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其他小说重生乡村文艺生活TXT下载重生乡村文艺生活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重生乡村文艺生活全文阅读

作者:坐望敬亭     重生乡村文艺生活txt下载     重生乡村文艺生活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160章 父子间的约定

    小柱儿九岁才上学,虽然今年才上初二,但实际上今年已经十六岁了,等他初三毕业上高中的时候,将将十八岁。

    昨晚毛春华的话他想了一下,自己有时候对小柱儿的管教确实太粗暴了,而且经常搞一言堂。

    早上起来,何平特意问小柱儿:“柱儿,你真想买摩托车?”

    小柱儿倔强的点点头。

    何平缓声道:“爸还是觉得摩托车太危险了。不如这样吧,等你考上大学,爸把那台皇冠给你,怎么样?”

    咦?

    还有这样的好事?

    小柱儿怀疑的看向何平。

    “你这么看我什么意思?你爸我是差钱的人吗?”何平瞪眼道。

    小柱儿心想,你是不差钱,可你抠啊!

    “真的?”

    “当然是真的。不过有一个前提,得是你考进名校才行!”

    “啥叫名校?”小柱儿问道,这个年代的孩子们都知道要考大学,但是对于好大学是没什么概念的。

    “就像水木、京大、人大、复旦、沪交大这种学校。”

    小柱儿仔细想了一下,貌似水木、京大、复旦这些以前在老爸的嘴里也听到过,应该不难考。

    他信誓旦旦道:“没问题!”

    何平心中窃笑,小伙子还是见识少,没经历过社会的毒打。

    小柱儿上小学的时候一直是丁屯小学前一二名的成绩,升上了初中成绩保持的也很稳定,每次考试都是年纪前十。

    不过以这时候农村地区中学的教学质量,这小子以后如果还是这个成绩,估计也就是能考个普通的本科学校。

    何平倒不是诚心忽悠小柱儿,也不是舍不得一台普通的皇冠,他当然也希望这小子能够有动力考上好大学,但他对现实并不看好。

    他拍拍小柱儿的肩膀,“行,男子汉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嗯!”小柱儿振奋的点头。

    进入一月份,马上就要放寒假了,这两天学校正在考试,何平目送小柱儿蹬着自行车去上学。

    希望这小子以后学习成绩能提高一些吧,等他到高中毕业的时候,都91年了,他也到了二十岁,开个汽车也不会像现在这样乍眼。

    9月份的时候,政|府首次宣布允许国内私人拥有汽车。也同样是在今年沙俄老大哥也宣布了出租车可以由私人来经营,中国和沙俄这两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大哥、二哥几乎同时开始了市场化的试验,可后世的结果却迥然不同。

    所以之前何平的那辆皇冠在名义上是属于企业的,他有的只是使用权。

    现如今国家允许私人汽车了,他也寻思找个时间把皇冠变更到自己的名下,这样以后过户给小柱儿的时候也方便。

    这些天是冬天最冷的日子,傍晚的时候,何平趁着大家都下班了,开着车去了一趟作家村。

    这里的工程已经基本结束,只剩下零星的收尾工程。

    按照他和李拓商议的计划,明年的四月份就可以开村了。

    在此之前,作家村最大的门面,也是最大的建筑物,图书城完成了全部的建设。

    有环球出版社这个自家的渠道在,图书采购根本不需要操心,这些天从全国各地发来的图书陆续到货,这里成了作家村最忙的地方之一。

    以图书城的规模和面积,粗略估计至少需要100万册图书才有可能将这里装满。

    即便这年代图书的价格低廉,可要把这么多的图书采购齐全,没有上百万也是不可能的。

    因为根据何平的规划,图书城只有1/3 的面积是用来营业的,读者们可以来这里购买书籍,剩下的2/3全是预留出来的图书馆和活动场所。

    何平对图书城最理想的状态是能够自负盈亏,这也是规划出来1/3的营业面积的原因。

    除了图书城之外,作家村其他的建筑物内也没闲着,不少木匠在其中打造家居,这年代成品家具才刚刚开始流行,只是作家村的需求量太大,很难长途运输那么多大件货物,最经济实惠的办法就是让木匠打造。

    作家村的这次家具打造几乎招揽了营城地区一多半的木匠前来,木匠师傅们被安排到宿舍,按照设计院给的图纸集中打造家具,效率还蛮高的,预计过年前应该能完成所有家具的打造工作。

    农业研究院的研究人员们现在都借住在作家宿舍群的一栋多层建筑里,这里算是他们的临时居住点。

    入冬前农业研究院的临时办公地点抢了出来,但是那里还不具备居住条件,只能作为临时办公地点。

    东北院的设计图纸已经出炉,明年开春研究院就将开工。设计院将整个地块划分为办公区和生活区。按照何平的要求,接近60万平的地块中将会有12万平作为研究院的生活区。这里未来都将会以独栋别墅和三四层的多层住宅为主,以容积率来算,建筑面积将会达到10万平左右,足够容纳几千人生活。一期将会兴建二十栋以三、四层的多层住宅楼和十栋独栋住宅,建筑面积在五万平左右。

    另外在生活区还有1万5千平的配套设施,大型商店、理发店、浴池、小型电影院、体育馆、门诊部等,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剩余48万平的办公区内,规划了三万平的办公、试验建筑,而更广袤的区域则是留给了农业研究院作为试验地,农业研究跟物理、化学不一样,很多的时候是在户外。

    研究院的住宅楼建好之后会按照级别分给研究院的研究人员们无偿居住,在研究院工作满五年后将自动拥有住房的永久产权。

    县政|府现在已经把研究院周围的规划纳入了全面考量,对于距离研究院最近的滨河小学和滨河中学将会加强师资力量,争取可以让研究院工作人员的子女能够就近在本地读书。

    还有县医院也将会在研究院附近设立一个门诊部。

    何平今天来主要是想看看宿舍楼的采暖温度怎么样。

    作为作家村内标准最低的一栋宿舍楼,宿舍楼的建造标准要比这年代绝大多数的家属楼高很多。

    这栋楼里有两种户型,一种是60平一居一室一卫,另一种则是90平两室两厅一卫。

    要知道这时候可还没有万恶的公摊面积一说,都是实打实的面积,60平的房子相当于后世80多平的高层住宅,而90平的更是相当于后世将近120平的高层住宅。

    整个作家村里,供作家们居住的宿舍共有一万六千余平,其中包括了两栋这样的五层多层住宅,八栋三层的多层住宅,以及十栋二层的独栋别墅。

    建筑标准之高,比之后世很多地产开发商开发的高端楼盘也不逊色。

第161章 新玩意儿

    “温教授,最近的暖气供的怎么样?屋里温度可以不?”

    何平进了作家宿舍的住宅楼,挑了一户进去,这里住着的是两位教授,一位叫温从军,五十多岁,从事的是食品科学方面的研究,另一位叫张久亮,跟温从军年纪相仿,是畜牧专业的。

    何平敲门进来的时候,屋里只有温从军在,他正带着一副老花眼镜在客厅里看书。

    “何总,你怎么来了?”

    “过来看看你们住的怎么样,最近天气冷,别把你们冻着了。”

    温从军指着自己的薄衬衫笑着说道:“你看看我在屋里穿什么,哪里冷的了呦!还是你们北方好,冬天虽然冷点,可是有暖气啊,一进来热气腾腾的,别提多舒服了。”

    “那就好,我就怕这几天天气太冷,锅炉烧的不够劲,屋里温度低。”

    何平坐着跟温从军闲聊了几句,没见着张久亮的人,便问道:“怎么没见张教授?”

    “他啊,闲不住,去别的屋串门去了。”

    何平闻言笑了笑,这位还真是闲不住的性子。

    “最近生活上有什么不方便的地方吗?”何平问道。

    温从军道:“哪里有不方便的,都挺好的,就是工作上比较清闲,这可不是我们来的初衷啊!”

    温从军的话让何平笑了起来,他们这群来到韩屯工作的研究人员中,绝大多数都是待够了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的学校、研究所和企业,出来工作一方面可以多挣钱,一方面还可以一展胸中所学。

    “您别着急,这一年各企业都在忙着在国内开疆扩土。等过几天各企业的负责人都回来述职,到时候我会把各企业的高层都叫过来,和大家一起讨论一下我们研究院接下来三到五年之内的研究计划。”

    “那可太好了!”

    跟温从军聊了十多分钟,何平便告辞而出。

    又去了两个研究人员的房间,大家普遍反映在这里待的非常适应,就是有时候晚上会有些无聊。

    何平为了这些研究人员可谓是煞费苦心,给每套房子都配上了电视机,光这一项就花了两万块钱。

    可电视总有看腻的时候,冬天的晚上也没办法做什么户外活动。

    何平心想等过几天请放映队的人来给大伙放一场电影,正好也快年底了,就算是给大家提前庆祝一下。

    这场电影放完也该到放假的时候,宿舍楼的这一百多号人,至少要走四分之三。

    宿舍楼里的这群人来自天南海北,光是春节订票这件事就够企业头疼的。

    从作家村出来,何平往县城去了一趟,趁着今天就把这事给办了。韩屯这两年没少放电影,他跟放映队的人熟的很,轻车熟路的找上门,提了一嘴立马就办好了。

    这年代放映队可是个牛气的职业,一般都是由二到三个人组成。配备35毫米、16毫米或8.75毫米移动式放映机及发电设备,深入广大的工矿、农村、部队及边远山区,巡回放映电影。

    在娱乐活动贫乏的年代,哪个厂矿、村子要是放了场电影,那就跟过年没区别,老百姓可以饭都不吃就去看电影,周围十里八村的人闻风而动,看电影看的如痴如醉。

    所以何平一直都觉得这个时代的电影工作者是最幸福的,甚至比后世动辄拿**位数字天价片酬的年代还幸福。

    这个年代的电影工作者没有后世那么高的片酬,但是收入对比普通工薪阶层要高不少,最主要的是受人尊敬。

    不是后世那种一个明星出门,10个助理、100个保镖、1个粉丝的那种尊敬,而是老百姓发自内心的尊敬和喜爱,很多德高望重的老前辈被叫做人民艺术家。

    后世再有名的电影明星,也只是个老百姓口中闲谈时的“戏子”,档次不一样。

    何平之所以这么顺利的就办好这件事,主要是这两年韩屯经常放电影,每次放映队的人来了都是连吃带拿,去一次韩屯顶他们半个月的工资,谁不愿意来韩屯。

    返回作家村的时候,何平跟温教授打了个招呼,让他通知大伙一声,放映队来的时间定在了后天。

    办完这件事,何平开着车往韩屯走,半路下起了小雪。

    车子后面突然亮起了灯光,还响起了鸣笛声。

    后面的货车撵了上来,何平把车窗摇下来,敢情是韩援朝。

    “援朝叔,出车回来了?”

    “啊,回来了。何平,我这有点事,等会回去上你家跟你咨询咨询。”

    “成啊!开车呢,不说了,注意安全。”

    简单的两句对话,何平把车窗关上,继续开车。

    几分钟后便回到家,此时毛春华已经做好了晚饭。

    “怎么才回来?”

    “去了一趟作家村,路上还遇上援朝叔了,说有点事。”

    “赶紧吃饭吧!”毛春华把饭给何平盛好,问道:“他没说是什么事啊?”

