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盛唐太师TXT下载盛唐太师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盛唐太师全文阅读

作者:tx程志     盛唐太师txt下载     盛唐太师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二九八章寇可往我亦可往

    第二九八章秒杀

    杨天保与薛仁贵返回鄯城县的府邸,他甚至没有来得及见一面自己的子女,享受一个天伦之乐,就看到长史马周、司马刘泪以及唐俭联袂而来。

    杨天保非常意外,因为平定东突厥之功,唐俭因功升为民部尚书,掌握着大唐财政大权的重臣,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

    杨天保让人上茶,唐俭毕竟不再年轻,已经快要六十岁的人了,从长安一路来到这里,风餐露宿,颠沛流离,很显然受了不少苦。

    不过,唐俭身子相当硬朗,看上去除了疲惫一些,似乎并无大碍。

    杨天保看着唐俭一口气喝了足足两茶壶茶,这才问道:“唐尚书,不知尊驾为何来到这里?”

    唐俭盯着杨天保的眼睛问道:“你还不知道,京城已经吵翻天了!”

    “哦!”杨天保有些莫名其妙的问道:“我做什么了,让京城里吵翻了天?”

    唐俭没好气的瞪着杨天保道:“还不是你办的银行!”

    杨天保办的利民银行,虽然说他不在长安,可是发展相当良好,由于徽州商人集体赞助,利民银行的信誉良好,由于这个时代的百姓,根本就没有投资渠道,以布帛和铜钱作为货币的钱财,存放不易,而且容易损坏,有些闲钱的人愿意把钱存在银行中,而那些因为家境不好,想改善耕具、种子、甚至想添一头耕牛的人,就没有钱买牛。

    一头牛毫不夸张的说,耕地可以抵得上三四个劳力,于是百姓以自己的土地,向银行抵押,获得贷款,然后进行春耕,虽然两成的利息不低,对于百姓而言,也不是不能接受,他们向银行的贷款,在秋收以后,马上就向银行还款。

    虽然利民银行的口碑发酵,越来越多的人向银行存款,也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向银行借钱。

    这一下,杨天保可算是犯了众怒。

    要知道,世族门阀和豪强,敛财的手段,其实无非是经商和放高利贷,现在商业就是那么回事,杨天保影响的不大。可是对于放高利贷而言,杨天保的利民银行在短短一个春耕季节,放出了将近二百两二十多万贯贷款,有的百姓已经还款,有的还没有还。

    如果这批钱让世族门阀去放钱,他们完全可以赚上几百万贯,更有甚者,可以以极低的价格把地价压低,从而兼并土地。现在,因为杨天保和利民银行,他们通过高利贷,逼得农民破产,从而以低廉的价格吞并土地的打算落空了。

    正所谓,断人财路,如同杀人父母。这下,众世族门阀与杨天保结下来的仇就大了,看着利民银行大赚特赚,有人眼红,开始把刀叉探过来了。

    官场整人就那点套路,一个是能力问题,一个是作风问题。能力问题很简单,在你管辖的地方找出毛病来,证明你能力不行,直接让你滚蛋。没有毛病?小意思,想治理好一个地方不容易,想要把一个地方弄乱就太容易了,花点小钱派几个人过去煽动一通就出事了。

    杨天保刚刚上任河源军经略使的时候,河源军上下闹妖蛾子,其实杨天保并没有往这方面想,反而被杨天保三下五除二给收拾了,毕竟杨天保在河源军那些中层军官眼中,是了不得在大人物,虽然长安的那些世族门阀百般许诺,又是拉拢。

    可是,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是傻子,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其实谁都清楚,给杨天保捣乱,他们敢以法不则众的来闹一下,无伤大雅。

    可是,要让他们跟杨天保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他们还真不敢。杨天保非常简单粗暴的解决了河源军的军权问题,但是,他们一计不成,再生一计。

    从杨天保的品行着手,挑一些陈芝麻烂豆子的事情出来然后无限的放大,将它归结对对方品行不端上,古代对品行是非常看重的,一个人如果品行不端,会被大家看不起,前途基本也就完蛋了。

    不过,这一点对于一个武将来说,可不是什么大问题。如果是飞扬跋扈,对于武将而言,并不是指责,而是褒奖了。

    现在朝廷中有不少人弹劾杨天保治军无方,纵兵擅自挑起边患。于是,李世民派出唐俭前来鄯城县垂问。

    杨天保听到这里,哑然失笑道:“吐蕃既非大唐藩国,也非大唐的睦邻,自武德六年以来,短短十年,吐蕃先后大小规模不等的入侵大唐,共计一百二十三次,平均每年都会有十几次,屠戮我大臣子民数以万计,被劫掠财物难以估量,寇可往我亦可往!若以陛下,以此治某的罪,某可不服!”

    唐俭叹了口气道:“理是这个理,但是有人就是看不到!他们疯了似的反对,口口声声说杨经略此举有挑起边患的嫌疑,要斩了你,以平吐蕃之怒。”

    杨天保眸中迸出一丝怒意道:“他们吃的是谁的家俸禄,当的谁的臣子?真是吃人饭不干人事?”

    马周皱起眉头问道:“陛下怎么说?”

    马周非常清楚杨天保承担的巨大压力,最近吐蕃不时的出现刺杀斥候,闹得河源军烦不胜烦,更何况,杨天保经略河源军以来,深得军心,如今吐蕃大举进攻在既,如果朝廷问罪杨天保,只要河源军上下都会不愿意干了。

    针不扎在谁的肉上,谁不疼。现在河源军开垦了如此巨量的土地,这些土地都是河源军将士的财产,对于将士而言,谁动他们的奶酪,他们就会拿着刀子拼命。如果是以前,他们都是为了朝廷而战,现在而言,他们都是为了自己而战。

    为了土地而战。

    唐俭笑道:“陛下还是支持杨经略的,否则就不会让老夫亲自跑一趟了。”说到这里,他露出欣慰的笑容道:“老夫路过蔚临兆县的时候看到满山牛羊,战马骨干精坚,浑身是膘,走到临河的时候看到临河百废俱兴,每日运煤的马车不绝于途。等到了鄯城,又见鄯城田连阡陌,这情景都有上百年没有出现过了吧?陛下派杨经略经略河源军,真的是选对人了。”

    杨天保平静的道:“唐尚书过誉了,如果没有陛下的支持,某是做不出这等事业的!”他变得有些忧虑:“唉,如果皇陛下能一直信任下官就好了,只要给下官五年时间,下官完全可能让整个西北,包括青藏高原稳定下来!”

    唐俭正色说:“天威难测,谁也不知道圣眷能否长久,唯有尽人事听天命而已。云中侯,老夫问你几个问题,你要如实回答!”

    杨天保躬身道:“唐尚书请讲!”

    “现在吐蕃的战斗力如何?如果在原野上相遇,河源军能战胜他们吗?”唐俭郑重的望着杨天保,盯着他的眼睛说道。

    “现在的吐蕃跟以前没得比,他们困顿之极,有相当一部份骑兵还是用骨头作为箭镞,所用的马刀大多是用缅铁铸成,这样一把马刀砍劈几次就报废了,跟我军的横刀完全没得比……”

    杨天保向唐俭介绍吐蕃的情况下,松赞干布既位之后,年纪尚幼,大相负责监国,而他为了增加自己的实力,开始以战养战,每年通过战争,夺取对方部落的粮草和战马为生。

    可是随着苏毗部被灭,其他各部灭掉的灭掉,死的死,原本吐蕃拥有大小一百八十多个部落,而且只剩原来的三分之一多一点。

    在初步完成统一之后,吐蕃通过敲诈吐谷浑,获得发展,虽然历史书没有记载,但是吐蕃的布达拉宫,可是吐谷浑人的心酸血泪史,这座山城,可是利用了吐谷浑血肉建筑起来的。可是随着吐谷浑的灭亡,没有了吐谷浑举族供养吐蕃,吐蕃已经出现了极大的粮食和布帛的缺口。

    也是通过杨天保的介绍,唐俭这才知道原来这个老对手已经衰弱得不像话了。

    眼下吐蕃诸部内部面和心不和也就算了,由于气候干旱寒冷,大片牧草枯死,每年都有大量牛羊冻饿而死,各部的牲畜数量一减再减,生活之艰苦,比起大业末年有过之而无不及。

    不过,吐蕃没饭吃没衣服穿还可以去抢,大唐百姓可没处可抢,这是差别。

    最后,杨天保总结道:“现在的吐蕃骑兵别说跟我河源军军铁骑打,万打不过!盐池之战,我军只出动了三百人,吐蕃出了两千人,便一战将鄂尔多斯吐蕃两千余人击溃,让他们毫无还手之力,由此不难看出差距是何等吓人。”

    唐俭又问道问道:“那,如果你的步兵在草原上与他们的骑兵相遇,能抵挡住他们的轻骑冲击吗?”

    杨天保哈哈大笑道:“如果遇到河源军步兵,他们会败得更快,更惨!”

