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其他小说三国之谋伐TXT下载三国之谋伐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三国之谋伐全文阅读

作者:玩蛇怪     三国之谋伐txt下载     三国之谋伐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五十九章 内部压力

    第二日,当夏日的热风拂过洛阳城时,街上来来往往的百姓已经少了许多,这么热的天气,没有人愿意顶着大太阳出门。

    何进在大将军府中与荀和商议,袁绍今日进军,预计午时就能抵达洛阳,得下定决心什么时候动手。

    “事态紧急,宜早不宜迟。袁本初抵达洛阳后,大将军应该立即带兵入宫。”

    荀和给出了建议。

    何进点点头:“正当如此,还有那司隶校尉刘备,尚书令陈暮,我到时候就让天子下召,将他二人夺职,让先生担任尚书令,袁本初做司隶校尉。”

    陈暮吗?

    荀和在心里思索着,得罪他的话.......无所谓了,现在大将军即将取得胜利,党人上位在即,陈子归毕竟不是自己人,等自己得到了胜利果实,陈子归无权无势,能奈我何。

    若是他能够识时务,为我所用,看在以前也帮我出过主意的份上,不介意让他继续为官,用他的才智造福一方百姓,若是不识时务的话......

    荀和眼眸里闪烁过一丝寒光,党人为了今日已经牺牲了太多,何进必须成功,谁敢阻拦他就杀谁,陈暮也一样。

    正在这个时候,门外卫士忽然来报:“大将军,府外来人,太后请大将军入宫一叙。”

    “太后叫我?”

    何进略微狐疑地看了眼荀和。

    荀和思索道:“应当是太后等待不急,想要找大将军询问,何时可以扳倒太皇太后。”

    何进问:“那我该去吗?”

    荀和翻了个白眼:“自然要去,其实太后即便不叫大将军,我也会让大将军今日进一趟宫,让大将军请何太后与天子去东宫。”

    “东宫?”

    何进纳闷道:“让太后与天子去东宫做什么?”

    荀和解释道:“大将军带兵入宫诛杀宦官,宦官必然不甘坐以待毙,到时候挟持太后与天子,大将军投鼠忌器,反倒不好处理。所以在行事之前,要请太后与天子去东宫,东宫四面高墙,只有乐成门一个出入口,只要派兵守住,则万无一失。如此便能将宦官围剿于西宫,而不会伤到太后与天子。”

    何进恍然大悟:“先生说的确实有理,我险些忘了此事。”

    倒不是何进忘了,而是何太后跟天子现在很安全,有郭胜跟赵忠等几个亲近他的宦官保护着。即便蹇硕手中有兵权,内宫禁卫也不敢对太后与皇帝怎么样。

    只是现在阖府上下幕僚全都嚷嚷着要诛杀宦官,哪怕何进想把亲近自己的那一批宦官保下来,也因为内部与外部压力太大,而不得不作罢。

    很多人以为何进优柔寡断,难成大事,实际上你到了何进那个位置,也会十分犹豫。

    究其原因,有以下四点。

    一,蹇硕跟董太后被除掉,没有了外部压力,让何进觉得宦官已经没有任何能力威胁到他。

    二,很多宦官决定投靠他,愿意为他效力。

    三,郭胜赵忠与他有旧,是郭胜帮助太后入宫,才有了何进今天的地位,是赵忠担任大长秋时,在太后毒杀王美人的时候策动宦官帮忙劝说先帝,又鼓动诸多常侍一起帮忙掏腰包出钱,才让先帝消气。

    四,张让是他的亲家,他另外一个妹妹嫁给了张让的儿子。

    特别是第三点和第四点,使得舞阳君何苗何太后都在为张让赵忠等人说话,身边的亲戚都反对,何进本人又跟宦官牵扯太深,利益纠葛,只要是个正常人,都不会那么果断下决定。

    所以历史上从汉灵帝死之后,何进府里的幕僚们就天天嚷嚷着杀死宦官,每日唆使催促何进带兵入宫,结果一直到八月份,拖了三四个月他都没有下定决心。

    最后终于狠下心之后,又很快被何苗与舞阳君出卖,被宦官提前一步埋伏,反倒自己先一步送了性命,确实是一件挺可悲的事情。

    不过那时何进之所以犹豫,最大的因素就在于除掉了外部压力,何太后舞阳君何苗给了不少内部压力。

    而现在内部压力还没有给到何进身上,外部压力就已经给过来,让他毫不犹豫地下了决定。

    现在最大的外部压力就是蹇硕跟董太后,何进打算以诛杀宦官的名义,将蹇硕与董太后一起除掉,如此一来,既解决了宦官问题,又能够将蹇硕跟董太后一网打尽,一石二鸟,十分阴险。

    当下,何进就带着兵马,在士兵的护卫下,浩浩荡荡入宫。

    当然不是入西宫,而是去了外宫崇德殿等候。

    片刻功夫,何太后就施施然过来。

    何进行礼之后,才刚坐下,何太后就说道:“我听说大将军要诛杀诸常侍?”

    只这一句话,何进就头皮发麻,连忙问道:“是谁告诉太后的?”

    何太后道:“是母亲告诉我。”

    何进皱起眉头:“这些事情,你们就不要插手了。”

    何太后不高兴了,冷声道:“大将军是不是忘了,我等始共从南阳来,俱以贫贱,是在宦官们的帮助下才有了今日,你现在是要兔尽狗烹,弃信忘义否?”

    “这......”

    何进一时间迟疑不定,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何太后又道:“国家之事,亦何容易!覆水不可收,况且女弟嫁予张奉,吾等与张公亦有亲谊。若杀张公,女弟何处?望将军宜深思之,且与省内和也。”

    何进跪坐在席上,沉默不语。

    过了片刻,见他不说话,何太后便淡淡地道:“都出来吧。”

    两侧偏殿内,早就躲着的诸多常侍宦官小黄门,浩浩荡荡数十人,全都弯着腰小碎步跑出来,跪倒在何进与何太后面前。

    蹇硕袒露着右肩,身上穿了件破破烂烂的衣服,手被捆绑起来,背上还背了荆条,学廉颇负荆请罪。

    不仅按照古礼肉袒负荆,还把自己捆起来,可谓诚意十足,礼仪非常到位。

    张让领头,大声哭诉道:“大将军,饶我等一命吧。我子张奉与大将军女弟结亲已有四载,恩爱有加,大将军忍心看到他们没有父亲吗?”

    赵忠也忙道:“天下大乱,不仅仅是我辈之罪。先帝曾经与太后不和,几乎把太后废了,我们哭泣解救,各人拿出家财千万作为礼物,和悦先帝,才免除先帝责罚,看在此事的份上,请大将军饶命。”

    郭胜不断磕头:“我与大将军是同乡,太后能入宫,亦是我向先帝举荐。虽不至于说有多大恩情,但我常年伺候太后,尽心尽责,无甚差错,大将军怎么能无罪而诛我!”

    “是啊大将军,我等实无罪啊。”

    “蹇硕愿意交出兵权,将一切都奉送给大将军,只求大将军绕我等一命。”

    “请大将军绕我等一命。”

    诸多宦官们纷纷哭诉,声声哀求,动之以理,晓之以理。

    特别是张让赵忠郭胜三人,确实很难处理。

    张让跟何进是亲家,张让的儿子娶了何进另外一个妹妹,而且这个妹妹跟何太后还是同父同母的亲胞妹,素来跟何太后关系最为要好,她出面的话,何太后的态度就会很强硬,让何进难办。

    还有赵忠,还是王美人那事,不是赵忠领头,喊上张让等人一起向先帝求情,何太后估计早就被废掉了,对于何家来说,同样是个大恩情。

    郭胜的事更不用多说,没有郭胜,他们何家现在还在南阳卖猪肉呢,怎么可能进得了皇宫?

    所以他们三个人把事情一说,一下子就让何进举棋不定,不知道该怎么办为好。

    过了好一会儿,看何进脸色青一阵白一阵,像是在做内心纠葛,何太后便又道:“大将军还在想什么?蹇硕都愿意交出兵权,任你处置,你就这样对待天子左右亲信?莫非是存了专权以弱皇上的心思?”

    听到这句话,何进诚惶诚恐,连忙起身弯腰拱手道:“太后言重了,我绝没有这样的心思。”

    说罢又面向宦官们,冷厉喝道:“天下匈匈,正患诸君耳。不过既是太后求情,自当免死,诸君何不早各就国,以享天年?”

    宦官们面面相觑。

    他们个个都是县侯,理论上来说,确实可以回封地侯国当土霸王。

    问题是待在皇宫还有何太后保护,出了皇宫,别说回自己藩国封地,怕是还没出洛阳城,就要变成一具尸体。

    所以让他们就国肯定是不现实的事情。

    张让在地上连滚带爬地来到何进脚下,硬着头皮将手中蹇硕的禁军宿卫虎符高高举起,哭诉道:“大将军,这是禁军虎符,我等只愿意老死深宫,不愿意归国就藩,还请大将军成全。”

    何太后也劝说道:“蹇硕既已将兵权奉上,则内宫宫外,俱已是大将军人马,大将军还在怕什么?”

    “嗯。”

    何进接过虎符,轻点下颌,满意地看了眼张让道:“既是如此,那便先这般吧。若是以后尔等再敢肆意妄为,小心尔等头颅。”

    “是是是,我等以后只在深宫当中,常伴太后左右,必不敢妄为。”

    “多谢大将军,大将军之恩,我等念兹在兹,绝不会忘。”

    “大将军便是我之再生父母,以后大将军吩咐之事,我结草衔环,赴汤蹈火。”

    宦官们纷纷赌咒发誓,向何进表忠心。

    何进觉得有些腻歪,便对何太后一礼道:“那今日便到此,臣先告退了。”

    等他转身出门,诸多宦官们还趴伏在地上,不敢起来。

    唯有张让,回过头用怨毒地眼神扫了眼何进的背影。

    当初先帝在的时候,是他们帮何太后消除了王美人事件,也是他们帮何进弄到了兵权。

    要不是何进的妹妹嫁给了自己的儿子,何进那时就像一条狗一样匍匐在先帝脚下,哪有执掌北军的份。

    现在先帝驾崩才一个多月,灵柩还未下葬,何进就翻脸不认人,过河拆桥,卸磨杀驴。

    那就怪不得我们了。

第六十章 何进之死(二合一)

    何进从皇宫里回来后,荀和已经在厅堂内跪坐等候,见他进来,立即问道:“大将军,太后与天子是否已经安排妥当?”

    何进点点头:“已安排妥当,蹇硕交出了兵权,宫内宫外的所有禁卫都入我手中,宦官手中没有了权力,已不足为惧也。现在只消处理董卓与刘备,将太皇太后赶出宫中,则大事已定。”

    荀和听得有点懵,让你进宫把太后跟天子保护起来,怎么这事又扯到董卓刘备身上去了?虽然兵权拿到手是一件好事,问题是袁绍眼看就要杀过来,马上就要入宫诛杀宦官的档口,忽然转移矛盾,针对起董卓刘备是怎么回事?

    要知道荀和的打算可是进宫控制了宦官与太皇太后之后,就立即以太皇太后的懿旨与天子的诏书逼迫董卓跟刘备退军,因为董卓跟刘备现在的名义是以太皇太后的旨意,只要拿捏住太皇太后,就是拿捏住大义,自然也能和平解决这个问题,从容应对。

    不过仔细想想,蹇硕交出兵权似乎也是件好事。原本以为袁绍进宫会有不小的阻碍,荀和甚至已经考虑好引起小规模骚乱和开启战争的准备。现在既然宦官没有兵权,就意味着他们没有了保护,如此轻松便可以杀入皇宫,没有阻碍。

    想到这里荀和轻点下颌,赞许道:“此事大将军处理得不错,等袁绍抵达洛阳之后,大将军便可以率军入宫,先诛杀宦官,再逼迫太皇太后回河间,最后以天子太皇太后之名义,让董卓刘备罢兵,此乃一举两得也。”

    没想到何进尴尬道:“吩咐袁本初,让他按兵不动,就在城外安营扎寨,没有我的命令,不许进城。”

    “什么?”

    荀和蹭一下站起来,瞪大了眼睛:“此时大军已抵达洛阳,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大将军怎么能半途而废,中道而止呢。”

    何进叹了口气道:“公舒,你不知道,常侍蛊惑了太后,太后问我,是要杀左右亲信以弱皇上,复王莽梁冀之事邪?你说我这该怎么回答,难道答是吗?”

    听到他的话,荀和无语。胜利还没奠定,太皇太后还在搞事,董卓跟刘备的威胁也没解除。太后反倒是已经开始思考起皇权跟外戚平衡来。

    妇道人家就是妇道人家,虽在先帝那学了点帝王之术的皮毛,却依旧目光短浅,不识大局(别打我拳,这是古人这么认为)。

    “和知道了,待会和便去寻袁本初,跟他说一说。只是董仲颖与刘玄德不得不防,为了怕太皇太后召他们的兵马进城,威胁到太后与天子,大将军还是得劝太后跟天子去东宫才是。”

    荀和淡淡地道。

    对于何进的性格,他早就摸透了,这个结果亦在预料之中。反正他要做的事情就是保证何太后跟少帝的安全,只要二人进了东宫被保护起来,那之后的事情,就由不得何进。

    何进想了想也是,便点点头道:“那我午后再入一趟皇宫,一来以禁卫虎符先把内宫禁卫调离,换上虎贲军与羽林卫,二来安排天子与太后去东宫。”

    “这样最好,和便告退。”

    荀和告辞离去。

    何进回自己后院先休息,荀和却去了前院,找到了何进府中的诸多幕僚。

    荀和、郑泰、陈琳、卢植、张津、何顒、逢纪、鲍信、王允、刘表、李度等人,除此之外,武将那一系人马也在,孙坚、吴匡、董旻、张璋、许凉、伍宕等等,文武二三十余人,俨然一个小朝廷。

    其中孙坚当场跟随张温打韩遂之后,就被张温带来了洛阳,如今为议郎,投靠了何进,因为现在的长沙太守是袁术,孙坚的基本盘没了,现在只能在何进帐下任事。

    荀和环视一圈,缓缓说道:“诸位,所谓豫州叛军的内里,我相信大家都很清楚,我就不用赘叙。袁本初已经抵达洛阳,可大将军还是迟迟不敢下定决心。如今蹇硕已经交出兵权,宫内外的禁卫都已经在大将军手里,诸君怎么看?”

    张津郑泰等激进主义者纷纷说道:“大军既已至,应当即可进宫诛杀宦官,明正法典,以定天下。”

    “如今天下纷争,皆因宦官而起,此时不诛,还要等到何时?”

    “诸公之言,便是吾要说的话。”

    这些文人一个个比谁都激进,反倒是另外一边的武将派系,反而颇为犹豫。

    “大将军既然不肯,若是我们私自动兵,恐大将军责怪。”

    “在皇宫擅动刀兵,罪责不小啊。”

    “若是伤到了太后与天子,那该如何是好。”

    武将们迟疑反对。

    这不仅是从各自利益出发,同样也是从智慧高低的角度出发。

    何进的这些幕僚论起智力,肯定个个都是60以上,其中像荀和郑泰陈琳卢植何顒逢纪等人,都是人杰,有他们自己的考虑。

    对于他们而言,早已经摸透了何进的性格,知道他既然犹豫,那说不好就有可能放过宦官。

    世家豪强们的动乱,还得靠宦官的人头来平息。而且董卓与刘备的威胁眼看就要接近,这个时候不把太皇太后这个麻烦处理掉,还要等到什么时候?

    所以何进的这些幕僚,必然是支持荀和进宫清君侧。

    即便这么做有谋逆的嫌疑,事后也可以打出幌子,就说是豫州叛军干的,把何进从里面摘出来就行,根本就没有什么后顾之忧,历史是胜利者写就,这一点他们比谁都懂。

    更何况,除掉宦官可不是个坏事。

    窦武陈蕃李膺等人就干过,他们做了同样的事情,虽然失败了,可名望却不减反增,都已经过去几十年了,天下人就从来都没有人说过他们是反贼。

    所以在宦官人人喊打的情况下,他们这些人如果也学窦武陈蕃李膺,只要一成功,立即就是名望所归,个个都是天下楷模。

    因此对于这些智力比较高,想问题想得比较长远的文人来说,反倒是个个都希望进宫诛宦。

    而武将们则没那么长远的目光去考虑未来天下的事情,他们只会去想,如果他们带兵入宫的话,那万一事后何进问责,那可就形同谋逆了。

    特别是不小心伤到了皇帝跟太后,那绝对要完蛋,所以即便是胆大包天,素来有胆气的孙坚,都不敢支持。

    荀和看了眼武将们,就知道他们没那魄力和胆量,这样的大事,还得靠袁本初,便淡淡地道:“这些就不劳诸位费心,只需要许中郎将与伍中郎君打开宫门,让袁本初进宫即可,后面的事情,与诸位无关。”

    听到这句话,武将们面面相觑,又开始纠结犹豫起来。

    说真的,事情要是失败了,他们肯定逃不过问责。

    但万一要是成功了呢。

    那就是帮何进立了大功,事后分蛋糕取功劳的时候,岂不是.......

    这种复杂而又纠结的心情,确实是有。

    “诸位,不要想了,等事情尘埃落定之后,若大事成了,诸位都是有功之臣。”

    荀和朗声道:“若大事未成,追究罪责,我一力承担便是。”

    众人不由钦佩地看向荀和。

    孙坚第一个站出来道:“公舒先生大义,我孙文台也绝不是躲在先生身后不敢冒头的鼠辈,既是如此,我也愿意带兵入宫。”

    “好,我那便立即回宫,等袁本初一到,就立即打开宫门,放他进去。”

    “俺也一样。”

    执掌禁军的虎贲中郎将和羽林中郎将许凉跟伍宕同样保证。

    荀和大笑道:“好,那我多谢诸位。”

    这边何进的幕僚在私自开会。

    那边何进到了下午,吃过午餐,在自己房间睡了个午觉以后,就决定去皇宫。

    他手里已经掌握有内宫禁卫的虎符,他想着去把内宫禁卫给换掉。

    车马缓缓抵达司马门,这个时候许凉早就从何进府邸出来,正在司马门值守,见何进数十人的护卫抵达门外,立即开了宫门。

    “大将军。”

    许凉迎上去。

    何进点点头:“嗯,你来得正好,带一些人马,随我入宫,去把内宫禁卫调走,把你的人安插入内宫中。”

    许凉忙道:“唯!”

    许凉就点齐了一千人马,跟着何进的马车护卫队入宫,直接到了嘉德门外。

    用蹇硕交出来的虎符,顺利地打开嘉德门,来到了内宫当中。

    执掌内宫宿卫的都尉郎将连忙出来迎接:“大将军。”

    “虎符在此。”

    何进掏出虎符。

    都尉郎将勘验过后,小心翼翼递上去:“大将军有何吩咐?”

    “尔等西宫宿卫,全部去北宫值守。”

    何进说道。

    这是他深思熟虑的考虑,天子跟太后住在南宫,把西宫宿卫调去北宫,那南宫就彻底掌握在虎贲军与羽林卫手中,到时候天子跟太后为什么还要去东宫?这不是多此一举吗?

    都尉郎将领命而去,西宫宿卫全部撤往了北宫。许凉的虎贲军接管了西宫,自此嘉德门内,包括天子寝宫、太后寝宫,都归何进的宿卫管辖。

    宦官们得知消息,匆匆忙忙去找何太后禀报。何太后听到这个事情,勃然大怒,召何进来长秋宫,指责了一番。

    但面对何太后的指责,何进根本不为所动,坚持已见,二人大吵一架,不欢而散。

    刘辩毕竟是何太后的亲生儿子,她怕的是自己那同父异母的兄长要学王莽梁冀,真当了权臣,那他们母子俩的日子可不好过。

    所以何太后不希望看到何进只手遮天,希望能够扶持宦官与何进抗衡。

    可惜现在何进大权在握,何太后也没什么法子。

    虽然与太后不欢而散,但何进并没有出宫,而去了崇德殿议事。

    是关于董卓跟刘备的事情,他想找朝臣商量一下主意。

    家里那些幕僚满脑子都是诛杀宦官,却不知道,何进自己也是顾虑重重。

    一来跟宦官纠葛太深,不好处理。二来真杀了宦官,何太后恐怕就不止是生气,而是会彻底与他闹掰。

    这是何进不希望看到的事情,所以他自然不能去找那些整日喊打喊杀,书生气太浓的幕僚们,找那些权术和政治头脑相对合格的朝廷官僚们,就靠谱得多。

    三公府就在东宫一侧,只片刻功夫,三公九卿就齐聚崇德殿。何进高坐主位之上,向诸位朝臣询问意见。

    政治方面的事情就由政治手段来解决。

    很快几位大臣就提供了几个方案,比如现在既然大将军已经掌控了皇宫所有兵权,那完全可以直接以太皇太后的名义发矫诏,让董卓跟刘备退军。

    大臣们现在也都知道刘备是个愣头青,如果刘备听命,董卓不听命,那也有法子,就是以太皇太后和天子名义,让刘备去对付董卓。

    要是刘备不听命的话,同样也可以拉拢董卓去对付刘备。反正在政治权衡方面,平衡之道与合纵连横,多的是办法,何进听取了一些意见,觉得一些方案可行,便记下来,准备明天让黄门令去以太皇太后和天子名义写诏书。

    又聊了一会儿,已经接近日落,也就是傍晚六七点钟,太阳还未下山,这才散了今日朝议。

    何进跨出崇德殿大门,略微眯起眼睛,他看到远方夕阳还未落下,天边挂满绚丽的霞彩,火红的火烧云像是将整个西方的天空烧得彤红,宛如血一般的颜色。

    今天倒是个好天气。

    何进心里想着。

    正在此时,一个小黄门匆匆而来,忙不迭跪下磕头道:“太后请大将军去。”

    太后又叫我过去?

