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其他小说捡到一只始皇帝TXT下载捡到一只始皇帝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捡到一只始皇帝全文阅读

作者:历史系之狼     捡到一只始皇帝txt下载     捡到一只始皇帝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四百三十三章 谢谢你,燕丹!

    赵括去过很多地方,可是燕国,他还是第一次来,尤其是这东北地区,他更是初次到来。他本以为,作为后世的大粮仓,这里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可是当他亲自看过燕地的情况后,心里却是凉了大半截,首先,东北地区的气候差别太大,在上谷,渔阳等地区,气候还是比较正常,适合作物生长。

    可是辽西,辽东这一块土地,就有些寒冷了,气候就不适合耕作。

    这里的作物很难生长,比起中原地区的作物,抗寒能力要强一些,而收成就不太高了。气候是最大的问题,在太过寒冷的辽东等地区,耕作是不太实现的,这里的温差非常的大,而靠北的这些郡县,气候还是不错的,野草都生长的十分茂盛。赵括经过勘察和走访询问,心里认定,若是想要开发东北,只能是开发上谷,渔阳等地区。

    右北平,辽西,辽东这三郡,气候过于恶劣,只有个别地区是适合进行开发的。

    赵括确定目标,农家弟子们也在探查土地的肥力,不得不说,东北的部分土地还是非常肥沃的,常年堆积的野草森林动物的遗骸,滋养着这片土地,使得这里的土壤都不需要进行太多的改良,可土壤也不能说没有问题,正是因为土壤的肥沃,使得开垦犁地成为了难题。

    最大的问题来自于如今的技术,想要开垦犁地,就必须要有先进的农具...赵括意识到,东北在后来成为最大粮仓是有着科技的因素,如今的工业水平不足以完全开发这里。可是赵括并不失望,光是适合耕作的上谷一个郡,面积就能超过南方的数个郡,若是能开发出来,只要开发一部分,都能有不少的收获。

    只要耗费可能比较巨大,可赵括的眼界从来都不只是在当今的时代里,他看的比较久远,开发东北的好处有很多,首先,随着未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在自己开了先河之后,这里在将来肯定能吸引更多的目光,或许未来的东北大粮仓能提前几百年出现,这都是值得的。

    另外,这里若是能发展起来,对于边境安全所能起到的作用是巨大的,想想一个农业极度发达,有着数百万农民的郡县,塞外的敌人敢看向这里吗?敢来劫掠嘛?秦国的农民拿起武器就是战士,综合诸多因素,开发东北都是不错的选择。除却气候,土壤之外,还有就是水源。

    这倒是不用赵括来担心,这里的水源充足,春季积雪融水也有利于作物生长,加上气温低,害虫少,总体来说,这里的部分地区还是非常适合发展农业的,只是达不到后来的那个水准而已。不过,随着以后技术的发展,这里肯定也是能发展起来的。赵括最终还是选择了上谷渔阳这一带作为开发对象。

    刀耕火种,是这个时代的常态,而轮作刚刚有了雏形,所谓的轮作,就是按着不同的季节来种植不同的作物,这并非是赵括所点出的农业科技树,而是农家展所提出的理论,轮作技术在真正的历史线上,是在几十年后的西汉才正式被推广起来的,而出现时间正好是如今。

    后世常见的轮作有禾谷类轮作、禾豆轮作、粮食和经济作物轮作,水旱轮作、草田轮作等,而现在能实现的却不多。

    赵括脑海里思索着未来的开发地图,已经被开发起来的中原,地广人稀,水源充足的南方,土地肥沃的东北...适合经济作物的西北。粮食和土地问题是影响着华夏的最大因素,因为人口太多,故而土地分配和粮食供给容易出问题,可是华夏本身拥有的资源也是非常惊人的。

    赵括和农家弟子就开始协助当地的官吏,推广最新的农业技术,教导选种育种的办法,带动当地百姓进行开垦开发之类的事情,燕人对赵括是非常尊敬的,甚至是辽西和辽东的胡人,知道面前的这位是赵括后,那都是激动的说不出话来,赵括在当地的名望极高,甚至能与在秦国赵国的名望媲美。

    他们也愿意听从赵括的话,按着他所说的来改变,按着他所教的来做事。

    赵括虽然将开发的目标放在了北方,可是也没有放弃辽西辽东等地区,碍于这里的气候和如今不发达的技术没有办法在这里种植太多粮食,赵括提出可以在这里发展林木业的想法,林木同样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资源,尤其是可以再生,这里的森林茂密,是适合发展林木业的。

    还有辽东的部分地区,适合发展畜牧业和矿业。

    这里是一片宝藏之地。

    赵括来到这里,也不只是探查农业,更多的还是为了查看百姓的情况,燕国的百姓,过的还行,一般人想到燕国,想到的就是大雪纷飞,穷苦潦倒,事实上,燕国的土地非常的肥沃,这里的百姓的生活还是不错的,靠着落后的农业技术和工具,他们的产粮就已经能超过一些国家了,甚至还能给其他国家送粮。

    燕国几乎都没有遇到过粮食短缺的问题,百姓们家有余粮,当然,不算辽东胡人的话。难怪辽东胡人如此欣然的接受秦国的统治,燕国完全不把他们当人来看待,赵括甚至觉得,若是各国评选人均收入,燕国可以名列前茅,因为他根本不把辽西辽东当人看。虽然这里的胡人从文化语言等方面都偏向华夏化,甚至穿着燕国的服饰,与燕人通婚...

    燕地其他地方的百姓的生活还是很不错的,他们对秦国也并没有太大的抵触,因为燕国的很多地区,都是秦开将军所拿下来的,而秦开将军是跟赵奢同时代的人...故而这里的人对燕国都没有太大的认同感,自然也就不会抵触来灭亡他们的秦国,甚至,他们还有些高兴,因为秦国的赋税更低。

    在目前的各国里,秦国的税赋是最低的,对百姓有着强大的诱惑力,其他国家即使知道,也没有办法效仿,因为秦国的国力强大,即使是很低的税赋,也能让他养活自己的军队,可是齐楚是办不到的。

    赵括在燕地待了一段时日,随后又等来了自己的老朋友,没错,董成子来了,他因为在律法方面的研究,被招进咸阳,面见了秦王,从而得到重用,因为他本身熟悉燕国文化,能力也非常不错,故而被派往渔阳担任太守,两位老朋友再次相见,而其他地方的太守,也都一一到来。

    上谷的太守唤作冯去疾,他是过去那位韩国上党太守冯亭的长孙。

    辽西的太守叫乐叔,是赵括的得意弟子,也是乐毅的孙子。乐间病死在赵国,悲痛欲绝的乐叔就没有再统兵打仗,反而是用心钻研马服书,在赵国灭亡后得到韩非的举荐,从而成为了秦国的大臣。辽东的太守唤作王绾,这位也是个有才能的大臣,深受秦王的重用。

    有着这些人来帮忙,赵括想要做什么事情都容易了很多。他在渔阳拜见了老友董成子,他看起来比以前还壮硕了不少,笑呵呵的拉着赵括走进府邸里,寒暄之后,两人聊起了对渔阳的发展计划,赵括也将自己这些时日里的想法全部告诉了他。赵括认真的说道:“这里的土地肥沃,天气寒冷,不必征伐徭役来建渠...”

    “徭役之前一定要多想想,不然容易出问题。”

    董成子认真的听着赵括说着地方上的情况,并且让官吏们记录下来。

    赵括随后又去拜见其他几位太守,并且与他们商谈对燕地的开发事务,赵括在燕地忙碌了近一年的时间,四处探查情况,安抚百姓,发动百姓开垦,迅速推广农业i技术,在这期间,燕地也经历了一次秋收,在经历了一次战争的摧残后,今年的粮食产出反而要高于上一年,这就能看出制度所拥有的巨大优势。

    赵括参与了这里的开垦,耕作,收获,乃至清算,并且写出了一份关于当地风土人情,发展情况,未来趋势的信,送去了咸阳,这份信成为了后人研究燕地非常重要的参考文献。一直到了年末,燕地下起了大雪,整个世界都被白雪所笼罩,这里的雪很大,在一些地方,地面上的积雪都能到人的膝盖。

    赵括走出院落,哪怕披着厚厚的衣裳,还是能感受到那刻骨的寒冷。

    他从来没有这么冷过,或许是因为这里的问题,也或许是因为自己真的老了...赵括还是走出了院落,他想要知道燕地的御寒问题,这里的人会提前准备木柴,冬天基本都不选择出门。因为还没有棉花这类的御寒物。可是此刻是有煤炭的,早在春秋时期,煤炭就已经被运用。

    赵括依稀记得蜂窝煤,可是他不知道这是怎么做出来的,只能回去后跟墨家的人进行商谈了。

    而棉花,大概是可以去西域找吧。

    赵括觉得,自己很有必要往西域走一走,将那些自己知道的中原还没有的东西给带回来,包括棉花,各种不同的作物,瓜果之类。因为没有开通前往西域的道路,有很多东西都没有传进中原,张謇出使西域,带回了很多的东西,汉更是开辟了丝绸之路,赵括觉得,自己很有必要去一趟西域,将那些好东西给引进来。

    赵括在各地转了几圈,当他返回府邸的时候,他却忽然病倒了。

    大概是因为这些天在外受寒,赵括开始发烧头痛,说起来,赵括很少生病,因为他很强壮,而发烧这样的事情,也更是罕见,他忽然病倒,可是吓坏了在燕地的诸多大臣,各地的医官也是飞速前来,为赵括医治。赵括还是很强壮,在经过了几天的调养之后,他又恢复了原先的状体。

    只是,当地官吏不敢再留住他了,这里的寒冬太过残酷,尤其是对年长者而言,更是如此,故而秦王在派遣官吏的时候,都没有敢派太多的老人。要是赵括在这里出了事,谁也没有办法承担秦王的怒火,赵括痊愈之后,也没有冒着风险再出门,等到天气有所好转,秦王派来的太医已经到了。

    赵括并不想让自己的家人无端的为自己担心,正好在这里的事情也差不多办完了,其余的就可以交给地方官吏,故而他就这样离开了。

    赵括这次忽然病倒,的确是吓到了不少的人,赵括坐在马车上,看着沿路那些准备耕作的百姓,不急不慢的朝着咸阳赶去。

    秦王政十七年,历史上的这一年,秦国正式灭亡了韩国,从而拉开灭亡六国的序幕,而在如今,秦国都已经基本完成了统一,幸存的国家也只剩下了楚国和齐国。赵括的马车来到咸阳的时候,是赵康来迎接他的,赵康看起来也非常的担心,看着父亲有些清瘦的模样,他心里实在是有些担心。

    赵括病倒的事情,只有嬴政和赵康知情,其余人都不知道,这也是好事。

    “燕地的平定比预料的还要快,没想到,燕国的百姓并没有想要抵抗秦国的想法,各地都迅速平定,当地有很多人愿意担任官吏。故而大王正在考虑对楚国用兵的事情,缭等将军执意要您回来,然后再来商谈。”,赵康说起了国内的事情,秦人本来以为,安抚燕地,安排官吏等事情需要个几年的时间。

    没有想到,燕国本身的行为不得民心,加上燕王给他们培养出的官吏,这里的安抚工作非常的顺利。上年的耕作也很顺利,那些从燕国招来的官吏还都挺好用的,秦国应当好好感谢燕王。而这就使得秦国将注意力放在了南边的大国,楚国的身上。楚国向来是一个强国。

    这些年来,他也给秦国带来了不少麻烦,疆域辽阔,人口又多,想要灭亡楚国,还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加上赵括先前的威慑,使得楚国危机感爆棚,项燕不断的操练军队,整个楚国都在不断的增强军事力量,秦王不想给他们这样的机会,准备迅速的灭亡他们。

    ps:灭亡楚国一定会是本书最高潮的部分,敬请期待。

    顺便说一声,老狼这几天有些忙,处理家里的事情,下一章可能会晚一些。

第四百三十四章 从不曾灭亡的六国

    咸阳王宫已经很久经历过翻新和扩建了,一如当年昭襄王时的那样。群臣常常上谏,认为如今的秦王宫实在不能体现出秦王如今的威严,他们请求秦王按着最高的规格来修建王宫,最好是能按着六国王宫的样式,重新打造一处王宫,来彰显秦国实现大一统的功绩。

    说实话,秦王宫最近的一次翻修是在昭襄王时期,距今也过去了几十年,秦王宫并不奢华,远不如赵国的邯郸王宫,群臣当然不能容忍这一点,如今的秦国如此强大,当然王宫也要符合秦国的地位,难道完成大一统之后,新的天子就要住在这样简陋的王宫里嘛?

    秦国肯定是要准备修建天子王宫的,而大一统越来越近,若是不早些准备,只怕是会来不及。至于修建王宫的钱财之类,群臣也不担心,秦国现在无论是人力还是物力,都是充足的,完全可以进行修建。群臣纷纷上奏,李斯保持中立,既不反对,也不同意,韩非是反对的,他觉得这样劳民伤财是不该的。

    群臣的连番上谏,让嬴政都有些意动。

    嬴政是要创下不世之功的,他要完成谁都不曾完成的壮举,他也喜欢彰显自己的地位和功绩。

    当赵括返回咸阳的时候,就有大臣前来找赵括,拜见赵括之后,方才认真的说道:“我听闻,才能低下的人可以用一个鼎来吃饭,像个普通人那样的可以用三个鼎来吃饭,而做王的可以用七个鼎来吃饭,像您这样天下仰望的大贤则是可以用九个鼎来吃饭,这就是上下有序的礼仪啊。”

    “如今大王灭亡三晋,讨伐匈奴,擒杀东胡,立下的功劳是让天下人都折服的,可是他的住处却配不上他的地位,请您劝说他,让他修建天子的王宫。”

    不远处的赵康差点笑出声来,这人还是有勇气啊,找父亲来谈给兄长修建王宫?

    果然,如赵康所想的那样,赵括非常的生气,他皱着眉头,认真的说道:“我当初跟着我的两位门客前往邯郸拜见信陵君,道路上看到一位衣衫褴褛的年轻人背着他的父亲,急匆匆的路过,没有向我行礼。我急忙说:戈,停车。我将他们送到了城里,脱下我的外衣来送给他,拿出吃的作为他们的口粮。”

    “在回去的道路上,我看到一位身着锦绣的富商,他催促着自己的雇农为他搬运货物,辱骂他们,鞭打他们,他看到我,急忙露出笑容,用夸张的礼仪来拜见我,我却训斥他为人要和善,不能肆意打骂别人,转过头来离开。”

    “我的门客狄说:您善待贫苦的人,却厌恶富贵的人。”

    “他说的不对,我尊敬值得尊敬的人,能孝顺的对待父母的人可以得到一个乡的人的尊重,能保卫国家杀死来犯敌人的人,可以得到一个县的尊重,而平定战乱,让天下人衣食无忧的人,却可以得到全天下的尊重。一个人是否值得尊重,不是看他吃饭用几个鼎,不是看他的财富,不是看他对你的态度,而是看他的品行。”

    “尊贵的人因为他那高贵的道德而值得尊重。”

    “您如今给我说修建王宫的事情,王宫破旧,的确应该修建,可是为了彰显君王的地位,就要大兴土木,天下还没有太平的时候,就让数十万百姓来到咸阳给君王修建宫殿,这是多么荒谬的事情啊!这是彰显君王的地位,还是彰显君王的愚蠢呢?君王之所以能彰显地位,是因为他的国家强大,燕丹这样的人可以彰显自己的地位嘛?”

    “为了彰显地位而削弱国家的实力,等到秦国变成了燕国那样,您可以带着大王逃到朝鲜来彰显他的地位!”

    赵括的话说的当真一点都不客气,那一刻,前来劝说赵括的大臣急忙站起身来,面色羞红,他用衣袖遮挡着脸,不敢再看赵括的脸,转身逃离了这里。

    后世的中学生又多了一篇全文背诵,而咸阳内的修建新王宫的言论却在那一刻停息,没有人再敢这样说。

    赵括整日都在家里,陪伴着艺,照顾自己的孙子孙女,偶尔会去找吕不韦,两人一同来讨论制度过渡的问题,两人都已经看出,统一已经是不遥远的了,而大一统后,秦国要做的事情就很多了,对民众操练是否要停止,军功的获取途径该是什么,是否要建立一系列的救济制度。

    赵括想要将秦国从斯巴达式的古典jg主义道路拉出来,西汉成为了赵括最好的参照物,西汉同样也是一样的制度和道路,他们同样施行军功制,同样拥有爵位,当然也有不同的地方,西汉初的民间氛围是相当宽松的,任由百姓们自己发展,如此修养了一段时期后,西汉又完成了几项很重要的改革,终于积蓄起了强大的军事力量。

    赵括可以参照的东西有很多,后来的几个朝代,都有可以借鉴的地方,只是,因为时代不同,还是要做出改变的,例如后世的科举制,如今的学室,其实就有点科举的味道,通过律法考试来担任基层官吏,不同的是,秦国的学室仅限基层,你没有办法通过考试来担任县令。

    因为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叫爵位,没有相应的爵位,就是做不了这个官。

    而在秦国境内,认字的人并不多,科举制只怕发挥不出太大的作用,可即使如此,在封建时代,科举制算是最先进的官吏选拔制度,赵括很早就曾提出科举制,当战争结束,天下太平,没有办法通过战争来获得一大批官吏的时候,科举制就能用上了。将科举制与后世的公务员考试结合起来,倒是能实现一些。

    等到战争结束,赵括肯定是要将这个国家转变为正常的国家,而不是保持着军队的样子,要将耕战体系改成战耕分离体系,赵括脑海里的想法很多,吕不韦正好这些年里也是在想着制度过渡,两人有很多的共同话语。吕不韦长期担任国相,比起赵括,他更清楚秦国如今所遇到的一些问题。

    赵括每天到家都比较晚,而艺也总是准备好饭菜,等着他回来...扶苏的学业渐渐变得繁重,要学习的知识越来越多,而他心里充满了无数个困惑,总是希望凑到赵括的面前,赵括则是微笑着解答他的困惑,赵括给他讲了很多很多的小故事,而比起赵括,艺就更加偏爱扶苏了。

    扶苏很喜欢待在赵括这里,不愿意回家。

    燕国平定,灭亡楚国的想法,也在咸阳愈发的盛行。

    坐在赵括的府邸里,启看起来有些憔悴,他是很憔悴,最近这段时间,他常常会跑来拜见赵括,见到赵括之后,他什么也不说,就只是坐着。启从小被丢弃在秦国,没有享受过任何父爱。赵括对他非常的亲近,将他当作自己的孩子那样,艺笑呵呵的拿出饭菜来,放在两人的面前,两人跪坐着,吃了起来。

    “武成侯...赵国灭亡的时候,您心痛嘛?”

    启忽然问道,艺一愣,继续低头吃着饭,赵括却放下了手中的饭菜,他似乎看明白了些什么,他笑了起来,摇着头,说道:“不,我并不难过..”

    “可是从此天下就没有赵人了...”

    “怎么会呢?这就要涉及到一个民族认同和区域文化的问题了...”,赵括顿了顿,方才说道:“天下一统,天下都是秦人?不,天下都是华夏人,这个华夏,就是我们的共性,作为楚人的民族不再,取代他的是一个统一民族,华夏民族。楚人不会作为一个单独的民族出现,可是楚文化一定会在区域内继续繁衍。”

    “这会转变为一个区域概念,地区人文概念...”

    赵括说的很认真,启只是看着他讲述着,“诸国本就一体,之所以会出现文化差异,是因为所处地区不同而已...您完全可以放心,楚文化会传递数千年,各地独特的口音,那特有的文化,并不是大一统所能消磨掉的...你可以相信我,我见过,数千年之后的楚地,各地还是保留着自己的语言和文化,哪怕有着统一的语言,也是这样,我都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

    “您...”,启有些懵,他看着面前一本正经的赵括,什么叫数千年后的楚地啊,他心里明白,赵括这是在安慰自己。

    他苦笑了起来,摇着头说道:“如今各国都听不懂楚语,认为楚人都是蛮夷,难道数千年之后,楚地还是蛮夷嘛?还是说着六国都听不懂的话?”

    “哈哈哈,您可以相信我,的确是这样的,那一片的楚蛮骨子的楚文化就是没有磨灭啊,固执,悍勇,自大,哦,对了,还是一如既往的看不起六国百姓。”

    启终于忍不住的笑了起来,笑了很久很久,笑出泪来。

    “那其他地区呢?难不成只有楚地如此?”

    “齐人还是爱搞学问,挥笔弄墨,燕人还是喜欢喝酒吹牛,秦人还是吃着他们打仗用的烤饼,还弄出了新花样,赵人还是好斗成性,韩人一如既往的勤劳,魏人嘛,我没有去过,不太清楚...哈哈哈~~”

    秦国的将军们,都非常渴望能得到封君的位置,也就是关内侯的爵位,可是这爵位被赵括提得有些狠,从前,能打上一次漂亮的战争,是可以成为关内侯的,如白起那样,可是如今呢,想要拿个关内侯,要么就是将匈奴东胡这样的强大敌人给打碎,要么就是灭亡一个国家,要么就是有个灭亡了好几个国家的父亲。

    赵括灭的太狠,如今就剩下楚国和齐国还在,而将领们为了得到讨伐楚国的将位,明争暗斗,庙堂都不再像从前那样和睦了,灭亡楚国是一个非常大的荣誉,任何一个人,或许都可以通过这个荣誉来得到关内侯,乃至彻侯的位置,没有人愿意拱手送给别人,王翦想要成为彻侯,蒙武想要关内侯,李牧想要关内侯,司马尚想要,赵康想要...

