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其他小说大宋好官人TXT下载大宋好官人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大宋好官人全文阅读

作者:飘依雨     大宋好官人txt下载     大宋好官人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八百六十七章:常朝

    张正书想骂娘,他虽然天天早起,可从未试过天未亮就被人从被窝里叫起来,眼巴巴地赶到皇宫前,天都还没亮呢!

    这会不是例朝,可常朝一样是要早起的。

    垂拱殿的常朝,官家接受中书、枢密院、三司、开封府、审刑院、请对官的奏事,然后大约在辰时退回大内吃早饭。垂拱殿的常朝,又叫视朝,这是宋朝皇帝见大臣的重要途径。待得大内禁门开启后,垂拱殿常朝马上开始。乘坐着四轮马车的张正书,倚靠着马车在微微的颠簸中补了一觉。

    没办法啊,即便张正书住得近,也要五点就起床了。要知道,张正书再怎么早起,也是六点之后的事情了。这个时间段,真的太不人道了。

    到了待漏院前面,马车夫停车后叫醒了张正书:“小官人,到皇宫了!”

    没办法,这马车夫太兴奋了,没想到有朝一日他也能成为官老爷家的车夫!这一回算是大大露脸了,看看周围的官员,坐四轮马车的寥寥无几,这个马车夫立马就骄傲了:“都是官,还是我家小官人威风些!”

    那些在待漏院前的官员,也像看傻子一样看着这四轮马车:这怕不是傻子吧?就算你俸禄高,你贪了不少钱,也不用这么造谣过市好伐?

    要知道,这四轮马车就没有在五千贯钱以下的,就算是山寨货,也要几百贯钱!再加上雇佣马车夫,养马,保养的钱,海了去了。

    而且这些官员也是识货的,瞧了瞧这四轮马车的精钢车轮和橡胶轮胎,就知道是真货无疑了。再看看后面那用精钢和树漆做成的车牌号,那些官员更加皱眉了:“到底是哪一个同僚,敢如此招摇?”

    不多时,谜底揭晓了,张正书穿着紫服,但没有佩鱼,戴着三梁冠,犀角簪导,不着单衣,银剑、佩、师子锦绶,银环挂在胸前。

    “原来是一武臣!”

    众多文官不屑了起来,章惇却脸色讶然,心中略微升腾起一股危机感。

    别人不清楚,章惇是清楚的,这个人是有多深的圣眷!先前这人不想入朝为官还好,章惇忌惮心渐去。但现在这人被官家召为常朝的常参官了,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张正书有过人之处,再联想到他的主意,每每都证明了是可行的。这样的臣子,很可能会威胁到章惇的地位,你说章惇能不开始提防吗?甚至章惇对蔡京,对曾布都没有这种感觉。

    “小官人,要不要现在就进待漏院?”

    那马车夫巴不得张正书现在就进去,他好在一众文官的家仆中摆一摆谱,显露一下张家的财力。

    “先吃早饭再说。”张正书可不会委屈自己的,天大地大,肚子最大。

    待漏院前有不少早点摊,虽然不够张正书自己做得好吃,但胜在有特色。再加上汴梁城中生活富足,早点的样式多种多样。什么肝夹粉粥、包子馒头胡饼……应有尽有。张正书找了一家人多的,要了一碗鱼片粥吃了起来。那马车夫有点急了:“小官人,要是误了时辰,那可如何是好?”

    张正书慢条斯理地说道:“误了就误了,怕什么?”他还巴不得赵煦免了他的官呢,这点事算得了什么?那马车夫无奈了,只能打着灯笼,伺候着张正书喝粥。

    吃完后付了账,又给了几文钱小费,张正书才慢悠悠地走进了待漏院。

    此时已经是卯时了,最多还有十几分钟,禁门就要打开了。

    走进待漏院后,张正书好似多年未见的老友一样,拉着那些文官就推销起自家的产品来了:“诶,这位同僚,你好你好,我是‘家乐福’超市的,这是我的名片。如果需要什么商品,你尽管说,拿着我的名片到‘家乐福’去,任何商品都能打八折!”

    “诶,这位相公你有好运了,这里的商品打八折要不要去看看?拿着我的名片就行……”

    “听闻这位同僚喜欢喝两杯?‘仙醁’果酒尝过没有?来‘家乐福’超市,拿着我的名片还能打八折哦!”

    ……

    这些文官都惊呆了,他们不敢相信,居然有商贾把生意做到了朝堂上来了。

    难道这人就不怕被弹劾的吗?

    还是不知者无畏?

    要不是大内的禁门准时开了,怕是张正书能把一众常参官都派出名片。

    这不,张正书还意犹未尽:“诸位同僚,没有拿到名片的下了常朝还能来我这里拿啊!”

    章惇也被塞了一张名片,他拿起这张名片,感受了一下这种纸张,发现居然是硬纸,拿着很有质感。上面用金粉写了张正书的名字,还有“家乐福”超市的位置,还有一幅简陋的地图。背面则写了一句“广告语”:选百货,来家乐福!还写了超市里卖的商品:油、米、酱、醋、茶、酒、衣、鞋、香水、南北奇货……

    “这小子……”

    章惇也不得不佩服张正书的天马行空,居然能这样做生意。不过,这样注定是要被弹劾的。

    朝堂之上,岂是市井之地?

    常参官三三两两走到了垂拱殿之外,张正书却也不消停,想要继续派发名片。可一看到章惇,张正书就忘了此事。“章相公,别来无恙啊?有空到报社去,我请你吃酒。”

    章惇都快要被坑哭了,这话特么的能乱说的吗?以为这是打家常啊?于是,章惇只能眼观鼻,鼻观心,不去理会他。

    但是,这时候出来一个身材还算魁梧的文官,冷冷地说道:“皇宫之内,不得喧哗!”

    张正书一愣,心下暗喜,总算把一个有正义感的文官炸出来了:“这位相公,未请教?”瞧着他穿着正二品文官的官服,张正书也有点诧异,朝廷里还有这等正直的官吗?

    “老夫蔡卞!”

    张正书一愣,原来是蔡京胞弟,官至尚书左丞的蔡卞。

    “原来是蔡相公,失礼失礼。我不懂规矩,站好就是了。”凡事不能过,张正书也不愿拂了蔡卞的面子。且不说这尚书左丞,是位列执政,为宰相副贰,居六部尚书上,参议大政,与左、右仆射合治省事的大官,蔡卞这人还是值得尊敬的。

第八百六十八章:开怼

    在一旁冷眼观看的章惇却觉得奇怪了,心道:“这小子居然还有这等眼光,知晓进退?”

    其实,章惇怕是失算了,满朝文官只是碍于张正书武臣的身份不愿和他多说话罢了,但经过张正书一阵插科打诨,他们对张正书的感觉大为改观,也没有那若有若无的敌意了。

    可对于张正书来说,交情归交情,你丫的贪污渎职,老子一样在报纸上写臭你!

    看看现在的蔡京就知道了,已经没有官员敢和他往来了。报纸的影响力,就是这么巨大!

    那些文官也知道,虽然他们对张正书生不出什么恶感来,但这并不能改变他们是天生的敌人这个关系。

    张正书消停了,可那些想看戏的文官却有点遗憾了。张正书就像掉进沙丁鱼群中的那条鲶鱼一样,无时无刻不在刺激着这些文官的神经。没办法,一众文官里,就张正书一个非正式武臣的存在。什么叫非正式呢?就是还没正式走马上任,连个衙门都没有的武臣,确切来说,应该只是个武阶官而已。要是张正书出生在将门,那他就是个吉祥物,拿来摆设用的。看看石可斓就知道了,这是大宋的悲哀啊。

    不多时,彭元量出来宣召众臣进殿面圣,张正书自觉地排在了最后。

    进了垂拱殿,赵煦已经端坐在龙案前了。

    和大朝会不一样,垂拱殿的常朝比较随意,皇帝端坐在龙案前,跟群臣商议对策。

    其实,相比起大朝会,这个常朝才是皇帝和大臣真正解决国事的地方。

    君臣互相问礼过后,常朝就开始了。一件件国事被提出来,然后群臣“唇枪舌战”,斗得不亦乐乎。然而,张正书却兴致缺缺,一来这种国事在张正书看来根本无关要紧,即便朝堂上制定得再好,到了地方上也是阳奉阴违的。没有监督的行政,朝廷根本没有掌控全国的能力。

    说白了就是基础设施太过落后,年久失修的官道,根本支撑不起大宋朝廷掌控地方,皇帝掌控天下的野心。

    看看赵煦他们讨论的国事就知道了,全都是一些“过时”的消息,不是某某地方发生了什么事,要怎么善后;就是一项政策要不要施行,反复在扯皮;又或者是纠结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比如一个官员怎么行为不检了……诸如此类,听得张正书直翻白眼,哈欠连连,差点没睡过去了。

    赵煦却注意到了张正书的表现,找了个借口说道:“张卿,你如此信心十足,想必是有高见?”

    张正书一时间没反应过来赵煦是叫自己,他也四处地望着,看看是哪个倒霉鬼。

    “张大夫,陛下问你话呢?”

    彭元量知道张正书走神了,连忙提醒道。

    张正书一愕,指了指自己,惊讶地说道:“我啊?”

    赵煦满脸铁青,说道:“朕确实是在问你。”

    “问我啥事?”

    好嘛,这小子根本就是走神溜号了,一点都没把他们的紧张激烈的讨论听在耳中。

    其实也不怪张正书,这些文官们的之乎者也说得太溜了,张正书连他们要说的意思都需要仔细想一番,能跟得上他们的思维才怪了。

    赵煦被气乐了:“朕是问你,如今中原地少人多,有何解决办法?诸卿适才说了,要加大募兵,或沿用流放制度,让有罪之人流放至边远地区……”

    张正书听明白了,这确实是北宋末年的困境之一。

    中原的人口太多了,大抵上占了大宋人口的六、七成之多。要知道,中原才多大点地方啊,大宋也只是占了不到三分之二罢了,也就是一半强一点。河套地区、幽云十六州,还有长城以南很大部分都被西夏和辽国占据着。可以说,以往历朝历代中原土地广大,容纳多点人口也说得过去,但是宋朝不一样,中原地区和江南几乎的等同的面积,你说该怎么选择?

    “简单啊,移民就行了。”

    张正书信口开河地说道,“长江以南那么多地方,把中原百姓移民到江南去,啥问题都解决了。”

    赵煦一愣:“移民?!”

    这时候,枢密使曾布冷冷地说道:“张大夫不会是信口开河罢,中原百姓故土难舍,如何能移民?”

    这句话一出,诸多文官纷纷附和。他们不是看不到有这么一条路,而是实施起来太难了。

    “张大夫,此话吾不敢苟同,且不说江南之地多瘴疠,这路途遥远,路上也不知要倒下多少性命!”

    “不错,且夫天大地大,为何非得移民江南?西北、东北之地,亦能移民!”

    ……

    赵煦没想到,张正书开口之后,居然惹来这么大的声讨,也只能感慨张正书真的被他塑造成了一个孤臣了。

    待得群臣的声量小了之后,赵煦才缓缓地说道:“张卿,你可还有甚么要说的?”

    “诸位同僚说的,都是高屋建瓴的话,我佩服至极。”

    张正书露出了淡淡地不屑,也明白了这些所谓重臣,都是脱离实际的人物,也不客气了。“但我向来奉行一个准则,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位同僚,你刚刚说江南路途遥远?那你去过江南没?你知道从汴京到江南,走水路要多久,走旱路又要多久吗?还有,江南多瘴疠?怕你的消息是唐朝时的吧?

