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其他小说重生乡村文艺生活TXT下载重生乡村文艺生活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重生乡村文艺生活全文阅读

作者:坐望敬亭     重生乡村文艺生活txt下载     重生乡村文艺生活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46章 跟局长化缘

    平县文化局。

    何平早早的就到了大门口,昨天余局长让他这一两天过来一趟,他最近正好事少,就过来了。

    门卫大爷比较认真,何平说和局长约好了,大爷说那等局长来了正好。

    何平只能在大门口等着,八点过一刻,就见余志勇骑着自行车从远处驶来。

    “余局长。”

    “何平同志。”

    两人打了声招呼,余志勇热情的把何平带到办公室。

    余志勇是退伍军人出身,性格直爽外向,没聊几句,何平就觉得这人很对自己胃口。

    “最近有什么新作问世吗?”

    “稿子都投出去了,还没有回信。”

    “好好,等你的好消息。怎么样,生活有什么困难吗?你们毛主任都跟我说了,你一个人在农村生活不容易,又要带着孩子,又要干农活,还要潜心创作。”

    “现在条件好多了,公社也给解决了不少困难。”何平这次过来还真没有拿奖励或者补助的心思,他今天来主要是有另一件事看看能不能让余志勇帮帮忙。

    “那就好啊!昨天我连夜找来了你的几篇小说拜读了一番,年轻有为啊,正是文学创作精力最旺盛的时期,要好好珍惜这段时间。”

    “一定一定。”

    “我们平县出一个作家不容易,小有名声的那就更难了,上一个已经是快二十年前的事了,昨天你还见过,就是咱们县的王长天同志。”

    似乎是知道何平关心什么,余志勇没等何平探问就主动的说道。

    “可惜啊,前些年耽误了太多的人,现在创作才能大不如前。所以啊,何平同志,你要珍惜这份才情,多写出一些能够流传后世的好作品来。”

    余志勇话说的比较含蓄,不过何平大概明白了,这余志勇对王长天肯定是非常不满的,只是碍于王长天的资历实在太老,恐怕一时半会儿还奈何不得他。

    何平倒是没觉得一定要让王长天怎么样,昨天王长天伙同同僚把他架在台上围攻,他事后也骂回来了。唯一可惜的是风气都被这种人败坏了。

    余志勇又聊起邀请何平加入作协的话题,何平出言婉拒,有王长天这种人在他是打死也不会加入作协的。

    余志勇大概是心里有了准备,也没有出言再劝,只是说以后有合适的机会再说。

    何平理解他的意思,经此一事,余志勇看清了王长天阴阳人、两面派的丑恶嘴脸,虽然一时半会儿不能拿下他在作协的位置,但架空他还是轻而易举的事,等到岗位顺利交接后,他自然会再次邀请何平加入。

    何平想起昨天在学校里的见闻,对余志勇说道:“余局长,有这么件事想求您帮帮忙。”

    何平就把丁屯小学的事情一五一十的说了一遍。

    余志勇听完叹息了一声,有些自责的说道:“何平同志你有心了,这是我们工作的失职,虽然教育口不是我主管,但文化教育不分家,下面乡村小学师资力量的匮乏我们都有责任。只是这两年刚刚恢复教学,我们的精力和资源确实很有限。”

    “我也知道现如今不论城乡,条件都很艰难。可我觉得,孩子们的基本教学条件还是应该得到保证,别的领导我也不认识,希望您能帮帮忙。我也不会让您为难,只要能让解决孩子们一部分的课桌课椅就行,我个人也可以分摊一部分。”

    何平的表态让余志勇很欣赏,本来为难的脸上露出了笑容,“让何平同志你见笑了,你一个人民群众都能有这样觉悟,我们这些人民公仆怎么能落于人后呢。”

    “这样,县图书馆有一批老旧桌椅,本来也是要交流到教育局那边给各个中学的。我让人跟你过去,你去挑一挑,我们文化局给丁屯小学捐赠三十套。”

    何平估算了一下,他看到每个班级也就是后面一两排缺少桌椅,三十套应该够了,如果不够的话大不了他自己再掏点钱嘛!

    “太感谢您了,余局长,我代表丁屯小学的全体师生们向您表示感谢。”何平激动的握住了余志勇的手,用力的摇着。

    “何平同志你千万别这么说,是我们这些人民公仆的工作失职了,希望你们能够理解我们工作上的难处。”

    “理解理解。”

    何平千恩万谢的道别了余志勇,跟着文化局的办公室主任徐广德前去县图书馆。

    县图书馆位于政|府西侧,何平第一次进平县县城的时候还路过过。

    有余志勇的交代,徐广德不敢怠慢,到了图书馆跟馆长说了一下情况,馆长就带着何平到了一间库房里,里面都是县图书馆淘汰下来了老旧桌椅。

    说是老旧桌椅,那只是对图书馆而言,何平上去拿手摸了摸材质,都是真材实料的水曲柳,很多桌椅上面除了很没有公德心的刻字之外完好无损。

    何平大喜过望,用了半个多小时时间挑挑拣拣,凑齐了三十套桌椅。

    馆长叫了一个小年轻帮何平运到大厅,何平跟馆长说了一声,就准备回韩屯喊两辆车把桌椅拉走。

    他今天到文化局化缘只是临时起意,真没想过余局长这么给力。

    一路蹬回韩屯,接近中午,何平直奔老队长家。

    老队长正在吃午饭,得知何平跟文化局局长要了三十套桌椅,直接一巴掌拍在何平的肩上。

    “好小子,是那个啊!这文化人张张嘴胜过我们这土老帽跑断腿啊,你可不知道为了小学的事我们几个大队的大队长往公社h县里跑了多少趟啊。”

    老队长的情绪高涨,连饭都顾不上吃了,“走走,套车去。”

    老队长套好了驴车,又叫了队里的一辆骡车,就出发了。

    一路上“hiahia”的赶车声,可以看出他内心的激动,到了地方老队长一个箭步上前就握住了守着桌椅的图书馆小年轻的手,“感谢啊!感谢政|府,感谢文化局、图书馆的领导们……”

    给小年轻晃得中午饭差点吐出来,还是何平把他拦下来,“老队长,差不多就行了,再给人摇吐了,桌椅的事要紧。”

    老队长才反应过来,“是是,先搬桌椅。老四,干啥呢,赶紧搬东西。”

    三十套桌椅,四个人没一会功夫就搬上了车,用麻绳花得紧紧的。

    徐广德使命完成,在何平去通知队里的时候就已经走了。何平再次对图书馆馆长和帮忙的小年轻表示感谢,又闲聊了几句,得知了馆长的大名,叫信守诚。

第47章 小学添了新桌椅

    何平也不知道为什么赶个驴车能赶出风驰电掣的感觉。

    心情大好的老队长甚至唱起了二人转,“正月里来是新年儿啊,大年初一头一天啊~”

    看着平日里不苟言笑的老队长喜形于色,何平有些好笑,同时又有些感动。

    下午两点,一辆驴车、一辆骡车驶入了丁屯小学的大门。

    此时正是课间,泥土操场上到处都是孩子在嬉笑打闹,生机盎然。

    见两辆车驶进来,孩子们好奇的围上来。

    车子停下,何平跳下车,直奔老师们的办公室。

    没等何平进门,校长已经迎出来了,学校就这么大,一眼就能望到头,那么两辆车拉着满车的东西进来老师们怎么会看不见。

    “何作家,你这是?”

    “王校长,我给你们送桌椅来了。”

    王校长满脸的问号,“这是从哪弄来的?”

    “文化局给咱们小学捐的。我上午去文化局报到,和文化局余局长聊天时,跟余局长说起了我们小学缺少桌椅板凳的事,正巧县图书馆有一批要淘汰的桌椅,这不就捐给咱们小学了么!”何平解释道。

    王校长闻言喜出望外,拽着何平的手就是一顿摇,“哎呀呀,何作家,真是太感谢您了。”

    我说你们都什么毛病,一高兴就想把人摇吐呢。

    “这事得感谢余局长和图书馆的同志,我就是帮着说了几句话。”何平谦虚道。

    “都感谢,都感谢,各位对我们小学的帮助本人铭感五内啊,我代表我们学校全体师生给您鞠个躬。”

    说完猛地就是一个大九十度的鞠躬,脑袋都快贴地了。

    “使不得使不得,王校长,都是自家人,不要搞得这么客气。”何平赶紧把王校长扶起来,王校长快五十岁的人了,何平可受不起他的鞠躬。

    不用王校长和何平发话,学生们就自告奋勇的帮着往下卸桌椅了,他们都知道这是给他们用的新课桌课椅。

    王校长满眼喜色的摸着搬下来的桌椅,“好材料,水曲柳的,这么好的桌椅居然就这么淘汰了。”

    王校长一脸的可惜。

    孩子们眉开眼笑的搬桌椅,老队长没上手,就站在一旁怡然自得的看着孩子们,连问询赶来的丁屯生产大队大队长丁爱国都没搭理。

    要搁平时有这种向老对手炫耀的机会,老队长怎么可能放过。

    “这什么情况?”不明就里的丁爱国出声问道。

    老队长笑呵呵的看着孩子们,没有搭话。

    一旁的老四面带得色地说道:“咱们大队的何平上文化局给学校要的桌椅板凳,都是县图书馆用的,可结实了呢。”

    丁爱国惊喜交加,惊的是光知道韩屯新来的知青是个能在杂志上发文章的才子,没想到还能在文化局说上话,喜的是小学的孩子们终于不用蹲着在长条凳子上上课写字了。

    丁爱国把刚刚王校长的操作有重复了一遍,摇得何平生无可恋。

    “晚上上家喝酒去。”

    丁爱国发出了盛情邀请,甚至连宿敌老队长都没有放过。

    何平还想推辞,奈何丁爱国太过热情,就差直接把何平两条胳膊架起来了。

    “好,去去。咱们先把桌椅的事弄好。”

    “你看我。来来,把桌椅给各个班级分一分。”

    不用丁爱国吩咐,王校长已经让学生们把卸下来的桌椅均分到各个班级了。

    桌椅搬进教室,把原来放在教室后排的长条凳子替换下来,有性急的孩子一屁|股就坐上去,迫不及待的体验起新桌椅了。

    这些桌椅和原有的那些桌椅并没有什么区别,可小孩子总是对新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索欲。

    何平看着孩子们轮换着体验新桌椅,脸上也情不自禁的挂上笑容,心中有种说不出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桌椅的事办完,小学也快放学了。

    丁爱国拉着何平几人还有王校长不放,死活要到家里去吃饭喝酒。

    众人推脱不过,只能顺从。

    到了丁爱国家,丁爱国高声对老婆说:“老婆子,去把那只不打鸣的公鸡杀了,今天吃鸡肉。”

    丁爱国老婆瞪着眼睛,“疯了咋地,不过年不过节的,杀啥鸡。”

    “让你去就去,今天有好事,高兴。”

    丁爱国老婆嘟嘟囔囔的去了,何平和王校长还在一边劝道:“用不着这样,简单吃点饭就好了。”

    “没事,今天何作家给我们小学解决了一个难题,杀只鸡算什么。”丁爱国豪爽的说道。

    老队长在学校的时候光顾欣赏高兴的孩子们了,没想起来和老对手较劲,这会儿见老对手有点膨胀,忍不住开口道:“可不是么,你说这文化人就是占便宜,要不是会写个文章,哪能认识文化局的领导啊,不认识这领导哪有这些桌椅啊。”

    丁爱国哪能听不出来老队长的意思,不过他今天心情好,没有跟老队长较劲的意思,“真得感谢何作家啊,今天何作家你可千万别客气,一定得多喝点。”

    何平乐呵呵的说道:“破费了破费了。”

    半个多钟头时间,丁爱国老婆置办了六个菜,两荤四素,小鸡炖蘑菇、酸菜肉炖粉条、白菜炒木耳、大葱炒鸡蛋、陈醋花生米、黄瓜大葱蘸酱菜。

    这桌菜在这个年代的农村可以说是顶配了,丁爱国用牙起开一瓶高粱酒,“大伙别客气,造啊!”

