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春秋大领主TXT下载春秋大领主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春秋大领主全文阅读

作者:荣誉与忠诚     春秋大领主txt下载     春秋大领主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510章:陷落的都城

    另一个章节名:我们是谁?必须是白翟呀!
    正文:
    嬴籍脑子有些懵,像是喝断片了那般,有点想不起来自己怎么会被抓住,再被套了个严严实实。
    过程是他刚从东城的城墙下来,要上车回去宫城,先听到城墙上不知道在喊些什么玩意,随后突然就冒出一支约有两三百人的队伍,一部分冲过去夺取城门,另一部分冲向自己。
    之后?嬴籍发现自己想不起发生了什么事,回过神来自己就是这般被捆绑得严严实实,周边除了那支袭击自己的武装,便是一些骑马呼啸进城的骑兵了。
    他看向城门那边,知道“雍”遭到了攻击,并且城门已经被夺取,却依然感到难以置信。
    事件发生得太过突然,明白事态是个怎么回事,关键是脑子转不过弯来!
    不能说笨,纯粹是自己跨不过某道坎,仿佛是身处梦境那般,觉得一切都是假的。
    成功将秦国公子逮住的加洛和沛,他们实际上没有感到惊喜,更多的是无措外加害怕,选择将秦国公子交给宋斌之后,麻溜利索地溜了。
    有另一个人同样觉得很梦幻。
    他叫斌,来自一个叫宋的国家,现如今是晋国卿位家族阴氏的第一家臣。
    “啊?呀!”宋斌看过去,看到的是一脸急切的霍擅,说道:“何事?”
    霍擅纳闷自己刚才白说那么多了,重复道:“东、北、西三处城门已控制在手,大军已在进城!”
    这么简单?
    然而,真的就是这么简单!
    伪装进城的阴氏人员以及白翟附属,他们本来就一直在各城门附近晃悠,看到远处升起代表动手的狼烟,身体先于脑子先有行动,抽出武器就是朝着看顾城门的秦军士兵冲上去。
    也就是说,不存在什么周密的计划,过程中没什么细节,一个字就是:莽!
    秦军士兵为什么会对携带武器的异族人那么放松?根本原因真的不复杂,没人干过偷袭夺取城门的事啊!
    当时站岗的秦军,他们也被远方突然出现的狼烟吸引过去,没看清楚大地尽头出现的“黑线”是什么,遭遇到袭击了。
    秦军不能说反应慢,他们只是真的不明白发生什么状况,一边抵抗的同时,脑子里茫然得很。
    一直到城门被夺取,城墙上的秦军都还有点没反应过来。
    而成功夺取城门的阴氏所属士兵,他们还是追杀秦军才追到城墙上,一番厮杀以秦军不敌而使城门争夺战落下帷幕。
    四处城门之中,南边的秦军脑子要好用一些,他们虽然战至最后一人,却是在爆发战斗的第一时间将“千斤闸”落了下去。
    阴氏的人,他们第一次干这种活,成功进城之后有点不知道该做点什么了。
    霍擅这不就来问宋斌了吗?
    宋斌很努力地思考,眼睛情不自禁地看向一再鱼贯而入的己方骑兵,再看向更远的位置。
    那里进城的阴氏骑兵遭遇到了抵抗。
    不是秦军反应过来,纯粹就是城内的秦国贵族以及其护卫碰上阴氏骑兵下意识抽出武器,阴氏骑兵看到有秦人对自己亮出兵器,双方确认过眼神:战!
    宋斌心想:“打起了?”
    那毫无疑问是打起来了!
    并且随着有秦国贵族带头,城内各贵族渐渐反应过来,他们一致的选择是赶紧集结家族武士,杀出去的事没多少家族干,首先顾着的就是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结果就是,阴氏骑兵在城内活动的区域变广,靠近贵族的宅院会遭到攻击,战斗一开打就是完全收不住了。
    城内的平民?也就是国人?他们从懵逼到看见贵族反抗,选择的是想要联络上贵族,不是第一时间加入到反抗之中。
    至于奴隶什么之类?要看他们是个什么成份。
    狄人看到进城的是同族,会小心翼翼过去刺探,随即被裹挟进入大军之中。
    因为各种原因成了秦人奴隶的晋人,他们一问才知道来的是阴氏,以极大的热情参与进去,先干的是有仇报仇有怨报怨。
    其余各国的奴隶?他们的选择是老老实实待着,不帮秦人抵抗,亦没有借机暴起。
    宋斌想要指挥部队,发现大多数部队已经失去了有效控制。
    他被吓出一身冷汗的同时,赶紧搞清楚哪些部队还能接受指挥,主要选择牢牢控制住城门,亲自带上一支部队朝着秦国宫城而去。
    如果以旁观者的角度来看,对于发生在秦国都城“雍”的战事,评价只会是“稀里糊涂”外加“稀烂”了吧?
    然而,没办法的事呀!
    谁都是第一次,没经验也就不存在什么事先精密计划或预防,事态变得乱糟糟也就成了一种理所当然。
    “你等乃是晋人!?”嬴籍没有被俘的自觉,看上去怒气勃发,骂道:“行此举动,与禽兽何异?”
    宋斌不是因为嬴籍的身份才不敢与之眼神形成对视,纯粹就是觉得丢人,脸别到一边,说道:“我等乃是白翟!”
    蛤!?
    嬴籍愣了一下,用怀疑的目光打量了再打量,看来袭的大部分人,好像是白翟没有错,关键发号施令的一看就是晋人呀?
    什么情况???
    白翟与晋人合流,来偷袭“雍”是白翟主导,晋人是附庸???
    这里绝对不是嬴籍傻。
    每一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做什么事情大体上会符合当代的主流。
    以嬴籍看来,能干偷袭这种事情,除了异族之外,好像也就只剩下秦国?
    晋人没发达起来之前是挺不要脸的,成为中原霸主已经变得很顾脸面,再怎么吃亏都将礼仪制度看得无比重要。
    他们未必有成体系的看法,作为既得利益者要更看护规则的道理,怎么都是懂的。
    然后,嬴籍绝对不是在自黑,完全就是这么一个事实。
    仅仅秦国是唯一一个正儿八经跟白翟或赤狄结盟的诸夏国家,光这一点就足够丢人外加离经叛道。
    另外,秦国前前后后已经偷袭了晋国好几次,有一两次杀进晋国攻打一些“邦”,无视了不以破坏为目标的诸夏既定交战规则,很是大肆地屠戮晋国贵族的属民。
    老实说,屠杀非战斗人员这种事情,异族想干却怕被报复,各个诸侯国不会去做,还真就是秦国第一个这么干,对象还是中原霸主晋国,就问牛不牛逼吧!
    一阵的精神恍惚过后,嬴籍甩了甩脑袋,看周边街道越来越熟悉,判断是在往宫城的方向走。
    他总算也看到城内发生交战,无法看到更多为前提,尽力辨识看到的尸体哪方最多,哪里传来的喊杀声最大,何处又是冒起的浓烟更密集。
    这时,一支骑兵追了上来。
    嬴籍听到对话立刻瞪大了眼睛!
    追上来的是霍擅,告诉宋斌后续的战车兵和步兵已经抵达,接管了东城门和北城门的城防。
    同时,他还禀告城内的秦人没有试图夺回城门,就是城内的混乱正在加剧,不控制可能会将城池给毁了。
    宋斌一阵“呵呵呵”地笑了起来,心想:“控制?我特么怎么控制啊!”
    过来的军队之中,白翟的数量占了十分之四,他们涌进城就开始各种撒欢。
    想要将这种状态的部队进行重新控制?最好的办法就是发出召集信号,将他们集中到一个地方。
    宋斌傻了才这么干!
    乱的又不止是他们,无序就无序呗?
    真的将乱窜的白翟集中起来,不等于是给秦人恢复冷静的时间,使秦人能够不受干扰地商讨和集结吗?
    所以,乱糟糟的态势会令人难受,对攻击一方有害,遭遇突发事件懵掉的一方则是加剧他们的慌乱。
    宋斌有底气做出这样的选择,原因之一是两个“旅”的传统部队抵达,再来就是手中能够指挥的骑兵数量达到六千。
    “你等乃是阴氏之臣!”嬴籍有一种遭到欺骗的愤怒,更多的是感到了恐惧。
    霍擅本来要离开,听到那句话稍微停驻,眉头挑了挑,用远比宋斌更地道的晋语,不忘行礼才说道:“公子,我等乃是白翟。”
    巧合出现在这一瞬间,一队白翟骑兵各种鬼哭狼嚎从旁边驰骋而过。
    嬴籍为什么认定进程的是阴氏部队感到恐惧?
    秦国的一国之君率军向东而去,以“雍”所掌握的信息是东征军很快就会跟阴氏和魏氏主力交战。
    现在,阴氏的军队出现并进城,先不管是用了什么手段进的城,嬴籍并不知道敌军到底来了多少,反正到处都能看到入侵者,下意识就觉得东出远征军的境况不太妙。
    他这么想有没有道理?那必须是很有道理!
    如果不是秦国的东征军不妙,阴氏哪来的胆子攻打“雍”,用的还是这种极其不光彩的手段。
    换作是东征军会战胜阴氏和魏氏,以获胜者掌握话语权的普世规则,阴氏哪根筋不对了,才会来进犯秦国的都城。
    在接下来,嬴籍显得无比沉默,哪怕是阴氏的部队抵近宫城开始尝试攻打,他还是一副眼神涣散不知道在想什么的模样。
    这一座秦国的都城,它被紧急地加固和加强城防,没有用上就让敌军入了城。
    从高空进行俯视,能看到随处爆发交战的地点,越来越多的建筑物出现了火光。
    这一座在公元前677年左右建立起来的城池,迎来了属于它的浩劫……

第511章:这是什么神奇操作???

    阴氏、魏氏跟秦军的主战场,不见什么硝烟,有的是倒卧在战场之上的双方将士遗体,成为了残骸的战车,倒毙的战马。
    一杆杆被箭矢射得残破的旗帜被丢弃在战场之上,旗帜的布料大多染上了鲜血,尘土和草屑混着湿润的血迹使得看去又脏又破,又被雨滴一再打下,浑浊的液体向周边扩散。
    今天是他们正式交战后的第三天。
    因为打得太过于凶狠,导致双方战死者的遗体都没按照惯例进行收敛。这种情况在讲究礼仪制度的战争是看不到的。
    酝酿了有一段时间的老天,憋足了劲的云层可算是向大地倾泻水份。从一开始的倾盆大雨,缓慢转为中雨,却不见雨势有再减小的迹象。
    受于降雨的困扰,交战双方迎来了暂时的停战,收敛牺牲将士遗体的事情,可算是能做了。
    打了三天,每一天都是那么激烈。这一点战场上的痕迹可以作证。
    碍于气候的停战,其实让双方都感到不满意,冒雨作战这个考虑则不在双方统帅的选项之列。
    “连战三日,阴氏战陨两千余人,伤患六千余人;杀死秦军约一万两千人,俘获秦军七千余人,伤患未可知也。”葛存正在担当书记官的角色,通报连日来的损失和战果。
    他又说道:“阴氏消耗箭矢十一万,损坏战车三十六乘。不知魏氏可作统计之数?”
    两个家族组成联军,战果和战损则是由两家自行统计。这个没什么好说的,完全是春秋中叶的规则使然。
    魏绛声音低沉地说道:“魏氏战死亦在两千之数,伤患三千余人;杀死敌军……约有三千?俘获秦军少于千人。”,秦军伤患什么的,没注意也就连数据都没有。
    魏氏没多少远程部队,箭矢消耗的数量不会超过两万,战车的损失比阴氏多,达到五十六乘。
    那就是,三天的时间里面,秦军失去的战斗力不会低于两万三?
    需要将伤患统计进去,偏偏这是最难有精确数据的事情,只能根据战况的激烈程度,秦军败退的速度,蒙一个大概的数字。
    吕武进行一番估测,秦军战死、被俘和伤患,消失在战斗序列的数量应该是在三万到三万五千之间?
    “秦人悍不畏死,每每阵战溃而不退。此事使我追忆范氏与郑军旧例。”魏绛说的是郑国因为未知情况,不计损失跟范氏拼命。
    那件事情发生在去年,不顾忌伤亡的郑军未必有多能打,他们却是用顽强的意志和拼死决心搞得士匄无比狼狈,一度让范氏认为自己的战斗力和威慑力下降,陷入自我重新审视的状态。
    吕武问道:“魏氏可战之兵尚存多寡?”
    魏绛答道:“一‘师’三‘旅’之数。”
    这个数量跟吕武估测的差不多。
    阴氏在这场战争是主力,战死士兵闹得跟魏氏差不多,有着太多种的因素。
    首先是秦军碰上魏氏打得太凶悍,魏氏的部队在秦军骑兵的攻击下每每只能被动应对。
    那是一种哪怕魏氏能够抵住秦军骑兵的攻击,明明每次都是赢,己方损失总是有些惨重,打赢却无法扩大战果的尴尬处境。
    所以吧,乌龟壳再怎么硬,追不上敌人就是一种硬伤。
    魏氏遭遇的处境跟很多中原王朝一样,搞得魏绛都在思考魏氏要不要发展成规模的骑兵了。
    蒲元说道:“秦军折损过半,未见有撤军意图。”
    正是同样得出这样的看法,魏绛才提起去年范氏跟郑国的旧例。
    并且他觉得魏氏遭到了秦军的针对,郁闷秦军不敢跟阴氏拼命,就会逮着魏氏发狠。
    这特么是瞧不起魏氏还是怎么地?
    真实情况是,秦军对阵阴氏更凶狠,打不过就是真的打不过。
    另外,秦国高层得出真心打不过阴氏军队的颓丧结论,想要给魏氏造成更大的损失,来增加阴氏和魏氏的嫌隙。
    魏绛有没有窥探到秦国高层的用意呢?他一想到魏氏的军队打赢了也是追不上秦军,心中的烦闷加剧,脸色变得有些阴鸷。
    “我料秦军已在收拾细软。”吕武一边诺有所思,一边继续说道:“大军折损过半,未能重创我军,秦庭为将来计,怎敢全军战没于此?需得留有元气。”
    一帮人霍地就站了起来。
    他们很想知道吕武怎么会有这样的判断。
    魏绛左右看了看,发现阴氏的一些骑兵将领不在,问道:“上将军已派骑兵出击?”
    吕武说道:“非是出兵直击,绕道往之秦军归途是也。”
    这些天交战下来,阴氏还能继续参战的骑兵减少到三千左右,打正战会被数量在两万以上的秦军骑兵淹没,搞一搞操后路打突然袭击才是正确用法。
    算一算时间,他们跟秦军主力对峙又开打,耗费的时间超过了五个月?
    吕武在两天前已经接到宋斌的汇报,秦国都城“雍”已经在阴氏的控制之下。
    从他们这里去“雍”这座秦国都城,每天走个五十里左右,需要耗时至少十天。
    当然,骑士不断换乘驰骋,一个昼夜走个两百里不成问题。
    那么就是说,吕武在接到汇报的时间,应该是宋斌率军拿下“雍”的第四天或第五天?
    不知道有没有秦人快马而来,向率军远征的秦君嬴石奏报“雍”失陷的消息?
    有或没有?反正吕武必须做好一应的准备。
    这么说来,该地秦军的撤退会是一种必然,差别是自己撑不下去,或是得知“雍”陷落的被迫撤离。
    吕武并没有将“雍”陷落的消息说出来。
    哪怕是以正面的手段将“雍”拿下?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其实都有些说不准。
    玩脏手段拿下一国都城?没得说,肯定要极力进行掩盖的!
    为什么?一切只因为现在是春秋中叶!
    这种现实让吕武很难受,无比的难受!!!
    攻克一国首都,无法尽情地夸耀武功,相反需要低调处理,是其余年代的人所不能理解的。
    吕武正确的做法是尽可能地消除影响,再闷声进行掠夺。
    简单说就是:好处占尽,坏名声一点都不能背!
    下雨天气一直在持续。
    事先有所猜测的晋军一方,果然察觉到了秦军撤退的迹象。
    秦军没有拆除营盘,他们甚至往对着晋军的营寨区域进行了严密的部署。
    这样做,一来是做出还想打下去的假象,使得晋军无法窥探到真正意图;再则是一旦被发现想撤退,加强的部署能抵御晋军的进攻,必要时还能出击纠缠住想追击的晋军。
    因为吕武的先见之明,晋军这边并不存在“战争迷雾”这种现象,他们观赏秦军的表演,有针对性地进行了一系列安排。
    事情在某一天出现了意外。
    今天,士雃再一次作为使者出动,来到了吕武的面前。
    士雃看到吕武立刻嚎啕大哭,还是那种跪下捶地的行为,一边哭一边悲戚地说道:“寡君病重难再奉陪上军将会猎?若不速速归回,恐将骤然薨逝。”
    啥意思呀?
    这是暗示吕武会将秦君嬴石逼死咯!
    吕武想从士雃试探他们是不是知道“雍”陷落的消息,一时间有些不知道从哪里起话头。
    士雃越哭越凶,真叫那个眼泪鼻涕齐流,再加上浑身湿透透的模样,要有多狼狈就有多狼狈。
    只不过,他们在打的是一场抛弃掉礼仪制度的战争啊!
    派人来哭一哭,威胁继续打就敢来个君主当场去世,是个什么玩法?
    一边哭一边捶地的士雃一直在偷偷观察吕武的脸色。
    吕武就是一副被搞得哭笑不得的表情,话却是没有开口吐出一个字的。
    “秦国错矣!”士雃停止捶地的动作,身躯趴在地上,抬头看向吕武,哽咽说道:“请上军将示下。”
    吕武比较明显的一愣,仔细地看看士雃带来的家当,没看到代表一国之君的“节”,不知道投降书被放在哪里。
    “时至今日,秦庭仍在玩弄诡术?”吕武说这话时,脸上带着冷笑。
    要投降?
    先是拿本国的君主性命威胁,一副要把吕武名声搞臭的操作。
    然后,代表君王的节杖在哪!
    欺负吕武不懂礼仪制度吗???
    正式的流程,该是带上节杖,进来时也是捧着国书,必要的话甚至需要携带君主印玺。
    最最最重要的一点!
    投降的人需要肉坦上身,下身只穿一条裤衩,额头绑上白布条,身上也必须按照流程捆上白布条,牵着一头羊羔,口中含着一块玉。
    所以,当下不懂礼仪的话,承认战败的投降都不知道该怎么做。
    不附合礼仪制度为前提,想投降都办不成。
    士雃一脸的不明所以,说道:“此战非国战,乃是私战。”
    所以,该有的礼仪制度流程就可以省略啦?
    吕武非常不悦地说道:“使者请回。”
    士雃怔怔地看着吕武有一小会,问道:“如礼仪不缺,上军将可受,自此罢兵休战?”
    神经病啊,这是!
    礼仪啥玩意的,不是丢掉再捡起来就算回事。
    秦国的信誉度怎么样,心里没点数?
    吕武还是那句话:“使者请回。”

