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这个大明太凶猛TXT下载这个大明太凶猛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这个大明太凶猛全文阅读

作者:无语的命运     这个大明太凶猛txt下载     这个大明太凶猛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658章 大顺的安身立命之所(第二更,求订阅)

    四月的河套平原,尽管天气依还带着些许寒意,但是平原上已经是一片绿色。一条条灌溉之间的田地里,到处都是忙活着耕种的百姓。

    这些百姓都是汉人打扮,偶尔起身活动活动腰身时,那怕是腰身酸痛,可是他们的脸上仍然带着笑容。

    这种欢喜,更多的是源自对庄稼收成的期待。

    “今年又是一个好年景啊!”

    李青傻乐着,抓了一把土,土一抓就成了一团,水分十足。

    “就是,这么好的墒情,年景能不好嘛!”

    不远处的李满屯接腔笑道。

    “墒情好不好不打紧,只要这黄河河里有水,咱们这地就不愁收成。”

    “哎,你说,咱们老家的地,要是能有这样的水,咱还用背井离乡,走这么远的路吗?”

    李青的话,让李满屯变成了哑巴,他朝着南边看去。

    “大青子,当初咱们离开家的时候走了几天啊?”

    “一个月吧,要不就更长一些,反正我也记不清了。”

    三年前,李青和李满屯扛着行李卷,走上了漫漫的黄土村路。直到现在,他们都记得,爹和娘他们站在高坎上,泪眼婆娑地看着远去的两人,

    甚至直到现在,忍不住哭出声来,

    “满屯啊,一定得活着啊……”

    活着,在陕北老家,这些年不知道多少人饿死了,要是有条活路的话,谁会逃出来。

    李青还记得那天自己,回过头看见了高坎上的娘。扑通一声冲着娘跪下了,给娘磕了一个头:

    “娘!回去吧!”

    然后就转过身头也不回地走了……

    娘现在是生是是死,都不知道啊。

    “想家了?”

    “能不想吗?”

    “是啊,谁不想家啊!”

    一声长叹后,他们两人都默默的看着家乡的方向,偶尔的田间地头也会有人像他们一样,抬头朝着南边看去。

    在河套平原上种地的百姓,大都是三年前从陕西逃出来的,三年前守在长安的顺军面对闯王的失败和官军的进攻,他们没有选择坚守,而是一路北逃到了关外,北逃时还有数十万百姓或是主动,或是被裹胁着一路逃到了河套。

    从鄂尔多斯,直到河套生活着上百万汉人,他们都是陕西百姓,有许多都是和李青他们一样,逃荒过来的,相比于大旱连年的陕西,靠着黄河水灌溉的河套简单就是塞外的江南,根本就不需要担心旱灾。

    这样的好地方,到那里找去啊!

    可再好,总归不是家啊!

    但是呆在家里会饿死啊!

    最终,李青他们还是长叹口气,继续干着活,也就在他们干活的时候,那边有上百骑押着一群人沿着土路走了过来。

    “快看,官军押着女人回来了……”

    官军!

    所谓的“官军”,其实就是“顺军”,这些顺军既有李过他们从京城带出去的,也有从陕西逃过去的,甚至还有大同的姜瓖他们,尽管成员复杂,可是仍然多达三十几万,算起来甚至比占据本地的八旗军还多,不过,尽管如此,他们两家倒也没有发生冲突。

    毕竟,对于他们来说,明军的威胁更大一些,多尔衮非但没有阻止顺军逃到草原,甚至还特意在河套划出一大块地区,供他们休养生息,这也是李过派人接应陕西的顺军撤到河套的原因。

    也正是在这里,几十万顺军非但得到了安置,而且每个人还都得到了几十亩地,那怕分到的都是荒地,可对于他们来说,仍然让他们每每都从梦里笑醒,他们被裹胁着从了贼的时候,可从来没想过有一天会分到地。

    不过,这一切并不是没有代价的,作为代价,顺军派出了十万大军配合多尔衮西征哈萨克。

    当然,相应的他们也得到了回报,比如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顺军押解着大量的女子回到里,少则数千人,多则上万人,这些女人是干什么的?

    “哎呀,居然这时候就把人带过来了,现在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那有粮食换个小娘子啊……”

    李满屯盯着远处的被骑兵押解着的女人们,忍不住可惜了起来。

    “官府不是说了嘛,可以先欠着,等收了粮食,再还也不迟,无非就是加一点利息而已……”

    “就是啊,先欠着,就看今年的这个墒情,今天的收成肯定不差了……”

    “十几石粮食,换一个小娘子,值啊……”

    一时间,这田里头正在干着活的男人们,无不是眼巴巴的盯着远处的那些满是异族风情的异族女子,那都是西征时掠来的俘虏,被送到这里后,除了一部分分赏给将士,还有相当一部分会变成移民们的老婆,为他们生儿育女。

    这也是办法,毕竟,这里很多人都是光棍汉,没有这些异族的女子,他们就不可能在这里繁衍下去。

    田里的光棍汉们眼巴巴的盯着那些女子时,骑在马上的杨树威会不时的打量着这片田地,田里干活的农夫,既有逃难来的百姓,也有军中淘汰的老弱病残,经过三年的开垦,这里已经开垦出了数百万亩良田。

    这地方是个好地方啊!

    可惜……

    可惜不是久留之地啊!

    “官军早晚有一天会打到河套,要是死守在河套,咱们到时候,可就真的是死无葬身之地了。”

    脑海中浮现出将军的话,杨树威的脸色显得颇有些无奈,这么好的地方,难不成就这么白白的丢在这?

    官军?

    自从大家伙逃到了关外,官军似乎就没有把他们放在心里,官军啊……兴许真的把他们给忘了。

    可杨树威的心里却没有底啊,毕竟,那位乾圣皇爷可是一个睚眦必报的主,更是一个记仇的人,要不然北京那么多降官,也不会就那么直接给砍了脑袋,还把脑袋悬挂在城墙上。

    那位爷……会忘了他们这些降将?

    可能性不大啊!

    万一要是打过来,可能真的就没有他们的活路了!

    但即便是再逃,还能逃到什么地方去?

    杨树威的脑海中又一次浮现出了哈萨克大草原,那里……是大顺的安身立命之地吗?

第658章 大顺的安身立命之所(第二更,求订阅)

    四月的河套平原,尽管天气依还带着些许寒意,但是平原上已经是一片绿色。一条条灌溉之间的田地里,到处都是忙活着耕种的百姓。

    这些百姓都是汉人打扮,偶尔起身活动活动腰身时,那怕是腰身酸痛,可是他们的脸上仍然带着笑容。

    这种欢喜,更多的是源自对庄稼收成的期待。

    “今年又是一个好年景啊!”

    李青傻乐着,抓了一把土,土一抓就成了一团,水分十足。

    “就是,这么好的墒情,年景能不好嘛!”

    不远处的李满屯接腔笑道。

    “墒情好不好不打紧,只要这黄河河里有水,咱们这地就不愁收成。”

    “哎,你说,咱们老家的地,要是能有这样的水,咱还用背井离乡,走这么远的路吗?”

    李青的话,让李满屯变成了哑巴,他朝着南边看去。

    “大青子,当初咱们离开家的时候走了几天啊?”

    “一个月吧,要不就更长一些,反正我也记不清了。”

    三年前,李青和李满屯扛着行李卷,走上了漫漫的黄土村路。直到现在,他们都记得,爹和娘他们站在高坎上,泪眼婆娑地看着远去的两人,

    甚至直到现在,忍不住哭出声来,

    “满屯啊,一定得活着啊……”

    活着,在陕北老家,这些年不知道多少人饿死了,要是有条活路的话,谁会逃出来。

    李青还记得那天自己,回过头看见了高坎上的娘。扑通一声冲着娘跪下了,给娘磕了一个头:

    “娘!回去吧!”

    然后就转过身头也不回地走了……

    娘现在是生是是死,都不知道啊。

    “想家了?”

    “能不想吗?”

    “是啊,谁不想家啊!”

    一声长叹后,他们两人都默默的看着家乡的方向,偶尔的田间地头也会有人像他们一样,抬头朝着南边看去。

    在河套平原上种地的百姓,大都是三年前从陕西逃出来的,三年前守在长安的顺军面对闯王的失败和官军的进攻,他们没有选择坚守,而是一路北逃到了关外,北逃时还有数十万百姓或是主动,或是被裹胁着一路逃到了河套。

    从鄂尔多斯,直到河套生活着上百万汉人,他们都是陕西百姓,有许多都是和李青他们一样,逃荒过来的,相比于大旱连年的陕西,靠着黄河水灌溉的河套简单就是塞外的江南,根本就不需要担心旱灾。

    这样的好地方,到那里找去啊!

    可再好,总归不是家啊!

    但是呆在家里会饿死啊!

    最终,李青他们还是长叹口气,继续干着活,也就在他们干活的时候,那边有上百骑押着一群人沿着土路走了过来。

    “快看,官军押着女人回来了……”

    官军!

    所谓的“官军”,其实就是“顺军”,这些顺军既有李过他们从京城带出去的,也有从陕西逃过去的,甚至还有大同的姜瓖他们,尽管成员复杂,可是仍然多达三十几万,算起来甚至比占据本地的八旗军还多,不过,尽管如此,他们两家倒也没有发生冲突。

    毕竟,对于他们来说,明军的威胁更大一些,多尔衮非但没有阻止顺军逃到草原,甚至还特意在河套划出一大块地区,供他们休养生息,这也是李过派人接应陕西的顺军撤到河套的原因。

    也正是在这里,几十万顺军非但得到了安置,而且每个人还都得到了几十亩地,那怕分到的都是荒地,可对于他们来说,仍然让他们每每都从梦里笑醒,他们被裹胁着从了贼的时候,可从来没想过有一天会分到地。

    不过,这一切并不是没有代价的,作为代价,顺军派出了十万大军配合多尔衮西征哈萨克。

    当然,相应的他们也得到了回报,比如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顺军押解着大量的女子回到里,少则数千人,多则上万人,这些女人是干什么的?

    “哎呀,居然这时候就把人带过来了,现在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那有粮食换个小娘子啊……”

    李满屯盯着远处的被骑兵押解着的女人们,忍不住可惜了起来。

    “官府不是说了嘛,可以先欠着,等收了粮食,再还也不迟,无非就是加一点利息而已……”

    “就是啊,先欠着,就看今年的这个墒情,今天的收成肯定不差了……”

    “十几石粮食,换一个小娘子,值啊……”

    一时间,这田里头正在干着活的男人们,无不是眼巴巴的盯着远处的那些满是异族风情的异族女子,那都是西征时掠来的俘虏,被送到这里后,除了一部分分赏给将士,还有相当一部分会变成移民们的老婆,为他们生儿育女。

    这也是办法,毕竟,这里很多人都是光棍汉,没有这些异族的女子,他们就不可能在这里繁衍下去。

    田里的光棍汉们眼巴巴的盯着那些女子时,骑在马上的杨树威会不时的打量着这片田地,田里干活的农夫,既有逃难来的百姓,也有军中淘汰的老弱病残,经过三年的开垦,这里已经开垦出了数百万亩良田。

    这地方是个好地方啊!

    可惜……

    可惜不是久留之地啊!

    “官军早晚有一天会打到河套,要是死守在河套,咱们到时候,可就真的是死无葬身之地了。”

    脑海中浮现出将军的话,杨树威的脸色显得颇有些无奈,这么好的地方,难不成就这么白白的丢在这?

    官军?

    自从大家伙逃到了关外,官军似乎就没有把他们放在心里,官军啊……兴许真的把他们给忘了。

    可杨树威的心里却没有底啊,毕竟,那位乾圣皇爷可是一个睚眦必报的主,更是一个记仇的人,要不然北京那么多降官,也不会就那么直接给砍了脑袋,还把脑袋悬挂在城墙上。

    那位爷……会忘了他们这些降将?

    可能性不大啊!

    万一要是打过来,可能真的就没有他们的活路了!

    但即便是再逃,还能逃到什么地方去?

    杨树威的脑海中又一次浮现出了哈萨克大草原,那里……是大顺的安身立命之地吗?

第659章 (第一更,求订阅)

    流贼也好,东虏也罢,其实说白了都不过是丧家之犬而已。

    要说他们之间有什么共同之处?

    恐怕都是曾气势汹汹,大有一副席卷天下的势头。

    或许这也正应了那句“其兴也浡焉,其亡也忽焉”。

    旁观者说出这句话是很容易,可对于当事者来说,面对这样的局面时,那种心情却是五味杂阵的。

    对于身为大顺皇帝的李过来说。他或许想过也许有一天会继承大顺的皇位,可是从来没想到自己会在塞外登基。

    更没有想到,原本夺了大明江山的大顺会灰溜溜逃到塞外,逃到河套,甚至就连京城的龙椅都没坐上几个月。

    尽管春天气息的小径上,李过正心绪烦乱地慢步踱着。春意虽浓,却没能融化他心中的阴云。

    “哎……”

    又一次,置身于新安城的皇宫——所谓的皇宫,放在内地大概也就是土财主的大院子而已,但在新安城,这座大顺建在黄河边的城池中,这却是少有的几栋砖瓦大院。

    其实,对于穷苦出身的李过来说,他并不是因为这座皇宫而发愁,他愁的是大顺百万军队的将来。

    “丞相,您说,大顺的将来在那?”

