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其他小说大宋好官人TXT下载大宋好官人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大宋好官人全文阅读

作者:飘依雨     大宋好官人txt下载     大宋好官人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两百三十七章:顺天门内

    顺天门内,倚着城墙处的第一间房屋是税务所,第二间是军巡捕屋,也就是大宋版本的消防站。但现在,这军巡捕屋已经成了军酒转运站,屋内扑火用的三杆麻杆都成了摆设,估计稍稍一碰就会断裂了。军巡捕屋前八只木桶,原来是消防存水之用,此时已变成了存酒的酒桶。

    在军酒转运站对面,是一个民宅,但由于繁华的汴梁影响,已经改成了一个酒肆。

    这个酒肆,其实也算是脚店的一种,但实际上这个酒肆并不提供住宿,也不会提供什么吃食。换句话说,它就是卖官酒的,相当于官府的一个专卖店。当然,你想在里面吃东西也是可以的,唤来"逐时施行索唤",叫个外卖人家也是不理的。

    这时候,一辆马车缓缓向酒肆行来。

    酒肆里,原本懒懒散散的小厮,眼睛里突然放出一抹精光,然后又黯淡了下去,继续懒懒散散的模样。

    马车停下,里面走出一个富家子,摇着折扇的模样,已经把他出卖了。不错,正是***。

    "小官人,吃些甚么酒?小店里有汴京中的所有官酒,瑶泉、蔷薇露、流香、玉练槌、有美堂、中和堂、雪醅、真珠泉、皇都春..."这酒保小厮络绎不绝地报着酒名,看模样好像很专业的样子,但***知道,他们并不是什么酒保,也不是什么量酒博士,更不是什么小厮,而是隐藏最深的皇城司亲事官。可以说,皇城司自从把这里定为秘密基地之后,就没有人知道这里是皇城司衙门所在。

    就好像温润安UU小说的《四大名捕》一样,这里就是宋朝的神侯府。从前面看是一个酒肆,但后面的民宅,却是皇城司的秘密所在,内有乾坤。只可惜温瑞安的神侯府是杜撰出来的,而皇城司是真真切切存在的。

    要想侵入到皇城司这个秘密衙门,基本不可能。周围的街巷,都有皇城司的"便衣"暗探,或者是伪装成货郎,或者伪装成算命先生,或者伪装成卖鞋的小贩...都是别人想不到的眼线,稍有风吹草动,你就被拿住了。守卫不可谓不深严,这里甚至比皇宫的守卫更加严密!

    "来一壶瑶泉..."

    ***淡淡地说道,说着走进了店中。

    店里面,有着量酒博士一人,酒保两人。在酒架子旁边是一道门,门上有着厚厚的门帘,看不到里面的情况。奇怪的是,店里面没什么客人。这在酒文化异常浓厚的汴京城中,显得有些另类。不过,***也不觉得奇怪,因为他知道这里是皇城司的基地,能有寻常人过来喝酒么?不仅没有吃食,服务态度也没上一个档次,更没有什么博君人在说书,也没有娼妓陪酒。这样的酒肆,除了位置在汴梁城中,已经和乡村里的酒肆不差什么了。

    能有心情来这种小店喝酒的,大抵都是想幽静的人。

    当然了,也不排除是皇城司自己的人。

    ***想明白了这一点,笑着上了楼上雅间,根本不用小厮酒保前来推荐。

    "这个就是张小官人?"

    "嗯,官家跟前红人,你们的招子放亮一些吧!"

    "你去送酒的时候,注意他的动作..."

    "甚么?"

    "他今日来,绝非是来吃酒的,想必是有要事..."

    "难不成,官家已经许官给他了?"

    "嘘,噤声!"

    ...

    ***在楼上,自然不会听到门帘后的对话,但他却发现,这个酒肆的位置实在是太好了。从楼上雅间看,只能看到顺天门内大街的景象,却看不到民宅里的境况。而周围的房屋,都是平房,唯独这间民宅有两层。居高临下的时候,对于任何情况都能看在眼中。顺天门,是汴京城最重要的城门之一。虽然客流量不算大,但来往商贾众多,敌国间谍也会混在其中。经过顺天门,皇城司就能第一时间掌握情况,从而在根源上杜绝情报泄露的可能。

    "不错!"

    从地形上看,***觉得皇城司这个秘密基地是真的不错。大隐隐于市,他们隐藏在市井中,掌控着汴梁城的一举一动,也为大宋保驾护航。虽然慢慢的脱离了设立的初衷,皇城司亲事官亲从官多有不法之事,但瑕不掩瑜。一个皇朝要想长治久安,就必须有一支隐藏在黑暗的队伍。

    不多时,就有酒保送酒上来了。

    看着端着银壶的酒保,***慢慢起身,关上了窗户。

    "小官人,请慢用..."

    酒保虽然说了这句话,但却没有立即退出去。

    "你们的头,是王庆吧?"

    ***摇晃着折扇,慢悠悠地说道。

    "小官人,小的只是一个酒保..."

    这个小厮说话果真是滴水不漏,但***却见怪不怪了。特务机关嘛,总会很有防备的。没办法,***亮出了赵煦给的令牌。"自己人,别玩了。"

    "小官人,请稍等..."

    这个酒保不卑不亢地退出去之后,一瞬间从微微躬腰的状态挺直了脊梁,搭在肩膀上的毛巾拿下来,抹了抹脸上的汗水,好似没事人一样,慢慢地回到了门帘后面。也不知道过了多久,门帘后才出现一个脸色有些阴沉的男子,慢慢地踱着步子上了二楼。

    "吱呀"一声,雅间的门被打开了。

    "王公事,别来无恙啊?"

    ***端着酒杯,示意了一下,然后慢慢地饮了一口。"不是我说,你们这酒啊不太好,有点酸。"

    "酒不都是这样的吗?"

    王庆大大方方地在***对面坐了下来,"小官人总算登门了,说罢,你是想求见官家么?"

    "嗯,有点新发现。"***也不客气,从怀中拿出了一封信,摆在了桌子上。"此事关乎大宋安危,一定要呈给官家亲自过目。"

    王庆突然感慨说道:"也唯独是你而已..."他这么感慨不是没有道理的,换做另一个人,赵煦怎么会对他另眼相待?完全是因为***有着非同一般的创意,让赵煦不得不注意到他了。结果一番密谈下来,赵煦就认定了***是个人才。这种事,搁在别人身上,肯定是奔着求官去了。可这张小官人倒好,一句话就回绝了赵煦的许官。这种潇洒,不是一般人能学得来的。(未完待续)

第两百三十八章:西军

    "王公事,酒精作坊那边怎么样了?"

    ***见此事已经办妥,心中大石算是落了下来。接下来,就看赵煦的判断了。如果他认为不可行,那***再努力,也是没用的。不过,这是千载难逢的时机,如果能挑起西夏内讧,那么大宋就有机会一举攻占河套之地了。凭借着河套的养马地,训练出一支精兵来,充实西军,拉到北方伺机而动。如果辽国看不惯要武力插手宋朝和西夏的事,那么肯定还有一场大战。

    这是因为***已经点在了历史的节点上,历史悄悄改变了走向。

    如果按照正史来走,那么距离李乾顺上台,也不过是一年多时间罢了。

    以李乾顺十几岁就腹黑冷血布局夺权的狠辣,别说赵佶,就算是赵煦再有几年寿命,估计也是干不过李乾顺的。可以说,除了国力不及之外,李乾顺和完颜阿骨打是一样的枭雄,懂得隐忍,也精擅谋略,眼光极为长远而且狠辣。一出手,就打在了敌人的七寸上。这样的枭雄,是大宋最大的敌寇啊!如果不能在他成长之前就剪灭他,让李乾顺掌了大权,那么迎接大宋的就是战略上的完全失败了。

    "可惜,赵煦没有这个魄力,调一部分西军跨海攻击交趾,不然的话..."

    ***有点无奈,这就是大宋,内部牵扯太厉害了。文官对武将的压制实在是太过厉害了,而文官又没有几个是真正懂得战略的。这样的大宋,被李乾顺、完颜阿骨打真的是玩弄在股掌之上。当君子遇到了小人,君子是永远吃亏的。大宋就是君子,但凡是统治阶层有点血性,以汉人的能力,岂会惧怕什么西夏、契丹、女真?

    王庆哪里知道眼前这个张小官人,居然在短短一瞬间就转过了那么多的念头?他随口说道:"酒精作坊?我已经把原来的蒸馏器融了,再重新铸了三个合乎尺寸的蒸馏器。已经在产出酒精,送往西军了..."

    ***点了点头,看来大宋现在还不算无可救药,起码在行动力上还算高效。

    算了算时间,西夏已经在紧锣密鼓地备战平夏城了。这也是李乾顺的阴谋诡计,准备借大宋之手,把外戚梁氏彻底铲除。诚然,西军现在确实是一支精锐的军队,领军大将也不算是文官,折家将的名声斐然在外,种家将也不会弱多少。可若是说西军能一战灭掉四十多万西夏军队,当场击杀超过两万以上,如此大捷***是不相信的。

    就好像后世足球踢假球一样,如果一支向来的弱队小胜强队一球,或许有人相信是奇迹;但如果大胜好几球,超出了实力之外的事情,那就显得很假了。

    梁太后纠集了四十万大军,想一举夺回平夏城,这种决心之下,是看出了大宋对西夏的志在必得。而梁太后也是志在必得,这是国运之战。从正史上的结果来看,若非赵煦短命,接下来大宋只要稳扎稳打,把西夏按在地下摩擦那是可以预见的。

    国运之战,双方都拼尽了全力。

    哪怕大宋占据了坚城之利,但看看双方的人数对比,大宋这边西军坚守城池的只有两万人,而西夏大军有四十万。哪怕是宋将章楶以数万兵马迂回偷袭西夏军,总兵力的对比也是在十比一,这样的情况下还能打赢,怎么能让人不怀疑?

    可惜,正史上没有一个宋人看出里面的端倪。当然,也不排除看出了端倪,但举国欢腾的情况下,也没有人敢跳出来质疑的。

    想想看,第二次平夏城之战梁太后居然选择在初冬发动攻击,这在兵法上就失去了天时。想想杨广第一次出征高句丽,这何其相像?都是在冰天雪地里作战,虽然双方是一样艰苦,但有坚城和没有城池倚仗,这完全是两个概念啊!

    梁太后犯了兵家大忌,她一介女流可能不清楚,但李乾顺呢?他能不清楚吗!然而,李乾顺也没阻止,甚至连反对都没反对。最诡异的是,西夏这么严密的军事行动,居然被宋朝提前得知了,这里面到底是怎么回事,恐怕习惯于政治斗争的人,一眼就看出来了。

    宋朝现在看不出来,是因为他们一叶障目,而不见泰山罢了。

    如果***把这封信呈上去,赵煦还没醒悟过来,那***只能说,赵煦也是扶不起的阿斗。

    "西军啊..."

    ***叹了口气,只是缓缓地呢喃了两句,然后把手中的酒杯一饮而尽。

    北宋这时候的军队可分为禁军、厢军和乡兵三种,其中厢军和乡兵战斗力几乎可以忽略。而作为主力军的禁军,又分为三部分,即河北禁军、西北禁军以及中央禁军,至于南方各路,所有的禁军加在一起,其数量也不及以上三部分中地任何一部。西北禁军简称西军,因驻扎民风彪悍的永兴军路,又长期对西夏战争,得以长期保持强悍战斗力。当然,这也离不开熙宁变法。若非熙宁变法给大宋留下一支精锐的西军,恐怕北宋早就岌岌可危了。

    自古以来,关中之地,民风彪悍。秦陇之士,汉风唐韵重义轻生到了宋朝也并不稍减。其中,被后人所熟知的麟州杨家将就是在西军之中,除此之外,还有府州折家军、青涧城种家军等。西军将领一般世代相承,与"将不知兵,兵不知将"的普通**大相径庭,所以战斗力彪悍。

    ***想起这支西军在靖康之耻后穷途末路,甚至折家祖坟都被西夏尽起,这种事情,让人怒发冲冠,却无力改变什么。

    这都是因为北宋末年,朝廷内部在争权夺利,却把西军的利益卖得一干二净。这叫崽卖爷田心不疼,西军就是这般被活生生在挽救了汴梁城之危后,拆散在了河北禁军和中央禁军之中。原因嘛,自然不用说,这是怕西军重演"陈桥兵变"!

