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其他小说重生乡村文艺生活TXT下载重生乡村文艺生活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重生乡村文艺生活全文阅读

作者:坐望敬亭     重生乡村文艺生活txt下载     重生乡村文艺生活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49章 接着吹

    一群人在何平的带领下横穿整个韩屯,从西山脚下来到了东山脚下。

    相比养鸡场的规模,现在养猪场还不太起眼,但何平接下来的介绍又让众人吃了一惊。

    “这是我们韩屯养猪场,占地面积一万五千平方米,建筑面积六千平方米,计划存栏量为5000头生猪。今年四月份开业,现有种猪42头,母猪89头,仔猪1118头。”

    众人议论纷纷,“一千多头猪?真的假的?”

    “这比公社养殖场多多了。”

    “韩屯这规模也太吓人了,养鸡场就算了,弄个养猪场起步就一千头啊?”

    毛学山咳嗽了一声,打断了众人议论,问道:“你们的效率很高嘛,不到半年就有这么大规模了?”

    何平脸上露出神秘的笑容,“那是因为我们有秘密武器。”

    说完他朝养猪场的一角喊了一声,“郭教授!”

    正在指导社员配置饲料的郭文兴听见何平叫他,走了过来。

    “来,我给您介绍一下。这是我们特意从东北农学院请来的郭文兴教授,专门负责我们养猪场的技术工作。郭教授,这是我们县的毛县长,还有公社的郑主任。”

    刚才何平介绍养鸡场、养猪场的时候,众人即便惊讶也都只是小声议论,但听到郭教授的时候,终于有人忍不住发出了惊呼。

    “东北农学院?教授?”

    毛学山也很意外,“你请过来的?”

    那表情仿佛在说,少忽悠我,你绑过来的吧?

    “真是请过来的!您可不知道,为了请郭教授我那可是三顾茅庐、程门立雪、衣不解带……”

    “行了行了。”毛学山见何平越说越扯淡,摆手打断他。

    然后伸出宽厚的手掌,“郭教授,我代表我们平县的父老乡亲,欢迎您来到我们这里指导工作。”

    这种场面对于郭文兴来说太小儿科了,他一脸的笑容,“毛县长您言重了。我这一介老朽,能有用武之地已经很开心了。”

    “郭教授在这里待的还习惯吗?有什么需要尽管可以向何平提,他要办不好你告诉我,我来给你办。”

    “都挺好,都挺好。新搬的宿舍修的很好,吃的是食堂,一切都有人照料。”

    “多亏了郭教授,我们养猪场的发展才能够这么顺利。”何平在一旁敲着边鼓。

    毛学山颔首,“确实,养猪场想要更快更好的发展离不开像郭教授这样的人才。郭教授,有您在这里为我们韩屯的队办企业保驾护航,我的心里踏实多了。何平这小子如果有什么招待不周的地方,您一定要跟我说。”

    “没有没有,何场长能力、眼光都是极高的,和他一起工作非常愉快。”

    毛学山县长和郭文兴教授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交流,场面一片祥和。

    郭教授跟毛学山说了一会儿话,借口配制饲料离开了。

    毛学山脸上带着笑容,满意的对何平说道:“干的不错,能给你们韩屯招来这样的人才,确实是费了心力了。”

    “也是机缘巧合。”

    何平便把他在哈尔滨与郭文兴解释的始末给毛学山复述了一遍,毛学山听完感慨道:“也是个可怜人啊!”

    在养猪场转了一圈后,毛学山问何平:“你之前说过饲料的事怎么样了?我看你这养鸡场、养猪场的事干的热火朝天,怎么饲料厂的事一点动静都没有。”

    “还没开始筹备呢,我打算再等一等,市场还没有培育出来,不着急。郭教授就是饲料专业的专家,他不仅是养猪场的技术顾问,同时也是未来我们饲料厂的骨干力量。”

    毛学山点点头,“你心里有数就好,我可等着看你的行动。”

    “您就放心吧。”何平拍着胸脯道。

    看完了养猪场,何平又把众人领到了队部旁边,一座一字型排开的二层建筑坐落在那里。

    “这就是你前段时间托我和国强帮忙时说的宿舍?”毛学山问道。

    “没错,这就是我们韩屯的人才宿舍。”何平说完脸上浮现出骄傲的神色。

    何平把众人引到宿舍内,“我们人才宿舍建筑面积2000平米,规划了十六间单人宿舍,十六间双人宿舍;一间食堂兼厨房、一间读书室、一间活动室以及两间大教室,为来到我们韩屯工作的人才提供了足够舒适的居住环境。”

    毛学山随手打开一间宿舍,进入看了看宿舍内的装潢,脸上带着笑容,“没少花心思,看来我的忙没有白帮。”

    “多亏了您出力,要不然我可想不到请谁帮忙了。”

    “少拍马屁。现在入住率怎么样?我看你们现在也没什么人能够得上住这个宿舍的标准吧?”

    “您说的不错。现在住在我们宿舍的只有郭教授,以及营城农学院来驻场的师生们。”

    他神秘兮兮的趴在毛学山的耳边,“三个学生已经说好了,毕业就来我们韩屯上班,老师们我正在想办法,争取多段时间把他们都留下。”

    毛学东闻言点点头,又咳嗽了一声,小声的说道:“注意跟农学院的关系,不要闹的太僵。”

    何平给了他一个眼神,“您放心,我明白。”

    “这宿舍没有厕所吗?”郑主任问道。

    “在这里,我们给每间宿舍都配备了单独的卫生间。”何平随手推开宿舍进门右侧的木门。

    众人好奇的瞧着里面的设施,这配置比县里家属楼都高了吧?还有淋浴头?这玩意可少见啊!

    “这个房间还有人?”身后跟着毛学山来的小年轻随手推开一间宿舍的门,见里面还有人在办公。

    何平过去瞧了一眼,原来他推开的是北岛的房间。

    “您看我这记性,还有这位需要介绍一下。”何平看到北岛才想起来这位大哥,他最近一直在闭关研究韩屯的宣传策略和资料。

    这是何平交给他的任务,虽然眼下派不上用场,但未雨绸缪嘛,要不然让这大哥闲着,指不定那天就给自己捅点篓子。

    这个年代的文学青年,可不要低估他们搞事的能力。

    “这位是京城过来的朋友北岛,是一位诗人、作家……”

    还没等何平介绍完,跟来的年轻人们发出了惊呼:“北岛?”

第50章 文学偶像

    此时正是八十年代初,民间的文学爱好者如过江之鲫,拎出十个人里有九个说自己是文学爱好者,剩下一个死活不认,非说自己是个诗人、作家。

    在场的年轻人们听见北岛的名字,一个劲儿的往前凑,“真是北岛吗?”

    连毛学山和郑卫国这两个人在场都无法阻止他们的热情。

    北岛正埋头在书桌上书写,被打断后看见众人站起身。

    “振开,这是我们平县的毛县长、公社的郑书记,今天过来看看我们韩屯第一年家庭联产承包的收获情况,顺便来看看我们的人才宿舍。”

    毛学山拿出对待郭文兴教授的态度,“你好,不知道该怎么称呼你,叫北岛还是叫振开?”

    “您还是叫我振开吧。”

    何平又介绍道:“振开是京城的朋友推荐来的,现在暂时负责我们韩屯的对外宣传工作。”

    “对外宣传?”毛学山问道。

    “酒香也怕巷子深嘛。”

    “太早了点吧?”

    “不早不早,未雨绸缪。”

    毛学山又是跟对待郭文兴一样的套路,当领导的这套东西基本都是一个模式。

    等毛学山跟北岛说完话,他身后蠢蠢欲动的年轻人们终于忍不住冲了上来。

    “北岛老师,您好,我是一名诗歌爱好者……”

    “北岛老师,我特别喜欢您的《回答》这首诗……”

    ……

    八十年代是一个充满着光荣与梦想的年代,当时有三热,“读书热”、“哲学热”、“理论热”,青年们视尼采、佛洛依德、米兰·昆德拉、卡夫卡为偶像,追捧古典名著、外国经典和现代诗歌,热衷于文化沙龙、聚会、辩论,那时的年轻人似乎永远都是意气风发的,思索着宏大的命题。

    八十年代的文艺思潮涌现,让诗歌这种文学形式展现了惊人的生命力,尤其是以“朦胧诗”为代表的诗歌。这种井喷式的爆发绝不是凭空而来的,属于长期压抑后的反弹,而以北岛等人为首的这批诗人也成了社会上众多年轻人们的文学偶像,所到之处受到的欢迎不次于后世的偶像明星。

    北岛的第一本小说集《陌生的海滩》出版于1978年,一经推出便在广大的诗歌爱好者中引起了轰动,其中的《回答》一诗更是成为朦胧诗的代表之作,影响力巨大。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在场的年轻人们听到北岛的名字做出任何举动何平都不会感到吃惊。

    别说这帮年轻人了,就是自己读书会里那些成员们,看到北岛时的那副嘴脸都让何平恨不得给他们两脚。

    太气人了,同样是写书的,受到的待遇为什么差别这么大。

    北岛早已经习惯了年轻人的姿态,从容不迫的应对着他们的热情。

    何平撇撇嘴,这厮惯会装杯。

    “我领您再转转。”何平对毛学山说道。

    “好。”毛学山看到北岛被围的团团转的架势,也没有去打扰那些政|府来的年轻人。

    “这是我们的食堂,可以容纳一百人同时就餐。”

    “这是读书室和活动室,给住在这里的同事们平时休闲放松用的。”

    “这是教室,我们计划跟营城农学院合办夜校,提高韩屯社员们的文化知识和技术知识。”

    何平一处一处的给毛学山介绍着,到教室的时候引起了毛学山的兴趣,“怎么想起来弄夜校了?”

    “这事说起来话就长了。”何平跟毛学山详细说了一下宋老六的事。

    毛学山听得眉头越皱越紧,“运动才过去了几年,这些蛇虫鼠蚁就又钻出来了,真是死灰复燃。”

    “是啊,这种地痞无赖要清理起来不是一般的费劲。”

    “这个宋老六有合适的机会就处理一下吧。”毛学山没有在宋老六的事情上多纠结,“你这个思路是对的。老百姓,尤其是韩屯这些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的老百姓,一旦突然有钱又有闲了就容易走上邪路,需要好好的引导。办夜校这个点子想得好,既占用了他们的闲暇时光不让他们搞歪门邪道,又可以提升他们的文化水平和劳动技能,一举两得。”

    毛学山边说边高兴的拍何平的肩膀,“你这个点子想得好,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看这个模式可以在很多地方都推广开。”

    “要不说您眼光好呢,一眼就看出这里面的门道。”何平拍马屁道。

    教室是毛学东参观宿舍的最后一站,他和何平走出来宿舍的走廊,来到室外。

    “何平啊,这一圈看下来,你在韩屯确实干的不错,大出我的意料。”

    何平谦虚道:“您过奖了。”

    毛学山看着眼前这个即将成为他家乘龙快婿的年轻人,心中的爱才之意溢于言表,“要不,你来我们政|府吧?”

    “我?”何平有些诧异,怎么突然说起这个话题了?

