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明帝国的崛起TXT下载明帝国的崛起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明帝国的崛起全文阅读

作者:九悟     明帝国的崛起txt下载     明帝国的崛起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六百四十四章 意图实现

    军情急如火。三月二十一日的上午便由李东阳召集御前会议成员在养心殿中召开会议。

    就张昭个人而言,他对军事行动要通报给“御前会议”并无抵触感。这其实是世界发展的潮流。

    同时,可以消弭文臣们对枢密院独掌军权的不满。

    因而张昭专门让掌机要文字的官员们写了一份军事行动报告,印刷出来分发给重臣们。他和李首辅沟通过此事,李首辅对此很赞成。

    虽然弘治皇帝已经确定过他们的“方略”,具体来讲就是张昭的方略,再拿出来给重臣们“审议”一下并无多大的问题。

    在李东阳的住持下,军事作战方略很快就通过,包括拨款一百万银元。

    户部尚书侣钟自打那日和张昭私下里谈过后,不再闹辞职,而是力主推动税务司。对这额外多出来的战争经费,他大致心里有数,给予支持。

    但是,很多大臣对张昭要求用“卫指挥”李逍遥节制诸军不满。

    刘大夏道:“诸督抚于边关多年,说他们不懂军务说不过去吧?本官以为可用三边总督秦纮节制诸将。”

    左都御史戴珊道:“大军征战涉及方方面面,李逍遥固然是名将种子。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以秦纮任总督,正好可以协调诸镇的关系。”

    吏部尚书马文升方才讨论时一言不发,这时看张昭一眼,道:“秦纮可以胜任。”

    秦总督是文臣之中带兵出众的人,他曾在南方平定叛乱。现在大明的南边是王轼接他的班。

    其能力、威望都是足够的。不得不说刘大夏还是很有水平,推出一个非常合适的总督人选。

    张昭正拿着“铅笔”在稿纸上写写画画,并不应付诸多重臣的质疑。

    英国公张懋轻轻的咳嗽一声,吸引堂中众人的注意,说道:“诸位,秦纮的资历、能力协调此事军事行动没有问题。但本公有一个疑问。

    当初设枢密院时就明确下来,以此衙门来统率军事。而且,这份报告上张昭也明确的写明提议由李逍遥来节制诸将的缘由:

    为恢复太祖、太宗时期军队的战斗力,保证军队的纯粹性,试行武将单独领兵。

    秦纮若是愿意来枢密院担任佥事,转武阶,本公欢迎之至。问题是他愿意吗?”

    谢迁,礼部尚书张升等人一脸的腻歪。所有人都知道两榜进士们是绝对不会转武职的。

    最出名的例子就是威宁伯王越,他即便封爵,身上还要挂着都察院左都御史的官职死活不交出去。而每次朝会都站在文臣的班列中。

    所以,秦纮绝对不愿意改武职的。问都不用问。

    刘大夏敲敲桌子,不满的道:“英国公此话是何意?难道非得要用武臣领兵吗?”

    一句话直指英国公话里的漏洞。怎么,非得要用枢密院武臣领兵?

    英国公张懋时年六十多岁,白胖胖的老者,执掌兵权几十年的他自然不可能给刘大夏吓着,眼皮子撩一下,道:“兵权乃是人主权柄,刘兵部是什么意思?”

    刘大夏气得花白的胡子都要吹起来,一句话卡在喉咙里半天说不出话来。

    还是李东阳“同意”张昭建议的那个原因。只要大将给力,真以为皇帝不想收回兵权吗?

    在土木堡之变后大明武勋集团的传承就算断掉。再无一个名将出现。徐达、常遇春那种级别想都不想,蓝玉这种级别是奢望,如张辅这种级别也不再出现。

    所以,兵权逐渐的被文臣所垄断。但张昭横空出世,无一败绩,并逐步的借改革卫所,建立起制度、集团,文臣们还要强压那基本不可能。

    而窗户纸就在英国公这一问中被捅破。

    李东阳环视一圈道:“如无异议便定下来。接下来讨论朝鲜王国之事。大明当前的财政困境诸位都是知道的,税务司能收多少税上来还是未知数。而根据国泰商行的勘探,东瀛岛上有众多白银矿。欲取东瀛,必先去朝鲜半岛。”

    刘大夏一口气憋着,没理会这茬。

    左都御史戴珊道:“元辅,太祖皇帝钦定之语不必再提,关键是朝鲜并无过错,如何将之兼并?这叫周边国家如何看待大明?”

    坐在椭圆形会议桌中段的礼部尚书张升嘿嘿一笑,道:“戴大人,你是不知道某人已经在朝鲜王国的使臣面前列出驻军、通商、割地三大条件。鸿胪寺那边的使臣只怕是早就传遍。”

    张升把众人的胃口掉起来,然后说一遍,鄙视道:“礼一失则为夷狄,再失则为禽兽。”

    会议室里顿时响起一阵轻微的哄笑声。文人嘛,骂人比较隐晦。

    张昭不为所动,将手里的铅笔搁下,道:“张尚书的道理都对。只是本官要问一句,朝鲜王国杀戮辽东边民时,你在何处?

    张尚书对朝鲜王国讲仁义道德,对大明百姓流离失所、白骨暴于野为何却无动于衷?你做的是那国的官?

    另外,报纸上报道去岁以来天下皆灾,今春以来山东沿线又是大旱,眼见着百姓要遭难,继续朝廷拨银赈济。张升,你眼睛是瞎了吗?我是禽兽,你是禽兽不如。”

    第一次列席会议的林文宁目睹张昭的犀利,心里叫好。痛快!

    张升暴怒,手指着张昭,“你…”他斗嘴一向比不过张昭。

    养心殿暖阁布置的会议室中顿时安静下来。张昭的话确实占着道理。

    朝廷财政非常吃紧。这又要支付100万银元对付鞑靼人,如何赈灾呢?

    现明知道东瀛有银子不去拿?

    而朝鲜王国明摆着是肥羊,用通商的手段去“捞钱”,总比直接要朝鲜王国赔款好看吧?

    张昭说的是如幽州商行、国泰商行等国有企业。难道户部就不能组织一个商行去倾销货物吗?

    三辅焦芳打圆场道:“两位不必争吵。朝鲜王国历来恭顺,其使臣在京中造势连我都有耳闻。军事手段不能用,这些政治手段我看是可以用的。另外,朝鲜王国的百姓服王化久矣,完全可以并入大明。”

    这话说的就很有点无耻。焦阁老的人品历来就不怎么好。

    但会议室的重臣们纷纷出口赞同。废话,不赞同难道能变出银子来赈灾吗?

    李东阳点点头,“那便如此吧。下一个议题,吴学士高病,列席御前会议的名额空出一个,诸位以为谁合适?”

    张昭低头写写画画,心中想着回家里去小酌一杯。文臣的事情,他就不搀和了。

第六百四十五章 制度、失意

    翰林院掌院学士吴宽告病。他身上“列席御前会议”的位置就被许多人惦记着。

    如今大明朝堂的“界限”非常分明。“重臣”是那些官员一目了然。这就不像以前比较模糊。

    举个例子,譬如以前若朝廷发生大事,弘治皇帝需要在武英殿议事。那些够资格的大臣基本都会去武英殿。

    这个“够资格”通常就是指的有廷议资格的大臣,在加上武臣中超品的勋贵。

    而人一多,其实就没法区分朝臣中谁的地位比较重要。很多时候就看要“风评”、“人心”。

    大明朝的重臣们,其地位有很大一部分要靠“名声”、“党羽”来实现。

    而不是靠制度!

    这是有非常大的弊端的。做事情哪能不得罪人?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最终结果就是大明不好!

    另外一个弊端是:导致重臣们对下权威不足,对同僚倾轧加剧。

    权威不足,表现在大明朝的刺头很多。特别是御史群体,随时都敢“咬人”。

    倾轧加剧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嘉靖皇帝开启的内阁争斗。想要当首辅?很简单,干死排在你前面的那个人就行!

    而万历皇帝为压制“权相”的出现,放任御史攻击宰辅、阁臣。最终形成明末时操蛋的格局,居然靠清议(舆论)来定国策、官职。东林党遂兴。

    所以,大臣们权力、任期,都不能模糊,反而应该是明确起来。没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集体如何来领导这个国家?

    皇帝要保住皇权,压制相权,两宋时期和万历皇帝那种靠“御史”来骂宰相的路子明显是错的。当代的治理制度才是应该借鉴的。

    张昭这个“御前会议”搞出来,那就是明明白白的圈定“重臣”的范围。没有参加会议的资格,那就没有参与朝政决策的资格。而不像之前,谁都可以哔哔。

    事不谋于众,这是老祖宗们早就总结出来的智慧。

    经过这一年多的运行,御前会议已经算是渐渐的深入人心。毕竟与会者都是阁臣、九卿,列席者是都是翰苑清流、储相。

    列席会议者虽然没有发言权,但是可以近观整个朝堂决议的过程,对日后的仕途影响可想而知。最起码是可以非常清楚的知道官场风向。

    最终在此次会议中决定的人选是左副都御史刘宇。

    …

    会议结束,十几名文武大臣们三三两两的从养心殿中出来。经由乾清宫前的大道往东直行,然后再南下,过清宁宫、文渊阁,从金水桥跨过金水河。

    至此处,阁臣们回内阁,大部分大臣是东出东华门。而左都御史戴珊、大理寺卿宋隆、刑部尚书闵珪三人则要横穿奉天门前的广场,从西华门出紫禁城。

    三法司的衙门不在午门前。而是在宣武门里大街处。

    三人边走边聊。

    戴珊是弘治末年的能臣,跟着刘大夏一起很是办了一些实事。叹道:“元辅还是从晦庵公(刘健)的角度做了考虑啊。”

    刑部尚书闵珪也是能臣,道:“非只如此。此例将打破翰林学士们对列席会议资格的垄断。”

    其实要说翰林院的学士们列席会议的权力被打破还得说成国公朱辅、枢密主薄林文宁。但这是武臣,不在他们议论之列。

    戴珊道:“以后这样的议事形势恐怕会多起来。”弘治皇帝身体不适,委托首辅李东阳来主持召开御前会议只怕将是常态。而这也将深刻的改变大明朝啊!

    历史的改变,总在不经意的细节中。戴珊等人深处其中,恰恰认识到。

    …

    …

    御前议事会议定下来章程,大明中枢的衙门们开始运作起来。户部存在大明皇家银行帐上的银元往枢密院的账户上划拨。

    国泰商行、幽州商行随即开始大批的采购,下订单,筹备各种物资。京师的百姓随即感受到战争即将到来的氛围。

    枢密院的任命下发,城北的十二团营开始为出征的名额争吵的不可开交。这是英国公张懋要协调的事情。而李逍遥的九团,早就作好出征的准备。

    在大明京师紧张备战的情况下,城东鸿胪寺下属位于城东的“客馆”中,也就是使馆,这座占地宽阔的“客馆”中居住着各国来的使臣。

    三月二十四日,朝鲜王国的使臣金善洪颓然的在屋中饮酒。下属们均是不敢劝。

    金善洪刚从礼部尚书张升处打听到明廷最新的决策:政治解决朝鲜王国,最终目的是东瀛的银矿。东瀛正在战乱中,没有使臣在京师中。只有他们独自承受这个消息。

    张昭当着他的面提出的三大条件被明廷予以认可。他这些天在京师中的奔走、呼吁全部是白费。

    “呼…”金善洪吐着酒气,看着庭院里的榕树,摇摇晃晃的撑着脑袋,“这叫我回去怎么向国君、百姓交代?”

    想起那日去新秦伯府上见张昭的一幕幕,金善洪现在依然觉得悚然。

    张昭此人非常可怕!