    何平扒拉一口饭,“没说,说等会过来。”

    吃完了饭,过了半个多小时,韩援朝来了。

    打过招呼,韩援朝问何平:“何平,我这趟去奉城瞧见点新玩意,想问问你的意见。”

    “啥东西?”何平有些好奇韩援朝嘴里的新玩意是什么东西。

    “你看看这个东西!”

    韩援朝从兜里掏出一张票子递给何平。

    何平接过来一看,居然是一张企业债券,这玩意现在就有了?

    “从哪弄的?”何平问道。

    “奉城,那边开了一个什么投资公司,有个窗口专门买卖这玩意,说是还有股票。我没敢买,就买了几张这东西,想回来问问你。”

    何平|反复查看了这张企业债券,面值是一百元的。

    “你买了多少?”

    “五百元的。何平,这玩意有风险没?”

    何平端详着手中小小的债券,慢条斯理的说道:“债券有风险,但是非常低。这东西是就是个长期借款凭证,到了时间企业是要连本带利还给债券持有人的。对于持有人来说,它是向企业提供借款的证书,反映的是债权债务关系。你可以按照票面上的规定向公司收取固定的利息,收息顺序也优于股东分红,企业假如破产清理的话也可以优先收回本金。所以说,债券只有一种风险,就是企业倒闭,才会有可能收不回本金。”

    援朝叔听完何平的解释“哦”了一声,“那我就放心了。”

第162章 渐渐松绑的金融市场

    “你怎么想起买这玩意了?”何平问韩援朝。

    “害,这不都是跑车认识的人多嘛。老爷们儿在一块除了吹牛逼就是吹牛逼,那天去奉城的时候就聊起来,下半年奉城开了一家白给钱的地方。我就寻思去看看,听人忽悠了几句就买了几百块钱的。可回来的路上我就有些后悔,我也不懂这玩意,生怕被骗了,这才找你来问问。”

    这就是跑车的好处之一,在交通和资讯都相对闭塞的年代,常年跑外地的人真的可以说是最见多识广的一批人。

    何平这么一个注重资讯的后世灵魂,在韩屯待的久了也难免会忽略外界的一些重要信息,可想而知这个年代的普通大众在资讯方面会落后到什么样的地步。

    韩援朝这一年虽说只是在省内跑,可论起长的见识,恐怕比他人生前三十多年都要多。

    “一般不能出啥事。诶,对了,你说的那个投资公司是什么情况,给我讲讲。”

    “叫什么奉城市信托投资公司,今年8月份才开的。说是可以代客买卖股票和企业债券。我去的时候,都没什么人买,要不是他们那的小姑娘嘴甜,我都没打算卖这东西。咱也不懂,哪敢买这玩意。

    不过你别看买的人不多,可去采访的人可不少,我还看见有老外也去采访了,还有参观的人,后来连警察都来维持秩序了。”

    何平虽然不清楚国内第一家二级市场是什么时候开张的,可奉城市这次绝对是走在了全国的最前列,也难怪韩援朝说连外国记者都惊动了。

    送走了韩援朝之后,何平想了想,拿起了电话,给奉城的秦拥军打了过去,这两年他虽然没怎么去奉城,两人也没怎么见面,可何平没少照顾凸版印刷厂的生意,每年上千份的台历和挂历都是由凸版印刷厂承接的。

    何平问起这件事,秦拥军还真知道。

    “哎呀,这半年闹的沸沸扬扬的,满奉城人哪有不知道啊!这不是去年嘛,政务院发布了一份《关于我国社会主义资金市场问题的研究提纲》的文件,提出要建立和发展资金市场。

    之后就有传言,说今年伟人出席中国人民银行和阿美利加证券界人士国际会议的时候接见了一个什么代表,人家想要一张我们国家的股票作为纪念。当时咱们哪有股票啊,底下人找了半天,只有各地自发地发行的一些股票。开始找的是天桥商场股票,拿过来发现它不像股票,既有分红又有利息。

    后来总算找出一张标准的股票——飞乐音响,送给了那个代表。

    这一下子股票这玩意就在奉城火了,慢慢就出现了一些小的股份公司,学人家发行股票,我们家你大哥还跟风买了点这玩意。

    后来弄着弄着不知怎么的就搞大了,政|府也参与了进来,就开了这么一个公司。现在我身边不少人都尝了个鲜,都说能白捡钱。谁知道呢,反正我是不敢试。”

    原来是这么回事,敢情奉城这回是蹭热度。

    跟秦拥军了解完情况,何平又给宝安的林县长打了个电话。

    “不好意思啊,林县长,这么晚了还给您打电话。”

    “何总,你说的哪里话,你能给我打电话,我高兴还来不及呢!”

    两人寒暄了几句,何平便说出了自己的目的。

    “股票?你怎么知道这东西的?我们这边也是今年刚刚开始试点,只是选择了少数企业进行股份制试点,个别企业刚开始发行股票。政|府动员了不少工作人员去买,可大伙都不愿意买,目前还没什么明显的效果,听说明年动作会更大。”

    连续打听了两个熟人,何平对于国内金融改革的进程也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现在的国内资本市场仍处于萌芽状态。

    这跟何平后世的记忆差不多,何平关于这个年代国内金融市场的唯二的记忆点便是88年完科发行了股票,另一个是始于88年的那一场华晨仰勇大案。

    而何平之所以关注这方面的信息,主要是把韩屯的企业打造成一家现代化的企业,在这其中,走上资本市场催化企业是最好的办法。

    不过从目前来看,这件事还不成熟,等这一两年韩屯在国内的扩张慢慢铺开之后再去考虑吧!

    两天之后,在外奔波了一整年的韩屯企业的几个负责人都陆续回到了韩屯。

    何平先召集他们到村委会开了一个内部会议,详细讲述了一下这一年来韩屯各个企业在国内分厂的布局和建设情况。

    金坷垃今年在国内新建了三座分厂,产能全部为十万吨,总投资2900万。现在郑州金坷垃已经进入投产阶段,津门金坷垃建设阶段过半,川省蓉城金坷垃进度最慢,现在处于刚开始建设的阶段。

    韩屯养鸡场方面,郑州养鸡场和津门养鸡场都已经落成,现在在育苗阶段,想要见到效益恐怕还要大半年时间,总投资900万。

    鹏发方面,羊州、蓉城两处基地已经建设完毕,正在育苗阶段,长沙基地正在建设当中,总投资1600万。

    养猪场方面今年并没有新开分场,魏峰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奉城、金州、南山三处分场的经营上,明年确定了要建设两座分场。

    把几个企业这一年来的发展核算一下,如果明年所有分场、分厂都顺利开张投产的话,韩屯将会拥有存栏数超过600万只的养鸡场、存栏数超过7万只的养猪场以及产能四十万吨的饲料厂。

    预估产值将会超过3亿元,利润达到7000万以上。

    何平带头鼓起了掌,村委会的会议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洪旗、韩兆军、郭文兴、魏峰几人布满疲惫之色的脸上也露出了骄傲的笑容,这些掌声便是对他们这一年辛苦的最好的褒奖。

    “几位企业负责人今年干的都不错,希望你们再接再厉……”

    老队长代表村委会发言,对洪旗几人做出了表扬。

    开完了会,村委会干部们都走了,何平把几位企业负责人留了下来,“咱们还有个小会,你们等会走。”

第163章 资本化道路

    “接下来我要说两件事。先说第一件事,秋天的这次招聘不仅充实了韩屯企业的管理队伍,更招揽了近两百位研究人员,这些人目前还只是在忙着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这次几位企业负责人都回来了,我们就着今天的会议给研究院未来几年的发展和研究方向定一个目标。”

    这次会议,何平的第一个目的就是想和几个负责人沟通一下未来几年内研究院的研究方向,只有确认好了研究院未来的研究方向,才能更好的为企业助力。

    要不然企业每年八位数的投入岂不是打了水漂。

    这件事在之前何平跟几人在电话里沟通的时候就已经说过,大家没有意外。经过一段时间的商议,便定了大致两个方向,一横一纵。

    横向来说,以现在的养猪、养鸡、饲料几个产业为龙头,向多元化发展靠拢,开发肉牛、奶牛饲养、食品开发等产业,利用集团化的优势来加速企业的发展。

    纵向来说,深挖各产业的产业潜力,培育更加经济的各类养殖种苗、优化饲料配比、增加经营种类。

    “好了,大方向就这么定下来。至于细致的部分,需要会后你们每个企业形成一份文件,然后把研究院的主要科研人员都叫到一起开个会具体商议,这次会上我就不过多强调了。

    还有一件事,我需要跟大家好好的商量商量,刚才我把村委会的各位都留下来也是因为这件事。”

    何平的话说到这里,众人都有些好奇,这件事肯定不能小,要不然何平也不会把村里和企业的人都留下来。

    在众人注视的眼神中,何平缓缓开口。

    “这一年来我一直在思考,我应该把韩屯的企业带向哪里。

    说句实在话,从开办养鸡场开始,我这一路都是带着大家懵懵懂懂的闯过来的,慢慢的也收获了一些经验,总结出了一套理论。

    现如今韩屯的企业发展到这个阶段,产值突破两亿、利润数千万、员工超过四千人,直接或间接带动的经济效益突破五亿元,我们的规模已经足够大了,这是我们的优势。几年来我一直为韩屯企业这样快速的发展而沾沾自喜。

    可是在今年,洪旗跟我汇报川省出现的柳家四兄弟时,我才意识到一个问题,我们现在的企业规模大了,产值和利润都上去了,但同时我们也陷入了一种尴尬的境地,那就是大而不强。

    我们并没有真正的任何可以打击到竞争对手的武器或者说保护自身利益的竞争壁垒,我们没有护城河。市场上出现一家和我们做同样业务的公司,我们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他们一步步做大做强,却丝毫没有办法。这就是我们的弱势。

    我不是要说我们一定要做市场上唯一的赢家,但大家要明白一个道理,做生意自古都是赢家通吃,这是一个零和游戏。老大吃肉,老二就只能喝汤,老三就得舔盘子。我们韩屯有几年的先发优势,做这个老大是有先天优势的。

    但是要怎样去做这个老大,怎样吃到市场上最肥美的那块肉,这才是考验我们这些领头人的地方。

    今天我们搞招聘也好,搞研究院也好,从根本上来说都是为了规范企业的发展,为企业今后的发展铺路,但仅仅是这样还不够。我们的力量太过分散了,几家企业各自为战,根本没有发挥出来我们应有的优势。”

    说到这里,众人都意识到何平话中的郑重,今天肯定是要有大事件发生。

    “前两天,援朝书出车回来到我家给我看了一样东西……”说着,何平手上展示出一张小小的票子。

    他把票子递给众人传阅,然后解释道:“这是一张奉城市发行的企业债券,发行的单位是奉城市信托投资公司,这个单位的主要业务是代客买卖企业债券和股票。”

    “援朝叔拿来的这张债券给我提了个醒,我特意去打听了一下熟人,又查了一些资料。在去年4月,我说的是85年,国家发布了一份叫做《关于我国社会主义资金市场问题的研究提纲》的文件,提出要建立和发展资金市场。

    在今年年初,中国人民银行和阿美利加证券界人士召开了一次国际会议,讨论我国证券市场、金融市场的发展问题,伟人出席了会议,亲切接见了会议代表。

    同样是在今年年初,南山已经开始选择少数企业进行股份制试点,其中个别企业开始发行股票。

    然后就是今年8月,奉城市出现了信托投资公司开办窗口|交易,代客买卖股票和企业债券。

    春江水暖鸭先知,综合这些信息,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国内的股份制企业和资本市场将会迎来松绑。

    我知道我现在说的东西你们在座很多人都听不太懂,你们听着就好,这是国家大势。

    未来,将会有大批的企业在几年之内慢慢的走向资本化的道路,先是股份制企业、然后上市,这对于一家企业来说是一条发展的快速路,同时也是一次给企业塑形的机会。

    要想走上资本市场,那么企业的管理就必须正规化,任何一个地方都不可以马虎,这也是我心中对于未来韩屯企业的一个远景。

    因此,我在心中下了一个决定,在未来五年时间内,我要带领韩屯企业到阿美利加上市。”

    何平的声音如洪钟大吕,回荡在会议室中,众人眼神热切的望着他。

    然后,会计叔举起了手,何平点了他一下,“说!”