    仓皇的逃出京城,已经将近三年了,虽然现在大顺在河套有了喘息之机,有了一块地方可以休整,但是这样寄人篱下的日子不好过啊!

    “丞相,不少人都觉得咱们现在的日本过的得不过,可总归是寄人篱下啊!那怕是多尔衮需要咱们大顺的百万军民作为他的盟友,那怕是咱们的在西边也是攻城掠地,所向披靡,但是,这里说到底,还不是咱们的地盘啊!”

    李过长叹道。

    当初逃出关的建议是丞相提的,和多尔衮结盟也是丞相提的,当初只是为了一条活路,甚至还曾幻想过有朝一日重返关内。

    为此,他在撤到关外后,就先后下令驻山西、陕西的留守大军撤离两地,离开时还尽量招揽青壮为兵,说是招揽,其实就是强掳,当然也有不少百姓是迫于生计,随着他们到了关外。

    原本这百万军民是他反攻中原,恢复大顺江山的根本,但是现在来来,这种盼头注定是遥遥无期的。

    大顺的将来在那?

    反攻关内?

    重新夺取大明的江山?

    显然,这是极不现实的。

    “陛下,现在明朝内部国泰民安,朱皇位的皇位越来越稳固,以臣看来,想要夺回江山,恐怕是不可能了!”

    站在陛下的身后,孙可为的语气显得有些无奈。

    “原本臣以为,我们在关外休养生息数年,等明朝内部生出乱子的时候,再趁机重返中原,但是现在……哎。”

    一时间,君臣两人皆是长叹一声。

    “但是像现在这样,寄人篱下总不是长久之计吧!”

    陛下的反问,让孙可为说道。

    “多尔衮一直防着咱们哪,想动手恐怕不可能啊!”

    “咱们不也是在防着他们?丞相,这么下去,可不是长久之计,万一要是咱们和他们动起手来,到时候,可就便宜明朝了。”

    其实,在过去的三年中,李过不是没想过杀了多尔衮夺了塞外的天下,但是反复思考后,他还是没有这么做,一来是因为没有把握击败多尔衮的四十几万满蒙汉以及色目大军,二来是因为没有把握对多尔衮一击必杀,打从大顺撤到了关外,那怕是多尔衮同意他们借地休养生息,可却从来没有给他见面的机会。

    两个人一直互相防备着。

    在这种情况下,一但动手的话,到时候,大顺非但吃不下满清的地盘,恐怕还要拼尽全力和满清拼杀,对于大顺来说,结果恐怕将是灾难性的。

    “明朝……”

    顿了顿,李过说道。

    “明朝肯定是要北上的,不是今年就是明年,最多也就是三五年内,丞相,河套这地方,可不是长久之地啊!”

    几年来,对明朝的担心,一直压在李过的心头,这时,一个人影又浮现在他眼前,每当他担心着明朝时,这个人影便会浮现出来。

    明朝的那个朱皇帝。

    “他这两年没有派兵追击,恐怕还是因为大明同样需要时间休养生息,这几明朝元气正在恢复,到他元气恢复之时,肯定就是扫北之日,如果咱们不早做打算的话,恐怕……”

    朝着左右看去,李过苦笑道。

    “这新安城里,可没有歪脖子树啊!”

    那棵歪脖子树!

    或许是整个东亚最知名的树,他因崇祯而成名,同样的也成了某种象征。

    “陛下,西征吧!”

    面对陛下的无奈,孙可为咬牙说道。

    “多尔衮可以西征?咱们为什么不可以?为什么要替多尔衮做嫁衣,他是在西边给了咱们一大块地方,足够安置大顺百万军民的,可那又怎么样?不还是寄人篱下吗?一但他从西边腾出手来,肯定会把目标指向咱们,到时候,有没有大顺,可就不知道了!”

    从进入草原的那天起,满清就一直在西征,从蒙古直到西域,再到现在的哈萨克大草原,他们不但击败了西域的蒙古人,把几十万蒙古人纳入八旗之中,而且还一路打到了哈萨克,把所谓的蒙古黄金家族创建办的哈萨克汗国打的落花流水,就连所谓的杨吉尔汗也死在战场上,从杨吉尔汗去世后,汗国内部便开始争权夺利,发生内讧,冲突不止,势力较强的苏丹企图自立为汗,汗国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而满清正是凭借着这样的机会,趁机进入哈萨克,连扶带打,眼看着就要吞并整个哈萨克了。

    现在的满清,论地盘甚至都不亚于中原了!

    可相比之下,大顺呢?

    却连一处立锥之地都没有!

    “西征?”

    满眼疑问的看着孙可为,李过皱眉道。

    “往那征?多尔衮不是都快吃下哈萨克了吗?”

    “陛下,按照城里的色目婢的说法,哈萨克往西,还有罗刹,往南,还有大小汗国,天下之大,只要咱们愿意去,还愁没有咱们立足的地方?他多尔衮能西征,咱们为什么不能?难不成西边的天下,就都写着他多尔衮的名字?都刻着女真人记号不成?”

    记号!

    当然不可能刻着他们的记号。

    天下这么大,又有什么地方刻着别人的记号?

    之所以会属于一些人,无非就是他们来得早了一点而已。

    女真人凭什么占据着那么大的天下?他们也就是比大顺早了一些。

    “陛下,咱们总不能就这么寄人篱下吧。要是这么下去的话,早晚有一天会出大事儿的。”

    丞相的话让李过深以为然的点头说道。

    “可不就是吗?这两年我一直在想着这个事啊,再这么下去的话,越拖下去对咱们就越不利。这个地方可不是咱们平白无故得来得是弟兄们用命换来的。是用弟兄们的血替他多尔衮攻城略地换来的。时间越长,对他多员工也就越有利于对咱们也就越不利。”

    李过的语气中压抑着一股敌意,其实如果有选择的话,她绝对不会选择和那些鞑子合作。

    可是他根本就没有选择,我不和这些刀子合作,恐怕他和这几十万弟兄就是死无葬身之地。

    出逃出关是迫不得已,和鞑子合作同样也是迫不得已。如果有机会的话,他更想杀鞑子,但是眼下,他没有选择。

    “这样寄人篱下的日子不能再过下去了。”

    李过默默地说道。

    “丞相,你觉得西边儿会有咱们的活路吗?”

    面对陛下的发问,孙可为说道:

    “陛下,不去,谁都不知道!”

    李过点点头。

    “那就西征吧!”

第660章 向西,向西!(第二更,求订阅)

    新安城东门税关。

    每天,税关前都排着长长的商队,包括各种各样的车队、驼队都被堵在关外,车队和驼队上插着各个商号的号旗迎风飘扬着,和着牲口的嘶鸣。

    与之相伴的是一长队百姓,扶老携幼的在另一边等待着放行,这些人都是来自关内的流民,说是流民,其实绝大多数都是从关内过来找亲的,毕竟,这两年关内风调雨顺的,根本就犯不着逃荒。

    一个留着山羊胡须的兵丁大声喊道:

    “有渭南过来的吗?有没有渭南的,排好队,别挤!别挤!”

    在他喊着的时候,还有一个兵丁则向人声嘶力竭地吼道:

    “别挤!别挤!有没有大同的,有大同的吗?一会就放你们过去!”

    那些兵丁在这里里喊着地名,要是有人应了声,兵丁会立即跑过去,与那人聊起来,或许不一定是他乡遇故知,但至少是同乡,可以在同乡那里多少打听一些家乡的消息,听着熟悉的乡音时,也能安慰内心的思乡之情。

    “哎,还是没有一个同村的过来啊……”

    关前的棚子里,一名官佐模样的中年人眯着失神的眼睛怔怔地望着远处,目光中充满了失落,最终他还是把目光投在那些逃难过来的百姓身上,喃喃自语道。

    “唉,这家里头风调雨顺的,为啥还要背井离乡的跑出来啊……”

    在他这声长叹时,城门前的兵丁瞧着面前的两个年青人,打量了几眼,然后问道。

    “你们两个瞧着可不像是来寻亲的,说说为啥来新安?”

    “唉,军爷……”

    田青长叹道。

    “但凡是有一丝活路,又咋会逃出关来,实不相瞒,手上一不小心沾上命案,只好逃了出来……”

    “沾了命案?”

    拿刀的兵丁冲着这人打量了几眼,大顺倒不在意来逃到关外的汉人干了什么,杀了人,那也是在关里犯的王法。和大顺有什么关系?显然,对方也知道这点,所以才没有隐瞒。不过兵丁仍然好奇道。

    “什么命案?”

    “和别人拌了嘴,一不小心把那人打死了,谁知道他那么不劲打啊!”

    田青咧嘴答话时,身边的兄弟就打断了他的话。

    “得了,青子哥,那是不小心,你分明就是冲着打死他去的,不就是睡了人家媳妇嘛,照俺说,你搁兵工厂里好好的干你的活多好,非得睡人家有小媳……”

    这边他的话声一落,那边原本眯着眼的官佐已经几步跑了过来,一把抓住田青问道。

    “你搁兵工厂里干过活?”

    “啊?干,干过啊。”

    “你在兵工厂里头是干什么的?”

    “制膛线,膛线你知道吗?就是火枪里头的……哎哟,你这是干啥?”

    尽管大顺不会过问从关内过来的百姓是不是犯了什么奸犯科,可是对于各行各业的人才,他们是绝对不会放过的。一听说这人居然会制膛线,那官佐就一把拿住他激动道。

    “你小子等好吧,往后你就只管吃香的喝辣的吧……”

    有时候,技术扩散的方式会以一种出人意料的方式发生,甚至不是刻意的,而是以一种莫名其妙的方式加以扩散。

    几天后,也就是在李过作出了西征的决定,开始为西征做起准备的时候,工部尚书苑景文就携着一个箱子进了宫,满面欢喜的他一见到皇帝就欢喜道。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这可真是天佐我大顺啊!”

    闻言,李过笑道。

    “苑尚书,瞧你这欢喜的模样,这喜从何来?”

    “陛下请看……”

    展示着盒里的火枪时,苑景文问道。

    “陛下可看出这支火枪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什么不同的地方?”

    瞧着盒子里的火枪,也就是常见的燧发枪,这种火枪虽然比不上明军的击发枪,但是它不需要使用火帽——那玩意,直到现在都没人知道是怎么做出来的,弄不明白铜帽里装是什么东西,为什么一碰就炸。

    燧发枪不同,只要燧石击打火台,就会冒出能点燃火药的火星。那怕是它比不上击发枪,可总胜过没有吧,况且,最重要的是自己能造这玩意,不至于花大价钱从明国走私。

    “这应该是咱们用的五钱火枪吧。”

    旧式的鸟铳,弹重只有三钱,口径小威力不大,不能破甲,所以平虏军才改用七钱火枪,民间仿制的燧发枪也大都用七钱弹丸,满清仿制的也是7钱燧发枪,不过后来却慢慢的改用了五钱火枪,一方面是因为蒙古人不披重甲,另一方面是因为铸子弹的铅来自关内,五钱的铳子……省钱啊。

    顺军同样也是如此,甚至为了省铅,他们还有一大批三钱燧发枪,相比五钱燧发枪,它的铅子更便宜,至于破甲,没必要啊,毕竟,那怕就是清军的盔甲也是越来越少。盔甲那能比得上火枪。

    “陛下,它看着是咱们自己打制的五钱火枪,可实际上,它可是线膛枪!”

    “什么!”

    李过不禁惊问道。

    “你说他是线膛的……”

    急忙拿起火枪,李过就着枪管往里一看,看着枪管里清晰的膛线,他惊喜道。

    “这,这是咱们的?”

    李过之所以这么肯定,是因为整个大顺,不过只有几千支线膛枪,既有高价买来的,也有缴获的,那些线膛枪外形都不同于五钱火枪,两者的枪管口径也不一样。

    线膛枪!

    要说那么多火枪之中,什么火枪最厉害,恐怕就是线膛枪了,它的射程又远又准,而且威力极大。可问题是大顺的工匠造不出来啊,甚至就连那些王恭厂的匠户都不知道那玩意是怎么造出来的。

    “没错,陛下,咱们现在也能造线膛管了,原本臣和工部的能工巧匠们一直在寻思着这线膛到底是怎么刻出来的,可前后用了几年的时间,都没弄明白,这不,前阵子从关里逃来的工匠,在一旁指点着,咱才算是弄明白这线是怎么刻出来,说起来,这办法倒也不复杂……”

    在苑景文说着制造膛线的办法时,李过激动地说道。

    “苑卿家,这次你可是为咱们大顺立下了大功。有了这东西咱们这次西征可就是如虎添翼啊!”

    线膛枪好啊!

    不但打到准,而且还打的远。明军为什么厉害?不就是靠着他们的现场枪吗?

    西边的那些人别的不擅长,就是擅长弓马。可是他们的工件在火器面前根本就不值一提,他们的战马在线膛枪面前也是不值一提的。

    这个法宝又何愁大业不成?

