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大唐再起TXT下载大唐再起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大唐再起全文阅读

作者:飞天缆车     大唐再起txt下载     大唐再起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1271章三路

    “这个谋逆,这是造反——”

    “一定要杀光女真人,报仇雪恨——”

    贵族们聚集在辽阳府,获知来自各州县的消息,他们愤愤不平,恼羞成怒,对于自己家产的损失,止不住地心痛。

    哪怕之前幽州兵败,也不及此时的痛楚。

    耶律奚底闻言,甩了下马鞭,高声道:“够了!”

    目视众人,他蛮横道:“又不只是你们家,我家在也损失不少,如今,关键在于击溃唐兵!”

    “是——”

    所有贵族忍住心悸,连忙应下。

    锦州距离辽阳不过四百里,源源不断的粮草,不断地输送至前线。

    耶律奚底见之,也不由得心痛。

    整个辽东地区的存粮,并不太多,尤其是夏收时分。

    该死的唐人,竟然釜底抽薪,烧毁大量的粮食,以致于有缺粮之忧。

    “去抓住那该死的唐人!”

    耶律奚底咆哮道,目光狠厉:“我一定要将他们喂狼!”

    很快,耶律奚底就带领大军,迫不及待地朝着渤海旧地而去。

    那些聚集的渤海乱兵,自然不是其对手,往往一触即溃。

    一个胜利接着一个胜利。

    让契丹贵族们喜不自胜。

    可是,就算是无数次的战胜,但却总是击溃而无法彻底的剿灭。

    渤海人擅射,也会骑马,尤其是攻破了契丹的马场,大量的流骑兵一哄而散,根本就抓不住。

    渤海人越来越多,五万骑兵撒在那么大的地界,根本就不算什么。

    而,耶律奚底更是觉察到,自己缺粮了。

    一望无际的原野上,本是沉甸甸的夏粮,而如今,却是一片荒芜,灰烬掩埋了一切,使得整片大地格外的荒芜。

    “都统,没有粮食了!”

    贵族们纷纷而来,他们脸上带着慌张。

    从辽阳,来到恒州,兵临鸭绿江,结果,却无补给到粮食。

    “那些乡民也没有吗?”

    耶律奚底沉声道。

    “泰半的乡民不见,剩余的家中,粮食也是不足!”

    “毕竟,夏粮全部被烧了,被那些女真人,唐人烧毁了。”

    耶律奚底默然,他沉吟了片刻,说道:“那就按照老规矩吧,把粮食都借过来。”

    终究,这还是国土之中,抢夺的字眼他还说不出来,只能言语“借”这一字。

    而借多少,什么时候还,他都没有说明白。

    在军队和百姓之间,还是保存军队为上。

    这是正常人都会做出的举措。

    很快习惯于打草谷的契丹人,游刃有余地劫掠一切粮食,顺便抢个女人,杀个孩子,很顺理成章。

    而刚抢够五六天的粮食,整个恒州的百姓,全部反了。

    缺粮的百姓们,不得不起兵,被组织起来,对抗契丹人,从而获得粮食。

    呼延赞大笑道:“辽阳以东,十几个州县,十几万百姓,都缺粮食,如今契丹人抢掠粮食,这是作茧自缚。”

    “这几日,又有数千渤海人起兵,事到如今,各地的兵马,超过了八万人。”

    杨万胜轻声道:“咱们储存的粮食,只有百万石,加一起,只能够食用两个月了。”

    “够了!”

    呼延赞说道:“如今的渤海旧地,就如n同干柴,而契丹人就是火焰,已成为熊熊燃烧之势头。”

    “除非,契丹人杀尽渤海国,要么,就拿出足够多的粮食救济。”

    “无论是哪一种,契丹人都做不到。”

    杨万胜觉得有些不忍,但仍旧说道:“咱们伺机而动,将这伙契丹人歼灭之。”

    “没错!”

    呼延赞雄心壮志,大声道:“歼灭这知契丹人,咱们就拥兵北上,去往辽阳,彻底的收复渤海旧地。”

    ……

    另一边,耶律休哥在锦州城外对峙。

    五万唐骑的到来,让人忍不住紧张。

    城外,城内,互相呼应,这使得包围圈形同虚设。

    耶律休哥还发觉大问题,粮食竟然难以为继。

    “怎么回事?”

    他大怒道:“粮食怎么不够了?”

    “都统,辽阳回复,偌大的辽东地区,唐人的煽动下,乱民四起,大量的夏粮被烧毁,征收不到粮食了。”

    副将无奈道:“就连器械,也跟不上,损坏的都无法补给。”

    “怎么如此?”

    耶律休哥恼怒道:“耶律奚底真是个废物!”

    “报——”

    “快说!”

    “五十里外,有来了三万步卒,正缓步而来!”

    “唐兵?”

    耶律休哥皱起眉头:“走,带领两万骑,去看看——”

    骑兵走动,耶律休哥却眉头不展。

    这支步兵,按着阵型而动,一步步,毫无破绽。

    这也就罢了,关键是,城外的唐骑却与之呼应,寻不到一丝的漏洞。

    “唐军竟然如此谨慎!”

    无奈而归,耶律休哥真是万分气恼。

    难道,就这样耗着不成?

    ……

    上京。

    耶律贤带领着皮室军精锐,刚出上京百里,就闻听有一只军队,从东而来,约莫五万人,泰半是骑兵,正直扑上京而来。

    耶律贤大惊。

    上京作为王帐所在,大部分的贵族都居住在附近。

    更为重要的是,这是属于契丹大汗的私人领地,皮室军,以及其他的侍从军的家属,都在此。

    一旦上京有所闪失,后果不堪设想。

    耶律贤连忙止住步伐,率领大军直面这伙偷家的贼子。

    李致远更是没有想到,自己恰巧碰到集合的皮室军,而是,人家还严阵以待,想要歼灭自己。

    到了这时,他陷入了思考中。

    到底是退军,还是迎面而上呢?

    不过,最终,他还是占据了一处山地,选择安营扎寨。

    耶律贤也犹豫了。

    如果是野战,凭借着皮室军,这伙拼凑的军队,很容易被拿下。

    但人家建立了军寨,总不能用骑兵来攻伐吧?

    “这是第三路军!”

    耶律贤对着众人说道:“锦州,鸭绿江,以及从东面而来的这支,三路兵马,一旦让其突破一路,后果不堪设想!”

    耶律贤适之前的分析,终于成了现实。

    唐军果然还是分而合击之策,万年不变。

    而凭借着雄厚的钱粮,以及以守面攻,足以将契丹拖垮。

    “大汗,眼前这数万人,乃是胆寒的渤海余孽,莫要犹豫,让皮室军全力出击!”

    耶律贤适沉声道:“面对潮水般的大军,渤海人绝对会不战自溃。”

第1272章重甲步兵

    灵河东岸。

    万马奔腾,灰尘铺天盖地,整个战场,风沙席卷,借着人力,大风却仿若龙卷风一般,侵蚀着大量的人命。

    黄黑色的沙尘在天地间肆虐,两军交战,从外看,几乎看不到区别。

    却是,耶律休哥,粮草殆尽,恰逢大风骤起,一股脑地出兵,想要将唐国的骑兵,全部消灭干净。

    步兵,是无法占据庞大的辽东地区的,更遑论上京了。

    所以只要消灭了骑兵,对于契丹来说就是一场胜利。

    李威察觉到这番意图,立马让军队在营寨顽守,然后让锦州城内的步卒帮忙。

    可是,十万骑兵,不要命的往前冲,不到半个时辰,就冲破了营寨。

    无奈,李威组织骑兵,以幽州营重骑兵为头,向外厮杀而去。

    “噔——”大量的弓弦声不断地响起,契丹人可以骑在马上,充任弓骑兵。

    耶律休哥察觉到了重骑兵沉重的脚步,他立马就做出反应:“给我瞄准那些厚甲骑兵,游散开来,不要面对——”

    这几年来,重骑兵的研究,他从来没有停过。

    他觉察到,重骑兵一往无前,能够对付他们的只有弓骑兵,大量的箭矢,射其眼睛,以及战马。

    只要不靠近他们,游散开来,等待重骑兵的,就只有死。

    杨师璠率领着幽州营,一往无前的冲刺。

    重骑兵中,一根杨字的旗帜,在混乱的战场上,显得格外的显眼。

    大量的重骑兵簇拥而来,间隙两三尺,战马并排,“咚咚咚——”不断地敲击着地面,给予契丹人巨大的心里压力。

    而其后,则是大量的骑兵,不断地拼杀,射箭,跟随着重骑兵一起冲刺,仿若是耙犁一般,勾连起大量的契丹骑兵。

    “咻咻咻——”

    契丹人骑在马上,不断地射箭,瞄准战马,在没有铠甲保护的地方,不断地有战马被射中,马失前蹄,摔倒在地。

    而巨大的冲刺,却让后者来不及方反应,践踏成了肉泥。

    “去对付那些契丹人!”

    李威纵马于中央,统帅着军队,他一眼就看出了契丹人的打算,忍不住说道:“把那些弓箭手全部赶走——”

    “部署,我们赶不及!”

    不一会儿,就有人说道:“契丹人弓马娴熟,他们跑得太快了!”

    “咱们难道不快?”

    李威愤怒道:“咱们可是河西马!”

    可,事实就是如此。

    即使战马再好,也是由人来控制的,在娴熟的契丹人面前,唐军还是相差了不少。

    “两翼掩护幽州营,绝不能让契丹人得逞!”

    李威无奈道。

    随即,冲锋的宽度扩展,但速度却慢了下来,契丹人则不断蚕食着两翼的骑兵,孤立幽州营。

    仿若是一头野兽,先吃软肉,再啃骨头。

    李威看眼里,急在心里。

    即使一比一的战损,他也难以接受。

    要知道这几万骑兵,可是养育了数年,清一色的河西马,再说,战马易求,而骑兵难求。

    耶律休哥则面露一丝笑容。

    唐骑再精锐,在近一倍骑兵的包裹下,还能作甚?

    如此黄沙席卷的天气,步兵几乎帮不上忙,只能在城墙上看着,坐视骑兵被围歼。

    “怎么回事?”

    突然,不远处露出一副黑色的背景墙,在黄沙笼罩下,不断的向前,越来越清晰。

    “难道,这是唐人的步兵?”

    耶律休哥大吃一惊。

    在战场的外围,两万步卒,迈着沉重的步伐,一步步的向前逼近。

    他们全身上下,都身着重甲,仅露出一双眼眸,手持五尺高的盾牌,另一只手则拿着丈长的长枪,显得极为冷峻。

    紧密贴合的重甲步兵,仿若一道人墙,坚不可摧的人墙,从外围战场,开始逼近,与契丹骑兵越来越近。

    而组成包围圈的契丹骑兵,面临一道铁墙的逼近,显得颇为惶恐。

    没错,就是惶恐。

    “投——”

    一声令下,数千杆长枪,随着惊人的臂力,向前投射而去。

    就这一下,死伤了数百骑兵。

    铁墙前方,空了一片。

    在他们准备转弯,回头厮杀时,战马的冲击力,面对铜墙铁壁一般的盾牌,瞬间失灵。

    在盾牌的缝隙中,不断有长枪,大刀抽出,就是一顿乱砍,结果了性命。

    “射——”

    “哗啦啦——”

    就在这一瞬间,前三排的盾牌手全部蹲下,盾牌压在地面,数千弓弩手站起,向前射出大量的弩箭。

    “咻咻咻——”

    这是比弓箭还是快,威力还要大的武器,而是,间歇很短,一次四千,再四千……

    每支弩箭一次可发射两只,装填有十支,全部射空。

    也就是在这几个呼吸间,数万支箭矢,从唐军中抛射而出,虽然没什么准头,但是强大的覆盖能力,却让人胆寒。

    半刻钟不到,这群重甲步兵百步内,已经见不到一个活人。

    数千骑兵被肆虐,哀嚎不止,倒地难起,射成了马蜂窝。

    “弩箭——”

    耶律休哥惊叹出声来。

    这种极为精巧的器械,即使渤海人,也无法量产,只能偶尔有几个,做以刺杀,在契丹很少见。

    而这一次性,竟然有数千副,着实让人畏惧。

    一旁的契丹骑兵,眼睁睁的看着同伴,短时间内成了射穿成马蜂窝,极为胆寒。

    胯下的战马,一时间也催促不得,进退两难。

    “冲刺——”

    耶律休哥大吼道:“长枪,弩箭,我看你还有什么,契丹男儿,全部给我冲——”

    耶律休哥的话,激起了大家都心气,骑兵们再次准备,开始冲锋。

    而深陷骑兵泥潭中的李威,却察觉到了松动,契丹人似乎没之前那样疯狂了。

    牛头一看,只见契丹人源源不断地向后方冲刺,模糊可见一堵黑墙。

    “这是?步兵?”