    “何平,我多嘴问一句,啥叫上市?”

    何平好悬一下子闪了老腰,不懂你们装什么,眼神那么基情四色。

    他想了一下,“简单点来说,就是把我们韩屯的股份分成若干份,然后拿出一小部分到阿美利加的市场上去卖。”

    会计叔好歹是会计,对财货方面异常敏感,“咱现在不是发展的好好的嘛,企业的股份大家都有,每年搞分红不是挺好的嘛,干啥还拿到阿美利加去卖?都卖了,企业还是咱的吗?咱还能分红了吗?”

    会计叔的话粗,但是理不粗,问的几个问题恰恰是最核心的。

第164章 韩兆军让位

    何平没有立刻回答会计叔的问题,他思考了两分钟,会议室内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就在大家都以为何平词穷的时候,他才开口。

    “我尽量用最简单的话来说吧!我先回答会计叔关于企业控制权和分红的担心。首先,我们去阿美利加上市的目的并不是卖股份,目的是通过上市来规范企业的运营方式,同时也会获得大量的资金,来助力企业更好的发展。

    上市一般只会拿出我们企业的10%~20%的股份到资本市场上兜售,这些股份价高者得,有看好我们企业发展的人会花高价买入我们的股份,从而推高我们公司的市值。

    举个例子,我们企业今年现在有5元钱,假如企业的股份是10份的话,那么每股的价值就是5毛钱。这个信息反馈到资本市场上,市场上的投资者认为我们可以持续创造价值,那么他们可能就会花1块钱1股来买我们企业的股份,总的算起来,我们企业的所有股份就变成了10块钱。

    到了明年我们赚了10元钱,市场上的投资者就会更看好我们的未来,认为我们未来可能会转20元钱、50元钱。那么他们就会花2块钱1股、5块钱1股来买我们的股份,企业的市值也会不断的攀高。

    但是,市场上的投资者只能买到市场上流通的股份,如果我们上市的时候只有20%的股份流通出去,那么投资者就永远不可能取得企业的控制权。当然了,如果日后我们有谁把企业的股份大幅的向外抛售,那么企业的控制权也是有可能易主的。

    至于分红,投资者买了我们的股份,自然是会享受到企业的红利的,这一点无可厚非。大家也别忘了,投资者买股份的钱可是都揣进了我们的腰包的。

    但是,什么时候分红、怎么分红的决定权在企业管理者手上。”

    何平说到这里,会计叔说道:“何平,你的意思我听明白了,可是我还是没想明白必须要去上市、去卖股份。”

    何平再次耐心的解释道:“我刚才说过,上市是让企业走向正规化的方法,这话大家听的有些抽象。现在的韩屯企业只能算是土八路,未来我们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去朝着现代化企业的方向发展。如果我们选择上市的话,这个进程就会被压缩在一个比较短的时间内,因为我们必须要在上市前完成这个目标才行,这相当于是给我们自己立了一个短期目标,资本市场和证券交易机构会逼着我们去正规,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但是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是有好处的。”

    其实何平对于资本运作的规则只是一知半解,但比在座的已经强了很多,他不能说自己的选择完全正确,但朝着这个目标发展下去肯定没毛病,后世无数的企业已经证明。

    说了这么多,在座的对于何平的想法也有了了解,但谁也没立刻举手同意这个决议。

    这时老队长问道:“何平,要是照你说的,咱们接下来应该怎么做?”

    “我的想法是成立集团公司,将养鸡场、养猪场、饲料厂、研究院等作为子公司,归于母公司管理。我打算从香江请一个上市指导的团队,趁着今年这次招聘进行一次对企业管理结构的梳理,这样可以把我们韩屯的企业都拧成一股绳,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争取在三四年内取得上市资格。”

    老队长点了点头,“行了,何平的话都说完了,大伙都举手表决一下吧,支持不支持,给个话。”

    说完,老头儿举起了手。

    村干部们都有些游移不定,但见老队长举了手,一个一个的也把手举了起来。

    “行,这事就算是通过了,你们企业就放心大胆的干吧!”

    会议结束,老队长站起身往外走,何平走在他边上,听见他叹了一口气,幽幽的对何平说道:“生意越做越大了,我也听不太懂你们说的这些东西,村里也帮不上你们什么忙,就看你们自己的了。”

    何平有些感动的说道:“您放心,我们肯定会把企业带上更好的道路,让村里人都过上更好的日子。”

    老队长冲他点了点头,背着手走了。

    何平给江永安打了一个电话,要求他在香江寻找一只熟悉阿美利加上市规则的指导团队,韩屯企业的改革定在了明年。

    他又在私下里找到了韩兆军,提出希望将韩屯养鸡场和鹏发的业务合为一个子公司,而这个子公司的领导者将由洪旗担任。

    韩兆军听到这个消息有些愕然,“何平哥,为什么?”

    “鹏发和养鸡场本身就是一体的关系,只是当初咱们在做的时候没有考虑那么周全,导致现在出现两家各自为政的情况。兆军,平心而论,洪旗这几年在南山的表现是非常出色的。

    你是企业的股东,我知道你这几年的辛苦,但公司要正规化,总要有人牺牲。你这个股东平时拿钱拿的爽快,这个时候就需要你做出让步了。在你们两个中间,我当然要选洪旗。而且你下来之后,我打算让你负责金坷垃的工作。”

    韩兆军的心中有些不服气,他知道洪旗这几年在南山干的比他出色,可当何平说到他是企业股东的时候,他心里的那点不服气也释怀了。

    咱是股东,洪旗就是个打工的,让让他也没什么的,反正也是给咱打工。

    想通了这个关节,韩兆军的面色好了很多,“好吧,何平哥,我听你的。”

    何平拍拍他的肩膀,“别有怨气,要抓住事物的根本,做生意、办企业的目的是什么?是赚钱,你是企业的股东,企业好就是你好。金坷垃也是非常优质的企业,以后的潜力比养鸡场要大。”

    “何平哥,我明白,你不用担心。”

    “那就好。”

    兄弟俩说完,韩兆军离开,路过养鸡场的时候,他停住了脚步,冬天的夜晚格外的深沉,在夜幕中他只能隐约看见养鸡场连绵的轮廓。

    他想起了那年何平孵小鸡的场景,还有他们一起去镇上买鸡仔的场景。

    一切都历历在目。

    短短几年时间,原来在土房子里忙碌的他们,现在都变成了身家亿万,只是当初创业时的那份激|情,却在慢慢的淡去。

第165章 一年的收获

    何平感觉86年的下半年过的特别快,转眼腊月都过了一半。

    村里的分红大会刚刚结束,何平跟大伙打完招呼,回到了家。

    把存折甩给毛春华,她象征性的翻了一眼,“今年涨的没有往年多了。”

    “是啊,几个企业现在规模都达到了顶峰,新厂光投入没回报,比去年涨一些就不错了。”

    今年何平的分红数是1180余万,比去年增加了20%左右,但是跟往年动不动就翻倍的分红比起来就差了很多。

    今年村里的几个企业,养鸡场产值3620余万,净利润1360余万。鹏发养殖基地产值13600余万元,利润6700余万元。养猪场受宝安分场利好,今年产值达到了2650余万元,净利润640余万元。金坷垃饲料厂受产能限制,但今年饲料出厂价又有15%的增幅,全年产值达到了4880余万元,净利润2170余万元。

    整个韩屯企业今年共创造产值2.5亿元,净利润10870万元,首次实现了利润破亿。

    这些利润的35%用来分红,15%划拨作为村里的发展资金,还有10%将会成为明年研究院的研发基金。

    另外还有明年研究院的建设资金也要从企业的利润里出,何平规定的10%只是用于研究院的科研技术。

    这差点让几个企业负责人都红了眼睛,韩兆军心里原本那点怨愤也早已不见,跟研究院相比,村里的其他几个企业就跟领养的儿子一样,就差扒皮抽筋喝血了。

    对于习惯了年底分红动不动就翻倍的韩屯老百姓来说,今年年底的分红数并没有什么意外,对于这个利润破亿,他们也没什么概念,反正挺牛逼就对了。

    何平手底下的各个企业到了年底也来汇报工作。

    羊东的制衣厂今年的产值达到了3.3亿元,净利润1.05亿元。

    伊莲娜女装的销售额达到了6.2亿元,净利润2.6亿元。

    新成立的男装品牌力派销售额达到了9000万元,净利润1600万元。

    还有同年成立的运动品牌莱迪销售额达到了3000万元,净利润900万元。

    总体看来,羊东的服装生意今年总销售额达到了10.7亿元的规模,净利润3.9亿元,再次赚的盆满钵满。

    其实服装生意的规模之所以攀升到如此夸张的原因,跟何平当初的决策有直接关系。

    服装批发中心的建成可以说直接促成了羊州成为全国服装批发贸易中心的地位,这个年代像服装批发中心这样大型的服装贸易集散地,全国独此一家,制衣厂和几个服装品牌背靠服装批发中心,一下子便打开了大半个中国的渠道和市场。

    不夸张的说,现在随便上全国的大城市去街上拽住几个年轻人,身上一定有制衣厂和几个品牌的衣服,这就是渠道的力量。

    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和全国的百货商店合作的模式,为伊莲娜、力派、莱迪等几个品牌的开拓市场立下了汗马功劳,在这个百货商店还是大哥大的年代,他们的实力敢说第二,就没人敢说第一。

    不过依靠百货商店总归不是长久之计,韩兆坤今年费心打造了三个省会城市的六家伊莲娜专卖店,效果还比较理想,明年还会陆续投入,包括新成立的力派和莱迪,都会成立专卖店。

    服装批发中心方面,现在江永安已经交给了他从香江请来的那位运营人才陈家栋,今年下半年二期已经竣工,有了一期的底蕴,二期的招商丝毫都不需要操心,三个月内所有商铺和档口就全部被抢购、抢租一空。

    二期建筑面积二十万平,单|平的销售价格和租赁价格比前两年又有所上涨,出售部分物业总计收回了7000万资金。

    而剩余的服装批发中心一期、二期所持有的出租物业面积高达28.5万平方米,给何平他们这些股东带来每年1300余万的收益,加上物业管理费用和广告费用,服装批发中心每年的今年利润达到了2400万左右,对比去年又增长了不少,这就是自持物业的好处,利润会跟着市场行情走,每年都有钱。

    陈家栋今年是第一次跟何平汇报工作,他以前只是隔着很远的距离遥遥的看到过何平这个幕后大老板一次,所以汇报工作的时候有些紧张。

    “服装批发中心今年的情况不错,我看未来可以在国内再多建几座,之前我和也江兄说个这件事,现在红利比较大,我们不妨多吃几口。未来一两年你要多到国外去考察考察,我们必然是要转型商业地产的。”

    “何总,下一个服装批发中心的地块我们已经确定好城市了,选在了宁波,明年我的工作重心有两个,一个就是宁波服装批发中心的建设工作,另一个就是到国外考察商业地产的商业模式,做好公司的第一个商业地产的策划。”

    何平对于江永安选择的这个接班人还是比较满意的,是个头脑清醒的人。

    他在江永安汇报工作的时候,还特意提到了陈家栋。

    “何总您满意就好。”江永安在电话里说道。

    今年环球投资的动作并不多,除了投资了一个三九(南方制药厂),就投资了一个香江老板在内地的玩具厂,据说计划明后年会在香江上市,应该会有不错的投资回报率。

    江永安也知道今年这一年的工作成绩不理想,但他也没好的办法。

    内地现在的投资环境并不够理想,很多时候有钱都投不出去,下半年谈了好几个项目都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落空了。

    香江本土真正值得投资的公司又少之又少,除了搞房地产的、就是搞服装贸易和玩具厂的,根本没有什么好的标的。

    江永安还试图联系泥轰和南朝的市场,可以以环球投资现在的体量,要从事跨国投资还是一件很遥远的事。

    “过一阵兆坤二哥那边会有1.77亿的分红给环球拨过去,你手里的弹药也能充足一些,不要有顾虑,国内的形势我了解,很多时候不是人力可以控制的,慢慢来吧!”

