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春秋大领主TXT下载春秋大领主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春秋大领主全文阅读

作者:荣誉与忠诚     春秋大领主txt下载     春秋大领主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554章:阴武,你来当元戎吧!

    谁干的?

    如果从动机来作为判断,嫌疑人会多到数不清。

    毕竟,身为贵族没几个仇人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晋国卿位家族的仇人尤其多。

    那么不但要从动机来推测,还要根据什么时候的某个阶段中行偃和智瑩遇刺,对谁的好处最大。

    吕武当然知道不是自己干的。

    阴氏目前阶段正在消化胜利果实,需要的是稳定再稳定,吕武连国内又起波澜都感到厌恶,很尽力控制着不想去搞事,哪会去刺杀中行偃和智瑩呢。

    对了,遇刺的中行偃和智瑩死了没有?

    吕武门肯定是不会出了,不是他怕死,是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展开必要的戒备,待在家中才是最合适的做法。

    “会是士匄吗?他非常不爽出来搅局的智瑩,身为中军佐也是动手的动机之一。”吕武首先怀疑是士匄干的。

    毕竟,中行偃一旦死了,按照以往的卿位顺位制度,士匄就是下一任的元戎了。

    什么动机那么明显,士匄才不会去干之类的?听说过反其道而行之吗?有时候一些人就是会利用思维误差去干某些事情,又会使人觉得不可能是他干的,然而偏偏就是那人干的!

    “元戎乃是迎客遭到刺客箭袭。”

    消息近一步传过来,还是没确认中行偃到底死没死。

    说的是中行偃迎接魏琦,站在家门口被神箭手射中,没说到底射中哪里,无法判断伤势情况。

    家门口遇刺?这样就对了!

    哪个主人迎接客人,会在自己身边布置盾牌手防箭?确实是神箭手进行刺杀的最佳良机!

    要清楚的知道一点,目前但凡是个贵族,家宅的占地面积就不会小。

    中行偃好歹是晋国的元戎,该有的排场不能缺,不但要有一座很大的宅院,大门前还会有一条比较宽大的道路,周边没谁会将建筑物太过于逼近。

    现在没有道路规划那一套,至少除了阴氏之外,其余家族真的没有,街道上哪怕有树木也是自然生长,有什么草丛之类也挺正常。

    “多位刺客齐齐动手,射箭者乃是躲于树上,树距荀氏宅院大门约三十步(约45米),位在大门右侧。”

    吕武断断续续地收到消息。

    发生了那样的事情,不去打听消息才是最大的反常,肯定需要派人出去打探消息,还要大张旗鼓的去。

    一方面是做给其余人看,表示绝对不是俺动的手。

    另一方面,受害者没有义务公布自己的遭遇,提供一系列的情报,想要在这一事件上处理正确,消息肯定要自己去进行收集的。

    “智伯亦是遭神箭手袭击,一箭封喉。”

    都是神箭手?是巧合,还是刺客效命于同一个人?

    那么,谁跟中行偃和智瑩同时有仇,并且有能力进行这一场袭杀呢!?

    干这种事的人,要么家族实力强大,中行偃和智瑩同时完蛋对他们极度有利;要么就是早就计划好要找荀氏进行复仇,进行了数年乃至于是十数年的准备,找到了合适的时间,当机立断地动手。

    吕武等着一个个消息传过来,没想到这关头士匄会来拜访。

    带着远比平常更多护卫的士匄来了,见到吕武的第一句话就说道:“刺客尽持阴氏之弩。”

    啥玩意???

    是个刺客手里就有阴氏的弩???

    吕武还是从士匄嘴巴里才知道这个消息,适当地露出诧异的表情,说道:“非我所为。”

    士匄点了点头表示相信,说道:“亦非我所为。”

    弩这种玩意是阴氏首先研究出来并进行应用,好几次战争中一再使用,遗落一些在战场并不奇怪,能得到的人却不是随随便便的哪一个贵族。

    阴氏没有将弩摆上货柜,战场哪怕出现遗失的数量也不多,绝大多数还是损坏状态。

    数量少,价值就会无限高,想获得没那么容易。

    损坏需要修,没有能工巧匠和一颗聪明脑袋办不到。

    刺客动用阴氏的弩,其实就证明刺杀绝不是阴氏干的。

    该是多傻才会明晃晃地使用自家的武器,不管刺杀成功或是失败,不等于满世界囔囔就是自家干的嘛!

    只不过,刺客使用阴氏的弩是一个麻烦,有人想要搞阴氏就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赵氏、程氏、韩氏,三家嫌疑最大。”士匄停顿下来,盯着吕武的眼睛又说道:“亦或是君上。”

    赵武?刺杀中行偃和智瑩对赵氏有什么好处,能挽救失去卿位的危局吗?

    吕武有点没懂士匄脑回路,说赵武刺杀中行偃和智瑩,有点讲不通啊。

    韩氏?这一定是士匄自己带的“黑料”,韩氏毛病了才去刺杀中行偃和智瑩。成了没好处,失败要死全家,没动机呀。

    倒是程郑有动手的理由,并且动机十足。

    上一次开会,士匄直接表示要将赵武撸下去的话,另一个同样没干成什么事的程郑也应该滚蛋。

    如果说士匄只是议题,拍板那么干的人就是中行偃了。

    六天的时间足够程郑和智瑩用来沟通,外人并不清楚他俩到底是怎么谈的。

    从正常情况来看,智瑩会选择保住程郑的卿位,要不程郑失去卿位,老智家的情况会非常不妙。

    不止是失去一个临时代言人那么简单,默契中的“占坑”也将失效,哪天智氏想拿回卿位就要靠“真本事”了。

    国君?中行偃完蛋对他没好处啊。

    “元戎与智伯一去,荀氏大宗与小宗除程郑便再无强力人物。”士匄说的这个就是程郑进行刺杀的动机。

    吕武一直在仔细观察士匄,想要从任何的微表情和话语中判断有没有可能是士匄动的手。

    暂时是看不出来什么,却不代表士匄没有嫌疑。

    非常诡异的是,吕武一说不是自己干的,士匄却立刻相信了。

    吕武的名声很好吗?位高权重的人没黑点,是个人见人爱的角色,完全不可能的嘛!

    真的是一朵白莲花,身份地位是怎么来的???

    正常情况下,士匄一定要怀疑吕武,结果却是吕武一说,士匄真的相信了。

    吕武一直观察下来,也就没有问中行偃和智瑩到底死了没有。

    士匄也没有讲那个话题,是不知情,还是知道没说,不好进行判断。

    “我不可为元戎。”士匄与吕武眼神对视,满脸的认真,说道:“旧例甚多,我为元戎,君上不允,众家忌惮,乃取祸之道。”

    是的呢。

    范氏是晋国公认第一强大的家族,士匄再成为元戎,大家伙肯定会提防,范氏从此以后就不可能拥有真心结盟的盟友,不是他们压制全国,就是全国联合起来搞范氏。

    另一方面,士匄是在解释刺杀不是自己干的。

    吕武说道:“卿位空缺甚多。”

    士匄笑了,说道:“我若让贤,元戎非你莫属。”

    一人一句,交易瞬间完成。

    那么,中行偃到底死了没有?

    至于智瑩死没死?关乎到的只智氏和程氏的名媛。

    智瑩被一箭封喉,以当前的医疗手段,很是危险的呐!

    中行偃有没有死,会造成元戎之位空缺,晋国的正治格局也将面临非常大的变动!

第555章:站队很重要!

    到底是谁干的呢?理论上谁都有嫌疑,区别在于谁的嫌疑最大。

    吕武觉得自从将精力放在西面之后,自己对国内的关注度下降很不应该。

    一定是他疏漏了什么,才导致发生这样的大事,思来想去没有一个准确的方向。

    元戎遇刺了啊!消息传开立马让晋国变得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晋国历史上有发生过元戎遇刺的事情吗?有的,并且还不少。

    吕武都不知道晋国有没有元戎死于刺杀,想知道答案需要专门找御史进行了解。

    只不过,现在去了解那些好像很不合时宜?

    魏琦兼任御史,出了这么大的事情,哪有闲工夫帮吕武去查阅史料嘛。

    后续的消息传过来,智瑩挣扎了一天的时间,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那应该是失血导致的死亡,说明弩箭没有命中颈动脉,伤口在初步处理上正确,后续处理则是搞了幺蛾子。

    也就是说,如果救治的方法正确,智瑩其实是不用死的。

    这算幸运,还是倒霉?

    幸运的是被射中脖颈没立刻完蛋,倒霉的是现在的医疗手段不够还是死了。

    智瑩这一死,智氏彻底失去了掌舵者。

    几岁大的智盈肯定无法管理智氏,会被旁支智起接管,还是一帮智氏的家臣帮智盈守住家业呢?

    不要怀疑现在家臣的忠贞,很多家族的壮年家主战死或是病死,家中的继承者年幼,家族就是依靠一帮家臣来支撑,一直等到继承者能够做事才进行接管。

    “智伯死于往宫城途中。”

    这还真是有够一言难尽的。

    吕武看向蒲元,问道:“你以为何人所为?”

    蒲元则说道:“且不论何人所为,阴氏能否有所收获方是当今之要。”

    收获?哪能没有收获。

    吕武已经跟士匄完成交易,一旦中行偃身亡,元戎之位归于吕武,作为交换是吕武需要帮范氏再获得一个卿位。

    这样的交易交易到底划不划算,暂时非常不好说。

    国君正处于强势阶段,谁当元戎都要面临很大的压制,继续被压制会成为中行偃第二,想压制国君则需要取得几个实力强大卿位家族的鼎力支持。

    范氏目前将自己的处境思考得很明白,他们现在已经是树大招风,需要避免的是过度遭到针对。

    士匄明白那一点,格局没有出现大变动连让范氏增加一个卿位都不愿意。

    如果是吕武就任元戎,会造成格局从事实上的变动。这种变动不是增加两个卿位,祁奚或谁获得卿位能比。

    尽管吕武一直避免让阴氏太高调,谁又没发现短短十多年的时间而已,阴氏已经发展到不容忽视的程度了?

    关于中行偃的消息也在断断续续地传出来,他被弩箭命中了胸膛,伤势到底多严重则没有相关的消息。

    待在封地的中行吴,也就是中行偃的嫡长子已经在赶来“新田”的路上。

    这一次,荀氏和中行氏出动了两个“师”护送中行吴,随行的还有来自荀氏和中行氏的众多族人。

    有没有刺客被生擒,到底是谁动的手,消息层面还停留在不靠谱的传言之上,甚至有许多听着好像很有道理,深入解析却是谣言的言论在满天飞。

    刺杀发生后的第八天,国君单独召唤了士匄。

    士匄是中军佐,也就是元戎宝座的顺位继承者。

    中行偃出了事,国君召唤士匄很是合情合理。

    毕竟,一旦中行偃死了或是无法理事,身为中军佐的士匄就要接过权柄,不能让晋国的各种政务陷入停滞。

    “中军佐婉拒君上召唤。”魏琦是在刺杀发生后的第九天才过来见吕武。

    关于士匄拒绝国君召唤的消息,吕武这边没可能不知道。

    在广为流传的言论之中,没有少了刺杀是范氏所为的话题,并且说得有鼻子有眼,很难不让人信服。

    支撑刺杀是范氏干的基础很直接,士匄是中军佐,中行偃死了就是士匄接任元戎。所以,是范氏的嫌疑最大。

    强势的国君不附合晋国众贵族的利益,恰恰是国君过于强势,导致士匄很担心能进宫城给出不来。

    这一次刺杀是国君干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存在一万只怕万一的可能性就需要提防。

    士匄要是去宫城,护卫带太多了不合适,没有足够的护卫又无法产生安全感。

    再则,国君召唤谁入宫,再埋伏弄死是有前例的。

    就是晋景公发动的“下宫之难”咯。

    小心无大错为前提,不要怪士匄产生了那么高的警惕心。

    可以说,凶手是谁没有给出一个结论之前,晋国上上下下心里的恐慌不会消失。

    在这种现状下,晋国进入到“下宫之难”发生后,再一次谁也不信任谁的状态之中。

    魏琦问道:“若荀偃伤重不治,士匄可会就任元戎?”

    在跟范氏达成交易之后,吕武并没有告知魏氏。

    阴氏和魏氏只是盟友,不用事事沟通。真的大小事情都要汇报,阴氏就是魏氏的附庸,反之亦然。

    吕武说道:“犹未可知。”

    事情没有办成之前,说什么说呢?

    哪怕是魏琦问了,吕武也不会将跟士匄的交易讲出来,一旦说了,天晓得会不会出现什么幺蛾子。

    有了范氏的支持,魏氏赞成或反对都不再是关键,国君那边才显得重要。

    吕武说道:“赵氏、韩氏未有异动,程氏动静颇大。”

    “刺客持阴氏之弩。”魏琦停顿下来,一小会之后见吕武没有说什么,失笑道:“荀氏、智氏未有人前来过问?”

    有时候该问还是要问一问的。

    完全没有问,代表他们还是有所怀疑。

    吕武摇头说道:“未曾有人前来,我亦无派人前往。”

    黄泥掉裤裆,不是屎也是屎?这种事情发生的机率无限大,偏偏阴氏做什么都难以有效果,该是被怀疑不会解除,不如选择以静制动。

    某天,中行偃伤重不治的消息传出,伴随而来的是荀氏和中行氏的族人分别拜访士匄、吕武和魏琦。

    到吕武这边的为首者是中行吴。

    这位中行偃的嫡长子今年多大?看长相和身高,估计有个十五六岁的模样。

    随行的荀氏和中行氏族人、家臣,他们等待双方见礼完毕,一大群人像是约好了那样再次对吕武行礼,异口同声说道:“请阴子相助!”

    按照道理来讲,确认中行偃伤重不治之后,士匄、吕武、魏琦、程郑和赵武这些担任卿位的“卿”应该马上入宫谒见国君,商量出一个结果之后,再前往荀氏和智氏在“新田”的宅院悼念。

    然而,卿位家族需要形成一种统一,也就是因为国君搞东搞西才出现目前的这种状况。

    说白了就是,他们需要利用刺杀事件对国君进行施压,遏制国君继续强势下去的趋势。

    另外,因为中行偃遇刺伤重不治身亡,之前的一些决议就变得不是那么确定,其中包括赵武和程郑或许可能保住卿位这一点。

    在这个关头,赵武和程郑需要马上找到合适的大腿,争取能够继续担任卿位。

    可能是之前士匄的表态,导致赵武主要将力气放在范氏那边,对阴氏的沟通也没有放弃,来了个双管齐下。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程郑的精力大多放在荀氏、中行氏和智氏身上。

    看样子程郑算是看透了为“卿”的本质,也就是但凡实力足够,卿位哪能是谁想撸掉就能撸掉。

    吕武没有避开众人的行礼,说道:“此时取决于君上。”

    他接受了荀氏和中行氏众人的行礼,代表的是愿意出力。

    “家父弥留之际告知于我,众‘卿’为阴子可信。”中行吴用憧憬的目光一直盯着吕武看,想抱阴氏大腿的姿态展露无疑。

    类似的话,中行吴有没有对士匄、魏琦或是谁说过呢?

    吕武刚要讲话,家臣前来汇报说是韩起与韩无忌联袂而来拜访。

    能看到荀氏和中行氏的一众人脸色霎时一变。

    刺客可不止用了阴氏的弩,射了一发弩箭之后又持弓射箭,射术方面很是精准。

    晋国哪个家族将射艺玩得最溜?毫无疑问就是韩氏啊!

    吕武心里一动,问道:“可有生擒刺客?”

    有一个荀氏的家臣抢先答道:“回上军将,并无。”

    那就是有了,要不然什么时候家臣能够随随便便抢家主的话,有有资格直接与“卿”问答。

    他们为什么隐瞒生擒刺客的事实?只因为放着就是一张牌,也许会有王炸的效果。

    吕武将脸上的笑意收起来,有点不愉快地说:“何故瞒我?”

    中行吴严厉地瞪了刚才抢话的那个家臣一眼,视线转到吕武身上时带着迟疑,说道:“刺客满口胡言,告知乃是阴氏所派,随后改口乃是范氏重金所聘。”

    话术用得不错,没直接定性,却解释不相信刺杀是阴氏干的。

    要么就咬死不变,随即攀咬另外一家,无外乎就是转移视线而已。

    那么一搞,不但阴氏和范氏的嫌疑无法洗清,还能制造一种扑朔迷离的效果。

    吕武脸上重新有了笑意,问道:“你若为‘卿’,如何报答于我?”

