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其他小说三国之谋伐TXT下载三国之谋伐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三国之谋伐全文阅读

作者:玩蛇怪     三国之谋伐txt下载     三国之谋伐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五十章 关羽出征

    逐利,是人之本性。

    陈暮一手提刀,逼豪强们放血,一手给颗红枣,当作补偿。

    恩威并施的手段,在古代向来都非常重要。

    项羽何其之勇猛,世人在古代十大猛将之间,对排在第二到底是吕布还是杨再兴还是冉闵还是斛律光还是李存孝一直有争议。

    唯有项羽,当之无愧第一,无人不服!

    可那又如何?

    项羽见有人生病,他会因同情而落泪,把自己的食物分给病人。然而等到属下有了功劳应当受赏封爵的时候,他却把刻好了的印拿在手里,直到玩弄得磨去了棱角,还舍不得封赏。

    只有妇人之仁,却没有恩威并施的手段,最终败给了连雍齿都能封侯的刘邦。就可以知道,如果要想获得别人效力,光有威严还不够,还得让人有奔头。

    事实上这种现象在现代也是屡见不鲜,公司草创的时候,老板一边摆着谱,一边又给你疯狂画饼,都是这个套路,换汤不换药。

    但正因为套路好用,才经久流传。

    听到陈暮画的大饼,满城的豪强顿时有了动力,纷纷献出了自己的奴仆,并且将家中囤积的粮食全部拿来市场上低价销售贩卖,很快平抑了临淄粮价,稳定了市场。

    趁着这个机会,陈暮也顺势拉起了一支大军。

    豪强们贡献了一万多人,加上原来的临淄守军数千人和自己带来的两千人,总共两万人,算是有了一支可以打仗的队伍在手里。

    其实原本刘备是打算把他大部分的队伍都给陈暮,刘备当初的家底就是在冀州收服的五千精兵。

    但陈暮知道,济南现在表面稳定,暗地里却暗流涌动,那些不服从刘备治理的地方豪强必然不会善罢甘休,说不准就会闹出什么幺蛾子,所以陈暮只带了小部分人马,并没有接受刘备给四千人的要求。

    这年头,只要有手段,想要兵马还是很容易。孙策只是找袁术借了一千人,打下了江东。刘表陶谦刘焉更是不费一兵一卒,就能获得一州之地。

    所以有时候运用智慧,远比使用蛮力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临近十二月,在城内豪强的支持下,两万兵马日夜操练,总算是勉强有了一点战斗力。冬日其实不是打仗的时候,因为天气太冷,需要的物资比平时更多,士兵的战斗力也会下降得厉害。

    别看皇甫嵩是十一月,也同样是寒冷天气击败的黄巾。可皇甫嵩的军队是刘宏全力支持的中央精锐部队,物资充沛,准备充足,当然可以持续战斗。

    所以齐国包括临淄在内,所有的城池都十分安静。郡里格局县城乡野地方的黄巾宗贼,都知道了新的刺史到来。

    但却没有人把陈暮当回事,因为他们也很清楚,就算开战,也要等到来年春天再说。

    而在临淄刺史府,陈暮却开始了最后一次战争动员会议。

    “如何?”

    陈暮问氏仪。

    氏仪摇摇头:“全国大大小小宗贼豪强约六十余,只有十余户愿意归附。”

    “嗯。”

    陈暮环视四周,看向孙家家主道:“孙先生,物资准备得如何?”

    孙家家主满面红光,答道:“集我等十多家之力,兵刃甲胄过冬衣物皆以准备充分,粮草也十足。”

    “很好。”

    陈暮又看向原来吴匡部下的法曹史,问道:“王法曹,占据地方,抗拒王命,该当何罪?”

    王法曹起身回应道:“回刺史,此乃十恶不赦之谋反大罪也。”

    “诸公以为,我等该当如何?”

    陈暮又问。

    诸多曹史、府掾、各家家主同时起身拱手应道:“应当尽起王师讨伐!”

    “好!”

    陈暮站起来,下令道:“如今兵马粮草足备,正是出兵之时,关羽何在?”

    关羽起身拱手:“在!”

    “命你为大将,率领兵马出征,第一战便是攻破广县,击败管氏宗贼,以此震慑齐国宵小!”

    陈暮发下了军令。

    关羽接过军令,喝道:“诺!”

    齐国有八县,加上治所临淄,总共九座城池。

    青州的宗贼势力,其实并没有扬州交州那边多,与地方豪强相比,只有二十余家,但都是当地大姓,势力不容小觑。

    比较典型的就是青州管氏,山东人应该知道,管姓在山东源远流长,春秋到东汉时期,青州管姓名人就非常多,比如管仲、管宁、管辂、管公明、管亥等等。

    青州大乱,齐国管氏族人聚拢为贼,又收拢流民和黄巾贼寇,聚众数万,占据了一县之地,对抗王法,不服管教,是青州最大的一股宗贼势力。

    如果能击破宗贼势力中最大的管氏,那么其它只有数百数千人豪强和宗贼,立即就会被震慑到,不会再对抗王法,齐国就能安定。

    这样敌人就只剩下黄巾贼,也不用担心黄巾和豪强宗贼势力勾结在一起。

    陈暮一声令下,临淄战争机器开始全力运转。

    十多家豪强联合在一起,出人出力,大军浩浩荡荡两万人,在城外准备开拔。

    这是关羽第一次做主将出征,陈暮要坐镇临淄,没有跟过去。

    人都要成长,关羽有帅才,不能一味地当猛将来用,必须要开始独当一面,培养他的能力才行。

    不过陈暮还是有点不放心,出了城,给关羽送行的时候,对关羽说道:“二哥,此战关乎能否一战定齐国,万勿轻视。”

    凛冬十二月,虽然还未下雪,天气却阴沉沉的,远方的天空深埋在灰蒙蒙的雾里,山岭成了黑影模糊不清。

    城外的田地里空荡荡的,只有少数枯草,冷厉的劲风呼啸而来,吹得人眼睛都要睁不开。

    关羽今年已经二十五岁,原来半尺长的胡须又长长了些,轻点下颌,胡须在风中摇曳:“二哥晓得了,四弟,你在城中坐镇,也要小心。良弼,保护好四弟。”

    典韦拍着胸脯道:“交给我吧云长,我不会让任何人伤刺史半根寒毛。”

    陈暮又道:“我听说管氏中有贼人管亥?”

    “管亥吗?”

    关羽眯起了眼睛,隐约记得,当初在冀州与黄巾大战的时候,倒是与一个叫管亥的黄巾贼大战三十回合来者,不知道是不是那人。

    “此人素有勇力,原来是黄巾贼,黄巾战败后逃回了青州,聚众为贼,被管氏宗族收纳,二哥看看能否将其收服。”

    陈暮提了个建议。

    管亥能和关羽打个数十回合,武力值不低了,应该在80-90之间。虽比不得典韦太史慈等一流猛将,但也绝不算弱。

    “嗯,我知道了。”

    关羽翻身上马,回头看向陈暮道:“四弟,安心静坐,等我好消息。”

    “好。”

    陈暮点点头:“我在城中造烈酒,等二哥回来。”

    关羽笑了笑,一夹马腹,飞骑而去。

    身后大军浩浩荡荡开拔,跟着关羽,杀奔临淄南面的广县。

    等他大军消失在了地平线上,陈暮这才回城。

    回了刺史府,陈暮招来氏仪。

    “刺史。”

    氏仪恭敬拱手,如今满城上下对新来的刺史早已经不敢再轻视。

    进城先夺太守权,又降服满城豪强,如今派出大军出征,只要军队获胜,那陈暮在齐国乃至青州的威望,恐怕一下就能达到顶峰。

    “嗯。”

    陈暮点点头,示意他坐下。

    等氏仪坐下后,陈暮才开口道:“你可知齐国乐安黄巾的势力具体分布情况?”

    “刺史要对黄巾动手了吗?”

    氏仪心里一惊,这才刚开始与宗贼豪强势力做斗争,那么快就想着要平定黄巾了?难道刺史有百分百把握,就一定能战胜了齐国的宗贼豪强势力?

    陈暮说道:“算也不算吧,我这个人向来都比较仁义,如果能够招降纳叛,收拢这些黄巾,尽量还是不要打仗得好。”

    向来都比较仁义?

    城外两大豪强的坞堡庄园里的血迹现在恐怕还没干吧。

    氏仪心中腹诽,拱手回答道:“刺史,齐国黄巾以徐和为首,占据昌国、般阳二县。乐安黄巾以司马俱为首,占据高苑。”

    “此二贼的形势如何?”

    陈暮又问。

    氏仪想了想,道:“徐和有十余万人马,司马俱有数万人,合兵近二十万。乐安太守陆康屯兵临济,济南国相刘备屯兵梁邹,原本是想攻打司马俱,只是碍于般阳昌国近在咫尺,徐和司马俱二人互为犄角,难以处置。”

    “嗯,这事我知道。”

    陈暮点点头。

    徐和占据了昌国般阳二县,这地方位于四角地带,北面是乐安郡,西面是济南国,东面是齐国,南面是泰山。

    如果打司马俱,徐和很容易四面出击,攻打各郡的老家,来一个围魏救赵。

    而如果打徐和,徐和往南面的泰山山脉一钻,就跟老鼠进了耗子洞似的,占山为王,官军反而非常被动。

    后来的四五年里,徐和跟司马俱一直没有被平定,一直到献帝初平三年,也就是公元192年,才因为他们自己跑出来攻城略地,被夏侯渊给处理掉,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所以陈暮要想彻底平定济南齐国乐安三地的黄巾,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乐安太守陆康......今年也年近六十了吧。”

    陈暮若有所指地说道。

    氏仪心道这刺史夺权还夺上瘾了,刚夺了人家吴匡的权,又想夺陆康的权吗?

    不过仔细想想,一帮老头子窃据高位,又没什么进取之心,确实也该为年轻的刺史让位了,氏仪便说道:“应该吧,听闻过了年就六十了。”

    “哦。”

    陈暮没有说话,只是摸着下巴细细思量。

    氏仪纳闷不解,下一步难道不应该是杀奔乐安,去夺陆康的权吗?怎么没有下文了。

    然而他不知道的是,陈暮其实并没有想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

    他才刚在齐国稳定,还没那么快想去乐安搞事。

    他是在想,隐约记得诸葛亮舌战群儒时的陆绩陆公纪,是188年生人。

    也就是说,陆康这老头,63岁还生了个袁术席间盗橘子的陆郎。

    嗯。

    老当益壮,我辈楷模。

第五十一章 二战管亥

    广县。

    管氏宗贼聚拢族人,攻占了县城。

    青州黄巾的来源其实就是之前被打散的冀州黄巾。

    当初张角黄巾起义,在冀州战场的主要兵马来源,就是冀徐青三州。

    汉朝乡土情节严重,冀州战场失败后,被打散的黄巾各自逃命,又回了老家。

    原来冀州的黄巾就往北,占据了常山国北面的太行山,控制了这一点的土地和乡县。

    徐州黄巾则撤到了兖州的泰山郡,再过几年,会被泰山太守应劭击败。

    青州黄巾也同样回了青州,近百万之众,控制了北海、东莱二郡,散落在二郡各县城,又当回了农民。

    唯有济南齐国和乐安的黄巾则还是占山为王,一边种地一边割据一方,青州处于一片混沌。

    目前青州黄巾能够存活下来,主要有三点。

    一是以前的存货,去年黄巾席卷天下的时候,黄巾攻杀各地豪强,抢夺了很多粮食,这些食物到现在还有存留。

    后来夏侯渊攻破司马俱和徐和二人,就缴获了大量粮草物资,帮了曹操不少大忙。

    二是劫掠地方,黄巾虽平,可余势还在,树倒猢狲散,散掉的猢狲依旧要吃要喝,各黄巾部曲回归原籍之后,免不得祸乱地方。

    青州便是如此,如今各地一片乱象,人人自危,青州百姓要么依附豪强,要么依附宗族,要么依附黄巾,这三方势力不是同盟关系,经常互相攻打劫掠,尤以黄巾最盛。

    三是种地。

    你没看错,黄巾确实在种地。

    汉民族是最依赖土地的民族,千百年来,无数英雄豪杰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他们的名字。

    世人歌颂着英雄们的丰功伟绩,却忘了更多没有在史书上写下他们姓名的农民勤勤恳恳地扎根在这片土地里。

    无数朝代,亿万黎民百姓,与这片他们热爱的大地融为一体,最终归于尘土。

    没有人会记得他们的名字,史书不会关心他们的生死。

    但不要忘记,任何一个华夏子孙,追溯祖上,都是农民的儿子。

    黄巾士兵的来源是什么?

    他们是以前被豪强恶吏掠夺了土地,活不下去的农民起义军。

    汉民族的农民是最清楚坐吃山空会有什么后果。

    广县城外,一片片良田上垒起了桔梗稻草,火光焚天,一堆堆的粪土搅拌在泥土里。

    黄巾兵们将水倾倒进田中,用手揉用脚踩,不断将草木灰和粪土搅拌。

    没人会在意自己是不是光着脚踩在别人的大粪上。

    因为这是最好的田地肥料。

    广县的宗贼比较特殊,并不是单纯的管氏宗族的人占据了这里。

    管亥回来的时候,还带了几万黄巾,所以广县的人主力还是曾经的黄巾士兵,只是他们的头目是管氏首领而已。

    当关羽的大军出现在地平线上的时候,连冬季都在农田里忙活的广县黄巾兵愣住了,呆呆地看着远方。

    “那是什么?”

    “好像是大队人马。”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来广县?”

    “不知道,难道是徐首领?”

    “去禀报给首领!”

    距离太远了,只能隐约看到模糊的人影,不知道是敌是友。

    有人回城里禀报,大多数人都没有动。

    他们不相信真的会有人在冬季打仗,也不信是有人来攻击他们,毕竟齐国境内哪来的敌人?

    作为齐国境内除了徐和以外最大的一股势力,广县的黄巾已经安稳渡过一年了。

    与其让他们相信临淄城里那昏庸无能的太守会派兵攻打他们,还不如相信管氏首领跟徐和的联盟破裂了,两方要大打出手一次。

    然而,等地平线上的那条黑线越来越近,对面的人马缓缓来到近前的时候,所有人都看到了那身官军制式的札甲。

    锋利的长矛在冷厉的寒风中闪烁出冰冷的光泽,一杆高高的大旗竖起,上面龙飞凤舞写了一个“关”字!

    “官军!”

    随着一声尖锐的长啸,在田地里忙活的黄巾士兵都愣住。

    当最前头奔马的马蹄声震动大地的时候,人们瞬间从呆若木鸡的状态惊醒过来。

    官军,真的是官军!

    一刹那,所有黄巾士兵全都颤栗起来,争先恐后地从田里跑出去,连在田边的鞋子都来不及穿,光着脚一身泥往城里跑。

    然而关羽却只是骑着马,带着五百骑兵蜂拥而来。

    看着满身是泥,满脸惊恐的黄巾士兵,关羽微微皱眉,对身边的传令官道:“传令,不许杀手无寸铁之人。”

    “将军,他们都是黄巾士兵,等他们拿了武器.......”

    传令官略微犹豫。

    “嗯?”

    关羽冷厉的眼神扫过来。

    只是看了他一眼,传令官便觉得遍体生寒,连忙道:“唯!”

    “关将军有令,不许杀手无寸铁之人。”

    传令官回转后方,高声宣布。

    关羽带着五百骑兵犹如一只锥子一般杀到了城门口,那城门甚至还来不及关上,因为外面还有无数没有来得及进去的黄巾士兵。

    “谁敢来我广县撒野。”

    正在此时,城中忽然杀出一标人马,为首的是一个彪形大汉,挥舞着手中的长刀,拍马而来。

    来人正是在管亥,之前进城报信的人告诉他来了人,管亥出来的时候,恰好看到了数百匹战马向着城门口方向冲来,管亥大怒下,带着人马杀出城。

    可是当他冲出城门,看到那风中迎面而来的长须红脸汉子时,只觉得寒毛倒竖,差点一个没稳住从马上坠落下去。

    “关......关羽?”

    管亥头皮发麻,怎么是这个杀神来了?

    虽然在战场上,管亥只报了自己的姓名,关羽并没有说他的名字。

    但事后关羽勇猛无匹的名气也传遍天下,管亥自然知道那日差点把他杀了的红脸汉子是谁。

    没想到自己都从冀州跑回了青州,甚至都没有回乐安老家,而是千里迢迢来了齐国投奔远方亲戚,竟然还能碰到这厮。

    难道这人是自己命里克星,老天要他杀了自己?

    “管亥?”

    关羽眯着眼睛,管亥还真在这儿。

    “你怎地在此?”

    管亥语调都有些变弱了许多,作为黄巾第一勇将,他差点被这红脸汉子劈死,若不是最后两边鸣金罢战,也许自己的尸体都已经变成泥浆。

    关羽坐在马上,青龙偃月刀倒持在身后,左手抚须,缓缓开口道:“关某调任青州,吾为官军,汝为贼军,自当来讨之。”

    “汝要赶尽杀绝?”听到关羽的话,反倒激起了管亥的凶厉,自己都跑到齐国来了,关羽还不放过自己?

    “哈哈哈哈。”

    关羽朗声笑道:“非也,某来是来给你一条生路。”

    “给我生路?”

    管亥语调没有变化,拳头却握紧了一些。

    他感觉到了一丝屈辱。

    “不错。”

    关羽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话有问题,继续道:“如今我四弟调任青州刺史,治理一州之地,我来前四弟特意嘱咐我,莫要对尔等斩尽杀绝,以招降为主,你若是识相,就下马受降,免得这城中生灵涂炭。”

    “我若是说不呢?”

    管亥眼里冒出熊熊的怒火,的确,我是打不过你,但不代表你就可以这样羞辱我!

    “那就打到你降为止!”

    关羽一夹马腹,倒拖长刀,直奔管亥而去。

    高头大马如飓风奔来。

    普通马根本驮不动关羽,青龙刀加上他的体重达到在220公斤以上。

    所以关羽的马,是精心挑选的北地草原战马。

    虽然比不过赤兔、乌骓、的卢之类的绝世好马,却也是上等的优良品种,价值数十万钱。

    只见那枣红马扬蹄飞奔,眨眼间就已经来到管亥身前,青龙偃月刀闪烁的寒光晃人眼睛,如银色月牙般绚烂夺目。

    管亥一咬牙,抬刀横举试图将劈来的大刀架住。

    铮!

    只听铿锵一声,发出剧烈金属碰撞的声音。

    管亥的刀稳稳将偃月刀格挡住。

    关羽眼睛眯起来,他只用了单手,管亥双手举刀架住并不奇怪,因此立即变招,换劈为削,横扫向管亥的手指。

    就看见偃月刀在管亥的刀杆上擦出火光迸溅,刺耳的摩擦声像是要把人的耳膜击穿。

    “呀!”

    管亥一声咆哮,松开左手让关羽的刀劈下去,同时自己往右边躲开。

    偃月刀带着可怕的劲风从他的身侧划过,眼看就要劈到马的身上,关羽却是及时收住,硬生生将刀提了回来。

    这收刀?

    管亥心惊胆战。

    就这举重若轻的收刀本事,他就自认做不到。

    几十斤的刀劈下去惯性多大?

    挥舞就很不容易,更别说止住这股惯性。

    然而关羽却能做到。

    管亥只觉得毛骨悚然,心中惶恐。

    他本来就对关羽十分畏惧,心里有了阴影,现在更加害怕。

    但管亥也是条汉子,咬牙继续挥刀劈砍。

    官军的突袭让广县没有一丝防备,城门到现在都还没有关上,要是他调转马头逃回城里,官军眨眼间就能杀入城里,他必须要拖延时间。

    见管亥又举刀挥来,关羽怡然不惧,单手提刀格挡,又是噌的一声金铁交鸣,长刀刃上似有青龙咆哮,虎虎生风。

    不过二三十招,管亥就落入下风,苦苦支撑。到第四十招的时候,关羽陡然变招,上撩斜刺。

    这个变招是管亥没有预料到的事情,只听呛啷一声,长刀被挑走,掉在地上。

    关羽又该劈为拍,打在管亥肩头,将他拍下马去。

    管亥挣扎着直起腰,躺在地上看着只觉得自己浑身都在颤抖,低头看了眼裂开的虎口和发白的掌心,苦笑道:“某输了,要杀要剐,悉听尊便。”

    别看他的战马没有逃跑,就在身边,但管亥手里没有武器,要是翻身上马驾驭马匹逃跑,光马匹发力的那几秒钟,就足够关羽劈死他三次,所以管亥很清楚,他要是逃跑,必死无疑。

    关羽瞥了眼不远处正在缓缓关上的城门,轻笑道:“你是条汉子,待在这里可惜了,跟某走吧。”

    管亥摇摇头:“这里是我管氏宗族,都是我的族人,我是不会投降的。”

    族人?

    关羽抬头看向城楼,城楼上人头攒动,隐隐有箭矢从女墙上冒出来,不由皱眉问道:“你确定他们把你当族人?”

    管亥抬起头,只见城楼上往日喊他族侄喊得十分亲热的那位广县管氏族长,站在上头,冷漠地看向城下,二人对视,那族长咧嘴一笑,一声令下:“放箭!”

    箭镞如雨,劈头盖脸地射下来。

第五十二章 泰山书院

    城头箭矢如雨点一般落下。

    管亥睁大了眼睛,满脸不敢置信下令的人居然真的是平日待他似乎极好的族叔。

    在那一刻,管亥甚至能够看到族叔脸上狰狞的笑容。

    为什么。

    为什么不管自己的死活?

