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其他小说烽火明朝TXT下载烽火明朝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烽火明朝全文阅读

作者:南风前辈     烽火明朝txt下载     烽火明朝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七十四章 时机

    搅动整个武昌局势,势力滔天的左军,竟然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土崩瓦解。

    如今清军从九江进逼武汉三城,三方对峙势力之中,顺军最弱。

    左军投降的消息传来不久,顺军受东线清军的威胁,不得不率军离开武昌,继续向南撤退。

    顺军撤走之后,华夏军独守汉口,面对汉阳和九江两个方向的清军,顿时压力大增。

    崔子义等人一再劝说万军暂且撤退,华夏军实力不够,避开清军锋芒。

    不过万军异常坚定,“绝不撤退!只需要再等一到两个月的时间。”

    “等什么?不出半个月,胡人就要从九江打过来。”

    满清席卷天下之势已成,如何能够撼动,这个所谓的天命呢!

    就在万军等人焦急之时,有兵回报,南昌的信使到达汉口。

    万军在汉口的守备官邸见到了来人,几个亲卫簇拥着一须发花白的老者,只见此人身材清瘦修长,穿着十分普通,俊眉朗目,长须至胸。

    万军打量着来人,此人也打量着万军。

    “想不到,将军竟然如此年轻。”

    万军看这人谈吐不俗,问道,“敢问老先生是?”

    “老夫袁季通。”

    历史上的袁继咸,字季通,左良玉拥兵东下时,袁继咸前往芜湖,说服左良玉停止南下,返回和顺军作战收回武昌,后来左良玉病死军中,被左梦庚诱入军中软禁,随即左梦庚降清,将袁继咸献给清军邀功,不久袁继咸因拒绝降清,以身殉国。

    袁继咸极有民族气节,与文天祥、谢枋得并称为"江右三山"。

    万军立刻猜到袁继咸来的目的,急忙笑道,“失敬失敬,能有幸见到袁总督,不虚此行啊!”

    袁继咸闻言面露诧异之色,不过却未多问,行礼道,“不敢当,老夫能够从左军营中全身而退,还要多谢将军。”

    万军记得历史上的这件事,让人暗中去袁继咸营中预警,好歹救下袁继咸,还让左军分裂成两部,也算是改变历史的连锁反应。

    历史上清军阿济格部追剿李自成到九江,左梦庚诱骗袁继咸到军中软禁,随后率八十万左军向清军投降。

    如今由于万军的出现,华夏军突然在商山之中崛起,阿济格部进展不顺,只能缩在汉阳城,左梦庚诱骗袁继咸不成,反而左军分裂成两部,投降清军的兵马不到原来的三分之一。

    万军摆手道,“袁老先生客气了,我不过是指出了端倪,能够分化左军,绝地反击,还是袁老的手段高明啊!”

    赞赏之词,总是与说话之人的身份地位成正比。

    袁继咸虽是久混官场,可作为出使身份,听到万军这一番话,仍是

    身心舒坦,抚须笑道,“将军言重了。”

    崔子义早已命人摆了酒宴,万军拉着袁继咸,和一干人等齐齐入席。

    “袁老先生远道而来,略备薄酒为老先生接风洗尘。”

    袁继咸与万军等人端了三杯酒,放下竹箸,看着万军道,“三巡酒已过,将军该说正事了,季通此来是有要事相商。”

    见万军等人都放下筷子,袁继咸面色凝重几分,缓缓道,“如今山河残破,胡虏饮马江南,正是报效朝廷建功立业之时,不知将军打算如何?”

    万军反问道,“不知袁老先生有什么要教我的?”

    袁继咸来时,已经在心中不知推演多少遍,万军这一支兵马起兵到如今,战绩也风闻一二,在商洛山中和伪顺的兵马作战,迫使李自成不得不转走洛南县,在黄沙岭被清军追杀的十分惨烈。

    后来南下荆襄之时,又在双沟镇大败清军,再到汉口力挫清兵。

    伪顺和胡清都是大明的敌人,想来万军就是大明的朋友,虽然兵力强悍,可能以后皇帝无法掣肘,不过目前显然不是考虑这些的时候。

    袁继咸隐隐感觉,如果想要挽大厦之将倾,似乎非这一支兵马不可,这也是自己坚持亲自出行的原因。

    只是万军不答反问,一时出乎袁继咸的意料,不过到底是官场老手,袁继咸定了定心神道,“昔年,高祖起义兵逐退蒙元,恢复我汉人江山,到如今二百七十余载,如今神州陆沉,胡虏嚣张,正是壮士建工,报效朝廷之时。将军年少有为,只要尊大明天子旗号驱逐鞑虏,到时候天下安定,将军封侯拜相不在话下。”

    闻言,崔子义等人面上都带着笑意,袁继咸见几人似乎都不为所动,奇道,“有何不妥么?”

    万军道,“华夏军起兵自然是要驱逐鞑虏,让全天下的百姓都能有个安定的生活,不过我想问一个问题,胡人原来不过是辽东一小部落,大明广有四海,从萨尔浒之战以来,一败再败失去大半个天下,这是为何?”

    袁继咸何尝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当初大明以天下之力拿不下一个辽东,如今胡人已经占据大半个中国,大明反攻就能胜利么。

    可是袁继咸不敢多想,无论是生是死,无论是输是赢,他都必须坚持战斗!

    袁继咸想了想道,“大明时运不济,内有乱民,外有胡虏,国家又缺粮少银。”

    万军目光直视着袁继咸,“袁老说的不错,大明时运不济,可是亿万百姓的华夏,怎么会斗不过一个小部落?大明的钱和银都去哪了?”

    袁继咸张了张嘴,可是却说不出话来。

    钱和银都去哪了?一个国家最重要的就是税收,银子多了好办事,外张国土,内安民生,大明

    万里江山,亿兆子民,为何穷困至此?

    见袁继咸不说话,万军道,“我听闻先帝崇祯驾崩时,身上的龙袍还有补丁。真是奇怪啊,一个偌大的帝国,百姓穷苦不堪,到了流窜造反的地步,一国之君居然也凄惨至此,大明的银子都去哪里了?”

    提到崇祯皇帝,袁继咸老眼一红,落下泪来。

    万军见了,心中暗暗感慨,古人当真是性情中人,嘴上接着道,“袁老久居江南,应该知道,天下穷困之时,有些人可是生活奢靡,庭院之中金碧辉煌,亭台楼宇连接数里,鲍鱼鸡翅,男佣美婢,可是比皇帝也要快活很多。”

    袁继咸当然知道万军在说谁,“这是大明的祖制,士绅乃国之根本。”

    万军笑道,“士绅是国家的根本,那天下的黎民百姓呢?”

    袁继咸忽然想起来,大开南京城门的人就是他们,清军到时江南望风而降,出城献表的人也是他们!

    “天下汹汹之时,你说的这些国家的根本在做什么呢?”

    袁继咸知道万军是对的,当初天子要筹措军饷,可是朝堂之上除了增加农税,什么税都有人反对!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当时朝堂之上曾有人说起,农税太重,百姓要不堪重负,却没有人在意。

    百姓就像水,在淹没你之前,始终都是逆来顺受,人畜无害!

    袁继咸知道,可是却无法改变,如果以前士绅是大明的根本,那如今已经是大明不得不依仗的全部。

    “胡人已经占据江南,耿贼已经到了九江,将军有何高见?”

    万军道,“我军兵力不足,还要请老先生竭诚合作,共破胡人。”

    袁继咸道,“将军但说无妨!”

    万军把酒杯推出,“这里是九江,清军自东来,如今我部在汉口,清军阿济格部被我隔绝在汉阳,若是老先生能拖住胡人,我全力吃掉汉阳的胡人,江南之敌就不足为虑。”

    袁继咸此来,也有联络华夏军共同抗清的想法,如今和万军一拍即合,于是一同商议作战的细节。

    不久袁继咸返回南昌,与何腾蛟和堵胤锡一同率领兵马攻打九江。

    大明的兵马进攻九江之时,华夏军面对东西两侧清军的威胁,在汉阳一带收拢流民招募义士,又在江山打造战船,试图隔绝汉阳的清军。

    七月底东南同时传来两个消息。

    一是七月初一日,安伯郑芝龙在福州,拥立大明宗师南阳王朱聿键称帝,改元隆武皇帝。

    另一个消息就是满清正式颁布剃发易服令。

    也是万军坚持在汉口等待的那个重要的时机!

第七十五章 剃发易服

    六月十五日满清摄政王传旨,通令全国各地,无论军民全部都要剃头,把汉人传统的蓄发,改作剃光整个脑袋,只在后脑勺偏上留铜钱大小的一片头发,似满洲人一般编成小辫悬于脑后,是为剃发。

    随后七月初九又下令全国各处,所有人一律不得穿汉家衣冠,交领左祍一律改作胡人样式,是为易服。

    剃发易服令执行甚严,清兵把不愿剃发之人的头颅砍下,挂在长杆上示众,又在城外挖出一个大坑,一边放置几个剃头位,凡是不愿剃头的汉人,便被拉到坑前砍杀,尸体坠落坑中。

    剃发易服令所到之处,城中百姓被清兵刀刃逼迫着排成一列走到大坑前,愿意剃发的就继续往右,走到剃发位完成剃头,不愿剃发的就停在坑前,被旁边的清兵一刀砍死在坑中。

    满清在山海关一战杀溃顺军,之后一路向南几乎是传檄而定。

    就是在剃发易服之令后,大明和大顺大西放下成见,开始轰轰烈烈的抗清战争。

    一夜之间,这场战争变得关乎每一个人,每一个汉人。

    仅仅是头发和衣服么?不是,文明古邦,衣冠上国,守护的不仅仅是衣服和头发,那是千年的传承!

    为了保卫民族的尊严,各地的汉民舍生忘死,纷纷发动叛乱,反对胡人的统治。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就明确提出,明朝亡于李自成,不过是易姓改号,仅仅是亡国。

    而满清入主,剃发易服,华夏千年的传统不再,那是亡天下,即使最普通的匹夫也要奋起反抗。

    从历史的跨度上看,剃发易服堪称华夏历史第一恶毒的计策。

    传承千年的华夏衣冠就此消亡,几百年之后的汉人,再也不记得曾经的交领右衽和宽袍广袖,到辛亥革命时,汉族百姓甚至不愿剪掉辫子,把满清强加的辫子视作汉人的传统。

    万军每次想起这段历史都深以为恨,这次坚持守在汉口,就是要趁着胡人剃发易服的时机,一举拿下武汉,只要拿下荆襄,就有实力和胡人决战!

    很快剃发易服令的效果显现出来,黄河以北,长江以南,各处的汉人纷纷起兵反抗,江南本是传檄而定,如今江阴、常熟、嘉定各处汉民纷纷起兵反清。

    受困于江南乱局,又因为九江的何腾蛟部进攻,尼可贝勒不得不下令削减耿仲明的汉阳援兵,自己则亲自在九江坐镇压制

    各路势力。

    这便是万军等待已久的机会,剃发令传来之时,江北本来摇摆的几个县纷纷给华夏军献上降表,华夏军在汉口以北招募的义士十二天内,就达到了七万之众。

    恰好这个时候,陈霸蛟的援兵终于从孝感南下到了汉川。

    此乃千载难逢的机会,可以一举扑灭突入长江腹地的清兵,除了谭泰和尚可喜困守襄阳,整个荆襄已经是囊中之物。

    天时地利人和,正是出兵之时。

    万军立即召集兵马,休整半日后,大军在汉阳西北的临嶂佯攻,五千华夏军趁机往北迂回,在汉江的突出部郭家台渡河,成功突破汉江,随即南下杀到临嶂。

    守河的清军,大部被吸引在临嶂,突然遭到郭家台南下的华夏军火力打击,士气土崩瓦解,纷纷朝着汉阳溃退。

    万军领着大部兵马渡过汉江,准备一举歼灭在汉阳的阿济格部。

    汉阳城外,不久前清顺两军大战的痕迹清晰可见,四处尚有遗弃的尸体和旗帜。

    血流之处,混和着泥土,已经结成一片黑色。

    万军忽然想起苏德战争时期那句话,侵略者化作肥料,想来,明年这里的草木一定会特别茂盛。

    五个团的华夏军,从黄安带来的一万乡勇兵,十一万加入华夏军的义兵,再加上近四万顺军降兵,整个武昌已经有十七万华夏军。

    万军率领着华夏军沿汉江往南,阿济格与吴三桂亲率五万清军主力出城,在田家铺一带背靠城门列阵。

    吴三桂身穿平西王的锦袍,外罩着精甲,立在英亲王阿济格身边。

    吴三桂是崇祯朝的武举人,是锦州总兵吴瓖之子,祖大寿的外甥,一身功夫了得。

    满洲从辽东崛起,与大明在辽东你来我往数十年,导致军镇势力盘根错节,每年军费几百万两白银,后期关宁军镇已经成了大明朝廷脖颈上的毒瘤,砍不得养不起,大明几乎只有等死的份。

    吴三桂年纪轻轻就已经封为平西伯,未尝不是崇祯皇帝拉拢辽东军镇的手段,只是可惜最后大明再无控制局势的手段。

    山海关之战时吴三桂与京师中士绅官僚勾结,带头剃发向满清摄政王多尔衮投降,随后引清军入关攻打顺军,又甘做胡人走狗带着清军平定各处,为胡人在中国立足贡献了极大的功劳。

    汉奸往往比敌人更恶毒,汉奸

    往往比敌人更可恶!

    吴三桂立在高处,朝着北边望了又望,本来剑眉朗目仪表堂堂的吴三桂,此时光着头皮留着一条小辫子,显得十分可笑。

    吴三桂眉宇间满是忧虑,扭头恭敬的对身旁一个虎背熊腰,满脸凶悍气的男子道,“亲王殿下,我军出城野战正好合了贼人的心愿,何不退回城中坚守,等豫亲王的兵马一到,定能全歼贼人。”

    英亲王阿济格长相粗犷,生的虎背熊腰十分凶悍,十几岁时就已经能征善战,听了吴三桂的话粗暴的回道,“平西王若是怕了,就回城里守着城门吧,我大清勇士长于野战,最善突破敌阵摧敌兵锋,怎么能舍我之长。”

    作为一个世家子,吴三桂不同于其他纨绔子弟,身上没有那么多张狂气,反而善于隐忍审时度势,可是世家子的内心依旧很骄傲,吴三桂一时被噎的脸色铁青。

    见吴三桂好一会铁青着脸不说话,阿济格想起来多尔衮交代过,吴三桂对大清还有用处,要明着处好拉拢,暗中小心提防,便缓和语气道,“平西王也不要过于忧虑,我大清自辽东以来,攻必取战必胜,五万强兵在此,谁能挡得住。”

    满清兵长于野战,虽然防守城墙有地利优势,不过被动防御的确不是满洲兵作战的风格。

    吴三桂见阿济格给自己台阶,缓和了脸色道,“我听襄阳来信说,这一支贼兵火器犀利,大清兵马吃过几次亏了,觉罗巴哈那贝勒就是……”

    阿济格听了粗暴的打断吴三桂道,“谭泰和觉罗巴哈那这两个废物,等我回了北京一定上书斩了这两个狗奴才,看我今日如何破他的火器阵。”

    两人正说话间,北边已经出现一条黑线,华夏军的兵马气势如虹的前进过来。

    双方探马齐出,在军前互相试探着,在数万兵马的军阵面前,这些拼个人武艺的交锋,不过是一朵朵小浪花。

    很快双方摆开阵势对峙,风卷军旗,战马嘶鸣,一股肃杀之气笼罩整个汉江南岸。

    万军见清兵居然出城列阵很是惊奇,如果能够野战击溃清军,也正好免得华夏军攻城的伤亡。

    咚隆,咚隆!