    杨天保这可没有说大话,如今河源军共装备了一万六千四百余具弩机,比原来了将近十倍,用这些弩机,五千以下吐蕃的进攻规模,就是直接秒杀!

第二九九章战争的脚步

    第二九九章战争的脚步

    河源军支部队,本身是并没有多少骑兵,当初李道宗和侯君集二人所部加在一起,骑兵不过十六个团,共计三千两百余骑。

    不过,杨天保又从陇右都督府申请下来两万余匹战马,组建了河源新军骑兵部队。这支部队的老底子,其实是一支步兵部队。

    虽然河源军在杨天保就任之前,装备差,士气低,补给少得可怜,可是,随着河源军屯田的展开,四十余万亩的大豆种植下去。陇右都督府对于河源军不再轻视了,陇右都督府也需要粮食,谁掌握了粮食,谁就掌握了话语权。

    杨天保向陇右都督府申请装备,陇右都督府岂能不给?他们还担心不给杨天保装备,杨天保把粮食卖掉或者压着不给他们。

    就这样,河源军在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内,鸟枪换炮,不仅仅着甲率恢复到七成以上,而且装备了大量的弓弩。随着庄稼长势喜人,吐蕃斥侯时常出现,这些士兵就有了极强的危机意识。

    他们都猜测出吐蕃人看上他们的粮食了,于是他们开始疯狂的训练。现在的河源军纪律之严,意志之坚韧,火力之凶猛,是任何一支骑兵都无法撼动的。

    别看河源军并没有统一集结起来,而是分散在各地,不过他们加强了自己所有的城堡和营地建设,哪怕一个小小的镇戎,数百仍然士兵,让吐蕃人过来进来一下试试?

    绝对会崩掉他们几颗门牙。

    除了单兵制式弩机,河源军装备了三百二十具,射程可以达到八百余步的八牛弩,这种弩机,对于骑兵而言,绝对是最为头疼的装备,一旦八牛弩抵达战场上,不亚于后世的火炮,当然八牛弩的威力虽然大,与火炮相比,差距还是非常明显的。

    不过,无论怎么说,没有数倍的力量,吐蕃人占不到便宜。

    杨天保的自信也感染了唐俭,唐俭的精神振奋,问道:“最后一个问题,如果远征吐蕃,河源军能提供多少军粮?”

    粮食供应,一直是农耕民族远征塞外时的命门,边关大多是贫瘠之地,所产出的粮食当地人都不够吃,更别提供应军队了,军队所需的每一粒米,每一片布,都得关内调运。

    从内地到边塞,何止千里之遥,千里运粮,所需的人力是难以想象和,而半路上的消耗也是难以想象的,国库拨出五十万石粮食,最终运到边关的能有十万石就谢天谢地了,其余那四十万石哪里去了?都在路上吃掉了!再加上各级官吏从中贪墨,消耗也就更加惊人了,因此两万大军出塞远征,往往需要十万民夫在后面运粮运水运兵器,否则这仗就没法打了。

    而惊人的消耗也注定每次远征都无法持久,汉军每次出塞远征匈奴,往往只能持续一个月,一个月后给养便消耗殆尽,匈奴乘机大举反击,形势马上就逆转了。

    正因为补给代价太过惊人,汉军在与匈奴交战中一直显得相当被动,匈奴人往往是汉军一来他们就逃往大漠深处,避开汉军兵锋,等汉军给养耗得差不多了再大举反击,在匈汉战争中,这种血的教训比比皆是。

    也就霍去病这个敢于不带给养深入大漠,遇见一部便收买或者歼灭一部,尽获其给养的疯子克住了匈奴的战术,让他们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可惜霍去病只有一个,他是无法复制的,在他英年早逝之后,汉军的战略便趋于保守,回到了拼国力的路子。

    相比之下,唐朝比较聪明,大力开发边塞,由边塞之地提供一部份物资,内地再调运一部份,便足以支撑数万大军远征,因此唐朝成了中国历史上对外扩张得最猛,成就最高的王朝。

    但唐朝还是没有办法彻底解决这个大问题,当它的国力衰落之后,纵然在边关仍然有十几万剽悍绝伦的精锐,还是没有办法阻止西域被游牧民族的洪流淹没————没饭吃,再能打的军队也是白给。

    唐朝在边关屯军垦田的路子,其实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比如河源军的建设在历史上,高宗仪凤二年(677年)开始设置。在这个时空,其实主要还是受到了杨天保的启发。

    杨天保担任云州都督的时候,大力开发云州地区,顺带着连易州、顺州都开垦了一遍。从贞观四年到贞观八年,云州都督府共计垦荒三百二十七万余亩,每年产出的收获,可以达到五百万石粮食,别说自给,就是弥补关中就可以提供一百余万石粮食。

    在有了现成的成例以后,唐朝开始大规模兴建边军,比如陇右都督府,先后兴建了莫门军、积石军、威武军(驻威武)等军,一边屯田,一边备战。此时,陇右都督府拥有战兵七万五千余人,而河源军是最大的一个军。

    当然,河源军并非杨天保下辖的四万余人马,而是只有十二个折冲府,一万四千四百余人马,至于守捉、镇戎和烽火屯,在唐朝军队的体系中,这并不算军队。

    杨天保笑道:“粮食的话,除了自给,能有挤出十万石军粮,可以支撑骑兵两万五千人马出征,若是步兵的话,就需要打个折扣,只能有一万五千人!”

    唐俭有些疑惑的问道:“不是骑兵消耗更大吗?怎么反而更多了?”

    杨天保笑道:“因为现在草籽渐渐成熟了,战马在草原上不愁找不到吃的,骑兵只要带上两匹从马,二三十斤肉干和几袋马奶酒,再加上一些缴获,便足以在草原上支撑一个月之久。他们行动迅速,一昼夜可疾驰两三百里,就算粮食耗尽,也可以以最快的速度撤回来。但是步兵不行,步兵随身携带的给养很有限,必须征集大批民夫和骆驼、骡马为他们输送粮食,这无疑大大加剧了消耗,所以出动步兵的话,消耗反而更大。”

    唐俭皱着眉头说道:“只有骑兵很容易吃亏啊!”

    这句话,也只有唐朝会如此说。因为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奇葩的一个朝代,军队的装备好,甚至比号称中国封建时代最富的宋朝军队装备还要好。

    唐朝军队的步兵,只是名义上的步兵,府兵属于半职业化的军队,而且随着唐军一系列对外战争的胜利,府兵士兵的个人财富相当富裕。他们的兵甲和战马都是自己的,一旦打仗,他们就可以翻身上马,骑着战马,随着部队转进,然后下马步战。

    游牧民族的骑兵优势,在唐朝步兵面前,没有太大的优势,就像吐谷浑之战,吐谷浑可是举兵皆兵,而且全部都是骑兵,愣是被以步兵为主的唐军追得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结果,唐朝文武大臣都认为,骑兵会吃亏,因为唐朝的弩阵和枪阵,会让骑兵没有接战之前,先放几轮血,战斗意志不强的军队,马上就会溃不成军。

    杨天保苦笑道:“以我们河源军骑兵的实力,要想击破吐蕃先头部队,应该不困难,只是不清楚吐蕃这一次会动员多少军队,如果真是他们放出的二十万大军,河源军很难打败他们!不过……”

    “不过什么?”

    唐俭急忙问道。

    杨天保道:“时间占在我们这一边,今年河源军只是第一次开垦屯田,如果今年可以熬过去,明天春季河源军上下大力垦荒,估计屯田可以超过一百万亩,产出一百五十万石粮食,支持十万大军出征,不成问题!”

    唐俭也深以为然。

    他们早已接到情报,随着吐谷浑的灭亡,吐蕃失去了吐谷浑的牛羊马匹支持,物资非常匮乏。其中以粮食价格更加夸张,在吐蕃一石粮食,可以换两只羊。

    要知道,关中一只羊可以卖将近两百钱,换算下来的话,吐蕃的一石粮食是关中长安粮价的将近八倍。

    唐俭完成了代替李世民对杨天保的垂问,也代表着李世民的态度。

    打就打,谁怕谁,当朕是吓大的?

    唐俭随后又跟着杨天保巡视了河源军各部,发现河源军上下都在积极备战。

    笑话,河源军的庄稼快要收割了,不训练,不备战,难道等着吐蕃人过来抢吗?

    总之,河源军的局面比朝廷预料的要好,李世民当初刻意没有给河源军留下丰厚的家当,就是想逼着杨天保创造一个云州一样的奇迹。

    当然,杨天保并没有让李世民失望。

    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地里大豆开始黄了。饱满的豆角,随着哗啦啦的响着,让人看着非常舒服。

    当然,吐蕃人的斥候越来越多,巡查时间越来越频繁。

    这就也预示着战争的脚步越来越近了。

    杨天保这段时间非常忙,已经将自己搬进了军营,而且河源军新军骑兵,已经取消了正常训练,进行休整期。

    这段时间,日子过得最好的还是河源军的战马。那些刚刚发黄,还没有来得及收割的大豆,直接连着豆角,当作饲料喂马,就是为了给战马养膘。

    直到贞观八年八月十七日,杨天保开始敲响聚将鼓。

    战争来临了!