    说完给在座的几个人倒上了酒,“今天咱们不醉不归。”

    这顿饭是何平穿越到这个年代以来最为丰盛的一餐了,刚穿越过来的时候条件不允许,连口荤腥的都吃不上。后来卖小鸡挣钱了、小说也发表了,最丰盛也就是炖点袍子肉、猪肉啥的,不是他不想弄,实在是没那个手艺。

    何平根本不用丁爱国让,他手里的筷子根本就没停过,连酒都没顾得上喝。

    酒哪有肉好吃啊!

    不过丁爱国可没有想过放过他,一个劲儿的劝酒,何平酒量本就一般,不知不觉的就喝多了。

    他最后的记忆停留在老队长和丁爱国拼酒,两人好像约定了谁喝多了就喊三声爸爸。

第48章 文化人的生意

    “呕!”何平边刷牙边干呕,昨晚不知道是怎么回的家,起来的时候头痛欲裂,他赌咒发誓以后再也不喝这么多酒了。

    小柱儿去上学了,小小的人儿早上起来早早的就把饭做好了。

    现在的孩子就是懂事啊,何平感觉自己像个没良心的地主在剥削童工。

    不行,孩子这么懂事,必须得给他点奖励。

    嗯,字帖得买了。

    想想小柱儿看到字帖后一脸欣喜若狂的表情,何平心满意足的抻了个懒腰,我这个老父亲多么尽职尽责啊!

    这父爱如山……崩地裂。

    吃饭早饭,何平上养鸡场溜达了一圈,一切井井有条。

    今天正好是秋芬婶子当班,正卖力的在清扫鸡舍,不出和平意料的卫国叔也在一旁帮忙。

    啧啧啧!

    自从上次被婆婆当众拆穿之后这俩人也是不背人了,成天的腻咕在一起,看得人难受。

    何平发出一阵猥琐的笑声,惹来卫国叔的笑骂。

    心情大好的何平又上孵化室看了看,养鸡场一直保持着少量但持续的孵化模式。前段时间卖了200只半大鸡,最近又补回来了,还是2600只鸡。

    韩兆军正在炕上翻蛋,跟何平打了个招呼。

    “我看外面不少鸡快长成了。”

    “是啊,老财叔说最多再过个把月,就得有鸡产蛋了。咱们饲料配得好,鸡长得快,这要是家里面养,最少也得**个月才能产蛋。”

    “多亏了老财叔,看来年底应该能给社员们分点钱了。”

    养鸡场光见投入不见汇报,何平虽说心里有把握,但这集体企业到底不是自家的,尤其是到了年关的时候,还没个动静,队里该有人传闲话了。

    “是啊,不过何平哥,咱们是不是等等再分红啊,我寻思咱们应该把规模在扩大扩大,现在咱们完全具备条件啊!”

    韩兆军每天待在养鸡场的时间要比何平长,他才是真正的把养鸡场当成了自己的事业在做。

    “下个月开始产蛋,到年底还有接近三个月时间,还是先分点吧。年后的收入再用来充实养鸡场吧,忙了一年到头了,先给大家分点钱,见着钱了社员们对咱们养鸡场工作才能更上心不是?”

    何平老成持重的说道。

    韩兆军想了想,也是这么个理。

    在养鸡场巡视了一圈,何平骑上自行车往县城去。

    昨天光顾着给小学要桌椅的事了,忘了给小柱儿买字帖的事。

    这年头满县城就一个新华书店,在县城东关那里。书店像所有的百货商店一样,所有的书籍都平摆放在书架子里。

    何平进门的时候柜台里就两个营业员,一个在低头翻书,另一个坐在椅子上打瞌睡。

    新华书店的柜台非常高,何平想看清书的名字需要趴在柜台上才行。

    “同志,我买一本硬笔字帖。”

    何平对那个正在翻书的营业员说道。

    “硬笔字帖?”营业员抬起头,“你等一下?”

    营业员在柜台里翻了一会儿,好不容易找到一本扔到柜台上,激起一股灰尘。

    好家伙,这是放了多久的陈年旧货。

    何平拿起来一看,红白相交的封面,上书“钢笔正楷字帖”六个字,上海出版社出版的。

    翻开扉页,72年出版的,这都7年了,怪不得落满了灰尘呢。

    “同志,你们这里有那种给孩子瞄着练字的字帖吗?”

    何平翻看了一下字帖,跟自己小时候接触过的字帖不一样,自己第一次听说硬笔字帖是在他上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也就是九五、九六年。那个时候正是庞中华风靡全中国的时候,在他上的学校里几乎每个小孩子都被庞中华硬笔字帖折磨过。

    眼前的营业员显然没有听说过何平说的那种硬笔字帖,摇头说没有。

    营业员的话让何平脑海中灵光乍现,像是抓住了什么。

    “多少钱?”

    何平买完字帖后骑着车往回走,边走边想着脑子里刚才冒出的那个想法,小学、贫困、书法,这一切渐渐串联起来,越想越觉得有可行性。

    何平就这么若有所思的骑着车,猛然回过神来,才发现到了丁屯小学的校门口。

    他笑了笑,正巧既然到了地方,那就进去问问。

    何平找到王校长,问起他钢笔字的事。

    原来王校长的爷爷是前朝的秀才,虽说后来改朝换代,但家里读书练字的风气没有改变。王校长幼时跟随父亲练习毛笔字,上到中学时新中国成立,钢笔在学生间开始流行,那时候邓散木和白蕉先生出了一版《钢笔字范》,他就开始练起钢笔字,到如今三十年时光,一手钢笔字可以说是炉火纯青。

    何平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他想让王校长写一套用于小学学生练习的字帖,委托印刷厂印刷成凹槽字帖,让人到各个中小学校去贩卖。

    “这能行吗?”王校长活了这么大岁数,还从来没干过这种事。

    “不试试怎么知道不行呢。”

    “我这手字没到能让人临帖的程度,说出去让人笑话。”

    王校长显然是对自己自信不足,何平怂恿道:“您太谦虚了,咱先不论毛笔书法领域,单说这硬笔字里,我见过的人里,还没有能跟您争锋的人。”

    “这……你让我想想。”

    对王校长这么一个半辈子潜心教育的老实人来说,何平的话信息量太大,需要一段时间来厘清头绪。

    何平也能理解,所以没有再多言。

    思忖良久后,王校长终于开口问道“你说要卖字帖,印刷怎么解决?以谁得名义卖?总不能以咱们私人的名义卖吧?万一卖不出去怎么办?”

    一连串的问题问出来,何平不惊反喜,想的这么全面,说明王校长是认真思考过的。

    “我是这么想的,您来负责字帖内容,我个人出一笔钱,咱们以丁屯小学校办工厂的名义委托印刷厂印刷,印刷完成后我负责派人销售,亏了算我的,赚了的话我就把本钱收回来就行,剩下的就算是咱们丁屯小学的办学经费,无论是用来改善教学环境、还是给老师们改善个人生活条件,我都没意见。”

    王校长听完何平的话沉默了一会儿,“你这是图什么?”

第49章 韩屯首富

    王校长听完何平的话沉默了一会儿,“你这是图什么?”

    何平轻笑了一声,“也就是随便想的点子,主要是为了帮助咱们小学改善一下教学环境和老师们的生活条件。咱们农村的条件不容易,无论师生能坚持下来都是值得尊敬的,我就单纯想帮点忙。”

    何平说的轻松,但王校长并不这样认为,在这个年代何平的想法无疑是非常大胆的,同时也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

    最打动王校长的是何平的那一句“单纯想帮点忙”,读书人受古圣先贤的影响,总认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王校长在何平的身上看到了这一点,也是他所向往的。

    想到前几天何平才从文化局那里化缘来了一批桌椅,今天又帮着学校张罗开源改善办学条件。

    王校长凝视着何平,眼眶内有些泛红,缓缓地说道:“何作家,让你费心了。”

    “您说的哪里话,我是韩屯人,丁屯小学是咱们附近这几个大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建立起来的,在这里上学的都是咱们的子弟,我盼着丁屯小学能够好起来,也希望小学的老师们能够得到跟你们的付出相匹配的待遇。”

    何平真诚的说道。

    王校长紧紧握住何平的手,坚定的说道:“好,既然如此,鄙人定当倾尽全力。”

    “这件事情急不来,您这边先准备着。我那边先联系一下,有信儿了我再来跟您商量。”

    谈妥了王校长的字,字帖生意的根基就算是稳了。

    下一步就是筹集资金,理顺印刷厂和教育局方面的关系了,还得一步一步来,他一个白身想在这个年代做点事情可真不容易。

    何平告别王校长回了韩屯,刚要进养鸡场的大门,身后传来喊声,是在叫他。

    回头一看,是公社的邮递员阚立军。

    “给!”阚立军自行车骑到何平身前站住,从自行车上卸下来一个大包。

    “这啥呀。”

    “我也不知道,反正是杂志社邮过来的。这有挂号信,你自己看吧。”

    “好,谢谢你了。”

    阚立军送完东西急匆匆就走了,何平看他自行车上驮了不少包裹,看来今天的工作量挺多。

    何平把包裹拿到养鸡场的孵化室,韩兆军从外面进来,“何平哥,这是啥呀?”

    “不知道,说是杂志社寄来的。”

    何平说着话,把挂号信拆开,读完才知道原来这些包裹里都是热心读者寄来的来信。

    何平前两次在《科幻世界》上发表的《伤心者》、《乡村教师》引起了广大读者的热烈讨论和欢迎,不少读者都来信,有的是表示支持的、有的是讨论小说情节的、还有的是想认识作者的。

    《科幻世界》杂志社就把近期的来信都打包给何平邮过来了,希望何平能够挑出一些读者来信进行回复。

    “好家伙!这么多信的,都是看书的人寄的啊?”韩兆军惊叹道,他第一次知道看个小说还要给作者寄信。

    读者回信的事不着急,这么多的信全回是不可能的,只能挑出其中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信件,多回复几封。

    何平更关心的是汇款单,他给《科幻世界》投稿的《乡村教师》已经刊发了,但《带上她的眼睛》没有发出来。

    果然是两张汇款单,一张198块,一张223块,核算一下稿费涨到千字十块了,果然给《科幻世界》杂志投稿是对的,业界良心啊,提价一点不含糊。

    算上手里的存款,何平现在手头的资金已经有650块之多了,这需要一个工人两年多时间不吃不喝才能攒下。

    韩兆军瞥到何平手里的汇款单,有些愣神,两张汇款单四百多块,这在这个年代的农村是个什么概念,这么说吧,如果单纯按现金流来算的,何平现在可以称得上是韩屯首富了。

    “这……也太多了。”韩兆军喃喃说道。

    “还好吧,这次《科幻世界》给提价了,按照千字十块给的稿费,比《当代》强多了。”何平不忘吐槽一下《当代》杂志的抠门。

    养鸡场正干活的妇女刚才看见何平提着包裹进了孵化室,好奇的走进屋,见何平低头掏着包裹里的信,韩兆军楞在那里。

    “兆军儿,这是咋了?”

    “四百块!”

    “啥四百块?”

