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其他小说重生乡村文艺生活TXT下载重生乡村文艺生活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重生乡村文艺生活全文阅读

作者:坐望敬亭     重生乡村文艺生活txt下载     重生乡村文艺生活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40章 1980年过去了

    何平看向余志勇那边,他姑娘今年也就十五六的样子,身材高挑,皮肤白净,倒是符合韩兆社的一惯对城里姑娘的审美。

    “认识是认识,但人家爸是局长?你够得上?”

    打孩子只是一种教育方式,虽然效果立竿见影,但有时也会适得其反。韩兆社这小子正值青春期,光靠打是没用的,何平见他心思放在人家姑娘身上。

    有道是请将不如激将,既然他那么喜欢余局长家的姑娘,能让他把这股喜欢化成动力应该要比回去打一顿强多了。

    当然打还是要打的,要不然对不起这小子一身的拳头眼儿。

    “局长咋了?局长多啥?”韩兆社不服气的说道。

    “还局长咋了,知道啥叫文化局不?就是咱平县但凡跟文化俩字沾边的,都归人家爸管,你能比的了?”

    “那咋了,你老丈人还是县长呢。”

    “去,我可没打算当你爸。”何平给了韩兆社一脚,“人家以后是要考大学的,出了大学就进政|府当干部,吃的是公家粮。你以后能干啥?卖鸡蛋、卖鸡蛋,卖完鸡蛋卖鸡蛋。除了卖鸡蛋你还能卖啥?你就是卖一辈子鸡蛋也就是个卖鸡蛋的,拿啥配人家?”

    何平真实的话刺痛了韩兆社那颗稚嫩的少年心,憋了好一会儿找不出反击的言语。

    这个年代的城乡差距在于身份、地位,而不是钱。

    韩兆社感觉特别憋屈,同时又有点后悔没有上学,如果他现在还在上学,以后是不是就有可能跟那姑娘上同一所学校,以后一起上大学。

    眼看着那个笑起来会眯眼睛的姑娘坐在她爸自行车后座上渐行渐远,仿佛此生再不复相见。

    他忍不住拔足狂奔,追向那姑娘,扯着嗓子喊道:“诶,你叫什么名字?我以后一定会去你学校找你的,跟着你上大学去。”

    坐在车后座上的姑娘顿时就吓哭了,妈呀!遇上个甩不掉的臭流氓,还要上学校去报复我,连上大学都不放过。

    何平看着奔跑在夜幕中的身影,中二气息十足,真好啊!

    老队长拿眼睛斜楞着何平,“你小子又撺掇他干啥去了?还要打击报复人家咋地?”

    何平闻言摇摇头,真是没有情趣,这明明就是一幅少年人对着心上人表白的场景,怎么在他们的眼里就变成了怀恨在心、打击报复了呢。

    真是老朽不可雕也!

    韩兆军见弟弟像发了疯一样去追人家姑娘,还当这小子是心怀不轨,急忙迈着大步追上弟弟,大脚面子直接就往身上招呼,“我让你不学好,我让你耍流氓,打不死你个瘪犊子!”

    “不是,二哥你听我解释,不是你想的那个样子。”韩兆社本来还沉浸在与心上人挥别的哀愁与对未来的茫然之中,不想二哥就跟发疯了一样对着他一顿猛锤。

    何平看着兄弟二人亲切友好的交流,嗯,这样兄友弟恭的场面多么温馨啊!

    被二哥毒打一顿之后,韩兆社看向何平的眼神充满了幽怨,他感觉自己又被何平哥给坑了。

    文化人真坏啊!以后我也想当文化人!

    何平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举动给一位青春正艾的少年心中种下了一颗怎样励志的种子。

    反正这天晚上,韩屯不少人家的鸡毛掸子、笤帚嘎达、木头棒子派上了用场,好事儿的社员们又看了一场好戏,这里面也包括何平。

    到了腊月三十这天,从前天开始养鸡场基本就没有人进货了,年前大家都把过年这几天要卖的货进够了,所以这天上午养鸡场格外的安静,除了母鸡咯咯哒和小鸡喳喳喳,公鸡?不好意思,工具请保持静音状态。

    早上何平起来把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用打好的糨子把春联和福字贴上,贴完了家里贴养鸡场的,都是从王校长那里求来的,何平家的字幅比别家的少,没有猪圈也没有鸡窝,自然没有“肥猪满圈”、“金鸡满架”,只有铸铁的压水井上贴着“井泉大吉”的春联。

    韩兆军在养鸡场忙活了一早上,等何平过来贴春联的时候他说道:“何平哥,我回去看看我妈他们做菜做的怎么样。”

    跟去年一样,何平家的年夜饭和饺子还是在养鸡场吃,让他一个单身汉弄这些东西确实有点费劲,一事不烦二主,今年便又托何丽琴和马冬梅忙活了。

    何平带着社员们把捡出来的鸡蛋装好放到仓库里,又开始打扫鸡舍,现在养鸡场的工作量比以前大了很多,争取一上午把今天的活都干完,中午放社员们回家吃饭。

    上午十一点多,韩兆军两兄弟开始往养鸡场这边端菜,小鸡炖蘑菇、香炸带鱼、排骨炖粉条、酸菜白肉汆血肠、凉拌皮冻、大葱炒鸡蛋、溜肥肠、醋熘白菜、片猪肉、炸花生米,一道道菜送到桌上,整整十道菜,每道菜都是那么的有味儿,还有刚出锅的饺子,包的跟元宝似的煞是可爱。

    饭菜上桌,何平将将把手里的活忙完,挨个儿给今天来干活的社员们发了他事先准备好的东西,在众人的拜年声中把人都轰回家去吃团圆饭。

    何平举起酒杯,今天坐在这里还是还是去年那四个人,何平、小柱儿、韩兆军、卫国叔。

    “今年咱们养鸡场的发展不错,在我的心中咱们韩屯和养鸡场的发展才刚刚开始,只是小试了牛刀,希望明年我们能够更上一层楼,咱们的日子越过越好。来,干一杯!”

    “干杯!!!”

    小柱儿举着手里的大白梨跟老爸干了一杯,这样有吃有喝的日子真幸福!

    韩兆军一口闷了杯中酒,对未来感到信心满满,跟着何平哥啥也不用愁!

    韩卫国喝完了酒,心中畅快,以后的日子有盼头了,想想魏秋芬他心里一片火热。

    何平喝光杯中的酒,看着桌上的三人,开玩笑道:“没想到啊没想到,去年咱们桌上四个光棍儿,今年还是四个光棍儿。”

    韩兆军和卫国叔闻言哈哈大笑,可不是么,过了一年,仿佛一切都没有改变。

    何平说道:“兆军得抓紧时间了,过完年让你爸上老财叔那提一提你跟爱英的事。”

    “等开春忙完的吧,我打算开春领我爸上省城医院看看,他的肺病这两年又严重了,现在手头有钱了,我想给他治治。”

    韩卫国笑着说道:“兆军是个孝顺孩子。”

    “卫国叔,别光说兆军,你跟我秋芬婶子到底啥时候办事啊?”

    “我不急,等兆临大大再说吧。”

    何平惆怅道:“你们一个个的老光棍儿也不着急你说说,我都替你们着急。”

    小柱儿瞅瞅老爸,幽幽道:“可不是咋地,我都替你着急!”

    三人看向小柱儿,哈哈大笑!

    在一片笑声中,1980年过去了!

第41章 每逢春节被催婚

    三十下午何平喝的迷迷糊糊,到了晚上的时候外面断断续续的出现了放炮的声音,到晚上十点、十一点多钟的时候炮声进入了高|潮,何平梦中还嘟囔着:“谁他娘的在我鸡场里放炮,不下蛋了我弄不死你。”

    一直睡到了大年初一早上,他揉着脑袋从炕上醒过来,父子俩吃着昨天剩饭剩菜,何平想起来昨晚上的炮声,问小柱儿:“昨晚是不放了挺多炮?”

    小柱儿扒拉着饭,点点头,“老多了。”

    “这帮瘪犊子,有俩钱儿烧的,这两天鸡肯定不咋下蛋了。”何平心里恨恨,去年就是这样,三十放完炮之后的几天养鸡场的产蛋量维持在一个很低的水平上,过了几天之后才缓过来。

    今天初一,父子俩吃完饭上外面拜了一圈年,回到家里何平继续补觉,昨天喝的有点多,难受。

    到了初二,何平骑着自行车载着东西奔向毛春华家。

    “何平你来啦。”毛春华笑盈盈的给何平开了门。

    进了屋就看见温桂珍和毛学东在做菜,何平赶紧问好:“叔叔阿姨过年好。”

    “过年好,过年好,何平来了。春华你把东西给接一下,这孩子真是不懂事,何平你先坐。”

    等毛学东夫妻二人把菜做的差不多了,何平把给他们两人准备好的礼物拿出来,送毛学东的是一支签字用的英雄的铱金笔,也就是这个年代人们常说的金笔;送给温桂珍的是一件棕色的毛呢大衣。

    “你看你,这么破费干什么。”

    虽然温桂珍嘴上这么说,但看着何平送的礼物,嘴角还是藏不住笑意,看来这件礼物丈母娘感觉非常满意。

    毛学东没有温桂珍那么客套,他手里摩挲着泛着金属光泽的钢笔,“这笔可不错,用起来肯定顺手,何平有心了。”

    “您二位喜欢就好,这都是春华帮着参谋的。”何平不忘小小的碰了捧一下女朋友。

    温桂珍看向女儿微微颔首,这女儿还算有点用,毛学东欣慰的想还是自家的小棉袄啊!

    他们哪里知道毛春华此时心里想的是,这个没良心的居然没有给我准备礼物。

    何平等毛学东和温桂珍去端菜之后才把自己给毛春华准备的礼物拿出来,“别掐了,别掐了。逗你玩一下嘛,别生气。”

    “这是什么呀?”毛春华手里拿着的是个眼镜盒。

    “你打开看看不就知道了。”

    何平替她把眼镜盒打开,毛春华看到里面的东西惊喜道:“呀!麦克镜!”

    麦克镜是这时候小年轻们的通俗叫法,实际上就是蛤蟆镜,是墨镜的一种,镜片大,颜色浅,八十年代时在城市青年中风靡一时,是很多城市男女的心头好,在这个时候市面上这种东西很少,基本都是来自香江或者国外各地,所以能戴上一副蛤蟆镜上街,在当时就是前卫的时髦的。

    在这个年代你要是看见街头有一个穿着喇叭裤、烫着爆炸头、肩抗收录机的人,别怀疑,那就是这条街上最靓的崽。

    毛春华迫不及待的带上蛤蟆镜,兴致勃勃的问何平:“你看我,像麦克不?”

