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其他小说大宋好官人TXT下载大宋好官人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大宋好官人全文阅读

作者:飘依雨     大宋好官人txt下载     大宋好官人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八百八十二章:会错意

    “那个没啥,就是想和小官人认识认识,在下是城南程氏米行,程坤。”

    “小官人,你年少有为,在下想和你交个朋友,在下乃勤劬书局的柯篰风。”

    “张小官人,现在你名满汴京,谁人不知你的大名啊,在下童有银,请多指教!”

    ……

    好家伙,一个个都是不差钱的主。虽然比不上“大桶张家”,但是在汴梁城中,也算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了。这样的人物都想巴结张正书,无非是为了钱银,或者就是女人。想到女人,张正书立马就提高了警惕:“好说好说,今日我尚有要事,日后再和诸位煮酒详谈!”

    一番客套话之后,张正书才总算挤过拥挤的人群,混进了和乐楼里。众人见他溜了,也有点失望。但好像痴心女子等心上人一样,就端坐在和乐楼里不走了。老鸨好几次想推荐一些美伎过来,都被他们拒绝了。

    那些老鸨也是奇了怪了,要知道,这些多财多金的商贾,一向都是和乐楼的金主。怎么今日来和乐楼,一个个都像转了性子一样,不召伎了呢?难道,他们还在念想着李师师吗?可李师师,都已经赎身了啊,除非她自愿,没人逼得了她见客的。

    “真的奇了怪了!”

    “有甚么好奇怪的,没见到刚刚上去的那个是谁么?”

    “你是说‘大桶张家’的小官人?”

    “可不是……”

    “那又如何?”

    “你别忘了,人家如今可是官了!今时不同往日,你还拿人家当商贾看?”

    “那又如何,不过一介武臣而已!”

    “要是做武臣能得如此圣眷,怕是人人都想做这武臣罢!”

    ……

    老鸨们虽然是竞争关系,但互相都认识,也算是有共同话题。自从李师师“退了”之后,她们互相之间就融洽多了。还是应了那句话,在风月场所,还是利益至上啊!看看这些老鸨就知道了,见风使舵那叫一个溜!

    张正书自然是不知道此事的,当他敲开了李师师的房门,若桃含春带俏地开了门之后,张正书总算是见到了思念了三个多月的李师师。

    “师师!”

    见到了张正书,李师师也喜出望外:“小官人!你的差事完了?”

    “就算没完,我也要偷偷跑出来见你啊!”张正书笑嘻嘻地说道。

    “哼,油嘴滑舌的!”李师师这才像一个陷入相思苦的女子,满脸都是喜悦,却偏偏装出一副不稀罕的模样。打情骂俏的,只有这等才算是最畅怀。

    张正书也乐在其中,继续花言巧语地讨李师师欢心。其实,他拙劣的语言换做其他人,早就被李师师赶出去了。可问题就出在这里了,李师师听了这等花言巧语,却觉得心中非常受用。不得不说,情人眼里出西施,情人眼里出潘安啊!“师师,你是不知道,当我跟那些大老粗在一个军校里,我是浑身不自在啊!”张正书叹了口气,似模似样地说道:“你是不知道,香女子臭男人,那些大老粗身上能有多臭。每天我都怀念你这里,恨不得把香水作坊都搬到军校去了……”

    “乱说!”

    李师师也不揭穿他,但她哪里是这么好骗的,教官能和学员一个房间吗?就算是住营帐,张正书这个教官肯定都是住中军营帐的。

    “哪里敢乱说?要是不是每天训练太忙,我都会每天给你写信的。”张正书笑嘻嘻,浑不觉肉麻地说道。

    李师师倒是挺受用,情郎把她记在心上,还有什么比这更好的事吗?当然了,这个情郎还有正牌妻子,可能他是先回到家,再到这里的。但不管怎么说,张正书心中有她,李师师就很满足了。

    说着花言巧语,张正书总算是慢慢地握住了李师师的柔荑,感受着不同于曾瑾菡的雪肌滑腻,心中也是一阵荡漾。李师师羞怯万分,想要把手抽回来,又怕张正书着恼,只能闹了个大红脸。奈何张正书天生脸皮厚,即便看到了李师师这样,还是不愿意放手。

    “师师,我想问,最近还有人想见你吗?”

    李师师一听,耳朵都有点红了:“小官人,奴家的心里都是你,怎么可能见其他人!”

    见李师师有点恼怒了,张正书连忙说道:“我不是那个意思,我刚刚在楼下,被一群不认识的人围住了,说是想认识我。你知道的,我这人比较小气,你是我的人了,要不是你执意上为吕娘赚回点钱,我是万万不舍得你再抛头露面的。更何况那些想套近乎的人?这会是史陌、刘忠不在,要是在的话,我早就翻脸了!”

    说起来,张正书都有点恨得牙痒痒。

    没办法,别人一个劲地惦记你老婆,你也会生气的,甚至会打人!

    “嘻嘻!”

    李师师倒是笑了:“小官人,你想到哪里去了?他们是真的想巴结你,讨好你都来不及哩!”

    张正书倒是糊涂了:“这是怎么回事?”

    “小官人,你是不知晓,坊间都传闻,你和官家是在和乐楼里相识的。因为得到官家的赏识,你一介‘不学无术’之徒,才能平步青云,做到这亲卫大夫,还能和文官们分庭抗衡,这怎生不叫那些个商贾羡慕?于是,都想和你攀上关系,好让你向官家举荐他们……”

    李师师这么一分析,张正书倒是明白过来了。

    原来,还是为了一个“官”字!

    中国人,自古时起,就已经为一个“官位”而痴狂。到了宋朝,因为宋真宗的那首《劝学诗》,更是上升到了一个高度。直到汪洙的那首《神童诗》流传了之后,“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就是文人的写照了。文人读书干嘛啊?自然是要做官啊!“学而优则仕”嘛!

    不仅仅是文人,商贾也是想做官的。

    但很可惜,商贾做官的途径有点窄,除了输捐、纳粟之外,在宋朝就只能正儿八经地去考了。富二代或许还能考个功名回来,但富一代,基本不用想,那是不可能的。所以,只要有做官的捷径,他们就会像苍蝇见到屎一样,疯狂扑上去的。

    额,这个比喻……不太恰当,但实情就是这样。

    张正书明白了,只能苦笑,原来是他会错了意思。

第八百八十三章:还在亏钱

    正所谓“富在深山有远亲,贫在闹市无人知”,差不多就是这个道理了。

    当然了,宋朝的百姓对于商贾是不太尊重的,因为宋人最尊重的还是当官的。也就是说,哪怕张正书之前挣了多少钱都好,都无法获得百姓的认同,甚至同行都不一定觉得他有多厉害。但是,自从张正书当了一个便宜的武阶官之后,那就直接成了众人眼中的香饽饽了。

    虽然那些文人是不屑的,他们哪里看得起一个武臣?但是话语里的酸意,是怎么都掩盖不住的。要知道宋朝科举虽然录取人数多,可到底还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能当官的还是少数。做官,就成了大部分文人的心病了。见到张正书这么简单,这么好运就当官了,哪怕是一个武臣,都羡慕嫉妒恨得不行。

    商贾就更加不用说了,大家都是商贾,凭什么你就能做官呢?肯定是因为好运,得到了官家的赏识。所以,这些商贾都憋着劲,想通过结实张正书,来搭上线,好同样获得赵煦的“赏识”。

    这些事,张正书虽然没有猜得全中,但也能猜到七七八八了。

    “果然打得好算盘,他们何德何能,能做官呢?”

    张正书倒是好笑了,这些商贾果然是无利不起早啊!可惜的是,他们的肚子里没货,做官这种事,注定是与他们无缘的。“我不知道献了多少计策,才让官家给了个官职,他们?有什么贡献呢?”

    李师师倒是不知道还有这种隐情,顺口问道:“小官人给官家献了甚么计策?”

    “那就多了,比如银行啦,比如‘天险之城’啦,比如皇家军校啦,比如两季稻啦……”张正书如数家珍,然后他才发现,原来他穿越之后,仅仅用了不到两年时间,就已经改变了宋朝这么多。

    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宋人的审美开始接近后世了。

    棉衣棉裤,已经成了奢侈品,但这并没有妨碍爱美的宋人掏钱出来购买最新布料的衣裳。一些商贾看到商机,也开始四处收购棉花,再不济也要收购棉花种子。而最新的纺织机,也带火了不少木匠作坊。

    还有冶炼作坊、香水、报纸、果酒、炒茶、炒菜、超市、船队……

    方方面面,张正书都开始深刻影响着大宋。可以说,如果之前大宋是盲目埋头发展的话,现在张正书已经给出了一个方向。跟着他走,就绝对不会错。如果赵煦还看不到这一点,只能说他对自己的江山把控能力太差了。

    不管于公于私,赵煦都要把张正书纳入旗下才放心的。

    一旦这样的人才被敌国发现了,弄出第二个张元的话,说不定大宋就会因此覆灭!

    赵煦比那些文官看得深远得多,所以一出手就是顶格的官职,给足了面子。

    那些商贾以为能轻易就得到皇帝的赏识?开玩笑,这怎么可能!就好比后世一个小老板,以为见到了一个大老板,就能和大老板开始谈生意了。殊不知,人家是有风度,才跟你敷衍一二罢了。说到做生意,你还不够资格。也就是说,你还不值得大老板亲自跟你谈生意。

    道理是一样的,你的东西对方看不上,怎么可能对你刮目相看?

    倒是李师师,对张正书铺开的摊子感到异常惊讶:“小官人,那你一年能赚多少?”

    “嗯,一年能亏百万贯。”张正书大言不惭地说道。

    “扑哧!”

    李师师笑了:“小官人,这怎生可能?”

    “是真的……”

    张正书有点无力地说道,“投资嘛,前期肯定是要亏本的。但是后期,就开始赚钱了。我想着,可能要五年回本吧?最快也要三年。我就希望今年比去年少亏一点,这样就证明还是可以赚钱的。嗯,具体情况,还需要帐房那边把财务报表做出来之后才知道……”

    “能回本吗?”李师师有点担忧地问道,“这可是百万贯钱啊!”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在李师师的概念里,张正书为她赎身的钱银,都装了好几大车。要是再多十倍,岂不是堆得像一座铜山了?就算是换成金银财物,也要好几十条大汉才能搬得动的。

    “怎么,怕我没钱养你么?”

    张正书略带着撩拨的意味说道,目光火热地看着李师师。

    李师师被他这样侵略性的眼神看得浑身不自在,不由地低下了头:“奴家……奴家也小有积蓄,可以给小官人你拿去周转的……”

    “好啦……”张正书顺手握住她的柔荑,柔情似水地说道:“养你的钱还是有的,即便再苦再穷,也不能让你跟着我受苦受累啊?”

    李师师也略微动了情,眼神有点迷离了:“小官人……”

    “来看看,这是我为你挑选的手袋,应该很契合你的气质……”张正书拿出了礼物,递到李师师面前。李师师打开包着的绸布,看到那鹅黄色的手袋,眼神突然就明亮了起来:“啊,好漂亮啊!”

    “喜欢吗?”

    “嗯嗯,奴家……很喜欢,多谢小官人!”

    张正书见她欣喜的模样,心中也高兴:“你我之间还用说谢吗?这只是一个小小的礼物罢了,真正的大礼,在年后我就送给你。”

    “甚么大礼?”李师师随口问了一句,但眼神就放在那手袋上挪不动了。

    “休闲会所啊!我应承过你的。”张正书认真地说道,“现在差不多建好了,只是冬天水泥不能用,不然的话已经能开张了。估摸到明年四五月份的时候,就可以装修完毕,正式开张。到时候,你也不用在和乐楼了,直接到休闲会所去。”

    “这么快吗?”李师师终于有点惊讶了,她吃惊张正书的办事效率,这都还没到一年时间啊!

