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其他小说大流寇TXT下载大流寇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大流寇全文阅读

作者:傲骨铁心     大流寇txt下载     大流寇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九百四十四章 最后的满蒙集团

    尚可喜如今的处境也着实尴尬,作为满洲的三顺王,麾下有近万兵马,且火器众多,按理随阿济格投明之后怎么也当获封一个郡王,再不济也当是一个国公,然而最终这位智顺王仅被南明封了一个顺义伯。

    封号不伦不类。

    阿济格归明之后,明廷不仅将荆襄作为阿济格部的驻防之地,还将荆襄东面的德安、黄州二府也划给阿济格部驻防。

    名义上仍属阿济格节制的尚可喜被阿济格调至黄州驻防,然而黄州这块地盘原是左良玉的,左良玉虽死其子左梦庚同二十余万大军却在。

    左梦庚获封秦王之后便率部回到武昌,除了于城中大修王府外就是派部将前往左近各府“接收”,只是因为惧怕满蒙兵,左梦庚不敢“收复”荆襄二府,遂将主意打在了德安同黄州二府。

    哪想朝廷一纸诏令将德、黄二府交予阿济格驻防,左梦庚气的直咬牙却不敢同满蒙兵打。

    不过很快左梦庚就得知阿济格将黄州交给了尚可喜,且探知阿济格对尚可喜很不信任,尚可喜部的家眷也都被顺贼扣着。

    投明之后,阿济格向督师阁部史可法建议要么除掉尚可喜,要么将尚可喜部内调其它地方,否则此动摇之部定会影响战局。

    史可法优柔寡断,考虑除掉尚可喜恐会引发降军不安,且会让朝廷落一个杀降的恶名,故而不同意杀尚可喜。倒是答应将尚可喜内调到江西,可尚可喜却不肯去江西。阿济格以军议之名召他去襄阳,尚可喜也托辞染病不去。

    恼怒之下决意攻打尚可喜的阿济格又被史可法劝住,让阿济格将黄州交于尚可喜,使其能安心不生陷患。

    阿济格没想到这位史阁部如此迂腐,明知尚可喜对大明不忠还要大力安抚,当真是哭笑不得。

    奈何他阿济格现在也是无根浮萍,寄食落难之人,而史可法又是他在明朝这边最大的依靠,其部钱粮也要靠史可法向南京求拨,遂无奈答应史可法将黄州交给尚可喜。

    尚可喜巴不得离满蒙兵越远越好,收到调令二话不说带着其部前往黄州。殊不知其前脚刚走,阿济格就派投降的牛金星去了武昌,想借左梦庚之手除掉尚可喜。

    史可法这边不知阿济格想要借刀杀人,除了不断向朝廷上书请求钱粮北伐外,就是一心为阿济格部满蒙大军筹粮筹饷。

    荆襄一带相对富裕,此前大顺将领白旺在此经营数年,使得荆襄不仅成为大顺军威慑南方明军的存在,也为大顺在河南怀庆的反攻提供了源源不断钱粮。当日如果不是王体中、王得仁叛变,有荆襄这块稳固根据地同数万精兵在手,李自成未必就不敌孤军深入的阿济格。

    可惜再怎么富裕,以荆襄一地养阿济格麾下的十万满蒙大兵,百姓负担也是极重。为了筹集钱粮,阿济格更是纵容麾下满蒙兵大肆劫掠,对此史可法不仅视如未睹,反而向地方发文要求再加“北饷”。

    民间一片嚎哭。

    荆州士子辛升作《北饷》诗,诗云:“一年血比五年税,今岁监追来岁银。加二重头犹未足,连三后手急须称。可怜卖得贫儿女,不饱奸胥一夕荤。”

    吏科给事中陈燕翼素对史可法不耻,闻荆襄之事气愤之下上书道:“今史可法为五省总理,不闻行间将、吏,不闻一筹一策,用间用奇,但知张口向内添官索饷,于百姓敲骨吸髓,此无能也。”

    这边史可法仍对尚可喜抱有厚望,为了安抚尚可喜使之能真正为大明效力,其便微服前往黄州,准备同这位满门忠烈的前东江镇名将好生促膝长谈。

    哪想刚到黄州境内,史可法就被尚可喜的士兵抓到山上当伐木的苦力,直到几天后尚可喜部将连得成前来视察营建情况,史可法逮到机会扔下肩上的巨木大叫:“老夫效力数日矣!”

    这才被解救出来。

    窝火的史可法黄州城也不去了,直接掉头回襄阳。尚可喜得知情况也是愕然,实不明白这位史总理为何不对其士兵表明身份,以致在山上吃了那几天苦。

    把人追回肯定是来不及了,尚可喜只得写封赔罪信命人带给史可法。这边赔罪信刚送出去,那边武昌的左梦庚已遣部下总兵徐勇率两万士兵乘坐战船渡过长江,向黄州城浩浩荡荡杀来。

    有人来抢自己的地盘,尚可喜哪里坐得住,立即率兵抵抗,双方在长江边上的新生洲口展开激战。

    徐勇部虽兵力是尚可喜的两倍,却缺少火器,双方交战之后徐勇部就始终被尚可喜部的火炮压制,根本近不了尚部。

    半个时辰后,尚可喜麾下悍将郭虎亲率六百披甲死士突击徐勇中军,徐勇不敌中军大旗被夺,只得狼狈逃跑,结果折损士兵近万人。

    左梦庚闻徐勇战败,也是大怒,不信自己拿不下只有万人的尚可喜,再派大将马进忠率兵三万攻打黄州。

    这个马进忠绰号“混十万”,曾是大顺军将领,后在洛阳之战被左良玉击败收服,后与金声桓、惠登相、王允成、李成五人并称“外五营大校”。

    尚可喜这下对守住黄州没什么信心了,督师阁部史可法又被自己的士兵拿去当了几天苦力,肯定不能指望史可法替他做主。阿济格早在降明之前便对尚可喜生了杀机,更是没法指望满蒙兵来救他。

    最终,在部将连得成、郭虎等人的劝说下,尚可喜决定以黄州府作为其反正投顺的礼物。

    只是由于尚可喜之前多次拒绝大顺的招揽,河南巡抚袁宗第对其甚是厌恶,所以为了能让自己成功归顺,尚可喜派人找到甘陕总督孟乔芳,希望孟总督能够替他向大顺皇帝说情。

    孟乔芳念在昔日同尚可喜交情不错,且尚可喜反正来归将一下打破中原战局的僵持局面,利用得好甚至可以重创阿济格集团,遂向北京上书为尚可喜请降。

    尚的归降的确如同一根杠杆将中原战局给翘动了起来,陆四亲自南下,为的就是如何利用尚可喜反正这一有力良机,将阿济格这支最后的满蒙重兵集团瓦解。

第九百四十五章 但愿宇内平

    四月,秘密至北京抵达河南的陆四于鲁阳关召开荆襄作战会议。

    与会的除了河南巡抚袁宗第、布政使袁有龙,驻河南战区的第十军提督党守素、军法官麻三、镇帅谢金生、杨祥、董学礼、任继荣、曹彦虎等高级将领外,另有随皇帝一同南下的第二军提督刘体纯,第三军提督贺珍、第五军提督徐和尚三位获封国公的重臣。

    枢密院随行的是右使李定国,兵政府随行的是侍郎贾汉复。

    刘体纯、袁宗第、高一功三人皆为李自成时大将,归顺陆四后各自为军提督,领所部不管是对满攻击还是平定张献忠的大西,都立下赫赫功劳,因此皆获封国公。

    第五军提督徐和尚乃是从龙之臣,又是老淮军的重臣,获封国公也是理所当然。只贺珍这个国公看起来有些名不符实,其在重新降顺之后只参加了东征讨满,并未参加对西战事,因而在军功这一块相较其他几位国公明显逊色许多。

    贺珍在政务院初定封爵时,考虑其是一军提督,便初拟授予侯爵,然而即便只是个侯爵,也有不少人对贺珍这个侯爷不满。

    贺珍本人也觉得自家并无多少军功,前番还曾袭击过友军西路军,造成上万西路军将士伤亡,也因为他的叛变导致圣武天王李自成在陕西无法立足,因此内心对这个侯爵也是极为惶恐,上书表示自己功劳有限,能为大顺效力重新恢复中华已然心慰,绝不敢自居有功,故自请让侯。

    主持封爵事务的左辅顾君恩和右弼宋义忠商量了一下,结合贺珍的历史表现,均同意降贺珍为伯爵。

    宫中的陆四在看过政务院递交的贺珍降爵书上却大笔一挥,写道:“贺有功,侯晋公。”

    顾、宋二位宰辅不明贺珍何来大功,以至于不降反晋。

    “当年贺珍若不归我,西路军十万将士焉能回返大顺?朕又如何能挥师东征?”

    陆四认为贺珍归顺之后虽然军功不及其他人,但其归顺本身意义却极其重大,不仅让他成功“夺取”西路军的军事指挥权,也让他可以无后顾之忧抢在阿济格北返之前,领着西路军攻打北京。

    事实证明,正是贺珍的归顺才奠定了大顺此后一系列军事及政治胜利的基础。

    贺珍不归,陆四无兵。

    如此,岂能不封公。

    而且贺珍代表的也不是他贺珍本人,而是代表武大定、严自明、石国玺等汉中军集团。

    这些当初随贺珍叛变降清的将领现在都是大顺军的中坚力量,其中不少人还随刘文秀、李来亨出征四川,所以对贺珍的封赏不能草率。

    当然,陆四高看贺珍一眼的另一个原因,是这位在李自成死后自称奉天倡义大将军举兵抗清,并坚持到最后,成为有名的“夔东十三家”之一有关。

    听了陛下所言,顾君恩若有所思,遂道:“贺珍都能为国公,何愁天下人不来附我!”

    “贺有功,侯晋公”六字很快就传到贺珍耳中,令这位从前的明朝副将、清朝汉中总兵不禁泪流满面,跪拜宫城方向遥呼万岁。

    会议开始后,即由李定国代表枢密院宣读关于河南驻军调整方案。

    根据陆四的指示,枢密院的方案,河南地区的驻军将被整编为两个集团军,原第十军番号不变,但扩编为三镇,辖杨祥、董学礼、任继荣三镇。三镇番号为第十八镇、第十九镇、第二十一镇。

    另新增第十三集团军,以原第十军镇帅谢金生为军提督。所辖三镇为谢金生原来的第十七镇、曹彦虎的第十八镇,永安部忠贞营。三镇新番号分别是第三十镇,第三十一镇,第三十二镇。

    经过整编后,第十、第十三集团军合计总兵力六万人。

    以两个集团军六万兵力南征阿济格肯定不够,为此枢密院奉皇帝诏意调天津的第五军(辖两镇)、驻北京的第三军(辖两镇)及御营直属第二集团军(辖三镇)南下加入荆襄战场,三个军总兵力近八万人。

    除此外,原黄昭部重甲兵同御营羽林军合编为第十四集团军,辖两镇。因第十四集团军以骑兵与重甲见长,故又被称为特种军。此军除担负作战任务外,又负责御营宫禁宿卫,成为大顺朝真正的御林军。

    第十四集团军提督黄昭,所辖两镇帅一个是原先羽林军统制樊霸,另一个是原第十军的军法官大团麻三。集团军总兵力一万七千人。

    炮兵方面,耿继茂的炮兵第二镇也经运河南下,自卫辉折道赶来鲁阳关。由于对西战事缴获大量西军火炮,耿继茂的炮兵第二镇拥有大小火炮多达六百门(包括大杆子铳、虎蹲炮等小炮),计有炮兵正辅兵一万三千人。

    也就是说,为了一口吞掉阿济格集团,陆四几乎动用了大顺一半家当,出动了六个集团军加一个炮兵镇,动员兵力十六万余,民夫五万多人。

    另外没有调动的军队是辽东高杰的第七军,驻防河套防御蒙古的高一功第一军,驻防宁夏的赵忠义暂一军,驻防青海的辛思忠暂二军,驻江北的第六、第八两个军,以及驻甘肃的艾能奇第十一军。

    第一军、第七军、暂一军、暂二军及第十一军五个军是陆四用于防御北方蒙古的五支精锐,非不得已是绝不会轻易抽调南下的。

    故而在西安整休的左潘安的第四军、李成栋的第九军将成为陆四手头的总预备队使用,计划中或用于荆襄战场,或用于四川方向。

    入川的刘文秀第十二军目前进展顺利,刘文秀奏报已围重庆近一月,只要确保粮草供给,最迟一个月就能拿下重庆。

    将用于荆襄战场的各部队兵力及集结方向,何时到达,一一向诸将明确之后,李定国请皇帝陛下作开战动员。

    “之前朕是想到年底再南征的,因为大伙不是不知道咱们大顺现在的处境,当真是钱没有,粮没有,政府就算搞来一些也没法捂在手里,这国家建设说白了就是用钱。而这大炮一响就是黄金万两,所以朕寻思等秋收后再南下,好让政府喘口气,让百姓们也喘口气,现在看来,倒是时势逼着朕不得不提前了。”

    陆四从案上抄起缴获自多尔衮的那杆大烟袋,朝墙上地图标示的荆襄方向敲了敲,侧首看向诸将:“别的话就不多说了,你们封公的封公,封侯的封侯,封伯的封伯,朕在封赏这一块是对得住你们大伙的,现在就看大伙对不对得住朕了。”

    说罢,大烟袋一扬:“戚少保说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朕引戚少保的话,杀人非我意,但愿宇内平!”

