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其他小说重生乡村文艺生活TXT下载重生乡村文艺生活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重生乡村文艺生活全文阅读

作者:坐望敬亭     重生乡村文艺生活txt下载     重生乡村文艺生活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25章 汪石带来的财富

    《家慧》的到来让韩屯重新热闹了起来,何平偶尔也会过来凑凑热闹,除了他还有剧创小组的人。

    这帮人现在对影视剧创作充满了热情,有这样一次近距离观摩、学习|国家台制作经验的机会,他们怎么可能错过呢。

    何平跟他们不一样,他是过来欣赏陈宝国“老师”的演技的,跟后世那个浑身散发着帝王之气的陈宝国相比,目前的“小鲜肉”陈老师无疑是要逊色一些的,但这并不妨碍陈宝国的专业精神。

    《家慧》剧中有一幕男主角齐德龙干农活摔下水库的戏,陈宝国自己上阵,十月中旬东北的气温已经在十度以下了,陈宝国这一摔就是半天时间,身上湿的透透的,冷风一吹,瑟瑟发抖。

    何平看着都想打冷战,人家就硬扛了一上午,直到导演喊好为止。

    剧组的人赶紧给送上一碗姜汤,陈宝国哆哆嗦嗦的接过抿了两口,缓了半天脸上才见点血色。

    到了晚上人就高烧了,幸亏现在韩屯卫生所的条件好了,没用半夜折腾去医院。

    何平听到这个消息是从剧创小组人的嘴里,他那天下午就回家了,并不知道后续发生的事。

    他在家里憋了几个月的时间,《许三观》的创作终于接近了尾声。

    这天洪旗打来电话,说是想和华农达成校企合作。

    “何平哥,自从基地开展肉鸡养殖业务以来,我最头疼的就是祖代鸡的鸡苗问题,我们目前养殖的黄羽鸡出肉率和生长周期普遍不太理想,跟国外的肉食鸡相比,我们的竞争力并不大,如果想要占领香江和濠江市场,我们就必须改良种鸡。”

    “你的考虑是对的,具体操作你去执行,不要怕花钱。”

    何平支持了洪旗的提议,现在养鸡场的蛋鸡种鸡有东北农学院的帮助没有任何问题,但就肉鸡来说养鸡场的技术储备还远远没有属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何平对洪旗能有这样自强的心气也很高兴,他没有理由不支持。

    “对了,何平哥。前段时间你那个卖玉米的朋友来过了,我们养鸡场留下了两千吨的玉米。”

    “这种事就不用跟我说了,你自己决定就好。”

    何平跟洪旗说了几句之后挂断了电话,洪旗在电话里提到的朋友正是汪石。

    三个月的时间,汪石穿越祖国的大江南北,偶尔会给何平来个电话告诉他玉米运输和销售的情况。

    两人上一次通话是在三天前,汪石手里的五万吨玉米现在只剩下4000吨了。

    预计最多再有半个月,所有的玉米就将会销售一空。玉米的销售之所以这么顺利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致癌素的谣言破除后,羊州、珠三角地区的饲料厂、养鸡场等企业对玉米的采购需求纷纷恢复。

    汪石赌对了!

    何平的看法也应验了!

    而两人也因为获得了巨大的收益,整整五万吨玉米销售完成后的利润将近1000万,根据汪石和何平的约定,两人将以五五比例分润这些利润,也就是每人五百万。

    何平对此倒是没多少感觉,这两年他的收入直线飙升,未来更是不可估量。

    不过汪石就不一样了,最近何平跟他通电话的时候,电话那头永远是爽朗的笑声,可见汪石心情之好。

    两人在电话里说起这笔生意过后的打算,汪石想开贸易公司。

    何平是知道汪石的背景的,即便他现在在外面做生意,但在政|府方面仍有职位。

    除了关系这方面,何平也很看重汪石的才能。他表示希望可以跟汪石继续合作,贩卖玉米所得的五百万元他可以完全投入到新的贸易公司里,并只要求40%的股份。

    电话里的汪石被何平的胸襟和魄力所折服,感动的说道:“何老师,人生之中能够得到您这样的知己看重,是我汪石的幸事!”

    “汪兄,你言重了。我看重的是你这个人,对我来说钱并不重要,能够跟汪兄你共同成就一番为人所称道的事业,更符合我心中的期盼!”何平在电话里忽悠道。

    电话那头的汪石也动情的说道:“对,我们要做一番伟大的事业,要向世人彰显我们的成就。”

    成功的把汪石忽悠瘸之后,何平便把这件事放了下来,挣钱的事交给马前卒去做就好了,自己最重要的就是享受当下的生活。

    83年的第一场雪比以往来的都要早,10月21日的一早,何平披着棉袄推开房门,屋外一片银装素裹,成了雪的世界。

    何平有些兴奋的叫醒了正在睡觉的毛春华和小柱儿。

    “咱们来堆雪人!”何平玩性大发的说道。

    小柱儿兴高采烈,拍手道:“堆雪人,堆雪人!”

    毛春华一脸嫌弃,“都多大的人了,还堆雪人。”

    嘴上这么说,可当父子俩操起扫帚、铁锹的时候,毛春华还是跟着参与了进来。

    “你们把头弄小一点,谁家的雪人那么大的脑袋啊?”毛春华指挥道。

    “放在文学描写里这叫夸张,丰子恺的漫画看过没?我们这是紧跟大师的审美。”何平狡辩道。

    毛春华撇嘴,胡诌八扯,还大师的审美,就是手不好使罢了。

    半个小时过后,长时间的活动让三人的头上都冒出了热气。

    何平一家三口站在院子里,静静的欣赏着新鲜出炉的雪人。

    “这个煤渣没贴好,眼睛都不对称。”何平上前去又给雪人的“眼睛”正了正位置。

    “这回还差不多。”

    看着眼前圆滚滚的雪人,一家三口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雪人堆的怎么样不重要,这样快乐的时光才是最重要的。

    就在何平他们三人安静的享受着这难得的幸福时刻时,不知什么时候睡醒了的傻狍子狗子凑到了刚“成人”的雪人前面,瞪着萌萌的大眼睛好奇的打量着它。

    何平一看这货就喊道:“你个瘪犊子,给我离远点,碰坏了……”

    没等何平一句话喊完,狗子伸出舌头舔了一下雪人。

    可能是发觉眼前这个“人”是假的,平时面对主人的敢怒不敢言全都发泄了出来,兴奋的狗子一脚就踢了上去,成“人”没到一分钟的雪人宣告寿终正寝。

    何平一拍脑门,“完犊子!”

    毛春华和小柱儿哈哈大笑着。

    闯了祸的狗子丝毫没有意识到,见女主人和小主人哈哈直乐,他跟着炸着屁|股咧开嘴。

    笑得那叫一个开心!

第26章 恶龙咆哮

    何平最终没有实现炖狍子肉的美梦。

    什么“狗子还小不懂事”、“你一个大人跟它一般见识干什么”之类的话从毛春华嘴里说出来,一旁的小柱儿也频频点头表示同意。

    何平突然发现,原来在这个家里地位最低的竟然是自己?

    我不服!

    我为党国流过血!

    你们不能这样对待我这样的有功之臣。

    可能是见何平拿他没办法,狗子更猖狂了,白屁股对着何平扭来扭去,在他身边反复横跳。

    个狗东西!

    怪不得能让人打绝户了,看看你这个欠打的样。

    “把雪都给我舔干净!”

    何平恶狠狠的朝着狗子说了一句后,走了。

    狗子天真无邪的咧开嘴,仿佛在说这个沙雕在无能狂怒。

    十月末的一天,张暖欣打来了电话,《东北爱情故事》第一部的后期制作已经完成。

    根据开拍前和辽省电视台的约定,辽省电视台将以300块每集的价格购买《东北爱情故事》第一部的播放权。

    这年头电视台执行的也是计划经济,大家都是统购统销,所以电视剧采购价格都很低。

    《东北爱情故事》第一部30集,合算下来何平他们只收回了6000块钱,而《东北爱情故事》第一部的拍摄费用加起来高达21万,从明面上看这笔账血亏。

    不过账不能这么算,何平之所以折腾这部电视剧,最大的目的并不是赚钱,而是为了宣传韩屯、宣传平县,甚至往大了点说,可以宣传东北。

    所以赚钱并不是这部剧最重要的功能,不过如果能够保本或是赚钱那自然是锦上添花的。

    这年头电视台采购虽然没有一轮、二轮播放权之说,但人家也没限定你独家还是非独家,只要有别的电视台来买,何平一样能卖的出去。

    唯一尴尬的就是,这年头国家还不允许私人成立影视制作公司。何平筹拍《东北爱情故事》的制作跟出版社一样,也是选择的挂靠模式,制作组挂在辽省电视台制作中心。

    这部剧被辽省电视台买下来之后人家还得收个10%的管理费,以后别的电视台来买剧一样也是这个价钱。

    你还别嫌贵,人家能让你挂靠已经是给你面子了。

    现在不比后世,后世国家每年上万集的电视剧等着播出,这时候国内能够拍摄电视剧的单位少之又少,有很多电视剧都是草台班子拍出来的。

    电视剧的篇幅普遍也很短,8集、5集、3集甚至1集的。

    陈宝国之前跟王福林合作的《赤橙黄绿青蓝紫》就是一部三集电视剧,这还是国家台投拍的呢。

    国内现如今的电视剧发展之所以如此缓慢和原始,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投入无法收回。

    电视台花几万、几十万拍了一部电视剧,到头来只能卖个几千块,就算是有兄弟台帮衬多卖两次,也无非是亏的少一点而已,距离回本或者赚钱还远得很。

    赔本的买卖谁也不愿意做,就算电视台是国营的,可福利都是电视台员工的,台里亏钱就意味着他们的福利要下降,员工们当然不会答应,电视台领导也不会干这样的蠢事。

    久而久之,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只有在计划经济取消后,电视台才会有动力拍摄电视剧。

    当然了,像《红楼梦》、《水浒传》之类的四大名著翻拍电视剧肯定不在这个范围内。

    《东北爱情故事》跟《红楼梦》之类的肯定比不了,但道理是一样的。

    《东北爱情故事》的后期制作完成,就意味着电视剧的播出也提上了日程。

    这年头不讲究什么播出周期、时间之类的,辽省电视台计划把正在播放的《敌营十八年》播出完毕后,就开始播出《东北爱情故事》,时间定在了11月1日。

    《东北爱情故事》定下了播出日期,何平心里的石头也算落了地,他带头搞的这个电视剧总算是要顺利播出了。

    先别管亏钱不亏钱,只要能够顺利播出,那么他的目的就算是达到了。

    如果后续能够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欢,那么就算是超额完成任务。

    再如果能够多卖几个电视台,回点本,何平就可以应付队里那帮以老队长为首的貔貅了。

    张暖欣在电话里还说起了电视剧的主题曲,这年头国内电视剧配主题曲还是非常少见的事,倒是一些国外引进的电视剧主题曲、片尾曲红遍了国内的大街小巷。

    何平当时钦定赵本三来唱电视剧的主题曲,张暖欣觉得没什么,可当电视剧的成品一放出来之后,她顿时发现了这其中的高明之处。

    何平写的主题曲是非常切合电视剧的主题的,配上赵本四那带有强烈二人转风格的唱腔,一下子就把《东北爱情故事》浓郁的地方特色突显出来了。

    电话交代了电视剧的播出事宜之后,张暖欣提出了回京城的请求。

    电视剧拍摄、制作都已经完成,播放平台和日期也确定了,张暖欣的任务也算是圆满完成了。

    挂断电话之后,何平给韩屯打了个电话。

    把《东北爱情故事》即将要在辽省电视台播出的消息告诉了老队长。

    “到时候让队里人都看看哈,看咱这钱花的值不值。”

