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回到明朝做昏君TXT下载回到明朝做昏君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回到明朝做昏君全文阅读

作者:纣胄     回到明朝做昏君txt下载     回到明朝做昏君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一六八章 都察院开会

    在推举出了第一个人之后,内阁里边除了徐光启之外,其余人脸上的神情都有一些复杂。

    他们都意识到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徐光启的地位在飞速的提升,给了韩爌很大的压力。或许这就是陛下的意思。

    这当然是朱由校的意思,因为嘉靖皇帝曾经就这么干过。即便嘉靖皇帝非常信任严嵩,但也在严嵩后面安排一个徐阶,用来牵扯严嵩。

    在士林的风评里面,徐阶要比严嵩好很多,至少在他没有暴露之前。但事实上,徐阶比严嵩更有钱,他家在江南搞了几十万顷的田,触角伸到了各行各业,可以说是一份非常庞大的家业。

    相比起来,严嵩都没徐阶富有。所以有很多事情其实说不清楚好与坏、忠与奸,很多时候并没有那么明显的界限。

    韩爌身为内阁首辅大学士,此时也感觉到了非常大的压力。

    对于韩爌来说,徐光启被提拔上来本身就已经是一件很让他意外的事情了。相比较起来,如果是孙承宗被陛下提拔为内阁次辅,韩爌都比较能够接受,可现在恰恰就是徐光启被提拔了。

    在这个时候,韩爌算是看出来了,徐光启是有这个能力坐在这个位置上的,更最重要的是这还是陛下的安排。

    在有了沈庭筠这个提名之后,其他几个人也没有再提名其他的人,只是随便找了几个陪跑的人。

    因为谁都知道,礼部尚书已经是沈庭筠的囊中之物了。以当下的局势和现在的情况,没有人能够对沈庭筠形成挑战,毕竟陛下那边不会答应。

    一旦把沈庭筠的名字报上去之后,那么必然就会得到陛下的认命。他们想要阻止沈庭筠当礼部尚书,只能在这个时候阻止。可是在这个时候,他们阻止的了吗?

    没有人能够阻止沈庭筠当礼部尚书,因为这是徐光启提名的。

    徐光启可是内阁次辅,他想提名的话,别人怎么都没办法阻止,你不可能不让内阁次辅说话。所以在这一点上已经没有什么悬念了,安排了几个陪跑的人之后,这件事情就草草收场了。

    虽然这件事情安排好了,但是其余的内阁大学士还都是非常的担心,因为他们不知道事情会朝着什么样的方向发展下去。

    一旦出事情,恐怕会造成不可预测的影响,因为这一次的事情太大了。

    韩爌孙承宗几人相互商量了一下,保证内阁值班房里随时都有人,他们安排了一个内阁值班制度。

    一旦有什么突发的情况或者意外,内阁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消息,并且能够第一时间做出处理。

    与此同时,朝堂上下也是议论纷纷,孙慎行和高攀龙被抓了起来,还被关进了锦衣卫的诏狱。谁都没想到事情最终倒向了这个方向,谁也没想到事情会演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对于孙慎行和高攀龙所做的以直取名的事情,两派的反应非常极端。

    崔呈秀这边直接派人在京师制造舆论,到处说孙慎行和高攀龙是不臣,说他们如此逼迫陛下,这不是臣子该做的。

    另外一方反驳,在士林中宣扬君有过就要劝谏;如果君不听,那就要死谏。所以孙慎行和高攀龙这两个人不但没有做错,而且还做对了,是忠臣的表现,是有气节的表现。

    一时之间京师纷纷扰扰,吵起来就没完没了。不过大部分人都能看明白,这其实就是双方的立场问题。

    你反对之前的政策,那么你必须要支持孙慎行和高攀龙;你站在崔呈秀这边的立场上,那么必然要把孙慎行和高攀龙这两个人打躺在地上。

    都察院。

    因为杨涟和邹元标结党营私的案子,都察院的威信受到了很大的打击。但是这一段时间以来,都察院的声势却非常旺,有恢复之前局面的架势。

    这一切都是因为崔呈秀。这一段时间他非常的高调,隐隐有成为都察院领袖的意思,同时也团结了不少人。

    甚至有人觉得崔呈秀比都察院左都御史余懋衡更有存在感。只不过有心人都知道,崔呈秀比起余懋衡差远了

    余懋衡是什么时候上位的?

    是都察院地位最差的时候、最得不到陛下信任的时候。在那个时候余懋衡上位执掌都察院,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余懋衡是陛下信任的人,陛下认为他能够在那个时候掌控好都察院。

    所以即便崔呈秀最近很闹腾,他心里也清楚,自己没有办法和余懋衡相比。所以在都察院里面,崔呈秀对余懋衡很尊重。这一次的事情,也都是余懋衡默认他闹腾的。

    这一次几个人聚在都察院的大堂里面,所有人脸上都很严肃。

    因为之前余懋衡并不怎么管他们的事情,他们想要闹腾,余懋衡也不插手,显然这是一种默契。

    可是这一次余懋衡却把大家都叫了过来,显然这是有事情要交代。

    见到众人都坐下之后,余懋衡慢条斯理的点了点头,才开口说道:“今日把诸位叫过来,是有一件事情要和你们商量一下。”

    “我们都察院,为天子耳目风宪,以清流自诩,以规谏皇帝,弹劾、纠察百司和百官,巡视、按察地方吏治等为己任。在我们前面有无数先辈,他们舍生忘死、忠君报国、匡扶社稷,这是我们这些后辈学习的榜样。”

    “朝廷选取御史,以下几条是最基本的:

    一是必国而忘家,忠而忘身;

    二是必须正派刚直,介直敢言;

    三是学识突出,既通晓朝廷各方政务,又能博涉古今。”

    在场的诸位能够入选,而且能够成为其中的佼佼者,自然都是符合这几条的。

    “现在朝堂混乱,有人善权乱政、霍乱朝堂,正是我等仗义直言之时。或许我们会被人非议,或许我们会被人报复,但是本都依旧想上书。今日把你们叫回来,就是把这件事情和你们说明了。”

    “如果你们愿意跟着本都一起做,那么回去就让你们的人一起上书;如果你们不愿意,那么本都也不强求。”

    说完这句话之后,余懋衡轻轻地端起了茶杯,然后抿了一口,静静的等着他们给自己答复。

    虽然余懋衡用的是商量的语气,但是在场的人都知道,这就不是和你商量。

    在场的人都没有想到,平日里不声不响的余懋衡看起来十分的好相处,但是这一次却如此的决绝。

    众人都陷入了沉思。

    倒是一边的崔呈秀隐隐有一些兴奋了。

    与别人不同,崔呈秀身后有魏忠贤魏公公,深深的知道一些宫里面的事情,那就是陛下对朝堂上的东林党不满,当然这已经是共识了。

    但是崔呈秀却知道另外一件事情,那就是陛下不但要收拾东林党他们,而且要启用新人。这里面就包括内阁次辅徐光启以及他的那些人。

    在这样的情况下,谁和徐光启他们走得近,谁就有可能是他们的人。曾经魏公公就说过,他崔呈秀的顶头上司,也就是都察院左都御史余懋衡,很可能就是徐光启他们的人。

    所以一直以来,崔呈秀都在试图和余懋衡拉近关系,只不过对方不搭理自己。

    现在这个时候,余懋衡站出来说这样的话,显然他这是要行动了。余懋衡自然是不可能是帮着孙慎行和高攀龙的,必然是要踩一脚的。

    这次余懋衡他们要动手了,崔呈秀觉得这是一个融进去的好机会,因为他觉得这是一个好选择。

    在这之前,陈可道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但陈可道却是给陛下讲学的。徐光启做了内阁次辅,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这已经是陛下摆明了在扶持他们。

    所以在这一次的事情里面,即便不是为了对付东林党,余懋衡也会提议废除东林书院和天下书院。因为这是陛下要干的事情,余懋衡只有这样做才能够得到陛下的重用。

    在孙慎行和高攀龙的事情之后,事情开始急转直下,所以余懋衡要下场了。

    想通了这些事情之后,崔呈秀的身子都激动了起来,连忙站起身子,大声说道:“都堂,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如今朝廷奸党当道,他们欺凌陛下、善权弄政,此乃大明最大**!”

    “我等读圣贤书,自当忠君报国。值此危急存亡之秋,我等自当上书抨击,以手中之笔,护卫陛下!为朝廷铲除奸党,即便因此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

    看着一脸激动的崔呈秀,听到他震耳发聩的语言,虽然余懋衡脸上没什么表情,但是心里边很腻歪。

    这一段话里面,崔呈秀祸害了两个人,这让余懋衡很不舒服。

    前面用了文天祥的绝命诗,后面也用了诸葛亮的出师表,你崔呈秀是这样的人吗?

    你是什么人我们还不知道?

    你也可以引用这两个人的话?

    简直就是玷污了这两句话!

    所以余懋衡心里边一阵腻歪。不过他也知道,这事没有办法,自己又不能把崔呈秀给弄死。

    余懋衡只能静静的听着,点了点头同时捋了捋胡子,做出了一副满意的样子,颇为赞赏地看着崔呈秀,说道:“说的好,不愧为我都察院后起之秀,他日必可为我都察院中流砥柱。”

    这句话的意思就很简单了,小伙子干的不错,你继续这么干下去,那你将来就前途无量。这一次的事情之后,你就升官了,我会向陛下举荐你。

    这其实就是领导在表示看好你,要给你加加担子了。

第一六九章 午门跪谏

    在场的其他人看到这一幕之后,大概也明白了余懋衡要做什么,于是有的人就兴奋了起来。这些人都是崔呈秀的人,或者是和崔呈秀有一样想法的人。

    这个世界上有一句话,叫做始作俑者,其无后乎。意思就是第一个这么干的人已经出现了,那么肯定就会有人像他一样干。

    最近一段时间崔呈秀的势头很猛,他是怎么崛起的,大家都看在了眼里,自然有很多人想要效仿他。

    即便是蠢笨的人,大概也知道崔呈秀的崛起之路。他就是从抨击东林党开始崛起的,自然就有人学,这也是这么长一段时间以来崔呈秀能够聚集起一大票人手的原因,大家都跟着他一起走。

    现在余懋衡也下场了,那么就代表着更大的机会来了。

    当然有人脸色不太好看,认为这么做不妥。有的人是觉得东林党罪不至此。有的人觉得朝廷党争已经影响到了正常秩序,还有些干脆就是和东林党牵扯比较深的人。

    这些人的脸色就比较难看,但是他们看到周围的人都比较兴奋,也不知道该不该开口说话。

    不过也有人不在意,直接砰的一声就站了起来。

    这个人就是李茂,都察院的一个御史。众人看到李茂站起来,脸色都并不是太好看,因为大家都知道这个李茂的为人,他虽然不是东林党的人,但是却和东林党走得比较近。

    余懋衡也转头看向了李茂,不温不火的说道:“你有什么想说的?”

    “大人,你们不觉得如此做法不妥吗?大人口中的奸党,在我看来却是为臣子的榜样、天下读书人的楷模。朝廷现在正在做什么?朝廷现在正在打击讲学,想要捣毁天下的书院。大人也是读书人,也应该知道这意味着什么,难道大人就对此视而不见吗?”

    李茂站得笔直,他知道在场的估计没人会帮自己说话,如此,只能自己一往无前的站出来了!

    “孙慎行孙大人、高攀龙高大人,他们是为了自己吗?他们身居高位,完全可以置身事外,他们为什么这么做?他们不是在为了自己争,他们是在为了天下的读书人争!”

    “在这样的时候,身为一个读书人,我们难道不应该同仇敌忾吗?我们难道不应该站在一起反对这个政策吗?在这样的时候对孙大人和高大人落井下石,在这样的时候眼中只有党争,我觉得这样的人不配做一个读书人,更不配做大明朝的官员!”

    虽然李茂说的话很大声,但是在场的人却都颇不以为然。

    李茂怒目看向崔呈秀,恨不得用目光杀人,但如剑般犀利的目光却没有让崔呈秀露出惭愧的表情,反而让他的脸上带着玩味的笑容。

    在崔呈秀看来,李茂就是脑子坏掉了,在这个时候说这种没用的话。

    余懋衡没有说话,而是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他的意思很明显,这样的小角色就不用自己开口了吧?

    一边的崔呈秀知道余懋衡不开口,那就只能是自己开口了,于是看了一眼李茂,淡淡的问道:“陛下何曾不允许讲学了?陛下何曾不允许开书院了?陛下只是不让谁都能够讲学,不允许谁都能够开书院。”

    “书院由朝廷来开不好吗?讲学由朝廷来主持不好吗?你们在反对什么?是不是觉得这样不好,谁都能讲才好,异端学说谁都能说才好?”

    崔呈秀一连串的拷问,让李茂心中更加的愤怒,但却是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

    崔呈秀继续说道:“他孙慎行、高攀龙,他们在做什么?他们是在劝诫陛下吗?他们是在逼陛下!这是为臣子该做的事情吗?”

    “还有,不要总把天下的读书人挂在嘴上。本官也是读书人,在场坐着的诸位大人也都是读书人,我们也都是读圣贤书,我们也都是信奉的孔圣人,我们就觉得他们是结党营私!”

    李茂看着崔呈秀,眼中全都是怒火,怒道:“人在做,天在看!你们做这样的事情,迟早有一天是会遭报应的!”

    “我李茂,羞于与你们为伍,绝对不会屈从!为了大明,为了天下的读书人,我一定会上书陛下!”

    “如果还不行,我们就去门外跪谏,一定要让陛下收回成命!”说完这句话之后,李茂猛地一甩袖子,转身径直向外面走了出去。

    看着李茂匆匆离去的背影,余懋衡面不改色的喝着茶。

    崔呈秀则是脸色十分的难看。

    见到余懋衡这个样子,崔呈秀面露难色的说出了自己的忧心:“大人,他这个样子怕是不妥吧?”

    如果真的让他们闹到了午门,咱们都察院怕是会被陛下不满。这一次的事情,陛下已经很生气了。孙慎行和高攀龙在朝堂上的逼迫,已经让陛下下了狠手了。

    如果现在他们再来这一手,那陛下会愤怒到什么程度?到时候谁能够阻止?

    他们这些人虽然在利用这件事情,但是他们不敢真的激怒陛下。一旦陛下被真的激怒了,搞起了大案,到时候会有多少人牵连进去?

    上一次案子还没审完,工部兵部户部全部被一扫而空,都察院损失大半,多少人被杀?多少人被抄家?陛下是那种妥协的人吗?

    真的激怒了陛下,搞不好又是一场腥风血雨。

    他们要的是权力,他们不想要一个残破的朝堂,所以崔呈秀也很担心。当然,如果事情出在别的地方,他会幸灾乐祸

    可是如果事情出在了都察院,鬼知道会不会牵连到自己的身上来

    余懋衡依旧不动声色,看了一眼崔呈秀,放下手中的茶盏,缓缓的说道:“我们能阻止吗?阻止了一个李茂,还会有其他人。我们能做的只是上书表明我们的态度。”

    “你回去之后,马上让大家写题本。由我看过之后统一送上去。马上就去写,基本的内容大家看着写。但是有一点,那就是东林党是奸党,是以高攀龙、孙慎行、邹元标和杨涟为首的奸党,之前的案子他们也有牵扯,这一次逼迫陛下,是因为他们心中怨愤。”

    心怀怨妄,这可是一个大罪名,而且是扣上就摘不掉的罪名

    崔呈秀看了一眼余懋衡,脸上露出了兴奋的神色。他没想到余懋衡居然下手这么狠,心里面也有了一些警惕。

    不过现在不是考虑这个的时候,于是崔呈秀连忙站起了身子,躬身说道:“都堂放心,我一定把事情办好。”

    轻轻的点了点头,余懋衡笑着摆了摆手,开口说道:“行了,你们去吧!”

    几个人走了之后,余懋衡的脸色也就缓和了下来。

    沉吟了片刻,余懋衡自嘲的笑了笑,喃喃的说道:“哪有那么多对错,彼之英雄,我之仇寇,如此而已。”

    对于自己的立场,余懋衡早就站稳了,他现在是徐光启这一边的。

    在事情刚闹腾起来的时候,余懋衡就已经表明了态度,为此还特意去拜访了徐光启。在这个时候余懋衡自然不会动摇,他需要坚定自己的立场,所以李茂的话动摇不了他。

    在这一段时间和徐光启他们的接触之下,余懋衡还真的发现了一些有意思的东西,尤其是研读了李贽的一些书之后,他的心里边还真的就有了一些想法。

    原本研读李贽的书,为的就是装点一下门面。毕竟自己站这个立场,要是什么都不知道的话,那岂不成了笑话了?

    所以余懋衡非常认真的研读了李贽的书,结果有一些陷进去了,他发现只要抛掉了旧有的东西,李贽的思想还是很容易被接受的。

    只不过有些东西大部分人不敢说出来罢了,只有李贽敢说。

    并不是以前没有人想到这些,余懋衡越看越觉得赞同。

    比如李贽说现在的孔孟之道已经不是原本的孔孟之道了,全部都是后世的著述,没有人知道圣人当时是为什么说这句话,也没有人知道当时圣人是怎么想的。所有的东西都是后人的记载,其中有多少歪曲和曲解,没有人知道。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理学和心理学在很多问题上的解释是不一样的,甚至现在和前朝的解释也是不一样的,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这些都不是圣人的学说,也不是圣人的想法,全部都是后人穿凿附会的。

    这些,读书人不知道吗?

    不,读书人都知道。只不过他们需要在这杆大旗下做事,所以他们都要维护这个东西。

    只有李贽把这些东西翻了出来,甚至李贽还进一步提出,圣人也不是都是圣人;即便在某一个地方,他是圣人,但他不可能是全知全能的。

    世上没有万世之法,也没有万世的圣人。

    余懋衡在心里面已经接受了这种说法,至少表面上是这样的,因为他的立场就是这样的,所以他让自己的心里边也接受了这个立场。

    这就是两个学派的斗争,从古至今,学派的斗争都是你死我活的。

    无论是黄老师学与儒门的斗争,还是更往前的百家争鸣,哪一次不是血淋淋的?