    “何平哥,杂志给了四百多块稿费。”

    嚯,好家伙,啥文章啊值四百多块钱,进来的两人直接听傻了。

    何平摇摇头,兆军这心理素质不行啊,还得加强锻炼,好歹也是养鸡场的副厂长了,还一副没见过世面的样子,才四百多块而已。

    等到傍晚下工的时候,何平收到四百多块稿费的事情,已经传遍了整个韩屯大队了。

    何平都感到好奇,这么一会儿的功夫,就是一个传一个也没这么快啊。

    晚上何平家可热闹了,全是来看热闹的社员,一个劲儿的问稿费的事。

    闹得何平连饭都没吃好,还有几个队里的婆娘开始给何平保媒拉纤,在她们的心中何平已经成为这方圆几十里内天字第一号钻石王老五了。

    别看人家住这个小破土房,别看人家带着个拖油瓶,别看人家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人家能挣钱啊,就那么几张纸上写点字,就能得四百多块钱的稿费,抢钱也没这么快的啊!

    要说以前何平发小说挣钱稿费,大伙也都当个稀罕事来看,但这回有一个本质的区别就是,稿费的数目已经突破了这个年代人们的想象了,绝大多数人这辈子也没见过四百块钱啊,人家两篇小说就有了。

    不得了啊,韩屯真是出了个大作家,这收入比那些当领导的还得多吧?

    数数韩屯的富户总共也就那么几个,大多数人的生活条件是差不多的,这年头可没什么贫富差距,这一张汇款单不能直接造就一个韩屯首富吧?

    很多人第一次如此近距离真切的感受的文化知识的带来的好处。

    最后逼得没办法,只能老队长出面把这帮看热闹不嫌事大的社员们撵回家去睡觉的。

    这一夜,韩屯多少人午夜梦回难以入眠。

    可以肯定的是,过不了两天其他大队的很多人也会享受到这个过程。

第50章 地区印刷厂

    这天早上,何平把养鸡场的事情安排好,骑着自行车往县城赶去,他今天要去县图书馆。

    上次因为桌椅的事情,认识了县图书馆的馆长信守诚,他想去打听打听印刷厂的事,对方是图书馆馆长,对这方面应该很清楚。

    到了图书馆,何平找到信馆长的办公室。

    “呦,什么风把何作家你吹过来了。”正埋头看报纸的信守诚见何平来,热情的问候道。

    “信馆长你好,过来想向您咨询个事儿。”

    “来来,坐。”

    两人落座,信馆长道:“昨天还在杂志上看了你的文章呢,写的真好。”

    “您过奖了。”

    寒暄了两句,信馆长问道:“今天过来找我什么事?”

    “我想着您平时管理图书馆,对印刷这方面的事情应该比较了解,所以过来想跟您咨询一下咱们县或者地区印刷厂的业务问题。”

    “哦,这个我倒是了解一点。”信馆长了然道。

    “能麻烦您给说说吗?”

    “咱们营城地区一市三县都有印刷厂,要说实力最强的当然要数地区印刷厂了。其余的像各个国有企业、中学都有自己的油印室。不知道你要问的是哪方面的事?”

    “我这边想印点钢笔字帖,要求有点特殊,带凹槽的那种。”

    何平说了几句信馆长没懂他的意思,毕竟现在这种东西还没有诞生出来,何平用纸张给他演示了一遍,信馆长才弄懂这个原理,“这倒是有点意思。”

    信馆长想了一下说道:“这个东西难点在印版,据我了解县里印刷厂好像还没有印花机,你恐怕得去地区印刷厂试试。”

    能做就好,地区远是远点,多费点功夫也没关系。

    “不过有一个问题,地区印刷厂承接的都是地区宣传部门、出版社、报社、杂志社的任务,你要是个人去的话,恐怕不行。”

    何平早有心理准备,“我先去打听打听,您知道地区印刷厂的地址吗?”

    信馆长见何平执意要去就说道:“这样,我给你开封介绍信,地区印刷厂的车间主任高鹏飞也是我们平县人,以前跟我家是邻居,现在搬到地区去了,你去了可以找他先问问。”

    何平赶感激的说道:“那真是太谢谢您了。”

    离k县图书馆,何平看了看时间,已经过了上午九点。

    刚才信馆长说平县到营城一天就两趟车,早上八点有一趟,下午两点有一趟,要是下午去的话恐怕不见得能来得及回来,还是等明天再去吧。

    第二天一早,何平坐上了去营城的客车,这个年代最常见的那种带着大气包的老客车。

    一车满满当当的人,挤得何平快要窒息了,久违的体验到了后世挤地铁的感觉。

    客车开得不快,晃悠了一个半小时,何平下车时候感觉有点眩晕,没办法,车厢里的味道太**了,那叫一个味儿。

    何平到了地区,基本就是一个睁眼瞎人生地不熟,只能挨个人打听印刷厂的地址。只能按照信管长给的地址挨个人打听,找了好半天才找到印刷厂的大门。

    给门卫出示了介绍信,何平得以进入门卫室。

    门卫大爷给何平叫来了车间主任高鹏飞,何平自我介绍是信守诚馆长介绍来的,见是熟人介绍来的,高鹏飞就把何平领进了厂内。

    “我这次来主要的目的就是想跟贵厂合作一点业务,我们村办小学想印刷一批钢笔字帖,不知道贵厂能不能够承接?”

    何平把字帖印刷的事情简单跟高鹏飞介绍了一下,高鹏飞听的皱起了眉头。

    “哎呀,这件事情不太好办。小何,不瞒你说,我只是厂里的车间主任,业务方面的事我并不负责,也没有那么大的权力,这件事情你还得找我们厂领导才行啊。”

    何平也不好再为难人家,他只能接着高鹏飞的话说到:“那能不能麻烦您帮我介绍一下厂领导呢?”

    高鹏飞想了一下,勉为其难的说道,“好吧,我给你介绍一下,等会你们自己谈吧。”

    说完他带着何平来到了印刷厂的办公楼,高鹏飞带着何平敲门走进一间挂着“副厂长”铭牌的办公室。

    高鹏飞介绍的副厂长姓关,简单的介绍了一下何平来的目的后,高鹏飞便退出了关厂长的办公室。

    高鹏飞出去后,何平把信馆长帮忙开具的介绍信出示了一下,说出了自己此行来的目的。

    “小何同志,像你以私人名义来开展印刷业务,我们厂是没有办法承接你的印刷业务的。”关厂长看了介绍信后直截了当的说到。

    小何平连忙解释道,“关厂长刚才我可能没说清楚,其实我是为我们队里的队办小学来联系业务的。我们希望印刷一批质量比较好的书法字帖用于教学。”

    “小何同志,我们营城印刷厂是直属营城地委宣传部的国有企业,你们队办小学要制作印刷品应该去找你们公社或者县里的印刷厂,这件事情我们是帮不上忙的。”

    关敬业的态度很坚决,一点商量的余地都没有。

    何平再三解释,但关厂长始终没有点头,最后何平只能遗憾的离开了。

    走出办公楼,何平有些灰心,在印刷厂办公楼前面的花坛处徘徊。

    这时花坛上正蹲着的一个抽烟的年轻人,看着二十郎当岁,一身装扮如果按现在的眼光来看的话称的上是时髦的。

    这个点儿正是工作时间,满工厂看不到一个人,不是在办公室就是在车间,这个蹲在花坛上抽烟的小年轻就像是黑夜中的萤火虫一样显眼,何平凑了过去想探探这个小年轻是什么来路,万一能帮上忙呢。

    “哥们儿,来根烟。”

    小年轻斜撇了何平一眼,随手递了根烟过去。

    “谢谢了。”

    何平抽了一大口烟,吐出一口长长的烟圈,叹了口气,低声说道:“办点事怎么就这么难呢?”

    一旁抽烟的小年轻见何平愁容满面,搭话道:“怎么的?兄弟有啥难事了?”

    “过来联系点业务,没办成。”何平做出不想说的样子,他的态度倒是勾起了小年轻的兴趣。

    “啥事儿啊?跟我说道说道,闲着也是闲着,兴许我还能帮上忙呢。”

    何平就一五一十他今天来的目的和遇到的情况跟小年轻说了一遍。

    听完何平的话小年轻笑了,“哥们儿,你这是没找对人啊。”

第51章 普通工人梁跃进

    “这话是什么意思?”何平问道。

    “那姓关的是主管后勤的副厂长,你找他那不是问道于盲吗?”

    何平恍然大悟,原来是这么回事,难怪姓关的拒绝的那么彻底,一点口子都没留。

    “哎呀,幸好遇到了兄弟你啊,要不然我今天连怎么死的都不知道。”何平做出庆幸的表情,恭维道。

    小年轻听到何平的恭维,立马有些飘,“那是,你满这印刷厂打听打听,哪有我梁跃进不知道的事。”

    “看来我今天真是出门遇贵人啊!兄弟,能不能麻烦你帮忙打听打听这个事,看看能不能给操作一下?你放心,咱哥们不差事。”何平打蛇随棍上的说道,他深知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要想让人家帮忙总得有点表示。

    梁跃进瞅了瞅何平,心想这哥们挺上道的,“我看哥们你也是个实诚人,咱俩今天遇上也是有缘。这么地吧,这件事你交给我,成了你给我50块钱。”

    何平装作吃惊的样子,“50块?兄弟你这价可太高了,咱一个月工资才二十来块钱,你给便宜点,25块你看怎么样?”

    “不可能,你这打牌要饭的呢。”梁跃进高声道。

    “不行不行,你这50块钱太高了,再给便宜点,老哥这是给公家办事,不挣什么钱。”

    俗话说漫天要价,落地还钱。

    两人费了一番口舌后,讲到最后见梁跃进脖子上青筋都出来了,何平知道价钱也差不多了。

    最终把价钱定在了35块钱。

    何平做出无奈的样子说道:“好吧,好吧。就35块钱,但是我要跟你说明白,35块是一口价,你得负责给我维护好印刷厂的关系。”

    “有我在,你就放心吧。哥们儿。知道我爸是谁吗?梁爱民,印刷厂你打听打听去,谁是一把手。”

    原来如此,怪不得这梁跃进能够这么笃定办成这件事。

    “哎呀,原来是厂长公子当面,失敬失敬,以后还得请兄弟你多照顾啊。”何平恭维道。

    “既然认识了就都是朋友,什么事都好说。”梁跃进非常社会的说道,“对了,还没问哥们你贵姓啊?”

    “免贵,何平。”

    两人又叙了长幼,何平比梁跃进大一岁。

    “走走走,今天高兴,出去吃点饭。”

    何平拉着梁跃就要到厂外面吃饭。

    这个年头饭店是非常少的,而且都是国营饭店,服务态度非常恶劣,更有甚者还会有饭店内挂着“禁止殴打顾客”的牌子。

    正巧印刷厂门口就有一家国营饭店,两人进去,梁跃进熟稔的跟服务员打了个招呼,一看就是这里的常客了。

    别看人家国营饭店的服务态度不行,但是饭菜的口味和质量是没得说的。

    几两酒下去何平还好,梁跃进就有点多了,一看就是量小瘾大的主儿。

    酒精迅速拉近了两人的距离,开始勾肩搭背、称兄道弟。

    梁跃进一个劲儿的说不能要何平的钱,何平哪里会把酒话当真。

    最后梁跃进醉醺醺的拍着胸脯,大着舌头打包票道:“大哥,这事儿交给老弟你就放心吧,办不成这事老弟我提头来见。”

    何平的酒量一向不行,但是也分跟谁比,跟丁爱国和老队长这两个老司机比那肯定是不行,但梁跃进这个喝了没几天酒的小年轻比,还是不怕的。

    他此刻只是微醺状态,被梁跃进的憨态逗乐了。

    “行啊,事儿交给兄弟你我放心,办成了哥哥我亏待不了你。”

    一顿饭吃的宾主尽欢,梁跃进一步三晃的回了家,何平则是带着醉意登上了回平县的客车。

    两人约定好三日之后何平再来印刷厂,那时梁跃进会告诉他业务联系的情况。

    何平下了客车,取回自行车,一路晃晃悠悠的骑回家,到家的时候已经是下午4点多了。

    一身的酒气,小柱儿还从来没见过这样的何平,有些害怕,但还是非常懂事儿的去给何平打了热水,让何平洗洗脸。

    何平借着酒劲儿,狠狠的揉了揉小柱儿的小平头。

    洗完脸休息了一会儿,感觉清醒了不少,何平就去养鸡场看看。

    正值傍晚,社员们都下工了,养鸡场的社员也是一样,负责值夜班的卫国叔已经到了。

    其实养鸡场下午正常的交接班是每天的下午5:30,但是卫国叔每次总会提前半个小时。

    何平调侃道:“卫国叔,今天秋芬婶子婶子也没当班啊,你咋来这么早?”

