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其他小说三国之大太监TXT下载三国之大太监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三国之大太监全文阅读

作者:愤怒的扑街     三国之大太监txt下载     三国之大太监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616章 阚泽

    黄盖道:“大督都不必如此,老夫虽年老,但仍拉得了满弓,食得斗米,些许皮肉之苦,有何惧哉?”

    周瑜见黄盖如此坚定。道:“瑜代吴候谢老将军。”

    第二天,中军大将,黄盖公然顶撞周瑜。还大骂周瑜贪生怕死不敢进兵。周瑜大怒,怒打黄盖100军棍。只打了30棍就晕死过去了。

    刘苟正在休息,这时李全道:陛下,刚才咱们的士兵抓了个人,他说他是南岸过来的,要见陛下。”

    刘苟道:“是什么人?问清了吗?”

    李全道:“来人不肯说,只是要见陛下。已经搜过身了,没有利刃。”

    刘苟道:“那带进来吧!”

    不一会便押来一人。

    “臣拜见陛下,陛下万岁。”

    刘苟道:“起来吧!先生是谁,朕好像没有见过你。”

    来人道:“臣阚泽。”

    刘苟脑子在想,阚泽好像有点印象。

    道:“你来找朕何事?”

    阚泽道:“臣受黄盖老将军之托,前来向陛下请降。黄老将军乃江东元老却无辜遭周瑜毒打。故派臣过江向陛下讲降。这是黄老将军写给陛下的信。”

    刘苟内心千万艹尼玛,周瑜脑子进水了,把老子当成曹**,还用苦肉计。你也不看看老子是谁。

    刘苟也不看信,笑道:“阚爱卿,周瑜打黄盖打了多少棍?”

    阚泽不懂什么意思,道:“100军棍!只是打了30多棍,人就已经晕死了。”

    刘苟道:“可惜了,还留着70棍干嘛?这种家伙吃里扒外就应该打死嘛!孙氏父子待他不薄,他居然敢投降,实在该死。”

    阚泽有些迷糊了,这刘苟不按套路出牌呀,他到底信还是不信呢?

    刘苟道:“阚爱卿,朕要没记错的话,你字德润。会稽郡山阴县人(今浙江绍兴)

    阚泽道:“陛下怎知臣表字?”

    刘苟对这家伙最感兴趣的是他的才学。历史上阚泽对圆周率也很有研究,南北朝数学家祖冲之对圆周率的精确计算就是借鉴了他的成果。这家伙并且通晓天算历法。孙权称帝的时他封尚书。

    刘苟严肃道:“德润,你可知欺君之罪该如何处置?朕现在再给你一个机会,黄盖是否欲行苦肉计诈降。是真是假,你想清楚了再回答朕。”

    “如若你敢说一句假话,夷三族!君无戏言,你想清楚了再回答。”

    阚泽开始额头冒汗,他现在后悔过江了。他忘记了站在他对面的是天子,不是孔明。欺骗天子可是诛杀三族。这风险太大了。他自己不怕死,可诛杀三族确实太毒了。并且刘苟已经说明他的家乡来历了,想跑都不可能。从历史大势来看,谁都知道天下一统是不可避免的。现在反抗不过是垂死挣扎罢了。他心里也很清楚。

    这家伙历史上骗曹操一愣一愣的。可刘苟几句话就让他苦不堪言。他如果回答黄盖是真的投降。那么就明显在欺骗天子。将来是要诛杀他阚家三族的。如果说黄盖是诈降,那么又对不起黄盖了。这真的让人为难。

    刘苟道:“你可想清楚了再回答,朕不会再给你第二次机会。”

    刘苟看着这家伙额头冒汗。就知道这家伙内心挣扎。堵上三族人的性命来骗天子,这可不是开玩笑的举动。

    过了一会阚泽内心崩溃了,立马趴着跪在地上,额头也顶在地面上,五体投地。不敢说一句话。

    刘苟明白了,这家伙又不想出卖朋友。只能用这种方式逃避回答。用肢体语言已经告诉自己,黄盖是诈降。

    刘苟笑道:“很好,说明你还有救,朕不再怪罪于你,你起来吧。”

第617章 臣子不可欺君

    阚泽即害怕又尴尬。他这个动作等于出卖了黄盖。

    刘苟道:“德润,你是回江东还是留下来?”

    阚泽道:“臣想回江东,从此不再过问政事。臣以前教书十年,还是想回乡教书。”

    刘苟道:“教书不太好,天下教书者不差你一个,朕知你对天文,圆周率很有研究。刚好朕也喜欢此道。这样,你去长安,长安还缺一名钦天监。朕让你任钦天监,官居正三品。”

    阚泽没想到刘苟对他这个爱好都很清楚,真是不可思议。道:“朕尊旨,只是臣还想过江一趟,臣愧对黄盖,但臣来去明白,必须与黄盖说清楚。”

    刘苟见这人到这时候还想冒险回去一趟,到也算讲信誉,起码知廉耻之心。到也光明磊落。

    道:“朕准了,你告诉黄盖,君子不可欺之以方,臣子不可欺之以君。否则必遭天谴,朕念黄公复乃是忠义之辈,这次就不再计较,希望他好自为之。另外,你告诉他,他黄盖是大汉之臣,不是孙氏家奴,如果他执意再犯,朕绝不宽恕!”

    “另外告诉周瑜,朕玩鹰的时候,他还是只个雏,对朕用计,自取其辱,就他那点小心思朕用脚趾头也能想明白。告诉他让他早日投降,否则只怕小乔得当寡妇。”

    “诺!臣告退!”

    “嗯,你回去吧!”

    …………

    阚泽回到黄盖帐中,只见黄盖趴在床上像条死狗,三十军棍实打实,硬是打得皮开肉绽,晕死过去。可惜白打了。

    “德润,如何?刘苟可有相信?”

    阚泽叹了口气,道:“黄老将军,泽无能也,一进刘苟帐中,刘苟便像是知道是的,刘苟连信看都没看。便已知乃诈降之计。在下这一肚子话几乎无开口之可能。”

    黄盖道:“怎会如此?难道老夫露出什么破绽不成?”

    阚泽道:“非也,到不是什么破绽,而是刘苟压根就不信老将军会投降。”

    黄盖道:“即知是诈降,刘苟如何能放德润回来?怎不杀德润?”

    阚泽道:“老将军,你不会怀疑是我出卖了将军吧?”