第九百四十六章 四汉将

    荆襄会战二十余万军民调动,不管是于明、于满,于大顺,都是前古无人的一次大动作。

    当年多尔衮决意挥师入关,动员举国兵力,连十二岁以上的孩童都征发,从正月初范文程献策入关到四月最终定策,前后历时四月之久。李自成自西安决策东征,调集主力精兵六万,也耗时半月之久方才渡过黄河。

    陆四这次倾半数身家投入二十万余军民参加荆襄会战,无论各集团军调拨,还是钱粮军械运输,亦或支前民夫出役等事,无不是繁琐至极,因此不可能会战命令一下,各部就能立时投入战场的。

    因此,李定国制定了更加详细的荆襄会战部署,首先由距离阿济格集团最近的第十军党守素部向南阳发起进攻,牵制阿济格部,从而避免尚可喜遭到左梦庚部同阿济格的东西夹击。

    整个战役能否成功的关键就着落在尚可喜部,因此必须保证尚可喜部的安全。

    其次,由谢金生统领第十四集团军从汝宁府黄土关进入黄州境内,表面作出大举南征迹象,实际是增援接应尚可喜部。同时在尚部的配合下,从黄州府向西攻入德安,迫使阿济格屯于荆襄的主力分兵。

    这是战役第一阶段,李定国指出第一阶段重点就在于迫使阿济格集团分为两支,即一东一西,从而为后续围歼其一部做铺垫。

    兵政府侍郎贾汉复补充一个意见,认为第十军同第十四军一旦对阿济格动手,史可法很有可能会以五省总理的身份调令左梦庚支援阿济格。

    “左梦庚虽是个纨绔子弟,不过他爹左良玉给其留的家底子也着实够厚,其麾下不但有二十余万人马,更有马进忠、徐勇、李国英、王允才、金声桓、张勇、卢光祖、徐恩盛这些人为其所用,故臣以为对左梦庚当施以招抚策,使其不敢派兵助战阿济格。”

    “那就派人去招抚左梦庚,嗯,既然弘光封他为秦王,朕这边也可以让他继续为秦王。”

    陆四明白贾汉复的意思,拥兵二十余万的左梦庚虽然并不能实际控制麾下那帮将领,但有南明这个朝廷大义在,又是唇亡齿寒的道理,左梦庚再是愚蠢也不可能坐观阿济格覆没,因为那样的话,顺军下一个攻击目标就是武昌。

    且事实上招抚左梦庚还是有很大把握的,前世历史上左梦庚就是在拥有重兵的情况下向阿济格投的降,可见左良玉这个儿子骨子里很是贪生怕死。

    所以陆四只要给出既能保命又能保富贵的筹码,不怕左梦庚不上钩。

    当然,为防万一,也要对左部有可能北上做出预案,这就是第二阶段作战方案了。

    李定国排兵布阵,第二军在提督刘体纯的带领下自开封南下,尔后直接开进黄州,如果左梦庚愿意受抚于大顺,则第二军立即投入对西线阿济格的决战。如左梦庚执意与大顺为敌,则第二军直接渡江攻打武昌,迫使左梦庚老实呆在武昌别乱动。

    “第二军是我精锐之师,拖住左良玉留下的那帮乌合之众绰绰有余。”

    李定国对刘体纯统领的第二军印象深刻的很,他与孙可望在陕西境内曾被这支同满蒙兵血战多次的顺军精锐重创过。

    陆四认同李定国的排兵布阵,他对左梦庚麾下将领有印象的也就是李国英、徐勇、张勇、金声桓等人。

    那个李国英是个督抚人才,治政很有一手,实际带兵能力却不出众。徐勇、张勇都是明末历史上的名将,尤其张勇还是满清所谓河西四汉将之首,平定吴三桂这家伙出力甚大。

    不过那个所谓河西四汉将另外三人却都在大顺,其中赵良栋就是甘陕总督孟乔芳节制的总督标营游击。孙思克是后金时期投降满洲的孙得功之子,现在京东地区作田奴。

    至于王进宝,则就在陆四的侍卫队伍中。

    在归顺之前,王进宝一直在同乡张勇手下当兵,不过他另外有个老乡叫刘晓亮则在大顺军中。

    刘晓亮在归顺之前是甘肃总兵李棲凤的亲兵,归顺之后在徐州组织的大比武中脱颖而出,成为时淮军最精锐的百人队一员,后来调到陆四身边担任亲兵副队长。

    有一次陆四与亲兵们闲聊问起他们家乡情况时,刘晓亮说自己有两个同乡在明朝那边,一个是当了总兵的张勇,一个则是跟他从小一块长大的王进宝。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由于当时淮军还不算强大,充其量算一支地方义师,而不是北方霸王,因此陆四对于招揽已经是左良玉麾下总兵的张勇不抱希望,但对于招揽可能只是个小队长的王进宝倒是极有信心。

    于是很自然的刘晓亮就写信托人带给同乡王进宝,信中对淮军这边自是一顿猛夸,然后让王进宝到淮军这边来,兄弟俩往后一起跟陆大都督干。

    张勇虽也是王进宝的同乡,但张勇对于这个小自己很多的小老乡其实并不重视,因此王进宝在明军那里很不得志。收到同乡刘晓亮的信后,王进宝立时动心,不是对自己投过去就能拿五十两白银动心,而是对自己投过去能当营官动心。

    在一次随队伍外出打粮时,王进宝带着几个弟兄开了小差,并成功带人潜到了顺(淮)军控制区。

    陆四并没有第一时间见到这个来投奔自己的河西四汉将,因为他当时从徐州出发去了河南,但走之前将这件事对留守的侄子广远提了一下。

    广远便按叔叔的意思将王进宝安排在军中当了营官,刘良佐率部袭扰徐州时,王进宝带兵坚守萧县。后来陆广远亲自率徐州驻军攻打刘良佐,王进宝又自请为先锋,带领所部死士披甲夜袭刘良佐。

    此战不仅吓得“花马刘”再也不敢打淮军的主意,也让王进宝的本领得到了很好的展示,战后便晋升为标统。

    仅仅半年不到时间,便从一名低级武官晋为中层将领,这在明朝那边是无法想象的,至此,王进宝对大顺可谓是忠心耿耿。

    后来随部北上攻打洪承畴,又参加了顺军主力围歼多尔衮集团之战,积功升任副旅帅。

    陆四在涿州接见有功将士时才想起王进宝来,连忙将其调入自己的亲军羽林军,同陈威力一起成为樊霸的左右手。

    羽林军现同重甲合并为第十四集团军,本领出众又“简在帝心”的王进宝自是再升一级,成为第十四集团军所辖的第三十三镇甲旅旅帅。

    招揽王进宝过来的刘晓亮则在第三十五镇任副旅帅,官做得反而比王进宝小了一级,主要原因是刘晓亮一直跟着陆四行动,无法获取大的战功。

    如果左梦庚那小子胆敢不受抚同大顺为敌,且张勇率兵与顺军对阵,陆四便会让王进宝与之对阵,看看河西四汉将到底哪个本事大一些。王进宝不行就跟孟乔芳要来赵良栋,再不成就把那个田奴孙思克调来。

    三打一,倒要看看他张勇有多大本事。

第九百四十七章 荆襄会战

    李定国的计划中,刘体纯的第二军进驻黄州后,贺珍的第三军、徐和尚的第五军、耿继茂的炮二镇也大约在同时间加入河南战场,同第十军党守素部一起向荆襄当面满蒙军队发起总攻击。

    第十四集团军则随御营行动,伺机破敌。

    如此就形成东线顺军两个军主力,西线四个半军主力的兵力配备,而无论是东线还是西线,顺军对于满蒙军都将形成绝对的兵力优势。尤其是在火炮方面拥有压倒性优势。

    再有尚可喜部的配合,可以说只要不出大的变故,全歼阿济格集团都有可能。

    “南阳城的谭泰是弘光朝任命的河南总兵,我军早前为了诱敌放弃南阳同新野,迫使满蒙军粮道拉长,也让他们的兵力更加分散...”

    李定国强调第十军党守素部攻击南阳时不必过于激烈,免得谭泰部放弃南阳缩回襄阳,这样会让后续对阿济格主力的围歼变得困难。

    “这让俺怎么打?”

    党守素困惑,情报显示南阳城的谭泰麾下大概有七千多满八旗兵,而他第十军整编后辖三镇,总兵力三万,兵政府前段时间将缴获自西军的一批火器又调拨给了他,因此即便从前两次败于谭泰之手,但这回党守素却不认为自己还打不过谭泰,对于夺取南阳也是信心十足。

    但听李定国的意思,又要他第十军攻打南阳,又不能一下就把城给破了,那这仗打起来可是有点缩头缩尾,憋屈的很了。

    “不是不让你老党干,是让你别一下干得太猛,把人家谭总兵给吓跑了。”

    陆四起身解释了李定国的意思,战役第一阶段要围绕南阳城做文章,在拖住谭泰部的前提下最好能够诱使阿济格自襄阳,不断向南阳增兵,形成添油局面,这样等第三军、第五军赶到,就能一下把谭泰给包圆。

    河南巡抚袁宗第点头道:“谭泰是满洲名将,也是阿济格麾下最重要的将领,若能击杀此人,不亚于断阿济格一臂。”

    “夺取南阳,击败谭泰后,我军当迅速夺回新野,向襄阳进军,不给阿济格喘息之机,先给他来个兵临城下。另外,据我所知,阿济格现在的日子其实并不好过。”

    说话间,李定国将顺军在襄阳一带细作传来的一份情报读给众将听,这份情报不是满蒙军驻防情况,而是一份关于满蒙军中突发疾病的情报。

    “据我军细作探明,三月以来,有不少满蒙军突然发热,腹泄,病情严重者捞起上衣明显能看到肝脏部位肿大...随着天气变热,疾病在满蒙军中传播更甚,初步探明至少有数千满蒙兵染上此疾病...”

    听到这里,陆四突然说道:“不是瘟疫,是血吸虫。”

    “血吸虫?”

    众将都是一愣,不知道这是个什么东西。

    陆四解释说这是南方水域中的一种寄生虫,多寄生在钉镙中,尤以湖广最多,因为湖广境内有长江,有洞庭湖,所以钉镙也是最多。

    又说血吸虫初入人体看不出什么,一般会潜伏数月至一年之久才会爆发明显病症,从时间上看来,现在阿济格部生病的那些满蒙兵去年就已经被血吸虫寄生,而且可以肯定染上血吸虫病的满蒙兵人数将会越来越多。

    “得了这种病的人,基本上就是生不如死,别说披甲拿刀了,就是搬几块砖头都会累的够呛,且十分折磨人。”

    陆四想到率领淮军北上那年,曾想通过天花重创清军,甚至让满洲灭绝。不过最终仅是让豪格部染役三千多人,而这些染上天花的满蒙兵全部死在了山东,加上天气变冷,天花没有如陆四所愿传到北京去。

    但上次是人为,这次却是大自然所为。

    李定国想到一事,忙问:“陛下,臣在京时听人说太医院在组织人手生产打虫药,这个打虫药是否与血吸虫有关?”

    “那个打虫药打的是人肚子里的蛔虫,同血吸虫没有关系...这个血吸虫眼下没有好的医治手段,人一旦被血吸虫寄生,便是早死晚死的事。”

    众将听了这话,都是面色一凝,因为血吸虫能寄生满蒙兵,同样也能寄生大顺的将士。

    “这种病是没法治,但可以防。”

    陆四想了想,叫河南布政使袁有龙听记,却是将自己知道的防治血吸虫的办法说了出来。

    诸如于枯水期时组织民众扑杀钉镙,或是于江滩河滩多洒石灰,另外就是严禁靠近钉镙水域的百姓喝生水,必须待水煮开之后才能饮用。

    “这个血吸虫不能因为让咱们的敌人染病,咱们就认为这个虫子是好东西。虫子不分人,它可不问谁是汉人,谁是鞑子...在朕眼里,这血吸虫比任何敌人都可怕,是真正的瘟神,要是咱们不重视这个虫子,咱们大顺的百姓就要吃大亏的。”

    陆四不是怂人听闻,其的确对血吸虫忧心肿肿。前世国家建国之初,长江流域以南十三省上亿人口受血吸虫威胁,儿童患病之后影响发育,妇女得病多不生育。

    湖北重灾区甚至由于患者相继死亡,导致人烟凋敝,田地荒芜,出现成片成片的无人区。

    所以,必须根治血吸虫问题,将这个瘟神当成国家头等大事来办。

    他对河南布政使袁有龙说道:“血吸虫这件事你们河南先做试验,将朕说的那些办法都用起来,政府组织,各级医院,百姓、驻军四者结合起来,给朕搞一个轰轰烈烈的送瘟神运动。事情办好了,你袁有龙就是朕的大功臣,大顺的大功臣!”

    继而又语重心长对文武说道:“这个病,朕是真不能让它横行,那么多孩子,那么多年轻人,那么多上了年纪的老人,要是得了血吸虫病,朕这个皇帝是不是刚刚登基就要下罪己诏?”