第512章:还当不当人,是个难题

    士雃没有走。
    秦军却是在撤军了。
    雨并没有停止,秦军这边由秦君嬴石的车辕上竖着“王旗”,大摇大摆地出了营,随后则是成队列的秦军跟随。
    一直在盯着秦军营盘的晋军斥候回来详细禀告,包括不确定秦君嬴石是不是真的在有“厢”的车驾上,出营的秦军不少于三万,其中包括一万五千左右的秦人骑兵。
    这一次秦国到底出动了多少兵力东征?骑兵数量三万,传统部队约是六万左右???
    带着不确定性的主要原因是,能够从旌旗上判断秦国的三“军”齐出,其余部队则是只能用目测来估算一个大概数量。
    讲一句大实话。诸如秦国这种“呼朋唤友”的出征模式,秦军高层都不一定知道参战人员的准确数据。
    这种现象不独出现在秦国,进入到“封君实权制”的楚国就经常搞不明白己方到底出动了多少军队。
    而晋国很少会出现这种稀里糊涂的状况,原因在于晋人的“死板”性格和对军事的“刻板”要求,再来是各“卿”统兵出征前会搞清楚自己所领之“军”的构成。
    晋国对军事的重视程度到什么份上呢?让哪个贵族必须带来多少着甲士兵,某军团的军尉、师军尉、旅军尉将负责查验。
    那一套各级别单位的“尉”制度,能够视作军法官的补充部分,不受军司马(宪兵头子)的统管,直属于一军之“将”管辖。
    所以,晋国正儿八经的出兵模式,编制中有多少士兵,存在多少着甲士兵和无甲士兵会有很仔细的数据和记录。
    没有穿越之前,吕武说什么都不信春秋中叶就有这么一套成熟的军事制度。
    他后来倒是搞懂了一件事情,晋国正是在周礼的军事制度进行补充和完善,没有搞出军功爵的那一套,还是硬生生地打造成了一个军事霸主国。
    另外,动辄出兵十几万士兵这种事情,看着也挺魔幻,尤其是在春秋中叶。
    事实是,晋国的一个满编军团就是三万七千五百士兵(战兵),长期至少有三个军团的编制,后来增加到四个军团的规模。
    在没有吕武的原版历史上,晋国屡屡一出动就是四个军团,跟秦国打,跟楚国打,每一次出兵的数量就是十五万士兵。(史实,非作者胡言乱语)
    所以,春秋中叶就能这么搞,很难令人理解到底什么样的国力才能办到。
    不过,想一想到战国时期,动辄就是征召几十万的兵力,好像变得不是那么难以理解。
    大概就是源于需要,迫使各国高层对人口的利用率加强,乃至于是利用到了极限?
    做得最好的当然是秦国,以秦昭襄王时的数据,秦国总人口应该是三百万左右?白起在“长平之战”一下子就动用了六十万的军民。
    也就是说,三百万的男女老少秦人,每五个人就有一个人实际加入到战争中去,为白起战胜赵军而服务。
    而动用了四十五万军民参与到“长平之战”的赵国有多少人口?史书上没有明确的记载,根据“长平之战”的发展以及后续推测,赵国当时的总人口应该是在四百万左右。
    那么,赵国对人口的利用率明显不如秦国。在“长平之战”中的赵国人口有效利用率达到九比一,跟秦国五比一的利用率存在比较大的差距。
    后面的一些王朝,总人口达到万万,动用十来万大军国力就撑不住。
    是不是只存在国家高层管理国家方式的不同。
    什么时代能够动用多少军事力量,能不能进行维持,属于国家管理者的能力问题?
    吕武需要搞清楚秦国将人力利用到什么程度,以此来判断秦国的真实情况。
    这一次战争,攻下“雍”什么的只是次要,首要的军事目标一直没变,也就是持续性地打击秦国的国力。
    得知秦军在撤退?吕武只是让各部按照既定方案行事。
    士雃发现晋军有所行动,再一次请见吕武,说道:“寡君病重!”
    吕武只是静静地看着士雃,用眼神鼓励士雃继续表演。
    士雃心里一阵窘迫,嘴上问道:“上军将乃为人臣,如寡君薨于此役,天子、晋君与列国之君如何看待上军将?”
    这是个不能忽视的问题。
    逼死一国之君这种事情,必然会挑动所有为君者的神经,不知道会有多少君主心生兔死狗悲之感。
    老魏家的魏琦没杀死楚君熊审,碍于“国君杀手”的负担,路就走窄了。
    另一个被卷进弑君事件的中行偃,他对上国君每每总是先自己心虚,身为元戎又遭到了周王室那边的针对,列国跟他交流必然带着警醒。
    名声有没有用在当前不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
    当下,一个人的名声好与坏,几乎能决定命运!
    吕武只是给士雃一个见面的机会,没想谈成什么事。
    后面,士雃愿意继续留下最好,不愿意也会被各种方法留下。
    扣留?礼貌接待,没事也会制造一点事,搞得必须进行交流,不存在什么扣留的!
    如此这般的,吕武留下魏绛带着魏氏军队继续盯着营盘内的秦军,他自己则是带上阴氏的军队,一路“礼送”疑似秦君嬴石存在的这一股秦军,送着送着靠近了“雍”五十里范围之内。
    一开始还好,雨势绵绵的天气中没开打,等待天气放晴之后,秦军骑兵几次袭击阴氏军队,双方只能说互有死伤,谁也别想把谁真的落下。
    士雃对吕武带着军队追却不主动出击有着极大的困惑。
    吕武则是从士雃这边和秦军的撤退路线得出一个判断,出征的秦军还不知道“雍”已经陷落的事实。
    已经接近到“雍”五十里了啊!
    真相很快就会被揭开。
    “家老分兵一万,听从主调用。”葛存说道。
    他们已经跟驻防‘雍’的己方部队联系上,宋斌按照吕武的要求分出一万骑兵过来。
    这一万骑兵就在秦军撤退路线上的某处,跟吕武早先派出去的三千骑兵完成会合。
    吕武还知道了“雍”那边的战事进展,对于轻易拿下“雍”不存在什么看法。
    战火让这座秦国都城烧了一半,秦**民死伤不会少于万人?他知道后沉默了很久。
    秦君的直系亲属被抓,秦宫遭到搬家,城内的秦国贵族一个没跑掉,等等的信息再一次让他听了陷入沉默。
    那一刻,他的想法是:“玩脱了啊!”
    下一秒,新的想法在他脑子里产生:“既然玩脱了,要不要一不做二不休,干脆更狠一些?”

第一次正儿八经的单章,很重要,要看!

    这本书到现在是第一次正儿八经开单章。
    说说最近的情况。
    作者菌个人,应该是长久睡眠不足,每天只睡五个小时左右,再加上缺乏运动的关系,身体状况比较差劲。
    另外就是家里的一些问题,儿子两岁左右就诊断得了孤独症,一直在进行治疗,效果不太好说怎么样。
    写这些话的时候心里很堵,五岁了只会简单的称呼爸爸和妈妈、姐姐,成句的话讲不出来,平时喊了也不理。
    遇上这种事,直接让我的头发白了一半。
    算了,不提家事。
    这本书,老实说一开始就对成绩不报希望,又很想能够获得好成绩,毕竟经济压力真的大。
    一开始的首订是1200,上架之后的三个月来到3000左右的单章最高订阅,平均订阅是1700左右。小众文,写法又有点那什么,这样的数据维持了很久,真的让作者菌感到心满意足了。
    因为这样的写法,每一章都要查询很多的资料,有时候可能是阅读方式不对,会闹出一些错误。感谢一直在指正的书友!
    九月份上架,不到极限或意外事件,从不轻易请假,大多数每天更新两章6000字左右。
    不是不想写更多,纯粹是查资料耗费的时间太久。
    以作者菌的手速,一章3K需要至少三个小时,有时候卡住会耗更多的时间。
    而码字这种事情,看个人吧,有些作者一天能码几万字(极度佩服),有的人一天6K就感觉脑子木木的(废材如我)。
    这是作者菌在更新到一百万字之后,极少还能保持两章更新的书,成绩要是不理想,每天4K应付式的保全勤会成最大概率,然后就该是完本了。
    再次感谢订阅的你们,给了作者菌坚持和努力的动力!
    这本书在3000左右的高订和1700均订的时间卡了一两个月,直至某天收到了APP主编推荐的站短,后续一再得到主编锐利和责编水泽的照顾,限免、编辑推荐、各种APP推荐,大封推,高订来到7000左右,均订也摸到了精品的边角。
    老实说,这是作者菌之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惊喜,感动,五味杂陈的很。
    要命的是,受众好像到了一个坎,均订它就是不动!!!
    这让作者菌陷入了一定的迷惘,尤其是最近的追订有所下降,是不是剧情出了问题?
    呈现一个有“滋味”的春秋时代,是作者菌一直在努力塑造的方向。
    怎么让穿越者干一些使读者感到“爽”的剧情,作者菌真的是被自己的思想卡住了。
    现在的剧情就来到一个往左“符合当代实情,读者看了也许会郁闷”;往右“离经叛道,一点都不春秋”的阶段。
    作者菌矛盾就在于,追读下来的书友,应该是喜欢符合当代实情,源于剧情的关系,愿意付费订阅的书友却在减少;写的剧情脱离春秋规则,但“爽”应该是会更有“爽”感,是增加追读订阅,还是来个雪崩?
    没有jiejie可以骑,自己有点过不了这关,总之就是迷惘了。

第513章:这操作……简直天秀!

    在这公元前568年秋天,吕武迎来了一个新的转折点。
    他是一个被时代禁锢的人,一直都是收着来,找到机会才敢稍微释放那么一下下。
    为什么会这样呢?只因为这是个敢乱来就一定会被群起围攻的时代!
    所以,除非是强到能够横扫当代,要不敢乱扫尾巴,下场绝对会极度悲惨。
    吕武多次扪心自问,当前的生活是自己想要的吗?
    没有答案。
    有的只不过是一次次的寻找机会,丝毫不放过能够加强自己的机遇,一点一滴增加底蕴,可以让自己活得更有安全感一些。
    “出击罢!”吕武声音略略低沉,补充道:“若遇秦君不可加害。”
    打!
    以消灭更多的秦军为目标,弄死秦君嬴石的事则不能去做。
    他们已经靠近“雍”二十里左右。
    随着离秦国那座都城越来越近,出征秦军的状态出现了变化。
    应该是出征的秦军得知“雍”陷落的消息,有那么短暂的惊慌,随后混乱不可避免的发生了。
    吕武觉得这样的机会要是放过,自己永远都不会原谅今天的自己。
    当然了,开打之前,他让士雃过来,进行了正儿八经的宣战程序,再让士雃回去。
    大概是士雃回到秦军那边的一刻钟之后,吕武下达了进攻的命令。
    士雃完全就是懵逼的。他还不知道“雍”已经陷落,对吕武那么正经的宣战,讶异战争早就爆发,还用得着再宣战吗?
    这是要将私战转为国战???
    只不过是吕武必须要补上的一道“手续”罢了,用来给予史官进行记载,再传于后世。
    晋国版本的历史会这么进行记载:周灵王四年,晋卿大夫武率军抵“雍”,告秦大夫雃启战。晋卿大夫武与秦X公石战于“雍”野。
    这个“秦X公”非常有灵性。
    毕竟,秦君嬴石到底会获得什么谥号,着实是太不好说了。
    根据他继位之后的秦国境况,死后超大概率会是秦慜(mǐn)公的谥号。
    这个谥号的意思是:在国逢难、使民折伤、在国连忧、祸乱方作均为愍。
    阴氏的骑兵出现了,他们在秦军营寨一片混乱之际,到来就直接冲营,遭到一定的阻击,仍然杀进营中开始了自己的肆虐。
    话说,秦军的那一万五千骑兵呢?他们长期有接近一万在盯着吕武亲率的阴氏武装;剩下的五千并不常驻营寨,以一种游弋的方式待在外围,发现未知骑兵到来选择迎上去,一个照面就被冲溃了。
    负责盯紧阴氏主力的一万骑兵,他们发现阴氏军队出营布阵,赶紧派人回去禀告的同时,选择靠近到安全距离进行威慑。
    事态的发展让统领一万秦军骑兵的无地不得不有所行动,他在有未知骑兵冲击己方营寨时,分出六千赶紧回去支援,亲率剩下的四千秦军骑兵开始袭扰阴氏主力。
    而秦军营寨这边。
    秦君嬴石得知“雍”陷落的消息傻了。
    一群随军的贵族也全部脑袋宕机。
    他们得到的汇报是,白翟趁着秦国空虚,合力跟“吴阳”的阴氏、魏氏驻军消灭两万左右的秦军,再长驱直入轻易夺取了属于他们的都城。
    请注意,是白翟攻陷了秦国都城“雍”这座城池,半点没提到阴氏或是魏氏。
    这个就是高层被一锅端的坏处,基本的话语权都丧失掉,能够定性的“权利”掌握在敌方手里。
    什么叫能够“定性”呢?就是权威!
    普通人,讲再多都只是一种“道听途说”,甚至是流言、谣言等等。
    讲“官话”的权威一直都不在普通人这边,怎么都要有点身份地位,说出去的话才能够具备“落地有声”的效果。
    秦庭君臣的脑子有点乱,认为白翟根本不可能攻克“雍”,怀疑是假消息的同时,又不得不接受“雍”失陷的事实。
    他们不傻,能够猜测阴氏和魏氏有参与其中,要命的是不知道能不能拿到证据。
    一帮人惊慌失措,什么意见都有,高层的恐慌带给了中层人员,又将莫名的心态扩散到全营。
    来自西境和西北境的秦国贵族,他们脑子里不受控制地泛起:“‘雍’这边的老爷们是真不行啦!好好的一个国家被玩成这样,要不要学习晋国的‘曲沃代翼’,由俺们来重新振作秦国啊?”
    国难当头不干正事这种事情,每一个国家都会发生,不算什么稀奇事。
    那一系列当然是出自吕武的操作。
    他很多时候会想:“别的穿越者打从一开始就活成了‘伟人’,我靠的是各种投机攒取资本,又一再不当个好人的左冲右突掳掠财货与人口,什么时候才能扭转风格,活成‘伟人’啊?”
    当个伟人这种事情,他肯定是想的咯。
    参与到国内的动荡那些事情,既然有“参与”这个词,说明祸乱并不是出自他手,至少不是作为主导者,只是众多参与者之一。
    对外扩张的话?打赤狄、白翟和各种戎人部落,他虽然对国内进行了隐瞒,却坚定认为自己是在干一件正义的事情,只是顺带又不断往家里搂好处。
    如果攻打异族扩展生存空间是错的,世界上还有正确的事情吗?无外乎就是“彼之英雄我之仇寇”那一套而已。
    过程中没将异族当人?拜托!去问问历朝历代那些不断受到游牧民族侵袭的人,异族有没有将他们当人。
    打秦国又想取而代之?他妫姓田氏干得,俺林姓阴氏就干不得???
    难道就凭妫姓田氏用的是收买全国的方法,俺是使用武力就应该遭到指摘啦!?
    站在营中巢车之上的吕武,看着秦军营寨一片混乱,有部分秦军可能受到驱赶,也可能是主动出营避开混乱,总之就是出营了。
    这些秦军出营之后,没有进行集合,再整军投入救援营寨。他们干的事情是不做任何的犹豫,呼啦啦就是往远处跑。
    秦军营寨里面的交战没那么快停止,甚至会随着阴氏传统部队抵近到杀入营寨,交战会变得更加激烈,等待一方不支之后才会重新归于平静。
    吕武一直在眼巴巴地看着,看到属于秦君嬴石的“王旗”出了营,不是往“雍”的方向走,压根不在乎“王旗”到底是往哪移动,双手瞬间攥成拳头。
    他这一刻呼吸急促,心情无比激动,想道:“扶持秦国公子登基,亲自兼任秦国执政,一系列的操作可以进行了!”
    啊哈???
    打崩一个国家,再跑来这个国家兼任执政。这个操作怎么看,都……好骚啊!

