升起的茶香,道:“国子监改革必须得停止。我本来的设想是让报纸行业率先兴起,而解开国子监的禁锢,可以让京中有足够的文字编辑、记者。

    这条路现在明摆着走不通。只能换一个方向。我打算在京中开设一所职业技术学校。专门培养印刷工人。招收十五岁以上的男子。培养他们简单的读写识字。”

    义务教育暂时搞不成,那就只能先搞职业技术学院,培育产业工人。只要教会一批识字的工人,后面不一定是搞印刷产业,将来可以转到纺织行业。

    报纸行业当然不止真理报社这么大。想想看,后世的一个报社集团下辖多少刊物?养活多少人?

    不过,张昭是假培育印刷工人的名号,执行识字扫盲。然后将他们转到纺织行业去。

    弘治皇帝已经表露出让他不要参政的意图,他在弘治朝只能在军事领域做出一些变动。然而,时间不等人啊!他只能先从经济上着手。国泰商行有开设纺织厂的计划。

    京师和天津卫的郊外就是非常合适的棉花种植区。原材料有,再把工人培养出来,再搞出纺织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曙光就会出现!纺织机都有了,蒸汽机还远吗?

    王承裕并不知道张昭的打算。但是看得出来张昭情绪并不算低落,一些诛心的安慰话就没必要讲。

    譬如:天子最终还是信任你的,不然不会赐你盐引;天子如此敲打你,将来君臣相安,若不拦着你,只怕君臣难以善终,天子终究是一片好意。

    这些话,他相信张昭都想的明白。

    王承裕点点头,赞同张昭的想法,“你要办职业技术学校培养印刷工匠来反哺报社也可行。一所专门培养工人的学校,不至于犯什么忌讳。”

    张昭道:“我想也是。今日来,还有一事。想请老泰山加速推动军籍转化为民籍之事。赎买土地的事情先搁置。至少在天津卫的卫所废除之前不要管。”

    其实,按照正常的逻辑,张昭突然被弘治皇帝敲打,他出宫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听缘由。

    之前,张昭还奉命和太子亲近。弘治皇帝真的是有意敲打他,不会以这样的方式。所以,必定是有人在弘治皇帝面前告了他的黑状,令天子生怒。

    但是,张昭出宫后压根就没想去查什么。还查个屁,他脑子不傻就知道是谁干的。

    别人不知道,他这后世来的穿越者,难道还不知道张鹤龄是个什么鸟人?难道还不知道张皇后是什么性子?又能不知道张皇后的枕头风有什么威力?

    王承裕不是官场小白,张昭之前和他畅谈过数次,他知道张昭的习惯,喜欢把事情做到尽善尽美。现在张昭明确的要求他搁置赎买土地的事情,便有点明白了。

    王承裕看着张昭的神情,沉吟片刻,徐徐的道:“行吧。”

    他的性格,清平正直。但是明显这次利益集团反扑的力度有点大啊。差点把张昭送进去。他已经不是只求名的言官了。

    张昭拱手一礼,正色道:“老泰山但请放心,这件事我会解决。对面的人太多,需要分化拉拢。不过,咱们近来不要搞动作,略微等一等。”

    兵者,轨道也。能而示之不能。王承裕笑笑,伸手示意张昭喝茶。他对待学生是很严厉的,对自己的要求也很严。否则,何以称一代名儒。但是他做事绝不迂腐。

    更何况,他和张昭共事这段时间,对张昭这个女婿还是很满意的。喝着茶,忽而想起一件事,略带点教训的道:“你在小安镇那栋屋舍,地方倒是大,却布置的乱七八糟。哪有一点读书人的格局。你在京西北的那三千亩地,我推荐一个人给你设计。”

    所谓读书人的格局,就是儒家士大夫那一套。反映在建筑布局,就是四合院这种。

    四四方方,正房居中。象天法地,君臣相佐。

    张昭在小安镇的布局,简直像狗啃的一样,一点规则都没有。他自己住在东南角。

    张昭厚着脸皮道:“好。”

    他最近正在想这个事。他的步骤是先把围墙修起来,再找人设计,等资金到位之后再破土动工。

    这倒是打瞌睡就有枕头来。其实,王老大人不给他推荐,他是准备找驸马崔元或者萧敬问问。最好的工匠,园林设计师,一定是在皇家中。

第三百一十八章 孟先生

    任何事情都不能流于表面,而是要看背后的核心本质。特别是在京师这天下最顶尖的权力汇聚之处。

    被弘治皇帝敲打后,张昭决定调整他推动改革的方向。从上而下的路暂时走不通,朝廷不给政策,那就从下而上的推动,大不了到正德朝再补手续。张昭并没有颓废、气馁。

    因为,所有人都不知道接下来的走向。弘治皇帝今年不过三十三岁,谁会想得到三年之后,他就会驾崩?

    张昭知道。他最多忍三年而已。当然不可能有什么郁结的负面情绪。

    他也没有去追查被敲打差点翻船的幕后黑手。没有必要。他心里有数。

    “可惜啊可惜…”

    京师南城的正西坊定国公府中,时年二十六岁的定国公徐永宁之孙徐光祚摇头晃脑的感叹着。

    午后时分,定国公府里古树参天,绿荫成趣。此处小轩中檀香袅袅,幽雅寂静。

    一名穿着精美丝绸长衫的男子坐在小圆桌边喝茶。他约三十多岁,中等身量,眉骨有点高,留着胡须,相貌很普通。此公正怡然自得的安坐饮茶。

    而注定要继承爵位的徐光祚却是站在窗户边看着幽雅的庭院美景,大发感慨。

    这样的场景,让人不得不去思考这名文士的身份。什么人,竟然如此得徐光祚的礼遇?

    文士悠然的喝着茶,道:“小计而已。张昭从战场上杀出来,固然年轻,却有真本事。他不中计便不中。”

    徐光祚拱手一礼,正色道:“孟先生说的是。是我贪心了。”

    自张昭回京,京中的武勋集团对其废除卫所的政z主张极其的不满。这一连串的事情背后,固然是徐光祚在串联。而在定国公府的谋主却是孟先生。

    吕纪先虽然主导了第一次对张昭的舆论攻势,但那是魏国公府的力量在背后支撑。

    而张昭通过创办真理报迅速的掌握舆论主动,将吕纪先打懵,并让朝廷在京师和天津卫试点废除卫所。接下来,就完全进入定国公府的节奏。

    徐光祚先联络勋贵集团中的极具份量的人物,至少要保证他们不向张昭偏移。英国公府都侵占了大量的卫所土地。接着,徐光祚再把外戚张鹤龄牵扯进来。

    继而,又有宫中的大太监们加入。最终,汇聚成一股汹涌的暗流,差一点就将张昭拍死!

    由张皇后向弘治皇帝吹枕头风。弘治皇帝震怒。

    这一连串的操作,就问你精不精彩?怕不怕?就像是暗中的冷箭,见血封喉!张昭当时还傻乎乎的去操作国子监改革,根本就没察觉。

    这一切,都是孟先生这个落地的河北举人帮他谋划的。包括之前让吕纪先来主导舆论攻击的节奏。

    这还没有完。

    而张昭如果涉险过关,孟先生还留有手段。只要张昭敢追杀,矛头势必会指向张皇后。而某些言语将会传到弘治皇帝的耳中。张皇后也被他们所驱动,像工具人一样,闹一场。

    届时,张昭不死也要脱一层皮!

    然而,张昭却像没事人一样,根本没有去追查谁在背后搞他。先去见了他岳丈王承裕。这两天京中卫所改籍的军户数量迅速的增长。而张昭据说已派家里的管事去长芦盐场支盐,天子赏赐了他一万盐引。他则是在京中和人设计他位于京西北郊外的府邸。

    一切风平浪静。

    所以,徐光祚心里如何不感慨呢。就差一点点啊!

    孟先生笑一笑,道:“在下知道世孙的心愿。定会助你成功。新成立的《论道报》好好派人去做。”

    “我会的。”徐光祚笑起来,再郑重的躬身一礼,“一切就拜托孟先生了。”

    孟先生很坦然的坐着受了一礼,点点头。

    …

    …

    四月底,张昭被弘治皇帝“敲打”的风波,随着张昭沉寂下来,而慢慢的平息。

    这期间最引人注目的便是定国公府创办的《论道报》。开篇第一期也是诸多大佬在上面发文。

    比如,英国公张懋谈一谈五军都督府的职责,和对卫所的管辖。

    成国公朱辅谈坐镇南京时的感受。

    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刘宇在论道报上大谈特谈,不能增加冗官。

    另外有一些中低品级的文臣在上面发表文章。

    造成这一现象,里面有几种原因。第一,论道报的润笔费,俗称的稿费开的真理报高。

    第二,真理报的一些文章,写的很差,仅仅只是字句通顺而已,偏口语化。还用了标点符号。这让一些读书人非常不爽。羞于之为伍。

    第三,都是明眼人。弘治皇帝赏赐张昭一万盐引,智商正常的人都知道张昭圣眷犹在。所以,稍微有点级别的文官们并不急着表态。

    而反对国子监改革的言官们,有一个新的报纸可以提供阵地,自然是要写稿。

    还有刘副都御史的号召力。谁都知道他是刘健刘首辅的门生。

    张昭没有再掺和京中的舆论。国子监改革的话题渐渐的平息。真理报的头版,也改为鼓吹美食街,和批评京中的小事。或点评从六科抄来的奏章。

    张昭把管事丁冲,就是蒋家庄的丁管事派到长芦盐场里支盐,他则是在王承裕介绍的、供奉在皇城中的“园林设计师”裴贯中。

    明朝没这个头衔,只有童生功名的裴大师挂的是光禄寺监事(从八品)的官职。这属于弘治皇帝的传奉官,专门在宫中侍奉。

    众所周知,弘治皇帝喜欢画画。而裴贯中就画的一笔好画。他搞设计的,不会绘画怎么说服主顾?

    午后的阳光颇为炽烈。即便是走在西苑里树木众多,张昭也是满头大汗。

    他穿着件文士直裰,刚和裴贯中谈完。袖袋里还有裴贯中给手稿。他这段时间一直在和裴贯中沟通新府邸如何营造的事。王承裕那边都已经去往天津卫,继续废除卫所。

    为这设计图纸,付费一千两白银。倒是让裴贯中惊喜莫名。他以为张昭不会给钱的。盖因裴贯中这辈子最为自豪的不是他的手艺,而是他的官职。

    这个官职在张昭的新秦伯面前根本不够看。张昭随便给他点茶水费,他还会认为张昭为人不错。不想张昭竟然给他一笔巨款。

    “张伯爷,你还真沉的住气!”

    张昭正顺着树荫走,心不在焉时,一个老太监从树林里的小路中走出来。

第三百一十九章 结盟

    张昭给这突如其来的声音吓一跳,扭头看去。正好看到内廷银作局太监蒋清穿着精美的丝绸内监官服,带着笑容从树林中的鹅暖石小路里走出来。

    毫无疑问,蒋公公是专门在这里等他的。

    “蒋公公…”张昭客气的拱手一礼,睁着眼睛说瞎话,“不想在这里遇到你。真是巧啊!”

    蒋太监白面无须,四十多岁,笑呵呵的道:“确实。咱家正好去库房里回来。”

    说着,从树林就小路走出来,看着和张昭在路边偶遇、寒暄,实则压低声音道:“张伯爷,你还坐得住?定国公府的世孙徐光祚已经拉拢一大批武勋。宫中都有很多人在盯着你。皇爷那日要敲打你,是坤宁宫…”

    张昭身姿挺拔,比蒋太监要高一截,站在树荫下,笑着道:“多谢蒋公公来提醒我。”

    看起来很镇定。

    这并非张昭装逼。他大致猜的到来龙去脉。能影响弘治皇帝决定的人只有那么几个。你觉得张鹤龄那种傻逼兮兮的外戚,阁臣们会听他的话?

    所以,结论是很好推导的。

    而他恰恰是知道张皇后有多么的宠弟弟,又恰恰知道弘治皇帝对张皇后有多么的好。

    把他这个领兵的大将和张皇后放在弘治皇帝心里称量一下,他基本是没有任何份量!这不需要有任何的怀疑。

    什么武勋、太监的组合,他知道啊!这帮人不就是要出银子赎买京中卫所土地的那一批?

    蒋太监的消息看似信息量很大,其实反馈到张昭的脑海里就一个:背后主谋是定国公府的徐光祚。

    蒋太监见张昭这个反应,似乎胸有成竹,忍不住问道:“张伯爷,你有对策?”