    何进觉得应该是自己那妹妹要么是余怒未消,不依不饶,要么是已经消气,跟自己商量一下事情。

    不过不管怎么样,太后的命令他还是得听,至于具体什么事,具体再看吧。

    想到这里,何进点点头:“走。”

    上了马车,车子缓缓向着嘉德门驶去,虽然崇德殿后面就是嘉德门,无奈洛阳宫殿实在太大,穿过嘉德门再去长秋宫还有数百丈的距离,接近1公里,确实得坐马车。

    到了嘉德门,按照规矩,何进的护卫都被要求交出武器。

    其实何进的护卫能够带兵器入宫就已经是坏了规矩,正常来说,在外宫的司马门他们就得下武器,而且没有诏令,这些护卫本身就不应该入宫,现在不仅跟着何进进来,还带着武器,那几乎是僭越。

    看到护卫们依次上交武器,何进一想反正整个皇宫的宿卫都已经是自己人,西宫的禁卫也被自己换成了虎贲军,听从自己号令,还带着这些护卫做什么?

    于是对众人道:“尔等在此等候,不用跟来了。”

    “唯!”

    护卫们听令,在嘉德门外等待。

    马车缓缓穿过嘉德门,何进孤身一人进入了西宫当中。

    过了嘉德门,就是嘉德殿。

    马车路过嘉德殿,夜幕降临,天色已晚,晚霞的夕阳绚烂,火烧云如血一般鲜红。

    而就在何进入西宫的时候,大将军府,袁绍风尘仆仆入内。

    “公舒先生,怎么回事?”

    一见面,袁绍就不解问道:“大将军怎么突然让我驻军城外?数万大军,安营扎寨,浪费了我诸多时间。”

    最早的时候袁绍本来是打算只带一两万人进京,但因为刘备跟董卓的威胁,他不得不带了五六万人马,大军开拔,速度缓慢,虽然大谷关离洛阳很近,但加上安营扎寨的时间,一直到接近天黑他才到洛阳。

    荀和淡淡地道:“大将军迟迟未断,不肯诛杀宦官。”

    “唉,任天下事,皆胆也。”

    袁绍叹了口气:“当初秦伐赵急,魏王使晋鄙救赵,畏秦,戒勿战。信陵君窃魏王兵符,又使朱亥锤杀晋鄙,终大败秦军,便在于胆。此番诛宦,乃谋国之事,大将军怎能如此夷由,坐而不进呢?”

    如果让陈暮知道好谋而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义的袁绍能说出这种话,估计得大跌眼镜,怀疑自己看了假的《三国志》。

    要知道,青梅煮酒论英雄的谈话内容虽然是《三国演义》杜撰的,但曹操对袁绍的评价,可是写在《三国志·魏志·武帝纪》里。

    原话是:“吾知绍之为人,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画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土地虽广,粮食虽丰,适足以为吾奉也。”

    从这一点上来看,可见罗贯中并没有无的放矢。

    但显然,年轻时候的袁绍和中年袁绍确实是两个人,现在的袁绍不仅有胆色有气魄,更是很有勇气。

    荀和对袁绍十分欣赏,赞许道:“本初之言,确实有理,因此既然大将军不能做决断,那就得看我们。我已决定,明日就入宫去,学游平公仲举公等人,领兵清君侧,本初以为呢?”

    袁绍毫不犹豫道:“自当如此,明日我就亲领大军,杀入皇宫。”

    “很好。”

    荀和说道:“如今皇宫宿卫都已归许凉伍宕管辖,到时他们会打开宫门,放你进去,切记,只杀宦官,切勿伤到天子与太后。”

    袁绍点点头道:“我知道了,对了公舒先生,大将军何在,我怎么没见到他?”

    荀和被提醒,才想起来何进进宫的时间也太久了一点,不由纳闷道:“大将军说是今日进宫,让许凉等人进驻西宫,换掉原来的禁卫,算算时间,已经过去两三个时辰,确实有些久。”

    “会不会出什么事了。”

    袁绍担忧问道。

    荀和皱起眉头:“如今宫内外禁军都已经被大将军掌握,他自己身边也带了护卫,应当是无碍吧。”

    袁绍说道:“为防意外,还是我带人去皇宫看看。”

    “嗯,那我召集诸公与你同去。”

    荀和便去召集郑泰等人。

    很快,一行数十人就出了大将军府,袁绍带了数十士兵,约百余人,往皇宫而去。

    许凉在司马门值守,见到众人过来,就打开宫门出来迎接,不解问道:“诸位,怎么忽然来皇宫了,莫非今日就要行事?”

    荀和上前问道:“大将军现在在何处?”

    许凉说道:“大将军之前与诸卿议事,之后便被太后请入宫中,现在应当在长秋宫。”

    “天色已晚,大将军还逗留宫中吗?”

    荀和看了眼天色,都已经到黄昏了,这个时间点太阳已经落山,宫中四处点起了火把照明,大将军与太后虽是兄妹,但这个时间也不可能还留在宫里。

    “这......”

    许凉也不知道具体情况,便说道:“那我派人去问问?”

    “我等诸位一同去吧,今日太不寻常了。”

    袁绍提议。

    许凉想了想,反正这里都是自己人,便说道:“那诸位把武器解下,与我一同入宫。”

    大家把腰间的剑交出去,跟着许凉鱼贯而入,步入了皇宫当中。

    一行人浩浩荡荡,抵达了嘉德门外。

    正在此时,刚巧遇到嘉德门出来一个宦官,连夜在往宫外的方向而去,见到一行人,愕然不已。

    袁绍当即把他捉住,喝问道:“你要出宫作甚。”

    小宦官忙道:“太后诏令,命樊陵为执金吾,许相为河南尹。”

    “什么?”

    荀和大惊道:“请大将军出来议事。”

    便在此时,不远处的嘉德门城楼上,有人丢下一物,大喊道:“何进谋反,已然伏诛。”

    众人定睛一看那物,竟是何进头颅,只觉得头晕目眩,像是天塌地陷了一般。

    “走!”

    袁绍倒是果断,当即低声道:“快回去,点齐兵马,杀入宫中为大将军报仇。”

    众人转身拔腿就跑,今日过来的就何进那帮文人幕僚,虽然他们也个个佩剑,是敢上马杀敌的狠角色,但武力值肯定不能跟孙坚那种人比,更何况武器还留在宫外,手无寸铁,这个时候不跑更待何时?

    “追,杀了他们!”

    城楼内众人正是十常侍等人,他们利用浩大的南宫,将夏牟带来的两千兵马以及各自私兵,诛杀了何进,逼迫守卫西宫的虎贲军投降了他们。

    见到城楼下黑魆魆的,有数十人入宫,虽不知道他们是什么人,但张让也知道不能让他们跑了,立即命令士兵追击。

    袁绍等一行人玩了命的奔跑,洛阳皇宫比之后来明清紫禁城要浩瀚数倍,大家足足跑了一两公里才跑到章台门,章台门是外宫最后的入口,位于却非殿之后,过了却非殿,再过却非门、端门以及司马门就能出宫。

    许凉与伍宕大声命令章台门的守卫过来帮忙,章台门的虎贲军和羽林卫虽然第一时间不知所措,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但在长官的命令下,还是上去挡住了追杀的部队,为他们逃跑赢得了时间。

    众人飞一般地跑出了司马门外,袁绍从司马门外取了自己佩剑,翻身上马,抽出宝剑转身看了眼宫门,恨声道:“诸公,回军营调兵,今日血洗皇宫,为大将军报仇!”

    “报仇!”

    数十人振臂高呼,杀气弥漫了整个洛阳城。

第六十一章 洛阳乱

    盛夏黄昏时分的洛阳城井然有序,天色渐晚,这座因政治而兴起的城市随着夜幕降临,白日的繁华逐渐萧瑟,家家户户关上了房门,紧闭了窗扉,陷入了一片死寂。

    街面上招牌林立,夜风吹拂,偶有竹马之声,叮铃当当地响。洛阳外城十二门,来往百姓已经稀疏得可怜,再过一会儿,就得关闭,全城封锁。

    就在这个时候,平城门外,忽然出现一列列身覆札甲的士兵,整齐地踩在街面青石板上,发出橐橐的响声,向着平城门冲去。

    城门校尉带着人马守在一侧,早就阻绝了百姓入内,见他们过来,大手一挥道:“大开城门,放他们进去。”

    何进这个时候手中掌握着多少实力?

    三公九卿当中,只有刘虞杨赐等少数几人没有明面上支持他。三独坐里,御史中丞改旗易帜,只剩下尚书令跟司隶校尉。而其它各重要部门,或者说整个洛阳城内的官员,大部分人都投靠了他的门下。

    何进一死,消息传出去。几乎小半个洛阳城都开始运转起来,或是互通消息,或是不知所措,或是调兵遣将,或是静观其变,三公九卿以及各个部门飞速传递,大队兵马不断进城。

    之前的城门校尉是赵忠的弟弟赵延,现在早就被何进换成了自己人,袁绍的大军来到南城外,城门校尉直接把城门打开,放他的军队进去。

    在袁绍的带领下,何进幕僚与武将们迅速融入进南军与豫州叛军组成的联军当中,或是统率兵马,或是出谋划策,或是担任先锋,如孙坚就带着士兵打头阵,第一个进入了平城门。

    数万大军陆陆续续进入,整齐划一地走在大街上,家家户户的百姓都听到了这密集的脚步声,一时间城内民众纷纷打开窗户,探头向外观看外面的形势。

    当他们看到街上是成群结队的士兵后,百姓们只觉得毛骨悚然,这黄昏末时(晚上8点多钟),洛阳城内为什么有这么多兵?

    百姓自然没有官员们消息灵通,更何况现在已经是晚上,太阳彻底下山,街面只剩下蒙蒙微亮,仿佛清晨那方兴未艾的一丝曙光,谁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但这紧张而又凝固的气氛在提醒着人们——现在是一个特殊的时期。每一位洛阳人都从家里翻出了刀剑,汉人尚武,作为一名天子脚下的黔首百姓,能住在内城当中,再怎么样也比乡野民夫有钱得多,家里有一两把刀剑,合情合理。

    大军如洪流一般向着皇宫的方向而去。

    穿过朱雀门,就到了司马门外广场,司马门如今还在虎贲军与羽林卫手中,虎贲中郎将许凉和羽林中郎将伍宕正在却非门指挥士兵与宦官士兵进行交战。

    孙坚抵达之后,借助却非殿附近的宫廷灯烛,隐约能看到交战两方,一方为身穿橙色衣服,外披札甲的普通士兵装束,另外一方则是装备极为精良,全身覆盖黑甲的健壮士兵。

    久居军伍,孙坚一眼认出,前者为南军,后者为羽林卫和虎贲军。

    “杀!”

    孙坚抽出古锭刀,向着前方一指喝道:“杀死那些南军装束者,他们是宦官党羽。”

    “杀!”

    先锋军麾下的士兵如鬼魅一般向着那群南军士兵冲去。

    “退,退,退!”

    这帮士兵的指挥官冯芳见到敌人援军已到,立即焦急大喊道:“退回嘉德门去。”

    冯芳是曹节的女婿,坚定的宦官党羽,他麾下的士兵,也是他从轘辕关带回来的人马(前文弄错了,不是夏牟,是冯芳)。

    只是冯芳的士兵毕竟人少,与羽林卫跟虎贲军作战就已经很吃力,再对上孙坚的军队,只能节节败退。

    很快冯芳撤出了章台门,跑回了嘉德门内,孙坚衔尾追杀,到嘉德门的时候被阻拦住。

    嘉德门是整个皇宫最坚固的大门,因为这里是天子居所,十分险要。

    孙坚没法进去,一来他没攻城器械,二来城楼上的宦官见大军攻来,用命令士兵用弓弩射击,一时间被宦官士兵的攻势给打退。

    此时后方袁绍大军抵达,袁绍荀和郑泰卢植等人来到前方询问情况。

    孙坚说道:“宦官紧闭大门,我等攻入不进。”

    袁绍左右看看,咬牙道:“不若放火。”

    “放火?”

    卢植愕然道:“在宫内放火可是死罪。”

    “顾不了那么多了,天子跟太后还在宫中,不能被宦官劫持,必须攻进去。”

    袁绍大声道:“传我命令,放火。”

    在历史上,干这事儿的是袁术,不过袁术现在在长沙,根本没有参与到这件事里。

    吴匡张璋等人立即命令麾下士兵,抬来膏油薪柴,堆砌在嘉德门外,一把火点燃,只片刻功夫,木质大门就燃烧起来。

    此时皇宫内一片混乱,东西二宫四处都有士兵、宦官、宫女,乱成一团。袁绍的大部分士兵都在嘉德门外广场等待大门燃烧,但剩余小半士兵,按照他的命令四处搜索宦官。

    一列列士兵踹开各处宫殿门,宫殿内值守的无辜宦官宫女一开始只觉得莫名其妙,但很快蛮不讲理的士兵见人就杀,惨叫声络绎不绝,响彻了整个夜空。

    东观是储藏典籍的地方,数名老实的小黄门尽心尽职地值守,其中一个小黄门喜欢读书,挑灯夜读,不想此时大门却被一脚踹开。

    还未等他们质问发生了什么事情,冲进来的士兵见到他们下颌无须,根本不给解释的机会,一刀就砍死了一名宦官。

    炙热的鲜血迸溅,士兵脸上身上全是喷溅的血液,却是恶魔地冷笑,看向下一个无辜者。

    东观内的宦官都吓傻,片刻后便想逃,可大门被堵上,根本逃不掉。

    不知何时,灯火被打翻,火焰点燃了竹简。

    中德殿,数名宫女值守。

    士兵们冲进来后,见里面没有宦官,小队人马转身离去。

    但有数名士兵看到宫女轻纱薄衣,因为突如其来的事情感到害怕而楚楚可怜的模样,互相对视一眼,狞笑地向着她们走去.......

    这样的事情在南宫几乎四处在发生,整个宫殿的秩序乱成一团,杀戮、凌辱、惨叫、哀嚎,不断传来。

    熊熊烈焰从东观蔓延到了东宫,有士兵见火起,竟是干脆四处纵火,制造混乱。

    升腾的火焰点燃了半边天空,浓烈的烟雾和火光数里之外都能看见。

    这个时候,远在洛阳东城,驻扎在鸿池附近的刘备军营当中,王钧正绘声绘色地将所有情况汇报给了刘备。

    作为常侍之一,谋杀何进他当然也参与其中。事实上当何进过了嘉德门后,很快就被牵马的小黄门带入了嘉德殿侧门,然后诸多常侍与埋伏的人马一拥而上,将何进从马车里拽出来,立即五花大绑控制住,抓进了嘉德殿内。

    当时何进虽大声呼救,但嘉德殿附近全是宦官的人,而后面的玉堂殿、兰台、阿阁等地虽有虎贲军守卫,可惜汉代皇宫实在是太大了,每个宫殿与宫殿之间相隔数百米,别的宫殿守卫根本听不到。

    因此何进的呼救根本没有任何意义,他被控制后,拖入了嘉德殿内,宦官们大声呵斥了何进的罪状,在何进惊恐的眼神当中,每人拿剑狠狠地刺向他,将他乱剑刺死。

    是张让剁下的何进脑袋,王钧在那之后,就立即以向刘备军求援为名,趁着何进的人还没发觉这一点,城门也未禁止同行的时候趁机跑了出来。

    “什么?张让杀死了大将军?”

    刘备骇然色变,怎么也没想到宦官居然会谋害大将军。

    “唉,我劝过张让。可惜他一意孤行,听不得劝。不过大将军也确实是,之前威逼太皇太后,眼下却又私自调兵说是要对付玄德,如今身死,也是咎由自取,怨不得他人。”

    王钧叹息一声,如此说道。

    他又不傻,不说刘备为人正直,单说杀死大将军本身也是重罪,便按照陈暮教的话术,跟刘备说这一切都是张让出的主意,跟自己与陈暮无关。

    刘备脸色焦急,在帐内走来走去道:“这可如何是好,大将军身死,帐下士兵必然哗变,眼下恐怕洛阳要一片大乱呀。”

    “大哥,不好了,有探马来报,洛阳南面忽然有大股兵马杀入皇宫之中。”

    张飞猛地钻入帐篷,嚷嚷道:“好像是中军校尉袁绍的兵马。”

    关羽当机立断道:“大哥,袁绍必然是要进宫诛杀宦官为大将军报仇,此时不能再犹豫,应当立即前往皇宫,一来阻止杀戮,二来救驾天子。”

    “对,天子还在宫里,我必须去救!”

    刘备听到关羽提醒,蹭一下站起来,变得更加焦躁,快速去摸身边的盔甲。

    陈暮无奈道:“大哥,袁绍有数万大军,我们现在进去,恐怕难以讨得好。明日典韦就能带大军抵达,那个时候再去也不迟。袁绍就算是疯了,大抵也不敢对天子和太后下毒手。”

    刘备生气道:“四弟,你怎么如此不晓事,大军入宫,兵荒马乱,稍不留神有可能出现意外,若是伤到太皇太后,太后,天子三位至尊,那我将来还有何面目去见先帝?”

    说罢,穿戴好盔甲,跨上双股剑,快速出了营帐。

    主力部队还在典韦牵招手里,刘备有的只是一千骑兵,虽然这一千骑兵是精锐,但跟袁绍数万大军相比,还是难以抗衡。

    陈暮本来是想等明天早上尘埃落定再摘桃子,可惜老大哥不听话呀。

    不过这也算是在陈暮预料之中吧。

    老大哥跟关羽都是忠心汉室之人,别人还好说,天子、太皇太后以及太后三人,在他们心中就是汉室标杆,特别是少帝刘辩。

    因此听到天子有难,刘备和关羽是必须要去的,陈暮知道大概率是这个结果,倒也没有什么惋惜的地方。

第六十二章 宫廷乱

    四人来到帐外,点齐兵马,一千骑兵浩浩荡荡地从东门要入城。

    刘备的骑兵都是幽州骑兵,组建的时候,他特意回涿郡招募,不仅骑术精湛,个个都有武艺,覆上铁甲之后,全都是重骑兵,如一朵黑云一般冲到中东门外。

    穿过马市,就到了中东门,门外縠水护城河上的吊桥被收了起来,刘备驻马河边高喊道:“我乃司隶校尉刘备,打开城门!”

    “请取官印。”

    城门上的门侯探头回应道。

    洛阳十二门,由城门校尉管辖,其下又有左右城门司马,然后是城门门侯,每门各一个门侯,统领数百兵马,分三班值守,每城门约七八十人。

    由于事发突然,城门校尉来不及通知所有门侯,所以中东门的门侯根本不知道发生大事,还跟往常一样正常值守。

    “请过来勘验。”

    刘备将官印取出来,高高举在手里。

    门侯打开城门,带了两个士兵出来,三人将吊桥放下,一溜小跑穿过吊桥,看到刘备身后的大军,吓了一跳道:“怎么如此多的兵马?”