    “一天天的别搁这胡扯,没大没小的。”

    现在卫国叔和秋芬婶子的的恋情在大队里已经已经是个公开的事情了,两人一个是久丧的寡妇,一个是常年的光棍,任谁也说不出闲话来。

    至于秋芬婶子的老婆婆,自从上次闹过一回事之后也消停了不少。偶尔还是会和邻居传一些关于秋芬婶子和卫国叔的闲话,也没人会往心里去。

    何平语带调侃的对卫国叔说:“卫国叔,准备啥时候和秋芬婶子办事啊?到时候别忘了告诉我,我给你们送份大礼。”

    何平心想着卫国叔这种爱岗敬业的员工肯定不能亏待,年底评选优秀员工必须得有他的一份。

    卫国叔嘿嘿直乐,没有接话。

    “不是我这个当晚辈的说你,你跟我秋芬婶子年纪也不小了。抓紧时间赶紧把证扯了,再生个大胖小子,这一家人和和美美的多好啊。”

    “净拿我打岔。”

    “我这不是关心你们吗?要别人我还懒得说呢。”

    何平和卫国叔说了几句话之后,韩兆军从孵化室出来了,“何平哥你回来了,有点事儿跟你商量一下。这眼瞅着就要入冬了,咱们鸡舍的取暖得准备起来了。”

    何平一拍大腿,可不是咋的,差点把这事给忘了。最近净忙别的事了,连本职工作都没做好。

    按照老财叔的预估,11月份养鸡场的第1批母鸡就会进入产蛋期,母鸡产蛋对于气温是有一定要求的,如果鸡舍内的温度过低的话,会直接影响母鸡的产蛋效率。

    这可是关乎到养鸡场收益的大事。

第52章 崽卖爷田不心疼

    韩兆军过来说这个事只是给何平提一个醒,养鸡场在最开始建设的时候已经考虑到了取暖问题,在鸡舍的北山墙建了一道长长的火墙,一头连着孵化室的火炕。

    这个年代虽说有煤,但是煤炭票还是个非常金贵的东西,现阶段农村的取暖基本上还是靠柴火。

    农村家庭的取暖材料来源比较集中,一是秋收时候的苞米杆子、高粱米杆子捆成捆,从地里拉回来摞在院里。二是山上砍柴或是捡树枝,煤炭或是蜂窝煤在这个年代还是城里人能够享用的奢侈品。

    养鸡场的鸡舍有近千平方米,需要的取暖材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入冬前把取暖材料准备好不是一个小工程。

    “行啊,这事我跟老队长说一下。得让队里安排劳力帮忙,咱们养鸡场需要的柴火也不是一点半点,光我们养鸡场这几个人弄不来。”

    第二天小柱儿上学是何平送去的,何平的主要目的是想看看王校长的钢笔字帖母版写好了没有。

    得知何平的来意,王校长略带骄傲的把一摞字帖母版交到何平的手上,“幸不辱命。”

    这是他花了几天的时间,一笔一画工工整整的写下来的。

    有了这些的模板,何平的心里有了底。

    到了和梁跃进约定的日子,何平坐上客车再次前往营城印刷厂。

    何平到了营城印刷厂,梁跃进正在门卫室等着他呢。

    “这两天不见你小子怎么有点胖了?”何平开玩笑的说到。

    “唉,生活过得滋润嘛,没办法。”梁跃进笑着道。

    “我那事咋样了?”

    “我办事你还不放心?老弟出马一个顶俩,这点事不在话下。”

    听到梁跃进的话何平心里托了底,“给我具体说说。”

    “我组织了几个人,到时候夜里给你加班做一下。要印多少随便说,你这边给出一下加班的费用就行。”

    梁跃进一说,何平立马明白了这里面的弯弯绕,有些担心的问道。

    “你这么弄没事吧?”

    “没事,放心吧,我都关照好了,厂里家大业大的这点损耗算什么。”梁跃进一脸的不在乎。

    梁跃进费这么大的劲帮何平自然是有原因的,那天何平看到他在花坛抽烟的时候,他正在犯愁呢。他最近正在追厂里的厂花于佳佳,本来两人吃饭看电影进展得挺顺利的,可半路突然杀出个程咬金。

    有个叫蒋爱国的突然对于佳佳发起了追求攻势,出手非常阔绰,没事就堵在厂门口给于佳佳送礼物,梁跃进本来快要到手的女朋友没几天就动摇了,开始和梁跃进保持距离了。

    给梁跃进闹心的啊!

    有心想找人收拾收拾那小子,可一打听说是营城地委的,瞅那出手的阔绰劲,家里条件肯定不差,这年头家里条件好的,那不用问,要不就是政|府的,要不就是国企的,他这点龌龊手段还真不太敢用。

    硬的不行,那就只能来软的了。

    于佳佳进厂还不到一年,每个月挣的钱都交到家里了,上下班都是用走路的,以前他俩聊天的时候于佳佳说过,就希望有一辆自行车。

    梁跃进决心从这方面下手,他就不信一辆自行车砸下去,还砸不回美人的心意。

    可问题是别看梁跃进是厂长的儿子,他挣得也是工人的工资,自己平时花钱又是大手大脚的,狐朋狗友一大堆,怎么可能攒的下钱,问周围借了一大圈,好不容易凑了一百出头,可离着买自行车还差不少呢。

    给他愁的跑到花园去抽烟,正巧遇见了何平。

    何平这件事说难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走正规渠道肯定是不好办的,他要是跟他爸说这件事,估计就是劈头盖脸的一顿骂。但他私下操作这件事没那么麻烦了,只要打通了关系,对他来说这钱就是白捡的一样,毕竟当了这么多年的厂长儿子,在印刷厂里这点面子他还是有的。

    好歹也是三十多块钱,不比他每次倒卖厂里的物料挣那三块五块挣得多吗。

    再说了还能给兄弟们弄点加班费,不要太美呦。

    何平瞧这梁跃进一副崽卖爷田不心疼的样,心里倒是不担心,这厮一看就是个惯犯,即便出了事也有他老爸兜着,为了自己儿子他也得把事情给压下来。

    他担心的是另一件事,硬笔字帖这件事操作几乎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唯一的字帖母版也交到了梁跃进一伙人的手里,他不得不防一手,现阶段还没什么,因为谁也不知道这字帖印刷出来后销售效果会怎么样,除了何平这个在后世见识过庞中华老师和田英章老师风采的人。

    万一梁跃进一伙人眼红,完全可以抛开何平单干,到时候何平哭都没有地方。

    想到梁跃进的身份,和他组织起的这伙人,要是能把他们拉过来的话,不仅能防患于未然,说不准还能成为很好的助力。

    心中定计,何平故作感动道:“兄弟,帮哥哥的忙不能让你担这么大的风险。老哥也不瞒你,这个买卖说是队办小学的,其实里面也有哥哥的一份。这又让你们厂里又出钱又出力的,我哪好意思啊,你看这样行不行,我这钢笔字帖印出来也是用来卖的,到时候你们可以拿着我的货出去卖,货款你们也不用交,卖出一份去我给你们三毛钱的利润,你看怎么样?”

    何平之所以给梁跃进这么高的提成也是有自己的考虑的,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钢笔字帖这种东西本身没什么技术含量,能不能卖得好全靠渠道,梁跃进他们如果能卖的动的话,对何平来说是有百里而无一害的。

    现在可没有什么压货款一说,无论是市场还是工厂,那向来都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买卖交易你想先拿货后交钱,门都没有。

    这卖出去一份就净挣三毛钱,自己还不用垫货款,上哪找这样的好事去?

    梁跃进立刻喜出望外,看着何平就像看财神爷一样,“大哥,你真是我亲大哥,以后我就是你亲弟弟,有啥事你一句话。”

    梁跃进的反应让何平意识到一件事,那就是后世那种先赊货,卖出去再交货款的方式对现在的人来说是一件多么有吸引力的事情。

第53章 印刷完成

    何平比较庆幸的是这个年代的人的思维还停留在计划经济的时候,没有形成后世见钱眼开的商业思维。用加盟卖货的方式搞定了梁跃进这个隐患,找了梁跃进这么个合作伙伴也不知道是福是祸,走一步看一步吧,就目前来看自然是利大于弊的。

    梁跃进找来的都是他从小一起长到大的发小,只有一位姓周的老师傅,是因为家里儿子要结婚,不得已才出来接点私活的,算上梁跃进一共五个人。

    何平先是拉着众人到厂子外面的国营饭店吃了顿饭,想让马儿跑得快,那就得让马儿吃饱。

    因为晚上还要加班,所以大家都没喝酒。

    何平把字帖的母版交给周师傅,跟着去车间看了一会儿,发现自己也看不懂,就拿着介绍信上外面找了个招待所住下了。

    周师傅给何平算了一笔账,按照何平的要求,一张钢笔字帖的成本怎么也要合到1分5厘。

    何平算了了一下,按照小学阶段学生常用汉字有3000个,其中需要会写的不超过1300个。现在的田字格本。都是16开的,一张纸上就是130个字,加上常用偏旁部首两张,一套钢笔字帖12张正好,这样算下来一套字帖的成本就是1角8分钱。

    何平计划先印刷一千套钢笔字帖,总的成本价就是180元。

    当然了,这笔钱是算在工厂的损耗里的。虽然不是出于何平的本意,但这种损公肥私的事情,何平是不打算常干的。这个成本和何平原本预估的成本差不多,要知道现在都钢笔字帖的成本不过两三分钱,书店卖才不过6分到1角钱之间而已。

    现在的钢笔字帖更适合初中以上年纪的学生来练习,因为其内容多是文字描述和文字构造描摹,靠的是个人的理解能力。

    但何平的这套字帖不一样,字帖上的凹槽为的就是让小孩子临摹方便,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让小孩子通过不断的临摹形成肌肉记忆,从而达到练字的目的,非常的简单方便。

    何平打算把零售价定在1块钱,他并不担心钢笔字帖的销路问题,什么年代都不缺为了孩子教育舍得花钱的家长。别看这一块钱都相当于一个普通人一天工资了,但用这一块钱买了钢笔字帖就能让你的孩子从此写得一手好字,你就说这钱花得值不值吧?

