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大唐不良人TXT下载大唐不良人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大唐不良人全文阅读

作者:庚新     大唐不良人txt下载     大唐不良人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五十二章 蝴蝶效应

    海上碧波万倾。

    万点金鳞跃然其上。

    一片雪白的帆影,在金光闪烁中,踏波前行。

    从大唐的显庆五年,百济与倭人就在密谋合兵攻打新罗之事。

    但世事无常。

    中大兄好不容易推动倭人集齐兵力,却不曾想齐明天皇居然在九州病逝。

    这之后,倭国内部经历了极大的权力更迭动荡。

    倭国内,并非铁板一块。

    有中大兄这样的鹰派,就有保守的鸽派。

    甚至是站在中间,想左右逢源的派系。

    经过数月的动荡,等一切局势明朗,百济国内,早已天地翻覆。

    百济被大唐给灭了。

    别说去合兵攻打新罗,就连百济都不存在了。

    这种情况,令原本主战派的中大兄,饱受倭国内部贵族的质疑和攻击。

    幸亏,当时鬼室扶信来到九州,力呈助百济复国的好处。

    而且说明了唐军在百济的兵力只有万余人。

    这种捡便宜的好事,倭国岂能落于人后?

    经历一番权力博弈,最终,倭国贵族内部,终于统一了意见。

    助百济扶余丰复国。

    扶余丰乃是百济放在倭国的质子。

    倭人上层对其十分熟悉。

    如果此人继位成为百济王,今后会对倭人有莫大的好处。

    正如中原春秋战国时互送质子一样。

    若由在本国长大的质子归国做王,今后国策必倾向于倭国,倭人的政治投机将百十倍的收回。

    为了这个战略目标达成,中大兄,做了极大的牺牲和让步。

    原本他有机会在齐明天皇死后,继位为新王。

    但经此事,他主动退让,由天皇一系高市继位。

    为高市天皇。

    后世的史书对高市有隐晦和曲笔,隐没了一段历史。

    此事另有缘故,可稍后再细述。

    另有一件事,就是其实此时倭人的王,皆称大王。

    如半岛的高句丽、百济和新罗一样,皆称王。

    《三国志·魏书》中,就有倭女王卑弥呼,派遣使者朝见魏明帝曹睿的记录。当时,魏明帝赐予了卑弥呼“倭王”金印。

    所以此时所谓齐明天皇,高市天皇,正确的称谓应是齐明大王,高市大王。

    日本《古事记》、《日本书纪》中就提到倭王为“我等之大王”。

    正式称天皇,要等到大唐李治与武则天,改称为“天皇、天后”,日月同辉,二圣临朝后。

    一心仰慕大唐,想学大唐的好学生,倭王才改称天皇。

    这些暂且按下不表。

    倭国水师此次是倾巢而来。

    战船一千七百余艘,随船兵卒有六万余人。

    不要觉得人少。

    以唐制来看,一船至少一半是水手,另一半是战兵。

    而每位战兵及水手背后,至少还得配上三人做辅助,帮着转运粮草、辎重。

    而在后方,协调粮草和物资的人员,至少又十倍于战兵。

    这样看下来,出动六万人,后方动员至少达到六十万人。

    这对地狭民贫的倭岛来说,已经是不可想像的大战。

    堪称倾国而来。

    而大唐这一方的水师力量是多少?

    刘仁轨手下大楼船七艘,每艘大致有七百人。

    总共下来约有五千余人。

    这其中还要加上一半属于新罗王子金仁泰的新罗水手。

    另外与大楼船配套的大小战船,共有一百七十余艘。

    双方的实力,从纸面上看,完全不成正比。

    不说别的,光是倭国一千七百余艘战般,沿着大海一字排开,那场面,便极其震撼人心。

    连天连地,一望无垠。

    在苏大为乘坐的唐军水师楼船上,安文生和阿史那道真、苏庆节等人脸上,都露出担忧之色。

    海战不比陆上。

    众将都是陆战无敌,铁骑横扫的大唐勇将。

    如果是地面上的决死冲锋,哪怕面对十倍之敌,也不会有丝毫怯意。

    可这里是大海。

    无边无际的大海,天然就给人一种深不可测,不可预知之感。

    众将又没有海战的经验。

    眼前看到倭人的战船,密如蚁聚,挟着节奏韵律古怪的隆隆战鼓之声,不断逼近。

    那种压迫感,非但不比陆地上的战争弱,反而更加可怕。

    千万艘敌船,白帆如城。

    迎面碾压而来。

    脚下,是大海。

    哪怕唐军最坚固的楼船,都在随着海波跌宕起伏。

    一种不能脚踏实地,一种虚浮的感觉,涌上苏大为身边诸将的心头。

    “阿弥,倭人的船这么多,这一仗我们怎么打?”

    “放心,交给刘仁轨。”

    “你就这么信他?”阿史那道真道:“就算他真的忠心耿耿,看看这些敌船,是我们的十倍,百倍,这……这怎么打?”

    “海战不同于陆战。”

    苏大为笃定的道:“赢家通吃,胜者,将碾压一切,好了,你们无须太担心,我相信刘仁轨的能力。

    再说,若他顶不住倭人的兵锋,我还有备选方案。”

    “是什么?”

    “一会你们就知道了。”

    面对守口如瓶的苏大为,阿史那道真气得嘴角一抽,若不是顾忌船上满船的将士,还有百济扶余丰等人在,他真恨不得冲上去勒住苏大为的脖颈逼问。

    当然,这一切都只是想想罢了。

    随着苏大为的修为、地位越高,阿史那道真在面对苏大为时,都会不自觉得的心虚,说话气势都会弱上几分。

    他这辈子,是被苏大为拿捏得死死的,别想再翻身了。

    扶余丰等百济叛臣,眼见着倭人势大,低着头,偷偷的交换着眼神。

    不少人心思又活泛起来了。

    其中,两个面容与扶余丰有几分相似的中年华服男子,眼神最是飘忽。

    苏大为目光一扫,将二人看在眼里。

    向身边安文生低声问了几句。

    “那两人是谁?”

    “是扶余丰的兄弟,扶余忠胜和扶余忠志。”

    “原来是他们。”

    苏大为点点头。

    他对扶余王室的成员早已烂熟于胸。

    而且还有前世的记忆。

    据前世历史记载:

    龙朔元年,百济旧将僧道琛、鬼室福信等人立故王子扶余丰为王,兴起百济复国运动,起兵反抗唐军,围攻刘仁愿于熊津都督府。

    刘仁轨与新罗军一起援救刘仁愿,并击退围攻百济军,与城中的刘仁愿会合。

    当时,苏定方围攻高句丽都城平壤已久,因战事不利,又值大雪,遂退出平壤。

    李治命刘仁轨率部前往新罗,与金法敏商议唐军去留的问题。

    众将士都想回国,刘仁轨回奏称:“按照《春秋》的义理,大夫出征国外,只要是可以使朝廷安宁、国家有利的事,就可以行使专断之权。

    如今皇上准备消灭高丽,首先消灭了百济,留下部队镇守,控制了它的要害。

    虽然叛贼强横,但我们防备很严密,应当磨好刀枪,喂饱战马,趁它没有准备,打它个措手不及,百战百胜万无一失,这样就可以安士卒之心。

    然后分兵占据险要地带,打开局面,飞传表文,奏闻圣上,请求朝廷增派军队,朝廷知道战绩,必定声援接应,敌人就可消灭了。

    眼下平壤没有攻克,熊津又要放弃,那么百济死灰复燃,消灭高丽就不知是哪年哪月了。

    况且我们现在以区区一城居于乱贼中心,如果此城失守,我们就会成为逃亡的罪人。

    即使进驻了新罗国,但这正像客人一样,万一发生了意外之事,后悔还来得及吗?百济的扶余丰对鬼室福信心怀猜忌,貌合神离,势必支撑不了多久。

    我们应当坚守待变,届时再乘乱消灭他们。目前还不可轻举妄动。”

    刘仁轨的谏奏不但让李治满意,众臣也交口称赞。事态的发展果如其料。在时机成熟后,刘仁轨先发制人,派人侦察鬼室福信修建的真岘城军情。

    随后,他引新罗军乘夜袭击真岘城,悄悄攀墙,至拂晓破城而入。

    唐军自此“遂通新罗运粮之路”。

    龙朔三年,倭国将领毛野稚子等率二万七千人攻新罗。

    孙仁师、刘仁愿及新罗国王金法敏率领陆军进发,刘仁轨则与杜爽、扶余隆率水军沿着熊津、白江进军,与陆军会合。

    刘仁轨在白江口遇上了倭军,唐军四战皆捷,焚烧倭国战船四百艘,一时间“烟焰涨天,海水皆赤”,倭军大败。

    扶余丰脱身逃走,所佩宝剑被缴获。

    百济王子扶余忠胜、扶余忠志率领自己的兵众及倭国、耽罗国使投降。

    这便是原本的历史剧本。

    若按这个历史,唐与高句丽、百济的战争,将延绵到龙朔三年。

    但此时,因为苏大为这只蝴蝶扇动的翅膀,历史早已变得面目全非。

    唐军得已在龙朔元年,就将扶余丰及扶余忠胜、忠志等人,一网打尽。

    而白江口之战,历史上中原王朝与倭国的第一次战争,也提前到来。

    苏大为收起心中杂念。

    再次将自己的计划全盘思索一遍。

    忽然听到头上有清越的鹰鸣。

    抬头看去,一只矫健雄鹰,振翅飞翔于云空之上,不住盘旋。

第五十三章 倭王

    高市年纪在三十五六。

    在倭国王室中,属于年轻有为。

    而且如果翻看他的履历,也是极为漂亮。

    十五年前,倭国王室大权被半妖权臣苏我氏家族掌探。

    当时正是高市联合中大兄,与中臣镰足一起,经过密谋,推翻了苏我氏,使倭王的权柄,重回王室。

    自那以后,中大兄站在台前,风头一时无两。

    甚至上层贵族里,有了想让中大兄成为新倭王的议论。

    而高市,始终隐于幕后,低调隐忍。

    在后世倭史里,记载高市倭王,为天武倭王长子。

    天武倭王乃是中倭白江口之战后,继位的新倭王。

    因倭国战败,中大兄颜面尽失,失去角逐倭王的资格。

    倭国的权柄落入豪族之手,史称王权转移。

    而继中大兄之后,掌握倭国的,被称为天武天皇,名大海人。

    但据倭国古田武彦学派考证,白江口之战后,倭军大败,倭王高市被俘,押送长安,开始在大唐八年的囚徒生活。

    公元665年,唐高宗泰山封禅,高市以“倭国酋长”之名,参与封禅仪式,并向李治三磕九拜。

    公元671年,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宣布大赦,宽赦百夷,释放高市,派遣使者郭务悰率二千多人赴日送回。

    此后,高市回到倭国,从中大兄手中夺回了王位,由此进行改革,改倭王为天皇,并宣布倭国更名为日本。

    20多年后,日本部分豪族造反,将高市天皇杀死,易姓革命,僭称天皇,反指高市为乱臣贼子,同时毁掉史书,抹去相关历史记载。

    历史浩瀚如烟海,不知多少真相隐没于史册里。

    后人能看到的,只不过是经由胜利者书写的“历史”。

    前事不问,后者不追。

    当前,倭国与大唐的白江之战,一触即发。

    在倭国水师主舰上,高市天皇端坐于船头,手执折扇,目光平静。

    他的年纪比中大兄大一岁。

    但面相,却比中大兄要稚嫩几分。

    皮肤白皙如玉脂。

    颔下无须。

    双眸秀美。

    黑发梳做发髻,由樱紫木簪束于头上,乌黑的发髻一丝不乱。

    看他的外表,颇有后世花样美男之感。

    比之中大兄的骨骼粗大,身材健硕,高市是秀气的。

    一身倭王的华服,穿在他身上,也嫌太宽大了些。

    柔弱无骨,是以撑不起衣料。

    由于身材太削瘦,身边的将士以及中大兄,甚至担心他会不会被突然一阵海风吹走。

    然而,高市依旧稳稳的坐在椅上,透过船头,凝视着前方的海岸线,以及隐隐的唐船。

    “中大兄,那就是唐人的船吗?”

    “是的,吾王。”

    中大兄,对高市的态度十分恭敬。

    之前齐明天皇意外病逝,朝中掀起的风暴,要是没有高市及时出手,替他安抚住一些人,只怕他没这么容易脱身。

    对于这此去救百济,中大兄是有自己的私心的。

    而且如果不是有高市在一旁协助,只怕这个计划,只能流产。

    所以,最后中大兄被贵族们协迫,做出让步,把倭王之位让与高市。

    在他心里,也是心甘情愿。

    高市细长的双眸里,莹光湛湛。

    纤长如春葱般的手指轻捏着折扇,在手里轻轻抚摩着,似乎是在抚摸一件珍贵的宝物。

    “真是巨大啊。”

    高市叹道:“这么远看过去,都如小山一样,真不知靠近了,会是何等样大船。”

    “吾王请放心,我们的军队会赢的。”中大兄向他保证道。

    高市狭长的双眸微微一动,悄然看着中大兄,不语。

    中大兄继续道:“我听说中国旧事,汉魏三国时,曹操曾挟大军巨舰去攻打东吴。

    东吴船小,但在江中,却远比曹操的水师灵活。

    最后用火攻之计,将曹操的水师烧光。”

    中大兄向高市道:“唐人的船再大,怎比我国之民,天天在大海里行船打渔。

    若是比骑战,我还会担心几分,但水战,我国人天生就胜过唐人。”

    听到中大兄自信满满的保证。

    高市心里稍安,微微点头:“中大兄甚是博学。”

    “这都是之前跟扶余丰听来的故事。”

    中大兄转头看向百济方向。

    距离白江口越来越近了。

    唐人的船已经出现,扶余丰那边究竟怎样了?

    可千万要撑住啊。

    在中大兄身后不远,还有一人比他更为担心。

    鬼室福信双眸阴鹫的盯着周留城的方向,心跳加快。

    唐人的战船出现,这不是一个好兆头。

    似乎,嗅到了某种不祥之气。

    原本想要偷偷登陆,如今看来,与唐人将会有一场恶战。

    不过,鬼室福信深知倭国水师的实力。

    倭人共计出地劝一千七百余艘大小战船,就算唐人个个三头六臂,也不可能赢。

    希望一战歼灭唐人的水师。

    然后这仗就好办了。

    没有水师,在半岛上唐人就是没牙的老虎。

    倭人的舰队,可以选择任何地方登陆,令唐人防不胜防。

    鬼室福信,仿佛看到胜利在向自己召手。

    巨浪击空。

    深蓝的海水挟着泡沫,掀起数人高。

    咸腥的水雾扑在脸上,没有任何人改变神色。

    都是自信的看着前方,看着逐渐逼近的大唐水师。

    战鼓音骤然一变。

    只有数里之地。

    以现在的风势,船帆全被吹得鼓胀起来。

    倭人的海船如离弦之箭,向着唐军楼船扩张。

    就在这时,头顶上方听到鸟的鸣叫。

    高市和中大兄不约而同,抬头望天。

    中大兄微有些诧异:“居然不是海鸟。”

    一般跟着船队盘旋的,会是一种叫做贼鸥的鸟。

    这种鸟就是后世的海鸥。

    因为胆大不怕人,而且非常贼猾,常趁渔人不注意,从渔人的收获里,抢夺小鱼干。

    所以被倭人称为贼鸥。

    中大兄听到鸟叫声,就以为是贼鸥。

    谁知抬头一见,哪里是什么海鸟,而是一只硕大的雄鹰,在高空盘旋。

    高市抬头看到老鹰,一直古井不波的脸上,终于露出一丝笑容。

    “既见老鹰,是吉兆,我们此战必胜。”

    中大兄心里一动,顿时想起来,高市家的徽章便是以老鹰为图。

    名为白头鹰。

    既然在临战前见到此鹰,那么说是吉兆,最是应景不过。

    中大兄忙点头附和:“吾王气运加身,此战我国必胜,助百济复国,再联合百济吞并新罗,从此我们倭人,也可以上中国,享受丰盛富饶。”

    说到这里,两人一齐大笑起来。

    巨浪挟着白色的泡沫花,在船头劈开两边。

    倭人战船集群早已乘着风势,向着唐军水师的阵型,直扑而上。

    咚咚咚咚~

    倭人的牛皮大鼓,用骨槌重重敲响。

    以里高野和高天原上一种野牛角制成的巨大号角,同时随着倭王座船上的令旗,被倭人兵卒们抱在怀里,奋力吹响。

    呜呜~

    凄厉如妖魔般的号角声,响彻天地。

    风高浪急。

    雄鹰振翅。

    白江口之战,爆发。

第五十四章 图穷匕见

    “隋,大业三年,倭国推古倭王派遣隋使小野妹子至洛阳觐见隋帝。

    隋炀帝杨广看到有属国来上贡,原本非常开心,可当他看到国书时,脸都绿了。

    推古倭王这傻娘们完全不顾国力和军力的差别,竟然在国书中,以‘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为开篇。

    当时隋炀帝的脸就抽了。

    作为华夏宗藩体系中的宗主国,天子一词一向只有中原王朝的皇帝才能自居,其余邻国只能以王自居。

    倭人的国书,是对炀帝**裸的挑衅,以及对中原王朝的蔑视。”

    大战的序幕已经拉开,安文生却在这时,向苏大为讲起了大唐与倭国的恩怨。

    严格来说,是倭国与隋的恩怨。

    唐承大隋之志。

    倭王不自量力挑衅了隋炀帝,现在居然还胆敢主动向大唐发动挑衅。

    苏大为凝视着海面上越来越近的倭人战船,脸上微色变幻,不知在想些什么。

    安文生看了一眼他的表情继续道:“杨广当时的心情,可想而知。

    但素来脾气暴躁的他,却在当时展示了一个合格的政治家,该有的反应。

    他并没有当场勃然大怒掀桌子,处死冒犯自己的小国蛮夷,甚至没有处罚鸿胪寺官员,只是事后闷闷不乐的吩咐说:以后这种番邦蛮夷的无礼之人,不要引来朝见我了(蛮夷书有无礼者,勿复以闻)。

    阿弥你知道为什么吗?”