    他刚才也听到了马蹄声,问题是中东门外就是马市,里面关了很多马匹,毕竟外城又没有城墙,马商半夜三更运输马匹来马市是很正常的事情,门侯也没有想那么多。

    刘备将官印丢过去,冷然道:“宫中出事了,我得去勤王,休得啰嗦,勘验之后快开城门。”

    “是是是。”

    门侯忙不迭勘验了司隶校尉官印,确定无误后,对身后大喊道:“开城门。”

    中东门的大门缓缓打开,相比于南门,东西北三门确实要麻烦一点,有护城河就有吊桥,过了吊桥还得过城门,不然的话他这一千骑兵,除非长了翅膀,否则根本进不去洛阳城内。

    骑兵飞一般地奔跑在城内街道上,打上了马蹄铁的铁蹄踩在青石板上发出“咚咚咚”的响声,才刚到永和里,左侧的南宫方向,就升腾起熊熊烈焰,照亮了夜空。

    “什么?”

    刘备大惊失色,袁绍居然如此丧心病狂,火烧皇宫,这也太大逆不道了。即便是为大将军报仇,怎么能做这样的逆举,这跟谋反,又有什么区别?

    陈暮在一旁也远远瞭望,从中东门进来之后,就是一条长长的复道。复道贯穿了整个洛阳城,属于洛阳城的中线,分隔南北二宫。

    他们的位置是在中东门复道,右侧是永和里与步广里,张让赵忠等人的宅院,就在其间,陈暮来过很多次,熟得很。

    而左侧南面方向,就是城中河,河边杨柳依依,河对岸就是南宫的围墙,围墙内就是南宫的东宫。

    “大哥,直接从北屯门进去吧。”

    陈暮心头一动,他知道,如果宦官们现在是在西宫的话,那他们肯定会从白虎门撤退,不出意外的话,张让等人会挟持天子逃亡邙山,要是这个时候继续往西方向去,就是截断了张让退路,那后面的事情可就不太好展开。

    从北屯门进去之后就是东观,如今东宫滔天烈焰,处于一片火海之中。刘备救天子心切,立即道:“那就听四弟之言,从北屯门去。”

    南宫一片兵荒马乱,北屯门早已经无人值守,城门洞开,兵马顺利进入宫内。

    就看到不远处的东观滔天大火,将附近点若白昼,数十名宫女宦官逃难而来,见到他们吓得魂飞魄散,但身后亦有追兵,害怕被屠杀,不得不蜷缩在北屯门旁边宫门一角的角楼内,瑟瑟发抖。

    刘备看到正有数百士兵挥舞屠刀向着那数十名宫女宦官杀去,勃然大怒,喝道:“住手,不许滥杀无辜!”

    这些乱兵被他们这一千骑兵震慑住,一军候站出来问道:“尔等是何人?”

    “我为司隶校尉刘备!”

    刘备怒目而视,大声呵斥道:“尔等居然在宫中作乱,肆意屠杀宫人,放火焚烧宫室,此乃大逆不道之死罪!”

    军候迟疑道:“这是袁校尉下的命令......而且宦官杀死大将军,我等是为大将军报仇。”

    “休得狡辩,念你是为大将军报仇,饶你一命,不然吾必斩你头颅!”

    刘备将这些人驱赶走。

    那军候临走之前,撇嘴道:“如今宫中这般屠杀到处都是,校尉能救得了几人?”

    “你!”

    刘备眼眸中闪烁着怒火,那军候自知说错了话,头一缩,带着麾下士兵一溜烟跑了。

    陈暮劝道:“大哥,现在管不了那么多,还是去找天子要紧。”

    “可这些宫人......”

    刘备四处探视。

    洛阳皇宫突出的特点就是大。

    占地面积3.6平方公里,是明清紫禁城的五倍。

    要知道,南北二宫的宫殿加起来也才60座,每处宫殿恢弘浩大,相隔数十到数百米不等。

    光一个南宫就占地约1.3平方公里,南北长约1.3公里,东西长约1公里。

    所以刨除掉宫殿以外,大部分地区都是大理石铺成的广场。

    借着北屯门附近宫殿燃烧生出的火光,刘备看到在广场之上,以及东宫一列排过去,东观之后的承风殿、竹殿、寿安殿等地,到处都是慌不择路的宫人,宦官宫女以及被屠杀的守宫士兵。

    黑夜当中,人们如蚂蚁一般乱窜,跑得稍慢一点,就被身后如狼似虎的追兵追上,那些人根本不管他们是不是无辜者,挥刀就砍,原本雪白的大理石地面布满了血迹与尸体。

    杀戮声、惨叫声、火焰焚烧宫室时发出的坍塌声交织在一起,熊熊烈焰映射的光芒照在刘备痛苦的脸上,他看到皇宫已经成了人间炼狱,眼眸当中露出不忍的神情。

    “二弟,你带五百人,四处解救无辜宫人,我与三弟四弟去西宫寻找天子。”

    刘备一咬牙,转头对关羽说道。

    陈暮挠挠头,与那些被追杀的无辜者一样,戴上了痛苦面具。

    本来就兵少,这个时候还分兵,自家这老大哥,怕是要气死自己才开心。

    “大哥,我们兵少......”

    陈暮还想做最后的努力。

    刘备转过头,眼角闪烁着泪花,强忍着痛苦说道:“四弟,我知道。可是他们都是无辜之人,我实在不忍。我知道也许我是错的,我应该为我等弟兄考虑。可是......”

    关羽沉声道:“大哥,你不用自责,只消给我一百兵马足矣,不过些许乱兵而已,我必能拯救这些无辜宫人。”

    陈暮无奈道:“好吧,不过大哥,切记不能鲁莽,我们兵少,还是得谨慎起见,若是能救到天子最好。若是救不到,也不能与袁绍发生冲突,尽量能避就避开,大哥要记住,我们是来勤王救驾,不是来平叛的。”

    刘备忙不迭点头道:“我知道了。”

    当下,四兄弟分兵,刘备张飞陈暮三人则向嘉德门而去。

    关羽带着一百人冲入南宫,跑过了已经被大火笼罩的东宫,四处拯救即将被屠杀的无辜者。

    东宫外的广场上,关羽喝止了数起屠杀,可也有不听劝的,被他手里刀落,将为首之人斩杀之后,很快震慑住,倒是救了一些人。

    但很快,发生了一件事情让他勃然大怒,真正生气了。

    当他来到中德殿的时候,一群士兵一边系衣服,一边从里走出来。

    洛阳所有的宫殿都不是在平地上,而是建在高台之上,殿前有殿阶,呈斜陡坡,连通殿外广场,殿阶为白色,左右汉白玉护栏,护栏左为斜坡,以乘车上,右为台阶,供人拾级。

    关羽看到这群士兵出来,感觉不对劲,便骑马奔驰从殿前斜坡左侧的车道奔到了殿门口,往里只瞧了一眼便两眼冒火。

    只见殿内横七竖八地躺着数名宫女尸体,生前惨遭凌辱,衣衫破烂不堪,死状可怖。

    这些宫女何辜?

    一不身居高位,二不祸乱朝政,本就是可怜人,还要惨遭如此毒手。

    关羽回过头,望向已走出殿外数十米的那群士兵,眼眸中的怒意,像是要喷出火来。

    这边刘备张飞陈暮疾驰到了嘉德门外,袁绍大军早就杀了进去,西宫中一片混乱,等他们过去的时候,到处都是尸体,滔天的火光同样笼罩了西宫。

    “袁绍何在?”

    刘备带着人马奔驰,截住了一彪人马,这些人不是南军,而是羽林军,原本就是宫中禁卫,自然熟知情况。

    “那张让挟持天子与陈留王从白虎门逃出,袁校尉追赶去了。”

    皇宫中地形极为开阔,骑兵的战斗力远比步兵强得多,再加上刘备的骑兵可都是全覆甲的重骑兵,一时间将人威慑住,即便皇宫禁卫也不敢骄纵,老老实实回答。

    “太后与太皇太后呢?”

    刘备忙问。

    “太后已被保护起来,太皇太后那边就不知道了,不过那帮南军乡野粗人已经杀去了北宫,听说是要去屠光永巷内的宦官,不知道会不会伤到太皇太后。”

    那羽林军据实相告。

    刘备汗都下来了,长大嘴巴道:“这可如何是好,天子那边,太皇太后这边......”

    孝康皇帝刘宏待他不薄,一边是先帝的儿子,一边是先帝的母亲,一时间刘备左右为难,不知道该去哪边好。

    陈暮提醒道:“大哥,天子那边有袁绍,就算我们去也无济于事,太皇太后这边才是危急时刻。”

    “对,先去北宫。”

    刘备恍然大悟,天子那边袁绍在追赶,总归是有人能控制局面。而北宫那边的乱兵无人控制,说不好就会干出危害太皇太后的事情,他必须去制止。

    想到这里,他立即率领士兵从白虎门出去,然后从右侧直通北宫朱雀门的复道,来到了北宫外。

    洛阳南北二宫,总共有二十六个宫门,其中南宫连通宫外的宫门有七个,宫内各处宫殿七个。北宫连通宫外的宫门五个,宫内各处宫殿的宫门七个。

    其中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除了北宫东宫的宫门叫东明门,不叫苍龙门以外,其它的白虎门、朱雀门、玄武门,都是南北二宫各有一处。

    为了区分开,南宫的四门一般为南白虎门,南朱雀门之类。北宫则是叫北白虎门,北朱雀门。

    从南白虎门出来,从右侧复道往北,九百铁骑飞奔入了北朱雀门。

    就看到北宫同样已经是一片火海,太皇太后居住在永乐宫里,位于北白虎门上方,而所谓的永巷,就位于永乐宫旁边。

    如今整个洛阳宫殿,不论南北二宫,都成了一片兵灾。

    袁绍带来的数万大军分散之后,经常有成批数百士兵在一名军候或者裨将带领,四处屠杀宫人,血流成河,哀嚎遍野。

    当刘备抵达永乐宫的时候,永乐宫外的永乐门紧闭,数千士兵聚集于门外,疯狂地砸门。

    永乐宫门本就不如嘉德宫门那么坚固,在士兵们的疯狂推挤下,已经摇摇欲坠,随着最后一声呐喊,永乐门轰然倒塌。

    杀红了眼的士兵们挥舞着屠刀,一窝蜂一般,兴奋地向着永乐宫内杀去。

第六十三章 玄甲重骑

    永乐宫临近永巷,附近的宦官宫女都躲入了太皇太后寝宫寻求庇护。

    宫内还有少数忠诚护住的禁卫,将大门死死抵住。

    可惜寡不敌众,大门轰然倒塌。

    刘备在不远处看得眦目欲裂,转头对张飞道:“翼德,让他们停下来。”

    这里人数太多,可能有七八千人,乱成这样以他的嗓门根本不可能让每一个乱兵听到。

    张飞深呼一口气,长啸一声,喉咙里发出野兽般的咆哮声:“吼!”

    身边所有人都捂上了耳朵,恐怖的声浪犹如夜半三更于山林中长啸的巨虎,仿佛周围两三公里都能听到。

    永乐宫外的乱兵果然被震慑住,止住了往里冲的势头,站在殿前高台上,纷纷回头查看形势。

    刘备冷声策马过去,大喝道:“此为永乐太后寝宫,尔等想做什么?犯上作乱吗?”

    此处带队的是张璋,越众而出,见是刘备,冷笑道:“我倒是谁,原来是司隶校尉。校尉与宦官素有交情,之前就袒护宦官,而今宦官杀死了大将军,我等为大将军复仇,名正言顺,校尉还要包庇吗?”

    “你是何人?”

    刘备面无表情地询问,他可不认识张璋。

    张璋神情一滞,颇有些气急败坏地道:“某乃大将军司马张璋!”

    刘备冷然道:“你不过是个小小的将军司马,也敢造谣生事,诽谤朝廷大员?你几时见我与宦官有交情?几时见我袒护宦官?何况你现在是在诛杀宦官吗?攻击太皇太后,形同谋逆死罪!我劝你速速退去,否则休怪我手中剑不认人。”

    张璋眼珠子一转,高声道:“此人是宦官同党,杀了他们!”

    “不知死活!”

    刘备冷哼一声,高举双股剑道:“拉距!”

    九百幽州铁骑同时勒转马头,往身后的广场上跑。

    永乐宫的位置在北宫的左上角,左下角是崇政殿和崇德殿。

    汉光武时期,刘秀居住在南宫,到了刘庄,也就是汉明帝的时候,开始移居北宫,到桓帝时又回了南宫。

    崇政殿和崇德殿就是汉明帝时期处理政务与开朝议的地方,由于北宫比南宫大得多,足足2.3平方公里,宫殿数量也远不如南宫。

    所以从永乐宫到崇政殿的直线距离,接近1.5公里,二者中间的广场长度甚至能达到1公里,是一个非常夸张的距离。

    重骑兵要想发起冲锋之势,100-200米的距离就足够,更别说那么大个广场,几乎是天然的骑兵冲锋之地。

    “驻足!”

    刘备见拉开了一里之地,便再次高声下令。

    九百骑兵不是每一个都能听到他的喊声,但所有人都在关注着主将的行动,见刘备张飞停下了动作,便纷纷开始勒马止步。

    “转身!”

    刘备调转马头,面向冲来的敌军。

    骑兵们同样纷纷调转马头,重新调整位置,列成长长的一排。

    “冲!”

    随着刘备一声令下,所有骑兵同时策马奔腾,马蹄铁踩在大理石板上,巨大的金石相撞,发出轰然响声。

    九百骑兵虽不多,但重骑兵组成的冲锋阵势,足够将身前的一切血肉之躯碾为齑粉。

    “骑兵冲锋,快闪开!”

    汹涌澎湃的黑色巨浪,挟带着碾碎一切的声势向着张璋军阵席卷过来,心惊胆战的张璋士兵惊恐地发现,连脚下的大地都在颤抖......

    所有人都一脸骇然地向着两侧跑去,这一次顾不得再宣泄自己杀红了眼的杀意,人在面对弱者的时候,只有凌辱的快感。但面对强者的时候,他们才会感觉到害怕,才会发现原来自己才是弱者。

    很快,轰的一声。

    奔驰的战马在朔风中的马鬃飞扬,铁蹄像是要踏裂大地,在刘备张飞的带领下,幽州铁骑斜握着长槊,悍然冲入敌人阵型当中。

    锋利的长矛像是切豆腐一般刺穿了他们的身体,然后又刺进第二排敌人的身体,更多的士兵却被汹涌而来的战马一头撞飞,在空中往后抛跌的时候就已经气绝身亡。

    “再冲!”

    铁骑阵如一把铁梳一样,从张璋部下士兵阵型之间梳过,带走了不知多少生命。但刘备没有丝毫停留,再次跳转马头,向着敌人阵型里冲去。

    两轮冲锋,直接带走了张璋近千名士兵,而刘备的重骑兵阵型几乎没有任何损失,连一个受伤的骑士都没有。

    要知道,当初最开始打造这支骑兵部队的时候,陈暮是考虑做陷阵加奔袭用的半重骑兵。

    所以当时打造的铠甲都是普通半身甲,不是全身甲。

    像欧洲中世纪那种全身甲的重骑兵光武器、铠甲、马匹铠甲的重量就能达到80公斤,加上人本身的体重,马匹负担非常大。

    后来随着家大业大,陈暮发现重骑兵也不是不能搞,一千骑兵,完全可以用两套装备,一套轻甲,一套重甲,一人三马,转移的时候,人无甲骑一匹,轻甲和重甲则由另外两匹马驮运,由骑士牵引,可以进行短距离移动。

    这也是为什么刘备可以带着脱离辎重和大部队的重骑兵,从野王县抵达洛阳的原因。

    虽然这么玩的成本极大,但效果也十分显著。

    相比于公孙瓒的那三千白马义从,同样是骑兵,刘备的一千骑兵在正面对垒上,可以把白马义从杀个对穿。

    不过白马义从本质上来说是无甲轻骑兵,打不过就跑,刘备也追不上。

    能与之相比的,估计也就曹操的虎豹骑了。

    张璋的部下不过是普通士兵,精锐程度很低,再加上步兵打重骑兵,那不是相克的问题,那简直是屠杀的问题。

    只两轮收割,每一次张璋的阵型都被凿穿,根本无法形成有效的抵抗。

    当第二轮开始的时候,张璋的士兵就已经接近崩溃。

    “这怎么打,刀都砍不进去。”

    “跑吧,我不想死。”

    “快走!”

    张璋的部下作鸟兽散,再也没有反抗的勇气。

    看到敌人散去,刘备这才松了一口气,此时远处一直观望的陈暮,在几名骑兵的保护下策马而来。

    “大哥,这重骑兵第一次上战场,倒是没有让我们失望,砍瓜切菜一般,确实厉害。”

    陈暮笑呵呵地骑马过来。

    当初野王之战的时候,这支骑兵并没有出现在战场,因为他们是利用步兵穿插从太行山过来,重骑兵无法翻山越岭,所以是从怀县绕路过来,并没有参战。

    因此这一次战斗,实际上才算是这支重骑兵第一次出战.

    目前看来,实战效果极好。为了维持这支队伍,每年花那么多钱,没有白花。

    刘备长舒一口气道:“这也是得益于三弟常年训练的功劳。”

    张飞嘿嘿一笑。

    他虽然手下还另有四千战兵,但最得意的还是这一千重骑。

    当初在青州战场上,这一千重骑只是覆了轻甲,冲锋陷阵的威力远不如现在,如今改了重甲变成重骑兵之后,却是第一次以重骑兵的身份上战场,确实没有辜负他那么久训练的预期。

    陈暮看向张飞,忽然脸色不善道:“三哥在训练的时候没有无故殴打士卒吧。”

    张飞连忙否认道:“这些都是我涿郡乡人,我怎么敢下手,将来回涿郡,还不得被老家人戳了脊梁骨?而且他们一个个都是宝贝,我也怕把他们打伤了。”

    “那就好。”

    陈暮想了想道:“咱们这支重骑还未取名,不如趁着今日首战,给他们取个名字?”

    这群士兵可谓百战老兵,跟曹操的虎豹骑一样,每一个拿出来都可以做军中百人将领,属于精锐中的精锐。

    但作为重骑兵上战场,还是第一次。可从实战效果来看,已经能够像虎豹骑、陷阵营、先登死士等特种部队一样,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名字。

    刘备已经平复了刚刚厮杀的心情,骑马缓缓向着永乐宫宫门方向走去,一边走,一边对陈暮道:“四弟取一个吧。”

    要我取?

    陈暮嘿嘿一笑:“龙骑兵。”

    刘备吓了一跳:“四弟不可乱说,龙岂能作为军队名称来用?”

    “开个玩笑嘛。”

    陈暮笑了笑:“其实我早就想好了,就叫玄甲重骑如何?”

    “这个名字不错,好,以后就叫玄甲重骑。”

    刘备点点头,欣然同意。

    二人已经来到永乐宫宫门外,门内的宦官早已经心惊胆战,但此时见到刘备,慌忙跑出来跪地道:“多谢校尉救命之恩,太皇太后请校尉进宫。”

    “四弟,我们进去面见太皇太后吧。”

    “好。”

    两人翻身下马,走入了宫殿内。

    这里毕竟是皇宫,还是太皇太后的寝宫,他们身后的重骑兵肯定不能进去。

    更何况他们是来救驾的,自然不能吓到永乐太后。

    太皇太后的宫中,这里躲了数千人。

    历史上,袁绍杀入皇宫,屠杀了两千多人,包括宫女宦官以及一些宫中侍卫。

    当时董太后已经死了,倒没有受什么牵累。

    永乐宫里,当大门被乱兵砸开的时候,诸多宦官宫女们原本吓得魂飞魄散,以为自己在劫难逃。

    结果刘备如神兵天降,挽救了他们,宫中大火焚烧,永乐宫内诸多宦官宫女们站在宫门内的广场上,见到刘备进来,纷纷跪地磕头,口呼“多谢司隶校尉救命之恩。”

    刘备连忙双手虚抬,示意让大家起来。

    “玄德贤侄!”

    就在这个时候,董太后在众人搀扶下出来,亲自到宫门口迎接道:“玄德贤侄!”

    按照族谱来说,刘备已经被刘宏录入宗室,属于有身份的宗室子弟。

    在汉朝,宗室子弟跟宗族族人是两个概念。

    族人的意思就是你虽然姓刘,也确实是刘邦的后代,但并不被皇室主脉认可,与平头百姓无异。

    而宗室则被录入皇室族谱里,身份地位明显就不一样,可以被称为贵胄。

    这跟当时的家族观念有关。

    比如一个家族有主脉、分支、各郡堂号、分号,以及开枝散叶后,飘落在各地的其他族人。

    刘备原本就属于散落出去的普通族人,现在被主家承认,认祖归宗,差不多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

    所以董太后直接开始叫他贤侄,就如同刘宏叫他皇弟一样,是表示亲近之意。

    “太皇太后!”

