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春秋大领主TXT下载春秋大领主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春秋大领主全文阅读

作者:荣誉与忠诚     春秋大领主txt下载     春秋大领主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702章:晋国之亡,始于今日!

    当然不会就那么算了。

    至于说将锅丢给楚人,用日后的说法,只是一种“政治正确”罢了,当不得真的。

    在士匄找吕武慎重其事的提了一次之后,吕武不能再任由谣言继续蔓延下去,召开了一次高层会议,没有提太复杂的要求,仅是让贵族们闭嘴。

    在这么一个年代,只要贵族不搞事,其余阶层再怎么闹也就那样。

    另外一点,当前年代倒是和很多封建皇朝一般,尤其是大萌,想要手中有权就别特么瞎鸡儿乱讲话,平民爱咋咋地,哪怕是编皇室的荤段子也随意。

    开创老朱家皇朝的重八兄弟还是看得挺通透,不涉及造反方面,对平民还是相对宽容的。

    当然了,重八兄弟也有自己的局限性,比如限制普通人随意到处溜达。

    另外,什么有功名就不用交税?压根不是重八兄弟搞的,甚至都没有明面文字的相关政策,是那堆读书人自己搞的潜规则,历经仁宗和宣宗才成为永例,给养出了一堆废物和白眼狼。

    冬去春来。

    冰雪还没有融化前,归途太过于遥远的诸侯带队先走了。

    军营包围起来的“新郑”一天一个样,渐渐城外只剩下晋军驻扎。

    期间,包括鲁国在内的几个国家强烈要求留下,他们要跟着混一个“立德、立功”的成就,然后被无情拒绝。

    还是那一句话,接下来的荣誉晋人要自己独享,他们历经数十年才打出当前局面,打从事实上也有这个独享的资格,其余人想要分享荣耀就是在想屁吃。

    春播结束后的第二十天,北方有大批的军队来到“新郑”。他们是去年晋国贵族征召的新力军,来替换服役了快一年的疲惫之师回乡。

    站在城头全程注视晋军轮换的子产扶着城墙的手时不时颤抖一下,能说明心里产生了极大的恐惧感。

    晋国强不强?那肯定是极强的!

    有一点晋国还完胜各个诸侯国,包括了南方霸主楚国。

    哪一点?还能是什么,是晋国表现出来的军事实力和协调能力呀!

    哪一个国家能今年十来万大军出征,出征的大军没有返回,国内又过来十来万大军?当前只有晋国和楚国能出动二十万以上的军队,却只有晋国能玩一手协调到不行的轮换,楚国并没有这种行政能力。

    新抵达“新郑”的军队,阴氏、范氏分别来了两个“师”,其余的“卿”各自一个“师”,各“军”剩下的名额分配给了中小贵族或公族的封主。

    “此战过后,再有战事可不满编。”吕武刚看完家族的各种汇报。

    家大业大之下,吕武要是全心全意扑在内政,一天到晚光是看文牍,未必能在一天之内将文牍给看完。而这还是一再经过甄选,排除掉根本不用惊动家主的那些文牍。

    所以,始皇帝一天要阅览多少斤的竹简,看的只是高层次的东西,不可能掌握帝国的所有事。

    参加会议的贵族,他们肯定也通过文字了解家族的情况,能看到他们的神态存在差异。

    家里情况良好的贵族,看上去会显得轻松。

    看着就是一脸的魂游天外或是时不时皱一眉头,家里要么是出了事,不然就是面临什么危机。

    士匄问道:“元戎此言何意?”

    晋国的一个“军”一共由五百乘战车和三万七千五百步兵组成,也就是晋国一个“军”的步兵数量就是列国三个“军”的总合了。这个也是晋国能够成为中原霸主的因素之一。

    其他列国不是不想学或不能学,单纯就是他们足够的“士”和“徒”,想拉壮丁凑人头,基本的军官都无法安排。

    军队嘛,光是看人数有个屁用,讲究的是令行禁止。

    而高层下达的命令并不是士兵自行完成,看的是基层军官怎么带队执行。既是所谓的指挥链。就此也能明白拥有优秀的基层军官多么重要,随之明白多少期的士官为什么比尉官工资更高。

    吕武问道:“楚屈服,需我用兵多者已无。屡屡出兵过甚,有何益处?”

    士匄无言以对。

    众贵族一阵面面相觑,怀疑吕武就是单纯要他们多交税,才要削减出征名额。

    吕武说道:“我思量,各家亦不可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可私自出兵开拓,上交收获亦算纳赋。”

    封地在边境的家族有喜有忧,不是每一个家族都有能力单打独斗,也不是每一个贵族喜欢过刀头舔血的生活。

    只是吧,他们是晋国的贵族,八成以上的贵族还是很喜欢干干干的。

    最为高兴的当然是卿位家族,他们的理解是吕武在放权,鼓励贵族私下开疆辟土。

    吕武到底怎么想的?他只是将卿位家族在做的事情“合法化”和“政策化”而已,再近一步让中小贵族自行洗牌。

    还有另外一点,一旦这种“政策”通过并执行,君权将遭到最大的削弱。

    用一句话来概括“周天子失权旧事重演”罢了。

    羊舌肸敏锐地察觉到危险,想要反对又没有那个胆量,心想:“郤氏、韩氏可为化公为私,我家为何不能?”

    这个念头一出现,羊舌肸内心的野望就像杂草那般丛生。他的屁股换了个位置之后,跳出了旧有的牢笼,一下子觉得海阔天空了呀!

    一直在暗中观察的吕武看到羊舌肸脸色不断变化,慢慢从挣扎变成释然,嘴角勾起了幅度。

    “解决了担任卿位的羊舌氏就是拆掉晋国公族最后的盾牌,偏偏还不是武力消灭,又让羊舌氏泛起野心。我实在太睿智了。”吕武心想。

    不懂?吕武就是在为阴氏化家为国进行操盘,不然作为元戎该做的是收权,不能是放纵贵族瞎胡搞。

    可以想象各个家族在接下来的动作会很频繁,边境家族向外开拓过程中变强或是衰弱,周边没得扩张的家族跟邻居各种摩擦,不管怎么样吕武作为实际仲裁者都不会吃亏。

    阴氏向北开拓了十数年,以为到了太原就会止步吗?

    吕武看着很是兴奋的贵族们,心想:“你们好好干,打下每一块土地都将成为诸夏的基本盘,我们老阴家有淳厚善良的基因,这个接盘侠当定了!”

    至于晋国贵族私下的军事太频繁,导致会增大对阴氏的军备采购?吕武早就对金钱没有概念了呀!

第703章:不再食晋禄

    晋国轮换的军队抵达,吕武让他们休息了三天,下令开拔南下。

    这一次晋军不会明晃晃地打着讨伐楚国的名义南下,借口其实是现成的,也就是去年沈国背刺晋国。

    中原的列国无法没有得到“听成”的指示,南方的陈国和蔡国这是有晋国的使节团先后过去。

    之前,吕武建议顿国集体搬家,搬家后的顿国原有城邑则是卖给了陈国。

    城邑买卖在当今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交易,主要是诸侯对疆域没有明晰的概念,再来是城邑归属变更不是什么不能接受的事情,你情我愿的买卖或是赠送时常发生。

    晋军离开“新郑”进入“许田”撞到了楚国的使节团。

    楚国的正使是薳启强,求见之后没有多余的废话,邀请吕武率军前往“湛阪”会猎。

    “我正欲往‘聃’以报沈背叛之仇。如楚侯有会猎雅兴,可往也。”吕武才不惯着楚国。

    其实就是“湛阪”距离“新郑”有点近,开战不免会让郑国入局,不附合吕武的全局布置。

    那个“聃”并不是沈国的都城,一国之君经常会挪地方换着居住,导致沈国没有固定的都城。

    数十年前的沈国怎么样已经是过去式,现如今的沈国不过是一个人口不会超过八万的国家,没有吕武两年前的入侵,沈国打从实际上已经成为楚国的一个傀儡国。

    而顿国是跟沈国相同的情况,不一样的地方是顿国的人口更少。

    沈国对晋国的恨意太强烈,以至于明明在晋国的操作下得到解放,用背刺的方式来进行回报。

    有其历史纠葛就是这般,有仇恨会无视掉恩情,执拗一些宁愿遭到灭国的下场,不愿意接受来自仇人的善意。

    当然了,晋国清除控制沈国的楚国贵族未必是善意,可能是挖一个巨坑让沈国爬不起来。

    不过话又说回来,哪怕吕武上一次没有挖坑,沈国早就已经跌进深坑,自个儿好像也没有想要爬起来的意思,反而嫌弃晋国多事呢。

    薳启强这一次的办事方式非常利索,代表楚君熊招接受吕武前往“聃”的会猎邀请,一点不拖泥带水的走人了。

    晋军渡过洧水先进入陈国的地界,包括吕武在内的一众晋国“卿”去了“陈(都城)”接受陈君妫弱的款待,一直等待楚君熊招率军八万北上的消息,才离开“陈”继续南下。

    离开“陈”不久,解朔找到吕武,说道:“陈将生乱。”

    吕武也看出来了。

    陈君妫弱有两个儿子,明显是比较喜欢小儿子留,不喜欢从郑国娶的那个女人的儿子偃。

    姬周(国家)是长子继承制,贵族还能不那么讲究,一国之君可不能任性,不然对国家来说就是取乱之道。

    “陈侯非为君者。”吕武给下了一个定性。

    说起来,晋国冒了很大的风险来接纳陈国,用意当然是利用陈国来不断吸引楚国出兵北上。

    这一个决定来自晋悼公,实行之后却是没有起到什么作用。

    那一段时间吴国大动作不断,吸引了楚国的所有注意力,算是让陈国逃过一劫。

    等待楚国收拾完了吴国,隔年晋军却是南下了。

    如果晋军只是南下武装游行,作为棋子的陈国当然还有大用处,结果是晋军取得了“郜之战”的大胜,跑去楚国都城“郢”玩阅兵,还进行了饮马大江的壮举。

    以当前的形式来看,陈国对晋国当然还有用,只是用处已经不那么大,属于鸡肋性质了。

    他们抵达“顿1”进行驻扎。

    士匄、中行吴先后对吕武表达了跟解朔相同的猜测,前者好像挺有想法,后者则是一种觉得“世态炎凉”的感概。

    中行吴有那个感觉就对了!

    在原版的历史上,晋悼公在位和薨逝后的数十年之内,诸夏这边的列国一再生乱,很多国家爆发内乱的原因相当荒唐,基本是跟颜色扯得上关系,少部分则是君位继承方面出了差错。

    因为吕武的诸多操作,搞得列国的崩坏速度远比想象中来得更快,根由却远比原版历史要正经得多。

    “楚军已过汝水,蔡使来求,言及楚军肆虐蔡境。”士匄怎么看都没当回事。

    作为南方霸主的楚国远比晋国更会玩,手段方面甚至可以说花样百出。

    蔡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被迫当楚国的小弟。最为搞笑,或者说对蔡国十足不幸的是,他们明明已经认了楚国当老大,还要时不时遭到楚国贵族越境玩“打草谷”的游戏,可谓是打又打不过,认怂依然遭欺负,忍不了又不得不继续忍下去。

    吕武当做没听到,讲起了其它的事情,说道:“上军入沈,规劝沈人北迁,成效过慢矣。”

    晋国的上军早早去了沈国,事情根本不像吕武说的那样,也就不是好言相劝沈人搬家,采取动用武力能掳掠多少就算多少的方式。

    只是吧,吕武怎么都是晋国的元戎,讲话的对象是晋国的中军佐,多少还是得要点脸。

    他们南下之前就已经将沈国安排得妥妥当当,卿位家族占大头,今次南下的中等贵族分得一些汤汤水水,以后楚国吞并沈国也只能得到一个跟空架子差不多的国家。

    晋军对沈国干的事情要是曝露出去,他们都已经事先想好了理由:俺们要跟楚人大干特干,避免伤及无辜,也是要给沈人好日子过,帮他们搬家而已。

    士匄其实挺喜欢跟在吕武后面办事,主要是吕武能将一件很不要脸的事情用堂而皇之的方式进行修饰,明明就是很黑暗的事情,办事手段以及事后给人的交代看不出有什么毛病。

    “今次楚军并无‘左右广’,诸强出兵亦寡。”吕武已经不那么在乎士匄怎么看自己,顿了顿才继续说道:“我需竭尽全力歼灭楚军,逼迫其再举弭兵之盟。”

    士匄认同地点头。

    像晋国和楚国这种国家,想要从外部进行灭国的难度很大。

    最为现实的是,晋国和楚国并不疆域比邻,谁成功灭亡了谁,面积超大的飞地谁都管不了,以其尝试之后废了庞大的精力和物力,不如扶持代言人上台。而这个代言人势必会在后面摆脱控制,继续接着刚下去。

    那么让固有领导班子认怂服输,哪怕和平保持不了太久,敌国的固有领导班子存在下去,看不出对胜利方更有利吗?

    毕竟,胜利方能战胜一次,就能打赢第二次,输方换了一个新的领导班子才是属于未知风险。

    说白了就是,反派一直输而不死,纯粹是主角刻意的一种养猪行为。

    士匄不知道在想什么,怔怔出神了有一小会,突兀开口说道:“君上尚有十余载方可加冠。十余载之多,匆匆岁月,事亦多变也。”

    唔?

    啥意思呀???

    吕武安静等着士匄自己揭开谜底。

    “你我两家封邑之多,于国而言远超赵宣子(赵盾)之时。赵氏其殇固有起因,实则过盛是也。”士匄低叹了一声,又是给沉默了一小会,用着莫测的表情说道:“何人再行景公之举?”

    谁不知道赵氏的赵同和赵括虽然嚣张跋扈又无脑,遭了晋景公的算计,才有了赵氏的覆灭呢?

    吕武不太确定士匄是有了足够的忧患意识要联合自己先搞君主和公族,还是已经有了瓜分晋国的想法,问道:“你欲如何?”

    士匄定定地看着吕武,表情有那么点莫测,说道:“当是你欲如何。”

    小老弟,你才是元戎,还有一大帮的马仔,轮得到俺来拿主意?

    看年纪和身体健康状况吧?俺琢磨着是别巴望那张元戎宝座,一直作为二把手又着实是不甘心,知道有多难受吗!?

    吕武自己喜欢当谜语人,却是极为讨厌有人不将话讲清楚。

    “范氏欲谋郑,我可使之。范氏以何报我?”吕武问道。

    来啊,互相伤害呀!

    士匄脸色先是一僵,随后很快又变得自然,笑呵呵说道:“拾你牙慧。”

    阴氏能那么搞秦国,范氏不能搞郑国?

    不独范氏要效仿阴氏,没看到荀氏、魏氏和赵氏都在盘算着有样学样啊!

    吕武也开始笑,笑了一会,说道:“羊舌氏不可除。”

    士匄一时间有点迷糊,不妨碍假装一切都看透,带着蜜汁微笑不置可否。

    “解氏辞去卿位,朔往秦国任执政。解氏此后不再食晋国俸禄。”吕武就看士匄还能不能继续笑。

    一下子,士匄真的笑不出来了。

    开玩笑的吧?秦国已经是阴氏的傀儡国,解氏是脑子坏了,还是被阴氏全面控制,怎么好好晋国的“卿”不当,跑去阴氏的傀儡国当执政,并且还要举家融入秦国?

    那可是带着城邑和人口从此换个国籍,真真不是什么小事!

    吕武说道:“阴氏、范氏携手,勿论诸事,齐肩并进,如何?”

    士匄的脸色已经完全僵住了。

    这是结盟,还是结铁盟、结死盟!

    什么样的大事能让吕武搞这么大?

    另外,阴氏和范氏一旦联合起来,还有其余家族的什么事?更不用说哪怕解氏不再作为晋国的家族,不是还有一个荀氏(中行氏)吗?

    那么也就等于晋国最为强大的三个家族站到了一起,想搞什么搞不成???

    士匄原以为自己想要学阴氏弄一个傀儡国的事情已经足够大,猜测吕武要搞的事情比控制一个傀儡国还牛逼,一时间猜不透,源于想不明白,不免陷入心乱如麻的状态。

第704章:阴氏、范氏、荀氏

    用一句话来说,士匄感觉到了害怕,然后产生了极致的兴奋。

    很明显的事情,吕武要搞大事啊!

    虽然士匄暂时想不到吕武到底要干什么,心神震撼之后回忆起了吕武干过的某些事情,好像是能够找到一丝丝的蛛丝马迹了。

    只是吧,士匄一再思考下来,又一次次推翻自己的猜测,越想脑子越乱,到最后变成了一脑子的浆糊。

    “究竟欲做何事?”士匄要承认自己有点怕了。

    阴氏很强,不是范氏那种数代人累积起来的强大,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崛起并壮大。

    将近二十年的时间还算短?跟那些用几代人来累积,花了一百年以上时间的家族比较,二十年的确变得不长了。

    给吕武二十年的时间就发展一个人口超过百万,封邑数量占晋国约有十分之二的家族,再给一个二十年又会是怎么样呢?