    问得很直接,然而现在要的就是直接。

    没有回报,吕武凭什么要帮助中行吴获得卿位,是不是?

    至于中行吴只有十五六岁什么的?之前赵武获得卿位也就十四岁,有相关的前例,不成问题的。

    所以,晋国搞成现在这般模样,需要背锅的人太多了!

    如果中行吴说的是以阴氏马首是瞻,信不信吕武会直接糊中行吴一脸!?

第556章:我为元戎!

    贵族从来都是骑墙派,不要奢望谁谁谁说要跟某人是一伙,真的傻乎乎以为发生什么事情都能力挺。

    如果中行吴在吕武的支持下获得卿位,范氏对阴氏马首是瞻是最为基础的回报。这种关系到底能维持多久,则是真的不太好说了。

    所以,中行吴只是答应要对吕武形成一种“泛从属”的关系,等于什么都不想付出。

    年纪不大的中行吴表现出了与年龄不相符的成熟。

    那种成熟并不单纯是得到良好的贵族教育,看似大部分是来自个人的天赋?

    吕武还发现中行偃的突然死亡并没有造成荀氏和中行氏内部出现问题,荀氏和中行氏的族人以及家臣以极快的速度对中行吴形成效忠。

    那一点从中行吴仅仅是一个眼神就能制止族人或家臣就能看得出来,说明中行吴平时就已经在参与各项事务,并且得到了荀氏和中行氏族人、家臣的认可。

    谈妥之后,中行吴带着一众族人和家臣离开了。

    吕武刻意地将他们送到家门口。

    说是“刻意”,当然就是在做给其余家族看。

    用意有二,其一就是表明阴氏对荀氏的开价很满意,不出意外荀氏归吕武照顾了;其二则是用这样的方式证明荀氏相信刺杀与阴氏无关。其余人信不信,反正荀氏和阴氏都信了。

    某种程度上来说,侧面证明不管刺杀是不是阴氏干的,荀氏都决定跟阴氏玩到一块。

    这样也行???

    说行就行!!!

    揣着明白装糊涂这种事情,不就是虚与委蛇,再抓住机会报仇吗?

    刺杀真不是阴氏干的,时间会证明这一点。

    而荀氏在中行吴的领导下理智到可怕,他们没有第一时间追究到底是谁刺杀了中行偃,要的是保证自家仍然拥有一个卿位。

    根据吕武所知道的事情,同样失去领导者的智氏已经乱了起来。

    在智氏的混乱中,阴氏很隐秘地帮了一下。

    事实上不止是阴氏,卿位家族有一个算一个都不会放过那样的机会,乃至于中小贵族都会眼巴巴地盯着智氏,看看能不能抓住机会咬一口。

    吕武还察觉到了国君的手笔。

    国君大概是想肢解掉智氏,指使祁奚带着公族在暗地里行动,祁奚则是找了一些中等贵族盯上智氏。

    说到底,智瑩曾经干过太多不地道的事情,遭人恨非常合情合理,再加上智氏的继承人太过于年幼,不遭人惦记才是一种怪事。

    最先扑上去咬智氏的是程郑,他在智瑩尸骨未寒时就动作频繁,尝试接管智氏却失败了。

    智起扛住了来自程郑的第一波扑咬,随即被不知道什么个情况,在某一天的夜晚消失得无影无踪。

    智氏自己干的?应该是了。

    在那种特殊情况之下,智氏的戒备绝对很森严,外人哪怕能悄悄地进去干活,怎么让智起消失得只能找到几根毛呢?

    那个“几根毛”是真的毛,头发来着。

    谁都刻意忘记智起存在过,没人再提起有过这么个人。

    “家主过世前曾有交代,唯阴子可保智氏。”雍培这个智瑩的心腹说得无比诚恳。

    这句话吕武很熟!

    根据中行吴的说法,他的父亲中行偃在弥留之际说过相同的话。

    这是什么个情况,怎么荀氏和智氏都觉得吕武人畜无害?

    其实,那并不是出于信任,现有的几个卿位家族当中,阴氏崛起的时间最短,跟各个家族没有什么根深蒂固的仇恨或无法化解的矛盾,也就非常适合作为一个中间人的角色。

    另外,荀氏和智氏只要还有聪明人,他们能够判断范氏不想出现“木秀于林”的现状,也就等于士匄不会就任元戎。

    一旦士匄不愿意成为元戎,以顺位制度和实力可不轮到吕武去当元戎了吗?

    吕武超大概率会成为元戎,阴氏的实力也不差,最主要的是阴氏刚刚大大地扩张了一轮,现阶段的阴氏有点吃撑了,属于扩张**最低的时期。

    一系列的原因就造成了一种局面,吕武有那个能力去帮荀氏和智氏调解与其他家族的仇恨或矛盾,保证荀氏和智氏至少不会覆灭。

    “你可知国君与众家欲对智氏如何?”吕武问道。

    雍培没有睁眼说瞎话,直接表示很清楚智氏面临着什么样的危局,最后说道:“我家只存‘智’、‘虞’两地,余下尽归阴子安排。”

    说实话,吕武没有感觉到任何的意外,甚至必须赞赏智氏目前能做主的那些人着实聪明。

    扒拉老能手智瑩前前后后弄了很多封地,他起家的封地当然是“智”,其余是为“卿”和担任元戎时期搞手段侵占或是合理获得。

    这一次一样是失去了家主,荀氏能够保证上下团结,再找到比较强力的“卿”结盟,能够恐吓其余人扑上来咬;智氏连最为基本的内部团结都做不到,自家扶持起来的程氏直接翻脸,他们已经没有那个能力去保住所有基业,自行瘦身才是最为稳妥的选择。

    而想要安全地进行自我瘦身,智氏不能直接躺下,他们必须找到一个靠谱的操刀人来主持分食智氏愿意抛出去的封地和人口、财帛等等。

    吕武沉吟了一小会,问道:“为何寻我?”

    如果雍培继续说什么智瑩临死前咋咋咋地,别怪吕武以更蛮横的方式分食智氏。

    大家都是贵族,相信有纯好人的存在,想要侮辱谁的智商呢???

    雍培沉默了一小会,无比诚恳地说道:“现如今,范氏有求阴氏,魏氏势必仰仗阴氏,国君需与阴子和睦以求为国谋利。余下众家,不足道也。如我家当舍弃多也,唯阴子得利为妥。”

    大粗腿,您就让俺抱住吧!

    俺现在只求生存,不敢奢求其它了。

    吕武看了雍培几个呼吸,不发一语地站起来,径直给走了。

    经过智瑩的经营,老智家的封地大大小小将近二十块,就是分得非常零碎。

    “智”地是智氏的老巢,也是开发程度最好的一块封地,位于晋国的西境。

    “虞”地是智氏在灭掉栾氏和郤氏之后获得,是晋国不多的产粮地区之一。

    现在不看封地的面积,看的是除了主城之外,余下的“邑”和“邦”分布情况,再来计算一块封地的面积到底有多大。

    雍培在吕武走后露出了劫后余生的表情,坐在原位大口地喘了一小会的气,带着轻松回去复命。

    那是吕武没有拒绝,代表答应保住智氏。

    而智氏能不能保住“智”地和“虞”地还有待商榷。

    吕武在刺杀事件发生后,作为第一个入宫的“卿”谒见了国君。

    他在入宫之前,其实是先分别见了士匄和魏琦,进行好了私下的交易。

    “卿如此忙碌,竟有空闲前来面见寡人?”国君这是在讽刺吗?

    这一次入宫,吕武没有带太多的武装人员,仅仅是带着两百名护卫,其中乌龟流的甲士五十,灵活轻便的技击之士八十,剩下的都是弓弩手。

    封地是怎么样,作为都城的“新田”这边又是怎么样,比如是不是会在遇袭之后翻脸,需要国君好好猜。

    “君上无需如此。”吕武根本没有任何被讽刺后的尴尬或什么情绪,一副有事说事的态度,说道:“中行吴与智伯心腹先后寻我,求我庇护于他。中行吴求卿位,我以为荀氏不可失卿位。智氏愿予众家分食,仅留‘智’、‘虞’两地。”

    国君问道:“士匄愿让贤?”

    是的呀。

    吕武能庇护和作为操刀人来分食智氏,前提就是上位成为元戎。

    他以一种当仁不让的态度,说道:“臣与魏氏两家便击败秦国,使之不能背击我国。此功劳,何人能比?臣与众家并无大仇,能使国中和睦,集全力与楚争霸,元戎舍我其谁?”

    大佬,认清楚现实吧!

    老范家的士匄摆明了就不想担任元戎。

    大佬如果选择让老魏家的魏琦当元戎?阴氏和魏氏的联盟必然破裂,别怪阴氏与范氏成为哥们,再带上荀氏、中行氏、智氏、韩氏、赵氏、解氏……等等一大堆家族一块搞魏氏,再来弄大佬你啦。

    俺要武力有武力,要实力有实力,要威望有威望,甚至还获得了范氏、魏氏、荀氏(中行氏)以及众多家族的支持,连带手握分食智氏的庞大利益,哪一家脑抽了会现在来招惹俺?

    俺能团结那么多的家族,一直以来对大佬也很尊重……,不尊重的地方,大佬发现又能怎么样,昂?

    所以了,当前的局面之下,除了俺能让局势稳定下来,大佬还能指望谁?

    大家一块互相妥协,好好地分食智氏让出来的利益,再团结起来跟小楚同志愉快玩耍,不好吗?

    脑回路要正常,别学晋厉公,或是其余那些脑子有病的列国之君,要不场面会搞得极度的血淋淋呀!

    国君定定地看着吕武,看眼睛的瞳孔焦距,显然是在不该失神的时候却失神了。

    吕武一句话已经将所有“精华”给概括完了,没想再多讲废话,安静地等着国君做出抉择。

    良久之后,国君问道:“阴卿可有卿位人选?”

    吕武今天过来就没想有半点的客气,拿出早就拟定好的名单。

    寺人接过名单,转交给了国君。

    那是一张纸,上面写着:

    元戎吕武,中军佐士匄

    上军将魏琦,上军佐士鲂。

    下军将中行吴,下军佐解朔。

    新军将祁奚,新军佐赵武。

    没将兼任哪些职位写进去,完全是给国君面子了。

    国君拿到纸张,看完了没有任何的表态,反而扬了扬手里的纸张,问道:“此为何物?”

    大佬,能不顾左右而言他吗?很容易引起误会的呀!

第557章:前所未有的大团结

    何物?纸张呀!穿越者的标配之一。

    吕武没有全心扑在“发明”之上,只是当一个嘴炮讲了自己记得的步骤和所需材料,其余的事情交给家臣和匠人去干了。

    因为吕武讲的材料不一定是所需物品,哪怕是需要用到他讲的某个材料,在材料“混搭配方”使用中错误,一样造不出合格的纸张。

    现实情况就是那样,明知道该用到什么材料,所用材料的占比,处理工序上的用材添加程序错误,一样会造成实验失败的结果。

    阴氏花了两年多,使用了庞大的人力物力才将合格的纸张给制造了出来,过程中失败的产物不少,有些能拿来用在其它用途,有的则是真正意义上的失败品。

    一种柔软而又触感不错的纸张,避免了吕武的小菊花遭到一再的摧残,使之至少在这一项上面追赶上了二十一世纪的待遇。

    国君的注意力真的全部被书写文字的纸张吸引了,以至于连吕武拟定的卿位人选都给暂时没有顾上。

    以当前的条件,能够承载文字的工具并不多,使用最为广泛是竹简,再来就是木板、泥板,少量使用的是帛。

    身为一名统治者,看到出现了能够承载文字的新工具,产生好奇心是一种基本素质。

    纸张轻便,一张不大的纸能够书写几百近千个字,没意识到重要性的话,聪明着实是聪明不到哪去,跟明君什么的也绝对搭不上边。

    连对文治的敏感度都没有,还想当明君?简直是呵呵了!

    吕武对国君的反应很满意,答道:“我命名为纸。”

    国君翻模用手反复磨蹭纸张,离远了看,拿近了看,明显发现了纸张的好处,想到了什么似得看向吕武,脸上满满都是震惊。

    有了这么一种新的文字承载用具,先不管造价到底怎么样,阴氏又在一项技术上全面超越所有人了啊!

    穿越之初没立刻“发明”纸是吕武心里有逼数。

    以吕武现在的身份地位和阴氏的实力,出现纸张不会出现什么隐患。

    当然了,吕武并不会去推广纸张,阴氏不缺那么点钱财。

    屠龙者终成龙是一种必然,吕武要干的事情是加强阴氏内部的文化教育,其余家族爱咋咋地。

    吕武问道:“君上对臣所拟卿位人选,以为如何?”

    那份卿位名单并不是吕武单独一个人的意志,当然也少不了他的私货。

    名单中的祁奚就是国君制定的“常务卿大夫”人选之一,履行了国君要让祁奚担任新军将的指示。

    士鲂再次成为“常务卿大夫”是吕武跟士匄的交易,之前士鲂的卿位排序不低,成为上军佐很是合情合理。

    中行吴担任下军将则是有多种的考虑,首先是荀氏和中行氏并不弱,他们表现出来的团结性也很重要,必须给予实力匹配的地位。

    另外的原因是,解朔虽然之前有当过“卿”,家族实力却只是一般般,祁奚所在的祁氏实力比解氏强却是第一次为“卿”,赵武家族实力还行但遭到国君和几乎所有卿位家族的唾弃。

    那样一来,初次担任卿位的中行吴站到解朔、祁奚和赵武的头顶上,谁都挑不出什么毛病。

    站在理智的立场之上,国君大体上是认可那一份卿位人选名单的。他说道:“寡人先前有言,赵武不再为‘卿’。”

    吕武没半点烟火气地说道:“程郑趁智伯遇刺身亡染指智氏,私德有亏,不当人子,不再为‘卿’。余下各家,于国无有功劳,德行不足为‘卿’,赵氏先人于国有大功,曾遭不幸于有危难,赵武理当受到萌荫。”

    一句话怼得国君都不知道应该说什么。

    晋景公之后在晋国的“政治正确”就是,赵氏是无辜的,他们纯粹就是受了无妄之灾。

    尤其是在栾氏和郤氏完蛋之后,关于赵氏不应该遭到覆灭的呼声更大了一些。

    那压根就是特么的胡说八道,赵氏灭亡在某个时间段是众望所归,后面风声变了无非是卿位家族怕了,再来就是赵武复立,栾氏和郤氏却是特么灭亡了。

    扒高踩低这种事情不要太奇怪,决定“对错”有相当多的标准,什么是“对”或什么是“错”,还不是要看谁掌握了话语权吗?

    国君想道:“阴氏与范氏、魏氏结盟,荀氏(中行氏)、智氏、赵氏此后便由吕武庇护,解朔乃是吕武的应声虫。寡人占八‘卿’其一,余下七‘卿’……”

    事情特么大条了啊!

    好不容易压制了中行偃又拉拢了智瑩,结果是中行偃和智瑩双双去世。

    本以为公族获得卿位之一是前所未有的大胜利,然后剩下的七个卿位家族成特么一伙的啦!

    国君张了张嘴,想说什么话都重新咽回去。

    “君上,此乃臣与在位众‘卿’共议,予君上过目。”吕武的态度上不存在咄咄逼人,看上去还老温和了,言语文字的杀伤力则是将国君浑身捅得血淋淋。

    那是俺们的全体意志,大佬就别再挣扎了。

    真的要挣扎,请大佬用力轻一点,免得造成不可预估之后事。

    国君不甘地说道:“阴卿早先告知,愿予寡人共谋大业。”

    吕武行礼,再无比认真地答道:“此,便是与君上共谋大业。”

    已经去世的中行偃无法获得众多卿位家族的支持,又没办法将中小贵族团结起来,晋国不具备跟楚国争霸的条件。

    现在,吕武已经获得了范氏和魏氏的支持,还用庇护荀氏(中行氏)、智氏和赵氏的名份成功获得三家的内部话语权,更是有忠心小跟班解氏。

    哪怕“常务卿大夫”里面有祁奚这么一粒老鼠屎,一点都不会妨碍众卿位家族的大团结局面。

    一个前所未有的强势元戎即将登场,国中那些中小贵族敢蹦跶是在找死,老老实实听话保平安,懂得扑上来抱大腿才能获得好处。

    那样一搞,国君可能会非常不爽,以元戎为首的贵族集体会让国君学会怎么在苦中强颜欢笑的作乐。

    国君觉得自己还是应该挣扎一下,说道:“韩氏于国有功……”

    有吗?