    总之,将军们吵得不可开交。

    这让嬴政有些头疼,坐在庙堂里,看着跃跃欲试的将军们,嬴政头一次觉得,将军太多也不是一件好事啊。

    “灭亡燕国,我就没有去,难道楚国还不能让给我嘛?”,这混蛋话是赵康说的,他几乎跳了下来,盯着面前的王翦,咬牙切齿,王翦知道他的混蛋性子,却也不愿意让步,而李牧也是说着自己来到秦国后没有什么功劳,却得到了太大的赏赐,愿意出征,蒙武也说蒙家需要一个关内侯的位置,父亲当初也没有拿到,他一定要拿下来。

    嬴政眯着双眼,想着最后的楚国和齐国,心里大概是有了些想法,他下令朝议结束,也不管追上来的赵康,返回了后宫,刚刚回来,他就看到正在抽泣的茗....嬴政有些头疼,秦国要灭亡楚国的事情,传的沸沸扬扬,而茗自然也是听说了,她的情绪非常的低落,虽然到现在,她都没有开口劝说嬴政,可是嬴政还是清楚她的想法。

    她不愿意看到故国灭亡。

    可是,这件事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嬴政心里很爱惜这位贤惠的王后,可是同样的,他也不会因为她而改变如今的策略,楚国是一定要灭亡的,看着抽泣的王后,嬴政迟疑了许久,还是没有走过去,他站在原地,看着王后,看了许久,转身离开了。统一天下,是嬴政最高的理想,同时也是秦国历代君王的追求,这绝对不能改变。

    而嬴政却没有办法面对茗,他也想劝说茗,让她放心,告诉她自己会善待楚人。

    可是嬴政向来不擅长表达自己的感情,他不会说,他只会做。他没有办法抱着茗给她说那么多的情话来哄她开心,可是他心里已经拿定主意,灭亡楚国后不处死楚王负刍,不伤害楚国宗室,善待当地的百姓。大概是因为这样的性格,很多时候,嬴政都被当作是一个无情无义的人。

    在历史上,他无情的逼死了吕不韦...可是,或许没有人知道,当六国覆灭后,还有一个国家活了下来,那个国家是卫国,当大臣劝说他灭亡卫国的时候,嬴政摇了摇头,说,商君和文信侯的国家,那就留着吧。

    在历史上,他对长子非常的冷酷,苛刻,甚至将他送到边塞....可是,他也的确是用了全部精力培养自己的长子。

    孤独的坐在殿内,嬴政看着自己挂在墙壁上的天下舆图。

    他瞪大了双眼,伸出手来,想要抓住什么。

    大一统啊,大一统。

第四百三十五章 最强阵容

    王宫内,嬴政看着赵括,两人面向而坐。

    “这次灭亡楚国,还是得您亲自出征,将军们都想要得到主将的位置,我实在不好取舍,何况,我也不想引发更大的矛盾,这次灭亡楚国,大概就是秦国最后一次的大型战争了,齐国不足为惧,后胜已经完全控制了朝政,而我们已经完全控制了他。”,秦王看起来非常的自信。

    “故而,这次战争,就当是给将军们的一次机会...”,嬴政压低了声音,说道:“这次战争之后,大概就没有这样的机会了...”,赵括明白嬴政的想法,每一次的战争,秦国的将军们总是那么的热情,迫不及待,因为这都是他们的机会,可是如今,这样的机会却越来越少。

    关键还是赵括打得太快太猛,把其他人的机会都给夺走了,当然,也没有哪个将军刚说赵括的不是,他们只能等待着战争,希望能找到立功的机会,如今灭亡楚国,就是一个天大的机会,面对追逐的诸多将军,嬴政却不好选择其中一位来担任,那么,就只能选一个任何人都不敢有异议的人,也就是赵括来担任了。

    赵括对嬴政可谓是相当的了解,他刚开口,赵括就能猜出他的想法,这厮是想让自己来当一个裁判啊,赵括问道:“有这个必要嘛?讨伐楚国,只需要从王翦,李牧这两人里选择一个,就可以完成目的。”,嬴政摇着头,他说道:“有这个必要,这次之后,就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展开这样的战争,父亲,你也不希望秦国总是对外开战吧?”

    “这倒是,大一统之后,必须要修养生息,绝对不能冒然的开战,要想办法来过渡制度,要让天下百姓都知道大一统的好处,我不希望你急着去修建水利,修建长城,驰道,让百姓们休息一段时间吧。”,赵括认真的说着,随后,他也明白了嬴政的想法,这是要借机来赏赐一下将军们啊。

    赵括也只好同意,他说道:“那就让我来吧,这也算是对楚国的重视,楚国疆域辽阔,士卒众多,尽快的灭亡他,大一统就能实现了。”,嬴政与赵括又聊起了细节上的一下问题,赵括很早就想过灭亡楚国的事情,尤其是在跟项燕交手之后,他对楚国的了解也就更多了。

    楚国跟中原各国不同,秦国的军队在楚国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地形和气候,然后才是他们的军队,楚国内部军队组成混乱,可是士卒又很勇武,这是楚国军队的一个缺点也是他的一种特点...想要灭亡楚国,只需要在正面击溃他的主力军队,楚国并没有什么可以据守的地形,一望无际,城池也不是非常的高大,不适合拒守。

    赵括与嬴政谈妥了出征的事情,嬴政隐晦的说道:“母亲可以来王宫里见一见茗。”

    跟启一样,又是一个悲痛的亡国人啊,赵括无奈的摇着头,楚国的乡土情怀非常浓厚,这些年来,他们是唯一一个叫嚣着要夺回故土的国家,他们几乎也不愿意割让土地,除非是被击败,尤其是这些贵族,对楚地有着莫名的执着。赵括回到了家,就将茗的事情告诉了艺。

    艺看起来有些担心,她生气的问道:“为什么不早一点给我说呢?”

    艺就急急忙忙的来到了王宫,也看到了自己憔悴的儿媳,看着茗双眼红肿,脸色苍白的模样,艺非常的担心,而茗也是暂时的收起了心里的悲痛,强颜欢笑。艺拉着她的手,坐了下来,说道:“我并不知道太多的道理,可是这些年里,我跟随在括的身边,我知道大一统一定是对的。”

    “你还年轻,你不知道,当初各地都有很多被饿死的百姓,有被冻死的百姓,括常常救济他们,可是怎么都救不完,每年都有很多人死在战争里,战争年年爆发,括整日都会悼念那些死去的同袍,你想想吧,战争继续,会有多少跟你一样的人,失去良人,失去孩子...”

    艺的劝说似乎还有一些用,她说不出什么大道理来,可是她真心的劝解,茗也还是能理解的。

    只是,她跟嬴政的关系似乎出现了一些破裂,茗时刻都提醒自己,不能因为自己而让嬴政纠结,而嬴政同样如此,他不敢去看茗,他害怕茗会提出自己无法答应的要求,两人不敢彼此面对,关系愈发的冷淡,年幼的扶苏,都感受到了些什么,父母郁郁寡欢,而不久之后,嬴政又迎娶了一位妾室。

    对于君王而言,婚姻并非是自由的,君王要有足够的孩子,继承自己的位置,故而,他也需要不少的女子,来陪伴在自己的身边,茗可以理解,因为茗的父亲就有四位妻妾,贵族尚且如此,那君王当然更是这样。当然,王后还是只能有一位,茗的位置是谁都不能改变的。

    说起嬴政又娶的事情,艺有些生气,都不愿意去见新儿媳,可是她也没有阻止劝阻,她是一个很善良很胆小的女孩,哪怕年纪大了,也是这样,她不愿意做任何伤害别人的事情,或者说,她就不懂得去伤害别人。艺总是念叨这件事,赵括无奈的给他解释,如今的孩童早夭率很高,作为君王,子嗣数量不能太少,否则会出大问题。

    艺给赵括翻了个白眼,然后问道:“看来您很理解他呀?是不是您也有这样的想法?”

    “哈哈哈,我怎么敢呢,我有你一个就够了。”

    “就够了。”

    艺笑了笑,继续去给赵括做饭。

    很快,秦王就召集了群臣,下达了讨伐楚国的命令,这一次,秦王再也没有去找什么理由,也没有说楚王的残暴之类,他很明确的告诉自己的大臣们,这次出征,就是要统一天下,要灭掉楚国!群臣此刻都有些激动,互相看着,跃跃欲试,都希望自己能得到这个位置。

    可是秦王却没有说让谁来担任将军,直到赵括缓慢的走进了王宫的时候,将军们惊醒,那些叫嚣着要出征的人,也不敢开口了,如果是赵括来担任主将,那他们就没有任何反驳的余地了,不如去抢副将的位置,赵括已经是封无可封了,做他的副将,灭国的功劳还是有的。

    果然,秦王将虎符交给赵括,并且希望他来出征楚国,灭亡楚国。

    赵括拿着虎符,肃穆的坐在秦王的身边,看着群臣,群臣当然是急忙开口赞同,不敢迟疑,赵括来担任主将是最好的,可是随即,他们都是热情的看着赵括,希望赵括能带着自己去讨伐楚国,让自己来担任副将。尤其是赵康,疯狂的朝着父亲眨眼睛,就差给他跪下来喊父亲了。

    秦国的氛围原先是非常严肃的,可是自从赵康这厮来到庙堂核心后,秦国庙堂氛围就开始跑偏了,赵康总是能将所有肃穆的场合变得很轻松。赵括看着一直对自己挤眉弄眼的赵康,一时间都感觉自己没有颜面再坐在这个位置上,其余将军们也是纷纷开口,王翦说道:“武成侯作战,我向来都是担任副将的。”

    “武成侯初次作战的时候,我就在。”

    “我给武成侯当过先锋!”

    “我是武成侯的挚友!”

    “我还是他儿子呢!”

    秦王也忍不住的笑了起来,群臣纷纷大笑,其实,这样不严肃的氛围,也是不错的,灭国战争,还能说的如此轻松,这也能看出秦国将军们的自信,嬴政摇着头,笑着说道:“既然各位都想要去,那好,那就都去吧....”

    将军们看着秦王,目瞪口呆,都去是什么意思?

    “以武成侯为将,以马服君,以宜阳君,以蒙武将军,以李牧将军,以司马尚将军,以杨端和,以桓齮,以蒙恬,以李信,以羌瘣....”,那一刻,将军们惊讶的发现,所有人都榜上有名,这些人都要协同出战,王翦担任副将,其余将领都是各自统兵,并且,秦王征调了关中,南方,中原各郡五十万的军队,来灭亡楚国....

    当然,这些并不都是能参与战斗的士卒。

    秦国这些年里的灭国战争,实际上都有些胜之不武,打韩国就不用说,韩国疲惫不堪,打魏国,双线夹击,打赵国,内部奔溃,打燕国,胡人叛乱。可以说,这次打楚国,算是秦国全力发动的一次灭国战争,足足动用了五六十万的军队,动用了国内全部的将军,包括那些已经年迈的将军,也是被叫来负责后勤运输。

    秦王看着激动的将军们,不由得眺望着远处,也不知道楚王听闻这个消息会有多么开心。

    很快,秦国就开始在各地召集军队,准备与楚国的最后大战,楚国贵族极多,在完全战争动员状态下,他们能拉出四十多万士卒出来,当然,能直接参与战斗的也不算太多,秦国想要一次性的灭亡楚国,故而就需要这样的规模来完成战争,可是在如今秦国的阵容面前,楚国就算召集一百万军队,大概都没什么用处了。

    很快,秦国内部征调士卒的消息就传开了,各国,不,两国也都得知了这件事。

    楚王惊惧,他是真的惊惧,当他听闻赵括带着王翦,赵康,李牧,司马尚,蒙武这一大帮子人,准备带着五六十万大军来讨伐楚国的时候,他脸一白,险些就晕了过去。这实在是太可怕了,秦国的动静,也吓得楚国贵族们有些说不出话来,唯独项燕,上书请求抵御秦人。

    楚国彻底乱了,没有人对这场战争抱有希望,秦国这样的实力,灭亡四个楚国都足够了!!

    赵括本来不想要动员那么多的士卒,他担心这样的行为会影响农桑,可是转念一想,这是一个增加各地凝聚力,大练兵,练将,也是统一的好机会,楚国作为一个大国,要谨慎的面对....同时,这个举动也让赵括想到了一些减轻军功制影响的办法,只要秦国可以大肆的赏赐基层爵位,而拉高高级爵位的提升难度,似乎能解决一些问题。

    就在动员之中,赵括再次披上了战甲。

    作为主将,他要提前赶往陈郡,做好整顿军队的准备,同时要号令各地的军队。

    赵括依依不舍的吻别了自己的孙子,艺再一次来送别赵括。看着满头银丝的艺,赵括心里实在是有些苦涩,自己每次都这样,每次都不能陪伴在她的身边,赵括看着她,认真的说道:“等到灭亡了楚国,一王天下,我就带着您去游历天下,我带你去西域,那里有很多你不曾见过的果子...特别好吃。”

    艺笑着,看着面前强壮的良人,耐心的帮着整理了一下他的衣冠。

    “好...我知道了,您也不年轻了,不要再像从前那样莽撞,冲锋陷阵的事情,就交给年轻人来做,照顾好自己,千万不要受伤....”,艺说着说着,双眼忽然泛红,可是她还是笑着,不愿意让泪水滴落,每次的战争,对艺来说都是一次煎熬,她真的很害怕,听到什么不好的消息。

    她不像赵母,她没有那么的勇敢,说不出安心死战的话,她只求赵括能平平安安的返回自己的身边。

    赵括看着面前的艺,趁着周围没人,吻了一下她的额头。

    “等我回来。”

    “要不您别去了?”

    艺忽然低声问道。

    赵括一愣,他有些听不清艺的话,他低着头,问道:“你说什么?”

    “照顾好自己。”

    赵括笑着答应了他,随后坐上了战车,在士卒们的簇拥下,渐行渐远。

    只留下艺,站在门口,眺望着远处,满脸泪痕。

    赵括从咸阳朝着陈郡出发,他再一次发现,自己是真的老了,当初自己能披着甲来冲阵斩将夺旗,而如今,披着甲都坚持不了几个时辰,浑身就格外的酸痛,尤其是双腿,遇到寒冷的天气,疼痛难忍,自己真的是老了。不过,赵括非常的坚强,这样的长途跋涉,他咬咬牙还是能忍的。

    秦国以一种非常离谱的速度完成了动员,数十万军队从各个方面朝着楚国,做好了所有的准备,等待着赵括的命令。

第四百三十六章 若有来生

    赵括足足用了数个月的时日方才来到了陈郡,而当地的老朋友,如辛梧,陈嚣等人再一次前来迎接赵括。在这里,足足聚集了二十万军队,等待着赵括下达进攻的命令,赵括在来到陈郡之前,就曾跟缭等将军们商谈对楚国的作战办法,最后赵括拿出了多线进攻的战略。

    赵括带着二十万人的主力驻扎在陈郡寿春,王翦则是以十万人进驻魏地的雎阳,赵康以十万人进驻南郡安陆,而李牧则是以十万人驻扎在黔中郡的临城,楚国的处境是非常危险的,光是赵括的主力,就已经是非常强大了,算上这个四个方面上的敌人,楚国几乎没有还手的力量了,楚国的将军项燕带着军队在各地布防,然而,这没有什么用。

    赵括这次带着军队前来楚国,仿佛就已经宣告了楚国的灭亡,这是赵括第二次来到南方,南方的情况与先前有了很多的不同,因为辛梧等将军们的德政推广,使得这里的官吏们开始效仿,加上当地的三老制和孝悌制,这里的民众的抵抗情绪已经没有从前那么的强盛,甚至这次出征楚国都有很多人愿意参与。

    这对赵括来说是好事,因为这证明他弄出的三老制还是起到了一些作用,所谓的道德教化,并非一无是处,在一些时候,道德甚至比法律更有力量。三老制不是要培养民间的豪强,而是要劝导百姓向善,改变社会风气,通过百姓们自己信服的人来进行劝说,这比陌生官吏的劝说更有用。

    辛梧再次见到赵括,心里是非常激动的,因为先前与赵括一同作战的事情,他得到了很大的赏赐,升了两级的爵位,过不了多久,他就能返回庙堂担任九卿,如今赵括再次到来,却是推进了他往上爬的速度,他自然是非常开心的。赵括就开始在寿春整顿军队,操练他们。

    寿春之外的校场里,杀声震天,士卒们辛勤操练,做着战争的准备。

    赵括每天都待在校场,也不愿意离开这里,整日陪伴在士卒们的身边,一同操练,一同吃住,嘘寒问暖,他会关心自己的每一个士卒,有他在,就不会出现士卒没有过冬的衣服而要写信给家里要钱的情况。赵括整日都在士卒们的身边,亲切的跟他们聊着,过去的赵括是士卒们的朋友,而如今的赵括更像是他们的长辈。

    赵括甚至询问他们的婚姻情况,偶尔还会催婚,士卒们非常的敬爱他。

    赵括麾下的将士,也不敢轻易的打骂士卒,按着赵括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如此整顿了一个多月,等到军队编制成型后,赵括就率先发动了进攻,他从寿春出发,兵分两路,分别攻打居巢,安丰,六县,曲阳等地区。与此同时,赵括下达了命令,要求王翦发动对泗水的进攻。

    王翦不太喜欢分兵,他喜欢自己直接指挥全部的军队,他就将军队再次铺开,从相县,彭城,玚等地区同时发动进攻,他的军队形成了一道直线,沿着楚国与魏齐接壤的边境,朝着楚国的泗水等地开始了推进。随后就是在南郡的赵康,骑兵三件套出来之后,还没有能完全装备起来,可是赵康手里的确是有一支精锐的骑兵。

    赵康从南郡出发,步兵沿着沙羡等地区推进,而自己领着最为精锐的骑兵,直捣黄龙,沿着衡山的方向发动了进攻。然而,他们这几个将军都不是进攻最为迅速的,若是论迅猛,那还是得看李牧,李牧在接到进攻命令的那一刻,大军开始疯狂的进军,没有迟疑,迅猛而又可怕,在急行军之下迅速的攻破面前所遇到的城池,势不可挡。

    秦国从四个方向同时开始的进攻,让项燕在一开始就沦落到劣势里,项燕的麾下,足足有三十多万人,这些士卒都是各地的贵族拿出来的精锐,即使如此,在秦国五十万军队面前,这些人也有些不够用,项燕将主要的防守阵线放在了居巢,历阳,江乘,广陵,形成了一道侧面的防线。

    而南方的赵康和李牧,他就没有办法再去阻拦了。

    楚国的士卒们沿着这条防线驻守,从九江到泗水广陵....而楚王则是在项燕的建议下,离开了居巢,逃往了钱塘,早在战争刚开始的时候,项燕就已经做好了战略部署,他要通过楚国的地理优势,拖住秦国军队的进攻节奏,在楚地里与对方拉扯作战,暂时的放弃一些地区,靠着消耗来逼迫秦国退军。

    项燕的战略在大方向上没有错误,只是,他的敌人太可怕了。

    当赵括的军队来到居巢的时候,这里的驻军就有些崩溃了,在将军蒙恬,李信等人的猛攻下,居巢仅仅守住了三天,随即沦陷,项燕的防线还没有成型就被撕毁,项燕急忙让各地的军队继续调整,让西边防线往后收缩,而西防线收缩,就说明项燕主动放弃了长沙,南海等地...

    这让赵康和李牧的进攻变得非常顺利,尤其是赵康,带着骑兵一度逼近楚王的逃亡军队,这可是将项燕吓得够呛,他急忙收缩在广陵的军队,这才击退了想要直接擒王的赵康,这里的地形不太适合骑兵,不然,赵康这一次就能抓住楚王,而项燕征调广陵士卒的举动,给了王翦可趁之机,王翦直接攻破了广陵。

    项燕全面被动,全线挨打,可是他并没有放弃,咬着牙继续指挥。

    这样的战争,非常的考验双方的主将,尤其是对赵括而言,同时指挥五十万大军,并不是容易的事情,虽说各地的将军都是人杰,不需要他过多的下令,可是他还是要从大方向来进行指挥,不至于浪费兵力,不能浪费时间,要让每个将军都发挥出自己最大的价值和作用来。

    赵括在大方向上的战略,就是由李牧来横切楚国,将楚国一分为二,再由赵康来完成对主力部队的袭击和摧毁,王翦的职责是以最快的速度来完成对北部地区的贡献,赵括要做到就是在正面战场击溃敌人。每天都有不同的消息来到赵括的身边,赵括每天都需要做出不同的选择来改变战略,选择更好的办法。

    战争持续了一段时间,冬季到来,可是楚国的冬季,并没有那么的寒冷,士卒们依旧可以作战。赵括原先还有些担心自己的身体会承受不了,可是,楚国不是燕国,他还是能忍受这里的寒冬的,只是,赵括心里还是非常疲惫的。

    楚国的冬天虽然不够毒辣,可是其他地方的寒冬,还是那么的残忍,那么的冷酷。

    比如秦国的冬,这一年,包括咸阳在内的很多地方都下起了大雪。

    天寒地冻,没有人再敢出门,空荡荡的世界,显得有些凄凉。

    艺每天还是会出门,询问战争的消息,得知赵括又击败了敌人,得知秦军节节胜利的消息,她还是会忍不住的问起赵括的情况,得知赵括安然无恙,她才能放下心来,忙着家里的事情,这些年来,艺都不愿意找几个家臣来帮着自己做饭什么的,所有的事情都是她一个人在做。

    她习惯了这样的生活,当初的赵母是这样,她也是这样,如今的韵也是如此。

    善已经能帮上忙,这减轻了艺的部分事情,很多时候,她都是在家里,默默的等待着赵括回来。

    正是清晨,嬴政坐起身来,看着躺在身边的妾室,心里无奈的长叹了一声,他已经很久都没有跟茗同房了,大概是因为两人都不是那种可以表达出自己真实想法的人,据说,这几天茗的身体很不好,嬴政已经派太医令去照顾她,可是他自己却迟迟没有过去看望她,嬴政起身,换了衣裳,吃了饭,就要开始一整天的办公。

    嬴政坐在殿内,翻阅着刚刚送来的战争的情况,脸上满是笑容,他丝毫不担心楚国的战事,父亲领着那些人前往楚国,别说一个项燕,十个项燕也拦不住他啊,果然,战况上都是秦军胜利的消息,最大的胜利是赵括所拿下的,他在衡山一举歼灭了楚国的西线驻军八万多人,直接砍断了项燕的一根手臂。

    嬴政忍不住的笑了起来,宝刀未老啊。

    他正要翻开其他上书,就听到一阵慌乱的脚步声,嬴政停下了手中的工作,敢在这个时候来打扰自己的,大概也就只有扶苏了,这小子,如今大父不在他身边,他还敢这么嚣张,看来是欠打了呀。嬴政正在想着呢,忽然看到满脸泪痕的善冲进了后殿,几个武士站在不远处,他们本来想要禀告,可是他们拦不住这个女孩。

    他们也不敢拦。

    嬴政没有怪罪他,他看着妹妹这个模样,又惊又怒,猛地站起身来,问道:“怎么了?!!”

    “母亲....母亲...”

    那一刻,犹如惊天霹雳,嬴政呆住了。

    ......