    事实上,晋国的众贵族知道阴氏很强,到底多强则是用封邑的数量来定论,见识到家族军队的实力,没有计算控制面积以及人口、资源和各种储备,概念方面很是模糊。

    这个也跟当前时代的知识层面和固有观念有关。人们能够学到的知识很有限,固有观念中用城邑的数量和产粮区多寡来衡量一个家族的实力,其余就真的没有相关的概念了。

    所以在所有人看来范氏是晋国当之无愧的第一家族。不为别的,单纯就是范氏城邑的数量最多,掌握着晋国约十之三四的产粮区。像是人口因为统计难度大,谁家有多少财帛外人全靠猜,人们才不乐意去多死脑细胞进行推断再计算,最终进行定量。

    而实际上,阴氏目前的人口已经晋国最多,又或者可以说是“东方世界”所有家族里面最多的那个,包含奴隶在内数量已经超过两百万。

    在产粮区方面,吕武一直以来都没有放松过关于耕田的开垦,先建立起“阴”地的产粮区,后来近一步开拓“吕”地,每得到一块新的封地都会进行耕田开垦,源于产粮地分得太散,并且名下没有单独一块封地的产粮环境以及出产量比范氏的多,没有造成什么轰动,大家伙自然而然也就忽视了。

    另外一点,阴氏从来没有停止过对外收购粮食,近一步给各个家族一种阴氏缺粮的印象。

    他们哪里知道阴氏哪怕能做到自给自足也没有放弃对粮食的收购,仅是在霍太山内部就储存了超过两百五十万石的各类粮食,其余封地的储备粮从十万石到三十万石不等。

    阴氏每一块封地至少有十万石的粮食储备,意味着一旦有需要的时刻,能够拿出来给予军队使用。

    十万石的粮食足够一万大军吃上一年左右,纯粹就是用来应急,一年之内当地的军队没有动弹,大概率不是成功突围就是被灭的状态,即便是局部僵持,没有得到救援也等于被放弃了。

    吕武还在每年大肆收获各种粮食,采取消耗旧粮储备新粮的策略,以至于各个家族就是一个阴氏很缺粮的情况。

    现在人们对缺粮的家族只有一种定义,便是不会持家。

    那么贵族就搞成了一种对阴氏自相矛盾的看法,一方面认定吕武很牛逼,另一方面又觉得吕武好像不怎么会操持家业。

    他们没有想到吕武出于什么考虑才一直收购粮食,也不会去进行深思制作出了水车等各种农耕便利工具的阴氏怎么会产粮极少,只会以自己的认知去进行定义。在这一点上评估错误,全局上对的地方也就更少了。

    实际上,不遇到天灾**的话,阴氏出产的粮食早就能够自产自足,甚至能够有剩余来进行储备。

    必须要说的一点就是,目前出了阴氏之外,其余家族几乎没有大量储备粮食的习惯,他们会卖掉粮食再进购自己缺的物资。

    阴氏的家主是吕武,其余时代的人不太好说,生长在种花家的人,谁在创建基业的时候不是奔着“全能”在撸袖子干?

    种花家的策略就是,别人有的我未必要是最好,但一定也要有!

    所以,到了某种艰难的时刻,阴氏哪怕是遭到了所有家族的排斥,内部的产业种类足够支撑之下,玩内产内用真的是一点问题都不会有。

    当然了,以吕武的角度和要求,阴氏现在还达不到尽善尽美的程度,一直在慢慢的积累以及补全缺失。

    吕武没有回答士匄的提问,两人无言地对视了良久,气氛变得莫名紧张起来。

    “也罢!”士匄最先认怂,低叹了一声,说道:“我不如你,可学之于你。阴氏不与范氏为敌,便是范氏挚友,盟之可也。”

    吕武伸出手。

    士匄也伸出了手。

    两人来了一个击掌定誓,完成了阴氏与范氏的结盟。

    只是士匄还是不甘心,纠结了一小会还是问道:“阿武,你究竟欲行何事?”

    吕武现在要是不透露一点‘料’,与范氏的结盟就会显得不够诚意,也就一脸认真地说道:“国中家族甚多,纠纷多也。我欲使各‘卿’固有领域,兼并各家以达其身,再效恒公旧事,使之震撼宇内。”

    啊?

    搞内部兼并???

    俺早就想这么干了。

    好事啊!

    士匄一时间脸色不断变幻,恍然地说道:“故阴氏独占北疆,又欲图谋西境?如此,阿武何时清算魏氏?”

    “士匄是想到了什么,怎么会有这种傻问题?”吕武被士匄搞得有些晕懵,心里吐槽了一句,嘴上否认道:“魏氏亦为‘卿’,即便与阴氏不和,我怎敢动手。”

    士匄反正不信,觉得吕武还真是虚伪,说道:“解朔辞卿位,想必乃是韩起为‘卿’。阴氏欲使其它,阴氏、解氏、韩氏共图魏氏,无大利解氏焉能辞去卿位?”

    是不是那么一回事吧?有点不重要。

    吕武干脆来个紧闭嘴巴,再用一脸无语的表情看着士匄。

    “韩氏重获卿位,与我家无利,阿武以何补偿于我?”士匄觉得自己总算压制了吕武一次,心里别提有多爽了。

    吕武苦笑起来,一副有什么要求尽管提的表情。

    士匄说道:“‘原’已归我,‘温’可也?如我与赵武不和,你何作为?”

    所以,果然啊!

    范氏还是要独霸南方,第一步就是挑“卿”里面弱小又没多少存在感的赵武动手,接下来就该找其余的“卿”协商置换封地,谈不妥就各凭手段啦。

    吕武莫名地感觉到有一种熟悉感,一时间又想不起好像在哪看过相似的套路。

    “我既使荀氏、赵氏、魏氏往东,固有我之利,何尝不为范氏着想?”吕武在这一点上还是挺能强势,又说道:“如范氏欲得‘温’,我从中说和便是。”

    能不撕破脸得到“温”地,士匄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他看到了吕武展现的诚意,心里满意的同时,投桃报李地说道:“诸戎之地,阴氏得伊洛之戎,陆浑戎、蛮氏归我。”

    以地形来论,伊洛之戎是在西边,面积也是占了最大。

    攻打诸戎是范氏的主张,并且范氏不管是进行得顺利与否都宣示了“所有权”,直接将整个伊洛之戎划归阴氏持有,的的确确是一种回报了。

    士匄有那么点踌躇满志,复道:“如阴氏助我得郑,我亦可助阴氏灭魏。”

    兜来转去,怎么又提到了魏氏?

    这是士匄认定吕武对魏氏早有野心,魏琦当家的魏氏不好让阴氏率先动手,轮到魏绛成了魏氏之主的各种操作后,哪怕是阴氏率先动手,别人顶多说阴氏霸道,不会认为阴氏没有理由去攻击魏氏。

    吕武没答应也没有拒绝,改了一个话题,说道:“我欲助荀氏兼并长狄,剑指卫国。”

    士匄闻歌而知雅意,慎重其事地说道:“范氏可助一臂之力,荀氏以何报我?”

    结盟不是白嫖,形成了友好关系,再互利互惠罢了。

    吕武索性派人将中行吴请来。

    中行吴过来后,没有提出什么问题,坐在一边听吕武和士匄聊争霸胜利之后的展望,听到阴氏和范氏愿意帮助荀氏向东扩张,一下子不是欢喜雀跃,相反是感到心惊肉跳。

    现在没有那句“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道理该懂的人都懂。

    中行吴看到吕武和士匄目光炯炯地盯着自己看,说道:“吴以元戎马首是瞻,但又所指,敢不从命?”

    吕武继续笑吟吟。

    士匄则是一心的mmp。

    然后,中行吴必须要有这样表态,抱住哪一根大腿就要有坚定的态度,不能学郑国玩什么左右横跳。

    中行吴转而看向士匄,说道:“荀氏可助范氏寡也。吴不知中军佐所图为何?”

    又是在表立场。

    老大跟谁怎么玩是老大自己的事情,作为小弟紧跟老大的步伐才是正经事,免得没有搞清楚状态瞎表态让老大产生想法。

    士匄心里非常不爽,转念想到中行吴原来是这样的人,好像更有拉拢的必要?

    吕武则是进入到放松的时刻,想道:“不管中行吴是真是演,估计演的成份更多一些,三家在三个方向发展,压力没有全部压在阴氏身上就好。到底是三家分晋,还是两家,乃至于最后决出一个大赢家,局面反正成了。”

第705章:尘埃落定了啊

    晋军抵达了“顿1”之后,吕武派人前往驻扎在“顿2”的楚军营地。

    现在有很多地方重名,比如“顿1”是顿人一开始栖息生活的区域,他们再一次搬家就会有一个“顿2”。

    要是看到某个名字的地方,能够从名字来推断某个家族或是国家的迁徙轨迹,又从各个地方的生活环境推论过得怎么样。

    一些大国其实也会一直进行迁徙,一般是每隔十五年左右搬一次家。这个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某个“城”的人口越多,该“城”可居住的时间就会越短。

    为什么要频繁搬家?当然是因为垃圾围城呀。

    上一次薳启强找到吕武邀请前往“湛阪”会猎,吕武给予的回应是到“聃”开打。

    楚军越过“聃”来到“顿2”摆明了就是内心并不甘心,并不想晋国说什么就怎么办,还存在一种反抗心理。

    吕武派去楚军的人回来,禀告的是楚君熊招并没有亲征,楚军主将是楚国令尹公子午。

    关于楚君熊招没有亲征这件事情,仅仅看楚军亮出的旗号就能得到判断,也就是晋军这边事先已经知晓。

    再一次确认楚君熊招没有亲征,则是存在其价值。

    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楚国对这一次会猎的信心不强,以至于楚君熊招回避亲征不想担责。

    “顿1”与“顿2”相距不超过四十里,中间大体上是一种平坦地形,有山的海拔也不高,东面是洧水下游,再往东南方向二三十里则是颍水上游。

    “楚军之中蛮人甚多,不见强族有多。”吕武想起了‘鄢陵之战’的旧事。

    当时楚军来势汹汹,看上去浩浩荡荡很是人多势众,来自各个蛮族部落的蛮人却占了楚军的十之三四。

    在“鄢陵之战”时,其实就是处于楚国有自信的阶段,他们上一次与晋军大战打赢了“邲之战”,有点骄傲自满并没有什么。

    自从“鄢陵之战”结束后,楚国征讨宋国、郑国或其余列国还会征召蛮人,对上晋军则看不到有蛮人的身影。

    说明了什么?说明“鄢陵之战”重新将楚国君臣的脑子打清醒,面对晋国不再敢大意放松。

    “如元戎所料,楚军今次不过求败,以平国内之人愤懑、不甘。”赵武当起了捧哏的人,还一再用奇怪的目光打量近期变得有点安静的解朔。

    说楚军是来求败,有点过份了。

    如果能赢的话,楚军当然不愿意得到一个战败的下场。

    所以在捧哏和拍马屁的技巧上,赵武明显没有解朔干得好,有时候根本就是在硬着拍马屁,捧哏也捧得令人很尴尬。

    某种角度来讲,楚国主动再去约战晋国就是在表示不甘,但凡楚国真的还有余力,怎么可能会迎接失败,必然是要跟晋国拼了。

    楚国约战又出动那种成份的军队,以楚人死要面子的性格,能够肯定去年以晋国为首的联盟将楚国肆虐得很是不轻,晋军到“郢”阅兵和饮马大河也对楚人的自信造成极大的打击。

    吕武开始发布一系列的命令。

    中军暂时待在“顿1”不动弹,上军、下军和新军拔营逼近在“顿2”的楚军。

    同时,吕武再一次拒绝找上门的陈国和蔡国参战的请求,得知楚国邀请晋国会猎,然而却是又出兵吴国。

    楚国对吴国的用兵是楚君熊招亲率五万楚军前往,不太好说是为了给国内外一个交代,还是吴国又搞了什么大动作。

    去年晋国召集一众小弟南下无疑是给吴国解围了,把在灭国边缘疯狂试探的吴国从悬崖峭壁边上拉了回来。

    考虑到吴国是一个知恩不图报的国家,又看吴人历来喜欢玩阴的手段,重要的是吴国遭到楚国很沉重打击,似乎没可能主动搞事来帮晋国顶雷吧?

    那么就是楚君熊招不想亲自面对楚君,各方各面的压力又迫使他不能待在“郢”,搞了再次亲征吴国的举动来避险。

    “楚败而不复有礼,我不可掉以轻心。”吕武让中军停在‘顿1’算是一种保险。

    有中军当后盾,上军、下军和新军去跟“顿2”的楚军开打,没有新的楚军过来,三个军团打十来万的楚军,尤其是十来万楚军里面的蛮人占了三成左右,晋军没理由会输给楚军的。

    士匄却是知道一点,比如吕武的威望已经涨到了巅峰,不会因为再次战胜楚军而增添光彩,反而因为楚军那种成份会成为一种大人欺负小孩的模样,给人得出一种胜之不武的解读。

    简单的说,吕武现在就是核武级别,楚国只是拿出了常规武器,晋国真心没必要动用核武啊。

    另外就是,吕武有意地在拔高自己的段位,楚国的国君没到,他的出场会显得很廉价。

    士匄并不想待在“顿1”。

    谈到威望这一方面,中行吴还有几次指挥大军作战的经历,反而身为中军佐的士匄一次都没有,摆明是连解朔都有点不如了。

    晋国是一个军果主义国家嘛,无法率军取得胜利的“卿”注定威望只会一般般。

    然而,士匄处在一种很尴尬的地位,他贵为中军佐,却只是一个“副手”,缺失了独自领兵作战的机会,想建立属于个人的威望挺难的。

    比较要命的是,范氏联合赵氏攻打伊洛之戎、陆浑戎和蛮氏的军事行动失利,后来范氏独自面对三戎打得也挺失败,还是阴氏加入进去才扭转战局,给世人的印象就是士匄的军事能力挺菜鸡的。

    “我往‘顿2’而去?”士匄问道。

    吕武先是一愣,随后用玩味的表情盯着士匄一直看。

    中军佐在国战期间没有独自统兵的资格,主要是因为中军将也一定在。

    现在中军驻扎在“顿1”这个地方,再来是吕武不打算动弹,算是给了士匄一个机会。

    中军佐在中军是副手的定位,去到上军、下军或新军会在职权上压过他们的“将”和“佐”,接管军队的指挥权力算是一种有理有据。

    士匄与吕武保持对视,一副志在必得的态度。

    “我无异议。”吕武真的无所谓,却是又说道:“未有此旧例,我不可去令,能否成事皆在于你。”

    让吕武以命令形式将上军、下军和新军的指挥权交到士匄手里?打乱晋**队指挥建制的事情,能试探吕武的威望到底高到什么份上,同时也能试探中行吴对吕武的服从度,可是有必要这么做吗?

    士匄也没奢望吕武下达不合理的命令,很自信地说道:“我自处也!”

    吕武只是笑了笑,不反对也不背书。

    士匄走了,带着两个“旅”前往跟上军、下军和新军会合。

    隔天,中行吴的家臣萧茼过来。

    “元戎,中军佐突然而至,欲取三军之权。我主遣我而来,询问是否乃是元戎授意。”萧茼态度恭敬地问道。

    吕武面无表情说道:“中军佐请命而往,我并无有所授意。”

    得到答案的萧茼有点挣扎,犹豫了一下下,说道:“代我主询问元戎,君权是否交予中军佐。”

    吕武说道:“上军将自处。”

    不是丢锅,要说试探则必然有。

    中行吴得到吕武的命令率军南下,不包括接管下军和新军,有本事让下军和新军的“将”和“佐”听命是他自己的本事。

    以卿位排序来看,身为上军将的中行吴在职位的权力超过解朔、彘裘和魏绛、羊舌肸,最为主要的是中行吴是“将”不是“佐”,依照法理还是能指挥下军和新军的。

    士匄哪怕是中军佐也只是“佐”,职权跟“将”存在很清楚的差距,从哪一方面来看都没有接管三个军团指挥权的资格。

    一副很纠结的萧茼一再欲言又止。

    “还有甚事?”吕武问道。

    萧茼要知道好歹,只能选择行礼告辞离去。

    外人离开,内账走出了宋彬、葛存、梁兴和成甲。

    刚才阴氏在进行自己的内部会议,谈的事情有点杂,包括但不限制在家族发展以及秦国那边的事务等方面。

    阴氏的发展不存在瓶颈这么个东西,考验的是能不能持续增加人口,不是忧虑土地不够用。

    吕武现在迫切地想知道自己有多少人口,稍早之前安排葛存主持人口普查,要求在三年之内得到一个数据。

    而这一次人口普查将算上秦国的人口,不独独只在阴氏内部进行。

    脑子活络点的家臣已经察觉到吕武的心思,尤其是吕武还要求加大军事装备的产能,以及增加对外粮食的采购。

    普查人口,加大产能,增加粮食的储备,怎么看都是要有大动作。

    现在什么事情对阴氏才能用得上“大动作”这种定义?参与国战不需要,新一轮的疆域扩张以阴氏目前的实力绰绰有余。

    不是在开玩笑,阴氏不管是向北继续扩张,还是向西继续开拓,诸戎和诸狄都只有逃窜的份。

    “我家之粮已多,今岁三成旧粮归于酿酒,明岁亦有两成旧粮需解。”葛存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有这样的烦恼。

    现在“东方世界”这边,阴氏是最大的军事装备生产商以及销售方,导致的是各种资源疯狂地汇聚过来。

    有些资源,比如皮革和布匹哪怕是存着也没事,铜则是存越多就属于亏越多的资源。

    为什么铜存越多反而越亏?铜现在不但是货币原料,还能制作各种工具,然而阴氏制作工具可以使用铁,对铜的需求真的没有多高。

    所以,铜在阴氏这边就是一种货币。

    而货币这种东西只有花了才能体现出它的价值,光是对方在那边就只是金属而已。

    本着不赚就是亏的原则,吕武觉得储存过量的铜是亏,有毛病吗?

    这人啊,旱的旱死,涝的涝死,吕武的起步很艰难,手头的资源越多,不想再增加资产都是一种奢望。

    用王十亿的话来说就是:这钱啊,我越花越多,越花越多,越花越多……,就跟特么会自行繁殖一样!

    吕武也遇到了相同的情况,非常努力在挥霍,每年采购的粮食、布匹、人口和各种杂七杂八,甚至还在不断撒币给周天子以及列国的大臣,结果还是越来越多!

    布匹和粮食,乃至于人口,其实也是财帛的一种,而作为劳动力的人口越多,懂得持家肯定会增加产能,财富不就越来越多了吗?

    上军、下军和新军在前线跟楚军血战,后方的吕武更多精力则是放在自家的安排上面。

    去了前线的士匄最终还是没能获得指挥权,一度还跟中行吴闹得很不愉快。

    中行吴则是有苦自己知道。

    他派家臣去求见吕武,得回了一个“自处”的答案。

    啥意思啊?

    不就是一切自己拿主意嘛!