    “行了,知道了。你上次说的电视剧卖钱的事,卖了多钱啊?”老队长最关心的还是电视剧收益的问题。

    “那啥,咱们拍电视剧也不是为了赚钱,眼光要放长远一点。”

    “少跟我在这扯犊子,你就说回来多钱吧?”老队长揪住不放。

    何平吭哧了一会儿,“卖了5400块。”

    这个数字一出口的时候,何平下意识的就把话筒拉远了一点。

    果不其然,没过两秒钟,电话那头便传来了恶龙咆哮。

    “你个败家子,花了二十多万就回来五千块钱,烧钱也没你烧这么快的……”

    电话那头的老队长高强度输出了两分钟。

    何平等老头儿喘气的工夫,说道:“老同志眼光还是要放长远一点,气大伤身。”

    老队长骂道:“滚犊子!别来气老子。”

第27章 我的老家,诶就住在这个屯

    何平用二皮脸躲过了老队长的人参公鸡,回过头来还要安慰剧创小组的成员们。

    听说了《东爱》只卖了五千多块钱,众人面上都很沮丧。

    他们虽然不知道《东爱》花费的具体金额,但也知道这点钱是远远不够韩屯为了拍摄《东爱》所支出的钱的。

    “都别慌,《东爱》不挣钱是在我预料之内的事情。我们这部剧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宣传,只要这个目的达成了,我们的任务就算是完成。亏钱不亏钱的跟你们没有什么关系,只要这部剧的反响好,咱们还要接着拍第二部、第三部。”

    众人其实也没那么关心《东北爱情故事》的收益,主要是担心电视剧要是真赔钱了,以后再不拍了,就没了出门吹嘘的资本。

    毕竟这年头只要是跟文字工作沾点儿边儿的,说出去别人都能高看一眼。

    他们出去跟人吹自己是电视剧编剧,不比说自己是文化馆的、工厂的逼格高多了吗。

    何平一说只要反响好就能拍第二部,众人紧绷的脸立马放松了下来,有说有笑,有打有闹。

    何平看着脑壳疼,这群铁憨憨。

    这场景莫名的有点似曾相识,只是角色发生了转换。

    《东北爱情故事》即将播出的消息传开之后,何平的安生日子就没了。

    身边只要是认识的人,有来家里问的、有打电话问的、还有托人问的。

    “何平,你之前鼓捣的那部电视剧真要播了?”

    这帮人的嘴是真碎啊!

    好不容易捱到11月1日,《东北爱情故事》正式在辽省电视台播出的日子。

    这天下班之后,剧创小组的成员们早早的就跑到了何平家,美其名曰庆祝《东爱》顺利播出,实则就是蹭饭。

    何平还把老丈人和丈母娘都接了过来,今天《东爱》播出,这也算是完成了老丈人交代的一桩政治任务,今天就是交作业的时候。

    玩笑归玩笑,但该庆祝还是要庆祝一下的。距离电视剧开播还有好几个小时,何平夫妻俩在厨房准备晚饭,丈母娘和剧创小组的成员们也进来帮忙。

    丈母娘温桂珍一进来就把何平赶了出去,让他陪毛学山聊天。

    两人很默契的都没有提升职的问题,熟练的摆开了棋盘,小柱儿在一旁观战。

    在众人的共同努力之下,一桌丰盛的晚餐很快便端上了桌。

    何平挨个给大家倒酒,“晚上还得看电视剧,咱们小酌一点。”

    酒这种东西永远是小酌的乐趣最大,众人边喝边聊,几十年如一日的新闻联播、天气预报播完了,很快便到了电视剧播出的时间。

    众人着急忙慌的把桌子撤下去,摆上准备好的花生、瓜子,一个个危襟正坐,就等着电视剧播出。

    “都放松点,看个电视剧搞那么紧张干什么。”

    “我们这叫仪式感!”

    何平竟无力反驳,看个电视剧还看出仪式感了。

    何平家的电视是14寸的松下彩色电视机,在这年代绝对算高配了。众人围坐在电视机前,细细数来将近二十人,家里沙发肯定是不够坐了,有的人干脆搬个小马扎坐在电视机旁边,这样看的更清楚。

    当电视里出现金坷垃饲料的广告时,众人立刻骚动了起来,大家都知道电视剧马上就要开始了。

    金坷垃的广告是何平跟辽省电视台要求的,毕竟韩屯算是出钱帮辽省电视台培养电视剧拍摄人才了,要这点福利不算过分。

    魔性的广告播放完毕后,电视剧正式开始了。

    带着浓郁东北特色的主题曲一响起,众人的情绪就嗨了,七嘴八舌的讨论起来。

    “这调儿真好听嗨!”

    “这一听就是本三那小子唱的吧,你别说,这小子唱歌还真有点东西。”

    “我的老家,诶就住在这个屯儿……”

    刚听完一遍的众人中,有人已经开始跟着电视开始唱上了。

    看来不管是现在还是后世,只要是群众喜欢的东西那传播起来真是太容易了。

    主题曲播放完毕,剧情正式开始。

    一身中山装的小胖子范伟出现在镜头里,他骑着个大二八,摇摇晃晃的走在乡间的土路上,脸上挂满了汗珠。

    “拍的时候没觉得,范伟这小胖子怎么看着这么招笑呢。”

    “可不么,你说何平都是咋挑的人呢。”

    ……

    众人讨论着电视剧的进展,嘴里也没闲着,花生、瓜子嗑了满地,配合上嘎嘣嘎嘣的声音,连电视剧里的声音都被盖过了。

    “都小点儿声,看个电视剧就听你们在那叭叭儿了。”何平开始维持秩序。

    何平说完,众人的声音降低了一会儿。

    没过几分钟,等到赵本三饰演的“赵本四”出场之后,众人的讨论声再次压过了电视机,何平无奈的把电视机的音量调到最大。

    屏幕上,范伟饰演的郑国强骑车把赵本三饰演的赵本四的担子撞翻了,正愁东西卖不出去的赵本四可算是找着辙了,狮子大开口就要讹郑国强。

    “讹银四部?四部讹银?”范伟那经过何平专门调教过的台词腔调一出,众人立刻乐的合不拢嘴。

    何平看着众人的反应也很得意,这句台词如果用范伟自己的处理方式根本不会有这么强的喜剧效果,但何平让他加上了点鼻腔音,再把逻辑重音放在“是不”两个字上,配合着浓重的东北口音,逗乐的效果太强烈了,何平自己都忍不住笑了出来。

    短短三分钟,电视剧的开场完成,张暖欣作为电影导演的功力自不必说,至少以何平后世看过那么多的影视剧来说,《东北爱情故事》的开篇是非常漂亮的。

    电视剧拍摄的开始时间是六月份,彩色屏幕上呈现出来的韩屯风景秀丽,最先出场的两个人物“郑国强”和“赵本四”性格特点也非常鲜明,台词轻松幽默。

    等到何平调侃自己的养鸡能手“何小平”出现的时候,众人立即发出了哄笑声,屋里的气氛达到了一个小高|潮。

    连老丈人毛学山都开始调侃他,“还是你们文人会自嘲啊!”

第28章 《东爱》首播

    “自娱自乐。”何平笑道。

    这种感觉就像是很多作家会在自己的书里给自己安排个龙套一样,属于彩蛋性质。

    众人嘻嘻哈哈的看着电视剧,时间不知不觉过去,第一集播放完毕后大家都有些意犹未尽。

    “这么快就看完一集了?”

    “我的天啊,这真的是我们写出来的电视剧吗?我什么时候这么有才了?”

    “你可快拉倒吧,还不是人家何平指点和李准老师修改的功劳,跟你有啥关系。”

    “那也是我写的。”

    众人说着说着楼就歪了,热烈的“讨论”起来。

    毛学山看完第一集电视剧,心里也非常满意。

    当初女婿和他说起这件事,他第一时间的想法就是异想天开,没想到才几个月的工夫,还真让他给做成了。

    关键是看效果还真的很不错,不光是他自己,毛学山从众人热烈的讨论中也能感觉出来。

    “何平真是有才啊,写文章能发表、能出版,现在拍电视剧也能拍的这么好看。”丈母娘温桂珍眉开眼笑的夸奖着何平。

    “妈,这电视剧都是大家共同完成的,我只是起个头而已。”何平谦虚道。

    “是是是,都是你带头带得好。”

    丈母娘要想夸女婿,咋地都能找到角度。

    现在的电视剧都是两集连播,等第二集看完,众人还有些意犹未尽。

    “真好啊,真不敢想这是我们写出来的电视剧。”

    “我回去得好好宣传宣传,让大家都知道我们的电视剧。”

    “对对,好好宣传宣传。何平不是说要让更多人看这部电视剧嘛,告诉大伙越多人看越好。”

    何平心想,大哥你不要曲解我的意思啊!

    这天晚上,不光是在何平家,韩屯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也都没闲着。

    咱队里投拍的电视剧要播出啦,这个消息早几天队里已经传遍了。

    韩屯的社员们,现在应该叫村民们,一到了晚上统一都把电视调到了辽省电视台,守在电视机前等着《东北爱情故事》的播出。

    老队长坐在自己的12寸电视机前,“也不知道这瘪犊子把电视剧鼓捣的咋样?”

    二儿媳安慰道:“爸,何平那么有才的人,弄的东西肯定不会差的。”

    老队长哼了一声,“是不会差,这可是二十多万,就这么白白打水漂了。要是电视剧不好看,我打死他!”

    跟老队长抱着同样想法的还有会计叔,“这可是二十多万拍的电视剧啊,都是咱队里的血汗钱,一分一分挣出来的。你别碍事,看不着了。”

    电视被收拾东西的老伴挡住,会计叔少看一眼电视就像是丢了一百块钱一样,心疼的呦!

    刘家铭一家七口人围坐在电视机前,看着电视上嬉皮笑脸的赵本三傻乐。

    刘家铭媳妇儿突然说了一句,“这电视剧拍的真好,也不知道《家慧》能不能也拍的这么好。”

    媳妇儿的一句话让刘家铭脸上的笑容消失了,电视里的那些搞笑的表演和台词似乎也失去了吸引力。

    “拍啥样都行,家慧儿的事也算是有个了解了,过去就过去吧。”

    刘家铭像是在自我安慰,齐东强已经遭到了报应,妹妹的仇就算是报了。

    可当他看着孩子们围坐在电视旁那洋溢着笑容的脸,心头却忍不住遗憾,这样的日子妹妹一天也没有过过。

    柯寨宋百顺家,作为村里少数拥有电视机的家庭,人满为患已经是宋百顺家这几个月来每天晚上的常态。

    韩屯的发展让周围不少大队和村民都跟着沾了光,宋百顺便是其中之一。

    女儿宋大莲被招进了韩屯养鸡场,挣的是工资。他平日里跑韩屯打打零工,挣的也不少。

    这一年多家里条件着实好了不少,手里也有余富钱了,便动了买电视的心思。

    虽然夫妻俩因为这事干了好几天仗,但最终还是遂了宋百顺的心愿,别看他媳妇儿买电视的时候横扒拉竖挡着,可电视真买回来之后看得比谁都起劲。

    韩屯前段时间拍电视剧的事闹的整个平县都满城风雨,不少县里人都跑到韩屯看热闹,柯寨的人自然不可能不知道。

    这回电视剧要播出了,柯寨的人也是第一时间从韩屯人“无意”的谈话中得知的。

    嘴上埋汰“韩屯人有俩钱儿烧包”,可大伙的行动很诚实,晚饭吃完没一会儿,宋百顺家便被挤得满满当当。

    “嘿嘿,还有意思了,这电视剧咋写的,太逗了!”