    后果自然就不言而喻了,西军被拆散了,没了战斗力了。金国最后一丝忌惮尽去,靖康耻就此上演。西夏也趁西军主力南下之际,击败西军而屠城...不得不说,北宋末年投降派一系列拙劣的表演,贯彻了澶渊之盟以来的花钱买平安想法,最后落得二帝大臣数千人尽数被掳的凄凉下场。祸根,在澶渊之盟已经种下了,可惜现在没有一个宋人能看出来,或者看出来了,也不敢说。

    怪不得岳飞说"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然而此时宋朝投降派的脊梁都断了,怎么还直得起来!(未完待续)

第两百三十九章:有道理

    "小官人似乎破有感触啊?"

    王庆心念一动,似乎看出了点什么来,心中暗忖道:"莫非这信里面说的是西军之事?"但他又很快否定了,连皇城司也是刚刚接到地方安抚司的暗报,说西夏在调动大军,似乎要发起攻势,怎么这张小官人就知道了呢?

    要知道,这可不是后世,能通过网络截取秘密信件的。安抚司和皇城司之间,有着极为保密的传送信息通道,根本不是***这等商贾能接触到的。王庆之所以敢这么笃定,完全是基于对皇城司和安抚司的信任上。

    ***知道,跟王庆说这事,就等于是对牛弹琴。像王庆这种特务头子,目光也是短浅。他只会关心西夏纠集军队的事,却不会关注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状况,才导致西夏人会在冬日发动攻势,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在冬季对倚城坚守的军队发动攻势,那是自杀性的行为。这里面会没有阴谋?想想就知道了,不可能没有阴谋的。

    可惜,王庆也好,皇城司也好,安抚司也罢,都没人在意这个问题。

    "王公事,我想见见官家。"***淡淡一笑道,"我发现了一个快速练成钢铁的办法。"

    王庆一愣,然后沉吟了好久才点了点头,说道:"小官人放心,我会对官家说的。"

    "那就有劳王公事了。"

    ***起身,准备打开门离开。但好像想起什么,又退了回来。

    "王公事,若你想官家高看你一眼,这事最好你上点心..."

    没人比***更了解赵煦,如果赵煦像正史上一样短命的话,那么对西夏连年战争,连战连捷就是他一生的功绩,没有一个帝皇是不在乎自己一生功绩的。***怕王庆出于嫉妒还是怎么,不肯在求见赵煦的时候提及他想见赵煦的事,于是才有了这句话。

    王庆哑然一笑,没有说话。

    如果这么容易就升官,这么容易就调离皇城司,他早就调离了。

    "这个小官人,不知天高地厚啊..."

    王庆感慨了一句,一入皇城司深似海,想要脱身,恐怕只有身首分离的那一日了。摇了摇头,王庆苦笑一声,然后端起酒杯,自斟自酌了几杯酒。"嗯?没了?"王庆倒了三杯酒之后,才发现银制酒壶里的酒已经没有酒了。"这个小官人,真是口是心非之人,若是这酒不好,为何要喝这般多?"

    如果***在这,肯定要反驳了:"你丫的慢吞吞才出现,我一个人在雅间里无所事事,不喝酒能做什么?你的酒差就是差嘛,掺水了变酸也能怪我?下酒菜都没有,要不是官营的,亏死你们!"

    王庆摇了摇头,也打开了门走了出来。

    "头!"

    下面的几个酒保、量酒博士都轻声叫了一句。

    王庆觉得有点奇怪,也低声说道:"怎生回事,我要进宫面圣,尔等打起精神来,莫要出了什么纰漏!"

    "头..."

    量酒博士等他走下楼梯,才慢慢地靠过去,欲言又止的模样,看得王庆直皱眉头。"尔等可是皇城司亲事官,难不成在汴京之中,还有哪个敢与尔等起冲突?便是御史台,我等也不怕!记住这一点,我等乃是天子亲军,那些文官,都不过是无牙老虎罢了,看着可怕,实则也就是个架子罢了..."

    这种日常训话,王庆已经不知道说了多少次了,真的是信手拈来,毫不费力。

    "不是,头,那个张小官人喝酒没有给酒钱!"

    量酒博士要哭了,都什么人啊,居然敢到皇城司喝"霸王酒",真个是胆肥!但他一点办法都没,因为***有着赵煦御赐的令牌,别说来这里喝"霸王酒"了,就算号令他们出来办事,他们也是没办法的,只能照办。事后禀告赵煦是必要的,那收不收回***的令牌,也不是他们能左右的。

    皇城司哪里吃过这种亏,别说跟文官斗了,哪怕是台谏官也不怕!可偏生今日吃了一个亏,虽然是"小事",但他们心中不爽啊,平白无故多了一个人骑在他们头上,这叫向来眼高于顶的皇城司怎么接受得了?

    王庆瞪大了眼睛,不敢相信:"他没给酒钱?"

    量酒博士也好,小厮也罢,酒保等人都摇了摇头,一脸无奈的状况。

    王庆失神了一会,才接受了这个事实。"暂时不用理会这个小官人..."事实上,王庆也惹不起啊,***手中握有令牌,真的能号令整个皇城司的。他不清楚赵煦给令牌***所为的不过是增加***向赵煦进言的通道罢了,即便知道了,王庆也不敢赌***不知道这令牌的用处。

    被人拿住七寸的感觉确实不太好,王庆心道:"惹不起,还躲不起么?"

    "酒钱的事,随意补回来便是了。也就一壶酒,不过几十文钱的事。"王庆低声说道,"事不宜迟,我要进宫了,你们看好这里!"

    "遵命!"

    ...

    出了这个酒肆,王庆暗中感受了一下藏在怀中的信件,心中无奈地想着:"这个张小官人,是故意来示威的么?"

    "阿丘!!!"

    ***坐在马车里,毫无预兆地打了一个喷嚏,揉了揉鼻子,才喃喃地说道:"看来我又被人惦记上了..."

    "小官人,莫不是着凉了?要不要去看看大夫?"

    来财关切地问道,眼眸里闪着真诚的意味。

    "没事,估摸是我故意吃酒不给钱,那些人又拿我没办法,才咒骂我的..."***没事人一样,反正以他"之前"的名声,真的是臭大街了,被人骂几句,真的没啥,不痛不痒的。

    来财也是佩服自家小官人的厚脸皮,能唾面自干。"为什么小官人你不给钱呢?"

    ***理直气壮地说道:"我给皇城司出谋划策,不叫他们给辛苦费都好了,还要我吃酒给钱,世间有这么个道理?"

    "好像是这个理..."

    一时间,来财也被带进了坑中,觉得***说得很有道理...(未完待续)

第两百四十章:密信

    汴梁城,皇宫里,垂拱殿中。

    垂拱殿也叫常朝殿,并不似崇政殿那般空旷威严,反而会让皇帝心生几分温馨,这种温馨才让皇帝感觉皇宫是家。宋朝皇帝平日处理政务、召见众臣都在垂拱殿。垂拱殿在福宁殿南,是皇帝"内朝",也是在例朝外,日常接见群臣,商讨国家大事的地方。

    一个小宦官疾步走入垂拱殿,拿着拂尘低头尖声说道:"陛下,皇城司王庆王公事殿外求见。"

    赵煦在龙案上抬起头来,悬腕停笔,有点惊讶地说道:"他一个人?"

    "回禀陛下,王公事乃是一人在殿外求见。"小宦官非常确定地说道。

    赵煦心思转得飞快,心中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宣他觐见罢!"

    得了赵煦的旨意,这个小宦官很快就出去了。

    不多时,一个身形还算魁梧的穿着常服的官员在赵煦面前深深作了一个揖礼:"臣王庆参见陛下,恭请圣安?"

    "朕躬安..."赵煦淡淡地说道,"王卿突然求见朕,可有要事?"

    "回禀陛下,今早***持令牌进皇城司,让臣递交一封密信进呈陛下,请陛下过目。"王庆立即回答道,不敢有半分懈怠。

    赵煦眼前一亮,有点惊讶,心道:"这个胆大包天之人终于忍不住要给我进言了么?"脸上却是波澜不惊的模样,淡淡地说道:"且呈上来给朕一观!"

    王庆把***那封信从怀中拿出,低着头,恭恭敬敬地上前递给赵煦。

    信没有封口,赵煦忍不住皱了皱眉头。从里面抽出一张大大的宣纸,赵煦耐着性子看了起来。

    王庆见赵煦一看这信就眉头紧皱,时而阴沉着脸,时而沉思,时而用手瞧着龙案...一系列小动作看得王庆是心惊胆战:"那小子该不会是揭我的老底吧?酒精作坊一事,若是被他揭露了,我又该如何自辩?若是弹劾皇城司不法之事,我又要如何自处..."

    一时间,王庆额头上也冒出了细密的汗珠。要知道,在大宋皇宫里,冬暖夏凉的,绝不会有在秋季还冒汗的大殿。王庆这时候冒汗,证明了他心中没底,生怕被***揭露了皇城司的不法之事。"早知道我先拿这封信看一看算了,也能提前知晓他到底胡诌了些甚么..."王庆这时候的念头很乱,因为他的黑料太多了。

    没办法,一个特务头子没有黑料,那么皇帝是根本不会放心的。

    可以说,王庆之所以黑料满满,完全是形式需要。或者说,这也是为了迎合赵煦的帝王心术。

    对于皇帝来说,没有污点的臣子,永远比有污点的臣子更难掌控。但凡是做了皇帝的,掌控欲都炒鸡强烈,你一点污点都没,叫皇帝怎么能放心?这就是人心了,只不过美曰其名为"帝王心术"罢了。哪怕是官员,几乎都是有点"前科"的,或者是有"把柄"的。如果你都没有,怎么混得进官僚的圈子里,怎么把你当成自己人?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清官在贪官扎堆的北宋官僚里,显得那么耀眼了。都被同僚视为眼中钉,肉中刺,能不耀眼吗!

    忐忑不安的王庆,看着赵煦的脸色一阵青,一阵红,好像下一秒就要愤怒得拍案而起,指着鼻子骂自己了。

    要是赵煦肯骂他,倒也没事。反正皇城司就是天子的私军,是用天子的内藏库拨下的俸禄,看赵煦的脸色那是正常的事。但如果赵煦连骂都懒得骂他了,那就证明他已经不值得皇帝骂了。等着王庆的,恐怕就是流放千里,永不叙用了。

    就在王庆胡思乱想的时候,赵煦突然站起了身子,在垂拱殿中踱着步子。

    北宋的皇宫不大,而垂拱殿中也是像普通百姓家里大厅一样,并不算太大。赵煦来来回回地走着,也用不了多少时间。也不知道他转了多少个圈子,才猛地停住了脚。

    "王卿,这封密信你看过了吗?"

    赵煦目光灼灼地看着他,眼中似乎孕育着一团火。

    王庆则完全被吓着了,连忙跪伏在地上,颤声地说道:"陛下,臣不敢稍有逾越!"

    "你真的没看过?"