    嬴政不安的坐在床榻边上,太医令正在小心翼翼的为艺诊断,艺躺在床榻上,一动不动,微弱的呼吸着,她的额头非常的滚烫,浑身都仿佛被点燃了那样,热的吓人,善在早上起床之后,发现了母亲没有起床,这让她非常的奇怪,当她走进来的时候,看到母亲倒在地面上,一动不动。

    善哭着将母亲扶起来,却怎么扶不动。

    在闻声而来的赵傅等人的帮助下,他们将艺扶起来,又去通知了嬴政。

    嬴政心里非常的不安,他看着昏睡不起的母亲,双眼赤红,从小跟母亲的那些事不断的在他面前浮现,他有些害怕,握着母亲那布满皱纹的干瘦的手,他更是忍不住地落泪。太医令很快就开了药方,拿给艺来治病,嬴政下令,征召所有的名医来为母亲治病,能治好她的人可以升爵。

    就这样过去了两天,艺缓缓睁开了双眼。

    艺睁开双眼,仿佛看到赵括就坐在面前,看了片刻,原来是嬴政,同时,还有善,韵,还有茗,年幼的扶苏并没有来,这些人站在周围,看到艺醒了过来,都是无比的开心,就是嬴政,他抓住艺的手,浑身都在颤抖着,他再也忍不住,眼泪不断的掉落,他擦拭着眼泪,呼喊着母亲的名字。

    艺颤颤巍巍的伸出手来,擦掉了嬴政脸上的泪水。

    “母亲,我这就派人去告知父亲,让父亲和康回来...”

    “不,不要去...我没事的,一王天下,是你父亲一生的梦想...”,艺看起来有些着急,她挣扎着起身,想要证明自己没事,嬴政不敢再这样说,只好答应母亲,艺拉着他的手,认真的说道:“他还在打仗,不能影响他,若是他出了什么意外,我们怎么办啊?”

    嬴政点着头,答应了母亲的要求,随后,他就守在母亲的身边,怎么也不肯去办公,也不肯离开,善,韵,茗她们也是总是在艺的身边,艺为人善良,对所有人都很好,故而,她的女儿,儿子,儿媳,都非常的爱她。这些都是她的孩子...茗看着痛苦的嬴政,几次想要开口,却都忍住了。

    艺看着他们,有些严肃的说道:“政...”

    “母亲...”

    “握着茗的手,跟她道歉。”

    “我...”

    “去!”

    政看向了茗,却还是低下了头,正要开口,茗就拦住了他,主动伸出手来,握着他的手,两人手牵着手,看着母亲,艺这才笑了起来,朝着他们点着头,她说道:“这就对了,要陪伴一生的人,怎么能因为一点小事就吵架呢?我跟你父亲...一生都没有吵过架,他总是让着我,你为什么不跟你父亲学一学呢?”

    说起了赵括,艺的眼里总是亮着光芒。

    “母亲...我错了。”

    艺的情况并不是很好,虽然睁开了双眼,可是时不时还是会发烧,会晕厥,最严重的时候,她连呼吸都中断了。

    “杀!!”,赵括站在戎车上,戎车朝着前方奔驰而去,赵括拉开了手中的长弓,咬着牙,弓箭拉到满月,猛地射出,楚国的那位将军就从戎车上摔了下去,再无声息,赵括举起了手中的长矛,戎车朝着前方不断的冲锋,箭矢从他身边飞过,却没有能伤到他,他看着远处楚军的将旗,打出了旗号!!

    艺安静的躺在床榻上,呼吸越来越微弱,低声的呼喊着赵括的名字....暴怒的嬴政,险些处死了三位太医,好在茗拦住了他。他坐在母亲的身边,握着母亲的手,忍不住的痛哭,他一遍一遍的念叨着母亲的名字,想要让艺醒过来。在嬴政一遍遍的呼喊下,艺有些时候的确会醒来,朝着嬴政笑一笑。

    她的呼吸依旧微弱,双腿有时会情不自禁的抽搐,她看着政的方向,眼里闪烁着泪光,却早已失声,无法言语。

    “母亲...”,政这些天,似乎流完了所有的泪水。

    艺缓缓看向了门口的方向,她似乎在等待着,那个高大英俊的马服少年,会带着一身的创伤走进来,然后给她一个大大的拥抱。

    有一天,政看到母亲的浑身都颤抖了起来,她看着门口的方向,痛苦的呻吟着...过了片刻,她就平静了下来,双眼无光,盯着大门,一动不动。

    “对不起...我不能再陪你去各地游历了。”

    赵括手提楚国的残旗,站在一片尸山之中,看着周围那些四处逃亡的楚国士卒,他累的气喘吁吁的。他将楚国的旗帜丢在地面上,累的坐在了地面上,就在此时,不知道为什么,他感觉自己的心口忽然有些莫名的疼痛。

    赵括皱起了眉头,擦了擦自己的脸,怎么会有泪水?

第四百三十七章 最后的顽强

    楚国的贵族极多,坐镇各地,拥有的权力也比较大,这对楚国而言,是阻碍他与秦国争霸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内部不够统一,杂乱无章,就连军队都做不到统一,这是非常糟糕的事情,可是换个角度来说,这样的内部情况,也并非是完全没用,最重要的就是楚王不必担心钱粮的问题。

    各地的诸侯有在战时为楚王效力的义务,粮食军械,也是要自己来承担,故而楚国能征召出几十万士卒来,却不会直接让楚国的国库崩溃,而且,这些乡土情怀非常强烈的大小贵族们,会自发的带着自己的私卒和门客们参与战斗,他们在某些时候,会趁着秦国军队对地形的不熟悉,对秦国占领乡里的军队进行袭击,骚扰后勤粮道。

    而楚国这次也知道自己面临的是什么,诸多贵族上下一心,保卫楚国,这些来自楚国的蛮夷,发起狠来,倒是很有血性,几乎没有几个贵族投降或者被俘虏,要么战死,要么战败自杀。而作为主将的项燕,在此刻也是愁怀了,赵括击溃了他的左翼防线,使得九江,长沙等地区与自己失去联系。

    面对庞大的楚国,赵括选择了切割运动战,就是从两个方向上来将楚国分成四个部分,徐徐吞并,这样一来,就能有效的阻止项燕的战略纵深,事实上,像这样的战略,王翦和李牧都未必能用的出来,因为这样的指挥需要太多东西,赵括有这样的经验,可是其余人的经验还差了些。

    赵括自己带着军队,一路攻破居巢等地,领着军队杀到了庐山附近,直接将楚国沿着直线切开,而李牧的迅猛突进,则是从长沙一带直接冲到了钱塘附近,将楚国横向又切开了一次,如此一来,楚国无法整合在一起,四个部分各自为战,赵康又迅速攻占巨巢以北的全部楚地,楚国岌岌可危。

    项燕的边打边退,似乎也不太可行,因为楚地战场被赵括切成了四块,项燕只能选择打通这些地区之间的联系,不至于让他们迅速就被秦国所吞并,而楚王则是要继续跑,因为李牧已经杀到了这里。这场战争也就此进入最为焦灼的状态,不愿意看到国家覆灭的楚人,发挥出了最强大的战斗力,在广陵等地,甚至一度开始了反攻。

    楚国的年轻人,不断的被官吏们调往站场,他们没有武器,没有粮食,甚至要拿着农具,或者是淘汰下来的破旧装备来参与到战争里,这些年轻的性命就不断的在战场中被终结,赵括也变得越来越忙,秦国绝对不能陷入泥潭,必须要尽快的解决楚国,而楚国各地的文化风俗差异太大。

    很多已经被攻占的地区,还会出现叛乱,动荡不已,赵括必须要万分的小心,秦国的实力的确强的可怕,可是他要做的是以最小的代价来结束战争,这些年轻的士卒们,跟他儿子一个年纪,他不能看着他们无意义的战死在这里,哪怕是死掉一个士卒,他都非常的心疼。

    当赵括靠近了南海的时候,他已经是直直的将楚国凿穿了,接下来,就是各部配合,歼灭四个战场上的楚国军队的有生力量,赵括坐在营帐内,迅速的安排战略,王翦所遇到的阻碍是最大的,这里也是项燕主力所在的地方,故而这里是不能冒然进攻的,现在要拿下的就是西南这边的楚地,然后大军聚集,直接拔掉东南。

    赵括正在忙碌着,有斥候急匆匆的走了进来,说道:“武成侯,有咸阳的信件。”

    赵括有些惊讶,抬起头来,看了斥候一眼,让斥候将书信放在一旁,就继续跟几个将军说起了接下来的进攻方向,赵括说道:“让王翦拖住项燕的主力军队,不求他能歼灭,只要他能打通与曲阳的联系就好!”

    “让李牧不要轻易的靠近钱塘,在钱塘两侧,都有楚国的大量军队,以他现在的军队数量,冒然进攻,可能会被堵截在这里,让他做好北上支援王翦的准备,早些与王翦取得联系,让赵康继续推进,沿水平定北部诸县,告诉他,不许屠杀县城,不许杀害俘虏!!”

    “李信,你去帮我读个书信...”,赵括对李信叫着,又看向了其余几个将军,继续说道:“羌瘣,你领着战车部队,攻打南野等地区,拿下之后,就不要轻举妄动,等待我的军令,肆,你负责前往湘水,李牧将军的主力前往钱塘方向,这里又被叛军所占领了,你要夺回这周围的县城,同时,要排查那些躲藏起来的叛军,但是不要误伤百姓!”

    “唯!”

    “武成侯,李牧将军送来战报,他的先锋部队遭遇楚国的王军,王军人数大概有六万多人,李牧将军说这些人都是楚王临时召集起来的,都是些老弱,没有像样的武器装备...这支军队正在北上准备增援项燕部,同时,从庐陵调出一支军队,目标似乎是乌伤一带....李牧将军在等待您的命令。”

    赵括正在忙碌着,而暂时不必出征的李信拿起了书信,他低着头,看了片刻,正要读,却是忽然愣住了,他脸色大变,说不出话来,迟疑了许久,他忍不住的看向了赵括,低声打断了他,“武成侯...这...您的家书。”,正在下达命令的赵括停了下来,看着李信那不自然的脸色,从他手里接过了书信。

    赵括接过书信,低头看了几眼。

    忽然,他愣住了。

    他看着手中的书信,整个人一动不动。

    周围的将军们还在说着接下来的战争,谈论着楚国军队的动向,而赵括却什么都听不到了,只觉得耳边嗡嗡作响,天旋地转,李信担忧的看着他,他看着赵括那愈发苍白的脸色,想要说些什么,张开了嘴,却不知该如何安慰,那一刻,赵括的面色变得极其难看,双手都在颤抖着。

    “武成侯...李牧将军还在等待您的命令...武成侯?武成侯??您无碍??”

    “啊...我...我无碍。”,赵括将书信折叠起来,放进了怀里,他看向了将军们,将军们此刻也停了下来,盯着他,完全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赵括低下头,看着面前的舆图,他开口说道:“所谓王军是不可能增援项燕的,项燕自己都想要撤退,他怎么会召集援军呢,而庐陵又同时出兵,这支援军是吸引李牧去追击的,这支庐陵的军队想要打通被李牧切断的道路,迎回项燕。”

    赵括认真的分析着,他一边说,眼泪却是一边掉。

    眼泪掉落在他面前的木案上,赵括却没有停下来,他说道:“让李牧不要理会这支王军,让他回身迎击这支庐陵军队,告诉赵康,让他...让他派出一支两万人的军队进驻曲阳,若是楚国王军靠近北部战场,让他就前往击溃...如果没有靠近,就不要理会他们。”

    “还有别的情况吗?”,赵括抬起头来问道。

    将军们安静的看着赵括,看着他满脸的泪痕,却不知该说些什么,他们心里忽然明白,武成侯家里是出事了,他们摇了摇头,说道:“我们这就去执行。”

    “好,那就去吧。”

    将军们都离开了,脸上满是困惑,却有些心疼,看到赵括如此悲伤的模样,他们心里也实在不好受。

    当将军离开的时候,李信却没有跟着走,李信看到面前那笔直的将军在一时间就佝偻了下来,他弯着腰,缓缓坐下来,大概就是在一瞬间,他就变得有些苍老了,浑身都在微微颤抖着,他一句话也不说话,就坐在那里,坐了很久很久...李信开口说道:“君侯,大王让您返回咸阳...您什么时候要启程?”

    “君侯?”

    赵括抬起头来,茫然的看着面前的李信,他看了片刻,“我还不能回去。”

    “可是...”

    “到目前,所有的战略都是我自己制定的,若是我离开了,各地都会短暂的陷入混乱之中,王翦他在广陵,也没有办法接手....楚国各地的抵抗十分强烈,楚地又辽阔,跟燕国的情况截然不同,这里的百姓都是仇视我们的,楚王还在不断的征召士卒,稍不注意,这场战争就要变成持久战,到时候,五十多万人在这里耗着,影响该有多大啊。”

    “可是您...”

    “我无碍,今天这件事,不许你告诉任何人,若是泄露,我会按着军法来处置你的。”

    “唯!”

    “那赵康将军那里....”

    “我会告诉他的,你先出去吧,有事再来找我...”

    李信也走出了营帐,赵括独自坐在这里,他这才颤抖着从怀里拿出了书信,看着手里的信,他终于是忍不住,无声的哭泣了起来,赵括几乎崩溃,可是,他却不能回去,也无法回去,战争还没有结束,几十万人的性命在自己的手里,几百万百姓的未来在自己的手里,他有必须要做的事情。

    次日,赵括走出营帐,将军们惊讶的发现,赵括老了。

    他身形佝偻,脸色苍白,就连发须也参杂了无数银白色,这让人有些无法接受,赵括召集将军们,做好准备,坐上戎车,继续前进。赵括依旧指挥着军队,可是他的变化还是很大,他不再像从前那样开玩笑,他总是在发呆,愣神,常常能看到他擦拭着眼泪的模样,在赵括的指挥下,秦国军队再次取得一个重大胜利。

    那支王师果然就是诱饵,李牧放弃追击,直接回身迎击庐陵的军队,全歼了这支五万多人的精锐,而那诱饵,也是掉落在了赵康的手里。赵括将自己的军队四处分开,自己与李牧的军队配合,在两个月的时日内拿下了全部的西南地区,到这个时候,楚国的军队被完全挤压在东南角落,瑟瑟发抖。

    赵括开始了全面的组织进攻,各地的军队纷纷朝着东南方向聚集,一时间,楚国各地都是过境的秦国士卒,这些士卒们神色肃穆,目视前方,整齐有序的朝着东南前进,这架势,吓得楚人不敢出门,而各地的贵族,也都被沿路的秦国士卒所追击,四处逃亡,有的逃亡了更南方。

    在这个时候,赵括却已经来到了庐陵,这里前不久被李牧所攻下,这里也成为了赵括对楚国的临时指挥部,王翦的攻势愈发的迅猛,项燕有些无法坚持,而李牧则是在他的背后,虎视眈眈,至于楚王,此刻就躲在钱塘,看着从四面八方将自己包围起来的秦国军队,终于是重病不起,虽然没有一命呜呼,可大概也是不远了。

    楚国的所有重担,都落在了项燕的身上。

    这位世代为楚国死战的将军,此刻陷入绝境,赵括并没有怜悯他,反而是趁着他最虚弱的时候,发动了全面的进攻,秦国的军队,在那些名将们的带领下,从各地发动了进攻,只是在几天之内,楚国接连惨败,项燕先是败给了王翦,随后在突破李牧防线准备返回钱塘的时候又被李牧所击溃。

    当他准备绕道袭击庐陵的时候又遭遇到了赵康的军队,双方大战,项燕再次战败。

    楚国的几十万军队被赵括切割成了四块,然后轻易的被歼灭,如今项燕身边的十几万军队,却被围困在狭小的疆域内,四面受困,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也无法支援钱塘等地,在一个月后,秦国的主力军队攻破了钱塘等地区,楚国的东南方,真的是蛮荒之地,就是燕国的辽东都比这里要好上很多。

    当初赵括在看某个名著的电视剧的时候,曾看到那种瘴气横生,士卒们喝口水能都被毒死的场景,他以为这只是戏剧化的处理,可是当他来到楚国的这片土地时,他终于明白,原来那是真的,这里就有很多活人都不能靠近的地区,有着有毒的水源,到处都是猛兽,别说开发这里,就是想要活在这里,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同月,楚王病逝,秦国军队攻破钱塘等东南县城,整个楚国,只剩下项燕领着不到十万的军队苦苦坚持。

第四百三十八章 悲痛带来的成长

    楚国,丹阳

    偌大的楚国,并没有能在赵括手里坚持一年的时间....项燕完全找不到可以抵御他们的办法,无论是从哪个方面来说,楚国都没有优势,哪怕是在地形上,秦国那些在南方召集的士卒,他们对这里也算是熟悉,并不会轻易的犯错。兵力上的劣势,是一种让人绝望的差距,可是项燕就是不肯放弃。

    项燕还很年幼的时候,他的兄长败给了白起,从而逃到了其他国家,这让项燕从小就受尽了欺辱,没有人看得起,同龄的孩子总是用他兄长的事情来嘲讽他....项燕过的并不开心,整个童年,都是在与他人的厮打之中所度过的,当他长大之后,就义无反顾的参与到王军之列,从最底层开始起步。

    这就造成了项燕坚韧的内心,他的兄长战死在了陈县,死的英勇...他真心为兄长而开心,因为他的兄长终于是洗刷了自己的耻辱,只是,项燕却没有来得及洗刷自己的耻辱,这些年来,他战败了不少次,楚国的力量限制了将军的发挥,无论是景阳,还是项燕,都是这样。

    楚国长期都是处于君王与地方贵族的争斗之中,这些很杰出的将军们,就只能看着自己破碎的国家,带着仅剩下的没有死在内部的年轻人,对准国外的敌人。项燕依旧是楚人的英雄,因为他的勇武,因为他的坚韧,他从不放弃任何一个士卒,他从来不会退缩,无论敌人有多么强大。

    可是到如今,项燕已经无能为力了。

    他不知道楚王如今怎么样了,他已经失去了与楚王的联络,他大概是抓了,或者是被杀了。

    而在丹阳之外,全部都是秦国的军队,王翦的军队在秣陵,赵康的军队在乘阳,李牧的军队在阳羡,赵括的军队在中江沿岸...项燕所有的退路都被堵住了,没有任何的出路。项燕站在城墙上,城内军队的士气愈发低落,他们已经没有了多少粮草,没有了多少的军械,他们好像什么都没有了。

    他们的亲人都死在了战场上,他们的家乡已经沦陷。

    项燕眺望着远处,他也很思念自己的家人,他的长子在年前方才给他生下长孙,他开开心心的给长子取名为籍,籍有着故土的含义,他希望自己的长孙能牢记自己的出身,能够为这片养育他的土地而战,不过,如今看来,自己没有机会再去抱一抱自己的长孙了。

    项燕看向了周围的将士们,将士们看起来分外的落寞,神色黯然,大概是已经意识到了自己最后的归宿。

    丹阳城外,放眼望去,几乎都是秦国的营帐,都是秦国的军队,秦人正在打造攻城器械,想要彻底的摧毁楚国,自己所生长的土地上,忽然多出了一片黑压压的乌云,项燕握紧了手中的武器,准备抵御敌人的进攻。当敌人准备好之后,新一轮的攻城战就打响了。

    项燕表现的依旧勇武,他在各个城墙之间来回的奔波,不断的组织士卒们轮番的上前抵御敌人的进攻....这座城池变成了一个巨大的磨盘,不断的有士卒被碾碎,而这次的攻城战,一直持续到了深夜,秦人方才停止了进攻,在这四五个时辰里,秦人轮番进攻,他们的人就好像是无穷无尽那样。

    楚人几乎崩溃,项燕全身,都找不到一处完好的地方,伤痕累累。

    赵括就在不远处,看着这次的攻城,这次的攻城,太过血腥,让赵括都非常的心疼,项燕这个人,太过执拗,哪怕是知道楚国已经灭亡了,他也不愿意投降,非要带着这些楚国的年轻人赴死,赵括尊敬他,却不喜欢他。面对这样强硬的态度,赵括只能选择强攻,绝对不能耗费太久。

    攻城战一天天的进行,尸体堆积在城池之外,血水横流,犹如人间地狱。

    城内的楚国士卒越来越少,抵御力量越来越薄弱,就是项燕他自己,也有些撑不住了。

    终于,赵康率先攻上了城墙,他大杀四方,没有人能拦得住他,一路冲锋,最终来到了项燕的面前....赵康握紧了手中的长矛,死死的盯着面前的项燕,项燕身材魁梧,跟赵康差不多的体格,可是如今的他,浑身都是伤口,站都站不稳当,他拄着长矛,傲然的看着面前的赵康,摇摇晃晃的。

    赵康看到他这个样子,便无奈的放下了长矛,心里已经没有了跟他比试的想法。

    项燕勃然大怒,他猛地举起了长矛,将长矛对准了面前的赵康,脸上满是自信与高傲。赵康听不懂他在说什么,可是从他的神色里,仿佛也明白了什么,赵康拿起了长矛,皱着眉头,缓缓靠近面前的敌人,就在那一刻,赵康几乎是飞了出去,手中长矛犹如闪电一般刺向了面前的敌人!

    “扑哧~~”

    想象之中的大战并没有到来,赵康的长矛轻易的刺穿了面前的项燕,项燕一动不动,这些时日里的征战,让他甚至无法迎击,他死死盯着面前的敌人,忽然说了一句话,赵康并没有听懂他在说什么,他似乎是在发誓,当赵康将长矛拔出来的时候,项燕就倒下了,他倒在尸山之中,一动不动。

    赵康从他身边经过,继续战斗。

    这一天,项燕死了。

    楚国灭亡了。

    长期与秦国争霸,国力强大的楚国,全部沦陷,再也没有城池挂着楚国的旗帜,再也没有年轻人喊着楚国来发动冲锋,这一天,无数楚人痛哭,可无论如何,这就是趋势,楚国还是灭亡了。赵括下令安葬了项燕,作为对这个爱国者最后的敬意,而这次的战争,双方投入巨大,前后进行了一年的时间。

    当然,付出的代价也是巨大的。

    尤其是对楚国而言,哪怕赵括没有四处屠城,却依旧改变不了楚国十室九空的局面,年轻人都死在了秦国的手里,而他们那些留在家里的亲人们,看向秦人的眼里都在冒着血....灭亡楚国对如今的秦国而言并不难,困难的是如何平定楚国,安抚楚国,楚国与秦国的仇恨太大。

    尤其是在这次战争之后,这种仇恨似乎都没有办法用言语来化解,只能通过漫长的时间来让他消逝。

    赵括随即将军队分布在楚国各地,以免楚国内部又出现更大的动荡....楚国实在太多,尽管咸阳已经开始朝这里送来官吏,可是依旧有些不够。当战争彻底结束的时候,赵括总算是松了一口气,将军们都非常的开心,这次的灭楚之战,让所有的将军们都拿下了很大的功劳。

    这些军功足以让他们得到自己想要的位置,一时间,秦国军队迎来了狂欢,接下来就是封赏的时间了。

    王翦李牧等人想要来拜见赵括,却以赵括身体不适的理由给拒绝了。

    赵括只是单独的让赵康前来拜见自己,赵康带着几个士卒就来到了这里,赵康显得极为开心,这次的战争,他擒杀了楚国的将军项燕,斩获无数,可以说,立下了巨大的功劳,除却横推了二十万楚人的王翦,以及逼死了楚王,灭亡楚国的李牧,他的功劳就是最大的了...