    李过生日想到了也许可以凭借着这玩意儿和多尔衮做笔交易。

    他一样的需要线膛枪啊!

    但是转念一想,李过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

    有些东西可不能便宜了那些鞑子。

    “陛下,大军什么时候西征?”

    苑景文问道。

    “快了快了!眼下最大的问题就是怎么说服多尔衮,毕竟这往西几千里可都要经过人家的地盘。他要是不投口的话,咱们的西征可就没有那么利索。”

    李过皱紧眉头,然后说道。

    “不过以朕看来,多尔衮绝对不会拦着咱们,毕竟他的目标是在西边儿,咱们是往西再往南,不是一条路。而且咱们在南边儿,也是帮他挡着其他人,他多尔衮绝对没有不同意的道理。”

    尽管嘴上这么说着,但是李过的心里已经想的很清楚了。哪怕就是多尔衮不同意,他也会不惜一切代价的西征,毕竟往西可是关系到大顺上下百万军民的身家性命啊。

    怎么可能因为他多尔衮不答应,这么轻易放弃呢?

第661章 西方极乐(第一更,求订阅)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从两年前的四月,李过在黄河畔的新安誓师西征,到现在已经整整过去了两年零三个月。

    乾圣五年八月的天气已经有了几分凉意,可是。

    对于马尔夫洛夫而言,他非常享受过去两年的生活——从奴隶到自由人!

    十年前,他和家人一同被鞑靼人掠为奴隶,后来被卖到了布拉哈汗国,而两年前,他的主人被闯进布拉哈的中国人杀死,活着的人沦为了他们的奴隶,而乌兹别克人的奴隶得到了自由。

    不过作为自由人的马尔夫洛夫,则成了大顺军的一员,成为了一名火枪手。随着顺军一同南征北战,现在,终于打到了距离布拉哈王城不到二十俄里的方。而马尔夫洛夫与色目营里的两万多色目人,都渴望着攻进布拉哈王城,血洗那里的布拉哈人,偿还过去身为奴隶时遭受痛苦与折磨。

    “阿布都拉汗,要是领兵在城外决战的话,这仗就好打了……”

    看着远处的位于泽拉夫尚河三角洲,马尔夫洛夫默默的想到。

    相比于攻城,在平原上作战无疑更容易一些,无非就是大炮轰,步枪打。

    这是一大片平原,树木很少,但都很高大,以松柏为主。

    这块草场在夏季通常被乌兹别克牧民所占据,这儿的草足够喂饱他们的大群牲畜。可是现在这个时候要想在这儿找到这些游牧民的踪迹肯定是白费力气,那些布拉哈人早早的就逃到了王城中。

    不过这片草场上倒也并非死气沉沉,相反却是热闹非凡。到处都竖起了顺军的帐篷,大顺皇帝李过的正在此安营扎寨。足足几十万人马,气势汹汹的,规模甚至远远超过布拉哈人。

    “打下了布哈拉城,咱们大顺,也就了有一片立锥之地了!”

    说话时,李过的脸上带着笑容。

    两年前,他率领三十万大军西征,多尔衮并没有阻止他,在天山脚下,他们两人达成了“君子协定”。从此之后,大顺就开始向南扩张,而多尔衮则继续整合着哈萨克汗国的力量,他的目标是更为遥远的西方。

    对于李过而言,征服布哈拉汗国的过程并不算轻松,就像历史上铁木真一样,一路南下,一路征服一个又一个城邦,按照通常的做法,把被征服的人变成奴隶,奴隶变成自由人,至于土地和奴隶,一起分配给了大顺军的将士。

    满清就是靠着这个手段征服了这么大的地盘,大顺同样也可以。甚至就连同大明,不也是如此?大明给军户的土地,不也是为了获得将士们的忠心。

    事实上,这么做确实能够获得将士们的忠心。

    “等打下了布哈拉,这周围的土地,都可以分赏给有功的将士。”

    李过自言自语道。

    掠其土地、夺其女子,这就是征服吧!

    其实征服不就是如此吗?

    凝视着这片草原,凭着泽拉夫尚河的河水,这里成为了整个布哈拉最肥沃的地方,打下了这个地方,这里就会是大顺的新河套。

    “陛下,等打下了这里之后,咱们就把河套那边的人都迁过来,到那时,这里就是咱们的家了。”

    孙可为颇有些期待的说道。

    “是啊,到时候,朕的年号也该定下了……”

    尽管李过是大顺的皇帝,可他却是一个没有年号的皇帝,这是为了避免刺激多尔衮,必定,大顺原本可是寄人篱下啊。

    可现在不同了,只要打下了布哈拉,大顺就有了自己的地盘,百万军民就有地方安置了,到那时候,自然应该定下年号。

    尽管嘴上这么说着,可是李过的心里难免有些担心,毕竟,当初大顺就是在定下年号之后,在进军京城后迅速走向了末路,对于李过来说,制定年号,似乎就是一个阴影。

    也正因如此,直到现在,大顺仍然在用着先帝的年号。

    “等打下了布哈拉,这里就是咱们大顺的……”

    想了想,李过对着周围的文官武将大声说道。

    “长安!”

    长安!

    那里曾是大顺的都城,甚至在河套筑城时,他也是将那座城称为新安,可是现在,在他的心里布哈拉却将是大顺的“长安”。

    那怕它是新的长安,但也是长安!

    也是大顺的京城所在!

    其实,李过并不知道,当他率领着十万大军穿越大沙漠来到布哈拉的时候,他和其麾下的十万大军,已经载入了历史,自八百多年前,大唐安西都护府回撤后,第一支踏上这片土地的汉人军队。

    那怕他们是顺军,那怕在中原王朝的眼中,他们不过只是叛逆,是流寇,但是对于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来说,久远的有关中原王朝的记忆,随着他们的到来,再一次与当地人的心里浮现。

    那种记忆于他们而言,谈不上有多么美妙。尽管最终,那些汉人退出了这片土地,但是与汉人长达百年的战争,充斥着早期征服这一地区的史书之中。而现在那支军队又一次到来了。

    当顺军抵达布哈拉城下的时候,在城内的卡扬大寺内,数以百计的布哈拉权贵们正在那里祈祷着,

    “愿珍珠保值我们可以击败那些残暴的异端……”

    阿布都拉汗跪在寺内,在心里默默的祈祷着,身为汗国的大汗,他的心里可谓是五味杂阵,过去他觉得波斯、哈萨克才是他的敌人,像沙漠里的游牧部民以及阿富汗的山地部民,都是他的敌人,但却没有想到,真正可以威胁到他统治的敌人却来自遥远的东方。

    甚至就连同他们的皇帝也一起随同军队来到了这里,对布哈拉发起了这场远征。

    上一次远征还是蒙古人的成吉思汗,他们征服了这里,然后一路打到了巴格达,现在,汉人来了!

    他们难道也是想要打到巴格达吗?

    他们打到巴格达干什么呢?真的想不明白为什么汉人又到了这里?

    阿布都拉汗想不通啊。其实在过去的两年中,他一直在考虑着这个问题,但是,时就是汉人来了。

    中国来了!

    千百年前的噩梦在这一刻又变成了现实。

    实际上在一千多年前,他们的祖先征服这片土地的时候,他们就担心着汉人的反攻,他们等待了千年。

    千年后,汉人又来了!

    他们来到了这个地方,要重新征服这里。对于阿布都拉汗来说,这一切无疑就像噩梦一样。

    但是他却没有任何退路。

    “愿珍珠保佑……”

    在这个时候,对于阿布都拉汗来说,唯一能做的就是向他的神去祈祷了,似乎这样就可以获得胜利。不但阿布都拉汗如此,就是普通的士兵也是如此。

    在大寺的外面,是成各上万的重骑兵,他们都穿着厚重的盔甲,他们都显得极为虔诚,他们都在那里祈祷着,祈祷着又得到神的保佑。保佑他们在即将到来的战斗中获得胜利,得到神的赐福。

    一千多年前,当他们的祖先从半岛他到这里的时候,他们也曾向他们心目中的神祈祷过。

    那个时候,他们似乎得到了神的保佑,赢得了胜利,最终在这片土地上站住了脚。

    现在他们仍然相信,他们的神依然保佑着他们,保佑着他们可以击败那些远道而来的非信徒。

    他们甚至在心里幻想着,这是一场属于他们的圣战,只要击败那些非信徒,他们就可以获得神的恩宠,即便是死去了,也可以进入天堂,也可以得到几十个美丽的少女,可以在天堂中享尽在人间所享受不到的荣华富贵……

第662章 野心勃勃的阿布都拉汗(第二更,求订阅)

    足足十万人!

    浩浩荡荡的十万大军!

    聚焦在布哈拉城周围的布哈尔大军中,至少有五六万的骑兵,这些来自各地乌兹别克人与塔吉克人构成布哈拉汗国的骑兵的主力,他们无一例外都是剽悍善战的骑士,他们之中既有人马披着铠甲的重装骑兵,也有抛弃铠甲累赘的轻装骑兵。而且他们无一例外的都装备着由波斯工匠所锻造的最为精良刀剑与盔甲。正是靠着这些弓马娴熟的骑兵,布哈拉汗国才得已在这片土地上立足,南征北战扩张着自己的土地,尽管,现在布哈拉汗国的国势已经衰退,但仍然是阿布都拉汗最后的依仗,甚至也是他敢于出城作战的原因。

    自从大顺军进入汗国境内后,布哈拉骑兵就自始至终在他们的炮火范围之外跟随着,在跟随的同时,时常常发起小规模的突袭,尽管顺军常常四面受敌,但依然倚仗火力优势保障着自己的补给辎重并继续行军。

    而现在,在阿布都拉汗看来,这一仗,关系到他的汗国,还有他的汗位。

    手持望远镜,阿布都拉汗盯着远处那些穿着蓝色军衣的汉人,看着他们列成一个个方阵,看着大旗上的方块字,那种方块字上一次来到这里,还是将近千年前的事,那时它意味着文明。但是当这里的一个个佛国被来自半岛上的信徒征服后,这一切都成了“蒙昧时代的历史”。

    但是现在,方块字又一次出现在这片土地上,对此阿布都拉汗根本就不知道,有什么意义。

    “苏布,命令炮兵立即发炮!”

    布拉哈汗国同样也有大炮,甚至操作大炮的炮手都是来自奥斯曼的雇佣兵,当然,火枪手同样也是。

    这个时代的奥斯曼帝国,就像世界的明灯一般,作为这个世界的埃米尔,他对这个世界的很多国家承担着自己的责任。

    奥斯曼的雇佣军出现在印度、非洲以及东南亚一个个绿色的王廷之中,雇佣兵们操作着火枪、火炮为素丹们效力的同时,也让奥斯曼苏丹的威望远扬,甚至这也构成了奥斯曼的宗藩体制——通过输出雇佣兵,换取小素丹们对奥斯曼帝国的臣服。换取他们对奥斯曼帝国埃米尔地位的承认。

    布拉哈汗国也不例外——因为他和波斯是敌人,而波斯又是少有的能与奥斯曼帝国抗衡的强国,毕竟波斯是十叶派的异类。他和奥斯曼是天然的敌人。所以,布拉哈汗国通过向奥斯曼称臣,换取了奥斯曼苏丹的支持,支持是他们和波斯之间的对抗。而奥斯曼的雇佣军就是这种支持的直接表现。

    随着素丹的一声令下,奥斯曼炮手立即操作着沉重的青铜炮,瞄准远处的顺军发炮。

    炮声响起的瞬间,炮弹就呼啸着朝着顺军飞了过去,置身于人群中的马尔夫洛夫,并没有因为炮弹的袭来而感觉到害怕,他只是继续向前走着,眼睁睁的看着那个黑色的圆点缓缓的飞来,落在方阵中先砸碎一个人的脑袋,然后又砸碎另一个人的肩膀,然后又击碎了第三个人的大腿,一时间,方阵中的色目人无不是骨碎肉裂,鲜血喷溅,惨叫声此起彼伏,

    尽管接连倒下了十几个人,但是方阵仍然不急不徐的向前移动着,电视炮弹不断地落在他们身上,不断的夺走其他人的性命,仍然是不管不顾地继续行进。

    对于这一切马尔夫洛夫已经习惯了,只要忍受着炮击,等到靠近敌人的时候,然后胜利必定会属于他们。

    当然,顺军的炮兵也会发炮,但是现在时机还不成熟,他们会再等等,等等……

    “再等等,”

    站在土丘上的李过,凝视着布哈拉人的步兵方阵,看着如林一般的长枪,还有被长枪护卫的火枪兵,他并没有立即下定发炮,他倒不是想吓走敌人,而是因为重炮的射程很近,只有三四百丈而已。

    不过,很快,顺军的野战炮同样也欢腾了起来,但是打出去的大都是实心弹,炮弹打在布哈拉步兵的身上,造成的杀伤也很有限,双方一开始,都是在用大炮进行试探。

    似乎都在试探着对方的承受能力,不过也正是这样的试探,让双方的距离越来越近。

    其实在实心弹的时代,火炮的杀伤力是极为有限的,每一炮顶多也就是带走几个人的性命而已。在更多的时候,炮击不过只是挠挠痒而已。

    凝视着战场上的形势,随着距离的接近,在阿布都拉汗的一声令下。

    骑兵出动了!