    等于说,军权交出去是中行吴无能,甚至有“跳槽”的嫌疑,不将军权交出去又会得罪士匄,简直是太难了。

    中行吴很怀疑吕武是在试探自己的“忠贞”,有证据也无法拿吕武怎么样的那种。

    没有得到军权的士匄并没有灰溜溜率军回转“顿1”,不尴不尬地留在“顿2”。

    士匄最为聪明的是没有将彘裘的军队接收过来,一旦这么干不但显得极为小气,还是一种蛮不讲理。

    尽管晋军的高层出现了问题,碍于楚军着实不给力,晋军持续压着楚军打,战事进行了半个月之后,楚国令尹公子午阵前偃旗了。

    现在这么个年头,一军主将偃旗就等于是认输,代表在“顿2”发生在战争进入见好就收的阶段。

    当然,偃旗只是认输,并不是投降,也能算是一种有条件的投降。

    公子午按照惯例交出幸存下来的一半军队和物资,要求亲自到“顿1”见吕武一面。

    得到前线消息的吕武多少有些感概,他们去年真的是将楚国给打惨了,使得一个心高气傲的南方霸主到了认怂求放走的程度。

    吕武在七天后见到公子午。

    双方见面时肯定要保持格调,聊了一些有的没的之后,公子午说道:“我有要事,请阴子退散左右。”

    什么事情不可对人言?

    吕武看公子午一脸的神神秘秘,心里起了好奇心。

第706章:划江而治,如何?

    吕武很认同“好奇心害死猫”这一句话。

    然而,人要是对什么都失去好奇心,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

    他先是盯着公子午看了一小会,环视脸色各异的本国贵族一圈,一阵“呵呵”的笑了起来。

    不屏退旁人来显示自己的大胸怀?要是等一下公子午讲的事情过于劲爆,完全是在给自己找麻烦和难堪了。

    人不但要有自知,尤其不能自作聪明。

    吕武莫名地想到了一个皇帝。

    这么一个皇帝,他为了显示自己的仁德去到一座监牢,不问罪犯到底犯了什么事而被抓住服刑,干了让所有罪犯回家探亲的举动,并跟罪犯约定时限让他们自行返回。

    没有半点神奇的地方,罪犯到了约定的时间果然一个不少的回到监牢。

    知道为了确保没有罪犯逃跑,该皇朝动用了多少人力物力吗?

    又知不知道为了保证一个罪犯都不死,死伤了多少为皇帝卖命的健儿?

    说白了,皇帝要装逼,苦活累活和送死都是手下人去顶。而皇帝只要罪犯能在约定时间一个不少地回到监牢,用此来彰显自己的威望与仁德,才不在乎到底死了多少手下。

    其实这个皇帝挺傻逼的。不知道他这么演被一众世家门阀用看猴戏的目光看待,还以为自己真的干了一件非常牛逼的事情。

    至于平民怎么看又怎么想,以那个皇帝所处的时代,平民算是草芥一般的定位。

    解朔率先站起来,无声行礼退下。

    有了解朔的带头,赵武、中行吴、彘裘和羊舌肸也都先后站起来行礼告退。

    吕武看向了没有动弹士匄和魏绛,眼神有那么点玩味。

    刚才魏绛在思考自己的事情,看到吕武用玩味的目光看过来,心里一紧也赶紧行礼退下。

    “我亦需退?”士匄有点没有逼数地问道。

    吕武并不知道公子午到底想说什么事,想了想对士匄说道:“你我互盟,至不分彼此?”

    结盟了是一回事,互相之间是不是要有点**和空间呀?

    如果范氏认为阴氏所有的事情都能参与,阴氏是不是也能搅和进范氏的所有事务里面?

    士匄站起来说道:“我以为国事无需避嫌。”

    要怪,怪你自己没开口让人退下,俺怎么知道你们要说的是国事还是私事。

    面对这么没皮没脸的家伙,多少让吕武哭笑不得的同时,感到了不小的忌惮。

    士匄就一个意思,试探吕武跟公子午聊的会是公事还是私事,目的达到也就走了。

    “阴子之德,泽及中原,众‘卿’降服,可喜可贺。”公子午这是在讲怪话吗?

    吕武目光变得锐利,说道:“鲁人叔孙豹有言,人生当追求不朽,复道‘立德’、‘立功’、‘立言’自可不朽。武于国有功、于众有德,尚缺有言。”

    不过也快了!

    著书立作这件事情远比想象中来得困难,吕武花了七八年的时间才搞出一部跟“法”有关的书籍,另外杂七杂八的著作还没有归纳细分。

    在这二十来年的时间里,吕武一开始没有那个条件搞内部教育,后来其实也不具备充足的条件,无法搞全民教育,搞精英培养还是可以的。

    阴氏之中,多的是功勋子弟获得教育,比如吕阳身边团结的一群从学府毕业的二代,更多的二代则是仍在“阴”城的学府就读。

    早期只有家臣级别的二代够资格进入学府,后来条件越变越好也就放宽了生源,随着“大夫”、“士”和“徒”的子嗣大批进入学府,时间越是往后推移,阴氏的优势必然变得越强。

    这种“强”是体现在从学府毕业的二代,他们将被安排在一些岗位作为副手,渐渐变得成熟也就能够承担起更多的责任。

    不要小看管理层的质量,一个团队最为重要的就是管理层。至于有多么重要,不需要过多的解释吧?

    听到“不朽有三”的公子午明显震惊了。

    要不咋说鲁人嘴炮牛逼?他们讲出来的道理,听着非常有诱惑性质,本身能不能做到根本不重要。

    “我王已知阴子在秦所为,敢问阴子意欲如何?”公子午回过神来,决定不按吕武的节奏来。

    吕武一脸诧异,说道:“秦庭两次刺杀于我。我欲如何制秦,与天下人何干?”

    如果一方按照规矩来办事,别人再怎么样也要有一个底线。

    秦国先不讲规矩,无论得到了什么样的报应,不是挺理所当然的事情吗?

    楚国问吕武想对秦国怎么样不算多管闲事,他们跟秦国在数十年前结盟,一直都保持着的盟友的关系。

    等于说,阴氏搞了秦国,打从法理性质上来谈,楚国是有合情合理的干涉权利的。

    公子午觉得跟吕武说话太难受,卡住了半响,问道:“阴氏欲灭秦,欲代秦?”

    吕武看上去一点点的慌张都没有。

    楚国很擅长架空某个诸侯国,等待时机合适再去进行吞并。他们的操作方案中还包括“桃李代僵”的手段,公子午试探吕武是不是要取代赵氏嬴姓成为秦国之主,并不存在突兀的地方。

    换作是中原的各个诸侯,他们的思维中只有楚国会干那种不是人干的事情,还真想不到有哪个中原人会有那种胆量。

    陈国的某个分支,他们从楚国的办事方式里学了一手,很努力在齐国那边经营,花了几代人的努力将事情办成了。

    当然,吕武将历史搅得乱七八糟,间接影响到了妫姓田氏的布局,以后田氏还能不能代齐变得相当不好说。

    公子午说道:“若阴氏灭秦,秦之土恐难尽归于阴氏;如阴氏欲代秦,阴子亲为难也,需二代行之。”

    这是认定阴氏不会放过秦国,甚至还帮吕武想出了方案?

    如果吕武作为晋国的元戎干了灭掉秦国的事情,属于秦国的城邑肯定无法全部落在阴氏的手里。

    当前的规矩是贵族跟国君四六分,懂事的国君再拿出得到的四成去分润给其余贵族。

    晋厉公就是因为太过于吝啬,有进无出给惹怒了晋国的贵族,没有栾氏动手,肯定会有其余的贵族下杀手。

    说什么吕武自己不行,的确也是一种实话。

    毕竟,吕武是晋国的元戎,没有分裂晋国为前提,摇身一变成为一国之主,不是在逼晋国跟阴氏死磕吗?

    “熊招还是脑洞不够大,没想到我会分裂晋国?”吕武脸色不变在心里想完,开口说道:“此乃楚侯所言?”

    公子午按照自己的节奏,说道:“阴子未任元戎,两次攻齐,择机克卫、鲁,复谭、纪二国,意在削弱山东诸国。我王常想,为晋国计,阴子勿需如此。如此,阴子必有其深意,唯牟图立国也。”

    这是最了解自己的是敌人,还是粉丝过于崇拜偶像呢?说的竟然全特么对!

    公子午继续说道:“我王亦知阴子常送礼于周王。”

    尼玛,死了!

    吕武脸上的肌肉已经在渐渐紧绷,反思怎么会让楚君熊招看得那么透彻。

    公子午看不出吕武有什么心情,停顿了一小会,又说道:“阴氏取西、北,范氏专注于南,荀氏、魏氏、赵氏往向于东,前人无有如此;阴氏驱赶魏氏已显,不为代秦,必不如此。”

    吕武保持着很假的微笑。

    “我王会盟之时已然表态,阴子欲行大事,我可助力之。”公子午很努力在观察吕武,果然看到吕武一瞬间睁大眼睛又很快眯了起来。

    吕武想起来是有那么一回事,当时就感到讶异,没想到楚君熊招还真的是把自己差不多猜透了。

    只是吧,猜对了又怎么样?

    晋国这边没人会相信楚国传出的任何言论,认定楚国就是不想晋国落个好。

    上一次,也就是晋军去饮马大江又在“郢”城下阅兵撤往郑国之后,联军这边就有关于中行偃和智瑩刺杀的相关谣言,一下子就被吕武给镇压了下去。

    “楚侯如此……”吕武喟叹了一声,看上去很无奈地说道:“邀我岁岁出兵南下罢了。”

    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吗?就是:你特么知道得太多了,必须死啊!

    这一下给公子午愣住。

    他们想了很多,独独没想到吕武会是这样的反应,还以为吕武得知楚国会帮忙感到惊喜呢。

    “为何呀?”公子午满是懵逼地问道。

    这倒是让吕武有点相信楚君熊招是带着诚意了。

    只是,楚君熊招有没有诚意对吕武根本就不重要,阴氏要的是不借外力达到自家的目的。

    借外力来干成事情,吕武这边有不少现成的反面例子,无论是石敬瑭或赵匡义,反正都不能学。(真是赵匡义,不是赵匡胤)

    “楚侯诸多言语,不过以己度人罢了。”吕武必须否认啊!

    话也讲得一点都没有毛病,楚国管用套路干得太多,自己阴暗怎么能把吕武也当成那样的人。

    公子午一下子被磕住了,呐呐地说道:“何至于此?如阴子有意,助之与我有利,我王必不阻扰。阴氏立国亦首当会盟以壮声势。你我南北呼应,天下各取一半,岂不美哉?”

    吕武心想:“谁特么跟你们各取一半,我全要!”

    就是楚君熊招竟然全部猜对,给了吕武很大的心理压力,一时间心态有点乱了。

第707章:楚人报仇,十年未晚

    吕武有想过让公子午失踪,再转念一想公子午只是个跑腿带话的角色,有点治标不治本是一面,风险太大了才是关键。

    作为一名来自楚国的使节,公子午是转述楚君熊招的本意,话则是说得过于露骨,不止是将吕武架起来烤,还是在玩心理战。

    “这事难办了。”吕武的心真有些乱了。

    公子午见完吕武并没有离去,待在晋军这边商谈一些“顿2”的战后事宜。

    借这个机会,吕武要看看公子午到底会不会乱讲话,比如大肆疯传阴氏要干事业捅出去。

    然而,数天下来没有关于阴氏的半点风吹草动,有的只是楚国提出明年举行会盟的事儿。

    楚国提议的会盟跟上一次在宋国举行的目标相同,差别是上次由宋国大夫华元仗着跟晋国的元戎栾书和楚国的令尹子重交好,提议晋国和楚国止戈罢战。

    那一次在宋国举行的弭兵之盟规格并不高,晋国和楚国的一国之君没有到场,列国前去参加会盟的也只有臣而没有君。

    他们商谈的是晋国和楚国就此平起平坐,一块向天下列国收保护费。

    当时的华元看见各国的国君都没有到场,一度羞愤到想要自杀,还是向戌好言相劝才苟活了下来。

    “今次会盟,我王与晋君务必亲至,诸侯亦然。”公子午心里其实挺不好受,又说道:“盟约与上次一般无二,如何?”

    吕武嘴角勾了一下,看着很像是在耻笑。

    其余的“卿”看到吕武这般模样,知道应该怎么做了。

    士匄当仁不让地质疑道:“如今乃是楚国求和,安能与我共享霸权?”

    发生在宋国的那一次弭兵大会,主要原因还是各个列国实在受不了晋国与楚国一直开打,偏偏他们不是要听晋国的命令出兵,就是楚国那边逮着几个列国爆锤。

    华元能够牵头成功的原因是,宋国有点份量,再来就是齐国和秦国两个一流强国,郑国、卫国、鲁国三个二流强国,有点排面的诸侯都表达出了对和平的渴望。

    简单说,华元无非就是挟诸侯逼迫晋国和楚国这两个霸主,看似好像办成了事情,直接导致的后果却是晋国和楚国转头对自己的一帮小弟拳脚相加。

    那一段时间的宋国最惨,也就是他们被晋国和楚国有默契地给演了。

    楚国一再出兵攻打宋国,作为宋国老大的晋国则是装作没看到,鉴于宋国对晋国的作用性,晋国一次都没有出兵援救,要说两个霸主没有默契谁信啊?

    所以了,宋国南方疆域几乎沦陷个干净,后面不敢再越过晋国跟哪个诸侯勾搭,老铁卫国遭到晋国的清算都不敢吭一声。

    “晋有‘邲之战’,楚亦可有‘鄢陵之战’。”公子午就是这么想的。

    场面一时间安静下来。

    说到底,楚国在“邲之战”后没办法将晋国一下子打死,晋国能够在“郜之战”将楚国彻底打死吗?

    稍微有点佐菜,喝酒也不至于醉成那样,是吧?

    事实情况就是,晋国和楚国都很清醒,他们能够轻易灭掉一些不入流的诸侯(如许国、顿国),对上三流国家想吞并都有难度,何况是灭亡一个霸主级别的国家。

    无法轻易吞并三流国家不是晋国或楚国办不到,主要是造成的影响会很大,比如导致诸侯骇然,倒向其中的一个霸主,团结起来一致针对那么干的霸主。

    而霸主无法灭掉霸主的理由则很简单,一个国家能够称霸,内部至少是有足够的向心力和归属感。

    一时间能够将霸主的领导阶层打瘫痪,该去驻扎多少军队,需要耗费多少资源保持占领,应付永无休止的抵抗浪潮能不能扛住。

    更为现实的是,其余列国会老老实实等着这个霸主将那个霸主消化吗?

    士匄看了一眼吕武,视线重新落到公子午身上,说道:“今时不同往日,秦、齐、卫不复从前。”

    公子午在看吕武,尽管双方立场不同,还是非常佩服吕武只花了几年的时间就搞了秦国、齐国和卫国,使得晋国一下子再也没有后顾之忧。

    “若是如此,你我死战不休便是。”公子午必须态度强硬。

    继续打?

    从本心上来说,士匄不想跟楚国接着打,尤其是后面的每一战都会逼得楚国竭尽全力来死磕。

    话说,士匄觉得和楚国死磕个屁啊!想办法弄郑国不香吗?

    接受换个岗位的解朔什么都无所谓,晋国继续和楚国死磕,关秦国什么事。

    而中行吴、魏绛、赵武、羊舌肸以及老范家的小伙子彘裘,他们没有多大的兴趣继续跟楚国接着打。

    道理摆在那里,晋国跟楚国打的风险太大,收益方面却是太小,能够逼迫楚国去掉王号就算是功成名就,傻子才接着继续死磕,欺负周边的小国或戎、狄,风险什么的几近于无,收获却是大大的有啊!

    士匄刚才将话说得太满,一时间下不来台,看了看吕武,又看向了彘裘:小兔崽子,别光看着,救救你大哥!

    彘裘则是在奇怪吕武今天怎么有点安静,发现士匄一直对自己使眼色,迷糊了那么一下下,对吕武说道:“元戎,楚国要战,便战?”

    士匄心里松了口气,觉得彘裘这次干得漂亮。

    楚国去年遭受重创,真的要死磕的话,公子午根本不用过来。

    近期吕武真没闲着,怎么会不了解各“卿”和大多数贵族不想跟楚国死磕。

    “此事搁置罢。”吕武还没搞明白楚君熊招到底什么意思,晋国内部的状态也不允许马上跟楚国死磕,只能这样了。

    现场再一次安静下来。

    吕武失神了一小会,回过神来又说道:“楚之从交相见于我。”

    公子午脸色先一变,要说什么强制吞了回去。

    什么叫“从交”,就是附庸、仆从国啥的。

    吕武的那句话,意思就等于楚国的一众小弟,以后除了给楚国上贡之外,必须还有晋国的一份。

    其实,公子午想说凭什么,问题是楚国暂时没办法跟晋国掰腕子,再来是想到了自家大王的交代,既然吕武那么说,是不是一个能够让吕武自我膨胀的机会呢?

    打不过,不想打,示弱以骄其心,不失为一个很好的策略。

    公子午心想:“晋国的‘卿’怎么可能无条件服从阴武,楚国其他人的面子不卖,独独卖阴武的面子,不信所有‘卿’都能心平气和。”

    所以是,接下来楚国还会刻意营造出一种事实,他们不是服了晋国,单纯忌惮吕武这个人而已。

    之所以说是事实,还真就是一个事实,也就是楚国君臣忌惮吕武,想到要跟吕武玩耍就打从心里发怵。

    他们现在无法跟吕武领导下的晋国死磕,打算花三五年的时间用来重整军队。而这三五年肯定不能浪费,用国家的格调和尊严将吕武高高抬起来,捧杀就是楚国君臣商议出来的一种应对方式。

    到时候,晋国那边有人嫉妒而挑战吕武,或是吕武自己变得飘飘然,只要让晋国生乱就行。

    哪怕吕武能压得住场子,不信诸多荣耀加身会让吕武能有足够的耐心蛰伏,肯定会加速阴氏“化家为国”的时间。

    阴氏要干“化家为国”的事情,晋国的君臣能瞎一时,难道永远都是瞎子?

    但凡吕武露出一点马脚,楚国就能抓住漏洞死命出力了啊!