    言罢,让各军提督、各镇帅回去之后在组织兵马调动时,都要将防治血吸虫病的法子教给每一名士兵。今后大军不管到哪里,只要发现地方上有这个病,就要组织人手帮助百姓防治,扑杀钉镙。

    会议最后,陆四指出围歼阿济格的最后一步就是突入襄阳后,必须阻止阿济格东逃,绝不能让阿济格麾下这支还算能战的兵马继续为弘光朝所用。

    结束之后,陆四命李定国留在鲁阳关负责各军调动联络之事,自己则前往汝宁府视察当地民生恢复情况。

    途中,为迷惑南明朝廷,陆四授意江北巡抚陆文亮让在扬州不敢南下的那位东林老宗师惠世扬,代表大顺出使南都。又让河南巡抚袁宗第继续向阿济格索要李自成尸体,还让北京将阿济格同多尔衮的女儿送到了前线。

    同时对山东、河南、淮扬、陕西等地组织粮草供应大军南征做出一系列指示。

    参加荆襄会战的各军也在接到命令后纷纷动作,一时之间,运河布满装运士兵军械的船只,通往河南的官道也是旌旗招展,车马络驿不绝。

    四月十三日,党守素指挥第十军率先攻击南阳城。

    南阳城中的明河南总兵谭泰却是疼的连城头都不能上,原因是他也得了血吸虫病,肝部位异常肿大,脖子也异常粗,较之从前看上去如同胖了一圈。

    并不知道自己在去年被长江边血吸虫寄生的谭泰,在得知顺军党守素部攻来后,强撑着部署守城事项,同时派人向襄阳求援。

    得知顺军攻打南阳的史可法生怕南阳得而复失,急忙让忠王阿济格派兵支援,可血吸虫病的突然爆发让几千满蒙士兵一下丧失战斗力,加上从去年开始有几千满蒙士兵被顺军招降,阿济格麾下虽仍有数万人马,但由于粮草问题分散在襄阳、荆州、德安三府,一时之间也难以调集,只得让谭泰坚守十天。

第九百四十八章 王杀王

    对于顺军突然攻打南阳,史可法虽甚为忧虑,却没有意识到这是顺军大举南征的前兆,反而认为这是顺军对于他上书反对和谈,以及督兵收取南阳、新野、唐县等地的报复。

    同当年惧虏一心想要和谈,甚至不惜划江而治从而达成“联虏平寇”不同,史可法对农民军组建的大顺极度仇视,不仅看不清明朝自身根本无力北伐的现实,也错误估计北方大顺的实力。

    在这位阁部督师眼中,明朝如今有四王强军数十万,又占东南财赋之地,绝非残破北方可抗,因而一心筹画北伐。

    因此,史可法坚持不肯放弃南阳,催促阿济格尽快遣发援军,以确保“新唐大捷”之战果,不使南阳这座北伐前出基地沦于贼手。

    史的幕僚应廷吉私下对同僚说道:“督师从前料敌不明,今日料敌同样晦暗。”

    投降阿济格后被任命为襄阳知府的牛金星也私下对其子牛佺说,史阁部之所以不肯放弃南阳城,无非是图虚名,“此东林通病也。”

    被俘投降又被阿济格看中向弘光朝举荐为河南巡抚的宋献策,结合多方面情报判断顺军是要大举南征,原因多种,然根本还是北方无饷无粮,所以他们不可能和明朝达成和谈,南征是必然之事,关键在于早打晚打而矣。

    故宋献策反对向南阳增兵,并请阿济格撤回谭泰部只屯守新野,其余城池一律放弃,以集中兵力应对顺军的这次攻势。

    “王爷能为忠王,全赖麾下满蒙将士,然明朝未必对王爷真的放心,而王爷又处接敌一线,若不能自保,则必为丧家之犬。”

    因为自己曾是李自成的军师,宋献策深知他不可能得到明朝真正信任,也无法掉头重投陆顺,故而一心帮助阿济格谋划,欲使这位满洲英亲王能为湖广实质藩镇,届时方有资格在与顺与明周旋。

    便是真的无法自立,也能讨一后路。

    所以,宋献策不想阿济格的实力有太大折损。

    阿济格帐下原甲喇额真珠玛喇同额真和讬,也认为坚守南阳这座空城实无意义,不如放弃。

    对宋献策向来言听计从,并亲切称其为“宋爱塔”的阿济格思来想去,终是决定放弃南阳撤回谭泰部以保存实力。

    不过未等撤军令下,谭泰那里有好消息传来,竟是顶住了顺军攻势,并“毙敌甚众”。

    史可法闻战报高兴说道:“贼兵既不堪用,当速遣大兵北上,伺机破敌,光复中原!”

    顺军的无能让阿济格实是找不到撤兵理由,加之史可法以督师总理身份给其压力,阿济格终是派将领爱松古、巴颜等率军六千驰援南阳。

    爱松古、巴颜率军至南阳后,发现事情并不如他们想象的简单,谭泰部的确守住了南阳城,也击退顺军的多次进攻,但城中役病横生,竟有半数将士因役病卧床不能起。

    谭泰本人病情也越发严重,先两次上城都是由军士用担架担上城的,脖子肿胀的连头盔都戴不了。

    城中粮草倒是还能坚持一段时间,但城内军士疫病情况让爱松古生出退堂鼓,其担心这波疫病会蔓延到他的部下,便同巴颜商议将城中实情相告后方忠王,还是主张放弃南阳,等疫情过后再择机北上与顺军对决。

    然在史可法的压力下,阿济格未同意爱松古退兵请求,仍命其坚守。

    事情到这里也令人匪夷所思,史可法自为南京兵部尚书以来,向来便指挥不动任何兵马,当年瓜州之战镇江总兵张天禄更是直接将这位堂堂阁部丢在江北,今日拥兵数万的忠王阿济格却将史可法视为恩主,事事奉令,当真是让人难以置信。

    阿济格也是有苦难言,作为丧家之人,若不依靠于明朝有极大威望的史可法,又哪里能在荆襄落脚。

    襄阳派出一些医官郎中至南阳,可是药材稀少,且根本不知满蒙士兵所染并非瘟疫,也不是疟疾,而是血吸虫病,故而根本无法有效治疗,致使不少满蒙大兵病情加剧死去。

    血吸虫病的狂虐之下,此时的阿济格部,无论是南阳前线还是后方的荆州,到处都是生不如死的满蒙大兵,军心士气极其低迷。

    攻打南阳城的顺军党守素部虽不曾退兵,但之后组织的两次攻势也没有奏效,甚至还被爱松古袭营,双方在南阳城下你攻我守,你防我备的足足僵持了二十四天。

    这二十四天内,除了阿济格自己向南阳派出援军,明朝于湖广地区的其它军队没有一支赶来增援,反而发生了两起内讧。

    一是二王内讧;

    二是吴王内讧。

    二王指的是被明朝封为兴安王的王体中,封为建国公的王得仁。

    王体中与湖北巡抚章旷勾搭成奸,此人对于兴安王一封倒也满意。然而王得仁却没能如愿封王,只获了个建国公,心下对章旷及南都都有怨恨,对封王的王体中也是不服,结果一来二去不知怎的和秦王左梦庚麾下总兵、获封赣国公的金声桓联络起来,酝酿率部脱离王体中到江西与金声桓“合伙”。

    王体中这个兴安王自是不肯让王得仁分走他这个兴王安的实力,结果二人矛盾日益突出,终在四月十七日双方发生火拼,结果王体中被王得仁所伤,不得不率残部逃到岳州境内。

    王得仁成功火拼王体中后立即沿江东下前往九江,与早已等侯的赣国公金声桓合兵。

    两位大明的国公眼中毫无南都朝廷,竟公然派人持牌前往南昌,声称马步大军十万旦夕将至,要那江西巡抚邝昭立即开城迎二位国公入城。

    因金、王二军麾下兵马军纪极差,邝昭害怕二人入城后会屠城,吓得解印而逃。南昌城中其他官员和士绅也一哄而散,余者只得推出一些代表到九江迎接二位大明国公。

    金声桓、王得仁如愿拿下南昌,成为江西的“土霸王”。进入南昌后,金部驻西城,王部驻东城。紧接着二人又各派将领进驻南昌附近州县,还联名以向都上书称二人进驻江西实为安靖地方,筹备北伐。

    南都方面接到金、王奏报,大臣小臣一片寂静,均是无可奈何。弘光还被迫下旨命金声桓提督江西全省军务,王得仁督理钱饷。

    被王得仁击败带着残兵几千人跑到岳州的王体中初始是想投奔偏沅巡抚傅上瑞,可是还没等王体中有所行动,岳州境内的吴三桂部将杨坤代表吴三桂向王体中示好,并请王体中入城赴宴。

    结果席间杨坤突然发难将王体中刺杀,事件发生后,城外的王体中残部兵校大为愤慨,拥至城下,喊杀震天。

    杨坤督兵守城,经两天交锋,王体中余部无法破城,最终在吴三桂谋士方献亭的斡旋下,王体中余部六千人尽数归附吴三桂。

    这两桩明军内部的内讧事件不仅让弘光朝廷颜面无存,暴露南都根本无法节制这些投降过来的原清军(顺贼),也让荆襄战局向着史可法料想的反方向急奔而去。

    首先就是武昌城内的左梦庚在知道吴三桂吞并了王体中部后,害怕这个辽王会从长沙抄自己后路,把他这个秦王也当猪宰了,吓得赶紧让已经率兵渡过长江的大将马进忠火速回返,并让李国英、徐勇等将领率军至洞庭湖一带监视吴三桂的兵马。

    得知马进忠撤兵后,黄州城中的尚可喜不禁喜极而泣,旋即秘密调遣所部精兵悄悄往西开拨,与此同时,尚可喜派大将班志富护送其子尚可信前往汝宁黄土关。

第九百四十九章 身家富贵皆在爷身上

    班志富见到大顺第十三军提督谢金生时,后者正在一处帐中弹棉花。

    这是谢金生起事前干的活,虽说如今已经贵为一军提督,但闲暇之余谢金生总是喜欢弄些棉花弹一弹,主要是他觉得别人弹的棉花不如他弹的好。

    类似还有第六军提督程霖闲下来时也喜欢再当一次卖油郎。

    河北巡抚夏大军有次到乡下看到村民出丧,竟不顾巡抚身份要屈尊替人家扶重,幸亏左右及时劝阻,不然巡抚大人怕是真就重操旧业了。

    放下手中用以弹棉花的弦弓后,谢金生丝毫不理会班志富的愕然,拍了拍手又拍了拍头上的棉花,示意班志富随他到隔壁军帐。

    回过神来的班志富觉得还是先向谢提督介绍一下长公子,但后者只是看了眼已经十岁的尚之信,也没多问一句便让人送这位长公子去北京。

    京里对尚可喜的儿子已经有了安排,就是送入国子监学习。

    实际,就是人质。

    不需要谢金生开口询问,班志富便将尚可喜已带兵秘密西进,以及左梦庚部将马进忠退兵的事说了出来。

    “马进忠退兵未必就是因为左梦庚怕吴三桂背后捅他一刀,也有可能是那位秦王殿下朝秦暮楚。”

    说话的是接替谢金生担任第十三军第三十镇帅的王见明,此人曾同彭德广合谋诈降李过,差点令如今贵为大顺亲王的李过身死西北。

    河南兵团整编为第十、第十三两个集团军时,有三十多名原西军将领被调到这两个集团军任职,此举不仅极大增加第十、第十三两个集团军的作战能力,也使得原西军将士更好融入大顺这个新集体,真正达到顺西合一的效果。

    第十三集团军的军法官就是原西军大将、左军都督马元利。

    谢金生自是知道皇帝派使前往武昌欲说服左梦庚归降大顺的事,眼下虽没有传出左梦庚是否肯降的消息,但从马进忠退兵一事上,多少能看出一点苗头。

    驻守德安府的满蒙兵有两部,一部是原满洲内大臣吴拜统领的四千蒙古兵,另一部是原满洲贝子巩阿岱指挥的三千多满洲兵,除此外巩阿岱手下还有一支不足三千人的汉军。

    由于阿济格一直不信任尚可喜,因此吴拜同巩阿岱两部扼守德安北部的金山关同南部的兴安镇,这两个地方是黄州进出德安的必经之地。

    为了获得大顺的绝对信任,尚可喜这次秘密北进便是要攻打驻防兴安镇的巩阿岱部。

    班志富前来黄土关则是请大顺军攻击北边的金山关,如此合两家之力必能歼灭德安的满蒙兵,尔后两家合力攻取德安府城安陆,这样上可配合西线顺军主力直接攻打襄阳,下可攻入荆州,使襄阳的阿济格成为彻头彻尾的孤军。

    大体上,尚可喜的行动部署符合荆襄会议枢密右使李定国制定的战役规划,第十三集团军的任务也是在尚可喜的配合下拿下德安,因此简单商议后,谢金生便命所属由曹彦虎指挥的第三十一镇、蒙古人永安指挥的第三十二镇(忠贞营)天亮之后出发前往金山关。

    王见明的第三十镇则同军部一起行动。

    第十三集团军入黄州携带的粮草并不多,原因是尚可喜为了“讨好”大顺,主动将其部在黄州搜刮的粮草供应顺军,这让顺军方面的后勤压力大减。

    四月三十日,第十三集团军前锋第三十一镇在尚可喜部的配合下,不费吹灰之力就夺取黄安、麻城二县。

    二城明朝官绅同百姓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成了大顺官民,望着城上被砍倒的明朝旗帜以及换上的大顺龙旗,即便是忠于明朝的官绅在心底里也不由松了口气。