    “把你放在和乐楼里我不放心,我要金屋藏娇!”张正书半是认真半是玩笑地说道。其实,世间的玩笑都带有认真的成分,只不过为了自己不难堪才说是开玩笑的。

第八百八十四章:都是同行的衬托

    “嗯!”

    娇羞无限,但心中却极为受用的李师师,最终还是如同蚊吶一样,应了一声。但听在张正书的耳中,却如同迦陵鸟的叫声一样,听了之后浑身都舒泰了。

    “师师,你真美!”

    “嗯!”

    “我第一次见到你,就不可自拔地爱上你了……”

    ……

    好吧,随着各种“土味”情话,张正书把能占的便宜都占了,在李师师的闺房内呆了了几个时辰,除了没有真个**,感观上也相差无几。最后,李师师把张正书送出房间时,还恋恋不舍。宋朝的女子都这样,大多都看重从一而终。如今李师师可以说是张正书的人,自然不会再去接纳第二个男子。

    张正书浑身充满了劲头,哼着小曲,乘坐着四轮马车,赶在城门关闭之前,出了汴梁城。

    此时的汴梁城,不像后世的大城市一样,一到春节就成了空城。汴梁城中的热闹,是后世所不能比拟的。从那些满街欢跳的孩童就看得出来了,这是后世绝不敢想象的场面,毕竟在马路上打闹,那确实不太可能。

    当然了,这只是不好的一面,因为宋朝没有交通规则嘛。

    不过,孩童们脸上的欢乐是不会骗人的。相比起其他地方,或者相比起其他朝代来,汴梁城中的春节确实热闹非常。一段短短的路,张正书的四轮马车愣是走了小半个时辰,才慢慢地驶出了汴梁城的城门,踏上了官道。

    “小官人,你瞧,那‘家乐福’超市多火啊!”

    马车夫有点感慨地说道,“家乐福”超市面前的广场,已经是人山人海了。

    张正书当然知道中国人喜欢扎堆看热闹,这种事在春节期间当然是见怪不怪了。别说什么了,到了这一天,连皇帝都要放假,与民同乐,这能不热闹吗?只是苦了“家乐福”超市的员工们,要加班加点的干活。不过张正书也不是那么没人性的,采取的是轮流加班制度,节后还给补休。甚至过节加班,给了三倍工钱。

    说实话,在汴梁城中哪个百姓,都羡慕在“家乐福”工作的员工,甚至还削尖了脑袋想要进来。

    可惜,张正书定下了一条规矩:你学东西慢,那没关系,慢慢学,只要不是弱智就行;但是,如果品行不好,那就没得谈了。就这么一条,不知道卡死了多少偷奸耍滑之辈的道路,让他们恨得牙痒痒。

    其实吧,这也是人之常情,以为老板都很好糊弄。

    但能闯出一片事业的人,能这么容易被糊弄吗?特别是张正书,想前一世他在那公司里任劳任怨,不邀功,不拍马屁,所以混了几年连位置都挪不动一个。但那些邀功请赏,拍马溜须的人,却蹿得飞快,一下就成他领导了。

    见识过这样的人,张正书能把他们招进“家乐福”超市来吗?

    当然不能,所以这马车夫也羡慕啊,好几次想过去干活了,但又舍不得接近张正书的机会。要知道,他现在已经是张正书的专用马车夫了,出去备有面子,甚至因此还得了不少钱——全都是想接近张正书的人给的。

    好在,马车夫也没犯傻,不敢要,就怕张正书一个看不过眼就把他给炒魷鱼了。要知道,他在张家可是拥有长期饭票的!

    “这算什么,要是连这节日都不火,怕是‘家乐福’都要关张了……”

    张正书笑着说道,一点都不担心。

    “可小官人,汴京城中已经有好几家超市了,你不怕他们抢了客人吗?”

    马车夫有点纳闷了,怎么张正书好像稳坐钓鱼台一样?

    张正书一拍大腿,说道:“那敢情好啊!”

    “啊?!”

    这马车夫就闹不明白了,这还能是好事?!

    “当然是好事啊,你瞧瞧,‘家乐福’超市已经这么大了,还是容纳不了这么多客人,这些客人肯定有意见的。”

    张正书感慨地说道,“这也就罢了,最怕是人挤人,挤出事来。你是不知道,这要是有人摔倒了,被人踩着了,那绝对是要出人命的。我每天都提心吊胆啊……”

    “所以小官人,你才雇那么多保安?”

    马车夫有点明白了,就说“家乐福”超市的秩序这么好呢?

    “没办法的事,要是同行们帮我分担压力,那我真的太感谢他们了。”张正书真切地说道。

    “那要是客人都跑去别家超市了呢?”马车夫有点担忧地问道。

    张正书笑了笑,无所谓地说道:“那可就得看各自的本事了,这不就是最好的说明了吗?”

    马车夫一看对岸那涌涌人头,也有点明白了。

    “都是同行的衬托啊!”张正书笑道,“没他们,汴京城的百姓,开封府的百姓还不一定觉得‘家乐福’是最好的。其实做生意没啥难的,只要你的东西比别人好一点,价钱合理一点,服务好一点,那么客人就会用脚为你投票了。”

    张正书的话太难懂了,这马车夫也只是听了个糊涂,反正他是没有啥野心,也没想过自己开店做生意,自然是听过就忘了。

    其实“家乐福”超市哪里是那么简单就被抢去生意的?别的不说,单单是香水、果酒、成衣、高跟鞋和手袋,这几样就足够撑起销量了。即便现在成衣、高跟鞋和手袋都有了山寨货,可对比起质量什么的,还是“家乐福”的货品最好。再加上品牌的认可,“家乐福”超市不怕没有生意。

    再加上“家乐福”超市有船队,能汇集南北奇货,这是同行都比不上的。

    虽然这样一来“家乐福”超市的盈收被拉低到刚刚不赚不赔的尴尬地位,可因为渠道的完备,张正书还发展起了“快递”业务,“顺风跑腿”已经在汴梁城中悄然兴起了,不到三个月就把钱银给赚了回来。

    船队是在张正书进入皇家军校后,经过曾懋的手搭建起来的。也多亏有了航海技校,不然水手确实很难招募。

    一切的一切,都形成了一个连环产业,这正是因为张正书的布局。

    看到了欣欣向荣的一切,张正书觉得受的累都值得了。也许,正是这样推翻旧事物的大宋,才能焕发新生吧!

第八百八十五章:光宗耀祖

    马车夫不太懂张正书的生意经,在他看来,客人去了别家,那自然就不会再到自家的店里来的,所以怎么能放任别人抢顾客呢?

    但张正书却知道,垄断虽然好,但这并不现实。除非是技术性很强的行业,不然的话,垄断基本是不可能的。“家乐福”超市的核心,第一是“齐全”,第二是“服务”,第三才是“便宜”。如果是比拼价格的话,“家乐福”超市其实并没有太大的优势。

    毕竟“家乐福”超市是有船队的,船队的工钱、保养费用也是一大笔开支。再加上“家乐福”员工的高工钱,即便有了渠道的优势,也会被抵消很多。只要铁了心要和“家乐福”超市竞争,打价格战的话,说不定还真的能把“家乐福”挤得有点尴尬。

    不过,从长远的角度看,打价格战肯定是吃亏的。

    只要“家乐福”超市运营稳健,其实根本就不怕竞争。

    别的不说,就是香水、果酒、玻璃杯这三样核心产品,都足够撑起“家乐福”超市的利润了。再加上一些南北奇货,打价格战张正书也不怕,最多就是两败俱伤罢了。但是,学习超市的模式,你得有类似的收银员,不然的话,你即便拉来了如此多的客人,也不过是自乱阵脚罢了。

    说实话,还真的给张正书猜中了。

    以汴梁城那恐怖的人口,已经有好几家超市开战当天打折扣,弄得百姓差点没闹出大事来。因为超市布局、导购、收银员素质等等问题,闹出了太多的不愉快。这就让人们更加好奇了,到底是什么能让“家乐福”超市经营得如此顺风顺水呢?

    要是张正书说啊,很简单,就两个字——人才!

    没错,就是人才。“家乐福”超市的收银员也好,导购也罢,甚至门口维持秩序的保安,用船队运送物资船工,都是经过培训才能上岗的。除了张正书,在宋朝还有谁有这样的大手笔?

    除了培训,张正书还用一纸合同,把员工的权利和义务都规定好了,等同买断了他们五年内的自由。一旦违约,是要赔付不少违约金的。除此之外,还有高额的泄密处罚,让这些员工都畏之若虎。当然了,张正书也不曾亏待他们,工钱是汴梁城中能给到最高的,他们还能有啥不满意呢?逢年过节,还有不少福利,这在宋朝,又是独一份!

    胡萝卜加大棒,恩威并施之下,再加上合理的管理,才造就这样的“家乐福”超市。不止是“家乐福”超市,还有其他作坊、商铺、银行,大抵上都是按照这样的模式运营的。也就是说,这已经成了一个公式,套进去就能用了。未来不管张正书成立个什么样的店铺,什么样的作坊,都能按照这样的模式进行运营。

    这才是“家乐福”超市的秘密所在,不是随随便便山寨过来就行的了。

    就好像后世天、朝一样,山寨了个机器,号称填补了国内的空白,其实只是山寨到了外表,或许还能运行一二,但是在精度,在寿命等等方面,统统不如国外的。为啥呢?因为材料不过关,所以无法更进一步了。

    同样的道理,别看现在很多超市像雨后春笋一样冒了出来,但只是得到其形,没有得到精髓。即便是亦步亦趋,也不过是邯郸学步,东施效颦而已。

    这,才是张正书的底气所在。

    说实话,有多少投入就有多大产出。

    看看张正书这两年来投资了多少高技术含量的东西?都是别人模仿不来的,山寨不了的。创新+品质,这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这才能引领市场!

    很现实的例子,就拿张正书现在屁股下面的四轮马车来说,都问世这么久了,为什么别家的弹簧都没有个雏形呢?这就是因为技术含量太高了,要跨越这个坎,起码得要个十年二十年的独自摸索才行。但是,有人愿意花这个时间去弄一个弹簧吗?

    所以,这就是马车夫和张正书的差别了,一个只看到眼前,而一个却能看到未来。

    马车夫不知道未来在哪,他只知道和张正书说话期间,只用了不到一个时辰,就回到张家庄。

    “小官人回来了!”

    随着张正书的四轮马车在张家庄的出现,很多张家庄的村民纷纷跑出来看热闹。

    有些人家还暗自悔恨:“唉,当初小官人撩拨我家小娘子时,就不该阻拦的,说不定现在可以做他的妾呢!如今,怕是没机会咯!”

    很多人都不解,怎么以前的混世魔王,突然间就做了官?哪怕是个武臣也好,那也是个官啊!张家庄从未出过有实权的官,张正书可是第一个。这三个月来,张根富不知道得瑟了几回,这可是大大露脸的事啊!

    面对如此热情的乡亲父老们,张正书也不好装清高,让马车夫放慢了速度,他掀开了车门前的帘子,一一拱手作揖,答谢各位乡亲父老的厚爱。

    好不容易进了张家的大门,里面的僮仆又迎出来了。

    张正书抬头一看,得,骚包的张根富,已经早早把“张家”换成了“张府”。要知道,在宋朝,“府”、“宅”、“家”的称呼,是有严格规定的。有实职的官员和亲王的房子才能称为“府”,像什么寄禄官啊,小吏啊什么的,只能称之为“宅”,而平头百姓就只能称之为“家”。哪怕再有钱都好,也不能逾制。

    张根富行动这么迅速,大抵上是眼红了许久那个“府”字吧?好歹,那也是实职官员才能称的家宅名字啊!在张根富看来,这才是真正的“光宗耀祖”!没办法,在官本位如此盛行的宋朝,做官才是最大的出息。

    不然的话,不管你赚了多少钱,拥有多少田地,社会名望有多高,别人都不认同。

    但是,如果你做了官,哪怕只是个从九品的不入流小官,但凡有点实权,那你就“光宗耀祖”了!

