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大秦工程兵TXT下载大秦工程兵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大秦工程兵全文阅读

作者:远征士兵     大秦工程兵txt下载     大秦工程兵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二百二十五章 将计就计

    关于陈城粮草,只有沈兵一人知晓真实情况。

    谁让驻陈城的兵都是大梁军呢?

    至于是不是谎报军情……沈兵相信到时稍加解释,杨端和也能理解。

    其实站在杨端和的角度看,最重要的是能攻破汝阴防线,其它的都只是小节。

    此时的杨端和以为粮草是真被烧了,只得下令全线撤军。

    另一面的项燕见秦军撤退还摸不着头脑。

    这秦军明明已经解决补给线问题并在城外构筑城寨,甚至连投石机都造好了,却突然撤军……

    项燕首先想到的就是这是秦军的陷阱,目的是诱使楚军出战。

    因此项燕一直按兵不动看着秦军撤退。

    其实项燕不敢出战还有另一个原因。

    大凡追击敌人要用战车和骑兵,因为只有这两兵种速度快能赶上敌军衔尾追杀。

    其中战车对道路要求较高,稍崎岖便不适合行驶。

    骑兵则可以在各种地形上纵横驰骋。

    问题是……有黑甲军在,骑兵战车又如何敢去追敌?

    一个不好,追敌不成自己反成了猎物,岂不闹出个笑话?

    再加上情况不明,于是谨慎的项燕便宁愿在城内守着。

    直到三个时辰后天色已入黑,才有人来飞报:

    “上将军,昭氏使人来报,昌平君于陈城举事烧毁秦军大批粮草。”

    “秦军因此退兵。”

    项燕腾的一下就从地上跳了起来,问:

    “此话当真?”

    信使回答:

    “千真万确,属下见过昌平君。”

    “随行的还有三千余一同举事的楚民,他们沿途抢了数十艘运粮船,顺流而下进了楚境!”

    项燕原本皱着的眉头霎时就舒展开了:

    “好个昌平君,举事正是时候。”

    “真乃天助我大楚,秦军命中该有此败。”

    “来人,传令下去,马上整兵追击!”

    楚军牛角号一吹便连夜展开追击。

    不过说是追击,却是小心翼翼的尾随着秦军一路收复城寨。

    尤其是白天,楚骑通常是确认主力已赶到时才敢上前……他们这是被黑甲军给打怕了。

    其实黑甲军只有三千余人,这条自汝阴到城父的防线却有两百余里,任黑甲军有三头六臂也无法兼顾。

    沈兵就在陶城等着。

    陶城是秦军补给上岸的地方,秦军要保证自己的补给自然也要像来时一样在沙河两侧退回。

    否则若是河道被切断那就不是撤退而是溃退了。

    等了三天沈兵才等到杨端和。

    这就是杨端和的稳重之处,撤退可不是像想像的那样一溜烟掉头跑。

    若是这样,就很容易被敌军一路追杀毫无还手之力。

    撤退应是组织成几队,然后互相掩护有条不紊的后撤,于是速度更慢时间自然也更久。

    杨端和一见到沈兵便摇头叹道:

    “人算不如天算,谁又想到昌平君会在此时作乱叛秦!”

    “这厮可恨,老夫却是看走眼了。”

    沈兵上前安慰道:

    “上将军说的是,或许是楚国命不该亡。”

    “不过属下有一事禀报,上将军……”

    杨端和会意,便驱退了亲卫,苦笑道:

    “难道你还有退敌之策?”

    “如今这局面,只怕是神仙都难挽回败局了。”

    沈兵拱手道:

    “属下以为并非如此。”

    “如今形势正对我军有利,楚军覆灭在即!”

    杨端和不由奇道:

    “我军粮草被烧,楚军已全军反攻,如何还对我军有利?”

    沈兵将一卷纸递到杨端和面前,说道:

    “这是陈城守将王徨的密件。”

    “他已按属下之命,在粮仓被烧前就将粮草转移至它处。”

    杨端和的眼睛霎时就亮了起来:

    “这么说来……粮草没有被烧?”

    沈兵回答:

    “没有被烧。”

    杨端和又问:

    “那为何又……”

    下一秒杨端和脸上就露出了笑容,冲着沈兵频频点头道:

    “妙,妙计!”

    “假做粮草被烧引楚军来追,此乃引蛇出洞也!”

    顿了下,杨端和又震惊的望向沈兵:

    “你却是早已猜到那昌平君会反了?”

    沈兵回道:

    “正是,是以属下才将计就计借此引楚兵来攻。”

    沈兵没有说他和昌平君之间的秘谋。

    这可非同小可,万一要是传了出去或是昌平君到时反悔不降,沈兵就惹一身骚了。

    杨端和感叹道:

    “副将深谋远虑让老夫佩服。”

    “老夫还道要在汝水攻上数月耗兵过半才能取胜。”

    “不想副将早已设下连环妙计。”

    “有副将在,楚军哪还有不亡的道理!”

    接着再一想,杨端和又皱起眉头说道:

    “不过项燕那厮极为谨慎。”

    “此次楚军追击只是远远跟着,我军若是停下,只怕……”

    沈兵知道杨端和担心什么。

    像这种诱敌出城之计,其目的就是为了消灭敌人有生力量。

    但要想消灭敌人有生力量首先得敌人冒进,只有冒进才有可能将其主力反包围并大量杀伤。

    然而项燕不仅没有“冒进”反而十分谨慎,秦军退一步他跟一步,再退一步再跟一步,而且还是摆好了防御态势……

    可想而知,只要秦军一反攻,项燕就会带兵狂退,甚至还会再次退到汝水防线,到时这引蛇出洞还不是白费?

    不过沈兵当然也想到这一点,便指着地图压低声音如此这般的跟杨端和说了一番。

    杨端和是越听越心惊,暗道原来此战全在沈兵计划之中,他这个上将军虽是指挥着二十余万大军统筹全局,但其实只是沈兵手中的一个棋子。

    另一边的项燕对此丝毫没有察觉,他带着部队亦步亦趋的跟着秦军收复楚地。

    到了陶城,又兵分两路沿河而上。

    因为楚军也需要沙河运送补给,是以这时就不再封河。

    项燕心下暗自庆幸,今趟若不是那昌平君的神来一笔,此战楚军便是能守住汝水防线只怕也要陷入一番苦战。

    如今却能这样轻松取胜。

    另一方面楚国贵族也因此更团结……至少目前是这样,贵族已有十余万兵在项燕手里,想再要回去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所以真可以说是楚国的国运使然了。

    项燕没想到的是,他这才刚刚踏入沈兵的陷阱。

第二百二十六章 层层防御

    秦军在陈城以南的埠城停下。

    这一是因为埠城是汴水与颖河的交汇口,若是要利用水道航运的话,两河交汇处就必然是兵家必争之地,因为它可以同时控制两条河道。

    另一个则是埠城距陈城恰好五十里。

    五十里的距离,步兵行军一日可达,于是相当于背靠陈城。

    正如之前所言,陈城的防御是个死城其实并不适合防守。

    有护城河的城池比如大梁也差不多,这类城池虽然易守难攻但却极易受困很难发起反攻。

    古时大多城池都要求“进可攻退可守”也就是不要护城河,若想反攻,兵士可以在城墙弓弩射程的掩护下出城布阵。

    这才是军队和兵士真正需要的城墙。

    反之像大梁、陈城这样的死城,军队不能进城布防只能在城外驻扎与敌战斗,胜负其实都是在城外决定的,普通兵士几乎用不上城墙的防御设施。

    这类防御极强的城墙说到底不过是王公贵族保命的一种心理慰籍,也只有像魏王假那种昏君才会将军队全部收拢在城内死守。

    此时的秦军当然不可能将兵力布设在陈城内。

    若是如此,楚军只需在各个城门出口布设千名弓弩手或是投石机封锁住出城小道……就可轻松将数十万秦军封死在城内。

    秦军这样的布置反而让项燕放心。

    因为他认为这时的秦军必是因为粮草不足只能保持防御态势,留着陈城则是为了来年谷物丰收时再次发起进攻。

    于是当项燕随着秦军赶到埠城前时,就一声令下命楚军构筑工事。

    项燕对着案上的地图说道:

    “我等必须赶在明年收成前修筑三道工事。”

    项伯有些不解:

    “为何要修筑三道工事?”

    项燕指着地图解释道:

    “明年收成之季秦军必然再次攻楚。”

    “而此地距汝阴四百里,每百里一道工事,便需三道。”

    “到时我军可以利用工事与秦军作战,且战且走一路退回汝水,可保楚国无恙!”

    部将们纷纷点头表示同意。

    楚军战斗力不如秦那是众所周知。

    比如这次,先有项梁在陈城偷袭大梁军不成反损失数万人马,又有项络骑军被击溃,逼得项燕大军都不得不撤回城父防守。

    所以楚军要想与秦军在野外作战必须依托工事占有地利。

    就像项燕说的那样,每百里一道工事,就可以利用工事互相掩护层层后退,等秦军打到汝水防线时就已力竭成为疲军……到时又会像现在这般只能撤军。

    甚至还有部将建议:

    “属下以为每百里一道工事不足以抗秦,应每五十里一道。”

    “因为步兵一日行军五十里,若百里一道则必有一夜无工事可用,恐遭秦军围攻。”

    项燕解释道:

    “若五十里一道只怕超出我军能力,无法在数月内完成。”

    “是以百里可设城邑工事,五十里可设木寨工事。”

    于是部将们就没话说了。

    城邑工事是构筑起土墙可防投石机进攻,而木寨工事则是简易城寨用于临时抗敌的。

    项燕在埠城修筑的工事就比较特殊,他打算先修筑木寨后修筑城邑。

    原因是修筑城邑更耗时,万一秦军突然发起反攻项燕担心楚军没有工事会抗不住。

    接着,为了加强埠城一带的防御及后续工事的修筑,项燕几乎将汝水一线的兵力及劳力搬空……

    这做法对于现代战争显然是错误的。

    因为现代只需要用直升机、运输机空投一批部队到汝水将其占领楚军就完了。

    但这时却没有直升机、运输机无法实施立体作战。

    于是项燕可以放心这么做,反正秦军主力就在陈城,秦军一攻楚军就步步后撤,总会撤到汝水然后稳住阵脚。

    在这方略的基础上,在前线多构筑些工事能给秦军多整点麻烦就多整点麻烦,能多收复点失地就多收点失地,所以没什么不对。

    而这也正是沈兵所希望的。

    情报就像雪片一样从楚境传来。

    这情报网络是杨端和撤军时在楚境布下的。

    这时代的情报要说容易也不容易,因为侦察手段比较落后。

    要说难也不难,因为反侦察手段同样落后。

    但如果只是想知道敌人有多少部队调往前线或是汝水防线还有多少兵力……这些却是唾手可得。

    杨端和要做的只是让一些兵士就地装扮为楚民,然后发些干粮和信鸽往道路两侧的密林中一躲,成天往山下观望就可以了。

    杨端和一边看着情报一边对照地图:

    “楚军在埠城一线已集结了三十余万军力。”

    “另外十万军力分设在陶城及临城一线,并征集大量劳力前往这两线构筑防御。”

    “汝水一线只余少量兵力驻防,其中城父、汝阴两城或各五千余人。”

    沈兵点了点头。

    这正是他希望看到的。

    这时代的古人往往就是这样,一打仗就是构筑工事或建城墙,于是各国之间才会出现大量长城。

    嬴政为了能防住匈奴,还将这些长城连成一片。

    这工程要是放到现代那就是妥妥的“马其诺防线”,是属于消极落后的绝对防御思想。

    但在古代这种平面战争还真有用,比如长城就一次又一次让匈奴却步。

    然而,沈兵不是这时代人,他当然知道有什么方法对付这种消极防御。

    这时,一名信差送来了一封密信。

    杨端和打开一看,却是嬴政送来的。

    他看完后就略带为难的皱眉说道:

    “大王询问我军情况,尤其是粮草。”

    “该如何回复才好?”