第514章:我主秦国!(谢NemoFoxx两个万赏,狂_烈风之狼万赏)

    吕武手里现在有很多秦国公子,早就抓到的后子针,另一些则是攻陷“雍”抓住的众公子,包括嬴籍。
    一样是秦国公子,为什么一个没有嬴这个前缀,只是叫后子针;另一个则是能够称呼嬴籍呢?
    那是属于秦国公室的一种文化,不具备继承权的公子,一般是无姓无氏的。
    在称呼方面,秦国公室一直以来也比较混乱。
    拿这个后子针来说,他跟现任秦君嬴石是兄弟,关键是没有继承权的同时,还没有属于自己的封地。
    始皇帝?他一开始作为秦质子的长子,父亲嬴异人还不是太子前,他被称呼为赵政,赵政的“赵”含义是质于赵,再来就是秦国公室本来就是赵氏。
    等秦异人变成了秦国太子嬴楚,赵姬成了王后,他们的长子赵政的称呼也就理所当然改称为嬴政。
    而嬴政的众多孩子,无论是扶苏、将闾、高、胡亥等等,因为嬴政没有册立王后,长子扶苏也只能是扶苏,其余众多的子嗣没有封地,导致这些秦公子只有“名”和“号”,姓和氏根本没资格冠上。
    观看历史,不能以观看者当前时代的习俗和价值观去看,应该是契合历史部分的习俗以及礼仪来正确地打开史书,要不然很多事情会看得稀里糊涂,再来就是产生很多错误的理解。
    简单的说,不能拿隋唐的价值观去看待汉朝,同样不能用二十一世纪的思想去评判某个时代哪个人做了什么选择去评论智商。
    二十一世纪的人们觉得宋襄公是“蠢猪式的仁义”的代表,为什么不是坚持礼仪制度的宋襄公为正面一方,他的敌人将仁、义、礼、智、信全喂了狗?
    难道是二十一世纪的人打从心里认为不折手段才是正确???(作者菌会不会挨骂?)
    秦军崩了,彻彻底底的崩了!
    吕武让步军进行扫尾,派出骑兵追击溃散了的其余秦军。
    在这么一件事情里面,秦君嬴石是一位绝绝对对要刻意进行忽视的人物。
    有这么一位秦国的一国之君存在,晋军这边哪怕就是正面碰上了,要的就是当做不存在。
    当做不存在,不等于完全的不管不顾。
    吕武选出了绝对的心腹,要求他们紧盯秦君嬴石,不能使这位秦国的一国之君跟其余秦军会合,找到机会还要消灭秦君嬴石的护卫力量,但绝对不伤害到秦君嬴石本人。
    亲自去进行俘虏?吕武的脑子没坏掉!
    秦君嬴石不是病了吗?经过这么严重的打击,病情肯定是要加重,再得不到妥善的照顾,很快就会一命呜呼的吧。
    就算秦君嬴石没有病死,但凡有理智的秦国贵族跟在周边,超大概率会让在这位国君玩一手“寿终正寝”的操作。
    吕武布置好了一系列安排,带上两个“师”来到了“雍”。
    他们没有直接进城,干的事情是摆出攻城姿态,很是像模像样地打造攻城器械,再进行假模假样的攻城。
    闹啥呢?
    没别的。
    “雍”不是被白翟偷袭攻下了吗?
    俺,来自晋国的武,身为诸夏的一份子,还是晋国的“卿”,哪怕遭到了秦庭的两次刺杀,依然愿意帮秦国将“雍”从白翟手里进行解放。
    那啥?
    白翟在“雍”胡作非为,荼毒秦人,攻下攻城肆意掠夺,甚至将秦国公室成员不知道弄哪里去了???
    草!(一种植物)
    俺阴武虽然跟秦国不对付,听了无比愤怒,必与白翟势不两立啊!!!
    冲啊!
    杀啊!
    气愤的吕武不顾作为晋国“常务卿大夫”的身份,亲自披挂再次上演单人破门的壮举,再引领家族大军进入“雍”城内。
    就问吧,秦人到底感不感动。
    秦人看着有序退出“雍”的白翟,再看着杀气腾腾的晋军入城,得知东出远征军已经全军覆没,秦君嬴石不知所踪,缺个有号召力的人领头,表示:不敢动,真的不敢动。
    完全就是个金属怪物的吕武,他进城之后将“获救”的一部分秦国贵族召唤过来。
    这部分秦国贵族看到吕武下意识就是浑身一个哆嗦,一点都不整齐地见礼。
    “我三岁前救北征秦军于危难,秦公子以刺杀回报于我。”吕武扫了一眼众秦国贵族,继续往下说道:“阴氏与秦国之争因此而起,秦庭复派近百刺客于‘新田’郊外伏击于我。秦国之殇咎由自取,诸位以为呢?”
    一个看上去年纪挺大的人先行礼,再问道:“敢问阴子,秦国存否?”
    吕武斩钉截铁地说道:“秦国必存。”
    他心里补充道:“就是主人需要换一下。”
    好了。
    接下来就是一众秦国贵族骂后子针的专场。
    个别不要脸的秦国贵族,甚至夸赞是吕武让秦国有机会能够改过自新,秦国从此以后将成为一个将礼仪制度看得比什么都重要的诸夏诸侯国。
    什么情况?
    其实也没太特么的地方。
    当今的秦国并不是那个霸气侧漏的秦国。
    哪怕到了秦国霸气侧漏的时代,真的当秦国就没有一些软骨头吗?
    能够得到吕武接见的秦国贵族,必须是宋斌一再确认为“识时务”的成份。
    骨头硬的秦国贵族?他们跟秦国公室一块失踪啦!
    当然,并非所有来见吕武的都是软骨头,他们会有自己的目标,比如想让秦国作为一个国家得到延续。
    他们大概知道接下来的后续,带着一种强烈的使命感。
    晋国也不是一直都像现在这么狂拽酷帅吊炸天,只是成为霸主之后,以前的悲惨被遗忘了而已。
    太久远的过去不提,近一些的就是秦国曾经动用武力改变了晋国的君权更替。
    就问秦国牛不牛逼吧!
    结果是,晋国摆脱了秦国的控制和影响,发展迅猛地给成了中原霸主。
    所以了,只要秦国作为一个国家能够继续传承下去,就不算是输得连裤衩都没有。
    若是像那些消失在历史长河的诸侯国,国家公族一死一大批,少部分获得祭祀的活,用那样的名义活着。曾经的城池成了“县”或被分封给某个贵族,国人以及属民被抢得一个没剩,才真的算是彻底完犊子!
    吕武知道秦君嬴石还在转转悠悠地进行自己的逃亡之路,没确认这位国君死掉之前,肯定不能干扶持某个秦国公子登基的事。
    另外,到底是扶持后子针,又或是突然间找到某个“失踪”的秦国公子,需要好好地思量再权衡。
    为什么不直接取代赵氏嬴姓,成为秦国之主?那肯定是不能够的呀!
    阴氏已经很强大没有错,在晋国却不是最为强大的那个。
    实际上,晋国内部以家族来算,封地、人口和资源最多的是范氏,然而这个只是因为公族不团结而已。
    以种类来划分,不以单独一个家族来定量,晋国一直都是公族最为强大。
    晋景公能够轻易解决掉赵氏(主宗)的原因,无外乎就是郤氏和栾氏顶住了非公族的各贵族,公族也受够了赵氏,群起而攻之的进行消灭。
    恰恰是因为晋国公族的不团结,才给了世人一种晋国公族不咋地的印象。
    在这一份晋国公族不团结的里面,栾氏、郤氏、韩氏这些姬姓的“常务卿大夫”家族可是出力颇多。
    他们从“公族”来个“卿族”的华丽变身,使得家族完全摆脱公族的内部倾轧。
    栾氏的先祖为栾宾,他是晋靖公的儿子。
    郤氏的先祖为郤豹,他是晋武公的儿子。
    韩氏的祖先为韩万,他是曲沃桓叔的儿子。
    看到这些家族这么会玩,作为还没摆脱公族身份来个华丽变身的祁氏和羊舌氏,真是有够羡慕嫉妒的。
    有祁氏和羊舌氏在领导晋国公族,先有晋厉公姬寿曼表示很气愤,当下轮到现任晋君姬周表示带不动。
    吕武敢现在玩一手林姓阴氏变成秦国之主,是逼晋国的其余五个卿位家族联手,再让公族团结到晋君姬周身边,国君发起号召,晋国上下一块打阴氏。
    以为那样就算完了?没有的事!
    接下来会是中原列国有一个算一个,南方诸侯国少不了凑热闹,甚至连楚国都会扮演一次正义使者。
    局面必然就是上演一出“天下共讨之”的戏码。
    有一句话叫时势造英雄。
    很多人其实没想当英雄,完全就是特么被逼的!
    吕武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将秦国执政的权柄弄到手,再继续积累力量,稳住心态将秦国经营成自己的后花园,慢慢地等待合适的时机,逮住机会将事情办成!
    当然也能是英雄造时势。
    看吕武到底是怎么个玩法,不被动地等待时机,选择去创造合适的机会。
    有一个方向则一定不会错误!
    吕武在国内继续充当老实本分人……,反正无论真假,别人一想到吕武,必须就是:啊?呀!阴武?不惹事,不生事,还老乐意带俺一起玩了。
    所以了,吕武操刀来瓜分秦国是不存在的。
    秦国作为一个国家必须存在下去,并且城池一个都不能丢。
    当然,秦庭不再是那个秦庭,各地贵族必须团结在执政(吕武)的领导之下!
    那啥?
    都听好咯!
    秦国的四们、北们,今个野个,额吕武带你们耍撒!
    好像有什么不对?上面那句好像混入了四川话???

第515章:昔我往矣;今我来思(谢谢NemoFoxx五个万赏!)

    站在“雍”北面城墙上的吕武记起了几年前的事情。
    当时他好像只是一个旅帅在新军效命,跟着郤至和赵旃出征,参与“麻隧之战”这场战事。
    主战场当然就是在“麻隧”这个地方,新军被郤至带着绕路进攻秦国腹地,一路破城和攻伐“邑”、“邦”,烧杀抢掠地杀到秦国都城“雍”郊外。
    为了缓解家族压力的郤至在“雍”城下进行了阅兵,狠狠地羞辱了秦人一把。
    最为将秦国上下脸打得“噼里啪啦”响的是,吕武干了扛圆木单人破城的事情,激励得晋军差点热血上头进行攻城,给秦人看得那个叫目瞪口呆。
    “多少年前的事情呢?我怎么想不起来了……”吕武低声呢喃道。
    那一场“麻隧之战”死了两位一国之君,曹宣公姬庐战阵中了流矢,救治方式不对,导致失血过多而亡;秦桓公嬴荣因为主战场打不过晋军主力,老家被晋国新军烧杀抢掠,玩了一手“当场去世”。
    一场战争死了两位国君,史书肯定是会大写特写,占了干单人破一国之都城门吕武的“C位”了啊!
    秦桓公嬴荣的“当场去世”为秦国减少了后续的损失,后面郑成公姬睔(gùn)应该是学的秦桓公嬴荣吧?
    “主,秦君病逝于‘西山’。”宋斌快步跑过来,讲了这么一句话。
    这个“西山”不是一座山的名字,是一个地名。那边其实没有什么高山峻岭,只是周边高高隆起的地形,“西山”其实是一个盆地。
    吕武假惺惺地低叹了一声,说道:“我知矣。接来公子惠,再命秦公室往接灵柩,归‘雍’举丧致哀。”
    这活不能让宋斌去干。他现在甚至都不适合出现在公开场合,避免大家都尴尬。
    那位公子惠是秦君嬴石的子嗣,今年两岁来着。
    这位公子惠的出场需要一些前奏,比如阴氏的士兵在某处发现,向秦国贵族通报“失踪”的公子惠以及生母找到啦。
    其余的秦国公子?他们当然是继续“被失踪”啊!
    为什么选只有两岁大的公子惠?品,细细品,不选这样的秦国公子来登基,选成年人来给吕武增加副本难度吗???
    所以,秦公子惠被接过来之前,又或者是之后,一直客居在阴氏的后子针没用啦,需要被病逝。
    秦国答不答应只有两岁的公子惠登基?他们的主力全军覆没,不跟吕武合作的秦国贵族跟秦国公室正处在一起“被失踪”的状态。
    即便是有秦人不答应,国人顶多就是上演“血可流头可断”的悲壮一幕;贵族则必然会加入到“被失踪”的队列名单,还是一整个家族整整齐齐的那种。
    接下来吕武很忙,亲自通报秦君嬴石病逝的消息,向一众秦人公布绝不会让秦国陷入后继无君的窘境,再来是将临时担负起保护秦国的重任。
    附赠给秦人的消息是,义渠人不是个东西,窥探到秦国内忧重重,集结了三五万人杀过来了。
    那并不是假消息,义渠在几年前就跟秦国不对付,近些年双方没少你来我往地小打小闹。
    他们得知吕武率军杀了过来,暂时并不知道秦国主力覆灭的消息,更不知道“雍”已经“左手倒右手”的被操作过,带着一颗“就是莽”的心,想来秦国捡便宜。
    秦人得知义渠杀过来,出现了一种比较莫名的激愤。
    吕武率军打过来,不就是遭到两次刺杀的报复吗?对这点秦人本来不承认,等待阴氏大军入了“雍”这座秦国都城,继续不承认的代价会无法承受,只有选择认了。
    义渠人是个什么情况?
    先不管是什么情况吧!
    秦人产生的真实想法是:治不了晋人,还治不了义渠人!?
    当然,历经浩劫的“雍”其实也没有多少秦人了,甚至是“雍”周边的各个城池中秦人的数量也只剩下鼎盛时期的六成左右。
    这是吕武五年来所取得的成绩,四年一再入侵的杀死和俘虏,又逼迫大量的秦人离开,导致秦国“首都圈”的人口急速锐减。
    这一场战争被阴氏俘虏的秦军战俘,他们得到了改变命运的机会。
    如果按照既定流程,他们会被押解到晋国成为一名奴隶,会以奴隶的身份在阴氏的各个封地参与劳动,表现好可能将重新获得自由,能不能再回到秦国……,或者说想不想再回到秦国生活在某贵族治下,以后的事会很难说。
    吕武给予秦军战俘两个选择,重新成为一名战士,配合阴氏军队抗击杀来的义渠人;继续作为战俘,等待被押解到晋国成为一个奴隶。
    公开的发展是这样,暗地里的操作则是另外一回事。
    吕武怎么可能再一次恢复秦国太多武装?收一些“晋协军”当门面样版货,亮一下相表示秦国还有属于自己的力量,完全够了。
    在这个过程中,给予一些愿意配合的秦国“士”阶层有上进的渠道,吕武在成为秦国执政之后,给秦国注入“新鲜血液”才会有理有据嘛!
    接下来还会有更深层次的操作。
    比如说,很早之前就加入到阴氏的一些秦人,是时候让他们回归母国,加入到对秦国的重建工作中去。
    这一些从身到心已经“阴氏化”的“老秦人”,他们将会得到吕武给予他们的一切,成为吕武在秦国的意志延伸。
    吕武要感谢当前的时代背景,别说是普通人,哪怕是贵族,对国家的概念都只是停留在模糊阶段。
    贵族效忠于谁,看的是权柄以及拥有的一切来自于谁。
    “我记得就算秦国成为当世霸主国,很长一段时间就跟芈姓开的‘小号’差不多来着?”吕武没记错,的的确确是有那么一段历史。
    当然,芈姓控制秦国,跟吕武想要控制秦国,两者的方式是不一样的。
    吕武想到那个,只是明白控制一个国家的方式正确,不是什么不能操作的事情。
    现阶段极度考验吕武的演技,要表现出大仇得报后,对秦国已经冰释前嫌,愿意在某种代价的程度上帮助秦国,使之重新恢复稳定。
    其实吧?吕武只需要搞定秦国的贵族阶层就行了,他只是按照一个现代人的思维,干一些必须做的事情的同时,顺带有的没的飙演技,争取降低普通秦人的敌对情绪和仇恨感。
    在这一件事情上,吕武很快就会发现没那个必要的……

