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其他小说重生乡村文艺生活TXT下载重生乡村文艺生活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重生乡村文艺生活全文阅读

作者:坐望敬亭     重生乡村文艺生活txt下载     重生乡村文艺生活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70章 委培

    洪旗本想让何平先去休息,何平却拉着他在基地里逛了起来。

    基地现在新面孔很多,有很多人都不认识何平,但老员工是认识他的。

    何平这个负责人在的时候对大伙还是非常不错的,所以很多老员工对他的印象都很好,见到他都亲切的上来打招呼。

    “新人真不少。”

    “是啊,咱们基地的规模越来越大,员工比去年的时候足足多了一倍多。”

    “我打算把养猪场的下一个建设重点放在南山,你觉得怎么样?”

    “这是好事啊,南山这边政策开放,经济水平活跃,老百姓的生活水平高,在这里搞养猪场很合适。”

    南山是经济特区,东西进来困难出去也困难,现在正是高速发展的时候,养殖企业进来可以解决当地的民生问题,政|府应该非常乐意。

    何平笑道:“不错,这两年锻炼效果不错。”

    洪旗挠挠头,不好意思的说道:“我这是赶鸭子上架,硬学的。”

    “过了今年,先让魏峰过来试试水。”

    逛了一圈,时间刚好是中午。

    洪旗带着何平去食堂,两人打好饭,远远看见周飞朝洪旗招手打招呼,看样子这小子是得手了。

    “行了,我就不打扰你们吃饭了。”

    “何平哥,你看你说的,我让她过来。”

    洪旗招呼了周飞一声,让她过来。

    周飞比去年看到的时候面相成熟了一些,见到何平有些不知道该叫什么好。

    “别拘束了,跟着洪旗叫我何平哥就行了。”

    “何平哥!”周飞小声的叫道。

    三人找了一张餐桌坐下,此时正是午餐时间,基地里几百号工人几乎同时出现,食堂里人满为患。

    不少老员工看到何平都上前打声招呼,好不容易吃完饭,何平到宿舍去休息了一会儿,这里有他专门的房间。

    下午何平又跟洪旗转了一圈肉鸡养殖基地去看了一下。

    “这批种鸡的生长周期长、肉质发柴,老百姓自家养一养还行,但想要大规模养殖必须要改善品种,这事你一定要上心,多催催华农那边,钱不是问题。”

    “华农那边我半个月去一次,他们那边现在有一个十几人的研究团队,基地现在为了改良种鸡已经砸进去二百多万了,后续至少还需要几百万。”

    洪旗说着脸上有些心疼,放在后世这几百万可以价值几个亿甚至是几十个亿,确实很多。

    “种鸡是养鸡场的命脉,花再多钱也要搞出来,剑始终要握在自己手里才行。”何平丝毫不觉得这些钱花的多,几十年后国内养殖企业引进养殖动物种源可是动辄以千万美元计算,这可是每年都要花的钱。

    何平想到这里就心疼,现代企业追求效益,培育生长周期短、出肉率高的种源无可厚非,但被人卡脖子讹诈换来残缺种源,甚至存在一定的基因缺陷、食品安全隐患,却是他无法接受的。

    “明后两天你陪我去华农一趟,我打算实行委培,从韩屯所有企业里抽调表现出色的员工,我们出钱,由华农帮助我们培训这个员工。

    这两年我一直在跟东北农学院和营城农学院打交道,想挖一些毕业生过来,有些学生是心动的,可学校和政|府方面总给我们下绊子,招起人来麻烦的很。这帮货该吃吃该喝喝,一说到跟他们抢人,立刻就翻脸。

    他娘的,我们花高价招聘人才还招出错了。

    这次我打算从华农下手,这边人的思维相对来说开放一些,招聘和委培两项并举,一定要把人才搞到手。现在各个企业都在大跨步的发展,人才明显捉襟见肘,再新建工厂我都不知道该派谁管理。”

    何平说起招聘的事就满腹怨念,这个时候大专院校的毕业生是真正的天之骄子,国家花真金白银培养出来的,毕了业基本都是进机关单位和国有企业,被一个村办企业抢去人家肯定不乐意,所以经常横扒拉竖挡着的不让毕业生去韩屯的企业。

    一开始何平还从营城农学院忽悠来一批人,可之后院长老邓学精了,不敢再轻易放学生老师来韩屯,何平只要把主意打到东北农学院身上。

    可人家庙门大,根本看不上韩屯这座小庙,听见韩屯要招人,把学生们捂的严严实实的,好不容易接触了几个,人家眼睛长到天上去,看不上韩屯这种村办企业,亏何平还跟他们做了那么多买卖。

    现在几家企业发展的非常顺利,唯一让何平挠头的就是人才的问题,这些事别人都帮不上忙,只有他亲自想办法。

    何平思来想去想起了委培这个路子,他现在对东北农学院和营城农学院僵化的办事风格很反感,所以决定先在华农试试水,实在不行再去那两家农学院想办法。

    “好,正好我过两天也要去华农,这次就提前过去一下。”

    到了晚上,何平在宿舍里见到了韩兆临,去年他回平县奔丧的时候,何平没见到他。

    同宿舍的室友们到了晚上都各自娱乐去了,就他自己闷在宿舍。

    “在这边怎么样?习惯吗?”

    “挺好的。”

    “怎么不跟朋友们出去玩,自己一个人在宿舍憋着?”

    “没啥好玩的,在宿舍看看书也挺好的。”

    何平瞥了一眼韩兆临手上的书封皮,《人性的弱点》卡耐基著,没想到这货这个时候就进入中国了。

    何平内心对韩兆临的表现很满意,不像其他人看武侠小说或者是通俗文学作品,这才是追求进步的好青年,回头委培名单可以加个人。

    不过看这孩子一个人孤零零的也怪可怜的,何平说道:“你跟大莲的婚事咋样了?”

    说到这件事韩兆临就有些郁闷,“等我孝过了再结婚。”

    这傻小子,再等几年这俩人还不得变成痴男怨女啊!

    何平指点道:“说身上有孝不让你们结婚,没说不让你们俩在一起啊,你不会把大莲接过来?”

    韩兆临抬眼,那眼神透露了几个字:卧|槽!我怎么没想到?

    他咧着大嘴对何平说道:“谢谢何平哥!”

    何平摇摇头,感觉自己都快成媒婆了,一天净操心这帮小子的终身大事。

    “谢啥,大莲过来了基地不一定会招工,等下阶段招工再说,别着急。”

    宋大莲是韩屯的媳妇儿,有个优先招聘的待遇不算过分。

第71章 合作

    何平第二天去宝安林县长和程景山那里拜访了一趟,他好不容易来南山一回,还是得拜拜山头的。

    鹏发的快速发展让林县长非常高兴,得知何平打算把养猪场也开过来的时候,林县长更是合不拢嘴。

    这几年宝安给自己的定位非常清晰,就是给南山打辅助,大家都知道,只要南山发展的顺利,那么宝安并入南山就是板上钉钉的事,所以大家也盼着南山能够发展好。

    解决特区内的民生问题,就是宝安现在的一大重点关注对象。

    韩屯企业的到来,可以说是解了县政|府的燃眉之急,毕竟国内像韩屯这样上规模的养殖企业是非常少见的。

    在得到林县长口头承诺了一系列的优惠条件之后,何平心满意足的离开了县政|府。

    洪旗陪同何平去了华农,他们先是去看了一下肉鸡种鸡培育项目的情况。

    跟庄稼、禽畜打交道的专业,通常在现场的时间比在实验室的时间要长。负责项目的是农学院一位姓龙的教授,龙抗战。

    “龙教授,咱们的种鸡培育还需要多长时间?”

    龙教授思考了一下,回道:“短则一年半,长则三年。”

    何平没说话,这个时间可以接受,要是能加快点就更好了。

    “洪旗,种源是大事,不仅要全力保证研究项目的资金,对于团队人员的一些生活上的困难你们也要上点心。更好的生活才能更好的工作,对我们自己是有好处的。”

    洪旗跟在后面:“何平哥,我们对研究团队的每一位老师都是有补助的。”

    “光有补助还不够,生活上也要照顾到,尽量给老师们创造出舒服的环境,不要让他们被无关的事情分心。”何平继续叮嘱。

    何平几句话就让龙教授深受感动,“何总,洪场长为我们考虑的已经非常周到,您这样真是让我们这帮人不知道该如何回报好了。”

    “龙教授,您别客气。种源项目是我们养殖基地的重中之重,投入再多的精力、花再多的钱都是应该的,您和团队的其他人有什么需要尽管向我们提。”

    “谢谢您,太谢谢您了。”龙教授叠声的感谢。

    看完项目之后,何平和洪旗在梁嘉鸿的带领下去见院长,他们这次来还要谈委培的事。

    何平悄声的对洪旗说道:“近水楼台先得月,这帮人给我盯紧了,有动心思的立刻挖过来。”

    洪旗心领神会,“好的。”

    何平刚才跟龙教授的表态可以说是千金买马骨,向项目的研究人员做一个表态,那就是我们这里非常重视研究人员,来我们这待遇杠杠滴。

    只要锄头挥得好,不怕墙角挖不倒。

    华农院长叫黄宏礼,何平这回是第一次见到他,虽然年近六旬但精神状态很好,交谈时给人的感觉就像是四十多岁的壮年人。

    交谈一段时间之后,何平提出了这次自己来的目的。

    “我们韩屯是村办企业不假,可我们的企业规模却是实打实的。在国家改革开放这个潮头浪尖上,我们可以说是全国发展的最早、规模也是最大的养殖企业,企业要发展靠的是人才和科技力量。

    我们企业在鸡类、猪肉养殖以及饲料方面都有着非常迫切的人才需求,我这次来就是希望可以跟华农达成长期的合作关系。由我们企业来出钱,委托学校为我们的学员进行脱产培训,这样一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未来一段时间内我们企业的人才需求。

    另外,我也希望学校能够支持我们的招聘工作,给予一些愿意来到我们企业工作的毕业生的一些政策上的通融。”

    黄宏礼事前是了解鹏发和学校合作的肉鸡种鸡培育项目的,知道他们虽然是村办企业,但企业规模大,更主要的是花钱非常痛快,对于学校的研究人员异常的大方,搞得不少人都想进入到合作项目里。

    对于何平提出希望招聘毕业生、定向委培的请求,黄宏礼没有立即表态,而是沉思了片刻。

    “委培对于学院和企业来说都是一个新鲜的尝试,况且还有夜校合作的成功案例在前,我们双方合作的都比较愉快,再深入一下也是一件好事。

    至于说招聘毕业生,这个我们学校能给你们提供的帮助非常小。学生毕业之前都是有接收单位的,学院不会阻拦学生们的选择。”

    何平拍着大腿说道:“黄院长,有您这一句话就够了。只要学院能够对我们和其他单位也好、企业也好,一视同仁,那么我们就不怕任何竞争。”

    通过短暂的接触,何平对开明的黄宏礼印象非常好。半个多小时后,他和洪旗被礼送出黄宏礼的办公室。

    走出学校,何平对洪旗说道:“学校这边招聘你要多上心,这是为我们企业的未来在打算。别看黄院长说的轻松,但真正到招聘的时候我们还是非常吃亏的。”

    “我明白,回头我在待遇方面再想办法提升提升,就是用钱砸也要把人给砸过来。”

    何平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开玩笑道:“不错不错,有我三分的精髓了。”

    玩笑过后,他正色道:“我心里一直有一个想法,韩屯这几家企业都是农业、养殖业企业,如果技术力量太过分散,会形成大而不强的趋势,而且各自为政也是一种消耗。我想单独设立一个研究院,把几个企业的研究项目都放到这个研究院里,每年由企业按照营收利润比例投入资金以供研究院的发展。”

    洪旗第一次听说这种模式,感觉新颖又实用。

    “这个法子好,研究院就相当于是企业的发动机,给企业提供动力,企业闷头发展就好。”

    何平拍拍洪旗的肩膀说道:“现在还只是个想法,咱们国家的高级别人才那么稀缺,现在弄是不现实的,招人都招不上来呢。如果以后研究院真的落地的话,首选肯定是南山,这里的风气适合搞研究院,到时候就让你负责。”

    洪旗露出若有所思的神色,何平哥跟他说出心中的规划自然是信得过他的表现,还让他负责研究院,那自己是不是应该做点什么来回报一下他?

