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其他小说重生之实业大亨TXT下载重生之实业大亨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重生之实业大亨全文阅读

作者:过关斩将     重生之实业大亨txt下载     重生之实业大亨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七十六章 承包服装厂

    服装厂是运输公司里比较大的三产,一共有近四百名职工,职工的数量比货运处还多。不过服装本来就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人多也是无可厚非的事情。

    在计划经济时代,服装厂为运输公司职工提供了很多的便利,职工平日里所穿的衣服,基本上都是运输公司服装厂生产的。

    普通的城市居民,拿着布票去供销社买来布料,然后自己缝衣服穿。

    而运输公司的职工,拿着布票就可以直接买到运输公司服装厂生产出来的衣服,省去了自己做衣服的工序,这在当时那个缺衣少穿的年代,是一种很令人羡慕的福利。

    运输公司服装厂能生产的衣服也是五花八门,干部的灰色中山装、蓝色工装、深绿色的仿军服、方领的衬衫、土布的直筒裤子、军大衣、跨栏背心、纯棉的短裤、“的确良”的短袖衫、手套袜子,服装厂都能生产。

    除此之外,像是客运车站检票员的制服、子弟学校学生的校服、交通医院医生的白大褂,也都是由运输公司服装厂生产。

    这种类型的三产,在计划经济时代,是大型国企自给自足必不可少的一环,日子过的还是很滋润的。但是在市场经济下,服装厂这种工人多、利润少、缺乏经营思维、还不思进取的三产,却很难以生存。

    运输公司对三产进行改革以后,很多的三产都面临了经营困难的问题,也都开始了自救措施,比如煤球厂就很干脆的将煤球的价格涨了一分钱,与市场接轨。

    然而服装厂自始至终都是无动于衷,依旧是按照以前的经营模式,等着运输公司下订单,完成生产任务。这样搞的话,能活下来才是怪事!

    而且服装厂的厂长是一位女同志,即将年满五十五周岁,按照国家规定,女性干部是五十五岁退休,这位厂长正在办理退休手续,等着回家看孙子,哪有心思再去开拓进取。

    结果就导致服装厂接不到足够的订单,没有工作,服装厂的工人也就三个月没能领到工资。

    大锅饭时代过来的人,三个月没领到工资,那可是天塌般的事情!脾气暴躁一点的敢拿着菜刀去找领导单挑,心理不太健康的直接在运输公司找棵树上吊,那都是有可能的。

    对于运输公司而言,现在的服装厂就是个烂摊子,服装厂能做的那些产品,压根就不赚钱,失去了运输公司的输血以后,服装厂肯定是月月亏损。若是干脆关掉的话,服装厂里四百多职工又没有地方安置,总不能白养活着这四百多工人吧!

    四百名工人,工龄不一,哪怕只是给基本工资的话,一个月也得两万块的开销。区区两万块钱,运输公司倒是出得起,可运输公司并不只有服装厂一个三产,要是别的三产都学服装厂,那运输公司也就被拖垮了。

    然而在李卫东看来,服装厂还是很有潜力的。

    李卫东早就看中的服装厂,想要将服装厂承包下来,但是一直没有机会。国企的产业,可不是说承包就能承包的。

    刚刚重生的时候,李卫东要本钱没本钱,要威信没威信,要是大大咧咧的去承包服装厂,非得被人揍出来。

    如今服装厂连连亏损,工人们发不出工资来,眼看着服装厂就要倒闭了,李卫东终于等到了承包服装厂的机会。

    而经过这两年的积累,李卫东有了做生意的本钱,他自己也在运输公司里树立了威信,此时提出承包服装厂,会有比较大的概率成功。

    ……

    于正诚正在为服装厂的事情头疼。

    按说现在这种情况,应该给服装厂派一个新厂长,但这个法子却不一定能解决服装厂的问题。

    运输公司里的这些干部,也都是从大锅饭时代过来的人,让他们去参与市场竞争,恐怕都得凉凉。

    就在此时,敲门声响起,李卫东推门走了进来。

    “于书记,来找您汇报一件事情。”李卫东开口说道。

    “什么事,直接说吧!”于正诚有些不耐烦,他满脑子都是服装厂的事情。

    “于书记,我想承包咱们公司的服装厂!”李卫东开门见山的说道。

    “什么?承包服装厂!”于正诚瞪大了眼睛。

    李卫东则拿出一份文件,递给了于正诚,接着说道:“于书记,这是我的承包方案,让我承包服装厂的话,我保证每个月都能给工人发上工资,而且每年向公司上缴两万块的利润。”

    “你等等,慢点说,我年纪大了,有些反应不过来了。”于正诚只觉得脑子里嗡嗡的,就像是一万只蜜蜂飞过。

    ……

    与此同时,在总经理朱士聪的办公室,一个三十多岁皮肤蜡黄的中年男子正坐在朱士聪面前。

    “表舅,你想想办法,让我去当服装厂的厂长呗!”中年男子开口说道。

    “都跟你说了多少次了,在公司里,叫我朱总,别叫我表舅!”朱士聪不满的说道。

    “表舅,这里有咱们两个,又没有外人。”中年男子有些无赖的说。

    朱士聪则开口问道:“服装厂月月亏损,连工人的工资都发不出来,可是个烂摊子,你去做什么?”

    “表舅,我在咱们公司的医院里当后勤科长,已经三年了,也该挪动挪动地方了。”中年人开口说道。

    “公司医院的后勤科长有什么不好的!工作清闲,还有油水,不比服装厂强么?”朱士聪开口说道。

    中年人向前靠了靠身子,接着说道:“表舅,我不是学医的,在公司医院里,这个后勤科长就算是升到头了,以后升副院长,肯定没我的份。

    所以我琢磨着,想要升官,就得换个地方,你把我调到服装厂当厂长,级别不就提升了嘛,等以后,就算服装厂真的不行了,把我平调到别的部门,也比现在官大啊!”

    朱士聪点了点头:“还别说,这倒是个法子。你小子要是努努力,以后能在公司里混上个中层干部的话,也能帮帮我。”

    以朱士聪总经理的身份,即便是服装厂倒闭了,也有能力把自己的表外甥调到一个有油水的部门,继续美滋滋的过日子。若是安排在实权部门的话,还能等于是增加了朱士聪的权力。

    至于服装厂的未来,压根就没有在朱士聪的考虑范畴之内。

第七十七章 竞争

    会议室内,运输公司的领导和中层干部齐聚一堂,这次主要讨论的是服装厂的事情。

    只见朱士聪开口说道:“今年以来,服装厂亏损严重,工人们已经三个月发不出工资了。服装厂的原厂长王兰同志,也正在办理退休手续,所以当务之急,应该给服装厂指派一位新的厂长,这样才能稳住大局。”

    “朱总说的有理,不过现在的服装厂,可是一个烂摊子,不说是扭亏为盈,想要给工人发上工资,都是个难题,该让谁去接任这个厂长呢?”工会陈主席开口问道。

    朱士聪立刻答道:“我倒是有个人选,咱们公司的交通医院,后勤科的科长杨鹏,能力出众,工作表现非常突出,我觉得可以让他去担任服装厂的厂长。”

    听到“杨鹏”这个名字,大家觉得有些熟悉,仔细一想才发现,这不是朱士聪的表外甥么!

    朱士聪望向众人,发现并没有人反对,毕竟大家都知道,服装厂已经是个烂摊子了,谁接过来都烫手,没有人会为了这么一个烂摊子,跟朱士聪较劲。朱士聪想让自己的表外甥去当这个厂长,那就让他去吧!

    然而于正诚却干咳一声,开口说道:“其实除了委派厂长之外,我们也可以想一想其他的方法,来盘活服装厂嘛。”

    “于书记有什么高见?”工会陈主席立刻问道。

    “现在国家不是提倡改革嘛,我们也应该响应国家的号召,我觉得,可以试着把服装厂承包出去。”于正诚开口答道。

    “承包?”众人纷纷吃了一惊,大家都没想到,行事风格向来稳健的于正诚,会说出“承包”这两个字。

    还有两年就退休的于正诚,的确是一个很保守的领导,比如之前的以运代销,于正诚就是反对的,他不愿意承担政策风险。

    但是现在是要解决服装厂四百职工的饭碗,于正诚还是展现出了果决的一面。

    只见于正诚拿出一份文件,开口说道;“货运处的李卫东同志,向公司提出的一套承包服装厂的方案,我觉得有可行性,大家不妨传阅一下,讨论讨论。”

    于正诚说着,率先将文件递给了朱士聪。

    “怎么又是这个李卫东出来搅局!”朱士聪有些不情愿的接过文件。

    几位领导迅速传看了文件,大家都没有表态。毕竟服装厂是个烂摊子,既然没有必要为了一个烂摊子跟朱士聪较劲,那更没有必要为了同样一个烂摊子跟于正诚过不去。

    见到众人都不说话,朱士聪只好开口说道:“于书记,我们是国有企业,虽说制衣厂是三产,可承包给个人的话,不就变成私人的了!”

    “话不能这么说,农村搞土地承包已经搞了这么多年了,土地还不一样是国家的?我们国有企业也一样,不会说把三产承包出去,企业性质就改变了。”

    于正诚话音顿了顿,接着说道:“更何况又不是承包给外人,而是承包给给了李卫东,李卫东可是咱们公司的干部!他去承包服装厂,也相当于是公司直接派了个干部,去当服装厂的厂长。”

    “既然承包跟直接派个厂长过去都差不多,那不如直接派干部当厂长嘛,还省去了不少的麻烦。”朱士聪开口反驳道。

    “终究还是有区别的。”于正诚指了指那份承包方案,接着说道:“李卫东承诺了,他承包服装厂以后,不但会负担服装厂工人的工资,每年还会向公司上缴两万块的利润。咱们直接派个厂长过去,能做到这些么?”

    “这个嘛……”这个话题让朱士聪无法回答,他也知道服装厂是个烂摊子,无论谁去当厂长,都很难保证工人的工资,更何况每年上缴两万块的利润。

    朱士聪沉吟几秒钟,终于开口说道:“服装厂现在的情况非常困难,能把工人的工资挣出来已经很不错了,还要每年上缴两万块钱的利润,这怕不是在放卫星吧!”

    于正诚微微一笑,开口说道:“别人说这话,我未必会相信,可李卫东嘛,我倒是觉得他有这个能耐,各位觉得呢?”

    李卫东这两年来的表现实在是太耀眼了,250条轮胎,还是十五辆黄河重卡,这都是别人办不到的事情,可李卫东偏偏能把实力办成,这本身就是一种能力的体现。

    而真正让运输公司上上下下都认可李卫东的,是那个“以运代销”的方案,每个月给运输公司带来十几万的额外利润,单凭这一点,就不会有人质疑李卫东的能力。

    李卫东这两年苟在国企里,也不是白苟的,最起码做生意的本钱有了,人脉关系积累的一些,也让其他人认可了他的能力。这也算是从开局一条单身狗,苟出了一套神装。

    朱士聪知道,如果论起能力的话,他那个表外甥杨鹏,肯定不如李卫东,更何况李卫东为了承包服装厂,还开出了每年上缴两万块的诱饵。把李卫东和杨鹏摆在台面上比较的话,杨鹏肯定完败。

    然而朱士聪并不打算认输,他稍微一思考,便开口说道:“既然这样,我原则上同意,让我们公司的同志承包服装厂。不过该由谁去承包,我们是不是得再讨论一下?”

    于正诚看了一眼朱士聪,开口问道:“士聪同志,除了李卫东,还有别的人要承包服装厂么?”

    “那是当然。”朱士聪点了点头:“我刚才提到的杨鹏同志,也有承包服装厂的意愿,他之所以没有主动提出来,是担心公司不允许职工承包服装厂。”

    “哦,那除了李卫东和杨鹏,还有谁要承包服装厂么?”于正诚望向众人。

    众人全都沉默不语,看着公司一二把手斗法。

    于正诚则继续说道:“这么看来,承包服装厂的人选,要在李卫东和杨鹏两位同志中二选一了。我觉得既然是选择,就应该择优。李卫东同志的承包方案,各位都看到了,不知道杨鹏同志的承包方案,打算每年向公司上缴几万利润呢?”

    于正诚说着,故意望向朱士聪。

    “上缴你个头!”朱士聪心中暗骂一句。

    朱士聪很清楚,换成杨鹏承包的话,别说是上缴利润,怕是连工资都无法足额发放。如果真的择优选择的话,那服装厂肯定是李卫东的。

    朱士聪毕竟是老油条了,他眼珠一转,马上计上心头。

    只见朱士聪干咳一声,开口说道:“于书记,我觉得嘛,咱们这几个人,在这里开个会,然后就定下承包服装厂的人选,实在是太草率了。

    服装厂毕竟有四百名职工呢,谁去承包服装厂,关乎着这四百名职工的生计,所以我认为,应该让服装厂的职工,自己去选择由谁去承包服装厂。这样选出来的人,才符合职工们的心意,也更能体现咱们公司以职工为本的优良传统。”

    “让职工自己选?”于正诚眉头一皱,这绝对是个很愚蠢的建议。

    现代企业靠选举来确定掌舵人!世界五百强当中,有哪家企业的ceo是靠员工自己选出来的?

    企业管理者当然是能者居之,把民主选举带到企业管理当中,让员工自己选领导,就是嫌企业死的不够快。

    然而在国企当中,员工发挥主人翁意识是值得提倡的,国企搞民主建设,更是一件正确的事情。

    比如每年选出一批职工代表,参加职代会,参与企业的重大决策,是国企里必备的事情。

    换成沃尔玛、亚马逊、苹果、三星等公司,哪有职代会这东西,有啥重大决策,董事会和管理层说的算,员工连“被代表”的机会都没有。然而这些企业却能够成为世界顶尖。

    所以当朱士聪提出,让服装厂职工自己选择承包人选的时候,于正诚虽然心中暗骂瞎胡闹,但却不能反驳。

    朱士聪则继续加码道:“关于国有企业的承包,政策方面虽然没有禁止,但也没有明确的依据,说不定哪一天,政策一收紧,这承包也就成了违规的事情。我们让服装厂的职工选择承包人,也可以规避政策方面的风险嘛!”

    朱士聪一句话,说到了众人的心坎里。对于这种政策尚且不明确的事情,包括于正诚在内,大家都不愿意承担责任。

    让服装厂职工自己选择承包人,一旦出了问题,那也是服装厂职工自己的选择,运输公司的领导层可以推卸掉大部分的责任。

    牵扯到承担责任的事情,运输公司的领导班子瞬间站在了朱士聪这一边,大家都支持,让服装厂的职工自己选择承包人。

    国内第一例的国企承包发生在1984年,在当时引起了非常大的争议。而改革开放正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时期,国家对于承包国企,也处于谨慎观望的当中,不提倡也不制止。

    直到1985年,新华社发了一篇文章,肯定了第一例国企承包案例,承包国企逐渐的开始被认可。

    1988年国家发布了《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暂行条例》,才让承包国企有了明确的政策依据。

    而在1986年,国家虽然已经开始推行多种形式的经营承包责任制,给经营者充分的经营自主权。但毕竟没有白纸黑字的政策依据,很多国企领导,对于承包这件事情也是很谨慎的。

    ……

    于正诚将李卫东叫到了办公室,大致说明了开会的情况。

    “这么说,我多了一个竞争者?”李卫东一脸诧异的问。

    在李卫东看来,服装厂这个烂摊子,应该没有人愿意接手才对,却没想到还有人跟自己争,真是不嫌山芋烫手。

    “是公司医院的后勤科长,叫杨鹏,他好像是朱士聪的外甥。”于正诚回答道。

    “杨鹏,这个名字有点耳熟啊!”李卫东仔细的思量了一番,突然想起来,上辈子的这个时间点,被派去当服装厂厂长的,就是杨鹏。

    杨鹏在服装厂当了两年的厂长,非但没有让服装厂起死回生,反而彻底的把服装厂搞垮了,最后连缝纫机都当废铁卖了。

    .而服装厂垮掉的时候,于正诚已经退休,朱士聪成为了公司一把手,采购处王海滨也顺势进入了运输公司的领导班子,杨鹏便接任了王海滨,成为了新的采购处长,还相当于高升了。

    国企倒闭潮当中,类似的情况并不少见。企业倒了,领导干部可以转岗,换个地方继续当领导,工人们就只能下岗了。

    于正诚则接着说道:“过几天,公司会举行一次投票大会,服装厂所有职工都会参加,到时候你跟杨鹏先上台讲讲各自的承包方案,然后让服装厂职工现场投票,现场唱票。”

    “讲承包方案?这不是比忽悠么!”李卫东呵呵一笑。

    作为一个在商场上摸爬滚打二十多年的老油条,还能不会“忽悠”!

    ……

    与此同时,在朱士聪的办公室,杨鹏也被叫了过去。

    “表舅,不是说直接派我去当厂长的么?这么就成了承包了?”杨鹏一脸不解的问。

    朱士聪冷哼一声:“不改成承包,你哪有机会去服装厂当厂长!”