    李威有些难以置信。

    而面对大量的契丹骑兵,坐镇中心的张维卿,不由得冷笑道:“还真以为我只有三板斧?”耶律休哥的话,激起了大家都心气,骑兵们再次准备,开始冲锋。

    而深陷骑兵泥潭中的李威,却察觉到了松动,契丹人似乎没之前那样疯狂了。

    牛头一看,只见契丹人源源不断地向后方冲刺,模糊可见一堵黑墙。

    “这是?步兵?”

    李威有些难以置信。

    而面对大量的契丹骑兵,坐镇中心的张维卿,不由得冷笑道:“还真以为我只有三板斧?”

第1273章两胜一败

    五百颗、一千颗、两千颗……

    前排的步兵,不顾一切地向前抛射,直到手中已无一颗手弹。

    而就在盾牌前的百步范围内,满是硝烟,硫磺的味道极为浓厚,黄黑色的灰尘,即使大风吹拂,也不见消散。

    足足半刻钟,天地间一片沉寂。

    半空中的太阳,散发出淡黄色的光芒,让人浑无感觉。

    耶律休哥不断地安抚着胯下的战马,俊逸的战马得到主人的安慰,好一会儿才稳定下来,但四肢依旧不停地走动着。

    而他周边的骑兵们,则惊慌失措,大部分的战马被巨大的雷鸣声震慑到,不受控制地乱跑。

    “嘶——”许多战士被甩出背上,然后不断地牵扯,啼鸣。

    “这是什么东西?”

    耶律休哥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惊恐,忙问道。

    可惜,周边的人也没有清楚了,只是一脸的迷茫。

    而在不远处,陷入泥潭中的唐骑们,则突然意识到空隙,忙不迭的冲锋起来。

    “冲,杀契丹狗——”

    李威大吼着,一马当先。

    而幽州营这边,杨师璠也不由得大喜,慌乱的契丹人,终于露出了破绽。

    “杀——”他握紧长枪,一把挑死一个契丹人,然后直直地向前冲去,幽州营再次涌动,仿若潮水一般。

    而契丹堤坝,依旧不曾从轰鸣声中恢复过来,呆愣着好一会儿。

    战场上,容不得一丝迟疑。

    一瞬间,停滞的骑兵队伍,再次奔跑起来,直接冲破了包围,恢复了自由。

    气喘吁吁地出了包围圈,李威这才看明白发生了什么。

    只见,在铜墙铁壁一般的步兵前方,数千头战马,骑兵,已经横七竖八地倒了一大片。

    鲜血淋漓,残肢断臂,战马止不住地哀啼,许多的骑兵一分而为,各种人体器官从身体脱落,与战马的尸骸连在一起,血肉模糊。

    整个地面,在这一瞬间,就变成了红色。

    “这是重甲步兵?”

    李威满脸惊诧:“这到底是什么武器?竟然这般厉害!”

    重甲骑兵出来后,御营有鉴于重甲的威力,一直在编练重甲步兵,但在李威看来,不过是在原有的步兵中,精中选优罢了。

    但,看到这一副武装到牙齿的重甲步兵,以及那震撼世人的武器,李威彻底地惊呆了。

    “张维卿,真是给人惊喜!”

    而一旁,好不容易突围,发觉幽州营被针对下,损失惨重,杨师璠来不及心痛,只见那群重甲步兵前的空旷。

    “同样都是重甲,不曾想,竟然骑兵要被步兵来救!”

    杨师璠脸上,满是无奈。

    曾几何时,幽州营可是大唐最强的部队,今日,即将拱手让出了。

    这不由的让他心情郁结。

    而对于身处于漩涡中的张维卿来说,这一刻的美好,简直是妙极了。

    前方的契丹人满脸犹豫,身旁的步兵们,则雄心壮志,满怀着信心。

    “换列——”

    张维卿高喊道。

    随即,前方的几排盾兵,从两侧往后挪移,而中间的盾牌手,则向前涌动,不一会儿,又重新组织好了雄壮的前排!

    耶律休哥看的眉头直皱。

    “从两侧冲锋——”

    一声令下,数万契丹骑兵,再次袭来。

    “投——”

    在百步左右,张维卿再次发号施令。

    一瞬间,又是巨大的轰鸣声。

    整个地面为之一颤。

    耶律休哥抬目望去,周边的骑兵脸上不再是渴望,而是畏惧。

    他叹了口气……

    而这时,锦州城内的军队,也从城中涌出犹如潮水一般,源源不绝。

    ……

    而就在鸭绿江北岸,距离恒州两百余里的开州(今丹东),一只万余人的骑兵,狼狈不堪地逃窜而来。

    在开州的接应下,他们慌乱地入了城,缓了一口气。

    耶律奚底重重地喘了口气,看到开州城门被关闭后,他才安下心来。

    身上满是血迹,铠甲也不知所踪,胯下的战马,也只剩下一只耳朵,胳膊上还带有伤痕。

    到了恒州,手底下五万人,就饱受缺粮的困境。

    而四散开来,劫掠粮食的军队,则损失过半,最后拢共不过三万余人。

    这个时候他们突然发现,开州城外,不知不觉聚集了数万渤海乱民。

    而,随即而来的,则是十万高丽兵以及唐兵,一望无际,根本就数不清。

    数倍于己的军队包围下,即使是冲锋,也如同陷入泥潭,根本就冲不破。

    即使到了这般境地,耶律奚底也从不放弃,在某夜,他寻来空隙,在高丽兵马的一面,不要命地冲锋,才堪堪带出万人。

    五万兵马,只剩一万,而是后面还有大量的追兵,耶律奚底感觉,这次征讨,简直是太令人无奈了。

    “都统,不好了,唐军追过来了!”

    耶律奚底心头大惊,抬头望去只见数万骑兵,或卓白衣,或着黑红戎袍,满脸疲惫地追击而来,一瞬间就包围了整个开州城。

    耶律奚底明白,白衣为渤海骑兵,黑红为唐骑,至于灰黑色的高丽人,骑兵甚少,怕是没有赶到。

    疲惫的万人,怎么可能守住开州城。

    难道,天要绝我契丹吗?

    ……

    而在上京城附近,却是经受了一场大胜。

    皮室军不愧是契丹的精锐,即使是面对纯木制的军寨,依旧勇往直前,马蹄将军寨踏得粉碎。

    李志远率领杂牌军,只能狼狈不堪地逃离而去。

    当然,他没忘记带着自己的一万黑水骑兵。

    至于那五万渤海兵马,就被甩下,为其殿后。

    耶律贤满怀欣喜,看着满地的俘虏,大笑道:“经逼一战,那仅占几府的后渤海余孽,就只能灭亡了。”

    “乘胜追击,可否妥当?”

    “大汗,渤海余孽不过是盘中餐罢了,随时可以吃下,但如今辽东危在旦夕!”

    耶律贤适沉声道:“根据来报,经过唐人煽动,辽东乱成一团,大量的粮食被烧毁,数十万人被迫从贼,不能再停留了。”

    耶律贤闻言,不由得牙关一咬,险些背过气来。

    作为契丹的粮仓,竟然乱成这样。

    “无有粮草,怎么剿贼?”

    “怕是锦州那里,都会陷入无粮可用的境地!”

第1274章大喜

    六月末,夏日如火。

    今时不同于往日,皇帝并没有如往年一般,去老君山避暑,而是留在了洛阳,处理着政务。

    此时,来自于中原各府的夏粮,已经征收完毕,通过黄河,亦或者人拉马拽,输送至洛阳。

    唯独河北府,幽州府两地的粮食,一应供给辽西的十几万兵马,使之粮草不缺。

    在大唐开国不过十几年,赋税的征收是极为快速的,也没有地方敢拖欠。

    况且,由于战争不在自己的国土,影响较小,对于夏收毫不耽误。

    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再加上海运,后勤的压力并不大,如果耗下去,顶不住的只是契丹人。

    烈日当空,只见御案上,一只毛笔不断地批阅书写,不见其他的声音。

    一个宦官,轻手轻脚地抱着一盆冰块,放置在御案旁,随手带走一盆融化的冰水。

    浑身毛茸茸的狸猫,伸爪打开了虚掩的窗户,迈着小碎步走了进来,然后一蹦跳,来到书案上,直接匍匐在奏本上,睡了起来。

    一旁的宦官见之,心惊肉跳,几次三番想要抱走,但又生怕惊扰了皇帝,面色犹豫。

    过了好一会儿,一直批阅奏本的皇帝,这才醒悟过来,伸了下懒腰,看着肥绒绒的狸猫,不由得抱起:“你这狸奴,好生没有礼貌,竟然不请自来!”

    听到皇帝的语气,狸猫“喵”了一声,任由皇帝摆布。

    “这是皇后的灰云吧?”

    皇帝没有责怪,不由得问道。

    “是的,奴婢一时不察,让其逃窜,还望陛下赎罪!”

    宦官连磕头。

    “没事!”

    李嘉摇摇头,逗弄了一会儿狸猫,这才说道:“这狸奴,聪慧的紧,至少我这里有冰块,来乘凉呢!”

    一时间,众宦官宫女不由得配合着笑了起来。

    而,很快,就有宦官来报,六百传书。

    李嘉一惊,将狸猫放下,打开一看,不由得松了口气,又有些惆怅。

    只见,书信上言语,河北知府陶谷,寿终正寝。

    很大概率是劳累至死。

    七十多岁,这把年纪已经不小了。

    一想到陶谷孜孜所求的,不过是宰相之位,李嘉不由得说道:

    “追封其为尚书令,福寿男,另赐予丧葬钱两千贯,以筹后事。”

    “诺!”

    既然生前当不成宰相,那就只能死后追封了,也算是了却了其一番心事吧!

    李嘉叹了口气,离开了书房。

    随即,他来到了甘露殿。

    自从战事开启,甘露殿就成了一切统筹协调的地界。

    李淮在此地,了解前线,组织后勤,以及一切的徭役,钱财等等,都是在甘露殿进行督促。

    皇帝的到来,让众人惊诧。

    “让宰相们来一趟!”

    皇帝坐下,随口吩咐道。

    很快,几位忙碌的宰相们,匆忙而来,对于皇帝的召集,他们有些疑惑。

    李嘉看了一眼众人,简单地说了句陶谷的事情后,这才说道:“朕看了一眼洛阳府,河南府,河北府的夏粮情况,较之去年,减少了一成左右,是否徭役太过?”

    几个互相望了望,胡宾王不由得出列,言语道:“陛下,御营兵马,几乎是洛阳,河南之人,出动过半难免有些影响。”

    “至于徭役,这几个月,虽然四五十万人,但每日给予钱三十,虽田地照料不及,但有了这些钱粮,足以让其饱腹,照料家人。”

    “嗯!”

    李嘉倒是对此颇为明白,但隋炀帝的影响还是太过于恶劣,又一次性动用了大量的徭役,外加粮食减产,怎能不让人害怕。

    “还是得注意一番!”

    皇帝叹了口气,说道:“近两个月,又耽误了农时,朝廷自然无妨,但就怕百姓受不住了。”

    “微臣自当省的!”

    胡宾王应下。

    “夏粮入库,朝廷的常平仓可得好好看顾,莫要伤了粮价!”

    “是!”

    宰相们颇为无奈地应下。

    赵普看着皇帝一副心不在焉地模样,知晓其是担心前方的战事,不由地心中一晒,这才道:

    “陛下可以关切辽东之事?”

    “没错!”皇帝这才附和道:“这些时日不见分晓,有无多少战报,待在这洛阳,某着实不安!”