第516章:心再脏,底线还是要有的(谢海皇PK侠万赏)

    义渠南下到现在才被吕武所得知吗?并不是的。
    在他达到自己的战略目标之前,义渠南下是属于秦国的麻烦,阴氏或许还能因此而得利。
    当然,在感情上,他率军攻打秦国是一回事,义渠来凑热闹则是另外一个回事。
    有一种心态叫:我打他可以,别人就不行!
    义渠打秦国是他俩自己的事情,哪怕是会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吕武仍然不可能跟义渠达成什么合作的。
    这与利弊无关,纯粹就是作为一名有民族观念的人,心再脏也不至于脏到那种地步,作为一个人的底线是一定要有的!
    伙同白翟一起打秦国是怎么回事?白翟只剩下了一个名字,很快也将没有白翟这个势力单位了。
    简单说就是,白翟早就到了吕武的碗里,被吃干抹净会是白翟唯一的下场。
    有一说一,这样一来就不是吕武伙同白翟干了什么,顺序是白翟先被阴氏所兼并,从头到尾就只有阴氏在打秦国。
    在白翟从里到外消失在历史长河之前,吕武会将白翟这个名号利用到极致,比如灭掉白翟帮秦人报被攻占都城的仇?
    “这真是一波及时的助攻。”吕武对义渠的到来就是这样的看法。
    他已经得知三万以上的义渠人越过“吴阳”正在朝“雍”靠近,约三天之后就会抵达“雍”城之外。
    作为秦国的都城,“雍”在上一次战争中被烧了一半,诸多事情耽误之下还没有进行清理,城防设施则是保存完善。
    这一次,吕武面对义渠不可能打什么城池保卫战,要的就是以摧枯拉朽的方式将义渠在野外击垮!
    阴氏的骑兵被集结起来。
    战败被俘的秦人骑兵?他们重新被武装起三千人,将跟随阴氏骑兵一起行动。
    另外,吕武尝试向秦人贵族下令,命令他们集结所能征召起来的兵力,往“雍”的郊外进行集结。
    下达征召令需要时间,“徒”和“羡”得到征召再赶往某处集结依然需要耗费时间,不是三天的时间能够看到成效的。
    所以,吕武让秦国贵族集结兵力并不是为了抗击义渠的入侵,纯粹就是想知道自己的命令对秦国贵族管不管用,秦国贵族又能凑出多少军队。
    同时,吕武再次抽调两个阴氏的“师”来到“雍”,不是为了顶上去跟义渠人作战,有另外的目的。
    已经到“雍”这边的两个阴氏“师”将由吕武亲率,去到野外跟义渠莽一波。
    将军队抽调离开“雍”是个什么操作?前提是“雍”里面的秦人数量约在一万左右,里面还包含各种年龄的男女老少,极限动员能凑起两千兵力就算吕武输。
    到底有没有大聪明趁吕武带上军队去抗击义渠的入侵干点什么,将会是考验人类智商下限的一次挑战。
    从吕武的一系列行事作为来看,他就是一再给某些秦人创造反抗的机会,秦国当前阶段成功逆风翻盘则是压根不存在的。
    两个阴氏“师(不满编,约13500士兵)”的传统部队,加上一万九千的阴氏骑兵,还有三千秦军骑兵和约五千左右的秦军传统部队。这些就是跟南下义渠作战的力量了。
    晋军的旗帜和秦军的旗帜在同一支队伍中飘扬?这样的画面已经太久太久没有出现过,哪怕是出现在同一个区域,也是两国交战的战场。
    作为盟友关系的合流?还是在秦穆公嬴任好和晋文公姬重耳的时代,已经是六十多年前的事情了。
    杜回再一次出山了。
    他是谁?听说过“结草报恩”吗?他就是这个典故里面的主角之一,另一个主角叫魏琦。
    现在,他重新披挂站在战车之上,作为一名秦军战将迎来了久违的再次出征。
    “阴氏之盛如东起朝阳,我军败之不冤。”他看着行军状态的阴氏大军,有了这一句感慨。
    画面是两个阴氏传统部队的“师”成队列行军,接近两万的阴氏骑兵则是在不断呼啸往西北方向驰骋。
    阴氏的战车兵和步兵,他们在赶路的状态下还能看不到丝毫的混乱,保持着队列绝对的严整,给人一看就是一支强军无疑。
    最为难得的是什么?是阴氏的军队已经出征长达半年以上,断断续续一再进行交战,却是看不到太明显的疲惫感,将士的精神也是一种饱满的状态。
    那可是出征半年以上,在春秋中叶已经能够算是很久。
    春秋中叶的战争一般不会超过四个月,一个季度之内无论胜败皆是进行归师,才是一种正常的状况,超过半年就算是意外了。
    反观秦军,他们将要进行的是保家卫国,却再怎么强自振作都有一种不得劲的氛围在笼罩。
    没办法的事情,秦军在阴氏手中败得太惨,国家的状况很糟糕,未来更是如大海孤舟一般,好像随时都能倾覆,再被大浪吞噬。
    杜回的话没有得到任何回应。
    驭手在专心驾车。
    戎右一直在左盼右顾。
    周边的秦国贵族心态无比复杂地看着阴氏的大军,听没听到杜回说了什么都是一个问题。
    其实,不止秦国贵族心态复杂,秦人有一个算一个都那样。
    输给晋军这种事情,输多了也就变成一种习惯,没什么不能接受的地方。
    秦国遭到吕武的控制?老实说,秦国上下暂时还没有这样的认知。
    不是秦人傻,要看春秋中叶的时代背景。
    吕武攻陷秦国都城“雍”又将秦国公室一锅端,没有宣布秦国不再作为一个国家,对秦人来说就是极大的幸运。
    战败之后暂时听从战胜者的吩咐?不就是春秋中叶的众多规则之一嘛!
    在秦人看来,是,没错,义渠人入侵了。
    然后呢?
    话说,关吕武什么事???
    根据时代背景的正确理解,秦人的认知,应该是:吕武非但可以完全不管义渠人,甚至能够伙同义渠人继续打击秦国。
    所以,要什么自行车,就问问……,到底要什么自行车!
    秦人应该对吕武率军抗击义渠人而心怀感激,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啊!
    至于说,吕武率军将秦国打得很惨这种事情?秦国既然连刺杀这么卑劣的事情都能干,还不允许被报复吗?
    再则,诸夏内战,不以亡国为最终落幕,打赢了好处占尽,输的一方认命受罚,很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啊!
    当然也有秦人恨吕武,没秦人恨才是怪事,比较关键的是不成主流。
    很魔幻,但真的不是大多数秦人恨吕武,会是一种事实。
    造成这种事情的背景很内涵,比如绝大多数恨吕武恨到不行的秦人已经去重新投胎,更多则是觉得自己没有资格去恨。
    说句难听的话,够资格恨吕武的只是贵族,普通秦人遭到了战争的影响,他们的思想和觉悟却达不到某种高度,历来就是贵族怎么说,他们就怎么做。
    心里有恨却足够聪明的秦国贵族,他们现在会是最为配合吕武的那一批人。
    不是被打得患上了“斯德哥尔摩综合症”这种病,完全是他们要保证秦国作为一个国家继续存在下去。
    有时候,在反抗中死去才是最为轻松,忍辱负重反而会活得无比艰难。
    当然,某些带着忍辱负重想法在抗争的人,他们慢慢会背离初衷,活成不是个人。
    “主,义渠已至前方二十里。”霍擅亲自过来禀告。
    吕武眺望远方,看不到地平线上有大军存在的身影,对葛存说道:“遣口舌伶俐之人往义渠而去,约其首领会猎。”
    发达起来的阴氏,不会缺了各种人才的投靠,想找个人去对某某谁宣战不难。
    吕武看向霍擅,说道:“整顿骑军,静待我令。”
    霍擅恭敬应:“诺!”
    这个霍擅到底是谁?他是“霍”地一个偏弱中等贵族的家主,先跟吕武作为平级关系的同僚征战疆场,后来一再在吕武麾下纳赋,直至因为所处区域使得家族生存艰难归附阴氏,又成为吕武的臣下之臣。
    吕武开始发展骑兵之后,“霍”地也成了他名下的几块封地之一,自然需要用到来自“霍”地的家臣,霍擅是窜起速度最快的其中一人。
    全军接到停止前进的命令。
    属于秦君的贵族得到召唤,他们来到一个临时搭起遮阳布帐的地方,来一个就是先对吕武行礼,再根据指示坐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其实就是一个头顶支起顶账,再用木桩进行支撑,一个开放型的临时会议场所而已。
    虽然是临时的,该有的地毯,提供屈膝跪坐的圃团,一张摆放饮品和零食的案几,该有的还是绝对要有,才能承托出属于贵族的逼格。
    贵族摆谱的事哪能说是单纯装逼呢?他们要是随随便便,诸夏的礼仪之重,还要不要了!?
    “我已遣使往义渠头人而去,邀义渠往来会猎。如义渠敢来,我必尽责,诸位效命,使敌不归一人。”吕武举起一个盏进行邀饮。
    喝的当然不是酒,是蜜水来着。而蜜水属于高档货,没糖之前极少能给人味蕾提供甜味的饮品之一。
    阴氏这边的家臣和将领没什么太激动的地方。在他们看来,几万秦军说全歼就全歼,三万左右的义渠人只是一碟小菜而已。
    一众秦国贵族举起盏共饮,脸皮再厚的人也知道现在不是拍马屁的时候,脑子里思考该讲些什么有建设性的话。
    杜回算是一众秦国贵族中相对比较德高望重的人之一,一再被其余人拿眼睛看,不得不开口说道:“阴子,此战请以秦军为‘前劲’,我等必从阴子之令,不敢有违。”
    这是在拍马屁吗?不能这样理解的。
    义渠要来入侵的是秦国,秦国无力抗击,使得阴氏作为抗击主力已经够丢秦国的脸,秦人再不努力杀敌的话,有什么脸继续活在世上?
    所以,杜回只是在代表一众秦国贵族表态,不会在这场战事搞什么幺蛾子。
    吕武对杜回的态度进行了肯定,勉励什么的话没说。
    打游牧部落什么的?秦国其实并不陌生。
    阴氏却会用实际行动来给秦人证明,打游牧部落组成的大军,他们非常专业!

第517章:朕,是一个无比高尚的人啊!(第三更)

    来了,义渠人,他们来了!
    因为有事先进行收集情报,吕武所知道的是义渠由至少十三个部落联合,每一个部落出动的战斗人员不一,比较难以精确得出义渠到底来了多少军队的数据。
    稍微靠谱的目测,义渠人应该是在三万七千到四万左右的样子?
    义渠来的并非全部都是骑兵,有相当一部分是连家都搬了过来,更少的一部分才是一人几匹马(含携带辎重、行李)。
    他们骑马来又或是乘车、步行,关系方面都不大。
    现在的游牧民族,他们作战时并不是全员骑马拼杀,很多人只是拿马来代步,战斗时会下马而战。
    在后世广泛的不靠谱认知中,义渠是一个游牧部落,然而并不是这么一个回事。
    很多影视作品将义渠塑造成了一个完完全全的游牧民族,事实上他们是一个半农耕半游牧的民族,比较尴尬的是缺乏筑城的技术,不存在什么“名城”。
    在衣物穿戴上面,义渠人则是跟游牧民族一样了,除了极少数的贵人之外,绝大多数四季就是穿着一身羊皮袄或其它什么兽皮制成的衣物。从这里倒是能够得出一个判断,哪怕义渠是一个半农耕的民族,他们的生产技术也是极其低下。
    当然了,在春秋中叶阶段,不管是在哪个国家或是势力,总会有吃不饱和穿不上衣服的群体。又或者说,任何时代都有这么一群人,只是随着生产力的提升,悲惨的境况不一样而已。
    在生产力低下的年代,吃不饱和没有衣物就是惨;到了现代不是欠几个亿的人惨,能欠下几个亿,想象一下为什么够资格去欠。事实上是欠下数万几十万债务的人,日子才是不好过的!
    吕武收到了来自义渠某公推首领的回复。
    那个叫我爱铜的首领,祝贺吕武战胜秦军并且在秦国取得了收获,提议双方联合起来彻底击垮秦国,干瓜分秦国这件有前途的事业。
    没错,名字就叫我爱铜的读音,到底是个什么意思,看义渠人的语系是怎么个解读法。
    义渠愿意与阴氏平分秦国,他们享有泾水北岸的丰美水草,再负责去攻击位于秦国西北边的秦人;阴氏获得泾水以南,秦国的城池和人口、财富。
    作为建立友好关系的基础,再来是义渠人要去打西北边的秦人游牧部落,他们认为阴氏需要支付若干粮食、人口和铜、布匹,作为义渠帮阴氏打击西北那些游牧状态秦人的酬劳。
    吕武一听觉得好熟悉,就是怎么都想不起在哪见过类似的要求。
    义渠人多少还有点逼数,又给附加了一条建议,说是义渠自此以后跟阴氏进入到友好相处阶段,双方可以展开互利互惠的贸易。
    在那项提议中,阴氏可以卖给义渠诸如盐巴、植物类粮食、布匹、武器等等;义渠则是能够向阴氏提供牛、羊、皮革、奢侈皮草、宝石、金属原矿和优质战马。
    老实说啊,以当前时代的思想观和价值观而言,义渠人的提议中除了向阴氏讨要资源很欠揍之外,其余的要求或请求真算不上脑子有病的程度,某些方面来说真的就是属于互利互惠的范畴。
    阴氏和义渠都是秦国的敌人,提议瓜分有毛病吗?没有的。
    义渠人认为阴氏用不上水草丰美的区域,他们用得上并且很需要,提出获得的要求。
    贸易?现在不是西汉,暂时还没有出现针对国外限制出口的禁令,玩的就是无规则和无限制的交易。
    所以了,秦国一众贵族得知义渠首领给吕武的答复,心脏吊到了嗓子眼,深怕吕武答应义渠首领的提议。
    秦国贵族会那么担忧,一切只因为换作是他们打得晋国到了亡国边缘,有某个谁……,根本不用管是谁,来进行这样的提议,他们连半点犹豫都不会有,会心安理得地同意下来。
    话说,秦人的思想和价值观怎么会变成这样?是不是因为融合了西戎,以至于产生这样的变化,还是说秦人从一开始就对“周礼”不感冒???
    听说秦人的先祖是恶来?
    啊呀???
    这帮殷商余孽!
    好像又有些不对。
    秦国公室跟晋国赵氏是同一个祖先,晋国赵氏怎么跟秦国公室不一样呢?
    所以,这个锅西戎是背定了!
    一众秦国贵族是个什么想法,以己度人认为吕武没有理由拒绝义渠人的提议,一个个头脑风暴起来,思的想的是怎么在接下来的浩劫中幸存,又或者该用什么方式给秦国殉葬。
    吕武霍地站起来,怒声道:“此类蛮夷,欺我太甚!”
    那些秦国贵族被吓了一大跳,听到了吕武的话,一刹那脑子有些没反应过来。
    唔!!!
    嗯???
    啥意思。
    明明义渠人和阴氏合作的诚意那么足,到底是哪里欺负人啦?
    是义渠讨要资源,用以他们攻打西北境的秦人游牧部落吗?这个不过份的。
    有付出,肯定要有收获,是吧?
    再来是,西北境那边十分广袤,怎么看阴氏都没有理由去那个除了草就是山的穷乡僻壤征战。
    话说,秦国饫甘餍肥的“首都圈”,它不香吗?
    吕武看到秦国贵族的反应,内心里是极度无语的。
    一个个像是见了鬼的模样,搞得拒绝义渠的提议,像是一种脑子有病的选择。
    那一刻,吕武觉得自己其实挺高尚。
    当然了,他想的是:“这特么!义渠人竟然敢将爪子伸进了朕的碗里,是谁给了他们勇气,敢有这样的念头,还像模像样地提出来!”
    他语气高昂地说道:“便是秦国有诸般不是,仍为我诸夏一员。阴氏攻秦国乃是私仇,同为诸夏之理不可变,岂可容蛮夷欺辱?我有一言,诸位且细听,兄弟阋墙,外御其侮,方为丈夫!”
    这个“丈夫”不是谁的老公,以当代解读就是英雄豪杰之类。
    杜回率先站起来,脸上满是感动与激动。
    随后,秦国贵族全部站起来,他们一致对吕武行了大礼。
    也就是,行顿首礼时,其他和稽首相同,不同者拜时必须急叩头,其额触地而拜。
    他们异口同声地喊道:“同为诸夏,彩!!!阴子大德,彩!!!”
    没有经过彩排,还能喊一样的口号,应该就是有相同的心声了。
    吕武当即进行一连串的部署。
    阴氏与秦军一块出击,分别有属于自己的任务。
    实际上,打义渠真没有太多的讲究,吕武需要考虑的是,怎么进行打败而不全歼。
    出击了!
    阴氏作为锋锐,一打就是总攻击姿态,没有任何意外,难度也不是那么大,几个冲锋就打崩了可能没足够心理准备的义渠人。
    秦军追啊追的,只有三千秦军骑兵加入战斗,其余传统部队从战车兵到步兵,只能跟在骑兵后面吃灰。
    吕武对于获得胜利没有半点的疑虑,有意不全歼这股义渠人,自然是有相当的考虑。
    他们获得胜利,没有进行多远的追杀,慢悠悠地踏上返回“雍”城的旅程,一路接受各地秦人的欢呼。
    得知已经胜利的秦人,他们十分讶异怎么出去四五天,胜利的果实就被摘取。
    要不是有义渠人战俘被押解,数量看着起码四五千,秦人就该怀疑消息的可靠性了。
    吕武感受到了秦人的热情,包括那些秦人贵族拍马屁时有了更多的真情实意,执行命令也不再迟疑,心想:“短时间内,应该是稳了吧?”