    “我不合适,我这性格您知道的。最受不了的就是官府里那种压抑的气氛,我嘴上连个把门儿的都没有,指不定哪天得罪了人就得挨收拾。”

    何平想都没想就拒绝了,别说毛学山现在只是副县长,就是地委专员来拉拢他,他也没兴趣。

    钱他不缺,在这个年代可以算是实现了财务自由;权,他没什么大需求,主要是在韩屯这一亩三分地上,他说话还比较好使,真·一人之下。

    去官府能给他什么,奋斗个二十年当个处长?还是在老丈人的扶持下,没意思,好不容易穿越了,还跑去官府受那个鸟气犯不上。

    再说现在的韩屯就是一块白布,足够他施展了。

    毛学山也只是嘴上说说,见何平拒绝的果断,便没有再提。自家女婿不仅在做事上有能力,在写作上的天赋更是出众。两相比较,毛学山觉得还是写作这件事更适合何平。

    在八十年代当官不新鲜,但当个作家,还是一个有着脍炙人口的作品的作家,好处要比当官的多太多了。

    毛学山又勉励了何平几句之后,就跟他带来的人汇合。年轻人们意犹未尽的跟北岛告别,这厮这回又收获了几枚迷弟。

    何平站在原地跟毛学东他们摆手告别,北岛站在他的旁边。

    “这位就是你未来老丈人?”

    “嗯。”

    “可以啊,领导家属!”

    “去!”

第51章 高配版“三转一响”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但韩屯的社员们脸上的笑容并没有因此增多。忙完了秋收,他们的工作并没有轻松多少,因为队里养鸡场和养猪场的活计越来越多了。

    不过这一点在韩兆军这小子身上没恰好相反,他每天忙得像只小蜜蜂,但脸上的笑容却怎么也抑制不住。

    眼瞅着要到十一了,这小子跟许爱英要结婚了。

    前两天他刚跟许爱英去领完结婚证,现在两家正在紧锣密鼓的筹备他们俩的婚礼。

    仿盖何平家的新房都已经收拾好了,家具是托蒋师傅给打的,也是照何平家打造的。

    这天一辆东风卡车驶进了韩屯,开到何平家门口停下。

    梁跃进从驾驶室蹦下来,“大哥,在家没?”

    何平正好在家,“来了!”

    “家电运过来了,给我领个道啊。”

    “走,先去找兆军。”

    梁跃进这次来是给韩兆军送家电的。

    前几天韩兆军和许爱英去地区商场看家电,相中了新出的大彩电,但是当时就剩一台,还订出去了。

    没货想买只能等了,还好有赵波这个熟人,约定好等彩电到了就把他们买的东西一并给拉过来,这也算是这个年代的“送货上门”了,可惜只有熟人才有资格享用。

    梁跃进今天闲着没事,就跟着过来了。他跟韩兆军也很熟,想过来看看韩兆军的新房子盖的咋样。

    何平先上养鸡场喊上了韩兆军,得知家电到了,韩兆军兴高采烈的跑去找许爱英。

    “你俩先过去,我跟爱英等会就过去。”

    卡车开到韩兆军家,一路上不少好奇的社员们都看到了车上的东西。

    “何平,这拉的啥呀?”

    “兆军家买的家电。”

    “这么多啊?”

    社员们都知道韩兆军和许爱英最近要结婚,新房盖起来了,今天家电又到了,大家都凑了过来,想看个新鲜。

    何平和梁跃进并一帮闲着蛋疼的社员们在韩兆军的新房前等了没几分钟,就看见韩兆军拉着许爱英急慌慌的跑过来。

    两人给大伙开了院门,小院跟何平家的布置有些像,进门一条石板路,左右是预留的菜地。院当中仍是一条拦腰的花坛,再里面也是个棚架子,不同的是韩兆军家弄的是丝瓜,不是葡萄。

    小院里没有凉亭,对韩兆军两口子来说有个丝瓜架子夏天乘凉就足够用了,凉亭这种东西太不实用了。

    “这房子搭眼一瞅我还以为是到了何平家呢。”社员们开玩笑道。

    韩兆军笑道:“就是照着何平哥家盖的。”

    打开房门,屋里的布置也几乎和何平家一样,不过装修要比何平家更好了一些。何平盖房子的时候手里也没多少钱,很多东西就是凑合。韩兆军现在年入五位数,盖婚房自然不差钱,效果比何平家要强不少。

    “行了,把地方腾一腾,赶紧把家电都搬进来。”何平张罗道。

    人多力量大,大家伙忙活了几分钟就把几个大箱子都搬了进来。

    “兆军,你这都买的啥呀?”有社员问道。

    “打开看不就知道了么。”旁边的社员接话道。

    韩兆军没有回话,开始拆箱子,“拆开给你们看看。”

    “电冰箱、洗衣机,还有缝纫机……好家伙,兆军你这是花了多少钱啊?”

    何平笑着说道:“兆军为了结婚,可是把家当都砸进去了。”

    韩兆军憨笑着没说话,继续拆箱子。

    “这电视咋这老大呢?”

    “这是新出的彩电。”

    “彩电?啥叫彩电?”

    “土老帽了吧,就是带色(sai)的电视。”

    “电视还能带色?啥色啊?”

    “等会安上你不就知道了吗。”

    社员们瞧着新鲜,七嘴八舌的讨论着。

    等几人把家电都摆好,插上电源试了一遍之后,“兆军,你把那彩电赶紧试试。”

    这帮人眼睛现在就盯着那台彩电呢,电冰箱、洗衣机啥的大家早就早何平家看到过了,没什么稀奇的。

    彩电可是头一回见,大家伙太好奇了,伸着脖子等着呢。

    “我去立天线。”梁跃进自告奋勇跑到外面去弄天线杆子。

    韩兆军把电视插上电,笨手笨脚的打开电视。

    “再转一下,再转,好!”

    电视上原本的雪花被彩色的画面代替,社员们好奇的凑上来,“还真是带色的?”

    “这可真清楚,比何平家那黑白的好嘿!”

    你看电视就看电视,老碧碧什么玩意。

    韩兆军这小子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家未来一段时间内会陷入怎样的处境,他跟社员们一样,一脸新鲜的看着电视。

    “这玩意咋研究出来的呢,太厉害了。”

    何平对这年头的彩电没什么感觉,体积笨重、颜色失真。

    他抱着膀子在一旁,心里幸灾乐祸,兆军啊,还是年轻了,等过段时间你就知道啥叫鸡犬不宁了,估计到时候这小子跟许爱英研究做人的时间都没有。

    “大哥,这彩电确实好啊,等我跟佳佳结婚的时候,我也买一台,就是太贵了。”

    “这台京城牌的就算便宜了,才1900块,现在国产的都这价,国外的牌子更贵。”

    梁跃进叹气道:“大哥啊,你当谁都跟你一样不差钱啊?”

    “你小子少跟我哭穷,这两年你光卖鸡蛋就挣了多少钱。”

    “紧挣不够慢花的啊!”梁跃进哭丧着脸,“你又不是不知道,我养多少人。”

    “不够花你想法子啊,你那生意研究半年了,咋还没动静呢?”何平问道。

    梁跃进苦恼的说道:“研究是研究了,本来想弄个包装厂,后来发现根本不行,投入太高了,设备也不好搞。”

    “别的法子呢?”

    “都不太合适,有说去南方倒腾电子表的、倒腾洋酒的,这人一多嘴就杂,张罗了好长时间也没定下来。”

    “倒腾电子表是个不错的买卖。”

    “不错是不错。可现在我们这边卡的太严,卖那种东西容易挨收拾。”梁跃进小声的说道。

    何平思量了一会儿,“等过几天我研究研究吧,现在小学那边字帖的生意也弄的一塌糊涂,要是就这么放弃了也怪可惜的,大家一起研究一下,想想办法。”

第52章 奔向新生活

    梁跃进一听何平要给出主意,脸上乐开了花,“有大哥你出手我心里就有底了,全靠你了。”

    “我也不是万能的,别老指望我。”

    梁跃进讨好道:“您随便一指点,比我们想破了脑瓜子都强。”

    何平不会把梁跃进的恭维当真,他对自己的认知还是比较清醒的,他比这个时代的人多的,无非就是领先四十年的眼光和见识而已。

    “等过几天,兆军的婚事完事了,咱们商量一下,我现在有点想法,看看可行不可行。”

    最近这些天韩兆军忙活结婚的事,养鸡场的事管的少,何平就得多跑一跑。

    “好,到时候我过来找你。”

    两人聊完,只见所有人都在彩电面前傻乐着,或坐或站。

    “兆军,今天跃进过来,等会跟爱英上我家去吃饭去。”

    韩兆军光顾着看着电视傻乐,没回话。许爱英回道:“知道了,何平哥。”

    何平带着梁跃进往家里走,两人边走边聊。

    “大哥,兆军这回结婚可没少花钱吧?”

    “是啊,光这些家电就花了将近五千块,盖房子快两千,再加上家具这些乱七八糟的,再算上给爱英家的彩礼钱,得有一万块了吧!”

    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这小子结回婚,花出去一个万元户。

    梁跃进咋舌,“嚯,得亏兆军能挣啊。哪有几家能禁得起这么花啊!”

    梁跃进知道何平和韩兆军占着养鸡场的股份,但是没有细打听有多少。无论是何平还是韩兆军,亦或是老队长,对这件事都是避讳莫深,这年头这种事还是少宣扬为好。

    中午,梁跃进在何平家吃了顿饭就回了营城。

    十月一日,国庆。

    同时也是韩兆军和许爱英喜结连理的日子,这天何平起了个大早,还特意给小柱儿换了身新衣服。

    吃过早饭之后,毛春华骑着自行车到了他家。

    “咱们先去兆军家看看有没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地方。”何平带着毛春华和小柱儿去了韩兆军的新房。

    大门上贴着喜字,新房里也贴满了喜庆的剪纸。

    今天韩兆军家是一家齐上阵,韩玉铮夫妇、韩兆国夫妇,加上韩兆社,都忙前忙后的张罗着。

    “玉铮叔,有啥需要我帮忙的没?”

    从今天一早,韩玉铮的嘴就没闭上过,满面春风。

    “何平来了,都准备差不多了,你坐着就行。”

    何平哪能啥也不干,抢着帮忙忙活了一会儿,发现确实没啥可干的,这些天准备的已经很到位了,钱花的也到位。

    他便坐着跟韩玉铮拉起了家常,“玉铮叔,还没恭喜你啊,这回可是双喜临门了。”

    韩玉铮脸上笑得褶子都开了,“哎呀,你说这要不就没动静,一有动静还都赶到一起去了,哈哈哈……”

    前两天何平去食堂吃饭的时候跟冬梅嫂子聊天才知道,她已经怀孕三个月了。韩兆国和马冬梅结婚好几年一直没有动静,可把韩玉铮夫妇给愁怀了。

    老大没动静,就催着老二赶紧结婚,没想到这老二刚要结婚,老大媳妇就怀孕了。

    可不是双喜临门嘛!

    韩玉铮今天是人逢喜事精神爽,连咳嗽的症状都好了不少,前段时间韩兆军还带他去地区医院看病,看来应该是有些疗效。

    “何平、春华,喝点水。小柱儿,吃糖。”

    冬梅嫂子过来给他们倒水,又给小柱儿递了两块喜糖。

    “冬梅嫂子,别忙了。你现在可是有孕在身,没累着。”

    马冬梅满不在乎,“没事,谁家揣孩子还不干活了?你们聊着,我去忙了。”

    何平看着马冬梅矫健的步伐,真挺佩服这个年代的农村女性。

    烧火做饭、洗洗涮涮、养猪养鸡、下地插秧、收谷打粮,伺候完公婆还得伺候孩子。

    即便是怀孕的时候也没有在家歇着的,挺着大肚子也得干活。

    妇女能顶半边天这句话用在他们身上真的是再贴切不过了。

    何平跟韩玉铮聊了一会儿天,老韩家要去接亲的亲戚也都到的差不多了。

    “咱们动身吧!”