    不救我也就算了。

    还要放箭?

    管亥在这一刻充满了绝望。

    哪怕在被关羽打败的时候,他就已经将生死置之度外,宁愿牺牲自己,也要拖延时间等待城门关上。

    但看到族人的绝情那一刻,依旧让他感到哀伤,愤怒痛苦不甘等等情绪涌上心头。

    这种被信任的人抛弃,被族人出卖的滋味,令人内心充满了煎熬。

    但管亥不知道,管氏族长早就巴不得他死。

    广县的人马组成有两部分。

    一部分是管氏宗族以及他们笼络的民众,约有三四千人,数量并不多。另外一部分,则是管亥带来的黄巾部曲,总数达到三万,人数最多。

    管亥是乐安人,与齐国管氏虽然祖上确实是一脉,而且还是管仲后代。但二族分家一百多年,早就没有了来往。

    原来管氏宗族首领笼络管亥,是看中了他的人马,试图将这些黄巾士兵划在他自己名下。

    毕竟当管亥带着人马过来投奔的时候,城里的力量就已经出现了失衡,管氏首领怎么可能安心得起来?

    兵权自然要握在自己手里才放心。

    然而管亥在黄巾士卒中素有威望,士兵皆服他,很难夺他的权,使得管氏首领不得不巴结着管亥,一直不敢轻举妄动。

    现在看到管亥陷在城外,管氏首领当时差点没笑出声,立即下令放箭,而且都是往管亥身上招呼。

    城楼上的人都是管事首领的亲信,自然听命于他,纷纷向管亥与关羽方向射箭。

    “叮叮当当!”

    关羽挥舞长刀,将射来的箭支格挡。

    身后大军中立即有盾牌手一拥而上,形成坚实的盾牌墙,将主将护住。

    “绑上,带走。”

    关羽翻身下马,在盾牌手的掩护下,缓缓撤退。

    众人将管亥也带走。

    管亥此时哀莫大于心死,没有任何反抗就被士兵们抓起来。

    关羽带着大军撤退二里,安营扎寨。

    其实回来之后他就有点后悔,光顾着完成四弟交代的任务,居然没有第一时间冲进城。

    如果当时候他就趁着敌人没有防备,全军出击,现在没准已经占领广县了。

    只是管亥来后,关羽觉得手痒难耐,又想起陈暮说看能不能尝试收服管亥,忍不住上去打了一场,错过了攻城最佳时间。

    这样一来,再攻打县城的话,要么就旷日持久地围城,要么就得牺牲不少士兵生命来强攻,似乎有点不划算。

    算了。

    现在后悔也来不及了,还是看能不能想想其它办法吧。

    关羽不像张飞那么莽,有自己的考量。

    营地扎好后已经是傍晚。

    军中生火做饭,除了放哨和巡逻的士兵以外,大部分士兵要么躲在帐篷里,要么架上火堆取暖。

    隆冬十二月,虽未下雪,北风却汹涌澎湃地呼啸而来,冷得令人发抖。

    关羽在自己营帐中看了一会儿书,一灯如豆,点亮了昏暗的帐篷。白色的布料上,映照出一个高大的身影。

    天色稍晚一些,大约是人定时刻,也就是晚上9点钟左右,关羽准备放下书本去睡觉。

    今日得养精蓄锐,明天还得攻城。

    没想到就在这个时候,帐篷外忽然有人说道:“将军,管亥求见。”

    “哦?带进来。”

    关羽没有劝降别人的经验,他原本是想抓了管亥,让陈暮去处理,没想到管亥自己找上门来。

    管亥被五花大绑地带进营帐中,士兵本来想让他跪下,被关羽制止。

    “管亥是条汉子,莫要轻辱,给他松绑吧。”

    “这......唯。”

    士兵本来想说这人力气很大,万一在账内行凶怎么办,忽然想起自家主将的武力值,顿时就放心地给管亥松绑。

    等管亥被解开,关羽才坐在位置上问道:“管亥,你要求见我是有何事啊?”

    管亥苦笑道:“你既然说莫要轻辱,白天在城下又为何辱我?”

    关羽一头雾水道:“我何事辱你了?”

    管亥握紧了拳头:“你说给某一条生路,难道你认为某的命就一定掌控在你之手吗?”

    关羽一愣,仔细回味着这句话,如果别人跟自己这么说的话......

    好吧。

    确实有点轻视人家的意思。

    关羽诚恳说道:“是我说错话了,抱歉。”

    他是个傲上而不轻下之人,管亥要是个豪强出身,肯定不值得他废口舌。

    但人家是贫农,造反也是迫不得已。加上陈暮有过吩咐,所以关羽的态度还是相当不错。

    见他道歉,管亥惨颜笑道:“罢了,我都已经是阶下之囚,还能说什么呢?”

    关羽摆摆手道:“非也,我之前就已经说过,你是条好汉子,不为国效力可惜了,不如随我加入官军,投身军伍,报效国家。”

    “这......”

    管亥迟疑。

    其实他今天来找关羽,就证明了他的态度已经出现了摇摆,现在欠缺的,只是一番说辞而已。

    关羽想了想,说道:“莫非你还惦记着你那什么宗族不成?还想让他们再放一次箭?”

    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管亥脸上露出愤怒的表情,喝骂道:“管包那老贼,枉我平日待他如亲叔父。没想到我落难时不救助也就算了,反而.......这该死的老贼,我必生啖此贼肉!”

    待他谩骂过后,关羽才叹道:“我以前听我四弟说过一句话,世人皆为利,为了利益,手足可以相残,父子可以反目。只有真正的仁义之师,才能被世人敬佩。我兄长刘玄德素有仁义之名,你何不投入我军帐下呢?”

    管亥毫不犹豫地单膝下跪,拱手说道:“我已见识到所谓宗族嘴脸,再不愿为他们效力。刘玄德之名,我亦听说过。从今天开始,我便跟随将军,愿做帐下小吏,从此不离不弃,生死相随。”

    “好。”

    关羽大喜,上前扶起管亥道:“我得管亥,取广县易如反掌矣。”

    这其实也是为什么关羽会希望管亥投降的原因。

    之前陈暮就调查过广县的情况,广县名义上是管氏宗贼为首,实际上主力人马依旧是管亥的黄巾士兵。

    管亥在这些士兵当中威望很高,如果能够收服管亥,那广县就非常容易攻破了。

    而且陈暮的算计不止于此。

    管亥不仅在广县威望高,在整个青州黄巾当中,都有名气。

    后来他能够拉起数万人马攻打北海,就是因为管亥曾经是黄巾第一猛将,被士兵拥戴。

    如果能够利用管亥,谋略昌国的徐和跟高苑的司马俱,就要轻松许多。

    第二天,关羽开始下令攻城。

    管氏宗贼的首领很快为自己的目光短浅付出了代价。

    管亥亲自上阵,身先士卒,登城先入,众乃蚁附,杀上了城头。

    事实上当管亥变成官军攻城的时候,城内的黄巾士兵就彻底没有了战力,纷纷给他让路,只有管氏宗贼在负隅顽抗。

    但管氏宗贼人少,没有了黄巾士兵的帮助后,如何守得住四面八方攻上城头的两万官军?

    很快广县城池大破,关羽率军杀入城内,管亥大声命令黄巾士兵投降,城内几乎没有任何反抗,整个管氏宗族被屠戮一空,关羽收降黄巾士卒三万人。

    很多人奇怪,为什么汉朝人只要是个丁似乎就很能打。

    英雄人物随随便便招募数千人,就能搞起一番大事,攻城略地,士兵个个强悍。

    这其实是因为汉朝百姓每人都要服兵役,除了有钱人家的公子哥以外,贫民百姓几乎人人都有当兵的专业素养。

    所以关羽收降了这三万黄巾士卒,加在一起就有五万人。

    这五万人在齐国境内,堪称无敌。

    除了在般阳昌国的徐和以外,再也没有第二股势力能聚拢起这样一支大军。

    到中平三年,也就是186年一月份的时候,齐国境内不服从官府政令,割据县城乡野称霸的豪强宗贼就为之一清。

    其中大部分在广县被攻破之后,见势头不对,立即派人来临淄请降。

    对于这部分人,陈暮虽然没有赶尽杀绝,但也绝不会就这么轻飘飘地放过,勒令他们将窝藏的罪犯交出去,霸占的田地还回去,上交一笔钱财赎罪。

    等齐国境内只有般阳昌国两地还未收复的时候,陈暮派典韦带两万人驻扎在临淄西面的西安县。

    没错。

    齐国的确有个叫西安县的地方,是西汉时所设,位置在临淄以西,昌国以北。

    典韦驻扎在西安,配合济南梁邹、于陵的刘备军,乐安临济的陆康军,那么就是三路将徐和司马俱包围了起来,这样陈暮就能放心大胆地处理北海东莱二郡。

    东汉末年的时候,青州有六郡,东莱、北海、齐国、乐安、济南以及后来刘备担任的平原国,平原国的地理位置是在济南国西北方,如果从地图上看的话,你会发现它处于清河渤海包夹当中,更像是冀州的一块地方。

    事实上后来的曹魏时期,的确被划到了冀州,不过目前还是属于青州范畴。只是平原国听名字就知道,黄河下游主要流经区域,地貌是广阔的平原,也就是后世的鲁西北地区,物产丰富,十分富饶。

    由于这里是平原地区,几乎无险可守,因此黄巾再傻也不可能待在这地方,所以平原国陈暮就暂时没有去考虑,他下一步是打算先肃清了东莱和北海二郡,再处理徐和跟司马俱。

    不过比较有意思的是,如今的平原相是陈纪,就是陈群的老爹。乐安太守是陆逊的从祖父陆康,再加上隔壁琅琊国还有个诸葛家,这小小的青徐二州,真是藏龙卧虎。

    陈暮这个时候在心里已经盘算着,差不多也是该开设一个书院,看能不能尝试一下邀请这些人的子嗣过来进学读书。

    嗯。

    陈平留下来的家学经典,就是一个很好的噱头。

    这个年代家学经典可都是珍藏起来的好东西,非自己家人和亲传弟子不能教。

    而且自己又是杨赐的学生,在士人中已经小有名气,有资格教授弟子。

    今年开春,就可以正式开设书院了。

    名字都想好了,泰山书院!

第五十三章 务政

    中平三年二月,望日。

    乐安治所临济县。

    青州六郡中,只有乐安和东莱是郡,地方长官为太守。

    以前乐安也是国,到汉质帝的时候,乐安王死后没有子嗣,于是国除为郡,延续到了今日。

    陆康就是如今乐安郡的郡守,在原本历史上,中平二年,也就是185年,汉灵帝受张让赵忠怂恿,要铸造铜人,于是下令天下每亩收税10钱。

    陆康上书劝谏汉灵帝,被宦官诬陷他大不敬,本来应该下狱论罪。是当时的御史刘岱帮了他一把,只是罢官处理,没有获罪。

    所以正常的历史轨迹下,此时的陆康应该已经被罢官。

    不过现在汉灵帝不仅没有要铸铜人,而且减免天下不少苛捐杂税,只在荆扬益三州收取田税,救济各地灾民。陆康自然也没就没有上书劝谏,所以现在还是乐安太守。

    乐安太守府中,已经六十岁的陆康看完了手中的竹简,将信件放置到桌案上,忍不住夸赞了一句:“英雄出少年,这个陈子归,当真是厉害。”

    乐安郡丞,同时也是陆康的好友尹恒好奇道:“那陈刺史在信中说了什么?”

    陆康答道:“他在短短两月之内,就扫清了齐国境内的黄巾宗贼与豪强势力,如今齐国政治清名,恢复了朝廷王道,齐国各地也安稳下来。”

    “哦?”

    尹恒惊讶道:“齐国形势如此错综复杂,他居然只在短短的两月之内就肃清了所有不服王命的势力?”

    陆康笑道:“是啊,连我都不知该如何处理齐国,也不知道他到底用了什么手段。”

    “那确实是厉害,不过他给我们来信,就是为了向我们炫耀?”

    尹恒有点不解。

    陆康摇摇头:“不止,他在信中还跟我说,希望我下个月屯兵济水,给予司马俱压力。”

    尹恒想了想,脑中快速构思了一遍如今济南齐国乐安三角上的黄巾势力分布,皱眉说道:“他莫非是想对般阳昌国的徐和黄巾势力动手?”

    陆康点头道:“他虽然没在信中说明他的意图,但我估计也是这样,不然让我们给司马俱压力做什么。”

    “徐和有十多万人,而且背靠泰山,若有不对,立即可以遁入山中。”

    尹恒思索道:“要想击溃徐和,恐怕没那么容易。这新来的刺史还是太年轻,过于急功近利。却是不知哪怕我们打得过徐和,也是万般难以全歼。泰山易守难攻,贼入山中,则如黑山军去了五行山,反反复复,难以根除呀。”

    五行山就是太行山,这个名字出自《淮南子》,不过倒不是说现在的太行山就叫这个名,而是太行山有太多叫法,如大形山、五行山、盘古山、王母山、女娲山都有,一般按照个人称呼习惯来说。

    听到尹恒的话,陆康点点头,他也是这么想的,为什么泰山黄巾这么顽固?还不是因为泰山黄巾都是本地人,熟悉山里地形,一旦据山而守,他们很难攻破山寨。

    而等到他们走后,黄巾又能下山继续攻城掠地,侵略地方。

    如此反复,使得不仅泰山脚的徐和难以扑杀,连高苑的司马俱都不太好处理。

    现在新来的陈刺史让他们派兵去,在陆康看来,大概率还是一场无用功,浪费粮食和钱财而已。

    只是不去的话也不行。

    陈暮现在扫清了齐国内部一切不稳定因素,正是兵锋正盛之时,他作为地方太守,肯定要配合刺史剿灭贼寇势力,维护自己治下区域的稳定。

    如果拒绝的话,一个懈怠剿贼的罪名肯定跑不了,毕竟刺史是有弹劾太守能力的,陆康不得不为这一点做考虑。

    想到这里,陆康还是说道:“虽然剿灭徐和司马俱不容易,不过依旧得如此行事。陈刺史也是为了我们地方安稳考虑,若是不出兵的话,岂不是枉顾黄巾贼寇,到时也容易受人把柄。”

    听了陆康的分析,尹恒觉得有道理,便说道:“那行,就照他的意思做。只是乐安去年才刚刚平静了一年,粮食勉强够百姓生活,恐怕不容易挤出多余粮草了。”

    “这是个问题。”

    陆康抚摸着自己下颌发白的胡须,心里细细思索起来。

    陈暮手里之所以有粮食,是因为齐国一片混乱,到处都有豪强宗贼割据县城乡镇,不服从国相的管理。

    因此陈暮有理由出兵,去平定这些叛乱的人,缴获他们的土地、钱财和粮食补充物资。

    而乐安的情况要好很多,不像齐国那么一片混乱,各地豪强宗族也都表现得顺从陆康的治理,并没有出现什么反抗朝廷的宗贼豪强存在。

    如此一来,陆康就没有理由去攻击自己治下的百姓,自然也不会像陈暮那样,可以掠夺各地豪强宗贼来扩充自己实力。

    乐安去年风调雨顺,但也只是勉强维持了地方安稳而已。跟汉朝大多数地方一样,土地兼并的问题很严重,粮食大部分都集中在豪强手上,他这个太守反倒凑不出太多的粮草给予军队。

    事实上别看陆康屯兵临济,应对司马俱的数万黄巾兵。但实际上他也只养了五千人而已,这还是他说服城中豪强,一起共同出钱出粮养的,并不是他花的钱。

    一旦要出兵的话,那花费就比驻守在城中多得多,豪强们个个只争眼前的利益,哪会顾长远利益,听到要多出钱,肯定不会愿意。

    所以陆康迟疑半天后,苦笑了起来:“唉,真是头疼。”

    尹恒问道:“使君是想不出如何解决粮草问题?”

    陆康摇摇头:“那倒也不是,我与平原相陈元方是老友,大不了厚着脸皮去找他要人要粮就是,只是有点舍不得这张老脸。”

    “哈哈,为了剿灭贼寇,使君只能舍一下这张脸了。”

    尹恒笑着打趣。

    ......

    ......

    此时远在齐国的陈暮自然不知道陆康已经收到了他的信件,准备听从自己的安排下个月出兵。

    这个时候他正在处理一些政务,吴匡昏庸老迈,再加上被陈暮当着众人的面一顿呵斥,早就觉得丢尽颜面,不再处理政务,每日躲在国相府不出门。

    如今齐国权力都掌握在陈暮一个人手里,关羽扫平了齐国贼寇势力,剩下了很多遗留问题,都得一一解决,忙得他团团转。

    各种乱七八糟的事情全部涌来,唯一的好消息是吴匡总算是有点作用,帮他留了一整套班子。

    地方的小事基本就交给各曹史去解决,他只需要处理比较大的事情就行。

    “刺史,新一批的物资已经给关将军送去。”

    “嗯,知道了。”

    “南丰县那边又闹了起来,原来巨淀湖的水贼上岸投降之后,有民众与他们积怨,双方发生了械斗。”

    “让法曹史去处理,该怎么办就怎么办。”

    “益都县粮价涨了三倍。”

    “今年朝廷拨下来的粮草和赈灾款到了没有?”

    “应该快到了吧。”

    “那就让城里的豪强们先运粮过去,平抑粮价,等赈灾的粮食下来再给他们补上。”

    “孙家那边说希望刺史能把巨淀湖旁边的田地售卖给他们一部分。”

    “哦?”

    听到这句话,正在书批示政务的陈暮忽然停下了笔,抬头看向氏仪,冷笑一声:“这老小子胃口这么大?”

    氏仪点点头,也略微不满道:“是有些得寸进尺。”

    陈暮摇头道:“何止得寸进尺,上个月光他们孙家一家就夺了两氏宗贼的田地,实力怕是扩充了近一倍,现在又打起了巨淀湖的主意,呵呵,他们这是要一步一步挑战我的耐心呀。”

    巨淀湖附近的土地在齐国算是最好的土地,这里水流畅旺,物产丰饶,盛产芦苇、鱼、虾、鸭蛋、蟹等,有“鱼米之乡”之称,就连汉武帝都曾经在这里耕作过。

    《汉书·武帝》:“征和四年,三月,上耕于巨淀湖”。

    由此可见这里的田地有多好。

    临淄城里的豪强已经跟着陈暮发了不少财,本来应该心满意足才是,现在又开始打巨淀湖的主意,人心不足蛇吞象,果然在利益面前,没有人能停下逐利的脚步。

    氏仪默不作声,这些事情就已经不是他能参与的了。

    陈暮敲着桌子,思索片刻,缓缓说道:“暂时先不要回应他们,先拖着吧。”

    “明白。”

    氏仪点点头,他知道刺史有自己的考虑,不管最后会怎么处理这些人,肯定会圆满解决问题。

    至少到目前为止,氏仪发现陈暮的手段还真是不拘小节。

    招降黄巾军,与劣迹斑斑的豪强宗贼合作,逼迫投降的豪强宗贼献出财产,做这一切都仿佛没有任何心理障碍,十分心安理得。

    要是换一个正直的官员,一不会与敌人合作,二不会逼迫人献出财产,三,必然会打着朝廷的名义四处征伐。

    第一点会让自己陷于四面楚歌的境地,第二点会让自己缺少粮草钱币,第三点会导致穷兵黩武。

    结果就是最后弄得被所有人群起而攻,仓皇落败的下场。

    说起来当初吴匡也不是没有想过有作为,上任之初,也是想有一身抱负,曾经发布了不少政令想改变现状。

    可惜他孤身上任,一来得不到当地人支持,二来手下也没什么可用人才,最后权力被架空,落得这个结局,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再看眼前的陈刺史,敲山震虎、借鸡生蛋、瞒天过海,各种奇谋妙计当真是羚羊挂角,无迹可寻。

    简简单单一些策略,就将齐国治理得井井有条,令人钦佩。

第五十四章 军情司

    中平三年二月晦日,也就是二月最后一日。

    北海那边的消息传过来,关羽前线吃紧,目前战事处于焦灼状态。

    两边暂时僵持,难以尽快决战。

    东莱和北海二郡地处青州中部和东部,属于半岛区域。

    后世的地理位置,其实就是潍坊、青岛、烟台这三地形成的三角地带,在汉朝属于偏远之域。

    青州黄巾,主要也集中在这两个地方。

    一直要到初平三年,也就是192年,青州待不下去,这里的黄巾才会往西迁移。最终被曹操在兖州击败,成为曹操的青州兵。

    所以现在青州黄巾的主力还远没有损伤,散落在二郡。即便的孔融当北海相的时候,也被青州黄巾吊起来打。

    事实上孔融之所以成为北海相,就是因为北海黄巾猖獗,董卓想要借黄巾之手弄死他。

    根据《后汉书·孔融传》记载:“会董卓废立,融每因对答,辄有匡正之言。以忤卓旨,转为议郎。时黄巾寇数州,而北海最为贼冲,卓乃讽三府同举融为北海相。”

    从这里就能看出来,实际上青州黄巾最多的地方,就是北海国。根据史书记载,整个北海国人口一百多万,其中大半以上,都是黄巾士兵。

    关羽带着五万人马杀进北海,一石激起千层浪,北海黄巾纷纷聚拢,眨眼间就聚众二三十万,关羽的压力可想而知有多大。

    古代行军打仗,可不像现在这样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决定胜负。一场战斗,打个一两年都有可能。

    而为了准备一场战斗,从策划到实施,前期各种准备工作,甚至可能要三五年。

    陈暮在穿越之前,也曾经看过一些网络小说。

    很多书里的穿越者王霸之气无敌,短短几年之内,就平定了天下。十几年内,就征服地球,暴兵速度跟闹着玩一样,人口和粮食像是没有生长周期,直接从地里冒出来。

    然而真实的战争打得是什么?