    韩简和韩子舆这韩氏的第一代人和第二代人或许是对晋国有功劳,关键是多远之前的事,也没有人感念韩氏的功劳。

    到了韩厥之后,韩氏玩起了“龟息**”,搞的是不得罪人,不参与任何争斗,结果在国家大事上也没什么贡献。

    事实情况就是那样,一个不想跟任何人玩的人,谁还愿意带他玩了?能表现得中规中矩就不错,想立大功是在梦中。

    国君现在提韩氏,是怕韩氏死得不够快,不够惨啊!

    吕武给出了一个不确定的答案,说道:“韩氏或可再任卿位,需有大功在身。”

    大佬,关于到底是谁刺杀中行偃和智瑩还没有找到凶手。

    刺客使用了很高的射箭技术呐。

    大佬就不动动脑子的吗?

    一旦无法找到凶手,到时候韩氏不是凶手,超大概率也会变成凶手的。

    在这种氛围之下,将韩氏推上卿位,是怕后面的事情不够大咯?

    身为大佬,怎么能连这种基础的政治智慧都没有呢???

    不会真的那么幼稚吧!

    国君不笨,相反非常聪明,看到卿位名单上没有韩氏,哪怕没有第一时间反应过来,有个时间缓冲也该琢磨出韩氏具有当背锅侠的资质了。

    “卿与寡人共谋大业?”国君脸上有着明显的苦涩。

    说好的一块玩耍,你这个浓眉大眼的家伙竟然背叛了革命!

    吕武再一次无比认真地说道:“臣与君上相识于微末,相知甚深。当今情势,元戎非我舍谁?君上怎可心生疑虑!”

    躺下吧,有尊严的投降不好吗?

    国君收敛起苦涩,颔首说道:“寡人并无疑虑。此后,你我君臣相扶相持,共保诸夏文明得以延续。”

    吕武适当地露出兴奋的表情,铿锵有力地说道:“臣定当竭尽所能!”

    国君看着吕武离去的背影,脸色上有着很明显的阴霾,心想:“寡人绝不相信士匄愿意长久甘于人后。”

    那是自然。

    范氏现在只是想避免树大招风,时机成熟哪可能不向元戎宝座发起冲击。

    吕武的背影最终消失不见了。

    空荡荡的殿内剩下国君与一名寺人。

    “如此也罢。”国君觉得自己应该换一种思维,想道:“寡人很早之前就有过思考。阴武能够团结众人,确实是与楚争霸的元戎不二人选。”

    现在不躺下不行啊!

    不自己躺下,也许就要被干躺了。

    国君知道晋国是自己家的,暂时硬不起来,继续走苟的路线就是。

    “寡人又不是没蛰伏过!”国君自我安慰。

    而吕武出了宫城回到自家的宅院。

    早在等候的士匄、魏琦、士鲂、中行吴、解朔、赵武,乃至于是祁奚,一致看向了进屋的吕武,眼眸里有着各种各样的情绪。

    众人站起来行礼问候。

    吕武平和地回礼。

    开口问话的却是祁奚,问道:“君上可允阴子为元戎?”

    吕武先看了一眼祁奚,再环顾众人一圈,说道:“范氏谦让予我必成千古美谈,众位可愿与我一同留美名于青史?”

    还能是哪样呢?就是事情成了呗。

    士匄有些愣神,想道:“千古美谈?好像是这么一回事啊!”

    那一刻,屋内众人脸上都泛起笑意,齐声说道:“恭贺元戎,愿与元戎共创霸业!”

    吕武矜持地说道:“未有正式任命,岂敢以元戎自居。”

    这矫情的劲头,好虚伪啊……

第558章:成了肥肉的韩氏

    话说,祁奚为什么会在场?

    另外,为什么祁奚不能在场?

    国君以为祁奚是他的人,凭什么祁奚不能跟其余“卿”玩大团结。

    也能是众“卿”以为祁奚要团结到己方阵营,结果祁奚还是站在国君那边。

    更加可能的是,祁奚哪一边都不站,要的是站在祁氏的自己这一边。

    仅是祁氏没有脱离公族这一点,祁奚注定得不到其余卿位家族的信任,互相玩到一块只会是一种各取所需。

    等待哪天祁奚表示祁氏脱离公族,他们一样得不到其余贵族的信任。

    二十一世纪有一句话叫“小孩才会做选择,大人全部都要”,然而真实的情况是“小孩才会全部都要,大人会理性进行选择”。

    现实情况是,只有累死的牛,没有耕坏的地。

    真的全部都要,就是等于不要腰子,进一步体会到尿频、尿不尽的苦楚。

    在政治层面之上,历来就没有绝对的“白”与“黑”,看的是一种需要,玩得就是一种“灰色”的勾当。

    祁奚愿意凑过来?其余的“卿”不会真情实意地接纳,互相飙演技,再满是虚伪地相处,看看最终到底是谁利用了谁罢了。

    事实上,吕武并不认为大团结的局面能永远地保持下去,以他的估测来看,多则六到八年,少则两到四年,范氏会对阴氏发起挑战。

    另外的其余家族,他们会碰上各种各样的事情,少不了遭到花样的诱惑,走上与阴氏成为对立的局面。

    那个是哪怕吕武一再满足他们的胃口,依然会发生的结局。

    毕竟,人的贪婪是永无止境的。得到了一时的满足,新的**就会滋生,一再重复这个过程,直至倒在了贪婪之下。

    来客一一离去。

    吕武来到室外,走到一棵树下。

    作为仆人要有眼力,猜测家主要的是什么,赶紧地布置好了现场。

    一张草席先被铺上,再弄来一张毯子覆盖,抬来案几再摆上饮品与各种零嘴之类,圃团以及靠枕也要备齐。

    吕武已经习惯被伺候得妥妥当当,不会有半点的不适。

    全副武装的甲士站在吕武十米之内,外围会有其余的武士进行警戒,更外围则是进行站岗的武装人员。

    所有的高处,至少会有一组武士,他们防止的就是谁占据了制高点,玩远程弓弩狙杀。

    小白和小青分成左右跪坐在吕武一米之内,她们在必要的时候会作为人肉盾牌,挡住射向吕武的箭。

    成半躺姿势的吕武半眯着眼睛,脑子里的齿轮在“哄咔嚓”的运转,什么是该赶紧补全的计划,某项计划完成之后又该轮到哪一步,一件件事情就是在这种状态下被筹谋起来成为方案。

    脚步声从轻微到明显,来人是葛存与蒲元。

    无论吕武的视线有没有注视过去,他们都是先恭敬的行礼才会讲话。

    “主,韩氏无忌、起前来拜见。”葛存近期担当的是管家的角色。

    蒲元一直以来则是作为幕僚的定位,会跟葛存一块过来,应该是与韩无忌、韩起来了有关。

    阴氏的家臣知道吕武要当元戎了吗?这么一件大事,他们怎么会不知道。

    喜悦、激动与振奋肯定有,该不该在吕武面前表现出来,看他们的智商了。

    吕武看向了蒲元。

    最近韩氏两兄弟很频繁地来见吕武,大多数是能见到,就是吕武从来没有给过什么承诺。

    蒲元知道吕武看过来的用意,说道:“卿位无韩氏?此事应当早使韩氏知晓。”

    自从韩厥过世之后,卿位的变动已经发生了两轮,韩氏未能再次成为卿位家族。

    韩氏第一个为“正卿”的人是韩厥,帮韩氏推开卿位家族大门的人却是韩穿。

    韩厥与韩穿是什么关系?他们属于同宗,也就是堂兄弟的关系。

    晋国的“卿”分为正卿与副卿,也就是“将”跟“军佐”的区别。

    韩氏第一个成为正卿的人是韩厥,更早摸到卿位门槛的则是韩穿。

    说之所以说韩穿摸到了卿位的门槛,只因为他连“军佐”都不是。

    当时除了国君之外,晋国一共拥有十二个大人物,每一个军团除了“将”和“军佐”之外还有两个“军大夫”的职位。

    韩氏第一次出现大人物就是韩穿成为“军大夫”的开局。

    而在晋景公出于某些原因对晋国进行大力的改革,一下子将卿位增加到十二个。

    当时是个什么玩法呢?

    晋景公在保留中军、上军和下军将的前提下,又增设了新中军、新上军、新下军三个军团。

    那么一搞,除了原有六个卿位家族作为三个军团的骨干之外,又多了六个“新”的卿位家族成为另外三个军团的骨干力量。

    为了以示区别,晋景公在新设的军团前面都加了一个“新”字,每一个军团也都有一个“新”作为前缀。

    十二卿位制度遭到废弃的背景是发生“下宫之难”之后,也就是赵氏一家子被干掉了。

    晋景公是个很会玩的君主,他与当时作为元戎的栾氏商议,认为十二卿位制度不再合适,一下子裁撤掉三个军团也不好,要不就弄八卿制度吧。

    晋国自此进入八卿制度的阶段,六个军团的编制变成四个,除了原有的中军、上军和下军之外,再设了一个新军。

    如果研究过晋国的历史,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晋军编制缩小或是膨胀跟晋国众贵族的兴衰有极大的关系。

    十二卿位制度时,晋国的一个军团并不是三万七千五百人,甚至不是周礼制度下的一万两千五百人,其实在那一个时间段里晋军的每个军团编制都不固定,也就是不存在不变的定数。

    真正让晋国每个军团变成三万七千五百人就是八卿制度的执行,中军、上军和下军编制为三万七千五百人;一开始新军的编制是周礼的一万两千五百人,后来增加了一倍达到两万五千人,最后才是跟其余军团的编制一样。

    军事制度的变动就是晋景公和栾书搞的。他们并不是拍脑袋做出决定,是根据国际形势的需要来改造军队编制。

    说韩氏是老牌卿位家族非常名不副实,他们的根脚在公族,成为卿位家族其实也就是在韩厥这一代。

    一再无法获得卿位的韩氏,有没有可能回归公族?

    关于上述那点,吕武不得不思考进去。

    他还有更现实的事情需要想周全,比如之前的六卿制度让晋国的用兵变得拮据,好多时候形成了捉襟见肘的局面。

    这个也是在任的“卿”会干脆利索同意国君恢复八卿制度的原因之一。

    毕竟,依靠三个军团应付起国际局势的难度很大,再来是楚国一次次北上的兵力都比之前庞大。

    现在恢复八卿制度已经成为定局,晋国的老牌家族却是倒下了不少,以阴氏与范氏的搭配,魏氏与范氏的搭配,中军和上军满编不成问题,剩下的下军和新军却是问题非常大!

    中行吴搭配解朔,荀氏(中行氏)不弱,以既有规则中行吴每一次出动的军队不能少于两个“师”,解朔的解氏办不到出动两个“师”的兵力。

    祁奚是公族那边,哪怕祁氏没有两个“师”的兵力,其余的公族凑一凑还能有剩下。比较关键的是,公族的军队……,一直以来都不是那么可靠。

    所谓的“不可靠”不是出于某种忌惮,是公族的军队战斗力不足以成为军团的骨干。

    公族的军队有强有弱之下,战斗力不及卿位家族是一种必然,平均素质甚至比不了强力一些的中等贵族。

    说白了,公族军队的战斗力很弱鸡是一件公认的事实。

    当前的赵氏?赵武有“大功干戈”过几次,他们的表现被众人看在眼里,得出的结论是赵氏的军队素质跟公族属于半斤八两。

    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谁让赵武从母亲赵庄姬那里得到庞大遗产。而所谓的遗产还真就是大部分来自公族。

    “韩氏如果要灭亡不能是在现阶段,他们需要作为某个弱小军团的补充……”吕武的身份得到改变,需要考虑的事情就需要更加全面了。

    很快,韩无忌和韩起出现在了吕武的面前。

    他们得知吕武是在室外的树荫下进行接见,一时间搞不懂是被轻视,还是吕武要营造一种轻松的氛围。

    “坐罢。”吕武可不会让韩氏两兄弟坐在地上,事先早就安排了圃团、案几和一应待客饮品、食物,少不了伺候的女仆。

    他开门见山地说道:“卿位已定,并无韩氏卿位。”

    不好说赵武有没有事先告知?

    韩无忌和韩起对视了一眼,再一致将视线集中到吕武身上。

    “如我所料不差,君上定会新选‘阍卫’,新任‘阍卫’当是先屏。”吕武讲这些不是要给韩氏最后一击,不过效果方面差不多。

    没有获得卿位,又不再作为“阍卫”,韩氏也就除了爵位之外,没有任何的公职了。

    这对一个家族来说极度糟糕,甚至都能被解读为脖子上套了绳,谁都能勒紧了要韩氏的命!

    韩氏两兄弟明显懵逼了。

    他俩看上去很是失魂落魄,慢慢脸上带着非常明显的恐惧。

    韩氏的实力不差喲。

    他们的封地有十多块,其中的大多数在晋国的西境,少量分布在晋国东境与南境。

    没有获得卿位,韩氏的纳赋额度没有任何保障,哪怕没人去动刀分食,他们也会自行逐渐地衰弱下去,最终成为一个比较普通的中等家族。

    失去了跟国君表示亲密的“阍卫”职位,其实就是表明国君对韩氏没有了任何的期待。

    那么,要地位没地位和要权力没权力的韩氏,是不是成了一块肥肉?

    韩无忌回过神来,泪眼婆娑地看着吕武,哀求道:“阿武救我!”

    韩起更是干脆地从屈膝跪坐变成跪的姿势,对吕武行了大礼,没说话,只光一直嚎哭。

    早知今日,当初韩厥为什么摆了国君一道,又干了令其余贵族唾弃的事情呢?

    所以,韩氏这是自作孽啊!

第559章:唯元戎之命是从

    大家都以为韩氏要完蛋的局面之下,没人拉一把超大概率是会真的完蛋。

    那是一种概念成为现实,也就是大多数家族觉得韩氏会完蛋,必将造成一种“既定形势”,他们会像群狼那般扑上去撕咬。

    吕武只是安慰韩无忌和韩起,像以往那般没有给予任何的承诺。

    而实际上,吕武经过一番详细的思考,认为韩氏暂时不能倒下,应该作为某个“弱军”的补充。

    另外,他很快就要上任元戎,怎么都要有个立威的举动。

    别人的立威是拿一个适当的家族开刀,用来彰显威势和权柄。

    现阶段的晋国是个什么情况?又该去拿哪个家族来开刀?挑选太过弱小的家族彰显不出威势和权柄,挑选太强的则可能形成大型内战。

    “暂时保住韩氏会是一种理想的选择。”吕武决定下来。

    谁都觉得韩氏会完蛋,偏偏在吕武的操作下韩氏得以保存,能够展现一种仁德的胸怀,还用另一种方式来彰显威势与权柄。

    当然,吕武保住韩氏的前提是,荀氏(中行氏)和智氏那边找不到是韩氏进行刺杀的证据。

    如果荀氏(中行氏)和智氏有证据证明刺杀是韩氏干的?吕武就该操作起来将韩氏给覆灭掉,过程要极尽的干脆利索,甚至处理过程要越狠越好。

    吕武没去问韩无忌和韩起刺杀是不是韩氏干的。

    问出来会显得很傻!

    毕竟,哪怕真的是韩氏干的,他们还能告诉吕武真实答案?

    即便韩氏会说实话,比如真的是韩氏干的,荀氏(中行氏)和智氏却找不到证据,吕武到时候只会难办。

    真实情况是,除非吕武现在要肢解掉晋国,要不一切还是以大局出发为稳妥。

    非常现实的是,哪怕现在肢解掉晋国,阴氏也占不到最大的那一份,国际形势也不适合在当前阶段将晋国肢解掉。

    一旦晋国在目前阶段分裂,秦国那边极可能会出现反复,中原也不再有一个国家能抗衡楚国。

    看看中原各个诸侯国是什么尿性吧!

    东边最强的齐国不忘霸业,一个劲地给晋国捣乱,晋国真的被搞没了,他们选择联合楚国成为南北两强不划算吗?

    齐国会等待某天能够跟楚国掰腕子,再尝试正面刚楚国;亦可能是双方和平一段时间,楚国抢先对齐国动手。

    卫国是一个“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诸侯国,他们估计会想站出来取代晋国的“盟主”地位,然后很快就会轰然倒下。

    一再标榜自己是“礼仪之邦”的鲁国?他们除了会喊“爸爸救命”之外,还能干点啥???