    张昭就笑,“那有什么对策?我不惹他们不就行了。他们能奈我何?王老大人已经去天津卫主持废除卫所的事。京中这边赎买土地的事已经暂停。”

    蒋太监给张昭说的,心里就松口气。

    他今天来给张昭“通风报信”,其实是冒了风险的。司礼监中几个大佬,和宫外侵占卫所土地的事都有牵连。他要是冒头,和张昭站在一起,被人发现,他还混不混内廷?

    但是,为何他肯冒这样的风险进行“投资”?

    原因就是张昭这一句,“他们能奈我何?”。武勋和宦官的组合,在京中的势力何其之大?基本上需要文官集团才抗的住。但是,张昭不同啊!

    他麾下的新军营要扩军至一万五千人。如此犀利的火器部队,足以镇压京师内外的任何军队,决定皇位。而张昭是天子一手提起来的武将。他只要忠于天子,不管风吹浪打,屁事都不会有。

    而恰恰,天子对外给出信号,他依旧信任张昭。宫中已经多久没有这么大手笔的赏赐盐引了?价值约四万两银子啊!

    张昭有这个认识,稳稳当当,蒋太监自然是跟着松口气。提出他进一步的计划,笑道:“张伯爷心里有数,咱家就不多嘴。听说前些时日贵府放出风声,要买几个侍女。可曾买到合适的?

    咱家有个干女儿,自小养在跟前,如今十六岁,琴棋书画,针线女红样样精通。”

    说道这里,蒋太监就没再说,而是看着张昭。

    张昭自然懂蒋太监的意思和心路历程。

    蒋太监今天来“通风报信”,这算是示好。他刚才要是有惊慌失措的神情,“侍女”的话题蒋太监自然是不会提的。而恰恰是他表现的很淡然。蒋太监觉得和他结盟“合算”。

    且先不管这“干女儿”是真是假,当然多半是假的,但要的是这么一个态度。

    结不结盟,张昭可以自己选。

    弘治皇帝没有“抛弃”他,他在京师权力场中的地位就是稳的。三天前,驸马都尉崔元的妻子永康公主到访,就送了一个十五岁的绝色侍女给婉儿。

    刚才蒋太监说张府放风要买丫鬟,这其实不算放风。主要是京中干这一行的牙人(中介),有信誉的、手中丫鬟品相好的,就那么一些人。而急切之间,肯定是寻不到合适的丫鬟人选,婉儿吩咐这些牙人留意。消息自然就会在京中传开。有心人不难打听到。

    现在选择题摆在张昭面前!

    蒋太监的话其实是说的比较到位的。先问了一句“可曾买到合适的?”他即便拒绝,双方也不会很尴尬。他今天承蒋太监一个人情就是。

    张昭沉吟片刻,用尴尬的演技露出一个“欣喜”的神情,道:“哪里买到合适的?我正愁这事。蒋公公这里有合适的人再好不过。我厚颜再欠蒋公公一个人情。”

    演技什么的,可以慢慢磨练,关键是要把这个态度展示出来。

    萧敬,在涉及皇帝时是靠不住的。而司礼监掌印太监陈宽,貌似也在对立面。张昭又不傻,在这个时候拒绝蒋太监的“合作”。主席教导我们,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蒋太监顿时笑起来,拱手道:“张伯爷客气。咱家晚上把人送过去。”说着,告辞离开。

    …

    …

    张昭目送着蒋太监熟门熟路的消失在西苑茂密的绿荫树林之中,继续往北而去,准备回家。

    脑子里回想着蒋太监的事,心中有些感慨。

    倒不是和蒋公公结盟的事让他感慨。这是一个正常的操作。他既然没有被皇帝厌弃,有敌人,当然也有人愿意投资他。譬如,崔驸马这个墙头草。

    把人心想的黑暗点,假设蒋公公今天是来玩无间道的,送给他的侍女是一个间谍。但那又如何?

    且不说他发现后,和蒋公公翻脸,蒋太监能不能承受的起。就说处理这名侍女的问题。

    明朝是万恶的封建主义社会啊!你别说侍女,就是小妾在法理上都算男人的私有财产。这侍女,他随意处理都不违背大明律,并且不会受到指责。

    张昭感慨的是蒋太监这个人。

    蒋太监其实一直帮他很多。这个人情他是要认的。只是前年十月他进东宫和刘瑾发生冲突后,他和蒋太监的联系转为秘密的。

    而这次他处在风波之中,蒋太监也是“事后”来通风报信。所以,此人的性格还是很鲜明的!

    第一,蒋太监非常注重其自身的安危。第二,在确保他自身安全的情况下,他处处与人为善,到处“投资”。

    这位刘瑾的同乡,将来未必能上高位,成为内廷大佬。但其结局肯定会很不错。

    这是一个墙头草,同样是一个有智慧的人!

    弘治十三年的夏末秋初,他初见蒋太监时,何曾想到当日坐在蒋家庄那富贵之气扑面而来的大厅中主位上的太监是这样的一个人呢?

    他当时的想法,是想着小心的应付过去,太监们脾气不好。往事已矣!

第三百二十章 教育设想

    张昭从宫中拿着裴贯中的设计图回到小安镇。府里正在兵兵乓乓的改造。

    因王承裕王老大人吐槽张昭在小安镇的住所,规划凌乱,不符合审美,接着裴大师设计新府邸的便利,张昭让他帮忙把小安镇这里的住宅略作调整。

    张昭这里的住处,两进小院的格局不动。但将隔壁三进的院落改为一个前厅和餐厅。张昭日后要会客就往前厅去。虎子的住处移到餐厅后。毗邻后花园。

    王小娘子去了城东的真理报社,张昭把新府邸设计图给婉儿和方晶两人看。他则是前往新军营处理军中事务。晚饭时,一家子才聚在餐厅中一起商议府邸。

    造型优美的烛台上蜡烛燃烧着,将改建而成的餐厅照的通明。

    八仙桌边,美酒佳肴陈列。李婉(小字婉儿),方晶,王絮雪三人传阅着裴大师的手稿,叽叽喳喳的讨论。如同那句著名的比喻句,餐桌边仿佛有三百只鸭子在说话。

    事实证明,不管女人漂亮不漂亮,这和她们聚在一起聊天的天赋无关。娇妻、美妾们都嫁给张昭不短的时间,但本质上她们都还是小姑娘。年龄最大的方晶也才十七岁多。

    张昭问着虎子的学业。

    虎子现在在新军营初级学堂读书,嘴里吃着红焖排骨,口齿不清晰的道:“二哥,我听说国泰商行的管事们说,京里要办一座职业技术学院。这是用来干什么?为什么不让他们到初级学堂里来读书。”

    张昭喝着羊肉汤,禁不住笑起来,道:“初级学堂里培养的是学生。将来可以搞科研或者从军。职业技术学院,顾名思义,这是培养产业工人的学校。

    目的不同,安排的课业也不同。再说初级学堂的花销是走新军营的账目。职业技术学院是走的你王姐姐真理报社的帐。由我个人和国泰商行补贴。”

    职业技术学院,明面上是培养印刷工人。但最终的目的是培养识字的产业工人。特别是纺织产业工人。国泰商行和他,相当于是搞委培计划。

    学生进职业学院后,不需要交钱,管饭。但是毕业后,必须进真理报社下属的印刷厂或者去国泰商行做满三年。当然,工资会照常支付。

    张昭现在在养职业学院,培养师资团队。将来肯定会招手需要缴费就读的学生,维持学校运转。到时候就像后世的制度一样。当然,委培生制度还是会保留。

    虎子略显茫然的点点头。他今年才十岁。

    王絮雪单手托着香腮,暂时没参与讨论,偏头道:“夫君,你怎么突然要搞职业技术学院?其实,开销不大的话,可以从我这里扣,不用你补贴。”

    张昭来自于后世,平等的思想更重一些。他不会约束自己的妻妾。把她们禁锢在家里,搞什么三从四德。

    所以,王小娘子有她的私产、事业。真理报社就是。而张昭赚来的钱要归“公中”所有。家里的开支都从这里面出。男人嘛,要养家糊口。

    只是,他这个家略有点大而已。

    王絮雪提议由她来支付职业学院的费用,想帮张昭减轻点负担。她的嫁妆约有一万两白银,创办真理报社花去一些,还有很多。

    张昭笑着摆手,道:“这是几个产业的开端。我需要培养出大批的产业工人。数以万计。耗费非常大。我和国泰商行先补贴着。搞职业学院,是因为国子监改革失败了啊!”

    这话说的李婉,方晶,虎子,还有在另外一张八仙桌上吃饭的瑶琴、秋月并几个小丫鬟都看过来。

    张昭笑一笑,也不解释,道:“这事已经过去了。吃饭吧!今天韩娘子的鱼羹做的不错。和周大娘有的比。”

    他心中略几许苦涩感。

    不久前,他从广寒殿中出来,总结那一次突然的惊涛骇浪,他认为得失是一半一半。确实如此!

    但是,这和他回京之前的设想有点大啊!他早就计划好,回京之后劝说弘治皇帝接受和鞑靼人互市,继而试点废除卫所,释放大批的劳动力。

    同时创办报纸,掌握舆论权。再教育改革。不需要去碰儒学那一块。而是去搞基础的义务教育。只要识字,后面把工厂开起来,机器运作起来,产业工人还不好培养吗?

    而且,推行全民义务教育,好处很多。第一,可以增强国民的认同感,促进各民族融合。这不需要多说吧?

    第二,加速推动第一次工业革命建设。工业革命,不是说把蒸汽机搞出来就完事。蒸汽机要运用到社会生产中啊!它需要一个过程。譬如我朝的工业化,就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奇迹。

    想想看,那些老牌的帝国花了多少年。

    张昭现在就是要缩短这一过程。义务教育,能在几年之后,收获大批的产业工人。甚至是,如果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还会大批的工程师。

    德国在一战前就是以此超越了英国的工业生产总值。

    归根结底一句话,义务教育好啊!

    然而,计划终究只是计划。国子监改革计划受挫。他还没开始推动义务教育,就被迫腰斩。

    想想看,要是大量的监生毕业,进入待业状态。吏部大堂人满为患。到时候,再推动在全国各地设立大量的“小学”,把这些监生们仍过去当老师(给一个吏员或者从九品的杂职官身份),把教材一发,何其之爽!

    这就是自上而下的速度、好处。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哪用的着,他现在苦逼的去自己办学培养产业工人?

    见张昭“强作笑颜”,婉儿正要安慰张昭,忽而听的前院里有马车声。通传后,韩娘子带着一个穿着黑裙的高挑少女走进来。身姿高挑,姿容美丽。

    “少爷,蒋太监府上用马车送来一名侍女。说是你知道。”

    张昭顶着妻妾、俏丫鬟们刷刷看过来,且毫不掩饰暧昧的目光,平静的点头道:“嗯。你带她安置下来。在婉儿这里当侍女。”

    方晶“噗嗤”一笑,娇滴滴的大美人,身穿白裙显得身段婀娜,凶挺腰细,接过这件事,道:“韩娘子你先去吧。我来安排。”说着,漂亮的美眸嗔张昭一眼。

    相公这是官场失意,情场得意吗?算是永康公主送来的美人儿,这是第二个侍女。

    张昭略感窘迫,汗颜道:“我晚上给你们解释。”

第三百二十一章 自白

    餐厅里还有弟弟和侍女,他和妻妾们之间的私密话不好说。

    晚饭后,张昭返回到住处的小院。王絮雪带着秋月、瑶琴两个身姿高挑的俏丫鬟跟着过来。这段时间她会过来和婉儿、方晶一起讨论新府邸的事。

    当然,如何建设新府邸,张昭的想法是最多的。

    按理说,张昭现在的生活水平没到明朝弘治年间最高的水平,但差不多也超越到中等水平以上。

    张昭看起来挺缺银子用的。

    他牵头投资修建美食街时还以个人信誉在大明新军发展银行借贷5.2万两白银。且他的新府邸迟迟没有动工。还是弘治皇帝赏赐了他一万盐引才推动。

    但实际上,他的收入挺高的。白酒生意一个月就有约两千两进账。这就足够他府中日常开销的。这年头的物价是真心低啊!一两银子的购买力很强悍。

    数口之家,在这京师城外过普通的过日子,一年下来也不过二三十两银子。

    这从张昭书房和卧室的用度变化可以看出来。他刚来明朝时,用的是油灯。且不敢多点。现在一到晚上就是各种形状的青铜烛台,灯火通明。

    另外,他拥有着大明新军发展银行的股份。国泰商行和其商业伙伴的资金流动,新军营的军饷都从这里走。总资本高达一百万两白银。净资产为八万两。张昭占股九成。

    这笔银子他根本没打算动,而是要让大明新军发展银行高速发展。对此,他有一个详细的计划。要知道,现代财团都是以金融控制制造业。

    那么,即便以张昭此时的生活水准,他在明代住舒适程度也远比不上现代社会。

    所以,新的府邸,他是打算不仅仅要有楼阁园林之美,最最重要的宗旨是要住的舒服。

    譬如,粪桶什么的,他是不打算用的。必须要埋设下水道排污。那生态循环系统是要不要?而日常生活废水是不是要埋管道,排入江河之中?