    “那个李卫东,我听说过,可是一个能人呢!要是投票的话,服装厂职工肯定会投给他,再说我也没有什么承包方案可讲的,这厂长也没有我什么事了。”杨鹏一脸沮丧的说道。

    “你笨啊,你不会想办法么?”朱士聪开口说道。

    “表舅,有啥办法?”杨鹏很干脆的问。

    “你以为让你上台去讲承包方案,是真的讲承包方案啊?那是让你去忽悠那些服装厂的职工,把票投给你。忽悠会不?吹牛会不?画大饼总会吧?先给服装厂职工一个许诺,等选上了,能不能兑现也就无所谓了。”朱士聪开口答道。

    “表舅,这大饼该怎么画?”杨鹏一副朽木的样子问。

    “就你这脑子,蠢成这样,怎么想到去服装厂当厂长好升官的?”朱士聪不解的问。

    “我妈教我的。”杨鹏老实回答道。

    一听是自己表姐背后出主意,朱士聪无可奈何的叹了口气,他只好耐着性子说道:“现在服装厂不是没有业务么,等投票那天,你就说你揽到了很多订单,让大家有工作可以做,有工资可以发,到时候不就都投你了么!

    不过光靠你一张嘴可不行,这样吧,我让采购处王海滨提前采购一批工装,到时候你拿着采购单,吹起牛来也可以理直气壮的。

    另外,你还可以去服装厂里,找几个托,选那些年龄大资历老的,给他们点好处,投票当天,让他们在现场帮你说好话。你要知道,普通职工大多数是没有主见的,要是有人说你好,其他人也会跟着投你一票。”

明天就要上架了

    先感谢一下六组的各位编辑大大,感谢长天,感谢辣条。

    月初上架,大神太多,过关是压力山大,先求各位大佬订阅支持!

    嫌一章章订太麻烦的话,不妨开个自动订阅。

    看盗版的朋友们也请帮忙给个首订,就是订阅一下收费的第一章。

    过关由衷拜谢!

    之前看到一些自媒体里,说过关这是体育作者寻求转型,其实我一直都是什么类型都能写的,也谈不上什么转不转型。

    像我这种看了这么多年,也写了这么多年的作家,基本上各个类别的套路都熟悉,想要模仿某个套路、写某种类型的话,并不困难。

    写都市小说,我也算是驾轻就熟,看过《全能运动员》和《教练万岁》的应该都能感觉到,这两本书跟其他的体育小说不同,更像是都市小说,一本是都市重生系统文,一本是都市架空系统文。

    说一下《重生之实业大亨》这本书吧,这本书其实没有大纲,基本上是写着这一段剧情,想着下一段剧情或者是下面几段剧情该怎么设计。

    我上次尝试无大纲写作,貌似还是**年前的事情。新人作者千万不要模仿,很容易崩的。

    其实前几年就想写一本重生年代文了。

    这种年代重生文有很多,有人喜欢看工业流的,有人喜欢看年代感的,有人喜欢看疯狂赚钱的,有人喜欢看偏生活的,有人喜欢看偏后宫的,也有人喜欢看套路文。

    每个种类,都有很成功的作品。

    过关没有刻意去选择某个种类,还是喜欢保持自己的风格,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写。

    我写的重生年代文,应该跟以上那些都不太一样吧!

    再说说上架的事情。

    明天12月1日上架,保底是四更。

    零点以后会开通vip章节,不过系统会有十几分钟延迟,过关会尽早的把章节发上来。

    然后就是月票,新书月期间,300张月票加更一章。

    这目标定得有点高,主要是我也写不出来那么多,我估计明天顶多有300张月票,可能还到不了,只加更一章的话,还能写出来。

    均定的话,2000起吧,每增加200均定,加更一章,这个承诺完本前都有效的。

    这书只上了四个星期的推荐,比别人少一两周,现在是第五周的首页强推,才上了一天半,基本等于是先上架再强推。app的新书推,也是明天上架后才给的。与同期的书相比,收藏自然是少很多,四舍五入又亏了一个亿。

    按照10比1的收订比,我预估明天上架的首订,肯定是到不了2000的。

    所以均定加更的目标还是故意定高一些,到时候加更的节奏能缓一缓,我真怕自己写不出来那么多。

    这么多年写作,我悟出了一个道理,永远不要高估自己的手速。

    我码字本来就慢,年纪大了,手残更加厉害了,再过几年都可以找一个食堂盛饭大叔的工作了。

    写得慢,请大家多多谅解。

    打赏的话,随缘吧,喜欢的就打赏一下,过关都会在作者话里感谢。

    还有,错别字是本书一大特色!

    绝对不是我眼神不好。

    错别字不改也是本书一大特色!

    绝对不是我太懒没有去改。

    最后再老生常谈,求一下订阅,有能力看正版的朋友,尽量来起点订阅一下正版,每章一两毛钱的订阅费,积少成多,就是过关养家糊口的方式。

    能开个自动订阅的,就请开个自动订阅,过关十分感激。

    看盗版的朋友,也请来给个首订,就是订阅收费的第一个章节,首订高的话,以后也比较容易拿推荐。

    祝愿各位读者,身体健康、心想事成!

第七十八章 放大招(求首订)

    一大清早,李卫东便被赵国栋叫到了办公室。

    “你打算承包服装厂?不想在我这里干了?”赵国栋开门见山的问道。

    “想干,不过也想试着出去闯闯。”李卫东笑了笑,接着说道:“我要真不想在货运处干,也不用去服装厂啊!”

    “说的也是,服装厂是个烂摊子,你要是真想跳到别的部门,也不可能去服装厂。可惜我,我这里少了一个人才。”

    赵国栋长叹一口气,有些惋惜说道:“趁着年轻力壮,出去闯闯也好,你要是能把服装厂救活了,过两三年再调回公司,有可能升中层干部,到时候就跟我一个级别的。”

    “处长,我看你用不了三年,就能升公司领导。”李卫东笑着说道。

    李卫东的记忆里,八十年代末的时候,赵国栋被调去了机关单位,后来还混到了正县级的局长。

    “借你吉言吧!”赵国栋话音一转,拿出一份文件递给李卫东,接着说道:“顺便给你个活,一会把这张表格送去采购处。”

    李卫东接过表格,低头一看,才发现这是一张司机的身高尺码表。

    “采购处要身高尺码,是打算给咱们买衣服了?”李卫东开口问道。

    “恩,说是要给出长途的司机采购一批军大衣,一人两件。”赵国栋开口答道。

    李卫东皱了皱眉头:“一人两件?军大衣又不是手套袜子需要替换,一件能穿好几年的,咱们用不了这么多啊。采购处没说,为什么一人要配两件军大衣么?”

    “没有。采购业务一直是王海滨负责,谁知道他脑子有抽什么风了!”赵国栋随口答道。

    “是啊,采购处长是王海滨,王海滨可是朱士聪的人,而跟我竞争服装厂的杨鹏,又是朱士聪的外甥……”李卫东已经将这一切串联起来。

    “杨鹏那边很明显是要耍手段的,看来想要承包服装厂,单靠嘴皮子忽悠是不够的,我得放个大招!”

    ……

    “嘟嘟嘟”的摩托车声响起,银行门口善于算数的大爷光听声音,便知道李卫东来了。

    “小同志,可有些日子没来了啊!又来问汇率么?”算数大爷开口问道。

    “今天来办点业务。”李卫东说着,又给大爷递上了一根烟。

    大爷接过烟,一边从兜里翻着火柴,一边开口说道:“那你进去忙吧,我帮你看着车。”

    “谢谢大爷了。”李卫东说完,走进了营业大厅。

    营业大厅柜台里,一个四十岁左右的中年女子正等着李卫东。

    “嫂子,我来了!”李卫东开口打招呼。

    “小李来了,先等一下,我马上带你去见我们行长。”中年女子开口答道。

    自从当了调度员以后? 李卫东认识了很多三教九流的人,这也算是李卫东积攒的人脉。

    这个银行的“嫂子”是银行营业厅的主任,她的丈夫所在的企业,经常需要运输公司派车运货? 也就跟李卫东有了往来。

    如今李卫东想要见银行的行长,便借用了一下这层关系。毕竟一个地级银行的行长? 可不是谁想见就能见到的。有了“嫂子”这个中间人,李卫东可以轻易的见到行长。

    在国企占据主要支配权的时代? 有一张庞大的关系网,比有钱管用的多。

    不一会? 李卫东被带到了行长办公室? 见到了吴行长。

    “你就是李调度吧?快请坐。”吴行长招呼李卫东坐下? 两人随便寒暄了两句后? 吴行长才开口问道:“我听说,你打算贷笔款?”

    “是的。”李卫东点了点头:“我们公司有个三产的服装厂,我打算承包下来? 但是服装厂的经营还缺一笔资金,所以向要请吴行长帮帮忙。”

    八十年代中期,只有农业银行才能发放个人贷款,而且都是针对农民的,小额短期贷款。其他银行发放贷款,都是针对企业的。所以李卫东想要拿到贷款的话,必须得带上服装厂的名号。

    “哦,那你打算使用流动资金贷款,还是技术改造贷款?”吴行长又问道。

    “流动资金贷款吧。我现在缺的就是流动资金,设备的话都是现成的。”李卫东回答道。

    “流动资金贷款的话,只能贷半年,你想贷多少?”吴行长又问道。

    “我想先贷五十万。”李卫东回答道。

    “五十万?这么多!”吴行长流露出为难的表情。

    很显然,吴行长觉得,一个三产的服装厂,不值得给出五十万的贷款。

    在八六年,银行针对企业的贷款主要有三种。

    一种是流动资金贷款,就是直接借钱给企业作为流动资金,这种流动资金贷款最多只有半年期的,直到1990年才出现一年期的流动资金贷款;

    第二种是技术改造贷款,是银行针对企业进行技术改造、设备更新所发放的打款,贷款期限一般不超过五年,省级行政单位批复的专项技术改造贷款可以延长到七年。

    第三种就是固定资产贷款,这种贷款主要是针对固定资产的投资,比如基本建设、项目建设等等,这种类型的贷款期限可以达到十年以上。

    李卫东这种情况,只能申请流动资金贷款。而一个三产的服装厂,想要申请到50万人民币的贷款,显然是不可能的。

    有些重生小说里的写到,八十年代银行会求着企业贷款,还会免息贴息,这误导了很多不明真相的人,导致很多人误以为这是真的。

    银行求企业贷款是真,毕竟有贷款,银行才有利润。

    但免息贴息纯属网文作者瞎说。银行就指望吃利息生存,免息贴息的话,银行岂不是要亏钱?以银行“离柜概不负责”的尿性,怎么可能干亏本买卖!

    对于银行的行长来说,完成贷款任务固然重要,可犯不着为了完成贷款任务去亏钱经营。

    况且在政策层面上,1984年人民银行发布了《信贷资金管理试行办法》以后,银行对于贷款已经有了明确的规章制度,银行行长哪敢违规贷款?真当监管部门是摆设了!

    除非是政府给了特殊的政策,否则的话,企业怎么可能拿到无息的贷款。

    见到吴行长一脸为难,李卫东则直接掏出了一张1000万的银行本票,递到了吴行长面前,接着说道:“吴行长,我可以用这个做抵押。”

    “七个零!一千万!这是银行本票么?”吴行长到吸一口冷气。

    吴行长还是见识的,虽然银行本票上夹杂着各种日文和英文,但他还是认出了这是一张银行本票。

    李卫东则开口解释道:“这是一张日本富士银行的本票,价值1000万日元,我想用这张银行本票作为抵押,贷款50万人民币。你们银行是有外汇业务的,应该能验证这张银行本票的真伪,所以我才来拜托吴行长的。”

    “富士银行,那可是世界级的大银行啊!”吴行长开口叹道,全然没有未来国有四大行那牛币哄哄的英姿。

    李卫东则接着解释道:“这张银行本票还有四年才到期,国际金融机构的银行本票,定额本票时限都比较长。”

    中国是在1994年才颁布了《票据法》,规定银行定额本票的时限不超过两个月。

    而国外银行在这方面的限制则要宽松的多。纽约、伦敦、港岛、东京等金融中心的国际银行,会发行三到五年的定额银行本票。不过牵涉到人民币的银行本票,很多依旧是两个月期限。

    毕竟国情是不同的,中国对于金融货币方面的管制历来比较严格,国家不希望太多的热钱以本票的形式在社会上流通。

    吴行长拿着银行本票仔细的翻看了一遍,随后开口问道:“李调度,1000万日元,可是一笔巨款,你从哪里弄到了这么多钱?你别怪我多嘴,我必须得先确认一下,这1000万日元的合法性。”

    “理解。”李卫东说着,从包里掏出了那份《文学作品作品转让授权协议》,递给了吴行长,接着解释道:

    “我对汽车修理方面比较擅长,所以就写了一本修车技术方面的书籍,卖给了田丰汽车公司,这1000万日元,就是卖书赚来的,这是我与田丰公司签订的协议。签字的是田丰公司的代表加藤正行,你可以去田丰公司求证。”

    吴行长接过合同,他看不懂日文,不过合同上面“25000000円”这个数字,吴行长还是看得懂的。

    “呃,李调度,这上面写的是2500万日元吧?”吴行长小心翼翼的问道。

    “是的,这本书的版权一共卖了2500万日元,这只是其中的1000万。”李卫东开口答道。

    “乖乖,什么书能卖这么多钱!”吴行长心中愈发吃惊,他迅速的心算了一下,2500万日元,按照官方汇率的话能换50万人民币,黑市价格的话,则会超过120万人民币!

    下一刻,吴行长突然意识到,坐在自己面前这个年轻人,竟然是个百万富翁!

    在八六年,万元户都会令人仰视了,一个百万富翁,更是令人难以想象的存在。

    还好吴行长也是见过钱的人,他没有表现的太失态。

    “李调度,这么大得数额,让我先算一算。”只见吴行长从桌上拿起算盘,开始计算汇率和利息,实际上却是在思考,要不要批复这笔贷款。

    1000万日元,黑市价格大约是50万人民币,上下浮动不会太大,所以用这1000万日元作为抵押,贷款50万人民币,银行肯定是不亏的。

    半年后李卫东还钱的时候,肯定得付贷款利息,所以银行会赚上一笔。

    更关键的是,如果李卫东到期还不上这50万,那么这1000万日元就归银行所有了。

    1000万日元,是外汇,比50万人民币香多了!

    想到这里,吴行长甚至有些期望,李卫东最好还不上钱。

    一个地级的银行,能创汇1000万日元,这得是多亮眼的政绩!

第七十九章 大团结(二更求订阅)

    吴行长给留下了那张银行本票,也批准了李卫东贷款,不过钱并没有马上支付给李卫东,要等到银行确认了银行本票的真伪性,才会给李卫东发放贷款。

    走出了银行大门,李卫东长出了一口气,然后他开始心疼贷款利息。

    1985到1995这十年间,中国银行一直处于高利息时代。1993年利率最高时,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甚至达到了10.98,堪比现在那些随时可能跑路的p2p金融。

    在八六年,银行半年期的定期存款利率是6.12,而同为半年期的流动贷款利率则是7.92。也就是说,李卫东贷款50万,半年后就得还51.98万,其中1.98万是利息。

    正是因为利息太高了,所以李卫东并没有把2500万日元的银行本票都拿出来抵押贷款,而只是用了一张1000万日元的银行本票作为抵押。

    1.98万,相当于是两个万元户,这在普通工人月薪只有五六十块的年代,的确是一笔巨款。

    ……

    终于到了投票大会的日子。

    服装厂近四百名职工,全都集中到了运输公司院内的大操场上。

    计划经济时代的国企,必然会建设一个操场,主要是因为那时有一个名叫“广播体操”的东西。

    建国初期,中国就开始推行广播体操,当时广播体操并不是学生的专利,机关事业单位的公职人员、企业的职工,都要练习广播体操。

    1951年12月1日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每天都定时播放广播体操节目,随后各地的人民广播电台也开始播放广播体操,每天大喇叭一响,成千上万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便来到操场上,开始跟随节拍做广播体操。

    到了后来,很多单位干脆在操场上筑一个简易的主席台,再刷上一面白墙,每当夜色降临的时候,这面白墙就成了电影屏幕,操场也就变成了露天电影院,轮播地道战、地雷战、张嘎、潘东子等红色影片。

    现如今,投票大会的现场就设在了这片操场上。

    于正诚率先走上主席台,说了十几分钟的场面话,大体内容就是,承包对服装厂而言是有好处的;选人来承包服装厂,是企业改革的一部分;服装厂不会因为被个人承包,而改变了企业的性质;服装厂依旧是国有企业;服装厂的工人也依旧是运输公司的职工等等? 基本上是在消除服装厂职工对承包的顾虑。

    随后于正诚又仔细介绍了投票的规则,让两个候选人先后上台讲解各自的承包方案,然后服装厂工人们现场领票? 现场不记名投票,现场开票验票。

    服装厂的近四百位职工倒是显得很平静? 服装厂即将被承包的消息早就传出来了,大家已经过了最开始的迷茫期,逐渐的接受了现实。

    八十年代中期? 人心不是很浮躁? 这个时候的国企工人,还是比较有思想觉悟的,讲白了就是听话。要是放在九十年代? 企业承包过程中总免不了一些群魔乱舞的现象。

    ……

    杨鹏又熟悉了一遍手中的演讲稿,里面的内容可都是他精心画的大饼,随后杨鹏有摸了摸在胸前的口袋,确认里面的东西还在。

    杨鹏的口袋里? 装着好几张服装订单? 有杨鹏自己找的,也有朱士聪通过采购处给的? 这是杨鹏忽悠服装厂工人的武器。

    杨鹏又看了看远处正在聚集的服装厂职工? 几个熟悉的面孔也都在。

    那几个熟悉的面孔? 便是杨鹏事先找好的托,等一会投票的时候,带头投给杨鹏。

    一切都布置的很妥当,杨鹏心中安定的了许多。

    杨鹏转头望向不远处的李卫东,此时的李卫东正坐在一个上锁的大铁皮储物箱上,翘着二郎腿,嘴里叼着半支烟,看起来很惬意。

    看到李卫东这副得意洋洋的表情,杨鹏便觉得心中来气。

    “这该死的李卫东,如果不是你横插一脚,非要来承包服装厂,我现在已经是服装厂的厂长了!瞧这一副小人得志的样子,一会投票时候,我看你还能不能继续嘚瑟!”