第72章 《驴得水》

    去华农搞定委培的事,羊东这边的事基本都利索了,何平登上了回奉城的飞机。

    机票是老|江让人帮买的,这次来羊东何平总算是有点大老板的感觉了,怪自己以前太低调,受了不少苦。

    这年头的民航客机还是老毛子的,舒适度比较差。一路颠簸到了奉城,换乘火车,花了两天时间,何平回到了平县。

    出去半个多月,感觉还是家里好。

    何平晚上到老丈人家蹭饭,饭后边啃西瓜边唠嗑,主要是老丈人跟何平了解羊东,尤其是南山现在的经济形势。

    何平说完之后,毛学山感叹了一句:“差距只会越拉越大啊!”

    “没办法,举全国之力去建设的特区,咱们比不了。”何平把西瓜皮扔进篓里,接着道:“经济上无法赶超,也比不了,连行政建制都不一样。咱们可以另辟蹊径,条条大路通罗马。”

    毛学山自然知道何平说的“蹊径”是什么意思,平县的经济即便有韩屯的带动也很难去媲美南山这样的经济特区,但社会主义不光是物质建设,还得有精神建设。

    可惜“文化名城”的概念在这个年代还是超前了一些,大家也没有经验,想支持都不知道该如何下手。

    倒是自家这个女婿,从头到尾,信心满满。

    何平跟老丈人讨论了一会儿,毛春华突然插话道:“你不在的时候谢晋导演打电话来,说《吕得水》上映了,改了个名字,叫《驴得水》。”

    《吕得水》上映了?

    想想时间从谢晋导演提出要改编也一年多了,还真是冥冥之中自有定数,上映后仍然叫《驴得水》。

    “改天有空咱们去看看。”

    何平说着有空要跟毛春华去看电影,剧创小组的朋友们却早早已经看到了这部电影。

    大家集体从电影院走出来,边走边讨论。

    “名字改的不错,可电影完全缺少了原著的精髓。”

    “我觉得还不错啊,各方面都做的挺好,毕竟何平的原著那么优秀。”

    “还是何平的原著太过优秀的原因,所以你才会觉得电影改编的有些平庸。说句良心话,拍的已经挺不错的了。”

    众人随着观众的大流走出电影院,看《驴得水》的人不少,但是相比前年《牧马人》上映时候的盛况,却是要差不少。

    刘爱霞看着人群说道:“《驴得水》的故事还是残酷了一些,感觉受众面有点小。”

    “何止是残酷了一些,残酷、荒诞、离经叛道,《吕得水》在何平的作品可以排进前三了。”

    “才前三?”

    “废话,你把《福贵》和《许三观》放在哪里?”

    《福贵》出版两年多,在国内狂销近千万册,早已成了国内家喻户晓的文学名著,被奉为“一个男人的苦难史诗”,其内里的严酷让无数读者为之垂泪扼腕。

    而《许三观》则是今年年初刊载,上个月刚刚刊载完毕,甫一推出便受到了广大读者们的热烈追捧,被何平的书迷们誉为“继《福贵》之后国内文坛又一经典史诗”。

    《人民文学》编辑部已经给《许三观》报名了下一届,也就是85年的茅盾文学奖,从编辑部到读者,没有人怀疑《许三观》会落选茅盾文学奖,获奖是实至名归,没获奖肯定就是黑幕。

    刚得知何平回到平县,梁跃进立马跑到了他家。

    “着啥急啊,我还能把书给别人吗?”何平无奈道,梁跃进跟狗撵兔子一样追在何平身后。

    “时间就是金钱啊,大哥!早一天出版就早一天挣钱。”

    收到书稿之后,梁跃进又“欲求不满”的问道:“大哥,你说的那个‘作家村’啥时候干啊?”

    何平意外,这小子比自己还积极。

    “我都不急你急啥?”

    “我能不着急嘛,‘作家村’要是弄成了,我以后还哪里用得到出去求爷爷告奶奶的催书稿了。”

    梁跃进自从听说何平提出“作家村”这个概念之后,心里就惦记上了这块肥肉,只要能干起来,出版社可以说坐地起飞,以后就不是出版社到处去跟人家收书稿,而是在一堆书稿里挑三拣四了。

    到时候老子就是这帮作家的“爸爸”,梁跃进愉悦的想到。

    “等着吧。地皮我已经跟县里沟通好了,红旗镇西边挨着我家这片都划给我搞‘作家村’。接下来我打算找个专业的设计院好好设计一下,‘作家村’不同于工厂,环境必须要优美、规格必须要高标准,我要让这帮作家来了就不想走,巴不得一辈子待在这里。”

    梁跃进有些怀疑,还“来了就不想走”,大哥你这要求有点高啊,那不得弄成人民大会堂才行啊?

    “那你可想着我点哈,出版社还有你一份呢。”

    “知道了知道了。”何平不耐烦的摆摆手,“事成了忘不了你。”

    “嘿嘿!”梁跃进得到答复心情高兴,随口跟何平聊起闲嗑。

    “大哥,你小说改编的那电影我看了,拍的不错,但是照你小说还是有差距啊!”

    “少拍马屁,人家谢导是大导演,水平能差吗?”

    “我说真的,光女主角就不行,张瑜演的太一般了。”

    “你说谁?”何平有些意外。

    “张瑜啊,就你认识的那个。”

    何平没想到谢导居然选了张瑜演女主角,不过他想想张瑜那成熟的风情,演起张一曼来确实有优势。

    只是让梁跃进这个外行看完都觉得演技差劲的话,看来张瑜这次的表现真的不好。

    “不过朱时茂的表现倒是让我没想到,这小子浓眉大眼的就适合演正面人物,没想到小说里前面正气凌然、后面胆小如鼠的周铁男还真让他给演的活灵活现。”

    梁跃进的点评勾起了何平的好奇心,《驴得水》怎么说也是自己的作品改编,择日不如撞日,今天就去看看。

    强行把梁跃进送出家门,梁跃进被推出门一脸的不情愿:“哪有你们家这么待客的?”

    “行了行了,没事回家去陪媳妇去,别在我这耽误事。”

    何平赶走了梁跃进,带着毛春华前往电影院。

第73章 抨击

    何平若有所思的带着毛春华走出电影院,毛春华看着他的样子问道:“你觉得不满意?”

    “也不至于。”何平回想着后世看到的原版《驴得水》说道。

    “那你这表情是什么意思?”毛春华不解。

    何平想了想,总结道:“可能是有些失望吧!”

    “失望?”

    “对。无论是小说《吕得水》,还是电影《驴得水》,张一曼这个女主角都是戏眼,她是整部小说、电影的灵魂人物,可张瑜的表现确实是让人比较失望,无形之中给电影减了不少分。”

    “女主角演的还可以吧?没有那么差。”毛春华道。

    何平没有解释,张瑜在电影里的表现不能算差,只能说是中规中矩。可在何平的心中是有一个原版的任素汐做对比的。

    张瑜的“张一曼”狐媚、风骚有余,但倔强和随性不足,说白点,演的像个荡妇。

    张一曼是剧中人物口中的荡妇不假,但她绝不仅仅是“荡妇”这么简单,张瑜演的太浅了。

    作为整部电影的灵魂人物,无法贴近观众,尤其是原著观众的感受。

    从女主角的角度上来说,整部电影是失败的。

    但谢晋导演毕竟还是名导,水平在线,全程没有任何让你出戏的地方,是一部可以流畅观影的电影。

    这部电影一上映,恐怕张瑜的口碑不会太好,何平心想道。

    事实也确是如此,最新一期的《大众电影》上刊登了一篇关于《驴得水》的影评,标题是《当我们看到荡妇,我们看到的是什么》。

    “看完《驴得水》之后,我在心中将年度最佳影片默默的颁给他它,这是一部从笑点泪点台词配乐到思想都无可挑剔的喜剧。当然,这仅指在原著加持下的它。

    很多喜剧的内核,往往是悲剧,《驴得水》也是这样,用一个荒诞不经的手法讲述了一个如此悲伤的故事,它海报上有一句话写的非常好,“讲个笑话,你可别哭”。

    非常抱歉,我落泪了!

    《驴得水》的故事题材放在了民国时期,“品行不端”的乡村小学教师欺上瞒下骗取公饷,看完后暗暗吃惊,这电影说的是民国,可电影里很多情节,却放之四海而皆准,观众会心一笑,它的公映让我看到了谢晋导演的一种自我突破的勇气和努力。

    不过,今天我想讨论的并不是题材的敏感,而是电影里面展示出来的男权社会对女性的性压迫。女主张一曼,是一个观念非常超前的女人,在开放的城市里见谁睡谁,到了落后的小乡村同样逮谁都带上床,有什么搞不定的事情,先睡他一觉再说,所以,遇到搞不定的男人,她邪魅狂狷地一笑:“让我睡服他。”

    可是,要跟张一曼上床,必须看她的心情,她不是随时待命的,她也不是可以跟一个人一直睡下去的。男同事跟她睡过之后动了情想娶她,一曼反问:“你觉得我是那种可以跟你过一辈子的人吗?”铜匠跟她睡过之后也死心塌地,一曼坦荡荡地承认睡铜匠不过是为了发泄**。她只想满足**,你们却动了心。

    这样的女性无论是在民国还是在当下,都是极其特例和孤独的存在。我知道很多观众看到这里应该已经沸腾了,无数人看到这里会挥舞着四书五经,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奋力地、挣着脖子地、青筋爆出地喷着唾液辱骂她:荡妇!婊子!

    ……

    很好,“婊子”一词是男权社会压迫女性的惯用词汇,一个女人利用自己的美色睡了足够多的男人,人们就会给她贴上“婊子”的标签,对她指指点点,男的对着她意***的对着她唾弃,这些人在骂荡妇时都假设自己是圣洁得没有**的白莲花,我们把这种针对女性的语言暴力称之为“荡妇羞辱”。

    而反观男人,如果一个男人利用自己的社会资源或者外貌睡了足够多的女人,在古代我们称之为风流,是名人雅士的特权。同样是四处上床,为什么这些男人就不会受到社会的唾弃呢?这就是一种双重标准,是时候给男人穿上贞操带了。

    ……

    谢晋导演做出了自己从影以来最大的突破,却因为女主角的存在而蒙上了阴影。她的表现只让戏外的观众看到了‘荡妇’二字,却未体现出张一曼那颗追求自由和性别平等的内心,与朱时茂饰演的周铁男相比,相形见绌。

    我不得不说,何平老师的原著是极为出色的,以至于我看到电影中女主角张瑜那拙劣的表现,竟也不忍多斥责她两句。演员张瑜,你要感谢何平老师的才华,让你这样撇脚的演技也能因为出演他的作品改编的电影而收到如此多电影观众的喜爱和追捧。”

    《大众电影》关于《驴得水》的影评是由时任副主编的崔波全操刀,对电影奉上了非常中肯的评价,但同时也对女主角张瑜做出了最有力的抨击。

    《大众电影》自1950年创办,是国内最具权威的电影杂志。至1984年每期杂志发行量超过920万份,成为了全中国乃至全世界发行量最高的电影杂志。

    此时《大众电影》在国内的份量,即便是把后世好莱坞《综艺》、《好莱坞报道》、《人物》等一系列的电影杂志份量加在一起都要远远超过,因为他统一了中国的电影评论。

    《大众电影》上一篇评论的影响力是全国性的,八十年代初期,经过十年压抑,国内文艺圈的先锋和大胆是建国以来所罕见的。

    《驴得水》的剧情简直击中了杂志社的g点,可张瑜的表现却好像是一锅汤里的那颗老鼠屎,让所有人都为之愤怒。

    这可是整部戏的戏眼啊,竟被这样演技拙劣的女演员如此可惜的浪费掉,象征着追求自由和性别平等的女斗士,竟被她演成了活脱脱的荡妇。

    抨击!必须狠狠的抨击!