    黄盖道:“不敢,老夫对德润的为人还是信得过的。”

    阚泽道:“刘苟让在下回来,也许是觉得杀我没什么意义吧,也许是希望我带话给老将军。”

    “何话?”黄盖问道。

    阚泽道:“刘苟言,君子不可欺之以方,臣子不可欺之以君。否则必遭天谴。他黄盖是大汉之臣,不是孙氏家奴,如果他执意再犯,朕绝不轻饶!”

    黄盖听完,道:“哎!先主公待老夫如兄弟。吴候待老夫不溥,老夫尤死报答,如今事已至此,老夫唯死战以报,别无他想。”

    “罢了,罢了。德润还是找大督都把话说清楚吧!”

    阚泽道:“哎!也只好如此了。”

    随后阚泽去周帐中,周瑜得知刘苟不信。到也没有怪罪阚泽,本来这事与阚泽就没什么关系。

    阚泽走后。

    周瑜突然有一种无力感,刘苟太难对付了。如今水军看似他更强得多,但如他对刘苟却是没一点把握。这个人从一介假阉货混到了天子,其本事岂非常人所能比。

第618章 准备渡江

    如今苦肉计不成,反到让黄盖挨了顿打,实在是得不偿失,偷鸡不成反蚀把米,徒增笑柄。……

    由于秋冬季节很少下雨,双方便在长江,继续对峙着,而周瑜的水军成天耀武扬威。孔明紧守水寨不与之出战。周瑜一时没什么太好的办法。

    周瑜想过用火攻,可江中船不多,很多船在离长江的湖中,有些更是在岸上船厂里,烧根本就烧不了几艘船。急的周瑜一时也想不岀什么好办法。

    又一个月过去了。

    郝昭带着一万人马从江州到达江夏。

    为了怕周瑜的水军在江中拦截,郝昭一万人马,从水路过三峡,到达夷陵(湖北宜昌)便上岸走陆路到达江陵,(湖北荆州市)再从江陵到江夏。

    刘苟也好几年没见郝昭了,这次能在江夏见到很是高兴。

    “伯道,巴郡可还好?公明呢,怎么样?”

    郝昭道:“徐晃将军还好,益州也没什么战事,兄弟们都很闲着。徐将军还想去打南蛮,但又怕惹出麻烦,所以也就未动。”

    刘苟笑道:“和平久了,到不习惯了,益州有10来万军队,和平年代确实有点多。等收复江南以后还是要裁军的。和平年代益州有个一两万军队就够了。留太多只能是加重百姓的负担。”

    郝昭道:“王累太守也有此意,他也曾说过,黄巾爆发以前,益也就几千士兵。如今益州太平,养10万军队确实没有必要。”

    刘苟道:“河北、中原、西凉、长安等地,朕已经裁了将近10万人马。如今主力也就在荆州,淮南一线这十几万军队。益州之所以没有裁,主要还是因为益州有南蛮,加上又怕刘备曹操从陆路进入益州,所以才没急着动。”

    “你对攻打周瑜、曹操有什么想法?”

    郝昭道:“曹操的士兵骁勇善战,但是他过江也这么多年了。只怕这些士兵的锐气也消磨殆尽了。况且背井离乡,这些士兵也不会像以前那么卖力了。他的主力原来是青州兵。这些士兵都是北方将士,有些怕是早以逃回去了。剩下的可能都是荆州本地士兵。”

    “这些荆州兵不值一提,咱们的几万北方主力只要上了岸,曹操,周瑜绝不是对手。”

    刘苟点了点头。道:“那你说怎么进兵才好?”

    郝昭道:“你臣之见不如先让骑兵上岸,上岸几千骑兵,快速向江南后方迂回,使对方不能专守江岸。从而调动敌人来追击骑兵。”

    刘苟道:“若曹操不追击了?”

    郝昭道:“他要是不来追,那咱们便从后方向岸边迂回,对他们形成大包围圈,配合主力部队登岸。”

    “只要咱们的主力上了岸,臣不认为曹操还有什么翻盘的可能。”

    “打了这么多年仗,双方实力都摆在那里,臣谅他也玩不出什么花样。江南本来就地广人稀,曹操再怎么折腾能养活多少兵?”

    “我军只要占了武陵。曹**守长沙也不过是垂死挣扎罢了。自古从今,还没有谁从江南翻起过大浪的。想必曹操也很清楚。他的那些手下将领也不可能不清楚,仗打到最后是越打越没信心,兵败也就是早晚的事。”

    刘苟笑道:“伯道可谓久经沙场,越打越有信心啊。”

    众人也是点头认可,这些人对郝昭还是很佩服的,这家伙可是从太原便跟着刘苟一路实打实打出来的。白帝城守城一仗,打的刘备庞统更是怀疑人生。

第619章 陛下好人妇

    九江郡治合肥,张辽、阎行、法正等见刘苟派蔡和来了,也很是高兴。原以为刘苟会派孔明来,如今只有蔡和到了,说明刘苟也有意不让孔明来摘桃子。

    张辽道:“蔡将军,陛下可还有交待?”

    蔡和道:“陛下让末将来听令很事,到也没什么交待。只是末将临走前中常侍李全到交待了几句。”

    张辽道:“何事?”

    蔡和道:“听说这江东有二乔,此二女有绝世之姿,李全让我们攻入秣陵时不可伤了此二女,一定要带回长安去。”

    阎行道:“李全他一太监要女人干嘛?”

    张辽咳嗽一声,道:“彦明,李全可能是替陛下着想吧!”

    蔡和道:“这二乔到底是谁家女子啊?李全只是这一说,我估计有可能是陛下的意思吧!毕竟这抢女人的事,陛下也不好说嘛。”

    法正笑道:“正到是听说过江东二乔。此二女是庐江碗县人,只是早以嫁人了。大乔乃孙策之妻,小乔乃周瑜之妻。陛下什么样的女人没有?怎么想要这已经嫁过人的妇人?莫非李全不知道这二女已嫁人了?

    阎行笑道:“嫁过人就对了,孝直啊,咱们的陛下可最好人妇。”

    “咳咳咳!彦明,不可如此妄言,更不可背后议论陛下!”张辽道。

    “诺!”

    “好了,孝直,你且说说怎么进兵吧!”