    毛春华口中的“麦克”是今年电视里播出了一部阿美利加电视剧《大西洋底来的人》剧中的主人公,叫麦克·哈里斯,他在电视剧里经常戴着一副蛤蟆镜。麦克身材彪悍、表情严肃,戴上浅色半透明的大墨镜,一时间收获了无数年轻男女的热烈追捧。而麦克带的蛤蟆镜就成了众多年轻人心中的时尚单品,谁要是有个麦克那样的蛤蟆镜,那一定会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和中心。

    “我看你不像迈克,像张瑜。”何平吹捧道,今年《庐山恋》的热映让女主角张瑜成了家喻户晓的电影女明星。

    毛春华娇羞道:“就你嘴甜,我哪有张瑜那么好看。”

    “我觉得你比张瑜好看,她的脸太圆了,哪有你这种鹅蛋脸好看。”

    毛春华被男朋友夸的难为情,情不自禁的投入了何平的怀抱。

    “咳咳!”身后传来咳嗽声,毛春华闪电般从何平怀里弹开。

    何平装作没事一样,“叔叔阿姨,我来帮你们端菜吧。”

    温桂珍瞪了女儿一眼,姑娘家家的一点都不知道矜持。

    饭菜上桌,今天为了迎接何平的到来,毛学东夫妻在家里准备了一上午,自然非常丰盛。

    “叔叔,咱俩喝点。”何平主动给毛学东倒酒,毛春华见状连忙踩了他一脚,小声道:“你少喝点。”

    “没事,我这量你还不知道吗?”何平毫不在意的说道。

    毛春华心说我就是知道我才不放心的,去年也不知道是谁拉着我爸的手叫大哥。

    毛学东笑呵呵的说道:“咱们今天少喝点,少喝。”

    “就是,少喝点。”何平借坡下驴,在女朋友杏眼的注目下给自己倒了满满一杯酒。

    毛学东倒是没太在意,在他看来,他这个未来女婿除了酒量差点、偶尔说话张口就来之外,还真没啥毛病了。

    毕竟人无完人,总得容许人家有点缺点不是。

    翁婿二人两杯酒下去,气氛热络起来。

    何平跟毛学东汇报起今年韩屯养鸡场的工作成果,毛学东鼓励他再接再厉,带领社员们再创新高。

    “行了行了,我说你们两个吃饭的时候就别提工作上的事了。”温桂珍打断了两人的话,她又对意有所指的对何平问道:“何平啊,这过完年你也二十六了吧?真快啊,你和春华你们俩处了一年多了。”

    春华听见母亲的话有些羞涩,心想妈也真是的,怎么说的这么直接。

    毛学东给妻子使了个眼色,那意思是你说这些干什么,这事什么时候不能说,非得在饭桌上说。

    何平哪里会不明白未来丈母娘的意思,他正色道:“叔叔,阿姨。这事是我疏忽了,因为还没有跟春华定好,所以没有跟您二位说,我们俩是打算今年找个日子把婚结了,但这事还得经过您二位同意才行。”

    毛学东夫妻二人听到何平这话,脸上立刻挂上了笑容,毛学东开口说道:“我们没啥意见,你们小两口定好就行。”

第42章 一文钱难倒英雄汉

    温桂珍也说道:“是啊,你们俩定好就行了,到时候我们帮着你俩张罗。”

    说完这件事,毛学东夫妻二人明显心情大好,毛春华脸上也带着兴奋的红润。

    不出意外的何平再次醉倒了“毛大哥”的家中。

    两人的卧室中温桂珍埋怨着丈夫道:“你明知道何平那个酒量还跟他喝什么,成天喝完酒称兄道弟的,像什么样子。”

    毛学东身上带着酒气,但眼睛明亮,丝毫受到因为酒精的影响,“一年就喝一回有什么关系,不过是几句玩笑话,你别当真不就完了,何平喝完酒不挺好的,也不哭也不闹,就爱叫两句大哥。”

    毛学东也是第一次见着这样的人,喝醉了酒又哭又闹、打人毁物的他见了不少,可喝醉了就管人叫大哥的,何平还是他见的头一个,毛学东想着想着笑了起来,“你别说,这小子还挺有意思的。”

    “德性!”温桂珍白了丈夫一眼,男人都是这样,喝了点酒就掏心掏肺,实际上醒了酒还是没心没肺。

    毛春华拿着热毛巾给何平擦脸,毛巾循着男人脸的轮廓轻柔的拂过,她看向何平的眸子里带着柔情蜜意。

    刚刚在饭桌上母亲催婚的话让她有些难为情,幸好何平当场表了态,其实他们俩根本没有商量过这件事,但是何平面对母亲的催促表现出的担当让她很高兴。

    这种事何平不提总不能让她一个姑娘家的主动开口,而且说起结婚她就有种惶惶的感觉,她总觉得自己还是个女孩,没有到结婚的年纪。

    可既然母亲都提出来了,何平又在父母面前做了保证,似乎结婚这件事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了,自由恋爱的感觉真好啊,不知道结婚以后的生活会不会也像这样好。

    毛春华脑海里憧憬着她和何平结婚以后的场景,想象着自己挺着大肚子训斥着,何平俯首帖耳的装怂的样子,她忍不住笑容满面,这样也挺好的。

    第二天一大早,何平带着些许的头疼爬起来。

    今天是周五,吃过早饭毛学东和温桂珍夫妻二人去上班,何平准备带着毛春华去县城玩一圈。

    毛春华花了半个小时才打扮好,还带上了何平给她买的蛤蟆镜。

    “你这商标撕一下啊!”何平看见蛤蟆镜左镜上面的白圆商标就想给毛春华撕下来。

    被毛春华制止道:“你懂什么,这个就得留着,这才叫时髦。”

    何平没能撼动女朋友的审美,或者说现在大多数人的审美,买个东西商标必须得留着,生怕别人不知道是个什么东西。

    “还怪好看的。”何平端详了女朋友一会儿夸道,毛春华的身材高挑,皮肤因为常年待在室内也很白皙,鹅蛋脸上双颊总是带着些许的嫣红,浅棕色的墨镜挂在挺翘的鼻子上,遮住了水汪汪的眼睛,多了几分疏离感和精致,再擦点口红的话就有点像后世名叫疏影的女明星了。

    “咱们走吧!”毛春华打扮完毕,挂上了男朋友的胳膊。

    两人骑上自行车往县城的方向骑去,过了大寒天气已经暖和了很多,但骑在车子上,风一打还是有些冷。

    到了大凌河的时候,何平想起来前几天韩兆社这帮小子在滑冰场打架闹的笑话就给毛春华讲了一遍,把毛春华逗的花枝乱颤。

    “哈哈哈,这余局长没下车找韩兆社这小子吗,这不知道的还以为这小子要打击报复呢,哪有这么跟人家女孩子表白的啊!”

    “余局长大人有大量,能跟那小子一般见识吗。倒是他姑娘,当时都吓哭了,以为遇上个甩不掉的臭流氓。”

    毛春华捂着肚子:“哎呀哈哈,我不行了,你别跟我说了,太逗了。”

    本来两人是打算上县城溜达溜达的,说起了滑冰场,想到马上开春了,这一年又不能滑冰,两人就改了主意,先上滑冰场滑冰,过了中午再上县城电影院看看电影。

    洪旗送走了来拜年的堂哥,两家隔着好几个堡子,所以到初三才来拜年,说是来拜年,其实就是来要钱的。

    他母亲生老五的时候大出血,命虽然保住了但也干不了什么重活,做个饭都气喘吁吁。

    家里就父亲一个人干活,养六个人就够难的了,还要供他读书,只能向亲戚借钱。幸好他这两年上农学院国家有补贴,没有花钱,但那也只是让家里的债务没有继续增长罢了。

    本来这钱借了好几年了,大伯家从来也没催过,因为知道他家里困难,寻思着以后等他工作了再还也不迟。

    可堂哥谈好的对象今年要结婚,说什么都要买辆自行车,这可把大伯愁坏了,农村家庭买得起自行车的本来就少,就算是有钱谁家又舍得这个钱,买个牲口帮着干农活不好吗,非得花钱买个啥用不顶的自行车干啥,就为了摆着好看,骑着省力,啥时候咱老农民的脚底板这么值钱了?

    大伯不好意思自己过来要钱,就打发了堂哥过来拜年,两家虽说隔着两个堡子,但这种家长里短的事怎么可能不知道。

    父母在堂哥隐晦的提出了还钱的请求后沉默了,洪旗在他们的面无表情下,看见了“羞愧”两个字。

    为没钱羞愧,为拖累了儿女和亲戚羞愧,更为自己的无能羞愧。

    洪旗感觉自己的心头像被人用刀剜了一样难受,他强忍着眼泪堂哥送到了门口,等到堂哥的身影消失在眼前,眼泪终于忍不住夺眶而出。

    男儿有泪不轻弹!

    都说成年人的崩溃是从借钱开始,洪旗的崩溃却是从被催债开始,他不恨大伯,也不恨堂哥。

    他们是好心借钱,过来催债也是逼不得已,他恨只恨自己的无能为力、恨自己白白受了父母这么多年的养育之恩,却不能报答一二。

    在这一刻,什么毕业分配、什么编制、什么学历,去他妈的!

    老子要让父母和兄弟姐妹都过上好日子,从今以后吃好的、穿暖的,再也不用为生计发愁,不用放下尊严去借钱,更不用面对亲人的催债而沉默羞愧!

    洪旗想起平县那个习惯张口就来,却从来没有食过言的男人。

    干了!

第43章 世态炎凉

    大年初二,天已经黑的彻底。

    宋百顺深一脚浅一脚的走在去韩屯的路上,心里咒骂着家里那个没见识的婆娘,老娘们儿真是头发长见识短,之前嫌弃玉平兄弟家条件不好,一个寡妇带着三个儿子,一直撺掇着给女儿介绍对象。

    现在可好,一听说人家韩屯的养鸡场今年给家家都分了好几千块钱,立马就变卦了,把媒人本来都定好的相亲对象给推了。

    这不刚到年初二,就让自己赶紧上玉平兄弟家给拜个年,顺便说说两个孩子的婚事。

    找玉平媳妇儿说两个孩子的婚事,宋百顺是一百个同意。他自始至终都是反对媳妇儿找媒人给闺女介绍对象的,奈何家有悍妻,他怕老婆在柯寨也算是有一号了,只能暗戳戳的跟闺女俩商量让她反对他妈的意见,毕竟闺女是媳妇儿亲生的。

    这回好了,玉平家的孤儿寡母也算是守得月开见月明,韩屯有了何平这么个能人,大伙的日子都好过起来了。

    宋百顺抬起头看了看天上的残月和群星,“玉平兄弟,你在天之灵保佑咱们两家啊,我对不住你。”

    宋百顺手里提着两瓶罐头,背上背着十斤小米,敲开了魏秋芬的家门。

    秋芬婶子开门瞧见宋百顺有些意外,“百顺大哥,你咋来了?”

    “弟妹,过年好啊!”宋百顺给魏秋芬拜了个年。

    秋芬婶子这才反应过来,“哎呀,百顺大哥,你看我这……过年好,过年好。”

    宋百顺进到屋里,秋芬婶子叫了一声躺在炕上的婆婆说道:“妈,百顺大哥过来了。”

    “三婶儿,过年好啊!”

    老太太这个冬天精神不济了,吃完了饭早早就上炕躺着,“百顺儿来了?坐坐。”

    宋百顺把东西放下,秋芬婶子说道:“百顺大哥你看你来就来吧,还拿啥东西。”

    “大过年的,哪能空手啊!”

    秋芬婶子把东西收起来,“兆临带着他弟弟出去玩了,一会儿才能回来。”

    “没事没事,我就过来看看。”宋百顺看了看老太太的精神状态,有些惭愧的说道:“转眼也两年没过来看你们了。”

    “嗨,百顺大哥你这说的啥话。”秋芬婶子指了指闭着眼的老太太:“精神头不济了,耳朵背的厉害。”

    “真是没想到,以前身体多硬朗。”宋百顺说道,随后换了个话题:“你们队里出能人了,我在柯寨都听说了,大作家、有能耐,不说今年挨家分了好些钱么。”

    “大哥你可别听外面人瞎传,哪有那么多。咱哪说哪了,是比种地强不少。”

    宋百顺看着秋芬婶子脸上止不住的笑容,就知道这话不能当真,他倒是没往心里去,人家的钱他也不惦记。

    “那就行,这两年也是苦了你了。这今年兆临也挣钱了,你们家也有分红,日子眼瞅着要好过了。”宋百顺感叹道。

    秋芬婶子也是满脸的憧憬之色,“是啊,快好过了。”

    “可惜了玉平兄弟……”,屋里的气氛一时陷入沉默,两人都带着些悲伤神色。

    “不说这些了,都过去的事了。”秋芬婶子整肃了一下脸色,“家里大嫂和孩子们都挺好的?”

    “挺好的,你嫂子那人你还不知道吗,啥事都拔尖儿要强,活的累。”

    魏秋芬感叹道:“真快啊,这一晃多少年了,想想那时候我刚怀兆临的时候,她还带着你家大莲过来看我呢。”

    “可不是嘛,这大莲过了年也十九了。”宋百顺说道。

    宋百顺说完这句话,秋芬婶子似乎明白了他今天来的目的,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

    宋百顺见秋芬婶子不接话,只能硬着头皮说道:“你家兆临也十八了吧?”

