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其他小说重生乡村文艺生活TXT下载重生乡村文艺生活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重生乡村文艺生活全文阅读

作者:坐望敬亭     重生乡村文艺生活txt下载     重生乡村文艺生活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4章欠揍的萌物

    老队长的担心其实何平早在去年的时候就已经想到了,但韩屯的情况并没有急迫到需要马上处理的地步,而且即便他之前做了也只会是费力不讨好的结果,不如等到大家都意识到问题的时候再去操作,反正船小好调头。

    还是等过一段时间再说,像韩屯养鸡场这样的队办企业总得有段野蛮生长的过程。

    老队长见何平心中有数,便没再多言。

    转而絮叨起他走的这段时间队里发生的事情,何平好不容易把老头儿对付走,刚想跟女朋友亲热亲热,就听见有人撞门的声音。

    “谁啊?这他娘的怎么还没完没了呢?”

    何平骂骂咧咧的打开了院门,没看见人,低头一看,一个半米多高的萌物站在门前。

    “这是……狗子?”

    狗子瞪着一双无辜的大眼睛,仿佛在问:咋才来给我开门腻?

    没等何平做出反应,狗子自顾自的走进了院里,一跳一跳的,继承了其种群的优良传统,还炸着白屁|股。

    “你这小东西一个多月没见,倒是长了不少。”

    何平走过来摸摸傻狍子的头,狗子晃了晃脑袋,你这厮谁啊,没事别老动手动脚的。

    “呀喝,长脾气了。”何平不信邪的又撸了两把这傻狍子的脑袋,狗子直接跳上了花坛上,悠哉悠哉的吃起了正开着的长寿花。

    “个败家玩意,你给我下来,老子好不容易种好的花。”

    何平一见这傻狍子还没改掉这个毛病,上去就想给它两脚。

    “行了,你跟他一般见识干什么。”

    屋内的毛春华见何平的火气都被这狍子给吸引了过去,整理好衣服出来劝说道。

    “你不知道,这傻狍子就会霍霍我这花坛。当初就不该要它,除了吃白食就是搞破坏,估计刚才不知道又上哪去破坏了一圈,要不是队里人家都知道它是咱们家养的东西,早就上了哪家的锅台了。”

    何平恨恨的说道,当初看这小东西挺有灵性的才收留了它。没想到来到这个家这么长时间,毫无贡献就不说了,还时不时的搞破坏,何平经常压抑不住想要炖了它的心情。

    “好了,你刚回来就别跟他置气了。看着还怪可爱的,不挺好的嘛。”

    毛春华说着还上手去摸了摸狗子的狗头,狗子的脸上露出了拟人化的表情,貌似舒服的一批。

    这傻狍子!看人下菜碟,何平心里骂了一句。

    算了算了,看来今天是怎么也没办法得逞了,何平平复了一下内心的火热。

    毛春华逗弄了一会儿狗子,洗了洗手,对何平说道:“下午有空咱们把屋里收拾一遍吧,你走这么长时间,衣服、被子也该洗一洗了。”

    有了洗衣机,洗衣服比以前方便了很多,至少手上沾水的时间要少了一大半时间,除了拧干脱水的时候。尤其是现在天气还没完全转暖,有了洗衣机可是少遭不少罪。

    “你家里的洗衣机用的怎么样?”

    自从去年给毛春华家买了电冰箱和洗衣机,何平还没关心过这个事,要洗衣服了他才想起来问道。

    “洗衣机用的挺好的,我妈用着省了不少力气,尤其是冬天。就是电冰箱不常用,现在刚开春,以后估计会用的多一些吧。”

    “你让叔叔阿姨别老怕费电,该用就用。上千块钱的东西都买了,还差那几块钱的电费钱,这不是本末倒置吗?”

    “我也劝啊!”毛春华有些无奈的说道,“但他们这代人你又不是不知道,哪里舍得用那么贵的东西,就为了多存两天菜和肉。”

    何平倒是很理解毛春华的话,他这样的消费观在八十年代的年轻人中间还是比较罕见的,毛春华能跟上他的观念已经是非常难得的了,指望毛学东夫妇也能拥有这样的消费观有些不切实际,他们毕竟是从苦日子里一步一步走过来的。

    “能用洗衣机也挺好了,以后慢慢就习惯了。”

    两人花了一下午把把衣服、被子都洗了一遍。

    其实韩兆军这段时间在这里住的时候家里卫生一直保持的不错,但他毕竟是个大男人,从毛春华的女性视角看来,这个家里可收拾的地方太多了。

    “明天我过来再给你把家里收拾一下。”毛春华摊在沙发上对何平说道。

    “不用了,回头我自己收拾就行了。”

    “快别说你自己收拾了,你看看你自己干的活,能糊弄就糊弄,也不知道个干净埋汰。”

    毛春华吐槽着男朋友干活时的表现,难怪老妈说男人都一个德性,收拾一下卫生跟要他们的命一样。

    歇了一会儿,毛春华继续摆弄起何平给她带回来的化妆品。

    “这一套怡美是往脸上化妆用的、这个百灵是洗头发用的、花冠是洗完澡擦的、蝴蝶是往头上打的。”何平一一给女朋友介绍道。

    “你懂的还挺多的。”毛春华意味深长的说了一句。

    何平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死亡边缘疯狂试探,“这不是买货的时候问的嘛,我得回来给你介绍啊!”

    毛春华满意的点了点头,暂时没有发现什么破绽,就是那个“她”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究一下。

    喜滋滋的把何平给她买的东西都看了一遍之后,她又看起了何平带回来的其他东西。

    “这是什么?”

    “这个是吉他。”何平把琴箱打开,“我买给小柱儿的,准备让他学学乐器,陶冶情操嘛。”

    “这东西谁会啊?怎么教?”

    “我会啊!”

    毛春华瞪大了眼睛看向何平,仿佛第一次认识他。

    “怎么了?有啥惊讶的?”

    “你居然会弹吉他,以前你怎么不跟我说?”

    “你也没问啊!”

    “那你给我谈一下。”她仍有些不敢相信,向他撒娇道。

    女朋友有命,何平哪里会不从。

    他抱起吉他,拨弄了几下琴弦,看着挺像那么回事,毛春华的眼睛亮了,俗话说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

    “那我给你弹一首简单点的吧。”

    何平迎着毛春华那欣喜和期待的目光,缓缓拨动着手中的琴弦。

    “除了阳光没有什么可以笼罩世界

    除了雨没有什么可以画出彩虹

    除了雪没有什么可以洁白大地

    除了风没有什么可以吹动树叶

    ……”

第5章 家

    《硬币》这首歌何平在沪上的时候也唱过,但那时唱的心境和这时候是迥然不同的,一个是为了装杯打脸,一个是唱给心上人听,能一样吗。

    他的声音里充满了柔情蜜意,让一旁聆听的毛春华不自觉的沉醉其中。

    当他唱到“除了你没有什么可以让我眷恋”的时候,毛春华的眼中甚至泛出了激动的泪光。

    我家男人好有才华啊,又会写小说、又会赚钱,现在居然吉他都会弹,歌还唱的这么好听。

    久违的“何平向阳花”再次上线,毛春华眼冒红心的看着何平,心无旁骛。

    直到何平一首歌唱完,她还沉醉在其中不可自拔。

    何平瞧着女朋友的反应,心想这大概就叫盲目崇拜吧。

    “太棒了!”毛春华回味良久才反应过来,不住地给何平鼓掌。

    何平心里的感觉跟给交大的学子们表演的时候完全不一样,看着女朋友满脸的崇拜和爱心,他有些感动。

    “弹的还凑合,你觉得怎么样?”何平问道。

    “太好听了,这歌是沪上那边新出的吗?我怎么从来没听过?”

    何平没想过拿这首歌在女朋友面前装杯,他只是随手弹一首而已,“嗯,是那边新出的。”

    “真好听!”毛春华脸上还带着陶醉的表情,向他撒娇道:“以后你要多给我弹琴听。”

    “好。”何平宠溺的摸了摸她的脸颊,四目相对,火光四射。

    何平刚想动作,旁边便传来了一声大喊:“爸!”

    真是诸事不顺!

    何平心里叹了一口气,转头露出笑容,只见小柱儿背着书包一脸惊喜的看着他。

    “大儿砸!”何平把吉他放下,上前一把抱起了小柱儿。

    “想爸了没?”何平顶了顶小柱儿的脑门儿问道。

    “想了。”小柱儿咧着嘴说道。

    “胖了,长高了。”何平抱着小柱儿,觉得比他走之前长了一些。

    “是长了不少。”毛春华也上来摸了摸小柱儿的头。

    “毛阿姨好!”

    何平把小柱儿放了下来,心情大好,“今晚多做几个菜,吃顿好的。”

    毛春华有些犹豫,“我晚上还得回家。”

    “放心吧,晚上我送你回去,明天晚上我上你们家去吃饭。”

    毛春华放下了心,现在的风气跟后世不一样,姑娘家如果夜不归宿,第二天能让父母把腿给打折。

    小柱儿是放了学自己走回来的,见何平回来他脸上的笑容就没消失过,老爸一走就是一个多月,他天天在家里数着日子盼着老爸回来。

    一家三口正说着话,院门口又进来了人。

    是韩兆军和韩兆社两兄弟。

    “何平哥!”两人手里拎着菜和肉。

    “你们俩怎么过来了?”

    “我妈让我过来给你送点菜和肉,你这么长时间没在家,我也忙着养鸡场的事,家里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开过伙了。”韩兆军解释道。

    何平没跟兄弟俩客气,高兴的接过菜肉,“替我谢谢婶子,晚上留这吃饭吧。”

    韩兆社刚想答应,就被二哥踢了一脚,“不了,何平哥。你们吃吧,家里都做好了,我俩回家去吃了。”

    说完话,韩兆军扯着弟弟离开了何平家,边走还边嘀咕:“一点没有眼力见,没看见春华姐在那么,凑什么热闹。”

    韩兆军兄弟俩走后,何平和毛春华开始准备晚饭,丽琴婶子让送过来的菜样并不多,现在才开春,队里基本没有什么新鲜菜,都是去年冬储的蔬菜。

    两人忙活了半天,做了一盆酸菜猪肉炖粉条、一盘香煎豆腐、一盘红烧肉和一盘炒土豆丝。

    菜色并不复杂,但充满了家的温馨感。

    “好吃,这个红烧肉做的太有水平了。”何平夹了一块红烧肉塞进嘴里,立马表情夸张的说道。

    “少拍马屁!”毛春华嗔道。

    “真没拍马屁。柱儿,你尝尝,是不是特别好吃。”

    何平给小柱儿也夹了一块肉,小柱儿吃完眉开眼笑,“真好吃!”

    好小子!有前途。

    当爹的没白教,这孩子以后前途无量啊!

    毛春华被父子俩夸得心花怒放,一时间对自己的手艺有了极大的自信,看来我的手艺也是可以的嘛,不像老妈说的那么差。

    一家人开开心心的吃完了晚饭,父子二人齐齐的摊在沙发上拍着肚皮打饱嗝,像是在照镜子。

    毛春华把碗筷都收拾干净,从厨房出来,“我先回去了。”

    “坐一会儿再走吧。”

    “不了,回去晚了我妈该着急了。”

    “那我送你回去吧。”

    何平把给毛学东夫妇带的礼物花到自行车后座上,对小柱儿交代道:“自己在家好好待着,爸去送你毛阿姨,一会儿就回来。”

    小柱儿乖巧的点头。

    两人骑着自行车出了韩屯,一路上不少社员看到何平都热情的跟他打招呼。

    “呦,回来了?”

    “啥时候回来的,之前没看着呢?”