    是财力、是士气、是兵力、是粮草、是武器装备。

    五万大军,每天消耗的粮食多达6000石,换算成现代计量单位,就是162吨,再算上后勤补给队伍,马匹牲畜,工匠辅兵,每日花费算成五铢钱,大概在200万钱左右,每月要花6000万钱,真正的花钱如流水。

    要不是才刚刚从齐国许多宗贼豪强手里掠夺了一大笔财富,再加上老大哥刘备的鼎力支持,光支撑关羽去北海作战,陈暮也许早就当场倾家荡产,灰溜溜地撤军回齐国。

    所以为了尽快解决战斗,陈暮打算从刘备那借沮授和张飞,助关羽一臂之力。沮授做军师,张飞冲锋陷阵,关羽当主帅,陈暮维持后勤。

    将这封要人的书信派人送出去后,门外传来了脚步声,氏仪走进来,拱手说道:“刺史,事情处理好了。”

    “嗯。”

    陈暮点点头,示意他坐下,问道:“今年春耕的事宜准备得如何?”

    氏仪跪坐一旁,好整以暇道:“已派出诸多曹史,下乡下县,督促各地亭长、乡老,抓紧春耕,劝课农桑。同时以前各豪强隐藏的人口亦悉数查清,根据各县上报,齐国总人口应该有八十余万,当然,孙昭等豪强还未查探清楚。”

    汉和帝时期全国人口普查,青州齐国的总人口是六十多万。抛弃掉豪强隐瞒的人口,跟八十万应该差不多,这一点上陈暮有心理准备。

    氏仪在短时间内把事情处理得井井有条,看来内政能力不错,以后应该往这方面培养。

    想到这里,陈暮说道:“现在齐国勉强算是稳定下来,剩下的就是补充各地官员,派遣官吏维持朝廷王道,氏仪呀,最近这段时间你表现不错,我打算向朝廷举荐你,怎么样?想去哪当县令啊?”

    县令?

    这就开始步入六百石的仕途了吗?

    氏仪内心狂喜。

    他是延熹三年生人,今年二十六岁,没有背景的情况下,或许一辈子都只能当个低级小官吏,如今一跃成为县令这样的中级官员,当然让他十分开心,因此毫不犹豫道:“全凭刺史吩咐。”

    陈暮想了想说道:“现在齐国境内最安稳的是临淄和东安平,最危险的是般阳和昌国,当然,这两地方还没回到朝廷手里,我自然不可能派你去。最复杂的是广饶和南丰,那边乡民利益矛盾尖锐,不太好处理,你想留在临淄还是去广饶南丰啊?”

    氏仪不假思索道:“广饶南丰。”

    “好。”

    陈暮抚掌欣慰道:“那我即刻向朝廷举荐你为广饶县令,你带几百士兵过去吧,要是能处理好,有成绩,以后我是不会吝啬提拔的。”

    “多谢刺史。”

    氏仪大喜,起身拱手行礼。

    陈暮笑着摆摆手,示意他坐下。

    氏仪坐下后,又忽然想起了什么,说道:“刺史,说起广饶,我最近发现,广饶和南丰二地有人在大量购置当地田地,不仅出手阔绰,一掷千金,购买的数量也不少。我猜测,很有可能是临淄城内的诸多豪强。”

    “哦?”

    陈暮皱起眉头。

    现在齐国境内的豪强们被清洗的清洗,投降的投降。就算投降的那一拨人,也是元气大伤,被陈暮榨了不少油水,几乎没有再有多余的财力购置土地。

    刨除掉外来人员,比如广饶南丰北面乐安郡的富商豪强过来购置土地,那么也确实只剩下临淄城里那十几家最早投靠陈暮的那帮人。

    这帮人在实力最雄厚的孙家家主孙昭的带领下,对陈暮早期的军事行动大力支持,出人出力,现在关羽军中还有一万多人都是这些豪强们原来的奴仆和隐藏起来的人口。

    但随着齐国稳定下来,他们也逐渐膨胀,大发战争财,实力愈发强大。从最开始的临淄一地豪强,已经发展到齐国这样的一郡豪强,资产扩大了一倍不止。

    当然。

    这种现象是陈暮允许的范围。

    毕竟这是早先的承诺,你出钱出力,我分战利品给你很合理。

    而且陈暮也需要一批人来维持商业正常运转,维持货物流通,只要他们老实一点,未来像糜竺一样,成为一州巨富,也不是不可能。

    但要是动陈暮要的蛋糕,那就是不能容忍的事情。

    之前利用拖延之策,让他们消停了一个月,现在他们应该是看出了陈暮的意图,居然背地里玩阴的,偷偷开始购买这片齐国最富饶的土地。

    这帮人的胃口真是越来越大。

    要知道广饶县和南丰县在离得很近的情况下,之所以要置两县,是因为它们分别处于巨淀湖正北和正南。

    汉朝时候的巨淀湖可不像后世的巨淀湖那样小,当时巨淀湖面积极大,淄水横穿湖泊而过,湖岸边可以养殖鸡鸭,湖水里盛产鱼虾,周围临着淄水还有数万亩上好的田地,可谓鱼米之乡。

    这里是陈暮早期定下的粮食生产地区域。

    不仅是齐国的巨淀湖,还包括北海的都昌下密地区、济南的黄河南岸地区、平原的鲁西北地区,是整个青州,土地最肥沃的区域,也是陈暮打算将来屯田的地方。

    作为后世的农业大省,山东多平原,适合耕种的地方也非常多。而这其中最好的几片产粮主要区域,自然要亲自掌握在自己手里。

    这些都是将来争霸天下的基础。

    陈暮可没有把好地方拱手让给他人的习惯。

    坐在刺史府的政务厅里,他细细思索,右手食指轻轻敲击在桌案上,发出轻微“咚咚咚”的清脆响声。

    “对了,临淄城这十多家豪强,屁股底下也没个干净吧。”

    陈暮忽然转头问氏仪。

    氏仪心头一颤,沉声道:“确实如此,不过在刺史大力整治之后,他们都将自家窝藏犯罪的门客、亲族主动交了出来,现在恐怕没什么证据对他们动手。”

    陈暮轻笑一声:“证据?要什么证据。这帮人有点小聪明,以为没有了把柄,我就不会拿他们怎么样,却不知道他们已经比以前更有钱,土地也更多,还是那么贪婪,吃相依旧这么难看,不怕吃得太多,活活噎死?

    “这......”

    氏仪迟疑道:“刺史是要对他们动手吗?这段时间,他们也算尽心尽力办事,若是没有证据,直接动手的话,恐怕难以服众。”

    “嗯,你说得对。”

    陈暮思索道:“这样,在朝廷的任命下达之前,你就帮我去搜集这帮人以前的犯罪证据,越清晰越好。另外,尽量大张旗鼓一点,不要担心被他们知道。越是让他们知道,他们就会越害怕,就会越容易露出马脚。”

    氏仪得了使命,严肃起身,认真说道:“唯!”

    看着他出去,陈暮缓缓吐了一口气。

    谈不上内忧外患,以他的手段要想处理这些杂事,方法有很多种,区别只是哪一种对他更有利而已。

    但他现在并不想动孙昭这帮人。

    因为齐国内部暂时需要稳定,不宜发生动荡。

    所以他让氏仪大张旗鼓地调查,其实也就是一个敲山震虎的意思。

    如果孙昭这帮人再聪明一点,懂得收敛,那一切都好说。

    如果他们要是不聪明的话......

    想到这里,陈暮敲了敲桌子,一旁的阴影里,走出来一个人影。

    “司命。”

    “临淄各家豪强里,布置好了人手没有?”

    “这几日已经安插进了一些人。”

    “嗯,我知道了。”

    陈暮点点头:“吩咐下去,在各县盘下据点,开始活动,两月之内,我要让齐国境内到处都有军情司的人。”

    “唯。”

    军情司的探子领命而去。

    在侯栩的住持下,军情司已经在济南开始发展。

    如今的触角,终于伸向了齐国。

    等将来陈暮平定了整个青州的时候,军情司的势力范围,也将会越来越大,成为一支在乱世中不能忽视的重要力量!

第五十五章 比四弟强多了

    北海国,平寿县。

    关羽平定齐国的消息,早就传到了北海。

    但一月二月对于黄巾来说,是最重要的两个月,因为他们要忙春耕。

    所以哪怕消息传过来,也没有引起多大的重视,该种地种地,该开垦开垦,北海的局面依旧混乱。

    也许有人奇怪,为什么北海黄巾老老实实种地,局面为什么还是处于混乱之中?

    原因很简单。

    黄巾与黄巾之间并不统属,互相时有攻伐。

    而且黄巾首领大多不识字,没有内政能力,全凭自己的喜好做事。

    比如时不时要杀人,时不时就抢掠,时不时就夺人妻女。

    底层黄巾士兵种地,其实大多是自己主观行为,并不是那些首领的命令。

    要让这些大老粗治理地方,实在是为难他们。

    所以实际上别看黄巾占领了北海东莱,赶跑了地方豪强和贪官污吏,土地也都到了黄巾的手里。

    可正因为不会治理,地方情况反倒乱成一团麻,比有官员豪强的时候还要糟糕。

    特别是他们杀死了大量豪强,外界的商人不敢进去贩卖,里面内部交易有限。这样就很容易缺少油盐之类的生活必需品,更引发内部矛盾。

    因此当关羽一开始杀入北海的时候,一路攻城略地,轻易就攻破了北海治所据城,并且拿下了平寿县。

    这二地到手,就算是打开了一个不错的局面,只要继续往东平推,就能平定整个北海。

    但让关羽没想到的是,有内部矛盾的时候,黄巾会持续内卷,争斗不休。可一旦有外部矛盾进来,就会立即抱团起来,一致对外。

    在北海黄巾最大的势力渠帅张饶的带领下,二三十万黄巾大军聚拢,打了关羽一个措手不及,被围困在平寿。

    若不是关羽据城而守,再加上黄巾内部人心不齐,不愿意死命进攻,没准平寿早已经摇摇欲坠了。

    这种情况其实就是转移矛盾。

    一般来说,是后世各国政客们常用的手段。

    比如后世引发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德意志帝国,国家陷入内部矛盾,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元首就通过发动战争来转嫁矛盾。

    而北海的黄巾,则算是被迫进行矛盾转移。

    这是陈暮预料之中的事情,从关羽当初请命要去打北海的时候,就已经猜到会有这么个结果。

    但没办法。

    北海的黄巾内部矛盾,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一直打到几年后孔融上任都没消停。

    后来孔融还想要插手其中,结果被北海黄巾差点顺手灭掉。

    别看孔融也算是汉末群雄之一,可他在自己的地盘过得那一个叫惨,张饶管亥管承轮番上阵欺负,几次险些被弄死。

    后来被打得颠沛流离,连治所据县都保不住,最终逃到了据县南面的朱虚县,实际控制区域,也只有一县之地而已,远没有人们想象中的光鲜亮丽。

    所以正因为北海黄巾猖獗,持续动乱的时间太长,陈暮才趁着这个时候出兵。

    他等不了那么久。

    北海是他必须要拿下来的地盘,不然光拿下济南平原乐安齐国四地,不仅与冀州兖州徐州接壤,而且背后还有百万黄巾,腹背受敌,这可是陈暮不愿意面对的事情。

    因此关羽扫清齐国,兵锋正盛的时候,请命出征北海,哪怕明知道关羽有可能会遇到很大的麻烦,陈暮也不得不同意。

    平寿县城楼上,关羽看着城外一望无际的黄巾大军,微微皱着眉头。

    这黄巾怎么像是蝗虫一样,永远都杀不尽似的。

    冀州战场张角也不过聚拢了二十万,而且分兵各处,现在城下的张饶却是尽起三十多万大军,比张角的人马还要多,一个地方渠帅比天公将军还强大,这上哪说理去?

    “将军,我知道那管承、周陶、李波、王丹等人素来不服张饶,他们聚集在一起,肯定不会齐心协力,不如今夜我率兵夜袭,打乱他们阵脚。”

    管亥被关羽收服,如周仓一般自愿在关羽帐下听命,跟随关羽在齐国战场立下汗马功劳。

    因为他比较了解黄巾内部情况,所以出言提议。

    关羽却摇摇头:“敌强我弱,你出城作战太危险了。我们守住城池即可,不要轻举妄动。我相信,四弟收到消息后,一定会想办法帮我们。”

    管亥高声道:“将军,我不怕死。”

    关羽笑了起来,拍了拍管亥的肩膀道:“我知道你不怕死,不过我们现在粮草还算充足,没必要冒险,再耐心等几日,看看情况。”

    “好吧。”

    管亥无奈答应,说道:“若将军打算出征,我愿为先锋。”

    “嗯。”

    关羽扶着城墙,眺望远方,轻“嗯”了一声,略有些心不在焉地道:“冲锋陷阵少不了你。”

    和陈暮在一起久了,关羽也受了一些影响,经常看兵书,学习兵法韬略,慢慢耐得住性子。不像以前那样冲动好胜,性格逐渐沉稳许多,隐隐有大将风范。

    这其实也是陈暮对关羽的影响。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跟一个莽夫在一起,你也会变成莽夫。跟一个聪明人在一起,你也会慢慢学会用脑子。

    这是必然的事情,跟后天影响有很大关系。

    所以关羽一边在想着四弟或许已经接到了消息,派出了援兵,自己再耐心等几日就好。又一边忍不住想,如果四弟在的话,他会怎么做......

    ......

    ......

    就在关羽跟管亥在城楼上俯瞰着城外密密麻麻,无边无沿的三十万黄巾大军时,十余里之外,一支一千人的小部队正在缓缓靠近战场。

    这支部队,全是骑兵!

    一人双马,骑士骑着一匹,又拉着一匹携带了甲胄武器的马,两侧都有马镫,马蹄上钉上了马蹄铁。

    战马没有奔驰,轻声缓步靠近,抵达了平寿县十多里外的一处丘陵。

    在草原上骑过马的人应该知道,一个人骑马,其实很难长久奔驰,在草原上顶多跑五六个小时,马匹就会觉得疲惫,自动放慢速度。

    陈暮当初之所以能和刘备双人骑一匹马,一来是并非策马奔驰,缓慢步行之下马匹驮得动。二来刘备和陈暮重量比较轻,加一起也就比关羽重那么二三十公斤而已,影响不大。

    所以实际上一匹马很难载两个人长途奔行。

    像当阳一战,虎豹骑精锐轻骑兵出动,都是一人双马,才能保证一昼夜奔行三百余里,在长坂坡截住刘备。

    因此一人双马,才是轻骑兵的标配。

    一匹马用来骑,另外一匹则负重铠甲武器,极大提高行军速度。

    这一千骑兵,算是刘备的家底,马镫和马蹄铁,也是陈暮的帮助,才能够进行升级。

    在青州这地方弄那么多马匹还真不容易。

    好在苏双和张世平的生意已经做到了济南,刘备花了不少钱从他们手里买了一些马匹,这才凑齐两千战马。

    而且这些骑兵不是普通的骑兵,除了士兵都是精锐以外,另外一匹马的背上还驮着铠甲。

    打仗的时候,骑兵穿上七八公斤的小札甲,马匹则在身躯两侧覆盖上十多公斤的鱼鳞甲,防止被人从侧面捅伤。

    相比于20公斤以上的大札甲,以及40公斤以上的全覆盖重骑兵板甲,这两套轻甲的防御力肯定远远不如。

    但跟如今很多连一点防御能力都没有的普通骑兵一比,有轻甲覆盖,再加上马蹄铁和双马镫的轻骑兵已经是一个很大的杀器。

    张飞坐在马上,与沮授一同上了丘陵,远远地眺望远方平原上一望无际的黄巾大军。

    “好多人啊。”

    年轻的沮授也是第一次见识到这么夸张的战场,第一时间被震撼到了。

    就看到远方的地平线上,无数人头攒动,密密麻麻,像是蝗虫大军一样,铺天盖地,一眼看不到尽头。

    在地平线的另外一端,接近三丈高的平寿城墙,在这无边无沿的人海面前,像是沧海一粟般渺小,仿佛随时都会被碾压过去,被踩为齑粉。

    “哈哈哈哈哈。”

    张飞大笑道:“公与,不过是小阵仗而已,莫要害怕。”

    沮授被张飞的豪气感染,生出胆气,翻着白眼道:“我只是惊讶于他们人多,何时害怕了。”

    “那你敢不敢和我一起冲阵,杀入城内?”

    张飞举矛指向黄巾大军。

    沮授摇摇头:“这有何不敢,只是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张飞听得头疼,龇牙咧嘴道:“说人话。”

    沮授鄙夷地看了眼这大老粗,说道:“不要鲁莽,先观察一下形势,找一个敌人最薄弱的点冲进去,这样我们面对的敌人就会少很多。”

    “好吧。”

    张飞耸耸肩:“大哥和四弟都吩咐过,让我听你的,你说怎么办就怎么办。”

    沮授认真观察了一会儿,说道:“西门这边看来是黄巾的主力进攻方向,人数多得数不清楚,我不信其它门也有那么多人,去别处看看。”

    “好,走。”

    张飞调转马头,带着士兵转向另外几个方向。

    西门的确是进攻主力,由张饶率领。

    北海黄巾本来互相攻伐,内部倾轧严重。

    张饶是最大的势力,有十多万人。他原本想借着这次机会吞并其它势力,所以自认为大首领,要求其他人把兵马与他汇合一起。

    但管承、周陶、李波、王丹等人也不是吃素的,当然知道张饶的狼子野心,坚决自建营寨,不与他兵合一处。

    如此一来,就造成西门的兵马最多,其次是东门,李波和王丹合一起有七万人。

    而管承和周陶的人马就少一些,一个三万,一个五万。

    经过沮授的分析,决定去北门把周陶当突破口。

    因为南门的管承人数虽然最少,只有三万人,但沮授发现管承还有点军事素养,部队分布紧密,防卫森严,不太容易冲过去。

    反观周陶的部队极为散漫,毫无素养,不仅没有人放哨,连巡逻的人都没有,轻松可以冲过他的防区。

    “穿甲!”

    确定好了冲刺方向,张飞大声下令。

    所有的骑兵翻身下马,从另外一匹马上将武器铠甲卸下,行动迅速敏捷,老练地先给自己套上札甲,再帮马匹穿上保护腹部的鱼鳞轻甲。

    过了片刻,一支全副武装,由轻骑兵转化而来,达到冲阵标准的半重骑兵就已经准备就绪。

    “冲!”

    张飞长矛一指,夹紧马腹,命令冲锋。

    平寿城外,广袤的平原区。

    骑队轰然起行,两千有了马蹄铁的战马奔驰,敲打在地面,发出滚滚雷鸣般的响声。

    隔着数里,周陶的黄巾士兵就发现了远方地平线上那道可怕的黑线。

    “敌袭!”

    尖锐的长啸划破虚空,将所有人都惊醒。

    周陶连甲胄都来不及穿,急急忙忙地跑出营寨,只远远地观望一眼,就差点没吓得魂飞魄散。

    骑兵,居然是一支骑兵!

    “列阵,拿长矛来,给我拿长矛来!”

    周陶撕心裂肺地大喊。

    但他的部队训练散漫,根本就没有做好准备,还没等士兵列好阵型,骑兵就已经抵达一里外,眼看转瞬即到。

    在周陶死命催促下,第一排长矛兵总算是列好了队伍。

    然而等到骑兵靠近的时候,所有的黄巾士兵睁大了眼睛,他们绝望的发现,这居然是一支重骑兵,马匹和士兵身上,全都覆盖着铠甲。

    这意味着他们的长矛,很难起到作用。

    只是现在后悔已经来不及,第一排骑兵和黄巾贼兵阵狠狠相撞,锋利的长矛轻易地刺穿了黄巾贼的身体,将他们连人带武器,直接撞飞出去。

    而接下来,就没有了下文。

    黄巾士兵总共也才聚拢起了第一排长矛兵,能够在骑兵的冲锋阵势下,勉强完成列阵,就已经是周陶的精锐亲信部队。

    连这支队伍与骑兵才刚一接触,就顺便溃败,更别说其他士兵,早就跑得远远地,不敢靠近过来。

    张飞带着一千骑兵,犹如入无人之境,径直冲入了周陶的营寨。

    营寨十分简陋,一个个低矮的帐篷随处搭建,几乎没有任何布局,完全起不到阻拦骑兵的效果。

    一千骑兵与两千战马,像是潮水般汹涌席卷而去,沿途所过之处,人仰马翻,黄巾士兵纷纷躲避,没有人愿意用自己的小命触其锋芒,那么做的结果,只能是被奔驰的马匹踩为肉泥,不可能有第二个下场。

    城楼上的人早早地注意到了这边情况,从张飞在数里外冲锋的那一刻,滚滚的尘烟就吸引了平寿城上之人的目光,士兵急忙将情况报告给了关羽。

    关羽和管亥骑马赶来,恰好看到张飞带着人马冲出了周陶的营寨,往城门口的方向杀来。

    远远地瞧见自家三弟,关羽大喜道:“开城门!”