    当赵康笑着走进营帐,准备得意的向父亲炫耀的时候,他看到正在默默落泪的父亲。

    他不知道什么样的事情能让父亲变成这样,那一刻,他真的是害怕了。

    赵括看着面前的儿子,想要说些什么,却只是在流泪,他平静了许久,终于将噩耗告知了赵康。

    赵康一动不动,他茫然的看着父亲,随即瘫坐了地面上,他捶打着自己的头,嚎啕大哭。

    战争结束,可是最大功臣却已经驾车离开了楚国,一同离开的还有赵康,这里的事情就由王翦来暂时打理,王翦和李牧等将军,很快也就听闻了咸阳噩耗,他们哑口无言,想着赵括所承受的,他们无奈的叹息着。赵括坐在戎车上,浑身蜷缩在一起,赵康骑着骏马,行驶在一旁,一言不发。

    赵康忽然就变得沉默了,他不说话,每天都是在发呆,跟父亲的模样如出一辙。

    赵括不知道该如何安慰他,他甚至都没有办法来安慰自己。

    再次经历了长途跋涉,这对父子回到了咸阳,他们来到家的时候,却没有熟悉的人再出来迎接他们了,善哭的撕心裂肺,她冲进父亲的怀里,哭的险些晕厥,赵括拍打着她的后背,安慰着她,自己的心,却完全破碎。除却善,包括小扶苏,韵,茗,她们也是这样,艺早已安葬,赵括和赵康甚至没有能见她最后一面。

    双眼赤红的赵政,带着他们来到了艺的坟前。

    父子三人,泣不成声。

    有那么一刻,赵括觉得,自己的生命完全失去了意义,失去了一切活着的希望,仿佛这身体下的自己已经伴随着土地里的人一同死去,失去了灵魂的空壳在这寒冷之中哆嗦着。艺的离开,对所有人的伤害都是那么的大,对拿些深爱她的人来说,尤其如此,艺的身体从很早之前,就已经病痛缠身了。

    她从来就不是很健康,身材消瘦,吃的饭还没有善多。

    可是她的离去,还是太过突然,生活就是这样,你永远都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嬴政,启,赵康,成蟜这些孩子们,在哭着送别他们的母亲,他们善良的母亲,他们温柔的母亲,那个可以庇护他们的母亲。他们万分痛苦,却只能用哭这个方式来宣泄自己所有的痛苦。

    赵括却不同,他坐在这里,脑海里却永远都是那个勤劳的身影,马服里那个牵着牛的素衣女孩。

    当孩子离开之后,赵括独自留在了这里。

    他有很多的话想要说,他有很多地方想要带艺去看...这一辈子,赵括辜负了太多的人,辜负了所有的人...赵括看着面前的坟头,许久都不曾浮现出的想法再次涌上心头,或许,我真的该死在长平。只是,赵括身边还有几个孩子,他们需要自己,善需要父亲,扶苏需要大父,赵康需要有人来束缚。

    艺的离开,让很多人心碎,却也在瞬间让很多人成长。

    最明显的就是赵康,赵康一改往常,他变得严肃了起来,他不再整日嬉笑,甚至,韵看到他拿着书籍开始读书,或许他只是想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又或者,他是想要成为母亲所期待的那个样子。他在几天之内,就长大了,变得不苟言笑,变得有些严肃,眼眸里总是化解不开的忧郁。

    他主动帮着照顾孩子,时常会来安慰赵括,告诉赵括,母亲不在,可是我们还在,我们会一直陪伴在您的身边。

    而另外一个就是扶苏,对于年少的扶苏而言,大母的逝世绝对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他第一次理解了死亡的含义,也是第一次开始做噩梦,开始畏惧,他很思念大母,可是他再也无法见到大母,从那起,扶苏学会了坚强,扶苏发誓,绝对不会做让大母失望的人,他开始对父母非常的孝顺。

    再也不敢违背父亲的话,常常给母亲帮忙。

    死亡带来的不只是悲伤,还有成长。

    而对赵括而言,艺似乎从来都没有离开,在回到家里后,躺在床榻上,他还是会常常自言自语,就仿佛艺还在听着他的唠叨,早上起来,他会下意识的看向灶,那里空荡荡的,有些时候,善会起来做饭。赵括还是有些不太习惯,没有艺帮忙,他甚至都找不到自己的衣服放在哪里。

    他习惯了艺的饭菜,善做的也很好,只是,似乎缺了些什么东西。

    “父亲...楚地的会稽郡尚且需要官吏,需要一位太守,我做好了准备,我打算去找丞相,若是可以,我想去会稽郡担任几年的太守,那里盗贼猖狂,外部又有蛮夷作乱,正是可以用得上我的地方,您从前说楚地是非常适合开发的,我替您前往,我会认真查看,有什么消息,会以快马来通知您。”

    赵康严肃的坐在赵括的面前,认真的说道。

    “您不要担心地方的事情,有我们呢,您就安心在家,照顾修....天下的事情,交给我们就好了,我们不会让您失望的。”

第四百三十九章 愚民还是教育?

    楚国的灭亡,对于全天下而言,都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赵括的威望猛升,七国之民,不是尊敬他,就是惧怕他,哪怕是再愚蠢的人,也不敢轻视。作为七国时代最后一位君子,作为大一统时代贡献最大的将军,赵括本身在当代的威望已经没有人能比得过他了。

    楚国的灭亡,使得一王天下的脚步又快了很多,不,不能说是快了很多,是已经站在了门口,甚至是拉开了一王天下的大门,大门背后,就是统一的曙光,能见证这样的伟业,是无数秦人都为之自豪的事情,尤其是秦国的君王大臣们,这是他们为之奋斗了数代人的目标。

    灭楚之战,也成为了将军们最后的狂欢,在这次战役里,造就了李牧,蒙武,司马尚在内的三位关内侯,以及数十位的高级爵位,就连蒙恬这样的年轻人,也因为他庞大的军功,迅速升到了高级爵位,距离关内侯都不遥远,而王翦和赵康,军功也是摸到了顶,也就是彻侯的位置。

    不过,赵括将彻侯的位置拉的太高了,只是凭借着灭亡楚国时所立下的功劳,还是欠缺了一些。不过,他们并不急,因为在他们面前,还有一个国家唤作齐国,灭亡齐国,同样还能收获一次军功。李牧成为了安武君,刚听到这个名字,赵括也是被吓了一跳,李牧这辈子怎么就是跟武安两个字过不去呢?

    蒙武受封为武功君,武功是关中内的一处县城,同时成为了蒙武的食邑,同时,司马尚受封平阳君,这是在韩地的一处食邑,皆大欢喜,李牧成为秦国的封君,心里还是有些恍惚,不过,他也很喜欢在秦国的这段时日,在秦国,他不必费尽心思的去化解庙堂里的那些阴谋,也不需要去上书君王告知是非。

    他只需要安心作战就好,没有人会吞掉他的功劳,没有人会不服从他的调遣,何况,他在这里也认识了很多的朋友,司马尚同样如此,他一直都对前来秦国没有太大的怨言,成为秦国的封君,更是他求之不得的事情,最开心的就是蒙武了,蒙武的父亲蒙骜都没有能得到封君的位置,他却是得到了,这对他来说是个很大的成就。

    他终于可以挺起后背,让孩子们成为自己这样的人。

    每次他告诉蒙恬武成侯在你这个岁数已经能击退武安君的时候,蒙恬就会反驳武成侯在你这个年纪早就是彻侯了呢!

    灭亡楚国并非难事,而治理楚国就没有那么容易了,楚国的内部太过杂乱,楚王曾经的痛苦,秦王如今是感受到了的。楚国的贵族力量之所以强大,是因为地方上差异巨大的风俗,而比起君王直接管理,不如将这些地方封出去,让贵族们管理,战时听从自己的命令,其他时候缴纳税赋,这不是很好吗?

    可是秦国当然不肯像楚国那样的治理当地,差异巨大的文化,并不意味着一定要进行分封,秦王从有功的将士里挑选出了一批精锐官吏,将他们送到楚国来担任官吏。秦国如今的人才空缺不再那么巨大,因为李斯在接替吕不韦之后,不断扩大学室的规模,同时王翦的伐燕和赵括的伐楚,都让很多士卒拥有了爵位,他们都是官吏的潜在人选。

    加上赵括推广三老孝悌制,地方上有贤名的人可以被举荐到学室里学习,这些都是变相的提高了官吏的数量,困扰秦国很长时日的官吏短缺问题,终于是得到了一定的解决,故而在灭亡楚国之后,秦国很快就派出了大批的官吏前往楚国,充实上下的空缺位置。

    李斯跟吕不韦还是不太一样的,吕不韦对时局的掌控力强大,眼光久远,善于大方面上制定国策,而李斯就是个纯粹的实干派天才,比起说,他喜欢做,遇到困扰秦国的那些问题,他就要在短期内想出办法来解决。李斯的执行力又高,堆积了很多年的问题,在他手里得到了解决。

    赵括坐在书房内,看着面前的纸张,修修改改的,如今的官吏尚且能通过军功来提拔,可是以后要这样下去,肯定也是不行的,秦国需要很多人才,而华夏同样也是如此,目前的教育事业还是一片空白的状态,赵括想要在教育领域做出一些突破。秦国目前的教育,额,秦国没有教育。

    对,秦国要的是能打仗的军人和能耕作的农夫,不去耕作学什么文字呢?

    而这些农夫们在战场上立下军功后,要是想要当官吏,就可以自己找老师学习,秦国的学室不负责启蒙,学室负责的是普法,学室里的学子们,往往都是自己学会了文字后,来到学室里学习法律。故而,民间想要获得教育,都是通过私学的方式...秦国对教育没有限制,可是对参与教育的人却有限制。

    在国内私自教育别人文字的人,是要为自己教出来的人负责的,也就是连坐,稍不留神,你很多年前启蒙的一个孩子长大后谋反了,你也就跟着进去了....这导致秦国的教育事业一直都不太发达,赵括在来到秦国后,对学室做出了改变,在学室里安排专门负责启蒙的祭酒,想要扩大官吏规模。

    为了这一点,赵括还让李斯等人编写启蒙教材。

    可仅仅如此,尚且算不上是教育。华夏的教育事业真正起步是在汉武帝时期,汉武帝时期在首都设立太学,太学作为全国最高学府,设立各种课程,由天下的名士来教导,教出来的精英若是足够优秀可以得到官位,同时,为了增加人才储备,汉武帝还在各郡推行国学,担负着与太学一样的使命。

    赵括从后世而来,对教育系统是再熟悉不过,可是如果让他来照抄后世的教育系统,似乎有些不妥,不说别的,就是长达二十多年的教育时间,就是这个时代的人不能接受的,要知道,这个时期人的平均寿命都不到四十岁,男子三十五岁,女子三十九岁。你让他们接受教育到二十三四岁,这不太现实。

    故而一定要在后世完整的教育基础上进行改正,发展出教育事业,国家的强大就是在于他的教育,这些经过伟人亲自认证的话,都是经得起推敲的。一个国家想要强大,固然需要人才,而人才就是来自于教育,赵括想要发展出秦国的教育事业,这是一个从零开始的大事业。

    最先就是对幼童的启蒙,对幼童的启蒙当然还是可以被称为小学,由官来安排祭酒在地方设立小学,召幼童来学习文字知识,当然,学习的是统一的文字和语言,不只是学习先进的知识,还要学会做人的道理,要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大秦好少年。那这样的小学是否要收费呢?

    对于如今的百姓而言,要让他们花钱送子女来学习....这有些不太容易。在几千年后,都有读书无用论,很多父母宁愿孩子跟着自己种地放羊,都不许他们去读书,何况是在如今这个时代呢?孩子稍微长大,就要成为家里的一个重要劳动力,跟随耕作,在这样的情况,让父母付钱将孩子送进学室,不行。

    那要怎么办呢?

    赵括叫来了韩非。

    韩非很长时日都是陪伴在赵括的身边,他将赵括这个老师当作自己的家人一样看待,对艺自然也是非常尊敬,他也是赵括诸多“孩子”里比较年长的一个,艺的逝世,对韩非的打击也很大,而深知赵括与艺深厚感情的他,也是非常的担心,赵括会因此而崩溃,甚至是自杀。

    可是,赵括并没有如他所想象的那样沉迷在悲痛之中,在经历了短期的沉默后,赵括又回到了从前,依旧在为这片土地而劳累。赵括偶尔还是会开玩笑,脸上也不总是悲伤,偶尔会抱着自己的孙子,笑呵呵的给他们讲故事。跟赵康不同,赵括几乎没有受到什么影响,除却偶尔会在找不到衣服的时候大喊艺的名字之外。

    老师忽然将自己叫来,韩非心里忐忑不安,他是真的害怕,赵括会给自己交代什么事情。

    不过,他来到赵括身边的时候,赵括身边堆满了纸张,他看起来有些疲惫,可是还算健康,韩非也松了一口气。赵括看着他,忽然开口说道:“我这次将你叫来,是为了一项律法,我准备推行义务教育法。”,韩非一愣,义务教育?他并不是很能明白赵括的想法,赵括说道:“就是秦国的百姓,有义务接受教育,学习文字和语言,学习知识和做人的道理。”

    韩非猛地站起身来,皱着眉头,认真的说道:“老师!”

    “我听闻,想要治理国内的百姓,就不能让他们明白太多的道理,让他们懂得顺从才是最重要的事情!百姓们学习知识,就会产生不必要的想法,他们就不愿意听从庙堂的决定,就不愿意去做自己本分的工作...”

    “你这个封建残余!”,赵括忍不住的破口大骂,过了片刻,他又冷静了下来,他皱着眉头,站起身来,认真的说道:“愚民,愚民,唉,你说,我四处征战,平定战乱,是为了什么?是为了秦国吗?是为了政吗?”,他摇着头,认真的说道:“我是为了生活在这里的百姓。”

    “教育是国家的根本,百姓们懂得越多,国家就越是稳定,国家的基础是百姓,而不是君王...当百姓们都懂得道德,都拥有知识,他们会知道是非,有人诋毁英雄勇士,便有很多人出来讨伐他...若是百姓愚蠢,他们才会处处违反庙堂的命令,狂妄自大....”

    “我不怪罪你,你所想要的是让国家稳定下来,那我告诉你,当国内的百姓们都知道了是非,国家才会变得愈发稳定,愚民之策,是不对的,你不只是秦国的大臣,你更是华夏的贤人....”,赵括说着,看着一头雾水,还想要与自己争辩的韩非,心里却有些无奈,韩非无法理解自己,或许荀子可以。

    这不能怪韩非,韩非的主张就是国家掌控一切,而百姓更像是工具,百姓要为ZF服务,而在赵括这里,ZF才是工具,是为人民服务的工具,庙堂出台的政策,首先要有利于民,有利于民然后才能有利于国家,所谓的国家,本质就是生活在这个疆域内的百姓而已。

    两人的想法不同,赵括又认真的说道:“军功制是不适用与和平年代的,等到天下太平,人才的选拔就要成为难题,人才的定义也不能只是会打仗啊,我想要普及教育,就是为了让国家拥有更多的人才...而且教育也不只是培养人才,还是为了培养道德,唉....我不知道该怎么给你说。”

    “总之,想要让各国的百姓成为一家人,就必须要通过教育,将他们融合到一起....要让他们知道是非,要让他们学到知识,若是将来的秦国,耕地里的农夫都能翻阅农家的书来进行耕作,那我死也瞑目啦!”,赵括长叹了一生,有些失望的看着韩非,韩非皱着眉头。

    他还是觉得,赵括的做法对秦国不利,培养人才可以,可是全面推广文化知识,就会生出很多的不听话的蛀虫,不从事耕作,整日高谈阔论...赵括也就不再强求他来帮着自己制定,他送走了韩非,就开始自己来制定。赵括非常的坚定,经过历史证明的事情是不会出错的。

    哪怕自己的举动让秦国灭亡,赵括也不后悔,当百姓们都拥有了知识,秦国覆灭了,那就说明秦国的制度的确是不符合民心的,是百姓所厌恶的,而那样的秦国,理当灭亡!

    赵括就试着来制定入学的时间,因为这个时代的孩子们较为早熟,基本上十五十六就得上战场,所以小学的入学年龄最小可以定在六岁,而受教育的时间,不能太长,最好可以控制在五年,等到最小的学生十一岁左右的时候,可以离开小学,或者参与考试,再上中学,小学的定义只是简单的启蒙教育,而中学的领域就要高深一些。

    培养比如律法,百家的思想,先进的军事理论等等的实践能力,中学的时间可以定在五年,等到五年的学业完成,他们就是十六岁,他们就可以去担任基层的官吏,这样一样,基层官吏的位置源源不断,随后就是大学,大学定在咸阳,中学毕业后不愿意去担任基层官吏的可以考大学。

    在大学就是要接受最顶尖人才的培养,从这里走出来的人,起码要具备能在郡县里担任左右手的能力。

    小学启蒙,中学培养基层人才,大学培养高端人才,这就是赵括目前的想法。

    至于学费的问题,赵括认为,义务教育要定在小学,也就是说,小学这五年,所有的孩子都必须要接受教育...学费必须要有,不然秦国的国库就要出问题,不过,可以削弱一些学费,对于家境十分困难的学生,可以给与一定的补助,而中学和大学,就是爱上不上了。

    ps:二三子,这几天我实在不敢看评论,人生第一次经历这样的攻击,从某站账号到qq微信,再到起点私信,乃至是贴吧微博,我都被骂的狗血淋头,甚至还有人不知从哪里找到我手机号短信骂我,我很害怕,我再一次承认错误,我加个番外,补偿一下大家,大家冷静一些好吗,再这样骂下去,我真的要自闭了。

    我发誓我再也不刀人啦!

第四百四十章 穿越者指南:从园长到校长

    赵括很苦恼,因为在咸阳之内,能理解他的人并不多,哪怕是深受他影响的韩非,都不明白推广教育的用处,赵括只能独自来琢磨,在拿出了雏形之后,又不断的进行修改。自从艺离开之后,院落里就变得有些空荡荡的,赵傅因为身体的原因,赵括就让他返回自己的府邸休息,也不常来拜见。

    而善,在这些时日里,也不总是在家,赵括心里知道她出去在做什么,赵括却并没有阻止,爱情是一件美好的事情,自己不该阻拦,在最美的年纪,就应该做最美的事情。加上她母亲不在,赵括只能是既当父亲,又来做母亲,不愿意再训斥她...赵康离开了咸阳,前往会稽担任太守。

    赵康虽然讨厌读书,可是秦国选拔官吏的要求向来都是看军功,军功比什么都重要,赵康完全是有那个资格的,赵康每个月都会给赵括写信,询问他的情况,然后汇报自己在楚地所做的事情。说实话,赵括真的很为自己的儿子而自豪,赵括刚刚前往楚地,就做了不少的事情,他带着郡县驻扎的士卒,荡平了周围的贼寇。

    贼寇胆寒,都不敢靠近会稽郡。

    赵括很开心,哪怕他不在自己的身边,他也依旧开心,年幼的孙子赵修留在了自己的身边,而扶苏也常常会来拜见自己,他还将推广教育的想法偷偷的灌输给扶苏....好在扶苏成长的很快,他也有自己的想法,不会人云亦云,赵括听到他的困惑,心里就更加的开心,有主见,这是一件好事。

    赵括如今就在府邸里,很少外出,家里的装饰没有任何的改变,还是一如往常,就仿佛艺还在,艺所用的东西,他一个都没有动,他也试着去做艺平日里所做的事情,只是他做的饭太难吃,他洗的衣服不干净,他养的鸡总是在减肥....艺没有能给赵括留下太多的纪念品,赵括特别思念她的时候,就会拿出她的衣服,看着衣服,说着自己那蹩脚的情话,泪流满面。

    赵括每天还是在忙着,忙着听各地传来的消息,忙着去做一些超越了这个时代的事情,赵括并非是急着来做出什么功劳,他只是担心,有一天自己忽然离开了,自己那几千年的见识就要跟着自己入土了。而且,这样的忙碌,对他来说,可以让他少为的不那么去想艺,避免了很多的悲伤。

    只有在专心办理这些事情的时候,他才能将心里的悲伤抛在脑后,不总是去挂念。

    当他对教育有了初步的想法后,他就迫不及待的找到了吕不韦,吕不韦退休之后,就藏在家里读书,很少外出,身体状况比起从前反而是有些好转。赵括的到来,他并不意外,这些日子里,赵括总是来找他,两人就在那狭小的内室里,谈论过很大的事情。赵括这次到来,就是将自己的教育计划讲述给吕不韦听。

    他不知道吕不韦会是什么样的态度。

    吕不韦低着头,看完了赵括的所有计划,从时间到老师的提拔,到对学生们的教学,吕不韦看了许久,沉思着,问道:“这是不是有些急了?天下还没有一统,很多地方还有百姓吃不上饭,就是要推广教育,也得让天下百姓先远离饥饿寒冷...若是连肚子都填不饱,还说什么知书认字呢?”

    “我并非是要现在就执行,这只是我初步的一个想法,我并不急,就算现在不能施行,将来总是有机会可以办,对吧?”,赵括笑呵呵的问道。

    吕不韦赞叹的看着赵括,赵括的想法跟其他人都不大一样,其余大臣们所想出新的政策,就是要急着执行,来增加自己的政绩和名望,可是赵括是真正的为了天下苍生,是不是自己所办成的,会不会是自己的功劳,这都无所谓,只要能起到一点作用就好。吕不韦心里是真的很敬佩赵括。

    比起赵括,他这些年来一直为了成为圣人而奔波,这对比起来,就让他有些愧疚了。

    吕不韦认真的看着赵括的计划,说道:“有几个大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您说的学制,启蒙的学制您居然要定五年?这怎么可能呢?孩子们是要帮着做农务的,在学室里待五年,这又不是要出来当国相,这不妥,不妥,按着您的说法,小学只是要让孩子们启蒙,能认识文字,能算数,能知道一些基本道德...”

    “我觉得,小学的时间可以定为两三年,不能再长了。至于您说的学费问题,这个好解决,可以让孩子们半天上课半天耕作,或者可以建立学田,让学子们在课后时间耕作学田,自己供养自己...只要小学能承担孩子们的吃饭问题,天下父母都会将孩子送过去的,这一点您不必担心...”