    “这个大本事,拍戏的时候我还看着过他真人呢,可招笑了!”

    两集电视剧很快结束,柯寨的村民们看完还不过瘾,意犹未尽的讨论着。

    “里面那个何小平可真好看!”

    “赵本四太有意思了!”

    ……

    看完电视已经是晚上九点多了,村民们陆陆续续的往家走。

    有自己来看电视的小孩子正往外跑被大人扥住了,“跑啥跑,外面黑灯瞎火的,跟着大伙一起走。”

    “没事,外面都严打呢,怕啥的。”

    “傻了吧唧的,咱队里的混混不还活的好好的嘛。”

    村民们的语言习惯了叫“大队”、“队”,他们的想法很朴素,外面现在吵的凶,都说国家大力整治治安,可身边的那些地痞、无赖、流浪一天没扫干净,他们就不会轻易相信和放松警惕。

    媳妇儿和女儿扫着地,宋老六听着队里人的对话,感叹道:“老六这好日子没几天了。”

    他媳妇儿浑不在意的说道:“净听人在那吹牛逼了,都嚷嚷好几个月了,也没见什么动静。”

    “头发长、见识短,让你见识到那为非作歹的不也见识到了?那还咋抓人啊?”

    宋老六现在挣钱多了,跟媳妇儿说话也硬气了,他又对闺女宋大莲嘱咐道:“大莲啊,出门可得注意,你个姑娘家的最容易招惦记,没事少跟队里那几个丫头上城里。”

    宋大莲自从进养鸡场上班之后,休息的时候总会跟队里年纪仿佛的姑娘们到县城里去逛逛街、买点东西。

    “爸,我知道了,我们都是白天去。”

    “小心无大错!”

第29章 火了之后

    正在韩屯拍摄《家慧》的剧组工作人员们今晚也聚在了一起,就在人才宿舍的食堂里。

    这里有专门配备的电视机,大伙听说韩屯自己鼓捣出了一部电视剧要在辽省电视台播出都非常感兴趣。

    韩屯这样一个农村生产队居然还能自己拍电视剧?

    众人抱着极大的好奇观赏了这部名叫《东北爱情故事》的电视剧,看完之后大家面面相觑。

    这……不比咱们台里拍的电视剧差啊!

    准确点说是,比现在他们看到的99%的国产电视剧都要强。

    而且还是题材极为少见的轻喜剧的风格,国家台的工作人员们第一次见识到了东北人在喜剧上的天赋。

    “这几个演员演的可真好。”陈宝国羡慕道。

    “陈大哥,你的演技也很好啊!”丛珊说道。

    “可我演不来他们这样的风格和状态,太松弛了,真好!”

    导演张少林拍了拍他的肩膀,“每个演员的风格都不一样,不用强求自己,你让他们演你的风格,他们也会不适应。”

    对于陈宝国这样追求演技的演员来说,看到精湛的表演心中难免会产生一种胜负欲。

    张少林的话点醒了他,凡事苛求完美可以,但不能钻牛角尖,总想着在别人最强的地方战胜对方,这是在为难自己。

    “这部片子拍的确实有水平,刚才我看了一下制作人员表才明白,导演是京影厂的,编剧是沪影厂的,拍出来的东西能不好吗?”

    “怪不得!”陈宝国恍然大悟。

    丛珊是知道这部剧的内情的,他给两人介绍道:“这部剧是何平老师牵头拍的,剧本是他找沪影厂的李准老师专门修改过的,导演是京影厂的张暖欣张导,也是他找来的。

    连演员都是他亲自挑的,你们看到的那个赵本四、郑国强都是他选的。我还在里面客串了角色,不过要到后面才会看到。”

    陈宝国饶有兴致的问道:“你在里面演的是什么角色啊?”

    丛珊说起来还有些不好意思,“我在里面就是客串,饰演赵本四的梦中情人,跟朱时茂是一对儿。”

    “那到时候我们可得好好看看,这也算是你和朱时茂《牧马人》之后再度合作了。”

    丛珊和朱时茂这对荧幕情侣因为《牧马人》的热映早已成了国内观众心中最难忘的回忆,即便是张少林和陈宝国这种业内人士也不例外。

    第二天,韩屯最热门的话题便是昨天晚上播出的《东北爱情故事》,短短两集电视剧演员们的表现便征服了这群观众,“讹银四部”、“大本事”成了队里人嘴边的家常嗑。

    这种效应随着电视剧的持续播出在不断的向外扩大,不仅仅是韩屯、柯寨,连平县、营城甚至奉城也在发酵着。

    一个星期的时间,《东北爱情故事》这股东北小旋风彻底刮起来了。

    但凡是能收到辽省电视台的地方,《东北爱情故事》都成了所有人每到晚上必看的电视剧。

    伴随着电视剧的热播,剧中那些引人发笑的台词、性格鲜明的角色都成了整个辽省家喻户晓的人物。

    范伟是今年才调到曲艺团的,正在跟着师傅学艺,上台的机会比较少,干的最多的活就是每次师傅演出前后他上台去搬桌子。

    这几天出去演出,一到他上台搬桌子的时候总有观众喊他在电视剧里的名字。

    《东北爱情故事》的热播让范伟这张小胖脸成了观众们的熟人,憨态可掬、毫无攻击性是观众们对范伟最大的感觉。

    一开始范伟还没闹明白,后来一打听才知道,原来是自己夏天的时候拍的那部电视剧播出了。

    范伟平时是住在曲艺团宿舍里,根本没有机会看电视,所以对这个事一无所知。

    面对观众们的热情,范伟的第一反应是手足无措,自己连艺都没学明白呢,怎么突然就火起来了呢?

    范伟去找师傅谈心,说起自己的疑惑。

    师傅的一句话点醒了他,“傻孩子,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你走了大运了,要抓住这个机会啊。”

    师傅的想法很简单,在他的观念里作艺为的是养家糊口,为的是挣钱,眼下范伟无意之间就获得这样的机会,以后说不准就能跳脱出曲艺团,迎来更大的发展。

    范伟一想也确实是如此,可他又不知道该怎么接着往下走,他就想找个人聊聊。

    范伟心里冒出的第一个人不是何平,何平对他来说位置太高了,更像是老师、老板,而不是刻意倾吐心事的朋友。

    范伟想到了在剧组认识的赵本三,两人年纪相仿、经历相仿,一个说相声、一个唱二人转,拍电视剧时相处的也很好。

    范伟是在和平大剧院找到赵本三的,“你现在不是在西丰县吗?怎么跑到奉城来了?”

    兄弟俩一见面,赵本三非常兴奋的跟范伟讲起了这些天来的经历。

    “剧院邀请我们来的。你是不知道这些天,自从《东北爱情故事》播出来之后,我在西丰那片就出大名了。

    老百姓们都知道县里剧团有个唱二人转的演电视剧火了,以前我唱《摔三弦》的时候露天顶多就是几百人,可电视剧播出之后那一场一下子就来了两三千人,你是没看到那场面呦!

    后来剧团说奉城邀请我们来演出,点名了让我来,还必须得唱《摔三弦》。你知道我是唱这个出头的,人家都邀请了我不可能不来。

    来了之后就发现这里跟在西丰一样,走到哪都有人叫我‘大本事’‘赵本四’。”

    赵本三眉飞色舞的跟范伟描述着他这些天来的经历,范伟听着心里还有点不是滋味。

    虽然也有观众喊自己的名字,可像赵本四这样被邀请演出,观众好几千人的待遇他还没享受过。

    同样是演电视剧,差距咋这么大捏?

    放下心里那点小心思,范伟也说起自己最近的遭遇。

    正好赵本三刚演出完,连招呼都没跟剧团领导打,他拉着范伟就去了外面的饭店。

    “咱哥俩好不容易见个面,今天好好喝点!”

    范伟不胜酒力,犹豫了一下说道:“好,咱们边喝边聊!”

第30章 演员们

    范伟和赵本三兄弟俩喝的五迷三道,出了饭店范伟神志还算清醒,他有些担心的问道:“本三大哥,你出来没跟团里打招呼没事吧?”

    赵本三大大咧咧的摆摆手,“没事,大哥现在是团里的红人,谁敢说三道四?”

    说完他一把搂住范伟的肩膀,“老弟,这次电视剧对咱哥俩是个天大的好机会,你可一定要抓住,有什么机会想着哥哥,一定要跟哥哥说一声。”

    “本三大哥你放心,咱哥俩这感情还说啥了。”

    兄弟俩迷迷糊糊的告别,范伟走后,赵本三的醉态清醒了不少。

    回到剧团他先是跟剧团领导补了个假,现在他是剧团的台柱子,领导也没说什么。

    接着他又用招待所的电话给韩屯打了个电话,电视剧播出这些天,他还没跟“恩人”道过谢,要不是今天范伟过来给他提了个醒,他差点忘了。

    自从电视剧火了之后,他现在每天三四场戏,忙的脚打后脑勺,今天也是借着范伟来的机会,暗戳戳的向团里领导表示下不满。

    生产队的驴也不敢这么用啊!

    赵本三敢向领导表示不满,但黄晓娟不能。

    黄晓娟原来是地区文工团的二人转演员,托了几层关系好不容易才调到辽省人民艺术剧院。

    在剧院熬了好几年时间才算是展露了头角,在今年的辽省二人转汇演中获得了演出奖,她跟赵本三也是在省二人转汇演上认识的。

    误打误撞的被《东北爱情故事》选做主演之一,黄晓娟也没多想,去演完了戏,回来接着唱自己的二人转。

    最近这几天身边管自己叫“何小平”的人越来越多,她知道《东北爱情故事》电视剧播出了,在观众们中间的口碑也很不错。

    在她看来这些跟自己都没什么关系,她就是一个唱二人转的,也不能指望电视剧吃饭。

    不过领导和同事们的调侃还是让她挺高兴的,毕竟是出名了,而且是比自己唱了十几年二人转出名的速度要快得多得多。

    她还是该上班上班,该唱戏唱戏,领导安排布置的任务一项不落的执行。从小地方出来的她最明白自己的位置,真正能决定自己未来的还是剧院和剧院的领导。

    至于电视剧,那只是水中浮萍罢了。

    《东北爱情故事》带给剧组几个年轻演员的影响正在一点一点的改变他们的生活,乃至人生轨迹。

    只不过有的人心思活,走的快了一步,有的人则慢了一步。

    三十集的《东北爱情故事》在辽省电视台播放完毕了,在现在这已经是国内非常罕见的长篇电视连续剧了。

    电视剧播出取得的效果也非常好,后世说起这年代电视剧播出的盛况时总喜欢用一个词,叫万人空巷。

    其实这年头只要是质量不太差的电视剧,都能达到这个效果,老百姓的娱乐手段之匮乏是促成这种现象最主要的原因。

    《东北爱情故事》在辽省电视台播出的这半个月,效果也是如此,用旧派传奇小说来起个外号可以叫“净街虎”。

    尤其是现在东北正是冬天,下午不到5点天就黑了,街面上根本看不见人。

    随便猫进一个亮着电视机的人家,里面播放的肯定就是《东北爱情故事》。

    对于生活在黑土地上的广大老百姓来说,这部电视剧不光是拍的好看,最重要的是真实的反应了他们的生活。

    剧创小组的成员们虽然创作经验少,但生活经验丰富,十几个人集思广益下来,整个剧本的闪光点不要太多。

    再加上有李准老师的润色,整部剧从根上就已经非常优秀了。

    拍摄又是请的张暖欣这个电影导演,镜头语言也比现在很多电视剧考究不少,所以整体效果极为出色。

    从电视剧在辽省电视台播出的第二天开始,电视台就开始陆续的接到观众们的来电和来信。

    甚至一度发生了台里电话长时间占线、无法拨通的现象,要知道这年头能拥有电话的人家可是少之又少,更多的还是公家的电话为主。

    仅从这一项就能看出《东北爱情故事》在辽省观众中受到的欢迎。

    来信的效率比电话慢一些,可从电视剧播放到中段的时候电视台每天收到的来信就开始以百来计算了。

    观众们来电、来信的目的总结起来有三点。

    一类是单纯表达对电视剧的喜爱;二是讨论剧情的发展,指点电视台哪段剧情、哪个人物应该怎么拍,连电视剧是拍好了再播出的规律都没搞明白;三是中间有事落下了几集电视剧没看,希望电视台可以重播一遍。

    林亚楠作为广告部的混子,光荣的被台领导分配了察看、整理观众来信这项任务,她苦中作乐的把来信来电的观众做了个分类。

    她发现了一个现象,从六七十岁的退休干部到刚上小学的孩子,《东北爱情故事》获得了全年龄层观众的喜爱。

    她惊喜的把这个发现报给了台领导,却被台领导一句话怼了回来。

    “有什么用吗?”