    吴三桂隔着远远地军阵,打量着这一支神奇般崛起的兵马。

第七十六章 汉阳战事

    为了防止清军骑兵冲击,华夏军在五里之外就开始结阵,阵势结成缓缓朝着汉阳压过去。

    汉阳城外水网密布,若想进攻汉阳城,田家铺一带最适合大军通行,否则就要绕过大蓝湖。

    万军想要尽快消灭汉阳清军,就没有那么多时间绕路,必须走田家铺直压向汉阳。

    由于结阵前行,到达田家铺时,清军已经占据着田家铺的地利,等华夏军缓缓进入两里地,严整的清军开始行动了。

    随着阿济格发出一道道指令,吴三桂将铁盔戴在头上,铁盔盖住光光的头皮,还有那一根老鼠尾巴一般的小辫子。

    吴三桂调整头盔时,阿济格扭头对吴三桂道,“平西王做此战的先锋,本王等你好消息。”

    吴三桂知道这个满洲人的打算,只不过是要自己的部下去承受火器的杀伤,反正对胡人来说死的都是汉人,吴三桂已经习以为常,死多少汉人与吴三桂的荣华富贵有多大干系,只要从辽东带出来的班底不受太大损失,胡人就要依仗着自己。

    阿济格又对身边一个蒙古台吉道,“吴巴士,你率蒙古八旗在平西王阵后,寻找时机冲击敌阵。”

    对吴巴士来说,并不信所谓的满蒙一家,蒙古人是蒙古人,满洲人是满洲人,为了满洲人的天下,蒙古人已经流了太多鲜血,可是对蒙古贵族来说,死了多少蒙古同胞只是个数字。

    整个蒙古贵族尚且无法反对,吴巴士又能做什么呢,这个蒙古人哼了一声,转身大步回了蒙古八旗阵中。

    阿济格对身边的一人道,“多罗贝勒,你率精锐八旗在蒙古人后列阵。”

    多罗贝勒“喳”了一声,起身集结满洲八旗兵。

    阿济格出了大帐,亲自登上高处观望,只见各部八旗井然有序的集结,红色、镶红、白色各色旗帜迎风招展着,阿济格不觉笑道,“哼,如此强军在手,我大清就是天命所在。”

    万军随着大军朝前,很快看到清军阵中如潮水一般流动开,只是远远地望不到细处,不自觉在心中感慨道,“如果有望远镜就好了,若是有个侦察机就完美了。”

    万军忽然又想起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自己好歹是最先进的空天部队,没有激光和电磁武器,好歹也应该有点科技含量,拿刀对砍是在不符合自己的身份,只是目前还停留在最初的火枪和火炮技术。

    很快等万军回过神,华夏军已经在两里外停了下来,火枪兵都按照各级指挥,开始检查火枪装弹,掷弹兵们也把火绳准备好。

    阵后吱呀呀一阵响,火炮也都拉到阵后装好了霰弹。

    田家铺前的空地虽是这附近少有的宽敞地方,但也是夹在汉江和大蓝湖之间,并不适合清军骑兵的大规模机动。

    万军望着前方数万清军,清军已经开始排成楔形阵容,看来是要正面冲击突破华夏军的阵型。

    骑兵的恐怖之处就在于冲破阵型,一旦阵型被冲散士气崩溃,随后就会被骑兵追杀殆尽。

    万军忍不住又开始想,如果有一个重炮旅轰击一番,绝对是效果非凡。

    很快清军的前锋已经开始朝着华夏军前进,各色的旗帜晃动起来,就像一个庞然怪物忽然活了起来。

    清军起初的速度并不快,缓缓地朝着华夏军压过来,只是肃杀之气已经扑面而来,一里之外开始缓缓加速。

    华夏军带的炮都是野战小炮,这个距离上远了没有杀伤力,近了放不了几炮,索性全部装了霰弹,在火枪兵阵后压阵。

    一直等清兵冲到阵前,隆隆的马蹄声已经响彻天地。

    万军的眼中世界已经缩小到了只有阵前三百米的距离,那如潮水一般涌过来的清军。

    华夏军中令旗挥动,只一瞬间枪声猛地大作,爆发出一片火药的青烟,冲锋的清军顿时响起一片惨呼声,跌在地上的人马尸体,又带翻了不少没有跨过的骑兵,清军阵型经过一阵微微的慌乱,很快恢复过来。

    但是第二波的枪声很快又再次响起,然后是第三波。

    清军骑兵冲锋的来势极快,可是前进不到五十米的距离上就已经承受了三波火力。

    吴三桂心中暗暗痛惜,为了增加冲击的强度,楔形的头部放了不少辽东旧部,如今遭了三波打击,整个楔形的头部几乎已经消失了。

    这是一种全新的战术,所有人都要学会适应火器带来的战场变革,在这个战场,这才是刚刚开始。

    吴三桂骂道,贼人火器怎么如此恐怖,足足有三百米的距离,竟然能射到我军。

    眼见士气开始低落,吴三桂大吼一声,“火器装填的速度大家都知道,趁现在给老子冲过去,为打死的辽东镇老兄弟报仇,杀个痛快啊!“

    似乎是验证吴三桂的话,华夏军阵中的火器都停歇了,这些绿营兵愈发的凶相毕露,“杀啊!”绿营兵在吴三桂的鼓动下一起嘶吼,这些人的眼中只剩下野兽一般的凶光。

    可是不过十息,前排的华夏军士兵又端起了枪,短暂停歇的火器阵中,烟雾与火光迸发出来,火枪声又一次响起,只是一阵铁弹的打击,这些绿营兵眼中的凶光消散了,只剩下恐惧。

    吴三桂心中大骇,减慢了冲击速度,难怪觉罗巴哈那栽了,贼人的火器真是前所未见,今天若是把辽东镇的底子都葬送在这里,今后我吴三桂就是软柿子,随便胡人怎么揉捏了。

    整个绿营的气势已经被打没了,不用吴三桂下令,整个绿营的冲击势头已经彻底停滞了下来。

    绿营阵后的吴巴士见状叹了一口气,到底还是要我蒙古勇士上去流血啊,随即用蒙语喊叫一声,蒙古八旗们发出呼号之声,从绿营阵后冲了出来。

    蒙古骑兵冲出来之时,正巧赶上第二轮枪响,雨点一般的铁弹打过来,即便蒙古兵身上都披着重甲,仍然是无济于事。

    蒙古人冲到一百米时,八千的蒙古骑兵已经折损了近两千人,吴巴士痛苦的望着蒙古勇士被打死在地上,终于承受不住这个恐怖的死亡比,蒙古人的攻势也泄了气。

    不等吴巴士下令,满洲八旗又如离弦之箭从蒙古军后冲了出来,多罗贝勒吼了一声,满洲兵们伏在马背上

    ,挽起强弓朝着华夏军抛射,黑压压的箭雨登时划着弧线朝着华夏军阵飞来。

    两轮枪响之后,满洲八旗们已经冒着弹雨冲到阵前三十米,这个距离对与骑兵来说不过是转眼的功夫,前排的华夏军按照预定计划后退,露出了十门火炮的炮口,掷弹兵一起把手榴弹的引信点着扔了出去。

    与此同时,前所未有的一连串轰鸣声响起。

    十门火炮一齐轰鸣,霰弹和手榴弹的碎片撕裂了所有遭遇的八旗兵,碎肢与血肉再次铺天盖地的飞起,遮盖了整个华夏军前方的地面,两侧许多新加入华夏军的义兵都被这一幕震撼住。

    可是后续的八旗兵依旧在冲刺,这个距离已经不够装填弹药射击了。

    火枪还远未到碾压冷兵器的地步,万军下令居中的华夏军继续后撤,只有掷弹兵还在用手榴弹打击敌人,在八旗的强弓下,华夏军的伤亡开始剧增。

    终于八旗冲进了阵中,与华夏军士兵撞在一起,手持长矛的华夏军列着战阵迎了上去,承受着八旗的冲击且战且退,万军攥着拳头,往日里凭着火力远程打击敌军,不经铁与血的考验,就算胜了也不能证明是一支强军。

    好在华夏军严格的军纪此时显出作用,长矛兵虽然在八旗的冲锋下伤亡惨重,但是依然维持着训练的阵列,八旗兵十分凶悍,往往一人突进阵中能杀伤数人,华夏军只能凭着严密的阵型严防死守,不时几杆长矛一起刺出,把一个八旗刺死在地上。

    八旗兵的冲锋被华夏军挡住,骑兵的速度彻底停滞下来,万军终于舒了一口气,华夏军果然不负众望。此时由于居中的华夏军后撤,两翼伸展,中部的八旗兵已经陷入三面的包围中,既然清军的中央突破无法实现,那就轮到万军来左右包抄了。

    令旗挥舞,守在两翼的数万兵马一起杀出,这些义兵虽然战力一般,可是十分英勇,许多人都是以死相博。

    万军心中有些痛惜,这些招募来的义士,受朴素华夷之辨思想影响,大都有很强的家国情怀,处事十分有气节,如果加以训练和教育,大部分都会成为华夏军的精华,可是如今只能把生命葬送在这里。

    可是万军必须趁此良机消灭阿济格,否则满清站稳了脚跟,那席卷天下之势如何抵挡。

    狭路相逢勇者胜,面对凶悍的八旗兵,两侧兵马猛冲猛打,终于在八旗身后合围。

    外围的吴三桂和吴巴士瞧见这一幕,都被华夏军的士气和战力震惊了,可是如果坐看这一支满洲八旗覆灭,那满洲朝廷怎么肯放过他们。

    一声令下,绿营和蒙古八旗疯狂了一般,从外围朝着华夏军猛冲过来。

    万军眼见第一步成功了,怎么还能前功尽弃,大声喊来赵勃济,“你带人去挡住敌人援兵,胡人没有被消灭之前,决不能让敌人冲破我军阵型。”

    赵勃济虽然年轻,却是有勇有谋,上次松树岗一战让万军十分赞赏,此时赵勃济也知道情况紧急,大声道,“交给我吧!”领着三千黄安乡勇兵直奔合围处阻挡敌军。

第七十七章 增援抵达

    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

    只要能歼灭这一支满洲兵,就能重创满清。

    万军下了命令,转身带着华夏军一起,朝着包围圈中的胡人冲杀,力图尽快歼灭这支满洲兵。

    赵勃济领着乡勇兵赶到前线时,吴三桂的绿营正在猛烈冲击,如果不是守军拼死反击,包围就要撕开一道口子,但是两军厮杀在一起也给了赵勃济机会。

    赵勃济望了望局势,大声道,“大家随我来,杀贼啊!”

    乡勇兵们往日经常参与大姓之间的斗殴,对大队之间的厮杀有一些经验,赵勃济领着乡兵,结成小阵冲了上来,把绿营兵都压了回去,赵勃济挥着长刀左冲右砍十分勇猛。

    陷在包围之中的多罗贝勒,起初并不慌张,下令满洲兵继续向前冲杀,试图中心开花,掠杀华夏军的中军。

    冲了一阵虽然杀敌很多,但是始终无法冲破,身旁的士兵也被杀死了许多。

    眼见包围圈越来越紧,多罗贝勒下令大军掉头,朝着深后猛攻,试图打破包围与阵外的蒙古八旗和汉八旗汇合。

    然而面对奋勇作战的华夏军,多罗贝勒很快意识到情况不妙,这些汉人是要包围全歼自己的兵马,多罗贝勒亲自上前带着兵马冲杀,可是眼前望过去全都是人头,前方不远处似乎有八旗的旗帜,可是冲了一阵又发现被红旗挡住。

    身后的兵马忽然推开一些,接着许多人端着枪出来,朝着满洲八旗就是一阵枪响,顿时落在后面的八旗兵就死了一大片。

    可是多罗贝勒已经顾不得许多,一挥长刀大喊道,“朝着那边给我冲,冲过去就是英亲王的接应兵马。”

    满洲兵们急的乱喊,已经没有了起初的锐气,又是一阵密集的枪响,华夏军开始大喊,“缴械免死!”

    满洲八旗没有人理会,接着忽然火炮声也响了起来,有人给火炮重新装了霰弹,聚在一起冲杀的满洲兵,顺间被铁弹子扫出一道两米宽十米长的通道,通道里的几百满洲兵都变成了碎肉块。

    最左侧的一个满洲兵呜哇乱喊,朝着华夏军士兵冲上来,近了忽的扔了刀跪在地上,在火器打击下,终于有人支持不住。

    华夏军更加大声的叫喊,“投降免死!”

    越来越多的满洲兵扔了兵刃跪地投降,多罗贝勒冲了一阵,扭头发现自己身边已经剩下不过几百个人了,身后不远处都是跪着的满洲兵,正在被人缴械用刀押住。

    多罗贝勒顿时没了神气,身边的一个牛录大声道,“贝勒爷,坚持住啊,王爷来救我们了!”

    多罗有气无力的道,“已经太迟了!”

    一队华夏军士兵举着枪靠过来,万军上前道,“我劝你们放弃抵抗,放下武器可以保住性命,顽抗到底只有死路一条。”

    多罗贝勒叹了一口气道,“我愧对摄政王啊!”

    说罢举起刀一下砍向自己的脖子,血从刀身涌了下来,魁梧的身子一软,跌在地上断了气。

    身旁的巴牙喇亲卫眼

    见多罗贝勒死了,全都跪在地上大哭,纷纷用刀割开自己的脖子,几百个奋战到最后的满洲兵,除了几个放下兵器,全都跪在地上一起自尽了。

    虽然是敌人,此时万军心中也有一丝震撼,只是心中又忽然涌现出那句话,“侵略者终将变成肥料”。

    随着最后的八旗兵倒在地上,投降的胡兵也都绑了起来,包围圈里的胡兵终于被全歼了。

    解决了包围圈里的满洲八旗,万军调集兵马开始朝阵外的绿营兵进攻。

    吴三桂只听到阵中满洲八旗的喊杀声愈来愈微弱,心中就已经知道情况不妙,只是没想到几千满洲八旗竟然这么快就被歼灭了。

    忽然远处的天空窜起许多拖着白色尾迹的铁柱,呼啸着划过天空,吴三桂抬头望着这些奇怪的东西,记起来襄阳来报信的人似乎说过,贼人有一种能飞数里量远的飞火弹,落地能够轰然爆炸,和万人敌一般炸开花,杀伤力十分恐怖。

    不等清军做出反应,火箭弹已经呼啸着一头扎进清军后方的中军大帐,巨大的爆炸声响起,火光冲天而起。

    蒙古八旗和绿营兵损失惨重,此时完全没了战意,纷纷的往后溃退。

    万军急令大军追击,跟着清军朝田家铺杀过来,路上跪满了投降的清兵。

    吴三桂拍了快马冲回中军,中军在火箭炮的轰击下一片狼藉,阿济格知道满洲兵被全歼,已经面如土色,“这,这。”

    吴三桂对阿济格道,“王爷,我军败了,快些撤回城中坚守吧,再迟就来不及了。”

    阿济格眼见数千满洲八旗全部葬身敌阵,心中十分震惊,一时无法接受,瞪着眼睛道,“我自十三岁时随父汗起兵攻明,亲手杀过的汉人不计其数,都如绵羊遇见狼一般,这些汉人怎么不一样?”

    吴三桂见情势紧急,也顾不得许多了,对阿济格道,“王爷,我军败了,快撤吧!”

    阿济格望着掩杀过来的华夏军,目眦欲裂道,“该死的明朝人,十五弟的援兵何时才能到啊!”

    又望着战场看了一眼,绿营和蒙古八旗已经开始溃退,战场已经无法收拾了,阿济格道,“撤回城中!”

    当先和吴三桂上马,在巴牙喇亲卫的簇拥下逃回汉阳城。

    汉阳城在左军撤退时就已经洗劫一空,后来顺军赶到,又和清军在这一带交战,汉阳已经成了一座空城,此时阿济格兵马没有百姓驱使,八旗兵们只能下了马上城防守。

    华夏军四处追捕溃兵,把汉阳城包围起来,又朝着城中发射火箭炮。

    一个义兵将领笑道,“哈哈哈,真他娘的爽快,往年与胡人作战,贼人十分张狂,号称‘满万不可敌’,我军只能守在城里挨打,如今反过来,把他狗日的也堵在城中打,爽啊!”

    经历一场大战,全歼不可一世的八旗,万军心中十分畅快,大笑道,“汉朝时,华夏人是‘一汉当十胡’,后来慢慢衰落了,唐朝时变成‘一汉当五胡’,到了宋朝反而被胡人攻灭了,如今竟然被胡人看清,说汉人都

    是种地吃草的绵羊,汉人已经自废武功太久了。”

    正说着,有兵来报,“从江面上过来许多船,是敌人的援兵到了。”

    万军带人策马朝着汉江与长江的交汇处奔去,远远地望见江面上正有许多大船,乘着风朝这边前进。

    万军望着吃饱了风的船帆,汉阳城中尚有几万清兵,贼人又从江南派来援兵,华夏军没有水师无法拦击。

    虽然不甘心,但也没有办法,万军下令道,“可惜我们没有海军,他们在江上,我们打不到,传令大军后撤吧,看清局面再作打算。”

    华夏军撤了汉阳城的包围,万军派白旺领了五万兵马往西去收服汉川、沔阳、承天等地。

    白旺是德安本地人,在顺军时就经营江汉多年,阿济格大军败退汉阳之后,此时去扫清各处清军势力,算得上是探囊取物一般。

    汉阳杀败胡人,只要围杀了襄樊的清军,整个湖广北部,河南西部再无敌手。

    华夏军与清军在汉阳对峙了两日后,陈霸蛟率的援军终于赶到,有了一个师的华夏军增援,万军可以放手进攻汉阳城。

    陈霸蛟许久未见万军,此时脸上带着兴奋,“大人神勇,这一次南下,我军几次大败胡人,攻占了许多州府,可喜可贺啊!”

    万军心中惦记着鹿城的情况,把汉阳附近形势与陈霸蛟说了一遍,急着问道,“鹿城和淅川那边怎么样?”

    陈霸蛟道,“托了大人的福,各处百姓都分了地,逃到山中的也都出来投靠我们,今年雨水正常,难得一个大丰年。”

    万军点点头道,“民以食为天,我军手中有粮心中就不慌了。鹿城之中怎么样?章胜可曾回去?章小妍可好?”