    说着,皇帝跳脱道:“要不,咱们中枢北移至冀州,那里贴近辽西,战报接收也方便些。”

    皇帝的性格,大家也是了解的,那是说到做到,孙钊慌了,忙不迭道:“陛下坐镇洛阳,对于战事来说,就是最好的帮助。”

    “朝廷一日离不开陛下,洛阳也离不开陛下一日。”

    “罢了!”

    皇帝摆摆手,轻笑道:“看把你们吓的,朕只是在说笑而已。”

    说着,君臣又闲聊了几句,南方的水灾,北方的旱灾,几乎每年都有,君臣已经习惯了。

    即使是天大的事,也赶不上目前两国的战事。

    “报,幽州六百里加急——”

    这时,殿外,突有一信使,急忙跑来,脸色涨红。

    甘露殿中,听闻到这个消息,君臣震动。

    “今日六月几日?”

    皇帝让人拿来军报,一边问道。

    “禀陛下,六月二十七!”

    “二十七!”

    李嘉颤抖地打开了军信,上下快速地浏览了一遍,兀自不信,然后又看了一遍,这才让人转交给宰相们浏览。

    他瘫坐着,双目无神,思绪万千。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宰相们忙不迭地跪下,行礼,口中不断地呼喊着。

    “起来吧,都起来吧!”

    呼喊声将皇帝惊醒,他这才抬了抬手,满脸的笑容:“这是举国同庆的日子,大唐兴甚——”

    军报上言语,我军在锦州城外,大败契丹兵马,斩杀三万,俘虏四万骑,敌将耶律休哥逃窜……

    随即,附件上,又言语,我军在开州,剿灭契丹兵马五万余人,敌将耶律奚底身亡。

    辽东乱民数十万,夏粮毁于一旦……

    可以这样理解,辽东大乱,粮草供应不及,耶律休哥被迫出动兵马大战,结果却一败涂地。

    而辽东地区,再也无法提供给契丹粮食,至少在这几个月时间内。

    没有军粮的契丹人,不可以长久的作战,也没有能力安抚辽东。

    至此,辽东,已经成为了囊中之物了,手到擒来。

第1275章传响

    由于今夏并没有南下避暑,所以整个后宫,就呈现出一种慵懒的燥热。

    宫娥们尽可能地展现自己的身姿。

    这里面也有讲究,衣裳并不是越薄,越清凉越好,这岂不是便宜了侍卫?而且,还容易被各位娘娘训斥。

    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地点,才展露自己的身姿,这才是麻雀变凤凰的关键。

    这个夏日,妃嫔们发觉或许是太热了,皇帝的**逐渐的消减,几乎是每隔两天才临幸一回。

    而要知道,在春天,可是每天一次,甚至一次两三人,这机会平白无故地少了七八成呢!

    所以,以往再大方的妃嫔,此时也是尽可能地看顾好,珍惜每一次的机会。

    宝嫔由于胸前积累的过甚,又多次孕育,如今几乎冠绝后宫,在这大夏日,她也比别人更累,更热的慌。

    “你若是累,就把那玩意穿起来吧!”

    (●\/●)

    瞧着一颠一颠的负担,周颖儿不由得哑然失笑,指着她言语道。

    “啊?那个啊!”宝嫔想起皇帝让人裁剪而来的内衣,简陋极了,还叫什么胸罩,她不由得红着脸摇头:

    “娘娘,太难为情了!”

    “外面穿着薄裙,岂不是全都看光了?”

    虽然说诃子只是一条宽长带子,但好歹从完全裹住了,但这玩意只是裹住前边,旁边可都溢出来了。

    “你啊,身在福中不知福!”

    周颖儿颇为嫉妒道:“这东西,宫中都传遍了,那些有点姿色的,就自己裁剪穿上,很有几个上了龙榻呢!”

    “妾身不争了!”

    宝嫔将胸托在桌案上,整个人松了口气,感觉轻松些许,这才缓了口气道:“年岁大了,再争也争不过那些十六七岁的小姑娘!”

    “别人不一定,你可有一对宝贝,陛下可爱煞了它们!”

    周颖儿手中缝补着衣物,一遍轻笑道:“皇帝若是知道你这样糟践它们,可不得收拾你!”

    “哼!”宝嫔娇哼一声,这才无奈地应下。

    说到底,后宫圣宠最重!

    忽然,有个宦官急匆匆跑过来,口呼:“娘娘,大喜,大喜——”

    “怎么说?”周颖儿手上动作没停,淡定地问道。

    “前朝传来消息,辽东大捷,杀敌上十万,这次又是咱们大唐胜了!”

    宦官气喘吁吁地笑道。

    “领赏去吧!”

    周颖儿这才露出一丝笑容。

    “娘娘,这战争胜利,薛王是不是也得回来了?”

    一旁的宝嫔忙不迭道,美眸中满是惊喜,她的儿子也要回来了。

    “这一番锻炼,对他也是好的。”

    周颖儿叹了口气,脸上满是关怀之色。

    抬眼看了下手中的衣裳,少年长得快,也不知此时合适不!

    ……

    炎炎夏日,道路被晒的滚烫,民夫们不时地停下脚步,将水浇灌在脚上,缓解热度。

    而有的民夫,则直接从路旁,扯了一把草,直接编起了草鞋来。

    大量的牲畜,不断地前行,有的间隙还拉下不少的粪便,民夫们还要清理干净,扫到路边。

    而牲畜毕竟是有限的,还有一部分人,推着独轮车,慢慢地跟随。

    “停下,停下!”

    这时,一支骑兵奔跑而来,头戴着草帽,说道:“歇息半个时辰,吃午饭了!”

    “呜呼——”

    民夫们欢呼起来,一天中最开心的,就是吃饭了,尤其是在这般炎热的天气,树荫下吃饱肚子,是最开心的。

    而在不远处,一个头戴草帽的少年,看着欢呼雀跃的上千民夫,也不由得咧着嘴笑了起来。

    “殿下,您也歇息吧!”

    一旁的侍卫忙递过去水。

    “嗯!”

    薛王李复沐点点头,下马,牵着马儿来到树荫下,席地而坐,直接饮了起来。

    淡淡的咸味。

    李复沐吧唧了下嘴,在这天气,往日厌恶的盐水,喝起来也是那么痛快。

    一旁的几个侍卫,则忙不迭地捡来木柴,燃起土灶,随身又放下铁锅,煮将起牛肉,以及肉饼。

    而民夫们,则只能从怀中掏出早上发下来的三块菜饼,巴掌大小,里面裹着由豆油炒过的野菜,吃上来津津有味。

    李复沐之前也馋过,吃了几口,就难以下咽。

    对不怎么粘荤腥的民夫是美味,对他来说,就是猪食了。

    “你们也吃吧!”吃着肉饼,李复沐也知晓收拢人心:“我吃不下,剩下的你们分每人半个。”

    “是!”侍卫们多日来,已经习惯了,此刻也不推脱,就分了起来,热乎乎的肉饼,吃起来满口留香。

    而这时,李复沐突见,几个民夫趁着吃饭,突然爬上大树,上下溜滑,脸上开心的很。

    “你们这又是作甚?”

    李复沐不由得起身,走过去问道。

    “监工,我们是摘知了猴!”

    民夫黑瘦的模样,小心翼翼道:“知了猴装着回家,鸡喜欢吃,而且,还可以卖到城里,有钱人家喂鸟!”

    “嗯,你们继续吧!”

    李复沐摇头笑了笑,这才离去。

    坐回原地,李复沐瞧着被晒的脸皮黝黑的民夫们,他不由得说道:“你去,看附近可有卖草帽的,给这些人一人买一个,再晒下去,比昆仑奴还黑呢!”

    “殿下,附近怕是少有那么多的。”

    “那就去预定嘛!”

    李复沐随口说道:“一千来个,也就几日功夫,反正咱们天天跑这条路,都习惯了,直接取就是!”

    说着,他从怀中掏出五枚金币来,笑道:“剩下的就是你的跑腿费!”

    一时间,侍卫大喜,忙谢恩。

    收买人心这种事,李复沐如今已经是驾轻就熟了。

    到了傍晚,驿站到了。

    一天的三十里地,已经跑完,这一批民夫领了三十钱,快活着吃饭,不觉得累,反而开心的紧。

    李复沐晓得他们为何开心。

    如今一斗米,不过十几钱,每天就是赚两斗米,一个月就是六石,几乎是一年的收成。

    所以,即使耽误了夏收,民夫们也不觉得苦。

    李复沐感怀颇深。

    作为监工近两个月,深入底层,与这些民夫们同欢乐,知晓了不少书本上没有的东西。

    “大喜——”

    突然,侍卫们涌来,手中提着刊发的邸报,只见上面一行字:

    辽东歼敌二十万,契丹末日!

第1376章无名

    “辽东收复了!”

    李复沐呢喃道,眼睛瞬间一亮。

    安史之乱后,安东都护府被废黜,大唐完全失去了辽东地区,其地被奚人,渤海,契丹蚕食。

    距今,已经两百年。

    这比幽州失去的时间还要长,所以,很容易被遗忘。

    但,李复沐却记得清楚。

    因为,他曾经听说过,皇帝要将除辽东以外的地界,分封给他的兄长,弟弟们。

    辽东收复了,契丹亡国还会远吗?

    到时候,偌大东北,分封三五个不是很正常?

    “皇兄,我会想你的!”

    李复沐微微笑着,对于皇长子齐王李复歆的离去,别提多难受了。

    “不过,大战得胜,这场徭役,怕是坚持不了多久了!”

    感叹一句,他忽然有些失神。

    其实,他还是比较喜欢这种重复而又劳累的日子的。

    不像在洛阳,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在朝廷百官,以及皇帝父亲的眼中,不能有一丝的差错,不然对他来说,就是灭顶之灾。

    关键是,几个皇兄虽然封王了,但是还没就国,这压力就大了。

    苦恼地挠了挠头,没办法,作为嫡长子,生来就得承担这般的压力。

    ……

    九个皇子,都被皇帝撒出去,担任监工的职责,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但却重复劳作工作。

    磨练心性,考验组织能力,等等,总有说不清的好处。

    在成为藩王之前,总得磨砺一番。

    毕竟,卫王、中山王这种准备齐全的好处,今后是别想了。

    皇子们各个不同,但却明白这是皇帝老子的又一次考验培养,只能咬着牙执行。

    作为存在感最强的皇子,李复歆意料之中又表现出色,对于上千民夫,管理地井井有条,而且还收揽了人心,称赞声不绝于耳。

    虽然他明白,这样做,对于已经封王的他来说,并没有什么好处,反而容易引起忌惮。

    但,他总是想要证明自己的能力,盼望,渴望,以及万分之一的机会,废黜太子时,皇帝能第一个想起他来。

    虽然希望极其渺茫,但总是可能的。

    而且,希望还很大。

    毕竟,大唐的太子能安稳即位的,概率很低。

    “黄河以北,再无大战了!”

    李复歆看着邸报,不由得轻叹道。

    如此多的军队被剿灭,契丹人元气大伤,关键还失去了辽东,再难复立。

    剩余的,就是追杀围剿罢了,契丹人只能苟延残喘。

    “不过,怕是要封国了吧!”

    李复歆低头轻笑道,这一刻,他莫名地有些期盼这一日早些到来。

    ……

    辽阳。

    作为辽东府治,契丹东京所在,这里一直是镇压渤海女真各部的关键所在。

    其周长三十里,八座城门,在荒僻的辽东,着实属于巨城,有效的统御了偌大的地界。

    而作为曾经东丹国(契丹灭渤海,设东丹国,太子耶律倍兼任)国都,王宫依旧存在着。

    耶律贤来到此地,颇有些感慨。

    其祖父耶律倍的国都,堂堂太子被迫南逃中原,不过,如今汗位,又恢复正统了。

    只是,他如今的心情,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在他面前的,跪立的是耶律休哥。

    其满身血污,狼狈不堪,但是双目有神,极为倔犟地抬起头。

    “怎么,失去了本汗多少军队?”

    耶律贤捂着胸膛,沉声问道。

    “大汗,我带着三万骑兵归来!”