    对了,曾相公说的故土难舍,我是不敢苟同的。如果汉人故土难舍,怎么能从黄河流域一直把版图扩展到现在这个地步?汉人之所以故土难舍,完全是因为道路不通。如果把官道都铺上水泥,马车能快速奔跑,半月就能从中原到江南,你看看百姓还会故土难舍吗?

    还有,西北、东北能移民,但那里有适合耕种的土地吗?怕是诸位同僚都不清楚,在江南种植两季稻,一年一亩地能收入七石稻谷吧?我可以说,江南的耕地比整个中原加起来都要多,而且比中原的土地都要肥沃得多。如果江南移民成功的话,整个大宋能再多养活三万万人!”

第八百六十九章:怒怼

    张正书的一席话,把在场的文官都怼了一遍,根本不给任何机会。没办法,张正书把起床气都撒在这些文官身上了。先前他还对所谓的常朝有所期待,但发现是这样一个情况,完全是在扯皮,浪费时间,张正书就不能忍了。怼,怼得这些所谓的大臣脸面全无,看看他们还是这么务虚不!

    “要是你们想要具体数字,我回头就把具体数字拿来给你们看,看看到底是应该移民江南,还是移民西北、东北?”

    面对如此不客气的张正书,这些文官沉默了一会之后,又开始批驳张正书不懂朝堂规矩,胡言妄语,蛊惑圣上了。张正书冷笑着看他们表演,也不做声了。

    赵煦也明白了,好像发现宝藏一样看着张正书,心道:“这小子真的是啥都不怕啊!不过也好,我总算明白了,江南是以后国策之重点所在!”一想到两季稻的产量,赵煦的脸上就开始涨红,好像大宋的国力已经上升到一个庞大的地步了。

    “此事……且再议!”

    赵煦开始保张正书了,惹众怒是不可取的,即便张正书是孤臣,也不能这么用的。“张卿的话,朕觉得还是在理的。诸卿再各自拟一份奏折上来,务必详尽!”其实,赵煦这是把功劳分给那些大臣,众文官也知道这一点,欣然接受了。

    为什么这些文官不愿意去江南呢?

    其实就是因为消息闭塞,或者是刻板偏见问题。

    即便是章惇,他是福建人,又在江南当过官,还杀戮过不少人,他也无法接受江南。这都是因为在这些文官的印象中,中原是天下膏腴之地,百姓怎么可能抛弃中原这样的膏腴之地,去江南这等南蛮之地呢?

    但是,听了张正书那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些文官就萎了。

    江南,历来都是文官贬谪的地方,历朝历代不知道多少文官被贬到江南,客死他乡。

    这也是文官们谈起江南就变了脸色的缘故,没有人喜欢被贬谪,因为被贬了,就代表着你已经在政治斗争中失败了。成王败寇的规则,在哪都适用,赢家通吃的情况下,难道还会对失败中怜悯不成?

    但反对归反对,如果江南变成了第二个中原,环境也不恶劣了,那对文官们来说,倒是好事。最起码啊,以后被贬江南的时候,也不用担心在路上就死了。

    赵煦见张正书这条鲶鱼果然厉害,然后再接再厉地说道:“昨日朕看了一份奏折,是泾原路经略使章楶呈上来的。奏折有言,西北禁军粮道屡屡受袭,近一月来,竟损兵折将达千余人。如此下去,西北禁军怕是有粮草不济之险。诸卿,可有良策?”

    这个议题张正书还是挺感兴趣的,要知道他很想知道,如果大宋吞并了西夏,历史又会是怎么一个走向。

    只是群臣被张正书开大招嘲讽了一番,没有人敢再吭声了。

    沉默了一会后,枢密使曾布阴阳怪气地说道:“陛下,何不听听张大夫的高见?”

    赵煦也知道,这药效怕是有点强劲了。要知道这些文官们最拿手的东西是什么?那就是在朝堂上辩论了,一副不把对手辩倒不罢休的架势。可张正书呢,一上来就用大量的事实拍打在他们的脸上,毫不留情地说他们脱离实际,根本一点建设性都没有,这叫眼高于顶的文官们怎么吃得消?

    不错,这些朝中大臣确实是脱离了实际,要不然也不会出现“熙宁变法”中的种种问题。

    也亏得章惇补了一些漏洞,不然的话,赵煦甭想把新法继续下去。

    张正书就好像揭开皇帝的新衣那个小孩,让文官都挂不住脸面了,只能用他们最擅长的手段去攻击张正书。你不是说我们脱离实际吗,你牛逼一个给我看看?

    赵煦也猜得到文官们的心思,但却没有点破,因为他也想听听张正书有何高见。

    “张卿,你且说说?”

    张正书当然知道是怎么回事,但却要装糊涂地问道:“适才官家说得有点不明不白,我就想问一问了,西北禁军此刻驻扎在何处,粮道又是在哪里?很多人常常讥讽赵括,说他是纸上谈兵。但我们纸上谈兵,也得有张纸,有张地图啊?”

    赵煦一愣,突然想起张正书弄出来的沙盘,他就有点不快了。

    但旋即,这不快很快就消失不见。因为,张正书点出了朝中的务虚作风,狠狠地削了一顿,赵煦是求之不得的。

    “来人,把地图呈上来!”

    这下,很多文官都心中冷笑了开去:“一个小小商贾,还懂得瞧地图?”

    不错,这会地图算是军事机密,谁家要是有地图,若非将门出身,怕是要以谋反论罪的。

    都没接触过地图的人,要是懂得看地图,那怕是说不清吧?

    文官们眼瞅着来了机会,都跃跃欲试,一旦张正书在地图上指点江山,他们就会立即跳出来攻讦,让张正书“死无葬身之地”!

    不多时,地图被呈上来了。

    张正书一看这地图,只能苦笑。没错,和想象中的一样,这样的地图太粗糙了,就比小孩子画图好了那么一点点。要精确没有精确度,要比例尺也没有比例尺。换成“黑客”成员去描绘地图,怕是都要比这张地图精确一百倍!

    张正书盯着这幅地图看了良久,却一言不发。

    赵煦忍不住了,问道:“张卿,可瞧出甚么要紧的问题?”

    张正书头也不抬,直言不讳地说道:“抱歉啊官家,我……看不懂。”

    这不是假话,而是张正书的真话。这地图实在太抽象了,也不是上北下南的,周围也没有什么说明,只是标注了山峰、河流和城池而已。这么简陋的地图,还想打赢,张正书觉得有点痴人说梦。要知道,这可是在敌人的地盘啊,敌人占据了地利啊!你连精确的地图都没有,这仗怎么打?

    赵煦差点没失态,失声说道:“你看不懂地图?!”

第八百七十章:地图炮

    赵煦的言下之意,自然是“你不懂地图,那你又叫拿地图上来给你?”

    一开始,文官以为张正书知道了前面是一个坑,所以选择不跳。可现在,张正书跳进了一个更大的坑里——欺君!

    没错,就是欺君。张正书都不懂看地图,叫拿地图来,这不是欺君是什么?当即就有文官跳出来,指着张正书的鼻子骂了,还恳请赵煦治他的欺君之罪。张正书也不客气,当即回怼道:“不懂就是不懂,难道像你们不懂装懂,祸害国家吗?我只听闻术业有专攻,人不是读了两本圣贤书,就能说自己是文武全才的。别的不说,我让你去领一支偏军支援西军,你敢吗?再说了,打仗要庙算,可庙算都不曾根据地图来判断敌情,怎么打得赢?”

    赵煦皱着眉头,怒道:“够了!”

    这下,两边都偃旗息鼓了。

    “张卿,你哪里不懂?”

    这是赵煦问张正书的,他也知道,没有看过地图的人,确实一时间找不到门路。更何况,这行军地图,和一般的地图又有所不同。

    “除了山峰河流城池能看得清楚之外,其他的都看不明白。地图所指方向不明,山峰大小高矮不明,河流大小流速深浅不明,城池大小人口不明,这样不详不尽的地图,我怕是无法给出最好的建议。”

    张正书实话实说道,事实就是这样。想凭着这样的地图打赢西夏,张正书觉得自己之前的预料是太过乐观了。

    赵煦却是一愣,他原本以为张正书这是想要蒙混过关的,毕竟刚刚也瞧见了那些文官的态度,这简直是天生对头啊!就算是孤臣,也没有这么玩的吧?硬生生把自己推到文官的对立面,这样做对自己有什么好处?

    但偏生,张正书不知道退让为何物,愣是把所有人都骂了一遍,甚至连赵煦都没放过。

    听着张正书的言下之意,赵煦分明觉得张正书是在说:“呵呵,就凭你们这些渣渣,还想打胜仗?做梦去吧!”

    说真的,赵煦很不爽,但被张正书说得一愣一愣的,都不知道怎么反驳好了。

    这时候,枢密使曾布再次站了出来:“张大夫此言差矣,自古以来地图皆是如此……”

    “呵呵,还皆是如此呢,曾相公,周朝的时候还钟鸣鼎食呢,你现在咋不效仿?唐朝时如厕还用厕筹呢,你咋不用?”

    张正书的怼人功力,那是直线的上升。没有办法,摊上一个贱呼呼的系统,想不提升怼人功力都难。再加上现在张正书实在看不起满朝文官,觉得没有一个做实事的,心情很不好,怼人就理所当然了。

    枢密使曾布听了张正书这话,气得胡子都歪了:“张大夫,这可是朝堂之上,焉能口出污秽之言?”

    张正书不屑地看着曾布,他实在看不起曾布,为了一个宰相的位置能不择手段如此的文官,实在不值得尊重。

    “呵呵,承认落后很困难吗?如果今人不比古人厉害,今日不比古时先进,那过了这么多年都是乐呵乐呵过的么?还是说,这几百上千年,都活到狗身上去了?”张正书继续怼,让在场的文官都吓到了。

    这是个刺头!

    在场的文官们都看出来了,赵煦这是找了个什么浑人进来啊!还有没有考虑他们脆弱的自尊心?

    当即,所有的文官都开炮了,张正书也来者不拒,言之有理,把一众文官都怼得生活不能自理,还偏生振振有词。

    赵煦都看不下去了,怒容一现:“够了!这里是垂拱殿,不是街市口!”

    殿中安静下来后,赵煦才阴沉着脸说道:“张卿,你说话太过了,罚俸半年!”

    “官家,请允许我辞官,我不想和一群猪共事。”

    张正书淡淡地说道,丝毫也没有反省的觉悟。

    赵煦一愣,这特么是什么操作?!把人怼了一遍之后,然后辞官,还放了一个地图炮,把所有文官都得罪了一遍。

    不过,赵煦很快就明白过来了,张正书这是在花样辞官啊!

    “不准!”

    赵煦也开始咬牙了,把我都骂了一遍,还想这么痛快走人?天底下哪里有这么好的事?

    那些文官也惊呆了,他们是猪?卧槽,你这小武臣是没死过吧?看我们……等等,怼又怼不过,人家根本不虚你;引导舆论,人家有报纸在,你的话语权大得过汴京城里销量第一的报纸?就算弹劾,欢迎欢迎,人家巴不得想辞官不干了!这么一来,人家几乎是没有破绽啊!

    有道是“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这些文官才算明白,这小子是怎么样一个滚刀肉。

    不跟他一般见识吧,人家只是个十六岁的小娃娃,比自家孙子都大不了几岁。可人家不这么想啊,根本毫不客气地指着你的鼻子骂,多好的涵养都顶不住这个呐!

    气人,太气人了!