    所以余懋衡下起手来也狠,因为一件事情开始了,那就真的没有退路了。

    将手中的茶杯放下,余懋衡也站起来身子。

    他准备去写题本了,要写一份漂亮的出来,所以要好好斟酌一下,这件事情不能出差错。

    紫禁城,乾清宫。

    朱由校也放下了手中的茶杯,看了一眼跪在下面的魏忠贤,面无表情的问道:“你说有人要到午门跪谏?而且还不是一两个人,甚至已经开始串联了?”

第一七零章 乱世用重典

    听到朱由校的问题,魏忠贤连忙说道:“是啊,皇爷。这些人图谋不轨,简直就是枉为臣子!陛下让奴婢把他们都抓起来吧,这种人就全都应该去死了!”

    朱由校静静地看着魏忠贤义愤填膺的陈词,脸上没有什么表情。

    对于魏忠贤来说,他此时需要立威,需要拿这些人开刀,所以他迫不及待的想杀人。

    可是对于朱由校来说,事情反而没有那么重要,即便是有人跑到午门去跪谏,其实也是无所谓的事情。你们爱去就去吧,正好可以那个时候让魏忠贤出头。

    对于朱由校来说,事情到了事情今日这个地步,已经没有必要再绕弯子了。

    “行了,朕知道了。”朱由校点了点头,摆了摆手示意魏忠贤退下,显然没有再和他说的意思。

    虽然心中很不甘心,可是魏忠贤看着自家皇爷淡漠的样子,也知道皇爷这事不想再和自己继续说了。如果自己还要说,那么必然会让皇爷厌恶。

    所以魏忠贤便恭恭敬敬的磕了头,躬着身子退了出去。

    等魏忠贤走了之后,朱由校这才转头看向一侧站着的陈洪,冷声问道:“究竟是怎么回事?”

    方才魏忠贤说的这些话,朱由校是不会相信的,实在是掺杂着太多他个人的东西在里面了。

    所以朱由校没有第一时间答应魏忠贤杀人立威,因为自己不能那样做,绝对不能够让魏忠贤现在就去搞事情。

    “回皇爷,消息最早是从都察院传出来的。”见朱由校提问,陈洪连忙也知道不能自己不能和魏忠贤一样夹带私货,便老实的回答道,又将事情的经过说了一遍,从余懋衡、崔呈秀,再到李茂,整个事情全部清清楚楚的说全乎了。

    朱由校点了点头,伸手轻轻敲打着龙椅的扶手,脸上没什么表情。他在思考,思考自己该怎么做。

    显然事情已经演变成了两派之争,不再是东林党自己一家的事情。孙慎行不但把自己这个皇帝拉下了场,还把更多站在岸上观战的人也拉下了水。

    事情到现在这个程度,矛盾已经被激化起来了。一方面是徐光启他们为首的泰州学派,也就是李贽的心学思想,另外一方则是传统的理学学派。

    原本朱由校是只想着一步一步慢慢来,先把东林党给打掉,然后再搞其他的。

    但是孙慎行显然不想让朱由校这么做,所以搞出了那样的事情,就要把矛盾激化了起来,把整个理学派都拉了进来,甚至把天下的读书人都拉了进来。

    在这样的情况下,徐光启他们就成了众矢之的,显得有一些势单力薄。

    对此朱由校自然是不能够坐视不理的,想了想,对陈洪说道:“让锦衣卫那边儿加快进度,怎么这几个案子还没有查清楚?”

    朱由校说的案子,虽然说是几个,但其实就是一个,就是东林党贪污的案子。只不过牵扯到了兵部户部和工部,之前处置了一批,还有一批没有收拾,尤其是工部那边。

    “等一下你去一趟锦衣卫,让骆思恭快点拿出一个结果来。”朱由校的言语之中已是满满的嫌弃,锦衣卫做事效率还真是低下。

    “是,皇爷。”陈洪连忙恭敬的答应了一声。

    陈洪觉得自己有必要去提醒一下骆思恭,他的工作方式需要更加积极一些,向魏忠贤多学习一下。如果再这么搞下去,骆思恭的位置怕是保不住了。

    朱由校点了点头,他不知道陈洪的想法,即便是知道了,其实也无所谓。

    “对了,还有一件事情。”朱由校想到了什么,再一次开口说道:“朕记得锦衣卫还关着一些闹事的学子吧?是不是有这么个事?”

    “回皇爷,的确是有这样的事情。”陈洪答道。

    “让锦衣卫也处理了吧。把人放出来,革除了他们的功名,全部送到辽东去充军。”朱由校面无表情地摆了摆手,貌似是在催赶一群苍蝇一样。

    这个倒是有些让陈洪意外了,处置的这么严重吗?

    开革了功名也就罢了,居然还要全部送到辽东去充军?

    不过陈洪也不敢多问,这不是他能够插嘴的事情,于是连忙说道:“是,皇爷。”

    朱由校再次摆了摆手,催促着说道:“行了,马上去办吧!”

    所谓乱世用重典,在这样的时候必须要下狠手,不然没有其他的办法。

    处置那些闹事的学生,其实就是一个震慑,让其他的士林学子们不要再捣乱,否则的话不但会革除功名,还会直接发配充军。

    朱由校不觉得这里面有多少人是因为血性和骨气才这么干的,大多数人都是为了刷一个名声,用后世的话说就是为了碰个瓷、蹭个热度。

    至于所求何事,无非就是求名求利。如果真的有人是因为血性和骨气,那朱由校也无所谓。

    他们越是有血性和骨气,对朱由校来说就越是要惩罚他们。原因同样很简单,你跟我不是一路人,那么你越出色,我反而越要弄掉你,没有什么可奇怪的。

    自从东林党结党营私的案子被处理后,朝堂上下还没有安稳几天,便再一次变得风风雨雨起来,而且比上一次更严重,有一种越来越激烈的感觉,充满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阵势。

    不少中下层的官员,已经在开始想办法了。

    有门路的官员,第一时间选择了外放,看样子京城这几年是安稳不了了,所以到外面去做官必然是最好的选择。

    只不过在这个时候想要外放有些难度,关系不是特别硬的都不行。

    实在是没有靠山、什么门路都没有的小官员,索性就直接辞官。身体不好、回家孝顺父母等各种各样的理由都有。

    对于他们来说。官不做可以,但是命不能扔在这儿。上一次的案子杀了多少人了?

    兵部和户部的人,除了几个侍郎和尚书还在审问,其他的全都一刀砍了。

    那是多少人?

    这些人全都要被抄了家,家人全部扔到辽东充军。谁不害怕?

    再加上工部那些人马上也会被收拾掉,上午的时候锦衣卫出手抓了工部右侍郎,人家说工部尚书也是自身难保,工部上下也是人心惶惶,一时之间谁不害怕?

    加上前些日子被抓的那些学子,现在也终于有了一个说法,所有被抓的学子有功名在身的全部开革,一起押赴辽东充军,这简直就是最严酷的手段了。

    一时之间舆论纷纷,不少读书人都躲到城外去了。

    要知道京城聚集了这么多读书人,很多都是为了明年的科举来的。现在一看,京城太危险了,咱们还是先闪闪吧。

    朝廷如此做法,虽然让一些人害怕,可是也同时激怒了一些人,这些人就是以李茂为首的官员。

    他们认为朝廷这是倒行逆施,认为当今陛下如此心狠手辣,不是仁君之道。

    这一句不是仁君之道,其实已经是很重的说法了。

    因为在儒家里面,仁就是最高的奥义。不是仁君之道,那你就和这个仁没有关系了。在这上面还有一个更狠的,那就不是明君之道。

    不是明君的是什么?那就只能是昏君了。

    大喊一声,不修德政、妄戮无辜,然后再大骂一声昏君,一个忠臣的形象就这么出来了。虽然事后可能会被打死,但是必然会名流青史。

    大部分人觉得死不了,抱着法不责众的心态选择搏一搏。反正这些人越聚越多,一直在策划午门跪谏,只不过他们需要一个领头羊。

    于是乎这些人开始寻找合适的人当领头羊。

    孙慎行和高攀龙已经不在了,韩爌和**星是叛徒,徐光启和黄克缵都靠不住,内阁的几位大学生就剩下一个孙承宗了,所以开始有人去联络孙承宗。

    除了把目光放在内阁之外,这些人还把目光扫到了其他的地方,想找到一个合适的人选。

    很快他们又选定了一个目标,这个人就是新任的户部侍郎左光斗。

    他们觉得左光斗是东林党的老臣,现在又做了户部侍郎,正好让他出头。其实说白了,他们就是在逼左光斗。

    因为外界已经有了传言,那就是左光斗之所以能够当上户部侍郎,是因为他投靠了内阁次辅徐光启。

    而内阁次辅徐光启和陈可道的关系自然很容易查得清,现在已经是朝野皆知了。

    陈可道闹出来的事情,很多人都觉得是徐光启在给他撑腰。不少人都觉得陈可道就是这一次事情的导火线,正是因为他的存在才使事情变得现在这样。

    崔呈秀等人也在鼓吹陈可道的学说,所以众人才去找左光斗,就是要用外界的名声把左光斗压住。如果左光斗不听话,那么他的名声也就臭大街了。

    事实上左光斗是东林党之中少数的务实官员,就是不嘴炮能做事的那种。

    消息很快就传进了皇宫大内,朱由校也知道是怎么回事,略微有些无奈。

    原本朱由校是没打算插手这件事情的,他想让这些人到午门来闹,到时候让魏忠贤出手,同时让内阁表态,也彰显自己的态度。

    可是现在看来却不行了,他们在用外界的舆论来压朝中的大臣。

    原本朝中的大臣是不必表态的,装缩头乌龟就可以了,后面的事情也牵扯不到他们身上来。等到事情过去之后,他们就还是他们。自己不去强迫他们,这也是君臣之义。

    但现在朝中大臣被舆论逼迫了,谁知道会不会做出什么让自己不满意的决定。到时候自己肯定要处罚他们,所以还是要杜绝这件事情。

    朱由校要伸手了。

第一七一章 **星暂代工部尚书

    看了一眼站在不远处的陈洪,朱由校沉着脸冷声道:“去把魏忠贤找来吧!”

    陈洪见自家皇爷脸色不是太好,连忙一躬身,恭敬的说道:“是,皇爷。”

    说完这句话之后,陈洪就向外面急步走了出去。

    看着陈洪急匆匆离去的背影,朱由校露出了思索的表情。

    这一次午门的事情还是只能让魏忠贤去做,锦衣卫那边暂时不能动,不能让他们两股合流。将来有一天自己要收拾一个人的时候,至少要保证另外的一个人还能用。

    后世崇祯皇帝就犯了一个错误,把东厂和锦衣卫全都收拾了,甚至将所有人打包成了一个阉党,全都赶尽杀绝,一点后路都没有给自己留。

    事实上魏忠贤那个时候势力太大,崇祯新皇登基初临大宝,干掉魏忠贤也没什么。毕竟一朝天子一朝臣,何况还是魏忠贤那种权臣。

    但崇祯皇帝不能把所有人都干掉,像锦衣卫的那些人,完全可以留着。锦衣卫他们都已经臭大街了,所有人都想置他们于死地。

    除了崇祯这个皇帝,锦衣卫他们别无依靠,这些人就是崇祯皇帝手里面的刀。你可以不用,但是一定要把刀把攥在自己的手里面。

    等到你用的时候,可以直接拿过来捅出去,而不能到想要动刀的时候,却发现没有刀子用了。

    对于魏忠贤和骆思恭,朱由校采取的就是这种方略。一旦有一天魏忠贤到了必须弃用的时候,那么宫外就会有骆思恭来接替,宫里面则是让陈洪来接替。

    这是朱由校为什么一直使用陈洪的原因。

    虽然陈洪在能力上远远不如魏忠贤,但是有一点,陈洪还算听话。

    朱由校觉得如果自己找不到更合适的人来接替陈洪,那么将来用陈洪也没什么问题。等到自己使用陈洪的时候,肯定也不是现在这样的局势了。

    只一会儿,魏忠贤就来到了乾清宫。

    走进大殿之后,魏忠贤连忙跪倒在地给朱由校磕头,“皇爷万岁!”

    看着恭敬的趴在地上的魏忠贤,朱由校漫不经心的说道:“东厂这些日子挺清闲,动一动吧。前几天你不是说有人在串联吗?他们应该都是东林党的人,东厂抓一些吧。”

    “是,皇爷。”听了这话之后,魏忠贤整个人都激动的打摆子了。

    之前他都想这么做,可是皇爷没同意;没想到这一次皇爷却同意了,看来那些人又做了什么让皇爷生气的事情。不过这都没关系,自己终于可以动手了。

    “行了,去吧。”朱由校点了点头,摆了摆手便赶人了。

    魏忠贤从地上爬了起来,躬身往后快速退了几步后便快速的往外跑了出去,他要去干大事了。

    “皇爷,工部侍郎**星求见。”

    很快陈洪就进来通传,躬身说道:“锦衣卫都指挥使骆思恭和他一起来的。”

    朱由校点了点头,知道自己前面说的话管用了。

    要知道在这之前,朱由校可是说了让锦衣卫那边加快点速度,让陈洪去传的话。

    现在**星和骆思恭两个人一起过来了,看样子是事情有了结果。

    朱由校面无表情的说道:“让他们两个进来吧!”

    时间不长,两个人就从外面走了进来,给朱由校行礼。

    摆了摆手,朱由校笑着说道:“又不是在大殿上,这些就免了吧。你们两个一起来,应该是事情有了结果了吧?那就说说看。”

    “回陛下,事情已经查清楚了。”**星先开口说道。

    朱由校点了点头,说道:“那就说说看吧!”

    “是,陛下。”**星答应了一声,组织了一下语言,才说道:“经过臣的详细审问和调查,工部涉案官员多达9成,从上到下无一幸免,只有一些偏僻小官没有受到牵连。其中工部右侍郎,贪污最严重。”

    “这上面是臣的审问记录和名单。”说着,**星躬身将一份题本送了上来。

    从陈洪的手中将题本接过来,朱由校快速的翻看了一遍,看了一眼**星,诧异的问道:“这上面怎么有爱卿的名字?”

    说实话,这让朱由校有一些诧异。他知道**星也不干净,肯定也是收了钱的。

    只不过在皇帝这里你收没收钱从来都不是重点,你能不能做事才是重点。**星只要为自己所用、帮自己做事情,收点钱无所谓。

    就像前世的那个电视剧里面,嘉靖皇帝曾经说过的话:一两银子,四钱归他们,十二钱归国库,朕认了;六钱归他们,十钱归国库,朕也认了。结果却是直接被拿走了1/3还多,甚至接近一半,于是嘉靖皇帝就急眼了。

    现在朱由校也是一个道理,如果**星拿了那些钱,他自己不说,朱由校也不会问。

    朱由校没想到**星居然把自己的名字也写了上去。

    看了一下后面的金额:36700两,朱由校叹了一口气。看起来并不多,可却是层层盘剥,上下一起贪污,这个数量就大了去了。

    放下手中的题本,朱由校看着**星,等着他给自己一个答案。事实上朱由校的确很想知道他的答案。

    “回陛下,这是臣之前收的钱。”

    “臣说几句掏心掏肺的话,臣在自己的老家,也算是有一些家产,田产店铺都有一些,日子过得也还算富足,虽然朝廷的俸禄不多,但是臣一个人开销也够了,毕竟做到现在这个位置,臣也不需要去打点了,所以臣也不缺这些钱。”

    “可是有些事情,不是臣想要或者不想要的。以之前工部的样子,如果臣不拿这个钱,臣无法在工部立足。请陛下降罪,臣为人不够果敢,不敢揭穿他们;臣顾及自己的名声,愧对陛下,请陛下降罪。”

    说着,**星将自己的官帽子摘了下来,轻轻的放在了地上。

    “如今陛下澄清朝堂,彻查贪腐,还大明一个朗朗青天。臣心中欣喜,对于臣以前所犯的罪过,臣不敢有一丝一毫的隐瞒,所以今日如实对陛下讲出。虽获陛下降罪,但臣的心中甘之如饴。希望陛下能够中兴大明,令我大明强于寰宇!”

    朱由校看着**星,不知道他的话里面有多少真的有多少假的,有多少是出于他的真心,有多少是他做戏给自己看的。

    但其实这都不重要,朱由校要的也不是**星说真话,从来都不是,自己要的只是他的态度。

    从龙椅上走下来,朱由校来到**星的身边。

    一边的陈洪赶忙凑了过来,伸手将**星搀扶了起来。陈洪不可能让朱由校去搀扶,同时还将地上的官帽子拿了起来。

    朱由校看着**星,温和的笑着说道:“爱卿今日之言,朕心甚慰。”

    说着,朱由校从陈洪的手里面把**星的官帽子拿了过来,但是却没有给**星戴上。

    要是朱由校亲自给**星戴上官帽子,礼遇有一些太过了,身为帝王要把握好这个分寸。

    “带上吧!以后好好给朕做事,大明朝需要爱卿这样的人才。”

    “是,陛下。”**星再一次跪倒在地,伸出双手举过头顶,恭恭敬敬地从朱由校的手里面把帽子接了过来,戴在了自己的头上。

    戴好帽子后,**星恭恭敬敬的给朱由校磕了一个头,面露感激的说道:“臣万死不辞,谢陛下天恩!”

    朱由校转过身走回了龙椅,笑着说道:“爱卿好好做,朕相信爱卿。”

    这个相信其实并不值钱,无论是朱由校还是**星,两个人的心里其实都很清楚,这不过就是一次和解,一次对于之前事情的和解。

    朱由校不会再把这件事情放在心里面,也不会再去追后账。只要以后**星好好做事,朱由校就不会再追究他。

    这一点**星也清楚,所以他连忙开口说道:“臣定然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那些银子爱卿也就不用退回来了,就当是朕赏赐给爱卿的。”朱由校再一次说道,摆了摆手,直接就将这件事情给掀过去了。

    朱由校想到什么,又开口问道:“工部尚书王佐呢,可曾查到他贪腐的证据?”