    ……

    在众人的瞩目下,杨鹏率先走上了主席台,开始了他的拉票演讲。

    “各位同志们,我叫杨鹏,是咱们公司交通医院后勤科的科长……”

    杨鹏先自我介绍了一番,然后开始介绍自己的承包方案。

    正如朱士聪所传授的那样,杨鹏的承包方案并没有实质性的内容,通篇都是在画大饼。

    比如我承包服装厂以后,将会给服装厂拉来多少订单,将会给服装厂带来多少利润,将会给工人们带来多少福利等等。各种诱人的许诺,一股脑全都抛了出来。

    此时的杨鹏像极了印度三哥,只会坐在牛粪堆上,展望美好未来。

    终于,台下有个人高声喊道:“吹牛皮谁不会啊,我还能说明年当上万元户呢!可谁信啊!”

    “是啊,别光吹牛,来点实际的东西!”另一人也跟着大声起哄。

    见到有人闹场,杨鹏却一脸淡定,因为这两个闹场的人,都是杨鹏事先安排好的“气氛组”,他们早就商量好了,要在这时候烘托气氛。

    “服装厂的同志们,我杨鹏可不是吹牛,我有信心,也有能力,做到我刚才承诺的一切。不过空口无凭,光靠我一张嘴,大家也不会相信,所以我给大家看一样东西。”

    杨鹏说着,从衣服的口袋里,掏出了那一沓服装订单。

    “同志们,这些都是我为服装厂争取的订单。”杨鹏拿起第一张订单,展示给台下众人,接着说道:“这一张是咱们公司采购处的订单,公司将为客车站采购1200套制服,春秋装、夏装和冬装全都有!”

    “这一张,是货运处采购500套军大衣的订单!”

    “这一张,是咱们公司煤球厂采购手套的订单。”

    眨眼的功夫,杨鹏便掏出了五六张运输公司内部的采购单。

    运输公司采购制服,往往都是有固定时间的,朱士聪为了帮助杨鹏拿下服装厂,便下令让采购处提前下采购单,将明年的采购计划挪到现在。

    采购处长王海滨是朱士聪的铁杆手下,自然会按照朱士聪的指示,送上了采购订单。

    杨鹏又拿起了另一张订单,接着说道:“这一张,是咱们公司交通医院采购2000套白大褂的订单!”

    杨鹏毕竟是交通医院后勤科长,想要弄点白大褂的订单并不困难。

    只不过交通医院医生护士药剂师等等加起来,一共还不到200人,2000套白大褂的订单,也够交通医院用上几年了。

    晒外手头上的订单,杨鹏接着说道:“除此之外,我已经联系了地区医院、中医院和骨科医院,等我当上服装厂的厂长,这些医院的订单也由我们来做!咱们的订单,会多的做不完!”

    “啪啪啪啪……”杨鹏找的那几个托,立刻带头鼓掌,见到有人带头,其他职工也跟着鼓起掌来,顿时显得场面很热闹。

    杨鹏挥了挥手,示意大家安静下来,接着说道:“咱们制衣厂最大的问题,就是找不到订单,没有订单也就没有收入,现在我给大家找来了订单,咱们服装厂也就有了收入,有了收入就有了工资。所以恳请各位同志,投我一票,我当上厂长以后,咱们立刻开足马力生产,下个月一定能把工资发出来!”

    “啪啪啪啪……”又是一阵热烈的掌声。

    与此同时,杨鹏请来的那几个托也开始营造气氛。

    “杨科长说的太好了!”

    “让杨鹏当厂长!”

    “我这票就投给杨鹏了!”

    气氛组一个劲的鼓噪下,很多职工已经打算将票投给杨鹏。

    杨鹏结束了自己的演讲,走下了主席台,同时一脸笑容的望了望李卫东,仿佛是在挑衅。

    主席台旁边,朱士聪长出了一口气,杨鹏的表现不错,订单、画大饼加上气氛组配合的恰到好处,看起来已经稳操胜券了。

    “看起来杨鹏是众望所归了啊!”朱士聪忍不住开口说道。

    “别急着下结论,李卫东还没上台呢!”于正诚说着望向了李卫东,眼神中却透出一股担忧。

    杨鹏的表现的确很亮眼,关键是有大量订单的帮衬。在这方面李卫东肯定是不如杨鹏的,采购处不可能送订单给李卫东。

    ……

    只见李卫东走上了主席台,他干咳了一声,清了清嗓子,自我介绍道:“服装厂的同志们,我叫李卫东,是货运处的调度员。

    刚才我也听了杨科长的承包方案,杨科长讲的很详细,也很长,这让我大受启发。所以我决定不说废话,不浪费大家时间,长话短说!”

    台下的杨鹏顿时翻了个白眼,原来你受到的启发,就是我刚才说的都是废话?都是浪费时间?

    主席台上,李卫东大声说道:“各位服装厂的同志们,这个月的工资还没发吧?我李卫东在这里承诺,你们今天选我当服装厂的厂长,咱们明天就发工资!”

    听到“明天发工资”这几个字,服装厂的职工瞬间有些骚乱。

    对于服装厂的职工而言,已经三个月没发工资了,所以“发工资”这三个字,诱惑实在是太大了!

    “吹牛谁不会啊,我还能说明天当上万元户呢!可谁信啊!”

    “是啊,别光吹牛,就凭你个二十岁不到的小年轻,拿什么给我们发工资!”

    杨鹏的气氛组再次开始带节奏,只不过这一次不是配合,而是在故意拆台。

    李卫东早就看出这几个气氛组不对劲了,带节奏的是他们,带头鼓掌的也是他们,带头要投票给杨鹏的还是他们。

    “各位同志稍等片刻,我给大家看样东西。”只见李卫东不慌不忙,走下了主席台,来到了那个上锁的铁箱子面前。

    “杨科长,帮忙搭把手呗,把这箱子搬上去。”李卫东对旁边得杨鹏说道。

    这么多人盯着,杨鹏也不好意思说不帮,只能走上前去,与李卫东合力搬起了箱子。

    “还挺沉,这得有六十多斤吧!”杨鹏心中暗道。

    铁皮箱子被搬上来主席台,李卫东掏出了钥匙,打开了箱子上的锁,掀开了箱子盖。

    杨鹏很好奇,箱子里究竟装的什么,他距离箱子最近,不由自主的伸头向箱子里望去。

    下一秒,杨鹏脸色大变。

    只见这箱子里,满满当当是一捆捆的“大团结”!

第八十章 发工资真香(三更)

    主席台下,众人伸长了脖子,好奇的盯着那个铁皮箱。

    只见李卫东将手伸进铁皮箱,看动作像是抓住了什么东西,然后向上一提溜。

    一捆“大团结”被李卫东提了出来,放在了面前的桌子上。

    “是钱!”

    没有人不认得这个东西。

    “这一捆得多少钱?”

    “应该有一万块吧!”

    服装厂的职工们小声议论起来。

    一捆“大团结”是十沓,每沓是一百张,也就是一千块钱,十沓便是一万块钱。

    也就是说李卫东回手在铁皮箱里这么一掏,便是个万元户。

    然而李卫东的动作并没有结束,他又一次把手伸进铁皮箱,然后提出第二捆钱。

    “还有第二捆呢,这就是两万块了,够给咱们服装厂发一个月的工资了。”有人小声嘀咕道。

    紧接着,第三捆、第四捆、第五捆,依次被李卫东从箱子里拿出来。

    台下众人再次开始骚动起来,隐约间还有一个个惊呼声响起。

    “好多钱啊!”

    “箱子里还有!”

    “怎么会有这么多钱!”

    终于,李卫东把箱子里的钱全都拿出来了,一共二十捆,也就是二十万人民币,这二十捆“大团结”被李卫东整齐的摆在了面前的桌子上,四捆一横排,一共五排,摞成了一面小墙壁。

    在当时,万元户是很多家庭重击奋斗目标了,大多数人连一万块钱都没见过的,如今整整二十万垒成了一面墙,摆在了众人面前,顿时震撼了所有人。

    此时已经不用李卫东亲自回答,拿什么给服装厂的员工发工资,这二十捆“大团结”就是最好的答案。

    ……

    主席台旁,朱士聪脸上的笑容已经凝固住,他曾经猜想过,李卫东会画更大的饼去忽悠服装厂的职工,也曾猜想过,李卫东同样会拿出一沓服装订单出来。

    可令朱士聪万万想到的是,李卫东直接摆出了二十捆“大团结”,那可是整整二十万人民币!以本伤人,这完全就是不讲武德的打法。

    于正诚同样是一脸的惊讶,他知道李卫东有本事,总能弄来一些别人弄不到的东西,比如250条轮胎,比如15辆黄河重卡。可二十万人民币,这好像是有些夸张了。

    李卫东再次站在主席台前,开口说道:“服装厂的同志们,你们都看到了? 这里是二十捆现金? 就是用来给你们发工资的。我李卫东在此承诺? 如果我承包服装厂,不光给你们发这个月的工资,公司拖欠你们的上个月工资,还有上上个月工资? 我也补给你们!”

    “你要把三个月的工资都补给我们?”有人大声问道,言语中充满了惊喜。

    “你说的对,三个月的工资? 一分不少,都补给你们!”李卫东大义凌然的样子,颇有一种打土豪分田地的感觉? 仿佛花出去的不是自己的钱。

    “啪啪啪啪啪啪啪……”台下立刻想起了最热烈的掌声? 还夹杂着阵阵欢呼声。

    这次的掌声是服装厂职工自发性质的? 没有人带头,而且久久没有停息。

    每个人的脸色都洋溢着激动的笑容,毕竟要发工资了? 能不激动么!

    为了能够承包服装厂,李卫东也是下了血本了。

    服装厂有近四百名职工,每个月不算奖金? 基本工资就需要两万块,李卫东承诺补发三个月的工资,一下子就要支出六万块钱。

    在李卫东原本的计划里,他只打算给服装厂职工补齐当月的工资,然而杨鹏却拿出了一大把服装订单,李卫东不得不加码,干脆就补齐了三个月的工资。

    对于李卫东而言,现在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钱都已经从银行贷出来了,半年就要付一万九千八的利息,要是拿不下服装厂的话,那肯定是要亏欠的。

    而承包下服装厂,李卫东有的是赚钱的手段,现在补给工人的工资,也能赚回来。

    做实业就是如此,不要怕投钱,钱攥在手里只能越来越贬值,把钱投出去,才能赚钱。

    ……

    李卫东身旁,已然沦为背景板的杨鹏呆呆的望着那二十捆“大团结”垒成的墙。

    此时杨鹏很清楚的知道,服装厂厂长的职位,已经从自己怀中飞走了。

    演讲稿白背了,订单白准备了,托儿白找了,大饼也白画了。

    什么制服订单、军大衣订单、白大褂订单,的确很具有诱惑性,下个月发工资的口号,也很能煽动人心,可这些东西哪有那一捆捆“大团结”香啊!

    下个月发工资,终究是下个月的事情,承诺很美好,未来很有希望,可总比不过先把这个月的工资领到手。

    更何况李卫东还承诺,补齐三个月的工资。

    展望美好未来,到底是不如珍惜有钱的现在。

    杨鹏忍不住又看了看那一捆捆“大团结”。

    大团结上,农民姐姐笑的很甜美,工人哥哥笑的很灿烂,解放军叔叔笑的很真诚,少数民族爷爷笑的很淳朴。

    然而杨鹏却欲哭无泪……

    ……

    接下来到了投票时间。

    然而李卫东一顿砸钱的操作,却让投票变得毫无悬念。

    服装厂的职工们都想尽快的领导那三个月的工资,领到选票之后,毫不犹豫的在李卫东名字后面画上了对号。

    然而有人却并不甘心,比如杨鹏找好的托。

    其中一位四十多岁的阿姨,姓王,王阿姨的女儿刚刚初中毕业,还没有找到工作。

    杨鹏给王阿姨承诺,一旦自己当上厂长以后,便安排王阿姨的女儿去服装厂上班。所以王阿姨很乐意给杨鹏当托。

    服装厂虽然连工资都发不出来了,可好歹也是国有企业,职工是正式的国企职工,能去上班的话,总比赋闲在家强。

    那个年代还没有国企下岗潮,在普通人的认知当中,国企是不可能倒闭的。国企工人们坚定的相信,就算是企业没了,国家也不会不管他们的。

    如今杨鹏当不上厂长了,王阿姨女儿的工作也要告吹了,王阿姨更是觉得很不甘心。即便杨鹏自己都觉得没有希望了,王阿姨却仍然琢磨着帮杨鹏翻盘。

    王阿姨拿起自己那张选票,毫不犹豫的在杨鹏名字后面画上了对号,然后她又看了看身边的同事,发觉对方还没有画勾。

    “小张,投给杨鹏吧!杨鹏给咱们服装厂争取来那么多订单,让杨鹏来当厂长,咱们下个月就能发上工资了。”王阿姨开口说道。

    那人顿时用一种看傻子的模样,望着王阿姨。

    “王姐,你是不是没听清李卫东说什么啊,人家李卫东说了,他当上厂长,第二天就发这个月的工资。”小张姐姐开口说道。

    “就算这个月能发上工资,那下个月呢?下个月能不能发上工资还是个未知数。所以我们应该投杨鹏啊,投给他,下个月肯定能发上工资啊!”王阿姨语重心长的说。

    王阿姨的话,让周围人一脸无语,小张姐姐更是觉得,王阿姨是不是因为太久没有发工资,得失心疯了。

    此时,旁边一个人开口说道:“王姐,你怎么就不会算这帐呢,下个月那是下个月的事情,先把这个月工资拿到手,不比等下个月强?再说了,人家李卫东可是承诺,补给咱们三个月的工资呢!”

    “不就是三个月工资么,哪能比得上下个月就发工资……呃……”王阿姨觉得自己实在是编不下去了。

    沉默了数秒后,王阿姨还是找到了另一个借口:“你们刚才都看到了,杨鹏手里拿着的,可都是真真切切的订单,我算了一下,各种服装加起来,有上万套呢,这可是眼见为实。至于那个李卫东,他说给咱们补发三个月的工资,耳听为虚你们就信啊。咱们厂有四百人呢,三个月的工资得多少钱!”

    “王姐,我看你该去配一副眼镜了,你自己看看主席台,那一捆捆大团结还摆在那里呢!那么多钱,还怕少了咱们的工资!”另一人马上怼回去,然后拿起笔,在选票上李卫东名字后面画了个对号。

    “哎呀,你们怎么就不听劝啊!咱们同事这么多年,我什么时候骗过你们了!”王阿姨有些气急败坏的说。

    “王姐,我儿子已经一个月没吃肉了,我还指望着赶快发了工资,去买点肉呢!”

    “我也得给我家二丫头买一双新鞋。不发工资,哪里有钱买鞋,我可等不了一个月。”

    “我后天得去相亲,要是让人家知道,咱们厂三个月都没发工资,那多没面子啊!”

    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理由,但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我们要珍惜现在,发工资真香!

    王阿姨气的跺了跺脚,然而却是独木难支,她多年在服装厂里积攒的威信,显然抵不过三个月的工资。

    ……

    投票结束后,开始公开唱票。

    唱票是一个毫无悬念的过程,服装厂职工又不是傻子,辛辛苦苦干一个月,做完订单才能拿到下个月的工资,跟马上补三个月的工资相比,任谁都知道该怎么选。

    几乎所有人都投给了李卫东,只有王阿姨这种收了杨鹏好处的,才会把票投给杨鹏。

    “李卫东!李卫东!李卫东!李卫东!”

    负责唱票的人不停喊着李卫东名字,旁边一块黑板上,有人专门拿着粉笔,在李卫东名字下面画着一个个的“正”字。

    “李,哦,不,是杨鹏!”

    杨鹏终于获得了第一票。

    然而服装厂人群中,却传来了群情激奋得呼声。

    “是谁写错了吧,怎么投给杨鹏了?”

    “会数数不,他们的名字,一个是两个字,一个是三个字,就算不识字也不会搞错吧!”

    “他不想要三个月工资,我还想要呢!”

    人群中的王阿姨缩了缩脖子,这种场面,她可不敢站出来,承认自己投给了杨鹏。

    很快的,李卫东便拿到了二百多票,占据了大多数,余下的票也就没有意义了。

    主席台旁边,朱士聪却有些不甘心失败,他指了指那个放着二十万人民币的铁箱子,突然开口说道:“这已经算是贿选了吧?”

第八十一章 巨额财产来路不明(四更)

    “贿选?”