    法正道:“全军前往历阳县,(安徽和县,历史上项羽自刎乌江就在和县)从和县渡过长江到达当涂县(后世马鞍山市)然后从当涂杀入秣陵(南京)。”

    “当涂到秣陵只有一百几十里地。一日便到。利用骑兵快速合围,以防孙权逃跑。”

    张辽道:“只要大军过了江,到不怕拿不下秣陵。只是长江上还有甘宁的一万多水军啊!咱们可不会水战。”

    法正道:“孔明的铁索连舟,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只是要下雨天才好,防止对方放火烧船。如今蔡和将军到了,这便更好办了。”

    蔡和道:“渡江时,由我带的几百兄弟驾舟。诸位将军只管冲上岸就行,主要是占领一块滩头阵地。长江这么长,孙权也就几万士兵,不可能每处都有重兵把守。只要上岸几千人。守住滩头阵地,后面大军便可源源不断渡江。”

    张辽道:“嗯,调三千弓弩手,上岸后,用盾牌摆开列阵,紧守阵地。接应后面大军。”

    阎行道:“那咱们就去历阳吧!”

    法正道:“文远将军不可去,这城中有孙权细作,文远将军在合肥城中,孙权的细作才能不起疑心。等咱们过了江,文远兄再过江也不迟。”

    张辽道:“可调动军队,细作也会知道的啊?”

    法正道:“那就不调合肥城中之兵,从别处调就可以了。江东猴子兵能有多大战斗力?咱们只需二万精兵就够了。等过了江,文远兄再带主力前来增援便可。”

    张辽点了点头,道:“善,那就这么办吧!”

    “你们今晚就行动,明日本将就在城中到处走动起动,让细作看清本将。”

    “彦明,一切小心,保护好孝直!”

    “诺!”

第620章

    当晚,阎行,法正蔡和便偷偷前往历阳(和县)。

    他们船都是些小船,早就准备好了铁索连舟,只等下雨。

    只可惜等了数日,还不见下雨。天气越来越冷。

    都快开春了,寒风刺骨,这天终于开始下雨了。

    蔡和道:“终于下雨了,可这也太冷了。这天气身上打湿了,非冷死不可。”

    法正道:“哎,我也不知道陛下是怎么想的,非要选择冬天过江。你说春雨季节多好。天气不冷,而且下大雨的时候多的事。随便选哪一天都行。”

    蔡和道:“我听陛下说冬天不会得瘟疫,所以才选冬天。另外冬天长江是枯水季节,水流不是很湍急,比春夏要好得多。”

    阎行道:“罢了,冷就冷吧!过江拿下当涂县,再去烤火喝姜汤。”

    “传令下去,绑船连舟!”

    “诺!”

    随后,把那些船隐藏起来的船,全部抬了出来。用铁链绳索连起来。

    长江北岸,一时间成了个大工地。到处是木板,船只,“叮叮”,敲个不停。

    一日之间,十几个由小船组装的大平台便浮在了江面。每个平台铺上厚的木板,有几十米长宽。在古代就犹如航空母舰。平台周围还有木板做的护墙盾牌。

    第二天一早,阎行高喊:“开船过江。”

    这时蔡和等人,有些用竹竿。有些用船掌开始划水撑船。

    甘宁也早就接到情报,对岸像是有渡江的行动。只是在下雨天渡江,他也有点意外。

    甘宁等人驾着战船,想来阻止,把对方打入水中。可当战船靠近时,甘宁大吃一惊。这哪是渡船啊,这分明是漂浮的陆地。

    甘宁高喊:“撞过去,放箭!”

    “轰!两船撞在一起,甘宁的船撞了个大窟窿,而大平台一点事也没。”

    “放箭!”

    平台周围,弓弩手箭如雨下。甘宁只得命人回击!可惜,平台周围还有挡板。箭矢根本射不穿。

    在大冬天的又不敢跳水下去凿船,一下水就会冻死。虽然长江不会结冰,但也是很冷的。

    甘宁内心也急了,他从来没有想过会这样。原以为北方士兵不可能渡得了江。谁会想到他们用这种办法。

    “放火箭,给我烧!”甘宁高喊着。

    “可惜,古代又没有汽油,这下雨天,箭矢上绑的那点碎布,根本就不足以引发大火。

    不久,第一个平台,撞上了岸边。

    带甲的弓弩手快速冲上岸,抢占滩头阵地。

    长江太长了,江东的士兵不可能守得住每个地方。阎行带的弓弩手上岸后,岸上并无守军。

    韩当带人正往这边杀来,想半渡击之。

    可惜,阎行的一千多弓弩手,已经在列阵等候。

    而后面的部队正在源源不断的上岸。

    法正阎行在历阳这边渡江,张辽在合肥的三万主力,也正在往这边南下。这时候已经不怕什么细作通报了。

    韩当是孙氏的老臣,自孙坚时便跟着一起打天下。见敌军上岸了,不顾个人安危。对着主将阎行便冲过去,想杀了敌方的主将。来个擒贼先擒王!

    韩当用的兵器是一双铁鞭。但武艺只能算是二流。跟甘宁比都有不少差距。他不知道阎行的厉害!

    双鞭对头阎行脑袋一击,阎行一刀横扫,挡下一击。回首一刀劈过去。韩当双臂用力一挡。“咔嚓”一声,他的臂力不够。没有完全接住这一招,长刀直接砍到了肩胛骨。但是没有出血,铠甲把刀顶住了。

    阎行大喜,知道这个王八蛋不是自己的对手。

    长刀一拖,“呲啦”一声。韩当肩上流血。

    又是一招力劈华山,韩当准备以伤换伤,右手单臂来接。左手铁鞭敲向阎行的脑袋。……

    【作者题外话】:ps:新书创作中,此书更新也不会断!请多多支持!

第621章 直奔秣陵

    阎行见这家伙以伤换伤的拼命,长刀一收,身体一侧,一招横扫。

    韩当双铁鞭竖挡。“铛”一声响起。韩当双手发麻,身体往后倒。对方力道太大了。韩当不敢再上,想打马后退。可惜阎行双腿用力一夹战马,战马会意一跳,阎行全力一刀劈下。

    韩当没法逃避,只得再次“霸王举鼎”接住这一招。

    可惜“咔嚓”一声,长刀顺着他左肩劈下,直入胸口才停下。砍进去一尺多深。几乎砍断上半身。

    阎行收刀一拖,“轰!”韩当坠马,当场挂了。

    凌统见韩当落马,高喊:“义公(韩当表字)”

    可惜韩当已经死了!

    阎行驾马对着凌统便冲过去,想结果了他,可惜凌统不敢应战,打马往后退!

    阎行见来将逃了,也不追击,守住滩头阵地便可。

    韩当一死。凌统后退,江东士兵吓得不敢再冲。不多久,第二批渡河士兵也上了岸!

    阎行高喊:兄弟们,随我杀,打下秣陵回家分土地呦!”

