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其他小说大宋好官人TXT下载大宋好官人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大宋好官人全文阅读

作者:飘依雨     大宋好官人txt下载     大宋好官人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九百五十三章:气势压倒

    张正书故作糊涂地说道:“官家,臣不太明白你说的是什么?”

    “那些流民是怎生回事?”

    赵煦淡淡地说道,眼中已经射出了寒芒。

    “哦,官家是说这个啊……”张正书心中打鼓了,这事明知道是瞒不住的。没办法,这么多人被移民到了流求,能瞒得了多久?“送到海外去了,比如在那个济州岛上,养马去了。”

    “一个小小岛屿,能容得下十余万人?!张卿,你看朕是傻子吗?”

    赵煦的话,已经很夹枪带棒了。

    但张正书却知道,如今赵煦把他叫来,狠狠批评一番,就是不打算公开。如果单单是这个罪名,都足够张正书杀头的了。十几万人啊,这绝对是造反的大罪!

    “陛下英明神武,自然不会是那个……嗯……不会的。”张正书尴尬地说道。

    赵煦脸色一寒:“朕再给你一次说实话的机会!”

    张正书叹了口气,然后才诚恳地说道:“陛下,还记得我跟你说过嘛?这在南洋,有着无数宝石、黄金、白银和铜矿。甚至还有能种一年三季水稻的良田,这样的好地方,我大宋不去占取,你不觉得太可惜了吗?”

    赵煦冷笑道:“所以你把朕的子民,都拐到南洋去了?”

    “没有。”张正书老实说道,“还在流求呢,现在流求都没开发完毕,南洋还是太远了点。我打算把流求当做跳板,然后才去南洋的……”

    “你好大的胆子!”

    赵煦凌然大怒,“你这是在草菅人命!”

    “官家,你这么说就不对了。就算是水土不服,或者是瘴疠丛生,我都有大夫随行着,一个都没死,怎么说得上是草菅人命呢?当然了,这寿数到了,大罗金仙也是没办法的对不对。但我敢保证,他们不会死于非命……”

    张正书辩解道。

    “哼,你的移民,有没有官府?”

    赵煦冷冷地问道。

    “这倒没有……”张正书又不傻,就算是有,他也不会说的。事实上,他还真的有搞一个类似官府的东西,而且用的是后世的法律条文。但这个肯定不是出于大宋朝廷授权的。也就是说,张正书相当于造反了。只不过这个造反界限很模糊,因为流求并非是宋朝国境。

    “没有官府,一旦那些流民发生冲突,谋财害命,那又该如何?”赵煦冷冷地说道,眼睛里的光好像刀剑一样,想把张正书刺穿。

    “官家放心,他们没时间搞这个……流求岛上,有不少土著呢,这会该是起征伐了。”张正书很洞悉人性,相对于土著,流求的移民实在太有钱了。再加上流求土著文化水平不高,以物易物绝不会满足他们的贪婪的,肯定会想方设法开始抢夺,最后掀起战争。反正流求上面土著好几千个,互相征伐也是常有的事情了。

    “那还不是草菅人命?!”

    赵煦怒了,他是有暗探在流民里面的,没有一个皇帝会放任这种事。

    “官家,你消消气哈,这开疆拓土呢,必然会伴随着流血。你放心,以那些移民的武器,流求土著绝对不是对手的。”张正书有点慌了,随口爆出了点料来。

    “你的意思是,你在流求岛上,自行建造甲胄?”

    赵煦的目光很寒冷,“你是想造反吗?!”

    作为一个皇帝,对于这样的信息,不可谓不敏感的。张正书突然觉得好笑,说道:“区区一点甲胄,还是在宋境之外打造的。按照收益来说,那些移民是宋人,难道打下来的土地,就不纳入宋朝版图了?官家你不费一兵一卒,就能得到堪比琼州的国土,何乐而不为?再说了,大宋还会怕这一点点人马吗?”

    “哼,你这是在自取灭亡,知道吗?”赵煦冷冷地说道,“朕给你个机会,立即解散流求岛上的军队!”

    “哦,官家,那不是军队,是自卫队。也就是说,他们不怎么训练的,跟民兵一样。一旦土著来攻,他们就拿着自己的刀枪弓箭抵抗了。在宋朝《刑统》里面,这个好像也是允许的吧?再说了,他们并没有私造甲胄啊……”张正书说的是实话,确实没有私造甲胄,因为穿的都是棉甲。也就是用棉布,内嵌铁片来作为防护衣甲罢了。难道你能说,这个是犯法的吗?棉布随处可以买得到,纺织得厚一点,里面嵌有铁片,这也是看不出来的事,你能找出什么破绽来?

    赵煦哑口无言了,但他却知道,张正书绝对不会这么乖巧的。

    “你老实跟朕说,你是不是早有预谋这一天了?!”

    赵煦非常恼怒,因为他觉得张正书利用了他。作为一个皇帝,最恨就是被人利用了。

    “官家,老实说吧,预谋是有预谋的,但我绝对不会对大宋不利,我也没有称王称霸的想法,更没有这个野心。你知道我的,我连官都不想做,更何况是皇帝?!要是给我天天坐在这个殿里面,我得发疯,你知道吗?天底下,有那么多好玩的,有趣的事情等着我去做,我干嘛非得给自己找不自在啊?!”

    张正书这一番话,确实是肺腑之言。

    赵煦沉默地点了点头,他潜意识里面也相信张正书,所以才没有立即以造反的罪名逮捕张正书,就是想听听张正书怎么说。

    其实,张正书说完这番话,赵煦的气也就消了一大半。

    “那你为何一定要占领流求?”赵煦冷着脸说道。

    “为了我汉家儿郎的安危!”张正书正气凛然地说道,一时间赵煦都被他的气势唬住了。没错,这是张正书发自肺腑的想法,“朝中诸公,连带陛下的眼光,都集中在陆地上,集中在夏国和幽云十六州上,却忘了一组数据,海贸带来的收益,在年年增长。市舶司的税入,几乎是农税的两倍以上了。这说明什么?说明未来,绝对是航海的世界!如果我们汉人没有这个眼光,抢先一步进入海洋里,挖寻更多的财富,难道要等到异族崛起之后,我们才奋起直追吗?”

    赵煦被张正书突如其来的气势唬住了,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好。

第九百五十四章:现在不行

    “官家,或许你不知道,远在万里之外的欧罗巴,已经开始觉醒这个意识了。而天下之大,非我们中国想象的那样,是天圆地方的,而是有诸多奥秘等着我们去探索。如果我们现在不迈出这一步,难道要等到西方那些狄夷占领了世界,占据了远比大宋多的土地、人口、财富的时候,甚至来攻打我们大宋的时候,我们才醒悟过来吗?!”

    张正书恨铁不成钢地说道,“地球仪官家你也见过了,世界之大,难道你不想知道吗?难道那么多无主的土地,你不想占领吗?!区区幽云十六州算什么,单单是南洋的土地,就不下于整个大宋!一旦占领南洋,官家你就远迈列祖列宗,秦皇汉武,光武唐宗,都不及官家你的功绩!”

    这一顶高帽给赵煦戴上后,赵煦果然是心动了:“这……这……”

    “官家,这是我汉家文化输出的大好时机,我们是给那些土著带去先进文化的,你还有什么可顾虑的?再说了,远征海外,只需要水师精兵强将既可,实在不行,我们派出移民就成……”

    张正书的话极具蛊惑性,让赵煦的心怦然直跳。

    “你让朕思虑思虑……”赵煦真的心动了,他意识到,这绝对是名流千古的好时机。但是,收益和风险是并存的,赵煦还没有傻到被人蛊惑两句,就“上当”的地步。

    张正书却说道:“还有什么好顾虑的?官家,不是我说,这事根本不需要考虑的。你还记得我说过的王朝更迭怪圈吗?为什么王朝大抵都无法存在超过几百年呢?很大的原因,就是人口问题和土地问题。别看两季稻似乎能解决一时之需,但人口超过极限,土地却还没增加,大宋何去何从?”

    赵煦有点手脚发麻,是啊,这确实是任何一次朝代的死穴。

    “那你是说,占领了南洋,就能解决问题了?”

    张正书点了点头,给出了一组数据后才说道:“……南洋的耕地面积,并不输大宋多少,也就是说,起码还能再养活两亿人。而且,最关键的是,海洋上有大量的渔业资源!要是学会人工养殖,那肉类资源就会源源不绝……”张正书把后世的实情描绘了出来,对于赵煦来说,这就是最大的蓝图。

    明眼人都知道,只要衣食足,是没有人会闲得蛋疼造反的。没理由啊,有好日子不过,非得把脑袋拴在裤腰带上?那是傻子啊,简直是寿星公上吊,嫌命长了。造反也得看时机的,时机没到,不能聚拢民心,这样的造反有一次失败一次。

    赵煦很心动,然后拒绝了。

    “现如今不行。”

    赵煦淡淡地说道,“最起码在拿下幽云十六州前,南洋都不能动。”赵煦也是有顾虑的,要知道他是好脸面的人,这南洋小国每年都来朝贡,赵煦这正要炫耀武功呢,哪里舍得这个荣誉?再说了,进攻幽云十六州,必须水师配合,赵煦对幽云十六州有执念,自然要分清主次的。

    张正书也无所谓,离开了张屠夫,难道他就要吃带毛猪吗?没有了赵煦的支持,张正书一样能拿下南洋。只不过时间上来说要久一点罢了,毕竟张正书能调动的资源和赵煦比起来差太远了,虽然科技程度很高,比如赵煦不知道的是,现在张正书已经鼓搞出了可靠的火炮,装载到了“飞蛟船”上。但由于船体是木头的缘故,火炮并不能装载太多,一艘船能装四门火炮已经是极限了。要是齐射的话,保不齐十几次过后连龙骨都会被震裂。所以,单靠火炮是不可能征服南洋的。

    南洋再怎么说,也有数不胜数的土著,远非流求可比。

    占据一块地方那还行,可如果想要占据整个南洋,怕不是要付出极大的代价才行。

    当然了,只要张正书持续不断“拐走”大宋的流民,不断培养水手、炮手,那终有一日会如愿以偿的。

    “幽云十六州有何难打的?关键是要抵得住辽国的反扑。”张正书不愧是战略大家,一眼就看穿了现在局势的关键点。

    幽云十六州是辽国一半税赋、九成农田、三分之一人口、以及文化、经济的中心,如果幽云十六州被大宋攻占了,那辽国就不再是半游牧半农耕的国家了,而和历史上的匈奴、突厥、东胡、柔然差不多了。而辽国的路线,很明显是鲜卑化的路线,这怎么可能放弃幽云十六州的呢?

    赵煦一愣:“幽云十六州容易打?!”

    “怎么不容易了,只要官家你够魄力,从雁门关、太原府、河间府同时出兵,轻骑奔袭析津府,绝对能取得战果的。如果析津府被围,那辽国必然会调遣幽云十六州的兵卒进行救援。到时候,步卒再尽力攻打城池就是了。有水泥筑成高台,和守城士卒对射,好像也是轻而易举的事吧?当然了,要想彻底稳固幽云十六州,必须把契丹人赶到北漠之上,让他们吃草啃沙子去……”

    赵煦被张正书这么大胆的计划吓坏了,要知道宋朝不是汉朝啊,哪里能这么玩的?

    “不妥,绝对不妥!”