    其余诸侯国?他们的存在只是因为晋国还在。

    只想争霸而没有旺盛扩张**的晋国,一直是作为一个压制了其余大型诸侯国的国家而存在,迫使那些大型诸侯国收起吞并弱小的猎心贼胆。

    所以没有晋国之后,形成的结果必然是楚国一家独大,说不得以后会出现一个“楚始皇”了。

    新一次的国君与众“卿”、中等贵族会议召开。

    会议之上,关于吕武就任元戎的任命正式下达。

    吕武上任元戎的第一时间公布了卿位的人选和排序,没有停歇地发布第一道“元戎令”,针对齐国吞并莱国给予必要的惩罚。

    因为事先有得到沟通,没人表现出任何异议。

    各个家族甚至要因为吕武选择对齐国动刀,不是向国内的某个家族挥刀,而感到极大的庆幸。

    主政之后的第一个命令,其实一般会被看成执政方向。

    吕武的表现无异于展现出自己的执政态度,警告国内的各个家族都安分点,有什么坏心思朝外使,别特么搞窝里斗。

    “这样也好,避免国中内斗,先稳住东边,再南下与楚国争霸。”国君心里有点相信吕武看重诸夏文明得以延续了。

    吕武没有再发布第二道命令。

    他在正式的会议结束后,邀请众“卿”以及一些中等家族来到自己的家,干的事是分食智氏。

    不是要把智氏搞覆灭掉,要做的是在保留“智”地和“虞”地的前提下,将智氏其余的封地进行重新分配。

    其实吕武觉得自己很幸运,没有智氏主动“瘦身”并且将刀递到他的手上,就任元戎肯定要挑出一个家族来开刀的。

    一切只因为晋国的贵族远比其它诸侯国要现实和直接,没有得到足够好处的话,他们被迫当小弟也会不情不愿的。

    智氏想要保留“智”地与“虞”地,商议时中行吴和赵武表达了同意的意见,魏琦、解朔和祁奚明白或隐晦地表示不同意,士匄、士鲂表示怎么都行。

    吕武能看出范氏并不愿意看到智氏变得太弱。

    就目前的而言,阴氏、范氏和魏氏其实都有些撑了,新占的利益还没有得到良好的消化,处在扩张**最弱的时期。

    最为饥渴的是解朔和祁奚,他们中的一个需要饥不择食地加强家族力量,好有足够的实力承认为“卿”的责任和义务;另一个则是并不想永远待在公族阵营,想要成为一种真正的独立自主。

    吕武选择的是彰显仁德,何不加强自己的信用?

    他的信用值一直挺不错,不能在选择答应庇护智氏之后给破了“功”,又能借这一件事情来展示自己对局面的控制。

    有一个很明显的前车之鉴摆着,智瑩担任元戎时太过于贪婪,光荣退休之后没人觉得欠智瑩什么情份,看看智氏现在落得个什么下场呗。

    最为重要的是,收小弟要像模像样,不能收了小弟再将小弟抬上桌。

    那样干,谁还敢当吕武的小弟?

    正确的打开方式是,作为老大要保证小弟的生存,该保留或争取的利益也不能无视。

    当然,一切都需要一个界线,要不到底谁才是老大,搞成收了一帮大爷了。

    吕武会在其它地方补偿魏氏,不至于两家因为对智氏的处理意见不同而生龌龊。

    解氏和祁氏?吕武倒是会补偿解氏,对祁氏的诉求则会无视。

    阴氏拿了“瓜衍”、“铜鞮”、“断道”、“曲梁1(目前有三个叫曲梁的地方)”和“黎1”,其余的地盘则是进行了分配。

    看看上面那些地方都是在哪,能看出吕武将祁氏给搞得“孤悬于外”了,并且控制住了北进的通道。

    范氏很是狮子大开口,直接要了“五氏”和“曲梁2”、“壶口”,一下子让吕武发现范氏对东面很有想法。

    魏氏则是要了位于“新田”边上的“周阳”。

    其余各家也是有所得。

    总的来说,但凡有实力来参与这一场瓜分盛宴的家族,他们对吕武的分配非常满意。

    不满意?那一定是那些家族实力不够,又或者实力不差,然而反对并没有什么鸟用。

    别看阴氏获得四块地盘好像挺多,将“邑”和“邦”给计算进去,也就是实际的控制面积其实并不大。

    吕武要的是完成战略意图,不是以占多少地为目标。

    在这一场瓜分盛宴中,一样是“卿”的祁奚获得最少,另一个同样是“卿”的赵武则颗粒无收。

    话说,赵武能保住卿位就不错了,还要什么自行车?

    吕武没给祁氏分配太多则是故意的。

    另外,吕武要求韩氏让出“梁”与“耿”,其中“耿”归于阴氏,“梁”则是交给了魏氏。

    “梁”在大河西岸,“耿”则是在大河东岸,明白通透了就是要让韩氏的手缩回去,加强阴氏和魏氏对西边的控制,同时也是换取阴氏和魏氏庇护韩氏。

    韩起对此没有任何的异议,甚至因为阴氏和魏氏要地盘的行为感到心安。

    想让别人干点什么,不给好处怎么行?会搞得自家心中犯虚,觉得只是得到对方口头的保证,真的出事对方未必会真的出力庇护。

    拿了“保护费”就不一样了。收到好处又不进行庇护,信用会破产的!

    这一次不独卿位家族吃得满嘴油,吕武对实力强大的中等家族也进行了照顾,人设方面近一步得到了增强。

    其结果是,吕武决定讨伐齐国,一下让国君先前打算召集各个诸侯国南下会盟的事情遭到搁置。

    众“卿”认为这是他们在国君表现强势之后,取得的第一个胜利,其余的中小贵族也看到了元戎该有的样子。

    什么样子?不就是当元戎就该压制国君嘛!

    吕武压制国君的手段并不粗暴,决定搁置南下会盟前,有进宫跟国君讲道理。

    晋国不能坐视齐国吞并莱国,一旦齐国做大做强,难受的不光是与齐国有交界的各个诸侯国,说不得晋国会因为齐国一再搞幺蛾子弄得个疲于奔命的下场。

    真的那样,晋国刚按下了西边秦国这个“葫芦”,结果是东面的齐国抬起“瓢”,局面不但没有得到改善,甚至会变得更糟糕。

    国君乐意还是不乐意,只要他保持头脑清醒就必须明白吕武说得对。

    道理讲不通?那就要动粗了哦!

    “今岁秋收罢了,出兵东进。”吕武再一次主持会议,先看一眼国君,再环视与会众人,说道:“四‘军’齐出,过境‘长狄’而击齐。”

    这个“长狄”是部落联盟,算一个不是国家的国家,亦称作“长翟”,国君是漆姓(盟主之类)。

    “长狄”位于晋国东北部,诸夏的齐、鲁、宋、卫与之比邻。他们的活动范围非常大,有时候还会进入“鲜虞”放牧。

    吕武非常温和地问道:“何人有异议?”

    国君沉默。

    其余的“卿”与众贵族站起来,齐齐行礼,异口同声道:“唯元戎之命是从!”

第560章:新元戎,新玩法

    很多以为这一次机会来了的中等贵族,他们对事态的发展其实是感到懵逼的。

    压在头顶上的那些家族不出事,他们哪来变大图强的机会?肯定是巴不得几个强大家族一一倒下,好吃着倒下家族的“血肉”来发展自身。

    吕武很清楚就是举国那样的心态,才导致晋国的内乱远比其余诸侯国更严重,并且显得尤其的血淋淋。

    在很多时候,吕武总是能够提前察觉到动乱的迹象,再根据判断赶紧地选择好定位。

    然后……

    邯郸赵要隐退前,吕武跟着赵旃狠狠地从秦国那边刮了一层,得到了初步的发展人口。

    郤氏完蛋时,阴氏非但没有遭到牵连,甚至没人将阴氏也一同视为需要消灭的敌人。

    在当时,因为失去了所有话事人,郤氏的很多附庸将吕武视为唯一能活命的退路,使得吕武率领的这一路军一路走一路接受投降,根本没有产生什么损失,一个个吃的那个叫满嘴流油。

    他们真正开始交战的对象是栾氏,关键栾氏对抵抗吕武这一路大军也不是那么坚决。

    那是为什么?因为那个时候的吕武跟很多“卿”的关系都不错。而那是建立在吕武懂得进行取舍的前提之上,该舍弃什么利益就果断丢掉。这样的人,谁都觉得识相,要动手也就不会那么坚决。

    什么反复横跳?失败了才叫反复无常,成功了该定义为深谙审时度势。

    没办法,诸夏的文化就是这么的博大精深,同样的一件事情会因为所产生的结果不一样,拥有截然相反的解读方式。

    成为“卿”之后的吕武其实已经很避免再改变立场了,态度坚决地跟魏氏保持盟友关系,对其余卿位家族则是保持中立。

    知道“中立”有几种解读方式不?区分“绝对中立”、“有限中立”、“搅屎棍般的中立”。

    在多种“中立”的玩法之下,欧罗巴人最为会玩。他们所谓的“中立”就是绝对不第一个冲上去搞事,一旦发现能占便宜也绝对不甘落于人后。

    吕武将自己的“中立”分成两个阶段。

    先玩“有限中立”那一套,也就是不第一个“首发”,有人来邀请搞事进行选择,谁将被干倒的话,站出去该占便宜就占,占完了便宜再保住要完蛋的一方。

    现阶段?吕武觉得自己应该转换“中立”模式,进入到“搅屎棍般的中立”状态。

    不懂什么叫“搅屎棍”外交模式,可以去查一查英吉利持续了三百年以上的国策,到底是个怎么样的玩法。

    国家内乱嘛?当然不止晋国一再发生,存在区别的是其他诸侯国的影响没有经过那么大。

    这个是取决于国际上的地位差距,再来就是同样作为贵族,拥有的实力与战斗力方面的差别。

    很多诸侯国的贵族反抗或想得到什么,他们在本国公族强势强大的局面之下很快就被扑灭了。

    某个国家不强大,他们内部打生打死根本无法对国际形势有什么影响,谁又会去多看一眼呢?

    所以了,作为当时两大霸主的晋国和楚国,哪怕是出现了很小的内乱,其余诸侯国一直注视着晋国和楚国,明明不大的内乱却是总能造成非常大的影响力,乃至于出现改变国际形势的后续。

    要不是楚国内乱,郑国敢去攻打蔡国吗?很明显是不敢的。这个就是强国展现出的影响力成果之一。

    这一次晋国的元戎(中行偃)遇刺身亡,一旦让郑国那边得到消息,他们所掌握的信息就是楚国和晋国要相继陷入内乱,产生的想法绝对是:不趁这个机会可劲地蹦跶,简直是对不起老天爷给创造的绝好机会啊!

    士匄提出关于郑国的疑问。

    吕武的回答是:“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

    范氏的主要利益是在南面,他们对郑国关注力度大很正常。

    先前的瓜分盛宴中,范氏又暴露出对东面的战略意图?可见他们认为自己能兼顾南边和东边。

    以范氏的实力,盯上南面和东面并不显得过份。

    吕武在阴氏并不强大时就盯上北边和西边,很多察觉到家族来看是不自量力。

    当时很多家族就等着看阴氏的笑话,哪能想到阴氏联合魏氏将西边搞定,对北边的战略意图也能有实现的那天?

    “我听闻诸国控诉范氏收费过重?”吕武提起了其它的事情。

    范氏在“虎牢”收过路费是一年前才刚执行,一下子就让很多诸侯国搞得难受了。

    周王室那边的反应也很大,他们得知前往“洛邑”进贡的诸国使节团也被范氏收过路费,旧恨带着新仇一块控诉。

    士匄一脸诧异地说道:“我家之事我自主,何错之有?”

    好像真的是这么一回事啊!

    现在是“实封”的制度,谁的地盘就是由谁来做主,其他人怎么能指手画脚?

    士匄又说:“范氏未对众家(特指卿位家族)收费。”

    吕武也就是提醒一下,很是仁至义尽了。

    士匄……,或者说范氏不听?他们就一再获得眼前的利益,再搞得各国水深火热,进而败坏范氏的名声呗。

    今天,士匄来找吕武为的是攻伐伊洛之戎、陆浑戎和蛮氏的事。

    他们早先约好了一块去那边玩耍,范氏为了解决那边的麻烦没少对阴氏让利,才能吕武在某些事情进展上得以那么顺利。

    按照士匄的提议……或者说要求,范氏需要阴氏至少出动一万骑兵。主持征讨伊洛之戎、陆浑戎和蛮氏的人则是士渥浊,副指挥由吕武指定。

    士渥浊是士匄的叔叔,同时出动的还有士裘(士鲂幼子,别出为彘氏)。

    出动一万骑兵?吕武对此没什么意见,甚至觉得范氏有些不够大气。

    他们之前还约定连魏氏一块带着玩,后面士匄反悔了。

    在征讨伊洛之戎、陆浑戎和蛮氏的事情中范氏占着主导地位,对此吕武没有任何的反对意见,前置条件是阴氏既然加入进去,该得的那一份不能少!

    范氏认为魏氏属于可有可无,不想再增加一个分食的家族?当然ojbk的啦!

    反正吕武已经提过,是士匄进行了拒绝,魏氏还能对阴氏有意见???

    有谁认为自私?贵族什么时候在得利上大公无私过!

    贪婪?那是范氏的事,阴氏决不背锅。

    今年晋国将有两场战争。

    四个军团一起东征算是国战。

    范氏为主、阴氏为辅去讨伐伊洛之戎、陆浑戎和蛮氏则是一种家族私战。

    只要范氏不耽误国战,吕武没有理由制止,阴氏受邀参与进去也没什么好矫情的地方。

    以前吕武关注国际形势,只不过能选择只关注哪一个或多个诸侯国,成为元戎就该是全面性的关注了。

    今年的南方“主角”还是郑国,他们在攻打蔡国之后没有哪个强国站出来“主持正义”,很大可能会让郑国胆子变肥。

    郑国有没有再攻打哪个国家的可能性呢?

    吕武选择防范于未然,派出使者前往“新郑”进行警告,一旦郑国敢动晋国以及一众盟友,知道什么“勿谓言之不预”吗?

    四个军团的组成上面。

    中军由阴氏出动三个“师”,范氏出动一个“师”,剩下的那个“师”由其余中小贵族补全。

    上军由魏氏出动两个“师”,范氏(士鲂)出动两个“师”,剩下的那个“师”依然让出纳赋名额给中小贵族。

    下军的荀氏(中行氏)出动两个“师”,解氏出动一个“师”,邯郸赵出动一个“师”,剩余的一个“师”如中军和上军处置。

    新军将祁奚怎么都要凑出三个“师”,赵氏则是补全一个满编军团的两个“师”,不再加入中小贵族的军队。

    在进军的安排方面。

    上军走的是过境“长狄”的路线,进军过程中会连遭遇到的“长狄”各部落一块收拾。他们将行军到齐国的北面,以即时需要从济水的某河段穿插南下,直接进逼齐国都城临淄。

    上军则是借道卫国,脑子有病的卫君卫衎乖巧也就相安无事,精神病犯了则要遭到一阵毒打。随后他们会正面攻打齐国的西部地区,怎么打由魏琦决定。

    下军是上军的一个补充,稍有不同的是他们会先进入曹国,再转道前往鲁国,又在鲁国与新军会合,两个军团一起从齐国的南部开始攻打。

    新军的任务是,他们不是第一时间往齐国行进,需要先去“祭”地逛一圈,进入郑国行军。

    如果郑军来战?新军就退到“祭”地加强“虎牢”那边的防御。

    郑国没有任何动作?新军就直接从郑国控制范围转向东进,借道宋国、曹国,前往鲁国跟下军会合。

    所以是,下军等不来新军就要独自攻打齐国的南部。

    吕武的布置比较复杂,并不是单纯东征齐国。

    因为布置的关系,几个军团的“将”只需要完成大方向的战略目标,其它则是拥有更多的自主权。

    同时,没有第一时间获得纳赋名额的其余贵族,他们需要随时等候召唤,不是加入到东征齐国的行列,要准备随时增援到郑国耀武扬威,有可能爆发交战的新军。

    祁奚在得到任务之后脸色彻底不好了。

    新军那样的行军路线,有那么点吕武要让他们单独刚郑国的意思。

    新军里面有三个“师”会是公族凑成,赵武的两个“师”也能视作公族的一部分。

    根据郑国近些年表现出来的战斗意志,公族组成的一个“军”跟不知道会出动多少兵力的郑国刚正面?谁输谁赢方面其实很没谱,极可能是个两败俱伤的结果。

    祁奚和赵武不敢拒绝。

    国君表达了疑虑。

    吕武又开始跟国君讲道理,笃定郑国现阶段不敢招惹晋国。

    如果郑国跟新军交战?无外乎就是出现了错误判断而已。

    作为领导者,谁敢保证每一个决策都不出现错误?