    赵煦继续逼问道。

    "回禀陛下,今早那***把密信交由臣,臣就立即过来觐见陛下了..."王庆额头上冷汗淋漓地说道。

    赵煦听了这话,良久都没有说话。王庆悄悄地抬头看了一眼,发现赵煦目光迷离地看着殿门外的方向,不知道在思索些什么。"你是不是将边事跟他说了?"赵煦突然想到了一个关键的节点,***是怎么知道得这么详密的?就算是枢密院,也是刚刚接到安抚司的密报,说是西夏人在调兵遣将,似乎要夺回平夏城。

    西夏人要夺回平夏城,早在赵煦的预料之内。丢了平夏城地区,西夏就丢了兵源地,不夺回岂不是等于大宋丢了燕云十六州?西夏人的反攻,早就在赵煦的预料之内,而且也做了相应的布置。只是***能提前得知西夏人的布置,还大胆地预测了西夏人这次进攻是"自杀式"的进攻,其中牵扯到西夏内部的政权争夺,这就让赵煦举棋不定了。

    如果***的预测是正确的,那确实是一个机会,可以将计就计,扩土千里,反正西夏人还在内乱之中,这地不拿白不拿。但如果***预测错了呢?那恐怕就是要葬送数万精兵的败仗了,赵煦亲自掌权以来,对外战争就没吃过这么大的亏,一时间也踌躇不定了。

    "陛下,臣对大宋,对陛下之忠诚,日月可鉴。那***也不是皇城司吏员,亦非皇城司官员,哪怕是皇城司内部,也是有严苛保密的一套办法,***绝无可能知晓边事..."王庆信誓旦旦地说道,这方面他还是很有自信的。

    赵煦对皇城司大体上还是很满意的,也相信王庆不会卖***的账,所以***应该真的是推测。没办法,汴梁城中的小报行业实在太过繁盛了,***通过小报大概知道边事,也是在情理之中。(未完待续)

第两百四十一章:两难

    "王卿,你且看看张小官人的这封密信..."

    赵煦拿起***的密信,面无表情地递给了王庆。

    王庆也不知道赵煦是什么意思,但君王赐,他哪里敢辞啊?只好把手举高到头顶,慢慢地接过了***的密信,再伏在地上,准备摊开来看。

    "站起来看吧,趴着成何体统!"赵煦微斥地说道。

    但王庆听到这句话,反而面露喜色,连忙爬起来,站直了身子。毕竟王庆就是赵煦狗腿子,抱着皇帝的大腿,那肯定没错----当然了,也得皇帝长命百岁才行,不然就算再跪舔,换了个皇帝也会很尴尬。毕竟一朝天子一朝臣嘛,你不是皇帝的心腹,你还赖在皇城司不走?

    只不过,从这个角度来讲,对有志脱离皇城司的王庆来说,倒也不是一件坏事。

    打开密信一看,王庆顿时吓得身如筛糠,双手颤抖,好像得了帕金森病一样。一字一句看完之后,他立即跪伏在地上,颤声说道:"臣有罪..."

    赵煦皱眉说道:"朕是问你看法,不是问你罪!起来!"

    王庆战战兢兢地起身后,心中更是忐忑不安。连一个平民的***都猜测到了西夏内部的动荡,可皇城司也好,安抚司也罢,都没有得到一丝消息。更无语的是,***居然推测得有条有据,甚至拿出了隋炀帝杨广为了消灭关陇贵族、门阀世家而征高句丽的例子。阴谋论的论点,让人望而生畏。

    "小官人,你真的不厚道啊..."

    王庆快要哭了,这不是在抢饭碗吗?你把西夏人的伎俩都看穿了,这是在埋汰皇城司和安抚司啊!连一介平民都看得出来的事,安抚司和皇城司没得到一点消息,皇帝会怎么看?安抚司和皇城司的脸面,还要不要了?

    这也是***欠缺政治敏感度的特征,换个对官场熟悉的人,肯定不会独自出风头的,而是把消息透露给皇城司,甚至把自己从这件事摘清出来,不沾染一丁点因果。因为,这事都是猜测的,还没发生。自己又不是皇城司,更不是安抚司,何必强出风头?万一没发生,那岂不是自己承担了后果吗?退一万步讲,就算真的发生了,那对***来说也不是好事----皇城司和安抚司,将会把***视为敌人。平白无故给自己树立了一个敌人,何苦呢?

    但这就是***,因为年轻,所以无所顾忌,只会考虑到某个层面。

    这也是年轻人,无所畏惧。要是换了个浸淫在官场多年的人,绝不会第一时间就给皇帝进言。虽然这样做确实会让皇帝高看你一眼,但同僚会恨死你的。就你能干是吧,就你爱出风头是吧,行,你自己一个人玩,我们孤立你...到最后,你会发现自己真的成了孤臣了,皇帝也会觉得你很烦。你都比皇帝厉害了,你还不上天?

    这样的臣子,下场可想而知,不是远离中枢,就是被流放千里----给同僚诽谤,下绊子,穿小鞋...你还不倒台,谁倒台?

    可以说,在中国这样的官场中,想要做实事,做清官也是要讲究策略的。

    做贪官要奸,做清官要比贪官更奸,不然怎么对付得了那些贪官?

    这些事,是需要经过锻炼的。没经历过官场斗争的人,根本想不到这一个层面。

    也正是因为这样,赵煦才敢笃定,***的这封信确实是他自己写的,没有任何人支招。至于辅证嘛,就是***那一手字了,不仅有错别字(简体字),书法也是很渣(硬笔书法),遣词造句也是平白直书...结合起来,就非常符合***"不学无术"的形象了。

    赵煦对***放心,但是对王庆却不放心,要开始敲打敲打了。

    "陛下,臣认为...这信上所言,极有道理..."

    这就是在揣摩圣意了,王庆哪里敢说这是胡诌乱说的?但是,作为一个合格的官员,绝对不会把话说死的:"...但臣并未收到安抚司的暗报,具体内情,臣也是不清楚..."

    "好了,别说了!"

    赵煦早就烦透了这些官场老油条,只会摘清自己的责任,把责任推卸给别人。这些官员打太极,踢皮球的功夫,实在是炉火纯青。甚至有时候赵煦也觉得,是不是他们真的没有一点责任?然而,次数多了,赵煦也摸透他们的规律了。

    说白了这些老油条,就是怕担起责任,反正天塌下来有高个顶着,他们享受人生就好了嘛,干嘛这么多事?是贪钱贪得不爽,还是小妾纳得不够多?反正责任这个东西,要他们主动担起责任来是不可能的,这辈子都不可能担起责任的。平时就到衙门坐坐班,"指导"一下胥吏做工作,就是靠着演戏,才能维持得了做官的体面。在皇帝面前,能不说话就尽量不说话,说多错多嘛,沉默是金...

    王庆见赵煦发怒了,也不敢再撇清自己了,只是低着头,不再吭声。

    "立即去查清楚,若有可能,挑动西夏内讧!"

    赵煦冷冷地看着他,"不要让朕觉得,若千号人的皇城司,几万人的安抚司,都比不过一个张小官人!"

    "臣遵旨..."

    王庆正待退出去的时候,赵煦又叫住了他。

    "慢着,你去安排一下,今晚朕要见一下***。"

    听了赵煦这话,王庆连忙又说道:"回禀陛下,那***也要求见陛下,说是有关铸铁一事,他好像发现了炼钢的技术..."

    "哦?"赵煦听到这,沉思一会,说道:"朕知道了,你退下去罢!"

    等王庆退下之后,赵煦才独自一人在垂拱殿内沉思了起来:"西夏内乱,是大宋收复河套,夺取西夏根基的大好时机?辽国北方有女真作乱,不敢调兵遣将,只会虚言恫吓?他若非是运筹帷幄,就是满嘴胡言了,就如同怂恿我进攻交趾一样。但如果他说的是真的,大宋要不要就此搏一把?可若是取了西夏,西军猛然壮大,便是河北禁军,汴州禁军也无法制衡,这又如何是好?"一时间,赵煦陷入了两难的境地。(未完待续)

第两百四十二章:防备

    作为一个帝皇,考虑的永远要比普通人多很多。

    或许在旁人看来,这就是庸人自扰而已,不管是西军还是其他禁军,不一样是大宋的军队吗?但对于赵煦来说,真的不一样。也许是赵氏一家都是这个尿性,极端不相信武人,所以对武人的防备,可以说是刻在了骨子里。哪怕是有机会一举攻下西夏,赵家人也要掂量一下,这么做是不是会让西军一家独大,朝廷再也制衡不了。

    不懂得在历史当中汲取教训的人,就注定要重蹈覆辙。但是,人类这东西太复杂了,所以人类从历史当中吸取的最大教训,就是从来没有人从历史当中吸取教训。赵家人只看到武将作乱的严重后果,却忘了西晋时的"五胡乱华"。文人当道的世界,外族入侵;武人当道的世界,纷争不断。唯有文武平衡,方能长治久安。

    可惜,这个在后世被认定的真理,换句话说就是"真理只在大炮的射程之内",没有武力,那统治的基础是肯定不会有的;但没有文人,似乎又不行。如果赵煦把这个难题抛给***,***会给出另一个方案来:用工程师治国。

    没错,就是仿造后世天(tian)朝的模式,只有术业有专攻,明白科技对人类,对国家发展进程的意义,辅以强大的军事科技,文成武就之下,方能长治久安。

    可惜,赵煦不是***,也无法理解这个模式。在宋朝这时候的人看来,什么工程师,不就是一个工匠吗!虽然宋朝的工匠,比任何时候,任何朝代的待遇都要高,可是在"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社会风气里,文人始终是占据了金字塔顶端的地位,任凭谁都撼动不了。

    可惜,历史始终都有其局限性。

    赵煦看不明白这个模式,更不会想到有这么一个模式可以治国。因为这时候的墨家,早就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之中。留下的《墨子》一书,也是语焉不详,对于墨家的治国理念含糊其辞。再者,即便是墨家,也有其历史局限性。按照中国人崇古的尿性,墨家其实不是最好的选择。既然历史选择了儒家,那么儒家确实是有独到之处的。可惜儒家到了宋朝,已经没有敌手,开始腐朽落后了。

    中国历史的圆周率,宿命般的注入了每个中国人的基因里。王朝的更替,就好像是一个又一个的轮回。汲取了教训,往往又是矫枉过正。真正的问题根源在于土地,却从来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解决。

    在这个历史的局限性中,赵煦不得不考虑他的统治地位问题。毕竟做皇帝是一个高危职业,一旦有人造反掀翻他的统治,那么赵氏皇族有很大几率无法幸免于难。赵煦本人就更不用说了,肯定是死路一条的。

    为了祖宗的江山,为了自己的身家性命,赵煦总算是不再毛躁,开始思考制衡的问题了。这也是人性使然,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为自己做打算的,就看是私心多还是公心多。人是太复杂的一种动物,其复杂程度有时让人类自己也瞠目结舌。赵煦也是这样,他渴望超越自己的父亲,一举灭了西夏;却又怕西军坐大,威胁到他的地位,人性的矛盾啊!

    ...

    汴梁城,广福坊中。

    在夜幕渐临后,京华报社也准备关门了。于后门处,看似兄弟分别的戏码正在上演。

    "郎君,你还是回去罢,我一个人也认得回去的路..."

    穿着儒衫的曾瑾菡柔声劝道,"若是给我爹爹瞧见了,怕是他不喜..."

    ***心中好笑,有着一个能赚大钱的女婿,曾文俨有什么不满意的?从他对曾瑾菡来报社的态度就看得出来了,原先是痛心疾首,就好像心爱的宝贝古董被人窃取了一样;而如今呢,看到曾瑾菡穿着儒衫外出,到报社挥洒文字也只是等闲,甚至还主动过问***最近在忙些什么。这种态度的转变,还不能说明问题吗!

    "不碍事,要是他敢反对这桩婚事,我与你私奔!"

    ***笑着说道,"走吧,我送你回去!"

    "嗯!"