    现在基本每个公社都会有公社中学,小学就更多了,一个公社至少要有3~4所小学。平县的的总人口80万,保守估计中小学人口数量至少有2万人。哪怕这其中只有1/10买他的字帖,那么也是2000套字帖的销量。

    定价一块钱也不是他心黑,成本1毛8分,分给梁跃进他们3毛,剩下得才是何平和丁屯小学的收入。这其中何平只想把自己的投资收回,但何平担心的是这年头可没有什么专利保护,字帖的生意可以说是一本万利,只要是有心人想做,根本拦不住,更可怕的是这年头私人小老板虽说有但一来胆子小二来本钱少,根本成不了气候,最令何平担忧的是国营厂子介入其中,到时候字帖的生意能做多长时间,赚多少钱可就不是何平说了算的了,能利用先发优势吃个盆满钵满自然是最好的,所以定价还是要高一点。

    这也是何平为什么没有掺和在其中的原因,第一是因为他知道最近几年政策反复的厉害,他这时候小打小闹的挣点钱,即便有人注意也不会拿他怎么样,可要是真的没心没肺的做大做强,傻子瓜子可就是摆在他面前的前车之鉴。

    第二是没有这个年代没有知识产权的意识,字帖的生意一旦火爆起来,何平可不想和有背景有资金的国营厂子在一片蓝海中打生打死。

    他的初心就是帮助丁屯小学改善教学环境和师资力量,能赚得多自然更好,赚不到钱他也不心疼。最重要的是不要暴露自身,字帖这门生意和养鸡场不一样,养鸡场不论怎么说都是集体企业,字帖的生意真要查那就是投机倒把,在这个年代做生意必须要苟得住,留着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周师傅预估了一下,从影印开始他们这一千套字帖怎么也要花两天的时间才能完成,何平也不着急,那就再这住两天呗。

    拿着介绍信到旁边的招待所开了个房间,美美的睡了一觉。

    第二天中午,梁跃进睡醒了就来找何平。

    昨天晚上印制母版耽误了不少功夫,只生产了两百套字帖,今天晚上大伙准备加班加点的把剩下的八百套字帖印完。

    何平也不着急,还没到工厂下班时间,也不能开工,他让梁跃进找来人买了副扑克牌,教他们玩斗地主。

    现在还没有斗地主这种棋牌玩法,梁跃进一玩就感觉非常新奇,几人一直打到工厂下班也没尽兴。

    何平见时间到了,怕耽误事,散了牌局,又请大家吃了顿饭,晚上继续开工。

    一千套字帖花了两个晚上终于印制完成了,制作封皮包装的时候何平才忽略了一件事,字帖名字还没有起。

    后世有个庞中华,王校长叫王中华,跟中华有缘,字帖名字干脆就叫王中华钢笔字帖吧。

    封皮弄好,梁跃进他们找来纸箱子,一千套字帖整整装了两大纸箱子,大几十公斤重。

    何平给梁跃进他们留了一大箱子,梁跃进他们身在地区,如果顺利的话字帖的销量应该是不差的,何平特意花了半天时间给梁跃进他们写了一份销售用的宣传文案,这是他一开始就想好的。跟梁跃进他们强调卖货的时候一定要注重强调方便、速成,总之就是买了一套钢笔字帖就是拥有了一手好字。

    这都是跟后世的卖家们学的,何平相信用在现在的人身上效果应该会不错。

    何平记下了印刷厂门卫室的电话,现在交通毕竟不发达,一来一回就是一天的功夫,还是打电话方便一点,这样何平只需要跑到公社就可以了。

    何平在梁跃进的帮助下费劲巴力的把字帖搬上客车,返回平县。

第54章 得道多助

    何平到了平县,先是去了县图书馆一趟。

    信馆长见何平抱着一大箱的东西,笑道:“怎么?字帖做出来了?”

    “可不是么,费了不少劲,您给看看。”

    说着何平拿出几本字帖递给信馆长。

    之前何平说的时候,信馆长就对他说的这种钢笔字帖很有兴趣,要不然也不会帮忙介绍高鹏飞,虽然高鹏飞没帮上什么忙,但何平还是非常领信馆长的人情,人家真心实意的帮忙,别管帮没帮上忙,都得记着人情,这是做人最起码的道义。

    信馆长饶有兴致的拿着几份字帖看了看,“嗯,这一手正楷很有水平,少说得有二十年功底了吧?”

    “整三十年了,家学渊源,软硬笔书法都写的非常好,是我们那小学的校长,没人知道罢了。”

    信馆长惋惜的摇摇头,“可惜了,真是埋没了人才。”

    欣赏完字帖的书法,信馆长又研究起字帖的印刷工艺,“你这东西还真是有些巧思,是个好东西,很适合小孩子练字。”

    何平舔着脸说道:“您认识的人多,帮着推广推广。”

    信馆长大方地说道:“好啊!”

    何平本来就是随口一说,没想到信馆长竟然就这么答应了。

    瞧见何平有些错愕,信馆长解释道:“我这可不是冲你,而是冲着你们小学,这几年队办学校都不容易,我也帮不上什么大忙,略尽心意吧。”

    “真是谢谢您了。”何平发自内心的感谢道。

    信馆长是个老派的知识分子,两人只是短短接触了两三面,却能因为何平为小学筹钱而出手帮助,恰恰说明了他的胸怀和境界,对比王长天之流不知道要高到哪里去。

    告别了信馆长,何平又带着几本字帖样品去了县文化馆。

    “何平你怎么来了?”李峰好奇道。

    “有点事情请你帮忙,这是我们队办小学出的钢笔字帖,想对外销售,你看看能不能在你们文化馆帮忙宣传宣传。”何平说明了来意。

    李峰面露难色,他在县文化馆就是个小科员,这样的事哪里是他能说的算的。

    何平看出李峰的为难,“你不用特意帮忙宣传,就放在你们的书报区就行,有人感兴趣了你就帮忙介绍一下,留个联系方式,我下次来你告诉我就行。”

    李峰心想虽然有点打擦边球的嫌疑,但倒是还好。

    “那好吧,你放我这吧。但我先跟你说好,我可不保证一定会有人感兴趣啊。”

    “明白明白,这就很感谢你了。”

    何平找李峰和信馆长的原因是因为他虽跟两人接触时间都不长,但也知道这两人的人品都是非常可靠的,让他们帮忙,即便没有什么成果也不会出什么大纰漏。

    他还认识文化局的局长余志勇,但何平并没有第一时间去找他,是因为余志勇的职位本身就比较敏感,即便他愿意帮忙,也很容易被人误会这里面会有利益勾连。

    县里认识这么几个人,能找的何平都找了。

    接下来何平就要去乡里了,毛主任这座靠山还没派上用场呢。

    何平骑着自行车,后面驮着一箱子的钢笔字帖,一路风风火火的就骑进了公社大院。

    通讯员张国强认识何平,何平一说来找毛主任,张国强就把他带到了毛主任的办公室。

    “毛主任您好。”

    毛主任正在批阅文件,抬头看着何平,“何平同志你怎么来了,有什么事吗?”

    “有点事想请您帮忙。我给咱们丁屯小学印了一批钢笔字帖,想卖点钱改善一下小学的师资环境。”

    毛主任恍然道:“对了,前两天老丁还来说过,说你跟县文化局要了不少桌椅捐给丁屯小学。好啊,何平同志你不仅扎根农村创作文学,更是热心我们农村的教育事业,真是让我们这些当父母官的感到有些羞愧了。”

    “毛主任您千万别这么说,我这么做不光是为了大家,也是为了我自己,我家的孩子也在丁屯小学上学呢,教学条件变好了,我的孩子也跟着受益。”何平谦虚道。

    “好了,你就别谦虚了。”毛主任看着面前的年轻人,只觉得越看越优秀,有才华、有头脑、有爱心,真是难得一见的人才啊!

    “来,给我具体说说,这件事你是怎么做的?”

    “是这样,我发现……”何平一五一十的把他是如何发现王校长的一手好字,到他找到营城印刷厂,再到请县文化馆、图书馆的朋友帮忙的整个经过都说出来了,当中隐去了梁跃进的事,只说是托了一位朋友的关系。

    毛主任听完频频点头,年纪轻轻的就能够利用手里为数不多的资源进行资源整合,完成一件难度颇高的事情,是个有行动力的聪明人。

    更难能可贵的是他的这一份赤子之心,出发点完全不是为了个人目的,更让毛主任对何平另眼相看。

    毛主任越看越觉得这个年轻人过分得优秀,“最近和春华有没有联系啊?”

    啊?何平被毛主任突如其来的一问弄得一愣,“最近事情比较多,读书会倒是没去。”

    “工作的事情固然重要,但读书学习也不能放下,要劳逸结合嘛!”

    “是是,您说的对。”何平有种不祥的预感,他感觉毛主任看自己的眼光就和队里那些媒婆看自己的眼光一样。

    说了两句题外话,何平又把话题拽回来,“我这次来就想让您帮忙写个条子,我上公社中学去宣传宣传。”

    毛主任欣然道:“行啊,没问题。这是好事,必须支持。”

    写完条子,毛主任递给何平的时候像是突然想起来一样问道:“丁屯小学应该拿不出那么多钱来做这件事吧?”

    何平嘿嘿一乐:“什么事都瞒不过您,这钱都是我个人垫的,我跟丁屯小学的王校长说好了,等字帖卖出去我收回投入的成本就可以了。我虽然没想着挣钱,可也不能亏钱不是?咱不能让做好事的人出钱又出力,对吧?这样以后谁还做好事啊?”何平嬉皮笑脸的说道。

    何平虽是说的玩笑话,却令毛主任陷入沉思。

    是啊!好人凭什么要出钱出力的做好事,难道做好事就天生要吃亏吗?做好事不应该有好报吗?

    真不愧是当作家的,随口这么一说,就发人深省。

    毛主任回过神来,何平已经离开了办公室。

第55章 美好生活

    从营城到平县县城,再从平县县城到公社何平,已经折腾了大半天的时间,何平到公社中学的时候已经是下午3点多了,公社中学就在梁屯,离着公社大院并不远。

    何平拿着毛主任的条子找到了公社中学的校长,向他说明了自己的来意,希望学校能帮忙宣传一下钢笔字帖,并且向校长承诺公社中学每卖出一套钢笔字帖,他就会给学校三毛钱的提成,和向梁跃进的承诺一样,想让马儿跑,自然要让马儿吃草。

    一听到还有提成,校长本来略显敷衍的态度立马热情厉害,带着何平挨间教室的去教室宣传。

    公社中学整个学校的学生加在一起300人左右,一共三个年纪,6个班级。正是下午上自习课的时间,何平的宣传也不耽误老师们的授课。

    何平的宣传并不时间并不长,一个班级只待了三五分钟。他主要是把自己写好的字帖给大家看了看,讲讲练习字帖的优势。毕竟字帖一块钱的售价并不便宜,相当于现阶段学生家长一天多的收入,学生们是肯定要回家跟家长商量的,即便小孩子看着觉得新奇想要学习写字,但最终的决定权还是在家长手里。

    用了半个多小时时间结束了宣传工作,他给公社中学留了100套的字帖,多退少补嘛。和校长讲定,让学生们回家先和家长沟通,如果统计好学生们的购买数量,让学生们先交钱。

    何平从公社中学骑回家的路上,北风呼呼的刮着他的脸。

    深秋了,何平才意识到这件事,想起家里的两间土房子,这个冬天如果还在那里住的话,会很难熬的。

    这半年多时间住着土房子可没少遭罪,之前是没那个条件,现在小说也发表了,养鸡场眼瞅着要挣钱了,应该对自己好点了。

    路过丁屯小学的时候正赶上放学,何平等了一会儿接上了小柱儿。

    “柱儿,你想要个啥样儿新房子?”

    坐在大二八横梁上的小柱儿没闹明白是啥意思,疑问的抬头看着他。

    “爸手里有钱了啊,准备盖个新房子,你有啥想法没?”

    小柱儿想了半天,“要玻璃窗户。”

    何平微笑道:“那当然得有了,还有呢?”

    “要有炉子。”

    “还有呢?”

    这可把小柱儿难住了,孩子从小过的苦,年纪又小,哪里懂得房子的事情。

    绞尽脑汁的也没想出个所以然来。

    “爸给你说说好不好?”