    赵煦虽然飘了,但对辽国的实力还是很忌惮的。

    要不然,现在也不会面对辽国的攻击而采取守势。这样霍去病、卫青式的大胆攻击,绝对不是赵煦想要的。

    其实,赵煦也知道,这样的战争持续不了多久的。因为辽国和大宋的分歧点在于西夏,现在西夏没了,辽国只是脸面下不来罢了。要想扶持一个傀儡势力复国,那简直是天方夜谭,辽国也没这个财力。这不,李仁爱带着西夏的残余势力,已经遁入西域,开始祸害回鹘了。

    没有百姓基础,可以预见的是,他们会越打越弱的。辽国是闲的没事干,才会花钱投进这个无底洞里面。再说了,大宋现在已经断掉了澶渊之盟的纳币,辽国贵族已经非常不满了,更别说花费钱银去支持西夏残余势力了。

    “那就简单一点,把水师运载步兵到幽云十六州后面,从后面发起进攻,最起码能打下营州、平洲、滦州来。虽然不是幽云十六州,但也能威胁到了。再把这三洲之地作为支点,利用步兵层层推进,辽国也是没多少办法的。”这是大战略上的设想,张正书已经想得很周全了,可赵煦却嗤之以鼻。

第九百五十五章:纸币发行

    “万一辽国举国来攻,那又如何?”

    “那更简单啊,从雁门关、代州出兵,直捣黄龙!”张正书兴奋地说道,“说不定还能活捉耶律延禧呢!”

    赵煦满头黑线,觉得张正书这是疯了。

    殊不知,真正伟大的战略家,从来都是疯子的。

    好像正史上忽必烈打南宋,谁想得到他会来一个战略大迂回?

    一样的道理,张正书虽然很讨厌那种文化的破坏者,但从战略上说,忽必烈也好,铁木真也罢,都是极为让人心折的战略大家,这一点不承认是不行的。当然了,兵员素质也很重要。这不,连一百年都不到,朱元璋反元的时候,萌古人就不堪一击了。

    化被动为主动,这是战略家都要做的事。

    可惜,赵煦并不懂。也是因为农耕文化影响了赵煦的判断,在赵煦看来,能防守得住就好。进攻什么的,都没必要啊。

    “咳咳……”

    赵煦强行把话题扭转,“流民一事,你不可再为……”

    “是是是……”

    张正书也知道,这时候不能逆了赵煦的意思,不然肯定没好果子吃的。他又不傻,为什么非得触怒赵煦呢?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事,张正书又不是没做过。

    赵煦再厉害,能奈他如何?最多就是编造一个海贸的名额,带出海外就是了。难不成,赵煦连这个都能查得到?

    再说了,关中地区地少人多,已经超出负荷了,张正书给消化消化又怎么样了?

    警告了张正书一番,赵煦才把张正书放出皇宫。出了皇宫,其实张正书的背脊上也是一身冷汗了。

    “赵煦那小子,手居然伸的这么长了?连那些移民里,都有他的暗子吗?”

    张正书想了想,觉得还是不要去动这些为好,毕竟现在他是在开封府的,没必要去触怒赵煦。再说了,那些人想要回到大宋境内,也是挺困难的。最关键的是,赵煦默认下了这件事,这才是最关键的。

    “嘴里说着不要,但身体还是挺诚实嘛!”

    张正书笑了笑,赵煦果然是好大喜功那一类的皇帝。

    这一类皇帝,怎么抵挡得住开疆拓土的诱惑呢?

    此时,皇宫内,赵煦一脸疲惫地坐在龙椅上,叹了口气说道:“彭元量,那小子你怎么看?”

    “绝不似脸上那么蠢顿!”彭元量冷冷地说道,“说不定有了二心!”

    “二心?他没那么蠢,只是朕想不明白,他为何要这么做?”赵煦苦笑一声,“难道真的有人肯为朕的江山着想?”也许之前,赵煦还有这等天真的想法,但现在不会有了。这就是成熟的代价,会丢掉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就好比年少轻狂的时候,会不顾一切去追女神,但成熟后才知道,女神并不属于你的。差不多的道理,赵煦也是这个心态。

    彭元量也不好说这个,只能低着头,不答话。

    其实,赵煦心中也有答案了。人肯定是有私心的,张正书也有私心,赵煦是想看看能不能真的开疆拓土,所以才没有处置张正书。其实,在赵煦的心中,海外那些土地,真的没啥用处。即便是开疆拓土,他也燃不起胸中的激情。为啥呢?就好比幽云十六州是看得到的好处,而海外的土地也好,金银宝石也罢,那都是看不见的。

    “你派人盯紧姓张的小子,一旦有什么异动,立马禀告!”

    “遵旨!”

    彭元量立即躬身退出垂拱殿,心中想:“那个羸弱的小子,也有野心造反吗?”

    这边厢,张正书也捶足顿胸,被赵煦牵着鼻子走了一道,忘了说纸币的事了。不过,张正书觉得这事也不大。要知道交子这东西,宋人早就知道了。“建设银行”把信用度攒起来后,现在才推出纸币,已经是很谨慎很谨慎了。再者,“建设银行”都是先推出大额纸币的。就是怕底层百姓不接受,因为纸币最终用得最多的,还是普通百姓。

    大额纸币,只有商贾、乡绅等人用得起。

    只要他们接受了,再慢慢推出小额纸币为好。

    这大额纸币,其实就是银币和金币的币值,这样的钱币,是一般人用不上的。想想看,一枚银币就相当于三贯钱了,一枚金币能兑换十枚银币,这样高的币值,普通人用得上吗?唯有在大宗商品交易的时候,才会用得上。

    “算了,先试试水再说……”

    张正书下定决心后,来到了“建设银行”,和总行长秦元通了通声气,决定在六月份,在汴梁城中试点推行金币和银币的纸币。只要持有这样的纸币,不管是谁,都能在“建设银行”里兑换出等额的金属货币。同时,《京华报》上也会宣传这个消息。同时,哪怕是在汴梁城外的城市,只要有“建设银行”,纸币都能等额兑换。

    在回“京华报社”的路上,周篷问道:“小官人,这纸币真的像书上写的那样,有大用吗?”

    “肯定有大用啊?”

    张正书笑了,“如果顺利的话,我们完全可以用一张纸,把其他国家的资源全都换过来。这样的买卖,你做不做?”

    “肯定做啊!”周篷也不傻,立即说道。

    “这就结了嘛!”张正书叹了口气说道,“但别人也不是傻子,只要推出纸币,那别人也会跟进的。不行,我要立马给官家写奏折,打击其他纸币,不然的话,全都玩完,大宋的经济也会受到波动的!”

    就这样,在摸索中,纸币问世了。

    一开始,普通百姓还没啥感觉。

    无他,因为普通百姓在生活中,根本用不上这么大额的金钱啊。

    就好像在后世,在香江路边摊吃个早点,你突然拿出一千块钱港币给老板一样。根本没必要的,更何况这一枚银币的币值,都比一千块港币多了。一般人,哪里有这样的财富啊。即使在汴梁城,一枚银币也足够一个普通人滋润地过半年了。哪怕是一户人家,都能过两三个月好日子了。这样大额的金钱,普通人见都未必见到。

第九百五十六章:智慧对决

    但是,汴梁城到底是天底下最繁华的所在,纸醉金迷的暂且不说,就是商业交易也是最频繁的。

    于是在商贾圈子里,这样信用足够,又携带方便的纸币,一下子得到了热捧。

    甚至,以往很火的兑票在纸币面前,根本不堪一击,热度一下子就下降了。

    和兑票一样,纸币有着绝佳的防伪技术,一般人根本仿造不了。再加上朝廷又颁布了旨意,除了“建设银行”以外,任何发行纸币的行为都是扰乱市场的行为,将会查封,资产充没国库,还将获罪十年。而且,造假纸币也是同样的处罚。这样的威压之下,自然会让别人退缩了。没办法,现在银行一年的利润都是几百万贯的,早就把赵煦拴牢在银行这艘船上了。

    其实,张正书这是未雨绸缪罢了。他也知道,在没有足够信用支撑下,纸币就等同是废纸一张。

    看看现在的交子,还能买得到东西吗?

    还不是滥发纸币惹的祸!

    而张正书绝不会犯这个错误的,他通过遍布大宋的“建设银行”得到数据,再用公式算出可以发行多少纸币。这样的话,还能通过发行纸币,暗中帮助大宋宏观调控一下经济。要是经济太热了,银行就要鼓励存款,少发行纸币,让经济降温下来。要是经济欠缺活力,那就要增发纸币,刺激经济发展。

    这些事情,怕是赵煦都难以理解。

    这不,赵煦也拿到了一张纸币。

    “这张纸,就值三十贯钱?!”

    赵煦的心中有一股冲动,想要拼命印刷这样的纸张,这样的话,军饷不全都有了吗?

    彭元量连忙说道:“回禀陛下,根据盯梢张县令的暗子回报,这样的纸币‘建设银行’并未发行多少,说是怕百姓接受不了。”

    赵煦大手一挥,说道:“怕甚么,让他多印就是了。当初的交子,不一样……等等,不能多发?”赵煦突然想起张正书给他的奏折里,好像就有这么一段阐述,他当初是一扫而过,没有细看。因为也看不懂啊,赵煦哪里懂这么高深的数学公式了?现在他想起“交子”一事,也大概明白张正书在怕什么了。

    “罢了,让他鼓弄罢!”赵煦有点泄气,果然天底下就没有那么简单的事。要是这么简单就能印刷出“钱”来,那张正书为什么要借朝廷的力量,禁止别人分杯羹呢?甚至,造假钞都不行,这摆明了是说纸币不是人人都能玩得转的。

    彭元量继续小心翼翼地问道:“陛下,那是不是继续派人盯着张县令?”

    “盯着盯着,还有,不仅要盯着他,还要看看他手下的人,到底在干嘛?”

    赵煦也纳闷了,张正书到底是想做什么?

    彭元量惊讶地张大了嘴巴,幸好赵煦看不到,不然的话,这又出事了。盯张正书手下的人?要知道,张家直接、间接雇佣的员工,已经超过十万人,遍布整个大宋。这十万人,产生的经济效益,几乎是大宋整个税赋收入的二十分之一强了。皇城司再多人,怎么盯得住这么多人?

    可皇帝金口已开,彭元量只能硬着头皮去做了。

    纸币的影响开始发酵,这是张正书一开始就预料到的。纸币的作用太大了,因为它限制了铜荒的发酵。铜价,现在已经回到了正常水平,或者说是理性水平了。至于铜荒是怎么产生的,张正书觉得和辽国、高丽这几个在用大宋铜钱的国家分不开。一个国家铸币,几个国家,甚至十几个国家都在用,再加上宋朝并没有富铜矿,这不铜荒才怪了。

    或许一开始辽国等国并没有想到,用铜钱就能把大宋搞得这么狼狈。

    可发现了这个秘密之后,他们就上瘾了。宁愿自己交易吃亏,也要让大宋的铜荒加剧。因为,一个健康发展的大宋,是所有周边国家的噩梦。辽国太清楚大宋的潜力了,所以一直设圈套给大宋,让大宋不知不觉间被放血。

    谁说游牧民族没有智慧的?相反,他们的智慧还很厉害。有时候,智慧这东西和文化并没有多大联系。

    好比正史上的铁木真,他不识字,却能洞悉人性;没有学过兵法,却所向披靡。这些,都是通过自己经过实践,然后归纳总结,最后得出的结论。所有智慧,无不来源于此,可以说,在智慧上面,游牧民族并不输任何一个民族。

    大宋也被算计了,而且算计得毫无办法。从澶渊之盟起,大宋以为自己占便宜了,殊不知真正占便宜的辽国。

    当然了,辽国只注重大宋这个敌人,却忽视了对国内的治理。粗暴的政治制度,激化了部族间的矛盾。女真人,就这么崛起了。

    现在,大宋有张正书出谋划策,通过金币、银币、铜钱三个币值的金属货币体系,瓦解了辽国的意图。现在又推出了纸币,让辽国骑虎难下了。为啥?因为宋辽两国榷场虽然关闭了,可私榷却还是存在的。也就是说,走私还是有的。

    现在,怕辽国打劫什么的,走私的商贾都用纸币做交易了,辽国还能执行让大宋铜荒的计划吗?