第518章:完全就是众望所归!(求订阅)

    公子惠以及生母被找到啦!
    秦国不可一日无君,大家懂不懂?
    当然不会是由吕武去提议,会有身怀戏份的秦国贵族站出来,讲了很多的理由来进行某些强调,认为公子惠应该尽快登基。
    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有秦国贵族进行反对,并且要求赶紧寻找其余的秦国公室,能找到嬴籍才是最理想。
    也许某些秦国贵族真的觉得吕武是个死板(迂腐)的人,会遵守礼仪制度?他们跑去请求吕武帮忙,务必找到嬴籍什么的。
    吕武脸上笑眯眯,心里无数个MMP。
    不排除真的有秦国贵族觉得吕武高尚,肯定也存在进行试探的秦国贵族,他们被“架”了起来,担负去寻找嬴籍的任务,一出城就再也没有出现过。
    世界上有真傻子,不少则是聪明到装傻。
    秦国贵族之中,真的没有人看出吕武到底想干什么吗?这是不可能的。
    真傻的人看不出。
    假傻的人一再犹豫和权衡,不敢说,不能说。
    有些事不说破还能凑活着过日子,一旦捅破了?民政局走一趟,早些年还能领到一本小绿书呢。
    国事与家事不同,家事大不了一拍两散,还能各自过自己的新生活;在国家大事上面,有些事情透得太明白,一死就是一大片,甚至国家都会亡了。
    有那么一句话叫: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秦国作为一个国家仍旧存在下去,一切还有改变的机会。
    一旦秦国亡了,以秦国目前的实际情况和状态,也许就真的躺在坟墓就爬不起来了。
    前几年,很早就亡国的翟国残存公室成员在秦国的鼓动下搞复辟,下场则是连留个继续给祖先上香的人都没了。
    以现在的观念,亡国固然可悲,连个给先祖上香的人都没剩下,哭都没人给哭才是最惨的。
    公子惠的登基仪式非常简陋,两岁的他成了新一任的秦国国君。
    随后,他像是一个提线木偶一般,被操弄着将先君嬴石的灵柩给运回“雍”。
    先君嬴石的葬礼符合所有礼仪制度,就是办得很不隆重,谥号也要经过一再讨论最终确定下来。
    吕武没有去干涉嬴石的葬礼举行方式,去到灵前当“孝子”什么的事完全没干,给定性谥号更不会做,举哀啥的也只是按照当前礼仪制度的标准。
    这个跟要脸和不要脸无关,真的就是符合礼仪制度就够了,多做多错,少了也会遭到诟病。
    给君主定谥号?学隋朝亡了,学梁国余孽萧某,给定个恶毒到不行的谥吗?
    有恶谥的皇帝真的干了不少不是人干的事,遗臭万年也是活该;萧某抱对粗大腿才没有后患。
    吕武可不敢保证自己有萧某的待遇!
    将人弄死再去假模假样灵前哭一场?演义版本之中,干了那种事情的村夫没被弄死,完全是东吴太怂,智商嘛……强行降智?;无论是找哪一本正史,皆没有提到诸葛亮参加周瑜葬礼的记载。
    去仇敌灵前各种作戏太造了!
    恶心死者家属,何尝不是在恶心自己呢?品性恶劣到什么程度的人,才会干出这种事情啊!
    “请阴子就庶长、大良造!”
    一大群秦国贵族跑到吕武处,声音整齐,态度诚恳,给喊了上面那句话。
    “庶长”是秦国身为人臣在武职上面的最高级别。
    “大良造”是秦国主持民政的最高官职。
    所以,秦国的制度跟周王室的大多数分封国以及楚国,是不一样的。(这里的一些科普看作者说)
    吕武看着一众秦国贵族,再看看自己的家臣和臣下之臣,稍微沉默了一小会,开口说道:“我不可当也……”
    家臣和臣下之臣的区别是,家臣没有属于自己的封地,臣下之臣则有。
    拒绝秦国贵族的请求不是吕武矫情。
    只是秦国的“臣”来请求,里面存在陷阱!
    到底是不是个递进方式……,也就是“三请三拒”的流程,暂时看不出来。
    而“三请三拒”是人家周武王给周王朝定下的一种“规则”,他则是学上古贤者。真以为周武王不想取代殷商成为天下共主的诸侯,后面全被料理了。
    一国的武力权柄和民政权柄这种玩意,什么时候是“臣”能给予的了?真以为还活在上古咯!靠的是公推???
    一众秦国贵族来了个“你看看我,我再看看你”的步骤,一个个掩面退了出去。
    很快,吕武拒绝了秦国贵族的事情传播了出去,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越传越远,直至秦国该知道的人全部知道。
    在随后,一些秦国贵族莫名的消失,再也没有出现在人前。
    “当我白痴?到这个时候还玩手段。没有武力作为后盾,真以为我不敢灭掉秦国?”吕武没有气愤,少不了觉得有些人就是找死。
    相隔一段时间之后,登基不久的秦君赢惠以及生母,他们在浩浩荡荡的队伍护送下来到吕武的住处。
    随行的还有一众秦国贵族,数量比前一次来的还多。
    “阴子,无有贤者以至秦国多难;阴子就于晋,可解晋君危难,助力家国兴盛,为当世贤者,请就秦‘庶长’、‘大良造’救秦国于倾倒之间。”
    讲这些话的人是秦君公子惠的生母,她其实不是秦人,是从晋国远嫁过来,说白了就是晋国“曲沃”一系。
    秦国与晋国长期联姻,两国实际上是亲戚的关系。会一直联姻是一件挺无奈的事情,完全是中原各诸侯国大多是姬姓,不是姬姓则弱了些,使得一国之君能结合的另一半选择性不多。
    吕武已经很礼貌地对秦君赢惠、生母行礼,做出一脸为难的表情,说道:“我固有德,可惠及秦国?”
    这年头不需要避讳君王的名字,也就是一旦某皇帝什么名,不能再去用。
    这个时候该秦国贵族上场了。
    他们讲了很多吕武的事迹,并且无一例外都是正面,用来阐述像吕武这样的人在哪都能发光发亮,秦国要是能够得到吕武的主政该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啊!
    至于说吕武在晋国担任“卿”能不能在秦国兼任“执政”,一个国家的大臣兼任好几个列国的职位,是很正常的事情呀!
    吕武表示需要想一想,请秦君母子以及众贵族给予时间。
    看出来了吧?
    第一次也许就是真的在设置陷阱,吕武急不可耐地答应下来,会少了“法理性”的程序。
    毕竟,目前真的不是上古,权柄的来源合不合理、合不合法真的无比重要。
    第二次,秦君母子和一众大臣全来,事情的进展进入到玩“三请三拒”的那一套流程了。
    有很多事情看似“脱裤子放屁”,关键在于真的有走这种流程的必要!
    跟上次一样,吕武拒绝的消息会传播出去,用来证明吕武是一个高尚的人。
    有所区别的是,今一次会加入一些秦国需要吕武的内容。
    秦国被吕武打得那么惨,还要让吕武来主持秦国?这种事情发生在现代,民情激愤是必然的事情。
    问题现在是春秋中叶,不会少了秦人反对,觉得让吕武主持秦国很合适也是大有人在。
    既然吕武能将秦国打得那么惨,说明吕武就是一个无比厉害的人。
    打不过怎么办?加入到晋国是不可能的。
    要不,把那么厉害的吕武给“抢”过来,让他来秦国主政,使秦国变强?
    什么篡国之类,没有相关的“例子”在前,有人想到这一层也觉得自己太会想、太敢想。
    秦人能够想到最坏的层面,仅是到了阴氏将成为秦国权臣这一层高度。这个还是因为历史上有相关的故事。
    吕武当然有在密切关注,甚至是实施操控。
    他知道“为山九仞,功亏一篑”这个成语,不会倒在战争胜利前的最后一颗子弹之下!
    只是关注秦国动向远远不够,他还需要在内部取得统一。
    阴氏主政秦国?对阴氏并不全是好事,尤其以现在人的思维,很多事情的看法跟现代是不一样的。
    一些家臣以及臣下之臣对吕武主政秦国表达出了担忧,他们不了解吕武的最终目标是什么,一些理解跟吕武不同步也就不存在什么奇怪。
    吕武不能对臣下的疑惑和担忧视为不见,需要尽可能地将事态的发展,解释为对阴氏有利。
    什么增加封地、人口产生的利益。
    得到秦国“执政”的权柄会加重为“卿”的话语权。
    至于干“取而代之”则是属于能做不能说的!
    倒不是吕武怕阴氏的谁谁谁反对或阻止,完全是“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几事不密则成害”是一种真理。
    吕武还表示,希望大家伙好好干,他所能够控制的土地和资源在增加,只要努力必然得到回报,例如成为有自己“封领”的真·贵族。
    对于这点没有阴氏家臣怀疑,他们亲眼看着吕武对阴氏的有功之臣进行赏赐,不是财帛或什么荣誉称号,是真真切切的土地!
    在某一天,秦君母子以及秦国贵族又来了。
    这一次,他们无比诚恳以及坚定,请求吕武一定要救秦国,要是吕武不肯担任秦国的“庶长”和“大良造”,他们要绝食。
    已经到了第三次啦!
    吕武再拒绝?按照既定“流程”不会有第四次。
    他很是勉为其难地答应下来,现场立刻爆发出“众望所归”的欢呼之声。
    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和造势,其余区域的秦人得知吕武成为秦国“执政”之后,总体气氛上欢快不至于,认可则是大多数秦人认可。
    毕竟,吕武真的是一个非常厉害的人啊!
    在这个过程中,没人提到周天子既然能贿赂,为什么不贿赂周天子来达成吕武成为秦国“执政”的目标。
    周天子可以任命诸侯,诸侯继位也要得到承认,是属于“天下共主”的权柄。
    然而,周天子是没有资格越过一国之君,任命某某谁在哪个诸侯国担任什么官职的。
    一旦是周天子的任命,实际上才是一种不合理也不合法的“礼崩乐坏”行为。
    吕武就任秦国“执政”后,该干点什么了来着?

第519章:一晃三年(求订阅)