    ……

    到了红旗公社,毛春华家的巷子口,两人下了车,推车走进巷子。

    刚吃完饭出来遛弯的骆大娘看见两人,“春华丫头,出去跟对象玩了?”

    “骆大娘,吃饭去了。”毛春华跟老太太搭了一句话,便推车进了自家院子。

    听见声音的温桂珍从屋内走出来,看见毛春华便埋怨道:“怎么这么晚才回来?”

    “阿姨!”落在后面的何平推车进院,叫了一声。

    温桂珍乍一见到何平都忘了训斥闺女,声音也柔和了下来,“哎呀,何平回来了,快进来。”

    几人进了屋,温桂珍给何平泡了一杯茶,“什么时候回来的?”

    “中午刚回来。”

    “春华她爸还没下班,晚上在这吃点吧。”

    “不了,阿姨。我跟春华在家里都吃过了。”何平婉拒道。

    其实按理他今天可以过来拜访一下,留在毛春华家吃饭。

    但他刚回来,家里还有个小柱儿,跟他一个多月没见面了,他不能撇下孩子一个人。

    今天就当是打个招呼,先把带的礼物给送过来,等明天再来蹭饭吧。

    何平把他从沪上带的礼物卸下来,温桂珍脸上忍不住露出笑容,这可是未来女婿的孝敬。

    “来就来吧,还拿什么东西。”

    何平笑道:“没什么值钱的,都是沪上的特产。”

第6章 恩怨、清理

    礼物不重要,重要的事心意,这是何平一向的观点。

    一个多月没有见面,温桂珍对何平的态度更好了。

    “何平有心了,这次去沪上怎么样啊,事情还顺利吗?”

    “挺顺利的,在沪上待了一段时间又去了京城,我走的时候电影已经准备开拍了。”

    “那就好。”温桂珍笑容满脸,对何平是越看越满意。

    论能力,他领着队里人办养鸡场,生意蒸蒸日上;论才华,无论是发表的、还是出版的小说的都不少;论人品,更是没的挑。

    除了酒量差点,喝多了爱认大哥之外,真没什么可挑的了。

    在家里聊了一会儿天,毛学东回来了。

    “什么时候回来的?”

    “回来就好,这趟出去收获怎么样?”

    这未来老丈人的问题一看就是当官的,先问有什么收获。

    “南方的风气确实要比我们这些开放一下,我说的不光是我们东北。即便是跟京城相比,沪上的风气也要开放很多。”

    毛学东把衣服挂起来,“确实是这样,正好今天来了,晚上在这吃点饭,给我说说你在沪上和京城的见闻。”

    “饭就不吃了,下午我跟春华在家里吃过了。您要有空我就给您介绍一下这趟出去的一些见闻。”

    温桂珍把饭菜端上桌,毛学东说道:“那我就不跟你客气了,今天忙了一天了,饿的不行。”

    毛学东一边吃饭一边听何平介绍他这些天来的见闻。

    “不错不错,在外面确实见了不少世面。”

    何平讲到一半,毛学东吃完了饭,他泡了杯茶,“来,接着说。”

    “后来经过王猛的介绍,我结识了《人民文学》编辑部的副主编王抚,《福贵》的稿子她看了觉得不错,估计过一段时间应该就会发表出来。那几天他们还拉着我上李拓家去转了一圈,认识了李拓和他妻子张暖欣,李拓也是作家,他妻子张暖欣是导演,《李四光》就是她导的。”

    毛学东听完何平的话,感叹道:“看来什么行业都离不开圈子文化啊,你这一圈接触下来认识的这些人将来会受用无穷的。”

    “也是机缘巧合。”

    毛学东喝了一口茶,“能结识这些人自然是好事,但有益处都是将来的事情了,你现在的立身之本还是应该多写一些好作品。《福贵》这部小说,我光听你说的都有兴趣了,等登出来了我一定要好好看看。”

    老丈人发话了何平能说什么,“我之前确实没在写作这件事情放多少精力,经过这次的事情倒是给我了一些启发,写作还是要坚持下去的,不再为稿费费心了也可以多写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

    毛学东点头赞同道:“文学创作就是要这样,你看看现在这些作家们,一股脑的写那些伤痕文学的东西。我不是反对他们写,而是觉得文学创作应该是多种多样、百花齐放的,现在可好,就跟扎堆一样,随便翻开一本杂志都是这些东西,看得让人生厌。”

    可能是因为主管文宣教的原因,毛学东对文学上的事情也格外的关心。

    “这东西就是个风头,过了这一阵就好了。”何平安慰道。

    毛学东说道:“我何尝不知道,只是有些腻歪罢了。”

    他是经历过困苦挣扎的,但从来不会轻易去控诉什么,因为他知道,在大时代的背景下很多人和事物都是被大势裹挟着前进的。

    所以才会对这两年集中出现的一些矫枉过正的现象看不过去。

    “等这次‘清理’结束之后打算进县z协吗?”毛学东问道。

    毛学东说的“清理”是指今年中央对运动残余势力的清理,不少在前两年的清算中逃过了制裁的漏网之鱼,这次都会被一网打尽。

    何平有些为难,“我跟你说实话,我实在是厌烦那些官僚主义的东西,写个文章嘛,也不是打架斗殴,还要拉帮结派的。”

    “之前那里面确实是有些乌烟瘴气的,这次‘清理’我们已经掌握了王长天的材料,这种残余势力,必须要一杆子打死不给他翻身的机会。你之前在他们座谈会上的遭遇我都了解过了,你有情绪我理解,不过我相信经过这次清理之后协会内部的风气一定会为之一清的。”

    毛丈人的意思何平听明白了,还是想让他加入县协会。

    “有您在我当然不怕那些妖魔鬼怪,就是嫌麻烦。”

    “这样吧,等清理工作完成你就在协会挂个名,不是必要的活动都可以不参加,怎么样?”

    毛学东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何平还能说什么,“那听您的。”

    翁婿两人定好了进协会的事,毛学东又聊起了王长天的八卦。

    “他是铁定要进去的,至于怎么判还要交给法|院和检察院,这种人不说罪大恶极也差不多了。就目前了解到的,至少就有三人是因为他指示他人构陷造成被迫害的情况,其中两人没熬过去,选择了自|杀。”

    何平听到这里忍不住拍着椅子扶手,“没想到这个人居然阴损至此,幸亏现在一切都过去了,要不然还让这种人掌权可怎么得了啊?”

    毛学东颔首道:“可不是嘛。对了,这次举报就是文化局老吴提供的材料,他可是下了死力气啊!”

    文化局老吴?

    “吴冠有副局长?这事跟他有什么关系?”

    “关系大了。我刚才说的三个人里,有两个人都跟他有关系,一个是他的亲家、一个是他的同学,你说有没有关系。”

    何平了然的点点头,难怪要下死手呢,任谁看到残害了自己亲友的人还站在高位上都会恨不得生啖其肉。

    “原来还有这样的故事,吴局长看着人慈眉善目的,没想到居然还有这样的霹雳手段。”

    毛学东冷笑道:“菩萨心肠也分是对谁的,对付像王长天这种人就得像秋风扫落叶一样无情。之前被他逃过了一劫,倒是享了几年的清福,这次没有那么好的运气了。”

    何平突然想到了那次自己去参加座谈会的事情,当时是李峰邀请自己去的,而李峰是文化馆的,吴冠有又兼任文化馆馆长。自己前脚在会上被人一顿批,后脚余志勇就推门而入。

    这里面莫非……

第7章 生产队留影

    惹不起惹不起,这帮当官的心计太深了,连带着他看自家老丈人的眼神都有了些变化。

    了解了王长天的这段公案也算是出了自己当时被群殴的一股鸟气,善恶到头终有报。

    跟毛学东聊了一个多小时后,何平才蹬着自行车回到了家。

    家里人不少,都是过来看电视的。

    小柱儿正眼巴巴的盼着他回家,狗子乖巧的躺在他的脚下,小柱儿的小手放在狗子的下巴上挠着。

    “回来了?”

    “何平回来了?”

    何平一进屋子,先跟大家打了一圈招呼。

    好长时间没见面,大家围着何平就问起了他去沪上的事。

    对这年头的农村来说,进趟城都是大事,何况是去沪上那种繁华的大城市。

    何平捡着一些能说的事情给大家说了几件,有的人连电视都顾不得看了,坐过来听何平讲沪上的事。

    一听说何平还去了京城,大家更来劲了,一个劲儿的让何平给讲讲。

    何平只能无奈的又给大家讲了一遍他在京城的经历。

    “啧啧!要不说还得是人家文化人呢,出去一趟有吃有喝,一分钱不用花还能挣钱,咱啥时候也能去趟京城、沪上啊!”

    “你想得美,你跟人何平能比得了?你呀,就是赶大集的命。”

    一伙人说着说着就开始互相埋汰,众人一阵哄笑,空气中全是快活的气氛。

    说完了这一趟出去的经历,又有人盯上了何平这回带回来的东西。

    “嗳,我说何平,你这次回来都带啥了?”

    “也没啥。给我对象带了点衣服和化妆品,给小柱儿带了一把吉他,还买了台照相机。”

    何平的语气平平无奇,众人纷纷好奇,“吉他?吉他是啥玩意?”

    “照相机?那玩意不得老贵了?”

    在座的大多数人对衣服、化妆品不感兴趣,又不是没见过。不过吉他和照相机他们是真的没见过,或者说没见过真的,可能会在电影和书上看过长什么样。

    “何平,你拿出来给大家看看,让咱们也开开眼。”

    何平是从来也不吝于向众人分享的,东西买来就是为了用的。

    他让小柱儿把吉他拿出来,下午他把吉他给小柱儿的时候,小柱儿第一时间就把东西藏到了自己的衣柜里,这可是老爸从沪上带回来的好东西,得藏好了。

    何平打开琴箱,木制的红棉吉他静静的躺在那里。

    众人凑了上来,眼神里透露着好奇。

    “这玩意就是吉他?能出动静不?”

    “傻不傻,你不得弹才能出动静吗?”

    “谁会弹这玩意啊!”

    ……

    有小孩子好奇的拨了一下吉他的琴弦,被大人狠狠的拍了下去。

    “去,别瞎碰,碰坏了把你卖了。”

    孩子忍着眼泪,眼中仍带着好奇。

    众人找上何平,“何平,这玩意是你买回来的,你应该会弹吧?”

    “我给你们弹一段吧。”何平抱起吉他,既然东西都拿出来了,总不好只让大家看看样子。

    他给大家弹了一首《年轻的朋友来相会》,一曲终了众人拍手叫好。

    “还是文化人厉害啊,不光会写文章,连琴都会弹。”

    “这玩意可真好听,得不少钱吧?”

    何平把吉他放下,说道:“也没多少钱,我主要是想让小柱儿学门乐器,陶冶陶冶情操嘛!”

    众人再次啧啧称奇,队里的孩子还在为上不上学纠结,人家都开始给孩子陶冶情操了。

    “小柱儿跟了你算是享福了。”有社员说道,其余人也在附和。

    从何平来到韩屯已经快两年了,他收养小柱儿也快两年了,他对小柱儿的好众人都看在眼里,提到这件事没有人不给何平竖个大拇哥。

    面对众人的恭维何平有些不好意思,他来到这个时空,第一个真正产生羁绊的就是小柱儿,与其说是他收养小柱儿,不如说是他和小柱儿两人相依为命。

    即便现在他已经跟毛春华谈婚论嫁,以后可能也会有两人的孩子,他对小柱儿也一样会视如己出。

    “看看照相机,看看照相机。”

    瞧完了吉他的新鲜,众人又想起照相机。

    很多人对照相机的期待要远远大于吉他,照相对这个年代的人来说可是一项神圣的仪式,很多人十年八年都不会照一次相,照相之前沐浴更衣是必须的流程。

    何平把崭新的海鸥相机从相机套里拿出来,充满了机械质感的相机一下子就吸引住了众人的眼球。

    “这玩意得老贵了吧?”韩兆社这小子问出了众人的心声。

    “五百块钱,在国内算是最好的相机了。”何平说道。

    芜湖~

    “五百块钱?就这么个小玩意?金子做的吧?”