    江永安只能感叹自己找了个好老板,接下来的一年他必须要拿出一百二十分的精力才对得起老板的宽宏大量。

第166章 张一谋的《红高粱》

    87年的开年,韩屯比往年忙碌了很多,频繁的搞起了大动作。

    新一年的建设计划里,何平心心念念的澡堂子终于有眉目了,他力排众议,顶着老队长的暴打,定下了澡堂子300万的投资额。

    韩屯投资一个几十万只的大型养鸡场才不够二三百万而已,建个澡堂子就要300万,可以想见老队长的暴怒。

    在村委会干部们的拦阻下,何平保住了一条小命。

    出于这两年村里汽车逐渐增多的考虑,加油站的建设在今年的计划之内,韩屯现在可是县里有名的吃电、吃油、吃煤的大户。

    但加油站地点定在了丁屯,村里现在仅剩不多的地方都是有规划的,不可能再为加油站浪费地方了。

    另一件更重要的大事便是村里养鸡场、养猪场的搬迁工作,县里经过一年的研(si)究(bi),决定将韩屯养鸡场搬迁至红旗镇最东部的白屯村附近,把养猪场搬迁至县城西南的光荣镇上。

    两个场子搬迁,虽说属于韩屯的“落后产能转移”,但韩屯肯定是不会掏一分钱的,一年纳税上千万,带动上千人就业的场子给你们了,总不能让我们还掏钱给搬家吧?

    最后肯定都是县里掏钱,反正缴税也是给县里的。

    县里选择的这两个地点也是有说法的,韩屯在红旗镇下辖,虽然韩屯不要场子了,可也不能不顾镇上的死活,所以把养鸡场留在了镇上。

    县里这样的选址,正好把养鸡场、金坷垃和养猪场从东到西排在了与大凌河平行的一条直线上,为县城南部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交通便利。

    养猪场和养鸡场的搬迁工作至少要大半年的时间,到时候韩屯也得忙一阵,毕竟那么多禽畜、设备要运走,人员也要跟着走。

    韩屯吵吵了一年多的文化旅游项目在养鸡场和养猪场搬迁计划落地之后也总算是有了些眉目。

    刚过十五,一通西影厂的电话打到了何平家。

    打电话的人自称吴天明,说是西影厂有心想把何平的《红高粱家族》其中的一篇改编成电影。

    接到电话的何平心中一动,可算是把你们给等来了。

    “我能问问你们的改编计划吗?导演定的是谁?”

    “何老师,是这样的。我们厂现在鼓励青年导演,这次改编《红高粱》打算由我们厂的一位叫做张一谋的青年导演来执导,我们这位导演以前当过陈开歌导演的摄影师,还得过东京电影节的影帝,是一位非常有才华的电影工作者。”

    吴天明怕何平一听是新人导演执导不同意改编,特意介绍了一下张一谋的履历。

    果然是老谋子!

    “改编没问题。”何平痛快的说道,“但我有两个要求。”

    “您说。”

    “第一,电影必须到平县的关东影视城来取景。第二,男女主角由我来指定。”

    吴天明在电话那头迟疑道:“何老师,这个拍摄地没什么问题,本来您的作品描写的就是在东北。可是男女主角方面,是不是可以商量一下?”

    “这个你放心,我不是那么霸道的人,只是以前答应过别人要请他拍电影。你看这样行不行,到时候让我推荐的男女主演去和你们的备选演员公平竞争,如果导演觉得合适,那么就用我推荐的演员怎么样?”

    “这个没问题。”

    “那好,咱们就说定了。我推荐的这两个演员男的叫姜文,是京戏81级的学生。另一个叫巩俐,也是京戏的学生,但我记不住是哪一级的了。你们可以跟京戏联系一下。”

    “好的,何老师。那就这么说定了,回头我们剧组筹备好之后第一时间联系您。”

    两人说完挂断了电话。

    何平心情愉悦的打起了口哨,《红高粱》跟之前那些剧组的影响力不可同日而语,相信在它的助力之下,再加上今年《红楼梦》开播,关东影视城的名气必然会在全国范围内一炮打响。

    正月十五过了几天,又一通电话打到了韩屯,这次是县政|府打到村委会的。

    原来是农业部的乡镇企业局准备召开全国部分乡镇企业家座谈会,指名道姓的要求韩屯必须参加。

    改革开放的这几年,乡镇企业的发展已经逐渐摆脱了萌芽状态,一些农村的头脑活、交际广、会算计的能人在改革的浪潮中异军突起。

    而随着乡镇企业的发展,这些经过外界社会风风雨雨的磨炼、市场经济的锻炼的能人都具备了蜕变成为乡镇企业家的潜力。

    正是出于为了让这些有潜力的企业家交流办企经验、探索企业发展规律的考虑,农业部乡镇企业局计划在今年的3月召开全国部分乡镇企业家座谈会。

    同时乡镇企业局还计划在今年从全国众多的优秀乡镇企业经营者中选出农民企业家的杰出代表在人民大会堂进行表彰。

    乡镇企业局的文件是下到省里的,省里火急火燎的就开始通知地区,地区又通知县里,县里直接越过镇上,把电话打到了韩屯。

    老队长着急忙慌的把村里干部们和企业负责人都叫到了村部开会。

    众人听到这个消息都有些愣神,这又是部、又是局的,乡下人哪见过这样的阵势,大家的眼睛不约而同齐刷刷的看向了何平。

    “都看着我|干啥?我可不爱去。”

    何平现在变得越来越厌烦应酬场面了,去京城开会,全是领导干部和企业家代表,想想那个场面他都觉得腻歪。

    老队长道:“你不去谁去?人家是让企业经营者去,我们能算吗?这么大个人了,怎么越活越抽吧,这么好的露脸机会,不去不是白瞎了吗?”

    “就是啊,何平。这可是去|中|央露脸的机会啊!”

    “没听老队长说吗,还要到人民大会堂去颁奖,你就偷着乐吧!”

    众人七嘴八舌的一通搅和,一致通过了何平去参加会议的决议。

    何平这个当事人气的直瞪眼。

    “行了行了,这事就这么定了。何平你赶紧回家准备准备,这眼瞅着都二月中旬了,早点去京城,别耽误了政|府的大事。”

    老队长对何平嘱托道。

第167章 乡镇企业家座谈会

    其实这次乡镇企业家座谈会对何平来说是非常有好处的,他现在鼓捣韩屯企业整体上市,但对于国家的政策还不太了解,这次去京城正好可以去探问探问,顺便如果能够接触到高层领导的话,还可以去打个商量,何乐而不为呢。

    何平事后也想明白了这一点。

    3月初,他带着企业的各种资料和这些天来打的满肚子腹稿来到了京城。

    全国部分乡镇企业家座谈会是由农业部的乡镇企业局召开的,地点定在了人民大会堂,何平提前了一天到达地点,被安排进了内部宾馆。

    第二天,他在前往人民大会堂的商务车上见到了众多来参加座谈会的企业家。

    算上何平一共二十七位企业家,年龄普遍都在四十岁以上,看样貌何平一个都不认识,但互相介绍起名字,却个个如雷贯耳。

    鲁冠球、萧水根、李桂莲、郭建民……

    不少都是后世知名的企业家,其中也有很多在几年之后陨落的。

    当何平介绍到自己的时候,所有的目光齐齐的投向他。

    在后世很多人看来,车上的这些乡镇企业家每一个都称得上传奇人物。可是放在现在,他们身上的光环根本无法和何平相提并论。

    因为何平在成为一个全国知名的企业家之前,首先是一个知名作家,有多知名呢?获得过茅盾文学奖,作品行销数千万册,在国内文坛拥趸无数。

    而说起他商人的身份,同样有着极高的成就。

    以一己之力带领当地从贫困走向富裕,企业规模在在座的企业家带领的企业中数一数二,还有一点不同的是,在座的要么是承包国企、要么是乡镇企业的领头人,说白了,很大程度上都是打工的。可何平不一样,他和韩屯企业的关系更像是合作伙伴。

    何平享受着众人注视的眼光,立马就有人上来攀交情,生意人不管到什么时候信奉的都是多条朋友多条路。

    面对大家的热情,何平来者不拒,口中亲切的称呼“老大哥”、“老大姐”。

    虽然油腻何已经久不入江湖,但他这种社交牛逼症的存在,是不可能退化的。

    短暂的旅途在众人刻意的经营下,有说有笑,气氛融洽,直到进了座谈会的会议室,布置的庄重严肃的会场让气氛一下子变得拘谨起来。

    主持会议的是乡镇企业局的一把手,在座的虽然都是在各自领域牛逼的人物,可面对官面上的人物多多少少还是有些紧张的。

    座谈会的流程跟这个年代的大多数都一样,没什么新鲜的,到了自由发挥的时候,何平也没有过多的发挥,只是照本宣科的把事前准备好的资料读出来,这种场合还是少冒头为好,他又不图什么名声。

    不过他在心中也在盘算一件事,那就是今天找机会私下跟领导搭上话,向他说明韩屯有心赴阿美利加上市的想法。

    后世赴阿美利加上市不算什么新鲜事,可在国内刚刚改革开放的这几年,阿美利加还是那个世界老大哥,富强、民主、文明的代名词。

    何平相信只要自己能够把这个消息传到到位,政|府有很大可能会给予支持。

    跟后世赴阿美利加上市已经烂大街不一样,这个时候国内第一家赴阿美利加上市企业的名头还是很香的

    毕竟后世国内第一家赴阿美利加上市的金杯汽车在当年可是震惊海内外,有了阿美利加上市企业的光环,一下子就把那个破落户一样的厂子变成了国内知名的汽车厂,导致金杯吃了这波红利直接续了二十多年的命。

    好不容易等到午休吃饭的时候,何平挤到了一把手的身边,低声给一把手说了两句。

    一把手一上午都严肃、认真的脸上,第一次出现了惊诧的表情。

    何平读懂了他的想法,你小子莫非脑壳有包?