    不仅仅是他的想法,更因为此人的行动力,影响力。明廷的决策明显被他影响。根据京师里他们这些使臣中流传的小道消息:大明对外的国策掌握在张昭手中。

    他之前对此并不相信,而此时他却是深有体会。

    “张昭不除,我国难安。”

    朝鲜王国奉大明为宗主国不假。但其国内的豪族、利益集团也有自己的诉求。最基本的一条:国祚不能断。

    一名正好进来给金善洪添酒的下属听到,手里的酒壶“咣当”一声掉在地上。

    …

    …

    张昭没管十二团营到底是出哪个营,但人员选完之后他还是要见一见出征的将领们。

    因枢密院的办公大楼还没有修建好,见面是在后军都督府中。

    李逍遥、军法官赵文鸿,监军田兴,团营的都督们周豫、张安等人依次而坐。

    张昭道:“你们此去大同,目标有两个。第一,驻守大同镇。第二,伺机反攻归化城。作战要点,职方司会发一份建议下来。我就不多讲。我重点讲一讲军纪…

    我在此祝愿诸位得胜归来。”

    见过诸将之后,张昭留李逍遥到他的公房中叮嘱,就让他忙去。明日就是出兵之日。

    第二天,张昭和英国公张懋等人送走出征的将士,刚回到家中,就有小道士上门来,“张伯爷,我师父让我来请示长生观修建上的事宜。”其实就是没钱了。

    张昭和小道士谈了几句,道:“现在不好说。这样吧,我明天去香山看看进度再定夺。”

    他是监工。但最近在忙军务,没有时间管。这会叫他当场决定批不批银子,他哪里知道?得去问问专业的账房才知道。

第六百四十六章 突然的刺杀

    一夜春雨来。

    京师东城,金陵会馆中,金陵监生顾耀诚负手在小院的廊檐下看着深夜里的春雨。

    他时年三十岁,身形清廋。年前里自金陵北上,至京师已是正月。先是住在定国公府中。后面搬出来住。

    跟着顾耀诚来京师十五六岁的书童捧着一壶温酒从外面进来,嘴里抱怨道:“二爷,酒来了。这个时间去厨房里要酒还饶上我几分银子才拿到。”

    “路儿,这都到京师了,你还改不过在金陵对货币的称呼?”顾耀诚笑笑,到屋子里,坐下品酒。

    书童左右看看,低声道:“二爷,定国公府里对咱们搬出来很有怨言呢。徐老爷不是袭爵了吗?”

    顾耀诚微微一笑,他知道书童这是在会馆里住的不舒心,想要换地方。

    金陵会馆在京师里的条件,比一般的客栈不知道好多少倍。但比定国公府里却还是不如。

    “你不懂。徐公爷以后会感谢我搬出来的。”

    他要做一件大事,若还住在徐光祚府中,出了事牵连到徐光祚,那怎么对得起人家殷勤的招待?

    书童迷惑的眨眨眼睛,不知自家少爷说什么。

    …

    …

    长宁伯府。

    因太皇太后在三月崩,府中上下都在戴孝。从礼法上说不过去,那有给姑妈戴孝的。但周家是太皇太后的娘家,这份心肯定是要尽到的。

    夜里的小雨中,周修神情疲倦的走进垂花门,他这些天为丧礼可累坏了。到妹妹周雨瑶的院子中,丫鬟燕燕通传了一声,妹妹从书房里出来。

    周雨瑶身段高挑,鹅蛋脸儿,肌肤白皙。一身水绿色的对襟褂子,带着不施粉黛的慵懒、妩媚,奇怪的道:“大哥这么晚还来我这里做什么?你不怕我睡下了吗?”

    周修道:“这才11点钟,你肯这么早睡?我听丫鬟们说你最近钻研真理报副刊上的数学题都入了迷,特意来看看你。”

    周雨瑶无语的道:“就为这点子事?我还忙着呢。”

    周修忙拦住要走的妹妹,“诶,大哥一片好心来看你啊。今天晚上早点睡,明天跟着我一起去香山散心。”

    周雨瑶美眸闪一下,道:“不去。”

    周修劝道:“我的好妹妹,你这整日里在家都要闷出病来了。张子尚晚上派人来通知我,明天去现场督察长生观的进度,讨论第二阶段拨付银子…”

    周雨瑶讥讽道:“太皇太后都死了,你们还想着把我嫁给他做小妾吗?人家肯收我?”

    周修尴尬的一笑。他妹妹挺聪明的。

    俏丫鬟燕燕不乐意的插话道:“小姐,他凭什么啊?你这容貌、身段、性情哪一样不是顶尖出挑的?能嫁给他做妾室,他几辈子修来的福气。”

    这是逆反心理了。

    周雨瑶就伸手拍自己丫鬟,嗔道:“你说的什么混账话。”

    周修见状,摇摇头,“我明天早上7点在西边的角门处等你。”说完,离开妹妹的住处。

    …

    …

    张昭清晨从府里出来,住在一里开外新军营家属区的王武、崔坤几人已经等候着。

    随后,在香山脚下和周修的车队汇合一起上山。

    张昭虽然挂着督造长生观的名头,但是他事务比较繁忙,需要一个信得过的人盯着。

    这个人选便是幕僚崔坤。

    而长宁伯府的长孙周修是道观的“石料”供应商。

    不要小瞧这门生意。如今用火药炸山取石比前人凿山取石要便捷,但炸出来的石头可是不规则的。方方正正的条石,还是能卖出几分价钱。

    另外,周家还京营着砖窑。这是如今大明朝最流行的建筑材料。砖砌墙,再拿水泥一抹,坚固牢靠。

    再者,对于道观这个工程而言,石料用量很大。算下来,仅仅是石料钱就有一万多两银子。

    当然,张昭钱会让周家赚,但质量要求那也是非常高的。

    到了香山脚下,条石做的台阶蜿蜒而上。雨后的香山,在暮春的上午青色如染。

    众人下车来步行。

    山脚下营地里几十个挑夫正在将各种建筑材料、食物送到山顶。

    张昭这还是第一次过来,吩咐崔坤道:“命人修一条上山的水泥道前往山顶。运输起来方便快捷。注意坡度。”

    崔坤忙应了,“是,大帅。”

    周修跟在张昭身边爬山,笑呵呵的道:“子尚兄,昨日大军出京,军容鼎盛,此去大同必定可以克敌制胜。”

    跟在人群后面的周雨瑶、燕燕两人做男子装扮,跟着周家的下人们在一起,她听着前面传来的大哥的声音,微微撇嘴。大哥的态度是讨好张昭。

    张昭一身蓝色的直裰,头戴唐巾,微笑着道:“鞑靼人是垂死挣扎!”

    他派李逍遥节制诸将,其实除开要军队纯粹化的想法之外,还要测试一下三镇之中到底那些人不听中枢号令。目前大明的九边之中还有一半的边镇没有革除卫所。

    这一战打完之后,打出数年的安定,他就准备着手推动这一进程。

    老丈人王承裕虽然就任辽东巡抚,但试行改革卫所司还在。精熟业务的官吏都还在(有一大半转在东北四布政司中任职,作为酬功之举)。

    周修哈哈一笑,恭维道:“昔日小王子寇边,每次都闹得京师不得安宁。而此次有子尚兄坐镇,派遣手下一名将军出征即可。且京中人心安定。”

    这马屁拍得。张昭无奈的摇摇头。他虽然没有把周修当做真正的朋友,但至少相处的还不错。如果周德祖还这般满口恭维之词,他以后办私事恐怕不会再叫他。

    随意的闲聊着,到山腰间一处平坦的空地上坐下来休息、喝水。

    拉长的几十人队伍慢慢的汇聚。

    这时山路上下来十几个挑夫,都是短褂打扮,手里拿着扁担,簸箕,麻绳等。

    两名亲卫在前面把山路拦住,拱手一礼,“几位稍等片刻,我们大帅在下面休息。”

    另一人道:“给各位带来的不便很抱歉,我们稍后会有点心意奉送给各位。”

    “嗤…”

    挑夫之中的一个中年汉子突然将手里扁担一抖,刺到亲卫的小腹中。

    “啊…”

    挑夫中有人四散逃散,但还有几人扑上来,更有一人弯下腰去从簸箕里摸出一把短铳,对着平地上的张昭处,就是一枪。

    “砰!”

第六百四十七章 救治

    在一瞬间,场面变得极其的混乱。尖叫声、大呼声在山腰休憩用的小空地上混合在一起。

    突然其来见血的厮杀,特别是那一声火铳开火的声音让人胆战心惊。有的人往山下跑,有的人趴下。有的人在高呼,“保护大少爷。”,“保护小姐。”

    周修脑子一片空白,随即给他的随从拉着趴下来。

    张昭反应迅捷,就地卧倒。他在战场上见过的激烈、残酷的场面比这多得多。知道怎么作出正确的反应。

    张昭随行的亲卫们留下两名护着他。其余人在亲卫首领王武的招呼下拔刀往上冲去,“杀!”

    新军营是靠火器起家的,怎么对付火器清楚的很。何况只有十几米的距离。

    “嗤。”

    钢刀入骨,鲜血飙飞。场面沉闷、激烈、残酷。从山上扑下来刺杀张昭的约有七八人,手里的装备全是开平钢铁厂出产的最新制式雁翎刀,削铁如泥。

    不仅是装备一点都不逊色于张昭的亲卫,这几人武艺都很不错,相互结成的阵势明显带着军中的色彩。

    张昭身边随行的亲卫十几人扑上去。

    “砰!”

    躲在军阵之后的火铳手又开了一枪,直接将冲在最前面的一名亲卫轰飞。鲜血洒了一路。此时,张昭本人已经暴露在火铳手的视线中。

    就在这时,仗着武艺高强,从石阶道路外边绕过去王武,脚在石头上一蹬,整个人如同一只大鸟般飞扑两米多,在空中时腰刀一挥,那火铳手的头颅飞起来。

    “噗嗤…”

    鲜血冲天而起,溅在王武脸上,身上。他落地之后,转身就是一刀架住一把砍过来的钢刀,一脚撩起。靴子前尖尖的铁头刺穿那汉子的蛋。

    “啊…”

    凄厉的叫声打破这几人沉默,“大哥…”听口音像辽东一带的。

    王武这时才算在台阶上站稳,沐浴着鲜血,整个人如同魔神,狰狞而张扬,“抓活的。”

    火铳手解决,危机解除。

    此时,前来刺杀的几人终于有点慌了。军阵被张昭的亲卫们破开。

    “噗嗤…”

    白刀子进红刀子出。剩下的五人在瞬间被解决。最后共抓住三个活口,当场把手筋、脚筋给挑断。亲卫们恼恨同袍伤亡,下手不留情。

    在茂密的山林中,隔着几百米,一名穿着短褂的精壮汉子在树枝上用望远镜看着这厮杀的一幕,心中懊恼难言,从树上滑下来。

    让张昭逃过一劫。他们低估了张昭亲卫首领的武艺,此人是真正的技击高手!

    要杀张昭,要先除掉此人。

    …

    …

    厮杀完,王武过来单膝跪下请罪,一脸惭愧的道:“让大帅受惊,属下死罪。”

    以他和张昭的关系,不用做这样的虚文。但是,见张昭身上还带着土,还有死伤的弟兄,他心中非常的惭愧。

    张昭也没什么后怕的情绪,十分冷静,道:“小二,不必自责。你做的不错。先安排救受伤的兄弟。审讯叫人去做。你去追查凶手,看看有没有同党。”

    “是,大帅。”

    王武带着人手去办事。张昭的护卫力量标配是一个连。日常出行带一个排,也就是40人。此时上山,还有二十人在山脚下等着。

    张昭这才有精神关注到身边的事。

    周修还是一脸的茫然、懵逼状。身边是他的老仆、长随。旁边女扮男装的周雨瑶正跪在地上抱着她的丫鬟燕燕尖叫,“来人,来人…”鲜血染红着燕燕的长衫。

    刚才第一枪的流弹打中她。

    张昭将一旁焦虑得如同无头苍蝇的小厮给扒拉开,按在周雨瑶的肩头,沉声喝道:“别叫。”说着,单膝跪下来查看她怀里被火铳打懵的丫鬟的伤势。

    张昭解开丫鬟染血的外衫,发现她是肩膀处被流弹击中,铅弹已经透体而去,血流不止,渗透的好像是胸口中枪。

    “死不了。”张昭拿过亲卫的雁翎刀,将他身上的中衣下摆割破,将她的伤口包扎的紧紧的,用以止血。做完后站起来道:“让她坐着,有水给她喝水,等军医上来再做处理。”

    周雨瑶含泪道:“嗯。张昭,谢谢。”

    张昭点点头,往自己的亲卫们走去。

    张昭的亲卫一共死两人,重伤一人,轻伤四人。重伤的就是先前拦路给戳破肠子的亲卫。张昭过来看他时正躺在地上虚弱的喘息着。身旁几名亲卫脸上带着泪痕。

    “大帅,大黄怕是不行了。”

    “大帅…”

    叫“大黄”的青年听到张昭过来,挣扎着要抬起头。张昭蹲下来,握着他的手,“别动。”

    大黄努力去挤出一个笑容,断断续续的道:“大帅,疼…疼得慌。给俺一个痛快吧。俺家里还有个老娘,就烦大帅和诸位兄弟照顾一二。”

    张昭眼睛发红,眼眶中噙着眼泪。男儿有泪不轻弹,但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张昭低声训斥道:“你瞎说什么?你老娘你自己养去。这是在京师,不是在战场上。以咱们医院的条件,难道还不是救你不回来?”