第三零零章杀了他们也是白杀

    第三零零章杀了他们也是白杀

    河源军新军将士一万余人马,排成三十六个军阵,刀枪如林,铁甲闪耀着寒光,甲士峥嵘,杀气冲天。

    杨天保的目光犀利如电,缓缓的从一个个方阵列队扫过。

    河源军将士装备与其他部队并不一样,他们清一色装备着一丈八尺的长矛,腰间挂着横刀,还有一部分骑兵背负强弩。

    骑兵弩机手,负责远程压制,战前提前上弦,这种强弩,弩臂粗如儿臂,箭袋里的利箭支支都又粗又长,被这样的重箭射中,哪怕是一头牛,也是立即倒地死亡的份。

    骑兵配长矛,这是河源新军的一大特色、其实相较而言,杨天保更喜欢威力更大的马槊,不过由于马槊的造价高昂,这是富裕的将军专属,别说陇右都督府没有那么多的马槊,就连长安城马槊的数量也非常少。为了加强河源军的军事力量,陇右都督府还是送来了一百只马槊。

    杨天保利用这些马槊,成立了亲卫马槊骑兵。

    至于,河源新军将士,杨天保只能退而求次,利用长矛,当然长矛的坚韧度远远不如马槊,为了防止长矛折断,杨天保又另外准备了五千余只备用长矛。

    每个人的盔甲都擦得锃亮,军容之盛,令人骇然。河源军新军就是杨天保辛苦打造的精锐之师,是杨天保敢与吐蕃一争市政,立足于这片土地的唯一本钱。

    杨天保望着众将士说道:“无论你是贱民、奴隶,还是良家子,再或者是勋贵,在河源军只有铁血与忠诚的卫士,你们要时刻记住,你们身上穿着的军服,是我们的妻子女儿和姐妹同胞们一针一线缝起来的!

    众将士大吼道:“我们,誓死撼卫之!”

    杨天保接着道:“你们要时刻记住,你们身上穿的铠甲拿的刀剑,是我们的父辈儿子与兄弟同胞们亲手锻造的!”

    众将士大吼道:“我们,誓死撼卫之!”

    杨天保吼道:“你们要时刻记住,头顶的苍穹,是大唐的天!脚下的厚土,是大唐的地!

    身后的子民,是大唐的人!

    众将士大吼起来道:“我们,誓死撼卫之!”

    杨天保拔出横刀,指着西南的天空说道:“你们也看到了,我们的庄稼快要成熟了,马上就要收割了,你们同时也看到了,吐蕃的斥侯越来越多,他们要干什么?其实不用问,他们就是想要抢我们的粮食,顺便把我们当成他们的奴隶,他们想要用他们的角弓箭和马刀,让我们向他们屈服,让我们在他们面前摇尾乞怜!你们说我们该怎么办?”

    众将士热血沸腾,眼冒血光,嘶声狂吼道:“杀光他们,杀光他们!”

    无数河源军将士的脸胀得通红,打肺里吼出来:“杀光他们,杀光他们!”

    马周望着众将士,心中一喜,他与刘洎的目光在空中一碰,彼此已经明白过来:“军心可用!”

    杨天保大吼道:“甚好,诸位都没有忘记自己身上的责任与使命,现在本经略命令,全军准备一个时辰,随后出发!”

    河源军将士解散回营,校尉以上级别军官则鱼贯而入,进入杨天保的中军大帐。

    众将领进入大帐以后,目光就落在大帐中间那块巨大的沙盘上,按照河源新军的规矩,他们可以在杨天保没有开口之前,议论如何打伏,怎么打仗,可是一旦杨天保开口,那么众将领必须无条件执行杨天保的命令。

    事实上,对于河源新军将领来说,他们都是杨天保委任的将领,除了单道真、薛仁贵这两名从四品下阶的武官以外,清一色是正六品军官。当然,这是杨天保这个经略使可以给出的最大权限。

    对于勋贵子弟来说,他们.asxs.高,有没有军功都无所谓,反正朝廷的待遇都不会太差。可是对于河源新军大部分出身贫寒或者说是良家子的将领来说,他们更期待战功。虽然唐朝已经开科取士,寒门子弟理论上是可以参加科举考试,只要中举,就可以授官。

    然而,科举这条路,与寒门子弟来说,实在太遥远了。贫民子弟整天到晚,为了一日三餐忙碌,怎么可能有机会去进学?就算进学,哪里有钱去请名师?

    没有名师,指望他们自学?这个机率无疑比中后世的五百万大奖还要低。所以,众人唯一的出路,还是打仗立功。

    不要说什么忠君为国,再怎么忠君,也需要在自己填饱肚子的情况下。

    众将领大声的议论起来,刘洎这个司马兴奋的说道:“自从大唐立国以来,都是吐蕃人进攻大唐,现在终于轮到我们进攻他们了,一定要杀他们一个血流成河,让他们长长记忆!”

    杨天保举手往下一压,众将领马上闭口不言。

    杨天保接着说道:“吐蕃,乃大唐劲敌,从武德到贞观,从剑南到陇右到,吐蕃跟我们打了整整十多年,大唐非但没能将他们彻底打败,反而让他们屡屡破城掠地,这是一个坚韧、狡猾得可怕的对手,大家必须谨慎,我们的本钱不多,经不起折腾!”

    经他这么一说,众将领脸上急切的神色马上就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慎重和严肃。

    吐蕃能成为大唐劲敌,在历史上与大唐纠缠两百多年,岂是好相与的?

    河源新军固然强大,但所有家底加起来也不过四万余人,最核心的战斗力,其实就是河源新军这一万余人马。每一个兵,每一匹马都非常宝贵,万万浪费不得,他们必须谨慎。

    杨天保环视众将,见他们完全平静下来了,颇为满意,缓缓说:“此次出关作战,不求大捷,小胜即可,能以攻代守迫使吐蕃放弃劫掠边关地区,便是胜利!”

    众将尽皆肃然。

    薛仁贵上前,拿着小细棍,指着沙盘道:“据深入吐蕃的探子回报,由于去年冬天我们大唐王师征讨吐谷浑,吐蕃失去吐谷浑的供养,粮食有大出现短缺,有大量牲畜死亡,很多部落深受其苦。熬到现在,已经有不少部落虚弱不堪了,就盼着能破边而入抢到粮食,好熬过这个冬天,如果抢不到足够的粮食,那些小部落是熬不到来年春天的,因此我军只需要稳扎稳打,不必追求大胜,只消粉碎他们劫掠边关的企图便算完胜了。”

    众将领拧着眉头没有说话,摆明是不乐意。

    杨天保望着众将领道:“本经略需要的是一支敢于在草原、沙漠中,在雪山上,在一切险恶的环境与一切强敌正面厮杀的铁血劲旅,而不是一群只敢躲在边墙后面看着敌军耀武扬威的懦夫,这次出关只是热身,同时也是对你们的考验,决战,还不是时候!”

    众将领心头一震,大声说:“多谢经略教诲,卑职明白了!”

    杨天保道:“你明白最好。众将听令!”

    众将肃然立正。

    杨天保的声音犹如钢铁一般,震撼着所有人的心灵。

    “仁贵!”

    “末将在!”

    杨天保道:“你与单道真一起,率领河源新军九至三十六团,联合河源军勋二府,共计八千余兵马,经乌海进入吐蕃,吐蕃自诩实力强大,狂得厉害吗?现在我们就把战火烧到吐蕃,,把他们的坛坛罐罐打个稀巴烂,看他们还狂不狂!”

    薛仁贵和单道真抱拳应喏:“末将遵命!”

    杨天保把目光投向马周和刘洎,道:“马长史,刘司马,时间宝贵,待大豆成熟,立即组织各部进行抢收,为避免各部力量不足,被吐蕃各个击破,务必把多余的粮食,运到鄯城县!”

    杨天保转而望着天柱王慕容伏顺道:“天柱王,你率领本部八千铁骑,我再从河源新军动员两千人马,给你凑足一万,由你全权指挥,从大非川出发,直扑吐蕃孙波茹,把沿途遇到的与大唐为敌孙波茹部落的牛羊杀光,草料烧光,马匹抢清光!”

    慕容伏顺搓着手掌,兴奋的道:“这个我最拿手了!”

    废话,这一套吐谷浑人玩了几百年,他是吐谷浑国主慕容伏允之子,能不拿手吗?

    杨天保望着其他各折冲府都尉、城守、镇戎道:“你们的当务之急,先准备收割庄稼,务必不留一粒粮食给吐蕃人,即使不敌吐蕃人,各地失守,本经略允许你们撤退,但是撤退方向,必须是鄯城县,但是你们要是敢留下一泣粮食,敢把部曲丢给吐蕃人,本经略拼着这条命不要,也要把尔等就地处决!”