    公子午答应了楚国小弟向晋国进贡的事情,不再多逗留给走了。

    晋国的贵族得知那件事情,视作楚国对晋国服软,他们觉得可惜的是楚国没有去王号,不太清楚接下来还会不会大战小战不断,总归是心情非常不错。

    再一次跟楚军大战以获胜落下帷幕,又帮沈人收拾好家当,连人都是一家子一家子的带走,晋人很难找到不满意的地方,开开心心地踏上了归途。

    他们途经陈国,陈君妫弱出城十里相迎,再一次很好地款待了以吕武为首的晋国众贵族。

    晋军穿过陈国去到宋国,宋国君臣一样是出十里进行迎接,队伍之中还有来自吴国的使节团。

    谁让晋军在楚国那边搞出了大事,并且又再一次战胜楚军呢?现在晋国的领导班子完全当得上列国的这种高规格迎接。

    吕武率军来宋国这边的用意很简单,以煌煌大势警告宋国君臣不要小动作不断,再来就是知道吴国的使节团在“商丘”才刻意来一趟。

    既然是来警告宋国,肯定就不能接受宋国君臣的款待了呗。

    吕武也没有让大军驻营,命人搭个遮阳的棚子,布置好场地,再唤来早早等候差遣的吴国使节。

    过来的人还包括华元以及向戌,吴国的正使是寿梦的第三个儿子余眛。

    “夷,拜见伯国阴子,见过伯国诸‘卿’。”余眛将态度摆得很低,几乎都能算得上卑微了。

    他自称“夷”很有讲究,不是名也不是号,算是家里人才会称呼的乳名。

    向戌要说点什么被华元拉住了。

    这个向戌是谁?他是宋国的左师,还是华元的有力竞争者。

    华元之所以拉住向戌,不是交情什么的使然,纯粹就是不想宋国招惹上麻烦。

    所以,能看出华元尽管非常不爽向戌,该有的理智并没有缺失。

    吕武犹豫了一下,选择对余眛回礼。

    其余人见吕武都那样,心里鄙夷吴国的行事作为,该装的态度也补上。

    余眛低眉顺眼地再次行礼,说道:“我知错,请伯国怜惜。”

    这对于吕武等晋人来说,有点超纲了。

第708章:量我等之物力,结与阴子之欢心

    楚国对晋国服软之后,吴国对晋国的作用便会大大降低。这种状况对宋国、郑国、陈国和蔡国都一样,他们应该考虑接下来怎么跟衰弱后的楚国相处,又要观察晋国会对列国怎么样。

    一个衰弱下去的楚国才是最难相处的,楚国周边的国家要小心会不会变成楚人的养份。

    即将获得争霸胜利的晋国同样让列国发怵,尤其是担任元戎的是没有经过正统贵族教育的吕武。

    没有疑问的是,战争爆发在本土让吴国很伤,他们还被楚军征缴了大约半年,一下子让“芜湖”周边成了无人区,经济损失倒是其次,大量的人口减少就有点要命了。

    “我闻吴国盟越国。如今越君何人呀?”吕武还是第一次听到来自越国的消息,感到挺好奇的。

    余眛恭敬答道:“当今越侯乃是夫谭。其国战三夷得胜,正处鼎盛之时。”

    三夷是个什么东西?他们是百越的归类,十分擅长栽种水稻,非常喜欢吃生鱼片。

    目前的三夷与越国是死敌,双方每年都要大战一场,去年越国大胜三夷再举目四望,恰好吴国被楚国教训了一顿,膨胀状态的越国就想和楚国掰掰腕子,站在吴国这边跟楚军打了一场。

    没人知道越军与楚军的较量结果是怎么样,反正后面越国对吴国极其不爽,却是又掉头跑去接着跟三夷玩耍了。

    对于中原列国来说,南方的吴国挺有神秘感,知道越国是为了为大禹守灵和后继祭祀而建立的国家,其余就什么都不清楚了。

    另外一个国家,也就是北燕,他们在春秋初期还有点存在感,后来包括中原各诸侯以及南方列国,谁也不知道北燕到底是已经灭亡,或者是依然存在,人们失去北燕的消息长达近百年啦。

    余眛发现吕武对南方的情势很好奇,投其所好讲了不少。

    目前南方的势力挺多,绝大多数都是百越的某一支。用“势力”来定义的原因是,百越的部落太多太杂,一般是以部落联盟形式而成为一个群落,称不上是一种国家的体制。

    吕武对什么干越、阳禺、缚娄、驩兜都挺陌生,倒是知道杨越和闽越。

    杨越是楚国三天两头会殴打一顿的百越部落联盟之一。

    吕武知道闽越则是源于西汉时期,汉武帝为奠定诸夏做努力,几乎没有费太大功夫就收服了南方诸越,其中就包括了闽越。

    “阳禺就是广东吧?”吕武想起了看过的某个视频,小姑娘和几个小伙子玩得挺花的。

    余眛一脸殷切地说道:“外臣恳请伯国复使巫臣赴吴。”

    吕武张了张嘴一字没说,脸上露出了哀伤的表情。

    申公巫臣已经在去年病逝,还怎么去吴国?

    这位为了女人跟楚王动手的情种一去,身怀绝技的夏姬紧随其后也没了。

    诸夏少了两个痴男怨女,尤其是夏姬没有留下自己的绝技,着实是可惜了呀。

    余眛得知申公巫臣已经病逝,猛地就嚎哭出声,看着还不是装模作样,一边哽咽一边说道:“如此,我定善待于庸。”

    这个“庸”的全称叫屈狐庸,是申公巫臣的儿子,至于是不是夏姬的骨肉,没人特别去了解过。

    在申公巫臣被召回晋国时,将屈狐庸留在了吴国。

    当时的吴君诸樊给了屈狐庸一个“行人”的官职。

    什么是“行人”呢?不是马路上的行人,是吴国那边负责外交的一个职位。

    申公巫臣病逝后,家里有派人去吴国通知屈狐庸,然而屈狐庸并没有归国,是父亲和母亲先后撒手人寰都没有回去,反而是跑去了越国当使者。

    由于屈狐庸在晋国这边并没有爵位,再来是他向几个兄弟明确表示要留在吴国发展,等于他经历作为一个楚人跑到晋国为臣,又辞别晋国并放弃家业,落户吴国的举动。

    在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屈狐庸为吴国和越国的邦交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也是吴国能持续跟楚国掰腕子非常重要的一环。

    吕武没可能去关注屈狐庸这么一个人,对于余眛表态会照顾好屈狐庸,则是需要进行感谢。

    没办法的事情,身居高位之后一些莫名其妙的人际关系就会加身,跟自己没半点直接关联的人,有了需要就必须得会演。

    对于吴国再次请求晋国接纳?吕武并没有进行明确的表态。

    事实上,晋人已经明白吴人的套路,只有在吴国弱小的时候才会服顺,一旦吴国觉得自己行了就会各种跳脱,并且两国在进行交流时,吴国的表现着实很难获得他国的友谊。

    怎么说?除了吴人惯于慕强鄙弱之外,作为个体跳脱是自己的自由,国家与国家的交往再天马行空乱搞就很难关系正常化了。

    晋军没有驻营,也就等于根本没打算留在“商丘”接受宋国君臣的款待。

    “阴子与晋诸‘卿’已远离?”华元听到这个消息懵了。

    一个招呼都没有打就走掉,晋国这是对宋国的意见不小呀!

    向戌说道:“如今楚已衰弱,我不惧楚来犯,便是晋与我不善,盟约仍在。”

    “谬矣!”华元看上去挺着急,恼怒向戌乱下定论,控制不住大声说道:“你不见秦、齐、卫之下场?”

    秦国不用说,晋国怎么对待都没有毛病。

    齐国和卫国不一样是跟晋国有盟约,乱搞之后看到晋国因为盟约而去另眼相待了吗?

    所以,该是蠢到什么程度才觉得有盟约就会让宋国变得安全?

    说到卫国就让向戌不爽了。

    宋国和卫国的关系一直挺好,原先是为了共同压制郑国,后来渐渐产生了真感情。

    中原霸主受不了卫国先君卫衎,宋国很是有心无力。

    上一次曹国站在鲁国那边一起对付卫国,向戌就建议宋国介入,哪怕不出兵帮忙,外交斡旋总是可以的吧?结果遭到了华元的强力反对。

    宋国的君臣知道晋国已经彻底受不了卫国,问题是晋国接纳孙氏显得挺不地道,再来是卫衎已经遭到驱逐,换个国君就该翻篇了呀。

    华元太过于惧怕晋国,不顾与卫国的老交情,包括向戌在内的一帮宋人觉得害怕晋国没毛病,卫国受难没有任何表示就显得太冷酷无情,会导致再也没有国家愿意跟宋国交心。

    开始了,又开始了,右师和左师争吵,到了不顾公众场合不合适的地步。

    虞显突然听到有人喊自己,看过去发现是华元,向前两步行礼等候吩咐。

    “你为正使,携重礼往‘新田’拜见阴子。”华元说得很慎重。

    这个虞显是谁?他是阴氏的第一任家宰呀!后面辞去阴氏家宰的职位,回到宋国老家继承家业。

    有那么一句话叫“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用在虞显身上还挺合适的。

    吕武在晋国身份越来越高,阴氏也发展成了一个巨无霸家族,不管虞显作为阴氏家宰起到了什么作用还是会粘上一点光环。

    宋国这边看在虞显曾经是阴氏家宰的份上,不免也会猜测虞显跟吕武的交情怎么样,其结果就是让虞氏在宋国崛起,虞显本人也受到了重用。

    “谨记一言,如阴子有所差遣,我莫敢不从。”华元说得光明正大。

    那个“我”指的是宋国。

    再是保守派的宋人也没觉得华元那么讲有什么毛病,原因当然是晋君姬彪年纪尚小,主持晋**政事务的人是吕武这位元戎。

    最重要的是什么?恰恰因为晋君姬彪年纪小,晋国在吕武的操持下将要彻底打败楚国,所有的功劳也就落在了吕武的头上。

    对于一个有能力又够狠的人,尤其这个人控制着“东方世界”当前最为强大的国家,再怎么礼遇都是应该的。

    虞氏恰好有一批货物要运往晋国,虞显讲出来,包括华元与向戌,以及其余宋人,没有一个人觉得算什么事。

    与人方便,就是予己方便。

    为什么现在干外交是个肥差?在强国干外交工作除了能收到厚礼,出使期间带上自家的货物一路走一路推销或贩售;在弱国干外交工作除了收获人脉之外,一样是能一边做买卖。

    哪怕是再有敌意的诸侯,他们本着基本规则都不会对使节团怎么样,为了保住脸面甚至会下令沿途的各个家族进行保护。

    所以,干外交不是个肥差又是什么?

    虞显先回去封地,不慌不忙地巡视了一圈,带上三百车的货物塞进使节团,启程前往晋国了。

    那都是一些什么?其中的两百车,装载的是属于阴氏的资产,大多是一些玳瑁、珍珠、鹿茸以及南方特殊皮草。

    为什么虞氏这边会有阴氏的资产?多大点事呀!

    根由在于“鄢陵之战”后,吕武请虞氏帮忙处理从楚军那边获得的大批粮食,双方建立了互利互惠的关系,慢慢虞氏变成了阴氏在南方的“买办”了。

    像是玳瑁和珍珠,其中玳瑁就是楚国那边的特产,珍珠在齐国那边也有出产,但是齐国珍珠的价格比吴国和楚国要贵。

    而鹿茸纯粹就是吕武效仿管仲旧事,阴氏本身需要的同时,能起到打击楚国经济的效果。

    现在这么一个年头,国战就国战呗,不能妨碍各个家族私下的买卖,一边开打一边做生意才是主流,并且不存在任何的禁售名单。

    虞显花了近三个月才抵达“虎牢”,短暂停留歇息时,听到了一些见闻。

    “晋复内乱?”虞显怎么一点都不觉得惊讶呢?

    是的,晋国内部又出现幺蛾子了!

第709章:乱成一锅粥啦!

    在吕武一阵猛如虎地操作之下,晋国先后干趟了秦国、齐国和卫国,对不对?

    以后马炮的角度来评价,秦国和齐国先后躺下对晋国很重要,能够使晋国失去西边和东面的威胁,抽出更多的精力和硬实力来跟楚国进行对抗。

    卫国则纯粹就是跳得太欢,早期不断挑战晋国的底线,后来干出卷袖子下场蹦迪的操作。

    所以并不是因为卫国的实力强大到能威胁晋国,有那么一个精神病国主招惹到晋国的打击算是一种求仁得仁。

    在中原地区跳得最欢的几个诸侯先后躺下,晋国也如列国所预料的那般立刻与楚国进入高烈度的对抗。

    先出招的是楚国,他们得知晋悼公姬周只是带着下军和新军去了东面,来了个半路堵截,致使在卫国地界的“沫之战”爆发了。

    那一次楚军再次饮马大河,美中不足的是没有成功俘获晋悼公姬周,并且在“沫之战”给战败了,还给了晋国收拾卫国的绝佳机会。

    “邲之战”、“鄢陵之战”、“沫之战”和“郜之战”都算是中原以晋国为首集团与南方楚国为首集团争霸过程中的几次转折点,影响最大的却是发生在“郜”的那一战。

    晋军取得了“郜之战”的胜利,挥军继续南下,仅是饮马大江其实也就那样,偏偏晋军在楚国都城“郢”城下进行了阅兵。

    那可是以进犯姿态跑去楚国都城阅兵,别说楚国还一点拿晋军怎么样都没办法的表现,无不说明在“郜”这一战已经让楚国流血太多,短时间内无力继续再跟晋国争雄了。

    晋国是一个很神奇的国度,不是说她作为一个军果主义国家,需要了解到晋国属于第一个不以公族为主要政治力量的诸侯国,另一个无比奇葩的地方在于每每没有了外敌必生内乱!

    “范氏与赵氏相争?”虞显有点懵了。

    天下间谁不知道范氏是晋国第一强大的家族,关于这点哪怕吕武为元戎,阴氏的城邑数量一天不超过范氏,范氏就还会是人们眼中那个晋国最强大的家族。

    赵氏是个什么情况?以前的赵氏当然是晋国当之无愧的最强家族,然后被晋景公设计给灭了一次,重新复立后的赵氏之主赵武从母亲赵庄姬处获得了庞大的遗产,要说恢复赵氏鼎盛时期则是没有。

    如果说以前的赵氏风光无限,轮到赵武成为赵氏大宗之主后,赵氏无论在晋国还是各个诸侯国,存在感真的没有多强。

    人们的印象中,赵武不但低调,好像因为幼年不幸的经历有点胆小,哪来的胆子跟当前晋国第一强大的家族范氏掰腕子?

    目前“虎牢”又变成了南方跟北方的贸易要道了。原因?晋国很强大,元戎吕武进行了表态,再有范氏的威胁明摆着,不想惹麻烦的列国贵族敢不走这条道路吗?

    所以说,一个国家的强大真能体现在各方各面,包括引导大局上的经济链。

    也就是现在用的不是纸钞,要不然信不信晋国高层就此过上印钱来抢劫全世界的幸福生活?

    范氏当然也进行了自我反省,他们将收取的税下调,幅度方面也就那样,算是一种很勉强的自我挽尊,实际上被人暗地里骂得更狠。

    虞显多方打听才知道范氏与赵氏的交恶是因为“温”地的归属,一下子心里有点谱了。

    这里面阴氏有戏份。

    吕武答应士匄会从中周旋,后面得知范氏想用“铎辰”换“温”,一阵无语之后表示这中间人着实没法当。

    那个“铎辰”在晋国的东部,晋国在公元前593年才灭掉当地的赤狄,确认了包括“铎辰”在内的一大片地盘归于晋国。

    晋国获得哪块地盘的时间长短会决定当地的开发程度,更多的是取决于获得封邑的家族有没有尽心尽力去进行开发。

    很显然的事情,范氏有多个成熟的产粮地,注定会对后面获得的“铎辰”重视程度只是一般般,也就导致“铎辰”的开发度真心不怎么样。

    “阴子可有言语?”虞显就想知道这事。

    可能是来自郑国的商贾很不快乐地说道:“晋元戎并未有所举动。”

    楚国衰弱之后,郑国还是很希望晋国越乱越好的。

    范氏和赵氏出现问题只是晋国内乱的其一。

    爆发矛盾的还包括魏氏与解氏,公族内部的多个封主爆发乱战,另外就是智氏跟韩氏打起来了。

    一圈看下来,阴氏看似没有被直接卷进去,然而解氏、智氏出了问题,明显阴氏下场是迟早的事情。

    现在智盈才几岁啊?满打满算也就十岁。

    这一次是智氏主动对韩氏发难,给的名义是韩氏刺杀智瑩,并且摆出谁的劝都不听,出兵韩氏封地就是干。

    十岁的孩子这么莽,尤其是当前的智氏比韩氏弱小,直接导致的是让人们相信智瑩死于韩氏的刺杀。

    韩起一开始也懵了,一方面家族内部进行征召,另一方面召集主要的家族成员,就想问问到底是不是韩氏的某个谁干的。

    韩氏内部当然没有人承认刺杀智瑩,要命的是没人能百分百肯定刺杀智瑩与韩氏无关,比如刺客使用的弓极可能是出自韩氏。

    因为无法洗清嫌疑的关系,韩起只能硬着头皮跟智氏私军交战,再派出韩无忌找吕武沟通。

    虞显正在感概霸主不愧是霸主,一乱就那么彻底,听到旁边的人交谈,侧耳倾听得知原本在开打的韩氏和智氏已经联合起来干魏氏,张大嘴巴有点失去思考能力。

    会玩,不愧是霸主国,真的太会玩了!

    上一刻还是生死仇敌,下一刻联合起来调转矛头,一开始是在演戏,还是魏氏太招人恨?

    吕武发誓,里面并没有自己的手笔。

    过程是中行吴介入,他跟韩起和智盈讲了什么只有少数人知道,直接导致的结果是韩氏和智氏掉头去干魏氏。

    “如此说来,操戈相攻仅是魏氏与韩氏、智氏?”虞显琢磨了一下下,霸主国看着挺乱,好像远没有传闻中那么乱。

    至少真正开战的家族也就魏氏对上韩氏、智氏,以及公族一帮脑子抽了的封主,其余家族停留在打嘴炮阶段。

    虞显非常不明白地想道:“阴子为何坐视?”