    再加上,辽国根本脱离不了大宋的茶叶,所以他们必须要获得茶叶,也意味着可能大宋在赚回他们的铜钱,而他们以后怕不是只能用金银交易了。或者说,低头认输,承认并使用大宋的纸币。

    不管怎么样,大宋现在都立于不败之地了。

    待得赵煦发现这个秘密时,张大了嘴巴不敢置信。

    张正书却知道,如果只是想夺回幽云十六州,那辽国是必然反扑的。已经死去的敌人,是最好的敌人,所以张正书打算从经济上削弱辽国,以达到灭亡辽国的目的。当然了,想要灭亡一个草原王朝很简单,可要想灭掉一个草原部族,那就非常困难了。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大宋没有多少骑兵啊!

    即便张正书旗下的养马场,已经陆陆续续交付了近五千匹军马,可还是与对手差距太大,达不到成军的目的。没办法,张正书再厉害,也不能凭空把马给变出来。但是,张正书早就把赢得战争的秘笈给赵煦了,赵煦都不用,怪得了谁?

第九百五十七章:人质

    这一日,北境传来消息,辽国再度派出了使臣。

    不消说,这肯定是想来和大宋言和的。两国打了差不多两三年的仗,暗中都吃了不少亏。宋朝损失了大量的钱粮,后世说“大炮一响,黄金万两”,其实宋朝这会也差不多了。只要一年到头都是打仗,大宋的军费支出少说都要三千万贯钱。

    三千万贯钱啊,这已经是大宋国库收入的三成了!

    大宋不像辽国,出兵是要军饷的,要甲胄、武器、药品、后勤和粮食的!林林总总加起来,三千万贯已经是非常节省了。

    而辽国也损失颇大,第一,没有了最大的收入来源——澶渊之盟的岁币二十万白银,和三十万匹绢布。这可是总价值超过五十万贯的财物,辽国贵族都靠这个来挥霍呢!第二,是幽云十六州的生产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大宋水师确实厉害,虽然没有骑兵,可在水面上,辽国拿大宋水师一点办法都没有,被打得还不了手。要不是辽国组织兵马突破黄河,差点攻破了新修的堡寨,引来了大宋的恐慌,说不定一年下来沿海的平原颗粒无收的。

    第三,就是辽国最忌讳的事了。就是大宋不知道为何使阴招了,并没有对平民下手,而是规劝平民到大宋的江南去,开垦出来的土地都是他们的。就这一招,不知道掳获了多少汉人的心,甚至不少契丹贫民也上船了。

    为啥?因为大宋的信誉很不错啊,看看西夏灭亡之后,党项人也没有被怎么处置,只是打散了归入汉人之中罢了。不到两百万的党项人进入一亿的汉人里面,就好像小水滴融入了大海,看不出有一点痕迹。大宋有这样的例子在前,诱降敌国百姓就水到渠成了。这一招釜底抽薪,把辽国恨得牙痒痒,却一点办法都没有。

    辽国的人口本就不够大宋多,现在更是面临着百姓要被全拐带跑了的危险,那怎么能行?!没有了百姓,国家还能成国家吗?

    这不,察觉到了幽云十六州的百姓在迅速减少,辽国坐不住了。除了加大力度攻击宋朝,一边还派出了使臣,看能不能修复关系。

    可以说,通过整个大宋的努力,宋辽之间的主动权,已经基本易手了。

    这不,待得辽国使臣匆匆来到汴梁城,递上国书后,赵煦就召开了朝会。

    “小官人,官家打算与辽国停战,你怎么看?”

    周篷在一旁小心地伺候着,这段时间张正书也别想出汴梁城了,去哪都有人盯着呢。就连处理李县的事宜,都是通过驰道传递过来的。好在李县的治理一向不用张正书出面,不然的话,这会真的是乱套了。

    “也该停一停了。”

    张正书叹了口气,“现在是‘天险之城’收尾阶段,趁谈判的时候停一停战,各自休养生息一段时间也是好的。等‘天险之城’完工了,估计官家还是要再起大战的。”

    “为什么?”

    周篷很不解,“为何一定要打。”

    “因为幽云十六州。”张正书很冷静地说道,“大宋想要得到一个北方的天然屏障,而辽国则绝不可能放弃唯一的农耕区,所以这必然是无法调和的。双方也知道,随着夏国的灭亡,宋辽之间的争斗,已经是剑拔弩张了。”

    周篷恍然大悟,他年纪还小,不太明白这里面的弯弯绕绕。可听了张正书这么一说,他才明白,原来打仗是有这么深层次的原因的。

    “那小官人,待得大战再起后,我们能离开汴京城了吗?”

    张正书看着有点不安的周篷,笑道:“怎么,怕了?”

    “你瞧外边,都是些做买卖的,谁不知是盯梢咱们的?”周篷自然看出来了,可以说明眼人都看出来了。

    张正书却没有多反感,只是无奈地说道:“怕是……不可能了。”确实,赵煦已经知道张正书的“手脚”,还能这么放心张正书吗?

    不仅是张正书,就连周篷,怕也是要在汴梁城中过一段时间了。

    周篷有点小失落,虽然汴梁城也不错,但周篷更喜欢跟着张正书到处去。这样的话,他能学到更多东西。

    “没啥的,想要学习,哪里都能学习。”张正书笑道,“你这段时间,先去超市那里帮忙吧。”

    打发了周篷之后,张正书才开始思虑起自己的处境来。

    确实,流求的事被赵煦发现了,张正书陷入了被动之中。但好在张正书并没有做得太过火,所以还在赵煦的承受范围内。张正书最怕的不是流求的事情败露,而是“黑客”被翻了出来。虽然这个可能性很低,因为“黑客”里面大多都是自己人,而且对外宣传也是“商业间谍”罢了。再加上单线联系,执行任务的人完全不知道最上面的人是谁。

    “赵煦他……把我留在汴京城里,到底打的是什么主意呢?”一时间,张正书也捉摸不透赵煦的想法,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他暂时没有危险。

    这就是人治的弊端了,张正书完全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恶了赵煦,然后就锒铛下狱了。甚至,还会被流放。当然了,张正书现在的影响力太大了。别看他只是一个小小的县令,但由于李县作坊的缘故,若他振臂一呼,天下作坊效仿,那凝聚起来的力量还是不容小觑的。别的不说,通过控制作坊、银行、航运等行业,张正书完全能把大宋的经济搅得天翻地覆。这一点赵煦可能会不知道,但张正书

    的号召力,是赵煦不敢小觑的。

    这也是为什么赵煦不放心的原因了,任何一个皇帝都不会让这么有能力的人脱离自己掌控的。

    张正书也心知肚明,所以他没有多少担心,只是暗中准备后路而已。

    为啥呢?

    就拿正史上宋高宗十二道金牌追回岳飞来说,为什么岳飞最后就只能回来了呢?

    精忠报国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岳飞的家眷都在临安。这都是因为宋朝不相信领兵大将,要把他们的家眷都“困”在都城,当做质子的。也就是所,皇帝一直防着领兵大将造反。毕竟对中国人来说,家庭永远是最大的。为了造反而把妻儿都陷入绝境,这是很多人都做不到的。

第九百五十八章:高阳关路经略使

    赵煦把张正书的家眷都困在汴梁城,难道……?

    张正书心中有点不安,好像有什么事要发生一样。

    事实上,也印证了张正书的判断。

    谈判过后的宋辽,稍稍克制了一下,但很快赵煦又挑起了大战。

    没办法,宋人对幽云十六州的执念实在太深了。而如今西夏已灭,赵煦不用担心腹背受敌,所以敢放手攻击辽国。辽国也怒了,调遣了全部兵马,开始反击。在实战里,因为宋朝将领的用兵思维僵固,再加上没有骑兵优势,在幽云十六州这里节节败退,要不是后面有堡寨护着,怕是都要一败涂地了。

    赵煦接到战败的战报,大发雷霆,一怒之下把河北西路的高阳关路经略使给撸掉了。

    事实上也是的,大宋的禁军已经比之前强大了不少,可还是打不过辽国的皮室军,这岂不是战术失误导致的?如果这都打不赢,那这个文官凭什么做高阳关路经略使呢?要知道,这高阳关路经略使是兼知瀛州的,也就是说,在瀛州这一亩三分地上,他不仅是行政主官,还是军事主官,绝对算得上是一个封疆大吏。这样的封疆大吏,居然不知兵,赵煦岂能忍?

    失败者已经没有人怜悯了,现在所有人都躲着这个职位。

    诚然,做一介封疆大吏很爽,但是也要分时候的。

    以前宋辽没有摩擦,雄州、霸州等地榷场平稳运转,最多是辽朝边地发生饥荒,这个高阳关路经略使派人在边境赈济罢了。用土皇帝来形容这个官职,是很恰当的。但是,如今宋辽大战已起。先前高阳关路经略使被赵煦逼着出兵,结果在野战之中一败涂地,损兵折将的,差点连自身都难以幸免,这就不是一个好去处了。

    若是以往,所有人都争着做这个经略使,别的不说,单单是榷场这个东西,能为自家人带来多少利益啊!

    但现在,有自知之明的文官都缄口不言了,哪怕是想争权夺利的派系,也躲着这个职位。甚至恨不得己方的经略使全都调任才好。为啥?一旦战败,皇帝怎么看你这个派系?连仗都打不赢,还能治理天下?边上玩去吧!

    一系列政治斗争之后,满朝文武才发现,没有一个人敢自告奋勇接受这个职位。

    赵煦也大发雷霆了:“尔等乃我大宋厚禄高官,竟无一人肯为朕分忧,为国征战?!”

    朝会之上,群臣噤若寒蝉。

    这时候,也知道不能退缩的枢密使曾布出列说道:“启奏陛下,高阳关路乃瀛州、遂城及涿洲、莫州等战略要地所在,兼前方有雄州、霸州,为兵家必争之地,且易攻难守。非知兵大将不能胜任,臣以为,宜选文韬武略皆备之人才任高阳关路经略使……”

    赵煦闻言,点了点头。

    “曾卿可有此胆略做这高阳关路经略使?”

    听了赵煦这话,曾布大吃一惊,他在枢密使这个位置上呆了这么久,眼瞅着章惇的身体状况愈下,他有机会做上宰相了,要是调出中枢,何年何月才能重新做回来?再说了,经略使虽然是文官担任,却是武职,曾布若是应了下来,或许荣华富贵都唾手可得,却失去了文官的地位,这是得不偿失的。

    “陛下,臣年岁已高,怕是受不得征战之劳……”

    曾布倒是说得很冠冕堂皇,“老臣马革裹尸倒是无妨,怕是误了国家大事,此乃大宋之罪人也!”

    赵煦叹了口气,说道:“不错,战事凶险,老枢密使倒是不宜出征了。各位卿家,可有适宜人选,可举荐于朕?”

    这时候,曾布眼珠子一转,说道:“陛下,种经略文韬武略皆备,可谓是最合适不过……”

    “不妥,西北初定,种老经略需主持大局,不可走开。”赵煦当然有自己的考虑,种师道在西北这些年来可以说是根深蒂固了,虽然换掉他能解除隐患。但又给他安排上一个武职,岂不是把北面都给种家了?这绝对不妥的。

    “陛下,臣说的是种师中,种经略……”

    种家一门两经略,这是大宋史上绝无仅有的。再加上种师道、种师中两兄弟灭掉西夏,功绩盖世,赵煦更加不可能同意这个提议了。

    “不妥!”