    吕不韦不愧是做过丞相的人,他一眼就看出了赵括计划里的不足与空缺,两人便一同商谈了起来,从小学的制度,到中学的分开,再到课程,最后才是关于大学的问题。吕不韦是咸阳里唯一认可赵括的人,他觉得,这制度很好,让七国的孩子们从小就受到教育,让他们拥有对秦国的认同感,培养他们的爱国思想。

    让他们认识一些简单的文字,看懂律法,能进行算数,这些都是很好的。

    而中学和大学,中学在某些方面是与学室有些冲突的,可是问题不大,中学就当时启蒙之后深造,培养一批不错的年轻官吏,当然,他们可以自由的选择自己的职业,至于大学,培养学者,鼓励学术风气,培养高级人才,这个想法还是不错的,就类似稷下学宫那样,这当然很好。

    两人谈论了许久,期间又不断的进行更改,到最后,一份全新的计划书终于出现了。赵括有些迫不及待的来到了王宫,直接上书给嬴政。自从艺逝世之后,赵括的几个孩子对他的态度就有些不同了,他们不敢再招惹自己生气,敬爱有加,比以前更听话,赵括明白,他们也是害怕自己哪天忽然离开,没有再报答自己的机会。

    经历了那么多的生死离别,赵括却已经看开了,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不会死,没有人永远在你的身边,而重要的是,如何在有限的生命里发挥出无限的光芒,如何对待身边那些陪伴着自己的人。赵括并不惧怕死亡,对他来说,死亡更像是一种解脱,可是他没有寻死的想法。

    他要继续在生命终结之前做出更多的事情来,他要好好珍惜身边这些还陪着他的人。

    嬴政是被赵括所抚养长大的,这些年里,赵括完全将他当作自己的亲生儿子,甚至比对待赵康还要亲密,哪怕嬴政如今贵为天下的君王,哪怕他脸上也蓄起了胡须,哪怕他也有了自己的孩子,可是在赵括的眼里,他还是个那个婴儿,伸着手,看着自己,牙牙学语。

    父子两人不能再像从前那样的玩闹,赵括也没有办法再弄哭他,可是两人的感情却没有变过。哪怕是在谈政务的事情,他们给别人的感觉也仿佛是在说家常,嬴政认真的看着父亲拿出的新方案,若有所思,他问道:“这就是您所说的教化的另外一种执行办法吧,三老所灌输的却不如这学校啊....”

    “这也是大一统所必要的,我认为可以设立一个官职,来处理这些学校的事情。”,赵括随意的说着,嬴政时不时的点着头,吕不韦和赵括两位杂家大人物拿出的方案,还是非常不错的。尤其是那些课程,让嬴政又想起了自己的过去,他忍不住的笑了起来,说道:“小学这些课程还真的是熟悉啊。”

    “父亲,这是从教导我这件事上所产生的想法吗?”

    小学的那些课程,与赵括当初教嬴政的却是有很多的相似,赵括忍不住的笑了起来,当初,他就是取代了多个科目,全方面的教导嬴政,嬴政对这些当然是熟悉的。嬴政苦笑着说道:“当初我是被您折磨的不轻,您那时让我画的地图,我现在都能画出来....可惜,扶苏他就画不出来,我都教了那么多次!”

    世界地图,其实在马服书里就有,赵括曾与邹子谈论地理天文,当时他就说了很多的天文地理概念,如世界地图,按着记忆里画出的世界地图,可能与后世不是很符合,可是大概样子还是有的,亚洲大陆,非洲,新大陆,澳洲,阿拉斯加等等...都能模糊的看出身影来。

    对于天文,赵括更是直接将地球,太阳,月球等概念也是说了出来。可是,并没有人感到震惊,为什么呢?因为这是一个诸子百家的时代,最后是诸子百家最后的岁月,可是学术氛围还是非常开放的,允许各种不同的学说出现,并不会吓死人,大家的接受能力非常的高。

    这才会催生出秦国这样JG主义,道家某些WZF主义,名家那样的人人平等这些说法,要是再往后一千年,再有人说这些,大概是要被族灭的,允许各种不同的思想,能接受各种不同的观点和看法,这才是先秦学术的魅力。这样开放的学术氛围,大概只有两千年后才又出现了。

    在这个时代,惊世骇俗的学问太多了,多到众人无论听到什么都不会觉得惊讶,也正是因为如此,这个时代出现了太多的贤人,这些贤人互相攻击,纷纷拿出自己的学问来,骄傲的给天下人展示。赵括是真的很喜欢这个时代的学术精神,在有些时候,他看着荀子的手稿,有时都能笑出声来。

    荀子平常很温和,可是一搞学术就变得有些暴躁了,开始大骂四方,在《非十二子》篇里,荀子可是将天下学者都骂了一遍,

    荀子说:它嚣、魏牟与禽兽无异。陈仲、史鰌不知人情,还是禽兽。墨翟、宋钘是不懂得天下一统的蠢蛋慎到、田骈是不切实际的废材。惠施、邓析的学术一文不值。子思、孟轲罪过很大,歪解孔子的学说。骂着骂着,连自己人都躺枪了,在骂完自己的前辈之后,荀子觉得不解气,于是在另一篇里将儒家的所有学派都臭骂了一顿。

    这大概就是先秦所拥有的一种别样的魅力,再往后,想要骂先贤就不容易了。如今是百家诸子时代的最后篇章,要是想骂先贤,就得抓住机会赶紧骂,再晚就来不及了。

    嬴政同意了赵括的提议,并且将李斯叫来一同观看,李斯跟吕不韦不同,吕不韦看到这些,会想着哪里可能不对,而李斯看着他,只是想着如何去完成他。这两种丞相,只能说是各有优劣,反正,李斯是给不出什么建议,但是他可以直接拿去执行。赵括沉思了许久,他说道:“如今天下各地尚且还不能吃饱肚子。”

    “可以暂且在稳定的关中,巴蜀等地区建立小学,作为试验,等到各地都稳定下来,百姓们过上富裕的生活,就可以逐渐在各地推广了,你觉得怎么样呢?”,赵括问道。嬴政这个人,其实就是极端的完美主义者,要么不做,做了就做到最好,这样的小规模推广,他不太喜欢。

    可是赵括这么说也有自己的想法,鬼知道实践下来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若是急着推广,出现问题之后想要补救,那付出的学费可就太多了。

    经过三人的商谈,秦王最终决定在秦国关中地区设立小学,小学是按着县的编制来修建的,而中学就要是郡,大学当然只能是在咸阳。并且,按着李斯的建议,秦王最后安排了一个官职,官职就是大学祭酒,所谓的大学祭酒,就是负责全国的教育,从学生的上课,到考试,到老师的安排。

    而担任这个职务的人,则是赵括。

    这也是赵括来到这个世界后,第一个担任的官职。

    他成功的从大秦幼儿园院长成长为了大秦大学的校长。

第四百四十一章 能者多劳

    赵括终于担任官职,而因为他的爵位,以及那可怕的威望,大学祭酒这个官职一出现,虽然位置是在九卿之列,却被群臣认为是不逊色与三公的位置,只听说过人因为官职而变得显赫,而官职因为人而变得显赫,却是罕见的。正是因为如此,从赵括之后的大学祭酒,都成为了一个荣耀的象征,想要担任这个官职,就必须要有足够的学术成果和民间威望。

    赵括从秦王那里领命后,就开始忙碌了起来,他要在咸阳内建立第一所小学,这是官办学的起点,或许将是历史上的第一次,赵括笑了笑,他已经能想到,数千年的学子该是如何抱怨着自己....不过,这都是为了你们好啊。赵括将小学的地点放在了咸阳城西,在这里收购了一位官大夫准备出售的三处别院。

    官大夫听闻是赵括想要买下自己的别院,在这里修建小学,激动的手舞足蹈,说什么也不肯拿钱,执意将这些别院送给赵括。可这是违法的,在秦朝,官吏之间送礼是被看作贿赂的,当然没有人敢说赵括接受贿赂,可赵括还是不愿意违背律法,他亲自拿着钱,以不少的代价从这位官大夫手里买下了别院。

    官大夫对左右说:“因为我今天的行为,后来人一定会将我当作贪图钱财的小人了!”

    赵括选好了地址,光是有一个建筑还是不行的,要有足够的老师,然后就是教材等事情...如今的教育与后来的教育是截然不同的,首先,如今的人口非常的少,因为常年的战乱,灾害,华夏各地的人口加起来大概都不到两千万人,十四岁以下孩童的比例不到百分之二十。

    所以各地可接受教育的孩童数量是不超过四百万人的,在这四百万孩童里,还有很多的尚未长大的婴孩,还有很多的女孩,所以全部加起来,大概也只有百万左右的教育孩子。赵括并不歧视女性,他也不觉得可以剥夺女性的受教育权力,可是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局限性,女性的解放是在数千年后完成的,在如今这个时代,就是有人想要解放女性,女性本身都不会同意。

    因为长期的教育,乃至整个社会的风气,决定了这一切。

    先秦对女性还是比较包容,可即使如此,女性还是不能担任官职,不能参与战争,基本上也得不到爵位,秦国鼓励农耕纺织,纺织当然就是女性的事情,可是女性纺织的成果并非是给与女性爵位,而是给与她的良人,她的父亲,或者孩子这类。在此时女性是可以出门的,当然也可以摆摊做生意,可是,因为秦国本身是耕战式社会,而女性不是非常适合耕战,故而地位不高。

    可是对比各国,反而是秦国这个耕战式社会里的女性地位更高,丈夫不能家暴妻子,否则要剃胡须,女性可以外出,可以自由的选择自己的配偶,可以从事行当...赵括觉得,秦国女性地位高于其他国家的原因,也是因为战争,在战争时期,男性都外出打仗,留守的女性往往要负责很多事情。

    有些时候,甚至要在耕地里承担丈夫的义务,辛勤耕作。

    而男性战死太多,劳动力就由女性来承担,久而久之,女性的地位就有所提高,这跟一战二战之后女性地位猛增是一样的道理。

    很多人都觉得在先秦进行教育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这是后来人也没有能办成的,问题是,这个时代的生产力虽然很低,可是他的人口也很少,将一百万的可接受教育的孩童分散在秦国各县去,按着秦国的县数量计算,平均下来每个县大概要承担数百个学子,这并非是很困难的事情....

    咸阳作为秦国最大最富裕的经济中心,这里的人口刚刚超过二十万人。在另外一条历史线上,秦王不断的迁徙各地的人来到咸阳,方才造就了华夏第一座拥有近百万人口的大城市...可惜教育却不能平均来计算,秦国各地的发展极其不平衡,有咸阳邯郸这样的大县城,也有武遂,柏仁这样几千人的小县城。

    也就是说,咸阳的小学可以要承担数千数万的学子,而有些县城里的小学可能只有几十个学生...

    这些都是需要赵括亲自来解决的问题,包括启蒙的教材要做到统一,还有学田的设立,以及对老师的编制问题...赵括一头扎进教育的海浪之中,开始来打造华夏的教育事业。赵括这个人做事,非常的认真,而且不怕辛苦,在老师的问题上,如今的秦国非常的需要官吏,故而认识字的都去当了官,赵括不能跟嬴政去争夺这些人才。

    秦国如果想要在各地设立官学,完成对孩子的全部教育,怎么也需要个十万以上的老师,这样的编制,对秦国是巨大的挑战,因为秦国要养活这些老师,还要能找出这么多的老师出来。故而如今的教育难题是在老师身上,并非是学生。赵括苦思冥想,也没有找到什么太好的解决办法。

    若是想要解决这样的难题,那就只能是等待天下太平,等到各地的官吏充足,才能建立这样规模的学校体系。

    不过,如今只是在关中地区进行尝试,那老师还是足够的,赵括不只是秦国的武成侯,他还是杂家马服派的创立者,他的徒子徒孙遍布各地,赵括只要开口,就能得到足够的老师...而教材的问题,当初李斯所书写的启蒙教材,还是可以应用的,除却这些之外,赵括还需要不同课程的教材。

    语文的教材当然也不能只是启蒙教材这么简单,赵括只能是回忆着,又编写了几个简单的小故事,作为孩子们最初能接触的故事,他所写的都是些宣扬道德的故事,正好,编小故事并不是难事,而韩非就很会编故事,这是华夏寓言之王,而数学课程嘛,赵括看向了张苍。

    这些时日里在我家看了这么久的书,也该报答一下了。

    张苍就被赵括抓起来编写教材,不得不说,他这些年读的书还没有白费,张苍在明白赵括的用意之后,按着赵括所说的,完成了两套适合初学者的数学教材,只用了不到两天,这位华夏数学家,还是有些东西的。因为小学的学制被定为两年,故而所需要的教材当然也就是两套,可都是些很基础的东西。

    对这些孩子们的教育,应当就是在认字,算数,以及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赵括在心里想着,忽然,他又下意识的想到了新的东西,应当加上卫生教育,体育大概是不用教的,毕竟这些孩子们长期都在耕地里帮着父母,说他们疏于锻炼,那是不可能的事情,当然,有些时候也可以组织运动会,进行个比赛之类的。

    主要还是这个卫生健康教育,勤洗手,不要用脏手触碰眼睛,注意卫生,不要随地大小便这些最简单的东西,这些简单的知识反而能起到一些很重要的作用...赵括整日都在府里忙碌,张苍也无法安心看书,只能是跟在他身边,帮助他,从前担任过学室祭祀的成蟜,此刻也是回来帮助赵括。

    坐在内室里,三个人就跟着教材,老师等问题展开辩论,或者就是埋头书写,谈论课程的安排,以及休息时间,学田等事务。

    时间一天天的流逝,赵括所需要的小学也正式在咸阳动工完成,他将原先的别院按着自己记忆里的模样改成了学校,甚至在学校完工之后,赵括还忍不住的拿出纸笔,当场书写了一个学海无涯的字样,挂在了墙壁上。就在赵括非常忙碌的时候,有一个老朋友找到了他。

    老朋友是农家的展,展看起来岁数极大,其实只是因为在耕地里风吹日晒,实际上,他只是比赵括年长几岁而已,这些时日里,展一直都在忙着选种育种,秦国对各地的征服,让展也可以在更多的地方施展自己的志向。赵括真的是很敬重这些人,这些人四处奔波,所想要的只是让农民有更好的收成,让天下人不会饿死。

    展看起来还是很硬朗,这些年的岁月在他身上留下了无数的刻痕,这让他愈发的消瘦,可那消瘦的身体,却显得那么精干,展眯着双眼,脸上永远带着一种属于老农的憨厚与狡猾,“我刚刚从魏地回来...天下最肥沃的耕地,都聚集在河水两岸,近七成的农民都生活在河水边上..我终于明白郑国为什么那么急着要在河水沿岸动土了...”

    赵括认真的听着展说起各地的农业发展情况,两人又谈论起了燕地的农业发展情况。华夏在经历了早期的原始刀耕火种状态后,到如今是迎来了一次巨大的进步。主要原因当然是井田制的消亡与封建地主阶级的出现,土地私有增加了农民的耕作积极性,加上铁器的发展,农具更新,而水利工程也出现在各地。

    魏国的漳水渠,秦国的郑国渠,都江堰...五谷的概念正式出现,专门研究农业的农家发现,发展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给庄稼施肥可以增加产量,耕作要深耕,要碎土,要除草。周时起亩作垄技术又在此刻得到了发展,农家根据这办法,制定了在高旱田里将庄稼种植在垄沟里以防旱,在低温田里将庄稼种在垄青里纺涝的耕作办法。

    这让这个时代出现了连种,复种等高级的耕作方式。除却在耕作,在园林,畜牧等方面都有了巨大的进步,甚至还出台了相关的法律,这是全世界最早的畜牧法。

    展今天找到赵括,当然不是为了跟他炫耀这些时日里农家所取得的成果,他找到赵括,是为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编写农书....农家是有自己的书,唤作《神农》,这是农家的先贤许行所编写的,许行跟孟子在同一个时代,离现在不算遥远,跟庞公或许是一个时代的。

    他依托远古神农氏“教民农耕”之言,主张“种粟而后食”“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飨而治”,带领门徒数十人,穿粗麻短衣,在江汉间打草织席为生。许行率门徒自楚抵滕国。滕文公根据许行的要求,划给他一块可以耕种的土地,经营效果甚好。大儒家陈良之徒陈相及弟陈辛带着农具从宋国来到滕国拜许行为师,摒弃了儒学观点,成为农家学派的忠实信徒。

    同年孟轲游滕,遇到陈相,展开了一场历史上著名的农儒论战,从孟子骂他南蛮大概能知道他是楚国人...他以农事为主业,同时也从事手工业生产,他还意识到市场货物交换的重要作用,并对物价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认识。他的《神农》也成为了农家的主要书籍。

    可问题是,《神农》是政治类书籍,是许行假借神农来劝说君王该如何行事的书籍,并非是一本农业技术类书籍。值得一提的是,当今的展,就是许行的徒孙。展想要编写一本关于农业技术的科普书,展种地和钻研是可以的,可是写书并非是他的强项,他不知道该如何将自己的理论简单的书写出来。

    他就想到了自己还有一个非常擅长写书的朋友,就来到了赵括的身边向他求助。

    学校当然是很重要的事情,可是在耕作面前,学校的事情就可以暂时放下了,因为如今还有很多人吃不饱饭,这才是最重要的。如果真的有一本书可以阐述各种农业耕作技术,秦国那些官吏们为了大比绝对会在治下全力的推广...这是很好的事情啊,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赵括毫不犹豫,即刻答应帮忙。

    “您若是忙着编农书,那官学的事情怎么办呢?我们得抓紧时间召足够的祭酒啊...”,张苍有些困惑的问道。

    赵括看向了他,眯着双眼。

    “苍,我听闻,能者多劳啊!”

    “嗯????”

第四百四十二章 问农

    经过这么多年的经历,赵括也从当初的不事农桑,对农业知识一无所知的小白成为了一位老农,他懂得很多的耕作办法,能一眼辨认出不同的粮种,虽然不及展,可是赵括拥有很多超前的眼光,就比如选种育种,建立种子田,施行良种繁育,单种单收,精心管理,防止混杂。

    增加粮食的品种之类,这项技术最早是出现在东汉,真正发扬光大是在西晋,赵括让这项技术提前了数百年,而赵括在农业方面的最大成果不只是选种和育种。赵括在农业领域最大的贡献应该是推广冬麦,完成了当下尚未成型的轮作复种技术...跟展坐在一起,两人从最基本的农业知识进行谈论。

    世界上最早的农业技术类书籍大概是西汉的氾胜之所汇总的《氾胜之书》,而在他之前,并没有相关的农业技术类书籍出现,而氾胜之这个人又是在西汉晚期,距离现在还是非常的遥远。展若是能编写出一部农书,绝对是能超越《氾胜之书》的地位的,可惜,展最笨,他能做,却不太会说。

    赵括刚好跟他相反,能说却不如他能做,两人互补。

    从耕田开始书写,从如何改变土质,到如何碎土,完整的阐述了耕,耙,磨,压,锄相结合的耕作体系。两个人还常常召集农家弟子,按着不同的地方,写出了不同的版本,因为在不同的耕地环境里,耕作技术是不同的。赵括跟展这么一忙活,就是足足忙活了半年多的时间。

    两人还在不断的修改,完善自己的农书,同时,赵括也提出了很多自己的想法,其中谈到耕犁的巨大作用,赵括与展之间却出现了一些争议,两个人吵得面红耳赤,当然,这纯粹是技术上的争议,赵括认为耕犁的作用是翻土,灭茬,压草,而展认为耕犁只是用以破土松土,而其余的事情则是要借助不同的农具。

    两个人亲自来到耕地,查看耕犁,并且按着两个人的说法来进行耕作,纯粹的耕犁来完成多项工作和分开工具来进行,到最后,赵括惨败,展说的没错,耕犁并不能取代其余农具来完成多项工作,即使能完成,效果也并不是很出众,这跟赵括所想的有些不同,他皱着眉头,不知思索着什么,走进了墨家的工坊。

    接下来的几天内,赵括就住在了墨家的工坊,不肯出来见展,展有些困惑,按理来说,赵括不是如此小气的人啊,他怎么会有这样的反应呢?如此等候了几天,展终于忍不住的走进工坊里,正要跟赵括说道说道,他就看到赤裸着上身,被汗水所湿透的赵括,赵括已经上了年纪,可那身的腱子肉,看起来还是那么的粗壮,让人敬畏。

    赵括正在低着头,捣鼓着什么,不少的墨家弟子围在他的周围,大声的谈论着,展费了好大的劲,方才挤了进去,赵括正在摆弄着面前的犁,他似乎是铸造了什么铁器,做了一件新的耕犁,在报废了几次之后,赵括得到了自己想要得到的,赵括对耕犁做了一点点的改进,赵括看到展,激动的将他来到了面前。

    展认真的打量着面前的耕犁,想要看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这么一看,还真被他发现了不同,首先是,直辕被做成了曲辕,另外就是在耕犁下加了壁,赵括将这称为犁壁,经过改进后的耕犁,是可以达到赵括所说的那个地步了,既然赵括如此说了,展也不含糊,双方再次比试了一次。

    好家伙,只是两处小小的改动,让耕犁变得既省力又便捷...效率远远的超过了从前,展不由得瞪大了双眼,赵括擦了擦额头的汗水,这就不是赵括从后世带来的经验了,赵括前世完全不知道什么耕作农具之类的事情,只是因为长期的耕作,他感觉耕犁可以得到进一步的改进,就踏出了第一步。

    这是他完全自主完成的,是一项本该在百年之后出现的技术。

    时代总是在发展的,这片土地上所能养活的人也在慢慢增加,从如今的千万,到后来的十几亿...赵括弄出的新耕犁,作用巨大,什么也没做的墨家只是因为协助赵括而得到了巨大的赏赐,因为这项技术在推广之后,能为秦国节约很大的人力,墨家似乎是有些被刺激到了,有几个墨家弟子都快爬上高级爵位了,这让他们决定暂时将研究方向放在农具上。

    与此同时,还在进行的就是学校的事情了,这件事,赵括完全交给了成蟜和张苍,成蟜作为长安君,秦国关内侯,当然是有着足够的威望,无论是招老师,还是要做别的事情都方便了很多,而张苍虽然没有多大的名声,可是他很有能力啊,自从赵括将他抓壮丁,让他来帮忙后,他甚至还瘦了一些。

    张苍现在都没有办法再去读书了,这让张苍非常的郁闷,可是为了能继续读书,为了能读完赵括家的藏书,他只能被迫出卖自己,来帮助赵括完成这些事情。成蟜叫来了一百多位拥有文化知识的老师,给与他们秦国的编制,如医官那样,他们成为大秦第一批的学官,学室的官吏是不算为职业学官的,他们平日里都是由当地官吏来兼职的。