    何平笑道:“高科技嘛,肯定贵点。”

    “那这玩意照出来能跟照相馆的一样不?”

    何平把相机举起来,反正东西都拿出来了,不妨给大家拍个照片,“试试不就知道了?”

    众人愣愣的没明白何平的意思,何平再次说道:“来,你们让我试试这照相机,我给你们拍个照。”

    众人没想到还能碰上这样的好事,有几个人撒丫子就往外跑。

    “照个相你跑什么玩意?”

    “你等会儿,我回家换个衣服。”

    何平被社员们的行动逗乐了,这就是这个年代的乐趣所在,对一切都充满了新奇感,这是后世很多人所不具备的一种乐观和探索欲。

    有几个社员跑回家换衣服,何平只能等一等。

    过了十几分钟,几个人换了衣服回来,同时身后还跟了不少人,拖家带口的。

    “你说你去换个衣服,这后面咋还多了这么多尾巴?”

    “这不照相么,好几年不照一回。”

    何平开始指挥众人,“都别着急,今晚上就是试一下,以后有的是机会给大家照相。来来来,都按大小个儿站好。”

    花了好几分钟,众人才按照何平的话站好了队伍,一个个的要照相的时候都想往前面挤,脸上满是雀跃和兴奋。

    “行了行了,别动。”何平调节着相机的光圈,现在是晚上,家里的灯泡并不太亮,幸好海鸥的光感还不错。

    “来,我数一二三,大家跟我一起喊茄子。”何平一手拿着照相机,一手比划着手势。

    “一……二……三,茄子!”

    “茄子!”

    咔嚓一声,众人的笑脸被相机记录在胶片上。

    1981年4月16日,生产队同志留影。

第8章 尝试新方向

    当天晚上,何平给来家里看电视的社员们拍了好几张照片,第二天白天很多闻讯赶来的社员们又让何平试了试相机,这回终于确定“好使”了。

    回到韩屯,何平的日子算是回到了正轨上,他深吸了两口带着鸡粪味的空气,还是家乡的空气好啊!

    何平先是到养鸡场转了一圈,上午正是养鸡场最忙的时候,不少进货的驴车、自行车都停在养鸡场仓库前,队里的社员们在仓库里紧忙着。

    鸡舍里也不轻松,好几个队里的孩子在捡鸡蛋。此时鸡舍里的鸡都已经被赶出去了,等孩子们捡完鸡蛋就该清理鸡舍了。

    何平观察了一会儿大家的状态,发现跟自己在的时候没什么区别,所有人都是干劲满满的。

    也可以理解,去年每家都分了一千多块钱,照这个势头今年的分红只会多不会少,谁能没有干劲?

    等到了中午,韩兆军出现了,他才把鸡蛋出货的事情忙完。

    “何平哥,这一圈看下来感觉咋样?没给你掉链子吧?”

    何平捶了捶他的胸口,“你办事我放心。”

    何平又问道:“对了,咱们养鸡场现在的存栏量有多少,饱和了吗?”

    “满栏了,你走不长时间就满栏了。现在我们这边已经减少了孵化量,主要是卖给等丁屯那边。”

    丁屯养鸡场的建设规模是两万只存栏量,而韩屯养鸡场经过扩建之后是五万只,照这个速度下去,要不了几个月丁屯养鸡场的存栏也会达到饱和。

    “何平哥,咱们是不是还得把养鸡场的规模再扩大扩大啊?”韩兆军问道,养鸡场这么挣钱的买卖没有道理不继续做大做强。

    何平低头思考了一会儿,“这件事得问问专家的意见,这都开春了,马上就开始抢种,不急在这几天,等队里忙完了地里的事再从长计议。”

    韩兆军闻言有些失望,他就等着何平这次回来扩建养鸡场了,没想到何平却没有第一时间这么做。

    虽然心里有些不理解,但他对何平的做法并没有提出意见,他知道何平心里肯定有数,不会无缘无故做这样的事。

    何平确实是心里有些其他的想法,不过这件事他还得咨询一下许海山的意见。

    4月18日,何平坐客车来到了营城农学院。

    许海山见到他有些意外,“你怎么过来了?”

    “有点事想跟您请教一下。”

    “坐着说。”

    何平把提的鸡蛋和烟放下,坐了下来。

    “好长时间没看着你了。”许海山寒暄道。

    “可不是嘛,养鸡场那边您也不怎么跑了,我最近又去了一趟外地。”

    “今天怎么想着过来了?”许海山问。

    “还不是养鸡场的事吗,现在我们养鸡场的存栏量已经饱和,我想咨询一下您的意见。”

    “你心里是什么想法?”

    何平组织了一下语言,“我的想法是鸡蛋不能都放到一个篮子里,我打算再尝试一下其他的方向。”

    许海山点点头,“你的想法是对的,你们养鸡场的规模就目前来讲,至少两年内在营城地区是没有对手的。但你要考虑到,以目前的饲养方式你们的规模已经达到了单一养鸡场的顶峰了,再扩张下去会出现很多问题。”

    何平赞同道:“你说的是,这也是我考虑的其中一个因素。您可能不知道,因为去年我们效益太好的缘故,平县新开了不少养鸡场,这对我们韩屯来说是一次挑战,也是一次机遇。所以我不打算再在养鸡场上面下重注了,您觉得养猪这个方向怎么样?”

    在同行竞争上何平没有说的太细,他现在只是心里有一个大概的想法,等到今年下半年才是见证是不是可行的时候。

    许海山心想不愧是能够带领社员们建立起这么大一座养鸡场的领头人,思想足够活跃,想法也很靠谱。

    “养猪是可行的,你们在饲料加工上已经积累了足够的经验,只要掌握好足够的防疫、防病知识,养猪对你们来说易如反掌。只是规模想要扩大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许海山的意思何平明白,现阶段种猪和猪仔是非常紧俏的生产资料,想要规模化养殖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这方面还得请您多帮忙啊!”何平恭维着说道。

    “我顶多就是给你们出出主意,真正要做还是靠你们自己。”

    何平又跟许海山商量起了办养猪场的一些细节问题,他作为畜牧方面的专家对这些东西自然是烂熟于心的。

    “回头还得请您去我们队里待几天,给我们指导指导工作,要不然我这心里没底。”

    何平请许海山帮忙从来不会让他白帮忙,许海山笑着说道:“很高兴为你们效劳啊,具体时间你定,到时候我提前过去。”

    两人定好了养猪的事情,何平又问起赵海峰,今天没看到他的人。

    “海峰还没下课呢,你可以等一会儿他。”

    何平等了一会儿,赵海峰下课了。

    去年何平跟他说要在韩屯试验种苜蓿,这眼看着要到春播的季节了,何平想着让他也去韩屯帮忙指导指导。

    “这事你放心吧,过几天我上你们那去一趟。草籽我都给你们准备好了,我的研究院里批了,你们队里的苜蓿种植地就算是我们院里的试验田了。”

    赵海峰本来还打算去韩屯找何平呢,没想到他自己先过来了。

    “那正好,到时候你跟许老师一起去我们队里。多在我们那待几天,我肯定给你们安排的明明白白的。”何平豪爽的笑着道。

    “那敢情好,到时候你可得多喝两杯啊!”赵海峰是蒙内人,也是不拘小节的性子。

    “一定一定。”

    等两人定好去韩屯的事,何平又问起洪旗。

    “洪旗最近怎么样?”

    许海山指着何平苦笑道:“你呀你呀,我真不该带洪旗去你们那里,现在这孩子心里都长草了,想着盼着去你们养鸡场当技术员去。”

    何平摸了摸鼻子,“许老师,我们这也是招揽人才。”

    许海山叹了口气,“我也理解,洪旗家里的情况我都了解,我尊重他的选择,我只希望你们的养鸡场能够越办越好,让他有个好前程。”

    何平拍着胸脯保证道:“许老师这点您大可以放心,洪旗到我们那里去,别的我不敢说,至少在经济方面一定比他去机关或者国营单位要强很多。”

    许海山张了张嘴,没有再说什么。

第9章 人与人之间还有没有点最起码的信任了?

    说起养猪,平县这边自从合作社这事名存实亡之后,都是家家户户自发养猪,但这个年头猪肉是不允许私人买卖的,都要经由副食部门和屠宰场统一收购,统一屠宰。

    再通过副食商店、国营猪肉摊等渠道出现在市场上,猪肉上都盖着蓝印戳或者紫印戳。

    在七八十年代的农村可以说家家户户都会养一头猪,有的家里的人口比较多养两头猪。前些年农村喂猪基本不会用粮食和饲料,还是以青菜为主。猪食最好的时候就是煮一些地瓜干给猪当做精饲料吃。在冬天可以用一些农作物秸秆粉碎成糠,在兑上一点点煮熟的粮食,或者是剩菜剩饭。

    进入八十年代农村的条件逐渐提高,农民家里也有了剩余的粮食,猪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农民可以把花生饼放在水里泡一泡,作为猪的精饲料使得猪生长得非常的快,有时可以买一些豆饼煮煮给猪吃。当然大部分还是以农作物秸秆作为主食。如果母猪下了猪仔以后,还煮一些小米粥给母猪喝补补身体。

    这个时候养猪和养鸡一样,都是农村家庭的一项重要的开源源头。赶上年底的时候把养了一年的猪卖掉,可以换取一些钱来支付家里的花销。

    每家每户喂的一头猪,占据了是一个家庭一年很大一部分的收入来源。在那个时候喂猪基本上就是攒零钱聚整钱,也就是农民把剩菜剩饭或者是花钱买一些粮食煮着给猪吃,后来卖掉换回一大把钱。

    由于计划经济的问题,现阶段国家的农畜牧业还是以小农作业为主,像猪肉这种食品在市场上是非常紧俏的,根本不愁卖,所以这个年代的农民养猪基本上是稳赚不赔的,除非遇到一些不可抗力,比如说疫病之类的情况。

    何平决定养猪当然不是心血来潮,如果不是考虑好所有的环节他是不会轻易去尝试的。

    如果他没记错的话,国内鼎鼎大名的饲料大王,屹立富豪榜三十年不倒的刘用好就是在这一两年开始了他的创业之路,包括很多后世大家耳熟能详的富豪、企业家,都是在这几年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所以,时代的特殊性固然是影响环境的重要因素,但人的因素同样重要,关键要看在这样的环境下你能不能稳住发育不要飘。

    再直白点讲就是一定要苟住,一直到87年那种一朝得志被**的例子不要太多。

    来到这个时代两年,何平的心里太明白韬光养晦的道理了,这也是他为什么会躲在队办企业后面的原因之一。

    相比刘用好当时的条件,自己现在的先天条件已经要好太多了。再加上超越时代三十多年的眼界,何平心里对这件事还是比较有自信的。

    从内部看,养鸡场的规模化养殖已经给他培养出了一批初出茅庐可堪一用的手下、队里社员的普遍意识也突破了计划经济时代的僵硬和保守。

    从外部看,技术上有农学院这样一只强大的力量可以支援,市场对产品的需求呈爆发式的增长,至少三十年内没有饱和的趋势。

    他没有道理不去做。

    同时通过养猪他还可以进军饲料行业,这个行业在未来肉眼可见的时间内都是一门充满了想象力的生意。

    何平的野心并不高,哪怕是在这片广阔的蓝海市场上撕下一小半肉也足够他和韩屯的父老乡亲吃到撑了。

    邀请完农学院的专家后,何平就回到了韩屯,他找到老队长家,说出了自己心里的计划。

    “啥?养猪?”老队长磕着烟袋锅一脸的惊愕。

    “对啊!养猪。”

    “你个瘪犊子这又是闹哪出?”

