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其他小说重生乡村文艺生活TXT下载重生乡村文艺生活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重生乡村文艺生活全文阅读

作者:坐望敬亭     重生乡村文艺生活txt下载     重生乡村文艺生活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61章 盖房子

    农历八月二十五日,按照阳历算是十月十五日,宜动土。

    这天的一大早,何平家的两间小土房前已经聚满了生产队的男女老少,少说也得有三十多号人。

    何平不是万人迷,自然不可能全生产队的人都过来帮他盖房子,但三四十号人盖一个农村小院绝对绰绰有余了。

    这边刚开工,张国强就来了,身后跟着两辆驴车,拉的都是建材。

    何平一见喜出望外,“国强来了。”

    “过来给你送建材来了。”张国强也没跟何平客气,招呼人就开始卸车。

    “辛苦了,太感谢你了,帮我解决了好大的难题啊!”何平笑着说道。

    “别说这么见外的话,都是朋友。”

    卸完车何平才发现,张国强这回送来的不仅有他需要的水泥、暖气片、暖气管子,还有几根圆木和电线。

    “国强,这是?”何平指着圆木问道。

    “嗨,仓库底子,我就顺道都给你拉过来了。”

    做人请做到张国强这种程度,也算是送佛送到西了。

    何平心下高兴,圆木还好说,这电线可是好东西。

    张国强怕卸东西弄脏衣服特意把衣服脱了,卸完了车还想着帮忙干活,何平连忙制止他,“可不敢劳你大驾,就在这看着就行,公社那边忙不忙?”

    “跟毛主任请好假过来的,不耽误事。”

    “那就好,中午在这吃饭。”

    “那必须的,来了就没打算空着肚子回去。”张国强玩笑道。

    刘四叔是盖房子的老把式了,何平把他请过来是个明智的选择,根本不需要何平帮忙,这种活计刘四叔干了一辈子了,哪里需要何平帮着操持。

    于是何平光荣的成了一名打夯工。

    新房的地址选在了老房子的西边,刘四叔问了何平是否要拆除老房子,何平没答应。

    这座老房子毕竟是前人留下的,自己一个穿越客算是借住了,这半年住着住着总归是有些感情的,留在那里以后当个杂物间吧。

    刘四叔是经年的老把式了,用罗盘测好了方向,再用白灰在地上放好线,这是房子的外墙皮,来帮忙的众人熟练的用铁锹开始平整场地。

    要不说人多力量大呢,一百多平的建房面积,在众人的努力下没两个小时的功夫就平整出来了。

    下一步是夯实基础,刘四叔早就已经看好了,何平家的这片位置靠近西山,地下都是石头,只有表层是不到一米的表土。这样一来打夯的工作量就要小很多了,刘四叔让大家按照事先放好的外墙线把墙基挖出来,然后填满三七石灰土。

    何平混在人堆里打夯,这些人里除了何平都是干惯农活的,以前修水库、挖沟渠的活计不知道干了多少。

    身边干活的社员跟何平唠嗑,“何平,你那朋友是公社的?”

    “是啊,公社毛主任的通讯员,托他弄了点建材。”何平解释道。

    “我说呢,还是你们文化人有能耐啊,认识的朋友也这么有能耐,盖个房子能弄到水泥、暖气片子。”

    何平笑笑,也不知道该说点什么,在这个年代的农村,公社已经是个挺遥远的名词了,毕竟很多人一年都不上公社一回,当然更根本的原因是公社的干部吃的是供应粮,而队里人吃的都是自重的口粮。

    这年头户口如同一道天堑,横亘在城乡之间,想要跨越的难度非同一般。

    墙基处理用了一上午的时间,上午十点的时候何平就让韩兆国的老婆马冬梅帮忙准备午饭了。

    这年头农村盖房子没有雇人一说,更没有工钱的说法,管饭就行。

    大家都是义务来帮忙的,何平不敢怠慢,昨天准备的猪肉、粉条派上了用场。

    何平在老房子的门前支起了大铁锅,家里的那口锅用来做饭,这口用来做菜。

    就一个菜,猪肉酸菜炖粉条,东北著名杀猪菜。

    “嫂子,肉片切的厚点,吃着肉头。”何平对正切菜的马冬梅说道。

    马冬梅有些心疼的看看手里的猪肉,都是五花三层的好肉,还切的厚点,那够盛几份的?

    不过人家主人家都发话了,她也不好说啥,“好嘞。”

    爆锅用的是荤油,也就是猪油,这年头农村可很少能够吃到植物油,有猪油吃已经很不错了。

    半指厚的猪肉片一下锅,肉香味儿随之飘出,隔着老远正在干活的社员们都能闻到香气。

    “这肉味儿可太香了。”

    “何平可以啊,今儿中午吃猪肉。”

    何平朗声道:“大伙过来帮忙总不能太寒酸了,今天中午猪肉酸菜炖粉条,管够。”

    芜湖~

    人群中发出一阵热烈的喊声。

    听见何平的话,大家伙干劲十足,拖拉机都能开出保时捷的感觉。

    墙基处理完后的工序是砌毛石,何平家用的都是西山的石头,多是花岗石和大理石,也没什么讲究,掺合着用。

    三五十斤,甚至是百八十斤的石块上,用镘刀抹上拌好的水泥砂浆,纹丝合缝的挤到一起,慢慢的便拼出一道一米高的裙墙来。

    这是农村盖房子的老办法了,毛石体积大、重量重,用作裙墙再好不过,即便不用水泥也不需要担心有塌墙的危险。

    忙活了一上午,墙基、裙墙干了差不多,何平去看了看冬梅嫂子那边,见菜饭都好了,便回来招呼众人。

    “大家伙都别忙了,过来吃午饭吧,吃完了饭歇一会儿再干。”

    这年头排除那些常年偷奸耍滑如韩兆贵的人,大多数都是干活不偷懒、不惜力气的,大家干的满头大汗,不少人手里的的活还差点,便想着干完再吃。

    何平见招呼了一嗓子还有人在干活,心里热乎乎的,上前把人拉过来,“援朝叔,别着忙,等会吃完再干。”

    几十号人吃饭,何平家里可没那么多碗筷,都是从四邻借的,一人一个二大碗,半碗饭半碗菜,饭是大米干饭,菜是猪肉酸菜炖粉条,盛的高高的,冬梅嫂子负责打饭菜。

    “大家敞开了吃,吃完过来盛,管够。”何平豪气的说道。

    “敞亮!”

第62章 建房忙

    盛完了饭,有的人席地而坐,有的人找块石头坐下,大家伙埋头吃饭。

    “今天这嚼物可以哈。”

    “就是,你瞅这肉膘,多肥。”

    “可比许老财那回翻新房子弄的好多了。”

    “这你不是废话么,就许老财那抠搜样,你能在他家混一顿饱饭就不错了,还想挑肥拣瘦的?想得美呦。”

    众人边吃饭边唠闲嗑,有说有笑,即便是在这十月中旬的深秋,场面依然热火朝天。

    像张国强这样远道过来帮忙的,被何平让到了屋里,特意给开了一瓶酒。

    “今天干活太毛糙,没什么好招待的,你多担待。”何平给张国强倒了一杯酒说道。

    “你也太客气了,这有酒有菜还想要啥呀。”张国强干了一上午活,也是饿极了,张口就猛扒拉饭。

    吃完了中午饭,大家伙休息了半个小时,又恢复了上午的干劲。

    一下午的时间把墙体砌起来了,现在的东北还没有墙体保温一说,房子想要暖和就得靠墙厚,外墙三七墙甚至是五零墙是这个年代的标配(37厘米、50厘米)。

    要知道何平家盖的可不是队里人家常盖的那种标配三间房,他盖的可是效仿后世房屋格局的三房两厅结构。

    一百多平的占地面积,砌筑量足有七十多立方,众人又是拌砂浆、又是运砖石料,半天的时间能把墙体砌出来,那绝对是下了死力气的。

    快到傍晚,何平让冬梅嫂子准备饭菜,冬梅嫂子劝道:“何平,没必要,谁家盖房子都是供中午一顿饭。”

    何平闻言一愣,不是因为他想省下一顿饭,就冲着大伙这么真心实意的帮忙,再请几顿饭他都是心甘情愿的。他意识到的是如果自己今天盖房子供了两顿饭,那么队里其他人家盖房子的时候就不能再供一顿饭了,自己做好人把标准提高了,别人家可就难受了。

    子贡赎人的故事他当然知道,得亏冬梅嫂子提醒了一句,要不然自己以后少不得在队里落埋怨。

    送走了队里来帮忙的人,何平拖着疲惫的身子把中午剩的饭菜热了热。

    小柱儿刚放学回来,帮着烧火。

    “爸今天累了,今晚上咱爷俩对付一口。”

    小柱儿懂事的点点头,他今天从早上去上学的时候就非常高兴,家里要盖房子了。

    到了学校之后小柱儿连上课都没有心思了,满心都在想着房子的事,如果按照老爸说的盖,这房子得是啥样啊,得比城里的房子还好吧。

    在课堂上神游了一天,小柱儿急匆匆的回到家里,隔着老远就看见村头那由红砖和毛石砌筑起来的房子,心里越发的欢喜。

    别说吃剩饭,就是不吃饭,小柱儿的心里也高兴。

    父子二人吃完了饭便睡觉了,何平明天还得盖房子,小柱儿明天还得上学。

    公社毛主任家里。

    刚吃完饭,毛主任的爱人捡起了碗筷去刷碗,例行念叨了闺女几句,毛主任照例护犊子。

    “今天小张请了假,说是何平要盖房子,过去帮忙。”毛主任貌似闲聊的说道。

    “真的呀?没听何平提过。”毛春华惊讶道。

    最近何平没来参加读书会,她只当是何平事比较多,没想到居然是在盖房子。

    “房子盖的怎么样了?什么样子的呀?”

    “我哪知道啊,说是今天刚盖。”

    闺女一说到何平的事就来兴趣,毛主任心里一清二楚,他也很看好这个小伙子。

    写得一首好文章,这是有文化;能在自身条件艰难的时候收养孤儿,这是有爱心;出钱出力帮助队办小学改善办学条件,这是有担当。

    这样优秀的年轻人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是凤毛麟角的存在,女儿对他感兴趣毛主任也乐见其成。

    “那我明天过去看看。”

    “你明天不上班了?”

    “请个假嘛,何平怎么说也是我们读书会的同志,我这个读书会的会长得去帮帮忙。”

    见女儿欲盖弥彰的样子,毛主任没说话,淡淡的笑着道:“是该去看看,都是同志嘛,互相帮助。”

    毛春华又想了想,“不行,我再去叫几个人,我一个人能帮什么忙,人多点才好帮忙。”

    说完着急忙慌的跑出去。

    毛主任的爱人洗完碗,端着一盘切好的苹果走过来,“这丫头,疯疯癫癫的跑出去干什么?”

    毛主任笑而不语。

    韩屯韩兆军家里。

    韩兆社正躺在炕上跟父母和二哥说起今天去何平家帮忙的事。

    “二哥,你不知道,今天中午吃的猪肉酸菜炖粉条那叫一个好吃,那猪肉有指头那么厚,五花三层的,吸溜吸溜。”

    “你可行了吧,把你那哈喇子收一收。”

    韩兆军见弟弟一副馋鬼投胎的样子,打击道。

    韩兆军今天没有去何平家帮忙,只是早上去何平那待了一会儿,虽然没去帮忙,可今天去帮忙的人里有不少都是冲着韩兆军说话才过去何平家帮忙的。

    养鸡场离不开人,总得有一个人要照顾,何平平时事情多,养鸡场大部分时间都是韩兆军在照顾,两人分工非常默契,一人主外,一人主内,咦?好像哪里不对。

    “今天盖咋样了?”父亲韩玉铮问道。

    “墙砌完了,明天可以上梁了,再打个地面安上门窗就差不多了。”韩兆社说道。

    “没那么快,我听何平哥说了他的想法,人家是照着城里的标准盖的,上完梁打完地面,这房子顶多算盖了一半,后面还有不少工序要做呢。”韩兆军说道。

    母亲何丽琴有些不解,“这文化人想法就是多,还要照城里的盖,那得花多钱啊?”