    张正书也有点失望,本想着憋着这么一个大招,想让赵煦头脑一发热就准许他辞官的。没想到偷鸡不成蚀把米,反倒成了免费给赵煦打工了。官照做,可惜连俸禄都没。

    说实话,张正书也不靠这点俸禄吃饭,可终归是不太爽。

    “张卿……”赵煦平复了一下心情之后,继续沉着脸问道:“既然你说这地图不行,那要甚么样的地图,才符合你的要求?”

    “沙盘!”张正书立即开口说道,“实地地形按照比例尺建造的沙盘,最不济,也要有一个等高线地图,配合最精细的线路图,没有这个,别想在党项人身上占到什么便宜。”

    赵煦知道沙盘,但不知道等高线地图,还有什么线路图,只能哑口无言:“张卿会做?”

    “不会,我没时间。但我知道方法,你派几个人来,我教他们就行了。”张正书牛逼轰轰地说道,那语气就像是在说:不是我针对谁,在坐的都是辣鸡。

    赵煦:“……”

    群臣:“……”

    “张卿,地图一事暂且不说,你有何计策破党项人不断袭击粮道?据探马报告,还有契丹人混入了其中。”赵煦为了避免自讨苦吃,只能转移话题了。

第八百七十一章:财政预算

    “简单,我有水泥就行。”

    张正书很轻松地说道,“有了水泥,天底下啥地方都能占领。”

    “嗯?!”

    赵煦的呼吸突然急促了起来:“张卿,此乃朝堂之上,若是信口胡言,朕会治你罪的,切莫自误!”

    “自误啥啊,都说你们的脑子僵化了,只懂得从那几本被翻烂的圣贤书里找答案,你们又不肯承认。天险之城在建了,你们不会不知道吧?银行只用了大半年时间就建成了,你们该不会看不见吧?还有‘家乐福’超市,你们该不会选择看不到吧?还有祥符石家最高的楼房、内黄口推到重建的县城……例子太多了,我就不一一说了。这里面的关键是啥?水泥!”

    张正书顿了顿,才用极为肯定的语气说道:“胡人的优势在于马匹,在于机动性。我们一旦有了水泥,那马匹基本就没用了。试想一下,在战略要地,只需要几个月的时间,就建起一座坚不可摧的堡垒,你骑着马能打得进去?建城,不是我们汉人最为擅长的吗?还有,若是怕孤城在外,可以选择建立堡垒群。想进攻的话,把堡垒群一路推过去,谁打得过我们大宋?!打野战打机动战打不过,还不会打守城战吗?”

    这个法子不是张正书凭空想出来的,前一世张正书就喜欢玩帝国时代,他太清楚防御塔的威力了。

    一座防御塔或许还没啥,但一排不规则的防御塔形成的交叉火力,那真的是没得玩。

    即便游戏和现实有差距,不一定会有这么好的效果,毕竟党项人和契丹人也是会用步兵,也会用攻城器械攻城的。但是,堡垒群是绝对能限制对手骑兵的,只要操作得当,攻无不克战无不胜那绝不是幻想。别的不说,在后世已经有枪炮的前提下,连环地堡群,都是破解游击战的最佳办法。除非对方有重型武器可以击破地堡,不然的话游击战到最后都会被压缩生存空间的。

    当然了,堡垒群也不是没有制约。

    首先,即便以后世的条件,都无法备得齐这么多的建筑材料去修筑堡垒,何况是宋朝?

    要知道募兵比修建堡垒划算多了,修筑堡垒不知道要花费多少。

    别的不说,怎么把水泥从汴梁城运到边境去,这都是一个大问题。

    所以,张正书说了等于没说。

    赵煦也知道这个计划是绝对可行的,但是为了一场战争,要付出这么大的代价吗?

    灭了西夏之后,大宋的国力又会衰退到什么地步呢?

    果不其然,就有文官出来抨击这个计划了:“信口开河,异想天开!”

    但是张正书岿然不动,淡定地回怼:“你觉得我这个计划不行,你就摆事实讲道理啊,骂人谁不会?”

    这些文官都是纸上谈兵的类型,哪怕是会点庙算的,又怎么比得上拥有系统的张正书?只见张正书列出了修筑一个方圆只有八平米,高两丈的堡垒所需的钱银,大概是在一千五百贯左右,里面不仅可以藏兵十余人,还能储粮备战,甚至还能通过射击孔,往外面射击箭矢。在堡垒顶部,还能布置床弩、抛石机,这绝对是一个大杀器。

    只要规划得当,火力交叉能让所有的骑兵绝望。

    更重要的是,这些堡垒还能充当烽火台的作用。因为够高,所以在一望无际的平原或者高原,能提早发现敌人骑兵的行踪。只要发现了骑兵的行踪,或者敌人的行踪,再配合运粮车结一个团团围住的车阵,保管能让敌人会面对一个刺猬般的运粮队伍,吃不下,烧不掉,还自身损失巨大。

    种种好处放在赵煦面前,轮不到赵煦不心动。

    “……用水泥修筑堡垒,只需要征调当地民夫,几天就能上手。且修筑堡垒,也能提升当地经济,民夫有钱买粮,有钱买其他货物,商贾也更加愿意往西北跑。到时候,还愁商贾不会运粮到西北去吗?这不止是对商贾有吸引力,对夏国境内的汉人,同样有吸引力。看到大宋境内的汉人活得这么滋润,他们会没有点想法?到时候朝廷再颁下政令,让归降过来的夏国汉人到江南去开荒,不仅能瓦解夏国的民心,还能顺带开发江南,一举数得,何乐而不为?”

    张正书的侃侃而谈,赵煦是真的心动了。

    相比起其他文官的嘴仗不休,只有张正书的建议最有可行性。

    “但是钱呢,钱从何来?”枢密使曾布端着朝笏,满脸的激动,看模样像是要和张正书打架一样。

    张正书手里也单手拿着朝笏,一脸挑衅地看着曾布:有本事过来啊?

    赵煦也被泼了一盆冷水,当即醒悟了过来:“张卿,你且说说,这钱银怎么解决?”

    “这不是明摆着的事吗?”

    张正书鄙视地看着满朝文官,果然是一群看圣贤书看傻了的书生,连账都不会算。“任你再厉害,你能一下子修完所有堡垒不成?”

    赵煦一愣:“不行吗?”

    “当然不行了,长城是一年建起来的?”张正书觉得他们这群人都是缺乏生活常识的主,跟他们共事就好像碰到了一个理想主义者,天真得不行。

    被一个小娃娃鄙视了,差点没指着鼻子骂是猪,所有的文官都怒了。可惜,他们并不能反驳这句话,因为他们根本不能从专业的角度去驳倒张正书。再看看风向,赵煦明摆着是和张正书唱双簧的——其实文官们想多了,赵煦自己都意外得不行,但也算是有个惊喜吧。这样的情况下,有点政治头脑的人都明白不能说话了。万一被赵煦记恨上了,你就等着被踢出中枢,去地方啃沙子吃土去吧。

    “那张卿的意思是?”

    赵煦虽然有点不喜张正书的狂傲不羁,但赵煦也明白,这是张正书想撂挑子的办法,只能顺毛驴一样顺着张正书。

    “知道什么叫分期付款,分期还款吗?不明白的话,可以到银行去感受一下借贷业务。”张正书摇了摇头,要说

    皇权时代最让人诟病的,就是财政制度了,在后世看来,这简直是诸多漏洞。比如财政支出,明明是好几年的工程,为什么要一下子就把钱拿出来?就不会做一个财政计划,今年大概要用多少钱,这个工程一年批多少钱合适,再留一点钱急用的吗?

第八百七十二章:理念冲突

    张正书把“财政预算”的概念一说,赵煦都惊呆了:“你是说,可以一年批一点钱给西北禁军建造堡垒?”

    “当然啊,这是最优解。我估计,一年一百五十万贯就行了,起码能建造起一千个堡垒!或许,连一百五十万贯都未必要,因为材料运输非常困难。按一百座堡垒算,也仅需要十五万贯罢了。”张正书有点无语,赵煦真的想一步登天吗?“要想提升运力,必须修筑一条水泥路通往西北。这里面的投资,才是大头!”

    张正书算了一笔账,让赵煦明白了一点,原来财政管理真的不是一般人能玩得转的。

    “……大概就这样了,要是真的想玩这个模式,起码得准备两百万贯钱银,修一条水泥路通往西北。当然了,如果仅仅是想保住粮道的话,那恐怕十余座堡垒也就够了,这样压力也不会很大。”张正书给出了选择题。

    赵煦沉吟了好久,才对群臣说道:“诸卿以为如何?”

    这时候,一直没说话的章惇突然站出来说道:“臣认为张大夫所言极为可行,若只花十余万贯钱,就能保住粮道,可以一试!”

    宰相都表态了,剩下的文官却不出声,摆明了是要和张正书对着干。

    只有一向正直的蔡卞说道:“陛下,臣也认为可以一试!”

    接着,就是章惇一方的文官敷衍地表了一个态。

    蔡卞补充道:“陛下,张大夫所言‘财政预算’一事,是否能让户部也如此运作?若有‘财政预算’,国库压力想必要减轻许多。衙门想要用钱,必须书面呈上预算,户部才能批下钱款。如若用之不当,还能根据档案根查!”

    赵煦大喜过望,说道:“善!”

    今天的常朝,太多惊喜了,赵煦都无法掌控局面。

    好在除了张正书这一个怪胎之外,别的倒是没有什么波澜,再把户部的事情捋了一遍,赵煦就宣布常朝结束了。群臣依次退出垂拱殿,但赵煦却让张正书留了下来,劈头就问:“你想做甚么?!”

    “没想做什么,就是见识到了所谓朝廷重臣的嘴脸,不想干了而已。”张正书很平静地说道。

    赵煦没想到张正书这么直白,一口气顶在胸口,半天都舒缓不过来,然后怒极反笑道:“那在你心中,朝廷重臣是要甚么样的嘴脸?”

    张正书却问了一个问题:“一群高高在上的官员,连百姓疾苦都不知道,他们能制定得出什么政策,让大宋受益?说来说去,还不是为了自己一亩三分地的利益?就好像刚刚,他们提出的见解,建议,怕是连你都觉得好笑吧?”

    赵煦沉默了,他知道张正书说的是实情。

    “在这里我不想针对谁,只想说,如果一个朝廷重臣,连百姓疾苦都不知道,你认为他称职吗?这也是一种尸位素餐,而且是对大宋伤害最大的尸位素餐。民心是会变的,百姓永远向着对他们好的一方。如果朝廷脱离实际,怕是会重蹈‘熙宁变法’的覆辙,官员不满意,百姓也不满意,天下沸腾,最后导致失败。”张正书的侃侃而谈,让赵煦有点受不了。

    “你这家伙,是想做一个谏官?!”

    面对有点发怒的赵煦,张正书很平静:“我说的是事实,如果你连这个都听不进去,那你怎么正视整个天下?我曾经看过《韩非子》,里面有一句话写得非常好:‘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试问按照这个标准,朝廷里有多少文官武将是符合的?”

    赵煦冷冷地看着张正书:“你到底想说些甚么?”

    张正书突然笑了:“我想说什么,你应该知道的。没错,我就是要说,你说倚重的朝廷重臣,根本靠不住。这也是大宋内忧外患的根源所在,如果想要真正改革,你应该先从官员改革开始。言尽于此,你爱听就听,不爱听就当我没说过。对了,以后不要让我来上朝了,跟那群猪共事,我费脑子不说,还把自己的智商拉低了。”

    “……”

    见张正书默默地施了一礼,转身要走,赵煦怒了:“回来!”