    刘备连忙上前单膝下跪道:“臣救驾来迟了。”

    董太后老泪纵横地将他扶起来:“不晚,你能及时赶到,朕就已经十分欣慰。”

    刘备叹气道:“可惜臣还是没有救到天子。”

    “啊?”

    董太后愕然道:“天子如何了?”

    “听说是被张让劫走了。”

    刘备想了想道:“似乎还有陈留王。”

    “什么?”

    董太后差点昏倒过去。

    刘辩跟刘协是先帝唯二的血脉,特别是刘协,还是她抚养长大,感情深厚,听到这个消息,董太后几乎当场崩溃。

    “太皇太后。”

    刘备与旁边的宫女宦官连忙上去搀扶。

    董太后扶额哭诉道:“玄德,你可要救救他们,这是先帝血脉,不能有失呀。”

    刘备犹豫道:“可是现在宫中大乱,若是我走了的话,太皇太后这里.....”

    “别管朕,去救两个皇儿。”

    “这.....”

    刘备见太皇太后伤心欲绝,只能咬咬牙道:“唯!”

    说罢转身与陈暮离开。

    快速来到永乐宫外,刘备对从幽州就一路跟随的老兵阿大道:“阿大,你带阿二留下百人守卫太皇太后寝宫。”

    汉朝军制,五人为一伍,两伍为一什,五什为一队,两队为一屯,五屯为一曲。

    当年刘备带出来的五百幽州青壮除了战死的两百多人以外,后来刘备第一次回幽州的时候,就有一百多人不想再打仗,只剩下一百多人还愿意继续跟随他。

    这一百多人都已经成为军中骨干力量,像阿大阿二,张龙赵虎,都是屯长级别,其余人最差也都是什长队长,属于军中最精锐部队。

    阿大听到刘备命令,点点头道:“唯,使君,只要我还活着,就没有人能伤到天皇太后一根寒毛。”

    刘备翻身上马,对他认真说道:“我不要你死,要你活着,如果敌人势大,就带着太皇太后跑,不要死脑筋,该跑的时候一定要果断,听到了吗?”

    “是!”

    阿大身上虽然披着数十公斤冷如冰的铁甲,心里却感觉暖暖的,仿佛凛冬之季,喝了一碗热腾腾的姜糖水那般舒心。

第六十四章 张让之死

    永安宫出来,西面就是北白虎门,出去之后,便是西园。

    汉孝康皇帝刘宏陛下最爱的地方之一。

    在历史上,没有之一。

    只是如今因为玉堂殿有地暖,所以春夏时节刘宏喜欢在西园,秋冬变冷之后,他就待在玉堂殿。

    当刘备骑马路过西园的时候,目光复杂地看了眼西园大门,里面黑魆魆的,借着北宫滔天的火光,还能看到里面的云台高阁,耸立在黑夜之中。

    当初自己第一次面见天子的时候,就是在这里。时光荏苒,一晃已经大半年过去,如今却已是时过境迁,物是人非了。

    “大哥。”

    一旁的陈暮敏锐察觉到了刘备出神。

    因为随着他望向西园,自己的马匹放缓速度,身后的玄甲重骑也开始慢起来。

    “嗯。”

    刘备回过神来,振作起精神,轻夹马腹,小跑往上西门而去。

    上西门大门打开,守门的门侯与城门士兵早就不见了踪迹,城外就是西市,远处火光冲天,浓烟直冒,一片兵荒马乱。

    刘备大惊失色道:“这是何故?袁本初怎么能将战火引到城外,西市可是百姓居住之地!”

    陈暮骑在马上眺望道:“看方向,好像是大将军府。”

    大将军府就是原来的梁冀园,占地面积不比西园小,何进何苗舞阳君以及他的诸多门客、仆从、护卫,上千人住在偌大的府邸当中居然还会显得空旷,就可知道梁冀当初建造之时此园有多豪华。

    但此时炽烈的火光冲天而起,向上直窜的火苗像是点燃了半边天空。明明已是午夜入睡时分,远方黑夜笼罩,而大将军府附近区域却仿若白昼,喊杀声不绝于耳。

    张飞纳闷不解道:“袁绍乱兵不是打的为大将军报仇的名义吗?怎么反而在大将军府打起来了?莫非是宦官的兵马,反杀来了此地?”

    “三哥这个想法倒是很有创意,想象力丰富。”

    陈暮翻了个白眼,用脚指头想宦官要是还有反杀进大将军府的兵力,何至于仓皇夜逃?

    即便张让真有神兵天降帮他,他脑子抽了不去打袁绍反跑去大将军府。

    “你也这么觉得吗?”

    张飞嘿嘿一笑:“我也这么觉得。”

    就在此时一队乱兵跑过,刘备拍马过去截住他们,大声问道:“尔等为何于大将军府作乱?”

    为首的乱兵见这队人马装备精良,身上铠甲布满血迹,知道不好惹,老老实实道:“禀将军,军司马吴匡、董旻等人说是何苗与舞阳君出卖了大将军,于是杀奔大将军府,将二人砍成肉酱。”

    刘备心里一沉,又问道:“袁本初去了哪里?”

    乱兵道:“宦官劫持天子与陈留王自谷门而出,往北去了,袁校尉一路追赶,不知道去了哪。”

    往北?

    刘备看向北方,从上西门出来,正北面就是縠水,再往北则是邙山,邙山在夜幕中起伏陡峭,如一张深渊巨口,像是要将一切吞入虚无。

    “大哥,帝走北邙,要么进邙山的深山老林里,要么穿过山道去平县,袁绍兵多,必然入了深山之中寻找。若是按兵分两路来看,我们应该去平县碰碰运气。”

    陈暮建议道。

    刘备点点头:“好,那就去平县。”

    关注公众号:书友大本营,关注即送现金、点币!

    陈暮又道:“重骑短程奔袭尚可,但北邙是山林,必须少兵轻骑,应当卸甲分兵,带少量精兵,不宜大股部队进山。”

    “赵虎。”

    “卑在。”

    “你带大队去找二将军汇合。”

    “唯!”

    “二弟三弟,我们率五十人进山。”

    “好。”

    刘备下达命令,当下五十名玄甲重骑卸掉铠甲,轻装上阵。

    山地地形狭窄,对于骑兵来说很不友好,特别是山路崎岖,少数几匹马还行,太多的话根本不可能提高速度,还不如步行来得快。

    赵虎带着剩下的士兵回了皇宫去找关羽,刘备张飞陈暮三人带上五十骑兵,过平乐苑往北而去。

    穿过了縠水之后,前方就是一片黑漆漆的莽林,杂草遍地,乱石丛生。山林里荒坟无数,一个个坟包耸立,升起幽莹鬼火。

    邙山并非没有道路,事实上由于陈暮经常从黄河坐船去济南,所以邙山的几条道路都非常熟悉,特别是从洛阳前往黄河渡口孟津的那一条山道,由于常有人走,道路相对平整开阔许多。

    众人转到了这条道路上,往北奔行。

    大约走了一个多时辰,前方寂静的山岭里忽然出现动静,就看到远处有数十人影矗立,还未等他们靠近,便有人大喝:“来者何人?”

    刘备听到这个熟悉的声音,又惊又喜道:“是师君吗?我是刘备。”

    前面的人正是卢植一行人。

    袁绍带着人马杀入皇宫之后,一部分留下来在宫里大肆追杀宦官,另外一部分则在吴匡董旻等人的带领下,去大将军府杀何苗舞阳君,最后那一部分人则是与袁绍一起追入了邙山。

    邙山的海拔不高,但作为秦岭余脉,崤山支脉,左右长度能达到100多公里,山林茂密,植被繁盛,袁绍的部队进山搜索,很快走散。

    卢植与河南中部掾闵贡等数十人救下何太后之后,就也跟入了山中,在这里与刘备遇上。

    “原来是玄德。”

    卢植松了口气,把剑插回鞘中。

    刘备奔驰过来,翻身下马道:“师君,可曾找到天子?”

    闵贡曾经是刘备的下属,因为刘备担任过河南尹,河南中部掾是河南尹的属官,与刘备交情不错,便答道:“天子被张让劫走,寻不到踪迹,卢尚书怀疑他们去了平县。”

    卢植点点头道:“不错,邙山附近荒无人烟,张让等人逃入山林里,没有吃喝,必不能久,唯一可能逃的方向,也就只有平县。”

    平县就是小平津,就在孟津后面,在历史上,张让确实将刘辩刘协带去了小平津黄河边上。

    刘备看向陈暮道:“四弟也是这般认为,那我等就往平县去吧。”

    一行人便合在一处,继续向北。

    洛阳到小平津约五十多里,但山路崎岖难走,又是莽莽群山,众人到天明时分,才抵达平县。

    汉人日落而息,日出而耕,平县外已经有早起的农夫耕种。

    卢植刘备等人上前询问,听城外居住的农夫说,一个多时辰以前,天还未完全亮的时候,确实隐约见到邙山方向来了一行人,慌慌张张地继续往北而去,只是那时灰蒙蒙的,只见得人影,不见什么样貌。

    陈暮思索道:“此必然是张让等人,小平津渡口有兵马驻守,他们无法过河,只能顺黄河而下,看来是往东去了。”

    卢植说道:“子归之言,跟我想的一样,我们顺河而下,往东去。”

    于是一行人继续向东追赶。

    顺着黄河边行进,不时还有发现,比如破碎布片,沾了血的刀剑,一只翘头履等等。

    这些收获无疑振奋人心,众人不由加紧步伐,继续寻找。

    等到快午时,他们终于在黄河边找到了张让等人,就看到远处河滩岸崖上,十余人躺在地上休息。

    其中两人是孩子模样,已经累瘫。

    正是张让等人。

    张让劫持了刘辩和刘协,慌不择路地一路向北奔逃,他本想渡过黄河,但没有渡船,无奈只能顺河而下。

    走到此地,众人又累又饿又困,实在不行,只能原地休息。

    卢植跟闵贡看到他们,大喜过望,连忙策马奔腾。

    听到马蹄声,张让段珪等人惊慌失措地从地上爬起来,一个个大汗淋漓,不断喘息着不知所措。

    “陛下!”

    闵贡看到天子与陈留王狼狈不堪,身上脏兮兮的,勃然大怒,拔剑砍杀了几名累瘫的宦官,指着张让道:“尔等阉宦,祸乱国政,如今还劫持天子,死不足惜。”

    张让年逾五十,同样累得不行,挣扎着爬起来一脸惊恐道:“若非大将军非要置我等于死地,我等又怎敢拼死反抗。何况是袁绍引兵入宫,大肆屠杀,与我等何干?”

    “还敢狡辩?”

    闵贡举剑正要将张让斩杀。

    张让恐惧到了极点,本待拔剑自卫,却忽然眼睛一亮,大喜过望地招手喊道:“玄德,子归,救......”

    他看到了刘备与陈暮从卢植身后站出来。

    噗嗤!

    一柄长矛如蛇信般刺来,穿过了张让的心脏,让他下一句话再也说不出口。

    张让睁大了眼睛,一脸的不敢置信。

    是张飞!

    是刘备的结义三弟,陈暮的结义三兄张飞!

    为什么?

    他为什么要杀自己?

    我们,明明是一伙的,当初若不是我,若不是我......你们怎么能.......

    剧烈的疼痛从胸口涌来,张让在这瞬间感觉到窒息,再也说不出话。

    他眼睛圆睁,死死地盯着刘备他们。

    他看到刘备的脸上露出疑惑的表情,似乎是在说,我跟你很熟吗?

    他看到张飞的脸上一脸嫌弃,仿佛杀自己,脏了他的手。

    他看到陈暮的脸上,却是面无表情,双手笼在袖中,眼神冰冷的像是结了霜。

    在这一刹那,张让像是想明白了什么。

    原来。

    自己一直被利用了。

    他们从来没有跟自己一条心,也从来没有站在自己这一边过。

    难怪刘备到了洛阳之后,从未拜访过自己。

    难怪王钧去请救兵,迟迟未到。

    原来是这样......

    张让的脸上露出苦涩的笑。

    自己这一辈子,都不过是天子的狗。

    到死了,也只能落得个兔死狗烹的下场.....

    也许,这就是自己的宿命吧......

    张让的眼神逐渐黯下去。

    脑海中无数个片段回想,有当初第一次入宫的彷徨,有桓帝时位卑权轻时的如履薄冰,有康帝时掌控权力,门庭若市时的得意。

    往事如烟,都消散在了尘埃里。头颅缓缓低下,再也没有了声息。

    张飞拔出丈八点钢矛,轻轻一推,张让的尸体在这股推力之下,仰面向上,落入了黄河之中。

    只片刻,他的尸体就被滔天的巨浪卷走,消失在了潮起潮落的滚滚河水里。

    陈暮木然地看着发生的这一切。

    看着他被张飞杀死。

    看着他的尸体被河水冲走。

    张公。

    一路好走。

    你曾经帮助过我的恩情我不会忘。

    所以你的宗族,至少不会像历史上那样,被袁绍屠杀。

    但不管是不是我杀的你,你今天都必死无疑。

    所以......

    借你头颅一用,送我兄弟一世清名与人望!

    多谢了,张公。

    下去之后,替我向先帝问个好。

第六十五章 邙山救驾

    一众宦官被杀,只剩下天子与陈留王。

    卢植闵贡刘备陈暮四人上前将二人搀扶起来,询问情况。

    十四岁的少帝刘辩惊慌失措,眼中还有泪痕,一脸惊恐地道:“朕......”

    反倒是一旁的陈留王刘协镇定自若道:“我饿了,有吃的没有?”

    几人面面相觑,这荒郊野岭的哪来的食物?

    闵贡想了想道:“来时见那边有农家,不如去找农家要一些吃的。”

    “对对对,去找农家要些吃的。”

    刘备连连点头,对刘辩道:“陛下,请上臣的马。”

    刘辩才十四岁,个子不高,没法上去,刘备把他抱着上马,教他踩上马镫,牵马而行。

    张飞如法炮制,也将刘协抱上另外一匹马去,有马镫加上张飞扶着,不会掉下来。

    皇帝和陈留王骑马,众人就只能下马步行跟着,卢植牵马与陈暮并行。

    之前天黑再加上找皇帝心急没注意,直到此时卢植才发现,刘备的军队马匹居然都是双马镫,不由惊讶地对陈暮说道:“这踏布倒是新奇的很,不仅两边都有,还是铁质。”

    根据汉代出土的陶俑和壁画,早在西汉时期就有马镫。不过当时的马镫并不是铁质,而是一块布,只有一边,供人方便上马用,被称为踏布。

    真正开始铁马镫且双马镫要到北魏时期才有,因此卢植看到铁马镫觉得很惊讶。

    陈暮笑道:“我也是从踏布上获得的灵感,有此物确实方便。”

    卢植更加惊讶了,打量道:“你发明的?”

    “嗯。”

    陈暮笑着点点头。

    卢植欣慰道:“当初你与玄德来投奔我,我便知你不凡,如今你与玄德,一为尚书令,一为司隶校尉,又有诛杀宦官,救驾天子之功,将来这朝廷,必是你等天下,可要好生辅佐天子,中兴大汉才是。”

    陈暮微微一笑:“兄长向来都忠君爱国,先生也是知道的。之前满朝文武,都威逼太皇太后,唯有兄长怡然不惧,据理力争,便是因为他心中有尊长,有先帝,有当今陛下。可笑那些宦官,还以为兄长助了太皇太后,就跟他们是一伙的呢。”

    “呵呵。”

    卢植笑了笑,没有说话。

    之前他看到张让见刘备像是见到救星一下,心里起了狐疑,就点了陈暮一下。

    陈暮也给了一个合理的理由,那就是当初何进威逼太皇太后,是刘备第一个站出来维护。

    由于宦官的保护伞就是太皇太后跟太后,所以宦官以为刘备是向着太皇太后的,应该跟他们是一路人。

    这个理由谈不上牵强,但说服力也不高。只是这里毕竟没有外人,闵贡没有发觉这一点,只要卢植信了这个理由,那就再也没有人质疑。

    交流好书,关注vx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现在关注,可领现金红包!

    闵贡听不懂他们话里有什么玄机,忍不住问卢植道:“卢尚书,而今宦官伏诛,天子归国,需要稳定朝纲,可太皇太后与太后不和,这可如何是好?”

    卢植心中一沉,对于这个问题,他也不知道该解决。天子年幼,上面有个母亲和祖母争权夺利。

    妇人干政,以后朝政怕是难以清明了。

    “子归,你有主意?”

    卢植看到一旁的陈暮面带微笑,一言不发地继续前进,忍不住询问。

    陈暮摇摇头道:“没有主意。”

    “真的没有?”

    “真的没有。”

    “你这小子。”

    卢植摇摇头,其实他知道陈暮有主意,而且他自己也有主意。

    后世人一直以为卢植不过是个打仗的将军。

    实际上卢植不仅是大儒,而且是个能文能武,上得了马打仗,下得了安民的猛人。

    智力之高,放在三国游戏里,也一定是90以上,不逊色任何谋士的狠角色。

    妇人干政,还能有什么手段?

    一者如霍光那般,领导大臣们威逼太皇太后跟太后回宫,不许她们在垂帘听政控制天子。

    二者吕后邓太后等人一样,二人较量出一个高低,最终选出一个获胜者干政。

    只是这两个方法不管怎么样都不太好办,前者需要一个权臣,后者需要太皇太后跟太后其中一个人有能力有手腕有眼光。

    现在何进一死,权臣没了。

    至于太皇太后跟太后谁有能力?

    一个只知道刮财,一个是连皇帝宠妃都敢明目张胆毒杀,目光极为短暂之人,这俩谁当政对于国家来说都是灾难。

    这也是卢植头疼的原因,所以他想问问陈暮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没有。

    不过看样子,他也没有。

    队伍前行数里,找到了一家农户,刘备用他腰间佩戴的一块玉,在农户家换了一只羊,宰杀烹烤,又命人去水井打水,献上烤羊与井水,给少帝跟陈留王充饥。

    他们吃过喝过之类,又累又乏,就在这户农家睡了。众人一直等到天黑他们才起来,再次上路。

    这个时候,平县外来了无数军马。

    为首之人方面大耳,身材肥胖,坐在一匹红马之上,四下扫视。

    来人正是董卓。

    董卓的兵马早就抵达洛阳二十里外的夕阳亭,半夜三更见到洛阳上空火焰滔天,浓烟滚滚,他猜到朝廷发生重大变故,于是急忙下令进军。

    经过一夜进军,今日早晨他才抵达显阳苑,打听到中常侍张让等人劫持皇帝刘辩上了北邙山,于是又向邙山赶去。

    到了邙山之后,刚巧遇上搜寻了一夜没有在邙山找到天子的袁绍军,阎忠与贾诩就猜测天子不在邙山内,必然是翻越过了邙山,往北去了平县。

    于是又经过半日驰骋,此时刚好抵达平县外。

    天还未完全黑,远远地董卓就瞧见东面黄河边上,一队人马正在缓缓而来,为首的骑在马上,有人牵着,隐约是个少年模样。

    董卓大喜,当下就奔马上前,往那边而去。

    他的身后也跟着数十骑兵,但却有数千步兵,邙山不适合骑马,董卓跟刘备一样,将他的西凉铁骑留在了洛阳,只带了步兵过来。

    可饶是如此,千军万马奔腾,坐在马上的刘辩吓得脸色苍白,瑟瑟发抖,若非刘备搀扶,怕是要跌落马下。

    到了近前,董卓勒马止步,翻身下马,也不跪下磕头,而是低头拱手一礼,高声道:“臣董卓救驾来迟,望天子恕罪。”

    等了片刻也不见回应,董卓纳闷,抬头一看,只见天子面无人色,浑身哆哆嗦嗦,双腿战栗,口不能言。

    刘备见状,便说道:“天子被张让挟持,一夜没有休息,有些受惊了。”

    “原来如此,不知天子与陈留王无恙否?”

    董卓又问。

    刘辩一声不吭,刘协倒是面色如常,十分镇定道:“孤无恙,请董将军带路,护送我与皇兄回宫。”

    “唯。”

    董卓一挥手,身后出来一架长毂马车,外形有点像春秋时期的战车,车上有伞盖,说道:“请天子和陈留王上车。”

    这种马车确实是皇帝专用,当时被称为天子驾六,是董卓在显阳苑找到的,本来是当初汉孝康帝阅兵时乘坐出行的马车,后来放置在显阳苑,被董卓顺手带来。

    由于天子坐这个车符合礼仪和规矩,而且马匹颠簸,确实不如马车舒服,刘备便一边对刘辩道:“天子上车”,一边将他搀扶下来。

    张飞也把刘协扶下来,二人被搀扶着到了马车上。

    两人上了马车,按道理来说,也就没事了。

    但下一秒,所有人都睁大了眼睛。

    就看到董卓竟然也上了车,与天子并列在一起。

    场面一时间竟有些沉默。

    过了片刻,刘备大怒道:“车骑将军为何僭越,与天子并列?”