    之前为了避免情报泄漏,比如杨端和派人送信给嬴政,说这是沈兵精心安排的引蛇出洞之计云云……

    一旦这信差在路上出什么状况被楚军或是盗贼截获,那便是功亏一篑。

    这情况很有可能发生,因为从杨端和处到邯郸那一路都是楚、魏、赵三境,不久前全是秦国的敌人。

    若是给嬴政假情报,那又是欺君之罪。

    于是杨端和干脆什么都不说。

    这下嬴政来信询问,却是不回也不行了。

第二百二十七章 反攻

    沈兵想了想,就回答:

    “一切尽在掌握。”

    杨端和一愣,随后就点头赞道:

    “便该如此回复。”

    这虽然只是普普通通的一句话,但理解方向不同就有不一样的意义。

    因为没人知道这到底是灭楚“尽在掌握中”还是御敌“尽在掌握中”。

    又或者只是为了不让嬴政发怒治罪而虚以委蛇的一句话……

    所以这话即便是落到敌人手里也无关紧要,同时又对嬴政说实话免了“欺君之罪”。

    嬴政那边此时已是暴跳如雷了。

    当然,他这气并非冲着杨端和及沈兵两人,而是昌平君。

    “昌平君这厮竟敢叛我。”

    “不只叛我还带着烧了陈城,是可忍孰不可忍。”

    “若是让寡人抓住了,定要将这厮活剐了!”

    但嬴政心里清楚,这一切其实是他造成的。

    因为他派昌平君前往陈城安抚楚民原本就是要将其逼反。

    只是嬴政没料到昌平君有这么大的能耐,居然能在这么短时间内就蛊惑楚民并给陈城重创。

    于是陈城粮草一失,就直接影响杨端和前方的战事。

    不过当然,嬴政是不会承认这个错误的。

    嬴政心想,此次出师不利也就算了,休整数月等粮草丰收时再攻也耽误不了多少时日。

    只是一直不见杨端和的报告便暗自奇怪。

    往常不管是好是坏,行军主帅都该适时向他汇报战况,为何此次却……

    嬴政还道这是杨端和担心他治置,于是就用较为和缓的语气发了封信。

    这封信既是安抚也是询问。

    安抚的意思是告诉杨端和不会因为这次失败怪罪于他。

    询问是想知道战况。

    当收到杨端和的回复“一切尽在掌握”时,嬴政不由皱起了眉头。

    这话有说跟没说差不多,不过潜台词似乎是说往有利的方向发展。

    这还是有利方向?

    嬴政想来想去也想不明白,于是也只能作罢。

    这时赵高进来拱手道:“大王,王翦求见。”

    嬴政赶忙应道:

    “快请。”

    王翦进得帐来,就对嬴政拜道:

    “大王,属下年迈体衰,虽想继续为大王效力却心有余而力不足。”

    “此次特来辞去上将军一职,以告老还乡颐养天年,望大王恩准。”

    嬴政心下一惊:

    “上将军何出此言?”

    王翦叹了口气,道:

    “大王,廉颇也有老的时候,何况属下……”

    嬴政挥了下手,说道:

    “上将军过谦了,你虽有些年纪但长于军伍如今尚健步如飞,如何能称老。”

    “再过几年再说也不迟。”

    王翦有些意外,他原以为嬴政会干脆的准了自己这告老还乡之请,不想……

    下一秒王翦就明白了,或许是攻楚方面出了岔子。

    也难怪王翦不知道,嬴政担心昌平君叛秦的消息会引起赵、魏两国贵族效仿,于是便大力封锁消息。

    当然,这不可能长久封锁,但能封一时是一时。

    王翦因为这段时间没有参与军政所以才没听说。

    嬴政也不多说什么,只挥了挥手,说道:

    “上将军还是回去休养吧,勿要再提告老还乡之事。”

    王翦还能说什么,只得应了声然后便退了下去。

    其实嬴政的心事的确被王翦猜到了。

    嬴政正是想着,要是这杨端和与沈兵的组合无法拿下楚国,那只怕又只要起用王翦了,所以此时哪里还肯放王翦走。

    要走,也要等攻下楚国之后。

    至于剩下的燕国、代国还有齐国……如果其它秦将还不能将它们拿下,那秦国也算是徒有虚名了。

    所以王翦这次来请辞真不是好时机,若是早几日在战局顺利的时候嬴政说不定就一口应下了。

    埠城这边的秦军却已开始动手了。

    这是在楚军到达埠城并建好了城寨之后。

    对此沈兵与杨端和还有过一番讨论。

    杨端和有些心急:

    “老夫认为我等该乘楚军未站稳脚跟时反攻。”

    “否则一旦等其建起城寨甚至封锁河道,我等便受制于人。”

    杨端和说的有些道理,这其中尤其是河道,如果被封锁了就会造成很大的麻烦。

    但沈兵却不这么认为。

    “此时楚军警惕性极高,我军若是一攻,楚军或许便会发现形势不对。”

    “到时反而无法予其当头一击甚至会坏了我等的计划。”

    “属下以为应在其城寨大部建好之日,到时楚军便会松一口气并作长久作战之想。”

    杨端和觉得有理,于是就同意了沈兵的方案等了几天。

    项燕也果然像沈兵想的那样,这段时间有些心惊胆战的就怕秦军突然反扑。

    虽然事实告诉他秦军粮草被烧只有防守一途,但项燕还是觉得哪里不对,但又不明白什么地方出了问题。

    这或许是他久经沙场的直觉,觉得秦军不应该这么容易就被打败。

    直到城寨在防线前立了起来,河道也重新被封锁,项燕才松了一口气只道是自己的错觉。

    当然,河道只有埠城一段被封锁。

    楚军有三十余万人在埠城,其补给也要源源不断的沿着河道往埠城运,自然不能将后方河道封锁断了自己的补给线。

    这天傍晚,项燕像往常一样巡视完营地,回到帐篷时便身心俱疲,来不及卸下盔甲就躺到了床上。

    这段时间项燕为了战事可谓茶饭不思,甚至有时还亲自带兵上阵。

    在精神紧张亢奋的状态下感觉不到劳累,此时战局一稳稍稍放松下来,阵阵疲倦和困乏就有若潮水般的涌了过来。

    这使项燕刚躺上床便昏昏睡去,甚至还打起了呼噜。

    然而不到一柱香时间,项燕就被一阵鼓声惊醒,他一骨碌从床上坐起,大声喝问:

    “哪来的鼓声?”

    不久就见项伯匆匆跑了进来,报道:

    “上将军,秦军来攻了。”

    项燕蹭的一下站了起来,下令道:

    “勿要惊慌,秦军不过是阻挠我等构筑工事罢了,准备迎敌!”

    也难怪项燕会这么想。

    因为很明显,如果秦军真有实力反攻的话就该在楚军城寨未修好时攻而不是等到现在。

    但项燕没想到的是,他面临的恰恰是秦军全力反攻。

第二百二十八章 顺流而下

    战斗照例还是从投石机开始。

    木制城寨的好处是简单易造,缺点就是很难防住投石机的轰炸。

    秦军是兼顾楚军整条防线重点轰炸沙河岸。

    不过这里同时也是楚军防御重点,城寨多用了几排木栅层层支撑,沿河还设了许多箭楼。

    这地箭楼居高临下既可为陆地部队提供掩护又可封锁河道。

    然而秦军却在此处布设了上百具投石机,一声令下石弹便一波接着一波的朝木寨飞来,霎时就木屑乱飞惨叫不绝,便连那箭塔也被炸得东倒西歪,立于其上的箭手一个个掉了下来。

    这样足足砸了半个时辰,秦军才排着整齐的队形逼上前来。

    项燕这时才知道秦军不只是破坏城寨阻挠构筑工事而是真的反攻。

    然而项燕还是有些不解:

    难道大梁又新运一批粮草到陈城了?

    或是从邯郸运来?

    否则秦军哪来粮草反攻?

    可项燕探得的消息却是没有任何变化。

    若是秦军原本就有能力反攻,为何要等到此时?

    项燕隐隐感到自己掉入秦军的陷阱。

    但他又不敢确定。

    因为这还有另一种可能,就是秦军虚张声势希望以此将楚军逼退。

    正在项燕犹豫时,就见城寨处两军已展开厮杀。

    秦军沿着被投石机砸出的缺口涌入,而楚军则蜂涌而上将其堵住,后方楚军弓弩手则一排排的秦军方向放箭。

    一颗颗石弹狠狠的从空中落下砸进楚军密集的人群,偶尔还有几枚火石弹飞射过来照亮夜空。

    将台上项燕借着火光依稀看到秦军正在用马匹拉垮残存的木栅。

    这并不奇怪,因为只有将缺口开得更大才能有更多兵士杀入楚军阵营。

    然而项燕还是感觉到有些不对。

    秦军若想要破城,为何不继续用石弹轰击城寨或是用火弹烧?

    毕竟秦军投石机的射程比楚军要远,这样轰个几天城寨就会成为一片废墟,到时再进攻岂不比现在容易得多?

    秦军为何要舍易取难?

    一连串的问题使项燕的注意力完全没放在战斗本身,而是在思考秦军的意图,便连防线上厮杀和惨叫都视而不见。

    这是项伯匆匆跑来报道:

    “上将军,我军就要守不住了。”

    “秦军似乎在全力反攻……”

    项燕迟疑了下,就下令道:

    “撤军。”

    项伯应了声就去传令。

    项燕这做法是明智的,他们不应该在这城寨处与秦军硬拼,这也是他当初制定下的方略,否则这三十万人在埠城拼完了还有谁去守汝水防线?

    于是楚军便向第二道防线退去。

    因为项燕之前早有准备甚至还演练了几次撤退,所以楚军倒是撤得很有秩序。

    但秦军也不急着追,攻下城寨就收住了脚步。

    秦军需要的也只是攻下城寨,实际上他们需要的只是跨过埠城的封河工事。

    楚军一退,秦军就从阵营中抬出一艘艘车轮战船跨过封江锁链及拦河木桩,并将其放入河内。

    这其中还有许多兵士背着加工好的长木板。

    带过来后只需要将这些长木板用木钉往两艘战船中间一钉,最后在船沿钉几根简易栅栏就拼接着一艘舫。

    这舫是用来做什么的就不用说了,便是用来安置战马的。

    如果只是车轮战船,每艘勉强能装下三匹战马,两艘就只能装六匹。

    但只要对其稍加改装也就是用木板将两船相连就可以使空间倍增而且十分平坦,一艘舫可同时装下十匹战马十名兵士。

    这十名兵士里八人负责操舟,两人负责看护马匹。

    因为舫沿都有栅栏不需担心战马会掉下河去,看护马匹的两人只需负责安抚战马使其不受惊便可。

    三千匹战马及三千黑甲军就由三百艘这样的舫装载完成了。

    然后一声令下,三百艘舫就沿着沙水顺流而下。

    途中甚至还经过项燕带着撤退的楚军,黑甲军哪里会跟他们客气,在船上张弓搭箭对着那些楚军就是一通乱射。

    楚军被打得一脸懵,赶忙举盾防护并大叫:

    “秦军在河里,他们从河里追有来了!”

    项燕这时还在指挥部队撤退,听到慌乱的叫声赶忙一拉马头就骑上一座小土丘,但漆黑一片什么也看不见。

    “火箭!”项燕下令。

    项伯当即就将命令传了下去,很快就有人在岸边点燃了火箭朝河中射去。

    项燕被看到的场景吓了一跳,火光下的沙河早已到处是秦军的舟舫,黑压压的到处都是,舟舫上站着的正是黑甲军,舫间还带着许多战马,隐隐还能听到战马的响鼻声。

    项燕暗道一声不好,楚军因为这段时间要为三十万人输送粮草是以自此而下一路都没有封江,秦军这顺流而下……

    一想之下当即吓出一声冷汗。

    而项伯却在旁叫道:

    “上将军,秦军要抄我军后路。”

    “容我带队兵马去应战……”

    还不等项伯说完,项燕就破口大骂:

    “秦军这哪里是在抄我后路,他们分明是要去取汝水!”