    分布在住处小院书房中的烛光、宫灯将夜色驱散,张昭和婉儿、王絮雪挤在书桌边,热烈的讨论着新府邸的设计稿。张昭一左一右的搂着妻妾。

    “二哥,你建个塔干什么呀?你不是说你最近要低调吗,这么高,不怕御史弹劾你窥视宫中?”

    “还没内城的城墙高啊!登高望远嘛。好吧,我再想想。”

    “夫君,以后再建呢。”

    三人正一处处的建筑讨论着,站在一旁的秋月和瑶琴两个时不时插一句,这时,方晶将新来的美貌侍女带进来,明秀的俏脸上带着一抹微笑,道:“相公,婉儿,絮雪妹妹,你们看看。”

    方晶穿着白裙,一米七的身高,修长婀娜。凶挺腰细,行走间如同弱柳扶风,在加上娴静的官家小姐气质,娇滴滴的大美人。笑吟吟的走到书桌边,扶着张昭的肩膀。

    婉儿今年十六岁,容颜精致,瓜子脸,杏眼清澈如水,十分的颜值。身段比例极佳。随着年龄的增长,那份潜藏着的颠倒众生的妩媚正在慢慢的绽放出来。

    婉儿看着高挑的侍女,道:“打扮的挺好的呀。”说着,去看张昭。目光同样带着某种“猜测”。

    这是方晶吃饭时带出来的话题。最近两天,接连被塞了两个绝美的侍女进来,二哥是什么心思?

    秋月和瑶琴两个看着张昭背后方晶嘴角逸出的俏皮的笑容,对视一眼。少爷对方姨娘是真的宠啊!甚至都有点纵容。当然,对小姐、她们也很宠的。

    王絮雪笑孜孜的看着张昭。

    张昭拍拍方晶的手背,失笑道:“嗨,你们想哪里去了?永康公主把冯夕夕送来,当时是不便拒绝。其实本质上是政z结盟。蒋太监这是一样的。

    回头啊,婉儿你赶紧放出风声说:家里不缺侍女了。不然还会有人送侍女来。照我看,长宁伯周彧肯定会送。他是个老狐狸。”

    说着,打量着眼前穿着粉色对襟长褂的美少女。十六岁的年纪,白皙细腻的脸蛋,五官娇艳,靓丽动人。她约有一米七二,身姿高挑、曼妙。亭亭玉立的站着,很明显有受过仪态的训练。非常出众。

    夏季衣衫单薄。身材毕露。但张昭没有细看。细看没有用,不让写啊。对她温和的笑一笑,让她先出去,再对妻妾们道:“

    我呀,和你们相互了解的时间都不够用,还往屋里添人干什么?她们就当侍女用。你们看着调叫。等几年关系稳固后,再放她们出去嫁人。”

    这是一句实话。他才回京一个多月的时间,陪娇妻美妾的时间都不够。譬如,婉儿的书法、古琴练的怎么样?算术,语文,管理他还是要教的。当然,还有其他不可描述的知识。

    方晶和他,虽然有感情在心中,但他弘治十四年初在京中忙着练兵,继而出征。婚后的生活其实就这一个月。他还要好好开发。

    王小娘子婚后陪他的时间算是最长的。但有这样一个闭月羞花的清艳美人陪着,他不觉得腻啊。还有秋月、瑶琴两个高挑的俏丫鬟,对他百依百顺。可他真的了解她们的想法吗?

    婉儿握住张昭的手,漂亮的杏眼里恬静如夏夜里湖水,俏脸上带着笑,柔声道:“二哥,我没怪你呀。”她心里很高兴。女人吗,总是口是心非。

    方晶掩嘴轻笑,给张昭“赔罪”。她其实只是想取笑一下相公。她喜欢逗他,想看他懵住的样子,听他温和的解释。她承认她有一点点吃醋的心思,也体谅他的难处。同时,如果他想,她大概会纵容吧。

    王絮雪微微一笑,倒没添乱。她相信夫君说的是真话。可是啊,他在这个位置上,只怕不会只有她们几个。譬如:陈记的那位陈掌柜怎么办呢?

    “夫君,照你说的,这位蒋公公可谓是干大事而惜身。最终不足为以为盟友呢。”

    张昭禁不住一笑,喝着温茶,道:“话不能那么说。内廷中的残酷,更胜朝争。蒋太监谨慎一点,至少不会横死。我也不要他出多少力气,别站到到我对面就好。”

    不同的位置,看问题的角度不同。

    譬如,他现在拖家带口的,将来还会有子女。他做一个决定,必定会慎之又慎。要知道,明朝可是讲株连的。一人犯法,全家同罪这是基本要求。

    株连三族的事,不是没有。

    所以,干大事而惜身,这是光着脚的说法,真正有家有口的,谁敢乱押筹码?

    再譬如,他现在看弘治皇帝,这时候就不是他穿越是那种感受:明君,仁厚的皇帝。

    他现在就不是读历史,而是身在历史中。弘治皇帝于他而言,首先是一个皇帝!再来谈性格,治理朝政的能力等等。

    所以,他之前有些想当然。忽悠一个执政十五年的皇帝,其难度是非常大的。弘治皇帝估计心里对他也有一个定位:武将!

    所以,他现在的选择不是忽悠弘治皇帝,而是隐忍三年,准备“忽悠”朱厚照这个新手。

    同时,他还有一个想法。手握重兵的大将,当孤臣其实是最保险的做法。但是,这同样有很高的风险。譬如,不久前他在广寒殿中如果没过关呢?

    他现在的日子估计要苦逼死。缩在家里闭门读书一年是标配。

    所以,他如果想要推动明朝的变革,就不能给皇帝当“孤臣”,而是要塑造一个新的利益集团,围绕在他周围。但皇帝会允许吗?

    这其中的平衡如何把握,非常难!

    张昭思绪电转,在莺啼燕语中回过神,和婉儿她们说着话,书房里的气氛温馨而随意。夜色渐渐的深下来。

第三百二十二章 沉寂、选择

    国子监改革失败,不管幕后牵扯的是谁主使的阴谋,不管张昭是如何沉稳,以及和崔元、蒋太监脆弱的盟约,这件事在五月初时终究算是过去。

    弘治十五年的上半年显得颇为平静。没有边疆示警,没有大的叛乱和自然灾害。弘治朝的君臣们似乎苦尽甘来。

    而朝堂上兵部尚书刘大夏到任,次辅李东阳时不时的上书请辞被弘治皇帝拒绝。朝堂机器稳定的运转着。

    张昭清晨起来,和蚊帐里被惊醒的婉儿、方晶道别,“我去新军营里,你们多睡会儿。”

    婉儿漂亮的大眼睛眯着,长发落在枕头上,含糊的应着,“二哥,你晚上回来吃饭吧?”

    方晶睡的迷迷糊糊,“嗯”了一声就没动静。

    “回来啊。”

    张昭到新军营里跟着新兵们一起跑步锻炼,再和士兵们吃早饭,顺路了解新军营中的情况。

    上午处理军营中的事务,和军中的将校们见面,商议。或者在千户府中独自思考。下午到城东的试行改革卫所司处理事务。

    王承裕已经前往数百里外的天津卫主持废除卫所事宜,进展很快。预计五月下旬就可以完成。

    京师这里,将必要的侍奉皇家的卫所保留后,其余的卫所全部裁撤。释放出约一万五千名劳动力。若算上妇女,估计还不只。七八十万军户啊!

    这些新裁撤、且无法谋生的卫所军户们人生发生改变的第一站就是到试行改革卫所司登记,领取口粮、工作。

    大明基础设施建设商行的架构,这段时间张昭已经搭建起来,并抽调一批国泰商行的掌柜、管事、账房过来任职。其负责的总经理是镇远侯顾溥的嫡子顾新。

    四月份的时候顾溥和张昭说起过。

    这是张昭目前的思路:他要开始构建一批围绕在他身边的利益集团。官场上肯定是要避讳的。他打算从商业上开始。

    政治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啊!

    大明基础设施建设商行承接的第一单,就是修建距离城东十里的美食街。目前已经组织人手开工。

    大明新军发展银行给建设商行放贷五万两白银,用于发放工资、采购物资等。贷款利率5%。这是一个良心价。

    大明朝并非没有借贷业务,钱庄、银号、当铺这都是有的。九出十三归。哪里会这么低?这个利率是由陈夕凤、卢员外计算后得出来的结论。

    保证大明新军发展银行给建设商行在给户部缴税后略有盈余。

    …

    处理完试行改革卫所司的事情,张昭还会到真理报中小坐。王絮雪基本天天在这里。张昭在这里处理创办职业技术学院的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真理报社下属的职业技术学院,选址就城东。距离美食街不远,隔着半里路。

    众所周知,学生向来是消费的主力。虽说目前职业技术学院是需要大量的补贴,但是日后呢?

    张昭还是希望将学院和美食街放在一起,产生聚合效应。

    下午忙完后,张昭晚上回家。享受和妻妾们在一起闲暇的夜晚,给她们讲讲故事,听听慕容大家的古琴演奏,或者,整理、总结今天的得失。

    十天的时间悠然而去。

    …

    …

    “张昭天天就在搞这些事情?”

    京师城南,正西坊定国公府中,一身绸缎长衫的孟先生招待前来的世孙徐光祚喝茶,看着手里头汇总的资料,微微沉吟。

    小轩中有冰块,在盛夏时凉悠悠的。午后的阳光从朱红的廊柱侧面落在石砖上。

    正在窗户边煮茶的青裙美人约二十出头,仰慕的注视着孟先生。她奉命来照顾孟先生的起居。孟先生的外形并不英俊,但思考中的他,有着一种别样的魅力,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让她的心脏砰砰的跳着。

    现在,就是孟先生的表演时间。好期待呀!

    徐光祚笑容中带着几许郁闷,道:“是的。”

    张昭在京中的行踪根本不难盯梢。他的路线太固定。

    定国公府想要崛起,一改自宣宗皇帝以来的颓势,那就必须要在朝廷中有话语权。

    这表现为两个方面。第一,一呼百应。定国公府说话有人听,一堆武勋捧场。这就是势。即影响力。第二,要有官职!这是权!

    新秦伯张昭在京中推行废除卫所制度,得罪了一大批勋贵。他听从孟先生的谋划,在英国公府还观望时,抓住时机聚拢起一批武勋,取得影响力。

    然而,张昭却就此偃旗息鼓,赎买土地的事也搁置。目前这个状态,定国公府还远没到崛起的程度啊!

    “孟先生,张昭这里怕是没法可想。不如换个目标?”徐光祚打退堂鼓。弘治皇帝摆明会罩着张昭。

    孟先生微微一笑,潇洒的一甩衣袖,喝着茶,“国朝评判一个勋贵的影响力,本身的爵位、食禄、加衔这不必去说。其一,受天子信任。代表天子主持各种礼仪(譬如英国公张懋就经常代替弘治皇帝祭天)或者去藩王封地出使。

    其二,出任五军都督府中的都督,握有实权。或者坐镇一方也可以。世孙自问应当走那条路?”

    徐光祚讪笑几声,拱手一礼,道:“还请孟先生为我谋划!”

    孟先生坦然的受一礼,点点头,有条不紊的分析道:“第二条路世孙不必去想。定国公年迈,而你还未袭爵。天子不会把军队的事当儿戏。北虏的威胁犹在。

    那么,就只能走第一条路。而这又分为两种方式。

    如何受天子信任?假设此时需要有人去凤阳祭祀。如果,英国公和成国公都推荐你,会成功吗?再如果,皇后娘娘为你说句话呢?”

    徐光祚脸上露出兴奋的神色,道:“这都行。”

    孟先生微笑着抿一口茶,反问道:“那么,你发现这两个办法的共同点了吗?”