    讽刺吗?太讽刺了,要知道,这从九品的小官,一个月的俸禄还不到三贯钱,哪怕是全年福利加起来平摊,也不过五贯钱而已。这样的俸禄,比商贾差远了。可他还是有出息,光宗耀祖了,你能怎么说?!

第八百八十六章:有一个疯狂的想法

    这不,张根富听到张正书回来了,好像减了数十斤一样,身轻如燕般飞奔出来,高喊:“我儿回来了?”

    面对如此欢呼雀跃的张根富,张正书实在不忍心把实情说出来——他又撂担子不干了。“嗯,回来了。”张正书显得很平淡,但是家中所有人,包括僮仆在内,都以张正书为荣。要不是知道内情,张正书也会飘飘然了。人就是这样,需要一点点虚荣心的。

    这不,一向瞧张正书不顺眼的张根富续弦妻子张陈氏,此刻也低眉顺眼地附和众人了,这样的转变真的太大了。根据张正书所知的,以往三言两语都要带上张正书便宜表哥的张陈氏,最近闭口不谈了,好像转了性子一般。

    “这么看来,做个官好像也不错,起码家中安宁好多……”

    张正书叹了口气,这就是人情世故啊!

    扭头看见人群后面的张秦氏,张正书走过去说了声:“娘,我回来了。”

    “嗯,回来就好,回来就好!”张秦氏满脸喜意,相比起儿子做官,她更关心的是张正书的身体。“我儿瘦了……”

    “……”

    张正书很想吐槽,天底下的父母难道都是不知道肥瘦的吗?要知道,张正书比起两年前,不知道增重了多少,结实了多少,结果到了张秦氏的嘴里,就是一句“我儿瘦了”。张正书被彻底打败了,只能敷衍了几句,跑去后院找媳妇去了。

    这时候的张府,已经张灯结彩,过年的气氛非常浓郁。

    “姝儿,再过几天就是元正了,我就呆在家,哪都不去,陪你好不好?”

    张正书自以为情话说得挺好,可曾瑾菡却吓坏了:“郎君,难道你惹怒官家了?”

    “什么话啊,我什么时候惹怒官家了?”张正书奇怪地问道。

    “那你为何不回朝当值哩?”曾瑾菡更加奇怪地问道。

    张正书无奈地把情况说了一遍,曾瑾菡才算信了张正书。

    “郎君,你要不要把李妹妹接到家中,一起过年?”曾瑾菡善解人意地说道。

    张正书却知道,这怕不又是一个送命题,连忙说道:“不用了吧,师师……她在和乐楼挺好的……”

    “难道郎君不让李妹妹见见家翁吗?”曾瑾菡眼睛里带着狡黠的意味,也还有一点点窃喜。

    “以后吧,以后有机会的……”张正书含糊其辞地说道,其实巴不得不再继续这个话题。

    “那郎君不想左拥右抱,大被同眠?”曾瑾菡继续诱惑张正书说道。

    “想……”

    张正书想都不想地脱口而出,结果当然是换来曾瑾菡恼羞成怒的二指神掐,疼得满院叫唤……

    打打闹闹之中,小夫妻俩感情又加深了一层。

    然而,暗中观察的张根富和张秦氏,却有点不乐意了。“唉,若是当初知晓轩奴能有这本事,说甚么也不能娶一个商贾女,毁了他的前程呐!”张秦氏有点埋怨道,她真的是全心全意为张正书着想的,可惜这份着想不是张正书想要的。

    “也对,可惜……”张根富也想不出什么词语来表达自己的遗憾。

    “官人,若是曾小娘子还未曾有所出,不若让轩奴与她合离罢?”突然,张秦氏有一个疯狂的想法,立即脱口而出道。

    张根富却被吓到了:“这不妥罢?”

    “有甚么不妥,为了轩奴的前程,怎么都要试一试了!”张秦氏一改往日的柔弱,变得极为有主见地说道。

    这就是中国式父母的悲哀了,一切打着为子女好的旗帜,却根本不知道子女到底想要什么。很多家庭的不幸,就源于此。张正书当然不知道张秦氏的打算,但他清楚曾瑾菡的地位,这个傻女子,智商虽高可情商却没跟上。一味为他着想,却忘了自己的出身。

    “姝儿,这几天你受苦了。”

    张正书拉着曾瑾菡的手,十分动情地说道,“我原本想第一时间回来看你的,可你都不在京华报社了。”

    “啊?为什么突然说这个?”曾瑾菡有点懵了。

    “记住,千万不要因为什么而放弃和我在一起,你要相信我,我是爱你的。”张正书已经动了真情,他看过无数天、朝的神剧,知道官本位社会下的想法是多么的扭曲可怕。即便很多时候都吐槽天、朝神剧,但张正书却知道,论人性,其实天、朝神剧剖析得很到位了。特别是病态扭曲的价值观,让人毛骨悚然。

    “嗯!”曾瑾菡太聪明了,已经意识到了什么。她眼睛里藏着一丝担忧,毕竟她不再是那个单纯无忧的小女孩了。

    张正书对曾瑾菡说道:“只要你不放弃,我不放弃,就没有人能分开我们的!姝儿,我的未来,希望一直有你在!”

    “嗯……”

    这样的情话,虽然直白,可曾瑾菡却十分受用。

    “不管是我爹,还是我娘,要求你离开我,或者请求你离开我,一定不要答应。不然的话,我宁愿终身不再娶了。”张正书知道,如果错过了曾瑾菡,他不知道在哪再找到一个有如此契合的灵魂。

    对于张根富和张秦氏来说,婚姻只是联姻,是获取利益的途径。可对于张正书来说,婚姻就是婚姻,它不掺杂任何东西。不管贵贱贫富,两人都要厮守一起的。曾瑾菡也知道了张正书的态度,心中已经有了定计,笑道:“郎君,我晓得了。”

    “你那么聪明,自然明白我说什么。”张正书叹了口气,“人人都以为我做官,要想再升官,就必须联姻。可他们不知道,我根本不愿意做官。你看,我连差事都推了,官家也拿我没办法。接下来的五年,我只要把‘天险之城’建好,银行经营好,谁都动我不得!”

    曾瑾菡点了点头,相信了张正书的判断。

    可张正书自己,却有股强烈的不安感。无他,因为根据正史记载,赵煦的寿命无多了。

    “还有两个月,不知道将起什么风云……”

    张正书心中感叹了一声,“如果赵煦能有耶律洪基的寿命,哪怕有赵佶的寿命,怕是大宋都会另外一个模样。何况,这时代还有我……”

第八百八十七章:不会妥协

    张府之中暗流涌动,大宋朝堂上也不遑多让,甚至比张府的暗流厉害多了。

    因为,西夏和辽国,女真和交趾,甚至高丽回鹘,都派出了使臣,贺大宋的元正节。

    元正大朝上,可以预见的形势波诡云谲。

    因为不仅仅是各方的一次碰撞,更是能直观了解宋朝对周边各国的态度。

    说起元正日大朝会,就要追溯到西汉初年,也就是宋朝常说的前汉初年,叔孙通制定朝仪,就是大朝会的开端。大朝会的举行明确了尊君卑臣的社会纲常,得到了继任历代帝王的高度重视。

    经过魏晋南北朝的完善,大朝会的规模不断扩大,除了明确君臣关系以外,也明确了朝廷与地方、中国与周边民族政权的关系。朝会制度到唐代时已经大体健全,不过是完善细致了舆服仪卫鼓吹之属。宋朝在唐代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朝仪进行了补充,使之更加规范化与具体化——说白了,其实就是宋朝“人傻钱多速来”,周围的国家恨不得天天都是元正大朝会!

    为啥?因为这些使臣从进入宋朝国境起,朝廷便颁发给他们“馆券”(通行证书),沿岸由各府州县镇接送、执行衣食住行,直至送到汴京城的馆驿为止。沿途还由地方官员陪伴他们旅游当地名胜古迹和购买“土宜”(土特产)。到了汴梁城之后,那待遇更是天堂。所以别再说什么一等洋人二等官了,宋朝就有分别待遇了!

    这些使臣在汴梁城中,除了洽谈两国之间的关系与参加节日祝贺等外,朝廷派人陪同还组织他们参观京城名胜古迹、参加文体活动和举行多种名目的宴请等;此外,还允许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贡赐贸易”,允许购买大宋珍宝和物货。

    末了回去后,还有不少赏赐。

    这是不是“人傻钱多速来”?

    很明显就是!

    可惜,赵煦不听张正书,不然的话,早就取消赏赐了。

    这些使臣组团前来,对大宋是一种战术上的侵扰。因为接待各国使者,入宋境后送到京城止,其费用大多由各州府地方财政开支,这种接待往来使者负担是十分沉重的,所花费用不可胜数,建立亭馆,调发农工,侵渔商贾,所到之处,民怨沸腾。

    朝廷为什么不管呢?

    因为腰杆子不硬啊,只能任由这些使臣在大宋境内胡作非为了。哪怕是他们公然杀了人,除了包拯包黑子外,没人敢拿他们入狱的。再加上现在宋夏辽三国关系紧张,地方更不敢逾越了,只能好吃好喝待着。

    这些事张正书早就知道了,也冷眼旁观,看看这些使臣到底想干嘛。

    要知道,经过一年的对峙,西夏已经贫敝不堪,再这些下去肯定是死路一条的。只要赵煦撑得住,继续拖下去,保管让西夏国内先乱起来了。只不过,张正书很怀疑,赵煦到底还能不能撑到那时候。

    果不其然,根据新闻探子的消息,在元正大朝会上,西夏和辽国的使者频频发难,要求宋朝退却兵马。可惜赵煦也好,章惇也罢,只是充耳不闻,顾左右而言其他。

    张正书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已经大年初二这一天了。

    当日,《京华报》就报道了这一则消息,登时激起了宋人的爱国热情,甚至有些冲动的,都对着驿馆丢石块了。这都算了,门口的禁军还立即避开,连捉人的心思都没。闹得那些辽国西夏使臣以为进了山贼窝子,怎么大宋突然这么乱了?!想当年的宋朝是多好啊,像只兔子一样,任人宰割也最多吭两声,抗议抗议罢了。现在的大宋,学坏了?

    “郎君,你这是要挑事吗?”

    曾瑾菡有点担忧了,“这要是官家怪罪起来,会不会……?”

    “除非他想失去民心咯……”张正书毫不在意地说道,“放心,朝中大臣都不傻,民间为他们的作为分担了压力,也让那些眼高于顶的夏国、辽国使臣知道,大宋并不是只会妥协的。最起码,在这个官家的统治下,大宋不会妥协的。”

    然后张正书在心中补了一句:“赵煦只剩下两个月的命了,想妥协也妥协不了啊!”

    实情是曾瑾菡不知道,她才略略宽心。

    “今天婆婆找我谈话了。”无来由的,曾瑾菡突然说出了这句话。

    张正书也大概明白了是怎么回事:“她逼你与我合离?”说这话的时候,张正书很平静,因为他知道,不论如何自己都不会放手的。

    “没,她跟我说了,要早点为张家生个一儿半女,继承香火。”曾瑾菡也很平静,好像说一件无关紧要的事情一样。

    张正书叹了口气,说道:“都是套路啊,跟夏国辽国使臣一样的套路,先是好言相劝,然后开始威胁,最后就使出杀手锏了。”

    曾瑾菡大概也明白张正书想说什么,忍不住“扑哧”一笑:“只要有郎君在,这不是迎刃而解吗?”