    何平不乐意了,“老头儿你说话就说话,别老人参公鸡好不好。这可是我要带领队里社员们发家致富的好门路,怎么到你嘴里怎么听怎么不是味儿呢?”

    老队长哼哼道:“一天天肚子里全是粑粑道儿,队里谁家不养猪?还用你带领?”

    何平嗤之以鼻孔,“你懂个啥。队里人养猪,那都是小农经济,我们现在是要发展现代化、规模化的养猪。”

    老队长还是没有转过这个劲儿,“你说要养猪,那队里人家还能不能养猪了?”

    “队里谁家爱养都行,这跟我们的养猪计划不发生冲突。养猪场我还是准备按照养鸡场的模式来操作,持股比例也跟养鸡场一样。”

    老队长对何平的说法不置可否,显然何平的话没有让老队长满意。

    “得,我顺便也可以跟你透个底。无论是养鸡还是养猪,以我们现如今的养殖技术和地域、环境因素的限制,养殖规模总会有个天花板的,可能以后我们会去到外地扩张规模,但那都是不知道哪年的事情了。

    现在我们要做的是深耕养殖业,以我们这边的环境、条件养猪养鸡是最好的选择。等到我们有了一定的积累,市场也逐渐的开放一些,再进军饲料行业那就是事半功倍的效果。

    你可以想象几年以后随着改革的深入,人民的物质需求会存在一个非常大的增量量,谁家有钱了不想吃点肉?谁家不想养几头猪挣点钱?这时候无论是养殖业还是饲料业前途都是一片光明。”

    老队长被何平一顿白话弄的也有些游移不定,又是养鸡、又是养猪、还要弄什么饲料,这玩意真有这小子说的这么厉害?

    何平见老队长一直不松口,有些生气,真是江湖越老、胆子越小,“我还能骗你不成?这人与人之间还有没有点最起码的信任了?”

    老队长嘟囔道:“养鸡养的好好的,老弄这么些乱七八糟的臭氧层子。”

    现在养鸡场的效益正是蒸蒸日上的时候,老队长心里犯嘀咕也很正常,但何平可不会让这老头儿牵着鼻子走。

    “你老搁这嘀咕啥呢,一句话的事,你就说行不行吧?”

    老队长犹豫半天,鸡贼道:“那可不能影响养鸡场的事哈?”

    “放心吧,耽误不了,我还指望养鸡场挣钱呢。”

第10章 好大哥帮忙

    家猪是野猪被人类驯养的第一批动物之一。在土耳其安那托利亚东南部u人类文明遗址中,出土的公元前7000年具有家猪解剖学意义的骨骼化石,被认为是其被驯化时间上最早的直接证据。而中国目前最早出土家猪的贾湖遗址,年代也可早至公元前7000年左右。

    20世纪前受限于养殖技术的落后,三十年代前家猪的出栏平均体重普遍在百斤左右。之后随着技术的逐渐提高,家猪的出栏体重逐年上升,进入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家猪的出栏体重普遍超过二百斤。饲养日龄也由原来的200天以上下降到了150天左右。

    养猪的经济效益得益于养殖技术的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

    而从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国家倡导大力发展瘦肉型家猪,开始使用外来猪和地方猪的商品经济杂交的方式来生产商品猪,也在同一时期不少科研所和院校开始对土洋杂交猪进行选择、横交固定来培育新品种(系),1958年到1990年,是中国培育品种(系)的高峰期,形成了哈白猪、新金猪、东北花猪、新淮猪、上海白猪、北京黑猪、三江白猪、湖北白猪、湘白猪等20多个培育品种(系)。

    营城这一带农民养殖的家猪种类主要是以哈白猪为主。

    哈白猪全名哈尔滨白猪,是由约克夏猪和东北民|猪杂交选育而形成。一开始只是在龙江省南部和中部地区养殖,以哈尔滨及其周围各县为中心产区,之后传到了同处东北的辽省。

    哈白猪体型较大,全身除腹部外被毛白色覆盖,头中等大小,两耳直立,面部微凹。母猪有***7对以上,成年猪体重可达300~500斤,在重量方面绝对秒杀一大|波国产家猪。

    而且哈白猪的肉质比较细嫩,皮下脂肪含量多而皮肤较轻,有比较强的抗寒性能,非常适合东北的天气。

    之前在农学院的时候何平跟许海山咨询了一番,又跟农学院后勤主任熊大哥沟通了一下。他要开养猪场,为的不是简单的养点猪卖钱,而是为了进行规模化养殖。

    这样一来,以普通农民那种抓猪仔的方式去开始是肯定不行的。

    经过许海山的介绍,他知道了坐落于哈尔滨的东北农学院,也就是后世东北农业大学的前身,他们在五十年代就开始培育哈白猪,如果想要大规模养殖哈白猪,联系东北农学院帮忙是再好不过的事了。

    跟别的东西不一样,现阶段国家是鼓励民间多进行家禽家畜的养殖的。何平跟熊大哥一打听,东北农学院下面是有农场的,属于东北农学院的校办企业,哈白猪的种猪可以在他们那里搞到,手续并不复杂。

    通过熊大哥跟东北农学院联系上之后,对面一听说何平的要求,农学院农场欣然同意。农学院农场什么都差,就是不差种猪。

    有些种猪连安享晚年的资格都没有,生前就直接被老师学生们按块分好,就等着按住放血了。

    平县位于辽省南部,距离哈尔滨七八百公里,这可是八十年代,想要把这一批种猪弄回来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搞定了老队长之后,何平又给老队长提出了一项要求,给养猪场找个靠谱的猪倌。

    前些年几乎每个大队都有猪倌,但现在各大队的老猪倌十不存一,算是比较稀缺的技术工种。

    交代完猪倌的事情,何平去县火车站摇人儿。

    近千公里的远程运输怎么可能不摇人儿,那么多的好大哥岂不是白叫了吗?

    “建军哥,忙不?”何平敲了个门,探头问道。

    郝建军一看是何平,热情的招呼道:“你怎么过来了,没在家多歇几天呢?”

    何平进来落座,“嗨,哪里闲的下来。”

    郝建军一听这是又有事了,“有什么难处需要我帮忙?”

    何平一笑,跟聪明人打交道就是轻松,“这事我还真的只能找您帮忙不行。”

    “你说。”

    “我们大队打算办个养猪场,在哈尔滨那边找好了种猪的资源,就是距离我们平县比较远,所以需要老哥您这边帮着协调一下货运方面。您放心,行情什么价我们就给什么价,绝不让老哥你为难。”

    郝建军听完何平的话,面露不悦,“兄弟你这是寒馋你大哥呢。”

    他思量了一小会儿,“你等我问问。”

    随后他拨起电话。

    平县火车站隶属于奉城铁路局,调动奉城、金城这一条线上的货运资源并不困难,但想要协调哈尔滨那边,还是需要好好沟通一番的。

    郝建军电话打了好几个,就当着何平的面。

    做出这种行为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两人熟到没把对方当外人;另一种是办事的人觉得对方提出的要求实在无力满足又不好驳人家的面子,死马当活马医,给对方个面子让对方知道自己尽力了,不得罪人。

    郝建军对何平显然是前一种情况。

    几个电话拨打完事,郝建军撂下电话,对何平说道:“行了,整明白了。我给你个电话和人名,去到哈尔滨那边之后提前去找他,他会给你安排好。”

    何平大喜过望,“我的建军哥,真是让兄弟我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太够意思了。”

    “咱们兄弟还弄这么客气干什么,别整那些虚头巴脑的,今晚上整点。”

    何平二话没说,“整点,必须整点,整倒为止。”

    两人说完哈哈一笑。

    过了一会儿郝建军又问道:“诶,你们怎么又想起来搞养猪场了呢?”

    “这不是多元化经营吗,自从我们养鸡场干起来之后,县里的养鸡场那就像雨后春笋一样。养猪门槛高一些,他们想抢生意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郝建军听完何平的解释说道:“这件事传的县城里满城风雨,有人眼红你们挣钱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生意嘛,大家都做的。又不是什么高门槛的东西,不过做到什么规模,赚取多少利润就要各凭本事了。”何平无所谓的说道。

    郝建军表示赞同:“没错。”

第11章 忙前忙后

    何平用一顿大酒对郝建军的帮忙聊表谢意,朋友之间礼尚往来,这次他麻烦了人家,下次人家也有麻烦他的时候。

    他是第二天上午回到韩屯的,昨天喝的太多,在火车站招待所待了一宿。

    一路蹬着大二八火花带闪电的回到了家,刚想躺下补一觉,老队长找了过来。

    “人给你找好了,明天过来你看看。”老队长的效率还是很高的。

    “谁家的?”

    “丁屯的,叫丁有财。比丁爱国他们大一辈儿,今年六十一了,自从建国之后就一直当猪倌。这几年自己在家养猪,价钱我跟人家谈好了,一个月二十块钱。”

    一个月二十块钱的薪资待遇对农村家庭绝对是不菲的,别看年底一到拢账的时候家家挣个一二百的很多,但最后能剩下超过一百块的基本是凤毛麟角,每个大队一只手都能数得上来。

    “你谈好了就行。我下午去找一趟刘四叔,养猪场这活还交给他吧。地皮的话就用靠东山那片地吧?”

    “那块地种不了什么,也没人开。养猪场用倒是行,离取水井可有点远啊。”老队长思虑道。

    “没事,不行就打口井。”何平毫不在意的说道。

    老队长看着这瘪犊子没心没肺的样子就有些生气,那钱是大风刮来的吗,能省则省,这点道理都不懂。

    “烧包儿!”

    刘四叔最近的活计不多,刚开春各个大队都在准备春耕,修葺房子、院子的很少。何平一跟他说这个事,刘四叔立马叫上两个徒弟跟着何平来到了韩屯。

    韩屯是被东西两座小矮山夹在当中的,中间还有一条河。养鸡场建在靠西山的位置,养猪场何平就准备放在东山附近。

    靠近东山有一片石头地,跟养鸡场那一片情况有点像,用来做养猪场的地址再合适不过了。

    何平带着跟刘四叔简单的看了一下地势,如果没问题的话,等明天许海山和猪倌丁有财来了之后再确定养猪场的建造规划,这玩意何平也没有接触过,还是得以专业人士的意见为主。

    看完了地势之后,刘四叔表示这块地用来建造养猪场完全没有问题。

    有了刘四叔这句话,何平就可以放心大胆的去准备建筑材料了。

    一事不烦二主,这事还得找张国强。何平蹬着自行车骑到县政|府的时候,已经到下班时间了。

    “何平,你怎么过来了?”张国强一见到何平脸上堆满了笑容,“好长时间没见着了,前几天听领导说你回来了,我还想着什么时候能见面呢。”

    “有些事耽误了,要不然早就回来了。这次过来想请你帮点忙。”

    “什么事你说?”张国强没打奔儿,以何平现如今的地位,即便没有毛学东这一层关系,张国强也巴不得给他帮忙。

    “我们大队打算建个养猪场,缺少点建筑材料,想麻烦你帮忙联系一下。”何平介绍道。

    张国强还以为什么事,他现在是毛学东的秘书,何平的要求那就是一句话的事。

    “交给我了,你给我个清单,明后天我让人把东西给送你们大队去。”

    何平找张国强弄的建材只是一些不好弄的东西,其余的东西还是交给“包工头子”刘四叔来采购。

    何平千恩万谢的道别了张国强,建材的事情就算是搞定了。

    4月20日,许海山、赵海峰如约来到的韩屯,顺便还带了个小尾巴。

    “何平哥!”洪旗惊喜的叫了一声。

    何平见到洪旗有些意外,挺长时间没见到,这小子脸上倒是有了点肉。

    “你怎么过来了?”