    一群人就这么往许老财家走去,韩兆军穿着一身笔挺的中山装,头发梳的锃亮,满脸傻笑的在最前面骑着自行车。

    “这小子是打了多少头油啊!”何平在后面吐槽着。

    毛春华拍了他一下,“你嘴上注意点,今天是兆军大喜的日子。”

    “知道了。”

    都是一个大队的,总共也没几步路,接亲的队伍很快便到了许老财家。

    “咣咣咣!”韩兆军这傻小子把老丈人家的门捶的震天响,“爱英,开门啊!”

    门里传来声音,“什么玩意,听不见。”

    何平轻踹了一脚,“傻小子,喊人啊!”

    韩兆军这才反应过来,“妈,开门啊!”

    没等门内说话,外面趴着院墙看热闹的社员就先喊了,“没听见,大点声。”

    “妈,开门啊!”

    “听不见啊!”

    韩兆军铆足了劲,脖子上青筋都露出来了,“妈,开门啊!”

    许老财他老伴满脸笑容的打开了门。

    韩兆军又叫了一声,“妈!”

    “诶!”

    叫完门,又把事前准备好的红包撒了个遍,韩兆军总算接到了新娘子。

    来的时候叫接亲,去的时候叫送亲,这回是女方的亲属送。

    许爱英按例,跟父母抱头痛哭一阵后,带着家里准备好的送亲礼便走了。

    这次接亲用的是养鸡场的自行车,本来何平打算让韩兆军用拖拉机,但韩兆军说现在队里用拖拉机的地方太多,耽误事,用自行车就行。

    送亲的队伍都出门了,韩兆社这小子还在一旁傻乐,何平瞧见了就给了他一下,“还傻乐着干什么,拍照啊,拿个相机你当摆设啊?”

    “嘿嘿,忘了,这就拍。”

    韩兆社举起相机,对准哥哥嫂子,按下了快门。

    韩兆军骑着黑色的二八自行车,许爱英坐在自行车的横梁上,两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清脆的自行车铃声响起,车轮滚动,一对新人奔向新生活。

    何平的耳边似乎响起了一段旋律。

    “甜蜜蜜,你笑得甜蜜蜜,好像花儿开在春风里……”

第53章 搞点文化产业

    “噼里啪啦……”

    随着司仪“礼成”两个字出口,鞭炮声响起,接下来就是婚礼最重头的戏码——吃席。

    “兆军家这菜码硬啊!”

    “也不看看人家啥条件,能差的了吗?”

    “你说要是何平结婚的时候得吃啥呀?”

    “谁知道呢,反正差不了。”

    社员们边吃边探讨着,而坐在主桌上的何平也没闲着,不停的给小柱儿夹菜,“来,大儿砸,多吃肉。”

    小柱儿嘴里塞得满满当当的,“爸,你别夹了,我都吃不了了。”

    “傻孩子,知道你爸随了多少礼不?给我吃,咱得吃够本。”

    毛春华拍了他一下,“你别老给孩子说些四六不着的话。”

    何平笑道:“开个玩笑嘛。来,你也多吃点。”

    毛春华白了他一眼,嗔道:“没个正形。”

    不远处韩兆军和许爱英正在挨桌敬酒,何平看了一眼,“今年忙活了一年也没闲着,回头挑个好日子,咱俩的事也该办了。”

    毛春华闻言有些羞涩,“这事你定吧,不过你得跟我爸妈商量好。”

    何平握住了她的手,“你就放心吧。”

    毛春华的耳朵都红了,但眼神里却充满着期待。

    “大哥!”

    何平正跟毛春华腻歪着,梁跃进一点眼力见都没有的凑了过来。

    “干啥?”何平没好气道。

    “嘿嘿,那啥,我看王校长也在,要不今天咱把那事给研究研究?”

    何平朝邻桌瞅了一眼,今天丁屯小学的校长王中华也过来了,刚才他们还打过招呼。

    何平思量了一下,“行吧,等席散了,下午上我家去谈谈。”

    “得,那我跟王校长也说一声。”

    梁跃进颠儿颠儿的跑去跟王校长沟通了,为了早点把这生意支起来,他想的头发都掉了,也没想出来比较靠谱的点子。

    主要是现在手底下养着的人有点多,一般的小买卖已经没有办法满足他的开支了,能让何平给支招那是再好不过的了。

    坐完了韩兆军的婚礼酒席,何平和小柱儿父子二人拍着圆滚滚的肚皮,悠哉的往家里走去,毛春华在一旁看着又好气又好笑。

    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子。

    他们刚到家,梁跃进带着王校长也跟了过来。

    “坐,喝点茶。”

    毛春华给几人泡了茶,何平滋溜了一口茶水。

    “大哥,王校长也来了,你给咱来说说你的想法呗。”梁跃进急不可耐的说道。

    王校长同样一脸渴求的看着何平,字帖的生意自从交到他们的手上可以说是每况愈下,自觉对不起何平的同时,也屡次想向何平求助,但总归还是没好意思。

    “我新出的小说看没?”

    梁跃进打了个磕巴,“那个……买了,还没看呢。”

    王校长问道:“您是说《福贵》?看了,写的太好了。”

    “不学无术。”何平数落了梁跃进一句,又说道:“现在已经印刷160万册了,不出意外的话,年底怎么着也能卖上两百万册了。”

    “嚯~”梁跃进惊呼了一声,“大哥,牛逼大发了,你这得挣多钱啊?”

    何平忍不住敲了一下他的脑袋,“这是重点吗,这是重点吗?”

    梁跃进摸摸脑袋,“那你的意思是……咱们卖书?”

    何平没有回话,继续说道:“年初的时候沪上古籍出版社出版《说岳全传》时,出版社在第一次印刷定了一个当时觉得非常保守的数字——九十万册。这里面当然有《说岳》的群众基础问题,但也说明了现如今图书市场的火爆程度。”

    “具体怎么个操作方法,大哥你详细说说。”梁跃进问道。

    “现在社会上兴起的读书热,几乎任何一本新书出版,都会引起抢购的热潮。你们常看报纸的话应该会知道,买个《红楼》《三国》都得排队,不愁书卖不出去。我的计划是找一家出版社挂靠,然后做利用国内外的名著做几套丛书来销售。

    我跟《人民文学》的副主编比较熟,之前还跟她聊过这个话题,现在只要通过新华书店的‘看样订货会’,我们的书就可以铺到全国的新华书店去,而且实际上这两年这个‘看样订货会’就是个形式,但凡是过得去的新店那边都是照单全收。”

    经过十年的文化破坏,国内的“书荒”到了让人难以想象的程度。四大名著加印一次能卖几十万的量,由于需求太大,印刷力不足,纸也不够用,这事儿连当时的中|央|领|导都无可奈何,甚至都用上了行政命令的办法,但还是没有解决问题。

    加之学校全面复课,大学恢复招生,教材都很难及时到位,而这一边知识分子也在等书读,一时间,对于书籍,人人都嗷嗷待哺。

    何平看过后世的一篇报道,很多出版社通过出版科普类、文化类、小说类的丛书赚的盆满钵满。

    科普类、文化类丛书他们编起来可能费劲,小说类的丛书不要太简单,很多现成的资源只要汇总一下就可以了,只要铺好渠道,就跟捡钱一样。

    梁跃进和王校长听完之后,没有发表意见。何平说很简单,但具体操作起来是否有他说的这么顺利就不好说了。

    “大哥,真能像你说的那样吗?”

    “我觉得没啥问题,现在最难的点在于找到一家合适的出版社和印刷。”

    何平看向梁跃进,其意味不言自明。

    梁跃进皱着眉头,万事开头难。他也明白了何平的意思,之前他跟自己说过做生意做熟不做生,出版、印刷这事对他来说就是熟门熟路的事,即便出版这事他不熟,但他身后还有他爸。

    梁爱军在营城印刷厂工作了三十多年,想跟营城的出版社说上话并不是难事,这事就看梁跃进能不能跟他家老头子沟通明白了。

    梁跃进弄明白这其中的弯弯绕绕,这事貌似也不是那么难了。

    “大哥,我明白你的意思了,回去我跟我爸商量商量这事,我这回是正经做事,应该问题不大。”梁跃进说道。

    何平点点头,“好,出版和印刷这事交给你,铺货这事交给我。”

    两人定好了之后,又商讨起出版物的具体细节。

第54章 来自南山的关注

    “我打算先拿国内有译本的外国名著开路,先弄一套‘外国文学名著’丛书探探路。前年《读书》杂志发表的《读书无禁区》那篇文章你们都知道吧?现在国内群众对外国文学的需求是非常旺盛的,只要我们能抓住机会,肯定能来个开门红。”

    何平想的很清楚,他们的底子很薄,不可能一上来就弄些技术门槛高的图书,已经有译本的外国名著是最好拿来练手的。

    “大哥你说的对,确实可行。”

    兄弟二人把事情商量的差不多了之后,何平终于想起了王校长。

    王校长正聚精会神的听着二人说话,见何平转过头,他连忙说道:“何作家!”

    “你别着急,这次就是想把字帖的销售问题给解决掉。”

    王校长听见这话,紧张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您说,我听着。”

    “之前字帖的销售一直都是散兵游勇的状态,这次如果出版这件事办的顺利的话,我计划把字帖做成正规出版物,然后通过新华书店的渠道销售。”

    王校长高兴道:“这是好事啊!”

    “但是……”何平停顿了一下,然后说道:“如果做成正规出版物势必要通过出版社,包括新华书店的销售都要分润出去一部分利润。”

    “我明白您的意思。”王校长一下子就想明白了这层关系,他脸上露出了几分愧意,“何作家,字帖这事是您帮着我们小学用来改善条件的,交到我的手上却弄成了这个样子,我心里实在是惭愧。今天您还能想着替我们出主意,我心里感激不尽,我不是不明事理的人,您尽管去做,我没有二话。”

    王校长的表态在何平的意料之中,这是个老好人,就是不会做生意,自己肯定不会坑他。

    “好。以后字帖的销售利润四成归出版社,五成归小学,一成归你,这个比例你看怎么样?”

    王校长摆摆手,“没说的,您定好就行,我都同意。”

    经过一番商谈,几人定下了图书和字帖出版的事宜。

    南山,宝安县。

    程景山焦头烂额的放下电话,对面的同事问道:“又出什么事了?”

    “昨天发往香江的那批土豆,有几个发芽了,那边又闹起来了。”

    同事嗤了一声,“这帮二鬼子,事可真多。”

    程景山警觉的看了一眼周围,“别瞎说。”

    同事没再说话,把手里的报纸递给他,“看看这个,你不是为肉的事发愁吗?”

    程景山接过报纸,看了一眼,“这是?”