    大黄惨笑。

    张昭道:“咱们新军营的男儿有怕死的么?死都不怕,怕疼?你给劳资好好活着,听到没有?”

    大黄给张昭训的有点讪讪的,肚上的疼痛似乎都减轻了一些。

    “你们陪他说话,别让他睡着了。”张昭扭头吩咐道。

    几名亲卫分明看到他眼泪流出来,各自抿抿嘴,齐声道:“是。”

    军医在十分钟之后上到半山来。配置医护兵是张昭在奴儿干都司战役后推行的改革。

    平地处忙碌起来。然后在医护兵的指挥下,一行人往山下而去。

    此时,张昭遇刺的消息也传出去。

    山顶上候着的道士、“礼部尚书”崔志端带着徒子徒孙快步赶下来,在山脚下见着要去新军营医院的张昭,连连作揖,“贫道死罪。贫道死罪。”

    这不是开玩笑的。

    张昭来长生观督查基本等同于昨天他派人去请的。他这边有走漏消息的可能。

    弘治皇帝信佛道,还肯敬他这个“得道”之人。但张昭遇刺,如果查明和他下面的人相关,想想也知道后果是什么。

    张昭依旧是冷着脸,看着十分冷静、平静,但谁都可以看出来他内心中酝酿的怒火。他深深的吸一口气,压着情绪,缓缓的道:“崔道长,等事情查出来再说吧。”

    说完,一行人望新军营中的医院而去。

第六百四十八章 意外

    京师如今有将近三百四十万人口,每时每刻都有无数的事情发生。很多新生的事物就掩盖在这繁华的生活中。

    譬如:由大明皇家银行和国泰商行联合创办的京师第一初级学堂。就是初中。

    新军营中设有小学、初级学堂。新军营初级学堂主要是为军中输送人才:炮兵、参谋、军官、医生等。

    而当从新军营小学毕业的学生和其家长不愿意从事上述职业时,可以选择去“一中”读书。这里主要培养的是“账房”、“会计”等人才。

    当然,在后军都督府(枢密院)开始招聘杂官、吏员之后,一中的学生出路还包括这些,以及去顺天府警察局中任职。

    譬如:新军营在新军集上新建的医院。这里不仅仅对内培养医生、护士,还对外接收各种病人。

    毕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堂里出来的学生需要大量的实践。而以京师的人口基数,自然有各种病例。

    当然,新军营医院最擅长的还是外科、骨科。

    三月二十六日的上午,来新军集就诊的病患看到六七辆马车抵达医院前,精锐的新军营护卫随行。

    “是新军营的士卒。”

    “张伯爷受伤了吗?”

    医院门口议论纷纷。在刺杀中受伤的新军营将士都被送进去治疗。重伤号大黄以及中度伤号燕燕都被数个大夫会诊。

    医院后的手术室外,张昭在大厅里坐着,身边是逐渐回过神来的周修、道士崔志端陪着。

    王武调兵去抓刺客去了。张昭打发长随丁赞回府里去通报一声,免得妻妾们担心。此时张昭被刺杀的消息已经在京师中流传,断断续续的有人过来看他。

    张昭沉默的坐着,前来探望的人被幕僚赵子龙和崔坤带人接待,只有交好的亲朋好友才放到张昭面前来见一面。如方俨、顾新等人。

    大约过了一个时辰,跟着进手术室的周雨瑶才疲倦的到大厅之中,周修上前扶着她,关心的道:“瑶瑶,你还好吧?”

    周雨瑶妩媚、明丽的俏脸带着疲劳之色,仿佛行将枯萎的花朵,声音略有些干涩,“我还好。”

    说着,走到张昭面前,盈盈的屈身福一礼,感激的道:“张伯爷,谢谢。若非伯爷帮忙,燕燕就要失血过多而亡。”

    新军营医院这里还有女护士,这令手术后的护理就方便许多。

    张昭表情有点木,点点头,“嗯。”他当时在边上,懂一点急救自然会帮她。

    周修道:“子尚兄,我先舍妹回去休息再过来等刺客的消息。”

    张昭摆摆手,道:“德祖,不用如此客气。我还要等亲卫的救治情况。还要时间。你今日也是受了我的牵连。近日真理报上的消息都关注了吧?朝鲜王国的生意长宁伯府的商号也可以去做。不过,户部定的商税是40%。去不去,你和长宁伯自己决定。”

    周修一愣,随即大喜的躬身一礼,道:“多谢子尚兄。”

    其实,在张昭势大的时候,长宁伯府一直想上张昭的船。表现出来的就是长宁伯周彧屡次提出来要把周雨瑶嫁给张昭做妾室。

    中间有所反复。但张昭屹立不倒,反而成了使相,外加太皇太后去世,长宁伯眼看着衰落。长宁伯府是迫切的需要和张昭扯上关系。

    他一直在努力,今天都把妹妹带出来。然而,却没有想到以这种方式达成“目的”。

    当然,张昭“发财”带他们一把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上船”,但成为张昭的商业帝国的外围这已是非常值得欣喜的事情了。日后再慢慢经营关系啊。

    …

    …

    周修带着周雨瑶并长宁伯府的奴仆走后没多久,宫中的使者就来了。

    弘治皇帝打发张忠过来询问张昭的情况,是否受伤。

    内阁亦派了一个中书舍人来问情况。

    张昭的安危,现在不仅仅是关系他自己,还关系到大明的朝局、战争胜负。比如,张昭如果身死,新军营将有谁接掌?皇帝信不信得过张昭手下的将领?

    再比如,张昭身死,前线的战事如果实现变故,御前会议成员谁压得住阵脚?没有人的。

    再比如,张昭身死,那大明的东进战略能否实现?谁来推动,谁有这个能力推动?

    一场刺杀让张昭对于大明的重要性突然被重臣们意识到。一个个的信使被派来打听情况。

    片刻之后,朱厚照带着刘瑾等人悄然过来看张昭。他刚进院里的大厅中,见张昭无事,欢喜的大声道:“张昭,你没有受伤实在太好了。到底是谁这么丧心病狂的来刺杀你?”

    从朱厚照的角度来看,张昭作为大明第一名将,堪称国之栋梁,刺杀他不是让大明的军事倒退吗?这还有没有点大局观,这不叫丧心病狂吗?

    张昭道:“这臣就不清楚,正在查。我找锦衣卫指挥使牟大人要了一个百户过来彻查此事。”说着,扭头道:“钱宁,过来参见太子殿下。”

    钱宁就是被张昭从牟斌处借来的百户。他很久没在张昭面前露过面。实在是因为张昭如今的地位,他这个锦衣卫百户着实有点巴结不上。

    不过,张昭被刺杀未遂,立即将他调来,这还是将他当做“自己人”呐。将他引见给太子,更是对他的大力提携。

    钱宁心里的天枰迅速的从锦衣卫指挥使牟冰那头偏向张昭,走过来时腿都有点发飘,跪地磕头道:“小的参见太子殿下。”

    朱厚照经过张昭的“调教”,对跪地磕头这一套并不是很喜欢。张昭给他灌输的观点是:喜欢下跪的人能有什么骨气?

    朱厚照对皮肤白皙,长相英俊的钱宁颇有眼缘,笑道:“起来吧。张昭被刺杀,你一定要好好的去查。”

    “谢殿下。小的知道。”钱宁恭敬的答道。起身时,正好遇到朱厚照身后的一双眼睛,仿佛要将他看穿。心里悚然一惊。

    正是刘瑾。

    原本的正德朝前后两人权臣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次见面。两人却不知道冥冥中发生了什么。

    张昭刚接到消息,大黄伤势过重,没有抢救回来,此时他心里没有“看历史”的兴趣,而是要借重钱宁的本事去找人。至于他到底有没有将钱宁当做“自己人”这就只有天知道。

    这里正寒暄时,王武从外面进来,风尘仆仆,一身血衣已经换下来,敬礼后惭愧的道:“大帅,我们只在树林里查到有人通过望远镜观看,但没有抓到此人。”

    张昭拍拍王武的肩膀,对钱宁,以及前来听令的斥候王牌、“山中之狐”林同道:“你们接手去查。不管涉及到谁,一查到底。”

    亲卫们专职的是保护,对追踪、排查未必擅长。他已经有心理准备。但此事他一定要查个水落石出。

第六百四十九章 追查幕后者

    朱厚照抵达位于新军集的新军营医院时已是中午十二点多。这寒暄一通就是将近下午一点。

    刘瑾提醒道:“伯爷,小爷听到在宫里听到你遇刺的消息赶紧过来,连午饭都没吃。”

    张昭心中有些感动,朱厚照确实是讲义气,拱手一礼道:“臣请殿下到我府里吃饭。”

    朱厚照急冲冲的道:“那还等什么?走,走。我都馋你府里的美食许久了。”

    张昭纵然心情不佳亦给他逗的一笑,说道:“殿下先去外面马车上稍等,臣吩咐下面几句话就跟上来。小赞你再快马去府里通知一声,做一顿丰盛的午餐。”

    “好的,少爷。”丁赞笑呵呵的应着,他不久前刚回新秦伯府给夫人、姨娘通报少爷这里的情况,刚刚过来。

    朱厚照性子急躁,抬腿就走。刘瑾、张永几人赶紧跟上。

    张昭对等候在此的道士崔志端道:“崔道长,你且回去吧。刺客的消息一时半会不会有结果。长生观二期的建设费用我会督促国泰商行拨付。工程你继续盯着。”

    修道观并不需要道士督造。他们管的是涉及到道教的部分。譬如三清雕像,风水布局等等。

    崔志端这几个时辰跟在张昭身边,亲眼目睹着京师权贵,朝廷的重臣们一个个的派遣亲随、管家过来询问张昭的情况,对张昭的“权势”有更深的理解。

    心里重视,但面子上还是维持着一个道教高人的形象,双掌合十道:“无量天尊。老道明白。请伯爷保重。”

    张昭点点头,再交代身边的幕僚赵子龙、崔坤,低声道:“大黄交待过我后事,抚恤要办好。将他的家属接到京师来居住。”

    赵子龙拱手道:“大帅放心。”

    张昭这才带着随从、亲卫返回府邸中,招待皇太子朱厚照吃午饭。

    马车平稳的行驶在水泥大道中。

    从新军集到新秦伯府非常近,在这短暂的空隙之中,张昭才算有时间独处,静静的思考一下这场突如其来刺杀的幕后者。

    要把他置于死地的人,不外乎那么几种。第一,敌人。他一路走到现在用过雷霆手段,这就会产生敌人。像遵化韩家那样最终释怀,化解仇恨的是少数。

    譬如:腾骧四卫中数万人被他流放到辽东种地。其家属、亲戚不恨他入骨才怪。

    第二,在他的改革中利益受损或者即将受损者。从来都是财帛动人心。有人为利益杀他,这很正常。

    譬如定国公府。其他武勋还好,地方上因废除卫所而失利的豪门大族肯定都欲杀他而后快。

    还有他提议征收很重的商税。将三十税一(3.3%)提升到十五税一(7%)。

    第三,河东派。他是从来都不敢高估这帮儒生们的节操。党同伐异是他们的本能。现在的一切哲学、科学都要归在儒学的框架之下。

    之所以排在第三,是因为他看不起这帮书生的动手能力。

    那么幕后者到底是谁呢?

    张昭闭上眼睛,靠在马车中的塌椅。

    …

    …

    锦衣卫百户钱宁和新军营百户林同两人从张昭面前领了任务出来,在新军营医院的侧门处交谈。

    钱宁一身飞鱼服,身姿修长英俊,逢人就带三分笑,说道:“林大人,咱们两人是不是先定个时间、地方碰头,相互交换一下情报,增加抓捕效率。”

    林同自前年弟子死在燕山山脉之中变得越发的沉默寡言,幸而是他的孩子出世,这才没有让他彻底的变成石头。不过他的脾气依旧冷漠,看钱宁一眼,迅速的判断出他弄死这个小白脸只要一刀,道:“不用。”

    钱宁一脸尴尬的看着转身就走的林同,手愣在空中,这都什么人呐?