    “我知道许老师要过来,就央求着他带我过来。”洪旗腼腆的挠了挠头。

    何平拍了拍他的肩膀,这可是养鸡场招揽的第一个人才,就等着夏天毕业过来上班了,何平每个月可还给他开着生活补贴呢。

    “许老师、赵老师,两位快请坐。”何平招呼着几人坐下,“先休息一下,中午我们好好喝点。”

    许海山摇摇头,“这事不急,我们还是先去看看养猪场的选址吧,等回来把养猪场的建设方案确定一下。”

    许海山还是一如既往的工作狂属性,何平说道:“您稍等一会儿,还差个人,我从旁边大队雇了个猪倌,等会他到了我们一起过去看看。”

    几人没等多一会儿,猪倌丁有财就来了,看外表年过七十,实际一打听才61岁,跟丁爱国是叔侄辈的关系。

    “丁师傅也来了,我们一起去看看。”何平带着几人往东山那片地去看了一眼。

    看地的时候,许海山就开始不停的跟丁有财交流意见。论理论知识,他要甩出丁有财十条街。但论起实际操作,丁有财也能甩出他十条街。

    许海山的工作态度丝毫没有因为丁有财的身份而有所懈怠。

    相反,他积极的听取丁有财的意见。花了一上午的时间,把养猪场的建设方案弄好了。

    许海山把方案交给何平,何平看都没看,“许老师、丁师傅,你们两位都是这方面的专家,有你们的意见就够了,我这个外行就不发表意见了。”

    许海山和丁有财闻言非常高兴,有时候取悦别人并不是一件困难事,只要在适当的时候说点适当的话,往往就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养猪这种事何平一窍不通,许海山和丁有财这两位,一位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一位有娴熟的操作技巧,两人碰撞出来的火花,何平可不认为会让自己这个门外汉挑出什么毛病。

    所以他显示出了对两人专业人士的充分信任,这样一来大家面子上都好看,何乐而不为呢。

    定完了养猪场的建设方案,养猪场建造的前期筹备就算是完成了,过一阵儿他就可以带人去哈尔冰那边去进种猪。

    “今天多谢各位专家的帮忙了,中午大家一定要多喝点,我让人多准备几个硬菜。”

    今天何平家的客人比较多,许海山、赵海峰、丁有财、刘四叔还有洪旗,他特意把冬梅嫂子找过来帮忙置办酒席。

    何平一上午的精力都放在养猪场建造上,吃饭前赵海峰找到了他。

第12章 老头儿不讲武德!

    一上午光忙着养猪场的事情了,把赵海峰来韩屯的目的忘得一干二净。

    何平连连对赵海峰道歉,“对不住,赵老师,实在是对不住您。咱们先吃饭,等吃完饭,明天我把队里几家种苜蓿的都叫过来,让您给我们集体陪个训。再过几天队里就开始春耕了,苜蓿的播种日期还得请您来定,都听您的。”

    赵海峰这才放下心中的焦急,“你想着这事就行,目前的气温苜蓿随时都可以播种,这两天咱们抓紧时间准备,争取明后天就把苜蓿种上。”

    “好,您放心。”

    说完苜蓿的事情,午饭正式开始,何平热情好客的给几位客人满上酒,劝酒词一套一套的,与他的酒量很不相配。

    最后的结果就是下午大家都不用干活了。

    21日上午,在何平等人一脸宿醉的懵逼眼神中,韩屯养猪场奠基仪式正式开始。

    “你这老头儿忙忙叨叨的干什么呢。”

    何平是在被窝里被老队长硬薅起来的,本来他是打算明天,也就是22日再破土动工,因为张国强答应他的材料还没有送过来。

    “眼瞅着要双抢了,你小子净给我幺蛾子,大点儿干、早点散,比啥不强。”

    要不说人家能当大队长呢,这觉悟……

    何平瞅遍韩屯上下老少爷们儿,今年没有一个着急张罗春耕的事。无他,去年的分红实在是让大家吃的有点肥,种地这点收入大家都有点看不上眼了。

    这种风气自从去年分红之后就逐渐开始在韩屯扩散,即便现在上面推行了家庭联产承包,队里人对种地的兴趣也比不上以前了。

    老队长正是看到这股风气的形成,心里才焦急万分。

    以前那么困难都过来了,现在这多好的政策啊!大家居然对种地失去了初心,老队长怎么能让这种情况发生呢?

    虽然他遏制不了何平搞事的动作,但他可以抢人、抢时间,先把春耕的事情先弄完,至于之后的事情,让何平这小子随便折腾去,反正距离下一次双抢——秋收还有四五个月呢。

    有了前几次盖养鸡场的经验,这次养猪场的建造无论是对刘四叔来说,还是对社员们来说都是一件轻车熟路的事情。

    张国强答应的材料也在开建的第二天运送了过来。

    养猪场建设的存栏量是五千只,总占地面积一万五千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占了接近六千平方米。

    要干就干大的,何平可没想过小打小闹。

    现阶段养猪的投资收益比肯定是比不上养鸡的,但看事情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尤其是联想到后世蓬勃发展的饲料行业,养猪这件事绝对值得长线投入并且坚持下去的。

    何平站在热火朝天的工地前,隐隐约约的觉得他似乎落下了什么重要的步骤。

    “都快点干,马上就双抢了,别老给我磨洋工。今年可是执行家庭联产承包的第一年,收多收少都是你们自己家的事。到了秋收谁家要是收的要是比往年还少,看我皮鞭子不抽你们的?”

    社员们热火朝天的干活,老队长在工地上呜嗷的喊着,活像个旧社会的黑心监工。

    何平看到老队长终于想起自己落下什么步骤了,经营养猪场这事儿还没经过社员大会呢,连公社那边都没支会。

    怪不得后世那么多带领村民社员们发财的村官们都进去了呢,这玩意没有监管和束缚还真不行,换谁都得膨胀啊!

    看看老队长这个膨胀的样子,都快成黄世仁了。

    不行,劳动人民的底色不能忘,我得督促老队长。

    “老队长,咱们是不是忘了件事?”

    “啥事?”

    “社员大会。”

    老队长斜楞着瞅了一样何平,个瘪犊子净整洋式儿,都干上了才想起来这事,不过流程还是得走一下,要不然容易犯错误。

    老队长是打死也不会承认自己把这事给忘了的,“那个,这不抓紧时间干完好搞双抢嘛。明天吧,明天把大伙都叫上,去队里表决一下。”

    当天傍晚下工之后,队里的大喇叭如期响起,老队长熟悉的声音回荡在韩屯的半空中。

    不少正吃饭的队里人都唾弃,都他么要干完了还整这臭氧层子干啥,谁不让你干了咋地。

    第二天一大早队里人都聚到队部,大伙对老队长少不得一通埋怨。

    “都快干完了,还折腾大伙一趟干啥。”

    “又没有人不同意,还整这事干啥?”

    ……

    老队长也有点不好意思,但该走的流程还是要走,他虎着一张脸,“来来来,赶紧表决。那么多活呢,别耽误干活。”

    众人二话没说,纷纷举手,一致通过。

    老队长清了清嗓子,刚想说几句话,社员们纷纷起身。

    “赶紧的,养猪场那边还有不少活没干呢。”

    “鸡场那边正出货,快点过去,别耽误事。”

    ……

    几十上百号人一两分钟内走的溜光,徒留老队长一人在原地黯然神伤。

    人心散了,队部不好带啊!

    老队长看向何平的眼神那叫一个幽怨。

    何平生怕这老头儿给自己两个烟袋锅,“您老别这么看着我啊,大伙都是奔着挣钱去的,那种地没有养鸡养猪挣得多这事它也不怪我啊!”

    老队长叹了口气,他当然知道这事怪不得何平,他只是一时之间有些接受不了罢了。

    以前因为有政策,大伙种地不上心他都能理解。可现在国家政策这么好了,大伙对种地反而更不上心了,这让他一时有些难以接受。

    要换做以前,老队长少不得要骂一句身在福中不知福,但养鸡场的效益摆在那里,就是比你哈腰种地挣的要多,他能说什么。

    他心里的矛盾纠葛全部表现在那张沟壑纵横的老脸上,何平看在眼里,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快跑!

    我让你个瘪犊子老捅咕幺蛾子!

    何平最终还是没有逃得过老队长的神之一脚,外加烟袋锅。

    何平抱头鼠窜,“老头儿你不讲武德!”

    老队长边打边骂,“我让你个瘪犊子闹幺蛾子,闹幺蛾子!”

    韩屯今日头条——何平又让老队长打了!

第13章 地头疑案

    队里养猪场干的热火朝天,苜蓿的事情也得抓紧时间,距离队里春耕还得等几天,趁着这几天有时间,赵海峰又从农学院大老远的赶过来了,何平赶忙把去年定好的种植苜蓿的人选都聚集到一起。

    “现在的气温已经到达了种植苜蓿的标准,正好赵老师也过来了,这两天我们就准备一下,让赵老师给大家简单的陪个训,抓紧时间把苜蓿播下去。”

    韩玉铮一家、秋芬婶子、卫国叔一家、许老财一家被何平叫到家里,由赵海峰用一下午的时间给大家简单的做了一下苜蓿种植的培训。

    时间刚过谷雨,这天一大早,何平他们这些要种植苜蓿的社员们起早来到了地里,大家把工具和种子刚放下来,正唠闲嗑呢,就听见不远处传来争吵声。

    大家伙循声望去,只见早来的老财叔和韩兆贵正在地头上争辩着什么,大伙不紧不慢的往那边走去,种地的时候起点纷争在农忙的时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没等他们走到跟前,许老财和韩兆贵两人越吵越凶,动起了手,韩兆贵推了许老财一把,许老财也不甘示弱的回推回去。

    怎奈许老财毕竟是上了岁数的人,跟韩兆贵这个小年轻比起来,终究是有些吃亏的,许老财被韩兆贵一个腿绊撂倒在地。

    大伙一看两人动起手,赶忙朝那边跑去,韩兆军一马当先,跑在最前面。

    许爱英紧随其后,边跑边喊:“爸!”

    韩兆军三步并作两步的跑过去,一把掀开正按在许老财身上的韩兆贵,顺便还给了他一脚。

    许爱英朝着被踹倒在地的韩兆贵扑过去,手脚并用的撕打着,还时不时的挠两下。

    韩兆贵本能的就想还手,却被韩兆军给按住了,任由许爱英泄愤。

    过了几秒,众人都跑过来,这才把许爱英给拉住,“爱英、爱英,别打了,先看看你爸。”

    气急的许爱英这才想起来自己的老父亲,转身去察看许老财的伤势。

    “爸,你怎么样?”

    许老财并没有受到什么实质性的伤害,刚刚韩兆贵只是把他推倒又按在了地上,并没有继续动手。

    只是被小辈人这么按到在地,实在让许老财无颜面对,眼睛闭的紧紧的。

    许爱英唤了几声父亲,始终没有得到应答,她恼羞成怒的再次扑向韩兆贵,“我跟你拼了!”

    何平等人急忙拦住了她,“先把老财叔弄醒。”

    韩兆军狠狠的踢了一脚韩兆贵的屁|股,韩兆贵一脸冤枉,“我就是推他一下,按住了。许老财,你给我起来,别想讹人。”

    没有人回应韩兆贵的话,“掐人中,赶紧掐人中。”

    众人七手八脚的又是搓手搓脚,又是掐人中,过来好一会儿许老财终于才“悠悠醒转”。

    再不醒不行了,实在扛不住了,被掐过人中的在屏幕上扣个1。

    “嗳吁……”许老财长长的出了一口气,许爱英关切的问道:“爸,你怎么样了?”