    首先出动的不是其它人,正是布哈拉最引以为傲的重骑兵,上万名穿着人马皆着重甲的重骑兵发起进攻时,声势极为惊人,在正午的阳光下,他们身上的链板甲映着耀眼的光亮,在过去的数百年间,布哈拉重骑兵一直都是波斯人的梦魇。尽管大炮、火枪的出现,让重骑兵碰到了真正的对手,但是他们仍然一次又一次的在战争上给予敌人以重创。

    现在同样也是如此!

    在重骑兵发起进攻时,在贵族们的簇拥下,身着板甲的阿布都拉汗得意道。

    “之前,我们一次又一次的被汉人击败,是因为每一次,他们都是以多敌少,而现在他们劳师远征,但是我们的兵力占据着优势,我们的重骑兵可以击败波斯人人的炮队,火枪队,也就一定能击败汉人的火枪队……”

    身着一身镶嵌有金色花纹板甲的阿布都拉汗在贵族中间显得分外的显眼,此时他显得极为得意,甚至于他都已经想好了如何庆祝他的胜利——把被俘虏的汉人送到伊斯坦布尔,送到苏丹的面前,让整个世界都知道,他——阿布都拉汗击败了传说中的汉人!

    不仅击败了汉人,而且阻止了那些非信徒的继续南下,阻止了他们的脚步踏上巴格达,那怕是上次过去的是蒙古人,不是汉人,但谁知道呢?也许,这些汉人就是想打到巴格达。

    而他,阿布都拉汗!

    也将会成为“圣地的悍卫者”,那怕是他对于这一切都无所谓,但是,无论如何,这总是一件让人非常得意的事情,相信有了这次胜利,在奥斯曼的宫廷之中,他的地位会水涨船高。

    那时候,苏丹也许会再一次把目标投向这里,投向波斯,没准会派大军进攻波斯,和他一起共同瓜分波斯。

    到时候,布哈拉汗国将会再一次崛起,再一次成为举世瞩目的大国,甚至取代波斯,与奥斯曼平起平坐……

    其实,那怕就是小小的汗王,也有属于自己的梦想,阿布都拉汗同样也有属于他的梦想。

    征服波斯!

    过去这个念头也就是想想罢了,有时候甚至连想都不敢想,可是现在却忍不住去幻想一下,其实这样的幻想。想想也是挺开心的。

    “瓦里,一会重骑兵发起攻击后,你就率领轻骑兵,从侧翼进攻他们……”

    即便是布哈拉轻骑兵,也装备头盔、链板甲、锁甲、四镜甲等盔甲,手持着波斯复合弓、战斧、长矛、盾、弯刀等各种兵器,这样的骑兵在过去,那也是横冲直撞,让周围各国闻风丧胆的精锐。

    而且在过去的两年中,也多次给过汉人深刻的教训,过去之所以会失利是因为兵力不足。但是今天却不一样。

    他可是调动了全国所有的兵力,这一仗必定会大获全胜。

    至少在这一瞬间,阿布都拉汗似乎看到了触手可得的胜利……

第663章 你有骑兵,我有火枪(第一更,求订阅)

    成千上万的重骑兵冲锋时声势极为惊人,明晃晃的链板甲映着阳光,闪烁着耀眼光亮。

    毫无疑问,这支重骑兵无论是投入在任何战场,都会改变战场的态势,至少经验告诉他们,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人可以阻挡他们的脚步。

    重骑兵们呼喊着、嚎叫着,他们的手中打着波斯工匠们打制的骑枪,朝着那些汉人杀了过去,他们想再一次重现祖先的风采,重现昨日的辉煌。

    但即便是再辉煌的过去,也只是过去!

    当重骑兵们嚎叫着杀来的时候,顺军方阵中的炮手们,已经拿起炮弹塞进了炮口中,他们的装填速度很快,用推弹杆推到膛尾后,他们就调整着炮尾的螺杆以控制火炮的射角。

    在过去的将近十年间,技术的扩散以一种极为缓慢的方式扩散着,直到现在,弹头与火药包一体的整装炮弹,仍然只在东北亚流传着。这一刻,当布哈拉重骑兵们朝着他们逼近的时候,野战炮后方每个人的眼睛里充满了嗜血的狂热。

    随着一声令下,他们手中的引火杆点着了炮尾的鹅毛管,猛然间,方阵之中上百门野战炮接连喷出了一团团橘黄色的火焰。

    “轰……”

    震耳欲聋的炮声,在空气中回响着,数不清的弹丸呼啸着飞向了远处,飞向了正在冲锋的重骑兵,可是那些重骑兵并没有意味着威胁,他们只是继续驱赶着战马,继续冲锋着。

    呼啸而去的炮弹直接在半空中炸开了,一团团白色的炸烟甚至遮挡了天空。在爆炸的瞬间,崩裂的弹壳中飞出了百多枚葡萄大小的铅弹,铅弹呼啸着朝着前方飞去,就像一阵狂风暴雨似落在重骑兵的身上。炙热的弹丸与重骑兵的盔甲发生碰撞的瞬间,就响起了一声声清脆的金属撞击声,在声音传出的瞬间,又在盔甲中扬起了一团团血雾。

    瞬间,红色的血雾就在骑兵中间升腾起来,甚至盖去了万马奔腾时扬起的尘土。正在冲锋的重骑兵就这样成片地倒了下去。在他们倒下去的瞬间,又被后方冲来的战马踏在身上,马蹄踩碎了他们的脑袋,踩碎了他们的胸膛,战马掠过的同时,只留下一片血肉模糊的残尸。

    而更多的重骑兵直接摔倒在地上,他们的盔甲上布满了大大小小孔洞,而且正在不时的冒着血。尽管许多人从马上摔了下去,可是并没有立刻死去。躺在地上的他们痛苦地翻滚着,哀嚎着。红色的鲜血就这样从他们的盔甲下面涌了出來,一些颈部大动脉被打断的伤兵,伤口处的血像喷泉水似的,喷出了三四尺远,在空中划过一道道血红血红的喷泉……

    如果惨烈的一幕,让所有的布哈拉贵族都看傻了眼,他们从来没有想到,大炮的威力居然可以这么大。

    这怎么可能呢?

    现在,这些布哈拉贵族们的感觉,和当初的建奴以及流寇一样,在炮弹挨在身上的时候,他们才知道,这个世界上有许多都是他们无法理解的事情。

    “再打几发榴霰弹,等到了150丈远的时候,再打霰弹!”

    李过的语气显得很平静,榴霰弹,这可是明军的法宝,可实际上,它的构造并不复杂,就是在榴弹的弹壳里装上火药与铅子,而顺军能掌握它,是因为清军拾到了一些没爆炸的榴霰弹上,他们只是依着样子仿制而已,那怕是它的性能比不上明军的,但是在西征的过程中,榴弹、榴霰弹给土人带来的伤亡,甚至远超过火枪……

    “这一仗应该赢了……”

    李过在这么对自己说话时,他又下令侧翼的长枪队动了起来,上万手持长枪的长枪兵手持丈许长的长枪,移动着他们的方阵,以护卫火枪兵。

    那怕是大顺的工匠可以制造燧发枪,但仍然离不开冷兵器,因为火枪的数量是有限的,直到现在,号称四十万的大顺军,也不过只有十万人的火枪兵,其它的人马都是使用长枪之类的冷兵器。

    可即便是如此,在世界上来说,仍然是仅次到大明,与满清不相上下的火器部队了。

    其实说起来也怪,对于挨打的人来说,他们本能的会学习强者。

    古往今来从来都是如此。

    也正因如此,多尔衮也好,皇太极也罢,还有李过,他们都在挨过打之后,迅速模仿明军建立起了一支火器部队,那怕是不能纯火器,但也建立了一支以火器为主的军队,而在西征的过程中,在火器上尝到太多甜头的他们,那里还会犹豫着用不用火器,唯一限制火器数量的原因就是生产,而不是意愿。

    当然,如果非要说还有什么限制的话。恐怕就是铅了,不过随着他们打下了哈萨克,铅的供应也就不再是问题了。

    “他们快来了……”

    盯着越来越近的骑兵,马尔夫洛夫在心里默默的念书着,自从十年前他被劫走成为奴隶之后,他整个人只剩下一个念头:重获自由!但是怎么才能逃出他们的魔爪呢?

    两年前,他获得了自由。

    现在,他所需要就是报复,尽管布拉哈人的炮弹不断的落在他的身边,夺走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可是他仍然死死的盯着冲来的骑兵。

    “准备……”

    随着一声令下,他举起了手中的五钱火枪,大拇指扳开燧石机,瞄准着正前方。

    一千米!

    九百米!

    八百米!

    ……

    终于,当骑兵进入四百米的距离时,随着口令的下令,马尔夫洛夫扣动了扳机。

    “砰”!

    方阵的正前喷涌出一团团的白烟,尖锥形的膨胀式子弹呼啸着朝着布哈拉骑兵飞去。

    线膛枪!

    自从两年前顺军破解得了线膛的秘密后,他们用了两年的时间,把旧火枪改造成为线膛枪,就像历史上的法国人、俄国人一样,在克里米亚战争期间,将大量的老式滑膛火枪改造成线膛枪,尽管这些老式的步枪比不新式步枪,但倒也堪用。

    不过顺军那些“勉强堪用”的线膛枪,对于布哈拉人而言却是致命的,他们可以在相隔四百米的距离开枪,尽管不可能百发百中,但它的精度倒也不错。

    上万火枪兵在短短的十几秒内,就打出了第一轮齐射,在硝烟尚未散尽的时候,正在冲击的布哈拉重骑就像是突然踩了一条绊马索似的,拉二连三的倒了下去。

    子弹呼啸着由远处袭来,那些尖锥形的子弹,轻易的撕开了他们身上的上链板甲,钻进他们的身体里,撕碎他们的血肉、内脏,而面对火枪手们发射的密集弹雨,这些一头撞上来的布哈拉重骑兵,就成了火器的活靶子,连人带马的不断的摔倒在地上。

    在火药的推动下,重达数十克的铅制子弹只要命中目标就会击穿他们的盔甲,在身体上打出一个巨大的血洞。

    无论是人或战马中弹,都会立即摔倒下下去,在布哈拉重骑兵迎头撞上这面铁与火铸成的铁墙时,成百上千的骑兵倒下了,

    在他们冲到两百米的距离时,上万个火枪兵已经接连打了几轮齐射,尽管布拉哈重骑在接连不断的齐射中被干掉了一大半,但是剩下的重骑兵,仍然疯狂的向着顺军发起冲击,完全无视面前的枪林弹雨。

    似乎在这一刻。死亡对于他们来说,似乎是神对于他们的赏赐,好怕就是他们就此死去。也可以进入到天堂之中,得到神的祝福。

    但是在此之前,心里只有一个愿望——杀死敌人。

第664章 骑兵的末日(第二更,求订阅)

    盯着不断倒在枪林弹雨下的重骑兵,阿布都拉汗的脸色煞白,尽管他料想到了可能的伤亡,但是却没有想到伤亡居然会这么大。

    “大汗,重骑兵的速度太慢了,所以才会白白的挨枪……”

    是的,它们的速度太慢了,才让汉人的火枪占到了便宜,可布拉哈除了重骑兵,还有一支精锐的轻骑兵!

    要是换成轻骑兵的话,没准现在已经突破汉人的方阵了,然后用弯刀随意的砍杀他们。

    他们的侧翼防守的很空虚,现正是时候!

    从侧翼突破他们的方阵!

    在阿布都拉汗的命令下达之后,一直跃跃欲试的布哈拉轻骑兵们动了起来,他们鞭打着战马,像风似的朝着顺军的侧翼杀去。

    无论是乌兹别克人,还是塔吉克人,他们都是最好的骑兵,而且他们还拥有世界上最好的战马——阿哈尔捷金马,这可是传说中的“汗血宝马”,数以万计的轻骑兵骑着上等的战马,就像闪电似的前进着。

    在他们刚一出现的时候,顺军就注意了这些速度飞快的轻骑兵,对此,负责侧翼防守的顺军,倒也不急,他们立即随着口令调整着阵式。

    在相隔四五百米的距离,这也是顺军线膛枪的最大射程,在官佐们的命令下,顺军纷纷扣动了扳机,因为距离较远,为了追求弹药密集,所有侧翼的火枪兵都是同时随口令发射。

    在一阵密集的枪声之后,一个个横队都被白色的硝烟所笼罩。

    “全体……装子!”

    呼吸着呛人的火药味,张强大声命令道。

    尽管已经开始大量使用火器,但是顺军的口令仍然显得有些随意,毕竟,后世的军事口令是经过几百年火器时代的不断演变而成的。

    随着他的一声令下,队中的上百名火枪手迅速装填着弹药,撕开纸包,倒入火药,塞进弹丸……

    很快装子完成的汇报声就在队伍中陆续响了起来。

    “开火!”

    “开火!”

    “开火!”