    “怎么样?我这情报提供的还到位吧?”同事笑着说道。

    程景山一目十行的看完了报纸的内容,脸上露出了笑容,“到位,太到位了,回头请你吃饭。”

    说完他拿起了电话,然后又放了下来,刚才有点激动,拿起电话才想起来这事还不知道找谁求证真伪呢。

    程景山的迟疑是有原因的,30年来羊东的干部一直受到北方的冷遇,因为对于这个靠近外海、毗邻香江的地方,北方的兄弟们总是担心它的地方主义、资本主义旧习和安全风险,压制它的工业发展。

    现如今羊东被伟人定为改革开放的桥头堡,但伟人曾经对羊东省高官说过:中央没有钱,可以给些政策,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

    79年在羊东的会议上,当地干部抱怨外汇短缺,而外汇是引进外国技术和保证建设项目的前提,他们希望可以自主筹集外汇,请求成立农产品加工中心,利用毗邻香江、濠江的优势,以此来赚取外汇。

    当时与会的伟人支持他们的想法,表示为了赚取外汇,可以成立两个农产品加工中心。

    会议之后,羊东省便成立了两个农产品加工中心,一个在毗邻香江的宝安县,另一个在靠近濠江的珠海,加工新鲜果蔬和肉制品输往香港。

    程景山就是宝安县农业加工中心的负责人,但他们当地无论是农产品还是肉制品的产量和剩余都非常有限,根本不足以支撑这么大的出口量,所以必须由外省支援。

    这两年为了协调产品进出口,程景山头发都要愁白了,但农产品和肉制品的供应还是时不时的出问题。

    没办法,现在国内都不够吃呢,哪还有余力去供给给别的地方。尤其是肉制品,国内现在普遍是小农经济,饲养根本不成规模,想要长期稳定的供应难度实在太大。

    今天同事给他的那篇《半岛晨报》上报道的内容,如果是真实的话,正好能够解他的燃眉之急。

    他想了一会儿,决定来个迂回,拨通了他沪上老同学的电话,“喂,老顾啊!”

    他和顾明哲是大学同学,毕业之后,顾明哲分到了沪上市政|府,而他分到了羊东省。

    “老同学帮帮忙,给我打听一下,这事到底是不是真的。”

    电话那头的顾明哲有些挠头,“你小子又憋着什么屁呢?”

    “瞧你说的,景山能有什么坏心思,还是为了公家的事嘛!”

    程景山好说歹说顾明哲才答应他帮忙打听一下,这年头羊东干部的口碑,一言难尽啊!

    现如今咨询信息不像后世,打开电脑一上网什么都能查到,想要打听点东西,都得把周围人祖宗三代都问个遍。

    顾明哲再给程景山回电话已经是两天之后的事了。

    “问明白了,确实是有这么个场子,也确实是队办的,现在经营的很好。”

    “太好了!”程景山蹦了个高,“明哲,太谢谢你了。”

    程景山打听好信息之后,匆忙挂断了电话,对对面的同事说道:“老刘,帮我去火车站买张去辽省的车票。”

    同事诧异道:“你要干什么?”

    程景山大笑道:“赚外汇!你就别问了,快去给我买票,我去跟领导请假去。”

    同事一脸懵逼的被程景山赶出了办公室,而程景山则径直来到领到的办公室。

    “领导,我要出趟差!”

    “干什么去?”

    程景山把他托老同学打听到的消息跟领导复述了一遍。

    “好,赶紧去,争取把他们给引进来。”

第55章 诱拐良家?

    出版资质的事情搞定的很快,梁跃进回去跟父亲梁爱军沟通之后,梁爱军也很高兴,儿子总算是能干点正经的事业了。

    现如今这种打擦边球做买卖的方式已经渐渐掀起了一股潮流,周围有点关系的都朝着这个方向使劲,梁爱军觉得这样做也比较妥当。

    东北的风气跟南方比不了,能够以这样的方式做起来已经很不错了。

    梁爱军在营城印刷业经营了三十年,梁跃进提出的要求并不难办到,尤其是在这几年。

    十年嗡嗡嗡造成了精神和物质的极度短缺,使得刚刚解放的人们对于书、报、刊的需求迅猛的增长着,这样就导致近几年国内的出版业和印刷业呈现了一种极度不合理的繁荣。

    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因为这时出版所需要的印刷和纸张,前者技术落后、生产能力严重不足,后者属于短缺物资、供不应求,所以当时高层还特意召开过解决出版用纸的会议。

    在八十年代的前半段,图书的印刷和纸张供应一直是困扰国内出版业的两大难题。

    但在资源丰富的东北,这种情况并没有那么严重。也受惠于出版业的火热,近两年东北各地的印刷厂都成为香饽饽,像秦拥军所在的凸版印刷厂的情况只是极少数。

    梁爱军联系的是营城师范学院的出版社,营城师范学院出版社属于学院的校办企业,主要业务是给学校印刷教辅材,偶尔接点外面的业务,属于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状态。

    听说有人想用他们的资质,每年交一笔固定费用,出版社社长、也是师范学院后勤处处长的赵长斌很高兴,不费力气就给学校创收,说出去也是他能力的一种体现。

    “但你们的出版物必须要经过我们的审核,不得有宣扬反动、迷信、暴力、涩情的内容,否则我们出版社是有权否决你们的出版的。”

    这是何平跟赵长斌见面的时候一直强调的话。

    何平满口答应,心想怎么隔了四十年还是逃不过河蟹大神呢。

    搞定了出版社的事,接下来就是图书的编组和印刷。

    何平计划先弄一套“沙俄文学名著丛书”,虽说现在国内跟沙俄的关系已经闹崩了,但受惠于几十年前那段蜜月期的原因,沙俄的东西在国内,尤其是东北还是比较受欢迎的,而且因为历史的原因译制资源也比较丰富,操作起来难度比较低。

    编组这种事何平肯定不会亲自上阵的,他心里早就定好了人选,天天在人才宿舍里混吃混喝的“振开兄”是再合适不过的人物了。

    “啥玩意?让我|干主编?”振开兄提高了音调,在东北待的时间长了,好好的一个诗人愣是说出了一口东北腔。

    “咋地,你还不乐意啊?”

    “不是,我也没干过啊。”振开兄继续推辞。

    “没事,就当练手了。其他的事我联系好了,你就负责给我弄十本八本的沙俄著名的小说的中文版就行,划拉划拉市面上有的书,套过来就行。”

    振开兄仿佛受到了莫大的侮辱,“这……这怎么能行?这读书人的事……如此这般,太不像话了……”

    “振开兄,读书人的事嘛,都是为了传播文化,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明需求,你这么想就不对了。”何平循序善诱道。

    “不好不好,这……这成何体统,哪有这样干的。”

    “五百块,只要你帮我编完这组丛书,给你五百块钱的费用,怎么样?”

    振开兄脸上浮现出挣扎的神色,“这样不好,不好……”

    “一千块,一千块。”何平提高价格。

    “这,这……”振开兄有些动摇。

    “一千五,不能再高了。”何平咬死了价格。

    “好!”当何平的最终价格说出口,振开兄终于下定了决心,咬着牙说道。

    “好,成交。”何平握住振开兄的手,舔着脸笑道:“别一副小媳妇受辱的表情,开心点。挣钱嘛,不丢人。”

    振开兄默默的点点头,脸上还是一副司马相。

    我想起那天夕阳下的奔跑,那是我逝去的青春。清新脱俗的我终于还是屈服在了阿堵物的淫|威之下。

    “好了,这事我就交给你了,争取尽快把书稿拿出来,我好组织印刷、铺货。”

    何平给振开兄加油打气,他这种文青性质严重的中年男人,必须顺毛捋,等这笔买卖干完,估计也就彻底归心了。

    何平现在就像个诱拐良家少|妇的臭无赖,脸上写满了温柔,嘴上尽是些甜言蜜语。

    振开兄面对何平的嘘寒问暖、关怀备至,心里不自觉的涌起一份愧疚。人家出那么高的价钱请自己帮忙,态度又这么好,自己既然接下了这份工作,就一定要做到尽善尽美。

    人生的转变有时候就是这么的突兀,本想来韩屯避避风头、散散心、找点事干的振开兄,人生就这样走上了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

    “我们这套丛书的重点是在资料的汇集和整理,你先想一想,把这套丛书的书目都列出来,我到世面上去给你搜罗译制本,争取都给你搜集全,好让你参考。”

    振开兄听见何平的话,心里又是一沉,还真是赤|裸裸的套书啊。

    “好,我回去想一想,尽快把书目整理出来给你。”

    振开兄怏怏不乐的回了人才宿舍。

    搞定了丛书的主编人选,何平蹬上自行车前往公社。

    “沙俄小说?你怎么想起来搜集沙俄的小说了?”毛春华有些意外的问道。

    “我准备弄一套沙俄文学名著丛书出版。”

    “出版书?”毛春华瞪大了眼睛。

    这几十年来报刊业、出版业、印刷业都是公器,在寻常人眼中,那是配合政|府舆论宣传用的,自己搞出版、搞报刊,一般人想都不敢想,也就是这几年嗡嗡嗡结束后,政策有点一松到底的趋势,才有极少数像振开兄这样的活跃分子,敢自己搞起了报刊杂志,后来不也没封了么。

    “能行吗?”

    何平听出了毛春华问话的潜台词——会不会有危险?

    “没事,我弄的又不是违禁的东西。”

第56章 韩屯接引道人?

    晚上回家的时候,毛春华不放心的把何平要做的事跟父亲交代了一遍,毛学山沉吟良久。

    “这小子的脑子啊,不做生意真是屈才了。”

    温桂珍有些好奇,“为什么?”

    毛学山说道:“十年时间,人民群众对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需求已经达到了一种病态的渴求,这时候但凡是能咽的下去的东西,都不会有人挑食,这就像是你给一个快要饿死的人一块馊窝窝头,他会选择扔了还是吃下去?”

    “肯定吃下去啊!”

    “所以啊,这小子是好准了脉。物质上,他经营养鸡场、养猪场,满足人民日益膨胀的胃口;精神上,他搞出版物,满足人民的贫瘠的精神生活。真是两手抓啊!”

    毛春华听完父亲的分析有些疑惑,这跟下午何平跟她说的也不一样啊!

    “现在弄这玩意就跟捡钱一样,风险还小,上哪找这么好的美事去。”

    无形脑补最为致命。

    过了十一,秋意越来越重,树叶渐渐黄了。

    程景山下火车的时候天才蒙蒙亮,他紧了紧身上的单衣。失策了,出来的急,连件厚衣服都没有带,东北的天气真冷啊!

    出了火车站,他看着眼前陌生的小县城,一时有些茫然。

    红旗公社、韩屯,程景山嘴里念叨着这两个名字,想找人打听打听,正巧前面有个买茶叶蛋的小贩。

    韩兆坤等在扒拉锅里的鸡蛋瞧见一个刚下车的人朝他这边走过来,脸上堆上笑容,“同志,来点茶叶蛋?”

    “同志你好,麻烦问一下,你知道红旗公社怎么走吗?”

    不是买茶叶蛋的,韩兆坤有些失望,这可是他新开发的产品,卖了两三天,效果差强人意。

    不过怎么老有去红旗公社的,韩兆坤感觉冥冥之中自己的脑袋上被套了个环,他下意识的问道:“您不会是去要韩屯吧?”

    程景山诧异,“你怎么知道?”

    还真是,韩兆坤笑着道:“我就是韩屯人。一听你问红旗公社就想着是不是有可能去韩屯的,没想到还真是。”

    程景山听说韩兆坤是韩屯人,脸上露出大喜的表情,“哎呀,太巧了,真是太巧了。”

    “您去韩屯是准备?”

    “我是南山那边来的,想跟你们韩屯的养鸡场谈一下合作。”

    韩兆坤心里有些惊讶,南山那边来的?穿越整个中国过来谈合作?这得是啥样的合作啊!