    “为何?”

    “事实上大业三年,杨广太忙了。他改官制、颁行《大业律》、修驰道、防范突厥,最重要的一点是,这个时候,他已经撸起袖子,准备大嘴巴子先抽高句丽了。”

    安文生忍不住摇头道:“若不是隋在高句丽城下折戟沉沙,以杨广的脾气,事后定会找倭人报复。”

    “这个我知道。”

    苏大为点点头:“史书上记录了隋炀帝相关的三件事情。第一件是隋炀帝特地找了鸿胪寺卿询问倭国在哪?

    第二件事情,下令江都制造可以出海远行的大海船。

    第三件事情,在隋炀帝回书推古倭王时,针锋相对的写了‘皇帝问倭王’的开篇,表达了自己强烈不满。”

    安文生抚掌道:“说得不错,那……”

    “所以对小日……小小倭国,我们大唐要临以天兵,一次把他们打痛打残,甚至如百济一般,将倭王献俘于长安。

    将倭岛纳入我熊津都督府的治下,如此以来,倭国自然不会再出乱子。

    以后也都不会再成为中国的威胁。”

    中国,即天下之中。

    这个词最早出现在西周。

    后世有一青铜器名“何尊”,1963年出土于陕西宝鸡。

    铜尊内胆底部发现有一篇一百二十二字的铭文。

    铭文写道“惟武王既克大邑商,则迁告于上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自之辟民’”(周武王在攻克了商的王都以后,就举行了一个庄严的仪式报告上天:“我已经据有中国,自己统治了这些百姓。”)

    而其中“宅兹中国”是“中国”最早的文字记载。

    此后的中原王朝,亦皆称中国。

    顺带一提,白江口之战后,倭国学大唐学得彻底,把去朝见倭人天皇,称之为“上洛”,意味上帝都洛阳朝见天子。

    同时倭国也一处自称为“中国”。

    学得很彻底。

    安文生看了一眼苏大为,喉结蠕动了一下,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又没说出来。

    他原本的意思,是想劝苏大为不要在倭人身上浪费太多精力。

    当年隋炀帝都没做到的事,我们如今不过是熊津都督府,把这些倭人打退也就是了。

    主要精力,还是要放在治理百济土地上。

    但是听苏大为的意思,大有不破楼兰誓不还。

    好像还想跨海直接打上倭岛。

    这……

    安文生不确定苏大为是一时兴起,还是真这么想。

    大战即将爆发,此时不是说话的时候。

    他决定,等打完这场海战,再与苏大为好好谈一次。

    咚咚咚~

    沉重的鼓声,从大唐楼船上响起。

    苏大为的坐船上升起熊津都督大旗,并及各色彩旗令旗。

    唐军的鼓是用二十年的蛮牛皮制成。

    鼓声雄浑,音如炸雷。

    刘仁轨全身披挂甲胄,向着苏大为大步走来。

    走到近前,抱拳鞠躬道:“苏都督,敌船已近,请允许末将迎敌。”

    “你放手去做,授你临机决断之权,不必事事向我禀报。”

    “是。”

    刘仁轨豹目中光芒一闪,用力抱了抱拳,转身大步离去。

    一边走,一边喝令兵卒,将一道道命令流水般的传出。

    唐军楼船上,鼓声渐变。

    彩旗在望塔上被兵卒按着某种特定节律挥舞。

    激昂的号角声吹起。

    唐军七艘楼船开始变阵。

    苏大为的主舰不动,两旁各三艘楼船左右张开前出,如同两翼。

    而围绕着楼船的大小一百七十余艘战舰,驶出白江港,主动迎向倭人的战船。

    双方的鼓声越来越响,眼见着即将接战,突然,从倭人的船队里,飞出一艘小船,如箭一般,脱离倭人船队,向着大唐楼船驶来。

    行到半途,已经被刘仁轨的水师船队截住。

    一番对峙盘问,唐军战船中的鼓声稍缓。

    随即由唐船左右夹着倭人小船,来到苏大为的楼船下方。

    早有唐军传报,来者,是倭人的使者,求见唐军主将。

    苏大为向左右看了一眼,身旁的安文生和阿史那道真、崔器等人,都是一脸古怪。

    “这倭人,安的什么心?船都快冲到鼻子底下了,现在还派什么使者?”

    “先礼后兵,看看他们是个什么意思。”

    苏庆节道。

    苏大为点点头,向身边兵兵附耳交代几声,然后一抖披风:“把人带上来吧。”

    天空,阴云渐聚,彤云密布。

    海面上风浪渐大。

    楼船随着波浪,不住起伏。

    一名身穿官袍的矮小倭人,被兵卒领上楼船。

    在上船之前,倭人的刀已被缴了,身上也经过唐军严密搜身。

    倭人的船,在距离船军水师两箭之地,暂且停驻。

    似乎是要根据使者传话的结果,再决定打不打。

    倭人使者年约三旬,身材矮小,一双细小的眼睛,眼珠却十分灵活,一上船就左右张望。

    他一眼看过去,在唐军的楼船舺板上,有一员年青的将领,一身明光甲,身披血红披风,如苍松般立于船头。

    这将领年纪实在年轻。

    脸庞上棱角分明,一双眼睛透着威仪。

    古铜色的肌肤,透出一种野性的力量。

    特别是他的鬓发。

    不像一旁的唐军将领戴着头盔,而是一手按刀,一手挟头盔于腋下。

    随意束起的黑发,随着海风舞动。

    如燎原之火。

    倭人心里一动。

    来之前,他已经得过授意,心知这位必是大唐新任命的熊津都督苏大为。

    但他却没急着上去,而是把眼偷看苏大为身边。

    两边各有数名大唐将士,如标枪般立于船头。

    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点,那便是年轻。

    看上去都是二十许。

    一个个身上都带着令人瞩目的傲气,仿佛耀目的阳光,令人不敢逼视。

    倭人还待多看几眼,身边南九郎早就喝叱道:“来使无礼!”

    按刀立于船边的一帮大唐府兵,同时大喝道:“大胆!”

    倭人脸上露出畏惧之色。

    他收慑心神,小心翼翼上前两步,又偷眼瞟了一眼站在苏大为身侧稍远,被唐军兵卒隔开的扶余丰等人。

    眼中闪过一抹惊异,忙借低头掩饰道:“在下藤原义人,为吾王使者,向大唐熊津都督传话。”

    “倭王?”

    苏大为眉头微微一动。

    他随手将手里的头盔塞到安文生怀里,不紧不慢的道:“齐明倭王不是死了吗?这么快又有新倭王?”

    苏大为早就通过各种渠道,得知倭国国内正经历一场权力更迭。

    但是按他对后世历史的记忆,齐明天皇挂了以后,应该是中大兄掌权。

    怎么现在又出来一个倭王?

    是自己记错了,还是又生出什么蝴蝶效应?

    “新倭王是中大兄吗?”

    苏大为随口一问,却令藤原义人心中剧震。

    显然这位大唐熊津都督对倭国内情,相当了解,而且十分关注。

    这可不是什么好兆头。

    藤原义人低眉顺眼道:“吾王名高市,继位为新王。”

    “高市?”苏大为皱眉念了一便。

    他记得,高市不是那个天武天皇的长子吗?

    脑子有点乱,人和时间线对不上。

    算了,也不用去细想,也许正是因为自己带来的历史改变,引起的历史改变。

    苏大为目光从藤原义人脸上扫过:“我听说你们倭国内有一个大臣名藤原镰足,不知与你是何关系?”

    苏大为每说一句,藤原义人的脸色就苍白一分。

    他的神态越发恭敬,低头道:“藤原镰足,是我家族长兄。”

    “哦,听说你们的大化革新,是向大唐学习……”

    倭国大化二年(646年)正月初一,倭王孝德颁布《改新之诏》,正式开始改革。

    其主要内容是:废除大贵族垄断政权的体制,向中国唐朝政治和经济体制学习,成为中央集权国家。

    这个举措,才真正令倭王的权力,得到增强。

    苏大为话锋一转:“现在倭船云集于此,是想同大唐开战吗?”

    藤原义人的脸色由白转红。

    哪怕倭国上下真有此心,也绝不能在此时由他开口说出来。

    否则只怕不能活着下船。

    他喉结上下蠕动了一下:“敝国上下,并不是要与大唐开战。”

    “既来我大唐熊津都督府白江村,不为开战……”

    苏大为冷笑一声:“那便是来向大唐称臣了?”

    藤原义人身体一僵。

第五十五章 教科书式的海战(上))

    他此来,是奉高市之命,与唐军大将传话。

    自然也不是指望能吓退唐军,而是令有秘密任务。

    但是从上船来,藤原义人心中暗惊这位年轻得过份的大唐熊津都督的厉害之处。

    整个话语的节奏,都被苏大为牢牢掌控着。

    藤原义人在倭国也算是牙尖嘴利,口舌便给之士。

    原本以为自己能效仿三国孔明来个舌战群儒。

    岂知在苏大为面前,连开口的机会都没有。

    而且苏大为的话里,对齐明天皇、中大兄、藤原镰足、大化革新,一桩桩一件件如数家珍。

    简直是要把倭人的衣服全给扒光了。

    藤原义人额头冷汗涔涔而下。

    忙上前两步,双手抱拳,鞠躬到底,颤声道:“吾王绝不想与大唐为敌,但百济与我王乃血缘宗亲,还望大唐能给吾王几分面子,放回扶余丰王。”

    站在苏大为身边的阿史那道真和苏庆节,同时喝叱道:“小小倭国,尔敢……”

    话音未落,藤原义人身体突地一缩。

    身上衣衫坠地。

    这个画面,令所有人一愣。

    倭人虽然矮小,但毕竟不是空气。

    这衣服下的人怎么没了?

    什么障眼法?

    空气中,诡异的元炁波动。

    一个几乎透明的人形,遁着地上众将的影子,瞬息接近苏大为。

    藤原义人,在倭国还有另一层身份。

    属于倭王身边“影武者”首领。

    身负保护倭王,及一切讨取敌方大将之责。

    可以说是后世忍者的前身。

    这一下变起突然,就算是苏庆节和安文生都反应不及。

    而能令这两位大唐异人都慢半拍的原因只有一个。

    藤原义人的实力,犹在二人之上。

    异人五品上。

    此前,倭国神道派出的半妖诡异,雪女等人,皆折在苏大为的手中。

    而且百济国师道慈也被苏大为亲手阵斩。

    倭国方面再迟钝,也清楚苏大为的实力究竟到什么程度。

    此次出手,就是要在两军交战前,刺杀熊津都督。

    只要得手,唐军自溃。

    倭国水师,可以不费吹灰之力的取得大胜。

    而藤原义人,身为影武者之首,本身是五品上的实力。

    又精于暗杀。

    由他出手,得手的可能性极大。

    从上船的一刻,藤原义人就一直在伪装自己,寻找出手的机会。

    只是苏大为一直没给他这个机会。

    言语也是一种交锋。

    从一开始,他就被苏大为的气场话术,牢牢压制着。

    直到最后,他终于寻到了一个极微小的机会。

    出动自己最擅长的异人之术。

    决死一击。

    空气中元炁狂涌,犹如一个巨大的黑洞,笼罩向苏大为的头颅。

    苏大为的发鬓突然散开,根根发丝被无形的力量吸得向上飞起。

    这一切说来虽慢,但都是瞬息发生。

    藤原义人甚至可以看到,苏大为脸上露出诧异之色。

    他下意识的抬头,看向头顶那个无形的元炁黑洞。

    但是真正的杀招,却是化身透明,从舺板上的影子,从苏大为的脚下,直刺他的丹田。

    丹田乃神魂居所,异人元炁紫府。

    一但被破,不但异人之能尽失,性命也将不保。

    无形的元炁汇聚成手里剑,悄无声息刺向苏大为的小腹。

    只差半寸……

    这个时候,苏庆节双目怒瞪,身上电光缭绕。

    安文生双手合印,身上阴气大盛。

    但是他们的动作都慢了半拍。

    藤原义人的脸上流露出狂喜。

    中了!

    他清晰的感觉到,自己释放的元炁,命中了目标。

    咚!

    一声鼓响,如天崩地裂。

    倭人的战船在古怪的倭鼓声中,向着大唐战船,排山倒海而来。

    一切,都是早有预谋。

    “阿弥!”

    苏庆节失声惊叫。

    下一刻,阿史那道真、苏庆节、安文生、崔器及躲在远处的扶余丰、扶余忠信等人,皆看到令他们无比震惊的一幕。

    那个突然消失的倭人,突然出现在苏大为身前。

    他一身黑衣,几乎与地上的影子融为一体。

    此时,藤原义人脸上流露出从未有过的恐惧,失声尖叫:“你……”

    苏大为扣指轻弹。

    随着巨浪起伏的脚下楼船,神乎奇迹般的定在风波里。

    从船下大海,卷起几道漩涡龙卷,从左右将藤原义人身体吸住,缓缓升上半空。

    藤原义人拚命的挣扎,但来自漩涡中的吸力越来越大。

    大到几乎要将他的身体撕碎。

    苏大为看着面目狰狞的藤原义人,平静的道:“自古以来,你们倭岛的手段,便上不得台面。

    区区一个异人,就妄图刺杀本都督,想要挑衅大唐。

    简直螳臂当车,不自量力。”

    藤原义人脸上的青筋根根暴起,一张脸涨成血红色。

    拚尽最后的力气尖叫:“我是五品异人,你也不过五品,为何……”

    “谁说我是五品?”

    苏大为在安文生和苏庆节吃惊的目光下,淡淡的道:“斩杀道慈之后,我便已是四品异人。”

    这句话,令藤原义人身体一震。

    仿佛被惊雷劈中。

    下一刻,苏大为轻轻叹息:“本想让你亲眼看着倭国的船,是怎么沉入海底,想想也没必要,不过是一帮小虫子罢了。”

    话音落下,心念一动。

    鲸吸之术,化作无形无相的异能潜力。

    藤原义人心脏狂跳,从眼耳口鼻中血雾狂喷。

    一身血液,都随着海水漩涡被抽离身体。

    转瞬间只剩一张干瘪的皮相,被漩涡一绞,粉身碎骨。

    苏大为手掌一挥,巨浪卷过,最后一丝痕迹消失无踪。

    仿佛这个世上,从未出现过藤原义人。

    这一幕,再次令安文生和苏庆节心中剧震。

    借用天地之力。

    阿弥他,真的已经无限接近天人之境了?