    这个大概是也很多人不明白的地方,满心思猜测吕武到底想搞什么。

    他们这支来自宋国的使节团途经“虎牢”继续向北,路过“温”的时候看到了对峙状态的范氏私军和赵氏私军。

    仅是从数量来看,范氏的私军数量约是赵氏私军的三倍,一看就能看出两个家族在实力方面的差距。

    他们进入属于魏氏的封地,看见的是一副风风火火的备战姿态,路途中不止一次有魏氏的私军快速行军越过。

    等待接近“新田”百里,首先看到的是来自阴氏的骑兵巡查队,道路上可算没有了来来往往的各家私军。

    “无人敢于挑阴子虎须。”杨梁是副使,用着无比感概的语气那么猜测。

    他们这种歪果仁都习惯了晋国一无外患就内部相攻的局面,晋国内部的各家族就更麻木了。

    对于晋国的贵族来说,只要不是卿位家族对卿位家族实际动手,其它都只是算小场面。

    而韩氏和智氏联合起来打魏氏,只要荀氏或阴氏没有下场,事态方面也算能没有彻底失控。

    现在晋国的贵族就等着范氏会不会对赵氏动手,又或者赵氏会不会对范氏认怂,一旦范氏和赵氏也动手的话,代表的是真正的大乱将会爆发。

    那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格局!

    人们猜测阴氏的注意力被范氏和赵氏的要打没打吸引住了,暂时不是介入韩氏、智氏对战魏氏的时机。

    他们的猜想中,范氏实际对赵氏动手,将会导致阴氏、荀氏、赵氏、韩氏和智氏,可能还要加上一个苦成氏,以及晋国超过六成的中小贵族,一块形成一个阵营;范氏则会跟魏氏、羊舌氏等公族,再加上三成左右的晋国中小贵族,成为另一个阵营。

    宋国使节团来到“新田”的郊外,有人提醒后方来了大股队伍,一看旗号竟然是魏氏,眼尖的人又发现更远的地方陆陆续续出现新的队伍,从旗号分辨是荀氏、解氏、韩氏、智氏……等等家族的队伍。

    碰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宋国使节团的队伍当然要停下靠边,让那些晋国家族的队伍先过去呀。

    解武本来不想停下,看到停在路边的宋国队伍中有阴氏的旌旗,停住战车大声问道:“尔等来自宋国,为何持元戎旗号?”

    能说阴氏现在的旗号在所有列国都很有威慑力吗?当然不能那么说。

    虞显肯定要出面,说清楚自己来自哪里,队伍里面为什么会有阴氏的旗号。

    “噢?!原来是阴氏家宰当面。”解武当然听过虞显的名号。

    事实上,晋国的很多家族在研究阴氏,他们一般会从吕武处在微末开始研究,里面会有属于虞显的戏份。

    如果吕武不是“卿”的话,人们不会用“家宰”这个称呼,一般也就称呼为“家老”而已。

    这不,吕武早就今夕非比往日,虞显也跟着沾光了不是。

    “你以何身份请见元戎?”解武问道。

    虞显想了想,说道:“故阴氏家宰?”

    现在阴氏家宰的身份远比宋国正使管用,只是虞显才不会这时候去见吕武。

    毕竟,做人要有逼数,什么时候该去找大人物,又是什么时候别去给大人物添堵,要分得清。

    晋国现在的问题好像挺严重,虞显不管是作为宋国使者,还是曾经阴氏的家宰,帮不上吕武什么忙,不要这个时候去强加戏份了吧?

    “恰好元戎需使宋国一用,你且随我来。”解武说完不给虞显拒绝的机会,命令驭手驾驶战车跟上远去的队伍。

    这倒是让虞显愣在原地,没搞懂宋国现在能帮上晋国什么忙,又或者说能在什么私事上帮到吕武。

第710章:呵?谁能与我一战!

    吕武为什么能够稳得住?首先是没有任何家族跳出来以武力挑战阴氏,再来则是需要好好观察一下局势,看看态势怎么发展对阴氏有利。

    身为晋国的元戎,并不是国内一乱就会被追责,原因在于内乱是晋国的传统大戏。

    若是一乱就要对元戎进行追责,没有一任元戎能够当得长久。

    另外一点,之前楚国咄咄逼人,晋国内部有矛盾也都选择尽量克制。这个也是为什么晋国外部压力大,内部看上去会比较和谐,外部压力一旦没了就会立马乱起来的原因。

    士燮说得很对,晋国需要敌人,并且还是能够威胁到晋国的敌人,要不然一定会亡于内乱。

    然而,当时的诸“卿”或许明白,他们却很默契地无视了士燮的观点。

    必须将楚国打趴下是一方面,更多的是矛盾只能摁住一时,不可能永远将矛盾压着。

    事情都有两面性,早早将楚国打趴下,总比哪天内部矛盾摁不住,弄得一个内忧外患的局面要好吧?

    所以是士燮想得美好却也过于一厢情愿了一些,世界的运转并不以某位个体为中心,谁也无法预料到久远之后到底会发生什么,一切往美好的方向在设想,作为一个足够份量的政治人物会必然害人害己的。

    “智氏为何动手?”吕武询问的对象是中行吴。

    智盈是智朔的儿子、智瑩的孙子,智瑩和智朔死前有表达过需要来自吕武庇护的请求。

    当时无论是智瑩或智朔都没怎么正经拜托,或许是有那个意思,看着却不止拜托吕武一人。

    办事的人不正经,没有提出付出与回报,人情交际没到那份上,类似的方式也就不存在什么“契约精神”,更像是有用没用提一嘴,成了算血赚,不成也没损失。

    后面,吕武得知智瑩真正拜托照顾智盈的对象是中行吴,一点都没有感到惊讶。

    智氏曾经是荀氏的小宗,中行偃以中行氏之主的身份监管荀氏,中行吴同时继承了中行氏和荀氏两个家族。

    智瑩当家作主时期脱离了荀氏,要是智朔这一代没有出现意外,智氏发展个二三十年大概就会跟荀氏彻底切割干净。

    问题就出在智朔英年早逝了,导致智瑩再怎么心不甘情不愿也要寻求重归荀氏。

    而荀氏那边也出了大问题,他们看着体量依旧庞大,缺了看不见摸不到却至关重要的威望,能够让智氏重归大家庭,自然是一种求之不得的心态。

    中行吴知道吕武在问什么,说道:“盈年幼,得知弓乃韩氏秘制,故而……”

    不是讲为什么要动手!

    实际上的情况是,智氏目前受到阴氏的保护,智盈在动手前非但没有取得阴氏的同意,甚至都没有告知阴氏就直接动手了。

    以目前的观念,智盈那么干只会出现一个结果,等于用那种方式表态不需要来自阴氏的庇护。

    用一种更恶意的解读方式来看,智盈压根就没有将阴氏当回事。

    所以,中行吴进行了补救,拿智盈只有十岁来说事。

    吕武并不接受这种解释,说道:“智氏家臣当诛。”

    太明显了,智盈年幼没错,智氏的重要族人和家臣难道就没有脑子,不清楚那么干会恶了阴氏吗?

    极可能的情况是,智氏那边认定或怀疑智瑩遭到刺杀跟阴氏脱不开关系,用那种方式来进行控诉。

    还有另外一个可能,也就是吕武主持下将智氏进行削弱,遭到智氏上下的怨恨。

    在智瑩这个扒拉能手的操持下,智氏以非常快的速度壮大,阴氏选择了庇护却也将智氏的其余封邑给剥夺,只是保留了“智”地。

    吕武那么做固然避免智氏遭到针对,然而智氏会感恩戴德吗?显然不会的。

    站在智氏的立场,哪怕仅是有万分之一的可能性,他们依然觉得自己不会落得个家破人亡的下场,撑个十来年就能挺过去了。

    说是贪心不足,还是没有理智都行,人总是会渴望事态往好的一面发展,不会愿意接受那些对自己带有恶意却是没有发生的推测。

    当时的情况是,智氏不自我削弱,有的是家族愿意帮忙动手。

    中行吴低下头,说道:“智万、裴勇已自裁。盈醒悟遭到蒙骗,痛哭流涕,亲来向元戎赔罪。”

    吕武接话,说道:“不必。”

    老智家这一波对阴氏造成的影响远比想象中更大,不是死上几个智氏族人、家臣或赔罪能够了事。

    外人不知道智氏没有请示阴氏就动手,韩氏一开始极力忍耐就是因为忌惮阴氏担任推动的角色,或进行武力介入,等于智氏不但拿阴氏在当猴耍也欺骗了世人。

    在智氏的设想中,摆明就是觉得阴氏为了脸面至少会不吭声,他们占定那个便宜了。他们哪能想到阴氏第一时间发声,韩氏给出跟智瑩遭到刺杀无关的说法,有新的证据表明魏氏才是刺杀智瑩的真凶,裹挟韩氏一块去对付魏氏了。

    那个新证据哪来的?期间只有中行吴下场,再联想到魏氏和荀氏(中行氏)在开拓东面有足够不愉快,天晓得所谓的证据到底靠不靠谱。

    当前,魏氏一边跟韩氏和智氏联军在打,另一边又要提防阴氏和荀氏(中行氏),同时一再否认跟智瑩遭到刺杀有关。

    吕武一直在寻找某个黑手导致这一切的蛛丝马迹,动用了很大的人力物力以及社交人脉,找来找去压根没发现有黑手存在的痕迹。

    那到底是个什么情况?难道真的是智盈太过于年幼,诸多的巧合或各种信息让智盈认定是韩氏干的,后面受于局面不利又有中行吴介入,才掉头去针对魏氏吗?

    如果是中行吴为智氏和韩氏说和,里面的事情绝对不简单。

    原因在于解氏跟魏氏也处在矛盾爆发的阶段,不要忘记解氏一直很得到来自阴氏的照顾,再来就是荀氏(中行氏)同样有针对魏氏的需要,并且荀氏(中行氏)扮演的角色是吕武的忠实马仔。

    要是将晋国的内乱梳理出一个脉搏,会发现阴氏虽然没有入场,解氏和智氏都有阴氏庇护,赵氏和韩氏属于亲近阴氏的一方,注定不可能让阴氏一直置身事外。

    那样会让中立者产生一种误判,认定就是阴氏在主导一切,用意当然是想干掉魏氏。

    在一连串的事情中,中行吴还代表荀氏是中行氏下了场,并且立场鲜明地站在智氏这一边,几乎就是实锤一切都由阴氏在主导了。

    目前荀氏和中行氏也在调兵遣将,没有吕武及时喊停的话,中行吴已经让私军加入到围攻魏氏的行动之中。

    面临强烈危机感的魏氏,他们的做法是一边喊冤,想要靠拢向范氏,再来就是已经退休了的魏琦带病来“新田”求见吕武。

    辛亏是吕武接见了魏琦,要不然魏氏就该无条件服从范氏,就此成为范氏的附庸。

    没错,事态的严峻已经让魏氏不得不那么做来求生存,跟会遭到灭亡的下场相比,成为范氏的附庸又算什么,日后再寻求独立也就是了。

    吕武并不害怕范氏得到魏氏,他就是不想当个傻瓜罢了。

    再则,阴氏跟范氏合作会让“化家为国”变得更简单,没有必要非得让“简单模式”变成“困难模式”呀!

    这一刻,中行吴额头冒出了密密麻麻的冷汗,一再张嘴想说什么,看到吕武眼眸深不见底,一个字也讲不出来。

    “河北诸城邑,荀氏、中行氏有何处可归于赵?”吕武问道。

    大家都是成年人了,犯错了不是一句“抱歉”就能揭过啦。

    刚刚屏住了呼吸的中行吴恢复了喘气,几乎要坐不稳地颤了一下,很恭顺地说道:“请阴子指点。”

    吕武念出了几个城邑的名字,又说道:“我以为智氏可搬至‘甲氏’。”

    哪怕是个小孩子犯错,鉴于大家都是贵族,不管几岁都要为自己的错误买单,不存在高高举起轻轻放下那么回事。

    中行吴能怎么样,只能代表智盈答应下来。他该怎么去办成这件事,又是出了什么幺蛾子,跟阴氏一点关联都不会有。

    挨这一刀对他们在这一次风波中搞小机灵的人来说,损失城邑或搬家都是小事,真要阴氏动武算账,损失不会只是那些。

    吕武盯着中行吴看了一小会,说道:“朔辞卿位,往秦任‘大良造’。韩氏本为公族,后为卿族,不可使之有恙。”

    中行吴知道不能多问,还是问道:“魏氏已妥协?”

    吕武为什么要告诉中行吴,关于怎么调解解氏和魏氏矛盾的裁决。

    现场安静了几个呼吸。

    中行吴以前作为吕武的马仔,尽管知道吕武的气势很强,却一次没有体会过那种压力。

    现在?中行吴仅仅是被吕武盯着,产生的压力远超一头猛虎的注视,更像是身上被压了一座大山。

    中行吴看到吕武眉头皱了一下,知道再不表忠心就没有机会了,赶紧俯首,说道:“荀氏、中行氏、智氏,唯阴氏马首是瞻!”

    不是个人,是他们一大家子,表态服从的对象也不单单是吕武,是阴氏。

    中行吴面对洞若观火的吕武心里苦,有点怎么玩都玩不过的明悟,转念想着打不过就彻底加入呗。

    吕武说道:“仅此一次。”

    中行吴一面再次俯首,另一边心里想道:“看看,摆明了就是想搞什么真的被看透,得到了一个最终警告。”

    吕武看着跪服姿态的中行吴,脸上没有半点骄傲自满,说道:“既已攻打魏氏,便打罢。”

    这个跟智盈私自去打,中行吴暗搓搓想要拉阴氏下水不一样。

    他们自己搞事,有利是对他们而言,扛不住会拉阴氏顶包。

    换作吕武发出指示,等于有什么不可料的后果是荀氏、中行氏、智氏和韩氏去扛,有了好处必须给阴氏一份,并且阴氏会不会入场不取决于他们的需要,看的是吕武有什么决定。

    中行吴带着满腹心事走了。

    而在接下来,吕武像是赶场那样又见了士匄、赵武、韩起……等等一些人,耗费了将近五天才有点消停。

    “见过……”虞显一时间有点卡壳,不知道是该唤‘家主’还是‘元戎’,想了想重新见礼,以‘元戎’称呼之。

    吕武对虞显会称呼什么并不重视。

    以前的关系怎么样只是一种个人方面的亲近,大事上并不以私交为论。

    “楚仍有元气,必再征讨吴。宋愿坐视吴灭,楚得复兴?”吕武没有太多的时间,单刀直入发问。

    虞显有点明白了,晋国需要宋国继续跟楚国开打,甚至晋国极可能会再次南下跟楚国约战来转移内部矛盾。

    “这……,我方收复失土。”虞显身为宋国正使,肯定要站在宋国立场考虑。

    “也罢。”吕武是真的很缺时间,举起右臂摆了摆,说道:“此后我与宋陌路,宋何事皆可自决,真乃可喜可贺。”

    敢拒绝老大的指示,是翅膀赢啦?

    很好嘛!

    从此晋国跟宋国解除盟约,不单单有国家去攻打宋国不会管,有可能晋国会是去攻打宋国的国家之一。

    虞显的脸一下子就苍白了,哆嗦着嘴唇,有屈辱,更多的是害怕,说道:“一岁,请元戎给予我一岁,容我料理国中,必从伯国吩咐。”

    吕武说道:“郑未见多有搪塞,明岁复讨于楚。”

    这是真事。

    楚国已经被晋国一顿暴打,要说谁最不想楚国站起来,并不是晋国,是跟楚国比邻的郑国。

    所以,吕武派使节前往“新郑”提出要求,郑国得知晋国会召集宋国、吴国、齐国和鲁国助阵,没讲什么废话直接答应出兵攻打楚国。

    从这一点也能看出人与人之间的差距。

    明明是受到阴氏庇护的智氏,家主还没有行冠礼,家族实力已经大不如前,非要搞事也就算了,硬着要拉阴氏顶雷,是什么给了他们勇气和自信?

    中行吴以为已经能够摆脱吕武的阴影,现实却给了他当头一棒,扛不住心理压力变成更深层的屈服。

    宋国有拒绝晋国指示的实力吗?晋国能摁住楚国一顿爆锤,难道打宋国会更困难?怎么没有想到不用晋国亲自动手,光是驱使郑国、曹国、薛国、邾国、滕国等诸侯就够宋国喝一壶的。

    虞显不知道回国会遭到什么处置,硬着头皮答应下来。

    吕武看似在看着虞显离去的背影,眼眸其实是一种空洞的状态,思量着怎么在接下来对国内外进行操盘……

第711章:谁将被埋葬

    宋国根本不想与楚国继续交恶,甚至想要修复关系,不求与楚国能够纤毫无犯,但求不要再开启大战也就罢了。

    这里是宋国很了解自己的定位,各个诸侯国都视宋国为殷商余孽,有事没事都要逮着舆论黑,一旦楚国彻底衰败下去,轮到宋国成为被针对的那个国家了。

    然而,宋国有点强,却是又没有强到能够对晋国这个霸主说不。

    强而面对霸主国又无法自保的国家,其实最为尴尬。

    弱国都知道很弱,面对霸主国的逼迫选择屈服,谁能说三道四?应该是觉得合情合理才对。

    有点强又不是那么强,太过于软弱要被笑话,敢于强硬又要被霸主国教训,真的是太难了。

    宋国的使节团并没有离开“新田”归国。

    虞显的公事办完了,不是还有私事吗?他在跟吕武谈私事时又是另外一番模样,两人不存在什么剑拔弩张,看上去极为和谐。

    而那种和谐其实还是因为身份不对等,有一方作为伏低做小的人。

    现实就是那样,谈事肯定会一方强势,另一方弱势。哪怕双方的实力差不多,合作总是要确认谁是主导者来保证话语权的唯一,连主导地位都无法确认,合作是很难进行下去的,哪怕勉强合作也随时都有黄了的可能性。

    私事方面的收获让虞显因为公事受伤的心得到弥补,他必须承认阴氏十分公道,不会干仗势欺人的事。

    源于虞氏在跟阴氏的合作中受益很大,虞显一下子觉得回国哪怕遭到责难也不算什么。

    再则,只要虞氏跟阴氏的合作没断,宋国君臣难道真的敢拿虞氏怎么样吗?