    大家谁都明白,打下秣陵,他们可以回家了。战事基本就结束了。

    阎行一马当先,对着江东士兵便冲了过去。又方一接触,江东士兵便往后退,根本就顶不住。

    凌统见大势已去,敌军越来越多,他们根本无力阻挡,只能带兵回撤。

    不久法正下了船。走到阎行身边,道:“阎兄,天太冷了,这样不行,兄弟们打着生雨会着冻成病的。”

    阎行道:“咱们去当涂县吧!先进城再说!”

    可是法正又道:“咱们没有攻城器械,当涂肯定不会开城投降。这样不行,我更担心的是孙权逃跑了,到时就更麻烦了。”

    阎行道:“那怎么办?总不能在这河岸边受雨淋又矣冻吧!”

    法正道:“哎,还是准备不足。这鬼地方不可久留。”

    “如今只有一个办法,便是集中所有骑兵,放弃当涂直奔秣陵。”

    阎行道:“这到秣陵还有一百多里地呢!咱们就点人马行吗?”

    法正道:“打下秣陵肯定不行,围城也做不到,但是守住孙权肯定能行。咱们围在秣陵城门外。只要孙权出城逃跑咱们就追杀。他如果缩在城中,咱就不管他。等文远将军的主力到来。总之不让孙权逃掉就行。”

    “现在还早,兄弟们幸苦一点,争取在天黑之前杀到秣陵城下。也许围住秣陵后,孙权会投降呢?”

    阎行道:“善,就依你之言,这样我带所有骑兵前往秣陵,你带步卒追赶而来。咱们在秣陵汇合!”

    法正道:“也罢!那阎兄千万小心,实在不行,可撤退避战!”

    “善!”

    随后阎行又等了半个来时晨,等最后的战马上岸!可惜全加起来也就两千来骑。

    阎行也管不了太多,带着两千骑兵,冒着寒雨向秣陵狂奔!

    法正不愧是用兵高手,他让阎行这两千骑兵先走,的确是杀得孙权措手不及。

    后世马鞍山到南京也就一百多里地,骑兵大半天就能到。

    阎行走后,法正也带着剩下的步卒向东前行,到了中午时分,近两万士兵已经全部过江。

第622章 劝降

    而这时秣陵城中也就不到两万守城士兵。而且多是新兵。孙权在江东总共有八万士兵,周瑜带走了三万。江东这么大,他想守长江防线。甘宁有一万多水军。韩当带了一万多人。其余一万多士兵分散在各县。

    阎行带兵一路狂奔,战马累了,就下马休息片刻,吃点干粮便走。

    天气寒冷,跑起来还好点,一旦休息反而更冷。

    傍晚时分两千骑兵到达秣陵,这时城门已经关闭,可城中守军见大股骑兵到达城下还是大吃一惊。

    孙权等人见朝廷的骑兵都杀到秣陵城下了,更是大急。

    孙权连忙将守将程普叫来问问。

    “德谋,(程普字)敌军有多少人?廿宁他们是怎么搞的,怎么让敌军都杀到秣陵来了。”

    程普道:“末将看了一下,大概有两千骑兵。末将估计这只是先锋骑兵,大部队还在后面。甘宁他们没有阻止住敌军过江。义公他们怕也是败了。”

    孙权道:“德谋,你去做好守城准备,切记防止有人私开城门。孤到不怕这两千人攻城,就怕城中有变故。”

    “诺!”

    程普刚下去,张昭、顾雍、陆绩、等文臣也来了,孙权不用想都知道这些家伙又准备劝降了。

    张昭道:“主公,敌军兵马已杀到秣陵。韩当、甘宁只怕未起到阻止渡江作用。老朽当心张辽的主力会继续赶来啊!”

    孙权道:“子布(张昭字)有何良策可以教孤?”

    张昭道:“为今之计招周瑜回来已经怕是来不及了。也只能守好城池再说。老朽有一言还请主公勿怪。”

    孙权道:“子布请讲。”

    张昭道:“张辽若主力过江,则长江天堑已双方共有。再打下去也难有胜算。主公现在仍有足够的本钱可以与朝廷谈判。不如先守好城池,再派使者与朝廷谈判?只要朝廷不剥夺主公吴候之爵位,不让主公前往长安,主公可带江东士兵百姓投降朝廷。”

    孙权道:“你们几位也是这个意思吗?”

    众人道:“我等觉得子布所言极是,只要朝廷不罢免主公吴候之爵位,我等以为可以与朝廷谈判。”

    孙权道:“诸位,可先回去休息,今天色也晚了,敌军不会攻城。孤会考虑子布的建议。要想谈判也得明日再说。”

    没办法,张昭等人只好先走!

    孙权脸色铁青,这家伙可不是个随便投降的主。

    “周泰,令兄弟们做好防备,严防这些家伙开城投降,若有不轨,立即斩杀,不必请示。”

    “诺!”

    阎行等人到了城外,冷的不行,虽然雨没有下了,可身上却还是湿漉漉的。在城外找了几户人家,大伙全挤了进去烤火取暖,差点没把房子给烧了。

    还好只有两千人,到也挤了进去,人多反而不太冷了。

    第二天一早,阎行便又带兵来到城门。

    高喊:“守城的兄弟们听着,陛下有旨,开城投降,既往不咎,若反抗到底,死路一条。”

    城内,孙权得知阎行在城外喊话。

    道:“来人,把子布叫来。”

    “诺!”

    不一会,张昭到了。

    “子布,城外只有阎行的少部兵马,你且去问问刘苟到底有什么想法。去摸摸底。”

    “诺!”

    张昭来到城门楼上,喊道:“城下可是阎行将军?”

    阎行道:“正是本将。”

    张昭道:“老朽张子布,敢问将军,可否敢入城一叙?”

    “哈哈哈哈!本将有何不敢?你且开城!”阎行喊道。

第623章 匹夫

    张子布才不傻,要是打开城门,你的骑兵不是冲进来了吗?

    道:“将军勿怪,城门暂不能开,我等放一吊篮,将军能否上来一途?”

    阎行大怒,道:“匹夫,本将乃天子亲军,奉诏平判,汝敢辱我?”

    张昭心想糟了,本来想激他进城谈谈条件,可别搞成侮人,到时更麻烦。

    道:“将军别误会,老朽只想与将军谈谈,陛下可还有别的旨意?”

    阎行道:“陛下有旨,令你等投降,可既往不咎,要是反抗到底死路一条。如今大军压境,你等还不投降,更待何时?”

    张昭道:“老朽恳请将军暂且退兵,容我等商议如何?”

    阎行一时到语塞了,不知怎么回答了。寻思,反正也进不了城,答应也无妨。

    道:“好,便依你所言,本将暂且退兵。你回去跟孙权商议,让他早早投降,否则城破别怪本将心狠!”