    他还如此年轻。

    有生之年,很可能突破异人四品。

    一但踏入三品,便是传说中的仙人一流。

    或许,会成为传说。

    满船唐军将士,被方才发生的一切所震慑,一时无人发声。

    而在同一时间,刘仁轨下令,挥动令旗。

    唐军战船齐出,排出作战阵型,与倭人的战船,终于碰撞到一起。

    “阿弥,刚才……”

    “嘘~”

    苏大为伸手示意苏庆节:“先观战,有什么话,一会再说。”

    苏庆节点点头,又忍不住向天空看了一眼。

    天上,那只雄鹰飞翔在倭人战船上空,盘旋鸣叫。

    如果从它的视角,一定会觉得奇怪。

    海面上两边战船数量差那么多,却绞在了一起。

    战鼓、号角、传令旗语,不断发出。

    唐军的大小船只在与倭人交接片刻之后,便呈不支之势,顺着风势向白江口溃退。

    这一幕,令安文生等人,顿时大为震惊。

    一颗心高高悬起。

    只有苏大为镇定如故。

    按刀立于船头,身形如雕像般,在海风中定住。

    有他的身影在船头,船上唐军将士的心,才稍稍安定。

    天空,铅云密布。

    阳光也似畏惧了这场旷世海战,悄悄躲进了云层后。

    海面上,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咸腥的海风里,不知何时,又飘起浓郁的血腥味。

    围绕着两军战船,无数游鱼沸腾。

    嗅到血腥味的鲨鱼,在海水中亢奋的游戈。

    倭人战船主舰。

    高市倭王眯起眼睛,盯着两军交接之处,有些不确定的道:“看样子,是我们占了上风?”

    “吾王,是的,唐人的船不如我们多,也不如我们精锐,一但被我们的船包围,便会被撕成碎片,他们只能后退。”

    “那些只是他们的小船吧。”

    高市如少女般娇美的脸庞上,不见一丝情绪波动,缓缓道:“你看他们在出海港那里,并列着七艘大船,和小山一样,我们的船,在大船面前,不占优势。”

    “唐人的大船确实庞大,但是数量太少了。”

    中大兄信心满满的道:“只要我们的战船围上去,会像狼群一样,将唐人的大船撕咬下来。”

    “真的能这么顺利吗?”

    “吾王,你看他们的大船,到现在还不完全驶出来,到时被我们的船逼上去,只能缩在港口一块,完全腾挪不开。

    到时只要我们的船从四面放火箭,或者放火船撞上去。”

    中大兄吸了口气,眼中露出强烈的野望:“唐军必败!”

    这四个字里,透露出太多的情绪。

    浓烈如酒。

    若用唐人的话来形容,那是一种意气。

    一种不甘,一种要证明自己的意气。

    高市清楚,自从齐明老太太在出征前病逝,许多人都质疑中大兄,甚至一度要将中大兄囚禁。

    而且齐明的死,也疑云重重。

    中大兄事后怀疑,齐明是被人暗中做了手脚。

    可能是死于暗杀。

    但终究没有证据。

    现在,虽然倭国的力量集中起来,集中在自己的麾下,向大唐发动一场战争。

    表面上,是倭国集体的意志。

    但这何尝不是受尽屈辱的中大兄,想要借此翻身,扬眉吐气。

    向那些背后打压他的人,露出獠牙。

    证明他的战略是对的。

    若真的能顺利打败唐军,凭借这场胜利,中大兄回去,一定可以扫平朝堂上的异见者。

    倭国内,又将有一番新的血光啊。

    不过高市很快将这些杂念收起。

    不管如何,他现在是与中大兄站在一起。

    眼下,什么都不要想。

    只有战胜唐军才有出路。

    否则,只怕连自己这个倭王,都有覆没之险。

    高市美艳的脸庞上,那双狭长而明亮的眼睛里,露出决绝之意。

    手中折扇前指,向着大海,向着远方的海战,以鹤音鸣叫道:“我军必胜!”

第五十六章 教科书式的海战(下)

    咚咚咚!

    震耳欲聋的战鼓声,在巨浪间穿梭。

    倭人的战船小,但是轻便灵活。

    在海波上跌宕飞纵,如同飞鱼般游戈。

    倭人的战兵立于船头。

    他们的穿着十分古怪。

    不像唐军一样穿着甲胄,而像是打渔的黑色水靠,反射着乌光。

    在脸上,他们都以各色油彩画着图案。

    既蛮荒,又透着野性。

    似乎是某种原始民族的图腾。

    立于船头的倭兵,脚下就像是生了根似的,定在船头,随着船时不时的被巨浪抛起,又落下。

    但他们的身体始终如标枪般钉在船头,不为风浪所动。

    在这些倭人手里,还拿着巨大的由竹和柘木制成的大弓。

    如果有懂箭术的后世人,能从中依稀见到一丝和弓的影子。

    但又不完全相似。

    船头上的箭手,随着波浪跌宕,在被浪峰推到最高处,略微停滞的一刹那,将手中的箭射出。

    箭头浸过油,燃着火。

    一道道箭光划过阴冷的天空,穿透海风,劈开波浪,落在唐军的船上。

    万箭齐发,如火雨流星。

    唐军明显是不适合倭人这种打法,兼战船数量太少,被倭人逼得不断向白江口退去。

    在唐军水师阵后,停着大唐的楼船。

    如果楼船冲出去,或许能带给倭人水师不小的杀伤。

    但最后的结果,难免还是会被倭人的狼群战术给撕咬粉碎。

    绝对的数量,和良好的组织配合,所发挥出的力量,是极为强大的。

    唐军主舰上,满船的将士大多是苏大为熊津都督府带上船的贴身亲兵。

    此时看到唐军战船不断后退,而倭人的船在步步紧逼,一时焦急起来。

    有些人破口大骂倭军。

    还有的主动请愿,希望能派楼船出战。

    但所有的请战要求,全都被苏大为给压下去了。

    “你们在座的有谁比刘仁轨更懂得水师?更懂海上作战?”

    苏大为双眸扫过全场,沉声道:“没有的就闭嘴,等着看刘将军如何用兵,若有需要,他自会传信给我们寻求支援。”

    但凡知兵的人,都明白一个道理。

    两边博弈,并不是一口气将牌全打出去的人会胜利。

    前期的较量,以试探居多。

    真正的决战,要在看出对方的虚实破绽以后,才会用尽全力,狮子搏兔。

    还没看清楚情况,就急着把底牌压上,那是死路一条。

    刘仁轨,显然是知兵的。

    而苏大为,也有足够的战略定力。

    去等待一个结果。

    “不对啊。”

    苏庆节在一旁道:“阿弥你看刘仁轨船上的旗语,是让我们楼船退回港口里,这……”

    苏大为定睛细看,果然看到在刘仁愿船上,桅杆望台上,有令旗兵拚命的挥动着旗子,传达着信息。

    阿史那道真在一旁不满的道:“咱们这么大的船,还没和倭人交战,这都要退回港里?

    阿弥,这个刘仁轨可靠吗?他不会是昏头了吧?”

    身边众将,七嘴八舌的提着建议看法。

    苏大为摇摇头,摒弃身边的杂音,目光落在两军交战之处。

    倭人攻势凌厉。

    接近两千艘倭船,箭雨不断抛洒向唐军的战船。

    一个个射得好像刺猬一样。

    “刘仁轨又打旗语了,令我们速退。”

    安文生看了一眼局势:“我们退还是不退?”

    苏大为摆摆手,他的目光,凝视着眼前流星般的箭雨,感受到敌人越来越近,空气隐隐都有灼热的硫磺气味。

    再不退,只怕楼船都会进入倭人的射程。

    天空,传来雄鹰清越的鸣叫声。

    苏大为终于下定决心:“按刘仁轨的命令去做。”

    船要出海容易,张起风帆即可。

    要躲进港里,在没有海风帮助的前提下,只能靠人力划浆。

    楼船上,超过百名唐军水师兵卒从楼船吃水线附近的洞口划动船浆,奋力击水。

    一艘艘唐军楼船,向着白江口的海港缩回去。

    倭人的战鼓一变。

    了望台上的倭兵拚命挥舞着两面白旗。

    站在高市身边的中大兄,之前一直神色不变的他,愣了一下,脸上露出狂喜之色。

    向身边的高市倭王亢奋的道:“唐军的大船退了!他们退了!”

    这个退却,是明显不敌的信号。

    那种大船如果驰骋大海上,对倭人的小船还有一定心理威慑作用。

    可一但缩回海港,倭人便再无顾忌。

    海港能供船行驶的空间是有限的。

    而且一般海港的地形都适合避风,也就意味着唐人的大战入了海后,机动能力将大为降低。

    反观倭人的海船,因为船小,只用不多的人力,便可在水面上行驶如飞。

    唐人水师的大将,居然连这点都看不透,简直是天要使其灭亡。

    高市倭王同样意识到了这一点。

    折扇直指前方,用略微颤抖,但却无比坚定的语气道:“冲上去,追上唐人的船,不让他们脱离接触。”

    咚!咚!!咚!!!

    旗语挥动。

    进攻的战鼓,号角同时响彻海天之间。

    倭船上的兵卒,一下子跟打了鸡血一样,兴奋的嗷嗷大叫着,奋力击着战鼓,划着水,令战船加快速度,随着唐军后撤的船,追了上去。

    胜利的曙光,在这一刻,似乎垂青于倭人。

    倭王坐舰上,高市双手合什,喃喃道:“天照大神打开了洞门。”

    “杀杀杀!”

    四海翻腾云水怒。

    五洲震荡风雷急。

    光阴迫。

    天地转。

    多少事,从来急。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唐军楼船上,苏大为手按刀柄,轻吟了几句后世伟人的诗。

    身边的安文生和阿史那道真、苏庆节等将领,眼见着楼船退入海港,跟着是大小唐军战船,狼狈的从港口涌入。

    最后,是紧追不上的倭人战船。

    白江口是天然良港没错。

    可是却从未有过一瞬间涌入这么多战船的情况。

    一时间,大海好像变成了内河。

    船与船挤挨着,风浪也比之前小了不少。

    倭人嗷嗷怒吼着,手中的火箭越射越急。

    唐军落在后面的船,有不少都被火箭点燃,在波浪中,燃成大火球,缓缓沉入海水里。

    “阿弥,不能再等了,我们应该立即接过刘仁轨的指挥权!”

    “快传令周留城里黑齿常之部,让他从陆上策应,若是万一……我们的人可以从船上撤下去,保留元气。”

    唰!

    苏大为猛地抽出横刀,一刀劈在船舷上。

    木屑迸飞。

    “有敢轻言弃船登陆者,休怪我不讲情面。”

    苏大为的眼神森然,转头四顾,从众人脸上一一扫过:“这是我大唐水师与倭人的第一次战争。在陆地上,我们唐军的铁骑所过之处,皆为天可汗的疆土。

    在海里也一样。

    我们不光有当世最强铁骑,也有当世最强的水师。”

    苏大为缓缓收刀入鞘:“给刘仁轨一点信心,他若不行,还有本都督在,都不许慌。”

    “诺!”

    “是我们失态了。”

    “不过眼前的局面实在……”

    就在安文生和苏庆节等人无比担心时,耳听前方战鼓节奏一变。

    隆隆声里,隐隐透着一股不甘,一股倔强,一股杀伐之气。

    众将大吃一惊。

    转头看去,看到毕生难忘的一幕。

第五十七章 接舷战(上)

    刘仁轨反击了!

    唐军的战船第一次停住了退却。

    齐齐的并成一线,如同水上的城墙。

    此时此刻,若从高空俯瞰,能更容易看出水战全局的情况。

    白江口的海港如同一个天然的怀抱,两边延伸出来的岸基,就像是双臂将港口的海水拥抱着。

    唐军的七艘楼船,依着先后顺序,停在港口后方。

    背后便靠着周留城。

    而在港口正中的位置,是唐军从海上退下来的一百余艘大小战船。

    刘仁轨的座船也在其中。

    也即唐军以大小配套战船组成一道防线,将七艘楼船护在身后。

    在前方,白江口入港的位置,是整个港口最狭窄的出海口。

    并排只能容许两三艘大船通过。

    倭人的船正在从这个口子疯狂的涌入。

    各色小船一时塞满了半个港口。

    但是因为入口狭窄,倭人的船一时不能尽数涌入。

    就算全进来,受限于港口环境,也不可能全部展开阵型。

    苏大为哈的笑了一声,击掌道:“关门打狗,刘仁轨不愧是大唐水师名将。”

    阿史那道真、安文生和崔器,苏庆节等人,此时也醒悟过来。。

    用地形限制住敌人的数量,再集中兵力反攻,先打掉倭人水师的前锋,挫敌锐气。

    唐军的战鼓声,在这一刻,发出最强音。

    全体唐军的热血,都像是随着鼓声,一起震动,怒吼。

    直到这个时候,倭人才知道,唐军的反击,是什么样子。

    首先是抛石机。

    从唐军中型战船上,基本都配有一台至两台小型抛石机。

    将燃烧着的大火球,从中抛射出来。

    火球在空中划过一道明亮的尾焰痕迹,如慧星般,一头撞入倭人战船队中。

    若在平时,这种投石机虽然射程较远,但准头很差,威慑大于实战意义。

    能否打中敌人,全凭运气。

    可现在,因为水面地形所限,倭人的小船都堆叠到了一起。

    这么大的目标,简直闭着眼睛都能打中。

    一时间,倭人战船被火球不断击中,发出鬼哭狼嚎般的惨叫声。

    不时有战船起火沉没。

    除去抛石机,唐人的战船上还有火药箭。

    不逊于倭人的弩箭,以及弓箭雨招呼。

    一时间,乱箭如梭,在狭小的空间里,尽情收割倭人的性命。

    倭人战船上,有指挥的将领发出咬音古怪的吼声。

    了望台上旗语变动。

    堆挤在一起的倭船舍弃身边着火的同伴战友,像是没头苍蝇一样四面乱蹿。

    唐军的攻势虽凌厉,港口内虽然相对狭窄,但毕竟不可能将所有的倭人小船都截住。

    这个时候,唐军战鼓声一变。

    刘仁轨再次改变旗语。

    唐军的大小战船从中间分开,化作左右两翼,将中间的通路让了出来。

    早被唐军大火球和火箭烧得凄惨的倭战,一窝蜂般的涌入进来。

    他们面前的,是唐军最大的战船。

    楼船。

    唐人的两翼战船,从左右两边不断抛洒着火雨,延阻倭人后续船队通过的时间,收割着敌人性命。

    而楼船上的水兵,接到旗语,也开始紧张的传令。

    七艘楼船,除去苏大为那一艘主舰,剩下的六艘左右排开,主动前出。

    像是做主舰的两翼。

    实则是隐隐形成海上的城墙,将倭人的战船兜在里面。

    倭人从港口涌进来,先遭受刘仁轨率领的一百多艘中小战船的凌厉火攻,再涌进来时,已经落入唐军的口袋阵里。

    但这仍不足以说明,唐军得到了胜利。

    唐人所有的船加起来,只有一百多不到两百艘。

    而倭人的战船,有一千七百余艘。

    如果不能造成足够大的伤杀,大量击毁倭人的战船,只怕无法动摇倭人冒险的决心。

    “大家做好接战准备。”

    苏大为从安文生手里接过头盔,戴在头上。

    又整了整衣甲。

    身边的亲兵上来,帮他检查衣甲。

    安文生和苏庆节等都属于将领,身边自有亲兵帮着检查甲胄穿戴。

    做好了接敌的准备,苏大为向着桅杆上望台的士兵做了个手势。

    士兵旗语摇动。

    激昂的进攻号角声吹响。

    船舱打开,大量武装到牙齿的唐军士兵,从船腹内涌上舺板,准备参与战斗。

    这个时代的水师较量,不像是后世可以远距离投放杀伤。

    用投石机已经是很少有的黑科技了。

    一般中程距离是用火箭。

    最终决定胜负的,是接触战。

    倭人海盗的战法,惯用小船快舰,顺流飞快接近商人的大船,然后蚁附而上。

    上船杀人,夺船,一气呵成。

    但这次,他们遇到的是大唐水师。

    蜂涌而上的倭人船支,还未及靠近,便被唐军楼船上巨大的拍杆击中。

    轻则小船风帆折断。

    重则船舷击碎,大水漫灌。

    就算躲过了此起彼伏的拍村,也不意味着就能接近大唐的楼船。

    除了拍杆,还有顶杆。

    长长的竹竿从楼船上伸出来,顶住倭人的小船,使其无法挨上唐军战船,无法使用蚁附夺船的战术。

    这次接触战,才一开始,便进入到白热化的程度。

    倭人全都盯着苏大为那艘楼船上来,只因这艘主舰上打的旗号,赫然是大唐熊津都督苏。

    如此大一条鱼,令倭人们都疯狂了。

    涌入港口的数百倭船将小船灵活的优势发挥到极致。

    从唐军战船的缝隙逃出,飞快的扑向楼船。

    在被其它楼船截住后,一个个悍不畏死的与唐军张弓对射。

    有的小船被唐军拍杆击碎后,船上的人落入水中,还奋力划着水,划向大唐的楼船。

    可惜楼船太高,水线附近的木板又十分滑溜,一时难以攀附。

    有些倭人逼急了拔出腰上的小刀,疯狂的凿着唐人的船底。

    水面上,战争还在继续。

    浓烟滚滚。

    乱石穿空。

    箭雨和火球来回飞射。

    终于,有倭人的船突破了唐军楼船上的拍杆与撑杆,躲过了唐人的火箭和弩箭。

    好不容易将飞爪抛上战船。

    大量的倭人口里发出野兽般的嗷嗷怪叫,光着脚,沿着飞爪绳索,快速向唐船攀爬。

    等待他们的,是下一轮战争。

    如何在大唐府兵的刀枪下活下来。

    水师的战争,已经从近海,到港口,到火箭,最后到船与船之间的接舷战,争夺战。

    每分每秒,都有人命被收割。

    一艘艘战船起火,沉没。

    整个白江口,化为一片火海。

第五十八章 接舷战(中)

    “吾王,前方的船太密集,一时进不去港口。”

    倭人战舰上,中大兄向高市道:“我们需要更有效的进攻。”

    高市那张因为激动,而微现潮红的脸庞上,细长的双眼微微透出寒光,用力合紧折扇道:“海船这边有我,前方的战术,由你决定。”

    “谢吾王!”