    话说到这个份上,秋芬婶子也不能再装傻,“是啊,十八了都。”

    “媳妇儿啊!媳妇儿啊!”躺在炕上的老太太突然惊叫起来,声音里带着惊恐:“媳妇儿啊,你快看,那窗外面是不是有人,是不是我家玉平回来了?玉平啊……”

    老太太喊着喊着哭了起来,不明就里的宋百顺被老太太那尖利刺耳的叫喊声吓得汗毛都竖起来了,带着几分惊惧问道:“咋了这是?”

    秋芬婶子见怪不怪的说道:“没事,今年新添的毛病,一到晚上就喊玉平回来了。”

    宋百顺这才松了口气,“三婶儿这体格真是,唉!”

    老太太仍旧不停的喊着儿子的名字,调门儿尖利,声音嘶哑。

    秋芬婶子一脸无奈的看着宋百顺,“百顺大哥,你看着真是不好意思,你好不容易上一趟门,我妈这样……”

    “理解理解,谁都有老的一天。”宋百顺意会的站起身来,“没事我就先走了,这回来也没看着你家小子,等下回有机会的。”

    秋芬婶子道:“好好,等下回的,回去给嫂子和孩子们带个好。”

    “好,走了。”

    秋芬婶子把宋百顺送出院门,回来进了屋,坐在炕沿上就叹了口气。

    “兆临说啥也不能娶他家姑娘!”耳边突然传来老太太嘶哑的声音,秋芬婶子被吓了一跳,她拍着胸脯说道:“妈,你可轻点,差点没让你吓死。”

    老太太嘿嘿一乐,“你不配合的挺好么。”

    秋芬婶子在刚才老太太突然惊叫出声的时候就反应过来了,她虽然平时总是念叨着玉平、玉平的,但从来没有像这样闹的时候,又赶上宋百顺正要说两家孩子的事。

    那么就只有一种可能了,就是老太太不想让秋芬婶子在这件事上表态。

    秋芬婶子跟老太太生活了半辈子能不明白她的意思么,只好把宋百顺送走了。

    老太太恨恨的说道:“一家子的势利眼,咱家玉平在的时候称兄道弟,玉平一走连个面都朝不着,现在还有脸提兆临的婚事?也不撒泡尿照照镜子。他媳妇儿不是一直给姑娘张罗对象么,让他张罗去,他要是找个城里的干部咱家去给他随礼去,啐!”

    “妈,百顺大哥挺好的。玉平走以后,他没事还让人给捎点苞米、小米过来,就是嫂子……”

    “假模假式,别提那个。啥叫老爷们儿,那得顶门立户,就他们家的爹妈这样,那闺女能学什么好。反正别人我不管,兆临跟他家闺女这事,我肯定不同意。”

    老太太气哼哼的一翻身,把背晾给秋芬婶子。

    秋芬婶子看着老太太的背影,从宋百顺进门的时候老太太的反应,她就知道老太太肯定不能同意这门婚事。

    可这婚事也是玉平在世的时候说好的,总不好变卦。

    “唉……”。

第44章 来了,老弟!

    洪旗回到家里说老师让早点回学校跟着研究课题,他父母虽然没什么文化,但对儿子的上进是非常支持的。

    洪旗在父母的殷切注视下,扛着包裹回到了学校,把行李放下之后,他直奔火车站,买了一张往平县去的火车票,等车的时候饿了就掰开了随身带的杂面馒头,灌了几口凉白开。

    在火车上晃悠了一个小时,洪旗下了车。平县火车站他还是第一次来,以前都是跟着老师做的客车,出了火车站是一片大广场,他看了看四周,有些茫然,得找个人打听一下。

    洪旗看到一个卖煮鸡蛋的小贩,上前问道:“大哥,跟您打听个事儿,红旗公社在哪个方向?”

    韩兆坤今天是过年之后第一次出摊,文件出了一个多月,风头算是过了点,他倒卖的又不是工业品和粮食,来火车站探听了一下风声之后就赶紧出摊了,多出一天摊就多挣一天钱。

    他看着眼前这个不到一米七的小青年,一脸的学生样,他不认识洪旗,出来摆摊半年时间,他每次回韩屯都是匆匆进完鸡蛋又匆匆回到县城。

    “你问韩屯干什么?”

    “我去找人?”洪旗有些纳闷儿这小贩的问题,但还是回答了。

    “找谁?”

    “找一位叫何平的同志。”

    一听见何平的名字,韩兆坤脸上露出笑容,“你算问对人了,我就是韩屯人,何平管我叫二哥。”

    洪旗惊喜道:“真是巧了,大哥,那能麻烦您给指条路吗?”

    “指啥路,你等我一会儿,等下趟车人下来了我卖完事,今天就没有靠站的车了,我带你回韩屯。”韩兆坤看了看太阳说道,自从弄到了自行车之后他基本隔两天就会回家一趟。他在县城租了一个小单间,但那地方就是个睡觉的地方,哪有家里舒服,今天赶巧有洪旗这档子事,回家睡一晚。

    “那真是太谢谢你了,大哥。”洪旗心里庆幸,出门就遇见熟人了。

    洪旗就站在陪着韩兆坤旁边等着,反正他自己走到韩屯去的话怎么也得三四个小时,在这等着还能蹭到自行车。

    “大哥,还没问你贵姓?”洪旗跟韩兆坤搭话道。

    “我是韩屯的,你说我姓啥?我叫韩兆坤,我爸是韩玉冈,你可能认识。”

    洪旗听见韩玉冈的名字有点耳熟,“韩玉冈?”

    没过两秒他就反应过来了,这不是老队长吗,他在韩屯的时候可是经常见着,没事就爱跟何平哥拌嘴的老头儿。

    “你去找何平干啥呀?”

    “我是营城农学院的学生,之前跟着许老师在养鸡场帮着做了一些工作,这次找何平哥是想在养鸡场找份工作。”挣脱了心里那道枷锁,洪旗也想开了,对自己的目的没有讳言。

    “上养鸡场工作?”韩兆坤大吃一惊,这可是农学院的学生,毕了业进哪个单位不比上养鸡场强?都是国家分配的工作,肯定差不了。

    “你要上养鸡场工作?”韩兆坤不敢置信的又问了一遍。

    洪旗无奈的点点头,他知道在现如今这个社会氛围当中自己的决定可以称得上惊世骇俗了。

    “不会是何平跟你说了啥话吧?你别听那小子瞎忽悠,他平时说话太不着调。”

    “没有没有。是我家里实在困难,何平哥答应我的工资比分配的工作工资高很多,我才过来的。”洪旗解释道。

    韩兆坤还是有些不敢相信,这可是农学院的学生,还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毕业生,居然要来养鸡场工作。

    何平这小子是真能忽悠,舍得花钱啊,这么一个宝贝疙瘩,不花钱也不行啊!

    等韩兆坤卖完鸡蛋,他用自行车驮着洪旗回了韩屯。

    “洪旗?你咋过来了?”何平看到洪旗有些诧异,养鸡场上了正轨之后许海山来的少了,洪旗倒是每个月都能看到,但也仅限于工作上,刚过完年他跑过来让何平一时有些好奇,何况还是韩兆坤送过来的。

    “何平,这小兄弟说要上咱养鸡场工作,我俩在火车站遇见的,顺道就给拉过来了,我走了哈。”韩兆军说完离开。

    “谢谢兆坤二哥了,你忙。”

    何平把洪旗让进了屋,“说说,你这啥情况,刚过完年就跑过来,真要上我们这来工作?”

    洪旗有些忐忑,“你们不招人了吗?”

    何平笑着说道:“招啊,怎么不招,你这样的人才我们巴不得越多越好呢。我就是好奇,怎么突然想通了?”

    洪旗有些羞赧,“家里……家里原因。”

    “行了,别管什么原因,你能来我就非常高兴了,以后咱们就是一家人了。”何平见他不想多说便不再追问,他又问道:“既然想来咱们这工作,那你对薪资待遇这方面有什么要求吗?”

    洪旗犹豫的说道:“你之前说过……”

    何平忍不住笑了,还是金钱攻势有用啊,别的都是虚的,他痛快道:“好,就照之前说的。现在刚进厂或者机关单位的年轻人工资一般在二十块左右,我给你翻两番,每月六十块。”

    洪旗闻言呼吸一滞,六十块,那岂不是自己干一个月就顶别人干三个月的了,这要是干一年……

    洪旗幸福的有些眩晕,只要不到半年时间自己就可以把家里的饥荒都还清,以后的收入就都是净剩了。干一年就顶别人干三年,干十几年就顶别人干一辈子,上哪找这么好的事去。

    在这一刻,洪旗原本那对政|府机关、国营单位仅存的一点留恋,被何平用金钱的炮弹无情的轰炸成齑粉。

    何平见洪旗没说话,以为他还有顾虑,“你别担心,我们养鸡场现在的规模还得扩大。今年我打算把我们的管理体系和福利待遇尽快正规起来,以后不光是工资,你们还有保险,过节有福利,年底有分红。总之一句话,在我们韩屯养鸡场干绝对是你这辈子最正确的选择。”

    洪旗这种没经历过社会的学生,哪里见过这种会画大饼的大忽悠老板,他对何平的话深信不疑,现在就算是何平告诉他地球是圆的,他都会毫不犹豫的相信。

第45章 人才难得

    洪旗的到来让何平很高兴,这应该算是养鸡场吸引来的第一次高端人才,比不了后世动不动就硕士、博士,但这年代一个大专院校的毕业生的含金量应该不次于前者。

    别管人家是不是被高工资、高福利吸引过来的,这年头你不给高工资、高福利,可能竞争得过机关单位、国营工厂吗?进了机关单位、国营工厂基本可以说一辈子衣食无忧、光鲜体面,人才凭什么到你这里来?

    尤其是那些知识壁垒高、专业性强的行业,你不拿出远超别人的待遇,指望人才来给你用爱发电?

    不过现在唯一的问题是洪旗还没有毕业,何平对洪旗说道:“距离你毕业还有四五个月,这期间你还是安心在学校读书,我们养鸡场会给你提供每月10块钱的生活补助,让你能够安心学习。”

    救人救到底,送佛送到西。

    洪旗的家境贫寒,他这次下定决心来养鸡场工作,必然是生活窘迫到了一定程度,给他提供一点生活上的帮助,对他来说可能非常重要。

    何平丝毫不担心洪旗到时候会反悔,他接触这半年多时间来对洪旗的人品是非常了解的,否则也不会拉拢他来养鸡场工作。

    何平心里一直有杆秤,每个人的工作能力不同,所以能胜任的工作也不一样,不是所有人都能当领导,总有人当小兵,这叫分工。

    但人品这东西真的是以小见大的,工作能力再强人品有问题,可能会给你创造一时的利益,但更大的可能是给你惹下更大的祸,比起这个祸,前面的利益就不值一提了。

    “那怎么能行,何平哥,我们在学校都是有国家给补助的。我都没参加工作,怎么好意思拿你们的钱?”洪旗反对道。

    “给你你就拿着,也不是白给你的。你在学校的时候也要多抽出时间来研究我们养鸡场的发展,你也知道我就是个门外汉,养鸡场发展到现在,我那点墨水都用光了,现在是你们这些专业人士发光的时候了。当然了,你自己肯定力有不逮,这方面你得多跟许老师请教,多拉他到我们养鸡场转转。”何平贼心不死的鼓动洪旗,人心不足蛇吞象,有了洪旗这个学生,他还想挖人家老师。

    洪旗为难道:“何平哥,许老师又不缺钱。”

    “我知道,这事不着急,我就是这么一说。养鸡场的发展需要你们这些专业人士的支持,许老师这样学识渊博的专家我们养鸡场什么时候都欢迎。”

    “那好吧,我帮你多敲敲边鼓。”既然吃了人家的饭就要替人家考虑,洪旗深知这个道理。

    “嘿嘿,许老师要是知道了你上我们养鸡场来工作,也不知道会不会蹦高儿。”