    于地方而言,不经战事,没有生灵涂炭才是最好的下场。

    唯一一个替明朝殉节的是正好在黄安县城的湖广提学道冯道元,大顺军进城后,这位崇祯四年湖广乡试的举人便在屋中悬梁自尽。

    同为明朝官员出身的镇帅曹彦虎听闻此事后肃然起敬,命人厚葬冯道元,并亲笔题写“大明孤忠”四字命人为冯道元立碑。

    五月初一深夜,曹彦虎指挥第三十一镇抵达满蒙兵驻守的金山关,守将原满洲内大臣吴拜初时以为是尚可喜造反,待发现关下兵马打的是顺旗,方知大事不好。

    副将图音建议乘顺军大众未到,火炮未至,立足未稳,出关一战,如此方有守住机会。

    未想吴拜这位曾随原满洲太祖、太宗征战天下多年的老将却丧了胆气,也失了交战信心,竟是不敢率部出城与顺军野战。

    曹彦虎见关内满蒙军不敢出来战,大喜过望之下为了求得首功,不顾后方炮队未到便令强攻。

    攻城半个时辰,除折损四百余官兵外却是一无所获,曹彦虎正着急时关内守军却是大乱,竟是那主将吴拜弃关出逃了,大喜过望之下再令所辖三旅猛攻。

    吴拜的逃跑让金山关内的满蒙兵军心大去,副将图音再如何奋勇,也终是无法改变大势已去的局面。

    当日,金山关被顺军攻占,副将图音以下阵亡六百余人,余皆向顺军投降。

    吴拜弃关出逃后也是无路可去,想到贝子巩阿岱尚在兴安,便急忙打马逃去,原是想同巩阿岱一起弃德安逃回襄阳,到地方后才发现兴安正被尚可喜猛攻。

    已经坚持抵抗三日之久的巩阿岱看到突然过来的吴拜大吃一惊,待知道这位内大臣竟是弃了金山关,又气又急之下跺脚不胜感慨道:“你若死守金山关,我侧翼便无危,就算我兵败尚可与你合兵再图。如今,我在这兴安再撑下去只会使将士陷于危地,被贼兵聚而歼之!”

    深知再坚守下去只会让己方陷入顺军同尚可喜东西夹击的巩阿岱,只得挥泪放弃兴安,领残兵向西溃逃。

    尚可喜闻知巩阿岱逃跑,知必是顺军在金山关得手,哪里会放过立功斩杀巩阿岱的机会,亲自带兵追杀巩阿岱。

    巩阿岱同吴拜原是想逃到安陆,半道就有信使来报说是安陆已被北方来的顺军攻占,二人不敢停留只得往襄阳境内逃去。

    途中又被尚可喜部将连得成的骑兵追上,一番激战,原护军统领阿山等人阵亡。

    顺军方面,第十三集团军先破金山关,再奇兵夺取安陆后,立即派人同尚可喜部联络,闻知有一股满蒙兵自兴安向襄阳逃窜,以骑兵为主的第三十二镇(原忠贞营)迅速加入追击队伍。

    第三十二镇的镇帅蒙古正白旗出身的永安同副将门都海等人不断诱降满蒙兵,在他们“现身说法”的招诱以及大顺重兵压境下,相继有甲喇额真吞齐、牛录额真额尔多尼、费达海等率部归降。

    此时的巩阿岱麾下只有不到千人的满洲兵追随,汉军则是早就一哄而散,降的降,跑的跑。

    西逃至襄阳同德安交界的洪山地界时,巩部已是精疲力尽,后方追兵却是死死咬住不放。

    知道难以逃脱的巩阿岱决意同顺军做最后一战,不想刚刚引兵出战,便有镶白旗出身的壮大安尔吉趁其不备,一箭射中其后背,尔后翻身下马同几名士兵死死缚住巩阿岱。

    巩阿岱知难以逃跑,苦苦哀求安尔吉等人。

    “贝子爷,不是奴才们不愿放你,实是奴才们的身家性命和富贵都在你身上,放不得咧!”

    安尔吉等人不敢耽搁,将巩阿岱强行捆绑送入顺军。其余满洲兵见主将被擒,也是彻底没了斗志,相继向顺军归降。

    那位弃守金山关的内大臣吴拜见大势已去,倒是没让自己成为他人的垫脚石,直接纵马往顺军乞降。

    至此,德安境内的满蒙驻军被消灭大半,仅三百余人逃回。

第九百五十章 头可断,辫不可剃

    南阳城,在僵侍了二十四天后,城内的满蒙大兵发现城外的顺军不仅没有退兵,反而源源不断开来新的军队。

    两天后,城外顺军的营寨竟比之前足足多了一倍多。

    显然,至少数万顺军有生力量赶到了南阳城,这让南阳城变得岌岌可危。

    然而这一切还没有结束,因为顺军正在修建更多的营寨,并且他们开始沿着南阳四城开挖壕沟,似乎想要将城中的满蒙大兵围死,不使一人走脱。

    被吸血虫病折磨的不成人样的谭泰意识到这绝不是仅对南阳城的争夺,而是顺军大举南征。南阳不过是他们的第一个目标,下一个目标必定是襄阳,直至远方的南京城。

    如果南阳得不到援军,城中近万满蒙将士就再也无法替死难于北方的同胞报仇。

    大清最后的种子也会在这远离家乡的异乡灭亡怠尽。

    南阳城里的满蒙大兵也被城外密密麻麻的顺军营寨吓坏了,不少人都在猜测顺军还没有发起总攻是在等侯火炮。而只要顺军发起总攻,南阳城是绝对守不住的。

    很多将领找到病重中的谭泰,希望这位大清的一等公、明朝的河南总兵能够立即放弃南阳城带领他们突围。

    这么做的结果有可能突围成功,但代价却是要丢弃城内那三千多染疫的士兵,同样还会让尾随的顺军没有任何阻挡的攻到襄阳。

    一夜辗转后,谭泰决意死守南阳城。

    “我们已经无路可退!”

    “燕京丢了,辽东丢了,整个北方都丢了,难道我们八旗勇士真的要如狗一般在汉人的土地上继续苟延残喘吗!”

    “这里,就是我谭泰的死地,这里也是你们的死地!”

    说话都痛苦的谭泰震住了想要突围的爱松古和巴颜,这位同鳌拜一样有着赫赫战功的一等公在关键时候拢住了南阳城中的满蒙大兵,告诉他们置之死地而后生的道理,也告诉他们英亲王一定不会放弃他们。

    一拨拨告急求援的快马冲出了南阳城,可是前面五拨信使只成功跑出去了两拨,其余三拨都叫顺军给截住了。

    而这三拨信使也没能带回援军。

    第六次去求援的都是谭泰的亲兵,总共三人,都是身手了得。可是在冲出城后不久,一队顺军骑兵就撵上了他们,一番交手,当场就叫顺军给杀了两个,余下一个却是成功逃出,快马加鞭往新野方向奔去。

    城头上,看到有一个信使成功突围,满蒙军官都是松了口气,不过很快就又气闷起来。

    甲喇额真塞愣额将刀鞘往城砖上一砸,憋屈的骂道:“几天了,援军早该来了,他们在哪里!”

    塞愣额边上的游击巴颜听了他这话,却是显得很平静,道:“援军什么时候来,咱们做不了主,只能在这等着。你发再大的火,骂上天,这援军就能被你骂来了?...消消火,还是琢磨着怎么把城给守住吧。”

    塞愣额听了巴颜的话,心知他说的在理,闷头不再吭声。

    “将军来了!”

    伴随着脚步声,谭泰被一众亲兵用担架抬上了城头。

    几天下来,这位大清的一等公眼眶变得更加凹陷,脖子却变得更加肿大,棉被下的身子看上去也好像在水中泡了很多天的死尸。

    艰难的睁开眼环顾了城头上一众满蒙将校后,谭泰示意亲兵将他抬到城垛边扶他靠着垛口。

    透过垛口,谭泰看到的是城外密密麻麻的连营,和那无数杆于风中飘动的旗帜,以及不时驰弋的顺军骑兵。

    谭泰眼神有一点落寞,他想到当年随太宗皇帝征战锦州的一幕。

    那时,大清的八旗将士也如这城外的顺贼一般威风无比。

    “大哥,不能坐以待毙,任由顺贼把咱们围死!”

    谭泰的弟弟谭布也是满洲悍将,当年清军攻打锦州时,守将祖大寿以步兵出战,谭泰冲坚力战大败明军步兵,后再败明军骑兵,威震八旗。松山之战时,明将曹变蛟悍勇冲击太宗御旗,也是谭布领人誓死抵抗,这才让太宗皇帝幸免于难。

    一听谭布想要出战,巴颜顿时摇头上前道:“贼兵是咱们的好几倍,咱们又不是天兵天将,怎打得过?”

    听闻此言,谭布勃然大怒,冲巴颜怒道:“你是被汉人给吓破胆了吧!”

    “你!…”

    巴颜火上心头拉起衣服,指着那一个个伤口道:“我被汉人吓破胆?你以为我这身上的伤口,全是我自己拿刀捅的吗!”

    眼见着两人就要吵起来,爱松古忙呵斥道:“胡闹,在将军面前吵什么,是想被拖下去打军棍吗!”

    谭布和巴颜听了这话,都是不敢再吵。

    谭泰有些微怒,城上这些将领都是当年南征北战的满洲勇士,可如今除了弟弟谭布还敢出城与贼兵一战,其他人竟然都畏贼如虎,身上哪还有半点满洲勇士的样子。

    这让他很是失望,也很痛心。

    将领是一支军队的骨干核心,如果连将领都变得畏战,这支军队还能打么。

    满洲儿郎们不敢再战,同顺贼的仇恨还能去报吗,大清还能东山再起吗!

    想到这两年天翻地覆的变化,谭泰不禁在心中叹了口气,或许当年入关时郑亲王济尔哈郎等人建议掳燕京财富退还辽东,坐观汉人内乱的主张,未必就不对了。

    如若当年八旗果断从关内抽身,如今这关内同样还是任由八旗勇士揉虐的踏马之地!

    哪怕九王不让英王领大军南下孤军追击李自成,这局面也不会像今天这般糟糕!

    世上没有后悔药吃。

    九王同朝廷都已覆没,还有什么可悔可想的。

    心中的憋闷让谭泰呼吸有些急促,他不知道自己染的什么病,但他知道他撑不了太久。

    但他一定要撑住,撑到英王的援军赶来,不然他对不住大清,对不住英王,对不住这城中的族人。

    视线中,众人脑后的辫子让谭泰有些亲切。

    这是英王为大伙极力争来的、代表满洲一族最后荣光的象征。

    头可断,辫绝不可剃!

第九百五十一章 顺承郡王兵败

    南阳城的满蒙大军并没有被他们的英亲王放弃,援军早在七天前就已派出,领兵的还是除了阿济格外满洲仅存的郡王勒克德浑。

    这是曾被多尔衮寄予厚望,甚至想让他接替兄长阿济格的宗室年轻人中的翘楚。

    可惜的是,南阳方面并不知道顺军在围困他们的同时,贺珍的第三军按战前部署已经秘密开拨至新野以西的邓县,御林军第十四集团军则在皇帝陆文宗的亲自指挥下南进瓦店。

    陆四要的不仅仅是南阳城中的满蒙兵,他要的是所有满蒙兵。

    种种情报显示,阿济格很有可能会调集他分散在荆襄的主力北上替谭泰解围,那样的话决战就会提前。

    这是个好事情。

    将近两个月的时间部署,云集在南阳一带的顺军主力,完全能歼灭阿济格麾下那支饱受血吸虫病困扰的满蒙集团。

    不想,来的不是阿济格,而是勒克德浑。

    探明勒克德浑部北上后,贺珍立即率所部第三军从邓县杀出,占领新野同襄阳交通要地泰山庙及白河口,形成了关门打狗局面。

    得知后路出现顺军后,年轻的原满洲顺承郡王、明朝荆国公勒克德浑知道不妙,果断放弃驰援南阳掉头南下,想要先解决后方之敌。

    可勒克德浑很快意识到他回不去了。

    第十四集团军先是以骑兵猛攻勒克德浑部,后以重甲步兵形成封锁,成功将勒克德浑部围死在一处叫小双河口的地方。

    双方的决战在勒克德浑被围两天后打响,因为从北方赶来的炮兵第二镇抵达战场。

    激战过后,小双河两侧平原到处都是尸体,一片不大的树林正在燃烧。

    没有人的声音,一切都是那么的安静,空气中除了血腥味就是尸体的焦臭味。

    放眼看去,死去的士兵一路铺了怕有几百丈,也不知道死了多少人,但就是没有一个活人,哪怕一个重伤未死抽搐的都没有。

    兵器、头盔散得到处都是,死人的鲜血将这一片土地变成了深秋的颜色,红艳艳的。

    高高的树上,几只乌鸦“呱呱”叫喊着打破了这死一般的寂静。

    “呼!”