    正常的国家没有出现意外第一时间追究领导者的做法,领导者是有“豁免权”这玩意和事后“弥补”特权的。

    所以,第一时间该追究的不是做出安排的吕武,要看的是祁奚和赵武有没有丢晋国的脸,丢脸又是丢到什么程度。

    过后,等吕武等人收拾完齐国,一定会南下帮新军报仇,瞬间再将错误进行“修正”的。

    各项安排成为定局,人们的理解是,新一次国君与元戎的较量又是吕武获胜。

    他们等着看新元戎第一次主持征战的结果,再来对自己家族未来数年或是数十年应该怎么站队做出选择。

第561章:恢复霸业从灭齐开始(谢EighteenK万赏)

    周天子继位七年,晋君继位九年,也就是公元前564年。

    在经过“巫”的卜卦之后,得到了一个大吉的卦象,晋国的军事行动得到神灵允许和护佑,能够展开行动了。

    现在干什么都会卜卦,大到新君继位,小到各个家族举行宴会,每每都要卜上一卦,显得极具有迷信色彩。

    吕武以前只是作为看客,先后看过栾书、智瑩和中行偃搞这一套。

    这一次,换成吕武成为卦象的第二位见证者。

    第一位当然是鼓捣卦象的“大巫”啦。

    说到“大巫”,吕武第一次知道有这么一种“职业”有些串戏,以为自己是来到洪荒呢。

    没办法的事情,谁让姬周(国家)取代殷商的过程中带着太多的“天命传说”。

    老姬家有野心的那一刻起就制造各种“祥瑞说”,三天两头不是搞凤鸣啥的,就是仙人又咋地。

    用那一套起家的老姬家一下子成了老天的儿子,不得搞得有规范一些,好证明自家统治的必然性、必要性、啥啥啥的。

    世界上有一个永远不会变的真理:越是缺什么就会越强调什么!

    前人挖了坑,后人在那种创造出来的环境下长大,除非是发生足够颠覆的事件,要不很难去捅破那层“纸”。

    即便是有天“纸”被捅破,有些事情依然难以得到改变。

    要不明明人都已经上了月亮,不还是有人相信月亮之上有月宫、嫦娥、兔子和桂树吗?

    另外,科技那么发达之后,求神拜佛还是大有人在。

    当然了,长久培养下来的环境是一回事,大多数人只是求个心理安慰而已。

    现在的环境不一样!

    晋国这边其实还好,卦象能够进行人为操控,上位者想要得到一个什么样的卜卦结论,能够给钱让“巫”说出想要的卦象,一旦给再多的钱都不能让“巫”妥协,只好使用武力啦。

    其余的诸侯国跟晋国不一样,有那么些诸侯国严格按照卦象来办,以至于哪件事情能不能办,说了算的不是国君或某位大臣。

    不一定是“巫”搞事,而是君臣的思想(认知)有问题,成了真正的“不问苍生问鬼神”了。

    吕武不想去刻意去改变什么整体环境。

    说难听点,指不定哪一天阴氏也需要用到“装神弄鬼”那一套,何必断了自己的后路呢。

    还有一件非常现实的事情,吕武敢去搞什么就是在质疑老姬家取代殷商的“正统”性质,更近一步是在撬所有诸侯国的墙角,事情会很大条的。

    所以,穿越到春秋的忌讳之一,不要轻易地去破除迷信。

    吕武非常温和地问国君:“君上欲随哪路大军出征?”

    国君思考了一下下,说道:“寡人随同下军。”

    下军会先入境卫国再进入曹国,不出现意外会在鲁国跟新军会合。

    另外,下军那边的构成最为复杂,除了作为卿位家族荀氏(中行氏)和解氏各出一个“师”之外,还有来自非卿位家族的三个“师”。

    吕武问之前就笃定国君会去下军。

    那是一个相当简单的道理,国君内部得不到更多的支持,怎么都该想一想能不能从国外获得助力。

    再来就是下军的非卿位家族贵族最多,国君怎么可能不试图接触拉拢或分化?

    “君上仍不死心。”士匄似笑非笑地说了这么一句。

    吕武说道:“新军入郑国,君上方往下军而去。”

    从行军路线上来看,下军和新军离得最近。

    这样一来,一旦新军那边出现状况,国君在下军就有很多能够进行操作的便利。

    对此心知肚明的吕武不想把国君和公族逼得太紧,选择了同意。

    各个军团按照吕武的计划行事。

    吕武压制了国君,手段方面并不显得粗暴,无非营造出一种既定现实,也就是让国君只剩下一种选项。

    格局变成这样还有一些贵族不懂怎么站队,只能说这些家族要么是不够聪明,不然就是谨慎过头了。

    那个跟国君取得一段强势期有关,使人看到了属于他的手腕,令公族有了更多的期待,同时也让很多中小贵族产生了忌惮。

    大军并不是同一时间出发,新军最先开拔,随后是上军、下军和中军。

    这里吕武留了一个心思,他等国君离开“新田”三天才挥师东进,用意当然是防止他一走,国君有可能搞大事。

    比如说,吕武和士匄带着中军走掉,下一刻国君控制住上军、下军和新军,以三个军团的兵力攻击中军,或是带着三个军团和号召其余贵族攻击阴氏和范氏的封地。

    发生上面那种情况的可能性不大。

    然而,像他们这种实力、身份、地位的人,完蛋就是因为过分自信,吕武肯定需要避免发生意外的可能性。

    换句话来说,吕武自己阴谋搞多了,自然会害怕别人也用阴谋来搞他啊!

    中军离开“新田”往东北方向行军,一路穿过吕武名下的“杨”地,到“郜”才转道向正东。

    他们需要渡过少水,途经“长子”与“留吁”再拐向正北。

    “如此行军路线,元戎亦可视察封地,两不耽误啊。”士匄小小地调侃了一句。

    吕武说道:“此为妥当路线,途经封地属乃巧合。”

    开什么玩笑?

    哪怕是刻意选的路线,那也一定不是啊!

    而事实上,吕武还真不是刻意那么安排,纯粹是走大河那边离北面太远,进入卫国地界将走漏消息。

    卫国有一个精神病国君,一旦知道晋国中军借道境内北上,谁都猜不准会不会去告知齐国。

    当然,吕武和士匄的这一个军团没想搞什么突然袭击。

    晋国在发兵东征的同时,一支使节团已经向“临淄”而去,会向齐国发起最后通牒。

    当然是奉劝齐国从莱国退兵,并且交还任何一座属于莱国的城池,再给予晋国赔礼道歉。

    为什么齐国攻打莱国却是要向晋国道歉?

    晋国是当前的中原霸主,这个理由够不够???

    一旦齐国拒绝,代表齐国不承认晋国是中原霸主,晋军会打到齐国认清现实。

    吕武在经过“铜鞮”、“断道”、“曲梁1”时,不耽误大军的行军时间前提下接见了当地的贵族,有选择性地接受一些贵族的效忠,操办了“臣对臣”的赐封仪式,留下随行的一些阴氏家臣接管当地。

    因为是割肉的方式,智氏吐出一块块封地的同时,人口等财产也是留下,将被各个分食的家族完整接收。

    所以,得到分肉的各个家族实际上不但名下封地增加,各方各面都得到了增涨。

    大军路过阴氏的封地就是一直往北,途经韩氏封地“箕”补充粮草,再转向正东行军。

    补充的粮草是各个家族事先运来囤积,并不是韩氏提供。

    之前有什么事情,已经是之前的事情,一码事归于一码事,要秋后算账也不是这么算的。

    他们擦着鲜虞的边,进入到长狄境内,一路行军有碰上几个长狄部落,没有宣战,没有警告,少量骑兵突击,后继的战车和步兵跟上,能全歼就全歼,不能也无所谓。

    “此狄人高大雄壮,不类白翟、赤狄。”士匄明显很馋这样的人种。

    长狄的成年男子平均身高约是一米七五左右,抓到的长狄人中最高的超过两米。

    所以,长狄的“长”就是一种特别属性,也就是长得高大。

    根据孔老二的说法,长狄是虞夏时的防风氏、商代汪芒氏的后裔。是不是那么一回事,以孔老二当过鲁国“国家图书馆”管理员的履历,还是很有可信度的。

    那么就是长狄一开始属于诸夏的一员,后来自己渐渐“胡化”,慢慢不跟同属诸夏的亲戚们一块玩耍了。

    事实上,秦人要不是在秦穆公之后选择东向,一再向西进行扩张之下,再过上个一两百年很大概率也会“胡化”掉。

    毕竟,人种是一回事,文化上的认同更重要!

    他们进入的地方是一个叫“东阳”的区域,发现这边不但有逐水草而居的部落,还有一些小规模的城池,近一步确认了孔老二说法的正确性。

    阴氏其实早就知道这边是个什么情况,只是主要扩张方向不是这边,很少过来活动而已。

    吕武问道:“风闻赵氏与长狄乃是远亲?”

    士匄露出了忌讳莫深的表情。

    现在的诸夏并不忌惮诸胡,娶诸胡的女人则不是一件什么光荣的事情。这个就是士匄不愿意提起的原因。

    在这边的狄人在历史上的活跃度并不低,很早之前他们一再跟卫国过不去,还发生了好几次“旷世大战”来着。

    一路的烧杀抢掠之余,吕武所在的这一路大军队伍中多了数千近万的长狄俘虏,各类的马、牛、羊等物近五百车。

    他们出征的主要攻击目标并不是长狄,只是顺路的一种搂草打兔子。

    因为是避免让卫国告知齐国北边还有一个晋国的军团,他们才会选择这样的路线,大军在“东阳”晃荡了一圈子转道南下,经由一片沼泽地带(甲氏)进入范氏从智氏那边接受的“曲梁2”。

    到了这个地方,他们就需要停下来,一方是休整,再来就是让上军和下军先攻打齐国。

    等待齐国的兵力被上军和下军吸引过去造成国内空虚,吕武亲率的中军再继续行动。

    能够轻易拿下“临淄”,为什么要用死伤惨重的方式攻克,是吧?

    至于说偷袭什么的,压根就不存在。

    晋国已经事先对齐国宣战了呀!

第562章:什么叫灭顶之灾?这就是!

    “曲梁2”距离“邯郸”并不遥远,两地从平面地图看去相隔约五十里地。

    当然了,平面地图的距离是一回事,真正走起来用时多久又会是另外一回事,不能用相隔的直线距离去断定走多少天能到,该是从实际赶路的路线去做判断。

    打个比方,“甲”距离“乙”不到一百米,中间却是一道万丈深渊,没有桥梁、索道等东西的存在,又不能飞为前提,可以用走平地一百米的路程来判断会消耗多少时间吗?明显是不能的。

    “说好了要送个女人过来,快十年过去,还是没有送过来。”吕武想到了很久之前的一段往事。

    邯郸赵对婚嫁的事情闭口不谈,阴氏这边肯定也不会再提起。这件事情能够产生的结果却是有大有小,也许某天还能成为“爆点”啊!

    贵族可以暗地里阴险狡诈,开口讲了什么话最好履行,要不失去信誉将遭到唾弃。

    以前是以前,现在吕武可是元戎了,邯郸赵不能拿那件事情不当事情咯。

    吕武待在大军之中。

    人之常情之下,士匄带着一批人去了“寒氏”那边。

    考虑到时间方面允许,吕武才不会在这种事情上为难士匄。

    如果时间不允许?相信士匄会自己有逼数,免得落人话柄。

    按照行军路线,再看看时间,卫国没搞事的话,上军已经借道卫国进入齐国境内?

    卫国那个精神病君主会搞什么很难猜,取决的是当时卫君卫衎有没有犯病,卫国执政孙林父能不能压下去。

    中军的驻扎地点跟卫国有点距离,消息传递需要三四天。

    根据事先的约定,一旦齐国集结大军迎战,魏琦会派人到“曲梁2”通知。

    到时候,吕武不会是带着中军去跟上军会合,中军要干的事情是向东北方向继续行军,一旦被齐国发现就会立即展开军事行动,没有被齐国发现则会走到合适的位置,再直接逼向“临淄”这个齐国的都城。

    “大河抵卫国分流为二……”吕武顿了顿,环视了帐篷内的人一圈,问道:“诸位以为当走何处?”

    现在大河(黄河)的入海口在不是后世的莱州湾,是在后世的天津那边。

    然后,大河在后世鹤壁市附近开叉成为两条河流,河面都还很宽,使得中间出现了一个狭长的两河狭长地带。

    目前栖息在那个狭长地带的人并不多,以晋国这边掌握的情报,形成大型定居点……也就是存在城池的地方仅是一个“冠氏”,它处在分叉后下狭长地带的南河系边上。

    吕武已经派出侦骑沿着两条河系进行勘察,能找到更多的浅滩最好,再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渡河地点。

    他们需要考虑当地的季节气候性,避免汛期到来时的河面上涨和水流迅猛阶段才展开行动。

    秋季是一个多雨的季节,一旦时间上面不允许,哪怕是能够建造浮桥过河,肯定是会造成时间延误的。

    为了避免“天有不测风云”的情况发生,吕武一直有做心里准备,带足了匠人。

    很多时候怕的就是哪怕有做事先准备,真正施行起来依然存在困难。

    现在的交通非常不便利,再加上人员素质方面的差距,非常多事情想是一回事,真正做起来很难达到预期目标。

    中军停驻在“曲梁2”的第十八天,魏绛过来了。

    “为何是你?”吕武对魏绛的到来真心感到意外。

    魏绛一副风尘仆仆的模样,不免会令人下意识觉得事情有些不妙。

    “上军入齐境,齐国早在严阵以待……”魏绛说出了一系列的消息。

    首先是齐国好像早就知道晋军东进的消息,集结了三个“军”在卫国边境约百里的位置。

    齐国探查到晋国上军的踪迹,统兵的齐国执政崔杼派遣晏弱出使,寻求消弭两国爆发战争在做努力。

    什么情况?

    晋国派出宣战使节的时间很有计划,会是上军进入齐国境内的稍早之前。

    等于说齐国得到晋国的最后通牒,再集结大军迎战,起码需要耗时一个月,不应该早就在严阵以待。

    吕武说道:“当是齐国早早便在窥视‘新田’,察觉我国四‘军’集结,快马加鞭回国禀告。”

    并且可以肯定的是,齐国吞并莱国之前就笃定晋国不会放任,早早做好了怎么应对晋国的准备。

    那么就是,齐国灭掉莱国之后,可能只是留下极少的兵力在新占领地,早早地向西边回师。

    这样一搞,晋国最先进入齐国境内的上军,他们就被卡在了卫国与齐国的中间地带,不是深入齐国才遭遇到迎上来的齐军。

    “元戎英明。”魏绛拍了一记马屁,又说道:“上军将从元戎之令,于‘卢’与齐‘三’军对峙。”

    那就是暂时还没有打起来。

    这个也是能够理解的事情。

    齐国要商谈投降条件,只是作为上军将的魏琦不具备做主的资格。

    两国需在要不要接受投降方面进行讨价还价,有一方无法接受最终“价格”才会开战。

    吕武问道:“上军将命你留于中军?”

    魏绛答道:“正是。”

    中军与上军之间的距离最近,两支军团需要在某种程度上打配合,魏绛是被拿来当“通信员”了。

    在齐国集结三个军团在卫国边境待命的消息传过来之后,吕武需要考虑就是怎么能以最快的速度占领“临淄”这个问题了。

    吕武已经成为元戎,不拿国内的大家族开刀,选择一个国家灭掉成了最能立威的选项。

    卫国、曹国、鲁国等等,要么是太小不足以立威,不然就是不好拿来开刀,灭掉莱国的齐国正好自己将脖子伸出来,吕武没道理不把高举的屠刀斩下去。

    “我决意渡河!”吕武召集了众贵族发出命令。

    他们花了两天的时间来到大河分叉的北河系。

    事实证明想要在大河入海口附近找到浅滩太难了!