    倭人船队中,隆隆的鼓声再变。

    以巨鲸骨打磨的号角被依次吹响。

    飘扬着中大兄家族徽章的战船上,雪白的船帆被风吹得鼓涨。

    以中大兄的战船为首,倭人密集的船队里,分出一支船队,沿着海岸线前行,寻找合适登陆的地点。

    从天空下看。

    会发现整个白江港聚满了唐军和倭人的大小战船,海风怒号,火势漫天。

    后续的倭人战船被港口的船堵住通道,一时无法进入。

    只能沿着两边的海岸线,寻找礁石略少,适合小船登陆的地方,准备从陆上投入兵力,绕到唐军后方。

    这是一个极其冒险的决定。

    然而一但成功,将会对唐军的阵型,造成极大的扰动。

    甚至有可能改变战场的局势。

    倭人最幸运的地方在于他们的船小,吃水浅。

    尽管不能入优良的白江港,但也有很大的机会,能绕过暗礁,寻到合适的登陆点。

    而且在他们的船上,不乏从百济来的向导。

    特别是中大兄的座船,还带上了鬼室福信,给这一战术,又增添了数分把握。

    白江港内,唐倭两方的战争已经到达白热化的阶段。

    有唐人的战船被烧着。

    更多的则是倭人的船。

    无数船着火沉没,彻底堵住了港口的进出通道。

    刘仁轨在自己的座舰上,手按横刀,眯着双眼极目眺望。

    透过硝烟弥漫的战场,他准确的捕捉到了战机。

    “港口暂时堵住,后续的倭人战船进不来,我们面前的敌人,只有大概五百余艘倭船。

    以我军的实力,足以将这部份全部歼灭。

    等这一部倭人被消灭,港口通道就清理得差不多了,后续的倭人战船会涌入进来。

    不过那时,我们已经可以腾出手来继续作战。

    港口地形限制,倭人的船不可能全部进来。

    所以,在这个环境里,我们将拥有对倭人绝对的优势。”

    他喃喃的自语着。

    转头对身边的副将道:“传我命令,全师反击,就地歼灭倭人。”

    “诺。”

    年轻的副将低头抱拳,抬起头来时,看到他的脸庞被黑色的烟灰熏得漆黑,只露出一双黑白分明的大眼睛,甚是灵活。

    空气里充满着硫磺和火油焚烧后的焦臭味道。

    副将舔了舔唇,犹豫了一下道:“将军,就算我们能消灭这些倭船,后续的倭人水师,数量还是众多,而且倭人不会傻到一直从口袋里钻进来吧?”

    “你能想到这些,算是有心了。”

    刘仁轨看了他一眼:“不过到时本将自然会改变战术,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双方作战,胜利者未必就是数量多者。

    能在局部形成绝对优势,就可以对敌人进行歼灭。

    伤敌十指,不如断其一指。”

    “受教了。”

    副将心中一凛,抱了抱拳,忙向各将领传达刘仁轨的军令。

    军旗挥动。

    但是因为战场上的能见度大为降低,被浓烟所限,各处作战的唐军战船,并不能如开始那样,准确的看到旗语传递的信号。

    所以战舰除了用旗语,还吹动了号角。

    那是用牛角,鲸骨制成的骨号。

    悠长而尖锐的号角声,响彻整个海港。

    唐军中的鼓势顿时一变。

    变得密集而铿锵。

    雨点般的鼓声,仿佛催促着唐军将士奋力杀敌。

    怒浪滔天,江海为之尽赤。

    火焰焚海。

    仿佛整个大海都被煮得沸腾。

    在这个瞬间,刘仁轨迎来了他军事生涯中最危险的时刻。

    两艘倭人战船,终于注意到了他的座船。

    意识到这艘可能是唐军前锋,控制整个战场节奏的“旗舰”,这两艘倭船在队友的掩护下,如离弦之箭,向着刘仁轨的座舰冲来。

    这是海战中最惊险的时刻。

    两艘倭船,如同倭人中刺客,于万军中,取上将首级。

    四周的唐船想要拦截,但时间已经慢了半拍。

    小船的灵活,在这一刻,被倭人发挥到淋漓尽致。

    滚滚黑烟腾起,烟云遮蔽了天空。

    整个战场陷入灼热。

    天空中那只盘旋飞翔的鹰似乎比人还急,不断振翅,发出高亢的鸣叫声。

    唐军楼船上,苏大为正抬头看那只鹰,突然听到一旁的安文生低呼:“刘仁轨有麻烦了。”

    旗舰,是整个水师战场的总指挥,等同于军团的大脑,后世的司令部。

    眼见着倭人的战船距离越来越近,但是刘仁轨两翼的战队阵型已乱,无法发起有效的阻截。

    刘仁轨的旗舰上,唐军似乎也慌了手脚。

    集中所有的箭雨和抛石机,对着冲上来的倭船拚命攻击。

    巨大的火球落在倭船身侧,掀起数米高的水柱。

    狂风呼啸。

    倭船的船帆吹得鼓涨。

    箭雨穿空,不断洒向倭人冲上来的战船。

    而倭人也似铁了心了,不躲不避,就这么一头撞上去。

    来自左面的战舰最先接近。

    它的船头已经被唐军射成了刺猬,但丝毫不能阻止它前冲的势能。

    唐军这边,近舷处的将领发出号令。

    数根由老竹制成的撑杆从船舷伸出,顶向倭方战船。

    但是倭人的船借着风势,来得太快了。

    竹竿顶上去,只坚持不到数秒,便听得巨大的爆响。

    撑杆从中折断。

    有几支被巨力倒撞回去,狠狠撞中唐军兵卒的胸口,撞得那几名唐军卫卒胸甲碎裂,口中喷血向后仰跌。

    “弩弓,射!”

    从唐船上,站起一排弩弓手,手里点着火的弩箭,居高临下,向着倭人的小船倾泻着怒火。

    一支支拍杆从船舷处被扬起,向着倭人的战船桅杆和船顶,劈头盖脸的砸下去。

    接舷这一侧的混战到达顶点。

    无数倭人口里咬着短刀,从燃烧的战船中冲出,借着勾爪绳索,悍不畏死的爬向刘仁轨的战船。

    甚至有些倭人跳起来,抱着唐军的拍杆,沿着拍杆向战船攀爬。

    唐军这边,不得不将烧得滚烫的炭火从船舷侧倒下去。

    滚滚的烟火中,发噼啪炸响。

    青黑浓烟升起起,夹杂着烫熟皮肉的尖叫哭嚎声。

    一被炭渣碰到,身上轻则起火,重则整个人都燃烧起来。

    但终究还是有不怕死的死士,冒着矢石与烈火,爬上了唐船。

    他们取下口里咬着的短刀,不顾嘴角被刀刃割得鲜血淋漓,双眼血红,口里发出近乎野兽般的号叫声,从船舷跳下,扑向最近的唐兵。

    “将军,倭人冲上来了,暂时退辟吧?”

    “混帐!”

    刘仁轨大怒,拔刀在手:“苏都督信任我,令我以白身主持这场决战,我义不惧死。

    我在,士气便在,我若退后,让其余将士如何看?

    传令击鼓,与本将奋力杀贼!”

    咚!咚!!咚!!!

    刘仁轨的战舰上,击鼓的唐兵卫士脱去衣甲,露出一身油亮的腱肉。

    卫士双手执槌,额头青筋暴起。

    脸颊上咬肌一条条绷紧。

    臂上肌肉如上满的弓弦,使出全身力气,击打战鼓。

    鼓声隆隆。

    如乌云绽裂。

    如怒海迸发。

    如雷霆震怒。

    咚咚咚!!

    这鼓声里,饱含了对倭人的怒火,对杀贼的决死之心,还有唐军自刘仁轨以下,悍不畏死,誓不后退的强烈战意。

    “杀贼!杀贼!”

    手持长矛铁枪的唐军卫士,并成一线,向船舷跳下来的倭兵一齐扎下。

    船舷两侧,弩弓,箭手,拚命放箭。

    由于放箭太多,箭手的拇指磨破,鲜血迸裂。

    整只手臂已经肿胀得失去知觉。

    但这些唐军仍然舍身忘死,将带着唐军怒火的箭雨,拚命洒向敌人。

    就在将船舷这一侧的倭人压制住,一点点的赶下大海时。

    突然,战船猛地一震。

    轰!

    敲战鼓的卫士站立不稳,翻倒在地。

    第二艘倭船撞上来了。

    趁着刘仁轨战船上唐军注意力被吸引,终于成功逼近,狠狠撞上了战船侧面。

    这一下撞击十分沉重。

    唐军纷纷战立不稳。

    有些在舷侧的甚至跌入大海。

    同时,在两船相撞处,唐军船的舷侧在吃水线附近开了一个巨大豁口。

    海水不断的向破口倒灌。

    “呜豁!”

    倭人战船上,发出野兽般亢奋的呼喊。

    赤黑二色的彩旗升起。

    尖利的巨鲸号角吹响,代表“敌方旗舰已被讨取”。

第五十九章 接舷战(下)

    “刘仁轨那里遇到麻烦了。”

    安文生向苏大为道:“阿弥,我觉得我们不能坐视不理,应该出手了。”

    “再等等。”

    苏大为按刀的手,松了又紧。

    “还要等什么?”

    苏庆节大步走到面前,指向远处,明显已呈倾斜的刘仁轨的战船。

    “你不会真想眼睁睁看着刘仁轨战死吧?”

    “再等等。”

    苏大为的手指松了松。

    不知不觉,掌心已经沁出了汗水。

    湿漉漉的,被缠绕在刀柄上的缠绳和鱼皮给吸收。

    阿史那道真焦急道:“阿弥,我们究竟要等到什么时候?看着小船和倭人厮杀,我们这边大船全都按兵不动,这怎么行。”

    他是真不懂苏大为的想法。

    好像先前很信任刘仁轨的样子,放手给刘仁轨指挥权。

    但在刘仁轨那边旗舰出现险情后,却又按兵不动。

    这就有些说不过去了。

    毕竟,刘仁轨虽是水师名将,但他也会失误,也会遇险,也可能战死。

    如果刘仁轨的战船真的沉入水里。

    后面该怎么做?

    唐军的水师会不会因为失去组织,而被倭人给分割蚕食?

    做为此战最大的负责人,熊津都督苏大为,是要负上责任的。

    “这不是一场简单的海战,阿弥你说过,这是我们与倭人的第一战,也是决战。

    我们大唐从来没输过,也不能输在我们手里。”

    苏庆节身上战意沸腾,双眼微微赤红。

    时不时有电弧从身上闪过。

    显然,他心中杀意已经盈盛到极点,快要按捺不住了。

    “我说了,再等等。”

    苏大为深吸了口气道:“战机未到。”

    战机?

    需要什么样的战机?

    安文生等诸将一齐看向他,心里焦急。

    但也清楚,苏大为绝不是无地放矢之人。

    他这么说,想必有他的道理。

    只能,再忍耐了。

    转头看向刘仁轨方向。

    随着战舰倾斜,似乎随时会沉入海里。

    而且更严重的是,刘仁轨的座船着火了。

    一边海水,一边大火。

    战船上还涌入了许多倭人,正在与唐军做殊死搏杀。

    这种情况,怎能不让人心中捏一把汗。

    “板载!”

    刘仁轨身边,一名倭人突然蹿出,口中高呼着,双手执刀,高高跃起。

    只是没等他落地,一根马槊闪电刺出。

    将倭人心口刺穿。

    马槊一刺即收。

    槊柄握在刘仁轨的手里,随着手腕一翻,锋利槊头上沾的血珠溅开。

    刘仁轨身随槊走,足下倒踩七星,手中长槊轮了半圆,猛地向身后刺出。

    精准的又将另一倭兵的脖颈扎穿。

    槊身一震,嗡地一声,旋转着从伤口卷出。

    带起大量皮肉和鲜血。

    但是他顾不上休息,马槊一荡,与另一方向劈来的倭刀碰在一起。

    铛!

    声音刚响,刘仁轨手腕一抖,马槊轻轻一抖,将对方长刀荡开,顺势前出。

    噗!

    槊尖扎透对方的衣甲,从背心透出。

    一寸长,一寸强。

    只要不被敌人逼到近身,马槊对刀,天然有着距离优势。

    一连解决数名敌人。

    刘仁轨将马槊执于身侧,槊杆重重往舺板上一顿,发出咚的一声响。

    他转头四顾,将四周的情况收在眼中。

    舺板上,爬上船的倭人已经解决得差不多了。

    但战船的情况不容乐观。

    有三分之一的船身已经燃起了大火。

    而另一边的破口,还在源源不断的倒灌着海水。

    船体已经倾斜,逼着船上的人不得不歪着身子以保持重心。

    看起来战舰沉入海底,也只是时间问题。

    “发旗号,传讯,让最近的唐军战船来接应,换船后,升我的军旗。”

    刘仁轨向最近的将士呼道。

    那名唐兵抹了把自己脸上的血珠子,也不知是他自己还是倭人的。

    挣扎着爬起来,一手提刀,踉跄着向船尾跑去。

    不多时,船尾击鼓的唐军卫士也爬了起来。

    方才的碰撞,他的额角撞在硬木上,头破血流。

    血水一直流淌了半个身子。

    连赤膊的上身都染红了半边。

    但是得到命令后,他顾不得自己的伤势,努力爬起来,深吸了口气,舞动鼓槌奋力击鼓。

    重新扬起的战鼓声,令船上的唐军士卒们仿佛找到了底气,心下略安。

    刘仁轨喝令最近的唐军在他身边聚起作战阵型,沿着船头向前巡视。

    哪里有聚起的敌人,便飞奔上去,合力将倭人赶下海。

    又经过小半时辰的拚杀,终于,将最后一个顺着破口爬上战船的倭人击杀当场。

    而这个时候,整个船已经倾斜了快四十五度。

    滚滚的浓烟和烈烟顺着木制的舺板腾空而起。

    热浪一阵接一阵,像是要将人给烤熟了。

    浓烟呛得人无法呼吸。

    有些唐军甚至因为吸入大量的烟雾,悄无知觉的倒下。

    “准备些湿巾,捂住口鼻。”

    刘仁轨头盔早就不知扔到哪一边,满头白发在烈焰和烟火中犹为醒目。

    他的脸上满是血水和汗水,激战了半日,犹自精神抖擞不见一丝疲态。

    “我们接应的船来了没有!”