    林亚楠被这一句话打击的垂头丧气,是啊,这种统计有毛的意义啊!

    她有气无力的把观众来信都打包好,准备给韩屯邮过去。

    《东北爱情故事》名义上是辽省电视台拍摄的,但实际上是韩屯投拍的,所以这些信件最终还是要交到韩屯的手里的。

    林亚楠特意给何平打了个电话告诉他一声,顺便还说起了自己给信件分类做的“无用功”。

    “眼前看着没用并不代表以后没用,你想想你为什么要搞这件事啊?”

    林亚楠理所当然的说道:“为了弄懂观众们为什么喜欢这部剧啊!”

    “那不就结了,你现在是不是已经弄明白了?人家说没用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亲身做了这件事之后,你自己觉得它有用没用,你觉得有用吗?”

    林亚楠有些不敢确定,“有用……吧?”

    “对任何工作都不要从一开始就抱以否定的态度,现在看不明白没关系,你再放一段时间看,也许就会有新的发现。”

    何平就像是人生导师一样对林亚楠敦敦教导,唬的小姑娘一愣一愣的。

第31章 “莽夫”

    “何老师你说的有道理,那我再想想,我就是下意识觉得这件事有用,但具体的你让我想我真想不起来。”

    “慢慢想,什么时候你能想通了,辽省电视台这座小庙也就容不下你了。”

    “何老师你这话说的就夸张了,我这才几斤几两,辽省电视台的工作可是我舅舅费了好大劲才给我找的。”

    林亚楠被何平开导了几句,决定好好想想这件事,她刚干的时候只是单纯的想归纳整理一下信件的内容,纯属是下意识的。

    可被何平这么一说,这件事背后似乎还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她一时想不明白,但她相信何平。跟尸位素餐的台领导相比,何平无疑是才华和能力更胜几筹的,他既然说了,那肯定有什么自己没想到的地方。

    林亚楠神思不属的回到广告部,舅舅老林还是那副赖死不活的样子。

    “亚楠,沏壶茶。”

    林亚楠给舅舅沏完茶,自言自语道:“这玩意有什么用呢?”

    老林见外甥女魂不守舍,便问道:“什么有什么用?”

    林亚楠便把她今天的遭遇说了一遍。

    老林吹了吹茶,抿了一口,说道:“有用肯定是有用,但对我们台肯定没用。”

    老林一句话点亮了林亚楠心中的想法。

    是啊,对这些信件对台里来说肯定没什么用,台里又没打算要拍电视剧,就算是要拍也不会在意这帮观众们的意见。

    可对韩屯来说,这些信就有用了,他们可以根据这些信的内容,来确定下一部电视剧的剧情走向、人物命运,争取让最多的观众能够满意。

    想到这里她赶忙跑回去给何平打电话。

    何平接到电话有些诧异,没想到林亚楠这么快就想明白了,这种事情并不是有多难想得通,只是这年代的人普遍没有什么服务意识,对于这种后世看来司空见惯的现象,反而因为陷入了思维定式里,很难去理解。

    何平听完林亚楠的话,决定提点她几句。

    “亚楠,你试着把这件事在扩大一点。你现在掌握的不是一千、两千封的信件,而是几百万、上千万封的信件,在这些信件里记录着每一位观众对于《东北爱情故事》的好恶。”

    林亚楠试想了一下这样的情景,“你的意思是说如果我们得到的信息足够多,那我们拍出来的电视剧就能百分之百得到观众的喜欢。”

    “没错,当数据大到足以描绘出受众的形象、好恶时,那么我们就掌握了绝对的主动权。不仅是拍电视剧,这世界上任何生意都是一样的道理。”

    林亚楠感觉自己的呼吸都急促了起来,何平简单的几句话如同炸雷一般响在她的耳边,振聋发聩。

    她觉得自己似乎摸到了一样接近于真理的东西,甚至话音都有些颤抖,“真的是任何生意吗?”

    “你可以自己去想想这个问题,过多的我就不再说了。”

    何平今天纯粹是见林亚楠这小姑娘做的事情有意思,顺嘴多说了几句,他的话如果在后世人看来不过就是互联网上最常见的术语——大数据。

    利用大数据,这世界上的一切生意都可以一帆风顺,前提是其他的人、政|府、组织能够接受你肆无忌惮的搜集他们的信息,这种事显然是不可能的。

    大数据的根本原理还是一种信息搜集,做生意很多时候靠的就是信息差,当你的信息永远比别人快一步的时候,你就永远领先别人一步。

    林亚楠听着电话里的忙音,神情还有些呆滞,她的脑子里还在想着何平给她描述的场景,内心之中的震撼久久不能平复。

    她像丢了魂一样回到了办公室,老林见外甥女出去一趟后比刚才情况更严重了,关心道:“怎么了这是?想不通就别想了。”

    这时林亚楠突然站起身,把老林吓了一跳。

    “干什么一惊一乍的?”

    “我要去平县!”

    “去平县干啥?”

    “找何老师!”

    “找何老师干啥?”

    林亚楠沉默了片刻,“拜师学艺!”

    老林:???

    说完林亚楠收拾好已经打包好的信件,扛起来就往外走。

    “不是你干什么去?”老林问道。

    “去平县啊!”

    “你这死丫头,怎么想一出是一出。”老林骂了一句,撵了出去。

    但林亚楠愣头青脾气上来了谁也拉不住,“不用担心我,我准备去干大事了。在这里天天除了端茶倒水,就是看领导脸色,这破电视台不待也罢!”

    林亚楠的顶头上司只有老林一个人。

    老林感觉有被冒犯到,你礼貌吗?

    他最终没有劝住外甥女,赶紧回家去通知姐姐姐夫。

    大事不好了,咱俩丫头让平县一个姓何的小子给拐跑了!

    身在韩屯的何平自然不知道因为自己随便忽悠的几句话,林亚楠就能干出裸辞兼离家出走的光辉事迹,如果他知道了肯定会一把拍在林亚楠肩膀上。

    亚楠是个干大事的好同志!

    别问谁叫“大事”。

    他此时正在观摩《家慧》剧组的拍摄,进入十一月份辽省的气温骤降,但剧组此时正在拍的戏份却是夏秋相交的季节。

    身为主演的陈宝国和丛珊身穿单衣站在户外,拍完一个镜头就得赶紧裹上军大衣。

    为了不至于让冬季说话嘴里的哈气影响到镜头的效果,陈宝国还特意让剧组准备了一堆冰块,他和丛珊每个镜头开拍前都要含一会儿。

    何平看着都觉得冻得慌,冬天拍户外戏着实不容易。

    好不容易一天的戏拍完,男女主角冻的浑浑噩噩,剧组的工作人员们也是如此,大家外面冻了一天,一放工撒丫子就开始往人才宿舍跑,那里有暖气。

    在宿舍里缓了口气,放了工的剧组工作人员们第一件事就是集体奔向食堂。

    何平让食堂给大家煮了一锅姜汤,近百号人一人捧着一个二大碗,或蹲或坐或站的喝着姜汤,一口热汤下肚,大伙都发出了舒服的呻|吟声。

    “这姜汤简直救命了!”

    “呼~舒坦!”

    张少林此时也捧着一碗姜汤,跟何平站在食堂门口小口小口的喝着。

第32章 电视剧卖到国家台了

    “还是你考虑的周全啊!”

    “我们都是长在这里的,不得想点保暖措施么。”

    “东北的冬天实在是太遭罪了,比我听说的还要恶劣。”

    “户外就是这样,要不我们为啥管过冬叫‘猫冬’呢,谁愿意这么大冷的天出去啊!”

    两人闲扯了几句天气,张少林问起《东北爱情故事》的事。

    “电视剧播完了吧?”

    “播完了,辽省电视台那边说想再播一遍,不少观众打电话、写信说想再看一遍。”

    “你们真是拍了部好片子啊!”

    “都是运气!”

    “谦虚了。你们这片子打算卖吗?”张少林问道。

    何平闻言一喜,“你们国家台想买?”

    张少林说道:“那倒不是。就是我自己看完觉得这片子拍的不错,而且还是国内非常少见的长篇电视剧。我们台,其实不光是我们台,国内现在都特别缺电视剧,尤其是长篇电视剧。

    你看看我们现在的电视台放的剧就知道了,全都是国外的剧。不是我们不想放国内的剧,实在是太少了。大家都知道拍电视剧不挣钱,谁都不想拍。”

    张少林的话说中了国内电视台目前的现况,大家都知道电视剧看的观众多,可碍于赔钱,谁都不愿意投钱拍,完全就是恶性循环。

    何平没想到还有这样的意外之喜,“那你帮着向你们台里给问问呗,钱不钱的好说。”

    何平上来就把条件放到最宽,他看重的是国家台这个宣传平台,《东北爱情故事》如果能放到国家台播出,那绝对是放了卫星了。

    眼下《东北爱情故事》火也只是在辽省内火而已,这年头还没有卫视一说,省级电视台的辐射范围就是一省之地,《东北爱情故事》再火也是有限度的。

    可放在国家台播放可就不一样了,这要是火起来那就是全国性质的。

    《东北爱情故事》要是真在国家台播了,老丈人得把何平当成菩萨给供起来啊!

    这个时候什么钱不钱的根本不重要,电视剧播出的潜在价值已经把韩屯的投资弥补回来了。

    至少远在奉城的秦拥军秦叔在看完《东北爱情故事》之后还特意打电话来问过何平关于韩屯的事。

    张少林提起了这个话头,何平自然不能让这话落地下。

    他让食堂给两人单独给两人炒了几个菜,把张少林拉到宿舍里把酒言欢,顺便把《东北爱情故事》推销给国家台。

    “《东北爱情故事》拍的确实是好,题材也很有开创性,你就放心吧,我们台要是不要那就是他们瞎了眼了。”一身酒气的张少林对何平说。

    有了张少林的推荐,国家台非常看重《东北爱情故事》,专程派人到了辽省电视台,三天之内就完成了审片工作。

    还在家里精雕细琢《许三观》的何平接到了辽省电视台的电话,国家台买了《东北爱情故事》,播放日期定在了元月1号,这要是放在后世就算是国家台的开年大剧了,另外还有金州电视台也来到辽省电视台求购《东北爱情故事》。

    金州电视台属于市级电视台,但架不住人家是副省级城市,财大气粗。

    《东北爱情故事》在辽省电视台播出,覆盖的观众自然也是省内的观众,金州也在其中,有不少金州的观众都跟金州电视台反馈希望他们能够引进这部电视剧,他们看一遍还没看够。

    不差钱的金州电视台也敞亮,《东北爱情故事》刚播完没几天就给辽省电视台发出了购片邀约。

    何平没想到还有意外之喜,《东北爱情故事》卖到国家台,而且是放到开年播出已经是惊喜了,金州电视台还过来凑个热闹。

    虽然这年头电视台采购剧集都是一个价,但好歹也能回点本啊,两个电视台这又是一万八千块。

    这种好消息自然是要跟老队长分享的。

    他给韩屯打了个电话,告诉老队长《东北爱情故事》卖到国家台和金州台的消息。

    老队长在电话里的声音都有些颤抖,“啥?卖到国家台了?”