    唐与吐蕃的战争,比拼的就是经济就是实力,如果拼消耗,十个吐蕃也不是大唐的对手,只要断了吐蕃在大唐身上吸血,这仗场他们打不下去!

    就像游击战的核心理念,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打不过可以跑,但是只要把吐蕃人吸到鄯城县,杨天保有的是办法让吐蕃人头疼。

    众将领听到杨天保杀气腾腾的威胁,没有人敢不当真。他们真敢不听命令撤退,杨天保杀了他们也是白杀,没有人给他们伸冤。

第三零一章苏毗复**

    第三零一章苏毗复**

    随着河源新军的出动,吐蕃高原迎来腥风血雨。生活在边关的百姓,马上从空中中嗅到了危险的味道。

    他们看着河源军将士身穿米白色的军服源源不断的走过,渐渐汇聚成凶猛的河流,向着吐蕃高原浩浩荡荡的杀去。

    鄯城县西南的三十里的军镇上,这里是杨天保开辟出来的商队,非唐人商队只允许在这里交易,而对于吐蕃、吐谷浑、或者栗特商人,不允许进入鄯城县。杨天保深知情报的重要性,所以避免吐蕃人及时发现,隔绝他们。

    当然,商人真正的目的就是为了赚钱。在这名黑石镇的小镇上,他们可以获得他们想要的货物,也可以销售他们想要的货物,甚至连利民银行还有一个小小的分店。即然可以赚钱,并没有什么惹得他们不满的。就算不满,他们也无可奈河。

    在河源军辖境之内,杨天保说了算。

    黑石堡一座酒楼的二楼,靠着窗户的包间里,窗户打开着。此时镇子中间唯一的街道上,一千多人的骑兵,沉默的前进着。他们的速度不快,不过却非常整齐,就连马蹄都是一起抬起,一起落下,让人感觉大为不同。

    包间的主人,长得西北特有的高原红,一双眼睛如同鹰隼一样锐利,他盯着河源军新军骑兵,眉头微微皱起。

    这位不是别人,正是松赞干布身边的大红人——噶尔·东赞。噶尔·东赞此时并不是吐蕃政治中心的核心人物,事实上他的正式官职就是噶玉东岱。虽然说,吐蕃的东岱足足有六十一个,可是谁也不敢小瞧噶尔·东赞。

    与唐朝一样,官职大小,并不是衡量一个人权力大小的真正依据。就像唐朝,一名从七品的御史,可以上书弹劾当朝相国,或者三品尚书,再或者二品特进,只要皇帝相信他,无论是二品特进,还是相国,再或者尚书,一样要罢官去爵。

    如果不相信,那就像魏征,当时他是秘书监、参预朝政,从三品官职,还有相国的加持,而温彦博也是正三品,却没有相国的加持。可是李世民不相信魏征,而是相信温彦博,魏征也可奈何。

    噶尔·东赞在向松赞干布提出攻掠方向主要放在河源军后,他就又返回了河源军境内,充当细作,刺探唐朝军队的军情。

    只是,非常可惜。他向来喜欢用的金钱开道的方向,在河源军并不好使了,在河源军境内,徽州商人算是头号商人组织,几乎垄断了除了银行以外的所有产业。然而,他们却不敢背叛杨天保。

    在河源军经商,也有充当人质的意思。

    虽然无法收买唐人细作,刺探军情,噶尔·东赞并没有灰心。

    事实上,有些军情,并不一定要收买细作,从表面上也可以看得出来。尽管杨天保在训练河源新军的时候,一直并没有将河源新军露面。但是,噶尔·东赞从黑石镇经过的粮车和草料车,可以轻易推断出,黑石近附近一定有一支数量在一万五千人马之间的军队。

    虽然这个数量有些出入,只不过是因为杨天保无限量供应河源军新军将士们给养,吃他们敞开肚子皮,增强将士们的体质。虽然说在高强度的训练下,河源军士兵们的体重都有所增加,没有办法,河源军吃得太好了。

    看着这支古怪的军队,噶尔·东赞百思不得其解。

    全身制式铁甲,头戴着钢盔,擦得锃亮的牛皮靴子,扎得一丝不苟的背囊。一人双马,另外一匹战马上,装及绑在背囊外面的那把长矛。

    这些让他感到惊奇。居然没有弓箭?

    唐朝军队对外战争中有三大利器,弓弩、轻骑和陌刀。当然这个时候,主要还是轻装骑兵和弓弩,每一个与唐朝军队交过手的敌人,对于唐朝军队的弓弩都会印象相当深刻。

    没有办法,唐朝弓弩杀伤力太强了,锋利的钢铁箭镞,强劲的弓臂,拥有着射程优势的唐军,占尽便宜,在同等数量之下,他们必须承受三轮箭雨的袭击,这样以来,未真正接战,他们损失就不会小。

    噶尔·东赞有点难以置信的道:“姓杨的真的打算只用这些连弓弩都没有的骑兵在草原上与咱们吐蕃硬拼?”

    其实别说噶尔·东赞有点儿不敢相信。其他随从也不敢相信。

    这实在是太过愚蠢了,骑兵有那么容易对付么?

    一支装备无数长矛骑兵,在冲锋搏杀的时候,或者可以占到便宜,正所谓一寸长一寸强,吐蕃的战刀刚刚三尺,白刃搏杀的时候,确实是会吃亏。

    但是,吐蕃可是有弓箭的,哪怕他们并没有唐军的射程优势,关于是河源军居然不装备弓弩。吐蕃骑兵不用接战,光奔射就可以把他们淹没。一旦吐蕃骑兵冲过来,等待他们的,将只能是一场一边倒的大屠杀!

    杨天保也是一位身经百战的名将了,怎么会犯如此低级的错误?

    一名吐蕃随从冷笑道:“姓杨的到底还是年轻啊,侥幸打了几场胜仗,便分不清东西南北了,他以为这里也是云州吗?他以为我们吐蕃勇士就是突厥那帮废物?他想怎么来就怎么来呢!哼哼,让一群只装备长矛的骑兵在草原上跟吐蕃死拼?真亏他想得出来!”

    那队骑兵已经全部过去了,噶尔·东赞回到座位,喝了一口茶,叹气道:“我实在想不出他哪来的底气!我从来没有见过一支军队只装备一种兵器的,这简直就是找死!”

    长矛可以克制骑兵,这他早就知道了。但是每一次唐军的长矛阵都要弓弩阵的掩护下作战,独立作战的话是很容易被击溃的,几轮奔射,他们就会崩溃。

    这一点杨天保不可能不知道。

    然而他守在这里看了两天,过去的骑兵都只装备长矛与横刀,仿佛唐军只剩下这么一种兵器了,当真是不可思议!他用力摇摇头,将这些乱七八糟的念头甩到脑后,问:“鹞鹰放出去了没有?”

    “放出去了!”随从说道:“姓杨的动用多少兵力,攻击哪个方向,孙波茹都知道得一清二楚,等待他和他的军队的,将是一张天罗地网,他的军队出去容易,回来可就难了!”

    噶尔·东赞的神色变得异常阴森可怕:“便宜尚囊了!”

    松赞干布已经亲政多年,作为吐蕃大相的娘·芒布杰尚囊因为征服苏毗部有功,可是他还不知足,在兼并苏毗部之后,独霸孙波茹,拥有了肥沃的草场,肥沃的良田,尚不知足,依旧对松赞干布像小孩子一样敷衍。

    这一次,松赞干布同意将吐蕃的主攻方向放在河源军,并不是都看在河源军是一只大肥羊,还想利用杨天保的手,借刀杀人。

    不过松赞干布没有想过吐蕃会失败,只是想削弱孙波茹,作为一个王,最怕的就是底下的人功主盖主。

    一支拥有着三万余匹战马,一万五千余具铠甲的军队,就等于一只大肥羊,这一下可算是便宜了娘·芒布杰尚囊。

    噶尔·东赞的眼神不善,其随从大气都不敢喘,生怕触了他的霉头。

    良久,噶尔·东赞用了极大的毅力终于压下来心中的念头,他本想给杨天保提个醒,告诉杨天保吐蕃大相娘·芒布杰尚囊已经准备了十二万人马,随时可以东进。

    ……

    弥多,吐蕃大相娘·芒布杰尚囊的中军大帐。

    此时越来越多的孙波茹东岱开始向这里集结,虽然孙波茹只有十一个东岱,却足足拥有十二万人马。

    这次松赞干布准备二十万大军征伐大唐,其中超过一半人马,都是孙波茹贡献的。

    其他各部由于时间和距离的关系,尚没有完成集结,毕竟军队是军队,在全民皆兵的国度里,军队也是种田的主力。如果在秋收没有完成的时候,军队发起战争,那么一旦暴雪降临,青稞被大雪掩埋,他们只能喝西北风了。