    ……接连不断的口令声,在队伍中不断的响起,顺军火枪手随着命令扣动扳机。

    一连串如爆豆般的枪响,在旷野上回响着。

    正在冲锋的布哈拉骑兵,瞬间被打倒了一片。

    骑兵!

    那怕是骑兵曾经主宰着战场,但是在线膛火枪的面前,他们却只能被动的挨打,那怕是布哈拉骑兵们的马鞍旁装着波斯的能工巧匠制作的复合骑弓,可是在几百米的距离上,骑弓完全没有任何用处。

    呼啸而来的铅子即便是没能击中马背上的骑兵,却可以轻易的击中战马,炙热的铅子撕裂战马的皮肉,击碎它的骨头,让战马哀嚎着绊倒在地上。

    成千上万的骑兵,看似气势汹汹,但是面对着有如雨点飞来的铅子,他们根本就是一群活靶子,一群迎着铅子冲去的靶子。

    这些曾经让波斯人、哈萨克闻风丧胆的布哈拉骑兵,只是被动的挨着打,气势汹汹的涌来的骑兵成片成片的倒了下去,在火枪的面前,他们就像是麦子似的,被成片扫倒在地。

    铅子打在他们的身上会打出一个个血洞,于此同时,接二连三的炮弹,不断的打进骑兵中间,尽管打过来的是开花弹,但是在开花弹落下的瞬间,仍然像实心弹一样,在队伍当中掀起了一片腥风血雨,炮弹擦碎骑兵的肩膀,又砸碎后面另一匹战马的脑袋,然后才落到地上,在落地的瞬间,又砸碎了另一匹马的马蹄,木制的信管并没有立即爆炸,而是在草地中喷吐着烟焰,不过在战场上并没有谁能注意到这个细节,直到数秒后,在骑兵从炮弹的周围经过时,炮弹才接二连三的爆炸,尽管有不少哑火了,但是爆炸的炮弹的仍然在群兵中掀起大片的残肢碎肉。

    一匹匹战马甚至被直接炸飞上了半空,有的战马腹腔被弹片切开,肠子等内脏在它的奔跑中散了一地,轰然倒下时,战马在那里绝望的哀鸣着,马背上的布哈拉骑兵也被摔的头破血流。

    尽管这些布哈拉骑兵很勇敢,但三四百米的距离,对他们来说却是如此遥远。

    “整队!整队!”

    “加速。加速!跑起来,跑起来,只要速度够快,他们就没办法打咱们……”

    马背上的布哈拉贵族军官们在队伍中大喊大叫着,在他们的驱使下,那些活着的骑兵,又一次聚集着,不顾一切的朝着汉人杀去。

    但是他们并不都知道,队形越密集,就越容易被击中,那怕是他们试图用身前的人遮挡汉人的子弹,但是密集的弹雨却总能招呼所有的人。

    如果这个时候,有人从空中朝着地面上俯视的话,一定能够看到,伴随着顺军的每一次齐射,那些布哈拉骑兵总是会成片的倒下去,尽管他们并尽全力从正面,从侧面朝着顺军冲击,但就像是有一支无形的手在阻挡着他们似的,在这只无形大手的阻挡中,冲在前面的骑兵无不是人仰马翻。

    绝望!

    对于身处其中的布哈拉骑兵来说,他们终于体会到了什么是绝望,他们绝望的发现,无论自己怎么冲,都无法冲破汉人的防线,更无法冲破面前的枪林弹雨,不过即便是如此,他们仍然固执的向前冲锋着。

    “阿……至大……”

    尽管他们嚎叫着,试图得到神的保佑,但是今天,在这片战场上,火枪与火炮无疑就是这里的死神,没有人能够从死神下逃走。

    随着距离的拉近,炮兵们开始朝着骑兵们挥洒着霰弹,成千上万的霰弹就像雨点似的笼罩着那些骑兵,击穿他们的盔甲,撕碎他们的血肉,那些优良的战马,在霰弹的攻击下,倒在了血泊之中。

    枪声、炮声!

    在战场上回响着,那些悍勇非常的布哈拉骑兵们,从始至终都没能冲破顺军用枪炮组成的火网。

    终于,当一切都结束的时候,旷野上已经找不到任何一个站立的人。暗红色的尸体躺得到处都是,到处都是战马与伤者的哀鸣,那些侥幸未死的人,就那样置身于这片屠场之中……

第665章 腾笼换鸟(第一更,求订阅)

    尽管伤亡惨重,但是阿布都拉汗并没有放弃,他对自己的军队非常有信心。

    毕竟,从表面上看起来,布哈拉人确实占据着很大的优势,他们足足有十万大军。而远道而来的汉人,虽然也号称十万,可是绝大多数都是步兵,他们所有阵地处于守势,躲在那里等待着布哈拉骑兵的进攻。

    可是步兵怎么能挡得住骑兵?

    那怕就是他们的火器厉害,也不过就是一时的。只要骑兵冲了过去,那些人还能得意多久?

    其实,无论是阿布都拉汗还是其它的布哈拉贵族,他们都对自己的优势很有信心,他们固执的相信自己的骑兵,相信他们的骑兵肯定能够击败这些汉人。

    在这些以步兵为主的汉人军阵前,在接下来的几天中,布哈拉骑兵一次又一次的试探、进攻,前锋,主力一轮轮的发起了进攻。

    轻骑兵的弓箭抛射,然后骑兵冲击。然后……丢下遍地的尸体,除此之外,没有丝毫的进展。

    当然他们的进攻不是说没有取得一点成就。他们的进攻同样给大顺军带来了伤亡,从远处抛射的箭雨还是夺走了不少人的性命。

    但也就仅限于此了。

    剩下冲到车堡前的骑兵,则一次又一次的被顺军的长枪兵击退,战斗持续了足足三天,布哈拉人除了在阵前留下一波又一波的尸体,什么都没得到。

    ……

    三天后,在又一波进攻失利后,李过觉察到军心涣散的布哈拉人的已经处于崩溃的边缘,这正是他期待已久的机会。

    “唐将军,进攻吧!”

    将单筒望远镜收起的同时,李过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胜了!

    尽管战事还未过半,但是胜局已定,没有任何人和事还能再改变这一切。

    在唐通领命离开时,李过大声喊道。

    “此战……不留俘!”

    俘虏?

    根本就不需要!

    毕竟,这里的土地是有限的,想要取而代之。那就只有一个办法,就是腾笼换鸟。

    等待多时的顺军,终于发起了进攻,与布哈拉人一样,他们同样用骑兵发起了进攻,在骑兵进攻时,后方的炮兵不断的轰击着布哈拉人的炮队,而更为致命的是骑马炮兵拖曳着五十斤重炮,逼近到千米内,用短管炮朝着布哈拉人发射着重达50斤的榴弹,尽管顺军没有用在球形炮弹上的瞬炸引信,但是木制的信管仍然赋予它足够的杀伤力。

    在剧烈的爆炸中,布哈拉步兵的方阵被撕成了碎片,甚至有时候爆炸的火焰会引爆那些奥斯曼火枪手身上的火药包,让他们变成了一个个人体烟花,而更为致命的却是装满火药的木桶被引爆的瞬间,不但附近的人被炸飞上了天,就连重达数千斤的青铜大炮,也一同被炸飞到半空中,然后狠狠的砸落下来……

    “开火。开火……”

    在雇主的驱使下,那些奥斯曼炮手哆哆嗦嗦的撕开火药包,将火药从炮口填进进,然后再塞入铸铁弹丸,等到他们用木柄捣紧弹药时,已经迎来了两三轮顺军的炮击。

    “轰……”

    就在奥斯曼炮手费尽力气装填好炮弹的瞬间,数发榴霰弹当头炸开,瞬间数不清的弹丸呼啸着扫过炮兵阵地。将站在炮位附近的奥斯曼炮手以及督战者不分彼此地扫翻了一大片。

    一时间,炮兵阵地上,尽是一片血肉模糊的场面,而更为致命的还是被榴霰弹笼罩着的步兵,成千上万的霰弹当头飞来时,不过只是瞬间的功夫,密集的步兵队伍中就扬起了一片片红色的血雾,血雾甚至遮挡了人们的视线,那些步兵都没有来得急发出惨叫,就成片成片的倒了下去……

    阿布都拉汗以及他身边的贵族们,都被眼前的这一幕给惊呆了,他们从来没有想到,战争会以这种方式进行。

    其实,他们无疑是幸运的,至少,他们没有像建奴或者流寇那样,遭遇的是火力更凶狠的明军,没有享受到什么是真正的炮击。

    可即便是如此,面对这样的打击,那些布哈拉人不可避免的陷入了土崩瓦解的境地。

    终于,有人开始逃了。

    最先逃走的不是其它人,而是布哈拉的贵族们,他们似乎还幻想着向征服者投降,以换取活下去的机会,对于他们来说,没有什么比自身的富贵更为重要的了,无非就是像征服者表示臣服而已。

    贵族们逃跑的同时,许多头目也逃之夭夭了,然后是普通的士兵,无论是布哈拉人,还是奥斯曼雇佣兵,全都丢下手中的兵器。撒腿逃向远方,能跑多就跑多快,他们甚至都没有勇气回头。

    而追上来的顺军骑兵并没有因为他们的逃跑而放弃追赶,而是策马追杀着敌人,将一个个逃兵砍倒在地……

    ……

    临近傍晚的时候,战斗终于进入了尾声,十万布哈拉大军,活着逃走的不过只有两三万人,剩下的一半被死在了战场上,还有一半选择了投降,投降的布哈拉人在那惶恐不安的看着征服者。

    他们已经完全没有了战斗下去的勇气,只是惶恐不安的等待着未知的命运。不过,他们并不知道,他们的命运其实早就已经注定了,毕竟,这片绿洲不可能养活所有的人。

    到了入夜时,信使带来一个好消息——逃到城里的阿布都拉汗被布哈拉贵族抓了起来,他们希望能够投降。

    “告诉他们,只要他们献城投降,朕就会赦免他们所有人,保证他们的安全!”

    李过的唇角轻扬,脸上没有丝毫的波澜。

    在信使离开后,不等那些将军们开口,他就沉声命令道。

    “刘东,一会入城后,把那些降兵全都杀了一个不留!”

    同时,他又闷声道。

    “传令下去,进城后,按老规矩办!”

    作为征服者,他必要做一些事情,那怕是自己并不愿意做的,毕竟,大顺需要这片土地来安置大顺的百万军民。

    至于其它……不在他的考虑范围内。你还别觉得这残忍,这是为了生存下去的必然选择。

第666章 多尔衮大汗(第二更,求订阅)

    亚伊克河畔,鞑靼人的营地颇为壮观。

    为数众多的帐篷,连绵不绝,足足有上万顶多之多,帐篷在阳光下闪着亮光,一顶顶大型的帐篷尖顶上插着高高的缨子,在五彩缤纷的小旗、三角旗和军旗中晃荡。

    数量众多的帐篷里要数位于中央大帐最为华丽,那是鞑靼人的头面人物——多尔衮的大帐,在罗萨人的眼中,多尔衮就是鞑靼的大汗。那顶华丽的大帐周围有数以百计的铁甲兵护卫。

    在这顶华丽的大帐之中,站在地图前的多尔衮,盯着木墙上的地图,目光变得越发的贪婪起来。

    “洪承畴,你瞧,过了这条河,再往西,还有数万里的江山,即便是所谓的罗刹,也不过只有区区十数万兵马!”

    手指在地图上比划着,多尔衮颇有些意得说道。

    “过去,谁知道,这西方居然会如此富庶,从亚伊克河到伏尔加河两岸土地肥沃不亚于辽东,可辽阔却数十倍于辽东,这么好的地方,可不比中原差啊!”

    王爷的话,让洪承畴的神情显得有些异样。

    那怕是西征的路上,见识了西域的景致,也目睹了西方的富庶与辽阔,可是在洪承畴的眼中,天下那有什么地方能比得上大明,比得上中原啊。

    只是现在日益强盛的大明,根本就没有给大清国再次入主中原的机会啊,别说是入主中原了,甚至王爷为什么把盛京迁到天山脚下,与其说是因为那里的土地更肥沃,倒不如说是为了躲避明朝。

    那位爷登基已经五年了!

    算算日子,差不多也快动手了吧!

    “王爷,听说当年成吉思汗就曾一路打到欧罗巴,现在王爷的军威赫可是不亚于成吉思汗啊!”

    洪承畴的马屁,让多尔衮颇为受用的哈哈大笑道。

    “洪承畴,你这可就记错了,打到欧罗巴的不是成吉思汗,是他的孙子拔都,他一路远征至钦察,现在的罗刹、匈牙利、波兰许多地方都让他打了下来,他还在那建了钦察汗国……”

    提及钦察汗国时,多尔衮又转身面向地图,然后说道,

    “蒙古人……蒙古人的心里永远不会忘记成吉思汗,当年这么大的地盘,都是他们蒙古人的,可是现在呢?都让罗刹人占了,那么多汗国,都被灭了国,洪承畴,你说他们甘心吗?”

    “王爷,要是他们甘心的话,当初王爷您说要西征时,要重现成吉思汗的辉煌时,那些蒙古人也就不至于那么激动了!”