    何平见他这副表情赶紧解释,这些天来他一直在跟环球投资金融方面的高管沟通细节,慢慢的也理清了脉络。

    几分钟后,一把手听他说完之后,说了一句:“会后再说吧。”

    何平识趣的没有再说话,吃完午饭,下午座谈会继续。

    几个小时匆匆而过,临结束前,会议秘书长进来跟一把手耳语了几句,一把手脸上露出意外的表情。

    然后站起身对在座的企业家说道:“薄顾问知道今天我们在这里开座谈会,特意过来看看大家。”

    一把手的话刚说完没一会儿,会场的门被推开,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家走在当先,身后跟着一群随从官员。

    何平心中惊讶难当,没想到这次会议的规格这么高,连太上长老都惊动了,这可是现在国内的当家人之一啊!

    老人家一脸微笑的跟在座企业家逐一握手,轮到何平的时候,一把手在一旁介绍了一番。

    老人家脸上露出了惊喜的笑容:“在这个场合,也不知道该称呼你何作家还是何老板啊?”

    何平谦虚道:“您叫我小何就行。”

    老人家笑道:“好,论岁数这么叫也没毛病。”

    老人家刚想跟何平握手的时候,一把手又上去耳语了几句,这次的时间比较长,何平敢肯定一把手一定是在说韩屯企业要赴阿美利加上市的想法。

    老人家接见前面的企业家都是叫个名字,笑一笑,然后握个手。唯独到了何平这里,停顿了很长时间,一把手还跟老人家耳语汇报工作,一看就是有内幕,在座的企业家和官员们都一脸好奇的看向何平。

    等一把手汇报完,老人家的脸上似乎盛了一些,朝何平伸出手,“呵呵,不错不错,小何年轻有为。”

    明显区别于其他人的接见方式,让在座众人对何平刮目相看,也对刚才一把手在老人家耳边耳语的内容更感到好奇,一个劲儿的向这边探身子。

    接见完在座的企业家,老人家简短的讲了几分钟话,其中有一句何平印象特别深刻:“乡镇企业在经济上已有了地位,今后在政治上也应有地位。”

    听到这句话的在座企业家的脸上也都露出了喜悦的笑容,这可是太上长老亲口说的话。

    今天的这次会议也算是中央认可了乡镇企业和乡镇企业家的地位。

第168章 小许不简单啊!

    会议结束,何平被单独带进了一间办公室,其他同行的企业家看到,眼神中充满了羡慕和嫉妒,也不知道这小子是说了什么话、干了什么事能够直达天听。

    何平在小屋里待了一个多小时,里面是一位体改委的成员还有老人家的秘书。

    详细的阐述完自己对韩屯的上市规划之后,老人家的秘书问了最后一个问题:“你预计什么时候可以上市?”

    何平沉默了片刻,心中盘算了一下韩屯现在的发展情况,以及后世金杯汽车上市的时间。

    他谨慎的说道:“最早九零年,最晚不会超过九二年。”

    结束完谈话,何平被送回了宾馆。

    这次会后,一些新闻记者提出搞一个乡镇企业家表彰会扩大影响,由新闻单位组织。

    后来考虑到光由新闻单位组织,表彰会仅仅是群众性、民间的活动,权威性不够。

    所以经农业部与国家电视台、国家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乡镇企业报》协商,最后还是以农业部的名义召开,国家电视台、国家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乡镇企业报》参与协办,在全国进行乡镇企业家评选活动。

    聘请费孝通、袁宝华、马洪、何康、张根生为顾问。

    计划从1987年5月开始,由各省、市、自治区从乡镇企业经营者中推荐获奖企业家候选人。

    参与这次座谈会的乡镇企业家们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已经是他们走之后的事。

    参与完座谈会的何平并没有立刻离开京城。

    他先是去了一趟出版社看了看情况,现在梁跃进已经常驻在京城,振开兄日常也在出版社办公。上千平的办公面积彰显了环球出版社的实力,新成立的唱片公司在二楼,何平还特意去那里参观了一下。

    录音棚里正好有一个公司新签的歌手在录音,梁跃进在一旁介绍道:“这个就是你跟我提过的刘欢。”

    何平看见了心中一乐,自己就是说说,没想到梁跃进还真把人给找着了。

    年轻时候的刘欢还没有后世的长头发、短脖子,这个时候的他留着一头中短发,还特意烫了一下,一身的打扮非常符合这个年代时髦青年的定义。

    何平等到刘欢录完音之后走进了录音棚,梁跃进介绍了一下两人认识。

    何平非常有老板派头的拍着刘欢的肩膀,“小刘不错,有潜力,以后公司要多培养!”

    梁跃进道:“小刘无论是歌唱实力还是词曲能力都是非常强的,未来公司肯定会力捧!”

    刚刚大学毕业的刘欢第一次见到公司的大老板,有些激动的说道:“谢谢何总、梁总的栽培!”

    人前装了回逼,满足了小小的虚荣心,何平便撤了。

    出门的时候何平开的是出版社的一辆桑塔纳。

    早在83年,国内便生产出了第一台桑塔纳,准确的说是组装出了第一台桑塔纳,所有的零部件都是由民主德国进口的。84年,沪上大众汽车公司宣布奠基,德国中两国高层领导都出席了盛大的奠基仪式,国内的合资汽车正式走上历史舞台。

    他开着桑塔纳去了一趟雍和宫,骆一禾买的四合院就在那附近。

    査海生现在也在这一片租的房子,他去平县的时候办的是停薪留职,户口还在京城,最近一直在寻摸买一处房子。他和张明明的感情很稳定,两人都是奔着结婚去的。

    骆一禾跟凤辣子的感情就没那么顺利了。凤辣子是川省人,在来京城之前就有过一段婚姻。之所以到京城来无非是想出人头地,她是不太可能安心嫁作商人妇的。

    自从《红楼梦》剧组的拍摄结束之后,她一直辗转在京城的各大剧组,希望可以争取到一些角色。

    这也是她和骆一禾矛盾最多的地方。

    何平远道而来,吃饭的时候听着査海生和骆一禾诉说着两人的近况,小查和张明明他不担心,两人都是淡薄名利的人,张明明最近已经有放弃演艺事业,继续深造的打算。

    骆一禾和凤辣子的变数就有些大了,何平有些不看好他们的发展。

    听完两人的近况,何平也说起了自己这次来京城的原因。

    参加部委的会议、高层接见,两人听着流出了羡慕的口水,“何老师抖起来了啊!”

    “去!少拿我打岔。”何平笑骂了一句。

    三人又说起铁憨憨的刘军,被他们两人抛弃,现在自己一个人在平县独守空房,言语间尽是幸灾乐祸和嘲讽,充满了对单身狗的恶意。

    “那小子就是一根筋,当初《红楼梦》里那么些莺莺燕燕,随便捞一把也能捞到一个啊。就他一个人傻了吧唧的,好不容易有个紫鹃姑娘愿意跟他说话,他跟人家聊什么清朝历史,就算《红楼梦》的作者清朝人,你也不能跟姑娘聊这个啊。结果把人家姑娘吓得再也不敢跟他说话了。”

    几人说到这事哈哈大笑,笑过之后便伤感起来。

    那样无忧无虑在一起嬉笑打闹的日子,再也回不去了。

    不是他们的感情淡了,而是各自都有了新的生活方式,不可能再像以前一样搅在一起了。

    《英雄志》的第八卷现在已经写完,整部《英雄志》的小说剧情也完成大半,预计再有一两年的时间就会迎来大结局,到那个时候,三人之间的羁绊又会少了一块。

    说道这里,伤感的气氛更添几分唏嘘。

    何平见气氛低落,便有意岔开话题,说起了影视城和作家村的变化,査海生和骆一禾两人又起了些谈兴。

    说着说着,骆一禾突然神秘兮兮的压低了声音,“我前段时间听说了一件事。”

    何平和査海生被搞的心痒痒的,“啥事啊?”

    骆一禾道:“这是我们家凤辣子回来跟我说的,你们俩听完可别外传,不好听。”

    何平和査海生对视了一眼,眼中的八卦之火熊熊燃烧,拍着胸脯保证道:“我俩你还不放心吗?嘴最严。”

    骆一禾的自我安慰式的叮嘱了一句之后,才眉飞色舞的说道:“《红楼梦》剧组那个场务小许,就是演贾环的那个,跟林妹妹搞在一起了!”

    何平“切”了一声,“我还当什么事呢,在剧组我就看见他俩关系不寻常了。”

    “你听我说啊!”骆一禾继续道:“更关键的是宝姐姐,听说宝姐姐跟他俩住到一起啦!”

    “哈?”这回轮到两人傻眼了。

    “真的假的?”

    “那还能有假?”

    三人瞬间露出了lsp都懂的笑容。

    小许不简单啊!

第169章 部委的小官儿

    跟査海生和骆一禾畅聊了许多的往事,嗯,还有八卦,何平留宿在了骆一禾家里。

    第二天,他又开着车奔向《人民文学》编辑部,准备去看看王抚大姐。

    “哎呦!这是谁啊?这不是何老板吗?”

    王抚大姐看见他先是惊喜了一下,然后就是阴阳怪气的内涵他。

    “老同志不要总这么阴阳怪气的,要给年轻人树立一个好榜样。”

    何平瞧见编辑部里添了两个新成员,对王抚大姐调侃道。

    “你还知道来?一年到头净想着怎么挣钱了吧?我看就应该让评奖委员会把你的奖给你抹了才好。”

    “别介啊!我得奖那是以前写的好,跟现在没关系。再说了,我那不也是带动广大农民朋友发家致富,为社会主义事业添砖加瓦吗?”

    王抚大姐被他逗笑了,“少在这耍贫嘴!”

    何平这一两年停笔,新作品没了动静,王抚大姐这个责编肯定有意见,不过这并不影响两人的感情。

    聊了一会儿,王抚大姐问起了他在平县搞的作家村搞的怎么样了。

    “都建完了,估计下个月就能开村了,我这次来就是打算请你们去给我捧捧场的。”

    “我们有什么捧场的,我就怕到时候没人去你那。”

    “这不还得靠好大姐你给多宣传宣传,招揽些人才过去嘛!我跟你说,我那条件好的那叫一个绝。几万平的图书城,藏书上百万册。作家宿舍盖了好些,我敢说条件肯定比你家好。还有各种活动空间和场地,放松、休闲的地方应有尽有。园区里我还弄了不少的壁画和雕塑,你们过去看看,请的都是国内有名的大师,绝对有意思。”

    王婆卖瓜,自卖自夸。自己花真金白银建的作家村,他自然要好好吹嘘一番。

    “行了行了。你这些话啊,李拓年年回来都在我耳边吹,都听得起茧子了。”

    “你别不信啊,到时候大伙一起去看看。”

    何平说的话不是开玩笑,他这次来是真的想把满京城排的上号的杂志报刊的主编和编辑们都邀请到平县作家村去看看。

    这也算是一种变相的宣传。

    王抚大姐见何平说的正经,问道:“真的?”

    “那还有假?”