    在得到足够的老师后,张苍开出了课程表,同时要求咸阳帮忙,号召各地的百姓将孩子们送来这里学习,咸阳实在太大,有些偏僻地区的孩子来到这里还要住宿,这些可都是愁怀了张苍,张苍读过很多书,有充实的理论经验,也能做事,人称“小韩李”,可即使如此,他实践能力比起李斯还是有着差距的。

    张苍看到赵括忙着编农书,也不好再找他,直接就找到了自己师兄。

    李斯对学校的事情还是比较看重的,不是因为这件事能带来多大的好处,而是因为,这件事是武成侯的事情,想要在大秦庙堂混,就得拍着点赵括这样的,拍其他人是没用的。

    当张苍来找到他,说出了目前的困难之后,李斯大手一挥,即刻开辟出一处学田,并且设立学生寝室,家太远的学生可以在学校里住着,可是不能白住,要耕耘学田,自给自足...包括学费在内的大多数问题,李斯都给出了很好的建议,李斯想要做成什么事情,他是一定能做到的。

    在李斯的帮助下,大秦第一所小学终于成立。百姓们听闻官府要求孩子们去学习,心里虽然不知道为什么,可是没有任何的抗拒,因为他们都是老秦人,老秦人严谨,服从命令,他们平日里活着就像是在作战,对于“将军”的命令,他们又怎么敢不遵从呢?而孩子们虽然害怕,哭闹,可是也没有办法改变自己的处境。

    同时,李斯提议,所有顺利毕业的孩子,都可以得到一级的爵位...对老秦人而言,有什么比得上爵位呢?他们当然是笑着送孩子前来学习,并且告诉孩子,若是不能得到一级爵位,你看我怎么揍死你!赵括和李斯曾谈论过军功制,他们认为,在减少奖励的基础上,应该进行更多的底层爵位的赏赐。

    让底层爵位变得不值钱了,军功制所缔造出的畸形社会当然也就瓦解了,没有想到,聪慧的李斯居然将自己的想法套用在了这里,不得不说,大秦这几代的君王和丞相都是牛人。

    在这一天,赵括暂且跟展请了假,前来祝贺,他接见了所有那些负责启蒙的老师,并且还赠送了一些生活和学习用品,甚至,他还听了几节课,赵括将后世的教育体系几乎都搬了过来,从上课的时长,到中间的休息时间,几乎都是一模一样的。赵括觉得,后世所总结出来的东西,肯定比自己瞎琢磨的要更好。

    小学如此成立,却没有引起什么太大的变化,咸阳人口太多,需要接受教育的孩子数量也太多,这些孩子只能是作为第一批的孩子,却已经有两千多人,老师有些不够用,学校也装不下,无奈之下,张苍只好收购了周围的别院,也不管他们到底想不想卖,反正李斯可以赔给他们更好的。

    学校里的氛围还是不错的,来自各地的学生们坐在这里,听着老师讲课,私下里交朋友,这么多的孩子聚集在一起,这里顿时就变成了欢乐和哭闹的汇集地....若是这里的模式能够成功,接下来就可以推广到周围的郡县,最后推广到全天下,而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大秦是否能有这么多的老师,大秦是否能养活这么多的老师。

    历时九个月,展的农书已经完成,几乎找不到再可以添加的内容,就连防备害虫,乃至野草的种类他都写进去了,这本农书,从出现开始,就是这个时代最先进的农业技术书籍了。成书之后,书籍被送到了秦王那里观看,秦王一眼就看出了里头满满的赵括风格,赵括这些年里写过很多东西。

    他所书写的东西,都带着自己的风格,赵括的风格就是很简单的问答,可是跟孔子论语的问答风格又不太一样,赵括的问答风格比起论语要更加的详细,往往都是一长段的将所有的话都回答出去。例如最初的问法,到如今的问农...一个人询问如何务农,一个人回答他。

    赵括之所以如此书写,大概是因为他习惯了。

    在这个九个月的时日里,天下发生了很多的事情,赵括完成农书,抬起头来的时候,终于得知了这些事情,首先就是楚国的事情,楚国在灭亡之后的时日里,又屡次出现了叛乱的情况,在九个月的时日里,总共出现了十七次大小叛乱,其中包括很多从前投降秦国的楚国贵族,以及地方的百姓起义。

    楚国的贵族叛乱,赵括是能理解的,可是地方百姓也如此,他就有些困惑了,按理来说,底层百姓对楚国的认同感应该没有那么强烈才对啊。这到底是什么情况呢?赵括找到了当地官吏所送来的报告,查看之后,心里方才明白,说到底,还是生活习惯的问题,生性散漫的楚人受不了秦国什么都想要管一管的制度。

    百姓们在节日里聚集在一起唱着歌刚刚走出门,就被秦国官吏给抓住了,说他们违法聚集,两个要好的朋友见面后一如往常的抱在一起玩角抵,想要将对方摔倒,官吏就来了,说他们违法斗殴。楚地太大,各地的生活习惯不同,差异巨大,跟秦国的差异,那就更不用多说。

    比如在楚国西南有风俗,犯罪的人要被同乡人用石头砸死,这在秦国官吏看来当然是无法忍受的,犯罪的人哪里轮得到你们来处理?比如在楚国的东南有风俗男女未婚私通要用刀在脸上刻字,而这样的私刑也是不被秦国允许的,更别提楚地里还存在裸身,同居,以及一些不好说出来的违背伦理的风气。

    秦国官吏想要大刀阔斧的改变这些,自然就会遇到反抗。

    赵括再三思索,还是决定要继续秦国如今的治理方式,地方风俗是值得尊敬的,可是这样不文明,甚至是违法的习俗,那肯定是要禁止的,哪怕是引起了民变,也得禁止,律法是根本,不能对任何人任何事宽容。在这些人里,做的最好的居然是赵康,赵康赶到当地后,很快就从秦蛮变成了楚蛮。

    他与当地百姓打成一片,甚至还参与他们的一些节日活动,又带着这些乡人来击杀盗贼,维护当地的治安,而在其他方面,他管的又比较宽松,使得会稽郡反而是最安定的,没有出现一起的叛乱情况。而赵康还率领当地百姓进行操练,完全将他们当作自己人来对待,也不多防备,时不时就带着他们离开会稽郡来攻击盗贼。

    当地的盗贼也是欲哭无泪,你们派一个关内侯来抓贼?要不要点脸??

第四百四十三章 赵括的解放女性计划

    秦国要实现一王天下了。

    从秦王到基层的百姓,都已经明白了这个事实,自从楚国灭亡之后,秦国就已经开始盯着齐国了,作为仅剩下的最后一个国家,齐国别提有多害怕了,如今的齐国,怎么也不是秦国的对手,秦王都不想派遣赵括或者王翦,甚至都不想派赵括或者李牧司马尚之类的,他觉得,派个蒙恬,或者李信,齐国就得完蛋。

    嬴政所想的并没有错,齐国的确非常的富裕,鱼盐之利,可不是说说而已,很多时候,人们会记得中原地区耕地的发达,会记得日后东南地区的经济繁荣,想着东北粮仓的开发,可实际上,此时华夏最为富庶的地区,当属齐鲁。关中当然也很繁荣,可是关中的繁荣是人为打造出来的。

    秦国给与关中地区稳定的发展机会,同时又修建四通八达的道路,鼓励百姓们开垦,修建郑国渠,六渠,使得关中愈发的富裕,产粮不断的增加。齐国的繁荣当然也是人为的结果,作为当初的霸主,齐国对本土的治理那是从不曾松懈过的,齐国的自然条件优越,适合发展农业,发展渔业,盐业,同时,冶炼技术也十分高超。

    而说起齐国的发展,那有一个人是不能不提的,那个人唤作管仲,是齐国曾经的贤相,他的地位,不可谓不高,哪怕是在赵括这个时代,提起管仲,谁也不敢表露出对他的不尊敬,在诸多先贤里,管仲是唯一一个没有被孟子和荀子骂过的,要知道孟子和荀子那是儒家两大喷子,除却孔子之外,没有人可以避免被他们吐槽攻击。

    先是孟子,他将百家痛斥了一顿,将墨子骂成了无父无君的禽兽,等到荀子出生之后,他在孟子的基础上将其他人又骂了一顿,接着又把孟子骂了一顿。也就是孟子他老人家已经不在了,若是两人有幸见个面,那绝对能引发一场精彩绝伦,前所未闻的大辩论,想想两位圣人吹着胡须指着对方痛骂,这就很来劲了。

    合理的推敲一番,荀子大概是骂不过孟子的。荀子的攻击范围虽然广,可是侮辱性没有孟子强。

    而作为这两大喷子都没有直接怒斥的管仲,他所做出来的事情,无论是哪一件,拿出来都可以让后人瞻仰,要知道,齐国是最先完成土地私有制的,齐国是最先完成手工业改革,最先管理盐铁,无论是军事,内政,是律法,是用人,管仲都有一套超越他当代的制度和办法,这些让齐国拥有了成为霸主的资格。

    可以说,直到现在,齐国的君王都已经变了,可是齐地依旧因为当初管仲的那些举措而富裕。

    管仲也因此被誉为“法家先驱”,“圣人之师”,“华夏文明保护者”,“华夏第一相”,论历史地位,大概是没有谁能超过他,赵括大概也是不行的。

    加上齐国从君王后时代就开始养精蓄锐,使得国内发展迅速,即使有着后胜和他的蛀虫们全力的啃食,比起其他国家,齐国还是相当的富裕,国库内的粮食堆积成山,物资的积累,不比秦国要差...可是这样的富裕,若是没有精兵强将的保护,就很容易引起恶人的觊幸。

    “寡人听闻,齐地富裕,乡邑内的百姓都能驾车赶往都城的市,不知道这是不是真的?”

    恶人看着面前的缭,不怀好意的问道。缭抚摸着胡须,六国之中,已经有五国覆灭,只剩下了一个齐国,大一统的曙光已经亮起,就差这最后一步,从秦王到所有的大臣,都有些激动难忍,奋斗了数代人的目标,终于要得到实现,谁又能冷静下来呢?缭眯着双眼,认真的思索着,他忽然开口说道:“这件事,可以询问文信侯。”

    “哦?”

    “攻占齐国,或许可以兵不血刃,文信侯很早就在各国有了自己的安排,他知道该怎么做。”,缭的话,让秦王收起了内心的激动,他迅速平静了下来,点着头,说道:“好,寡人这就去面见文信侯。”,吕不韦年纪太大,嬴政也不好说是让他来拜见自己,那就只能是自己去拜见他了。

    以吕不韦这些年的功劳,嬴政去拜访他,倒也是应该,当嬴政亲自到达吕不韦府邸的时候,还没有进门,就听到了熟悉的声音,嬴政一愣,随即让武士们进去禀告,嬴政随后走进院落内,吕不韦拄着拐杖,赵括站在他的身边,两人看着面前的嬴政,就要行礼,嬴政急忙拜见,又让他们两人坐下来。

    赵括是来找吕不韦谈论学校的事情的,没想到嬴政会忽然过来。

    “寡人这次来,是为了齐国的事情。”,这个寡人的自称其实是谦称,君王面对其余人自称寡人,不是要彰显自己的地位,这是谦虚的象征而已,若是你不愿意这么自谦,也没有人会管你。嬴政将缭的话如实的告知了吕不韦,吕不韦不由得点着头,心里有些小得意,果然,你们还是有需要老夫帮忙的时候啊!

    赵括没有开口,只是听着他们说正事。

    吕不韦说道:“齐国的后胜,是个贪财的小人,他仗着自己与君王后的关系成为国相,随即贪污受贿,扶持自己的势力,弄得齐国庙堂混乱不堪...为了钱财,他什么都可以卖掉。不过,这个人的确是个讲信用的人,不会出尔反尔,要是有足够的钱财,大王可以从他手里买下齐国。”

    “买下齐国??”

    嬴政有些懵,不过想到当初后胜可以为了钱财让齐国出兵,他也就能理解了...能拿着自家的军队来做生意,卖掉齐国似乎也不是那么但不可接受。吕不韦笑呵呵的说道:“至于钱财,可以拿一些宝物来进行交换,等到天下平定之后,再从他手里夺回来...当然,这件事还需要一个口才卓越的说客前往。”

    “齐王虽然听信后胜的言语,可是要让他直接丢弃齐国,投降秦国,他大概还是不会那么轻易的同意的。”

    “那您觉得,谁可以前往齐国呢?”

    “甘罗可以。”

    吕不韦说出了一个人名,甘罗,这位在年幼时期就曾出使过各地的人才,在口才方面,的确是很厉害的,让他前往齐国说服齐王,协助后胜,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嬴政下意识的看向了赵括,他养成了这样的习惯,所有的事情都想要听取赵括的建议。可是在这件事情上,赵括还真的就给不出什么建议来。

    “若是能兵不血刃的拿下齐国,那是一件好事,钱财跟性命是没有办法比较的。”,如果花点钱就可以让士卒们不必战死,赵括当然还是愿意去花钱来解决战争的。嬴政随即拜谢了吕不韦,返回了王宫,急忙派出武士将甘罗叫来,甘罗这些时日里,作为秦国的上卿,的确还是比较忙碌的。

    大概是因为父亲的教育,甘罗不敢再高调的做事,行事谨慎,也不张扬,秦内的群臣,大概也记不得还有这么一位神童。当武士找到甘罗,将他带回王宫的时候,嬴政方才注意到了面前这个早已长大的年轻人,比起当初,甘罗并没有长高太多,算得上是比较矮小,赵康大概要高出他三个头!

    身材虽然矮小,可是甘罗的那双眼睛却格外有神,他这些年里并没有放弃读书,虽说可能比不上张苍这样的读书狂人,可是比起从前,他也成长了很多。嬴政打量着他,打量了片刻,不动声色的问道:“你知道为什么要叫你来王宫吗?”,甘罗朝着嬴政一拜,说道:“我知道,是因为齐国的事情。”

    嬴政不由得点着头,可以,还是很聪明,可以委以重任。

    “寡人想要一王天下,结束天下的战乱,如今,就只剩下一个齐国,齐国并非是秦国的对手,可寡人实在不愿意看到有更多的人死在战场上,故而希望齐国能够投降,臣服秦国...”,嬴政说着,又看向了甘罗,“文信侯说,你是最适合前往秦国的人才,寡人想要知道,你有什么才能可以让齐王臣服呢?”

    “我并没有才能,真正有才能的是武成侯,马服君,宜阳君,安武君这些人...有这些人,我并不需要多做什么,我们只要让齐国知道,武成侯已经做好了准备,马服君这些人准备帮助他,一同来讨伐齐国,我就能说服齐王臣服。”,看得出,甘罗跟李斯一样,也知道在咸阳混需要拍什么,他这么对着赵括一顿奉承,嬴政心里反而很开心。

    的确,赵括的名望太大,战绩太可怕,他要是带着军队前往齐国,估计齐国都没有将军敢出来迎战,这就叫不战而屈人之兵。这跟当初的白起还不太一样,白起在当时也很可怕,能让诸侯们胆寒,将军们不敢面对,可是白起会杀人,为了不被杀,他们只能硬着头皮来与白起作战,赵括就不会杀人,只要你不反抗,他就会保护你。

    既然这样,还跟他打什么仗啊??!

    嬴政认为甘罗能完成他的使命,就让他带着贵重的礼物前往齐国,拜见后胜和齐王。

    而在这个时候,赵括还在思索着解决老师的问题,光是咸阳,所需要的老师数量就太多了,完全不够用,赵括沉思了许久,也不知道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楚国和燕国的户籍还在编写中,等到齐国也灭亡,三国的户籍编进来,秦国的人口大概能再增加一倍,到那个时候,秦国就要多出一倍的学生。

    哪怕只是两年的学业,耗费也太大。

    师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赵括甚至想过,要不要培养出一批女性老师出来,让她们来分担国内的人才紧张问题,可是这样一来,赵括就要遇到很多的问题。首先,第一点,如今的生产力水平太低,所有的工作大多是重体力,女性因为天然的体力劣势,只是从事纺织和做饭这类的事情。

    这导致女性的地位很低,平民尚且可以通过战争得到爵位成为贵族,而女性却因为不能参与战争而得不到军功,这种差距,比贵族与平民的差距还要大。秦国允许女性自由婚姻,在各国里算是比较好的,可是这无法改变秦国这个耕战国家的内核,耕战国家,你要么能耕,要么能战,不然就多生几个可以战和耕的人。

    秦国之所以允许自由婚姻,保护女性的安全,不是因为他的思想有多先进,他只是想要让秦国户籍能不断的增加,想让女性生出更多的士卒而已。

    女性在这个时代普遍得不到教育,除却是宗室贵族,因为她们无法担任官吏,接受教育被认为是无用的,赵括既然要推广教育,目的不是为了选拔人才而是为了开启民智,而女性得到教育,也在赵括的计划之中,只是,学校制度刚刚出现,他需要一定的时日来进行完善,要先让所有人认可,然后做出改变,不然就会遭遇到更大的困难,全盘皆输。

    赵括的女儿善,就是接受过赵括的教育,她认识字,读过书,水平还不错,反正比她兄长康是要厉害很多的。

    秦国的女性,目前只是在家里负责纺织,在丈夫作战的时候负责维持家里的事情,在这个共同的社会里,她们所承担的责任还是有些小,如果能够让这些女性也在不同的岗位上发挥出自己的作用来,那会让秦国多出很多的劳动力。不过,事情要一步一步的来,就拿学校制度来说,这看起来很夸张。

    实际上,汉武帝时期在地方设立国学,在长安设立太学,就已经开始了官办教育的先河,赵括所要做的就是将汉武帝的精英教育变成普遍教育而已。可是女性的解放运动,这就是两千年的事情了,并且赵括也找不到什么可以例子来学习,除非赵括能现在就打造出蒸汽机,提前开启工业时代,解放生产力...

    或者说发动一场对西域之外的战争,打一打罗马,埃及,印度什么的,长途跋涉,同时修建长城,驰道,修皇陵,年年徭役,死个几百万的成年男丁,女性的时代大概就能来临了..不过,教育的确是改变现状的最好办法,可以通过教育来改变这一切,反正小学所要经历教育的都是孩子,这个时期男女在家里都帮不上什么忙。

    既然有学田,那也可以有学纺织厂,自给自足。

    等到社会民智开启,一切都会变得不一样,等到女性可以参与到社会的各行各业,有很多问题都能被解决,包括最重要的劳动力短缺问题,而赵括要解决的事情还有很多。赵括先前在编写教材的时候,就已经将名家的人人平等思想灌输在其内,秦国的贵族大多都是军功贵族,不是因为血统而尊贵起来的,这样的平等思想并不会有太多人抨击。

    等到这些孩子们长大,他们对很多事情也就会宽容。

    赵括在心里有了很多计划,却只是雏形,还需要继续摸索。

    “人类社会,是男性和女性共同打造的,男女恩爱,彼此依恋,成家立业,相伴一生,他们应当是爱人,而不是仇人。歧视女性的,想想自己的母亲,仇视男性的,想想自己的父亲。”,赵括在启蒙教材里如此写道。

第四百四十四章 后胜的大生意

    咸阳内的贵族少年们,大多都是认识的,打打闹闹的一同长大,就拿赵康曾经的朋友们来说,这一代着实出了很多的人才,咸阳内有蒙恬,王贲,甘罗等等优秀的年轻人...比较年长的如王贲,此刻摸到了关内侯的边缘,而最年轻的如甘罗,也已经担任秦国的上卿。

    这一批的孩子,长大后大多都成为了优秀的将军,而甘罗是个例外,甘罗身材瘦弱,不太适合战场上的厮杀,可不同的是,他脑子灵活,口才了得,当初甘罗在咸阳游玩的时候,就很机智的投靠了赵康,成为曾经赵康恶少团伙里的狗头军师,因为他知道赵康战斗力有多可怕,背后站着的是谁,跟着赵康玩绝对是不怕挨打的。

    在很多时候,他都是凭借着杰出的口才,来帮着赵康忽悠其他孩子,建立赵康在咸阳一手遮天的“黑暗统治”....甘罗在很小的时候,就取得了同龄人不敢想象的成就,可是到如今,他的爵位反而是最低的,想想当初还是白身的赵康,如今都是堂堂关内侯,这差距就有些太大了。

    不过,甘罗也没有办法,谁让他没有个当彻侯的爸爸呢?

    据说,因为赵康在会稽郡的治理成果,甚至有大臣提议让他升彻侯...当然,嬴政并没有同意,反而是将上书的大臣都削掉了一级的爵位。甘罗一直都在等待着机会,如今,他等来了,齐国因为后胜这个贤相,故而有了和平统一的可能性,如果自己能劝说一个国家臣服,这功劳难道还比不上赵康吗?

    甘罗从咸阳出发的那一刻开始,就在心里开始思索着各种应对的办法,他耗费经历来调查齐王和后胜这两个人,后胜是个彻头彻尾的贪财小人,有些小聪明,却没有大智慧。凭借着与君王后的亲戚关系,他得到齐王的重用,可惜,他脑海里只有钱财,只要钱财足够,他什么都能卖。

    面对他,最好的办法就是安抚他,让他相信,秦国在统一后不会抢走他的钱,会让他过上如今这衣食无忧的生活...至于齐王,齐王是个毫无主见的人,是一个没有长大的孩子,君王后太过溺爱,让他变成了如今的样子。可是,他毕竟还是齐国的王,哪怕是后胜劝说,让他放弃抵抗也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想要应付齐王,第一件事不让那些反对臣服的大臣劝说他,第二件事是让他感觉到害怕,毫无胜算,第三件事就是以他最重视的东西来要挟他...比如他母亲的坟墓。甘罗知道,这样的行为实在算不上君子,若是赵括得知,一定会狠狠的训斥自己,不过,这是不得已而为之,这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牺牲。

    楚国灭亡的消息,的确是给了齐国很大的压力,在短短的时日里,后胜经历了数次的暗杀,齐人想要除掉他,想要保住自己的国家,后胜自然是更加的小心谨慎,不给这些人谋害自己的机会。甘罗从咸阳出发,历时数个月,终于来到了齐国的王都,果然,齐国一如既往的繁华。

    这里的百姓过着还算不错的生活,只是,官吏的问题很大,这里的官吏,各个都效仿后胜,大概是因为他们都是通过后胜得到了如今的位置,又或者,他们不愿意这样生活就会死。总之,这里的情况让甘罗十分惊讶,当甘罗的使者团刚刚走进了齐国疆域内的时候,后胜派出来迎接他们的官吏已经在等待着了。

    为首的是一个道貌岸然的齐国将军,他皱着眉头,满脸的肃穆,亲自前来拜见甘罗,站在甘罗的时候,他义正言辞的说道:“我因上君的命令前来迎接您,请您让随行的武士们放下武器,将兵器交给我们,接下来,我们将会护送您前往国都,在齐国的土地上,其余国家的士卒是不能携带武器的...”