    “嗯?”

    董卓回过头,眼神凶厉无比,拔出剑道:“天子年幼,我恐道路颠簸天子摔下车来,司隶校尉是觉得不妥吗?”

    他这一声,周围的士兵顿时围拢上来,一个个拔出了环首刀,看向刘备,面色不善。

    张飞向前一步,挡在刘备面前,虎目圆睁,眼神凶狠狠地看向董卓,一身腱子肉虬结在一起,像是蓄势待发,只待打起来,就一矛把董卓戳死。

    一时间,董卓被张飞凶厉的目光摄住,反倒自忖自己似乎离得太近了一些,一旦打起来,自己好像真有被张飞戳死的危险。

    要知道,董卓跟刘关张也不是陌生人,当初黄巾之乱时,刘关张还在董卓麾下当过一阵子北军将领。

    董卓太清楚张飞的战斗力,虽然自己人多势众,问题是张飞就在身前不远。

    这么近的距离,还没等周围的士兵拥上来,自己就得被刘备张飞两兄弟弄死,自己跟刘备也就打个五五开,再加个张飞......

    场面静下来,气氛凝固,双方剑拔弩张,好似火山要爆发的前一刻,随时都会大打出手,杀个昏天黑地。

    便在此时,远方小平津渡口,无数人马缓缓向着平县方向而来,由于接近天黑,日暮将近,只是瞧不见准确人数,但人影绰绰,仿佛无边无沿,步步前行,整个大地都在颤抖。

    紧张的气氛被这个忽如其来的变故打破,所有人都看向那边。那边似乎也注意到了平县外的动静,数十匹马飞奔而来,向着这边靠拢。

    过了片刻,刘备大喜不已。

    因为他看到最前头马上之人,正是自己的手下典韦牵招,他们的身后还有张辽高顺等人。

    自己在野王县的人马,终于抵达洛阳了。

第六十六章 张辽高顺归属

    刘备的兵马与董卓兵马动身的时间差不多。

    而且双方的距离也相差不大。

    渑池和野王县到洛阳都是200多汉里,换算成公里大概是90公里左右。

    正常来说,双方人马同时动身,应该也同时抵达才对。

    可为什么董卓要提前一天到洛阳城外夕阳亭驻扎,比刘备的军队还早一些赶上了这场洛阳变故?

    因为有两条河。

    一条沁水,一条黄河。

    像这种河宽极大的河流,古代是没有桥梁的,要想过河,要么绕路,要么坐船。

    小股人马还好,可以坐船过来,但大股部队就只能绕路而行。

    典韦接到命令之后,虽然立刻出发,可过沁水就只能绕道温县,再从温县过孟津渡口,光是在渡口坐船,就花了一天时间。

    因此哪怕双方同时动手,二地距离也相似,典韦与牵招也是多用了一日,才在今日傍晚堪堪抵达小平津。

    没办法,现代90公里也走高速就一个小时车程,但古代路途不便,走三四天是很正常的事情。

    不过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典韦他们虽迟到了,却刚好赶上刘备与董卓的冲突。

    刘备是忠于汉室之人,之前何进威逼太皇太后,他就没有怕过。

    要知道,那个时候何进可是掌握了洛阳兵权,若非没有陈暮威胁,真是一声令下,皇宫内的禁卫军绝对能把他跟陈暮砍成肉酱。

    即便如此,他也敢直言不讳,丝毫不惧。

    如今董卓居然僭越,与天子同乘不说,还跟天子站在一起,作为莽夫,刘备当然不能忍,第一个站出来呵斥。

    眼看两边气氛凝固,似有一言不合就打开的架势,典韦这个时候过来,顿时就打破了紧张的局面。

    牵招还算机灵,在马上远远瞧见刘备被人围在当中,立即调转马头回去招呼后方大军。

    典韦张辽高顺三人带着数十并州铁骑先行过来,一个个凶神恶煞,气势逼人。

    张辽和高顺不认识董卓,典韦是认识的。

    当初曲阳之战典韦就在现场,看到董卓似乎要对刘备不利,他顿时急眼,怒吼大喊道:“董卓,你若是敢动刘使君一根寒毛,我必将你砍成肉泥。”

    “使君莫怕,我等身后数万大军即可就到。”

    张辽急中生智,隐隐威胁。

    牵招已经回军率领后方大军赶来,董卓这边只有数千人马,一时间有些骚乱。

    阎忠看到人群之中的陈暮,向他隐晦地使了个眼色。

    陈暮暗暗点头。

    阎忠便策马来到董卓身边道:“明公久居凉州,却是不知天子车驾是不能坐的,正所谓不知者不怪,明公也是救驾心切,诸位以为如何?”

    这是给个台阶下。

    董卓一脸恍然大悟的模样:“是是是,老夫我久居西凉,确实不知礼数,此非我僭越也,玄德万勿责怪。”

    说罢主动走下马车。

    见他下来,刘备也是冷哼一声道:“既是如此,那请车骑将军前头领军带路,我等与天子驾车随后赶到。”

    董卓跟没事人一样笑呵呵地翻身上马,调转马头,转过头的功夫,脸色就变得十分阴沉。

    他骑马前行,军队很快跟着他散去,典韦张辽高顺这才进来,找到刘备。

    “使君。”

    典韦张辽高顺单膝下跪行礼。

    刘备连忙道:“良弼文远仲达,来见过天子与陈留王。”

    三人看向车驾上,只见一个穿着白色寝衣的少年躲在车座上瑟瑟发抖,另外一个**岁小孩却是面色如常,镇定自若。

    心中虽疑惑那十四五岁的少年年纪虽大,表现却如此不堪,还不如一个小孩,但既然刘备说这是天子,自然也就只能站起来再向刘辩行礼。

    刘辩本就被董卓的军队吓得不行,刚才又眼见双方差点打起来,更是面无人色,到现在都没有回过神来。

    倒是陈留王刘协见他半天没有反应,便提醒道:“皇兄,快让他们起来。”

    “哦......”

    刘辩这才醒悟道:“诸卿起身。”

    等他们起来之后,刘备那边的大军也因为加速行军,离他们队伍已经不足一里。

    “良弼,去与子经统率大军,跟在后面勤王护驾。”

    命典韦去领军。

    典韦领命而去,护驾队伍这才再次出发。

    前面是董卓大军,后面是刘备大军,两方人马将中间的马车保护起来,缓缓向洛阳驶去。

    路上,张辽靠近到刘备身边,纳闷道:“使君,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唉。”

    刘备叹气道:“昨日宦官将大将军诱骗入宫,将其杀死。南军中军校尉袁绍带兵杀入皇宫,四处纵火屠杀宦官,张让等人劫持天子与陈留王逃至此地,我也是今日午时方才寻到这里。”

    “什么?”

    张辽和高顺大惊失色。

    要知道他们可是何进的部曲,何进当初派他们去野王县帮刘备抵挡冀州叛军,怎么眨眼间何进被杀,那自己这些人就没有了归属,这可如何是好?

    刘备叹息道:“可叹大将军一世英名,就这样死在一群宦官宵小手里。”

    张辽苦着脸道:“大将军死,我等旧部该何去何从。”

    陈暮在一旁听到,心中一动。

    在历史上,张辽与高顺二人都跟过董卓。

    很多人以为他们最开始是跟着吕布,实际上他们是后来才加入吕布军。

    最开始张辽跟高顺是被丁原招募的小将,当时丁原还在并州与鲜卑作战,听说何进需要兵马,于是就派了他们过来帮何进的忙,隶属于何进麾下。

    后来何进何苗被杀,洛阳一片大乱。董卓趁机进京,收拢了大量何进与何苗的旧部,归在自己帐下,其中就有张辽高顺等人。

    所以张辽高顺最早是跟丁原,然后跟何进,最后又被董卓收入麾下,董卓死后跟了吕布,就是这么个过程。

    而在历史上,正因为有了何进何苗旧部这批溃兵加入,再加上后来董卓弄死丁原,收拢了丁原的兵马,这才掌控了洛阳局势,权势达到了巅峰。

    陈暮不打算阻止董卓收拢何进何苗旧部,但张辽高顺是人才,不能放过,于是趁机出言道:“尔等既是大将军旧部,大将军又让你们去野王助司隶校尉,就应当归在司隶校尉帐下,你们觉得如何?”

    张辽和高顺对视一眼,异口同声道:“我等愿归校尉统率。”

    根据二元制,他们被划在何进帐下,那么就不再隶属于丁原,而是何进的部下。

    如今何进既然已经死了,他们也没有了归属,司隶校尉执掌洛阳兵权,归他统率,再适合不过。

    刘备本就欣赏张辽高顺,听到他们愿意归在自己帐下,当即笑着说道:“文远仲达既要归在我帐下,我自然愿意,那就先在三弟帐下做个裨将。”

    “唯!”

    张辽高顺同时应道。

第六十七章 李儒

    董卓为前军,天子驾车在中间,刘备为后军。

    因为天色渐晚,到行至洛阳西北面三十余里外的雒舍乡时,大军驻扎,休整一夜。

    第二日清晨,队伍继续前行,此时已经是何进死后的第三天。

    沿途一路上,队伍陆陆续续遇到一些王公大臣,数万人浩浩荡荡,于第三天中午才回到洛阳城内。

    刘备与董卓护送着天子与陈留王回宫,前夜的腥风血雨仿佛还在,洛阳街面上空荡荡的,家家户户百姓紧闭门窗,偷偷地观望形势。

    自谷门进入皇宫后,大火已经被扑灭,四处都是残垣断壁,北宫上方的濯龙园近乎被稍微灰烬,太仓与武库亦是被损坏。

    从谷门南下,进入北宫,沿途的尸体倒是已经被处理。但凝固的血液还没有擦洗干净,无数幸存下来的宦官与宫女几乎是在哭泣着擦洗地面。

    那场屠杀持续到昨日清晨,前日才经历了血腥洗礼,惶惶不可终日,昨日下午他们还得搬运同类的尸体,对于他们每个人来说,都无亚于将前日的事情又重现一次。

    队伍浩浩荡荡继续南行,穿过北宫复道,走北朱雀门,过南玄武门,抵达了南宫。穿过平朔殿、千秋万岁殿以及中德殿,最终回到南宫,送天子回西宫休息。

    太皇太后与何太后得知消息,急忙赶来。何太后见到刘辩,立即上去拥抱哭泣。太皇太后也是立马抓住了刘协,不断检查,看看有没有受伤。

    西宫一团乱糟糟,刘备与董卓护送了天子回宫之后,就离开了皇宫。在这次事件中,不仅何进被杀,太皇太后的侄子董重也死了,因为带兵回皇宫想救驾,结果死于乱兵之中。

    董太后就让自己另外一个侄子董重为羽林中郎将,勉强将皇宫内的乱局维持住。秩序在慢慢恢复,虽然被焚烧的宫殿还没有处理,但至少已经没有再起杀戮了。

    刘备率领自己的大军回到城外军营,关羽早已经在营中等候。见他们回来,便上前询问情况,刘备将过程说了一遍,又询问关羽后来的事情。

    关羽说道:“那日大哥去寻天子之后,我在宫中四处阻挠乱兵作恶。杀了约千余人,打散万余人马,顺手还斩杀了数十名将领,不知道会不会给大哥添麻烦。”

    好家伙,顺手斩杀了数十名将领,也就关羽这万军从中能把武力值90多的颜良斩杀的水准能说出这种话。

    当然,还得加个吕布。

    他俩基本就是三国当中战力值的巅峰。

    刘备冷哼道:“袁本初居然纵兵杀入皇宫,若只诛杀宦官也便罢,没想到却是滥杀无辜。不仅杀死了无数无辜者,还连累天子与陈留王差点出事,此乃大逆不道,过两日我便奏请开朝议,当堂弹劾他谋逆之罪。”

    陈暮在一旁含笑道:“我支持大哥,到时候我必然与大哥一同弹劾。”

    刘备欣慰道:“我等兄弟其利断金,必要那袁本初好看。”

    陈暮笑而不语。

    弹劾嘛。

    无所谓的事情。

    反正弹劾了也没用。

    带兵杀入皇宫是什么行为?

    虽然袁绍打的是为大将军报仇的名义。

    可一个死了的大将军重要,还是一个活着的天子重要?

    明知道可能会伤到天子,袁绍还是去做了。

    这样的行为......

    啧啧。

    换别人几条命都不够填。

    结果袁绍不仅屁事没有,还被满朝文武维护,最后连董卓都不敢弄死他,把他放走去做渤海太守。

    这背地里要是没有袁家在搀和,陈暮是一点都不信。

    因此他很清楚,袁绍必然没事。

    不过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他本来就打算想办法置袁绍于死地,万一成功了呢?

    这边刘备四兄弟回了军营,董卓也回了军营。

    迎上来的是自己的弟弟董旻。

    董卓可不是一个有勇无谋的人,像后汉书记载,他最早来洛阳的时候,只有五千西凉铁骑,为了壮大声势,就白日进城,夜晚出城,营造出兵马很多的样子,震慑了满朝文武,这才控制了权力。

    因此他一面与太皇太后联络,一面又派自己的弟弟董旻在何进帐下做事。其实就是玩的两手准备,要是太皇太后赢了,他就支持太皇太后,要是何进赢了,他就支持何进。

    墙头草玩的比谁都厉害。

    回了军营之后,董卓唤来自己所有部曲议事。

    众人进到账内,就看到董卓坐于主位之上,脸色阴沉,身边除了昨夜跟过去的阎忠和牛辅以外,又多了一个中年人。

    只见此人身高约七尺,面相狭长,下颌有山羊胡,双眼微眯,眼神颇有些深邃,含笑地看着他们。

    “这是李儒,字文优。”

    董卓介绍了一句,便招呼大家坐下。

    李儒最开始并不是董卓部下,他是当时朝廷一个博士小官,昨日也出城去搜寻天子,路上撞见车队,便加入其中。

    昨夜时分,李儒就找到了董卓,二人相谈甚欢,董卓便将他纳入到自己麾下,带到身边为谋士。

    众人坐下后,董旻便说道:“大兄,我昨日收拢残卒,只收拢了一万余人。”

    “什么?”

    董卓蹭一下站起来,不满道:“我听说进城的乱兵足有七八万之众,你怎么只收拢了一万余人?不是让你尽量多取些人马吗?”

    原来前日董卓抵达洛阳后,听闻何进何苗被杀,当即大喜,于是令手下众人收拢城中溃散的乱兵,特别是董旻,他原本就是何进部下,完全可以假借何进的名义行此事,没想到收效甚微,只收拢了一万多人。

    董旻也委屈道:“这些乱兵大部分都是豫州叛军,不知为什么,都不愿意加入我等,这些残卒,也是收了大将军与何苗的残部。其余人马,如今都被袁绍给领走了。”

    豫州叛军?

    董卓纳闷,何进这个主将都没了,队伍成了散兵,为什么不能归了自己?

    要是这些兵马被自己收拢,那洛阳城内最大的力量就是他董卓,到时候以兵权加上太皇太后的亲戚这个头衔,说不准就能以外戚的名义,掌控朝政了。

    然而他不知道的是,豫州叛军与冀州叛军一样,构造都是豫州南阳的豪强兵马,这些兵马只听令于自己的主家,不会听命何进。

    因此哪怕何进死了,跟他们也是屁关系没有。虽然昨夜大乱,关羽杀了不少豪强将领,但党人基本盘还在,所以就被许攸等人把兵马又收拢会来,目前还掌握在袁绍手中。

    由于袁绍手底下的南军被董卓乘乱夺走,所以现在洛阳的形势很微妙,董卓帐下五千西凉铁骑,加上两万多河东豪强的兵马,再加上昨日收拢的一万多乱兵,现在手头上的兵马达到了四万。

    刘备那边就是野王县带来的两万多人马,而袁绍损失比较大,手下要么被董卓弄走,要么被关羽杀死杀散,城内一片乱糟糟的,失踪与意外死亡也不少,如今只剩下五万多人。

    目前三足鼎立,从兵力上看,刘备最弱,董卓次之,袁绍最强。但袁绍的兵马只是人多势众,按照精锐程度,远不及董卓与刘备,所以三方应该相差不多。

    毕竟刘备手底下那一万青州老兵,再加上一千玄甲重骑和一千并州铁骑,除了董卓那五千西凉铁骑以外,袁绍大抵是没法抗衡的。

    董卓听到董旻没有把他想要的乱兵收拢回来,有些郁闷道:“可惜啊,若是我能握有这些大将军旧部,则洛阳当中我的兵马最多,到时候刘备那厮,我必然将他大卸八块,以消我心头之恨。”

    他还在记着刘备不准他与天子同乘的仇。

    一旁的李儒眼珠子一转,微微一笑道:“明公,儒有一记,可助明公一臂之力。”

    “哦?”

    董卓大喜道:“计将安出?”

    李儒思索道:“我听闻明公是袁家故吏?”

    董卓点点头:“不错,那是十七年前的旧事了,当初我在然明公帐下做事,后来立功,然明公就将我举荐到了三公府,当时次阳公(袁隗)为司徒,征辟我为司徒曹掾。”

    李儒笑道:“既是如此,明公何不拜访一下太傅?”

    “拜访太傅?”

    董卓一愣,不解道:“我没事去拜访他做什么?”

    李儒笑着说道:“袁本初进宫虽是以为大将军报仇的名义诛宦,但毕竟惊扰了天子,害得天子差点遭遇不测。此等罪行,与谋逆有何区别?袁家四世三公,海内素有名望。若是家族之中出一个谋逆之子,明公以为如何?”

    一旁的阎忠听到他的话,眼皮子狂跳。

    贾诩如老僧坐禅,默不作声。

    董卓也是个聪明人,只稍稍思索就明白了,大喜道:“所以太傅必然要想办法帮袁绍洗脱罪名!”

    “不错。”

    李儒微笑道:“这件事情的重点就在于如何定性,若是定性为谋逆,则不仅袁绍身死,袁家也是清名尽毁。可若是定性为诛杀宦官的正义之举,那结果就又不一样。所以明公应当先去拜访刘备,再去拜访太傅。”

    “拜访刘备?”

    董卓一头雾水:“我去拜访他做什么?那刘备愣头愣脑,不识抬举。若非他手下兵多,我之前就砍了这厮。我还去拜访他?不率兵攻打他就算不错了。”

    李儒摇摇头道:“正是因为刘备愣头愣脑,才更应该拜访他。明公心想,刘备对朝廷向来愚忠,袁绍此举,刘备必然大怒,届时朝议之时,刘备肯定会弹劾袁绍。我等知道这一点,太傅也必然知道这一点。”

    虽然李儒也是朝廷博士,久居洛阳,也知道刘备忠心。但其实他不知道,刘备愚忠的向来都不是所谓的朝廷,而是先帝汉孝康帝。

    【书友福利】看书即可得现金or点币,还有iphoch等你抽!关注vx公众号【】可领!

    包括为太皇太后仗义之言,包括心系天子与陈留王,都是因为一个是汉康帝的母亲,一个是汉康帝的儿子。

    要是换了何太后,刘备肯定没那么急了,毕竟先帝的老婆关自己屁事,跟先帝又没血缘关系。

    正所谓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嘛。

    董卓回过味来,试探道:“所以我先去拜访刘备,其实就是在向太傅施压,若是他不让袁绍把兵权交出来,我便与刘备联合起来弹劾?”

    “正是。”

    李儒抚须道:“袁家有满朝臣子帮衬,未必会就范。但何太后失了兄长,又差点失了儿子,必然怨恨袁绍。而太皇太后那边,明公到时入宫去认这门亲戚,同样能换来支持。届时太皇太后、何太后、天子再加上明公与刘备同时出言,袁绍必死无疑,袁隗知道这个局面,必然就范!”