    吕武成为秦国执政干的第一件事情,是让白翟这个势力单位变成历史上的一个“符号”。
    简单说就是,他组织起了一场灭国之战,将白翟给灭亡了。
    在这一场灭国之战中,阴氏和秦国各贵族组成两个“周礼”的“军”,也就是出动一千乘战车和两万五千士兵,对白翟实施了毁灭性的打击。
    白翟的一批首领脑袋与身体分家,约两千余部众死在战争之中。
    这一场“大戏”当然是吕武的精心安排,算是给秦国报了仇,同时弄死不甘被吞并的白翟贵族以及那些死硬分子。
    吕武带着军队灭掉白翟之后,没有选择当即归师“雍”,他们向西北而去寻找义渠人,深入义渠地盘约两百里,消灭了进军路上的几个义渠人部落,快快乐乐地满载而归了。
    秦人已经很久没有感受到胜利的甘美,灭掉了有深仇大恨的白翟,又将义渠的乘人之危报复回去,心里的抑郁得到了发泄。
    他们又见识到吕武对有功之人的赏赐很是公平公正,一系列战后重建的方案也是一再出台。
    尽管不少人心里对吕武担任秦国执政依然心里反对,不得不承认的是吕武正在干让秦国从泥沼中爬起来的正事,作为一名执政优秀到令人无话可说。
    事实上,吕武带去获利功勋的秦人,八成就是想要让立功的群体,两成则是为了立人设才带上。
    战事是由吕武在指挥,想让谁立功就是谁,不想让谁立功也不会委派看着就是会失败的任务。
    正确的做法是,委派那些不想被立功者去干看着会成功,干了却不一定行的任务。
    做事者失败也就失败了,成功代表有能力。而这一部分属于吕武必须拉拢,拉拢不成功需要剪除的对象。
    所以了,有功劳必然奖赏这种事情吕武不会漏掉一个,拿到手又能不能捂住……,呵呵!
    吕武还做了另外的事情,包括以秦国执政的身份派遣使节团到“洛邑”谒见周天子,通报秦国先君嬴石病逝的消息,嬴石获得了“慜”这个谥号;秦国新君继位,需要得到来自周天子的认可;秦国灭掉了白翟,进行夸耀武功。
    在定谥号这件事情上,吕武从头到尾都没有发声,任由秦国贵族去商议和最终确定。
    某种程度上来说,成为秦国执政的吕武应该参与才对,不然就是一种失职。
    只是吧?秦国先君嬴石为什么而死尽管被刻意弱化,跟吕武还是脱不了关系。
    秦国先君嬴石不是死在吕武手上,算是一块遮羞布了。
    秦国前往“洛邑”的使节团,由秦国的“傅”梁兴为正使,秦公室成员赢造为副使。
    梁兴是吕武的臣下之臣,所以……懂的吧?
    这个“傅”是官职,在秦国的职责范围是辅佐国君管理国家。
    他们的队伍之中,光是携带礼物的车就有二十辆之多,周天子和周室公卿必然是会肥一波的。
    周天子有权知道秦国发生的事情,同样有权干涉秦国君主之位的变更。
    当然,周王室衰弱之后,周天子一般只有承认的权力,没有拒绝的资格。哪怕有时候不承认,搞到最后丢脸的人只会是周天子自己。
    吕武并没有将自己成为秦国执政的消息派人送回国内。
    一个人在多国担任官职?春秋初期是一件无比正常的事情,时间越是往后推移则越变越少。
    以晋国的其余“卿”为标准,吕武多少算是开启了先河,还不知道会造成什么样的后续。
    吕武在做这一件事情之前就已经将所能想到的利弊,进行思考和权衡。
    做任何事情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他要达到的是将“取而代之”完成。因此在所有的权衡之中,担任秦国执政才是最重要,哪怕是会付出一些代价也认了。
    那些代价里面不包含失去在晋国的卿位!
    毕竟,现阶段晋国才是中原霸主,以国力来算晋国远超秦国。
    晋国的“卿”跟其他列国的执政进行对比,无疑是晋国的卿位更显赫。
    再根据各国的实际状况来判定,晋国的卿位甚至比担任楚国令尹更香。
    一切只因为晋国的公族不团结,导致君主权力遭到压制,身为晋国的“常务卿大夫”属于有权、有名、有实惠。
    一样是霸主国,楚国那边则是“王权至上”的阶段,楚王一句话就能更换令尹人选,甚至可以随意处死大臣,对封君级别的贵族则是多少要悠着点。
    为什么楚王能随时定大臣生死,对封君需要悠着点?只因为大臣不一定有属于自己的土地和军队,封君则有土地、有军队、有属民。
    必须要知道的是,现阶段楚国只有封君才是贵族,不是当官就是个贵族。
    拿楚国令尹来跟吕武换晋国“卿”的身份都是一种亏本买卖,何况只是秦国的执政之位?
    所以了,一旦事不可为,吕武到时候会做出的选择是退让。
    这里绝对不是因为吕武怂,相反应该理解为理智到可怕的程度!
    秋季过去,冬季到来。
    今年阴氏和魏氏的西征军并没有归国。
    吕武很难瞒住魏氏,一些必须通知的事情,有及时地派人前往知会。
    魏氏在很多事情上的反应比较诡异,他们对吕武率军攻克“雍”没有任何的表态,也就是包括祝贺在内,什么举动和说法都没有。
    同时,吕武告诉魏氏自己成为秦国执政,事情的发展讲的比较详细,以一种不当不行的说法来阐述,魏氏依然没有做出任何的反馈。
    其它事情,吕武则不用告诉魏氏了。
    一些该讲的通知是看在盟友的关系,事无巨细会变成一种“禀告”的走向,阴氏又不是魏氏的附庸,吕武的卿位排序比魏氏高一阶,一些姿态应该做,将姿态摆得太低属于没必要也不需要。
    吕武想看看魏氏会不会将秦国执政换人的消息传回国内,必须知道这一点来看看魏氏的态度,也能获知国内知道后是个什么反应。
    然而,魏氏全然没有作为,着实是有点出乎吕武的意料,搞得他有些云里雾里,不好对魏氏重新评估出一个有根据的判断。
    魏氏诡异到什么程度呢?他们只是被动地在回应吕武的联络,没有撤掉“吴阳”的驻军,其余军队一直都是待在原地没动弹。
    “你往魏绛驻地而去,传我令,命其将‘吴阳’魏军撤回。”吕武停顿下来,沉吟了一小会才继续对宋斌说道:“务必观其形色,察其神态,细细报于我。”
    宋斌恭敬应“诺”,站在原地没有离开,看着吕武说道:“主,我家之臣任职秦国,恐生祸端。”
    他绝对不是因为自己没得到秦国官职才这么说的!
    阴氏的一些家臣成了秦国的官员,比如梁兴就成了秦国的“傅”,以职位和职权来说很高、很重。
    这就造成了一种现象,获得秦国官职的阴氏家臣从法理上成为秦君的臣子,同样从法理上脱离了阴氏家臣的身份,只存在臣下之臣的关系。
    家臣跟臣下之臣虽然都是“臣”的身份,根本和意义却造成了截然不同的两面。
    不是指这个“臣”有没有自己的“封领”这么一回事。
    最为简单的就是家臣不为贵族,臣下之臣却是正儿八经的贵族;他们存在的另一个区别是,臣下之臣有了自己的利益,家臣则是以服务的家族利益为先。
    吕武给宋斌的回应是“哈哈”的爽朗大笑,再说道:“为阴氏效命立功之人当有回报。”
    自己在干什么事,心里要有逼数。
    不能自己一面坏事干尽,却是要求别人无条件地献上忠心。
    时间的流逝是一种必然。
    时代会产生变化则是一种趋势。
    吕武要做的事业注定会如履薄冰,一方面遵守当前时代的规则来玩,另一方面却是需要小心翼翼地试探,尽量以“悄声无息”的方式进行一些“改革”。
    干伟大事业这种事情,必须懂得一个道理,追求/创造一个朋友多多(拉拢、培养)和敌人少少(剪除、干掉)的环境。
    阴氏从吕武手里发展起来,一帮子嗣能为“伟大事业”添砖加瓦还需要几年,并且还不确认子嗣中能有多少堪用的人。
    吕武必须自己培养出一群利益共同者,经过时间考验的阴氏家臣将会是优先对象。
    单独完全吃干抹净这种事,有一个算一个,就是谁干必然没好下场。
    自己不但要吃肉,连汤水和残渣都不放过?等着众叛亲离吧!
    所以,自己吃肉没问题,不要忘记给众伙伴喝点汤汤水水。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对吧?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是吧!
    宋斌是个多聪明的人啊!
    他得知吕武的态度,浑身充满了干劲的同时,有意地将吕武的态度用合适的方法传播到需要知道的圈子。
    没人会不喜欢这样的领导。
    领导自己赚大钱,又能带着大家一起发财,大家服气的同时,肯定会做事情更加用心和积极。
    后面,吕武就发现一种亲近之臣的态度越加恭敬,还是那种打从内心里烦出“遇上明主”的味儿。
    吕武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吗?他必须知道啊!
    在秦君无法理政的现实之下,吕武也需要将事情办得妥当,归国什么的肯定会一拖再拖。
    魏绛先遵从吕武的命令将“吴阳”的魏氏驻军撤离。
    后面,魏绛又遵从吕武的命令带着出征的部队去了魏氏的封地。
    吕武必须要对魏氏的配合和噤声给予回报,要不然就是不懂做人了。
    他在秦国的“雍”干起了一国执政的活,偶尔会秘密回到封地,更多的时间是人在“雍”这边。
    跟国内“卿”和友好贵族的联络不能断,只是消息会存在延迟性。
    吕武在秦国一待就是三年,直至第四年的到来,国君派遣士鲂来“雍”召唤。
    公元前566年,一个大事件的发生,迫使吕武不得不归国了。

第520章:一个个都太会玩了!(求订阅)

    吕武能够确认国内已经知道他兼任秦国执政的事情,三年来却是只有一些中等贵族隐晦地表示祝贺,“卿”级别没有任何表态,国君更是提都没有提过一句。
    这么一件事情,吕武需要慎重其事地向国君汇报吗?其实是不用的。
    现在的人将事情分得比较仔细,看待事情的层次也跟现代并不相同。
    简单的说,吕武作为晋国的“卿”只要履行好自己的义务和责任就够了,其余做什么事情并不会遭到干涉。
    当然,吕武不能好好履行身为晋国卿大夫的一应事务,会成为另外一回事。
    在接下来的晋国和秦国交往中,会出现对吕武的考验,是站在晋国这边,或是站到秦国那边,每一个人都会拿眼睛紧盯着。
    尽管知道非常困难,吕武在离开“雍”之前还是下达了对人口进行普查的任务。
    这么个年头,想普查人口的难度超乎想象,别说秦国还处在半农耕半游牧的状态。
    有些事情很难,干却必需要干。
    吕武知道秦国哪怕是干了人口普查,得到的数据都会非常虚假,会坚持去做的原因是他具备了一名优秀政客的素质。
    在这么一件事情里面,考量的是秦国的贵族会不会配合,办事的效率和成效又是怎么样。
    最重要的一点,所能得到的人口数据将会成为吕武可动用的人力资源,还能再一次分辨谁是朋友,哪些又是敌人。
    有一位伟人讲得很对,斗争绝对不能够停止,每一次的运动都可以达到甄别敌我的作用。
    需要让人们知道谁才是说了算那个!
    再则,想干大事,起码要知道谁跟自己是一伙的,哪些人又有异心,对吧?
    不一定要在思想上达到一致,使人听话则是必要的。能思想一致当然最好!
    话说,吕武没穿越前到底都学了什么,搞起这些竟然能一套的一套的。
    其实没刻意学什么,多看书就成。
    吕武正式离开“雍”时,秦君赢惠率百官以及贵族送别。
    这样的场面并不是吕武的安排。
    要说吕武在秦国是权臣吧?他的确是将所有的权利都握在手中,一副乾纲独断的做派。
    可是,吕武并没有表现出嚣张跋扈的一面,待人大体上相对温和,即便是谁消失也绝对没引起多大的动静,宫禁什么的完全没闯过。
    玩女人?到了一定的身份地位,爱咋玩就是咋玩。
    为了追求刺激,会把自己玩死的!
    人们看到的是,哪怕对吕武表现出明显的敌意都不会出事,立功了该有的奖赏一点不缺。
    实际上是什么?吕武就是刻意留下一些敌意明显的人,用他们去吸引更多对自己不满的人。
    蠢蛋才会发现一个敌人就消灭一个,完全就是逼某些敌人躲藏在暗处。
    竖起一个“招牌”去当领头羊,聚集更多的羊羔才是聪明人的做法。
    吕武玩得可能更脏一些。
    很多反对的秦人聚集到某人麾下,认定这位首领会带他们一起抗争,搞到最后原来这位首领特么是吕武的人。
    这……,他娘算什么事嘛!
    所以,不敢说完全掌握秦国,该有的掌握度绝对达到,做了一应安排的吕武踏上了回归“新田”的道归途。
    “主,秦国西境仍有贵族不认‘雍’政令,西北境亦是如此。”宋斌在当吕武的驭手。
    吕武对这种意料之中的事情反应很平淡,说道:“如此可也。若事态有变?此些人等于我家有利。”
    到了玩不下去的地步,信不信吕武搞出西秦国和东秦国?
    这些事情现在却是不能说的。
    讲一句真话,吕武在正治手段上未必能玩得过现在的一些智者或老阴比,智商是一回事,知晓的手段则是另外一回事。
    智商不及,手段来凑呗。
    诸夏上下几千年,还能缺了政斗选项?这不是开玩笑嘛!
    倒不是秦国西境和西北境的秦国贵族已经干了反叛自立的事,有周天子的认可,秦国新君的法理性得到了保证,以当前社会规则,他们的思想限制,能做的就是表示不满。
    这些秦国贵族是对吕武担任秦国执政感到不信任,再来就是对“雍”一系的秦国公室极度失望。
    秦人非常现实,谁能带着他们走向胜利,有什么缺点都能忍受,甚至会发自内心的爱戴。
    要是不断遭到失败?人品再怎么好,秦人还是会感到不满。
    这一点在吕武身上取得了体现。
    他带着“雍”这边的秦人一再品尝胜利的甘美,越来越得到秦人的认可和爱戴,搞得他需要尽力维持反对者的存在。
    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阴氏的大军来到魏氏的封地。
    在这三年之中,西征的魏氏军队早就解散,魏绛却一直没有去过“新田”。
    同时,魏氏在得到吕武给予的一些礼物之后,有逼数到令人害怕的程度,从头到尾没有对吕武在秦国的所作所为有什么表态。
    魏琦倒是有在一些信件往来中,问吕武要怎么处置秦国。
    如果不是魏琦有所表现,会让吕武对魏氏产生全面的警惕。
    搞来搞去,其实是吕武虽然在这个年代生活了将近二十年,他依旧还是没完全搞懂目前贵族的思维,或者说至少没有将晋国卿位家族的某些规则搞清楚和透彻。
    晋国的卿位家族历来就是“各凭手段”,不损害到自家利益为前提,任何的指手画脚都能被视为挑衅。
    吕武在魏氏封地带上魏绛,再花两个多月的时间来到“新田”。
    没有什么迎接仪式,包括国君、各“卿”,其余什么贵族,一个都没有。
    阴氏的两个“师”在“新田”郊外进行驻扎,吕武先请示再带上一个“旅”入城,进驻到阴氏在“新田”的宅院之中。
    知道吕武回到“新田”的人,他们并没有做什么举动,使得吕武有时间来了解一些近况。
    隔得远的事情有不少,包括陈国那边出现了几次正治危机,鄫国牵动了许多山东诸国的神经。
    晋国一直在犹豫要不要接纳陈国,长久以来都没有一个定论,倒是跟宋国的会盟搞得很勤快。
    吕武最为关注的是莒国灭掉了鄫国。
    原先是鲁国想要吞并鄫国,遭到了以莒国为主要反对者的一些列国针对,搞到最后却是莒国将鄫国给吞并了。
    鄫君泰照是莒君己密州的女婿来着?
    然后,鄫君泰照像往常那般带着礼物去莒国走亲戚,却是遭到了莒国的扣留,随后莒国发兵进入鄫国并对都城实施占领。
    要不怎么说莒国是个东夷体系的国家呢?他们先干出扣留鄫君泰照的事情,再对鄫国进行了吞并,更是一不做二不休将鄫君泰照给杀死了。
    鄫国储君巫很幸运,他事先并不在国内,逃过一劫之后跑到鲁国寻求庇护。
    作为“礼仪之邦”的鲁国左右权衡之后,他们拒绝了鄫国储君巫寻求庇护的请求,导致鄫国储君巫给无家可归又得不到帮助。
    这件事情在“国际”上闹得很大,同时也令人知道一再标榜自己是“礼仪之邦”的鲁国,一个最为真实的嘴脸。
    什么意思?就是鲁国每次都喊叫得很大声,轮到事发了却每次都能摆出最怂的姿态。
    好像也不能怪鲁国怂,他们被齐国全歼了一个“军(500战车,12500士兵)”,后面更有一个“军”被打残了。很想硬,实际情况不允许。
    鲁国的做法是,继季孙行父之后为鲁国执政的叔孙宣伯出使晋国,干的事情嘛?大概是:爸爸,东边出事啦,您不能不管哇!
    这位叔孙宣伯就是跟鲁成公黑肱母亲私通的那个。
    魏氏负责鲁国的邦交,一再被鲁国的一些行事作为搞到打从心里犯恶心,情况允许的前提下一直没给鲁国正面答复。
    一直很会玩的鲁国,叔孙宣伯的选择是去跟赵武接触,尽管没办成什么事,再一次让魏氏认定遭到冒犯,导致魏氏跟赵氏的关系也开始恶化。
    而赵武完全就是有苦说不出来。
    赵武无法也不能明确拒绝叔孙宣伯的一再拜会,怎么跟魏氏解释都是一个问题。
    现实是,哪怕赵武掏心窝子跟魏琦解释,是不是真话又能不能信取决的是魏琦的态度。
    后面,弄得赵武只能一直躲着叔孙宣伯了。
    吕武回到“新田”后的隔天,开始有人过来拜访,先到的是中行偃,来进行一些必要的通气,然后是士匄、魏琦、程郑、赵武。
    实际上,应该是吕武主动前往拜会中行偃这位元戎,他也的确想要这么做,哪里知道中行偃会那么急不可耐?
    从这里也能看出一点,作为元戎的中行偃不但无法跟智罂比较,跟栾书或更久之前的圆筒更没得比,显得太过于弱势了。
    而士匄等人大多就是来走个过场,不一定会谈到什么大事。
    再来就是解朔、祁午、羊舌肸……等等的中等贵族来拜访了。
    这么一拖,拖了六天才让吕武得到解放,没有再过多耽搁,先派人去请示国君,问一问有没有时间接见,再动身前往宫城。
    无论谁见吕武,没人提到秦国的什么事情。
    着实是让准备了一大堆说词的吕武感到郁闷。
    宫城还是那座宫城,没有什么特点,亦没增加点什么章台、楼阁、庭榭。
    国君看到吕武的第一句话,问道:“阴卿为秦国‘庶长’、‘大良造’,欲意何为啊?”