    “我等中了秦军引蛇出洞之计了!”

    项伯还有些不明白:

    “汝水?可是……”

    项燕也不管项伯是否明白,当下命令道:

    “快,备上数匹快马,沿河而下飞报下游阻拦秦军。”

    “同时令快马飞报汝阴和城父,定不能让秦军抢先了!”

    项伯虽是不解,但还是应声依令去安排。

    项燕不愧是久经沙场的名将,一看这架式就知道秦军的目标是汝水。

    这其实并不难猜,黑甲军骑射的优势是要在空旷的地形且还要在白天才能发挥出来。

    此时是夜晚,而且自埠城往南到处都是楚军和工事。

    黑甲军若像项伯所说的那样,仅仅只是包抄楚军后方在这一带登陆那无异于自寻死路。

    所以就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进攻更重要、更远的地方:汝水防线。

    然而项燕此时才想到这一点只怕已来不及了。

    因为此时是黑夜,快马再快就快不过顺流而下的秦军。

    于是项燕只能寄希望于沿途的陶城防线能阻挡秦军一段时间。

第二百二十九章 闪电战

    现代战争流行一种战术叫“闪电战”。

    其核心思想是在准确掌握情报之后用最快的速度集中兵力切入敌人的弱点。

    于是便无往不利,甚至在坦克开进敌人城市时还有交警在维持秩序。

    秦时当然无法像二战那样用坦克、用空降兵或是用机械化步兵打“闪电战”,但可以用船、用骑兵打闪电战。

    情报方面就不用说了,秦军不久前才一路从汝阴退回来,道路、防御、水文等情况沈兵那是查得一清二楚并绘制成地图。

    甚至在退回埠城之后还不断从楚境传来情报。

    同时沈兵也知道楚军没有准备。

    这时代传递命令速度最快的就是信鸽,然而据沈兵得到的情报是楚军并没有携带到汝阴的信鸽。

    这主要是因为汝阴虽是防御重点但却不是通讯重点。

    项燕的通讯重点是寿春,是楚王负刍,他在前线的情况以及决策都需要向楚王负刍报告,需要楚王负刍协调后勤,有时还要取得他的同意。

    至于汝阴……若是设置好驿站来个八百里加急,半天时间就能赶到,信鸽完全没必要。

    沈兵瞅准的就是这个漏洞。

    如果黑甲军能比八百里加急还要快呢?

    那是不是就相当于楚军的信息传不到?

    或者说是楚军才刚得到信息还来不及准备?

    这就是沈兵选择夜里进攻的原因,夜色里黑甲军沿着沙河顺流而下的速度没受多大的影响,但楚军八百里加急却快不起来……

    没马镫的马就是这样,夜行要是速度再快的话,一路都不知道要摔多少活,能不能活着到达目的地都是问题,更不用说送信了。

    所以原本在白天半天就能到,夜里只怕就要一夜了。

    路上情况果然如沈兵所料,因为没能及时得到命令,虽有楚军运粮队逆流而上与黑甲军相遇却全然不觉,只以为那是楚军。

    黑甲军前锋为了赶时间那是完全不理会这些运粮队……前锋若是有什么动作的话就很容易堵塞河道影响整个行程。

    但后军就不一样了,他们的任务就是一路烧杀劫掠,抢到的东西若是战马、粮食、箭矢就连船带东西一并带走,若是装备就沉到河里。

    其实沈兵的命令是只留战马用于路上替换,其它各物则一律沉河。

    但粮食和箭矢对军队来说可是命脉,黑甲军兵士舍不得。

    后来他们才发现其实完全没必要,因为之后一路上迎头碰到的全是运输队,粮食和箭矢多到缴都缴不完。

    一路无人阻拦,黑甲军一个时辰后就赶到了陶城。

    在陶城想不被楚军发现几乎不可能,因为陶城没有直接连着沙水,而是通过一条十里长的运河再过一道水门进城。

    站在城头的楚军远远看到一队船队过来就喝令停下,然后城下的楚兵就打着火把前来察看。

    黑甲军哪里会管这许多,一道箭雨过去就将这几名楚兵射成了刺猬。

    陶城的楚军立时就乱了起来,水门“咔咔”放下,牛角号一阵连着一阵打破了夜晚的宁静,将一拔拔还在睡梦中的楚军拉上了城头。

    黑甲军则不慌不忙的在运河旁登陆:卸下战马,赶下马车,然后再在城下整队准备攻城。

    “陶城有两千楚军。”陈端向沈兵报告道:“皆为步兵,另外还有一千劳力。不过距城十里有五千楚兵,半个时辰或会赶至。”

    事实证明古时援军远没有这么快,因为情况不明不会随意派出援军,另外还要整军、步行等,最后这批援军近一个时辰才赶来。

    沈兵点了点头。

    他早就在陶城设下了探子,这些探子已探明情况在这里等着,于是黑甲军一带就能得到最新、最详细的情报。

    “速战速决!”沈兵下令。

    陈端应了声就去安排了。

    王贲在一侧忍不住问了声:

    “副将,这陶城虽说不是坚城,但想拿下也绝非易事。”

    “且我军为不善攻城的骑军,如何能速战速决?”

    陶城构筑密道的事全由沈兵亲卫经手,由于保密原因所以只有沈兵和陈端两人知道,是以王贲才有此一问。

    沈兵笑着回答:

    “我军撤退时便是由此城离开,哪能不做些手脚。”

    “稍候片刻,城门很快便开了。”

    王贲这才恍然大悟,心道原来这一切都是这沈兵设下的计,只怕连退兵也是……这一来自是对沈兵又敬又佩。

    果然,只过一刻钟城内就火头四起一片大乱,接着城门就在一片嘈杂声缓缓从两侧打开。

    候在城门处的黑甲军立时就抽出青铜剑高喊着冲杀了进去。

    城内的楚军见此情况哪里还敢反抗,只能一个个举起手来投降。

    沈兵也懒得理会他们,只让人将他们尽数绑了堵上嘴丢进房内。

    黑甲军则用最快的速度取出放在城东山上的物资并换上楚军骑兵的盔甲……这些是与项络骑军作战时缴获的,沈兵特意留了三千套此时使用。

    当然藤甲这么宝贵的东西是不能丢掉,再放回山洞里藏好。

    转眼间三千黑甲军就变成了三千楚骑,然后旁若无人的越过楚军防线直奔汝阴。

    一路上迎面而来的是一波又一波的运粮队,各个方向的都有。

    这些运粮队都是楚国各贵族运往埠城的。

    此时楚国贵族的意向已被项燕成功扭转,或者也可以说是贵族们知道项燕已打胜仗将秦军驱逐出楚境……更重要的还是项燕损兵不多。

    项燕损兵不多也就代表着大王实力还在。

    如此一来,若战局稳定而贵族不好好表现一番的话,项燕和大王这一回头岂不就要拿他们开刀?

    于是贵族们哪里还敢偷懒,乘着战事还没结束争先恐后的往前线运粮。

    碰到这些粮队,黑甲军也不废话,只是策马上前告诉他们粮食被征用了,令他们将粮食聚成一堆放上一把火烧了。

    这只看得那些运粮队的兵士和劳力一脸懵。

    其中有些人似乎察觉到这些骑军是敌人所扮,但即便想要去报信示警也来不急。

    因为黑甲军就是骑军,而且是轻装简行由大道直奔汝阴……这时代还没有比马匹更快的交通工具。

第二百三十章 汝阴

    正所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当黑甲军赶到汝阴时才发现有个问题没考虑到……天色未亮,汝阴城门紧闭。

    如果是其它城,比如交通枢纽陶城,那城门就是彻夜未关。

    原因是有大批物资要自陶城进出,关上城门就是给自己找麻烦。

    但汝阴却是后方防线,此时的它既不是前线交通枢纽又不是产粮基地,而是战时重地,于是一到夜里就实施宵禁。

    陈端策马上来问:

    “副将,此时该如何是好?”

    沈兵明白这话的意思。

    如果上前叫门,那必定要接受楚军的严密盘查。

    三千骑军可不是个小数目,任谁都会起疑,到时索要公文之类的,沈兵可拿不出来。

    另一个选择就是在城下等天亮,到时城门一开黑甲军就可分批自几个城门进入。

    问题是若等下去的话,项燕那边送信示警的只怕也赶到了,黑甲军想混入城内就更是难上加难。

    于是便等也不是,不等也不是。

    想了想,沈兵就下令道:

    “全军隐藏密林,派出轻骑驻守城外各大道小路,截杀来往信差!”

    陈端应声就去安排。

    古时是平面作战且通讯设备十分落后,所以截杀信差和封锁通讯并不困难。

    比如现在,几乎可以肯定项燕方向来的信差是骑马且目的是汝阴,那么只需要封锁城外道路就可保汝阴得不到消息。

    于是沈兵就可以带着黑甲军在密林中等着,到天亮后再行动。

    然而进入密林后的沈兵一想又觉得这也不是很妥当。

    因为项燕似乎还有另一种通讯方式……

    从项燕那通讯汝阴的确只能走陆路,也的确从防线这一端可以封锁。

    但是……

    这么大的事项燕自然会通过信鸽通知寿春,楚王负刍若是得到消息,又岂能不派出信差自另一方向通知汝阴?

    甚至寿春还会向城父及汝阴两城派出援兵。

    若黑甲军等到天亮而寿春先一步通知了汝阴甚至援军已赶至,那岂非同样功亏一篑?

    正在沈兵愁眉不展时,就见陈端来报:

    “副将,截杀两名信使。”

    “却不是来自埠城,而是来自毫城。”

    说着就递上了一卷竹简,是毫城粮草不足请求调粮的。

    毫城位于汝水防线西侧,秦军撤退之后留下的空城,楚军将其收复之后就要重新构筑其防御,兵力及劳力需要粮草也是常事。

    想了想,沈兵就问:

    “验传是否一同取来?”

    陈端一愣:

    “不曾取来,属下以为……”

    沈兵打断了陈端的话,下令道:

    “马上取来验传,并按验传描述寻找两名相似的兵士。”

    “另外再按此样式伪造书信一份,就说是陶城而来的信差。”

    “秦军已全力反攻且派奇兵偷袭。”

    陈端一惊,道:

    “校尉,这岂非……”

    沈兵没有解释,只催促了声:

    “快去!”

    陈端应声便去安排了。

    在一侧的王贲却是听得明白,暗赞这沈兵非但智计过人还擅长心术,知道如何一步步剥开敌人的警惕。

    汝阴的楚军要是对战况一无所知,装扮成楚骑的黑甲军突然出现在汝阴城下,自然会引起楚军的怀疑:

    “连战报都没收到,前线距汝阴又有近四百里,援兵再怎么也增援不到汝阴!”