    “家里的事还好说,朝堂的事我瞎掺和什么?这不是找死吗!”张正书倒是挺有自知之明的,现在宋夏辽三国关系这么微妙,稍有不慎就要引起大战。宋朝固然不怕耗下去,但现在粮道脆弱,再加上冬天不宜建造水泥建筑,这就很难守护粮道了。基于这一点,大宋怎么样都是要先稳住夏辽两国再说的。

    也只能说,这是科技的障碍了。要是能研发出硅酸盐水泥,冬天又能如何?照样建造钢筋混泥土建筑!

    只可惜,以现在的技术条件,还是难以煅烧出合格的冬天用的水泥来。这几乎涉及到特种水泥的研制了,不是随便试验就能鼓搞出来的。所以,在技术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只能通过拖时间来稳住对手。

    “怕是到时候官家找上郎君了!”曾瑾菡掩嘴偷笑道。

    张正书也知道,曾瑾菡这是在吓唬他的,忍不住也回了一句:“要是我娘她认为你不能生育,强迫你与我合离,到时候看你怎么办!”

第八百八十八章:大年初二

    只见曾瑾菡斜着眼睛笑着,用柔荑攀住张正书的肩膀按摩说道:“那也是郎君不努力罢了,与我何干?”

    看得自家娘子如此,张正书当即傻了,可惜的是,等会要去汴梁城拜见泰山泰水,不能过过瘾,张正书忍不住说了一句:“你这是……你这招数是从哪里学来的?”

    “李妹妹教的啊,郎君,你觉得疲累好点吗?”曾瑾菡虽然不算熟练,但胜在那一股青涩,是哪一个男人都抵抗不了的。张正书很明显是一个正常的男人,自然是受不住这个,只能艰难地控制住自己,说道:“以后这种事少学一点,都不学好,这是要变坏的……我去看看四轮马车备好没……”

    看到张正书落荒而逃的模样,曾瑾菡笑了,但笑中有点泪花。

    能忍到如此地步的男人,怎能不让曾瑾菡去托付终身?

    其实张正书也闹不明白,为什么中国人大年初二这一天要回娘家。

    按照宋朝这会的说法是,大年初二是“迎婿日”,也是嫁出女回娘家孝敬父母的日子。当然了,还有什么“开年”、“祭财神”等等习俗,就不一一而足了。甚至曾文俨派人来提醒过好几次,大年初二这一天,必须回一趟娘家。

    为啥呢?因为张曾两家都是商贾,“祭财神”是一年中最为重要的时日。

    没说的,老丈人都这么说了,张正书只能照做。备好礼物,带上曾瑾菡,四轮马车就出发了。

    不到一个时辰,四轮马车开进了汴梁城,因为人多,速度开始慢了下来。好不容易进了城,已经过了中午时分了。幸亏张正书准备好了糕点茶水在马车上,不至于挨饿。穿过拥挤的人群,总算回到了景明坊之中。

    “姑爷来了!”

    随着僮仆的高声唱喏,曾家瞬间热闹了起来。

    曾信骥率先迎了出来:“好妹婿,好妹婿,来就来了,带甚么礼物?”

    张正书也不为杵,笑了笑拱手说道:“二哥,新年好啊!”

    这时候,难得从酒色中走出来的曾信韫也过来和张正书寒暄了两句,而他们的妻子,则把曾瑾菡拉过去讲体己话了。好不容易,曾文俨也走了出来:“贤婿,你来了?快,屋里请!”

    不得不说,曾文俨的态度比之前客气多了,甚至有点小心翼翼的感觉。张正书也有点感慨,这做了官之后,别人已经对张正书产生了一种敬畏感。哪怕张正书还是以前的张正书,可他们再也不会掏心窝子跟张正书讲话了,生怕惹怒了张正书。

    可张正书毕竟没有高高在上的心思,一个作揖到位,礼数也到位地说道:“见过泰山!”

    “好,好,好!”

    曾文俨见张正书给足了他面子,当即笑得见牙不见眼了,热情地招呼起张正书来。倒是只有曾信骥这个大舅哥,一如既往地对待张正书,没心没肺的。大抵上是因为他神经大条,或者是被张正书坑得太惨,心理不平衡吧?反正张正书倒是觉得曾信骥是个爽快人,也是个直汉子,可以交交心的。

    坐下寒暄了一番,大抵上也是吹捧张正书的无聊话题。

    曾文俨一边吹捧张正书,一边吹嘘自己的眼光是多么毒辣,一眼就相中了张正书这个“贤婿”,恨不得张扬得全世界都知道。

    也是,张正书现在是皇帝身边的红人,还立下了不少功劳。只要他不作死,赵煦能保他一辈子。毕竟不是谁都是先知者,知道赵煦寿命无多的。要知道今年赵煦才二十五岁,谁能想得到一个年仅二十五岁的皇帝,只剩下两个月的寿命呢?

    “贤婿啊,你如今在朝中,当的官到底有多大?”

    这时候,曾文俨问了一句很尴尬的话。

    张正书有种错觉,就好像孙悟空被封了弼马温之后,问那些手下:“我这弼马温是个什么官衔?”一样,好容易才确定不是幻觉,张正书才苦笑地说道:“官阶嘛倒是挺高的,从五品的亲卫大夫,嗯,俸禄大概一个月也有几十贯钱吧?反正我是从来没见过俸禄在哪。至于实权嘛,就是我银行那区区五百护银军了。”

    “那这官,大不大的?”

    这是曾信骥问的,他太不清楚朝中的事情了,只能问张正书。

    “嗯,可以说大,因为我能直面官家;也可以说小,因为谁都可以不买我的账。”这是张正书的实话,“其实这官我也想不做的,可惜官家非得给我这个官身。你们是不知道,进了朝之后,那关系错综复杂,一不小心就得罪人了。”

    “啊,那如何是好?”这时候,曾文俨倒是急了,“俗语有云,和气生财,这可不能与人结怨啊!”

    张正书大咧咧地说道:“没事,反正我都把人得罪光了,再得罪多几个也没事……”

    “这……”

    曾家一大家子都面面相觑,才发现原来张正书做官并不是好事。

    “我都说了,我不适合做官的。你瞧瞧,这过年前不是要考课(政绩考核)吗?官家施行新的考课法子,就是我出的主意,你瞧瞧多少文官被罚了俸,不能升官的?他们能不恨我?还有,经过《京华报》曝光的贪腐文官,少说也有几十了吧,他们能不恨我?所以,我做官哪里能不得罪人?”张正书倒是没啥,虱多了不痒,债多了不愁,由他去吧。等赵煦驾崩了,他就辞官,弄好退路,大不了到宝岛上去,开创一个新世界。

    曾文俨可不知道张正书的打算,只吓得魂不附体:“若是朝中相公一致为难贤婿,那该如何是好?”

    张正书见老丈人被吓得这个模样,也觉得有点过意不去:“泰山不必担心,这政见不合是常事,只要我还有用,官家就会保住我的。再说了,我又不是文官,那些文官想抓我的把柄,还是挺难的。”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这时候,一直闭口不言的曾信韫突然说了这么一句。

    张正书听后,点了点头:“不错,那些文官就会鼓弄一些莫须有的罪名,不然史上又怎么会有那么冤屈的大臣?”

第八百八十九章:利益之争

    “这般说来,贤婿做这个官,岂不是危险重重?”

    曾文俨有点吃惊地问道,在他看来,官场不应该这样才对啊?也是,在宋朝的普通人看来,官员都是高高在上的,操纵着普通百姓的一切,不然怎么被称之为“父母官”呢?除此之外,还有那些朝官,更是不得了,简直是高不可攀。他们每天悲天悯人,每天为国鞠躬尽瘁……反正,想象是美好的,但现实是骨感的,张正书很明确地告诉曾文俨,官场里面简直是世间最龌龊,最藏污纳垢的地方。

    甚至于,监牢都比不上看似富丽堂皇的官场,那种肮脏的利益勾当,比起汪洋大盗、绿林好汉所做之事,官员为恶要可恨得多。“泰山,你是不知道那些文官私吞公款,贪污受贿起来是多么疯狂,哪怕他们真的洁身自好,可家里人呢?能忍得住不狐假虎威,不去做为非作歹之事吗?”

    曾文俨也过了天真的年纪,被张正书这么一说,也醒悟了过来:“唉,原来这官如此难做!”

    “当然难做了,像我这等正直的官,百分百是被排斥的……”

    张正书开始在自己的脸上贴金了,但索要政策来获得利益时,他比谁都积极。

    没办法,张正书太清楚中国的国情了,从古至今皆如此:公平都是相对的,而如果你能得到某项政策,那么就能打破公平。从汉朝时的“盐铁专卖”到宋朝的“榷酒”、“榷茶”,都是政策导致的不公平。

    能抓住政策的人,都暴富了。只要政策不变,或者没有改朝换代,他们都是既得利益者。但如果他们太过放肆,侵害了国家利益,损公肥私,改朝换代了,他们也会被打入尘埃的。当然了,从汉到唐这千余年间,还是有世家门阀可以存在这么久的。但宋朝之后,他们就已经消散在历史的尘埃之中了。唯一不变的,还是政策致富这一条最轻松的路。

    曾文俨也被逗乐了:“贤婿果非常人!”

    曾信骥却撇了撇嘴,他还记得当初是谁把他坑得差点连老婆都没了。张正书正直?这句话说出去,整个开封府都没有几个人相信!想想之前张正书都做了什么好事吧,横行霸道不说,还当街调戏良家妇女,在菁楼里争风吃醋……哪一件不是天怒人怨的事?

    这种人还正直?鬼才相信!

    反正曾信骥是绝对不信的,谁爱信谁就信去。

    曾文俨叹了口气,说道:“若贤婿如此不合群,如何能在朝堂立足?”他的意思,自然是担心张正书被排挤,被陷害,如果是这样,他曾家怕是也要受到牵连的!

    “那倒是不用怕。”张正书想了想说道,“我现在是武臣了,只要我没有触碰到文官的权力,他们是不可能把我弄垮的。再说了,我现在背后是将门,得罪我等于得罪整一个将门,整一个武臣,他们也要掂量掂量。文可以压着武,但不能灭了武,这是官家的底线。”

    张正书已经把实情说了出来,不管是哪一个宋朝皇帝,都不会坐视文官把武臣灭了的。这样的话,他屁股下的皇位是最先坐不稳的。如果哪一个皇帝不握紧手中的兵权,那他就等同一个傀儡了。刘邦为何杀韩信,赵匡胤为何杯酒释兵权?就是为了稳固皇位!

    别看宋朝的武臣好像很憋屈,但其实会哭的孩子有奶吃。武臣的地位是低了点,但俸禄啥的都没有被亏待过。如果文官打压得狠了,皇帝还会拉偏架,帮帮武臣。说起来,看似做武臣委屈了,其实并不然。不然的话,狄青也不会以武将身份做到了枢密使了。

    一样的道理,只要赵煦还没放弃张正书,那些文官就搞不倒他。

    再加上张正书手段光明正大,公是公,私是私,想要捉到他的把柄不容易,除非栽赃陷害,或者用苦肉计,以棋子换掉张正书。但想想看,张正书只是一个从五品的武臣,实权现在又自请脱离了皇家军校,文官们还有什么借口攻击张正书?或者说,这样的张正书值得文官们用这么大的代价去换掉他吗?