    “咳,没……事。”

    “许老财,你别他么装死,赶紧起来给我把事情说清楚。”

    韩兆贵被众人按住手脚,气的直想蹦高,见过不要脸的,没见过这么不要脸的人。

    韩兆军上去又是一脚,“吵吵啥,说怎么回事?”

    韩兆贵总算有说话的机会了,“韩兆军,我好歹是你哥。人都说帮亲不帮理,你可倒好,亲不帮也就算了,连理也不帮……”

    “少他娘的废话,赶紧说。”

    韩兆军作势又要上脚,韩兆贵见势不好,赶紧说道:“我今天早上起来没事,想着过两天快要春耕了,就想过来看看队里去年刚分的地。那会儿天刚蒙蒙亮,我刚走到地头上,就看见这老东西鬼鬼祟祟的站在我家地头上。

    我悄默声的跟上来,才发现这老东西搬我家地头上的大石头,明显没安好心啊!我就上来跟他理论。这老东西跟我俩胡搅蛮缠,死活不承认,我一急眼就给他撂倒了。”

    众人听完韩兆贵的话面面相觑,如果事实真如韩兆贵所说的话,那么今天这事貌似还真是大伙冤枉了韩兆贵。

    由于韩兆贵以往的劣迹斑斑,只要有什么坏事在他身边发生的时候,大家第一时间就会把审视的目光投注到这小子身上。

    这次也不例外,没想到情况却跟大家的想法大相径庭。

    所有人都把目光转向了许老财,只见许老财手指着韩兆贵,一脸的羞愤,以至于一时没有发出声音。

    何平瞧见许老财的状态,心里一动,急忙对大伙喊道:“快!老财叔情况不好,先送大队卫生所。”

    何平语气焦急,配合上许老财那哆哆嗦嗦、连话都说不出来的架势,真把众人给吓住了,抬着许老财就往卫生所跑。

    等众人抬着许老财走之后,现场就剩下何平、韩兆军、韩兆贵。

    何平板着脸问道:“刚才你说的都是真的?”

    韩兆贵急得直跳脚,“我要有半句假话,天打五雷轰!”

    何平给了韩兆军一个眼色,“兆军,放开他吧。”

    韩兆军这时也明白过味儿了,松开了韩兆贵。

    “今天这事别往外传。”何平叮嘱道。

    韩兆贵瞪眼,“凭啥?他许老财想占我家便宜,你们还把我打了一顿,我还不能说道说道了?”

    何平皱眉,“败吵吵。刚从营城印刷厂回来吧?”

    “嗯啊。”

    “车学的怎么样了?”

    “还行,教的都会了,就等考试了。”

    “养猪场马上开张,我们这边还得采购几台拖拉机,让你当个拖拉机队长怎么样?”

    何平的话一说完,韩兆贵的眼前一亮,还有这好事?他心里权衡着利弊。

    何平盯着韩兆贵的反应,这小子典型的见利忘义,他丝毫不担心韩兆贵会不同意这个方案。

    韩兆贵想了一会儿,“工钱开多少?”

    何平笑道:“头一年15块,第二年20块,以后每年根据养猪场的规定进行调整。”

    这价钱不低了,韩兆贵二话没说,“就这么说定了,你可不能反悔。”

第14章 韩屯今日头条

    何平轻笑了一声,“我还能差你这点钱?”

    韩兆贵没再纠缠,“成,我信你。今天这事你放心,我指定不往外传。”

    何平心里从没指望过这事能瞒得住,只是希望别把事情闹得太大,传的队里沸沸扬扬的,至于说队里人私下说几句闲话,他怎么可能管得住。

    “行了,今天这事你确实受委屈了,刚才爱英也给你挠的够呛,等会上卫生所也上点药。”

    韩兆贵给何平竖了个大拇指,“还是何平你明白事理,不像这二傻子,四六不懂,瞎捷豹掺和。”

    韩兆军自知理亏,罕见的没有跟韩兆贵这个不成器的同辈堂哥动手。

    “好了,赶紧走。”何平推了韩兆贵一把,把他弄走。

    眼见韩兆贵离开,何平才开口对韩兆军说道:“你这个未来老丈人啊,真是什么便宜都想占啊!”

    韩兆军有些脸红,“何平哥,你别瞎说,我跟爱英……”

    何平摆摆手,“我明白,我懂。今天哥给你创造个机会,你这样……”

    何平跟韩兆军窃窃私语了几句,“用不着这样吧?过一阵找个机会去提亲不就行了吗?”

    何平拍了他肩膀一下,“傻子,啥叫自由恋爱知道不?你俩先把事情搞定了,再说后面的事不是更简单吗。要不然以老财叔那副死要钱的样子,你们家彩礼能少出了?”

    韩兆军理解了何平的意思,还有些犹豫,“那我去了?”

    何平上去就是一脚,“麻溜的。”

    韩兆军一路小跑来到队里卫生所,此时卫生所里只有韩兆贵。

    韩兆军问道:“老财叔他们呢?”

    韩兆贵哼了一声,“屁事没有,上卫生所干啥?”

    韩兆军又往许老财家跑去,果不其然,许老财已经被众人送了回来,正躺在炕上。

    许爱英面着墙正在生气,脸上还挂着泪痕。

    “老财叔,没事吧?”

    “兆军啊?没……事,没事。”许老财脸上闪过一丝难堪,结巴道。

    “没事就好,我找爱英说点事。”

    “啊,去吧,去……吧。”

    韩兆军把许爱英叫出了门。

    “兆军哥,什么事?”许爱英的声音因为刚刚哭过还有些沙哑。

    “今天这事……”韩兆军有些迟疑,不知道该怎么开口。

    没想到许爱英接话道:“今天这事是我爸做的不对,回头我给韩兆贵他们家赔不是去。”

    韩兆军连忙笨拙的摆手道:“爱英,不是,你误会我的意思了……”

    “我知道,今天这事是何平哥给我爸打圆场,我都明白。我肯定不会让你们俩为难的,等会我跟我爸说完话我就过去。”许爱英擦着眼泪倔强的说道。

    韩兆军看着许爱英的眼泪落下来,有些心疼,想要伸手给她揩一揩也不敢。

    “你弄错了。”韩兆军提高了音量,“韩兆贵那边都已经整明白了,回去他不会往外面瞎传的,我过来就是告诉你一声,让你放心的。”

    许爱英听完韩兆军的话,眼泪更控制不住的往下流。

    一开始她看见父亲被韩兆军压在地上,心里又是心疼、又是愤怒,恨不得生吞活剥了韩兆贵。

    但等到韩兆贵说完冲突的来龙去脉,许爱英又有些半信半疑,她本能的不想相信父亲会做出这样的事。

    可她是许老财的女儿,她太了解许老财了,以他的性格是绝对有可能干出这种事的。

    于是在何平为许老财开脱回家后,许爱英就开始质问许老财事情的真相,而许老财的回答则是遮遮掩掩、欲盖弥彰。

    看到父亲的反应,不用想也这事情孰是孰非了。

    许爱英一时间羞愤难当,被父亲的作为气到眼泪控制不住的往下掉,出了这种事还让她们家以后怎么在韩屯待?

    想到今后要被队里人在背后的指指点点,许爱英的心里就充满了不甘和气愤。

    过了好一会儿,许爱英才缓过劲来,她感激的对韩兆军说道:“兆军哥,今天这事真是谢谢你了,我真是不知道该怎么感谢你才好。”

    韩兆军憨厚的笑道:“都不是外人,客气啥。爱英我……”

    韩兆军“我”了半天没有说下去,气氛一时变得有些尴尬。

    许爱英似乎也意会了韩兆军的意图,脸上出现了一丝羞涩。

    一切似乎尽在不言中!

    地头纷争貌似过去了,何平带着几家人在赵海峰的指导下把苜蓿种子播了下去。

    养猪场的建设工作也开展的有条不紊,建造进入了尾声,一座占地一万五千平的养猪场出现在了韩屯的东山附近。

    有了上次的经验,何平再次让会计叔带着援朝叔和韩兆贵去县农机公司提了一台拖拉机,是专门给养猪场配备的。

    韩兆贵高高兴兴的跟着去了农机公司,等提完车之后才发现原来自己这个队长就是个光杆司令。

    他感觉自己被耍了,找到何平。

    “激动个啥,那养猪场不得一点一点发展嘛。现在你让我买那些车往哪放,你给我弄柴油票?”

    之前何平答应过韩兆贵让他当养猪场拖拉机队的队长,可没说要给他配多少人,这倒不是他诚心想耍韩兆贵,而是养猪场现阶段确实只能弄一台拖拉机,他又安慰韩兆贵道:“你放心吧,明年开春我肯定让你手下多两个人。”

    韩兆贵将信将疑,“真的?你可不能再骗我?”

    “谁没事闲的骗你玩,我没事干了吗?放心吧,目前养猪场确实用不了那么多司机,但不代表以后用不上,我用人格向你保证行不?”何平信誓旦旦的向韩兆贵保证道。

    他心里想着,兆军啊!哥哥为了你的终身幸福可是拿人格担保了,你可得争气啊!

    与此同时,韩兆军正等在村外。

    昨天苜蓿播完种了,家里也没什么要忙的事,他跟许爱英约好了去城里逛一逛。

    两人怕被队里人撞见,特意选在了距离村口几百米的地方汇合。

    韩兆军隔着老远看见许爱英走过来,急忙忙的招手,两人脸上都带着甜蜜的笑容。

    两人都没有注意到,就在不远处的土包下面,一个鬼鬼祟祟的人正在探头探脑的向这边张望。

    韩屯今日头条——二哥处对象啦!

第15章 代表父老乡亲认个怂

    韩兆军和许爱英没等到县城,两人偷偷出去约会的消息就传遍了韩屯的每个角落。

    韩兆社这小子唯恐天下不乱,他知道二哥肯定会猜到这件事是自己干的,反正都是一顿毒打,先快活快活嘴再说。

    真·末日狂徒——韩三。

    等到韩兆军从城里回来,迎接他的是老母亲殷切的询问、老父亲关切的目光以及弟弟偷着乐。

    韩兆军没多想就弄明白了这事情的前因后果,怪不得这小子早上贼眉鼠眼的探自己的话,看来还是短练了。

    韩玉铮家二儿子跟许老财家闺女谈对象这件事在韩屯引起了一阵小小的波澜,主要是因为现在韩兆军担任着养鸡场副场长的职务,每年还有高昂的分红,刨除何平这个bug,韩兆军绝对可以算得上韩屯数一数二的黄金单身汉。

    而许老财凭借着自己锱铢必较、精打细算的手段,这些年一直稳居韩屯前三富户的宝座。

    许老财就许爱英这一个闺女,如果跟韩兆军真成了,那两家真可以说是强强联合。

    小日子还不得美上天了?