    耶律休哥沉声道:“败了就是败了,大汗您处置我吧!”

    “整整十万人,没了七万,仅剩三万,你还好意思回来见我?”

    耶律贤气恼道,满脸的愤怒,眼眸中的杀气,怎么也止不住。

    “你知道吗?耶律奚底,被十几万人围攻,五万骑兵,全军覆没,其人也身死了。”

    耶律贤拒绝了他人的搀扶,他站起身道:“加上你的,总计十二万骑兵,契丹一半的兵马,已经没了。”

    “耶律奚底——”

    耶律休哥目眦欲裂,惊声道:“那岂不是,辽东府全乱了?”

    “没错!”

    一旁的耶律贤适忙将大汗搀扶坐下,安抚了些许,这才叹道:“唐人灭绝人性,将辽东泰半的夏粮烧毁掉,而且数十万缺粮的渤海人,已经乱了起来。”

    “那么乱民已经超过了十万。”

    “辽东府,如今成了一堆烈火,熊熊燃烧中!”

    “杀——”

    耶律休哥低沉道:“只要造反了,全部都杀掉!”

    “杀?怎么杀?哪有余力去杀?”

    耶律贤适摇摇头:“辽东府尽是渤海人,他们可不像汉人那么软弱,人数太少,根本就管不了用。”

    “而,锦州城中的唐军,也不会善罢甘休,肯定会步步紧逼,不会让我们如意的。”

    “粮食,关键是粮食!”

    耶律贤坐在椅子上,喘着气道:“没有粮食,辽阳城中十万人,能做甚?”

    “不出十天半个月,大军不战自溃!”

    此话一出,满是沉寂。

    终究,还是要面对这个现实了。

    光是吃羊奶,平日里倒是可以,但战时,怎会有气力?

    况且,那么多牛羊在城外,待唐人来了,怎么保护的了?

    况且,就算保护妥当,哪有那么多的粮食来喂呢?

    “难道,别无他法了吗?”

    耶律休哥咬着牙说道。

    “只有一个办法,希望很渺茫——”

    耶律贤适满脸凝重。

    ……

    锦州大胜后,李信迫不及待地清点战损笑的合不拢嘴。

    斩杀三万,俘虏四万。

    而己方,骑兵损失一万,步兵一万有余。

    而比较遗憾的是,牛羊什么的不过几千头,显然被吃的差不多了。

    耶律休哥,就是因为粮草紧张,不得已进攻。

    而此战的风头最大者,莫过于率领重甲步兵的张维卿了。

    他一手训练出来如此精锐的部队,直接碾压契丹骑兵,将后者打到心寒,灭了士气。

    之后三军合围,契丹溃败难止。

    “此战,张部署居功至伟啊!”

    李信难掩喜色,举起酒杯庆贺道。

    李威、杨师璠、曹彬等人,止不住地羡慕。

    “部署,如今乘胜追击,才是正道!”

    张维卿饮下酒,说道:“辽阳据此两百里,三五气即至,辽阳乃是辽东中枢,一举拿下,辽东彻底颠覆——”

第1377章使臣

    同样与之庆贺的,还有呼延赞、杨万胜所部。

    伏击围剿耶律奚底,五万契丹骑兵全军覆没,辽东地区的渤海一团乱麻,民乱四起。

    可以说,这些都是他们的功劳。

    呼延赞、杨万胜二人,自然喜不自胜。

    “开州待不长久,还得进击才是。”

    而相比较两人,射声司的高峻,则比较冷静,他看着两人,指的桌案上的地图说道:

    “几百里外的复州,宁州(辽东半岛),还有曷苏馆部,这数州之地,经常来往海上,赚取了不少钱财。”

    “拿下此地,威逼辽阳,然后大军北上,与锦州来的部队汇合,到时候真就是所向披靡了!”

    眼前的这份地图,乃是多年来的商贾们,不断地打探,行走,所书写出来的,州县清晰可见,道路也有,一份价值千金。

    呼延赞与杨万胜看了看,觉察此地的确距离辽阳近,这才说道:“长途奔袭,咱们自无不可,但这些渤海人,以及高丽人怎么办?”

    经过一番损耗,高丽十万兵马,依旧还存有六七万,而渤海兵则更多。

    说白了,渤海人粮食不足,只能依靠唐军来存活,一旦离开,只能死去了。

    “那人数自然太多了!”

    高峻无奈了。

    高丽人也就罢了,渤海人可是上十万计,为了阻击围剿契丹人,人数再多也可行,但如果转移,就显得累赘了

    “精中选精,挑出三万人,其余的兵马,就给予他们半个月的口粮,让他们自己求食!”

    说道这里,高峻不由得露出一丝笑容:“北面、东面的女真王府,甚至鸭绿江南面的高丽人,都可以让他们去。”

    “高丽?”呼延赞摸了摸胸膛,有些不好意思道:“高丽的兵马都在我们手里,若是让渤海人南下,他们可抵挡不了。”

    “渤海人也是为了求食罢了!”

    高峻轻笑道:“再说了,没有渤海人,高丽怎会全心附和与我?”

    言尽于此,两位将军点了点头,对于政治上的事情,复杂的很,他们不想参与其中。

    还是打仗去吧!

    于是,两万唐兵,伴随七万高丽兵,三万渤海兵,浩浩荡荡地去往了复州,宁州。

    一路上,真可谓是望风而降。

    十几万的兵马,几乎没有人敢招惹,要么归降,要么逃窜,几乎不费吹灰之力,一行人等就来到了复州。

    曷苏馆部大吃一惊。

    这部落,乃渤海贵族,女真头领们,强制拉扯一起,组成而成,本身并没有多少凝聚力。

    但同样,他们遭受着契丹人的监控,商贸发展顺利,军力根本就谈不上。

    如此,为了保护财富,他们甚至派遣使臣前来谈判。

    第一次遇到这种事情,而且在辽东地区,这不禁让呼延赞等人万分好奇:“尔等有何条件,不妨说一说!”

    “我等并无多少条件,只求将军拿下城池后,不骚扰我部民众,也不随意劫掠我等,护我家产便行!”

    使臣轻声说道:“将军若是应允下,复州,苏州,宁州三地,将直接归降!”

    “行,我应允下了!”

    呼延赞看了另外两人,见其点头,这才轻声道:“我军本就是军纪严明,而如今既然应允下来,自然会严格遵行,贵部还望放心!”

    也因此,三州之地,转眼归复。

    而,宁州,距离辽阳,只隔着海州,辰州,数百里地,可谓是极近。

    身在辽阳的契丹人,如芒刺背。

    岂止是南边,西边的唐军,也出了锦州,正在攻伐乾州之地,这个辽阳最后的屏障。

    耶律贤自然不允许乾州被拿下,派遣大量的骑兵,乃至于皮室军,进行支援。

    “轰隆——”

    抛石车在平原上人拉马拽,速度虽然慢了一些,但终究还是来了。

    其具有强大的破坏力,这是守城的契丹人很难面对的。

    而,唐军也知道其重要性,派遣大量的步兵防守,不给契丹人一丝的机会。

    日夜不停的轰炸,契丹人还是顶不住了,派遣使臣而来。

    李信作为统帅,对契丹人的心思,心知肚明。

    “让他外帐外候着吧!”

    摆了摆手,李信随口道:“让呼延赞那支人马的信使过来。”

    “参见部署!”信使满脸欣喜道:

    “我部在鸭绿江北岸的恒州,开州,灭耶律奚底五万兵马,如今又转行到了复州,宁州,距离辽阳城,不过数百里,两州之隔。”

    “我等想问部署,何时聚兵,围攻辽阳!”

    听到这番话,李信冷峻的脸上,也不由得露出一丝笑容:“告诉呼延赞,七日后,辽阳城下会合,他要是没到,我饶不了他!”

    “诺——”信使应下。

    待其走后,契丹信使也被晾了半个时辰,他这才进来,口中言语道:“我大汗预备上百万贯的金银珠宝,只要将军暂缓脚步,这一切都是您的了。”

    “百万贯?”

    李信冷声道:“只要拿下辽阳,这些不就是我的吗?还用你送?”

    “辽阳与其他州县,自然不同!”

    信使是个文人,还是个汉人,他捋了捋胡须,轻声道:“将军,实话也不瞒你,辽阳三十里城长,高三丈,近十万兵马汇聚,其中一半还是精锐的皮室军。”

    “如果想要拿下辽阳,您这十几万人,起码死伤一半。”

    “只要将军暂缓攻势,用不了几日,我们自将辽阳城奉上,您白收大功,岂不是美哉?”

    李信并没有答复,但后者自以为理解,就笑着离去。

    “你们觉得如何?”

    帷帐后,李威、张维卿等大将们纷纷走出。

    “缓兵之计!”张维卿沉声道:

    “辽阳以南的复州,还有十几万人,难保契丹人不是存有先消灭他们的打算。”

    “毕竟,只是一些高丽、渤海人组成的杂兵罢了!”

    “没错!”李信点头道:“辽阳如今成了一座死城,外无有粮食,西面、南面即将被围攻,所以,其打算不言而喻。”

    就在他们热烈讨论的时候,突然,又有使臣来了,而且还是契丹人。

    一开口,就震惊了所有人:

    “我们契丹愿意归降大唐,只要大唐停止用兵!”

第1378章和谈

    契丹人投降?

    在座的众人怀疑自己耳朵出了问题。

    要知道,别看契丹此时如此凄惨,但依旧可以组织超过十万的骑兵部队。

    在整个草原,目前有且只有契丹人可以。

    即使这些时日,契丹人不断的被消灭,但仅存下的力量,依旧不容小觑,容不得半点的掉以轻心。

    第一时间,李信怀疑这是一个阴谋。

    毕竟这太颠覆三观了。

    不过,契丹人随后说出的条件,让人不得不产生一丝信任。

    割让辽阳以东的所有土地,以辽河为界。

    契丹俯首称臣,不再攻击大唐军队。

    愿意献上数百万贯钱财,以及其他搜集中原的珍贵首饰。

    说白了,只要大唐同意,什么条件都能答应。

    打发了使臣后,李信缓缓坐下,他吐出了一口浊气:“看来,契丹人只要辽东,其余的地界,都可以抛弃。”

    “若是咱们再追求些,怕是辽东都可以舍弃吧!”

    “很有可能!”

    张维卿点头道,一时间感慨万千:“契丹大有魄力!”

    “如今的辽东之地,渤海人大乱,光是乱军就上十万,对于契丹人已经成了鸡肋。”

    “无粮救济,如今又无法下手镇压。”

    “还不如舍弃给咱们呢!”

    “这事,咱们做不了主!”

    李信叹了口气,说道:“还是得让朝廷来决定!”

    此战的目的,本就是为了辽东,如今不用去打,就可以直接拿下,这对于朝廷,乃至于军队来说,是一项巨大的诱惑。

    不战而屈人之兵。

    “那,咱们停止攻势?”

    “不!”李信沉声道:“继续打,乾州拿下后,威逼辽阳,七日后的汇合,可不能缺席。”

    “谈归谈,打归打,两者互不耽误!”

    一众将领闻之大喜。

    有仗打,就有足够的功勋,钱粮来分,这对于他们来说,是最喜欢的。

    谈判,等于停战,他们怎么会欣喜?

    这可能是建国后最后一仗了。

    ……

    而耶律贤在辽阳,也等来了使臣的回话。

    “该死,如此丰厚的条件,唐人竟然置下,而且依旧在攻城!”

    耶律贤无奈道:“我都这般低声下气,还要如何?”

    “大汗!”

    耶律贤适无奈地摇头道:“何谈已经走到了尽头,那别无他法了。”

    “事到如今,还有什么可以救契丹?”

    耶律贤苦笑道。

    继位数载,幽州之战败给唐人。

    如今,辽西被夺,辽东大乱,辽阳也岌岌可危。

    对于他这个契丹大汗来说,威望尽失,如果在平时,早就有贵族造反了。

    只是如今大敌当前,贵族们还知道共度国难罢了。

    “契丹并不会亡国!”