    孙婆茹号称集结了十二万人马,事实上,此时集结完成的不足三分之一,只有三万余人马,其他人马都在准备收割青稞呢。

    这段时间,娘·芒布杰尚囊有点上火,他的领地内,原本早已销声匿迹的苏毗部王族,居然又举起了旗帜造反。

    这其实并不难处理,作为平定苏毗部的娘·芒布杰尚囊,他非常有信心,只要找到苏毗部的主力,他随便派出两支东岱,就可以踏平他们。

    然而,这些苏毗部残余,最近像是转了性子,他们虽然攻城掠地,却不占地盘,抢光牛羊马匹,随后烧掉城堡,然后就找一个山钻进去。

    其实,他并不知道,这个麻烦原本是可以避免的,只因为他的对手,杨天保的提前布局。

    杨天保让薛叔玉进入吐蕃,薛叔玉历经千辛万苦,团结了羌族、唐人奴隶以及苏毗部残部,终于拉起了一支拥有着千人战斗力的军队,他们昼伏夜出,专门挑选城堡以及防守懈怠的地方下手。

    这种没有固定地盘的游击战术,并不是万能的,一旦吐蕃人采取合围之势,很容易被他们绞杀。

    但是呢,他们却有另外一种方式获得补给。那就是“劫掠”徽商的商队,徽州商队不仅承担向薛叔玉运输补给物资的职责,同时还可以误导吐蕃军队。

    娘·芒布杰尚囊躺在软榻进行着原始的活塞运动,突然帐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娘·芒布杰尚囊倒没有惊慌,慢条斯理的起身问道“怎么了?”

    “回禀大相,叶财东过来了!”

    “哦!”娘·芒布杰尚囊心中一喜,别看孙波茹号称是吐蕃最富裕的一个茹,不过只是相对而言,他同样缺乏物资,缺盐,缺铁,缺布,如果没有商队的货物,他无法享受富裕的物资生活。

    没有中原而来的茶叶,就会消化不良,还有肠胃疾病,没有丝绸,他就无法满足他一百多个如狼似虎的侍妾。

    对于娘·芒布杰尚囊而来,叶向荣就是他的财神爷。

    娘·芒布杰尚囊道:“他在哪,带他来见我?”

    侍从一脸苦恼的道:“他……他受了伤!而且伤得不轻!”

    娘·芒布杰尚囊悚然一惊,急忙问道:“受伤了?怎么回事?”

    侍从道:“叶财东,遇到苏毗叛军了!”

    娘·芒布杰尚囊顿时一泄如注,随即火冒三丈道:“该死,连我的财神爷也敢动!我看他们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了!”

    娘·芒布杰尚囊提起裤子,一阵风似的冲了出去,骑上战马,一路烟尘的冲向远处。看样子他是真的发急了。

    在一座帐篷里,叶向荣那一身长袖飘飘的白衣已经被血染红了,面无血色,神情痛苦,右肩上一道伤口深可见骨。他那几名随身带着的家丁一个小腹处血流如注,气息奄奄,另一个身上插着好几支箭,双目眦裂,咬牙切齿,愤恨难平。

    见娘·芒布杰尚囊进来,叶向东睁开眼睛,想站起来却动不了,苦笑着道:“大相,恕在下无法起身相迎了。”

    娘·芒布杰尚囊没好气的道:“都什么时候了还讲这些!伤得怎么样?你们是在哪里遇上叛军的?”

    叶向荣眼睛一闭,昏迷了。

    那种家丁说道:“我们在来的路上遇到了叛军,为首的是一名膀大腰圆的女子,据他的身边的人说,好像叫她女王!”

    娘·芒布杰尚囊道:“货被抢了?”

    家丁点点头道:“全部被抢了,这次听说大相要很多货,我们准备了三万匹余布,还有六百石茶叶,他们不问缘由,看到商队的车队便冲上来,见人就杀,连驾车的车夫也不放过,完全是一群畜生!”

    娘·芒布杰尚囊问道:“他们到底有多少人?”

    那家丁说:“很多,起码有三千人!”

    娘·芒布杰尚囊面带杀气,道:“好啊,我都还没有找你们,你们就先找上门了,好得很哇!来人,部队集合!“

第三零二章果然是一块肥肉

    第三零二章果然是一块肥肉

    对于娘·芒布杰尚囊来说,苏毗人居然妄图复国,这就是在打他的脸。

    当年他率领吐蕃军队攻灭苏毗的时候,唯独逃走了小王子芒·波杰孙波,难道说,他已经回来了?

    想当年他逃走的时候,只有十二岁,现在该有二十多岁了。

    很快,娘·芒布杰尚囊来到东岱蔡邦的营地,听到娘·芒布杰尚囊到来,蔡邦率领麾下的将领大出营门迎接。

    娘·芒布杰尚囊目光阴冷的望着蔡邦道:“你听说了吗?苏毗又死灰复燃了,听说芒·波杰孙波那个小子回来了!”

    一听这话,蔡邦的脸色大变。

    他本是苏毗部的大臣,当年苏毗国灭亡之前,苏毗女王达甲吾日渐昏庸,骄纵暴戾,大臣念·几松上言劝谏,反为达甲吾所逐。念·几松乃暗中策划,杀死达甲吾,投奔墀蚌苏。墀蚌苏就是苏毗国的小女王。

    其实这是纯粹的屁话,史书上就是这么记载的。反正都是奴隶制社会,好能好到哪里去?差又差到哪里去?

    只不过,当时在松赞干布命令娘·芒布杰尚囊征讨苏毗国的时候,蔡邦与、巴、农三人里应外合,轻易灭亡了苏毗国。

    当然,任何国家对待叛徒都不会手软的,在苏毗人眼中,蔡邦与、巴、农是就最大的三个叛徒,也是他们的大敌人,如果有机会,任何一个苏毗可是要杀他们而后快。毕竟,苏毗女王时代,虽然他们上层因为权力斗争,打得头破血流。

    然而,对于百姓而言,日子还是能过得去。可是跟着吐蕃,他们就是二等民,打仗他们是炮灰,缴获也没有他们的份,最多可以得到一些骨头。

    蔡邦的脸色阴沉的道:“那个小子活腻味了,不在西突厥好好待着,还回来找死吗?”

    “我不管他是死还是活,你必须给我把叶向荣的财货夺回来!”娘·芒布杰尚囊道:“你立即点齐兵马,马上追求!”

    在娘·芒布杰尚囊的命令下,孙波茹的四万余军队用了足足一个多时辰这才完成集结,部队浩浩荡荡朝着苏毗峡杀去。

    部队刚刚出发没有一个时辰,就在这时,后面一匹快马飞快的追上来。

    马上的大臣满面春风,那笑容掩也掩不住,都顾不上礼节了,径直策马冲到娘·芒布杰尚囊面前,滚鞍下马,叫:“大相,大相,大喜啊,唐狗又有军队出关,前往咱们孙波茹了。”

    娘·芒布杰尚囊一听这话就更恼火了道:“唐军出关攻击咱们孙波茹,如今我们部队还没有完成集结,这算什么大喜事!”

    那斥大臣道:“大相有所不知,这支唐军……人马过万,全部装备铁甲!”

    娘·芒布杰尚囊揪住那斥大臣的衣领低吼道:“当真?”

    大臣笑着道:“千真万确,就算给仆十个胆子,仆也不敢骗大相啊!”

    娘·芒布杰尚囊深深吸了一口气,道:“此事事关重大,你马上回去盯住那支唐军,我随后就来!”

    那大臣道:“仆遵命!”

    大臣跳上马背狂飙而去。

    娘·芒布杰尚囊系紧斗蓬,立即召集麾下几个东岱道:“有重要军情,唐狗有一支精锐部队出关,朝孙波茹杀过来了,兵力在一万以上。”

    那几位东岱不由自主的哆嗦了一下。

    他们虽然还没有跟河源军交过手,但是他们早已跟其他唐军交过手,在同等数量的情况下,他们是没有一丝可以取胜的可能,在面对唐军的时候,至少要拥有比对方三倍的优势,才有可能有胜算。

    现在他们只有四万余人马,对付区区苏毗复**,自然不在话下,别说苏毗军有三千人马,就算是有三万人马,他们派出一万骑就可以轻松收拾他们。

    但是,对于唐军。

    就算他们全军压上去,也会让他们都菊花一紧!

    娘·芒布杰尚囊神情严峻道:“唐军的战斗力,想必各位都见识过了,也知道战力不在吐蕃雄军之下,也知道意味着什么。如果全军压上去,固然可以打败唐军,就怕苏毗部的那些乱军,趁着咱们后方空虚,一旦战况胶着,就会让苏毗乱军趁势而起,我军很有可能要吃大亏!所以,现在咱们必须分兵,我决定带领四万精兵前去堵截,试着击溃他们,蔡邦,我给你留下一千五百人马,你则留在这里,钉住苏毗乱军,别让他们与唐军主力会合,明白了吗?”