    董卓大喜,抚掌大笑:“我得先生,如高祖得子房也,哈哈哈哈。”

    一旁的阎忠目光闪烁不定,露出忌惮的神色。

    原本以为一切都在自己与子归的预料之中,有自己为内应,必然可以将董卓拿下,届时玄德以宗室身份摄政,执掌大汉江山指日可待。

    没想到董卓身边忽然又冒出个李儒,那未来的事情,可就不好办了呀。

第六十八章 赤子之心

    一连过去几日,洛阳的天气都持续高温,太阳高高悬起,驱散了城内的肃杀之气。

    那一夜之后,过了四五天洛阳城都变得极为萧条。

    内城百姓除了家中实在没粮,才会愿意出门,去粟市买粮食以外,其它时候宁愿待在家里也不想出去。

    住在外城的百姓就实在没办法,必须要出门做事情才能活下去。

    毕竟洛阳内城也并非寻常老百姓就能入住。

    除了达官显贵以外,连普通的低级官吏都只能住在城外。

    所以内城的百姓想要生存还是很简单,至少他们手里有钱,可以买到粮食。

    而外城的百姓则主要依靠于劳动力生存,不得不出门生存。

    如洛阳周边的田地农夫田附,城内的手工业从事者,被店铺雇佣人员,西市东市的苦力,以及达官显贵的仆人奴役等等。

    在古代要想养活一座人口能达到百万级别以上的城市,唯一的可能性就是这座城市承担着重大意义。

    就如同唐朝的长安,宋朝的开封,明清时期的四九城等等。

    东汉的洛阳同样承担着这个意义。

    董卓迁都的时候,其实不止是洛阳城内百姓,洛阳周边地区都被他迁走,史书记载是数百万,按照最少的计算,也是两百万以上。

    可见洛阳城内的百姓大抵是不低于百万这个数目,庞大的人口要解决需求问题,首先得让城市繁华起来。

    所以不管是处于被迫,还是处于已经确定安全,百姓们至少重新走出家门,开始新的生活。

    洛阳恢复往日的热闹,城南袁绍军营之中,所有人都愁云惨淡,气氛凝固。

    “诸位。”

    荀和脸色苍白,咳嗽两声,环顾一圈,缓缓开口说道:“大将军一死,我等前途渺茫,为今之计,便是要此事定性,不然我等谁也走不了。”

    在场有袁绍、郑泰、陈琳、何顒、张津、逢纪、鲍信、王允以及新加入的许攸周旌等人。

    卢植因在皇宫大乱的时候,从乱兵手里救下了何太后,后来又救驾有功,刘备向天子举荐,已经被任命为新任光禄勋,目前并不在这里。

    逢记沉吟道:“事情发生的太突然了,谁能想到宦官居然会谋杀大将军!”

    荀和脸色就变得更差,他原本是想利用何进诛杀宦官,等何进掌权之后,党人就能够复起,重新掌控权力,到时候就能治理天下,还大汉一个朗朗乾坤。

    谁料到就似当初三君之事一样,作为三君之一的窦武入宫诛杀宦官,却被宦官反杀。当年的事情几乎重演,这让他心生恐惧。

    如果再来一次当年的事件,那党人就彻底无葬身之地。不过唯一让荀和有个安慰的是,这一次宦官也被团灭。

    要知道,当年三君带兵入宫诛杀宦官,就因为没有杀死王甫候览等人,才造成了党锢之祸。

    现在至少宦官死了,没人能蛊惑皇帝。只要他们想想办法,也未尝不能扭转局势。

    号称大汉bb机的许攸微微一笑,双眼露出智慧的光芒:“诸位不要惊怕,此事闹得虽大,但也未尝没有补救之法。”

    “哦?”

    众人看向许攸。

    许攸目光却看向袁绍,说道:“解决之法,还得在袁本初身上。”

    袁绍一头雾水:“我有何解决之法?”

    许攸环顾四周道:“诸位,袁本初乃四世三公袁家之人,你们说,太傅会让他被定性为谋逆吗?”

    “话是这么说......”

    逢记犹豫道:“只是此等毕竟是大罪,非等闲可以遮掩过去。”

    荀和却思索起来,点点头道:“许子远言之有理,不过若想将此事遮掩过去,光靠太傅与我等发力,让满朝大臣帮忙还是不够,还需要另外两人。”

    许攸缓缓说出那两个人的名字。

    “董卓,刘备!”

    ......

    ......

    刘备现在正在宴请董卓。

    作为整个洛阳唯三手中握有兵权的两个人,董卓跟刘备现在的处境可比袁绍强得多。

    袁绍手里虽有兵权,却是戴罪之身。

    一旦被天子将袁绍定为谋逆,那袁绍除非立即造反,不然没有如何活路。

    更何况,即便袁绍想造反,董卓跟刘备必然会联手攻击他。

    因此实际上只要袁绍被定为谋逆,不管造不造反,他都是死路一条,而且还会连累汝南袁氏。

    基于这个原因,至少刘备并没有因为董卓曾经有过僭越行为,而对董卓有什么意见。

    毕竟至少目前来说,董卓还是大汉臣子,刘备不可能无缘无故就攻击他。

    所以听闻董卓来访,刘备虽然诧异,但还是盛情款待了他,邀请他来中军营帐之内,吩咐厨子准备好酒宴。

    董卓倒也胆大,只带着数十护卫与李儒阎忠牛辅徐荣等人就敢单刀赴会,并不害怕。

    其实也没什么好怕的,一来他跟刘备无仇无怨,不可能起冲突。

    二来就算刘备看不惯他,心里恨不得要把他杀了。除非刘备想造反,不然也不会拿他怎么样。

    因为至少眼下,董卓可是救驾的大汉忠臣,名声和行为上也没有任何问题,刘备攻击他就是擅杀朝廷大员,跟造反没区别。

    所以对于爱惜名声羽毛的刘备来说,自然不可能做这样莫名其妙,且自毁前程的事情。

    刘备这边也带了关羽张飞陈暮典韦几人,在营帐之中为了表示对董卓的尊敬,刘备就没有坐主位上,而是空悬主位,双方相对而坐,气氛倒也还算融洽。

    “恭喜骠骑大将军升迁,刘备敬你一杯。”

    刘备举起酒杯敬酒。

    太皇太后昨日又下了诏书,升董卓为骠骑大将军。

    要知道,汉朝的将军头衔最尊贵的就两个,一个是大将军,一个是骠骑将军,都是万石。

    其它的像车骑将军、卫将军、前后左右四将军,是堪比九公的中两千石。

    如今董卓取代了之前董重的骠骑将军,地位几乎相当于何进。

    这也是因为董太后认了董卓这门亲戚,想要利用董卓的兵权来执掌朝政,因此多加封赏。

    随着何进之死,何太后反而有些失势的意味,朝中大小权力,隐隐被董太后掌控。

    毕竟姜还是老的辣,董太后总归是在皇宫待了那么多年,至少没有白待。

    董卓笑呵呵地说道:“司隶校尉也是救驾功臣,以后我二人一同在朝为官,还得多多亲近。如今天子年幼,将来亦得靠我等帮忙辅佐,万不能让大汉天下再出什么乱子才行。”

    这话深得刘备之心,当下他便高兴地又举起了酒杯说道:“董公明是非,知真理,实乃大汉之福,社稷之福,刘备再敬公一杯。”

    二人推杯换盏,过了好一会儿才终于开始聊正事。

    “宦官造逆,生灵涂炭。先帝驾崩之后,本该由大将军辅佐少帝重整山河,中兴天下。却不料宦官贼心不死,杀死了大将军。”

    董卓叹了口气道:“只是这也就罢了,大不了我等再找时机,想办法请天子诛杀宦官即可,熟料袁本初此人,居然如此胆大妄为,率军入宫,差点害死太皇太后,太后以及陛下。此等罪行,玄德以为如何?”

    刘备气愤道:“此事我亦觉得十分荒唐,再怎么样,也不该率军入宫。即便当年游平公等人,亦只敢领少数太学生去,袁本初居然领数万大军入宫,不仅造了无数杀孽,还让陛下几近蒙难,此乃谋逆之举也,我欲过几日开朝议之时,便弹劾于他。”

    董卓大喜道:“原来玄德也早有此心,既然如此,那我二人约定,到时朝议之时,我们一同弹劾袁绍。”

    他还以为刘备不会主动找事而特意来刘备军营游说,没想到刘备同样有这心思,愣头青就是愣头青,一点都不考虑人情世故和利益纠葛。

    刘备同样高兴道:“有董公相助,将袁绍此等祸乱朝政的害群之马驱逐,那就再好不过。”

    两人当下又喝了几杯,二人都很高兴。

    不远处的李儒却是一脸诧异,不明白刘备为什么要这么做。

    事实上不仅是李儒,董卓带来的所有人,都不明白为什么刘备会无条件同意弹劾袁绍。

    这对刘备没有任何好处嘛。

    可只有明白早期的刘备是什么样的人,才会明白为什么刘备会这么做。

    嫉恶如仇、深明大义、性情如火、刚烈不屈。

    无数个这样的标签打在他身上,一点都不为过,因为这都是写在史书里的事情。

    昭烈帝的谥号,就已经概括了他一生。

    也许,要是刘备像历史上那样,颠沛流离几十年,没准真的会拒绝董卓的提议,开始思考起得罪袁家的后果。

    问题是如今刘备太顺风顺水,得到汉孝康帝的赏识,已经成为司隶校尉,仅次于三公九卿。

    自己身居高位,又握有兵权,已经完全没有去思考这方面的问题。

    因为在他看来,做错了事情就得受罚,做对了事情就得奖励。

    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不能因为你家世显赫而逃脱罪责。

    虽然这想法很天真,并且实际上刘备虽没有颠沛流离,却也当过济南相。

    经历过官场黑暗,知道一些官场情况,并不是对如今这个世道完全没有任何认知的人。

    可他依旧坚持自我,选择了抗争。

    或许正因为如此,才是他得人格魅力所在。

    在这纷扰的乱世当中,人人只追求利益,只追求不择手段。

    唯有他,哪怕浮沉一世,临死之前,也不忘了“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刘备。

    才是那个半生漂浮,归来仍是少年的人。

    一旁的陈暮扫了眼李儒,似乎是知道他心中所想,含笑不语,只是用眼神向阎忠示意了一番。

    满脑子阴险诡计,利益纠葛的人,又怎么能明白仁义一世的赤子之心的人呢?

第六十九章 万恶之源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借口去上厕所的阎忠与借口帮他领路的陈暮在军营深处隐蔽的角落碰头。

    “子归弟。”

    “诚汉兄。”

    二人相视一笑,虽通信许久,却是那年自洛阳一别之后的第一次见面。

    当初在皇甫嵩军营相谈甚欢,渡过数月难忘的日子。

    没想到再次重逢,已是五年之后。

    “子归弟,闲话我就不多叙。你要小心那李儒,此人绝非等闲之辈。”

    阎忠四处扫视,低声说道:“他此番来你军营,其实是想要挟袁家,逼他们交出兵权,董卓不会真的弹劾袁绍。”

    陈暮微笑道:“此事,我已猜到,多谢诚汉兄。”

    阎忠见他胸有成竹的模样,不由奇怪道:“子归,你不担心吗?若是董卓上位,玄德怕是危险了。”

    陈暮摇摇头:“我一点都不担心,甚至还希望董卓上位。”

    “这是何故?”

    阎忠十分惊讶。

    因为他最开始以为刘备是打算以宗室身份摄政。

    手握兵权,又有救驾之功。

    如果能够辅佐少帝,将来未尝不是一个霍光。

    可董卓眼下就是拦路虎,不想着将他清除掉,还希望他壮大,这不是害自己吗?

    陈暮笑道:“诚汉兄以为,董卓是何人?”

    阎忠沉思片刻,缓缓开口道:“狼子野心之辈也。”

    “不错。”

    陈暮点点头:“董卓之流,生性残暴,必不甘久居人下。他若上位,你猜他会做什么?”

    阎忠摇头道:“这我哪知道。”

    陈暮微微一笑:“他会以霍光自居,做祸乱朝政的权臣。”

    阎忠想了想,点头道:“以他的性格,确有可能。”

    陈暮继续道:“正因为如此,才要让他更残暴一些。正所谓欲使其毁灭,必先使其膨胀,最好让他尽快掌控权力,洛阳再也无人与他抗衡。”

    阎忠目光盯着陈暮看了许久,过了好一会儿,他才说道:“子归,你这不是想让董卓毁灭,是想让大汉毁灭呀。”

    陈暮笑道:“诚汉兄会在乎吗?”

    “不会。”

    阎忠同样笑了起来。

    他的名字是忠,字是诚汉。

    可惜他对大汉朝廷,从来没有忠心可言。

    一个忠诚的人,不会向一个手握重兵之人建议南面称制。

    一个忠心朝廷的人,同样不会卷入进反贼浪潮里。

    韩遂马腾曾经逼他做首领,最后激愤而死。

    你以为他是忠心为汉?

    错了。

    他只是不想当韩遂马腾的傀儡而死。

    所以阎忠不会在乎。

    陈暮眼眸中露出一抹寒光,继续说道:“所以为了大汉天下早点覆灭,诚汉兄还得加点猛料。”

    “猛料?”

    阎忠纳闷道:“怎么弄?”

    陈暮从牙缝间挤出几个字来:“怂恿董卓废帝!”

    “嘶!”

    阎忠倒吸了一口冷气。

    这事儿。

    还真不是常人能想得出来的。

    那得多胆大包天,那得多对朝廷肆无忌惮,那得多对皇权毫无敬畏,无法无天,五毒俱全的人才能想得出来?

    在这一刻,阎忠忽然发现,陈暮从本质上来说,是一个比董卓还要残暴的人。

    因为至少董卓现在还没有干什么坏事,也没有什么恶行。

    反倒是陈暮,在慢慢地,在一步一步,将董卓心中的恶,给勾出来。

    董卓的恶需要催发。

    而陈暮,天生就是恶!

    他就是这世间一切邪恶的根源。

    阎忠仿佛已经看到,如果董卓真的被怂恿废帝,那到时候他会做什么?

    天下大乱,生灵涂炭,恐怕已经不远。

    “子归啊。”

    阎忠忍不住叹息了一声。

    “嗯?”

    “你应该已经没有心了吧。”

    “这个嘛......”

    陈暮沉吟了片刻,长叹道:“身处这世间.....也许心早就被狗吃了吧。”

    ......

    ......

    刘备亲自出门送别董卓。

    董卓得了答复,兴高采烈地回去。

    结果在营门口,刚好撞上了来找刘备的荀和等人。

    见到董卓他们离开,荀和陈琳逢记几人都是皱起了眉头,不明白这个关口董卓来做什么。

    “哦?”

    陈暮见到他们骑马而来,颇为惊讶道:“原来是公舒先生,快请进。”

    刘备不认识荀和,低声问陈暮道:“他们是何人?”

    陈暮便笑道:“大哥,我为你介绍一下,这是伯脩公之子,荀和荀公舒。”

    伯脩公?

    荀昱?

    作为仅次于三君之名望的天下楷模,刘备自然知道荀昱的名望,立即热烈欢迎道:“原来是伯脩公之子,备见过荀先生。”

    众人便入了营帐之内。

    这次过了饭点,而且对方是突然造访,没有提前通知,刘备就不准备宴席了,只上了酒水。

    几人坐下后,荀和开口问道:“校尉,不知那董骠骑上门拜访,是有何事?”

    冒然打听人家的私事,是一件非常失礼的事情。

    不过荀和也四五十岁的人了,而且还是荀昱的儿子,刘备就不觉得失礼,回答道:“骠骑将军想邀请我,一起联合弹劾袁绍。”

    “什么?”

    荀和大惊失色,问道:“校尉答应了吗?”

    刘备不解道:“此乃正义之事,袁绍带兵入宫,四处屠杀无辜,还害得天子几近蒙难,犯上作乱与谋逆无异,弹劾此等害群之马,我自然没有拒绝的理由。”

    荀和逢记陈琳三人对视一眼,同时起身告辞道:“校尉,我等还有事,不便久留,便先离开了。”

    他们是以为董卓在怂恿刘备,想追上去找董卓要个说法。

    等三人出了帐篷,刘备才纳闷地看向陈暮道:“四弟,这是什么情况?”

    陈暮笑了笑,说道:“可能他们是顺便过来拜访大哥的吧,我与公舒先生也算有旧,就由我去送他们,大哥不必多想。”

    “哦。”

    由于荀和没有跟他说此行的目的,刘备虽觉得奇怪,倒也没想那么多。

    陈暮则追了出去,来到营门口,正见三人准备上马离开。

    “公舒先生。”

    “哦?”

    荀和回过头,见是陈暮,便道:“子归有何事?”

    陈暮微笑着上前道:“我是想提醒先生,董卓此人,可不太好打交道。”

    荀和陈琳逢记三人脸色微变。

    自己过来都没有说任何话,也没有说来意,陈暮就已经猜到了他们的想法吗?

    荀和故作不知道:“子归误会了,我并不是要去找董卓。”

    陈暮嘿嘿一笑道:“嗯,听到董卓来意便走,再加上袁绍此时处境......嗯,我相信,公舒先生确实不是要去找董卓。”

    这说话阴阳怪气的。

    荀和皱眉道:“不知子归有何见教?”

    陈暮笑着说道:“我是想跟先生说,先生与董卓素无交情,你的话,他未必听,要找一个能在董卓面前说得上话的人才行。”

    “谁?”

    荀和问道。

    陈暮缓缓说出一个人的名字。

    “袁太傅。”

    “袁太傅与董卓有交情?”

    荀和不了解内情。

    事实上,李儒之所以知道这件事,是因为李儒为三公府博士,执掌一些公文材料。

    所以他知道董卓十多年前做过三公府的司徒曹掾。

    而对于荀和他们这样一不在朝为官,二跟袁隗没打过什么交道的人来说,确实不清楚这一点。

    陈暮解释道:“董卓曾经为太傅门生故吏,只有他,才能说动董卓。”

    “原来如此。”

    荀和恍然大悟道,没想到这其中还有这一层关系,想到这里,他感激地看了眼陈暮道:“多谢子归了,刘备这边.....”

    “我尽力。”

    陈暮拍着胸脯保证。

    “好,子归真乃仁人义士也。”

    荀和感动不已,说道:“那我先回去了,它日再叙。”

    “它日再叙。”

    陈暮拱手一礼。

    “告辞。”

    三人上马离开。

    看着他们离开的背影,陈暮依旧保持着微笑。

    嗯。

    让袁隗去跟董卓谈吧。

    最好把袁绍的兵马,全部谈给董卓。

    到那个时候,董卓再去找太皇太后商量废帝的事情。

    反正董太后也是一直坚定地想立刘协,董卓有了太皇太后的支持,必然会释放出自己心中的恶念。

    董仲颖。

    这大汉江山的破灭任务。

    就交给你了。

    可别让我失望啊。

第七十章 老狐狸的算计

    袁隗会救袁绍吗?

    答案自然是毋庸置疑。

    虽然袁绍不是袁隗的儿子。

    但他却是袁家嫡子。

    哪怕他是妾生子,可袁绍过继给了袁成。

    袁隗这一代有四人,老大袁平,老二袁成,老三袁逢,老四袁隗。

    交流好书,关注vx公众号.【】。现在关注,可领现金红包!

    其中袁平与袁成早夭,而袁平好歹留了一个儿子袁遗。

    袁成却膝下无子,袁逢就把袁绍过继给了他。

    所以袁绍就是袁成的儿子。

    如此一来,袁绍反倒是大宗嫡子,身份地位比袁术还要高。

    目前袁家这一代人当中有五人。

    袁平的儿子袁遗,袁成的儿子袁绍,袁逢的儿子袁术袁基,以及袁隗自己的儿子袁胤。

    其中最出彩的就是袁绍跟袁术,袁遗袁基袁胤碌碌无为,并没有什么才干。

    因此不管是从家族声望的角度来考虑,还是从保护自家人才的方向看,袁隗都会想办法出手帮袁绍摆平这件事情。

    作为一只老狐狸,袁隗太清楚他该怎么去做,只要搞定满朝文武百官以及两位太后,那天子的意见,反而是其次,并不需要在意。

    满朝文武百官很简单,袁家门生故吏遍布朝野,其他人就算跟袁家没有关联,看在他的面子上,也不会落井下石。

    至于太皇太后跟太后那边,也有办法解决。

    太皇太后为人贪婪好财,先帝贪财的性格就是被她教育出来,那就许以钱币。

    何太后没了大将军撑腰,朝中地位不稳固,那自己这个百官之首的太傅,加上袁绍手中的兵权够不够?