    “对啊,定在开年1月1号播出,你们想着看哈。”

    老队长还是有些不敢相信,“真卖给国家台了?”

    “老同志要淡定,怎么一副没见过世面的样子呢?”

    “滚犊子!”

    何平被骂了一句丝毫不恼,老队长从接电话到挂电话连电视剧卖了多钱都没问,由此可见电视剧卖给国家台这种事在他心中的份量。

    何平估计现在就是嚷嚷着要拍《东北爱情故事》第二部,老队长也会欣然同意。

    说起第二部的事,剧创小组们还真上心了。

    本来大家以为电视剧赔钱了,都觉得何平说过的第二部遥遥无期了。

    可没想到电视剧播出之后效果这么好,在何平的鼓励下,他们又开始了《东北爱情故事》第二部的剧本创作。

    不单单是剧创小组,连演员都来凑热闹。

    赵本三前几天给何平打电话,先是表示了诚挚的感谢,出演《东北爱情故事》让他尝到了走红的甜头,然后又非常委婉的询问了是否有第二部的拍摄计划。

    何平不光是跟剧创小组忽悠过第二部的事,包括剧组人员、张暖欣、演员们,他一个都没放过。

    第一部火了赵本三立刻就对这件事上了心,其实大伙都知道这件事,可主动来问的却只有赵本三一人。

    何平心想后世人家能混起来,除了本身的表演才能之外,对于机会的把握也是有很大作用的。

    “第二部当然会拍,剧本已经在创作当中了。你们不要着急,等剧本定稿之后,我希望还是咱们原班人马来拍摄第二部。”

    有了何平的保证,赵本三放宽了心,他还特地找到范伟和黄晓娟。

    提前给两人透露点第二部的消息不仅可以赢得两人的感谢,还可以增强自己在两人面前的威信。

    还是本三大哥消息灵通啊!

    不过消息再灵通的本三大哥也有挠头事。

    这不嘛,刚演完一场《摔三弦》之后,赵本三就被同剧团的小矮子给拉到了外面的饭店。

第33章 潘三之交

    赵本三是真不想来,但却耐不住小矮子硬架着他来。

    这小矮子叫潘长江,跟出身贫苦的赵本三不一样,这小子属于“团二代”,家里都是剧团里的工作人员,父亲还是团长。

    赵本三这种草根出身的贫苦孩子跟潘长江这种人自然是处不到一块去的,两人在团里的交集也很少,平日里井水不犯河水。

    要放在以前潘长江也是从来不会待见赵本三的,可《东北爱情故事》的播出改变了这个状况。

    原来赵本三唱戏出点小名,他潘长江家学渊源唱的也不差,两人不分伯仲。

    但现在赵本三凭借电视剧一炮走红,这就让潘长江有点接受不了了。

    说好大家一起猥琐发育,你却偷偷野区刷怪,不讲武德!

    从《东北爱情故事》播出的第一天起,潘长江就睡不着觉了,眼看着原来跟你差不多的一个人陡然之间一飞冲天,那种落差感和煎熬足以摧毁他内心的骄傲和坚持。

    潘长江在家里思来想去好几天,最终下了一个决定。

    打不过就加入!

    所以他今天就等着戏一完,观众散场,立刻就上前去把赵本三拉到饭馆。

    “本三啊,咱哥俩在一个剧团里待着这些长时间,还没在一起好好喝过一顿酒呢,今天可得好好喝点。”潘长江热络的说道。

    赵本三不傻,不仅不傻,而且还相当精明,对于潘长江的无事献殷勤,他大致也能猜到原因。

    “你看你整这么客气干啥,咱俩买点菜在宿舍喝不一样吗?”

    潘长江心想那能一样吗,宿舍人多眼杂的,要是传出去自己这个“团二代”跟你说小话,那多丢人啊。

    “宿舍多憋屈啊,还是饭馆敞亮。想吃啥就点,别跟我客气,今天咱们不醉不归。”

    酒菜上桌,两人拼起了酒。都是气盛的年轻人,在酒桌上谁也不服谁。

    没多一会儿,两人就喝的脸红脖子粗。

    觉得时机差不多的潘长江图穷匕见,“本三啊,你这一被挑去演电视剧,哥哥我啊,这心里没着没落的。你说以前咱在一起唱戏多好啊,现在就剩我一人儿单蹦,没意思!”

    赵本三心说咱俩啥时候感情这么好了?

    “我这不是回来了么,那电视剧都是一时的,咱还是得唱回二人转。”

    “你们那电视剧是真火啊,我家我爸妈一到晚上就把着电视看辽台。播完了还给电视台打电话,让他们再放一遍。我也跟着看了,你在里面演的可真好!”

    “那都是编剧、导演的功劳,我们就是照着剧本和调度演。”

    潘长江见赵本三不接话,只好把话再说白几分,“你当初是咋选上演员的?以后还能拍电视剧吗?”

    话都挑明了,赵本三也不好意思再装傻,反正过一段时间如果《东北爱情故事》第二部真的要开拍,他肯定要请假,所以也不能撒谎。

    “我是托朋友给介绍的。电视剧应该会有第二部,现在还不清楚具体时间。”

    潘长江顺杆爬的问道:“还会拍?那你看哥哥我有没有这个潜力?”

    潘长江涎着一张脸,看得赵本三想打人,还你有没有这个潜力,我看你像个潜力。

    “这个我可说不好。不过我们这个电视剧是连着的,主要角色都是固定的,你要想演我还真不清楚有没有角色。”赵本三做出为难的表情说道。

    “那没事,你帮我问问,我也不挑角色,能演就行。”

    潘长江虽然脸皮厚,但不是没有自知之明,他知道自己上车上的晚,也就不挑座了,只要能给个机会就行。

    “行,那等要开拍的时候我给你问问。”

    潘长江高兴的举起酒杯,“太谢谢兄弟你了!来,哥哥我敬你一杯!”

    林亚楠兴冲冲的扛着一包信到火车站买了一张火车票,没有卧铺、也没有坐票,她一路站到平县。

    她肩上扛着一大包信,一身邋遢的出现在何平眼前,“何老师,我要跟着你干大事!”

    何平对眼前的女子做了个评价:这姑娘是个干大事的人!

    “你就这么过来了?”

    “对啊!”

    “工作咋办啊?”

    “不干了!”

    “家里呢?”

    “他们管不着我!”

    一看就是条件好的家庭,贫苦家庭出来的孩子可不敢这么放肆。

    “得了,我先给你安排个住的地方吧。”

    何平把林亚楠安排在人才宿舍,跟丛珊一个房间。

    小姑娘奔着他来的,何平想了想,决定先让她负责跟《家慧》剧组对接工作。

    何平邀请《家慧》剧组来韩屯拍摄,韩屯自然要给提供一些帮助,之前也没有个专人负责,剧组有事就是跟村干部们说。

    这回正好林亚楠来了,先让她锻炼锻炼,等接下来《东北爱情故事》第二部开拍了她正好可以派上用场。

    能跟大明星一个宿舍,林亚楠高兴的不得了,她跟丛珊年纪相仿,性格又很开朗,很快便跟丛珊打成了一片。

    何平把林亚楠安排完之后,又去找了一趟老队长。

    “《东北爱情故事》第一部都卖到国家台了,我打算把这部剧接着拍下去,第二部的剧本已经让人开始写了。”

    《东北爱情故事》被国家台买走播出的消息让老队长高兴了好几天,逢人便会吹嘘一阵。

    可真到出钱的时候,老头儿还是有些迟疑。

    “这玩意有点费钱啊!”

    何平也知道这东西眼下肯定赚不到什么钱,“你看这样行不行?先把第二部拍出来,如果第二部还不能达到保本的状态,以后咱就不拍了,反正两部电视剧也足够宣传咱们韩屯和平县了。

    咱们第一部现在已经回了点钱,我觉得等国家台播出之后,应该还会有电视台来买剧。照这个势头下去,只要第二部拍的不是太差,那回本应该不难。”

    老队长想了想,眼下第一部播出后的形势非常好,观众的热情高涨,如果知道有第二部,热情一定会更高,到时候说不准还真能回本。

    何平又说道:“而且咱们电视剧播出之后,效果也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显现。韩屯的名声需要慢慢的扩展开,将来一些隐性的效益还需要时间才能看到。”

    “行吧,那就把第二部弄出来。”

第34章 《东爱》带来的影响

    《东北爱情故事》播出第一遍之后,应广大观众们的强烈要求,辽省电视台又放了一遍。

    第二遍的效果似乎比第一遍更好,这种效果不仅体现在观众对于角色的喜爱,剧中不断产出的流行金句,连剧中人物的装扮也成了观众们追捧的焦点。

    按理说这样一部农村轻喜剧在服装造型方面根本没什么可追捧的,但年代放在这,大家的经济条件差距很小,剧中人物的服装造型在接地气的同时,又完美符合了大众,至少是东北观众的审美风格。

    养鸡能手何小平上城带的白围巾、剧中惊鸿一瞥的丛珊穿的蓝色百褶裙,都成了女性观众们追捧的时尚单品。

    《东北爱情故事》里的很多衣服都是何平让韩兆坤从羊州邮回来的,剧中人物大多数情况下肯定不会那么时髦,但特定场合下的装扮也是少不了的,这样一来前后对比跟观众留下的印象就更深刻了。

    队里有两个年轻人就发现了这样的流行趋势,他们利用韩兆坤的便利,给韩兆坤打电话,让他给多弄点剧里出现的那些服装。

    看到这样的情况,何平还是挺欣慰的。年轻一辈的眼光和思想都开阔了起来,知道向土地以外的地方刨食了。

    时间慢慢来到84年的元旦,何平把精雕细琢了半年的《许三观》邮了出去。

    毛春华细心的把包裹检查了好几遍才交给同事,这可是老公的手稿。

    今天同时也是《东北爱情故事》在国家台播出的日子,众人照例在下班之后聚集到了何平家。

    尽管电视剧已经熟的不能再熟了,但大家还是对国家台的播出抱有非常大的热情。

    那喧闹的场面一如辽省电视台首播的时候,连毛学山的表现也不例外。

    登上国家台那意味着什么?

    那可是和《人m日报》一个级别的媒体啊!