    于是当然会起疑心。

    但如果先派出信差送去一封假情报……

    其实这也不能算是假情报而是真情报,只不过说的是“奇兵”而不是“骑兵”。

    奇兵就有很多可能,比如是突破防线的步兵正在朝汝阴进发,一算距离少说也要七、八日,于是就很难联想到“骑兵”。

    接着,有“援军”出现在汝阴就理所当然了。

    信差的事并不难安排,从三千人里找到两个身材样貌差不多的轻而易举。

    信件的伪造也不难,古时用于防伪的不过就是个印,就是花点时间。

    如果说有什么难处的话,那就是伪装成信差这两名士兵的心理素质……这只身混进敌营可不是什么轻松的差事,尽管只是去送信。

    不过这方面陈端自会处理,他是个从小就在军伍中与兵士一起长大的,对兵士十分了解,于是很快就准备妥当了。

    驻守汝阴城的楚将是个叫屈倬的军候,来自楚国第二大族屈氏。

    以项燕的权力,其实可以将江东子弟分散安插到楚军各要职以此掌控军权。

    问题是此时正是各贵族出现团结趋势的时候,若项燕这么做的话,其它各族便又开始各自谋取私利了。

    于是项燕反而要表现出一副大公无私的样子,将各贵族的兵力安排在既安全又重要又有权力的位置,只有这样才能安抚各贵族并让他们继续为国出力。

    比如此时这汝阴,其重要性勿庸置疑,但又在前线后方数百里之后,于是安全,一名军候便把控一座城以及周边的补给,权力自然不小。

    另一方面,位于汝阴城内的这两千楚军虽说兵力只有两千,但却是屈氏的私兵。

    正如之前所言,贵族的私兵往往是战斗力最强装备最好的部队,因此项燕对其驻守汝阴也更放心。

    此时的屈倬正在油灯下根据战报研判前线形势。

    楚国的部队就是有这特点,大王的部队及将领往往都是懈怠成性,而私兵私将却通常是人才。

    究其原因就是大王的部队是犯错都难以找到责任人的“大锅饭”,而私人部队则是残酷的竞争机制能者居之。

    屈倬就是屈氏的人才之一,他虽是身处汝阴却能纵观全局。

    此时的他甚至与项燕有同样的担心:秦军的败退似乎太过容易了。

    不过昌平君一行人的话又毫无破绽,使屈倬又不得不信。

    就在这时,就听有人来报:

    “禀军候,秦军发起反攻。”

    “上将军派人送来信件,楚军或派出奇兵来攻汝阴。令我等整军备战,他随后便会派来援军。”

    这么一来屈倬就明白了:

    “着啊,这便是秦军的引蛇出洞之计。”

    “其志在将我大军引出汝水再围而歼之。”

第二百三十一章 擒贼擒王

    屈倬马上就派人传令让值勤的兵士提高警惕。

    他没有如信中所就马上整军备战。

    这做法是正确的,因为军队作战需要体力,尤其准兵器作战更是如此。

    另一方面就是秦军还在数百里之外少说也要几天才能赶到,此时就把兵士从睡梦中叫起来一是没必要二是会影响兵士的战斗力。

    所以屈倬只是将城门处的防务重新规划了下,将兵士分为几批然后分批轮换。

    这时又有部下来报:

    “禀军候,景氏派三千骑军来援,此时正候在城外。”

    景氏的封地在西面,所以从西侧来援没什么问题。

    再加上又有之前的信件,屈倬想当然的就以为这支骑军是项燕派来的援军,于是没多想就下令道:

    “开城迎接。”

    说着屈倬就唤来了下来为他换上盔甲。

    当屈倬带着一众亲卫赶到城门处时,景氏骑军已排着整齐的队形进城了。

    楚军兵士分站两侧举着火把发出阵阵欢呼声。

    屈倬远远一看就觉得不对。

    这队骑军阵容严整不怒自危,战马在楚军的欢呼声中也静若处子,且整队骑军还隐隐透出一股让人不寒而栗的杀气……

    景氏骑军有这素质么?为何之前从未听说?

    想着,屈倬便加快了脚步猛赶,心下隐隐有种不祥的预感,同时后悔不该这么轻率的将这队骑军放了进来。

    然而战场就是这样,犯了错哪怕只是一个不经意的小错,都有可能满盘皆输而且无药可救。

    屈倬赶到跟前细看,就确定了自己的怀疑。

    火光下,他看到那些战马有许多都带着伤,兵士穿的盔甲也有刮痕,甚至有些留有箭矢射出的小洞及血迹……

    景氏骑军从未参加过战斗,那么这些伤痕和血迹又从哪来?

    于是屈倬就不再迟疑,当下大叫:

    “他们是秦人,挡住他们,关上城门!”

    分列两侧的楚兵不由愣了,纷纷停下手里的动作望向中间的骑军。

    屈倬的猜测是对的,这支骑军正是沈兵的黑甲军。

    最先进城的正是王贲及其亲卫。

    这是王贲主动请缨,而且他说的还十分有道理:

    “副将,黑甲军擅长骑射而不善近战。”

    “若以黑甲军进城与敌近战便是以己之短攻彼之长。”

    “而属下及置下百余名亲卫皆长于近战。”

    “我等自加入黑甲军以来未建寸功,此战斗胆请为先锋。”

    沈兵一想这说的也对。

    黑甲军之所以能屡立奇功并非因为他们经验丰富或是训练有素,而是他们拥有了别人所没有的优势……藤甲及骑射。

    可是现在,他们为了装扮成楚军而不着藤甲,为了攻入城中也必须与楚兵近战,这样一来不就是以己之短攻彼之长么?

    虽然这一仗黑甲军可以说稳操胜券……三千黑甲军对两千楚军,而且还是出其不意打楚军一个措手不及,只要能进城几乎就没有悬念。

    问题就是如果楚军顽抗的话,不擅长近战的黑甲军只怕也要伤亡惨重。

    黑甲军可都是百里挑一会骑射的兵士,可不能就这么消耗掉。

    反观王贲及其亲卫,那可是名副其实的秦军。

    王贲一身武艺就不说,其置下亲卫也都是王翦置下的精锐。

    他们虽是会骑马,但就像王贲说的那样,他们其实是骑在马上的步兵,进入战场就要下马作战,所以当然长于近战。

    于是沈兵没多想,当下就准了。

    只不过沈兵还交待了句:

    “二五百主此去定要谨慎行事。”

    “若是敌众我寡,便退上一退也未尝不可,莫要逞强使自身陷于险地。”

    王贲心下一阵感动。

    这要是换一名主将,交待的只怕就是“半步不准后退”云云,哪会像沈兵一样让他“莫要逞强”之类的。

    王贲又哪里知道,沈兵就指望他这名将将来能发光发热好助他一臂之力了,否则蹦出来个韩信、项羽这些人来,到时谁来应付?

    然后王贲就带着百余亲卫走在队伍的最前头。

    屈倬一走出来就引起了王贲的注意,他带着披膊的盔甲及身边的亲卫都在告诉王贲那就是楚军主将,此时定是来迎接他们这支“援军”来的。

    再看看屈倬的眼神,王贲就暗道一声不好,这厮或许是察觉出什么异样了。

    不过王贲依旧不动声色,因为王贲知道屈倬若是想再看清些就得近身,而这就正是他所希望的。

    果然不出王贲所料,屈倬下一刻就快步走上前来察看。

    王贲朝身后的亲卫使了个眼色,又朝屈倬方向微微扬头。

    亲卫个个都是从尸山血海里爬出来的老兵,哪里还不知道王贲这表情的意思,当下就暗中一个传一个把王贲的命令传了下去。

    正在这时,屈倬大叫:

    “他们是秦人,挡住他们,关上城门!”

    屈倬这命令是对的。

    因为此时秦军才不过只有三、五百人进城。

    只要能将这些秦军挡住并关上城门,楚军依旧还有反败为胜的机会。

    然而,屈倬却没想到他的对手是王贲。

    也没想到其实他自己也与城门一样重要。

    更没想到他已经成为王贲的目标。

    话音刚落,在楚军还没反应过来或者说还处于怀疑状态时,王贲已大喊一声:“杀!”

    接着就一拉马头策马冲向屈倬。

    与此同时亲卫个个都跳下马来然后猛的一拍马屁股……战马受惊立时就撒开蹄到处乱窜,只冲得楚军惊呼出声纷纷躲避。

    这并不是说这些楚军素质不好,事实上这些楚军是屈氏训练有素的私兵。

    只是这突如其来的状况让他们没做好心理准备于是便先机尽失。

    乘着这时候,王贲人马已冲到屈倬前,然后纵身一跳就凭着惯性将正要拔剑出鞘的屈倬飞扑在地,接着还没等屈倬反应过来,王贲已抽出一枝箭矢狠狠的扎进他眼中……

    屈倬惨叫一声便倒在地上生死不知,其周边的亲卫甚至都没来得急阻止。

    这时王贲的亲卫已高喊一声手执青铜剑杀了上来……

第二百三十二章 补给

    此战楚军大败。

    其原因并非楚军战力不济,也非楚将愚钝,而是其主将第一时间便被王贲所杀全军处于无人指挥状态。

    另一方面,也是在此深夜楚军守城门的不过八百余人,其余的都在军营内睡得昏昏沉沉对城门发生的事一无所知。

    结果秦军轻而易举的冲开了城门又赶到军营将其余楚军包围。

    沈兵没有给楚军任何抵抗的机会,他一声令下,黑甲军就将火箭一批批的射进营内。

    在声声惨叫中,军营就燃起了熊熊大火。

    这其间不断有楚军兵士想要冲出营门,但营门已被黑甲军用铁链锁死。

    不能怪沈兵狠心,而是他从王贲那知道这批楚军都是精锐。

    若他们像其它楚军一般也就罢了,沈兵或许还能留他们一命。

    但他们是精锐……那么就只有死了才能让沈兵放心。

    军营内撕心裂肺的惨叫一直持续到了第二天天亮,也震住了汝阴城的所有百姓。

    汝阴与秦军之前占领的楚城不一样。

    之前的楚城都是项燕主动放弃的,其城内的百姓都是老弱病残。

    汝阴却并非如此,它是项燕打算死守之城。

    是以项燕不仅没将百姓撤走,还因为从汝水以西撤回大量百姓且汝水防线需要劳力构筑工事,于是有许多青壮。

    这也是项燕的另一种防御方式,这些青壮平时可用于运输、构筑工事或是修城墙等,战时若是兵力不足就可以将他们武装起来。

    为此项燕还在汝阴储存了大量的粮食及装备。

    以至于沈兵带人到仓库里一看,所有人都愣了,堆积如山的粮食,各种盔甲剑刃还有弓弩那是数不胜数,尤其是成捆成捆的箭矢,整整堆满了十余个仓库。

    陈端见此不由咂舌:

    “楚军却是打算要在这里守上几年?”

    陈端只道这话是玩笑,却不知其实是说了实话。

    项燕原本就打算在这守个几年的。

    当初即墨之战不也守了几年?项燕有在汝阴作长期打算也不奇怪。

    何况汝阴还不是一座城,而是以它为据点支撑起一道汝水防线,需要的粮草及装备兵器会远比一座城要多得多。

    于是来自寿春的,还有楚国各贵族的,补给从四面八方各个方向运来,全都储存在这汝阴和城父这两城。

    项燕甚至还要求这两城有一定造箭造兵刃的能力:

    城内有铁矿,有炼铁炉,有铁匠,然后可以打制各种箭簇和兵刃,这其中尤其是箭。

    守城最需要的就是箭,消耗最大的也是箭。

    汝阴城坚墙厚,楚军只要占着地利居高临下的放箭……这场仗就赢一半了。

    汝水防线同样也需要大量的箭矢,只要在河岸布有足够多的弓弩手和投石机就不但心敌人能攻过来。

    王贲则苦笑道:

    “可叹我等沿途还想多带些装备和粮食,不想汝阴却是堆积如山取之不尽……”

    陈端笑道:

    “更应感叹的却是项燕吧!”

    “他万万想不到这费尽心思备下的补给会尽数落入我等手中!”

    周围兵将霎时就笑作一团。

    沈兵没有多说什么,他只交待道:

    “令人在仓库周围布下木柴并严加看守。”

    “若是守不住城,这些补给也不能再落入楚军之手。”

    众人哄然应声。

    这是为什么就不用说了,占领汝阴只是第一步。

    接下来,汝阴这咽喉要地被秦军所占,楚军又岂肯罢休?