    “哼!”

    “撤!”

    随后阎行便撤到原来那几户人家去休息,他现在到相信孙权不会逃了。离开秣陵,他还能逃到哪里去?

    张昭垂头丧气。他压根就没跟阎行好好谈,因为他发现阎行就是个粗鲁汉子。根本就没法谈,也作不得主。看来要谈只能等张辽来了。张辽才是刘苟的心腹大将。统帅东南一切兵事!

    张昭回到吴候府,孙权道:“如何?”

    张昭道:“阎行就一西凉莽夫,没法谈,老夫以让他暂且退兵。看来要想谈只能等张辽来了才行。”

    孙权心想,你个老家伙早就想投降了吧。哼,你慢慢谈吧!多拖延一下时间也好。

    就在阎行退兵休息后,凌统带着几千人回城了。他是步兵到走到后面去了。

    程普见是凌统,而且士兵他都认识。所以打开城门放他们入城。

    凌统乃凌操之子,才20来岁,深得孙权器重,接替了凌操之职。

    程普道:“公绩(凌统字)怎么只你一个?义公呢?你们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凌统道:“哎!韩将军已经阵亡矣!”

    “什么?义公阵亡了?这怎么回事嘛!”程普惊道。

    凌统道:“敌军用铁索连舟,把战船都捆在一起过江。兴霸(甘宁字)将军的水军根本就阻挡不了。”

    “敌军上岸后,韩将军亲自冲杀,可惜贼将骁勇,韩将军不敌被杀!如今贼军主力正在往秣陵而来,末将怕城中兵少,只能先带兵撤往城中。”

    程普道:“贼将阎行带两千骑兵已经在城外驻扎了。”

    凌统道:“杀害韩当将军的就是阎行。此人武艺高强,末将不敌也!”

    程普道:“某记下了,定要阎行血债血偿!”程普与韩当黄盖这几个家伙都是老兄弟了。

    孙权得知凌统带着几千人回来了,心里又安稳了一些,多了几千人守城。感觉更踏实。

    到了下午,法正的两万步兵到了。

    阎行见法正也到了,这下也放心了,孙权跑不了了。

    “孝直,100多里地,你们一天多就赶到了,还不错。”

    法正道:“哎,走走停停,都冷坏了。你让兄弟们安营扎寨吧!”

第624章 劝降

    “阎兄,这秣陵城不好攻啊!你看这城墙大多数是石头垒的。强攻的话死伤会很大。”

    阎行道:“嗯,听说这秣陵以前就叫石头城。孙权扩建后,才改秣陵城。要想攻城的话,还得等文远他们来。咱们这两万人马,难以攻下此城。”

    法正笑道:“攻城为下,攻心为上,秣陵城墙坚固,但江东人心却不一定坚固。天下还没有攻不破的城池。阎兄放心,江东世族众多,他们绝非铁板一块。大兵压境,自有人开城。”

    阎行道:“也是,刚才张昭就想与我谈谈,问陛下还有何旨意。”

    法正笑道:“张昭乃徐州彭城人,身在江东,只怕也是心向中原啊!如今天下可不比十年前啊!咱们是朝廷正义之师,而他们却是反贼。以正压邪,江东这些士族没几个敢正真与朝廷作对。他们怕陛下秋后算账啊!”

    阎行道:“那咱们干脆喊话,让孙权投降。”

    “不,不,不急,文远将军还未到,咱们兵力不足,这些家伙肯定还想狮子大开口谈个好条件。殊不知陛下是个从不讲条件的主。臣子与天子讲条件,那只能是找死。”

    “既然如此,那咱们就干脆不动,让孙权患得患失,不能下决心突围逃跑,等文远将军主力到了,他们想逃也没法逃了。”

    阎行道:“罢了,打了这么多年仗,看来这一仗过后,也无仗可打了。那就慢慢等吧。听说陛下曾有言在先,天下一统后就赐爵。咱跟着陛下东征西讨这么多年了,亭候总该有吧!”

    法正笑道:“阎兄想马放南山去享福了?依我看来未必,辽东、山越、漠北、交州、南蛮,这些地方可都还未平定,想休息只怕还得等几年啊!”

    阎行笑道:“这些地方只怕用不到我啊。等打完了江东我就辞职。”

    法正道:“阎兄想好了?”

    阎行道:“我出身西凉,岳父又是韩遂。天下已经平定,若不知进退,只怕难有善终。带兵是绝对不能再继续带了,我可不想学许攸被发配去西域。”

    法正道:“陛下仁义,阎兄想多矣!”

    阎行道:“哎!老弟啊!帝王心术你我是看不懂的。某还是回家享福好。这江东可有不少美女,咱这次也要带走几个回长安去享福。你就别劝了。”

    法正突然发现阎行这家伙怎么脑子到也懂得政治了,知道明洁保身了。相处久了,到觉得这家伙也蛮聪明的。

    城中,孙权现在有些急了,城外敌军一下又多了两万,再过几日只怕更多主力会到了。难道父兄的基业就要断送在自己手中吗?自己就是死了,有何面目再见先人?

    而在张昭的府上,各世家大族来了好几个。都在问张昭怎么办?这些家伙都想劝说孙权投降,可又怕孙权杀人。只好让张昭来开口。

    “子布兄,如今朝廷大军压境,江东士卒根本抵挡不住,若城破一切休矣。如此对峙下去必将激怒城外将士,不如早降,以求平安。朝廷早就有言,只要投降,可既往不咎。不如劝主公投降吧,何必如此枉死士卒?”

第625章 诸葛谨

    张昭早就想降了,只是他也摸不清孙权的脉,逼急了又怕孙权杀人。孙权这家伙骨子里就是个阴险的家伙。张昭不是不知道。

    道:“诸公,昭已知道你们的心思。若是劝主死战好开口,可劝主投降却难以启齿啊!主公若不肯降,我等也无可奈何。昭先前已知跟主公讲过了,只要朝廷保持主公吴候的爵位,方可投降。这还不到两日又去劝降,于礼不合矣!”

    众人你看我,我看你都不知怎么回答,这些家伙卖主求荣还想找个光明正大的理由。

    顾雍这家伙可是蔡伯偕的徒弟。道:“江东这些年来已经死了多少青壮了啊!不能再死了,前几年与曹操撕杀,死了数万。如今再打下去毫无意议,除了枉死,根本改变不了局势。”

    张昭听他们费话,也不再理会,反正他最多也就这样了,逼主投降他还没那胆子。程普周泰这些武将都是孙权的心腹。他根本没法劝说。

    三日后,张辽也开始渡河了。张辽带了三万主力。其中有几千骑兵。

    甘宁在江中,冲杀了一阵,可惜他对这铁索连州的“舰母”也是一点办法也没。

    一日之间张辽也上了岸。甘宁无力回天,本就是锦帆贼出身的甘宁也犯了难。甘宁想回秣陵,可自己去秣陵也没什么作用了。锦帆贼中另外几人却不肯回去了。

    道:“大哥,张辽大军前往秣陵了,咱们这时候去秣陵也没什么用。不如前往江夏去找大督都?”