    在座的众人无不心中一惊。

    看看那个放着二十万人民币的铁箱子,再想想李卫东将一捆捆钱摆在大家面前,然后承诺给补发三个月的工资,还真有一点贿选的感觉。

    旁边王海滨立刻应和道:“朱总说的有道理,都讲明了要给服装厂的职工发钱,那还不是贿选么!”

    李卫东却是不慌不忙的笑了笑,站起身来开口说道:“王处长,这话可得想好再说啊,要不我现在就去跟服装厂的职工说,你王处长觉得这是贿选,所以三个月的工资不补了!”

    “别!我可没这么说!”王海滨赶紧否认道。

    主席台下面可是又近四百个服装厂职工,而且都三个月没发工资了。断人钱财如杀人父母,要是王海滨敢阻止步伐工资的话,挨一顿揍那是轻的,遇到脾气爆点的,敢拿着汽油瓶去王海滨家门口放火。

    朱士聪也意识到这一点,嘲讽一下李卫东也就罢了,可牵扯到四百多职工的利益,这“贿选”两个字,可不是随随便便说出口的。

    李卫东接着说道:“国家不是早就实施厂长责任制了嘛,现在服装厂欠了职工的工资,我作为厂长,担负起这个责任,给工人们补发工资,有什么不对?至于贿选,恩,这贿选不都是先给好处么!”

    李卫东说着,拍了拍屁股下面的铁皮箱子,接着道:“我这二十万现金,可是一分钱都还没发出去。我这好处还没有给出去了,可不算贿选。”

    工会陈主席立刻站出来打圆场:“小李说的有道理,能帮服装厂职工解决拖欠的工资,为公司减轻负担,这是一件好事情嘛!”

    于正诚也开口说道:“小李,以后就是李厂长了,到了服装厂好好干,争取扭亏为盈!”

    朱士聪低了低头,默不作声,他也只是过过嘴瘾,口嗨一下,真要是在“贿选”这件事情上做文章的话,服装厂那四百职工真敢上来把他揍一顿。

    ……

    投票就结束,李卫东毫无疑问的获胜,而承包服装厂的事情,也尘埃落定。

    接下来,李卫东与运输公司签订的承包合同。

    国家关于国企承包出台正式的规定,是1988年的《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暂行条例》,所以在1986年? 承包国企还处于探索阶段,并没有明确的制度规范。

    也因此,当时承包国企的合同,大多是个人比较吃亏的。

    有些承包合同并没有规定年限? 也就是说国资部门随时可以把企业收回来。

    有些承包合同对于利润分配比较苛刻,如果是亏了钱? 承包者要承担责任,可若是赚了钱? 承包者只能分到一点点。

    还有些承包合同规定,国企被承包以后? 依旧要履行过去的义务? 也就是行政不会放权? 依旧会干预企业管理? 这使得承包者束手束脚。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毕竟承包国企的政策并不明确,承包者只能处于弱势的地位? 让你在国企承包的过程中分一杯羹,就算是谢天谢地了。

    李卫东也同样签署了一份“不平等条约”。

    承包服装厂的合同没有设定期限,运输公司随时可以把服装厂收回来,于正诚也是担心政策会突然改变。不设定期限的话,万一政策有变,可以立刻将服装厂收回。

    不过李卫东还是长了个心眼,要求再上面加了一个条款,就是运输公司收回服装厂之前,需要提前一个星期通知。

    另外就是李卫东需要负责服装厂一系列的开销,除了服装厂正常运营费用之外,像是工人的工资、工人看病报销的费用等等,也都是服装厂掏钱。

    还好服装厂是近二十年才成立的三产,职工里年纪最大的也还不到五十岁,否则的话还会有一群退休职工的退休金,也得李卫东掏钱。

    除此之外,李卫东每年还得向运输公司上缴两万块钱。

    运输公司并不缺这两万块钱,每年上缴两万块更像是一个象征性的指标,以证明服装厂承包出去以后,国有资产没有出现亏空的情况。

    运输公司所期望的,是甩掉服装厂这个包袱,毕竟服装厂一直是在亏损运转,全靠运输公司输血才能活到今天。国企改革的浪潮当中,半死不活的服装厂,已经拖了后腿,严重的阻碍了运输公司的发展。

    而且运输公司也不指望一个三产的服装厂能赚大钱,能够保本经营,把四百人的工资发出来,就是谢天谢地了。

    运输公司中,大部分人更是觉得,李卫东这么积极的承包服装厂,只是寻求一个镀金的机会。

    以李卫东现在的年纪,想要升到中层干部,至少要十年的时间,服装厂显然是一个很好的跳板。

    先去担任服装厂的厂长,以后调回运输公司,级别至少不会低于服装厂厂长,运气好一些的话,二十五六岁就能成为中层干部,四十岁以前就能进领导班子。

    按照国企人的思维,用服装厂作为跳板,以谋取快速晋升,是很合理的行动。没有人能猜到,李卫东承包服装厂,真的是为了赚钱!

    ……

    王海滨帮杨鹏弄来了那么多订单,虽然没有能够帮助杨鹏拿下服装厂,但杨鹏对于王海滨还是很感激的。

    再投票大会结束后,杨鹏专门请王海滨下馆子,以示感谢。

    运输公司的招待所来来回回就那么几样菜,王海滨早就吃腻了,于是杨鹏将请客地点,选在了国营的青河饭店。

    两人找了张桌子坐下,杨鹏挥了挥手,大声喊道:“服务员,点菜!”

    一个穿着白围裙的服务员走了过来,爱答不理的将菜单往两人面前一扔,然后拿出一个小本本,开始记录菜名。

    王海滨扫了一眼菜单,价格要比运输公司招待所贵一些。

    “炒个油菜、木须肉、糖醋鱼、再来个辣子鸡,差不多就要这些了。”王海滨点了四个菜。

    听到前两个菜,杨鹏觉得还好,可后两个菜,却让杨鹏心在滴血,这可都是硬菜,今天怕是要大出血了。

    不过杨鹏碍于面子,还是开口说道:“王处长,要不再点个汤吧,凑个四菜一汤。“

    “咱们就两个人,四个菜也就够了。”王海滨开口答道。

    “那行,就先要这四个菜吧,不够我们再加。”杨鹏开口说道。

    服务员直接将手中的小本本递到杨鹏面前,一脸冰冷的说道:“一共五块六毛五!”

    国营饭店,吃饭要先给钱。

    杨鹏拿过菜单,仔细的核对起来:“炒油菜六毛钱,木须肉九毛五分钱,糖醋鱼一块五,辣子鸡两块六,一共五块六毛五。”

    杨鹏掏出了六块钱,递给了服务员,服务员牛币哄哄的找了钱,便不再搭理两人。

    不一会,菜上齐了,两人打开了自带的酒,开始喝了起来。

    酒过三巡,两人都略微有些醉意,这话匣子也就打开了。

    “我本来以为,有了那么多订单,我赢定了,却没想到李卫东那小子,竟然拿出来二十万现金!可气的是,他还找我帮他搬箱子!”杨鹏发起了牢骚。

    “我说小杨,当时李卫东打开那箱子的时候,你可就在一旁啊,是什么感觉?”王海滨笑着问。

    “什么感觉?慌啊!慌得一批!一整箱子,那么多,全都是大团结,我哪见过那么多钱,直接就傻了!”杨鹏用手比划着,随后接着说道:“不过话说回来,我好歹也是搬过二十万的人!”

    王海滨皱了皱眉头,开口说道:“你说李卫东这小子,到底从哪里弄来了这么多钱,整整二十万呢!”

    “货运处的工资本来就高,而且李卫东不是弄了个以运代销么,听说一个月就能赚十几万!噶……”杨鹏说着打了个酒嗝。

    王海滨皱了皱眉头:“以运代销是挺赚钱,可赚到的大部分都上缴公司了,剩下了是整个货运处分,货运处也有三百号人呢,他李卫东能分到多少?就算他一个月能赚200块钱,一年也就是两千四,十年才两万四,二十万的话,他不吃不喝得攒八十多年!”

    “好像也是这么道理啊!”杨鹏夹起一块姜塞到嘴里,掩盖了一下酒味,接着说道:“这可是二十万呢!就凭工资的话,一辈子也赚不到那么多钱,李卫东肯定有其他来钱的门路。他不会是偷着把货运处的车给卖了吧!”

    “这怎么可能!运输公司的车辆都是有数的,一个司机一台车,而且还有派车的调度。要想偷着卖车的话,得连司机和调度一起灭口。”王海滨开口说道。

    “那他就是偷着倒腾什么东西了。他提出来的那个以运代销,不就是当二道贩子么!”杨鹏接着说道。

    “有这个可能。”王海滨点了点头,然后又摇了摇头:“可这也不对啊,我见过很多倒腾货的,从南方进了衣服鞋子,去北方卖,干上两年,顶天就是个万元户!李卫东拿出来的可是二十万,他才多大岁数,能倒腾出那么多钱?”

    “想那么多干嘛!咱们又不是公安,哪能查出来李卫东怎么弄来了二十万!”杨鹏开口说道。

    “你刚才说什么?”王海滨猛然问道。

    “我说想那么多干嘛!”

    “我说的是下一句!”

    “我说咱们又不是公安……”

    “对,就是这句!”王海滨猛的一拍桌子,开口说道:“咱们查不出来,可公安能查出来啊!不是有个罪,叫什么钱太多不知道哪里来得罪……”

    “是巨额财产来路不明罪?”杨鹏开口提醒道。

    “太对了,就是这个!”王海滨一脸兴奋的说:“今天李卫东闹出那么大动静,咱们就找个人举报,说他巨额财产来路不明!运气好的话,还真能办了他!”

第八十二章 李登科是个穷鬼(2200订加更)

    傍晚时分,丁建军提着两瓶水果罐头,来到了家属楼门口。

    “我记得应该是中间那个楼栋,二楼的西户。”想到这里,丁建军直接上了二楼,然后敲了敲西户的门。

    不一会,门打开来,李卫东探出了脑袋。

    “是丁叔啊!来找我爸的?快进来坐。”李卫东将丁建军招呼进屋内。

    李登科老爷子正抱着个象棋的棋谱,仔细的钻研着,看到于建军进来,立刻起身相迎:“是建军啊!快过来坐。”

    “这不是好久时间没见了,过来看看你。”丁建军说着,将水果罐头放在桌子上最显眼的位置,仿佛是生怕李登科看不到。

    “来就来吧,还买什么东西。”李登科笑盈盈的招呼丁建军坐下。

    丁建军也是运输公司的会计,比李登科小几岁,当年丁建军刚进入运输公司时,跟李登科学了不少的东西,所以也算是李登科的半个徒弟。

    李登科还在职的时候,丁建军时常会来李登科家做客,所以李家几个孩子都认识丁建军。

    只不过自从李登科内退以后,丁建军就没怎么来过李家,也就是刚搬新房时来过一趟。

    如今丁建军再次登门拜访,显然是有目的性的。

    丁建军有个儿子,找了个对象,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既然要结婚了,女方便要求丁建军家给彩礼。

    八十年代的彩礼不是直接给钱,而是“四大件”,早期是“三转一响”,后来则的家用电器。

    丁建军的准儿媳妇,便要求彩电、洗衣机和电冰箱,而且还得是进口的。

    这个标准放在现在的话,就相当于是要一辆宝马或者奔驰,还不能是入门的a级车。

    14寸的彩电大约是1000块钱;电冰箱最低容量100升的,也得600多块钱;至于洗衣机,单缸的200块钱,双缸的则要400块钱。

    这还是国产家电的价格,进口家电的价格。以丁建军的工资水准,不吃不喝也得攒两三年,才能买得起这些东西。

    丁建军正为彩礼的事情犯愁呢,恰好在此时得到一个消息,白天投票大会的时候,李卫东拿出了二十万人民币!

    于是丁建军便动了借钱的心思。你李家都有二十万了,接我两千块买彩礼,应该不难吧!

    ……

    为了儿子结婚的彩礼钱,丁建军便买了水果罐头,来到了李卫东家里。

    与此同时,运输公司的家属院里,驶进了一辆警用的侉子摩托,摩托车上坐着两位绿色大檐帽。

    公安同志来到运输公司家属院? 瞬间吸引了好事者们的注意。

    “没听说谁家进贼了啊”

    “该不会是谁家孩子又打架了吧!”

    人们的议论声中,侉子摩托停在了家属楼门口。

    侉子里走下一个中年警官,开口问旁边的居民:“同志? 跟你打听个事? 李卫东是住在这里么?”

    “是住在这里,那栋楼? 中间那个楼栋,二楼? 西户。”居民连忙答道。

    “谢谢同志了。”中年警官说完? 带着另一位干警? 直奔李卫东的家中。

    好事的人立刻围上去? 开口问道:“怎么回事?”

    “找李卫东的。”那人开口答道。

    “李卫东?该不会是他犯了什么事吧?”好事人又问道。

    “跟上去看看不就知道了么!”

    国企的家属院里没有秘密,谁家婆媳吵架都能引来一片围观? 更何况是公安的同志找上门来。

    丁建军这边正与李登科闲话家常? 还没有提到借钱的事情,此时敲门声又一次响起。

    李卫东马上起身去开门,然后看到了两位警官。

    见到警官找上门来,李卫东并没有丝毫慌张,反而露出了“总算等到你们”的表情。

    “这里是李卫东同志的家么?”中年警官开口问道。

    “是的? 我就是李卫东。”李卫东点了点头。

    “你好,我叫徐凯,有些情况想找你了解一下。”中年警官说话的同时,冲着李卫东敬了个礼,然后掏出了工作证。

    “好的,两位同志快请进。”李卫东将两人请进了屋,却故意没有关门,任由家属院的好奇宝宝们,围在门口观望。

    随后李卫东瞪了学渣弟弟眼,开口吩咐道:“还不快去给两位同志泡茶。”

    “不用麻烦了,我们就是简单的了解一下情况,不会待太久。”徐凯开口说道。

    “没关系,警民一家亲嘛,喝口水又不是违反纪律的事情。”李卫东说着,让两位警官坐下来,然后坐在了徐凯的对面。

    丁建军很自觉的站起身来,跑到了一边。

    “徐同志,有什么问题,你就问吧。”李卫东开口说道。

    “李卫东同志,你不用紧张。”徐凯摆出一副和气的笑容,接着说道:“我听说,今年上午,你们运输公司搞了个投票大会?”

    “是有这么回事。公司打算把三产的服装厂承包出去,所以举行了个投票大会,决定承包者的人选。”李卫东一脸淡定的说。

    “我还听说,你在投票大会上,拿出了二十万现金?”徐凯又问道。

    “没错,是二十万,投票大会结束后,我就把钱搬回来了,现在就放在我床底下呢,徐同志要不要看看?”李卫东回答说。

    见到李卫东如此淡定的表现,徐凯已经意识到,这二十万现金,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

    徐凯摆了摆手:“钱就不必看了,我们就是想了解一下,这么多钱,李同志是从哪里弄来的。”

    李卫东微微一笑,开口回答道:“这钱是我从银行里贷来的,来源绝对合法,两位同志稍等片刻,我去给你们拿贷款的凭证。”

    李卫东早有准备,直接进屋拿出了一沓贷款的凭证。

    站在旁边的丁建军,听到“贷款”两个字,表情猛的一变。

    李卫东将贷款凭证那给了徐凯,这银行的贷款凭证还是很规范的,每张纸都有银行的名称和标志,末了还有签字和盖章。

    看到红彤彤的公章,徐凯基本上确认了贷款凭证的真实性。

    李卫东则接着介绍道:“这五十万贷款是中行的吴行长亲自批下来的,手续齐全,两位同志要还是有疑问的话,可以去中行验证一下。”

    “多谢李同志配合,既然事情都搞清楚了,我们就告辞了。”徐凯说着便要起身,可身子动到一半,却又停了下来。

    “李同志,我刚才没太听清楚,你说的是五十万,不是二十万?”徐凯开口问道。

    “我一共贷了五十万,你看,这里面写着呢。”李卫东指了指贷款凭证上的数字,接着道:“我不可能把五十万都取出来吧,所以就先取了二十万,给服装厂的职工发工资。”

    “原来是这样!”徐凯点了点头,颇为感慨的说道:“李同志可真是个好人啊,把给工人发工资,放在首要位置。”

    “好人不敢当,不敢当,都是为人民服务。”李卫东尴尬的笑了笑,心中暗道:好人卡这东西,我可不敢接。

    ……

    李卫东早就料到,会有人找上门来,要么是公安,要么就是纪委。

    在公司的操场上,一下子拿出了二十万现金,瞬间将每个人砸的晕乎乎的。

    但是当大家冷静之后,便会去思考,李卫东从哪里弄来了这么多钱?

    八十年代中期,哪怕是个万元户,他的发家史都会被广为挖掘,然后成为普罗大众的谈资。

    李卫东一下子拿出了二十万,怎么可能不引起大家的好奇心。运输公司几千职工,肯定会有很多人想弄明白李卫东是从哪里弄来了这么多钱。

    普通人怎么可能有这么多钱?这钱是不是来路不正?是不是违法所得?李卫东是不是贪污受贿了?李老爷子是不是偷偷藏了个矿?学渣李卫民是不是气运之子?