    曾瑾菡内心窃喜,脸上都变成红彤彤的。虽然未施粉黛,但***却看得很是醉心。

    携美同行,***也是畅快,恨不得这段路再长一些,步子再走得慢一些,时光也变得慢一些。

    看着汴梁的繁华,***恍如入梦。

    如果穿越是一个糟糕的选择,那么***现在的生活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家财万贯不说,还有一个聪慧美貌的未婚妻,这在***前一世是想都不敢想的。唯一糟心的是,这个时代太过坑爹,太过黑暗。因为统治高层的政治博弈,硬生生断送了中国的希望,把中国带入一个长达两百多年的噩梦之中。每每想到此处,***都会想到异族铁骑入侵中原,中原大地在血与火之中哭泣,百姓被蹂躏,被剥削,被压迫,最后才不得已而奋起反击。

    人,总是要吃过教训后才会懂得失去的东西珍贵。然而,人又是健忘的,不过两百多年,又好了伤疤忘了痛。历史的轮回,好像一个魔咒,套在汉人的头上。有什么办法逃离这个魔咒吗?最起码,***不想在这一世,看到异族嚣张的面孔。

    看着身边的玉人,***轻轻地叹了口气。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脑子里莫名其妙地出现了这句话,然后他发现曾家的宅邸已经在望了。

    "姝儿,我们的婚期好像还没定下来?"

    ***笑着说道,"我已经迫不及待想娶你回家了..."

    "你...莫要在大庭广众之下说这个..."曾瑾菡似乎想到了一些少儿不宜的画面,登时羞红了脸。原来,他们都不约而同地想起了那日在"勤卷堂"中,曾瑾菡因为好奇而抢过了***放下的"春宫图",直接闹了个大红脸。

    心有灵犀的他们,只一眼就知道对方在想些什么。"原来他/她想得和我一样..."(未完待续)

第两百四十三章:始作俑者

    看着伊人的好看的侧脸,***悠悠地说道:"如今才到纳吉这一步,都还没下聘礼,等得我好心焦啊..."所谓纳吉,其实就是男方问名、合八字后,遣使者向女家报告吉兆,然后用雁为贽礼,女家则以礼相待。

    "那你就慢慢等吧..."曾瑾菡低声笑道,然后一蹦一跳地往家中而去,小女孩的姿态顿显。快要进门之前,曾瑾菡突然转身说道:"我爹爹说了,若是你的聘礼不够厚,我是不嫁给你的!"

    说罢,曾瑾菡推开后门,闪了进去。然后,这后门被紧紧地关上了,深怕***会追过来。倚在后门,心中甜蜜的曾瑾菡平复了一下心情,听得外间没有什么动静了,才嘟着嘴,不情不愿地走了。"这个大木头,都不懂我的心思..."女生嘛,都是口是心非的,说是不嫁,但其实早就想嫁了。刚刚那句话的潜在意思就是让***快快下聘礼,那么就可以请期,两人快些完婚。

    可惜,***并没有领会到曾瑾菡的意思。甚至潜意识中,***也不想这么早就结婚了。虽然在宋朝,女子十五岁,男子十五岁就可以成亲了。但***知道,从科学角度来说,这个年纪是不适宜的。潜意识里有着抗拒,自然不会把曾瑾菡的意思往深一层想了。

    ***只是想享受谈恋爱的美好,有句话说得好啊,爱情最美好的时光就是在暧、昧时期。如果不是势均力敌,还没用力你就倒了,这就没意思了。不论男女,其实都是一样,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得不到的却永远在骚动。

    摇晃着头,***正准备转身离开的时候,突然发现身后像鬼魅般地出现了两个人,把***吓得够呛,一颗心都差点蹦出来了。

    "你们是谁?"

    ***慌慌张张地问道,很明显这两人就来者不善。

    这两个看起来很普通的人,若是穿着短褐,脚穿麻鞋,再扛着一把锄头,那就十足是农户模样了。

    "张小官人,随我们走一趟罢,有贵人要见你!"

    这两个人也是不客气,好像左右护法一样,把***夹在中间,这样子***想跑都跑不掉了,甚至不由分说,***已经被他们挟持着一路向前走去。

    "两位大哥,你们到底是谁啊?"***开始装傻道,"我不认识你们啊?"

    "..."

    这两个人好像哑巴了一样,半句话也不说了,只是一味地赶路。

    ***心中也隐隐猜到了一点,所以不会很怕。毕竟这事他已经经历了一次,再次经历的话,也不会手忙脚乱,闹出笑话了。"我勒个擦擦,请人就不能有礼貌一点吗,每次都是这样,不说带御器械就是皇城司过来强制挟持,好好心情都弄没了..."

    果然不出***所料,这两个人一路"夹着"***来到了樊楼。

    ***看到了樊楼,心中已经知道这事是九八不离十了,心中更是腹诽不已:"每次都这样,能不能换点新意?你丫是皇帝啊,带了几个御前侍卫就敢出皇宫,这也就算了。还每次都去同一个地方,这要是被人捉住了路子,在半路用弓弩伏击你,你就算是有九条命都不够死的!"

    虽然宋朝严禁私人拥有甲胄、弓弩,甚至连制作弓弩的牛筋、胶等物资都是违禁品,但是说真的,弓弩这东西只要动手能力强一点,随随便便都能做得出来。毕竟大宋再厉害,也无法完全禁止外国商人走私这些战略物资进来。运到汴梁城周遭再组合,暗中制造弓弩带入不设防的汴梁城,简直是轻而易举的事。然后混入高楼处的樊楼,张弓射击,以有心算无心,即便赵煦武功盖世都无法躲得开。

    "赵家人的脑回路真的是清奇无比..."

    ***狠狠吐槽了一番,发泄心中的闷气。

    真没办法啊,对方不是皇城司就是御前带刀侍卫,面对如此强权,他连一点反抗的机会都没。

    "这权力还真的是好东西,要是做了官之后,那些皇城司就不敢这么对待我了..."

    ***无奈地被挟持着,上了樊楼的三楼。

    那两个人推开一个酒阁子的门,再把***一推,丢了进去后,冷冷地说道:"在此候着罢!"

    "喂,你们什么态度啊?"

    ***也燃起了火气,这什么人啊,有个官身了不起啊?嗯,确实是了不起,对他这种商贾之辈,捏圆搓扁那是日常操作。而且,还让人有气无处可以撒。毕竟对方是官啊,你一介屁民,还敢和官斗?

    然而,***却想不到,这两人之所以态度这么恶劣,完全是因为他自己作。

    没有联合皇城司就亲自写信给赵煦,大胆地猜测了西夏国内的情况,这让王庆在赵煦面前丢了脸面,回来之后,狠狠地训了一通底下的人,差点没指着鼻子骂他们是猪了。被顶头上司这么骂,这些皇城司的亲事官有好脸色才怪。所以,面对***这个"始作俑者",当然是态度恶劣了。要不是***有皇城司的令牌在身,更兼具圣眷,说不定皇城司就给他下绊子了。

    反正嘛,解决不了问题,那么久解决提出问题的人。

    ***是撞到枪口上了,而且算是自作自受,喊冤也没地方伸冤。

    愤愤地坐下来,***还发现这酒阁子里什么东西都没,更是气不打一处来。

    正想打开门,却发现外面扣死了。

    "我要喝酒!'眉寿';、'和旨';都给我端上来!再来一道旋煎羊、三脆羹、二色腰子、鸡蕈、馉饳、石首鱼、糊燠鲇鱼、三鲜笋炒鹌子、烙润鸠子!"***是发了狠,怎么都要讹诈他们一回,吃一顿大户,不然他的心里都不平衡。

    "好生待着吧!"

    外间的人答道,但***等了好久,却始终不见有酒菜端上来。***也是郁闷,心道:"难道被识破了?"

    这个念头一动,***就听闻外间一阵骚动,似乎发生了什么了不得的事情一样。(未完待续)

第两百四十四章:辽国来使

    ***趴在门后,竖起耳朵听着外间的动静。

    "嗯?难不成是赵煦来了?"

    ***喃喃地说道,却听得外面有人咳嗽了起来。"明白了,一直在门外守着啊..."***心道,"哼,跟我斗,小样..."

    吹着口哨,***得意地走到窗前,才发现骚动源自窗外的大街上。

    "发生了什么事?"

    ***也觉得很奇怪,怎么好端端的大街上突然会有骚动啊,要知道汴梁城虽然不设防,但是治安还算是不错的。"难道是赵煦在来的路上,被百姓发现了?"这么一想,***还真的觉得有可能,这个中二病的皇帝,中二期特别长,做出什么事来都很正常。

    赵煦这个中二病皇帝,比起文青皇帝赵佶来,二的程度也是不遑多让的。特别体现在他的逆反心理上,如果高太后、司马光等人不是强制用权力来禁锢他的想法,恐怕赵煦泰半会依着高太后的路线走。可惜,事与愿违的是,赵煦的叛逆期太长,所以高太后和司马光的努力几乎是无用功----也幸亏赵煦的叛逆期这么长,不然大宋就真的被司马光和一个没眼光的妇人毁了。

    "到底是怎么回事?"

    ***冷眼看了好久,才发现宋人在说的是----辽国来使?

    这时候宋朝和辽国的关系处于一个很微妙的时期,辽国称宋朝为"南朝",宋朝叫辽国为"北朝",虽然是表面是兄弟邦国,但是中间摩擦不断,互相打草谷的事时有发生。在两国边境上,人命如草芥的事是再正常不过了。

    当然,也是有例外的。在宋辽两国规定的榷场周边,就是一个相对安全的区域。辽国这会不想找宋朝麻烦,宋朝这会也只想欺负欺负西夏,所以都约束士卒,没事不要出城干架,所以边境总体来说还算平静。

    每年辽国出使大宋,所为不过两件事。一件是宋朝皇帝寿辰,一件就是当年岁币了。当然,遇到其他事情,还会立即派出使者过来。而宋辽澶渊之盟的影响,一直到元符年间都还持续着。不仅辽国会派出使者到大宋,大宋也会派出使者到辽国去。每年双方都要互相派出拜年的使者,叫"贺正旦使"。互相派出祝贺寿辰的使者,叫"贺生辰使"。一方有大事,如皇帝驾崩、新君登位,要遣使报信,对方则回派使者,这些使者叫"告哀使"、"祭奠使"、"吊慰使"、"贺册礼使"、"贺登宝位使"、"回谢使"等等。如遇双方发生争端,或有事商议,则随时派出使者谈判解决。

    从这个角度讲,宋辽两国是正常的邦交国。但是,互相之间的摩擦也是不少的。奈何宋朝武力低下,一直被辽国欺负。好在即便赔款,宋人也能从榷场处赚回来。这大概也是宋人沾沾自喜的原因吧,你再厉害又怎么样,还不是要被我把钱赚回来?甚至于辽国的税收,大部分都是进入了宋朝的腰包里。

    知道内情的***却始终高兴不起来,没有武力的国家却拥有大量财富,这就是原罪。怪不得西夏一心想要掠劫宋朝,辽国也来讹诈宋朝,哪怕是女真人也对中原垂涎欲滴。群狼环伺之中,宋人还在自欺欺人,实在是愚蠢得够可以。

    "人家来耀武扬威了,宋人还夹道相迎,真尼玛讽刺..."

    ***忍不住骂了一句,"没血性,没骨气的东西!"

    恰在此时,酒阁子的门打开了。

    人未到,赵煦的声音先到了:"少见啊,张小官人居然有这么愤慨的时候?"

    ***看着这个大宋的皇帝,更是怒其不争。

    "人家都到你地盘上来撒野了,你还在这个跟我打趣,怪不得整个大宋一点血性都没,从上到下都是这个模样!"***这句气冲冲的话一出,让赵煦都懵了。他不过是调侃了一句,怎么张小官人就冲着他发火了?