    徐光祚被问住,想了一会,茫然的道:“并没有。”

    孟先生怡然的吹着茶杯中的茶叶,眼皮子抬起来,看着徐光祚,给出答案,“张昭!”

    “喔…”徐光祚瞬间反应过来。张昭同时得罪成国公府、寿龄侯张鹤龄。而英国公只想置身事外。想明白这一点,他顿时激动的脸色发红。

    孟先生笑一笑,带着完胜的表情,“那你现在还要换一个目标吗?”

第三百二十三章 即将开业(求订阅哦)

    徐光祚给出肯定的答复,“不换。”

    孟先生一脸“孺子可教”的神情,道:“接下来,你要不断的给张昭找点麻烦。不能任由他如此安静。”

    徐光祚琢磨一会不得要领,迷惑的道:“孟先生,张昭圣眷未衰,根本不可能搬倒他的。找他小麻烦…”

    孟先生笑一笑,有一种一切尽在掌握中的自信,慢慢的道:“我并没有要求你打倒张昭。这不现实。他手握重兵,得天子信任。定国公府没有这份实力。

    但是,站在他的对立面,你就可以获得成国公、寿龄侯的支持。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定国公府衰败这么些年,先要捞点好处。银子、土地都可以。

    这是第一点。

    第二,以我的分析,张昭此人性情坚韧。他不大可能会放弃让京中权贵赎买土地。敌所不欲,我所欲也。他想安静下来,摆脱在天子那里的负面印象。我们就要找他的麻烦,打乱他的节奏。最好的结果是能让他愤怒,失去分寸。

    第三,新军营扩军一万五千人。以新军营超强的战力,天子还能信任张昭多久?但凡天子心中升起有一丝忌惮,世孙作为得罪张昭最狠的人,便有机会进入五军都督府。

    届时,我就可以功成身退。”

    这就是他给定国公府制定的路线。

    说起来,也是时势啊!他来京中参加会试,因为多年前受过定国公府的恩惠,恰好滞留在其府中时遇到新秦伯张昭推动废除卫所改革。他看到其中定国公府的机会。

    徐光祚感觉这简直是诸葛亮的隆中对,起身,恭敬的向孟先生躬身行礼,“孟先生有经天纬地之才。还望先生不以光祚愚钝,留在府中,早晚请教。”

    孟先生捻须一笑,一副高人做派,推辞道:“世孙客气。此事改日再谈吧。”

    …

    …

    徐光祚一脸兴奋又无奈的告辞离开幽静的小轩。

    孟先生负手在小轩窗口看着小院中的银杏树。心里轻轻的叹口气。他其实刚才有些话没有说透。

    大明朝的权力之位向来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于文官而言是如此,于武将而言还是如此。内廷的太监们之中一样如此。这是太祖定鼎时所决定的。

    除非是改变国朝的制度。历年来打破惯例的只有少数人。譬如救国于危难之时的于少保。他以兵部侍郎的身份,总览全局。

    回到武将这一亩三分地来说,张昭看似另辟蹊径,搞出一个新军营,且没有占据五军都督府中的职位。但是,他的踏脚石其实是保国公朱晖。

    弘治十四年,平江伯陈锐怯弱,避敌不战。他的权力便丢失,夺禄在家。取而代之的便是保国公。而保国公打仗依旧不行。张昭便成为国朝带兵的第一大将。

    柿子要捡软的捏。

    定国公府想要崛起,想想看,去碰英国公、成国公、魏国公这可能赢吗?镇远侯顾溥都不是衰败的定国公府能搞定的。所以,这才是选择张昭的理由啊!

    但是,定国公府不可能取代张昭。只能作为平衡张昭权力的棋子而存在。

    这已经是他谋划的最好结果。对的起定国公给他的恩惠。他做人的原则,向来是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先生…”

    煮茶的青裙美妇再也忍不住她心中的崇拜,婷婷袅袅的从茶炉边过来,娇媚的道:“贱妾愿侍奉先生更衣。求先生垂怜。”

    孟先生回过身,看着近在咫尺、屈膝仰视着他的曼妙美人,心中也有感觉涌起来。

    …

    …

    五月初三,张昭带着长随、亲卫们到城东的美食街。

    出现在他眼前的是一座热火朝天的工地,和大量半成品的建筑。这两千亩地的边缘,一座座回迁的四合小院已经修建好。计有一百座。分给六十户村民,还余下四十座。

    位于城东十里的美食街布局,自然由裴贯中大师设计。不过,掺杂了很多张昭的想法。

    因为设计住宅和商业街是两回事啊!商业街,他要求最大限度的利用空间,创造利润。

    是以,这约两千亩地被规划为一个小镇,分为居住区,娱乐区,美食区。

    大明基础设施建设商行约一万五千人在这巨大的工地上,像繁忙的蚂蚁般,在京中各种工匠的指挥下,开始修建各种的建筑、大道。

    因为建设公司在真理报上打了广告,还不断的有劳动力涌入到这个工地中。而且,建设公司不禁妇女前来做工。建筑速度飞快。真正的体现了一把“人多力量大”。

    这个时候就比较考验管理者的组织能力。建设公司的总经理顾新,忙的是手忙脚乱,最终还是陈夕凤来给他收拾残局。堪堪将局面稳定下来。

    张昭到来,顾新、陈夕凤、周修、张铭、丁冲等人聚拢过来。

    “你们忙你们的。顾兄来给我讲讲,具体修建到哪里一步了?”张昭在他们办事的大堂中,看着沙盘上微缩的模型图。

    顾新一脸的苦笑,他还以为这是个轻松的活儿,哪里想到这么难。看向身旁的大美人,道:“张兄,还是让陈掌柜来讲吧。没有她主持,这里早乱成一锅粥。”

    陈夕凤穿着绸缎绿纱长裙,笑盈盈的正要谦虚,一名管事冲进来,大声要求调派一队工人去拉砖。顾新赶紧去处理。

    周修道:“陈掌柜,正事要紧,你来说吧。”他是长宁伯周彧的长孙,对张昭道:“陈掌柜巾帼不让须眉。张伯爷好眼力啊!”

    听起来,陈夕凤已经取得众人的认可,张昭笑着点头,目光落在她明艳动人的俏脸上,水汪汪的丹凤眼尤其的惹人瞩目,伸手道:“陈掌柜请。”

    陈夕凤抿着嘴儿笑,冰肌雪肤的金凤。这是那日尴尬后,她和张昭第一次见面。那次是她占着上风,她知道张昭也会欣赏着看她。

    “基本上再过三天,美食区这边就会完工。有水泥大道直通京城。接下来是娱乐区的修建。张伯爷现在要考虑招商,让那些酒楼进来营业。”

    张昭下意思的甩锅,道:“项目我都委托给你了。你看着办。最中心的那栋三层酒楼留给我就行。”

    之前,他还想搞钢筋混泥土,修建出一座现代化风格的小镇。考虑到这是第一炮,要打响招牌,他和裴大师商议,还是决定慎重行事。采取明代的建筑风格。

    陈夕凤忍不住娇媚的白张昭一眼,道:“就知道会是这样。我拿2%的股份累死累活的给你干活。”

    这有点娇嗔的意思。其他人都识趣的落后几步,由陈夕凤给张昭介绍美食街的情况。

第三百二十四章 视察

    美食镇筹备委员会的办公地点,位于小镇西的一座五间开的大堂中。大堂后是成片的小院,主要给建筑公司的管事们居住。顾新这一个月都泡在这里。

    以张昭的估计,这栋房子将来估计是要卖给地方上的商人们作为同乡会馆。

    听陈夕凤悦耳动听的声音介绍规划,张昭一袭青衫,频频的点头,看着沙盘中的设计模型。

    美食镇占地面积约两千亩,最先拔地而起的是回迁小院。在这个区域内的两个村落共计六十户人家已经搬迁完毕。

    目前,建筑公司的人正在拆掉那两个村落,把土地平整出来,地下的排污管网建好。

    美食街这里的主体建筑三天内就可以交付。剩下的就是各入驻商家自行装修并开业。

    剩下的娱乐区:主要是青楼,赌场,戏院,茶楼等建筑。通用的建筑并不难。但需要单独设计的院落,这就需要招商。譬如青楼、戏院。

    十天之内,娱乐区这边就能规划出各自的占地范围。交付给各商家。其余的事情由他们自行处理。

    建设公司可以提供有偿的修建楼阁的服务。他们现在在这里要人有人,要材料有材料。

    招商问题,基本解决。

    国朝最大、最出色的青楼,是朝廷名下的教坊司。其本司胡同位于东城。而教坊司是归礼部管的。

    这事其实很扯淡。礼部向来清贵。管着科举考试、读书人的学籍。像天下的文坛盟主,一般的追求就是礼部尚书。这是读书人的领袖。

    然而,这倚红偎翠、血泪斑斑、罪恶重重的教坊司也归他们管。且是礼部名下油水最后的部门。所以,礼部官员的福利便是去教坊司采风。

    礼部右侍郎焦芳在张昭结婚时,还把他儿子焦黄中派来。他早就有和张昭“勾搭”的意思。所以,教坊司来美食街开一个分舵,这很快就决定。

    焦芳本来就没什么节操啊!他为了进内阁,都能和刘瑾合作。何况此时和张昭合作,稳赚不陪。张昭给了他1%的美食镇股份。

    其实,这些都不是重点。整个美食镇的项目,在本质上它是一个地产项目。

    美食、休闲娱乐,这都不过是为了吸引人气而已。最终的目的还是卖房子。

    …

    张昭负手在沙盘边转了一圈,心里大致有底。一切顺利的话,五月底美食镇就能看到收益。

    这确实是一个“奇迹”啊!不过,古代的小镇建设和现代高楼大厦不同。这里只要人多,基本是可以多线程开工。而此刻美食镇上恰恰不缺的就是劳动人口。

    “去酒楼那里看看吧。”

    张昭想实地看看,带着陈夕凤、丁冲和亲卫们坐马车前往镇中心的美食街。

    美食街,顾名思义,设计的和后世的步行街差不多。只不过建筑是用的明代木制建筑。

    整体布局是两纵两横的“井”字结构。预留给张昭名下知行商行的酒楼在西北的十字路口。三层的高楼,四周是回廊,在没有桌椅、字画等装饰时显得宽敞、通透。

    二楼的窗户全部打开,随从们把冰盆端进来,瞬间酒楼里的温度就变得清爽许多。

    张昭在二楼窗户处眺望着美食街、工地,拍拍身边管事丁冲的肩膀,“丁管事,这间知行酒楼就交给你来经营了。”

    张昭懒得再起其他的名字,直接将知行商行的牌子拿过来,正告外界,这是他的酒楼。

    知行商行目前已经完成改组。首先,设立知行白酒商行,将二锅头和五粮液都划分在这个公司中。同时完成股份改组。张昭占80%的股份,董朗占20%。

    之前卖酒时,张昭就给了董朗两成股份。这次只是转到新公司来。而张昭和长宁伯府合作五粮液,收益分成。这在新公司财务中会体现出来。

    将这部分股权剥离后,张昭再以知行商行为壳,投资美食街这个项目。

    这个项目目前便是交给丁管事负责。张昭对他的能力一直颇为看好。

    此时,丁管事已经从长芦盐场回来。那一万盐引当场卖给守在那里有实力支盐的盐商,得到三万五千两银子。算是赚了一波块钱。

    丁冲脸上露出感激涕零的神情,连连点头应道:“诶,诶。小人定不会辜负少爷的重托。”心中惭愧又感激。

    他被打发到长芦盐场支盐,还以为只能办点跑腿的“小事”。毕竟他是蒋家庄中的旧人,且他儿子跟在少爷身边。不想少爷还对他委以重任。

    张昭笑笑,将丁管事打发下去。弘治十三年的往事,已成云烟啊!当日的衙役方贯都在新军营中淬炼成百户,迎娶了韩娘子。听陈康说,东刘村的那位刘小娘子还不肯消停。

    “张伯爷管理奴仆还真有一套啊。”陈夕凤见丁管事退下二楼,笑吟吟的开口说道,声音清澈动听。

    她穿着件绸缎绿纱长裙,系着腰带。一米六六的身高,越发显得身段凸凹有致,丰腴曼妙。有一种难言的媚气。令人怦然心动。

    张昭微微一笑,欣赏着这只金凤的美丽。这时差不多算私人空间,除开她身边的俏丫鬟。他也没怎么掩饰,道:“陈姑娘,这段时间辛苦你了。”

    她皮肤有点被晒黑。这年头,美丽的姑娘并不少。但像她这样能干的小娘子却很少见。

    陈夕凤脸颊微微有些发烫,水汪汪的丹凤眼瞪张昭一眼,道:“我一个未出阁的姑娘在外奔波,不知道惹来多少闲话和异样的目光,你就一句辛苦打发我呀?”