    陈霸蛟道,“鹿城之中一切都好,章胜倒是未曾听说消息,还有商州府方向,最近新添了两个师的兵力,张午阳意图趁着百姓都反对剃发,发兵拿下关中。”

    万军道,“张午阳可以独当一面,可以传信给他统领北路军便宜行事,不要贻误了战机,我军就是要趁着这次机会打击满清,胡人狼子野心,竟然强迫汉人剃发。”

    陈霸蛟骂道,“胡人真是狗养的,自己剃个难看的光头皮不算,竟然还要我中国人都做那胡人打扮,真是可恶。”

    万军道,“江南如今局势不稳,百姓都反对胡人的剃发易服令,我军正要趁这机会把胡人打回老家去。”

    陈霸蛟道,“他们老家的地方也是明朝皇帝赐的,狼心狗肺养不熟的建州人,竟然还趁着中原衰弱刀兵相加,这哪里是人能干的事,依我看咱们要把他们赶到极北之地,听说汉朝有个苏武,在北海放羊,北海的北边还有极北之地,终年飞雪寒冷异常,咱们把赐的地都要回来,把他们赶到最北边吃雪去,冻死他们这些狗日的。”

    万军心中笑道,“明朝人的地理知识挺丰富的么,还知道西伯利亚。”

    万军与陈霸蛟商议兵事,又闲话一阵,万军传令大军休整半日,决定明日一早发兵攻打汉阳城。

第七十八章 夜遁

    为了应对第二日的汉阳攻城战,华夏军休整一日,万军等人也早早地在回帐休息。

    就在华夏军休整之时,汉阳城南临着江的港口处,趁着夜色大队兵马正在登船。

    阿济格站在船首望着汉阳城,吴三桂和耿仲明随在身后,眼见着大队士兵已经登船,阿济格恨恨道,“用不着隐藏了,点亮火把,全速登船。”

    先头的船只已经开始顺江而下,阿济格依旧没有下令发船,他的目光盯着夜色中的汉阳城,怒火在胸中燃烧,火炬的光在江风中晃动,映着这座让他愤怒的城,真想一把火烧了这个地方。

    最后的士兵也已经登船了,亮着无数火光中大船排成一线,起锚顺着河水朝下游漂去

    耿仲明道,“王爷,沿江往下明日就能到九江。”

    阿济格望着夜色,没有理会他。

    吴三桂道,“王爷不必耿耿于怀,汉阳城我们还会回来的,到时候必让此地鸡犬不留。”

    阿济格压住火气骂道,“该死的耿仲明,此次若是多带些兵马,我军就可以反击贼人,岂会趁夜逃走,让本王受此大辱。”

    耿仲明跪在地上磕头,急道,“亲王殿下,奴才冤枉啊,左军新降不得不防,明军袁继咸和何腾蛟又屡屡围攻九江,奴才实在没有多余兵力。”

    吴三桂道,“怀顺王一路急行来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啊,况且明朝在鄱阳湖的水师还很强大,九江若是不分些兵马防守,万一截断去路。”

    阿济格怒道,“截断去路,那本王正好和他们杀个痛快。”

    吴三桂道,“亲王殿下之勇武,当世无人能当,不过国朝攻略大计岂不是毁于一旦。”

    阿济格想起折损的满洲八旗,不知道摄政王会怎么处置,冷哼了一声不再说话。

    星空之下,船队已经打起了灯火,顺着江水浩浩荡荡顺江而下。

    万军正在帐中休息,忽然有兵来报,汉阳方向有些异常。

    万军立即带人出帐查看,汉阳城方向,巨大的城池隐没在黑暗之中,只剩下一片虚无。

    漫天的星光之下,有许多忽隐忽现的光点,一望之下,就像星空蔓延过来,上下都是漫天星光。

    恍惚的一瞬间,万军感觉似乎又回到了太空,上下都是虚无,虚无之中点点星辰。

    一阵江风吹过,带着丝丝凉意,万军的耳边又听到人喊马嘶之声。

    “派人去打探一下,汉阳城那边到底是什么情况。”

    探马小心翼翼靠近汉阳查看,一直摸到城墙下面也没有发现异常,等到发觉江面上的情况时,清军的船队已经全部。

    没有水师,华夏军根本无法拦截,只能望江兴叹。

    天明之时,万军方才得知消息,才知道昨夜清军已经趁着黑夜逃走了,汉阳已经成了一座空城。

    万军立刻下令大军进驻汉阳城。

    这个可怜的城市,先是经过左良玉的劫掠,随后顺军与清军在此交战,短暂的时间内,顺军,清军,华夏军三易其手,整个城市早已经逃亡一空,没有逃亡的经历兵祸,早已被杀死,再无

    一点人气。

    万军踏上汉阳的城头,望着长江与汉江的交汇处,水气氤氲,芳草萋萋,忽然想起那首诗。

    不禁叹道,“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正叹着,有兵来报,后阵兵马来了。

    当初华夏军杀向汉口时,王立辉等人随后阵驻扎在三里镇,如今武昌战事落下帷幕,后阵兵马开进武昌,王立辉等人便和崔子义一同来寻万军。

    如今武昌的顺军早已撤走,汉阳的清军也退走了,华夏军占领了整个江汉地区。

    崔子义等人上到城头时,万军正坐在巨大的女墙之间,正望着宽阔的长江,风吹拂着衣裾,好似正要踏风而行一般。

    崔子义走近来,“大人!”

    万军回过身来,从女墙上跳下来。

    崔子义躬身道,“贺喜大人,此一战摧敌于兵锋最强劲之时,鲸吞整个江汉,华夏军之大喜啊。”

    王立辉和身后几人一同道贺,万军看见人群里站着一精瘦男子,正是在商州府跟随万军的刘体纯。

    短短几日,近在咫尺的顺军被清军杀败,随即兵锋强势的清军又被华夏军击退,华夏军的战力可见一斑。

    可是刘体纯到底心中还牵挂着李自成,不知顺军在武昌一败之后,溃退的数万兵马又能往何处去。

    万军在刘体纯的面上看出几分,笑道,“刘将军,何故嘴里说着贺喜,却满面愁容啊。”

    刘体纯道,“大人恕罪。”

    万军道,“可是在想顺军汉阳一败之后,李皇帝南去何处?”

    刘体纯被猜出心思,一时面色尴尬,为人臣者最忌如此三心二意,连忙跪下道,“请大人恕罪,在下跟随李自成征战多年。”

    “好了!”

    万军打断刘体纯,伸手将他拉起来,“华夏军中禁止跪礼,怎么又明知故犯。”

    说罢,万军叹道,“我也有些担忧,李自成军心已散,逢敌皆败,从武昌南下只怕凶多吉少了。”

    王立辉本一心盼着李自成倒霉,巴不得他惨死,可是孝义镇时,李自成孤身来见,化解了王立辉心中的怨恨,此时听说李自成凶多吉少,也有些担忧。

    “凶多吉少是什么意思?”

    万军记得,按照历史上记载,李自成是被清军一路追击,从武昌南逃到了咸宁,在通山县的山中穿插时,为了查看道路,只带了少量兵马,被乡勇围攻杀死。

    如今按照李自成的行动轨迹来看,虽然时间已经差了许多,但是和历史上一样,李自成正在往通山县撤退,那么按照历史的惯性,很可能李自成会死在九宫山。

    万军道,“从武昌往南多山地,民风彪悍,各大姓结寨自保,顺军以前多在河南陕西等地活动,贸然南下,不熟悉地理,不熟悉百姓,再加上数万顺军毫无根基,军心士气粮食补给都是问题,所以我推测,顺军只怕是凶多吉少了。”

    崔子义赞道,“大人的分析,真是精妙,不过大人有什么打算?”

    万军道,“当前胡人才是中国的大敌,李自成若是死了,顺军必定树倒猕猴散,说不定

    会有人投降大明,甚至投降满清,明军已经退到闽粤,胡人一旦消灭了李自成,就更能聚集力量攻打我们。”

    崔子义道,“所以大人不想看到李自成这么快就灭亡?”

    “不错”万军道。

    随即万军道,“刘将军,我给你一万兵,即刻南下去寻李自成,能劝他降服我军更好,若是不能,一定要保他活着过了通山县。”

    刘体纯听了,心中大为感动,抱拳道,“谨遵大人军令,一定不负华夏军。”

    万军想了想,还是补充道,“切记有个叫九宫山的地方,要格外当心。”

    虽然听起来很奇怪,刘体纯还是抱拳领命。

    万军道,“事不宜迟,你尽快出发!”

    王立辉犹豫道,“大人,这李自成毕竟是我姐姐深爱之人,我想。”

    万军道,“你想一起去?”

    王立辉有些尴尬的挠了挠头,自从不当和尚,王立辉的头发也长了许多,只是两条眉毛再也长不出来。

    万军打趣道,“当初可是你要弄死李自成,如今怎么开始把人家当姐夫了?”

    眼见王立辉没有眉毛的脸越来越红,万军道,“你可以去,不过一定要回来,你可顶的上十个师!”

    王立辉闻言,激动的双眼通红,“我一定好好地回来!”

    送走了刘体纯和王立辉,崔子义淡淡的道,“大人真不担心万一这个刘体纯?”

    万军道,“想走的留不住,万一他背叛我军,一万兵也不算什么,我给他的都是尚未整编的义兵。”

    崔子义道,“大人真是老谋深算啊。”

    万军望了崔子义一眼,“你这话听起来怎么像是再骂我。”

    崔子义笑道,“不敢不敢,大人自商洛山中崛起以来,不过两年间,就能有今日这番成就,文可安定百姓,武能杀破鞑虏,足可见大人神勇非凡,天命在大人这里啊。”

    万军打心底不信这个天命的说法,“子义啊,我军能走到今天这一步,全靠了我们的人才触碰到权力,能够更廉洁高效,咱们的军队有更先进精良的兵器。”

    说罢万军又望向南方,“一万兵不算什么,不过王立辉精通火器,却是折损不起的人才。”

    崔子义道,“王立辉的确是不可多得的火器人才,不过大人有些言重了,他一个人真能比得上十个师?”

    万军笑了笑,“这你就不知道了吧,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崔子义似懂非懂,还不及想,又见万军指着江面,“你觉不觉得这江面上少了些什么?”

    崔子义奇怪道,“少什么?”

    万军道,“水师啊,我军若是有一支强大的水师,就能封锁江面,九江的胡人援兵就不会轻易抵达,汉阳的胡人也不会轻易逃脱。”

    崔子义道,“的确是缺少一支水师。”

    万军又道,“我们的时间不多了,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已经到了家门口了。”

    两人闲话一阵,眼见刘体纯已经开始率军渡江南下,便和崔子义发布安民告示,开始整肃兵马,恢复武昌地区的民生秩序。

第七十九章 李自成之死

    武汉三城的百姓在左良玉乱兵劫掠时,已经开始向四周的山区躲避。

    如今随着华夏军安民告示发布,四处剿灭贼寇安定秩序,逐渐开始回归武汉三城。

    万军让崔子义继续揖抚流亡,自己开始四处探听造船工匠,武昌所处的长江,江宽水深是造船的好地方。

    从三国时期,武昌地区就是训练水师的好地方,汉阳沿江而上不足百里,当初曹操在乌林训练水师,可惜最后赤壁之战,被孙刘联军击败,功亏一篑,失去统一中国的机会。

    明朝郑和船队七下西洋之时,西欧的大殖民航海时代尚未开始,华夏距离站在世界之巅,几乎只有一步之遥,然而最终还是自废武功,直到近一个世纪之后,由西欧引领开始大航海和大殖民时代。

    没有一支强大的水师,中国就无法站在顶端。

    为了在台湾击败荷兰人,为了在南洋击败西班牙人,华夏军必须尽早开始组建海军。

    好在江汉地区逐渐安定,百姓陆续返回城中,船匠倒是找来许多。

    不过大多都是造一些内河小船,对万军想要的艨艟大船和新式战船,基本都是毫无办法。

    一连寻了三日,这一天有士兵带着两人过来,称是大明朝廷原镇江大船厂的工匠。

    万军迎进二人,只见一个老者带着一个青年,老的叫杜长卿,青年叫江平常。

    万军打量二人一番,也不像是父子,便问道,“老先生,你们是镇江的船匠?”

    杜长卿道,“是滴,我万历年就在镇江大船厂造宝船了,这是我的徒弟。”

    万军道,“老先生我就开门见山直说了,我要建一个造船厂,造船你可以吧!”

    杜长卿笑了笑,“我这大半辈子都在造船,还是第一次有人问我造船可以吧,哈哈哈。”

    万军对老者的态度不以为意,“老先生先别笑,我要造的可不是一般的船。”

    杜长卿收了颜色,好奇道,“大人是要造什么样的船?”

    万军道,“铁甲船,你可会造?”

    杜长卿道,“世人皆知,铁遇水则沉,岂能造铁甲船。”

    万军道,“咱们水师交战,无外乎火攻和接舷跳帮,可是我听说西夷人把大炮放在船上,两军交战时,远远地横过船身,用大炮轰击,船尚未接舷,就已经被轰碎许多。”

    杜长卿抚摸胡须道,“我倒是听说过,有贺兰弗朗吉人,把大炮放在船上,做成炮舰,十分凶猛。”

    万军笑道,“这大炮不就是铜铁铸成的,怎么不会遇水则沉呢。”

    杜长卿道,“那不是因为在船上。”

    江平常恍然大悟道,“我知道大人的意思了,这铁甲覆盖在船身上,不就做成铁甲船了,一样不会遇水则沉啊!”

    杜长卿道,“一般的船身足够了,为什么要覆盖铁甲?”

    万军道,“我们的船当然也要放火炮,以后若是与西夷人的炮船交战,他们的炮弹打在铁甲上,船身不会有事,但是木船就会被打碎沉没。

    杜长卿愣了愣神,“大人要和西夷人打仗么?”

    这次江平常反应极快,“师父,大人大概是觉得西夷人的炮船水战厉害,所以便想到炮船的克制办法。”

    万军赞赏的看了江平常一眼,问老者道,“怎么样,炮船你可造得出?造铁甲船的事可以随后再说。”

    杜长卿道,“如果要造铁甲船,老夫一时倒还需要细想些主意,若是说造炮船,倒也不难。”

    万军笑道,“那好,这两日二位把图纸拿出来给我瞧瞧,敲定之后就开始造船吧!”

    中国从宋代开始就有整体框架图的“船样”理念,到了明末时已经发展出十分先进的等比例模型参照法。

    而且中国人造船技术中,从十世纪的宋朝开始,就有一个堪称黑科技般的存在,就是“定龙骨”,而这个技术,一直到十九世纪才在欧洲出现。

    杜长卿问了万军几句,便道,“就按大人所要样子,这两日我和平常赶制出船样,拿给大人过目。”

    杜长卿领着江平常离开之后,万军长舒一口气,“这个老头虽然拽的厉害,倒让人觉得有两把刷子,这造船之事似乎有着落了。”

    第二日,华夏军的探马回报,刘体纯带人回来了。

    “刘体纯回来了,那李自成是死是活,结果多半也有了。”万军心中忽然有些忐忑,不知这李自成结局如何,历史到底有没有重演。

    “快,带我去见刘将军。”

    万军直走到汉阳城东门外,才远远地见到大队人马,正在徐徐前进,当头几人见到万军,急急的跑过来。

    冲在最前面的正是刘体纯,见到万军,大声道,“大人,末将回来了。”

    等刘体纯等人走近了,万军迫不及待问道,“怎么样,李自成怎么样?”

    刘体纯低着头,一旁的王立辉灰头土脸的道,“大人,大顺永昌皇帝死了!”

    万军知道李自成会死,可是在他的心里,始终觉得自己应该改变了历史,时间已经推迟了几个月,按理说李自成应该不会死。

    万军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李自成死了?李自成怎么会死?”

    刘体纯抬起头,双眼已是通红,含着泪道,“大人,永昌皇帝是在九宫山遇害的。”

    万军感觉自己忽然有些耳鸣,头晕的厉害,“九宫山,九宫山,为什么李自成还是死在了九宫山!”

    与历史上如出一辙,只是晚了几个月,李自成还是死在了九宫山。

    刘体纯没有发现万军的异常,用悲痛的声音缓缓道出李自成遇害的细节。

    大概是在二十七日,李自成带着剩余几万兵马南下到了通山县,本意东进南昌,得知明军在九江方向和清军交战,便试图穿过山区南下广东。

    刘体纯所带的人马晚了一日,二十八日到通山县时,得知李自成已经带着大军向东南穿插。

    刘体纯带领精锐的几百骑兵紧随顺军到了张家坪,可是晚了半个时辰。

    趁着大队

    兵马在张家坪大河湾处休息时,李自成带着十几个卫士上山查看道路,由于数万大军在侧,李自成带的卫士并不多。

    李自成等人先是在山梁上查看道路,随后得知九宫山上有一座元帝庙,便打算前去祭拜一下。

    谁知才上到九宫山,被陈家乡勇发现,误以为是山匪来劫掠,陈家乡勇出动三百人袭击李自成等人,双方厮杀了一阵,李自成和所带的卫士全部被杀死。

    刘体纯按照万军的嘱托,带着人到达张家坪时,听闻李自成带人上了九宫山,立刻带人上山来寻李自成。

    然而为时已晚,众人到了半山腰便闻见浓浓的血腥味,随即发现大顺皇帝和卫士,已经全部被人杀死。

    受到大顺卫士的拼死反抗,陈家乡勇也被杀死许多,众人到时,陈家乡勇正带着自己人的尸体下山,刘宗敏当先抽刀在手,怒吼着冲向乡勇团。

    刘体纯也顾不得杀向陈家乡勇的众人,急忙在十几具尸体中寻找,边看边在心中祈祷,“皇天保佑,万望皇帝陛下平安。”

    然而不过转瞬间,刘体纯就看到皇帝的尸体,李自成斜靠在一棵大松树上,右边的脑袋被钝器击中,几乎已经塌陷进去半边。

    除此之外,前胸有被火铳打出的血洞,左腿上还有几只羽箭。

    刘体纯看着眼前的皇帝尸体,这个人带着自己征战十数年,尸山血海中走过来,从一文不值的小反贼,到成为君临天下的大顺皇帝,刘体纯从来没有想过李自成会死,他就像一个真正的英雄,从来不会倒下。

    刘体纯楞在尸体前,整个人一片空白,却哭不出来。

    王立辉走了过来,虽然面容已经扭曲,可是还是认出了李自成。

    这个人是他姐姐这一生的牵挂,他让自己的姐姐在最美好的年纪早逝,也让整个王家陨落。

    可是这个人承载整个王家的心愿,可他是姐姐最爱的人,甘愿为他献出生命。

    王立辉眼泪忽然涌了出来,悲痛的叫道,“姐姐啊,他死了。”

    刘宗敏等人将乡勇全部杀死,匆匆赶了回来,一眼就看见刘体纯呆若木鸡,正对着一个斜靠着松树的尸体。

    刘宗敏只感觉气血上涌,可是整个脊背却感觉冰凉,眼皮猛地跳了跳,这个斜躺着的尸体,不是大顺皇帝又是何人。

    刘宗敏走近了些,猛地大哭起来,“陛下啊!”