    尤其是在发现张瑜和谢晋同属沪影厂之后,所有人都认为这里肯定有不为人知的暗箱操作。

    张瑜这样的女演员何德何能能够出演这样的角色。

    tui!可耻!

第74章 怎么全变了?

    作为女主演的张瑜自然知道自己的表现不尽如人意,谢晋导演在片场时候的唉声叹气已经让她暗自伤心了。

    她却不知道电影上映之后,自己迎来的将是一场怎样的狂风暴雨。

    同事兴趣盎然的阅读着《大众电影》,却在发现自己进办公室之后第一时间慌张的收起了杂志,张瑜不解。

    不过没用一个小时时间,她就了解到了杂志上的影评。

    这个月的《大众电影》刚出没两天,整个沪影厂就已经闹的沸沸扬扬,张瑜怎么可能还不知道。

    张瑜1980年因为在影片《庐山恋》中出演周筠一角,获得第4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主角奖,和郭凯敏一起成为80年代一对家喻户晓的银幕情侣。

    同年在影片《巴山夜雨》中饰刘文英,获得第1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主角。1981年主演影片《知音》和《小街》,让她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第一位一年内连获四冠的女演员。

    可以说,张瑜的演艺事业从1980年《庐山恋》上映之后就一路走高,短短几年之内便站到了很多女演员一辈子都无法企及的高点上,成为沪影厂最为广大观众所熟知的电影明星,代表的是沪影厂的脸面。

    这次谢晋导演筹拍《驴得水》时,本来对于选择张瑜做女主角是有些犹豫的。别看她这两年连得几个奖项,但那不过是花花轿子众人抬,至少对于谢晋导演来说张瑜的演技并不足以让他决定选择她来担任女主角。

    可张瑜想和谢晋导演合作,作为国内知名的大导演,又是沪影厂的自家人,张瑜觉得谢晋导演没理由不用自己,于是便请托了沪影厂的徐厂长帮忙说情。

    谢晋导演碍于面子最后选择了张瑜出演张一曼这个角色,等真正开拍的时候他才知道后悔。

    张瑜的演技放在年轻一辈子,只能说是中规中矩,她能爆红很大程度上是沾了作品的光。尽管她在开拍前已经非常努力的做了功课,可真正诠释张一曼这个角色时,她才发现自己的能力根本不足以撑起这个复杂生动的角色。

    谢晋导演曾经数次想换掉张瑜,可毕竟是有着沪影厂的香火情,如果一旦换掉张瑜,可想而知传出去之后,对她的演艺事业将是一次毁灭性的打击。

    演自家电影厂的电影居然被自家导演给换掉了,这演技或者是态度得差到什么样?以后谁还敢跟她张瑜合作?

    硬着头皮把《驴得水》拍完,谢晋导演对于电影创作的整体过程是比较满意的,应该说突破了自己以往的一些束缚和桎梏。

    可就是在看成片的时候,看到张瑜的表现让他怎么看怎么别扭,她的诠释跟整体风格太不搭调了,恐怕以后上映也会被文艺界和观众抨击,电影已经完成,再多说也于事无补。

    张瑜面色阴沉的看完《大众电影》,周围的同事们都在偷偷观察她的表现,没人敢说话。

    刚拿完四个表演大奖,在最新作品里的表现却被《大众电影》这样的权威媒体公开批评,大家想想都替张瑜难受。

    周围那么多同事看着,张瑜强忍心中羞愤难当的情绪,起身缓缓的走出了办公室,等她走出办公室没两秒钟,办公室里便响起了一阵交头接耳的声音。

    张瑜没有心情关心同事们的心情,她现在只想找个地方痛痛快快的哭一场,自从《庐山恋》上映之后,她这几年在厂里一直顺风顺水,奖项拿到手软,所到之处皆是赞美和追捧。

    她何时体验过这样的待遇,这可是《大众电影》啊,全中国的电影观众都会看的电影杂志。

    这样一篇夸赞《驴得水》的影评,却独独在最后狠狠的批评了自己一番,张瑜想不通杂志社为什么要这样做,她只感觉自己被全世界针对了,眼泪忍不住的夺眶而出,没过一会儿便哭的上气不接下气。

    张瑜走出办公室没多远,同事们不一会儿就发现了哭的不成样子的她,赶紧把她拉回办公室,温声细语的安慰她。

    “影评嘛,都是挑刺的文章。谢导的电影拍的好,他们没什么可挑的,就想从你身上找点问题嘛,不要放在心上。”

    “不要哭啦!一篇影评而已,过一段时间就没人记得了。”

    同事们真真假假的关心和劝诫张瑜没心情去分辨,她只觉得心中无比的委屈,明明自己已经付出了极大的心力去诠释角色,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这些人为什么还要这样说自己,他们的良心难道不会痛吗?

    她越想越不服气,连哭都忘了,索性站起身来闯进了厂长办公室。

    “让《大众电影》撤回这篇影评?你开什么玩笑?是你疯了还是我疯了?”徐厂长厉声道。

    张瑜委屈巴巴,“可他们这样写就是不对,我明明演的很努力……”

    张瑜的话没有说完便被徐厂长打断。

    “努力?努力有什么用?你知不知道谢晋导演中途几次想要换掉你?早知道,我就应该同意让他换了你。你看看你现在成什么样子,演了几部知名的电影,拿了几个奖项就飘飘然,容不得一点批评。

    你以为你有多了不起?你演的剧本是编剧写的,你穿的衣服是服装设计的,你的妆是化妆师花的,你的镜头是摄影师拍的,你的脸上是灯光师打的光,你走的调度是导演给的。

    你是个演员,就剩表演这一个本职工作了,你还做不好,还有脸在我这哭唧唧。你知不知道厂里为了捧你花了多少心血?自己一点也不上进,拿了两个奖就不知道天高地厚,你以为那些奖都是你自己拿的吗?”

    徐厂长年过五旬,已经很少发怒,可今天张瑜的无理取闹着实让他有些光火,厂里花了那么多心血培养起来的青年演员,电影演的不好丢人也就算了,还无脑的跑来要撤回人家的影评,还以为这是四人b的时候?

    他忍不住用最严厉的态度去斥责张瑜。

    张瑜一时冲动跑来跟厂长提无力要求,被厂长几句话就骂傻了,她哪见过厂长发这么大的火啊,自己成名以来厂长什么时候给自己说话不是和声细语的。

    可这篇影评一发,怎么全变了?

第75章 何老师帮帮忙

    何平身在平县自然不知道张瑜因为出演《驴得水》而引发的波澜,他平时很少看《大众电影》。

    但他知道《驴得水》上映之后的口碑是不如《牧马人》的,就跟后世原版的《驴得水》叫好不叫座一样,谢晋导演版本的《驴得水》在一些知识分子、文艺青年的圈子里口碑是非常好的,但在广大电影观众的评价中这部电影的受欢迎程度是远不及《牧马人》的。

    《驴得水》毕竟是一部带有浓重反讽气质、荒诞又残酷的现代寓言,跟普罗大众的审美是有些格格不入的。

    随着《大众电影》影评效应的不断发酵,张瑜受到的批评越来越多,不少报纸也开始了对她的批判。

    一年之内拿到国内四项表演奖项,张瑜的演艺事业从开始就是高光时刻,可以说在奖项方面年轻一辈的女演员里没有能与之争锋的存在,文艺界、评论界甚至是观众,都对这样一位年纪轻轻就屡夺大奖的女演员寄予了厚望。

    可偏偏她在拿完奖项之后的最新电影里的表现差强人意,又是跟谢晋这样的大导演合作,剧本的原著也非常有名,作者是近几年国内新进崛起的一位青年作家,文艺界默认即将二刷茅盾文学奖的牛逼人物何平。

    无论从哪方面来看,这部电影都将会是张瑜走上巅峰、塑造金身的作品,可结果却恰恰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其实张瑜在电影里的表现不能说差,只能说其他人的表现太好。不提那些谢晋导演精挑细选的老戏骨,就连为了挑战自己甘愿自降身价出演配角“周铁男”的朱时茂的表演都让无数人眼前一亮。

    可张瑜这个身为戏眼的女主角的表现却平平无奇,这前后之间的反差实在太大,以至于让评论界的诸多前辈出离的愤怒,在报纸媒体的带动下,不少观众也参与到这场对张瑜的批评运动中来。

    眼见着这场风波愈演愈烈,沪影厂坐不住了,徐厂长给《大众电影》打了电话,希望他们能帮忙说点好话,接电话的是写下《我们看见荡|妇》这篇影评的副主编崔波全,接到徐厂长打来的电话他似乎是被激起了某种反抗心理,态度异常强硬。

    “影评是凭着良心写的,不能撤回、不能删减、不能更改,我们影评人不是你们电影厂的门下走狗。”

    这话说的相当重,徐厂长愤怒的挂断了电话。

    欺人太甚!

    电影厂的门下走狗?自己不过是希望他们可以在下一期的杂志里说几句好话,可他们居然连这样的话都说出来了,这帮搞评论的,真是欺人太甚。

    徐厂长又找到谢晋导演,谢导在国内电影圈的地位自不必说,如果他肯开口的话肯定有用。

    谢晋导演现在也不好受,《驴得水》的成品质量非常高,可现在评论界的普遍反映女主角坏了这一锅好汤。他把《驴得水》看做是突破自身的一部作品,得到这样的结果自然有些失望。

    徐厂长上门请他给张瑜说几句好话,谢晋导演兴致缺缺,如果不是厂里当初坚持用张瑜,也不会搞出现在如此被动的局面。

    谢晋导演的敷衍态度徐厂长自然感受的到,以至于张瑜再次到他办公室里哭唧唧的时候,他一脸不耐烦的把张瑜撵走了。

    厂里不帮忙、谢导不帮忙,外面对她的舆论讨伐如潮水一样涌来,被撵出厂长办公室大门的张瑜感觉走投无路,她上一次这么绝望还是在红房子吃饭遇到劫匪的时候。

    劫匪?

    上一秒还哭得撕心裂肺的张瑜,下一秒便止住了哭声。

    对啊,我怎么忘了,还有一个重要人物呢。

    身为电影原著的何平老师,以我们俩过命的交情,只要我张口何平老师肯定会同意帮忙的,想到这里的张瑜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样赶忙跑去打电话。

    何平接到张瑜的电话一脸懵逼,被骂到出不了门?演艺事业即将毁于一旦?前途一片灰暗?