    一处尸堆中,突然传出人的大口呼吸声。

    最上面的胸膛中仍插着长矛的尸体动了一下,滚落一边,下面的两具尸体也动了起来,就见一个光秃秃的脑袋从两颗脑袋中伸了出来,满脸血污的人张大着嘴,拼命的呼吸,呼吸着。

    直到胸中不再压抑,直到再也没有了窒息感后,那个光秃秃的脑袋才再一次往上挤,用力的挤,最终整个人的身子从尸堆中费力的钻了出来。

    脑后的辫子在远处的火光映射下,好像一条小蛇。

    他叫德启,原镶红旗第三甲喇十二佐领的什得拔,女真老姓钮祜禄。德启是被顺军的爆炸震晕过去的,等他再次苏醒时,这里就成了现在的模样。可能是爆炸时脑袋撞过树受到震荡的原因,德启的脑袋疼得厉害,也有一点晕乎。

    他摇摇晃晃的从尸堆上爬出来,顺手捡了把不知道是谁的长刀。向四周看去,却是没有一个敌人,有的只是同伴的尸体。

    德启不知道他现在应该去哪,也不知道王爷在哪,他只能跌跌撞撞的朝前走,朝一个人也没有的前边走。

    他想远离这些尸体,一个活人在遍地死尸的地方行走,那种恐怖感是德启从前没有过的。

    走了一里多地,前面突然传来了人的说话声,听不清楚,也听不明白,因为对方说的是汉话。

    德启警惕的弯下腰,顺着林子悄悄的摸了过去,他想看清楚一些。

    声音越来越大,也越来越近。

    蹲在一棵松树后面的德启看到了让他恐惧的一幕。

    几百名和他同样留着辫子的士兵被绑着双手一排排的跪在地上,这些人中有的受了伤,有的却是没有受伤。四周到处都是头戴尖盔的顺军,当中还有很多脸上戴着铁面具的将领。

    那些双手被绑跪在地上的满蒙士兵似乎知道他们的下场,然而他们却没有任何反抗的心思,只是默默的跪在那里,耷拉着脑袋。

    有的睁着眼如行尸般呆呆的看着被鲜血染红的地面,有的则是紧紧闭着眼,脑海中不断闪回从前的一幕幕,以及他们亲人的影像。

    顺军没有动手,他们也似乎在等什么。

    直到远处传来山呼般的万岁声。

    “陛下!”

    第十四集团军提督黄昭带领众将要行礼,却被陆四抬手制止,尔后看了眼那几百跪在地上的满蒙辫子兵,取下戴在双手的白手套,一句话也没有说便纵马离开了。

    待皇帝陛下的身影消失,第十四军提督黄昭向着早已等得不耐烦的陈威力挥下了右手。

    “砍了!”

    随着陈威力一声令下,几百把长刀同时挥下,伴随着“噗嗤”入肉声,几百颗脑袋同时滚落。

    几百具无头尸首并不是整齐倒地,而是稀稀拉拉的倒下。到最后,甚至还有几十具如被钉在那般屹立不动。

    “他娘的!”

    陈威力骂骂咧咧的上前对着一具不倒的无头尸体踹去,如同他小时候和小伙伴们踹乱葬岗的坟头般。

    士兵们也纷纷上前帮忙,一具具无头尸体被踹倒后,又一个个的将那些辫子兵的人头当球般踢来踢去。

    德眼前这一幕,让德启吓的死死捂住自己的嘴巴,失了魂般往来处跑去。

    他想离开这里,越远越好,哪怕跑到深山老林做野人,也比在这地狱煎熬的好!

    一路上,他的脑中除了遍地的死尸,就是那被踢来踢去的脑袋,以及汉人的狞笑声。

    怎么会这样,怎么会这样!

    满洲真的没有机会了吗!

    德启不知道,他什么都不知道,跌跌撞撞中,他竟撞倒了一个人,是他认识的人——第四牛录的纠兵官图尔纪。

    图尔纪浑身上下都是血,同德启一样也是从死人堆中爬出来的,同样也不知道去哪。

    “都死了,都死了...”

    图尔纪的出现让德启紧绷且恐惧的内心再也绷不住,抱着图尔纪不停的哭。

    可他不敢哭出声来,只能哽咽,并不断的抽搐,好像酒足饭饱的打嗝声。

    图尔纪没有说话,拉着德启往他也分辨不了的一个方向狂奔。二人不停的跑,不停的跑,跑到喘息还在跑,直到心脏实在承受不住那激烈的跳动,才双双瘫痪在地,大口的呼吸着。

    那一刻,直如天地间就他二人般。

    但是不知为何,两人眼中的视线却特别的明亮。

    距离他们不到半里地处,火光冲天。

    图尔纪同德启彼此对视了一眼,两人小心翼翼的向那火光走了过去。

    映入二人眼帘的是一片修罗地狱。

    一支顺军正将那些死去的辫子兵尸体往一处干枯的沟渠中搬,沟渠正在燃烧着大火。

    不断有新的尸体被搬运过来,也不断有人将火油一坛坛的倒进沟中。

    尸体焚烧的味道弥漫四野,让人闻之欲吐。

    可能是觉得尸体烧得太慢,太耽搁时间,一些顺军士兵在军官的授意下或用长刀在沟边将尸体分砍,或用长矛对着尸体乱捅,似乎这样做就能让尸体烧得更快,也不会出现燃烧时尸体因为充气炸开,溅得他们一身血污。

    这桩差事实在是不好干。

    大火一直在燃烧,一直在持续,尸体却渐渐的少了。

    最后,一面面代表满洲过去荣光的军旗被丢进了沟中。

    正白、镶白、正黄、镶黄...

    都烧了,都没了。

    “几千人,几千条人命,就这么割草般的没了...就这么没了,没了...”德启喃喃着,痛苦的将视线看向另外的方向。

    “要想不这么死,我们得换个活法。”

    图尔纪微微颤颤的从怀中摸出一把匕首,在德启疑惑的眼光中拽住自己的辫子,咬牙割了下来。

    “不能再当满洲人了,还是做汉人好啊。”

    看了眼手中的辫子,图尔纪突然发狠似的将辫子扔在地上,恨恨的拿脚去踹,一点点的将自己的辫子生生踹进了泥地中。

    许久,他长出一口气,好像一切都结束了。

    经过内心斗争后,德启接受了图尔纪的想法,他要做汉人。只是他没有将自己的辫子同图尔纪一样埋进土中,而是藏在了怀中。

    几天后,两个决意做汉人的满洲人被当地村民发现,因为不会说汉话德启当了哑巴,会说汉话的图尔纪则编造了一个让当地村民相信了的说辞。

    淳朴的村民热情邀请二人到村子里吃饭,还烧热水让他们洗澡。

    结果,德启的辫子被进来送热水的村民无意间发现,之后十几个拿着锄头、扁担的村民冲了进来,将骨子里真心想做汉人的图尔纪和德启活活打死。之后村民将二人尸体用牛车拉到顺军的军营,得到了两袋大米的奖赏。

    此事也被当作典型案例通报各地,务要各地仔细盘查过境人等,以防奴奸混入破坏,由此导致一百多侥幸逃脱的满蒙士兵被抓正法。

    大败南逃的勒克德浑现如丧家之犬,由于贺珍部第三军封锁了新野同襄阳进出的两条要道,在顺军的追击下,勒克德浑只能无奈向东沿着唐子山逃窜,欲找到一条小道逃回襄阳。

    可尽管已经万分狼狈,勒克德浑一路上却始终对一辆马车里的人恭敬万分。

    因为车内的人是明朝五省总理、督师阁部史可法。

第九百五十二章 史阁部又犯病了

    史可法是主动向阿济格要求随勒克德浑驰援南阳的,因为他认为这样做的话可以更好激励满蒙将士,使这些从前为祸中国的“东奴”能“知感天朝,竭效死力”。

    幕僚阎尔梅认为阁部身负五省重任,岂能轻陷险地,故再三劝说史可法坐镇襄阳统筹调度,“不使千金之躯立于危墙之下”。

    史可法未纳,反责阎尔梅书生之论误国。

    另一幕僚应廷吉也劝史可法不要北上,称南阳围城贼兵远甚明军,且己方对河南境内贼兵具体调度动向都不甚清楚,故阁部冒然北上恐中贼兵围点打援之策。

    “汝等懂什么?兵者,精气也!贼兵纵多于我,我却精气强于他,将士用命,上下一心,岂有不胜之理!”

    史可法固执己见,认为自古以少胜多乃兵家常事,况这次由他亲自随军北上,于满蒙官兵心中所起激励作用不亚饷银若干,而满蒙官兵又皆是堪用之兵,贼再多亦不过一群乌合之众,胜负尚未可知。

    一众幕僚听了阁部总理这等言论,皆是无语,均心道那贼兵岂是乌合之众,真是乌合之众那满洲摄政王多尔衮又岂会被全歼,那满洲朝廷又岂会覆没。再有那大贼张献忠数十万大军,又岂会尽数降贼。

    南阳那边,分明就是一个圈套!

    但是智者,早在贼兵攻击之时就当弃守。

    然史可法听不进幕僚劝说,坚信人定胜天,更信只要官兵士气高昂,人人皆有报效朝廷之心,就一定可以少胜多。

    众幕僚至此对史可法彻底失望的太多,当日阎尔梅就不告而辞。

    史可法自是不会理会一个书生去留,他除亲自北上外,还让义子史德威统率由何刚在浙江招得的忠贯营一同北上。

    这个忠贯营便是当年史可法仿效戚继光招募义乌矿工所组,只是因戚家军惨死北方边军之手,义乌人痛恨再为明朝效力,所以即便何刚开出重金,最终也仅在义乌、东阳一带招得四百余人,连一营兵都不够,只能为督标亲兵使用。

    不过史可法不顾危险亲自北上的举动,倒真是让襄阳城的一众满蒙将领感动不已,忠王阿济格更是惊叹阁部真是南朝第一人。

    谭泰和爱松古两部是阿济格麾下的精锐,不管从哪方面考虑阿济格都不可能放弃南阳这近万精兵,因此他有意亲自带兵同史可法一起援救南阳,只是不等他决策笃定,东边的德安就传来吴拜同巩阿岱兵败的噩耗。

    吴拜同巩阿岱的兵败令得襄阳门户洞开,叛乱的尚可喜同顺贼合兵一处足有数万人马,已经严重威胁襄阳的安危。

    如果这个时候阿济格率抽调的满蒙主力北上援救南阳,无疑等于将老巢襄阳拱手送人。

    万一南阳那边援救失败,襄阳被占,天下再大,阿济格也无处可去。

    无奈,阿济格同史可法再三商议后,终是定下由勒克德浑领七千兵马北上,而自己则率其余主力东进御敌的方案。

    东线兵败也更让史可法坚定随军北上的念头,出发前他连给南都上三道奏疏。

    一是请求朝廷下旨调秦王左梦庚部北上御敌;

    二是请朝廷将湖广今年赋税全部拨于忠王部;

    三是表明自己与贼誓不两立的态度,故而这最后一道奏疏的末尾,史可法悲壮表示此或为绝命书。

    受阿济格影响,勒克德浑对史可法这位南朝第一人也是甚为敬佩,故而对史可法言听计从,不想这个言听计从却是害了这位原满洲的顺承郡王。

    大军行至新野与襄阳交界白河口时,勒克德浑考虑此地为交通要地,所以想留下一千兵马驻守,这样不仅能够确保退路,也能保证粮草运输。

    史可法却不以为然,称此番援救须上下合力,万众一心,岂有本就兵马不多还要分散力量的道理。又道只要大破围城贼兵,缴获自是甚重,何必担心粮道。

    勒克德浑听着有理,因为他麾下就七千人,真留下一千人驻守白河口,就等去将能用于攻击贼兵的力量折损七千之一,故而没有留兵驻防径直带兵向南阳疾奔。

    结果无兵驻守的白河口被西线邓县突进的顺军第三军贺珍部轻易夺取,并以白河口同不远处的泰山庙镇为主构建了工事,生生堵死了明军的退路。

    当勒克德浑发现后路出现顺军时,又是史可法以破斧沉舟、背水一战两个古代经典战例激励勒克德浑继续援救南阳。

    可当勒克德浑部发现前路早有一支顺军精兵在等侯他们时,史可法却一改前态急劝勒克德浑赶紧撤兵,千万莫要与贼兵交战。

    幕僚应廷吉急得肝火直冒,不顾身份当众指责史可法:“用兵当一鼓作气,今贼兵横于当面,阁部不令将士搏命,反要退兵,此葬送全军之道!”