    幸好吕武事先带了足够多的工匠,打造数量合适的小舟,再以小舟当桥墩,上面铺设木排,一条临时的浮桥经过努力完成了。

    他们过河再朝正东方向行军四天,来到了分叉的南河系的河岸位置。

    如上次做业,并且因为有了上一次的经验,花更短的时间将浮桥给建立起来。

    “我走的路线是秦国灭齐国的路线吗?”吕武还真不知道。

    历史上,秦国灭齐国战役没有从西向东打。这个是因为齐国搞了“长城”防御体系。

    现阶段的齐国并没有搞“长城”防御链,他们跟卫国的关系还行,对上鲁国就是一阵暴打,哪里需要搞什么防御链。

    士匄是在后面才赶上来,抵达之后才知道“崔”被中军用半天的时间攻克。

    这个“崔”在济水北岸,位于齐国纺织业最为发达的区域东北端。

    齐国的纺织业非常发达,某些时间段占据了诸夏各国的“半壁江山”呢!

    他们最大的纺织业生产区域并不是在“临淄”,都城只是一个货物集中地,不是生产基地。

    齐国的纺织产业主要集中在济水上游和中游沿岸,导致当地的“城”和“邑”非常多。魏琦所率上军威胁的就是这一边,齐国对此没可能视而不见的。

    士匄见到吕武立刻问道:“其余各‘军’现今如何了?”

    吕武差点翻了个白眼。

    以为现在是能远距离无线通讯的时代呢?哪怕他们有其余各个军团的消息,其实都是好几天甚至一个月之前的信息了。

    “我‘军’与‘临淄’相距两百里,向东行军渡河南下,径直渡河,中军佐以为哪条稳妥?”吕武问道。

    这边的什么地方是个什么地形,哪里又有“城”、“邑”、“邦”依靠的是事先或即时的侦查。

    阴氏一直有人在各处走动,不但国内绘制地形图,某些诸侯国也在干。

    吕武却是不会拿出阴氏的劳动成果跟其余家族共享的。

    士匄到底了不了解齐国的地形和聚居点分布,取决于他的业务能力。

    齐国这边的地形大多是平原,说白了就是真的没有什么险要之地来依托,也就难怪齐国陷入衰弱之后会搞“长城”防御体系了。

    士匄不知道是真的还是假的思考了一番,反问道:“元戎以为何处为佳?”

    吕武说道:“如此便明日渡河,径直逼近‘临淄’。”

    士匄能说什么?只能保持尴尬又不失礼貌的微笑。

    自己不懂又没有认知,只能别人说什么都是对的咯。

    他们渡过济水,朝向东南行军,再一次非常轻易地攻克一座叫“夫于”的城池,将这里设为一个基地,留下一个“旅”进行驻守。

    一直到逼近“临淄”不足五十里时,也是他们来到一个叫“袁娄”的地方,齐国的使节求见吕武了。

    晏婴一句废话都没有,见到吕武直接说道:“阴子,寡君愿降!”

    尼玛!

    国内的主力去迎战晋国的上军了。

    晋国的上军牵制了齐国的主力,南边还遭到了晋国下军的入侵。

    “临淄”已经让南境各贵族极限动员,说什么都要扛住晋国的下军。

    结果是晋国的中军不吭不响直接出现在“临淄”五十里之外?

    齐国就是玩了老命集结军队,两三天内能做的准备会相当有限。

    并且,齐国集结起了一支大军又怎么样,他们成功地将吕武亲率的大军挡在“临淄”城外,其余的地方要不要了?

    所以对齐国来说,简直特么是天塌下来啦!!!

第563章:投降?俺们不接受!(第三更)

    吕武并不知道原历史上晋国怎么处置吞并莱国的齐国。

    按照道理来说,晋国没可能放任各个列国进行吞并,不是简单的面子问题,关乎到的是晋国能不能将老大哥的位置给坐稳了。

    晋国称霸之后,选择的是一再避免列国发生兼并,自家则是跟楚国较量的同时干狄人和戎人进行扩张。

    要说哪一个国君在位期间扩张最多,无疑就是晋景公了,一下子让晋国的控制区从原基础翻了一倍。

    也就现在是以定居点来算疆域,换作是以土地面积来算疆域,翻一倍疆土这种事情会显得令人异常惊骇。

    所以了,无论晋景公在国内搞了什么,又是个什么死法,谥号注定会是一个美谥。

    吕武与士匄对视了一眼。

    他们都来到距离“临淄”不足五十里的“袁娄”,不去敲开“临淄”的城门再进去撒欢,一辈子都不会原谅自己的。

    尤其是,齐国先干了兼并它国的事情,晋国怎么对待齐国都会被各个诸侯国叫好。

    怎么打都不会出现负面名声这种事情,只有打不打得过这个考虑,其余没有任何的负担,打了还是在彰显正义,能够在国际上获得美名,凭什么不打啊!

    问题是,吕武和士匄不能直接拒绝齐国的投降。

    吕武看着已经长开了的晏婴很是和煦地问道:“齐国如何投降?”

    他们并不是第一次见面,某段时间晏婴还在吕武那边待了很久,互相之间不陌生,地位上面的差距,再加上立场上的不同,导致每一次见面都能产生不相同的体验。

    晏婴一张看上去还稚嫩的脸蛋充满了忐忑,说道:“阴子所需,寡君无有不应。”

    这完全就是屁话!

    吕武要齐君吕环将全国财富拿出来,齐国能愿意?

    又或者说,吕武想要齐国割让多少城池,齐国舍得?

    晏婴只是表达齐国的态度:俺们怕了,晋国有点风度,见好就收吧。

    早就被分配好角色定位的士匄发出了“呵”的一声,说道:“想必某天莱子(爵位)亦是如此言告齐侯(爵位)?”

    才不是。

    莱国连投降的机会都没有就直接被灭亡了。

    齐国在灭亡莱国之后,选了个莱君的亲戚赐封“大夫”爵位,保留一块封地使其仍然能够给祖宗提供血食(祭祀)。

    这个也是当前的一种习俗,或者叫潜规则了。

    晏婴顺着士匄提到莱国,一脸诚恳地说:“莱复国,齐给予赔偿,可否?”

    神经病吧!

    晋国这一次虽然是打着要帮莱国主持正义的名号,然而打从事实上却根本不在乎莱国会不会复国。

    其实是晋国换了元戎,恰好需要找个国家开刀,再来就是让晋国能够获得能看见的利益。

    掀开遮布无非就是晋国想爽一波,再获得人口和各种资源。

    吕武之前脸上还有笑意,等晏婴那句话说出来立刻脸色变得冷冰冰,说道:“我不因你‘总角’而有所轻视,齐侯为君奈何见识如你一般?”

    这就是明白骂齐国的君主就是个拥有十三四岁智商的人了。

    晏婴赶忙改口说道:“莱复国,齐国今后进贡于晋国?”

    现阶段,各个诸夏的列国还是会向周天子进贡,只是随着周王室式微,列国给予周天子的贡品早就很不像样了。

    吕武倒是没提醒了一下,晋国的确应该取代周王室让各个诸侯国进贡,怎么个操作方式需要详细地进行思考。

    晏婴看到吕武思考以为心动,说道:“请阴子下令贵国上军、下军止戈。”

    吕武没搭理晏婴,看向士匄说道:“再克‘渠丘’转战‘临淄’?”

    士匄说道:“可往‘千时渠’而去。”

    那个“千时渠”是齐国耗费庞大人力物力建立起来的产粮区之一,以目前各国的农业条件是唯一一个人工创造的成片产粮区。

    它最为出名的是有长达数百里的河堤,每一个看到的人都会觉得无比壮观。

    秋收已经完毕,晋国大军去了当然干不了抢收的事业,攻占粮仓总是可以的嘛。

    晏婴一听脸色就白了。

    “千时渠”是个产粮地的同时还是齐国的屯粮地点,长期囤积着难以数清的粮食,各地有需要再进行调运。

    一旦“千时渠”被晋军占了,战争一天没有结束,齐国就要跟被卡住脖子那般,举国上下面临缺粮的危险。

    吕武对晏婴挥了挥手,示意什么话都不用再讲,可以麻溜地滚蛋了。

    “阴子,范子,寡君诚意投降啊。”晏婴近乎于哀求了。

    吕武和士匄则是当晏婴根本不存在,顾着聊自己的。

    晏婴知道自己不能走,怎么都要投降成功。

    鉴于齐国非常不妙,暂时又不知道晋国的底线在哪,晏婴退到了帐内的边角处默默思索起来。

    吕武和士匄互相点了点头,两人也就出了帐篷。

    一直在进行深思的晏婴,看到帐篷内来了不少人,开始收拾起里面的东西,问道:“为何如此?”

    没人搭理晏婴,自顾自收拾东西。

    晏婴出了帐篷才知道晋军已经在拔营,心想:“晋国到底要干什么,为什么不接受齐国的投降?”

    事情是明摆着的。

    齐国投降是能让晋国获得好处,却没有晋军自己抢来的要香。

    再则,攻破“临淄”是非常多个国家想干的事情,晋国好不容易逮到机会,哪有可能放弃的嘛!

    这一支晋军经过两天的行军,没去顾及路上齐国的“城”、“邑”和“邦”,目标十分明确地来到“临淄”郊外。

    在行军途中,他们没有遭遇到任何齐军的追击,能发现很多“邑”和“邦”已经变得空荡荡。

    士匄就取笑吕武,说道:“元戎数岁前率军征讨齐国,威名依然赫赫。”

    可不是吗?几年前吕武来征讨齐国,一下子给齐国制造了一片无人区。

    在那种名声之下,齐国“邑”和“邦”的人肯定要拖家带口跑去附近的城池里面避难。

    吕武带着憧憬,说道:“我曾闻齐人言及‘临淄’,言语之间自豪,号联袂成云,挥汗如雨,摩肩擦踵。”

    士匄看着远方的“临淄”,微微张开的嘴,一些透明色的液体泛出来,没控制好竟然就直接溜口水了……

第564章:跟晋人拼啦!!!

    远远看去“临淄”占地面积很大,可能有“新田”的四到五倍左右?

    那并不是“临淄”的城墙长度和宽度违建,纯粹是贸易过于发达,导致城墙之外起了一个又一个的“町”。

    这个“町”的意思解读是田界,其实也能解读为一种商业街道。(后面这个解读在脚盆鸡和棒子、湾湾那边依然在用。)

    如果说目前诸夏哪个诸侯国的商业最为发达,毫无疑问当属齐国的都城“临淄”。

    管仲在齐国变法,核心基础就是要让国家变得有钱。

    这位大贤搞钱的方法挺多,留下的很多制度规章哪怕是到两千五百多年之后依然在被使用。

    其中那一套对妓(防和谐)女收税尤其是首创先河,包括妓(防和谐)女需要每隔一段时间进行身体检查。

    当然了,东方大国关于颜色行业是违法的!

    其余颜色行业合法的国家,看看他们的各项规定,再查一下管仲的管理制度,会发现不管小破球哪个国家的颜色行业管理制度都能对照到管仲制定的规则。

    不止是管仲,诸夏很多位先贤制定的制度到两千五百多年之后依然不过时。

    比较可惜的是,东方在历史长河中没人去写一部“xx法典”什么的著作,也没有人进行专门的整理和记录,搞得很多人误以为东方这边就是没有文明之光,相反去相信西方那些造假的历史。

    “管大神将近百年前的成果依然在让齐国吃红利啊!”吕武心里感叹着。

    齐国人老是说晋国学齐国学得很不像,必须说齐国人是正确的。

    晋国第一个学习对象就是齐国,后来还学了卫国、宋国和楚国,搞出了适合晋国的发展路线,再慢慢创造出特色的崛起制度。

    要说晋国学了齐国什么,应该是管理制度那一套,搞着搞着变成了军果主义特色的强调纪律。

    这一点也是齐国总是嘲笑晋国的地方,齐国人埋汰晋国学错了,以至于晋国的商业非常不行。

    而打从事实上晋国人很羡慕齐国的商业发达,只是明白一个很真切的道理,晋人舞刀弄枪还行,玩商业是真的玩不来。

    所以了,晋人明白自己的缺点,放大了自己的优点。

    既然玩不动商业,俺们凭借武力创造收益,很是可以了吧?

    大军就在距离“临淄”约十里的“棘”进行驻扎。

    他们到来前,“棘”能跑的几乎都跑光了,留下了城池和一些不能跑或跑不动的人。

    晋军不能说是攻克“棘”,只是很单纯地进行了接管。

    “棘”在“临淄”的西北方向,城池规模方面并不大,算是“临淄”的一个货物中转基地之类的定位。

    作为封主的贵族没跑,他们一家子的成年男性带上了份量很足的礼物到军营进行祈降。

    “名声不可丢。”士匄说道。

    吕武当然知道名声的重要性。

    他们并没有接见“棘”的封主一家子,出面的是阴氏的家臣。

    现在的战争有很多模式,包括“征”、“讨”、“伐”、“戕”,每一种的意义都不一样,其中最为残酷的无疑是“戕”。

    “戕”就是后面战争中动不动就会出现的屠城,以战役模式来说叫“克”。

    按照现在的定义,晋军对“棘”只是达到了“破”的级别,也就是取得合理的收益也就可以了,杀人和放火则没有必要做。

    吕武看了看其余人,说道:“何人愿往‘临淄’谒见齐侯?”

    报名的贵族一大堆,吕武选了献氏的献会。

    晋国已经对齐国宣战,两国明摆着就是进入到战争状态。

    现在是春秋中叶嘛,哪怕是处在交战状态之下,很多规范礼仪还是不能丢的。

    阴氏和魏氏西征的例子不能用在其它战争上面,他们之所以在讨伐秦国的过程中没有任何标准,主要还是因为秦国名声差劲,再来就是秦庭玩了刺杀的昏招。

    自己不拿自己当人,别人就会拿他们当野兽。这个道理不用刻意强调,是个智商正常的人都懂。

    齐国没有取得中原霸主晋国的允许私自吞并了莱国。他们还违背了邦交的基础原则,没有私下与吕武进行沟通。两件事加起来很严重,挨揍是很合情合理的。

    比较关键的是,齐国哪怕是做了那些,源于齐桓公(和管仲)留下的福泽,诸夏体系的国家还是多少会给齐国留点颜面,该有的礼仪规范不会全丢了。

    这个就是祖上阔过的福利之一,什么人想对那个人动手,不能下太过狠的手。

    士匄就说了:“昔往矣……”

    吕武心里补充:“略输文采?稍逊风骚?”

    士匄停顿了一下下,满是感概地往下说道:“管敬子(谥号),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吕武沉默。

    诸夏的历史避不开的人很多,管仲在公元前六百多年之时就已经获得了“法家先驱”、“圣人之师”、“诸夏文明保护者”、“诸夏第一相”的头衔。

    不管后世对管仲的评价怎么样,吕武所知道的是现在无论谁提到管仲都是一副崇敬和仰慕的模样,并且还一点都不带假或演,是打从心里认可并崇拜。

    如果知道管仲的理政与事业,再看看当时诸夏面对的实际环境,都要承认没有管仲的话,他们就要说上一句“没有管大神,俺们就要成为野人啦”之类的话了。

    要知道,对齐国最为仇恨的鲁国,他们能破骂齐国的一切,就是不会对管仲不敬。

    连孔老二都承认管仲的功劳,说上一句:微管仲,吾披发左衽已!

    吕武在这一刻起了雄心壮志,低声呢喃道:“先贤已逝,伟业永存。先辈斩荆披靡,后辈当有人才出,我等自当再现风华。”

    士匄听得真切。

    谁不想干一番伟大的事业呢!

    然后,他们伟大事业的起点是,将齐国给灭掉???

    前去“临淄”的献会没有多久就回来了。

    齐君吕环拒绝接见献会,并放话要跟晋国拼了。

    若说卫君卫衎是个精神病,齐君吕环就是一个老顽童。像他们这样的国君,不能也无法用看待正常人的目光去对待。

    “我出城时遇公子光。他言,请元戎多多吝惜齐人。”献会的表情挺怪的。

    作为老子的齐君吕环说要跟晋国拼了,他的儿子吕光看上去很清醒。

    只是吧?吕光是齐国的储君,也就是齐国国君的第一顺位继承人,特地等晋国这边的使者,再讲那样的话,未免太丧气了一些。

    那是吕光根本不奢望齐国能打赢晋国,同时对将要发生在“临淄”这边的战役感到很绝望。

    吕武对这个吕光有点印象,心想:“不是说这位公子是个挺荒唐的人吗?看着怎么好像蛮有自知之明的呢?”