    与其让好事者瞎猜,在背后嚼舌根子,不如把事情摊开。

    所以当公安同志上门的时候,李卫东故意没关门,就是让外面的好事者知道,自己的钱都是正规途径,从银行贷来的。

    同时这么做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防止别人来借钱。

    所谓穷在闹事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人一旦有了钱,那些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平日里不怎么来往的朋友,还有隔了好几条街的所谓邻居,都有可能跑来借钱。

    至于借了以后还不还,那就是另外一个问题了。

    就像是某位农民出身的草根歌手,赚了钱以后回到村里,村民就说这位歌手应该给全村每人分几万块,不劳而获反而成了理所应当的事情。

    如今李卫东一下子拿出了二十万,难保不会有这样的人出现。

    你都有二十万了,是不是应该把钱拿出来,大家分一分?

    除了亲戚、朋友、邻居回来借钱,不认识的人也有可能来借钱。

    比如家里有重病人,需要钱医治的,家属直接跑到李卫东门口一跪,那该咋办?

    虽然你不认识我,我也不认识你,可你有钱啊!你就应该拿钱出来给我治病!

    人命关天的事情,你都有二十万了,借我几千块钱就命,貌似很合理吧?你要不借,道德绑架就来了。一群一毛不拔的键盘侠就开始喷你,说你为富不仁,说你见死不救。

    反正就是我穷我有理,我弱我有理。

    类似的事情又不是没有发生过,新闻一报道某人做善事捐了很多钱,第二天就有人上门,以各种理由要捐款的。

    李卫东为了避免这种麻烦事,干脆就让大家知道,这钱是从银行里借的,而且还得付利息。

    我虽然有五十万巨款,但都是借的,算上利息的话,我是个负翁,每天早晨一起床,先算欠了银行多少利息,这样你还好意思跟我借钱?

    ……

    李卫东亲自将徐凯送到楼下,目送侉子摩托车离去,然后返回家中。

    刚进门,却看到丁建军已然起身,一副要告辞的样子。

    “丁叔,你这是要走啊,不多坐会了?”李卫东开口问道。

    “不坐了,我刚想起来,出门的时候,家里得炉子上还烧着一壶水呢,我得赶快回去,别把谁给烧干了。”丁建军开口答道。

    丁建军说着,便直接走向了门口,说了句不用说送了,便一溜烟的走了。

    望着丁建军离去的背影,李卫东故意问道:“爸,丁叔来找你干什么的?”

    李登科老爷子揣着明白装糊涂,一脸无辜的摇了摇头:“我也不知道啊,我也不敢问!”

    ……

    丁建军孤零零的走在回家的路上。

    “本以为这李登科发财了,却没想到比我还穷,欠了银行五十万,下辈子怕是还不清了!哎,这一趟白来了,可惜了我那两瓶水果罐头!”

第八十三章 李厂长驾到(二更)

    次日,李卫东贷款五十万承包服装厂的消息,便已经传遍了整个运输公司。

    在普通人看来,李卫东这种行为简直是疯了!

    八十年代的中国人还是比较擅长存款的,而对于寅吃卯粮的贷款,向来非常排斥。

    之所以会如此,除了中华民族优良的节俭传统之外,主要也是因为利息太高了。

    就比如李卫东贷的这五十万,年利率是7.92%,而到九十年代初的时候,贷款年利率高达百分之十几,这么高的利息,谁敢去贷款!

    贷款利率高,相应的存款利率也高,对于老百姓而言,把钱存到银行里是划算的,特别是九十年代初,钱存在银行里,收益都赶上日元升值了。

    也是因为利率太高的原因,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中期,民营经济很难形成规模,赚点钱还不够还利息的。所以炒辣椒酱的才留下了不贷款、不融资、不上市的经营策略。

    与民营企业相比,国企是国家的,贷款还不上,大不了是一笔坏账。

    ……

    王海滨兴致勃勃的走进了朱士聪的办公室。

    “朱总,你听说了么,那个李卫东从银行贷了整整五十万!”王海滨开口说道。

    朱士聪点了点头:“略有耳闻,我之前也在纳闷,他李卫东从哪里弄来了那么多钱,原来是从银行贷的款。现在银行贷款已经变得这么容易了么?”

    “银行贷款的情况我不知道,我现在就知道,李卫东背了整整五十万债务,不对,不止五十万,还有利息呢!五十万的贷款,一年光利息就接近四万块钱了吧!”王海滨兴高采烈的说道。

    “这个李卫东的胆量,真的出乎了我的意料。没想到他为了承包服装厂,下了这么大的本钱,杨鹏比不过他,一点儿也不冤枉。”朱士聪话音顿了顿,接着说道:“你觉得,就凭咱们那个破服装厂,能把这四万块钱利息挣出来么?”

    王海滨呵呵一笑,压低了声音说道:“服装厂能不能赚钱,还不是我这采购处说的算么。我给他们采购订单,他们就有活干,说不定还能吃上口饭,我不跟他们订单? 他们只能喝西北风!”

    王海滨到时候没有吹牛,此前的服装厂? 主要靠运输公司内部的订单生存? 而运输公司里负责下订单的,就是王海滨的采购处。

    三产独立以后? 即便采购处正常下订单,尚且养活不了服装厂400名职工,采购处不给订单的话? 服装厂真的要喝西北风了。

    只见王海滨一脸阴狠的表情? 开口说道:“现在这个时候,李卫东应该去服装厂交接了? 所以从今天开始,我会停掉服装厂所有的采购订单,一件衣服都不买,我倒要看看? 他那五十万能撑多久!”

    “海滨同志? 这我就得批评你了? 大家都是同事,你怎么能做这种釜底抽薪的事情呢?更何况服装厂还有四百职工呢,你停了服装厂的订单? 那四百职工怎么办?”朱士聪淡然的说。

    王海滨顿时一头黑人问号,他不明白朱士聪为什么要提李卫东说话。

    只听朱士聪接着道:“海滨啊,做事情,要有大局观,就好比服装厂这件事情,你若是停了服装厂的订单,往小了说,你这是公报私仇,往大了说,你这是不顾大局!”

    “朱总批评的是,我不停服装厂的订单就是了。”王海滨有些不情愿的说道。

    “这就对了,该给服装厂的订单,还是得照给,不过怎么个给法,还是可以仔细研究一下的。”朱士聪微微一笑,接着说道:“比如一件衣服,本来是五块钱,咱们可以节约一下,就给服装厂三块钱嘛!毕竟公司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得省着点花。”

    王海滨瞬间明白了朱士聪的意思,脸上更是挂上喜色。

    “朱总,我明白你的意思了,我肯定认真落实你的指示,勤俭节约,帮公司省钱!”王海滨笑容满面的说。

    朱士聪的这一招,比直接断了服装厂的订单更加阴损。

    直接断了服装厂的订单,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采购处在故意使坏,这对王海滨,乃至分管领导朱士聪,都是有影响的。毕竟在国企当中,很多事情不能做的太明目张胆。

    而使用朱士聪的方法,正常给服装厂下订单,但订单的价格却低于成本,到时候看你李卫东接不接订单。

    李卫东若是不接订单的话,那是自己你的问题,可不是采购处没给你们订单。

    李卫东若是接订单的话,生产一件衣服便亏一件,到时候服装厂死得更快!

    ……

    此时的李卫东,已经完成了服装厂的交接。

    李卫东将一个条纹蛇皮麻袋交给了服装厂的王会计,开口说道:“王哥,这里面是十万块钱,你拿到会计科,一会先给工人把这三个月的工资发了,明天再把最近三个月的医药费给报销一下。”

    “好勒。”王会计拿起蛇皮麻袋,接着说道:“卫东,这工作场合,你还是叫我王会计吧,我叫你厂长。”

    “那行,王会计,记得回头补给我一张借条。”李卫东笑着说道。

    “没问题,李厂长,下班之前给你送过来。”王会计说完提着钱走了出去。

    如今李卫东拿自己的钱补贴服装厂,这十万块钱投进去,总不能没个说法吧,服装厂自然得出一张借条给李卫东。

    从财务的角度讲,服装厂账目上突然多了十万块钱,也需要有这么一张借条,来说明这十万块钱的来龙去脉,要不然平不了账。

    这位王会计,算是服装厂内李卫东比较可以信任的人。

    王会计名叫王凯平,不到三十岁。当年王凯平刚参加工作时,在运输公司的会计处跟着李登科当学徒,是李登科手把手带出来的徒弟,跟李文东也算是师兄弟。

    后来服装厂缺会计,王凯平被调到了三产的服装厂,在服装厂里担任会计。

    如今李卫东初来乍到,也没有可以交心的心腹手下,于是乎王凯平就成了李卫东首先要拉拢的对象。

    作为一个企业的最高管理者,有两样东西必须抓在手里,一个是人事权,一个是财权。说白了就是管住人和管住钱。

    服装厂好歹是国企,职工也都是正式的国企职工,想要掌握人事权,不是一时半会的事情。

    但财权就容易的多,李卫东向服装厂注资,然后再加上王凯平这个会计的帮助,财权自然而然的被李卫东所控制。

    对于服装厂这种穷的叮当响的企业来说,只要能管住钱,那么控制服装厂就容易许多。

    李卫东承诺的,补上过去三个月的工资,这是要立即执行的,发了工资,才能够稳住人心,员工才会心甘情愿的干活。

    至于报销医疗费用,这是八十年代国企的规矩。当时还没有医疗保险,职工的医疗费也都是由企业承担。

    好在那时候看病不贵,三毛钱的挂号费,五分钱的药费就能治病。至于ct、磁共振之类的检查,那得是大城市的大医院才有的,一般医院也买不起,用个听诊器凑合一下吧,误诊了算你倒霉,反正那时候也没有医疗纠纷这种说法。

    三个月的工资发下去,服装厂的职工欢天喜地,即便是王阿姨这种当过托的,在拿到钱的时候,也无法再对李卫东产生怨恨。

    砸了一波钱,人心算是稳住了。

    次日一大早,李卫东便召开了会议,讨论服装厂未来的发展方向。

    服装厂的组织架构很简单,老厂长退休了,换成了李卫东。

    服装厂还有个副厂长,名叫王京,是个年近四十岁的憨厚男子,农村出身、伤残军人、一只耳朵是听不见的,退伍后被分配到运输公司,文化程度不高,也没有管理企业的能力,就知道听指挥死干活,说话大嗓门,平时主要是负责生产。

    厂里四个车间主任,三女一男,能力一般水平有限,都是靠着资历才混上车间主任的。

    除此之外,便是总务、会计、人事等行政后勤人员,一共十来个人。由于服装厂只是个三产,所以这些行政后勤人员也都是普通工人,连个干部编制的都没有。

    这样的行政管理团队,也怪不得服装厂一直不思进取,只靠运输公司给的订单混吃等死。

    不过这对于李卫东来说是一件好事情,一群没本事的怂包,不用担心有人来争权。

    对于现阶段的李卫东而言,小小一个服装厂,又是承包来的,并不需要高水平的管理人员,李卫东所需要的正是这种听话的手下。

    人到齐了,会议开始,李卫东清了清嗓子,开口说道:“今天的会议内容,就是讨论一下咱们服装厂的未来发展方向。

    我昨天了解了一下咱们服装厂的情况,目前咱们服装厂的设备,大多数六七十年代置办的,八零年以后,新购进的设备并不多。好在服装制造,对于机器设备的要求并不高,只要我们有工人,就能正常的开展生产业务。

    但是,我们的产品,还是太过单一了,像是工装、军大衣、粗布裤子、大背心大裤衩这种东西,太同质化了,随便一个服装厂都能做出来,这东西也不怎么赚钱。所以我们必须要在产品上,进行革新。推出新的产品,这样才能带来业务。”

    李卫东说到这里,一脸期待得望着众人,希望能够得到一些回应,然而每个人都是一脸漠然的表情,看不出有半点儿的期待。

    国企老油条,习惯混日子了,领导说什么就是什么,大概都是这副德行。

    李卫东无奈的叹了口气,他估摸着这群手下,八竿子也打不出一个屁来。

    李卫东只能掏出一张率先准备好的海报,摊开来放在众人面前,然后指了指那海报画面,开口说道:“我打算生产这个!”

    只见那海报上,哥哥穿着一件黑色的皮夹克,露出了迷人的笑容。

第八十四章 新产品:皮夹克(三更)

    八六年,香港歌坛“谭张争霸”,谭校长和哥哥都是如日中天,两人的海报也会令无数青年男女疯抢。

    李卫东手里的这张,便是哥哥身穿黑色皮夹克的海报,真是帅到没朋友。

    而李卫东要生产的,正是皮夹克。

    看到这张海报,憨厚的副厂长王京终于开口喊道:“厂长,咱们是要生产皮大衣?皮大衣可是好东西,我在部队里见过,我们团长就有一件,抗美援朝的时候从美国人那里缴获的,穿了十几年都不坏,可结实了!”

    王京一个耳朵听不见,所以他说话的声音很大,真是震耳欲聋。

    李卫东无奈的看了看这个来自农村的憨厚汉子,开口解释道:“这个可不是皮大衣,是皮夹克,跟美国大兵穿的不一样。”

    “哦,是夹克啊!我知道了,空军的飞行员,穿的就是这个东西吧。”王京三句话不离部队。

    这个时候,王凯平开口说道:“厂长,这种皮夹克应该挺贵的吧?我在京城的友谊商店见过,一件要四百块钱呢!”

    四百块钱,能买一台双杠洗衣机了,同样价格的皮夹克,在当时绝对是奢侈品。

    皮衣这种东西,从来就没有便宜过,即便是在后世,真皮原材料产量那么大,一件皮夹克也得大几千块,皮子稍微好一些的要上万。

    八十年代真皮原料没有后世那么充足,皮夹克就显得更加昂贵。

    李卫东微微一笑,开口说道:“普通人当然不会花四百多买一件皮夹克,所以我也没打算用真皮做皮夹克,咱们可以用人造革嘛!人造革的成本应该只有真皮的十分之一。”

    “人造革?会不会太硬了,而且人造革的气味还大,光泽和质感都比不上真皮。”王凯平下意识的挪动了一下脚,他脚上穿着的就是一双人造革皮鞋。

    “第一代的聚氯乙烯人造革,的确是有你说的缺点,可第二代的聚氨酯合成革,就已经跟真皮差不多了。我听说国外现在已经开始使用第三代的超细纤维合成革了。”李卫东开口说道。

    李卫东一口气说了三代的人造革,然而会议室的众人却没有丝毫反应,他们压根就没听懂。

    李卫东知道,这些榆木疙瘩在国企里待久了,已经失去了创新的思维,与其在这里普及人造革知识,倒不如直接下达任务,让这群人去干活。

    于是李卫东开口布置作业:“这张海报? 我就留在这里了? 你们四个车间? 照着这个海报的样子,一个车间做一件样品出来,明天我要看。”

    “厂长,这个皮夹克? 我们没做过? 也不会做啊!”一车间的主任率先开口说道。

    李卫东看了看一车间的主任,他知道这位车间主任不是故意推诿? 而是真的没做过皮夹克。

    让一群整日里做蓝色工装、军大衣和白大褂的人,去做符合最新潮流的皮夹克,的确有些强人所难。

    李卫东只好安慰道:“反正是做样品? 做不好也没关心? 先做一件试试看!”

    ……

    要说八十年代最时髦的服装,非皮夹克莫属。而在皮夹克当中,真正能代表时尚的,便是机车夹克。

    在遥远的美国? 穿着皮夹克、骑着重型摩托车早就是一种时尚? 便是猫王、披头士这种巨星,也深陷其中。

    到了八十年代,机车夹克的流行有增无减。《终结者》里? 施瓦辛格的t-800机器人,身穿黑色的机车夹克,成为了影坛永恒的经典形象;传奇巨星迈克尔-杰克逊的专辑《bad》的封面,也是一身黑色的机车夹克。

    而在港岛,机车夹克也是“靓仔”的代名词,当红的港岛男歌手,要是没有几件时尚的机车夹克,都不好意思跟别人打招呼。

    这股皮夹克的风潮也很快席卷了内地,黑豹乐队那披过肩的长头发,配上皮夹克和牛仔裤,现在看来依旧非主流的打扮,更是成了中国摇滚的象征。

    李卫东经历过那个时代,知道皮夹克是有市场的,特别是那种时髦的机车夹克,更是会受到年轻人的追捧,从八十年代中期,一直流行到九十年代末。

    只不过真皮价格实在是太贵了,年轻人的收入本来就不高,一件羊皮夹克抵得上年轻人大半年的工资,很多年轻人虽然想追求一下时尚,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于是李卫东决定用人造革来制造皮夹克。

    真皮的价格一直比较昂贵,所以人类很早就开始研究可以替代真皮的材料,那就是人造革。

    第一代的聚氯乙烯人造革,最早是用来做鞋子的,但是这种人造革有很多的缺点,比如透气性差,透湿性差,不够柔软,味道还有些刺鼻。

    穿一天的人造革皮鞋,会捂出一脚的汗,晚上把鞋脱下了,脚就跟被腌过似得。把鞋子往楼道里一扔,从一楼到顶层都是臭咸鱼味。

    所以第一代的聚氯乙烯人造革并不适合做皮夹克,那东西穿在身上太难受了。

    第二代的聚氨酯合成革,虽然以及不如真皮,但比起第一代已经进行了很大的改进。

    聚氨酯合成革的光泽柔和自然,手感柔软,真皮感也更加强烈,而且抗磨碎、抗老化,同时还具有耐寒性和透气性,可以洗涤,关键是价格便宜,只有真皮的十分之一。

    只不过制造聚氨酯合成革技术,主要掌握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国内直到八十年代才开始引进,有能力生产聚氨酯革浆料的企业,更是屈指可数。

    ……

    第二天,李卫东见到了四个车间生产出来的皮夹克样品。

    李卫东瞬间惊了个呆!