    要知道,赵煦从小到大,就只吃过高太后和大臣的闷气,一时间也怒气勃发,脸色有点不对劲了。

    ***这时候才想起来,眼前这人是皇帝,哪怕他只有二十多岁,但他一样是宋朝的最高统治者。刚刚那句话,直接就扎心了,赵煦能不怒?然而,***却半步都没退缩,冷冷地说道:"你瞧瞧你的臣民,辽国使者到了汴梁,就好像回到了他们的上京一样,夹道欢迎,这算什么世道?我堂堂大宋,乃是炎黄血脉,华夏嫡传,何时跟狄夷靡合过?"

    赵煦脸色急变,最后冷冷地说道:"你懂甚么?"

    "我有何不懂?为了所谓的面子,却不讲究实利,每每有番邦使者到来,都必定攫取我大宋一笔钱财而去,而我大宋上下还倍感荣光,可悲可叹,这便是我大宋的邦交!"

    ***的讥讽,让赵煦一阵无力。

    确实如此,明明是因为澶渊之盟而赔款,一个战胜国向战败国赔款,还对自己的臣民美化,说是"赏赐",这不是屈辱是什么?别说是辽国了,就算是西夏使者到大宋来,也会拿到不少财物回去。哪怕是带有贸易性质的,可西夏人能带来什么?不过是些羊皮,还是区区几张,剩下的全都是一些"土特产",就是这样,大宋也要搭上不少财物!

    这样的外交制度,怪不得每一个番邦外国都想来大宋觐见"圣颜"了。有这样一个好面子不注重实利的国家,是周围国家的福气,简直就是在额头上挑明了几个字"人傻,钱多,速来!"

    怪不得辽国使者到大宋来好像回家一样,真的是天堂啊,好吃好喝好玩不说,还连吃带拿的,谁不想来?

    赵煦被***挑明了,也羞红了脸,差点想拂袖而去。但端着皇帝的脸面,此间又没有外人,赵煦还是忍了下来。"你懂甚么,要是你做了这皇帝,你不也是和我一样,这也想改,那也想动,可偏生哪里都改不了!"说着说着,赵煦已经咬牙切齿了。(未完待续)

第两百四十五章:欲加之罪

    ***虽然是"愤青",但其实也明白国家大事并非由得个人性子而来。但大宋这个做法实在太伤士气,前方将士拼死拼活,后方文人一转手就把他们拼了性命拿回来的国家利益卖了,搁在谁身上谁受得了?

    "我只听闻过,软骨头人人都要踩上一脚,你要是一直软下去,谁看得起你?是男人,你就得硬起来,跟那些阉了似的文人划清界限!"***开始使用激将法了,没办法,即便是赵煦一朝,朝中的鸽派还是太多。人人都盯着自己的利益,却忘了国家利益。党争大过一切,党争之外都是小事,不断地在内耗,大宋哪里还有精力去管外国?

    所以,朝中诸公都怕有敌国,所谓"赏赐",其实不外乎是一句潜台词:你要的我给你了,别再动刀动枪了啊!

    结果,大宋的虚实一旦被人探知,使者不断,"赏赐"自然也就不断。至此,大宋陷入了一个怪圈,哪怕对外战争胜利都好,也要花钱买平安。世界上,实在没有比这更奇葩的事了。

    "想要改革,非从吏治入手不可!"

    ***一针见血地说道,"当今大宋,吏治已经崩坏。不客气的说,各地此起彼伏的造反,就很好地说明了一个问题----贪官污吏横行。如果吏治不改,那么大宋江山终有一日是不保的,会毁在这些贪官污吏手中!"

    "唉..."

    赵煦这时候好像放下了皇帝的架子,好像普通人向朋友一样倾诉道:"你道我不想么,可牵一发动全身啊!"

    ***不解地说道:"怎么可能牵一发动全身?且不说三条腿的蛤蟆难找,可两条腿想当官的人多了去!缺了张屠夫,没有人会吃带毛猪!更何况,据我所知,真正在衙门的做事的,永远都是胥吏?"说着,***似笑非笑地看着赵煦,"大宋冗官问题,杀几个贪官不就得到解决了么?"

    "哪有这般简单!"赵煦忧心忡忡地说道,"若是他们勾结在一起,联名上书开罪,那又如何?若是罢朝,那又如何处之?"

    "说到底,你还是没有打破一切坛坛罐罐的勇气..."***有点鄙夷地说道,"我都说了,就算把朝中诸公都罢官,能当官的还是一抓一大把,不知道多少人欢欣雀跃哩!"

    赵煦脸色都变了,他实在没想到***会这么大胆,喉咙都有点干了,忍不住对外面说道:"来人啊,上一壶酒,几道菜!"

    ***嘀咕道:"这就对了嘛,无端端被你拉到这里,连晚饭都没吃!"

    赵煦苦笑着,没有答话。等外间端来酒菜,无关人等退出去后,赵煦连续喝了几杯酒,才总算镇住了心神。"刚刚你说的,会把大宋拖入无边深渊的!"

    ***正色道:"不这么做,大宋才会被拖入无边的深渊!当然,我刚刚说的把朝中诸公都罢官了,那是气话来的。政治斗争嘛,哪里能这么蛮干,是要讲究艺术和技巧滴。拉一派,中立一派,再打一派,这才是正道。而且还要团结大多数人,打击少数人,这才能体现政治正确..."

    赵煦愣愣地听着,半晌才说道:"这道理是你自个想出来的?"

    "当然..."***嘴上这么说,心中却道:"...不是了,这可是后世经过了天(tian)朝太祖认证的政治斗争方法,相对于宋朝来说,这可是核武器级别的了!"

    "精辟啊!"赵煦抚掌而叹道,这小子真的是满肚子坏水,"我之前要是知道这个,何苦打压不了那些..."说着,赵煦住了嘴,然后转移话题道:"若是那人是道德君子,毫无破绽,又如何处之?"

    ***觉得好笑:"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你可是皇帝啊,皇帝需要臣子去治理地方,又何必要什么借口?要是有贪污的,罢官、贬官还是流放,都随你意。和你政见不和的,纯属无理取闹,只顾私自利益的,统统贬到地方上。要是在地方上办事昏庸的,继续贬官...当然了,要做到让人无话可说,还得从考核制度下手,这个你比我在行,自己制定吧!"

    ***说的,那可是集中皇权的办法,赵煦一听就心动了。可惜,这道圣旨下不去,因为这涉及大多数官员的利益,下面一定会封驳回来的。所以,***的这个建议,几乎等于是白说。不过,***的话也给了赵煦不少启发,想要整治一个官,还得讲究方法。比如,先前把叶祖洽整下去的那办法就很不错。

    脑筋一转动的赵煦,思索了良久才惊觉他要见***,并非是因为这事而来的。

    "你给我的那封信里,写的都是真事?"

    赵煦其实已经相信了七成,因为大宋朝堂里这样的龌龊也不少。甚至于他前些年,也曾想过夺过高太后手中的权柄。李乾顺做出这样的事来,一点都不足为奇。

    "就算没有这样的事,三人成虎,这事也就成真了。"***淡淡地说道,"这消息不在于西夏人信不信,而是在于外戚梁氏信不信..."

    赵煦是聪明人,一听也就明白过来了。

    正如***所言,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别看李乾顺现在真的乖顺得如同提线木偶一样,但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谁知道李乾顺心里是怎么想的?谁敢担保他这个"傀儡"皇帝没有死忠之士?

    挑拨离间最高深境界就是这样,点到为止却留给无限的想象空间,西夏人绝对会中计!

    "但是这个计策,一定要等到西夏人进攻平夏城失利后才能实施..."***的话不用说完整,赵煦已经心领神会。是啊,将计就计,扩大战果,一举灭掉西夏的根基,夺回河套之地,那么大宋就有能力和辽国叫板了。

    面对这样的诱惑,赵煦也忍不住激动了起来:"就应该这样!我果然没看错你,你真的是大才!"

    "什么大才,就是想得多了点而已..."***可不想被拉去做官,要是被其他人知道他教唆皇帝撸掉贪官,那么大宋百分之九十的官都要遭殃,那***的日子可想而知有多难过了。这种事,看似是福气来了,其实是祸事!

    "我想,你是不是要做个经略安抚使,专攻情报一事..."赵煦心血来潮,就想许官了,但其实他说了也不算...

    ***连忙说道:"别,我不想做官..."

    赵煦听了这话,开始清醒了,他想起***早就说过了类似的话,不禁叹了口气:"可惜了..."(未完待续)

第两百四十六章:武器差别

    ***认真地说道:"我知道自己不是当官的料,以我的性子,恐怕满朝树敌,甚至某天横尸街头都有可能..."

    赵煦一脸严肃地说道:"绝无这种可能!"

    赵煦说的是实情,在历朝历代,除了武人掌权之时,那种政治混乱的时代,才会出现大臣被暗杀的可能。因为这是政治禁忌,中国历来讲究君子和而不同,这只是政见不同,没理由也不会做这种事。如果有人开了先河,那么就乱套了。

    所以北宋限制武人不是没理由的,就是怕武人政治,道理讲不过就动拳头,动刀剑。文官嘛,动动嘴皮子而已,再怎么样也不会闹出人命来。从两宋的角度看,后世天(tian)朝宫廷神剧,利用杀手暗杀大臣一事基本是不可能的,因为这打破潜(qian)规则了,会引起一连串反应的。

    当然,这也不能说绝对。

    历史湮没在尘埃中,谁也无法保证你的政敌会怎么攻击你。泼脏水那是常规操作,甚至欧阳修、**石和苏轼都被污蔑成扒灰了,那些政客除了没明着使用暴力,其下作程度简直匪夷所思。就算是***看了,都觉得他们太没有技术性了。看似故事编得有鼻子有眼,但实际上纰缪百出。在宋朝这个以儒家纲常为主的时代,士大夫的名节真的比性命还重要!如果这件事发生在开放的唐代,发生在杜牧、李商隐之流的身上,还有一丝可信之处。但是在宋朝,在饱读孔孟诗书,并以"正己、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的**石、苏轼、欧阳修这样的名流身上是万万不可能的,他们完全没有理由置自己的名节于不顾。

    然而,这种情况却比动手更可恨,毁人名节,就等于毁了这个人。

    好在清者自清,**石、苏轼和欧阳修总算没有被毁掉。

    面对这样一个政治环境,***真的不想走进这趟浑水,免得惹火烧身。而且他也知道自己的性子,睚眦必报,锋芒太露,得罪同僚?那不是日常的事情嘛!到时候,满世界树敌,再被政敌一污蔑,那真的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这种傻事,***不会去做的。

    "官场太混乱了,我不想进。"***淡淡地说道。

    赵煦也乐了:"你想做竹林七贤么?"

    "嵇康他们?"***想了想,才想起"竹林七贤"是谁。"那不同,他们是对政治黑暗灰心,而归隐起来的。但如果给他们机会,他们肯定还会出仕的。在晋朝那个年代,所谓的'终南捷径';就是要保持清高,但我不一样,我是真的不想做官。"

    "罢了,人各有志..."

    赵煦有点遗憾,在他看来以***的能力,做一个京官是绰绰有余的。"且说说你在铸铁那方面的发现吧,我对这个也有点兴趣..."

    ***当即把铸币的事情一说,然后添油加醋地标榜自己发现了干馏"石炭",就能得到上乘铁制品的时候,赵煦眼睛都亮了。别看宋朝产铁量大增,但是用煤炭炼铁的宋朝,铁器的质量非常堪忧。常常在和别国对砍的时候,对面的刀还只是崩口,而己方的已经断了。这样的武器装备,能打的赢才怪了。

    顺带,***又把自己工匠兴国的理念一说,赵煦登时来了兴致。

    "你是说,尊重工匠,重用工匠,大宋就能蒸蒸日上?"