    “嗯。”

    何平抬眼望着前方,畅想道:“首先呢,咱俩得一人一间房间。”

    “我要跟你睡一铺炕。”小柱儿插话道。

    “好,跟我睡一铺炕,你的房间等你长大点再去睡。我要写作,得有个安静的环境,所以得有个书房。还要有个客厅,客厅你知道不?”何平问道。

    小柱儿摇摇头。

    “就是来客了招待人的地方,还得有厨房,就是外屋地,到时候咱们吃饭就不用在炕沿上吃了,在外屋地放个饭桌。”

    小柱儿按着何平的描述想了想,这样的新家有点好呦。

    “咱还得建个厕所,可不能像现在这样,咱肥水不流外人田。到时候弄个抽水马桶,就在屋里上厕所,上完厕所一拉绳,哗~就冲走了。”

    小柱儿还从来没有听说过抽水马桶,这世界上还有这么神奇的东西吗?

    “屋里上厕所那得多臭啊?水从哪来?”虽然老爸描述的非常美好,但小柱儿总觉得有些不靠谱,说出了自己的疑问。

    何平没想到小孩子还能考虑得这么周到,他刚才就是习惯性的顺嘴胡诌,这么一想确实有难度。

    “那不用抽水马桶了,咱们用蹲便器。”

    “蹲便器是啥?”

    “就是在地上挖个坑,把一个陶瓷做的篓子上完厕所,舀点水一冲就行了。”

    “那为啥不直接在地上挖个坑当厕所呢。”

    “小孩子家家的哪那么多问题。”孩子天真的问话打破了何平的幻想,怎么感觉自己这个当爸的还没有孩子想的周到,觉得自己的口气不好,何平耐心的解释道:“用蹲便器更干净,还方便。”

    “哦。”小柱儿没再说话,老爸虽然总是不靠谱,但他说的事好像都做到了,暂且相信他好了。

    何平想了想,这个年代把厕所放在屋子里,好像不太现实,现在可没有什么ppr管道。算了还是把厕所放在外面,弄个蹲便器好了,好歹干净一点就行,也不能那么追求完美嘛。

    “所有的房间都要有窗户,从哪个房间都能看到外面,这叫全明户型。”何平想起后世他看房子时被中介忽悠的术语。

    “屋子里得有暖气。”何平想到了一个很关键的问题,东北的冬天四五个月,没有暖气可不行,“把每个房间都安上暖气片,咱现在有煤炭票了,到了冬天炉子一烧,在屋里穿秋衣秋裤都不冷。”

    在小柱儿的记忆中冬天永远是寒冷的,哪怕是在屋里面穿着衣服,也还是冷的要命,他憧憬着老爸描述的那幅场景,小脸上满是希望。

    “院子里还得打口水井,可惜弄不到水泵,要不然咱们用水就方便多了。还得跟老队长说一下,得拉根电线,家里得通电了。”

    东北农村七十年代不少生产大队都是通电的,只不过没有几家能安得起、用得起罢了。

    本山大叔的小品里曾经说过“手电筒”是唯一的一种家用电器,是这个年代的真实写照。

    谁家要是有个收音机那就了不得了,家里会经常性的成为整个大队的聚会场所。

    没有电的生活还是不太方便的,即便没有那些方便的家用电器,晚上点个电灯也是好的。

    “到时候再把院墙建起来,在院子里种上些花花草草,弄个葡萄架子和小凉亭。嘿嘿嘿,到了夏天晚上,我坐在凉亭里乘凉,你去葡萄架子那摘葡萄,嘿嘿嘿。”

    何平说着说着忍不住笑出了声,多么美好的生活啊!

    父子俩骑着自行车在秋风中畅想着未来的生活。

第56章 父爱如山……崩地裂

    眼下也没有用钱的地方了,现在秋收已经完成,正好是大队的社员们一年中空闲的时候,时间也刚刚好,地还没上冻,是个盖房子的好时节。

    何平下定了决心,这破土房他算是住够了,必须得盖个大房子。

    回家之后,何平先去了一趟养鸡场,这几天养鸡场除了日常运行之外,还多了一样工作,就是准备过冬的柴火。

    大队的社员们都隔三差五的就往养鸡场院里拉几捆柴火,现在在养鸡场西南角已经摞了高高的柴火垛子,苞米、高粱秸秆、树枝、木柴,啥都有。

    “兆军,柴火准备的怎么样了?还差多少?我看外面柴火垛子不小了。”

    “这才哪到哪啊,也就比我们一般家里用的多那么一点,还得十几天吧,何平哥你放心,上冻前肯定能预备齐。”

    “那就好,有件事跟你说。”何平把韩兆军拉到一边说。

    “我准备盖房子,你给我联系一下刘四叔,让他明后天过来一趟,我跟他商量一下盖房子的事。”

    刘四叔是柯寨的人,上次盖养鸡场的时候就是韩兆军把他找来的,一事不烦二主,这次还得找他。

    别看后世泥瓦匠这个工种不起眼,但在现在可是个正经的技术工种,哪家要盖房子了,必须得请个泥瓦匠,相当于后世设计+监理+施工的作用。

    当然了,盖房子也离不开生产队社员们的帮助。绝大多数人家盖房子都是选在农闲的时候,在队里喊一嗓子,瞬间就可以集结出十几号甚至几十号人,这个就看平时在队里的人缘了,干完了活也不用给工钱,每天供饭就行,有条件好的人家也会供点烟和酒。

    韩兆军高兴道:“这可是好事,你那房子早该扒了重新盖了。晚上我去找刘四叔一趟,让他明天过来。”

    两人说定,何平帮着来送柴火的社员把柴火码放好,又拌好了明天的饲料,就回家了。

    回到家何平把他所有的收入都归拢了一下,最近花销比较大,在营城的时候住招待所、请客吃饭、坐客车,一共花了30多块钱,加上给梁跃进的好处费,手里满打满算剩600块钱。

    盖个房子应该够了吧?

    别看何平在回来的路上吹的那么凶,真到盖房子的时候肯定得按照手上的钱来。

    吃完晚饭,小柱儿也写完了作业,何平从纸箱子里拿出一套钢笔字帖。

    何平一脸嘚瑟:“柱儿,看爸给你准备了什么好东西?”

    小柱儿一听这话顿时兴高采烈,听这话的意思肯定是好东西啊。

    何平把字帖从包装里抽出来,“看看,这是你老爸专门找人给你印的钢笔字帖,以后你就拿这个练字,再也不用担心狗爬拉字了。”

    黑人问号脸?

    糟老头子坏滴很!

    期望越大失望就越大,本想着是好吃好玩的,再不济也是穿的,没想到居然是钢笔字帖。

    小柱儿的情绪一下子跌到了谷底,郁郁寡欢。

    看着小柱儿一脸的生无可恋,何平高兴极了.

    多么伟大的父爱啊!

    为了孩子的学习,老父亲不惜反复奔波上百公里,求爷爷告奶奶的印出了理想的钢笔字帖,就为了让孩子能够练得一手好字。

    这是一种什么精神?

    这是一种把自己累死也要坑儿子的精神啊!

    何平揉着小柱儿的头发,“你呀,没事别老干活,多练练字看看书,咱家现在条件好了。”

    我喜欢干活,干活使我快乐,你懂个锤子。

    小柱儿当然不敢说出心里话,只能默默无语,含着眼泪,两手把钢笔字帖都攥出褶了,“谢谢爸。”

    “乖!真懂事!”何平露出老父亲欣慰的笑容。

    真是一幅父慈子孝的场面啊!

    翌日,刘四叔一早就来到何平家。

    “昨晚兆军找到我那,说你要盖房子。”

    “是啊,这回得麻烦四叔你了。”

    “哪儿的话,你叔就是干这个的,这房子你打算怎么盖?”

    刘四叔是多年的老把式了,虽说现在家家户户盖房子样式都差不多,但还是得先打听清楚东家的想法,他才能有的放矢,估算出大概的工期和投入。

    何平把自己的想法给刘四叔说了一下,用后世的话概括就是房屋的格局要有一间客厅、两间卧室、一间书房、一间厨房兼餐厅,院子里盖个带蹲便器的厕所,再盖个凉亭,打口井。

    “好家伙,你这房子要照这么个盖法,花费可不低啊!你这是照城里干部的标准盖房子啊。”刘四叔听完何平的想法惊叹道。

    “我这老房子实在太破了,要盖就盖的好的,省的以后再折腾不是?四叔你先给我估算一下,盖这么个房子大概得花多少钱。”

    “你容我算算。”

    刘四叔掏出随身带着的红皮小本子和铅笔,一边写写画画,一边询问何平更加详细的要求。

    这么弄了有二十分钟,刘四叔的本子上描绘出了一栋,十二米开间,十米进深的房子。

    “水泥地面、白灰墙、两层窗户、暖气、带蹲便器的厕所,按照你说的标准,你这光房子就得四百块钱,这还没算你打家具的钱,要是再算上打井和院墙的钱,少说也得七八百块钱了。”

    何平沉吟了一下,倒是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他现在手里就有600块钱,院墙、凉亭、水井的排序肯定要在房子后面,他可以先暂缓打井和院墙的事情,房子才是刚需,其他只是附带的,盖完房子剩了钱再说。

    想想现在住的破土房子遭的这些罪,何平一咬牙:“行啊,就照这么盖,四叔你就说怎么盖吧。”

    刘四叔惊讶于何平的财大气粗,但想想最近听到的关于他的传闻,倒是可以理解。

    “你先联系材料,你房子有几样东西得自己弄来,第一是水泥,打地面、砌砖都得用,第二是暖气片和暖气管子,还有就是蹲便器。别的你不用管,红砖、白灰、木料、木匠、玻璃这些我给你联系。”

    何平把东西记下来,“好,我先想办法把这些东西弄来。”

第57章 准备盖房子(求推荐票)

    何平先去跟老队长说了一下自己要盖房子的事,等他把材料准备好之后由老队长用大喇叭广播一下,请队里的社员们帮个忙。

    这个年代农村建房子都是全队男女老少齐上阵的,谁家盖房子提前在大喇叭里广播喊一声,第二天一早队里的人不用你找就会找到你家,准备开工。

    一栋三间的平方或者瓦房,不出三天就会拔地而起。

    和老队长说完之后,何平就和刘四叔分头行动,刘四叔去给他联系建房的材料和工匠,何平也得去解决刘四叔搞不定的材料。

    何平打算先上公社去问问,他手里有几张公社补助的工业票,看看能不能买点材料,实在不行托人多加点钱也行。

    何平骑车先是去了公社中学,昨天下午在公社中学宣传之后学生应该回去都跟家长沟通过了,今天意向销量应该会统计出来。

    到了公社中学,找到校长办公室。

    校长热情的让座道:“何同志来了。”

    “您别这么客气。”

    校长知道何平的来意,满脸笑容的从办公桌上拿起一张纸,“这是老师们统计的结果,你看一下。”

    何平接过来,“126套?”

    这个数字有些出乎何平的意料,毕竟是农村中学,这个购买率已经达到了40%,算是相当高了。

    校长解释道:“现如今大部分家里孩子上完小学就辍学了,能把孩子送来上初中的家里条件都还过得去,买个字帖不是稀奇事。”

    何平想想也有道理,他这次来的时候倒是带了几十套的字帖,怕的就是这种情况,未雨绸缪嘛。

    还真带着了,何平把字帖凑够126套,和校长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当然了,是扣掉给学校的提成的。

    126套字帖就是126块钱,扣掉给学校的37块7毛钱,何平到手88块2毛钱。

    生意就这么回本了,事情的发展比何平想象的要顺利很多。

    有时候就是这样,很多事你看着觉得很难,但是当你真的狠下心来,一步一步脚踏实地的去执行的时候就会发现,它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困难。

    离开了公社中学,何平来到了公社政|府。

    先找到了毛主任的通讯员张国强,个人盖房子的事如果直接找毛主任的话不太好。

    “何作家,你来找主任吗?”