    再一个,万一被识破了,被破招了,岂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基于此,张正书是稳坐钓鱼台的,只要他超然事外,就不会被当做众矢之的,哪怕他满朝皆敌。只不过,张正书现在也酝酿着要辞官了,只待赵煦有病危的迹象,他就立马辞官。不辞官不行啊,难道要把自己架在火架上烤吗?

    曾文俨的社会阅历多,被张正书这么一提醒,他就明白了:“看来,官场也是利益之争啊,与做买卖差不多。只要能赚钱,先前的对头都能把酒言欢,共同赚钱……”

    “差不多是这个道理,但那些文官还是有底线的。”张正书笑道,“如果是老死不相来往的,那就真的是老死不相来往了。”

    “呵呵……”

    曾文俨笑了笑,他也知道文人的臭脾气,从不认为有人比自己更厉害,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就是这个道理了。要是结了怨,那可能就真的一辈子不往来了。甚至朋友翻脸成仇敌的事,在官场也不少见。

    “妹婿,那你做这个官,还有个甚么劲!”曾信骥一脸鄙夷地说道,“还不如辞了官,专心做买卖好过!”

    “我也想啊,但不行。”张正书叹了口气,惆怅地说道,“官家不放心。”

    一句“官家不放心”,就足以让人沉默了下来。“因为‘天险之城’?”曾文俨到底是老江湖了,一下就猜到了实情。

    “不单单是‘天险之城’,还有银行,冶炼作坊……”张正书笑道,“如果被官家知道我造船也是这么厉害,怕是他更不敢让我在野撒欢了。”

    曾文俨也点了点头,将心比心都是这么做的,要他是皇帝,怕是他也不放心这么一个人才不在自己的掌控。说不定,曾文俨会用更加过激的办法,把张正书牢牢地绑住。别人不清楚张正书的本事,可曾文俨太清楚了。

    别的不说,曾文俨像张正书这个年纪,怕是也无法做到这么大的生意。

    当然了,曾文俨是白手起家,和张正书这种富n代是不一样的。

第八百九十章:火急火燎

    就在他们谈着做官的事,聊得兴起的时候,突然外面闯进来一个僮仆,说道:“姑爷,报社的人找你!”

    “嗯?”

    张正书有点奇怪了,难道发生了什么事不成?“泰山,我出去瞧瞧……”

    话音刚落,那报社的一个僮仆就闯了进来:“小官人,天使来了!”

    “卧槽,什么,鸟人来了?!”张正书第一个反应就是长着翅膀的鸟人,难道真的有那种生物的存在?!

    那僮仆愣了愣,不明所以地说道:“甚么鸟人?”

    “不就是天使吗?”

    张正书也愣了,难道不是鸟人?

    “小官人,天使是天子使臣……”那僮仆快哭了,“就等着小官人你回去复旨哩!”

    “额……”

    好吧,是张正书想差了,他总算记起“天使”是何物了,在宋朝这会,天使就是个宣旨的宦官。“那个泰山啊,官家不知道又要我做什么差使了,我先回去看看。姝儿先留在你这里吧,或许等会我就回来了……”

    这话只是个敷衍,以赵煦的性子,怕是这差事不会简单了。

    京华报社离曾家并不远,急急脚几步路片刻便走完了。回到京华报社,立即看到了一个小黄门,端着圣旨在候着张正书。“张大夫,话且不多说,圣旨在此,你先领了,再与咱家进宫一趟,陛下召你觐见……”

    张正书满头黑线,这赵煦还挺会使唤人的,先前都说了这段时间让他休息一下的,现在又让他干活,真的是出尔反尔!摊开圣旨一看,张正书大概明白什么事了,稍稍思索一下,然后说道:“走吧,此事怠慢不得……”

    此时,大宋皇宫里,赵煦还在福宁殿踱着步子,十分焦躁的模样。

    一旁伺候的宫女,纷纷垂着头,一动不动的,生怕惹来赵煦的不快。而彭元量也在一旁垂着头,好像在思索着什么似的。

    “彭元量,你再派人去催催!”

    赵煦是真的急了,冲着彭元量大声嚷道。

    “陛下,稍安勿躁,想来张大夫很快就到了……”彭元量也是无奈啊,这赵煦的急性子什么时候才能改过来?“陛下,你且坐下,若是这般疾走,万一染了风寒,怕是不美啊……”

    赵煦眼睛一瞪:“都火烧眉毛了,朕哪里还静得下来?”

    “那为何官家不找章相公来商议对策,要找张大夫呢?”彭元量也有点奇怪,能让赵煦如此火急火燎的事,不应该是叫章惇过来才是吗?刚刚辽国使臣求见,彭元量也在旁边听了,那辽国使臣恳请在南御苑宴射,赵煦也答应了下来。

    所谓“宴射”,其实就是大宋做东,然后宴请各国使臣,各国使臣派出善射者射弓,耀武扬威。而大宋为了不落颜面,也是要选能射武臣伴射,就彼赐宴的。说白了,就是辽国想要威慑大宋一番罢了,赵煦为了不落脸面,只能接招。

    说到宴射,其实也是官民同乐的大型活动。只要伴射得捷,京师市井儿争先遮路,争献口号,观者如堵。说到射箭,赵煦并不担心,大宋武力虽然孱弱,但对弓箭一道,却是重视有加的。招募兵卒的时候,不说那些凑数的厢军,但凡是正规军,都要求能开一石弓。当然了,随着黄河泛滥,这个规定也形同虚设了。不过,在宋朝精锐当中,找出几个善射者还是可以的。

    但是,这并不代表宋朝就赢定了。

    因为辽国、西夏等国之中,善射者也不少。

    所以,很多时候大宋都是用神臂弩来压场面的,没理由大宋在自己的地盘上输掉的,对不对?当然了,这又涉及到另外一个问题了,就是大宋武力不能压住辽国、西夏,一旦被回鹘、交趾他们看出了虚实,那么说不定会怎么勾搭来讨得最大利益了。别的不说,如果回鹘确定不与西夏为难,让西夏腾出兵马回援兴庆府,这仗就难打多了。交趾如果瞧出了大宋的虚实,再次兴兵侵宋,也能让大宋疼上一段时间的……

    说起来,这种事应该找章惇才对的,但赵煦的第一个念头是:“说不定姓张那小子有妙计!”

    也不知道从何时起,赵煦已经养成了依赖张正书的习惯,甚至章惇都靠边站了。“章卿……虽能文能武,但此事朕想先听听张大夫的看法。”赵煦找了个蹩脚的借口,可彭元量却知道,事情没那么简单!

    很快,张正书就来到了福宁殿前面,赵煦立马宣他觐见。

    “事情你也知道了,有什么办法破解吗?”赵煦劈头盖脸地就问道,要知道这可是辽国、西夏的阳谋啊!

    张正书被赵煦的样子吓到了,差点没被吓到退后几步。好在张正书的心理素质过关,很快就整理好心态,对赵煦唱喏道:“额,臣参见陛下,恭请……”

    “行了行了,别搞那么多繁文缛节了,快说,你有什么办法?”赵煦也是火急火燎的,明天就要到南御苑宴射了,可面对辽国、西夏**裸的武力压迫,赵煦也有点吃不住。很明显,夏辽两国想借此告诉赵煦,你最好还是赶快退兵,不然的话,别怪夏辽两国联合对付大宋了。

    张正书反问道:“官家,你想怎么对付契丹人和党项人呢?”

    “不能让他们得逞就行了,还有,要展现出大宋的威风!”赵煦说道,“朕本想着用神臂弩,叫那些夷蛮好生见识一下,大宋并非那么好惹的!不过,神臂弩向来是夏辽两国欲得到的机密,轻易不能外露。可如果比拼射箭,我大宋武臣,怕是没有多少个有把握的……”

    这是实话,宋人虽然重视弓箭,可弓箭一道,其实比不上夏辽两国的。毕竟人家是拿弓箭吃饭的,大宋是拿弓箭打仗的,相比较之下,实践的时间都短了很多。哪怕宋朝的弓比夏辽的弓好一点,但夏辽两国的善射者,百步穿杨那是家常便饭。甚至能在一百五十步远,射中箭垛。上一年,赵煦就见识到了这种神乎其神的射技。

    只转念一想,张正书就有法子了,笑道:“官家,其实这事也容易。”

    “哈哈哈,朕就知道你小子有办法!”赵煦急忙问道,“是甚么法子?”

第八百九十一章:赏赐就免了

    “军事演习啊!”

    张正书理所当然地说道,这还用说吗?

    “军事演习?”

    赵煦有点不明白,这算什么法子?

    “额,怎么说呢?军事演习,就好像我在皇家军校的汇报表演一样,用来威吓对手的。把我们的最新武器,最新战阵理念,最新盔甲都亮出来,让对手胆寒,从而不敢侵犯边境。”张正书解释了一下,“要是对手没有被吓到,那再加料,在边境开启军演,最好在敌国探子面前。当然了,这也要把握一个度,避免真的起了冲突……”

    “妙啊,实在是妙啊!”赵煦抚掌说道,“但边境一说,不成熟。”

    张正书也笑了笑,自然不会去反驳。毕竟宋朝的武力……咳咳,实在是孱弱不堪。万一真的惹起战端来,说不定要被人打穿整个北方的。在“天险之城”没有建立之前,赵煦不敢这么“浪”。

    嚣张是要有嚣张的本钱的,没实力装逼的那是傻逼。很明显,赵煦不是傻逼,所以他现在根部不考虑去挑衅别国。能把西夏拖垮,对赵煦来说就是最大的惊喜了。要知道,自西夏建国之后,就是历代宋朝皇帝想要征服的地方,只要赵煦攻克了西夏,那就是远迈其父其祖的功绩,甚至声望直逼太祖太宗了。在这么大的一个功绩诱惑下,赵煦是绝对拎得清的。

    “这件事,就交给你了。”

    赵煦以不容置疑的语气说道。

    “等等,官家,你不是说让我休息一阵子的吗?!”张正书惊愕地说道,“我给你推荐一个人,他绝对能胜任……”

    “朕就相信你一个!”赵煦心中暗暗好笑,但表面却无比严肃地说道,“你也知道这一次非同小可,万一搞砸了,朕决不轻饶!你说,如此重要的事,朕能信任其他人吗?至于你,你就辛苦一点,朕少不了你的赏赐……”

    “赏赐就免了!”

    张正书现在几乎可以说得上是富可敌国了,金钱对他的吸引力几乎等同于零,“你的赏赐不是金银就是珠宝,没啥稀罕的。官家,你准许我有三个月假期,不再弄其他杂七杂八的事就好。三个月之后,汴河解封,天气转暖,建城一事也要开始抓紧了……”

    “你这小子,算盘倒是打得挺好的!”赵煦略微有点不喜,但也确实知道自己做得不地道,想了想说道:“至多一个月!”

    “两个半月!”

    “两个月,再说朕就不准了!”

    “好吧……”

    张正书觉得委屈自己了,明明有三个月假期的,偏偏被赵煦这么拦腰一砍,就剩下两个月了。两个月之后,说不定还有什么棘手的难题等着他呢!唉,一入官场深似海,从此逍遥是路人啊!

    “说到军事演习的事,官家你得给我个信物,让我有统兵之权才行……”张正书想起了什么,连忙说道。在皇家军校里,张正书做教官领兵倒是没啥;可到了南御苑,那可是开封府了,要是没有领兵之权,就等同于造反,那可是诛九族的大罪来的!张正书很惜命,自然不会在这等事上掉以轻心的。

    赵煦也想起有这么一回事,给了张正书兵符之后,又亲手写了一道圣谕,准许他调动禁军校尉,也就是禁军军官三百六十人,到南御苑候命。张正书见手续齐全,他才敢领命而去。

    “这小子,居然敢和朕讨价还价!”