    史可法不听。

    应廷吉无奈又劝史可法不要退回新野,可向东边的唐州退去,因为那里的贼兵必然不多。

    史可法又不听。

    应廷吉再劝:“若阁部执意不战,则退往新野坚守,如此贼兵既要围南阳,又要围新野,兵力调拨必有不济,我军届时或有转机。”

    史可法依旧不听。

    应廷吉心如死灰,作诗道:“左右有言使公惧,拔营退走襄阳去。满蒙义士雄心灰,号泣攀辕公不战。”

    年轻的勒克德浑听从了史可法的意见,结果就是他本来可以七千满蒙精锐骑兵突击才抵达一天的顺军第十四集团军,即便不胜也能使第十四集团军的阵脚大乱,为接下来的战斗争取时间。

    可是由于阿济格的嘱咐,以及对史可法这位南朝第一人的过度崇拜和信任,生机就这么被轻易丢弃。

    很快,发现明军竟然不战掉头南逃的顺军立即展开追击,而那些一心想要援救南阳同胞的满蒙大兵的士气也在掉头那刻丧失怠尽,最终被顺军以极小的代价围在了双河口。

    勒克德浑部毕竟是荆襄满蒙集团最精锐的存在,他们一路从关外打到南方,无论是将领还是士卒都称百战精锐,因此即便被围,顺军的第十四集团军在没有得到火炮支援的情况下,想要攻破勒克德浑部也要付出极大代价。

    两天。

    整整两天,顺军没有对包围圈内的满蒙兵做出任何攻击,而被围的满蒙兵也没有试图突围。

    原因是,阁部总理史可法无一策出。

    准确说,勒克德浑多次向他心目中的南朝第一人请策是否突围,而南朝第一人在这存亡关键时候再一次露出书生本性——只知枯坐帐中,多言此吾死地。

    时间就这么被史可法消耗怠尽,两天后,顺军的火炮运到,伴随隆隆炮声,勒克德浑部遭到顺军的灭顶打击。

第九百五十三章 我史督师也

    突围时,部下劝说勒克德浑不要管那个一心求死也害了他们的史可法,可勒克德浑却依旧冒死将这位南朝第一人给带了出来,理由是勒克德浑认为史可法是他们满洲崛起的希望。

    这也是阿济格等为何对史可法无比敬重、甚至愿意奉其令行事的根本原因,在这些满蒙将校眼中,明朝如今唯一对他们信任的就是史可法。

    如果史可法出事,明朝的朝堂之上再也不会有人替他们说话,为他们争取利益,使他们能在明朝的旗帜下暂时喘息,并利用明朝的力量图谋复国。

    因此,不管史可法现在是什么心态,哪怕就是一具行尸,勒克德浑也要不顾一切将人带出。

    在被勒克德浑救出后,史可法依旧坐在那辆马车上,但心态又有了些稍许改变,不再一心求死,反而不断催促勒克德浑速走,又言可找当地百姓问路,但使百姓知道他的身份,必定会积极相助。

    又在马车上同扶车奔走的幕僚言胜败乃兵家常事,今日虽败,然无损大局,只需秦王左梦庚率军北上,则大明于湖广前线依旧有三十万重兵,绝非顺贼能够破之。

    没有马只能拽着阁部马车逃跑的几个幕僚累得都快走不动道,哪里还能与督师计讨大事,无一人应声。

    不愧是东林领袖,史可法的威望于当今天下盖世无双,以致河南境内乡野小民都知史阁部。

    当地山民原是对辫子兵避之不及,可一听史阁部大名,真就有很多百姓为这支败退的满蒙军队指明方向,并告之山中有小道可以翻越。

    顺军方面,几支人马都在追击搜寻勒克德浑,皇帝下了严旨,生要见人,死要见尸。

    沿着唐子山向东追了几十里的王进宝部,却是没有发现任何明军踪迹,问当地山民是否有辫子兵从此经过,山民也都摇头说没有。

    王进宝心下怀疑这些山民可能在欺骗他,又觉不可能,因为山民不可能帮助辫子兵。

    所以,唯一的可能就是他把人追丢了,又或者满蒙辫子兵找到了一条顺军不知道的小路。

    “他娘的,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不追了,回去,咱们去打襄阳!”

    王进宝不愧是“四汉将”之一,深知襄阳才是战役的关键,只要拿下襄阳城,跑掉的勒克德浑就是瓮中之鳖,被抓是早晚的事。

    旗牌兵正要传令回去,突见数里外的山岭上有群鸟惊起,盘空飞旋。

    王进宝一个激灵,赶紧带人往高处爬,尔后取出顺军旅帅一级才能配备的千里镜远眺起来。

    半响,放下千里镜,嘿嘿一笑,传令所部立即随他去抓勒克德浑,并命人将消息通报给另一路追兵陈威力部。

    ............

    “你是说史可法?”

    新野城中听了黄昭急报,陆四也是一愣,老对手史可法的出现让他着实惊讶。

    史可法在勒克德浑军中情报是被俘的忠贯营士兵交待的,黄昭开始也不大相信,等接连盘问数人得到的答案都是一致后,立即意识到他们有可能会放跑一条大鱼,便赶紧向上奏报。

    “陛下,臣这就亲自带人去追,绝不让史可法逃脱!”

    黄昭很兴奋,活捉史可法这个五省总理对明朝那边可是一记重创,绝对能让不少明朝官绅放弃抵抗。

    “不必了,跑就跑了吧。”

    陆四对史可法却是半点兴趣都提不上,命黄昭速整兵前往白河口同贺珍会合,准备向襄阳发起进攻。同时传令党守素、徐和尚准备对南阳的辫子兵发起总攻。

    德安第十三军谢金生已经同尚可喜会合,并成功吸引阿济格率满蒙主力东进,此时的襄阳很是空虚,西线必须将这一天载难逢的好机会牢牢把握。

    “噢,对了,如果抓到史可法也不要解到朕这里来,更无须送到北京,给其一些食物、盘缠,令其自归便是。”

    临行前,陆四多叮嘱了一句。

    .........

    群鸟盘旋下方就是逃进山中的勒克德浑部,精疲力竭的满蒙辫子兵此时正艰难的穿越山林。

    当地山民告诉他们,只要爬过这座山就是德安。

    翻山越岭的除了几百辫子兵,还有一百多史可法的忠贯营亲兵。

    弃车步行的史可法体力不及士卒,爬了不到一半就已体力不支,气喘吁吁。副将何刚赶紧过来想要让两个士兵架着总理,却被史可法拒绝,无奈何刚只好用刀砍了一根树枝让总理充当拐棍用。

    史可法的义子史德威带人在前面开刀,这处山林从未有如此多的人通过,荆棘密布,一个不注意就会被绊倒或被刮伤。

    “朝廷想来已收到我的奏疏,朝廷动作快些的话,武昌当已出兵,忠王先我们一日率军出发,或许已克复黄州...”

    撑着拐棍上了半山腰的史可法倚在一棵大树旁歇脚,头盔掉了露出光秃秃脑袋的勒克德浑将自己的水囊给这位南朝第一人递了过来。

    经此一战,勒克德浑对顺军的战斗力重新审视,心下有些悲观,正准备开口说话时,山脚下突然传来急促蹄声,定睛看去,竟有上千顺贼从马上翻身跃下,尔后径直朝山上追来。

    远处还有更多的顺贼纵马而至,或那里几十人,这里上百人,到了之后便纷纷上山。

    山脚下更是不断有烟花弹升空而起,显是这些顺贼在彼此确认位置及联络。

    史德威大吃一惊,大叫:“不好,贼兵发现我们了,快走,快走!”

    一众辫子兵同那忠贯营亲兵们哪还敢停留,纷纷加快动作往山上爬去。史可法也不敢再歇,扔掉拐棍在何刚的搀扶下也向山上艰难走去。

    山下顺军追兵因为追击方又是胜利方,士气高昂,动作神速,一边奋勇往上追,一边不时打响火铳。

    而明军这边越往上越难走,渐渐速度都被迫拉下,结果被下面追上来的顺军缠住不少人。

    一些辫子兵实在是没有力气再与顺军厮杀,只得扔掉武器跪地投降。忠贯营的明军也开始投降,并大叫他们不是辫子兵是汉人。

    勒克德浑知道顾不了手下士卒了,只得同史德威商议由他们几人带着史可法离开大队,这样逃脱机会要大一些。

    然而此时,却见那位明朝第一人突然抬脚往山下走去,且边走边喊:“我史督师也,我史督师也!”

    这一喊让原本不知史可法等在何处的顺军立时循着声音搜了过来,结果不仅是史可法被捕,勒克德浑同史德威他们也被顺军擒住。

第九百五十四章 道观无人矣?!

    南阳府桐柏县出山镇。

    前明朝内阁首辅、加兵部尚书衔总理五省军务大臣史可法在义子史德威的帮助下整理好衣襟,朝南端坐,其面容较黑,然目中烁烁有光。

    “甲申以来,重臣殉国寥寥无几,本朝欲要中兴,光复燕京,必要有重臣之鲜血唤醒世人,如此,为父便做这殉国第一人罢。但愿为父之死能使陛下振作,能使百官警醒...”

    交待完最后遗言后,史可法又将写给母亲的绝笔信郑重交托义子,并道:“汝尚年轻,若能生还,且伺奉祖母安老,再行伍报效国家,不辱为父生前志愿。”

    稍顿,“记切,不可降贼!”

    “父亲!”

    哽咽的史德威颤抖从义父手中接过绝笔信,却实不忍将真相告于其义父。这真相便是顺军那边先前已经通知,令他父子二人速走,根本不会杀害他义父。

    “此,吾之死所在,便是刀斧加身,亦不可失我朝大臣体面。”

    史可法没有注意到义子目中难言,只道不一会那顺贼就要前来杀害于他,心中甚是坦然,因他毕生以文天祥为榜样。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史可法殉国之心坚决,昨日荆国公勒克德浑已先他一步被顺军杀害在不远处的柴塘沟,据说荆国公临刑前大义凛然,顺贼强迫他跪下受刑都宁死不屈,这让史可法由衷敬佩,深感从前东奴亦能如此忠勇,况他国家重臣。

    “我死后,贼若着你收尸,不必带着这具皮囊南下,就埋在这青山绿水间,使我坟头遥望家乡即可。”

    史可法的家乡是开封府的祥兴县,此地虽是河南省境最南端,但仍属河南,这让史可法心中略感一丝欣慰。

    生于河南,死于河南,虽离生长之地尚远,亦算叶落归根。

    史德威正苦恼于如何告知义父实情时,屋外传来动静,数名军官打扮的贼人推开了屋门,见史可法穿着一身明朝大官服饰端坐在凳子上,为首一人很是惊讶的问道:“天不早了,你们怎么还不走?”

    “走?”

    史可法一怔,不明白对方是什么意思。

    王进宝看了眼史德威,后者微微摇头,顿时知道史可法尚不知大顺已经释放他,便清咳一声,扬声道:“奉皇帝旨意,史可法于南朝节秉清刚,心存干济,正直不回,堪称一代完人,故我皇帝甚为仰慕,诏令遣返南朝。”

    言罢,王进宝朝史可法拱手抱拳,很是客气道:“请史公上路吧!”

    史可法却是一阵头晕目炫,心头也是悲愤莫名,只觉奇耻大辱,脾气上来,今日定是要死于此地、

    “豁”的起身,指着那帮贼将怒道:“吾大明忠臣,岂容尔贼戏弄!死则死矣,何来贪生怕死!速杀,速杀!”

    说话间竟是朝贼将冲去。

    “咦呀!”

    王进宝被史可法的样子吓了一跳,赶紧让人按住史可法,还好言相劝史可法回去。

    史可法却如吃了秤砣铁了心,宁死也不肯走,只说速杀,不使其受辱什么的。

    王进宝没了主意,上面要求善待史可法不能用强,要客客气气的让这位南朝第一人自个走人,但人家不走怎么办?

    无奈,便去找正在吃酒的镇帅樊霸。

    樊霸咧嘴一笑:“灌他一壶,扔到车上便是。”

    于是,再次返回的王进宝带了两壶酒,叫军士强行按住史可法,整整灌了一壶。

    史可法果是酒醉,就这么着被王进宝他们抬上了南归的马车,为防史可法中途酒醒从马车下来再跑回来给他们添麻烦,王进宝又命人拿来铁链把个车门给锁死。

    “史德威,你可要晓得些好歹,老实把你义父送去南京城,再要叫他回来,莫怪老子拿你开刀!”

    王进宝将一包食物同一些散乱的银钱、铜板一骨脑塞在史德威手里,又怕途中有什么散兵游勇、土匪什么的害了史可法,又叫选几个被俘的忠贯营亲兵跟着同走。

    等史可法醒来时,其已在黄州境内。

    ..........

    南阳。

    天刚蒙蒙亮,城外的顺军营寨突然号角齐鸣,紧接着便有无数顺军从各营开出,向着南阳城摆出攻击阵形。

    号角声停歇后,顺承郡王勒克德浑等满蒙将领首级被顺军丢在了南阳城下。

    至此,城中的谭泰等人才知道援军已经覆没。

    为防辫子兵负隅顽抗,第十军提督党守素遣镇帅蒙古人永安至城下劝降,保证入城之后不屠城。

    在永安等人的反复劝降下,爱松古最先动摇,于深夜突然打开其所驻防的北门放顺军放城。

    漆黑之中,南阳城中大乱。

    昔日的满蒙八旗精兵骨子里的骄傲早已荡然无存,如今皆是惊弓之鸟般的存在,听到北门传来的顺军入城声,大部分辫子兵选择放弃抵抗,或老实呆在营中,或扔掉武器跪在城墙之上。

    谭泰的弟弟谭布困兽犹斗,死于乱军之中。巴颜、塞额图等人纷纷仿效爱松古归降,至天亮,归降满蒙辫子兵六千余人。

    病得难以动弹的谭泰被爱松古命人抬到顺军大营,攻城的顺军第五军提督徐和尚、第十军提督党守素随后竟命人屠戮投降的辫子兵,连那三千多因血吸虫病无法行动的伤兵也一并屠戮。

    爱松古等人被杀之时后悔不已,咒骂顺军不守信义,发誓变成厉鬼也要寻顺军报仇。

    “活人俺都不怕,况死人?”