    虞显踏上归国的路途,半途中听说荀氏和中行氏加入到打击魏氏的队列。

    “韩氏、智氏攻魏氏河西之地,荀氏、中行氏攻魏氏山东之地。”杨梁认定晋国真的要大乱,想了想说道:“晋内乱,我或可免责?”

    他们说的“山东”是以太行山为一个分界线,太行山以西被称为山西,太行山以东被称呼为山东。

    虞显很理智地说道:“且看阴氏与范氏如何。”

    只要阴氏没有参与内乱,范氏没有真的攻打赵氏,晋国的其余家族打得再凶也就那样。

    另外一点,阴氏和范氏按兵不动对晋国的所有家族才是最大的威慑,没有家族敢于拿出全部的家底来进行对抗,怕的就是哪怕跟眼前的对手在较量中赢了,免不了被阴氏或范氏收割胜利果实。

    他们再一次接近“温”地,有点距离就听过往的旅人提到范氏跟赵氏打起来了,并且先动手的还是赵氏。

    这个消息着实是太劲爆了!

    以前的赵氏风光无限,但那是以前。

    现如今范氏才是晋国认可的第一强大的家族。

    赵氏是个什么成份,哪来的勇气敢率先对范氏诸以武力?关于这个问题,十个人里面有九个会回答是阴氏给的赵氏勇气。

    事实却是范氏给赵氏的压力太大,不但让赵武想到了赵氏覆灭的往事,连带赵氏的家臣也反应过激了。他们再也不愿意重蹈一个昼夜灭亡的惨剧,懂了吧?

    “温”地在爆发交战,普通商旅不知道也就算了,知道了肯定不敢随意闯入。虽说现在各贵族交战不会波及旁人,问题是要有个万一呢?

    虞显这一支队伍是宋国的使节团,他们还有来自阴氏授权可以使用的旗帜,按理说是一点都不需要发怵的。

    “绕道罢。”虞显在阴氏担任家宰期间,恰好是赵武有封邑不回老待在阴氏的时间节点。

    因为某种认知,再加上吕武是赵武的姐夫,阴氏的第一顺位继承生母是赵氏女,导致虞显认定阴氏会站在赵氏这一边入场。

    杨梁难掩喜色,说道:“若是阴氏与范氏相攻,晋伯国之位难保。楚、晋相继衰败,天下人可享太平矣。”

    这是站在诸侯的角度,要说有什么错,还真的没有。

    近数十年来爆发的大战,不是跟晋国有关,就是楚国挑起,倒霉的却是各个诸侯国。

    不管是晋国殴打哪个诸侯,又或者是楚国欺负邻居,还是两个霸主国约架,列国的付出多于回报,国力上面太吃亏的。

    虞显想到的却是其它事情。

    因为晋国的霸权彰显,宋国不得不对晋国进行妥协,要不然“东方世界”的经济中心其实有点要落户“商丘”的趋势。

    现在晋国爆发内乱,各国的商队还能继续走“虎牢”那条通道吗?似乎宋国又要因此而得利了。

    他们绕路来到“虎牢”,发现范氏在“虎牢”的驻军非但没有减少,好像比来时给增加了一倍。

    对于范氏的操作,不说宋人看不懂,能看懂的列国人士真没有几个。

    因为有要事出使晋国的子产,经过“虎牢”通关城门时,看到了一支既有宋国旗号又有阴氏旗号的队伍。

    郑国十分关注晋国和楚国,一直以来对宋国的关注度仅略少于两个霸主国,哪能不知道宋国有资格使用阴氏旗号的是虞氏。

    “宋人携带货物甚多?我观车辙深陷,怕是车中兵甲之器多也。却不知乃是虞氏所购,抑或阴氏所托。”子产没打算上前拜会,心里有很大的疑问。

    以一辆车的装载量,一车怎么都能放下两百兵器或三十套甲胄。

    宋国使节团的队伍中车辆约在五百,其中两百来辆的车辙很深,怎么看都足够武装起三五千人。

    不要看只是三五千人,要看使用的是什么军事装备。

    郑国这边持续向阴氏购买兵甲器械,武装起来的四千多人俨然成了一支王牌。

    当然,首先看的是士兵的素质,再来看搭配的兵甲器械,不是装备精良的军队就能被称为王牌。

    军事装备好,战斗素质极差,成了运输队长的例子太过于多不胜数了。

    子产这一次去晋国要干什么?跟晋国爆发内乱有关。

    晋国要求郑国出兵入侵楚国,结果晋国自己内乱了起来,要是郑军打不过楚军可怎么办?

    楚国再怎么衰败,虎落平阳也不一定会被犬欺,郑国不得不产生可能会战败的顾虑。

    所以,子产鉴于已经答应晋国会出兵入侵楚国,内部却因为晋国爆发内乱产生迟疑,需要去找晋国的头头脑脑说清楚讲明白。

    要是换作以往?郑国根本就不会跟晋国沟通,他们会直接用行动进行答复,也就是来个原地跳反。

    现在的郑国已经不是以前的郑国,他们吃够了国家信誉值负数的亏,付出了那么大的代价才挽回一丝丝的信誉。脸要是一直被踩在鞋底摩擦也就罢了,已经将节操捡起来哪能再轻易丢弃,是吧?

    所以,子产这一次去晋国也不是要推翻之前许下的承诺。

    他们要干的事情是大张旗鼓的去,声势浩大地跟晋国的当权者争取权益,再义无反顾地出兵入侵楚国。

    要不怎么说子产是个聪明人呢?二十一世纪的人对这一套见怪不怪,公元前557年的人没见过呀。

    在子产的预料中,郑国表现出答应了某事,风险再大也会履行承诺,晋国肯定会做出一些妥协。

    如果晋国依然强硬的话,郑国也不会推翻承诺,他们可能会在跟楚军的较量中吃亏,形象方面则会彻底地扭转过来。此后谁敢再说郑国没有信誉,能理直气壮地糊他们一脸啦。

    “甚?”子产一脸的思索,当了一次复读机,说道:“赵氏攻范氏,阴氏仍无调兵之举?”

    这个发展有点不对呀!

    荀氏、中行氏、韩氏、智氏跟魏氏的交锋中,明显是阴氏派系的一方占了实力方面的绝对优势,阴氏没有调兵遣将是能说得过去的。

    既然赵氏有胆子主动发起对范氏的进攻,以正常人的思维来看,赵氏的实力不如范氏,背后肯定是得到了来自阴氏的承诺,怎么阴氏还是没有半点动静呢?

    子产花了二十来天的时间抵达“新田”,远比正常赶路缩短了十来天,可以想象路上是有多赶了。

    他很顺利地面见吕武,见面的第一句话不是问候,而是问道:“魏氏、赵氏之亡已成定局?”

    吕武露出了很明显的愕然表情,说道:“你乃郑执政,我之事与你何干,胆敢问询于我。”

    “我与伯国乃是友盟,明岁亦将出兵伐楚,不得不问也。”子产自以为很合理。

    吕武没有请子产就坐,自己却是重新坐下。

    “是我唐突,请阴子见谅。”子产慎重地进行道歉。

    “仅以方才之言,我可伐郑。”吕武并不是吓唬子产,讲的是实话。

    这一下倒是让子产陷入自我怀疑。并不是怀疑晋国还有没有那个能力讨伐郑国,是在怀疑晋国真的有看上去那么乱吗?

    有些聪明人抓住一点点的脉搏就能洞悉全局,子产认为自己就是这样的人,态度远比之前诚恳,甚至是有些卑微地再次道歉,看到吕武脸色有所缓和,说道:“阴子乃当世不朽之人,伯国一日由阴子主政,我必归服不敢叛也。”

    子产到底是想到了什么?他觉得自己有点想明白了,不要觉得晋国真的乱到一发不可收拾,可能是阴氏联合范氏在做局,要清理一些明面上的敌人和潜在的敌人。

    还有另外一个可能性,也就是吕武随时都能平息内乱,再根据诸侯在晋国爆发内乱时的表现,一个又一个拉清单来事后清算。

    子产看着面无表情的吕武,十分后怕地想道:“尼玛!这个世界真的太危险啦!”

第712章:那可是我的至爱亲朋啊

    赵氏率先动手对于吕武来说有点出乎意料,转念一想又觉得是情理之中。

    如果中行吴讲述智氏那边的情况属实,那么赵武其实是遇到了智盈相同的情况,皆是被族人和家臣架起来,没有行动就要弄得个内部分崩离析的结果。

    当然,赵氏覆灭期间男性族人死得个干干净净,导致赵武除了几个子嗣外不存在有资格插手家族事务的族人,他的家臣却不是一帮好对付的人。

    重新复立的赵氏蛰伏了将近十年才有重新复兴的希望,赵庄姬的遗产固然助力最大,硬说没有赵氏家臣的努力就过份了。

    “此事我不插手。”吕武目视赵武,给出了一个无情的答案。

    赵武明显没料到吕武会拒绝得那么干脆,一下子脸上出现了绝望的表情。

    吕武说道:“我方割夺荀氏、中行氏城邑,欲周旋赵氏、范氏之间,你之家臣坏我大事。”

    赵武一下子愣住,需要开动脑筋思考吕武是个什么意思。

    赵氏当前的内部结构很特殊,有眼睛就能看出跟阴氏是相同的情况。

    什么相同?就是除了一名家主与一帮子嗣之外,没有掌握话语权的族亲,家主又与几个卿位家族存在联姻关系。

    而阴氏跟赵氏不同点在于,吕武全面掌控着话语权,赵武则是没有吕武的能力。

    同样的一件事情,看着发生的过程也一致,内涵却可能完全不一样。

    外人的猜测很正确,幼年的不幸让赵武既坚强又脆弱,面对范氏的强势明知道退一步会海阔天空还是失去了方寸,以至于在犹豫不决阶段失去了对家臣的控制,出现了赵氏率先向范氏动手的格局。

    吕武已经说得挺清楚了。

    智氏先犯错,遭到处罚又将失去来自阴氏的庇护。

    这个跟智氏依然作为阴氏的小弟没冲突,一个家族承诺庇护另外一个家族更多的是付出,很多时候明知道后果严重还是要硬着头皮上,跟老大要不要保护小弟是两种概念。

    “姐夫所言……”赵武觉得自己还能挽救一下。

    吕武说道:“我本欲使河北之地归于范氏,取范氏西境城邑归阴氏,你以‘温’换取河北之地。”

    看着挺复杂,几块地盘短时间内一再更换归属权,最终的结果远比赵氏只拿到“铎辰”好上无数倍,又让中行吴与吕武能够起到翻篇的作用,士匄也达到了获得“温”地的结果,吕武又增加了几座城邑,各方绝对能够接受。

    赵武简直是悔不当初,怎么就信了一帮家臣的邪,没有第一时间来找吕武这位姐夫呢?

    求生欲极强的赵武一脸可怜兮兮,哀求道:“姐夫……”

    吕武看了赵武一眼,心里很是无语,想道:“闹成现在哪是说罢战就罢战?别说是叫姐夫,叫爸爸也没用了。”

    贵族间的联姻有用吗?要说绝对没用也不必然,可要说能左右一个家族的决策却是过了。

    因为赵氏很清楚自己打不过范氏,镇定下来的赵武开始打起了“联姻牌”,让自己娶的莹祁归家探亲,自己则是赶紧找亲姐,试图获得来自阴氏强有力的支持。

    ?嬴见到赵武没有其它举动,带上这个弟弟闲逛,很“偶然”地碰上吕武,才有了吕武与赵武面对面交谈的场面。

    莹祁出自范氏,她是士匄的妹妹。范氏是祁姓,现在女性是名在姓前,不称氏,因此称呼为莹祁。

    同样的,荀氏、中行氏、智氏和韩氏在攻打魏氏,面对很大压力的魏绛请出了魏琦找吕武还不够,又让魏武拜访自己的姑姑。

    魏武是谁?他是魏相的儿子,吕武和晗姬的外甥呀。

    晗姬和?嬴的称呼跟莹祁的状况一样,至于更后面的朝代动辄是什么姬之类,怀疑是走周朝的潮流,极可能是一种非好意的内涵。

    实际上,赵武让莹祁回家探亲和魏绛出动魏武,能够的作用很轻微。

    如果士匄铁了心要对付赵氏,不是一个外嫁女就能够让范氏收兵罢战。

    同理,赵武是跟吕武有面对面的机会,吕武不会碍于?嬴就出面帮赵氏。

    魏武找晗姬也是那个样,荀氏、中行氏、智氏和韩氏不但是阴氏的马仔,他们还能给阴氏带去实际利益以及政治成果,魏氏能给阴氏什么?

    所以,士匄愿不愿意停手,吕武要不要制止荀氏、中行氏、智氏和韩氏,看的是范氏和阴氏的实际需要,绝对不是因为联姻关系起了什么重大作用。

    另外一点,当前时代的联姻,外嫁女一旦到了夫家会以夫家为重,一般不会怎么顾虑娘家,像赵庄姬那种行为才是离经叛道,一下子也让晋国公族女变成了“虎狼”无疑,几乎没有家族敢再娶晋国公族女了。

    晗姬并不是吕武的妻子,只是媵的身份。因此能够看出魏绛在荀氏、中行氏、智氏和韩氏的围攻下坚持艰难,有用没用的招术都得试一试了。

    面对这么一种情况,晗姬尽力招待了魏武,找吕武说情什么的则是没干。

    不是晗姬不顾娘家生死存亡,是当前时代的风俗约束她不能做点什么。再则她只是媵啊,不是妻,一旦干涉不管成与不成,事后必须一丈白绫了事。

    从这么一件事情上来看,固然是被逼到没办法,何尝不能说魏绛足够绝情呢?

    懂得风俗就明白为什么说魏绛绝情,明知道晗姬一旦插手必死无疑,哪怕只是想让吕武心软一下下,还是毅然决然献祭了晗姬,不是绝情又是什么。

    而晗姬只是招待魏武不找吕武干涉,并不是晗姬绝情不顾娘家。她身为妇女,出嫁全心全意扑在丈夫身上,有了骨肉哪怕没有作为母亲的权力,难道就不顾及骨肉将会遭到的影响了?

    也就是?嬴有妻子的身份,她不管是受到高人指点,还是自己足够聪明,使用了“偶遇”这么一个招术,以正式引见方式的话,下场也就比晗姬好一丢丢,事后会落得一个“社死”的结果。

    所以了,吕武现在看赵武是怎么看就怎么不顺眼。

    明摆着的事,要帮不用来求也会帮。

    男人的事情将女人卷进漩涡,不像是个男人的样子,还将智商下限暴露无遗。

    不过,考虑到身处其中的着急与绝望,想要抓住任何一根救命稻草的心情,还是能够理解的。

    赵武眼巴巴地看着吕武,再次哀声恳求:“姐夫……”

第713章:天不生我阴武,万古如长夜

    吕武是赵武的姐夫。

    士匄还是赵武的大舅子呢。

    联姻关系能够避免的只会是小事,关乎到大事一点屁用都很难起到作用。

    “范氏乃是强族。我即便愿助力于你,阴氏折损如何定数?”吕武不是为了讲难听话,只是在讲述一件事实。

    赵武不明白吗?他太明白了。

    有些人吧?他们只会从自己的立场和需要来作为出发点,自己的目标达成,哪管谁会是什么样的下场,偏偏在事后还会去讽刺某某谁的智商着实太低。

    赵武可能没有上面讲的那么恶劣,不过对他们这种贵族来说,情面什么的都是次要,真要只顾情面不讲利益,哪个家族又能落个好?或者说,都是一大家子怎么能够这么任性!

    一旦阴氏以武力介入,赵氏能负担起阴氏的损失吗?而会有什么结果很难在事前有个准求的判断。

    所以,凭什么阴氏要去入场,就只因为赵武是吕武的小舅子???