    耶律贤适面露凝重:“自太祖开始,我契丹本就游牧与草原,逐步壮大。”

    “随即,吞并渤海,又下幽燕,横幅万里,雄霸天下。”

    “辽东这般境地,本就是意料之中的。”

    “渤海国上百万人,契丹以蛇吞象,经过上百年的消磨,足以吞噬干净,但唐人一撬动,辽东就乱套了。”

    “辽东,如今也只能被迫放弃了。”

    “你是说,让我率领大军,撤回上京?”

    耶律贤吃惊道:“辽阳巨城,也不是不可守的,怎能轻言放弃!”

    “大汗!”

    耶律贤适无奈道:“辽阳再坚固,也不上中原的城池,那些都被拿下,更何况辽阳?”

    “况且如今城中,都是一些汉儿跟渤海人,外是大军,内外难通,何以守之?”

    说到这,耶律贤适不由得低声道:“再者说,皮室军乃是王室精锐,怎么能轻易的消耗在辽阳?”

    “事有不协,皮室军就是大汗最后的依靠,契丹最后的依靠了。”契丹人投降?

    在座的众人怀疑自己耳朵出了问题。

    要知道,别看契丹此时如此凄惨,但依旧可以组织超过十万的骑兵部队。

    在整个草原,目前有且只有契丹人可以。

    即使这些时日,契丹人不断的被消灭,但仅存下的力量,依旧不容小觑,容不得半点的掉以轻心。

    第一时间,李信怀疑这是一个阴谋。

    毕竟这太颠覆三观了。

    不过,契丹人随后说出的条件,让人不得不产生一丝信任。

    割让辽阳以东的所有土地,以辽河为界。

    契丹俯首称臣,不再攻击大唐军队。

    愿意献上数百万贯钱财,以及其他搜集中原的珍贵首饰。

    说白了,只要大唐同意,什么条件都能答应。

    打发了使臣后,李信缓缓坐下,他吐出了一口浊气:“看来,契丹人只要辽东,其余的地界,都可以抛弃。”

    “若是咱们再追求些,怕是辽东都可以舍弃吧!”

    “很有可能!”

    张维卿点头道,一时间感慨万千:“契丹大有魄力!”

    “如今的辽东之地,渤海人大乱,光是乱军就上十万,对于契丹人已经成了鸡肋。”

    “无粮救济,如今又无法下手镇压。”

    “还不如舍弃给咱们呢!”

    “这事,咱们做不了主!”

    李信叹了口气,说道:“还是得让朝廷来决定!”

    此战的目的,本就是为了辽东,如今不用去打,就可以直接拿下,这对于朝廷,乃至于军队来说,是一项巨大的诱惑。

    不战而屈人之兵。

    “那,咱们停止攻势?”

    “不!”李信沉声道:“继续打,乾州拿下后,威逼辽阳,七日后的汇合,可不能缺席。”

    “谈归谈,打归打,两者互不耽误!”

    一众将领闻之大喜。

    有仗打,就有足够的功勋,钱粮来分,这对于他们来说,是最喜欢的。

    谈判,等于停战,他们怎么会欣喜?

    这可能是建国后最后一仗了。

    ……

    而耶律贤在辽阳,也等来了使臣的回话。

    “该死,如此丰厚的条件,唐人竟然置下,而且依旧在攻城!”

    耶律贤无奈道:“我都这般低声下气,还要如何?”

    “大汗!”

    耶律贤适无奈地摇头道:“何谈已经走到了尽头,那别无他法了。”

    “事到如今,还有什么可以救契丹?”

    耶律贤苦笑道耶律贤无奈道:“我都这般低声下气,还要如何?”

    “大汗!”

    耶律贤适无奈地摇头道:“何谈已经走到了尽头,那别无他法了。”

    “事到如今,

第1379章谋划高丽

    对于契丹人的处置,李信并没有这权力。

    但是对于辽东地区,他还是有处置权的。

    “以粮济工!”

    坐镇辽阳城,面对混乱缺粮的局面,李信大刀阔斧道:“幽州,济州岛,还有大量的粮食,除了提供军粮外,其余的都用做救济粮。”

    “修渠铺路,让他们一个个都得有事做。”

    一声令下,辽东瞬间震动。

    十万唐兵,沿着官道顺延,不断地镇压路边的乡镇,村庄,城池。

    数十万渤海人迫于无奈,粮食与军队的双重压力,只能接受这种赈灾模式。

    亦或者说,在契丹人与唐人之间,渤海人宁愿接受唐人的领导。

    说白了,还是契丹人对辽东的剥削太厉害,赋税七成有余,几十年来的造反不计其数。

    在辽圣宗还没有大规模的汉化之前,这些地方绝对是不稳定的。

    除此之外,文化上的认同,也是很大一部分原因。

    被契丹人统治,那是以野蛮统御礼仪之邦,渤海人虽然被打服了,但心理上的优势,却怎么也去除不了。

    比如,辽东地区,与幽州一样,都是南面官制度,施行州县制,直接默然渤海人等同汉人。

    也不怪契丹人如此。

    渤海人农耕为主,说汉话,穿唐衣,读四书五经,又融合了安史之乱后的辽东汉人,自然相似度极高。

    所以,李信一边恢复地方州县的统治,将原来的官吏复位,又尊崇三老,仿若中原一般,恢复了地方秩序。

    再之后,就是以工代赈。

    似乎以工代赈,成为了穿越者的法宝,古人脑子都是浆糊。

    但实际上,古人早就晓得以工代赈的好处,但受制于种种,难以施行。

    最大的困难,就是粮食的消耗。

    一斗粮食熬成粥,可以让一家三口糊弄一个月。

    但让人出工出力,一个人每月就得半石粮食,其中的损耗十几倍。

    另外,灾难就意味着秩序的混乱,一旦让灾民们吃饱,干事也就罢了,趁乱起事,也是不少。

    不过,如今李信掌握二十万人,以工代赈的种种缺陷,完全在掌握中,各地也在有条不紊地恢复秩序。

    “部署!”

    这时,张维卿突然回来,他忙着各地调配人手,这时候归来,让李信有些诧异。

    “你不是在督促粮草分发吗?怎地回到了辽阳?”

    “高丽那里传来了消息!”

    张维卿饮了一口酒水,说道:“他们似乎知道了咱们大胜了,我得了消息,高丽人一来,准备要回剩余的七万高丽兵马。”

    “二来,希望咱们兑现承诺,将鸭绿江以南的地界,交与他们。”

    “事实上,他们已经偷偷摸摸派遣人手占地了,只是没有咱们的允许,没有光明正大罢了。”

    “鸭绿江女真人告诉我的。”

    “高丽人想的美!”

    李信冷笑道:“咱们累死累活打下的土地,凭什么交给他?”

    “我也是这般想的!”

    张维卿附和道:“所以,我让鸭绿江女真,去袭击高丽人,不让其得逞!”

    “只是这般也不是个办法,毕竟几万高丽兵,也并非咱们统属的。”

    “高丽兵经受了几场战事,已经今非昔比了!”

    李信也不愿意放人归去,他站起身,神色冷峻道:“若是放回,不亚于纵虎归山,辽东之地,日后怕是难稳了。”

    “你的意思?”

    张维卿也不由得起身,若有所思。

    “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让高丽亡国!”

    李信直视前方,冷声道:“高丽兵作乱,大唐平定乱兵,高丽王担惊受怕,无奈献土归降。”

    “虽然我读书不多,但却知晓,高丽乃是灭了百济、新罗、后高句丽,才得以建立的。”

    “既然可以合一,为何不能再分为三?”

    “灭掉属国?”张维卿惊诧不已,走近几步,忙问道:“这是圣人的意思?”

    “没错!”

    李信直接一口应下,他目光深沉道:“皇子众多,依分封之策,多余边疆,高丽就非常适合。”

    说着,李信直接摊开地图,指着高丽说道:“其地一分为三,可分封三位藩王,建立封国。”

    “而鸭绿江以南,直到其西京平壤,可再建一国,如此一来,就有了四位皇子,这可就能缓解圣人不少的压力。”

    说到这,李信也不由地松了口气。

    作为家奴出身,他对于皇帝的处境感同身受,压力也是很大的。

    几十个儿子,这天底下哪里能寻得到如此疆土啊!

    还不得他来帮忙。

    张维卿沉默了。

    还真是,这般规划,四个藩国就呈现在眼前,只需要些许的手段,就足以。

    毕竟,这般贫瘠且难以治理的地方,设立都护府都困难,还不如名列藩国呢!

    “就这般做吧!”

    张维卿点点头,说道:“四个藩国,这七万兵马颇有些不足,还得凑足八万,这样就足以镇压不服了。”

    “哈哈哈,你说的没错!”

    李信难得大笑起来,他拍了拍张维卿的肩膀,继续说道:“辽东府之地,都是渤海人与汉人,在其外,还有大量的女真王府,足以招募一只军队了。”

    “另外,辽北之地,也是甚是苦寒,到时候也能分封藩王……”

    “你呀,这是魔障了,怎么想的都是分封——”

    张维卿哑然失笑。

    呼延赞与杨万胜二人,一脸迷糊的来到帅府,这深更半夜的,部署叫他们来作甚?

    两人不得其解,只能听命而来。

    而,李信一开口,就让他们大吃一惊:

    “你们带领高丽兵,回到开京送还给高丽王!”

    “部署,不可!”

    呼延赞忙道:“高丽兵今非昔比,较之以往,可胜了不止一筹,咱们岂不是帮其练兵,反而让日后辽东府遭受威胁吗?”

    “没错!”杨万胜也补充道:“其数战遗留的老兵,是其精锐,可不能交还给高丽。”

    李信点点头,沉声道:“你们说的都不错,还算有点见识。”

    “自然,这兵马我们算是帮高丽练出来了,自然不能白白交还,所以,这就需要你们二人,做一些小事了。”

    听到这话,两人感觉其中阴谋不少,互相看了看,眼神坚定。

第1380章

    高丽王满怀欣喜地在开京,等候着军队的回归。

    只是,令他烦恼的是,唐人将答应好的五百里地,竟然毫不透露,真是太令他失望了。

    “王上,毕竟是五百里地,唐人不舍,也是在所难免的。”贵族们劝说道。

    “谁能想到唐人会言而无信?”

    王昭无奈道:“可惜,我派遣十万兵马,此番损失三成,平白无故的为唐人效力,最后毫无收获,实在是羞辱!”

    “王上,大军归来,经过一番战事,必定实力大涨,到时候这五百里地,就由咱们自己收复,到时唐人也无话可说!”

    王昭这才点点头,露出一丝笑意。

    高丽上下满心欢喜,都在为即将得胜归来的军队贺喜,却不知,其暗藏杀机。

    ……

    而却说这边,李致远带领五万渤海兵马去讨贼,谁知带回来了却只有两万余人,其中还有一万黑水都护府的兵马。

    这让渤海国大怒。

    须知,本来渤海国就苟延残喘,不过数府之地,几十万人,如今五万兵马,损失大半,对于其来说,可谓是伤筋动骨,不亚于亡国之痛。

    烈氏当国,直言要李致远进行赔付。

    李致远如今拥兵过万,比渤海国还要强盛,怎么可能屈服?

    “老子还惯你不成?”

    李致远一番生气,直接挥兵,占据了龙泉府。

    推翻了权臣烈氏的权力,直接与国主对话。

    一瞬间,李致远就掌握了渤海国的权力。

    如果是其他地方官吏,或者说是边疆大吏,这种随意的征伐,是绝对不被允许的。

    但,都护府却不然。

    它天然的就是军政合一,可以随意的发起战争,先斩后奏。

    毕竟,距离洛阳太远,如果没有绝对的权力的话,是镇压不住乱民的。

    同样,也正是因为其特殊的位置,须背靠朝廷,保证其权力,不然绝难立足。

    所以,前唐时,在西域有安西都护府,但在幽州,却只有范阳节度使,就是这般道理。

    李致远第一时间安抚了渤海王,然后再次纠集全国兵力于龙泉府,等候着契丹人反攻。

    可是多日来,不见其身影,他自己颇为奇怪。

    派人去打探消息,终于得知,唐军大胜,契丹人已经舍弃了辽东地区,撤回了上京。

    李致远大喜过望。

    溃败的契丹人自然不可能来找渤海的麻烦。

    要知道,上京距离龙泉府,可是有上千里之遥,丧师辱国,难道还能千里迢迢来教训渤海不成?