    虽然在这件事情上,另外两个握有兵权的人也很重要。

    一旦董卓跟刘备联合起来找袁绍的麻烦,那即便是何太后与太皇太后,也得掂量掂量他们的手中的兵权。

    但袁隗早就有所打算。

    一来太皇太后认了董卓这门亲,董卓要想上位,少不得他这个太傅出力。

    二来董卓也算是他袁家门生故吏,有这份情谊在。

    所以只要用金钱买通太皇太后,让她出面为袁绍说话的话,那董卓不管是看在太皇太后的面子上,还是看在他这个老上司的面子上,大抵都不会较真。

    至于刘备。

    呵呵。

    袁隗不是没想过以刘备那曾经顶撞何进的愣头青性格会弹劾袁绍。

    但那又怎么样?

    只要太皇太后、何太后、满朝文武加上董卓一起给这件事情定性,一个小小的刘备根本翻不起什么浪花来。

    身处于权力顶层漩涡的老狐狸袁隗看得比谁都清楚。

    在统治阶层眼里,只要掌控权力的那一批人统一意见,那么其它任何事情都已经不重要。

    而所谓的那些无辜者的鲜血眼泪,被莫名屠杀的宫里人与普通民众?

    对不起,你们死了就是白死了。

    谁让你们没有后台,没有人给你们撑腰呢。

    从皇宫里出来之后,袁隗在护卫的保护下,坐上了马车,跪坐在车里闭目养神。

    这次进宫,他的目的已经达到,说动了何太后,也利用太皇太后的贪婪,让她同意将袁绍带兵入宫这件事情定性为诛杀宦官的正义之举。

    接下来就是静等朝议开启,只要在朝议上董卓保持沉默,那么刘备跳得再欢,孤掌难鸣,一样没有人会在意。

    袁家府邸就在皇宫边上的步广里,马车缓缓抵达了他的宅院门前。

    “家主,骠骑大将军来了。”

    袁隗的马车才刚刚停下,等在门口的仆人就上来提醒。

    董卓?

    听到仆人的话,袁隗在心里思索。

    他来做什么?

    难道是想要捞什么好处?

    袁隗一边在心中快速思考,一边缓缓走下马车。

    跟普通人想问题不同,普通人想问题,想的是如何解决问题。

    而袁隗想问题,则想的是如何让问题直接消失。

    正所谓既然解决不了问题,那就解决提出问题的人。

    所以一开始,袁隗就走的上层路线。

    刘备愚忠他是知道的,也很清楚,袁绍带兵入宫这件事情可大可小。

    以刘备那性格,说不准就会把事情闹大。

    可只要太皇太后跟何太后没有意见,刘备再反对也没有用,直接会被无视。

    因此在别人眼里,袁绍的事情关键在董卓跟刘备二人身上。

    而在袁隗眼里,关键却在太后与太皇太后。

    太皇太后可以说动董卓。

    而刘备肯定会听取太皇太后与何太后的意见。

    到时候哪用得着那么麻烦直接去找董卓刘备帮忙,一道皇权政令下来,就足以让他们闭上嘴巴。

    这就是老狐狸与小狐狸的区别。

    智力可能差不多。

    但在看待问题的时候,凭借着多年经验,却能一眼找到问题的本质所在。

    所以荀和他们还在纠结怎么说动董卓跟刘备的时候,袁隗却早已经稳坐钓鱼台,根本没有任何担心。

    只是他唯一的问题,就是小看了董卓的野心。

    他根本没意识到,一个区区骠骑大将军,从来都不是董卓想要的东西。

    董卓要的是,是想梁冀那样的权臣地位!

    听闻董卓来访,袁隗还以为他是想来捞点什么好处。

    钱和权?

    无所谓,给他一些又有何妨?

    袁家的狗终究是袁家的狗,给他两块骨头,就能高兴地汪汪叫。

    想到这里,袁隗平静地回了家,连衣服都懒得整理,径直走到了自家客厅里。

    董卓已经跪坐在席上等候。

    “仲颖!”

    袁隗进门,苍老的脸上立即露出一副和熙的笑容,像是看到了一位多年未见的子侄一般如沐春风。

    董卓连忙站起来,拱手行礼道:“太傅。”

    “坐。”

    袁隗招呼他坐下,自己坐到了主位上,笑呵呵地看向董卓道:“仲颖,上次一别,已经有十年未见了吧。”

    董卓笑道:“应该是九年,上次见面,还是我任河东太守时,来洛阳拜访太傅。”

    “哈哈哈哈。”

    袁隗大笑道:“老咯老咯,记性也不太好了,不像仲颖,正当壮年,未来也将是你等天下。”

    “哪里哪里,太傅老当益壮,为我辈楷模。”

    二人互相吹捧了一阵。

    过了片刻,袁隗才抚须说道:“仲颖此番上门,是有事要找老夫吧。”

    “什么都瞒不过老大人。”

    董卓笑着说道:“实不相瞒,卓来拜访太傅,是因为袁本初的事情。”

    “噢。”

    袁隗点点头,一脸愿闻其详的表情。

    董卓继续道:“刘备那人太傅也应该知道,死脑筋,此次他找我,是想邀请我一同在朝议时,弹劾袁绍谋逆之事。”

    袁隗微微眯上了眼睛,装作丝毫不在意地道:“哦?还有这等事情?仲颖也以为本初是谋逆吗?”

    “当然不是。”

    董卓正义凛然道:“袁绍此举,一者为大将军报仇,二者也是诛杀宦官,此乃正义之举,怎么能是谋逆呢?”

    袁隗笑了起来:“原来如此,既然仲颖心中已有了决断,那为何还要来找老夫?”

    “只是......”

    董卓一脸迟疑道:“刘备此人一来为司隶校尉,位高权重,二来,袁绍虽是正义之举,但毕竟带兵入宫,又差点让天子蒙难,怕是不好处置。”

    “那看来仲颖是打算附和刘备了?”

    袁隗语气没有丝毫变化,脸上依旧保持着笑眯眯的表情,但没有任何变化,才是最精彩的变化。

    “这个嘛......”

    董卓装作举棋不定的模样说道:“所以我才上门找老大人,寻个商量,看老大人是希望卓在朝议之上,该如何说。若是老大人想的话,卓倒是愿意......”

    “不用了。”

    袁隗出乎意料地拒绝道:“仲颖一番好意,老夫心领。只是此事皆因袁绍而起,袁绍既是朝廷官员,朝廷判决自有公断,若天子判定袁绍谋逆,那就是谋逆,无从变更。若是袁绍侥幸得个正义的名声,那也是他气运所在。便就把这件事情交给太皇太后、太后以及天子来处置吧。”

    听到他的话,董卓有些傻眼。

    他万万没想到袁隗居然一点紧张害怕以及谈条件的意图都没有。

    要知道,他之前去刘备军营,就是想向袁隗施压。

    没想到袁隗根本不在乎。

    是他打算将袁绍抛弃掉,壁虎断尾、弃车保帅。

    还是别有所图,早就有了其它对策?

    董卓拿捏不准,当下也不敢再乱说话,既然袁隗态度坚决,他就打了个哈哈,告辞离开,准备回去找李儒阎忠商量商量。

    而袁隗看着他离去的背影,却是一声冷笑。

    原本以为董卓上门来是讨两块骨头,没想到居然拿捏起来,想要威胁他,狮子大开口。

    虽然不清楚董卓想要什么,但袁隗很清楚,若是董卓一上门,立即就旗帜鲜明地站在他这边,说不好自己还会赏他点什么。

    可要是姿态拿捏,言语隐隐威胁,那就不好意思。

    反正袁隗早就图谋。

    因为袁隗很了解刘备是个什么样的人。

    董卓以为找了刘备当盟友,却不知道,刘备或许确实会站在他那边。

    可那又能怎么样?

    只要太皇太后与何太后背书,刘备很快就会偃旗息鼓,不敢与皇权作对。

    难道刘备会敢违抗太皇太后与何太后乃至天子的诏书,悍然与董卓联合起来攻打袁绍的兵马吗?

    给他十个胆子都未必敢!

    除非刘备是想身败名裂,走一条背负天下骂名的道路。

    所以袁隗很清楚,搞定刘备,完全不需要说服他,只需要说服他效忠的那些人就行。

    到时候孤掌难鸣的,反倒是董卓。

    因此袁隗根本不担心。

    若是董卓以为这样就能要挟到自己,那也太小瞧四世三公的袁氏。

    袁隗看着董卓肥胖的身躯走出了自家大门,冷冷一笑。

    他袁家。

    在杨赐死后。

    可是如今朝廷当中,唯一的世家旗帜。

    凭借你董卓一个暴发户?

    敢来袁家撒野?

    也不看看自己是个什么东西。

第七十一章 莽夫会套路,谁也挡不住

    “岂有此理。”

    董卓回了军营,召来李儒阎忠,勃然大怒,在营帐内走来走去,大声喝道:“袁隗老匹夫,竟然如此无视我,有朝一日,我要将诛杀他满门!”

    李儒刚进来就看到他在发脾气,不解问道:“明公,发生了何事。”

    董卓便把事情经过说了一遍,末了又道:“那袁隗面对我的示好,甚至连提都不提,直接回绝,显然是没有把我放在眼里。”

    阎忠觉得奇怪,思思思索道:“不应该呀,文优兄此计,可谓打在袁家命脉上,袁隗会坐视袁绍出事不理吗?即便要把袁绍抛出来做弃子,那袁家的清誉怎么办?”

    两汉时期的宗族观念影响有多大?直到两千多年后,都快接近21世纪,还曾经发生过两村的宗族因为祖上遗留的矛盾,而引发的数千人大规模械斗。

    后世都说毛子是战斗民族,跟五千多年的华夏文明比起来,差得远。

    不说千百年来的无数战争史,光二十一世纪,和平年代一次村里械斗,都比毛子打架来得凶悍得多。

    有多凶悍?

    炸弹、土枪、土炮、地雷应有尽有,后来光有关部门缴获的炸药,就是数以千公斤来计。

    可见论起战斗民族的历史,毛子连给我们擦鞋的资格都没有。

    宗族以血缘为纽带,以家庭单位为核心。

    这些家族成员各司其职,各行其事。一切的主要义务,就是保证家族利益为主。

    一些强悍的家族,甚至还能掌控国家权力,连皇帝都要受到他们的威胁。比如献帝时期的曹家,后来的司马家等等。

    因此后来流行的所谓逐出家族,当什么豪门弃子,最强弃少啥的,在当时几乎是不可能出现的情况。

    即便袁绍早年得罪赵忠,袁隗被赵忠警告,他都没有被逐出袁家。甚至在袁术倒台的时候,要去投奔袁绍,袁绍也是愿意接纳他的。

    一切种种,可见此时家族纽带有多牢固。

    所以袁隗即便是想放弃袁绍,但袁绍身上已经打上了袁家烙印,一旦袁绍被定性为谋逆,那袁家的名望必然毁于一旦。

    以袁隗那老狐狸的算计,怎么可能会让这种事情发生?

    “除非。”

    李儒看向阎忠。

    阎忠缓缓说道:“除非袁隗另有依仗。”

    “谁?”

    董卓瞪大了眼睛。

    李儒阎忠二人对视一眼,同时道:“太皇太后。”

    目前整个大汉,也就只有太皇太后能给董卓施压压力。

    为什么?

    因为董卓是太皇太后提拔上来的人。

    太皇太后认他做族侄,那么他的身上,自然就打上了太皇太后的烙印。

    朝议之上,若是太皇太后支持袁隗,你董卓同不同意?

    同意,合情合理。

    不同意,太皇太后立即会不高兴。

    现在可不是几年后董卓耀武扬威的时候,如今董卓刚进洛阳,还没有站稳脚跟,没有掌控权力。

    即便是骠骑大将军,在没有大将军的情况下,已经是武将顶点,仅次于三公。

    但没有掌控权力,就意味着太皇太后一道诏书,他就得被解职回家。

    除非他想冒着被袁绍与刘备一起攻打的危险原地造反。

    因此至少眼下,他无法违背太皇太后的命令。

    而刘备跟他的处境也是一样。

    不同之处在于,刘备是听话的,只要太皇太后加上何太后以及天子随便一份诏书,刘备保证老老实实听命。

    【书友福利】看书即可得现金or点币,还有iphoch等你抽!关注vx公众号【】可领!

    董卓则有野心,让他被解职回家,那比杀了他还难受。

    所以董卓是被迫听令。

    听到二人的分析,董卓也傻眼,他万万没想到,他们这群底下人还在那玩勾心斗角,人家袁隗早就已经跑到上层去打通关系,找了大义名分去。

    这跟后来曹操玩的挟天子以令诸侯其实是同一个道理,只是如今这事还没发生,大家谁都没有想到这方面去。

    所有人都以为太皇太后何太后天子他们,也会因为受到了惊吓,而心里怨恨袁绍。

    但却忘了这世间没有永恒的仇恨,只有永恒的利益。

    太皇太后贪财,那就给她钱。

    何太后失了何进何苗与舞阳君,惶惶不可终日,那就给她支持。

    大家各取所需,这才叫利益交换。

    在袁隗眼里,董卓也配跟他谈交易,谈条件?

    一条狗而已。

    想到这里,董卓脸色无比阴沉,怒喝道:“原来那老匹夫早就在算计我,难怪如此目中无人,浑然没有把我放在眼里。”

    李儒叹息道:“姜还是老的辣,袁隗在朝中有群臣支持,又找上了太皇太后.....怕是何太后也被他拉拢。天子如今已是二宫傀儡,政令也是二宫下达,有永乐宫与长秋宫撑腰,袁隗确实肆无忌惮。”

    “文优诚汉,你们就没有办法吗?”

    董卓看向李儒阎忠。

    李儒一脸尴尬,暂时他也没有想到对策。

    阎忠的脸色却十分迟疑,略微犹豫。

    “诚汉有妙计?”

    李儒眼神扫过,发现了阎忠脸色不对劲,便开口询问。

    董卓立即转头看向阎忠道:“诚汉快说说。”

    “此策......”

    阎忠脑子里又想起了陈暮。

    陈暮那人简直是丧心病狂,毫无人性。

    这一策出来,是要掘大汉之根呀。

    天子是那么容易被废的吗?

    一旦董卓干了这事儿,说不好立即就会天下大乱。

    要知道,太皇太后确实有废长立幼的心思。

    像霍光那样的权臣,也干过这事。

    问题是,何太后还在呢。

    何家势力虽然被铲除,可何进旧部还在,无数正统的支持者也在。

    更何况少帝又没有错。

    前汉昌邑王被废,霍光一来是利用上官太后的诏令,掌握大义名分。

    二来昌邑王确实离谱,满朝文武都看不下去,引起公愤。

    而现在何太后在,少帝没有犯错。

    如此满朝文武公卿,必然不会同意废帝之举。

    即便是梁冀都不敢公然废帝,只是下毒暗杀,然后对汉质帝假造为病故,瞒天过海。

    自己去忽悠董卓,董卓又去忽悠太皇太后,这一策下去,大汉狼烟四起呀。

    想到这里,阎忠痛苦地闭上了眼睛,良心十分不安,然后缓缓说道:“董公,我有一计,不仅能让董公执掌权势,还能让董公执掌天下。”

    嗯。

    良心这个东西,痛啊痛的啊,早就习惯了,无所谓了。

第七十二章 图谋

    吾有良计在怀,必为董公所需。

    成略在胸,良计速出。

    目光所及,短寸之间,狭目之间,只能窥底。

    阎忠心中冷笑一声,什么狗屁良心。

    当年自己可是敢怂恿皇甫嵩造反,南面称王的人。

    管它什么天下乱不乱,大争之世,才是我辈纵横寰宇之时。

    那一瞬间的悲天悯人,几乎是转瞬即逝。

    阎忠为什么会选择陈暮?

    单单救命之恩?

    对于一个利益为重的西凉名士而言,仅仅救命之恩,远不能让他俯首听命。

    要知道,哪怕韩遂马腾如此相逼,他都是激愤而死,可见阎忠必然是一个有自己主见之人。

    阎忠之所以看好陈暮,是因为他看得见,刘备确实是一个明主。

    董卓此人,凶狠成型,残暴贪婪。

    将来下场,必是群狼环伺,死无葬身之地。

    若乱世真有一天到来,董卓再是强悍,最终的结果不过是死路一条而已。

    而真正能为主之人,必然要有雄才大略。

    刘备虽然年轻,但性情刚烈,犯上而无惧色,有胆色有谋略,又有难能可贵的仁德之心。

    倒不是阎忠对有仁义之心的人高看一眼。

    而是仁义之心的人,更容易得到百姓的拥护,从而取得天下。

    当年高祖世祖,无不是因为爱护百姓,对部下大方,有雄才而开创大汉基业。

    刘备颇有先祖之风,自然让阎忠青睐,同时也佩服陈暮之远见。

    当初给自己书信,让自己投奔董卓。

    恐怕早已经看到今日了吧。

    有陈子归这样的人在刘备身边,与他为敌,要想想未来自己会怎么被算计死。

    所以,既然打不过,那就不如加入的好,反正自己跟陈暮也交好。

    对于未来的打算,阎忠算得门清地很,早已有了计较。

    “诚汉,计将安出?”

    听到阎忠有妙策,董卓大喜不已。

    阎忠微微一笑,说道:“此策,一来夺袁绍之兵权,二来,解太皇太后之心结,三来,将刘备调离洛阳。自此以后,洛阳朝廷将彻底为董公掌控,到时董公用太皇太后族侄之名义,以外戚之身,登上大将军之位,亦不远矣。”

    “真的?”

    董卓脸上的喜色,更加十分。

    阎忠笑着点点头:“不错,文优,你久居洛阳,可曾经听说过,先帝曾有意立陈留王为储君?”

    立陈留王为储君?

    李儒想了想,脸色大变道:“你是说?”

    “正是!”

    阎忠脸上露出一丝凶厉道:“当年天子为何太后所出,素来不被先帝所喜。陈留王为王美人所出,一者受先帝喜爱,二者由太皇太后抚养长大。”

    “不论是先帝还是太皇太后,都曾有意想立陈留王为帝,若是董公说动太皇太后,废掉当今天子,立陈留王为帝,则太皇太后掌控朝政便名正言顺。”

    “到时,董公内为太皇太后族侄,外有大军相助,必为太皇太后所倚仗,此时再如霍光那般,执掌朝政,易如反掌耳!”

    说到最后,阎忠的目光里已经变得冷若冰霜。

    仿佛废帝之举,不过须臾之间的事情。

    “嘶!”

    李儒跟之前听到这条计策的阎忠一样,同样倒吸了一口冷气。

    不管怎么样,废帝之事,绝对是天大的事情。

    弄得好,加官进爵,成为权臣。

    弄不好,死无葬身之地!

    所以李儒也很清楚,这无疑是一把双刃剑,生死便在一瞬之间!

    “废帝吗?”

    董卓想得不如李儒那么深,反倒没有李儒那么惊讶,摸着下巴,细细思索了起来。

    李儒迟疑道:“这件事情,恐怕没那么容易。”

    “自然没那么容易。”

    阎忠冷声道:“所以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袁家!”

    袁家?

    这里头又关袁家什么事?

    董卓一头雾水,跟这些聪明人打交道,实在让他这个粗人觉得很费脑筋,死无数个脑细胞有木有。

    “不错,就在袁家身上。”

    李儒也想到了这一点,与阎忠对视一眼,同时笑了起来。

    “二位,别尽说些让人听不懂的话了,明说吧。”

    董卓算是怕了这俩谋士,这哑谜打的,完全听不懂。

    我看你们分明是在为难我董胖!

    李儒笑着说道:“要想让满朝文武支持废帝,就必须让袁家支持。所以董公可说动太皇太后,让太皇太后以袁绍威胁袁隗,逼袁隗支持太皇太后废帝。”

    “除此之外,那刘备也是个麻烦精。还得让董公说动太皇太后,将刘备调离开洛阳。”

    阎忠接着补充:“听闻袁绍的兵马,大部分都是豫州叛军,可让袁家解散这些军队。再让太皇太后把南军交由董公,如此一来,洛阳大半兵马皆入彀中,董公便可以名正言顺执掌朝政,成为新一任大将军!”

    “原来如此!”

    董卓想明白之后,大喜过望,只觉得这门亲戚果然没有白认。

    虽然自己得往上追溯个几百年才能跟董太后这八杆子打不着的亲戚认在一起,可人家刘备刘虞刘焉这些人,跟当今天子的血缘关系除了都姓刘以外,早就稀薄到不知多少代去了,不照样能以宗室名义担任大臣?

    他们能做得,凭什么自己不能做?