    轰!

    脚下的舺板猛地一震。

    数名唐军反应不急,惨叫着随着倾斜的舺板跌落汹涌的海水。

    刘仁轨脚下脚下猛地一滑,原来是船舺被血水浸染,滑腻腻的无法站立。

    惊怒中,他用力将马槊插入船板,这才勉强稳住身形。

    只差半步,他便要和身边的唐军兵卒一样,跌入赤红的海水。

    一身甲胄落入水中,只会变得更加湿重,必死无疑。

    吱嘎~

    头顶上方,突然出现古怪的断裂声。

    刘仁轨抬头看去,耳边隐隐听到击鼓的卫士发出吼声:“将军小心!”

    战船的桅杆被大火烧得焦黑,在大火中折断。

    沉重的桅杆连着燃烧的船帆,压向刘仁轨。

    轰轰~

    整个战场,整个白江港,似乎停滞了一瞬。

    无数人看到,唐军的旗舰,属于刘仁轨的战船向海中一沉。

    四周形成漩涡。

    海水汹涌,带起层层暗流。

    那艘船,一点一点的向下沉没。

    火焰在升腾。

    最终,露出水面的部份燃烧殆尽。

    沉默了片刻后,从倭人的战船中,一齐爆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声。

    唐人前锋指挥的旗舰被击沉了。

    胜利,就在眼前!

    与之相反,唐军这边的士气,一下子跌落到底。

    战鼓声不再激昂,反击也变得虚弱许多。

    在古代战争上,军中大将对全军的士气,有着不可思议的鼓舞作用。

    一将无能,累死三将。

    将军勇猛,麾下亦能以一当百。

    “阿弥,你……”

    安文生和苏庆节、阿史那道真等人都无法接受这个结局,一时焦躁起来。

    但苏大为,却是挥了挥手,向天上看了看。

    也不知是看天上飞舞的那只鹰,还是看看烟雾或天色。

    “不用担心,刘仁轨没事。”

    “你怎么知道?”

    阿史那道真刚问出这句话,就见所有人齐声欢呼。

    顺着那个方向看去,只见在滚滚的黑烟后,在激荡不休的海波中,一艘唐军战船从方才战船沉没的方向驶出。

    船上桅杆,属于刘仁轨的刘字战旗,被一点一点的升起。

    刘仁轨,最终在沉船之前,成功脱困,转移到了接应的战船上。

    见到这一幕,唐军欢声擂动。

    士气复振。

    苏大为心里也稍稍松了口气。

    他转身对身边的将领和传令兵卒道:“击鼓,传旗语,命楼船准备进击。”

    “呃?”

    众将没料到他会有这一出。

    之前刘仁轨遇险,他没急。

    现在刘仁轨脱困,他却摆出一副要命楼船出战的架势。

    苏大为仿佛看出所有人的想法。

    “刘仁轨所部一百七十余艘大小战船,与数倍之敌能打到现在这个样子,已经难能可贵。

    一鼓作气,再而衰。

    下面,该我们楼船出击了。

    给刘仁轨分摊一点压力。”

    安文生等人立时恍然。

    战船上各部都有自己的职司,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传令兵打出旗号。

    战鼓和号角声为之一变。

    护在苏大为楼船左右的六艘楼船,随着船浆划动,徐徐前出。

    楼船上,各战兵在做最后的作战准备。

    方才虽然也有倭人的战船靠上来,但因为楼船太过高大,那些接舷战的倭船,都被拍杆击碎,或者被燃烧沉没。

    居高临下,便有地利优势。

    倭人小船想要仰攻,委实太过吃力。

    唯一的机会,或许只有火攻。

    但如果不能压制住唐军楼船上的火箭和攻势,便难以真正靠近唐军楼船。

    而且楼船在吃水线附近都以湿泥涂抹过,有一定的防火效果。

    轻易无法烧着。

    倭军只能凭着巨大的数量优势,以悍不畏死的自杀式攻击,用燃烧的火船,接连不断的冲击唐军楼船,才有成功的可能。

    不过之前的战斗,大部份压力都被刘仁轨的战船群给承担了。

    楼船几乎没受到太大的威胁。

    直到现在,苏大为终于做出决定。

    楼船不在后方等待,而是主动出击。

    阻止敌方的锐气,尽量杀伤倭人,这一目标,刘仁轨已经出色的完成了。

    而要彻底将港内的倭人消灭,则必须靠楼船与之配合。

    苏大为的战船上,令旗挥动。

    从刘仁轨的座船上,同时打出旗语相应。

    双方的战鼓,也通过变幻着节奏,互通消息。

第六十章 过迷糊了

    “击鼓,聚将!”

    “升旗,出击!”

    随着一声声令下,唐军楼船排开波浪,不断向前。

    开始速度不快,但随着楼船前进,巨大的水浪被劈开。

    整个战场的目光,都被唐军楼船给吸引。

    没人可以忽视唐军的楼船。

    这是这个时代最强大最先进的海上战舰,是大唐版的航母作战群。

    当楼船开动,巨浪滔天,海风怒吼。

    风帆升起,很快被风吹得鼓胀。

    雪白的浪花在船头激荡。

    雄鹰在头顶飞翔。

    战场上所有的倭人都看得呆了。

    凌厉的海风吹在脸上,带来的是刺骨的杀气。

    耳边听到的是唐军楼船上惊天动地的战鼓声。

    唐军楼船没开动时,也就是一群浮在海面上的城堡,并不觉得如何可怕。

    可它一旦动起来。

    空气为之震荡。

    硝烟弥漫中,巨大的黑影破开硝烟,劈开巨浪,如同洪荒中的巨兽,碾压而来。

    一切挡在唐军楼船前方的倭船被撞碎,沉没。

    没有任何敌人,可以阻挡唐军楼船前进的脚步。

    唐军最先进的海船,是这个时代最大的黑科技。

    倭国的士兵大多都是渔民出身,或者兼职海盗。

    这辈子都没见过这样的画面。

    有些年老的倭人仰头看着不断逼近的庞然大物,一脸目瞪口呆,在嘴里喃喃道:“巨物……巨物……”

    轰轰~

    排山倒海般的巨浪扑来。

    倭人小船顿时倾覆。

    待楼船驶过。

    海面上,只剩下倭船残骸碎木。

    刘仁轨看了一眼苏大为楼船的方向,抹了把脸上的汗水,喘了口气向着身边的唐军士卒道:“传我军令……”

    令旗招展。

    唐军的大小战船隐隐散布于楼船四周,如同星链。

    如果说之前的战术,是刘仁轨指挥的大小战船冲在最前,阻挡倭人的进攻。

    现在,唐军整个策略便是反过来的。

    以七艘楼船为前锋,吸引所有倭人的火力,充当城堡和城墙。

    唐军中小型战船,则藏在两翼和楼船缝隙,伺机而动。

    以楼船为中心,中小战船如楼船延伸出的手臂,高效收割着战果。

    这一幕,将苏大为楼船上阿史那道真等人看得呆住了。

    不由失声向苏大为问:“阿弥,刘仁轨怎么配合得这么好,你们……”

    “事先没有具体商量过。”

    苏大为平静道:“不过刘仁轨是太宗朝就出名了,他出身虽寒微,但一向用功好学,又久在莱州,是唐军中少有熟悉水战的智者。

    论对我军水师的了解,几乎没几个在他之上,能做出合适的配合,乃是自然之事。”

    “我说的可不是刘仁轨,而是你。”

    阿史那道真琢磨着道:“我知道你用骑兵作战有一手,但是这海战,你怎么也不陌生?好像一切都成竹在胸了。”

    “哦,我装的。”

    一句话,把阿史那道真呛得连连咳嗽起来。

    你个恶贼,少说几句恶心人的话会死吗?

    “不开玩笑了。”

    苏大为拍拍他的肩膀,当着安文生和苏庆节等人的面,指点向前方倭船:“其实作战的事,一本《孙子兵法》都写尽了。

    再不行你们去看看卫公兵法……”

    这话说到一半,立马收住。

    这时代的兵法,可不是想看就能看的。

    那可是帝王之学,屠龙之术。

    就算是世家大族,若无家传渊源,没有名师指点,对于带兵打仗仍旧是一抹黑。

    不说别的,光是一个兵制,层级,就会脑子成浆糊。

    如何行之有效的组织队伍,如何做好兵力配置,后勤补给。

    如何行军,走多远需要休息,如何安营扎寨,样样都是学问。

    一个地方没做好,可能会导致连锁反应。

    所以在唐时,兵法,就是最大的社会科学,组织学。

    苏大为能学会,一是因为他有后世的眼光头脑。

    再则,又有苏定方这个兵法老师,将毕生所学,倾囊相授。

    你要换别人,也没这个条件。

    卫公兵法?

    上哪去找卫公兵法?

    连阿史那道真这个归化的蕃将军二代,平时想了解兵法,还是抱着一本三国志在苦读,就可想而知了。

    苏大为念头一转道:“两军交战,我记得兵书里有一句提纲携领,叫做: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在战前,注意收集敌我双方的优劣,一切信息,越详细越好。

    依据情报制定战略,便会无往而不利。

    像这海战,虽然与在陆上骑战不同,但也只是战场环境不同,本质上,都是要摸清敌人的强弱,寻找敌人的破绽。

    你们看刘仁轨用兵,先是故意示敌以弱,将倭人的船引入港口,利用港口限制倭人后续船队的行动。

    在局部上,使敌我达到力量平衡。

    这是最高明的战略。

    随后,刘仁轨令水师中小战舰主动出击,与倭人短兵相接。

    挫动倭人锐气。

    在双方都消耗差不多后,我接过了作战的指挥。

    其实剩下的战术很简单,我军有楼船之利。

    仗着坚船利炮,在白江口内,对倭人的船便是碾压。

    倭人的战船数量已经大为降低。

    我们楼船现在出击,受到的威胁不大。

    又有刘仁轨指挥的中小战船在两翼协助,对港内剩余的倭船,可以形成绝对的优势,摧枯拉朽。”

    “坚船我知道,利炮是什么?”

    “呃,就是投石机,不要在意这些细节。”

    苏大为老脸一红,好险没说出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

    说话间,唐军楼船已经进逼到倭船战线前。

    楼船上的投石机,开始投掷巨石。

    比起之前唐军中小战船,楼船上的投石机不仅大,而且数量更多。

    七艘楼船在海面上一字排开。

    一瞬间,投出数十枚巨大的火球,向着倭人残余的战船落去。

    轰!

    轰!!

    倭人先前冲入白江港的战船有五六百艘,后续千余艘战船被堵在港外,一时不得进入。

    经过方才数个时辰的厮杀,白江之内的倭战已经折损近两百艘。

    战场已经空出很多。

    后续的倭人水师,迫不及待的一涌而入。

    然后,他们看到的是从天而降的无数巨石火球,如流星一样砸在港口位置。

    刚挤进来的倭人战船,因为太密集,有十余艘被火球轰中,立刻起火燃烧。

    港口的倭船一片大乱,再次延缓了倭人船队的涌入。

    安文生目光精芒闪动:“阿弥,你是故意下令向港口投石的吧?”

    “当然。”

    苏大为手按刀柄,意气风发道:“就如守城,用投石机和城弩阻断敌人后续援军,打断敌人的进攻节奏,趁敌人后续部队被阻,从容吃掉他们前部。

    形成局部绝对优势。”

    “倭人船虽多,但在白江这里,暂时打成了添油战术。”

    吉祥狮子苏庆节重重一拳击在船舷上,嘴角上翘:“海战,果然有趣。”

    “若是骑战,有千万条路可以绕到敌后,穿插包围,但是在海里,借着白江港和大陆的岸基,敌人的海船便进不来。

    除非他们弃舟登陆,不过那样一来,倭人的战船数量优势便不复存在。”

    说到这里,众将一齐大笑。

    在这一刻,唐军上下,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仿佛看到倭人在唐军的战术下,只能不断被放血,衰弱。

    最终倒下。

    咚咚咚咚~~

    激昂的战鼓隆隆炸响。

    海水沸腾。

    天空与海水,俱被燃烧的战船染成了赤色。

    唐军楼船一字排开,向前齐头并进,不断压缩倭船的空间。

    倭人也急红眼了。

    有数十只小船舍弃了大队,向着楼船拚命冲上来。

    行到一半,已经被唐军调整方向的投石机,打沉了数艘。

    再近一些,刘仁轨早已传令战舰主动拦截,将大半敌船拦住。

    但是倭人存着拚命之心,船又小又灵活。

    如同游鱼一样。

    终究有十几艘冲到了楼船面前。

    但是直到面前,这些倭船才发现,唐军楼船之高,仿佛巨大的城墙,根本找不到方法去接舷登船。

    一筹莫展之际,被楼船上的唐军居高临下射箭又杀了大半。

    最后剩下百余倭人,还想仗着身手,凭勾爪登上苏大为的楼船。

    结果从楼船上扔下无数燃烧的瓷瓶。

    这东西易碎。

    一落到倭人的身上船上,立刻炸碎,烈火猛地爆开。

    大唐版的燃烧瓶。

    昔年苏大为攻西突厥,在翻跃金山时,在山道上也曾遇到西突厥人用黑火油放在瓶里燃烧投掷。

    古人的智商,并不比后人差多少。

    只是受限于科技树。

    这一轮燃烧瓶,基本将侵入的倭人消灭干净。

    燃烧的倭人小船被撑杆推远。

    又有唐军小船上来,用勾爪将将烧着的倭人小船拖开,清理出航道,让楼船通行。

    燃烧瓶的出现,对倭人的士气再一次造成重大打击。

    倭人颓势尽显。

    在白江口外,高市猛地站起,失声道:“唐人用的是何物?为何会有一团太阳出现?难道天照大神抛弃他的臣民了吗?”

    他离得远,只隐隐看到唐军楼船上扔出无数细小黑点,一落到倭船上,立刻爆成一团火焰。

    犹如燃烧的太阳。

    可惜现在中大兄并不在他身边,身边的倭人将领谁也没见过这种武器,一时哑口无言。

    高市焦急的回头看:“藤原,藤原人呢?我们的船进不去,有什么办法?我们日出之国,绝不能输!不能输!”

    高市妖艳白皙的脸庞上,涌上不正常的红晕,看上去犹如病态。

第六十一章 玉碎

    战争到了这个时候,倭人的战略已经陷入极被动的境地。

    如果和唐人在陆地上作战。

    说实话,倭人此时还真没太大的信心。

    毕竟百济也不是软柿子。

    但唐人居然在极短的时间里就将百济上下犁过一遍。

    连复国的扶余丰和周留城,都未能幸免。

    据最新的情报,周留城已经换上了唐人的旗帜。

    这种情况下,登陆与唐军做战,那是傻子才干的事。

    在百济唯一的战略支撑点,和前进基地失去了,登陆,是不可能登陆的。

    倭人唯一的机会,只能是在海上战胜唐军。

    但白江口的地形,一次排了近千艘战船,后续的倭船也没法挤进去。

    就算真挤进去了,也没有空间,腾转不开。

    入港口,又被唐人的抛石机投了大火球。

    而且唐人那小山一样的楼船还在不断前进,将一艘艘倭船碾压击沉。

    倭人的战船在唐军这种大楼船下,几乎毫无还手之力。

    不,本来也也许还能凭着悍勇,来个接舷抢船战术。

    但自从唐军楼船里抛出那种会炸出火焰的东西,战争的天秤便向唐军倾斜了。

    倭人此时毫无办法。

    燃烧瓶这种玩意,令唐军拥有更大的优势。

    倭人的木船为了防水,都用漆油刷过,那真的是不耐烧的。

    本来还想着拚一把玉碎。

    用烧着的战船,来个决死自杀式冲击,想将唐军的楼船点着,但是唐军楼船居高临下,拍杆和撑杆齐下,燃烧的小船基本没有接近的机会。

    偶有接近,也会被唐军跟随楼船的中小战舰给阻截或引开。

    高市倭王的心,一点一点往下沉下去。

    他感觉事情不妙。

    唐军数量虽少,但并不像中大兄说的那样好对付。

    倭国这次六万大军,照理说兵力是唐军的数倍甚至十倍。

    战船一千七百余艘,在数量上也完全碾压唐军一百多艘战船。

    可再多的战船,受战场条件所限,投送不过去。

    而且只隔着一道港口,看着干着急。

    这令倭军上下都焦躁到了急到。

    “板载!为了吾王,不惜一切代价,一定要讨取唐人大船!”