    另一人道:“大哥,小弟觉得不如干脆去江夏投降刘苟,听说刘苟御驾亲征,人就在江夏。我等兄弟若前往江夏投降于他,岂不美哉?”

    甘宁道:“不可,我等兄弟虽出身草莽,但卖主求荣的事老子不干。投降刘苟是可封官受爵,可怎么对得起死去了孙伯符?如今秣陵是难以守住,咱们去找周瑜也不无不可。可投降刘苟兄弟们万万不可再提。”

    “大哥,那听你的,咱们前往柴桑吧。把情况告知大督都,留在这没什么意思了。”

    “善!”

    随后甘宁带着水军逆水而上。前往荆南一带。

    …………

    一连几天,法正他们也不攻城,就这么看着。孙权虽急,但开城出战他还没那胆子。

    当张辽三万人马到了之后。共有五万主力了。这下城中那些投降派更是坐不住了。

    “主公,如今张辽主力到了,属下以为可以与朝廷谈谈条件了。再打下去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

    孙权这家伙从来就没想过投降,但是他就是不说出来。还想利用这些家伙拖延时间。等周瑜来回援。

    道:“子布,麻烦您老前去摸摸底吧!看看张辽说些什么?”

    张昭道:“老夫推荐一人比老夫去更合适。”

    “谁?”孙权道。

    “诸葛孔明之兄,诸葛谨!”

    孙权一想,道:“善,就让子瑜(诸葛瑾字)前往。”

    “诺!”

    张辽帐中。“孝直,你说孙权会不会投降?”张辽问道。

    法正道:“只怕很难,这些诸候都怕陛下会秋后算账,只怕孙权也会像袁绍一样,宁死不降啊!”

    阎行道:“咱们还要防备孙权从水路逃跑啊!要是让他上了船去找周瑜,那咱们不是白忙活了吗?”

第626章 不受胁迫

    张辽道:“嗯,是得小心。这样,让一队人马守在长江码头,任何人不得靠近码头。”

    法正道:“其实孙权逃跑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他只要一逃这秣城就拿下了。他如果不逃,咱们还得攻城啊!这强行攻城难啊!”

    张辽道:“陛下让我等拿下江东,并未说起孙权死活。咱现在也别去理会孙权死活了。还是想办法攻城吧。”

    法正道:“先打造投石车,多做准备,让守军看看咱们的决心,逼迫城内世家大户开城投降。”

    阎行道:“不如放下话来,若不投降,破城后,所有官兵全部处死。”

    张辽道:“这要是不投降,那咱们真杀啊?”

    法正笑道:“不如许以高官厚禄。谁杀孙权封吴候,这样定会有人想冒险。”

    张辽道:“陛下没有诏书,我等不可如此,那时要是真有人杀了孙权,咱们怎么兑现诺言?咱们总不能说话不算数吧?”

    就在这时,亲兵进来道:“将军,城中有一人名唤诸葛谨求见。”

    张辽道:“孝直,这诸葛谨是什么人?”

    法正笑道:“诸葛大将军之兄也,字子瑜!早些年便入江东,在孙权帐下任职。”

    张辽道:“难怪!把人带进来!”

    不一会诸葛谨进入帐中,这诸葛谨长相与诸葛亮到很像,高个,阔鼻,穿着一套蓝色长衫,里面裹着一套兽皮衣服。

    “拜见张将军!”

    张辽见对方是孔明的兄长,当然要客气点。

    道:“子瑜先生不必多礼。兄先来此不知有何事?”

    诸葛谨道:“不瞒将军,在下是受张子布所托前来见见将军。”

    张辽道:“莫非张昭想投降?”

    诸葛谨道:“江东文臣基本上没有人想打。但是文臣没有兵权,吴候若不肯降,谁也没有办法啊!”

    “不知陛下是否有旨意,若能安扶吴候,或许可以投降。”

    张辽道:“子瑜先生,你也不是外人,本将可以实话实说,你觉得陛下会受人胁迫讨价还价吗?当令陛下可不是桓帝灵帝。这天下都是他打下来的,你觉得陛下还会怕打这一仗吗?”

    “先生可以告诉孙权,若投降,陛下不会亏待于他。若不投降,一旦城破那便是俘虏,他的家眷都是战将士们的战利品,他的人头是众将士的勋功章。会有人争着砍下来的。”

    “另外你可以告诉城中世家大族,如果投降,可以既往不咎,大家的财产可以保全。各位官职可以暂且照旧,等待以后朝廷安排。但是负遇顽抗,一旦城破,所有财产都是兄弟们的战利品,包括他们的妻女。他们的所有土地,房屋、都将分给穷人百姓。他们也将成为俘虏。”

    诸葛谨内心冰凉,道:“将军,可否向陛下请示,保留吴侯的爵位?”

    张辽道:“陛在远在荆州,本将没法去请示。况且,就算去请示,陛下也不会给任何承诺,本将跟了陛下近二十年,这点还是很清楚的。跟陛下去讲条件,我劝诸位还是不要动这个心思为好。”

    “告诉孙权,老老实实投降,准备做一个富家翁,不要再想一些不切实际的。别害了自己的性命,多替家眷们想一想。”

第627章 保护二女

    诸葛谨见张辽根本就没有松口的意思。

    道:“将军,攻城乃下策,若强攻,则徒增死伤。不如派人去向陛下请示?若将军愿意,在下愿前往江夏向陛下请示。不知将军意下如何?”

    张辽道:“子瑜先生愿去江夏,本将当然不会阻止。但是去江夏一来一回,要半个月。本将没那么多时间。众将士们也不可能空等这么久。况且本将也没那么多粮草浪费。”

    “子瑜先生还是告诉孙权,让他投降吧,一旦攻城,将士们杀红了眼。后面的事就难说了。”

    诸葛谨没有办法,只得回去。

    法正道:“子瑜先先且慢,先生回去后,还请保护好俩名女子。此二女正是大乔小乔。先生乃大将军之兄,咱们也没什么好瞒的。陛下有意此二女,先生若保护好此二女,则大功一件。”

    诸葛谨摇头。道:“唉!我尽力便是!”