    老三届的毕业生,被何平忽悠到队办企业来工作,何平想想都知道学校的领导和老师们肯定一脸错愕,甚至出手干预。

    不过何平不在乎,洪旗只是养鸡场招揽的第一个高学历人才,但肯定不是最后一个,大家凭待遇和发展前途说话。

    过完了年,何平又收到了一笔少年儿童出版社的稿酬,《蟋蟀流浪记》再次加印了,上次加印的十万册拖拖拉拉半年才卖完,看来是上次《中国青年》的红利已经吃到了头,这次出版社没敢加印那么多,只印了五万册,何平再次收入八百块钱。

    虽然现如今这点钱对何平来说已经不值一提,但蚊子腿再小也是肉,骨头棒再干净也得多嗦喽两下,这才是艰苦朴素的好同志。

    比较可惜的是《科幻世界》给出版科幻短篇小说集自从首次印刷之后就没了动静,看来科幻小说在这年头受众还是偏小众。

    年初五,何平带着队里会计和老队长开的介绍信上了县里的农机公司,随行的还有队里的拖拉机手——韩援朝。

    之前他忽悠老队长说要买送货的汽车,后来被梁跃进一提醒才想起来,这年头买啥货车啊,一点不实用,有拖拉机就够了。

    建国初期,在我国经济基础极其薄弱的情况下,为了迅速恢复农业生产,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国家鼓励农民购买农机,但是碍于农民购买力非常低,无力购买农业机械和新式农具,只能借鉴苏联的经验,开始逐步建立国营农业机器拖拉机站,主要为社会主义改造后的集体农庄、农场、互助组和农业生产合作社提供农机作业服务。

    平县的农机公司就在农机站旁边,离着客运站很近。

    何平他们到了地方,非常顺利的就购买了一台奉城拖拉机厂生产的东方红—28型拖拉机。

    事情的顺利程度出乎何平的意料之外,直到会计叔把钱付完了,他还有些发愣。

    “咋了,何平?”会计叔问道。

    “没事,就是没想到这么顺利。”何平笑了笑,看来自己是买自行车买出阴影了。

    何平回过神来,看见韩援朝也楞在那里,“援朝叔,咋了?”

    “这玩意……没开过啊?”韩援朝说道。

    “啥玩意?你不队里拖拉机手吗?”

    韩援朝可能也感觉到有些不好意思,“队里……队里那拖拉机是长臂的,我就开过那一种,这种带方向盘的我也没开过啊。”

    何平拍了拍脑袋,刚才买的太痛快,都没问过援朝叔这个专业人员的意见,就跟人家说要好一点的拖拉机,没想到给自己挖了个坑。

    “没事没事,都是拖拉机,没啥差别,你上去试试。”

    “不行,这么贵的玩意,要是刮了碰了的我可赔不起。”韩援朝有些抗拒。

    “我个花钱的都不怕,你个开车的怕啥,咋这么怂呢?”何平见好说好商量不行,只能用激将法。

    “谁怂,谁怂,开就开,刮了碰了你别怪我。”

    “开开开,赶紧的,现在这院里跑两圈,熟悉一下我们就回去。”何平催促道。

    这辆东方红—28型拖拉机车型已经出来十年了,但在平县这片开的人还不多。现如今的生产队有个一两辆拖拉机不稀奇,但是多是长臂拖拉机,开过这种带方向盘的拖拉机手并不多,其实两种拖拉机操作起来没什么大区别。

    果不其然,试了两圈之后,韩援朝脸上露出了笑容,也不难嘛。

    “何平,会计叔,上车,咱回去。”

第46章 抓阄学车

    援朝叔开着新买的拖拉机跑在回韩屯的路上,何平和会计叔坐着拖拉机的车斗里听着他吹嘘自己当初学拖拉机时候的艰难历程。

    “你们可不知道,当年为了当这个拖拉机手,我可是用了两年时间考驾照,第一年就是见天儿的在农机站给人家帮忙,对车子进行熟悉,熟悉机械、零部件、工作原理和维修方法,拆了装,装了拆。用了一年人家才让我碰车,开始学习开拖拉机,足足两年才拿到驾照。当时拿到那个驾照之后,那叫一个高兴啊,我媳妇儿就是看我是个拖拉机手才同意我俩的婚事的。”

    援朝叔脸上带着陶醉的神情,回忆着往日的辉煌经历。

    会计叔说道:“别听他瞎吹了,这小子就是太笨,上人家那待了好几个月还没整明白拖拉机是咋回事,人家能不让他多学点时间吗。”

    被会计叔戳破真相,援朝叔也不着恼,“我这叫学的精,现在你就说,队里除了我还有谁会修拖拉机。”

    “你也就在韩屯这片儿吹吹大气了,队里现在还有别的拖拉机手吗,好意思的。”

    会计叔一介绍何平才知道,原来是队里的老拖拉机手去世之后才让援朝叔顶的位置。

    “嘿嘿,那我也是咱韩屯唯一的拖拉机手。”援朝叔大言不惭的说道。

    何平听了他的话就想笑,没忍心拆穿援朝叔的美梦,过不了多久队里会开车的人就会多起来,不光是拖拉机,卡车、轿车都会开,不知道到那个时候援朝叔这个爱咋呼的个性会有怎样的表现。

    拖拉机进到养鸡场,不少正在干活的社员们都出来看热闹,虽然早知道何平他们去买拖拉机,但是大伙还是习惯性的凑上来看热闹,众人围着拖拉机品头论足。

    “呦呵,这大东方红。”

    “何平,这拖拉机多钱啊?瞅着可比咱们队里那辆老破玩意强多了。”

    “你瞅瞅这前脸儿多大气,这色儿多正。”

    大红色的拖拉机停在养鸡场当中,前脸异常大气,中网呈辐射状,下部有一轮初升的太阳,中网是太阳光芒照四方。在中网上方,能看到“东方红”三个字。

    因为是前置后驱的关系,两个后驱轮胎非常高大,气势比后世某些越野车要强悍很多。

    大伙看着拖拉机眼馋,但也就是上手摸摸,毕竟队里基本没有会开的人,这个东西目前唯一的使用者仅限于韩援朝。

    说起来韩援朝就比何平大了两三岁,叫叔是因为他辈分大。

    现在队里的机械越来越多,司机的培训工作得提上日程了,光靠韩援朝一个人可不行。

    何平先前跟梁跃进打过招呼,打算派队里的小伙子上他们厂子里去学车,毕竟如果要是交通部门监理所学车还是非常贵的,即便是以何平这样的个性也觉得非常肉疼。

    把人扔给梁跃进他们印刷厂,跟着老师傅学开车、修车也一样,考试的时候托张国强帮一下忙就行了。

    何平找老队长商量了一下这件事,老队长欣然同意,能让队里的小年轻多学一门手艺,花费还不贵,上哪找这种好事。

    不过这年头学车可是个大事,司机更是一个吃香的职业,都是队里的人,让谁学不让谁学啊。

    老队长一拍脑袋,抓阄啊!

    何平心里吐槽你救不能有点新意吗,除了抓阄就是抓阄。

    不过这也算是没办法的办法了,相比大张旗鼓的弄什么考试、选拔之类的,貌似这个方式是最省时省力、又相对公平的方法了。

    隔天,老队长一个大喇叭就把队里社员都喊到了大队仓库,一说起学车这件事,队里社员瞬间炸锅了。

    学车啊,在这个年代对生产队的人来说不亚于一场重新投胎、分配工作的机会,毕竟这年头开车可是一门正经手艺,可以吃供应粮的那种。

    “都败吵吵。”何平打断了大家的争吵,“这次学车算是我们养鸡场的一次委托培训,跟队里不发生任何关系,费用也是由我们养鸡场来支付,学成之后也只能由我们养鸡场来安排工作,大家听懂没?”

    “听你这意思,合着我们要是学完车,就只能给养鸡场干活呗?”

    何平听见底下有人质疑,他轻蔑的看了那个社员一眼,“咋地?养鸡场还得免费给你培训呗?用不用再给你找份工作?”

    众人哄堂大笑,起哄道:“就是,想啥好事呢,你还打算让人白在你身上花钱咋地?”

    “想瞎了心了,你当人家傻是不?”

    “哈哈哈……”

    何平看着那人羞臊的红着脸,不忿又无可奈何的样子,心里很欣慰,绝大多数社员还是明白事理的。

    “好了好了,我跟大家说一下。这一次我们是托营城印刷厂的同志帮大家培训,需要大家到营城待两个月,到了地方人家让干啥就干啥,学车的同时也要帮人家干点活,都能接受不?”

    “愿意!”有免费学开车的机会,社员们怎么可能拒绝,帮人家干点活算什么。

    “好了,下面我说一下我们的要求,这次的选人要求比上次要松一些。”何平看着底下人期待的眼神,停顿了一会儿。

    “啥条件啊,你倒是说啊?”

    “这瘪犊子,又整这出。”

    “赶紧说,别扯犊子。”

    何平见抻的起了民愤,这才开口道:“要求男性,18到40周岁,身体健康,视力良好,嗯,识字,暂定培训人员五人。”

    宣布完了选拔的条件,老队长把准备好的纸条扔给众人,“来,挨家填上,有合适的就填上。”

    等众人书写完毕,老队长把阄收回来,汇总到一起,在众人的注目下抓出了五个纸阄。

    “刘家铭、韩兆贵、韩兆国、韩玉伟、韩东宝。”

    老队长一宣布完,众人的嗡嗡声响起,倒不是对抓阄的结果不满意,只不过有的人还是忍不住嘴里骂骂咧咧,埋怨自己点子背、埋怨老队长手臭,但抓阄这种形式在生产队用了二三十年,社员们还是承认这个结果的。

第47章 找销路

    新买来的拖拉机让队里社员的心气儿一下子高了不少,养鸡场的生意越来越好,大伙的劲头儿也更足了。

    从相对象这一点上就能看出现如今队里社员们的心态变化,以前韩屯的姑娘、小子们谈婚论嫁的对象都是周围堡子的人家,大家互相挑挑拣拣的凑合到一起,现在媒人要是上门给韩屯的姑娘、小子们保媒拉纤,你介绍的家里条件差点都不好意思张口。

    到了初十之后,这个年算是过去了一半,拜年的、串门的、送礼的都消停了,队里人都恢复了日常生活。

    果然不出何平所料,经过队里几个平日里到各个公社卖鸡蛋的小子们的打听,光过年这一段时间,传出来要开养鸡场的公社和堡子就有三个,距离韩屯也就是二三十里的路程。

    老队长听到这个消息愁的烟袋杆都嘬出火星子了,再看着何平成天傻乐的样子,老队长对养鸡场的未来感到深深的担忧。

    这天晚上,韩兆坤来找何平。

    “人我给你约完了,明天你有时间没?”

    何平闻言大喜,“二哥行啊,挺有效率。”

    “行啥行,我跟人说了好几次才同意见个面的。我可跟你说,人家就是给我哥个面子,到时候见了面你被人撅了我可不管啊。”韩兆坤说道。

    何平拍着胸脯道:“二哥你放心,你的任务就算完成了,后面的事就交给我了。”

    韩兆坤看着何平成竹在胸的样子,不放心的问道:“你真能跟人弄明白这事?”

    “还是那句话,事在人为,买卖都是谈出来的,试一试又不花钱,怕啥。”何平非常光棍的说道。

    得,敢情这大哥是要撞大运去,韩兆坤内心非常不看好何平这次的尝试。

    正月十一,晚上六点多钟,晚饭过后。

    何平骑着自行车进了县火车站的家属区,平县火车站位于县城的正西方,火车站的家属区是几栋二十多年前盖的红砖楼。

    韩兆坤今天为了安排何平的事提早收了摊,“我说你快点的,这天都黑了怎么才来?”