    倭人战船中,身为指挥官的毛利五郎挥动着倭刀,脸上神情狰狞而扭曲,发出唾沫四溅的吼声。

    做为倭国九州系的贵族。

    他手底下有大片的田地。

    也养着许多大小私兵武士。

    虽然属于贵族,但倭国地狭民贫,压力还是十分大的。

    最困难的时候,甚至他这个地方武将,半年才吃到点野猪肉。

    都过上这种日子了,听说征服百济,打赢了大唐,将会受到倭王的重赏,甚至有可能被分封百济的土地。

    而且据百济来的商人说,中国富有,各种山珍海味,物宝天华,吃之不尽,用之不竭。

    这令毛利五郎心中像有一把野火在熊熊燃烧着。

    开始都说得好好的,作战开始的时候也算顺利。

    但现在是怎么回事?

    我在哪?

    我在做什么?

    毛利五郎下意识吼叫着,挥刀指着前方巨大的唐船,喊出进攻的口号。

    脚下的小船,人力划浆拐了个弯,总于占到了上风口。

    借着风势,小船风帆鼓起。

    如跌宕在海面上的飞鱼,拍打着波浪,高高弹起,滑射向前方。

    那里,有唐人的战船。

    绝不能输。

    若是输了,不光抢不到百济的土地,只怕小命都会保不住。

    这是毛利五郎最后一个念头。

    一支利箭穿过他的脖颈,将他颈动脉撕开。

    大量的颈血喷溅。

    他甚至听到嘶嘶的声音。

    那是气管被箭给划开了。

    倒下的最后一瞬,他心里想的,若是……若是不贪心就好了。

    轰!

    一枚燃烧的火球从天而降,将毛利五郎,连同他的战船,砸出一个大洞。

    燃烧的火和倒灌的海水,将小船带着,沿向水底。

    “大局已定了。”

    苏大为目光纵览全局,看了看天色道:“倭人冲进白江口的战船,已经折损大半。

    后面哪怕我们不再主动进攻,只要占着白江,再有陆面上黑齿常之他们的人配合,倭人就无法撼动我们。

    不知这次倭人是谁为主将。

    如果聪明的话,就该考虑撤退问题了。”

    先为不可败,而后求胜。

    这是苏大为一以贯之的作战思路。

    在此次海战前,他也曾做了诸多准备,自信能守住白江口,这才主动求战。

    当然,现在唐与倭人的白江之战,因为苏大为的介入,也已变得面目全非。

    历史上,白江口之战刘仁轨为主将。

    统领一百七十余艘唐军战船,掌一万余水师。

    面对数万倭兵,上千艘倭船,刘仁轨凭借唐船的精良,战略得当,最终击败了倭军。

    现在有了苏大为加持,只会取得更大的胜利。

    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

    整个大海上,到处是唐军的喊杀声,战鼓声。

    海水尽赤。

    倭人为之丧胆。

    眼看他们将要崩溃,此时,战场上一个意外的事发生了。

    一个足以扭转整个战局,事先谁也没有料到的意外。

    由中大兄率领的一千倭人,做了一次决死的冲击。

    之前在战中,中大兄向高市倭王主动请撄出击。

    但是港口被倭船拥堵住,又沉没数艘,倭人后续战船难以进港。

    这给了唐军从容收割的时间。

    中大兄他们当时想要入白江港参战,不得不做了一个冒险的决定。

    仗着船小吃水浅,从两岸的岸基寻找合适登陆的地点。

    在被海面下的暗礁撞破了数艘后,终于有十余艘战船抢滩登陆成功。

    而当时唐军全部注意力都在海上,丝毫没想到,倭人真的这么疯狂,会从港港旁的岸基登陆。

    在付出不少代价后。

    此次行动出动的八百人,最终还剩五百余人成功登岸。

    但是光登岸还没用。

    从岸上你只能走到周留城,并不能给海上唐军的水师以任何打击。

    去周留城的话,只能说这些倭人是作死。

    在陆战上,唐军此时横扫整个东亚,没有敌手。

    还好中大兄没疯,没有拿自己的脑袋去试是否够铁。

    剩余五百倭兵悄悄潜伏,绕了个半圈,终于找到了路,从岸边进入白江港。

    港内两方的战船正在鏖战,谁也没注意到岸边这几百人。

    但是到了岸边,距离唐人的船,还有数里之遥。

    没有意外的话,中大兄带着这五百勇士,也只能望洋兴叹了。

    这几百人如果下水游泳,只怕没到唐船那里,自己先喝饱一肚皮海水。

    海中两军激战正酣,掀起巨大的波浪,层层暗流。

    浊浪滔天。

    天地失色。

    水天皆赤。

    这种情况下,肉身横渡,怕是不知死字是什么写的。

    光是战船沉没卷起的漩涡,就足以把人拖下水,皆做海底龟。

    但是这个时候,中大兄的运气来了。

    几艘残破的木船残骸被海水冲到了岸边。

    破是破了点,但好歹是木头。

    是木头,就能浮水,就能当船。

    从对马岛到新罗釜山,如果抱块木板,顺风的时候都能飘过去。

    何况是这区区白江。

    当下,大喜过望的中大兄暗自祷告倭国天照大神及诸多神灵,感谢他们在天保佑。

    五百倭兵手脚并用,拚了老命把破船拚出一些小舢板。

    然后靠着这些舢板,悄然下水,一点一点的划水逼近唐军楼船。

    他们是从后方接近。

    在激斗中,唐军丝毫没有注意到这一点。

    等到发现时,这五百倭兵已经认准了唐军的首脑,苏大为的楼船,悄然爬了上去。

    这一战,从战略和战术上,唐军是胜了。

    倭军水师若不退,覆灭只是时间问题。

    但,如果于万军中,讨取大唐熊津都督的首级,则一切都不一样了。

    刚刚平定的百济局势,必然再次引发山崩海啸。

    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唐军再也无力再镇压高喊复国的百济叛军。

    而倭国,也可以从容坐享胜利的果实。

    实行移民之策,开始将势力延伸向大陆。

    这一切的关键,就在大唐,在熊津都督的项上人头。

    “板载!”

    “玉碎!”

    悄然爬上唐军楼船的倭人低声喊着决死的口号,拔出腰刀,迈着细碎猫步,悄然涌向苏大为。

    此时,苏大为立在船头。

    身边是忙碌的唐军诸将。

    背对着倭兵。

    似乎毫无所觉。

    这一批潜入的倭人里,有高手。

    他们是中大兄豢养的死士和异人。

    甚至连半妖和诡异都有几个。

    当年设计除去苏我氏之后,苏我氏残留的部份势力,被中大兄毫不客气的据为己有。

    而苏我氏原本就是窃取倭国朝堂的半妖诡异。

    另一层身份,便是倭国的半妖盟主。

    中大兄借着此事,暗中实力膨胀飞快。

    他手里养的一支半妖和异人,便是为了在关键时刻,能够偷天换日。

    再加上神道教这几年也颇看好中大兄,觉得此人有成为倭王的潜力。

    在他身上投资不少。

    所以中大兄率领的这支死士里,有足够强大的力量,可以达成他的心愿。

    “讨取,大唐熊津都督的首级。”

    “倭国养士几百年,为中大兄效力,玉碎就在今日!”

    半妖、诡异、异人们的气息不再掩饰,猛地爆发。

    四周的唐兵士卒,仿佛被割麦子般,倒下一茬。

    而苏大为身边,瞬息已经被诡异围住。

    “你的首级,是我的了!”

    一名碧眼诡异,遍身鳞甲,双手如勾爪,猛地勾向苏大为的脖颈。

第六十二章 鲸吞

    中国海军历史悠久,早在秦汉时期,其舰船制造技术已经达到了成熟阶段。

    船体庞大,雄伟坚固,甲板建有高楼栅寨,能在海上抗击风浪。

    设备齐全的楼船是这个时期代表作。

    这时水军已经发展成为强大的独立军种,专门从事海上战斗。

    汉武帝在平南越和卫氏朝鲜的战争中都曾使用过海军,其楼船军多达十万。

    到隋唐时期,海军又有了新发展。

    隋炀帝东征高句丽时曾多次使用海军。

    唐太宗为了东征高句丽也大建海军。

    据《旧唐书高丽传》记载,贞观十九年,张亮率“劲卒四万,战船五百艘,自莱州泛海趋平壤”,从海道进攻高句丽。

    而《唐会要》卷九五《高句丽》记载:张亮水军七万人,以此推断,旧唐书上说的劲卒四万是战兵,不包括驾船的辅助水手。

    唐初海军规模巨大,装备也十分先进。

    为适应作战需求,海军舰船按用途分若干类型。

    据杜佑《通典兵十三水平及水战具附》记载,当时军用舰船有六种。

    第一为楼船,隋初杨素所造楼船“上起楼五层,高百余尺,左右前后置六拍竿,并高五十尺,容战士八百人”。

    唐代的楼船,杜佑说:“船上建楼三重,列女墙、战格、树幡帜,开弩窗矛穴,置抛车垒石铁汁,状如城垒。”

    第二为艨艟,以生牛皮蒙船覆背,两厢开掣棹孔,左右前后有弩窗矛穴,敌不得近,矢石不能攻。

    这种船造型小巧灵活,速度快,主要用于突袭、侦察和联络。

    第三种为斗舰,上设女墙,可高三尺,墙下开掣棹孔,船内五尺又建棚,与女墙齐,棚上又建女墙,重列战敌,上无覆背,前后左右树牙旗、幡帜、金鼓,属于战船。

    第四种是走舸,舷上立女墙,罩棹夫多,战卒少,皆选勇力精锐者,往返如飞鸥,乘人之不及,金鼓、旗帜列之于上,战船也。

    主要用做突袭和冲击。

    第五种是游艇,无女墙,舷上置桨床,左右随大小长短,四尺一床,计会进止,回军、转阵,其疾如风。

    主要用做指挥调度和侦察,机动性强,属于小船。

    最后一种,称为海鹘,头低尾高,前大后小,如鹘之状。

    舷下左右置浮板,形如鹘翅翼,以助其船。

    虽风涛巨浪,仍能保证不倾覆。

    背覆生牛皮,牙旗、金鼓如掌法。

    此江海之战船。

    另外海战武器除了常用的刀剑枪弓弩外,还有绞车弩、拍竿和炮车,及配套的箭、石等等。

    这些,只是大唐海军的基本配置。

    其余还有苏大为引入的黑火油,燃烧瓶,并及一些特殊武器,林林种种,不一而足。

    反观倭人的水师,在唐军面前,可以毫不客气的说,只是个弟弟。

    除了数量多,别的真的一无是处。

    还保持着原始的海盗战术,靠着接舷战来抢夺对战船的控制权。

    但唐军完全是降维打击。

    通过战略、战术,将唐军六种船型的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往往倭军沉没十艘,唐军才伤一艘。

    等到唐军楼船出动,倭军已经彻底失去战意。

    只胜下败亡一途。

    就在这个时刻,由中大兄率领的刺客天团,自后方摸上苏大为的楼船。

    这支刺客天团是如此的豪华,以致于后来倭国还专门以史记载。

    这支刺客团,带队的人是倭国中大兄。

    有望继承倭王位的实权王子。

    在他身边的,是百济复**中与道琛并称为双壁之一的鬼室福信。

    鬼室福信,既是百济王室,又有倭国王室血统。

    他本身也是一个不弱于道琛级别的异人。

    鬼室福信之后,中大兄这支刺杀天团里,还有异人三人,诡异六只,半妖七人。

    这份实力在手,中大兄相信,哪怕苏我氏复活,也足以扫平了。

    除了这十七人。

    剩下的四百余人,皆是倭国里的武者,属于中大兄的私兵。

    都是作战经验丰富的劲卒。

    每个人手里都见过血,至少有十余条人命。

    这几百人,在中大兄的手里,可以当千人用。

    再加上鬼室福信等一帮异人。

    中大兄有绝对的信心,可以完成这次讨取。

    只要拿到唐军总都督的首级,这场战斗就可以单方面宣布倭人胜利。

    看着倭国异人冲到了苏大为身边。

    两名半妖已经在清场了。

    楼船甲板上的唐军兵卒已经死伤惨重,控制住了。

    现在只剩唐军那位熊津都督,以及他身边的几名将领。

    这些人应该都是唐军中大有来头的重要人物。

    随便杀几个,抓几个,都是大功一件。

    说不定,可以用户他们去向大唐的那位皇帝去换丰厚的赎金。

    中大兄的双眼微微发红。

    手心不自觉得攥紧。

    掌心渗出汗水。

    然后,他看到一颗头颅冲天而起。

    笔直的血泉直冲上天。

    好奇怪。

    这血,就像是拥有生命一样,居然没有喷溅开。

    而是向着船外一卷,直接卷入海浪里消失不见。

    死了个人,楼船上却像是干干净净的。

    中大兄愣了一下,下一刻,他难以置信的揉了揉眼睛。

    终于惊愕的发现,那位大唐都督还好好的站在那里。

    反倒是向他出手的诡异,脑袋不见了。

    一具无头的尸体躺在甲板上,不住的抽搐。

    脖颈断口却是惨白的,不见一丝血。

    仿佛诡异全身的血液,都被一种莫名的力量给吸走了。

    中大兄还没反应过来。

    他握刀的手本能的在颤抖。

    眼前的一切,变得如同电影慢镜般极不真实。

    最后,中大兄看到,十几名异人,连同鬼室福信一齐向那个年轻的唐军大将冲上去。

    因为诡异和元气的力量,整个空间都仿佛莫名扭曲了。

    所有的光和影,都在错乱。

    仿佛有一个看不见的黑洞在那里。

    一切都变得很慢。

    在十几名异人之后,是倭人的战兵。

    对了,那个黑洞不是别的,正是自唐军大将身上散发开的。

    面对着逼近的倭人和诡异,那位年轻的将军,嘴巴微动,说了两个字。

    中大兄听得懂唐语。

    他侧了侧耳朵,想起来那两个字说的是“鲸吞”。

第六十三章 乞活

    时间仿佛定格。

    所有的异人、诡异、半妖,好像定住了。

    然后他们的身体裂开。

    体内的血不要钱一样,疯狂喷涌,汇聚在半空,成为一枚巨大的血丸在涌动。

    这一幕,令中大兄整个人仿佛被定在当场。

    他的双眼瞪大,浑身颤抖,就像是陷入一个古怪的噩梦,怎么也无法挣扎出来。

    鬼室福信大声怒吼着,从身上涌出阵阵黑气。

    额头上青筋暴起。

    但苏大为只是看了他一眼。

    鲸吸之术,更加凶猛地爆发。

    虚空中一股无形的吸蚀之力,迅速将鬼室福信身体内的鲜血抽空。

    数息之后,这些来自倭国的异人、诡异和半妖,全都因为大失血,从空中掉落下来。

    一个个摔在苏大为面前的甲板上,状如死鱼。

    “不可能,为什么?”

    中大兄嘴里含混不清的喊着,根本无法相信自己看到的一切。

    不光中大兄,就连躲得远远的,扶余丰等百济叛臣,看到这一幕都吓疯掉了。

    这个唐军都督,看上去谈吐文雅,但出手,简直和妖魔一般。

    铁血残酷到极点。

    先前道琛也是,莫名就倒下。

    这人的实力,究竟到了何种程度?