    一车间大概是比较习惯制作蓝色工装,做出来的皮夹克,跟蓝色工装一个款式,宽宽松松的,还带了四个口袋。

    二车间的皮夹克,完全是参照中山装样式,领子能扣到脖子口,还加了一对垫肩,弄出了一个有棱角的肩膀。

    三车间的皮夹克,很像火车站的工作制服,中间一排大圆扣子最是显眼。

    四车间的皮夹克算是比较正常的夹克款式,但看起来却土得掉渣,至少跟时尚完全不沾边。

    “哎,指望这些人,我那2500万日元,还真不够霍霍的。”李卫东无奈的叹了口气,他只能拿起粉笔,亲自改起了夹克。

    “这里,要短一些,不用盖住屁股,能盖住腰就行。领子要这个形状的,不要直接弄一个圆领,多土气啊。还有,中间要用拉链,不要用扣子,皮夹克用军大衣的大圆扣子,亏你们能想得出来……”

    李卫东不是服装设计师,但现在这种情况,也只能赶鸭子上架了。

    在李卫东的指导下,四个车间主任忙活了一天,总算是弄出一件像样的机车夹克。

    ……

    解决了皮夹克款式的问题,李卫东又马不停蹄的前往青河人造皮革厂,他需要采购制造皮夹克的原料。

    李卫东做调度员的时候,曾经见过一张停车单据,那辆车是从南方来的,抵达青河时在运输公司的停车场里停了一晚,这车上拉的货物是聚氨酯革浆料,目的地正是青河人造皮革厂。

    看到这一批聚氨酯革浆料,李卫东便马上猜到,青河人造皮革厂能够生产聚氨酯合成革。

    ……

    临近下班的时间,李卫东才带着会计王凯平,来到了人造皮革厂,李卫东希望今天就可以定下人造革原材料,尽快组织生产。

    人造皮革厂的吕厂长,李卫东是认识的,因为人造皮革厂需要运输公司运货,这也是李卫东当调度时候积攒的人脉。

    得知李卫东来了,吕厂长立刻亲自相迎。

    “李老弟,怎么想着来看我了?今天晚上就别走了,一起喝几杯。”吕厂长热情的招呼道。

    “哪能让吕哥你破费啊,今天晚上我请客,咱们去青河饭店。”李卫东笑呵呵的说道。

    酒桌上谈生意,是一种文化,很多业务,平日里谈不成,但酒桌上却能谈成。李卫东这个老江湖,自然精于此道,他挑在快下班的时候,来找吕厂长,为的就是上酒桌谈生意。

    吕厂长又找了两个人作陪,大家一起去了国营青河饭店。

    李卫东请客要大气得多,点的都是硬菜,什么干炸里脊、麻辣鸡丁、红烧鱼块、爆炒鱿鱼,全都点上,还特别拿了几瓶古井贡酒。

    酒过三巡,李卫东这才说起了生意上的事情。

    “吕哥,我最近把我们公司的服装厂给承包下来了,我打算生产一批皮夹克,可是这真皮太贵了,所以我想从你们厂,买一批人造革。”李卫东借着三分酒意说。

    “李老弟,我们厂的人造革,拿去做鞋能行,做沙发也勉强能用,可做衣服,还真是不太合适,料子太硬了,味还大,穿在身上肯定不舒服。听老哥我一句劝,这个法子不行。”吕厂长开口说道。

    李卫东微微一笑:“吕哥,我可是知道的,你们厂生产的聚氨酯合成革,那东西是能做衣服的。你也别瞒我,南方来的聚氨酯革浆料,可是我们公司停车场里放了一夜。”

    提到聚氨酯合成革,吕厂长却是苦笑起来。

    “李老弟,我真没瞒你,要是普通的人造革,你想要多少尽管开口,可聚氨酯合成革,我们真是没有!”

第八十五章 资讯的作用(四更)

    吕厂长一脸为难的表情,很显然是有什么隐情。

    李卫东直截了当的问道:“吕哥,到底是出了什么事情?是技术方面出问题了么?”

    “技术方面倒是好说,关键是原材料。”吕厂长话音顿了顿,接着说道:“这个聚氨酯合成革,是我们从南方引进了技术,不过我们引进的只是人造革的生产技术,可关键原料聚氨酯革浆料,我们自己可生产不了,还是得从南方购买。

    前不久,我们从南方购买了一批原料,也成功的生产出了聚氨酯合成革,可是我们一算成本,却是一点儿都不划算。从南方购买了原材料,加上运费和各种成本,最终生产出来的产品价格,比直接从南方买成品再运过来还要贵!

    你也知道,现在不是以前国家下达生产任务的时代,我们厂主要也是靠社会订单,产品卖得贵,肯定没有人要。我们只能暂停聚氨酯合成革的生产,还是继续生产普通的人造革。”

    “原来是这样!”李卫东恍然大悟的点了头。

    ……

    聚氨酯合成革诞生于五十年代的德国,六十年代的时候才引起西方国家的注意,随后各大工业国开始涉足聚氨酯合成革的研究,直到七十年代,美、日、德等先进工业国家,才开始大规模的生产聚氨酯合成革。

    中国是八十年代初,才将聚氨酯合成革的生产工艺引进到国内,当时中国的科技水平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这个西方七十年代的聚氨酯合成革生产技术,放在中国绝对算是高科技了。

    工业生产聚氨酯合成革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干法生产,一种是湿法生产,其中湿法生产聚氨酯合成革,需要用到真空技术,国内的水平肯定是达不到的,所以当时中国引进的都是干法生产聚氨酯合成革技术。

    干法生产工艺,首先要用一种离型纸作为载体,将聚氨酯树脂浆料涂在离型纸上,然后进行烘干和冷却,接着与基布贴合,再次烘干冷却后,进行剥离,一张人造革就出来了。如果需要染色的话,中间会加入染色工艺。

    当然真正制造的过程? 要复杂的多,需要很多种的涂料? 对离型纸和基布也有要求? 过程中还需要挤压、烫平、凝固、水洗、烘干等,每一个过程都有严格的工艺要求。

    以国内的工业能力,离型纸和基布都不难找。

    离型纸只要强度够? 表面均匀? 有一定的耐溶剂性便可;而基布可以选择的种类也有很多? 机织布、针织布、无纺布,都可以拿来使用。

    关键就是那个聚氨酯树脂浆料,这是生产聚氨酯合成革最核心的原材料,没有这东西,就生产不出聚氨酯合成革。

    八十年代初? 国内刚开始引进聚氨酯合成革的时候? 聚氨酯树脂浆料还是靠进口? 直到八十年代中期? 才有屈指可数的厂家能够生产聚氨酯树脂浆料。

    ……

    没有聚氨酯合成革,李卫东就没有办法生产皮夹克。

    于是李卫东开口问道:“吕哥? 你说的原材料,就是聚氨酯树脂浆料吧?”

    吕厂长点了点头:“那东西得去粤广那边才能买到? 特区那里有一家跟新加坡人合资的企业? 能生产这种东西。”

    “从粤广那边运原材料过来,两千多公里的路程,一吨原材料光运费就三百多块钱,这成本是挺高的。”李卫东沉吟片刻,开口说道:“吕哥,如果我能从咱们省内,帮你们找到聚氨酯树脂浆料,那你们的产品,应该会降低不少成本吧?”

    “省内的话,那每吨原料至少能省去四分之三的运费。”吕厂长在心中计算了一番,接着说道;“那样的话,我们的聚氨酯合成革成本是就不吃亏了,在咱们省内,还有京津冀一代,还有价格优势。”

    “那行,这件事情就包在我身上,我帮你在省内找聚氨酯树脂浆料。”李卫东信心满满的说道。

    “李老弟,咱这可不是说笑啊!”吕厂长一脸认真的说道。

    “吕哥,我还能骗你么,我明天就去给你找这原材料,你等我电话!”李卫东开口说。

    “行,就冲你这一句话,我也得敬你一杯!”吕厂长与李卫东碰了个杯,然后先干为敬,这才接着说道:“李老弟,我也不要求省内,方圆五百公里以内,你要是真的能给我们找来聚氨酯树脂浆料,我们厂欠你一个大人请!”

    “吕哥,到时候你们生产出来聚氨酯合成革,可得优先供应给我那个服装厂。”李卫东马上说道。

    吕厂长立刻拍了拍胸膛:“这你就放心好了,我绝对挑最优等品,送到你的服装厂里!”

    ……

    第二天,李卫东便拨通了登州人造皮革总厂的电话。

    在省内,还真的有一家企业,能够生产聚氨酯树脂浆料,那就是登州人造皮革总厂。

    八十年代初,登州人造皮革厂就从日本的可乐丽公司,引进了聚氨酯的相关技术,这个项目更是成为了“六五”期间的重点建设项目。

    九十年代登州人造皮革总厂改制,成为了国内最大的聚氨酯工业基地,公司上市以后,市值更是基础化工板块的榜首,其主要产品“mdi”,也就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的产能,超过国际巨头巴斯夫,排名世界第一。

    登州距离青河,不到四百公里的路程,而登州人造皮革总厂能够生产聚氨酯树脂浆料,作为同行的青河人造革厂却并不知情,更何况这还是“六五”重点项目!

    在后世看来,简直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随便上网一查,还能不知道这家企业生产什么产品么。

    然而在八十年代,这却是一个正常的情况。

    资讯不发达是一个原因,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计划经济时代过来的企业,不懂得自己寻找原料来源,也不懂得为产品找销路。

    在计划经济时代,企业的原料来源和产品销路,国家都安排的妥妥当当的,物资都是在计划内运转,年初就已经确定好了所有物资的来源和去向,哪用得着企业自己去找原料和销路!

    国企已经习惯了这种经营方式,他们压根就不会自己去寻找原材料的来源和产品的销路。就像是每日定点投喂的家畜,已然失去了自主觅食的能力。

    所以就出现了这种情况,登州人造皮革总厂能够生产聚氨酯树脂浆料,却没有去搞销售,只是在家里等着订单主动送上门;

    青河人造革厂需要聚氨酯树脂浆料,却不知道去寻找货源,只是在家里等着销售主动送上门。

    两边就这样尬住了,我有货,但是我就是卖不出去;你缺货,但是你就是买不到。

    想想后世的中国,一百公里范围内就能找到你需要的产品供应链,真是太幸福了!

    李卫东作为调度员,他掌握着大量的供求信息,当他得知青河人造革厂缺乏聚氨酯树脂浆料时,马上就想到了登州人造皮革总厂。

    一通电话过去,确认了登州人造皮革总厂确实生产聚氨酯树脂浆料,李卫东立刻拨通了吕厂长的电话。

    “喂,吕哥,我是李卫东,你们厂要的聚氨酯树脂浆料,我找到了。”李卫东开口说道。

    “找到了?这么快?”吕厂长心中一惊,随后立刻问道:“是哪里的货源?”

    “登州,距离咱们这里也就四百公里吧。早晨早点出发运货的话,当天就能到。”李卫东开口答道。

    “你在哪?我现在就去找你!”吕厂长毫不犹豫的说道,可以看出他真的很急迫。

    ……

    李卫东帮助青河人造革厂解决的原材料的问题,吕厂长自然是千恩万谢,李卫东虽然没有从中赚到钱,但也赚了个人情。

    跟国有企业打交道,有时候赚人情比赚钱更重要。

    有了原材料,人造革厂也开足马力进行生产,而第一批聚氨酯合成革,自然是供应给了李卫东的服装厂。

    接下来,服装厂也开启了生产模式。

    聚氨酯合成革的价格虽然只有真皮的十分之一,但也比普通布料贵了不少。服装厂生产出来的皮夹克,原料成本价大约要四十块人民币,在当时也算得上是高价。

    与之相比,普通的纯棉白衬衫,售价也就是五六块钱,带翻毛领的军大衣,成本也是在四十块钱左右。

    当时的军大衣用的还是货真价实的铜扣子。

    也是因为皮夹克的成本很高,李卫东干脆把另外的四十万,都投进服装厂了,用来购买原材料,以维持正常的生产。

    ……

    一大清早,李卫东去车间里转悠了一圈,发现没有自己什么事。副厂长王京和四个车间主任,将车间管理的井井有条。

    车间的生产工作一直都是由副厂长王京负责,这位有点铁憨憨的副厂长并没有学过企业管理,他干脆将当兵的那一套,用在了车间生产的管理环节中。

    这一招效果还不错,虽然不敢说生产效率有多高,但最起码能够保证车间内部正常有效的运转。

    看看后世得富士康就知道,对于劳动密集型行业来说,准军事化管理还是很必要的。

    李卫东又去仓库转了一圈,此时的仓库里,已经堆积了四千多件的皮夹克。

    “是时候去找销路了。”李卫东轻叹一口气。

    这可怜的三产服装厂没有一个销售人员,所以只能李卫东这个厂长,亲自去跑销路。

第八十六章 李卫东的销售渠道(300月票加更)

    整个企业连一个销售人员都没有,这在八十年代前中期是很正常的事情。计划经济时代过来的企业,哪里懂得找销售!

    服装厂这种三产,本来就是靠运输公司的订单过活,当然也没有销售人员。

    如今服装厂四个车间开足马力,已经生产出了四千多套皮夹克,可一件都还没卖出去呢,这四千套皮夹克,光是成本就用掉了十六万,李卫东当然要尽快的将皮夹克卖出去,以回笼资金。

    衣服这类商品,摆上供销社的货架是一个好的选择,然而当时的供销社还是牛币哄哄的,对于商品、对顾客都是挑三拣四,显然不是一个友善的合作伙伴。

    皮夹克的成本是四十块一件,李卫东作为一个老黑心商人,打算卖七十块一件。

    这样的价格,凭着青河地区的消费能力,也消化不了四千多套皮夹克。所以还是得把皮夹克运到周边城市去出售。

    然而就凭李卫东一个人,根本不可能构建周边数个城市的销售网络。

    对于皮夹克的销售,李卫东早已经想好了方案。

    只见李卫东找了个蛇皮麻袋,装上十几件皮夹克,自己还穿上一件,骑着摩托车,直奔青河客运车站而去。

    到了客运车站,李卫东并没有进去,而是一路往西,去了青河客运西边的一片城乡结合部地区,这里有一片空地,全都是摆地摊的人,自发的形成了一个小市场。

    小市场很热闹,汇集了各种小商品,什么粗布针线、锅碗瓢盆,各种日用小百货应有尽有。

    而最多的还是衣服和鞋子。

    李卫东骑着摩托车,在市场里转悠着,看到一个卖喇叭裤的服装摊位,立刻凑了上去。

    摊主见来了个骑摩托车的青年,而且还是穿皮的,立刻判断遇到了个有钱的**,脸上顿时堆满了笑容。

    “同志,要点啥?我这里的喇叭裤,今天早晨刚从南方进来的货。”摊主开口说道。

    李卫东一听这摊主是本地口音,顿时摇了摇头:“不要。”然后一加油门,继续向前逛去。

    很快的,李卫东又看到了一个卖牛仔裤的。

    皮夹克和摩托车很显眼,摊主立刻走上前去,向李卫东推销。

    “同志,来看看牛仔裤么,都是新款? 港岛明星穿的都是这个。”

    这个摊主操着一口南方口音? 李卫东马上停了下来? 开口问道:“温州来的?”

    “是啊? 瑞安的。”摊主开口答道。

    “终于找到一个。”李卫东马上从摩托车上走下了? 来到摊主身旁? 开口问道:“老板这么称呼?”

    老板这个词? 在八六年可不常用? 南方民营经济发达的城市还好一些,在北方那些以传统工业为主的城市里? 称呼别人“老板”总觉得有些别扭。

    青河是个不算发达的北方城市? 对于“老板”这个称呼更是陌生,至少这个温州摊主来到青河以后? 没有听青河人说起过“老板”这个词。

    温州摊主走南闯北? 到底还是见多识广,他迅速的从“老板”称呼中脱出身来,开口说道:“我姓张。”

    “原来是张老板啊!来青河做生意多久了?”李卫东说着,随手拿起一个牛仔裤? 看了看做工,然后又在身上丈量了一下。

    摊主只当是遇到了见谈的顾客? 便开始与李卫东攀谈起来。

    聊着聊着,李卫东便秀起了身上这件皮夹克。

    “张老板,你觉得我这件皮夹克怎么样?”李卫东笑着问道。

    “你这应该是从港岛那边买来的吧?我看海报上的港岛歌星,穿的就是这种款式。”摊主开口说道。

    “那你觉得,我这件皮夹克得多少钱?”李卫东又问道。

    “至少得六百块钱吧,可能还不止,毕竟港岛的东西可贵了。”摊主回答道。

    李卫东也知道,摊主的话中有奉承的成分,他不以为意的抖了抖身上皮夹克,接着说道:“这件衣服只要七十块钱!”

    “七十块钱?这么便宜?”摊主露出了不可思议的表情,随后轻声问道:“这不是皮的?”

    “不是真皮的,是人造革的。”李卫东也没有隐瞒。

    “人造革的?看起来跟真皮的一个样啊!”摊主轻叹一声,这一次他倒不是在奉承,而是在说实话。

    “不光是看着跟真皮一个样,摸着也跟真皮一个样!”