    好在林同的副手善于交际,上前来圆场:“钱百户勿怪。我们百户心感大帅被宵小刺杀很愤怒。我们双方查出结果直接报到大帅面前吧。由大帅统一安排。”

    钱宁脸色这才好看些,拱手道:“既然如此,宁和诸位军中英雄就在此分别。”带着随从打马而走。锦衣卫有锦衣卫查案子的办法。

    出了新军集,一名锦衣卫校尉不忿的道:“百户大人,这新军营的人未免太傲气了些。你也是得张伯爷看重的人。”

    钱宁眉眼如画,容貌很精致的男人。这时,似笑非笑的道:“不可这么说。新军营乃是张伯爷的基本盘,他们这些人自我感觉良好很正常。但是查找凶手还是得看咱们锦衣卫的。

    兄弟们都打起精神来。”

    “大人,您瞧好勒。”

    众校尉纷纷应声。

    …

    …

    下午时分,张昭遭人刺杀的消息就传到报社镇,闹的沸沸扬扬。而此时林同已经带人从香山中将线索追查到山脚下的大明基建一局工地中。

    线索显示暗中窥测的那人就是逃到“工地”中。但等林同查到工地中时,猎犬只在某个帐篷找到一堆换下来的衣服。很明显,此人潜逃走。

    锦衣卫钱宁处拿着缴获的“雁翎刀”去开平钢铁厂查询,很快就查出这批武器是从御马监下属的“腾骧四卫”中流出。腾骧四卫是御马监的核心权力。

    事涉宫中的太监,钱宁权限不够。但随即东厂厂公王岳就派人联合调查、审讯。

    在东厂和锦衣卫的审讯之下是很少有人能不开口的。很快,腾骧四卫中的一名卫指挥就被逮捕。据闻其交待的方向,隐隐直指宫中某大珰。

    这条线东厂和锦衣卫都没去深挖。而是顺着购买“雁翎刀”的人去查。京师中一名从事盐业的商人随即进入视线。此人和张鹤龄有些关联。

    就是他们这帮盐商唆使张鹤龄去找弘治皇帝免掉盐课的。而户部尚书侣钟业已成立税务司,正在追索盐课。据闻,张昭在御前会议上力挺侣钟。

    而张昭和张鹤龄的恩怨那就不必说。不过,据王岳、牟斌的判断,张鹤龄没那胆子敢买凶杀人。

    盐商随即被逮捕。

    另一条线索也取得进展,“短铳”是由十二团营中流出去的。一般而言燧发枪管的是非常严格的。短铳基本都是配发给骑兵和军官的。

    在英国公的配合之下,数名团营中的百户被锦衣卫逮捕。貌似这些人和定国公府有着一些关连。

    虽然,幕后刺杀者扑朔迷离。但京师内已经发动起来,这张大网越收越紧。

    这不仅仅是张昭的重要性带来的推力,而是这次刺杀所爆出来的东西把皇帝、权贵、重臣们给吓到。易地而处,他们能避开这样的刺杀吗?

    堂堂大明京师之地,火铳、雁翎刀这等重器堂而皇之的用来刺杀,简直是岂有此理!

第六百五十章 抓捕

    京师的氛围对有些人来说越来越紧,连边境传来的战报都无瑕关注。

    鞑靼精骑已经试探性的和明军开始“接触”了。

    傍晚时分,文学报的主编余籍余夫子在侄儿余冠的陪同下坐着马车前往白马书院。

    余冠的身体有点颤抖。他在害怕。

    反对张昭的人肯定是会有接触的。余冠被断了科举之路,但总归是在报业这个行当里混,他和京师里的某些盐商有些接触。而某盐商已经进了锦衣卫!

    焉知某盐商没有供出他来。他平常可是说过要弄死张昭的话。锦衣卫的大狱是好进的?

    余夫子拍拍自己侄儿的肩膀,“元甫,没事。事情不是你做的,他张昭敢屈打成招?”

    余冠给叔父一个笑容,笑的比哭还难看。

    余夫子摇摇头,闭目养神。

    刺杀张昭,真是壮士也。他知道白马书院的唐宽在张昭身边有暗子,想去打听一下消息,看看是不是他们做的。他其实还有一个更好的思路。

    “吁…”

    正平稳行驶的马车忽而停下来。余夫子的思路被打断,隔着帘子不快的问车夫,“怎么回事?”

    车夫的声音有点不对劲,“老…老爷,我们被人拦住了。”

    这不是废话?余夫子眉头皱起来。

    “哗。”马车的门帘被掀开,露出一个穿着飞鱼服的男子来。这人生的白净,眉眼如画,蜂腰猿背。正是锦衣卫百户钱宁。

    钱宁微微一笑,有种别样的邪魅感,温声道:“余主编,余小弟,你们涉嫌参入刺杀张大帅,跟本官走一趟吧!”

    余夫子表情僵硬。脸上火辣辣的,同时心中惊骇难言。他刚才还在安慰侄儿,锦衣卫就找上门来,而且连他也要带走!他可是两榜进士。

    “咚!”

    余冠瘫软在马车中,小几上的茶杯打到地上,茶水将他的裤子打湿,不知道是尿了,还是茶水。

    抓捕开始了。

    …

    …

    东城的金陵会馆之中,夜色再一次笼罩着京师。

    监生顾耀诚在他的房间里来回踱步。他消瘦的身影倒映在纸糊的窗户上,中等身量,消瘦。

    书童路儿打着哈欠,道:“少爷,你别转圈了。我都快被你转晕。”

    顾耀诚三十岁的年纪,一袭青衫,轻声道:“路儿,你先去睡吧。我再想点事。”

    路儿无奈的起身,满脸疲倦的道:“少爷,那我先去睡了。我就在厢房里,你有事就喊我。”他看得出来少爷有心思。

    顾耀诚笑笑,“去吧。去吧。”

    目送书童离开,顾耀诚到书桌边剪了一下灯花,屋里的光线明亮了些,听到背后的门“咯吱”打开,失笑的道:“路儿,不是说好去睡觉吗?”

    转过身来,脸上的笑容瞬间僵住,全身的汗毛都竖起来。

    出现在他门口的并非是书童路儿,二是一个全身包裹在黑衣中的中年男子。

    黑衣男子晒笑一声,取下头套露出真容,“顾先生的胆子就这么点?”

    顾耀诚神情逐渐的变得愤怒,这个混蛋在此时竟然跑到他这里来,压着嗓子低声吼道:“你是谁?”

    黑衣男子轻笑道:“呵呵,看来我是看走眼了。顾先生的胆子真非常人所能及。怎么,之前当面给我钞票的人不是你吗?我可是派兄弟们确定过你的身份。”

    顾耀诚手撑着桌子,恶狠狠的盯着此人。从喉咙里蹦出字来,“胡说八道。我根本就不认识你。你来我这里干什么?”

    黑衣男子走前两步,顺手关上门,好整以暇的道:“在下过来向顾先生卖一个消息换点跑路的银钱。如今京师里追索太急,我准备去南边,还请顾先生不吝啬金银啊!”

    顾耀诚忍着心里的厌恶,神情慢慢的缓和,道:“既然是来求财非害我性命。我这里还有一千两银子,还请壮士拿走。”说着,真从袖袋里痛快的拿出十张大明皇家银行发行的纸钞。

    黑衣人上前将纸钞收进怀里,嘿嘿一笑,道:“顾先生放心,我已经布置好。将刺杀的线索引向朝鲜王国使臣金善洪。”说着,往外走去。

    房间门打开,黑衣一动都不敢动,因为他面前的是两支火铳,黑洞洞的枪口真对着他的胸膛。

    “啪啪啪!”

    钱宁满脸笑容的拍着手掌从小院外进来,不管他长的多么像奶油小生,笑起来的时候总带着一股邪气,念道:“雀明,三十二岁,前蓟镇总兵阮兴的亲卫…”

    黑衣中年人讥讽的笑道:“你们…”

    “砰!砰!”

    他一句话没说完,堵在门口的两名锦衣卫高手就开枪了。黑衣人直接被打的飞起来,鲜血狂飙,生死不知。这两枪打在他的肩膀上。

    从时间上来算,大致就是钱宁出场说话吸引这雀明的注意力,两名高手就扣动扳机。

    “哈哈!”钱宁忍不住大笑。这傻逼还以为他要装逼,和其废话呢。

    在钱宁张扬、兴奋的大笑声中,小院呼啦涌进来几十名身穿飞鱼服的锦衣卫,瞬间把局面控制住。被打的鲜血直流的黑衣人抬下去医治。顾耀诚则是被绑起来。

    书童路儿惊骇的被锦衣卫校尉抓捕出来,在院子里大喊,“少爷,少爷,救我!”

    顾耀诚双手给背到身后绑着,努力的抬起头道:“钱大人,他对我的事不知情。”

    钱宁笑着捏捏顾耀诚的脸,弯下腰来,看着他的眼睛,“顾耀诚,你看我像傻逼吗?”

    顾耀诚默然。心中对那黑衣人充满着愤怒。若非这个混蛋深夜找他,他怎么会暴露出来?

    “哈哈!”钱宁站起来,意气风发的挥手道:“带走。”

    …

    …

    顾耀诚被抓的消息,在第二天就传遍整个京师。金陵会馆在京城里非常出名啊!

    毕竟南京是南都啊。

    根据小道消息,就是此人主导了三月二十六日上午对张昭的刺杀。这个消息令京师一片哗然。

    真理报第二天的报纸就刊登一篇头条文章,道出众人的疑问:区区一个举人,和新秦伯张昭有和仇恨?他究竟受谁指使?

    随着顾耀诚落网,关于刺杀的调查就告一段落。京中汹涌的巨浪缓缓散去。

    此时京中的舆论才起,热热闹闹的。

    四月初三,张昭带着随从、亲卫到锦衣卫衙门中“善后”。

第六百五十一章 刺杀的原因

    “哈哈,伯爷,这边请!”锦衣卫指挥使牟斌早等在锦衣卫衙门门前,迎着张昭进去。

    国朝提起东厂、锦衣卫那真是谈者色变,闻者动容。这两个部门的存在让人很没有安全感。

    从大臣、百姓的角度,那真是恨不得把其废掉。这是典型的特务政治。

    从法律层面讲,锦衣卫拿人要“驾贴”。但是这种规矩距离京城远了,锦衣卫真的会遵守?对普通人,锦衣卫会遵守?

    不会的。

    锦衣卫指挥使牟斌最喜欢干的事就是在京中绑商人,敲诈勒索,然后放人。而他还算是历任锦衣卫指挥使中口碑比较好的。鱼肉百姓的大有人在。

    但从皇权的角度,东厂、锦衣卫是维持其统治的“爪牙”,断然不能废的。废掉的皇帝都要被弄的非常惨!譬如,崇祯皇帝。

    张昭走在白天依旧显得阴森的锦衣卫大堂中,心中微微浮起些感触。

    他心中对锦衣卫没什么太大的畏惧。这到并非他和皇帝交情好,而是锦衣卫说到底也是个暴力机构。论暴力,他真没怕过什么人。

    牟斌邀请张昭在内堂里坐下,上茶寒暄后,笑呵呵的道:“伯爷,下官这就将人犯提来。”

    张昭的新秦伯是超品。锦衣卫指挥使是正三品。当然,牟斌作为皇帝的亲信,不可能随便在人面前自称“下官”,这是表明某种态度。

    张昭点点头,道:“牟指挥客气。锦衣卫送来的口供我都看了。这次能侦破刺杀的案子,得亏你们锦衣卫帮忙。”

    牟斌脸上顿时浮起笑容,笑道:“小钱办事能力还是很不错的。下官回头给他加加担子。”

    要的就是这句话。张皇后对他的官位没有什么影响力,而张昭却是有的。张昭在天子面前的份量太重。

    张昭笑笑。

    锦衣卫这个机构很明显是要改的。没有人愿意走在大街上给锦衣卫绑走。但他没必要和牟斌谈。这事直接和皇帝谈就行。

    片刻之后,金陵监生顾耀诚被带来。顾耀诚早已经不复往日的从容、文雅,身上的衣袍破破烂烂,蓬头垢面。

    牟斌道:“顾监生,你要和张伯爷见面。伯爷现在来了,你有话就说吧。”

    顾耀诚“办事”都能被人跟踪,要说他有多么高明的“特工”技巧那是胡诌。被抓捕之后,在三木之下他已经招供:

    刺杀之事,由两淮盐商提供资金,由他负责全盘操控,包括借用定国公府的人脉拿到火铳,通过某太监的关系从腾骧四卫拿到八把雁翎刀。通过京师的盐商联系到前蓟镇总兵阮兴的亲卫。

    这些人,张昭当初拿下阮兴之后,全部都勒令退出军籍,在蓟镇中变成民户种地。

    刺杀张昭的原因,是因为张昭推动户部下设税务司,并试图向京师、两淮逃盐课的盐商征收重税。这涉及到京师盐引十七万,两淮旧盐引一百六十万引。

    仅仅是盐课的金额高达约一百万两白银。更别说卖盐的利润!