    至少毛学山这辈子还没登上去过,估计后半辈子也不太可能登得上。

    大家的激动心情何平非常理解,看着自己一路筹划的电视剧登上国家台这样的平台,他的心里也异常的兴奋。

    那种强烈的成就感有点类似于养成的感觉,看着自己一把屎一把尿喂大的猪拱了别人家白菜的感觉。

    不过这种情绪很快便过去了,因为大家发现一个问题。

    《东北爱情故事》在辽省早已经播出过,该引发的反响也引发过了,辽省之外的反应他们也无从知晓。

    这就像你家早就过上了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小康生活,可周围人家刚刚宣布脱贫,那种认同感的缺乏让快|感大为下降。

    《许三观》定稿投递出去之后,何平也没闲着,郭教授约他到饲料厂去一趟。

    “托了《东北爱情故事》热播的福,金坷垃的广告效果非常好,现在厂里的饲料产能已经接近百分之百了。我计划在明年开春扩大一下产能,至少要满足我们辽省的需求。”

    金坷垃饲料厂的建设产能是经过郭教授的测算的,传统饲料厂的生产、销售怎么也需要两到三年才能达到满负荷的状态,很多饲料厂常年都是保持50%的产能而已。

    像金坷垃这样的企业绝对是吃了时代的红利,或者说是吃了广告的红利。

    现如今的观众们还没到后世一见广告就烦的程度,大家对于电视广告还是有些非常强烈的信任感的。

    远的不说,就这两年卖的燕舞收录机,就因为在国家台打了广告,直接卖疯了。

    更别说再过些年出现的那些广告标王们,一个广告成就一个企业的说法一点都不夸张。

    “郭教授,你就按照你的想法去操作。现在金坷垃的饲料因为广告的原因供不应求,咱们完全可以大胆一点,不要有什么心理负担。

    今明两年咱们打好基础,明年下半年争取能够走出辽省,把广告打到国家台去。”

    何平说出了自己的一些远景,饲料这种产品不像服装,它运输起来非常麻烦,所以金坷垃想走出辽省必须要修炼好内功。

    首先是把辽省的市场吃透,规模稳定下来之后有足够的资金可以支撑向外扩张。

    到时候就可以到国内其他城市建立生产基地辐射周边区域,后世的希望和正大走的就是这种模式。

    在销售上何平准备复制在辽省的战略,真正等到金坷垃的生产基地能够覆盖几省之地,广告就要打到国家台去,配合上无往不利的“农村墙体广告”的战略,绝对可以让金坷垃成为国内驰名的商标。

    商量完饲料厂的事,何平骑着自行车回了家。

    家里没人,他出去的时候他把炉子封上了,回到家还没过。

    他刚把炉子捅开,电话响了,是査海生打来的。

    “你怎么想起给我打电话了?”

    “何老师,我们三个静极思动,想出去走走。《英雄志》的第三卷已经写完了,正好赶上寒假了,刘军现在也有时间,大家出去散散心。”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好事啊!”

    “我们定了去辽高官这么大海没去过冰天雪地的东北,真好季节也合适。”

    “欢迎啊,只要你们来,我好酒好菜管够!”

    电话里査海生开心的笑起来,这就是朋友多的好处,“那就这么说定了,我们过几天就出发。”

    “行啊,你们来之前提前通知我,我去接你们。”

    査海生和骆一禾去年就已经毕业了,两人毕了业之后的工作轨迹跟后世一样。

    唯一不同的是,他们多了一项写作武侠小说的兼职。

    由于写作武侠小说的关系,他们几人在诗歌创作上已经很久没有新作品了。

    靠着《英雄志》的创作收入,几人年纪轻轻就已经过上了同学朋友们羡慕的物质生活。

    最过分的是骆一禾,因为单位是京城的,户口也落在了京城,居然买了一座四合院,虽然不是什么王公贵族的府邸,但那也是四合院啊!

    何平听了都想打人,心里还想自己给这帮小子的稿费是不是有点高了。

    他在《英雄志》创作之初跟几人约定的是固定稿费,根据质量有千字15到30块的稿费。

    后来《英雄志》出版之后销量喜人,何平高兴之余,觉得应该给几人多分润一些,毕竟主要创作还是在几人身上。

第35章 《英雄志》的收入

    于是査海生、骆一禾、刘军几人便得到了《英雄志》9%印数稿酬的稿费,这9%的印数稿酬三人均分看着不多,但架不住《英雄志》销量高啊,而且现在的武侠小说普遍卖的都比较贵。

    一年下来,两册《英雄志》已经卖了近五百万册,几人的稿酬加起来有14万之多,平均下来每人四万多块。

    査海生毕业后的第一个月工资是36.8块,这些稿酬顶他工作一百年。

    后世经常有作家靠着畅销书登顶作家收入排行榜,那是因为他们有版税,现如今国内还没有版税的概念,但是有印数稿酬,道理是一样的。

    何平分润出来的这部分钱,不仅解决了几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的生活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让他们充满了对未来和写作事业的信心。

    从另一方面来说,也是扼杀了他们对于诗歌创作的未来。

    毕竟诗人这种职业,无数前辈证明过,只有穷一点才能写出好作品的。

    这三人的命运因为认识何平而走向了另一条道路,尤其是査海生,如果按照历史的惯性,他将在几年后卧轨自|杀,英年早逝。

    在何平的观念里,好死不如赖活着。从这一点上来说,何平算不上文人,人家的观念都比较高大上,什么“不自由,毋宁死”之类的。

    反正就是不遂老子的意,老子就死给你看。

    何平有时候也会反思自己,会不会太过于庸俗了。

    可当他捧着一碗苞米茬子嚼的倍儿香的时候,他狠狠的给了自己一个大嘴巴子,刚吃上几天饱饭啊,就开始飘了!

    从阳历来说,现在已经迈入了1984年,今年对平县的老百姓影响最大的应该就是家庭联产承包正式落地和公社改革。

    公社改叫乡镇了,生产队叫村了,大锅饭被扫进了历史堆。

    这一切对于韩屯的影响微乎其微,脱离了从土地刨食的韩屯老百姓,提前二十年进入了小康生活的阶段。

    两年的时间,村里所有人家的房屋整体重建了一遍,后世辽南地区常见的“捣制房”提前诞生,从村外的远处望向韩屯,一片崭新的建筑,周围几个村看着眼馋的不行。

    由于韩屯经济的快速发展,周围几个村子也跟着受益不少,但跟韩屯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

    说起谁家闺女、小子进了韩屯的场子上班,当父母的脸上都有光。虽说比不上吃供应粮的,可到底是上班拿工资的,而且还不比一般工厂工资低。

    因此这两年红旗公社,现在叫红旗镇了,南部的这几个村子成了平县农村谈婚论嫁的高标准地区。

    何平这样娶了县长闺女的特例就不提了,跟城里姑娘郑文芝处对象的韩兆社就是个例子。

    现在韩屯年轻人谈婚论嫁最次找的也是公社的人家,周围村子里的人家想提亲,连媒人那关都过不了。

    这种现实情况造就了韩屯的婚嫁市场“肉少狼多”的局面,这里也成了很多媒婆经常出没的地点。

    也不光是媒婆愿意来韩屯,自从韩屯出名了之后,来队里走走看看的平县老百姓也不少。

    报纸也好,电视也好,韩屯通过这些媒介渠道打响了名声,那些关注韩屯的人自然会产生好奇。

    尤其是冬天这段时间,大多数老百姓都闲了下来,有时间就跑到韩屯来看看。

    来的人一多,往年冬天里略显萧条的景象不见了,韩屯越发的热闹起来。

    变化最明显的就是村外的那个小集市,来卖货的人多了,摊位沿着道路两侧摆了一百多米长,那些来观光的老百姓也给这些摊贩带来了生意。

    如此形成了一个正循环,韩屯村外的这个小集市慢慢有发展成大市场的倾向。

    外来人一多,机会也就多了起来,韩援朝看着村里天天人来人往的,这么多人连个休息、吃饭的地方都没有,就动了心思。

    他想在在集市旁边盖个房子开饭店,不过那片地是村里的地,要用肯定得经过村里,他就找到了老队长。

    韩援朝不是第一个来找老队长的村民,村口慢慢形成了集市,来来往往的人这么多,大伙也不是傻子,要是在这片干点买卖肯定赚钱。

    可是地就那么大,给谁不给谁都不合适,老队长因此犯了愁。

    把村里干部招过来商量半天也没有好主意,不患寡而患不均,这件事要弄不好,他们这帮村干部最后肯定里外不是人。

    “完犊子玩意,一到关键时刻就掉链子!”

    光骂没用,事情还得办。

    正所谓“内事不决问何平”,老队长一个电话把何平从温暖的被窝里提溜出来。

    “这点破事有啥好商量的,愿意做生意就让他们做。”

    “你这话说的,地方就那么大,给谁不给谁?”

    “这还不简单,沿着道边盖两排门市,有钱的进门市,没钱的给他们盖个市场,我瞅着那片地方足够大。”

    老队长一听要花钱又不乐意了,“你说得轻巧,还不是得村里花钱吗?”

    “不得先花钱才能挣钱吗?咱给他们盖房子能白盖?租也好、卖也好,盖好了你们自己定,这也算是给村里创收了。”

    “他们能掏钱?”

    “你这嗑唠的。咋地?还打算白捡啊。”

    老队长摆手道:“我不是那个意思,他得先能挣到钱才能买或者租不是?”

    “做生意嘛,谁能保证一定挣钱,这玩意就看个人的想法了。”

    “那要是咱们盖完了没人买或者租咋办?”

    何平两手一摊,“地方是咱韩屯的,想让他做生意他才能做,不租就滚蛋。”

    这赤|裸裸的充满了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话,让老队长不高兴了。

    “说的这叫啥话,啥叫滚蛋,人家来咱这摆摊也是为了生计,能那么干吗?”

    何平被老队长说的有些羞愧,看来自己有些脱离人民群众了。

    “那你说咋办?”

    “我看市场盖好之后还是先让大伙进来卖货,也不用说租不租、买不买的,给咱们交点管理费就行了,都是乡里乡亲的。”

    何平倒吸一口凉气。

    我原本以为只有我这样的才会被判革命,没想到你这么个浓眉大眼的货也堕落了。

    老头子这思想很超前啊!

第36章 富在深山有远亲

    其实老队长的操作完全是从何平操盘《东北爱情故事》的行动上汲取的灵感。

    种得梧桐树,引来金凤凰。

    等门市和市场盖好了,先用免费策略把做生意的都吸引进来。你看我们花钱给你盖了房子免费给你用,收你点管理费用不过分吧?

    一个两个小摊贩可能没什么,但如果是几十上百家的收的话,这笔费用就很可观了。

    最主要的是,以往村里的钱花出去都是投入,见不到回头钱的,这次却是投资性质,可以细水长流的获得收入,为村里开源。

    何平感觉自己把老队长带坏了,内心充满了自责和愧疚。

    他面带震惊之色,缓缓的竖起了大拇指,“高!实在是高啊!”

    老队长自得的吧嗒了一口烟袋锅,“你看这样一来,那帮摆摊的也不用风吹雨淋了,咱们村里也有了个进项。而且村口那片的环境也能好上不少,自从那帮摆摊的来了之后,那村口给造的……”

    给队里出完了主意,何平猫到养鸡场门卫室,值班的是卫国叔。

    门卫室里有铸铁炉子,红彤彤的煤块烧的室内暖烘烘的。

    “今天咋过来了?”

    “跟老队长他们商量点事。”

    “来个地蛋?”

    炉盖上烤了几个土豆,平县这边管土豆叫地蛋,空气中弥漫着焦香焦香的味道,何平闻得有些馋。

    “来一个!”

    他接过卫国叔递过来的土豆,被土豆烫的两手龇牙咧嘴,也不扒皮,就那么咬了一口。

    “好长时间没吃了,还真挺香。叔,你这手艺越来越好了。”

    卫国叔笑道:“就烤个破地蛋,有啥手艺不手艺的,现在孩子们啊,都不爱吃了。”

    “条件好了嘛。”

    “是啊,条件好了。不像以前了,烤点地蛋吃都美的不行。”

    卫国叔感叹着生活的变化,其中自然也有对小孩子们由俭入奢的不满。

    何平安慰道:“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孩子们不愿意吃了证明咱们的日子越过越好,应该高兴才对。”

    卫国叔拿着土豆端详了一眼,“你说得对,祖祖辈辈吃土豆是为了吃饱饭,现在是为了吃好饭。”

    “今天怎么多愁善感呢?”何平很少见卫国叔这么柔软的一面。

    “这不中午吃饭嘛,看到场里有几个小年轻,可能是饭菜不合心意,把东西给倒了。”

    何平听完直皱眉,才吃了几天好饭就不知道东西南北了。

    他没继续这个话题,“最近家里咋样啊?”