    他看了看自己大半夜起来煮的一锅茶叶蛋,犹豫了片刻,然后做了决定。

    “哎呦,这么老远过来谈合作那肯定是了不得的大买卖。走,我带你去韩屯。”

    程景山没有想到自己问个路还问出个向导,正准备高兴的答应,可他看到了韩兆坤的一锅鸡蛋,“你这买卖……”

    韩兆坤不在意的笑道:“没事,回来一样卖。”

    韩兆坤把东西收拾好,送回了住处,带着程景山赶往韩屯。

    “老弟,看你年纪也不大,出来做多长时间了?”

    “就这一两年出来的。”

    “你们这里像你这样出来做小生意的多吗?”

    “不多,我们这边风气跟你们南方不一样。我听去过南方的说,你们南方尤其是沿海的地方,买卖人特别活跃。”

    “确实是要比这边活跃一些。”

    韩兆坤骑着自行车驮着程景山,两人边走边唠。

    “你怎么想起来出来做买卖了?”

    “嗨!”韩兆坤叹了一口气,“我爸是我们那片大队长,平时管我管的比较严,队里有啥好事都得紧着别人家,我就纳了闷儿了,我也不偷不抢,我也是队里的社员,咋就非得啥事都让着别人。后来我一气之下,就想着出来做点小买卖。”

    程景山听完韩兆坤的话,心中对素未谋面的韩兆坤父亲升起了敬意,这是一位一心为民的好干部。

    但他心中并不认同韩兆坤父亲的做法,既然要一碗水端平,那么对自己的儿子怎么能搞“特殊化”呢?

    “你父亲是个好干部,但对你的做法还是有些欠考虑的。”

    “你也觉得吧?我都懒得搭理他。”韩兆坤做出大度的姿态,“他现在也没空管我,整天忙着跟何平研究队里的发展大计,不知道的还以为当上总理了呢。”

    韩兆坤对父亲的怨言,程景山只是笑笑,他抓住了韩兆坤话里的关键信息,“你说的这个何平是?”

    “就是你要去谈合作的养鸡场场长,他管我叫二哥。何平是个能人,能写书、还能做生意,来我们队里才两年,咱们队里就变了个样,我是打心眼里佩服他。”

    程景山当然知道何平的情况,他看的《半岛晨报》是转载的《营城日报》的报道,上面对何平的情况有介绍,他就是想侧面了解一下情况。

    “应该不止你吧,是不是你们韩屯人对何平的评价都很高啊?”

    “那是,这一年养鸡场给队里人的分红都比队里给的多,大伙的评价能不高吗。我合计啊,等我爸退下来了,韩屯还得他当一把手。”

    “那你们养鸡场的效益还真不错。我之前听说你们韩屯养鸡场现在是全国最大的蛋鸡养殖基地,效益肯定差不了。”

    “去年的效益是不错,不过今年就不知道是什么情况了。今年养鸡场扩建花了好几万块钱,还上哈尔滨那边引进的鸡苗。何平这小子又撺掇着我爸开养猪场,又盖什么人才宿舍,花的钱海了去了,真不知道年底能给大家发多少钱。”

    韩兆坤说出了他的担心,同样也是韩屯大多数社员的担心,只是碍于现在何平在队里的权威,这些人从来没有明面上提出质疑。

    人才宿舍?

    程景山觉得自己又抓住了一个重点,“什么叫人才宿舍,没听过这词呢,能给我说说吗?”

    “都是何平这小子整的事,说是要给来韩屯工作的技术人才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在大队部那盖了个二层楼。好家伙,都快占两亩地了,那里面你是没看着。县里的招待所、家属楼啥的我也去过,跟他这个没法比。”

    韩兆坤边说着,还露出了心疼的神色,那可都是钱啊,拿韩屯人分红盖的。

第57章 客从南山来

    程景山被韩兆坤说的心里直痒痒,他没想到在东北的小山村里居然还有这样一位有着远见卓识的人物,光看报道他是万万想不到的。

    正所谓种得梧桐树,引来金凤凰。

    如果何平只是开养鸡场、养猪场,哪怕规模再大点,程景山也只会高看他一眼,但是何平能在起步没多长时间就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就让他有些敬佩了。

    身在改开最前沿的他深切体会到人才的重要性,经过这两年的实践,南山政|府的全体领导干部有一个共识,南山想要发展必须要留住人才,次之就是搞外汇。

    人才是软件,外汇是硬件。

    有了外汇,一切的建设和技术才能落地;有了人才,才有长足发展的可能性。

    何平的想法无疑是非常具有前瞻性的,这一点是程景山最看好他的地方。

    这样有远见的企业家,正是南山需要引进的。

    “企业家”这个词是从泥轰传过来的,程景山他们这些沿海的干部对于这些信息接受的很快。

    韩兆坤把程景山拉到何平家门口,家里没人,他又把程景山带到了养鸡场,才找到了何平。

    “何平,来客(qie)了!”

    “二哥回来了,来啥客了?”

    韩兆坤把程景山介绍给何平,“这是从南山来的程干部,说来跟养鸡场谈合作的。我在火车站出摊的时候正好遇上,就给送过来了。”

    南山来的?

    何平面露惊讶,“程同志你好,你好。”

    “何平同志你好,我叫程景山,是宝安县农产品加工中心的负责人。”

    两人握手后,何平招呼道:“这边太乱了,走,去我家说吧。”

    “没关系,何平同志。如果方便的话,我正好想看看你们养鸡场。”程景山提出要求。

    何平笑道:“都说你们南山的效率高,现在一看真是闻名不如见面啊,这屁|股还没落座呢,就要开始工作了。”

    “顺便,顺便。”程景山笑呵呵的说道。

    “好,那我带你转一圈。”

    何平领着程景山在养鸡场里边转悠,边介绍:“我们养鸡场计划建设三期,预计蛋鸡存栏量达到五十万只。现阶段一二期工程已经完工,目前蛋鸡存栏量达到了17万只,那边正在建设的就是三期,10月20日之前就会竣工,结束这个工程,我们养鸡场的扩建工程基本就算完成了。

    按照我们现在的育种孵化速度,最迟明年年中,我们养鸡场的蛋鸡就会满栏,截止明年12月左右,我们韩屯养鸡场的产蛋量将达到每月130万斤左右,可以满足辽现阶段三分之一居民的食用量。目前我们韩屯养鸡场的蛋鸡主要是以本地蛋鸡和哈尔滨的滨白42蛋鸡为主,对东北的天气具有良好的适应性。我们养鸡场依托东北农学院和营城农学院,形成产学研联动,已经具备了蛋鸡的育种能力,下一阶段我们将聚合东北农学院、营城农学院两所院校的科研力量重点攻坚种鸡的杂交繁殖工作,争取早日拥有属于我们养鸡场自己的祖代鸡。”

    吹牛杯这种事对何平来说就像喝水一样,章口就来。

    不过他也不全是吹牛杯,除了后面祖代鸡和产学研的事,其他的介绍还是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

    “何平同志,你说的这个产学研能给我详细介绍一下吗?”

    程景山抓重点的能力让何平刮目相看,是南山的干部都这样,还是程景山比较特殊。

    “没问题。任何事业想要发展离不开人才,我们韩屯养鸡场虽然现在只是一个乡下养鸡场,但想要做大做强,同样离不开科学技术和人才的支持。

    农学院拥有具备良好科研能力的老师和学生,是我们韩屯发展天然的助推器,我们韩屯通过捐助科研经费的方式和农学院形成合作,得到农学院的技术力量的支持,同时还可以享受到农学院的科研成果,这样的结果对我们双方都是有利的,可以说是一种双赢。”

    何平的思路非常清晰,程景山听完立刻就理解了这其中的关键,他对何平口中时不时崩出来的新名词特别感兴趣。

    “双赢?你这个词用的好,确实是双赢。”

    何平谦虚道:“您过奖,这都是我个人的一点拙见,都是为了韩屯的发展硬着头皮想出来的。”

    “何平同志你太谦虚了,在我们国内像你这样有长远目光、尊重科学技术的干部太少了,实在是难能可贵。”

    参观完韩屯养鸡场,何平引着程景山往他家走。

    “程同志,不是我跟你吹,别的我不敢说,我们韩屯养鸡场至少在目前应该算是全国技术最先进、规模最大的蛋鸡养殖基地,有着东北农学院和营城农学院两所大专院校给我们保驾护航,就像给我们韩屯养鸡场装了两台超大马力的发动机,只要我们自己不跑偏,韩屯养鸡场的发展绝对势不可挡。”

    何平走路也不忘给程景山洗|脑,谈生意嘛,你不把自己夸上天,卖不上好价钱。

    程景山谨慎的附和着,他这几年见天儿的跟小贩们打交道了,这种套路再熟悉不过了。

    到了何平家,程景山又给何平详细介绍了自己的来意。

    “何平同志,我给你好好介绍一下我这次来的原因和目的。”

    “你说。”

    “我们宝安县农产品加工中心成立于79年,主要负责对香江出口农副产品赚取外汇以支援特区的建设。但是我们加工中心现在面临的问题是,省内农副产品的生产能力和剩余远远不足以支撑我们对香江的出口,所以我们必须获得兄弟省份的支持。

    前几天我在《半岛晨报》上看到关于你和韩屯养鸡场的报道,觉得这对双方可能都是一个机会,所以冒昧找过来希望跟你们达成合作。”

    程景山的介绍非常简练,但简明扼要的把他来的原因和目的都介绍到了。

    何平听完之后心里暗喜,没想到还能搭上特区的东风,这事要是成了,对韩屯绝对有百利而无一害。

第58章 双簧

    “您能详细说说是怎么个合作法吗?”何平面上不露声色,不紧不慢的问道。

    “我们想邀请你们到我们宝安县开设养鸡场,养殖规模就比照你们韩屯现阶段的规模,生产出来的产品专门出口香江。”

    “有什么优惠条件吗?”

    “我们加工中心的目的是赚取外汇,所以你们出口赚取的外汇,我们可以按照汇率以rmb的形式进行兑换,这是第一;第二我们可以给你们提供建设用地,尽最大努力保证你们的建设和投产;第三,我们可以在养鸡场的招工上配合养鸡场。”

    程景山说的井井有条,但在何平看来除了提供建设用地比较有吸引力之外,其他两个条件实在有些乏善可陈。

    他沉吟片刻,然后对韩兆坤说道:“二哥,你去把老队长请过来。”

    韩兆坤这才想起来,韩屯的当家人、自己老爹还没在场,他赶忙起身。

    “程同志,你先喝口茶。我们韩屯养鸡场吧,毕竟是队办企业,所以这事还得请我们队长过来定这事。”何平笑容可掬的说道。

    “好,那我们等一会儿。”

    老队长来的很快,路上韩兆坤给他介绍了一下情况,老队长一听南山来干部要跟养鸡场谈合作,烟袋锅差点掉地下。

    这都啥情况啊,开个养鸡场还有人跑大半个中国来凑热闹,啥时候养鸡也成香饽饽了。

    韩兆坤又给他说了何平的反应,老队长大致明白何平这小子心里啥想法了。

    他是打算把自己叫过来拉价钱的。

    这小子肚子里那点小九九,老队长自忖再了解不过了。

    他一撅屁|股,老队长都知道他拉条条还是拉粒粒。

    老队长进了何平家,何平给老队长介绍了一下程景山,又简单说了一下程景山的来意,同时隐晦的递给老队长一个眼色。

    老队长的烟袋锅撅了撅,收到。

    “这个事儿,不好弄啊!”

    老队长吧嗒着烟袋锅,叹气道。

    程景山问道:“老队长,您何出此言啊?”