    “不过,我这个位置,也不安稳啊!”

    李致远颇有些忧虑道。

    烈氏不仅掌权渤海国,而且,其特殊在于,在南海府(朝鲜西北与俄罗斯接壤),其还建立了一个安定国。

    也就是说,烈万华不仅是渤海国的权臣,而且还是安定国的国主,双重的身份,让人忌讳颇深。

    所以,困住了烈万华还不够,还得镇压住烈氏的安定国。

    “我在这里开疆拓土,也得让人知道,让他们帮忙,就能打开彻底地灭掉渤海国了!”

    李致远倒是管不了那么多的藩王,他多年来在黑水都护府,自然而然,热衷的就是开疆扩土,收揽百姓。

    所以,到如今,他又想着以渤海国为根基,从而直接面对契丹人,不断地骚扰。

    “只要坚持不懈,契丹人绝对不是我的对手!”

    李致远信心满满。

    前番的战败,他已经完全忘记了。

    而这时,他接到了从辽阳发来的书信,署名是李信。

    “我是朝廷命官,封疆大吏,他一个武夫何来给我发号施令?”

    作为宗室将才,李致远还是有些傲气的,尤其是面对李信这样的家奴,天然具有优越感。

    但,他终究还是败给了现实。

    原来,李信让他率领大军,从东向西,威逼那些女真部落,从而收复其人,使得辽东的救济工作,不被打扰。

    此时,上京、辽阳,龙泉府,呈现一个三角形▽。

    上京反而在最左边,龙泉府最右,辽阳在其中下部分。

    所以,龙泉府实在是太过于遥远,其距离海参崴只有两百里,与上京,更是有两千里之遥。

    契丹人才会对渤海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李信不去攻伐辽河之上京,竟然来使唤我去震慑女真人,真是岂有此理!”

    李致远愤愤不平道。

    随即,他气急败坏道:“来人,集合万人,咱们西征女真人,补充兵力!”

    ……

    而在洛阳,人们欢欣鼓舞。

    这是对战契丹以来的第二胜。

    邸报上大肆宣扬,舆论也是掀起巨大的凡响。

    在这个时候,外派出京近两个月的皇子们,完成了任务,悄无声息的回到了洛阳。

    低调,沉默,这是主旨。

    不过,对于皇子们的评价,以及表现,早就已经抄录到了皇帝的桌案上。

    对此,李嘉细细地看着,最后,注意还是放在了皇七子李复沐身上。

    中规中矩,合格。

    而皇长子李复歆,则一如既往的优秀。

    优秀的让李嘉颇为无奈。

    这不是夺了薛王的风头吗?

    “看来还是要尽早的让其就任藩国啊!”

    李嘉感叹道。

    他拿着笔,在简易地图上,做出了一道又一道的规划。

    其中,高丽一分为三。

    渤海国一分为二,以黑龙江为界,分内外。

    对于黑水都护府,李嘉决定放弃了。

    位置太远,土地鸡肋,地大而民寡,而且一半的时间被冰雪覆盖,着实太浪费钱粮了,还不如让给自己的儿子呢!

    高丽三个(他目前不知晓李信的安排),渤海两个……

    奚王府,可以再安排一个。

    契丹的上京覆盖广,可以安排两三个,乌古部,敌烈部,黑车室韦等大部落,岂能不安排?

    想了想,李嘉又添加了三个。

    总计,九个。

    九个藩王,刚好合适!

    想到这里,李嘉不由得笑了起来。

    不对,薛王不用去,还能余下一个。

    一场战争,几乎能给他安排一半的儿子,真是让他松了口气。

    等等,一半?

    忽然,李嘉沉默了。

    如果没算错的话,截止今日,他的儿子总数已经突破了二十,达到了二十五位之多。

    这他么,还能怎么安排?

第1381章纰漏

    七月的暖风逝去,带来了八月的细雨,让沉闷的洛阳,迎来了一丝凉爽。

    李信的汇报,也匆匆而来到了洛阳。

    对于契丹人的处理,也摆放在了桌案上。

    皇帝考虑再三后,决定暂且停战,但是没有应允归降。

    休战几个月,为未来做准备。

    如果强行逼迫,契丹贵族们自然团结一心,但一旦放松,其内斗就难以抑制了。

    再者说,吞并辽东,就耗费不少的精力,对于偌大的草原,大唐目前有心无力。

    而对于辽东地区的处置,宰相们意见不一。

    孙钊从朝廷负担考虑,希望辽东设立都护府,自负盈亏,承担其朝廷在东北的防御。

    这个提议,得到大部分的人赞同。

    毕竟,到时候消灭契丹,裁撤设府也不迟。

    唯独赵普从政治角度考虑,觉得应该直接设府:

    “辽东百万之众,自前唐以来,未见如此雄厚的都护府,其比之中原,也不逊色几分,设立辽东府,合乎情理。”

    皇帝高坐,看着几位宰相,其表情区一,着实看不出多少心里活动。

    想了想,他一锤定音:“将辽西数州,划归给幽州府,其余的地界,设立辽东府,治辽阳,重新堪定州县,完善秩序。”

    都护府确实省心省力。

    但,辽东毕竟不同,这里人口潜力大,农业充沛,手工业等也齐全,可以说完全自给自足。

    一旦设立都护府,非常容易尾大甩不掉。

    况且,契丹在身侧,反倒是能纵容其壮大,后患无穷。

    自始至终,没有人言语说分封个藩王过去。

    因为宰相们多年来,都已经了解皇帝的脾性,肥美的辽东地区,怎么可能会舍出来给皇子。

    皇帝肯定不会允许的。

    “东北之战,只要契丹未灭,就还不见分晓。”

    皇帝轻声道:“仗,还是要继续打的,朝廷万不可疏忽大意,徭役上可暂歇,唯独海运,却是不能停歇。”

    “诺!”

    宰相们心中叹了口气。

    对于皇帝这般强大的征伐欲,他们着实感到无奈。

    偌大的草原又不像辽东,有啥可征讨的,称臣纳贡不就够了吗?

    又商讨了下辽东府的建制,如军都司的兵额问题。

    一般的内地,府下的军都司兵额,约莫万人左右。

    边疆地界则会多一些,如西凉府,陇右府等,多为两万至三万。

    但,辽东还更为不同,这里各族杂居,渤海,奚人,女真等等,兵力少了还真镇压不住。

    “以五万最为妥当!”

    赵普言语道。

    “最多三万!”

    邓斌直言。

    由于无关利益,其他几人不发一言,但心底还是倾向于五万的。

    不过,令众人奇怪的是,皇帝最终还是应允了三万之数。

    “目前御营还在辽阳,军都司无须这般多的兵马。”

    皇帝轻言解释道。

    事已做罢,关于军功的赏赐,反而是最无争议的。

    李信、李威、张维卿三人,各加食邑千户,达到了九千之巨。

    距离郡王的万户门槛,只有一步之遥。

    很显然,这是皇帝在诱惑他们。

    只要灭了契丹,就会封王。

    皇帝掌握的节奏很不错。

    宰相们也表示认可。

    一番商议,天已经昏沉。

    孙钊坐上马车,满脸疲倦地回到府邸。

    作为首相,又是康州伯,其府自然是豪奢至极,富丽堂皇。

    “今个中秋,让老三,替我回家看看吧!”

    换下来常服,披上一件薄衫,孙钊不由得叹道。

    “阿郎,中秋是团圆的日子,明年清明回去,正当其时。”

    夫人带着丫鬟出来,端坐着,对于儿子,还是颇为关心的。

    “祭祖只是其一!”

    孙钊摸了摸鬓角的白发,不由得说道:“圣人之前定下规矩,四品上六十致仕,我如今为相十余载,还未至六十,就已经心疲力竭,白发苍苍,也是时候回乡了。”

    “让老三回家修祖屋,祠堂,为咱们探了个路吧!”

    “阿郎,你是想归家了吗?”

    夫人满脸惊喜道:“从番禹离去,近十五年,如今终于能告老还乡了。”

    人越老,思乡的情绪越浓厚,夫人忙起身,一边由一边喜道:“也不知我哥哥嫂嫂模样如何了?家中的田地可曾荒芜……”

    听着这般多细言碎语,孙钊不由得笑了起来,整个人都放松起来:“致仕之事,还有段时间,你莫要声张,心里有个准备就成……”

    轻声吩咐着,孙钊感觉此时惬意极了。

    做出这个决定,其实并不容易。

    但,朝廷的局势,却让他不得不做出选择。

    崔泉在神武六年致仕,年岁六十有三。

    而继任的赵诚,则在神武十年致仕,不过五十有六。

    如今是神武十七年,他继任首相八载,年岁也到了五十八岁。

    契丹重创,恐难再起。

    他虽然是倔性子,但却不得不退缩起来。

    面对越来越强势的皇帝,他有心无力,还不如交给继任者。

    心中所想,不知不觉,竟然睡着了。

    待他醒来,就见满院子的礼物。

    “谁人送来的?”

    他不以为意,多年的宰相生涯已经司空见惯的。

    “阿郎,是齐王送来的月饼。”

    管家忙道:“其余诸王,也各自送来不少礼物,但还是齐王心意最诚。”

    “哼!”

    孙钊甩了甩手,说道:“心意诚有何用?还是改变不了什么的。”

    对于诸王的那点心思,谁不知晓?

    还不是分封个好地方,朝廷多资助点钱粮。

    但,以今上这般的心性,亲弟弟都能赶去吐蕃,儿子还能落个好?

    “诸王年岁渐长,也幸亏拿下来东北地区,才有了些许旷地,能安排一些。”

    孙钊思索起来。

    他觉得皇帝安排藩王去边疆,这倒是没有异议的,减少内耗党争,着实不错。

    但,皇帝如此多的儿子,哪里分的过来?最后还不是得内斗吗?

    况且,以前唐皇帝的生育来看,少则五六个,多则二三十,昨天你家哪有那么多的地方?

    不好,这里面有纰漏啊!

    最后怕不是要分内陆吧?

    忧愁上眉头,孙钊感觉这些月饼,着实不是个好东西。

    “明天就得与陛下言语,趁机改变一些。”

第1382章

    随着时间的推移,转眼间就到了中秋节。

    洛阳街头,旗笙飘扬,街头巷尾之间,满是谈笑的百姓,商贩们不时地用尖锐的声音,叫卖着花儿,引得不少人的张目。

    市集中,商贾们为了更好的吸引客人,各用招数。

    有的让人穿戴着华美的衣裳,屹立在门口,吸引着富贵人家购买布匹。

    有的机灵的,甚至让人在门口摆上了桌案,大量的皮影小人,活灵活现,让人忍不住驻足观看。

    孩童们最耐不住这种,拉扯着父母就想进去玩耍。

    与明清不同,唐朝专门负责接待四夷藩国的部们并不是礼部,而是鸿胪寺,四夷朝贡、宴劳、给赐、送迎之事,都是由其掌控。

    而,在这天,洛阳城外的十里长亭外,几个鸿胪寺的官吏,郑等待迎接。

    按照道理来说,一般是朝贡是在正旦日,中秋而来的几乎没有。

    但,如今,着实还是有了。

    来的乃是大唐的属国之一,大理国。

    大理段氏,这些年来一直很殷勤,朝贡也极为频繁。

    无他,这属于贸易性质的朝贡。

    大理盛产象牙,孔翎,宝石,红铜等,羊、鸡等畜禽,刀、毡、甲胄、鞍辔、漆器等手工业品,以及麝香、牛黄等药物。

    从内地输入的则有汉文书籍、缯帛、瓷器、沉香木、甘草等药材和手工业品。

    这般一来,朝贡就属于常规了。

    不过,今次而来的大理国,着实不一般。

    甚至可以说,压力重重。

    来自于西川府,以及岭西府,安南府,三地的兵马连动,让其胆颤心惊。

    这三地的兵马加在一起,约莫十万,常年来一直处于和平的大理国,何曾见过这般场面。

    再加上,大唐大败契丹,随着邸报的宣扬,很快地就到达了全国各地,而大理国自然也不能例外。

    所以,派遣使臣来到洛阳,其任务艰巨。

    “尚书,咱们此次来,能否有效果?”