    吐蕃人最大的底气就是唐军无法来到高原,唐军士兵一旦来到这个神秘的高原,就会变得虚弱不堪,否则在明知人数不如唐军,战斗力不如唐军的情况下,他们还敢跟唐军打,图什么?

    虽然唐军无法适合高原,可是苏毗人却可以。一旦让芒·波杰孙波与唐军汇合,他们就会得到唐军的装备,充当引路党,那样就麻烦了。

    就像唐军灭掉东突厥一样,真以为李靖神机妙算,一下子从十万突厥军队中直接找到颉利可汗的大帐?

    那是因为处罗可汗也就是颉利可汗的儿子郁欲射,以及突利小可汗提前投靠了大唐,在颉利身边不仅仅有唐俭,还有不少带路党。

    作为吐蕃人赖以生存的根本,他们必然保证唐军不能久持的根本。

    听到这里,蔡邦也松了口气。

    娘·芒布杰尚囊还算厚道,没有让自己率领一千五百人去消灭苏毗残部,虽然苏毗灭国多年,可是如今的苏毗国民,生存极为艰难,他们被吐蕃人压榨,打仗就是炮灰。以前在苏毗女王时代,苏毗国有三万余户,莫约十四五万人。

    现如今十多年过去了,苏毗人只剩下不到五万人,剩下十多万人哪里去了?

    自然是死了,死在吐蕃人的算计中,或者刀枪之下。充当怨气的苏毗人,一旦加入反抗,那么势必将是不死不休。

    好在娘·芒布杰尚囊只是命他监视,而非消灭,只要不接触,怎么都可以监视。

    再一次分兵之后,为了害怕娘·芒布杰尚囊返回,蔡邦急忙率领本部一千五百余骑朝着苏毗峡前进。

    其实,双方都非常开心。

    在娘·芒布杰尚囊眼中,唐军这一万余具铠甲,两万余匹战马,都是他的囊中之物了。

    ……

    苏毗峡这条长达三十余里的山谷,是一条非常良好的伏击地点。陡峭的山崖峭壁,比函谷关还有险峻,一旦敌人进来,就别想跑出去。

    让薛叔玉非常不理解的是,这么好的地形,为什么不好好利用?

    在苏毗峡山谷之后,就是大约四五万亩的草原,如果全部开垦起来,至少可以养活七八千人。很自然,薛叔玉把这里当作后方基地。

    苏毗峡是唯一一条进攻这里的通道,要不然就必然绕到那曲,从昆仑山隘口通过,这么以来,吐蕃军队必须绕行一千四百多里。

    如果吐蕃真这么绕行,杨天保或者陇右都督府会笑掉大牙。

    其实,薛叔玉并不知道,他如今选择的这个基本,在后世非常有名,吐蕃叫做石城堡,吐蕃依靠这个地方,扼守着唐军进攻路线,而哥舒翰进攻石城堡,为了这么一个小小的城堡,唐军死伤数万人。

    事实上后世,对于这场战争,质疑也非常严重。

    整个石堡之战,应该也就10天左右,甚至不足10天。以石堡城那么小的防御面积(仅一条小径攻城),进攻方是如何展开数万的攻城力量并战损数万的?懂军事的都知道,哪怕是冷兵器时代,打仗也不是人聚在一块一窝蜂拥上去,且一条小路,再怎么挤恐怕也容纳不了上千人攻城(恐怕一次攻击力量至多也就能投入100人)。无法展开兵力也正是石堡城易守难攻的原因。要在短短10天左右时间里战损数万根本不可能。

    质疑2:古代战争军队大规模伤亡主要发生在被击溃后。也就是被追杀以及被俘虏后坑杀导致的。但是哥舒翰攻占石堡城这次作战,唐军是进攻方,虽然是攻坚战,但整个战役过程中没有在撤退过程中被守军追杀的情况,更没有整个建制被追杀歼灭那种。而且巨量的伤亡对剩余人员的持续作战及善后是会造成极大的压力的。古代军队只要不陷入死地,那么整个战役中参战军队总体伤亡超过4分之1而不会产生撤退甚至崩溃这都是奇迹了。而6.3万任何军队,还是进攻方,并且掌握战场主动权,可以随时撤退。不用说死亡数万人,只要死亡2万人,士兵就基本不可能再组织进攻了。所以这死亡数万人的说法并不可信。

    质疑3:石堡城吐蕃军的数量。有说法说记载吐蕃只用数百人守石堡城。但是,史料有不同记载。例如,《旧唐书》列传第五十三、《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一十五、《新唐书》列传第五十八都记载吐蕃对石堡城是举国守之,吐蕃动用的几乎全国的力量守石堡城。(而根据藏文古书《五部遗教》的记载,当时吐蕃的四如已经有军士46万二千四百人,此外吐蕃的苏毗十个东岱、通颊十一个东岱、象雄十东岱、兰羌、吐谷浑等还能为吐蕃提供大量物资与军人。)那么守石堡城的吐蕃军是绝不可能只有数百人的,而是必然远多于此数。

    事实上,函谷关如何拒山东六国百万大军?

    这个苏毗峡几乎是函谷关的翻版,就像现在薛叔玉为了诱惑敌人,并没有在谷口就设立城堡,而是刻意给吐蕃人进攻这条山谷的可能,让出十数里,只要吐蕃人进来,薛叔玉就可以让人从山脊运动小部分精锐部队,将早已撬动的山石推下去,那么无数吐蕃来了多少钱人,他们只有死路一条。

    只是非常可惜,计划是好的,可是赶不上变化。

    在得知唐军有一支部队出动了,娘·芒布杰尚囊率领孙波茹精锐部队去围歼唐军了,而蔡邦麾下只有一千五百余人,面对三千精锐大军,他心中没有底。

    来到苏毗峡谷之前,蔡邦既没有派人进攻,反而立即在山谷口挖壕沟,建筑营寨,看样子准备长期坚守。

    这反而让薛叔玉感觉一筹莫展。

    ……

    不过另一边经过三天的急行军,娘·芒布杰尚囊终于率领部队抵达尉迟川,也就是(倒趟河)

    在倒趟河对岸,双方军队彼此发现对方。

    唐军立即沿河岸后退,就在布防。

    娘·芒布杰尚囊骑在马背上,望着河对岸的唐军军队。他的眼中闪烁贪婪的精光,果然不出所料,唐军骑兵居然装备了全部的铁甲。

    最让人满意的是,这些战马,也不像吐蕃的大部分战马瘦骨嶙峋,反而个个长得膘肥体壮,白色的战旗,白色的钢盔,白色的铠甲甲,一望如雪,如果在冰天雪地中,恐怕这支军队走到跟前,都不容易发现。

    一万余四千人的队伍里,倒有八千多是身披铁甲的,真是太奢侈了。他估摸了一下,那铁甲怎么着也有八千五百多套。

    发财了,这回真的发财了!

    一名东岱惊喜的叫:“这支唐军哪里冒出来的?好阔啊!”

    他伸出手指数着:“一套、两套、三套……”

    很快就数不过来了,没办法,文化水平有限,让他做这种统计工作实在有点强人所难。他用手指朝着明军划了一个大圈:“这些铁甲都是我们的!都是我们的!”

    一些东岱急吼吼的叫:“大相,还等什么?赶紧动手吧,要不然,其他茹该赶过来分战利品了!”

    娘·芒布杰尚囊没有说话,只是盯着唐军。

    河岸唐军部队没有惊慌,没有喧闹,甚至都没有往河对岸看上一眼,开始有序的排成整齐的队形。似乎知道吐蕃人不准备立即进攻,唐军部队的伙头军们已经开始埋锅做饭了。

    娘·芒布杰尚囊对这块肥肉的油脂含量还是很满意的。

    果然够肥。

    薛仁贵用绿油油的目光盯着吐蕃军队四万余人,六七万匹战马,放眼过去,密密麻麻到处一片泥黄色。

    如果全歼灭这役吐蕃军队,可以完成杨天保的命令,打乱吐蕃进攻的节奏吧?

第三零三章中计

    第三零三章中计

    倒趟河河流蜿蜒曲折,河水清澈见底,看上去犹如一条明亮的缎带飘落在草原上那样神奇迷人。不过,这只是表面现象,越是美丽的景物,越是危险。看着倒趟河的河水不深,事普通水深一丈或者八尺左右。

    而且岸边,并非其他河岸一样,不是坚固的堤坝,就是山石或者泥土,而是一片片看着平静的沼泽。人马只要陷进入,就别想再出来。

    这条长约**十里的小河,却是一条明显的分界线,北部为耕地区域,南部则是牧民区域。望着这条倒趟河,娘·芒布杰尚囊并没有第一时间下令强渡倒趟河,而是准备分兵分别从从上游和绕到对岸。

    倒趟河非常小,这是一条由于草原沼泽衍生出来的河流,尽管很小,却非常危险。深为吐蕃的大相,他并非不知道这条河流的底细。

    然而,不等他分兵,突然,对岸的唐军部队正在缓缓撤退。

    东岱蟒布兴奋的道:“唐人退了!”