    “大姐,我跟你说。我那作家村对于条件困难的朋友们都是有优惠的,宿舍有相当一部分都是以廉租的形式租给他们,很多在写作上暂时赚不到什么钱的朋友,到我那绝对是个好去处。”

    这些话以前王抚大姐也听李拓提过,不过这次由何平的嘴里说出来,可信度更高。

    “要真是这样,你小子真算是为中国文坛做了件好事。”

    在编辑部闲聊了一会儿,何平打算拉着王抚大姐去找王猛,好长时间没见这小老头儿了。

    不过现在小老头儿抖起来了,去年六月开始担任文化部高官一职。

    好不容易等到王抚大姐下班,何平开着桑塔纳带着她往虎坊桥去,王猛这几年一直住在距离光明日报社不远的的虎坊桥作家楼。

    “大姐,这才几年不见啊,王老师都成部委高官了,你说你咋一点进步没有呢?”何平玩笑道。

    “我现在管着你这个大老板还算没进步吗?”

    两人说说笑笑的便到了作家楼,高官也是公务员,上班时间朝九晚五,两人进了作家楼,一下子就逮住了刚回来的王猛。

    “哎呦!王高官!”见了面,何平嬉皮笑脸道。

    “呀!这不小何吗,见着领导还嬉皮笑脸的,一点也不严肃。”王猛没大没小的跟何平开着玩笑。

    “这您有所不知,最近我刚接见完国家领导人,身份不一样了,见着您这部委的小官儿啊,有点弯不下这个腰!”

    王抚大姐哭笑不得看着这没大没小的一老一小,“行了,一天没个正形。”

    玩笑了两句,王猛把两人让进家里。王猛的夫人叫单三亚,是《光明日报》的资深编辑,她正在厨房做菜。

    王猛把何平向他介绍了一下,对着王猛,何平可以没大没小的开玩笑,但对单三亚他不能。

    他和王猛差了二十多岁,平时都是平辈论交,所以何平直接问了声:“单老师好。”

    “你嫂子都做上菜了,就在家里吃一口吧。”王猛说道。

    “别啊,我好不容易来京城一趟,怎么地也得请您几位去吃点好的。”

    王猛和何平两人互相扯皮了几句,最后还是王抚大姐定了下来,就在王猛家吃了。

    “你小子傻,能宰这小老头儿的机会可不多,怎么一点不懂得珍惜呢!”

    “也是,长这么大,还没吃过高官家的饭呢。”

    两人打趣道。

    等单三亚做好了饭菜,几人上桌,边吃边聊。

    何平说起了作家村的事,“这次来京城啊,我打算多请些人去壮一壮声势。”

    王猛一直在京城作家圈子里,对何平搞的作家村自然有所耳闻,他问了何平一些关于作家村的信息,思忖了片刻。

    “何平啊,你这个作家村初衷是很好,但恐怕要赔钱做下去吧?”

    何平点了点头,“如果单看作家村的话,肯定是赔钱的。就算是有作家会买作家宿舍区的房子,也很难抵消作家村的投资,何况我们大多数还是以租为主。在这方面我是有考量的,我在京城开了一个出版社,未来我希望通过合作的方式,来出版作家们的作品,这样一来就可以弥补作家村的投入。”

    “你考虑的还挺周全。”

    王抚大姐在一旁挖苦道:“这小子怎么会做亏本的买卖?”

    何平喊冤道:“天地良心,我可真没想拿着作家村赚钱,可好歹也得让我把投资收回来不是?这前前后后也投入快上千万了!”

    上千万?

    桌上的三人低呼了一声,无比惊讶。

    之前他们说起作家村的时候,只是笼统的知道投了很多钱,现在何平这个作家村老板说出了具体的数字,怎能不让几人吃惊。

    现在可是八十年代啊,王猛这个高官的工资也不过二百多,何平居然拿出了上千万来建一座作家村。

第170章 崭新的佳农集团

    王猛感叹道:“我真不知道该怎么说你小子好。说你满身铜臭吧,你能花这么多钱搞作家村。说你清高吧,你还真拿作家村挣钱。”

    何平笑道:“这不矛盾啊!作家也是文化产业的一部分,人生在世上,哪里能离得开铜臭!”

    王猛笑道:“说的不错,是我狭隘了。”

    何平涎着脸说道:“那啥,王高官过段时间要是有空,欢迎您去莅临指导工作。”

    王抚大姐露出果不其然的表情,“我就知道这小子没安好心,原来是在这等着呢,真是满肚子的花花肠子。”

    何平狡辩道:“我这怎么能算没安好心呢。辽省建了作家村,那是我们国家文艺界的一大盛事。王高官身为文化部的第一领导怎么能缺席这么重大的场合呢?说出去多掉面子!”

    何平学着京城街上二流子的语气,王抚大姐唾弃道:“啐!”

    玩笑归玩笑,王猛这个高官还是很忙的,他并没有当场定下来去与不去,说这个还得看时间安排。

    何平也没较真,自己厚着脸皮邀请也算尽了努力。王猛不来他也没损失啥,来了自然更好,有个部委高官背书,作家村的影响力必然会增强不少,顺便还有可能刷一波报道。

    这也是何平邀请京城各大杂志报刊去平县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人都去了,不报道一下合适吗?

    一晚上谈天说地,何平谢绝了王猛留宿的邀请,他还得把王抚大姐送回家,从王猛家出来已经是晚上十点多了。

    等把王抚大姐送回家回到宾馆已经是十一点多了,何平倒头便睡。

    接下来的几天,何平在王抚大姐的带领下,拜会了京城的多家杂志报刊,上门邀请他们出席作家村的开村仪式。

    有王抚大姐这个老熟人在,再加上何平这个茅盾文学奖的重量级作家的邀请,绝大多数编辑部都给面子的答应了下来,到时候一定会派人出席。

    经过几天的忙碌,何平此行的所有目的全部达成,他选择了打道回府,只是回去的时候身边多了两个人。

    “你们两个都跟女朋友双宿双飞了,还惦记我那宿舍干什么?”

    “何老师,你这话说的就不对了。我们哥俩可是从头到尾见证了作家村的诞生的,这个时候怎么能缺席呢?再说了,什么叫惦记你那宿舍?那不是你答应我们的么?心心念念的等了两年,还不许我们去住两天啊?”

    火车上,骆一禾和査海生坐在何平的对面,跟他拌着嘴。

    何平则一脸嫌弃,这俩半路逃兵还有脸说,典型的见色忘义!

    一路吵吵闹闹的回到了平县。

    何平在家休息了一天,便又忙碌起来。

    进入三月,韩屯的企业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当中。

    首先注册了母公司佳农集团,国家级企业集团的注册条件是注册资金5000万,5家子公司,这对韩屯企业来说根本不是问题。

    佳农集团设有集团董事会,何平当仁不让的被所有股东推选成为第一任董事长,董事会由何平、老队长、会计叔、韩兆军、郭文兴教授五人组成。

    母公司佳农集团的管理由总裁班子直接向董事会汇报工作,设总裁一名,由何平担任。总裁班子下设有行政管理部、人力资源部、战略发展部、财务部、经营管理部、审计监察部六大部门。

    然后便是各子公司,分别是农牧、食品、化工与资源、金融投资以及农业研究院。

    何平把猪产业链、禽产业链以及未来涉及到的奶牛产业链都放在了农牧公司下面,总经理洪旗。

    食品子公司则是新成立的,剥离了原本养鸡场、养猪场的一些简单的食品加工业务,未来将会利用集团在农牧方面的优势,深耕食品加工领域,总经理魏峰。

    化工与资源子公司则是由韩兆军负责,饲料厂是其主营业务之一,未来还会进军化肥产业。

    而金融投资子公司是何平跟江永安商量之后确定下来的,作为一个志在上市的农业航母,佳农集团应该有属于自己的金融和投资部门,这一点将会在未来上市的时候给佳农大大的加分。这个子公司的负责人人选正在物色当中,还未确定。

    农业研究院则是作为集团内部的科技研发力量享有非常优厚的待遇倾斜,未来它将成为整个佳农集团的航母发动机,负责人是郭文兴教授。

    研究院的负责人肯定要有一定的学术背景,翻遍韩屯企业的高管名单,有这个资历并且又有能力的只有郭文兴教授,年前何平找韩兆军接替金坷垃饲料厂之后便跟老同志提出了这个岗位变更。

    郭文兴教授欣然同意,他原本一个搞科研和教学的人,负责金坷垃的行政管理工作本来就有些力不从心,现在能够卸下这个胆子,转而回到老本行,他高兴还来不及呢。

    过完年用一个多月的时间梳理完整个韩屯企业,现在应该叫佳农集团的组织架构只是一个开始。

    上层的组织架构都变了,底下怎么可能不动?

    整个87年的上半年,恐怕韩屯的企业的各个子公司都会存在一定的动荡情况,何平能做的就是尽量把这件事的负面影响减少到最小,避免发生影响集团正常经营的状况,这种为了远景而产生的阵痛也是不可避免的。

    长痛不如短痛!

    有了今年上半年这一次集团的大规模组织结构、业务范围、人事方面的调整,去年下半年招聘的三百多位各专业的人才也有了充分消化的空间。

    在一片忙碌中,韩屯企业的改革终于有了轮廓,原本浮躁的人心也慢慢安定了下来,主要是各个企业的领导们上位,给底下空出了一大片的中高层岗位,很多企业里的员工都跟着受了益,大家当然高兴。

    三月下旬,佳农农业研究院的奠基仪式正式举行,已经退居二线的地委虞首长专门过来捧了个场。

    当他知道韩屯企业已经完成了迈向现代化管理的第一步改革,面上非常高兴。

    虽然听何平说的争取近几年到国外上市之类的话,听的不太懂,但也为韩屯能够有这样的远见而感到高兴。

第171章 作家村来了

    佳农农业研究院开建了,可新成立的佳农集团总部还没有着落。

    何平打算把总部就安在研究院的旁边,但这又涉及到了占用耕地的问题,他不得不再次向老丈人求助。

    老丈人自然没有不答应的道理,女婿今年给韩屯整出这么大的场面,未来几年的发展前景不可估量,县里怎么可能连这点小忙都不帮,二话没说便同意了。

    何平也没准备大兴土木,暂时先在研究院的旁边找片地方建一栋办公楼,足够集团内部使用就够了。

    资金还是要更多的用在集团的业务拓展和技术研发上,这才是最重要的。

    韩屯企业的改革已经走上了正轨,何平有心将手下其他的产业也做一个整合,不过眼下还抽不出什么时间,等过个一两年再说吧,眼下作家村马上就要开村。

    临近开村的前几天,何平之前邀请的杂志报刊的编辑们和受邀的作家朋友们陆续来到平县,光是接待就够何平忙的。

    1987年4月19日,农历三月二十二,宜开业、架马、出行、出游。

    初春的气温有些低,但户外微风和煦,阳光明媚。

    何平征调了佳农集团的几辆轿车,把近百位应邀而来的杂志报刊的编辑和作家朋友们从酒店拉到作家村外。

    今年来的不光是这些编辑和作家,还有以老丈人为首的政|府官员们。

    上午九点多,上百号人聚集到了作家村图书城的门前。

    一栋占地一万三千多平方米的图书城,在这个年代的平县是巨无霸般的存在。图书城的正面书写着两个大字——书山。

    这是图书城的名字,它的外形也正如名字一样,呈现中间高,两边低的形态,整个图书城向作家村内部延伸而去近百米,气势如虹。

    何平作为作家村的投资人,今天特意换上了一身西装,打扮的精神抖擞。

    他站在人群的最前端,看见了很多熟悉的面孔,有些李拓、张暖欣、王抚、査海生、刘军、骆一禾这样熟悉的朋友,也有林斤澜、朱玮、马原、陈村这样来自各个杂志报刊有过一面之缘或者未曾谋面的编辑、作家朋友们。

    众人见何平站了出来,都把目光聚焦在他身上。

    何平有些动情的朗声道:“各位亲爱的编辑朋友、作家朋友以及政|府的来宾们,欢迎大家来到平县。今天是1987年的4月19日,这注定会是一个被记录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日子。因为在这一天,我们倾注三年时间、耗费上千万资金打造的平县作家村终于迎来了它开村的日子。

    回想作家村从无到有的这一路的经历,我胸中真的有无数的话想说。

    作家村的源起是一次和朋友们的吹牛逼的经历,熟悉我的朋友应该都知道,我这个人没别的爱好,就是喜欢吹点牛逼……”

    何平说到这里,人群中传来一阵哄笑。

    “拓爷、嫂子、李峰、爱霞……”何平一个个的点着朋友们的名字,“当时你们都在场,那时候我说过,我要为文人造一个理想国。今天,我说的这句话,做到了!我何平没有吹牛逼!”