    赵煦看着张正书离去的背影,笑骂道。但熟悉赵煦的人都知道,这并不代表着他恼了这个人,反而是要重用他的表现。彭元量在一旁瞧得真切,有点为章惇感到可怜。要知道,章惇为了得到赵煦的信任,不惜和刘清菁刘贤妃联手干掉了皇后孟氏。原本以为自己是深得圣眷第一人了,不曾想平白钻出一个张正书来,比他更加深得帝心。

    更要命的是,废皇后孟氏居然起死回生,三年来再次回到了皇宫之中。虽然居住在掖庭,但地位已经不能同日而语。要是赵煦再回心转意一点,说不定还能重新获得妃嫔之位!也就是说,章惇忙活了这么久,全都做了无用功!

    这样的章惇,能不得到彭元量的可怜吗?简直是生不逢时啊,遇到了张正书这种不按常理出牌,可偏偏每次有挺管用的主,章惇是天然要吃亏的。幸好现在张正书地位还很低,没有和章惇正面对抗上,不然的话,说不定还能让朝政一片混乱的。

    “官家,他乃商贾出身,自然是乐意讨价还价的……”

    彭元量适时提醒了一句,嘴角还带着笑意。

    赵煦叹了口气,说道:“朕何尝不知?但他……你看看他,已经晒黑了这么多,还瘦了,可见这三个月来是真的吃苦了。再加上有那本《步兵操典》,朕能训练一模一样的士卒,如此功劳,朕实在不知道如何赏赐了。也许借他的口,自己说出来也好吧……”

    要是张正书知道,自己因为一时嘴快而丢掉了讨要政策好处的机会,说不定会拿脑袋撞墙了。

    这就是政治敏感度的问题了,要是换了个官场老油条,早就利益最大化了,怎么可能只要求两个月假期?那些文官,恨不得自己老死在岗位上,一动不动是最好的。请假?请不要提,谢谢。

    “陛下果然英明!”

    彭元量适时地拍了一记马屁,确实,赵煦以自己的政治经验骗了张正书,这一招很高明。甚至让张正书以为,是自己争取到的福利,这样的手段就是帝王之术了。可惜的是,除了彭元量之外就没有第二个观众了。不然,赵煦能吹一辈子!

    “关键是姓张的小子不惜福!”

    赵煦有点恨铁不成钢,但也有点侥幸地说道:“也幸亏他这么做了,不然朕还真的不知道赏他一些甚么物事好。多好的臣子啊,要是那些文武臣子都像他这样,朕就省心多了。”

    彭元量不敢反驳赵煦的话,只能顺着赵煦的话头说道:“那陛下日后再行补偿就是了。”

第八百九十二章:军心可用

    “嗯,朕确有此意。对了,姓张的小子已经成亲了?”赵煦问道。

    “回禀陛下,张大夫确实已有家室,乃是城中丝绸商贾曾家之女。”彭元量连忙回答道。

    “这样罢,待得此事完了,如果那小子能震慑住夏辽两国使臣,那朕就赐一个‘命妇’头衔给曾氏。”赵煦想了想说道。

    所谓的“命妇”,其实就是“诰命夫人”,只不过是宋人的习惯说法罢了。自汉朝起,皇帝对于王公大臣们的妻室、母亲等女性家眷进行加封,称作“诰命夫人”,这些诰命夫人从自己夫君或者儿子的官阶品级。更多的时候,还有一个比较熟悉的统称,称作“命妇”。宫廷之女眷称作“内命妇”,外臣之身有诰命者称作“外命妇”。

    彭元量一听,连忙说道:“遵旨!”但心中却感慨道:“这姓张的,圣眷也太重了罢!”这不是彭元量随口说的,而是实话。要知道,读书人也好,武人也罢,但凡做了官,最希望的事是什么?封妻荫子啊!

    所谓“封妻”,就是指朝廷以诰命的方式封赏官员的正妻,也叫做诰封。“诰命夫人”会有俸禄和赏赐,但没实权。有代表身份和地位的冠服,不同品级的头饰和服装不同。一定品级的命妇还可以参与宫廷大典、进入后宫等。可以说,在古代这时,女人的巅峰,除了做皇后就是做“诰命夫人”了。

    如果给张正书知道这事,肯定是不屑的。说白了,朝廷就是想通过“诰命夫人”这个形式告诉天下人,女人的地位就是这样了,甭想再进一步!为啥要这样?就是为了固定女性的角色,使得广大社会女性自觉地以纲常礼教约束和规范自身。

    说得简单一点,就是女人嫁了人之后,就要相夫教子,除了鼓励丈夫努力考科举当官,努力升到五品以上,自己就有机会当上“诰命夫人”了;要不就是从小教育儿子,把“当大官”作为人生目标,做老妈的才有可能被封为“太夫人”。

    看看,有这样的老妈,有这样的环境,官本位的思想能不重吗!

    当然了,从赵煦的角度看,这样的手法是极为有效的,甚至对稳定社会,稳定江山起了很大的作用。作为皇帝,用这样的手法无可厚非。

    至于张正书怎么看?

    赵煦哪里会理会张正书怎么看!这是赵煦的地盘,全都由赵煦做主!

    这不,张正书已经开始吐槽赵煦“无良”、“黑心”了:“特么的,还是人么,大过年的居然要我加班,又不见你给三倍工钱?幸好只是一天,不然的话我就撂挑子不干了!”

    心里虽然这么吐槽,可张正书的手脚还是很快的。当他拿着兵符去调兵遣将,那些受训过的校尉,最多只用了半天时间就到位了。

    到位,自然是到南御苑集合了。

    撒网式的散出传令兵,总算是让这些人顺利到位,张正书的心放下了一半。幸好这些丘八不像后世的大学生,军训刚刚完第一天,就把军训的内容忘得一干二净了。哪怕是要补修军训的,也是抛诸脑后,来年再说。

    南御苑,在汴梁城城南的南熏门外,夹道为两园,园中有闵河水支流贯穿,又名玉津园。南御苑建于后周显德年间,是汴梁城四园苑中最早的一座园林,内有方池、圆池。原本为车驾临幸游赏之所,也是皇帝藉田的所在地。换句话说,皇帝表演“亲耕”的地方,就是在这了。

    南御苑内里有一支由军校兵隶及主典组成的服务队伍,以三班及内侍监领。主要任务是“岁时节物,进供入内”,为此,这里种植了大量的农作物,仅麦子的种植面积就占据了园的一半面积,还种有桑、稻等农作物。每年仲夏麦收时节,皇帝都要亲自前来观看麦子收割。除了麦、稻等大宗农作物之外,这里还种养了各种奇花、异果、珍禽、怪兽。这么说吧,南御苑其实就是宋朝的动物园,只不过寻常人是不能进去看的。

    当然了,群臣是可以进去看动物的,跟后世没啥差别。普通百姓也能进去看动物,只不过要在每年的三四月份罢了。只要是大宋的子民,都可以在开放期进入玉津园,不收门票。

    再次见到张正书,这三百六十个禁军校尉明显是喜出望外:“教官,你怎么又回来了?”

    “别吵吵,谁吵吵的先给我去跑一圈南御苑!”

    张正书黑着脸说道,这大过年的加班,本就是触霉头的事,这些丘八还这么不长眼,真的是该罚!

    南御苑占地面积非常宽广,甚至比一个小镇都要大了。这样的园子里跑一圈下来,那也是累得慌的,这些禁军校尉们全都闭上了嘴巴。

    见他们识相地不说话了,张正书才黑着脸说道:“陛下有旨,明日于南御苑宴射,你们,要作为军事演习的兵卒,露一手给那些夷蛮看!陛下还说了,要是办砸了,轻则夺官下狱,重则流放千里!这不是开玩笑的,谁要是出了岔子,自己去领罚吧!”

    听了张正书这句话,这些禁军校尉们鸦雀无声。

    太吓人了,他们差点没双腿一软跌坐在地上。

    “但是,如果成功了,你们前途将一片光明!皇家军校,也会因为你们,而把招牌打响!更重要的是,官家还有赏赐给你们!这是一个光宗耀祖,千载难逢的机会,你们要不要把握?”张正书瞪了一眼他们说道。

    “要!!!”

    这些禁军校尉们条件反射地答道。

    “好,军心可用。才隔了几天,我教你们的东西没忘吧?现在就列队,操练起来!董成虎,你出来指挥!”张正书下令道。

    “是,教官!”

    怀着激动心情的董成虎,还有那些校尉,因为太过激动,反而动作出了差错。被张正书狠狠地罚了一百个俯卧撑之后,才总算是恢复了以往的风采。

    “勉强还成……”张正书叹了口气,然后喝道:“休息一下,等会穿上甲胄,再练一次!”

    “是,教官!”

第八百九十三章:太疯狂了

    在张正书紧急集训禁军校尉的时候,赵煦发布了一则《玉津园赐各国贺乾元节人使弓箭御宴口宣》,其实就是发布了一则通知,或者说是请帖,请各国使臣、满朝文武到“玉津园”来参加“宴射”。

    这个“口宣”存在的意义,就是用来表明宋朝皇帝与各国使臣的君臣关系。这也是汉人王朝的一个特色了,极好脸面,不讲实际。这个风气弥漫开去之后,连契丹人、党项人都被带偏了。那这则口宣写的啥呢?这么说吧,“口宣”并非是赵煦主笔的,他的文采也没到这个地步,而是由翰苑之臣代笔写就。就好像后世一些老板要写东西,没理由是自己动笔的,肯定交给手下去做。而宋朝翰苑这些人,本来就是靠笔杆子吃饭的,肯定比赵煦专业多了:

    “有敕卿等:方居朕馆,属地暇辰,特命射侯,庶几观德。仍举匪颁之式,用昭春异之恩。已差枢密使、武宁军节度使、司空、检校太师兼侍中、鲁国公曹利用押伴,兼赐卿等弓箭、御宴,想宜知悉。”

    这口宣还没送到满朝文武家中呢,各个报纸小报已经小道消息满天飞了。

    再一次印证了宋朝报刊业的繁荣,以及宋人对武力的渴求,甚至有人专门提前到玉津园外支好摊位,就等宴射开场了。为啥呢?因为第二天,肯定有超多的百姓涌到玉津园外等待宴射结果的,而宴射的结果,朝廷也会派人沿街通报。

    这么理解吧,这就相当于宋朝版本的奥运会,各国齐聚一堂,只为了“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虚假宣传,表面上其乐融融地射箭,背后实则明枪暗箭,互相攻伐。

    为什么非得是射箭呢?

    很简单,因为唐朝流行的马球,和契丹贵族流行的马球,大宋没有赢的可能。而射箭的话,有神臂弩在,其实就等于是开挂了。这么说吧,从古至宋朝,射箭都是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进行文化交流的历史中一种最特别的竞技活动——因为大家都会啊,这就好办了,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嘛!

    这么说吧,比射这种事,通常都是国与国之间进行的,一种非正式的外交活动。当然了,如果有需要,它就是正式的外交活动,看皇帝怎么看待了。有时,皇帝需要用它来炫耀民族强劲和国家武备之盛;有时皇帝则需要比赛射箭来调解气氛,联络感情。

    当然,这样比赛往往使优秀的射手获得展示高超技艺的机会,给国家和民族争了面子,也使自已荣耀一时;而最兴奋的,莫过于百姓了——额,好吧,其实是地下赌场。

    谁都不会以为宋朝没有地下赌场吧?

    呵呵,那“鬼樊楼”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那就是赤果果的“嘿”道啊!不敲诈勒索,不开设赌场,他们吃什么?