    “花钱怕啥呀,何平哥多有钱啊,上回光稿费就四百多块,盖个房子也就他写两篇小说的事。”韩兆社大咧咧道。

    “那倒也是,要说还得是文化人好挣钱呢,你看看人家,在家里坐着动动手就赚几百块钱。”母亲何丽琴感叹于何平赚钱的容易,说完又想起韩兆社,“你说说你,让你上学也不上,一天天学着咱们下这苦大力有什么用,念点书多好,咱不奢望动动手就赚钱,起码不用靠天吃饭,吃点供应粮多好的事。”

    韩兆社不敢辩驳,小声道:“妈,你咋啥事都能刮到我身上。”

第63章 朋友们来帮忙

    上梁是件大事,按理说应该放挂鞭炮,摆个宴席什么的,不过何平从来没有迷信的习惯,再加上这两天盖房子忙前忙后根本顾不得摆席面的事,就由刘四叔挑了个时间,象征性的喊了一嗓子就把房子的主梁运上了墙顶。

    众人捧场的呱唧了几巴掌,继续干活。

    上完梁,就得弄房盖了。圆木做主梁,在垂直方向铺上成人拇指粗的竹竿,再在上面铺上削的干净的秸秆,房盖的结构就算是完成了,上面再铺上三七石灰土,用碾子反复碾压后,房盖就成型了。

    现在可没有什么防水材料,房子的屋面防水全靠石灰土的吸水性和找坡,这是多年的老传统了,足够撑过东北的雨天。

    何平正带着众人干活的时候,毛春华带着读书会的一群小伙伴也赶到了韩屯,隔着老远就看到村头正在动工的房子。

    毛春华在远处就向站在房顶的何平招手,“何平!”

    何平一抬头就见着一伙人骑着自行车,颇有些浩浩荡荡的气势,这要搁在后世就相当于一个开着宝马奥迪的车队跑到村里来。

    何平仔细一看,都是读书会的成员,毛春华、刘爱霞、李峰、刘军……

    来的还挺齐,自己什么时候人缘这么好了?

    干活的社员们除了在城里见过,哪里见过这阵势啊。

    “这谁啊?”

    “好家伙,这么多自行车。”

    “没听见人家召唤何平嘛,肯定是何平的朋友呗。”

    “这一个个都骑自行车来的,一看就是吃供应粮的。”

    何平站在房顶,高声问道:“你们咋过来了?”

    “听说你盖房子,我们过来帮忙来了。”

    毛春华他们骑到跟前,把车停好,就开始东张西望,一副想要帮忙的样子。

    何平看着众人干净整洁的衣服,心里苦笑你们这哪有一点来干活的样子。

    不过何平还是挺高兴,能过来帮忙说明自己人缘还不错,“用不着用不着,都差不多了,剩下的活得找老师傅干了。”

    “那怎么行,我们专门过来就是帮忙的,你必须得给我们安排点活。我们读书会不仅是组织大家读书,任何成员家里需要帮忙我们也是义不容辞的。”

    一旁的刘爱霞心里吐槽,大姐,这读书会还是我跟你创立的,我怎么不知道咱们还有这个传统呢,读书会成立好几年了我也没见你去哪个成员家里帮过忙啊!

    何平挠头,这一群大姑娘小伙子,不是公社的就是县城的,平日里擦擦灰拖拖地的活可能干过,像盖房子这种活他可不信他们能干过,

    “那你们帮着递竹竿和秸秆吧。”想了一会儿,何平给众人找了个轻松的活。

    盖房子的队伍又壮大了,虽然后加入的这伙人战斗力没有来帮忙的社员们强力,但人家毕竟是吃供应粮的,帮不了多少忙,但可以成为社员们的谈资啊。

    “你看看人家,要说念书还是有用呢,交的都是城里的朋友。”

    “人比人的死,你要是能写文章发到杂志上,你也能交到这么些朋友。”

    “比不了比不了。”

    昨天房芯的土已经夯过一遍了,今天刘四叔带着众人又夯了一遍,他拿着钎子往地上扎了扎,又拿石碾子在地上滚了滚,“行了,压的挺实,拌水泥打地面。”

    打地面是个精细活,收光压面必须得找个老师傅,刘四叔是个行家。

    按照刘四叔指导的比例拌好打地面的混凝土,众人用推车一车一车的把混凝土运进房子里。

    一百多平的面积全打水泥地面不是一个小工程,众人边浇筑边振捣,用的土办法,拿着钎子、棍子在混凝土里捣,目的是把混凝土内部的气泡震出,让混凝土结构密实。

    等混凝土快凝固的时候,刘四叔带着小徒弟开始给地面收光,一个地面收了一下午,等到傍晚,好不容易收好了光。

    何平看着刘爱霞小花猫一样的脸蛋,她身后的读书会成员们一个个脸上黑一道白一道的,心里感动不已,“谢谢大伙了,大老远过来帮忙,中午吃的对付,晚上请大伙好好吃一顿。”

    众人纷纷表示不用,何平哪里让,他叫冬梅嫂子帮忙置办一桌酒席,他买来的肉这两天已经消耗殆尽了,何平就让韩兆社这小子去队里帮着从各家卖点菜和肉。

    冬梅嫂子置办饭菜的功夫,何平这个当主人的就陪着众人聊天唠嗑。

    快五点的时候,小柱儿放学回来了,看着已经上了房盖的房子,小柱儿脸上露出控制不住的笑容,要住新房子喽。

    众人一见小柱儿回来立马围了上来,大家可都是久仰小柱儿的大名了。

    “这就是小柱儿啊,来叫阿姨。”

    “叫叔叔,叫叔叔。”

    “叫什么叔叔,咱才二十出头,叫哥哥。”

    “你是不是傻,叫哥你不比何平低一辈儿了么?”

    “也是哈,来,叫叔叔。”

    小柱儿看着眼前着一群怪蜀黍怪阿姨,妈妈呀,我要找爸爸。

    目光从众人围困中锁定老爸,一头就扎过去,也不说话。

    “小孩子认生。”何平安抚的摸摸小柱儿的头对众人解释道。

    毛春华也说道:“就是,你瞅瞅你们,有没有当叔叔阿姨的样,瞧你们给人家孩子吓的。”

    刘爱霞心里翻白眼,是谁,是谁刚才扯着嗓子让人家叫阿姨的,这女人啊,一旦沉迷美色,真是不可救药。

    “这些叔叔阿姨都是爸爸读书会的好朋友,今天过来帮咱们家盖房子的。”

    何平耐心的给小柱儿解释道。

    小柱儿听完对着大家露出个笑脸,都是来帮忙的,得给个面子。

    众人又说了一会儿话,冬梅嫂子把席面置办好了,何平赶忙招呼大家吃饭。

    “寒舍简陋,今天大家能来帮忙,我非常感激,略备酒席,希望大家吃好喝好。来,我敬大家一杯。”

    大家都是年轻人,又爱好相投,经过今天的共同劳动,感情更加好了。

    “看来以后真可以多组织大家劳动。”毛春花抿着酒杯,脑子里冒出了个奇怪的想法。

第64章 落成

    何平家的房子这两天成了队里人家炕头上、饭桌上的热门话题。

    第一个原因是因为隔三差五总有公社、县里的朋友过来帮忙,这个时候队里的人际关系相对还是比较封闭的,平时有什么事了,至多是隔壁大队的亲朋好友过来帮帮忙,像何平这样动不动就有骑着自行车的朋友来帮忙,在韩屯还是头一次。

    第二个原因是因为房子本身,韩屯不是没有人家盖过房子,百分之百都是一字排开的三间平房或是四间平房,像何平家这样盖房子的大家伙还是头一次见,又是客厅、又是厨房、又是书房的,听说是按照城里的样子盖的,大家就明白了,怪不得呢,瞅着这么好。

    好的原因当然不只是因为房子的格局,还有装饰装修。这年头农村盖房子哪有什么装修的说法,报纸糊墙,再糊个棚就算是有钱了。

    像何平这样把整个房子所有房间都打上混凝土地面,又安上内外两层窗户的,社员们还是头一次见。

    何平可没管队里人有什么想法,他看着想象中的房子一点一点具象成现实,内心的高兴那就别提了,睡觉都能乐醒了,这一点他和小柱儿父子俩倒是挺像的。

    头两天把房子的主体、房盖还有地面都做完了,何平托刘四叔找来附近十里八村有名的老木匠,把门窗按照他的要求打好,再镶上玻璃,往门洞、窗洞这么一安,屋子里那叫一个豁亮。

    房子的结构和封闭这就算是完成了,下面就是真正的精细活了,何平跟刘四叔仔细的交代了自己的要求,有很多要求刘四叔干了一辈子也是头一次听说。

    刘四叔带着自己的小徒弟花了十天的功夫,总算是按照何平的要求把室内室外的装饰施工完成。

    “我这好歹也是干了一辈子的老把式了,这回给你盖房子也算是开了眼了。”

    “改善生活条件嘛,咱们农民也想过好日子不是?”何平开玩笑道,这些日子他和刘四叔混的很熟,说起话来也很随意。

    “你可拉倒吧,就你还农民,没见哪个农民挣稿费的。”刘四叔挖苦道。

    “嘿嘿。”

    “老姜那边家具也打的差不多了,回头你叫辆车拉过来,正好跟房子一起晾一晾。你小子提的都是些什么稀奇古怪的要求,没见过把家具打的这么精细的,连放个碗筷还得专门打个架子。”

    房子装修的同时,何平已经让木匠姜师傅着手打造家具了,跟刘四叔一样,多年的老师傅听到何平提的要求也是一脸懵,直到何平给老师傅画出图样,他才理解了何平的想法。

    何平把老队长叫上,说是借用他的驴车去姜师傅那拉家具,老队长心不甘情不愿,何平这小子惯会占他的便宜。

    何平家的家具可比一般家的家具要多多了,两套大衣柜、一张木床、一张子母书桌、一个矮脚柜子、两张椅子、一张餐桌、四把木凳,各种厨房用的小收纳盒、架,还有一个带靠背的长条凳怪模怪样的,老队长的驴车足足拉了四五趟才算是拉完。

    “就知道你小子没憋着好屁。”干了一上午的帮贡,老队长收拾好驴车没好气的说道。

    “辛苦啦,辛苦啦,中午留家吃口饭。”何平假模假式的客气道。

    “稀得!”老队长不屑一顾,小皮鞭抽着毛驴的屁|股,悠悠的回家去了。

    何平也没往心里去,虽然他有时候经常跟老队长没大没小的,又喜欢坑老队长,但他是真心实意拿老队长当长辈的。

    除了老队长,今天来帮忙的还有韩兆军、韩兆社两兄弟,家具比较多,都是货真价实的实木打造,别管是什么木,反正是实木。

    突出一个字,沉。

    一个大衣柜,需要两个大小伙子费劲力气才能搬进房间,韩兆军兄弟俩喘着粗气,“哥,你这衣柜打的也太大了点吧。”

    这年头只有城里人家才打衣柜,农村普遍都是打堂箱用来装衣物。像这种快接近两米的大衣柜,兄弟俩还是头一次见。

    “还行吧。”何平见惯了后世的衣柜只觉得稀松平常,他没有意识到这种衣柜在这个年代的农村并不是主流。

    何平的房子坐北朝南,朝阳面是个三阳的格局,东西各一间卧室,受限于玻璃的强度问题,做不了落地窗,何平就把两间房间的阳面都安上窗子,屋里采光很充足。

    中间是客厅,客厅再往里正中间是餐厅,为了采光,何平让木匠给打的到顶的木制屏风再镶嵌上玻璃,把客厅和餐厅隔开,采光还不错。

    餐厅东边是厨房,厨房的灶台连着东屋卧室的火炕。餐厅西边是书房,何平特意给他自己和小柱儿打造的读书写字的地方。但门是从西面卧室的北墙开的,挨着餐厅开门总归是不好的。