    “回陛下,王佐王大人,为官清廉,独善其身。”**星恭敬的说道。

    朱由校点了点头。

    这句话的意思很明显,那就是王佐这个人自己没有拿钱,但是他知道别人拿钱了,他没有管,所以才会有独善其身的说法。

    略微想了想,朱由校转头看向身侧问道:“王佐前几天是不是上了拜辞的题本?”

    这句话是问陈洪的,所以陈洪连忙上前一步说道:“回皇爷,的确如此。”

    工部出了这么大的事情,王佐不可能脱得了关系,所以他早就上了题本准备回家了。只不过能不能走,还要看朱由校让不让王佐走。

    这些天王佐一直在家等着,朱由校也没管他。因为朱由校也在等结果,只有等到结果出来之后,才能够决定怎么处置王佐。

    现在结果出来了,自然就可以处置他了。于是朱由校淡漠的说道:“准了吧。”

    这意思就是可以放王佐回家去了。

    倒不是朱由校不想杀王佐,而是自己需要用王佐来树立一个榜样。那就是贪污的必死,不拿钱的还有活路。

    这是朱由校要传达给外界的,因为以后肯定还会有这种事情,你不能把所有收钱的人全都杀掉,这一点很关键。

    “奴婢知道了。”陈洪答应了一声,向后一步退到了一边。

    “爱卿就暂代工部尚书吧。至于那些人怎么处理,爱卿与刑部商量一下,尽快拟定一个题本送上来。”朱由校开口说道。

第一七二章 去都察院抓李茂等人

    让刑部掺合进来,大家也就明白了朱由校的意思在朝堂上。

    谁不知道刑部尚书黄克缵升任了内阁大学士,黄克缵这人就是保持中立的一个人,很多事情都是按照刑法来办事,他不会顾忌太多。

    这也是黄克缵在朝堂上立足的根本,他不会断了自己这条根,所以这一次的事情必然就是严惩了。

    皇上自然也是知道这件事情的,但是他依然选择了这么做,那么皇上的意思也就很明显了,他希望这些人得到严惩,没有什么商量的余地。

    **星站着一声不吭,也没有什么反对的意思,他之前刚和陛下达成了良好的关系,不会在这件事情上犯错误。

    至于一边的锦衣卫都指挥使骆思恭,他就更不会反对了。

    在骆思恭看来这些人怎么处置和自己的关系都不大,哪怕现在要把这些人直接拖出去砍了,锦衣卫也可以拎着刀子直接上。

    事情商量到这里基本上也就结束了,于是朱由校淡淡的说道:“如果没有什么其他的事,你们两个退下吧。”

    “是,陛下。臣等告退。”两个人躬身答应了一声,慢慢退了出去。

    等到两个人走了以后,朱由校也站了起来。

    身子坐了这么长时间,还真是有一些累了,轻轻的伸了一个懒腰活动了一下筋骨,朱由校脸上露出了笑容。

    事情到了今时今日这样的地步,自己可以松一口气了。

    与此同时,在外面事情就开始闹腾了起来。

    都察院。

    今天的都察院格外的那么热闹,因为门外来了一些东厂的人,为首的还是东厂督公魏忠贤,这就让很多人有些害怕了。

    魏忠贤的手段大家都知道,出了名的心狠手辣。前面的一些事情都是魏忠贤弄出来的,现在他又跑到了都察院,显然不是来逛街的。

    此时,魏忠贤身上倒是少了不少戾气,整个人看起来都平和了不少,脸上带着笑眯眯的表情。

    “你去通报一声。”让门房进去通传后,魏忠贤就在门口等着,丝毫没有强行闯入都察院的意思。

    事实上魏忠贤这是在给余懋衡面子。

    作为朝中的太监、东厂的厂公,魏忠贤对一些事情要比外面的人敏感很多。他深深的知道这个余懋衡的地位不一般,是陛下的心腹,甚至和陈洪还有一些勾连。

    对于陈洪,魏忠贤是非常忌惮的,心中也想着找机会把陈洪给除掉。

    但魏忠贤知道这绝对不是对付陈洪的机会,现在自己没有那个实力,也没有那个把握,所以一动不如一静。

    之前那件事情自己挨了板子,陈洪也表达了的态度。在这一点上魏忠贤还是清楚的,同时心里面也领着陈洪的情。

    所以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魏忠贤不会针对陈洪;即便有把握的时候,魏忠贤甚至也决定留他一条命。

    两个人都是太监,都不容易,也没有什么生死大恨,无非就是争夺权力罢了。

    况且这种权力争夺和平常的权力争夺还不一样,他们俩更多的是皇爷希望他们争斗。

    所以他们两个就要斗给皇爷看,但绝对不是因为个人的私利才进行的争斗,相反来说彼此之间还有一种惺惺相惜。

    并没有在门口等太久,里面就有人快步走了出来。

    魏忠贤一看,来人居然是崔呈秀,他的脸上不动声色,同时心里面也有了一些把握。

    崔呈秀必然就是余懋衡派出来的。余懋衡选择了崔呈秀,显然就是为了让崔呈秀来试探自己,同时也是在向自己示好,表示他暂时不想和自己作对的意愿。

    对于余懋衡,这位陛下的宠臣,魏忠贤自然是没得说。人家给了脸,自己不能不兜着。

    “下官参见魏公公。”崔呈秀躬身对魏忠贤拱了拱手,笑着说道:“都堂大人让下官来接魏公公,魏公公里面请。”

    说完,崔呈秀做了一个请的手势,转身在前面带路。

    魏忠贤也笑着跟了进去,身边只带了几个人,剩下的人全部都等在外面。

    转过几个弯之后,魏忠贤就来到了都察院的正堂,余懋衡已经在这里等着他了。

    两个人见面之后自然就是一番寒暄,气氛也相对和谐,因为两个人心里面都清楚对方是在做什么的。

    魏忠贤到这里是来抓人的,抓的还是和自己做对的那些人,所以余懋衡对魏忠贤的作为表示支持,只不过是表面上不能说什么,但是私底下却也没必要和他闹僵,所以语气和笑容都十分的温和。

    两个人寒暄了几句之后,魏忠贤笑眯眯的说道:“余大人,咱家今日到都察院来,是要带几个人回去。这几个人牵扯到了东林党的结党营私案子,还请余大人放行。”

    听到了魏忠贤的话,余懋衡把手中的茶盏重重的放在桌上,脸色就沉了下来,变得很不好看,开口问道:“魏公公可有陛下的旨意?都察院毕竟是朝廷的衙门,在座的也都是朝廷的命官,如果没有陛下的旨意,本官是绝对不会让魏公公把人带走的。”

    虽然余懋衡是黑着脸说的这些话,但是魏忠贤也不在意,因为他知道余懋衡这就是在演戏。

    没有陛下的旨意,自己也不可能到都察院来拿人,自己还没有那么大的胆子,这就是摆明了的事情。

    余懋衡之所以这么做,是做给手下的人看,让他们知道他是一个敢于和自己顶牛的官员,同时也表明他是一个有原则的官员。

    对于余懋衡做的这些,魏忠贤也不在意。

    这么多年以来东厂被人当做挡箭牌的时候也不是一次两次了,何况这一次人家还是配合自己的工作。平常往自己身上泼脏水,自己也不能把他们怎么样,何况现在呢?

    “余大人,咱家刚从宫里回来,是陛下的旨意。”魏忠贤笑着说道。

    这件事情自然也没有什么可隐瞒的,陛下既然和自己说了,那么就是明旨;否则陛下只会暗示自己,所以自己也不用隐瞒。

    再说了这种事情没有明旨也是不行的。

    听了魏忠贤的这句话,余懋衡的脸色依旧很难看,不过还是点了点头说道:“那么本官就不说什么了。不过这里毕竟是都察院,大庭广众下的拿人,影响不好。不如魏公公把所拿之人的名字告诉本官,本官让人去把他们叫到这里来?”

    这种提议和要求基本上就看提出这个要求的官员的能力了,如果他的地位高权势够重,那么自然就会被答应。

    余懋衡现在自然就是这种官员,他提的要求,魏忠贤自然不会拒绝。

    如果魏忠贤不答应,那么就代表着魏忠贤不给面子,同时代表了魏忠贤存心要震慑一下余懋衡。

    不过在这个时候,魏忠贤不可能不给这个面子,点了点头,笑着说道:“如此自然是最好,那就有劳余大人了。”

    在魏忠贤看来,余懋衡在这个位置上对自己是最有利的。

    因为从现在的情况来看,这是魏忠贤和都察院关系最好的一段时间,都察院弹劾他的题本数量都变少了不少,他也乐于和余懋衡搞好关系。

    同时魏忠贤的心里边还有另外一个想法,那就是能不能找机会把余懋衡拉到自己这边来。

    如果一旦成功了,就等于断掉了陈洪的一条手臂,同时自己又把手伸进了都察院里面,这对自己以后做事的好处太多了。

    只不过魏忠贤这个想法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余懋衡很清楚自己是谁的人。

    余懋衡与陈洪只不过是借助陈洪这个传话筒,从而让他和陛下之间建立一条沟通的渠道,而并不是说余懋衡要投靠陈洪。

    很快,几个人就被叫了过来,其中带头的就是李茂。

    见到坐在那里的魏忠贤,李茂的脸色倒是没有什么变化。

    因为魏忠贤到这里来之后,李茂心里边就已经有了个准备,或者说在之前的几天他心里面就已经做好了被抓的准备。

    魏忠贤也没有给李茂说话的机会,直接对站在一侧的自己人使了一个眼色。

    几个人上前去直接将他们给按住了,捆上了手串成一串儿,挨个把嘴堵上一起带了出去。

    东厂的目的很简单,就不是让李茂他们随便喊话。谁知道李茂他们在这个时候会喊出什么样的话来?

    一旦喊出对陛下不利的话来,那魏督公就要吃瓜落了。

    对于魏忠贤手下的这种做法,余懋衡也没说什么,他也担心那些人胡乱呼喊,这样对自己的影响也不好。

    所以在人被带出去的时候,余懋衡一句话都没说,只是静静的看着。

    事实上那些人的确是想喊些什么,在被拉出去的时候还在不断的挣扎,只不过被人摁着发不出声音罢了。

    “既然人已经拿到了,那么咱家就告辞了。”魏忠贤站起身子对着余懋衡拱了拱手,笑着开口说道。

    “那本官也就不耽误公公的事情了,崔呈秀你替本官送送公公。”余懋衡直接把崔呈秀抬了出来,让他去负责和魏忠贤接洽。

    “魏公公,这边请。”崔呈秀笑着走到了魏忠贤的身边,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看着魏忠贤离开的背影,余懋衡轻轻的捋着胡子,脸上露出了笑容。

    从今天开始,都察院上下正式进入了新的时代。

    余懋衡的目光也落到了魏忠贤身侧的崔呈秀身上,心中渐渐有了一些想法。

    在余懋衡看来,崔呈秀是可以被自己所用的,这个人就是一把刀。如果把他当成古代的酷吏,应该是很合适的。

    看来还是得多抬一抬崔呈秀。

第一七三章 大明已经不是以前的大明

    对于将来的事情,余懋衡自己也想过,既然选择了这条路,那么就一定会承担后果。

    如果将来事情成功了,那也就罢了,自己能够青史留名;如果一旦事情失败了,那么自己可能会遭受报复,这个时候就要留有余地了。

    可是事情又不能不做,因为自己如果不去做,那么就注定会失败,此时的站队就成了笑话。

    对于这种情况,余懋衡心里面一清二楚,所以他需要找一个人替自己冲在前面,替自己出头,替自己去做一些自己不方便做的事情。

    一旦将来哪一天有了什么差池,这个人也可以替自己顶在前面。

    原本这样的人是不好找的,因为没有人会愿意做这个马前卒。

    但是现在看到了崔呈秀,余懋衡就知道自己要的这个马前卒找到了。比起自己,崔呈秀更加的有野心,更加的想要上进,更加的不择手段。

    余懋衡知道,这样的人正好为自己所用。

    崔呈秀自然不知道余懋衡在想这些,他已经将魏忠贤送到了门口。

    魏忠贤在上马车之前,回头看了一眼崔呈秀,对着他点了点头,温和的笑着说道:“都察院这里事情纷杂,余懋衡心思不定,你自己小心一些。”

    听了魏忠贤的话,崔呈秀知道这是关心,连忙说道:“公公放心,我明白。”

    对于余懋衡的一些想法,崔呈秀也能够猜得到。说白了就是余懋衡在拿自己当枪使。

    可是现在朝堂上的这些臣子,谁又不是陛下的枪呢?

    最为关键的一点,崔呈秀看得明白。

    那就是在这个世上你要想上前,你必然要去做别人做不到的事情,否则的话你凭什么?

    余懋衡拿他老崔当刀子的事情,崔呈秀不是不知道,可是知道了又能怎么样?

    这个世界上最可悲的事情,不是有人拿你做棋子,而是你根本什么用都没有。

    至少棋子在有用的时候会得到保护,会得到优待;可如果你什么用都没有,你连一颗棋子都成为不了,你觉得谁会顾及你?

    如果有需要,你这个连棋子都不是的人会被首当其冲、毫无迟疑的牺牲掉。

    崔呈秀有这个觉悟。至于自己将来的下场,那就等将来再说了。

    不过为了自己能有一个好下场,崔呈秀也要努力去做,让自己不至于沦落到被人清算的地步。

    这一点崔呈秀的心里也清楚,至于将来会不会被清算,那就等将来再说了。如果现在就开始担心这担心那,那就什么都不用做了,自己不能杞人忧天。

    魏忠贤到都察院抓人的消息,一窝蜂一样地传遍了整个京师。

    当然这只是一个开始,随后魏忠贤又抓了不少人,罪名全部都是勾结东林党、结党营私。

    从这一刻开始,魏忠贤的名声彻底臭了,大街所有人都在骂他。

    也有不少人将矛盾直指内阁的几位大学士,认为他们献媚皇上、毫无气节,枉为读书人,更不要提做臣子了。

    于是不少人开始弹劾内阁大学士,搞得乌烟瘴气的。

    紫禁城,乾清宫。

    朱由校翻看着手中的账册,不时转头看一眼陈洪,眼中全都是兴奋的神色。

    这几本账册是下面递上来的,里面的内容也很简单,就是这一段时间抄家的银钱。

    都说大明朝的臣子们有钱,原本朱由校是不太相信的,现在看来这些人的确有钱。

    抄了这些家之后,朱由校弄到了白银400多万两,剩下的财产田地不计其数。

    这些东西折腾折腾又是好几百万两,甚至上千万两,可以说,光是这一场,朱由校就弄到了不少钱。

    同时朱由校也想到了另外一件事情,那就是大明的勋贵和勋戚。

    要知道勋贵勋戚他们可就是从大明建国之后就一直传承下来的,这已经两百多年了,他们会积攒下多么庞大的家业?

    要是把勋贵勋戚弄一弄的话,那得弄到多少钱?

    不过暂时也只能是朱由校想一想而已,没有什么对他们动手的理由。

    当然朱由校还想到了另外一个群体,那就是大明的藩王们。

    大明朝的皇亲国戚占据了无数的土地、无数的钱粮,他们这些人可以说就是彻彻底底的国之蛀虫,一点贡献都不做,还趴在大明朝的身上吸血。

    不过朱由校也知道自己暂时动不了这些人,而且如果自己想要动他们还要采取一种相对比较温和的方式,否则一定会出大乱子。

    事情需要一件一件的办,人需要一个一个的收拾,不可能一次性把所有人都得罪了,否则就完蛋了。

    将手中的账册放下,朱由校开口说道:“把这些钱都送到户部去吧。抄上来的家产全部充公,告诉下面的人不要私自发卖,这些东西都登记在册吧。”

    “是,皇爷。奴婢这就去办。”陈洪连忙答应了一声。

    事实上,朱由校这样的做法是不常见的。

    按照以往的规矩,查抄出来的钱和田地都会被卖掉,也就是说都会被变现,然后由皇帝和大臣们分掉。

    不那么贪婪的君王,基本上会拿三成;但是如果内库里没有钱、开销又比较大的皇帝,拿的就会更多,基本上每一次都不一样,根据当时的情况来进行决定,甚至会和大臣们商量。

    像朱由校一样,把查抄出来的银子全都给了国库,这是一般皇帝做不到的,因为皇帝也要花钱。

    另外还有一点,朱由校下令查抄来的商铺和田地都不允许贩卖,这就有些让人看不懂了。

    事实上,朱由校的这一波操作也是他为自己以后留下的一个由头。

    对于查出来的这些田地和店铺之类的东西,朱由校是准备留下来以后自己做事情的。

    在朱由校看来,大明朝的皇帝有一个非常非常大的缺点,那就是把精力一直盯在皇庄上。

    虽然皇庄的产出不少,可以供给大明朝的皇帝的开销,但事实上却是远远不够的,仅仅是让皇帝够吃饭而已。

    臣子找皇帝要钱的时候,皇帝其实也没什么钱,更不要说用这些钱去做其他的事情了。

    对于皇帝来说,你必须要有足够的钱财,否则的话你的江山不稳固,你的权力就会被夺走。

    这个世界上有钱能使鬼推磨,办什么事情没有钱就不行。

    指着大臣们的国库是不行的,很多时候你要花钱,他们不会让你去花。比如你的亲军,你想要扩充你的护卫,这些东西大臣们都不会让你去做。

    从国库拨出来的钱也不会给你的亲军,他们只会各种各样的没有钱,然后让你这个皇帝削减用度。

    所以朱由校一直想要一个稳当的财源来支持自己,这一点对自己的改革很重要,但是却没有想到什么好办法。

    这一次朱由校把查抄出来的这些东西截留下来,就是为了以后用来做本钱。

    接下来的日子,朝堂上依旧不太平,纷纷扰扰,但是大体的趋势却好了不少。

    毕竟上面有内阁的几位大学士压着,下面有东厂的人在抓人,如果有学子在民间闹事,锦衣卫那边就会出手。三方协作,事情很快就被压了下去。

    与此同时进行的则是礼部的改革。

    所有人都知道礼部搞事情了,因为陛下让他们搞。

    沈庭筠上任了礼部尚书之后,一直都在忙着补充人手、协调内部的一些事情。之前在朝堂上讨论的那件事情,暂时还没有进行一个有效的沟通和布局。

    不过沈庭筠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计划,只需要在礼部商讨之后就可以向陛下进言了。

    不过在这之前,对于礼部来说还有一件事情非常重要,那就是为陛下准备大婚。

    好在这对礼部来说也不是第一次了,把放在旧纸堆里面的资料全都搬出来,然后弄出一个详细的大婚计划,等到陛下批准了就可以按照计划执行了。

    朝堂上无数人在争吵着,东厂和锦衣卫那边在执行各种任务。但皇宫大内却是喜气洋洋,因为朱由校这位少年皇帝的大婚就要到了。

    同一个大明,同一个京师,但却是不一样的气氛。

    一边被砍头的官员家在哭喊下葬,一边却兴高采烈地准备着结婚。

    在这样的情况下,不同的人看到是不同的东西

    有的人看到的是新君登基的新气向,是大明的未来。他们心中燃烧着一团火,甚至不惜将自身都燃烧掉,勇往直前为了大明。

    可是有的人却不一样,他们在感怀,他们觉得大明没有救了。一面是忠君爱国之人的哀嚎,一面是盛世繁华之下的黎明苦楚,一面是奢靡的皇帝、贪婪的百官。在这种种之下,蕴藏着的是大明的穷途末路。

    一时之间,京师不少官员上了辞官的题本,有的官员干脆生病在家。

    一切的一切似乎都在预示着大明已经不是以前的大明了。

    大明究竟是浴火重生,还是彻底堕入深渊?