    这几年,蒙古人之所以愿意在王爷的麾下为大清国效力,为的是什么?一来是加入这个抢劫集团,大家伙确实都能够获利,无论是满人、汉人、蒙古人,都能够获得极为丰厚的回报。

    在西征时,他们不仅得到了金银财宝、奴隶、女人,同样也得到了土地,大片大片的更为肥沃的牧场,对于蒙古人的吸引力是无穷的,就是满汉八旗,也对土地充满了渴望。

    而在西方还有更多的土地,人口以及财富在等待着他们。等着他们去掠夺,对于这个抢劫集团来说,只要还可以坐地分脏,大家就会欢呼着“抢西”,和过去在辽东时,并没有什么区别,只不过抢的对象发生了变化而已。

    当然,对于蒙古人来说,他们还有一个渴望——重现成吉思汗时的辉煌。当然,现在他们只能在大清国的率领下实现这个辉煌。

    “蒙古人,只要他们愿意为我大清驱使,这天下早晚都是咱们大清国……”

    笑了笑,多尔衮说道。

    “你看,过了河,对岸就是土尔扈特人的牧场,他们是厄鲁特部蒙古人,也就是你们汉人说的瓦刺人,差不多三十年前,为了躲避准噶尔部首领巴图尔珲台吉的扩张,和鄂尔勒克被迫率部西迁到这里。现在的首领书库尔岱青,就是和鄂尔勒克的儿子,而和鄂尔勒克几年前死在罗刹人之手,书库尔岱青和罗刹有着不共戴天之仇,要是能把他们收入本王的帐下,我大清就能再多五六万蒙古八旗了!”

    蒙古八旗,这几年大清国靠的是什么?

    不是就是靠蒙古八旗嘛!

    当初他多尔衮的麾下才多少兵马?

    满打满算也就五万多人,即便是后来又招抚了两万野人女真,又增加了三万汉军八旗,可现在他麾下却有足足几十万兵马,靠的就是征讨蒙古后,将喀尔喀蒙古编成八旗,五年前趁着准葛尔内乱的机会,率领十几万大军西征准葛尔,击败准葛尔各部后,将他们编成八旗。

    现在他麾下四十万兵马里,满人不过只有五万,再加上五万汉军,剩下的三十万人里,蒙古人至少有二十五万,还有几万是征服哈萨克时,吸纳的兵丁。不过即便是如此,他也不觉得蒙古人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威胁。

    毕竟,大清国早就驯服了蒙古,而且蒙古人的特性就是强者为王!当然,更重要的是,他可以通过姻亲加强与蒙古之间的联系。

    满蒙联盟啊!

    这是从根本上解决满人人口不足的唯一选择。当然,这个联盟并不是要重现其祖先成吉思汗的荣光!而是为了把蒙古捆绑在大清的战车上,为大清国攻城地。

    过去是为了征服中原,而现在是为了征服罗刹,征服遥远的西方。

    “半年前,库尔岱青曾对孤派去的使节表示了他对罗刹的敌意,他担心罗刹人下一步肯定会采取更进一步的手段侵略和控制他们,所以希望与大清国结盟。”

    顿了顿,多尔衮道出了他的想法。

    “孤准备迎娶书库尔岱青的妹妹,和他们联成姻亲之盟,你以为如何?”

    王爷的话,让洪承畴的心里一阵嘀咕,你的后宫里可全都是蒙古各部首领的妹妹、女儿,

    满清联姻,可不就是大清国的立国国策嘛!

    还需要说嘛!

    “王爷,要是这样的话,那聘礼可不能轻了,以臣之见,不妨派兵助他夺取阿斯特拉罕城,当年他就是的在围攻阿斯特拉罕城时战死的,夺下这座城,再把城交给他,那书库尔岱青必定可以为我大清所用!”

    洪承畴的建议,让多尔衮哈哈大笑道。

    “只一个阿斯特拉罕城不一定能让书库尔岱青满意,孤打算把过去阿斯特罕汗国的地盘都许给他,然后再设扎萨克旗,让他为我大清驱使。”

    尽管蒙古人是八旗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满洲八旗人力损失严重的情况下,现在更是成了八旗军的主力。但是在八旗蒙古之外,还有扎萨克旗,过去他们是满清降服漠南蒙古建立的数十个内扎萨克旗,他们并不属于八旗军系统。平常这些蒙古人可没工资拿,只有被满清皇帝征召卖命时才有出征行装银拿。他们实施的是兵民合一,平时自己养活自己,但是在划定的牧场内,却可以保持一定的独立性。而这也是满清掌握蒙古人,让他们为自己驱使的办法。

    在多尔衮与洪承畴商讨着的如何笼络书库尔岱青,让他为自己所驱使之后,洪承畴又问道。

    “王爷,那李过打下布哈拉了!这件事儿咱们怎么处置?”

    其实当初李过要西征的时候,洪承畴也想过要阻止他们,但是最后考虑到南边确实需要有人弹压,所以对此也就表示了赞同。

    可是却没有想到他们这么快就占了布哈拉国。

    “无妨,那里先让他占着再说,南边在他们手上,比在那些色目人的手里放心。”

    多尔衮眯着眼睛说道。

    “况且,要是孤所料不差的话,大明,恐怕是要对咱们动手了。”

第667章 敌营十年(第一更,求订阅)

    乾圣五年七月,黄河岸边的新安城。

    这座城筑于五年的前,论其规模,顶多也就是和大明的县城差不多,但在关外,却是数得着的大城。

    因为城池的规模不大,所以市场就在城南,城南的市场,云集着来自各地的客商,不但可以买到草原上各种货物,同样也能买到来自关内的各种货物。

    或许,对于朝廷来说,新安城的那些人是一群叛逆、流寇,但是,对于商人来说,他们却是金主的,是财富,是机会。

    当然,更重要的一点是,朝廷并不反对商人出关进行贸易。要不然,直接封闭关卡就行了。

    甚至相比于过去,现在的乾圣朝对于商人的限制很少,非但棉布、茶叶之类的商品可以自由的运往关外,就连同铁器也是任意贩卖。

    也正因如此,在新安城南的市场上,总是有来自各地的客商,他们贩运着关内的商品,并把关外的货物贩运至关内。

    置身于市场中,江义偶尔会去查看那些充满异域风格的铜器以及金银器皿,那些华丽的器皿,运回关内,尤其是运到江南,肯定能卖个好价钱——稀罕!

    “江东家,你瞧,这东西可都是从那个什么布哈拉城过来的……”

    店家热情的张络的着生意,主动的向江义介绍着数千里外的那场“大胜”。

    对于布哈拉城的位置,江义也有一定的了解,但也就仅仅局限于它在极西之地。至于那里是什么模样,他并不清楚,也不解。但是那里却流寇刚刚征服的地方,而这些金银铜器以及刀剑,都来自那里。

    “听说那些布哈拉女人,一个个都是明眸皓齿的,个个都像天仙似的,可惜了,都让皇帝赏给将士了,哎,要不然,现在的人市那边也不至于这么冷清……”

    “可不是,我说怎么这次回来的,只有东西,没有人。原来都赏给当兵的了。”

    江义笑呵呵的和店家聊着,从他的口中,他了解到布哈拉那座曾经拥有二三十万人口的大城,到最后不过只剩下了区区几万人——只是一些女人而已。那些女人又被分赏给了立下军功的将士。

    当然,对于布哈拉所发生的一切,江义压根就在乎,他只是从店家口中的支言片语中**一些所需要信息。

    至于生意,甚至都不怎么重要。

    其实,所谓的生意,不过只是掩护而已,这些顺军从布哈拉富人、贵族的家中抢到精美的充满异域风格的饰物只要带回大明,就肯定能卖上大价钱。利润肯定能够得到保证。

    可问题是,他需要了解到这次流寇远征的具体情报。毕竟,作为锦衣卫,这才是他的主业,至于商人……不过只是掩护而已。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江义一直在到处收购那些布哈拉过来的器件,收购的同时,又不断的探听着各种消息。

    “听说江东家,这两天一直在收购布哈拉的能工巧匠们制作的各种器件,不知道这件可入江东家的眼!”

    身后的话声,让江义回过头来。看清来得人后,他的心里不由一惊。

    是孙可为!

    流寇的伪丞相!

    他怎么会来这?

    “呀,小人见过丞相!”

    毕恭毕敬的行礼后,江义颇为谦卑的说道。

    “丞相拿来的东西自然是好东西,什么入眼不入眼的……”

    瞧了眼那个小巧的手镯,江义想了想,然后说道。

    “丞相大人尽管开价就是了。”

    眼前这个可是大人物啊!

    “十文钱如何?”

    十文?

    这个价格根本就是白送啊!但凡是正常人,又怎么可能会出这样的低价?

    愣了愣,江义试探道。

    “在下出价一百两,不知道丞相以为如何?”

    做生意的有这样还价的吗?

    没有。

    但是现在江义做的却是一个大生意。一个从他来到这里第一天起就在等待着的大生意。

    “江掌柜果然还得一手好价……”

    闻言,孙可为笑道。

    “我有一个对子,不知道江掌柜能不能对得上,天王盖地虎……”

    江义正色道。

    “这个好对,宝塔镇河妖!”

    ……

    有时候,接头就是这么简单,从还价到对暗号的过程中,江义的心里可谓是掀起一阵狂浪。

    伪顺的丞相居然是北镇抚使的人!

    居然是锦衣卫!

    只是锦衣卫的人而已。

    尽管心里有着无数个疑问,但是江义仍然按住了内心的好奇,他的职业告诉他,不应该对这件事好奇,而且对方这个时候找上门来,肯定是有大事,要不然也不会主动暴露自己的身份。

    即便是再无知,也知道,非到迫不得已,这位爷是绝对不会暴露自己的。

    几分钟后,在集市上的一家茶馆包厢里,在伙计上茶退出去后,孙可为说道。

    “这次找到你,是为了让你带封信回家。”

    “丞相只管吩咐。”

    “信是口信,你记住了就行!”

    盯着江义,在过去的几天中,孙可为一直在观察着他,其实,这些人到达这里时,会主动的在报纸上发一个特定的广告,通过广告就可以找到他们,至于什么时候接头,什么时候传递情报,完全是孙可为自己做主。

    事实上,在过去的五年中,经他的手送出的情报,顶多只有十几份,之所以这么少,是因为北镇抚使在大顺不仅只有他一个暗线。

    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级别最高的暗线就是他,毕竟,他是文官之首了。

    “是。”

    “伪顺计划在两月内,尽迁河套军民到布哈拉!”

    好了!

    在听到这个情报的瞬间,所有不明白的事情,似乎都明白了。江义完全不需要质疑情报的真假,毕竟,眼前这位爷的身份摆在这,自从李过西征后,眼前的这位可就是河套一带流寇的当家人。

    他的情报还能有假。

    “情报要尽快送回去!你亲自送!”

    “我明天就走!”

    “明天太急,别暴露了自己。后天走,路上赶赶时间就行!”

    又过了一会,两人离开茶馆里,在茶馆门口孙可为笑道。

    “贤弟莫送,不曾想,会在这里碰到同乡,往后有什么事,你只管去府上找我就是。”

    “往后少不了打扰兄台。”

    这样的一幕,在新安是再常见不过的事情,不过就是异地的同乡相逢而已。至于一旁的掌柜、伙计无不是用羡慕的眼神瞧着那人。

    那位可是丞相啊!