    张昭等人见诸葛谨回了,立马先叫过去问话。连孙权都落在后面。

    诸葛谨道:“诸位还是劝劝主公投降吧!张辽不肯给任何承诺,只言投降后陛下不会亏待主公。吴候的爵位他也作不了主。”

    众人有些急了,若这样孙权肯定不会投降。他们这些人怎么办?

    陆绩道:“子瑜,张辽就没讲别的了?”

    诸葛谨道:“哎!如若投降,各位的官职暂且不动,诸位的财产土地也不动。如果不降,一旦城破,诸位便都是俘虏。诸位所有财产,房屋都是战利品。所有土地将分给百姓。另外家中女眷也将是战利品。”

    “啊!众人大惊,那不等于一夜一间一贫如洗,百年世家什么都没了?”

    “子瑜,这是张辽说的,还是陛下说的?”

    诸葛谨道:“这是张辽亲口所言,诸位不必相疑。”

    “陛下远在江夏,这边所有事都是张辽做主。诸位若想保护自家的财产还是劝主公投降吧。否则城破就都什么都没了。”

    陆家的财产在城中最多,但当然不干了。如果都成了战利品,他陆家不什么都没了吗?

    道:“诸位,这仗绝不能再打了,城外张辽主力已到。城中只有二万来守军,根本不是对手。再打下去也是徒增死伤。咱们还是快些去劝主公吧!”

    众人来到吴候府,诸葛谨把张辽的话跟孙权一说。孙权这家伙早就想到会是这个结果。以己度人,如果他是刘苟,他也不会允许提什么要求。

    孙权不说话:“众人见孙权没有出声。”

    陆绩道:“主公,如今城中只有两万士兵。而张辽有五万大军。如果再打下去只是徒增死伤。还请主公替将士们想想吧!”

    孙权道:“诸位休急,秣陵城高池深,张辽攻不下的。大督都的主力再过几日便会来增援。到时贼兵自退。”

    张昭道:“主公,大督都只有三万多主力,若水战或许还可以赢。但是陆战只怕也难有胜算。主公,如今到了这个时候,您也应该替国太想想啊!”

第628章 母亲指点

    “如若城破,一切都没了。老臣知道您有不甘,可您得替孙氏族人想想啊!若投降,刘苟或许会剥夺主公的爵位,但是刘苟为安抚江东人心。绝不会太难为主公,最多派人监视主公。而主公家眷,族人都可以得以保全。”

    “主公,您并未称王称帝,没有与汉室决裂,朝廷上您还是汉室忠臣。刘苟从起兵以来,也并非好杀之主。主公若带着江东众文武投降,又是大功一件。他岂能亏待主公?”

    “主公,您想过没有,即便朝廷现在答应您所有要求。等您投降之后,他随便找个理由,便可收回一切。所以现在答应的其实没什么用。哪怕就是给您封王,又有什么可取之处?”

    “你也应该清楚,天下早晚会一统。先主公为大汉立下赫赫战功。讨伐董卓曾为先锋。刘子民以汉室为正统,更不会随便加害有功之臣。”

    “刘子民处处学刘秀,又以刘秀子孙之名取天下。主公须知刘秀是不曾加害有功之臣的。若主公不投降,让双方将士死伤过多。对主公将来没有任何好处。即便现在守住城池。若刘苟继续派兵增援呢?咱们还能守多久?须知长江天险已经形同虚设。”

    张昭这番话,说的到是有理有节,现在朝廷答应你什么条件都没有用,只要你放下兵权,将来怎么修理你都可以。

    孙权脑子也开始天人交战。守得住一时,守不住一世,这一点他很清楚。张辽即便这次打不下秣陵,也会找一个地方驻扎,守住一块地盘。没有了长江天险,想守住江南那是不可能的。可要是投降了,就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孙权内心有些松动了,他以前总想着让刘苟多答应一些条件给他。他才可以投降,现在想想确实有些不太实际。刘苟不可能再答应给他兵权。没了兵权,现在答应你什么都没用。一句话就可以收回所有。

    孙权道:“诸位的意思,孤明白了。请诸位先回去,孤要再仔细想一想。”

    “诺!”

    众人也明显感觉孙权有些松动了。也放心了一些。

    众人走后,只有诸葛谨不走。

    孙权见诸葛谨不动,道:“子瑜,你还有何事?”

    诸葛谨道:“谨受主公知遇之恩,不能欺骗主公。”

    孙权道:“到底怎么回事?”

    诸葛谨道:“法正让在下保护好二位乔夫人。说是刘子民有意此二女。属下是个老实人,心里藏不下话。故而还是与主公交待的好。”

    孙权面无表情。道:“谢子瑜直言相告,你且先回去吧!”

    “诺!”

    诸葛谨走后,孙权这家伙突然又像开了窍一样。

    道:“幼平(周泰字)安排几名兄弟把公谨的家眷看好,任何人不能带走他夫人。”

    “诺!”

    随后孙权便直接去国太府,看望母亲丁氏。丁氏在江东叫国太是孙坚的平妻,两姐妹同时嫁给孙坚。姐姐死得早,孙权虽然不是她亲生的,但是她带大的。孙权对这母亲还是很孝顺的。

    “孩儿见过母亲。”孙权道。

    “仲谋,吾听闻张辽大军已经围住秣陵,你可有破敌之策?”吴国太道。

    “不瞒母亲,确实如此,孩儿无能,让父兄之基业,陷入危险。”孙权道。

    吴国太道:“这不怪你,你已经做得很好了。张昭他们是不是劝你投降?”

    孙权道:“是的,大臣都劝我投降,孩儿实在为难,还请母亲指点。”

第629章 投降

    “仲谋,吾虽是妇道人家,但也知道你的难处。今北方已定,天下统一大势不可挡。刘子民已经占得先机。民心、军心都不在江东。”

    “为母不求你能称霸一方,只求全家人平平安安。你父兄已经不在了,可孙氏族人还有众多,他们都需要你的保护。你好好想想,不论你做什么决定为母都支持你。”

    “谢母亲理解。”

    随后孙权前往城墙上走去,看看守城士兵是什么状态。

    “见过主公”,程普拜道。

    孙权道:“士兵们是不是都有点怯战?”

    程普道:“老兵还好,新兵的确如此。”

    程普陪着孙权走了一圈。

    孙权道:“德谋,你老实说如果张辽攻城,你能守多久?”