    大姐,你要不要说的这么夸张?一部电影而已。

    张瑜哭唧唧的表示:“何老师,除了你没有人能帮我了,你就看在我们的交情上,帮我这一次吧,我真的是走投无路了。评论界再这样骂下去的话,国内就没有导演敢跟我合作了。”

    何平又不是铁石心肠的人,何况因为那一次亡命之旅他和张瑜确实有些感情。

    “行吧,行吧。我帮你说几句话倒行,可问题是我又不是什么重要人物,说了谁听啊?谁能看到?”

    听见何平同意帮忙,张瑜立马精神了,“何老师你不用担心,我马上就找人。”

    张瑜挂断电话跑回厂长办公室,徐厂长怒气未消,刚想骂张瑜几句,却不想张瑜带来了好消息。

    “你说何平老师愿意为你说话?”

    “嗯!千真万确。”张瑜重重的点头。

    徐厂长心头的怒气总算舒缓了一下,“这就好办了,我立刻联系报纸,让他们采访何平老师。他这个原著作者说话还是有分量的,只要他认可你演绎的角色,评论界再想批评也下不去口了。”

    何平没想到张瑜的效率这么高,第二天便有自称是《青年报》的记者打电话来采访他。

    在这个电话费高昂的年代里,记者居然提出了在电话里采访这样奢侈的行为,何平对张瑜这危机公关能力真是刮目相看,他不知道这都是徐厂长在背后努力。

    “何老师,众所周知,电影《驴得水》改编自您的中篇小说《吕得水》,能谈谈电影改编的幕后故事吗?”

    “您跟谢晋导演是二度合作,能谈谈您对谢晋导演的印象吗?”

    记者在抛出了几个常规性的问题之后,终于图穷匕见。

    “何老师,《驴得水》公映之后评论界和观众对电影女主角张瑜的表现褒贬不一,不知道对此您有什么看法呢?”

    何平整理了一下思路,既然要帮忙肯定得多说点好话啦,违心就违心吧,毕竟张瑜之前也帮了他一些忙。

    “我对张瑜作为女主角的表现还是比较满意的,张一曼这个角色……”

第76章 何平的影响力

    《青年报》是49年建国前夕成立的一份报纸,成立后几任国家领导人先后为其提过词,在国内属于非常有重量的报纸。

    何平没有想到张瑜能找到《青年报》这样的报纸来为她张目,反正就是说几句好话,好歹也有点交情,能帮就帮一把吧。

    就像后世的《天龙八部》一样,不同年代不同地区的几版电视剧总会被观众拿出来做对比。

    拿女主角之一的王语嫣来说,李若彤版本的王语嫣因为进入内地最早播放量最高,所以自然而然最深入人心,深受广大观众认可。

    而刘亦菲版的王语嫣则是因为其清纯、飘飘欲仙的气质获得了不少观众的认可,但在播出之初,同样受到了不少老版拥趸者的差评。这时候媒体上突然出现了原著作者金庸老先生对刘亦菲饰演的王语嫣的评价。

    “刘小姐,有你演王语嫣,读者就知金庸没有骗人”。

    短短一句话,直接为刘亦菲竖立了“神仙姐姐”的金字招牌,成为史上最受欢迎的王语嫣。

    今天何平要做的事与金庸如出一辙,当然了,他肯定不会说的像金庸那样露骨,因为他知道张瑜的表现差强人意,他不能睁眼说瞎话,只能回避重点。

    “张瑜作为一位年轻演员,在《驴得水》中的表现是可圈可点的,虽然跟我心中的张一曼有一些差距,但能完成到这个样子,我作为原著作者已经非常满意了。”

    采访过去的几天之后,何平的话原封不动的出现在《青年报》最新一期报纸上,在一众倒“张”的评论中特立独行,不少读者也发现了这张报纸上原著作者何平对于张瑜在电影中的表现的评价。

    说起何平这个作家,大众对他的印象有几个标签,有才华、有能力、带着神秘光环。

    说他有才华是毋庸置疑的,连续几年时间写出高口碑的作品,夺得首届茅盾文学奖,都是佐证;

    说他有能力是因为媒体几次报出他带领村民致富的消息;

    说他身上有神秘光环,是因为除了媒体上报道的关于他带领村民致富的消息之外,其他任何关于他的消息你都找不到,而这样一位能力出众又有才华的作家,却甘愿留在东北某小城,增加了大众对他的神秘观感,同时也为他身上增加一抹淡泊名利的色彩。

    如今何平最了解原著的作者出来为张瑜讲话,不少观众开始重新审视张瑜在电影里的表现,你要说她差到离谱也不至于,勉强可以说是中规中矩,只是在一众媒体的带动之下,观众们自然而然的代入那种“怒其不争”的情绪当中。

    这可是一年勇夺四项大奖的女演员,年轻一辈中第一人,这样的演员若干年后注定是要被称为“人民艺术家”的,但是却在《驴得水》这样有名著加持、大导演执导的影片中表现的平庸至极。

    一手好牌,打的稀烂。

    说的就是张瑜,无论是评论界还是普通观众,他们对于张瑜的愤怒大多来源于此。

    如今原著作者何平站出来力挺张瑜,许许多多的观众也开始觉得张瑜虽然表现欠佳,但也不至于被骂到这幅田地。

    有不少观众开始给报纸去信,希望他们可以减少一些对张瑜的苛责。

    而这些报纸们也看到了何平这原著作者对张瑜的评价,人家生的孩子人家都没说啥,咱还跟着凑啥热闹。

    在这两种心理和行为的带动之下,外界对于张瑜的批判居然在《青年报》发行短短一周之内渐渐平息了。

    徐厂长坐在办公室里,手里翻着两份今天最新的报纸,倒不是什么大报,但是上面有针对张瑜的评论,大意是评论界和观众应该对年轻演员有一定的包容度,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们应该给这些年轻演员一点时间。

    徐厂长欣慰的放下报纸,美滋滋的喝了一口茶水。

    一场风波总算是过去了,这些评论界的人真是属疯狗的,逮到你就要把你咬的皮开肉绽,幸好这次有何平站出来说话,要不然张瑜以后的事业恐怕要陷入停滞了。

    出演一部电影让国内评论界和广大观众骂到这种地步,哪个导演还敢找她合作,不怕自己步后尘吗?

    现在的评论界也是越来越不像话,风格大胆、突破尺度就不说了,态度就跟疯狗一样见谁咬谁,徐厂长觉得这绝对跟前些年话语权被剥夺有关系,这是一种报复性反弹。

    何平自从采访结束之后没有再去关注这次事件,直到张瑜再次打来电话。

    “何老师,这次真的谢谢您了,太感谢您了,我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电话里张瑜刚说了一句,便哽咽了起来,泣不成声。

    “举手之劳而已,你太客气了,别哭了!”何平这种直男哪里会安慰女生,干巴巴的说了一句就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如果没有您帮忙,以后我都不知道能不能再接着演戏,那些评论实在是太凶了,被他们说的我简直成了十恶不赦的人。”

    “影评人估计也是对你抱着太高的希望了。正所谓欲戴王冠,必承其重。你这几年表现这么优秀,大众对你有高标准严要求也是很正常的事,你要坚强一点。”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何老师,您说的太对了,我一定谨记您的勉励。”

    何平挂断了电话,搞不明白张瑜为什么会因为自己一句话就元气满满、信誓旦旦的样子,不过这样总好过她从此以后一蹶不振。

    感谢完何平的张瑜重新鼓起了勇气,敲开了徐厂长的大门。

    “厂长,我想拍戏!”张瑜昂着头对徐厂长说道。

    徐厂长一听这话,本来大好的心情一下子就沉入谷底。

    “演戏?演什么戏?风声还没过去你就想出来作妖,这段时间就好好在厂里上班,拍戏的事以后再说。”

    厂长这话是什么意思,以后自己不能拍戏了吗?这件事不是已经过去了吗?为什么不能拍戏。

    张瑜满心忐忑和委屈,感觉前途一片渺茫。

第77章 请个女演员拍广告

    自公映以来,《驴得水》的表现一直不太尽如人意,别说跟谢晋导演的上部电影《牧马人》比,就是跟同期正在上映的《双雄会》比起来,也占尽下风。

    题材上的限制决定的《驴得水》曲高和寡的表现,不过事情却在张瑜受到《大众电影》的抨击之后发生了诡异的转变。

    由《大众电影》开始,其他纸媒跟进,引起大众狂欢的这场倒“张”运动在国内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导致很多原本对于《驴得水》没有什么兴趣的观众纷纷走进了电影院。

    要知道这个时候国内电影圈可不像后世难么乱,如此大规模的批评,而且还是专捡女演员来批评的非常少见。

    而且影评中“荡|妇”、“婊|子”这样的字眼,带有非常强烈的猎奇色彩,让不少lsp纷纷动了心思。

    于是乎,一场本身是针对女主角张瑜的批评运动,引发了一个很黑色幽默的副作用,《驴得水》的观看人数直线飙升,一度逼近当年《牧马人》上映时候的盛况。

    谢晋导演得知了这样的情况只能抱以苦笑,张瑜得知这个消息倒是挺高兴,可刚高兴没几分钟,就又被厂长骂了个狗血淋头。

    “还高兴?看《驴得水》的人越多,就越多人知道你拙劣的演技。我要是你,一定羞愧的连家门都不想出。”

    徐厂长说出这样的话,更多的原因是怒其不争。

    张瑜一想也是,刚展开的笑容又消失了,继续愁眉苦脸的为自己的前途发愁。

    这个时候,一通何平的电话打到了沪影厂。

    何平之所以打电话过来是因为制衣厂的事,韩兆坤之前弄了个叫“狮派”的成衣品牌,做的糊里糊涂,半年下来丝毫不见效果。

    何平上次去羊州的时候给他出了些主意,又让韩兆坤多跟江永安研究一下。

    这次韩兆坤总算是制定好了详细的战略,将之前做的所有工作全部推倒重来,连“狮派”这个品牌都舍弃掉。

    “我们这次专注做女装品牌。”韩兆坤在电话里用壮士断腕的决心向何平说。

    韩兆坤开了窍何平感到很欣慰,这其中江永安一定出力不少。

    而他之所以打电话给何平,主要是想请何平帮忙请两个演员拍广告。

    何平心中冒出的第一个人选就是张瑜,他相熟的女演员就那么几个,丛珊、张瑜还有《东爱》里面的几位女演员。

    可要论起适合给女装品牌代言,无疑张瑜是最合适的。

    这姑娘给大众的第一印象便是《庐山恋》中造型百变、时尚的周筠,平日里的打扮也非常的洋气,按照这个年代的审美来说这姑娘可以算是时尚达人了。

    何平把拍广告的请求跟张瑜提了一下,张瑜哪里会有二话,不过她在跟厂里请假去拍广告的时候却被徐厂长拒绝了。

    “还有心思拍广告,知不知道现在观众现在看到你都烦的要命,谁会喜欢看你拍的广告。风头刚过就开始乱弹琴,我看你还是骂挨得少。”

    张瑜感觉自己骂已经挨的够多了,不打算再受厂长的气,她果断搬出了何平。

    “这可是何平老师亲口请我去帮忙的。”

    一听到何平的名字,徐厂长沉默了,沉吟片刻后他才说道:“既然是何平老师开口,那你去吧。不过先说好,别给我捅别的幺蛾子,拍完广告就回来,听到没有?”