    “挺好,啥也不用愁。就是大临子的婚事让他奶这一走给耽误了。”

    平县这边的规矩是带重孝的要守孝三年,原本韩兆临跟宋大莲约定了今年回来娶她,可因为上次韩兆临是回来奔丧,所以两人的婚事不得不推迟了。

    “这解放都多少年了,老规矩该改也得改改,不能为了死人把活人耽误了。”

    别看卫国叔年轻时候当兵,也上过战场,可在这方面还是非常传统。

    “那哪能行,这是孝道!”

    卫国叔态度坚决,何平觉得自己还是少管闲事,看来韩兆临和宋大莲这一对儿还真是好事多磨啊!

    两人又闲聊了一会儿家常,何平进了养鸡场内部。

    他慢悠悠的走到食堂后面,正好瞧见食堂的工人们在收拾厨余和泔水。

    何平走过去看了一眼,偶见几个半拉白馒头泡在泔水里,其中还和着不少大米饭,泔水里更多的还是菜。

    他皱着眉头问道:“每天都这样吗?”

    大伙都没敢说话,都是从苦日子里过来的,一顿午饭剩出这么多饭菜,着实有些浪费。

    “说话!”

    一个工人支支吾吾的说道:“一个多月了,自从换了厨师,大伙剩的饭菜都多了不少。”

    何平挑了挑眉,看来这里面还有别的事。

    “去把韩兆军叫过来!”

    何平的语气冷峻,大伙都知道何平现在虽然不管事,但他才是养鸡场真正的老板,跑着去叫韩兆军。

    韩兆军是一路小跑过来的,工人跟他描述完情况之后他就知道不好,赶紧跑过来了。

    何平指着泔水桶问道:“这怎么回事?”

    “何平哥,可能是中午食堂做多了,剩了点。”韩兆军解释道。

    做多了?剩了点?

    何平被韩兆军气笑了,才当几天场长这官僚主义就起来了。

    “你问问他们,今天是做多了,昨天也做多了吗?”何平话中带着愠怒。

    韩兆军不敢再应付了,他看向工人们,一个工人小声的说道:“都一个多月了,换了厨师以后,天天剩这么多。”

    韩兆军闻言心里一沉。

    “听到了?怎么回事?”何平厉声问道。

    韩兆军支支吾吾,“那个……何平哥,天这么冷,上办公室说吧。”

    “就在这说!这会你想着要脸了?”

    何平积威之下,当着这么多下属的面,韩兆军脸面有些挂不住。

    “那个啥,何平哥,这不是爱英他舅嘛,求到家里了,想让我给找个活。正好食堂缺人,我就把他给安排过去了。”

    “你拿我当傻子糊弄呢?行啊,当了几天场长就学会以权谋私了!”何平冷笑道。

    韩兆军脸上都冒出了一层白毛汗,辩解道:“何平哥,我咋能拿你当傻子呢。再说这咋能算以权谋私呢,这这……”

    “那你告诉告诉我,这算啥?”

    “这,这……”韩兆军支支吾吾的说不上来,窘迫至极。

    何平见效果也差不多了,对着工人说道:“先把东西拉走吧。”

    工人一走,韩兆军松了口气,他毕竟是一场之长,当着这么多下属的面被骂的抬不起头,心中的憋屈自不必提。

    “丢人的玩意儿!还知道要脸呢?”

    “何平哥,我……”

    “赶紧让那个舅不舅的滚蛋!穷在闹事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这点道理都不明白吗?为了一门亲戚把工人们闹的天|怒人怨,哪头轻哪头重你不知道吗?”

    韩兆军还想争取,“何平哥,爱英她……”

    “别老爱英爱英的,家里的事她管管没毛病,养鸡场的事少让她插嘴,你是场长她是场长?”何平瞪眼道。

    话说到这,韩兆军也不敢再犟了,只能点头道:“好。”

第37章 老同志还挺傲娇

    韩兆军的任人唯亲让何平提高了警惕。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韩屯现在看着是风生水起,但这一切不过是浮萍而已。

    一着不慎,就会铸成满盘皆输的局面。

    这两年的顺风顺水,不仅让韩兆军他们,连何平都变得有些麻木了。

    何平借着这个机会把队里的干部都召集到队部。

    “把大伙招来啥事?”老队长问道。

    何平把今天的事说了一遍,大伙听着都有些不以为然。

    这越发引起何平的警惕,他不得不提高音量说道:“你们啊糊涂!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这才挣了几个钱啊,眼睛就朝天上看去了。咱们这点家当,如果就这么任由发展下去,用不了几年的功夫就得回到解放前。”

    大伙心里觉得何平说的有些夸张,但面子还是要给的。

    “何平说的有道理。”

    “这确实是个问题。”

    何平怒其不争的指着他们的鼻子,“瞅你们这一个个没出息的样,说点敷衍话都说不像。”

    老队长心里是有些不确定情况是否真的如何平说的那么严重,但本着相信何平的原则,他还是支持何平的。

    “那你说咋办?”

    何平见老队长开口支持自己,气才平了一些,“不管是养鸡场、养猪场、饲料厂、蛋鸡养殖基地,都是村办企业,我们要加强对企业的监管。不是说我们要参与到企业的管理中,那是外行指导内行。

    我们要做的是杜绝企业内部的贪腐、渎职、怠工的问题,这些都是危害到企业发展的不良行为,不仅损害了企业的竞争力,同时也是在损害我们韩屯老百姓的切身利益。”

    说到切身利益,大伙终于有点反应了,平时咋的都行,分红那一分都不能少。

    “你就说让咱们咋办吧?”大伙问道。

    “咱们村委会要成立一个专门针对企业的监察部门。”

    “是不是像纪律监察委员会那样的?”有人问道。

    “类似,但我们这个部门并不是正式的,部门只对村委会负责,所有的开销要走村委会的资金,人员不能招本村或者周边村子的,必须是跟我们韩屯没什么直接关系的人员。”

    何平简单的说了几条要求,大伙互相看了看,心里都有些不大赞同这么大动干戈。

    “何平,这么整是不是有点太不近情面了?你让村里那些上班的人咋想啊,跟防贼一样。”

    “糊涂!日防夜防,家贼难防。这场子是我一家的吗?如果场子黄了,咱们村里哪个人家能愿意?

    你觉得这样做不近情面,可你有没有想过如果真的任由某些人胡作非为,把我们辛辛苦苦好几年的心血糟蹋没了,咱们韩屯这帮老百姓怎么办?

    你不用看着我,咱韩屯这些场子就算是明天都黄了,我也可以一辈子衣食无忧,照样吃香的、喝辣的,你们行吗?”

    何平的最后一句话点醒了众人。

    是啊,何平这辈子就算躺着什么都不干也不用愁生活,可韩屯这帮老百姓不行啊。

    他这么做还不是为了韩屯的老百姓吗,防微杜渐总好过最后鸡飞蛋打。

    “老队长!”大伙都把目光投向老队长,他们心中已经做出选择,只等老队长最后的决定。

    “那就干,未雨绸缪总好过亡羊补牢,最怕的是为时已晚,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是最好的。”

    老队长的一句话定下了这件事。

    不过这种事谁都没干过,大家也不知道从哪干起,大家再次看向了何平,何平能提出这件事说明心里肯定是有点数的。

    “这种部门要的不是能力,而是铁面无私和秉公行事。只要找对了人就好办,人我负责去招。你们做好两件事,把办公室和食宿安排好。薪资待遇和部门的规章制度等人招好了之后再定。”

    “监察部门是村里的脸面,我看就在村部办公吧,跟他们腾一个大点的办公室。食宿就安排在人才宿舍,现在那面还有空房间,等剧组走了就能搬进去。”老队长说道。

    “好,先这么定,我负责招人。”

    商量完事情,何平从韩屯出来,关于监察部门的人员其实他心中已经有人选了。

    他一路蹬着自行车骑到县文化局的家属院,敲开了一户人家的门。

    “你是……何平?”开门的是信守诚的老伴,只跟何平见过一面,不太敢认。

    “阿姨,是我啊,信馆长在家吗?”

    “在在,进来吧!”信守诚老伴把何平让进屋,“老信,何平来了。”

    “什么风把你给吹来了?”信守诚看到何平很高兴,他今年刚退休,闲在家里无事可做,有熟人上门自然开心。

    “害,我是无事不登三宝殿。”

    何平坐下来细细的跟信守诚说了一遍自己登门的前因后果。

    “所以你的意思是想让我来做这个监察部门的负责人?”

    “对!您老德高望重,无论是人品还是学识都是一等一的,在我们平县找不出第二个来。”

    信守诚摆手道:“你少拿话唬我,我自己几斤几两还不清楚吗?我这一退休吧,在家闲着确实挺难受,要是找点事做也是挺好的。可你这个工作我从来没做过,真不敢保证能干好啊!”

    “叔,您这么想就想岔了。监察部门的人最重要的素质是什么?是品行,必须得铁面无私,这一点才是最重要的。只有守得住底线,才能干好这份工作。我对您的人品是一百个、一千个放心,您就当是帮我个忙。”

    何平的好听话不要钱似的往外甩,把信守诚捧得心里美的不行,可面上还得维持古井无波的状态。

    “这……”

    何平加码道:“叔,我们这个监察部门肯定不能就指望着您一个人,到时候肯定是要招几人精通财务知识和管理的人才,而且随着我们韩屯企业规模的扩大,这个部门对于人员的需求量也会不断增加,到时候您手下的人肯定不会少。”

    对于信守诚这种老干部来说,退休之后最致命的问题,其一是突然之间无所事事,其二便是手下无人可管。

    何平把这两条都给他满足了,信守诚立刻心动了。

    “既然如此,那我就厚颜受此重任了。”

    老同志还挺傲娇!

第38章 打一棒子给个甜枣

    何平之所以会找到信守诚来担任这个监察部门的负责人,主要是有几点考虑。

    老同志一辈子在政|府机关工作,在何平目前接触到的信息中没出过一点瑕疵,这证明无论是能力还是人品都是非常出色的。

    而他刚刚退休,正是闲的五脊六兽的时候,这个工作正好对他的胃口。老同志这辈子,好人、坏人都见过,对于生活上也没有太大的追求,对于外部的腐化也有很强的抵抗力。

    最重要的是他跟韩屯一点关系都没有。

    满足这些要求,至少在何平看来,信守诚对于韩屯的企业来说是一个完美的监察人员。

    搞定了监察部门的领头羊,何平的任务就算是完成了大半。

    信守诚毕竟是在衙门里工作了一辈子,虽然职业生涯后半程是在清水衙门图书馆里度过的,但对于职能部门的运行方式还是非常了解的。

    监察部门的组建交给他没问题,老同志对于这个新岗位也非常上心,第二天便走马上任。

    何平先是把信守诚介绍给村里干部们认识了一下,然后又交代了一些这个监察部的基本职责,剩下的事就得看信守诚自己的发挥了。

    经过村委会的讨论,信守诚这个监察部门负责人的工资定在了每月100块,如果按照这个年代普遍的薪资标准来说的话,这个工资是非常高的。

    这是何平跟村干部们强调过的,高|薪|养|廉。

    信守诚听到这个数字连忙摆手,“可不敢给这么多,我一个退休老头子找个地方发挥发挥余热已经是很好的事了,哪里还敢拿这么多的工资。”

    何平劝道,“叔,咱们这叫高|薪|养|廉。您是监察部门的负责人,也得为以后你手下的员工考虑,你这个领头的如果工资太低,那他们怎么办?