    想到这里,董卓兴奋道:“说起来,我来洛阳也有几日,却还未进宫去拜见我那族姑母,为人子侄,确实不太妥当。今日天色已晚,我就不进宫打扰,明日我便进宫探视姑母。”

    李儒与阎忠笑了起来,点头道:“正该如此。”

    一夜过去。

    第二日,董卓就申请入宫觐见太皇太后。

    这个许可很快被同意,在如今的羽林中郎将董承的带领下,一路来到永安宫。

    董太后正在永安宫后园的芳林园休息,见到董卓来,颇为高兴,上下打量,越看越觉得胖子憨厚可爱,笑着说道:“你便是我那族侄孩儿董卓吧。”

    “董卓见过族姑母。”

    已经四十余岁,年近五十的肥仔董卓向六十多岁的董太后跪地磕头。

    这是向长辈的敬礼。

    董太后满意地点点头:“起来吧,说起来,我差人去查阅族谱,才知道你我关系并不算远,你是董子十世孙,我为董子九世孙,我们皆为仲舒公之苗裔。”

    董卓大喜道:“是的姑母,我祖先董荌(an)公,为仲舒公第八子,后迁徙于临洮,族谱上下皆有记载,十分详细。”

    董子就是董仲舒,董氏一族出自辛有氏,最主要的先祖来源,就是良史董狐。

    正气歌当中,那句“在晋董狐笔”,说的就是这个人。

    而董仲舒就是董狐的后裔,董仲舒有八个儿子一个女儿,长子叫董蕡(fen),迁移到了冀州河间,是为河间董氏的开派始祖,也就是董太后的先祖。

    八子董荌,迁移至临洮,为西凉临洮董氏始祖,而董卓,就是董荌的九世孙,董仲舒的十世孙。

    所以董卓和董太后的关系,还真不能说特别远,虽不在五服之内,但跟刘备与汉康帝比起来,那还是相当得近,在293年前是同一始祖,同根同源,能扯得上关系。

    “既是自家子侄,便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了。”

    董太后笑道:“仲颖,你来得正好。这两日,即便你不进宫,我也正要去找你,有一些事情要交代。”

    董卓想了想,说道:“姑母是说袁绍的事情吗?”

    “你已知晓了?”

    董太后说道:“不过听闻你是袁家故吏,是太傅找过你了吧。”

    董卓点点头,颇为自嘲地道:“那倒没有,是我去找太傅,反倒被他奚落了一顿,看来太傅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并不需要我为其在朝堂上说话。”

    董太后笑了笑,没有说话。

    袁隗送了无数金银珠宝给他,虽然董太后也怨恨袁绍带兵入宫杀了她的亲信宦官,但这世上的人跟谁过不去,也千万别跟钱过不去。

    自己那孩儿刘宏已经死了,剩下自己这孤老太婆,不多多敛财,享受剩余人生,难道还想着治理天下不成?

    “姑母。”

    董卓沉吟片刻,才缓缓开口说道:“其实我这次来,是想跟姑母说一件事情。”

    “何事?”

    “我听闻何太后对姑母多有不敬?”

    “提那贱人做什么?”

    听到董卓提起何太后,董太后立即脸色冷下来,气不打一处来。

    自己那孩儿才刚死,何氏就与那何屠夫串通在一起,居然还想着要把自己赶回河间去。

    若不是刘备据理力争,说不准自己就已经被那何氏暗害了。

    一个屠沽之辈,仗着自己的儿子成了皇帝,就如此为非作歹,肆意妄为。何进现在死了,那何氏没有了依仗,看她现在怎么办。

    “姑母,侄儿是想跟姑母说,何进虽死,可陛下毕竟是太后亲生子。”

    董卓侃侃而谈,晓之以理说道:“天子今年已经年满十四,再过几年,很快就能亲政。到时在亲生母亲与祖母之间,姑母觉得天子会帮谁?”

    “这......”

    董太后睁大了眼睛,最近这两个月发生的事情实在太多,前段时间皇宫屠杀的血还未清理干净,后续影响犹在,她还真没想得那么长远。

    董卓继续说道:“那袁隗向来擅长左右逢源之术,他既来寻了姑母,就必然寻了太后。如今何进一死,太后与姑母之间谁能够垂帘听政,谁能够说话算数,夺得权力,一来在看天子会听谁,二来会看朝臣会听谁。若袁隗支持太后,再加上天子亲近太后,对姑母恐怕不利呀......”

    董太后的脸色顿时阴沉下来,她与何氏关系早就撕破了脸皮。当初她想垂帘听政,被何氏阻挠。结果她大骂何氏为屠沽之家,是她抬举才入了宫内。没想到第二日何氏就联合何进与满堂朝臣要逼自己离开皇宫,丁宫的嘴脸还历历在目。

    当时候袁隗也在现场,结果就是这样一个三朝老臣,却如泥塑菩萨,面对何氏与何进的咄咄逼人,却是闭口不言,没有为她说半句话。要不是有个愣头青刘备顶撞何进,恐怕自己早就已经死于非命。

    现在被董卓提醒,董太后一下子想起来那袁隗老贼的可恶,含恨道:“仲颖说得有理,当初何进要进朕赶出皇宫,袁隗此獠冷眼旁观,一言不发,端得是可恨至极。”

    “对啊,姑母。如今何进虽死,但长秋宫与永安宫谁说了算?谁能够执掌少帝,以太后身份摄政?还不是朝臣与天子亲近谁就是谁。”

    董卓继续煽风点火:“袁隗在朝中势力遍布,门生故吏无数,他若是支持何太后,姑母处境怕是不妙。”

    “那依仲颖之见,我应当如何?”

    董太后询问计策。

    董卓微微一笑道:“袁隗所恃者,一为朝中势力,二为袁绍手下兵马,朝中势力不好动,若能将他的兵马除掉,则如断袁隗老贼一臂!”

    “仲颖是说,我应当下懿旨,宣称袁绍带兵进宫,是为谋逆?”

    董太后犹豫道:“可是若何氏也被袁隗拉拢,同样下懿旨,说袁绍进宫为诛宦的正义之举,如此与我的懿旨发生冲突,满朝文武必然支持何氏,恐怕我亦力有未逮。”

    何太后与董太后是死敌,历史上,两人发生冲突,最终是何太后与何进联手,加上满朝文武支持,将董太后赶出皇宫结束。

    在这场两位太后之间的斗争当中,高一辈占据大义名分的太皇太后,反倒是输得彻底。

    归根到底,还是董太后一来在朝中不得人心,二来何进执掌兵权,对于满朝文武这些墙头草来说,当然会选择力量更强,势力更大的人作为依附。

    不过如今随着何进先倒台,场面上至少变得势均力敌起来。何太后有亲生儿子是皇帝为依仗,董太后有董卓手里的兵权做依仗。

    两边隐隐针锋相对,而且从明面上来说,董太后还要更强大一些。因为这个年头,谁有兵马谁才是王。

    但现在的情况是袁隗是朝臣代表,董太后想要下旨给袁绍定性为谋逆,那么何太后同样可以下旨将此事不定为谋逆。

    如此一来,朝臣肯定会站在何太后那边,董太后在朝廷里的支持反倒会下降,到时候她的日子同样不好过。

    董卓眼中闪过一丝冰冷的寒芒,说道:“这正是我要说的第二个问题,天子!”

    “天子?”

    董太后不解道:“此事关天子何事?”

    董卓说道:“当今天子为何太后所生,必然心向何太后。满朝文武之所以会支持何太后,就是因为天子掌握大义名分。”

    “这倒是。”

    董太后迟疑道:“何氏那贱妇鸩杀王美人,还曾想谋害朕,若不是当初宦官力保,史侯又是嫡长子,朝臣支持,哪轮得到她有今天的威风,早就让先帝废掉了。”

    董卓笑道:“这便是问题关键所在,姑母,我曾经听闻,先帝有意立陈留王为帝?”

    “确实。”

    董太后大大方方承认道:“此事朕与先帝都想,只是碍于满朝文武反对,这才作罢。”

    “既然如此,那先帝必然有遗诏。”

    董卓图穷匕见,终于露出他最终的想法,面露凶光道:“姑母,若是先帝遗诏说,应当立陈留王为帝,那何太后,就再也没有了依仗,姑母说是不是?”

    “你是说?”

    董太后顿时睁大了眼睛,嘴里蹦出两个字来:“废帝?”

    “正是。”

    董卓微笑道:“何太后,袁家,都在依仗当今天子。若当今天子被废,则朝廷上下权力,必然全都归了姑母,将来治理天下,等陈留王长大,亲近于姑母的陈留王,必然会孝顺。姑母可要想想,若不废帝,当今天子在何太后的怂恿下,以后会不会再把姑母赶出皇宫,可就说不好了。”

    永安宫内,在董太后身边服侍的几名宦官宫女脸色大变。

    不远处的董承悄无声息地拔出了宝剑。

    董太后漠然看了眼身边的人,缓缓说道:“把他们暂时关起来,任何人都不许探视,毕竟是服侍朕多年的身边人,朕还没到何氏那般心肠歹毒的地步,舍不得杀,但必须严密看管起来。”

    “谢太皇太后。”

    几名宦官宫女跪地哭泣感谢。

    像这种宫中秘闻,听到就已经是死路一条,董太后没有杀他们,确实够他们感谢的了。

    董承召来门外的羽林卫将士,将他们关押进了地宫中。

    直到此时,董太后才说道:“废帝之事,朕亦有这念头,只是之前何进大权在握,满朝文武反对,朕才不敢有所行动。仲颖之策,深得朕心。但当今天子已经继位近半月,地位逐渐稳固,怕是不好处置,仲颖有良策否?”

    董卓说道:“第一步,便是要将刘备调走。刘备忠于先帝,废帝之事,他必然反对。第二步,则要利用袁绍威胁袁隗,换取袁隗支持,还要将袁绍手下的兵马遣散,将南军执掌在姑母手中。”

    “第三步呢?”

    董太后又问。

    董卓咧嘴一笑:“第三步,自然是假借先帝遗诏,废掉少帝,立陈留王为帝,给少帝封国,将何氏与少帝赶出洛阳。如此,姑母再也不用担心少帝与何氏同谋图害姑母了。”

    “好!”

    董太后眉宇间闪烁过一丝凶厉,道:“就这么办!”

    她早就想立刘协为帝。

    不仅是她,她的儿子,先帝汉孝康帝,同样是这个想法。

    若非朝中阻力冲冲,她哪里会被何氏威胁?

    现在何进已死,最大的阻力没了,自己又有族侄董卓的支持,再立刘协,阻碍就会小了许多。

    到那个时候!

    那日差点被赶出皇宫之辱,朕要让何氏这个贱妇百倍偿还!

    董太后目露凶光,苍老的脸上布满了狠厉。

第七十三章 吕布

    到了六月中旬,洛阳的形势已经变得更加复杂,因为南军的兵马也已经到了洛阳。

    还有丁原与桥瑁,他们的兵马虽不多,只有一两万人,但也是一股重要的力量,不容小觑。

    如此洛阳一时间聚集了近二十万兵马,每日消耗粮草无数,粮价飞涨,百姓苦不堪言。

    太皇太后以此为借口,言称洛阳的兵马实在太多,粟市已经承担不起,再这样下去,粮价就要涨到两千一石。

    因此以刘备为青州牧,命令他东讨冀州叛军。

    令袁绍解散麾下投降的豫州叛军,让他们自己回豫州去。

    对于这个命令,刘备也算是理解朝廷的用意,毕竟他麾下的人马也有两万多人,都是精锐,足够对付冀州叛军。

    于是就派典韦牵招张辽高顺等人带两万步卒先行,自己留下关羽张飞领一千玄甲重骑和一千并州骑兵,准备在处理完事情后随后赶到。

    之所以要随后才出发,是因为他作为司隶校尉,还有些手续要办。

    朝廷要员离职,可不是那么一件简单的事情。

    除了交接手续以外,还要办离职手续,另外司隶校尉堆积的一些事情还要处理,因此耽搁几日。

    袁绍接到这份命令,自然是拖拖拉拉,表面顺从,实际上只解散了小股部队。

    而南军随着蹇硕一死,没有了实际统领者,四校尉各领一军。

    太皇太后又命董承为上军校尉,统领南军,以袁绍为戴罪之身为由,解除了他中军校尉的职务。

    宦官亲信冯芳战死于洛阳宫乱,部下没有统属,袁绍的南军与冯芳的部队,都归了董承。

    因此如今的南军目前只有三军,上军校尉董承,下军校尉曹操以及右军校尉夏牟。

    又过了几日,董卓忽然大排筵会,遍请公卿。

    这个时候刘备的军马已经走光,身边只剩下关羽张飞和两千骑兵以及一些为骑兵准备的后勤辎重部队。

    听闻董卓开宴会,虽然不明白他想做什么,但如今董卓一来仗着太皇太后族侄的身份耀武扬威,二来他手握重兵,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百官只能前往赴宴。

    董卓现在住在骠骑大将军府,虽比不得大将军府奢华壮阔,却也是豪门大院,众人陆陆续续入门,过了前庭,抵达了中厅,入了宴席。

    等百官都入座以后,董卓才姗姗来迟,在李儒阎忠的陪同下,高坐主位,环视一圈,举起酒杯,大笑道:“诸公,今年算是诸事不顺。先是各地乱象,又是先帝驾崩,后又是大将军身死,宦官乱政。所谓扬汤止沸,不如去薪;溃痈虽痛,胜于养毒。如今宦官终于被铲除,国事总算是平静,诸公何不痛饮一杯?”

    底下百官纷纷举起酒杯,说道:“敬骠骑大将军。”

    一杯酒下肚,董卓又缓缓说道:“昨日太皇太后召见我,言称先帝曾留下遗诏,立陈留王为帝。只是碍于何进与何太后之权威,太皇太后怕他们暗害,一直不敢取出遗诏。如今何进已死,太皇太后欲废帝立陈留王,诸公以为何如?”

    这件事情如一颗重磅炸弹,百官们面面相觑,沉默不语,谁也不敢说话。

    刘备已经解职不再担任司隶校尉,按理来说,已经不算是洛阳官员,而且这次董卓聪明的地方就在于他是以太皇太后和先帝遗诏的名义说事,一时间居然让他不知道该怎么说。

    反驳吧,这是太皇太后的旨意,还有“先帝遗诏”。

    不反驳吧,当今天子也是名正言顺登基,而且同样还是先帝嫡长子,废帝之举,实非人臣所为。

    因此一时迟疑,居然没有第一个站出来反对。

    就在此时,一人推案直出,立于筵前,大喊道:“不可!天子乃先帝嫡子,又无过失,何得妄议废立!”

    众人看去,原来是并州刺史丁原。

    他率先出声后,刘备也不再犹豫,出言反对道:“丁刺史之言,甚有道理。骠骑大将军虽言是有先帝遗诏,但我等又未曾见过,也未曾听起,如何做得凭证?”

    “嗯?”

    董卓看着他们怒目而视道:“此乃太皇太后懿旨,难道丁刺史与刘州牧是在质疑太皇太后的旨意?”

    “除非你将先帝遗诏取出来,不然我一概不认!”

    丁原冷哼一声。

    他是何进提拔上来的官员,属于何进的门生故吏。

    现在何进虽然死了,但何太后与当今天子毕竟是何进的亲人,他自然要选择维护。

    “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董卓拔剑而起。

    便在此时,门外走进来一人,此人身高九尺,器宇轩昂,威风凛凛,手执方天画戟,护在丁原身前,向董卓怒目而视。

    同时门外又走来两人,一人身高九尺,枣红脸,持青龙偃月刀,另一人身高八尺,豹头环眼,持丈八蛇矛,护在刘备身前,瞪大了眼睛望向董卓。

    这三人,正是吕布关羽张飞!

    被他们三盯着,董卓只觉得毛骨悚然,一身冷汗簌簌地往下落,排山倒海的压力扑面而来,腿肚子都仿佛在打战。

    眼看双方僵持,李儒忙打圆场道:“今日饮宴之处,不可谈国政;来日向都堂公论未迟。”

    “其实先帝遗诏,却有其事,帝崩于西园,临终前令十常侍辅佐董侯登基为帝,这些言语被兰台令史与宫中女史记录在案,尚书台皆有备份。”

    就在此时,陈暮忽然出声说道:“只是大将军权威太重,十常侍不敢尊先帝遗诏,骠骑大将军之言,倒也不算谬论。然而这毕竟只是先帝口述,非盖玺诏书,算不得数。所以废帝之举,即便是太皇太后,在当今天子无过错之下,亦不能行之。”

    陈暮这句话,看似是在给董卓言废帝的说法找合法性。实际上却恰恰证明这件事情的非法性,因为汉康帝在临终之前,虽然的确有这样的交代,但一来没有盖传国玉玺的诏书,二来只是口述和记录,根本不算诏令。

    东汉的诏书,就是后来的所谓圣旨。是有严格规定的,执笔写的人可以不是皇帝,但必须加盖皇帝的玉玺,也就是那一枚“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传国玉玺。

    没有盖玺,诏书跟废纸没有什么区别。

    但即便如此,董卓也像是找到了遗诏合法来源,当即大喜道:“诸位都听见了,尚书令已经证实,立陈留王确实是先帝遗诏,非太皇太后与某杜撰矫诏,诸位难道不觉得吾言合公道否?”

    “听见了,先帝虽有遗命。却无诏书,又无诏令,只是一份记录的起居注而已,算得了什么遗诏?根本没有诏书政令,老贼,你若敢再言废帝,吾必杀汝!”

    丁原撂下狠话,转身离去。

    刘备也站起来,摇摇头道:“这份先帝遗诏只是口述,并没有加玺盖印,既然算不得数,当然不能说是诏令,骠骑大将军之言,非公道也。”

    卢植也道:“昔太甲不明,伊尹放之于桐宫;昌邑王登位方二十七日,造恶三千余条,故霍光告太庙而废之。今上虽幼,却也是名正言顺于先帝灵前继位,聪明仁智,并无分毫过失。骠骑大将军谈先帝遗诏,并不合法,便证明今上之位来源正统,妄谈废立,与篡逆何异?”

    说罢二人也离开。

    关羽张飞跟在刘备身后,陈暮拱手一礼,同样跟着他们离去。

    司徒丁宫想起了自己得罪过董太后,如今正是巴结董太后的立即,立即站起来道:“骠骑将军之言,我觉得十分公道。毕竟不管是先帝还是太皇太后,都是曾想立陈留王为帝,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毋庸置疑。只是废立之事,不可酒后相商,应当另日再议。”

    这也算是给今日饮宴定下了个基调,同时暗暗向董卓表忠心,示意自己是支持他的。

    董卓总算是听到了一个他想听到的声音,点点头道:“司徒之言,甚合我意。那就过几日再议,诸公散了吧。”

    百官散去,骠骑将军府的庭间川流不息,官员们陆陆续续离开。

    “明公,看来阻力还不小。”

    阎忠陪着董卓一同往后院去,路上说道:“不过尚书令也说了,先帝遗诏却有其事,我们可以拿这个做文章。”

    李儒说道:“以我之见,应当快刀斩乱麻,直接于宫廷当中废掉今上,将何氏鸩杀,则大事已定。”

    董卓快步来到后园,爬上了园中高台,眺望远处离开的百官,忽见一人跃马持戟,于园门外往来驰骤,又见另外两位壮汉,骑马奔行而去,问阎忠李儒道:“那关羽张飞,却是神勇,可惜不能为我所用,那人是何人也?”

    李儒想了想道:“此丁原部下,姓吕,名布,字奉先者也。”

    董卓叹道:“如今刘备虽然被调走,但丁原乔瑁等人还在,又有袁绍兵马未散,洛阳尚不能掌控我手,如何能乱刀斩乱麻?若直接于宫廷中废帝,必然要被他们群起而攻,可若有吕布相助,我何惧于此些宵小之辈。”

    要想直接废帝,也不是不可能。

    毕竟如今皇宫当中的禁军统领是太皇太后的侄子董承,这位后来的董贵人之父,自然也是愿意站在太皇太后这一边。

    但废帝轻而易举,后面要承担的风险就不好说,万一群臣不愿意,丁原乔瑁袁绍率兵攻击,他能不能顶住就难说了,因此董卓这个时候,已经打上了吕布的主意。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1126/ 第一时间欣赏三国之谋伐最新章节! 作者:玩蛇怪所写的《三国之谋伐》为转载作品,三国之谋伐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三国之谋伐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三国之谋伐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三国之谋伐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三国之谋伐介绍:
这是一个现代人,与刘关张桃园结义,为他们做谋划的故事。PS:本书大部分遵照史实,人物性格会发生变化,并不依赖演义。不过会少量截取演义的精华,比如青龙偃月刀之类的武器等等,不影响历史。三国之谋伐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三国之谋伐,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三国之谋伐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