    何平兑现了他说的全明户型的话,这也是当时刘四叔不理解的一点之一,为什么要把所有的屋子都安上窗子,只是为了通风就多加了好几扇窗户,在刘四叔的观念里还是有些奢侈和不可理喻的。

    何平指挥着韩兆军兄弟两人把家具搬进房间,东屋主卧放上一个衣柜,西屋次卧也摆一个衣柜,子母书桌和椅子是书房用的,餐桌和凳子是餐厅用的,各样收纳盒、架是厨房用的。

    还有最后那个怪模怪样的带靠背的长条凳子和矮脚柜子,何平让韩兆军放在了客厅,客厅东西两侧的墙长都是七米,进门一米多的位置开的门,留了四米多的长度,何平把长条凳子挨着西边的墙边放下,再把矮脚柜子放在离长条凳子不远的地方,刚够人走路。

    如果有后世人在场的话一眼就会看出来,这尼玛不就是沙发和茶几吗,还差个电视柜你这三件套就算是齐活了。

    何平把他托秋芬婶子给做的棉垫子摆在长条凳子的凳面和靠背上。

    “兆社,过去坐坐试试。”何平招呼韩兆社说道。

第65章 西洋景

    何平把他托秋芬婶子给做的棉垫子摆在长条凳子的凳面和靠背上。

    “兆社,过去坐坐试试。”何平招呼韩兆社说道。

    韩兆社走过去坐下,“哎呦”一声,腾的站起来,“咋这么软呢,都要陷下去了。”

    何平轻笑了一声,过去拍了拍沙发,“这是照着城里的沙发做的。”

    这套沙发是何平特意托木匠姜师傅按照他给的图纸打造的,何平参照的是后世日式沙发的样式,原木色调没有经过任何油漆粉饰,砂纸打磨之后摸上去手感丝滑,配上秋芬婶子给做的厚厚的棉花垫子,看上去自然、工整,很有意境。

    就这点东西花了四五斤棉花,能不软吗。

    唯一比较可惜的是垫子的布料不是亚麻的,差了那么一点感觉。

    “城里的东西啊?怪不得这么舒服呢。”

    韩兆社又坐上去试了试,“真舒服。二哥,你过来坐坐,可得劲儿了。”

    “别说,还真是。”韩兆军也挺好奇的,城里人的东西就这么好么,一坐上去还真挺舒服。

    “二哥,以后你结婚也弄个这玩意,叫什么来着?对,沙发。”

    韩兆社咋咋呼呼的说道。

    “行啊,等兆军结婚的时候我送给你一套。”何平也调侃韩兆军说道。

    韩兆军给了弟弟一杵子,“没大没小的。何平哥你就别拿我开涮了。”

    “大小伙子害什么羞,你这到年也23了吧,家里就没给你介绍么?”

    “咋没介绍呢,何平哥你不知道,那媒婆没事就上我家去,周围这几个大队好多家都相中我哥了呢。”

    韩兆社出卖起二哥毫不嘴软。

    “我说你这眼光也别太高,差不多就行了。”何平劝道。

    谈到男女之事韩兆军罕见的有些木讷,没接上话。

    “我二哥要个头有个头,要长相有长相,以后找媳妇肯定得找个城里的媳妇。”

    韩兆社替哥哥吹嘘道。

    “我看是你自己想找个城里的媳妇吧?”何平调笑道。

    “嘿嘿,咱哥俩都找城里媳妇。”韩兆社挠着脑袋憨笑道。

    何平搓了搓他的脑袋,“人小鬼大,这就惦记上娶媳妇了。”

    何平家的家具进门了,新家的工作也进入了尾声,他托了张国强找乡里供电所给拉电线,得过几天能过来,这年头电力绝对是大爷中的大爷,给钱都不好请的那种。

    家具一到位,队里来看热闹的人陆陆续续的都过来了。

    “何平,这都忙完了?”

    大家探着头没敢轻易往里进,都是新打的水泥地面,刘四叔的手艺没得说,地面锃亮,一尘不染。

    “差不多了,来,进来坐。”

    何平一让,大家才进屋,进了屋左瞧右瞧,东屋窜西屋窜,都是看个热闹。

    大家伙都听说何平家是按照城里的样式造的,队里的绝大多数人这辈子也没进过城里人的家,哪里知道是长啥样的,都寻思过来瞧个热闹。

    “嚯,这屋豁亮,这一排大窗户,还是双层窗,好啊,这冬天不得老暖和了?”

    “这炕咋打在北面了呢?不好。”

    “你懂个啥,我刚才去看了,人家后面才是外地,炕那边连着炉子呢。看着这玩意没,这叫暖气片子,冬天炉子一烧,这玩意就跟着热,到时候这屋里得老暖和了。”

    队里的几个老爷们儿煞有其事的研究着何平家的火炕和暖气片,言语间全是羡慕。

    “何平你这椅子咋这么怪呢?”

    队里的婶子和嫂子们也没闲着,见何平客厅里摆着一个怪模怪样的家具,也不知道是干啥用的,都挺好奇。

    没等何平开口,韩兆社就抢着说道:“这叫沙发,是城里人家的椅子,坐在上面可软乎了,跟坐在棉花上一样。”

    “是吗?”队里的妇女将信将疑,围着沙发左看右看。

    “嫂子你上去坐一下不就知道了嘛。”韩兆社见众人不信他,就怂恿道。

    有个妇女小心翼翼的试着坐上去,“哎呦喂,这还真是,咋这么软乎呢?婶子你快过来,你坐坐,可真软乎。”

    妇女们招呼着坐下,聚在一起咋咋呼呼的评价着何平家的沙发。

    何平默默的让开了位置,心里还蛮有成就感的,毕竟是自己全程参与打造的。

    “何平,你这西屋后面的小屋是干啥的,我看咋还摆着桌子呢?”

    “那个啊,是书房。留着平时写东西用的,小柱儿写作业也用得上。”

    “这文化人就是讲究,写东西还得专门有个房间,书房?这名字好,一听就有文化。”

    家里进来的人是越聚越多,主要的原因是没有人出去,大家都是看新鲜,看着哪个没见过的都得问几句,这满屋子东西他们没见过的太多了,大到房屋格局,小到家具布置,队员们别管年龄大小,全都化身好奇宝宝,谁都能问上两句,何平解释得分身乏术。

    “这小架子是干啥的?”

    “这个是调料盒的架子,专门摆放调料盒的。”

    “何平,何平,你过来一下。外面这个是干啥的?”

    “这个是厕所,地下这个叫蹲便器。”

    “这拉屎撒尿的玩意都整瓷的,这也太干净了。”

    “何平,何平……”

    好家伙,何平以前真没发现,队里的人都这么有探索发现精神,一个个都快赶上十万个为什么了。

    屋子里沸沸扬扬的闹腾了快两个小时,大队人马才渐渐散去,临走前不忘夸奖何平。

    “这房子盖的好,盖的漂亮啊。”

    “洋气,真洋气!”

    “文化人主意就是多,脑袋瓜子咋想的,弄这么多稀奇古怪的玩意。”

    “花拳绣腿!”

    最后一句可以排除,这是老队长说的,语带嘲讽。

    虽然大家的问题让何平不胜其烦,但同时带给他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也令他非常沉迷。

    送走了众人,何平一下子瘫倒在炕上,他想想落水被救上来的那天恍如隔世,打死他也想不到自己会穿越到改革开放的年代,而且是在条件那么艰苦的条件下,忙活了大半年这住房条件总算改善了一点。

    不容易!何平在心里给自己点了个赞!

    房子的事情算是解决了,自己算是在这个时代有了属于自己的窝。

    他想起自己被救起来那天暗暗起的誓,这应该可以说迈出了一小步了。

第66章 产蛋了

    何平和小柱儿蹲在家门口刷牙。

    新房子是盖好了,但还得晾一段时间,每天早晚烧两次,去去屋里的潮气,争取入冬住进去。

    如今何平和小柱儿还是住在老房子里,父子俩如往常一样早起刷牙洗脸。

    何平想到新房子里没有通上下水,心里还比较遗憾,这要是有上下水,在屋里弄个卫生间,冬天也不用出屋,多方便啊!

    可惜了,条件不允许。

    早饭吃的是大米粥、咸菜旮瘩,小柱儿灌了一顿子白粥去上学去了。何平往养鸡场去,最近光忙着盖房子了,养鸡场基本没怎么去,全靠韩兆军照料。

    “何平来了。”

    何平一进养鸡场,还没下班的卫国叔就跟他打招呼。

    “卫国叔早,还没交班呢?”

    “交完了,我帮着扫扫鸡粪。”

    “嘿嘿,今天秋芬婶子轮班吧?”

    “去,没大没小的。”

    调侃了卫国叔两句,何平到鸡舍看了看,跟住家的窗明几净比不了,但按养鸡场的标准来说卫生已经搞的相当不错了。

    “何平哥。”

    韩兆军从孵化室里出来,跟何平打了个招呼。

    “我听老财叔说这几天产蛋的鸡越来越多了?”

    “可不是咋地。”一说起产蛋的事,韩兆军的脸上就忍不住露出笑容,“这才几天的功夫,上百只鸡都产蛋了,咱们孵化室的堆的鸡蛋都有好几百只了。”

    “该联系供销社和副食商店那边了,我先去问问老队长。”

    这年头农民出售农副食品都是需要经过各个国营单位的,交粮食找粮食部门、卖猪肉找屠宰场、卖鸡鸭找副食商店或者供销社……

    “嗯。年年收购农副产品的事都是老队长联系,这事问他没错。就是这价钱……”韩兆军有些迟疑,母鸡进入产蛋期,养鸡场的鸡蛋产量必然是成百上千倍于供销社从社员手里收购的数量,供销社的价钱历来对社员是不够友好的,这一点大伙都清楚。

    就跟后世二道贩子去农村收购一样,农民卖的便宜,市民买的死贵,两边都没讨到便宜,便宜全让二道贩子挣去了,所以说生鲜电商?挺好的,钱给谁挣不是挣,君不见最常见的苹果,水果超市里常年保持5~6块钱的价位,难道生鲜渠道商比生鲜电商有良心吗?

    现在的收购站自然是不能与后世的二道贩子相比,但这个年代农村补贴城市是不争的事实,如果能把产品直接送到客户的家里,剩去中间商,对生产大队来说何尝不是一件好事。

    没有中间商赚差价的好事谁都会想,但并不现实。

    何平心里早就有了主意,供销社和副食商店是养鸡场鸡蛋出货的渠道,但不能全都指望收购站,毕竟养鸡场的规模越来越大,全指着一条路,没有议价选择,人家动动手指头,他们都吃不消。

    “没事。先联系供销社,就按人家的收购价来,咱们没意见,这是咱们稳定的鸡蛋出货渠道。我准备安排几个人去城里卖鸡蛋,现在城里农副产品买卖管的松,卖多少钱都是咱们自己的。另外,营城那边帮咱们小学卖字帖的梁跃进也可以用上,有空我问问他,猫有猫道狗有狗道,他们都是工厂子弟,梁跃进他爸是地区印刷厂一把手,应该能帮上忙。我再问问我们读书会的刘爱霞,她在百货大楼上班,我问问她有没有什么渠道。”

    韩兆军佩服道:“还是何平哥你想的周到。”

    “都是为了咱们自己嘛,挣了钱大家都有好处。”

    其实韩屯也不是没有供销社,在这个年代每个大队都有个商店,有的叫门市部,有的叫供销社,实际上是副食商店和供销社的综合体,但卖的货品相对较少,只能满足日常所需,如果何平他们只是个人出售鸡蛋,上队里的门市部就可以,但养鸡场的鸡蛋产量这么大,怎么可以依靠一个生产大队的门市部呢。

    跟韩兆军说完后,何平把鸡蛋出货的事跟老队长说了一下,老队长套上驴车就去公社找供销社,他当了二十多年的大队长,每年和收购站、供销社打交道的次数不要太多,他出面再合适不过。

    何平也蹬上自行车。

    “你干啥去?”