    没有人知道。

    紫禁城。

    朱由校只身站在城头上,目光远眺着夜幕下的京城。看着京城的万家灯火,朱由校的表情严肃,久久不曾动弹。

第一七四章 大婚

    现在陛下大婚是朝堂上下最重要的事情,近日来各种题本也少了许多,乾清宫一度很是清净。

    虽然朝廷上下纷纷扰扰杂七杂八的糟心事一大堆,但陛下大婚这件事情就是现下最重要的事情,其他的事情全部都要让路。

    无论是谁,无论是什么事情,都得给皇家最重要的喜事让路。

    事实上朱由校做的几件事情也基本上取得了成效,自己可以安安心心的大婚了。

    大婚前的这段时日,算是朱由校穿越过来后最清闲的日子了。

    内阁这边,首辅大学士虽然是韩爌,但是他现在也没有什么地位了。

    韩爌能依靠的人不多。东林党那边被打的七零八落,还有一个孙承宗在和韩爌分权,所以韩爌这个内阁首辅的权威并不是很重。

    内阁次辅大学士是徐光启,他现在也是基础薄底子弱。这也是朱由校为什么没有把徐光启抬上首辅的原因,让他做次辅先发育一段时间。对于徐光启现在来说就是猥琐发育,不要浪。

    为了让徐光启好好的发育,朱由校把礼部尚书的位置给了沈庭筠,为的就是让徐光启他们好好培养人才。同时都察院的余懋衡和徐光启走的也很近,这就让他们又掌握了喉舌。

    至于该怎么使用这个喉舌,朱由校觉得这就不用自己插手了,徐光启他们在玩这一套上面比自己得利多了,似乎就像天赋一样。

    至于孙承宗他现在手里面握着兵部,还有一部分原来东林达人的支持,地位还算稳固。在上面有了什么不妥的地方,孙承宗甚至可以直接接位掌控局势。

    最后一位内阁大学士是刑部尚书黄克缵,他看起来就比较弱势了,但他是内阁里面最干净的一个人,没有党派,而且能力也不错。朱由校把黄克缵放在内阁就是为了打一个替补。

    四位内阁大学士各自有各自的优点,各自有各自的缺点,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用处,这就是朱由校安排的制衡。

    除了四位内阁大学士之外,在六部尚书之中,礼部尚书已经被朱由校换成了沈庭筠,兵部尚书换成了孙承宗,户部尚书换成了徐光启,刑部尚书是黄克缵,工部尚书则是**星。

    这几个人朱由校都可以放心的使用一下,至少暂时是没有问题的,对于自己稳定朝堂局势来说,他们足够用了。

    最后一个吏部尚书,目前是周嘉谟在这个位置上。

    周嘉谟这个人说起来也挺有意思,他从始至终都没有参与到这一次的事情中来,仿佛一切都和他没有关系一样,倒是让朱由校有些诧异。

    倒不是因为周嘉谟对这件事情的态度,朝中的官员高高挂起不参与的人多了去了,也不差他一个。虽然周嘉谟是吏部尚书,地位显赫,可是这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真正让朱由校诧异的是,周嘉谟这个人居然能把自己藏起来。

    要知道周嘉谟在的可是吏部尚书的位置,但是整件事情当中居然没有人把他牵扯进来,他就那么的藏在那个吏部尚书的位置上了,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得到的。

    朱由校也查过周嘉谟的一些资料和以前做的事情。

    周嘉谟是湖北天门人,隆庆5年的近进士,最初的任职官职是户部主事,然后就去地方做了知府,一路升了上来,从知府到巡抚,最后做过户部尚书、工部尚书,最后升职为吏部尚书。

    这是一个比较有手段的人,因为在周嘉谟升任吏部尚书的时候,正是万历末年,齐浙楚三党争权的时候,官员的任免升降,吏部都是不能做主的。但是周嘉谟上任的时候,还是选用了不少自己的人,至少把权力拿回来了。

    朱由校对周嘉谟的身份也不好判断,不知道他是不是东林党。

    不过当时在做这些事情之前,朱由校心里面已经打定了主意,如果这一次周嘉谟不牵连进来也就罢了;如果他牵连进来,自己就把他弄下去。

    事实证明,周嘉谟这个人是一个聪明人,他真的就没有牵连进来。

    不过朱由校觉得周嘉谟在吏部尚书这个位置上应该不会待太久,因为会有人想办法把他弄下去。

    内阁的几位大学士都不会让周嘉谟继续做吏部尚书太久。

    无论是韩爌还是徐光启,又或者是孙承宗,几个人想要在地方上安插自己的人手,那么就需要在吏部有人手说了算。

    现在周嘉谟坐在那个位置上,相当于半个拦路虎。内阁他们几个谁都不会痛快,即便是徐光启也是如此。

    徐光启现在急需拓展自己的实力,即便他不想这么做,他手下的人也会想这么做,所以他们就需要把自己的人安排到地方上去,如此一来自然就需要把周嘉谟给弄下去。

    在这样的情况下,除非周嘉谟选内阁其中一人投靠,否则他很难保住自己。

    对此朱由校就不怎么干预了,这是正常的朝廷之中的臣子争斗,自己再插手就不太好了。

    现在朱由校可以稳坐钓鱼台看着臣子们自己争来争去了。

    想要消灭这样的争斗基本上不可能,因为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会有争斗。

    只要有人存在必然会有争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每个人都有自己想做的事情。

    在谁也说不服不了谁的情况下,那么就只能把对方给打倒;如果对方躺在地上还继续叫嚣,那么就只能弄死他。

    所以朱由校就不准备插手了,他可以安安心心的准备结婚了,自己结婚之后就可以着手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了。

    至少朝廷上这些人还都算得力,不至于拖自己的后腿,即便是有一些事情会有一些难度,但是从上至下的施压会简单很多。

    如果你做的不好,我就可以把你给换掉,上面的皇帝就是这么牛逼。

    只要自己能够压住内阁大学士和六部尚书,其他的就可以由他们去往下压了。

    一级一级压下去,这就是官僚体制。自己这个皇帝不可能伸手到地方上去,自己的手没那么长。

    皇家结婚的礼仪真的是十分繁琐,让朱由校都有一些痛苦了。

    不过还是要做的一丝不苟,因为这代表着对皇后的尊重,朱由校可不想让自己的后宫乱起来,所以他要在这个时候去替皇后树立威信。

    一个皇帝的内宫,有一个威信很高的皇后,基本上就不会出乱子。

    因为没有人敢去挑衅皇后的地位,只有当皇帝失去公平的时候,不为皇后树立威信,转而去宠幸其他妃子,或者是宠幸其他太监的时候,宫里面就会出乱子。

    一旦宫里面出了乱子,就会出现一种非常糟糕的情况,就是后宫角力。

    一旦后宫开始了角力,就什么事情都会出,所以朱由校绝对不允许自己的后宫乱起来。

    之前朱由校杀客巴巴就是如此。

    原本的历史上,张皇后与客巴巴的后宫斗争,无非就是在争夺后宫的主导权罢了,争夺的就是谁能够在朱由校的耳边说话。

    女人在男人说耳边风有多厉害,谁都知道,更别说是皇帝的耳边风了。

    所以有人说张皇后的孩子是被客巴巴弄掉的,在这一点上朱由校是倾向于相信的。

    因为张皇后的身体没有问题,朱由校的身体也没有问题,那么怀孕自然而然就是有可能的事情,事实也证明朱由校的确有过几个孩子。

    那为什么孩子会被客巴巴给弄掉?

    因为一旦张皇后生了孩子,她的孩子就是太子,母平子贵。

    那个时候客巴巴拿什么跟张皇后斗?所以客巴巴不敢让张皇后生下这个孩子。

    所以后宫就有了一系列乱七八糟的事情,主要都是围绕着客巴巴和张皇后争权夺利开始的。

    朱由校之所以一开始穿越过来就干掉了客巴巴,就是不想让她在自己的后宫闹腾。

    无论历史上记载的关于客巴巴的那些事情是真的是假的,朱由校是一点风险都不想冒,所以直接把客巴巴弄死了。

    “皇爷,时辰差不多了。”陈洪来到了朱由校的面前,恭敬地开口说道。

    朱由校看了一眼自己身上的吉服,轻轻的点了点头。时间的确是差不多了,自己该出发了。

    婚礼已经进行了几个步骤了,这一步比较关键,自己也不能耽误。

    之前臣子们已经去太庙拜祭过天地了,纳吉、纳徵和告期三种礼仪也都行过了,今天就是正式大婚的日子了。

    朱由校需要穿戴好冕服上座,文武官员需要穿戴朝服来行礼。然后大婚的正使副使就要去迎接新娘子了,也就是张皇后。

    迎接的过程一样很繁琐,无论是行走的路线还是各种礼仪都非常多,只不过这个朱由校倒是不用参与了,他可以在宫里面等着。

    新娘子迎娶回来之后就是下加封皇后的圣旨,然后就是一些册封礼仪。

    在册封礼仪都结束之后,朱由校要换上衮冕,皇后要换上礼服,然后到奉先殿拜谒皇帝的家庙,拜谒完毕之后,才能回宫。

    回宫之后,还要合卺。

    这一天朱由校光衣服就要换好几次。要知道这可不是后世的西装脱了就换,光是换衣服这几个回合,自己就被折腾的够呛。

    合卺酒也不是简单的喝一杯就完事了,这是一个仪式,然后才是入洞房。

    你以为入洞房完事了就完事了?

    并不是的,后面还有,整场婚礼一共要持续5天,可以说是对皇帝精神和体力的一大挑战了。

    忙活了一整天,夜幕降临,朱由校终于松了一口气。

    终于到了喜闻乐见的入洞房环节了。

第一七五章 洞房

    皇宫大殿,到处是高高挂起的喜气洋洋的红绸,还有无数的红色宫灯。

    走进寝殿里,朱由校就看到了坐在花雕木床上的张皇后,安静的像一朵待采撷的白兰。

    按照皇宫里面的规矩,接下来的洞房也是有人在皇帝身边伺候的。

    此时屋子里面站了不少等候的宫女。

    不过朱由校没有让人参观的习惯,摆了摆手让她们退了下去。

    张皇后这个时候也站起了身子,小脸微红,轻轻的走到了朱由校的身边,给自家的皇帝、她的丈夫行礼。

    朱由校伸手将娇小的张皇后搀扶了起来。

    此时两个人身上穿的都是常服,在喝合卺酒的时候就已经换过了。

    看着眼前的张皇后,朱由校真的有一种怦然心动的感觉,这可能就是传说中的灯下看美人,越看越精神。

    “天色也不早了,咱们早点休息吧。”朱由校的嗓子有点喑哑的说道。

    张皇后轻轻的点了点头,有一些羞涩,脸色有一些微红,不过还是任由朱由校牵着她的手走到了卧榻旁边。

    朱由校笑了笑,伸手将卧榻两侧的纱帘放了下来。这一方小天地,就这么和外面的大天地隔绝了开来。

    这是他们二人的小天地。

    伸手将张皇后拉到了卧榻之上,朱由校目不转睛的看着张皇后,夸了一句:“皇后真好看。”

    听了朱由校的话,张皇后脸色微红,有些怯怯地说道:“皇后不能以色为人称道。”

    听了她的这句话,朱由校轻轻的笑了。

    在这个时代有一个普世的价值观叫做娶妻娶贤,纳妾纳色。说白了,就是对于一个男人来说,妻子贤惠更重要,娶小妾的话那么就美色更重要了。

    可是对于一个丈夫来说,妻子长得好看不是更好的事情吗?

    贤惠和美色并不冲突。

    朱由校拉着张皇后的小手,轻轻的拍了拍,温柔的哄道:“这个呢,这以后有时间了,朕和皇后慢慢商讨。眼下我们应该做一些更重要的事情。”

    张皇后自然知道皇帝在说什么,脸咻的一下就通红了,就连修长的脖子都变粉了。

    朱由校看着眼前这个害羞的小人儿,轻轻地将她压倒在了榻上。

    张皇后则是羞红着小脸,轻咬着嘴唇将头撇向了一旁。

    对于朱由校来说,婚礼其实并没有结束,因为他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到了第二天,朱由校和张皇后还需要穿戴礼服去拜见太后。

    虽然朱由校没有太后,但是坤宁宫还住着一个庄太妃,所以朱由校就带着张皇后去了。

    要知道这位李太妃在宫里面的地位可不低,是她将朱由校和他的弟弟崇祯皇帝抚养长大的,

    婚后第三天,朱由校要穿冕服,张皇后仍穿礼服去拜见太妃。如果对方是太后,那就要行八拜大礼;而庄太妃仅仅是太妃,所以就不用八拜大礼了,但是该有的礼仪还是要有。

    婚后第四天,朱由校需要穿衮冕到华盖殿,亲王拜八次,负责婚礼的官员拜五次,然后到奉天殿,由文武官员上贺表,行庆贺大礼。

    婚后第五天,朱由校和张皇后要行“盥馈礼”(侍奉尊者盥洗及进膳食)。这个礼仪起源于宋代,明代继续延续。

    至此,朱由校的皇帝婚礼算是彻底结束了。

    在婚礼完成之后,朱由校有一种累得虚脱的感觉,什么都不想做,只想睡觉。

    不过不行,因为朱由校和张皇后这边的婚礼算是完事了,但他还有两个妃子要宠幸。

    如果不去妃子那边,那么就是不合规矩。

    所以朱由校只能拖着身子、硬着头皮去了妃子那边。

    朱由校的这两个妃子,一个姓袁,一个姓田。之前在加封皇后的时候,两个人也都得到了自己的封号,全部都是妃,也都有了各自的宫殿。

    宫里面其实有不少人都在盯着,想看看朱由校先去哪一个宫,因为这代表着朱由校更喜欢谁。

    不过总要一前一后,说起来朱由校也没有更喜欢谁。不过这种事情啊,也没有办法避免,怎么能把两个人叫到一起来?

    于是朱由校就去了离乾清宫更近的田妃那里,第二天去了袁妃那里。

    第三天天朱由校就哪里都没去,甚至连张皇后那里都没去。

    他准备回到自己的乾清宫,好好的睡上一觉,不想让任何人打扰自己。

    他有些累了。

    一直休息了三天,朱由校才觉得自己恢复了过来。

    他有些无奈,自己的身子还是有些发虚,不过也可能是有一些放纵了,毕竟每天晚上都折腾的不轻。

    喝了一口粥,吃了一口清爽的酸萝卜,朱由校才感觉好了不少。

    前几天被掏空累的连吃饭的胃口都没有了,现在终于恢复过来了。

    将碗放起来,朱由校看着站在一边的陈洪,开口说道:“最近有什么事情吗?”

    虽然自己大婚,什么事情都不用管,但是自己不管,不代表没有事情。现在自己恢复过来了,是时候问问有什么事情了。

    “回皇爷,朝堂上一切安稳。有一些事情,内阁的几位阁老处理的也很好,没有什么其他的大事情。这里是最近发生的一些事情的单子,请皇爷过目。”说完,陈洪将一个册子呈了上来。

    伸手将册子拿过来,朱由校翻看了一遍,发现的确没有什么太大的事情。

    他大概也能明白,毕竟这是自己大婚。在皇帝大婚的时候搞事情,无论搞事之人占不占理,自己对他都不会有什么太好的印象。

    臣子们一般不会犯这样的错误。

    不过还是有一个事情引起了朱由校的注意,就是**星那边已经把案子判完了。

    基本上和上一次处理的差不多,几个为首的直接杀头,剩下的抄家,家人全部送到辽东去充军。

    上一次这么处理的,这一次还是这么处理,没有什么太大的毛病。内阁那边给了票拟,同意了;如果自己也同意的话,司礼监这边给个批红,就按照这么处理来办了。

    于是朱由校点了点头,开口说道:“行吧,就按这个办。”

    朱由校笑了笑,将手中的册子放了下来,事情到这个时候也就可以告一段落了,自己前期的铺垫也完成的差不多了,后面可以想象该做什么了。

    其实该做什么,朱由校的心里面有数。

    自己接下来要做的无非就是几个方向:

    排名第一的肯定是军事,自己的手里边没有军队就什么都做不了,而且外边还有努尔哈赤虎视眈眈,所以练兵是排在第一位的。

    排名第二的应该就是搞钱了,自己要想办法搞到大量的钱,没有钱的话什么都做不了,无论是以后的天灾,还是有人造反平叛或者是练新军都没有办法。

    这个自己要想一想,虽然靠着抄家搞了一些钱,但是不能总抄家,总抄家话反而会很麻烦。

    可以有人反对自己这个皇帝,可以有人不喜欢自己,但是绝对不能让所有人都反对自己,不能让所有人都不喜欢自己。

    套用一句以前的话,就是拉一派打一派,现在打完了,就是该拉了。

    徐光启那边虽然是自己拉过来的,但是在钱上自己并没有什么嫡系的人手帮自己做事情。

    想要插手到经济上面来,必须有人在经济上给自己做事,否则没有什么希望。

    除了这两点之外,排名第三位的就应该是官了。

    虽然自己暂时平息了朝堂上的纷争,把东林党给打下去了,搞了一个徐光启上来。但是徐光启的实力还很弱小,在地方上虽然有人帮忙,但是却并不多。

    而且官场上的事情很复杂,不是说我是你的人就一定要帮你做事情,而是你要带给我足够的利益才可以。

    思想之争、创办书院,还有明年的科举是自己接下来的工作重点。

    三个方向哪一个都不好弄,不过还都要去做,不做的话肯定就会更不行,所以慢慢来吧!