    赵煦立即出言反对道,“种经略朕另有任用。”

    曾布笑了,这就是阳谋,而且是早有准备阳谋。

    为啥?因为种家和章惇走得太近了,已经被视为是章惇一党的人了,能通过赵煦的忌惮,把种家两个经略使都撸掉,这岂能不是神来之笔?而且,谁也说不出个什么不妥来,毕竟种师道和种师中联手,把西夏干掉了,早就证明了自己。曾布也是为大宋着想,把人才用在对的地方啊!

    章惇人虽老,可脑子还是很清楚的。

    抬眼看了一下正暗爽的曾布,章惇淡淡地出列说道:“陛下,老臣也有一人推荐。”

    “章卿请举荐!”

    赵煦也知道,章惇的身体每况愈下,已经撑不了多少年了,为了平衡朝政,他打算启用另一党的文官做宰相了。蔡卞虽然是第一人选,可还是章惇一党的,延续新法没问题的。但副相就头疼了,赵煦也一时间想不到谁做这个副相好。再加上这个高阳关路经略使事关重大,决不能再出纰漏了。

    “臣以为李县张大夫,可任此职。”

    章惇语不惊人死不休,吓得满朝文武都立即反对道:“陛下,此事万万不妥!”

    赵煦也被吓到了:“张正书张卿?!”

    章惇却淡淡地说道:“不错,张大夫乃是皇家军校奠基人,熟悉兵法,且著有《步兵操典》。我大宋禁军能一改以往懒散,呈现强军作风,与张大夫之功劳密不可分。且张大夫现年二十有一,年富力强,何愁不能担任此职?再者,李县三年来税赋冠绝天下,被誉为‘天下第一县’,张大夫文治之功,谁比得上?”

    满朝文武一想,对啊,这祸害小子调去边境,祸害辽国岂不是比祸害朝堂好得多?

第九百五十九章:拒旨不接

    要知道,这几年来,这小子虽然不在朝堂上,可他出的馊主意,让大宋的文官工作量一下子变大了十几倍,连捞钱的门道都被堵死了,不知道多少文官对张正书咬牙切齿。偏生张正书不争不夺,赵煦又护着他,文官拿他是一点办法都没有。现如今,有这么好的机会报复他,何乐而不为?

    为什么说是报复呢?

    第一,大宋面对辽国的胜率,不足百分之十,而且全都是守城战,张正书才是二十出头的毛头小子,能打赢如此凶狠的契丹人?满朝文武都是不相信的。

    第二,如果张正书战败,那赵煦也是保不住他了,那时候为了给天下一个交代,赵煦也要“挥泪斩马谡”,贬谪张正书的。能轻而易举把张正书干掉,何乐不为?

    最后,就算是张正书战胜了,那他以后半辈子都要被绑在北疆了,回不来朝堂,也就不能祸害朝堂了,这有啥不好的?

    文官都是脑子极为聪慧的,听了章惇这么说,第一次全体认同章惇说的话,纷纷附和道:“张大夫少年英雄,绝对能马到功成的!”

    ……

    赵煦看着下面乱哄哄的,也大致明白了这些文官的想法。

    他本来是拒绝的,但一想到张正书私自募民出海,他的心中就有一根刺。

    趁着现在张正书的家眷都在汴梁城,赵煦下了决心:“以那小子的本事,最不济也能守得住罢?”

    心中虽然这么想,但嘴上赵煦却皱眉说道:“此事不妥,张卿年少轻狂,怕是无法担此重任啊,诸卿,还是换一个人罢!”

    “陛下,张大夫乃年少英才,岂不闻霍去病二十大破匈奴,二十二岁便封狼居胥?汉末马超,十七岁随军征讨高干……有志不在年高!”

    “臣附议!”

    ……

    见群情汹汹,赵煦经过“深思熟虑”后,才勉强同意了这个说法。然后,赵煦让承旨草拟圣旨,由中书舍人审核,再经过一系列流程,最后由彭元量去宣旨。

    反正圣旨给到张正书的手中时,张正书是脑子里一片浆糊的。

    “什么,要我去做那个什么高阳关路经略使?!”因为圣旨太过文绉绉,大抵上是这么个意思。而正文,等张正书拿到手一看,好吧,文绉绉的看不明白:“朕绍膺骏命,敕曰:朕宿忧在廷,即一命以上推恩,靡所靳焉。所以均休贶而劝臣劳也。尔开封府李县县令张正书发身从事筮仕,今官至亲卫大夫,出纳维慎。兹以覃恩授尔高阳关路经略使锡之敕命。尔当勉效忠勤,以称任使,官无崇薄,不忝为才钦哉!七月初二。”

    彭元量在前面皮笑肉不笑地说道:“张经略,以后请替官家牧一州之民,率三军破贼敌!”

    “那个……能拒旨不接吗?”张正书目瞪口呆,这都算什么事啊,他怎么突然间就要领兵打仗了喂?他明明只是过过嘴瘾罢了,他还想多活几年呢!不带这么玩的啊,难道赵煦要借刀杀人?

    彭元量眼中寒光一闪,低声说道:“张经略,此乃满朝诸公之决议,且官家也意属张经略,张经略就莫要推却了。万一惹得官家不快,岂不是徒生事端?”

    张正书也不是那么傻的,被彭元量这么一唬就从了的。

    “我才干不足,德行有缺,这经略使做不来,劳烦彭内官回去对官家说,这事我做不来。要是他不想北境失守的话,还是另请高明为好。”张正书把圣旨递回给彭元量。

    其实,在宋朝这样的情况也不多见,但不代表没有。拒旨不接,那是婉拒,没有落朝廷和皇帝的脸面。这样一来,皇帝就知道了,你可能是显摆,好彰显名声。也可能是要求更多的条件,或者要提出工资要求。要是三次都不接,那就是坚决不接了。

    张正书内心想不想接呢?

    肯定是想的啊,这可是封疆大吏啊!当然了,张正书也没啥野心,就是纯粹觉得那些经略使就是个占着茅坑不拉屎的主,打仗的事不会,搅和的事倒是挺懂行的。要是论抢功劳?那更是一把好手了。

    瞧把一把好牌打成什么鸟样了,要说这大宋军队强了吗?强了,确实挺强的,但得看在谁手里用着。这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经略使都不会打仗,那弄个屁啊!要是张正书做了这个经略使,别的不说,肯定好很多了,甚至可能直接把幽云十六州给打下来。

    但打仗不是玩笑,是要死人的。

    说实话,张正书虽然有了“兵法精通”这个技能,现在北境那些兵卒,都是按照一个模版训练出来的。甭管有几成,就算只有一成,那也是能用的兵了。但问题是,张正书没上过战场,别说见杀人了,平时叫他去瞧杀鸡杀鸭什么的,他都嫌血腥。

    要是真的上了战场,他岂不是得吐一地都是?

    再说了,打起仗来不是说你是经略使你就不用死了,运气不好的时候,就轮到你了。这会也不能说有百分百安全的防护啊!所以,张正书内心也是打鼓的。一狠心一跺脚,他就说不去了,他在后方研究个科技,岂不是比打仗来得实在多了?

    大宋不缺他一个将领,可缺他这么一个先知先觉的人物啊!

    但没想得到的是,彭元量很快就回来了,又拿着那一道圣旨:“张经略,官家说,你若接了,甚么要求都能满足你。”

    张正书一愣:“真的?”

    “张经略该知道,君无戏言。”

    “哦,那好,我还是不去了,我怕死……”张正书很诚恳地说道。

    彭元量蔑视地看了他一眼,然后再接着回去复旨了。

    这会,曾瑾菡和李师师都担忧地跑了出来,看着张正书说道:“郎君,这……官家的圣旨,你都不接吗?”

    “哎哟喂,我的好姝儿,好师师啊,我要是去打仗了,说不定你们就得守寡了啊!”张正书把怕死说得正气凛然,“我死了倒没什么,就是李子和猫咪两个,从此没有了爹爹……”

第九百六十章:一将无能,累死三军

    “那官家那里,怎么办呢?”李师师到底是知道一些政治的,担忧地说道。其实,她内心也希望张正书做一任经略,证明自己眼光无差。可她现在到底是为人母了,也不像少女时那般想问题了。

    “官家那……拖着吧,我不接旨,他能奈我何?再说了,我一介县令,连跳十几级做个经略使,有这么干的吗?”张正书为自己开脱了起来,“这于情于理都不合啊!再说了,就算我做了经略使,有谁服气的?那些骄兵悍将,没有一个服气的,我怎么领兵打仗?”

    这是实话,军队里以实力为尊。即便是文官驾到,也无法收服那些个骄兵悍将的。要不然,为何文人领兵,总是碰壁?上下都不是一条心,能打赢才怪了。

    曾瑾菡叹了口气:“郎君,你是不是恶了官家了?若不然,官家为何要这么对你?”

    “管他呢,要贬官就贬官吧,这汴京城我也住腻了。要是有机会,我带你们到海外瞧一瞧……”

    张正书夸下了海口,却没想到赵煦的决心那么大。这一次,彭元量没有带圣旨来,而是把张正书直接请到了垂拱殿上。

    “说说看,为何不肯接受高阳关路经略使?你是知道的,若你能为国立功,朕对你的怀疑也就打消了。”赵煦很认真地瞧着张正书说道,“朕知道,你是有大能耐的,单单是带兵打仗一道,怕是天底下都没几个人能打得过你。”

    当年皇家军校里,张正书三番五次以多胜少,已经把赵煦给震惊了。这个倒也就罢了,关键是张正书对人心的洞察,已经设计方面,堪称大家。赵煦不相信,又过了三年,张正书就不会带兵打仗了。

    “人都有自己适合的位置,我觉得我在科研一道,能研发出更多划时代的发明,而在战场上,我恐怕保不住自己的性命。”张正书也很诚恳,“我怕死,不是怕死亡,而是怕毫无价值的死去。”

    赵煦沉默了好一会,才说道:“不怕老实跟你说,即便你留在汴京城,怕也一辈子出不去了。朕,不放心你。但若你真的为大宋开疆拓土,朕还有什么好质疑你的?”为什么呢?赵煦的计谋也很简单,就是阳谋。

    如果张正书为大宋开疆拓土了,那就是大宋的大英雄。一个背负盛名的大英雄,能造反吗?不,他造反不了,因为百姓都不相信他会反。而如果他真的造反了,会有百姓追随吗?也不会,因为他是大英雄。正史上,岳飞就是这样,所以他注定是不能反的。用后世的话来说,大英雄的人设,注定了他能做反贼。你有一千个,一万个理由都好,你造反了,你就声名狼藉,再也不会有人信你了。

    至于张正书募集流民开拓海外,那就让他去吧,反正大宋真正能离得开故土的人太少了。中国人的乡土情节太重,怎么可能背井离乡到海外去?

    再说了,随着大宋的粮食足够,工作岗位增多,哪里还有那么多流民可以招募?

    而自耕农,人家为什么要跟你漂洋过海的?

    阳谋,一切都是阳谋。

    张正书看出来了,他却无法破解。如果强行离开汴梁城也不是不可以,但那就暴露了他的底牌,或许会被打成通缉犯的。到时候,怕是他只能避居海外了。

    “官家,好算计!”张正书苦笑一声,“这个计划,是你早就制定了的吧?”

    “不是,最近才想到的。朕也没想到,你我会走到这么一步。”赵煦倒是说了实话。

    张正书低着头,良久才说道:“你是为了江山,我也是为了汉人,其实我们并没有利益冲突。为什么你就不相信我呢?”

    “没有一个皇帝,会相信手握不明兵权的人。”赵煦淡淡地说道,“你没有纳投名状。”

    “……”

    这个理由太强大,张正书只能败退。

    “好吧,我可以领兵出征,但我有条件。”

    “你说说看?”赵煦笑了,他就知道,张正书会妥协的。这是最明智的选择,也是张正书唯一的选择。

    “甲胄兵器不能糊弄事,砖头水泥要足够,后勤保障不了,我就一天不出兵,光耗着。”张正书最怕的就是后勤被卡脖子。

    赵煦说道:“这个可以,但物资运到了,你要打出成绩,不然的话,朕一样问罪!”