    程普道:“如果张辽不再增兵,守住一两个月都没问题。现在还有个难处,就是城中打算投降的太多了。有些士兵是他们的家兵。很难说一旦张辽攻城,他们不会开城投降。这些家伙都怕自己的财产被没收。绝对不会希望主攻硬抗的。”

    孙权脸色铁青,但他也很无奈。江东世家太多。而他的粮响士兵又靠这些世家提供。下面很多地方官都是这些人的族人。你就是想杀都不知道从哪里开始。这么多也杀不完。

    “德谋,诺投降,你可愿意?”

    程普道:“哎,心有不甘啊!老夫自跟着老主公开始,如今二十多年了。如今真是愧对老主公。”

    孙权道:“权从来就没想过投降,可如今这个情况,打下去也是徒增死伤。诸位都是我父兄的结义兄弟,孤实在不愿诸位再有死伤。”

    “实在不行,就降了吧!”

    周泰道:“不能降啊,一旦降了,就什么都没了。”

    孙权道:“幼平,不降又能怎么着?城池被围,早晚会破,你我死了不要紧,可那些孤儿寡母呢?”

    “罢了,罢了,孤无能也,守不住江东基业,降了吧!”

    “幼平,你让人通知下去,让张昭等人到府上议事。”

    “诺!”

    一个时晨后,张昭等人都到了。

    孙权道:“子布,孤思虑再三,为了减少伤亡,还是降了吧。你派人去城外,请张辽等人入城吧。”

    张昭道:“主公决定好了,老夫也明白主公的难处。”

    “好吧,由老夫与德谋去城门吧!”

    “嗯!”

    “诸位以后不要进我的府了,城中所有事务由子布负责。散了吧!”

    “诺!”大家多少都有点兔死狐悲的感觉。

    随着孙权投降,标志着江东由割据状态进入朝廷实际控制。

    张辽带着两万人入城。彻底收编秣陵防务。

    法正道:“文远兄,这孙权怎么处理?这吴候府还是他占着呢。”

    张辽道:“送去长安吧!留在这里肯定不行。”

    “陛下可没说让他去长安。”法正道。

    张辽看了一眼法正,道:“那你打算怎么做?”

    法正笑道:“文远兄何必明知故问?”

    张辽道:“不可,这事咱们还是别做主,杀了孙权到没什么,可周瑜还没投降呢。咱们就别横生枝节了。”

    法正道:“那派谁送孙权去长安?”

    张辽道:“派我的亲卫骑兵去,有一千骑兵还怕他逃跑不成?”

    “嗯!也罢,那就这么办吧!”

    【作者题外话】:ps:在筹备新书,所以更新比较少。谢谢大家理解。

第630章 血战河岸

    “哦!大乔小乔也得带走长安。”

    张辽道:“你啊?还真信李全那死太监的啊?”

    法正笑道:“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反正顺便带上便可。”

    张辽道:“行吧!你自己看着办,另外派人去江夏,把消息告诉陛下,让陛下派人来接管政务。”

    法正笑道:“诸葛谨不正好可以任丹阳太守吗。他是大将军的兄长,总不会向着外人吧?”

    “行吧,你去安排,再向朝廷请旨。另外,咱们得尽快出兵豫章,与陛下他们夹击曹操。”

    “善”

    …………

    江夏,由于没有下雨诸葛亮一直按兵不动。当刘苟得知张辽拿下秣陵,孙权投降了。内心可是高兴坏了。

    这下周瑜难办了吧!老巢都没有了。看你还怎么斗。

    诸葛亮道:“陛下,孙权投降了,周瑜未必会投降。也许会更加反抗激烈。”

    刘苟笑道:“朕从来就没想过他会投降。如今孙权降了,他的那些手下降领,不可能没有想法。朕估计他们的家眷都被张辽控制了。”

    “呵呵,不急了,咱们慢慢熬,朕就不信周瑜还能翻得起什么大浪。”

    诸葛亮道:“陛下,可以派人去找周瑜谈谈了。”

    刘苟摇头道:“朕是天子,岂能与周瑜谈判?朕只会下诏,命令他们投降。”

    “雷霆雨露均是君恩,周瑜若再反抗,朕不再接受他投降。”

    “来人,准备笔墨纸砚!”

    “诺!”

    随后刘苟开始写诏书。

    ……

    周瑜也接到了秣陵丢了,孙权投降的消息。

    周瑜半天没有说话,惊呆了。孙权把他给害惨了。

    这简直是釜底抽薪,断了他的归路。

    周瑜召集众将,把事一说,没想到黄盖第一个道:“老夫宁死不降。死则死矣。”

    蒋钦道:“打了这么久还降个屁。继续打吧,死了干脆。”

    甘宁也到了,这个家伙也不肯投降。

    周瑜见大伙不愿投降,内心一喜。

    道:“瑜与诸位同生共死,绝不投降。”

    曹操就是怕周瑜投降,如今周瑜不降了,他更是全力支持。

    第二天,诏书到了,周瑜更是看都不看。

    刘苟得知周瑜,死不投降。大怒,道:“抓住周瑜赏百金。朕要车裂了他。”

    又是半个多月过去了。开始下起了春雨。

    刘苟也怒了,下令过江。

    无数艘小船绑在了一起。周瑜也早有防备,在船上装了投石机。对着渡河平台一顿狂砸。渡河士兵死伤惨重。

    蔡瑁不计伤亡的带领水军战船。与周瑜等人死拼,掩护大部队过江。

    下午时分,第一批部队过了江。在河岸滩头阵地占了一块地盘。

    夏侯渊等人带兵冲杀,但是在重装弓弩兵的保护下,没有取得战果。

    到了傍晚时分,已经有近3万部队过江。

    张郃等人的几千骑兵也过了江。开始向曹兵后方迂回。

    “双方在南岸边拼死相搏,死伤惨重,诸葛亮更是不计伤亡,连夜渡河。”

    等到第二天清晨。整个南岸全是一片血水。尸体更是堆积如山。这是最后一场惨烈战。诸葛亮10万大军已经过了江。留给曹操的时间也不多了。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1079/ 第一时间欣赏三国之大太监最新章节! 作者:愤怒的扑街所写的《三国之大太监》为转载作品,三国之大太监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三国之大太监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三国之大太监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三国之大太监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三国之大太监介绍:
简介:后世娱乐城洗浴中心经理魂越汉末,被人陷害稀里糊涂成了皇宫中一名小太监。看他如何在宫中混得风声水起,权倾天下。袁绍骂其是“嫪毐。”曹操骂其是“赵高!”……迷人的何太后说:“你眼里泛起山河,碧浪里却不是我。”而他却说:“十年挣扎,十年撕杀,却因你一方绣帕,戒了争打!”三国之大太监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三国之大太监,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三国之大太监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