    “你懂个锤子,我手里提溜着这么些东西,早来让人看见不传闲话吗。”

    韩兆坤被何平怼的哑口无言,没想到还有这学问。

    “敲门敲门,手都酸了。”何平催促道。

    上了二楼,韩兆坤敲响人家的门。

    “兆坤啊,来,进来。”开门的是一位看起来三十出头的妇女,身上还系着围裙。

    韩兆坤领着何平进门,“老郝,兆坤带朋友过来了。”

    何平跟在韩兆坤的身后,随着女人的喊声看过去,只见一个中年男人正在摆弄着客厅里的收音机。

    “建军哥。”韩兆坤叫了一声,又给他介绍道:“这是我们堡子的何平,大作家。”

    郝建军看到韩兆坤两人,放下收音机,脸上挂着笑容握住何平的手,“何平同志你好,听兆坤提到你好几回了。”

    “郝站长您好,我是何平。”

    “叫什么郝站长,跟兆坤一样,叫建军哥就行。”郝建军亲切的说道。

    “得,那我就不跟您客套了,建军哥。这是我们韩屯的土产,自己养的鸡肉和鸡蛋,今天带过来给您和嫂子尝尝鲜。”

    站在一旁的郝建军妻子把目光看向丈夫,郝建军有点意外。

    韩兆坤跟他说他们堡子养鸡场的场长想求他帮忙,又约在晚上见面,他猜想肯定会提不少东西,他都做好了拒绝腐化的准备,没想到就是一些鸡肉和鸡蛋。

    但郝建军对何平说道:“用不着这样,这样就不好了,违反原则。”

    何平说道:“建军哥,您别误会,我提的这些东西可不是送礼,而是给您送来的样品。”

    “样品?”郝建军再次意外,同时又有些疑惑。

    “建军哥,要不咱们坐下说?”何平见先声夺人的效果达到了,反客为主道。

    郝建军对何平刚才的话有些不解,看何平的样子其中可能还有别的情由,他便道:“来,坐坐。”

    “这东西……”

    郝建军指着沙发旁边说道:“你先放这。”

    看这架势这话要是说不明白,这东西人家还不能要呢。

    何平跟韩兆坤落座,郝建军的妻子给几人端过来几杯茶,然后就回了卧室。

    几人抿了两口茶,郝建军率先开口:“说说吧,今天过来什么事,兆坤都找了我好几回。”

    韩兆坤眼神看向何平,何平咳嗽了一声:“建军哥,兆坤二哥可能跟你介绍过。我吧,带着我们韩屯的社员们开了一个养鸡场,这不现在养鸡场的规模越来越大么,产蛋量也是越来越高,我们就寻思着往外拓展拓展销售渠道。”

    “这事我知道,兆坤卖的鸡蛋不也是在你们堡子养鸡场进的么?”郝建军道。

    “对。不光兆坤二哥,实际上现在营城地区这一片大大小小小的副食商店、供销社有很多都从我们养鸡场进鸡蛋。”

    “这不挺好的么?那你们找我是?”

    “建军哥,古话说居安思危。现在看我们养鸡场的生意挺红火,但保不齐人家看着我们养鸡场的生意好,也开个养鸡场,到时候我们的生意还能不能保持这个样子谁也不知道了,养鸡这东西又没啥门槛儿。”何平解释道。

    “倒是这么个理,那你的意思是想找我让我帮你们运鸡蛋?”郝建军有点明白何平的意思了,他说想拓展渠道,自己在火车站工作,正好有这个便利,但他仔细一想这个想法,“用火车运鸡蛋恐怕有点困难吧?”

    “您说的不错,以现在的运输条件用火车运鸡蛋是有些困难,不过并不是不可以解决。另外有一件事我需要跟您更正一下,不是我们找您帮我们运鸡蛋,而是我们把鸡蛋卖给您。”

    “啥意思?”何平最后一句话不仅把郝建军,连韩兆坤也给弄懵了。

    何平自信满满的接着说道:“这鸡蛋我们卖给您,您再卖出去。”

    郝建军更懵了,“不是,我凭啥要买你们的鸡蛋?”

    “两个字——便宜!”何平斩钉截铁的说道。

第48章 双赢

    “不是,你这么一说我更懵了,便宜跟我有啥关系,我买你们那么多鸡蛋干啥?”郝建军感觉自己的智商受到了侮辱,这还打算强买强卖是咋地。

    何平看着郝建军一头雾水的样子,又说了两个字:“福利。”

    郝建军能以三十多岁的年纪出任火车站副站长,智商、情商自然都是出类拔萃的,仅仅两个字瞬间便想通了何平的意图,“你的意思是你们低价出鸡蛋,我们负责帮你们发往外地卖出去,这中间的差价就是我们的?”

    何平点点头,一点就透。

    “我们负责按时按量的给你们提供低价鸡蛋,给你们运到火车站,剩下的事情由你们操作,我们只收鸡蛋到火车站的钱,剩余的我们不关心。当然如果你们缺少销售渠道的话,我们也可以帮助牵牵线。”

    郝建军听完何平的话就把双手拢在一起,大拇指隔空环绕着,显然是在计算着其中的得失。

    一旁看戏的韩兆坤等到郝建军说出何平的想法之后,他的心里就像被打开了一道天窗,原来生意还可以这样做?

    这年头火车站之类的单位有一些灰色收入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用一些灰色手段弄火车皮来做买卖也不是不行,只不过何平觉得真没那个必要,自己又不是没有其他赚钱的办法。

    任何行为被法律规定为违法、犯罪行为,绝大多数情况都是因为其损害他人利益,何平不会自诩是个穿越者就假清高,但这种游走灰色地带的事情能不碰还是不碰比较好。

    这玩意跟他给人送两条烟不一样,他给人送烟只是为了不被人为难,只能说是逼不得已或是以防万一。这个可就是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了,自己一个穿越客这么干未免太没出息了。

    后世的饲料大王有一句话何平非常赞同,“我的每一桶金都是很阳光的”。

    对何平来说是这样,对郝建军他们同样如此。

    火车皮这种运输资源在任何时候对于不法分子都是一口肥肉,他们如果同流合污自然可以损公肥私,但随之而来的法律风险也是非常大的。

    何平提出的这个方案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他不需要关心郝建军他们最后会如何出售这些鸡蛋,无论是通过客运段还是通过货运段,鸡蛋出售这件事就不是他该操心的事。

    这种事火车站不是没干过,但是这个年代不像后世,想找到出货量稳定且低价商品并不容易,加之鸡蛋这种食品属于日常消费品,周转起来也很快速。

    郝建军他们如果同意了何平的方案,对于火车站来说这绝对也是算得上是一项福利,比之某些近黑的灰色收入,这种偏白的灰色收入自然要稳妥很多。

    郝建军的脑子里迅速的思考着何平提出的方案的可行性,这年头火车站员工通过火车贩点东西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但像何平这种成规模的、有频次的倒卖货物的情况还很少有,逢年过节的时候这种情况会有一些。

    郝建军想到火车站的这批家属楼,这批建筑还是跟老大哥关系好的时候建的,已经快三十年了,这么些年车站的员工只进不出,但房子就这么些,有些员工家的住房条件逼仄到他都看不下去。

    站里条件有限,一直想搞自建房,这次倒是一个可以尝试的机会。经过短暂的思考,郝建军断定这件事情是有可操作的空间的,就是不知道用火车贩运鸡蛋会不会有什么运输困难。

    想定之后,郝建军开口道:“你这个想法很有开创性,这种事情我们火车站不是没干过,但多是逢年过节的时候为了给员工发点福利或者是给兄弟单位帮忙。这种事情如果形成惯例,要利益的就不仅是我们车站这边,你们能让多少利?”

    谈判进入了实质性阶段——价格,何平心里早已有了盘算,从去年11月份入冬开始鸡蛋的零售价格就涨到了8毛5一斤,何平他们的批发价还是6毛钱一斤。

    给郝建军他们自然不能是这个价格,虽然郝建军肯定不懂鸡蛋价格的问题,但他们如果想做这笔生意,自然会去打听。

    何平准备把价格压到底线,省的双方来回拉扯,“五毛一斤,这是现在的价钱。鸡蛋这种东西价格一向是随行就市的,我不能跟您保证价格一成不变,但我同时可以向您保证,我们的批发价永远是市场零售价的60%。”

    韩屯养鸡场的鸡蛋批发价一向是低于现阶段市场同期价格的,这是何平故意制造的壁垒,这次跟火车站合作也是一样,60%的价格绝对要比其他渠道的进价底,现在鸡蛋的零售价对标的是猪肉,在市场绝对是供不应求的货物,40%的利润空间值得郝建军他们动心,更何况何平还帮他们解决了从韩屯到火车站这一段的短途接驳。

    郝建军不懂鸡蛋价格这些东西,但他明白60%这个批发价的利润,在计划经济掌握市场的现如今,这个价格是非常有煽动性的,尤其是鸡蛋这种日销量巨大、流转快的必需品。

    他拍着沙发扶手,“好吧,你说的情况我都了解了。这件事情容我再考虑考虑,等有信儿了我让兆坤通知你一声。”

    郝建军的表态让何平的心放下了大半,看样子是有戏了。

    “那好,我就静候佳音,希望能跟建军哥你们达成一次双赢的合作。”何平笑道。

    “双赢?”郝建军站起来跟何平握手,嘴里咀嚼着何平的用词,“这个词用的好,双赢,各取所需。不亏是读书人,思维能力不是我们这些老粗能比的。”

    “建军哥你再夸我我可真飘了,就是胡乱想的词。”何平谦虚道。

    正事说完,寒暄两分钟之后,何平跟韩兆坤离开了郝建军家。

    跟来的时候相反,韩兆坤跟在何平的身后。

    他犹豫道:“何平……”

    “咋了?”

    “你今天出的这个主意好是好,就是以后要是火车站要是甩开你们跟别人进货那怎么办啊?”韩兆坤说出自己的担心。

    “跟别人进货?”何平轻笑了一声,“当然可以,只要他们进的到就行。”

第49章 《当代》来信

    韩兆坤没理解何平的意思,“啥叫进的到?”

    “你看着吧,今年平县的养鸡场不说遍地开花,也差不多。不把他们干趴下咱们拿什么挣钱,虽然我不想这样,但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他们既然敢跟风,就得做好被打趴下的准备。”

    何平心里的想法很简单,他跟老队长说降价是逼不得已的手段,其实降价同时也是打击对手最有效、最简单粗暴的手段。

    以韩屯养鸡场现如今的规模和成本优势,把新建的养鸡场用价格直接压到死一点问题都没有,等大户都倒了,剩下的散户自然不足为虑,市场还是他们韩屯养鸡场说的算。

    低价倾销,向来是资本最喜欢的玩法,本质上后世的互联网公司玩的也是这套东西。先以免费/低价打击对手,获取用户,等到圈好地盘之后,对手被耗死,用户形成一定的消费习惯,就是猎杀时刻。

    受限于这个年代的物流条件和成本,外地鸡蛋很难进入营城地区,既然进来了也不具备成本优势只有他们进击的份,所以何平他们进可攻、退可守。

    何平不会觉得用低价倾销这套东西来对付几个乡下养鸡场是高射炮打蚊子,等到人家真跟您竞争市场的时候,顾客可不管你养鸡场的大小,都一样的东西买谁不是买,后世多少西方看着高大上的公司是被南方小作坊起家的同行挤到破产的。

    “狮子搏兔亦用全力,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最大的残忍。”

    韩兆坤反复念叨着何平的这两句话,如果说之前在郝建军家里,何平跟郝建军的对话是给韩兆坤在做生意这件事上打开了天窗,那么何平的这两句话就是给韩兆坤敲响了警钟,生意场的残酷寻常人无法想象的,可能今天还价值连城的钻石,明天就是一块有棱有角的玻璃碴子。

    过了十五,随着天气的春暖花开,冬眠了一个冬天的广袤东北平原渐渐复苏。

    最近队里出去卖鸡蛋的小子们一直在打探着外面的消息,有了自行车他们的卖货范围更广了,遍布整个平县的各个公社、大队。

    各个公社陆续都成立了养鸡场,只不过规模最大的也就是何平刚才养鸡场时候的样子,最奇葩的是有个别的生产队就是把生产队里各家的鸡拢到一起跟个风。

    从表面上看,81年的开春,整个平县似乎都陷入了养鸡大潮当中,一年分几千块的致富传说,在这个年代对任何人的吸引力都是巨大的。

    有了确切的消息,何平那颗悬着的心放下了,就目前来说还没看到对他们有威胁的竞争对手。

    面对这些竞争对手,他现在最好的做法就是精修内功,进一步降低养鸡场的成本,提高质量,在竞争对手们鸡蛋上市前的那一刻对他们进行致命一击。

    “何平!”