    “这是自然。还有,军官一律换成经过皇家军校学习的军官,而且原先将领什么的,都要调走八成。剩下两成,要有能力的,平庸的我统统不要!”

    面对张正书的这个要求,赵煦沉思了好一会,才点了点头说道:“可!”

    “第三个嘛,我还要成立一支水师!”张正书语不惊人死不休,这瀛州一带,是有大江大河,可也没必要新建一支水师吧?这要是反攻辽国,得何年何月去?

    赵煦是个急性子,皱了皱眉说道:“朕把一部分水师调遣给你!”

    “行,但将领由我认命!”张正书继续提条件,能有现成的也凑合吧,自己再慢慢打磨就是了。

    赵煦眉头一挑,说道:“你想安插自己人?”

    “当然不是,只是把一些没能力的给清走,有能力升不上去的我重用罢了。”张正书用很平常语气说道,他太清楚官场的猫腻了,有能力未必能做大官,反而是有关系,有靠山的能平步青云。更别说大宋的军队里了,战功什么的,那都是要分摊的,又有几个能真正脱颖而出?

    赵煦眯着眼看着张正书:“你知道谁有能力,谁没能力?”

    “很简单,官家让安抚司配合我就行了。”张正书倒是想得很周到,“我不信,安抚司连这个都不知道?”

    赵煦突然笑了:“你倒是打得一手好算盘。”

    “想要战无不胜,就要用好人,留着一些拖后腿的将领,那只会让自己陷入绝境。义不掌财,慈不掌兵,这句话官家该听过吧?”张正书倒是很强硬,“如果将领都没本事,那是一将无能,累死三军。如此之将,败了算谁的?”

第九百六十一章:出征

    赵煦沉思了一番,然后紧紧盯着张正书说道:“那你怎么才保证不搞个甚么张家军?”

    这是任何皇帝都忌讳的事,到底这军队是某家的,还是他的?这就好像一根刺,扎在皇帝的心中,食不知味,睡不能寝。

    张正书笑道:“官家,你真的以为皇家军校的洗脑是毫无用处的吗?放心,该是大宋的军队,谁都抢不走!”

    因为知道张正书建军的理念是家国为先,荣誉紧随,也就是说军队是忠于家国的,赵煦的担心也就放下一大半了。要知道,赵煦之所以不敢动种家兄弟,就是怕种家在西北已成大势。现如今,种家军已经成了气候了,在大宋内无人不知。赵煦也恨啊,虽说种家兄弟在灭亡西夏中立了大功,可军队还是他的啊!现在这样,算什么事?

    赵煦还不能太快出手,不然的话,就会给人说他是心胸狭隘,容不得功臣。

    虽然,种家军只是一个荣誉,并不是说种师道就能完全掌控西北禁军了。要知道,西北禁军的派系还是挺多的,比如折家军、还有后世一直在传的杨家将等等。现在嘛,杨家将已经没落了,没几个出息的。倒是折家军和种家军异军突起,为宋人所熟知。可即便是这样,赵煦心中也是很不爽的。

    “朕如何信你?”

    赵煦倒也把事情挑明了说,张正书也不藏着掖着:“我本来就对掌兵毫无兴趣,是你要我领兵的,那我就领兵打呗。我统军的理念只有一个,唯有家国信念和军队荣誉,如此军队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战斗力。如果变成私军,别说打辽国了,怕是连土匪都打不过。这等傻事,你觉得我会做?”

    这不是开玩笑的,宋朝的军队因为没有目标,没有信念,所以连宋江、方腊等起义军都打不过,这是事实。后来,也不过是仗着人多,才能镇压下来的。这样的军队,内战内行,外战外行,能打硬仗吗?反正张正书是不相信的。

    赵煦将信将疑,良久才说道:“也罢,你只要夺回幽云十六州,以往种种,朕概不追究,甚至还准许你拓荒海外。”这也是皇帝的必备技能之一,许诺。

    至于赵煦会不会兑现,张正书是不抱希望的。

    就好像皇帝赐一块“免死铁券”给你,你若是当真了,你就是天字号呆瓜了。这“免死铁券”不过是皇帝拿来做戏的道具而已,真正有用的,是你不会作死。要是你硬是作死,那谁能保得住你?皇帝怕也只能“挥泪斩马谡”了,说不定还能给自己博一个“大公无私”的美名。也就是说,皇帝的承诺,听听就好,没必要当真。

    张正书也没当真,只是笑了笑说道:“那我还得谢过官家圣恩咯?”

    赵煦知道他的心也不好受,也没说什么了:“你去准备准备吧,过两日就出征。”

    “那我带几名亲兵,也没啥吧?”

    “随你喜欢。”

    “那好……”

    ……

    张正书回家之后,很平静地说出了这件事。

    曾瑾菡和李师师似乎也预料到了,只是不约而同地帮张正书收拾起行囊来。

    “郎君,你打算带谁出征?”

    曾瑾菡一边收拾,一边很平静地问道。

    “刘忠、史陌那几个吧,他们武艺好。”张正书也很冷静,保证自己的安全才是第一位的。

    说完之后,张正书突然看得曾瑾菡的背部在微微颤动。

    “别哭,哭什么?”张正书柔声安慰道,“我的本事你又不是不知道,天底下能打败我的人,还没出生呢。最不济,我也能保护好自己的。”

    曾瑾菡再也控制不住情绪,一头扎进张正书的怀中,嚎啕大哭起来。

    “好了,好了,我不在家的时候,你要撑起这个家了。交给别人,我不放心。家里的生意,银行、驰道都是要花大精力的,天险之城快要完工了,你也要盯着点。关键是要预防内部**,我的铁腕你是知道的,这条底线不能触碰。还有,两个孩子那里,你替我说点好话,我……对不起他们,说好要陪他们长大的。此去经年,不知道多少年才能回来,怕是连孩子的教育,都要你多费心了……”

    张正书知道,带孩子是很难的,要不怎么说择偶很重要?一个好的女人,能福泽三代。最难的是孩子的教育,万贯家财,都不如把孩子教育好了。

    “嗯嗯……”

    曾瑾菡稍稍收敛了一下自己的情绪,点头答应。

    “师师那边,也让她多帮帮你。还有,技校那边的发展,会突飞猛进的,你要暗中多关注那边……”张正书嘱咐了很多,才算是放心了。

    离别在即,张正书和曾瑾菡两人,也是情到浓处抵死缠绵,此话暂且不提。

    李师师那边,张正书也做了类似的嘱咐,也是依依不舍的。好在李师师对张正书出征一事,期待多于失落,倒也显得豁达些。

    两日后,张正书带着刘忠、史陌,还有几个“黑客”成员,告别了家人之后,一狠心,不再看这三年衰老得很快的张根富,哭得像泪人一样的张秦氏,还有非常懂事,不吵不闹的张博衍和张清婉,转身进入了四轮马车。而刘忠、史陌等人则驾马相随。随行的,还有几大车物资,这些都是张正书保命的神器,一个都不能落下的。这些物资,凝结了大宋当前最高的科技水准,如果运用得好,扭转一场战事的结局是没问题的。再说了,可能都未必用得上。

    张正书自己也是

    武装齐备,且不说身体里穿着最新的棉甲,还别着两把左轮枪。

    这三年来,技校已经研究出了比较安全的火药了,再加上底火技术什么的,研制出技术要求并不高的左轮枪也是很简单的事情。更别说,张正书还带着不少迫击炮,那几车物资上面,都是这东西。甚至,车上还有十几把步枪,射程已经达到两百多步了。自从研制出这种后装步枪,在火药作坊里,张正书就一直在秘密训练几个心腹。这次出征,也是带着他们的。这些人,不到万不得已,绝不会出手。换而言之,他们就是保证张正书安全的。

第九百六十二章:潜藏行军

    一路上,并没有什么意外的事情发生,毕竟是住进驿站里的。

    而刘忠、史陌他们几个也是轮流看守物资,怕被盗了。这可是张正书鼓搞出来的最高机密,万一被盗了,那就大乐子了。

    一路警惕进入了高阳,张正书交接了工作,正式成了高阳关路经略使,又大刀阔斧地扯着赵煦的旗子,把将领都任命了一遍。其实,根本不用安抚司的资料,只要“黑客”想调查,哪个将领有本事,哪个是混日子的,两天就能把资料摆在张正书面前。张正书这么做,肯定是惹争议的,好在赵煦配合,把调出来的将领都调回了后一线,他们才甘心接受了。

    安稳渡过了这个时期,张正书才研究出兵事宜。

    期间,张正书还大肆操练兵卒,让那些士卒怨气都挺大的。好在军官都是皇家军校出来的,又是训练,又是洗脑。再加上高额军饷,士卒倒也没有发生哗营、叛逃等恶劣事件。甚至因为知道了此战目的,士气高昂了起来。

    临时操练了一个多月,赵煦才陆续把张正书要求的水师、物资准备好。

    因为水师,张正书也来不及训练,只给他们一个任务,就是沿河而上,能骚扰辽国就骚扰,能掳掠人口就掳掠人口,但凡是能让辽国流血的事情都能做。这是一条多么险恶的命令啊,大宋水师除了不能屠戮平民之外,几乎就是无恶不作了。就是要把对方的有生力量给破坏掉!新上任的水师统领瞪大了眼睛,不敢相信张正书的命令。

    “张小相公,这果真能行?!”

    张正书倒是觉得奇怪了:“怎么不行了,又没叫你对平民下手,只是搞掉他们的粮食、农田,抢夺他们的牛羊马罢了。”

    “可小官人,你这有违道义啊!”那将领急了,他还没干过这么混蛋的事呢!

    “我说你脑子是不是坏掉了,现在是两国打仗,稍有不慎就是国破家亡的,你的仁慈给谁看?再说了,又不是绝了那平民的生计,要是他们肯投诚到大宋,良田任他们挑,粮食也管够!”张正书虽然在训斥,但其实他的脸色很平静。

    那将领只能唯唯应是,最后出了帅府,一嘴嘟囔。

    张正书却没有理他,事实上,水师只是掩人耳目罢了。

    因为大宋水师太厉害了,又加装了配重投石机和床弩,在河流上都能攻击几百步外的目标。再加上幽云十六州有大江大海,大宋水师纵横其中,契丹人岂能不防备?

    而张正书就是要用大宋水师做幌子,掩盖他出兵的意图。

    时机很快就到来了,在一个星夜中,张正书悄悄地率领五万战兵,三万完成了工程训练的辅兵,还有五千骑兵分批离开了高阳,一路掩人耳目,趁着夜色,往雄州进发。昼伏夜出,放出数以千计的暗探,配合潜伏着的“黑客”,严格控制辽国暗探对他军队的窥视。

    因为这样缓慢的行军速度,张正书率军走了五日,才堪堪抵达雄州附近。

    “小相公,我们接下来,要打哪里?”

    董成虎是张正书特意调来的,经过几年的升官,董成虎已经成了步军都虞候了,是一个阁门副使,这个是从七品的官职。武将不像文官那么平步青云,越往上的武将就越少,董成虎能在三年从从九品爬到从七品,已经是天子门生的庇佑了。

    “涿州!”

    张正书摊开地图,计算了一下雄州到涿州的路程,综合“黑客”、探马传来的情报,知道雄州到涿州全程不过两百多里地。而且全程多是平原,只要行军迅速,完全可以打乱契丹人的布置的。

    一天急行军两百多里地,这看似不可能。但其实张正书并不打算就真的打涿州了,而是要把辽国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在这边。急行军是张正书早就特意训练过这一个科目了,甚至还是负重急行军。

    “小相公,这不对啊,涿州前面还有容城、新城两座城池呢!”