    所以,这样的“盛世”,许多妄想一夜暴富的宋人都疯狂起来了。宋人疯狂了,那么营业额也会跟着涨的,看看那些先知先觉的小摊贩们,已经把位置霸占一空了。待得张正书在集训后,日落前出了玉津园时,差点没吓一跳:“我滴个乖乖,怎么回事啊这是?”

    这时候,赶着四轮马车的马车夫说道:“小官人,你不记得了,这可是一年一度的大盛事啊,都在猜谁会伴射哩!要是去下注,说不得还能赢些钱银。”

    张正书当然知道,所谓“伴射”,其实参赛选手的意思。这个参赛选手,当然是皇帝定夺了。按照以往的规矩,一般都由殿前马步三司中抽选的。而殿前马步三司里面的神射手,早就被人研究透了,甚至还有人认为和年龄、体力有关,所以超过一定岁数的“候选人”,自然是赔率低很多。

    其实,别的不说,殿前马步三司的禁军士卒校尉,甚至统兵大将都跃跃欲试。要知道,大宋极为重视宴射,所以神箭手层出不穷。再加上约定俗成的,宴射胜者,有金带、升转官资之赏。这其实在侧面证明了,大宋真的对这一特殊外交形式很重视。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所以形成这种风气,也是理所当然的事了。

    张正书明白了之后,只能暗暗感慨,原来体育外交这种事,古人早就会了。

    甚至张正书怀疑,大宋皇帝是故意这么做的,瞧瞧玉津园外的小摊贩,瞧瞧那些兴奋得要晕阙的宋人,像不像后世狂热的球迷?张正书深深的记得前一世身边发生的真事,在巴西世界杯时,他一个朋友借钱赌球,而且是赌外围,结果到下一届俄罗斯世界杯结束后,他都没把债还清。

    欲让其灭亡,先让其疯狂,大抵上就是这么一个意思。

    赌球一时爽,还债泪两行。

    赌射也是差不多的,根据张正书所知,宋人喜欢赌,喜欢到了什么程度呢?在开封府的下水道工程——鬼樊楼里,有一个特殊所在,那就是地下赌场了。在里面输得倾家荡产的人并不少见,而且多是外地来的商贾。

    最可气的是,宋朝朝廷知道了,却还不大力去治理。

    可能也是治理不了吧,毕竟在包拯包黑子做开封府府尹的时候就去围剿过“鬼樊楼”,可惜因为工程量太大,捕役不够,禁军又无法调动,所以只能不了了之。到了现在,开封府就成了一个朝堂、在野;官员、游手;商贾、穷苦遍地的畸形所在。

    可以说,整个大宋北方百分之七十的流民,都会集中到开封府一带。

    这样的大宋,还能保持不乱,实在是奇迹。

    可惜,这样的奇迹张正书看来,简直就是胡闹。

    “太胡闹了,怎么能这么胡闹呢?”张正书恨声说道,“对了,你觉得哪一国会胜出?”

    马车夫立即说道:“当然是咱们大宋啊!小官人,你要下注么?”这马车夫太清楚宋朝有多少神射手了,就算不用神臂弩,他们一样能胜出的。没办法,这是武臣升官最便捷的途径,没有人会掉以轻心的。

    “嗯……那就买十贯钱辽国赢吧!”张正书笑着说道。

    “啊?为啥啊?”

    马车夫就不明白了,难道小官人是吃里扒外的人吗?据他观察,不像啊?

第八百九十四章:一不小心说了心里话

    “这你就不懂了吧,这是赔率问题。你瞧瞧,压大宋赢的,肯定赔的少吧?压辽国赢的,肯定赔得多吧?这说明了啥?说明了大宋是大概率赢啊!”张正书恨铁不成钢地说道,“大家一窝蜂都去买大宋了,那些开赌局的要是赔钱了,他们翻脸不认人怎么办?”

    马车夫一愣:“这倒是哦……”

    “再说了,我肯定是支持咱们大宋的。可万一,大宋输了呢?我是不是很难过?”张正书循循善诱地说道,“大宋是输了,辽国赢了,我就有钱赚了。当然了,我不缺那些钱,只是纯粹找个心理安慰而已……”

    马车夫觉得张小官人的话很深奥,似懂非懂地“哦”了一声。

    可张正书却想到了以前的事,要知道前一世每当国足比赛的时候,他都会去买国足输球的。为啥?其实道理是一样的,国足输球了,他有钱赚;国足赢球了,他觉得不亏。但不知道为啥,因为几年来不断买国足输球,他反而多了不少钱。

    赶在城门关闭前,张正书回到了曾家,恰好赶上了晚饭。

    “贤婿啊,官家宣你进宫,所为何事啊?”

    其实,曾文俨也大概能猜到一二了,这满大街飞的消息要是不知道,曾文俨还怎么把生意做得这么大?

    瞧了瞧旁边的曾信骥、曾信韫,张正书不见曾瑾菡,也大概猜到是女子不能同桌的“陋习”,轻叹一声说道:“能有啥,宴射一事呗!”

    “妹婿,难不成你要去伴射?!”

    曾信骥有点兴奋莫名了,哪个男人心底都有一个武侠梦,更别说曾信骥知道《射雕英雄传》其实是张正书的点子,也就是说,张正书是“当仁不让”的“武侠鼻祖”!这样开山立派的人物,岂能没有武功?

    但很可惜,让曾信骥失望了:“二哥,你想得多了。就我这身体,能拉得开五斗弓都算不错了,射箭?别射到自己的脚,那就算是成功了。我还去比赛射箭?你还是别开玩笑了,伴射肯定是高手上去的。再说了,我又不想升官进爵,我去凑那个热闹作甚?”

    张正书的话,让曾家人都有点尴尬了。

    “来来来,妹婿,吃菜,吃菜……”

    难得脱离了酒色温柔乡的曾信韫,一脸艳羡地说道:“妹婿,你已经羡煞旁人了,也无需再去追求甚么官职,心境自是不同……”

    张正书一听,觉得曾信韫是难得的知己:“不错不错,我就是这么想的……”

    “那妹婿可否令我进入官场?不需要多大的官,从九品的也行……啧啧啧,要是那些行首知晓我当官了,肯定会是另外一副面孔了……”曾信韫还没说完,曾文俨都开始吹胡子瞪眼了,眼神里射出的光芒,差点要把曾信韫大卸八块。

    曾信骥连忙拉了拉大哥的衣袖,曾信韫也知道自己一不小心就说出了心里话,也赶紧闭口不言了。

    “哈哈哈,大哥真的是……脑回路清奇啊!”张正书说了一句很“古怪”的话,“不过这有何难?等朝廷需要纳粟输捐的时候,你捐个万把贯钱,想必也能有个从九品的阶官了。喏,我家先前也是这样的……”

    “咳咳,此事迟些再说,迟些再说……”

    曾信韫还是怕曾文俨的,也当了缩头乌龟。张正书瞧得好笑,这位大舅哥想必是小时候受创太重了,不然的话也不会见了曾文俨好像老鼠见了猫一样。

    一顿还算和满的饭局完成,张正书又寒暄了几句,借口明天早起要出差事,才和曾瑾菡顺利地从曾家出来。

    “郎君,你猜我娘说了啥?”

    曾瑾菡坐在四轮马车里,贴着张正书的耳朵说着悄悄话。

    感觉耳朵微痒,张正书也起了某种心思,一把握住了曾瑾菡的纤纤细手,把玩了起来。然后,张正书心不在焉地问道:“泰水她说了啥?”其实,张正书心中在感慨曾瑾菡的一双手,实在是天造地设最完美的一双手,香嫩白滑不说,还柔若无骨,最关键是增一分太长,减一分则太短,以往张正书都不是手控的,可现在……就不好说了。

    “这手真滑……”

    一不小心说了大实话,张正书等来的是曾瑾菡一个大白眼。

    “郎君,你有没有在听啊?”

    “有有有,你说你说?”

    喝了点酒的张正书,脑袋微醺,有点反应不过来。

    “我娘说了……”

    其实,曾瑾菡说了什么,张正书真的听不清楚了,因为他感受着曾瑾菡那柔软的娇躯,还有好闻的体香,居然就这么睡了过去。没办法,今天他太累了,别看他是教官,可坐在那发号施令,也是很烧脑的——好吧,其实是张正书想偷懒而已。

    “郎君,郎君?”

    曾瑾菡说得正动情的时候,却发现张正书已经呼呼大睡了起来,啼笑皆非。

    “唉,有时候我真不敢相信你是宋人,说你心大吧?看起来你又挺小气的;说你小心眼吧,你又对那些农户这般好。唉,你真是让人捉摸不透。不过,我娘说了,一时间猜不到你心思不要紧,以后日子长着哩……”曾瑾菡说出这句话的时候,自己都红了脸,想必是脑里浮现出了什么少儿不宜的场景。

    翌日,待得张正书起来的时候,已经是五更天了。

    “糟了糟了,要迟到了!”

    张正书看了看李家村作坊出产的,最新款的坐式机械钟,他才发现已经快要迟到了,来不及恼恨一句“喝酒误事”,就自己披上官服,准备出门。

    “郎君,你起来了?”

    不曾想,曾瑾菡早已经起床了,进门的时候手里还端着洗脸水和早饭:“我准备了早饭,你吃些再走罢!”

    张正书本来想说快要迟到的了,但这毕竟是曾瑾菡第一次为他做早饭(张正书猜的),难道要拂了她的美意?张正书绝不做这等没有情调的事,点了点头,说道:“好!”

    接过洗脸水匆匆洗漱完毕,再吃了几口那早餐,张正书就觉得奇怪:“这你做的?”

    “啊?不是,是我让人去买的……还有这面汤……”曾瑾菡有点不好意思,“我不会做饭……”

    “没事,你不会我来做。行了,吃点东西填一下肚子就好,我再拿两个饼子路上吃。”

    说罢,张正书一溜烟跑了出去。

    “郎君,我已经为你备好马车了……”曾瑾菡在后面说了一句。

    “好,多谢我亲爱的娘子了!”

    好了,这下整个京华报社都知道了,他们小两口在秀恩爱。这不,把曾瑾菡羞得连忙把门关起来,一颗小心脏“扑通扑通”的乱跳,但却感觉甜甜的……

第八百九十五章:比射

    因为是宴射的缘故,汴京城的城门开启得很早,百姓们也热情高涨,一大早就涌出了城南的南熏门外,等候比射的开始。人实在是太多了,无奈何,张正书只能下了马车自己步行至南御苑。

    南御苑够大,足足有千亩地这么多,比得上一个小村子了。所以,才能作为校场的存在,才能举行宴射。只不过,正是因太大了,张正书差点没赶上时间。幸好禁军校尉们都在南御苑驻扎了下来,不然的话,怕是不知道要迟到多少个。

    随着张正书的到来,一阵竹哨的声响传来,禁军校尉们仅仅在片刻之内就集合完毕了。

    “今天非比寻常,待会解散后,你们各自回去洗漱,吃早饭,穿上甲胄,带上刀枪,随时候命!”张正书一脸严肃地下命令道,“董成虎,你留下来,其他人,解散!”

    见张正书单独留下自己,董成虎也是略微有点兴奋的:“教官,你是不是打算收我为徒了?”