    现在自己的情况可比刚刚穿越的时候好很多了,至少辽东安稳,不必担惊受怕。

    站起身子活动了一下筋骨,朱由校走到了屋子外面。

    看着外面明媚的阳光,呼吸了一口新鲜的空气,朱由校的心情大好,时至今日自己终于有心情享受一下阳光了。

    “皇爷,礼部尚书沈庭筠求见。”陈洪来到朱由校的身边,躬身说道。

    朱由校没想到这个时候就有人来拜见自己。

    自己的大婚才刚刚完了三天,他们就来了,没想到来的还是沈庭筠,看来他真的很着急。

    对此朱由校也没有办法

    沈庭筠这个人是自己提拔上去的,何况人家是做实事的,你不能因为这个事情就迁怒人家。

    所以朱由校摆了摆手说道:“让他进来吧!”

    时间不长,沈庭筠就从外面走了进来。

    他顶着两个硕大的黑眼圈,眼白都是红的,看得出来这是熬夜熬的很厉害。

    之前朱由校大婚的时候,他们礼部就一直忙前忙后的,沈庭筠生怕出一点纰漏

    对于自己的情况,沈庭筠很清楚,无数人视自己为眼中钉肉中刺,想要把自己拔掉而后快,所以他一点差错都不敢出,每天只能是尽心尽力的干活,让自己很劳累。

    虽然沈庭筠应该好好休息,也知道这个时候不应该来打搅朱由校,但是他心里实在是装不下去了。

    沈庭筠需要把事情尽快敲定下来,哪怕敲定完了之后拖着不办,但也要早早敲定下来。

    “臣礼部尚书沈庭筠,参见陛下。”见到朱由校之后,沈庭筠连忙行礼。

    朱由校摆了摆手示意他站起来,笑着问道:“爱卿此来可有事?”

    “回陛下,臣也知道这个时候不应该来打扰陛下,可是事情紧急,希望陛下恕罪。”沈庭筠再一次躬身行礼道。

第一七六章 赏赐丹药和新书院

    “爱卿此话何意,朕岂是那种是非不分的人?”朱由校此时心情不错,难得的打趣沈庭筠。

    “爱卿如此操劳,为国为君,此乃是官员楷模、国之栋梁,朕心中疼惜不已,同时也颇为高兴。”朱由校脸上带着赞赏的说道。

    他话题一转,又带着关切的说道:“陈洪,给沈爱卿端一杯参汤来,另外把朕的长春丹给沈爱卿拿一盒。”

    陈洪在一边躬身答应道:“奴婢这就去。”

    长春丹?沈庭筠愣住了。

    见沈庭筠有些懵圈,朱由校笑道:“沈爱卿,朕的长春丹乃是一种非常好的丹药,能够延年益寿、恢复精力,吃了之后是非常有效果。”

    “臣谢陛下!”沈庭筠连忙一脸感激地说道,只不过他心里是怎么想的就没人知道了。

    朱由校所说的长春丹是什么东西?

    其实就是韩立做的普通的山楂丸加了一点补药,可以刺激食欲,让人多吃饭,除了此之外什么功能都没有了。

    看沈庭筠一脸疲惫的样子,朱由校就知道他最近熬夜熬的厉害,休息不好,估计食欲也不振。

    给沈庭筠一点山楂丸,他身体没有问题,吃点山楂丸开开胃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这当然也是朱由校在为将来打埋伏。

    一旦有一天需要动用其他丹药的时候,会让自己显得不那么突兀。

    朱由校要尝试着经常赏赐一些丹药给大臣,把这变成自己的习惯了,以后再用的时候大家也不会觉得奇怪。

    否则自己非常突兀的赏赐给一个大臣一味丹药让他吃掉,然后他就死了,这叫什么事?如果第一个人就吃死了,再赏赐丹药,别的大臣还敢吃吗?

    朱由校不知道这个丹药沈庭筠敢不敢吃。反正这两天自己没事就嚼一个,感觉倒也不错。

    这也是韩立那边炼出来的第一种丹药,最关键的是酸酸甜甜的味道很好。

    东西很快就拿来了。

    一个长条木头盒子,看起来很是朴实无华。打开后,里面铺着一层红绒布,上面装了九粒黑中带红的丹药。

    除此之外,托盘里还有一罐紫砂汤盅,里面装的是香气诱人的参汤,还在微微冒着热气。

    原本朱由校以为沈庭筠不会吃丹药,谁想到他就当着自己的面用参汤冲服就吃了一粒。

    看到这一幕之后,朱由校就笑了。

    无论沈庭筠是故意这么做的,还是做给自己看的,这些都不重要。

    当面吃丹药这就是在表忠心了,对于这种行为朱由校是要给予充分的肯定的。

    “爱卿,朕看你的神色应该是很疲累了,不如再放你几天假,回家休息一下吧。”朱由校一脸关切地说道。

    没等沈庭筠说话,朱由校转头对陈洪说道:“一会儿你安排几个御医去一次沈爱卿的府上,让他们给沈爱卿好好看看。如果需要用到什么药材,跟宫里说一声,从宫里拿。”

    “是,皇爷。”陈洪在一边恭敬地答应了一声。

    沈庭筠面露感激之色的说道:“臣谢陛下关怀,这些日子臣一直都在准备这个书院的事宜,倒是有一些熬夜了,所以看着有一些疲态,不过臣身子还好。”

    “如此就最好了,爱卿刚刚就任礼部尚书,正是大展拳脚之时,切不可荒废了自己的身子。”朱由校笑着点了点头,然后说道:“既然爱卿准备了许久,想来也是颇有成效,那就让朕看看吧。”

    “是,陛下。”沈庭筠答应了一声,将手中捧着的一个本子恭敬的呈了上来。

    从陈洪的手里面把沈庭筠呈上来的本子拿了过来,朱由校开始翻看了起来。

    在这个本子里面,沈庭筠详细的论述了书院的建造。

    首先从选址到建筑规模到建筑风格,这上面都做了详细的规划,甚至在每一项规划后面还有一个大体的预算。

    看到这些之后,朱由校就不得不感叹,这样的官真的是很难得。做事条理清晰,而且想的面面俱到,真的是让人省心。

    在这本册子的后面,沈庭筠还写了一些其他的东西,比如教材的选择、教师的编制、所需授课程的分类。

    他上面写了很多东西,比如包括弓马骑射的一些强身健体之法,设的科目也包括军事,数学等等。

    如果按照这个设定来建设的话,那么这就是一所综合性的大学,可以说是无所不包,什么科目都有,甚至连军事都包容并蓄着进来。

    朱由校抬起头,看着沈庭筠,心里面再次感叹,这些人真的都是人才。

    “沈爱卿果真大才,如此庞大的事情做起来竟然条理清晰、井井有条,不愧是朕看中的臣子,终究没有让朕失望!”朱由校面露赞赏的说道。

    对于能够为自己做事情的官员,朱由校自然是不会吝啬夸奖的。

    听了朱由校的话,得到了皇帝的认同,沈庭筠的脸上除了高兴之外,还有一副松了一口气的表情。

    朱由校继续往后看,在后面沈庭筠甚至写了关于入学束脩的事情,其实也就是怎么样收学费的事情。

    免费教育肯定是不可能的,在这上面沈庭筠详细了说了该怎么收钱、招收多少学生、每个学生收多少钱。

    后面是学校每年的核算开支,算下来之后每年还能有一些结余,可以投入到下一年的学校经营和扩建之中。

    在沈庭筠的计算当中,整个学校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它不会为大明的财政增加负担。

    当然了,每一年的学费也是比较高的,这也就导致了一般的学生读不起这个书院。

    不过后面沈庭筠也给出了解决的办法,那就是在每年招生季的时候,学生可以申请皇家的补贴,也就是朱由校给的补贴。

    这个钱当然不会让朱由校来出,书院会单独拿出一部分钱来做。

    这样的事情,当然是以朱由校的名义来做,这种收买人心的事情自然是要皇帝来做的。

    看到这里之后朱由校就很无奈了,这摆明了就是沈庭筠耍的一个手段。

    你沈庭筠搞出这么一个东西来,用皇帝的名义,这个钱朱由校怎么可能真的让书院去出?

    肯定是从自己的内库来出,这摆明就是为自己增加了一笔开销,但是这个钱自己不掏还不行。

    这上面说了,凡是申请了补助的学生,皇家和书院会一起派专人去核实他们家的情况。

    如果确实是贫困之家,那么皇家会给补贴,这个补贴可以让他们不怎么花钱就把整个书院给读完。

    看到这个东西之后,朱由校有一种创建大学的感觉。同时朱由校也看到了沈庭筠另外更深层次的一些心思。

    比如这个学校坐落在京城,它的收费比较贵,但是这个学校里出来的人才可以分布到军事和文官这个领域。

    那么这里边会有谁从中走出来?对谁最有利?

    答案很简单,就是那些京城勋贵和勋戚之家的子弟。

    这些人家里不差钱还有地位,也在京城当官。如果陛下真的创办了这个书院,他们很愿意把自己的子弟送进去,成了就成,不成气就拉倒,反正家里的子弟就是多,也不差一个半个的。

    至于什么文官反对,勋贵和勋戚他们根本不在意,能把他们怎么样?

    无非就是罚没一点钱粮、呵斥一顿,还能把我们罢官夺爵?

    再说了,咱们这是支持陛下,那些文官即便弹劾又能怎么样?

    这又不是上战场送命,多好的事!

    这摆明了是沈庭筠想拉一批盟友,来支持他们的革新。

    朱由校已经看明白了,徐光启、沈庭筠、李之藻他们几个这是动了革新大明的心思,而且不是一天两天了。

    在徐光启他们几个全部上位之后,这种心思估计就压不住了。

    这种心思自然不是为了他们自己,到了他们这个地步自然不可能不知道革新对个人来说意味着什么,很可能就是粉身碎骨的下场。

    但是为了这个国家,他们依然还愿意这么做,朱由校的心里也是有些感动。

    忠诚之士,任何一个时代都是有的。

    只不过徐光启沈庭筠这些人不是空谈理想主义的人,他们也有自己的想法和手段。

    在进入朝堂之后,徐光启他们就发现了他们势单力孤。虽然陛下重用了他们三个人,但是他们还是没有太多的实力去推行他们的想法和政策,那么索性就需要拉一些人了。

    朝中的大臣要拉拢,那么站在一边看热闹的勋贵和勋戚也要拉拢,但是又不能做得太明显。

    如果做得太明显了,会让人觉得丧失了文官的气节;和勋贵勾结在一起,同时也会让陛下觉得自己这些人结党营私,居然勾结到那边去了。

    这样是不会有什么好下场的。

    所以沈庭筠采用了一个非常简单的办法,那就是把勋贵勋戚的子弟弄到皇帝的书院里边来读书。

    自己也不会去和他们勾连什么,只要他们在学院里面读书,接受了自己这边的学说和想法,那么他们就是自己人。

    没有必要用利益勾连在一起,大家可以用理想勾连在一起。

    对于沈庭筠的这这样的想法和做法,朱由校能说什么呢?

    只能说干得漂亮!

    无论前边提到的皇家奖学金,还是后面的这些东西,沈庭筠可以说设想的面面俱到,怪不得整个人如此的疲惫。

    而且朱由校也觉得这应该不是沈庭筠一个人弄出来的,应该是徐光启他们几个一起弄出来的。

    其中关于预算和财政的那一部分就应该是李之藻怎么弄的,关于科目设置的就应该是徐光启搞的。

    这是一份他们一起努力构想的结晶。

第一七七章 收买沈庭筠的心

    “原则上呢,你们做的很好,朕也没有什么可说的,按照你们说的办就是了。不过有一件事情,朕要说一下,如此安排似乎有一些混乱了。”朱由校放下手中的册子,看向沈庭筠说道。

    “请陛下赐教。”沈庭筠一愣,似乎是没想到自己的设想中还有什么纰漏,赶忙恭敬的问道。

    朱由校摆了摆手,温和的笑着说道:“朕也只是提一些意见,你们商量着看看。如果觉得行呢,就通过;如果觉得不行的,咱们就再商量一下。毕竟你们都比朕有经验,朕连皇宫都没出过。”

    这个态度倒不是朱由校故意摆出来的,而是他真的这么想。

    另外朱由校这个态度也可以让沈庭筠他们放心,毕竟自己之前做的事情实在是有一些不那么光明磊落。

    朱由校或许可以对那些臣子们狠下心去,但是对于给自己办事的人,一定要真心实意。

    因为只有这样,这些人才会真心实意的给你办事,这就叫做收买人心。

    在罗贯中的小说《三国演义》里面,他把曹操塑造成了一个奸雄,但是有一点他即便是再抹杀也抹杀不掉的,那就是曹操收买人心的能力。

    虽然罗贯中把曹操的收买人心归结为了手段,但即便是手段,也很高明。

    虽然收买人心是手段,但如果你给他的待遇都是真的,那么是收买人心的手段,又或者是真心实意的,有什么区别呢?

    就像后世总有一句话,如果一个人一辈子都在装好人,那么他就是一个好人。

    朱由校要给徐光启他们看到的就是自己的这样的一面,而不是那个心狠手辣玩弄权术的皇帝。

    如果朱由校是一个心狠手辣玩弄权术的皇帝,即便徐光启他们真的为心为国,但是也不会为了朱由校这个皇帝。

    这不是朱由校想看到的情况,所以至少在对自己人的时候,要展现出另外截然不同的一面。

    这种操作在后世就叫做立人设,就像很多明星一样,在他们的粉丝眼里,他们就是完美的,即便外面的人怎么喷怎么去劝也没有用。

    朱由校要让徐光启他们知道,自己就是一个年少登基、有强国之心、富有热情、愿意相信他们、愿意给他们权力、愿意让他们去做事、知人善任的皇帝。

    虽然很多方面自己不懂,但是却愿意听从别人的意见。

    这样一个少年天子,是臣子们一心一意都期盼的。即便稍微有一些缺点,在他们眼中也不会被无限放大。

    臣子们反而会找理由为自己这个少年天子开脱,倒不是说臣子真的认为做的是对的,而是他们需要自己这样一个皇帝。

    有些事情大家心知肚明,但是表面上谁都不会戳破。

    他们需要朱由校这样一个皇帝来实现他们心中的抱负,而朱由校需要他们这些臣子来为自己富国强兵、中兴大明。

    大家的目标和目的都是一致的,所以双方会维持好这个局面。

    果然在听了朱由校的话之后,沈庭筠的脸上露出了笑容,连忙说道:“当不得陛下如此夸奖,臣等无非是实心用事罢了。”

    “爱卿的忠心,朕自然是知道的;爱卿的能力,朕也是知道的。所以朕放心把事情交给爱卿,爱卿尽管放手去做。如果有什么事情可以来找朕,朕为爱卿做主。”朱由校一脸真诚的说道。

    这个时候朱由校就要适当的表现出自己的担当了。

    虽然如果真的出了事情,徐光启他们也不会让自己去顶包,而是会他们内部背锅。

    但是自己一定要表现出这个态度了,在他们背了锅之后自己也要告诉他们,自己是疼惜他们的,自己是知道的,你们的背锅行为不会让朕对你们减分,反而是加分项。

    因为只有这样的一个皇帝,才会让人真心实意的为自己卖命。

    事实上,无论是历史上的明君也好,还是昏君也罢,每个人都是有自己的心思的,臣子也是一样。

    所谓君臣相得,只不过是皇帝和臣子都希望达成的事情。

    皇帝赢得了名声,臣子则是做到了他们想做到的事情,在青史上留下了名声。

    比较有名的一对就是唐太宗李世民和魏征。

    原本唐太宗李世民是想和魏征做一对古今少有的君臣,自己树立一个善于接纳臣子意见的皇帝,魏征做一个诤臣。

    原本这一切做的都很好知道,直到魏征死后搞出了那么一手,所以唐太宗李世民才会那么生气

    “臣谢陛下。”听了朱由校的话之后,沈庭筠连忙站起了身子,撩起衣服恭恭敬敬地给朱由校磕头行礼。

    在这一刻,沈庭筠真真实实的感觉到了自己的内心,是非常愿意为眼前的这位皇帝陛下效命的。

    因为无论陛下是出于什么想法,他只要说出来了,他就一定会这么做。

    自己不用担心被陛下给卖了,这就是做臣子最想要的东西了,同时给了自己施展才华、达成抱负的舞台,这对于沈庭筠来说就是明君了。

    “爱卿快快起来。陈洪快把沈爱卿扶起来。”朱由校连忙体恤的说道:“爱卿这些日子一直在为这件事情忙碌操心,朕心中疼惜的很,就不要再在意这些礼节了。”

    “陈洪等一下准备一些补品,你亲自带着人送到沈爱卿的府上,叮嘱一下他们府里的人,让他们好好照顾沈爱卿,就说这是朕说的。”朱由校又转头对身边的陈洪说道。

    陈洪连忙恭敬的答道:“是,皇爷。”

    朱由校这样的做法一方面是在关心沈庭筠,另外一方面就是在给他撑腰了,就等于对外界宣布了,朕对这个沈庭筠很满意,所以你们要对他做什么的时候,你们最好掂量掂量。

    “臣谢陛下。”沈庭筠再一次躬身行礼。

    此时此刻沈庭筠的心情真的很好,这些日子操劳忙碌也终于有了一丝告慰,自己做的事一切都是值得的。

    朱由校笑着点了点头。

    这种事情在后世其实也很多,当你没日没夜忙碌着加班的时候,把你加班的成果告诉了你的老板,你的老板对你的成果很满意,并且给了你奖励,你是什么心情?