    张正书笑了笑,说道:“这就是关键所在了,我们要做出一副全力攻打涿州的假象,你说辽国会不会被吸引过来呢?”

    “会,那肯定会的。”董成虎好像有点明白了,“小相公的意思是,我们假装佯攻涿州,其实是想拿下容城和新城?”

    “不,我的目的只是想让契丹人疲于奔命罢了。水师那边,我派去了永清、固安一带。”张正书邪邪一笑,“辽国不是兵将多嘛,我们让他们不知道打谁。”

    “那小相公,我们要不要通知其他经略相公呢?”董成虎也有点心里打鼓,要知道以区区五万兵马就敢挑战一个庞大的辽国,这不愧是喜欢以少胜多的张正书啊!

    张正书想了想,说道:“派个人去送信罢,说我们去吃酒吃肉,想分功劳的,赶紧跟上。”

    董成虎也笑了,其他经略使也不是傻子,肯陪着张正书疯一次吗?要是败了,算谁的?

    “那辎重呢?”

    急行军的话,那辎重肯定是无法快速运达的。

    “辎重慢慢运上来,反正就要出其不意,即便拿不下涿州,也要给契丹人一个惊喜。”张正书邪邪一笑,他经过再三确定情报,辽国的军队重心全都集中在黄河下游沿岸,就等着冬天一到,他们不用桥梁就突袭中原呢。再加上冬日黄河出海口被封冻了,大宋水师也无法逞威了。契丹人也不傻,知道怎么规避大宋的长处,发挥自己的长处。

    董成虎也很快明白过来了,这真的是张正书的作风啊,不打就不打,一打就是个大动作!

    “要是等到冬天,我们就太被动了。这两年来,辽国的粮食生产被破坏得很严重,他们的士卒都是极有攻击性的。”张正书冷静地分析道,“我们只能出其不意攻打他们的防御薄弱处,毕功于一役,才能牵制住辽国的大部分兵马。”

    董成虎有点不解:“所以,小相公是想拖住辽国兵马,让其他经略相公立功吗?”

    “你说呢?”

    张正书神秘地笑了笑,然后说道:“别愣着了,把所有军官都叫上,在中军大帐升帐,我亲自布置攻城任务。”

    董成虎一头雾水地出去了,脑子里还在琢磨着,狡猾如狐的张小相公,真的是为他人做嫁衣的主吗?

第九百六十三章:不同寻常的攻城

    话说此事的涿州,并没有察觉到大宋的异动。

    确实,从地形上来说,大宋出兵涿州并不科学。首先,涿州前面还有两个大城,根本别想绕过这两座城池攻打涿州。一旦进攻涿州,那么势必会引来容城、新城的夹攻。哪怕是绕过这两城都不好使。

    再说了,辽国的涿州是析津府的门户,不容有失,辽国岂能不重视?即便没有囤积重兵把守,也肯定会留下精锐兵卒的。再加上容城、新城的守军,也不见得比张正书的五万人少多少了。以少胜多,那是可能的。但如果少而攻城,那就是失了智,没人会这么疯狂的。

    所以,不管是辽国涿州主帅,还是宋朝的其他经略使,都不认为张正书会真的进攻涿州。

    但是,张正书就是这么出其不意,闪电袭击了容城。

    说到容城,它原先是辽国在宋辽边境上最接近宋朝的小城,城池不大,还不到高阳的一半,或许只能容下几千兵卒而已。但由于地势问题,容城易守难攻,即便是守兵少,也能支撑很久。再加上城中粮草充足,就是防着大宋来攻的。而且在宋辽开战之后,战线一度推进到雄州左近,甚至雄州都差点一度失守了。可见,辽军确实还是很强悍的。

    这也是为什么赵煦大发雷霆,把原高阳关路经略使一撸再撸的缘故了。不解恨啊,要知道,你堂堂一个经略使,手中握有数万兵马,被几千的容城守军撵着跑,这不是耻辱是什么?大宋脸上无光,他别想讨得好去。

    其实,赵煦并不期盼着高阳关路能打出什么名堂来,能牵制住辽军一部分兵力已经很好了,毕竟大宋的主力是在黄河下游的位置,和辽军针锋相对的。

    但是没想到,居然败得这么惨。

    现在张正书临危受命,稳住了战线,也不去动雄州的兵马,只用了五万主力出征,却带了三万辅兵,这就让人琢磨不透了。更加摸不透的是,张正书一到了雄州,就准备好了闪电战,一日之内把战线从雄州推进到了容城的护城河下。

    因为有迅速搭浮桥的技术,再加上这会还只是初秋时节,水也不冷,宋军利用配重投石机的火力压制,不到一个时辰,就搭起了两座浮桥。

    这浮桥厉害了,用的是木桶上搁木板的结构,有机构锁死的,即便被敌军投石机击中打散了,也能迅速派人抢修回来。不就是换个木桶,换块木板的事么?

    再说了,面对着射程、精度都比辽人投石机厉害的配重投石机来说,辽军的投石机能打出来的并不多,即便打出来了,也是没有精准度的。能轰到浮桥这,算是撞大运了。再说了,这投石机最多就打个三五次。为啥?宋军的投石机就招呼过去了,三五个石弹,保管让你报销。

    就这样被火力压制着,辽军一点办法都没有,看着宋军就过了护城河,把稀奇古怪的攻城器具都拿出来了。

    云梯这个自然不用说,还有什么猛火油烧城门、有着挡板的冲撞车……反正就稀奇古怪吧,辽人也没见过——很多宋人都没见过,因为都是张正书改进的。

    就这么样,容城顶不住了,守将一琢磨,与其被动防守,还不如出城拼一拼野战。反正容城里面有好几千骑兵,拿来当步兵实在是委屈了。

    这么一合计,守城将领从后面的北门就出来了。

    没办法,围三缺一嘛,攻城都这样。

    但容城不一样,前门是用麻袋装着沙子,都堵死了。起先也没想着宋军要来攻城的,这不见宋军来势汹汹,辽军才把这沙袋往城门一堆,堵死了。而后,这沙袋慢不说要拿开,就算是拿开也没办法关门了——这城门到底是木做的,被猛火油这么一烧,早就烫得不行了,而且保不齐都得烧没了。

    所以,只能从北门出来,加速,准备直冲宋军阵形。

    这时候吧,宋军也没打算真的登云梯攻城,那是最没效率的攻城法子,张正书要是用这法子攻城,保管是没辙了。

    这不,见北面烟尘滚滚,好似沙尘暴一样,张正书就知道敌人骑兵来攻了。

    连忙让旗手把旗帜一挥,护城河对岸的士卒也演练过了,立即行动起来,把这车和云梯搁一块,形成了一个挺长的障碍,而且后面呢,都站着拿着铁盾的盾兵呢。再加上几辆车之间,都把这铁链子给连上了,往那一放,对面的骑兵怂了,开始减速,拨转马头兜弯,然后拿出弓箭这么稀稀疏疏地射箭。

    当然了,也有十几骑没勒得住马,就这么撞上了。

    冲撞力倒是十足,但是这十几个辽军骑兵就被撂倒在地,宋军往前一拿,活擒了。

    后面的骑兵一瞧,这障碍不禁撞啊,也不管了,一催这马,就冲上来了。

    你瞧瞧,这冲撞力该是有多大,什么东西能挡得住几千匹马的冲撞啊。

    但是,宋军还是不慌不忙的。

    为啥?

    辽军不知道,他们冲掉的是云梯,但是战车还在前面呢。再说了,后面还有铁盾,把铁盾往地下一插,顺手抄起随身携带的木头这么一支,人也往盾后一躲,这就是张正书训练出来的刀盾手,与别个宋军大有不同。

    反正吧,这伙辽军骑兵算是是被撞得昏头转向的,惨死在自家马蹄下的,也有好些个。

    最惨的是,一些辽军凶悍啊,被掀翻在地了,嗷嗷叫着起来要步战。没想到刀盾手被撞了后调整调整,一刀就下来了。

    这刀盾手的刀不是一般的刀,是大名鼎鼎的陌刀,用水力锻压机打造成的,虽然量产的质量不算好,但也算是利器了。陌刀长啊,这么一刀下去,辽军登时吃亏了。势大力沉的一刀,连带着对手的马刀都磕飞了。“呲啦”一声,连胳膊啊,带脑袋都给卸下来了。

    别看辽人似乎天天吃肉,这力气大。可张正书这兵卒也不差,天天有豆腐吃,也带着些个肉末。

    没办法,宋朝人太多,天天吃肉没办法。

    可这豆腐啊,奶酪啊管够。好家伙,连带着训练,这一个月来,力气都长了不少。刀盾手本身就是重甲步兵,穿着板甲,拿着沉重盾牌的,没有力气干不了这活。这么一比拼,陌刀的优势就出来了,对方那短弧马刀,根本不够瞧的。就这样,辽军一下损失了好几百人。

    辽军将领虽然粗犷,但也不是个莽夫傻蛋,见状吓一跳:“宋猪的兵刃,为何这般锋利了?这股宋猪,似乎不同寻常啊!”

第九百六十四章:破城

    领兵打仗的人,大多都有独特的直觉。

    如果宋军的兵器只有一个配重投石机,那辽军或许会忌惮,却不会害怕。投石机最大的威慑,不是它有多大杀伤力,而是在于威慑力。毕竟被石弹砸死的场面太过血腥,是个人看了都会心生畏惧的。但是,配重投石机并非不可战胜,只有辽军付出一定伤亡,冲到左近就能解决问题了。

    但是,如果宋军连弓弩、军刀、盾牌、战车都提升了这么多,这个辽军将领就觉得不太对劲了。

    即便是马匹加起来的速度,都无法把盾牌给冲散,这实在是不可思议!

    仔细一观察这盾牌,才发现这盾牌很奇怪,一般来说宋军的盾牌,都是圆盾或者是方盾的,而这些宋军的盾牌,偏偏呈现出一个棱形,底部有一个尖角。正是因为这个尖角,盾牌才能插入土中,而且后面不知道还有什么东西,能支撑得住整个盾牌。正是有了这样的盾牌,连马匹的冲撞,都未必能撞得开这样的盾牌。

    更狠的是,这些盾牌前面都有坚硬的尖角凸起,一旦马匹以血肉之躯撞上来。肯定会受伤的。很多马匹就是这样,受伤后狂性大发,把马背上的辽军都掀翻在地。

    那些攻城的战车比这些盾牌有过之而无不及,用铁链连成阵型,战车前面支起一个铁制的盾牌,让战车形成一个三角形的稳固形态。这样的战车,别说被一匹马撞上了,就算同时被三五匹撞上,也不过是倒退一丈罢了。要是没撞上,马腿被铁链绊倒,那就更惨了,摔得七晕八素的不说,甚至可能被随后的马蹄踏中而死。

    反正就这么一个冲锋,辽军的马弓对宋军的杀伤几乎等同于无,自己反而损失了好几百骑。

    为啥呢?

    因为宋军的甲胄实在太好了,好到那些辽军都眼红了。

    弓箭打在上面,只激起了一点点火星罢了,甲胄上面连个痕迹都看不清楚。这样的甲胄,太过不可思议!