    张正书停住了脚步:“我说过我不适合做官,是因为我的血液未冷,见到不平之事,见到不公之事,我会毫不犹豫挺身而出。我也知道,这样会得罪很多人。今天也证实了我这个想法,一开始,我是想和那群猪打好交道的,可惜的是,我忘了有一句话叫做‘道不同,不相为谋’。”

    赵煦走到张正书前面,第一次用平等的眼光看着张正书:“你确实是这么想的?”

    张正书没有正面回答他,只是叹了口气:“官家,你也知道我的为人。”

    “就是因为知道你的为人,朕才欲托付重任与你,你竟然……”赵煦指着张正书的鼻子,有点说不下去了。

    张正书淡然一笑:“不好意思啊,我也控制不住我自己。夸夸而谈不是我的作风,虚以委蛇我也做不来。官家,你看看我所做的事,哪一件是只挂在嘴边,过个嘴瘾的?我始终坚信一点,只有百姓过得好了,国家才会强大。官家,说实在的,你和我的理念也有冲突,何必强求糅合在一起呢?我知道,你要照顾大部分人的利益,包括那些官员。但我想说,大宋真正的根基,是在百姓。我不知道一些只会夸夸其谈的官员有什么贡献,在我看来,官员就应该是为百姓工作的。现在看来,你的那些官,一个个都忘了初心,为了各自利益争得面红耳赤。这样的官,你认为还能使得大宋强大么?”

    赵煦深深吸了一口气,平复了自己想骂人的冲动:“那你说怎么办?”

    “很简单,规定官员的权力和义务,重新制定审核标准,严格执行。必要时,还可以设立一个审核机构,但凡官员升迁降级,都要看他做过什么,功绩在哪,过错在哪。”张正书淡淡地说道,“如果有贪赃枉法之事,永不录用。强化法治,杜绝以官欺压的事情出现。只有严苛约束官员,才能缓和百姓对朝廷的怨念,才能有效延长大宋的江山……对了,你该不会以为大宋能一直存在吧?”

第八百七十三章:主要矛盾

    被张正书的直白,气得有点呼吸不畅的赵煦,很努力才让自己没有继续动怒:“你是说大宋会亡?!”

    张正书像看弱智一样看着赵煦,突然笑了笑:“你该不会天真到以为天底下没有亡国的朝代吧?!其兴也悖焉,其亡也忽焉,这句话你该听过吧?”

    被张正书的反问怔住的赵煦,愣了愣之后突然阴沉地说道:“你知道单凭这句话,朕就能让你流放天涯吗?”

    “那又如何,也改变不了事实。”张正书很平静地说道,“如果不正视这个问题,亡得更快。不是我说的,看看天下一年有多少农民揭竿而起吧,难道你就认为朝廷一点错都没有?”

    赵煦默然了,说实话,他还真的没啥危机感。可听张正书这么一说,他才明白他的江山出问题了。

    “你觉得大宋会亡?”

    不知不觉间,赵煦的语气平缓了不少,但还是有一股很深的执念。

    “亡不亡得看你的决心,你要是真心想为百姓好,就开启官员改革吧。再晚,就来不及了。积重难返之下,一个王朝只能走向灭亡。大宋内忧外患颇多,但你没有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怎么处理得好国事?”不用说,张正书又开始普及老马的思想了,听得赵煦一愣一愣的。

    “甚么主要矛盾,次要矛盾?”

    赵煦隐隐觉得,这可能是大宋破局的关键,心中想着:“难道这小子真的是我大宋的福将?”

    “这么说吧,主要矛盾就如同字面意思,在一件复杂的事情里,必然有一种矛盾与其它诸种矛盾相比较而言,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这种矛盾就叫做主要矛盾。由于矛盾有主次之分,应对的方法也要分主次,要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张正书解释了一遍什么是主要矛盾,然后抛出干货了:“我认为现如今大宋的主要矛盾,是人口问题。”

    “人口?”

    赵煦有点不太明白,“即便我大宋人口确实比历朝历代要多,但这算甚么问题?”

    “不算问题?”

    张正书哑然失笑了,“你知道现如今大宋一共有多少人吗?不按户籍算,已经超过一万万人了!若非现在农业水平比历朝历代都有所提升,现在大宋会是怎么一个景象?再瞧瞧不断的农民揭竿而起,还不是因为粮食危机?粮食危机的根源,是土地问题。所以开发江南是已经箭在弦上的事,不管你愿不愿意,这是最优解。因为只有在江南一地,才能种植两季稻。过了秦岭淮河,以北的地方都无法种植两季稻了,因为太阳照射问题,温度不够,雨水也不够。”

    赵煦愣住了,没想到被张正书这么一说,他的念头反而通达了:“继续……”

    “人口问题之所以是主要矛盾,因为任何一个朝代,有人口才有国家的。人,才是一个国家的主体。这一点,不管你承不承认,都是如此。”张正书认真地说道,“只要人多了人少了,都会带来不少矛盾。大宋现在的主要矛盾,就是人太多了。人一多,各种矛盾就跟着来了。官家,你想想历朝历代的时候,会因为一场水患,一次旱灾,而受灾几十万人的吗?想必没有吧,最多也不会超过几万人。这说明了什么呢?”

    赵煦好像想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

    “人口密度!”

    张正书严肃地说道:“就是一个地方的人太多了,人一多,资源就会紧缺。比如铜钱,才会引起铜荒。”

    “那怎么解决呢?”

    赵煦忍不住问出了这句话了。

    张正书好像看傻子一样看着他:“为什么要解决?”

    “甚么?”赵煦不太明白,怔怔地看着张正书。

    “人多了,就意味着国力强大啊!”张正书无奈地说道,“打起仗来,随随便便都能拉起几百万军队的存在,你怕不怕?”

    赵煦闻言狂喜:“果真如此?”

    “事实上真的就是这样。”张正书叹了口气说道,“为什么要把人多当成负担呢?人多了,才能有更多的战争潜力,消费潜力,国家潜力……”

    当张正书把后世的国家概念一说,赵煦就明白过来了:“你的意思是,加快江南开发,种植两季稻,就能解决粮食问题?”

    “不错,除了如此,还要增强百姓体质才行。”张正书说道,“单单是吃米麦,是不能增加气力的,必须要吃肉才行。就算没有肉,也要大豆供应得上。这一点,我在《京华报》上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常吃豆腐、豆浆,不比吃肉差。如果有条件,还可以喝奶。”

    “奶?!”

    赵煦再次被雷倒了,这都啥啊!

    张正书却很认真地说道:“为什么我大宋合格的兵员这么少,和党项人、契丹人肉搏时,往往也会落了下风?就是因为肉食跟不上。当然了,党项人和契丹人,也不是人人都能吃肉的。但别忘了,他们可以吃奶制品,包括牛奶、羊奶、马奶……但我大宋呢?能吃上奶制品的,又有几人?”

    赵煦沉默了,良久才问道:“这又如何解决?”

    “简单啊,鼓励种植大豆,培养百姓喝奶的习惯,在各大城市里,都设立奶牛牧场。哦对了,我已经着手在做了。在大名府左近,我已经建立了一个牧场,也不大,大概就三百亩荒地而已,还包括了一座小山包。我在上面种植了牧草,放牧牛羊。奶牛、奶羊的比例在九成以上,其他的公牛、公羊分开牧养。估摸再过一年,就能有新鲜牛奶、羊奶供应了。试想一下,在十几年后,一代喝着牛羊奶长大的百姓,平均身高在五尺七寸的魁梧大汉,随便拉出来都是合格兵员,这样的大宋,谁惹得起?”

    张正书画的蓝图太好,赵煦总算明白为什么他一直说那些文官是只动嘴皮子不干实事了。整个大宋,有哪个文官会舍得十几年时间去经营一个牧场?

    “果真能行?”

    赵煦有点不确定,“喝那个甚么牛奶,能强身健体?”

第八百七十四章:尴尬的时间点

    “当然能……对了,官家你也能喝,说不定以后的子翤会强壮点。对了,《京华报》上也说了,婴儿最好还是喝人奶,待得断奶之后才开始接触牛奶。”张正书认真地说道,“只需要坚持十几年,大宋百姓的身高、体魄上都会有很大的改变。你瞧我,先前多瘦弱,现在呢?”

    说着,张正书就秀了秀肌肉。好吧,和赵煦比也没差什么,都还是那么瘦。

    但是,赵煦却激动了起来:“不错,张卿如果立下此大功,朕当为你升官进爵!”

    “算了吧,你要是把我免官了,我才谢谢你。”张正书没好气地说道,“这是主要矛盾,要花大精力,花时间才能解决的。次要矛盾,就是大宋的外交问题了。”

    赵煦一愣:“你是说,与夏国、辽国的外交?”

    “不错,但不止是夏国、辽国,还有高丽、女真、交趾、大理、回鹘等等,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只有永恒的利益,没有永恒的朋友。像回鹘,也是夏国的死敌,我们可以合纵连横,拉上回鹘对付夏国。女真,对辽国也是恨意满满,可以拉上女真对付辽国。但是如果国与国之间的强弱发生变化了,我们也要调整好对策。比如,女真强大了,我们反而要扶持辽国,让辽国不被女真轻易灭亡……”

    张正书唠唠叨叨说了一大堆,赵煦却听得傻了:“这……似乎有些不道义罢?”

    好像看傻子一样看着赵煦,张正书叹了口气,说道:“官家啊,道义向来只在刀箭的范围之内,你跟夷蛮说道义?你是汉人的皇帝,你是大宋的皇帝,你所考虑的事,就只有大宋的利益!别国,你管他死活?”

    赵煦有点接受不了,但他却能理解。

    “罢了罢了,此事以后再议。”

    赵煦觉得一时间接收了太多信息,脑袋有点混乱。

    “那没事我就先回去了……”张正书心中的滋味也不好受,一直以来对文官的期望破灭了,他才发现原来所谓的朝廷重臣是这个一个模样。不干实事不说,只会开嘴炮。失望,太失望了。也怪不得大宋会亡,官都如此浮于事,下面的官员,还会认真负责做事吗?

    “且慢!”

    赵煦突然想起一件事来,连忙叫住了张正书。

    “还有事?!”

    张正书也要哭了,他只是一个亲卫大夫,不说宰相啊!刚刚说了那么多,只是出于一时义愤,才暴露了愤青属性。但是,他并不想担起如此重担的。

    “朕把你留下来,是想问问,你那军校到底要怎么搞?”赵煦才想起正事来,对于他来说,军权才是主要矛盾啊!

    “额,官家你这么看着我,你想干嘛?”张正书突然

    感觉到一阵恶寒,肯定是赵煦又想占他便宜了。

    “你这么为大宋分忧,也不差这么一件吧?”赵煦露出了一个迷人的微笑,“军校朕不懂,全权交给你了。你要人,跟朕说。过程,朕不问。但朕要的是结果,懂吗?”

    “……”

    张正书无语了,这特么还能再无赖一点吗?

    “我要是搞砸了呢?”

    “嘿嘿,那正好,你出来顶罪吧。”赵煦笑得无比灿烂。

    好吧,送死你去,占便宜我来,这就是皇帝吧?

    张正书心里狠狠吐槽了一番,但却没有多少抵触。说实话,他今天把文官得罪得太狠,已经天然和文官们决裂了。怎么弥补呢?只能抱紧武将大腿了。说实话,如果张正书把武将拧成一股绳,还效忠皇帝,皇帝有什么理由不搞个文武平衡,掌控更多的权力?所以,今天等于是自己把自己坑了,张正书也只能自认倒霉。

    “那规则是不是都由我来制定?”