    这可是关乎汝水防线关系楚国都城寿春的生死存亡,若是被黑甲军控制在手里还了得?

    所以楚军定会希望能在秦军主力打到汝阴前重新将其夺回来,且不惜一切代价。

    这也是沈兵下狠手不给城内楚兵活路的原因之一。

    黑甲军马上就要被楚军围攻,还留着那些楚兵在城内岂不是祸害?

    其实不只是那些楚兵,城内数万楚国百姓也是如此。

    这些百姓约有十余万之数……这还是在派出许多劳力在外运输及构筑工事的人数。

    而黑甲军只有三千人,这十余万人要是同一时间反了,便只是手无寸铁的冲锋也能把黑甲军给淹了。

    不过百姓之所以是百姓而不是军队,其根本在于他们没有组织不团结。

    所以还不至于到十余万对三千的地步。

    沈兵担心的是这十余万百姓会在楚军攻城时在内部作反,那时不管是大乱还是小乱,黑甲军这三千人都要面临内外交困的境地。

    考虑了一会儿,沈兵就把西门一开,对百姓叫道:

    “秦楚大战与平民无关,此城或有大战非久留之地,你等出城自去逃生!”

    沈兵这说的也是实话,只要是个人都知道汝阴将会成为秦楚争夺的关键,到时又是箭矢又是石弹的,城内肯定不是个安全的地方。

    此时沈兵又愿意放他们走,他们哪里还会不愿意,稍稍收拾下就带着粮食成群成群了出城了。

    便连老弱也一并带走,因为沈兵放下一句话,若是嫌弃老弱的话将其留在城内的话,那么邻居几户也一并把脑袋留下。

    楚民哪里还敢多说什么,扶老携幼很快就把汝阴搬成了一座空城。

    这样一来黑甲军就不需要担心来自内部的威胁。

    沈兵之所以开西门而不是东门也是有过考量的……

    百姓其实是军队及国家的基础,军队、财富等其实都来自百姓,因此地小民少的小国才基本没有话语权,注定只能当大国争锋的棋子。

    沈兵又哪会不知道这道理,所以这数万百姓也不能白给了楚国再让他们带回去成为秦军一统六国的阻力和障碍。

    沈兵开西门,也就意味着这些楚民只能去往汝水的西侧。

    西侧就是秦军进攻而楚军败退之地,此时的杨端和在正面加紧进攻,不需几日就能打到汝阴。

    这些楚民或许可以渡过汝水回到东岸,但此时楚军若听说汝阴已被秦军占领必将大乱。

    接着,楚军为免陷入包围便会将物资军队运至汝水东岸……到时楚军哪还有闲功夫运送楚民,尤其那楚民还有十余万之多。

    所以,这些楚民最终还是会成为大秦子民。

第二百三十三章 都城护卫军

    在汝阴稍加整顿后,沈兵才用信鸽将情况向杨端和报告。

    杨端和收到信息后一连叫了三声“好”:

    “我还道要数年久攻才能破楚军汝水,不想这沈兵只一日之间便拿下了汝阴。”

    “汝阴一下,汝水防线便形同虚设。”

    “此时不攻更待何时?”

    于是杨端和将这消息第一时间公布全军,并下令全线攻楚。

    秦军士气大振越打越勇,而楚军其后续防线只是一个土沟,再加上后续补给都被黑甲军一路乱烧一通,自然无法抵挡秦军的攻势,只能一路回撤。

    情报不久又传到了嬴政那。

    这情报就是杨端和送去的。

    因为沈兵已取了汝阴所以就没有保密的问题,于是杨端和就将前因后果,也就是沈兵如何将计就计如何假意撤军,此时又如何奇兵猛进乘虚占领了汝阴。

    嬴政看了之后不由拍案而起,赞道:

    “好一个引蛇出洞乘虚而入。”

    “此番看那项燕如何守这汝水!”

    然后又哈哈大笑起来:

    “好你个沈兵,寡人就知道什么问题都难不住你。”

    “有沈兵在,一统中原指日可待矣!”

    立于一侧的赵高表情却有些古怪。

    之前嬴政的想法可不是这样的,若不是他对杨端和及沈兵起疑,哪里还会不让王翦告老还乡?

    要知道那王翦可是手握重兵且功高震主,他若愿告老还乡嬴政是高兴还来不及的。

    不过赵高这心思也只是想想,当然不敢表现出来。

    直到这时项燕才得到汝阴失守的消息。

    项燕之所以更晚得到消息,是因为他是直到派去送信的人赶到汝阴发觉不对劲之后再赶回来报,这来回都是骑马消息自然慢了许多。

    项燕虽然早就有心理准备真到这一刻时还是的面色苍白冷汗直流。

    项伯在一旁请战道:

    “上将军,那黑甲军不过三千余人,便是取了汝阴又能如何?”

    “属下请兵两万,先去夺回汝阴……”

    项燕“哼”的一声打断了项伯的话:

    “你道那汝阴有那么好夺的?”

    “其有汝水为屏障,且西侧到处都是高墙箭楼。”

    “城墙上一片箭雨下来便能让我军死伤惨重。”

    “不说两万,便是二十万能否夺回都是未知之数!”

    汝阴城防是项燕一手布设,项燕又哪里会不知道它的厉害,所以根本就没想过要正面强攻。

    然而……

    正面强攻或许不行,但其朝向寿春的东侧却不似西侧一般坚不可催,若从东侧进攻或许还有成功的希望。

    想了想,项燕就对项伯说道:

    “罢了,你便带一万骑军星夜赶往汝阴,其后还有两万步军增援。”

    “赶到后马上展开进攻,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拿下汝阴。”

    项伯心下有些奇怪。

    刚才父亲还说无法攻下汝阴,怎么一转眼马上又让自己去攻……不仅让自己去攻还派出骑军,而且还星夜赶去攻城。

    不过项伯也不敢多问,应了声就去点兵了。

    等项伯离开后,项燕马上用丝绸写了一封信飞鸽送往寿春,意思是汝阴乃寿春门户,汝阴一失寿春便陷入险地,请大王务必派出两万骑军星夜赶往汝阴攻城,他自会带兵沿途迟滞秦军并夹击汝阴。

    项燕不愧是久经沙场的老将,他在这后方重地落入敌手的突变之下依旧保持冷静并制定了一个可行的补救措施:

    一:他带着楚军主力在前方“力抗”秦军。

    虽说楚军已经被秦军打得士气全无,但楚军在前线终究有三十万之众,兵力比秦军多出十万。

    另一方面,则是楚军一直忌惮的黑甲骑军已在汝阴,那么楚骑军及战车便又有用武之地了。

    于是三十万对二十万,而且只是拖延、迟滞,比如破路、拆桥、设伏,偶尔再利用城寨打上一仗……这烈度要比一决死战小得多。

    如此一来,将秦军拖延个十余日或许不是难事。

    之所以用“或许”,是因为这段时间发生太多让项燕意外的事,以至于他都不敢妄下判断了。

    不过不管怎么样,就算只有十日也是为后方争取到了时间。

    项燕希望这段时间内能将汝阴夺回,那就万事大吉了。

    二:派出项伯正面进攻汝阴。

    正面进攻汝阴当然是没希望的,问题是秦军在汝阴的兵力不多,只有三千人。

    项伯在正面的进攻不过是为了分散秦军的兵力,哪怕只是一点。

    项伯若是知道自己被父亲派去攻城的目的只是为了这个,只怕都要气得以头抢地。

    不过此时的项燕当然顾不上这些,其进攻重点肯定是在东侧。

    三:也就是从寿春方向派兵主攻汝阴。

    项燕之所以会点出两万骑军,是因为这是楚王负刍用于守卫寿春的都城护卫军。

    这支护卫军总兵力约五万人,是楚王负刍的私兵,其中有两万骑军一万战车兵,还有两万步兵。

    这些军队由楚王负刍的外甥张崎所领,职为柱国将军。

    所谓柱国将军就是国家之柱的意思,也就是这支军队是不到破国之战不得使用。

    项燕在书信里虽未点明,但明眼人一看也知道这两万骑军指的就是都城护卫军。

    这一来马上就引起寿春大臣们的一阵垢病和议论:

    “项燕哪来的胆子,居然意指都城护卫军前往攻城?此乃大逆不道之为!”

    “若此时便将护卫军派出攻城,到时秦军兵临寿春城下,又有何人来守?”

    “项燕自己战败就罢了,却还要拉上护卫军……”

    ……

    昭、屈、景等贵族你一言我一语,全都是在数落着项燕的不是。

    只有楚王负刍阴沉着脸一语不发。

    楚王负刍明白,楚国刚刚营造的大好形势已随着汝阴被占付诸东流。

    在此之前,楚国贵族都以为项燕能打赢这场仗,于是纷纷出兵出粮出力。

    但是现在,汝阴一失几乎就意味着项燕即将败北,于是又开始思量着如何自保。

    从他们的角度来说,当然不希望护卫军出战。

    因为秦军的第一目标无疑是寿春。

    有寿春的一天,他们的危险就少一天。

第二百三十四章 以攻代守

    此时楚国贵族都心存让寿春当挡箭牌的心理,个个都希望寿春的守兵越多越好而不将寄托在汝阴防线上。

    甚至有些贵族还希望秦军拿下寿春后就无力再攻或是没兴趣再攻楚国贵族,这对贵族而言反而是好事,他们就可以在自己封地上称王了。

    楚王负刍经过之前的教训自然了解他们的心思,他思量一番就说道:

    “汝阴距寿春不过两百里,汝阴一失寿春不保。”

    “此非保国何谓保国?”

    “何况骑军便是用于策应,留着守城又要骑军何用?”

    于是没有迟疑,当下就命张崎整装开拔,不仅带去了两万骑军更带了一万战车兵。

    柱国将军得令后,当下就发兵五千先行,一万五千骑紧随其后,一万战车置于最末,三万大军浩浩荡荡的开往汝阴。

    张崎如此安排自有道理。

    他心知汝阴之战非是兵力不足而是时间不够,若是秦军主力打到汝阴城下还未破城便是前功尽弃。

    于是首批五千骑只带三天干粮轻装简行直奔汝阴参战,其后一万五千骑则是带着粮草的,战车兵不到万不得已不用于攻城……

    战车兵与骑兵不同。

    这时代的骑兵除了黑甲军外大多是骑在马上的步兵,攻城之类正是他们职责所在。

    而战车兵则名副其实的是另一兵种,其最大的特点就是重甲……反正是在战车上依靠马车机动,盔甲重些也不费力,能加些防护为什么不加?

    于是披膊、加厚的盔甲、护腿等一应俱全,便连将军铠都没有战车兵齐全……将军也要考虑机动及骑马转移问题,否则战场被当作目标想转移都走不了那就悲催了。

    而战车兵则像现代坦克一样在马力能承受的范围内堆装甲,由此获得更好的防护及冲击力。

    然而这么一来,就使其在攻城战中过于笨拙。

    而且每辆战车是驭手、戟兵、弓兵各一名。

    驭手长于驾车,戟兵擅使用长兵,弓兵则善远射,都不适合近战。

    到时让他们一古脑的混在一起去攻城?

    还是重新编制过?

    或是让他们全换成青铜剑当剑盾兵使用?