    “放屁!”娘·芒布杰尚囊不悦道:“他们只是拉开距离,准备骑兵冲锋!”

    真正的战争并不是说打就打,随着日头开始转西。唐军阵营升起炊烟,这边吐蕃军队也是饥渴难耐。

    娘·芒布杰尚囊随即下令向后移师五百步。

    为什么是五百步,而不是沿河列阵。主要是,唐朝军中有八牛弩,这种射程可以达到八百余步的巨弩,让吐蕃人大吃苦头。虽然八牛弩的射速非常慢,前后击发时间,距离需要耽搁半柱香的时间,然而这种超远程的弩机,会让吐蕃士气大丧。

    如果在河边扎营,倒是方面取水,只不过,唐军隔着河向吐蕃军营发射八牛弩,会让吐蕃士兵连觉都睡不踏实。

    更何况,骑兵攻击或者防守,还需要留下距离的距离,五百步的距离不远不近,距离正好,既可以让战马提起速度,又有足够的缓冲距离。

    就在吐蕃扎营之时,对岸的唐军也缓缓后退,距离河岸五百余步,开始安营扎寨。

    入夜之后,吐蕃人在大营里升起篝火,围着篝火喝酒,载歌载舞,非常热闹。

    薛仁贵隔着倒趟河看到这一幕,非常确定,这是吐蕃人在诱惑他进攻,只要进攻,吐蕃人一定准备好了陷井。

    当然,薛仁贵也并没有想过要夜袭,毕竟夜袭的话,变数太多。

    双方相安无事。

    一夜之后,翌日一大早,双方各自吃过早饭就开始出营。

    唐军这边严阵以待,而吐蕃军队则是有条不紊的开始出营。

    就在这时,领军的薛仁贵顿时警惕起来。

    他感觉到了明显的不对劲。

    虽然说在旷野中,只要人数上万,就会无边无沿。然而四万余人马,与人万余人马的区别还是非常明显的。

    单真道看到薛仁贵的神色有些不安。

    当然,现在的薛仁贵并不是高宗时期的薛仁贵,他被杨天保拔苗助长了。

    在历史上他成为从四品武官,还是在高宗永徽五年(654年)夏,唐高宗李治巡幸万年宫,薛仁贵护驾从行,闰五月初三夜,天降大雨,山洪暴发,大水冲至万年宫北门(也称玄武门),守卫将士尽皆逃散,身在万年宫的李治处境危险。薛仁贵愤怒道:“哪里有天子情况紧急,宿卫之人立即就怕死逃跑的?”然后冒死登门框向皇宫大呼,警示内宫,李治因此得以躲过一劫。不久,大水淹没李治的寝宫,李治感恩道:“幸亏是你啊,才避免被淹没,我才知道有忠臣啊。”于是赐给薛仁贵一匹御马,不过从贞观十八年(644年)他当右领军卫中郎将,熬了十年,才成功从正五品上阶,才转入从四品下阶。

    现在薛仁贵被杨天保提拔了从四品,却足足早了二十年,而且薛仁贵刚刚二十岁,他和杨天保一样,从来没有指挥过万人部队作战的经历。

    难免有些心慌。

    薛仁贵压低声音道:“吐蕃人分兵了!”

    单道真的目光与薛仁贵的目光在空中一碰,他们不由自主的想到了身后。

    马蹄声响起,不远处的水面掀起一层层涟漪。

    不用问,他们后方出现大量的骑兵。

    其实,吐蕃人的战争艺术,并不是像中国一样,有《姜太公兵书》、《孙子兵书》、《吴起兵书》、《孙膑兵书》、《尉缭子兵书》以及《将苑》等兵书可以学习治军、领兵的理论,可是吐蕃人却没有这些。

    吐蕃别看赞普世系可以排到几千年之前,这个跟日本天皇世系纯属一个鸟样,是他们自娱自乐的东西,吐蕃的文字发明史,就是与禄东赞一起出使大唐的吞弥·桑布扎创造而成的,而且这个货比杨天保还年轻,至少现在吐蕃文字还没有真正形成。更别提他们利用他们的前辈军事思想和军事理念了。

    吐蕃的军事的艺术,与他们的狩猎习惯有关。

    娘·芒布杰尚囊在发现倒趟河有猫腻之后,立即果然分兵。在入夜之后,他留下万余老弱病残,在军营中大声喧哗,制造了其他精锐部队暗中埋伏的样子。

    果不其然,过了子夜之后,唐军其他斥侯开始撤退,远远的监视着吐蕃大营,这个时候,已经休息了将近三个时辰的吐蕃三万余精锐,则悄无声息的起床,马蹄裹布,口中衔枚,悄无声息,离开大营,抹黑前进。

    等距离他们大营二十余里之外,众吐蕃军队开始策马狂奔,绕行了一百五六十里,终于在天亮后抵达唐军的侧后方。

    薛仁贵看到后方出现的吐蕃军队,这才明白自己上了娘·芒布杰尚囊的当。

    好在河源新军训练有素,虽然薛仁贵中计,作为一名武将,他自身的反应并不慢,马上下令八个团的强弩骑兵立即调头。

    好在河源军训练有素,他们早已以团为单位,在一起训练,一起变阵,早已有了默契。随着弩骑兵转进,其他骑兵则快速让开道路。

    就在吐蕃骑兵出现在视线之内的时候,八个团的弩骑兵已经完成了变阵,薛仁贵下令道:“弃马,列阵!”

第三零四章吐蕃人怎么不经打了

    第三零四章吐蕃人怎么不经打了

    所以的弩骑兵立即下马,他们端着弩机对准后面的吐蕃骑兵。

    两千四百余弩手,组成单薄的阵形,依然不动。

    来到五百步外的吐蕃骑兵,一直并没有加速,其实战马的冲锋陷阵的时间只有一刻钟,像电视电影里骑兵反复冲杀几天几夜,根本就不存在的。

    在吐蕃骑兵数千兵马开始加速冲锋的时候,其他长矛骑兵开始组成一个又一个的骑兵阵形,至于后背,完全顾不上了。

    单道真的一个府,只有一千二百人,虽然装备不错,但是想挡住吐蕃一万余部队的进攻,难度可想而知。

    摆在薛仁贵面前的路只有一条,正面击败敌人,否则这一战必败无疑。

    薛仁贵端起祖传的铁胎弓,朝着吐蕃骑兵射出一只标箭。

    标箭,其实就是和后世的拽光弹的功能差不多,不是为了伤敌,而是为了修正弹道,调整射击角度。

    用红漆涂抹的标箭,非常显眼。

    一只箭过后,确定目标。

    让娘·芒布杰尚囊非常意外的是,明明发现自己中计上当,明明发现自己腹背受敌,任何一支军队,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必须会发动松动、慌乱、混乱,甚至崩溃。

    可是,他却失望了。

    这万余唐军步兵,明显分成三部分。前面的是两千余名弓弩手,后面则是莫约四五千骑的骑兵,再后面则是有些慌乱的唐军士兵。

    机会就在眼前,虽然说,用骑兵去冲击已经列阵的弩阵,注定会付出极大的伤亡。然而,作为吐蕃大相,娘·芒布杰尚囊并不在乎死人,打仗如果不死人,那才是怪事。

    再者说了,所处的位置不一样,对于人命的理解也不一样。在娘·芒布杰尚囊眼中士兵死了,再去抓就是,反而高原上多的是行走的奴隶。

    数千吐蕃前锋,开始狂奔,后面的数千吐蕃骑兵也开始准备。

    吐蕃骑兵的速度越来越快,动静越来越大,但是,唐军阵中,并没有出现因为紧张,提前射击的弩手。

    娘·芒布杰尚囊的眉头皱起,这仗不好打了!

    薛仁贵下令道:“抬高一指,准备射!”

    几乎是条件反射,河源军新军将士用力扣下弩机的机括,随着一阵金属颤音让空气都跟着颤动起来,一排弩箭借着风势化作点点寒星暴射而出!

    唐军弩阵中就迸出无数点寒星,紧接着,弩箭入肉的闷响此起彼伏,前面数排的吐蕃骑兵人和马身上溅出点点血星,惨叫着,悲嘶着,轰然倒下!娘·芒布杰尚囊的眉头皱起,他有点不禁骇然:唐军的弩杀伤力居然如此恐怖?

    这次,他看的非常清楚,那些长不过一尺的弩箭锋锐之极,挟着刺耳的呼啸破空而来,吐蕃骑兵的盔甲在它面前跟纸糊的一样,皮甲穿,铁甲裂,一箭贯胸,中者辄倒!

    但更多弩箭还是往马身上招呼,不知道多少战马被这歹毒的弩箭命中,而且一旦被射中,往往是大半支箭钉入马体的,高速冲刺的战马狂嘶着倒下,将主人狠狠惯倒在地,不等摔倒的骑兵分清楚东南西北,无数马蹄便狠狠的踩了过去…

    吐蕃的士兵就像割倒麦子似的翻倒了一大片!