    公社的邮递员阚立军把自行车停在养鸡场大门,在门口召唤何平。

    有正在干活的社员听见叫声,通知了正在仓库里研究鸡蛋包装的何平。

    “立军啊,有我的信?”

    “嗯,给你。”

    何平有些好奇,难道又是出版社通知小说加印的信?

    “当代?”

    他念着信封上的名字,这不是他穿越过来第一次发表《灵与肉》那篇小说的杂志吗,话说自己后来嫌他们给的稿费低,就没再给他们投过稿。

    “走了哈!”信送到,阚立军跨上自行车离开。

    “下回见。”

    何平撕开信封,掏出里面的信纸。

    信件内容不长,但何平却看的异常仔细,因为信的内容实在是让他始料不及。

    有导演看上《灵与肉》这篇小说了,希望可以改变拍摄成电影,而且是大导演谢晋。

    何平虽然很少看过谢晋导演的作品,但对他的大名可以说是如雷贯耳了,而且后世《灵与肉》就是经由谢晋导演的手改变成了电影,没有想到时空转换一圈《灵与肉》这篇小说还是被他相中了,这不能不说是冥冥之中命运的安排。

    小说出版了,也影视化改编了,这要搁四十年后咱是不是也能混个起点白金约了?何平心里歪楼想到。

    正在何平拿着信纸神游天外的时候,有好事的社员凑了上来。

    现在社员们早就总结出经验了,但凡何平收到信,那一定是有好消息。

    “这写的啥呀?”

    “小说又出版了?还是给你寄稿费啊?”

    何平把信纸一摊,毫不在意的说道:“没啥事,就是以前发的小说让一个叫谢晋的导演看上了,想拍成电影。”

    嚯~

    社员们的第一反应是这小子在吹牛杯,一回想何平历来的作风,他们不禁有些怀疑。

    “拍成电影?拍成啥样的?地道战那样婶儿的么?”

    “真的假的?你小子不会被人给骗了吧?”

    何平把信纸一甩,“这不信搁着了么,说是沪影厂特意给他们编辑部打的电话。”

    “沪影厂?是不是拍《庐山恋》那个?”

    “那是真的?我说谢晋这名儿这么耳熟呢,他不是拍过《女篮五号》和《红色娘子军》吗。”

    “哎呦,行啊何平!这回真是起来了,这么大的导演要拍你的小说,你以后是不是成全国闻名的大作家了?”

    “啥叫以后,人家何平现在也是全国闻名啊,去年《中国青年》那事你是不知道,闹的城里面乌央乌央的,何平那收的信都一麻袋一麻袋的。”

    社员们围着何平七嘴八舌,何平心里在思考这件事情的利弊。

    《灵与肉》改编成电影这他是知道的,还捧红了当时正值青春的两位男女主角。

    这次编辑部来信附上了沪影厂的联系方式,是让何平给他们去个电话,商量一下《灵与肉》改编的事情。

    有一说一,文学作品能够被影视化改编,绝对是一件好事,就是不知道沪影厂能给多少改编费用,听说这年头电影厂改编作品给的费用都挺抠的。

    小说出名了对何平只有好处没有坏处,那点改编费用貌似也没什么大用。

    值得一试。

    何平把信纸往兜里一塞跨上自行车,他准备去公社打个电话看看啥事情况。

第50章 小说要拍电影了

    何平来到公社打电话,得知他的小说要被改编成电影的消息,毛春华高兴的大庭广众之下在他脸上亲了一口,被同事们一顿起哄。

    等女朋友倾诉完兴奋的心情,何平拨通了沪影厂的电话,接电话的人自称李准,是跟谢晋导演常年合作的编剧。

    何平在电话里同意了他们的改编要求,李准提出希望可以邀请何平参与到剧本的改编创作中来,何平婉言谢绝。

    何平这一年多来一直有刻意加强自己在文学创作方面的积累,经过《中国青年》的发酵,他在全国范围内也算是小有名气了,虽然很多人都没有读过他的作品,况且又身边有个文学青年的女朋友,自己装的杯含着泪也要装完。

    真要是参与剧本改编创作,他倒是不怵,就怕人家抠细节。毕竟《灵与肉》的地域背景与他现在的生活环境大相径庭,人家真要问到细节,很容易被人问住,从而引发猜疑。

    挂断了和编剧李准的通话,何平就骑车往回走,没想倒骑到半道,毛春华从后面骑着车撵了上来。

    “你这干啥呀?火急火燎的?”何平不解道。

    “谢……谢晋导……演的电话,你刚才挂……了电话之后谢晋导演亲自打了电话过来,想给你说说。”

    毛春华气喘吁吁的说道,刚才何平走了没到五分钟,沪影厂的电话又拨了过来,电话里的人自称是谢晋导演,想跟小说作者再沟通一下。

    何平心疼的给女朋友擦擦汗,“这点事你着啥急,啥时候给他回电话不行?这么着急忙慌的,瞅你累的。”

    歇了一会儿,毛春华缓过劲来,催促道:“你赶紧跟我回去,人家导演那边还等着呢。”

    “好,回去。”何平宠溺的笑道。

    两人回到了邮局,何平给沪影厂那边回拨电话。

    “喂,你好。”电话那头传来带着些许江浙口音的厚实男声。

    “您好,请问是谢晋导演吗?我是《灵与肉》的小说作者。”何平自我介绍道。

    “您好啊,何作家,没想到你这么快就回电话了。”一听何平的自我介绍,谢晋导演的声音热情了起来。

    “我正好没出去多远,您找我有什么事?”何平问道。

    “还是关于剧本改编的问题,刚才李准和我说了您的想法,我也理解您的为难。不过我还是希望您能够考虑一下参与到我们的电影创作中来,毕竟您是小说的原作者,您对小说是最有发言权的。我们只希望您能够过来帮忙把控一下剧本改编的整体思路和风格,争取在您这个原作者的帮助下尽最大可能的还原小说当中的情景和氛围。”

    “整体思路?风格?”何平没参与过电影的创作,也不太懂这种东西。

    “对,就是您在创作小说时,脑海中想象的那些画面,那些情景,包括人物。”

    何平回忆着电影里面的场面,《灵与肉》的改编电影他恰巧看过,至今他还记得电影里面那句经典的台词“老许,你要老婆不要?”,在这个方面他还算有点发言权。

    “这样啊,那我倒可以帮你们参谋参谋。”

    “太好了,那咱们就这么说定了,那您那边什么时间能来沪上一趟,李准这边剧本的初稿已经在创作中了,等您过来之后咱们可以详细探讨一下。”

    何平想了一下,“那您稍等我两天时间,我手头还有点事需要处理,大概两三天的时间,我去之前会给您打电话。”

    “好好,你提前给我打电话,我们派人去火车站接你。你再把我们厂的地址记一下,沪上市徐汇……,以防万一。”

    “成,地址我记下了,等我这边事情处理好了,我给您去电话。”

    “好的,就这么说定了。”

    何平挂断了电话心里有些感叹,他又想起后世某些小说改编影视剧的创作,有些导演、投资人恨不得把原作者拖出去枪毙,把一部部读者基础大好的热门改编影视作品,硬生生的魔改成观众吃屎、书粉骂娘的劣质作品。

    譬如后世那位六川导演,把经典的原作拍的跟屎一样,面对观众的低分差评,还有脸哭诉自己的立意多么高远、创作多么的不容易。

    再看看人家谢导,在阿谋、凯歌没出世之前绝对可以算是国内导演在国际上的牌面人物,称得上一声大导演了。

    人家改编作品好说歹说也要让原作者参与到电影创作中来,相形之下,足以让后世绝大多数导演惭愧了。

    跟谢晋导演定完去沪上参与剧本改编的事,何平回到了养鸡场。

    开春这段时间养鸡场的业绩可以说蒸蒸日上,鸡苗的孵化一直没有停下,这是何平再三跟社员们强调的,今年入冬之前一定要让韩屯养鸡场的规模翻倍,要对潜在的竞争对手形成碾压之势。

    随着产蛋鸡的数量越来越多,养鸡场的鸡蛋产量逐渐攀升,仓库里已经存了上千斤的鸡蛋,现在从韩屯养鸡场进鸡蛋基本已经进不到头两天下的新鲜鸡蛋了,都得经过仓库的周转。

    过了正月十五,何平抽出了一天时间把队里选拔好的学车人员送到了营城印刷厂,跟梁跃进那边交代好了才回来,他还让梁跃进重点关注一下韩兆贵,如果这小子在营城想闹幺蛾子,第一时间给他打电话,他去带人回来。

    韩兆贵能抓到学车的阄有些出乎何平的意料,但结果是大家都认可的,即便是老队长也不会轻易推翻,韩兆贵抽到也算是他的运气。

    回来之后何平又上县政|府去了一趟,不是找他未来老丈人,而是找张国强,现在的国强同志已经是正儿八经的秘书了。

    司机的培训可以交给印刷厂梁跃进那边,但是考试还得需要找张国强帮忙,这么点事他可不好意思麻烦毛学东,有张国强帮忙就够了。

    火车站那边经过了几天时间的研究,同意了何平的方案。

    何平这两天一直在跟队里人研究鸡蛋的包装问题,甚至还为此专程去请教了农学院的老师们。

    鸡蛋的远程运输包装是个大问题,任何一点纰漏都可能让他们损失惨重,经过今天时间的研究,他们终于找到了合适的包装手段。

    定下了包装方案,何平去火车站跟郝建军又碰好了第一批货的交货时间。

    正月二十,韩屯和平县火车站合作销售的第一批鸡蛋被装上了新买来的拖拉机,数量不多,刚好一吨,因为包装比较繁琐,所以足足装了一车。

    何平亲自骑着自行车押车,第一次合作不能出任何纰漏,不把东西全须全尾的交到火车站人的手上,他实在不放心。

    开车的是韩援朝,眼下队里就他这一个拖拉机手。他一路上开的小心翼翼,生怕出点闪失,这可是成吨的鸡蛋,换成rmb得一千多块,要是出了点问题就是把他卖了也赔不起。

    不对,现在有分红了,倾家荡产也是能赔得起的。

第51章 启程去沪上

    到了火车站,双方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何平眼看着货运段的装卸工把鸡蛋一箱一箱的往里面搬,还不忘叮嘱道:“轻点轻点,这东西怕磕碰,可千万不能见火星,里面的包装都是易燃物。”

    第一次交货,郝建军也在现场盯着,“你就放心吧,都交代过了。这些东西可关系到他们日后的福利,他们不敢马虎。”

    何平哂笑道:“做这生意都成惯性了,看见摔摔打打的动作心就提起来,太金贵了。”

    “那是,这可是鸡蛋啊,谁敢不金贵。”郝建军感叹了一句。

    何平听了莫名有点心酸,不过是鸡蛋,可对这个年代的人来说却是比粮食都宝贵的东西。

    等到东西都运上了火车,郝建军拽着何平,“走,上我屋里坐一会儿。”

    “不了,队里人还等着呢。”何平拒绝道,“还有个事得请你帮个忙。”

    “啥事你说。”

    “过两天我得去趟沪上,能帮我弄一张沪上的卧铺票吗?”