    你会觉得你的付出是值得的。

    可是如果你的老板,并不是说不满意,只是表现出了不是怎么在乎的样子,你的心里面就会很不舒服,因为这是你整日整夜劳动的成果。

    看沈庭筠的样子差不多了,朱由校便开口说道:“沈爱卿,朕觉得把所有的学生都放在一起教导,似乎有一些不妥。他们入学的第一年可以按照你说的方式教导,但是等到了第二年学完基础的东西之后,可以让他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于是朱由校就把怎么分科教导向沈庭筠阐述了一遍。

    凡是在第一个学年成绩合格的学子就可以选择自己想要去的专业,比如可以去学侧重于数算,侧重于工程的,侧重于法律的,或者是侧重于军事的。

    说白了朱由校就是在培养专业人士,也就是技术型官僚。

    见沈庭筠沉思不语,朱由校继续说道:“大明分为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地方衙门也仿照中央的制度分为六科,每一个部门所需要的人才都是不一样的。”

    “朕的想法是在他们学完了圣人之道、学完了忠君爱国之道,可以相应的去学一些特长的东西,以后方便他们进入官场任职。爱卿觉得呢?”

    其实在这个里面,朱由校还埋了一个坑,就是所谓的军事。

    一旦把军事单独分裂出来,那么就会培养出一批专业的军官,这就是军校的前身。到时候军中就会出现一批军校毕业的军官。

    还有一些官员就是从学院里面出来的,等到他们进入了官场,他们自然就会报团和非学院出身的官员们对抗。

    朱由校很期待看到那一天。

    另外朱由校还有一个其他的想法,那就是这个书院建起来以后,以后是一定要拆分的,把它们拆分出很多个学校。

    就像好似大学拆分一样,到时候就可以建立起非常多的专业院校。

    沈庭筠听着朱由校的话,眼睛越来越亮。他也在地方做过很多事情,曾经也当过官,深切的知道地方官员都是什么德行。

    很多官员根本就什么都不懂,除了子曰书云掉书袋子,什么事情都不会做,所有的事情都是交给手下人来做

    管刑名的有刑名师爷,管钱粮的有钱粮师爷,所有的事情全部都交给师爷去做,全部都交给手下的人去做。

    这样的官员其实就是庸官蠢官。

    如果真能按照陛下说的那么做,那就真的是太好了,到时候从书院里面出来的官员都会非常的专业。

    这样一来的话,六部和内阁他们就会做起事来得心应手,也不会担心被下面的人欺瞒,这是好事情。

    想到这里沈庭筠连忙站起身来说道:“陛下英明,这个主意真的是太好了。如此一来,后面的事情臣也要修改一下,臣马上就回去做,尽快拿出一个完善的方案出来。”

    看着兴奋的沈庭筠,朱由校直接就把脸沉了下来,语气严厉的说道:“沈爱卿,你是不是把朕的话当耳旁风了?”

    沈庭筠一愣,有些不明白陛下为什么这么对自己说话。

    “朕让你回去好好休息,回去之后什么都不要做,安心的把身体调养好。事情是很重要,但是爱卿的身体也很重要。在朕这里爱卿比事情重要。”朱由校继续面容严肃的说道。

    听了朱由校话之后,沈庭筠心中感动,连忙说道:“陛下,臣……”

    没等沈庭筠把话说完,朱由校就把他的话给打断了,面色温和了许多说道:“沈爱卿,这个天下这么大,事情那么多,朕倚重爱卿的地方还有很多。朕不会因为一件事情把爱卿的身子累垮了,这件事情没有商量的余地。”

    “这件事情或许很重要,但是没有了爱卿,朕让谁去做?”

    听了朱由校的话,沈庭筠眼圈有些发红,连忙跪倒在地上说道:“陛下待臣如此,臣万死难报!”

    这一次朱由校直接从龙椅上走了下来,来到了沈庭筠的面前,伸手把他搀扶了起来,开口说道:“爱卿,朕虽年幼,但也知道这天下虽然是朕的天下,可是朕不可能什么事情都亲力亲为,朕一个人治理不好这个天下。中兴大明依靠的还是像爱卿这样中正的臣子。”

    “朕想做一番大事业,离不开你们。”

    “朕期望着有一天大明辽东没有兵灾。”

    “漠北草原不敢犯边。”

    “西南蛮夷全部平复。”

    “天下百姓安居乐业,朝中没有党争,大明有一个朗朗的盛世!”

    “朕希望爱卿与朕一起去做这件事情,同时朕也希望等到这件事情成功的那一天,爱卿依旧站在朝堂上。到了那个时候,朕与爱卿都会名留青史!”

    关心完毕之后,朱由校又画了一个大饼。

    其实也算不上画大饼,就是在告诉自己手下的臣子,自己要怎么做,他们要怎么做,而且事情成功了之后,自己不会亏待他们。

    听着朱由校的话,沈庭筠有些激动地说道:“陛下放心,臣鞠躬尽瘁!”

    “虽然爱卿这么说,但是朕还是不放心。”说到这里朱由校自己先笑了,然后朝着陈洪招了招手说道:“从宫里挑两个懂事的,跟着沈爱卿一起回家,让她们好好伺候着沈爱卿。如果沈爱卿的身子有了什么问题,朕唯她们是问。”

    “选人的时候用心点,别到了沈爱卿的府上去作威作福。告诉她们,她们是过去伺候人的,如果让朕知道她们胡乱搞,朕会让她们生死两难。”

    陈洪连忙说道:“是,皇爷。”

    沈庭筠则是不敢置信,连忙摇着手说道:“陛下这,不合适,这……”

    “爱卿就不要拒绝了。爱卿只要健健康康的,替朕把差事办好,算起来还是朕赚了。回去好好休息几天,然后把事情办好了,朕等着爱卿的好消息。”朱由校笑着说道。

    既然推辞不掉,沈庭筠也只能接受了,于是躬身行礼道:“臣谢陛下。”

    “行了,安心回去休息吧,朕等着爱卿回来的那一天。”朱由校语气轻松的说道,随后转身往回走,摆了摆手示意沈庭筠退下。

    “如此,臣告退。”说完这句话之后,沈庭筠安静的站着。

    见陛下摆了摆手,沈庭筠转身向外走了出去,脚步都轻快了许多。

    显然这一次进宫,他自己都没想到会是这样。

第一七八章 帝后情深(求全订冲精品!)

    朱由校对沈庭筠厚重的礼遇,自然很快就传出宫去了。

    这件事情本身也是瞒不住人的,何况朱由校也没想瞒着。

    朝廷上下的官员们都认识到一件事情,那就是沈庭筠很得陛下的信任。

    同时也有一些人知道,这是沈庭筠拿出来的东西让陛下满意了,于是无数人开始打听这份东西到底是什么。

    这件事情本身就十分的敏感,现在又出了像这样的情况,自然就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虽然这个消息不是谁都有资格能拿得到的,但是星星点点的还是露出去了不少。

    引起最大争议的就是关于教导学文这一方面。

    反对者他们攻击的点,其实也是朱由校早就想到了的,那就是沈庭筠的这个书院并不是以教导儒学为主的。

    沈庭筠的设想里,书院教导了很多学科,甚至还包括法律,这就代表着这里边有法家的东西存在。

    虽然现在谈什么诸子百家已经不合适了,在这个世界上就不存在了,但是可以用这个来扣帽子啊。

    于是无数人朝着沈庭筠用力气,要知道这个大帽子可是可以压死人的,同时也可以团结读书人对付沈庭筠,同仇敌忾,甚至将来可以把和沈庭筠一起的人全都打上这个帽子。

    也有人准备将书院的那些学子也扣上这个帽子。

    总之一句话,无论是在官场上还是在学术界,要将沈庭筠这些人排斥到主流圈子以外,让他们没有一点点生存的土壤。

    对于反对者的这种操作,朱由校也没去管,因为有人会料理他们。

    玩这一套,朱由校自己并不擅长,反而是徐光启他们更擅长。

    果然,徐光启他们很快就开始反击了,无数人开始上题本,开始在学术界发起了“什么是儒学”的辩论。

    甚至有人玩起了“什么样的儒学,才是现在的人需要学习的儒学。”

    有人高喊出“天下的著作这么多,都是各个朝代人自己著述的。但我们是大明朝,我们需要有选择的去学,不可能把所有人的东西都拿过来学,因为这里面有好有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旗号。

    朱由校在得到这个消息之后,心里面大概也明白了徐光启他们要干什么。

    这就是摆明了徐光启他们要自己编写教材了,应该是他们几个人一起搞出来的。

    这件事情朱由校自己没有提,但徐光启他们还是想到了。

    不过对于编写教材这件事情,朱由校还是非常关心的,因为朱由校不可能任由徐光启他们去把他们自个儿的思想灌输到书院之中去。

    无论是李贽的思想,还是徐光启的天主教思想,都不行。

    大明需要有自己的思想,这个思想应该是一个全新的、在一定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

    不过朱由校也知道这件事情还没到自己插手的时候,先让他们互相吵一吵吧,反正到最后也吵不出来什么。

    等到事情闹腾到自己这里来的时候,自己再出手也来得及。

    朱由校正坐在桌子前面,嚼着蜜饯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陈洪轻轻来到了朱由校的身边,躬着身子轻声的说道:“皇爷,皇后娘娘来了。”

    皇后?

    这让朱由校一愣,他没想到张皇后居然会到这里来。

    不过朱由校大概也能理解小女孩的心思。刚刚结婚,新婚燕尔正是如胶似漆的时候。

    说起来自己有两天没过去张皇后那了,小姑娘怕是感到落寞了。

    “让皇后进来吧。”朱由校眼中带着笑的说道。

    很快张皇后就从外面走了进来。

    看得出来她有一些兴奋,似乎还有一些紧张。

    见到朱由校之后,张皇后连忙俯身,柔声道:“参见陛下。”

    朱由校笑着从龙椅上走了下来,径直来到张皇后的身边,轻轻地拉住张皇后柔嫩的小手,语气温柔的说道:“宝珠你怎么过来了?”

    听到朱由校叫自己的小名,张皇后的双颊刷的一下腾起了两抹粉色的飞霞。

    有些害羞的看了一眼自家陛下,张皇后咬了咬嘴唇,说道:“妾身看看……看看陛下,陛下这两天都在忙,妾身有些担心陛下。”

    朱由校看着张皇后娇羞的样子,笑了笑,然后拉着她的手走到了大殿外面。

    他抬头看了一眼外面晴朗的天色,转身对张皇后说道:“今天的天色不错,既然宝珠过来了,那就陪朕走一走。”

    对于朱由校的这个提议,张皇后自然是没得说的。

    原本她是不应该过来的,毕竟这么过来是有一些跋扈的味道在里面。可是现在大家都是刚刚入宫,争宠和巩固地位从这个时候就已经开始了,张皇后身为皇后担心自然要多一些。

    对于张皇后的担心和顾虑,朱由校是知道的,所以他选择领着张皇后出去转一圈,让所有人都看一看。

    这个时候陈洪在一边走了过来,小心翼翼说道:“皇爷,那百工院那一边,奴婢去吩咐一声,告诉他们今天皇爷不过去了。”

    说着,陈洪有些歉意地看着张皇后。

    这话实在是不该说,现在正是皇帝和皇后你侬我侬的时候。自己来这么一嘴,实在是有些破坏气氛,最关键的是太容易让皇后记恨了。

    在这皇宫里面如果让皇后娘娘记恨,自己可没有什么好果子吃。

    张皇后倒是不以为意,只是自己来的太突然了,所以对着陈洪微微笑了笑。

    朱由校摆了摆手,说道:“行了,推什么推。朕带着皇后一起过去,你去告诉他们一声,朕和皇后一起去。”

    说着朱由校转头看向张皇后开口问道:“朕要去百工坊看看,皇后愿不愿意跟朕一起去?”

    抬起头看着朱由校,张皇后脸色有些微红的说道:“只要是和陛下一起,去哪里妾身都愿意。”

    朱由校看着张皇后的样子,脸上闪过了一抹诧异,同时心里面真的有一些心动,于是伸出手抱了抱张皇后。

    这一下张皇后的脸就更红了,用一种喃喃的声音说道:“陛下,这还有人看着呢。”

    四下看了看,最后朱由校的目光落到了陈洪的身上,“你看到了吗?”

    陈洪顿时有些无语。

    你说你们两口子秀恩爱,我一个太监本身就已经被你们秀了一脸了,居然还让我回答这样的问题?

    不过陈洪还是陪了一个笑脸说道:“皇爷,刚刚风大,奴婢迷了眼睛,现在什么都看不见。”

    听到朱由校问这样的问题,张皇后更害羞了,轻声的开口道:“陛下……”

    看到张皇后此时的模样,朱由校有一种想要带她直接回屋的想法。

    这个时候了还去什么百工院?

    不过朱由校自己也知道绝对不能那么干,如果真的那么干了,那就成了皇帝和皇后白日宣淫了。

    一个好皇后的名声是要有的。

    如果自己背上了昏君的名声,那么皇后的名声就要好一些,给臣子们一个希望,让他们有事去找皇后。

    这可以作为自己和臣子之间的一个调和剂,就像唐太宗李世民的长孙皇后一样。

    “行了,咱们走吧。”朱由校放开了张皇后,不过还是伸手握住了她的手。

    张皇后想要把手拽出来,但是却没有得逞。

    朱由校拉着张皇后的手,看着她,笑着说道:“咱们呢这是帝后情深,给他们做一个表率,让天下人都看看。”

    听到朱由校这么说,张皇后便没有再挣扎,虽然有些不好意思,脸有些发红,但还是任由自家陛下拉着自己的手。

    皇帝带着皇后一起来到了百工院,这对百工院上下来说都是一件大事情。

    大家都没想到皇帝居然会带着皇后一起来,不过大家也意识到了一件事情,那就是皇帝真的很宠爱皇后,要知道这个地方寻常可不是谁都能来的。

    “陛下怎么会带着皇后一起过来?”毕懋康脸上全部都是疑惑,有些迟疑的对身边的徐光启问道,他想让徐光启给自己一个解释。

    看了一眼毕懋康,徐光启只是摇了摇头,没有说话。

    自己怎么给他解释?

    自己什么都不知道。

    不过见他还是盯着自己,徐光启只好有些无奈的说道:“陛下和皇后情深是我等臣子的福分。”

    毕懋康转回头,他也知道徐光启这是在瞎说。

    徐光启身为内阁次辅,按道理说他应该是很忙的,平日里也没空到这里来。

    但是徐光启实在是放心不下,所以他一有空闲就抽空到这里来。

    今天陛下要过来,所以徐光启也跟着过来了。

    现在徐光启也掌管着户部,最近正在研究怎么样育种。他已经选定好了几处皇庄,也让人平整土地了,准备开始培育农作物的种子,然后推广。

    在徐光启看来,首要推广的就是番薯。这是一个好东西,如果今年试种成功,那么明年他就会大规模的推广。

    另外徐光启也从朱由校那里得到了几种新的种植手法,比如择优育种和杂交。

    虽然不知道能不能行得通,但也算是给徐光启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只不过现在天时不到,不然的话徐光启就会一心扑到这上面去了。

    用朱由校的话说,天大地大吃饭最大。

    天下的百姓也好,军队也好,官员也好,只有吃饱了饭才有心思做事情。

    即便是骂街,那也要吃饱饭才有力气骂街。

    对于这一点,徐光启特别的认同,同时他也关注着百工院这边。

    用徐光启的话来说,在粮食准备好了之后,军队也准备好了,器械也要准备好,那么就可以开战了。

    徐光启,看着挺和善的一个老头,但是挺黑的。

第一七九章 兴建钢铁城市(求订阅!)

    拉着张皇后的手走了出来,朱由校的目光扫过跪在地上的臣子。

    他走到了徐光启和毕懋康的面前,伸出手轻轻的将跪在地上的徐光启搀扶了起来,温润的笑道:“诸位爱卿免礼吧。”

    等到所有人都站了起来,朱由校不动声色的又牵过张皇后的小手,笑着对徐光启说道:“爱卿,今日得空过来了?”

    “回陛下,今日臣沐修,在家里也没有什么事情做,就过来百工院看看。这里也做得很不错,毕懋康做得很好,一切都井井有条的。臣相信很快就会有结果了。”徐光启笑着说道,脸上尽是满意赞赏之色。

    对于徐光启总是往百工院跑,朱由校心里面知道的一清二楚,这是自己乐于见到的。

    不过有一件事情是需要自己要关心的,那就是徐光启的身体。

    要知道徐光启也不年轻了,整日里忙碌着户部和内阁的事情,抽空还要往百工院这边跑,朱由校还真的担心徐光启两头兼顾会有一些吃不消。

    于是朱由校面带关切之情,语气之中带了些许担心的说道:“爱卿还是要注意身体。朝事繁杂,朕离不开爱卿,爱卿一定要多多保重。”

    朱由校对沈庭筠所赏赐的事情,已经传遍了朝野上下,徐光启自然也是知道的。

    现在听到朱由校的关心话,徐光启心里面略微感动,随后笑着道:“谢陛下关心,老臣知道。”

    朱由校点了点头,然后才转头看一下站在另外一侧的毕懋康。

    在徐光启的面前,毕懋康的资历比较浅、地位比较低,官职也上不得台面,所以他一直乖乖地站在侧后方看着徐光启和朱由校说话。

    当然,毕懋康的心里面也产生了一个想法,那就是有一天,自己也要同徐光启这般和陛下说话。

    以前毕懋康是不会有这样的想法的,因为他知道自己的能力和资历都不行。

    在百工院这么长时间以来,虽然毕懋康的资历还是不行,但是能力却得到了非常大的开发。

    同时毕懋康也认清楚了一件事,那就是自己的能力是可以推着自己往前再走一些的。

    所以毕懋康自然而然就产生了这样的想法。

    “带着朕过去看一看吧!”朱由校温和的笑着对毕懋康点了点头。

    “是,陛下。”毕懋康心中欢喜,答应了一声之后,连忙转身在前面带路。

    朱由校牵着张皇后的手,穿过一个满是各种大型工具的院子之后,有一个非常空旷的大广场蓦然跃入众人眼中。

    毕懋康指着地上的一些旧痕迹说道:“陛下,这里之前就是炼铁厂。”

    朱由校点了点头。

    这个地方朱由校是知道的,因为这里是百工院最早建立的一个生产基地。

    作为一个从后世来的人,朱由校心里面很清楚,工业,尤其是重工业,那就是万物基于钢铁。

    如果钢铁练造不过关,那么其他的就什么都不用谈,放大了说,就是材料工业支撑起了其他的工业。

    无论你的设计多么的精妙,如果没有足够的材料支撑,你也就是做不出来。

    在大明朝,钢铁就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个产业。

    事实上在这个时代,大明朝的钢铁产业就已经很发达了,无论是产量还是质量,都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尤其是产量。

    可能少数精端钢铁的炼制还是不行,但是在钢铁的整体质量上,大明绝对是全世界最好的。

    比如像大马士革钢,那肯定是比大明的钢铁要好,但是锻造难度大,对铁矿的要求极高,产量也非常低,没有大规模使用的价值。

    大马士革钢这种东西对一个国家来说,其实意义并不是很大。

    当然了,在特定的时候会有特定的作用,类似大马士革钢的东西也要发展,但不是现在。

    四下看了看,朱由校笑着说道:“这里看来已经拆得差不多了。”

    “回陛下,的确已经拆的差不多了。该搬的东西都已经搬走了,臣已经让人准备选址建造新的钢铁厂了,全部采用这一次新研发出来的工艺。”毕懋康眼中充斥着希望,同时也带着跃跃欲试。

    朱由校点了点头,转头看向了一侧的徐光启开口问道:“户部有这么多银子吗?”