    等等一系列问题就出现了。

    因此项燕才没有要求能及时赶至汝阴并投入战斗的战车兵而只是要求骑兵。

    项燕有这先见之明,不知用兵的楚王负刍却不了解这些,于是大手一挥就把不适合攻城的战车兵也派了上去。

    其实楚王负刍这么做,还不如把战车当交通工具载着一万步兵赶去汝阴。

    张崎虽然也懂这些,但站在他的角度上思考,就是有这一万战车兵总比没有要好,于是也就没多说什么。

    由张崎这么分配行军,也可以看出他懂兵法知道如何安排行军。

    事实上这张崎已在楚军十余年,从骑军五百主做起一直到柱国将军……

    虽说他之所以能任柱国将军是因为深受楚王负刍信任,楚王负刍上台后他也跟着沾光,但也算是一个有经验的老行伍了。

    然而,这张崎却没考虑过一点,他的对手是沈兵,那个让楚国第一名将项燕都屡次战败的沈兵。

    张崎及其亲卫便在首发的五千人中。

    按张崎的想法,此去是攻城且秦军不过区区三千人,定是集中在汝阴坐等楚军来攻。

    于是这五千人大多是剑盾手,且携带短斧、手锯等工具,以备赶到汝阴时便能马上着手制作攻城器械。

    张崎一路催促着部队加快赶路。

    因为他从项燕那得知,秦军主力或许在十日后便会赶到汝阴。

    而寿春距汝阴两百里,骑军全速赶路也要一日半才能赶到,制作攻城器械少说也要一日。

    这样展开攻势便需两日半,剩下的时间不过七日半。

    以三万军力对三千秦军原本不是问题,何况张崎所率的还是都城护卫军……兵源、伙食及装备堪称最佳的私兵精锐。

    问题就是秦军那三千人占据的是汝阴。

    汝水自城池北门西行,绕过西门又回到南门。

    也就是此城北、西、南三门都有汝水所阻,平时进出城门都是依靠一道浮桥再加护城河,想由此三门攻城可谓难上加难。

    只有东门连着陆地。

    之所以东门连着陆地而不是构筑一道护城河,并非楚**力、民力不足。

    而是东向面朝寿春通常不会有敌人来攻……若敌人由此面来攻,几乎就意味着寿春已不保了。

    于是这汝阴城对西向来攻的敌人便极为困难而对东向的己方却十分容易增援。

    同时张崎从东向攻城也成为可能。

    问题是……

    这么一来秦军那三千人就可将兵力集中在东向而几乎不用理会北、西、南三向的攻势。

    或者说只需要布置少量兵力在其余方向就足可保其平安。

    于是这场战便不会像想像的那般容易。

    就在张崎一边前进一边思考如果进攻汝阴时,突然两侧密林传来一阵飞鸟不寻常的燥动。

    张崎一惊,难道有伏兵?

    但转念一想又觉得不可能。

    秦军总共不过三千人,若是在此地伏兵,又有谁来守汝阴?

    想着张崎也就没太在意,以为那是部队经过惊动了飞鸟。

    然而下一秒他就发现自己错了,因为密林里已冒起了浓烟,长长的浓烟,两侧都有,偶尔还能听到枝叶燃烧时的噼啪声。

    张崎暗道一声不好,然后大叫一声:

    “有埋伏!冲出去!”

    张崎之所以下令“冲出去”而不是“退回去”,是因为他知道敌人肯定已封锁了退路。

    当然,敌人肯定也封锁了前路,但往往退路布设的兵力会比前路更多。

    这一点算是张崎猜对了。

    在此设下埋伏的正是黑甲军。

    沈兵可不会傻愣愣的就在汝阴死守。

    开玩笑,他们可是骑军,骑军的好处就是机动速度快可以四处出击,呆在城里死守那是下下之策,以攻代守不仅能出奇不意还能打击敌人士气。

    于是沈兵只在汝阴留下一千人准备防御事宜,另两千骑则依旧以楚骑的模样到处“作恶”。

第二百三十五章 伏击

    黑甲军的“作恶”不只是伏击这么简单。

    事实上在伏击张崎军之前黑甲军就已经“作恶”一段时间了。

    寿春的反应速度并不快,在收到消息后他们需要讨论、整兵,然后再行军两百里才能赶到汝阴,这对于黑甲军来说有两天左右的准备时间。

    黑甲军需要投石机。

    不过当然,他们不需要自己制。

    他们要做的只是沿着汝水上行,然后对楚军大喊:

    “大王有令,前线急需补给,现急征投石机和箭矢!”

    “各部将速将所需交出,不得有误!”

    楚军原本军律就不严,再加上军队里还有楚王直系部队、昭、屈、景各贵族部队,另外有项氏江东子弟,管理十分混乱。

    且汝阴失守的消息一时还没来得急传开,于是这些楚军见这些身着楚军盔甲的黑甲军以大王名义发令竟然毫不起疑,一批批的将投石机和箭矢交出,甚至还送上运送的马匹。

    黑甲军又哪里会跟他们客气,将这些物资全都赶到了汝阴。

    这其中还有大批石弹,人力不足还征发了当地百姓做劳力。

    更为甚者,那些运送物资的兵士及劳力一到汝阴就成了俘虏。

    其结果就不用多说了,像之前一样全部被流放到汝水西侧。

    这也是汝阴被占领的消息传播不远的原因之一……

    汝阴是在夜里被攻下的,且被拿下时城门紧闭,也就是没有人能逃出去。

    等全城落入沈兵之手时,又是将百姓往西侧流放。

    百姓在汝水西侧步行,而黑甲军却在东侧骑马作乱,速度当然要快上一步。

    等汝水岸楚军收到消息发觉上当时却已经迟了。

    其实沈兵需要的并不是这些物资,比如石弹、箭矢……汝阴仓库里那是堆积如山。

    问题就在于沈兵知道,如果不将附近这些补给收拢一波的话,那么不远的将来这些石弹和箭矢很快就会成为进攻黑甲军的补给打在汝阴的城墙上。

    这其中投石机倒是需要的,汝阴城内倒是没有太多的投石机,而黑甲军伏击楚军却需要它。

    悲催的是这些投石机清一色的是老式投石机,也就是由人力投掷的那种。

    这其实并不奇怪,楚国在七国中地处南方且传统守旧不太容易接受新事物。

    是以新式投石机在沈兵手里发明出来已近一年,其制法及长处肯定也传到楚国,但楚国依旧不愿改变。

    这对沈兵来说是好事,因为这意味着汝阴要面对的就是这种落后的投石机。

    而沈兵只需将这些投石机稍加改造便可。

    不久,沈兵就接到报告,说是楚军已从寿春发兵了。

    这对黑甲军来说一点都不难,他们穿着楚骑的盔甲甚至还带着楚骑的验传,又是在盘查不严的楚地,那就可以说是“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

    沈兵要做的只是派出几名骑兵赶往寿春方向,再一路跟踪就可以准确知道楚军的行军路线。

    既然掌握了楚军的行军路线,那么设下埋伏也就是小事一桩。

    沈兵将伏击圈设在距离汝阴八十余里的野狼岭。

    野狼岭虽说地势不陡但却丛林密布,且树林是油性易燃的针叶林……

    针叶林和阔叶林的区别,在于针叶林更耐旱,其叶为针状就是减少水份流失。

    因为其耐旱所以其枝叶相对更干燥,比如松针、松枝,其林中甚至还布满了长年掉落积成厚厚一层的枝叶及松果。

    沈兵带兵在松林里做了些准备,每隔几步堆上一堆枝叶用于点火,接着还在其间伐出了一条防火带。

    所谓的防火带就是将树木锯倒地上的枝叶清空形成一条长宽十余步的“防火路”,因为这条防火路没有可燃物,所以火势无法越过使其另一面成为安全区域。

    黑甲军就埋伏在安全区域等候。

    楚军一路只想着快速赶往汝阴并投入战斗,哪里会想到秦军竟然会在此处设伏,于是毫无防备一脚就踏入了伏击圈。

    见时机已至,沈兵一声令下兵士就将火堆点燃,接着兵士们又射出几批火箭出去……

    枯枝针叶一点就燃,火势很快就连到树冠,被风一吹就“噼啪”作响呼呼的朝路中的楚军席卷而去。

    楚军一时慌了手脚,人喊马嘶乱成一团。

    让沈兵意外的是楚军乱了一阵后便安定下来并继续前进而不是后退……

    这一点倒是沈兵算错了,他原以为楚军会后退所以在后方布设的兵力更多。

    由此可知这支楚军并非等闲之辈,领军的将领也是智商在线。

    不过这似乎无法改变什么,因为这片密林就像是事先布下的口袋阵,只要楚军走进来想要逃出去就难如登天了。

    果然,当楚骑冲向前方时就发现前路已经被堆积如山的木柴和枯枝挡住了。

    事实上不是木柴,确切的说是火墙,已经被点燃的火墙,而且还波及到两侧连成一片。

    张崎从后方挤了上来一看,就下令道:

    “戟兵盾手开路!”

    楚兵应了声,当下就分出几队戟兵和盾手。

    都城护卫军不愧是楚王的私兵,在这情况下还能临危不惧进退有序。

    张崎也不愧是柱国将军,此时还能保持清醒做出正确的判断。

    比如现在派上戟兵盾手……长戟可以拔开火墙,由牛皮覆盖的盾牌则可以挡住火势或者敌人有可能射来的箭矢。

    问题就是对面射来的不是箭矢,而是石弹。

    张崎在听到火墙那头传来一阵阵“咯吱”声后就知道事情不妙了,他大叫一声:

    “散开……”

    但哪里还来得急,而且就算楚兵想散开也没有空间,前后左右全是火,所有人马都挤在中间的道路上无法动弹。

    于是一波石弹下来立时就掀起一片腥风血雨,那戟兵盾手还没来及反应就被成排成排的砸成肉泥。

    其后的骑兵也好不到哪去,战马受惊将骑手从马背上摔下,当即就惊慌的马匹踩死。

    有些骑手想掉头,有些骑手又想前进,就连张崎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于是楚兵很快就陷入真正的混乱。

第二百三十六章 恼羞成怒

    楚骑在混乱中到处乱窜,前无进路后退路,两侧松林又火势凶猛且还带着浓烟往楚军中倒灌,使楚军既看不见方向又呼吸困难。

    偶尔有几拨楚骑不顾一切的策马飞奔进火海……倒是这些不怕死的反而有机会冲出去,原因是两侧林木火势虽旺但大多只是枯枝燃烧的浅层,树干还没来得及点燃且面积也不广。

    是以若骑在马上硬闯倒还真有可能逃出去。

    不过那也只是可能而已。

    骑马狂奔速度太快面临的就是会被树枝、树干阻挡,骑手不是被树枝绊下就是被战马甩下,之后就不用说了,没了战马的速度就只能在火海里发出阵阵惨叫。

    偶尔有几个幸运的闯出火海,马上就被守在外围的黑甲军给射了下来。

    若还有幸运的冲过箭阵,再往前就是绊马索和拒马枪……

    其结果就是这五千楚骑连投降的机会都没有,绝大多数都被烧死或熏死在路间,只有少数成为俘虏。

    然而黑甲军却不留俘虏……此战是深入敌后作战,留俘虏就是给自己找麻烦,于是兵士们十分干脆的把他们的脑袋割了然后挂在腰间。

    张崎倒是活了下来。

    他在路旁找到了一个灌溉用的小水沟,然后命亲卫以这水沟为中心往周围伐木拔草。

    这支楚军原本就是要去汝阴制作攻城器械的,是以短斧、手锯等工具一应俱全,还真赶在火势蔓延过来前开辟了一块安全空间。

    不过这也是因为黑甲军不能在此久留。

    楚军后方还跟着一万五千名主力,它们因为随军携带着大批粮草及补给所以落后了三十余里。

    虽然落后三十余里,但其探子却几乎就跟在前锋后方,远远的看到前方野狼岭燃起大火就知道出事了便折返飞报。

    楚骑主力赶忙组织轻骑前来增援。

    黑甲军当然不能等他们上来硬碰硬,于是沈兵一声令下便撤走了。

    于是张崎一干人数十人才得以保全性命,否则黑甲军有时间打扫战场,非把他们尽数俘虏了不可。

    不过张崎却也不好过,灰头土脸一身泥浆事小,身上还多处烧伤,连声音都被熏哑了。

    张崎顾不上这些,他气急败坏的从水沟里爬了起来,叫道:

    “追,追上这些逆贼。”

    “此生若不将黑甲军踏于马蹄之下,我张崎誓不为人!”