    “开城门!”

    传令兵高声呼喊。

    城楼下的卫兵卖力转动着绞盘,沉重的大门缓缓打开。

    在冲过周陶的营寨后,张飞就开始放缓冲锋之势。

    他是以一字阵发起的冲锋,用一根七八丈长的绳子将没有骑兵的一千匹马拴起来,一前一后,每人两匹。

    这样就不会造成前马减速,后马止不住惯性,前后相撞的问题。

    再加上周陶营寨距离城门二里,有足够的缓冲地带减速。

    等靠近城门的时候,马匹的速度已经放缓,从奔跑变成了慢跑,速度降了很多。

    城门洞开,骑兵缓缓进入城中。

    “呼呼!”

    沮授满身是汗,对于他这样的文人来说,当骑兵冲阵,的确需要很大的勇气。

    “公与,怎么样?”

    张飞侧头看向沮授,大笑道:“是不是很兴奋?”

    “确实兴奋。”

    沮授平复了一下心情,将手中的剑举起来,看着上面的血迹道:“我还砍死了一名黄巾士兵。”

    “牛批!”

    张飞瞪大了眼睛,学着陈暮以前偶尔崩出来的陌生词汇,竖起大拇指夸赞道:“公与,你比我四弟强多了。”

第五十六章 沮授三步应敌

    “阿嚏。”

    陈暮流着鼻涕打了个喷嚏。

    他感冒了。

    初春是感冒发烧的频发季节,本来身体就弱,一受凉,得病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头晕乎乎的,医师看过,也开了药。

    但中药嘛,见效慢。吃了两天药,也只是勉强舒服点,还得继续养着。

    感受着不由自主流出来的鼻涕以及晕乎乎的大脑,陈暮有些后悔自己为什么不尽早开始锻炼身体。

    明知道这是一个小病也能要人命的时代,还保留着以前懒惰的习惯,懒癌害死人呀。

    生病了就没法处理政务,这几天忙死了,春耕时期,齐国国内到处都热火朝天,各种乱七八糟的事情凑一堆,都得处理。

    好在举荐文件从齐国发往洛阳需要十多天,再从洛阳回信也得十多天,所以氏仪还没上任,可以帮他处理事情。

    躺在床上,昏昏沉沉睡了一整天后,到傍晚时分,陈暮醒来,捂被子里出一身汗,总算是稍微舒服了一点,强撑着爬起来,倚靠床头,脑子里一片空白,躺着发呆。

    陈暮其实并不知道怎么帮关羽解围,但他知道沮授肯定有办法。

    因为沮授是亲自过去,他是远程ob,在没有通信手段的年代,一来不知道敌人情况,肯定没法制定策略。二来关羽被围着,他也不可能远程微操。

    不要以为打仗就真能决胜于千里之外,智多近妖的诸葛亮也做不到这一点。即便是现代信息战争,战场实际情况瞬息万变,在战争中亲临战场指挥变阵,远比坐在几千公里外的指挥室强得多。

    所以陈暮不可能跑去给关羽下指示去打仗,如今齐国百废待兴,到处都有政务处理。大大小小事情的堆积如山,这也是他第一次感觉到当官不容易,生民百态,事无巨细,都得妥善安排。若不是有氏仪帮忙,他可能要累得半死。

    发了一会儿呆,总算是觉得轻松了许多,披上外衣下床走动,一推开门,一股春风吹来,浸入心脾。门口的典韦问道:“子归,醒了?不多休息一下吗?”

    “良弼,现在是什么日子了?”

    陈暮问道。

    典韦想了想,说:“初六了吧。”

    “我三哥他们去了几天了?”

    “两天了。”

    “哦。”

    陈暮觉得自己的脑子迟钝了许多。

    其实问到今天是初六,就该知道已经去了两天,但他居然没有第一时间反应过来。

    走到屋外庭院里的凉亭下,如今阳春三月,左右两侧花圃里的花朵绽放,院中有一颗高大的柏树,绿茵遮天,在月光下映出无数银色斑驳。

    陈暮抬起头仰望了眼苍穹,夜空繁星璀璨,浩瀚如海。这是一个群星耀眼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激情岁月的时代。

    如果自己还没开始,就已经倒下,那未免也太丢脸了些。曹操有戏志才跟郭嘉当前车之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可不能因为懒惰,而先把小命丢在这里。

    想到这里,陈暮转头对典韦说道:“良弼,去跟氏仪说一下,要他派人去一趟兖州沛国,请一位叫华佗的人过来。”

    “唯。”

    典韦领命而去。

    嗯。

    锻炼身体有必要,找一位神医更有必要。

    ......

    ......

    沮授入城后,就第一时间开始了解敌我形势。

    现在从表面形势上来看,张饶等北海黄巾聚众三十余万,气势如虹。

    关羽的军队不仅在人数上,气势上也要差许多。

    当初陈暮从济南带了两千精锐,除了这些人马以外,其余五万人,跟城外的黄巾没什么区别,堪称乌合之众。

    没办法。

    这些人的来源组成部分是豪强的奴仆以及管亥原来的黄巾兵。

    与当初卢植带的北军五校精锐比起来,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不然的话,卢植也不会带几万大军,就把张角二十万军队打得节节败退。

    主将强悍,敌方人少的时候,这些人打顺风仗无敌,一旦敌人多数倍于已,士气就会大跌,战斗意志也会变得很差。

    这也是为什么管亥提议出城作战,关羽却否决的原因,因为他太清楚自己麾下兵马的战斗力。

    敌人六倍于已,站在城楼上,关羽抚须问沮授道:“公与,可有妙计对敌?”

    沮授瞭望城下数十万大军,轻笑道:“我有数条计策,可破敌军。”

    “哦?”

    关羽好奇道:“计将安出?”

    “我之前观察敌人,发现西城的周陶部部队散漫,兵力较少。我们可以对他用疲敌之计,利用骑兵机动性,每日出城袭击,连续多日,敌人必然疲惫不堪,再忽然大军尽出,则周陶部必然崩溃,可破一路。”

    沮授自信满满。

    周陶只有五万人,而且战斗力极低,昨日进城的时候,一千骑兵犹如无人之境,就可以知道正面对敌,如果关羽五万人和周陶五万人真刀真枪地打,怕是很快就能将其歼灭。

    只是碍于其它三城兵马,双方不过相距数里,数十万黄巾大军顷刻间就能聚拢过来,一旦僵持半个时辰以上,对于关羽十分不利。

    但如果用沮授的疲敌之计,连续多骚扰几日,周陶部队人困马乏,战斗力必然更加低下。

    到时大军尽出,根本用不了半个时辰,恐怕触之即溃,瞬间瓦解。

    关羽问道:“只击溃一路吗?”

    沮授说:“管亥说,敌军内部倾轧严重,不团结一心,一路一路地击溃的话,更有利于分化。将军想想,若周陶被击败,管承李波王丹等人会怎么想?”

    关羽沉吟道:“会害怕自己被张饶吞并?”

    “不错。”

    沮授笑了起来:“所以疲敌之计只是第一步,关键的在于分化和拉拢。”

    “嗯。”

    关羽点点头:“还有吗?”

    沮授继续说道:“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利而诱之、亲而离之。我们可以多等几日,只要坚持半个月,敌人粮草必然消耗巨大,身心疲惫,此时我们再对城外敌人许以利诱,离间他们内部,则敌人大军必然崩溃,一战即可平定。”

    关羽的粮草也不多,五万大军每天要吃八千石,而且外面被围城。陈暮想要帮他运粮草也难以运进来,单凭之前带的十多万石粮食和占据平寿城缴获的十几万石,估计一个月左右就能弹尽粮绝。

    但架不住外面的消耗是关羽的六倍,每天五万石粮食那么吃,一个月下来就是一百五十万石,就算是粮食山也都被吃空,就这么耗下去,关羽也是稳操胜券。

    最关键的是现在正处于春耕时分,黄巾士兵也都没有战心,只想回去种地,现在不仅没有种粮,反而天天消耗自己的粮食。

    这对黄巾士兵来说,也个很大的负担。因此底层士兵反战情绪其实很高,就看沮授会不会利用。

    不过很显然,沮授确实抓住了这个机会,分三步计划来应对眼前的局面。

    听了他的话,关羽立即道:“好,就依公与之言。”

    当天夜里,关羽派兵袭击周陶营寨。

    张飞有夜袭经验,带着一千骑兵举着火把冲锋陷阵,在营寨外不停往里面扔火把,四处纵火。

    虽然没杀几个人,但周陶营寨中大乱,并且张饶李波王丹等部也被惊扰,除了管承还有点军事素养,其它人都是夜晚混乱,甚至炸了营。

    第二日白天的时候,周陶收拢部众,发现一晚上就逃跑了数千人,由于营啸死的士兵近千,烧死近千,踩踏而死数百。

    晚上的时候,周陶做了防备,安排人手。但这次骑兵不再冲锋,而是出城敲锣打鼓不停鼓噪。

    周陶不厌其烦,派兵攻击。但骑兵来去如风,敌人出来他们就走,敌人一走他们就出来。毕竟营寨不可能设置在城墙下,双方有二三里的缓冲地带,足够骑兵奔跑,周陶的人兵根本追不上。

    这就是为什么在冷兵器时代,骑兵为战争之王的原因。

    不仅仅因为重骑兵对步兵的碾压之势,同时由于骑兵的机动性,一名弓马娴熟的轻骑兵,对步兵造成的伤害非常高。

    四五日下来,等到这日关羽和沮授再上城楼的时候,就看到城外的周陶军居然直接崩溃,兵马连夜撤去,原地只剩下一片狼藉,残存的营寨还在冒着浓烟。

    “这......”

    关羽无语,就骚扰几日五万人大军这么崩溃了?

    沮授哭笑不得道:“看来我还是高估了这个周陶,乌合之众就是乌合之众,根本没有什么战心可言。”

    “那我们现在该怎么办?”

    关羽问道。

    按照计划,本来应该骚扰个半月,等敌人粮草压力越来越大的时候,再用分化和拉拢之计。

    现在才刚刚开始不到半旬,敌方一路人马就直接溃败,超出了两人预期。

    沮授想了想,微笑道:“等。”

    “等?”

    “不错,再等两日。”

    “有何缘由?”

    “周陶兵马溃败,必然引起王丹李波管承等人不安,他们内部不合的问题很快就要暴露了。”

    沮授成竹于胸,他最善于把控人心,再过几日,就是分化之计实施的时候。

第五十七章 归降

    当天夜里,管承李波王丹三人就秘密会谋。

    营帐中,三人紧锁眉头,脸色难看。

    李波率先打破沉默道:“此事,你们怎么看?”

    周陶崩溃后,张饶第一时间派兵收拢了他四分五裂的部队。

    虽然大部分周陶的士兵都没有战斗意志,只想回家种地,纷纷逃跑。

    但还是被张饶截留了两万多人,扩充到自己部下。

    今日张饶又派人过来,要求他们与自己兵合一起,全部收拢到他的麾下来。

    王丹握紧了拳头:“那张饶实在可恶至极,吞并了周陶的人马,又打上我们的主意。”

    李波说道:“现在说这些有什么用处,再不想办法,我们就得被他一一吞并。”

    “不如和他火并算了。”

    王丹恼怒道:“如此逼迫我等,干脆鱼死网破。”

    管承皱眉:“官军就在城里,我们若是内讧,官军怕是要笑掉大牙。”

    “那你说说该怎么办。”

    王丹看向他,一摊手道:“官军有骑兵,每日侵扰。再过不久,我的部众也要像刘陶一样崩溃了。”

    管承想了想,道:“为今之计,只有尽快攻城决战,不能再拖延下去。”

    李波摇头道:“你说得轻巧,官军也有五万人马。城楼上密密麻麻全是人,这几日攻城的结果你也看到了,短时间根本不可能破城。”

    三十万围攻五万和三万围攻五千是两个概念。

    如果守城力量只有五千人,就意味着城里的防守力量不足,三万人马强行硬攻,倒也不是不能突破。

    但平寿城里有五万人。

    作为北海国一座普通的县城,平寿城城墙高二丈六,也就是六米,不像洛阳长安那样高达五六丈。

    每段城墙的长度,约为二里,与长安洛阳一段城墙动则七八里的长度肯定没法比较。

    可正因为城池不算大,意味着城上的防守力量充足,根本不惧怕强攻。

    二里长的城墙上,布防数千人即可。

    就算黄巾大军三十万全军出击,四面八方一起用云梯攻城,四面城墙每次可以进攻的人数,也不过几万人。

    一方守城,一方攻城,官军根本不用担心因为人数少而守得左支右绌。

    因此几日进攻,黄巾损兵折将,却没有一点进展。

    而李波和王丹,也不想再这样继续下去。

    因为管承是东莱最大的一股黄巾势力,他可以随时撤回东莱郡,不用担心就近被张饶的人马吞并。

    李波和王丹却得防备张饶,所以每次攻城损失人马,都能让他们心疼半天。

    “那就这样干等下去?”

    管承反问。

    李波冷笑道:“你要攻就攻,反正我是不会再继续强攻了。”

    王丹点点头:“不错,现在继续僵持,对谁都没有好处。若再过几日没有进展,我就撤军。”

    管承也怒了,冷冷道:“你们要撤军就撤,反正关羽打的是北海,与我无关。到时候你们被横扫了,我就独自占据东莱,到时候你们别来求我。”

    会议不欢而散,虽然三人暂时联合在一起对抗张饶。但随着周陶自己溃灭,不仅三人联盟力量跟张饶比已经处于下风,内部也出现了分歧。

    几日后,沮授站在城楼上观望,他发现王丹部与李波部已经风平浪静几天,除了张饶分兵北门,占据了原来周陶的位置,继续在进攻以外,另外两家岿然不动,就是不出兵。

    这是个很好的现象,当天夜里,沮授就让关羽派了管亥与一名说客出城,进了李波营帐。之所以派管亥,是因为管亥在黄巾中素有威望,可以拉一拉人脉关系。

    而之所以选择李波,是因为沮授听说王丹性格冲动,脾气暴躁。管承不是北海人,没有直面官军的威胁。唯有李波见利忘义,又有被张饶吞并的危机,又有官军攻打的危机,所以是个合适的突破点。

    管亥通报了姓名,来到帐外。李波带着人马出来,他与管亥也算打过交道,之前在冀州的时候,管亥处于张梁帐下,李波当时只是个小方渠帅,论起在黄巾中地位,管亥还要比他高一个级别。

    见到管亥来,李波问道:“管亥,你来做什么?”

    要是王丹,现在已经拔刀相向。

    但李波性格没王丹冲动,心里已经存着首鼠两端的想法,既怕张饶吞并,又怕官军攻打,所以不敢对管亥怎么样。

    管亥大笑道:“李波,你我乃是旧识,多年前曾一同在人公将军帐下任事,难道我就不能来看看你,叙叙旧?”

    “哦?”

    李波心中一动,说到:“既是旧识,请入营一叙。”

    外面人多眼杂,确实不太好讲话。

    一行人进了营寨,走入帐篷。

    李波留下数名亲信护卫,他知道管亥勇猛,自己打不过他,必须做点防范。

    管亥与说客一起坐下,看了眼李波身边的护卫,揶揄道:“李兄,我既入了你的营寨,难道还怕我跑了不成?”

    李波笑了笑,也不在意他取笑自己,说道:“当初在冀州时,谁不知道你管亥勇冠三军,为太平道第一猛将,我怎么可能不多带一点人手?”

    勇冠三军?

    想起自己顶多也就在关羽面前撑三十招,管亥苦笑道:“李兄就不要取笑我了,关羽关将军才是真正的天下无敌之勇士。”

    “这......好吧。”

    李波这才想起来,管亥被关羽轻松击败,最终投降了官军,便少了许多叙旧的心思,淡淡道:“对了,不知管兄前来,是有何事想说?”

    管亥看向身旁的说客。

    这说客是关羽帐下记账的主簿,名叫许硕,素有口才,看着李波笑道:“李将军,我想问军中粮草还有几何?”

    李波不高兴了,冷哼道:“这位先生,你莫不是想打听我军机密?”

    “非也?”

    许硕微笑着说:“我是想告诉将军,关将军夺了平寿县城,城中有数十万石粮草,再加上军中携带了数十万,总计百万余石,坚持半年尚能有余。”

    “百万石?”

    李波脸色大变,他有三万多人,每天要消耗四千石粮食,而军中只有十多万石粮食了,顶多一个月粮食就得吃光,这仗还怎么打下去?

    “不错。”

    许硕点点头:“所以这一仗,关将军早就打定了主意,据城而守,等你们粮尽之日,必然兵马崩溃,到时候再出城追杀,则可一战定乾坤。”

    管亥在一旁帮腔道:“是啊,我跟李兄也算有旧,知道关将军打算之后,就担心李兄危矣,这才出城想来帮一帮兄弟。”

    李波脸色青一阵白一阵道:“我知道你是来劝降我的,但若是没粮,大不了我撤军就是。我现在占据一地县城,逍遥快活,可不想跟着官军做狗,摇尾乞怜。”

    “哈哈哈哈哈哈。”

    许硕大笑起来。

    如果陈暮在这里,一定会吐槽。

    不知道为什么,三国时期的说客就喜欢哈哈大笑。

    不仅说客喜欢这样,即将被处死的也会这样。

    当然。

    这都是有依据的,方便引出下文嘛。

    果不其然,李波不解道:“汝何故发笑?”

    许硕大笑着:“我是笑将军死到临头还不知。”

    “你!”

    李波大怒,站起身要拔刀。

    管亥吓了一跳,也连忙起身拔刀。

    眼看就要火并,许硕才不慌不忙地道:“将军可知自己为什么死到临头了?”

    李波脸色变幻不定,喝道:“那你便说说看,若是不对,我斩汝头。”

    许硕道:“将军可知道那张饶是何等人也?”

    李波跟张饶互有征伐,当然知道张饶什么人,冷笑道:“张饶是一条豺狼。”

    “不错。”

    许硕道:“张饶此人一直有吞并将军,霸占北海的心思。若是将军无粮撤军,你猜那张饶会如何?”

    张饶会如何?

    李波愣住。

    被许硕一提醒,才想起来张饶可不是伙伴,而是一直想吞并他的敌人。

    一旦自己没有粮食而撤军,张饶必定攻打他。

    自己人马只有三万,张饶则有十五六万。

    到时候自己的队伍因为没有粮食而军心涣散,恐怕很容易就被张饶吞并,那个时候就危险了。

    想到这里,李波打了个寒颤,说道:“那我便找王丹一起撤军,我们有七八万人,我就不信,张饶还敢来打我们。”

    “确实不敢,但将军不要忘记,你们一旦撤军,张饶孤掌难鸣,实力更弱,而且也耗不过关将军。”

    许硕慢条斯理地道:“一旦张饶被关将军击败或者耗光粮草,那么北海就再也没人是关将军对手,到时候他腾出手来,一个一个地剿灭,将军一样快活不了多久。”

    李波颓然坐下,被许硕这么一说,顿时觉得自己未来前途黯淡,希望渺茫。

    他的人马本来就少,之所以能和张饶斗到现在,是因为他占据的地方是胶东县,跟王丹占据的即墨县相隔不过数十里,互为犄角。

    而张饶则占据了都昌、营陵、朱虚、昌安、安丘等五县之地,实力雄厚,即便没有关羽,未来肯定也被张饶吞并。

    事实上再过几年等孔融来北海的时候,张饶的确是实力最强的一股黄巾军,除了管亥管承以外,就他的人马最多,拥兵二十多万,把孔融打得狼狈不堪,连治所都保不住。

    可以想象,那个时候李波王丹等人,早就已经被张饶吞并。

    一想到自己不管是继续打还是撤,将来的结果都不一定强到哪里去,李波黯然道:“莫非我注定了要兵败?”

    “非也?”

    许硕笑道:“我与管将军,不就是来给将军指一条明路吗?”

    李波谈不上大喜,他知道管亥是来劝降的,略微自嘲地道:“明路?为朝廷做鹰犬?”