    “上公社见朋友。”

    “一天天的,狐朋狗友还挺多。”

    驴车慢悠悠的赶到公社,何平早就没影了,老队长骂了一句不干正事,就往供销社去。

    何平骑着自行车来到县城百货大楼,他过来是买烟的,有熟人好办事。

    “爱霞。”

    “何平,你咋过来啦?房子盖咋样了,我还想过去看看呢。”

    刘爱霞一见何平圆圆的脸蛋上就露出笑容,喜庆极了。

    “房子都盖好了,你有空过去坐坐,我今天过来买点烟和酒,顺便有点事想问问你。”

    何平没穿越以前是抽烟的,后来为了孩子就把烟戒了。今天过来找刘爱霞买烟倒不是怕买到假烟,这个年代人们从不会有买到假货的顾虑,主要是他不熟悉现在的烟草行情,怕买的不合适。

    “你要啥烟啊?”

    “我送人用的,中档、高档的各来两条,你给我推荐一下。”

    “那给你拿两条中华、两条牡丹吧,中华11块一条,牡丹5块一条。”

    “行,按你说的来。”

    “酒呢?”

    “县里干部喝啥酒你给我拿啥酒就行。”

    “好嘞。”

    何平付了钱就用破报纸把四条香烟包好,四瓶白酒用绳子花好挂在车把上,“爱霞,你在百货大楼上班知道的多,我想问问你我们队里的养鸡场现在想出售鸡蛋,人家副食商店能收不?”

    “收鸡蛋呀?副食商店他们一直都收鸡蛋,不过你去卖鸡蛋得小心点,他们收货爱压秤。我同学就在副食商店上班,叫陈先锋,回头你过去卖鸡蛋的时候找他问问,提我就行。”

    何平心想自己果然没有问错人,刘爱霞这个圆脸小姑娘一看就是交际广泛的人。

    “行。爱霞,谢谢你了,回头送鸡蛋的时候我给你带两盘过来。”

    “你看你,那么客气干啥。”

    客套了两句,何平蹬上自行车跟刘爱霞告别,“爱霞,走了啊,有空上家去坐坐。”

第67章 供销社考察

    何平骑着自行车回到韩屯,老队长带着供销社的人正好到了养鸡场。

    “这位是公社供销社的刘主任,这位是我们集体养鸡场的负责人何平同志。”

    老队长介绍道。

    “刘主任你好。”

    刘主任是个富态的中年男人,看人笑眯眯的,一看就是八面玲珑的人物,“何平同志你好。”

    “我今天上供销社去联系收鸡蛋的事,正巧刘主任也在,他听说我们队里办了集体养鸡场,想过来看看咱们养鸡场,如果咱们养鸡场产量跟得上的话,就准备定期从咱们养鸡场采购鸡蛋了。”

    何平本来纳闷,就收个鸡蛋也用不着供销社主任亲自出马啊,老队长这一解释才明白过来,敢情人家是来考察的,好事啊!

    公社供销社的人员配置没有那么多,一般负责采购的就两人,今天当家做主的刘主任过来对养鸡场来说是个好事,不用面对手底下的小鬼,直接跟一把手对话,省去了中间很多事。

    要说个人出售鸡蛋偶尔被人克扣点份量,吃个哑巴亏也就过去了。但集体养鸡场这种大户出售鸡蛋,不打好招呼的话,遇见一个混不吝的主儿,那可就闹心了。

    老队长还是有点人脉的,这事办的明白,何平心想。

    “感谢刘主任莅临指导,快请进。”何平脸上堆满笑容,把人让进养鸡场。

    刘主任带着好奇心四下观望,现阶段生产队搞集体企业的并不多,像韩屯生产队这样搞养鸡场的就更少了。

    现在是秋天,除了每天上午清扫鸡舍的时候员工们不会把鸡从鸡舍里放出来,毕竟母鸡产蛋对温度有要求,鸡舍的温度才是最适宜的。正巧现在员工正在清扫鸡舍,放眼望去两三千只成年鸡放养在养鸡场内,蔚为壮观。

    “你们这鸡养的挺不错啊,瞅这毛色。”

    刘主任边走边看,不时还蹲下来仔细看看母鸡的羽毛色泽。

    “我们这养鸡场饲料都是由有着二十多年饲养经验的老师傅专门配的,用的也都是粮食、蚯蚓、蔬菜等纯有机食物,鸡苗每天固定时间出来放风,鸡舍定时清扫,养出来的鸡那绝对是绿色健康。”

    后世的广告词何平张口就来,唬的刘主任一愣一愣的,这小子还挺能捅咕词儿的,都没听说过。

    “瞎白话啥,这小子一天嘴里没个把门的。”老队长呛了何平一句,“刘主任,我们这养鸡场的鸡都是精心饲养的,这鸡蛋绝对差不了,您就放心吧。”

    何平心想就这词汇量,还不如我瞎白话呢。

    何平他们又带刘主任参观了鸡舍和孵化室,鸡场就这么几个地方,面积也不大,没到二十分钟就逛了个遍。

    “这养鸡场弄得确实挺像样。老韩啊,你跟我说的时候我还没往心里去,没想到来了一看真是让人意想不到,你们大队有能人啊!”

    刘主任逛了一圈养鸡场,满嘴都是赞许,何平也不知道几分真几分假。

    “这都是在大队的领导和社员们的共同努力下的结果,让刘主任见笑了。”何平谦虚道。

    “嗳,我可不是客套。干我们这行,没有一副好眼力可不行,小何同志你们这个养鸡场搞得好啊,我看以后可以成为我们供销社的稳定货源嘛!”

    何平没想到刘主任这么好说话,难道老队长和这个刘主任有什么py交易吗。

    “哎呦!那可真是太感谢刘主任您对我们养鸡场工作的支持了。”何平脸上堆满了笑容,再次紧握住刘主任的手,“中午一定要留这吃饭,我让队里人整点硬菜。”

    “用不着用不着,下午还得回公社呢。”刘主任那一张圆脸似乎永远是笑眯眯的模样。

    “那怎么成,您好不容易来我们韩屯一趟,必须得整的明明白白的,您就听我的吧。”

    东北人待客就跟劝酒一样,总得推拉几个来回,刘主任几次推让后就同意留下来。

    中午招待安排在了老队长家,何平特意从养鸡场挑了一筐鸡蛋,中午做菜可以用得上,供销社的人走的时候也可以拿上,就当是产品体验了嘛。

    老队长提前让老伴把饭菜准备好,何平从家拿来了他上午在百货大楼买的五粮液。

    “呦!好酒啊!”刘主任一看就是个好酒的人,一看着五粮液的瓶子脸上就露出笑容。

    “贵客临门当然得用好酒招待。”何平笑嘻嘻的给刘主任倒了一杯酒,又挨个给桌上的人倒上酒。

    桌上一共5人,何平、老队长、韩兆军、刘主任,以及供销社负责采购的林拥军。

    酒菜都上桌了,何平用脚踢了一下老队长。

    老队长会意的端起酒杯,“来,感谢刘主任和林同志莅临我们韩屯指导工作,饭菜简陋,有什么怠慢的地方还请领导海涵,咱们大家来碰一个。”

    第一杯酒仰头干下去,何平张罗起来,“来来来,大伙都动筷子,尝尝我们韩屯养鸡场的鸡蛋,看看味道怎么样,这可是纯天然有机饲料喂出来的鸡,味道绝对杠杠的。”

    要说何平这张口就来的毛病可谓是根深蒂固了,索性现在的人也听不大懂,只当他是为了活跃气氛。

    每个酒桌上还真的有这么一个气氛担当,不要然很容易就变得死气沉沉。

    “怎么样,还不错吧?刘主任、林同志,我跟你们说,你选我们养鸡场的鸡蛋那是绝对没错的,您满平县找也找不着像我们韩屯这么正规、专业的养鸡场了。”

    何平是典型的王婆卖瓜自卖自夸,老队长和韩兆军时不时的附和两句,刘主任和林拥军也很给面子的搭话,酒桌上的气氛逐渐活络起来。

    刘主任有老队长陪着,何平拉着林拥军话聊。

    没办法,何平本身酒量就一般,上次在丁爱国家有点喝伤了,他可不敢再那么猛喝了。

    幸好有韩兆军在,别看人家话不多,但举起酒杯那必须一口就干,典型的人狠话不多,何平想着以后有应酬可以把韩兆军带上,自己就负责话聊,让韩兆军在酒桌上冲锋陷阵就可以了。

    这么做是不是有点不厚道啊?

    何平心想管他呢,看韩兆军这小子乐在其中的样子,应该也不算坑他吧。

第68章 渠道

    一顿饭吃了两个多小时才完事,几人都喝了不少酒,何平拉着刘主任的手,大着舌头说道:“刘哥,我们养鸡场的鸡蛋和鸡你就放心收吧,绝对不会给你掉链子的。”

    刘主任的圆脸上因为酒精显得格外的红润,眼神有些迷离,“小何你就放心吧,咱哥们没说的。”

    “没毛病。”何平一把拍在旁边老队长的肩上,“咱哥们儿都是讲究人,你说是不是。”

    边上的韩兆军看的胆战心惊,这耗子灌了点猫尿就敢给猫当三陪了,他心里暗暗告诫自己以后喝酒可得注意,千万别喝多,一定要谨言慎行。

    已经到量的何平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干什么,醉醺醺的看着刘主任和林拥军骑上自行车,脸上还带着痴汉笑挥手跟人家再见。

    “再见哈,刘哥、林哥。”

    手还没等放下就一个趔趄向前倒去,“诶,咋了?是不谁踹我了?”

    回头找人,就看着老队长唬着一张脸,假惺惺道:“老弟,没事吧?”

    何平瞬间酒醒一半,糟老头子小气的很,不就拍你肩膀一下么。

    “没事没事。”

    何平拍拍屁|股起身,跟老队长打个招呼:“走了哈!”

    “走了哈,兆军。”

    韩兆军没敢多说话,朝何平点点头。

    这顿饭吃的宾主尽欢,刘主任走的时候的包里还装着何平送的一条中华,林拥军自行车后坐上花着一篮子新鲜的鸡蛋,公社供销社这边算是搞定了,明天就可以组织人往供销社那边送鸡蛋了,刘主任暂定了每周100斤鸡蛋的额度,每周一送。

    何平回到家也没烧炕,趁着醉意就这么睡着了,也不知道过了多久,感觉身下热乎乎的,睁眼就看见小柱儿趴在炕上写作业,外面天已经黑了。

    “都黑天了?吃饭没?”

    “吃过了。爸,你饿不?”

    “爸不饿。”

    何平摸摸肚子,下午在老队长家吃的酒足饭饱,一点没有饿的感觉。

    一夜无话。

    第二天一大早何平就组织养鸡场的员工装鸡蛋,大家都装的小心翼翼,一百斤的鸡蛋足有上千个,何平为了保险起见装了四个竹筐,竹筐里面隔一层就塞满了稻草,生怕半路颠簸破了,这可都是钱啊!

    装完车何平带着韩兆军往公社去,驴车由韩兆军赶,何平骑自行车,他今天还得去县城。

    何平和韩兆军到了供销社,今天没见着刘主任,林拥军接待了他们,鸡蛋收购很顺利,上完称点钱,昨天的酒不是白喝的,东西也没白拿。

    韩兆军手里赚着一堆钱票子,不敢置信:“这就挣六十块钱?”

    “那咋地?还得给他们磕一个?”

    “我不是那个意思,何平哥,我是说就这么简单就挣了六十块钱?”

    何平|反问:“容易吗?你看看你的发际线,咱们是熬了多少个夜才有今天的收获。半年了,总算见着回头钱了,在起点码字也不过如此了。”

    “啥?”