    楚军当然没能追上黑甲军。

    不说双方都是骑军极难追上,野狼岭的大火还未全熄道路不通,楚军只能绕远路赶往汝阴。

    等他们到时,汝阴已是城门紧闭只留下城外一片蹄印。

    此战楚军死伤四千余人,前锋几乎全军覆没。

    另外,这场战还打击了楚军的士气……都城护卫军向来被楚军认为是精锐中的精锐,若真是大战起来便连那项燕的江东子弟也不输半分,且有五万之众,战力自是不可小觑。

    出发前,张崎还信誓旦旦的向全军放发豪言,要踏平黑甲军活捉沈兵。

    然而,就是这样一支军队才刚刚出发甚至还没赶到汝阴就被黑甲军当头一棒打得晕头转向……古时作战对出师第一战极为重视,出师不利会被认为不吉利,于是对士气影响极大。

    其实更重要的,还是此战使柱国将军张崎处于暴怒状态。

    客观的说,张崎虽有才华但柱国将军却名不副实。

    战国末期只有楚国保留了柱国将军这个职位,其权力只在相邦之下,为武官之首。

    论实力论战功,武官之首怎么说也应该留给项燕,张崎何德何能称柱国将军。

    然而,柱国的另一个意思是保卫国都之官(柱国原为国都之意)。

    楚王负刍当然要挑一个能信得过的人任柱国而不是某个贵族,否则那就是将国家乃至自身安危送到贵族手里了。

    在自家人里挑范围就小,且王公贵族往往是游手好闲没有真才实学,于是矮个里挑高个才挑出了张崎。

    这张崎不过三十出头,虽不能说年轻好胜但贵族出身那也是骄横惯了,平时又仗着手握精兵桀骜不驯,哪想此时一出战就摔了狗啃泥。

    这让他面子哪里放得下,当下就失去理智暴跳如雷,几乎整场仗都处于暴走状态。

    就比如现在,楚骑不过匆匆准备了一个时辰做好数十个简易攻城梯就对汝阴展开了攻势……

    沈兵初时还有些懵圈,这没有投石机也没有撞车,甚至连弓弩手都没有安排好,就这样搬着攻城梯攻城?

    然后沈兵就明白了,楚将这被打痛接着恼羞成怒了。

    这倒是个意外的收获。

    事实上沈兵根本就没想到敌方主将处于被伏击的那五千骑里,他甚至连敌方主将是谁都不知道。

    没办法,古时作战的通讯及侦察手段都落后,有时能知道还要靠运气。

    不过沈兵至少知道一点:楚军若是这样攻,那么汝阴守上十天半个月完全不成问题。

    果然,楚军的攻势并没有对黑甲军构成多大的威胁。

    这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黑甲军长于弓弩。

    在他们还是魏兵时就是骑兵了,之后又专攻骑射天天骑马射箭。

    此时立于城墙之上居高临下且不需要保持平衡,那准头及力道更是成级数提升。

    楚军便是举着盾往城头上攻也无济于事……盾只能防正面,黑甲军的箭枝却会从两侧无孔不入攻击其薄弱处。

    于是楚军兵士便一个个惨叫着从攻城梯上掉了下去。

    更厉害的还是拍竿。

    拍竿是沈兵从车轮战船上移植过来的……车轮战船都能用防守城墙如何不能用?

    而且因为这拍竿是设在城头上,所以重量更大竿身更长于是威力更猛。

    这一竿下去就不只是将敌人从攻城梯上击落,而是直接就将攻城梯打为两截,霎时整条攻城梯上的楚军都惨叫着跌落到城墙脚下。

    倒是因为那攻城梯前端有倒钩,是以上半端还能勉强吊在城墙上。

    不过挂在其上的楚兵当然没有半点攻击力,反而需要黑甲军去救了。

第二百三十七章 围城

    张崎是越打越恼火,越火就越是没有章法乱攻一气。

    说实话这都城护卫军无论装备、素质还是单兵战力都远胜其它部队一筹……正如之前所言,在这时代所谓的精兵往往就是有钱的兵。

    在别的部队成天吃白饭营养不良甚至还担心要被饿死的时候,护卫军营养充足且训练到位马上就能看到差距。

    若张崎按部就班的做好准备再进攻,虽说依旧无法攻破汝阴,但至少能给黑甲军造成一些压力和伤亡。

    而黑甲军的弱点就是兵力不足,只有三千人。

    这样如果黑甲军越打越少,人数下降到一定程度只怕还真有可能在十天内给楚军攻下来。

    但是像现在这样进攻,楚军就只是在浪费兵力而已。

    其能做到的只有消耗黑甲军的箭矢和石弹。

    而汝阴城内的箭矢和石弹那是堆积如山,沈兵恨不得能让每名兵士都能射出十枝箭出去。

    这时另一面项伯军队也展开了进攻。

    其实项伯的军队已赶到一日有余,只不过项伯不像张崎那样心急,他是先伐木造投石机和攻城梯……项伯进攻方向要渡过汝水,便是想快也快不起来。

    这其间项伯渡过河来与张崎商议了下进攻事宜。

    毕竟是两军左右夹攻汝阴,协同及信息共享还是必要的。

    项伯一看到张崎的攻势就发觉了问题,他建议道:

    “柱国将军,汝阴乃背水坚城,城内箭矢、装备无数。”

    “我军若这般攻下去,只怕难有寸功。”

    但张崎又哪会听得进去,他只“哼”了一声回道:

    “我这么攻又岂是为了耗敌箭矢及装备?”

    “秦军不过区区三千人,而我军却有数万,便是以十换一也要将敌人尽数歼灭!”

    项伯又劝道:

    “可是柱国将军,这般下去只怕连十换一都……”

    没等项伯说完,张崎就举手打断了他的话:

    “此战贵在时间,上将军或许只能挡秦军十日。”

    “若我军在十日之内无法攻下汝阴便是前功尽弃。”

    “是以,你部也该尽快攻城分散敌军兵力。”

    项伯一时无语。

    但他这个副将的官职又远在柱国将军之下,于是只得应了声,回去后就指挥部队展开攻击。

    别看项伯在战略方向的问题上总是不着调,具体到战术问题上还是有几手,否则也无法一而再再而三的从项羽手里救下刘邦。

    项伯的进攻策略是派人联系上游城父,让其组织兵力、劳工将汝水截流。

    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困难,城父一带兵力虽然只有两千,但就像汝阴一般也集蓄了大批的劳工。

    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楚军只需要拼着淹没庄稼将汝水引进灌溉的田里这汝水水量很快就小了。

    不过话说回来了,这汝阴要是一丢连楚国怕是都要亡了,还考虑什么庄稼。

    其风险就在于,汝水一断流,秦军也有可能轻易跨过河床进攻另一侧楚军驻守的东岸,到时甚至连汝阴都不重要了。

    不过至少这几天楚军不需要担心这方面的问题。

    汝水一绝,项伯军便在城下运土填河。

    项伯填河的做法倒是有些像沈兵攻大梁时用的方法,也就是推着马车运土,然后将一车车的土、碎石倒入干涸的河床。

    黑甲军能做的就是用投石机朝他们发射石弹。

    虽然有许多马车被石弹砸得粉碎且楚兵伤亡惨重,但两天后项伯军还是成功的将河床填平。

    这倒是让沈兵感到意外,原以为是个大威胁的张崎军不成威胁,原以为不是威胁的项伯军却从三面给汝阴造成很大的压力。

    这形势到项伯军后续两万步兵及张崎一万战车兵赶至就更为严峻。

    汝阴城内不过两千余黑甲军,而城外却是足有五万余楚军精锐。

    这还只是沈兵知道的楚军,另外还有张崎从汝水一线调来的驻军及劳力,再加上贵族后续派来的援兵,足有七万余人,将汝阴围得水泄不通。

    且楚军的攻势还日夜不停。

    楚军能轻松做到这一点,因为楚军兵多。

    七万余人可以分成三批每批二至三万,然后三批轮番进攻。

    这也就是车轮战术也叫疲敌战术。

    相比起楚军可以分批,守在城内的黑甲军原本就兵力不足,当然就无法分成几批抗敌。

    于是几日下来便是累也差点将黑甲军累趴下,连沈兵也是接连几日没合眼。

    陈端摇摇晃晃的走到沈兵面前,说道:

    “副将,这是第七日了吧!”

    沈兵回答:

    “应是第八日。”

    陈端又问:

    “上将军确定在第十日会赶至吗?”

    沈兵苦笑了下回答:

    “谁又能确定呢?”

    “若是第十日上将军还不来,你等便降了吧!”

    沈兵知道此时不该说这话,他更应该说“上将军定会赶至”、“到时你等都是有功之臣”等等。

    但沈兵实在不愿在这生死的最后关头欺骗这些与自己出生入死的兄弟,于是干脆就直说了。

    陈端将手中的酒囊递给了沈兵,轻松的回答道:

    “副将说笑了,若我等有降楚之意,又岂能留到此刻?”

    沈兵一愣,然后就微微点了点头。

    陈端说的没错,黑甲军被楚军数十倍的兵力围攻此时已是伤亡惨重,原本两千余人已锐减至一千一百人,且几乎人人带伤。

    按常理说,伤亡过半整支军队早就该崩溃了,但黑甲军却没有。

    不仅没有反而还越战越勇。

    沈兵只叹了口气,摇头说道:

    “功名利禄不过身外之物……”

    陈端打断沈兵的话:

    “副将以为我等是为了功名利禄?”

    沈兵无语。

    他不理解,如果不是为了功名利禄不是为了二十军功制,又何苦如此?

    陈端从沈兵手里接过酒,仰脖狠狠的喝了几口,然后抹了下嘴,环视周围乘着作战间隙靠在城墙上休息的兵士一眼,若有所思的说道:

    “正所谓士为知己者死。”

    “副将有所不知,他们跟属下一般,之所以能战到此时而不降,皆是因为跟随副将杀敌的那般畅快。”

    “便如此战,我等能以三千之兵力抗七万楚军精锐,这是何等英雄,何等了得?”

    “人生得此一战又有何憾?岂能降敌了事?”

第二百三十八章 狼烟

    沈兵能理解陈端的这种说法。

    当他们还是魏兵的时候,空有杀敌之心却奈何魏王昏庸报国无门。

    这种心情是无处可说的,他们恨不得到战场上与敌人杀个痛快,却总是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处处受气时时憋气,能做的只有委屈求全,最后连战士的荣耀和尊严都消磨殆尽。

    然而,跟着沈兵就是另一回事了。

    沈兵带着他们那是赢得了一场又一场的胜利,且次次都是以少胜多以弱克强。

    牵城水战、阮桥镇骑射、野狼岭伏击等等。

    就算眼前这场仗似乎要输了,黑甲军已伤亡惨重疲惫不堪,但同样也是以三千军力抵挡楚军七万大军的围攻,依旧是“虽败犹荣”。

    所以陈端说的对,他们争的不只是功名利禄,也不全是因为二十军功制,为的就是这种畅快这份荣耀。

    沈兵只是笑了笑,然后就不再言语了。

    沉默了一会儿,陈端接着说道:

    “何况我们并不认为此战会败。”

    沈兵反问:

    “便是如今这局势,校尉还以为我等不败么?”

    陈端回答:

    “王贲此时还没有回城,定是副将设下的暗棋吧!”

    “属下虽是不知王贲所领的五百人能起什么作用,但却知他们或是我们的希望。”

    沈兵点了点,暗道这陈端还算有些心思。

    王贲是沈兵在野狼岭伏击楚军后派出的。

    事实上不能说“派出”,而是王贲一百亲卫及四百黑甲军共五百人从野狼岭一役后就没回过汝阴,他们带着干粮到密林中隐藏起来。

    当时许多人包括陈端在内都以为沈兵疯了。

    黑甲军总共才只有三千人,以这三千人守城都捉襟见肘,而沈兵居然还将其中的五百人派出城外。

    且这五百人又能做什么的?