    他说到这里声音有些撕裂,眼神坚毅,真诚的看着在场的每一个人。

    众人皆听出了何平话中蕴含的那股赤子之心,也为他胸中非凡的理想而感到敬佩。

    为文人造一个理想国!

    光是听着,就让在场所有的文学青年们鼻头一酸,忍不住泪洒当场。

    “何老师牛逼!”

    人群中也不知道是谁先喊了一句,其他人也纷纷效仿,一时间山呼海啸!

    何平的情绪本来酝酿的好好的,今天说什么也得好好煽情一把,在众多文坛同仁面前装一个**,没想到瞬间便被这突如其来的一嗓子把情绪给喊没了。

    何平气急败坏的喊道:“停停停!谁在那乱喊呢?刘军,是不是你小子在那捣蛋?老子憋了两年了,好不容易想装一把,你小子上来就捣乱!”

    众人哄堂大笑,刘军在人群中回道:“何老师,跟我没关系,都是小查带头喊的!”

    算了,反正情绪也没了,何平酝酿了半天酝酿了个寂寞,也不想再继续煽情下去了。

    他说道:“好了。我就不在这跟大家耍贫嘴了,今天是作家村开村的第一天,欢迎大家进来参观。”

    说完,何平就打算领着众人进入图书城。

    就在这时,一辆京牌的汽车驶到图书城的门前,推开车门,一个小老头儿从车上下来。

    何平见着来人一脸的惊喜:“王老师!”

    在场的很多人都认出了车上下来的这位文坛前辈,来人正是现在的文化部高官——王猛,人群中立刻骚动起来,张国强在毛学山耳边耳语了两句,毛学山的脸上也露出了惊讶的表情,他没想到女婿竟然能请来这样的大神。

    王猛握住何平的手,笑道:“怎么样?小何,我没迟到吧?”

    何平咧着嘴道:“没有没有,来的正是时候。”

    跟王猛寒暄了几句之后,何平带着众人进了图书城的内部。

    进入图书城便是一个足有上千平米的贯通图书城上下的中庭,两侧的屋顶有纵向延伸的天窗。整个图书城分南北两区,北区是图书城的经营区,南区则是图书城的阅读区,免费对公众开放,在南区和北区分别有一方一圆两处庭园,取“天圆地方”之意,一圆一方两个玻璃支柱直通天际,接引自然阳光和绿色植物景观,让封闭的空间可以呼吸。

    何平边带着众人参观,边介绍着图书城:“其实图书城最让我骄傲的并不是它的面积,也不是它的装潢,而是它内里上百万册的图书,这些都是未来作家朋友们写作时最好的助手和老师……”

    众人听到这个数字,脸上都有些动容,在这个年代很多省会城市的图书馆也不见得有上百万册的藏书,可作家村这样一个私人图书城居然会有这样的藏书量,众人对于何平花费的心思都感动万分。

    参观完图书城,从南区的大门走出来,便是作家村的内部,入眼便是一片开阔的露天广场,这是供游人和作家们活动的场地。

第172章 众人参观作家村

    突然人群中有人惊呼了一声,众人循声望去,原来是有人从图书城出来的时候向图书城的方向转了一下头,就是这一转头,便被眼前所看到的惊到了。

    图书城坐南朝北,众人回头看到的正是图书城的南墙,只见原本应该是墙体的地方不见了,转而变成了层层叠叠巨大的数不尽的书籍叠落在那里。

    他们明明是从图书城出来的,怎么转眼间就不见了?

    这时有眼尖的人发现了奥秘,“是画的!”

    众人仔细定睛细看,原来图书城的整面南墙都被画上了壁画,无数立体感十足的书籍呈现在墙上,让人误以为墙壁不见了。

    发现了奥秘之后,众人惊叹于这一奇思妙想。

    “何平,这点子你们是怎么想出来的,太有震撼力了!”

    “我的天啊!画的太逼真了,如果不离近了看,根本发现不了。”

    何平解释道:“这是鲁迅美术学院的朱鸣冈教授的作品,老人家为我们园区画了不少这样的作品。”

    看完新鲜,众人随着何平继续朝前走,在路边又发现了不少这样的绘画作品,有的是在地上画了一处台阶,可当人跨过去的时候才发现,那根本就是平地。还有的是墙上画了一座亭子,可当人走近了才发现根本没有什么亭子。

    众人被这种创意十足、新奇无比的作品深深吸引住了,很多人走着走着便偏离了队伍。

    何平只好停下来等他们体验完了再走。

    顺着广场尽头的主轴,有一条12米宽的步行道路延伸进作家村,两侧满布着树木,旁边的覆土层里也撒上了草籽,只是在初春时节的东北还没有生长出来。

    沿着道路一路走进去,便是作家村内部的生活区。

    不远处,二十栋高低不同、错落有致的建筑组成了作家宿舍区,其间点缀着很多的绿植、景观和水系,从远处望去便有一种幽静、舒适的感觉。

    在作家住宿区的东边还有一个人工湖,湖边零星的坐落着几座木屋和亭子,那是准备给作家们找灵感的地方。围绕着人工湖是一圈跑道,可以跑跑步。

    隔着人工湖,是一片二三层的建筑,以连廊相连,那里有食堂、室内运动场、电影放映室、会议室、礼堂以及《菜园》杂志的办公室。

    在园区中央还有一个最醒目的标志性建筑,一颗近二十米高的参天大树屹立在那里,树叶郁郁葱葱,枝丫繁密,在这个初春时间显得格格不入,更令人惊奇的是,在大树顶端居然有一个树屋建在那里。

    大树和树屋一下子就把众人的注意力全部吸引了过去,众人忍不住朝大树走去。

    等他们走近了之后才发现这颗大树的异常。

    “这是我们作家村和鲁迅美术学院的杨美应教授联手打造的一处景观——树屋。你们看到的大树其实是由钢筋和混凝土组成的建筑,整个大树高二十一米。树干底部的直径是四米五,下面的基础深入地下近十米,是上部枝干以及树屋的有力支撑。在树干内部有旋转楼梯……”

    何平说着拉开了大树主干上的隐藏门。

    众人惊叹道:“原来还有门!”

    “顺着这部楼梯我们就可以上到大树顶部的树屋,树屋大约有二十多平,是不规则的形状,里面可以举行小型聚会或者沙龙,属于作家们的活动空间之一。”

    听何平介绍完,众人心中的兴趣更浓了,不少人争抢着上去体验,连王猛这样年过五旬的老同志都跃跃欲试。

    何平只好带着众人分批上去,二十多米的楼梯走起来是非常吃力的,可众人乐此不疲。

    站在树屋的窗边,整个园区的风景一览无遗。

    远处图书城南墙上的那幅书山壁画更显逼真和震撼!

    “太厉害了!太厉害了!真想在这里住下!”

    马原是被李拓叫来平县的,李拓这两年不在京城,一直窝在平县,没事就给他写信说自己在干一件牛逼的大事。

    马原一直不信,直到这次李拓写信邀请他到平县来,他还是不相信。

    可现在,站在树屋的窗前,马原信了!

    这个作家村建的太牛逼了!

    众人站在树屋中惊呼不断,吵吵闹闹的待了半个钟头,何平才算是把他们弄下来。

    接着又带着他们去参观作家住宿区。

    “整个作家村的住宿区共有一万六千余平,总共二十栋建筑,按照不同的需求分为多层和独栋建筑。”

    何平带着众人走进一栋独栋建筑,介绍道:“这是一栋上下二百四十平的独栋建筑,包含了三个卧室、客厅、书房、活动室、厨房、餐厅、三个卫生间等等设施,可以满足一家多人的住宿需求。”

    他指着窗外的多层建筑,“那些多层建筑里有从60平~160平不等的房子,大家可以任意选择。总体说来,作家村的宿舍区选择还是比较多的。”

    参观到这里的众人已经说不出什么话来了,独栋建筑里的装潢比之他们见过的很多地方都要漂亮和高级,其他的宿舍他们没看过,也能想到不会比这里差多少。

    “好想住在这里啊!”

    “如果住在这样的地方,我写书时候的灵感都要多很多!”

    今天他们走入园区来最多的反应便是惊呼,等到进入园区最东面的连片建筑时,已经没有那么多的惊讶可发出了。

    一个上午的时间,何平带着一百多人从里到外的把作家村走了个遍。

    虽然这一上午的游走,体力上有些消耗,但众人在精神上却无比亢奋。

    作家村可能不是在场众人见过最豪华的地方,但绝对是众人见过最具奇思妙想和为作家们考虑最全面的地方。

    参观完作家村,何平把众人带回了作家宿舍区。

    “今天是作家村第一天开村,大家如果不嫌弃的话,今晚不妨住在这里体验一下。”

    在场众人皆欢呼雀跃,刚刚参观只是过了眼瘾,能在这里住上一晚,他们也算是不虚此行。

    何平对作家住宿区的准备还是非常充分的,很多日用品都已经采购妥当,基本达到了拎包入住的标准。

    中午带着众人在作家村食堂吃了一顿午饭之后,便将众人安排进了作家宿舍。

第173章 来宾们的来头

    作家村的开村如果按照世俗的眼光来看是有些平淡的,没有锣鼓喧天、没有鞭炮齐鸣,只是一群百来号的来宾进行了参观。

    可如果有细心人去细数就会发现,何平这次请来的来宾阵容有多强大。

    县政|府的官员们暂且不论,也不说王猛这个高官的高官。

    在这百来号人中,有三分之一的人都是国内各大杂志报刊的编辑,《人民文学》、《读书》、《京城文学》、《当代》、《十月》、《小说月报》、《青年文学》、《光明日报》、《新京报》、《辽省日报》……

    其中有很多主编、副主编这样的实权人物。

    比如说《读书》杂志的主编沈昌文。王猛在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可以不读书,不可以不读《读书》。要知道《读书》可是一本思想评论杂志,可在八十年代却能创造单期卖出十几万册的成绩,市场表现比之当下的流行读物毫不逊色。而其中刊登的《读书无禁区》、《人的太阳必然升起》等一系列文章,更是映射了整个八十年代中国人文精神的变迁。

    还有《京城文学》的主编林斤澜,同时也是著名作家、诗人、评论家。

    作家代表也有不少,李拓、韩少功、陈村、残雪、马原、柯云路、査海生、刘军、骆一禾……

    不过在这其中有一部分都是此时尚未成名的,被编辑大佬们带过来见世面的新人,比如说刘震云。

    刘震云是82年参加工作的,这几年一直在进行文学创作,只是始终没有什么有名气的作品面世,这次来是被王抚大姐以潜力新人的身份带过来见世面的。不过也正是在今年,刘震云的作品会迎来井喷式的爆发,之后多次发表在《人民文学》上。

    除了这些人,文化界代表也来了不少,有时任三联书店副总经理的董秀玉、环球出版社总经理梁跃进、省新华书店公司的总经理张建跃。

    今天来作家村的这群人说代表中国文学界的半壁江山有些夸张了,但代表几千万的读者和图书市场是不成什么问题的。

    作家村这样一个刚刚运行的机构,要在短时间内接纳上百位宾客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多亏了何平事先的安排,让作家村在开村第一天看上去还算是有条不紊。

    何平刚把来宾们安排妥当没一会儿,王猛突然找了过来。

    “你要走?”何平有些诧异道,“这不是刚来嘛,你从京城来一趟可不容易,怎么没待两个小时就要走?”