    我知道您现在退休了,对于生活质量要求没那么高,可您手下的人总不能过的太寒酸。要不然被人家一筐鸡蛋就收买了,那可就尴尬了,您说是不是?”

    信守诚想了一想,确实是这么回事。

    “受之有愧,受之有愧!”

    “您就别客道了,企业有企业的运行方式,肯定不会无缘无故给您开这么多的钱,还得让您给干活呢。”

    何平开玩笑道。

    “哈,有工作最好,退休闲在家这段时间都快闲出油了。”

    安排好信守诚的工作,何平还有一件事要干。

    喷人!

    养鸡场下班之后,何平把所有员工都留下开大会。

    会议主题就一个——浪费可耻!

    “你们很狂啊!昂?大米白面不稀罕吃,倒了喂猪。怎么滴?领了两天工资不知道东西南北了是不是?

    忘了前几年吃的都是啥了是不?用不用我给你们回忆回忆?食堂的,从明天开始,苞米面子窝窝头每人每顿都给我发两个,掺点高粱杆瓤子,让这帮瘪犊子都给我好好回忆回忆,以前过的都是啥日子。

    刚他么的过上两天好日子就飘了,你们有什么飘的资本?

    饭菜不合口不是你们浪费的理由,过去吃不饱饭的时候树皮、野菜都能吃。咋地?现在大米白面反而下不去口了?

    我告诉你们,咱场子的钱那都是一个鸡蛋一个鸡蛋卖出来的,你们敢浪费一粒粮食,别说对不起大伙的努力,你们连场里的鸡都对不住。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两句话以后都给我贴到食堂门口去。

    那些浪费严重的,食堂的人都给我记着,一次警告,两次罚款,三次开除。

    谁有意见让他找我来?都明白了没有?”

    “明白!!!”

    啥叫太上皇?我不管事的时候你咋弄都行,我要管事你们都得上一边待着去。

    训完话,何平意犹未尽的向底下招呼道:“魏峰!魏峰呢?”

    “诶,何平哥,在呢。”魏峰小跑着出来。

    “别以为我说的光是养鸡场,你们养猪场也一样,回去都给传达到位,别怪我到时候不讲情面。”

    韩兆军因为这件事现在被闹的灰鼻子土脸的,有他这个前车之鉴在,魏峰哪里敢怠慢,点头如捣蒜:“何平哥你放心,回去我一定加强管理,杜绝浪费行为。”

    何平满意的点点头。

    “行了,天也挺冷的,我就不多说了,都散了吧。”

    工人们慢慢散去,韩兆军还没走,垂头丧气的等在一旁。

    “还杵在这干啥?”何平没好气的说道。

    “何平哥,我……我知道错了。”

    何平哼了一声,“嘴上知道错了没用,得看行动。以后要是再让我知道你敢任人唯亲,在场子里给我搞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你这个场长就不要干了。”

    韩兆军脑袋垂的更低了,低落的应道:“知道了,我以后一定改正错误。”

    何平见大棒的效果已经达到了,甩出了个甜枣:“那个谁?爱英他舅,让他上农学院找熊主任,他们那食堂正好缺人。”

    韩兆军抬起头看向何平,没想到何平哥还想着自家的事。

    “何平哥……”他有些感动的说道。

    “一码事归一码事。你要记住,公私要分明。站在企业的角度,我是坚决不会允许你这种行为的,但做事要懂得变通,以你现在的人脉关系,给爱英他舅在别的地方找个工作难吗?”何平缓和了口气说道。

    韩兆军受教的点点头,“我明白了,何平哥。”

    大棒加甜枣,效果达到了。

    何平拍拍韩兆军的肩膀,“行了,这件事就这么过去了,不要有心理负担,以后戒骄戒躁好好干!”

    “知道了。”

    何平知道韩兆军的心理负担肯定不会那么快过去,他笑呵呵的说道:“好长时间没上你家吃饭了,回去把爱英叫上,让她别做饭了。晚上上叔和婶儿那蹭一顿,咱哥几个好好喝点儿!”

    自从生产大出血之后马冬梅干不了什么重活了,韩玉铮夫妇现在跟韩兆国两口子搬到了一起住,帮两口子干点活,减轻点负担。

    韩兆军的脸上这才露出笑容,“好,自从你搬到镇上之后,确实好长时间没在一起喝酒了。”

第39章 三剑客来了

    何平这次大动干戈,当然不仅仅是因为食堂风波这一件事,这只不过是个引子罢了。

    通过上次合并韩屯养鸡场的规模再次扩大本来是件好事,可这却助长了场里从上到下一股骄傲、怠惰的风气。

    无论是韩兆军任人唯亲,还是工人们铺张浪费,都是表象而已,根本的原因还是这股骄傲、怠惰的风气在作祟。

    老子天下第一,谁也瞧不上了,躺着吃老本都够了。

    场里很多人都存在这种心态,包括韩兆军在内,连村里的干部们都不能幸免。

    说到底还是眼皮子太浅,挣两个钱就飘了。

    酒桌上,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何平醉醺醺的搂着韩兆军说道:“兆军啊,眼皮子千万别太浅,哥给你们规划的未来可远不止眼前这个小小的养鸡场。”

    “我知道哥你向来想的远,你给我说说呗。”

    “不是我不想说,而是现在咱们还没那个技术和实力,等时机成熟的时候,我会告诉你们的。”

    何平卖了个关子,然后醉倒在了韩兆国家。

    韩玉铮让二儿媳妇儿许爱英去养鸡场给毛春华打了个电话,告诉她何平喝多了,今晚在韩屯睡,省的让她担心。

    何平在年前的一顿操作,让韩屯村民们那点浮躁的情绪平复了下来。

    监察部在信守诚兢兢业业的努力下,也正式开始了运作,老同志手下带了两个兵,一个是退休会计,一个是退休纪检委工作人员,专业对口。

    有了这么三个门神,大伙的情绪不仅是平复下来,还有点惶恐,这是要搞啥?

    何平对此一言不发,要的就是这种震慑效果。

    査海生的电话来了几天之后,三人终于做着火车到了平县。

    何平到火车站去接人,三人一下车就冻得搓耳朵,“这东北的天气是比京城冷哈!”

    “都腊月了,能不冷么,一年到头属这阵子最冷。”

    几人闲聊着出了火车站,何平把驴车拉过来,査海生三人惊奇的看着驴车。

    “瞅啥?上车啊,让你们体验一下东北民风。”

    三人上了车,何平奋力扬鞭,细长的鞭子在空气中产生一声气爆,驴车动了起来。

    “把车上的袄子都盖上,保暖。”何平叮嘱道。

    三人照着何平的话把袄子披上了。

    这时天上飘起了雪花,刘军新奇的说道:“下雪啦!”

    三人兴奋的如同孩子,“今天的运气可真好,刚下车就下雪了!”

    北国风光是诗人最向往的浪漫之一,刘军伸手接着天上的雪花,突然说道:“我觉得咱们可以在《英雄志》写一场雪中激战,残酷肃杀又诗意浪漫。”

    “这个提议好,雪与血同音,既纯洁无瑕,又能掩盖罪恶,这个想法妙啊!”

    何平没想到刚下火车这三人就能有这样的火花碰撞,到底是天资出众的年轻人啊!

    几人一路热烈的讨论着小说的剧情,驴车慢慢悠悠到了目的地。

    驴车停下,三人下了车。

    何平家充满古风又典雅的小院,在落雪的映衬下更有浪漫气质了。

    骆一禾感叹道:“何老师,跟您家一比,我那小四合院显着太粗鄙了。”

    “赶巧下点雪,应景而已,先进来!”

    何平带着几人进了院,听到动静的剧创小组成员们出来迎接。

    一伙十多号人突然从屋内冲出来,査海生几人吓了一跳。

    何平介绍道:“这些都是我的朋友,大家都是文学爱好者,志同道合,听说你们三个过来,都吵着要来给你们接风。”

    他又对众人介绍道:“这三位査海生、骆一禾、刘军!”

    何平一介绍完,大家互相打招呼问好,文学青年见面两句话便热络起来。

    毛春华和两个女同志在厨房准备酒菜,大家在厢房聊了一会儿,她过来说道:“都差不多了,咱们吃饭吧。”

    査海生几人赶忙起来问好:“嫂子好!”

    他们几人在京城的时候都是见过毛春华的。

    “你们好,坐了这么长时间的火车都饿了吧?饭菜都好了,咱们吃饭吧。”

    毛春华张罗吃饭,剧创小组的成员们熟练的把桌椅板凳都搬出来,又熟练的到厨房端酒、端菜。

    酒菜上桌,外面天色将晚,雪花漫漫,屋内高鹏满座,群情高昂。

    何平端着酒杯站起来,“来来来,容我先酸两句。诗云: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今天小查、小骆和小刘来到咱们东北、来到咱们平县,你们来了,雪来了诗也来了,诗和雪乃是绝配,我特别高兴。

    咱们这些志同道合的朋友聚到一起不容易,有这个机会大家都要珍惜。来!大家满饮此杯,今天不醉不归!”

    “不醉不归!”

    有何平这个带头的,酒桌上的气氛起来的非常快,刚见面的那点隔阂在一杯酒下肚之后便消融不见了。

    大家喝酒吃菜,谈人生、聊创作、话理想,没几杯酒便已微醺。

    这里面很大的作用不是酒,而是知己难寻。

    “刚才我们来的时候还说呢,在我们武侠小说里必须要写一段关东的剧情,飞雪漫天,狭路相逢,刀剑相交,血落无声,这才是属于江湖的浪漫。”

    有点喝高了的査海生大着舌头给大家描述他们想象中的小说情节。

    周围几人听得有些心生向往,“光听着就这么美,这要是拍成电视剧就太美了!”

    剧创小组写的是剧本,京大三人组写的是武侠小说,说到底都是文学创作,只不过表现形式不一样,大家打开了话匣子,聊起来你来我往,不亦乐乎。

    何平看着这群年轻人青春洋溢、激|情蓬发的模样,心中充满了向往。

    虽然从表面上看,他和众人别无二致,但他的心态永远也不可能有这些年轻人的模样了。

    他略感惆怅的喝下一杯酒,刘军端着酒杯过来了。

    “何老师,我敬您一杯酒。”

    “这杯酒有什么由头没?”何平笑呵呵的问道。

    刘军说道:“感谢您带领我们走上创作道路,《英雄志》的创作让我们几个收益匪浅,这杯我敬您!”

    査海生和骆一禾听见之后也赶忙端起酒杯,“何老师,这杯酒得我们仨一起敬您!”

    何平看着这三个被自己改变了命运的年轻人,也不知自己带给他们的是好是坏,但至少现在看来还是不错的。

    “好,这杯酒我喝了!”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1092/ 第一时间欣赏重生乡村文艺生活最新章节! 作者:坐望敬亭所写的《重生乡村文艺生活》为转载作品,重生乡村文艺生活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重生乡村文艺生活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重生乡村文艺生活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重生乡村文艺生活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重生乡村文艺生活介绍:
落个水都能穿越,何平一脸懵逼看着两间小土房和捡来的大儿子。1979年?就是那个开启大时代的1979年吗?幸好随身带了个手机,没事写写书、养养娃、带领村民养养鸡,小日子过得也挺好的。有人要改编我的书?这个我熟啊,我来给你改。老板你就说吧,是想拍成电影还是电视剧,要不评书也行。嗳!别走啊老板。这是一个中年油腻男在波涛汹涌的大时代潮头浪遏飞舟的故事。重生乡村文艺生活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重生乡村文艺生活,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重生乡村文艺生活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