    宽阔的官道上,十几辆马车行走着,占据了泰半的道路,而领头男人,则面色严肃。

    他就是大理国礼部尚书高苏南。

    这时,同行的文官忙问道。

    “若是以往,咱们还是有点效果,只是如今大唐挟持大胜之威,恐怕很难了!”

    高苏南不由得摇道。

    如今的大理,高氏已经占据大量的官位,可以说与段氏,一损俱损,难以摆脱。

    对于唐人的觊觎,高苏南是万分清楚的,但是他又明白,如今的大理实在不是唐人的对手。

    当初段思平势力单薄,消灭大义宁后,不得已分封诸臣,设有二都督、六节度,共八个小王国,有“云南八国”之称。

    各诸侯都世袭领有封地,在诸侯领地内,当地诸侯是最高统治者,其下也各有家臣效忠。

    虽然高氏也因之壮大,但在面对外敌时,却有劲用不上。

    各诸侯人心各异,尤其是占据洱海地区的杨氏,素来与高氏做对。

    而朝廷也对诸侯万分警惕。

    一旦军队损失过大,那就难以镇压诸侯,诸侯也怕损失过大,被其他人占据便宜,吞没土地,彼此之间相互忌惮。

    望见了雄伟的洛阳城,高苏南不由得收敛其思绪,认真地与唐人打交道。

    鸿胪卿的官吏,见到如此壮观的货物,不由得笑了迎了上去。

    一切都在不言中。

    大理国,每一次朝贡,可都是一个肥肉。

    而坐在皇宫的李嘉,也获知了大理的消息,他不置可否。

    因为在他的面前,足足有九个皇子,排排坐,认真地书写着试卷。

    原来,经过一番考验,皇帝觉得对于皇子们的课程落下了,所以就命人找了一些秀才试的卷子,亲自督考,检查,批阅。

    就是为了想知道他们到底有没有认真学习。

    虽然说,当了国王,文化水平不需要多高,但比不了进士,对于举人肯定要能比之。

    却说,皇帝对于大理国爱理不理,但做试卷的几个皇子,则颇有些兴趣。

    “大理国在哪?”

    “岭西府那里,听说有好多大象!”

    “那可是一个好去处,我最喜欢大象了,象牙梳可漂亮的很——”

    几人议论纷纷,不知何时,又牵扯到了藩国上。

    “若是藩国在大理,也不错,距离岭南近呢!”

    皇五子李复沅,不由得感慨道。

    而这边,听着儿子们的叽叽喳喳,李嘉心头也不由得计上心来。

    没错,大理国着实是个好地方。

    人口没有百万,也有五六十万,而且,从南诏到如今的大理,也算是文化昌盛。

    地方偏僻,地域广阔,在适宜的地方再分封两三个儿子,就足够了。

    “你们好好考试,我去去就回!”

    李嘉沉声吩咐道。

    随即,他接见了来自大理的使臣。

    “还请陛下为我们做主!”

    高苏南大哭道:“这些年来,大理一直勤恳遵从,不敢有所逾越,何以招致这般兵灾?”

    “只是地方的擅自行动罢了,莫要惊慌!”

    李嘉轻声安慰道:“中秋佳节快到了,你也好在洛阳欣赏一番,也不枉来大唐一趟!”

    敷衍了几句,李嘉直接召开御前会议,讨论的主题只有一个——大理。

    “如果说,动用岭西府、安南、西川三地,能否拿下大理?”

    皇帝直接问询道。

    “难!”李淮犹豫道:“大理毕竟建国不过数十年,兵强马壮,若是直接拿下,需要数载谋划。”

    “除非他们自愿归降!”

    “也就是说,非御营不可咯?”

    李嘉有些失望。

    还要等几年,那儿子都大了,再准备一下,岂不是二十朝外了?

    “陛下,也并非都要御营!”

    这时,李淮似乎想起来什么,不由得补充道:“你还记得那八旗蛮兵?”

    “有点印象!”

    “湘西,长沙,还有不少的八旗兵,他们身经百战,悍不畏死,而且擅长山岭之战,正好可以利用起来。”

    想到八旗兵,李嘉来了兴致:“我怎么没有想到呢?”

    “正好以毒攻毒!”

    随即,口谕即下,令人调派八旗去往岭西听用。

    天下一统,岂能漏掉大理?

    大理国的灭亡,也在倒计时了。

第1383章安国

    契丹不再为患,让整个中秋节,也显得轰轰烈烈。

    班师回朝并不急,只是步卒着实无多大用处,所以仅留下骑兵在守护辽东地区。

    偌大的东亚,几乎无一敌手,大唐又恢复到了天下无敌的场面。

    洛阳城热闹非凡,秋日的月饼显得格外的美味。

    这时,从西北传来消息,归义军节度使曹元忠逝世,其侄曹延恭上表,请求袭位。

    这让皇帝的心情,又好了一筹。

    老狐狸曹元忠去世,曹延恭必然无法比拟,瓜沙二州的收复,指日可待。

    先是东北,操作西南,如今又是西北,让李嘉的心情畅快了不少:“西凉府不是有几万人吗?让潘美威逼利诱一番,争取和平拿下,且不让消磨了咱们自己人的元气。”

    “陛下圣明!”

    众人赞叹,随之,王溥却道:“洮州侯郭守文,镇守陇右府数载,却须迁徙才是。”

    “宁夏府延州伯赵赞,也同样多年不曾挪移,长此以往,恐为朝廷不利。”

    随之,大量府一级的文臣武将,也纷纷到了年限,需要进行一番挪移了。

    皇帝自与不可,有退有进,倒是可以细细地安排一番。

    不知不觉,神武十五年,竟然过去泰半。

    思量一番,如今已然是公元974年,神武八年赵宋灭亡,占据中原已经长达七年之久。

    关键是他的年龄,也达到了三十六岁。

    这对于一个政治家来说,属于黄金年龄,但对于皇帝来说,却属于体力精力的转向期了。

    宰相们讨论着热火朝天,而皇帝不知不觉,就跑了神。

    商议许久,几乎定下,皇帝这才表态,让刚正严明的萧俨,担任洛阳府尹,代替李怀恩。

    而李怀恩,则顺理成章,担任刑部尚书一职,进入中枢,虽然都是从三品,但意义却不同。

    河南知府黄德彰,则转任河北知府,调理一下河北府的沟渠。

    除此外,曾经的参知政事吕余庆,则担任河南知府,薛居正,担任幽州知府。

    一个是近畿,一个是北京,其提拔的意思很明显了。

    曾经的幽州留守王宁,则直接入政事堂,宣麻拜相,一跃成为顶尖人物。

    而至于像湖北知府韩熙载的致仕等问题,皇帝都不怎么管了。

    如今凭借着他的威望,再怎么放手,也失去不了权力。

    宰相们神色各异。

    已经做好致仕打算的孙钊,则颇有些可怜地看着邓斌,这个老伙计,怕是很难担任首相了。

    而自元德昭退出后,政事堂再次扩张到了五人。

    此次会议,几乎商议了两个多使臣,才堪堪结束,偌大的大唐,几乎是都换了一茬,可谓是极大的改动。

    但,偏偏皇帝御宇天下十五载,威望昭著,如今又大败契丹,无人敢触其苗头,自然而然,所谓的异议,也尽被压下。

    神武十五年的下半年,几乎就在这般多轮换之中度过,文武百官们忙做一团。

    一个萝卜一个坑,前面的人走了,后面的人才能前进,官位的升迁,自然而然具有莫大的诱惑。

    到了岁末,皇帝以九子督促运粮有功,各自加封了两千户食邑,达到了五千户。

    正旦后,又给各亲王,添置了两百名训练有素的亲卫,转眼就是两千精兵。

    这一番操作,震惊了百官。

    这些亲王要是联合起来,足以让洛阳大乱。

    不过,皇帝还是一意孤行。

    只有见识深远的,才意识到,这是皇帝为皇子们分封就国铺路啊!

    神武十六年,二月初春。

    洛阳街头的白雪才堪堪融化,树木枝头冒出绿芽,除了市集外,其余的街道倒是不怎么拥挤,依旧很畅通。

    在城东,齐王府。

    一大早,李复歆就起来,梳洗打扮,穿戴着常服,坐上马车,缓缓去向了码头。

    而与之一般的,还有其他的诸王,他们也纷纷同行,一时间,让整个城东,颇为热闹。

    大家有意识地让出地界,让齐王李复歆,与薛王李复沐并行在前,码头虽然宽阔,但此时却赶走了不少。

    “劳烦诸位相送,惭愧惭愧——”

    码头上,一个鬓角斑白的男子,穿着蟒袍,苦笑连连。

    众王的目光中,饱含着怜悯。

    此人叫做胡明,已经五十岁,乃是胡昌翼长子。

    由于胡昌翼年岁太大,所以胡明被皇帝分封为安郡王,依旧为胡姓,间接的算是承认其身份了。

    但,这个郡王,却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当。

    无他,实在是皇帝太过于心狠了。

    他在大琉球以北的地界,一连串的小岛组成的小琉球群岛,命之为安国。

    换句话来说,经过多年的筹备,安国的百姓,终于达到了万人,胡明不得已离开洛阳,去往安国就藩。

    胡昌翼年岁太大,经受不来颠簸,就留下洛阳,与小儿子一起生活。

    荒岛,万人,安国。

    这是什么鬼地方?

    诸王们一想到这里,不由得打了个冷颤。

    长久的待在洛阳,已经习惯了是繁华,其余地界,根本就不算是人待的了,更何况还是海外的孤岛。

    “安王一路顺风!”

    齐王李复歆挺身而出,拍了拍手,说道:“某也无其他可送的,只有布帛两百匹,粮五百石,还望不要嫌弃!”

    “多谢齐王!”

    胡明拱手道,颇为欢喜道。

    对于安国来说,这礼物,是最合适的。

    只是可惜,齐王虽然贤明,但终究也免不了就藩之路,只是不知去往何处,日后怕是难见了。

    随即,诸王也一一献上自己的礼物,大同小异,不是粮食就是布匹,亦或者一些农具什么的。

    大家都知晓,其筚路蓝缕,比之卫国,中山国,也不差分毫。

    最后,皇帝自己也觉得不好意思,在胡明准备登船之际,又赏赐民户五百,以充其国。

    随之,又奖赏五百精兵,护卫安国。

    也因此,胡明不舍得离开了洛阳,带着他十几艘船只,颇有些悲伤的离去。

    一时间,码头空寂无声。

    大家感同身受,对于自己的处境,也是颇为难受。

    轮到自己时,又将去哪?

第1384章吕端

    转眼,两年过去,神武十七年春日,比往年更要冷些。

    街头巷尾,湿哒哒地满是雪水,许多的白役不顾寒冷,拿着扫把不断地清扫着,口中骂着娘,身上的鸭绒袄,裹得更紧了些。

    而在坊闾之间,家家户户烟囱中都冒出缕缕黑烟,来自与山西府的石碳,如今饱受百姓喜爱,对于河南府石碳,已经毫无留恋。

    行人来往如织,即使在这般时候,洛阳的物资供给就从未缺乏过,人们也得日夜劳作,为了那一口吃食。

    街边的树枝上,还有许多挂着积雪,在娇媚的阳光中,散发着温和的美意。

    孩童们三五成群,或打雪仗,或拿着长棍,捅着枝头积雪,尤其是行人不便时,让人脖颈一凉,浑身打个冷颤。

    “哗啦啦——”

    一个中年男人,裹着袄子提溜着竹筐,刚路过,就遭受了“雪灾”,落的满头白。

    “哈哈哈!”孩子们欢快的跑去,不一会儿就没了人影。

    男人无奈,清扫着肩上的积雪。

    “吕官人,你没事吧!”这时,一个四十来岁的女人走过来,端着一盆的衣裳,忙道:“一群孩子,就喜欢戏弄人。”

    “没事!”面对邻居的关怀,吕端摇摇头,说道:“李家娘子,今天的衣裳还多不?”

    “还行,洗衣裳那里还论多少!”李娘子笑了笑,粗糙地手抱着木盆,不由道:“你好歹也是个官身,怎么自己去买木炭?”