    张正书知道这句话问了也白问,能当皇帝的,绝对是心狠腹黑的主。这种口头承诺,事后赵煦会承认吗?想想都觉得不可能。但是,张正书有办法让赵煦承认的,只是时间上有点尴尬,距离历史上赵煦驾崩只有四个多月的时间,这段时间即便把军校弄起来了,那又怎样?

    一旦赵佶登基了,毫不费力就能攫取到果实了。

    所以张正书也是兴致缺缺,不觉得这是一件多么紧要的事情。

    然而赵煦的下一句话却让张正书觉得坑了:“朕给你三个月,够了么?”

    “三个月怎么够啊?”张正书当即炸毛了,这点时间能干嘛?别说洗脑了,洗澡都不够啊!

    “朕不管,朕只看结果!”赵煦显露了他无赖的一面,“你要人,朕给你人;你要地,朕给你地;你要钱,朕没有!”

    “……”

    张正书无语了,“没有钱你说个鬼?”

    “那最多给你五千贯好了,再多朕就没有了……”

    赵煦不是在喊穷,他的内帑是真的没钱了。且不说西北战事好像吞金怪兽一样,把内帑里的钱全都掏干净了,现在秋税又没有到账,赵煦是真穷啊!

    “一万贯,不然我不干了。”张正书毫不客气地说道,“我连俸禄都没,白给你打工,你连一万贯都不出,我能做什么?”

    “五千贯,给你建图书馆的权力!”

    “……成交!”张正书一咬牙,最终还是答应了下来。“亏大发了,不行,你得下一道旨意才行,没有经过中书舍人,没有审核都行,免得到时候说我没凭没据的。”

    “……行!”赵煦也一咬牙,他都奇怪,自己是皇帝啊,怎么学得跟商贾一样开始讨价还价了呢?

    不过,赵煦还是妥协了,给了张正书一道亲笔写就的“圣旨”,虽然这道圣旨没有法律效应,群臣也不承认。但只要是赵煦承认的,那就行了。张正书只想把自己摘出事外,有一定的豁免权罢了。毕竟涉及学术争端,在后世或许没啥,可是在宋朝,那是妥妥的异端啊!万一那些儒者发了疯,要搞图书馆,那张正书岂不是自己作死了?看看孔子诛少正卯就知道了,在学术争端上,儒家是可以从**上消灭对手的!

    此外,儒家的黑历史不要太多,为了从黄老之学手上夺得显学的位置,董仲舒及其弟子还编造了一套“天人感应”的狗屁学说迷惑取悦汉武帝,接着大力篡改历史,肆意抹黑百家尤其是道家,而捧高自己。最后再大力篡改道家经典,从思想上稀释质变道家,并最终演化为思想大大贬值的道教。

第八百七十五章:事必亲躬

    当然了,道家也有自身的缺陷,因为太过推崇运动变化和客观记录史学,被统治者所不喜。看看司马迁就知道了,愣是要写汉武帝的坏话,就被宫刑了。

    儒家对付墨家,更是无所不用其极。墨家思想且不说,但墨家对科技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但儒家为了抹黑墨家,直指科技为奇技淫巧,是小人才做的东西。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墨家就遭了灭顶之灾,此后中国的科技只能靠零星的发明发现来支撑,而不能系统的发展起来,并最终落后于西方,造成此影响的,儒教徒可以说是“功不可没”。

    至于杨朱学派的贵我思想,也就是“我的生命本属于我,我要为我负责”的意思,愣是被儒家辱骂成“无君无父”的畜生,以至中国人只为他人活不为自己活,奴性严重,影响深远一直到后世。

    法家就更不用说了,要不是治国离不开法家,怕是儒家早就灭了法家了。饶是如此,也衍生出“刑不上大夫”的祸害,一改以往法家的“刑法不分上下”,荼毒深远。看看大宋现在就知道了,文官犯罪,顶多流放。这样的法律下,官员哪里约束得住?

    儒家瞧不起农家,瞧不起纵横家,更加瞧不起兵家。

    尤其是兵家,因为兵家实事求是,是对儒家伤害莫深的一个学派。于是儒家成了显学之后,一直对付兵家。如果不是一个国家脱离不了军队,儒家能把兵家灭得形神俱散!饶是这样,儒家一边高唱仁义盛世迷惑皇帝以获得好感,反对扩军备战,一边又大谈仁义道德至上,而弃人民切实利益和国家安危而不顾。看看司马光做了宰相后的“政绩”就知道了,儒家荼毒何止如此!

    可以说,如果能把儒家改造,最起码改造成荀子儒一样的新儒,那大宋才算有救。

    不然的话,顶着如此思想的大宋,迟早都是异族铁蹄下的一盘菜罢了。

    也正是出于这样的忧虑,在和赵煦进行利益交换之后,张正书觉得还不算太亏。

    首先,军校把自己捆绑上武将的战车,天然就能抵挡文官们的攻讦了。其二,图书馆在挖文官们的根基。只要大宋还有个二十多年的“寿命”,就能培养起一代新思维的人才来。有人才在,大宋再怎么崩塌,汉人也不会崩塌,也不会被儒家的荼毒得只懂纲常礼教,仁义道德。

    这才是张正书的目的所在。

    当然了,只要军校办得好,大宋想要短命还是比较困难的。出了皇宫,张正书马不停蹄地开始圈地,开始办校了。

    没办法,只有三个月时间,想偷懒都不行了。他有种预感,当了官只有还想逍遥人间怕是很难了,像这种苦日子以后不要太多。

    待得一身疲累回到京华报社里,张正书都不想动了。

    “郎君,你怎么了?”

    看着上演宋朝瘫的张正书,曾瑾菡还以为张正书出了什么事,关切地问道。

    “没啥,就是累得不想动了。赵……额,官家太会使唤人了,别人做官起码都有好几个手下,我就一个光杆司令,事必亲躬,这样下去我和诸葛亮差不多了……”张正书感慨了一声,觉得自己前途黯淡。想让赵煦免了自己的官,没成功,反而担子更重了。

    “和诸葛亮差不多?”虽然曾瑾菡不太明白“光杆司令”的意思,但诸葛亮是听明白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不就是嘛,怪不得那些文官一个个这么会享受,把工作全都丢给手下去做了。”张正书恨得牙痒痒,“巴不得现在官家就出台新官制,让你们偷懒,尸位素餐!”

    “嘻嘻……”

    曾瑾菡笑了,说到偷懒,她还从未发现有人能比得过张正书的。

    这也不能怪张正书啊,说到享受,肯定是穿越者要比宋人懂享受的。再说了,宋人的勤劳,是建立在不努力就要喝西北风的情况下,张正书一个富n代,需要努力吗?躺着混吃等死就行了。然而,张正书还是拿出了极大的毅力,创办了很多作坊,提供了无数的工作岗位,已经为大宋的繁荣昌盛做出了巨大贡献,还想让他怎么样?

    也许是被曾瑾菡笑得有点伤自尊心了,张正书有点底气不足地说道:“事实就是这样啊,我跟你说啊,那些文官忒不是东西了,今天上朝时……”添油加醋把常朝的情况一说,把文官的嘴脸说得非常不堪,自己则是舌战群儒,听得曾瑾菡都快相信了。

    “郎君是说,把那些文官全得罪了?!”

    可惜,曾瑾菡的智商太高了,一下就猜到了关键。

    “额,可以这么说吧……”张正书也是郁闷,这也是性格使然,一个来自后世的愤青,知道靖康耻的愤青,面对如此无能的文官们,张正书能不怼他们吗?这就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啊!

    曾瑾菡有点哭笑不得地看着张正书:“那郎君日后如何是好?”

    “什么如何是好?”张正书大咧咧地说道,“反正我又不是什么常参官,官阶也没到正五品,早朝什么的和我基本无缘,办妥我的差事就行。唉,我都说过我不适合当官的,你看看,你看看,上任第一天,就把同僚全都得罪完了,这以后怎么玩?”

    曾瑾菡也没想到这一层,她原本以为张正书只是说笑而已。殊不知,张正书真的这么做了。或许到了这地步,曾瑾菡才有点想明白,为什么当初张正书不怕那个章衙内了——张正书要是知道曾瑾菡的思维跳跃这么大,说不定还会给她跪下:娘子,那真的不是我本意啊,鬼知道那倒霉鬼发什么神经了?

    “好了,别担心了,现在你夫君我是圣眷正隆,正准备张罗军校一事。反正我都成了武臣,那就抱紧武臣这大腿好了。”张正书无奈地说道,“成了武臣也是好的,自太祖传下的规矩,只有武臣能经商,还鼓励武臣经商……”

    张正书突然想到,赵煦会不会把他当成了钱袋子,才让他成为武臣的?

    嗯,有这个可能,真的是老谋深算啊!

第八百七十六章:欢迎来到地狱

    文武之争是贯穿整个宋朝的主旋律,曾瑾菡也是知道的,虽然为张正书不能成为文官而感到遗憾,但听到张正书不会有事,曾瑾菡也稍稍安心。“郎君,军校是甚么?”

    张正书把后世培养军官的军校说了一遍,曾瑾菡听得入神了,末了才说道:“既然如此,郎君为何不让官家从禁军中调遣人手帮忙?”

    “嗯?!”

    张正书一愣,突然一拍大腿:“没错,我怎么就没想到呢?哈哈哈,姝儿,你真的是我的贤内助啊!不行,我现在就要写奏折给官家,他要是不派人过来,老子就不伺候了!”说实话,张正书的心态还是处于一个穿越者的心态,没有完全调整过来。也许,这也是对前一世遭遇的反射吧。要知道前一世为了区区几千块钱的工资,张正书是天天加班,迫于生活压力还不敢辞职。然而张正书内心,是没有一天是不想跳槽的,对那傻逼老板说一句:老子不伺候了!

    只可惜,不管是前一世,还是现在,张正书怕是都没有机会说出这句话了。

    前一世张正书迫于生活压力,无法开口,现在是直接无法开口。什么,你辞官?皇帝不允许啊!

    曾瑾菡无奈地看着张正书,觉得他孩子气太重了。这等大事,岂能用一句“不伺候”来推搪的?“郎君甚么都好,就是……有些不脚踏实地。不过,他若是脚踏实地,那多没意思啊……”

    有了贤内助的指点,张正书的动作很快,一封奏折翌日就放在了赵煦面前。

    当然,这封奏折不是通过正规渠道上去的,而是通过皇城司。

    赵煦的反应也很快,立即批准了,甚至还给了一份令牌,让张正书到禁军里去,想调谁就调谁。特别是拱卫京畿的禁军,那更是一路绿灯,连阻拦的都没有。当然了,禁军军官心中肯定有抵触的:特喵的,一个新来的就爬到了老子头上,靠关系上去的,还让老子听你命令,你谁啊?

    这些都是小事,训练过保安队的张正书,有一万种办法让这些自视甚高的军官们屈服。

    最让张正书惊讶的是,赵煦借张正书在常朝闹事的东风,愣是把几个重臣责罚了一遍,然后命他们去体察民情。如果没有深入了解民间,他们就不用回来了。撂下狠话的赵煦,趁机提出了军校的主意,当然了,这也是要借口提高军队文化素质,毕竟被张正书这么怼得生活不能自理,那些文官也法子不捏着鼻子承认。

    文官想着,你个张大夫不是会制地图吗?行,你就去军校把军官都训练得会制作精确地图吧,制不出来,有你好受的!这些文官的主意也很简单,到时候怎么都能鸡蛋里面挑骨头吧?论这个,天底下哪个比得上他们!