    顾耀诚沙哑着嗓子,对张昭拱手一礼,“张伯爷,在下想单独和你谈谈。”

    牟斌身旁的一名千户就瞪着顾耀诚。小子,别给脸不要脸!

    张昭道:“行啊,那就私下里谈谈。”

    稍后,内堂之中就剩下张昭、王武、顾耀诚。张昭喝口茶,看着三米开外的顾耀诚,道:“你说吧。”

    顾耀诚惨笑几声,道:“张伯爷,我在锦衣卫拷打下交出的口供,说是盐商想杀你,你信吗?”

    张昭神情平静,“不信。”

    断人钱财如杀人父母。这没错。但是,别忘了这是哪里?这是大明朝!正处在皇权极其强盛的封建主义社会阶段。盐商敢派人来京中刺杀他这个枢密院副使?

    民杀官,他们有这个胆子?

    用后世的理论来说:太高估资产阶级的革命性了!

    顾耀诚道:“张伯爷果然名不虚传。我在金陵国子监读书,受魏国公府资助,此次北上京师也是。张伯爷要改革天下卫所,这触动了他的核心利益!”

    魏国公、定国公都是中山王徐达的子孙。只是在朱棣靖难时分了派系。但要知道朱棣的皇后姓徐!因而徐达的子孙安享富贵。

    魏国公一系常期任南京守备,也就是南直隶的最高武官,只有少数时候这个官职落在别人手中。譬如成国公朱辅就担任过南京守备。

    所以,魏国公府在军中的势力错根盘节。如果按照张昭的军事改革,兵权就要收归中央政府。魏国公日后也就和文官们混在一起,玩玩守备团营。

    正规军的军权,包括退役士卒抚恤等军务,这想都别想。

    顾耀诚再道:“我的口供有半真半假,锦衣卫肯定知道,但事涉魏国公府他们不想掺和…”

    王武不爽的打断道:“你特么啰里啰嗦的。说重点。”

    顾耀诚深吸一口气,抬起头看着张昭,认真的道:“张伯爷,我有一个不情之请。种种迹象表明,你有心推动大明吞并朝鲜王国,但苦于没有好借口。

    此次刺杀便是一个很好的借口。朝鲜王国的使臣金善洪本就有刺杀你的意图。种种线索也指向他。我愿意配合指证他。

    只求张伯爷赐我一死。我家中父母、妻儿都在魏国公府的掌控之下。我落到锦衣卫手中,如果不死,家中老小只怕性命不保。”

    王武神情微动。这书生组织刺杀大帅,害的他弟兄们死三伤四,他本来是揍他一顿。但听到这里,这书生为保阖家老小,多少令他感触有些复杂。

    或许,这就是大帅常说的人性吧。

    张昭看着顾耀诚,目光没有丝毫的回避,冷声道:“你顾着你的妻儿老小,那我的亲卫们呢?四条人命背后是四个家庭!我凭什么要可怜你?

    谁来可怜他们?顾耀诚,有些东西,是不能拿来交换的!你等着去刑场吧。”

    顾耀诚有点错愕,“张伯爷…,你这殊为不智。”

    “去你妈的。”王武骂道,心中为张昭的话感到暖和、振奋,将锦衣卫们喊进来。

    “张伯爷,张伯爷…,求你,求你…”

    顾耀诚给两个锦衣卫架着,拼命的挣扎,回头大喊。最终被拖下去。只余嘶喊声在回荡。

第六百五十二章 惊闻暗子

    顾耀诚大喊大叫,搞的锦衣卫指挥使牟斌脸上有点不好看。他同意顾耀诚的请求,把话递到张昭面前,谁知道他刚才和张昭说了什么?道:“伯爷,余籍那里还见吗?”

    顾耀诚的猜测是没有错的。牟斌作为锦衣卫指挥使,性格还是比较谨慎的。他捞钱都只肯绑没有背景的商人。所以,魏国公府这个庞然大物,他是绝对不想得罪的。

    因而他将顾耀诚见面的请求递到张昭面前去。他不能拿张昭当“傻子”不是?盐商买凶杀人,这得多缺心眼才会信?

    而为掩盖他这种意图,或者说让他这种“解释”的意图不那么明显。他把余籍也想要和张昭见面的请求加进去。毕竟,余夫子曾是张昭的老师。

    张昭轻轻的吐出一口气,他不可能对顾耀诚的妻儿有什么怜悯之心。圣母都是脑子有问题的人。他首先对他的人负责!

    张昭坐下来喝口茶,道:“来都来了,还是见见吧。”

    他对牟斌的“小心思”洞若观火,但并没有什么不快。趋利避害是人之常情。

    牟斌见张昭没有动怒,呵呵一笑,吩咐心腹千户去提人。

    片刻后,余籍给两名校尉带来,白发苍苍。因为他是两榜进士,致仕的朝廷命官。且和京西白马书院的山长唐宽是同年,且是文学报的主编。锦衣卫没有对他用刑。

    余籍看着高居于内堂上坐着没动的张昭,心中酝酿的愤怒瞬间消失,他意识到仅凭他教授过张昭学问这层身份,对张昭而言没什么意义。

    余籍缓缓的开口道:“子尚,我想单独和你谈谈。”

    牟斌一阵无语。

    靠!你们都是商量好的吧?竟然有这么多秘密,我们锦衣卫没审出来?

    牟斌挥挥手,重新带着堂中的锦衣卫校尉们到外面去候着。

    张昭抿抿嘴,做个手势。

    话说自弘治十三年穿越以来,他就和余夫子打过交道。当时,他为化解和李东阳门生户部郎中徐贵恩怨,留了一个心眼,只是请余夫子转交一页纸。后面见到徐贵才将图标统计的方法教给他。

    从这一连串的事情来看,他留的这个心眼非常有必要。大明朝的读书人千奇百怪,并不是所有人都是磊落君子。余夫子此人肯定是算不上的。

    他更是像一个食腐动物,老官僚,为利益所驱动的人。

    余籍身上的直裰脏兮兮的,微微的欠身道:“子尚,我这里有一个秘密,事关你的安危。我想请你放过余冠。”

    余籍常年在报社镇厮混,各种消息非常灵通。新秦伯张昭是什么人,京中自有公论。所谓:心思阴沉,睚眦必报。

    他的侄儿余冠是老余家唯一一个有点出息的后辈,但在弘治十四年院试时因被张鹤龄蛊惑,出面举报张昭作弊,结果被弘治皇帝亲断张昭无罪,余冠则是被剥夺功名贬为庶民。

    那么,现在余冠落在张昭手中,以张昭的个性只怕是性命不保。他想要保住侄儿的命。

    进了锦衣卫的监狱,你和他们讲你没有参与刺杀,这有用吗?屁用都没有。报一个“瘐毙”,谁会说锦衣卫有错?

    张昭没和余籍废话,径直道:“那就流放到榆林。”本来是准备杖毙的。

    “多谢!”余籍感激的再行一礼,说出他要交换的秘密,“白马书院的山长唐宽在你身边有暗子。他对你一些动向似乎很了解。”

    “什么?”王武大吃一惊,追问道:“是谁?”他负责张昭的安保工作。

    余籍道:“这要你去查。”

    张昭有点呲牙,这还真是意外的“收获”,想了想,“具体来说呢?你是通过那件事判断出来的?”

    余籍一脸“坦然”的道:“基本上都是你在京中舆论热点问题上的态度,唐宽似乎知道的要早于真理报。”

    张昭点点头,道:“我知道了。”

    …

    …

    从锦衣卫衙门里出来,王武跟着坐上马车,他还有点“神经过敏”,低声道:“大帅,要说谁最有可能被唐宽那老匹夫拉拢,我看就是张泰平那小黑胖子。”

    张昭手指敲敲桌几,“小二,你安排人和外出游历的阳州先生接触一下。把他叫回京师来。他妹妹在绿绮楼当名妓,可以承诺帮他赎出来。”

    王武眼睛一亮,振奋的道:“哈哈,大帅这主意好。咱们也埋一颗钉子到唐宽身边下去。”

    张昭失笑着摇头,道:“这在我老家叫无间道。这件事你先烂在肚子里,不要去查,以免打草惊蛇。我另有安排。”

    王武道:“大帅,你放心。话说余籍这老家伙真是脸厚心黑啊,出卖起同年来毫无负担。这次真是便宜他。”

    刚出锦衣卫衙门时,大帅已经吩咐释放余籍。余冠则是要等待判决。

    张昭笑笑,意味深长的道:“留着他用处更大。”说着,对外面驾车的亲卫道:“先不回家了,去西苑。”

    反间、暗子,这都是小事。在调查这场刺杀中所呈现出来的军中的一些问题,触目惊心。这才是张昭作为枢密副使,军事改革的实际推动者所关心的!

    而张昭拒绝顾耀诚,实际上也是对怎么结束“刺杀案”定了基调。

    …

    …

    弘治皇帝的病情只是比半个月前只是略微好了一点。中药的特点就是这样,病去如抽丝。

    张昭到西苑求见,弘治皇帝还是抱病见他。只是萧敬在带他进去时提醒道:“张伯爷,皇爷精神不济,你尽量快一点。”

    张昭看着萧敬,萧敬目光坦然。

    张昭见他确实没有其他的意思,这才道:“多谢萧公公提醒。”

    御马监兵器怎么流出去的?指向的是御马监太监李荣。之前改革腾骧四卫时,他和李荣李公公闹得非常不愉快。在他强硬的态度之下,把四万人的腾骧四卫直接改编成7千人。其余的油子、痞子全部被扔到辽东去种地。

    弘治皇帝躺在床上,侧着头,虚弱的对叩首大礼参拜的张昭道:“子尚,平身。你近前来说话。案子查清楚了吗?”

第六百五十三章 结案

    张昭刚进西苑,消息就传到内阁中。

    按照大明朝的政治规矩,其实所有的朝政都可以靠公文体系来运转。虽然此时并没有考成法,官吏都非常懒。

    但是,在实际的朝廷运作之中,内阁这里还是有官吏来办事的。阁老们日常会接见官员,谈事情。

    此时,内阁里正在开小会。

    三名阁臣:李东阳、谢迁、焦芳,外加礼部尚书张升,户部尚书侣钟、吏部侍郎王鏊,国子监祭酒董恢正在一起讨论“国子监”改革的方案。

    这是李东阳早就答应张昭的事。但国子监要按照张昭的建议改,他这个首辅一样很难强制推行。需要多次协商。

    这时张昭进西苑的消息传来。

    李东阳将中书舍人递进来的纸条压着手边,也没有瞒着同僚们,道:“张子尚到西苑见天子,应该是对十天前的刺杀案要有一个定论了。”

    这是目前京中群臣最为关注的事。关注度都盖过了边关的战事。

    当然,战事如何内阁这里是不会讨论的。权限全部在枢密院手中。正要讨论也是在御前会议。

    礼部尚书张升和张昭已经可以算的上是“政敌”,但他对国子监改革方案是支持的,因为这是增加礼部的权限。在座的都是人精,虽然是李首辅提出来的,但谁不知道初稿是张昭搞的?