    当然,吕武不能让赵武彻底绝望,说道:“你若愿赠‘温’予范氏,我可再寻中军佐。”

    这下好了吧?白白失去一块富裕肥美的封邑,毛都得不到一根。

    不要说“温”那边已经开打,战况是范氏在野外击败赵氏,进入到攻城战阶段。

    吕武去找士匄还不一定能平息交战,哪怕士匄同意罢战,赵氏这一波完全就是一个“赔了夫人又折兵”的局面,往后赵氏在国内外就别想有什么逼格可言了。

    一句话让赵武的脸色变得惨白。

    只是吧?能够和平罢战已经是赵氏目前能够得到的止损方式,远比战败的下场要好很多了。

    如果是赵氏战败乞降,以为光是交出“温”就完事了吗?范氏势必还会从赵氏身上割肉,以晋国内部的习俗约定,赵武领导下的赵氏也将沦为范氏的附庸。

    “我有一言。”吕武不是为了打击赵武,不得不讲在前头,说道:“中军佐若是不允,抑或愿罢战再掠赵氏封邑,我不可再多纠缠。”

    赵武又不是傻子,哪里不懂那种道理。

    要说有什么怨怼吧?赵武还真无法埋怨到吕武身上,吕武这一次愿意当说客已经是天大的恩赐了,赵武再奢求更多就是完全没有逼数。

    “旦夕之间,我复厉公境况。”赵武很是落寞地想道。

    晋厉公在位期间,赵武还没有从母亲那里获得大量的遗产。

    赵氏的旧地,也就是后来被称呼为“杨”的地盘,内乱期间早就被打得稀巴烂了。这个也是赵武愿意拿出来跟阴氏置换“温”的主要原因。

    获得“温”的赵氏一下子有要恢复兴旺的趋势,可以想象“温”到底被郤至经营成何等模样。

    包括赵武和其余的外人看来,拿“温”换“杨”的吕武真心是太照顾自己那个小舅子了。

    实际上,不管是被称呼为“赵”地还是“杨”地,这一块地盘从经济角度和农业开发的质量上来讲真的不怎么样,也就吕武这种从战略需要角度出发的人才会觉得很香。

    吕武只是将赵武送到室外,没有送到家门外。

    后面,?嬴小心翼翼地过来赔罪。

    如果吕武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春秋人,哪怕不从重处罚?嬴,也要狠狠地训斥一顿。

    关键吕武还没有完全被春秋时代所同化,再来是觉得平时亏欠后宅甚多,装作根本不知道发生什么事情,轻轻地揭过了。

    吕武对?嬴是这样,对魏晗也会是相同的处理方式。

    当然,也就是一个下不为例的界线,再犯就不是这么一回事了。

    至于说阴氏后宅弄权什么?吕武说什么也不会放任。

    晋国有头有脸的人物全被吕武召唤来到“新田”,他们却是一次都没有聚首,有的只是少数人私下的交流或进行肮脏的交易。

    聚而不议当然是一种很高明手段,各家的头头脑脑都到“新田”来了,私军失去家主的指挥打起来会相对克制一些。这个并不是开玩笑,家主不在场进行灭门在当前是一种“于礼不合”的行为,一旦战败方躲进自家祭奉祖宗排位的庙里,不是谁都有够资格下令攻进去的。

    晋国的内乱在持续,国外也是风波渐起。

    第一个发生大事的是卫国。

    前几年卫衎遭到国人驱逐,他第一个逃亡的国家是鲁国,然而鲁国君臣拒不接纳,后面跑到了齐国。

    遭到晋国肢解的齐国当然是大不如前,要说影响力全面退散则是不至于,齐桓公……或者说管仲给齐国留下的余萌多少有一些。

    这一次在齐国的奔走之下,卫国内部有一部分贵族发出请回卫衎的呼声,搞得现任卫君卫秋很难做人。

    卫君卫秋并不是卫衎的子嗣,他是卫衎的堂弟来着。

    也就是说,卫衎和卫秋有同一个爷爷,父亲却不是同一个人。

    某种程度上来讲,源于卫秋和卫衎的父亲不是同一个人,整得卫秋坐上君位显得有些名不正言不顺,尤其是卫衎只是遭到驱逐并没有薨逝。

    卫国先是出现请回卫衎的呼声,后面不是晋国爆发内乱了吗?卫国不但被晋国殴打几次,大河以北的城邑还被割夺,他们不怨恨晋国才是怪事。

    之前是晋国看上去根本惹不起,眼看晋国爆发大乱,是不是该将面对晋国表现得像个孙子的卫秋赶下君位,迎回敢于正面跟晋国刚的卫衎,谋求夺回大河以北的城邑,哪怕是继仍然招惹不起晋国,是不是能找鲁国开刀的呀?

    而一旦卫衎归国,卫国还真有现成的借口去讨伐鲁国,理由是鲁国拒绝卫衎很合理的庇护请求,别说卫国现在跟鲁国和曹国处在战争状态。

    打从事实上来看,鲁国先是拒绝庇护鄅君,后面又拒绝庇护卫衎,表现出的那种满口仁义道德,实际上蝇营狗苟的嘴脸,不知道让各诸侯有多么感到恶心了。

    如果不是晋国硬要庇护鲁国,鲁国又没有周王室给予的特殊定位,信不信周边的国家早就联合起来将这货给灭了?

    所以,拳头伤人也就那样,动辄嘴贱才是最可恨,亘古至今就是一个不会变的真理呀!

    作为元戎的吕武不光要看着自己的家族,还要关注晋国各家族,连国外诸侯都要盯着,充分体会到了身居高位的不容易。

    有德无才而窃居高位必有祸事,同样是一个真理。

    有了诸多成就的吕武当然是一个有德的人,要说能力方面的话,不管别人是怎么看,他自己只觉得比较一般般。

    不是凡尔赛,也不是自谦,一身神力是老天爷的赏赐,办成了那么多事大多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所取得的成就,换作一个种花家体制内的人,又或是真正双商高绝的人,一定会比吕武玩得更漂亮。

    现在晋国这边负责卫国邦交的“卿”是中行吴,他被吕武召唤到家中。

    “如卫先君归国,我将如何?”吕武问的是最不想看到的局面。

    其实,不能说现任的卫君卫秋是晋国扶持起来,晋国有那个能力却不会去做。

    卫君卫秋原先在国内名声不差,卫国驱逐了卫衎之后,举行了一种很古老的共议,推举卫秋接任君位。

    以为卫秋愿意丢掉大河以北的城邑吗?又或者说,当他愿意当晋国的一条狗吗?还不是情势逼人啊!

    看看鲁国一再吃败仗却一直在开疆辟土,谁要攻打鲁国都要事先取得晋国的同意。

    所以,鲁国当晋国一条狗有什么不好的?多少诸侯想当晋国的忠狗,晋国还不要呢!

    现在的中行吴没有多少精力去关注卫国的事情,其中还必然会将齐国给牵连进去,处理起来还不知道要死多少脑细胞,又要进行多少细节上的操作。

    “我将派人往卫国警告师曹。”中行吴答道。

    这个“师曹”是谁?他是卫衎的一名乐师,曾经因为教导卫衎的嬖妾学琴,被责打三百鞭。

    目前师曹跳得很欢,不知道是想逼死卫衎,还是被打出了感情,真要将卫衎重新接回卫国。

    春秋时代的乐师地位并不低,有相当多的乐师还很喜欢搞事情,一般是作为某国国君的“卧龙凤雏”角色,利用亲近关系来蛊惑国君,有些人成功华丽转身变成重臣,更多下场并不美好。

    吕武不置可否地笑了笑,说道:“荀氏、中行氏需调兵西向。”

    魏氏的主要封邑集中在晋国的西境,东边只能算是次要封邑。

    当前,魏氏在西边扛住了韩氏和智氏的进攻,有点要反攻倒算的趋势;魏氏东境的城邑则是在荀氏和中行氏私军的打击下,以一种很快的速度在沦陷。

    “这……”中行吴肯定不乐意,拒绝又不敢。

    吕武为什么要将魏氏、荀氏(中行氏)和赵氏安排到晋国东境去?里面的原因之一就是要让魏氏将重心转移过去。

    现在要不要打死魏氏尚算不确定,韩氏和智氏联合起来扛不住魏氏,单独让荀氏和中行氏占尽便宜,不但不附合阴氏的利益,可别搞得最后赔进去了智氏和韩氏。

    中行吴当然知道西境的战况,有没有埋怨韩氏和智氏的不中用就不清楚了。

    他拖了一个很长的尾音,眼见吕武没有改主意的迹象,答道:“愿从元戎安排。”

    “非也。”吕武很严肃地说道:“智氏乃是荀氏小宗,你为荀氏之主,焉能不救?”

    操!(一种运动)

    一点便宜都不给占啊?

    偏偏中行吴又无话可说。

第714章:反正就没一个好人呗

    明明是自己家的事情,弄到需要外人来提醒,不觉得丢脸,还要提醒者付出人情?精明不是这么个精明样子的。

    智氏现在很弱,只是再怎么弱也曾经风光过,尤其失去智氏让荀氏一度很尴尬又丢人。

    如果荀氏能够重新将智氏纳为己有,不要看智氏成了蚊子腿,无论是从内部人心方面,还是外部的看法上,对于荀氏绝对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这么说吧,春秋时期分家才是一种主流,一般是主宗会有一些小宗,他们虽然分家却依然保持步调一致,因此也不算是一种分家,更趋于保持紧密关系的开枝散叶。

    曾经作为赵氏小宗的邯郸赵,他们在赵氏有难的时候选择冷眼旁观,短时间内获得了巨大的利益,却不是赵旃成为“卿”就能压下一系列影响,相反是赵旃失去卿位就轮到邯郸赵各种难受和被排斥了。

    智瑩主张智氏从真正意义上脱离荀氏的影响不比邯郸赵的所作所为低多少,很直接地打击到了荀氏作为一个强族的威信,又致使荀氏内部人心涣散,整得荀氏明明体量非常庞大却做什么都软绵绵没力气。

    那是一个并不难理解的状况,就像种花家的军阀乱战时期,能说种花家的体量小吗?不能够的。因为非但没有扭成一股绳,内部还争得你死我活,怎么跟外人斗呀!

    是,没错,智氏已经弱得有点不像样,问题是中行吴将智氏重新收服,等于让荀氏恢复完整。

    知道干了那种事情的意义吗?

    谁干了收复失土,使得国家的疆域金瓯无缺,注定会成为背后有功德轮的伟人,也必将使得这个国家的子子孙孙铭记并纪念。

    而在荀氏和中行氏众人看来,重新收服智氏的中行吴无疑会成为家族的大英雄,他们一旦服气了,会让中行吴能够对家族的力量如臂使指。

    回到家里的中行吴没有做任何耽误,唤来家臣下达命令,写上文书以及拿出调兵信物,要求家臣用最快的速度执行。

    得到消息的荀家、荀会和中行喜赶了过来,由中行喜进行一连串的提问。

    中行吴一一给出答复,喜形于色地说道:“不枉我(家族)归服阴氏,元戎果放开锢禁。”

    什么意思?

    智瑩死后,荀氏是有很大的机会能够重新将智氏收回来,碍于外人所知道的是智瑩拜托吕武庇护智盈,等于智氏受于阴氏庇护,荀氏就产生顾忌了。

    道理就摆在那里,世人皆知智氏受到阴氏的庇护,荀氏再把智氏给吞了,是想跟阴氏便为仇敌吗?所以没有取得吕武的同意,哪怕智氏本身想要归于荀氏,中行吴也不敢接纳的呀。

    “我先行使元戎以为有所动作,再臣服之,果是一步好棋。”荀家现在是彻底服了中行吴这位新家主了。

    从来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倒是会有无缘无故的恨。

    荀氏一直表现出听命于阴氏的样子,实际上荀氏和阴氏都很清楚一点,双方的关系只是从政治需要的角度出发,从来都没有进行真正的捆绑。

    这种联盟谈不上什么可不可靠,双方一旦失去制约会立马成为敌人,远比保持距离再翻脸的后果要严重得多了。

    偏偏中行吴需要有一个靠山,无疑吕武是中行吴觉得合适的靠山,才有了中行吴一副唯吕武马首是瞻的局面。

    因为中行吴表现出来的态度,荀氏和中行氏在这几年获利甚多,要说真的跟阴氏成了亲密无间的伙伴关系则未必,说到底也只是单纯的互相利用而已。

    “如此一来,元戎欲行何事,我非垫脚之石也。”荀会一副松了口气的模样。

    中行喜补了一句,说道:“范氏亦是如此。”

    荀氏、中行氏、智氏臣服阴氏关范氏什么事?这个就要考验荀氏、中行氏和智氏到底有没有真正的聪明人了。

    所以,之前荀氏、中行氏、智氏无论干了什么,目的是要真正地上了阴氏的这艘船,包括设局拉韩氏下水对付魏氏都只是一个投名状而已。

    外人只知道魏氏成了刺杀智瑩的凶手,类似的人只是站在第一层。

    如果察觉到中行吴想死死捆绑住吕武,又见吕武看似收服中行吴的举动只是一道开胃菜,放开智氏让中行吴重新接纳算是将双方的关系真正确认下来,包括这么认为的中行吴等人也就只是站在第二层而已。

    没看懂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猜到晋国可能要出大事的人,他们尽管看着有点傻乎乎的样子,实际上却是站到了第三层。

    “元戎未对魏氏有所言语,赵氏亦然。”中行吴现在对吕武挺发怵的。

    中行喜先是一愣,随后露出了震怖的表情,失声道:“元戎欲灭魏氏、赵氏?”

    荀家当然也感到了震惊,很快镇定下来,说道:“灭赵氏者,范氏也。”

    阴氏又没有直接出兵攻打赵氏,怎么能说阴氏要灭赵氏呢?顶多就是反应不及时,没能救下赵氏而已嘛。

    同理,正在跟魏氏爆发交战的是荀氏、中行氏、智氏和韩氏,要是魏氏一不小心就那么没了,跟阴氏有什么关系?

    荀会说道:“解氏受魏氏欺凌多也。”

    中行吴实际上对解氏站在“岸上”也挺有意见,碍于之前跟吕武很亲密,实际上并没有多么亲密的关系,一些话题不好提起罢了。

    “我再寻元戎便是。”中行吴现在有这个底气了。

    灭掉魏氏当然对他们有好处,除了获得能看得见的利益之外,中行吴手里真有魏氏是刺杀智瑩的证据。

    中行吴的证据怎么来的?以其说是千辛万苦才找到,不如说是偶然间获得,还在一次不小心中听到士匄与人谈论晋悼公的旧事,两相结合最终确认就是魏氏刺杀智瑩。

    士匄当然没有用很笃定的语气指明就是魏氏干的,提到了晋悼公承认派人刺杀中行偃,很像是顺嘴那样又提到了当时的魏琦跟晋悼公怎么怎么地,之类吧啦吧啦。

    “楚已屈服,元戎有意削减卿位?”中行喜问道。

    这么问是有理由和根据的。

    晋国迫于楚国的压力才需要每每动用庞大的军力,再消耗难以计算的人力物力。

    一旦是去了来自楚国的压力,晋国的确没必要再维持四个军团的必要。

    毕竟,一旦用不上的话,纳赋的额度越多,国家能够收上来的税就越少。

    再来就是,卿位太多将导致各个家族的可瓜分利益减少,能多吃一点为前提,谁乐意多几张嘴来抢食?

    “我观元戎之意,与楚尚有战事。”中行吴这就有点看不懂吕武是个什么操作了。

    明明楚国都要屈服,晋国不是见好就收吗?反正晋国真没有能力灭掉楚国,国际局势也不允许晋国将楚国灭了。

    要是将楚国逼到不死不休的局面,对晋国有什么好处啊?郑国、宋国、吴国……等等楚国的邻居,他们就该偷乐了。

    中行喜问道:“元戎要我家插手卫国?”

    这倒是让中行吴灵光一闪,想到了吕武一直以来有机会就会削弱诸侯,尤其是顶着难以想象的压力肢解掉齐国。

    “元戎与中军佐必有大事瞒着众人!”中行吴就是想不出到底是什么大事。

    外部竭尽所能地削弱诸侯,内部有机会就进行清场,还能是什么大事呢?也就是现在没办法“以史为鉴”,要不然像他们这种阶层的话,该是吕武一撅屁股就看懂想要搞什么了。

    他们本来就是想聊一聊家族内部的事,展望一下智氏回归会让荀氏重新屹立起来,无意间的一个话题却是引申除了新的秘密,还是不得不搞清楚的秘密,注意力难免要进行分散。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面,晋国的中小贵族也逐渐出现被卷入内乱之中。

    原因当然是魏氏支撑不住,他们谋求阴氏介入喊停失败,只有招呼明面归附或暗地里站在魏氏这边的贵族增援。

    魏氏叫了场外支援,当荀氏、中行氏和韩氏没有几个朋友吗?互相呼朋唤友之下,场面肯定会越搞越大的咯。

    这一天,士匄找到吕武,见面的第一句话就是:“我使祁莹携赵成归家。”

    赵成是赵武的嫡长子,不出意外也会是赵氏的下一任家主。

    作为已经嫁出去的祁莹带着儿子回娘家,尤其是目前范氏跟赵氏在交战状态,士匄这是要拿赵成当人质逼赵氏就范吗?并不是的。

    吕武露出了伤感的表情,说道:“阿匄不可使赵成有失。”

    士匄却是问道:“赵成日后就食于‘宁’,可也?”

    那个“宁”是范氏的封邑之一,位处大河边上,距离“虎牢”还挺近的。

    这是灭其家族,不绝其祀,又想要就近圈禁了呗?

    作为老范家的女儿,也就是祁莹得到了一个悲伤的下场,会在矛盾之中了此残生,还是坚强的活下去带大赵成,看老范家的心到底有多狠了。

    所以,吕武有没有找士匄帮赵氏认输变得不再重要,重要的是范氏要灭掉赵氏。

    吕武说起了另外的事,道:“天子有召,我等需择时而往。”

    士匄还真不知道这事,有点对周天子不以为然,下意识又觉得最好不要错过,好像错过了就将永远失去什么。

第715章:真.内忧外患啊!

    晋国有序的混乱一直在持续着。

    既是混乱,又怎么来一个“有序”呢?

    原因当然是阴氏始终没有下场,有阴氏在按兵不动的话,晋国很多属于阴氏附庸或盟友的家族,他们自然也就没有动弹。

    当晋国百分之五十的家族都乱起来,还有百分之五十没乱,再有一个绝对强力的家族带头,鉴于吕武跟中行吴的关系,还有保持跟士匄的沟通,想要平息内乱还是相当有把握的。

    那百分之五十没有动弹的家族,里面大概百分之三十属于阴氏一个阵营,剩下的百分之二十跟谁都不挂钩。

    “此些家族需寻机灭之、并之。”吕武站在一张挂起来的山川舆图前面,看着上面标注起来密密麻麻的记号,分批给一些家族判刑。

    谁都不靠,不代表有着什么野心,可能是他们单纯想要安稳过日子而已。

    然而,类似的家族对于入局者来说很麻烦,天晓得入局者打得两败俱伤的时候,一些原先喊着要中立的家族会不会跳出来当渔翁。

    吕武不喜欢中立方,一直都不喜欢。

    大家伙入场在打生打死,旁边有人看得津津有味,不说有什么歹意,哪怕这些人没什么心思,拼死拼活再被看猴戏也是极为不爽的。

    所以,清场也就成了一种必然。

    晋国的内战从春季打到秋季,临近冬至才渐渐消停下来。

    在交战的过程中,他们到了春播和夏收、夏种、秋收会暂时缩小战事规模,等待农事忙完了才继续大动干戈。这个也是春秋战争的一种特色,不耕作未来吃什么?打归打,该播种和收割也不能停,还是要照顾肚皮的。

    晋国刚刚成为当世唯一霸主国,下一刻却爆发了内乱,楚国全国上下得知消息后来了个举国欢腾,各个列国其实也是大大地松了口气。

    人间太真实,晋国成了唯一霸主国肯定会欺压列国,要不然争当唯一霸主又是为了哪般?