    许硕劝说道:“将军岂不闻刘备刘国相之仁义乎?若是投降了关将军,以后便是在刘国相帐下为官,必不会亏待了将军。”

    “我明白了。”

    李波权衡利弊,点点头:“我愿意归降。”

    他谈不上是个聪明人,但张饶的日益逼迫,已经让李波难以招架。

    如今北海再来个关羽,他实在顶不住,最终选择了归降。

    这是必然的事情,只要不是个傻子,都会这么选。

第五十八章 挂牌卖官

    中平三年三月上旬,沮授策反了黄巾贼李波,双方按照约定时间一起进攻张饶部。

    张饶大败,王波管承带着自己部队逃离。

    但谁都知道,关羽横扫北海只是时间问题,在今年夏天到来之前,也许北海就能回归朝廷王化。

    而陈暮的目标,是打算今年之前,将北海东莱以及盘踞在泰山乐安的黄巾军一网打尽。

    也许有人会奇怪,平定一个州而已,居然要一年的时间,太久了吧。

    但如果真了解古代战争,了解汉末时候的情况,就应该知道,用一年时间平定一州,已经算是非常快了。

    曹操从初平二年做东郡太守起家,一直到初平四年,花了两年时间南征北战,才稳固兖州。

    袁绍也是初平二年从韩馥手里夺了冀州,他以天下最富饶,人口最多的州开始,北战公孙瓒、黑山军,南打刘备袁术陶谦联盟,一直到建安三年,花了七年时间,才统一冀、青、幽、并四州。

    古代战争最大的问题是后勤,孙十万为什么在合肥被张辽八百人打得头破血流?就是因为东吴水兵发达,步骑很弱,如果走陆路战线拉太长,后勤压力大,逼得他走水路。

    而水路中只有从濡须水往北进巢湖,过了合肥从肥水进入淮河流域,再一路北上就可以威胁曹操的大本营邺城。

    只是算盘打得是不错,可惜他遇到了张辽。

    从这一点上就不难看出,大型战役粮食真的是个很严重的问题。

    特别是兴平元年到兴平三年,也就是195到197年,是中原军阀战争最残酷的时候,不仅天灾**不断,各地军阀都缺粮食,数次出现吃人肉的情况,可见粮食跟维持后勤的重要性。

    关羽能够在数月之内,就荡平齐国,进军北海,还要得益于陈暮殚精竭虑维护后勤,不然的话,就算沮授再谋划得当,军队也得当场崩溃。

    就像孔融一样,在青州摸盘滚打那么多年,还被黄巾碾得像条丧家之犬。

    但现在后勤压力还不算大,是因为陈暮趁着平定齐国的时候,搜刮了各地叛乱豪强和宗贼的粮食,再加上有临淄城内十多家豪强一起鼎力支持,才能维持得了关羽大军每日消耗。

    一旦今年春耕没有做好,去年的粮食吃完,今年的粮食收不上来,青黄不接,不仅维持不了大军,连自己治下都可能会再次出现叛乱。

    所以陈暮现在最主要的还是要处理种田的问题,并且是时候该上书请朝廷派县令过来。

    三月中旬,洛阳这边就收到了陈暮关于举荐氏仪做广饶令的公文,同时还有齐国黄巾已经平定,请求朝廷派官员来的文书。

    洛阳皇宫玉堂殿中,刘宏看完这份公文后,对身边的张让扬了扬,笑道:“让父,子归弟的文书你看了否?”

    张让笑着回道:“禀陛下,看过了。”

    刘宏乐了:“不愧是朕看中的治国安邦之才,去青州不过三四个月,便已经平定了齐国。子归还说,今年之内,有望荡平青州黄巾,让青州回归王化。”

    “这是天子慧眼识珠,知人善用的功劳。”

    张让出言吹捧。

    刘宏已经习惯了他吹捧自己,摸着下巴道:“朕记得齐国还缺几个县令,北海东莱还没有郡守吧。”

    “是的,北海东莱被黄巾彻底占据,原来的郡守县令要么被杀害,要么弃官逃跑,现在二郡之地,一个官员也没有。”

    张让在西苑负责卖官事宜,天下大大小小的官员空缺都有印象。

    汉灵帝可是个连县尉这样的低级官职都要出售的人,听到又有官职空缺,而且其中两个郡守可是价值数百万甚至千万钱,喜上眉梢道:“那赶紧去西苑挂牌出售。”

    张让想了想,道:“现在北海跟东莱还未平定,恐怕这二地的官职无人敢问。等到陈子归将这二地取回来后,再出售也不迟。”

    “这样啊。”

    刘宏有点失望,不过一想张让说得也对,毕竟只是有望今年内扫平青州黄巾,又不是现在,于是道:“那便先将齐国空缺的县令县丞县尉等官职售卖了吧。”

    “唯。”

    张让去西苑挂牌。

    陈暮当然不知道,他才刚取回齐国,那边汉灵帝就已经在开始卖官了。

    不过他就算知道了,估计也是一脸波澜不惊。

    汉灵帝什么人他已经摸得七七八八,的确有才能,为人也很聪明,干大事的时候不含糊,舍得下本钱。

    但刘宏却不是雄主,因为他太喜欢享受。黄巾之乱来的时候,他可以把家底掏空去支持卢植皇甫嵩朱儁,黄巾之乱一平定,就立即故态复萌,又开始花天酒地。

    这样的人其实跟乾隆有点像,有才干,可玩心太重。如果他有个像乾隆那样帮他打底子的老爹还好,可惜汉灵帝的前任汉桓帝也不是明君,江山破败不堪,需要一个乾坤独断的明主,而不是一个玩世不恭的皇帝。

    不过汉灵帝也有自知之明,他知道自己确实爱享受,所以在发现陈暮有治国安邦的才能之后,就立即委以重任,希望他能尽快回归中央,帮他治理好天下,让他能继续安心玩下去。

    可惜想法挺好,他的寿命不允许呀。

    这边汉灵帝挂牌卖官,那边陈暮则已经开始筹备泰山书院的事情。

    书院位置定在临淄城外的马鞍山下,山林碧绿,林木枝叶茂盛,有山泉溪水流淌。

    在一片竹林环绕之中,经过一个多月的建造,一栋小院拔地而起,由竹子篱笆做围墙,整体木质结构,分前后三院,前院是课堂,中院是宿舍,后院是厨房茅厕。

    现在当然没有招生,陈暮是在准备课本。如今青州已经出现了左伯纸,是东莱人左伯发明,不仅纸张质地比蔡侯纸好,制造方式也容易许多。

    陈暮将左伯征辟到齐国,他不会造纸,没办法帮左伯继续改进造纸术,但可以提供方向,比如用竹子做原材料,用石灰、草木灰进行原料分离,这是以前他隐约记得某本小说里提到过的造纸方法。

    据说草木灰里含碱,陈暮倒是知道在化学当中,碱的确可以有多种反应。就是不知道在造纸当中,碱发挥什么作用。

    结果当陈暮把这个方法告诉左伯的时候,左伯却笑了起来,告诉他现在造纸早就已经用石灰与草木灰脱胶,不过原材料用竹子的话,他倒是没尝试过,以后可以试试。

    这让陈暮倍打击,他还以为自己能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帮忙增加一点技术进步呢,没想到东汉人早就确定了造纸的工艺,具体思路是一致的,只是在步骤和原材料上与后世的造纸稍微不同而已,实质上没有太大变化。

    不过在造纸上陈暮确实帮不了什么忙,但在印刷上,他却能领先好几个时代。雕版印刷出自唐代,而活字印刷术更是四大发明之一,有了纸张再加上活字印刷术,未来他在青州,就能量产读书人。

    这在东汉末年,那就是文化上的降维打击,同时也是将来制霸天下的关键所在。

第五十九章 军情司初建功

    陈暮要教学生,当然不会教什么屠龙术。

    想教也没这个条件。

    他能教的东西,只有小学数学和小学自然以及生物课。

    至于初中物理和初中化学,倒不是他不能教,而是你没办法跟学生证明你的理论。

    你去跟他们说元素周期表,首先你得把自然界里的元素存在证明给他们看。

    实验部分,没有烧杯量筒试管酒精灯,连最简单的鉴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也就是初中化学第一个实验,石灰水变浑浊,你都没法证明。

    而初中物理涉及到力学、光学、电阻、电能、压强等等,陈暮也顶多教个杠杆定理,因为他没法把公式教给学生。

    所以这些东西,并不是知识在脑子里,想教就能教。靠他一个人,根本完成不了科学革命。

    不然的话,从十五六世纪到二十一世纪才逐步完成的现代物理和现代化学要是可以靠一个人推动和普及,那也太廉价了一些。

    工业水平提不上来,再多的理论知识也没有意义。

    陈暮现在要做的,仅仅只是埋下一颗种子而已,希望的是再过几十年,上百年,能够赶上人类四五百年才能完成的进度。

    在陈暮的大力扶持下,一张张崭新的白纸从临淄造纸工坊里新鲜出炉,又很快被送入印刷小作坊,通过之前让工匠雕刻的儒家经典,印刷成一册册的书籍。

    当站在小作坊里,看着一册册泛着墨臭味道的《论语》《春秋》《孝经》《尚书》《诗经》《周易》《礼经》新鲜出炉的时候,陈暮笑了起来。

    这不是墨臭的味道,这是知识的味道。

    汉朝为什么知识被世家垄断?

    因为普通人读书不容易。

    儒家七经,任何一本,用竹简雕刻,需要花费很久的时间。

    而且竹简保存也是个问题,受潮、虫蛀、腐烂,都会造成知识断层。

    陈暮用来刻制雕版印刷的书籍,还是当初从鸿都门学出来之后,向天子索要,从鸿都馆带出来的书。

    要是普通人家,有其中任何一套全册,恐怕立即就能当作传家宝,累世相守,成为经典流传。

    如今有了书本,知识的传承再也不是问题,读书的门槛降低,将来所谓的世家门阀,恐怕再也不复存在。

    “良弼。”

    陈暮呼唤典韦。

    典韦靠过来,低声道:“子归。”

    “我们出去一趟。”

    “去哪?”

    “北海国。”

    “北海?”

    典韦惊讶道:“那边不是......”

    陈暮笑道:“无妨的,我们带几人轻骑过去即可。”

    “好吧。”

    典韦也不说“唯”了,现在开始学陈暮说好吧。

    出了印刷工坊,看了看左右护卫,走到了工坊大街对面的一家酒楼里,勾勾手,当掌柜的军情司探子凑了过来。

    “司命。”

    掌柜的装作迎接客人,一脸讨好的笑容。

    事实上他在被军情司吸纳之前,本来就是一名普通商贩,迎接南来北往的客人甚是熟稔,倒也不会被人瞧出端倪。

    陈暮让他去准备一些干粮,等掌柜的送来之后,他才一边掏钱,一边低声道:“看管好这院子,里面的工匠不准出来,外人不准进去,莫要让人知道了。”

    “唯。”

    掌柜接过钱,将命令记在心里。

    取了干粮,陈暮从酒楼出来,骑上马,带着典韦往国相府而去。

    吴匡这些日子过得非常舒坦,毕竟自己啥政务也不用处理,每日享受就行。虽然心里有些不甘,但人老了进取之心也少了许多,反正只要齐国不出乱子,他这个国相至少能当得称职。

    听到陈暮来访的消息,吴匡主动出门迎接,他也不算是个坏人,现在看到陈暮把齐国上下打理得井井有条,心里也佩服英雄出少年,自然不愿意结仇。

    毕竟人家年轻,自己年老。以后人家还有上升空间,要是得罪死了,再过几年自己老死病死,自己的亲族怎么办?

    “刺史。”

    “国相。”

    二人见礼,吴匡邀请陈暮进国相府。

    到了厅堂分列坐下,陈暮也不废话,直言了当道:“老大人,我此次前来,是想找老大人要一封书信。”

    “书信?”

    吴匡不解道:“给谁的书信。”

    “大儒康成公。”

    陈暮解释道:“我打算在泰山开书院讲学,如今海内最有名望的大儒康成公便在高密老家隐居,康成公之名望,天下皆知,连黄巾贼寇都不敢对他加害,若能请动他老人家,则大事可成。”

    吴匡惊讶道:“没想到刺史还有这等雄心壮志,实不相瞒,我与康成公也算旧识老友。之前也曾经邀请他来齐国,可他只想在家隐居,若刺史有此心,我即刻写信。”

    “多谢老大人。”

    陈暮拱手致谢。

    之所以让吴匡发出邀请,是因为吴匡大小好歹也是名士。

    在汉朝,有名望的读书人称为名士,而那些受人尊敬,在经学上有研究的,则称为大儒。

    在马融死后,如今能够有资格被称为大儒,已经寥寥无几。

    陈暮的运气不错,青州刚好有几位大儒,其中最负盛名的,便是郑玄。

    作为后学晚辈,陈暮没有把握能邀请到郑玄来,因为郑玄可是连大将军何进征辟都拒绝的人,所以他只能找吴匡帮忙,看能不能给个面子。

    当然。

    为了邀请到郑玄,陈暮也是做了两手准备。

    第一手当然是掏出书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第二手嘛......

    反正他可不想空手而归。

    从吴匡那里要到了邀请书信,陈暮才准备好马匹,启程出发往北海而去。

    阳春三月,艳阳高照。

    城外广阔的田野上,到处都是耕种的人。

    如今齐国百废待兴,陈暮清除了大量豪强宗贼,一来收拢田地,分给百姓。二来,查清隐户,解放劳动力。

    而且这么做一点心理负担和舆论压力也没有,因为在前两年黄巾之乱的时候,全国各地诞生了大量不服从王命的豪强宗贼,这些人在法理上,已经不算汉朝子民。

    像袁绍、王匡起兵讨董的时候,为了搞钱招募士兵,打造武器,杀了一批;刘表去荆州,也杀了一批;还有刘焉去益州,同样宰了十多家。攻打豪强宗贼甚至都不算是伤及无辜,而算是剿匪,铲除不服王化者。

    没办法,东汉末年的时候钱都集中在大地主手里,地方军阀缺钱了,当然要找他们的麻烦。

    这就是所谓的吃大户。

    十余骑奔驰出城,往齐国东南面的北海国奔驰而去。

    沿途道路还算平坦,山东人应该知道,山东半岛属于平原与丘陵地区,没有什么太大的崇山峻岭,也没有特别陡峭的地势深壑。出了临淄城往南,就是数个乡亭。

    两侧丘陵树木不算茂密,一个个起伏的小山坡连绵不绝,山坡上长满了绿色植被,被树木和杂草覆盖,清风徐徐吹来,朝阳温暖如春。

    就在这个时候,前方的道路忽然出现了障碍物,两颗大树倒在路中央。

    陈暮典韦勒马止步,道路被阻拦住,除非把大树搬开,不然马匹根本无法通行。

    “小心,有埋伏。”

    陈暮低声道。

    典韦环顾左右,两侧林叶茂密,看不到人影,警惕道:“是有贼人吗?”

    “嗯。”

    陈暮点点头:“大树的豁口处极为平整,并非自然断裂,是有人故意砍了两棵树丢在路中间。”

    窸窸窣窣的响声传来,四面八方的林木里,涌现出无数道身影,向着他们聚拢。

    这些人都穿着黑色短衫,腰间的利刃反射者白光,目光中透露着凶色。

    人数具体不清楚,但不下数百人,隐隐将他们包围起来。

    蹭!

    典韦和所有护卫,缓缓把武器拔出来。

    不管是山贼还是其他别有用心之人,总归是来者不善。

    陈暮四下扫视,朗声道:“你们是何人?”

    “素问陈子归聪明无双,不妨猜一猜?”人群中有一白衣男子越众而出,看着他似笑非笑。

    陈暮摸着下巴,思索道:“我来青州不到半年,想要我命的人不算少。一者各地宗贼豪强,二者就是临淄城里那帮人,你们是哪一派啊?”

    白衣男脸色微变,喝道:“我们哪派也不是。”

    “看来我说中了。”

    陈暮笑了起来:“你们胆子还挺大,敢来劫杀我?”

    “动手!”

    白衣男低喝一声,他懒得再跟一个死人废话。

    “动手!”

    几乎同时,陈暮也大喝道。

    白衣男身边两人骤然暴起,一刀下去,剁掉了他的脑袋。

    周围人被这剧变惊住,一时间愕然不已。

    “胡乐李迁,你们做什么!”

    有人大声呵斥。

    陈暮却大笑道:“行了,都放下武器投降吧,你们的阴谋,我早就看穿了。”

    数百人当中,又站出来二三十人,反将武器对准他们。

    埋伏的人马里,居然有十分之一,是内鬼!

    “杀了他们为少郎报仇!”

    有忠心的家奴大喊。

    周围的人硬着头皮冲了上来。

    典韦一声怒喝,挥舞着短戟,如虎入羊群,顷刻间就砍翻了七八人。

    陈暮带的十多人都是军中精锐之士,典韦又是万人敌的虎将,再加上二三十人军情司的探子,很快就把敢动手的人全部杀光。

    更多的人看到主人被杀,自己这边的人马也似乎打不过对面,纷纷丢下武器转身逃跑。

    一场截杀瞬间消弭无形。

    “司命!”

    领头的汉子拱手敬礼。

    陈暮点点头。

    侯栩原来做的就是在洛阳安排黄巾军的间谍工作,把朝廷的消息传递给天下黄巾,在古代这属于“间”。

    包括张角起义,也是侯栩协助马元义做的,能在被叛徒出卖的情况下,保证信息不发达的时候同时提前一个月起义,侯栩功不可没。

    如今侯栩被招揽在刘备帐下,回归老本行,再加上陈暮的帮助,短短四五个月时间,军情司发展迅速,济南齐国,乃至平原乐安北海东莱都已经出现了他们的身影。

    其实齐**情司能这么快发展起来,主要还是陈暮解放了人口。

    各地宗贼豪强隐瞒的人口被陈暮一一查出来,给予了田地让他们可以成为自耕农。而临淄城十多家豪强的家奴则被关羽征调走,现在齐国的豪强也缺人。

    如此一来,原本只会吸纳本地农民做农奴徒附仆人的齐国豪强,不得不开始接纳外地人,慢慢地就被军情司渗透。

    像这次行动就是临淄城内几家豪强联合齐国十余家各地宗贼豪强所致。

    这些宗贼豪强的田地被夺走,人口也被夺走,心中自然不甘心。

    恰好陈暮这段时间让氏仪调查临淄城内十多家豪强的犯罪证据,逼迫这些人不准再打巨淀湖那些优质良田的主意,几家豪强不满,双方一拍即合,策划了这次行动。

    而陈暮之所以愿意引蛇出洞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因为他知道这些人手里没有弓弩,如今战争状态,各豪强家中弓弩全被关羽调用。

    就算想临时打造弓箭,工匠被抽调走了,身边也没什么可用的人手,他们想刺杀,只能用刀剑。

    没有弓弩就意味着要近战,有典韦和那么多军情司探子,陈暮完全不怕近战。

    因此这一招引蛇出洞,可谓把齐国最后的祸患清除掉。

    “回去跟氏令史说,让他处理一下。”

    陈暮下达命令。

    军情司由下到上分为五个级别,最低等的是普通探子,称为司卫。

    司卫五人一组,组长为节从。

    再上一级则是司长,算是中层管理人员。

    然后是令史、曹史、主记、曹掾这一类高层,最后就是陈暮这个司命。

    目前按照军情司的构架,一县之地,应该有一名司长,数名节从,数十名司卫。

    一郡之地,必须有一名高层,比如济南是侯栩简雍在,北海现在是沮授,齐国是陈暮。

    以后这个框架肯定还会发现改变,但目前陈暮连一州的地盘都没有,因此这个框架暂时够用,不需要进行扩大。

    陈暮把氏仪吸纳进了军情司,氏仪内政处理得不错,他不在的时候,就让氏仪执掌齐国权力。

    领头的司长拱手道:“唯!”

    “去吧。”

    陈暮挥挥手。

    “撤!”

    司长招呼一声,三十多名军情司的探子悄然消失在了山林里。

    陈暮看着他们远去的身影,脸上如水一般平静。

    侯栩的确是这方面的人才,将来随着军情司壮大,在战场上必然会发挥相当大的作用。

    只是这个部门的权力也可能会越来也大,这是要警惕的一件事情。

    特别是侯栩。

    隐约记得,侯栩应该是让自己的弟弟带着家人远去交州或者益州避祸来着。

    看来以后要么把侯栩除掉,要么把他的家人接回来。

    就这两条路,看他怎么选了。

第六十章 大儒郑玄

    氏仪接到命令之后,立即调动城内兵马,快刀斩乱麻铲除了几家作乱的豪强。

    不仅整个宗族被屠戮一空,所有的财产和土地,也一并没收。

    这一举动瞬间震撼了临淄城内其它豪强。

    一时间人人自危,个个提心吊胆。没有参与到此次事件的豪强们以为是陈暮要对他们大清洗,纷纷跑到孙昭的府上,商量对策。

    孙昭如今已经被陈暮征辟为属吏,对于陈暮不允许他们家族购买田地,孙昭心中也十分不满。

    这次作乱,就有人找过他。

    只是深思熟虑之后,孙昭一没有举报,二没有参与,装作不知道的样子静待结果。

    所以其实孙昭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氏仪之前就已经派人过来警告过他一次,要他安抚好其他人,不要把事情闹大。

    现在结果出来了,也该到了孙昭站队的时候。

    在这种情况下,孙昭只能把事情全盘托出,告诉他们陈暮只是在清洗几家作乱的人,并不是大清洗,才把众人安抚住,没有闹出更大的乱子。

    实际上还是人心不足蛇吞象,这几家豪强之前也算是帮助过陈暮,出人出力。后来扫清各地宗贼的时候,分了不少利润给他们。

    可面对巨淀湖附近的数十万亩良田,这些人依旧忍不住自己心中的贪婪。

    要知道,巨淀湖附近可是有两县,一为北面的广饶县,二为南面的广丰县,每一县如今都有数十万亩无主之地,如果能弄到手,那就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然而陈暮却打算据为己有,不允许他们伸手,他们心中满意才怪。

    他们不会去想,陈暮作为齐国的统治阶级,首先想到的当然是安抚治下百姓。只要用土地栓住百姓,百姓就有饭吃,就不会造反,境内才会安定,将来才有源源不断的粮食和兵源。

    这是统治阶级要思考的问题,而不是他们这些地主阶级想的问题。

    如此一来,双方就属于不可调和的利益和阶级矛盾,出现这样的情况,一点也不意外。

    现在摆在齐国豪强们面前的,同样只有两条路,一条是老老实实夹着尾巴做人,奉公守法,别想着像几年前天下大乱的时候那样目无法纪,可以随意欺占百姓的田土。

    另外一条路,当然是和陈暮拼个你死我活。

    有人选了第二条路,身死族灭。

    这无疑震撼到了其他人,因此这一条路算是断绝,在陈暮当政的这段时间内,其它豪强只能老老实实当狗。

    不过孙昭这些人倒也不是完全就这样心甘情愿,因为陈暮现在干得还不错,齐国原来除了临淄以外,其它地方都被宗贼豪强黄巾占据,现在不仅扫得一干二净,还稳定住了局面。

    这些可都算是政绩,等今年秋收之后,齐国恢复正常年月,百姓生活安居乐业,形势慢慢变好,说不准陈暮就升迁了,调到某地去当太守去。

    如此一来,齐国没有了强权人物,而各地又少了其它大宗贼豪强的掣肘,到时候那些土地,还不是他们这些剩余豪强的?