    甘罗意识到他是个不太好对付的人,急忙下车,拜见了他,又吩咐随行的武士拿出了一些礼物来送给他。

    这位将军脸色缓合了一些,他说道:“不交出武器也是可以的,但是请不要让我为难,我会送您赶往王都,这一路都不会有人再为难您..”,甘罗当然是要感谢他的帮忙,又让武士送上礼物。将军笑了起来,说道:“请您放心吧,强弩什么的也不用藏起来了,有我在这里,没有人敢说什么..我看随行的武士都这么疲惫,我这里还有一些车,我马上就送来,让他们能驾车赶往。”

    甘罗似乎明白了什么,急忙再次送礼。

    “我祝您身体健康,祝贺秦国与齐国的友谊永存,希望秦国能早些一王天下,祝秦王能建立不世的功名...我现在就让家里的妻准备好饭菜,给您送来,您想要吃些什么,就给我说...”

    当甘罗再次送礼的时候,将军沉默了许久,他说道:“我给您念首齐风吧...”

    齐国完全被后胜给带歪了,从上到下,受贿成风,后胜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将一个礼仪之邦变成了一个礼法全废的国度。甘罗有些安心了,这样的齐国,还抵抗什么呢?秦国在齐国内的渗透,还是非常厉害的,因为秦国有钱,而这些小人却只要钱。甘罗并没有去拜访齐王,他准备去拜见后胜。

    这没什么不对,因为甘罗不能如此疲惫的去见齐王,通常来说,他需要几天的时间修养,然后按着礼法来拜见国君。后胜早就得知甘罗带着大批的钱财前来齐国的事情,这些时日里,他可是踮着脚点来等待着甘罗。当甘罗来到国都后,后胜就迫不及待的派人去将甘罗接过来。

    后胜笑呵呵的看着面前的甘罗,后胜并不年轻,如今的他,若是不说话,配上那洁白的胡须,倒是有些世外高人的模样,比赵括还有风范,只可惜,一个人的性格和他的外貌的关系并不大。熟悉后胜性格的甘罗,在拜见了后胜后,就没有拐弯抹角,他说道:“秦国距离一王天下,只差这最后一步,我们不想造成太大的牺牲,不知道需要多少钱,可以让齐国不战而降?”

    后胜眼前一亮,他早就猜到了秦国的用意,可是没有想到,面前的这个娃娃居然如此直接,他就是喜欢这样直接的人,谈钱就对了,说什么为了天下为了国家之类的空话做什么呢?这可是一笔大生意,后胜笑着让甘罗坐下来,随即拿出了纸和笔,开始计算了起来,他边写边说道:“齐国目前拥有八十座大县城,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的乡邑...我们按着秦制来衡量...”

    “我们先计算土地,然后计算一下人口...我可以给最低的价格,除此之外,国库里还有不少的粮食和军械,如果你们不愿意出国库的钱,也没有关系,我可以提前搬走,至于士卒和将军,就按着郡县士卒来计算,不计算征召士卒,您觉得公平吗?另外,齐国还有矿...”

    甘罗目瞪口呆,这还真的是“卖国”?这是正儿八经的卖国啊!

    后胜的计算速度很快,看得出,他在数学上还是有着一定的天赋,他兴高采烈的计算了起来,甘罗只是点着头,后胜边计算边给甘罗看,后胜足足计算了两个多时辰,终于拿出了一个天价,他微笑着说道:“当然,秦国若是拿不出这么多钱财,可以用土地和爵位来代替...”

    “不过,我们还要立下誓书,保证秦国在以后不会从我手里抢走这些东西...”

    甘罗愣了片刻,作为优秀的外交官,甘罗是不能迟疑的,他即刻点头,说道:“好,就按着您所说的来做。”,甘罗并不在意这所谓的誓约书,也不在意钱财的多少,他来这里的目的只是让齐王臣服而已。后胜在得到了肯定的答复后,终于安下心来,当初郭开将赵国低价卖给了秦国,不过,他最后也得到了赏赐,并没有被处死。

    这让后胜很开心,有郭开这个例子,自己也应该不会有事,毕竟郭开迫害了廉颇,李牧等人,得罪了赵括,如今都活得好好的,自己谁也没有得罪,公平买卖....后胜是个很奇怪的人,从小,他家境优越,毕竟是君王后的亲戚,也没有受过罪,更是没有经历过贫苦,可以说是有着一帆风顺的人生。

    他经历过最好的教育,甚至在稷下学宫里读过书,可就是这样一个人,对钱财却有着超出所有人的痴迷,他疯狂的敛财,却又不花钱,他不重视自己的享受,他不会拿钱去买奴仆,去买美女什么的,有钱之后,他会买下土地宅院,然后抬高低价,再卖给别人...据说他在齐国有很多宅院,这些宅院里的粮食堆积如山,比国库还多。

    他挣钱似乎不是为了享受,或者说,挣钱的过程让他享受,他喜欢看着自己的宝物,看着自己积累的财富,看着就很开心。如今与秦国的交易,大概是他人生最大的一次交易,故而后胜非常的上心,同时,他心里也有一些悲伤,自己这辈子,估计都做不了这么大的交易了。

    后胜答应帮助甘罗,可甘罗还是不觉得他能轻易的说服齐王,甘罗认真的说道:“不能让其余大臣见到齐王..另外,要将武成侯准备出征的事情告诉他...”,后胜大手一挥,他说道:“您不要担心,这件事,就请交给我,我会去操办的。”,甘罗又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他。

    后胜自信满满的赶往了王宫。

    走进了王宫,齐王就是一脸担忧的来到了后胜的面前,急忙问道:“秦国使者说了什么?他们还愿意和睦相处吗?”,后胜的脸色有些悲痛,他摇了摇头,说道:“唉,我来就是为了告诉您这件事的,秦国的使者说:他们要派出军队来讨伐齐国。”,齐王建被吓了一跳,脸色苍白。

    “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他们曾与我们拟定盟约,他们不怕天下人因此而唾弃他们吗?”

    面对齐王幼稚的询问,后胜一时间也不知该如何回答,他摇着头,说道:“秦国想要一王天下,也就顾不得盟约了,我听闻,秦国的将军赵括,就在魏地,还有王翦,赵康,李牧等人协助他,准备动用五十万军队来讨伐齐国...”,听到这个消息,齐王心态顿时就崩了,他瘫坐在座位上,许久都说不出话来,浑身颤抖着。

    “那...那...那他们为什么还要派使者前来呢?”

    “他是来劝说您臣服的,秦王不想要牺牲太多的士卒,故而想要您...”

    “不可能!”,齐王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勇气,他站起身来,愤怒的说道:“寡人怎么能将先祖基业拱手相送呢?这是不可能的,寡人绝对不会投降!想要灭亡齐国!就先杀了寡人!!”,齐王异常的愤怒,而后胜却一点都不惊讶,无论是谁,都不愿意如此憋屈的投降吧。

    他只好说道:“上君啊,秦国的实力强大..不过,您若是选择作战,我会帮助您的。只是,我听闻秦国的蛮夷,作战凶猛,为人暴虐,他们先前讨伐楚国,就挖掘楚国的先祖坟墓,纵火烧毁,他们进攻赵国,若不是赵括阻拦,只怕也是要这样...若是您选择与他们作战,他们一定会报复...”

    “您是说?”

    “秦人说:若是您不选择臣服,他们攻占王都之后,就要像楚国时所做的那样....”

    那一刻,齐王浑身冰凉,他莫名的有些害怕,肥硕的脸庞上,滚落着泪水,后胜提示的很明显,秦人会报复的烧毁君王后的坟,齐王不知道秦人会不会那么做,可是他心里的确非常的害怕,他赶忙擦掉了眼泪,看着面前的后胜,脑海里却浮现出母亲那严肃的模样,母亲临终前的交代。

    他擦干净眼泪,坚定的说道:“寡...寡...寡人不怕,寡人..人..人绝对不会投降。”

    “请您召集国内士卒,用国库里全部的粮食,召集四十万士卒,来应对秦国的进攻,四十万人守卫齐国的城池,就是秦国,想要吃掉齐国,也得付出代价!”,齐王双眼通红,他颤抖着说道。这让后胜有些惊讶,齐王的表现,跟他所想的有些不同,不过,后胜不敢再劝说了。

    他要做生意,可是也要保住自己的性命,齐王如此反常,若是逼急了他,拿自己祭旗那就不太好了。

    后胜心里很快就有了自己的想法,他严肃的说道:“好,我这就召集四十万军队,抵抗秦国的进攻!”

第四百四十五章 后胜疯狂的计划

    当后胜笑着返回甘罗身边的时候,看着他脸上的微笑,甘罗下意识的觉得,这人是将事情给办妥了,没有想到,根本不需要自己出面,这件事就能轻易的得到解决。可是,后胜随即说出的话,却是让甘罗气的跳了起来,后胜笑眯眯的说道:“齐国要派出四十万军队来迎战秦国。”

    “你这是要趁机哄抬价格?!”,那一刻,甘罗彻底怒了,他感觉自己被戏耍,自己出使本来是要和平的解决齐国的问题,让齐国不战而降,结果呢,一场会谈就变成了一次大战,要知道,秦国才刚刚结束与楚国的战争,就是秦国,也不可能无休止的发动战争啊,他也需要一个缓合的时日。

    何况齐国这破地方能召集出四十万的军队,比楚国还要多,虽说战斗力可能不高,可那也是四十万人啊,秦国要召集多少军队呢?

    就当甘罗火冒三丈的时候,后胜变得严肃了起来,他说道:“请您不要这样羞辱我,我向来说一不二,童叟无欺,我怎么会趁机抬高价格呢?齐王身为国君,就是再信任我,又怎么会轻易的臣服与秦国呢?”

    “那您到底是什么意思?”,甘罗冷静了下来,又开口询问道。

    后胜严肃的说道:“齐王让我来负责召集和作战,我会将军队安排在靠近魏国边境的防线上,让他们坚守不出,请您回去告诉秦王,让秦国的士卒绕过齐国的军队,从陈鲁的方向来到王都之外,到那个时候,我能肯定齐王一定会献城投降。”,甘罗还是有些怀疑,他看着面前的后胜,却没有流露出心里的怀疑,他笑着答应了。

    随后,两个人就谈起了具体的事宜,甘罗没有资格来决定战事,他所能做的,只是返回咸阳,将齐国的事情告诉秦王,齐王虽然准备与秦国动手,可是并没有想要为难秦国使者的想法,只是下令将秦国使者打出齐国去,齐王还是比较厚道的。只是,那些接受了甘罗贿赂的将军们,无视了齐王的命令,笑呵呵的护送甘罗离开齐国。

    甘罗完全没有受到任何影响。

    甘罗甚至都有些安心了,他觉得,齐国就是有百万的军队,在这样的将军的带领下,根本不值一提,就这样的小人,若是在战场上,大概是最先逃离的。他们到底有没有勇气跟武成侯开战?甘罗非常的怀疑这一点。

    .....

    赵括感觉自己忽然明白,为什么赵康那厮要前往会稽了...年幼的赵修表现出了超过他父亲的破坏力,刚刚学会走路的他,整日都是在乱跑,跑着跑着就摔一跤,如果大父在,他就会选择大哭,如果不在,他就忍着不哭,赵括有些时候都跟不上他,小小的身体,却是藏着惊人的能量,不知疲倦。

    赵括被这小家伙折腾的不轻,胡须都快被揪光了,这跟他父亲简直就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顽劣至极,可是赵括也不恼怒,小家伙大概是唯一能让赵括开怀大笑的人...看着他各种搞怪,赵括就忍不住的笑了起来,抚摸着自己的胡须,小家伙很喜欢学赵括,每当赵括弯着腰,走在院落里思索问题的时候,小家伙有模有样的跟在他的身后。

    孩子长大之后,跟长辈也就不那么亲切了,扶苏就是如此,作为长孙,扶苏如今也成为了翩翩少年,他读了不少书,所想的问题越来越多,开始愈发的成熟,按着秦国律法,他的个头已经可以前往战场了,当然,嬴政是不会让他去的。扶苏跟他父亲不同,嬴政学习速度惊人,除却数学,其余东西都学的很快。

    并且学会之后就能举一反三,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了极高的智慧,扶苏要差上一些,韩非和赵括的教导对他来说,显得有些复杂,虽说他学习速度不快,可是,他很有耐心,并且肯用心,这一点嬴政就比不上了,嬴政因为学得快,就不愿意付出太多的时间来学习,扶苏却愿意整日捧着书来学习,直到自己将这些都学会。

    赵括和韩非都教了他一些知识,为了让扶苏变得更加全面,赵括甚至还拜托自己的几个老朋友带一带扶苏,赵括的这些老朋友,就是吕不韦,展,槌,吾滏等学者,这当然比不上嬴政当初的老师团体,可是这些学者却能让扶苏看到很多不同的东西,展会告诉他秦国各地的农业水平,百姓的耕作日常,而墨家的那些学者则是告诉他匠人们的想法和诉求。

    他们都很乐意教扶苏,不只是因为赵括的面子,更是因为自己的学派,扶苏作为嫡长子,太子的位置是稳定了的,他作为太子,对自己的学派有好感,那将来...这好处不言而喻。

    同年,嬴政跟妾又生育了一个孩子,唤作将闾。

    公子将闾虽然不是茗的孩子,可是茗对这个孩子也并没有厌恶,她倒是开心,自己又多了个孩子,赵括当然也是,这也是他的孙儿啊,将闾在赵括的怀里傻乎乎的笑着,这是一个有些憨厚的孩子,赵括很喜欢,不知何时,赵括也变得儿孙满堂。无意中,嬴政跟韩非还成为了亲戚。

    韩非在来到秦国后不久,就跟当地的一位女孩成家,韩非并不奢望爱情,他也没有家里人来主持婚礼,在他出去求学的时候,他最后一个亲人,母亲就已经病逝了。当时也是艺主动帮着韩非找了一门婚事,而嬴政所迎娶的妾室,正好是韩非妻的妹妹,两人也因此有了亲戚关系。

    赵括如今最大的愿望,就是让成蟜早些成家,这本来是艺该操心的事情,可是艺已经不在,赵括就只能自己来督促,可是成蟜一点都不着急,每次赵括跟他说成家的事情,他总是迫不及待的转移话题,这让赵括有些担心,这孩子该不会跟龙阳君一样吧?怎么就是不愿意成家呢?

    在这个时候,赵括已经能看到自己的理想快要实现了,他现在要忙碌的,就是该如何毁掉军功制,军功制是要被摧毁的,这个制度当然很适合秦国,他为下层百姓提供了一个往上爬的途径,虽然也是属于一个封建的等级制度,可是这个等级制度不是建立在血脉之上,这在此时就算非常的先进了。

    比起同时代某个以血脉来划分等级,并且一生都没有办法来往上爬的文明来说,更是如此。

    可是,这项制度却不太适合在和平年代继续存在,主要就是军功制的基础是战争和土地,统一之后,不会有那么频繁的战争,而同时也没有那么多的土地可以进行赏赐。赵括既想要毁掉军功制,却又不能将其完全摧毁,他必须要做出一个取舍...这些年里,吕不韦一直在想办法过渡,却迟迟没有进行变革,主要也是担心会影响军队战斗力。

    如今即将统一,也就不必担心那么多,可是为了应对各种挑战,军功制还是有着存在的必要。

    赵括这些时日里做的事情还是不少的,第一个就是学校制度,咸阳所成立的第一所小学,已经有了些成效,起码,前来学习的第一批孩子们,如今也是能认出不少的文字,可是弊端也暴露了出来,只是一所小学,所带来的经济压力就已经很大了,赵括觉得,自己得想办法来解决这样的压力。

    等到明年,第一批的孩子们完成了两年的学业,然后就是设立第一所的中学,那个时候,估计愿意继续读书的孩子就更少了,而最重要的大学,赵括也已经开始操办了起来,赵括心里有个想法,他要用高等学府来供养地方小学,如大学成立,在里头教书的大概就是赵括,韩非这个级别的大人物。

    而来这里求学的,大概率都是贵族弟子,让他们缴纳足够的学费,用这些学费来供养地方小学,赵括又怕这样的行为会让那些贫苦家庭的孩子没有办法进入大学。还是钱财的问题啊,若是战争结束,秦国能将钱财用在内部的政务上,这些问题大概也就不会那么的严重了。

    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问题,从今年开始,咸阳第一所小学,已经开始招女孩来入学了,群臣对此表示不解,赵括只能说,教化是为了改变社会风气,让百姓们知道是非,而女性作为母亲,孩子最初的教育者,让她们掌握一些知识,没什么不好,况且秦国又不是免费的读书,都是要收取费用的,这不能算是浪费国力。

    除却学校的事情,另外一个就是农书,赵括与展一同编写的农书在成书之后,被送到秦王身边,秦王即刻下令抄录,随即送到各地,要求地方官吏们推广农书的内容,本身也要认真的学习。地方官吏早就习惯了,赵括但凡写出点什么东西出来,他们就得去背,然后学习,最后实践。

    只是,以往的偏理论,可这本农书,就是实打实的东西了,农书里从改变土质,到选种育种,到播种耕作,到农具的使用方式和维修,到牲畜的牧养,果林的防护,如何治理害虫,如何医治牲畜疾病....经济作物与粮食的轮作,可以说应有尽有,赵括定义的农业不再仅限与农耕,将放牧,瓜果园林等一切都包含了进去。

    这本书在有些人看来是丢了赵括的颜面,他们不愿意承认这是赵括写的,大概是因为这本书里没有任何劝说君王的话,没有任何的哲学,没有任何的思想精髓,文字不精美,对答也是那样的枯燥,干巴巴的,毫无营养...在齐国的稷下学宫,这更是引发了一场大辩论。

    稷下学宫如今算是没落了,可是学者数量还是不少,尤其是秦国灭亡了各国后,这里更是聚集了天下的反秦学者,这些人整日都在谈论着,辩论着,即使他们表达出对秦国武成侯的不满,可是这不妨碍他们对天下马服君的尊敬。

    儒家有某个不愿意透露自己学派的学者说:“马服君已经老了啊!他分不清树干与杂枝的区别啊,天下百姓受苦的原因是因为制度问题,并不是因为他们不会耕作,难道他比那些耕作了一生的农人还要懂得耕作吗?他作为天下的贤才,不去寻找解决根本的办法,却沉迷在这些小事之上,这本书,大概是他最失败的一本书了。”

    同样有不愿意透露学派名字的儒者愤怒的说道:“百姓最重要,随后才是社稷与君王,百姓是靠着食来存活的,各地耕作的水平不同,这本书上记载了所有先进的农业技术,可以救活多少百姓?制度存在的根本就是为了百姓,马服君这本书是为了天下百姓而作的,在我看来,这本书与论语是可以媲美的。”

    同样有不愿意透露学派的儒者冷笑着说道:“苟且偷懒怕事,没有廉耻之心而热衷于吃喝,总是说“君子本来就不用从事体力劳动”,这是子游一派的贱儒..这样的贱儒又怎么会懂得耕作的重要呢?”

    这本书的用途本来就不在学术领域,最重要的,这本书可以用来开发秦国的各个地区,尤其是燕,楚这些地区,在农业技术非常落后的地区,通过这本书,能增加粮食产量,这才是最重要的,同样的,这本农书也成为了大秦官吏们所必须要诵读的书籍,担任官吏,是不能不知道这些东西的。

    很多地方已经按着书籍的内容,准备明年的耕作事务,包括用淤泥来改善土壤的肥沃程度,设立种子田来选种育种,提前预防害虫,保持家禽所在环境的卫生避免其染病等等。赵括对这本书引起的争议倒是没有理会,只要能起到一些作用,能改变一些人的处境,这就足够了。

    就在这个时候,甘罗回到了秦国,并且将后胜疯狂的计划告知了秦王与李斯。

    ps:历史上,秦国就是绕开了齐国的主力,直接围困国都,而齐国的主力军队一动不动,秦国都杀到王都了,四十万军队甚至都没有回援....然后齐王被迫投降。我个人觉得,不是有人透露了齐国军队的消息,就是有人私通秦国。

    不知大家有什么猜测呢?

第四百四十六章 赵括嫁女

    秦王短期内并没有想要对齐国动兵的想法,秦国大一统,铁板钉钉,齐国绝对不是秦国的对手,而比起迫切的将齐国吞并,嬴政更在意的,还是治理好已经占领的地区,让这里都变成秦国的土地,建立父亲口中前所未有的盛世。秦国这些年里,连续对各国用兵,军功制的弊端已经开始暴露。

    秦国攻占燕国和楚国的南方地区,使得出现了很多的军功贵族,这些人是需要用土地来赏赐的,先前攻打燕国的时候,军队来自各地,大多都是来自新征服土地,在新征服土地上,秦国可以重新分配土地,实现自己的赏赐承诺,可是攻打楚国的时候,六国内部的土地分配完毕,只能用楚国的土地来赏赐他们。

    先前提到过,楚国的东南部地区是非常可怕的,那里就是蛮荒之地,不毛之地...将这里的土地赏赐给作战的士卒,让他们在这里安顿下来,这是赏赐还是惩罚呢?这操作,就是当初燕国所遇到的难题,没有土地可以进行封赏,攻打楚国耗费了高达五十万的士卒,这些人都要进行赏赐,土地是根本不够的。

    好在先前吕不韦进行了过渡改革,降低了对底层爵位的赏赐,不然,这一战下来,秦国的军队大概率就要崩溃,因为无法实现的承诺往往比不给承诺更令人愤怒。李斯为了凑齐对这五十万军队的赏赐,可以说险些累死,也就是李斯,若还是吕不韦,老爷子可能没弄完就死在案牍上了。

    李斯的表现,更加让嬴政相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秦国目前需要做的事情很多,在这个时候,比起策略家和理论家,还是李斯这样的实干派最能发挥出作用来。秦国需要修养一段时间,连年的战争,对国内的影响也是非常巨大的,农桑是秦国的根本,不能因为战争而耽误。

    毕竟如今的秦国,不是为了战争而耕作,是为了耕作而战争,这是两种不同的概念,也正是赵括所提出的大秦的新未来。秦王在听到甘罗的话语之后,就笑了起来,他看着不远处的李斯,摇着头说道:“齐国居然已经开始动员了?若是秦国不出兵,他们又该怎么办呢?一直守着吗?”