    养猪场建设完毕,队里也开始了春耕的忙碌。

    相比往年大干快上的热火朝天,今年韩屯的春耕全靠老队长的肉(yan)嗓(dai)子(guo)。

    没办法,养鸡场的收益已经让队里大部分社员心都散了,哪里还会想着往土里刨食吃,即便现在的政策有了改变。

    每次想到何平这个罪魁祸首,老队长都恨得牙根痒痒,同时内心又充满了矛盾纠葛。

    如果不是还有交公粮这道高压线卡着,老队长都怀疑自己喊破了嗓子都不见得能让社员们耐下心来种地。

    “唉!”老队长坐在地头上看着队里社员们忙碌的背影,心里总觉得不是个滋味儿。

    以前是为了求温饱种地,现在温饱解决了,种地对社员们来说反而成了一种累赘,可不种又不行。

    他一时间陷入了对自我和对世界的怀疑中,这么些年下来到底是谁的问题呢。

    何平带着韩兆军和老猪倌丁有财登上了前往哈尔滨的列车,养猪场一切就绪,就差猪了。

    三人都买的硬卧,毕竟是跟两人一起出来,也算是出差,何平没有搞特殊给自己弄个软卧。

    “怎么样?哥教你这招有效果没?”何平一脸暧昧的对韩兆军说道。

    韩兆军一脸憨笑,“谢谢何平哥。”

    “客气啥,咱哥俩谁跟谁。”

    “跟爱英好好处,等结婚了哥给你们俩包个大红包。”

    何平脸上带着真诚的笑容,韩兆军兄弟俩是他穿越以来除了老队长以外第一个向他伸出援手的,两人又在一起踏上了艰难的创业之路,说亲如兄弟可能夸张一些,但也没毛病。

    这一阵子不过年不过节,所以火车上人并不多,何平三人一路瞎聊到了哈尔滨,下车的时候正是半夜,三人就在火车站的招待所待了一宿。

    第二天一早就按照东北农学院农场的地址找了过去,农学院农场位于哈尔滨郊区,等他们到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了。

    接待他们的是营城农学院熊大哥的老同学,这年头的同学情谊可是要比后世强不少,至少以何平目前体验到的来讲。

    “欢迎欢迎,欢迎几位远道而来,我是郑天明!”来人叫郑天明,现在是农场副场长。

    “郑场长您好,我是何平,经常听熊大哥提起您。”

    何平给郑天明介绍了韩兆军和丁有财,郑天明先把他们安排到了农场的招待所。

    没错,这年头农场也是有招待所的,虽然跟火车站的比不了,但比起一般的员工宿舍还是要强不少的,现在的国有企业就是一个小社会,尤其是大一些的国有企业,生老病死、工作学习、休闲娱乐基本都可以自己解决。

    晚上郑天明照例给大家安排了一顿酒席,带了几个人,都是农场的。何平充分发挥了他酒桌搅屎棍的特色,酒没喝的咋样,先把关于龙江人和辽省人谁更能喝的话题给炒起来。

    剩下的,都不用他发挥,反正倒就完事了。

    有了头一天的接风酒,第二天再见面,众人的关系就融洽了不少。

    “郑大哥,昨天喝的咋样啊?多没多?”

    “我挺好,你咋样啊?你们辽省的酒量也不行啊,没等咋地呢,人先倒了。”

    “瞎说,啥叫酒量不行,不服今晚再整点。”

    “整点就整点,谁先倒下代表父老乡亲认个怂。”

    “你说的,可别赖账。”

    好么,正事还没干,又约了一场酒。

    何平也看出来了,郑天明是好酒之人,当然会遂他的心意,口舌上的互相挖苦、嘲讽无非是开个玩笑,谁也不会当真,有时候酒桌上能办明白的事就不要拿到酒桌下面来办。

    何平他们这次来是来选猪的,不光要种猪,还得要母猪。

    如果按照5000头出栏量来算的话,至少也需要100头母猪和45~50头种猪。

    何平他们来之前就跟农场这边沟通过,农场现在母猪和种猪的数量都是够的,但不可能都给他们家,于是就定下了50头母猪和20头种猪的采购量。

    无论是缩减之前还是缩减之后,何平他们的采购量绝对算得上是农场的大主顾了,郑天明肯定得把他们安排的明明白白的,以后大家还得做生意。

    选猪这种事何平是门外汉,他让猪倌丁有财和韩兆军跟着农场的人去挑,他则和郑天明在办公室里唠闲嗑。

    说是唠闲嗑,但何平也是有目的的。

    农场是东北农学院的校办企业,他们韩屯目前走的道路还是以养殖业为主,以后可能会扩张到饲料行业。

    虽然有了营城农学院这个技术支持,但多一个名声更响、技术更强的东北农学院,那不是锦上添花嘛。

    现如今运动过去没几年,很多老师们恢复了之前的待遇,但之后的改革浪潮的兴起,又会让他们发现有时候研究导弹的还赶不上卖茶叶蛋的。

    有机会的话提前接个善缘,别管啥时候,人才都是最宝贵的财富。

第16章 捡了个专家

    丁有财和韩兆军挑种猪和母猪的过程非常顺利,农场在这个时代绝对可以算是最专业的畜牧机构了。

    定好了种猪和母猪,何平上哈尔滨火车站去找郝建军给他联系好的关系。

    折腾了一天时间,种猪运输的事情总算定下了,后天有一趟哈尔滨开往金州的货运列车能腾出地方。

    何平又回来跟农场的人沟通,火车是后天一早的,那么他们明天半夜就得装车运到火车站,这段短途接驳不能出问题。

    何平他们出费用,农场出车负责运输,人在外地,一切都得仰仗对方的支持,何平这天晚上又喝了一顿大酒。

    席间郑天明聊到了农学院的事,之前何平一直跟他打听农学院的人事物,喝多了酒的郑天明就跟何平说起了一个人。

    此人名叫郭文兴,原来是农学院饲料与动物喂养专业的专家,教授职称,在饲料方面的研究非常深厚,执东北农学院之牛耳。可惜运动的时候受了波及,妻子含恨离世,子女因为一些原因跟他疏远。

    现在运动过去,虽然院里给他恢复了待遇,但老爷子现在每天除了喝酒就是睡觉,课也不去上,院里也了解他的情况,同情他的遭遇,拿他没什么办法。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何平把这个人记在了心里。

    第二天,何平把运送种猪、母猪的事交给了韩兆军和丁有财,自己早早的来到了东北农学院。

    经过几番打听他先是找到了郭文兴的办公室,进去才发现,郭文兴根本没上班。

    他又跟人打听了郭文兴的住处,郭文兴住在农学院家属楼,他到地方一敲门,还是没有。

    这时已经到了中午,何平的心里有些焦急,好不容易来一趟哈尔滨,听到郑天明说起这个事,何平心里觉得这个郭文兴倒有可能被他拉拢过来。

    现在的技术人才,你想轻易的把他们挖过来,光靠薪资待遇是不行的,不是所有人都跟洪旗一样。

    何平在郭文兴住处的楼下转了好几圈,问了好几个人也没发现郭文兴。

    他垂头丧气的准备找地方吃点饭,出了农学院的家属区,在学校东边有个国营饭店的招牌,何平便走了进去。

    “来盘地三鲜,一碗米饭。”

    这年头国营饭点的服务员没几个有服务意识,所以何平也没有等服务员张口,先点了菜。

    这个时候饭店里并没有什么生意,除了何平就是一个趴在桌上的老头儿。

    服务员进厨房下了菜单,顺便跟上司埋怨起来,“头儿,那老头儿又喝醉了,趴桌上了。”

    大厨有些无奈,“你等我炒完这道菜,再弄他。”

    服务员嘟囔道:“老这么来也不是事啊,谁每天没事总管他啊?头儿,就不能想个法子让这老头儿别来了吗?”

    大厨欲言又止,老头儿以前对他有过恩情,他是念旧情的人,怎么忍心不管老头儿呢。

    犹豫了半天,大厨才说道:“看在我的面子上,多担待担待。”

    服务员没再说什么出去了,但看那表情显然心里并不愿意。

    何平就点了一个菜,一碗饭,上的很快,找了一上午的人连个面都没见着,何平是又累又饿,端起碗来猛扒拉两口米饭。

    大厨炒完了菜从后厨出来,看到趴在桌上的老头儿,问服务员:“今天喝了多少啊?”

    “一整瓶,就嚼了几粒花生米。”

    大厨叹息着心疼的说道:“我的郭老师啊,你这是作什么呢,现在不是挺好的嘛。”

    大厨说完话就想搀起老头儿,真正喝醉酒的人一般人是很难抬得动或者背得动的,大厨一下子没有搬得动老头儿,反而把自己晃了一个趔趄。

    何平扒拉饭的时候听见“郭老师”几个字心里一动,再看到老头儿喝多的样子,貌似都对得上。

    他连忙站起身,“您慢点,我帮您抬一下。”

    大厨感激道:“谢谢您了,您别麻烦,让我同事帮忙扶着就行,您先吃饭吧。”

    何平不在意道:“没事,一会儿回来吃就行。”

    两人合力把人事不省的老头儿搀出了饭店,何平问道:“咱们怎么走?”

    “奔那边家属楼。”大厨指了个方向,何平心里更加确定了。

    “这位老先生是什么情况,这大中午的怎么喝这么多酒?”何平试探的问道。

    “唉!心里愁苦呗。老先生姓郭,是农学院的教授,运动的时候遭了罪,如今是家破人亡,搁谁谁心里能好受啊!”

    大厨没有什么遮拦,把老头儿的情况给何平简单的说了一下。

    对上号了。

    两人把老头儿送到家里,准备给老头儿收拾收拾,何平说道:“您要是信得过我,就让我来帮忙吧,您还得回去上班呢。”

    大厨思量了一下,说道:“那就麻烦你了,兄弟。”

    大厨离开以后,何平给老头儿把衣服脱掉,用毛巾擦了擦脸,就坐在椅子上等老头儿醒酒。

    他这一等就是小半天,眼看着都快到半夜了,老头儿才醒了过来。

    看见何平,他的第一反应有些茫然,然后就想起身。

    “您慢点。”

    “没事,我回家。”

    “您回哪去,这就是您家。”

    郭文兴看了看周围这才反应过来,这里是自己家。

    “你送我回来的?”

    “还有饭店的大厨。”

    “谢谢你们了。”何平看得出来郭文兴没有跟自己说话的兴趣,只是出于礼貌跟他客气了两句。

    何平看了眼时间,心里有些焦急,他还得赶去火车站,还是直来直去说比较好。

    “我是辽省南部一家养猪场的场长,听闻您在饲料和动物喂养上面非常有造诣,想请您莅临我们那去指导一下,不知道您方便不方便。”

    郭文兴瞥了何平一眼,古井无波。

    “薪资待遇您说个数,只要您提出的要求,我们一定尽全力满足。”

    郭文兴自嘲一笑,“我就想喝酒。”

    “没问题,您想喝什么酒,我都给您弄来。不管农学院这边给您多少钱,我都是他给的三倍。”

    何平的豪爽终于让郭文兴正视了起来,“你找我|干什么?”

第17章 新农村

    “我不跟您说了吗,我们是养猪场,想请您去我们场里指导工作。当然,如果您能留下的话,那就更好了,薪资待遇我们还可以商量。”

    郭文兴的笑容中带着苦涩,“钱,我要钱有什么用啊?”

    郭文兴一看就是受家庭变故的打击太大,对人生已经失去了信心,估计钱财这种东西已经很难引起她的兴趣了,刚才说喝酒只是顺嘴一说而已,他应该也不会当真。

    何平脑子转的飞快,拿什么能吸引郭文兴呢?

    “我知道您不差钱,只是我们是个生产大队自己经营的队办养猪场,除了钱财方面,无论是社会地位还是可支配的资源都无法跟您在农学院相比。”

    何平先给他来个以退为进,看看老头儿怎么说。

    郭文兴脸上的苦笑更甚,“什么社会地位、资源,都是纸面上的东西,真正遇到了大风大浪不过是沙堆上的建筑,一冲就散了。”

    何平接话道:“我是通过熟人知道的您,对于您的遭遇也了解一二,您的心情我理解。都说世上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但大家都是从那些日子过来的,那些日子不仅仅对于您,对于所有人都是一种痛苦和煎熬。”

    郭文兴摇摇头,“不提也罢,不提也罢!”