    “京中万物腾贵,我可用不上这般好的木炭!”

    吕端摇摇头,说道:“这是朝廷下发的,春寒未去,还是得注意些。”

    “要我说,还是圣人心疼你们这些官人,逢年过节都有赏赐,月俸从不缺乏,可比我们这些普通百姓强多了!”

    闻言,吕端不由得笑了笑:“还是你们京城人舒坦,光是屋舍的租赁,每年都不少呢!”

    “哈哈哈!”李大娘闻言,乐的合不拢嘴:“还是你们官人会说话,行,过年喜庆,半年房租,官人你可下个月再给!”

    说着,扭着水桶腰,乐呵呵地离去。

    吕端苦笑几声,拎着木炭就回到了家中。

    只见家中,妻子正与家中的婢女,一起搓洗着衣物,手冻的通红。

    操着一把年纪的妻子,还是这般劳累,吕端不由得鼻子一酸。

    “郎君回来了!”

    妻子见之,不由得喜道,连忙接过东西,瞧见是上好的木炭,不由道:“这是朝廷赏赐的吧,可是上好的,这十几斤,能换不少的钱呢!”

    “辛苦了!”

    吕端不由得苦笑道。

    “哪里的话,洛阳不比汴梁,苦一些也是正常的!”妻子笑了笑,无所谓道。

    吕端本来就官宦世家,其父就是后晋时期的兵部侍郎吕琦,其兄吕馀庆在北宋初年,也是户部侍郎。

    只是,吕馀庆乃是赵匡胤的掌书记,亲信中的亲信,宋亡后,虽然没有追究,但却免官了。

    这也就罢了,即使如此,吕端在汴梁依旧活的过活,几代的余荫,享受无穷。

    可,他作为家中唯一出仕的男丁,必须承担起扛起顶梁柱的重任。

    所以,来到洛阳,租赁房屋,就是当他的司门员外郎,勉强度日。

    只是,多年来,他发觉,这唐朝的官,着实难当。

    官场上的科举进士,越来越多,而他这样的门荫入仕之官,几乎没有什么升任的余地。

    年已四十,再这样下去,他岂不是浑浑噩噩下去吗?

    思量再三,他觉察,必须要离开洛阳。

    妻子李氏也是大户人家的娘子,贤惠淑德,他将自己的想法如盘托出:“我非进士出身,若是在洛阳中勘磨资历,到老也是个员外郎,”

    “如今,朝廷扩土有方,不吝任用良材,我若出为地方,短则两三载,长则八九年,必然升任高官——”

    对于自己丈夫如此的自信,李氏并没有打断,反而细细思量起来:“良人这般想法,妾身觉得甚好!”

    “洛阳乃是富贵荣华之地,乃是清贵的进士翰林养望所在,良人门荫入仕,须有政绩,才能有所出头,陛下都曾言语,宰相必起于州县,由此可见,地方不见得没有机会。”

    “只是,良人可想去何地?我可不想陪你去西北吃沙子。”

    “家有贤妻,夫复何求啊!”

    “西北离京太远,军队比文官管用,我可不能去!”

    吕端摇头晃脑,轻声道:“如今契丹被逐,上京都已攻克,成了落荒之前,辽东之地,反而安稳起来。”

    “我愿去往辽东,贤妻可愿往?”

    “辽东虽远,但终究是可以种地的地界,我愿陪良人往之!”

    李氏咬着牙,认真地点头道。

    吕端大喜过望。

    翌日,他带着自己的请求,去往了衙门。

    对于宁愿发往地方为官的手下,司门司主事不由道:“你如今为从六品,按照惯例,出京须提拔一级,为正六品。”

    “而又边疆偏僻的辽东,照例再升一级,为从五品。”

    “你是我的人,自然不能委屈你,我会言语,拔你为正五品。”

    “这个品级,去往辽东,也不过是担任一州刺史罢了,你要做好心理准备才是。”

    “下官明白!”

    吕端沉声道:“实在是下官久在京城,想去地方看看,增长见识。”

    “你有这个心是好的!”

    主事叹了口气,说道:“平日里你算最妥当的,罢了罢了,我去说一说吧!”

    吕端这才心满意足地离去。

    能够担任刺史,已经让他满足了,掌管数县,上万户百姓,这在洛阳,可是远远达不到的。

    而在皇宫中,皇帝也在想着辽东。

    或者说,他是想着辽东附近的地界如何规划。

    距离辽东之战,已经过去了两年。

    契丹大汗耶律贤又气又病,兵败上京后,不到半载,就病逝而去。

    由于其子嗣年幼,所以其弟耶律只没被契丹贵族拥护上位,成为大汗。

    大败后的契丹,惹不起唐国,他把矛盾就转移到了其他部落身上。

    尤其是乌古部,应用了许多的唐人的制式武器,就遭受了契丹人的宣战,一时间打的不亦乐乎。

第1385章分以四国

    两年的修养生息,截止到神武十七年春,辽东府已然恢复了秩序,到达了战乱之前的水平。

    如今,张维卿从辽东发来消息,想要发动对契丹的第三次大战,彻底的消灭这个宿敌。

    如果从前唐算起,契丹人的确算是宿敌了。

    如今乌古部契丹人打的热闹,朝廷觉察,光凭借着辽东与幽州的兵马,钱粮,就足以支持战争,同意的很痛快。

    而更大的好消息,则来自于高丽。

    早在神武十五年,也就是在神武十五年,七万高丽兵马南下,一顿骚乱,直接让高丽大乱,甚至让病重的高丽国主王昭,惊惧而亡。

    因为是在甲戌年,所有称之为“甲戌兵乱”。

    由此,太子王伷继位,虽然平反了不少的冤案,但沉溺于美色之中,朝政一应由唐人把控。

    事实上的高丽,在兵变后,整个高丽的朝政,都被亲唐的官吏掌控,兵马则被呼延赞、杨万胜二人控制。

    而射声司主事高峻则探查高丽内外的消息,与二人联合,将不服从的贵族一一铲除,从而让高丽恢复了前所未有的稳定。

    经过了两年安排,高丽这才上表献土称臣,版图户籍也一应送来。

    由此,皇帝颇有些振奋道:“高丽新归,朕决议封高丽王为松岳郡王,食邑八千户,加从三品归德大将军,平卢节度使衔。”

    所谓的松岳,就是开京的曾用名,高丽王的领地所在。

    一连封了三四个头衔,由此可见皇帝的高兴,

    “陛下圣明!”

    以首相王宁为首的宰相们齐声赞颂。

    经过多年的磨砺,王宁终于不再倔犟,进退有度,符合宰相的气度,皇帝颇为满意。

    与孙钊纠结于钱粮不同,王宁由于多年来都在地方,更加看重地方州府的情况,官场管束颇紧,引起不少的反弹。

    但在皇帝的支持下,吏部的清察倒是做的如火如荼。

    “高丽处置如何?”

    皇帝明知故问道。

    宰相们哑然失笑。

    这是众所皆知的问题,还用言语吗?

    “陛下!”王宁目光炯炯,开口道:“自神武十二年始,分封诸王,众建藩国已成国策,相继有卫国、中山国、安国建立。”

    “而,十三年,册封诸王至如今,已国五载,计有十五位皇子授封为亲王,年长者十八(齐王李复歆),幼者也有十三。”

    “也该是时候就任藩国了!”

    “没错!”王溥则心领神会,直言道:“十五位藩王,多者五千户,少者三千户,朝廷年出数万石,这可是数州之两税,长此以往也不算个事吧!”

    “你们的意思,乃是将高丽,分封下去?”

    李嘉笑了,这正合他的心意。

    如今,皇长子、齐王,李复歆,已经十八岁,十七成婚,儿子都快满月了。

    如果把中山王李复文除外,这是他的第一个亲孙子。

    李嘉一时间感慨万千。

    其他陆陆续续订婚结婚的也有四五人,日后有的忙了。

    那么多儿子,一齐待在洛阳,而且又没有十王府的束缚,真的让人头疼。

    分封了也好。

    想到这,他不由得起身,让人摆上一副巨大的大唐堪舆图。

    从最西边的西凉府,到最东边的辽东府,最南方安南府,共计二十六府,三都护府,共计二十九个一级行政单位。

    北方的有,陇右、西凉、陕西、长安、兴元(汉中)、山西、河北、幽州、山东、河南、洛阳、淮江、淮海,共十三府。

    南方有,西川、巴东、湖北、长沙、湘西、江西、江宁、浙江、福建、岭东、岭西、承天(广州)、安南,共十三府。

    (地图在评论区,加精了)

    河套地区的北庭都护府,南边的占城都护府,以及最北的黑水都护府。

    如此广大的地区,虽然不及盛唐时期辽阔,但却属于实控区,可以有效的缴纳赋税钱粮。

    而此时,众人却来不及惊叹,目光望向最东的高丽。

    由于只是简单的粗线条地区,皇帝也不爱惜,直接拿起笔,将高丽一分为三。

    “高丽前唐时有三国,如今,一分为三。”

    “以关内道、朔方道,以及开城,为一国,都开城。”

    “河南道、江南道、海阳道,为一国,都公州(后世宗市)。”

    “中原、岭南、岭东、山南四道,都金州——”

    嚯——

    众人一瞧,您连地盘都划分好了而且国都都已经安排妥当,这是不是太过于直接了。

    皇帝轻声说着,见到众人一副无奈地表情,这才有些尴尬地笑道:

    “除此以外,鸭绿江以南,至关内道之间的千里之地,山岭崎岖,平原狭小,再令置一国,都平壤。”

    一下子解决了四个王国,众人轻松了口气。

    “不过——”

    皇帝这时,突然言语道:“我有意废黜黑水都护府,再置国,都海参崴!”

    众人愕然。

    本来以为高丽已经后险山恶水了,没想到,您还真是出人意料,竟然想把儿子安置在那么偏远的地方。

    真是浓厚的父子之情啊!

    心中为这个倒霉的皇子默哀。

    宰相们神色莫名。

    这时候,大家都知晓,这是准备将五个已经成婚的皇子分出去啊!

    而赵普不由问道:“未知陛下如何安排齐王?”

    齐王李复歆的身份特殊,若是安排得不够妥当,容易引起广泛的同情。

    别误会,大家不是同情齐王,只是生怕百姓的这种同情,影响到了薛王的继承地位。

    首批大规模封王中,有齐王李复歆,皇次子韩王李复睢、皇三子吴王李复湸、皇四子赵王李复皓、皇五子蜀王李复沅。

    此五子,必然是第一批就藩群列之中。

    “手心手背都是肉,我也不想国之大小而人心伤。”

    李嘉感叹道。

    宰相们沉默了。

    您倒是一视同仁,都心狠。

    “为免后世君主,也心有偏移而至出乱,朕决议,以抓阄为算。”

    李嘉颇有些激情道,对于自己创造的这份历史,他不介意再添上别样的新奇制度。

    王国肯定肥瘦不均,既然如此,那就公平,抓阄,全凭借运气。

    自己抓到的,含着泪也要去就藩,还无法抱怨。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0138/ 第一时间欣赏大唐再起最新章节! 作者:飞天缆车所写的《大唐再起》为转载作品,大唐再起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大唐再起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大唐再起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大唐再起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大唐再起介绍:
时值五代十国,北宋之前,列国纷争,民生大乱,百姓苦不堪言。此时的两广地区,有一国,名汉,又被称作南汉,又被唤作南海霸主,国主残暴,又恐失国,意用阉人治天下,阉人治军,阉人治国,崇文弱武,天下之苦者,莫如百姓。有一人,唤作李嘉,大唐李氏后裔,见此局面,极为愤慨,挥舞旗帜:“主昏国乱,正是大唐再起之时也!”据岭南,复安南,克占城,攻大理,灭湖南,并南唐,对北宋,合契丹,这天下,思唐之民多矣。大小周后,符氏姐妹,花蕊夫人等,诱惑人心……赵匡胤,李煜,李彝殷,孟昶,耶律述律,野性难训……大汉能再兴,我大唐难道不能再起吗?交流群:大唐再起:631774182大唐再起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大唐再起,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大唐再起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