    居然和丞相认了同乡,那往这位爷在新安城的日子可就好过多了。

    只不过掌柜和伙计一辈子也不会明白的是:刚才,就在他面前,潜伏在顺军营中长达十年之久的潜伏者,第一次与锦衣卫派来“暗线”取得了联系,并且送出了一份极为关键的情报……

第668章 文明征服野蛮(第二更,求订阅)

    次日清晨,在镖局的护送下,骑着马的江义随同“义字号”的一百余辆大马车,一路顺着鄂尔多斯大草原向南走去,与几百年后这片草原变成了沙漠不同,17世纪的鄂尔多斯是一片极为优良的牧场。

    放眼望去,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随处可以看到白色的羊群或者成片的牛马,这里仍然是蒙古人最重要的牧场,不过这里的蒙古人,早在数年前,就已经被满清征服了,这几年一直为多尔衮南征北,眼下生活在这里的蒙古人,大都是老弱妇孺。

    但是对于这种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色,江义并不在意,他偶尔会让号里的伙计骑着马到附近寻找湖泊,河流,然后将它们一一记录下来,不过,这样的情报刺探,很难引起别人的注意,毕竟,那怕就是商人,也需要掌握商道上的信息。

    三天后,江义一行人从榆林的镇北台进入了大明,在他们进入关口时,并没有人为难他们,只是按律缴税而已,当然,作为出关贸易的必须,每个商队都要带回来至少五十匹上等母马。在伙计们把带来母马交卖给官府的时候,江义直接去了附近的缇骑衙门。

    与过去不同,现在的锦衣卫并不仅仅驻于南北两京,他们还在乡间肩负着治安维持、负责缉捕的任务,这些锦衣卫官校就是“缇骑”,属于南镇抚使衙门管理,功能大概相当于后世的警察,与城市里地方衙门捕快不同,他们可以在全国各地执行任务,其实,这也是为了防止流寇,特意设立的机关。

    天启年间流寇刚刚兴起时,不过只是三五成群的盗匪土寇,这个时代乡间除了本村的民壮,没有任何官方的治安维持力量,盗匪土寇出现时,地方官员唯一的想法就是只要他们不在本地作案,就是算是保境安民了。

    衙役乡兵不能到异地剿匪,加上地方官员士绅的自扫门前雪的心态,以及制度上的缺陷,让土寇变成了流寇,而流寇又成了反贼。最后反贼夺了天下。

    乾圣元年,有鉴于天启、崇祯朝的教训,朝廷将锦衣卫南北镇抚使分立,于各府设立“缇骑衙门”,派出数以万计的“缇骑”,这些骑着高头大马,手持六响转轮枪的“缇骑”,刚一出现,就成了各地盗匪土寇的噩梦,在土寇尚在萌芽状态时,就将他们剿灭于各地。

    也正因为锦衣“缇骑”的存在,大明地方的治安才会大为好转,所谓的“乱世”,才会在极短的时间内结束。

    而江义来“缇骑衙门”,只是为了送出情报。进入衙门后,他就直奔衙门小旗公室,表明身份后,榆林“缇骑衙门”小旗,就立即命人把信给信号站送去。

    所谓的信号站,其实就是百户所、千户所,乾圣元年重建军户的同时,就对其位置进行了仔细的规划,所有的百户所、千户所的堡垒顶部,都设有“日光信号反射器”,通过发送闪光信号,即便是最遥远的边疆,也可以在一两个小时内,得到边疆汇报的军情。

    尽管“日光信号反射器”的使用受限于太阳,但是阴雨天毕竟是少数的,只用了不到一个小时,江义的情报就送到了南京,几个小时,情报就送到了朱国强御案上。

    “布哈拉啊……”

    站在地图前,朱国强颇有些感叹的说道。

    “真不愧是一时的豪杰啊,朕这么一撵,他们居然在那边打下这么大片的天下,诸卿,你们说说,要是再给他们几年的时间,会不会,把罗刹国打下来?”

    满清要去打罗刹!

    要是搁在五年前,朱国强也就是把它当成了一个笑话,可现在这事居然成了真。

    靠着和大明打仗吃得亏,学的教训,满清、李过都建起了一支十几万人的火器部队,他们凭借着领先时代的燧发枪、野战炮,轻易的摧毁了从准葛尔到哈萨克,再到布哈拉等地的反抗,攻城略地的不要太客气。

    划时代的武器,带来了辉煌的胜利。同样出刺激了他们的野心。多尔衮甚至跃跃欲试的想要效仿拔都,一路打到欧洲。至于李过,也在中亚给自己打下了一块地盘。

    “陛下,要是任由他们打下罗刹国,恐怕会养虎为患,陛下,当年铁木真西征后,尽取西域诸国的色目精兵后,才有了击败南宋的资本……”

    宋学朱的话立即引得周围的一阵赞同。

    如果说大明受什么影响最深?

    恐怕要数两宋灭亡了。有明一代一直在吸取宋代灭亡的经验教训。甚至在与满清议和的问题上,许多人提出的也是两宋与金、蒙议和的养虎为患。

    现在,他们理所当然的把满清、流寇在西方的扩张拿来与成吉思汗相比了,甚至——多尔衮他们也是抱着同样的想法。

    “取西方各国的人力、物力,然后再回师征服中国。”

    朱国强冷笑道。

    “他们做梦!”

    随后他的双眼盯着地图,随手在地图上画了一个圈,然后说道。

    “他们压根就不知道,现在是科技决定一切的时代,他们西征靠的是什么?不还是拾人牙慧,靠着捡点咱们不要的破烂,就在那里横行无忌了,这样也好,等他们把那些地方蹂躏个差不多了,咱们再过去,他们去做他们的征服者,咱们去做……”

    顿了顿,朱国强笑道。

    “世界的解放者!”

    解放者!

    这个名字多么的伟光正!

    这简直就是老天给大明准备的头衔嘛。

    再过几百年,史书上怎么说?

    王师西征,解救水深火热中的欧罗马民众。

    “王师所至,义旗所指,百姓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这样的场面多伟光正,我来,我见,我解放……

    解放者大明!

    其实也不错嘛。

    解放者大明,文明传播者、打碎镣铐者……

    “可是陛下……”

    不等高弘图说完,朱国强就反问道。

    “高卿家,铁路现在修到什么地方了?”

第669章 钢铁时代 (第一更,求订阅)

    乾圣三年,在火车真正实用化之后,根据皇帝的旨意,由内府出资修建铁路之初,没有多少人意识到铁路会给这个世界带来什么样的变革,甚至在乾圣三年岁末,南京城外的那条铁路筑通时,绝大多数人都以为,这只是陛下的“新鲜玩意”。

    或许人们惊讶于它的速度,它的运力,但是没有任何人会相信,铁路可以修遍大明,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没有足够的铁。

    一里铁路需要将近6万斤铁!

    六万斤铁,说多不多,一百里需要六百万斤,一千里需要六千万斤,而乾圣三年,大明的铁产量,不过只有区区八千万斤!

    也就是五万吨上下。

    多吗?

    搁古代这样的产量绝对是空前的,即便是在工业社会,18世纪的英国铁产量也不过是区区两万吨上下而已。

    放在这个时代,这样的产量绝对可以满足全国上下的需求。而且还是绰绰有余。可是用来修建铁路肯定不够。

    况且民间也需要大量的铁,而且铁器还是大明的优势出口产品——历史上,甚至直到18世纪前半期时,欧洲的冶铁产能还是不能满足需求,需要从中国大量进口。佛山、南京、大连等地的铁器,如洪水般的销往日本、朝鲜、东南亚、印度以及欧洲各国。

    这个时代的大明就是典型的世界工厂,从铁锅到棉布再到白铜。供应着半个世界的需求。当然大量的出口也带来了一个问题——产量不足。

    产量的不足甚至影响到国内的供应。在这种情况下,大修铁路简直就是匪夷所思的事情。甚至有大臣上疏称“缓建铁路,以解民需”,为啥会这样?

    因为廉价的高炉铁进一步拉低了大明铁器价格,自然刺激了出口,在日本一口大铁锅可以卖一两银子!

    一口锅一两银子……这根本就是黑心黑到家了。

    可就那,还抢着买,为啥?

    一方面是因为他们造不出来,另一方面是他们自己的更贵。出口的铁器多了,直接导致民间的铁器不够用了。现在又冒出来一个铁路来“抢铁”,当然经抑制一下。

    面对这样的奏折,朱国强作出的回应非常简单——扩建铁厂。

    但是提高铁产量,不仅仅是扩建铁厂那么简单,还涉及到采矿,既要有足够的铁矿石,也要有足够的煤炭。

    所以在过去的两年中,除了新式的铁皮焦炭高炉,新式的采煤、采矿工艺,都被引入了大明,那怕那些工艺不过只是18世纪晚期和19世纪前期水平,但是仍然掀起了一场新的工业革命,甚至带来了产量的大爆炸——南京铁厂的一座铁皮焦炭高炉每年可以生产多达万吨生铁。

    这种19世纪前期水平的35吨高炉,简直颠覆了一切,不仅带来了产量上的大爆炸式的跃进,它甚至进一步降低生铁的价格,而这样的高炉,现在大明一共有多达七座。

    廉价且数量的生铁供应,让铁路的建设不再受制的生铁供应。于是从乾圣四年起,大明的铁路才真正进入了建设期。

    而与之相对应的是,乾圣四年三月,根据圣旨在工部新设一个员外郎级别的铁道清吏司。原本工部一共有四大清吏司,分别是营缮(营造修缮)、虞衡(山林水泽)、都水(水利工程)和屯田。随着铁路的筑建,朝廷便添设了一个铁道清吏司,铁道司,总管天下铁路,暂设正五品郎中一人,从五品员外郎三人,正六品主事三人。

    而蔡方炳就是铁道司的正六品主事的,他是前右佥都御史、山西巡抚蔡懋德之子,李自成破太原时,拒绝逃离太原,选择了自缢殉国,作为忠烈之后的蔡方炳,在乾圣元年,就受恩荫,入朝为官。当年特旨召入朝中为官的忠烈之后,不下数百人,无不是量才而用,即便是没有什么才能的,也会安置一个领取俸禄的闲差。

    总之,对于忠臣之后,乾圣朝一直都是极为关照,与对待降虏从贼的逆臣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

    其实,没有人知道,这些因为父辈“难荫”入朝为官的忠烈之后,其实是陛下在文官里掺的“沙子”,他们的身份不同于“科举正途”出身的进士、举人,也不同于世卿勋臣,靠着父辈“难荫”入朝的他们,很难真正融入文官团体,毕竟,他们既没有同年,也没有座师。可即便如此文官团体绝对不会排斥他们。

    为什么?

    他们的爹是文官啊!

    而且还是为殉国的文官。谁敢排挤他们,那肯定是会落下骂名的。非但不能排挤,甚至还要重用,毕竟,照料忠烈之后,本身就是在为自己扬名。

    这可是做好事啊!

    将来那怕就是自己致仕之后,子孙也能从中受益。

    也正得益于这种照料,蔡方炳才会在区区二十五岁时,成为铁道司的六品主事,一方面固然是因为他精通铁路筑建,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各级官长的照料。

    但是对于蔡方炳来说,他却很难适应这种照料。

    “这位是故忠襄公之子……”

    每每别人这么介绍他时,蔡方炳的心里总是五味杂阵,道不尽其中的滋味。一边是做事小心翼翼,不敢有损先父的英明。而另一边,他又渴望着能够得到外界认可,而不仅仅只是故忠襄公之子。

    不过,想要做到这一点,显然是非常困难的,毕竟在大明的环境中,长辈们会提到他的父亲,表示对他的照顾,而同辈也会用景仰的语气拉近双方的关系。

    这天前脚刚出的工部衙门,那边就有一位读书人打扮的中年迎着他说道。

    “这位可是故忠襄公之后……”

    这样的称谓,让蔡方炳的心里颇不是滋味,但仍然勉强对来者应道。

    “在下蔡方炳,还未请教朋友是……”

    “鄙人孙业,是平王府长史,奉平王之命,特来请蔡主事往府上一坐。”

    平王府长吏?

    平王请自己?

    诧异的看着来人,蔡方炳不解道。

    “平王?”

第670章 当皇帝不容易啊(第二更,求订阅)

    南京十王府。

    因为大明的王爷成年后都要去封地就藩,如果每位王爷都建座府邸有点浪费土地,所以尊循着旧例,乾圣朝也在南京建造了十王府。

    两年前,平王朱慈烺、定王朱慈炯、永王朱慈炤抵达南京后,就住在十王府内,等待着就国。按照太祖朱元璋制定的规则,除太子外,皇帝诸子十岁封亲王,二十岁就藩出任藩王。

    这三位孝烈皇帝之后,第一个要就国的,就是平王朱慈烺。按年龄,乾圣四年,他就应该就国了,但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拖到了现在。

    甚至直到现在,朝野还有争论,是如其所愿,效仿唐王的例子,封建海外,还是和其它的藩王一样,封藩内地?

    甚至直到蔡方炳来到十王府里的时候,心里还在念叨着这个问题。不过,这一切都和他没有丝毫关系,可等到他见到平王后,心思立即发生了变化。

    “什么?修铁路?”

    “对,就是修铁路,蔡大人请看。”

    朱慈烺摊开一张地图。

    “陛下已经下旨许本王就国,封建“平国”,你看,平国就在这里,虽说是沿海立国,但往内陆却有数千里沃土,土民不下数百万……”

    手指着地图上的平国,朱慈烺说道。

    “孤的平国与蛮夷大国比邻而处,想要守住平国,就非得修铁路不可,孤年初在国子监听过蔡大人的讲课,修筑铁路,再辅以铁甲列车,北边可靖……”

    铁甲列车!

    那是蔡方炳在国子监讲课时提到的一个构想,其实说白了,就是给火车蒙上一层铁甲,在车上架上大炮、火枪,如此一来,火车就变成了刀枪不入的战车,当然,这个战车离不开铁路,也正因如此,才没有被人接受。

    可作为旁听者的朱慈烺却一直记着这个“铁甲列车”,甚至在他看来,这甚至可以成为平国“立国的根本”。

    “铁甲列车?王爷要修铁路?”

    盯着地图上的平国,惊讶于陛下封建平王的同时,更让蔡方炳难以相信的是平王居然要修铁路。

    难道平王就不怕因此惹火烧身吗?

    “不仅仅是孤要修,这也是陛下的意愿。”

    陛下的意愿!