    郭文兴显然是不愿回忆往事,戳痛他心底最深处的伤疤。

    何平的苦情牌还没打人家就把路给堵上了,他只能换个话题,“现在政策在一点点的改变,我们大队一直在尝试搞发展,您如果有机会的话真的可以去看看,也不一定非得去指导我们工作,哪怕去看看也是对我们工作的一种肯定。”

    何平一直都说自己是队办养猪场,又是高工资、又是不远千里来挖人,郭文兴倒是有些好奇了,现在的队办养猪场已经需要自己这样的人才了么。

    “能给我说说你们大队的发展吗?”

    终于引起了老头儿的兴趣,何平可得谨慎点,挑点老头儿爱听的说:“您指哪方面?”

    “就最近几年的变化。”

    “运动过去了好几年了这您是知道的,现在我们那边已经实行了农村土地家庭联产承包制度,也就是说以后没有生产队大锅饭这种模式了,大家各种各的地,秋收之后各交各的公粮。”

    说起农村改革的事情,郭文兴的兴趣变大了一些,他一辈子搞农业研究,对农村的事自然非常上心。

    “总算是干了点正事。”

    何平不知道郭文兴这个干正事指的是谁,但显然不会是他,他没敢乱接话。

    “前两年我带领我们队里社员成立了一家养鸡场,这两年发展的很好,效益也比较高,去年每家分红都突破了一千元,今年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分红应该在一千五百元到两千元之间。”

    郭文兴的脸上终于露出了惊讶的表情,他以为自己听错了,“你说多少钱?”

    “一千多块啊?”何平重复了一遍。

    郭文兴看着他的眼神产生了一些变化,“你接着说。”

    “养鸡场的去年的效益非常好,但也产生了一些问题,我们养鸡场的规模在本地已经接近天花板,不是说不能再扩大规模,但那样的话,我们的风险将会呈几何倍数增加。而且由于我们去年的效益太好,本县的公社、大队都已经开始跟风,光今年一年我们县里的养鸡场就增加了近十家。

    为了应对今年年末可能会产生的内卷,我们一方面要拓展外围的销售渠道,一方面也要多元化发展。目前我们已经跟县火车站进行了合作,我们的鸡蛋和鸡蛋制品现在可以销往辽省省会城市奉城,以后还会继续拓展。在多元化发展方面,经过综合考虑我们觉得还是进入养猪行业比较合适。

    虽然现在猪肉的销售仍然受国家控制,但国内猪肉的需求仍然有着巨量的缺口,只要有货源就根本不愁卖。而养猪场的投资额要比养鸡场的成本大得多,门槛算是相对比较高的,这样也可能规避掉一部分的竞争对手。我这次来就是来农学院农场进种猪和母猪的,我们养猪场现在的规模还比较小,初期的出栏量暂定5000头,这次来进猪,只能解决我们养猪场一半的需求,另外还需要再想办法。”

    何平一通介绍,郭文兴的眼睛越来越亮,最后说到养猪场的出栏量的时候,何平的不当人的话,让郭文兴对眼前这个侃侃而谈的年轻人充满了好感。

    “不简单啊不简单,看你不过二十多岁,这份远见和带领社员致富的闯劲真是令人钦佩!”

    “您千万别这么说,我只是想过点好日子,如果顺便能带领社员们都一起过上好日子,那就更好了。”

    郭文兴看向何平的眼睛里满满的欣赏,这样优秀的年轻人着实难得,同时他也对何平口中的事物充满了兴趣。

    何平见郭文兴的反应,就知道现在是决定性的时刻,得加点火,“不瞒您说,相比起养鸡场、养猪场,我更看好的是国内的饲料行业。现在国家正在进行改革,治大国如烹小鲜,任何改革肯定不会一蹴而就。但我相信我们这些关系到民生的东西一定会有爆炸式的发展的。”

    如果何平说养猪场、养鸡场让郭文兴看到了何平的能力和见识,那么他刚才的这一番话则是让郭文兴见识到了眼前这个年轻人的胸中的沟壑与抱负。

    他的心中一时竟也激起了几分激荡的豪情,“难得你有这样的远见卓识,你们大队在你的带领下一定会有飞跃般的发展。”

    “郭教授,光有我没用啊,农业发展靠的是科学和技术,不是靠嘴皮子。我恳请您能够出山帮帮我们,钱财的东西我不跟您提,我知道您不在乎这个。我只想说您就不想看着在您的手上诞生一个人人安居乐业、家家生活富足、幼有所学、壮有所劳、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新农村吗?”

    **新农村?

    郭文兴喃喃自语,眼神不觉投向远方,陷入了对峥嵘岁月的追忆。

第18章 场面是不是整的有点大了?

    “我生于1921年,那一年党刚刚成立。我祖上都是江南人,到了清朝末年洋人势强,满清丧权辱国。我家薄有资产,我祖父便同友人一起开工厂,想以实业救国。后来泥轰侵华,我家的工厂被侵占,我祖父客死他乡,我父亲参加果军就义。我母亲带着我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37年,16岁的我考上了当时的国立武汉大学农学系。38年武汉沦陷学院迁并到重庆国立中央大学,我也去了重庆。40年我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45年我考取公费留美研究生,47年取得阿美利加爱沃华州立大学的硕士学位,然后因为解放战争我滞留阿美利加两年。49年新中国成立,我不顾导师和亲人朋友的反对回到祖国……”

    郭文兴仿佛总结人生般把自己前半辈子的经历娓娓道来,何平静静的看着他,他的脸上带着些许的悲伤。

    “我的信仰是**,可活了大半辈子临老临老我却茫然了,到底什么叫**。难道我的信仰还不够坚定吗,为什么我会遭受到那样的待遇?”

    郭文兴的言语并不激烈,甚至是轻柔的,可何平却从中听出了对命运不公的控诉。

    是啊!一个为新中国奉献了半辈子的知识分子,却在那十年当中受尽了屈辱和折磨,家破人亡。

    要放在自己身上,何平觉得自己不成为一个反社会分子已经算是轻的了。

    郭文兴天天醉生梦死这其中恐怕不仅仅是对家庭破裂的痛苦,还有信仰濒临坍塌的绝望。

    何平没有说话,就这样安静的听郭文兴说话,他知道这个时候无论他说什么都是苍白无力的。

    解铃换需系铃人,郭文兴的心结还得他自己去解。

    郭文兴断断续续的说了半个多小时,脸上的神情也从悲伤、痛苦、绝望慢慢的变成了释然、柔和。

    他轻揩了一下眼角,“让你见笑了。”

    何平由衷的说道:“您别这么说,今天我很高兴听您说了这么多心里话。如果把我放到您的位置上,我知道我自己一定坚持不下来,但是您做到了,这是值得我敬佩的地方。同时我也希望您不要对自己的信仰感到灰心,这世上有天灾有**,我们经历的就是**,与信仰本身无关。”

    “与信仰本身无关……”郭文兴听到何平的最后一句话,心里有些恍然。

    “说的没错,说的没错。”郭文兴似乎是想开了心里的纠结,他的脸上出现了难得轻松的笑容,“你说的对。”

    何平也笑了出来,别管今天郭文兴会不会跟他走,起码他给了一个陷入迷茫的老人一些帮助。

    “咱们什么时候走?”郭文兴突然说道。

    “什么?”何平一时没有反应过来,反问道。

    “去你们那啊,你不是要雇我到你们养猪场吗?我同意了,咱们什么时候走?”郭文兴又说了一遍。

    何平闻言大喜过望,不敢相信的问道:“您说真的?”

    “怎么?你想反悔?不说好的三倍工资吗?”

    何平赶忙摆手,欣喜的说道:“那不能,那不能。说好的三倍工资,就是三倍工资。另外,酒随便喝,想喝多少喝多少。”

    郭文兴笑着道:“不喝了,以后都不喝了。我还想留着我这把老骨头,再多干几年呢。”

    何平本来已经抱着今天白跑一趟的想法了,没想到事情峰回路转,郭文兴居然同意了。

    “那您那边得给学校办一下手续吧?需要几天时间,我在这等您。”

    “用不着,打个招呼就行了。”郭文兴毫不在乎的说道。

    老头儿豪放起来也是没谁了,正经的大学教授要跑到队办企业去打工,还不找学校办手续。

    这事就好比你跟你老板说,我去对面公司上班了,你这边给我正常开工资哈。

    何平没有反驳,人家能这么说自然有人家的底气所在,他不便发言。

    “那您这边还有什么需要收拾的吗?”

    “没了。”

    “没有什么人要见见的吗?毕竟是好几百公里,回来一趟也不容易。”

    “没了。”

    ……

    得,头一回见着这么积极的打工人。

    何平不再废话,喜滋滋的帮郭文兴准备了几套换洗衣服。

    老头儿拎着轻便的行李,“走吧!”

    走了走了,出来一趟拐了这么一个大牛,值了!太值了!

    两人到火车站的时候已经快清晨了,他找到了正在卸猪的韩兆军和丁有财。

    “怎么样?顺利吗?”

    韩兆军两人忙活了一宿,脸上疲态尽显,“挺顺利,农场那边很配合。这不,猪都弄过来了,等会儿就装车。”

    “好!再坚持一天,回去给你们弄点福利。”何平拍着韩兆军的肩膀说道,其实他这话主要是说给丁有财说的,人家刚来养猪场就跑了这么老远来帮忙,确实非常辛苦。

    “应该的。”丁有财笑着说了一句。

    何平又把郭文兴介绍给两人,“这是我给我们养猪场请来的技术顾问,郭文兴郭教授。这是我们养鸡场的副场长韩兆军,这位是我们养猪场的饲养员丁有财。”

    郭文兴笑着跟两人打了个招呼,“你们好!”

    韩兆军低声问道:“教授?”

    何平解释道:“郭教授是东北农学院的资深教授,是我死皮赖脸好不容易求着他来我们养猪场帮忙的。”

    韩兆军和丁有财两人一时震惊到有些失语。

    直到上火车还没有接受这个事实——咱养猪场都雇上教授了。

    这场面是不是整的有点大了?

    两人心中不约而同冒出这样的想法。

    早上八点钟,采购来的种猪和母猪全部装上了火车,何平等几人也登上了火车。

    这一趟出来本是为了采购种猪和母猪,没成想居然拐了个大牛回去,想到这里,何平的嘴角便忍不住翘起来。

    咱的养猪场这回可算是齐活了,想想当年养鸡场刚开张时候的一穷二白,这养猪场绝壁属于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富二代了。

    这回看许海山还怎么跟他装矜持,论职称他是副教授,郭文兴是教授;论学历,他是营城农学院土生土长的,郭文兴是留美硕士。

    无论从哪个方面,郭文兴都可以说碾压他,这回再招揽他何平心里就更有底气了,比你牛杯的人都上我们队办企业来了,你就不心动吗?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1092/ 第一时间欣赏重生乡村文艺生活最新章节! 作者:坐望敬亭所写的《重生乡村文艺生活》为转载作品,重生乡村文艺生活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重生乡村文艺生活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重生乡村文艺生活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重生乡村文艺生活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重生乡村文艺生活介绍:
落个水都能穿越,何平一脸懵逼看着两间小土房和捡来的大儿子。1979年?就是那个开启大时代的1979年吗?幸好随身带了个手机,没事写写书、养养娃、带领村民养养鸡,小日子过得也挺好的。有人要改编我的书?这个我熟啊,我来给你改。老板你就说吧,是想拍成电影还是电视剧,要不评书也行。嗳!别走啊老板。这是一个中年油腻男在波涛汹涌的大时代潮头浪遏飞舟的故事。重生乡村文艺生活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重生乡村文艺生活,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重生乡村文艺生活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