    身后的大顺将士一起跪在地上,大哭起来。

    不久皇帝被害的消息传到张家坪,整个大顺军一起痛哭哀嚎,哭声直窜上云霄。

    刘宗敏哭了一阵,忽然停住哭声,红着眼睛下山,点齐大队兵马,对附近几个山寨发动报复性进攻,陈家山寨无论男女老幼,全部被杀死,随后刘宗敏又命人将整个陈家山寨夷为平地。

    搅动整个明末局势的枭雄李自成,就此陨落。

    随后失去主心骨的顺军发生溃散,一部随着刘宗敏继续南下,一部随着刘体纯返回武昌投靠华夏军,另有许多顺军选择重新往东投降明军。

第八十章 归降

    历史好似一个惯用讽刺的导演。

    从崇祯十一年只剩十八骑的狼狈,到崇祯十七年建国称帝的风光,再到一年之后的身死国灭。

    真真是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楼塌了。

    李自成一死,大顺作为大明时代一股独立势力,就此彻底结束。

    然而昔日的敌人,却变成了战友,残余的顺军投降了大明朝廷,继续顽强的抗击着席卷天下的满清。

    同样的事情,还有张献忠死后的大西残部。

    曾经的朝廷官军,变成了金钱鼠尾的胡人走狗,曾经的饥民流寇,成了守卫华夏的最后力量。

    从武昌南下的五万多顺军,随刘提纯北归头像华夏军的不到一万人。

    不过这个局面已经符合万军的期待,刘体纯和王立辉都返回了华夏军。

    刘体纯的情绪仍未恢复,将李自成遇害的情形说罢,已经是泣不成声。

    王立辉倒好许多,指挥着一架马车走近来,对着万军道,“这就是他的遗体。”

    “李自成?”

    万军走近马车,一股浓重的腥臭味扑面而来,映入眼中却是几框死鱼。

    死鱼围着一个冕服盛装的男子,面色惨白,半个脑袋几乎都破碎了,不过血污都已经被小心的擦干净。

    面容可以看得出,就是在孝义镇与万军见过的李自成。

    一代枭雄,成了咸鱼堆中一具尸身,可悲可叹啊。

    万军望了一眼,回过身走开几步问道,“顺军不是还有刘宗敏几个大将,怎么会将大顺皇帝的尸身交给你们?”

    王立辉道,“听顺军说,刘宗敏要继承皇帝遗志,继续往南去占婆建立大顺,皇帝的尸身不便携带,也不能就地掩埋,我就提议将皇帝的尸身带回鹿城县金钟山,与我姐姐合葬一处,刘将军他们就同意了。”

    万军道,“金钟山倒的确是埋葬李自成的好地方。”

    王立辉道,“请大人准我送他回王家楼,与我姐姐合葬一处。”

    刘提纯也走过来道,“请大人成全,我愿一同护送永昌皇帝遗体返回金钟山。”

    逝者为大,而且这李自成给万军的印象,倒也不似历史上所说那般恶劣。

    万军想了想道,“你们送李自成回鹿城县倒也可以,不过还有一件事要做。”

    刘体纯擦了擦眼泪,抬眼看着万军,恍然明白,“我知道大人所说的事,这件事就交给我吧。”

    万军点头道,“那是再好不过,算时间不过这几日之间,而且天气炎热,只怕尸身保持不了太久,要尽快。”

    刘提纯点了点头,叫了几个心腹,一同骑马离去。

    万军又对王立辉道,“立辉啊,我本想要你在武昌这里建一处大火器制造厂,你要回鹿城,这火器厂的事就要耽搁了。”

    王立辉想了想道,“大人可知,大明火器制造,为何只有赵士祯、孙元化等人名望甚高?”

    万军对历史知道不少,这两个人都是明末数一数二的火炮专家,不过对王立辉的问题倒是十分好奇,“为何?不是因为火器技术高超么?”

    王立辉笑

    了笑道,“对朝廷来说,技术不过是旁枝末节,考取功名才是正道,要说这二人火器技术冠绝当世,我看未必。”

    万军似有所悟,“你是说这两人?”

    王立辉道,“不错,他们熟悉火器不假,但是能够享有盛名,更大的原因是他们都是考取了功名之人。倒是有许多精于火器,却连秀才之名也没有的人,不知大人怎么看?”

    技术人才可与不可求,这还用问,万军急道,“我要的是技术人才,又不是对八股对子的,你知道有这样的人?”

    王立辉道,“我们制造火器这么久,倒是有几个精通火器的好手,我这次返回鹿城,可以将他们推荐给大人。”

    万军喜道,“如此甚好,对了,火器技术要进步,就不能藏私,没有互让切磋,互相配合,就没有技术的突破,你明白我的意思?”

    王立辉道,“明白,大人,我这就让人去带他们过来。”

    很快,王立辉引着三人过来,“大人,这是巩毕升,这是蒲宏,费炜叁。”

    万军与三人谈论火器,见这三人对制造火器有许多心得,而且有许多奇思妙想。

    对万军来说这三人许多想法十分荒唐,不过也有许多若是加以引导,便可以如后世一般,推动火器技术发展。

    万军勉励三人几句,安排三人负责在武昌建立华夏军第一个大型火器研发制造厂。

    华夏军驻扎武昌,降兵算来近六万,各路乡勇义兵接近十五万,华夏正规兵近两万。

    考虑到江南的局势,武昌一带的后勤补给,以及编练新军,万军决定将义兵分作两部进行编练,降兵则全部送至淅川丹江口一带。

    三日之后,刘体纯的信送到汉阳,万军得知消息大喜,“大事可期啊,刘体纯立了大功一件。”

    傍晚时分,刘体纯和几人快马到了汉阳城外,万军早已在城外等候多时。

    刘体纯领着几人跳下马,“这就是万军万大人。”

    说罢,刘体纯指着身后风尘仆仆的几人,给万军介绍道,“这位是李过将军,这位是高一功。”

    二人朝着万军抱了抱拳,李过谨慎的道,“不知皇帝尸身在何处?”

    万军早已做了准备,一挥手,几个士兵推过来一架马车,腥臭味比前日更浓了几分,鱼的腥臭味已经越来越难压住尸臭味道。

    不过李过和高一功似乎丝毫不觉,急急上前查看,虽然尸身已经开始**,不过那面容不是大顺皇帝又是谁。

    二人在车前看了一阵,很快就暴发出一阵哭声,边哭边叫道,“陛下啊,陛下。”

    李过是李自成的侄子,高一功是李自成妻子的弟弟,最受李自成信任,如今哭的十分悲痛。

    万军道,“人死不能复生,二位将军节哀,如今天气炎热,要尽快送遗体回金钟山下葬。”

    高一功止住哭泣,“我听说要把陛下的尸身送去与人合葬,我姐高桂英是才是皇帝的妻子,陛下怎能与别人合葬。”

    王立辉立在一旁,闻言上前怒道,“当初李自成在金钟山时,你姐在何处?”

    高一功怒视着王立辉,

    “你姐算什么东西,我姐才是大顺皇后。”

    王立辉面色通红,骂道,“你们算什么东西,残兵败将,这皇帝的尸身如果不是我们派兵马过去,早就不知落在个荒山野地。”

    眼见二人骂的兴起,几乎就要动手,万军道,“高将军,你也看到了,天气炎热尸身已经**,逝者要尽快入土为安,依靠十八骑在金钟山闯王寨东山再起,算得上李自成一生的得意事,葬在金钟山也算得上是最好的选择。”

    李过倒没什么,对着万军抱拳,十分感谢万军的宅心仁厚。

    不过高一功还是道,“葬在金钟山倒没有什么,只是要和人合葬我不答应。”

    王立辉怒道,“你姐在何处,把他拉来杀了,我可以让她和这厮合葬。”

    高一功气急,手往腰间一搭,就要抽出刀来。

    一旁的华夏军卫士见状,哗啦啦一声,一齐把手中的刀、枪、长矛对着李过、高一功二人。

    刘体纯见状吓了一跳,走上前按住高一功,大声道,“我带你们来见万大人,你们这是做什么?”

    高一功回过神,已是惊出一身冷汗,和李过一起跪在地上,“请大人恕罪。”

    万军扶起二人,摆手让众人放下兵器,安慰道,“你和立辉一样,都是性情中人,不过合葬之事的确不妥。”

    转身万军对王立辉道,“你姐姐兰芝早已入土为安多年,不宜再打扰她,依我看将李自成安葬在她一旁就很好。”

    王立辉闻言也不再多说些什么,高一功和李过亦表示同意。

    刘体纯见事情解决便道,“大人,老刘幸不辱命,李将军和高将军已经同意投降我华夏军了,所以特地先一步随我来见大人。”

    李过道,“既然已经见到了陛下的遗体,我等信守承诺向大人归降。”

    高一功也跟着道,“我等自榆林南下,由汉中入四川,经太平、达州、夔州至荆门,尚有兵马十七万七千,愿意向大人投降。”

    万军笑道,“如此甚好,如今胡人侵略中原,正是同心戮力恢复中华之时,二位将军不必多礼,欢迎加入华夏军。”

    高一功道,“大人兵威强盛,末将早有耳闻,今有一个不情之请,请大人应允。”

    万军好奇道,“什么事?”

    高一功道,“是我姐姐,她知道陛下身死的消息,想去金钟山古庙做一个比丘尼,青灯相伴了此一生。”

    万军道,“这种事情有何不可,只要她愿意。”

    高一功感激道,“多谢大人。”

    李过道,“大队兵马有我弟李友带着向大人投降,请大人准我回金钟山送别叔叔。”

    高一功亦道,“烦请大人准我,送姐姐去金钟山安身。”

    万军想了想便答应下来,“就准你二人和刘体纯一起回鹿城。”

    两人闻言一起红着眼睛朝万军行礼,“听体纯说大人宅心仁厚义薄云天,如今一见果然如此,多谢大人,某等愿意为大人肝脑涂地。”

第八十一章 王女

    收服李过和高一功从陕北所率十数万顺军,万军的实力再一次提升。

    不过把这么多降兵和义勇兵消化掉,彻底转化成华夏军的人,还需要许多时日。

    和李过等人说罢受降和安葬李自成的种种之后,万军回到官衙,修书一封派人快马送到鹿城,让桂东良率教导总队的全部力量南下武昌。

    和崔子义商议一阵,决定调赵勃元南下武昌,李有田的政治宣传队,第一兵工厂,粮食局都要足够的人手。

    武昌正处在长江中游,下可以顺江南下江南,上可以进入四川,北接中原,南临楚地,乃天下通衢。

    荆州本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只要华夏军在这里立稳根基,进可以争锋江南,退可保半个中国。

    经营好武昌,华夏军就有了与清军决战的资本。

    南昌的明军实力比历史上要壮大不少,先是袁继咸没有被清军捉住,分化左军带走马进忠、王允成、马士秀等七个总兵,十余万人南下和何腾蛟会师一处。

    顺军在通山瓦解之时,也有两万余人到南昌投降何腾蛟。

    何腾蛟接受了左军和顺军余部的兵马,手下足足有十七个总兵,所部兵力近三十万。

    袁继咸在汉口与万军议定合力对抗胡人的战略后,何腾蛟便多次派人进攻九江,却是连连受挫。

    阿济格部从汉阳退回九江后,把满肚子的火气全撒在江西明军身上,对着何腾蛟部兵马是猛攻猛打,在庐山和德安接连大破明军,杀伤俘虏无数。

    何腾蛟吃了个大亏,无力再战,只能退回到南昌一带,配合着鄱阳湖明军水师坚守。

    何腾蛟手下兵马本来就来处纷杂,顺军余部、左军余部、原来的明军,各路兵马原本就互相敌视,如今何腾蛟大败一阵失了威信,更加无法约束手中的这些骄兵悍将。

    何腾蛟、堵胤锡和袁继咸都是大明的大员,如今缩在南昌,却是谁也指挥不动,什么也做不了。

    就在万军与崔子义在房中讨论局势之时,忽然有卫兵来报,李过和高一功求见。

    万军好奇道,“这二人事情已经说定,明日一早回鹿城县,怎么这个时候来。”

    崔子义细细想了想,也摇头表示不知。

    万军道,“让他们进来吧!”

    很快,李过和高一功二人走了进来,李过率先道,“大人,有一个人不知如何处置,还请交给大人。”

    万军好奇道,“什么人?”

    高一功道,“傍晚时候才到汉阳,我们立刻将她带了过来。”

    说罢,高一功叫了一声,“进来吧!”

    不一会儿,只见一个窈窕的少女走了进来。

    房间之中,数盏昏灯,印着女子怯生生的身姿,一身襦裙在灯光下,散发着素雅的鹅黄。

    那女子走到屋中,双眸如水一般清冷,环视屋中众人,便朝着万军行了个万福。

    几个大汉对比之下,少女愈发显得娇弱,可是她的面色却毫无波澜。

    灯光之下,少女双眉微蹙,目如秋水,肤如

    凝脂,光影晃动之间,面容就好似四月的樱花。

    洛神赋中有一句,“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摇兮若流风之回雪”。

    此时看这女子的举止形态,万军心中忽然冒出一这句,不禁问道,“你是谁?”

    那女子轻声道,“回将军,在下王欢。”

    李过闻言在旁解释道,“大人,这不过是她的化名,此乃朱明的皇室宗亲,大明瑞王朱常浩的遗孤。”

    万军恍然明白,这女子举手投足之间的从容和仪态,分明不似普通人,又跟李过等人问了几句,才知道事情的大概。

    原来这个自称王欢的女子,就是大明瑞王朱常浩的独生女。

    瑞王朱常浩是明朝历史上,大名鼎鼎的万历皇帝的第五个儿子。

    朱常浩痴迷拜佛,对女色不感兴趣,一直到二十五岁还没选婚,十足的大龄剩男,一直到天启年才娶妻。

    崇祯元年时,瑞王朱常浩从北京返回到封地汉中,那一年已经是三十六岁,也是在这一年,瑞王妃生下一个女儿,也是朱常浩唯一的子女,朱徽樱。

    大概和所有老来得子之人一样的心理,朱徽樱的出现,让一心吃斋念佛的朱常浩,倍加疼爱,无比呵护。

    后来李自成打败孙传庭,占领西安后开始分兵攻占陕西各处州府,建府汉中的朱常浩为躲避顺军兵锋,便在汉中总兵赵光远护卫下南逃到重庆避难。

    然而躲过了李自成,却没有躲过张献忠。

    崇祯十七年张献忠进川,集中兵力攻破了重庆,朱常浩用自己瑞王身份做诱饵,亲自率卫兵拖住农民军,让最受宠爱的女儿朱徽樱逃出生天。

    因为瑞王朱常浩亲自上阵,张献忠损失极大,后来朱常浩及随从全部被张献忠杀死。

    朱徽樱在几个侍卫的保护下,化名王欢逃到万州一带,李过等大顺兵南下之时遇到,便将朱徽樱带着南下。

    李过本想将朱徽樱献给李自成,若是将朱徽樱作为宗室礼遇,到时候送还给朱明皇室,说不定可以博取大明朝廷的好感,与明朝一起抵抗胡人之事就有许多可能。

    如今李自成已死,李过和高一功决心彻底跟随华夏军,便将朱徽樱献给了万军,也算是对万军表忠心的投名状。

    万军打量着朱徽樱,灯光之下,少女的脸上看不出悲喜,只在双眉之间有一丝化不开的忧郁,鹅蛋小脸上带着一些婴儿肥,显得煞是可爱。

    怎么处理这个大明宗室,万军倒一时没有主意,想了想便道,“带她下去吧,在府中安排一个住处,找几个女眷好生照顾着。”

    很快有几个女眷过来,带着少女退了下去。

    等屋中安静下来,李过对万军道,“大人,明日一早我等就起身回鹿城县,有一事不知当讲不当讲。”

    万军道,“什么事?”