    “知道了,您放心吧。”

    张瑜笑颜如花,迈着轻快的步伐回家收拾行李。

    何平这边请托了张瑜帮忙拍广告之后便没再关心制衣厂的事,让他们自己去蹦跶去。

    王抚大姐给他打了个电话,最近有不少杂志和报纸给编辑部来电,希望可以转载《吕得水》。

    这肯定是受电影上映的影响,何平没想到还有这样的意外收获,他欣然同意,蚊子腿再小也是肉。

    后世喜欢搞ip、搞什么影游联动都是有道理的,这样的联动效应受益良多,何乐不为呢。

    影视城的建设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老丈人开始关心起“作家村”的项目何时开工。

    “有什么困难就跟我提,能解决的我尽量解决。”

    都是自家人,毛学山没有跟何平绕弯子,地区和县里现在能给的支持力度非常有限,他只能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多帮忙想点办法。

    何平早就下定决心,“作家村”的事情要自己搞,有老丈人在纸上官面上的事不需要太过担心。

    毕竟这个时候东北仍是以保守势力占据主导的,他想个人投资没有官面上的人物维护是绝对不行的。

    在老丈人的帮忙下,何平联系到了位于奉城的中国建筑东北设计院(以下简称东北院),这次建“作家村”不同于之前建厂房或者是民居的小打小闹,何平是准备大干一场的。

    建国初期,百废待兴,政|府进行大规模城市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和农村土地集体化以及社会改革。根据东北人民政|府东府(1952)人字第2770号文件精神,1952年10月7日,成立东北人民政|府建筑工程局,下设“设计处”,即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前身。主要承担东北地区民用和工业建筑设计任务。办公地址设在沈阳市和平区南五马路五段九号。1953年改称为“东北行政委员会建筑工程局设计处(对外称设计公司)”。

    其后几次易名,到1982年8月5日,部委下发文件决定,由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领导,更名为“中国建筑东北设计院”,其性质、任务、级别不变。

    一个县城里的项目能把东北院这样的单位请来不是件容易事,老丈人是真心帮忙的。

    经过两次电话联系,又亲自跑到奉城去沟通,何平将平县这边的情况跟东北院的设计人员都交代的清清楚楚。

    前前后后花了半个月时间,何平总算是请来了东北院的设计人员。

    可到了火车站接人的时候才发现,设计院来人就两个人,看样子不超过三十岁。

    何平的心里一沉。

第78章 作家村的规划

    东北院来的两个人是一男一女,男的叫王弘礼,女的叫蔡萍,都是前年从同济大学毕业分配到东北院。

    尽管内心有些失望,但何平该尽的地主之谊还是要尽的,他把两人接到了红旗镇自己家。

    王弘礼和蔡萍一路坐着驴车非常新奇,等看到何平家的小院时,忍不住用专业眼光审视了一番。

    两人都是刚参加工作不久,身上还带着一些学生气,跟何平说话的时候也没什么遮拦。

    “何大哥,我觉得你家这个厢房设计的不好。”

    “这个水井为什么要放在这里啊!”

    何平笑呵呵的面对两人的意见,这一路上他也想开了不少。自己上门去请人,人家派来两个小年轻,很明显看不上何平这个小项目,只是碍于熟人请托,不得不给个面子。

    不过这样一来也没什么不好,王弘礼、蔡萍虽然是刚毕业没两年的大学生,可这个年代毕业的大学生基本功是非常扎实的。

    何平心中对于“作家村”是有一定规划和整体设计的,“作家村”不需要什么高难度的设计,要的是巧思和细节,能够让所有来到这里的文学工作者心情舒畅,这才是最重要的。

    把王弘礼和蔡萍安排到自己家里,自然要准备一顿接风宴。何平家里现在最不缺的就是年轻人,剧创小组十几号人几乎每天都在这里厮混,还有査海生。

    都是年轻人,一顿饭的功夫,王弘礼和蔡萍便喜欢上了这里。

    接风后的第二天,何平领着王弘礼和蔡萍看了一下建造“作家村”的地块,紧挨着何平家。

    “这片地占地面积6万3千平方米,原本是镇里的一片荒地。我提出兴建‘作家村’的想法时候,县里便无偿提供给了我。

    在我的想法里,整个‘作家村’已经有三个区域,第一个区域是属于作家们自己的私密空间,第二个区域是作家们可以互相交流的公共空间,第三个区域则是面相普罗大众的空间,最好是图书馆或者是书店。

    作家们的私密空间可以是独立的,也可以是共用的,这完全取决于他们自己的喜好。在作家们可以互相交流的公共空间里,我还要给一些编辑们落出一块地方。普罗大众的空间一定要保证静谧,大部分空间独立于作家村,只有一面是可以通向作家村。

    除此之外,整个‘作家村’的绿化面积一定要足够大,环境优美、清幽,必要的配套设施也要有,比如说食堂、门市部之类的地方,但是还不能打扰到作家村内部的安静,最好是放到外围。

    ……”

    何平一点一点跟两人描述着自己脑海中的作家村,王弘礼和蔡萍不知不觉的也被何平理想中的作家村的模样打动了。

    这个年代的大学生大多是具备理想主义精神的,而且十个里有八个是文学青年,对于何平想打造这样的一个作家们的“理想乡”一样的地方,两人听完心向往之。

    “何大哥,你这个想法真的是太棒了,这简直是我梦想中属于作家们的乐园。”

    “听你描述的,我都想留在这里,哪怕在这里打扫卫生都可以。”

    何平笑道:“少在这里拍马屁,这些还都只是我的空想而已,要想把这里建起来,你们俩至关重要,这一切就全靠你们了。”

    王弘礼和蔡萍一听这话,脸上立刻流露出郑重且荣光的表情,“何大哥,我们一定尽一百二十分的力,一定给你设计出一个最完美的作家村。”

    “好!”何平的手掌重重的拍在王弘礼的肩上,“我相信你们,这件事就交给你们了。”

    还是年轻人好忽悠,几句话就热血沸腾、肝脑涂地。

    在何平的概念里作家村是没有太高的建筑的,所以对于地质勘察的要求也非常低,王弘礼和蔡萍两人简单的查看了一下土质情况,就准备先出一个设计方案出来。

    专业的事自然要交给专业的人来做,何平要做的事就是做好后勤工作。

    别管东北院对自己这个项目看重不看重,人家既然派人来了,该给的费用肯定不会少要一分。

    王弘礼和蔡萍二人来到被派到这里出差是给何平解决问题,要想让马儿跑,自然要让马儿吃饱,何平在这一点上非常大方。

    两天之后,王弘礼和蔡萍甚至有种乐不思蜀的感觉。

    不过再乐不思蜀,两人该回去还是要回去的。这年代的工程设计不同于后世都是借助计算机辅助设计,都是需要爬格子的,纯纯正正的脑力+体力活。

    把何平的诉求了解清楚,地块和周边的情况了解清楚之后,王弘礼和蔡萍走了,接下来何平要做的就是等待。

    在何平忙着作家村的这段时间里,《东北爱情故事》的第二部已经杀青了。

    有了第一部的熟练配合,第二部大家可以说是轻车熟路。

    在《东北爱情故事》第二部的拍摄结束之后,几乎是无间隔的,辽省电视台投拍的电视剧《黑土地》正式开拍。

    《黑土地》是剧创小组为辽省电视台量身打造的一部剧本,电视台方面看过剧本之后非常满意,痛快的决定投拍。

    《黑土地》的幕后工作人员全是拍摄《东爱》的那批人,经过两部《东爱》的锻炼,这些辽省电视台的工作人员正好派上用场。

    而台前的演员方面,《黑土地》也继承了《东爱》大半的演员。

    有了这两方面的优势,《黑土地》从一开拍就非常顺利。

    《黑土地》的到来,也让大家对何平提出的影视城的概念多了一分信心。

    赵本三带着刚来的潘子跟林亚楠这拜码头,现如今亚楠姐可是影视城的扛把子,潘子的角色就是亚楠姐给解决的。

    《东爱》第一部播出之后,跟赵本三一个剧团的潘子就让他帮忙介绍进入电视剧剧组。

    《东爱》这种电视剧主角人物都比较固定,而且赵本三那时候在剧组还是个小人物,所以在第二部开拍的时候也没有机会给潘子介绍。

    这次《黑土地》开拍,赵本三找到了机会,跟林亚楠提了一嘴潘子的事,林亚楠二话没说就答应了。

    所以潘子进组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来找林亚楠拜码头。

第79章 本三和潘子

    今年韩屯的外来人口越来越多,酒店、市场、影视城的兴建,就如同一块强大的磁铁,源源不断的吸引着外来人口。

    潘子向林亚楠拜完码头之后,跟赵本三一起出来准备找个地方吃点饭,刚才他盛情邀请林亚楠,可惜林亚楠现在手上的事太多,根本没空。

    两人走过村口的工地,这里原本是摊贩们自发形成的集市,现在由于建造市场和商铺,集市已经移到了二百多米以外的地方。

    有人气的地方就有生意,今年韩屯的外来人口逐渐增多,集市上又多了一种生意人,做餐饮的。

    两个蜂窝煤炉,三张矮桌,八只马扎,就是这个小吃摊的全部家当。

    别看摊子简陋,可在这片集市上,这个买卖可是独一份儿,所以生意相当的不错。

    赵本三和潘子走到摊子前坐了下来,跟老板点了两个下酒菜。

    “下次有机会请你去城里饭店吃点,今天咱哥俩先对付一口。”潘子有些不好意思的开口道。

    赵本三给潘子倒上一杯酒,“咱哥俩还说这些客气话干啥,以后互相照应着点。”

    “那必须的。”

    等菜的间隙,潘子眺望着韩屯一片火热的场面,感叹道:“没来之前,我以为这里就跟老家那边一样,是地地道道的农村,来了才知道,县城也不见得有这样的场面。”

    赵本三夹了一口老板送的煮花生,“县城?县城算个啥,有何老师在,给个省城的工作都不换韩屯的户口。”

    潘子不信,“你这说的太玄乎了,你当省城那么好去呢。”

    赵本三蔑了潘子一眼,“没见识了吧?知道韩屯人一年挣多少钱不?”

    “能挣多钱?了不起千八百块呗?”潘子看韩屯这个场面就知道这里的村民一年收入绝对少不了,他在心里对比了一下自己的收入,给出了一个他认为非常可观的数字。

    “千八百块?你瞧不起谁呢?”赵本三的口气不屑,不是针对潘子,而是针对这个数字。

    潘子被赵本三的表情和语气给刺|激到了,“那你说多钱?总不能万把块吧?”

    赵本三摇了摇手指,“还差点,再翻一倍吧!”

    “一倍?”潘子看着赵本三的手指,嗓门像是被人用竹竿给挑了起来,“两万?”

    赵本三点点头,“不错!”

    潘子有点反应不过劲来,“两万?两万?两万?”

    “咋还卡带了捏?”赵本三调侃道。

    潘子回过神来,“本三,你不能是忽悠你哥我吧?”

    “我忽悠你干啥,去年人家分红就这个数,还没算平时上班挣的钱呢。”赵本三递给潘子一个暧昧的眼神,“怎么样?来韩屯做个上门女婿,你下半辈子吃喝不愁了!”

    “去!少拿我寻开心。”

    本三给他透露的信息,颠覆了潘子以往的认知,一个普普通通的小村子,竟然能做到收入这么高?

    即便是省城的双职工家庭一年才能挣多少钱?自己父亲好歹也是剧团团长了,一年到顶了也就是千把块钱。

    潘子神思不属,赵本三举杯跟他碰了一下,“想啥呢?咋地,吓着了?”