    如果说谁对张正书最崇拜,对他的兵法佩服得五体投地的,就是董成虎了。他做梦都想学到张正书的兵法,可惜张正书一直没给他机会。

    张正书淡淡地看了他一眼,冷冷地说道:“我跟你说过多少遍了,行军打仗固然是要看兵书的,但是最要紧的是什么?还不是人!把兵卒训练好了,即便遇到险境,也能有一拼之力。反之,如果兵卒不行,再好的法子也是打不出效果来的。再者,兵法最不能拘泥于形势,要灵活变通,如果这你都领悟不了,还是老老实实地训练兵卒算了。”

    “那要是我领悟了呢?”董成虎一听有戏,连忙问道。

    “那就更好了,我也没什么可以教你的了。”张正书终于笑了,看得董成虎鸡皮疙瘩都起来了。“闲话少叙,跟你说,等会你带队去进行军事演习,不要藏拙,把学到的东西全都抛出去,镇住那些夷蛮就行了。”

    “嗯嗯!”

    就在董成虎说这句话的时候,外面突然传来一阵欢呼声。

    原来,是赵煦和文武百官、各国使臣出场了。

    “快去准备!”

    张正书立马对董成虎说道,董成虎也不敢怠慢,立正说道:“是,教官!”

    什么是军人?什么是职业军人?什么样的军队,才算得上是一支精锐之师?即便有“兵法精通”技能的张正书,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但是,军人都要有一个特质,那就是雷厉风行。或者说,还有一个就是绝对服从命令。这样的军队,才称得上是一支精锐之师。如果按照《孙子兵法》里的解释,就是“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

    兵法的道理大多都是相通的,因为只有这样的军队,才能真正打赢一场,或者成为百战不败之师。

    可知易行难,想要在宋朝培养出这样的兵卒,还是有点困难的。别的不说,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宋朝,肉类的提供根本不到位。张正书在制定禁军校尉伙食的时候,特意加大了豆制品的分量,才让这些禁军校尉没有脱离营养。可想而知,这培养这么一支精锐,到底需要多少资源了。

    军队就是一个吞金兽,再多的钱银丢进入,怕是都听不到一个响。没办法之下,宋朝只能堆人数了,庞大的禁军就是这么来的。

    现在张正书给了赵煦另外一条新路,那就是精兵路线,只要训练出这么一支十万人的精兵,绝对是立于不败之地了。也不知道赵煦怎么选择,是要多人的废材军队呢,还是要这样一支花费巨大的精兵呢?不过,在张正书看来赵煦是没有选择的机会了,因为按照正史记载,赵煦只有两个月不到的寿命了。

    唏嘘地感慨了一番,张正书摇了摇头,准备看好戏了。

    不多时,赵煦和文武百官、各国使臣入座,准备观看校场上的情况。

    “陛下,今日伴射者十人,有曹评、何灌等……”这时候,彭元量拿着一份奏折,递给了赵煦。

    赵煦点了点头,这些都是大宋的神射手。曹评就不说了,宋神宗年间就已经开始伴射,左右手都能开弓,而且都能开两石弓,哪怕在夜间没有灯火的情况下,也能一箭射中。曾经有一次伴射时,曹评挑战双靶子,结果一箭射去,不仅把第一个靶子射穿了,还钉在了第二个靶子上。如此射技,神乎其神,让契丹人都佩服得五体投地。最关键的是,曹评是外戚集团的,也是一名文官。在宋朝,这样的文官可不多见。

    至于何灌,看上去没什么名声,可张正书却知道何灌的厉害。当年何灌担任府州、火山军巡检的军职,契丹人带领兵马犯境。而何灌不多说,朝着山崖向上射箭,每射必中,有的箭头都射到山石里面去了。吓得那些契丹人以为天神下凡,灰溜溜地拍马而走。这是宋朝版本的“三箭定天山”,也足以证明何灌的射技有多恐怖了。

    本来还有一个名人的,那就是王师约,但他年纪大了,力气不足以开强弓,所以派了他的儿子王殊前来。王殊更是籍籍无名,但熟悉他的人都知道,王殊的箭技有多么厉害。一百步外的瓷瓶,他能骑射而中!

    其他的就不用介绍了,都是射箭的好手,百步内中靶是吃饭喝水那么简单的事情。

    派出这么强大的阵容,赵煦渴望获胜的心思就瞒不住众人了。

    别看他的“口宣”里有什么“弓矢延宾,亦将观德”之类的字眼,但那些都是官方文字,官方文章罢了,相当于客气一番。实际上,宋朝的皇帝对比试的胜败还是看得很重,因为这种比射活动有关国家与民族的荣誉。宋人好脸面,自然是要全力以赴的。

    什么“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扯吧,看有没有人相信?

    “善!”

    赵煦虽然对此次比射有信心,可大宋的胜率真不咋滴。要是对上辽使,那还好一点,平常都是六四开。也就是说,宋朝能有六成的赢面。为什么呢?因为辽国没有派出真正的高手,是为了给宋朝一点面子,好得到更多皇帝赏赐罢了。

第八百九十六章:区别待遇

    要知道,从宴射制度开始之后,宋辽和各国之间比射一事,已经进行了几百次之多。而宋朝能获胜的次数,在正史上能找到的,也就是那么几个人罢了。当然了,也可能是因为那些伴射的人,大多都是籍籍无名的士卒校尉之类的小卒小官,所以并没有值得大书特书的地方。

    但不论怎么看,情况都不容乐观——因为这一次,辽国是有备而来的,西夏也是有备而来的!

    “要不让彭元量去射好了?”

    别人不知道,赵煦却是知道的,彭元量的射技跟何灌也差不了多少!

    最关键的是,彭元量能开三石弓,何灌都做不到这样的事。

    只不过赵煦转念一想,还是不用了。虽然历代宋朝皇帝对宴射都很看重,但输赢其实也没那么重要,最多损损脸面罢了。可万一彭元量的底细被别人知道了,那要对付赵煦就容易多了。赵煦不是傻子,这种亏本的买卖他不干。

    就在赵煦胡思乱想的时候,他瞥见了藏在人堆里的张正书。

    “去,把那姓张的小子给朕拿过来!”

    赵煦气不打一处来,他还以为张正书在忙活着军事演习一事呢,不曾想这孙子居然在悠哉游哉地和一个武臣聊天,看模样还是手舞足蹈的。赵煦哪里忍受得了,这可是关乎大宋脸面的事啊!射箭,赵煦不认为宋人能比得过靠弓箭讨食吃的契丹人、党项人。所以,赵煦是很有自知之明的,他早就做好了比射落败的心理准备。

    但是,赵煦不能忍的是,军事演习可是关乎大宋挽回脸面的所在啊!要是不能先声夺人,赵煦还有脸在这南御苑待下去?

    不多时,彭元量真的把张正书提溜过来了。

    没办法,在这变态死太监的手中,张正书弱得像一只鸡。好在彭元量的身法厉害,很多人只以为他们是好朋友。殊不知,彭元量是一手扯住张正书的腰带的。来到赵煦面前,彭元量才放开张正书的腰带。

    张正书嘴里咒骂一声,不得不拿手提着裤子,避免掉了下去——没办法,给死太监拉松了。

    “臣参见陛下,恭请圣安。”

    张正书随随便便地说了一句例行公事的话,然后抬头看着赵煦,并没有发现赵煦有什么暴毙的迹象。不过这也能理解的,就好像前一世张正书猝死一样,谁会想得到一个看起来健健康康的小伙子,居然会说没就没了?

    “废话少说,朕问你,交代你的事,办得怎么样了?”

    赵煦恶狠狠地盯着张正书,仿佛要吃人一样。

    张正书却风轻云淡,平平常常地回了一句:“官家,我都办妥了,随时可以开始。”

    半信半疑的赵煦皱眉问道:“为何你在这,还有心思闲聊?!”

    “带队的又不是我,而检阅部队的是你,最多我跟在你后面而已。如此,我不在这,我能去哪?”张正书反问道。

    赵煦一愣,先没有追究张正书语言上的顶撞,而是有点不敢相信:“朕……去检阅?”

    “难道官家要放弃这个大出风头的机会吗?”张正书嘿嘿笑道,“这可是大大露脸的事哦!也是时间太紧了些,不然的话,那些军官回到原本的岗位,又能训练出一模一样的士卒来。到时候,随时能拉起一支五千人的受检部队,保管让那些……额,你懂的,让那些人跌碎一地眼珠子!”

    赵煦沉默了,然后才开口说道:“你且在朕下首坐着,甚么时候检阅部队,你和朕一同去!”

    “对了,把你的辇车带上。”张正书小声地说道,“你站在辇车上,我站在你后面。对了,加上一个章相公……”

    “为何?”赵煦皱眉问道。

    张正书也知道自己说错话了,连忙说道:“不加章相公,加一个枢密使也行的……”

    “你先退下去吧。”赵煦打断了张正书的话,他大概明白张正书的意思了。这是张正书怕自己成为众矢之的,所以才要拉上一个人垫背的。张正书这种小伎俩,赵煦一眼就能猜透了。

    张正书不敢多说,只能退后就坐。

    不得不说,这宴射虽然重头戏在比射上面,可这饭菜也太……寒碜了吧?当然了,因为没有上主食的缘故,桌子上都是摆着糕点茶水的。可这茶水,张正书喝不惯,因为是点茶法泡的茶。糕点呢,也不咋样,而且张正书发现,这糕点和赵煦面前的糕点,完全是两码事!

    为啥呢?搞特殊化吗?还是区别待遇?

    张正书略微一想,也就明白了。因为大宋的御厨,分好多种。“堂厨”是给王公大臣做饭的厨房;“翰林司”是给翰林学士做饭的厨房;“内厨”是给妃嫔做饭的厨房;而“御厨”才是给皇帝做饭的地方。没错,宋朝的御厨就是这样简单,不是什么“御膳房”,也不是什么“御厨房”,就是“御厨”二字。张正书也见过挂着“御厨”匾额的御厨,因为他要经过掖庭。

    单看外观,御厨绝对不是皇宫里最大的厨房,但它一定是工作人员最多的厨房,因为光厨师就有两百个,此外还有三十个择菜、配菜、挑水和打扫卫生的杂役,三十个往皇帝餐桌上端茶送饭的服务员,以及四个专门给皇帝搭配食谱的营养师,加起来总共是二百六十四位。这两百多位工作人员的主要职责就是侍候好皇帝的饮食,连皇后都没有资格让他们侍候,除非奉有特旨。所以,搞差别待遇才是正确的,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是皇帝。

    其实,御厨专门给皇帝做饭,那是大臣的福气。

    如果皇帝下旨,想和大臣一起吃吃皇帝的工作餐,那恐怕大臣们就要饿肚子了。

    为啥?

    还不是因为御厨看人下菜碟?给皇帝烧菜时,御厨很精心,给大臣们烧菜就免不了要偷工减料了。要是一场宴会给御厨鼓弄,怕是要搞砸。那些御厨不是择菜择不净,就是每份菜肴的分量太少,本来按照采购数量,与宴大臣吃几顿都吃不完,可是饭菜一上桌,几筷子就没了。宴席结束后,大臣们的肚子还是瘪的。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1218/ 第一时间欣赏大宋好官人最新章节! 作者:飘依雨所写的《大宋好官人》为转载作品,大宋好官人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大宋好官人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大宋好官人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大宋好官人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大宋好官人介绍:
开封繁华,市列珠玑。张正书穿越到了北宋元符元年,开启了他的逍遥人生。没事就种种田,搞搞发明,赚赚钱,娶个娇妻过幸福日子。然而,无心插柳,他获得了一个好名声。佃户、工匠评价他:“张小官人雇我做工,薪资不曾短过,过年还有福利,真是好人!”合作商贾评价他:“张小官人有好买卖都告知我,合作共赢,诚信之人!”皇帝评价他:“为国着想,为君分忧,乃大宋好子民!”唯独邻国对他咬牙切齿:“这绝户毒计是谁想出来的?实乃天底下第一恶人!”(有两百万字完本作品,人品保证不断更)大宋好官人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大宋好官人,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大宋好官人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