    李过故作神秘,小声对万军道,“大人,这王室之女姿色颇为出众,而且身份尊贵,她的父亲是明朝崇祯皇帝的叔叔,若是大人能和她成了好事,我军成就大事

    就有了许多政治资本。”

    崔子义闻言眼前一亮,“不错不错,若是和明朝宗室成就好事,天下心向大明之士,对我军便有三分亲近,攻取天下就容易许多。”

    说罢,三人一起望着万军。

    万军知道其中的意思,只是心中忽然想起了章小妍,那个带着些孩子气的少女。

    就在出征前的那一夜,小妮子把处子之身给了万军,王欢虽然生的十分动人,可万军怎么能如此辜负她。

    想了想如何说辞,万军便对崔子义和李过道,“华夏军要成大事,靠的是全天下百姓,怎么能指望娶一个女人成事,李将军、高将军你们明日一早还有要事,早些回去歇息吧。”

    李过和高一功应了一声,作了个揖礼告退了。

    崔子义坐在一侧,心有不甘道,“大人,妇人之仁不可取啊,天下的男人取几房小的,不是很平常的事情。”

    万军对崔子义的话充耳不闻,对着崔子义道,“子义啊,时候不早了,你也早些回去休息吧,明日还要召集众将商议大事呢。”

    崔子义站起身,甩了甩袖子,边走边急道,“真是急死老道了,若换了是我,豁出去几十年的道行,也要还俗成了这好事。”

    万军对着往屋外走的崔子义笑骂道,“我看你这歪道士就是饥渴的厉害了,明日我就给你物色几个美女过去。”

    崔子义一听连连道,“我才不是,我才不要。”

    等崔子义的身影消失在夜色之中,万军关上门,躺在床上却是毫无睡意。

    他想起了章小妍,鹿城县不知道现在什么样,城外可还有猛虎。

    临走时章小妍和自己做的那一次,自己激动之中全部射了进去,不知道会不会真的有了?

    转眼已经离开鹿城县许久,不知谢小妮的孩子怎么样了,是不是还在东门守望自己的丈夫。

    万军忽然又想到,自己派去寻找新式农作物的几个人,不知道是否已经安全返回鹿城了。

    想着想着,万军沉沉的睡去了。

    在梦中,他看见了章小妍,她正凭栏侧坐,身影纤细动人。

    万军走过去,轻轻的抱住了她,回过身万军却发现,那分明是王欢的脸。

    那如粉嫩樱花般的俏脸,带着红晕,对万军的拥抱却毫不抗拒,朱唇轻启,迎着万军就亲了上来。

    迷蒙之中,万军感觉自己在迎合着王欢,把她按到在身下。

    栏杆和周围的一切都消失了,只剩下虚无之中两具如火一般在燃烧的**。

    不知过了多久,积聚的火热似乎到达了极限。

    万军从睡梦中醒来,感觉裤子里一片湿滑。

    梦中的快感在身体上缓缓消散,万军终于意识到,自己是做了一个春梦。

    万军想起身换身衣物,可是房间了漆黑一片,只能翻个身作罢。

    “为何我梦见的不是章小妍,而刚刚见面的王欢?”

    万军想着,又再次沉入梦乡。

第八十二章 歪理

    为了避免尴尬,万军一早起床,换掉内里的裤子。

    才换罢衣物,就有人来报,崔子义和陈霸蛟求见。

    万军一听,好奇道,“他们俩这一大早有什么事情?”

    两人进了屋里,见了万军脸上带着奇怪的喜色,兜兜转转却又说不出什么事。

    就在万军奇怪之际,终于陈霸蛟忍不住问,“听说大人昨日得了个美人,是什么明朝宗室的女儿?”

    崔子义补充道,“是大明瑞王朱常浩的独女。”

    万军一听就知道,肯定是昨晚李过二人献了朱徽樱之后,崔子义又去找了陈霸蛟,这些家伙整天想些乱七八糟的。

    万军想起昨晚上的梦,梦里王欢的温软喘声似乎还在耳边,有些心虚的道,“我自鹿城出征之时,已经与人定了婚事。”

    崔子义青衫长须,看起来一副仙风道骨的做派,此时听了捻须一笑,“大人啊,何必纠结于一女子,大男人三妻四妾也是常事,何况大人若是娶了这瑞王之女,大军能够更快平定天下,百姓少经战火,岂不是能够挽救许多人性命。”

    陈霸蛟在旁应和道,“是啊,不过就是一个女人嘛,大人这是为天下人睡她。”

    崔子义似乎也觉得陈霸蛟的话有点糙了,“说来也是这个理,若是能让苍生少受倒悬之苦,大人娶了这女子何尝不是拯救天下苍生。”

    万军对这二人的歪理几乎感到折服,连娶个女人都能扯到挽救天下苍生的事,还能为天下苍生睡女人。

    万军忍不住道,“你们俩这都是什么歪逻辑?什么都能扯到拯救天下苍生上。”

    崔子义老脸面不改色的道,“非也非也,大人何必执着于相呢,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世间万物本质上并无分别,女人也是一样,天下的女人都是一样的浅知妒艳,又有什么分别呢?”

    万军当然听过这句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可是还能这么理解,万军也是第一次听,这崔子义的歪理简直就是绝了。

    崔子义见万军都听楞了,还以为自己的歪理说动了万军,继续道,“同样的道理,睡这个女人和睡那个女人有什么区别?睡个女人和杀敌又有什么区别?如果睡女人也能拯救苍生积聚功德,贫道也是义不容辞的。”

    万军吞了一口口水,忍不住道,“子义,果真是得道高僧,正所谓我不入洞房谁入洞房。”

    崔子义道,“我是道士,不是和尚。”

    陈霸蛟听不下去了,对万军道,“大人啊,我跟着大人好不容易走到今天这个地步,大丈夫为了天下大事,娶个女人又怎么样,古时豪杰为了成大事,杀妻室也是很常见的事。”

    万军想起来当初在荆紫关,陈霸蛟打算杀死自己的几个妻妾投效自己,对这个时代的性别观念,真是再次感到一阵恶寒。

    万军道,“你们这是歧视女性,这件事我不准。”

    崔子义笑了笑,对陈霸蛟炸了眨眼,走近了些道,“大人若是不准,

    这件事可以缓一缓,毕竟这宗室之女在我们手上,感情是可以慢慢培养的嘛!”

    陈霸蛟道,“对,对,慢慢培养。”

    万军道,“这朱徽樱现在自称王欢,她有决定自己人生的自由。”

    崔子义道,“大人啊,人生于世上,活在这一具皮囊里,又有哪一分自由呢。不管她改什么名字,她是大明宗室的身份是改不了的。大人又怎么知道她化名王欢是无奈还是心甘情愿呢?张献忠杀了她全家,若是有机会难道她不想为自己的王族复仇?”

    万军一时语塞,不知如何反驳。

    崔子义见话说的差不多,转口道,“此事还要从长计议,眼下武昌的战事才结束,安定江汉之地的百姓才是大事。”

    万军闻言道,“的确如此,江汉的事情还远未结束,襄阳还有胡人兵马没有肃清,大局为重。”

    崔子义接着道,“襄阳已经是瓮中之鳖,江南的事大人可知道,华夏军也应该想些办法啊。”

    陈霸蛟道,“江南太惨了。”

    万军知道明末时,胡人在江南剃发易服,杀了许多人,江南之风虽然温婉,不过在民族大义上,却是十分刚烈,对胡人剃发易服最是反对。

    想起来胡人在江南诸多的屠城之举,万军不禁问道,“胡人为了剃发易服,迫害杀戮各地汉人,江南最是惨烈,如今可有什么消息?”

    崔子义叹了一口气,“胡人是铁了心要绝我华夏衣冠啊,凡是反对剃发易服的汉民都被杀了,有‘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之说,听闻嘉定城被胡人先后屠戮三次。”

    历史上满清贵族希望通过剃发易服来打击、摧垮广大汉族人民,尤其是上层人士的民族精神,保持不被汉族同化,因此把剃发易服作为国策,凡是反抗的军民都用血腥恐怖的手段进行镇压。

    满清剃发易服令下达之后,汉人不愿意放弃本民族的服饰和发式,纷纷反抗清朝的统治。

    后来的历史表明,满族统治者的这一措施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汉人逐渐淡忘本民族服饰,习惯了满族的发式和服装。

    辛亥革命之时,革命军剪掉辫发,许多人汉人痛哭流涕,如丧考妣。

    然而算下来,时间不过前后短短两百年。

    在原来的时间线上,二十一世纪时中国的年轻人穿汉族服饰出门时,还会被人认成日本人或者韩国人,汉族人已经彻底忘记汉服是汉族的民族服饰。

    崔子义见万军陷入沉思,忍不住道,“天下的苍生在流血,江南在尸山血海之中,大人可有什么计划?”

    计划,打赢武昌之战后,万军最想要的就是给自己三个月的时间,把吞下来的这些资源全部消化掉,转变成华夏军的战斗力。

    可是如今华夏军整训计划,几乎是刚刚制定一个计划,全部尚未开始。

    各处百姓受了兵灾,也需要尽快揖抚流亡,对人口进行编户造册,动作快一些还能赶上最后的夏种时间,否则颗粒无收的百姓,这个冬天又会饿死许多人。

    “江南之事能等三个月么?”

    陈霸蛟急道,“怕是等不了,江南的血怕是不要一个月就流干了。”

    崔子义知道万军所想之事,叹道,“有心无力啊,我们刚经历一场大战,如今地盘扩大数倍,降兵和招募的乡勇义兵都需要消化,如何能救啊。”

    万军对陈霸蛟道,“你立刻传令张午阳,暂缓攻取关中,要他迅速领兵下江南。”

    陈霸蛟有些不可思议,很快转为欣喜,“大人要救江南。”

    崔子义听了走到万军身前,鞠了一躬正色道,“福生无量天尊,上天有好生之德,大人才真是心怀天下苍生,我自愧不如。”

    万军道,“清兵下江南大概有十万人,阿济格部如今也在江南,再加上投降的左梦庚、刘泽清之辈,兵马足有六十万以上。”

    陈霸蛟道,“能应战的应该没这么多,据说山东和许多地方有汉民反对剃发,胡人派出不少兵马去镇压。”

    万军道,“的确,如今胡人遍地烽火,虽然四处牵制,但是南京多铎手下起码还有二十万兵,我军在武昌一带能调动的只有两个师,两万多人。”

    崔子义道,“看来岂不是只能祈祷我们的士兵能够以一当十?”

    万军想了想道,“那就这样吧,传令由李文龙在蓝田至商州府牧户关一带防守,张午阳率商州府所有兵力南下和陈新民会师,与我部兵马在庐州会合,一同进攻南京。”

    “另外传令襄阳,何初一即刻率兵马南下武昌与我军会合。”

    “传令商照心,信阳一旦被我军拿下,武胜关所部兵马全部南下与我军会合。”

    陈霸蛟喜道,“如此一来,未尝不能与胡人一战,若是顺利,年底之前可以将胡人一举驱逐出江淮,驱逐鞑虏,恢复大半个中国。”

    崔子义露出喜色,却忽然想起一事,忧心道,“如此一来,我军兵马尽出,从商州府到武昌全部空虚,一旦情况有变?”

    陈霸蛟闻言也是回过神来,“对啊,如今武昌的顺军降兵足有二十多万,尚未编入华夏军的义兵也有十万,万一出了乱子。”

    万军所担忧的也是此事,做人虽然要坦荡,但是不能缺心眼,尤其是关乎自身利益的事情。

    “顺军的几个高级将领都去鹿城给李自成送葬去了,顺军翻不出大浪花。”

    “小处不可不防!”

    陈霸蛟望了一眼崔子义,也点头道,“不可不防。”

    万军道,“咱们兵马一出,实在没有可派之人了,襄阳还有清军几万兵,常建围困的兵马决不能动。”

    崔子义道,“东有陈新民,北有李文龙,要不把鹿城县的守军全部撤到武昌来。”

    万军想了想,“那就把田超群守鹿城和富水关的兵都调来吧。”

    冥冥之中,万军忽然有一丝淡淡的不安之感,随即放宽了心。

    鹿城虽是万军起兵的根基,如今却是大后方,况且不过是一个小县城,又能有什么事呢。

第八十三章 技术

    随着万军将华夏军的战略定下,一道道命令由快马送往商州、淅川、襄阳各处。

    华夏军必须立即行动起来,江南的汉民反清,都是各自为战,坚持不了太久。

    一旦屠刀将大多数不屈的脊梁砍断,这个民族就会被深深的打上征服的烙印。

    武昌的华夏军开始往汉口集结,南部的明军暂时与华夏军十分友善,留下防备的兵力可以减少许多。

    不过要与江南的清军作战,兵力依旧显得十分空虚。

    赵勃济此次武昌之战中表现突出,是一个难得的将帅之才,万军便让他返回黄安继续招募乡勇兵。

    赵勃宇和赵勃济都是赵勃元的本家,算的上万军可以信任的一方。

    万军和赵勃宇送赵勃济到渡口,万军道,“勃济此去,招募一万人便可做师长!”

    赵勃济笑道,“那若是招来十万人呢?”

    万军也大笑道,“年轻人就是要有豪气,你若招募十万,我就让你做元帅。”

    赵勃济喜不自禁,连连笑道,“好好好,就做元帅!”

    万军道,“此事务必百姓自愿,不可损坏华夏军的名声。”

    赵勃济道,“那是自然。”

    赵勃宇握住赵勃济的手道,“记得跟我爹和叔伯问好,早些出发吧!”

    挥别赵勃济,万军领着赵波宇转身去了火器厂。

    赵勃宇不比赵勃元和赵波济,军事才能一般,能力也平庸许多,最多可以做一些传递文书之事。

    火器厂设立在北边的磨子山下,万军策马到时,只见大片的空地上人头攒动,到处堆着施工的材料。

    离得近些有一人迎了过来,是王立辉走时推荐三人中的一人。

    “小人费炜叁见过大人。”

    万军开门见山道,“我让你们三人尽快开展火器实验,进展怎么样了?”

    费炜叁道,“大人,目前火箭炮进展颇为顺利,我们想把火箭炮的弹头配方稍作修改。”

    万军好奇道,“怎么改?我们的火药配方是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计算出的最佳配药比率的。”

    费炜叁道,“回大人,我们打算把一些火箭炮的弹头里增加一些燃料,火药爆炸后可以引起大火。”

    万军明白了费炜叁的意思,“你打算把火箭炮分成两种,专门用来燃烧的火箭炮,和专门用来轰炸的火箭炮。”

    费炜叁立刻道,“是的大人。”

    万军笑道,“不错,很有想法,你们尽管放手去做,有什么想法就多实验,找本质的规律。”

    费炜叁又道,“多谢大人,还有铸炮的事,我们发现同样的大炮,有些炮的炮膛烧蚀程度不同,好像和炮管的长度有关系。”

    万军让人去把另外两人也叫了过来,等巩毕升和蒲宏两人都到了。

    万军便有意的把话题朝着基础化学方面引导,说了几句,三人似懂非懂,万军又道,“你们看,同样的大炮,炮管长度和大炮的口径,都可能是膛线烧蚀不一样的原因,如果不进行实验分析,怎么能知道原因呢?”

    巩毕升道,“

    我们实验过一些,大概是十倍口径以内,膛线烧蚀最严重。”

    万军点点头道,“差不多,你们多做实验,实验的数据要留存好,这样其他的工匠也可以根据你们的数据继续开展实验。”

    与三人说了一阵,火器之事已经说罢,万军想了想又道,“不知你们有没有好奇,为什么孔明灯会往天上飞,为什么烧开水的壶盖会自己跳动呢?”

    三人互相望了望,不知万军是何意,蒲宏道,“这向来都是这样啊?”

    万军摇了摇头道,“你们是我着重培养的科学家,要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如果深究原理,就会有别样的发现。比如,能不能做出大些的孔明灯,可以把我们的士兵送上天空,对整个战场形势一目了然。烧水的壶如果更大一些,盖子跳动的时候,能不能做一些人力做不到的事情?”

    三人觉得万军所说的似乎很平常,似乎又有所指,一时都沉默下来。

    万军能做的只能是给三人一些点拨,至于能不能研究出什么,就不是自己所能左右,说得太多反而不好解释。

    从磨子山往南行,返回汉阳时已经夜幕渐深。

    官衙内崔子义已经等候多时,见万军回来,便将各处百姓分土地的事说给万军。

    好在湖广北部都经过几年的战乱,大片的土地已经失去了主人,往日占地数万倾的宗室和士绅都被顺军杀了,如今华夏军可以放手重建。

    万军与崔子义说了一阵,感到颇为疲惫,想到明日还要去看造船的事,便草草结束了和崔子义的话题。

    第二日,万军又带着赵波宇往汉口去,新的造船厂就建在汉口城东南。

    造船厂内,老工匠杜长卿带着江平常正在指挥造船工。

    万军望了望江平常身后,那里本来应该站着自己安排的十几个学徒。

    万军道,”我给你安排的帮手呢?”

    杜长卿和所有封建时代的匠人一样,死死坚守着手艺不外传的传统,杜长卿知道万军安排助手,不过是想学习他造船的工艺,可是杜长卿的手艺只传自己的徒弟,更像是自己儿子的江平常。

    杜长卿道,“他们在学着看图纸呢,这里有平常帮手足够了。”

    万军道,“可是这样速度太慢了,我们什么时候才能有自己的南洋舰队!”