    “我当什么事儿呢,这事交给我了。你先说日子,我给你规划规划时间。你肯定得到奉城倒车,我给你联系好人,你到时候找人拿票就行。”

    “就明天或者后天吧,你那边定好让兆坤二哥回去告诉我一声就行。”

    “好,包我身上了。”郝建军拍着胸脯道,这点小事对他这个副站长来说真不算什么事。

    “妥了,那我到时候过来找你。”

    “没问题。”

    眼看着装着鸡蛋的货车徐徐开动,何平才带着队里的人回了韩屯。

    火车站的事情忙完,何平还得把养鸡场的事交代一下。

    “火车站那边我已经都沟通好了,第一批货也发出去了。我不在的这段时间你们就萧规曹随,按我定的走就行。如果火车站那边有问题你们觉得解决不了,就给我打电话。”何平对韩兆军嘱咐道。

    “我明白,何平哥你放心。”

    “嗯。鸡场的卫生防疫一定不能落下,千万别怕花钱,这些鸡都是能生金蛋的宝贝疙瘩。”

    “好,我肯定每天检查。”

    “还有……”何平还想说话,随后自嘲的笑了起来,“都赶上老妈子了。兆军,这个养鸡场不仅倾注了你我的心血,也是全队人的希望。”

    “我懂,何平哥你放心。”韩兆军感觉到自己肩上的分量,何平要出远门,他得挑起养鸡场的担子。

    “行,你办事我放心。”何平拍拍他的肩膀,然后说道:“不说养鸡场的事了。这段时间你跟兆社就住在我家吧,小柱儿一个人在家我不放心,你们住在那也能有个照应。”

    “好,兆社这小子肯定巴不得呢,你们家那大房子多好啊。”韩兆军说起弟弟脸上露出笑容。

    “得了,我也不墨迹了。我这一去怎么也得十天半个月的,你们好好干,争取让我回来的时候能够大吃一惊。”何平鼓励道。

    韩兆军摆手道:“可别,可别让你大吃一惊。一切照旧就行,大吃一惊还不定是好事坏事呢。”

    何平笑着指了指韩兆军,“你小子啊,越来越滑头了。”

    跟韩兆军交代完,何平刚要走,又被韩兆军叫住了,他递给了何平一把匕首。

    “你这是闹哪出?”

    “带上防身。”

    “你这跟我演武侠片呢,都什么年代了,还整这个。”

    “以防万一嘛,我爸以前上山用的,被野兽扑倒了能救命。”

    何平没有拗过韩兆军,最终把匕首带上了。

    之后他又上老队长家说了一声。

    “该咋干咋干,地球离了你还不转了咋地?”

    何平扫兴的离开老队长家,本来心里还有点分别的愁绪,让这煞风景的老头儿一搅和,啥感觉都没了。

    傍晚小柱儿从外面疯玩了一天才回家,何平又跟小柱儿交代了一遍外出一段时间的事,这事小柱儿早就知道了,可一听何平说他这一两天就要走,原本高昂的兴致一下子低落起来,闷闷不乐的。

    “别担心,爸过个两三个星期就回来了,到时候给你买好多好吃的、好玩的东西,好不好?”何平哄道。

    小柱儿噘着小嘴儿点点头,“嗯,我给爸看好家,等你回来。”

    何平摸摸小柱儿的头,“乖!很快就回来了。”

    下午被老队长撅回去的愁绪再次涌上心头,这大概就是羁绊吧。

    晚上韩兆坤来到何平家。

    “何平,建军哥那边给你安排好了,先坐明天早上坐八点多的车上奉城,下午有一趟到沪上的车,他给你安排的软卧。你到奉城火车站之后找一个叫吕红军的取票就行,那是他同学,建军哥都给你说好了。”

    “知道了。”

    这年头的软卧可不是普通老百姓能买到的,如果何平不是认识郝建军这个火车站的实权人物,想都不要想。

    看来这一路能少遭点罪,何平心想着。后世他可是坐过长途火车,硬卧硬座他都坐过,就因为心疼那二、三百块钱的差价。

    结果刚坐没几个小时他就后悔了,从那以后他记住了一个道理,做长途火车必须买软卧。

    父子俩一夜无话,第二天早上起来何平简单的收拾好东西,又上养鸡场转了一圈。

    你别说,过来快两年了,身边除了毛春华、小柱儿他们,就属这养鸡场最亲近了,冷不丁让他离开一段时间,他还真有点舍不得了。

    何平回到家里跟小柱儿道了个别,把行李拿上,外面韩援朝已经开着拖拉机在等着了。

    何平坐上拖拉机的车板,看着站在院门口噘着嘴的小柱儿,一时间眼睛还有点酸楚,“援朝叔,走吧。”

    拖拉机冒着黑烟突突的启动,打破了离别的惆怅。

    “走了,柱儿,听你兆军叔的话,爸很快就回来。”

    何平抹了抹眼角,这咋整的,还多愁善感了呢,以前一飞上千公里也没见这样啊!

    突然他用眼角余光看见长大了一圈的狗子在小柱儿脚边绕,何平的声音从远处传过来,“别老让狗子霍霍花坛的花,都薅秃了。”

    拖拉机到了公社又停了一下,何平下车跟毛春华道了个别。

    相处一年多,冷不丁要分开几天,毛春华也有点难受。

    何平许下了跟小柱儿差不多的承诺,“都说沪上洋气,等我回来给你多买点沪上的衣服和化妆品,好不?”

    毛春华娇俏的脸上带着不舍,“嗯,我等你回来。”

    “好了好了,又不是多长时间,个把月就回来。”何平搂着毛春华说道。

    安抚好了女朋友,何平再次启程,坐着拖拉机来到了火车站。

第52章 奉城一日

    何平在郝建军那里取了火车票,登上了前往奉城的火车。

    时隔多年再坐绿皮车,新鲜感没觉得,但拥挤的乘客和逼仄的空间还是让人记忆犹新,难以忘怀。

    火车咣当了四个多小时才到达奉城,何平在后世曾经做过两次绿皮火车,比这还要慢,因为那时还要避让快速列车。坐惯了后世的高铁和飞机,再坐绿皮车无论如何也是适应不了的,即便是有年代和回忆的滤镜加持。

    可没有办法,现在这个年代火车是长途旅行的最佳选项,其他例如飞机等交通方式还不是现阶段何平能坐的,还得再过几年才可以。

    咣当了一路,终于下了火车。何平把行李放下,抻了一个大大的懒腰,火车上人挤人,空气浑浊的同时又混在着各种难闻的体味、汗臭、食物的味道,这也是硬座车厢的通病,等换了车就能好不少,何平的心里想到。

    经过几次询问,何平找到了郝建军的同学吕红军,寒暄几句之后,吕红军把火车票给他,距离开车还有两三个小时的时间,吕红军打算给他安排个地方待一会儿,何平谢绝了吕红军的好意。

    他拎着行李出了火车站,打算在火车站周边溜达溜达。后世的奉城他经常来,但这个年代的奉城他还是第一次逛。

    走出火车站的那一刻,何平突然有种恍若隔世的感觉,因为他眼前的奉城站周边的景象跟他四十年后看到的景象几乎完全一致。

    奉城火车站始建于1891年,当时清廷软弱无能,沙俄政|府夺取东北地区后提出了把西伯利亚铁路延伸到东北境内的要求。1910年泥俄战争结束后,泥轰取得了东北的实际控制权,对奉城站进行了重新施工,建国后奉城站升至特等站。

    奉城火车站整个建筑左右对称,从正面看分横、纵三段式,中央和两翼都是穹顶,红砖为墙,线脚、门窗框、墙角等用白石砌成,红白相间,色彩明快,充满着异域风情。

    其实不光是奉城火车站,包括他周边的一圈建筑基本都是以红白色为主,有到过东京火车站的应该知道,奉城站和东京火车站非常相像,因为他们的设计者都是泥轰的设计师。

    何平愣了一会儿神继续往外走,火车站这种地方无论什么时候都是鱼龙混杂的。

    看见何平出来,几个拉板车的凑上来,“用车不?”

    何平看了一乐,这玩意跟后世出租车一样,他摆摆手拒绝道:“不用。”

    拉板车的一哄而散。

    何平信步走到火车站的街对面,他有些茫然的看了看四周,要是后世过来他不用想也能找到去处,可现在这个时候应该上哪去逛一逛呢?

    何平想了一会儿,貌似联营公司现在应该是有的,可以去那看看。

    奉城联营公司坐落于中华路,在后世经过互联网浪潮的冲击后已经是日暮西山了,但在这个年代应该算是奉城市数一数二的大商场了。

    何平循着记忆中联营公司的位置找过去,中华街离着奉城站并不远,走路也就十多分钟。

    他看着眼前的五层高的建筑,依稀还能看出后世的样貌,营城百货大楼与之相比无疑要寒酸了很多。

    奉城在这个时代可以算是全国的一线城市,联营公司作为奉城百货商场中的翘楚自然是底蕴十足的。

    一进商场,布局倒是和这年代的大多数商场都差不多,但有两样东西是何平没想到的,这个时候的商场就已经有电梯和空调了。

    何平饶有兴致的沿着长长的玻璃柜台走马观花,现在的联营公司是按照营业部来划分的。

    一楼有家电部,何平看到了柜台后面摆着成排成排的电视,不愧是大商场,还有彩色电视。

    何平对这个年代的电视不感兴趣,他慢慢游走着。一楼很多卖百货的,客流有些大。他就上了二楼,到了二楼发现了个有意思的东西,皮草服装部。

    服装部就服装部,还特意加了皮草二字,由此可见东北人穿皮草的风气是多么盛行。

    何平兴致盎然的隔着柜台看着后面挂着的那一排排的各种皮草大衣,这要是被三四十年后的东北大姑娘、小媳妇儿看到了还不得疯了?

    皮草柜台前面,两位爱美的中年女士正在试穿衣服,营业员还在给两人做介绍。

    何平想起家里的女朋友,就问营业员:“同志,你们这貂皮大衣多钱啊?”

    要不说人家是大城市、大商场呢,营业员脸上带着甜甜的笑容,“先生,我们这里的皮草都是凭票购买,根据材质的不同价格在几十到几百不等,不知道您想看哪一款?”

    时隔二十个月,何平再次被“凭票购买”这四个字伤害到了,眼前甜美可爱的笑容瞬间变得面目可憎,让何平想起公社供销社的那个中年大姐。

    “没事,我就随便问问。”

    啥都要票,我看你像个票。

    被甜美可爱的皮草区营业员伤了一次,何平走到自行车和摩托车销售区,这回他学精了,只看不问。

    柜台后面的墙上挂着奉城黎明厂生产的航空牌摩托车的广告,销售区内自行车和摩托车泾渭分明的摆放着。

    摩托车啊,这玩意好,可惜也得凭票。以后有机会先弄个骑一骑,轿车这两年暂时就别想了,有轿车之前能弄个摩托车就秒杀现在99%的人了。

    联营商场一共五层,何平从下逛到上用了一个多小时。要说这个年代的大城市就是好啊,都说八十年代物资紧缺,但何平在这里却丝毫没有看到这样的景象,只要你有钱有票,过得不会比后世差,甚至有些后世有钱都买不到的东西你也可以买到,比如说纯野生的狐皮大衣。

    逛了一圈时间也差不多了,何平往火车站折返。

    在火车站旁的饭店吃了一顿晚饭后,何平来到候车室,这个时候的候车室人并不多。

    等了半个多小时,车站的广播响起,何平做的这趟车是始发站,开始检票上车了。

第53章 秦拥军

    检票上车后,何平循着车票上的信息找到了自己的铺位。

    软卧分为普通软卧和高级软卧,郝建军给何平安排的是普通软卧车厢。通常每列列车只会挂一节软卧车厢,大多数都是普通软卧,不是每趟列车都会有高级软卧。

    何平走到车厢两侧看了一下,他的车厢正好在列车的中部位置,靠近列车长办公席和餐车,挺方便。

    感谢郝大哥,真是好大哥啊!要知道现在的软卧车票可不是谁都能买的,没有行政编制你想都不要想。

    这个年代的火车还没有提速,从奉城到沪上需要两天的时间,这要是让何平在硬座车厢待着,他感觉自己不用到地方就得当场去世。

    何平坐下把车窗打开,这个时候他所在的这个软卧包厢内还没有上人,他打开车窗正好瞧见站台上的售货车。

    这时候的火车站站台售货车,还都是火车站为职工和家属提供工作岗位的一项措施,换句话说都是自己人。

    像奉城站这种大站都是设的固定的售货车或者售货亭,而像平县火车站那种小站,则是挎篮子或者推车卖东西。

    韩兆坤那种在火车站周边偷偷卖鸡蛋的小贩子,如果没有人罩着,不用两天就会被火车站派出所给处理掉。

    何平坐火车的时候向来没有带吃的的习惯,主要是因为后世基本都是长途坐飞机、中短途坐高铁,旅程最慢也就是四个小时,连饭都不用吃。

    但这次到沪上可不一样,两天的时间,虽说有餐车,但也得备点干粮才对。想到这里,何平准备趁着火车还没开买点吃的。

    售货车卖的东西种类不多,煮鸡蛋、蒸馒头、油炸糕、麻花,都是主食类的。

    何平也没问价格,买了几个煮鸡蛋和麻花,一结账忍不住心里骂道,这不管是火车上还是火车站,啥时候买东西都是挨宰。

    这时站台上响起哨声,火车要开了,何平顾不上吐槽,急忙忙的上了火车。

    等何平回到包厢的时候,火车开始缓缓启动,此时他的包厢里已经坐了一位中年男人。

    中年男人看上去四五十岁,穿着一身中山装,胸前还挂着两支钢笔。

    见何平提着东西回来,他笑着提醒道:“小同志,我说你心可够大的,行李就这么放着跑去买东西。”

    “您说的是,疏忽了。刚才看火车要开了,有点着急。”

    “下回可得注意了,自己出门在外要当心点。”

    “您说的是,谢谢您的提醒。”

    中年男人的提醒让何平对他的第一印象非常好,两人就此攀谈了起来。

    “您也是去沪上的?”