    “废话,你听你害不害怕,一年两万,够我他么挣好几十年的了。”潘子被刺|激的连脏话都出来了。

    赵本三喝下杯中的酒,“这有啥的,我跟人韩屯老百姓唠嗑的时候人都说了,这才哪到哪啊,现在村里的企业还往里投入呢,你等他们回本的时候,分红更多。”

    “还能更多?”潘子已经不知道该说点啥了,只觉得来韩屯当个上门女婿也是个挺不错的选择。

    赵本三继续夹着菜絮叨:“酒店、市场、影视城,你见过那个农村有这些个玩意儿?韩屯啊,以后挣多少钱我都不稀奇。”

    潘子听着本三絮叨,突然想起来本三刚才说过的何老师,问道:“你提到何老师,这都是何老师的功劳?”

    “知道韩屯五年前啥样不?何老师五年前来到韩屯,从那以后韩屯就翻了天了。”

    潘子仔细回想了一下,他好像听父亲看报纸的时候提过一嘴,“带领村民致富的何平?”

    “你才想起来啊?”

    “我又不看报,以前我爸好像说过这事。”

    兄弟俩带着艳羡边喝酒边唠嗑,说到最后,赵本三感叹了一句,“要说这人啊,托生真是个技术活。”

    潘子闷下一口酒,“咱啊,羡慕不来!”

    赵本三和潘子正在摊上喝酒的时候,韩屯的一户人家正在进行一场不愉快的对话。

    “我不嫁!”韩三凤斩钉截铁的说道。

    父亲韩兆辉骂道:“兔崽子,还反了你了。你说不嫁就不嫁?人家是城里人,父母都是工人,自己也是工人,家里就姐弟俩,这条件哪里委屈你了?”

    韩三凤转过头,“反正我不嫁!”

    “反了反了,现在翅膀硬了,敢跟我叫板了。”父亲韩兆辉气的四下扫视,寻找趁手的家伙什,准备要教训一下这个不听话的丫头。

    韩三凤母亲赶紧上去劝她,“跟你爸置啥气,这多好的人家啊,你嫁进去就是享福了。”

    “享啥福?我嫁过去才是跳进了火坑呢,现在满平县哪有不想跟咱们韩屯攀亲戚的?他们家那条件有啥好的,他妈病恹恹的,他姐嫁过去的人家也困难,动不动就回娘家来要钱要东西。”

    韩三凤素来是个泼辣姑娘,嘴上一点不落下风。

    “你这死孩子,现在咋学的这么嫌贫爱富呢?那小伙子上次你看不是也觉得挺好的嘛,模样也周正,人也本分,以后对你肯定好。”母亲继续劝道。

    韩三凤还要继续跟母亲掰扯,韩兆辉脾气上来了,拎着刚找的笤帚嘎达就要削她,嘴里骂道:“我让你犟嘴,还反了你了,我看你今天敢不嫁?”

    韩三凤母亲赶紧上去拦着,边拦边说道:“三凤啊,你就别惹你爸生气了,那么好的人家你有啥不同意的。”

    韩三凤被父亲的武力恫吓吓得跑到了炕上,口不择言的说道:“我嫁出去了那每年的分红钱就都给我哥和我弟了,你们就是偏心!”

第80章 论韩屯倒插门风气是如何兴起的

    女儿的一句话让韩兆辉发了狂,“我打死你!”

    韩三凤母亲拼尽力气也拦不住,只能对着闺女喊道:“快跑!等啥呢,死丫头,快跑!”

    韩三凤边跑还在边喊:“你们就是偏心,凭啥我要嫁出去?我就不,我的分红钱你们还没给我呢。”

    韩兆辉追在闺女后面一副要赶尽杀绝的姿态,父女二人闹的这一出很快就被村里人发现了,有几个人上来拦住被气到说不出话的韩兆辉。

    “兆辉,这是干啥呢,闺女都多大了,可不能这么打。”

    “把东西放下,让人家看着笑不笑话?”

    众人拦住韩兆辉,把他手上的东西夺下来,韩三凤见父亲被人拦住了,也停下了脚步。

    韩三凤母亲这时才追上来,拉住韩三凤就用巴掌往她后背上呼去,“我让你个死丫头瞎说,我让你瞎说!”

    “干啥干啥,孩子都多大了,还这么打?”有人上去把韩三凤母亲拦住。

    韩三凤母亲被拦一下就住了手,瞟了韩兆辉一眼,“死丫头,谁教你说的那些话,就不嫌丢人?一天净惹我和你爸生气,看给你爸气的。去,给你爸赔个不是。”

    韩三凤梗着脖子不动。

    韩三凤母亲使劲推了她一下,她才慢吞吞的走到韩兆辉面前,看了母亲一眼,她勉为其难的说道:“爸,我刚才说话太冲,你别往心里去。”

    听见闺女的道歉,韩兆辉心里的气消了一些,可嘴上还不饶:“瘪犊子,你等我回家怎么收拾你的。”

    “咋收拾我都行,你得把我分红钱给我。”韩三凤愣愣的说道。

    韩兆辉刚下去的怒火腾的一下又被韩三凤激了起来,“我打死你个赔钱货,早知道养个闺女还要老子赔本,老子就不该养你。”

    韩兆辉的动作被众人拦了下来,七嘴八舌的劝他。

    “你跟个孩子一样的干啥!”

    “小孩子不懂事,不会说话,你个大人还跟他一般见识?”

    韩兆辉父女在街上对峙了几分钟,村里白天待在家没事的老头儿老太太们都出来看热闹了。

    一打听,原来是闺女出嫁要嫁妆。

    “兆辉,闺女都要嫁出去了,你也别太抠了,该给就给点嫁妆。”

    “咱现在条件都好了,别太委屈孩子,孩子去了婆家也有脸面。”

    韩兆辉有苦难言,闺女要嫁人他给点陪嫁是理所应当的,可这死丫头心太黑,张口就要把自己的分红要回去,他们家现在七口人,按人头分下来,这死丫头也得拿走五六千块钱。

    韩兆辉打死都不能同意,家里还有两个小子没结婚呢。都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这闺女还没嫁出去呢,就开始算计娘家的这点钱了,韩兆辉心里越想越生气。

    正所谓家丑不可外扬,韩兆辉有口难言,就对妻子使眼色,赶紧把闺女拉回家里。

    一家三口回到家,韩兆辉也从气头上消了气,“你嫁人,家里肯定不会亏待你,给你拿一千块钱当嫁妆。”

    韩三凤一听不乐意了,“家里年年分红,这几年分红下来,我少说也能分个五千块钱。”

    韩三凤母亲拍了她一下,“你这死丫头咋这么心狠呢,要嫁人了就不想着家里了是不?你二哥、你弟还没结婚呢,家里用钱的地方多着呢。”

    “凭啥他们结婚就能用家里钱,我结婚就不能?”

    “不是给你一千块钱了吗?”

    韩三凤不屑道:“一千块钱叫钱?”

    韩兆辉看到闺女这个见钱眼开的样子手脚就有点控制不住,他按下暴躁的情绪,“你一个要嫁出去的姑娘,还打算让家里给你拿多少钱啊?是不是以后年年分红还得给你送城里去?”

    韩三凤看了父亲一眼,“我嫁人了分红肯定不能跟以前一样,但多少得给我一点。这几年的分红你们必须给我,要不然我就不嫁人。”

    韩兆辉被闺女这混不吝的态度气的嘴唇都在颤抖,嘴里不断的念叨着:“赔钱货!赔钱货!”

    韩三凤母亲也是不断的拍打着她的后背,“死丫头!真是个丧门星,跑来讨债的!”

    韩三凤看到父母这个态度就知道自己今天胜利了,她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

    “男女都一样,我哥我弟能分钱,我就能分钱,你们凭啥偏心。”

    韩兆辉颓然的坐在炕沿上,“给你,分红一分不差的都给你,赶紧嫁人。少气我点,我还能多活几年。”

    这一场家庭内部的博弈,以韩三凤的胜利而告终,可这场博弈在韩屯引起的影响却远没有结束。

    “诶,听说了没?兆辉他家姑娘嫁人把这几年的分红全带走了。”

    “啥?嫁人还把家里钱都给带走了?”

    “要不说闺女是赔钱货呢,这可倒好,养了二十年,回头还得倒搭钱。”

    “兆辉也真是的,这也能同意?”

    “不同意能咋地?到底是亲闺女,还能一辈子不让她嫁人?”

    “唉,以后咱韩屯的姑娘还不成唐僧肉了?谁家娶了去,后半辈子都高枕无忧了。”

    这年头别说农村家庭,就是城市家庭,谁家不是至少三五个孩子,像刘家铭这样一连生了五个儿子的毕竟是极少数,所以韩屯几乎家家都有闺女。

    韩兆辉家嫁闺女被韩屯老百姓一致认为起了个坏头,这以后韩屯还咋嫁闺女,嫁个闺女家里存款立刻少好几千块钱。

    闺女出嫁给点嫁妆,这是应该的。可这年头普通工人一年也就是四五百块钱,一陪嫁就要陪嫁几千块钱,这还是这几年,以后韩屯分红年头越来越多的时候咋办?都陪嫁出去?

    绝对不能任由这种情况持续下去,村里有些闺女即将出嫁的人家动起了别的心思。

    出嫁要给嫁妆,那我不嫁行了吧?

    自家的亲闺女肯定不能让她打一辈子光棍,我找个入赘的倒插门女婿不就完了吗?

    心动不如行动,在这种涉及到真金白银的问题上,韩屯老百姓格外的有执行力。

    那些经常登门保媒拉纤的媒婆们第一时间就收到了风声。

    韩屯姑娘不外嫁,要招倒插门女婿,家庭条件差点无所谓,老丈人还给彩礼钱。

    二三十年后韩屯倒插门女婿的风气就是从这个时候兴起的。

第81章 漂洋过海的电脑

    韩三凤带着几千块钱的嫁妆风风光光的嫁到了婆家,到婆家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婆家添了一台电视机,这可把婆家给高兴坏了,立刻成了周围人家羡慕嫉妒的焦点。

    别看韩三凤在家里泼辣又直楞,可她不傻,不仅不傻还很聪明。她兜里揣着家里给的分红钱和婆家给的彩礼钱嫁过来,一出手就给婆家买了台电视机,这都是她心里筹划好的。

    都新媳妇儿不好当,她韩三凤嫁人可没打算受气,这几年韩屯条件好了,年轻人也都见过了世面,从来没有觉得城里的人家有什么高不可攀的。

    相反,他们觉得能跟韩屯结亲才是这些人高攀。

    她之所以一进门就出手阔绰,就是要在气势上占个优势,我韩三凤嫁到你们家来不是享你们的福,而是带着你们享福的。

    腰里揣着几千块钱,她还在村里的养鸡场上着班,一年下来的工资钱也比丈夫多。兜里鼓,腰杆子就硬,说话也硬气。

    她韩三凤以后要掌握这个家的话语权。

    韩三凤关于婆家以后话语权的心思,只和母亲一人说过,其他人无从知晓。

    何平听说了这件事笑了半天,以韩屯这帮老抠的尿性,估计以后韩屯以后没有“嫁闺女”一说了,全都得变成“娶女婿”。

    他今天回韩屯是因为托汪石买的电脑运回来了。

    汪石一共给何平采购了6台电脑,两台留在了鹏发蛋鸡养殖基地,剩下的四台运了过来。从南山出发,在海上飘了一个星期才到金州港,又从金州港运到平县。

    跟着来的还有一个金州计算机所的小伙子,叫曾广东,是汪石特意托朋友找来安装和教授何平他们如何使用电脑的。

    几台电脑都放在人才宿舍的宿舍里,不少人一脸新奇的看着这几大箱子千里迢迢运来的东西。

    “啥叫电脑啊?”