    “找你问点事。”

    “是这样,我想盖个房子,可还差点材料,我就想让你帮我问问,看能不能买点盖房子用的材料。之前公社不是发给我一些粮票、副食票还有工业票吗,数量不太多,我可以换点或者我多出点钱。”

    张国强踌躇了一下,现阶段在全国建材都是很紧俏的物资,何平要自建房用量不会太大,自己要是托托人应该不难办,毛主任对何平的欣赏张国强是知道的,他还知道何平经常参加毛主任女儿组织的读书会,据说毛主任的女儿对何平也很有好感,这可是未来的主任女婿人选,结个善缘倒是挺好的。

    这个年代的通讯员就相当于后世的秘书,是领导的绝对心腹,能当上通讯员的人无论智商情商都不低,张国强略一考虑便想到了该怎么做这个人情。

    “我先给你问问,现在建材比较紧俏,不太好弄。你都需要什么?”

    “水泥、暖气片、暖气管子还有蹲便器。”

    “蹲便器?是县城筒子楼厕所里用的那种吗?”张国强问道,这种东西他也只是见过几次。

    “对。”

    张国强皱眉道:“这个还真不好弄。”

    “没事,你这边要是不方便,我再问问别的朋友。”

    “那这样,咱们两边都问着,我这边有信儿了就告诉你。”

    “那好,麻烦你了,国强。”何平感谢道。

    “别这么客气,给你们这些文艺工作者解决生活困难也是我们的责任嘛。”张国强开玩笑道。

    何平告别张国强,就往县城赶,他也没着急去图书馆和文化馆,和公社中学不同,他在这两处放的都是样品,总得让人有个体验的时间和过程,等几天再去也赶趟。

    何平去了县城的百货大楼。

    “爱霞。”

    何平进了百货大楼,刘爱霞正和同事唠闲嗑,他叫了一声。

    “何平,你怎么来了?”刘爱霞的脸蛋红扑扑的,像个苹果一样,一见着何平就乐。

    “找你有点事。”

    “啥事儿呀?”刘爱霞娇憨的问道。

    “你知道哪能搞到蹲便器不?”

    “蹲便器?你家要用吗?怎么不用马桶啊?”

    还真是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大小姐,有点何不食肉糜那味儿了。

    “我要盖个新房子,马桶上水不方便,有个蹲便器就行,用着干净卫生,拿水一冲就行。”何平解释道。

    “那你等会,我给你问问。”

    刘爱霞没半点犹豫,噔噔噔跑上楼去打电话。

    过了没几分钟,气喘吁吁的跑下来,欢喜地说道:“我给你问到了。你去物资局找刘爱军,就说是我让你去的就行。”

    何平没有想到刘爱霞这么轻易就问到了蹲便器的事,毕竟刚才在张国强那里他只是得到了一个模棱两可的答案,这事情还真得分人办啊,可能在自己眼里极为稀缺的东西,在刘爱霞这样家住县城的女孩子来说只是稀松平常的事。

    何平握着刘爱霞的手感谢道:“你可给我解决了个大难题啊,爱霞,谢谢你了。”

    刘爱霞顿时霞飞双颊,本来就红的脸蛋艳的醉人,扭捏的说道:“只……只是举手之劳而已。”

    何平意识到自己的举动有些鲁莽,连忙松开了刘爱霞的手,嘴里一个劲的感谢。

    何平又在百货大楼买了六瓶罐头,临走时塞给了刘爱霞两瓶表示感谢。

    离开了百货大楼,何平按照刘爱霞的指点找到了物资局。

    刘爱军看上去三十多岁,国字脸,身材魁梧,一见面先是打量了何平几秒钟,小伙子长得白白净净,身高腿长,倒是生了个好模样。

    “你是何平?”

    “刘大哥你好,是爱霞让我过来的。”

    刘爱军心想叫得还挺亲热,还爱霞,小妹现在胆子真是越来越大了,搞对象了都不告诉家里人。

    刘爱军没有跟何平多废话,再物资局的仓库里给何平翻出了一个蹲便器,顺便还送了管件。

    他打算回到家之后好好盘问盘问妹妹,这事得让父母知道一下。

第58章 不经意间咱就这么优秀了?

    搞定了蹲便器的事,何平往县文化馆去了一趟。

    看到何平过来李峰倍感压力,“你这昨天刚把东西放过来,今天就过来催,也太急了点吧。”

    何平把罐头递过去,“过来给你送点东西,给。”

    “你这是干什么?”李峰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

    “你这么帮忙,不表示一下感谢让我怎么好意思呢。”

    何平见李峰有点扭捏,便岔开话题道:“怎么样?大家对字帖感兴趣吗?”

    “问的人不少,也有不少人试用的。”李峰面露喜色,又凑上来小声的说道:“有人想买,但是在馆里卖这个东西影响不好,我统计了一下名单,说如果真想买的话等你过来卖给他们。”

    “让你费心了。”何平感谢道。

    “呦,这不是小何作家吗?”就在两人说话时,一道男声响起,把李峰吓了一跳。

    何平扭头一看,原来是上回遇见过的吴馆长,老头儿仍是笑眯眯的看着他。

    一副不像好人的样子。

    “馆……长好。”李峰结结巴巴的问好,这小子一看就是没干过什么坏事,面子上一点都兜不住,都不用人家问自己就已经先虚了。

    “吴馆长您好。”何平笑着问好道。

    “什么风把你给吹过来了?”

    此时李峰手里还拿着何平送的罐头,这要是让吴馆长误会了可不好,反正字帖放在文化馆他迟早都会看见的,于是何平解释道:“是这样的,吴馆长。我们公社的丁屯小学出了一套钢笔字帖,我这不想着如何推广一下吗,就想到了李峰同志在文化馆工作,我就拿过来几份字帖在文化馆让人试用一下,好方便我们推广。”

    “哦,这样啊!原来那个字帖是你们弄的,我今早还看见有人在用呢。不错不错,你们公社的小学有能人啊,这种字帖可比我们以前练字时用的字帖方便多了。”

    李峰可能是怕吴馆长误会,又跟着解释道:“就放在我们馆里让别人试用,不帮忙卖。”

    吴馆长笑着摆摆手:“没什么关系,代不代卖的无所谓,也不是什么坏事嘛。”

    见吴馆长态度如此开明,何平诉苦道:“感谢吴馆长支持我们的工作。跟您说实话,我们这也是没有办法,队办小学的条件跟县城的学校没法比,您可能知道我前几天还跟余局长化缘化了一些桌椅板凳,印这些字帖也是想给学校解决点困难。”

    “小何作家你有心了,年纪轻轻的还这么热心教育事业,说来真是让我们这些老朽惭愧啊。”吴冠有没想到这里面还有这样的缘由,转头对小李说道:“小李,字帖的事你就负责帮忙推广推广,有要买就大大方方的卖,没有关系,我们这也是帮助县里的教育事业做贡献了嘛!”

    何平见吴冠有这么给面子,迭声感谢道:“哎呦,吴馆长真是太谢谢您了,谢谢了。”

    感谢的同时何平也有些感动,别看老头子一副老狐狸的样子,办起事来倒是非常敞亮。他弄字帖这事单纯就是想帮丁屯小学改善一下条件,他遇到的这些人无论是吴馆长、还是信馆长,也都是看在他一心为公的原因上才这样痛快的伸出援手的。

    还是那句话,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别这么客气,都是为了教育。你要是有空我给你引荐一下老瞿,他是教育局的主管领导,可得让他好好感谢一下你,你这是在给他擦屁|股呢,哈哈!”

    吴冠有哈哈大笑的调侃同事,看样子两人之间是非常熟识的。

    理顺了心情,听到吴馆长的话,何平顺杆爬:“那可太好了,我这正愁怎么推广这钢笔字帖呢,如果能有教育局的领导帮忙,那对我们来说可是如有神助啊!”

    “那好,我打个电话,看他在不在局里,要是在的话我带你过去一趟。”

    吴馆长的痛快出乎何平的意料,老同志还真是雷厉风行。

    没等何平再说话,吴馆长就去办公室打电话了。

    过了两分多钟,吴馆长回来:“赶巧了,正好今天老瞿在局里。走,小何,我带你过去。”

    说完二话不说就带何平往外走,何平想起刚才还落下一件事没有说,赶忙道:“吴馆长,刚才有件事忘了跟您说。我们当初为了推广字帖提出了每卖出一份字帖,就会给销售者提成三毛钱。”

    “这个用不着。”吴馆长果断的说道。

    “吴馆长,我觉得这个钱无论是谁帮卖字帖都应该收下。”何平劝道。

    “哦?你说说为什么?”

    “原因也挺简单,我们只是队办工厂,并不是什么大型的国有企业,销售字帖产生的利润也只能用于队办小学或是周边几个生产大队的教育补贴。

    如果占用教育局或者文化馆的公共资源来为我们销售字帖服务,那不是相当于变相的利用社会公共资源来为我们一小撮人服务了嘛。而如果我们给了这笔钱,那么无论是接受上级领导部门的帮助,还是兄弟单位的帮助,那都师出有名、合作共赢的局面。”

    吴馆长听完频频点头,“没看出来,小何作家你不仅在文学上有天分,连政治觉悟也很高啊。那好,就照你说的办。”

    两人说着话就来到了县教育局的办公地,吴馆长口中的老瞿其实是县教育局的局长瞿靖难,两人年岁相仿,一见面就知道是老熟人了。

    “来来来,我今天来是给你介绍一位我们平县的青年俊杰。”吴馆长和瞿靖难握握手,然后把身后的何平介绍给瞿靖难:“这位年轻人叫何平,最近连续在几本颇有影响力的杂志上发表了小说,是一位难得的青年才俊。更难得的是,小何作家不仅文采斐然,还热心我们平县的教育事业,最近帮助他们那里的队办小学印制了一批钢笔字帖,希望可以借此改善队办小学的教学条件。”

    吴馆长把何平夸得地上少有,让何平有点不好意思。

    不经意间咱就这么优秀了?

第59章 销量喜人

    瞿靖难和吴馆长年岁相仿,又都是从事文化教育工作,身上都有浓浓的书卷气,但不同于吴馆长的和蔼,瞿靖难面相严肃,有股不怒自威的气势,看得出来平日里是个不苟言笑的人。

    但听着吴馆长的介绍,他忍不住露出满面笑容,“你好啊,何平同志。要不是老吴,我都不知道在我们平县还你这么一位热心教育事业的文学工作者。”

    “您二位过奖了,不过是略尽些绵薄之力罢了。”

    “何平同志你谦虚了,做起事来可是当仁不让,真是当代年轻人的楷模啊!”真不愧是当领导的,说话就是好听。

    “好好,就别互相吹捧了,今天小何过来是有正经事要跟你说。”吴馆长打断了两人的恭维。

    “两位先坐,我洗耳恭听。”

    落座后,何平将自己印刷字帖的经过简单的复述了一遍,然后说想通过县教育局向全县的各中小学来推广他们的这套钢笔字帖,当然也没忘说提成的事。

    瞿靖难手里摩挲着何平带过来的钢笔字帖,听完何平的介绍后,“真是一手好字,这真的是一个小学校长写的?”