    “没啥。我是说咱们这钱挣得不容易。”

    “是啊!不容易。”

    韩兆军刚才脑袋没转过弯来,只觉得送来一批鸡蛋就挣了这么多钱,他没有想到为了这一批鸡蛋他们这半年来耗费了多少精力。

    “这回好了,供销社这边每周都能收购一百斤鸡蛋,咱们养鸡场的鸡蛋有了第一个固定的销售渠道,等会我再上县城联系联系副食商店,你先回去吧。”

    “我自己回去?那这钱?”韩兆军迟疑道。

    “咋了,这才几毛钱,有啥担心的。”何平满不在乎道。

    “好吧。”见何平浑没在意,韩兆军也没继续说。

    “回去把钱交给会计叔,年底咱们再分红。”何平嘱咐道。

    “好,那我先回去了。”

    两人别过,韩兆军赶着驴车回韩屯,何平骑车去往县城副食商店去。

    “陈先锋,有人找。”

    正在理货的矮胖青年抬起头来,“谁找我?”

    何平走过去,“你好,我是刘爱霞的朋友。”

    陈先锋一听是熟人的朋友,露出笑容,“你好你好,过来找我有什么事?”

    何平看了看周围,把陈先锋拉到一边,兜里掏出一盒牡丹,两人一人点上一根烟,顺手把烟盒塞到陈先锋手里,“是这样,我们大队的养鸡场想出售鸡蛋,量比较大,想跟您打听打听咱们副食商店这边收购的情况。”

    小胖子陈先锋卡巴卡巴小眼睛,一脸精明,吐了一口烟圈:“这你还真找对人了,我老姑父就是管收货的。”

    不愧是个交际小能手,何平心里给刘爱霞比了个赞。

    “那我还真是找对人了。兄弟,能麻烦你帮忙跟你老姑父说一声不,收点我们养鸡场的鸡蛋。”

    “行啊。爱霞的朋友就是我的朋友,都不是外人。”

    “那我可得谢谢兄弟你了。”何平闻言立马笑容满面的道谢。

    “别那么客气,都是朋友嘛。对了,你跟爱霞是……”

    闻弦音而知雅意,看来这小胖子对刘爱霞有点想法。

    “我们一个读书会的。毛春华你认识不,我俩挺熟的,她邀请我进的读书会。”

    小胖子放下了防备,原来是毛春华的朋友,也不知道两人是什么关系。

    小胖子带着何平见了他姑父,一个五十多岁的小老头儿,黑瘦黑瘦的,和陈先锋这个小白胖子正相反。

    一条中华烟拿出手,事情进展的异常胜利,约定好明天过来送鸡蛋。

    定好收鸡蛋的事,何平又去了一趟百货大楼,“爱霞,爱霞。”

    正卖货的刘爱霞看到何平,撇下顾客就跑过来说话。

    这个年代的顾客好惨呦!

    “何平,你咋来了?”刘爱霞依旧是那副福气满满的笑模样。

    “过来给你送鸡蛋。”

    “哎呀,你也太客气了。”

    昨天何平说的时候,刘爱霞只当他是客气一下,没想到今天真把鸡蛋给送过来了。

    “最近让你帮了不少忙,你总得让我表示一下感谢之情吧。”

    “都是朋友,别……”

    “朋友是朋友,人情是人情。”何平没给刘爱霞推辞的机会,硬把一提溜鸡蛋带给她,说了几句话后,便告辞离开。

第69章 交接(感谢蒋JDC的打赏和月票)

    回到公社的时候,何平往邮局去了一趟。

    毛春华看到何平喜出望外,何平已经好长时间没有参加读书会了。

    “何平你怎么来了?”毛春华放下手里的本子,带着喜意问道。

    “我过来打个电话,你这是干啥呢?”

    “哦,你可好长时间没来读书会了。”

    毛春花说道,言语间有些些许的哀怨。

    她拿起本子给何平看了一眼,“闲着无聊画点东西。”

    “呦呵,没看出来你还有才艺,画的还真挺好。”

    “我以前的老师可是鲁美毕业的呢。”毛春华炫耀完了又问道:“你啥时候来参加读书会啊?”

    “嗨!这一阵子有点忙,等这两天忙完了,我一定过去。”

    何平的解释让毛春华很高兴,喜不自胜道:“那可说好了,下回你要是再不来,我就上你家找你去。”

    “知道啦,我的会长大人。”何平笑道。

    “什么会长大人,谁是你的,油嘴滑舌的。”

    何平的一句话让毛春华霞飞双颊,嗔怒道。

    何平心里暗暗给了自己一个嘴巴,让你口花花,“春华你别误会,我不是那个意思,纯粹是一时口快。”

    毛春华的态度变化的很快,刚才还羞怒的表情转瞬平和,“我知道,没事。你先打电话吧。”

    女人真是翻脸如翻书,“好。”

    何平拨通地区印刷厂的电话,等了几分钟,对面传来梁跃进的声音,“何平大哥吗?我梁跃进啊!”

    “喂!跃进,我何平。”

    “你可算来电话了,要不然我都想去平县找你了。”

    “找我|干啥,字帖卖的咋样了?”

    “还成。”一听何平打听字帖的销售情况,梁跃进的声音里传来压制不住的兴奋,可能是怕旁边人听见,他压着声音道:“这一个星期出了有快一千套字帖了。”

    怪不得梁跃进这么兴奋,一千套钢笔字帖可就是一千块钱,何平给他们的提成是一份字帖三毛钱,也就是说梁跃进他们一个星期就赚了三百块,足足比他一年的工资还要多。

    何平不知道梁跃进一伙人是几个人分这些钱,但想来不会少,他那些个发小前两次去营城的时候,何平都见过。

    “好。跃进,干的不错。”

    字帖卖得好何平也很高兴,虽然他不会从字帖的生意里赚钱一分钱,但是能够解决丁屯小学办学条件困难的窘境也让他有一种别样的成就感。

    “过两天我去营城一趟,除了字帖以外我还有点事想交给你做。”

    “啥事啊?”

    何平就把韩屯养鸡场的事跟梁跃进说了一遍。

    “成啊!”梁跃进挺高兴,要知道这个年代买鸡蛋是要票证的,他如果个人贩卖的话被抓到就是投机倒把,但好处就是他的鸡蛋不需要票证肯定比副食商店的鸡蛋更有竞争力,原因就在于客人跟他卖货不需要用票证。

    而何平之所以选择优先出货给供销社和副食商店,最主要的原因是养鸡场的鸡蛋产量过大,光靠个人走街串巷那么卖,十天半个月不见得能卖出去养鸡场一天的产蛋量。

    但梁跃进也有他的优势所在,这年头鸡蛋消耗的大头肯定是城市,农村家庭可舍不得买鸡蛋吃,家里养几只鸡,平日下点蛋也就够了。有些条件差的家庭,母鸡下了蛋都要攒好送到副食商店或者供销社去换钱。而梁跃进作为营城本地的工厂子弟,父亲又是厂长,他做起这种生意来再适合不过。

    “那好,咱们就说定了,我后天过去营城一趟,到时候咱们再详谈。”

    “好,就这么定了,后天我在厂门口等你。”

    两人说完挂断电话。

    何平没理会毛春花略带幽怨的眼神,说了几句话后便匆匆而去。

    从邮局出来之后何平直奔丁屯小学,他这次来是跟王校长商量钢笔字帖收益的事。

    最开始何平决定干这件事纯粹是出于好心,现在字帖的销售上了正轨,收益与日俱增,他得把生意交出去了,再这么握在自己手里很容易出问题。

    “何作家来了。”王校长一见何平就热情的迎上来。

    “过来找您说点事。”

    “来,坐。”

    两人各自坐下,何平开口道:“字帖的生意之前一直没有厘清楚,现在字帖的生意走上正轨,我想过来和您做一下交接。”

    王校长有些意外,“这么快就弄好了?”

    “找了些朋友帮忙。”

    王校长有些不好意思的搓了搓手,“说起来真是麻烦何作家你了,为了我们学校的事跑前跑后,反倒是我们这些学校的教职工,反倒是一点忙没有帮上。”

    何平淡笑道:“只是赶巧有这么个想法,又恰好遇到了些愿意帮忙的朋友,您不用太放在心里,都是为了孩子。”

    “都是为了孩子……”王校长反复咀嚼着的最后一句话,面露感动之色,“您这话说得真是让我自惭形秽啊,我作为一校之长……”

    何平打断王校长,“您千万别这么说,我们都是为了学校,为了孩子。”

    “我……”王校长还想在说什么,可最终咽了下去,没有再说什么,只是用力的握住何平的手,久久没有放开。

    何平待王校长内心的情绪波动平静后,才开口道:“字帖的收益我都记在本子上了,您可以看看。另外,字帖这门生意要长久的做下去,学校这边就得正规起来,得找人负责这件事。”

    何平的话让王校长犯了难,“这学校老师满打满算总共就四个人,每个人都是身兼数职,哪里还有多余的人手负责这件事。”

    “字帖的生产可以交给地区印刷厂,我们学校出一个人负责协调生产、销售就可以。”

    王校长踌躇了一会儿,“何作家,做生意的事我真是一窍不通,我还是厚颜麻烦您给指点一下。”

    何平早猜到了这个结果,王校长毕竟只是一个乡村小学的校长,一辈子连县城都没有出过,这种生意上的事哪里晓得如何下手。

    “我觉得您可以问问几个大队的队长,一起定个章程。”

    王校长听完何平的话连连点头,“您说得对,是问问各大队的领导。不过,这么大的事我看还得请毛主任做主才行,这事可不是件小事。”

第70章 公社议事

    王校长听完何平的话连连点头,“您说得对,是得把各大队的领导都请过来。不过,这么大的事我看还得请毛主任做主才行,这事可不是件小事。”

    何平没有王校长想的那么多,但他一想到运动才刚刚结束两三年,所有的知识分子仍未拜托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精神状态,也就理解了。

    账本交出去,建议也给了,何平就不打算再管字帖这件事了。王校长说要请公社毛主任做主,何平倒是没有意见,毛主任是知道字帖这件事的,他也是乐见其成。

    “您决定就好,过两天我准备去营城一趟,您可以跟我去一趟,跟营城印刷厂的人见一面,以后你们沟通之间互相沟通就好,我就不参与了。”

    当天晚上,王校长让学生们在放学后去各自大队通知一声字帖的事,让各大队主事的上公社议事。

    晚上吃完饭,王校长就着煤油灯翻开何平给他的账本。

    说是账本,实际上就是几页信纸,字帖的印刷因为有梁跃进的关系进行的异常顺利,支出也非常简单。

    目前印刷了两批钢笔字帖,共6000套。头一批字帖靠着梁跃进薅社会主义羊毛,把成本算在了印刷厂的损耗里,第二批5000套字帖,每套的印刷成本在1毛8分钱,共计900块钱。何平顺便把请客吃饭、住招待所、营城的往返费用何平都记在账上,相当于冲了头一批字帖的印刷费用了。

    头一批1000套字帖已经售罄,刨去给学校、教育局、梁跃进的提成以及何平前期垫付的冲账费用外,盈利了500块钱。

    王校长看着账本的手微微颤抖着,数字都是纸面上的,由于垫付了第二批字帖的印刷费用,所以现在他们现在还倒欠印刷厂100块钱,但王校长明白这件事已经成了,如果第二批的5000套字帖真的能够售罄的话,那么丁屯小学将会收入一笔巨款,至少在王校长看来是这样的。刨去前期投入的两三百块费用,加上支出的30%的提成费用,这笔钱足有4600块钱之多。

    王校长感觉自己的心脏快要跳出来了,面上由于充血显得格外的红润。

    “当家的,你这是咋了?”王校长的媳妇担心的问道。

    “没……没事。”

    王校长深吸了一口气,把账本合上。心里自嘲自己一把年纪的人了,还比不上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

    他想到何平看着自己的那双澄澈清明的眼神,王校长心底不禁涌上一股钦佩之情。

    国士无双,古人诚不欺我!

    王校长一个晚上都是昏昏沉沉的,没有睡实诚,第二天一大早就汇合丁爱国往公社去。

    快到公社的时候,王校长和丁爱国遇上了赶着驴车的老队长和何平。

    丁爱国看见何平直接跳下车,“何作家,你这不声不响的又干了一件大事啊!”