    “听说是阿美利加那边的东西,报纸上好像说过。”

    “这玩意有啥用啊?”

    在场的很多都是养鸡场、养猪场的管理人员,听说何平从南山那边搞到了叫电脑的东西,手里没事的都跑过来看热闹。

    简单的跟曾广东认识了一下,曾广东就问何平电脑安装在哪里。

    何平想了想,决定把电脑暂时先放到人才宿舍。

    运到平县的四台电脑何平是这样分配的,养鸡场、养猪场、金坷垃和自己家各一台。

    但分配之前还得教会大家如何使用才行,何平打算先从每个厂子抽调两个年轻人来,由曾广东进行培训。

    何平后世接触电脑的时候已经是两千年之后的事,如今的苹果电脑只能隐约看见一点后世的影子,很多东西他都弄不明白。

    但有了曾广东的帮忙,再加上何平原来的底子,何平很快便上手了。

    “这大脑袋原来是块屏幕啊,跟电视似的。”

    “上面有字。”

    “你看,上面字动了。”

    何平在曾广东的教学下,在屏幕上打下了“hello,a”,在场的管理人员见何平的手指在一个盘子上动了几下,屏幕上就出现了字迹,都非常兴奋。

    “这写的啥呀,也看不懂啊!”

    “没文化,这叫英文。”

    “那我问你,这话啥意思?”

    “啥时候用得着告诉你吗,人家何平自己知道就行呗!”

    这个时候的电脑,何平上手了一会儿便感觉没什么意思。

    曾广东见何平在自己指点了几句之后操作起来便极为熟练,心中有些惊异,眼看着何平双手熟练的在键盘上飞舞,比自己这个学了一年多的人还熟练的样子,怎么还需要把自己从金州弄过来教他们学电脑。

    曾广东问出了自己心里的疑问,何平敷衍说自己只是以前用过打字机,对键盘比较熟悉。

    他心想电脑自己以前用过是用过,只不过是几十年之后的电脑。

    四台电脑暂时都被何平安排在人才宿舍的一间空闲的宿舍内,何平准备把这里搞成电脑培训中心。

    “小曾啊,还得麻烦你在咱们村子多待一段时间,帮我把人都教会能够熟练的使用电脑之后再走。你放心,这段时间你不白在咱们这待,一天给你补助三块钱,管吃住,怎么样?”

    曾广东来的时候就知道自己这次来不光是送电脑,还得包教包会,这是所里领导给他交代的任务,没想到还有意外之喜,一天三块钱补助,这要是在这里待一个月快顶自己两个月工资了。

    曾广东喜滋滋的说道:“谢谢何总,我一定用心教,争取让每个学电脑的同志都能够尽快熟练使用。”

    何平拍了拍曾广东的肩膀,勉励了他几句。

    然后何平就安排人通知这几个企业的负责人,让他们每个单位甄选两个头脑活泛的年轻人过来学习如何使用电脑。

    前一段时间何平从南山回来带回一个消息,说是跟羊东的华农谈好了合作,让养鸡场、养猪场和饲料厂每个单位选出五名表现出色的年轻人,要派这些年轻人到华农进行委培,培训完成之后,华农会给这批人颁发正式的毕业证书。

    几个单位的人一听这个消息顿时沸腾了,华农是南方的学校,他们没听过这个名字,但不妨碍他们知道这是一所大专院校。

    这年代能上大专院校的,那可都是高考杀出来的精英,未来国家的栋梁之才。现在他们这些工厂里的工人居然有机会到华农这样的大学学习了?所有人的第一反应是骗局,可这个消息是何平传出来的。

    何平是什么人?韩屯的地下村支书,真·一人之下,他怎么可能骗大家。

    没用半天时间,这几个单位负责人家的门槛就被工人们给踏破了,就连上班都不安生。

    魏峰便是这样度过了郁闷又烦躁的一个星期,养猪场现在除了韩屯,在奉城和金州还各有一个,魏峰手底下管的人超过三百人,让谁不让谁去都不合适。

    纠结了好几天,也不管得罪人不得罪人了,好不容易把去羊东的人选定下来,何平又传来让再选人去学习电脑的消息。

    吃一堑长一智,这次魏峰思虑了片刻便有了定计。

    学电脑跟去委培不一样,自己完全可以去学习嘛,再把场里的财务叫上一个人,这不就齐了吗?

    我是场长,我去学这个电脑没毛病吧?

第82章 学习电脑的热潮

    最近韩屯几个企业的工人们格外的有奔头,尤其是那些年轻人。

    原来村里也好、企业也好,联合农学院搞夜校培训,不少人都没什么动力,因为培训完之后就是给个培训证明。

    这次何平传来的消息不一样,把大家不远千里的送到羊东去学习,听说是跟学校搞委托培训,说白了就是企业花钱让大伙去读大学,毕业以后还给发毕业证。

    这辈子没听说过这样的好事,上哪找这么好的企业啊!

    更重要的是,大家都知道一件事。企业花钱挑选去羊东学习的人选那就是未来各个企业的预备干部了,注定要当上管理人员的。

    所以这几个企业但凡是有点想法的年轻人,那都是争破了脑袋想挤进这次委培名单当中。

    好不容易等委培名单确定,何平又开始弄电脑培训。

    这种听起来就高大上的东西,他们怎么能甘于人后?

    可惜的是没等大家踊跃的报名,培训人选就已经定好了,三个企业很默契的选择了负责人+财务。

    那些没机会摸到电脑的人不免有些闲话,“都内定好了,还跟咱们说这事干啥?”

    在他们的心里,好事被领导占了,那肯定就是内定。

    这种话也没错,不过从韩兆军、魏峰和郭文兴三人的观点出发,三人都非常了解何平,知道他这人素来对企业的技术、科技方面的发展极为看重,所以三人不约而同的把自己列为了培训人选。

    何平见到三人,有些意外,他笑了起来:“正好,你们都是企业负责人,就当这次第一批培训的人员,以后再慢慢培训其他人。”

    何平有些后悔自己电脑买少了,现在看这批电脑只能先用来培训了,反正这一批电脑走的都是各企业的公账。

    电脑培训这种事,如果是给后世的青少年培训的话,其实一次培训个几十人也是可以的,大家头脑都比较灵活。

    可这个年代的人绝大多数没有接触过任何的电子产品,手指都不分家,所以培训起来肯定不如后世的容易。

    先培训看看成效如何,如果效果良好的话下次就扩大培训名额,何平把培训的事交给了曾广东。

    不过令他意外的是,在他几天之后再次来到韩屯的人才宿舍时,这间宿舍里已经挤满了人。

    “啥情况啊?”

    秋芬婶子家的三小儿见他来了,说道:“何平哥,这两天一直都这样,大伙看着电脑可新鲜了,都想过来看一看学一学。”

    何平看着屋内攒动的人头,没有往里挤,心中有些高兴,看来大家的学习热情还是很高涨的嘛。

    他当初搞培训的时候也没说不让别人进这间电脑屋,曾广东给企业的那几个人培训,不耽误大家在旁边蹭课。

    何平仔细分辨了一下,在场的绝大多数都是年轻人,而且是以韩屯的青年为主,估计不少人都是翘班来的。

    何平拍拍三小儿的头,“你来这多长时间了?听的咋样?”

    三小儿吸溜了一下鼻子,咧嘴说道:“何平哥,我听懂的不多,没机会练手。”

    “不着急,以后都有机会。”

    何平跟三小儿说了几句话,见大家在电脑屋学习热情高涨便退出来了,出门的时候正好遇见老队长。

    “呦,老同志也来学习电脑啊?”何平调侃道。

    老队长瞪了他一眼,“败家的玩意儿,三四十万买那几台机器干啥用,啥用也不顶。”

    “你不懂,电脑是未来发展的趋势,现在花点钱,以后的回报是成百上千倍。”

    老队长不理解何平说的话,只是习惯性的心疼钱。

    “过来干啥?”何平问道,刚才说老头儿过来学电脑是开玩笑。

    “还能干啥,这帮小子不好好上班,天天跑过来玩电脑,抓人!”老队长没好气的说完便闯进人才宿舍。

    何平在心里为这帮还蒙在鼓里的小年轻们默哀,韩屯的年轻人们也算是提前体验到了后世上网吧被家长支配的恐惧了。

    何平走出人才宿舍不远,便听到电脑屋那间房里传来的鸡飞狗跳之声,他笑着摇摇头走开。

    一路漫步到影视城的项目所在地,这里距离韩屯不到二里地,一排临时修筑起来的简易办公室里,林亚楠那大呼小叫的声音传出来。

    “你们都是干什么吃的?几个月了?都几个月了?明清宫苑那边的进度为什么还这么慢?知不知道明年《红楼梦》剧组就要到我们这里来拍摄了?何总可是跟国家电视台承诺过的,到时候‘大观园’要具备拍摄条件。拿钱就是办事,花钱找你们来不是养大爷的……”

    何平在门口听了一会儿,满意的点点头。

    这样的下属才是好下属,急老板之所急,想老板之所想,自己把恶人先做了。

    何平敲了敲门推门进去,正在开会的一群人见他进来,立马全部站起来。

    “都坐,都坐。”何平摆摆手让大伙都坐下。

    林亚楠凑过来道:“何总,我正在给他们开一个进度会。”

    “刚才在外面都听见了。你呀,现在真是个娘子军,隔着大老远都能听见你在骂人。”

    何平说了林亚楠一句,林亚楠挠挠头,“都是在工地磨的,不喊几声这帮人是真不干活!”

    “行了行了,知道你辛苦。这么热的天大家也都挺辛苦的,去,让人弄几个西瓜。”

    “那个谁,小李,赶紧开车去几个西瓜,何总请客。”林亚楠机灵的说道。

    被叫小李的年轻人麻溜的开着项目部的摩托车出了门,何平笑道:“我什么时候说我要请客了?”

    林亚楠嬉皮笑脸道:“您这话说的,您这么大老板来,还能让我们这些小兵掏钱吗?”