    此时,张尚书立即道:“元辅,要禁止张昭搞扩大化。这几日东厂、锦衣卫在京中抓人搞出多大的动静?人心惶惶!连美食镇那边的人流都减少。”

    谢迁表态道:“应当如此。就事论事。不可搞株连。宾之,我们三人立刻去见天子。”

    去年底,骂张昭的人多如牛毛,有没有人说要弄死他的话?八成是有的。在报纸上是用笔名,没人会认为东厂和锦衣卫查不出来。

    而如果张昭借着“被刺杀”的由头在京中大肆清洗,这将是非常恐怖的。

    要知道,当前鞑靼人正在边境寇边。作为大明军方的定海神针张昭是绝对不能出事的。

    这一点从之前他被刺杀,满朝文武都派人去探望就可以得知。

    所以,弘治皇帝有一定的概率会同意张昭“清洗”某些人。

    张昭搞出枢密院,是实质上重新“挑起”大明朝文武之间的矛盾。焉知天子没有推武勋集团的想法?

    所以,这里头的弯弯绕绕很多。最少是有两层。

    谢阁老是天下最顶尖的聪明人。一瞬间就想到关键问题所在。

    其余几人纷纷点头。

    李东阳沉吟片刻,道:“那今日便讨论到这里。于乔、孟阳随我一起去西苑中见天子。”

    谢迁和焦芳两人应声:“是,元辅。”

    …

    …

    万寿宫正殿暖阁中,床头的帷幕拉开。卧床的弘治皇帝脸上显得有些苍白。

    从他的角度来说:刺杀张昭,是绝对不可容忍的行为。

    不仅仅是因为这次刺杀动用了火器,管制兵器,更因为张昭所代表的新武将集团是大明皇权的基石。

    所以,弘治皇帝当日派太监去询问张昭的情况,更下令让东厂、锦衣卫全力侦缉。

    现在更是抱病见张昭。

    张昭道:“陛下,锦衣卫那边已经查明,针对臣的刺杀是由金陵一个监生组织的。资金由两淮盐商提供。相关人犯都已经在锦衣卫的大狱中,可以结案。

    这次刺杀中军队上暴露出很多问题,特别是对武器的管理存在着极大的漏洞。

    臣请提督十二团营,且以枢密院管理御马监下属的腾骧四卫。彻查军中流失兵器的问题,以绝后患。

    另外,臣奏请清查京师、两淮盐商,改革盐法。”

    这里涉及到一点大明兵器制造的现状。

    当初,张昭制造出燧发枪之后,在李东阳、马文升的支持下,已经将兵部的火器工匠全部调拨到新军营。

    换言之,大明朝的武备,在火器这一块,只有新军营兵工厂能制造。

    (张昭曾在弘治十四年将燧发枪技术扩散给西北王家,但随着对鞑靼人战争态势的变化,朝廷下发诏令,王家兵工厂的燧发枪只能供应西北四镇。)

    其次,使用新炼钢技术铸造的雁翎刀,只有开平钢铁厂掌握着其制造工艺。

    目前,新式雁翎刀装备只给大明的正规军。

    腾骧四卫、十二团营都在此前的换装的序列中。其中,腾骧四卫涉及到军事改革,是张昭亲自监督着李荣改的。

    十二团营,张昭只是供应武器给英国公,具体怎么换装他没管。

    换言之,张昭正在借刺杀案向弘治皇帝提出,把腾骧四卫、十二团营拿过来。

    弘治皇帝大致明白张昭的想法,道:“准。”

    他还有很多话要说,但身体太过于虚弱,没法一一叮嘱张昭。只能选择相信张昭。

    张昭看着弘治皇帝虚弱的神情,心中微微有些酸,道:“请陛下保重龙体。臣定不负陛下所托。臣告退。”

    …

    …

    张昭从万寿宫中退出来时,正好在大殿门口遇到前来的三名阁臣。

    “元辅!两位阁老!”

    张昭拱手一礼。

    李东阳笑眯眯的点头。焦芳也给了一个笑脸,点头致意。

    谢迁则是冷着脸。

    他们几人打照面,萧敬进去汇报,阁老们是来求见弘治皇帝阻拦张昭搞扩大化的。片刻之后,出来道:“陛下口谕,刺杀案按照张昭的意见来处理。”

    “这…”

    李东阳正在和张昭谈刺杀案的处理,谢迁和焦芳都是旁听着。谁都没想到弘治皇帝都不见他们三个。

    萧敬见状,为弘治皇帝解释道:“李阁老,皇爷龙体不佳,刚见过张伯爷,精力实在不济。”

    李东阳赶紧道:“萧公公言重。”他做臣子的,难道还能因为皇帝不见他而感到怨言吗?

    谢迁的脸色有点青。

    焦芳看他一眼。方才开小会,谢迁强硬的提议要来拦着张昭搞扩大化,结果呢?

    张昭只是要兵权,和查盐商,整顿盐法。这和谢迁预计的差远了。

    谢阁老这是“枉做小人”。关键是这话很多人都听到,这脸丢得有点大啊。

    张昭没管谢迁,对李东阳道:“元辅,刺杀案就此结案。十二团营和腾骧四卫的管控,下官和英国公商议,回头通报都堂。盐法、盐商之事,下官思索后上奏章给内阁。”

    三言两语将事情定下来。

第六百五十四章 余波

    刺杀案结案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京师:幕后主使者是京师、两淮盐商。

    当然,伴随着的还有谢阁老被打脸的消息。

    另外据消息人士称,新秦伯张昭即将清查京师、两淮盐商的消息。

    四月十日,兵部尚书刘大夏在养心殿参加完御前议事会议回来,愤然的兵部郎官们道:“大明又出了一个新权臣。”

    在最新的御前会议上,十二团营和腾骧四卫都划给张昭管。

    十二团营之前是英国公在管,其人事权在兵部。但划给张昭之后,想也知道怎么回事。

    但偏偏刘大夏这次闹不得。因为十二团营的火器流出去,用于刺杀枢密院副使,这是非常严重的政治事件。必须要加强管理的。而事实证明,兵部管不好!

    御马监太监李荣在确切的消息传来之后,只是长叹了一口气。

    按照萧敬的说法,张昭已经手下留情。否则,按照锦衣卫、东厂查出来的线索,轻轻松松就能把李荣弄死。腾骧四卫流出八把雁翎刀,这还不严重么?

    御马监丧失对腾骧四卫的控制权,那又能怎么样呢?皇爷明显非常信任张伯爷。

    英国公府。

    新近袭爵的定国公徐光祚到府中来拜访张懋。最近京中的一些传闻令他非常的不安,只能求助于勋贵之首的英国公。

    书房里,张懋招待徐光祚喝着清茶。茶香袅袅。灯火通明。

    客套几句,徐光祚先开口,叫屈道:“世叔,小侄虽然和张昭不对付,但何曾指使人去刺杀他?”

    张懋六十多岁,坐在官帽椅中,呵呵笑一声,“光祚,这话你和我说有什么用?你应该和张昭说去!”

    徐光祚顿时面红耳赤。这话训的有点重。

    张懋把这小年轻教训了一句,喝两口茶,晾他片刻,这才语重心长的道:“光祚,手铳是从定国公府相关的百户手中流出去的。组织刺杀的顾耀诚在你府中住了数月,和你相交多年,你说的清楚吗?”

    徐光祚欲言又止。但终究是不敢再说什么。此时此刻,他有种他是砧板上的肉,任张昭宰割的感觉。

    张懋看着他,这才满意的点头,拎得清就好,道:“张子尚这次没有追究到底,主要是他很清醒。你要明白,你根本就没有和张昭争的资本。以后好好办论道报吧!”

    军校,张昭肯定是不会让徐光祚进去的。而不读军校就意味着日后无缘枢密院的位置。

    至于说皇帝亲自点将,那得当今太子的儿子登基再说。那时,经过两朝的经营,张昭的根基不比定国公府更稳固?

    徐光祚耸拉着脑袋道:“世叔,那论道报…”

    张懋挥手道:“你该骂张昭继续骂。不然你府里几百口人吃什么?但是,以后像挑唆、刺杀这类事,你最好离远点。有事情,提前给我通个气。”

    徐光祚一听就知道朱凤把他给卖了,他挑唆武安侯府、白马书院和张昭斗的事情给张懋知道。这他么的叫什么事!他身边因反对张昭“聚拢”的一批人至此全部流散。

    此刻,他心气全无,低声应承道:“是,世叔。”

    有些事情,结束了。他不再是张昭的对手,因为他不配。

    …

    …

    白马书院。

    山长唐宽置酒,邀请余籍、明理报总编汪允贤并京中的几名儒生一起小聚。

    为余籍安然脱身而庆贺,为议论近日京中的时事。

    余籍六十七岁,满头白发,穿着直裰,回青龙镇中养了几天才算是恢复过来。锦衣卫的大牢里什么条件可想而知。他的侄儿余冠也将会被定罪。

    结局是他那天在锦衣卫衙门里和张昭谈好的。

    雅致的敞轩中,初夏时节的微风徐徐。余籍喝了几杯酒,骂道:“那日张昭还到锦衣卫衙门里审老夫。莫须有的罪名怎么审?骂他几句也算错?”

    “哈哈!”

    众人抚掌而笑。

    国子监博士匡景捻须道:“此人仗着君父宠信,连老师都敢抓,那还有什么道德可言?”

    余籍微醉的道:“正是。老夫和他私下里谈时,将他骂了一顿。一日为师,终生为师。老夫好歹教授他数年的学问。他不得不将老夫放了。只是可怜老夫那侄儿…”

    “文昌兄,案子三法司还没有最终定下来,还有机会。”众人纷纷安慰。

    唐宽嘴里安慰着余籍,心里有了定论。余籍怕是有些问题,“表演”得太过。将其调到明理报的事就此做罢,日后还得防着他一些。一些重要的事情不能让其参与。

    此次刺杀和白马书院没有关系。那边根本没有消息给他。据说,张昭被杀手在山中埋伏,和长生观那帮道士有点小牵连。有人给前蓟镇总兵阮兴的亲卫用银子收买了。

    …

    …

    中午时分,李幽等到从后军都督府回来的张昭。

    张昭接手十二团营、腾骧四卫,最近在忙这一块的事,同时还在关注边境的交战。

    宣府外的互市城市兴和城被鞑靼骑兵切断了交通,基本办不下去。而前线传来的消息,鞑靼主力往河套那边去了。

    打得怎么样,目前还不得而知。西北距离太远。

    府里的小厅中,张昭招待着李幽喝酒,陪同的还有林文宁、心腹幕僚赵子龙。

    李幽笑着道:“子尚兄,我昨日去李阁老府中见着阁老。将你的盐法想法告知。李阁老觉得可行。”

    李东阳在张昭回京之后,就定下规矩,不想和张昭私下里联系,本来是想将李幽安排一个好去处的。但李幽听从张昭的建议,去了国子监。

    前几日国子监改革的措施出来。没有实现张昭的想法。只有两条:第一,监生们可以自由出入,不用坐监读书。第二,国子监增设博士、教谕的人数。广邀天下名儒任职。

    李幽之前出入国子监要贿赂一下官吏,现在则不用。

    而李东阳赫然发现,他还是得用李幽,来保持和张昭的沟通。因为,张昭现在是武臣之首!而不是他原来预计中的“下官”。

    张昭笑道:“那就好。子龙,你回头把奏章递上去。”

第六百五十五章 军方第一人

    赵子龙穿着一身褐色的长衫,颌下三缕长须,恭敬的道:“是,大帅。”

    张昭的盐法改革方案主要是三条。第一,将位于天津卫附近的长芦盐场、两淮盐场的生产、销售交给新成立的盐务公司运营。

    都转盐运司整体并入到其中。

    增加官吏,增加考核指标。

    盐务公司将缴纳40%的利税给户部。其人事权掌握在户部。日后用“招考”的形势来招募官吏,不用进士官。

    第二,历年来累积发出去的盐引,将由盐务公司登记之后,在三十年内分批兑付。

    第三,废除盐引。盐务公司的产销悉数遵循市场原则,按产量征税。不再有正盐、余盐之分。

    在此过程中,则必然有人损公肥私。这需要税务司介入,在提高盐务公司盐丁、吏员、杂职官、盐运使、同知等人的收入外,对贪腐进行严惩。

    不仅仅罢官去职,而是要追回财政上的损失。

    李幽哈哈一笑,和张昭吃着酒,恭贺道:“子尚兄此次遭受刺杀,按理说我是不该恭喜。但幸而子尚兄无事。且借此次刺杀案扩大在朝中的影响力。可喜可贺,当饮一杯。”

    张昭笑着饮一杯酒。

    林文宁马脸上带着笑容,不断的捻须,道:“主要是大帅目标明确。把精力放在军队上。那帮进士还以为大帅要借机搞扩大化。谢阁老此次威望跌落,在内阁之中恐怕无法再和李阁老相抗衡。”

    张昭夹着菜,微笑道:“迟早的事情。首辅毕竟是首辅。”这是制度所决定的。

    明朝的首辅权力非常大的。首选,阁臣的人选,由他来推荐。除非是皇帝亲点某人入阁。但一般情况不会发生,除非皇帝和内阁出现分歧。

    其次,票拟权是牢牢的掌握在首辅手中的。他愿意分给次辅、三辅就分,不愿意那就是大权独揽。

    李幽眉飞色舞的道:“金陵监生顾耀诚真是神助攻,他懂什么刺杀?连正经的战阵都没见过。经此事之后,国朝精锐尽在子尚兄的鼓掌之中。”

    大明朝的精锐军队在张昭崛起之前,就是十二团营、九边。京营和地方卫所早就烂透。

    南边的军队也就镇压一下土司叛乱。

    一贯沉稳的赵子龙的听到这话眉头也带着些许的喜色。可不是吗?大帅现在就是切实的大明军方第一人。不管是从实力、资历,还是从圣眷来看!