    做出屠城决定的并非党守素,而是徐和尚。

    本来徐和尚倒也没有屠城的意思,但是入城时看到城中几处掩埋原南阳居民的千人万人坑后,立时改变主意要替这些死在辫子兵之手的百姓报仇。

    此,因果。

    当日阿济格领军攻破南阳为了泄愤,纵兵屠城,致死军民七万余人。

    不过可能因为徐和尚是佛教信徒,屠城过后其竟命人重金礼聘南阳附近几座寺庙的和尚,为被杀的辫子兵超度。

    南阳发生的事情很快报到了陆四这里,陆四摇了摇头,对徐和尚的行为十分不满。

    “杀便杀了,为何要请和尚超度?难道道观无人矣!”

    陆四大恼徐和尚崇洋媚外。

第九百五十五章 唇亡齿寒

    枢密院副使李定国认为南阳发生的事可能会影响顺军下一步的行动,比如会令残余满蒙辫子兵同大顺死战到底。

    陆四对此回答则是六个字——“杀一人,少一人。”

    李定国琢磨这六字言外之意,也觉确有道理,遂未对南阳屠城之事过多谏言。

    勒克德浑部同南阳的解决,基本完成了李定国制定的荆襄会战第一阶段作战计划,顺军接下来便是要启动第二阶段作战,即攻入荆襄,彻底瓦解阿济格集团。

    五月十八日,御营传令贺珍第三军、黄昭第十四集团军向襄阳进军,又令党守素第十军、徐和尚第五军在稍作整休后火速向襄阳以东的枣阳集结,以阻止德安的阿济格主力回援襄阳城。

    此时整个战役局面是阿济格率满蒙主力四万余人被顺军第十三军谢金生部、尚可喜部牵制在德安境内,因此只要第五、第十两个军能死守枣阳,迫使阿济格无法回军,襄阳城便是顺军的囊中之物。

    丢掉襄阳的阿济格不可能同顺军继续对峙下去,其只有两个选择,一是南下进入武昌,二是退到荆州,如此其还能保留一些实力。

    不过武昌一带是左梦庚的地盘,阿济格要是跑到左梦庚的地盘,这个正在和大顺接触的秦王很有可能会帮助大顺解决掉阿济格,所以李定国判断阿济格为了避免同左梦庚火拼不会选择退到武昌,其极有可能会西逃荆州。

    因此,为防止阿济格退入荆州,攻打襄阳的动作就要快,一旦攻击得手,就必须立即南下荆州,抢在阿济格前面将其唯一的退路堵死。

    情报显示襄阳城内的满洲守军大概在七千到八千人之间,守将是原满洲贝勒博洛。另外还有几千人不等的明军,其中多半是随牛金星父子一块降清的原顺军。

    除此外,襄阳城早些年由于白旺的修建变得异常高大坚固,属于短期内难以攻克的城池,且除了上万守军外,襄阳城内还有原李自成的军师宋献策及宰相牛金星等人,这些大顺的叛贼为了保命一定不惜代价死守,无形之中增加了顺军攻城难度。

    李定国保守估计,以两个军的兵力想要攻破襄阳,起码需一个多月,即便南阳的炮兵第二镇也加入攻城,恐怕也得半个月以上。

    为了争取时间,李定国请求传令在西安整休的左潘安第四军立即从西安出发,经商南攻入襄阳西边的勋阳,这样一来一方面可以切断辫子兵有可能逃往四川的通道,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攻击襄阳的力量。

    陆四同意李定国抽调预备队第四军加入荆襄战场的方案,但同时也传令另一预备队李成栋的第九军经汉中入川作战,拿下重庆后立即攻打成都,夺取全川之后即图谋云贵。

    江北的两个军却是没有收到任何渡江作战命令,李定国对此也是疑惑,因为如果江北的两个军渡江作战的话,明朝就是东西难以兼顾,必定顾此失彼,只需一处得手,则南方就能平定。

    陆四却指着地图告诉李定国,他要将南明整个兜圆。

    即先不动江南闽浙,而是将明朝的四川、云南、贵州、广东、广西这五个省拿下,如此就将明朝残余势力牢牢封锁,让明朝彻底失去和大顺对抗的勇气和机会。

    所谓机会,大致是陆四害怕先攻江南,弘光投降的话,在中国的西南及两广方向会出现又一个永历朝廷,这样继续打来打去,害的还是整个国家及国民。

    这是一个极其宏大的战略,从当前局面及大顺军力而言,是有可能做到的。

    陆四将进军西南的具体作战方案交李定国制定,并示意李定国可与北京的义兄孙可望多多讨论对云贵地区的经营,毕竟陆四前世,西军余部能拿下云贵同孙可望脱不了干系。

    部署完毕后,各方便陆续动作。

    贺珍部第三军从白河口、泰山庙镇南下后,深受明军辫子兵荼毒的襄阳所辖诸州县几乎是不战而定,凡顺军所到之处皆开门反正,未到之处也是蠢蠢欲动。一些官绅更是命人备好酒肉钱粮,只待顺军一到便开门迎接,百姓更是望顺军如见救星,向顺军将士控诉辫子兵在荆襄的种种罪行。

    很快,明军襄阳守将博洛同城中的河南巡抚宋献策,就收到了顺军正在向襄阳开进的噩耗。

    之所以是噩耗,实是博洛同宋献策均从顺军胆敢进攻襄阳这一行动本身,得出顺承郡王勒克德浑同南阳城的谭泰恐怕都已战败的事实。

    虽说襄阳城中满汉明军有上万人,城墙也是高大坚固,粮草更是能支撑半年,但面对顺军大兵压境及附近州县皆降,博洛还是立刻向在德安的忠王阿济格告急。

    宋献策也让使者告诉忠王:“襄阳为根本之地,王爷须速回。”

    德安方面,阿济格刚刚重创了尚可喜部,歼敌三千余人,缴获火器若干。兵败的尚可喜被阿济格吓丢了魂,竟想带残部退回黄州。

    结果尚可喜麾下诸将皆劝尚不要退兵,说阿济格已是强弩之末,如今大顺两个集团军主力在东线,西线更有皇帝陛下亲率的主力,此时若退,则将来大顺必定没有他们这些人的富贵所在。

    尚可喜一想也是,于是咬牙坚守,麾下将士为了性命和前程,以及被顺军控制的家眷,连日与攻城的辫子兵死战,迫使阿济格无法全歼尚可喜部。

    顺军第十三军谢金生部在得知尚可喜被围后,也没有坐视尚部被歼,全力驰援尚可喜,在石潼河一带与阿济格主力交战。

    此战虽没能突破辫子兵防线,自身损失也大,却也让阿济格不得不抽掉围攻尚可喜的一部兵马,给了尚部喘息之机。

    与此同时,奉命进入黄州的刘体纯第二军开进黄州城,对当面武昌左梦庚部形成监督之势。

    荆襄战事酣烈之时,湖广巡抚堵胤锡亲自前往长沙面见湖广总督何腾蛟,指出荆襄一旦失守,顺军必定趁势攻入湖南。

    因此,堵胤锡建议辽王吴三桂当领主力由长沙北上,自己则领君子营及湖南其它驻军由岳州北上,帮助忠王阿济格一起抵御顺军。

    唇亡齿寒的道理,湖广督抚封疆们当然知道。

第九百五十六章 湖南救湖北

    早在上个月,湖广总督何腾蛟、湖北巡抚章旷及吴三桂等人就从塘报得知顺军攻打南阳城。

    但当时不管是五省总理史可法还是忠王阿济格他们,都没有想到这是顺军大举南征的开始,因此何腾蛟、章旷等人也没有太过关注此事,反而就王体中被杀之后湖南地盘、兵马驻防、钱粮归属开始明争暗斗。

    王体中被杀损失最大的肯定是湖北巡抚章旷,因为当初是他一手拉拢二王,并为王体中请封郡王的,后来王体中为了报答章旷就领军支持这位湖北巡抚同湖广总督争权。

    现在最大的兵马助力没了,岳州这块地盘也被吴三桂豪夺,明明巡抚衙门驻地在武昌,现在却被迫在岳州“开衙”的章旷当然要和吴三桂及顶头上司何腾蛟好好算帐。

    所以,章旷拉上偏沅巡抚傅上瑞上书状告吴三桂袭杀王体中一事。当时还拉上了从提学道升任湖南巡抚的堵胤锡,是谓“三抚联名”。不过堵胤锡出于大局考虑,并没有联名上书,这让章旷对其含恨在心。

    当下之局面,有兵权才是真正封疆,没有兵权,便是总督也没人买账。当初南都任命的总督川贵、湖广军事的总督王应熊就由于没有直接归其节制的兵马,结果在途经湖广时连个接待他的地方官都没有。

    官场炎热,可见一斑。

    原本依靠二王敢和总督何腾蛟“叫板”的章旷哪能受得了被何腾蛟同吴三桂联合排挤,可是王得仁带兵跑去了江西,湖广境内除了忠王带来的满蒙兵就是吴三桂的关宁军,哪还有什么像样的兵马能供他拉拢。

    最后,竟是把主意打在了秦王左梦庚那里,恰逢左梦庚麾下的总兵李国英因为带兵援川在恩州同土司发生冲突兵败,不知如何是好时,章旷及时向李国英伸出“橄榄枝”,不仅以湖北巡抚的名义压制了恩州土司,还筹集了一批钱粮供李国英募兵,就这么着把李国英拉上了自家“战船”,这才稍稍有了些底气。

    只是今时不同往日,从前王体中、王得仁有兵四五万,章旷这个湖北巡抚当得实在,如今李国英连同章旷募集的其他兵马也不过一万余人,这点兵马哪敢和关宁军相比,因此在堵胤锡提出湖南、湖北各镇当团结一致北上支援忠王“御贼”时,章旷立即以湖北兵不堪用为借口委婉拒绝。

    湖广总督何腾蛟这边一开始也无意参和荆襄战事,同力主抚议满蒙兵的史可法不同,何腾蛟对这帮子东奴实是看不上眼,且深有仇恨,很有民族气节,故而当初他选择拉拢吴三桂而不是拉拢阿济格。

    所以,顺贼和东奴打的越狠,何腾蛟心里就越高兴。然而,让这位湖广总督始料未及的是,顺贼的攻势竟然太过凶猛,以致荆襄那边不仅丢了南阳,黄州的尚可喜也造了反,德安更是被尚可喜同顺贼攻占。

    即便再是不懂兵事,单从地图也能看出襄阳一丢,湖南及武昌立时就成了前线。

    在堵胤锡共御大敌的劝说下,何腾蛟磨磨蹭蹭两天,终是决意派兵北上,但首先须要取得吴三桂的同意,因为何腾蛟如今能依赖的军队就是吴的关宁军。

    事实证明吴三桂比何腾蛟、章旷、傅上瑞这帮明朝的督抚重臣更有眼光,在知道辫子兵没能守住南阳后,其就立即召集部将商议北上援救辫子兵的事。

    吴三桂的部将一致认定辫子兵若亡,下一个肯定是关宁军。

    谁让他们在一片石之战表现太过“优秀”呢。

    何腾蛟的使者将出兵北上的意思一说,吴三桂立即答应,并调集所部精兵两万自洞庭湖方向北进。

    得知吴三桂肯出兵后,何腾蛟顿觉有了信心,琢磨辫子兵现在被顺贼打的肯定实力大损,因此这次北上若能挡住顺贼,他这位湖广总督就能成为此战的大功臣,一举跃过五省总理史可法,真正握有湖广军政大权,并且还能顺势将辫子兵压制,让阿济格转投他这个湖广总督。

    于是,何腾蛟也拼凑了万余人马自常德北进,又要湖南巡抚堵胤锡带领君子营及几千兵马同他一起,是谓“中军”。

    章旷这边原是想隔岸观火,不想何腾蛟却不想让他在边上摘果子,先是以总督名义命令章旷北上,再要吴三桂的部将杨坤带兵监视章旷,大有章旷这个湖北巡抚不有所动作,便将其定为叛军的意思。

    章旷无奈,只得拉了李国英一起北上进入荆州,是谓“左军”。

    如此,在何腾蛟的组织下,湖广军队形成三路援襄动态,号称十万大军。

    顺军密探给御营的密告说:“长沙、岳州、常德明军兵力甚盛。”

    此时顺军已经兵临襄阳。

    让人啼笑皆非的是,何腾蛟一方面组织湖广军队北上救援襄阳,另一方面又害怕吴三桂这支主力会脱离自己节制,被史可法这个五省总理拉过去,因此在粮草方面做了手脚,确保吴三桂军中粮草只能支撑七天。这样何腾蛟就能通过粮草卡住吴三桂的脖子,使这位大明朝的辽王事事都要受湖广总督所制。

    吴三桂为此也是恼怒,若不是谋士方献策劝他大局为重,恐一怒之下便退兵回长沙了。

    得到吴三桂领军援救后,阿济格略微松了口气,不管他是否真心为明朝效力,此时明朝的军事力量就是救他于水火,甚至可以说挽救满洲一族最后的希望。

    在探明顺军最新动向后,阿济格决定派原护军统领、荆州总兵博尔惠领兵在随州、应山一带阻击东线顺军同尚可喜,自己则领其余兵马两万余回救襄阳。

    这样的话,即便顺军在枣阳布下重兵阻止阿济格回救,从湖南北上的明军也能从荆州抵达襄阳,从而替襄阳解围。一旦襄阳解围,枣阳当面的顺军肯定也要退兵,如此战局再不济也能恢复到战前局面。