    王猛叹了口气道:“俗事缠身啊!你以为我的时间是那么好匀出来的吗?”

    何平嘿嘿一笑,郑重的对王猛感谢道:“王老师,今天真是没想到你能过来,我之前就是想试试看,没想到你真来了。我真是不知道该说点什么好……”

    王猛摆手打断何平,“行了,别矫情了,君子之交,你我心知肚明。”

    王猛的一句话让何平暖心又感动,见他坚持要走,何平也拦不住,只能去送一送。

    老丈人站在何平身边,看着王猛的轿车消失在视线中,心中感叹女婿现在的人脉真是捅到天上去了,听说上次去京城还见到了顾问小组的老同志。

    送走王猛之后,老丈人对何平道:“我也带人先回去了。”

    何平没跟老丈人客气,他今天还有更重要的任务没完成。

    等县政|府的人走了之后,何平先去作家宿舍那里找了个房间歇一会儿,晚上作家村还有娱乐活动。

    就在何平休息的时候,作家宿舍内的来宾们的话题却都集中在了他身上。

    林斤澜和李拓是多年的朋友,两人被分在了一处房子内,这是一套160平米的大三居,两个人坐在客厅的沙发上显得非常空旷。

    “拓爷,这两年你回京城经常说在鼓捣大事,我一直以为你在开玩笑,今天这场面着实让了吃了一惊。”

    李拓有些得意道:“爷们儿从来不说大话,怎么样?作家村这场面还可以吧?”

    林斤澜微微颔首,“相当可以。”

    得到文坛老前辈,同时也是多年好友的肯定,激发了李拓心中的成就感,讲起话来滔滔不绝。

    “害,你可不知道这两年这作家村耗费了我多少的精力。你也清楚,我在京城有个好人缘,可我一跟人说在东北县城里有人搞了个作家村,想带他们来瞧瞧,那一个个看我的眼神就跟看骗子一样,我那个郁闷啊!”

    林斤澜笑道:“这回好了,京城这么些人都来了,以后没人不信你的话了。”

    “那是,努力不能白费不是。也是多亏了何平顶得住啊!”李拓叹了口气说道。

    “怎么说?”林斤澜有些好奇的问道。

    “当初刚建作家村的时候想的挺好,预算差不多六百万就够了。可是后来建着、建着发现钱越花越多,我一看这样不行,我就跟何平说,要不把标准降低点吧?何平这人挺好面子的,尤其是建作家村还是在我们一群朋友面前撂下的话。

    何平当时不同意,他说作家村是他的理想,也是给作家朋友们建的一座理想国,怎么能轻易降低标准。标准绝不能降低,他就是砸锅卖铁也要把这座作家村给建起来。

    我还记得当时他那个表情,唉,太不容易了!”

    林斤澜听完李拓的话沉默了片刻,“着实是不容易,上千万的投资放在哪里都是一笔天文数字了,何平是个理想主义者。”

    李拓点头,“确实,他是个极具浪漫主义色彩和理想主义精神的人。当初的一句戏言,谁能想到短短几年时间就成真了呢?”

    林斤澜有些担忧的问道:“何平为了这座作家村投入了这么多钱,考虑过回本的问题没有?毕竟都是真金白银。”

    “前期肯定是要赔钱的,不光是作家村的建设要赔钱,包括后续的运营都是要赔钱的。不过这个问题我也和何平谈论过,他的手里有一家出版社,未来如果作家村的朋友们有作品出版,他希望优先考虑他的出版社,这样好歹能帮他回回本。”

    “这是应有之意,回头我也要在圈子里替何平好好宣传宣传。他这次是为我们文坛做了一件大好事,不知道会惠及多少尚未出头、生活窘迫的小朋友们。”

第174章 未成名的刘震云

    何平对于作家村,准确的说是作家宿舍区的规划很有意思,执行的是售、租、借、赠四种方式并举。

    在这其中,出售的作家宿舍只占整个宿舍区的六分之一。

    有两个目的,第一是回拢一部分资金,可能不会很多,但起码可以让何平不用为后续几年的运营再投入一笔费用。

    第二个目的是让作家村可以有一批固定的住户。这个年代全职写作的作家并不多,很多都是兼职写作,工作也基本都和写作或者文学相关,比如刘震云就是《农民日报》的编辑。

    所以真正能够长久来到作家村居住的作家其实不会很多,最有可能的便是有一些功成名就的作家朋友满意园区的环境,愿意在平县这里买一个休养的地方。这一部分出售的作家宿舍价格跟地区的普通房子差不多,比京城这样大城市的房子要低了不少,还是有一定的竞争力的。

    租的部分则是整个园区占比最大的部分,近三分之二的作家宿舍都是需要租住的。租住的价格很便宜,最大的独栋别墅是按照套来租的,每套10元每月,其他的多层住宅的价格从每月1元到每月3元不等。

    多层住宅的租住价格是非常低廉的,就算是还有承担不起房租的人,还可以跟别人合租,只要能找到人就行。

    独栋别墅的租住价格跟它的格调相比价格是有些低的,但相比多层住宅来说却又高了不少,毕竟都享受独栋别墅了,就不能指望租的便宜。

    借的部分则是何平考虑在未来邀请杂志、报刊每年都到作家村来举行座谈会、培训、笔会、创作班等活动,会留出一小部分宿舍来借给他们用,这样也可以非常好的促进未来作家村和各大杂志、报刊的关系以及园区的氛围建设。

    未来何平也打算由作家村来发起一些创作班、笔会、培训之类的活动,都需要各大杂志、报刊的配合,这也是作家村在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把自己打造成为国内文坛的人才基地。

    还有最后赠送的部分,何平打算拿出二十套来赠送给那些已经成名成家或者是获得过重要奖项的作家们,比如说曾经获得过茅盾文学奖的他本人,就是个非常合适的标准。

    刘震云被分到了和陈村、马原一个房子里,他们仨住的同样也是160平的宿舍。

    陈村本名杨遗华,陈村这个名字是借用的陈村水库,这个水库在黄山与九华山之间。他写过一篇《陈村水库》的小文,说他因记着那片业已流逝的水,记着“我久病之身的苏醒与压抑感的释放”,才以“陈村”为笔名。大家因此也就记住了他叫“陈村”,忘记了杨遗华。

    在创作路上他是刘震云的前辈,他比刘震云大了几岁,79年便开始发表在杂志上发表作品。成名作是1980年在《沪上文学》第三期上发表的《我曾经在这里生活》。在这篇作品里有一句后世化用很多次的话:我们活着,活得像长江一样古老。我们活着,活得像长江一样年轻。

    之后,他又写了《当我二十二岁的时候》、《花狗子嘎利》等作品,这几年时间写下来,已经成为国内小有名气的作家。

    马原是个浓眉大眼、鼻直口阔的年轻人,他的资历比刘震云深一些,比陈村浅一点。他是82年才开始发表小说,两年之后一篇《冈底斯的诱惑》让他一战成名。

    当时《冈底斯的诱惑》是投稿到《沪上文学》的,但是被退稿了。是《沪上文学》的编辑杨晓敏向当时的主管李子云力争,还鼓动了一批作家帮助游说。李子云当时为了这件事认真的请教过李拓、陈村、韩少功等多人的意见。

    正是有了这些人的一致同意和推荐,李子云才破例同意了马原这篇《冈底斯的诱惑》发表。

    三个年纪相仿的年轻人同在一个屋檐下,没用多长时间便熟悉了,尤其是马原和陈村原本就认识。

    刘震云没什么作品,同时为人又比较小心谨慎,所以大多数时候都是陈村和马原在说。

    “华哥,你打算在这里安个家吗?”马原问道,陈村本名杨遗华,所以马原叫他华哥。

    陈村摇摇头,“梁园虽好,非久恋之乡。这里的一切都很好,可是我在沪上还有工作和家庭,怎么可能留在这里。”

    马原有些遗憾,“是吧,好像大家都是这样,觉得这里很好,可是都有工作、家庭,谁能留在这里啊!”

    刘震云插话道:“绝大多数人肯定是留不下的,不过我觉得这也是何老师精明的地方。”

    进门后刘震云一直沉默寡言,这个时候突然开口引起了陈村和马原的兴趣,“此话何解?”

    “你们刚才也听到何老师介绍了。作家宿舍的住宿是分了四种方式的,售、租、借、赠,其中比例最多的就是租。大家都是搞创作的,很多人创作的时候最喜欢搞的就是闭关那一套。何老师搞的‘租’的方式就很好的切中了我们的这个痛点,这里环境优美、清幽,没有生活琐事和工作压力,每年抽出一两个月时间来闭关是再合适不过的了,房租又便宜、还有食堂和活动场所。你们说是不是正对我们的需求?

    更关键的是,还有‘售’和‘赠’这两种方式。你们想想,能有钱跑到平县这种地方买房的作家会是什么人?何老师的赠房又会赠给什么人?”

    刘震云一提醒,陈村和马原两人对视一眼,道:“你是说名家?”

    “没错。这样有名气、有实力的前辈作家不用多,只要来那么几个人在这里常住,你们觉得会不会引起一些青年作者的兴趣,这可是近距离接触老师们的机会!”

    两人按照刘震云的思路一想,还真是这么回事。

    刘震云感叹道:“何老师真是高啊!不光写作水平高,连办事也是如此聪明!”

    陈村和马原也心中也升起了这股念头,不过他们更对刘震云产生了好奇。

    如果他们俩知道刘震云的另一重身份的话,应该就不会有如此惊讶的表现了。

    1978年,刘震云以南河省高考文科状元的身份考入京城大学中文系。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1092/ 第一时间欣赏重生乡村文艺生活最新章节! 作者:坐望敬亭所写的《重生乡村文艺生活》为转载作品,重生乡村文艺生活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重生乡村文艺生活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重生乡村文艺生活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重生乡村文艺生活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重生乡村文艺生活介绍:
落个水都能穿越,何平一脸懵逼看着两间小土房和捡来的大儿子。1979年?就是那个开启大时代的1979年吗?幸好随身带了个手机,没事写写书、养养娃、带领村民养养鸡,小日子过得也挺好的。有人要改编我的书?这个我熟啊,我来给你改。老板你就说吧,是想拍成电影还是电视剧,要不评书也行。嗳!别走啊老板。这是一个中年油腻男在波涛汹涌的大时代潮头浪遏飞舟的故事。重生乡村文艺生活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重生乡村文艺生活,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重生乡村文艺生活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