    李卫东说着,从摩托车后座的蛇皮口袋里掏出了一件皮夹克,递到了摊主手里。

    摊主摸了摸皮夹克,双手揉了揉,又放在鼻子旁闻了闻,开口说道:“跟真皮一个手感啊,这不是咱们做皮货的,还真不一定能分得出来,这衣服卖七十块钱,值,真值!”

    “那可是,这种人造革啊,光泽柔和自然,手感柔软,摸起来跟真皮一个样,而且抗磨碎、抗老化,耐寒透气,关键是脏了可以洗涤。你再看看这做工,这线条,笔直笔直的,是正规国营厂里生产出来的……”

    一瞬间,李卫东化身为推销员,开始介绍起皮夹克。

    “我怎么觉得他更像是卖衣服的!”摊主被李卫东忽悠的一愣愣的,最后还忍不住开口问道:“这皮夹克是在哪里买的?”

    李卫东早就等摊主这句话,他变戏法一般的掏出了一张卡片,递给了摊主,接着说道:“你想买这种皮夹克,就去这个地方,出厂价七十块钱,童叟无欺!”

    “运输公司服装厂,地址,解放路东段……”摊主读者上面的地址,下一秒,他猛然意识到,眼前的李卫东是来推销皮夹克的。

    一股挫败感从摊主心中升起。作为一个卖衣服的温州商贩,反而被别人上门推销衣服,真是太不合格了!我给温州商人丢脸了!

    “同志,你跟这运输公司服装厂是什么关系?”摊主不由自主的问道。

    “我就是这服装厂的厂长,这件皮夹克,就是我们的产品。”李卫东说着,跨上了摩托,便要去找下一个温州商贩。

    “哎,同志,别忘了你的夹克!”摊主立刻叫住李卫东,李卫东刚才递过去的夹克还在他手上呢!

    “张老板,这件算是样品,你就留着吧。你要是觉得我们厂的夹克还可以的话,就去我们厂进货!要是觉得不可使,这夹克也送你穿了!”李卫东笑着说道。

    望着李卫东离去的背影,摊主深深吸了一口气,一股难闻的臭味,全都是幸福二五零排出来的尾气。

    看了看手中的皮夹克,摊主稍微一犹豫,还真穿在了身上,然后拿着镜子,臭美的招了招。

    “这小伙子,会做生意啊!”

    ……

    李卫东在市场上逛了一圈,专挑温州商贩的摊位推销,很快的便送出去几十件皮夹克,按照四十块的成本计算,也值上千块了。

    在李卫东看来,这上千块花的值,可别小看这些温州商贩,他们能给服装厂带来的,可是几十万的生意。

    这些市场上卖衣服的温州商贩,就是李卫东的销售渠道。

    要说会做生意,温州人、莆田人和潮汕人,真是难分胜负。不过李卫东一时之间也找不到莆田人和潮汕人,所以只能找温州人帮忙卖皮夹克。

    在改革开放前,温州商人便开始用以物易物的方式,做着最原始的生意。而改革开放以后,温州商人更是迅速的遍布大江南北。

    青河地区最初的一批“个体户”,便是从温州来的商贩。

    温州商贩从江浙带着各种小商品,还有衣服鞋子之类的地方,来到青河,刚下汽车,人生地不熟的,便直接在汽车站附近摆摊卖货。

    久而久之,青河汽车站附近就形成了一个小市场。

    那些温州来的商贩,下汽车后便就近来到小市场,撑起摊位。随后很多青河本地的待业人员,也似模似样的学着温州人,摆摊做生意。汽车站附近的小市场也慢慢的发展壮大,逐渐变成了大市场。

    虽然都在一个市场里做生意,本地商贩跟温州商贩还是不同的,青河本地的商贩往往只局限于青河这一个地方,而温州的商贩,眼光却放在了全国。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李卫东专挑温州商贩推销,因为李卫东知道,温州商贩有能力将皮夹克卖到全国各地,而本地的商贩,大概只懂得在青河本土市场上发展。

    李卫东今天把皮夹克介绍给温州商贩,温州商贩明天进了货,说不定立刻就会背着皮夹克,去京城或者沪城去售卖,给他们一个星期的时间,估计都有人把皮夹克到西疆去。

    而青河本地的商贩可没有这种魄力,把皮夹克介绍给他们,那么第二天青河本地的市场上就全都是卖皮夹克的,然后便是一场凶残的价格战。

    ……

    姓张的摊主提着一个空的蛇皮袋子,来到了服装厂门前,他看了看手中的小卡片,又看了看服装厂的大门,自言自语的说道:“应该是这里。”

    就在此时,服装厂看门的大爷探出头来,看了看张摊主,再看看提着的蛇皮袋子,开口问道:“是来买皮夹克的?”

    张摊主点了点头,然后晃了晃手中的卡片,开口说道:“你们厂长叫我来的。”

    “哦,你说的是李厂长吧!”看门大爷向着一个方向指了指,开口说道:“朝那边走,仓库在那里,直接过去就行了。”

    “谢谢啊!”张摊主点了点头,心说这国营企业的大门,好像也不那么难进。

    张摊主平时提货,全都是去一些小的制衣作坊,毕竟在他的家乡苏南地区,遍地都是制衣小作坊,甚至有台缝纫机就敢做衣服往外卖。这些小的制衣作坊也不讲什么品牌,大概就是什么样的衣服好卖,就做什么样子的。

    张摊主顺着看门大爷的指点,向着仓库走去,远远得就看着一个熟悉的人影,扛着一个蛇皮袋子走了过来。

    这人是张摊主的温州同乡,也在车站西边的市场摆摊。

    同乡见同乡,两个人脚下的步伐都不由自主的变快了许多。

    张摊主意识到,已经有同乡拿到货了,所以他得快一点,免得钱都被同乡挣走了。而同乡也意识到,又有一个同乡来拿货,多了一个竞争者,皮夹克得快点卖才行!

第八十七章 我们不接低端订单(2400均定加更)

    以温州商贩的眼光,当然能看出皮夹克的价值。

    皮夹克虽然人造革的,但无论是色泽还是触感,都跟真皮的差不多。而且皮夹克的款式非常新颖,完全就是港岛正在流行的样式。

    最关键的是,皮夹克价格便宜,出厂价只有七十块钱。

    就一件衣服而言,七十块钱的出厂价是挺贵的,相当于普通国企工人一个月的工资了。

    然而看看市面上同类型的真皮夹克,最便宜的也要三百起,小羊皮的要四百多,款式还落后。这样比较一下的话,七十块钱买一件款式更新颖的皮夹克,就不算贵了。

    就凭这新颖的款式,七十块钱的出厂价,零售一百块钱肯定能卖出去的,随随便便卖三件皮夹克,就是普通人一个月的工资。要是黑心一点的商贩,拿着当真皮的卖,一件卖三四百块钱,便是五六倍的暴利!

    青河这小破地方,肯定是没有这么高消费能力的,但大城市里却并不缺少追求时髦的人,特别是在粤广地区,这种港岛流行的服装,最容易出售。

    背上几十件这样的皮夹克,坐上几十个小时的火车来到粤广的确,再想办法偷偷混进特区,把皮夹克一卖,一趟少说能赚一千块钱。

    温州商人最不怕苦,他们很擅长提着大包小包,穿梭于一个个大城市,对于他们而言,只要能赚到钱,天涯海角都敢闯。

    ……

    一天的功夫,服装厂便销售了近两千件的皮夹克,直接回笼了十几万资金。

    服装厂配不起保险柜,所以李卫东亲自出马,骑着摩托车,带着会计王凯平,把钱存进银行。

    一件皮夹克的成本是四十块,而李卫东却敢卖七十块钱,主要也是仗着聚氨酯合成革是一种比较新的材料。

    八六年的时候,聚氨酯合成革在国内的产量并不大,很多皮革加工行业的人甚至不知道这种东西? 当然也就没有聚氨酯合成革的工业制成品。

    李卫东就是利用这一点? 打一个信息的时间差? 趁着别人不知道有这种东西,先赚上一笔。等过段时间,国内生产聚氨酯合成革的厂家多了起来,也就不可能卖这么贵了。

    而且李卫东生产的是机车夹克,是年轻人才会买的时髦产品? 年轻人的消费? 总是不会那么理性的? 特别是平日爱打扮的年轻人,更容易冲动消费,一个不小心? 下个月的伙食费就变成一件机车夹克了。

    ……

    客车站西面的市场上,张摊主已经将皮夹克摆在了最显眼的位置。

    每个路过的客人,都会不由自主的打量一下皮夹克,但却没有人敢问价。

    在客人们看来? 这件皮夹克最少也得四百块钱? 肯定超出了自己的消费能力? 干脆也就不问价了。

    张摊主很快发现了这个问题,他马上找了一个纸板,在上面写下了“皮夹克100元”的字样,然后放在了皮夹克旁边。

    不一会,一个留着长分头、穿着喇叭裤的年轻人便下了脚步,开口问道:“这皮夹克,真的只卖100块?”

    “对,100块,你要不要试试?”张摊主看着这年轻小伙的打扮,便知道是一个追求时尚的人,这样的人绝对是皮夹克的潜在买家。

    年轻人犹豫了一下,觉得试试又不要钱,便点了点头。

    张摊主一边让年轻人试夹克,一边开口介绍道:“这种皮夹克,是现在港岛最流行的,很多港岛明星都穿这个。哎吆,这位同志,你穿上这件皮夹克,真的跟港岛明星一个样啊,不知道还真以为是哪个港岛明星来了呢!”

    卖衣服的嘴,骗人的鬼,哪怕你只穿一条内裤,都敢说你这身打扮像吴彦祖。

    年轻人船上皮夹克,照了照镜子,觉得很满意,随后他开口问道:“你这皮夹克,怎么这么便宜啊?”

    摊主压低了声音,开口说道:“同志,小声点,这个是私货!”

    “原来是走私来的,怪不得这么便宜!”年轻人点了点头。

    张摊主则继续忽悠道:“就是因为是私货,所以我进的量并不多,主要是拿不着货啊,你要是想要的话,就赶紧买,要不然就买不到了!”

    年轻人终究是经不住忽悠,一听这话,赶紧掏钱。

    ……

    第二天除了温州商人以外,还有一些本地商贩也得到了消息,跑来进货。

    只不过商贩进货的数量却并不多,这毕竟是成本价七十块钱的皮夹克,商贩拿了货,总得花些时间才能卖完。

    然而服装厂的生产却没有停止,回笼的十几万资金还没捂热和,便被李卫东拿去了人造皮革从,又购进了一批聚氨酯合成革,继续生产皮夹克。

    李卫东知道,皮夹克的真正市场,并不是在青河这种小城市,而是京城、沪城、花城这种大城市。

    大城市里的人收入高,大城市里也有更多的人,舍得拿出一百块钱,买一件机车夹克。

    大城市的人衣着打扮也比较时尚,特别是在京城和羊城这两个地方,前者正在吹起一阵摇滚风,皮夹克自然是广受欢迎;而后者是改革开放的最前沿,也更流行机车夹克这种西式的产物。

    以温州商人的聪明,他们很快就能发现,在青河卖皮夹克是没有前途的,真正的市场是那些大城市。

    ……

    采购处,王海滨洋洋自得的走进了大办公室,他冲着一个手下,开口问道:“小王,让你准备的服装订单,都准备好了么?”

    小王立刻站起身来,拿起一份表格,递到王海滨手上,低声说道:“处长,都已经准备好了,客运站300套工装制服、医院500套白大褂,全都按照您的吩咐,报价压低了三分之一。您再过过目。”

    王海滨接过表格,看了看上面的数字,满意的点了点头。

    “处长,要是可以的话,您签个字,我一会把订单送去服装厂。”小王开口说道。

    “不,不用你去,这次我亲自去送!”王海滨拿起笔,签下自己的名字,然后拿起订货单,用手指轻轻一弹,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用低于成本价下订单,这是一个恶心李卫东的好机会,王海滨当然要亲自出马。

    王海滨骑着自行车,来到了服装厂,刚到门口,看门大爷就探出头来。

    “朝那边走,仓库在那里,直接过去就行了。”大爷把王海滨当初是来提货的,一通瞎指挥。

    “仓库?什么仓库?我是来找李卫东的!”王海滨开口说道。

    “哦,是找李厂长的,那直着走就行。”看门大爷又指了另一个方向。

    “李厂长?我看你这厂长也做不了几天了!”王海滨不屑的撇了撇嘴,顺着看门大爷所指的方向走去。

    王海滨走到一排平房最里面的一间,看了看那块“厂长办公室”的牌子,心想李卫东应该在里面,于是便敲了敲门。

    “请进!”李卫东的声音响起,他果然在里面。

    王海滨推门进去,发现李卫东正捧着一本《亚麻纺织工艺》的书,看的津津有味。

    “李厂长这是在学习呢!”王海滨开口说道。

    “是王处长,真是稀客!”李卫东放下了手中的书,接着说道:“有句俗话说,干一行,爱一行了,我现在是服装厂的厂长,总得学习点专业知识。王处长快坐,我给你泡杯茶。”

    李卫东的办公室里,连个沙发都没有,只有一排长条凳子,王海滨便将就着坐了下来。

    李卫东拿出了大叶子茶,给王海滨泡上,心中却暗道,这王海滨怎么跑到自己这里来了。

    “王处长,我这里不比公司,条件艰苦一些,也没有什么好茶叶,你就将就将就,小心烫啊!”李卫东将茶杯递给了王海滨。

    “有口喝的就行。”王海滨接过茶杯,吹了吹飘在上面的茶叶沫子,小心翼翼的喝了一小口。

    两人虽然是敌非友,但也不至于见了面就直接掐架,表面上的和睦,还是得装一下的。

    只见王海滨环顾四周,随意的说道:“李厂长,你这里条件还不错啊。”

    “有啥条件不错的,就是清净一些。”李卫东笑了笑,他懒得跟王海滨废话,直接开口问道:“王处长,你大家光临来我这小小的服装厂,究竟所为何事啊?”

    “公司要采购一批服装,我是来给你送订单的!”王海滨说着,把手伸进包里,找起了订单。

    “王海滨会给我送订单?他会有这么好心?恐怕是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吧!”李卫东顿时心升警惕。

    随后李卫东开口问道:“王处长,都是什么订单啊?”

    “没什么,就是客运车站的工作制服,还有医院的白大褂!”

    王海滨说着,已然找出了订货单,然后将订单放在了李卫东面前,一脸得意洋洋的望着李卫东。

    此时得王海滨,正期待着李卫东看到订单时的表情。

    “李卫东,等你看到订单上的数额,是接单还是不接单呢?”王海滨心中暗道。

    然而李卫东却压根没有去看那订货单,甚至碰都没有碰。

    只见李卫东开口说道:“王处长,我们服装厂,现在不接这种低端订单。”

    “低端订单!”王海滨突然觉得胸口一紧。

    老扎心了!

第八十八章 家里有个傻子(三更)

    王海滨拿着一个低于成本价的订单,本就是来恶心李卫东的。

    当李卫东看到这种低于成本的订单时,必然会产生强烈的反应,所以在来的路上,王海滨已经想好了各种说辞。

    比如公司提倡节约、采购资金不足、财务上拨款困难等等,然后便可以愉悦的欣赏李卫东吃瘪或者气急败坏的表情。

    王海滨甚至已经做好准备,走的时候来上一句“不是我们采购处不给你们订单,而是你们服装厂没能力接”之类的话,给李卫东一点难堪,王海滨也可以出一口恶气。

    可剧本却没有按照王海滨设计的那么走,李卫东碰都没碰那张订货单,只是回了一句“我们不接低端订单”。

    “低端订单?什么叫低端订单?我王海滨送来的就是低端订单?连订货单都不看一眼!就算是嫌弃,也不用表现的这么直接吧!”王海滨心中暗道,他觉得内心很受伤,空虚寂寞冷。

    下一刻,王海滨立刻摆出一副不忿的表情,厉声问道:“李厂长,你这是什么意思?什么叫低端订单?工作还分高低贵贱么?”

    “王处长稍安勿躁,工作当然不分高低贵贱,所以我才说是低端订单,没说低端工作嘛!”李卫东笑了笑,接着说道:“我所说的低端订单,就是不怎么赚钱的订单。”

    “你还没看呢,怎么就知道我这订单不怎么赚钱!”王海滨随口反驳道。

    王海滨说完这句话,心中又加了一句:你要是看了订单,会发现这订单不仅不赚钱,还会亏钱。

    李卫东仍然是一副笑里藏刀的样子,不慌不忙的答道:“咱们公司的订单,不用看也知道赚不到钱。要是做咱们公司的订单,能赚到钱的话,服装厂也不至于三个月发不出来工资了。”

    “呃……”王海滨一时间竟无言以对。

    空气仿佛凝固了数秒,王海滨终于开口说道:“李厂长,既然你说我这个是低端订单,那我想问问,你们现在做的是什么高端订单啊?”