    何平感觉自己就想一艘巨浪中的轻舟,随时都有翻船的可能,“停,别摇了,再摇要吐了。”

    “你这让我该说点什么好呢,真是真是……”丁爱国说着说着有些词穷,一时想不起应该用什么词汇来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你先把我松开。”何平挣脱丁爱国的大手,“老整这么客气干啥,咱两个屯子是近邻,孩子又都在一个学校上学,改善孩子们的上学条件对我们大家都是一件大好事,丁队长你说是不是?”

    “是是。”丁爱国点头如捣蒜,现在何平就是说月亮是方的,丁爱国也会毫不犹豫的赞同他。

    好家伙,随随便便弄个字帖的生意,就能赚四五千块钱,他们一个生产大队一年才能挣多少钱啊。

    坐在车上的老队长欣慰的看着何平,昔日的老对手在他捡来的知青面前俯首称臣,这让老队长老怀大慰。

    多亏了老子慧眼识人啊,发现了这么一个宝贝旮瘩。

    几人一同来到毛主任的办公室里,没过一会儿柯寨的大队长兼支部书记也过来了。

    何平和王校长他钢笔字帖的的生意简单的向毛主任做了汇报,“情况就是这样,字帖的生意上了正轨,我寻思着这事也该交还给学校了,不过这里面涉及到的东西比较多,所以我们特意过来请您帮着定夺一下。”

    毛主任听完脸上露出苦笑,用手指着何平,“你呀,你呀,可真是会给我出难题。”

    何平弄字帖的事他当然知道,而且他还帮忙写过条子让公社中学宣传一下,可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何平把摊子铺的这么大,看目前的样子如果发展好的话,字帖这门生意所产生的利润将会是非常惊人的。

    “毛主任,何平可都是为了咱们的小学,咱队办小学的条件您也不是不知道,我们上公社h县里求爷爷告奶奶的一年也要不到几个钱,人家何平随随便便想个点子就解决了咱们队办小学的办学难题,您可不能狗咬吕洞宾啊!”

    一见毛主任有责备何平的意思,老队长立马起来护犊子,不过他更多的还是做做样子,目的是让一旁看着何平两眼放光的丁屯大队长丁爱国和柯寨大队长柯为民知道,何平这块宝贝旮瘩是他们韩屯的公共财产,可不是他们两个癞蛤蟆可以垂涎的。

    “你给我坐下,还用你在这献殷勤?”毛主任没好气的瞪了老队长一眼,他沉吟了一会儿,又端详了四平八稳坐在那的何平一会儿。

    “说说吧,你小子既然头都磕了九十九了,就不差最后这一拜了,说说你的想法。”

    何平见毛主任点他的名,立马拒绝道:“您可别这么说,事我都交出去了,就别乱说话了。”

    毛主任是个人精,哪里不明白何平想避嫌的心思,“这里都不是外人,大家都明白你的一片好心,字帖这事是你一手操持的,后续的安排你的建议最重要,说说吧,别藏着掖着。”

    “就是,何作家,咱都明白你是为了学校好。我们都是一群大老粗,哪里懂这些东西,你就给我们说说吧。”

    丁爱国和柯卫民附和着说道,老队长见状立马跟上,“是啊,何平你就给大家伙说说,不管你说啥咱韩屯大队都支持你。”

第71章 心怀天下(感谢书墨沉的打赏和月票)

    见在场的人都出言让他说说自己的想法,何平便开口道:“既然大家都这么说了,我也就不藏着掖着了。”

    众人对何平的话都非常重视,毕竟字帖这事是何平一手操办起来的,这件事也证明了何平的能力。

    “我觉得咱们首先要明确一件事,那就是校办工厂的性质,俗话说财帛动人心,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队办工厂现在说黑不黑,说白不白,一旦有人起心思,咱们得确保自己的劳动果实不被别人窃取。”

    众人闻言纷纷点头,何平上来没说字帖生意的具体操作,而是提出了队办工厂的性质,可谓打蛇打七寸,一下子抓住了问题的症结。

    “校办工厂自然是属于学校的。”丁爱国肯定道。

    “就是,就是。”老队长、柯卫民和王校长也表示赞同。

    倒是毛主任在那皱着眉头,沉思不语。

    现阶段的队办小学有个比较尴尬的问题,学校的筹办多半是由教育局牵头,但出钱的却是教育局、公社以及大队共同分摊,学校老师的工资是教育局发的,可教育局每年能够给到学校的资金却少的可怜,全靠公社和大队支援,说起来就是一笔糊涂账。

    “其实只要明确了这件事,剩下的事情就比较好办了,无非是生产、销售、花钱几个问题了。

    先说生产,这也是当前我比较担心的,因为我们的生产是完全捏在别人手里的,一旦有人从生产环节对我们下手,那么我们将毫无还手之力。刚才也说了,字帖的印刷我是委托营城地区印刷厂厂长之子梁跃进办的,所以咱们接下来的第一件事就是稳住梁跃进父子,争取把梁厂长的路子走通,保证我们的生产环节不出现纰漏。”

    “这事老成持重之言。”何平的第一个方向就深得毛主任的赏识,一下子就抓住了问题的主次。

    “这第二件事就是销售,目前咱们有几个销售途径。一是梁跃进他们一伙人,二是我们与县文化局的合作,三是县文化馆和图书馆的推广。按照我个人的猜测,营城地区一市四县人口二百万,字帖销量保守估计也需要三万套,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估计,后面咱们可以统计一下营城的学生数量再估算一个比较可靠的数据。所以目前我们急需的就是深耕营城地区,把我们的字帖销售铺到这一市四县,然后再徐徐向省内其他城市发展。”

    这个年代的贸易几乎都是国家垄断的,还没有私人做生意一说,何平他们的校办工厂想要向后世一样,出个爆款产品就疯狂打广告、鲸吞市场份额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所以何平的想法就是循序渐进,只要他们根基打的牢,就不怕有截胡的对手,毕竟谁也不能独霸100%的市场。

    “这第三件事,就是关于钱的问题。我做这件事的初衷就是为了咱们的队办小学,所以我的建议是盈余还是要首先用在队办小学的办学条件改善上,比如我们的校舍、学生们的学杂费用、书本费、老师们的工资补贴,都可以从我们的盈利当中出。如果说,我是说如果,字帖的销售真的做起来的话,我们还可以补贴学生们继续升学的费用,比如上初中、高中乃至大学的费用。”

    何平讲完话,在座的众人没有说话,都在思考着何平建议的可行性。

    毛主任是反应最快的,“你这不就是升级版的义务教育吗?”

    何平淡然一笑,“社会主义嘛,总要有点优越性的。”

    几位大队长和王校长经过毛主任的提醒也咂摸过味儿来了。

    “好小子,你这心思好真是不小啊!”

    老队长凝视着何平,心中的骄傲之情几乎无法掩饰。

    这就是自己随手捡来的年轻人啊!

    心怀天下!

    老队长不认为自己想的夸张,就眼前来看何平的所作所为福泽的只是周围几个大队的孩子们,但在这些孩子的背后是成百上千个家庭,老队长敢肯定,何平的作为至少会改变韩屯、丁屯、柯寨以后两代人的命运。

    现在的何平仅仅还只是个在平县小有名气的作家,十年、二十年后呢?这个心怀天下的年轻人的终点又在哪里?

    想着想着,老队长不觉有些痴了,有生之年能够见证这样一个年轻人的崛起,还是自己亲手救下的,他心里只觉得此生无憾。

    老队长的心思别人无从知晓,但大家对何平的敬佩之情却如奔涌的江河,几乎将何平淹没。

    “何作家啊何作家,你这作为真的是福泽乡里啊!”王校长两眼放光道。

    “高啊,实在是高!”

    “好了好了,好听话等回去你们想怎么说都行,还是说回正题。”毛主任出声打断了大家对何平的吹捧,“何平刚才提的几条建议都非常中肯,但要落实到具体的实处还有个重要的问题。”

    “毛主任你就说吧,怎么干都挺您的。”

    “是啊,有您和何作家给我们指路,这事肯定成。”

    “都别打岔。”毛主任提高了音量,刚才何平说话的时候他没有打断,就是想看看何平的想法,“这件事情涉及到的可不止是我们公社和大队。何平,你就没想过教育局那边的反应吗?”

    何平闻言脸上露出狡黠的笑容,“这就需要您出马了。”

    “耍滑头!”毛主任笑骂了一句,“行了,这件事情我上县里面去跟詹主任和瞿局长沟通一下再做定夺。但工厂的管理毋庸置疑还是要以丁屯小学为主的,所以老王啊,你这边要辛苦了。”

    “毛主任您放心,为了丁屯小学的孩子们,也为了不辜负何作家和各位领导的付出和期盼,我也会把工厂管好的。”王校长一脸严肃的郑重道。

    “好,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

    毛主任的意见是校办工厂这件事无论如何都是要经过教育局的,他准备明天去县里跟詹主任和瞿局长沟通,沟通的基础是工厂的管理包括利润的分配还是要以队办小学为主。

第72章 认了个老弟

    无论是王校长提出找毛主任,还是毛主任提出找教育局,都没有出乎何平的预料。

    但对他来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有时候好心容易办坏事,大家都不是傻子,不用你指点也知道事情的轻重缓急。

    能够把事情顺利的交出去就行了,耗费这么一番心力做的事,出发点就是为了让在丁屯小学上学的孩子们能够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至于说以后的事情,何平真没想那么远。

    今天因为和上公社来,何平没有去县城副食商店送鸡蛋,是韩兆军带着卫国叔去的,有了上次给供销社送鸡蛋的经验,韩兆军也算是熟门熟路了,况且陈先锋他老姑父那边已经搞定了,韩兆军过去了直接提何平的名字就行。

    何平回到韩屯,没过一会儿韩兆军就和卫国叔回来了,停好车,卫国叔把骡子拉回圈里。

    韩兆军一脸抑制不住的傻笑,“何平哥,又是六十块钱,嘿嘿嘿。”

    “瞧你那那一脸傻笑,收一收。好歹也是咱们养鸡场的副场长,别跟没见过世面一样。”

    韩兆军努力做出严肃的样子,没别两秒又现出原形,“嘿嘿,控制不住。”

    何平笑着捶了他一拳。

    这两天场子里卖鸡蛋的事情大家伙都知道了,今天上班的妇女见韩兆军回来,立马就凑上来了。

    “兆军回来了,咋样啊?人家收没?”

    “收了。”韩兆军收起对着何平的傻笑,努力做出沉稳的样子。

    “哎呀,那可得不少钱吧?我瞅着早上装的怎么也有百八十斤了,加上昨天卖的那些,这两天可没少卖钱啊!”