    美人娇嗔,明艳动人。而她的性格意外的有些泼辣。

    张昭就笑,手扶着栏杆,看向盛夏澄净的天空,许诺道:“那确实啊。想要马儿跑,就得给马儿吃草。等美食街项目建成,我额外再给你1%的期权。”

    所谓期权,就是只有分红权,没有所有权。当然,一定年限之后期权可以转化为股权。

    陈夕凤问完期权的事,站在张昭身边,忍不住问道:“张伯爷,你最近这么低调。国子监改革的事情就这样算了?”

    她不知道为什么,她并不害怕这位名震京师的新秦伯。会忍不住想问他问题。

第三百二十五章 定国公府出手

    “不然呢?”张昭偏头,反问一句,嘴角带笑的看着陈夕凤。

    陈夕凤一副理所当然的表情,“嗳,王姨娘的真理报发行量不比定国公府的论道报高吗?你再写篇社论骂他们啊!我觉得你的白话文写的挺好的。通俗易懂。”

    张昭忍不住笑起来,“哈哈!”

    陈夕凤眨眨眼睛,咬着嘴,不解的道:“你笑什么啊?”她又不傻,自听的出来张昭这不是什么好笑。

    张昭侧身站在窗户,含笑道:“陈姑娘,你没听到士林中的消息吧?就因为写那篇白话文,我都快被人嘲笑死。这不是我写的好,恰恰是我文章水平不够的证据。我这个生员很水。”

    在真理报上的文章,张昭都和王絮雪交代过,但凡是自己报社编辑的稿件,全部要用标点符号。而且,尽量用白话文写作。当然,投稿自然是一字不易。

    这年头改文章是老师、前辈才有的权力。否则,改一个字都会得罪人。而且是苦大仇深的那种。

    张昭曾经在真理报上发表一篇提倡白话文的社论。表面上没什么,私底下这篇文章都快成为笑柄。在顺天府学里读书的曹朗为此事特意来拜访他。

    当然,张昭自己并不怎么介意。白话文是办报的趋势。等工业兴起,识字的人越来越多,随着印刷业、造纸业的发展,使用平实、大量的文字去记录、叙述信息会成为潮流。

    最终,文言文必然会变成半文半白,然后全部是白话文写作。

    张昭这会儿觉得好笑,倒不是自嘲,而是陈夕凤一句话,暴露出她读书不多的事。比如王小娘子、方晶就不会拿这事来夸他。

    陈夕凤美眸横他一眼,语气肯定的道:“你的生员功名水不水我不知道。我知道你肯定是在笑我。”

    这只金凤聪明的紧,而且很会察言观色。

    张昭睁着眼睛说瞎话,否认道:“哪能笑你?把话题扯回来啊。我去广寒殿的事,你有所耳闻吧?所以,我最近要安静一些。”

    陈夕凤丹凤眼上的漂亮睫毛扑哧一闪,若有所思。这个“所以”到底是什么逻辑?是天子不让张昭继续推动国子监改革吗?

    想不明白。但她知道不能再深入的问下去,螓首微点,轻声道:“嗯。”

    …

    …

    张昭和陈夕凤在知行酒楼的二楼聊的很愉快,等冰块都融化后,两人带着随从坐各自的马车离开,准备汇合顾新、周修、张铭等人去城东吃午饭。

    真理报社在城东约1里。不知道出于何种原因,论道报社同样位于城东。东城外的集市愈发繁华起来。集市中有家酒楼换了东家,味道还不错。

    刚到正西边的美食镇筹备委员会所在的地方,就听得外面一阵阵的喧闹。

    十几名老弱妇孺堵在五间开的大堂门口。不断的有人喊冤。围观的人不少,将门口堵的里三层外三层。

    “怎么回事?”张昭在装着透明的单向玻璃马车内看得一清二楚,吩咐一声。

    片刻后就听到王武过来汇报道:“相公,有两户回迁的农户觉得回迁院子的面积太小,不满意,带着老人孩子过来闹。外面还有真理报、论道报的记者。”

    王武见张昭没出声,建议道:“嘿,相公,要不要做一个姿态,给他们大一点的院子。再者,免得论道报的记者乱说。”他内心里同情弱者。

    张昭沉吟几秒,道:“不用。今天的午餐取消。我们回营中。你去给陈掌柜说一声,叫她先别急着处理,把详细的情况搞清楚。送一份到我这里来。”

    陈夕凤的马车中,小份的冰块驱散着马车中的闷热。陈夕凤喝着绿豆汤,嘴角荡漾的笑容在王武传话后,加上知道外面堵门的情况,慢慢的收敛。

    俏脸沉着。

    她的俏丫鬟浮萍看着张昭马车离去,不满的道:“小姐,这人真是不可靠。翻脸比翻书还快。刚才还对小姐一副赞赏的模样,这就责怪起你来。”

    陈夕凤没吱声,心里想着张昭的用意。

    若是张昭翻脸怪她没把事办好,导致被堵门而生气离开。那她要气炸。这混蛋刚才还和她谈笑甚欢,眼睛乱瞄。别以为她不知道。而如果张昭有其他的用意,那她会理解他。

    陈夕凤正想着时,顾新从大堂里出来,和那些堵门的村民交涉起来,“你们门前门后的院落面积,折半抵到回迁的住宅中,这条件还不优厚吗?哪里少你们一间房?”

    “顾二爷,那不是你说的这样。当初我们也不懂这个。你们建设商行的人来,说要签字画押,我们就按了手印。现在住进去,才发现住的比之前还小,这怎么行?”

    顾新正要耐着性子再解释。他堂堂侯爵之子,结果对着一群泥腿子在解释。要不是看到有两家报社的记者在,他早让人动手。真当他来这里开善堂的啊?

    听闻天子每日在宫中,都会阅读《真理报》和《论道报》。他可不想给天子留下跋扈的印象。

    就在这时,人群忽而分开,一名三十多岁的青袍官员走进来,朗声道:“本官乃是都察院江西道御史,听闻有人在此闹事,到底怎么回事?”

    马车中,陈夕凤叹口气,道:“绕到后门进去。顾二爷应付不来呢。”这么明显的碰瓷,她会看不出来?

    …

    …

    五月上旬,论道报和真理报两家报纸又吵起来,主要是围绕着美食街修建迁移当地的村民是否有鱼肉百姓的嫌疑。

    毫无疑问,这种事闹出风波后,根本不是占理不占理的事情,公众舆论非常的盲从,天然的同情弱者。张昭在士林中的名声再坏三分。

    “一个不鱼肉百姓的勋贵,不是一个好勋贵啊!”

    新军营的千户府中,张昭在大堂里和心腹将校们议事,拿着手中的真理报抖一抖,自嘲的笑起来。

    没错,真理报都转载了骂他的文章。这多少能给真理报加强一点公正性。张昭是网络时代过来的,不是不知道舆情的重要性,但是他不能公关。

    原因就是他现在感慨的这句话。

    坐在吴臣下首的千户孙启栋把军帽往会议桌上一丢,骂骂咧咧的道:“他么的,由是定国公府搞鬼。他当劳资们都是瞎子啊!先搞什么鱼肉百姓,再唆使兵部扣我们新军营的军饷,他想干什么?”

    冯无忌劝道:“老孙,你说话注意点,别带脏字。都是千户了,成何体统?”

    孙启栋见一帮同僚都在看他发飙,上头的张相公也没阻止,更来劲,道:“老冯,你别扯他娘的淡。那姓徐的老小子做的,劳资骂不得?什么几把玩意儿。劳资在西北…”

    张昭截断孙启栋扯淡,“你在西北没赶上啊。行了,这事不必再说。兵部尚书换人,总有个磨合期。咱们做好自己的事情。都说说练兵的进展。”

    结束军营中的事务后,张昭带着亲卫们在夜色中返回小安镇。刚到家,就听秋月来汇报,“少爷,陈掌柜在家里等了一个多时辰。”

第三百二十六章 月影

    “哦?”

    张昭略微奇怪,正要解开外衫的扣子的手停下来。在夜色中清凉、明亮的客厅中转过身来,“秋月,叫她到书房这里来谈吧。”

    秋月的身量颇高,足有一米七五,修长的双腿在红裙下不可见。容颜俏丽如月。

    “嗯。”

    说着转身,婷婷袅袅的离开。

    张昭微微一笑,看着她曼妙的背影。这妮子不知道为什么很喜欢穿红裙,偏偏皮肤很白,越发显得她俏丽如花。

    从屋里侍奉的侍女冯夕夕手里接过冰镇的西瓜汁,张昭拿着圆口玻璃杯畅饮数口,对捧着他的里衣的侍女宁瑶摆摆手,“先放着吧。我要见个客人。”

    “是,少爷。”

    这两名绝美的侍女就是前段时间永康公主和蒋太监送来的。婉儿将她们放着屋里使唤。

    不得不说,美女看起来就是赏心悦目。比之前在南口村屋里使唤的丫鬟看着强得多。

    “我果然是个俗人啊!”张昭心里自嘲一句,拿着玻璃杯往相通的右侧书房走去。身量中等、娇嫩清纯的冯夕夕跟着过来点燃铜台上的蜡烛。

    优美、悦耳的琴声从东厢房里传来。估计是婉儿和方晶两人在那里听慕容大家弹奏古琴。

    这年头,夜间的娱乐活动比较少。听一听曲子亦不错。张昭对音乐没有什么鉴赏水平,偶尔陪着婉儿她们听听,这位慕容大家确实很有造诣。

    片刻后,王絮雪穿着单薄的蓝色丝绸长裙,带着陈夕凤、瑶琴、秋月过来。陈夕凤是她招待的。

    王小娘子清艳、婀娜,行走之中带着世家贵女的高雅、娴静,从侍女走中接过玻璃瓶,帮张昭续冰镇西瓜汁,清声道:“夫君,你晚上怎么没回来吃饭呢?”

    张昭道谢,手里拿着清爽、甘甜的西瓜汁,站在书桌前,笑道:“在军营里想点事情啊。怎么,今天韩娘子又做大餐啦?”说着话,对瑶琴、陈夕凤微微点头。

    “那倒没有。凤妹妹等你半天。你们谈吧。我去看看厨房里看看宵夜。”

    王絮雪没和张昭多聊,带着瑶琴、秋月两个侍女离开。张昭也让冯夕夕和宁瑶两人退下。

    “这就是你府里新招的侍女?啧啧,秀色可餐!”陈夕凤笑盈盈的走近前来,夏夜里的书房中,暗香盈盈。她将手里的一叠文件递给张昭,“这是美食街回迁的调查报告。”

    她今天来找张昭是为汇报这件事。先进来见过夫人李婉,闲话片刻便找王絮雪说话。她和王絮雪挺聊得来。

    “你和絮雪能聊这么久?你们聊什么?”张昭心思机敏,从一句“凤妹妹”就听的出来,这只娇媚、明艳的金凤和王絮雪私交甚好。毕竟上次王絮雪庆贺真理报大卖,就请她来了。

    张昭翻着手里的报告,随口一问。其实,他是想说,你们一个高材生,一个半文盲能聊的这么开心?王小娘子的科举文章做的比他还好。他在他的美妾面前也算个半文盲。

    陈夕凤穿着水粉色的长裙,一米六六的身高,身段丰盈、挺拔。有种难言的娇媚感。站在张昭身旁半米处,水汪汪的丹凤眼看着阅读报告身形挺拔的张昭,轻声道:“聊报纸上的话题。”

    说完,就等着张昭给结论。

    四天前,张昭在美食镇筹备委员会门口遇到一帮村民堵门,当即“气”的坐车离开,叫她和顾新善后。而这件事的发展越发的出乎意料。

    且先不说搬迁赔偿合理不合理的问题,至少真理报、论道报上张昭的名声算是坏掉。而且,就在今日吕御史上奏章再次弹劾张昭。这说明当日是一个早有预谋的“陷阱”。

    她当时对张昭突然翻脸离去很生气。她和张昭之前在酒楼相处的轻松、惬意、默契。而张昭把她当做什么啊?现在,心里才明白过来。所以才释然。

    张昭哪里知道面前的陈大美人有那么多的内心戏?知道估计要大声喊冤。他当时心思都在思考堵门的事上。他一听记者在场,就知道有猫腻。

    根本没想别的。

    张昭把报告大略的翻完,手指在书桌上轻敲几下,“行,我心里有数。这事我们没错。那两户人家背后有人指使。你让顾新准备好去大兴县衙打官司。”

    城东的地界归属大兴县管辖。

    说完,张昭将报告递给陈夕凤。就见她正目不转睛的盯着他看,在烛光中那张娇媚的鹅蛋脸熠熠生辉,美丽无端。眼波如水,仿佛潜藏着少女欲说还休的心语。

    张昭禁不住一笑,打趣道:“陈同学,你这样盯着我看,会让我骄傲的。”

    两辈子为人,他这是第一次去思考一个问题:到底是我的外貌吸引女生,还是我的才华吸引女生?