    赵煦还是不相信的,因为这个理论和他接受的教育格格不入。

    不管是他的老师,还是高太后,都教导他只要遵循祖宗法度,遵循圣人教诲,努力实现三代之治,那么大宋就无敌天下了。然而事实却是,司马光的政治理念破产了,韬光养晦并不能让别人尊重你,反而觉得你软弱可欺。这不,西夏连年挑衅就已经可以说明很多问题了。要不是赵煦在亲自掌权后强硬回击,说不定西夏人就得寸进尺了。

    "世间物事,都有其道理所在。我个人认为,所谓'格物致知';,就是把世间物事的道理探知到极致,那么也是几近得'道';的。此道,方才是强国富民之道!若是不相信,我可以举个例子。"***略显兴奋地说道。

    赵煦做了个手势,示意***尽管说。

    "春秋时,秦国不过是弱国;但是经过商鞅变法之后,忽而强盛起来了。很多人只看到秦国的军功爵制度,却忽略了法家真正强国富民的倚仗所在,那就是秦朝的科技成就。对了,所谓科技,就是发现和发明不为人知的东西,然后用这些东西组成强而有力的器物。比如秦弩,其部件可以互换;再比如秦朝的弓箭,全都是流水线、标准化生产,节约了时间,充实了武备...就是因为秦朝有这样的科技,所以才能横扫**,一统八荒,建立秦朝。

    汉朝也不遑多让,虽然很多人把汉武帝战胜匈奴归功于他手下的大将,但其实汉朝用的是铁器,而匈奴还在用青铜器,从这个角度来说,一汉当五胡成为可能,因为武器层面已经碾压了。再说唐朝,唐朝的陌刀,想必你也知晓吧?再加上玄甲军这样的重骑,在那时候真的是当世无敌。武器之利,可是能左右一国兴衰的。

    再说说,为何我大宋无法压制辽国、西夏了呢?"

    "因为武器不行?"

    赵煦似乎也明白了过来,他不止一次听闻过东、西作坊制作的兵器不堪大用,但却没想到会有这么大的影响。

    "连西夏和辽国都掌握了钢铁技术,大宋除了弓弩还能压制对方以外,其他武器根本不是这两国的对手,拿这样的武器去打仗,简直是拿士卒的生命开玩笑啊!"***叹了口气说道,"这都是因为用石炭炼铁,铁中含有硫元素,铁里硫多了,自然韧性就差,硬度也不够,还脆。这样的铁,能堪大用么?"

    赵煦皱眉,他开始重视起来了。要知道,他是很在意对外战争的,武器都不行,拿什么打仗?"那你说的干馏石炭,又是怎么回事?"

    "喏,设计图在这了..."

    ***拿出了一张设计图,"这个是干馏石炭的步骤...对了,这个办法对环境影响很大,选址最好远离人群,不然周围的人很容易得病,短命的。还有,你要下令多种树才行,特别是在秦凤路,树种多,种活了,那么黄河就不会那么泛滥了。"(未完待续)

第两百四十七章:科技的力量

    "黄河泛滥,还和种树有关?"赵煦愣住了,他有点想不明白这里面的逻辑。

    当即***又给他科普了一下有关植树造林的作用,赵煦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唐以来,关中沦为黄土之地,不是没有原因的啊?"

    "世间一切都是有关联的..."***淡淡地说出了一个后世人尽皆知的哲理,要知道他可是根正苗红在红旗底下成长的"三好青年"啊!吃好、喝好、睡好,嗯,一点毛病都没。

    可惜,以赵煦的理解能力,理解不了老马的这句话。

    "咦,怎么又两张?"

    赵煦看了看,第二张设计图居然是一个投石车,"这是砲吗?"

    没错,宋朝这会叫投石车叫做"砲"。而***这个投石车,其实就是仿照回回炮设计的配重投石车。而汉人发明投石车,是在汉末魏初,魏朝大臣马钧发明了一种连发投石机,原理是做一个风车轮盘,上面挂石头,人在中心以杠杆原理搅动,然后慢慢越搅越快,最后在极限速度时拉刀把绳子切断让石头飞出。后来因为不实用也就不了了之了。经历了历史的洗礼,汉人的投石机技术发展愈来愈成熟,在宋朝投石车也不止一两种。

    "没错,这个砲用齿轮将绳索上好,你看,齿轮位于投石机两边,通过人力行走上弦。如果训练得当,数十个士卒就能把数十斤的石头,抛投出四百步远。不管是守城还是攻城,都是利器。"***笑道,"数十斤重的石头,加上地心引力,砸在城墙上,啧啧,最多十次,城墙就垮了。"

    "甚么引力?"

    赵煦越来越觉得***的神秘,口中经常蹦出一些他听不懂的词汇。

    "额,你不用理会,反正你对科学又没有研究。"***搪塞过去之后,继续吹嘘道:"更妙的是,这个投石车,我弄成了可以拆解的部分。反正攻击的时候也要十几个士卒,这十几个士卒再加上三五匹驽马,就足够运送到战场上了..."

    "且慢,你说这个投石车能将数十斤重的石头抛出四百步(近五百米)远,你可曾试过?"

    赵煦目光炯炯地看着***,似乎有些不大相信。

    要知道,就算是八牛弩、三弓床弩的射程也不过如此了,超过四百步就没了准头。但是八牛弩操作也不简单,需要好几名士卒上弦才行。更何况,八牛弩只是威力大,射程远,可以远程狙杀敌将而已,并不能摧毁城门,更别说摧毁城墙了。

    这时候的攻城战,大多是蚁附式攻城,配合各种攻城器械,比如撞木、巢车、楼车、望楼、各种云梯,甚至八牛弩抵近射击还能在夯土城墙上钉入箭弩,可以让士卒攀登而上。只不过很遗憾,宋朝除了攻击燕云十六州以外,鲜少有攻城战。更难过的是,宋朝大多数都是进行守城战,要不就是被迫野战,反正都不是自己喜欢的节奏。

    落入敌方的节奏,宋朝想不吃败仗也难啊!

    所以,赵煦是怎么都不相信有这种投石车的。赵煦对军事有研究,就算是大宋最厉害的投石车,也不过能打出三百步,也就是四百米左右而已,而且还是没准头的情况下。

    "怎么说呢,这就是科技的力量了..."***总不能说,你要是不相信,日后蒙古军队就是拿这东西欺负你的,到时候就不是数十斤的石头了,而是近百斤,甚至上百斤!"我是没有实际造出来过,但经过我的计算,这是可以达到的射程。当然,如果石块小一点,抛出的距离更远,但杀伤力就小了很多了。我虽然不懂打仗,但是我却知道,当制成数百架这样的配重投石车,即便面对敌人的冲锋,一起抛投,那火力也是很可观的。当然了,前提是你的士卒要懂得计算提前量,不要把石头都抛到敌人的马屁股后面..."说这话之前,***想了好久,决定还是不要把火药火器的技术泄漏给赵煦。毕竟宋朝这个时候也是有火药了的,只不过大宋的火器还处于很原始的阶段罢了。

    "果真如此?"

    赵煦脸上现出了潮红之色,如果有这样的攻防利器,大宋何愁打不赢西夏?

    哪怕西北地方多山地,但这样的投石车也是大有用处的。

    再联想到战力堪忧的河北禁军,如果装备了数千架这样的投石车,似乎战斗力羸弱的问题也能解决了。反正是守城战,只要凭借着投石车坚守城池也就行了。配合直射的八牛弩等大型床弩,抛射的投石车绝对能让来犯之敌喝一壶的!

    "你让工匠制作一架试试不就行了?"***很无语地说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你不会连这个都不懂吧?"

    ***可不会跟他客气,他已经在大口吃菜,大口喝酒起来。

    赵煦眉头舒开,喃喃地说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好句啊,你写的诗句么?"

    "额,算是吧?"***已经做了好几次文抄公了,这次又要对不住陆游了,不过没关系,这道理早点懂对大家都有好处。"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大抵就是这个道理。我总结了一下,那就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唯有实事求是,科技才能进步..."

    "实践?"

    赵煦眼前一亮,似乎捕捉到了什么,但又苦恼自己把握不住。

    "简单来说,就是实践出真知,要想知道事情的结果,亲自试一试就知道了,和古人所说的'格物致知';,其实是一脉相承的。"***理所当然地说道,"你该不会不懂吧?"说完,***提着筷箸,疑惑地看着赵煦,好似在说你是皇帝啊,古圣先贤的教诲你都不知道?

    赵煦心虚了,说道:"这种释义倒也新鲜,听起来还算有道理..."

    "反正呢,就是多发展科技,国力自然强;在发展的同时,多种树,对环境好..."***总结道,"至于怎么对付西夏,你在行,我就不多说了..."

    赵煦端起了酒杯,说道:"若是他日大破西夏军,你当记一功!"

    说罢,敬了***一杯。

    如果是换做其他人,早就受宠若惊了,可***偏偏不以为意。"记功什么的就算了,反正我不做官。倒是你的禁军记得给我的银行派来,很快我的银行就开业了..."(未完待续)

第两百四十八章:愤青惜愤青

    "彭元量,刚刚那张小官人的话,以你的身手,应当是全部听在耳中了罢?"

    赵煦在好几个带御器械的簇拥下,走在御街之上,轻声问旁边一个看起来年岁已经不小的人。

    这个彭元量,是赵煦的贴身太监,一身功夫好生了得,自幼看着赵煦长大的。"回禀官家,小的都听见了..."

    "说说看,他讲的有没有道理?"赵煦很想知道,这个"工匠治国"的言论,到底是惊世骇俗,还是真的切实可行。

    "小的才疏学浅,不敢胡乱下定论。不过,张小官人其实说得不错,军械要更新迭代才行,不然我大宋处境堪忧..."武人嘛,都明白一寸长一寸强的道理,更明白"武功再高,也怕菜刀"并非虚言。高手之间,相争向来只差分毫。若是武器比不过对方,肯定是要吃大亏的,甚至会殒命。用在战场上,也是一样的道理。

    "嗯..."相对于***给的炼钢法、配重投石车,赵煦更在意的是***给出的新思路,治理国家的新思路,似乎给赵煦打开了另一扇窗户,外面有着光明的未来,触手可及的未来。而这,才是赵煦最想要的。

    "难道,他说的变法,真的可行么?"

    赵煦越想越觉得是这个道理,甚至已经开始盘算,怎么把元祐党人"斩尽杀绝"了。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赵煦笑了,这是他人生中为数不多的,可以畅快地大笑的时候。

    "官家,今日如此尽兴,是否要去妃子那过夜?"彭元量小心翼翼地说道。

    "不,他说了,我最好少近女色,最近一段时日,我觉得身子确实比之前好多了..."赵煦坚决地说道,"还是按照定下规矩来!"他不仅对***的"求子计划"言听计从,还把皇宫里的铅汞全都起出来了。不然,他哪里有现在这等好气色?对身子好转有信心的赵煦,自然不会再像以前那样纵欲过度了。他可不想身后之名变成一个荒淫无度的昏君,他可是要做一代明君的!

    "遵旨..."

    彭元量叹了口气,心道:"陛下给那张小官人影响太深了..."这绝对是有感而发,不管是高太后,还是司马光,抑或者是赵煦名义上的几位老师,甚至是当今宰相章惇,对赵煦的影响也及不上***。彭元量也不明白,那张小官人的言语里好像也没啥煽动的地方,怎么官家对他"言听计从"呢?

    如果***知道彭元量的想法,肯定会告诉他一个道理----这就是所谓的愤青惜愤青了,那是相见恨晚啊!

    ...