    所以,军校在一种类似对赌协议的情况下,名正言顺地开张了。

    但由于场地问题,暂时做不到全封闭式的训练。

    不过,这也难不倒张正书。

    在开封府北边,也就是禁军驻扎地附近,张正书圈起了一块近三百亩地的封闭军事训练区。因为水泥房子暂时修不起来,调集过来的军官,全都住进行军营帐里面。

    不用说,这些军官立即炸营了,但很可惜,他们没得选择。

    因为张正书奉旨训练他们,已经调来了皇城司亲从官,拿着神臂弩在一旁候着,谁敢挑头闹事的,神臂弩毫不留情就射过去了。因为这个,这些军官都是敢怒不敢言,死死地盯住看似手无缚鸡之力的张正书。

    “我知道大家都很恨我,因为我把你们从安乐窝中扯了出来,丢进这里。”张正书好整以暇地说道,他拿出了后世看《特种兵》系列电视剧的姿态,非常装逼地说道:“但我告诉你,这是官家的旨意,而且我手上有训练死亡名额,人数不多,也就三分一而已。也就是说,你们这里三百六十个军官,我可以在训练中因为过失宰掉一百二十人,如果你们想要尝试一下,我是非常欢迎的。”

    底下那三百六十个军官,恨得牙痒痒的。

    要知道,他们里面不乏一些枪棒教头,比刘忠、史陌的武功只强不弱,可面对密集的神臂弩,他们也不敢造次。

    再加上,张正书比他们的官职都要高,他们不服也得服了。

    其实,住营帐也没啥,封闭式训练也没啥,不就是苦了点而已嘛。很多军官已经这么安慰起自己来了,但是下一刻,张正书彻底击碎了他们的希望:“官家对你们不满很久了,所以派我过来做你们的教官。我只能说,你们很不幸,来到了地狱。”

    说完,张正书露出了一个恶魔似的笑容:“现在,要训练你们的站姿。”说罢,张正书抽出了腰间的一把陌刀。

    不错,这把能削铁断金的陌刀是冶炼作坊的产物,用上了最好的高锰钢,掺杂了高达百分之十三以上的锰,这样的陌刀又坚硬又富有韧性。一刀砍下去,只要是血肉之躯,都会受到极重的伤害,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些军官也是识货的,见到了这把陌刀,都露出了羡慕的神色。

    就好似后世的军人都喜欢好枪一样,这些军官对一把好刀也是狂热的。

    但问题是如果有人拿着这样一把陌刀在你面前比划,怕就不是什么好事情了。

    就是这样,张正书用陌刀逼迫得这些军官排成队列,收腹挺胸地愣是在太阳底下站了一炷香时间。没错,就是站军姿,也是后世军训的第一课,单单是纠正动作,张正书就用去了两刻钟。

    期间,张正书还说了:“记住你们的位置,以后,就按照这样列成方队。”

    一炷香之后,这些军官明白了,看似简单的站立,却一点都不简单。被太阳暴晒的汗珠流下,浑身都好像被蚂蚁咬一样。但是他们但凡动一动,就有人被皇城司亲从官揪出来,在地上做了五十个俯卧撑,才能归队。一炷香下来,还能保持体力的,就没有十个!

第八百七十七章:怂恿

    张正书却翘着二郎腿,坐在一旁临时搭好的茅棚里,喝着茶水,优哉游哉的。他太清楚了,别看站军姿不费力,可要是一动不动的,那是真折磨人!不仅对意志力,对体力有要求,还对忍耐力,毅力有颇高的要求。这样符合要求的军姿,也是一切军事动作的根源。

    “看看你们,像个软脚虾一样,还说自己是禁军的精英?我看像乌蝇!不瞒你们说,你们的表现连我家中的保安队都有所不如!”张正书冷冷地对那些瘫坐在地上的军官们说道,“休息一刻钟,一刻钟之后,跑步训练,沿着这个圆形操场跑十五圈。如果跑不过我,你们今天中午没饭吃!”

    这时候,一个胆大的军官说道:“跑过你?这不是欺负你吗?”

    张正书笑眯眯地说道:“你叫什么名字?”

    “董成虎!”

    “做五十个俯卧撑!”

    “凭什么?!”

    “记住了,以后说话,记得喊‘报告,教官!’我同意你说话了,你才能说话,懂吗?”张正书笑得很像恶魔,董成虎怂了,只能强撑着做完五十个俯卧撑。

    张正书不理他,继续说道:“没错,董成虎说得没错,连我都跑不过,你们还算什么军人,你们有一点军人的荣誉感吗?”

    激将法用得很拙劣,但这些军官全都激起了斗志,一个个嗷嗷叫着要开始。

    张正书不理他们,活动了一下筋骨。说实话,被系统改造了体质之后,张正书现在已经比普通人只强不弱了。虽然看起来还是很瘦,但肌肉里蕴藏着的力量不可小觑。在加上耐力什么的,可以说全天下都没几个人能比得过他的。所以,张正书这是在坑这些军官呐!

    一刻钟过后,张正书开始领跑,这些军官为了战胜张正书,发足力去跑了。张正书也不理会他们,按照自己的节奏,不疾不徐地跑着。结果,不到五圈,那些跑在前面的军官,一个个好像得了哮喘一样,喘着粗气,看模样下一秒都要倒下了。

    张正书超过他们的时候,鄙视了一下:“还说是禁军中的精英?呵呵……”

    这些军官们都怒了,可真的比不过张正书这个混蛋啊,心有余而力不足。

    跑完十五圈的张正书,走路调匀了气息后,就开始看这些军官们的“散步”表演了。

    “你看看你们,街市上卖菜的老太太都比你们跑得快!”

    “你们不是自诩为精英的吗?我怎么觉得你们像垃圾啊?”

    “对不起,说你们是垃圾,都侮辱了垃圾这个词!”

    ……

    被张正书这么刺激着,这些军官一个个都拼尽了全身力气,加快了速度。但还是有一大半人倒在了最后几圈。张正书示意,让皇城司亲从官把那些倒在地上的军官全都拉入临时搭建的茅棚下降温,补充水分。一旦中暑了,那可不是闹着玩的。唯一让张正书惊喜的是,那个董成虎是第一个跑完十五圈的,虽然半天都没调匀气息,但眼睛里冒着火。

    等所有人倒下了,或者跑完了,张正书淡淡地站着说道:“你们以为我在玩你们是不是?错了,我想说,以你们的体力,在战场上绝对是死得最快的那一批人。跑都跑不快,还怎么逃命?就算前面有功劳捡,你们抢得过别人吗?对了,为了兑现我的诺言,你们今天中午没饭吃。”

    ……

    就这样,张正书用训练保安队的法子,愣是在几天之中,就树立起了自己的绝对权威。

    那些禁军军官们被训得连思考的时间都没有了,每天都是训练,训练,再训练。回到营帐里,就是这么一倒,连被子都没盖就睡着了。

    但是,他们的气质也开始蜕变。

    或许连他们都不知道,当他们按量完成训练之后,举手投足之间,都充满了阳刚之力。都不需要穿上甲胄,就能一眼看出他们与寻常人的不同。张正书也加入了训练保安队时没有加入的洗脑**,把忠君爱国的理念,深深根植进了这些禁军军官的脑子里。张正书又找了个合适的时机,告诉了他们办这个军校是赵煦的意思,山长也是赵煦。不用说,这些军官从惊愕到兴奋,甚至充满了干劲,让张正书都觉得不可思议。

    至此,洗脑**已经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其实张正书的手段也没有很高明,只是把“保家卫国”转换概念成了“忠君爱国”而已,一样的高大上,一样的政治正确,却把这些军官们洗脑了。

    关于体能的军事训练告一段落后,张正书加大了对这些军官职业技能的训练。

    这都要归功于系统,因为攒了好久经验,也攒了十次的抽奖次数,总算是抽到了“兵法精通”这个技能,让张正书对战争的理解又提升了一个档次。

    从大局判断,到局部战争的掌控;从制作地图,到探子训练;从后勤保障,到行军驻扎;从临阵指挥,到训练士卒……

    这些军官们服了,他们就没见过这么一个人,从未上过战场,却对兵法了如指掌,用兵如神。

    怎么体现的呢?

    他们三百六十个人,组队在开封府到大名府周遭开展军事演习,对抗只有两百人的皇城司亲从官,居然屡战屡败。不管是守还是攻,都无法打得过张正书的指挥。好几次明明能拔了对方的帅旗,却总是倒在了临门一脚上。

    三个月的时间,一晃而过。

    不知不觉间,已经到了元正前夕。

    这一天,是皇家军校揭牌,也是第一批学员毕业的日子。

    历时三月,皇家军校的建设也稍稍有了个样子。抢在大雪来临,汴河封冻前建好的一排平房,总算是不用住营帐了。操场也有了边界,甚至还做了个蹴鞠场。当然了,日常训练场也有,包括各种障碍,攀高训练场地等等。

    原本,赵煦是不想到场的,因为他身子有点不舒服。

    不舒服的原因也很简单,冬天来了,赵煦那孱弱的身子哪里经受得住突然变冷?很不幸运的,赵煦感染了风寒。这不才刚刚好转,就被张正书一句话怂恿来了现场。“皇家军校你是山长,你不来,不能服众。”

    就这样,赵煦被张正书怂恿到了台前。同行的,还有一干文武百官。

第八百七十八章:汇报表演

    这些文官们一路过来,极尽嘲讽这皇家军校,甚至把皇家军校说得一文不值,浪费钱银。张正书在一旁,只是笑了笑,没有说话。有些时候,是用实力说话的。口舌之争,完全没有必要。赵煦也向张正书投来询问的眼神,张正书回敬他一个放心的神色。于是,赵煦也就放心了。

    揭牌仪式很简单,赵煦对着那群禁军军官勉励了几句话,就匆匆把山门牌坊上的匾额蒙着的红布拉了下来。

    说句实话,这也是禁军军官们第一次“得见天颜”,激动得不能自已。

    赵煦亲手揭牌之后,再说了几句场面话,接着就是汇报表演了。

    随着这些禁军军官们踏着整齐的步伐,昂头挺胸地走了出来,把赵煦等一干大臣都吓得不轻。这些禁军军官们一边齐步走着,一边齐声喊道:“保家卫国,匹夫有责!”、“忠君爱国,奋勇杀敌!”、“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这怎生做到的?”

    “若是这成了战阵,岂不是无敌天下?”

    “瞧不出张大夫还真有两下子……”

    ……

    当然了,也有人酸溜溜地说道:“银样镴枪头,中看不中用!”

    “这等阵型,碰到敌人,全都乱套!”

    ……

    赵煦皱眉问一旁的张正书道:“这有何用?”

    张正书义正言辞地说道:“没啥作用,就是看着有气势!”

    赵煦:“……”

    当然了,赵煦也不是三岁小孩子,能被张正书三言两语就蒙混过去了。果不其然,这些配着长枪、弓弩的禁军军官们,在看到旗手挥动旗帜之后,他们立即开始变阵,变成了两列,长枪如林。随着一声猛吼——“杀”!!!

    长枪如同蛟龙出水一样,猛地向前戳去,一戳,一搅,收回,动作干净利落,没有半点拖泥带水。一列刺上面,一列刺下面,分工明确,动作宛如一人。懂行的人都知道,这是专门对付骑兵的阵列。第一列长枪手,专门刺马上的骑兵;第二列长枪手,专门杀马。

    然后,鼓点开始变急促了,这些长枪手开始稳步向前,来到了靶子前面。

    旗手又是挥动旗帜,队列立即变成了三列,飞快地放下了长枪,拿出了背在背后的弓弩。

    上弦,瞄准!