    孙昭这些人,算盘打得无比精明。

    可惜要是再过两年他们发现陈暮继续赖在青州不走,甚至还拥护刘备以青州开始谋夺天下,继续压榨他们的时候,内心里不知道该有多绝望。

    估计与后来诸葛亮压榨蜀中豪强大户时,那些豪强心中的想法一般无二了吧。

    .......

    .......

    三月中旬,朝廷那边才刚刚把氏仪任广饶县令的文书发往青州,关羽这个时候正在都昌,慢慢清理北海黄巾残部。

    而陈暮这个时候已经来到了北海高密县。

    高密县其实并不是黄巾的地盘,根据《后汉书·献纪》记载,因为仰慕郑玄的名望,黄巾军居然“见玄皆拜,相约不敢入县境”。

    可见郑玄的名望之高,连黄巾军都不敢伤害他分毫。

    因为郑玄的存在,导致高密县是整个北海唯一还存在官府体系的县城。

    当陈暮抵达高密的时候,当地县令带着县丞等人出来迎接。

    “陈刺史!”

    “刘明廷。”

    正如使君是对太守的尊称一样,明廷是对县令的尊称。

    二人见礼,一同进入城里。

    就看到高密县犹如正常的城市运转,在被黄巾重重包围的情况下,城门打开,各乡亭百姓或进城赶集,或进城买货,城内外进进出出,没有受到任何影响。

    陈暮赞道:“明廷治下百姓居然如此安居乐业,可见明廷治理有方,我将上报朝廷,予以嘉奖。”

    刘县令苦笑道:“刺史莫要玩笑,这一切皆是师君的功劳,非我也。”

    “郑君如今何在?”

    陈暮倒是知道,郑玄在高密广收门徒,据说弟子数千人,像孙乾、崔琰、国渊都是他的门徒,后来这些弟子将他的学问发扬光大,称为郑学,在三国割据时期影响力很大。

    “此时应在家中。”

    刘县令以为陈暮是来拜访郑玄的,便补充了一句:“平日师君此时都会在授课,不方便见客,刺史如果要拜访师君,可过了晌午后再去。”

    “嗯。”

    陈暮点点头:“左右无事,不如去看看。”

    “这......”

    “无妨,我不会打扰到郑君。”

    “那请这边来。”

    刘县令带着陈暮往城东方向去,郑玄的家境十分贫穷,住在城外的乡下,每日除了教授徒弟以外,就是自己种田种菜维持生计。

    主要也是他的门徒大多都是普通百姓,有钱人家的学生很少,而且他为人正直,只收取少量束修,并不会利用学费来补贴家用,所以对郑玄的生活并没有起到改善。

    到城东外的乡下,就看到远处一户人家门庭若市,一名六十岁上下的老者正带着弟子在乡间一棵硕大的银杏树下诵读经书。春暖花开,郎朗读书声入耳,听得令人心旷神怡,悠然陶醉。

    陈暮对典韦说道:“良弼,你们在村外等候。”

    “好。”

    典韦带着护卫离开。

    陈暮与刘县令缓步走过去,但没有靠近,只是站在不远处等候。

    这一站,就是一个上午,差不多一个半时辰。

    到了晌午,课时结束,诸多学子起身,路过陈暮和刘县令身边的时候,纷纷拱手行礼,然后才默不作声地离开。

    他们早就看到了二人,二人只是远远站着,却不过来打扰,让他们心中升起尊敬的心思。

    陈暮感叹道:“恐怕圣人教授的徒弟,也不过如此吧。”

    刘县令微笑道:“师君教化乡里,让品德在百姓间流通,让礼仪在世间显化,这就是他现在要做的事情。”

    “郑君之道德,天下无人出其右者。”

    陈暮说完之后,跨步向老者走去。

    郑玄此时坐在银杏树下正等着他们。

    他在高密县,也不是没有达官贵人来找过他。

    像去年的时候大将军何进就曾经征辟他,派人强行将他“请”去洛阳。

    去了一趟后,就待了一天,然后连夜跑回了青州,当时可能是嫌马跑得慢,扛着马跑回来的,可见郑玄对于仕途之厌恶。

    如今见到一个年轻人远远地站着,站了足足一个半时辰,等待他下课,这份礼仪,也当得起他郑重相见。

    “郑君。”

    陈暮恭敬上前,拜道:“小子陈暮,字子归,曲逆侯之后,师从伯献公,如今为青州刺史。”

    在汉代,称呼别人为“君”,是一个非常尊敬的词汇。

    《尚书·君奭序》:“尊之曰君”。

    一般来说,称“公”是指德高望重。称“君”,则指品德高尚。孔融在北海的时候,就称呼郑玄为郑君。

    郑玄点点头:“原来是伯献之徒,你来找老夫,是有何事?”

    陈暮取出吴匡的书信递上去:“这是齐国吴国相的书信,邀请郑君往齐国一趟。”

    郑玄接过信件,这个时候有纸张,但书信往来还是竹简,吴匡写的信也就一百多个字,由十根竹简编成,并不算重。

    “按理说辅国邀请我去,我确实应该去一趟。只是我现在正在家乡教授门徒,实在离不开身。”

    郑玄有点迟疑,他跟吴匡也算好友,吴匡邀请他去一趟齐国,不是不行。

    只是现在学生太多,每天都要授课,的确有些不方便。

    陈暮大抵猜到了这个结果,笑着说道:“此次我来高密,其实就是想找郑君谈谈此事。我想在齐国开设书院,广收天下学子,所以特来邀请郑君讲学。”

    “讲学吗?”

    “不错。”

    陈暮继续说道:“郑君如今在乡里授课,弟子是高密县人,传播范围有限。如果能来齐国,则天下人皆来,到时弟子更多,传播知识的范围也越广,此乃惠利天下之举也。”

    郑玄笑着摇摇头:“听起来虽然不错,但我在高密讲学授课就很好,这里是我的家乡,如果我离开,那我家乡的弟子又该怎么办?刺史请回吧。”

    陈暮多么聪明的一个人,当即反问道:“我想问郑君,是因为放不下家乡的弟子才不愿意走,而不是不愿意教授天下学子吗?”

    郑玄毫不犹豫道:“自然不是不愿意教授其它学生,只是放不下家乡弟子。”

    陈暮笑了起来,打蛇上棍道:“若是如此,如果我没有理解错的话,郑君,我要是帮你解决替高密学子讲课的问题,你是不是就愿意随我去齐国了?”

    郑玄愣了一下,心道这小子还挺聪慧,居然这么善于把握时机,懂得利用别人言语里的漏洞进行反制。

    而且不知不觉,自己居然中了他的套。

    果然,人一老,反应就慢了许多。

    但郑玄又不得不承认,自己确实有点被他拿捏住。

    毕竟自己刚才也说了,之所以不愿意离开,是想继续教授家乡的弟子。

    而且对于讲学授课,郑玄是不会抵触的。不管是教什么学生都行,只是现在他有一批学生,不想放弃这些学生去其它地方再教别人而已。

    想到这里,郑玄只能点点头道:“不错,如果你能解决这个问题,那我便随你去。”

    陈暮笑着从怀中取出一物,双手奉上道:“请郑君一观。”

    “这......”

    郑玄接过来,只随手翻了几页,便睁大了眼睛。

    这是用纸制作起来的书本,不仅便于携带,阅读起来,也要比竹简方便十倍百倍不止。

    陈暮介绍道:“这是东莱一名叫左伯的人发明的左伯纸,我用它来制作书籍,如此即可方便学生如果郑君能将自己的学说也刊印成册,则再也不需要为学生亲自讲学矣。而且若是高密有学生想去齐国读书,我也可以解决一切食宿问题。”

    “刊印成册?”

    郑玄不解道:“此书不是抄的?”

    一直到唐朝之前,纸张虽然已经普及,而且晋朝的纸张产量就已经非常大。但没有印刷术,书本依旧属于珍惜物品。

    为什么晋朝的时候是门阀世家政治,到了唐朝门阀世家的力量小了许多?

    就是因为在唐朝之前,知识依旧属于垄断产物。

    普通人想要读书,就得抄书。再加上佛教和道教慢慢流行,善男信女抄佛经道经。以至于当时抄书成风,极大地促进了书法,衍生出大量的顶级书法家,创造了一个最恢弘的书法朝代。

    所以印刷术对于东汉人,是无法想象的东西,完全就是降维打击。

    陈暮答道:“此书乃是用特殊办法制成,制造速度极快,如果材料设备人手足够的话,甚至一天之内可以生产一千本,一万本,源源不断,让天下人人手一本都行。”

    已经六十岁的郑玄什么没见过?

    但听到他的话,跟刘县令的表情一样,都是倒吸了一口冷气。

    要知道哪怕郑玄已经是天下闻名的大儒,家中都没有几本经典,全是靠早年四处游学,用脑子记住,然后再教授给学生。

    如果像这样的书籍真的能够成批制造的话,以往一套完整的典籍,数十斤重的竹简就能成为传家宝的时代就会过去,那么曾经垄断了知识的世家和官僚集团,恐怕会顷刻间崩塌,这对于如今的时代来说,冲击力也实在是太大了一些。

    看着他们惊愕的神情,陈暮微笑道:“郑君,现在我们是不是该谈一谈到了齐国之后,以你的名义邀请天下想要读书的学子来青州书院读书的事了?”

    郑玄毫不犹豫地说道:“可!”

    这样的好事,对于一生都致力于教书育人的郑玄来说,简直是梦寐以求的事情,没有任何可以拒绝的理由!

第六十一章 陈毒士又开始了

    能够邀请到大儒郑玄讲学,是因为郑玄本来就致力于学术。

    在魏晋时期,郑玄的郑学,可谓红极一时。即便是蜀国和吴国,也深受影响。

    如果能够有一个更好的教学环境,可以教授更多的学生,让更多的人接受他的学术,郑玄没有拒绝的理由。

    三月下旬,氏仪前往广饶赴任。

    同时郑玄也开始写书信,利用他的人脉关系,邀请青州其他的名士也来齐国讲学。

    如北海人管宁,北海人邴原,平原人王烈,都是当时有名望之人。

    原本历史上在汉灵帝死后,这些人预感到天下大乱,就避祸辽东,跑去公孙度的治下继续干教育事业。

    只是现在青州逐渐在恢复,北海和东莱平复在即,自然也就没有离开,现在郑玄邀请他们来齐国,有当时郑玄的面子,纷纷欣然赴约。

    新建的泰山学宫就位于泰山书院东面的杏林深处,如果说泰山书院只是个幼儿园,那么泰山学宫,便是一座大学城。

    这是陈暮花了大价钱打造的一处宫殿群落,占地约有0.1平方公里,也就是10万平方米,只有故宫的七分之一,洛阳皇宫的七十分之一,跟现代的大学城也没法比。

    不过环境优雅,风景独特。从学宫进去之后,就是前庭花园,园中百花绽放,亭阁楼台,林木茂密,沿着回廊拱门往里走,就是中庭各个殿堂。

    殿堂巍峨高大,斗拱飞檐,每一处殿堂下方还铺设了地暖,方便学生冬暖夏凉,给予他们一个非常舒适的环境读书。

    而后院则是个人工湖,同样有大片的建筑群,是老师与学生们的宿舍,都是免费入住。

    从陈暮十一月下旬来齐国,满打满算也就不到五个月。

    这么短的时间内肯定不可能建造出那么庞大的一处学宫,所以实际上这里原来是一名豪强的大庄园,经过陈暮的翻修整改,变成了现在这样,能同时容纳数千师生,条件很不错。

    主要还是因为汉代的读书人比较金贵,毕竟在一个连书本都无法普及的年代,普通人若是能够认字,都可以轻松找一份谋生的职业,在官府当吏。

    比如郑玄虽然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郑国的后代,但早年家境贫困,能够读书还是靠着祖上传下来的一些书籍学习。

    后来因为识字,就成为了乡啬夫、乡佐等乡间小吏谋生,直到杜密提拔,才入太学读书。

    而且实际上东汉时期的文字,如果是楷书,现代人认字也不难,因为是繁体字。只不过如果对文言文没有研究,这些繁体字组成为文言文,现代人就看不懂。

    对于文言文的晦涩难懂,现代人应该深有体会。一段话,逐个字因为不同解释,就有可能造成不同含义的解读。这也是为什么光一本《论语》,总计不过一万多字,就能有无数大儒为其注释的原因。

    从这一点上来看,白话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陈暮现在当然不可能推广白话文,如今首先要解决的,是如何让读书人更多,认识字的人更多。而不是推广白话文,步子迈得太大容易扯到蛋,饭都吃不饱,就别想其它乱七八糟的事情。

    到四月初的时候,管宁、邴原、王烈就抵达了齐国,他们现在属于名士,还谈不上大儒,但他们的学识水平却很高,而且极为尊敬郑玄,收到邀请后欣然愿来泰山学宫讲学。

    等他们到了之后,陈暮便立即广邀天下学子来泰山学宫,有大儒郑玄的名头,再加上诸多名士,相信今年之内,泰山学宫很有可能重塑昔日稷下学宫的面貌,变得百家争鸣,让青州变成像颍川一样的文化圣地。

    而在这个时候,汉灵帝卖出去的官员也陆陆续续抵达了齐国,各县有了主官,慢慢恢复秩序。

    陈暮一边派人暗中观察这些官员的行为,一边写了几封书信,分别派人送出去,一封给乐安郡守陆康,一封给平原国相陈纪,最后一封,则给泰山郡丞诸葛珪。

    信的内容也很简单。

    给陆康的除了邀请陆康将自己的族子族孙送来齐国以外,还有就是询问一下乐安出兵事宜,关羽在北海剿抚并用,眼看北海和东莱很快就要回归朝廷的怀抱,唯有泰山山脚那两县是最大的阻碍。

    既然打算今年年底之前收服青州,就得早做准备。不一定现在就要出兵,但合围之势得准备好,不能让陈暮在稳定青州的时候,泰山黄巾跑出来搞破坏。

    四月中旬,陈暮跟沮授张飞典韦一起启程前往济南。

    如今济南平原齐国乐安四地相对安稳的春耕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北海和东莱虽然还有些乱,但平定也是迟早的事情,所以这段时间没什么太大的事情,除了齐国的两个学校招生。

    泰山书院要招12岁以下的小学生,泰山学宫要招12岁以上的初中生。以郑玄的名气,学宫招生很容易。反观书院那边就不太轻松。

    汉朝时候孩子也是半个劳动力,贫穷人家不会让自己家里少个劳动力去读书。

    像郑玄早年读书,就是靠着有父母兄长耕种,有祖上传下来的一些竹简书籍,童年才能读一段时间。

    但他光吃饭不干活也不行,长到10多岁的时候,迫于生计父母就不允许他读书了,不得不出来干活,就可见读书的艰难。

    也许有人说,你免费提供食宿,难道还有人不愿意把子女送来读书?

    这就有点“何不食肉糜”的意思了。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孩子除了出生那一段时间,等到五六七岁,就得帮助大人干活。

    太重的体力活做不了,一般是放牛放羊喂鸡割猪草种菜之类的事。

    等到十一二岁,就得跟着大人去田里耕田犁地。

    在严重缺乏耕牛的时代,人就是牛,就是在田里干活的牲口。

    古代一亩田地的产出有限,正常情况下,汉朝一亩地产3石粟,一户五口人家,每天要吃最少30汉斤食物,相当于现在6.6公斤左右,一石是120斤,四天就能吃完亩田半年产粮。

    再加上挖野菜、自己种菜,打猎抓鱼虾等食物来源,五口之家要想吃饱饭,最少得耕种二十亩田地,所以百姓对于劳动力的需求之大可想而知。

    不说古代,单说现代社会偏远农村当中,让孩子只念完九年义务教育,然后回家种地打工结婚生子的大有人在。

    因此招小孩子读书,非常困难。只能招有钱人家,比如豪强和官宦人家的孩子。

    这件事情陈暮也有安排,在生产力没有提升上来之前,一切宏大的设想都只是空谈,现在最要紧的,便是尽快平定整个青州,让青州恢复秩序,让生产力提升,尽快发展。

    抵达济南后,陈暮和刘备在于陵城会面。

    今日春风吹斜,城外亭舍下,刘备立于亭中,笑吟吟地看着他们。

    “大哥。”

    “翼德子归公与。”

    刘备上来跟张飞陈暮一个大大的拥抱,笑着打量陈暮道:“四弟的个头好像又长高了些。”

    “是吗?”

    陈暮比划了一下,发现好像确实长高了一点。

    他是167年生人,两年前黄巾之乱的时候17岁,个子大概一米七。

    不过男生要到22岁才定型,如今19岁了,确实长高了一些,应该一米七四左右。等到二十二岁的时候,应该可以到一米七八。

    “子归确实高了很多,两年前在鸡泽时,在我胸口,现在到我颌下。”

    沮授笑着打趣。

    陈暮翻了个白眼,汉朝人明明营养没有现代人那么好才是,但一个个基因突变似的,个子很高。

    像关羽张飞那一米九两米的大汉就算了,诸葛亮也是身高八尺,大概一米八四。沮授则是七尺八寸,也是一米八的个头,反倒是自己这个现代人比他们矮大半个头。

    “对了大哥,那司马俱有何动向?”

    陈暮之所以现在过来,除了是因为泰山书院和泰山学宫暂时还没有走上正轨,他现在还有空闲时间,最主要的是打算对高苑的司马俱采取军事行动。

    司马俱的位置很尴尬,被济南乐安齐国三地包围,又不像徐和那样有泰山做倚靠,形势对于他来说非常不妙。

    而对于陈暮来说,司马俱同样是插在他腹地的一根刺,如果不拔除的话,他没法腾出手去对付徐和。

    所以趁着春耕时分,他打算聚集三郡之力,先把司马俱除掉。

    “没什么动向。”

    刘备一边招呼他们进城,一边说道:“高苑的人口已经被尽数迁走,司马俱只有四万人,每日坐吃山空,粮草是个很大的问题,他现在也只有种田地维持。”

    “嗯。”

    陈暮说道:“徐和占据了二县,这二县二十多万人几乎全是黄巾,所以徐和有粮食有兵,最难对付。司马俱被我们三地包夹,正是剪除他的机会。”

    沮授问道:“能不能劝降,若可以收服,免于战兵,是最好的情况。”

    刘备摇摇头:“已经写了几封劝降信,都石沉大海。”

    张飞恼了:“这厮看来是敬酒不吃吃罚酒,不如点齐兵马杀将过去,我来剁了他的狗头。”

    “三哥别急嘛,我既然过来,肯定是有仗打。”

    陈暮笑了笑。

    一行人进城,来到县令府就坐。

    刘备高坐主位,陈暮张飞沮授坐在他的左手边,典韦和于陵县令坐在他的右手边。

    太史慈简雍并没有来,他们二人驻守在梁邹,防备高苑的司马俱。

    而于陵离徐和所在的昌国般阳很近,所以刘备屯兵在这里,是为了防止徐和。

    众人坐定之后,刘备看向陈暮道:“四弟,现在正是春耕时机,到处都需要劳动力,这个时候出兵打仗,恐怕不是好时机吧。”

    陈暮笑着答道:“正是最好的时机。”

    刘备纳闷道:“为何?”

    陈暮看向沮授,说道:“公与觉得呢?”

    沮授摸着下巴:“这么做的话,有点伤天和,太卑鄙了些。”

    “不卑鄙不能尽快平乱嘛。”

    陈暮笑了笑。

    二人打着哑谜,众人一头雾水。

    张飞急吼吼道:“四弟公与,你俩在说什么呢,就不能说明白点?”

    沮授便解释道:“司马俱所占的高苑地理很不好,被我们三地包夹,他没法出去劫掠,只能就地种粮,但田地都在城外,我们派兵攻打,也不攻城,毁坏他的稻田即可,再过几月,司马俱无粮,军队必然崩溃。”

    “这么阴......”

    刘备瞪大了眼睛,他本来想说阴险毒辣来着,忽然想到是自己四弟提出的办法,便只能改口道:“英雄气概的主意,真是......”