    再看看宋军手中的兵刃,简直是无坚不摧。且不说那弓弩下来,一波箭雨就让辽军减员数百,就算是手中的长枪陌刀,也是极具威胁。刚刚接触不到一刻钟,几千辽军就丢下了千余具尸骸了。辽军将领看到其余宋军已经围了上来,要是不撤离,怕是要被围住的。

    被围困的骑兵,其实威力会大减。骑兵的威胁,在于机动和冲撞力,现在速度起不来,自然就没有威胁了。

    唿哨一声,辽军立即调转马头,快速地撤离了战场。

    而张正书也瞧得真切,这是因为辽军怕了,不敢再短兵相接。

    这样就足够了,在攻城战里证明了自己训练的军队是可行的,加以改进弊端,绝对能把辽军打得哭爹喊娘的。

    在冷兵器时期,单兵防御力是最能体现军事实力的。因为冷兵器注定了无法有太大的攻击力,比如弓弩、刀枪之类的,只要甲胄够坚固,就足够保证士卒的生命。这也是为什么冷兵器时期打仗,打了半天都死几千人。都是因为甲胄太过强了,无法破防。但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汉人的军事思维被影响了。

    重甲步兵不再被重视,反倒是轻骑很受欢迎。

    反倒是到了宋朝,无奈何没有足够战马,所以只能重视重甲步兵。但由于锻造能力不过关,重甲除了重之外,一无是处。挡不住对方骑兵,追不上对方骑兵,只能被动挨打。

    而张正书就不一样了,甲胄加盾牌、战车,联合运用,就足够让辽军骑兵吃瘪。野战之中,宋军就像一只防御到极点的堡垒一样推进,辽军除了以步兵相抗,别无他法。骑兵,宋军现在不怕了,你跑任你跑,你来我放弓弩;你撞任你撞,我有战车加盾牌,实在不行,凭着一身甲胄,也能抵挡一二。

    看似被动挨打,实则是极为高明的以静制动战术。

    董成虎也服了,宋军之前也不是没有过这也的战术,可就没有一个人把军队用得像只乌龟这样。

    “小相公,现在辽军怕一时半会也不会上来了,那怎么办?”

    张正书瞥了他一眼,说道:“你是出了皇家军校,越混越回去了。当然是趁他病要他命啊!来人,擂鼓,攻城!”

    其实这会南边城门已经被猛火油烧得差不多了,宋军听得鼓声阵阵,立马加快了用器具撞开城门的步伐。

    撞车很快就把烧得七零八落的城门给破开了,但里面的沙袋有点麻烦。

    好在,宋军人多,等猛火油烧完之后,冒着城楼上檑木礌石的攻击,把沙袋都清了出来。

    至此,容城就算破了。

    张正书让宋军攻进城中,负隅顽抗的都宰了,投降的不杀。流求那边还缺人呢,更别说大宋还有那么多工程要建造,这些俘虏就是最好的劳工。免费不说,给顿饭吃就好了。

    “小相公,城破了!”

    董成虎兴奋地说道,有种跃跃欲试的冲动。

    张正书瞥了他一眼,说道:“你先去安抚城中百姓,等安抚好了,把百姓都请回大宋。”

    “啊?!”

    董成虎被这个命令吓住了,这都是什么命令啊?

    “愣着干嘛,快去!记得,肃清残敌,然后把城门修好,这里要建成我们的粮仓和后勤基地,快去!”

    张正书下令了,董成虎只能怀揣着疑惑执行任务了。

    “呼,总算把这呆头鹅支走了,这容城里肯定还有残敌的,万一就等着我露头放冷箭那怎么办?”想到这,张正书打了个寒颤,连忙把头上的头盔正了正,然后把连环铁链面罩放下,身上穿着普普通通的板甲,要不是旁人都簇拥着,都不知道他是高阳关路经略使。

    这时候,张正书又派出了信使,把战报送回开封。没办法,要先稳住朝堂局势再说。因为前一阵子辽军威势太大,让一些投降派、主和派又露面了。张正书知道,西夏灭亡之后,宋辽之间就没有调和的余地了。因为宋朝肯定要千方百计夺回幽云十六州的,而辽国说什么也不能放弃幽云十六州。别的不说,此刻辽国皇帝耶律延禧都在析津府呢,析津府就是在幽州!

第九百六十五章:围点打援

    面对拼命想保住幽云十六州的辽国,还有想夺得幽云十六州的赵煦,这宋辽两国要是能安静下来,那才有鬼了。

    于是,当张正书的捷报传回的时候,整个大宋都沸腾了。

    什么,张小经略相公打下容城了?!

    开什么国际玩笑,一个“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喜欢出入菁楼、调戏良家妇女的二世祖,居然领兵打下辽国的一座坚城了?!

    可能别人对容城不熟悉,但宋人太熟悉了。因为宋辽两国都有一个容城,这是因为宋辽当年签下澶渊之盟后,把容县移回了雄州治下,所以有南北之城的说法。本来,这容城和归义城都是宋辽两国展示仁慈的地方,百余年来从无战火。但是,自从宋辽撕毁了澶渊之盟后,容城就因为这样陷入战火了。

    难堪的是,宋朝这边的容城差点被攻破,百姓也都逃亡得差不多了。

    只是现在,情况调转了?

    好吧,朝中的投降派、主和派都偃旗息鼓了,不再言必和谈。

    赵煦也有点惊讶,这才过去一个月啊,其他地方还在对峙,张正书就打出了这个战绩,真的出乎了赵煦的预料。“这小子,好像有点猛啊?说不得,要加大辎重运送了。”赵煦喃喃地说道,旁边的彭元量听了,却忍不住笑了。

    “你笑甚么?”

    彭元量连忙止住了笑意,说道:“张经略倒是懂得打仗不假,可怕死也是出了名的。打下容城之后一日,都不曾进入城中,反倒是清走容城百姓后,没有任何辽人了,他才敢踏入容城……”

    “……”

    赵煦也是面上无光,良久才转移话题说道:“辽国那边,是个什么状况?”

    “辽国大惊,不曾想容城被破,急忙调集了十万军队,想要反扑……”彭元量倒是消息灵通。

    “那小子打算怎么办呢?”赵煦倒也不急,他也知道,这守城比攻城稳妥多了,有这么一座坚城,即便十万辽军来攻,怕急切间也无法攻破容城的。

    彭元量不敢隐瞒:“陛下,张经略已经挥军北上,进攻新城了。”

    “哦,积极防守也是好的……甚么,你说甚么,他出兵攻打新城了?!”赵煦被吓到了,“他疯了吗,他不知道辽国出兵十万吗?!”

    “张经略早就知道了。”

    彭元量虽然不太懂领兵打仗,但他也看出来了,这举动简直是在找死啊!

    赵煦神情一肃,知道这事大发了,在他看来,绝对是张正书飘了,以为打下了容城,就能去打新城。要知道,新城比不得容城。因为容城是在宋辽边境,又是辽国的“体面”县城,自然不好驻扎太多军队,不好大肆修缮城池,但是新城不一样啊!新城就好比一座军事重镇了,是涿州的门户,更是析津府的南大门。新城有失,那辽国就会陷入被动之中。你说,这新城重不重要?

    不得已,赵煦立即下令,让沿河一带的宋军立即进军,与辽军展开决战。

    赵煦也是懂点军事的,知道若是把新城攻克了,那就掌握主动权了。所以,他打算“围魏救赵”。

    其实啊,不用赵煦下令,像河东路经略使、成德军路经略使、定州路经略使这些个经略使,要他们打硬仗怕是不太行,可要他们捡便宜,他们就跑得飞快了。这不,他们早就出兵试探了。没办法,后方赵煦催得急,他们也想升官发财,最好立了功劳做个太尉国公什么的。于是,听得对面辽军紧急撤走了十万兵马,他们就乐了。

    要知道,辽国虽然是全民皆兵,但是真正有战斗力的,也就是皮室军,大概有个二三十万人马。再加上一些奚、渤海等部族兵六万,幽云地区的“汉儿军”三五万,也就是四十万左右。张正书这么一打,把辽军十万人马给调走了。实力大减的辽**队,宋朝那些个经略使,哪一个不想挑战一下?

    于是乎,这个打得热闹啊。

    乒乒乓乓,你来我往,但就是没有什么战果,所以赵煦还不知道其实已经出兵了。

    至于张正书攻打新城,那也是一个幌子。

    张正书哪里有这么大的能耐,把新城攻破了?

    这新城的防御力,几乎是容城的百倍,常备军也是容城的百倍。再加上地势的原因,居高临下的,易守难攻,急切间是绝对攻不破的。

    所以,张正书只是摆了一个要进攻新城的姿态,到半路就安营扎寨,专心经营大本营了。先是把兵力散出去,让那三万辅兵在平原上挖掘战壕,用意自然是要抵消辽军的骑兵优势了。还广布陷马坑,什么铁蒺藜啊,陷阱,绊马索啊,都不知道布了多少。最关键的是,外面的铁丝网层层绕绕,这战马冲过来,保管被割得不像样子。

    反正吧,这平原是被破坏得不成样子了。

    至于大本营的辕门,也不是用木头做的,而是直接用砖石水泥砌成一个个棱堡,还放置了好些个拒马、战车什么的,这是最后一道防线。至于床弩啊,配重投石机啊,弓弩手啊,刀盾手啊,都要轮流到战壕上去。这战壕七拐八弯的,能直通大本营,还能快速增援。这是怎么呢,就是利用后世的战法,来对付战马。

    有没有用呢?张正书不太清楚,反正看效果吧,不行再撤回大本营,依托着棱堡做防守。

    要说张正书的眼光真的不要太毒辣,这个大本营正好搁在新城和涿州的中间地带,隐隐切断了和涿州的联系。要不然,辽军为啥疯了一样赶来增援?就是因为这个。

    在加上容城败兵进入了新城,说了张正书的无耻战法,新城守将也急了。

    为啥啊,新城虽然防御力强大,但是如果张正书坚持用那种无耻战法,新城也是保管守不住的。好了,求援吧。这不,辽军一听说新城也被攻击了,不得了啊这下,立即起了十万大军星夜赶来,就为了打退张正书的五万人马。

    这支辽军说是十万人马,其实是很有水分的。

    为啥呢?

    因为辽国还是瞧不起张正书这五万人马,认为也是乌合之众。所以,这十万人马只是个号称,实际人马只有个七八万而已,而且主力皮室军,怕是只有个两三万。其余的,都是汉军、各部族的族兵。张正书早就知道了对方有多少人马过来,结合这新城人马,怕是有个十一二万人马了。

    敌方两倍多于己,怎么办呢?难道对攻啊?张正书没傻,所以就打算围点打援了。

第九百六十六章:壕沟阵

    在战场上,不管是冷兵器还是热兵器,守的一方都是占便宜的。甭管占多少便宜吧,比如什么居高临下啊,地形优势啊,都算得上。就好像张正书这样的,没有地形优势,给创造出优势来,用水泥砖头砌好了棱堡,支起配重投石机、床弩的,就等着辽军援兵过来呢。

    有人就说了,契丹人没那么笨吧,为啥眼巴巴赶着来送死啊?

    对于张正书来说,不过来也行,你不过来,我就过去攻城了啊?

    而且,张正书打的不是新城,是涿州!

    为啥张正书选择在这里建造大本营,就是因为这样。张正书从来没考虑过要怎么后退,因为他也知道,一旦决定防守了,那绝对是被包围的命运的。不管你多像一只乌龟,守得多严密都好,都是被包围的命运。考虑后路什么的,基本就不存在了。

    但是,如果对方退却了,张正书却能选择进攻路线。

    攻击涿州,这在旁人看起来是极其疯狂的,可在张正书看来,这才是战术之精妙所在。化被动为主动,只有调动敌人,才能在运动战中消灭敌人。这种精妙的战法,是宋人难以理解的。因为在宋人的理解中,野战是绝对要吃亏的。因为没有骑兵啊,辽军几乎全都是骑兵,这怎么打?追不上不说,还怕他从后面抽冷子来一下。

    可张正书却没有这个顾虑,要知道,他这支军队,看似平平无奇,其实早就具备极高的战斗力了。

    甲胄,都是水力锻压机打造出来的板甲,这在冷兵器时期都不敢想象。要是有这样的重甲骑兵,冲锋起来绝对是对手的噩梦。

    当然了,对手也不是傻子,重骑兵其实对步兵是最有效的,但是在连环车阵上,也讨不了什么好去。张正书早就有防备了,要知道种师道之所以花了三年时间才干掉西夏,很大的原因就是怕了铁鹞子。要不是张正书出招,让种师道接受了连环车阵,还真的拿那铁鹞子没办法。

    后世演义小说把钩镰枪吹得天花乱坠,但张正书经过实践就发现,这武器根本不实用。

    怎么说呢?