    要知道建造一座全新的钢铁厂,是需要大量花钱的,这一点朱由校的心里面很清楚。

    从选址到建设,然后到投产,每一项都是要烧钱的,没有大量的钱财投入是绝对不行的。

    这一次百工院弄出来的炼造钢铁的方式,其实就是后世的高炉。当然并没有后世那么高精尖,只是土高炉。

    但是都会极大的提升产量和钢铁的质量,具体的技术朱由校没有看,但绝对是现在整个大明的科技结晶,集中了钢铁行业的所有高精尖技术,同时还有百工院自己开发出来的独家技术。

    对这方面,朱由校也不是很了解,但自己看过投产之后的数据。

    按照毕懋康的设计,这将是一个年产五万吨的钢铁厂。

    朱由校计算过,现在大明的每年钢材产量大概在1800万斤左右,这里的斤指的是明代的斤,也就是16两,换算到后世的计量单位,大概就是14,400吨。

    而毕懋康要建造的这个钢铁厂年产量是5万吨。

    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这个钢材厂一旦建成,那么产出的钢铁量就是大明一年全国产量的三倍还多。

    当朱由校看到这个计划书的时候,差点没把自己的下巴惊掉了。

    这当然和后世没有办法相比,因为后世年产量动辄就是百万吨,可是这是什么时候?

    在同时代这绝对是了不起的存在!

    为了解决运输的问题,毕懋康直接提出了在有铁矿和煤矿的地方进行建造。

    同时毕懋康还研究出了煤炭的脱硫技术,虽然不太成熟,但是勉强也能用。

    除此之外,在炼制好钢铁的时候,就使用木炭。

    总之毕懋康提供给朱由校的是一份完善可行的计划,在第一期就需要投入百万白银。

    一旦这个钢铁厂建成,那么这就将是重新建造一座城市,会汇聚大量的人,无论是来这里做工的,或者是来这里做生意的。

    这简直就是后世的钢铁城市。

    这个时代的技术并不发达,很多事情都需要人工去做,所以这个大钢厂必然会用到非常非常多的人。

    当时看到这个计划的时候,朱由校久久不语,然后就把毕懋康送到了徐光启那里。

    结果可想而知,徐光启这个小老头对这个计划是十分的赞同并且支持,

    用徐光启的话说,一旦朝廷可以炼制这么多的钢铁,就可以用来打造更多的兵器和铠甲,同时还可以制造更多的农具。

    这对大明朝上下都是好事情,还可以促进挖矿业的发展。

    如果把这些钢铁卖了赚钱,也能为朝廷增加收入,这是一举两得的事情。

    同时在朱由校的指导下,百工院那边还搞出了水力冲压机,使用水力冲压机来锻造盔甲,效果非常的好。

    当下的钢铁不合格,需要更加多的钢铁厂生产的钢铁来完成一次冲压。

    倒不是说现在锻造的钢铁不好,而是柔韧度不够,不适合进行冲压,想要进行冲压就需要重新调整,比起建造新的钢铁厂更麻烦。

    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朱由校第一次见到了大明打造的板甲,是由水力冲压而成的。

    最后是朱由校听说过一句话,抛开重量谈防御就是耍流氓。

    但是板甲在同等的重量之下,的确有更好的防御力。关键是它能够通过水力冲压机大规模的、快速的量产,这是普通的盔甲制造比不了的。

    刀枪剑戟也是一样,全部都可以冲压一次成型,制造的速度还非常快。

    在得到这样的结果之后,朱由校就有些拦不住了,这个政策得到了徐光启的支持。

    等到朱由校把所有的事情都搞完,徐光启就已经把这个政策提交到了内阁,然后就得到了孙承宗的支持。

    于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个政策就在内阁那边通过了。

    现在这里已经拆了,外面已经开始选址建造新的钢铁厂了,具体选址还没有定下来。

    不过朱由校估计也就是那么几个地方,北京城附近有铁有煤的地方并不多,但是其实也不少。

    可以放眼到河北省去,后世的河北省,反正朱由校觉得徐光启他们肯定会选一个好地方。

    这件事情朱由校自然也是支持的,他一直担心的就是银子的问题。

    要知道朝廷上下的开销可不小,虽然前一段时间自己抄家得了一些银子,但是越往后的开销就越大。

    无论是辽东还是西北,那里都将会成为十分庞大的烧钱区域。

    “回陛下,户部的银子暂时够用。”徐光启开口说道。

    不过徐光启有一些犹豫,想说什么又怕刺激到朱由校一样,没有继续说出口,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看着徐光启这个模样,朱由校自己先笑了,看着徐光启说道:“爱卿有什么话但讲无妨,朕虽然不敢自诩明君,可是这虚心纳谏还是能够做到的。”

    “是,陛下。”听了朱由校的话,徐光启像是下定了某种决心一样,面容严肃地说道:“陛下,国用不足,朝廷各个地方都缺钱。京城在编练新军,辽东也在花钱,各地天灾频繁,朝廷正是用钱的时候。臣觉得是不是把宫里的营建停一停?”

    说完这句话之后,徐光启就不再开口了,躬着身子低着头就那么站在原地一动不动。

    这句话出来之后,在场的人全都不吱声了,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掐住了脖子,又像是被瞬间冻僵在了原地。

第一八零章 请陛下暂停宫中营建

    听了徐光启的话,朱由校脸上倒是没有什么不高兴的神色,而是笑眯眯的看向了他。

    朱由校当然知道徐光启口中所说的宫中营建是什么意思。

    这件事情其实也不是自己的锅啊,真要追的话,正好能追到自己爷爷万历皇帝那里。

    在万历25年的时候,皇极殿、建极殿、中极殿三大殿和皇极、会极、归极,三门被焚毁。

    自从那以后,宫中的营建就一直断断续续的在修这些地方。

    期间皇帝和臣子们的扯皮也不少,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这几座大殿需要的木料需要从云南贵州深山之中采伐运出来,然后经湖广等地运到京城。这一路上可以说是花费甚多,死伤惨重。

    自己老爹泰昌帝登基之后,皇极殿工程终于继续开工了,是老爹拿出了100万两的内库银子资助下推进了工期,但也仅仅只建到一半。

    也就是说现在朱由校平日里居住、廷议、朝会所使用的地方只有原来三大殿的一半而已。

    对于老爹泰昌帝掏内库修宫殿的这种行为,东林党是举双手双脚赞成支持的。

    自从老爹上位之后,东林党就一直在忽悠老爹花内库的银子,动辄就是百万两。

    老爹的内库前前后后出去了好几百万两,朱由校现在想想,甚是心疼。

    甚至原本的历史上王化贞还在辽东那边搞,要100万两银子贿赂蒙古族让他们为自己卖命,这样的军事政策其目的也是让老爹再出百万两。

    现在徐光启说这样的话,显然就是盯上了修三大殿这件事情。

    事实上按照历史上正常的发展,到了明年这个建造也会停下来。

    但是在天启五年到天启七年就会再一次重启,大明会在这两年投入600万两的银子,将这三座大殿建造完成。

    后世很多人都说修三大殿是天启皇帝昏庸的表现。国家已经困难到这种程度了,你一个皇帝居然为了自己的舒适还花这么多银子修建三大殿?

    可是如果从一个国家的角度来看的话,能够拿出这么多银子来修这三大殿,而且是在短短的两年时间内拿出来的,那就证明国家还是有这笔银子的。

    而且同时期大明朝各地都在减税,陕西在赈灾,很多河工都在开工,辽东的军饷也比较充足。

    可是等到天启皇帝死了之后,崇祯皇帝上位,所有的情况就急转直下,朝廷什么银子都拿不出来了。

    辽东的情况急剧恶化,陕西也闹出了民变,各地流民起义闹事不在少数,事情就进入了不可控制的境地。

    可见并不是天启皇帝修三大殿这笔钱不该花,也不是这笔钱对大明朝那个时候有多么的重要,而是大明朝到了那个时候有这笔钱也没什么用了,因为根本就不是钱的问题。

    自己的老爹登基之后,前前后后出去四五百万两了,全部都是老爹自己内库的银子。

    现在徐光启和朱由校说这件事情摆明了就是打提前量,因为自己如果继续修下去的话,未见得还会再用内库的银子。

    因为上一次抄家,朱由校把银子全部都归到了国库,那么继续修建就需要动用国库的银子。

    徐光启这是在和朱由校打提前量,同时也是希望朱由校不要在这三座宫殿历史遗留问题上投入太多的钱和精力。

    “爱卿,岂不闻非壮丽无以重威吗?”朱由校笑着看着徐光启,语气之中带着几分玩味的问道。他的眼中也带着几分戏谑的看着徐光启,想听听他是怎么说的。

    “陛下,臣以为如果没有国之基石,再壮丽的皇宫也不过是空中楼阁。”徐光启躬身恭敬的说道,声音不大,却是让所有人都听了个一清二楚。

    徐光启这句话一出来之后,周围更是噤若若寒蝉,谁都不敢开口了。

    你徐光启敢用这么和皇帝说话?简直就是不要命了!

    大家再看向徐光启的目光都不一样了,这个小老头还真的是敢说话。

    因为你这样说话的话,有讽刺大明朝是空中楼阁的意思。你不要命了吗?

    朱由校倒是不以为意,因为他也赞同徐光启的这句话。

    宫殿修的再好再漂亮又有什么用?

    用后世的话说,这就是典型的形象工程。在后世,地方政府办公楼越好越漂亮,就会被百姓骂。

    不过听了徐光启的话,朱由校倒是想到了一个事情,自己好像可以借个这个机会搞一点事情。

    “可是爱卿,这天下都讲究百姓要居有其屋。朕虽然是皇帝,朕也要有地方住啊;平日里跟大臣们办公,朕也要有地方说话,这宫殿不修朕何去何从啊?”朱由校说完这句话之后又看向了徐光启。

    抬起头看了一眼朱由校,徐光启开口说道:“臣并不是不想让陛下修宫殿,臣只是觉得现在不合适。国用艰难,朝廷困顿,百姓生活艰辛,在这个时候应该把钱都集中起来,干一些大事情。”

    “一旦军队强盛、国用充足,臣请为陛下修一座新宫。”

    说到这里之后,徐光启直接跪在了地上,恭恭敬敬的说道:“陛下,臣之所言皆是肺腑之言,为陛下、为大明,请陛下详查之。”

    朱由校静静的看着跪在地上的徐光启。

    徐光启说了最后一句话,请陛下详查之,意思就是我说的都是真的,陛下可以查看,但是查看的结果,就交给了陛下做主。

    这不是一个逼迫皇帝的说法,而是一个请求的说法,

    收起了脸上的笑容,朱由校伸手向徐光启搀扶了起来,开口说道:“爱卿之言,朕记住了。回去之后,朕会好好考虑的。爱卿快起来吧。”

    徐光启被朱由校搀扶了起来,恭敬的说道:“臣直言进谏,如果有冲撞陛下的地方,还请陛下恕罪。”

    “爱卿言重了。”朱由校摆了摆手,继续说道:“朕自然知道爱卿是为朕好,是为大明好。朕心中感怀,怎么会怪罪呢?只要爱卿言之有物,朕必然不会迁怒。”

    周围的人看到这一幕之后,再看向徐光启的目光就不一样了。

    以前就听说这位内阁次辅深得陛下的宠信,大家还并没有切身的体会,但是此时此刻看到这一幕之后,所有人对这徐光启的受宠都有了一种全新的认识。

    说了那样的话,陛下都不生气,而且还表示要认真考虑考虑,这徐光启简直就是受宠之极呀!

    “这件事情呢,朕回去想一想,爱卿现在还是好好看看这里吧。前面那个地方是不是就是水力冲压机工作的地方?”朱由校拉着徐光启继续往前走。

    “回陛下,的确是。那里现在正在冲压一些部件。”徐光启连忙说道,然后带着朱由校走到了那个车间里面。

    整个车间传出哐哐的声音,徐光启伸手将竹篓里的一个冲压好的成品拿过来,开口说道:“陛下,这就是成品。”

    朱由校将成品拿起来翻来覆去看了几眼,也没看出是什么东西,就放到了一边。

    这个东西朱由校也并不感兴趣,他也不懂,他只是看了一眼之后,表达了自己对这里工作的官员们的支持以及对他们的慰问,然后就转身走出去了。

    要知道想到一个地方看看自然不可能真的是到这个地方看看,你要把自己的关怀和慰问带到。

    这也就是为什么上级官员来的时候,通常都会带一些政策或者带一些好处的原因。你不能白来。

    最后一群人终于来到了朱由校感兴趣的地方,就是火器研发部门。

    在这里正在研发新式的火炮以及新式的枪械。

    大明朝的火炮比较多,但是种类也比较繁杂,这样并不利于战士们的使用,所以需要铸造全新型号的火炮,最好能够遍布各个兵者各个使用环境,形成一个系列的火炮。

    这也是朱由校给徐光启和毕懋康他们下的命令。

    现在已经从图纸阶段到试制阶段了,仿造的原型就是拿破仑的炮。至于具体什么时候能够造出来,这个就不知道了。

    不过现在工艺提高了,成本应该会降低一些。

    除此之外就是朱由校在下命令,让徐光启他们想办法使用钢铁来铸造炮,让他们想办法使钢铁能够达到合格铸造的地步,这一点非常非常的关键。

    因为青铜炮的造价实在是太高了,成本下不来,根本就没有大规模批量生产的能力。

    武器永远都是消耗品,需要的就是便宜、皮实和好用。

    其中便宜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个点,一定要降低生产成本。

    就像类似后世的ak系列,其中比较有名的ak47,人家就是构造简单、皮实耐用、造价低。

    除了大炮之外,朱由校比较关心的就是燧发枪,因为这个东西是自己非常非常需要的一种枪械。

    自己不可能去大规模生产火绳枪,那个东西实际上已经是落后的产品了,武器的研发必然是要新的、划时代的。

    甚至朱由校还提出了前装线膛燧发枪,只不过现在燧发枪都还停留在图纸上,不过好像也准备开始制作了。

    大明朝的工匠都是经验类型的,他们更善于在实际中发现错误和修改错误。所以做一些样品出来更有利于他们研发,哪怕只是失败品。

    朱由校到火器研发部门的时候,还看到了工匠们试制的一些钢炮,只不过都失败了。

    除此之外就是工匠们们造出来的一些火绳枪,全部都是用最新技艺锻造的,可以说是这个时代大明宫科技的巅峰了。

    伸手拿起了一把火绳枪,摸着冰冷的枪身,朱由校的心中已翻起了波涛。

第一八一章 和皇后谈人生

    当然,这种改良版火绳枪并不会大规模的制造应用在军事战争中。

    如果真的要制造,朱由校也只会制造一小部分,然后送到辽东的前线去应应急。

    这一次造的这些改良版火绳枪其实是用来验证百工院的新工艺的。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徐光启他们应该是成功了。

    将手中的火绳枪轻轻的放下,朱由校的眼里充满了惋惜。

    朱由校没有提出要自己开枪试试的要求。事实上他虽然很想这么打上那么几枪,但是这个改良版的火绳枪和自己想要的燧发枪实在不是一个档次的东西。

    “先打造一些吧,打造五千支给熊廷弼送去。”朱由校思索了一下,语气淡淡的说道。

    虽然朱由校很想现在就量产燧发枪,可是从百工院现在的情况看,燧发枪什么时候能够制造出来都不一定,所以就先给熊廷弼一些改良的火绳枪吧。

    “是,陛下,臣马上安排。”毕懋康在一边激动的答应了一声。

    朱由校点了点头,然后又在这里溜达了一圈,最后才带着张皇后回到了自己的乾清宫。

    见到张皇后朗若明星的大眼静静的盯着自己看,朱由校温和的笑着打趣道:“宝珠在看什么?是觉得朕非常好看吗?”

    听了朱由校的话,张皇后的小脸一红,像是染上了两抹桃花晕,咬了咬嘴唇说道:“陛下自然是好看的。”

    朱由校发现张皇后害羞的时候特别好看,当真如明珠生晕,眉目间隐然有一股书卷的清气。

    “那以后朕就让宝珠多看看。不过现在皇后还是先告诉朕,刚刚在看什么吧?”

    张皇后想了想,双眼里盛满了钦佩之意,盈盈笑语道:“确实没想到陛下是这样的,之前在宫外也听说过一些陛下的传闻,在宫里面也听人说过,但是今天见到的却是臣妾以前没想到的也是未曾听过的。”

    这个问题倒是引起了朱由校的好奇,于是伸手拉着张皇后白玉般的纤手,笑着问道:“外面是怎么说朕的?”