    妇女们一听鸡蛋卖出去了,咋咋呼呼就开始嚷嚷。

    “都比围着,散了散了,去干活去,瞎打听啥,年底少不了你们的分红。”

    何平赶忙把好奇的妇女们轰走,可不敢让这帮老娘们儿聚堆,要不然要不了半个小时整个韩屯都得知道,这生意才刚开始,没必要嚷嚷的人尽皆知。

    “呦呦呦,场长了不起呢。切,好像谁稀得打听一样。”

    一帮妇女嘴里说着酸话,翻着白眼散开。

    何平那个郁闷,这帮老娘们儿平时干活的时候还挺好管,一旦不干活了真是没羞没臊、没大没小。

    不过这个消息也是瞒不住的,这两天养鸡场往外出鸡蛋的消息整个韩屯都知道了,大家不确定的只是一个准确的数字。

    韩兆军晚上回家吃饭的时候,母亲何丽琴问起这件事,韩兆军对母亲没有隐瞒,一五一十的都说了。

    当天晚上整个韩屯都知道了,养鸡场两天就卖了120块钱的鸡蛋。

    第二天早上何平一到养鸡场就听见早班的妇女在讨论这件事,只能露出苦笑,这年头事情想要保密可真不容易。

    “别老在这白话了,上班时间禁止唠闲嗑,再聊扣工分。”何平唬着脸说道。

    妇女们碎碎念,嘴里念叨着“地主老财”“周扒皮”之类的话的散开。

    何平和王校长定好了,今天要和王校长一起去营城跟梁跃进他们做个交接,在养鸡场转了一圈之后,何平就上丁屯小学找到王校长。

    王校长特意请了假,学校的老师就这么几个人,有人缺岗自然要有人顶岗,别说什么校长不校长的,在教学上都是学校的老师。

    公交车晃悠了快两个小时,总算到了营城,何平带着王校长熟门熟路的来到印刷厂门口,跟门卫大爷打了个招呼。

    有梁跃进的面子在,再加上混得脸熟,何平进来毫无阻碍。

    门卫大爷收下何平散的一盒牡丹,去给何平找梁跃进。

    “何平大哥,你可算是来了。”

    梁跃进一进来就给何平来了一个大大的拥抱,现在他见着何平比见着亲爹还亲。毕竟亲爹也只能让他在印刷厂当个普通工人,偶尔卖点厂里的“废品”,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但何平却是能带着他发财的人,他见着何平怎么能不亲呢。

    他高兴的不止于此,就在前天他用这段时间卖字帖赚的钱给于佳佳买了一辆凤凰牌的女式自行车,于佳佳收到之后欣喜若狂,让他当天晚上就一尝所愿。别误会,就是亲了个嘴。

    但相比之前不紧不慢吊着他的样子,现在无疑是飞跃般的进步。这一切都是拜何平所赐,他怎能不对何平感恩戴德呢。

    “你这边干得不错。”何平鼓励了两句,又给梁跃进介绍道:“这是我们丁屯小学的王校长,以后字帖这事你就跟王校长对接就行,这事我就不再管了。”

    梁跃进大吃一惊,“咋的了这是,啥意思啊?”

    何平耐心的解释道:“是这么回事。我之前不是跟你说过嘛,我弄字帖这事就是为了给咱们的队办小学帮忙,现在事情办完了,以后这买卖就交给丁屯小学了,以后你跟王校长联系就行,字帖你们该卖还卖,不耽误。”

    梁跃进还是有点懵,何平又把其中的内情再说了一遍。

    梁跃进竖起大拇指,一脸钦佩的赞叹道:“敞亮!大气!爷们儿!啥话也不说了,以后何平大哥你就是我亲哥。”

    何平笑道:“别来这套,再套近乎也不涨提成。”

    “没开玩笑,你要不嫌弃我真想认你当大哥,就冲你今天办的这事,太他么爷们儿了,能认你这么个大哥,我梁跃进走到哪说出去都涨面儿。”

    何平跟梁跃进见了这么多次面,还是第一次见到他清醒状态下的真情流露,眼睛里那满满的诚意似乎不是作假。

    何平哈哈一笑,“能认你这么个老弟也是我的荣幸啊!”

    两人说着又来了一个拥抱,这次要比以前任何一次拥抱都要真诚、热切。

    “大哥!”

    “贤弟!”

    呸!写岔了。

    有了何平的撮合,交接工作进行的异常顺利。

    交接完工作,梁跃进就拉着何平和王校长往国营饭店去,当然也没忘了叫上刚处上的女朋友于佳佳,和自己的那些发小们。

    “从今天起,何平大哥就是我的亲大哥了。以后,我大哥的事就是我的事,都听见没?”饭店的餐桌上,梁跃进豪气干云的向发小们介绍道。

    “明白,何大哥,来来来,我敬您一个。”发小们热情的向何平轮番轰炸。

    何平今天也挺高兴,一是字帖的事交出去了,二是收了梁跃进这个貌似纨绔的厂二代当小弟,他是来者不拒,没过一会儿就倒了。

第73章 招聘生力军

    何平醉的一塌糊涂,梦里他看到了老婆孩子,还有父母家人,他们过得都挺好的,除了没有他。

    第二天何平拖着宿醉的身子踏上了返回平县的客车,鸡蛋的事何平和梁跃进说了,梁跃进拍着胸脯说没问题。

    眼下来看,鸡蛋的生意是没有字帖赚得多,但谁也不能保证字帖这生意能一直干下去,一直赚的这么多。

    但卖鸡蛋是个细水长流的生意,而且随着风气越来越开放,群众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这门生意的潜力也是不小的。

    梁跃进的发小们,说是发小其实就是小弟,不在少数,光一门字帖的生意还真不好分,现在多了卖鸡蛋这门生意他乐不得的。

    何平快到中午的时候才到韩屯,按例先到养鸡场转了一圈。

    这会队里的妇女正在鸡舍里捡鸡蛋,何平问道:“怎么样?今天产了多少蛋?”

    援朝叔的老婆叫何翠芬,跟韩兆军母亲是远方亲戚,韩兆军见了面得叫一声姨,不过按照韩屯的辈分论那就得叫婶子了,毕竟援朝叔岁数虽然不大,但跟他爹韩玉铮是一辈的。

    何翠芬说到:“捡了一上午了,这都两千多个了。”

    何平满意的点点头,“这产蛋率还行。”

    “咱们鸡舍里暖和,母鸡爱产蛋,就是现在捡鸡蛋太费事,满鸡舍的哈腰去捡鸡蛋,费时间。”

    何平呵呵一笑,何翠芬的抱怨话他可没往心里去,这大概也算是幸福的烦恼吧。

    “活鸡蛋有多少?”

    “这两天攒了四五百个了,都在孵化室那屋孵化呢。”

    何平进了孵化室,韩兆军正在里面翻蛋,“何平哥,你回来了。”

    “嗯。这两天的产蛋量还挺稳定得吧?”

    “是啊!一天两千多个,活鸡蛋一天也有一二百个。”

    “这销路还得拓展啊,要不然鸡蛋都得囤手里放臭了不可。”

    “可不是咋地,我也有点犯愁了,这鸡蛋的产量有点多了,咱们得想想办法。”

    韩兆军也有点烦闷,没产蛋的时候盼着产蛋,这产蛋了又怕砸在手里。

    这是这个年代的弊病之一,信息相对闭塞。很多东西不是没有,而是缺少物流和渠道卖出去。

    “我昨天上营城跟梁跃进那边打好招呼了,明后天我带人去给他送一批鸡蛋,顺便再往当地的副食商店送点,先过去探探路。平县这边你再多跑跑,其他的街道和公社的副食商店、供销社你也去多跑跑,先拿一批鸡蛋去混个脸熟,跟人家套套近乎,别怕吃亏,只要鸡蛋能卖出去就行。”

    “好,听你的,何平哥。”

    韩兆军为人忠厚,办事也有章法,唯一的缺陷就是没有经历过社会的毒打和商业思维,应该说这是这个年代绝大多数年轻人的通病。

    没关系,历练一段时间就好了。

    何平也没着急,他当年刚从学校毕业的时候还不如韩兆军呢。

    “另外再找几个机灵的小子,让他们上县城和各个公社去散卖。”

    韩兆军有些迟疑,“何平哥,这能行吗,万一被抓到……”

    “没事。咱们挑几个机灵的,现在对这事管的不严,你看县城、公社那些挑筐卖馒头、包子的哪个出事了?”

    韩兆军想了想,还真是。每次上公社都能碰见挑着筐买吃食的小贩,也没见哪个被抓了。

    其实这事也不能怪韩兆军,思想被禁锢了太久,已经有些僵化了,对身边的一些细微变化根本察觉不到。

    “你弟算头一个,以这小子的性格,不当销售可惜了。”

    何平想到韩兆社那个多嘴多舌、油腔滑调的样子,这不是天生干销售的料子嘛!

    “他不行吧?一天没个正形,胡说八道的。”

    “没问题,这小子论干活比不上你,可那股子机灵劲可比你强。”

    “我就是怕他闯祸。”

    “总得成长嘛,兆社过完年也十六了,也没上学,天天在家跟着干零活毕竟不是长久之计,就当是锻炼一下吧。”

    韩兆军信服道:“还是何平哥你考虑的周到,那我回家跟我爸妈说一声。”

    “好,等会我去老队长那,跟他说一声,明天上大队那边开个会,从各家挑几个机灵的小伙子。”

    当天晚上,老队长就在广播里召集社员们明天一早在大队开会。

    第二天一大早,社员们陆陆续续的来到大队。

    “这大冬天的啥事开会啊?”

    “谁知道呢,可别整啥开山修渠的事。”

    “那不能吧,都这个季节了,地都开始上冻了。”

    ……

    “大伙都静一静。”今天老队长没拿他的搪瓷杯,主要是事情比较简单,他估摸着一会儿就能散。

    “今天招大伙过来,主要是咱们大队养鸡场准备招几个小年轻,往城里和各个公社去卖鸡蛋。”

    老队长的话一出口,底下就嗡嗡嗡的开始议论起来。

    “我先说一下待遇,咱们这回不走工分,直接开钱,卖出一斤鸡蛋提成五分钱。”

    轰~

    本来还是众人窃窃的低语,一听见给的工钱,底下直接炸锅了。

    “五分钱?那要是卖出二十斤鸡蛋不就是一块钱?”

    “这一天要是卖个百八十斤的,不敢上咱们干半个月的了?”

    “就是。何平,我说你们这养鸡场可不能胡来啊,这养鸡场我们队里可是占着大头呢。”

    众人的反应都在何平的预想之中,他跟老队长对视了一眼,老队长一副你看我就知道会这样的表情。

    “咳咳!”何平咳嗽了一声,朗声道:“大家先静一静,听我说两句。”

    经过半年多的接触,何平在队里也算是有些名声和威望了,写小说、办养鸡场、给队办小学捐桌椅,何平这半年多来办的这些事,除了写小说之外,其余的事社员们都是跟着受益的,所以他一说明,底下的声音立马降了下来。

    “大家听我说两句,我先给大家算一笔账。我们养鸡场现在接近三千只鸡,每天产蛋刨去受精的活鸡蛋之外,至少有二百斤鸡蛋的产量。我们现在每周给公社供销社h县城的副食商店各送一百斤的鸡蛋,这就是二百斤,可我们一星期就要产一千四百斤的鸡蛋啊!光靠县城的副食商店和咱们公社的供销社的话,是远远无法消化咱们养鸡场的鸡蛋产量的。大家总不想看着咱们辛辛苦苦养鸡下的鸡蛋都放臭了吧?”

第74章 踊跃报名(求收藏、推荐票)

    “大家听我说两句,我先给大家算一笔账。我们养鸡场现在接近三千只鸡,每天产蛋刨去受精的活鸡蛋之外,至少有二百斤鸡蛋的产量。我们现在每周给公社供销社h县城的副食商店各送一百斤的鸡蛋,这就是二百斤,可我们一星期就要产一千四百斤的鸡蛋啊!光靠县城的副食商店和咱们公社的供销社的话,是远远无法消化咱们养鸡场的鸡蛋产量的。大家总不想看着咱们辛辛苦苦养鸡下的鸡蛋都放臭了吧?

    最近我一直在跑鸡蛋销售的事,正好也给大家汇报一下。我们鸡蛋销售的方向,主要还是以地区、县城、公社的副食商店和供销社为主,目前我们刚跟县城的一家副食商店和咱们红旗公社供销社谈好了合作,营城那边明后天也开始给他们供货。但光这几家是远不够的,我和兆军后面还会跑各个公社h县城、包括地区去谈鸡蛋销售的事。这些都是批量收购的单位,一手交钱一手交货,鸡蛋卖的痛快,但价钱相对也是低不少的。

    所以我们商量着准备在队里挑几个识字的、机灵一点的小伙子去外面卖鸡蛋,一来是解决我们鸡蛋的销售问题,二来也是给咱们队里的年轻人找个一个出路,卖鸡蛋总归是比干农活要轻巧一些的。这三来肥水不流外人田,咱们这钱给谁挣不是挣,咱们自己队里的人挣去总比外人挣去要好吧?大伙说是不是这个理?”