    “真是棒对吧。”

    陈暮接过话茬道,微笑道:“这也是为什么我一定要四月份才过来的原因,一者趁现在我还有时间,二者则是刚好春耕,就要打司马俱的七寸。”

    刘备担忧道:“可是我手里只有八千人,陆国相那边据说也只有五千人,就算加上翼德的兵马,也只有一万出头,还得防备徐和,恐怕兵力不够。一旦我们对司马俱攻击,那徐和不会坐视不理吧。”

    当初司马俱占领高苑的时候,因为横征暴敛,当地百姓和豪强纷纷逃走,最后给他留了一座空城,司马俱四万人马坐吃山空,又被四面包围,才不得不自己想办法种粮食。

    徐和就比他温和多了,占据二县,善待百姓,如此二县十多万人,全都依附于他,成为了黄巾贼。

    这也是为什么徐和能养得起二十万大军的缘故。

    因为徐和现在有人口和土地,凭借着以前的底子和掠夺豪强的钱财粮食,他可以撑很久,这样全县的百姓种地,每年就能收获很多粮食。

    如此一来,官军和黄巾军之间维持着这种关系,颇有点井水不犯河水的意味。

    但徐和跟司马俱互为盟友关系,如果官军攻打司马俱,徐和肯定不会坐视不理,到时候趁着三地兵力空虚偷袭,闯进三地搞破坏,损失就不是他们能够承担得起的了。

    “无妨,我还怕他不出来。”

    陈暮却笑了起来:“二哥那边在击溃了张饶管承等人之后,又得了李波数万人马,如今浩浩荡荡接近十万大军,现在靠我养已经十分吃力,而且北海战场已经用不到那么多人,正该把这些兵马调过来,只需要三万人,就能防住徐和。”

    别看徐和有二十多万人,但实际上那是他对外宣称。

    两县确实有二十万,然而他把男女老幼所有入口全算上,现在是春耕,徐和自己也需要耕种土地,所以徐和能够派出来的人手,大抵也就几万。

    李波率部投降关羽,关羽帐下就有八万人,然后又四处收拢投降的黄巾,如今麾下有十多万青州兵。

    曹操后来得的百万青州兵,现在被关羽拿了十分之一。

    虽然都是些乌合之众,但一个个本事不大,胃口却不小,都是要吃饭的,每日消耗的粮草数以万石计,陈暮的后勤压力相当大。

    因此趁着这个时候,应该把关羽麾下的人马解放出来,挑选其中精锐,留一两万强悍之士即可。

    再挑选其中三万稍微差一点的可战之兵,在临淄、西安、于陵三县每县一万人驻守。

    这三县将徐和的昌国县牢牢地堵死在泰山脚下,就能达到阻拦徐和援助司马俱的战略意图。

    这样做的同时,关羽帐下的十多万大军,就消化了小半,剩余七八万人,以及关羽后续荡平的北海东莱黄巾,统统给陈暮去巨淀湖种田去。

    如此一来,一缓解陈暮的后勤压力,二刚好有一部分兵马用来盯防徐和,让官军能腾出手对付司马俱。

    这是一石三鸟的计划。

    而且时机也选得刚刚好,春耕时节青黄不接的时候,正是趁你病要你命的好时机。

    这也是陈暮经过深思熟虑,进行全方面谋略做下的布局。

    根据他的战略谋划,这一战后,最少也要把司马俱这颗钉子拔掉。

    到那个时候,自己腹部区域就没有了敌人,就可以专心致志地包围徐和,慢慢处理。

    至少今年入冬以前,他要把整个青州收入囊中。

第六十二章 四弟是真的狗

    陈暮坐镇中央统筹全局,青州三地的战争机器就开始轰隆隆地运转起来。

    关羽挑选了军中精锐,留下两万人,剩余的人马送来齐国。

    领头的是管亥,虽然关羽如今帐下已经收服了数名颇有勇力的黄巾将领,但他可不信任别人,唯独管亥他认为不会背叛。

    这是对管亥的信任。

    管亥也没有辜负这份信任,带着十万人抵达了临淄,挑选了三万人往于陵方向去,剩下的被氏仪带去了广饶。

    广饶南丰二县可是还有十余万亩田地等着劳动力耕种。

    伟大的汉民族叫嚣的口号是什么?

    种田,种田,还是tm的种田!

    到四月下旬的时候,一切准备就绪。

    陈暮派管亥驻守西安,张飞驻守于陵,太史慈驻守临淄,三地各有一万多人,将昌国团团围住,一旦徐和有异动,由沮授指挥,对他迎头痛击。

    刘备陈暮张飞则前往梁邹,那里离高苑不过数十里,是距离高苑最近的城市,同时也屯兵最多的地方。

    原来刘备来济南的时候,带了一万多人,但这些人当中有老有弱,青壮只有五千。

    刘备安抚地方,救助流民,勉力维持了两年,情况总算有所好转。

    去年济南大丰收,不管是经济压力还是粮食压力都减轻许多,刘备便招募士兵,总兵力一万。

    太守不像刺史,太守是有兵权的,有些地方的刺史有兵权,比如幽州刺史刘虞,就管辖了度辽将军和护乌恒中郎将。

    但大部分刺史没有兵权,只有巡查地方监督地方官员的权力。

    而太守就不一样,可以招募兵马,攻打地方流寇。

    像卢植在九江做太守的时候,就招募兵马,攻打九江蛮。

    后来东汉末年各地割据,也几乎90%以上都是太守起的家,如袁绍渤海太守,曹操东郡太守,孙坚长沙太守。

    理论上来说,只要你有正当理由,太守完全可以征兵,这是守土之责。

    而刘备的理由,则是黄巾贼徐和司马俱。

    这一万人,完全是因为他们俩,不然刘备才不想养那么多人马,白费钱粮。

    从这一点上来看,刘备其实更喜欢境内安稳,因为境内安稳了,他就能解散士兵,给予他们土地,让他们可以过正常的生活。

    刘备跟现在的大多数人一样,依然没有看到乱世将至的时候。

    所以当陈暮提出要对徐和司马俱下手的时候,刘备是积极响应的,因为他也希望早日平定叛乱,还大汉朝一个安安稳稳的青州。

    四月十八日,梁邹城。

    城中八千兵马,加上张飞的一千骑兵,浩浩荡荡东去。

    同时陆康那边也准备好,毕竟二月的时候,陈暮就给了他书信,让他提前做准备。

    为此陆康舍下老脸,去找平原相陈纪帮忙,要了一些人马和粮草,响应这边刘备的进攻计划,屯兵济水南岸,临近高苑县内。

    高苑县城,司马俱的探子很快来报,说北面的临济,西面的梁邹出现官兵大量兵马,其中还有骑兵。

    听到骑兵的消息,司马俱脸差点没绿。

    当初大贤良师二十万大军为什么会被卢植三万人马打得节节败退,还不是因为官军有骑兵?

    野外作战,骑兵为王。这是在火器时代来临之前,亘古不变的道理。

    即便是明朝有了火器,照样被建奴的骑兵打得很惨。

    一战时期,骑兵依旧是军团主力军。

    所以得知官军有骑兵之后,司马俱连忙将城外劳作的士兵召集回来,紧闭城门,不敢出城作战。

    高苑城西,阡陌纵横交错,官道上尘烟滚滚,刘备军一万人马,抵达县城外。

    官道两侧有树林,有田园,有草地,有丘陵山坡。

    司马俱站在城楼上瞭望,奇怪地发现刘备军抵达之后,一不攻城,二不原地驻扎,而是就地分散,兵马往城南的田园边而去。

    陈暮坐在马上,对身边的张飞耳语几句。

    张飞咧着嘴,露出一口大白牙,时不时点头,对陈暮道:“四弟,交给我吧。”

    说罢一甩马鞭,奔马到了城外一箭之地。

    一箭之地大约就是150米,这个距离超出了弓箭的有效杀伤范围,哪怕抛射可以射得更远,但人又不是靶子,看到箭高高飞来当然会跑,所以这是个很安全的地带。

    张飞来到城下,高声喝道:“呔,城上的人听着,出城投降,可免一死!”

    声若洪雷,振聋发聩。

    司马俱冷哼一声,喊道:“多说无益,我是不会降的。”

    “什么?你说什么?”

    张飞听不太清楚。

    司马俱有点生气,提高了音量,大喝道:“我是不会投降的!”

    “啥?”

    张飞不解问道:“为什么声音这么小,没吃饭吗?”

    我擦。

    司马俱当时候就差点尿了。

    你特么离我这么远,我已经用自己最大的力气在喊了好不好。

    有种你站过来点?

    老子不射死你?

    也许是觉得自己再这么喊下去会显得自己气势弱,司马俱干脆闭口不说话,对旁边的弓手使了个眼色。

    这就是用弓箭明志。

    向你攻击,表达不会投降的意愿。

    弓箭手会意,弯弓搭箭,一箭就射了过去。

    咻!

    那箭在众人的注视中,在空中划过一道弧线,然后像是萎了一样,急转直下,落在了张飞三十多米外的地方。

    张飞瞪大了眼睛,左右看看,鄙夷道:“嘿,你们城楼上的人真就一个个没吃饱饭呗,不仅喊话的人没力气,连弓箭手射箭都没力气。”

    城楼上的人顿时都看向弓手,弓手羞愧地低下了头。

    现在城内粮食要节约到秋收,剩余粮食就得做计划。所以司马俱的士兵确实吃不饱饭,每天只吃两顿,能把弓拉满才怪。

    “没用的东西。”

    司马俱瞪了那弓手一眼,十分不满意自家士兵的表现。

    平白堕了气势。

    旁边左右说道:“将军,任那汉子喊来喊去的,官军士气大涨,对我们不利。不如杀出城去,官军人少,必不敢与我们交战。”

    司马俱翻着白眼道:“看到远处的骑兵没有?你们谁想死就出城去战,我绝不拦着。”

    众人互相看看,都不说话了。

    步兵打骑兵,九条命也不够呀。

    “如果官军围城的话怎么办?城外田地也需要耕种,时间一长,怕田园荒芜呀。”

    有人说道。

    司马俱想了想道:“我们的粮草还能维持半年,倒也不惧围城。就让官军在城外耗着吧,也许过几日他们就会自己撤去。”

    “也只能这样了。”

    众人都是黄巾出身,原本就是失去了土地的农民,不认字也没读过书,当然没法给司马俱提供什么好建议。

    那边张飞见城里没动静,又大喊了起来:“城里的人听着,再不投降,我可就踩了。”

    “踩?”

    城上黄巾不解其意,个个瞪大了眼睛注视着他。

    就看到张飞下马走到旁边的田里,伸出脚对准了一颗粟苗,抬头看向城楼上。

    城楼上的黄巾,全都伸长了脖子,一脸惊恐。

    汉朝的主要粮食叫粟。

    其次是小麦。

    粟跟水稻一样,都是春天播种,秋天收获。而小麦则可以冬天播种,春天收获。

    根据如今北方出土的遗址与文献记载,东汉末时期,北方长江中下游地带,粟跟小麦轮番种植,基本是当时农业社会的常态。

    所以司马俱今年春季收了小麦,就眼巴巴地等着秋天收粟谷,再把冬小麦种植下去,开始新一轮的种田。

    如果这个时候小麦被毁.......

    张飞狠狠地一脚踩下去,将这颗粟苗踩瘪,对城楼上喊道:“投不投降!”

    “不投降是吧?好,那我再踩!”

    “我踩,我踩!”

    “都愣着干什么,都给我踩。”

    张飞回头大喊。

    身后一千骑兵,一边脸上无比肉疼地驾驶着马匹跑进田里开始毁坏粟苗,一边又隐隐带着某种兴奋。

    就跟后世有人捏方便面解压一样,也许踩秧苗,也是一种解压方式来着。

    “我......”

    司马俱当时候整个人都不好了。

    你特么要打仗就打仗,踩我的粟苗做什么。

    司马俱欲哭无泪,对身边的士兵大喊道:“杀,给我杀出去,我要宰了那黑厮。”

    “将军,你刚才不是说骑兵......”

    左右迟疑。

    司马俱大吼:“少废话,再不出去,我们的粟苗就全没了。”

    “唯。”

    众人带领士兵杀出城去。

    上万人浩浩荡荡从西门奔出,挥舞着刀枪嗷嗷叫着杀向官军。

    这毁坏粟苗可激怒了整个黄巾军,作为农民出身,田地和粟谷就是他们的命根子,怎么容易他人随意践踏?

    “撤!”

    张飞跑出粟田,翻身上马,驾驶着马匹又冲回了田里,扬鞭驾着马匹在一望无际的粟田中肆意奔跑。

    “那黑厮给我站住!”

    “休要跑了黑厮。”

    “不行啊,他在田里,不敢急追。”

    “那怎么办。”

    黄巾兵们站在田边,咬牙跺脚,气得不行。

    张飞和官军太狡猾了,他们出城后,这帮人不仅不跑,甚至也不和他们打,居然往田园深处跑去。

    要知道农夫进田里干活,都是走田间纵横交错的阡陌小道,每条阡陌只能容许一人通行,根本没法奔跑,即便下了田,也要小心翼翼地避开粟谷,生怕踩到粟苗。

    而那黑厮居然在田里纵马,肆意欢快地践踏秧苗,反倒是黄巾军投鼠忌器,不敢深入。

    “来啊,来快活啊。都愣在那干什么。”

    张飞纵马跑了一会儿,见身后的追兵都只敢站在远处田边的官道上,不敢过来,便扬手招呼。

    城楼上的司马俱,城外的上万黄巾兵,此时此刻,脸都是绿色的。

    远处山坡上,率领八千士兵严阵以待的刘备,看着张飞撒欢一样在稻田里快乐,嘴角微微抽搐地对陈暮道:“四弟啊。”

    “嗯?”

    陈暮正一脸笑吟吟地看着张飞。

    “有句话为兄不知道当不当讲。”

    “大哥请说。”

    “三弟,怕是属牛的吧。”

    “怎么说。”

    “牛喜欢吃粟苗。”

    “哦。”

    “你肯定是属狗的。”

    “为啥?”

    “没事,为兄瞎说的。”

    刘备嘴角还在抽搐。

    嗯。

    城里的黄巾贼可能不是人。

    但四弟你是真的狗。

第六十三章 折磨之王

    汉民族对于粮食有多重视?

    曹操骑马踩踏麦田,割发代首。

    苏轼为节约食物,房梁挂钱。

    历朝历代统治者下圣旨劝农桑、劝节约。

    即便是刘备当政的时候,有一年大旱,也要下禁酒令,不许人们用粮食酿酒。

    为此还与简雍在抓私藏酿酒工具之人的事上有过争执,最后被简雍的黄段子给说服了,可见古人有多爱惜粮食。

    陈暮为了逼迫司马俱投降,毁坏他的粟田,践踏他的粟苗,这种行为,在古人眼里,无异于犯罪。

    不过行军打仗嘛,无所不用其极。

    曹操在《后汉书》与《三国志》两本正史里,光屠城记录就最少五次以上,跟曹操比,陈暮还是觉得自愧弗如。

    当然。

    也许有人说,你好的不学学坏的,那些仁义君子你不去跟他们比,非得去找老曹比。

    但三国就是个比烂的时代,在史料记载里,各路军阀除了刘备没干过什么太脏的事以外,哪家都不是什么好东西。

    什么吃人肉的,坑杀降卒的,杀名士的,屠城的,称帝的,劫掠的,烧城的,篡位的,毒杀皇帝的,相比之下,自己就是毁坏个粟田而已,反倒不算什么大事。

    只是刘备看着好好的粟苗就这么被毁坏,心疼而已。

    但再心疼,事情还是得做。

    不然治下如何安稳?百姓如何安居乐业?

    因此见到张飞带着一千骑兵在粟田里如此肆意妄为,刘备也没有出声阻止。

    汉朝的粟田跟麦田不像南方的水稻一样田里蓄水,田里是干的,只有需要的时候才会灌溉。所以马蹄踩入粟田,并不会陷入土地中。

    司马俱的队伍投鼠忌器,哪怕恨不得生啖张飞的肉,但步兵本来就追不上骑兵,更何况人家还在田里。

    闹哄哄了一阵,司马俱一咬牙,自己亲自领军,率领两万大军出城。

    他的兵马不过四万,现在三万人全都出去,乌泱泱一片,杀奔远处数里之外的刘备军。

    看到这一幕,刘备对陈暮道:“四弟,全军出击吧,顺势将司马俱击溃。”

    他的步兵只有八千? 但骑兵有一千。

    而且他的骑兵部队还是有甲胄的半重骑兵? 对付农民军不要太简单。

    然而陈暮却摇摇头:“收兵。”

    “收兵??”

    刘备自前年起兵出征黄巾以来? 大大小小也打了十余仗? 谈不上经验丰富? 但也看得出来? 这是击溃司马俱的好机会? 为什么要收兵呢?

    陈暮解释道:“现在上去大战? 只能正面击溃,不能解决问题。一旦贼军逃回城里? 又得重新开始? 攻城的话损失太大。不如继续拖着,反正粟田就在城外? 每天破坏一点? 折磨折磨那司马俱,总有一天他会投降。”

    折磨?

    刘备无语。

    这不是耍流氓吗?

    “子归啊,咱就不能真刀真枪和他干一场吗?”

    “大哥,打仗会死的人? 说好的仁义呢?”

    “好.....好吧。”

    刘备不说话了。

    得,又被自家老弟给道德绑架。

    不过陈暮倒是没想到刘备还有这么堂堂正正头铁硬刚的想法。

    相比于他老祖宗刘邦? 那是一点先祖流氓风范都没学到。

    打仗可不是玩游戏过家家,那是用小命生死相搏。

    命只有一条,为了生存什么都必须做。

    就跟和仇人决一死战一样,拿命拼的时候,谁还管你招数还是套路?

    用牙咬用手挠扣眼珠子掏裆捅p眼子,什么打法下流就用什么。

    别说年轻人不讲武德,讲武德的早就埋在地里变黄土了。

    要是打仗还有规矩,讲礼仪,那最终也就是个宋襄公,落到个被人千年耻笑的结果。

    好在刘备虽然为人正直,但不迂腐,听从了陈暮的建议,大手一挥:“鸣金。”

    叮叮当当的鸣金声传来,刘备的八千步兵前队变后队,井然有序地撤退。

    远处田野上还撒欢的一千骑兵,也是兵分两路,从远方的田里穿行而过,卷动着飞扬的尘土,将身后的黄巾甩得连灰都吃不到。

    司马俱率领队伍追杀了数里地,直到实在追不上了,这才收兵回城。

    老实说,步兵衔尾追杀骑兵,必然有跑得慢的跑得快的,这样队伍脱节,若是这个时候张飞率领一千骑兵打个回马枪,说不准就能杀得司马俱大败。

    但陈暮显然不希望真刀实枪地干一场,他的目的是要逼降司马俱,既然拿捏住了对方的死穴,又何必硬碰硬呢?

    没那么个必要。

    司马俱收兵回城,回到自己的府邸,恼羞成怒道:“气死我了,快,派出人手,找徐和求援。”

    左右有人叹道:“将军,如今春粮全在城外,我们如果不守住的话,到秋天后,城里的粮食全部吃完,大家就得饿肚子,还得想个办法才行。”

    “是啊,官军显然是打算清野,我们没那么多粮食固守,要么找个时机和官军决一死战,要么.......”

    “要么什么?”

    司马俱瞪眼望去。

    那人迟疑道:“要么只能投降了。”

    啪!

    司马俱大怒,指着他喝道:“来人,将他拖出去斩了。”

    “将军息怒,老包子也是为了将军好,如今眼下还得想办法解决问题。”

    “是啊,老包子忠心耿耿,只是一时糊涂而已,将军莫要动怒。”

    众人连忙劝道。

    被大家劝说之后,司马俱才勉强压下火气,说道:“大家不用担心,徐和不会见死不救,我们必能击败官军。”

    如果陈暮在这里,一定会感叹司马俱的年轻。

    岂不闻太祖十六字兵法真决,死缠烂打战术,打不死你,折磨死你。

    接下来的几天,刘备军在城外安营扎寨,每日派出小股部队骚扰司马俱的田地,破坏他的粟苗。

    陆康的军队由伊恒率领,悄悄渡过济水,屯兵在高苑北面五里外的广牟乡。两边已经取得联系,陈暮要求他们隐藏行迹,不要被发现,以作奇兵。

    如果看过一望无际的平原就知道,位于平原地区的地貌极为平坦,田野辽阔,虽有起伏的丘陵,却也只是如夜幕时点缀夜空的群星一般,仅仅只是占据了星空一小部分,更多的区域,是那般浩瀚如海的宇宙。

    青州就是后世的山东,山东多平原,乐安就处于后世的鲁西北平原区域,高苑城外的粟田鳞次栉比,绿油油的粟苗茁壮成长,偶有山丘森林,郁郁葱葱的林木葳蕤,透露着春天的活力。

    可惜这份活力很快就被人为破坏,成队成列的官军拿着镰刀锄头冲入粟田,不断收割。每次司马俱一出城,营寨就会敲锣打鼓,士兵立即跑回去,不被抓住。

    刘备驻扎在高苑城五里外,按照距离来说,其实也就是两公里。但在平原上的视野实在太好了,只需要安排几个骑兵在城外山坡上观望,一旦司马俱敢出城,骑兵立即回去报信,刘备就鸣金收兵。

    黄巾军在野外本来就打不过官军,要不是陈暮不想给自己增添伤亡,只想玩流氓战术,八千步兵配合一千骑兵冲阵,司马俱这四万人必败无疑。

    更何况司马俱也不敢把人全带出城,每次只带两万人,攻打人家驻守的营寨,才到营寨前,就被一波箭雨逼走。

    而且后勤问题也不需要担心,梁邹离高苑不过数十里,源源不断的军械和粮草运来。

    陈暮是猫捉老鼠,不断在戏耍司马俱。

    这么做的原因也很简单,一是不增添已伤亡,二是不给敌人造成伤亡。

    司马俱的几万士兵都是青壮劳动力,如果能逼降,统统都要给他当打工仔工具人种田去,陈暮怎么可能让自己的劳动力受到损失。

    老资本家行为了。

    在又一次看到官军望风而逃,跑回营寨之后,司马俱彻底失去了理智,长刀一挥怒吼道:“给我冲,杀进去。”

    左右带着人马尝试了一轮冲锋,箭簇如雨点般射来,黄巾军抱头鼠窜,狼狈而逃。

    两侧营寨空地上,一千骑兵也不断射箭骚扰。

    很多人奇怪,长矛方阵应该是克制骑兵的办法,为什么骑兵就能如此为所欲为呢?