    “外面说陛下年少登基,但是有自己的想法,会是一个有作为的皇帝。”张皇后想了想说道,只不过她的眼睛却不敢看朱由校,一直低着头,微显腼腆。

    伸手轻轻的一带,将张皇后带到自己的怀里,朱由校搂着她纤细的腰身,笑着说道:“宝珠这话就是言不由衷啊。虽然朕没有出过宫,但是也知道外面对朕的风评。”

    “他们肯定说朕年少登基,没有读过什么书,不懂圣人之道,宠信交道妄求长生,重用太监、使用权臣霍乱朝政。”

    “朕说的对不对?”说着,朱由校低下头看着张皇后,脸上带着自嘲的笑容说道:“他们还让你多劝劝朕,让朕走上正途,为了大明、为了天下的百姓,你这个做皇后的要多出出力。”

    听了朱由校的话,张皇后顿时慌了神,连忙伸手握住朱由校宽大的手掌,抬起头看着他,摇着头说道:“陛下,不是这样的。他们也不过是不了解陛下罢了,等到他们了解了陛下,他们就不会这么说了。”

    听了张皇后的这句话。朱由校顿时就笑了,仿佛听到了什么特别好笑的事情。

    “他们的确是不了解朕,但是如果他们了解了朕,他们也不会说朕的好话,反而会变本加厉,甚至会把朕这说成有史以来的第一昏君。”朱由校说着,抱了抱张皇后。

    “知道朕为什么这么说吗?”低头看着怀中的张皇后,朱由校问道。

    张皇后小心翼翼地看着朱由校,她想知道自己的皇帝心里面真实的想法是什么。

    可是张皇后什么都看不出来,茫然的摇了摇头说道:“确实不知道。”

    “因为这世间的人无论到了什么时候,都是为他们自己说话的、为了自己的利益说话的。只有朕按照他们想的、他们说的去做的时候,他们才会说朕的好话;只要朕不是按照他们想的、他们说的去做,无论朕这么做是为了大明,还是为了天下的百姓,他们都不会说朕的好话。”

    看着张皇后的样子,朱由校再一次用力的抱了抱她,然后才说道:“这就是天下,这就是人心。”

    “朕和宝珠说这些,不是想让你做些什么,而是朕要告诉你,你既然入了皇宫,成为了朕的皇后,那么有些事情你躲不过去。所以无论做什么事情之前,不要听别人怎么说,用自己的眼睛去看。”

    说完这句话之后,朱由校看着张皇后说道:“以后有什么事情,可以对朕说实话。”

    “其实朕信任的人不多。这天下的臣子,朕不知道他们的忠还是奸,也不知道他们说的话是真的还是假的,所以朕不能相信他们。”

    “即便这一次说的是真话,可是下一次呢?谁能保证他下一次说的就是真的?”

    “所以呀,朕需要听真话,朕想听真话。在这个皇宫里面,能对朕说话的也就只有宝珠你了。所以以后在朕面前,你不用隐藏什么,直接说真话就行。”

    “如果你也不对朕说真话,那么朕恐怕就听不到真话了。身为这个天下的皇帝,人人都说朕富有四海,可是最难的却是听到一句真话。”

    看着朱由校的样子,张皇后也不害羞了,伸出手环住了朱由校的腰,将自己的头靠在他的肩膀上,开口说道:“如果妾身说了陛下不爱听的话呢?”

    “只要是真话,朕都爱听。”朱由校笑着说道。

    “那妾身就说一句真话。其实在进宫之前,的确有不少人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告诉妾身,让妾身好生劝诫陛下,不要任用太监,要多重用朝中的大臣。”张皇后点了点头说道。

    “那宝珠现在怎么想?”朱由校疑惑的看着张皇后,开口问道。

    “陛下不就是在重用朝中的大臣吗?内阁的徐光启徐大人,他的名字妾身也听说过。不过外面现在吵闹的很厉害,好像听说徐大人的学说和很多人不一样。”

    “妾身也读过一些书,也知道一些典故,所以妾身也不知道他们谁对谁错。”

    “毕竟,圣贤之间也曾经争吵过,他们的想法也都不一样,很多事情也是非此即彼。臣妾今日反而觉得徐大人是一个正直的臣子。”张皇后歪着头说道。

    “外面的人都说,徐大人蒙蔽了陛下,同时献媚陛下。可是妾身今日也看到了,徐大人明知道自己说的话会触怒陛下,但他还是说了,并且不是为了他自己说的。所以妾身觉得他是一个正直的臣子。”

    点了点头,朱由校没想到徐光启居然在张皇后这里获得了好感。

    不过他还是开口问道:“那宝珠觉得徐光启今日的提议怎么样?”

    “妾身觉得徐大人说的有道理,毕竟国事为重。”张皇后说道:“宫里面虽然很多地方都荒废了,需要重新营建,可是现在大明的确是用钱的时候,那就先停一停呗。等有钱了再造,造一个更好的宫殿。不过妾身也不懂,具体怎么做还是要陛下说了算。”

    听了张皇后的话,朱由校笑了,伸出手轻轻的捏了她的鼻子一下,说道:“这件事情是一件好事情,可是不能够让徐光启他们这样就得逞了,不然他们会得寸进尺。朕和你说一件事情。”

    于是朱由校就把东林党贪污自己老爹银子的事情说了一遍。

    “这些站在朝堂上的臣子啊,整日里满嘴仁义道德,可是真的见到银子的时候,那眼睛比谁都亮,恨不得全能搬到自己的家里面去。朕不建造宫殿了,把这些钱用到国事上,但是前提是别让他们把这些白花花的银子拿回家里去。”

    朱由校低头看向张皇后,想看看她什么反应。

    可是没想到却看见张皇后瞪大了眼睛,张开了小嘴。o型的嘴看得朱由校很心动,上去亲了她一下。

    被朱由校亲了一下,张皇后顿时害羞了,躲在朱由校的怀里面埋着头不出来了。

    “宝珠在想什么,怎么都不说话了?”朱由校轻轻的搂着张皇后问道。

    “妾身只是在想那么大一笔钱,那得是多少啊。那些人的心都坏了,他们居然把这么重要的钱往自己家里搬!陛下要严惩他们!”张皇后躲在朱由校的怀里说道。

    “那宝珠以为该怎么处理他们?”朱由校继续问道。

    “妾身不知道。”张皇后摇了摇头微微撇嘴说道:“还是陛下做主吧。”

    朱由校听了她的话之后,顿时就笑了。皇后正当是喜乐无忧之年,可是听了自己刚刚这一番话,容色上沾染了些许懊闷之意,眉间心上无计回避。

    朱由校转头看向了站在一边的陈洪,开口吩咐道:“让司礼监拟一份旨意出来,就说国用艰难、百姓困顿,朕不忍心加重百姓的负担,所以宫里的建造准备停下来。至于什么时候开始建造……等到天下百姓居者有其屋的时候。否则朕永不建造新宫。”

    听了朱由校的话,陈洪不敢置信的抬起头。

    皇爷怎么能说这样的话呢?

    虽然陈洪很想劝一劝自家的皇爷,可是他也知道自己没法开这个口,只能躬身说道:“是,皇爷,奴婢这就去办。”

    陈洪转身出去了。

    张皇后抬头看着朱由校,眼中全都是小星星。

    “朕这么做,宝珠觉得怎么样?”朱由校见张皇后抬起了头,便低下头问她。

    张皇后点了点头说道:“陛下如此做法,必然天下感恩戴德,不会有人再说陛下的坏话了。只是有些委屈陛下了呀!”

    说着,张皇后抱着朱由校说道:“那不如把妾身那边的用度也削减一些吧。”

    “如此啊,那就这么做吧。”朱由校点了点头没有去阻止张皇后。

    这件事情本身就是自己准备拿出来刷声望的,去去前一段时间朝中的戾气。

    现在把张皇后带上也没有什么不好的,可以为她树立一个贤后的形象。

    至于自己的这个承诺,不修建新的皇宫也没有什么,自己以后也没有钱去修建了。

    何况自己也没有修园子的爱好。

    当然了,修复老宫殿就不算了。

第一八二章 刷一波声望

    刷声望归刷声望,但是该做的事情还是要做。

    至于削减宫里的用度,朱由校其实根本不太在意,自己的花销并不多,皇后那边的花销其实也算不上什么大不了的,自己接下来就是要搞钱了。

    “既然宝珠有这个心思,朕会告知天下的。”朱由校说了这句话,拉着张皇后的小手向后面的寝殿走去。

    那意思很明显,今天晚上就让张皇后住在自己这里了。

    张皇后有些脸红,不过还是羞羞答答地任由朱由校拉着自己。

    看到这一幕的陈洪连忙摆了摆手,让周围的所有人都全部退下。

    皇爷和皇后琴瑟和谐,这个时候,自然谁都不能够打扰到他们。

    一夜缠绵之后,两人一起吃过了早饭,张皇后离开了乾清宫。

    朱由校开始在院子里面锻炼身体,直到身体微微见汗之后才停下来。

    走到陈洪的身边,在他的伺候下洗了脸,将擦脸的丝帕扔到陈洪的怀里面,朱由校开口吩咐道:“昨天朕没来得及跟你说,今天和你说一下,派一些人去皇后的娘家,朕要知道是谁在皇后的娘家那边嚼舌根子。”

    “皇后家的事情,朕要知道的清楚一些,所以你派去的人要得力一些。”

    陈洪点了点头说道:“是,皇爷。奴婢这就去安排人手。”

    一朝的皇后,她的娘家自然是重中之重,何况在自己还没有大婚之前,就已经有人跑到她的家里面去还和张皇后说这些东西,这些人一看就是没安好心。

    朱由校昨天带着张皇后玩了一天,一方面是为了培养一下夫妻感情,毕竟自此以后两个人要长期在一起生活,何况皇后长得也很漂亮,作为自己的妻子,自己陪她玩玩也挺好的。

    另外一方面就是朱由校要为张皇后树立一个人设——大明朝最贤良的皇后。

    如果将来自己和臣子有什么冲突的时候,也可以皇后为媒介,到时候不至于没有什么转圜的余地。所以自己才带着皇后去见徐光启他们。

    最重要的还有一个点,主要是朱由校在考虑用皇后的娘家人。

    如果朱由校对皇后的感情不深,不宠爱她的话,用她娘家人的这个点就说不通,所以才需要表现一下对皇后的恩爱。

    虽然朱由校心里面的确很喜欢张皇后,但是秀恩爱其实不是自己愿意做的事情。

    不过有的时候即便是不愿意做也要做,就像后世很多夫妻离婚了还要假装在一起一样。

    不过朱由校和张皇后的感情倒是挺好的,秀恩爱也算是一举两得的事情;派陈洪过去先摸一摸张皇后的底细,看看她娘家周围有一些什么人,这也是一件一举两得的事情。

    “时间差不多了吧,那就去上朝吧。”朱由校开口说道。

    “是,皇爷。”陈洪答应了一声,转身在前面引路。

    最近一段时间上朝的事情都是由陈洪负责的,王安在宫里面的存在感已经非常非常低了。所以陈洪做事很用心,他想要再进一步。

    朱由校看了一眼陈洪,点了点头,然后向前面走了出去。

    朱由校之所以还没有动王安,是因为觉得这个老太监留着可能还有用处,暂时还是不要动的好。

    在自己之前处理东林党的时候,没少借王安的手往外放消息,有的时候留着这样一个人要更方便。

    虽然陈洪觊觎着王安的位置,但是朱由校暂时没有将陈洪放上去的意思,

    陈洪与魏忠贤之间的平衡,现在的模样就挺好。一旦打破的话,不是朱由校想要的。

    这一次早朝是朱由校大婚之后的第一次,所以臣子们全部都到了,显得也格外的慎重。

    毕竟在这个时代来说,大婚之后就代表着陛下成年了,没有人可以再把陛下当小孩子看了。

    事实上即便是之前,也没有人敢把朱由校当小孩子看。

    或许有人这么做过,但是之前的教训已经足够深刻了,几个部的大小文武官员,被杀的被杀、流放的流放、抄家的抄家,多少人死的死、埋的埋?

    现在自然没有人敢小看当今的陛下。

    在所有臣子参拜之后,朱由校抬手说道:“诸位爱卿免礼。”

    目光在所有臣子的脸上扫过,朱由校心里面比较严肃。

    作为一个帝王,手下一定要有自己的臣子,无论他是忠还是奸的,因为你需要他做事的时候,他会为你去办事。

    崇祯皇帝失败就失败在这个上面了,没有人替他作事,哪怕他杀了很多人都没有用。在这样的情况下皇帝就是傀儡,当你听话的时候他们会遵照你的旨意去办;当你不听话的时候,你的圣旨就是一张白纸。

    皇帝最好用的人就是东厂和锦衣卫,可是管理这个天下、富强这个国家,光靠东厂和锦衣卫可不行。他们只能够帮忙稳住皇帝手中权力,皇帝想靠他们治理国家没戏。

    所以皇帝必须在朝堂上有自己的臣子忠心于自己,至少不能让所有臣子都抱团。

    皇帝要把握好朝堂上的平衡。

    朱由校现在就准备刷一波声望了,收买一波人心,至少要让一部分人成为自己坚定的支持者。

    “昨日上午内阁次辅大学士徐光启向朕进谏,可能是怕朕不听,所以他没有上题本,而是向朕面陈的。至于说了什么事情,徐爱卿,你当着所有臣子的面再说一遍吧。”朱由校看着徐光启笑着说道。

    这就是在给徐光启一个高光的时刻了,让所有的臣子都知道,徐光启是多么一个正直无私、敢于直言进谏的忠臣。

    到时候徐光启的那帮门徒就会帮他宣传,然后带上自己这个陛下。

    朱由校想的的没错,就是带上自己,想让他们直接去宣传一个皇帝这难度比较大。

    但是臣子就不一样。他们全部都是臣子,所以他们会宣传自己,出于自己自身利益的角度,他们会不遗余力的宣传。

    所以作为一个皇帝,你要学会玩捆绑,学会蹭热度。

    最后达到什么效果呢?

    民间说这个官是忠臣、贤臣,那么宫里面的那一位就是明君;不然的话他只能是奸臣,宫里那位也只能是昏君。

    只有做到这个程度,皇帝的名声才会好。

    至于说办报纸引导舆论,朱由校也想过,但是他觉得不会有什么太大的用处。

    首先,大明朝物流系统慢、运输难,报纸的传播就是一个问题,只能在京师小范围传播。

    即便报纸能够传播开来,这天下的读书人掌握了话语权,报纸谁来编写?

    还不是他们这些臣子及其门徒?他们编写的还不是他们自己说的话?

    办报纸反而更利于这些人传播他们的想法。

    如果派一群太监或者自己的心腹去弄这个报纸,那这个报纸在民间会是什么风评?

    到时候天下的人还会相信这个报纸上的内容吗?

    何况基层的百姓都是不识字的,报纸甚至要当地的读书人读给他们听。到时候你觉得这些读书人他们会怎么读?

    朱由校觉得要是自己的话,每一次报纸来的时候,自己都会拿着最新的报纸召开一场演讲会议,指责报纸上哪里写的不对,宣传一下自己的思想,还怕没有东西讲?

    这样扩大了自己的影响力,提高了自己的名声,至于报纸上想说的东西关自己屁事?

    只不过,所有问题终究绕不过一个问题,那就是人的问题。

    如果自己不能够把人的问题解决好,想任何的招数都没有什么用,因为那不是问题的核心。

    在朱由校胡思乱想的时候,徐光启已经站出来把自己的想法再次说了一遍。

    “京城在编练新军,辽东也在花钱,各地天灾频繁,朝廷正是用钱的时候。国用不足,朝廷各个地方银钱都紧缺,故臣提议,请陛下暂停宫里的营建。”

    这一次徐光启目的更加明确,条理更加清晰,说的非常好。

    朱由校看着徐光启,显然知道他回去又做了准备,估计这是准备上一个题本了。

    不过这样也好,免得自己再说其他的了。

    所有臣子都不敢置信地看着徐光启,谁也没想到徐光启居然敢说这个话。

    让陛下停下宫里面的营建,把钱拿出来用在国库或者用在其他关键的地方,这对臣子他们来说当然是一件好事情。

    因为国家有钱用了,用的是陛下的私房钱。

    在臣子们看来,陛下哪来的私房钱?天下都是陛下的,所以陛下的钱也必然是天下的。

    从道理上,这说得通,但事实上呢?

    这天下是皇帝的吗?

    说是,也是;说不是,也不是。

    这个事情很多人都想过,但是这个建议却不是谁都敢提的。因为皇帝对这个套路非常非常的反感,谁敢提出来都会被皇帝呵斥,甚至会惩处。

    所有人自然都明白这一点,大家再看向徐光启的目光就不一样了。

    虽然不至于改变他们对徐光启的印象,但是不少中立的臣子对徐光启的好感却增加了。

    甚至不少在以前对徐光启抱有敌意的臣子,此时开始态度也有所转变。

    这其实就是一个好的开始。

    “关于徐爱卿的意见,朕昨日回去想了一夜,今日想问问诸位爱卿的意见。”朱由校看着臣子们问道:“爱卿们有什么想法尽可以畅所欲言,朕皆听之。”

    其实这事朱由校现在就可以自己做主,但是他不能么这么做,他要把这件事情做大让更多的臣子们参与进来。

    等到事情做成了,他们就全部都是这件事情的参与者,全部都有功劳。到时候他们就会很主动的把这件事情宣扬出去,甚至都不用朱由校操什么心。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0124/ 第一时间欣赏回到明朝做昏君最新章节! 作者:纣胄所写的《回到明朝做昏君》为转载作品,回到明朝做昏君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回到明朝做昏君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回到明朝做昏君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回到明朝做昏君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回到明朝做昏君介绍:
穿越大明朝,成为了木匠皇帝朱由校,那个,我躲在后面,背黑锅我来,送死你们去。书友群:645915254回到明朝做昏君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回到明朝做昏君,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回到明朝做昏君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