    “程同志,这里面的情况你不了解。今年我们韩屯大兴土木,就这个败家瘪犊子……”老队长用烟袋锅指着何平,“盖完养鸡场盖养猪场,盖完养猪场盖人才宿舍,盖完人才宿舍又盖养鸡场,这队里辛辛苦苦卖鸡蛋挣那俩钱儿全让他给糟蹋了,哪还有钱去你们那开什么养鸡场啊!”

    何平偷偷的给老队长比了个大拇指,老头儿现在这演技和领受能力非同一般,堪比影帝。

    “应该不至于吧?刚才何平同志给我介绍过你们养鸡场的经营情况,现在应该说是非常良好的。况且到我们那里开养鸡场对你们绝对是有利无害的,要知道你们的养鸡场如果能开起来的话,鸡蛋是要卖到香江的,他们给的价格可比你们在国内卖要高出好几倍呢。”

    程景山的最后一句话让何平眼前一亮,对啊,忘了两岸现在的经济差距了。

    他心里更加迫切的想要促成这件事了,但面上还是露出难色。

    “这事儿确实怪我,又犯了经验主义错误,老想着大干快上,导致现在这种情况。”他低着头做检讨,也不知道是做给谁看。

    老队长吧嗒着烟袋不说话,气氛一时陷入了沉默。

    程景山皱眉,他哪里能不明白何平的真实想法,都是千年的狐狸,你跟我玩什么哈啦少。

    “老队长,这事情不能这么看。钱你们是花出去了,但不是白花的。都是为了更好的回报,这回报我相信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见到的。何平同志的做法是对的,有机会就要大干快上,千万不要裹足不前,否则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程景山劝道。

    “是啊!这回报可不得等嘛,所以这到你们那开养鸡场的事儿啊,还得缓缓。”

    程景山为老队长抓重点的能力捉急,这老头儿绝对是故意的,自己是那个意思吗?

    “不是,老队长我不是那个意思。我们邀请你们过去我们那里开设养鸡场肯定会提供便利条件的。”

    何平说道:“是啊,老队长。程同志不远千里过来,肯定是带着诚意来的,我觉得我们应该尽可能的帮助兄弟省份的发展,即便是有点困难也是可以克服的。”

    老队长拎着烟袋锅跟何平比比划划,气愤的骂道:“克服困难?克服啥困难?钱都让你个瘪犊子花出去了,拿啥克服困难?”

    何平一脸尴尬,“你看你,我这不也是为了队里好嘛。再说程同志大老远来的,肯定会帮助我们克服困难的嘛,程同志你说是吧?”

    程景山哭笑不得的看着这一老一小唱双簧,但又没有什么好办法,现在毕竟是他求人,不是人求他,“是啊,有困难我们大家可以一起想办法解决嘛!”

    老队长这才消气,“你看看人家程同志,这觉悟、这担当。哎呀,程同志,真是给你们添麻烦了,我们这小家小业的,让你见笑了。”

    “您说的哪里话,是我们给您添麻烦了。”

    老队长脸上的褶子有点泛油,“不麻烦,不麻烦。那啥,有困难赶紧给程同志提啊!”

    最后一句话是朝何平说的,何平脸上带着歉意的笑容,“程同志,你看,队里财政也不宽裕,远去千里上你们那开场子,你们是不是给提供点经济上的帮助?”

    经济上的帮助?啥意思,给我们给盖养鸡场?

    “何平同志,你这个经济上的帮助是指?”

    “那啥,给整点无息贷款呗!”何平舔着脸说道。

    程景山思量片刻,不是直接要钱就行,这个事倒不是不可以,特区现在最大的好处就是“无法无天”。

    中央说的很清楚,可以给特区政策,但是没有钱,这就给了特区便宜行事的权利。

    程景山脸上露出笑容,“何平同志,咱们打开天窗说亮话,有什么要求你就一并提了吧,只要是我们能做到的,一定满足你们。”

    何平脸上露出“羞赧”的笑容,你瞅瞅,这事儿闹的,这多不好啊!

    既然你诚心诚意的发问了,那我就勉(hou)为(yan)其(wu)难(chi)的提要求了。

第59章 忽悠

    程景山自觉见过不少锱铢必较的生意人,但向何平这样贪得无厌的还是第一次见到。

    “我觉得吧,像我们这种具备一定技术能力和规模的企业,能够到你们宝安去开设分场,对你们宝安未来的招商引资是非常有好处的。我们不仅可以带动你们当地的就业,还可以带动当地的产业发展,形成一套联动体系,为特区的建设添砖加瓦。”

    何平似乎根本没有意识到程景山的不满,还是滔滔不绝的白话着。

    程景山总结了何平刚才提的几条要求:一、无偿提供养鸡场的建设用地;二、提供无息的建场资金;三、减免养鸡场落成后三年的各种税金;四、政|府背书招聘相关人才;五、提供饲料来源、包装品等配套产业。

    程景山都快气乐了,这小子真把他这个养鸡场当成什么高技术含量的企业了。

    “你提的这些条件太离谱了,我们不可能答应这样的条件。”程景山摇头否定道。

    “程同志,我们是抱着诚意跟你谈合作的。你要知道我们韩屯是冒着无比巨大的风险不远千里横跨大半个中国去你们宝安投资的,我认为我们的条件是非常合理的诉求。”何平提的这些要求都是照着后世政|府对那些大企业招商引资的条件来的。

    “你这个条件太离谱了,我们是要引进养鸡场,并不是要建造什么科技企业,这样的优惠力度是不可能的。”程景山咬死了不松口。

    何平叹了口气,“程同志,你这样让我很为难啊!”

    程景山面上毫不在意,深谙谈判之道的他怎能不明白这个时候绝对不能轻易让步的道理。

    “那好吧!”何平见程景山没有妥协的意思,便站起了身,“那今天先这样,程同志你好好考虑一下我们的意见。我呢,也得跟公社和县里取汇报一下我们这边的情况。有南山的政|府部门来找我们韩屯这样一个队办养鸡场来谈合作,我想领导们知道了一定会非常开心的。”

    何平看似无心的话正戳中程景山的软肋,见何平说完话就要起身,他连忙按住了他,“何平同志,有什么事都好商量嘛。我跑了这么老远过来,肯定是带着诚意来跟你们谈合作的。意见不统一是很正常的事情,我们可以协商嘛!”

    何平的脸上露出笑容,他就知道这招好使。

    程景山介绍自己是宝安县的政|府干部,想要找韩屯养鸡场合作,却没有第一时间联系当地政|府,而是直接跑来养鸡场,何平就知道这里面肯定有问题。

    羊东这个沿海省份向来是以风气开放闻名,在政策保守的年代绝对属于国内的异类,而东北此时恰好是国内最保守的区域之一。

    程景山这次来显然是没有什么官方背书的,要是让平县县政|府知道了这件事,百分之百会从中作梗。

    何平就是号准了程景山的脉,才这样有恃无恐。

    “我觉得你之前的几条要求还是比较中肯的,但是这其中的细节是不是可以再商量商量?”程景山脸上堆着笑容,用商量的口吻说道。

    生意上的事不怕麻烦,就怕对面不开价,只要开了价,就证明有合作的可能性。

    何平笑着说道:“都好商量嘛,哪条你有意见我们都可以协商。”

    两人彼此试探着对方的底线,又探讨了一个多小时,才大致确定了到宝安县开设养鸡场的条件。

    第一,由宝安县向韩屯养鸡场提供一笔10万元的低息贷款,用以建设宝安县蛋鸡养殖基地;

    第二,宝安县负责提供蛋鸡养殖基地的场地;

    第三,宝安县将在蛋鸡养殖基地开张后提供一免一减半的税收优惠政策;

    第四,宝安县农产品加工中心负责协调蛋鸡养殖基地的饲料供应问题。

    何平提的条件没有完全落实,但基本达到了他的心里预期。

    再说程景山毕竟只是空口白牙的说话,何平心里也没底他说的事情最后能落实几项,后世为了招商引资政|府人员当大忽悠的案例不胜枚举。

    这里面只要能落实两三条,何平就很满意了。他并不怕程景山只是为了忽悠他到宝安那边开养鸡场而答应了他根本办不到的要求,现阶段鸡蛋属于硬通货,只要他能顺利把这个蛋鸡养殖基地开起来,那么一切都不是问题。

    程景山暗暗出了一口气,何平这小子可真不好糊弄,费了半天劲他总算把条件砍了一些。

    可即便是这样,这里面也有部分条件以他的身份也是无法完成的,这事回去还得跟领导商量解决。

    他倒不是打算空手套白狼,只是到时候如果实在是协调解决不了的话,那么打点折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先把人请过去再说。

    “行了,那这件事咱们就先这么定了,回头我上县政|府去跟领导报备一声,然后就进行前期筹备,完事后出发。”

    程景山一听这话急了,“老弟,不是说不找县政|府了嘛?”

    “老哥你稍安勿躁,这事你放心,政|府那边不会耽误我们的事的。”

    程景山还想说话,被老队长制止道:“程同志,你就放心吧。何平既然说了,就肯定不会影响。”

    程景山见两人信誓旦旦,也不便在阻止,“那好吧。”

    说完事之后,何平先把程景山安排到了韩屯的人才宿舍。

    去宝安县开设蛋鸡养殖基地说的轻巧,但真要做还需要一定的准备时间,程景山还得在这里待一段时间。

    程景山来之前就听韩兆坤说过韩屯的人才宿舍,心里对这里充满了好奇,何平把他安排到这里,满足了他心里的好奇心。

    他打量着人才宿舍内部的装饰和布局,心想这个标准确实是比较高,至少在他们宝安县内是找不到跟这个人才宿舍相媲美的地方,这个东西以后可以跟领导提一下,我们南山是改革开放的桥头堡,这种事物实在是太符合我们的调性了。

    何平眉飞色舞的给程景山介绍着人才宿舍的情况,丝毫没有意识到眼前沉默无言的老哥心里正在想着如果“剽窃”他的胜利果实。

第60章 议事

    何平当然不会直接跑到县政|府去正儿八经的跟领导汇报这件事。

    他在傍晚的时候骑着自行车跑到了毛春华家,蹭完晚饭之后,跟未来老丈人说起来了这件事情。

    “……不过他们也不是没条件的,蛋鸡养殖基地的规模必须保证在一年时间内达到存栏量五十万只,一年半时间形成产能。”

    毛学山听到这件事情的第一反应是——这羊东的干部也忒不要脸了!

    做事情偷偷摸摸的,跑好几千里地来东北挖墙脚。

    心中本想埋汰几句羊东干部的工作作风,但看到何平一脸高兴的表情,他按下心中的不悦,“那你是什么意见呢?”

    “我认为这件事非常具有操作性。”何平斩钉截铁的说道。

    “何以见得呢?”