    还是那个问题,机动性。

    长矛方阵能够克制的只有不着重甲的轻骑兵,但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开始,汉民族的骑兵都是弓马娴熟的存在。

    包括后来蒙元,后金,他们的骑兵也都是以弓箭为主要攻击手段。

    利用骑兵的机动性,步兵如果结阵,就远程射击,等到步兵被弓箭射到溃败,就骑马砍杀。

    人家不仅跑得比你快,还有远程攻击能力,步兵自然只有被动挨打的份。

    看到对方骑兵出来,摄于兵势,司马俱不得不暂避锋芒,鸣金收兵。

    结果才刚回城里没几分钟,就得到消息,官兵又开始毁粮。

    司马俱眼皮子狂跳,他自从跟着天公将军起事以来,也不是没跟官军打过。

    但这么流氓的官军,还是头一次。

    无奈之下,又只得点齐兵马,杀出城去驱赶官军。

    这边官军见他们来,又撒丫子往回跑。

    等他们一走,又溜出来继续干坏事。

    看着官军反复横跳,司马俱那个气啊,心里憋的火蹭蹭地冒。

    有本事你们出来一战嘛。

    要是明刀明枪把我击败了,我也认了。

    拿我的田地撒野,算什么英雄好汉?

    然而司马俱不知道的是,陈暮这一招釜底抽薪,除了学习太祖兵法以外,与早年看书时,看到诸葛亮的一些事迹也有很大关系。

    诸葛亮第四次出祁山的时候,就曾经对上邽附近的麦田进行破坏,只是司马懿援军到的及时,没有让诸葛亮来得及把所有麦田损毁,使得这批粮食后来成为魏军与蜀军对峙的关键。

    而在《三国演义》里,这一段历史被罗贯中写成了卤城收麦,让司马懿成为诸葛亮的打工仔,免费帮诸葛亮收麦,来刻画诸葛亮多智近妖的形象。

    所以在围城的时候,如果知道城内粮食不足,损坏敌人的稻田,可不是陈暮发明的。

    不仅诸葛亮干过,春秋战国时期也有。

    像楚庄王这厮迫害宋国,做得比陈暮还过分,为了逼迫宋国投降,不仅收割了人家的麦田,居然还筑室反耕,包围宋国,当着人家的面在城外建造房屋,耕种人家的土地,把宋国城外当自己家了,属实离谱。

    相比之下,陈暮反而算是善良的,没有楚庄王那么过分到在人家都城外另外再造一座城市的地步。

    即便如此,也把司马俱逼得十分窘迫,官军不断地撩拨他的怒气,却不管如何咆哮,也只能无能狂怒,眼睁睁地看着城外粟田一天比一天少。

    不过司马俱倒也还没有完全绝望,徐和还有军队,只要徐和援军抵达,两军合起来最少有十万大军,如此庞大的队伍,一千骑兵能够发挥的作用就很少,必能击溃官军。

    “将军,昨日又被损坏了八百多亩田。”

    高苑县令府。

    听到士兵汇报的消息,司马俱嘴角抽搐,心里在滴血。

    “将军,那样的话,秋收时节,我们剩余的田地将不足一半。”

    有个读过几天书的半吊子手下用小木棍算了半天,也就是算筹计数法,得出这么个结论。

    一名手下悲戚说道:“将军,再这样下去,就算打退了官军,剩余的粮食也不够我们过冬了,明年大家都得饿死。”

    司马俱强忍着怒意问道:“派出去找徐和的人去了几天了?”

    “四天了。”

    “嗯。”

    司马俱点点头,安慰众人:“高苑离昌国不过一百余里,也许此时徐和大军已经在路上,大家再耐心等几日。”

    “可是如果我们再不下田的话,即便官军不破坏,田园也会荒芜,长出杂草,那搞如何是好?”

    另外一位手下提出担忧。

    种地可不是把种子丢进地里就不管了,初中历史就应该讲过古代农业文明的特点“精耕细作”。

    秧苗种下去后,不仅要施肥、锄杂草、灌溉,还得时刻照料,因为谷物秧苗都很嫩,稍不留神,就可能会死。

    如今官军已经围攻了他们五天,足够田里长出大量杂草,这些杂草会吸收粮食的养分,到时候即便到成熟的季节,粟苗也不会结多少粟谷,粮食歉收。

    司马俱想了想道:“我们每次出城,官军就会缩回营寨,不如今日我们佯攻,把他们逼回去,再派人去打理田地?”

    “那城内不留人防守吗?”

    有人问。

    要想看住官军,最少得两万人,那么派人留守还得打理田地,剩下的两万人就不够分配。

    毕竟整个高苑县各处分布了三十余万亩田,当时亩产不足,要养活一户五口之家,要二十亩地,平均每人最少耕种四亩,司马俱四万青壮劳动力耕种了二十万亩。

    已经派了两万人出去盯防官军营寨,再留一万人驻守,另外一万人打理田地的话,恐怕会累死,忙活一天都整理不了多少亩地。

    司马俱咬牙道:“留500人吧,反正官军也只有一万人,分不出人手攻城。”

    “唯!”

    众人领命。

    那边司马俱定了计策,这边官军今日的活动又开始了。

    刘备军队浩浩荡荡地出来,如同一群硕鼠,举着镰刀锄头嗷嗷叫着奔向粟田。

    让人类搞建设很难,但搞破坏却很容易。

    要不是黄巾军每天都出城骚扰,平均一天八百亩的战绩实在是小瞧了人类的破坏力。

    八千士兵,一个人毁坏一亩粟田,只需要半个小时就行。

    甚至有收麦经验丰富的老兵,十多分钟就能把一整亩田割得干干净净。

    这其实已经是陈暮在特意克制的结果,他要得不仅是司马俱四万青壮劳动力,土地也要,没打算真把二十万亩田全破坏光,这些以后可都是他的粮食。

    陈暮和刘备此时正在军营里下象棋,如今事情做了几天了,士兵们也熟门熟路,已经不需要指挥,大家各司其职就行。

    “使君,刺史,那司马俱派人出城打理田地了。”

    就在这个时候,在外面观察的探子回报。

    “哦?”

    陈暮来了兴趣,没想到司马俱还敢出城打理田地,问道:“他们出了多少兵马?”

    “在营外的跟以往一样约有两万,剩余出城打理的田地的,应该也有一两万人。”探子答道。

    “那就意味着城里空虚。”

    陈暮摸着下巴。

    刘备眼睛一亮:“这是个好机会,陆太守的人马正好可以奇袭高苑城,此战可一举定乾坤矣。”

    “可是那样的话,司马俱只有三种选择,一种是投降,一种是死战,一种是跑向昌国。除了第一种以外,另外两种都不好。”

    陈暮摇摇头。

    刘备纳闷道:“那该如何是好?”

    “继续折磨他。”

    “继续折磨?”

    “不错。”

    陈暮对传令兵道:“跟陆太守的人马打声招呼,让他们攻城,但不要攻进去,鼓噪鼓噪,吓一吓敌军即可。”

    刘备不解道:“四弟,这又是何意?”

    陈暮笑着说道:“这样那司马俱必然疲于奔命,要么眼睁睁地看着田地一天天荒芜,或者被我们毁坏,要么老家被人偷掉,整天担惊受怕之下,最后扛不住了,向我们投降。”

    刘备沉吟道:“四弟。”

    “嗯?”

    “做个人吧。”

第六十四章 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陈暮现在的做法就相当于在铁笼外耍猴。

    拿一颗小石头丢一下猴子。

    猴子生不生气?

    生气?

    那就再来一下。

    咚咚咚。

    多丢几次,猴子有样学样,捡起石头准备还击。

    然后它发现陈暮手里有一个大盾牌.....

    看着猴子无能狂怒,在铁笼里上蹿下跳活活气死,大抵就是眼前的情况。

    欺负一个被夏侯渊轻松打败的小怪,其实不算本事。

    但谁让陈暮眼馋劳动力呢?

    青州不比冀州和豫州,汉末的时候,豫州有八百万人,冀州有六百多万,是人口最多的两大州。

    青州呢?

    只有不到四百万人。

    这些人口主要分布在平原和北海二地,这两地人口加起来有两百万,其它四地,总共只有不到两百万。

    所以作为目前统治阶级,陈暮要思考的问题是,每一个人口都弥足珍贵,不容损失。

    青壮劳动力,以后可都是打仗和种田的主力军,少一个都是浪费。

    因此如何利用合适的计谋,无损失地全歼敌人,才是他目前要考虑的事情。

    屁股决定脑袋,位置决定想法。

    如果现在出兵打仗的是一个普通的朝廷将领,那么他要考虑的是,就是如何尽快击败敌人,拿到属于他的战功。

    至于敌人死多少,自己手下士兵死多少,那就不是他重点关注的问题。

    比如董卓。

    他刚刚到冀州的时候,要考虑的是如何尽快打开局面,不能像卢植一样,因为长时间没有战果,被朝廷撤掉。

    所以急功近利,不再攻打城高粮多的广宗,反倒去攻打下曲阳,结果同样碰了个钉子下狱。

    值得一提的是,现在董卓被放出来了,目前在西凉跟着张温平羌乱。

    而陈暮将来要以青州起家,治下人口自然越多越好。

    人口多,兵力就多,粮食就充足。

    所以现在也只能委屈委屈司马俱,继续饱受陈暮的折磨。

    当司马俱听到忽然来了另外一股官军攻城的消息,骇然色变,连忙率领人马回城。

    但此时官军营寨的人马一齐杀出,一千骑兵奔驰而来,卷起滔天尘土。

    黄巾军顿时大乱,司马俱急着回城,不敢命令士兵减慢速度结阵对敌,不停催促士兵快点回去。

    正在此时,张飞奔马直取司马俱? 大喝道:“贼将纳命来!”

    司马俱一咬牙? 奋起反抗? 与张飞扭打在一起。

    他的武艺比张飞差得太多,顶天不过30-40,一般在汜水关下,大抵就跟被华雄两三回合斩了的俞涉水平一样。

    这水准? 张飞大抵也就两三矛的事情。

    但陈暮早有言在先? 只驱赶即可? 不可杀之。毕竟一旦司马俱被杀? 他的部下不管是四散逃跑还是搏命反抗? 都是件麻烦的事情。

    所以陈暮打算攻心为上,要四万人加上司马俱,都整整齐齐地投降过来? 给他当屯田的工具人去。

    于是张飞佯装不敌,拖延了一会儿时间后败退? 放司马俱回城里去。

    等司马俱的人马回到城里,才发现只回来了三万多人? 有七八千在外面打理田地的士兵由于没有武器,被官军轻易俘虏,成为了战俘。

    这对于司马俱来说,又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将军,乐安太守陆康的人马也过来了,如今我们被两面夹击,官军还在损毁我们的粮食,这可如何是好?”

    部下忧心忡忡。

    司马俱只能勉励道:“大家不要怕,徐和的人马很快就会到达,再坚持两日。”

    众人稍稍安心一些。

    徐和有数万人,合在一起接近十万,确实可以抵御官军。

    然而司马俱不知道,此时徐和也十分尴尬。

    他接到消息,立即点齐兵马出征。

    结果在半路上,就被于陵和西安的官军拦截。

    于陵昌国西安高苑四县地理位置是一个正方形,于陵与西安是对角关系,昌国与高苑是对角关系。

    如此一来,从昌国前往高苑,就必须穿过于陵与西安二县的防区。

    管亥与典韦两人各率领一万人马给了徐和迎头痛击。

    本来这也就算了,徐和带了五万人出来,倒也不是不能打。

    问题是,刚出来没两天,他就听到了临淄方向的官军袭击他老巢昌国的消息。

    要知道徐和虽然对外宣称有二十万人,实际上是所有人口加起来。

    曹操得百万青州兵,青壮只有三十万,其余七十万是老弱妇孺。徐和也一样,二十万当中,只有六万是青壮,另外十四万是没有战斗力的,根本不能打。

    哪怕他留了一万人防守,可徐和依旧放心不下。

    无奈之下,徐和不得不放弃救援司马俱,率军回师。

    所以现在司马俱已经没有了任何外援。

    而第二日,官军又开始毁粮。

    司马俱站在城楼上,远远眺望着官军在田地里干的坏事,好悬没一口老血喷出来。

    因为他看到他被俘虏的士兵,正被官军逼着毁坏他们自己种下的粮食。

    这世上还有什么比让一个农民亲手毁掉自己种的粮食更杀人诛心的事情?

    每一颗粟苗,都是农民的宝贝孩子一样,细心照料。

    结果却逼着他们一颗颗拔除干净。

    在城楼上观看的每一个士兵脸色,都无比的悲戚,像是杀了他们的父母,如丧考妣。

    “官军,怎么可以如此无耻!”

    司马俱浑身直哆嗦。

    原本他想着,就算官军每天损毁八百亩,要把二十多万亩田全部破坏,最少也得七八个月。

    现在是四月份,八月秋收,总归是还能剩个大半。

    如今倒好,不仅自己这边失了人手,反而给官军增添了人手,这下此消彼长,都不知道粟田能不能坚持到秋收了。

    “将军,怎么办。”

    部下焦急不已。

    司马俱喃喃道:“不要急,再等等,徐和马上就到......”

    又过了两日,徐和没有来,天色反倒越来越暗,乌云盖顶,仿佛随时要下起倾盆大雨。

    陈暮坐在营寨之中,听到外面似乎有打雷声,出来看了眼天色,不由大喜。

    刘备正巧路过,看到这一幕,好奇道:“四弟,何事喜形于色?”

    陈暮笑道:“压倒司马俱最后的一根稻草来了。”

    “哦?”

    刘备不解道:“四弟是指什么?”

    陈暮说道:“我们连日毁坏司马俱粟田,不停地折磨他的神经,撩拨他的怒意,他心中必然早就憋着一口气,想要反攻倒算,一雪前耻。”

    刘备点点头:“不错,我若是被人家这么无耻地毁坏我的田地,我也得气地怒发冲冠。”

    咋地,大哥你还学会暗讽我了?

    陈暮翻着白眼道:“司马俱如今唯一的倚仗就是徐和,如果此时他得知徐和无法救援的消息,你猜他会如何?”

    刘备想了想,道:“万念俱灰?”

    “是的。”

    陈暮指了指头顶笑道:“此时司马俱依旧只有那三个选择,一是出城死战,二是率众投降,三是守城困兽。如果他还抱着不愿意投降的念头,那么他必然在希翼着我们没法那么快损毁掉所有田地,还等着秋收,可是你看这天要下雨了。”

    刘备恍然大悟:“天要下雨,若是不排水,则所有粟苗必然要被淹死。那么司马俱所有的希望都没了,再继续守城,就等着饿死,只剩下出城死战和率众投降这两条路走。”

    粟的习性是喜干燥,怕洪涝。平日里种植的时候,只需要少许水灌溉即可,不能像水稻一样生长在水中。

    所以一旦下雨,农民就得给粟田排水。

    现在司马俱被困在城里,一旦冒雨出城,就有被一次性全歼的风险。

    虽然官军不一定会在雨天打仗,可这种事情谁说得准呢?

    “嗯。”

    陈暮点点头:“我要的是司马俱这四万青壮,所以我一直没有和他们正面打仗,就是一步步从心理层面上击溃他们,如今已经折磨得差不多,接下来就该给司马俱连番打击了。”

    “要如何做?”

    刘备问。

    陈暮咧嘴一笑:“当然是把徐和没法来的消息告诉司马俱呀。”

    司马俱求援的信使是被特意放出去的,毕竟五地包围圈,想要派人出去还是很难。

    所以回来报信的信使早就被扣住,正是发挥作用的时候。

    当天下午,之前被抓的信使就回了高苑。

    “将军,大事不好了。”

    司马俱的部下急急忙忙跑到他的府邸。

    “怎么回事?”

    司马俱正在房间休息,这两日神经绷得太紧,好不容易睡着,听到声音,几乎是噌一下从床上爬起来,拔出了放在一旁的刀。

    部下焦急道:“信使回来了,他说.....”

    “他说什么?”

    司马俱预感到有些不好。

    “徐和被伏击了,昌国也被偷袭,他不得不回去防守。”

    “什么?”

    听到这个消息,司马俱差点昏过去。

    给予厚望的徐和居然没有来,对于他来说是个天大的打击。

    从根本上来说,司马俱和徐和都不想投降给官军。

    毕竟如果他们愿意投降的话,夏侯渊攻打他们的时候早就投了,而不是被夏侯渊最后斩杀。

    所以司马俱十分顽强,坚决不投降。

    官军毁坏粟田不算什么,因为他们每天能毁掉的田地有限,他还能剩下很多亩。

    可徐和不来的话,那就意味着他没有了退路,只能和官军决一死战。

    要么投降,要么死战,只有这两条路可以选。

    “将军,还有.....”

    “还有什么?”

    “信使说,他之前被官军抓走,现在官军让他回来报信,说邀请将军城外一叙,官军已经在城外严阵以待了。”

    “走!”

    司马俱一咬牙,道:“点齐兵马,我要和官军决战。”

    继续困守已经没有意义,因为新粮收不上来,旧粮每天都在消耗,守城的话迟早有一天他们会饿死,还不如死中求活,杀个痛快。

    “唯!”

    部下快速去集结部队。

    高苑城大门打开,司马俱骑着高头大马,积攒了十多天的怒气爆发,冲出城后,他便准备令人擂鼓攻击。

    但在这个时候,远处的张飞已经声若洪雷地大喊道:“司马俱,可愿降否?”

    司马俱愣了一下,随即没有下令攻击,而是冷着脸,带着队伍缓缓靠近官军,双方距离五十米,阵型一字排开,一方三万多人,另外一方不到一万人,正面对峙。

    “不降!”

    司马俱拔出刀来,怒喝道:“你等卑鄙小人,只会损坏我粟田,我宁死也不降你们。”

    陈暮骑着马越众而出,叹道:“何必呢,司马将军,给你和你的部下留一条活路不行吗?归顺朝廷之后,我必然善待尔等,绝不伤一人。”

    开玩笑,这些人可都是以后的工具人,只听说资本家剥削工人的,没听说资本家要工人命的,没有工人,资本家还怎么剥削?

    “哼,多说无益,手底下见真章。”

    司马俱准备下令进攻。

    陈暮叹息一声:“既然如此,那我也只好撤军了。”

    撤军?

    司马俱愣住。

    他以为陈暮是在开玩笑,愕然道:“你要撤军?”

    “是啊。”

    陈暮理所当然地点点头:“既然你要自寻死路,那我也就没必要和你打了,你继续留在这自生自灭吧,只是可惜了你手底下的汉子。”

    嗯,我不装了,摊牌了,我只是馋你这四万人马的身子。

    还没等司马俱回过神来,陈暮就挥手道:“撤军。”

    大军缓缓后退,慢慢离开。

    一直等他们消失在地平线上,司马俱与诸多手下才面面相觑,惊愕不已。

    他们,一仗未打,就击败了官军?

    像是活在梦里。

    啪嗒。

    一滴雨打在了司马俱的脸上,冰冷的触感告诉他,这是现实,不是梦。

    但下一秒,司马俱就骇然道:“下雨了。”

    “下雨了。”

    “田地!”

    “快回城里拿工具。”

    司马俱的大军顿时乱做一团。

    粟苗怕洪涝,大雨倾盆而下,不排水的话,他们照样活不到明年。

    乌泱泱三万多人,跑回城里放下武器,扛起锄头进田里。

    就连司马俱也亲自下田干活,在这个时候,没有比粟田更重要的事情。

    但就在此时,伊恒却带着五千士兵,悄然从北门用云梯爬进了城。

    高苑城早就没有了百姓,城里所有人都被突如其来的大雨吓到,正面战场的官军撤退,让所有人都下意识以为官军真的走了。

    于是在这个时刻,城里居然空虚得连一个守城的人都没有。

    等到有人在雨幕之中,注意到身后的东城门居然不知何时悄然关闭,城楼之上,升起了一杆大汉的红黑旗帜。

    官军,居然夺城了!

    在粟田里干活的三万多黄巾兵全都愣住。

    而就在这个时候,陈暮带着少量骑兵,穿着蓑衣缓缓而来,四下巡视,找到了司马俱的位置。

    他骑马来到不远处得田埂边,大声道:“司马将军,怎么样?还想在野外自生自灭吗?”

    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高苑城没了,身边的士兵都没有带武器,粟田也很快会被雨水淹没。

    在这一瞬间,绝望涌上心头。

    司马俱流着眼泪,颤抖地跪在地上,哀声道:“我降了。”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1126/ 第一时间欣赏三国之谋伐最新章节! 作者:玩蛇怪所写的《三国之谋伐》为转载作品,三国之谋伐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三国之谋伐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三国之谋伐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三国之谋伐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三国之谋伐介绍:
这是一个现代人,与刘关张桃园结义,为他们做谋划的故事。PS:本书大部分遵照史实,人物性格会发生变化,并不依赖演义。不过会少量截取演义的精华,比如青龙偃月刀之类的武器等等,不影响历史。三国之谋伐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三国之谋伐,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三国之谋伐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