    杜长卿对万军的话置之不理,转而大声指挥着造船工。

    万军心理一阵不快,忽然想起一个三国时的故事。

    说魏王曹操有一个琴师,所奏之曲惊为天籁,曹操十分喜欢,只是这个琴师十分狂傲,很多时候曹操想听曲,而琴师却并不为他弹奏。曹操暗中安排百十人学习他的琴技,数月之后这些人都学会了琴师的琴技,曹操让这些人与琴师一同弹奏,曲罢便将狂傲的琴师斩首。

    这杜长卿恃才傲物,把万军的命令视作无物,岂不是短视的琴师做派。

    若在平时万军能忍则忍,可是海军的战斗力可不是短时间能够形成,必须尽快打造舰队,准备在南洋与欧洲殖民者作战。

    万军想了想,对江平常望了望,见对方看着自己,万军

    叹道,“胡人已经饮马长江,华夏男儿正是为国而战之时,千万不要为了个人之事,误了天下大局啊。”

    说罢,万军也不再多言,带人离开造船厂。

    要说从自己的地盘上,这么吃个闷亏离开,还是第一次。

    出了造船厂,十几个学徒跪在道边,齐齐道,“大人,我等有罪。”

    万军挥手叫起众人,“你们何罪之有,造船之事急不得,你们好生学习技艺就是。”

    众人谢过之后,万军策马离开,行了百十步,转身望着造船厂,对赵波宇道,“杜长卿太过恃才,门户之见太深,对我军大业无益,你想办法私下接触江平常,我看他倒是可塑之才。”

    赵波宇应了一声,众人返回汉口时,得知有一对人马从鹿城县过来。

    万军进了汉阳官衙,一个老熟人正在堂中坐着,赵波宇见了分外激动,立刻红了眼眶迎上去,大声叫道,“勃元,是你啊,勃元!”

    赵勃元闻声跳了起来,也红着眼睛道,“大哥。”

    赵勃宇叹道,“你一走多年,大家都很担心你,万大人到黄安时,大家才知道你没事。”

    赵勃元擦了擦眼,喜道,“大哥,我没事,没想到大哥也加入华夏军了。”

    赵波宇道,“是啊,赵家寨来了不少人,还有勃济,他回黄安招兵去了。”

    两人阔别多年,如今再次相见,激动地说了一阵话,赵勃元心情平复下来,想起万军还在一旁,对万军道,“勃元与大人也有许多日子没见了,大人此行南下,率华夏军攻必克战必胜,威震华夏,勃元佩服。”

    万军笑着对赵波宇道,“要说咱们这华夏军,当初可是勃元与我和章胜一起,凭着三把长刀在土匪窝里拉出的队伍,真正是置之死地而后生啊。”

    三人闲话一阵,万军问道,“勃元,你此来带了多少人马?”

    赵勃元道,“鹿城的兵马尚在后方,我是轻装简行,只带了几个随从。”

    万军道,“也好,我这几日就要启程了,兵马可以再会合。”

    赵勃元想了想道,“大人要东进江南之事,我已经听说了,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万军道,“勃元有话就说,怎么跟我还这么客气了。”

    赵勃元道,“江南虽好,可是毕竟是是非之地,华夏军实力还不足与胡人决战,何不趁着胡人在江南脱不开身,大军攻入四川,再由四川北进甘陕,到时候我军兵马充足,再兵分两路,一路出京畿,一路下江南,天下顷刻可定。”

    万军叹道,“天下之事,有时候不得不这么做,江南的百姓正在被屠杀,我们不能坐视不管。”

    赵勃元笑了笑道,“大人说的没错,当初我们创立华夏军,不就是为了天下百姓么。”

    万军道,“是啊,人道失序,总要有人去正天道吧!”

    “嗯,正天道啊!”

第八十四章 总要熟一些

    赵勃元到了武昌,与赵家寨一众族人相聚。

    第二日按照万军的安排,崔子义将武昌一带安抚百姓之事,全部交给赵勃元。

    赵勃元吊着苦瓜脸,“子义在武昌做的挺好,为什么要交给我?”

    万军知道赵勃元一直都想去征战沙场,只能安慰他,“我们才占据武昌,如果不能尽快安定百姓,让华夏军在整个荆襄站稳脚跟,以后再想收拢人心就艰难了,你在商州府有治民的经验,交给你我放心。”

    赵勃元知道万军所说的道理,只是心中十分不快。

    崔子义道,“我军尽往江南去杀胡人,商州、豫西、荆襄几乎全部空虚,有勃元在武昌,一旦战事不利,我们也有个退处。”

    赵勃元自知无力改变这个决定,只能道,“罢了,罢了,有勃济他们上阵杀敌,也不缺我一个赵家寨的人。”

    万军和崔子义相视一笑,笑容才起,崔子义却是忽然变了笑容,“勃元如此通情理,还有一件事需要勃元拿个主意。”

    赵勃元见崔子义神色奇怪,好奇道,“什么事?”

    万军一听就知道崔子义是打的什么歪心思,果然崔子义道,“前些时候,顺军降将李过和高一功给我们献上一个女人。”

    赵勃元道,“女人怎么了?”说罢狐疑的看了看万军。

    崔子义道,“这个女人不简单,她是朱明宗室瑞王的遗孤。”

    赵勃元吸了一口气,大明朝廷虽然如今江河日下,可是皇亲贵胄对一般人来说,一直都是遥不可及的存在。

    “当真是朱明皇亲?”

    崔子义道,“千真万确,错不了。”

    赵勃元急道,“人在哪里?”

    崔子义叫来人道,“去请王欢过来!”

    赵勃元道,“王欢?”

    崔子义道,“这是化名,真名叫朱徽樱,目前尚且保密着,对外都唤作王欢。”

    赵勃元问道,“宗室之女在我们手上,你是想?”

    崔子义饶有深意的看了看赵勃元,又望了望万军,点了点头道,“好事就在眼前,勃元觉得如果我们娶了大明的宗室,将来驱逐鞑虏时。”

    赵勃元道,“我懂了,你是要我拿这个主意。”说罢看着万军笑道,“我没有意见。”

    不一会儿,一个窈窕少女被带了过来。

    与上次不同,朱徽樱静养几日,整个人愈发的气度不凡,举手投足之间带着一种从容的贵气。

    赵勃元上下打量一番,点点头道,“看来是真的!”

    崔子义叹息一声,“秦朝末年的时候,有陈胜反秦,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然而君不见这王侯将相,与普通人之间当真是云泥之别,无法跨越。”

    万军道,“你说的这个叫阶级固化,一个王朝的利益获得者,手中有更大的资源来维护自己的利益,所以最后的结果始终都是富者愈富,贫者愈贫。”

    赵勃元道,“天之立君,本以为民,若是百姓贫者愈贫,那天下人揭竿而起,王侯将相轮到谁家,还不一定呢。”

    三人说了一阵,朱徽樱立在堂中,静静地看着三人。

    赵勃元道,“若是能减少纷争,少些杀戮,联姻宗室未

    尝不是一件好事。”

    万军道,“成大事者岂能靠床上交易?”

    赵勃元摆了摆手道,“这个我只是一说,至于你愿不愿意那就是你的意思,我们难不成把你绑着和人家同房。”

    说罢朝着崔子义使个眼色,二人笑了笑,赵勃元道,“我还要和子义了解一些武昌的情况,先告辞了。”

    二人道了别,屋中就空荡荡的只剩下万军和朱徽樱两人。

    大概是因为方才所说的事,屋中气氛尴尬,两人一时都沉默不语。

    过了一阵,万军指了指座椅,“你坐下吧!”

    朱徽樱行了个万福礼,大方的在椅子上坐下,美目微抬,打量着万军。

    万军见她望着自己,便问道,“这几日休息的可好?我们还没有对外说你是宗室的身份。”

    朱徽樱道,“多谢将军,这样也挺好,自从离开汉中,我从未想过还能有这么平静的生活。”

    万军笑道,“汉中是个好地方,我曾经在那里生活过几年,是个养生的好地方。”

    朱徽樱扑闪着眼睛,“将军还在汉中生活过么?”

    万军道,“是我求学的时候,曾经在那里住过几年。”

    朱徽樱笑道,“将军与我见过的领兵将军都不一样。”

    万军笑问,“哪里不一样?”

    朱徽樱轻轻的蹙起眉头,想了想道,“我见过得许多将军,有勇猛的、有奸猾的,什么样的都有,却没有将军这样的。”

    听到这个宗室遗女这样说自己,尤其对方还是个漂亮少女,万军忍不住又笑了,“我就当你是在夸我了,我是什么样?”

    朱徽樱道,“将军似乎胸中另有乾坤,对什么都十分从容,浑身都是一种英气。”

    万军笑道,“你这么说我,真是有点受宠若惊啊。”

    朱徽樱毕竟是一个十八岁的少女,和万军说了一会话,渐渐与万军熟悉了,展露出了少女的笑容。

    万军对朱徽樱道,“王室之女,欢声笑语,王欢这个名字倒是很适合你。”

    朱徽樱道,“这是我从重庆逃走时,我的贴身队官张翼为我取的,那时候担惊受怕,最渴望能做一个普通的民女。”

    万军道,“他人呢?”

    “死了。”

    万军一时又不知该说什么,朱徽樱安静了一会,忽然起身对万军跪在地上,两行清泪已然挂在脸上。

    万军望着梨花带雨的少女,急忙伸手去拉她,“你怎么忽然这样?”

    朱徽樱道,“我看的出来,将军是一个好人,请求将军为我一家报仇。”

    万军扶起朱徽樱,“你有什么坐下说话,我们这里不兴跪礼。”

    朱徽樱道,“去年夏天的时候,我随父王在重庆避乱,谁知重庆城被流贼张献忠攻破,为了让我逃走,父王他们都被流贼杀死了。”

    说到这里朱徽樱已经泣不成声。

    万军看着这个落魄的王室公主,明明是个少女,论年纪还是个高中生,已经经历如此多的辛酸世事,不禁宽慰道,“别哭了,我军早晚要打到四川去,到时候捉到张献忠,便让你报仇。”

    朱徽樱望着万

    军,“多谢将军大恩大德,小女子无以为报。”

    万军拦住又准备下跪的朱徽樱,“你不必如此,我军如今即将去江南,为你报仇之事还需等些时候。”

    朱徽樱擦了擦眼泪,带着欣喜道,“知道能够为父母报仇,我心中就已经安定许多了,再多等些时候又算什么呢,祝大人此去江南能够旗开得胜。”

    两人又说了会话,朱徽樱聪明伶俐,许多事情见识过人,万军心中十分喜欢,赞赏道,“想不到你竟然懂得挺多,我军不日就要南下,你就以王欢的身份好生在武昌生活。”

    朱徽樱目光温柔,面红如嫣道,“多谢将军,王欢就盼将军早日得胜归来。”

    两人交谈甚欢,等女眷送走王欢,赵勃宇带着一人过来,正是造船师傅杜长卿的徒弟,江平常。

    赵勃宇道,“事情已经说好,江师傅同意了,不过他有些话想跟大人说。”

    万军心里还在想和王欢联姻的事,好奇道,“什么话?”

    江平常道,“杜长卿是我师父,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如今我却背叛了他,今后他知道一定不会原谅我,请大人能答应我一件事。”

    万军道,“但说无妨。”

    江平常道,“他日我把师父造船的手艺传会别人,师父孤身一人再无凭赖,我又不能为他养老送终,请大人一定要照养他。”

    万军动容道,“你尽管放心,我绝不是过河拆桥之人,一定会让你师徒二人善始善终。”

    江平常神色释然道,“如此我就放心了。”

    万军道,“上次去造船厂,也没看出个所以然来,你给我说说,如今进度如何?”

    江平常道,“按照与大人敲定的图纸,造船厂已经开始制造大船,目前进展倒还顺利,不过一艘大船工艺繁琐,许多细节的工艺都是秘而不宣的,即便是我暗地里教会别人,制造的速度也不会很快。”

    万军闻言问道,“如果我想拥有一支舰队,起码要大船一百艘以上,需要多久?”

    江平常略一沉吟道,“大人要的船是新式炮舰,即便工艺再熟练一些,在原料充足的情况下,一百艘大船起码也要七到十年!”

    万军道,“七年尚且太久,更别说要十年,两到三年之内,有没有可能?”

    江平常道,“即便我光明正大的教更多人,要让工匠熟悉技艺再到熟练,也不可能在三年之内完成。”

    万军道,“你有时间让勃宇带你去火器厂看看,造船厂也可以将工艺分开,各道程序的工匠各司其职不是快的多。”

    江平常似有所悟,“若是不担心工艺外传,大人的办法倒是完全可行。”

    万军道,“就是因为工艺秘而不宣,大家都藏着掖着,咱们的技术才无法突破,回头我就让勃元给你们的技艺申请一个专利,你们搞一个国营的造船公司,把零部件都外包出去,既能养活一大批作坊,还能加快造船进度,岂不是两全其美。”

    江平常对万军所说的两全其美的办法似懂非懂,不过见万军讲的眉飞色舞,便随着一起笑起来。

第八十五章 鹿城来信

    俄罗斯的彼得大帝有一句名言:“凡是只有陆军的统治者,只能算有一只手,而同时还有海军的统治者,才算是双手俱全。”

    经历过清末殖民战争的华夏人,都刻骨铭心的知道海洋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

    建设一支强大海陆军力量,就是万军的战略目标,而火器厂和造船厂,就是实现这两个战略目标的重要载体。

    将造船厂的事情处理结束时,整个武昌地区往江南进发的华夏军,已经集结完毕。

    出征的事都已准备好,万军反而清闲下来,由于各路兵马都已经按照计划往东集结,万军的身边只剩下崔子义。

    这一日两人沿着汉江漫步,汉江发源于秦岭,自汉中往东汇入长江,是长江最大的支流。

    汉水平静的仿佛静止一般,呈碧绿色往南延伸,汇崔子义望着江面,“今日江上无风,烟雾缭绕,不然远眺可以见到黄鹤楼。”

    万军往东望了望,汉江之上水色连天,远处都在一片乳白色泛着青的烟雾里。

    万军道,“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当初写这诗的人,转瞬也已经逝去千年了。”

    崔子义道,“皮囊终会腐朽,可是诗词将会永久流传,就像我们在做的事。”

    万军知道崔子义话里的意思,不禁感慨,“我知道,我只是在想再过两日就要下江南,又是一场恶战啊!”

    两人正说话间,有兵来报,有队人马从鹿城来,领头的是个女人,在官衙等着要见万军。

    万军好奇道,“女人?”,想了想却猜不出是谁。

    崔子义闻言不怀好意的望了望万军,笑道,“一个女人,等着见大人 ,不知道是谁呢,莫不是章小姐?”

    万军上了马,心里暗暗猜想是不是章小妍,边策马往汉阳去。

    进了官衙,远远地望着堂中正坐着一个女子。

    那个女人见万军回来,迎了出来,走近些万军才认出来,是谢小妮。

    万军心里暗暗松了一口气,“你怎么来了?”

    谢小妮望着万军道,“大人要经略荆襄,我们奉命带人手过来,把服装厂、粮食局的分号建起来。”

    万军醒悟过来,这是问了些废话,谢小妮受万军之托经营服装厂以来,也算是练出了些察言观色的本事,见万军这般神态,打趣道,“大人怎么心不在焉,不会是背着我们小妍养了小的吧?”

    万军的头脑里立刻冒出王欢的身影,自己是害怕章小妍和王欢撞在一起么?可是自己和王欢什么也没有,这下万军忽然明白自己刚才为何会暗暗松一口气。

    万军瞥了一眼崔子义,心里暗骂,都是这些人,怂恿我和王欢搞什么政治联姻,现在都有种做贼心虚的感觉。

    万军见谢小妮望着自己,连忙解释道,“没有没有,怎么会呢,养什么小的。”

    谢小妮收回眼神,笑道,“大人,这是奴家走的时候,小妍托我给大人带了这个。”

    说着掏出一物递给万军,是一个香囊,正散发着金银花的清香。

    万军接过来,只见鹅黄的香囊上,一边绣着鸳鸯,一边绣着梅花。

    谢小妮道,“小妍说了,香囊头上那个线是活的,大人可以抽开,里面有给大人的信。”

    万军细看,果然有一个线头,轻轻一扯就露出一个小口。

    万军用手指伸进去,果然探出一个折好的小纸条,正是章小妍的字。

    纸条上写着,“小妍没用,那次没有成功,静候大人返回鹿城时,愿大人平安喜乐,万事顺意。”

    万军自然知道章小妍所说的没有成功是什么事,上次从鹿城率军南下的前夜,章小妍提出要给自己生个孩子,两人就有了一夜欢愉。

    看来章小妍并没有怀上孩子,万军看着章小妍的留信,想到章小妍,心中一阵感动,自己欠她一个幸福。

    “等战事结束,我一定隆重迎娶小妍。”

    崔子义在一旁重重的咳嗽一声,插话道,“我们走时,你还有孕在身,不知道孩子怎么样?男孩女孩?”

    谢小妮道,“多谢大人挂念,是个男孩子,叫刘谢齐,留在鹿城县了,有小妍帮忙照看。”

    崔子义好奇道,“刘谢齐,这么怪的名字。”

    万军想起一事,“对了,我让刘三哥他们往闽粤去寻找新作物的种子,这已经有一年多了,他们回来了吗?”