    前世里作为单身狗,他的文凭是一类本科,但长相、身高都是普通。穿越到明朝来,不得不说,小张昭有一具好皮囊。一米八的身高,容貌俊朗。风采玉立,温秀俊逸。

    这副卖相很是出众。他现在是真有资格可以这样想一想。

    当然,张昭内心里对自身外貌保持着平常心。一个男人靠脸吃饭意味着什么,不言自喻。终究还是要靠本事的啊!

    陈夕凤回过神,她没想到张昭突然就看完了,她思维还在发散呢。看张昭的眼神连忙错开,白皙的鹅蛋脸上抹上一层桃红。只是本来让她很窘迫的事,给张昭接下来的话给打碎。

    她禁不住“噗嗤”一笑,水汪汪的丹凤眼白张昭一眼,娇媚的风情绽放。心里道:那你就骄傲吧!再知机的转移话题:“伯爷,去县衙打官司,能结束这件事?不能轻敌。”

    那两户村民的要求,对张昭而言没有影响。这件事的关键在于,其一,张昭的名声变差。报纸上口诛笔伐呢。其二,御史闻风而动,会不会酿成大案。

    张昭看着夏夜中书房里美丽无端的金凤。暗香盈盈。心里涌起一阵难以言喻的美好感觉。点头道:“我心里有数。这段时间辛苦你了。回头我让絮雪送些护肤品给你。”

    “护肤品,你还懂这个?”

    陈夕凤故作惊讶,只是演技不大好。张昭一眼就看穿。嘴角带笑,温声道:“去吧。回去早点休息。”

    陈夕凤有点不敢看他的眼睛,娇柔的道:“嗯。”

    …

    …

    第二天,张昭到乾清宫中求见弘治皇帝。

第三百二十七章 反击开始

    四月二十二日,张昭在西苑广寒殿中被弘治皇帝召见。他所想推行的国子监改革,乃至后续的教育改革就此停止,偃旗息鼓。

    面对弘治皇帝的“敲打”,实际上一个暗流汹涌的陷阱,张昭涉险过关。

    在失去某些东西时,他同时测试出一些底线:第一,他仍旧受到弘治皇帝的信任。为此,弘治皇帝赏赐一万盐引给他,避免被外界误读他的态度。

    第二,弘治皇帝对他的定位是武将,不允许他涉足朝政。

    那么,就当前的局势而言:农户闹事、报纸怒骂、御史弹劾,张昭进宫找弘治皇帝解决问题,这不是常规操作吗?

    给弘治皇帝敲打,道理上讲的通,滋味不好受。但事情该怎么办还得怎么办。

    五月初九上午,在乾清宫外一大片朝堂大臣们羡慕的目光中,张昭插队,被弘治皇帝召见。

    等候在门厅中等着面圣的朝臣们忍不住议论起来。按照常理来说,面圣之前,众官员的心理压力都很大,没谁在乾清宫的门厅里闲扯。但是…

    想想看,武英殿里搞“杀人不见血”的政斗,那气氛多紧张啊?一帮子老油条都敢当吃瓜群众,何况此时!实在是最近张昭被骂成京中舆论的头条。

    “按照真理报上的说法,新秦伯所在的地方就是新闻点。哈哈。圣眷之浓国朝罕见啊!”

    这话是扯谈。不过没人往皇帝身上扯。有人继续接腔。

    “新秦伯鱼肉百姓,才占人家不到半亩的院子,这水平实在不怎么高?”

    “嗨,袁大人,这背后有人推动的。以在下估计,此刻新秦伯面圣的消息传出去,定国公府里有人要吐血。千算万算,没算到新秦伯这一招啊!”

    “哈哈。”

    一帮子文官议论武勋,不说怪话怎么可能?

    “定国公府最近有些活跃。科道里有些人想跟着搞个大新闻。”

    “吕纪先和金陵魏国公府走的近。新秦伯要废除天下卫所,惹人不痛快。”

    “你们说说,张子尚要多久?”

    这话说的一帮二品、三品、四品的官员们都是一阵哀叹,目光巴巴的看向乾清宫的庭院。张昭这小子属于插队啊!他们都是排队的。

    不知道里面谈的怎么样?天子究竟会以何种方式来帮他解决这个问题。

    …

    …

    “臣张昭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张昭给一名小太监带着进西暖阁中,大礼参拜。

    弘治皇帝本来就住在西暖阁中,用叶子门隔开,里面是卧室,这外间相当于是客厅。

    弘治皇帝正在书案前处理政务,穿着红色的龙袍,盛夏之时,纵然有冰块降暑,额头上还是有汗。

    “平身。”弘治皇帝拿着朱笔,在一本奏章上御批,写完最后几个字,将奏章合上轻轻的搁在书案上,拿起消暑的绿豆汤喝着,问道:“张爱卿,今日进宫来见朕有什么事?”

    司礼监太监陈宽和另一位司礼监秉笔王岳侍立在一旁。他们在这里协助弘治皇帝处理政务。

    张昭来见天子为什么事,他们是心知肚明。对张昭直接用这“无赖”的招式解决问题,也只能夸他一句机灵。

    外头看着声势浩大,只要天子不处罚张昭,谁能动得了他?无非是再被人骂几句罢了。

    而也只有张昭敢这么玩!为这点小事就敢来求天子帮忙。圣眷这么不值钱吗?其他人谁不是在关键时候才动用私谊来求天子?

    张昭站起身,道:“臣名下有一家银号,原来是给新军营的将士发饷银用。叫做大明新军发展银行。最近想要在北地发展业务,臣恳请陛下赐名,以增其信誉。”

    “哦?”弘治皇帝饶有兴趣的放下碗,一名小太监捧着银盘接住白瓷碗,他转过身来,笑眯眯的道:“银行?就是去年你让人送到宫中发行银票的那家银号?”

    张昭为什么而来,他大致也猜的到。真理报、论道报他每日都是要看的。可以了解到各种市井信息。倒不想张昭竟然是提出这么个要求来!

    “是的,陛下。”张昭没废话银号和银行的区别。

    弘治皇帝点点头,沉吟半响,哑然失笑道:“朕处理半天的政务,脑子都僵住,一时半会竟想不出好词。这样吧,朕先想想,明日派人去你府中告诉你。”

    张昭“大喜”的躬身行礼道:“谢陛下隆恩。”他这幅“大喜”的模样自然是装出来的。这是属于不得不表演的时刻。他不至于为弘治皇帝答应赐名而狂喜。

    银行的发展,有皇帝赐名的加持当然要增几分名气和保障。没有,一样也能往前走。

    张昭之所以提这个事,是为接下来要说的话做铺垫。

    弘治皇帝微微一笑,张昭作为他的心腹爱将,这点面子还是要给的,道:“起来吧。不必拘礼。”

    张昭“感激”的道:“臣遵旨。近日京中纷扰,有百姓状告臣在建造美食街时侵占其屋舍。御史弹劾臣不法,鱼肉百姓。臣愿请大兴县衙审查此案。令真理报、论道报全程报道此案首末。”

    弘治一愣。

    他其实做好安抚张昭的准备。张昭这不过是小错。不法的勋贵比他着严重的多了去。还不是呵斥两句就算了?但不想张昭竟然主动提出让有司介入,而且让报纸跟着报道。

    这…

    弘治皇帝有点模糊的感觉,似乎要抓住张昭这么做的用意。

    张昭直接解释道:“陛下,目前京中舆论沸腾,即便是朝廷作出决断,外面未必肯信。那就让舆论去监督,形势自然就会慢慢反转过来。日后,朝廷遇到这类事,都可以如此操作。”

    之前,丁国公府算随便欺负他,靠的不就是舆论先天同情弱者吗?他一直隐忍着,没有反击。

    直到昨晚拿到陈夕凤给报告,对事情的来龙去脉有了解。这个时候自然要做舆论公关。

    而在此之前,他“试探”了弘治皇帝一次。就是“赐名”的事。还是那句话,不鱼肉百姓的勋贵不是一个好勋贵。他只有知道弘治皇帝的态度,才好继续操作。

    弘治皇帝可以说待他亲厚,还有点待子侄的意思。且弘治皇帝为人是很不错的。但他要真将弘治当长辈,那估计得悲剧。

    自从上次被敲打之后,他现在心中非常谨慎。这是真实的生活,而不是看历史书。他不希望再出错!

    弘治皇帝听完,心中放松。本以为要为张昭担一些科道言官指责的。现在张昭自己就能处理,笑道:“准爱卿所奏。”

第三百二十八章 孟先生的主意

    张昭并没有给弘治皇帝带来麻烦,反而给出日后一系列问题的解决方案,这令他在弘治皇帝心中加分。

    当即,弘治皇帝并没有令张昭立即出去,而是令小太监给张昭端来一碗冷饮,随意的闲聊道:“张爱卿,你那个美食镇到底怎么回事?朕看到你还在真理报上打广告。仅凭酒楼里的美食就可以吸引人去吗?”

    张昭坦然的道:“开始可能会有些难。臣觉得京师人口会越来越多,终究会慢慢发展起来的。”

    一个酒楼哪里吸引得到众多人口前往消费?后世都是步行街、商业CBD才可以的。

    不是还有青楼、会馆吗?但这话就不要在御前说了。

    弘治皇帝微微点头,道:“你那个银…行名,朕想起一个。就叫做大明皇家银行吧。”

    这是个好名字啊!张昭倒没想到弘治皇帝会将“皇家”赐到他的银行名字中。欣喜的躬身行礼,“微臣叩谢陛下赐名。”

    他成立新军发展银行,发行银票,本来就是隐藏着有发行货币的意图。而且,准备在未来成为大明王朝的央行。大明皇家银行这个名字正好!

    弘治皇帝笑一笑,道:“好了,你去吧。好生做事。”

    …

    …

    消息很快就在京中传开。

    镇远侯嫡子顾新作为美食镇项目的代表,在大兴县衙状告两名农户无理取闹,围堵美食镇筹备委员会,要求其赔偿,并不得再来影响整个工程进度。

    众所周知,明朝的诉讼制度,并非是当天收状子,当天就要开审。一般都是在放告日收状纸,第二天审讯。

    这张状纸和消息很快就在真理报、论道报上刊登。届时审理此案,两份报纸的记者都会在场。

    五月十四日,大兴县县衙开审。将前因后果一切展露在京中众人面前。

    两名农户因房屋前后院落折算面积和美食镇项目方不一致,进而对回迁的两进小院不满。

    但是,所有在大堂外旁观审案的人都将此事看得清清楚楚。这年头,是不是小院换大院暂且不说,你的土砖瓦屋换青砖黑瓦的新房,还要有意见?

    是非曲直,自有公论!

    京中的舆论也迅速的翻转。论道报的编辑们虽然有心反驳,但是没有足够的稿件来源,而且他们的发行量要远低于真理报,根本无法将此事翻过来。

    至于御史们自然不敢再随意的上奏章。在报纸上发文章,嬉笑怒骂那都只是文字的事情。上奏章,那就是走朝廷程序,要负责任的。

    夜幕徐徐的降临。盛夏的夜晚,酷热难受。教坊司的胡同中,丝竹声、喧哗声,阵阵如浪。热闹非凡。

    胡同里的一处精美小院中,树影在屋檐的灯笼下摇曳。

    花厅中的八仙桌边,侍奉在这里的姑娘都暂时的退下去,定国公府的世孙徐光祚、成国公府的嫡次子朱凤、还有孟先生,论道报的总编张名尹。

    此人是顾耀诚所推荐的,表字观澜。他也是在京中来参加会试落第,逗留在京中混口饭吃。他能写会算,善于统筹。徐光祚对他是非常满意的。

    张名尹愁眉不展的道:“这下可怎么办呐?”