    授意朱慈烺修铁路,还真是朱国强的意愿,其实,早在朱慈烺上书请求封藩海外的那天起,朱国强就一直在考虑着这个问题。

    思来想去,最后还是选择了印度。

    东南亚太近了点。既然要封,就把朱慈烺封的远远的,有了他开这个头,将来才好把其它的王爷全都丢到印度去。

    得印度者得到天下……不一定,但是封建印度后,大明的负担确实可以大幅度的减少。

    况且,封过去十几个王爷,甚至几十个王爷,有那么多王爷在那里造福印度人民,至少可以保证一点——大明的邻居里不会出现一个大国不是。

    历史上,印度可以养活了上百个土邦王公,那些土邦王公一个个的可都是过着酒池肉林的生活,他们横征暴敛,他们恣意搜刮王国的财富,满足个人穷奢极欲的生活,而对臣民们的生计漠然视。

    可即便是如此,他们的统治仍然是稳固的,如果没有印度政府对他们的打击,那些王公们穷奢极欲的生活,不但可以维持到二十一世纪,甚至网络上的中东土豪会变成“印度土王”,估计度娘的吧里,也会多一个“土王吧”,网友们各种羡慕。

    印度人民好啊!

    最适合别人在那作威作福了。

    为了印度人民的福祉,就勉为其难,派一群王爷过去,教化他们吧!

    这件事最难的不是怎么征服印度,而是怎么让那些个王爷主动的站出来去造福印度人民。

    那怕就是现在有唐国的例子搁在那,那些谨慎小心了多少代人的王爷们,也不一定敢主动要求移藩。

    “朕也难办啊!”

    放下手中的折子,朱国强颇有些无奈的对陈长庚说道。

    “要是按朕的意思,就把他们全都丢到印度去,这几年,咱们在印度那边也建了几十个贸易站,丢到那,让他们自己开疆拓土去,省得在大明祸害自己的百姓,可朕要是这么做了,朕是什么人?薄情寡意!”

    做为一个独君,朱国强当然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把那些王爷都丢得远远的,可他不能,就像朱老四登基后,也不能直接削藩一样,只能慢慢的去削,不是他不想,而不能!

    作皇帝的可以独,可以暴,但绝不能刻薄。尤其是对“家人”。建文为什么失了天下?不是朱棣能打仗,而是建文的举动让臣子们心寒啊。为了削藩甚至不惜逼死叔叔。

    对自家人都刻薄无情到这个地步,当臣子的能安心吗?

    “陛下,他们只是不知道陛下用心良苦。”

    陈长庚说道。

    “不过,只要平国在印度开疆拓土的消息传来后,那些王爷必定会有人心动,毕竟……”

    朝着陛下看去,陈长庚说道。

    “再怎么着,一国大王总归是王,而藩王,不过只是一府之王而已!”

    但凡是人都向往权力,如果有选择的话,谁愿意作王府里光鲜的囚徒,王府长史出身的陈长庚,又怎么可能不知道那些王爷的心思。

    可那怕是王爷们有那样的心思,但他们不敢!

    为啥?

    害怕啊!

    不说别人了,甚至就连德王——那可是陛下他爹啊!

    现在也是小心翼翼的不敢越雷池半步。

    王爷这个身份,在大明瞧着光鲜,可实际上,也就是囚徒而已。原本的陛下还希望唐王能有所作为,可不曾想,唐王就国泗水后,虽然是一国之君了,可做事也是小心谨慎,完全没有一国之君的做派。

    再怎么着,你到了那边,总得扩张扩张吧。

    可朱聿键反倒作起了太平大王来了,一个风平浪静的太平大王,也就是比藩王自在一些而已,甚至都没有资格上新闻,不上新闻,那些藩王那知道“土皇帝”的好啊。

    “现在,朕啊!就只能指往平王了。”

    朱国强笑了笑。

    “如果他不行的话,朕,就只能指往自己的儿子了!”

    还好,自己现在有十三个儿子,将来的子民只会更多!

    历史上,在印巴分治前夕,印度的土邦约有600个,占地114.5万平方公里,人口近1亿人,这么算起来的话,单就是一个印度就够容纳几百上千个王爷。

    到崇祯十四年,大明一共有67个亲王,但是这些亲王,有的年纪小,没有真正的到藩地建国开府,有的因为无子或中途有罪被撤废,到了明朝末年,实际上还存在的亲王只有28个,说实话,28个亲王,并不算多。

    去掉那些被李自成、张献忠他们杀掉的亲王,大明现在还有多少亲王,不够啊!

    就这么十几位亲王,那够造福印度人民的。

    不能厚此薄彼啊!

    得,这件事儿归根结底最后还是得靠自己。

    还是多纳几个妃子吧!

    咱这不是为了一已私欲,不是贪图美色。而是为了世界人民的福祉,世界那么大,不多生几十个儿子,真不够封的。

    哎,还是要继续操劳啊!

    这事儿可真是体力活呀。哎,当皇帝的。可真不容易!

    为了世界人民的福祉就牺牲一下吧!

    “传朕的口喻给鸿胪寺,让他们尽可能的印度沿海圈地,要利诱,多和西洋人学着点,学着他们是怎么在沿海设立据点,立足扎根的。”

    说出这番话之后,朱国强又忍不住感叹道。

    “牛皮大的地方……那才是手段啊!”

第671章 牛皮大地方(第一更,求订阅)

    “我们来自遥远的地方,一时难以回到故乡。请卖给我们一小块土地,哪怕只是牛皮大的一块地,让我和我的伙伴们有个栖身场所。”

    有关迦太基的诞生,都始于这一张牛皮,始于那位聪明的公主,将牛皮剪成一条条细带,圈了一块足以让全体人员安身的地方。

    这就是迦太基,“意为新城”。

    尽管这个故事,在二十世纪被作为“西方殖民者”狡诈的象征,一次又一次的被变幻着版本用在了美洲、亚洲、非洲,作为“西方殖民者”欺诈“善良土人”的证据。

    但实际上,这一切都始于迦太基。或许迦太基早已经被罗马消灭,甚至就连他们的存在,也只存在于史书之中。但是这张“牛皮”却影响着整个欧洲,甚至影响到了整个世界。

    在欧洲各国进行殖民扩张事业的初期,武力从来都不是第一选择,“牛皮大的地方”才是他们的首选。一项伟大壮丽的事业,往往都是以极其平凡的开始,大航海时代开始于几艘小船,欧洲各国的殖民扩张开始是几座不起眼的贸易站。

    而大明的天朝上国呢?

    在戈尔孔达苏丹的府邸,数位身穿明式官袍的官员,正恭敬地等候着,火辣辣的太阳灼烤着他们,而嗡嗡乱窜的苍蝇,更让人心烦至极,但他们无不是显得神情肃然。

    “胡大人,苏丹会答应我们的条件吗?”

    面对下属的询问,胡天球只是闷哼一声,并没有说话。

    作为行人司的行人,一个月前奉命离开南京,出使天竺各国,他的任务就是与戈尔孔达、比贾普尔、迈锁尔、马拉巴、科罗曼德,当然还有天竺诸国中最强大的莫卧尔帝国达成了贸易协定,表面上看似是为了商业,可是实际上却是为了沿海的贸易站,而戈尔孔达是此行的第一站。

    为了能够签署协议,除了精美的瓷器、丝绸之外,还有宽达五尺的巨型玻璃镜——那可是价值万金的宝贝啊!

    现在,这些礼物都已经送过去了,就等着苏丹的召见了。

    “蛮夷果然是蛮夷,那有不见客,先见礼的道理。”

    一旁的随员愤愤不平的说道。

    他们是大明天朝官员,什么时候被这么冷遇过?可,这里……压根就不在乎什么天朝不天朝的。

    “要耐得住性子,上次咱们大明来这时,还是永乐那位,那会这地方还是古里王国的地盘,咱们都几百年没来这了,慢慢来,不着急。”

    说罢,胡天球又一次闭上了眼睛,国子监诸生出身的他,很清楚只要此事一成,史书上必定会有他宣城胡天球的一笔,虽然比不上班定远,但拓土万里的功业,必定会写进史书的。

    但愿有个好的开始吧!

    当胡天球于心中自言自语时,在宫殿中,一位头裹缠巾的太监,毕恭毕敬的走向殿中那张大床,宽敞的宫殿内铺着老虎、豹子和羚羊兽皮。他赤着双脚,小心翼翼地向前走去,手里捧着雕镂有各种图案的银质托盘。银盘是苏丹在几年前,委托葡萄牙商人专门在大明定做的一套茶具。托盘中的金质茶壶散发出沁人心脾的清香茶味,茶叶由遐迩闻名的武夷茶。

    太监来到大床前,透过丝纱帘蔓,对于床上赤身相缠的众人,太监全像是没有看到似的,将托盘放在床头,然后俯身轻声说道:

    “苏丹,您的茶泡好了。”

    沉睡者伸伸懒腰,坐起身来。另一个太监疾步上前,忙不迭地给他披上一件绣花绸衣。

    在近午时分,戈尔孔达苏丹内米尔才开始了新的一天生活。

    在侍女们服侍着洗漱时,太监禀报道,

    “尊贵的苏丹,明国使者送来的礼物已经抬了进来,是现在查看还是?”

    “不用看了,就是一些礼物而已!”

    内米尔苏丹伸了个懒腰。

    其实,对于大明使者送来的礼物,他并没有什么兴趣,在他的宫殿中,有着各种各样的宝贝,有什么样的宝贝是他没有见过的?

    尽管不稀罕明国的礼物,但是内米尔苏丹却很关心明国使者的到来。

    “知道明国人他们想要得到什么吗?”

    “和荷兰人一样,他们希望能够在海边偏僻的地方获得几块土地,修建几座贸易站而已,然后在这里进行贸易。”

    鞠着腰身的太监总管巴桑如实的禀报道,他的语气不值一提的,似乎就像是在说着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一样。

    当然,没有知道巴桑也得到了一份礼物,除了精美的瓷器之外,还有一面玻璃镜,或许比不上送给苏丹的,但那玩意……可值钱了。

    “哦?就是这样的要求啊,巴桑,你觉得他们会帮助我们对抗莫卧尔的威胁吗?”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戈尔孔达一直面对着来自北方的威胁,莫卧尔帝国一直对南方虎视眈眈的,他们已经占领了孟加拉以及其它很多地方,而且多次入侵戈尔孔达。

    对于内米尔而言,他更希望得到一个可以帮助他对抗莫卧尔帝国盟友,至少是朋友。

    “尊贵的苏丹,他们表示可以向我们提供性能优良的火炮以及火枪,对抗来自北方的威胁,而且我想,当他们在这里充满利益的时候,自然会为了利益与我们一起对抗莫卧尔帝国的威胁。”

    巴桑轻声说道。

    沉思片刻,内米尔说道。

    “那就见见他吧!”

    差不多一个小时后,在富丽堂皇的宫殿中,胡天球见到了苏丹,没有多少寒暄,只有直接的问答,简单的问答之后,内米尔说道。

    “远方的客人,你们来到这里,想要从我这里得到什么叫?”

    “尊贵的苏丹,我们从远方来到这里,是为了把瓷器、布匹、铁器等商品运到这里,我们所渴求只是获得一点利益,我们所希望的,仅仅只是一块可以让我们的商人歇息的土地,地方不需要多大只要让货物有地方存放,让远道而来的客人有地方落脚就行了,当然,我们愿意支付一笔租金给苏丹……”

    胡天球毕恭毕敬的回答道,态度是谦逊至极,完全没有所谓的“天朝上国”高高在上的势头,有的只是谦卑。

    其实,这就是入乡随俗而已。

    尽管他们自负“天朝上国天官”,但是他们很清楚,现在只是开始而已。对于他们而言,最重要的是达成目的而已——远道而来的客人,需要一块牛皮大的地方歇脚。

    对于如此谦卑的要求,内米尔当然不会拒绝,当然,作为尊贵的苏丹,他也不会把时间浪费在这样的“小事”上,在答应了明国人的要求后,具体的事情,就由胡天球和丞相等人商量了。

    几天后,胡天球代表大明与戈尔孔达丞相签属了《大明与戈尔孔达友好通商条约》,除了商业上的约定外,条约上还有一个内容,大明在戈尔孔达沿海,获得了三块面积不大的土地,每块土地的租金另议,其中有一块土地,就是历史上将近百年后,法国占领的“亚南”。

    而现在,这里不过只是戈达瓦里河三角洲中一个小岛而已,荒芜的岛屿上只有小小的海边渔村。

    半个月后,当胡天球一行人,乘船来到这里,看着长满芦苇与荒草的海岸,他的脸上只剩下得意。

    几个小时后,当一块刻有“大明新城界乾圣三年”的界石,在土人官员的见证下,被埋在了深入内陆数十里岛屿尽头。

    盯着界石,胡天球默默的说道。

    “这只是一块牛皮大小的地方而已……”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0054/ 第一时间欣赏这个大明太凶猛最新章节! 作者:无语的命运所写的《这个大明太凶猛》为转载作品,这个大明太凶猛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这个大明太凶猛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这个大明太凶猛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这个大明太凶猛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这个大明太凶猛介绍:
穿越了,怎么办?在线等,挺急的!柳如是、陈圆圆、董小宛……你们别歪楼好吧!……好吧!听你们的!对她们要狠!对他们更要恨上加狠!这个大明太凶猛,对文官比流寇还狠毒,打女真那更是一个凶残,从东洋到西洋,来一起尝尝大明凶猛的铁拳……欢迎加入凶猛群:150536833vip凶猛认证群:150536544这个大明太凶猛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这个大明太凶猛,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这个大明太凶猛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