    军中的资历当然是战功!这一点英国公张懋都比不了。怪不得英国公愿意将十二团营交出来。

    这可不就是在辽北回京前大帅说的目标吗?

    他当时担心大帅将军中洗成清一色招到各方忌讳,但现在的局面倒是意外的好。

    张昭放松的靠在木椅中,说道:“是好事,也是坏事。还是那句老话:树大招风。针对我的明枪暗箭,将来少不了。且等边关和鞑靼人的战事结束,我就南下扬州正式清理盐务。”

    李幽慨然的道:“既然把帽子扣在盐商的脑壳上,那他们的家产就准备要捐出来。不杀几个人,怎么震慑得了后来者。”

    李子远,才智之士。刺杀案对外的主谋是“盐商”,但他很笃定绝对不是。

    张昭仰头一笑,和李幽碰一杯。

    确实,他准备是抄几家扬州盐商的家。所得经费,将全部用于水师建设。借助着“东进”朝鲜王国、东瀛的机会,大明的海洋战略是时候开启了。

    郑和宝船的图纸、水文资料,他早几年在刘大夏到兵部前,就找皇帝要来放在新军营中。

    林文宁道:“逍遥在大同。即便小王子把火筛派到河套地区去,问题也不大。咱们在京中坐等胜利就是。”

    三边总督秦纮算是“名将”。这些年三边地区的防务就没有停止过。大大小小的碉堡林立。

    再加上李逍遥带着新军营一个团在大同。基本上两个最容易突破的口都被堵住。除非是鞑靼人打河套、大同不顺,转而攻打宣府。那是最好。

    京师离宣府多近?新军营主力就在京城,揍不死你!

    张昭笑着点头。

    …

    …

    国子监改革的事,只能算推动一小半。但能有这个成果也算不错。张昭让李幽转达了一声“感谢”。

    历史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只要让国子监生们能自由出入,接触大明京师日新月异的变化,接下来就交给时间吧!

    想想看,枢密院、下属的各部门统统都是“招考”的方式,外加户部所属国企,顺天府警察局也是招考。试问,监生们真的愿意老老实实的读四书五经混一个会试资格吗?

    扯淡!

    大明朝的官场,监生是通常都是在行人司混,连一个杂职官都难以混到,最底层的存在。现在有机会进入官场体制中,真以为他们不动心吗?

    清高的只是少数人。

    所以,他们学习的内容一定会倾向于“数学”,“地理”等知识。

    整顿十二团营,清查空额,整训,改编,退伍,定额,招募新兵,这些事情张昭麾下的团队都是做熟的。交给于参谋等人处理就行。

    一大批的军官被丢进大明皇家军事学院。同时,从新军营、大明皇家军事学院中抽调军官进去任职。

    至于腾骧四卫,之前已经整训过。其战斗力还是不错的,但是太监领兵,监管太松。张昭叫给林文宁,将军法官体系建立起来。

    在十二团营,腾骧四卫中涉及到刺杀案的,自然是勒令退役。安排到北直隶永平府种地去。

    而跟着李逍遥出战的周豫、张安这两个营,早早的派信使过去通知,保留其各一万五千人的编制。等回京之中再做补充、整编。

    四月十二日,张昭在东宫中和朱厚照讨论边境战事,到傍晚时才出来。

    “大同有战报过来吗?”

    张昭问一声王武,翻身上马,往城北而去。

    王武道:“大帅,还没有。”

    张昭点点头,“走,我们去新军集的医院看看受伤的兄弟们。”今天“刺杀案”已经判决,所有的事都算完。

第六百五十六章 医院探视

    弘治十七年的四月中旬,京师已有些酷热。金黄色的夕阳铺陈在笔直的水泥大道上。

    京城之外的道路布局,大致遵循着方格网这种形状。

    城北的新军集中沐浴在夕阳中,人流如潮。这座小镇中生活着六七万人。

    镇中人流最密集的地方便是新军营医院。前来这里求医问药的京中百姓不计其数。

    在医院后面的住院区中,男女病人是单独分开,更是有一批女护士的存在。

    这算是开风气之先。少不得要被理学家们在报纸上骂。但在如今纺织厂中大量使用女工的时代背景之下,这种辱骂其实并没有什么卵用!

    真正二门不迈大门不出的小娘子,那至少得是中产家庭。贫苦人家谁不出来干活?

    小媳妇、小娘子日常出门在大明是常有的事。天大地大,吃饭最大!谁特么会守着一个“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更何况京中如今有大量的“就业”机会,且愿意使用女工。这是更进一步的促使这种社会风气形成。

    所以,理学中的河东派,如今大明儒学流派中执牛耳者,他们敌视张昭是理所当然,而且还得称赞他们是“有识之士”。

    因为,这确确实实就是在毁儒学的根基。

    在弘治十六年冬,张昭在辽东布政司沈阳城中开设四所专科职业技术学院,招收女子就读,并且男女同校。这曾引起京中舆论的猛烈批评。

    如今各大报纸上还时时对女子的社会地位、出门工作等等有论战。在报业发达的今天,儒学的社会影响在大幅的消退。

    正所谓,大明地界,有几个苍蝇碰壁。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

    一些风气,正在潜移默化中改变。

    女病人的院区,一名穿着灰色军装的俊朗青年手捧着鲜花,递给一名女护士,道:“孟姑娘,劳烦你了。”

    女护士笑孜孜的接过来,瞟他一眼,竟有点幽怨之色,道:“种百户,你天天给人家送花,人家未必领情呢。”

    种百户一脸痴情的温声道:“我只是想让燕燕姑娘知道我的心意。人海相逢即是缘分。”

    孟护士幽幽叹口气,拿着鲜花进去。

    院落连绵的病区之中,燕燕属于外科,雅致、单独的病房之中,时年十八岁的她,穿着蓝白色的宽松病服,长发简单的挽起来,青春娇艳,美丽动人,正在叽叽喳喳的和来探望的小姐周雨瑶说话。

    “小姐,我在这里都快要闷死,偏偏大夫还不让我出院,说是伤筋动骨一百天。我知道啊,但回府里去养不是一样的吗?”

    周雨瑶穿着雅致、鲜艳的对襟褂子,优雅的挽着袖口,将贴身丫鬟给按住坐着,道:“哪里一样?在这里你是病人,回府里谁会惯着你。你要端起你小姐的谱来,指不定闲话就出来了。”

    燕燕翻个白眼,辩驳道:“哎呀,我几时端过小姐的谱,不都是我侍候你吃茶的吗?”

    周雨瑶噗嗤一笑,妩媚无端,摸着她的头,“傻丫头。”言语间带着宠溺,似又心事重重。

    她和燕燕名为主仆,实际如同姐妹般。

    燕燕漆黑的美眸滴流一转,附耳在她耳边道:“小姐,你又在愁婚事吧?包在我身上。”

    “切…”周雨瑶给了一个鄙视的长音调,表示不信。豪门贵女、大家闺秀在私下里也是普通人。

    两人正说笑着,穿着白衣的孟护士拿着一束鲜花送进来,见礼后,笑呵呵的道:“燕燕姑娘,这是种百户送给你的鲜花。要不要带个口信给他?”

    燕燕皱起眉头,勉强的笑了一下,“谢谢。不用。”

    “燕燕,怎么回事?”周雨瑶神情有点严肃,她隔三差五就要来医院看看燕燕,直到今日才发现这个问题。

    她身份不同,板起脸来发作,孟护士有点讪讪的。她做的事情严格意义上来说是违规的。

    燕燕也没怪孟护士,她的性子热情开朗,也体贴他人。帮着传话是人之常情,解释道:“小姐,前些天不是天气正好吗?我央求孟护士带我出病去转转。

    在后花园里遇到一个新军营的百户。他在医院里养伤。见过一面后,他就天天给我送花,央求孟护士带进来。我都让孟护士给他说清楚了。他就是不听。”

    周雨瑶看看神情忸怩的燕燕,眉头一挑,道:“还有呢?”

    “他给我写了一封信。”

    周雨瑶顿时脸若寒霜,起身,娇声怒道:“岂有此理!”

    这说的好听点叫纠缠燕燕,说的不好听点,不就是看她一个丫鬟无权无势吗?她如何能忍?

    就在这时,外头一名大夫进来,通知道:“燕燕姑娘,我们大帅来医院里探望伤员。听说你恢复的不错,请你去见一见,问一问你医院里的生活。”

    燕燕应道:“好的,我换身衣服就去。”

    周雨瑶和燕燕两人一路出了病区院落,到前面诊治的大堂里。这里已经站满穿着灰色军装的亲卫。一脸络腮胡子的王武上前,看到周雨瑶微微一愣。

    他倒不是惊讶于周雨瑶的美貌,早就照过面的。而是奇怪怎么碰巧她在这里?微笑着道:“周姑娘,燕燕姑娘,请!”

    张昭正在小厅里喝茶,新军营医院的院正,三名副院正正在陪着他,介绍着医院的情况。

    新军营医院自开设以来,就是在亏损运营,需要拨款。正好大帅来这里,那还不逮着他哭穷啊!

    新军营医院的经营,根本的宗旨是救死扶伤。除开承担救治军中伤员的任务外,还对外接诊。和这个时代的大夫们相比,哪有不亏损的?其拨款走的是国泰商行的帐。

    张昭是个俗人,可没想着补贴医院。名声归皇帝、朝廷。

    张昭看到周雨瑶也有点奇怪,做个手势,道:“两位请坐。燕燕姑娘,在医院里住的可还习惯?”

    他刚看完亲卫们,想起这姑娘。毕竟是他亲手急救回来的。问了一句,临时起意把她叫来做一个“用户体验调查”。也不能光听几个院正说,是吧?

    燕燕还没开口,周雨瑶愤然的道:“张伯爷,我家燕燕住的如何能够习惯。你手下里新军营百户天天给她送花,被拒绝还要送。”

    张昭眉头皱起来,“小二…”

第六百五十七章 处罚

    “大帅,我去问一下。”王武言语一声,往小厅外走去。

    太医院一正三副四个院正则是有点坐立不安。很明显,这暴露出了医院的某些漏洞。

    男女病区是分开的。这花是怎么送进去的?

    而且,这种事传出去会演变变成什么样的流言?医院的名声还要不要?日后,谁会再放心女病人来住院?

    元院正欲言又止的道:“大帅…,我…”

    张昭摆摆手,道:“等结果出来再说。”说着,对周雨瑶、燕燕两人道:“你们先坐,稍等一下。”

    其实,从现代人的角度来看,追女生,纠缠一下不算大事。多少痴男怨女?不算违法的。

    但是,从大明朝此时的世情来看,这种“纠缠”是够的上“耍流氓”的罪名。大明朝的小娘子们出门归出门,但绝不会和陌生男子搭讪。社会习俗如此。

    而男子若是缠着女子说话,那多半就会被认定为“调戏”良家。更别说缠着送花。

    张昭推动的社会改革,还只是推动女子出门务工、读书等关乎社会地位的事。还远远没到要推行“恋爱自由”这个程度。

    而且,新军营的百户在医院里“骚扰”女病人,这对医院的名声非常不好。

    医学是儒学之外的又一个学科。算是“儒学”无法覆盖的地方。他是非常重视的。这将是他改革社会、废弃儒学的一大助力。

    同时,对新军营的名声亦是不利。新军营内部的学堂早就是男女同窗,这要闹出“恋爱”的事故来,势必又是一轮口诛笔伐。

    张昭无所谓,但是送孩子去读书的父母们呢?新军营的生源可不是只是军中的家属。科学的种子,是很早就播下去,只是还没发芽而已。

    同时,对大明军人的形象是一次损害。本来大明的军队在民间评价和土匪差不多。张昭苦心推动改革,总算是让新军营成为模板,成为百姓羡慕的对象。

    这是让募兵制得以大范围的实施啊!