    城外可是有数万楚军精锐,若失去城墙的地利,王贲及其五百兵士那还不是分分钟钟被消灭?

    但沈兵却没有给他们反对的机会。

    如果黑甲军都这么想,那么楚军当然也会这么想,所以他们才没意识到城外还有黑甲军。

    而且从野狼岭返回时是沈兵唯一设伏的机会。

    再往后,楚兵就会将汝阴团团围困,想再派兵出去几乎不可能。

    可是那五百人又能做什么呢?

    偷袭补给?

    楚军在城外,补给那是一车接着一车延绵不绝,而且就算补给被烧他们也可以从寿春运来,所以偷袭补给不会给他们造成多大压力。

    内外夹击?

    这也不对。

    先不说王贲所领的五百人能起多大的作用,此时城内这一千余黑甲军已连续作战几乎虚脱,许多人甚至到了无法射箭的地步……手指已因为过于频繁的开弓射箭而血肉模糊了。

    他们还能守住汝阴城还能一次又一次打下楚军的进攻,依靠的是居高临下的地利、拍竿以及信念。

    此时若再让他们出城作战,即便是两面夹攻甚至是突围都无能为力。

    看着陈端不解的目光,沈兵就回答道:

    “你说的对,该是他们发挥作用的时候了。”

    接着沈兵就将目光投往城下楚军的营帐,说道:

    “你不是想知道他们在哪吗?”

    “他们就在那……”

    陈端转过身来顺着沈兵的目光往下望,哪里有王贲的影子,只有忙着埋锅作饭的楚军及一顶顶帐蓬。

    陈端不解的望向沈兵,然后突然就明白了:

    “副将的意思是说,他们已混入楚营?”

    沈兵点了点头,然后下令:

    “放狼烟。”

    陈端马上就将命令传了下去:

    “放狼烟!”

    另一面的张崎正在帅营中沾沾自喜。

    由情报他知道项燕那边的形势不错。

    此前项燕军虽是因士气不振而溃退,但项燕最终还是在陶城利用沙水构筑起防线暂时阻住了秦军。

    以路程计算,秦军至少需要三日才能赶到汝阴。

    而以现在的状态看,顶多只需一两日楚军就能将汝阴拿下了。

    这时就有亲卫来报:

    “禀柱国将军,汝阴城头放出狼烟。”

    张崎出帐一看,果然就见汝阴城上放起了狼烟,而且还四个方向各一处。

    张崎不由哈哈大笑:

    “此时再放狼烟是否太迟了?”

    “何况汝阴在我等团团围困之下,放狼烟又有何用?”

    “我看,秦军这是穷途末路知道自己已到最后关头了吧!”

    也难怪张崎会这么想,放狼烟通常是向远处求援的信号,而秦军主力却在百里之外被项燕缠着,如何又能救得了汝阴?!

    于是张崎就没将这狼烟放在心上。

    倒是项伯有些担心的跑来与张崎商议:

    “柱国将军,秦军释放狼烟……是否意味着他们有援兵?”

    张崎蛮不在乎的挥了挥手,道:

    “不过就是虚张声势而已,饭后接着进攻。”

    项伯则担忧的说道:

    “这沈兵非寻常人等,便是上将军也几次在他手下吃亏……”

    张崎一听项伯提起“上将军”心下就不爽。

    要知道他才是“柱国将军”,他才是楚国的“武将之首”。

    可在这楚国危难时刻领军与秦军作战的却是项燕,且人人都以项燕为标杆,动不动就上将军这上将军那的。

    事实证明项燕在沈兵手下吃亏,他张崎却要一战拿下沈兵人头。

    于是当下就打断了项伯的话,语气略带不屑的说道:

    “我等与上将军与秦军对阵自是不同,沈兵在此重围之下便是插翅也难飞。”

    “今趟便由我来替上将军报仇!”

    项伯自是不甘心:

    “可是柱国将军,我等要攻城也不急于一时。”

    “若乘我军攻城时,敌人援军突至,那就……”

    张崎皱了皱眉头,语气变得生硬:

    “勿要多言,你只需攻城便可。”

    “方圆数十里皆有我军探子,哪里会有秦援?!”

    于是项伯也不敢再说什么了,只得拱手退下。

    其实,就算张崎听了项伯的建议小心查探也无济于事。

    他们又哪里会想到这“秦援”不在外面而已混在楚军中。

    至于沈兵放出的这狼烟……

    它一方面是给王贲发出准备作战的信号。

    另一方面则是像张崎猜的那样虚张声势,让楚军以为敌人有援军。

第二百三十九章 奸细

    这其实还有赖沈兵的威名。

    此时沈兵的名声可不仅仅是在秦军了。

    如果说楚军较为传统或是古时信息不灵通,沈兵攻赵、攻燕的事迹传不到楚国的话,那么沈兵接连几次尤其是第一次水淹楚军大败项燕也会传遍楚国。

    再加上黑甲军的数次战绩,此时又孤军深入有如天兵天降一般的占领了汝阴,就使沈兵在楚国也是如雷贯耳。

    既然沈兵名声这么响,此时汝阴城头又放出狼烟,那么楚军兵士就免不了在心下暗想:

    “这沈兵怎会如此不济只知在汝阴死守被我军剿灭?”

    “他莫不是还有后着?”

    “若黑甲军能突破项燕防御深入汝阴,其它军队又何尝不行?”

    “据闻沈兵还练有另一支军队,名曰‘大梁军’,‘大梁军’可是有数万之多……”

    于是一时谣言四起人心惶惶。

    这似乎并不奇怪,如果连项伯都担心秦援军,又有谁能不担心?

    如果说有谁不担心的话,就只有怒火中烧的张崎了……张崎面部的一块烧伤直到现在还包着半边脸,将来只怕要留下疤痕了,这又让他对沈兵恨之入骨于是像疯了般的攻城。

    只是谁也不知道,其实张崎那种直观的想法才是正确的,别人反而是想多了。

    项伯从张崎那回来后没多说什么,他只做了三件事:

    一是派人到项燕那询问情况。

    二是朝四周派出探子。

    三是增设哨所并嘱咐他们提高警惕。

    项伯做的没错,只不过他的做法似乎更验证了兵士们心里的想法:秦国有援军。

    楚军用过晚饭后又休息了一会儿,天色就渐渐暗了下来。

    但这依旧无法阻止楚军的攻势……夜晚其实并不适合攻城。

    这要是现代还好,能朝敌人方向打照明弹,彼此都不吃亏。

    然而在几千年时的战国时期,夜战而且还是攻城战往往就要点火把,否则很可能连攻城梯都看不到在哪,也不知道要将攻城梯往哪架。

    但一点火把,就意味着照亮自己方便别人……

    就像现在这样,楚军点燃火把马上就成了汝阴城头黑甲军的靶子。

    黑甲军二话不说,当下就将一枚枚石弹打到楚军阵营中。

    另外还有弓弩……此时黑甲军一般都改用弩。

    连续拉了几天的弓,就算是剺都大呼受不了,有些兵士手指被弓弦磨得连指骨都能看得见。

    相比之下开弩反而要方便些,因为它是用双手握弦脚踩弩身,借助腰力开弩。

    更重要的还是,弩这玩意在仓库里是应有尽有,于是黑甲军每人都可以在城墙上旁备好十数张,得空时就张好了弦整齐的撂成一堆,等楚军进攻时只需要装上弩箭就可以一个接一个朝敌人射。

    这么做的好处很明显,它可以大量减少开弩时间及战时体力消耗,弥补了黑甲军兵力不足的弱势。

    缺点也有,就是需要消耗大量的弩。

    比如一千一百余名黑甲军,平均每人装备十张弩的话就得有一万一千张。

    另一方面,就是平时就把弩开好备用对弩本身是个很大的损耗,这在平时是绝不允许的。

    然而非常时期用非常手段。

    仓库里的那些弩反正都是楚军的,不用白不用,浪费也就浪费了,总比守不住汝阴还给楚军或是一把火烧了要好。

    所以这些缺点对黑甲军来说根本算不上什么缺点。

    这也使黑甲军虽然人数已经锐减但战斗力却没见下降,一开战那弩箭就“嗖嗖”的朝楚军方向飞。

    尤其是夜晚,举着火把往上攻的楚军就会成为一个个靶子,楚军往往是还没攻上城头就被一批批的射了下去。

    但楚军又不得不攻。

    正如之前所言,楚军使用的是车轮战的疲劳战术。

    这战术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能让敌人无法休息而战斗力下降,最终崩溃。

    但缺点就是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中断进攻,就算是在不便进攻的夜晚。

    否则,黑甲军只需要睡上几小时,第二天一早又精神抖擞更难攻下了。

    于是,尽管楚军的尸体已在城墙下方堆积如山,但依旧像蚂蚁似的成群成群的往上攻。

    攻势就像潮水似的,一波接着一波不见停歇。

    这批累了,就换上另一批上来再攻。

    黑甲军则个个都像麻木了一般,机械的开弩放箭、拍竿猛击,偶尔有几个楚军兵士攻了上来,就用剑盾将其砍下去。

    别看黑甲军休息时一个个蔫得跟晒干的白菜,楚军一展开进攻他们就像上紧了发条似的又是勇猛异常。

    这或许就是人的潜力,也可以说是被敌人逼出来的。

    若是在没有危险没有生命威胁的状态下,谁又能几天几夜不合眼还能有这样的战斗力。

    只怕他们自己都不相信。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黑甲军也不知打退了楚军几波进攻。

    几天前兵士们还会将得到的敌首挂在腰间,此时早就丢得一干二净了。

    这倒不是因为那些首级发臭,当然这也是原因之一。

    更重要的还是黑甲军杀的人多了获得的首级也不计其数,如果全都挂在腰间的话,只怕走都走不动。

    不知是什么时辰……城内的百姓被沈兵清空,连打更的人都没有,黑甲军没有计量时间于是就忘了时辰。

    沈兵只知道是时天空下起了小雨,乌云将月光遮得一丝不透,雨水使火把都难以点燃。

    这时楚军的攻势才算稍缓了些,因为一看不清二攻城梯湿滑,这就成级数的增加了攻城的危险。

    而黑甲军,只需要拿着长枪或戟朝梯子上来的黑影一阵乱戳就可以,偶尔还可以抛下几个火把借火光助战。

    但楚军依旧没有停歇,始终在若有若无的进攻。

    就在这时,楚军大营突然大乱,甚至还燃起了几堆大火,似乎是粮仓被点燃了。

    接着就见楚军兵士相互乱砍乱杀,边砍还边叫:

    “自己人,莫要动手!”

    “有奸细混进来!”

    “哎哟,他们是秦军……”

    “我等是楚人,你们才是奸细!”

    “分明是你等先动……啊……”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0164/ 第一时间欣赏大秦工程兵最新章节! 作者:远征士兵所写的《大秦工程兵》为转载作品,大秦工程兵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大秦工程兵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大秦工程兵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大秦工程兵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大秦工程兵介绍:
机械设计专业的沈兵穿越到秦朝。他只想简简单单的活下来,谁曾想这是个非生即死的世界,不思进取就会被淘汰。手无缚鸡之力的沈兵只能用发明来武装自己,改良投石机,双倍射程下敌人连根毛都碰不到,躺着就把对面打翻;云梯设计一下,几十号人一拥而上,翻墙夺旗开城门,又攻下一座城池;那什么护城河、瓮城等,更是小菜一碟!于是……灭六国,定匈奴!平西域,征罗马!泽国江山入战图,一将功成万骨枯!大秦工程兵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大秦工程兵,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大秦工程兵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