    扶余丰甚至怀疑,苏大为已经触到了传说中的天人之境。

    达到异人三品了。

    否则怎么会这般凶猛。

    倭国那些异人,他有些甚至曾亲眼过。

    昔年曾在倭国齐明王面前献技,一个个都凶猛无双。

    杀人跟拔草一样轻松。

    各种诡异之术,防不胜防。

    但这些在苏大为面前,统统没用。

    就是简单的看了一眼,所有敌人统统被定住,体内血液不可自抑的喷涌而出。

    这种异能,谁能阻挡?

    境界,完全是境界级的碾压。

    卟嗵!

    扶余丰吓得双膝一软,跪在地上。

    至于其余几百名倭人劲卒,重要吗?

    连鬼室福信这些人,都败复如此彻底,普通的小兵卒子,又岂是苏大为的对手?

    根本不用苏大为出手,在他身边,安文生、苏庆节、阿史那道真,崔器,迅速带着唐军卫士迎了上去。

    一面倒的屠杀。

    那些倭人劲卒发现,以前在倭国百试百灵的武艺,在对上唐军时失效了。

    比起倭人武士,唐军力量更大,身高更大,连武技也更娴熟。

    两边碰上,倭兵大片倒下。

    甚至安文生和苏庆节都不用使出异人的能力。

    半盏茶的功夫,战斗结束。

    唐军熟练的拖开尸体,用水冲洗甲板。

    而呆如木鸡的中大兄,被安文生如死狗一样拖着,拖到苏大为面前,狠狠掷在地上。

    这一摔,将中大兄摔得五内倒转,差点吐出来。

    好不容易才恢复一丝清醒,挣扎着跪坐起来。

    一抬头,看到在大唐将军身边,站着一个熟人。

    赫然是过去的百济质子,与中大兄熟到不能再熟的扶余丰。

    “丰,你……”

    话音未落,扶余丰突然上来,冲他脸上就是一巴掌。

    啪!

    响亮的耳光,将所有人都惊呆了。

    中大兄,整个人都懵了。

    扶余丰,以前在筑紫时,对自己是十分尊敬的。

    礼数也十分周道,极尽谦卑。

    但是此刻,他居然打我。

    他打我!

    中大兄贵为倭国王子,很有可能有机会当上倭王,成为天皇的男人。

    这辈子还从没有人敢对他动手。

    何曾受过这样的羞辱,一时间,整张脸涨成了猪肝色。

    一半是被打的,一半是气的。

    他还没发作,扶余丰首先指着他的鼻子破口大骂:“乱臣贼子,连狗都不如的东西,居然敢行刺总督。

    无耻小人,丰,羞于你等为伍,我呸!”

    一番话,说得那叫一个大义凛然。

    一旁的苏大为听得脸都红了,轻轻咳嗽几声:“是都督,不是总督,咳,代都督。”

    “一样一样,以苏都督的人才武略,百济上下皆沐浴你的恩德,理应受到我等的尊敬。”

    扶余丰右手扶胸,向苏大为微微欠身。

    那脸上的神情,三分激动,三分崇拜,还有三分动情的道:“能亲眼见到都督的风采,是我等这辈子最大的荣耀。

    可恨倭国中大兄,如跳梁小丑,居然胆敢行大逆不道之事。

    以臣之见,这等乱贼,理当千刀万剐,以显示都督的威严。”

    听了这话,苏大为还没反应,刚刚从懵逼中恢复意识的中大兄只觉得浑身的血液向一个地方集中去。

    然后喉咙一甜,噗的一口血喷出来。

    “扶余丰你……你个狗贼!”

    啪!

    扶余丰跳出来,反手又是一巴掌,打得中大兄一个趄趔,脸立刻肿起五道殷红的指痕。

    “大胆,我与苏都督说话,几时轮到你这反贼开口。”

    扶余丰卖力表现,只怕用力不够。

    这两巴掌,真是把吃奶的力气用上了。

    他是怕啊。

    现在生死都操在苏大为的手里。

    而苏大为展示出来的能力,心志。

    那绝对是有实力碾压百济和倭国,又狠得下心去杀的人。

    中大兄这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东西,若是被他连累,让苏大为起了杀心,害自己也被砍头,那就亏大了啊。

    而且扶余丰现在回想起来,对道琛和中大兄都充满刻骨的恨意。

    若不是这两人撺掇着,自己还好好的在九州泡着温泉,喝着竹酒,身边美姬相陪。

    那日子岂不美哉?

    跑回百济要搞什么复国。

    这下好了,别说复国了,脑袋都不一定是自己的。

    现在一生所系,全在这位苏都督的心情上。

    扶余丰把这辈子所有的献媚,都用上了。

    只盼苏大为心情一好,能网开一面。

    不要为被中大兄行刺的事,怪罪自己。

    扶余丰吞咽了一口唾沫,试探着问:“苏都督,我跟这中大兄绝不是一路人,如果有需要,我可以替你手刃此贼,以示我诚心归附苏都督。”

    苏大为一时沉默。

    在他身边,安文生、苏庆节、阿史那道真等人,都闭紧嘴巴,只是一双眼在中大兄、扶余丰和苏大为身上转来转去。

    这事可不简单。

    扶余丰再怎么废物,那也是百济复国的伪王。

    而眼前这位中大兄,听说是倭人上一任倭王长子,也算是一个小王。

    跟这属国的伪王和小王打交道,那可是政治事件。

    可大可小。

    一时间,众人都不好开口。

    而且扶余丰方那番话,把自己真的放得太低了,简直低贱献媚都写在脸上。

    只差跪舔。

    在场这么多大唐府兵卫士看着呢。

    苏大为看了扶余丰一眼,幽幽的道:“只有陛下才有权决定你等的归宿,扶余丰,你这般说话,莫非是想把我放在火架上烤?

    还是,想捧杀本都督?”

    噗嗵!

    刚刚凶神恶煞,两耳光抽懵中大兄的扶余丰,吓得直接跪下。

    口里结结巴巴的道:“罪……罪臣……绝,绝无此意,苏都督我……”

    “起来吧。”

    苏大为伸手将他扶起。

    堂堂百济伪王,去跪舔一位大唐将领。

    若李治真有心治罪,这事便是把柄。

    不过苏大为有武媚娘做靠山,暂时倒也不怵这些。

    只不过,也不可太放任,显得有恃无恐。

    那就有些不把李治放眼里了。

    打脸皇帝的事,以前年少不懂事就算了,现在都贵为熊津都督府代都督。

    凭借白江之战的战功,还有守住泗沘,攻下周留城等一系列战功。

    苏大为相信,李治收到战报后,很有可能封自己为真正的熊津都督。

    现在的百济,就需要苏大为这样一个铁腕人物,能稳住地方局面。

    不需要大唐分太多的精力。

    好让苏定方那边,集合全力攻下高句丽。

    所有念头在心里一转,对于一心做“百济奸”,想要投靠大唐保命的扶余丰,苏大为好声安抚住。

    派人将他和其余的叛臣都送下去,好生看管。

    至于中大兄,这个人听说在历史上还颇有名望。

    似乎在白江口之战后,也做了天皇?

    这样看,此人还是有些价值的。

    可以暂且留他一命。

    “八嘎鲁几,你们这些唐贼,要杀就杀,我日出之国,只有站着死的英雄,没有跪着求生的懦夫!”

    中大兄挣扎着站起身,一边吼叫,一边从嘴里喷出血沫。

    他的头发散乱,披头散发,状如厉鬼。

    看上去毫无气质形象,跟个疯子一样。

    完了。

    他清楚自己,从刺杀大唐都督失败那一刻开始,自己的政治生命便结束了。

    而且看扶余丰那模样,急于和自己撇清关系。

    可想而知,自己会是什么样的下场。

    “来吧!来杀我吧!”

    中大兄拉开衣襟,露出削瘦的胸膛。

    他扬头怒视着苏大为。

    怒视着在场每一个唐军。

    不顾楼船在海浪中起伏跌宕,如受伤的野兽般疯狂的吼叫着。

    然后,他看到自己行刺的对象。

    那位大唐的都督开口,说了一句话。

    那是他此生听过最美妙的声音,仿佛如天籁。

    “你,想活吗?”

    中大兄的吼叫戛然而止。

    他想傲然的说自己一心求死。

    但是话在嘴边,嘴唇哆嗦了一下,悄然低下了头。

    耳中听到苏大为的第二句话。

    “我可以让你活下去。”

第六十四章 征倭

    中大兄脸上火辣辣的,感到无情的讽刺,感受到莫大的羞辱。

    与唐军作战,是他在筑紫极力争取的。

    为此,他甚至不惜舍下继位为王,一心想用战功来说话。

    但是现在,现实将他的妄想无情的粉碎了。

    他的生死,在苏大为的一念之间。

    做为战争发起者,要向大唐乞活?

    这是最大的讽刺。

    “想活吗?”

    “我……我想活。”

    中大兄缓缓的,向苏大为鞠躬,然后驯服的跪下,以头触地。

    “请大唐都督,饶罪臣一命。”

    “很好。”

    苏大为笑了。

    “你虽狂妄无礼,但还算是个聪明人,而我,喜欢和聪明人说话。”

    苏大为不再看中大兄。

    这个跪在脚下的男人。

    或许,他过去曾经有过显赫的身份。

    或许,他曾经能操纵千万人的生死。

    但是在这一刻,在他跪下的一刻,此人的脊梁骨已经断了。

    男儿若是没这点骨气,就算再高的位置和权力,只会是苟且之辈,又能成什么事?

    苏大为鼻子微微冷哼,带着一丝不屑。

    中大兄身体一抖,眼里闪一丝不甘,最终,还是低下了头。

    正像苏大为所想的一样,过去的中大兄已经死了。

    有许多人,在顺风的时候,都可以意气风发,挥斥方遒。

    可真的在生命威胁面前,有几人能面不改色?

    百中无一。

    远处,高市还在焦急的等着唐军那边的骚动。

    中大兄行动的时候,他看到了信号。

    眼前涌出强烈的希冀。

    可最终,唐军楼船与各式小船纹丝不动。

    白江港内,一艘艘倭船燃烧沉没。

    在橘橙的火光里。

    唐军战船如巍峨高山,排山倒海而来。

    在最前的楼船上,居高临下,不断投掷着火球,弩箭。

    若有靠近的倭船,唐军还有一种能燃烧爆炸的武器,近距离投掷,烧得倭人鬼惨号不已。

    声音之大,已经惊动了周留城的黑齿常之部。

    “吾王,挡不住了!”

    一员身着华丽衣甲的倭人,一脸惊恐的跪在高市面前,颤声道:“我们的船已经无法阻挡唐军的脚步,请求吾王,允许撤离。”

    商市的身体晃了一下。

    他站起来,一手扶住船舷。

    船头猛地掀起一个巨浪,带着咸味的海水,飞溅到高市白皙如玉的脸上。

    “王!”

    大将大吃一惊,刚想上去搀扶,却被高市用力推开。

    “中大兄在哪里?”

    “他去了唐军后面,但是现在,多半已经……”

    高市的身体又晃了一下,剧烈咳嗽起来。

    他咳嗽得如此用力,几乎让人怀疑他会把肺给咳出来。

    “王!”

    “我没事。”

    高市的脸色阵青阵白。

    倭国内情他最清楚。

    倭王,只是贵族中拥有最大实力和声望的贵族。

    如果此次征唐失败,只怕回九州后,自己……

    “我的神啊,为何不庇佑你的孩子!”

    高市仰天喃喃自语。

    终于,他回身向身后一干将领道:“传令,令诸军撤退,我们……回九州。”

    “板载!”

    船上的倭军将领,一齐欢呼起来。

    到了这个时候,已经没人认为还可以战胜唐军了。

    令旗招展。

    刺耳的号角吹响。

    整个战场中的倭船全都听到来自高市的命令。

    有倭人震惊,有人捶胸顿足。

    有喜出望外。

    也有痛哭失声。

    但是大部份的倭船,还是第一时间转舵,寻求脱离战场。

    但是唐军水师大小战船紧紧咬在后面。

    倭人就算要退,也会被撕咬掉一块肉来。

    甚至损失会超出作战的时刻。

    自古,追击战都是扩大战果最好的时刻。

    做为失败一方,也不得不选择壁虎断尾,以部份损失,挽救核心军队。

    天空中,雄鹰振翅,发出高亢的鹰鸣声。

    大海中,无数雪白的白帆忙乱的掉头。

    争先恐后的逃命。

    无数战船因为操作不当,自己撞在一起,失去了动力,在大海中团团乱转。

    而唐军根本没功夫理会这些小破船,不断的向前,盯着倭军中竖着最艳丽大旗的那艘战船。

    那里,一定有倭人的大人物。

    中大兄都做了刺客。

    那艘旗舰,又会有什么样的大人物?

    这个时刻,苏大为还不知道,新的倭王高市,就在倭人的船队里。

    而倭人的船刚驶出十余里。

    迎面,一片巨船乘风破浪而来。

    天地为之失色。

    当先的楼船,一面巨大的唐字牙旗,在海风中猎猎起舞。

    那是刘伯英的船队。

    苏大为在借刘仁轨攻周留城时,就预备了会与倭军海上遭遇。

    与刘伯英早有约定。

    若见烟火信号,便尽起战船,赶来支援。

    如今,来的恰到好处。

    刘伯英手里六千余水师,加上苏大为这边,合兵一万。

    战船三百余艘。

    楼船共二十余艘。

    这是属于倭人的噩梦。

    更可怕的是,在纠缠追逐中,从西边再次驶来第三支船队。

    这是连苏大为都没预料到的。

    来自李治派出的援军。

    大唐右威卫大将军孙仁师所率领的水师万人。

    海战到此时,已经是唐军一面倒的追杀。

    倭人被吓得心胆俱裂,拚命逃蹿。

    甚至有些船被烧着的,抱块木板就跳到海里,希望能飘回对马岛。

    天色逐渐暗沉。

    方圆数十里的大海,烈焰腾空,宛如白昼。

    到处是飘浮的船板、战船残骸。

    无数浮尸。

    还有各种船上的辎重、骡马、粮草,兵器。

    绝望的倭人在大海里扑腾着。

    “胜了!”

    刘仁轨登上楼船,向苏大为深深一礼:“幸有苏都督信任,此战我军大获全胜。”

    苏大为以手扶额,颇有些感概:“这海上与陆上,果然不一样。

    虽然敌人只有数万,但是杀起来比在陆上骑战还要疲惫。”

    “确是如此。”刘仁轨点点头。

    “刘总管和孙将军他们?”

    “他们的船队还在追击,在尽力扩大战果。”

    刘仁轨犹豫了一下道:“听说此次倭军里,有他们的倭王。”

    “哦?”

    苏大为眼睛一亮:“要是把倭王也俘虏了,这次功劳就大了。”

    “这个就得看天意了,大海毕竟不比陆上。”

    “说的也是。”

    苏大为摸着下巴,微微沉思。

    抬起头来,目光在身边扫过,又落在刘仁轨身上。

    “刘将军觉得此次倭人实力如何?”

    “不过是一帮夜郎自大的蛮人。”

第六十五章 高句丽的战事

    刘仁轨自幼读经史,对倭人这种化外落后之民,颇有些不屑。

    不过想了想又道:“这些蛮夷,畏威而不怀德,我们最好一次将他们打痛,不然一有机会,只怕又会反复,给咱们增添麻烦。”

    “说得不错。”

    苏大为眼睛一亮。

    击掌道:“我也是如此想,听说从新罗到对马岛,再到倭人的九州岛,不过数十里。”

    “都督,你是想……”

    “我欲征倭。”

    苏大为若有深意的看了他一眼,笑道:“倭王与百济乃是血缘姻亲,本都督替陛下坐镇百济,就得防着这些倭人在背后添乱,刘将军以为如何?”