    房间内原本严肃、低沉的气氛在两句玩笑话之后轻松下来。

    何平跟大家闲聊了一会儿天,小李便把西瓜买了回来,“村口集上买的,可甜了。”

    “来,切一下,大家都尝尝。”何平率先捧了一块吃起来,其他人也动手。

    吃西瓜的时候,何平慢条斯理的说道:“亚楠呢,是我拍来协调影视城建设的,她这人脾气急,言语上跟大家有怠慢的地方,大家多包涵一下。”

第83章 本三挣钱了

    “何总说的哪里话,林经理和我们一样,都是为了工程。”

    “就是,大家都是为了工作。”

    何平把吃完的西瓜皮扔了,擦了擦手。

    “大家能这么想就好。《红楼梦》不仅是国家电视台的项目,更是上面领导的政治任务,影视城项目的一切都要以《红楼梦》为优先考虑。

    现场有任何困难是林经理解决不了的,大家可以直接来找我,要钱给钱,要人给人,只要你们能把工程干好,如期交工。我们现在建造的只是影视城一期,后续还有不少规划的内容,我希望咱们可以一直合作下去。”

    何平是林亚楠的老板,自然要替她出头。而且《红楼梦》到影视城取景很大程度上决定的影视城前期发展的顺利与否,在场的都是明白人,明白何平话里的意思。

    “何总放心,我们一定尽全力保证明清宫苑的建设,尤其是‘大观园’。”

    在办公室内说乐一会儿话,何平让林亚楠带着他到工地上参观了一下,跟后世的基建狂魔相比,这个年代国内建筑工地要悠闲很多。

    逛了一圈之后,何平便离开了。

    八月末,三个企业挑选的第一批员工已经出发前往羊东,他们即将在那里展开为期两年的学习。

    韩屯的企业有条不紊发展着,已经很少用何平操心了。

    何平偶尔会到几个在建项目上看看,关心一下项目的进度。

    时间慢慢的逼近农历年的岁尾。

    《东爱》的第二部正式在辽省电视台播出。

    由国家电视台和辽省电视台联合起来组建的全国电视剧购销联盟在今年十月份正式成立,购销联盟的第一个手笔便是购买了《东爱》第二部的播放权。

    二十一个会员单位,最后以三十八万的价格买下了《东爱》第二部的播放权。

    《东爱》第二部的剧集数还是三十集,整体采购价格比第一部的时候高了不少。

    这要归功于《东爱》第一部的成功,搞笑、幽默的人物,流畅、温暖的剧情,让《东爱》这部带着浓浓黑土地气息的电视剧受到了全国电视观众的喜爱。

    《东爱》的流行在一定程度上也带动了东北黑土地文化的对外输出,这年代东北还不是那个在互联网上被全网黑的地方,而是工农业实力强劲,经济条件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发达地区。

    有了第一部的基础,又有全国二十多个电视台的大力支持,《东爱》第二部播出的成功毫无悬念,受欢迎程度甚至远超过第一部。

    毕竟是二十多个电视台联播,其声势就是后世的上星剧也无法比拟。

    短短几天之后,《东爱》第二部便成为了报纸上热议的话题,老百姓街头巷尾、茶余饭后聊天的重点内容。

    去年《东爱》第一部时就已经被广大观众所熟知的几位剧中的演员,在第二部播出以后更是受到了空前的欢迎,他们甚至因此还收到了不少厂家拍摄广告的邀请。

    赵本三第一次尝到了走红带来的好处,去年《东爱》虽然也火,但那只是带来了名声,大伙都知道有他赵本三这么个演员。

    今年《东爱》第二部的播出才让他真正得到了好处,他刚给奉城的吉列剃须刀厂拍完广告,吉列是这个年代国内极为少见的合资工厂。

    赵本三因此得到了五千元的广告拍摄酬劳,他用口水沾着手指,一张一张的数着大团结,这是他长这么大赚到最多的一次。

    整整五千块钱,几乎顶他工作十年的努力了。

    把五摞大团结狠狠的塞进怀里,赵本三在思考一个问题,自己还有必要继续待在剧团吗?

    在韩屯拍了两年的戏,他知道《东爱》这部电视剧的规划,听说现在编剧们已经在写第四部的剧情了。

    没错,剧创小组这帮精力旺盛的年轻人们在把给辽省电视台定制的《黑土地》剧本完成之后,又把《东爱》第三部的剧本创作完成,现在已经着手开始创作《东爱》第四部了。

    以韩屯的财大气粗和现在《东爱》受到的欢迎程度,赵本三觉得至少在肉眼可见的未来十年内,自己应该吃喝不愁了。

    走红不仅仅带来了名声,更重要的是有钱赚。

    就像这次剃须刀的广告,在镜头前摆摆姿势,说几句台词,一天的功夫就赚了五千块钱。

    这钱赚的不要太容易。

    他一个农村出来的农家子弟,啥时候赚过这么容易的钱,还是数额这么大的一笔钱,走在路上难免有些飘飘然。

    赵本三遇到的这种情况不是偶然,与他一同出演《东爱》的几位演员,都因为这部剧出名了。

    名利向来不分家,这些初尝走红滋味的年轻人,第一次见识到了金钱的魅力。

    见识到金钱魅力的不单单是出演《东爱》的这些年轻人,还有郭文兴这个老教授。

    金坷垃到今年年底已经开业近两年时间,十万吨的年产能让它成为了整个辽省地区饲料行业的龙头企业。

    年底会计盘完账,金坷垃全年的产值1680万,刨除今年扩大产能投入的四百多万和其他成本,金坷垃在84年共盈利544万。

    接过何平递过来的存折,郭文兴不敢相信的揉揉自己的眼睛,再次看向存折上的数字。

    “个、十、百、千、万、十万……”

    何平打断了他,“行了,别数了,一共十三万六千块。”

    “这……这也太多了。”郭文兴磕磕巴巴的说道。

    饶是老同志这辈子大风大浪没少见,可何平发给他的奖金数着实让他有些不敢接,如同一块烫手的山芋。

    “这都是你应得的,有啥不敢拿,咱这饲料厂离了谁也离不开你。”

    郭文兴把存折合上,递给何平,“不行,这太多了,要不给厂里其他人多分一点吧,我拿这么多不合适。”

    何平把存折推回去,“厂里其他人都有份,这些就是给你的。再说这些多吗?韩屯那帮瘪犊子啥事不干,还分了上百万呢。”

    郭文兴摇头,“那不能比,金坷垃是韩屯投资的村办企业,韩屯老百姓分红是理所应当的。”

第84章 出版社的销量

    郭文兴在金坷垃有5%的干股,是当初何平承诺他的。

    何平把郭文兴的手按下去,眼神望向他,语气加重了一些,“郭教授,这些钱是您靠知识和技术赚来的,每一分钱都干干净净,您拿的心安理得!”

    郭文兴有些迟疑,喉头蠕动了一下,“那……我拿着了?”

    何平笑道:“放心大胆的拿!”

    郭文兴收下六位数的年终分红,有些羞赧的跟何平请了个假,他来到韩屯这几年一直没回过老家,不是哈尔滨,而是他自小生长的老家。

    前几年他受到冲击,家庭支离破碎,人生一片灰暗,导致嗜酒如命,精神颓废。现在老同志忙碌于事业,已经渐渐走出了阴影,想念起了家乡。

    郭文兴离开金坷垃,开始享受几年来难得的假期。

    年关将至,平县的大街小巷上年味儿越来越浓了。

    金坷垃离着红旗大集和红旗镇都不远,何平去集市上买了些年货,然后骑车回了家。

    自家的小院旁边,作家村那一片地已经被围起来了,东北院的王弘礼和蔡萍回到奉城之后,先后给何平花了三版设计图,但始终没有达到何平的心理预期。

    直到第四版设计图,何平才算是认可他们的设计,这中间来来回回将近半年时间,作家村的建设也拖到了明年。

    前天梁跃进来给何平送了出版社的分红,尽管出版社今年的挂靠费用涨了,可他们的利润还是创下了新高,何平个人分得了452万。

    今年的利润之所以创下新高,有两个主要原因。

    其一,自然是出版书籍的畅销。

    钢笔字帖经过几年的流行,已经慢慢东北地区学生们学习钢笔字的主要方式,一年销售近80万套。沙俄文学名著丛书、阿美利加文学名著丛书的销售成绩一直非常稳定,年销量五六十万套。

    最令人惊讶的是诺贝尔文学名著丛书,今年整整卖了210万套,要知道这可是一套几十本书的丛书啊,定价15元,一套丛书的价格几乎抵得上一个工人十天半个月的工资了,由此可见这个年代人们对于文学和国外事物的渴求。

    在京城主持丛书编组工作的振开兄现在已经不满足于文学类丛书,他开始将手掌伸向人文社科类丛书。手下二十多人一边正在开发《不列颠文学名著丛书》,一边开发《阿美利加名人传》。文学名著丛书系列现在是出版社的招牌,而名人传则是振开兄新拓展的一个方向,国内现在崇美的风气正在兴起,市场前景广阔。

    武侠小说《英雄志》出版了4卷,今年累计销量860万册。而辞职搬来平县跟何平做邻居的査海生,今年时间多了,又自己鼓捣出了一部《镖客行》,年末刚刚上市,销量还没有统计出来。

    出版社销量的另一中流砥柱,自然是何平的小说。今年梁跃进把何平前几年发表的中短篇科幻小说又给结集出版了,这些科幻小说之前出版过,但水花并不大,毕竟前几年国内的科幻文学还处于受打压的状态。

    今年《何平中短篇科幻小说集》重新出版,靠着何平的名声获得了不错的销量,突破五十万册,在这个科幻小说备受打压的年代,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殊为不易。

    何平这个获得了主流文学界肯定的作家涉猎科幻小说,也让国内的科幻小说迷们看到科幻小说兴起的希望。

    而中国名字三部曲,这是何平在《福贵》最开始发表的时候弄出来的噱头,被梁跃进毫无廉耻的继承了过来,《福贵》、《吕得水》、《许三观》均达到了每部二百万的销量,这可是仅仅一年的销量。其中《吕得水》是中篇小说,被梁跃进硬生生靠着插图、扩大字号、行距这些小手段给扩充成了一部图书。

    这厮还弄出了一部精装版的中国名字三部曲,本来一册7、8毛钱的小说,被这厮换个包装就敢要价5块钱。关键还有人认,精装版的三部曲愣是卖出了足足90万套,你说气人不气人。

    说起销量,何平的作品中不得不提的一部便是《家慧》,这部当初何平为了手刃齐东强这个渣男弄出来的文学武器,一经问世便创造了奇迹般的销量神话,今年的销量也没落下,一年时间狂销500多万册,两年时间销量直奔千万册。

    之后被国家电视台看重准备改编成电视剧,可《家慧》的电视剧从去年剧组移师京城之后就没了动静。

    何平在《东爱》第二部在国家电视台播出的时候,还跟张少林打电话询问过这件事,据说是拍完之后有位国家电视台的领导看完了有些不喜欢,觉得是在影射自家老父亲的经历,压了几个月。

    何平听了想笑,看来甭管什么时候渣男都不少啊,国家电视台领导的父亲算起来现在少说也得六七十岁了,妥妥的建国前渣男。

    不过国家电视台真金白银的投入不可能因为某位领导的私人情感便付诸东流,《家慧》电视剧压了半年之后已经定下了八五年春节之后播出。

    这部在韩屯取景的电视剧播出效果还未可知,但应该能让韩屯的名字更加响亮一些。

    跟前面的几部作品相比,《红高粱家族》在何平的作品序列中属于不声不响的代表,从在《人民文学》上发表之后到出版,《红高粱家族》并没有引起什么轰动性的反响。

    《红高粱家族》当然是一部非常不错的小说,但是跟何平的写出的《福贵》、《许三观》还是有一定差距。

    一年时间《红高粱家族》的销量堪堪突破百万册,在何平动辄销售几百万册的作品中不显山不露水。

    但别看《红高粱家族》在书籍销售上平平无奇,可这部小说却受到了影视界的追捧,不少制片厂、电视台都向何平抛来了橄榄枝,希望可以把《红高粱家族》改编成电影或电视剧。

    何平的作品中被改编的不在少数,从《灵与肉》、《吕得水》再到《家慧》,他来者不拒。

    可这次何平没有轻易交出小说的影视化改编,因为《红高粱家族》值得更好的人。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1092/ 第一时间欣赏重生乡村文艺生活最新章节! 作者:坐望敬亭所写的《重生乡村文艺生活》为转载作品,重生乡村文艺生活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重生乡村文艺生活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重生乡村文艺生活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重生乡村文艺生活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重生乡村文艺生活介绍:
落个水都能穿越,何平一脸懵逼看着两间小土房和捡来的大儿子。1979年?就是那个开启大时代的1979年吗?幸好随身带了个手机,没事写写书、养养娃、带领村民养养鸡,小日子过得也挺好的。有人要改编我的书?这个我熟啊,我来给你改。老板你就说吧,是想拍成电影还是电视剧,要不评书也行。嗳!别走啊老板。这是一个中年油腻男在波涛汹涌的大时代潮头浪遏飞舟的故事。重生乡村文艺生活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重生乡村文艺生活,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重生乡村文艺生活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