    当事情的真相被爆出来后,论道报想要一手遮天,这根本就办不到。而这场笔战暴露出论道的诸多劣势。比如,发行量只有两千份左右,和真理报的近五千份的发行量没法比。

    比如,真理报下属有大量的国子监生和京中落魄的文人当记者,提供自家的稿件,论战起来,至少数量上站着上风。声势浩大。他们这边的编辑部颇为精干。把人都榨干也写不出六个版面的评论文章啊!

    再比如,在真理报忽而加刊时,论道报下属的印刷工厂、工人根本就没法运转起来。三天一期是极限。再想要在之间加一期特别版,没法排班。

    今天他们几个坐在这里吃花酒,主要就是在讨论这个问题。

    论道报,定国公府占六成的份子,成国公府占三成,英国公府占一成。

    其实,所有的问题,归根结底就是一个问题:投入不够。看看人家真理报多阔气。就他和那几个监生主编吃饭时了解的,真理报在两个月内最少投入了三千两银子。

    张名尹虽然不懂“会哭的孩子有奶吃”这句话,但是道理是相通的。他上来就先摆困难,叫难处。

    朱凤对这个套路还是很熟悉的,呵呵一笑,喝着就,看向徐光祚。他反正是小股东。

    徐光祚心里有些想法,但是高人在此,他也懒得动脑子,直接拱手道:“还请孟先生教我。”

    孟先生对张名尹只会叫困难不大看的上,手握着酒杯,慢慢的喝一口酒,道:“现在论道报所暴露的问题,主要有两个。第一,发行量。第二,报社人员不够。这只要针对性的处理就可以。”

    朱凤颇有些惊奇的看这位“拿大”的孟先生一眼。此人很有两把刷子。至少逻辑性非常强。

    徐光祚心里得意,矜持的道:“朱兄,孟先生是当世大才。我能日夜聆听教诲,实在是颇感荣幸。”说着,问询道:“孟先生,报社人员不够,我们花钱去挖真理报的人手就是,唯独这报纸的发行量改如何解决呢?”

    这就是核心问题所在。

    没有发行量,你把报社人员招满有毛用?会亏到吐血的。

    孟先生没有立即给出答案,而是品着酒。

    真理报的销量达到近五千份,原因很简单。他们的报纸,除投稿人的文章外,其余文章全部用的“白话文”写作。这个概念,是张昭提出来的。

    所谓,白话文就是生活中的口语。平实、通俗易懂。

    而以他的眼光来看,真理报上记者们的文章,不能算纯粹的白话文。只能算“半文半白”,但即便是这样,其阅读的门槛比论道报低多了。这五千份报纸,不仅仅是官府、读书人在订阅,京中的商户也在看。还有顺天府的土财主们。

    那些文章,常常不引经据典,再配上标点符号。不需要对儒家经典有多么熟悉,只要童生水平估计就能读懂。

    然而,论道报却又不能去学真理报。因为真理报刊登白话文,京中许多文人都羞于与之为伍,转而到论道报上投稿。这帮人可是有话语权的。

    换言之,他现在要选择要影响力,还是要订阅量?

    孟先生斟酌了一下开口,道:“世孙,论道报若能学真理报的文章风格,销量必然会上涨。其次,在下还有一个办法。将报纸免费。”

第三百二十九章 护肤品

    朱凤一身精美的蓝色长袍,二十出头的年纪。花厅里的蜡烛照在他脸上,眉清目秀的青年。他抿着酒,微微有些意动。这确实是一个好主意。

    不过,他到底是国公府当做继承人来培养的,他大哥是世子但身体不好。他并没有立即出声认同,而是等着徐光祚的决断。

    徐光祚并非草包。他这段时间“上跳下窜”,不仅仅是到处串联武勋。论道报这么重要的事情,他当然上心。

    天子派人传来口谕,令他办报。他做梦都想着重振门楣,怎么可能对《论道报》不上心呢?据闻,天子每日都要翻看京中这两张报纸。

    基于对报纸业务的熟悉,徐光祚道:“孟先生,免费的话,发行量确实能上去。就怕没有效果!街面上的百姓,看到报童手里的免费报纸肯定一哄而上。”

    免费的东西,即便是废纸,不说在明朝,在后世都能引起哄抢的。

    孟先生早有预备,捻须道:“所以,这销售渠道要改一改。改为往衙门里投递,然后放在酒楼,各地在京中的同乡会馆等处定点派发。”

    目前,京中报纸的受众面就是这么些。真理报占着通俗易懂,那论道报可以用免费去抢市场。

    两份报纸,目前最重要的两个版本内容是:邸报、热点评论。这论道报都是有的,而且相差不大。毕竟,给真理报投稿的读书人,都是用的文言。

    张名尹手里拿着酒杯,提议道:“那不如降价销售。”

    朱凤嘴角流露出一丝讥笑,不屑的道:“张总编,降价不如免费。既然都是要亏损的,有一个免费的名头,有利于打开销路。”

    张名尹语塞。

    他这段时间在报纸上挥斥方遒,骂天骂地,好不痛快。此时,感受来自权贵阶层的恶意和差距。

    孟先生没管两人的争执,对徐光祚道:“我注意到,国泰商行,大明皇家银行、京师职业技术学院、美食街这些商行或学院都在真理报上打过广告。想必是要付广告费的。报纸销量大,就会商家找上门来打广告。而广告费可以用来养报纸。”

    徐光祚被说动,拱手道:“事关重大,我回去禀明我爷爷。”这涉及到银钱的调动。他应承不下来。回头报纸发行量越大,耗费的银钱就越多。

    正事谈完,徐光祚让美人们都进来,侍奉他们喝酒,听曲。

    找张昭一次麻烦失败,并足以影响他们的心情。

    …

    …

    定国公府最终并没有决定让报纸免费发行,钱伤不起。但三家股东沟通后,追加两千白银的投入,开始挖真理报的墙角。不限于编辑、记者,还包括印刷工匠、熟练工。

    夕阳西落。地平线上一片金红色。京城北的新军营中,口号声、乐声混合在一起,气势如虹。

    数千名新兵在校场上练着军姿、步伐。脚步声砸在地面上,响声如鼓点,黄土混着汗水扬起。

    张昭穿着青衫直裰,头戴唐巾,在监军张雄、后勤总管林文宁的陪同下从校场旁过去。

    他刚去看过新军营的火炮研究。进展很缓慢。但是这是必须要投入的。在西北大战时,他就吃了没有火炮掩护的亏。否则,庞大郎就不用死。

    监军张雄是萧敬的心腹,在新军营毫无存在感。张昭也没搞明白他每天都在干什么。有时候军议他是能请假就请假。今天下午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

    张雄落后张昭半步,穿着灰色的太监常服,笑呵呵的道:“伯爷,美食镇那里的官司一打,舆论就翻过来。有些人是枉费心机啊!”

    美食镇那里,明摆着有人搞事,但这一局是张昭赢了。

    林文宁马脸上挂着笑,也笑道:“相公,定国公府想拿你做垫脚石,实在是不自量力。”

    他比张雄直接的多,对幕后者点名。而且把其目的点出来。

    定国公府里的孟先生能看到、并设计出来的计谋,他一语到破。所以说,不要小看天下人物!

    老林一辈子沉沦下僚,并非是他水平不行。而是科举没考好,只能当小吏。而他还硬生生的打破官吏界限,成为从九品的典史。

    张昭微微一笑,摆摆手,道:“老林,没必要说出来。”

    张雄、林文宁还有后面的王武等几名亲卫都低声笑起来。张相公比他们还直接。

    这话不是明摆着心里有数吗?应景的时候,估计张相公会出手。

    张昭从军营出来,没让几人再送,带着十几名亲卫骑马返回小安镇的家中。

    回家先洗个澡,再和妻妾、俏丫鬟们一起吃过丰盛的晚餐。在宽敞的客厅里闲话。

    夜色清朗,星空璀璨。

    仆妇们送了三张纳凉的竹床过来摆好。瑶琴和秋月两个手里拿着瓷盘。里面有切好的黄瓜片。

    “二哥,真的有效啊。”婉儿穿着浅蓝色的对襟褂子,将发髻打散,听话的躺在竹床上。

    张昭手拿着黄瓜片,贴在她的俏脸上,微笑道:“试试啊。反正是纯天然的产品。应该会对你们的皮肤有好处。”

    用黄瓜护肤补水,这在后世是常规操作。

    “哦。”婉儿乖巧的应一声。她内心中很信任张昭。这点小事自然听他的。感受着黄瓜的清凉,忽而道:“二哥,你又将我当小女孩哄。”

    旁边竹床上躺着的方晶和王絮雪两人都笑起来。旁边的秋月、瑶琴、冯夕夕、宁瑶抿嘴偷笑。

    张昭也笑,将瓷盘里干净的黄瓜片喂一片给婉儿,道:“我不哄你哄谁啊!贴十五分钟。夕夕,计时。”

    刚吩咐娇嫩清纯的小姑娘,慕容大家拿着瑶琴过来,盈盈的屈身行礼,向张昭请示道:“少爷,今日弹什么曲目?”

    慕容大家是西北首屈一指的琴艺大家。本名叫做慕容雨。她给王小娘子赎出来,送给婉儿当见面礼。她的身契都在张府。这时自然叫张昭“少爷”。

    张昭和慕容雨接触的比较少。他对琴艺不通,基本都是婉儿她们在听曲子。打量着眼前二九年华的女子。只见她薄施粉黛,青丝盘起,珠翠轻摇。在明亮的烛光下,面若桃花,肌肤如玉。当真是:粉腻酥融娇欲滴。

    张昭心里暗赞一声,忽而想起陈夕凤那只金凤来。盖因一身粉裙娇颜如雨后桃花的慕容雨,身材、规模和陈夕凤一样。他上次说送护肤品给陈夕凤,就是现在这方子。

    张昭温声道:“弹一首轻快舒缓的曲子就好。”

    慕容雨屈身行礼,到旁边坐着,开始弹奏。

    张昭帮婉儿贴好黄瓜片,再帮方晶、王絮雪贴。婉儿躺着无聊,说道:“二哥,家里的银子有点紧。美食街什么时候能赚钱啊。”

    张昭微微惊奇,“家里缺钱?”

第三百三十章 经济压力

    这不怪张昭觉得惊讶。

    要知道,不久前张昭才得到弘治天子赏赐的一万盐引,叫丁管事拿到长芦盐场去换了三万五千两银子回来。以这年头的物价,一年几百两银子就能活的很滋润。

    这个数额不小。

    方晶脸上贴着薄薄的黄瓜片,娇声道:“相公,家里的主要收入是卖酒的利润。每个月约两千两。用来做如此开销还有剩余。咱们府里人情往来少。

    但是,美食街那里,你借贷银行5.2万两白银。贷款利率是5%。月息有两千多两银子。还有,西郊的新府邸已经动工。家里可不是缺银子呢。”

    王絮雪也帮腔,清声道:“夫君为京师职业技术学院打广告、招生,补贴我这里三千两银子。”

    婉儿、方晶的数学都是张昭教的。张昭在心里默算一下,银子还真是缺。他赚的不少,但是最近花销很大。美食街还算投资。而新府邸动工,京师职业技术学院就是纯支出。

    关键是大明皇家银行那里的利润,他不打算动。而是要用来“扩大再生产”。除了开设网点。最烧钱的是,皇家银行那边一直都在和真理报下属的印刷厂联合研制印制银票。

    所谓银票,其实某种程度上就是货币。只是大明皇家银行只发现100两的银票。

    得益于前世里看得一些电影。譬如:无双。印刷纸币的核心要素,张昭多少知道点。第一,纸张。第二,印刷用的墨。第三,纸币的母板。

    他已经把这些要素都告知联合的研发团队。相信不久之后,就会成果出来。

    原大明新军发展银行发行的银票,都是用的卢奉的这个时代的技术。防伪性很差。靠的是签名、笔迹核对。这种银票,根本不可能在市面上流通。

    只在国泰商行的合作伙伴手中使用。相当于是打的白条。就算有人伪造,没有生意伙伴的担保,银行也不会承兑。

    然而,张昭想要用推动大明的制造业高速发展,加快第一次工业革命到来的步伐,他就必须要解决银票的防伪问题,将之作为货币推向市场。

    说的更直白点,张昭就是想要发行货币,搞通货膨胀来刺激经济发展。否则,他手里那有那么多银子去搞工厂,推动产业链发展?国泰商行再挣钱也不够啊!