    何平理了理思路,“首先我们从国家大的层面来说,伟人改革开放的立场是一贯的、坚定的,南山是伟人定下的第一个试点特区,在政策上有着天然的优势。

    其次,程景山提供给我们的条件确实非常优厚,就算到时候打了折扣我们也是划算的。因为现阶段肉制品、蛋制品这种东西是老百姓必须要食用的消耗品,绝对属于第一等的硬通货,我们丝毫不用担心赔本的可能性,最大的问题应该是何时能够回本和盈利。

    再者,我们韩屯养鸡场现在作为单一养鸡场来说,规模已经达到了巅峰,以现阶段我们的技术水平不可能再在这座养鸡场上面继续投入了。即便以后想扩张,也需要另寻他地,有南山提供这些条件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最后,我们韩屯的产业想要做大做强,走出去是必然的,现在有这么一个机会,能够搭上特区发展的快车,我觉得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如果顺利的话,我们的发展速度将会因此再上一个台阶。”

    毛学山听完默默颔首,何平的话是有道理的,但有些事情不能光看他们双方,这里面还牵涉到平县的政|府部门。

    “你有没有考虑过我们政|府部门的反应?”毛学山问道。

    “这方面我思考了一番,不知道想的对不对。”

    “没关系,跟我你不用藏着掖着,有什么就说。”

    何平说道:“政|府方面担心的无非就是我们抽取韩屯养鸡场的利润在外地开设蛋鸡养殖基地,会直接影响到我们当地的税收和利润上缴。我刚才也说了我们去宝安开设蛋鸡养殖基地的条件,对方会向我们提供低息贷款和建设用地,这就大大减少了我们前期投入的成本。

    而且我们还约定了税收的减免政策,只要我们能够顺利的把养殖基地开起来,那么盈利就只是个时间的问题。

    另一方面,我们队办企业在外投资,同时也是给我们平县创造财富的嘛,毕竟我们队办企业是要上缴税收和一定利润的。

    我觉得这件事对政|府部门来说是利大于弊,值得提倡的。”

    毛学山欣慰的看着未来女婿,考虑的确实非常周全,“但是你忘了最大的一个问题。”

    “什么?”

    毛学山缓缓说道:“保守势力。”

    何平愣了一下,随即明白过来毛学山的意思,在政|府之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就像是泥菩萨,在其位不谋其政,同时对于其他任何有抱负、想谋求发展的人进行排挤和打压。

    他们甚至不需要什么理由,就连“我就是看你不顺眼”这种理由都不需要,任何妨碍了他们安于现状的人,就是他们的敌人。

    何平苦笑道:“哪里都会有这样的人的,听蝲蝲蛄叫还不种地了?”

    毛学山并不是想为难何平,他只是在为何平考虑可能发生的事情,听到何平的话,他高兴的拍着何平的肩膀:“不错,年轻人就是要有这样的冲劲!”

    他接着说道:“你们队办企业我们县里平时不会插手,但这次是向外投资,又是针对特区,所以这件事情不可能瞒的下来。我会通知办公室那边,过两天会在会上讨论这件事,这次你和南山来的干部都要出席。”

    看来未来老丈人是要给自己保驾护航了,这种事情避嫌才是最好的选择,但毛学山还是当仁不让的选择站了出来,这种担当和对自己的看重让何平心中着实非常感动。

    过了两天,县里的会议如期举行,何平第一次参与这种会议,韩屯养鸡场异地兴建蛋鸡养殖基地被提到了会议的议事上。

    程景山和何平两人详细阐述了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和双方商定的方案。

    果不其然,遭到了少数人的激烈反对。何平看着这些看似义正言辞的嘴脸,想起了曾经的王长天,这些人甚至还不如王长天。

    王长天最起码还会培养培养手下的小弟们,而这些人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幸好有毛学山这根定海神针在,作为县政|府的二把手,他的发言还是相当有分量的,在他发言之后,底下的反对声低了下去,现在全看上面两位高官的决定了。

    两位高官迟迟没有表态,面色严肃,时不时的交头接耳。

    何平忍不住站起身,“两位领导,能否让我说两句。”

    两位高官看到何平站起来有些意外,何平的身份不仅是韩屯养鸡场的场长,同时也是一位知名作家,两位高官还是非常给面子的。

    “何平同志有什么想法但讲无妨。”

    “宋诗有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几位领导,任何地方或者企业想要发展,靠的绝不是故步自封,而是不断的交流和学习。如果今天是南山的企业想要到我们平县来办厂,各位会不会同意呢?”

    何平的话不长,但非常有分量,以至于在场不少人的脸色都不太好看,在何平的语境里,他们成了老朽、不识时务的代表。

    “好了,别说了,领导自有决断,用得着你来掺和?”毛学山看似严厉的训斥了何平一句,但实则是对他的保护。

    两位高官倒没有见怪,还打趣了两句毛学山护短的举动,他们又互相探讨了几句,最后由政|府高官说道:“好了,现在对韩屯养鸡场异地兴建蛋鸡养殖基地的提案进行表决,同意的举手。”

    说完话,政|府高官举起了手,然后是党高官和毛学山。

    会上分量最重的三位领导都表示赞同,剩下的人也纷纷举起了手。

第61章 推迟婚事

    在毛学山的支持和何平的据理力争下,韩屯养鸡场的第一笔对外投资正式通过了。

    平县的两位高官并没有因为会上何平有些出格的发言而心生不满,反而跟毛学山开起了玩笑,“老毛啊,你这个未来女婿了不得,我看我们平县可算是出了一位大才。”

    “您见笑了。年轻人不知天高地厚,有些胡闹,还请两位领导多多包涵!”

    三人看似说笑,但毛学山始终小心谨慎的应对着,有时候官大半级就要压死人。

    搞定了政|府方面,到南山投资建场的事在手续上就没有什么障碍了,接下来何平就要筹备前往南山宝安县了。

    参与完政|府的会议,程景山上邮电局打电话把他这几天在平县做的工作跟宝安县领导作了汇报。

    “景山同志,你这次做的很好。这两天我们按照商谈好的规模进行了一下测算,只要蛋鸡养殖基地能够顺利的落地,那么就将给我们特区带来每年超过5000万米刀的外汇,可以极大的支持我们特区的建设工作,特区领导对于我们的工作给予了积极的肯定,你要再接再厉,保证蛋鸡养殖基地项目的平稳落地。”

    县领导在电话中表达了对程景山工作的肯定和赞扬,还提到了特区领导对这件事的关注,让程景山备受鼓舞。

    “对方提出的条件都可以答应,我们宝安县这边一定会全力支持你的工作,你放心大胆的干吧。”县领导在电话的最后这样对程景山说,也让程景山心里的底气更足了。

    “领导您放心,我一定尽全力保证项目的顺利推进和落实。”

    挂断了电话,程景山信心满满的给自己打了个气,上面的领导能够表扬和支持他的工作,就证明了他不远千里来到东北的价值,这个选择是正确的。

    接下来他还得配合何平把投资的事情尽快落实。

    何平开完会后没有离开,而是在等毛学山。

    “坐吧!”毛学山的办公室里,张国强给何平上了一杯茶就出去了。

    “叔叔,真是太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支持了。”

    毛学山摆摆手,“咱们之前就别说这些虚头巴脑的话了,我帮你不仅是为了维护自家人。你在会上说的话是对的,想要发展就必须要有流动性,不能把所有的资源都锁死在固定的地方,我们之前的经验已经证明这种模式是非常僵硬的。”

    “您说的非常对,这也是我心里想的。如果能够通过跟特区的这种合作和联动,来带动我们平县的发展,那是再好不过的事了。尤其是现在羊东的改革在国内还是个备受争议的话题,只要这股改革的意志能够从上面彻底贯彻下来,我们就可以顺势搭上特区的快车,以后还可以争取更多的合作。”

    改开前几年的政策反复就是国内的保守势力和改革势力在斗争,身处大时代当中谁也无法看穿时间的迷雾,只有何平这种开挂的穿越党才敢把宝都压在一方的身上。

    而毛学山恰好是这个时代少有的具有坚定的改革意志的领导者,在这一点上他受老领导的影响比较深,要不然也不会蹉跎这么多年。

    “这件事情不是短期之内可以见分晓的,且等吧。”毛学山对于国内政策最后的走向并没有多少信心,但这并不妨碍他心中的信念。

    “以后慢慢看,我对这方面有信心。”何平笑着说道。

    毛学山笑着指了指他,“有时候我真怀疑你小子就是单纯的傻大胆,这种事情也敢赌。”

    何平轻松的说道:“历史从来不会开倒车,只是前进的方向在变化而已。”

    毛学山品味着何平的话,“你不写文章确实是屈才了,这段时间忙完还是要多在写作事业上放些精力。”

    “一定。”何平迟疑了片刻,又对毛学山说道:“叔叔,还有一件事……”

    “什么事?”

    “我跟春华的婚事,本想着最近这段时间把事情办了,但是有了南山这件事……”

    毛学山笑了出来,“我当什么事呢。年轻人事业为重是正常的,只要你们俩的感情稳定,早一点晚一点并没有什么妨碍。”

    说完他像是又怕何平不放心,“这件事回家我会跟你阿姨和春华说一声,结婚的事情可以晚点办,不耽误。”

    过年的时候何平就答应毛学山夫妇要在今年把毛春华娶过门,可这一年忙来忙去总是没有时间,这次赶上南山的事,今年结婚的计划恐怕要泡汤了。

    何平跟女朋友说了这件事,毛春华虽然有小小的不高兴,但还是非常体谅他。

    可未来老丈人、丈母娘这边就需要他来亲自过来说说了,毕竟当时答应的好好的,现在闹的秃露反帐的,不好好说一下,容易被迁怒。

    晚上下了班,何平跟着毛学山回家,温桂珍见到何平过来很开心,张罗着多做了几个菜。

    席间毛学山把南山的干部来平县的来龙去脉跟温桂珍说了一遍,言语间对何平非常维护。

    温桂珍听完之后埋怨丈夫道:“你看你,把我当成什么人了。何平是有正事,结婚的事又不急于这一时。”

    得到未来丈母娘的首肯,何平松了口气,给了女朋友一个安慰的眼神。

    毛春华的脸蛋有些羞红,欲盖弥彰道:“我又不着急,早一点晚一点有什么关系。”

    “可不能这么说。”温桂珍说了女儿一句,又对何平说道:“今年就这样了,不过你们俩明年可不能再拖了,我和你叔叔还想早点抱外孙呢。”

    “妈~”毛春华含羞叫了一声。

    何平傻呵呵的笑道:“阿姨您放心,等我跟春华结婚了,我俩争取三年抱俩,让您二老尽享天伦之乐。”

    何平的表态把毛学山夫妇说的异常开心,憧憬着未来含饴弄孙的温馨场面。

    毛春华红着一张脸,小手不断的在何平的腰间使劲,这个厚脸皮的死鬼,真是什么话都说得出口。

    何平满面笑容的跟两位老人探讨着未来的规划,对女朋友的“暗招”没有丝毫表示。

    开玩笑,这一年多是白练的吗?

第62章 我的好大哥

    搞定了政|府方面,何平回到韩屯之后,又跟老队长商量准备开一个社员大会,对外投资毕竟是大事,还是要跟社员们沟通一下的。

    大喇叭响起,第二天社员们都到了大队部集|合。

    还是那间熟悉的仓库,社员们一进来就聚堆唠起嗑来。

    “这人才宿舍修那么漂亮,咱这大队部是不是也得修一修啊!”

    “就是,给外人住的整那么立整,咱自己人待的地方也不能太寒馋啊!”

    “是不是傻,盖房子不得花钱嘛,那都是咱们的分红钱,我巴不得一分钱不花呢。”

    “也是哈,你说这一年都花出去多少钱了,也不知道年底能分多少钱?”

    “那还用想?肯定比去年多就是的了,咱今年花出去的钱都是为了挣钱的,等明年分红得更多,翻了番的多。”

    “明年的事谁说得准,等今年分完红再看吧!”

    社员们闹哄哄的议论着,等到老队长和何平进屋声音渐渐低下来。

    “今天把大伙找来是有件大事要跟你们商量一下,南山那边过来人想让咱们到他们那边开养鸡场,这件事是何平经办的,让他跟你们详细说说。”

    老队长开了个头,把何平推了出来,何平就把整个事情的经过跟社员们复述了一遍。

    等何平说完,底下响起嗡嗡的议论声。

    “那么老远跑过去盖养鸡场,靠谱吗?”