    “这齐王啊,这件事,还是慢慢商议吧。”,秦王说着,就让甘罗离开了,甘罗有些不甘心,他这次前往齐国,真的是什么都没有做,不是他不想做,而是后胜根本不让他插手...甘罗离开之后,李斯方才说道:“其实,可以出兵齐国。”,嬴政眯着双眼,说道:“出兵是可以,可如今,是最好的时机吗?”

    “攻占齐国,天下就只有一个王了....到时候,我们就可以安心的做出改变,施行各项制度,另外,齐国富裕啊...武成侯想要做很多事,却苦于没有钱财粮食...拿下齐国之后,齐国的存粮,后胜的财产,足够武成侯来做事了。”,李斯的想法就是快速的解决掉齐国,然后安心的治理各地,一次性的解决所有问题。

    嬴政忽然觉得,李斯说的也有些道理。

    按着父亲所说的,如今的措施就像是在防止病情恶化,却不是在治理,想要治好疾病,还是得一王天下之后。嬴政沉思了片刻,问道:“后胜该不会是在诓骗秦国吧?若是按着他给出的路线进军,遇到齐国的伏击,那该怎么办呢?”,李斯忍不住的笑了起来,他摇着头,说道:“后胜如果真的有这样的见识和胆魄,那齐国就不会看着各国覆灭了。”

    在李斯的劝说下,嬴政选择相信后胜,他要找出一位将军前往覆灭齐国,思索了许久,嬴政将注意力放在了三位年轻的将军身上,第一个是蒙恬,蒙恬在先前的战事里表现出了极高的天赋,赵括说他是秦国未来的长城。要知道,能得到赵括这样的评价,这已经是最大的荣誉了。

    他本身也是齐人之后,他的大父蒙骜是从齐国逃来的,故而,他们一家子还是保留着齐地的风俗,他们都会说齐语,对齐地的文化也是比较清楚。另外一个年轻将军则是王贲,是王翦将军的儿子,他虽然没有表现出如蒙恬那样的天赋,可是他真的很稳,跟他父亲那样,打仗慢条斯理,异常稳健,不给任何突破口。

    赵括评价他有其父之风,他久经沙场,在秦国这堆将二代里,算是爵位第二高的,也是已经能担任主将的人了,他来担任主降,嬴政当然是可以放心的,最后就是李信了,李信为人英勇,作战凶猛,人称小骑劫...赵括评价他是擅长进攻的将军...嬴政也很喜欢这位年轻将军,想要培养他来接替王翦的位置,在将来可以成为赵康最好的帮手。

    嬴政思索再三,决定以王贲为将军,让蒙恬和李信辅佐他,就用魏楚两地的士卒,编出十五万的军队来,直接袭击齐国的王城。这些大事,赵括是不知道的,赵括如今正在忙着修改军功制度,可以说是忙的不可开交,同时,赵康迎来了休假,回来拜见老父亲。

    赵康因为距离的原因,每年都有一个假期可以回家拜访父母,不只是赵康,秦国的官吏都是如此,他们是按着月来休息的,若是距离太远,那就按着年来休息,秦国的制度还比较人性化。赵康急匆匆的返回咸阳,激动的抱着自己的儿子,修则是不断的扭动着身体,揪着他的胡须,赵康也忍不住的哈哈大笑。

    赵括不愿意打扰他们一家人团聚,就独自构思着战后的制度。

    赵括觉得,当天下太平之后,军功制度起码是要分成数个层面的,首先,军功制度可以看作是一种等级,通过作战来获得等级,改变命运,这种制度在太平时期,就要做出合理的改变。首先,就是将作战的将士和地方官吏的爵位分开,因为战争,全民皆兵,故而官吏与军官是兼任的,可是在以后,秦国肯定是要发展常备兵,而官吏也就不等同于军官了。

    何况,以后各地太平,只懂得战争的军官来担任官吏,也是不妥啊。

    故而,等级划分要明确,军官的军功等级,可以像军衔那样,从士伍到彻侯,不同的将士有着不同的爵位,按着军衔的不同来给与不同的待遇,这样既能保证战斗力,也能明确上下级....而地方官吏,赵括最先想到的就是后来的九品制,从九品到正一品,依次增加,这就是官吏的等级了。

    除却将士和官吏之外,还有如今的学子们,秦国以后的学子会越来越多,那学子的等级该是什么呢?后来有童生,秀才,进士这样的等级,当然更往后还有学士,硕士这类的,还有那些匠人,包括那些农民,是否都要设立等级呢?赵括需要思索的东西很多,需要做的更多。

    如果在民间取缔爵位,将爵位变成军衔,普通百姓只有参与军队才能得到爵位,那就代表百姓们往上爬的途径要变了,这样变化只能是通过教育来改变,赵括为什么急着去做教育,这就是原因啊。如果没有教育作为途经,而军功制又成为了常备士卒所独有的,那无法参与战争的平头百姓该怎么办?

    他们需要通过教育来往上爬,通过自己优秀的成绩,一路走到大学...获得一个学士的“爵位”,然后参政或者做其他的事情。赵括先前很多的行为,都不是心血来潮,而是为了战后的大一统所进行的准备。在原本的历史线上,西汉面对军功制,就想要做出一些改变。

    首先是西汉通过三老制孝悌制,在其基础上设立举孝廉这样的官吏选拔制度,来让官吏的产生摆脱战争,随后又设立太学,国学,让百姓们拥有除却战争之外的其余往上爬的途径,而意识到军功制所带来的影响,西汉的皇帝们将二十级的爵位简化,让他变得更少,同时,不断的通过各种理由给百姓们赏赐爵位。

    很多人都认为,西汉的昏庸君王乱赏赐爵位,破坏了军功制,嗯,那位乱赏赐爵位的天子是文帝,昏庸的文帝不断的给全国新出生的孩子赏赐最基层的爵位,弄得最后满大街都是有爵位的,使得底层爵位彻底没有了吸引力,破坏了军功制的基础,同时,他加高了高层爵位的获得办法,使得将军们为了得到高级爵位而满世界的去打匈奴。

    当然,这并不妨碍那些聪明人指着这些昏庸君王的行为骂骂咧咧。

    赵括如今想要做的更加提前,扩大教育范围,让底层通往上层的道路变得更加开阔,将战争从秦国的体内挖出来,让秦国这台战争机器摆脱自己对战争的依赖。赵括在做的这些事情,是关系着秦国未来数百年的事情,甚至是影响华夏未来数千年进程的大事,只是赵括似乎并没有发现这一点。

    他所想的很简单,给天下一个太平。

    赵括正在书房里忙碌着,忽然,有人叩响了院落大门,有年轻的家宰前来禀告,是有贵客来访,这位年轻的家臣唤作中书戈,他正是狄的儿子,狄也是皮,他说给孩子取这个名是为了纪念自己的朋友,赵括觉得,他却是更享受那样戈叫他父亲的感觉。赵括一直都是很反感奴隶制的。

    他来到秦国之后,也曾多次提出要废除奴隶制度,在他的威望下,秦国只能被迫的做出一些改变,包括废除将罪犯判为奴隶的惩罚条例,规定家臣不等同于奴隶,家臣与家主是雇佣关系,并且在军功制的赏赐上,也是免掉了奴隶这一个赏赐品,因为赵括的影响,很多大贵族也是自愿的释放奴隶,允许他们自由的耕作。

    嬴政是担心父亲的安危,故而设立了一些官位,叫什么彻侯家宰之类的,简单来说就是彻侯家里的私人官吏,私人保姆...赵括倒是觉得这没有必要,只是嬴政的态度太坚决,他也没有办法,到头来,就是中书戈,通过了考核,成功的担任彻侯家宰令,在赵括府邸里,担任赵括的帮手。

    赵括放下了手里的事情,让戈将客人请进来,来的客人不少,足足有七八个人,其中大多都是女性,赵括就更加惊讶了,直到他在客人里看到了蒙武,他似乎明白了什么,心头一沉。蒙武带着自己的家人来拜见赵括,赵括还是很温和的请他们坐下来,并且让戈给他们送来吃的,喝的。

    众人坐下来与赵括寒暄,蒙武就将自己的家里人一一介绍给赵括。

    很快,赵康和韵也赶来了,韵帮忙招待那些女性客人,而赵康则是眯着双眼,警惕的看着远处的那个小子,蒙毅。蒙毅坐在最后的位置上,额头上满是汗水,瑟瑟发抖,格外紧张,都不敢抬起头来看赵括和赵康。赵括跟他们聊了片刻,蒙武说出了自己的目的,蒙武严肃的说道:“我听闻,您家里有一个女儿,非常的贤惠...我也有一个孩子,虽然不成器....”

    赵括有些惊讶的看着他,善还那么小,怎么就来提亲呢?

    正在帮着端茶倒水的善,此刻脸色羞红,低着头就跑开了,赵括神色恍惚的看着女儿,他眼里的善似乎只有五六岁的模样,浑身肉嘟嘟的,也是在那一瞬间,善忽然长大了,她变成了一个妙龄少女....原来,我的女儿已经这么大了?

    赵括有些惊讶,他看着面前的蒙武,蒙武又说了很多很多,可是赵括都有些听不清了,赵括从来都不喜欢干预子女们所做出的选择,他会尽量满足自己孩子们的要求,他也不愿意耽误孩子们的幸福...只要善她自己愿意,赵括就不会多说什么。赵括站起身来,看着面前的蒙武,颤巍巍的说道:“请等我一会。”

    赵括离开了内室,走进了别室,看着正在等待着消息的善,善在父亲面前更加害羞,都不敢看他了。

    “孩子...你已经长大了,这件事,我要听你自己的看法,如果你愿意,我就同意...如果你不愿意,没有人可以逼你...”

    “我同意!”,善说了一声,似乎又意识到有些不妥,急忙低下了头。

    赵括笑了起来,他点着头,说道:“好,你同意就好...”

    “这件事,就按着您所说的办吧。”,赵括看着面前的蒙武,答应了他的要求,蒙武非常的开心,他自己也没有想到,就这样,自己跟赵括成了亲家,赵康冷漠的盯着远处的蒙毅,趁着大家都在笑着庆贺,他走上前,一把抓住了他的衣领,“跟我出去,我有些话要给你说...”

    蒙毅虽然害怕,可还是壮着胆子,跟着赵康走了出去。

    刚刚走出内室,赵康一把用手臂箍住了他的脖子,咬着牙,无比认真的说道:“如果你敢让善伤心...哪怕只是一次...我也要将你宰了,谁都挡不住我...你明白了吗?”

    “我...我..我明白...我不会的。”

第四百四十七章 齐国哀鸣曲

    既然善是愿意的,那赵括当然也就没有再反对了,只要她能过的幸福就好。

    只是,赵括的心里未必是开心的,他绷着脸,看起来忧心忡忡的模样,蒙武非常的开心,跟赵括成为亲家,是他所不曾想到过的,没有想到啊,蒙毅那小子不如哥哥威武,瘦小清秀,居然带跑了武成侯家的女儿。赵括沉思了许久,他看着面前莫名有些得意的蒙武,皱着眉头,低声说道:

    “还有一件事,我想要叮嘱您。”

    “请您吩咐。”

    “如果哪一天,我的女儿哭着回来找我....”,赵括紧紧盯着面前的蒙武,那眼神里的怒火让蒙武瞬间胆寒,赵括打了一辈子都仗,按着老人的话来说,他身上自然就带着一种煞气,可能比不上白起,可是也是让人倍感压力,配合上他那冷冰冰的脸庞,蒙武隐约感觉自己后背发凉,头皮发麻。

    “您放心吧...绝对不会有这样的事情..”,蒙武急忙说道,这就是迎娶赵括女儿的弊端了,有这样一位岳父,是蒙毅的大幸,也是他的不幸啊。赵括的年纪虽然大了,可是浑身孔武有力,体格还是比蒙武大了一圈,比蒙毅大了两圈..若是惹恼了他,只怕有蒙毅好受的。

    婚事就如此说定,皆大欢喜。蒙毅本该是最开心的,因为他终于要迎娶自己最心爱的女孩了,可惜,这段时日里,他的压力巨大,首先就是来自赵括的压力,赵括倒是没有盘问他的军功爵位什么的,只是,赵括是秦国唯一的军功彻侯...而蒙毅,他啥也不是,他没有上过战场,甚至都无法继承父亲的爵位。

    这让他有着很大的压力,因为,赵括逝世之后,长子嬴政肯定是无法继承彻侯位置的,这个不用多说,而次子成蟜有长安君的爵位,自然也无法继承,赵康自己用战争夺取了一个马服君的爵位,他也不必继承,那最有可能继承的,就是善...继承彻侯,就是降一级,那也是关内侯,蒙毅想一想,都觉得头大。

    这让他非常的着急,他急着要拿下爵位,证明自己...而其他的压力则是来自善的几个兄长,最直接的是赵康,赵康直接箍着他的脖子,扬言要宰了他,蒙毅并不怀疑这一点,赵康从小到大就是咸阳的一大恶霸,兄长常常给自己说他的坏话,就好像他是积累了世间所有恶人性格的大恶人那样。

    这样的恶人,什么事情都能做出来,若是将来夫妻俩吵个架,然后就被马服君给杀了,这也太可怕了...赵康恐吓了一下,也就没有再继续搭理他,当蒙毅跟着父亲回去,又来到学室里准备上学的时候,却被一个身材修长的男人给拦下了,这个男人正是长安君成蟜。

    成蟜冷漠的打量着他,就拉着他走进了学室。

    “当初武成侯,荀子,公孙龙子,韩非子等人坐在桃山,曾辩论治国的方向,荀子说的德政与武成侯所说的德政有什么不同呢?”,没错,这是一次忽然的考试,成蟜就坐在蒙毅的面前,严肃的问道,他是来考察蒙毅的学识来了,蒙毅明明是知道这次著名论战的时候,可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也有些懵了。

    他哆嗦着,不知该如何回答。

    脑海里一片空白,这样的忽然袭击,毫无准备的蒙毅实在是回答不出来。

    成蟜又接连的询问了好几个相关的内容,蒙毅却都不能回答出来,成蟜看着他,无奈的摇着头,正要起身,蒙毅却急忙开始回答起来,他的声音还在颤抖着,不过,勉强是说出了长安君的问题,长安君认真的听完,冷笑着说道:“就这些问题,善四五岁就可以回答出来了...也不知她看上了你哪一点...”

    “算了,算了,既然父亲都答应了,那我也不好多说什么了。”,长安君平静了下来,脸上又带着笑容,他笑呵呵的说道:“我知道康找了你,你也不要害怕,康性子急,可是心肠是好的。”

    “我知道。”,蒙毅低着头,非常的客气。

    成蟜满意的点着头,站起身来,就要离开,走了几步,忽然停下来,说道:“有一件事,你知道吗?”

    “什么事?”

    “封君杀人,可以用爵位相抵。”

    “我...我..知道...”

    “知道就好。”

    ....

    然而,蒙毅的痛苦折磨还是没有过去,迎娶善的代价实在是太大,蒙毅完成了一整天的学业,因为几个人所给的压力,这一天,蒙毅学习都是那么的认真,不敢怠慢,就在这样的情况下,蒙毅见到了来自王宫的使者,嬴政想要见他...嗯,娶一个女孩的时候不要只是看她有没有弟弟,还要看看她有几个哥哥,这非常的重要。

    蒙毅又怎么敢推脱呢,他急急忙忙的换上了正装,跟着使者来到了王宫。

    嬴政眯着双眼,满脸的笑容,不同与长安君和马服君的冷漠与敌意,嬴政看起来非常的和蔼,温和...他先是问了蒙毅的诸多情况,又问了他将来的想法,蒙毅此刻反而是没有那么紧张了,大概是因为嬴政所表达出来的善意。蒙毅认真的说道:“我要完成学业,然后前往大学,我听闻,武成侯要设立一个大学...”

    “等到我进修完,我准备前往地方担任县令,我要治理好地方...我希望有一天,我能接替丞相的位置。”,蒙毅终于表现出来些不同的东西,比如他的远大理想,他的勤奋。这让嬴政非常的满意,作为男人,就应该有些理想,哪怕看起来那么的遥不可及,也要努力着去尝试。

    “善长得很像母亲,一样的温柔,一样的善良....父亲总是给我说,总有一天,我会成为善的父亲...代替他来照看她。我是看着她长大的,如果她愿意,我不会阻拦,我真心的希望你们能好好的过下去。但是,你不要伤害她,她经不起伤害,若是你让她受一次伤害....”,嬴政看着他,笑了笑,却没有明说。

    善,这位赵括的掌上明珠,就这样,要嫁给别人了。

    善看起来有些开心,每一天都在憧憬着美好的未来。赵括也是笑呵呵的,为女儿的幸福而开心,即便心里有些酸苦。

    这个时代的婚礼尚且没有那么的繁琐,不需要太多的等待,以及太多的礼节,尤其是赵括自己都不太喜欢这些礼节的情况下,这些繁琐的东西就节省了很多。善要出嫁的日子越来越近,赵括做起事来,都显得有些心不在焉,赵康是没有办法来参与婚礼的,因为他在会稽郡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做。

    赵括有些时候觉得时间过的很慢,有些时候,却又觉得时间的流逝是那样的迅速。

    夜深人静的时候,赵括总是坐在室内唠叨:艺啊...我们的女儿要出嫁了,若是你能看到这一幕,该多好啊。

    终于,婚礼很快就到来了,蒙毅和善,两位年轻人,正式结为了夫妻,赵括就坐在上位,看着女儿半子朝着自己附身拜见,他欣慰的笑着,婚礼举行了大半,蒙毅就驾着车,要带着善离开这里,回到属于他们的家里,善在这一刻,是那么的幸福,那么的开心,直到她转过头来,看到了在欢送的人群里偷偷擦拭着眼泪的父亲。

    赵括站在人群当中,他显得有些佝偻,后背也不再是挺直的,他茫然的看着远去的女儿,哪怕在心里一遍一遍的安慰着自己,可还是忍不住的流下了泪。善也哭了起来,她很想要跳下车,冲到父亲的身边,蒙毅急忙安慰着她,我们以后每天都来拜访他,你现在若是过去,他会更加的伤心...

    送走了善,赵括的府邸里变得空荡荡的。

    赵括凝望着自己空荡荡的府邸,无奈的长叹了一声。

    在这个时候,王贲带着楚魏两地所征召的军队,来到了齐国的边境,得知秦国出兵的消息,齐王格外的惶恐,他急忙让军队前往迎击,不能让秦国的军队杀进齐国的土地。齐国征召了足足四十万军队,这四十万人从齐国各地出发,浩浩荡荡的,所有道路都被这些士卒们所挤满。

    他们看起来混乱无章,那些靠着贿赂坐上来的将军,根本不懂得如何作战,也不知道如何治理军队,他们不像是军队,反而像是土匪,就这些人,赵括带着三四万人,不,或者带着一两万人就可以打得他们崩溃...这是王贲初次带领军队出征,他非常的谨慎,深得其父亲的精髓。

    他先是安排一支军队在正面战场与齐国的主力军队对峙,而自己则是带着其余军队直接从楚地上绕道前往齐国的王都。齐国之内,面对秦国的进攻,官吏们非常的惶恐,几天之内,就有很多的大臣辞官躲在了家里,同样的,也有士卒大批逃离的情况,齐国内部政务格外的混乱,整个国家都被笼罩在了巨大的恐惧之中。

    可也并非是所有的齐人都是这样。

    齐国来到最后的时刻,那些隐忍着的齐国勇士们,却是再也无法忍受,他们想方设法的与齐王取得联系。赵括有几个齐国的弟子,这些弟子们在齐国开创了一个影响深远的新学派,这支新学派的创始者就是赵括最初的齐国弟子之一的田珖,他们是坚定的反战主义者,他们反对一切战争,却也认同大一统。

    他们的大一统理论是联合统治,也就是建立一个统一的国度,由七国君王在每年共同选举出一位君王来担任天子,管理天下...这是受到了赵括无意透露出的民主选举制的影响。赵括刚刚听到的时候,也是被吓了一跳,随即就冷静了下来,这学派的目标看似荒谬,却也不是没有可取之处。

    而齐地这支学派,也是马服学说的联统派,在齐国还是很有地位的,不少大臣认可他们的学术理论,就连后胜也不反对,只是,在先前,他们聚集起来,鼓动稷下学宫的学者们,希望让后胜下台,让齐王来到稷下学宫,让学者们选举出最适合的大臣和各地官员。

    到这个时候,这个学派才瞬间变成了过街老鼠,是啊,大臣们可以同意选举君王,因为他们不是君王,可是却不同意选举大臣,因为他们就是大臣。后胜判处他们谋反,抓住了他们的领袖,将其处死,随即抓捕各地的党羽,新学派迅速衰亡。只是,到了这最后一刻,那些隐藏起来的学派中人,却有些忍不住了。

    他们趁机聚集起来,想要冲进王宫,面见齐王。

    这些时日里,后胜直接切断了齐王与其他人的联系,他们将希望寄托在齐王的身上,王宫的武士们很快发现了他们的动静,急忙想要镇压,而齐王对这一切并不知情。后胜都没有理会国内这些人,他们如今就是见到齐王,对当今局势也起不到任何的影响了,后胜如此想着。

    齐国的军队全部驻扎在了魏地的前线,这样的部署是非常不合理的,他们在前线树立了一道四十万人所组成的“马奇诺防线”,而把两侧却留给了敌人,王贲从楚地绕道,直接绕开了防线,进入齐国的本土,在这里,他都没有遇到一个士卒,全部都是空城,齐国把所有的士卒都派往了魏地...

    当秦国虎狼一样的军队来到了齐国王都的时候,驻守王都的齐国士卒只有几千人。

    而齐国那些勇武的士卒们,却还是恪尽职守,忠实的守护着魏地的战线,一动不动,对后方出现大规模秦人的消息,齐国的将军们表示,这是秦人的阴谋,他们想要让自己回军,然后击溃防线,故而,他们不能理会这些小道消息,他们就驻扎在这里,等待秦国主力进攻就好了。

    王贲的军队将齐国王都围的水泄不通,开始打造起攻城器械。

    齐王绝望了。

    ps:今天更新的有点晚了,让二三子久等了哈。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0341/ 第一时间欣赏捡到一只始皇帝最新章节! 作者:历史系之狼所写的《捡到一只始皇帝》为转载作品,捡到一只始皇帝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捡到一只始皇帝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捡到一只始皇帝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捡到一只始皇帝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捡到一只始皇帝介绍:
有什么比穿越到先秦去对抗白起更让人头疼?秦质子异人要将他的侍妾赵姬托付于我。书名又为《始皇帝养成计划》,《捡到一只秦始皇》。捡到一只始皇帝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捡到一只始皇帝,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捡到一只始皇帝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