    ***喝了不少酒,虽然这酒度数不高,但后劲确实有点大。再加上这一世的身子不同以往,***觉得脑袋有些昏昏沉沉的。好在樊楼距离广福坊"京华报社"不远,跌跌撞撞地总算能回到。

    "小官人,小官人,你怎生喝这么啊!"

    郑月娥是最先发现敲门的***,因为她担心了一个晚上,深怕***是出了什么事,预先守在了朱门后。如今见到***回来了,虽然浑身酒味,人也是不太清醒,但她已经喜出望外了。"来人啊,小官人回来了..."

    两个身强力壮的僮仆架着***回到卧室,***虽然脑袋昏沉,但其实还是有一两分清醒的。"让我坐一坐,再弄一碗醒酒汤来..."***嘱咐道。

    郑月娥听了这话,连忙去准备了。

    "月娥,小官人虽是我们的恩人,但你不用这般的..."郑时弼突然出现在厨房,看着忙碌的女儿,暗中感慨了一番女大不中留,思忖了良久的话总算是说出口了。

    "爹爹,我是知晓的,小官人眼中只有曾家小娘子。只是我..."郑月娥咬着嘴唇,剩下的话怎么都说不出口来。

    看着眼眶泛红的郑月娥,郑时弼于心不忍。"不若这般,待得爹爹我记账本事都教晓了别个,你我父女二人,到杭州去投奔亲戚罢..."

    听了郑时弼这话,郑月娥良久不说话。末了,郑月娥才说道:"爹爹,我没干系,只是你身子骨弱,此去杭州不下千里,一路乘舟而下,路上多有颠簸。万一有个好歹,你叫我怎生是好?"

    这话不是夸张,也没有什么夸大之处,而是事实。虽然宋朝这时候交通比唐朝时要发达,但是路途遥远之时,凶险也是不少的。"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说法,在宋朝也能用得到。一离别,几乎算是生离死别了。看看历史上的苏轼就知道了,就算最后有希望回到朝廷中枢,也因为路途太过遥远而最终病逝在途中。要不然,怎么说流放其实就是死缓呢,要是去到"穷山恶水"之地,瘴气丛生,人的寿命就会大大地缩短,意外发生的几率也会猛然上升。青壮还好说,但中老年人赶远路,就是在拿生命开玩笑。

    "唉,这可怎生是好啊!"

    郑时弼连连叹气,"儿啊,你这般是在自讨苦吃啊!"

    "爹爹,我只要看着小官人...已经很满足了..."郑月娥低声呢喃了一句,然后连忙盛好一碗醒酒汤。"莫要多说了,小官人还等着喝这醒酒汤哩..."郑月娥红着脸走出了厨房,只留下长吁短叹的郑时弼。

    "小官人,醒酒汤来了..."

    郑月娥把醒酒汤小心翼翼地放在桌上,见***良久没有动静,忍不住轻轻抬起头去瞧***。

    只见***心不在焉地看着窗外,似乎在想些什么东西。

    "小官人,小官人?"郑月娥再唤了几声,总算是把***的魂给唤回来了。

    ***见醒酒汤在桌上了,笑道:"多谢你了..."说罢,端起这碗醒酒汤,慢慢地喝了下去。一边喝,汗也出来了。随着汗水渗出,***只觉得脑袋一轻,思路登时清晰了起来。

    "赵煦应该会有点触动的,希望能对大宋的朝局产生影响吧,起码要消除大范围的党争,团结一致对外。但是要做到这一步,何其困难?"***摇了摇头,放下了碗。

    "小官人,可是滋味不大好?"郑月娥有些紧张地问道,"可这醒酒汤,便是这等辛辣的..."

    ***见郑月娥紧张兮兮的模样,笑道:"不关你事,是我在想事情。对了,浴汤准备好没?我要沐浴了..."

    "嗯,已经准备好了..."郑月娥脸色又是一红,那句"要不要奴家伺候小官人沐浴"始终说不出来,想到羞煞之处,郑月娥突然转身就走了,走得***都莫名其妙:"她怎么了?!"(未完待续)

第两百四十九章:辽国虚实

    元符元年的秋天,好像无声无息就降临了。

    但***知道,暴风雨来临之前都是很平静的。这两日最火热的事,不外乎辽国使者来朝。这辽国使者到宋朝来,就好像回家一样频繁。这里面不是没有道理的,这一次还是小事,因为边境榷场那边出了点小事,辽国皇帝耶律洪基就派使者过来协商解决了。

    不解决不行啊,辽国本地不产茶叶,而辽国的茶叶全都要从宋朝进口,万一宋朝倔了性子,把榷场关闭个三头两月的,可就够辽国受了。如今辽国看似强大,其实底子几乎给大宋掏空了,就剩下一堆牛羊,其余什么的手工业制品都要靠进口。甚至于国内人口增长过快,粮食都不够吃了,需要从大宋走私。

    当然,宋朝也不会这么有血性,要是宋朝这么有血性,一怒就关闭榷场,那***就乐了。这可是大宋版本的经济制裁啊,可惜大宋怕了辽国的刀兵,不敢这么做。这也是因为大宋在河北的禁军,已经糜烂到一定程度了。辽国不来打大宋,大宋都偷笑了,哪里敢惹事?

    所以,这一次辽国使臣进入汴梁,名义上是来解决纠纷的,实际上却是来耀武扬威的。

    不过,***有的是法子治一治他们。

    这不,第二天一份小报就流传开来了,彻底分析了一番辽国的内政情况,特别点醒了在白山黑水之间的生女真,已经磨刀霍霍向辽国了,可叹辽国连生女真的企图都不知道,还以为完颜部非常温顺,真的是讽刺。所谓生女真,其实就是相当于熟、女真而言的。熟、女真也是女真人的一部分,居住于南部,接近契丹,入籍于辽国,被辽国直接统治。这一部分女真人被称为熟、女真,也叫系辽籍女真、合苏款女真。而北部的那些非契丹籍女真人,则谓之生女真。

    契丹人把女真族分而治之,他们把强宗大姓骗至辽东半岛,编入契丹国籍,称为"合苏馆",又作曷苏馆、合苏衮、是女真语"藩篱"的意思。这些人就是"熟女真"。另一部分留居粟末水之北、宁江州之东,这些人就是"生女真"。黑水靺鞨后裔,是生女真的主体。这也促使女真族出现了联盟,后来渐渐尾大不掉,这又是契丹人所料不及的了。

    当然,辽国内部人口激增,耶律和萧姓的矛盾,被契丹镇压的其他部族矛盾也被披露了出来,大宋百姓还是第一次见识到辽国的内部情况,这份小报一时间几乎是"洛阳纸贵"!

    不用说,这份小报是出自***的手。

    如果只是***一个人,他当然写不了那么详细的分析情况了。

    但是***有系统啊,***也总算明白这个系统是什么货色了,名为"ai"智能,但你不问它事情,它是绝对不会主动回答的。辽国的情况,也是系统结合后世的考究,然后告知***,***再"摘抄"的。

    果不其然,这份小报一出,不仅把宋朝内部震惊了一番,也让辽国时辰,甚至是西夏间谍、辽国间谍和女真间谍也大吃一惊。

    "嘭!!!"

    在汴梁城一处馆舍之中,一个女真商贾模样的人,把拳头狠狠地击打桌子上,似乎整间馆舍都有了震簌感。"是谁,是谁把此事泄漏了出来?"

    此时,完颜部还没有一统生女真,但因为战胜活刺浑水的纥石烈部,这时的女真部落联盟已扩大到包括三十个部落了。而且内部的阶级分化日趋明显,一个奴隶制国家的雏形已开始形成。这时候,辽国的契丹贵族对女真人的剥削日益繁重,女真生出不满之心那是正常的。

    虽然,女真人不知道"彼可取而代也"的典故,但草原游牧民族都是尊崇强者的,凭什么契丹开始衰落了,女真崛起了,还要被辽国剥削?更何况女真族并不是什么完全的游牧民族,而是渔猎民族,更是彪悍。为了猎物女真部落间还能打仗,这时候完颜部已经近乎统治了整个生女真,勃勃的野心哪里还按捺得住?

    只不过,生女真的酋长,也就是都勃极烈还是要接受辽国封官的。毕竟这时候女真人还很弱小,拼不过辽国。但是,生女真的不臣之心已经生出来了。以往,生女真是无论如何都不敢越过辽国到大宋来行商的,但现在,生女真的商贾已经出现在了汴梁城,这说明了什么?辽国对生女真的控制开始减弱,生女真真的开始崛起了。

    "一个个都哑巴了么!"

    这个女真商贾有点怒不可遏,矮壮的身子撑在桌子上,好像一只发怒的猛虎一样,剃光了的头上,只留下一根小辫子,样子虽然滑稽,但此刻却凶相毕露。

    "此人已经探知我女真虚实,需留不得!"

    另一个女真商贾答话了,他已经留在汴梁不短时间,说话已经有了宋人的味道。

    "哼,你可敢大肆翻找此人?"

    那个看模样像是头领的女真商贾没好气地用女真话说道,"怕是皇城司会一时间就找上门来,汴梁城附近几十万大军,你还能像海东青一样飞回部族内不成?"

    "那如何是好?"

    这些女真人虽然孔武有力,哪怕是做商贾打扮,也掩盖不住他们武力高强的样子。

    "需尽快断绝!"

    "我倒是有一计!"

    这时候,一直不说话的,看模样很是文秀的,梳着宋人发髻的一个商贾说话了。而他用的,还是女真话。不用说,这也是一个女真人,只不过他经过了化妆易容了而已。

    "完颜希尹,你是女真的智囊,你说说看!"

    "...如此如此,就行了..."完颜希尹带着阴阴的语调,把计谋一说,众人皆服。

    "就这么做!"

    领头那人拍板了,他满意地看着完颜希尹,心道:"不愧是女真的智囊,脑子不输宋人!"

    如果***在这,知道这人是完颜希尹,肯定会用系统查探此人底细的。这人确实了不得,不仅创制了女真文字,还预攻辽、建国等重大事件,甚至还亲自策划俘虏了北宋俩皇帝,也就是宋徽宗和宋钦宗。可以说,看出大宋虚实的女真第一人就是他!给***知道他在这,即便是拼了命也要干掉他的。留着这个祸害,女真早晚有一天挥军南下,进攻汴梁的!(未完待续)

第两百五十章:自找麻烦

    "他就不能安份一些么?"

    北宋皇宫中,垂拱殿内,赵煦看着皇城司呈上来的这份小报,感觉脑壳一阵阵生疼。

    ***太能惹事了,虽然赵煦明知道他是不会消停的,因为他知道,***肯定会弄出点动静来的。那日在樊楼上,***就表现得很清楚了,那是真的血性男儿,要不是看他太弱了些,他都能跳下去打人的。但是,赵煦却瞧不出这份小报有什么用处,可能唯一的作用,就是恶心恶心一下契丹人罢了。殊不知,这也正是***的目的,我不爽了,也要让你不快活!顺带,再挑拨一下契丹和女真的关系,搂草打兔子,顺手而为!

    赵煦揉了揉自己的太阳穴,突然感觉有点宽慰。原来,大宋并非是他一人热血,还有一个愤青陪着他的。而且这个愤青非常对他胃口,更是知晓不少道理,也懂得谋划,虽然醉心于商贾之道,可若是为官,那也是国家之栋梁。但这两天,赵煦也想明白了,***之所以不愿意为官,是因为大宋的官场太混蛋了。真就像***说的那样,干实事不咋地,但是扯起皮来,能"之乎者也",引经据典讲几天几夜。

    这样的官场环境,连皇帝都不怕的文臣,赵煦本来也拿他们没办法。但是听***说了几句话,他心思就活络开了,觉得***不在官场也好,起码身上那股子锐气不会被消磨。而且,赵煦要开始炮制他的撵人**了。

    哪个在朝中官声不好的,又是死硬顽固守旧派的,或者是墙头草的,统统都是赵煦的目标。

    但还没来得及梳理出个头绪,没能开始布局,***又闹出这档子事来了。

    "唉,到底还是嫩了些啊,若是等到西军大捷再说此事,岂不是有机会整饬河北禁军了么?"