    “隔的太远了,这要是那边变卦了可咋办啊?”

    “借钱盖场子这事没听说过啊!”

    ……

    社员们的讨论何平都听了进去,各种各样的担忧都有,都在他的意料之中。

    何平做了个下压的手势,社员们停止了讨论,把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

    “大伙的担心我都了解。下面我来给大伙说说我的想法和我之所以同意投资的原因。”

    众人都看着他,眼神里带着好奇和探寻。

    “首先,我们去投资的条件已经谈好了,无论是低息贷款还是建设用地,都是当地政|府提供,这样就最大限度的保证了我们的权益,毕竟我们并没有真金白银的投入,只是派一些人过去就可以收获一个蛋鸡养殖基地;

    第二,南山是我们国家的特区,什么叫特区,就是可以特事特办,相比我们在韩屯开养鸡场的一些条条框框,我们在南山开设蛋鸡养殖基地绝对要便利很多;

    第三,这个蛋鸡养殖基地是南山为了解决香江民众的日用而建的,赚的是外汇,外汇懂吗?这么跟大家说吧,我们在平县卖鸡蛋是四五毛钱一斤,等到南山那边至少得翻个四五倍,这里面的利润有多大不用我说你们自己也应该能算明白。”

    社员们的反应在何平说到最后一句话的时候变得激动起来。

    “何平哥,你说真的假的?鸡蛋还能卖那么贵呢?”

    “你可别忽悠大伙啊何平,这事都没听说过,啥叫外汇啊!”

    ……

    何平再次压下众人的声音,“事情的真实性大伙不用质疑,我可以用人格向大伙保证,我说的每一句话都是真实的,而且这件事也是通过了我们县政|府方面的审核同意的。”

    这个年头政|府的公信力还是非常强悍的,社员们见何平搬出了县政|府,都没了言语。

    老队长这时出来说话了,“行了,该解释的何平都解释过了,大伙有什么想法现在赶紧提,如果没意见的话等会可就举手表决了。”

    社员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没说话。

    有爱开玩笑的站起来,“何平,那要去南山开场子去,你是不是得带点人去啊,你看我行不?我想过去找个南方媳妇儿回来,都说南方的姑娘水灵。”

    社员们哄堂大笑,何平也忍俊不禁,“带人肯定要带人的,不过是带一些比较重要的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这事你就不用想了。不过你要是实在想找个南方媳妇儿,我过去之后倒是可以给你打听打听。”

    仓库里的气氛活泼的不得了,等老队长让大伙举手表决的时候,所有人都举起了手。

    社员们的想法非常朴素,何平解释的很明白,政|府也知道这事,那就肯定错不了。

    结束了社员大会,何平跟老队长回到了养鸡场。

    到南山宝安去开设蛋鸡养殖基地,硬件方面对方可以给他们解决,但软件必须要何平他们自己来操办,这也是程景山来这里的根本原因。

    这年头国内能够做到大规模养殖的企业是凤毛麟角,尤其是养鸡这个行当,有句话叫做家财百万,带毛的不算,就充分说明了这个行业有多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只有真正具备成熟体系和经验的团队才能够做到这件事情,现如今国外倒是能做到,但这个时候的南山还没有开放引进外资,所以何平他们对南山和宝安来说就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企业。

    “这次出去我恐怕要把养鸡场的力量抽调出一大半来。”何平对老队长说。

    老队长吧嗒着烟袋锅点了点头,“事到临头才知道人是真不够用。”

    “人才方面,我在去跟营城农学院协调一下吧。这次我们以借调的名义,只要钱到位,问题不大。另外我再问问郭教授那边,看看能不能从东北农学院那边再请几位来。”

    “你安排吧,我也帮不上什么忙,就在这给你守着这摊。”

    老队长对如今韩屯在商业上面的事务已经感觉越来越吃力了,只能把精力更多的放在给何平看顾后院上。

    跟老队长谈完之后,何平去了营城农学院,找到了院长邓强。

    “不行不行,你这要人要的也太狠了,赶上周扒皮了。”

    “邓院长,您就帮帮忙,我们这个可是政治任务,人家特区政|府点名道姓的让我们过去开场。”

    “那也不行,你一下子弄走这么多人,会直接影响我们学校的教学的。”

    “那您说,能给我多少人,我按人头给您算钱,只要您能把人借给我。”

    邓院长终究没有抵得过金钱的诱惑,以建设校企合作基地的名义,给韩屯借调了三名畜牧、动物医药学、兽医学的老师,还有6名明年毕业的学生。

    “邓院长,我的好大哥。啥话也不说了,以后你就是我的亲大哥。”何平搂着邓院长的肩膀亲热的说道。

第63章 肝帝

    经过几天紧锣密鼓的筹备,韩屯养鸡场派往宝安县建设蛋鸡养殖基地的团队终于成立。

    领头人自然是何平,技术人员有洪旗、包括许海山在内的三位营城农学院的老师、六位农学院的学生。

    何平带走的营城农学院师生是之前驻场的,何平跟邓院长借调的人一要先填补韩屯养鸡场的人才空缺,二来也不熟悉养鸡场的建造标准和经营模式,所以就留在韩屯。

    本来何平还撺掇着郭文兴教授一起跟他去宝安,但郭教授此没有丝毫兴趣。

    除了技术人员之外,何平还带了十人的员工团队,都是常年在韩屯养鸡场工作的员工,非常熟悉养鸡场的工作标准,这些老员工就是新建蛋鸡养殖基地的火种。

    等蛋鸡养殖基地建成后,大规模的人员招聘上来,就需要这些老员工手把手的去带他们,保证养鸡场的用工质量。

    之前何平曾经让郭文兴帮忙联系东北农学院,看看有没有可能从那边拉点人过来,但显然何平他们这座队办养鸡场还无法吸引东北农学院的人才们,至今杳无音讯。

    “好了,名单念完了,大伙人都齐了,我就简单的给大家说两句。”何平面前站着的就是他前往宝安县去开疆拓土的部队,算上他一共二十一个人。

    “这次去宝安开设蛋鸡养殖基地,对我们韩屯来说是一次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你们现在可能没有什么深刻的感受,但当十年、二十年之后我们回首往事的时候,你们就会知道,我们今天的这一步对我们韩屯的发展起着怎样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对大家的要求非常简单,服从命令、吃苦耐劳,只要你们能够按照我的要求完成布置给你们的任务,那么在你们从宝安回来之后,每人就将获得养鸡场为你们发放的一千块钱的奖金。注意,这个钱必须是坚持到最后的人才有的,如果有人中途退出的话,那么这个钱就没了。

    听懂了没有?”

    “听懂了!”

    正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何平最后说出的一千块奖金让大家的眼前一亮,回答的声音格外响亮。

    何平之前找他们谈心的时候就说过去宝安县工作的福利待遇,比在韩屯工作高出一大截。跑了大半个中国,如果收入还是跟在韩屯一样的话,谁会想着跟何平出去工作呢。

    何平挑选的这些人都是他在平日的工作中比较认可的人,无论是工作态度和能力都是可圈可点的,就比如那些从场里抽调的社员们,这两年的劳模都被何平抽了出来。

    “行了,我话说完,距离我们出发还有一天的时间,回家都赶紧准备准备,明天这个时候我们在养鸡场门口集|合。现在我宣布,原地解散。”

    韩屯的社员们还好一些,大家互相说着话往家里走,营城农学院的师生们,包括洪旗,着急忙慌的过来跟何平请假。

    “何平啊,我们得回家一趟,明天就早上回来。”

    老师们基本家都安在营城,但是学生们确实天南海北的哪都有,一天时间哪里够他们回家的。

    “何平哥,一天时间不够干什么的,要不你多给我们几天假吧。”

    “假是不可能多给了,时间紧、任务重,一刻都耽误不得。”此时的何平浑身散发着邪恶的资本主义气息,“不过这一去至少得半年的时间,要是不让你们回家也有些不近人情。这样,以后每三个月可以给你们五天的探亲假,如果你们满三个月后还没用的话,可以得到20元每月的满勤奖。”

    满勤奖是何平临时起意决定的,学生们一听说还有这样的好事,立马把回家的心思抛在了脑后,一个月二十块,半年就是一百二十块钱,上哪找这么好的美事去。

    何平又让学生们追上散去的社员们和老师们,告诉他们这个消息。

    许海山听完之后,幽幽的对同事们说道:“活该他发家致富啊!”

    满勤奖,初听多么合理啊,只要你们每个月每天都出勤,那么我就给你们一份满勤奖。

    但问题是法定假日变成了正常工作,给加班工资本来就是应当应分的事,换了一个“满勤奖”的说法,对劳动者来说立刻就变得非常有吸引力了。

    这当然是何平耍的小伎俩,但他跟后世的黑心老板们不同在于,何平给的满勤奖奖金可要远超过这个年代的加班工资标准,甚至可以比肩一般青工的工资。

    所以许海山即便看穿了他的小伎俩,也无话可说。

    都是为了挣钱!

    把团队人员挑选完毕,何平又去跟程景山沟通了一番,这两天他一直在跟宝安那边保持电话联系,跑了好几次邮电局。

    “宝安那边已经按照你们提出的要求动起来了,我们争取在你们到达之前就把建设用地和低息贷款的事情搞定。”

    不愧是特区,现在就已经展现出了高人一等的效率和执行力。

    “你们办事我放心,团队的人员已经挑选好了,火车票也买好了,明天我们准时出发。”

    “好!”

    和程景山确定好出发的事,何平又去了一趟振开兄的房间。

    好几十平的房间里堆满了买来的书籍、报刊、杂志,还有不知道写废多少篇的稿子被团成一团仍满了房间。

    振开兄伏案在书桌上,蓬头垢面,听见声音抬起头,“你过来了?”

    “你也太拼了。”何平看着振开兄的脸色,很怕他哪天来个猝死。

    一想到知名诗人、作家愣是被自己活活给用死,何平都能想到自己这个“黑心资本家”的名声将会如何响彻在国内文坛。

    振开兄脸色虽然憔悴,但精神却很兴奋,“没事,我这就是没洗脸,这几天熬夜有点熬的太晚了。”

    “你得爱惜自己的身体,丛书的事不急于一时。”

    “我知道。”振开兄不太在乎的说道,他以前经常跟别人秉(hu)烛(xiang)夜(tai)谈(gang),对他这种文青来说,熬夜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又跟振开兄谈了一会儿之后,何平说出了自己即将要前往南山的消息。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1092/ 第一时间欣赏重生乡村文艺生活最新章节! 作者:坐望敬亭所写的《重生乡村文艺生活》为转载作品,重生乡村文艺生活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重生乡村文艺生活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重生乡村文艺生活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重生乡村文艺生活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重生乡村文艺生活介绍:
落个水都能穿越,何平一脸懵逼看着两间小土房和捡来的大儿子。1979年?就是那个开启大时代的1979年吗?幸好随身带了个手机,没事写写书、养养娃、带领村民养养鸡,小日子过得也挺好的。有人要改编我的书?这个我熟啊,我来给你改。老板你就说吧,是想拍成电影还是电视剧,要不评书也行。嗳!别走啊老板。这是一个中年油腻男在波涛汹涌的大时代潮头浪遏飞舟的故事。重生乡村文艺生活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重生乡村文艺生活,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重生乡村文艺生活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