    谢小妮神色一黯道,“回来了一个,大人所说的作物种子都带回来了。”

    万军喜道,“带回来了就好,有了新作物,不出五年就可以让天下百姓不再受饥饿之苦。嗯?你说回来了一个是什么意思?”

    崔子义也奇道,“当初走的时候是三个人,回来了一个?是谁?”

    谢小妮道,“回来的那个是个班长,名字我不记得了。”

    万军大概知道是什么意思,还是忍不住问道,“他有没有说是怎么回事?”

    谢小妮道,“说了,进广东的时候病死了一个,回来时遇到劫匪,三哥和劫匪拼命死掉了。”

    崔子义叹息一声,方才谢小妮的神色就已经说明一切,两人还是忍不住问了这个残酷的事。

    万军道,“这,你们当初才新婚不久,我这是害了你啊,你节哀。”

    谢小妮收起暗淡的神色道,“小妮多谢大人当初赐婚,三哥他走的时候就已经准备好豁出性命了,不关大人的事。”

    万军道,“你还年轻,一个人养孩子不易,我会再给你找一个好男人。”

    谢小妮道,“不用了。”

    万军以为她受传统礼教思想影响,是要为刘三哥守寡终老,谁知谢小妮略一羞涩又道,“奴家这辈子命苦,在老龙山已经是残花败柳,和刘三哥又带了一个孩子,可齐大哥不嫌弃奴家这身子脏。”

    万军和崔子义瞬间明白,感情这小娘皮已经又找了一个。

    万军道,“齐大哥?”

    谢小妮道,“是啊,就是捉王黑子时,鹿城东门守卫排长齐卫龙,奴家已经和他完婚了。”

    刚才还想着给谢小妮做思想工作的万军,一时说不出话来,“那个,你们什么时候结的婚?”

    谢小妮道,“奴家并没有做什么出格之事,齐大哥一直对我有意,可我是有夫之妇,没有接受他,后来知道了三哥的死讯,齐大哥对我更加好,我们就……”

    万军点了点头,不知道该说恭喜还是节哀,一时沉默下来。

    崔子义道,“这边的事已经差不多了,我们就要去江南打仗了,你们的粮食局、织布厂才是安定人心的好手段,这边的事就看你们的了。”

    谢小妮笑了笑道,“该怎么做,在鹿城和商州已经基本熟

    悉了,大人就放心吧,大人的事就是奴家的事。”

    崔子义道,“还有一件事,有个人要托你好生照顾。”

    万军望着崔子义,“你说王欢?”

    崔子义道,“赵勃元忙于政事,又是个糙老爷们儿,要照看王欢,小妮最合适。”

    很快有女眷带王欢过来,王欢穿着一身水蓝襦裙,普通的服饰,衬托着清雅的面容,好似邻家待字的芙蓉少女。

    王欢亭亭玉立的站在堂中,眼波环视众人,又朝着万军行礼,“见过大人。”

    谢小妮上下打量着王欢,转头看着万军,“大人,这就是那个小的?”

    万军道,“胡说,你这丫头脑子里都在想啥呢!”

    崔子义笑道,“小妮,这是正儿八经的大明朝公主朱徽樱,王欢是化名,你可要保证她的安全。”

    谢小妮惊奇的望着王欢,“皇亲国戚,奴家这辈子都没想过,竟然能看见真人。”

    王欢对着谢小妮微笑回应,谢小妮走近些,上下看了又看,“这皇亲贵族的确好看,好像天女一般,不过也是一个鼻子两个眼睛,和平常人没有什么分别嘛。”

    万军道,“目前她的身份还要保密,你要好生照看她,我们跟胡人作战,还要跟大明示好。”

    崔子义道,“我们如果能和大明交好,就能把大明的政治资源化作我们的资源,讨伐胡人就能有更大的胜算。”

    谢小妮已经不是当初不更事的小丫头,对着王欢打量一阵,稳定了神色,笑道,“大人放心,打仗的事奴家不懂,不过要说照顾人,那是奴家最拿手的。”

    万军听到崔子义总算说的是和大明交好,不是和王欢联姻,心道算这歪道识相,对谢小妮道,“荆襄之事就拜托你和勃元,齐卫龙我这就让人调来武昌协助你。”

    谢小妮羞涩一笑,“多谢大人,就让他在鹿城吧,那边太平些。”

    万军闻言便点头道,“那就让他留在鹿城。”

    想了想万军又问,“织布厂、服装厂效益如何?”

    谢小妮喜道,“大人,如今都已走上正轨,一年大概能收益三十万两银子。”

    万军道,“还是太少,我们现在各处都需要用钱,你多想办法,咱们的织布厂可以贩丝布,还要再扩大覆盖面,不光是咱们控制区,还要想办法往外去,赚蒙古人满洲人安南人的钱,还有西夷人。”

    说到西夷,万军想起来,算时间欧洲人成立东印度公司都已经有半个世纪了。

    “时间拖不得,小妮啊,你记住,这世界那么大,铁盐糖茶麻许许多多,只要有不均衡有需求就是财富,你要把手伸出去,为我们的军队赚到更多的银子。”

    谢小妮若有所思,“我明白了。”

    “你明白什么?”

    谢小妮道,“我想成立一个华夏商贸行,如大人所说买卖各处的货物。”

    万军喜道,“好啊,准了,我用华夏军为你护航,你尽管放手去做!”

    谢小妮高兴道,“多谢大人。”

    只要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会非常胆壮起来。

    看着纤瘦的谢小妮,想象着有一日会从她的手上,培育出一头资本的巨兽,万军就觉得充满戏谑。

第八十六章 进江南

    武昌的大小事情安排妥当,江南的局势已经拖不得了。

    两天后,万军带着人马出了汉阳城,开始往诗词软语中的江南地出发了。

    和当初离开鹿城一样,万军骑着高头大马,身后立着三丈大旗,崔子义策马跟在一旁。

    赵勃元一行人立在东门之上,谢小妮、王欢等一干人都站在视野最好的楼头。

    万军意气风发的回头望了望,这与从鹿城出发南下之时,何其相似啊,除了那个纤瘦的身影不在,章小妍远在千里之外。

    万军望了王欢一眼,与周边兴奋的众人相比,少女满脸的落寞之色,秀丽动人的黛眉美目之间,却是一丝淡不去的悲愁。

    这让万军想起一个故事,西周末年幽王有一个宠爱的美人叫褒姒,美人生的千娇百媚,却是整日闷闷不乐。

    周幽王想方设法,却始终不让心爱之人开心,于是传令天下,能让褒姒开心一笑,就赏金千两。

    于是有人就献上了一条流传千年的方法,点燃拱卫国都的烽火台,矫令天下诸侯,戏耍天下英杰勇士!

    当四方诸侯的兵士奔向国都,千军万马在城下嘶鸣,慌乱中带着困惑,褒姒终于笑了,幽王的国家也走到尽头。

    如今兵马齐出,红旗如潮,所有人都洋溢着兴奋,王欢她为什么如此落寞呢。

    一如华夏军自鹿城南下时泪眼婆娑的章小妍,可章小妍是担忧万军的安危?

    王欢她在忧愁什么呢?

    渐行渐远,万军收回心神,策马朝大队兵马前方奔去。

    万军与崔子义往前奔腾一阵,又见几十条小船打着红旗,沿着江边朝下游进发。

    万军感叹道,“咱们的人马到底还是太弱小了,据说当初左良玉从武昌出发时,兵马有七八十万之多,大船小船有一万多只,整个长江上旌旗遮天蔽日,船队浩浩荡荡前后有几十里。”

    崔子义笑道,“大人,兵马的强弱跟多少无关,想当初我们从鹿城县出征之时,兵马不过才几千人,可是我们北击商州府,南下武昌城,如今已经成长到这种地步,这岂是左良玉能比的!”

    跟在万军身后的几个将士,都是新提拔起来的,此时听了崔子义的话,都齐道大人英明神武,华夏军天下最强。

    万军回头环视众将,许多人万军叫不上名字,他们的眼中闪烁着建功立业的渴望。

    人站在一定的高度,就不再是他自己。

    就像从老龙山走出来的华夏军,最初的几十个人,不过是一群没有活路,跟着万军求活的山贼。

    就像所有为了天下苍生求太平的队伍,到最后在功名权利之中,还能有几分清醒。

    万军默然无语的策马前行,崔子义见万军沉默着不说话,拍马靠过来,和万军一同前进,问“大人为何沉默无言啊?可有心事?”

    万军放下心事,叹了一口气道,“最近有件事,你可听过?”

    崔子义道,“最近武昌事多,不知道大人说的是哪一件?”

    万军道,“不是武昌,是南阳,陈新民来信说手下有士兵围闹团指挥部,索要军饷呢。”

    崔子义怒道,“这些王八蛋,当初他们饿得快死了,我们招募他们,给他们饱饭吃,如今竟然还要军饷。”

    万军挥了挥手中的马鞭,淡然道,“这事也不算出乎我的意料,我也是一直在想,现在咱们招募的兵马许多已经不再是饥民,当兵打仗保家卫国,是肯定要发军饷的,这件事必需尽快解决,不然影响我军的战斗力,不过这让我想起另一件事。”

    崔子义道,“大人想到什么了?”

    万军道,“你是我认识的老人了,你也知道最初华夏军只有六个队,不到一百号人。如今大军兵马几十万,早已不是当初的小山寨。我们当初成立华夏军,是要为天下而战,可是一个势力成长到一定程度,个体的目标就不再等于群体的目标。”

    崔子义道,“我不太明白大人的意思。”

    万军道,“一个人可以为一个目标前进,但是如今我们有几十万人,更多的人不过是为了吃饱饭,拿军饷,或者是为了权利,华夏军宣传的为百姓谋太平,有几个人是为了这个目标而战呢!”

    崔子义笑道,“大人多虑了,虽然事实如此,不过有些事不能这么想。”

    万军道,“那你说说看!”

    崔子义指着正在前进的华夏军大部队,道,“大人你看,这么多人朝着江南进发,江南之战他们中许多人会死去,可是他们还在按照大人的指令前进,也许他们此刻想的不过是粮食和银钱,但是高尚并不是唯一的理由,人活于世,是七情六欲五谷组成的,岂能个个高尚无私啊。他们按照我们的指令前进,即使心中藏着卑微的想法,只要在向着高尚的道路上前进,那他们就是高尚的。”

    崔子义的话让万军心中疑虑一扫而空,“想不到你个歪道士,想的倒是很明白,我懂了。”

    崔子义道,“与大人相处,我也感触颇多,人生的路就像修道一般,有时候太过执着于得道,反而什么也得不到,有时候走走弯路反而就得道了。华命会的目的是为天下苍生求太平,这些求军饷的华夏军士兵,何尝不是在求自己的太平呢,他们得到了太平,天下的太平就不远了。”

    万军点头笑道,“崔道长,听你一席话,感触颇深啊!”

    两人谈笑着,跟随兵马前行。

    大军出了武昌城,往东就是著名的大别山地区,大别山是淮河和长江的分水岭,横在武汉和南京之间,具有极大的战略价值,有著名的千里跃进大别山。

    沿着大别山往东南,遍山秋叶,景色秀丽。

    万军等人率着兵马在罗田与陈霸蛟等人会师,在这里万军得到了江南的最新战报。

    与历史上如出一辙,郑芝龙降清,大明的江南防线彻底崩溃,隆武帝生死不明,大明的命运让所有人痛惜。

    大明的隆武帝朱聿键,也算是个胸有抱负之人,崇祯九年清军入关大肆劫掠,朱聿键竟然不顾"藩王不掌兵"的国规,招兵买马千人从南阳北上勤王。

    后来清军退出关外,崇祯帝将朱聿键废为庶人,关进凤阳皇室监狱。弘光皇帝被清军俘虏后,南安伯郑芝龙等人拥立朱聿键在

    福州称帝,改元隆武。

    朱聿键称帝后,有心率军北伐中原,恢复大明江山,然而却被郑芝龙架空,时任礼部尚书的黄道周,率军在徽州迎战清军,福建郑芝龙竟然一兵一饷都不出,反而在暗中与清军商议投降条款。

    何腾蛟有心配合黄道周发起北伐,可是手下虽有十三个总兵,然而却是谁也指挥不动,只有顺军降将李来亨一部兵马听令,结果被清军打的大败。

    随后何腾蛟威望大受影响,手下本用来北伐的明军,反而互相内斗起来,顺军降兵袁宗第部、郝摇旗部和左军降兵在赣州和吉安一带火并,死伤惨重。

    何腾蛟无奈之下撤到长沙,留下袁继咸继续留在南昌。

    八月末,郑芝龙与多铎达成了条件,正式宣布降清。

    郑家惟一的忠臣,只有一个郑森,隆武帝赐郑森名成功,命为御林军都督、仪同驸马都尉。在郑成功的协助下,隆武帝携数千明兵从福州撤离,顺利抵达延平。

    随后李成栋率清军,一路直入福建,攻陷建宁,隆武帝在汀州被清军追上,生死不知。

    随着整个浙江、福建落入清军之手,大明的江南防线彻底瓦解。

    按照历史发展,此后大明朝廷,只能依靠曾经的敌人,归顺大明朝廷抵抗清军的农民军。

    不过如今顺军大部被华夏军吸收,大西军虽然已经北上抗清,但是对局势的影响并不大。

    这世间是否真有天命,谁也说不清楚,但是明朝末年事事都是天命已失之相。

    大明随着这一波打击,已经没有挽救的希望,想要拯救华夏,必须另起炉灶。

    如今明朝兵马比历史上要更加衰弱,接下来,清军的主要目标必然是华夏军。

    与其等清军养足精神来进攻华夏军,不如趁着江南初定,局势不稳之时,发起主动进攻。

    华夏军自江北杀到九江时,发现整个九江的清军已经撤走一空。

    南昌的明军还在马回岭以南,鄱阳湖的水师倒是在湖口一带游弋。

    得到华夏军通报消息,袁继咸才匆忙发兵往北进占北鄱阳湖一带。

    华夏军在九江短暂休整后,离开九江,兵锋直指安庆。

    随着华夏军兵马杀向安庆,南京方向,得到消息的清军亲王多铎,下定决心停止江南的一切军事行动,将主力四十万集结起来开往安庆。

    清军号称百万大军,在安庆城严阵以待,意图与华夏军在此决战。

    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华夏军竟然有如此迅猛的成长,假以时日一定是大清最大的威胁。

    感受到威胁的多铎,一开始就压上了自己的全部力量,福建的隆武政权已经覆灭,只要全力攻灭华夏军,江南就是大清的了。

    随着华夏军四个师的兵力,沿着太湖县往东前进,安庆城近在咫尺。

    四个师的兵力对四十万,一比十的兵力对比,随着两军主力在安庆地区交锋,整个天下的目光都聚集在这里。

第八十七章 溪云初起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华夏军四个师以陈霸蛟为先锋,从太湖县往东逼近安庆。

    章胜的情报网不断把江南方向大量的消息传递过来,随着华夏军的探马往安庆方向撒开,通过不断与清军接触,万军也逐渐弄清楚了整个局势。

    清军集结的兵力大概在四十万到五十万,兵锋正盛的满清,竟然一次集结了十倍的兵力来对付华夏军。

    胡人这是把华夏军当成自己的战略对手了!

    万军和崔子义策马立在江边的一个小山丘上,望着眼前滚滚的长江水,从北岸往南看,远处的江水隐退在一片水雾中,水色和天空混在一起,看不到哪里是天色,哪里是水光。

    两人沉默良久,万军回首看了看崔子义,崔子义回过神,也把目光投向万军。

    “你在想什么呢?”万军问道。

    崔子义道,“我在想大人所想之事。”

    万军很想说自己在想喝酒,想女人,想其他的什么都行,只要不让崔子义这么称心如意,可是张嘴还是那件事,“胡人的兵马有点小多啊!”

    崔子义面无表情道,“四个师对阵清军五十万,兵力对比超过一比十,不是小多,堪称悬殊!”

    万军问,“你觉得我们能打赢?”

    崔子义道,“不试试怎么知道,三国时期,曹操八十万雄兵饮马长江时,被孙刘联军不过五万兵力击破,我军未尝不能战胜胡人。”

    万军叹了一口气道,“我最不喜欢的就是打这种无把握的仗!”

    崔子义闻言对万军抱拳笑道,“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大人这样可以称得上是名将了。”

    万军见崔子义神态自在,好奇道,“子义已经有了退敌良策么,可以教我。”

    崔子义抚须道,“依我看,安庆一战,敌人虽然声势惊人,然而我军未必不能战胜。”

    万军喜道,“子义快快说来。”

    崔子义道,“我军虽然兵少,但是有七胜,我军抗击胡人保卫家国,此乃名正之胜;我军自出商洛山以来,战必胜攻必取,此乃士气之胜;江南百姓惨遭杀戮,我军顺天应民,此乃天道之胜;我军火器犀利,装备精良,此乃军器之胜;我军士兵多是饥民,许多人背负血债,此乃哀兵之胜;我军饮食充足上下一心,此乃人和之胜;大军为华夏民族而战,此乃气势之胜。”

    崔子义说罢拈须一笑,继续道,“反观清军,人马虽然众多,但是满蒙八旗不过数万,多数都是降兵,战力不齐这是一败;明军虽然投降,多数心中怨愤,此乃二败;胡人风俗与我汉人迥异,江南汉民反对胡人统治,此乃三败;胡人杀戮太重有伤天和,此乃四败;江南水网密布不利骑兵,此乃五败。我军有七胜,胡人有五败,我军怎能不胜利呢?”