    何平理解瞿靖难的想法,他当时看到王校长的字的时候也非常意外。

    相比于毛笔字的在国内的历史的源远流长,自民国时期才兴起的钢笔书法无疑是稚嫩的,涌现出的个别几位颇有造诣的几位大师对比毛笔字的书法大家,名声也是远远不如。

    但这并不意味着钢笔书法就要比毛笔书法差或者美学价值低,恰恰相反,正因为钢笔书法的历史更短,无论是师仿对象还是临摹字帖的的途径都远无法和毛笔书法媲美,其练就的难度才更上一层。

    自1928年中国生产出自己的第一支钢笔,能用得起钢笔的,无不是当时有过留学经历、学贯中西的高级知识分子,这些人拥有良好的毛笔字基础打底,但用惯毛笔其书法往往少有笔锋,时人多说钢笔笔尖弹性不佳、不易出锋,难出大家。

    到1949年邓散木与白蕉书写了中国第一本钢笔字帖《钢笔字范》,在这本字帖里,还能看到浓浓的毛笔风味。点画之间,遵循了中国最传统的美学,也就是深深体现在各种毛笔字里的美学,收笔回锋,凌空取势。

    建国之后,由于印刷业比较落后加之当时电脑没有普及,钢笔书法家的定义还仅是写字整齐划一,易于辨认。这些书法家,并不是写不出好看的字,但却苦于受限于毛笔书法与印刷体的限制,无法开创出属于钢笔书法的流派。

    瞿靖难拿着字帖仔细端详了很长时间,“这一手正楷结体端庄、不柔不媚、中正平和,唯一美中不足之处在于缺少变化,稍显些许呆板。不过这也是个好事,易于学习、便于推广。”

    听完瞿靖难的总结,何平心知他应该颇有书法造诣,自己看到王校长的字只觉得比自己以前临摹的庞中华、田英章的字感觉还好,但具体好再哪里也说不上来,瞿靖难一上眼就能看出这字帖的优点与缺点,可见造诣之深厚。

    “行了,可别卖弄你那点墨水了,尽会耍些嘴皮子。”老朋友吴馆长没给面子,拆台道。

    瞿靖难也不觉尴尬,反怼了一句:“没文化。”

    两个年近六旬的老人家还向年轻人一样斗嘴,可想而知两人的关系必然是不差的,何平装作我什么都没听见的样子。

    “何平同志,你们这个字帖确实有不凡之处。”

    得到瞿靖难这个教育局的一把手的认可,教育局的推广便不再是难事,两人说定由教育局向各中小学推广,提成还是按照每套字帖三毛钱,至于教育局和学校之间如何分配利润,就不是何平操心的事了。

    离开教育局后,吴馆长婉言谢绝了何平请吃中午饭的邀请,独自回文化馆去吃食堂了。

    何平想着字帖的事,着急赶回红旗公社,有了县教育局的助力,钢笔字帖的推广销售必然会在短时间内迎来一个爆发期,除去放在图书馆、文化馆的样品和红旗中学的126套字帖,他手里仅剩三百余套字帖,是远远无法满足平县中小学的市场的,他得赶紧给梁跃进打电话,让他抓紧时间印制第二批钢笔字帖,这次印刷量要加大。

    何平骑车骑到公社大院的门口,正碰见张国强骑着自行车从外面回来。

    “何平你去哪了?我特意上韩屯找你。”大冷天的张国强骑的满头汗水,一看就是骑的飞快。

    “啥事啊?这么着急?”

    “有个叫梁跃进的给你打电话,说字帖都卖完了。”

    何平心头一喜,他没想到自己这面刚准备开张,梁跃进那边已经售罄了,看来把他拉进来的这个决定是再正确不过了。

    二话没说,何平连忙用公社的电话给梁跃进回拨了过去。

    “喂!何平大哥,咱们字帖卖完了,才走俩学校就卖完了。”电话里梁跃进的声音有些失真,但还是能听出他内心的雀跃和兴奋。

    “好,跃进,我这边刚卖了一百多套,另外我h县文化局搭上线了,让他们帮忙推广宣传。”

    “何平大哥,还是你厉害啊,有了县教育局帮忙,这字帖还不得卖上天啊?”

    “你那边没货了,我这边用不了两天也得缺货,现在的第一要务就是印制字帖,得抓紧时间,这次我计划先印制五千套字帖,营城、平县两地足够消化这些量了。”

    “听你的,那我安排人,今晚就准备开工。”

    “好,我明天过去一趟。”

    一通电话,两人你一句我一句的说完就挂掉了,总共没用上两分钟。

    这个年代就是这样,通讯资源非常紧张,大家都养成了有话快说的习惯,所以才有了“父病危速归”这样的故事。

    何平打电话的时候,张国强一直在旁边听着一头雾水,又是县教育局的、又是营城平县的。

    挂了电话,见张国强一头雾水的样子,何平给他解释了一下自己做的事。

    张国强一脸佩服,竖着大拇指:“厉害,还是你们文化人厉害。”

第60章 今天是个好日子

    和梁跃进约好的第二天,何平就踏上了前往营城的客车,有了之前两次的经验何平轻车熟路。

    两人一见面,梁跃进狠狠的给了何平一个拥抱,“赚钱了!赚钱了!”

    何平拍拍他的后背,年轻人第一次靠做生意挣到钱可以理解,他相信梁跃进绝不仅仅是因为卖出五百套的钢笔字帖而激动,更多的是因为发现了一条致富生财的道路而高兴。

    这种感觉和给工厂打工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感觉,更能激起年轻人内心的激|情和冲动,也让他更有动力去推动下一步的工作。

    何平和梁跃进简单聊了两句,梁跃进在给何平打完电话之后就已经安排人员开始备料,今晚就准备开工。

    可能是受家庭氛围的影响,梁跃进虽然平时看着吊儿郎当的样子,但认真起来还真让何平有些刮目相看。

    原本被梁跃进拉来当临时工的同事和发小们只当是挣了一回外快,没想到这事还有后续,何乐而不为呢,梁跃进召集人马根本没费劲,甚至比第一次还要更轻松,大家都是知根知底的,合作起来更加方便。

    见梁跃进把一切安排的井井有条,何平没有再多言,他可不会干外行指导内行的事。

    照例在印刷厂外面的国营饭店请大家吃了顿晚饭,晚上继续开工。

    连续几天,何平都待在招待所里,白天睡到接近中午才起,下午和梁跃进还有他的几个发小玩玩牌,晚上请大家吃饭。

    用了四天时间把五千套钢笔字帖印刷好,何平给梁跃进他们留下了两件套字帖,其余的三千套字帖整整六大箱子字帖光靠何平一个人可弄不走,梁跃进带着一个发小帮着何平运回了平县。

    下了客车何平找了一辆驴车直奔教育局,上次和局长瞿靖难说好了由教育局负责帮忙推广。

    到了教育局,瞿靖难二话没说就让手下人接收了这批字帖,并承诺半个月结算尾款。

    何平倒是没着急,这年头做生意不像后世讲究一个资金流转效率,能周转的开就可以了。

    梁跃进他们卖出去的五百套字帖加上红旗公社中学卖出去的126套字帖,目前总计卖出626套字帖,按每套字帖1块钱的售价营收626块,刨除销售提成每套字帖三毛钱外,实际收入438块2毛。

    五千套钢笔字帖的印刷成本900块钱,何平先付了一半的款项,剩下一半待字帖销售后再补齐,这个时候就提现出有梁跃进在的好处了,有了这么一个公子哥打招呼,事情方便很多。

    何平请客吃饭加上付给印刷工人的工资,也花了快二百块了,都是自己垫的钱。

    虽然何平已经决定不掺合钢笔字帖这门生意,但好人做到底送佛送到西,把这门生意尽快的做大做强对他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首先是平县的渠道拓展的这么顺利靠得都是信守诚、吴冠有、瞿靖难三人的帮助,何平可没这么大的面子能让这三人同时帮忙,所谓得道多助,若不是何平出于帮助队办小学的好心,哪里会得到这么多人的帮忙;

    其次是营城和梁跃进这伙人给他的意外之喜,如果说何平最开始拉拢梁跃进这伙人还是出于不放心,但经过这几天的深入了解,他发现梁跃进和他发小这一批人能够给他提供的帮助绝不仅限于字帖这一方面,未来养鸡场的销售工作也需要仰仗这伙人的帮忙。

    离开教育局后何平又到县图书馆和文化馆分别走了一趟,两边销售量都不大,可每天十几二十份的销量十分稳定,这么几天功夫已经卖出近两百套字帖了。约定好半个月一结款后,何平就往家走。

    路过公社的时候,何平问了问张国强,盖房子的建材他已经帮忙问妥了,明天早上就能运过去。

    告别张国强,何平来到供销社,与第一次进来时的囊中羞涩相比,这一次的何平可谓财大气粗。

    剩下的二十多斤猪肉直接包圆,粉条来他三十斤,又买了不少水果糖和奶糖,让供销社的营业员大姐吃惊不已,这是从哪冒出来的狗大户,日子不过了吧?

    背着一大袋子东西回到家里已经是下午了,小柱儿还没放学,何平先上养鸡场看了看,一切正常。

    何平和韩兆军说起他准备盖房子的事,韩兆军高兴的说明天给他多喊几个去帮忙。韩兆军在周围几个大队的人脉何平在收鸡蛋的时候就见过了。

    从养鸡场出来,何平又往老队长那去了一趟,让老队长在广播里帮着喊一下,人多力量大,眼看秋天过了一多半了,盖房子这事得速战速决,毕竟盖完房子还得晾一晾、烘一烘,不是一两天就能住上的,人越多房子盖的越快。

    何平要盖房子的事让老队长很欣慰,“盖上房子,再说个媳妇生个大胖小子,这小日子就算是圆满了。”

    何平没把老队长的话放在心上,一天天这么忙的,哪有空找媳妇。

    下午小柱儿放学回家,父子二人吃完了饭,韩兆军过来跟何平说了一个好消息,“何平哥,鸡场有母鸡产蛋了。”

    “真的?太好了。”何平闻言差点蹦起来,等了几个月,终于等到开花结果的这一天。

    “就一只鸡。”见何平如此高兴,韩兆军解释道。

    “有第一只鸡就有第二只鸡,咱们的好日子就快到了。”

    “嘿嘿!”韩兆军自然懂这个道理,他来告诉何平也是出于这个原因,母鸡产蛋只是一个开始,只要不出意外,未来的一个月内养鸡场的大部分母鸡都会开始产蛋了,想想养鸡场内的两千多只鸡,韩兆军忍不住发出的痴笑。

    “不行,我得过去看看。”

    此时的心理很亢奋,比他之前卖小鸡得到第一笔收入的时候还要激动,眼看着几个月的努力就要开花结果,心里怎能不欢欣鼓舞。

    字帖的销售渠道打通了!

    明天要盖新房子了!

    连养鸡场的母鸡都开始产蛋了!

    今天是个好日子,心想的事儿都能成~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1092/ 第一时间欣赏重生乡村文艺生活最新章节! 作者:坐望敬亭所写的《重生乡村文艺生活》为转载作品,重生乡村文艺生活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重生乡村文艺生活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重生乡村文艺生活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重生乡村文艺生活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重生乡村文艺生活介绍:
落个水都能穿越,何平一脸懵逼看着两间小土房和捡来的大儿子。1979年?就是那个开启大时代的1979年吗?幸好随身带了个手机,没事写写书、养养娃、带领村民养养鸡,小日子过得也挺好的。有人要改编我的书?这个我熟啊,我来给你改。老板你就说吧,是想拍成电影还是电视剧,要不评书也行。嗳!别走啊老板。这是一个中年油腻男在波涛汹涌的大时代潮头浪遏飞舟的故事。重生乡村文艺生活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重生乡村文艺生活,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重生乡村文艺生活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