    卫所改革的红利总有吃光之时。未来军队的“活水”要从哪里来?还不是这天下的百姓!

    搞成宋朝那种“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的社会氛围,那大明朝的军队还有个屁的战斗力!

    张昭一瞬间想了很多。而随着他的沉默,小厅中的气氛变得极其的压抑。

    枢密院副使,国朝军方第一人的份量岂是儿戏?

    周雨瑶刚才借着愤怒“质问”张昭,这会反倒有点心虚、后怕。事情闹到张昭面前,她兜不住的。长宁伯府也兜不住。

    燕燕低着头,用手捏着衣角。她虽然被“骚扰”的很烦,但其实并没有受到伤害。她性情善良,并不愿意其他人因此事被张昭处罚。

    片刻之后,王武带着一名青年军官进来,脸上带着些气恼之色,道:“大帅,查清楚了,就是这个货干的。陈伯宁七团的百户,种兴安,三月份调防回京,来医院看同袍,遇着燕燕姑娘就开始纠缠。”

    种百户给这几句燥得满脸通红。他也没想到这事会闹到大帅面前来。

    新军营的编制之中,百户之上就是千户。外放出去都是火器军的千户,正儿八经的大明朝正五品武将。

    张昭坐在椅中,眼神锐利的盯着种百户。

    种百户顿时就双腿有点软,勉强的站着,目不斜视的看着前方,“报告大帅,属下知错。”

    张昭缓缓的道:“你先征得燕燕姑娘的原谅再说。”

    其实,从他的角度而言,促成这桩婚姻才是最合适的。估计还会传为一时佳话。

    但是,以他的身份、地位。他出面促成此事,长宁伯府的这个小侍女是没有拒绝的余地。

    这么干,事情的影响力是消除了,但是对这位燕燕姑娘不大公平。那有什么“一见钟情”,都他么的是荷尔蒙。天知道,日后婚姻会如何?

    种百户对张昭敬礼,再转向燕燕,道:“燕燕姑娘,这些天打扰到你。我深表歉意。请你原谅我的鲁莽。”

    新军营上上下下都是要读书的。种百户遣词用句还是不错的。

    燕燕身量比周雨瑶稍矮,生的青春娇艳,美丽动人。这会儿又好气又好笑。你不是挺能的吗?还给我写情书。这会不也乖乖的老实下来。

    “呵,我哪里敢要你种百户向我道歉?只求你日后别来烦我就好。我以后要跟着我们小姐一起出嫁。才不会给你当小妾。”

    这话说的有点怨气,表明态度。但总体上来说还是原谅的意思。

    但是…

    种百户却是露出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大姐,你这是坑我啊!

    当小妾?张昭听得心里头冒火,拍着椅子扶手骂道:“混账东西!”

    男未婚女未嫁,追求一下,以张昭的三观来说,他是真没打算重罚的!只要燕燕原谅这货,这事还是能压下来。他给处分就算完事。但是,你他娘的都成亲,还缠着别人做你的妾室,这能说得通?

    事情不是这么办的吧?大明朝是允许纳妾。如果郎有情,妾有意。他管个屁哦。几百年后大把的人当“如夫人”。关键是燕燕都已经拒绝,还要纠缠,这是什么性质?

    种百户单膝跪下,羞愧的道:“大帅,属下给新军营抹黑了。”

    王武本来挺看不中种百户。但见他还知道新军营的荣誉,主动开口骂道:“你他娘的还知道错了…管不住裤裆…”骂一句,发现还有姑娘在场,只能掐断。

    张昭一眼就知道王武的心思,基于和王武同样的理由,心里的火气小了点,说道:“交给伯宁处置,打三十棍。通报全军,严肃军纪。”

    种百户知道这是逃过一劫,至少没被撸,单膝跪地抱拳道:“谢大帅。”

    同时,心里犯愁。这要是通报全军,他回头怎么给他娘子解释?至于说打军棍,他倒不怕这个。

    王武将种百户带出去,交到七团的军法官那边去处置。

    张昭对几名院正吩咐道:“这件事就到此为止。你们内部的流程要管控一下。不要让女性病人在这里受到骚扰。新军营医院将来还是分成两所。一所对军中服务,一所对外服务。”

    “是,大帅。”

    张昭点头,歉然的道:“周姑娘,燕燕姑娘,出现这样的事情我作为新军营的提督,非常抱歉。这样吧,我请你们在知行酒楼吃顿饭表示歉意。小二,把周德祖(周修)喊来。”

    他这其实是从轻处罚的,心里多少有点过意不去,安抚、弥补一下。

第六百五十八章 饮酒

    张昭一行人从新军营医院里出来,元院正等人笑容满面又满腹心事的送行。

    笑容满面是因为张大帅都是说要开两家医院,这经费问题不就是解决了吗?

    满腹心事,当然是要严格内部的管理。他们有点发愁。摸不准张大帅的态度。

    张昭和王武骑着马带着亲卫前行。去通知周修自然不用王武亲自去。派个人去就行。

    而马车让给周雨瑶和燕燕两人。

    王武和张昭关系亲近,直接的说道:“大帅,我刚才都以为你会把种百户那货开革出新军营发配到辽东去种地。”

    张昭在心腹面前也没有隐瞒,直抒胸臆,“小二,这种事发生一定是要制止的。如果重罚一个百户能够维护新军营的军规,我肯定是会干的。

    不过,他能干到百户,也是在战场上浴血奋战来的。我总归先要试试能不能压下来。幸好长宁伯府的小姑娘没有追究的意思。

    所以我也就从轻处罚。

    当然,我并不赞成他这种行为。所以通报全军,严肃军纪。他娘的,这办的叫什么混账事?如果是娶妻,纠缠一下可以理解,好歹是要明媒正娶的。

    娶妾,被拒绝之后还敢纠缠,简直是胆大包天!这传出去就是咱们新军营鱼肉百姓!

    其实,燕燕姑娘原谅他。按照我本来的想法,还是要重罚的。因为此事将来推而广之,吃了亏的姑娘不原谅还能如何?但总归这小子还知道上进,我怜惜他是西北的老兵,跟着我尸山血海走出来。

    这才担这个责任。

    你回头给老林说一声,把这个案例登到《新军日报》上,把我的意思说透。当然,后面我怜惜他那段不用登。”

    新军最大的特点,除了是火器军队之外,还要识字。新军日报是新近由枢密院主办,面向全军发行,用来统一思想和建设军队的报纸。

    张昭要全面打断儒学对军队的影响。

    王武嘿嘿一笑,“这我省得。大帅,我说句老实话,想纳良家为妾,那真的得纠缠,用手段。否则,谁肯啊!”

    张昭笑笑,点点头。

    这话他不安全同意,但是想起前世里的一些新闻。正室和偏房见面,大概率是修罗场啊。

    …

    …

    被张昭亲卫簇拥的马车之中,周雨瑶和燕燕两人说说笑笑。此时,雨过天晴嘛。

    燕燕娇俏的道:“小姐,刚才在医院里可吓死我了。”

    周雨瑶穿着对襟褂子,坐在塌椅中,笑道:“那你还敢说?”

    燕燕笑吟吟的道:“再敢说也没小姐你胆子大啊。直接把事情捅到张大帅面前去。看他那沉默的样子,你说他会不会如传闻中的杀人?”

    周雨瑶没好气的翻个白眼,“你也知道是传闻啊!你的命都是他救的。”

    燕燕嘻嘻笑道:“小姐,你急什么啊!我知道包扎的那布片你收着呢。我在心里感激他啊!所以,我决定把我家小姐卖给他当小老婆。”

    周雨瑶掐她,大发娇嗔,“我叫你胡说…”

    “别。痒…”

    …

    …

    位于美食镇美食街中的知行酒楼是京师里知名的酒楼。其味道之鲜,冠绝京师。

    而且,张昭还很鸡贼的搞饥饿营销,整个京师就两家知行酒楼。一家在美食镇。一家在南城的崇文门大街旁。这是京师两个最重要的商业区。

    因此,两家酒楼日进斗金。更是将分店开到天津卫、开平城等地。

    知行酒楼的二楼、三楼设有女士专用的楼梯,可以从侧门进。

    周雨瑶、燕燕两人上到三楼。虽然傍晚时酒楼最繁忙的时刻,包厢已经准备好。

    燕燕暗暗的咋舌,又觉得理所当然。在典雅、奢华包厢中查看着字画、古玩等陈设。

    张昭在暖阁中喝茶,和王武、丁赞闲聊,顺便处理点事情。

    “子尚兄!”

    周修一身白衫,春风满面的从三楼包厢外进来,拱手执礼道:“来的迟了。勿怪,勿怪。”

    他最近忙着家里的生意,忙的脚不沾地。一个是给道观供应木材,一个是在户部登记商号,组织货物、船只准备去朝鲜王国贩卖。

    现在就等朝鲜王国把正式的条约送到京师来,据说这是限期执行。

    张昭道:“来的正好。德祖,请!”

    进到包厢里,又是一番见礼。周雨瑶有哥哥在,略微自如了一些。这是她第一次在张昭面前穿女装。

    “上菜吧!”劝住不想入席的燕燕,张昭吩咐下去。

    片刻之后,酒菜如流水般送上来。六荤两素一冷盘一汤,共十个菜。

    张昭站起来,举杯邀请众人共饮,歉然的道:“今日这顿饭其实是向燕燕姑娘赔罪的。也感谢你和周姑娘的理解。请!”

    “请!”

    “伯爷言重了!”

    周修三人跟着张昭一起将温软的黄酒饮尽。

    虽然高度白酒开始蚕食市场,并且得到底层百姓的欢迎。但大明的权贵府中还是以饮黄酒为主。

    张昭见周雨瑶和燕燕都还能喝黄酒,便招呼她们吃菜。明亮的烛光之下,两人脸色酡红,很醉人。

    一顿饭吃完,便是水果,消食茶的时间。这是知行酒楼的特色。

    还别说,吃一顿油水十足的“大餐”再吃点清淡的水果很对胃口。因而这种形式很快在京中酒楼里风靡起来。

    正喝茶,张昭和周修闲聊着商队的事,燕燕忽而道:“伯爷,我想单独和你说几句话可以吗?”

    周修一头雾水。

    周雨瑶知道她要说什么,却是劝阻道:“燕燕…”

    燕燕轻轻的抿抿嘴唇,乌黑的大眼睛看着张昭。

    张昭有些奇怪,但还是同意道:“行啊。我们到阳台上去说。”

    他其实一直比较欣赏人格独立的女孩子。就像金凤那种。所以燕燕这看起来很出格的要求,他并没觉得有什么。

    知行酒楼一共三层。有的雅间设有一个小阳台,可以供食客小憩,并俯瞰美食镇的美景。

    初夏的晚风徐徐的吹着燕燕耳边的秀发,她白皙如玉的俏脸因酒后在月色中仿佛披着一层朦胧的轻纱。

    燕燕微微仰望着张昭,轻声道:“伯爷,我们小姐都被你耽搁了。”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9975/ 第一时间欣赏明帝国的崛起最新章节! 作者:九悟所写的《明帝国的崛起》为转载作品,明帝国的崛起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明帝国的崛起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明帝国的崛起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明帝国的崛起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明帝国的崛起介绍:
弘治十三年夏末秋初,宅男理科生张昭穿越来到明朝。瑰丽的历史画卷徐徐展开。在这繁华,美好,欣欣向荣又潜藏着王朝危机的时代,张昭一路青云直上,手持权柄,上佐天子,外镇四夷,书写属于他的华彩乐章。五千年的治乱循环,明亡后华夏文明的沉沦,我来了,这一切都将改变!推荐九悟完本的老书,均订过万,《奋斗在红楼》九悟书友群:312484933.进群验粉丝值。只要订阅了九悟的书即可。明帝国的崛起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明帝国的崛起,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明帝国的崛起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