    献会又说道:“城内善于技击之人已被征召,从者众也!”

    所谓的“善于技击”就是一帮非常能打的人,一般是在“临淄”当“大侠”之类的角色。

    目前没有墨家,不存在什么侠。

    由于“临淄”的商业异常发达,诸夏历史上最先出现“社会活力团体”的国度就是在齐国,以“临淄”这边的数量最多。

    士匄问道:“你入城,城内情况如何?”

    献会答道:“斯于室崩,野于野拥。”

    我了个去!

    不进去不知道,城池里面太特么乱了,几乎到哪都能看到人潮汹涌,房子都快给挤塌了。

    士匄与吕武对视了一眼,很有默契地互相点头。

    晋军在驻扎的同时,相关的攻城器械已经在打造。

    他们就是奔着攻破“临淄”来的。破城之后未必会对齐君一家子和齐国高层的人身安全怎么样,也肯定不能干掉齐君或身份太特别的某个谁。齐国其余贵族、国人之类?他们就不用客气了。

    翌日。

    齐国那边又来了使节,到来的是刚回去不久的晏婴,邀请晋军在“临淄”西南边的平野进行交战。

    话里话外就一个意思,齐国是一个有尊严的国家,不会任由晋国恃强凌弱。

    吕武非常平静地回了一句:“莱人何其无辜。”

    说到恃强凌弱,不是齐国先干的吗?

    都这样了还玩话术,何必嘛!

    比较让晋军这边感到意外的是,齐国那边参战部队竟然超过了四万,齐君吕环和公子光一同参战,并且其余地方还有源源不断的齐人正在赶来。

    “临淄”是商业之都,常驻人口多是一件比较正常的事情,大多数人其实也不是居住在城内,一些是住在外面的“町”,要么就是白天去“临淄”做买卖或做工,晚上回到周边的“邑”或“邦”。

    战鼓声中,晋军早就列阵完毕,等待着可能会发生的阵前致师。

    吕武站在战车之上看着对面,看到的是齐军那边各种“妖魔鬼怪”在推进。

    之所以用“妖魔鬼怪”来形容,肯定是符合实际情况的。

    士匄就相当无语地说道:“此些人等在作甚?”

    那些应该就是齐国人所说的善于技击之人,也就是各种“社会活力团体”的一份子。

    他们各种吼叫,一边向前,一边往高空抛起各种各样的武器,看上去就是在进行杂耍游街。

    吕武并不是第一次看到这场景,上次东征就见识过齐国的“特色表演”了。

    他想道:“我没记错的话,大怂也很喜欢这样搞,以为能用这种方式吓死对手?实际上对手真的是看呆了呀!”

    那可是高粱河车神的特别要求,后来成了大怂禁军的特色。

    杂耍游街嘛,是大怂禁军的主业,到战场拼杀才是临时客串的。

第565章:临淄,俺来了!

    吕武必须承认自己并不喜欢大怂,没有太多的原因,仅凭“开国就是巅峰”这一条,很难让人喜欢得起来。

    诸夏的历史长河之中,一般开国只是一个开始,会有衰弱期,也能达到某种巅峰,独独大怂从开局到灭亡一直就存在得无比窝囊。

    那种窝囊不是文化有多么兴盛所能弥补的。这也就造成一种极度的两极化,东方这边认为大怂是主体,然而全世界都认为契丹才能代表那个时代的东方。

    “那是一个起义远比其余朝代都要多得多的‘盛世’啊!”吕武看着远处那些‘妖魔鬼怪’的各种表演,觉得无趣的同时,思绪有些飘忽,控制不住又往下想道:“士大夫各种‘风华绝代’是因为得了功名就能醉生梦死,他们一切的享受则是来自民脂民膏。百姓活不下去只有起义这条路了。”

    总是说儒教得势就能创造盛世的那些人,脸被反复抽,肿得就像猪头。

    文人治国……,或者说儒教治国,无论是汉元帝时期,还是大怂和大萌,真就很是令人一言难尽,永远内卷比努力多。

    必须再重申一次,儒家是儒家,儒教是儒教。

    吕武将杂念抛开,看向士匄说道:“一击而定胜负?”

    士匄的神色看上去无比轻松,说道:“若是齐三‘军’还需费一番心思?此类杂军必是不堪一击。”

    所以,不用任何废话了,下令敲响冲锋的战鼓节奏,大军直接压上去呗。

    有人不那么想。

    齐军吕环和公子光都是迷信“技击”的人,他们看着募集而来的勇士斗志那么高昂,甚至还不断吼叫和高抛武器来嘲讽晋军,琢磨着怎么都能有三成……四成……或五成胜算吧?

    五五开啊!这个是连用“正军”与晋军交战都不敢有的奢望。

    说白了就是,齐国的这对父子很清楚齐国的正规军真心干不过晋军,起了“出奇制胜”的心思,并且坚定认为是个出路。

    不能怪他们怂,也不是脑回路清奇。

    从齐君吕环这一代开始迷恋“技击”到后来齐国真的搞出靠谱的“技击之士”了,还是证明吕环和吕光的思路没有错误,错的是他父子俩不具备将想法落实的能力。

    晋国的一个“军”就是五百战车和三万七千五百士兵,相当于各个诸侯国的三个“军(每个军一万两千五百士兵)”了。

    在当前采取堂堂正正交锋的时代,晋国的一个“军”就等于某些诸侯国的全部编制,更多诸侯国的连一个一万两千五百士兵的“军”都凑不齐。

    事实上,能够扛住晋国四个“军”来犯的国家就一个楚国。其余诸侯国得知晋君四个“军”齐齐来攻打?理智点直接请降得了,摆明就是必输无疑,还打什么打啊。

    因为是仓促间的征募成军队,齐君吕环带出城的齐军连战车都少有,对各种善于技击之人的编制更是不存在,进而也就没什么战斗队形。

    齐人看到晋军开始发起攻击,一些平时就非常活跃的“有活力社会团体”大佬,他们心里怕得要死,为了面子偏偏要表现出狂霸酷炫吊炸天,大吼着奔跑加速朝前冲了。

    欸欸欸,等等!

    没下令让冲了啊?

    怎么就自己冲上去了呀!

    那条街的谁谁谁冲了?俺平时的名声不弱于他,不能丢脸,只好咬牙也冲呗。

    啊嘞!?那么多大佬都冲了,要不俺也跟着冲???

    无组织,无纪律,无协作,无配合,四无乱来的冲锋把齐人阵营这边一些贵族气得够呛,近一步确认根本就打不赢,想着应该原地踏步,好歹不冲上去被俘。

    “有此勇士,齐国无恙!”齐君吕环看上去颇为高兴。

    公子光也看到了冲上去的“勇士”,下意识看向自己搜罗来的几大“金刚”、“太保”之类。

    这对父子对“勇士”的迷信都是被逼出来的。

    但凡齐军能正面刚得过晋军,他们用得着另谋蹊跷吗?不能呀!

    公子光看到对面平地起乌云,大声问道:“韩氏箭阵?”

    晋国哪一家用远程武器最溜?齐国还停留在韩氏强无敌的旧有印象。

    齐君吕环则是多少有些心情忐忑地看着自己征募来的“勇士”能不能扛住第一波,哪怕是死伤惨重,但凡能有扛住箭雨的勇气,说明战事还有得打。

    然后?发现晋军射箭的齐国“勇士”,他们手里的家伙也是千奇百怪,并且没有携带挡箭的盾牌。

    在这么个年头,身份地位不够无法佩剑,混街头的“勇士”基本都有自己的独家武器,常见的就是棍棒之类,特别一些的就是弄奇怪的造型再取个花里胡俏的名字。

    盾牌?以国家的工业实力制造完善的盾牌都有点麻烦,私人编藤条再弄蒙皮做盾就是极限。

    木盾什么的?知道切木板在目前的难度吗???

    要不是切木板的技术含量太高,至于只有大户人家用得起门板吗!?

    齐君吕环寄予厚望的“勇士”在面临晋军箭雨的威胁之下,有超过七成的“勇士”来了个转身就逃。

    结果是箭雨落下,一百个被射中的齐人,超过八十个是背部中箭。

    晋军并不止射一轮,反反复复射了八轮才停下来。而之所以停下来是因为晋军的战车兵已经冲进齐人的人堆中各种肆虐,不想出现误伤才没继续射箭。

    真实的情况是,齐人中那些平时吹得越厉害的“社会活力团体”大佬,跑得就是越坚决与利索,看呆了一帮认识他们的小弟。

    有大佬带头跑,小弟一看大佬都怂了,他们还装什么硬气,才发生了大规模的转身就跑现象。

    他们一跑,一个卷走百个,百个就能卷走千个,再致使场面完全失控,不用等晋军杀上来,溃败的局面已经无法扭转。

    吕武一脸无语地说道:“无趣。”

    士匄倒是兴致盎然,说道:“齐君一走,‘临淄’大门便对我等敞开。”

    是的,齐君吕环哪怕不想跑,驭手以及一众贵族也不会允许他被俘虏。

    齐国阵营这边一下子崩溃,载着齐君吕环的战车也动了起来,不顾齐君吕环的叫骂,奔着东南方向不带停顿驰骋起来。

    编制完整的齐军没有迎战晋军,他们担负起了给君主保驾护航的使命,坚定地跟随跑路。

    这一场战事的过程是,约架用了一天,摆阵用了大约半个时辰,打只是晋军用时大约十五个呼吸的时间射了八轮箭,给这场战事来了一个大结局。

    随着吕武命令某部追击齐君吕环,采取追而不击的加追;某部往哪个“邑”、“邦”进行清扫,尽情获取收获;哪一部逼向逼向“临淄”,逮着齐人猛追的晋军士兵,营盘内看戏的晋人,甚至是城内当看客的晋人,爆发出了欢呼之声。

    好像是能打的齐人都被带出城迎战晋军,“临淄”城墙上有的只是看客,他们大部分是齐人,也有来自各个诸侯国的人。

    简而言之就是“临淄”成了一座不设防的城池。

    吕武的战车来到入城的城门处,看到公子光站立在城门边上,不给搭话的机会,抬手一挥,大声喊道:“进城!”

第566章:这是一盘大棋

    这一刻,“临淄”在吕武心里的地位是跟二十世纪的“巴黎”平等的。

    不是什么其它原因,只因为城市不设防了。

    话又说回来,齐鲁大地真的相当邪性,田氏齐国面对强秦被迫乞降之后,生活在这片土地的人仿佛中了什么魔咒,后续一再历经没怎么打就投降的事情。

    久远的还有秦末旧楚干脆利索投降刘氏汉国麾下大将韩信,并且是用最嚣张的态度叫嚣,投降却不带一点点的迟疑。

    最为骚操作的是,他们投降刘氏汉国之后,偏偏还要一再给楚项招魂,着实令人搞不懂是个什么神奇操作,以至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在汉帝国是文化界“搅屎棍”的存在。

    蒙元以及满清时期,又是这个邪性的地方第一个站出来承认国家没救了,反过头来为侵略者歌宗颂德。

    话说,想投降并给发声需要有“江湖地位”。而因为这地方有那么一家子,“江湖地位”是绝对足够的。

    离现代近的那些例子?不提也罢。

    作为城池部分的“临淄”就那么大,城内布局看着并不混乱,有着大国都城该有的一种规格。

    城内居住的一般是达官贵人,以及为达官贵人服务的群体。

    “临淄”之所以是“东方世界”最为繁华的商业之都,跟齐国的一些政策有关,繁华的是“临淄”城外那些“町”和“市”。

    “町”就是商业街,一般是各种手工物品的零售区或大宗批发地点。

    “市”则是涵盖更杂,包括贩售各种活的牧畜或家禽,死物方面则是包罗万象。

    已经有晋军进入“町”和“市”各种活动,杀人只在遭遇反抗时才有发生。而之所以需要杀人当然因为晋军在没收“町”和“市”里面一切有价值的物品,包括连没跑掉的齐人一块打包准备带走。

    这个时候怎么证明自己不是齐人就显得相当重要了。

    一再强调的是“临淄”是当前商业最为发达的一座城市,怎么可能少了从其他诸侯国来做生意的人?

    这年头能够四处走动经商,起码也要有一个贵族的身份。

    所以,不是每一个商贾都是贵族,但他们的背后绝对有一个或多个贵族当靠山。

    很浅白的道理摆在那里,不是人人有恒产的年代,背后没有一个家族哪来的货物,他们又哪来的底气敢四处行商?

    野外不止有各种野兽,还有野人衍生出来的小偷、强盗、劫匪之类,许多有活力的团伙甚至就是某家贵族长期或临时客串,行商必然需要带上数量不少和战斗力有保证的武装人员。

    “齐国完了!”鲁国人看上去无比高兴。

    自家干不过齐国,爸爸一开打就直接占领齐国都城“临淄”这种事情,鲁国人很是与有荣焉啊!

    心里太过于高兴,鲁国人连自家的货物被晋军士兵缴了都不是那么气恼,损失一波能换来齐国完蛋,他们打从心里感到乐意。

    “齐国完了?”卫国人心态非常复杂。

    卫国跟齐国的关系不好不坏,有摩擦也有合作,大体上趋于合作更多一些。

    有些消息灵通的卫国人听说晋国的上军就在卫国边境处跟齐国三“军”开打,导致那边的道路被阻隔。

    他们无数次祈祷自家那位国君不要犯病,安安静静看着晋国和齐国打生打死就好了,千万不要搞出什么幺蛾子。

    如果他们在国内还好说,能经商谁不是个贵族,又或者背后不是有贵族在撑腰,多多少少是能参与国策制定,能对国家大事有或多或少的影响力,远在他乡就只能做精神祈祷了。

    现在可是齐国的都城“临淄”被晋国中军轻易拿下,晋国肯定不会让齐国真的亡了,齐国衰弱下去则是一种必然,要是因为自家那位国君犯病导致晋国连卫国一块打,得是多冤啊!

    其余的小国想再多也只是那么一回事,有点特别想法的宋国人除了对齐国的遭遇感到幸灾乐祸之外,开始思考“商丘”有没有可能取代“临淄”成为商业第一都。

    事实上,宋国的地理位置在经济相关方面比齐国更加有优势,只是宋国没有出现一位管仲而已。

    一旦齐国衰落下去,再被晋国大肆地抢一波,不但货物会被清空,连带匠人肯定也要大批没了。

    失去了那么多技工劳动力的齐国,不知道要花多少时间才能重新振作经济,宋国的地理位置优势肯定会得到凸显,不抓住机会简直是天理难容啊!!!

    当然,宋国人想到了另外一层,他们需要想办法把郑国给搞一波。

    毕竟,郑国也是实际上的中原“腹心”呢!

    “尽快回国向君上与右师禀告?”有想法的宋国人心里无比的火热。

    他们现在想走挺难的。

    晋军逮住了“临淄”这边的人,能证明自己不是齐国人也遭到了监禁。

    晋国很强,却是不会一下子将所有诸侯国给惹了,需要的是经过一再的确认和甄选,时间合适了哪怕错放一些也无所谓,短期内则不可能放任来去自由。

    “不可动宫城。”吕武来到了‘临淄’的宫城边上,一点进去的想法都没有。

    他们这一次灭齐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灭国,对秦国不能灭,齐国一样不能说想灭就灭,会引起各个诸侯国恐慌的。

    如果没有楚国,晋国的胆子会更大一些,未来晋国要的是将楚国打服了,有什么其它举动再下手,暂时则是需要悠着点。

    所以这一次“灭齐”,晋国要的是齐国吐出在莱国身上的收获,也就是让莱国复国。

    吕武还拿出了一个方案,齐国割让多少座城池给鲁国和卫国,鲁国交割多少座城池给卫国,卫国再拿出相关数量的城池给晋国。

    那是没办法的事情,几个国家中只有卫国跟晋国实际接壤,晋国的国君和其余“卿”不在乎飞地什么的,吕武却不允许存在那样的隐患给自己的执政生涯添麻烦。

    在吕武的计划中,卫国交出来的城池不会是孙林父的那些,需要出血的是卫国的公族。

    那么,卫国交割给晋国的城池,应该就是西境的几座,大部分则是卫国北境的那些。

    晋国拿到那些城池会进行内部分割,给予国君必要的“上税”,剩下的主要是阴氏和范氏来分,一些汤汤水水划给一起出征的中军那些中等家族,小贵族会获得其它赏赐。

    不是说好了阴氏不适合当前阶段再扩张吗?不稳定的扩张是一回事,拿到手就稳固下来的不一样呀!