    ……

    公元661年,大唐龙朔元年四月,皇帝李治集结了五路大军,水陆并进杀向高句丽。

    一路由苏定方为平壤道大总管,宰相任雅相为浿江道大总管,率领水军自成山渡过黄海,由南向北进攻平壤。

    浿江,便是后世的大同江。

    一路由契苾何力为辽同道大总管,率领陆军从辽东出发,跨过鸭绿江自北向南进击平壤。

    苏定方和任雅相这一路进展非常顺利。

    七月,便在浿江大破高句丽军,随后又屡战屡胜,狂追高句丽军二百多里,顺势包围了平壤。

    但是,契苾何力这一路则出了问题。

    这一面,高句丽是由泉盖苏文的儿子泉男生率重兵阵列在鸭绿江边。

    而契苾何力刚好又像是后世蒙古海军那种类型。

    虽然骁勇善战,刖是这辈子在青藏高原打过吐谷浑,在西域沙漠里灭过高昌国,在蒙古草原上平定过薛延陀,就是没打过一次水仗。

    一看鸭绿江,就是两眼一抹黑。

    双方在鸭绿江边僵持了近两个月,契苾何力一点办法也没有。

    幸运的是,这一年的雪,比过去来得更早。

    农历九月底,鸭绿江上已经结了厚厚一层冰雪。

    契苾何力大喜过望,率领大军一边擂鼓,一边踏着冰面就向高句丽军杀了过去。

    泉男生一点也不像是男人,见唐军杀来,丢下数万精锐,跑得比兔子还快。

    契苾何力杀得高句丽人哭爹喊娘,丢盔弃甲。

    一直撵在后面狂追数十里,斩杀了三万我人,俘虏了除泉男生以外所有的高句丽军,这才心满意足的回营休息。

    第二天,契苾何力精神抖擞,准备接着大干一场。

    但是意外发生了。

    回纥的老大比粟毒,在这个时候发动叛乱。

    虽然大唐已经派出薛仁贵前去平叛,但是为了保证后方安全,防止回纥从背后,背刺契苾何力。

    李治还是不得不给契苾何力,下达了撤军的命令。

    因为从地图上看,回纥就在辽东的上面。

    大唐两面夹击高句丽之策,一下子变成了单打独斗。

    但是李治和苏定方依然不想放弃,在给契苾何力下达撤军命令的同时,李治又给新罗下令,命其援助苏定方军。

    但这个时候,第二只黑天鹅又出现了。

    新罗的老王金春秋,就是在这个时候死的。

    九月契苾何力还在准备着撤军的事,金春秋的死讯就传来了。

    至于新继位的王……

    按原本历史,应该是金法敏上位,成为新的新罗王。

    但是历史在这里拐了个弯。

    新罗这边,除了金春秋,突然又冒出一个金仁泰。

    仗着在周留城及白江之城,协助唐军有功,得到大唐在百济的熊津都督府支持。

    具体来说,就是苏大为在背后暗自表示,支持金仁泰做新罗王。

    本来金春秋死后,新罗王之位是毫无悬念的落在金法敏的头上。

    但现在,这个事悬了。

    金法敏和金仁泰都是嫡子。

    两人各不退让。

    好好的新罗,隐隐分裂成两派。

    除去新罗之事,苏定方这边倒霉事一件接着一件。

    因为没有援军,苏定方也因兵力不足,只好困守在平壤城下。

    而天气进入冬季后,西北风嗖嗖刮个不停。

    黄海之上,风浪巨大。

    大唐的运粮船,遭受前所未有的考验。

    围攻高句丽平壤城的唐军,陷入缺粮的巨大危机。

    李治又忙命新罗和熊津都督府为苏定方军筹措粮草。

    苏大为这边倒还及时征集粮草调拨,稍稍缓解唐军燃眉之急。

    但是新罗这边,再一次掉链子。

    一直拖到龙朔二年的二月,都没能把粮草运过去。

    此事,令苏定方大为震怒。

    漏屋偏逢连夜雨,就在唐军士气越来越低靡的时候,大唐宰相,浿江道大总管任雅相又病死在军中,令军心愈发不稳。

    高句丽人很快探明了消息,抓住机会,对唐军发起反攻。

    苏定方这边,高句丽人是不敢惹的。

    已经被这位大唐军神打出了心理阴影。

    柿子赶软的捏,高句丽的主攻方向,乃是任雅相部。

    此战,泉盖苏文强撑病体,集中兵力,对驻扎在蛇水之上的沃沮道总管庞孝泰,发动猛烈冲锋。

    面对突然出现的敌人,庞孝泰毫不畏惧,高呼杀贼,一番血战,终于挡住了高军的第一次进攻。

    但天降大雪,气温陡降。

    庞孝泰和手下五千多名唐军,全都来自岭南之地,也就是后世的广东和广西这两广。

    面对缺衣少食,加上急冻,唐军的战力迅速下降。

    高句丽人大喜过望,立刻发动第二次和第三次冲锋。

    最终,唐军庞孝泰部寡不敌众,五千余人,全部战死。

    在最后的时刻,庞孝泰手下亲兵劝他赶紧撤退,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但庞孝泰却大喊道:“我伏事国家两代,过蒙恩遇,高丽不灭,吾必不还,今五千乡里子弟一并战死,我岂能自求生还?”

    说罢,他举起大刀,带着十三个儿子,勇猛冲向高军。

    父子皆壮烈殉国。

    死时,庞孝泰时年六十二岁。

    当是时,天降暴雪。

    血腥的战场,被白雪所覆盖,放眼望去,唐军战士的躯体被白雪覆上,犹如一座座雪白的丰碑。

    它们永远矗立在遥远的异国它乡。

    士兵疲惫,粮草不济,大将客死,天和大雪,各种不利因素全聚在一起。

    大唐战神也为之扼腕。

    终于,苏定方无奈的仰天长叹,解除了对平壤的包围,班师回国。

    而此时的苏定方也没想到,这一别,他再也没机会再踏入辽东。

    一年之后,大唐西北告急。

    吐谷浑被吐蕃吞并,一系列恶果终于爆发。

    吐蕃摩拳擦掌,对大唐亮出锋利獠牙。

    李治命七十二岁的苏定方坐镇西北,节制诸军以备吐蕃。

    四年后,这位灭突厥、平百济、征高句丽的老将,终于实现了他马革裹尸的梦想。

    在苍凉的西北大地撒手离去。

    享年七十六岁。

第六十六章 一年

    “苏都督!苏都督何在?就说刘仁轨求见!”

    二月二,龙抬头。

    三月春风似剪刀。

    大唐自从龙朔元年攻下百济,建立熊津都督府,转眼已过去一年的时间。

    此时已经是大唐龙朔二年三月。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

    除了还有些倒春寒,比之前的寒冬,已经要好上不少。

    驻守泗沘城的唐军,也总算能喘一口气。

    这一年的时光里,发生了许多事。

    先是百济叛乱,叛军声势浩大,一度令唐军只能困守泗沘城。

    后来幸得苏大为与刘仁愿、刘仁轨等将浴血奋战。

    特别是苏大为指挥黑齿常之和金仁泰攻下周留城。

    他与刘仁轨又于白江港击败倭国水师。

    百济的局面才大体安定下来。

    后来纵有骚乱,也只是局部零星叛乱,无伤大局。

    百济这边是稳住了。

    不过听说高句丽那边战事却颇不顺利。

    集合大唐全部力量,以战神苏定方为首,五路大军,居然没能创造速胜的奇迹。

    大唐在苏定方的指挥下,已经创造过太多的军事奇迹了。

    几乎忘了,像现在这样鏖战,才是战争本有的模样。

    要灭人国,绝人宗庙,哪有那么容易。

    大家都是修炼千年的狐狸了,真正弱的早就淘汰了,也撑不到现在。

    怪只怪,泉盖苏文这老贼还有一口气撑着。

    他在一天,大唐只怕都拿高句丽没什么好办法。

    好在泉盖苏文也应该撑不久了。

    高句丽的战事,还轮不到苏大为操心。

    他全部的精力,都放在镇抚百济,和搞事情上。

    没错,就是在搞事情。

    新罗双龙夺嫡的事,正是苏大为一手导演的好戏。

    历史上,金法敏上位后,可没少给大唐上眼药。

    甚至和金庾信两人合谋,暗中鼓动百济与高句丽复国叛军,暗中予以支持。

    逼得大唐不得不放弃到手的百济土地。

    最后新罗几乎是“躺赢”,吞并了大唐将士浴血奋战,辛辛苦苦打下的疆土。

    无数唐军在这片土地洒下热血,甚至长眠于此。

    最终,这片国土却被新罗人拿下。

    这简直是不可接受的。

    苏大为,自然不会让这一切发生。

    他虽然不是考据党,但也大体知道历史走向,算是开了点上帝视角。

    清楚新罗人骨子里想的是什么。

    做为大唐熊津都督,或明或暗表点态度,或阴或阳煽风点火,实在太容易了。

    后世大**国还能在推特上口头捐款,口头支持人建国。

    何况此时苏大为乃是大唐在百济的实权都督。

    论影响力,他就是直接架在新罗人头上的刀,威慑力比后世**国可强大太多了。

    百济的尸体还没凉透。

    苏大为之前一系列操作,打了高句丽,平了扶余丰,收了沙吒相如。

    又一战打垮了倭人的水师。

    据说还掳了一个倭国的什么王。

    这一切,新罗人都是真真切切的看在眼里。

    连对大唐一向强势的金庾信,眼下见到苏大为,都不得不收起骄傲,低头叫一声苏都督。

    实力,实力就是一切。

    狗敢冲主人吠,那是觉得主人不会真的拿它怎么样。

    在苏大为的手下,先后躺着百济复**,还有倭人的“尸体”,也算是杀鸡骇猴了。

    新罗人此时反倒是老实了。

    至少在苏大为面前,不敢再有任何不敬。

    甚至在苏定方征高句丽的途中,还出现一件奇事。

    他这位大总管对新罗人下令,新罗人能找出各种理由推托。

    什么大雪封了路,道阻不能行。

    粮草被叛军给劫了。

    哪里又生乱了。

    总之援军和粮草,就是不能及时到位。

    但是苏大为开口后,新罗人就是被抽了一鞭子,路也通了,盗匪和叛军也都平定了。

    粮草援军,硬是在约定之期,乖乖交到了唐军前线。

    这都哪去说理去。

    苏定方得知这一切后,也是愣了半天,铁青着张脸,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后来只在苏庆节面前,说新罗人是真小人,畏威而不怀德。

    而苏大为,并没有因为新罗人对自己的敬重,而对新罗人有多好。

    相反,他在后面扇风点火,做得更起劲了。

    光是一个金仁泰和金法敏争王位,还嫌不够,甚至还考虑再物色一个王子,支持争夺新罗王位。

    毕竟,玩三国这种战略,中国人才是祖宗嘛。

    暗中支持归支持,但明面上,苏大为绝对是三缄其口,绝不会吐露任何倾向,也绝不会让新罗人抓到把柄。

    反正就是一条,分化你,让你们不能形成合力。

    绝不让一家独大。

    这正是大唐以一贯之,后来到大明朝又发扬光大的,羁縻之策。

    越是这样,新罗人越惧,越有求于苏大为。

    这大半年的分化瓦解过程里,苏大为对百济和新罗之事,手腕越发娴熟。

    ……

    刘仁轨推开挡在面前的卫兵,怒道:“我有要事求见苏都督,这半个月苏都督一直深居简出,外面的事也不理,你们还敢拦我,莫非有什么不可告人之事?”

    刘仁轨虽是文官出身,但后来弃笔从戎,一身武艺着实不差。

    这一下含怒出手,挡在苏大为书房前的两名禁卫顿时站立不住,噔噔噔连退几步。

    呯的一声,将身后的房门撞开。

    刘仁轨冷哼一声,大步向前,正要跨过门槛,进书房去寻苏大为。

    忽见眼见裙摆一闪。

    愕然抬头,却见到一张俏面含冰的脸庞。

    这是一位年方二八的少女。

    身材窈窕,腰肢柔软,仿佛弱不禁风。

    一双似嗔非嗔的含情双眸,波光流动,有一种能吸慑人灵魂的魔力。

    刘仁轨已经六旬的老将,在这样一双含情双眸前,却不敢多看。

    忙低头抱拳道:“见过聂小娘子。”

    来者,正是苏大为的义妹,聂苏。

    虽然她的身形好似弱不禁风,但刘仁轨却不敢有任何轻视。

    他知道,当时在泗沘城的攻防战时,高句丽人曾动用一种非常厉害的车弩,对唐军造成极大的杀伤。

    后来还是这位弱不禁风的聂小娘子出手。

    当着城内数千唐军和数万叛军的面,飞至高句丽人面前,用异人之术,压制住了对方的车弩。

    才给泗沘城的唐军创造了关闭城门的时机。

    事后刘仁轨听人说起,心里还不太敢信。

    每次见到聂苏,都无法把这位柔弱如花,灵气逼人的少女,与在万军中,直入敌阵,压制高句丽人的那位联系到一起。

    对了,苏大为自身,也是为极厉害的异人。

    听说是师从丹阳郡公。

    大概聂苏也是家学渊源。

    刘仁轨没有在此事上多想。

    在聂苏面前,他不敢如先前般放肆,只是抱拳诚恳道:“聂小娘子,麻烦通传一下苏都督,就说正则有要事求见。”

    刘仁轨,字正则。

    最近百济虽然没有大的动荡,但小道消息可是禁不住。

    各种谣言满天飞。

    一会说高句丽人要打过来了。

    一会又说唐军败了。

    还有说苏定方死于阵前的。

    当真是各种话都敢说。

    刘仁轨却不是为了那些谣言,他是听到一个确实的消息。

    泗沘城内,刘仁愿部即将回转大唐。

    从去岁至今,刘仁愿麾下在百济已经征战一年多近乎两年。

    将士思归。

    眼见百济局势稳定,下面将士请求回大唐的声音,一波接一波,就没停过。

    长此以往,兵无战心,强留在百济,也只会令下面的将士怨声载道。

    战力会大辐衰减。

    按府兵正常的做法,是轮值。

    百济刘仁愿这批回大唐,稍后皇帝陛下会派其他的将领率府兵驻守百济。

    又或者,全权交给熊津苏大为?

    这个念头,当然只在刘仁轨心中一闪念。

    虽然苏大为如今已经因功,被陛下下旨从代都督封为正式的熊津都督。

    但以陛下的帝王之学,想必不会让百济这里,出现一家独大的局面。

    这些念头在脑子里只是一转,刘仁轨听到聂苏道:“你找苏都督?”

    语气似乎有些奇怪。

    刘仁轨却没有多想,点点头道:“如果不是要事,老将我也不会来打扰都督。”

    “那你进来吧。”

    聂苏挥手,示意方才被刘仁轨推进房里的两名卫兵退出去。

    等满面羞红的两兵卒出去,聂苏侧身示意刘仁轨进书房。

    刘仁轨一心想见见消失大半个月的苏大为。

    当下也不多想,忙一撩长袍,跨进书房。

    目光穿过聂苏,一眼看到一个伟岸的身形,一身甲胄,一手负后,一手好似捧着一卷书,正背对着大门,面向着壁间,似在沉思。

    刘仁轨一眼之下,顿时肃然起敬。

    苏都督虽然年轻,但做事可真不含糊。

    现在百济已经安定,他在自己府里书房内,居然还着全甲。

    还在看书。

    大概,是想着百济和新罗之事。

    这样年轻有为的将领实在少有。

    若自己年轻个十岁,只怕也愿意随此人一起,建功立业。

    心里想着,刘仁轨走上去,向苏大为的背影叉手道:“刘仁轨见过苏都督。

    我听说苏总管那边就快撤兵了,百济这边刘仁愿也要回大唐休整。

    在新援军到来以前,我们的力量会十分虚弱,须得防着百济叛军死灰复燃,还有高句丽人,只怕也不会安份。”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0032/ 第一时间欣赏大唐不良人最新章节! 作者:庚新所写的《大唐不良人》为转载作品,大唐不良人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大唐不良人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大唐不良人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大唐不良人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大唐不良人介绍:
长安,百鬼夜行;洛阳,阴兵借道;公元649年,天可汗驾崩含风殿,战神病故于卧榻上。一代女皇在灵宝寺内落发出家;大唐神探步入国子监求学。一个属于未来的灵魂,来到了长安城。贞观盛世下,有魑魅魍魉藏于黑暗之中。煌煌都城之中,妖魔鬼怪横行。这是一个人与妖魔共生的世界。不良人横刀在手,搅动风云色变。长生?我不欲也!千万年太久,我只争朝夕,活一个畅快淋漓。这是一个略带有魔幻色彩的历史小说。我不知道大家是否能接受,但我希望,能与诸君分享这个故事。大唐不良人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大唐不良人,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大唐不良人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