第521章:摔杯为号和五百刀斧手

    吕武进殿后就已经下意识观察环境,室内没有什么遮掩物,也就是屏风什么之类,里面只有国君和两个伺候的寺人。
    这地方虽然是“殿”,比较关键的是以春秋时期的建筑物风格,采取的主要材料是木头,也就是地板、墙壁、房梁等等都是木头结构。
    但凡采用木头为主材料,无论现代还是古代,其实都是一种低调的奢华。
    现代切成木板有专业的工具,很容易就能将木头切成薄板了。
    目前光是切个木板都要有专业技术,再来就是工匠需要耗费很长的时间来完成。
    需要再看看木材是什么品种,有些木头的价格嘛……懂的都懂。
    大殿应该是有个三十来平米,以“宫城”这种级别来定论,不算太大。
    殿内一眼看去就能观看全局,有些地方存在窗户也是只有窗框而没遮掩。
    国君一句问话,问得吕武再次下意识观察环境。
    吕武特别观看的是后殿的走道,进来时的大门外面,一个“有没有埋伏?”的疑问在脑海中一闪而过。
    这是做贼心虚?并不是!
    有那么一件事实,别看吕武像是挺莽的一个人,其实他很怕死的。
    以前什么都不是的时候,属于不拼命就没有前途可言。
    到了一定的身份地位还继续拼命?肯定是有不得不拼命的理由啊!
    每每遇事就想拼命?到底是为了什么,又在拼什么命,拼命有什么意义???
    拼命,不该是为了某天不用拼命嘛!
    关键在于,一个人的身份地位越高越怕死这种事情,可能是有了更多的顾虑,并不是胆子变小了。
    吕武又看向国君,没发现国君手里握着什么。
    要是国君手里有拿着东西,比如砸下去又脆又响,或者是砸下去能让地板发出大动静?吕武或许应该让自己做好拼杀的准备。
    国君手中并没有握有什么物品,“摔杯为号”这种事情肯定干不了的。他想给什么信号,用嘴巴就行。
    事实上,吕武对“摔杯为号”什么的一直很是不能理解。
    要埋伏就埋伏呗。
    拿什么东西摔下去,跟张口呼人的区别在哪里???
    招呼人,不是张嘴一声“杀”,三声就是“杀死他”、“弄死他”、“干掉他”,反正没人会讲一大串话,更能事先约定个“暗号”什么的。
    难道砸东西跟喊人的不同在于,想杀人的那位嗓子不好?
    一定是嗓子不好,否则多此一举就是在给行动增加难度。
    当然,最大的可能性是,为了增加“演义”的故事性!
    想一想,再品一品咯。
    “摔杯为号”跟“张嘴一呼”,对比起来哪个更有艺术色彩。
    要是“摔杯为号”再加上“埋伏五百刀斧手”,艺术感简直就是爆棚啊!!!
    然而,杠精会说:这特么,五百刀斧手都给安排好了,至于一再加戏吗?肯定是不知道“反派死于话多”这句话。
    国君看到的是吕武脸上露出莫名的微笑,搞得满心的困惑,问道:“阴卿为何发笑?”
    吕武说道:“君上问及,臣莫名喜悦。”
    国君更为困惑,给“喔?”一声表示疑惑。
    吕武说道:“臣先谢君上允应休沐,得以率军西征。臣为报私仇而去,秦君兵败远窜,落得病死‘西山’,乃臣始料未及也。”
    秦慜公嬴石的薨逝这一点,吕武无法绝对的撇开关系,需要的极力地抹除掉“直接”的原因,造成不想看到的一种“间接”的错觉。
    毕竟,有意是一回事,无意则是另外一回事。
    吕武其实对国君直接提问感到很高兴,说明国君或许有进行思考,然而国君所想并不是最坏的一面?
    国君接下来就像是听故事一般,听吕武讲述西征的过程。
    吕武的西征是去报私仇,却也会帮晋国解决掉秦国这个麻烦。
    秦国兵败的速度快,惨也是极惨,出于晋国大多数人的意料,更没想到的是嬴石会成为秦慜公。
    谥号嘛,肯定是薨了之后才有,活着哪来的谥号。所以“成为”这词非常有灵性。
    在史料记载上,秦先君嬴石无论在哪个版本都会是因病薨逝于“西山”这个地方。
    绝对不是吕武在史料上造假,那根本就是一个事实。
    而史书还会写到秦慜公为什么会跑去“西山”,明确就是写跟吕武对战,战败才给去的。
    至于秦慜公怎么想的才去“西山”,当事人没说,史官不是小说家,哪能干代替死者发言的事呢?!
    史官顶多就是附加记载一件事情,就是秦国都城“雍”失陷敌手。
    国君脸上带笑在听,时不时会问上一两句,每一次问必然问在关键处。
    吕武则是国君有问必答,是不是实话,真话有没有经过包装,自个儿心里才知道了。
    “如君上以为不妥,臣可请辞秦国‘庶长’、‘大良造’之职。”吕武一脸的诚恳,没半点的勉强。
    在刚刚讲述的故事中,阴氏和秦国的仇恨已经化解。
    为什么吕武会成为秦国“执政”这种事情,一来是秦国上下要求和请求,再来就是吕武对秦国的惨状心生不忍。
    将一个国家打得那么惨,再感到良心不安,听起来太讽刺。
    国君不是傻瓜,相反很聪慧,耐不住他是个“春秋人”啊!
    在春秋初期和中期,灭人国绝对不会杀死该国的所有公室来断绝祭祀,甚至该国贵族还能得到一个不错的结果。
    彬彬有礼的战争才是主流,灭国也要灭得无比温柔。
    把一个国家打得非常惨,再去进行扶持这种事情?历史上的例子非常多。
    秦国曾经就对晋国这么干过的呀!
    国君不觉得吕武打了秦国再去帮忙建设有什么不对。
    国君应该是想知道阴氏会将发展重心放在哪个国家,简单的解读就是:大兄弟,你是不是不想跟我混了?
    吕武给出了正面的答案:傻了才会离开晋国,要是国君觉得不合适,秦国执政完全能够说不要就不要。
    国君肯定有些疑问没提出来,并且也不会讲。他会用自己的眼睛去看,观察吕武究竟是想搞又或者在搞什么幺蛾子。
    “大可不必。阴卿就秦国‘庶长’、‘大良造’,秦国自此归于我(晋国)。此为大功,亦是有德之事。”国君看着挺振奋,像是秦国从此以后会是晋国最贴心的小跟班。他转了一个话题,说道:“陈求附我,中军佐言之不详。”
    士匄不想掺和进陈国烂事,不止一次在信件往来说对吕武提到过。
    陈国离晋国太远了,中间相隔一个“朝晋暮楚”的郑国。
    再来是,楚国绝对不是什么软柿子,怎么可能让陈国跑到晋国的阵营。
    陈国发生变化,不就是楚国派去试图控制陈国的贵族遭到陈先君午的驱逐嘛!
    有“先君”,也就是陈国国君不是那个“午”,换人啦!
    后面,楚国进行了补救,罢免了令尹子重,又有新任令尹子辛出使陈国。
    子辛出使陈国是为了重新进行挽回,不知道搞了什么事情,搞得陈国君臣乃至于是国人集体怨气沸腾。
    楚共王熊审(中原各国不认王号)紧急召回子辛,遭到陈国的控诉之后,很是干脆利索地把子辛杀了。
    所以吧,楚国的令尹真没晋国的“卿”安全,说被杀就被杀了,一滴水花没冒出来,晋国的“卿”起码还会泛起涟漪。
    士匄正是看到楚国令尹说死就死,得出楚国绝不可能接受失去陈国的事实,反对晋国接纳陈国。
    而陈国的先君午,他实际上有很长一段时间生活在晋国,后来被楚国接回国给继位的。
    背景是楚国入侵并干掉当时陈国的伪君夏徵舒。
    这个夏徵舒只是继位很短的时间,楚人弄死之后甚至没得到一个谥号,没走什么君主礼仪制度,很是草草的就给埋了。
    楚国对待夏徵舒不讲礼仪制度,干得相当理直气壮。
    原因是夏徵舒的君位根本没人认,也就是自己给自己封的。
    夏徵舒会一度成为陈君有相关的故事,里面牵扯到一位传奇的女人。
    那个女人叫“夏姬”,春秋公认的四大美女之一。
    她的传奇性质很那什么。
    妖淫成性,与多位诸侯、大夫通奸,引出一连串的历史事件。
    史载她三次成为王后、先后七次嫁给别人为夫人,共有九个男人因为她而死,号称“杀三夫一君一子,亡一国两卿”。
    夏徵舒因为遭到陈灵公的调戏,说夏徵舒长得很像陈灵公,随行的几个陈国贵族加油添柴地一番嘲笑激起了夏徵舒最大的愤怒。
    怒火中烧的夏徵舒可没想什么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当天就在马棚边埋伏弓箭手射死了陈灵公以及几个陈国贵族。
    随后,夏徵舒一不做二不休地玩了一次篡国的游戏,没多久楚国大军杀过来了。
    楚国当然不是为了什么大义,玩的就是老一套,找个借口干涉他国内政,再用合适的方法控制,完成最后的兼并。
    吕武听国君讲完那个故事,心想:“这是因为我在秦国玩得太花,在警告我吗?”
    国君到底是不是在警告,看吕武到底是怎么想又会怎么做咯。
    今天的见面随着国君讲完陈国的往事而结束。
    在吕武要出宫门时,杨干追了出来。
    杨干还是那个熊孩子,没半点正经地对吕武说道:“不日需得召集众‘卿’共议国事,阴子不可再离‘新田’呀!”
    所以,国君今天的那个故事,绝对是充满了内涵。
    吕武回去后需要复盘,一句一字进行解读、品读。

第522章:苦逼的国君(二合一章节)

    三年前范氏和赵氏联合攻打伊洛之戎的行动,成功也失败了。
    他们的成功在于占下了不少的土地,损失方面却是比预估的要惨重,缴获弥补不上损耗。
    伊洛之戎并没有投降,他们的选择是彻底和晋国杠上,并且联合陆浑戎、蛮氏开始了对周王室的袭扰。
    对此,周王室叫苦连天,周天子派出公卿到“新田”进行谴责,不但将范氏和赵氏搞得灰头土脸,晋国在“国际”上的风评肯定要变差。
    这样一搞,范氏和赵氏顶着周王室和晋国内部的压力不得不做点什么,比如加强对伊洛之戎的攻伐,想办法瓦解伊洛之戎、陆浑戎、蛮氏的三方联盟。
    所以,近些年也就不但是阴氏、魏氏大肆打私战,范氏和赵氏同样一直在打。
    能够起到比较的是,阴氏和魏氏完成了战略目标,范氏和赵氏却有点麻烦越来越大的趋势。
    吕武所知道的是,范氏和赵氏用“传统”的方式在打这一场战争,他们在伊洛之戎身上屡屡品尝到“不讲武德”的亏,导致范氏和赵氏扭转思维也开始不讲规矩了。
    随着范氏和赵氏思维得到改变,伊洛之戎的日子一天比一天不好过,战争则是暂时看不到会停止的迹象。
    “如我所知,赵氏一再征召,动用兵力多则三‘师’之数?”吕武看到魏琦点头,用比较惊讶的表情问道:“赵氏封领数岁剧增,兵力亦是如此?”
    魏琦说道:“三‘师’之兵已是赵氏极限。”
    魏氏近期跟赵氏很不对付,情报方面应该是可信的。
    吕武愿意相信还有另外的理由,几年来晋国变得有些疯狂。
    阴氏最多的时候动员了一个“军”又三个“师”。这里面当然不全是“野战部队”,也就是说素质方面参差不齐。
    魏氏动用兵力一度达到一个“军”,里面的两个“师”又两个“旅”西征,一个“师”跟随国君南下参与会盟,剩下的则是在封地进行任务。
    近年来疯了一般用兵的是范氏,一度达到了两个“军”又三个“师”的数量。
    不管范氏拿那些兵力用来干什么,反正是将其余各家吓得不轻,导致了一连串的连锁效应。
    比方说,吕武得知范氏动用了两个“军”又三个“师”的兵力,赶紧地集结新的部队待命。
    其余各个家族都有属于自己的危机感。
    中行偃一看肯定也觉得不得了,被动地在荀氏和中行氏征召起了一个“军”又两个“师”。
    智罂则是征召起了一个“军”摆出严阵以待的防御架势。
    韩氏的当家人韩起一改韩厥时期的低调,征召了四个“师”。
    其余各个家族,可能存在一些大着胆子藏拙的家主,大多数则是拉出了本家族所能凑起来的兵力。
    结果是一圈看下来,晋国真特么不愧是个军果主义国家,全国贵族集结的总兵力都快达到十四个晋国“军”了!
    那可是晋国编制的“军”啊!一个军五百乘战车和三万七千五百人,十四个“军”就是七千乘战车和五十二万五千的士兵。
    当然,先不管那五十多万士兵到底是个什么成份,光是数量就让人一听浑身颤栗了!
    事实上,五十多万人里面,“士”和“徒”的数量占比绝对高不到哪去,剩下的那些也绝不可能全是“羡”,拉起来凑数的农夫肯定不在少数。
    军果主义国家是什么特色呢?大略上来说就是一切为了战争服务,兵力动员率夸张只是一个基础要求。
    吕武得知全国动员的兵力合起来大约十四个“军”的时候,想法是:“尼玛,未来一年谁都别想好过了。”
    他会产生那样的想法很现实,集结“士”、“徒”、“羡”就等于每个封主动用了当年的征召额度,要再用兵就需要封主担负后勤供应。
    另外一点,抽调人力必然造成生产力的减少,乃至于是使得生产被迫中断。
    资源被消耗,生产却是停止,征召起来的军队没有取得收获,大家的日子能好过才怪!
    国君不是瞎子聋子,一定是被气坏了。
    平时各个家族受到征召,出动份额之内的军队就是各种叫苦连天。
    尼玛!
    原来各个家族发起狠来,能用征召的兵力是那么多啊?
    国君才不在乎破坏性动员和合理动员是怎么回事,只看到各个家族的兵力真心不少,气愤的同时必然心生恐惧。
    公族这一次表现也很亮眼。所有公族的军队合起来,占了十四个“军”的四个,以数量而言多余任何一个非公族个体家族。
    这一点尤其令国君无语和恼怒。
    原来公族的实力这么强,平时却是一个个特么装死狗。
    那一刻,国君的手帕金森似得直颤抖,手里的什么东西砸向案几,歇斯底里大吼:气死偶嘞!!!
    公族不就是一家子吗?国君是作为家主,其余各家能被称呼为小宗,算起来其实跟中行偃拥有对荀氏、中行氏、智氏、程氏号令的权利一样,再一致碰上了小宗不听话的局面。
    “曲沃”一系玩砸了呗。
    才让公族变成现如今这般模样。
    国君要怪只能怪自己的祖先,其余什么话讲了不会有什么用还丢脸,改变不了公族当前是一片散沙的事实。
    吕武能大体上猜测国君的心情,自己讲实话则是被吓了一大跳,很庆幸没立刻干对赵氏嬴姓的取而代之。
    只看这一次动员的兵力,不看到底能够维持这样的兵力作战多久,不吓人吗?
    吕武很努力地进行计算,得出的结论是自家动员两个“军(70000兵力)”会是一种极限,再多不是助力而是拖累。
    毕竟,是个活人就要吃饭,也不能空着两只手只会喊“Waaaaaaagh”。
    这一次,范氏动员的军队数量证实了一点,晋国内部以单个家族来算,范氏是当之无愧的最强。
    吕武还看出了一点,小舅子赵武抱上了士匄这条粗大腿,赵氏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会选择以范氏马首是瞻。
    这是背叛吗?不能完全算是。
    吕武动动嘴,赵武成了晋国的“卿”之一。
    没有吕武推举,国君也会让赵武获得卿位,赵氏也没有从任何形式上跟阴氏结盟。
    要说背叛,赵武背叛的人是国君和韩厥。
    国君和韩厥是那么的看顾赵武,尤其以韩厥的付出最多,一度差点让韩氏被拉扯进深坑里面。
    接下来要是赵武针对韩氏做出一些负面举动,事情会变得无比有趣。
    吕武亲自送魏琦到家门口。他刚想找个地方清净一小会,有家臣来请示了。
    “主,此类公文发往‘雍’?”蒲元问道。
    吕武是秦国的执政哦!
    他人不在秦国都城“雍”那边,秦国的一些政务却需要盖上执政印章才能执行。
    这样一来,来来回回地倒腾公文也就成为一种必然。
    感谢现在是个做什么都属于慢节奏的时代,不是太过于紧迫的事情拖上一两个月真的无比正常。
    蒲元已经融入阴氏。
    吕武其实也需要蒲元的存在。
    曾经的郤氏太强,阴氏得到郤氏的“遗产”又太多,尽管从国家形式就是一种“左手倒右手”的行为,没有“内部”人员的帮助,阴氏其实对郤氏真的很难进行良好消化。
    吕武吸收郤氏原本的家臣会是一种低成本的良好选择,选择依靠郤氏族人的配合来进行消化才是傻透了。
    他会不会对苦成氏下手?答案是会,但绝对不会是近期。
    苦成氏是郤氏的一个小宗,他们现在算是完全独立状态。
    某种程度上,阴氏需要苦成氏的存在,用来考验内部的某些人,也是做给其余家族看。
    吕武看了看天色,吩咐了一系列的事情,带上合适数量的护卫启程前往宫城。
    今天是国君与众“卿”开大会的日子。
    他们会对很多的事情进行交流,决定晋国在接下来会干什么大事。
    吕武并不是第一个来到宫城的“卿”,也绝对不会是最后一个。
    算起来,晋国国君与六“卿”已经很久没有凑齐过,是三年来的首次。
    开会的场合很正式,不存在什么闲杂人等。
    也就是其余贵族没有参加,没有寺人或宫女在场。
    中行偃先讲了讲近期发生的事情,话题集中在国际局势的变动上面。
    包括卫国和曹国的几次大小冲突,关于鄅国的一系列事情,陈国那边狗屁倒炉一大堆,郑国的局势变动很是令人眼花缭乱,宋国对晋国的述求,吴国那边的状况,等等。
    当然不可能漏了楚国,还是中行偃大讲特讲的目标。
    说起来比较诡异,过去的三年中没有爆发国战的各个国家,他们或大或小发生了内乱。
    大多数国家在晋国和楚国没有爆发大战的状态,他们与邻国不是矛盾加剧,就是出现了实质性的军事对抗。
    “我闻储君于‘唐’会盟顿、巢、赖、曾、番、沈、许、舒鸠。”中行偃说着自己笑了起来,往下继续念名单:“夷虎、钟离、干越、莒,亦往之会盟。”
    听着参与会盟的国家真不少,里面的唐、顿、巢、赖、曾、番、沈、许、舒鸠则是楚国碗里的“肉”,怎么都跑不掉的那种。
    夷虎、钟离、干越都是南方国家,或多或少跟楚国都有过战争,矛盾方面并不少,很难判断怎么会去参加会盟。
    莒国先干了吞并鄅国的事情,再跑去参加楚国召开的会盟?着实是太能作死了!又或者,他们知道大事不妙,想要赶紧抱上楚国这条粗大腿?
    中行偃就看向吕武,用责怪的表情说道:“莒乃是阴氏邦交之国,为何阴氏放纵莒投楚?”
    元戎嘛,有资格发出责难的。
    吕武说道:“我早言东夷之国多变,应分而食之。如灭其国,列国必不多言,我又可就近虎视齐、鲁,多助于宋,增吴抗楚信念。”
    中行偃一点都没有被顶撞的恼怒,用着若有所思的表情说道:“上将军之策,或可执行?君上,诸位,以为呢?”
    国君昨夜好像休息得并不好,看上去有些无精打采。
    士匄和赵武对视了一眼,从微表情判断,他们对分食莒国兴致缺缺。
    说来也是,范氏和赵氏陷入伊洛之戎这个大坑,甚至搞得伊洛之戎联合陆浑戎、蛮氏在跟周王室过去。
    自己身上的麻烦事一大堆,范氏和赵氏哪有余力再跑到遥远的东边搞事。
    魏琦深深地看了吕武一眼,脑子里不知道在想什么,没有开口讲话。
    程郑这位下军将看上去就很有兴趣了。只不过,他三年过去仍然算是众“卿”之中的萌新,不敢抢先表态。
    三年里面,晋国以国家层次干的事情也就是跟宋国搞会盟,没有用国战的方式跟随开打。
    所以,无论下军将程郑,还是下军佐赵武,没有经过“实战”考验为前提,等于不存在什么功业,就是个萌新。
    没有得到回应的中行偃一点都不尴尬,他要开口说点什么时候,有人却突然出声了。
    国君用提不起精神的语气说道:“郑‘冢宰’弑君,复求盟于我。”
    他可是少说了很多啊!
    经过是郑国的很多公子联合起来要除掉作为执政的子驷,原因是证件不合。
    子驷要郑国自我衰弱,几年前已经送了一波人头,干倒是真真切切地干了,事后郑国内部有的是对子驷感到不满的人。
    郑先君姬恽一开始答应得好好的,后来给变了卦,一再针对子驷搞事情。
    在这种背景下,郑国一帮公子要弄死子驷,没意外就是郑先君姬恽的示意。
    子驷想把郑国自我整得虚弱是什么脑回路先不提,他坚持认为自己的选择对郑国才是正确且有利的。
    受到生命威胁的子驷选择了先下手为强,弑杀了郑先君姬恽,再将表现出敌意的郑国众公子一网打尽,拥立公子嘉成为郑国新君。
    子驷在确认郑先君姬恽的谥号时,选择了“僖”。
    总的来说,子驷还算地道,给了姬恽一个这样的谥号,评价是:混吃等死无所建树,但也没有大错。
    吕武扫了一眼国君,心里比较纳罕,想道:“赵武一点都没有配合国君,导致国君在这种事情上需要亲自下场。说好的小跟班呢?看到对赵武不能放松警惕心啊!”
    郑国执政干了弑君的行为,偏偏没人帮郑君姬周顶个雷,使得国君亲自下场来提联盟的可能性,无论从哪方面来看都挺悲哀的。