    阴氏已经完成对西边的第一步筹谋,拿到“随”、“瓜衍”、“铜鞮”、“断道”、和“曲梁1”,缺了大河边上的一些控制区来完成对“甲氏”和“太原”的掌控。

    一旦阴氏获得大河边上的控制权,会打从事实上将“邯郸”和周边困成“孤岛”,对阴氏的百年大计非常重要。

    哪怕吕武无法对“西部开发计划”进行实施,某天拿来跟范氏或哪个家族做交易也是可以的。

    “临淄”被晋国中军接管之后的第十八天,上军那边的消息传了过来,又或者说是“临淄”陷落的消息先传过去,才有了上军的消息传递而来。

    带着三个“军”迎战晋国上军的崔杼,他采取了最为谨慎的态度,多少能说在跟魏琦的较量中不至于太过于一边倒。

    晋国中军从北边直插“临淄”,打崩了齐国临时凑起来的四万大军,再轻易占领“临淄”的消息传过去,对崔杼和所有齐军无疑是一道在脑海炸响的惊雷。

    崔杼得知自家的国君没有被俘虏先松了口气,左思右想派人向魏琦请求投降输一半了。

    那是有条件的投降,请求魏琦不要继续进军,为了作为交换崔杼将愿意交出一个齐国的“军”当人质,事后会进行赎回。

    他们的交战地点在哪?就是在齐国纺织业最为发达的区域边上。

    崔杼很清楚齐国的优势是什么,都城“临淄”可以被抢,纺织业和产盐业必须保住。

    事先很清楚自己该干什么的魏琦拒绝了崔杼的请降,理由是需要得到国君或元戎的许可,也就是会将崔杼请降的请求上报,一边打一边等待本国国君和元戎的下一步指示。

    现在,吕武拿着魏琦的请示,想的却是国君在哪又会是什么反应。

    国君在下军那边。

    下军是不是已经开始在攻击齐国南部,又或是因为新军那边的事还没攻击齐国南部,取决于郑国敢不敢打新军。

    而新军跟中军的距离很遥远,中间还相隔着好些国家,通讯上面非常麻烦。

    士匄说道:“齐执政未与齐君相商,我等自是不可应允。”

    那啥,没抢够呢,不要停手啊!

    这些日子光是清点和搬运货物,好像才弄走十分之二不到?

    人口方面的清点和押解也该加速。

    当前阶段的“临淄”之富有远超想象,的的确确需要花费非常多的时间来抢。

    他们还盯上了“临淄”周边的各座城池以及“邑”、“邦”,抢物资、抢人口,肯定需要更多的时间。

    吕武说道:“齐君仍在逃亡。”

    士匄现在满脑子都是抢这个念头,才不管齐君吕环到底怎么样了。

    今次东征是吕武构思和发起,齐国应该衰弱到什么份上,不是拍着脑袋决定,事先就做好了定位,好形成晋国……或者说他想要的国际态势。

    总的来说,吕武上任元戎取得了一个开门红,能在接下来跟楚国的较量中不失分,注定会是近百年来最优秀的元戎有利竞争者之一了。

    一旦在未来跟楚国的较量中占据优势,吕武不但会成为最优秀的元戎,还将作为一个要实力有实力,要威望有威望的权臣!

    国君想翻身?恐怕只能在梦中了。

第567章:还是出了幺蛾子

    吕武能不能再兼任齐国的执政?其实并非是能不能问题,而在于他到底想不想。

    “或许可以让士匄起兼任齐国执政的念头?”吕武觉得这样很有搞头。

    阴氏不能过于贪心,能够夹到碗里,还要能吃进肚子里,不要搞得贪心不足变成什么都没有才好。

    齐国其实挺难的。他们这边的地形注定了一点,国力强横又能训练出强军还好,保持一个缓速扩张的局面,想做大做强则太难太难了;一旦国力不行了,没有险峻的山川地势当屏障,遭遇入侵是真的扛不住。

    或许是因为地形劣势过于明显的关系,才导致历史上只要北方来敌打到该处,中央王朝在这一片土地上稍微留了鲜血,保不住就就给失守了?

    当然了,大怂搞水田去防止敌人骑兵这种操作?只能说将拍脑袋治国表现到了极高的程度。

    但凡见识过骑兵,自己也种过田,不能有那种操作吧?

    真的是一言难尽啊!

    “齐君不再逃,调转车驾向‘临淄’而来。”吕武说道。

    士匄听到这个消息就急了,说道:“不可使之来也!”

    他们还没将从“临淄”抢到的资源和人口完全转移,但凡智商正常也知道不能去俘虏齐君吕环的。

    那么一搞,齐君吕环回到“临淄”算是个什么情况?

    吕武又说道:“齐执政崔杼请降,我须早做决断。”

    正在与晋国上军交战的齐国三“军”得知“临淄”陷落慌了一下,可惜的是魏琦没有抓住机会把齐军打崩掉。

    抗住了压力的齐军在逆极而反的情况下越打越有血性,他们自己死伤惨重的同时,增加了魏琦所率上军的伤亡。

    关于上述消息是后面魏琦又派人送过来的。

    魏琦没有避讳地提到一点,齐军上下一致是很少见的局面,晋国上军不是无法战而胜之,过度削弱齐国不是晋国所需要的。

    战略层面这种玩意,历来是看实际需要,也就导致很多时候发生一件事情,普通人看到和听到消息之后会觉得很窝囊,高层的看法和普通人却不一样。

    吕武说道:“如齐三‘军’丧师,崔杼必以死雪耻。崔杼一死,齐以何人主持城池交割置换?”

    齐国的国君吕环肯定不会去背那样的锅,肯定是臣子来背锅的。

    所以,以战略角度和需要为前提,晋国和齐国都需要崔杼继续活着。

    等待崔杼将齐国战败后的相关事情办完?吕武并不在乎崔杼到底死不死,到时候需要考虑的是齐君吕环认不认输。

    至于说崔杼死了又或是下台会不会让诸夏少了绿帽子的典故?这个好像不是吕武需要关注的地方。

    反正没了崔杼,还会有其他人担任男配角,就是不知道由谁去担当男女主角。

    晋国与齐国的这一场战争并没有脱离礼仪的一部分,事先有进行符合周礼需求的宣战,后面交战也是两军堂堂正正开打。

    什么晋国中军绕路突然杀到齐国都城“临淄”这边?要怪就怪齐国没有约定一个展开会战的地点,齐国事先也没有察觉到有那么一支军队朝自己的都城杀来,哪能是怪吕武带着军队过来呢!

    相对起秦国的遭遇,吕武没有用坑蒙拐骗的方式拿下“临淄”,已经很是给齐国面子了。

    当然了,吕武攻打秦国时,战争是在“迷雾”状态下进行,也就是包括晋国多数人以及列国根本关注不到;他们这一次攻打齐国则是国战模式,并且是在“众目睽睽”之下进行,稍微有点什么事情会传遍“全世界”的。

    在某年某月的某一天,齐君吕环带着剩下的七辆战车(含他的座驾)和约三百多齐军士兵,以一种威风凛凛的姿态重新出现在“临淄”众人的视野之内。

    站在战车的齐君吕环那姿态,那傲娇的表情,一众一逃再逃的齐军高昂头颅,不是人们知道战争的结果,还以为是齐国获胜了呢。

    晋军将士事先得到通知,他们对这一伙人采取了无视的态度,继续忙碌着集中、清点和运输战利品。

    齐君吕环等人,他们一样无视了晋军的存在,假装看不到那么多齐国的货物和人在被运和押解走,不做任何停留地进城入宫了。

    “财货之多,众家必定满意。今你我需商谈俘虏之事。”吕武特地喊来了财迷士匄。

    这些天士匄没有忙别的,不断巡视囤放战利品的各处,再苦再累也是精神百倍。

    士匄一听知道肉戏来了,说道:“元戎理当先选。”

    难道吕武会在这上面客气?那样当元戎还有什么意思嘛!

    吕武不会有任何的客气,只不过也不会步智瑩的后尘,吃起来要顾着点颜面。

    士匄想到了什么似得,问道:“下军与新军可有消息?”

    还真有。

    他们拿下“临淄”之后的第二个月,新军的消息先传递过来,隔天下军也有消息传到。

    新军听命去郑国那边武装游行,郑国立刻进入到动员状态。

    子驷还特地派人去晋国新军,询问晋国并没有对郑国宣战,为什么军队直接就过来了。

    晋国新军将祁奚在汇报中没有写得太明白,简单提到交涉的过程,也就是对郑国使者表明不是来作战,单纯地路过郑国而已。

    士匄稍微愣了愣,问道:“郑敢攻我?”

    别忘记郑国被晋国打得多惨,他们又刚刚从蔡国身上收获了一波,担惊受怕外加患得患失之下,郑国还真的恶向胆边生跟晋国的新军约架了。

    吕武很玩味地说道:“祁奚狡诈无胆,赵武怯弱无能,子驷胆大妄为。”

    如果中军和上军攻打齐国不利,又或者说进展没有那么快速,祁奚和赵武顶多就是遭遇不可测意外。

    现在的情况是,中军拿下了齐国都城“临淄”,抢了个欢天喜地;上军那边压着齐国主力在打,眼见着就要攻到齐国纺织业区域。

    新军跟郑军开打,不管打赢打输,人在下军的国君强迫中行吴和解朔率军去救援情况不明的新军,有什么锅都不会直接扣在国君头上,祁奚和赵武输赢都要倒霉了。

    士匄都不知道该露出什么表情,纠结了一番,决定笑呵呵地说道:“君上不宜染指大军之权。”

    没错,吕武也是那么认为的。

第568章:历来只有俺阴人

    元戎是一个多职位的总称,细分了是元帅、执政、中军将和正卿大夫。

    更深度的解读,元帅能有名有份地征调全国的兵力,制定和策划对外进行战争,并拥有全**队的指挥权;执政则是有权规划、制定、调用国有产业、资产,还能对众贵族下达某种指标,也就是所谓的总理大臣;中军将的职位注定还有一支直属军团,不过这个跟家族职权其实重复了,强调的是纳赋额度分配;正卿大夫是爵位。

    如果是在正式的场合,介绍吕武的前缀会非常长,除了国家的公职之外,还需要将拥有的封地带上,例如阴地、吕地、杨地……等等之主的一大串。

    若是在过分讲究逼格的西方,信不信见面光是互相进行介绍,念吕武的前缀就要花上个一两分钟?

    因为制度和习俗的制约,姓只有周天子那边能在特别的场合加在前缀之上,其余的人其实是没资格在某些场合用的。

    所以了,史书对春秋历史人物的记载,对于各个诸侯国的国君姓什么会进行记载,正式的场合则不会去强调。

    最简单的一个比方,史官在记录今年(公元前564年)的战争,方式会是:晋于秋讨齐,分兵四路进击;晋正卿武败齐环于‘临淄’,齐丧师,环败奔复返。

    那个“齐环”说的就是齐君吕环。

    而这位老顽童进去宫城之后就没有消息传出来,倒是之前躲进去的公子光重新活跃了起来。

    没有疑问的是齐国败了,哪怕是统率齐国主力的崔杼还没有消息传来,其余各处也不知道是个什么情况,仅是都城“临淄”被占领就算齐国败了。

    这种战败不是简单的多少军队被歼灭,又或是哪些产业链遭到破坏,是一种政治上的失败。

    欧罗巴的很多战争,一旦首都遭到占领,哪怕该国还有大片的疆域没有沦陷,简单因为全国的绝大多数物资和重工业全部集中在首都,他们就再也无法将战争打下去,只能承认战争已经失败。其实这个也是政治失败的一部分,稍微有差别的地方在于是真心没能力继续打下去。

    “君上私调下军南下,元戎不可听之任之。”士匄不是在对吕武施加压力,规则就是那么一回事。

    晋国的国君当然有权下达命令,没有得到元戎认可并在文书上盖印,缺少了这一道程序的现实下,国君的命令属于可听可不听,认真追究起来还是“矫诏”的一种。

    制度和礼仪规范是用来干么的?其实就是用来制约上位者,没有被破坏干净之前对谁都一样。

    其余诸侯的执政权利没有那么大,国君能随时随地又合情合理地发布命令。晋国跟其余诸侯国不一样,元戎与国君的权利实际上是对半开,算是谁都缺不了谁,要不命令是真的也会变成假的。

    士匄补了一句,说道:“中行吴、解朔无能!”

    不,其实应该说他俩没有下决心或胆子不够大,没跟国君扛到底。

    当然也要视新军的实际情况来论。

    如果新军的情况真的很危急,中行吴和解朔听从国君的命令算是事急从权,属于救了新军没功劳,破坏吕武制定攻齐战略则是有罪。

    怎么处理中行吴和解朔,要看的是事后国君与吕武的博弈。

    吕武听出士匄是在嫌弃自己挑小弟的眼光。

    无论到底应不应该去救新军,变成了一个立场问题,不是一种简单的需要。

    直白一点就是:好家伙,你刚当上元戎,收的小弟就敢无视你的命令,老大怎么当的?

    所以,吕武不但要回应国君的这一次较量,还要认真且严肃地处置中行吴和解朔,要不权威必然遭到打击,并且也会令人觉得控制不住场面。

    吕武说道:“我自有数。”

    哪有什么一帆风顺。

    成了元戎的那一刻起,平等对抗的有国君,还有范氏一再的紧随而上,一众“卿”肯定也会搞幺蛾子。

    晋国的贵族希望看到元戎能够压制住国君,却不想看到一个能够“乾纲独断”的元戎。这是元戎必然会面对的局面。

    士匄没有从吕武这里看到任何的惊惶无措,改了个话题,问道:“齐再乞降,如何处置?”

    之前是请降,进行了一次。

    “临淄”失陷的第一天,齐国有大臣代表公子光再次乞降,遭到了吕武的拒绝。

    战争没有出现结果,没有获胜把握的一方请求终止战争叫请降。

    国家都城被占领,全面局势不利之下,肯定是改为乞降的。

    晋军已经将“临淄”占领,哪有立刻接受投降的道理?当然是抢抢抢啊!

    关于“临淄”的缴获以及俘虏,运了两个多月,其实已经七七八八。

    后面晋军还横扫了“临淄”周边又是收获一波。

    结果是,晋军现在还有大批的缴获以及俘虏没有转运走。

    运了两个月还没运完?想象一下收获有多少。

    吕武对于明明一场好好处理就能两头兼顾的战事被国君一搞,又给搞成“宫斗剧”弄得很无奈。

    新军的战斗力不比中军、上军和下军,真的跟郑军开打可能无法赢得漂亮,不至于败得异常凄惨吧?

    然后,国君得知新军跟郑军交战就逼迫下军转道南下,是对吕武的战略部署多不信任啊!

    也许并非不信任吕武的部署?只是国君对新军的战斗力太过于缺乏信心,担忧给损失惨重或是全军覆没,失去了仅有能够依赖的底牌,才做出了最差劲的选择。

    吕武对国君的反应能够理解,要不要原谅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他说道:“齐愿降?可也。任由我等处置便是。”

    那是乞降,用现代话来讲就是无条件投降。

    由此能够猜测之前齐君吕环有多顽劣,被教训一顿之后就有多么的胆战心惊。

    士匄意有所指地说道:“楚军或将北上,我等不可使君上陷于险地。”

    那啥。

    国君可以不仁,他们不能不义嘛。

    不但要在事情对错上面占理,道德的制高点也要站稳,是吧?

    吕武觉得士匄有点急。

    战前有多少部署,代表吕武预设了多少应对套方案,什么被弄得措手不及是绝对不存在的。

    老阴逼还能被阴?那白有一个“阴”做前缀了!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0647/ 第一时间欣赏春秋大领主最新章节! 作者:荣誉与忠诚所写的《春秋大领主》为转载作品,春秋大领主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春秋大领主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春秋大领主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春秋大领主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春秋大领主介绍:
一觉醒来到了春秋时代的晋国,成为一名小领主。晋国刚刚发生国君号召多家贵族一同消灭赵氏家族不久。国内余波未平;国外动荡连连。魂穿成为小贵族的吕武,决定在进击成为大领主之前,先用后世的知识,改善一下自己的生活……而这是一个穿越者无论干什么,一不小心就会成为发明家的时代!春秋大领主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春秋大领主,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春秋大领主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