    鼓点变重了,第一列弓弩手射出了弩箭,立即退后装填,第二列弓弩手上前射击,射完之后又立马退后,待第三列向前……如此循环往复,不到半刻钟,每人十支弩箭都射了出去,前方八十步到一百步之内的范围,全都密密麻麻插满了弩箭。这还不算,弓弩手再次把弓弩背好,捡起地上的长枪,排成一字长蛇阵,奋力地投掷了出去。长枪很重,只能掷出十余步。但因为长枪很重,却可以深深插入黄泥地里。

    赵煦都惊呆了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要把武器丢出去,刚想询问的时候,那些禁军军官们从腰间掣出了陌刀。

    没错,就是陌刀,李家村冶炼作坊用模具生产出来的陌刀。

    只见这些禁军军官们只有三招,劈砍,直捅,上挑。虽然简单,但是这三式却用得虎虎生风,配合一声声喊杀声,威势十足!

    嗯,事情到了这里,已经算完了。待得金锣敲响后,这些禁军军官们面不改色,陌刀护在身前,唱着《精忠报国》,然后缓缓后撤。

    “狼烟起,江山北望,龙起卷,马长嘶,剑气如霜,心似黄河水茫茫,百余年纵横间谁能相抗?恨欲狂,长刀所向,多少手足忠魂埋骨它乡?何惜百死报家国,忍叹惜,更无语,血泪满眶。马蹄南去人北望,人北望草青黄尘飞扬,我愿守土复开疆,堂堂中国要让四方来贺!”

    “好!”

    赵煦眼睛都开始热了,虽然他不明白怎么练兵,可他看得出,这绝对是一支强军!而且,这种经验可以推广至全军,只要假以时日,强军不再是梦想!

    此刻的赵煦,有太多话想要问张正书,可碍于周遭文武百官太多,也不好问出口。

    只能是赞赏几句,赵煦又象征性地赏了点钱,就回去了。但张正书知道,明天他就要回汴京城,入皇宫去见赵煦了。以赵煦的性子,想必很想知道,是如何在三个月之内就把一群懒散的军官,训练成这样的。

    其实,这真的没啥。因为封闭式的训练,断绝了外界一切诱惑,所以能专心致志去搞训练。因为张正书太过魔鬼,设定的地狱式训练课程,让这些军官们根本没有任何精力去想任何事情。最重要的是,这些军官们的伙食也不差,完全是按照保安队的来。这不,赵煦给的一万贯钱,已经花得一干二净了。要是再多两天,说不定张正书都要倒贴钱了。

    玩军队,那就是在烧钱啊,不盖房子不干别的事,一万贯钱也只能够让一千个学员玩半年而已,也就是说,如果像张正书这样粗略的培养,也只能培养两批学员,也就是两千余人。按照张正书的设想,军校应该是培养中低层军官的,而大宋的中低层军官有多少呢?

    少了说,起码有几万人。

    没钱,还说个鬼啊!

    所以明天要是赵煦召见张正书,张正书肯定第一件事就是伸手要钱,第二件事就是把自己摘出来。开玩笑,封闭式教学的军校,已经让张正书三个月没回家了。这是宋朝还好一点,要是在后世,老王分分钟给你种植一片草地!

    夜晚,张正书宣布了这些军官们已经毕业了,并且召开了一次聚餐,也正式把赵煦给的一万贯钱全都用完了。这些钱用到哪里去了呢?建筑是一部分,军械又是一部分,伙食也是一部分,剩下的都是生活用品支出。反正张正书有账本记着账,也不怕赵煦查账。

    “今天,可能是我们最后一次见面了。”

    聚餐上,张正书端坐在主位上,显得春风满面:“说实话,我也不想再见到你们,你们太蠢了,我就没见过像你们这么蠢的人。学地图制作,你们能学个十几天,才刚刚入门。学兵法,你们连最基本的都没入门。如果再给你们上多两个月的课,我怕是会被气死。现在好了,官家对你们很满意,我也解脱了。”

第八百七十九章:不想干了

    “在这里,我可以肯定的对你们说,你们已经从地狱逃脱了,但未来怎么样,我不敢保证。但有一点我是知道的,只有你们继续忠君爱国,履行一个军人的职责,那么官家必然不会亏待你们。或许未来你们会踏上战场,或许会作为一场战役的指挥官,或许在后方做着情报、后勤工作……但不管怎么样都好,从皇家军校出去的学员,官家必然会给予大用。这是一定肯定以及确定的事。莫要辜负这个出身,你们并不比文官们差。

    希望在未来,皇家军校以你们为荣。”

    张正书说得很平淡,但下面的学员却怔怔地听着,不知为何突然流下了热泪。

    “喝酒喝酒,最后敬你们一杯,祝你们前程似锦。对了,如果以后打输了仗,别说我是你们的老师,我丢不起这个人!”

    说完,张正书敬了他们一杯“仙醁”果酒。然后,快速地吃起菜来。

    他知道,一旦底下那些兔崽子们反应过来的话,一定会把他灌醉的。赶紧吃完,溜乎者也!

    果不其然,有人很快反应过来了。只见最前排的董成虎猛地站了起来:“报告,教官!”这一声,大概用了他生平最大的气力,差点没把张正书给吓着了。

    “说!”

    张正书还没把嘴里的东西咽下去呢,含糊其辞地说道。

    “教官,我们越是跟你学习,就越是知道自己的之前太过狂妄自大。我还想跟着你,继续学习兵法!”这是董成虎心里的大实话,他早就领悟到了,张正书以区区两百皇城司亲从官,每次都能把他们揍得满地找牙,这绝对不是侥幸,而是实力的碾压。要知道,皇城司亲从官们比起他们来,已经不能算是弱旅了,甚至可以说是正面相抗,绝无胜算那种。不管是从训练,还是精气神上,都有老大一截差距。可张正书就是用这区区两百人的皇城司亲从官,把三百六十人的禁军军官们羞辱了一遍又一遍。

    哪怕是在蹴鞠场上,也是张正书赢多输少。

    这些禁军军官们从一开始的不屑,到后来的佩服,再到崇拜,不过用了三个月时间而已。

    董成虎甚至有种错觉,哪怕他再跟张正书学习一辈子,都无法把本事学个十足十。

    “免了,我怕我会被气死。”

    张正书勉强把嘴里的食物咽下去,说道:“你们有你们的前程,官家早已定下,我是无法左右的。当然了,如果想留下来的,可以写个书面申请,我拿给官家看一看。至于我,可能不会在皇家军校出现了。”

    “为甚么!”

    董成虎觉得很惊讶,“难道官家……”

    “嘘,甚么话,国家需要你,你还问为什么吗?”张正书虎着脸教训道,“我自然是另有调任。对了,记住,你们即便回到禁军当中,怕也是要自己担任教官的。我编写了一本《步兵操典》,你们按着上面的来学习,来训练手下的士卒就行了。”

    还没说完,底下那些军官们就已经一涌而上,把张正书团团围住了。“你们想干嘛?”张正书声音都点发颤了,“你们不要乱来啊……”

    ……

    很不幸,张正书最后还是没逃过被灌醉的命运。

    当然,张正书也很鸡贼,没有真的醉倒,都是在演戏而已。不演戏不行啊,那些丘八打仗不玩命,喝起酒来却是不要命的。他们不要命,张正书却很惜命,跟他们玩不过。这不,连在果酒里掺水的把戏都要使出来了,才避免醉得不省人事。

    要不是天色已晚,张正书不能进入汴梁城,说不定张正书现在就已经溜了。

    待得翌日,公鸡都还没司晨,张正书就已经偷偷带着皇城司亲从官们,从官道回到了汴京城,直奔皇宫大内而去。

    这一天是双号,也就是常参官不用上朝的日子。毕竟常参官不是每天都要上朝的,按照宋朝这会的规定,上朝得按单双号,单号上朝,双号休息。比如今天,常参官们可以偷懒睡睡懒觉,不耽误早饭后去衙门点名就行。从人性化的角度来说,宋朝比明清好太多了。

    张正书来到皇宫前,验明了身份,再遣人进去禀告,折腾好一番,才总算是见到了赵煦。

    “臣参见陛下,恭请圣安。”

    张正书总算是懂了点规矩,让赵煦有点惊讶。

    放下手中的毛笔,赵煦抬起头来看了看张正书:“朕躬安。回来了?”

    “嗯,天未亮就回来了。”

    “吃了没?”

    “沿路过来的时候吃了。”

    像老朋友在聊天一样,赵煦和张正书的对话很轻松写意。这也是赵煦心情好,因为他总算是看到希望了。不是禁军扶不起,而是之前的军制太垃圾。知道这一点,还有张正书早前呈上来的《步兵操典》,只要照单抓药,培养几支强军,那跟玩似的。当然了,前提是要有钱才行,没钱一切都是空谈。

    “军校一事,你做得不错!”

    赵煦赞了张正书一句,这绝对是他的真心话。

    但很快,赵煦就乐不起来了。只听张正书说道:“架子我搭起来了,今天我是来递交辞呈的。”

    “嗯?!”

    赵煦有点措手不及,“你甚么意思?”

    “就是不想干了的意思。”张正书摊了摊手,很理所当然地说道:“在那里三个月,连个雌性生物都没看到,我现在看一头母猪都觉得眉清目秀了。”

    赵煦一脸黑线:“朕准你沐休,这总该行了吧!”

    “不是这个问题,问题是你给的钱,用完了。”张正书淡淡地说道,“《步兵操典》也给你了,兵法进阶也给你了,我在不在军校,一点影响都没有。只要按部就班的,军校批量培养军官那是吃饭睡觉一样简单的事。”

    “但为何你要用这般多钱?”

    赵煦有点心疼了,那可是一万贯钱啊,堆起来都像座小山了,就这么被挥霍掉了?要知道,万贯家财已经是一方富贾了。可张正书倒好,三个月就挥霍一空,怎么能叫赵煦不心疼?特别是现在宋夏大战正在对峙中,每日消耗的钱粮无数,即便是大宋家大业大的,也有点吃不消了。

第八百八十章:一介懒人

    “就知道你会这么问,账本在这里了,自己看吧。”张正书从未把那一万贯钱放在眼中,贪污什么的更是无从谈起了。“以后,官家你作为山长,时不时到皇家军校转悠一圈,说几句场面话就行了。这样,我敢担保,那些军官对你的拥戴是发自内心的。”

    赵煦自然是极为心动的,能获得军官们的效忠,那绝对是哪个皇帝都无法拒绝的诱惑。

    “也罢,你不想做这个教官,朕准了。但,接下来军校要怎么运转,你得给个说法罢?”赵煦也很无奈,这个臣子是挺好用的,办事很实在,可就是太懒了。或者说,太过明哲保身了,不想沾染一点因果。只是赵煦想不明白,为何张正书一开始要和文官闹得那么僵?

    “这是优秀学员的名单,你把这些人留在军校,他们就能担任一个合格的教官。”张正书从袖子里掏出一份奏折递给赵煦,然后淡淡地说道,“只要你不降低伙食标准,保证能批量培养起军官来。只要中低层军官都是忠于你的,军队就会牢牢掌控在你手中了。”赵煦虽然内心激动不已,但表面还是很平静的。

    “你都做甩手掌柜了,朕再给你安排个甚么差事好呢?”

    赵煦有点捉狭地看着张正书,不怀好意地说道。

    “免了,我一介懒人,官家你还是放过我吧!”张正书连忙摆手说道,开玩笑,都被他免费榨取了劳动价值三个月,还想继续?