第523章:国君:阴武才是最理想的元戎人选啊!

    身为一国之君,哪能对任何的弑君行为姑息呢?
    众“卿”之中,没有一个国君的“小棉袄”啊!
    坐在主位的国君先看了一眼赵武,看到的是赵武低下脑袋使人无法观察,不由心想:“赵武的心思琢磨不透,寡人还应该继续扶持吗?”
    国君又看向吕武,看到的是吕武脸上遗留的愕然,又想道:“阴武察觉了寡人的处境,也知道寡人陷入窘境。他不会站在寡人这边,会针对寡人吗?”
    吕武是“卿”,敢明目张胆地靠拢向国君,除了找不自在,还会被其余贵族联合针对。
    中行偃面无表情,心里想道:“赵武没有成为君上的助力,却是靠拢向了范氏啊!”
    有过弑君行为的中行偃虽然面对国君会硬气不起来,平时却是不存在什么配合度,与国君有分歧就会玩“无视**”这种招术。
    其余的“卿”怎么对待国君呢?
    中军佐士匄历来对国君恭敬有加,当国君狗腿子属于不可能,更多只是维持一种体面罢了。
    上军将吕武算是在某种程度上最配合国君的“卿”之一,问题是要看在什么事情之上。他这一次刚回国,哪怕知道了很多消息,该装不知道必然要装的。
    上军佐魏琦背着“国君杀手”,很多时候选择装小透明。魏氏跟赵氏开始不对付之后,他对国君的配合度一再减少,渐渐发展到冷漠的地步。
    下军将程郑就是个萌新,没有功业打底的前提下,是个“卿”却话语权极低。再则,作为荀氏的小宗程氏之主,他需要配合的是中行偃,不是扮演国君的忠臣。
    最应该配合国君的是赵武,不但因为国君历来表现出看顾他的一面,更因为他身上有公族的血。
    恰恰因为国君明显看顾赵武,导致赵武在众“卿”中显得最为尴尬。
    晋国的“卿”压制国君是一种不可开之于口,却必然要做的事情。
    然后,晋国其余贵族则是要跟公族泾渭分明,遇到能够瓦解公族团结的机会,会选择付之行动。
    考验赵武立场的事情发生了!
    身为“卿”之一的赵武是会选择站到国君和公族的那边,还是认清自己的定位,好好地跟所有非公族一起玩耍?
    赵武的选择可谓是干脆利索,一方面花心思维持与阴氏的亲密度,另一方面毫不犹豫地扑上去抱住士匄的大腿。
    明明作为荀氏和中行氏之主的中行偃才是元戎,赵武怎么会选择士匄呢?
    这个就要说赵武聪明……,或者赵氏有高人了。
    中行偃有黑底子,是个元戎没什么错,国君却一直不信任甚至忌惮。
    所以,一旦哪天中行偃令哪位“卿”不爽,国君与那位“卿”合作就能对中行偃的元戎位置发起挑战。
    如果是萌新之中的下军将程郑或下军佐赵武?以履历和家族实力,他俩的其中一个跟国君合作,会对中行偃的元戎宝座造成动摇,却不可能真的将中行偃从元戎位置上推下去。
    说到底,晋国不是一个完全不讲规矩的国家,大家伙的底线还在,干某些事情不是光有实力就够,需要有能说得过去的名份。
    反之,也是亦然。
    所以了,在晋国想干成什么事情,需要的是名份与实力匹配。
    程郑或是赵武无法单独将中行偃从元戎宝座推下去,换成士匄、吕武、魏琦则变得更加有可能。
    若是他们之中能够有两个以上的“卿”达成共识,比如程郑和士匄,或赵武跟士匄,必然会成事。
    吕武和魏琦?他俩现在是一伙的。谁勾搭上阴氏或魏氏,几乎等同于争取两个卿位家族上了同一辆战车。
    中行偃看不出国君看顾赵武吗?那一定是眼睛瞎了!
    哪怕赵武表现出不靠拢向国君,中行偃必然会因为赵武身上跟国君有相同血脉而感到忌惮。
    说白了就是,赵武不搞事,中行偃对赵武的警惕心依旧会是最强。
    赵氏选择靠拢向范氏的做法太高明了!
    如果赵武死死抱住阴氏,会导致阴氏也受到针对。阴氏跟赵氏是姻亲,关系摆在那里,关键的是吕武看上去很照顾赵武,赵武要是脑子没坏就不应该明显地将阴氏拖下水。
    所以赵武需要的是尽力拉开与阴氏的关系,不至于真落了水,连个站在岸上拉一把的人都没有。
    赵武靠拢向了范氏,士匄是中军佐,范氏是晋国个体最强的家族,致使中行偃不敢轻举妄动。
    中行偃当然知道范氏的强大,他本来就必须忌惮范氏,再加上赵武靠拢向士匄,不产生更大的警惕心才是怪事。
    至于士匄怎么会选择接纳赵武的投靠,肯定是有其目的的。
    殿内安静的时间比较长,谁都在想事情,也就是除了开启话题的人,不会有人察觉到不对劲。
    国君的内心是尴尬且恼火的,想道:“寡人都不顾为君者的尊严,主动提起弑君的子驷想跟晋国结盟,为什么没人应答?”
    “君上,若郑归于我,我是否势必与楚再战?”吕武打破了诡异的沉默。
    士匄转头看向吕武,眼眸里有着探究。
    国君脸上的笑容变得不是那么僵硬,心想:“阴武态度固然难明,却从未刻意与寡人为难,只为国事态度鲜明啊。”
    魏琦、程郑和赵武选择当个透明人。
    他们之中,魏琦属于不想搞事,程郑和赵武没什么话语权。
    另外,程郑和赵武需要思考一点,他们需要建立功业,真的再跟楚国争霸,爆发战事之后是能建功立业,还是暴露出能力不足,外加被打得满头包?
    中行偃以有事说事的态度,说道:“郑先君乃楚爪牙,盟楚之心坚定,有覆亦为权宜之计。”
    这个对楚国很忠心的郑僖公姬恽没了,还是被子驷弑杀?他们不得不认真想想,子驷干掉了郑僖公姬恽还能得到楚国的接纳吗。
    士匄说道:“郑国盟我,必是不敌楚国,为求我出兵抵御楚国。”
    这个道理谁不知道?他们需要权衡的是,郑国的事变能给晋国带来什么变化,是好事,还是坏事。
    而包括国君和其余“卿”却是想道:“范氏跌入伊洛之戎这个大坑,一时半会很难爬起来啊?”
    范氏在伊洛之戎的用兵已经超过三个“师”,他们还必须顾上陆浑戎和蛮氏。
    要知道周王室虽然变成跟招牌差不多的角色,一直在喊在叫还是有点作用的。
    现在的情况是周王室遭到了伊洛之戎、陆浑戎和蛮氏的袭扰,起因则是范氏和赵氏去攻打伊洛之戎,范氏和赵氏不帮周王室解脱困境,名声不知道能臭到什么程度。
    已经在伊洛之戎动用了那么庞大的兵力?范氏不是无力再承担纳赋义务,能不再继续动用军队则是更好。
    赵氏在伊洛之戎投入了一个“师”又三个“旅”,收获方面抵不上支出,再继续集结兵力不但耽误赵氏的内政发展,造成一种拖累会成为现实。
    所以,站在范氏和赵氏的立场,他们肯定倾向于不搭理郑国的结盟,以至于避免再出兵南下。
    一切只因为晋国真的插手郑国的事,势必会出兵南下!
    之前的约定是,范氏、智氏、赵氏担负晋之南,阴氏、魏氏担负晋之西,中行氏&荀氏、阴氏担负晋之北,中行氏&荀氏、智氏、范氏担负晋之东。
    现在的情况是智氏不再作为一个卿位家族,南边变成范氏和赵氏,东面则由范氏单独负责。
    吕武多少有些幸灾乐祸地想道:“士匄之前有多贪心,现在就有多苦逼。”
    他发现士匄正在看自己,用眼神发出询问:咋地啦?
    士匄的回应是给了一个真诚的笑容:拉兄弟一把!
    吕武稍微皱眉:东面被俺犁了一遍,齐国消停,其余诸侯国动了也是威胁不大。还不够帮忙吗?
    士匄脸上的笑容更为真诚:必有厚报!
    吕武眉头松开:行吧,俺尽力。
    另外的几个“卿”没瞎,能看到士匄和吕武一再“眉目传情”,心里不由感到紧张。
    中行偃需要警惕吕武跟士匄走得太近,说道:“郑既有弑君之举,我为‘伯’,不可视而不见!”
    “伯”就是霸主,要干替天行道的事啊!
    国君一阵愕然,简直腻歪到不行。
    中行偃不给任何人插话的机会,语速极快地继续说道:“列国侧目,我必出兵以彰正义,伐郑!”
    国君颔首,觉得事情就该是这样的发展。
    士匄张了张嘴,又看向吕武。
    中军佐放弃话语权?那轮到上军将出声了。
    吕武说道:“伐郑可也。为使诸侯心怀敬畏之心,亦防楚突来,我需三军齐出。”
    一句话让其余各“卿”侧目,心里不知道怎么编排吕武。
    结果,吕武又说道:“初始,三军各出两‘师’,余部国中集结待命。若楚而来,余部再出。楚若无异动,郑必降我。我自取收获便是。”
    啊哈?
    这个主意好啊!
    声势浩大的出兵,一定会把郑国这个老牌投降国吓到立刻投降。
    一旦郑国投降晋国,接下来郑国就会成为晋国的小弟,楚国不会容忍这样的事情发生,会导致楚国紧急动员。
    听吕武的意思,楚国出兵之后,晋军不是会去跟楚军激战,要退回到晋国的国境附近,等着郑国再一次投降楚国?
    以郑国的尿性,郑国肯定会投降楚国的!
    然后,他们就是静静看戏,等着楚军退了,再去暴揍郑国又一次的收获一波。
    这么一搞,楚国肯定要再次动员北上。
    如果按照吕武的提议,他们会反复地逼迫楚国动员,又能在郑国身上反复收获。
    国君有些怔怔出神地想道:“这是将疲楚之计实行,外加收获不断地虚弱郑国吧?阴武……好厉害啊!”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0647/ 第一时间欣赏春秋大领主最新章节! 作者:荣誉与忠诚所写的《春秋大领主》为转载作品,春秋大领主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春秋大领主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春秋大领主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春秋大领主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春秋大领主介绍:
一觉醒来到了春秋时代的晋国,成为一名小领主。晋国刚刚发生国君号召多家贵族一同消灭赵氏家族不久。国内余波未平;国外动荡连连。魂穿成为小贵族的吕武,决定在进击成为大领主之前,先用后世的知识,改善一下自己的生活……而这是一个穿越者无论干什么,一不小心就会成为发明家的时代!春秋大领主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春秋大领主,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春秋大领主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