    “对啊,出差。”中年男人回答道,“小伙子你去沪上是?”

    “我是个人的事,侥幸发表了几篇小说,沪影厂的导演看上了,想要拍成电影。”

    何平回答中年人的问题没有丝毫掩饰,他从来不习惯扮猪吃虎的那一套。在这个纷乱复杂的社会上办事,你最好是一开始就亮明自己的身份,可以少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八十年代是建国后文学|潮流最为盛行的时期,经过运动十年的压迫,人民群众对于精神层面的追求陡然喷发,形成井喷之势,一些晦涩难明的严肃文学作品动辄卖出上百万册,无数才华横溢的文学青年在这个年代被推崇为偶像,受到万人追捧。

    这个年代的文学创作者是无比幸福的,而进入九十年代国内的文学创作就走向了下坡路。究其原因,无非是人民群众的娱乐手段更加多元化,不仅限于文学一种了。

    果然,在何平说出自己此行的目的后,中年男人对何平的态度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哎呀,没想到坐一趟火车还能遇到一位作家,真是荣幸荣幸。”

    这年头能坐软卧的人肯定不是一般的工人、农民,何平跟中年男人攀谈了一会儿后知晓了他的身份——奉城凸版印刷厂的厂长秦拥军,这次到沪上出差是为了考察和引进设备。

    与他同行的还有他们厂宣传处的干事和车间主任,只不过两人的级别不够,只能坐硬卧。

    秦拥军的身份和他的目的引起了何平的兴趣,这个年代国营工厂可是十年八年都不见得会更新一次设备,除非到逼不得已的程度。而通过谈话,何平知道了秦拥军这次去沪上并不是为了给厂里更新设备,而是去采购新设备,准备拓展一些包装业务。

    这就更让何平惊讶了,他还是第一次看到如此有进取心的国营工厂领导。

    梁跃进的父亲就是营城地区印刷厂的厂长,何平之前曾经因为鸡蛋包装的事情问过梁跃进,他们印刷厂有没有可能拓展一下业务线,弄个包装厂什么的。

    梁跃进当时的回答斩钉截铁,“想都不要想,地区印刷厂是为了配合地区宣传部门服务的,怎么可能弄什么包装厂,丢不起那个人。再说你说的这个东西听都没听说过,谁也不知道怎么弄。”

    这就是这个年代绝大多数国营工厂的经营理念,国家让我们开这个厂子是为了完成某项特定任务的,而不是为了创造效益的。没听过没见过的东西,绝对不会轻易去尝试。

    年前梁跃进来给何平送年货的时候,兄弟俩还说起做生意的事,今天遇到这位秦拥军厂长倒是巧了,居然想拓展包装业务。

    一路两天时间,何平有的是时间来跟这位富有进取心的厂长攀关系,倒没有急于一时。

    之后两人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聊,没想到说来说去,秦拥军居然还跟梁跃进的父亲梁爱民认识。

    “嗨,这说来说去还是熟人。老梁我可是认识了得有快二十年了,不过这两年没见过面。他家小子我倒是有点印象,是叫跃进吧?我记得是这么个名。”

    “缘分啊,你说这也太巧了,秦厂长。”

    “还叫什么秦厂长,你管老梁叫叔,你要是不介意的话就叫我一声秦叔吧。”

    “得,那我就不客气了,秦叔儿。”何平顺杆爬叫了一声,反正也不吃亏,说不定以后还得用着人家。

    “没想到啊,真是巧了,老梁今年也得五十五了吧?他比我大五岁,也快退了。”秦拥军感叹了一句,他跟梁爱民相识多年,虽然不是多么知心的朋友,但也是看着彼此成长起来的,转眼之间两人便都到了知天命的年纪。

第54章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有了梁爱民这个共同的熟人,何平和秦拥军两人很快就熟识了起来。

    上火车的时候是晚上,何平和秦拥军聊到十点多就睡着了。

    何平再醒过来的时候火车已经过了山海关,还没到早上六点。有秦拥军在包厢里,何平放心的去洗了把脸,还给秦拥军打了点热水回来。

    “何平起的挺早啊。”秦拥军在何平洗漱回来后才醒。

    “习惯了,来,喝点热水。”

    “谢谢。”秦拥军喝了一口热水,“这上岁数了,一坐火车就乏的厉害。”

    “正常,坐火车这东西熬人。”

    何平本来是打算去餐车吃饭的,但见秦拥军起来之后就吃着自己带的鸡蛋和花卷,他便也掏出昨天在火车站买的食物。

    昨天晚上聊天的时候,秦拥军问起何平发表过的作品,何平也没有掩饰,大大方方的说了,所以秦拥军是知道何平的经济条件的。

    “不上餐车吃点?”

    “早上对付一口就行。”

    两人囫囵吃完早餐,也没有别的事做,期间与秦拥军一同出差的下属还过来邀请秦拥军一起到餐车吃饭。

    秦拥军谢绝了两人的好意,跟何平在包厢里聊天。

    经过一晚上加一上午的熟悉,何平大致摸准了秦拥军的脾性。

    “秦叔,你说这次要上沪上去引进设备开展包装业务,是已经规划好要做什么了么?”

    秦拥军听完何平的问题,叹了一句:“哪里有什么规划,瞎猫碰死耗子罢了。”

    “这是怎么说的?”

    “说出来不怕你笑话,别看我们凸版印刷印的都是礼券、邮票以及商业性信誉凭证或文具之类的产品,但实际上制版费昂贵,印刷费也贵,我们的生产只是在勉强维持,一些真正的好业务比如钞票、股票之类的业务,上面又不可能给我们这些单位,所以我们凸版印刷厂这几年的效益是一年不如一年。

    我这次去沪上是听说有法兰克福的客商来沪上考察,准备建立一条自动纸浆模塑生产线。如果沪上跟法兰克福的谈判成了,那么他们的包装生产线就要淘汰,我这次来就是想碰碰运气,看看能不能买到他们淘汰的生产线。”

    纸浆模塑?

    何平虽然是第一次听说这个名词,但从名字也能大概猜出这种产品的性质,貌似非常符合养鸡场的需要啊。

    “秦叔,您说的这东西是不是可以做成鸡蛋包装啊?”

    “鸡蛋包装?”秦拥军没见过这种东西,何平就给他简单描述了一下。

    “你说的这种东西正合适啊,纸浆模塑用来做这种东西再合适不过了。”

    原来国内到现在还没有这种生产线啊,何平一直以为这种东西很早就有了。其实纸浆模塑生产线的历史在国外发展已经有近半个世纪的历史了,只是国内由于封闭的原因,在这方面还没有发展起来。

    何平之前一直打听鸡蛋托这种包装品,周围人都说没听说过,何平还以为只是东北地区没有,原来是全国都没有啊。

    想想也挺讽刺的,一个连原zi弹都能造出来的国家,居然连这么一个简单的小东西都造不出来。

    知道了生产鸡蛋托的生产线国内还没有引进,何平也就熄了弄鸡蛋包装的心思,还是老老实实的用我的稻草吧。

    “可惜了,现在咱们还没有这个生产线,我们养鸡场现在特别需要这种包装品。”

    何平感叹了一句,不过这一番攀谈并不是一无所获,凸版印刷厂的业务不是正好可以用在钢笔字帖上吗?

    他转移话题道:“秦叔,您说您厂里是做凸版印刷的,那么那种凹版的钢笔字帖能做吗?”

    何平又给何平描述了一遍钢笔字帖的样式,秦拥军说道:“这有啥难的,一点不费劲。”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于是何平又跟秦拥军说起丁屯小学的钢笔字帖滞销的问题,“您看如果这种字帖委托你们工厂生产的话,你们能不能帮忙给推广推广。”

    何平介绍完情况之后,说出了自己的目的。

    秦拥军沉吟片刻,说道:“理论上是没问题,可你们这东西能好卖吗?”

    何平拍着胸脯道:“好卖,当然好卖。咱们中国人再穷不能穷教育,到什么时候都不缺舍得给孩子教育花钱的家长。我们现在主要就是受制于各地的情况都比较封闭,一个校办企业上门去了外地学校推销产品,人家连门都不让进。但我们在本地卖的是非常好的,这一点您可以向梁叔打听。”

    “你说的话我当然相信,不过就是你说的这个委托生产,是个什么意思?”秦拥军第一次听到这个名词,虽然理解意思,但具体如何操作还不明其意。

    “就是我们的校办企业委托你们厂进行生产,支付给你们一定的生产费用,产品和品牌还是我们的,但生产商可以写你们的名字。”

    何平的这套东西,都是后世国外企业玩剩下的,通俗点讲就是卖牌子、卖认证,后世这么干的外资企业如过江之卿,最有名的就要数耐克、阿迪、百事这些企业了。

    “你这个提法很有意思,涨见识了。”秦拥军夸赞道,“这么做倒真是一个好办法,那你说的推广需要怎么做?”

    “这个需要借助您或者是您厂子坐地户的优势。现阶段咱们省内的情况您是清楚的,比较封闭,如果没有人帮助,我们的产品再好也很难在一个地方推广开的。这部分不会让您白帮忙,我们会给一个推广的提成费用……”何平耐心的给秦拥军解释道。

    经过几分钟的讲解,秦拥军总算了解了字帖生产和销售的来龙去脉,他对何平的观感再次刷新,原以为是个有才华的青年作家,没想到还精通陶朱之道。

    在改革春风还没有吹到辽省之前,何平这样的人绝对是这个年代的异类。

    如果换一个思维固化的国营工厂的干部,说不定连话都懒得和何平说,但秦拥军这种为了厂里的发展能够不远千里寻求一次机会的人物是何等的务实,怎么会因此看轻何平。

    相反的,眼前的“生意人何平”在他心目中的地位,反而比那个“作家何平”要提高了不少。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1092/ 第一时间欣赏重生乡村文艺生活最新章节! 作者:坐望敬亭所写的《重生乡村文艺生活》为转载作品,重生乡村文艺生活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重生乡村文艺生活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重生乡村文艺生活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重生乡村文艺生活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重生乡村文艺生活介绍:
落个水都能穿越,何平一脸懵逼看着两间小土房和捡来的大儿子。1979年?就是那个开启大时代的1979年吗?幸好随身带了个手机,没事写写书、养养娃、带领村民养养鸡,小日子过得也挺好的。有人要改编我的书?这个我熟啊,我来给你改。老板你就说吧,是想拍成电影还是电视剧,要不评书也行。嗳!别走啊老板。这是一个中年油腻男在波涛汹涌的大时代潮头浪遏飞舟的故事。重生乡村文艺生活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重生乡村文艺生活,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重生乡村文艺生活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