    这下好了,晋国虽然狠狠地打了楚国一顿,然而晋国自己内乱起来,不但能让楚国有喘息的时间,大概也没有功夫来多管列国的事。

    在这种背景下,楚国动用余力继续讨伐吴国,郑国、宋国等等与楚国比邻的家国答应晋国要出兵却只是嘴上喊一喊。

    没错,眼见晋国的内乱规模越来越大,已经答应会出兵讨伐楚国的郑国和宋国没直接反悔,他们找各种各样的借口推迟了讨伐楚国的行动。

    这是他们觉得晋国爆发那么大的内乱,又要不行了吗?并不全是。

    郑国对讨伐楚国有着很大的热情,怕就怕晋国无法支援,宋国那边各种幺蛾子,最后导致郑国单独对抗楚国的局面。

    前几代的郑国领导班子智商好像不够用?子产领导下的郑国则是有了中兴的趋势,他们内部变法图强,对外狠狠地掠夺了楚国西北部一次,要说郑国真的能跟楚国单挑就想得有点美了。

    冬季来临,列国的使节团相继来到“新田”。

    他们有的是带着正事过来,更多是想看一看晋国到底怎么样了。

    这一来,他们发现了明显的异常,也就是各个正在开打的家族,地方上打得很凶,家主却是久居“新田”寸步不离,再一了解得知是晋国元戎的操作,免不了有了诸多猜测。

    大家都是个春秋人,谁还不知道家主不在场很多事情办不了?聪明点的使节开始在心里犯嘀咕,猜测晋国内部的乱战是真的,看样子有一帮晋国的高层这是挖坑想把某些诸侯埋了也一定是有很大的概率。

    晋国很喜欢搞内乱,每一次却是又不伤筋动骨,该是说晋国的底子厚,还是怎么一个回事?

    发现异常的列国使节,他们赶紧地派人回国,提醒国内的君臣悠着点,不要当那个被埋了的人。

    而进入大雪纷飞的冬季之后,吕武可算是召集众“卿”举行高层会议了。

    会议的地点并不在宫城,同时晋君姬彪并没有到场。

    这是吕武有意识地在消除国君的影响力了。

    地点被选在浍水边上的某个小山之上,相对靠近“荀”地,给予魏绛一种很不友好的感觉。

    近期魏氏坚持得很艰难,尤其是后面入场的一些魏氏盟友,他们刚有所行动就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先后去了五六成之多。

    众多的盟友遭到灭门不但让魏氏万般难堪,更是吓住了魏氏其余的盟友,弄得暂时没有行动的一些盟友不敢再有任何举动。

    爆发交战的卿位家族,他们的家主有了面对面的机会,没有看见对方就是破骂,不存在什么彬彬有礼的打招呼,阴沉着脸入座也就是了。

    没有参与内战的阴氏在地位上远比之前更加拔高,而这是很理所当然的事情。

    处在弱势的一方,他们害怕阴氏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并且阴氏可不是什么稻草,压根就是泰山的级别。

    获得优势的那些家族,他们不希望阴氏来改变这种现状,肯定不敢轻易得罪阴氏咯。

    双方都要讨好阴氏,尤其是处在弱势的一方想着求阴氏救命,能不使本来就有诸多光环并且家族实力极强的吕武,地位上面变得更为超然吗?

    “郑、宋应我之命,无所作为,着实可恨。”吕武先开启了一个话题。

    这两个国家里面以宋国最为不识相,他们原先就表达了抗拒,后来答应了却是连征召大军都没干;郑国虽然也没有出兵楚国,他们至少还进行了征召。

    如果理智或公平地进行解读,郑国害怕自己无法单独打赢楚国,浪费了纳赋额度以及消耗各种资源集结大军却没有动手,打从实际上是能够理解的。

    士匄肯定很想针对郑国,当前的时机却不那么合适,说道:“宋人言而无信,理当讨伐。”

    范氏打赵氏肯定能赢,要说有什么困难的话,一座城池又一座的攻克很耗时间,伤亡也着实是大了一些。

    当前的境况不允许范氏太过刻意针对郑国,甚至要对郑国释放出一些善意,士匄只有针对宋国了。

    可以说士匄智商不低,一旦能够让郑国出兵攻打宋国,一下子就能减轻范氏的很多压力,也许还能去宋国那边溜达一圈进行补血?

    赵武说道:“我内乱,方使诸侯少有敬畏。列国异动频频,非我之福也!”

    魏绛出声进行了附和。

    瞧瞧,看看,魏氏和赵氏都是处在弱势的一方,思思念念想要有外力介入,免得真落得个族灭身死的下场。

    他们先后表达完意见,目光移到了吕武身上。

    求饶能将话讲得那么有大局观,说明赵武得到成长了呀!

    这一下子,众“卿”的目光都转到了吕武这边。

    吕武却是看着棚子外的雪花,看模样是走神了?

    现场一时间安静了下来,有人心里非常着急,自然也有人完全无所谓。

    “如我出兵,各家可用兵多寡?”吕武打破了安静。

    士匄问道:“征讨于谁?”

    小老弟,咱们正在内乱啊!

    怎么还想着要开启国战呢?

    “阴氏可征三‘师’。”吕武没说要打谁,目光扫视了众人一圈,等待他们表态。

    中行吴最先开口,说道:“我可用两‘师’。”

    解朔紧随其后,说道:“我亦出二‘师’之兵。”

    现在荀氏、中行氏、智氏和韩氏联合起来在殴打魏氏,双方动用的兵力都很庞大。

    硬要有个数据的话,荀氏、中行氏、智氏和韩氏合起来出动的军队已经达到一个“军”,魏氏那边的兵力约是三个“师”。

    很明显的事情,不管是荀氏阵营这边的一个“军”,还是魏氏那边的三个“师”,并不是他们的极限。

    魏绛知道中行吴在示威又能怎么样?他在想自己是虚晃一枪来作假上禀可出动兵力,还是就实讲个数字。

    士匄很是轻松地说道:“元戎既出三‘师’,我便出两‘师’。”

    彘裘乐呵呵地说道:“二‘师’。”

    当前范氏跟赵氏在开打,范氏这边动用的私军是士匄大宗这边,彘氏其实是没有加入的。

    而范氏虽然分家,他们内部则是非常紧密,由于彘氏的底子不够厚,国战纳赋期间还是需要范氏主宗出力帮忙。

    赵武一听范氏随随便便就拿出一个“军”的兵力,想到范氏海用了一个“军”在殴打自己,一瞬间脸色变得很是灰暗。

    在这一场内战中,赵武已经顾不上什么质量,征召起了四个“师”在保家卫氏。

    连质量都无法保证,还不能说明赵氏已经竭尽全力了吗?哪来的能力再担负国战需要的兵力???

    士匄看赵武久久不语,等吕武点名询问才说没有兵力,一下子“呵呵”笑出了声。

    一直没吭声的羊舌肸,他入座后就低着头。

    羊舌肸先是鹰视狼顾一般地扫了赵武一眼,面朝吕武时已经变得恭顺,说道:“元戎,内部未平,以何对外用兵?请元戎罢止内乱,我等必在国战用命。”

    以前的晋君很喜欢挑拨国中的卿位家族内乱,那是因为他们能够控场,没把控好大不了就是一死,换个人来当国君就是。

    现在的情况不一样,卿位家族里面就羊舌肸这个小虾米,公族自己还斗了起来。

    从大局上来讲,羊舌肸想要脱离公族,又很害怕没有公族这层保护伞会死得更惨,再怎么冒险都要寻求内部重新安稳下来的局面。

    再一次的,所有人的视线都集中在吕武身上,等着吕武给出一个指示。

第716章:局势要失控啦!

    吕武说道:“今次出征,阴氏三‘师’,解氏二‘师’,新军佐及公族合兵三‘师’,余家可不出兵。”

    啊?

    这是什么玩法?没有前例呀。

    晋国弄了“常务卿大夫”这一套玩法之后,出兵打国战历来讲究一个完完整整。那么搞的话,是玩混编,还是各“军”不满编状态的出征模式?

    彘裘问道:“元戎亲征否?”

    问到点子上了呀!

    如果吕武不在国内,众“卿”还会老老实实待在“新田”这座都城吗?

    要是各家的家主回去封地,内战绝对会变得更加残酷,至少卿位家族之间能够打灭门之战,不用收着力进行缚手缚脚的较量了。

    一旦不收着力,战事的规模肯定会变大,血腥程度上就不好再控制,对于国家来说是坏事中的大坏事。

    感到最紧张的是魏绛和赵武,又以赵武最为惶恐。

    赵氏已经竭尽全力在抵抗范氏,拿不出更多的力量了。而这还是范氏收着点的在打,变成有没有吕武在“新田”坐镇对赵氏很重要。

    羊舌肸心想:“看来要付之行动了啊?”

    什么行动?

    不是羊舌氏要加入内战,羊舌肸以及众多公族的封主,他们在思考能不能将赵庄姬拿出去的一部分重新收回来。

    简单的来说就是,源于赵庄姬的一些操作,赵氏本来就跟公族不不清不楚。如果赵氏真的要灭亡,一些本来是公族的部分不应该也不能归于范氏,他们应该重新变成公族的一部分力量。

    想得倒美,范氏会愿意吗?

    又或者说,晋国非公族的贵族,他们好不容易才削弱公族,能允许公族重新得到壮大吗?

    心里极度惊慌的赵武本来一直用眼神哀求吕武,眼角余光发现羊舌肸用不怀好意的目光盯着自己,想到了什么似得,一下子彻底透心凉。

    之前吕武没有救赵氏,目前更不会救。

    从格局上来讲,阴氏掺和进去不但没有好处,相反彻底和范氏扛上会影响到“大业”。

    要是把话往难听了说,仅仅是联姻关系犯不着让阴氏下场拼命,属于打赢了损失都不一定能补回来,输了则是满盘皆输的局面。

    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也不能说赵武没搞明白,完全是人一旦身处险境,要的是自己脱身,哪管施救者会付出什么样的代价。所以,曾子说人性本恶,能说完全没有道理吗?

    赵武已经顾不上其他人都在讲什么话,赵氏面对范氏的压力,再加上羊舌肸不怀好意的眼神,还有阴氏的见死不救,想不出什么方法能拯救自己,是不是该效仿曾经的郤氏自杀式的自救?

    郤氏什么自杀式的自救?不就是局面无可挽回,郤至配合吕武吃掉属于郤氏最肥的一部分,换取吕武庇护苦成氏嘛。

    在春秋时代,人们的观念会比较现实一些,事不可为就会想着至少保存一部分血脉,谋求某天来个东山再起。

    赵武霍地站起来,说道:“我辞卿位。”

    啥玩意?

    大家在谈的是出兵后攻打完宋国该继续做点什么,要不要招呼列国一块出兵,猛地跳出来要辞职是掀桌吗?

    赵武又说道:“‘温’重归阴氏,我亦赠……”讲了不少地名,用平静地目光看了一眼士匄,随后目光落在吕武身上,继续往下说道:“赠予阴氏、范氏、韩氏。”

    如果那些封地都拿出来,赵氏就仅存一个前不久从卫国那边分到的“冠氏”了。

    羊舌肸懵了。

    而吕武和士匄则是先面面相觑,能从对方眼中看到震惊,随后各有表情。

    吕武还是很佩服赵武这种“识时务”的,但要用“温”让阴氏与范氏交恶就属于其心可诛了。

    赵氏很明显就是打不过范氏,咬牙继续拼下去还是打不过。这一次赵氏再灭亡,没有一个韩厥能保住赵氏的退路,肯定是一灭亡就彻底退出历史的舞台。

    士匄则是有点咬牙切齿了。

    范氏下场,不但打生打死还失了名声,弄到最后肉被割成三块,范氏只拿了五成,阴氏得到三成,剩下的两成归于韩氏。

    话说,凭什么啊!

    其余人的心情都不平静,魏绛被赵武这种大气魄搞得心神失守,一下子想到魏氏要不要认输这件事。

    “不对,我怎么能轻言放弃呢?赵氏已经竭尽全力,再拼命最多也就坚持一年。我家还没有拿出全部的力量,放弃了次要封地让主要封地防御的力量变得更强。只要阴氏不下场,胜负还未料啊!”魏绛对自家的私军战斗力的信心还是挺足的。

    现场在赵武说完后变得落针可闻。

    解朔一脸的唏嘘,心想:“卿位啊卿位,多少家族为了你落得个身死族灭的下场。我家在卿位上获得的好处已经足够多,离开这个泥潭本来就是既定策略。听话转战秦国,阴子不会亏待我的吧?”

    脸色不断变幻的士匄很不甘心,说道:“韩起在山下,不如唤来一问?”

    不止韩起在山下,有没有得到召唤一起过来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脑子凑近了随时等待可能的召唤。

    很多中小家族为什么能崛起,不就是因为他们很有逼数吗?

    而有些强大的家族为什么又没落或灭亡,肯定是他们没有了敬畏之心。

    吕武玩味地看了士匄一眼,又盯着赵武看了几个呼吸,吩咐道:“唤先屏、张老、崔杼、韩起。”

    这四个就是目前各“军”的“军尉”。

    没有多久,他们登山来到众“卿”这边。

    并没人对他们阐述刚才都发生了什么,位置都是临时添加,还是处在比较不好的位置,需要忍受冷风吹。

    野外嘛,还是下雪的季节,搭建棚子肯定会围起布帐,不然事后该有多少人受了风寒?

    吕武挑选这么个地方,还不是待在城内的某个家族开会,谁都会感到不放心。

    将会议地点设在城外,还是一个视野开阔的地方,起码不用担心被障碍物挡住的刀斧手啦。

    韩起得知韩氏会从赵氏那边获得一些城邑,一下子有点懵逼了。

    事情并不复杂,以前韩厥太过于照顾赵武,目前赵氏无法改变完蛋的结局,有能力和没有能力期间没有帮落魄的韩氏一把,是不是要把之前欠的人情还上,再用这种方式祈求韩氏在允许的情况下看顾赵武的后人?

    赵武拿出一部分城邑给阴氏,实际上是一种先行交保护费的行为。他可算是真正聪明了一次,知晓了人情关系太虚,哪有付出实际利益才能得到真正的保证。

    “这……”韩起回过神来,发现士匄正用很有压迫感的眼神盯着自己。

    也是呀!

    范氏能吃独食,凭什么分肉!

    如果说阴氏割肉,士匄碍于一些原因只能忍了,当前的韩氏是什么东西,够资格从范氏嘴边抢肉?

    就在韩起想拒绝不甘心,不表态拒绝又怕范氏对自己动粗时,一道嘀咕声出现了。

    “国之器,何时可私下授受?”羊舌肸只能硬着头皮这么小声哔哔。

    赵武分的是赵氏的肉吗?

    赵括和赵同玩儿蛋之后,赵氏的肉早被瓜分干净。

    历经赵庄姬一系列操作之后,赵氏其实就是个披着赵氏外皮的公族小号,纳闷的是赵武这家伙不配合晋悼公,一下让晋国公族很难受。

    现在倒好,赵武认输,公族的肉要飞了,还是被外姓吃了个干干净净?

    士匄眯起眼睛看向羊舌肸,说道:“新军佐此言不差。不若,羊舌氏盟于赵氏,你我战场相见?”

    什么玩意!

    有你哔哔的份?

    瞎鸡儿站起来扛雷,不怕小命没了。

    羊舌肸脸色不断变幻,扫视现场看到的只有冷漠,体会到了赵武的心态悲凉。

    “除却‘温’,阴氏得余城邑可也。”士匄终究还是不愿意或不敢彻底与阴氏交恶,看向韩起问道:“韩氏愿与我作一场?”

    吕武插了一句话,说道:“明岁卿位本有变动,何时变,我可等诸位决出胜负。”

    死了的就不用去争什么卿位,留给活人吧。

    “何至于此啊?”张老消化了很久才搞明白发生什么事。

    张氏跟赵氏、韩氏的交情都很好,受两家的恩惠也多,不表态是不行的。

    然后,以张氏的实力,帮助赵氏会白给,一旦韩氏再跟范氏开打,他们不做任何举动,会先得到一个“社死”的下场,被人唾弃也离灭族不远了。

    崔杼很害怕,下意识频频看向吕武,想要得到一个明确的指示。

    其实怕就对了。

    听说晋国内斗很残酷,跟实际上去经历那种残酷,从参与度到心态是两种体会。

    吕武只是对崔杼笑了笑,一下子让崔杼镇定了下来。

    很多时候,有没有跟对一个老大,着实是太重要啦!

    那边,士匄则是在发飙,先邀请韩氏下场,矛头又对上了羊舌肸和张老,看上去老嚣张了。

    不能怪士匄爆发,首先是范氏觉得自己真的很强,再来就是到了嘴边的肉突然要没了五成,换成谁都会心态失衡。

    没有得到答案的彘裘着实很想知道,不顾自己的大哥在发飙,说道:“若元戎亲征,我能否追随?”

    年轻人,没看到你家的宗主正在气急败坏吗?

    你虽然是彘氏之主,彘氏则是范氏的一支。

    你们范氏要跟那么多家族拼杀,韩氏入场可能会将荀氏、中行氏和智氏卷进去,魏氏也会没跑。

    你这是故意要置身事外,还是吕武的魅力着实太大,被牢牢吸引住啦?

    现场的人,莫名地想到了楚君熊招……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0647/ 第一时间欣赏春秋大领主最新章节! 作者:荣誉与忠诚所写的《春秋大领主》为转载作品,春秋大领主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春秋大领主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春秋大领主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春秋大领主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春秋大领主介绍:
一觉醒来到了春秋时代的晋国,成为一名小领主。晋国刚刚发生国君号召多家贵族一同消灭赵氏家族不久。国内余波未平;国外动荡连连。魂穿成为小贵族的吕武,决定在进击成为大领主之前,先用后世的知识,改善一下自己的生活……而这是一个穿越者无论干什么,一不小心就会成为发明家的时代!春秋大领主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春秋大领主,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春秋大领主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