    何平一番话说得有理有据,众人一时倒是没有言语,卖鸡蛋是个轻巧活,只要卖得好,想必收入不比队里干农活差,底下的人也开始心思各异。

    “何平你说这个事,好倒是好,可卖鸡蛋这差事给谁不给谁,总得有个章程吧。”

    “所以今天把大伙召集过来的主要原因也就是这个,大伙先听听我们定的这几个条件。咱们暂时先招五个人,县城放俩,周围公社放仨。条件一,男性十五到二十五岁;条件二,认字、会算数,至少也得是小学四年级的学历;条件三,性格活泼机灵、反应快、嘴甜。”

    何平把条件说完,大伙倒是觉得都没什么异议,都开始扒拉谁家有合适的人选。

    “何……何平,你这……条……件定的不对啊没,咋光要……男的不要……女的呢?”许老财磕磕巴巴的问道。

    “就是啊何平,我看你就是诚心为难你老财叔。”

    底下有爱开玩笑的人调侃道。

    “去,别打……岔,问正事……呢。”

    何平解释道:“老财叔,这卖鸡蛋毕竟是要跑各个公社的,远的地方好几十里地,一个姑娘家的跑这么远真要出点事我们养鸡场可担待不起,您说是不是这个理。”

    何平心里也知道这个条件对许老财家来说是有些不公平的,究其原因是因为在这个年代像许老财这样的家里只有一个闺女的农村家庭确实是非常罕见的。

    许老财的老伴也劝道:“当家的,你能放心咱家爱英天天跑那么远啊?万一真出点啥事可咋整,你后悔都来不及。”

    许老财心里也明白这个道理,只是一时还别不过这个劲儿来,毕竟他是不占便宜就相当于吃亏的性格。

    “老财你就别跟着瞎起哄了,谁让你家没个带把的呢。”

    能这么肆无忌惮跟许老财开玩笑的自然是同辈人,这一下子可戳到了许老财的痛处,“你家才没个带把的,你全家都没带把的。”

    好家伙,一句话真是让许老财动了真火,连说话都不磕巴了,骂起来那叫一个利索。

    “嘿,我……”

    被骂的人正准备还击,老队长开口了:“好了好了,吵吵啥?嘴上没个把门的,啥话都好说?是不是欠收拾了?”

    被骂的人见老队长也站在许老财那边,悻悻的不再说话。

    “老财,这事你家就别掺合了,你一个养鸡场的技术顾问,还差这点钱?”

    许老财想想也是,自己是养鸡场的技术顾问,平时干着农活也不耽误,等于是一个人领两个人的钱,比队里其他人那是要强太多了,可他心里没占到便宜总归是有些不爽的,闷声道:“听……队长你的。”

    “好了,条件说完了,大伙心里也应该有数了,各家都报一下名,报完名咱们筛选一下人选。”

    “给我家大小子报个名。”

    “我俩小五正合适。”

    “我家三小子都符合要求。”

    ……

    这场面赶上入冬抢白菜了,“大伙别抢,一个一个说,都有机会。来,头一个先说大名,叫啥。”

    “大名韩东宝。”

    何平拿个本子边问边记录。

    “学历呢?”

    “小学四年级。”

    旁边有人拆穿道:“老五,你可别瞎说,我记得你家小子明明才上了小学二年级,怎么这一会就蹦了两级呢。”

    何平一乐,前脚撤个谎后脚就被人拆穿了,这大哥人缘也是不咋地,“到底小学几年级?”

    老五吭哧了两秒:“二……二年级。”

    “不符合要求,先靠后吧,等以后再招人再说。”

    老五临走前狠狠的挖了一眼拆穿他那人。

    “来,下一个。”

    “大名韩东军,今年十六岁,上了小学五年级。”

    “好,下一个。”

    ……

    登记花费了半个小时,何平昨天跟老队长商量的时候已经想好了,整个韩屯十五岁到二十五岁的年轻男性,也就百八十个,小学四年级的学历要求一出,那就跟核武器似的,直接团灭了一大|波人。

    最后一筛选,就剩十一个人符合要求。

    老队长又补充了第四点条件,昨天何平商量的时候就提出来了,照顾队里的困难人家,比如说像秋芬婶子家,一个寡妇带着老婆婆和三个未成年的儿子,正好秋芬婶子的大儿子正附和这几项条件,肯定是要优先照顾的,队里人也说不出闲话。

    又排除了几个沉默寡言不爱说话的,韩屯养鸡场招聘的第一批销售员就这么定下来了。

    “下面我念一下这次招聘的最终人选,分别是:韩兆信、韩东军、韩兆社、刘国柱、李四喜。好,以上五个人下午上养鸡场报道,给你们做个简单的培训,明天正式上岗。另外,这次符合条件但是没有录取的人也不要灰心,我们养鸡场的规模不会裹足不前,以后大家有的是机会。”

    上午九点,养鸡场的第一次招聘宣告结束。

第75章 乔迁之喜

    当天晚上,卫国叔带着秋芬婶子和她家大儿子韩兆信来到了何平家特意表示感谢。

    “秋芬婶子,真不用客气。养鸡场是咱们韩屯自己的买卖,肯定是要照顾自己人的,何况你家确实不容易,都是老队长提的。”

    秋分婶子是个明事理的人,老队长是说话了不假,但养鸡场真正主事的是何平,没有他的同意也不行。

    “何平,多的话就不说了,我家老大就交给你了,你就随便使唤。”

    “婶子,你太客气了,兆信是在养鸡场干活,也不是卖身,没那些讲究。”

    秋分婶子在何平家坐了一会儿就告辞了,临走前卫国叔拍了拍何平的胳膊,没说话。

    这个沉默寡言的汉子不善言辞,但都记在了心里。

    接下来的几天何平又去了营城梁跃进那边一趟,梁跃进已经把印刷厂食堂的鸡蛋采购弄到手里,照市面价走,何平给他的批发价跟给供销社是一个价,都是六毛钱一斤,相当于他每斤鸡蛋净挣两毛钱,光一个印刷厂的工人食堂采购鸡蛋至少就让梁跃进每月收入40块钱,而印刷厂方面也省去了一部分票证,两全其美。

    梁跃进听从何平的建议,也把目光转向了营城大大小小的副食商店和供销社,作为地区城市营城的鸡蛋消费能力要远超平县,何平给梁跃进的批发价是一斤五毛五分钱一斤,毕竟还需要梁跃进在中间牵线,他这个二道贩子可少不了。

    这年头不像后世,无论是交通还是通讯都不发达,何平可没工夫整天介的跑营城这边,这每斤五分钱就当是给梁跃进的辛苦费了。反正何平跟梁跃进说好了,以后鸡蛋就不给他送了,让梁跃进自己组织人来平县取,何平负责出交通工具——驴车。

    搞定了营城方面,何平转回身跟韩兆军一起跑平县各公社的供销社、副食商店。花了一个星期,就给养鸡场现有的鸡蛋产量找到了渠道,以后何平他们就负责按时给供销社、副食商店送货就可以了,等什么时候养鸡场的鸡蛋产量再次提升,或者等鸡产蛋期过去出肉鸡的时候再去拓展渠道就可以了。

    养鸡场招聘的几个小伙子也干得挺不错,除了头两天闹了点迷路、算错账的笑话之外,小伙子们渐渐的摸出了做生意的门道,毕竟都是年轻人,一点就通。

    他们到县城和各个公社散卖的销售量,基本稳定在每天50~80斤左右。

    最近养鸡场的鸡蛋产量一直在稳步提升中,基本所有母鸡都开始产蛋了,有些母鸡提前进入了产蛋的高峰期,最高的一天养鸡场产蛋二百四十多斤。

    现如今鸡蛋在人们的生活中的地位跟肉相等,都是比较奢侈的食物。养鸡场的鸡蛋供着营城、平县两地这么多的十多个供销社、副食商店,这供需才刚刚维持平衡。

    养鸡场的鸡蛋找到了出路,何平的工作也闲了下来,接下来他的工作重心就是孵蛋了,另外小说也得再写几篇了,《科幻世界》的责编来信催了好几遍了,就差寄刀片了,得亏这年头快递还不发达。

    闲下来后,何平又开始去参加读书会,他还真有点喜欢上了这种与志同道合的人聚在一起畅谈的感觉。

    这一天是星期天,何平和小柱儿起了个大早,父子俩拎着笤帚、抹布来到了新房子大扫除。

    半个月了,房子和家具都晾的差不多了,今天父子俩准备搬家了。

    说是大扫除,只是象征性的扫一扫、抹一抹,新装修的房子,搬家具那天已经清理过一遍了,一直也没进人,只有一些浮灰,扫扫就干净了。

    清扫完毕,何平开始往新家里搬东西。

    何平家跟他刚落户的时候差不多,除了自己和大儿子的两床被褥、锅碗瓢盆、米缸,再没啥了。

    其余的日用必备品,新家里面都提前置办齐了,何平的稿费也花了个干干净净。

    家里的院墙还没有盖,水井也没有打,盖房子不管在哪个年代都是件费钱的事情,以后有钱再接着盖吧。

    上午没到九点的时候,家里断断续续开始来人了,一开始都是队里人过来道声喜,然后的公社的张国强,没过多长时间,读书会的朋友们也过来了,都没空着手,乔迁之喜肯定得拎点东西来。

    “你看看你们,来就来呗,整这么客气干啥。”

    何平眉开眼笑的把众人的礼物都收下,招呼众人坐下。

    刘爱霞心里吐槽,你和毛春华还真是绝配。

    房子盖好之后,读书会的朋友们还是第一次来。他们那天来帮忙的时候可没想过房子会盖的这么好,一个个比队里人当初看的时候好不了多少。

    “这还弄了个土沙发?有意思,哈哈!”刘爱霞在沙发上一上一下的弹坐着,何平真怕这沙发经不住生活的磨难。

    李峰从书房里出来,“何平,你家的书桌打的不错,回头我也按着你这样子打一个。”

    毛春华坐在主卧的炕上,眼睛看着窗户,有点出神,她在幻想以后自己嫁进来的时候跟何平睡在一铺炕上的场景。

    嘻嘻!

    忍不住笑出了声,毛春华小心的扫了扫周围,幸好没人注意到自己。

    此时何平已经没空管过来道喜的队里人和读书会的朋友们了,他正和韩兆国夫妇准备今天中午的席面呢。

    之前上梁的时候,何平家没有请吃席,今天乔迁新居必须得热热闹闹的办一回。

    为此何平还跟老队长借了五十块钱,说好了这月借下月还,到时候不还就拿喜儿……呸,养鸡场的份子抵债。

    个糟老头子,抠的很。

    借点钱就想黑我的份子,得赶紧写点小说挣稿费把这窟窿给堵上。

    这盖了一回房子从韩屯首富变成了韩屯首负,何平真是痛并快乐着。

    “来来来,大伙都注意,硬菜来啦,都让让。”

    何平端着一大锅热气腾腾的老母鸡炖蘑菇挨桌给盛菜,桌子是跟邻居们借的,今天借来应急。

    过了一会儿,五桌席面全部置办完,何平站在主桌前,摘下围裙举起酒杯,“来,感谢大家今天能够光临寒舍,我敬大家一杯,祝愿各位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干杯!”

    众人起身回敬,异口同声:“干杯!!!”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1092/ 第一时间欣赏重生乡村文艺生活最新章节! 作者:坐望敬亭所写的《重生乡村文艺生活》为转载作品,重生乡村文艺生活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重生乡村文艺生活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重生乡村文艺生活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重生乡村文艺生活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重生乡村文艺生活介绍:
落个水都能穿越,何平一脸懵逼看着两间小土房和捡来的大儿子。1979年?就是那个开启大时代的1979年吗?幸好随身带了个手机,没事写写书、养养娃、带领村民养养鸡,小日子过得也挺好的。有人要改编我的书?这个我熟啊,我来给你改。老板你就说吧,是想拍成电影还是电视剧,要不评书也行。嗳!别走啊老板。这是一个中年油腻男在波涛汹涌的大时代潮头浪遏飞舟的故事。重生乡村文艺生活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重生乡村文艺生活,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重生乡村文艺生活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