    万军听得目瞪口呆,当初看三国演义时,听那些谋士滔滔不绝,心中赞叹不已,这崔子义活生生的站在自己眼前,居然和电

    视里的谋士一样,也是这么能说。

    可是赤壁之战曹军号称八十万,实际兵力大概二十万到三十万,两方兵力对比大概是一比五,如今清军号称百万,实际兵马即便只有一半,这个兵力对比也是历史上极其悬殊的。

    更何况这个时代,火器对战场并没有完全的统治力,四个师火器配比不过半数,万军有些后悔没把那十多万兵马全部带上。

    崔子义道,“大人,兵在精不在多,如今胡人大军聚集安庆,利在速战速决,战事一旦拖得日久,各地反清的军民无法控制,胡人就无法在江南站住脚跟,便如历史上的金朝一般,只能退到黄河以北。我军背靠武昌,后勤支援充足,再过两个月新整训的十几万兵马就可以使用,所以我军大可以在安庆一带牵制住胡人,时日一久胡人溃败就是必然了。”

    这一番话说出,万军登时感觉如醍醐灌顶一般,心中思绪渐渐清明,“胡人兵马虽然多,但是人心不齐,只要我军扛住胡人的攻击,时间久了投降的各路军头自然生变。”

    崔子义道,“正是如此,现在山东江南各处都在反对剃发,投降的汉兵只是慑于胡人的屠刀敢怒不敢言,只要我军不败,胡人必然溃败。”

    万军心中的石头落了地,不禁笑道,“子义啊,你这参谋倒是很有见地,我每每思虑明朝后期之事,总是心想,若是大明朝成立一个军事参谋部,让懂军事的人去指挥军事会怎么样,大概明朝也不会败的那么惨吧!”

    崔子义点头道,”满朝阁老都是精于斗争的老手,可正所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战场之上所有的计谋都要靠铁和血去支撑!“

    万军深吸一口气,回过头来,“传令大军,停止向安庆进发。”

    傍晚时分,经过与诸将商议,华夏军决定由陈霸蛟率一个师向东缓进,佯攻安庆。

    三个师驻扎在太湖县的石牌镇,沿着皖河一线布置阵地,此地沿着河,背后依靠着金鸡岭,倒是一个打防守反击战的好地方,若是想据守此地拖住胡人两个月倒也不难。

    万军将拖住清军的策略说给众将,又将崔子义的七胜五败之论广传各营,一时华夏军士气大振。

    第二天,华夏军到达石牌镇,石牌镇往南十五里,大河弯曲向南,离河岸数百米就是绵延的山峰挺立。

    正朝南最高的山岭之上突出一块巨石,整座山形似朝东南昂首啼鸣的鸡首。

    此时已是农历九月,满山黄叶如花,红叶如火,金鸡岭真好似一只昂首的金鸡。

    万军感慨一番祖国的大好山河,随即就和众将士一起,砍树掘土,沿着山坡开始构建防御阵地。

    万军把记忆中星堡的一些特点加到阵地上,沿着坡面修筑的壕沟,角形的触手向前伸到空地上,据马桩和壕沟在阵地前交错,只是可惜的是没有铁丝网。

    为了防止江南清军的火器,此行万军带了足够多的火箭炮,只要胡人的红衣

    大炮敢露面,华夏军就用火箭炮覆盖轰击。

    万军把中军指挥所安置在金鸡岭的鸡首位置,大帐临着巨石,出了大帐站在石头上,整个战场可以一览无余。

    华夏军大举在石牌镇修筑工事,一直到第三日防御工事修筑完毕,大队兵马做着战前的鼓动和休整,一部分人又往东南延伸挖掘壕沟。

    佯攻的部队按照万军的嘱托,拖拖拉拉朝着安庆进发,本来半天的行程,愣是拖到两日。

    陈霸蛟到了安庆城,远远地选了一处适合撤退的地方筑营,只是探马尽出,并没有进攻的动作。

    清军在安庆设下天罗地网,可是如今反而有点骑虎难下。

    多铎虽然手握重兵,但是清军现在的处境,只有他知道,并没有看起来那么风光。山东的反剃发叛乱已经到了失控的地步,州府济南被起义军赵应元、谢迁、张广攻破,清廷委任的山东总督王鳌永,竟被起义军俘虏后处死。

    王鳌永不过是一条断脊的狗,李自成进北京时投降顺军,靠着捐了五十万两银子活命。清军入关后王鳌永又带头降清,这种人死多少个多尔衮也不会眨一下眼。

    不过他现在是大清的山东总督,总督被乱民杀死,损的是大清朝廷的威严。

    还有山西、陕西、南直隶,江南的淮阴、嘉定,各处都在造反。

    从辽东起家的多尔衮深知,在饿狼的世界里,只有强者才有肉吃,一旦你露出衰弱的迹象,曾经被你威慑的狼群就会扑上来,把你吃的骨渣都不剩下。

    所以必须尽快结束安庆的战事,让世人都看清楚,大清的刀依旧锋利。

    大清的屠刀必须锋利,畏惧会让人变得友善,这是多尔衮的信条。

    大军云集,大清的命运就在这一战,出不得一点差错。

    可是,唉,多铎长叹一声,青光的头皮在灯光下反着幽幽的光,狭长的眼睛望着桌上的黄纸。

    这是北京发来的急件,“摄政王多尔衮密令多铎,各处反军汹汹,务必集中力量速战安庆。万一战事不顺,当放弃长江以南力保山东。”

    多铎又陷入沉思,大清杀到江南时,各地都是望风而降,江南本已经平定,可是大清的剃发易服之令传到之后,这些软弱的江南人,竟然敢起兵反抗大清。

    不过就是一点头发,不过就是换身衣服,这些汉人为什么连命都不要了?

    摄政王也是,为什么一定要汉人剃头发,不过就是一点头发,闹得天下汉民沸腾,有什么用呢。

    可是摄政王已经把剃发易服定为大清的国策,多铎对自己的这个兄长的不满一闪而过,随即又专心想着战事。

    各处都在造反,大军的粮道屡屡被乱兵攻击,安庆的清兵受困于骚扰,已经拖了好几日。

    “这些该死的苍蝇。”

    多铎暗骂一声,安庆的事情拖不得了,迟则生变,必须尽快和敌人决战,明日无论如何,大军必须发起全面进攻。

第八十八章 石牌镇之战

    陈霸蛟外松内紧,本来还按照计划,第二日准备朝着安庆佯攻。

    谁知第二日一早,安庆城如同沸腾一般,大兵齐出。

    得知消息的陈霸蛟,几乎是立刻带着兵马往太湖县撤退,来时走了两日,此时几乎全速后退。

    接到多尔衮密令的多铎,不得不立即改变战略,以阿济格为先锋,统御所有骑兵,从安庆发兵,朝着太湖县进军。

    可是久经战阵的多铎,内心的忧虑却没有半点减少,奴仆们为他披甲时,他的脑中却忽然想起一个人。

    此人就是大明崇祯朝十二年调任的蓟辽总督,被先帝黄台吉招降的洪承畴。

    崇祯十四年洪承畴率十七万明军增援锦州时,也是试图步步为营徐徐图之,结果却因后勤压力太大,被朝廷逼迫着速战速决,最后被清军截断粮道大败,十几万兵马土崩瓦解。

    历史总是如此讽刺,如今多铎手握重兵,最好的办法就是持重缓进,可是清军为形势所迫,也不得不与华夏军尽快展开决战了。

    而且就算多铎想持重缓进,只怕时间也不允许。

    据探子报来的消息,年初时在商州府阻击清军南下,击杀了觉济贝子,大败博以勒贝勒的兵马就是这支兵马,可那时华夏军不过龟孙丹凤鹿城两个县,只有数千兵马的一群山贼。

    那时候清军忙于追击李自成,忙着攻灭大明朝廷,并没有把这万余人马放在心上,可是不过一年的时间,华夏军已经敢南下与清军作战,在汉阳击溃满蒙八旗,实力飞涨到如今不得不正视的地步,时间再拖的久一些,只怕到时候就更加棘手了。

    当初的大明就像如今的自己,拖不得啊。

    就算知道华夏军已经布置好了防线,就等着清军去撞个头破血流,可是多铎却没有选择,不得不按照华夏军的剧本走。

    按照多铎的军令,阿济格骑兵尽出,大概是为了报汉阳夜遁的耻辱,阿济格的兵锋远远追着陈霸蛟的旗帜,一刻不停歇的朝太湖县先行杀来。

    多铎的大部队尚自安庆出发,沿着长江朝着临江镇水陆并进,江面上大小船只千余艘,江岸上清军刀戟旌旗如林,前后绵延几十里。

    多铎的兵马尚未到达临江镇时,阿济格的前锋就已经追到石牌镇,陈霸蛟虽然急速后撤,可是依旧在石牌镇被咬住。

    骑兵对步兵,而且是三万精锐满洲骑兵,追上不过一个师的步兵。

    阿济格的眼中已经满是喜色,野地步兵对骑兵,所有的战斗结果都指向一个结局,就是步兵的灭亡。

    陈霸蛟也是变了脸色,无奈在石牌镇东南停下,摆开阵势。

    步兵在骑兵面前溃逃,和自杀无二。

    陈霸蛟望了望眼前骄横的骑兵,转头望了望西北方向,那里金鸡岭无声的矗立着,隐约间仿佛都能看到周围的华夏军旗帜。

    可是从这里过去,起码有五里地,对于骑兵来说,把一万步兵屠杀殆尽完全够用。

    如果主力杀出,来救援自己,倒是可以,可是依托金鸡岭防守反击的计划就彻底落空,华夏军很可能在这里拖不过一个月,甚至半个月。

    陈霸蛟咬了咬牙,自古

    哪个豪杰怕死,转身准备与敌人死战。

    可是转眼看见手下的火枪兵,心道,这一万人折在这里事小,胡人若是有了这般利器,以后我们就不好打了。

    陈霸蛟冷静下来,想了又想,终于下定决定,吼道,“来人!”

    一个人跳过来,道,“师长,有什么吩咐?”

    陈霸蛟咬牙道,“你快去传令,所有的火枪兵后阵集合。”

    很快三个团火枪兵集合完毕,由于火器打造不易,像陈霸蛟这个师这样,一个师三个团的火枪配比,已经算是华夏军首屈一指的了。

    陈霸蛟知道时间拖不得,对为首一人道,“火枪兵是我军的利器,不能落在胡人敌人手上,你带着这些人往金鸡岭撤退,切记不要把一条枪丢给胡人。”

    带头那人瞬间明白了陈霸蛟的意思,红着眼睛道,“大人!”

    陈霸蛟已做好必死的准备,对他道,“告诉大人,一定要给天下人一个太平世界,告诉我弟新民,哥哥先走一步。”

    说罢见几人还不动身,陈霸蛟骂道,“还要我给你们摆一桌酒菜践行?”

    带头之人噙着泪道,“大人,指挥火器兵作战我不如你,就让我魏无双留下指挥,大人带火器兵后撤吧。”

    留下就是十死无生,带着火器兵后撤还有一线生机,陈霸蛟想说些什么,可是又觉得说了反而虚假,不是豪杰所为,重重点头道,“无双兄弟,那这些兄弟就拜托你了。”

    说罢,陈霸蛟带着三个师的火器兵朝着金鸡岭快速后撤。

    这边满清骑兵的第一波攻击已经摆开,五千骑兵呼啸着朝华夏军冲过来。

    轰隆隆,几门火炮发出怒吼,炮弹划着弧线砸向清兵,转瞬间就沉没在人海中。

    由于万军并不看重大炮,一个师除了几门小炮,再无别的大炮。

    此时缺少火器兵的远程打击,满清兵气势高涨,冲锋的速度愈加快。

    魏无双到阵前看了看,“把所有的火器都放出去。”

    “嗖嗖嗖”剩余的几车火箭炮也被全部点燃,可是骑兵已经冲过来,并没有什么打击效果。

    “啊!”一个长枪兵被一箭射中肩膀,很快,不是一个,十个,二十个,漫天的箭雨倾斜而下。

    骑兵已经冲锋到可以发出箭矢的距离,这些骑兵弯弓搭箭,只几息之间就已经射出四五支羽箭。

    头两支尚且朝斜上方抛射,随后已经是瞄准华夏军,指哪射哪。

    长枪兵伤亡惨重,可是阵型却岿然不动,重伤的被人拖到后方,新的士兵又匆忙补上来。

    骑兵在即将冲到阵前时,转而往左转向,沿着长枪阵,一边飞驰而过一边放箭。

    魏无双恨得咬牙切齿,这种情况下,长枪兵一动阵型就散了,可是不动自己只有挨打的份。

    很快魏无双发现,骑兵的目的并不是自己,而是身后正在后撤的火枪兵。

    魏无双骂道,“直娘贼,不把我放在眼里。”

    石牌镇并不大,一个石头牌匾立在街口,四周地势平坦,并不利于步兵防守。

    魏无双大声道,“留下两个团,其余人跟

    我来。”

    大队长枪兵随着魏无双朝呼啸而过的骑兵发起冲击,顶着箭雨,长枪兵们拼死把长枪朝着骑兵刺出去。

    更多人的端着长枪朝骑兵的洪流中冲进去,用血肉之躯阻挡骑兵的前进。

    骑兵的阵型向左弯曲,直到终于被长枪兵刺穿,洪流停了下来。

    二十步之外,一个披着八旗盔甲的人忽然喊道,“投降免死!”

    是正宗的汉语,带着点京辽口音,魏无双大笑道,“哪里来的孙子,怎么配说汉话!”

    八旗兵似乎一愣,随即一扯马缰,数千骑兵缓缓后退。

    “砰砰砰”,一阵枪响,这是陈霸蛟正在清理追过去的骑兵。

    魏无双喊道,“杀贼而死,虽死无憾,兄弟们随我一起杀贼啊!”

    说罢,当先举着长刀大步朝骑兵冲去,身后长枪如林,杀声震天,举着长枪的兵士一起随着魏无双冲锋。

    八旗兵拉开距离,终于一甩马鞭朝着华夏军冲锋,马刀泛着寒光,几乎是转瞬之间双方撞在一起。

    马刀借着速度的动能,轻松切开长枪兵的身躯,撞在一起的华夏军士兵,几乎半个身子都被削去。

    可是八旗兵们惊恐的发现,非死即残的士兵并没有恐惧,他们一边高声惨叫,一边用尽力气把最后一击刺出去。

    恐惧是八旗兵最锋利的武器,可是如今这个武器失效了,他们只能用血去换血,用命去换命。

    血肉之躯把骑兵的速度阻滞下来,骑在马上变成长枪的活靶子,八旗兵们从马上翻身下来和长枪兵展开肉搏。

    鲜血飞溅在脸上,手上的刀从人的面上砍过,魏无双忽然想起自己早年在豫西的生活。

    那时候混江湖,有时候为了银子,有时候为了女人,有时候为了面子,有时候什么也不为,只是因为身在江湖。

    两帮人提着刀子,你砍我我砍你,恍惚就像现在这样,鲜血和肢体纷飞,这种感觉让魏无双陷入一种狂颠,刀砍在身上也不觉得疼了。

    可是很快魏无双清醒过来,这不是豫西,也不是两群好汉对殴,这是堂堂的华夏军抵御胡虏的战争。

    魏无双回头看了看,长枪在这种近身肉搏战十分吃亏,往往长枪刺出,就成了长刀的目标。

    “结阵!结阵啊!”魏无双大喊。

    离得近的长枪兵试图往一起聚,可是胡人并不给机会,哪里试图结阵,就会朝那里猛攻。

    魏无双心急如焚,可是刚才的大喊引起了八旗兵的注意,更多的人朝他杀了过来。

    “看来就是今天了。”魏无双心中似乎有什么东西落下,提起长刀朝着眼前的八旗兵冲了出去。

    当陈霸蛟指挥着三个团的火枪兵踏上金鸡岭的阵地,他回头望着石牌镇,那里的喊杀声已经不似最初那么高涨。

    遥远的距离已经看不清黑色的龙纹和金色的五星,只能模糊的看到红色的旗帜,却是一面一面的减少。

    终于只剩下风声,还有三千火器兵压抑的哭声。

    陈霸蛟忍着眼泪,在心里默默地说,“魏无双,你他娘的是豪杰!”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0634/ 第一时间欣赏烽火明朝最新章节! 作者:南风前辈所写的《烽火明朝》为转载作品,烽火明朝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烽火明朝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烽火明朝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烽火明朝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烽火明朝介绍:
一场星际实验中,万军的太空舱意外穿越,时间线正在1644年大明崇祯皇帝殉国的那天。此时李自成攻入北京,明王朝势力退守南方,新兴的满清政权虎据关外。此时俄罗斯人侵入外兴安岭,荷兰人占据台湾,葡萄牙人租借澳门,西班牙人殖民吕宋。这是近代的前夜,曾经的东亚霸主能否在血与火中涅槃he......烽火明朝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烽火明朝,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烽火明朝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