    阿济格的盘算是好的,可惜他还是低估了明朝官员拆台的能力。

第九百五十七章 第四军助战变主战

    最先出事的是湖北巡抚章旷。

    本就不想北上荆州的章旷授意李国英借口购买的马匹未到,在岳州的澧县逗留不进,生生耽搁五天。

    顺军方面,奉旨从西安经商州南下勋阳境内的顺军第四军,在提督左潘安的指挥下攻占了小城上津,尔后沿吉水东进,奇袭青铜关,歼灭驻守于此的明军三百余人。

    经审讯俘虏得知勋阳府那边尚不知顺军打来,左潘安计上心来命人换上明军衣服大摇大摆开往勋阳府城。

    结果根本不知顺军打来的勋阳府城就这么被顺军不费吹灰之力夺下,由于早先勋阳一带不少农民参加了张献忠的大西军,故而义师出身的顺军于当地很有农民基础,加上第四军内的一些原西军将领积极联络,勋阳府境同襄阳那边一样对顺军的到来热烈欢迎,根本没有任何抵抗。

    原计划中,第四军攻占勋阳后应当立即主力东进,配合第三军、第十四集团军攻打襄阳城,然而军提督左潘安却不想率部前往襄阳“助战”,反而觉得他第四军攻占勋阳迅速,不仅襄阳那边不知道这边情况,荆州那边同样也不知道勋阳已被大顺攻占的情况,所以这个时候他第四军其实就是一支奇兵,完全可以趁荆州明军无备一举夺取荆州,这样不仅彻底将襄阳的辫子兵集团围死,也能让他第四军从全军的预备队摇身一变成为南征的急先锋。

    左大柱子真是敢想敢干,脑袋一拍就决定了。不过还是派人向御营回报这一情况,并说什么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什么的。

    接到第四军决定南下攻打荆州的急报后,枢密院副使李定国气的大骂左潘安混账,放着好好的襄阳不攻反而去打荆州,万一荆州拿不下,襄阳这边也攻不克,战局岂不立时变成胶持状态。届时湖南三路明军北上,大好局面就会倾刻转变。

    李定国之所以大怒,根本原因还是因为顺军粮草实际也无法久撑的原因。拿下襄阳,顺军几个集团军才有可能继续南下推进,通过对明军的缴获支撑。但拿不下襄阳,大军想要南进恐怕要等到明年了。

    陆四也认为左潘安决意攻打荆州太过冒险,因此命人拟诏以极其严厉口吻命第四军放弃南下,立即东进攻打襄阳。

    诏令被快马加鞭送到正在南下的第四军,军提督左潘安却仍是不肯奉诏东进,坚称第四军有足够信心拿下荆州,届时可以完成对阿济格集团的总合围,并阻断湖南明军北上援救,比将第四军投入攻坚战更有效果,且更有意义。

    陆四气的无语,仔细审视地图,再结合各方战报,竟是同意第四军南下荆州,并要求第四军要克服一切困难拿下荆州。

    明军方面,在澧县逗留五天的湖北巡抚章旷同总兵李国英还是顶不住何腾蛟的压力继续北进,然而刚到荆州境内的松滋,却忽闻顺军攻占了勋阳正向荆州杀来,在没有探明情报真实性及没有向任何友军通报的情况下,章旷竟和李国英带人火速退兵。

    驻防荆州要地猫儿关的守将马蛟麟在发现顺军已经出现在关外时,一没有尽职尽职率领部下同顺军死战,二也没有率部弃逃,而是命人砍断关上明旗,摇身一变成了大顺军。

    马蛟麟的投降让第四军如提督左潘安所想,意外的成了一支可以决定整个荆襄战局的关键力量。

    两天后,夷陵一带的明军也仓皇出逃,至此,通往荆州的道路完全摆在了第四军面前。

    而当时出现在夷陵的顺军,不过是第四军派出的一支以侦察为主的先遣队,人数不过三百。结果夷陵明军误以为是顺军大举来攻,为了避免被顺军包围,守将同城中的官员连夜跑了路,速度之快,以致第二天城中百姓发现大街上都是顺军时,一个个还感到莫名其妙。

    “怎么样,俺就说嘛,那帮子明军就是不中用!吓也吓死他们了!”

    进展神速并接连得手的左潘安高兴的在部下面前为自己的决策能力,以及智慧的脑袋瓜子不吝赞美之词,随后将全军后勤辎重都屯在夷陵,点上四千精兵疾驰东进,于六月初三早晨出现在荆州城外。

    此速度相比磨磨蹭蹭的李国英部要快上数倍,便是距离最近的吴三桂部也是远不如。

    由于行军太过迅速,可谓不分昼夜,最终抵达荆州的顺军实际不到三千人,其余大多中途掉队。

    荆州城中驻防的满洲兵对西线发生的情况一无所知,等到扮成百姓的顺军死士突然开始夺门时,城中立时慌作一团。

    身为军提督的左潘安更是身先士卒,结果无备的辫子兵被打的大败,多从东门逃出。

    此战,第四军不仅成功夺下荆州,毙敌数百,还夺取了明军屯于此地的一千多艘船只,为顺军沿江东下夺取武昌、九江、南昌等地奠定基础。

    随着第四军主力各镇的陆续到达,志得意满的左潘安派兵出击荆州附近各县,当阳、荆门等地驻防的辫子兵大多被抽调至襄阳,结果在兵力远多于己方的顺军攻击下纷纷被歼。

    荆州失守的消息很快被城中逃出的明朝官吏告知正北进的湖广总督何腾蛟。

    此时荆州城中实际只有两千多顺军,然而大惊失色的何腾蛟却以为是顺军主力打了过来,并认定必是襄阳已经被顺军攻占,否则顺军主力不可能出现在荆州,慌了心神的总督大人不顾堵胤锡劝说下令退兵。

    而自岳阳北上的吴三桂在得知荆州失守后,也没有派人查清顺军的真实兵力和作战意图,火速后撤百里。

    结果,三路北上援救襄阳的明军竟被一心抢功的左潘安轻松化解,让人更加难以置信的是,吴三桂的前锋兵马离荆州城其实只有不到四十里地。

    在收到撤兵命令后,这支吴三桂的前锋兵却没有选择后撤,反而是派人向荆州的顺军表示愿意归降。

    其中赫然就有吴三桂的弟弟吴三辅。

第九百五十八章 此屠夫,当寸搩!

    除吴三辅外,降顺的明将还有吴三桂麾下的悍将郭云龙,此人当年与杨坤一起携吴三桂降清书信快马向多尔衮求援,告之山海关虚实。

    随吴三辅、郭云龙归降的原关宁军将士有三千余,战马六百多匹。

    荆州城内的顺军第四军提督左潘安获知此消息喜出望外,亲自出城相迎,并在城外筑高坛杀牛盟誓,意图以此继续诱降吴三桂的部下。

    吴三辅身为吴三桂的亲兄弟却背叛吴三桂降顺,足见原关宁军内部对时局的悲观到了何种程度。

    郭云龙更是于城外涕哭称:“昔年罪将猪油蒙了心,追随吴逆引东虏入关,致使燕京易主,永昌皇帝西狩,遂有襄京之难。此罪实属不赦之罪,今得将军及大顺厚待,罪将惶恐,但以此躯为大顺荡平吴逆,一洗前罪!”

    吴三辅、郭云龙的叛降令荆楚大地为之震动,也让吴三桂怒不可遏,方寸大乱。

    顺军此时若能善待吴、郭二人,并利用二人归降加大力度诱降吴三桂部,定能起极大作用,甚至可一举瓦解吴三桂集团。

    然而当第四军将吴三辅、郭云龙归降事急递御营后,陆四沉默之后却下密诏,命将吴三辅、郭云龙及归降吴军把总以上军官全部诛杀,一个不留,余众尽行编散诸军,不使复聚。

    接到密诏的左潘安尽管万分不情愿,但还是依诏设宴骗来吴三辅、郭云龙等人,随后刀斧手四出斩吴三辅以下军官37人。

    对于为何要诛杀吴三辅、郭云龙等人,陆四并没有给第四军太多解释,此时的他对于荆襄战事也没有太多关注,而是忙于批阅通政使从北京转来的若干奏疏。

    都察院监察御史万春元纠劾济南通判宋士炳、知县江某贪污虐民。

    陆四批示:“各官赃私可恨,皆纱帽下虎狼也。若不严惩,民生何赖?着革职速解京师,究问追赃充饷,再着刑部明正典型。”

    又有御史奏甘肃巡抚汪兆龄大起刑狱,几将省境七成前明官绅打入大牢,穷其钱粮,更将官绅私产充公,致使民怨极大。

    陆四批示:“前番甘肃奏报民间甚多反动士绅,朕便要甘肃严办。现在看来,甘肃方面有曲解朕之意思,打击扩大不可取,着都察院遣人至甘肃访查,有则改之,无则最好。”

    又命拟诏甘肃巡抚汪兆龄,道:“朕从前就叫你不要乱杀人,也不要乱抓人,你怎的就不听?治理天下,农工士商都当公正看待,不可以偏见度人。这道诏令说于你听,崇祯十七年前旧事莫要再究,对前明官绅亦当区别看待,不可一体打击。今后不可擅开大狱,便有反动士绅,亦当依律查办,切记。”

    第三军贺珍部自入襄阳境内后,军纪着实严明,对百姓可谓秋毫无犯,陆四甚是高兴,发诏嘉奖。

    荆州方面,由于荆州占守及湖南三路明军南撤,境内明军兵无固志,纷纷四逃。

    第四军主力兵万余人北进荆门,城中明将原满洲正黄旗甲喇额真桂保计划据险扼守,然麾下满蒙辫子兵逃走十之六七,城防无兵可用。

    有丁忧荆门的原江西巡抚李永茂等人募集三千余人入城助城,又有钟祥知府陈一清领两千人赶来助守。

    顺军至城下,遣使劝降,桂保、李永茂等人不应。陈一清建议趁顺军初至,立足不稳尽遣城中壮士出城攻其锐气。

    桂保纳此建议,尽发城中辫子兵及前来助守壮丁七千出城,结果大败。顺军尾随败军蜂涌入城,斩桂保,又将李永茂、陈一清等明朝官员吊死在城头之上。

    六月,第四军一部攻占襄阳以南宜城县,至此襄阳彻底成为孤城一座。

    十一日,顺军西线主力第三、第十四、第四、第五军各一部并炮兵第二镇对襄阳城发起总攻。

    第三军攻西门;第十四军攻东门;第五军一部攻北门;第四军攻南门。

    此役,除动用大量火炮外,又使用掘地爆炸法。

    守城明军顽强抵抗,至当天晚上三更时分,顺军以爆炸法炸毁北门一段城墙,东门也竖梯登上,明军仍拼死抵抗。

    顺军参战将领督促部下官兵由突破口上城大战。至初次日午时,城中明军终是抵敌不住,襄阳失守。

    河南巡抚宋献策自知无生还之理,于顺军破城之前投一池塘自尽。武昌知府牛金星入城中一寺庙**死,其子牛佺死于乱军之中。同时遇难者还有明朝荆襄道彭发祥、吏部主事王维经等。

    襄阳守将满洲人博洛领残兵数百于原李自成建国襄阳的国府负隅顽抗,顺军多次组织进攻均被博洛击退,后调来大量火油、木柴堆积国府外纵火焚烧。

    随着大火蔓延,浓烟密布,内中明军不是被烧死就是被呛死。

    至晚间火停,顺军入内发现焦尸数百。

    此役,顺军以主力尽歼襄阳守军满汉万余,缴获钱粮军械甚多。

    十五日,襄阳城外黄土净地,大顺隆武皇帝御驾入城。

    入城之后,陆四立即命人在李自成遇难处设香案祭祀,并将早已打造好的金木棺材抬来城中,用以装敛在城中一处寺庙发现的李自成干尸。

    当日,三军数万将士人皆着白,襄阳内外一片肃穆。

    襄阳的丢失让被阻于枣阳以东、随州以西的阿济格残部成了瓮中之鳖。

    十八日,陆四发皇帝诏书,晓谕阿济格部但使来降皆可保命,然独阿济格不赦。

    “此战犯屠夫,当寸搩!”

    二十二日,不甘心被困于绝地的阿济格率残部试图从随州南下攻取被尚可喜占领的安陆城,尔后经由此地退入武昌。

    已知襄阳被大顺攻占的尚可喜部爆发惊悍战斗力,与辫子血战一天,安陆城下积尸无数,辫子兵却始终难以破城。

    随着顺军第十三集团军的赶到,阿济格南逃的最后希望被掐灭,与其残部被被牢牢封锁在随州一带,四面八方皆是顺军,当真是插翅难逃。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1106/ 第一时间欣赏大流寇最新章节! 作者:傲骨铁心所写的《大流寇》为转载作品,大流寇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大流寇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大流寇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大流寇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大流寇介绍:
崇祯十六年,明社稷将倾,是降清还是抗清?正版订阅六代群:632094647大流寇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大流寇,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大流寇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