    李卫东听出了王海滨话语中的嘲讽,他站起身来,走到身后的柜子旁,同时开口说道:“既然王处长都问了,我就给王处长看看,我们服装厂现在的产品。”

    只见李卫东打开柜子,从里面拿出了一件皮夹克,这皮夹克应该是才刚涂了蜡,锃亮锃亮的,都能反光。

    “王处长? 这就是我们的产品。”李卫东将皮夹克展示给王海滨。

    “这是皮衣?”王海滨下意识的问道。

    “是皮夹克,准确的说是机车夹克。”李卫东也没有隐瞒。

    “不伦不类,这东西能穿着上班?会有人买?”王海滨撇了撇嘴。

    “年轻人会买的,主要是时尚嘛? 港岛的明星现在都穿这个。”李卫东说着? 将这件皮夹克穿在了自己的身上,摆了个炫酷的姿势? 开口问道:“怎么样?穿上效果不错吧?是不是衣服帅? 人更帅?”

    “这是在故意气我!忍住? 不能生气!”王海滨心中默默想道。

    不过在王海滨看来,这皮夹克穿在李卫东身上,是挺精神的。

    “王处长? 你要不要来一件?我给你按出厂价。”李卫东笑着问道。

    “我才不要呢!我要是穿这玩意儿回公司,能让人家笑话死!”王海滨一脸不屑的说。

    ……

    恶心李卫东的大计没有成功,反而自己被扎心了? 这让王海滨一脸郁闷的返回了采购处。

    直到下班的时候,王海滨依旧觉得挺扎心? 回家的途中? 只觉得这一路上就没有顺眼的东西。

    “什么狗屁机车夹克? 就那种不三不四的衣服? 还能卖钱?傻子才会买那种东西穿呢!”王海滨自言自语的,走到了自家门前。

    还没开门,便听到里面传来了鬼哭狼嚎般的喊声:

    “我曾经问个不休,你何时跟我走,可你总是笑我,一无所有……”

    不用猜也知道,是大儿子王磊又在唱歌了。

    “明明没有那个天赋,还天天鬼叫!”王海滨无奈的叹了口气,用钥匙打开门。

    只见王磊站在客厅里,手里握着个拖把头当做话筒的样子,跟随着录音机,正在放声高歌。

    而最关键的是,王磊身上穿着一件皮夹克,正是白天李卫东展示的那种机车夹克。

    几秒之前,王海滨还自言自语说,傻子才会买机车夹克,没想到自己家里就有一个傻子。

    看到王海滨,王磊止住各省,开口说道:“爸,你回来了!”

    王海滨却厉声问道:“你这衣服从哪来的?”

    “车站西边的市场上买的,怎么样,很时髦吧!”王磊一脸显摆的说。

    “花了多少钱?”王海滨又问道。

    “100块钱。”王磊依旧是很是得意的表情。

    “就这破玩意儿,你花了一百块钱?”王海滨心中一疼。

    王磊却是一副占了大便宜的表情,开口说道:“这种皮夹克,在大城市的百货商店里,最少得四百块钱才能买到,而且还不是这种新款的机车夹克。我听那卖衣服的南方人说,这衣服是从境外走私过来的,所以才卖这么便宜。爸,你看着料子,多好啊,外国的衣服就是跟咱们这里不一样!”

    “走私?运输公司服装厂到咱们家,还用得着走私?”王海滨望着眼前洋洋自得的傻儿子,一把从他手中抢过来拖把头。

    “100块钱啊,就这么送给李卫东了,你还有脸显摆,你这个兔崽子,败家玩意儿!”王海滨大声骂道。

    对面的王磊一脸茫然,他不知道父亲为什么发这么大的火。

    此时,录音机里响起了崔健老师低沉浑厚的歌声:

    “难道在你面前,我永远是一无所有……”

    听到这歌声,王海滨更加来气,他觉得这歌声就像是在嘲讽自己。

    “一无所有是吧,我现在就打的你一无所有!”王海滨抄起拖把头,冲着王磊的屁股便抽了过去。

    “爸,别打啊,我错了还不行么!”王磊赶紧闪躲,眼看着王海滨怒气难消,干脆就一溜烟跑出了家门。

    ……

    王海滨正在气头上,王磊暂时也不敢回家,便在运输公司的家属院里转悠起来。

    一股香烟的味道传入到王磊的鼻子中,顿时勾起了他的烟瘾,王磊从口袋里闹出一包香烟,抽出一根放在嘴上,却发现没有带火柴。

    “得去借个火。”王磊顺着烟味望去,看见电线杆子后面,有两个人正在吞云吐雾。

    王磊走上前去,开口说道:“哥们,借个火!”

    电线杆子后面的两个人回过头来,那是两张稚嫩的面孔,王磊这才看清楚,这是两个中学生,放学没回家,正偷偷摸摸的躲在这里抽烟。

    其中一个还是李卫东的学渣弟弟李卫民。

    不愧是学渣,果然向着负能量的方向发展,吃喝嫖赌抽,已经学会抽了。

    李卫民见到有人来要火,便顺手将自己手里的烟递过去,王磊用李卫东的这半根香烟,点燃了自己那根。

    深深吸引了一口,然后吐出了几个烟圈,王磊心中的郁闷顿时减少了许多。

    随后王磊看了看李卫民,突然觉得这个少年身上,有自己年轻的影子。

    王磊长叹一口气,开口说道:“我像你们这般大的时候,也整天偷我爸的烟抽。”

    李卫民却开口答道:“我这烟不是偷我爸的,是我自己买的。”

    “你?零花钱够买烟的?”王磊有些好奇的问。

    “要是我妈给的零花钱,肯定不够,连买袋无花果都得算计。不过我哥就不一样了,他给的零花钱多,一次都能给我一两块钱呢!”李卫民开口炫耀道。

    无花果是八十年代最为流行的零食之一,五分钱一小袋,虽然是叫“无花果”,实际上就是萝卜丝加香精加糖,吃起来甜中带咸,吃多了会觉得齁得慌。在那个物资相对匮乏的时代,是最好的零食。

    王磊看了看一脸炫富表情的李卫东,脸色微微一沉,开口问道:“你还有烟么?”

    “还有三根。”李卫民老实的回答道。

    “都拿出来,给我!”王磊故作凶恶的模样。

    “凭什么呀!”李卫民也不是吓大的,当即拒绝了王磊。

    从初中生手里敲诈香烟,的确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不过王磊此时也是囊中羞涩,他为了买那件皮夹克,花光了所有的钱。

    只听王磊开口说道:“你要不给我烟,我就把你抽烟的事情告诉你哥哥,让你哥揍你!”

    在这运输公司家属院里,王磊也不可能用抢的,所有干脆进行威胁。这种简单的威胁,往往屡试不爽。

    然而李卫民却不屑的撇了撇嘴:“就算你告诉我哥,我哥也不会揍我的!”

    “你这么小的年纪就不学好,偷偷在这里抽烟,我不信你哥不揍你!”王磊开口说道。

    “我可是亲弟弟,我哥最疼我了,他舍不得打我!”李卫民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表情。

    “亲弟弟就不用挨打?我也是亲儿子呀,不就买件皮夹克么,怎么就挨揍了!”

    王磊下意识得摸了摸自己的屁股,想想刚才王海滨拿拖把头抽他的样子,顿时有种怀疑:

    “我到底是不是我爸亲生的!”

第八十九章 好厂长李卫东(四更)

    青河这种小地方,消费能力毕竟有限,像王磊这种傻子也不太够用,皮夹克的市场迅速饱和起来。

    车站西面的市场上,青河本地的商人已经开始降价,虽然只是便宜三五块钱,但已经有一种打价格战的趋势。

    温州商贩就聪明的许多,他们背着成袋的皮夹克,或是乘坐汽车,或是乘坐火车,前往其他的城市。

    情况正如李卫东所期待的那样,勤劳的温州商贩,将皮夹克带到了全国各地。

    大城市的百货商店里,也有皮夹克售卖,像是京城这种地方,友谊商店里还能买到画着米老鼠图案的美国进口皮夹克。

    这个时代的真皮夹克,质量是真的好,正常保养的话,穿十几年是没有问题的。

    但真皮夹克有一个缺点,那就是贵!山羊皮的夹克,动辄四五百块钱,差不多是半年的工资,进口的皮夹克,还得用外汇券才能买到。

    人造革皮夹克的各项指标都远不如真皮夹克,但有一个优点,那就是便宜,单凭这一点,就足以在市场上热卖。

    毕竟买一件皮夹克,穿十几年的还是少数,一般人也就穿个两三年,人造革的应付应付也就过去了。

    ……

    服装厂里,温州商贩们提着各种颜色的蛇皮麻袋,急匆匆的走出大门。

    李卫东望着这些勤劳的温州商贩,脸上露出了一缕喜色。就卖衣服而言,没有任何销售渠道能比得上温州商人。

    拿起账本,李卫东看了看上面的数字,皮夹克的总销售量,已经达到一万件。

    一件皮夹克赚三十块,一万件便是三十万,扣除人工、设备损耗等各项成本以后,依旧能赚二十五六万。

    然而税收却要拿走利润的大头。比如国有企业所得税。

    国有企业所得税是根据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的税,一共分八个档次,采取超额累进税率,最低档交应纳税所得额的10%,最高档交应纳税所得额的55%。

    简单说就像是我们现在的工资个人所得税,根据收入分成不同等级,各个等级在分别计算税率。

    服装厂归根到底还是国企,而不是个体工商户,所以还得按照规定? 上缴国有企业所得税。

    根据企业所得税缴纳的标准,一年的应纳税所得额超过二十万的部分,就要缴纳55%的企业所得税。这么计算的话? 服装厂赚的这二十多万,要有十几万上交国家。

    上缴完企业所得税之后? 服装厂还需要缴纳增值税等工商税,以及能源、交通、重点建设等基金等等。

    这么算下来的话? 这二十五六万的利润,李卫东真正赚到自己手里的,也就是三分之一。

    大多数国企干不过民营企业? 所得税高也是一个原因? 年盈利二十万以上就得缴纳55%的国营企业所得税? 再除去各种开支,根本拿不出太多的钱去进行设备的升级改造。

    这也是很多国企热衷于上市的原因? 处了可以圈一波钱壮大自身,还可以改变企业性质,由单纯的国有企业? 变成了国有控股的股份制企业,缴税的税率就不同了,企业也会更有竞争优势。

    好在工人的薪酬是可以抵消应纳税所得额的,简单讲就是给工人发钱能省税。基于这一点,李卫东也就不吝啬给工人发奖金了。

    这一段时间? 为了生产皮夹克? 服装厂的职工也是整日加班加点,辛苦劳动,于是李卫东大笔一挥,直接签了一笔奖金,整个服装厂人人有份。

    ……

    又到了领工资的日子。

    王阿姨来到会计处,报上了自己的车间和性命。

    会计王凯平迅速的找到了王阿姨的名字,然后打开抽屉,从里面数出了相应的工资,递给了王阿姨。

    “数一下,没错的话,在这上面签个字。”王凯平开口说道。

    王阿姨拿过钱,发现比往常厚了一点,仔细一数,还真多了五十块钱。

    王阿姨微微一愣,有些不明所以的问道:“王会计,这是一个月的工资么?”

    “是一个月的,其中五十块钱是奖金。”王凯平开口答道。

    “奖金!”王阿姨猛的一愣,这个词对于她来说,有点陌生。

    服装厂已经太久没有发奖金了。

    王阿姨依稀记得,上次服装厂发奖金,还是在三年前,当时是发了三块三毛钱的奖金。从那以后,服装厂的效益便越来越差,奖金也就成了记忆中的东西。

    如今,服装厂竟然又能发出奖金了,而且还是五十块钱,顿时让王阿姨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下一秒,王阿姨脸上露出了难以抑制的喜色。

    “看来当初选李厂长,真是个正确的决定!”王阿姨心中暗道,她仿佛忘记了,当初投票的时候,他投给了杨鹏。

    八十年代的国企职工,大多比较单纯。你给我发奖金,你就是好领导。相反的,要是钱发的少,那这领导肯定不咋滴。

    于是乎,一波奖金发现了,李卫东俨然成了职工眼中的“好厂长”。

    普通工人五十块奖金,领到干部的奖金会多一些。整个服装厂,大约用掉了两万块钱。

    李卫东并不觉得心疼,想要马儿跑,就得让马儿吃草,不给钱的话,怎么指望职工们干活。

    而且现在的李卫东,毕竟只是在承包服装厂,服装厂不是私营企业,国企性质并没有改变,李卫东也不可能像真正资本家那样,去压榨每一分的利润,有些事情还是得按照国企的规矩来,否则的话这个服装厂,也很难承包下去。

    更何况这两万块钱奖金撒出去,也可以起到收买人心的作用。

    此前李卫东补发了三个月的工资,顶多算是稳住了人心,消除了服装厂内反对的声音,让工人们认可了自己。

    而如今在工资之余发放奖金,那就是赤果果的笼络人心了。也是摆明了就是告诉服装厂的所有职工,跟着我李卫东混,有肉吃!

    服装厂发奖金这种事情,肯定是瞒不住的,就算是李卫东想低调,那些拿了奖金的服装厂职工,也免不了去炫耀一番。

    很快的,整个运输公司便都知道,服装厂发奖金了。

    这是一个很令人吃惊的消息,几个月前连工资都发不出来的服装厂,竟然发奖金了!

    在八六年,国企的利改税改革基本上已经完成,这时候企业的差异也开始显现出来。

    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他们看不懂复杂的财务表格,他们评价一个企业利润高低,主要是看两点,一是看企业能不能建得起家属楼,二便是看企业能不能发出奖金。

    但凡能够发奖金的企业,那一定是效益不错的。

    服装厂能发奖金,意味着服装厂的效益还不错,李卫东这个厂长的大名,也随着这一波发奖金,传遍了整个运输公司。

    ……

    秘书将一个信封放在于正诚面前,里面是于正诚上个月的工资。

    作为运输公司的一把手,于正诚当然不用亲自去领工资,自有秘书带领,然后送到于正诚的手上。

    于正诚接过信封,也没有清点,直接放进了自己的抽屉里,毕竟当着手下的面数钱,不太符合领导威严的形象。

    “各科室的工资都发出去了吧?”于正诚开口问道。

    “都已经发了。”

    “那三产那边,没有发不出工资的吧?”于正诚接着问。

    “我问了一下,几个主要的三产,还都能正常发工资。”秘术再次达到。

    于正诚沉吟了数秒,又一次开口:“服装厂那边的情况怎么样?李卫东从银行贷款五十万,发工资应该是没问题吧!”

    于正诚还是比较关心服装厂的,一来是服装厂有近四百名职工,人数比货运处还多。

    二来则是服装厂已经承包给李卫东了,服装厂能不能正常的给工人发工资,将直接影响承包的成败,如果承包很成功,那还好说,如果承包最终搞砸了的话,于正诚这个公司一把手,肯定是要担责任的。

    只听秘书开口答道:“服装厂那边也发工资了,而且还发了奖金,听说普通工人,都有五十块钱呢!”

    “服装厂能发出来奖金了?他们的效益有这么好么?”于正诚大吃一惊。

    服装厂有几斤几两,于正诚是再清楚不过的了,在于正诚看来,服装厂完全是夕阳三产,能正常发工资,就是谢天谢地的事情了,奖金这东西,想都别想!

    “这李卫东承包服装厂才几个月啊,这就能发上工资了?这小子有点能耐啊!”于正诚说着,却长叹一口气。

    李卫东再一次用行动证明,自己是个难得的人才,于正诚也深深的意识到了这一点。

    特别是在这国企改革的浪潮中,像是李卫东这种人才,完全可以作为接班人来培养,未来可以带领运输公司走向辉煌。

    可惜的是,于正诚还有两年就要退休了,现在的他已经不可能再重新去培养一个接班人了。

    ……

    于正诚真正的接班人,总经理朱士聪,也已经得知服装厂给工人发了奖金。

    王海滨被朱士聪叫到了办公室里。

    “王处长,你给服装厂下订单了么?”朱士聪面色不善得问道。

    王海滨察觉到朱士聪心情不好,赶紧开口答道:“下了啊,我遵照您的吩咐,低于成本价,哦,不对,是站在勤俭节约的角度上,服装厂下了订单。”

    “那服装厂怎么还能发奖金?”朱士聪厉声问道。

    “朱总,这个真不能怪我啊,我拿着订单去找李卫东,可他压根没有接单啊,他连订单都没看一眼,就说我给的订单,是低端订单,不赚钱,他们现在只做赚钱的订单。”王海滨一脸无辜的答道。

    “这个李卫东,倒是有些脑子,知道自己去外面找订单了,只是不知道,是哪个厂给了这么大的订单,让服装厂能发出奖金来。”朱士聪自言自语的答道。

    “朱总,我知道,他们现在生产的是皮衣。”王海滨立刻回答道。

    朱士聪顿时一脸的诧异:“皮衣?那李卫东从军分区接到的订单么?”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1168/ 第一时间欣赏重生之实业大亨最新章节! 作者:过关斩将所写的《重生之实业大亨》为转载作品,重生之实业大亨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重生之实业大亨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重生之实业大亨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重生之实业大亨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重生之实业大亨介绍:
1984年,中国民营企业元年。这一年,海尔张总临危受命,接下了青岛电冰箱总厂的烂摊子;这一年,TCL李总在一个简陋的农机仓库,生产者录音磁带;这一年,万科王总准备用自己卖玉米赚到的钱,成立一家公司;同样是在这一年,重生后的李卫东蹲在车间的门口,琢磨着发财大计……重生之实业大亨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重生之实业大亨,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重生之实业大亨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