    赵煦感觉可惜,不过他也因此看穿了辽国的虚实。

    没错,如今辽国是开始走下坡路了,也算是被大宋带入沟里了。契丹贵族不劳而获,因澶渊之盟从大宋那里得来的财物,已经够这些贵族挥霍了。再加上横征暴敛,辽国境内一时间也马贼丛生。前段时间,就是辽国境内的马贼流窜到榷场附近,洗劫了一支大宋的商队。怕引起大宋的不满,辽国才迅速反应派出使者的。而且,大军也开到了边境,借口说是剿匪。

    辽**队一动,大宋的禁军也紧张起来了,两国的局势开始微妙起来,剑拔弩张倒也不至于,但暗地里都加强了戒备。

    基于这种情况,辽国派出时辰来说明情况,也是必须的。

    而且,这个使者很有分量,正使叫做萧乙薛,是国舅少父房子的后人,也算是名门出身了,而且也算是外戚。外戚出使大宋,摆明了是不想打仗。毕竟耶律洪基崇尚唐文学,积极学习吸收汉文化,甚至曾经以白银数十两,铸成一个佛像,并在佛像后背刻下一行文字:"愿后世生中国"。有一次**越境打草谷,射伤辽人,耶律洪基甚至给宋神宗写信:"窃以累朝而下,讲好以来,互守成规,务敦夙契,虽境分二国,克深于难知,而义诺一家,共思于悠永。"

    有了这么个辽国皇帝,确实是大宋的好运气。

    但也是因为耶律洪基信佛教,广印佛经和建筑寺塔,劳民伤财,使辽国开始由盛转衰。再加上契丹贵族开始加大对其他部族的压榨,包括女真族之内的其他部族开始崛起,反抗。可以说,辽国的灭亡也和耶律洪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赵煦自然不知道日后的事情,但他却判断得出,辽国确实不想和宋朝打仗,毕竟两国都没捞着什么好处。赵煦也知道,辽国是不可能放弃燕云十六州的,因为那是辽国大半的钱粮税收之地,哪里肯轻易让出?

    "唉,燕云之地啊..."

    赵煦叹了口气,提笔写了一封密信给皇城司,让皇城司派人保证***的安全。赵煦知道,一旦那些外国的间谍知道了这份小报是出自***的手,那么***十有九八是要遭受暗算的。

    王庆也是稀罕,从太祖起,哪一个平民能得到如此圣眷?

    莫说是平民了,就算是朝中大臣也没这个福分啊!要知道,皇城司向来只为皇帝一人服务的,如今皇城司还有"照顾"***,那真的是奇闻了。

    ***也想不到,他的一份小报原本是想出口恶气的,没想到却给自己带来了无尽的麻烦。

    京华报社来了六个不速之客,***知道,这肯定又是皇城司。

    他就想不明白了,为什么皇城司好像附骨之蛆一样,盯着他不走了呢?

    这些个皇城司亲事官也是无奈,我们也不想的啊?要不是你胡来,官家会这么着紧你?如果有可能,他们还真想劝劝***:小官人你就消停一会吧,再这么弄下去,皇城司都要专门帮你擦屁股了...

    这六个皇城司亲事官,虽然不吃张家的,不用张家的,但是每日往京华报社这么一杵,***走到哪,他们就跟到哪,气得***拿出令牌让他们走远一点,却得到**的一句话:"恕不能从命..."

    当今圣上的密令,怎么着都比一块令牌更有用吧?反正这几个皇城司就认准了***,像一块牛皮糖一样,怎么都甩不掉了。"我这不是自找麻烦吗!"***哭笑不得了,好在他在忙银行的事,多几个护卫也还说得过去,也就留他任他了。

    两日之后,最令人担忧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辽国的使团之中,居然有人被刺杀在了都亭驿外不远处!所用凶器丢弃在街上,是一柄朴刀,上面写着"兵部监制",明显是一把宋朝的制式军刀。居然有人胆敢用宋朝军刀来刺杀辽国使团?这岂不是在打开封府的脸,打大宋的脸吗!

    "轰"的一声,汴梁城沸腾了,这可是极其严重的外交事故啊,一个处理不好,就是两国的交战!

    赵煦下旨,立即展开追捕,缉拿凶手!

    同时,大宋也派出了使团,准备向辽国说明情况。

    一时间,汴梁城中风起云涌。

    而暗中,不知道是多少股势力的交战!(未完待续)

第两百五十一章:真凶疑云

    "你说,那辽国使团遇害,到底是何人手段?"

    辽国使臣遇害一案,早已传遍汴梁城,人人都在讨论凶手到底是何人。酒楼茶肆之中,低声交谈此事的人可不少。

    "不知晓,但辽人如此高调,依俺瞧来,早晚也是取祸之道..."

    "马后炮!若是你知晓,怎生不去报官?"旁边一人嘲讽道,要是这么说,谁都能事后诸葛亮了。

    "嗐,这有甚么难猜的,无非是几国相争,底下之人遭灾罢了。依俺瞧,那肯是辽人为祸太久,惹了别个,却想栽赃给咱大宋..."

    "这不是和尚脑袋上的虱子,明摆着的事么?"

    确实,杀了人却遗留下凶器,偏生又是宋朝的制式军刀,这栽赃的意味实在是太足了些。但没办法啊,没有抓到凶手,从证物上看,凶手就是宋人,而且还是军中士卒。军刀的出处,很快开封府衙门的巡捕也查出来了,这是别州厢军的军刀,不知怎么地就遗失了。然后,又不知怎么地出现在了汴梁城中。这里面,好像有着很大的阴谋。

    但是,要知道宋朝军队的装备实在铸造得太多了,这一把刀是多少年前遗失的,根本无从查起。

    这些年来,各路各州大大小小起义不断,厢军忙着剿灭他们,自身也损失不少。遗漏几把制式的朴刀,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想从证物入手去追查凶手,那实在是太强人所难了些。

    这桩悬案自带的话题性,不仅在汴梁城中热议,而且在辽国的中京大定府也在热议。没办法,使臣都被人干掉了,能不讨论吗?不仅讨论,还气势汹汹地要求宋朝交出凶手!说来也是冤枉,好端端的派出使团跟你说明情况,不要动刀兵。结果呢,你倒好,把使臣都咔嚓掉了。虽然明知道不会是宋人做的,那实在太没脑子了一些,可辽国毕竟是"蛮子"多,喜欢直来直去,捉不到凶手只好把宋朝看作是替罪羊了。

    要说辽国的制度也是怪,因为是皇帝巡狩制度,所以都城也有五个,分别是上京临潢府、中京大定府、东京辽阳府、南京析津府和西京大同府。但只有上京临潢府是首都,其他均是陪都。至辽宋澶渊之盟后的极盛期,中京政治作用虽然加强,辽国皇帝也是经常在大定府,但仍没有改变上京首都的地位。

    赵煦近来觉得诸事不顺,要说麻烦,几乎全都是***惹出来的。

    除了不知情的吃瓜群众,知情的人都知道那份小报是出自***之手,而那份带着非常明确攻击性的小报,就是这件事的导火索。

    要知道,宋辽虽然表面挺好,但其实两家是世仇。

    别的不说,两国征伐期间互有大将阵亡,这是不争的事实。这段世仇,可不会那么轻易就抹去了。更别说,宋辽边境上经常互相打草谷,这也是宋辽高层默认的事情。可宋辽虽然是表面兄弟,也不代表就能戳穿啊!而且,这份小报一出,肯定会刺激到了不少人的神经。

    别的不说,单单是辽国对西夏的政策,对女真的政策,甚至对高丽,对统治下的其他部族政策一曝光,那么问题就来了。谁都知道,辽国现在不想和宋朝打仗,因为辽国内部的矛盾也不少,前些年还发生好几起叛乱的事。

    这份小报并非怂恿宋朝要进攻辽国,而是旨在点明辽国的软肋,这个自称是天下第一强国的辽国,也不是那么顺风顺水的。而且此次辽国使团前来,就是要稳住宋朝,不要开战。

    看不得宋辽两国靡合的人太多了,别的不说,女真、西夏都是这样的。特别是西夏这个疯狗,不仅和宋朝连年大战,甚至对辽国也时而示好,时而入侵掠夺人口和财物,两国之间也打过不少仗。乖乖,宋辽两国都和好了,岂不是要联手攻打西夏了?

    "所以西夏人的嫌疑最大?"

    赵煦有点不相信,连他都能猜得到的事,西夏人会做?

    王庆也有点尴尬,不是他能力不足,实在是凶手太狡猾啊!

    "回禀陛下,眼下的证据,都指向西夏人..."

    西夏在汴梁布置有间谍,这事赵煦知道。就好像宋人也在西夏的都城兴庆府,西京西平府那里有着暗探一样。要想把这些间谍找出来也不容易,毕竟是间谍,肯定隐藏得很好。但是赵煦并不觉得西夏人会这么做,原因很简单,西夏人正磨刀霍霍向平夏城了,哪里还可能挑衅宋朝?别说什么,宋朝的刑侦手段是当世最高明的,若是被发现了蛛丝马迹,那就是弄巧成拙了。

    西夏人不会这么笨,提前打草惊蛇。

    既然不会是西夏人,那么问题就来了,到底是谁呢?

    赵煦突然又拿起***的那份小报,目光锁定在女真二字上面。

    "难道是女真人?"

    赵煦心中一旦有了这个想法,就越来越觉得可能了。就好像西夏李元昊建国那时候一样,都是要扭转宋辽视线,以赢得发展时间的。女真人现在做的这事,不也是这样吗?"查,立即去查女真人,不要走漏了任何女真人!"

    不得不说,赵煦是非常聪明的,窥一斑而见全豹,可惜他这时候才发觉,还是太迟了。

    等王庆派人赶到女真商贾之处,发现他们早已经提前撤离了,就算拍马去追,也赶不及了。赵煦那个郁闷啊,怎么就忘了女真人呢?他们是最希望宋辽再启大战的,那么他们就能浑水摸鱼了。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故事,可不只是宋人才会的,女真人用起来也是极为熟稔!

    没能抓住女真人,自然也拿不住凶手。

    ***虽然隐隐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但他已经被皇城司盯住了,也无法传递信件给赵煦。关键是,他只是猜测女真和西夏有勾结,出主意的是女真人,动手的却是西夏人。只不过,拿不住凶手一切都枉然的。

    最后,事情还是不了了之,以宋朝赔款二十万贯息事宁人。

    平白无故丢了二十万贯,赵煦能给***好脸色才怪。于是,得罪皇帝的下场就出来了,***被皇城司困在了汴梁城中,出不去了!(未完待续)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1218/ 第一时间欣赏大宋好官人最新章节! 作者:飘依雨所写的《大宋好官人》为转载作品,大宋好官人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大宋好官人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大宋好官人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大宋好官人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大宋好官人介绍:
开封繁华,市列珠玑。张正书穿越到了北宋元符元年,开启了他的逍遥人生。没事就种种田,搞搞发明,赚赚钱,娶个娇妻过幸福日子。然而,无心插柳,他获得了一个好名声。佃户、工匠评价他:“张小官人雇我做工,薪资不曾短过,过年还有福利,真是好人!”合作商贾评价他:“张小官人有好买卖都告知我,合作共赢,诚信之人!”皇帝评价他:“为国着想,为君分忧,乃大宋好子民!”唯独邻国对他咬牙切齿:“这绝户毒计是谁想出来的?实乃天底下第一恶人!”(有两百万字完本作品,人品保证不断更)大宋好官人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大宋好官人,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大宋好官人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