    比如:国泰商行一年利润三十万。他叠一个倍数上去,发行一百五十万银票,把这些资金投到一个产业中。

    当然,为防止大明皇家银行被挤兑,银票的发行量是要做一定的控制的。这点常识,张昭还是有的。

    …

    …

    张昭迅速的收回脑中的遐思,把当前的开销计算一遍,3.5万两白银最多顶半年。道:“呃…,美食街的知行酒楼十二日就会开业。届时,府里的困境可以稍稍缓解。”

    张昭给出答案,婉儿自然是信的。

    客厅里的话题随即就歪到美食镇上去。秋月、瑶琴两个随口插几句。书案前,慕容雨的琴声舒缓,充当着背景音乐。

    正聊着起劲,身量中等,娇嫩清纯的冯夕夕脆声道:“少爷,时间到了。”

    黄瓜护肤的时间一般是十到十五分钟。

    张昭让宁瑶去拿镜子来。

    婉儿大约感觉到点效果,坐起来,摸着自己的脸蛋,“呀,我瞧瞧。”

    众人的话题立即转移到美容上。

    张昭看着婉儿、方晶、王絮雪都凑在一块照镜子。玻璃镜子中是三个如花似玉,各具风情的大美人。连慕容雨都被拉过来。再看看屋里的四个身高参差不齐却又同样美丽的俏丫鬟们围着她们。禁不住笑起来。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啊!

    凉悠悠的冰块让夏夜里客厅凉爽。蚊香驱散着蚊虫。月影照流光,时间悄然流走。

    …

    …

    美食街项目在大兴县衙宣判,真理报把舆论翻转过来后进展的飞快。

    那两户闹事的农户已经被打板子。背后的人都消停。谁还看不清楚形势?

    五月十二日,位于美食镇中的知行酒楼开业。

    张昭前些天被弘治皇帝召见,听闻逗留了有半个时辰。他圣眷正浓,京中来捧场的人自然很多。

    勋贵里以镇远侯府,驸马都尉府,英国公府、长宁伯府、平江伯府一批人,文官中如交好的徐郎中的弟弟徐县令,士林中有李教谕,李幽、曹朗等同年。

    京中商场中人来的最多。除开一直以来的合作伙伴,还有乱七八糟想来结识的。张昭都丢给丁冲去招待。

    “人真是多啊!”

    知行酒楼二楼的小包厢中,白服出行的朱厚照正透过玻璃窗,看着一楼大堂中坐满的食客。

    陪着朱厚照出来的是刘瑾,谷大用。谷大用这是第一次吃到“味精”做的饭菜,吃的舌头都要打卷。实在是太鲜。

    “张伯爷,知行酒楼只怕是要日进斗金。你要修一座足球场只怕指日可待啊。”

    刘瑾笑眯眯的说道。他穿着京中常见的灰色奴仆长衫。四十多岁,头发鬓角发白。眼睛犀利,脸上却有带着谄媚的笑容。

    张昭刚刚和朱厚照说起美食镇发展的事宜。打算建造一座足球场继续为美食镇吸引人气。

    事到如今,张昭不得不承认他的规划跑偏。

    张昭本意是打造出一个中高档的商业区,吸引一批有消费力的人群来此定居。他好卖房子啊!

    结果呢,美食街开业之后,他发现他想的都是扯淡。这里消费的主力是建筑商行的工人。现在快两万人呢。结果美食街这里的商户大部分都是做这些人生意的。

    娱乐区那边,三天后就能交付。但是更精美的园林还需要各商户自己去雕琢。

    有人口,就有生意。有生意,就有利润。偿还银行贷款不是问题。只是这生意完全跑偏。

    张昭刚给朱厚照说,打算搞个足球场出来,举办足球比赛,培育一下足球市场。这也是一个娱乐项目。大明京师权贵们不是没有银子,而是缺乏娱乐项目。

    他邀请刘瑾等人入股,缓解他的资金压力。只不过刘瑾没打算投资。谷大用倒是有心。

    张昭就笑,“刘公公,日进斗金有点夸张。我这还一堆地方等着用银子呢。”刚才丁冲来汇报过,以知行酒楼的高利润率,大致的估算一下,一个月赚一千两还是没问题的。

    这能有效的减缓他的经济压力。

    午餐后,张昭把朱厚照送走,转到隔壁的包厢中。崔元、顾新、卢奉、周修、张铭、陈夕凤几人都在这里。

第三百三十一章 解决

    盛夏之时,京中的正午到处都是刺眼、燥热的阳光。

    “井”字形美食街的第一个十字路口中的知行酒楼门前,鞭炮的味道正在空气中弥漫,带来喜庆的味道。

    不少下班的建筑工人在美食街的小食档中吃着小炒、米饭或者馒头,闻着鞭炮和饭菜混合起来的味道,议论起其开业之盛景。

    由于建筑进度抢工期,将近两万名工人都是三班轮流倒,分时段吃饭。所以下午一点多,小食档中依旧是爆满。

    “新秦伯这家酒楼生意真是红火啊!”

    “第一天而已。开业之时谁不给他面子?十八岁的伯爵啊!等过两天肯定就没这么多人去吃饭。里面的酒菜不是咱们能消费得起的。”

    “诶,你这人话怎么说的?新秦伯这人不错的。你没看报纸上说,之前两户百姓受人挑唆带着族中老幼把美食镇筹备委员会的门都给堵了。

    这要是搁在寿龄侯那种勋贵手里,你说是什么结果?结果大兴县衙也就是打板子。新秦伯也没有追加任何处罚。那两户百姓还在这美食镇上赚银子呢。”

    “确实。”

    美食街中的工人们正在谈论开业的事情时,知行酒楼里同样在议论。

    二楼的雅间中,李教谕品着四喜丸子汤,味道鲜美,道:“这味道在京中算是一绝啊!就算日后只有今日五成的客流量,也足可以大赚。”

    李教谕是京中土著。本身有功名,又不缺银钱,京中的酒楼他差不多都吃过。

    知行酒楼的味道确实不同。主要在一个“鲜”字上头。这是中高档的酒楼。利润高。

    身材短小,有着一张冬瓜脸的李幽穿着干净、崭新的蓝色直裰,他这两个月混的不错,喝着酒,道:“老师,主要还是子尚通过报纸把名声洗干净。否则啊,按照之前那个舆论势头,子尚的酒楼肯定门可罗雀。”

    包厢中其他府学的同年都是点头。

    所以,名声这玩意儿有时候没用,有时候又有些用。具体看从事那个行业。

    同年中的另外一位佼佼者曹朗端坐在另外一张八仙桌前,张昭今天来的同年有三桌,都在这包厢中。以张昭如今的地位,便是弘治十三年中生员的同年全部都来都很正常。主要是,分布在顺天府的同年们并不都在京师这里。

    曹朗额头上有些冒汗,但衣衫还是扣的紧紧,估算道:“子尚这家酒楼,预估一个月800两银子的利润是有的。这又是一门好生意!子尚在商业上确实颇具天分。”

    曹家是京中的大族。他家里有些产业。他大致的问一问情况就能估算的出来。

    李教谕笑着道:“至少比他读书强。”

    二十几个同年都是哄笑。张昭那个白话文的倡议,都是士林的笑点。

    …

    …

    另一边的包厢中,张昭送走专门前来贺喜的朱厚照,来见商业伙伴和下属们。里头坐了两桌。

    包厢内顿时一片拉开椅子站起来的哗然声。众人纷纷打着招呼。

    “张伯爷。”

    “伯爷。”

    “少爷。”

    “张兄。”

    张昭拱拱手,和众人打一圈招呼,然后纷纷落座。酒桌上的酒菜已经开动。张昭早就打过招呼不用等他过来再开席。这个点儿都到午后一点多。

    “去叫掌柜的换一座席面来。”崔元把随行的长随叫进来,吩咐一声,笑着给坐在身边的张昭斟酒,恭喜道:“子尚,今日开张大吉,好兆头啊!”

    不久前,弘治皇帝把张昭召进乾清宫中,随后就传出大兴县衙要审案,由京中两大报纸的记者全程报道的消息,接着京中对张昭不利的舆论就翻转。而且,弘治皇帝给张昭的大明新军发展银行赐名:大明皇家银行。

    崔驸马混了快十年的宫廷,这意味着什么,他难道还不清楚吗?

    本来张昭被敲打禁止他干预朝廷政务,当时多少人在等着看笑话,转变立场?然而,张昭进宫后,应对得当,天子赐他一万盐引,表明对其圣眷未衰。而此时,只怕是圣眷还更进一步。

    张昭举杯,和这桌的崔元、顾新、卢奉、周修、张铭、陈夕凤一起喝一杯,笑道:“我正要说这件事。”

    知行酒楼的收入。只是暂时缓解他的经济压力。要解决,单靠这座酒楼是不行的。

    还得靠美食镇的地产项目。

    听张昭这话,雅间的众人都是看过来。

    张昭略一沉吟,斟酌着语句,道:“美食镇这个项目到今天其实交付一大半。三大区域就剩面积最大的住宅区没交付。今后的走势也是看得出来的。

    目前的消费,都是依靠建设公司的工人们在带动。而青楼、会馆等娱乐设施还需要时间。就我的估计,很有可能会冒出一堆米店、肉店、布店等店铺。

    所以,我们最初试图打造一个中高端消费区的想法是错的。目前有两个问题。第一,我们的房子卖不出价格。第二,建设公司吸纳而来将近两万人的工人何去何从?

    这两个问题,其实也是同一个问题。解决办法呢,很简单,要继续给建设公司寻找大工程,养活这一批工人。同时,吸纳足够多的人口到美食镇中定居。

    人口上去了。咱们的地产才能卖的出价格。

    所以,我手头有三个大项目。

    第一,我准备以国泰商行牵头,其出资50%,在京中募集剩余的50%的资金,在美食镇东,修建一座可容纳五万人的足球场。建筑难题我咨询过工部的工匠,问题不大。

    第二,国泰商行在美食镇东南方向一里处,开设一座大型的棉花纺织厂。同时辐射京师、天津卫两地。

    所以,建设商行的一些工人,是可以转行,进入纺织厂中。现在的规模有点大。要分流。

    京师里不差银子。想要吸纳大量的人口前来,一个是搞消费产业。就是我们现在做的。一个是搞制造业。

    第三,我位于京西北郊的新府邸已经动工。需要大量的工人。这个工程单,由建设商行承担。

    做完这几个大工程,总要到明年去。届时还会有新的大工程上马。顾兄不必担心生存的问题。”

    张昭一口气说这么大段话。众人都在思考。顾新被点名,笑着道:“张兄运筹帷幄,我不担心。”

    张昭笑笑。顾新其实没有理解他的意思。乍一看,大明基础设施建设商行总是挣扎在生死线上。但是,仔细的去想想,明朝的基础设施很完善吗?

    扯淡!

    将来,活多的很。只是到时候未必是用裁撤的卫所士卒,到时候要用其他国家的“劳务工人”的。

    讨论一阵子,长宁伯周彧的长孙周修道:“咱们就按伯爷说的办。不管大家怎么想的,我们府上会再出五千两银子,投入到足球场的建设中。”

    英国公张懋的第三子张锐道:“我们府上也会投银子进来。”

    众人纷纷表态支持张昭的方案。这顿酒喝到下午三点多才散。不过,美食镇的前景也变得清晰起来。

    将近一千二亩的住宅区,如果全部建成明代的四合小院,以京城外一栋二进小院10两银子左右的价格,卖上天也就五万两银子左右。要知道,美食镇的启动资金就是10万两。他们哪里能回本?

    所以,建楼房卖是必然的。

    国泰商行的炼钢厂才将将起步,要建混泥土的高楼大厦还有难度。但是建低矮一些的楼房问题不大。古代客栈两三层楼高都是常见。

    张昭的经济压力,也会在住宅价格上升后,得到解决。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9975/ 第一时间欣赏明帝国的崛起最新章节! 作者:九悟所写的《明帝国的崛起》为转载作品,明帝国的崛起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明帝国的崛起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明帝国的崛起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明帝国的崛起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明帝国的崛起介绍:
弘治十三年夏末秋初,宅男理科生张昭穿越来到明朝。瑰丽的历史画卷徐徐展开。在这繁华,美好,欣欣向荣又潜藏着王朝危机的时代,张昭一路青云直上,手持权柄,上佐天子,外镇四夷,书写属于他的华彩乐章。五千年的治乱循环,明亡后华夏文明的沉沦,我来了,这一切都将改变!推荐九悟完本的老书,均订过万,《奋斗在红楼》九悟书友群:312484933.进群验粉丝值。只要订阅了九悟的书即可。明帝国的崛起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明帝国的崛起,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明帝国的崛起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