    赵煦想了想,好像真的没啥适合张正书的职位了。当然,因人设岗的事大宋多了去,只要赵煦想用张正书,给他设计一个岗位也是很平常的事。但考虑到张正书几个月没回家了,赵煦也没有立即派遣工作。

    “也罢,待得元宵后再说此事。”

    张正书松了口气,赵煦这算是法外开恩了。

    “但是,你得帮朕参详一番,夏国遣使来朝,辽国也即将派遣使臣过来,这……说明了甚么?”赵煦有点举棋不定,难以捉摸西夏和辽国的意思。

    “敢问一下,如今西北战事如何了?”

    这三个月来,张正书是真的与外界断绝了联系,更别说接触“黑客”,得知西北战事消息了。

    “还是对峙当中。”

    赵煦叹了口气,“想要灭亡夏国,不容易啊!”

    “要是这么容易灭一国,天下早就一家独大了。”张正书也不奇怪,问赵煦是问不出个所以然来的,因为赵煦对西北战事只是知道个结果。以现在张正书“兵法精通”的眼光,看一个结果有啥用?要是能知道更多细节,说不定张正书就能推出灭夏计划了。“即便是把整个天下都占了,那不过百年又会分崩离析。”

    赵煦一愣:“为何?”

    “各种原因,其中百姓因素最大。”张正书叹了口气,“在不能有效传递政令的前提下,朝廷根本无法有效管理地方,百姓自然离心离德,最后自行崩溃。这里面的关键制约,就在交通。其次,是文化和语言的障碍。除非,朝廷愿意让儒者深入中原之外的地方,传经绶道,不然的话,不用二十年,占领地就会发生文化冲突,最后会引发崩溃……”

    在张正书看来,儒家的最大作用,就是传播汉文化。至于治国安邦啥的,儒家比法家弱鸡太多了。但儒家胜在不要脸,谁的思想都能拿来改头换面,就堂而皇之说是自己的思想。所以儒家思想肉眼可见的自相矛盾,让儒者自己都搞糊涂了。所以,很多儒者自己都在思考,儒到底是什么?缩小了可以说是“仁义礼孝”,但是展开之后呢?因为吸收太多外来思想了,儒家反而驳杂不堪,看似都懂,其实没有一样是精通的。

    当然了,儒家最好的地方,就是输出价值观,或者说是洗脑。

    为什么呢?因为这就是儒家霸道的地方啊,因为我的文化比你先进,你就要听我的!

    只要统治者推动儒家的教化功能,就能收到奇效。儒家去祸害那些夷蛮,总比祸害自己人好。

    赵煦点了点头:“西北那边,确实要加强教化了……”

    “不止是教化,修路也是重中之重。我知道很多人,包括官家你都看不起所谓的暴秦。但是,暴秦修筑的秦直道,我大宋还在用着。要知道,这可是过了一千两百多年的道路!秦之强大,让匈奴不敢稍稍越界。可想而知,道路之重要性。修整的道路,再加上堡垒的强悍防御,能让异族骑兵陷入苦战,百年都不敢南下……”

    张正书已经是“兵法精通”了,所以他太清楚在冷兵器时期,水泥加利箭就足以争霸天下。

    当然了,前提是水泥配方要牢牢掌控在大宋手中。不然的话,一旦水泥配方泄露,大宋就处于被动。

    这和张正书理念是相符合的,以后的世界是科技制霸的世界,蛮力能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少了。别的不说,单单是阳谋,只要国力强大,科技强大,那些夷蛮面对这样的大宋,是一点办法都没有的。开玩笑,拿刀枪弓箭去攻击水泥红砖的堡垒吗?别说刀枪弓箭了,就算是床弩、抛石机都未必能打得掉这样的堡垒。哪怕是原始的火炮,都未必能轰得掉这样坚固的堡垒。

    再加上张正书设计的是多角棱堡,也就是说只要位置正确,足足可以形成火力交叉。经过设计的棱堡是没有火力死角的,也就是说任何一面被进攻的墙体都能有多方面的火力进行防御。而多层防御体系让棱堡形成了一层堑壕防御网,使守城战变成了堑壕战,所以能够发挥极大的阻滞能力。加上城墙低矮不利于火炮命中,而城墙上可以用多层火力网覆盖对方,所以这种防御体系能够以极少的人数打败数倍甚至十几倍的敌人。

    想想看,如果是这样的棱堡,敌人的骑兵,又有什么用呢?

    别的不说,按照这个思路,还可以发展出钢铁战车来对抗骑兵,绝对是天克!

第八百八十一章:献殷勤

    战车这个东西,看似被淘汰了,其实还是大有可为的,看看后世的坦克就知道了。

    集防御力、机动性、强大火力于一身的坦克,在陆战上面,绝对是能形成一股钢铁洪流的。

    为什么汉人想不到用战车去打骑兵呢?

    这里面有很现实的原因,就是钢铁产量不够。看似大宋的钢铁产量不低,但实际上平摊到每个宋人头上就显得很少了。这是没办法的事,宋朝人口多嘛。再加上之前钢铁质量低、铁矿石质量低、冶炼技术不过关,所以战车这东西,自然就是被搁置了。不过,张正书是有办法的,比如把攻城用的轒辒车加上一块钢板,组装起来,就能对抗骑兵了。更绝妙的是,这样的轒辒车还能一车多用,里面可以变成运粮车,再加上射击孔,还能变成一件攻城利器。

    当张正书讨来笔墨纸砚,给赵煦画出了棱堡、轒辒车的设计图后,赵煦眼睛都瞪大了:“这……这绝了!”

    肯定绝啊,这简直是我能打你,你打不到我,世间还有比这更无赖的东西了吗?“也是有缺陷的,怕火攻。”张正书很清醒,他自然知道世界上没有什么绝对无敌的武器。“而且,机动性也不够,如果对方不跟你打,基本上是找不到决战的机会。当然了,只要把路修到草原上,再竖起几座棱堡,就相当于在草原上钉入了几颗钉子,足够让党项人、契丹人喝一壶了。”

    赵煦哈哈大笑道:“大善!张卿,你果然是天纵奇才,朕果然没看错人!”

    “计策我也献了,那我可以安心做一个富家翁了吧?”张正书试探性地问道,“我还得加大投入,为官家你生产水泥哩!”

    “……”

    赵煦的笑容僵住了,他还打算重用张正书呢,现在被张正书这么一搅和,他脑子都要停止思考了。

    “不准!”

    赵煦恶狠狠地说道,“朕老实告诉你,你握有这等利器,还想置身事外?门都没有!”

    “……”

    张正书也能猜得到,即便他没有献计,待得赵煦,或者朝中大臣发现了水泥的妙用,他一样是不可能置身事外的。别的不说,单单是张正书掌握的高超冶炼技术,也足够引起赵煦注意了。“那臣请假一个月休息休息,这总可以吧?”

    现在隆冬腊月的,赵煦也用不到张正书,想了想,也很爽快地批了张正书的假。

    但是张正书想不到的是,他已经“深得圣眷”了,赵煦决定派出一支千余人的禁军,专门护卫李家村。

    不为别的,就是为了防止水泥配方的泄露,都值得赵煦这么做了。

    “那小子练兵这么厉害,千余人丢过去给他,说不定还能练出一支精兵来……”这是赵煦想占便宜的想法。

    出了皇宫的张正书,一刻都没停留,径直往“京华报社”跑去,浑然不顾周围百姓的目光。

    武官在街上狂奔,这是多么稀奇的事啊,见此奇景的百姓纷纷驻足观看,指指点点的。

    然而让张正书泄气的是,回到京华报社才发现曾瑾菡不在报社里。

    再一问,才知道年关将近,曾瑾菡自然是要回张家庄过年的。

    一拍脑袋,张正书才明白过来,还有这回事。没办法,张正书只能换了身衣裳,往和乐楼走去。为了讨李师师欢心,张正书还特意挑选了礼物——是最新款的手袋。这一款浅黄色的手袋,应该很适合李师师的气质。待得进入了和乐楼,张正书立马成了焦点所在。

    “哟,那不是张小官人嘛!幸会幸会!”

    “张小官人,久仰大名,有空吃个饭?”

    “张小官人……”

    ……

    张正书却满脸问号,这都是什么跟什么啊,他的声名在和乐楼一向不太好,可怎么今天却一反常态,都上来巴结他了呢?但是伸手不打笑脸人,张正书再怎么,也不能臭着一张脸吧,这做生意的就讲究个和气生财,张正书只能一一拱手作揖,陪着笑脸。

    “几位兄台,我好像不认识你们吧?”

    张正书有点纳闷了,这都什么事啊,难道他得到李师师芳心的“声名”,传播得这么远了,已经有人前来拜师学艺了?可张正书能有什么技巧啊,无非他是一个穿越者,言行举止都大异常人,再加上多金肯花钱,哪个行首不心动?

    能得到行首的欢心,无非是“靓仔多金有良心,风趣幽默老实人”,实在不行的,你有才华也行啊!菁楼的行首,最喜欢的剧情就是投资一个潜力书生,等他功成名就之后,再前来为她赎身,一跃成为官夫人。

    当然了,这个几率太小了,因为宋朝素来有官员风评一说,一旦进入酒楼被人举报,轻则责罚,重则丢官流放,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当然了,你自诩风流,硬是要出入菁楼,当那行首座上宾那也没事。柳三变的风流韵事,不知道多少文人羡慕呢。看看,人家“嫖圣”柳三变,到任何一个地方,都是行首养着的。不仅会自荐枕席,还给他钱花,只求几首好词。

    做风流才子做到这等地步,也是羡煞旁人了。

    很可惜,张正书想错了。

    这些人并不是来请教他泡妞手段的,在宋朝哪里需要泡妞啊,特别是在菁楼,用钱砸就是了。行首或许砸不来,但也能砸个见一次面,了却心愿。可一般的美伎,那绝对是顶不住金钱攻势的。别说在宋朝了,就算是在后世,不也是一般?

    择偶择偶,一个“择”字就说明了一切。

    美女想要一个有钱的丈夫,有钱人想要一个漂亮的妻子,这都是天经地义的事。

    这个道理,宋人早就清楚了。当然了,这也是宋朝的情况特殊,因为宋朝有钱人是可以纳妾的,后世不一样。但是嘛,道理都一样。只不过张正书这个穿越者,反而没有宋人看得通透。

    “张小官人,我们就是想认识认识你,才如此啊!”

    这些人的热情太过了,献殷勤献得肉麻兮兮的,搞得张正书都有点无所适从。

    “额……等会等会,我能知道为什么吗?”张正书见他们好像嫖客见了美伎一样,恨不得扑上来一样,张正书都有点后悔没带保镖出门了。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1218/ 第一时间欣赏大宋好官人最新章节! 作者:飘依雨所写的《大宋好官人》为转载作品,大宋好官人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大宋好官人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大宋好官人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大宋好官人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大宋好官人介绍:
开封繁华,市列珠玑。张正书穿越到了北宋元符元年,开启了他的逍遥人生。没事就种种田,搞搞发明,赚赚钱,娶个娇妻过幸福日子。然而,无心插柳,他获得了一个好名声。佃户、工匠评价他:“张小官人雇我做工,薪资不曾短过,过年还有福利,真是好人!”合作商贾评价他:“张小官人有好买卖都告知我,合作共赢,诚信之人!”皇帝评价他:“为国着想,为君分忧,乃大宋好子民!”唯独邻国对他咬牙切齿:“这绝户毒计是谁想出来的?实乃天底下第一恶人!”(有两百万字完本作品,人品保证不断更)大宋好官人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大宋好官人,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大宋好官人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