    首先,在马匹高速行进的状态下,到底要训练多久才能用钩镰枪精准的钩中马腿呢?其次,如果要以削砍马脚的方式攻破敌人重骑,用朴刀类的兵器不是更好吗?地上挖一个陷阱,或者绊马索,敌骑摔倒了,上去就一顿砍。但问题是,敌骑都倒了,何必再砍马腿呢?

    其实,钩镰枪的使用范围很窄,需要配合地形使用。

    比如,在树林子里埋伏起来,对方马速提不上去,那样就好钩中了;或者在沼泽地里,马速也提不上去,可以把敌骑钩倒……反正怎么说吧,都对地形要求苛刻。张正书觉得太不实用了,你怎么断定对方就一定会用骑兵冲锋呢,用骑兵骑射不行吗?

    所以,张正书并没有打制钩镰枪,而种师道也没用钩镰枪,而是用车阵,正面破了铁鹞子,于是西夏灭亡了。

    对付辽国,也有类似的铁鹞子。这是辽国皇帝的御帐亲骑,只有不到几万人马,可马良兵精,一个个甲胄齐全,算是重甲骑兵了。就是这么一支重骑兵,战斗力几乎算得上是天下无双。为啥呢?因为类似的重骑兵,只有西夏有,但西夏人少啊,只有几千人;而辽国的御帐亲骑,多达几万人,一旦冲锋起来,威势不可挡。

    现在,御帐亲骑已经调了一部分到幽云十六州战场上了,张正书也怕遇到这么些个冷兵器时代的坦克。

    有没有办法克制呢?

    有,比如壕沟、绊马索、陷马坑都行,反正重骑兵一遇到这种地形,保管要完。

    但是,在遭遇战遇到这种重骑兵,那就真的只能硬碰硬了。比如,远距离用床弩、投石机碰运气,近战用战车、铁盾连成一道防御墙,挡住第一波冲击后,张正书就不怕这些重骑兵了。重骑兵最厉害的是在冲击力,而不是在刀枪不入。

    论刀枪不入,还有什么甲胄比得上又轻又坚固的板甲?别的不说,精锐宋军里面的大力士,足可以把陌刀砍入敌人的甲胄里!

    这可是真正的削金断铁!

    反正吧,世界上就没有破不了的阵形,就拿张正书这个壕沟阵来说,如果不惜兵力去攻打,肯定也是能破的。

    但是张正书这个壕沟阵,就好像梯次阻击一样,一道防线完了,可以转移到下一道防线,甚至可以反攻。

    这不,匆匆赶来的辽军将领一看这壕沟阵,就皱眉了。

    “他奶奶的,哪个龟孙想出这么一个阴招?!”

    要是张正书没有环形的壕沟阵,没有那么多铁丝网,辽军将领早就下令冲锋了。

    现在呢,他改变了主意,耗吧,把这伙宋军耗死,那就得了。

    但万万没想到的是,宋军出击了,而且派出的是几百名骑兵。

    这就怪了,张正书出兵的时候,骑兵并没有跟着来啊,这几百名骑兵,是怎么回事?

    还记得容城那里,守将想要突袭一下,结果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丢下了好几百匹战马吗?对,没错,就是那些个战马。张正书拾掇拾掇,又捡起来用了。也没给战马披甲,就是马背上的骑兵披甲了,他们也不是傻冲锋的,而是冲到远道而来的敌军面前,拿出已经上好弦的弩箭,“噗噗噗”就是一通乱射。

    射完之后,掉头就跑。

    辽军的甲胄没有那么精良啊,在张正书改进过的弓弩下,登时有百余人中箭了。

    这还没什么,关键是那些骑兵上好弦之后,又折返回来一阵弩箭抛射下来。

    太无耻了!这下,辽军被激怒了,很多冲动的辽军,就一夹马腹,蹬蹬蹬就跑出来,要找这些宋军骑兵算账。

    好家伙,宋军骑兵一见对方来了,吓得连忙往回跑去。在西面这,留着一道门,还没拉上铁丝的。宋军骑兵长驱而入,两旁宋军连忙拉上铁丝门,然后撤掉地上的木板。登时,壕沟又亮相了。

第九百六十七章:大战起

    好家伙,被激怒的辽军,不攻击也攻击了,辽军将领想着,怎么着也得试探试探吧?于是,千余人的骑兵冲锋到跟前,只差一百五十步的时候,宋军的弓弩手开始射箭了,射的是前方一百二十步的位置。

    很多辽军骑兵刚刚到达这个位置,就被劈头劈脸打懵了。

    没办法,这箭射得太准了,好像是辽军自己凑上去一样。这是因为张正书教会了军官计算提前量,这才收到了奇效。就是这么一通箭雨下来,辽军折损了七七八八,再连射两轮,好家伙,千余骑兵几乎全军覆没,只有几十匹冲到跟前,放了几箭。但是,一点用都没。反而撞上了铁丝网,掉入壕沟里,筋断骨折的……

    反正吧,这对面的辽军将领一看就傻眼了。

    话说杀鸡杀鸭都没那么快啊,那可是千余人命啊!

    一眨眼功夫,人没了,就几匹命大的马,还在战场上晃悠着,不知道该去哪一边了。

    这会功夫,宋军骑兵也休息完了,重新架起这厚重的木板,“蹬蹬蹬”地跑出来了。又是一阵箭雨袭来,这辽军将领就努了,那壕沟拿你没办法,这几百骑兵,还拿你没办法吗?于是,立即上演了一出追逐战。

    追着追着,又到壕沟前面了。一通箭雨下来,若不是契丹人天生在马背上长大,见势不对就勒住了马,这保管又是搭进去几百人命。

    无耻,卑鄙!

    这是辽军将领的想法,义愤填膺,可偏生拿这壕沟阵没啥办法。

    无奈之下,只能让汉儿军拿起攻城器械冲锋。

    其实,这汉儿军和契丹人、奚族、渤海族等草原部族差别很大,从发型、衣着上都看出来了。辽军没有固定的军服,都是各穿各的,好家伙,一伙的花花绿绿,就跟叫花子似的。其实就是和叫花子差不多,汉儿军在辽军里面的地位太低了,都比不上马,你说说看,这衣服能好吗?而且这汉儿军也是强征入伍的,是当炮灰使的。

    “小相公,这咋办呢?对面也是汉人……”董成虎有点犹豫了,他是第一次和辽国打仗,或者说是第一次上战场,真刀实枪的干架。所以,他有点下不去手。

    张正书却很平静,说道:“他们现在拿着武器,在我们对面,他就是敌人。要不这样,你去喊话,投降者可获得良田二十亩,你看他们会不会投降?”

    董成虎还真的去了,但对面的汉儿军置若罔闻。

    为啥呢?

    张正书太清楚了,这些汉儿军都是家眷在辽国的,他们也明白自己的使命。若是没战死,回到家后一家大小团聚。但实际上,这个几率太低太低。若是投降了,那对不起,家眷绝对是要被卖做奴隶的——虽然他们现在的地位,在辽国中也和奴隶差不多了。但作为会农耕的汉人,也还能活下去的。要是投降,绝对是妻女充伎,儿子为奴为宦。所以,他们绝不会投降的。

    有道是,背叛者比敌人更残忍,因为他们要向新主子证明自己是有用的。

    所以,董成虎的努力并没有收到回报,那些汉儿军咬着牙,扛着盾牌,拿着刀枪,簇拥着攻城器械,开始进攻了。

    张正书叹了口气,只能说这是悲剧。现在,他要以战止戈,结束这个悲剧。别的不说,容城里面的汉人,还有沿途掳掠回来的汉人、契丹人,甭管是什么族的吧,反正有家眷的就行。张正书开始让后方开始甄别了,要是有意反攻辽国的,可以编入伍中,训练好了再上阵。为啥容城的、掳掠回来的能用,这些汉儿军用不了?因为容城的家眷都安全了,他们没有后顾之忧。现在这些个不一样,他们没有后路了。

    “噗噗噗”……

    弓弩手接二连三的射击,把整个壕沟阵打出一个环形的箭雨阵来。

    汉儿军被箭矢射伤射死的大有人在,可他们还是悍不畏死地往前冲。董成虎都吓到了:“小相公,他们疯了!”

    “不是疯了,是他们没得选。”张正书沉着地说道,他知道,这一战是他领兵以来最危险的一次战役。因为,他从来不觉得有什么援军,也不会有友军,现在他们就是孤军深入!如果战术成功的话,张正书能获得巨大的收益,也将面临着辽国更加凶狠的反扑!

    凶狠的搏杀开始了,有了防具的汉儿军,不少能冲到壕沟阵前的。可惜的是,大部分都突破不了铁丝网这一道防线,被长枪捅死了。而外面的辽军,也没闲着,让骑兵开始游射,给予火力支持。

    张正书还是挺佩服对方将领的,第一次面对这样的阵形,就找到了相对克制的办法。但很可惜的是,他打错了主意。

    宋军的弓弩手,穿着棉甲,根本不惧怕射来的箭矢,因为根本射不穿。即便有倒霉的,被射中面门,那也只是少数罢了。对射过后,辽军只能败退了,一边游骑着,一边觅机下手。而汉儿军,总算是突破了第一道铁丝网防线,可惜的是,后继无力了。因为宋军以逸待劳,从壕沟里一跃而起,把他们都放倒在地。

    想想看,前一段时间才是农民的汉儿军,现在只训练了十天半月的就赶鸭子上架了,怎么比得过精心训练的宋军?

    所以说,这些是炮灰一点没错。

    不多时,剩下的汉儿军心胆俱裂,纷纷弃械而逃。

    张正书也没让穷追猛打,好歹大家都是汉人,留点颜面为好。

    这一战,打了将近两个时辰,从中午打到几乎日落。辽军将领见炮灰都差不多完了,也是眉头紧皱,收兵罢战了。没办法,这炮灰虽然死了不心疼,可死完了,谁给搬运辎重,谁给搭帐篷干苦活?

    辽军没有驻扎进新城,因为新城离这还有五十里地远。这是一条岔道,往北边走,就是涿州;往东北边走,就是新城。虽然北面还有个险峻的关隘叫岐沟关,但这是可以绕过去的。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1218/ 第一时间欣赏大宋好官人最新章节! 作者:飘依雨所写的《大宋好官人》为转载作品,大宋好官人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大宋好官人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大宋好官人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大宋好官人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大宋好官人介绍:
开封繁华,市列珠玑。张正书穿越到了北宋元符元年,开启了他的逍遥人生。没事就种种田,搞搞发明,赚赚钱,娶个娇妻过幸福日子。然而,无心插柳,他获得了一个好名声。佃户、工匠评价他:“张小官人雇我做工,薪资不曾短过,过年还有福利,真是好人!”合作商贾评价他:“张小官人有好买卖都告知我,合作共赢,诚信之人!”皇帝评价他:“为国着想,为君分忧,乃大宋好子民!”唯独邻国对他咬牙切齿:“这绝户毒计是谁想出来的?实乃天底下第一恶人!”(有两百万字完本作品,人品保证不断更)大宋好官人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大宋好官人,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大宋好官人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