    进攻部队伤亡相当惨重,几乎一个照面,吐蕃骑兵就倒下七八百多人,有些吐蕃骑兵露出恐惧之色,但是,吐蕃骑兵却没有人撤退。

    每个吐蕃人都非常清楚,唐军弩阵非常厉害,要么不战,一旦交战,那必须咬着牙,顶着伤亡冲上去,否则这一次撤退,胜利距离他们越来越远。

    更何况,七八百人虽然说,听上去非常多,可是面对三万余军队而言,这点损失还在承受之内。

    果然,吐蕃骑兵纷纷举起牛盾牌,然而,这种轻质盾牌,防御轻箭或者说骑兵角弓,是不成问题的,但是面对弩机,只能有心无力。

    随着第二轮开始射击,这次距离更近,命中率更高。足足倒下一千四五百人,但是吐蕃军队就算想退,已经来不及了。

    接着,他们还要承受最后一轮箭雨袭击,这才是对于骑兵而言,最严重的损失。

    只不过,无论伤亡多大,只要熬过去第三轮攒射,胜利就属于他们吐蕃了。

    弩阵在没有长枪兵和盾牌兵掩护的时候,就是待宰割的绵羊,根本就不用挥刀,光依靠战马的惯性撞击他们,也会把弩手撞得溃不成军。

    进入五十步范围内,这些吐蕃骑兵早已准备好弓箭,准备射唐军将士一脸。

    然而,唐军弩手并没有射击第三轮,就在射击出两轮攒射的时候,河源军弩手们,马上习惯性的交错在一起,散开通道。

    而早已准备好的河源军骑兵们,则端着长矛策动战马,朝着他们冲来。

    吐蕃骑兵几乎没有任何机会施展他们赖以自豪的骑射绝技,一直干挺着挨打。好不容易冲破了河源军的火力网,终于可以狠狠的揍唐军一顿了,迎接他们的却是一支长满了森然铁刺的特大号刺猬。

    五六千名端着五六千杆四米长矛阵,锋锐无比的矛刃正对着冲过来的吐蕃骑兵,不少倒霉蛋由于勒不住战马,一头撞在矛刃上。

    可是密集的唐军骑兵,在同样的空间内,密度是吐蕃骑兵的五六倍,也就是说,每一个吐蕃骑兵需要同时面对五六根长矛。

    运气好的吐蕃骑兵,的直接被穿成了肉串,瞬即死亡,没有丝毫痛苦,就怕运气衰到极点,被五六根长矛刺中,却没有伤亡要害,想死都死不成。

    仅仅一个照面,吐蕃骑兵的进攻队形,被完全打乱,他们不是死在唐军的长矛之下,就是被自己的战马踩成肉泥。

    在付出三千名吐蕃士兵的阵亡后,吐蕃骑兵们终于支撑不住了。

    原本还忐忑不安的单道真,目瞪口呆的望着吐蕃骑兵狼狈而逃,有些难以置信的道:“这就赢了?吐蕃人怎么不经打了?“

第三零五简单粗暴

    第三零五简单粗暴

    在冷兵器时代的战争中,大规模伤亡,都发生在追击战中。事实上,吐蕃骑兵远比唐军翼骑兵负重更轻,只是非常可惜,他们经过大半夜的一百多里迂回,此时人马皆疲惫不堪,反而不如唐军骑兵速度快。

    特别是翼骑兵还有三个团,根本就没有接战,吐蕃骑兵就已经溃败了。这个时候,这三个团共约九百余骑自然轮到他们大展身手了。

    这些剽悍的唐军骑兵像一群饿极了的恶狼,咬着吐蕃骑兵的尾巴不放,没有这么多花巧活,全仗马速追上落单的吐蕃骑兵用长矛捅,用横刀砍,吐蕃骑兵一旦落单,就只有死路一条。吐蕃骑兵牙根都咬出血来了,他们自起兵以来,还没有打过这么憋屈的仗!

    很多人都压抑不住怒火,想回头跟这帮唐军骑兵拼个你死我活,但是……看着身后那白茫茫一大片的唐军骑兵,又很及时的打消了他们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

    虽然对唐军的战术还是不大了解,但至少他们已经知道,个人勇武在这支军队面前根本就不值一提,再怎么骁勇的将领反冲回去,都会被骑兵墙撞得粉身碎骨!

    所以,还是逃吧!刚刚开始吐蕃溃逃的只是前面参加攻击的数千骑兵,然而,慢慢的吐蕃骑兵就变成了,全军败如山倒。

    “咻!”

    一支弩箭到达了射程极限,歪歪斜斜的插在地上,把娘·芒布杰尚囊给吓出一身冷汗来。

    娘·芒布杰尚囊看了一眼那支短短的弩箭,再回头瞪着越来越近的唐军骑兵部队,心中愤恨不已。

    这名唐军射手用的居然是步兵专用的蹶张弩,真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居然用这种只能在马背上发射一次的弩!

    事实上,用蹶张弩的唐军骑兵还不止一个,而是整整八个团,共计两千四百余名弩手。这些弩机,按照并不会直接装备给骑兵部队。可是,谁让杨天保此时是河源军经略使呢?

    正怕谓县官不如现管,他作为河源军经略使,自然有权力调配河源军各军的装备,别看这种在马背上不易上弦的弩机,下马步战射击的时候,非常好用。哪怕在追击的时候,效果也非常好。这些弩手全部都是上好弦之后,端着弩机冲锋,有好几次,吐蕃骑兵想组织反击,结果被唐军骑兵的弩机抵近射击,好不容易集结起来的反击部队,直接给射崩溃了。

    而在追击战中,不少吐蕃好手就是在逃跑的时候被这种弩射死的。唐军的蹶张弩也很可怕,射程远胜于骑弓,而且箭镞上还淬有虎药,挨上一箭就算没有被射中要害,虎药也会将吐蕃武士放倒。除了射速太慢之外,这件可以端着在马背上慢慢瞄准目标,弹道平直,有效射程不少一百二十步,八十步外仍能洞穿皮甲,就算是铁甲六十步外也一样被洞穿,这种武器简直是完美的骑战武器,有太多吐蕃战士死在它射出的弩箭之下了!

    比弩机更要命的是,是唐军那两万余匹战马。唐军骑着这些战马对吐蕃军队穷追猛打,不断追上吐蕃断后的部队,骑矛乱捅将其捅翻,怎么甩都甩不掉!

    娘·芒布杰尚囊越发愤怒,他一直没有机会去统计吐蕃到底损失了多少人马,因为如果他停下来统计伤亡的话,他很快也会变成被伤亡名单中的一员。

    好在这里离吐蕃并不远,只要回到吐蕃的天赐之地,也就是二百六七十里左右,战马全速疾驰,最多一天一夜就可以回到吐蕃天赐之地。

    只要可以回到吐蕃的天赐之地,再勇猛的唐军士兵也会变成软脚虾,十成的战斗力,发挥不出来三成,然而最大的问题是,现在的身边的部队,已经不堪再战。

    尽管内心里非常不情愿,他还是放飞了鹞鹰,向孙波茹传讯,让孙波茹各东岱立即集结兵马。

    这场仗打得非常轻松,可是唐军将士们并不轻松,他们造成最大麻烦的,并不是因为吐蕃人的反击,反而是吐蕃人的俘虏。这些吐蕃俘虏兵牵制了薛仁贵麾下的大部分精力。

    他们陆续接收了吐蕃工七八千人的俘虏兵,原本这些俘虏都是由战斗更弱一些的勋一府士兵负责看押,可是,一路上到处都是逃无可逃的吐蕃士兵,这下反而拖累了河源军翼骑兵的追击速度。

    直到追击了一个多时辰,时间已经超过午时,将士们又是征战又是追击,非常疲惫。薛仁贵见状下令部队,就地休整。这个时候伙头军也没有跟上来,河源军将士就开始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他们升起一团团的篝火,唐军将士围坐在火堆旁谈笑风生,用削尖的木棍穿着一条条从死马身上割下来的肉烤得滋滋冒油,烤得半生不熟便开始狼吞虎咽了。

    得胜之师的气势跟没打胜仗的完全是两码事,他们士气高昂,充满了自信,就算一座山挡在他们面前他们都能一脚踹翻!相信如果再让他们遇上吐蕃军队,他们会毫不犹豫的扑上去将其撕成碎片,而不是像以前那样心生畏惧,没有办法,唐朝与吐蕃并没有明显的边界线,吐蕃大军攻来,一战之后,有可能丢城失地。当然,一战胜后,也有扩土千里。

    但是,唐军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吐蕃撤退,最好不要追,望尘即退。否则一定会反胜为败。

    但是现在,唐军将士们的心态完全不一样了,对手还是那么狡猾、剽悍,并没有变,变的只是他们自己。

    薛仁贵围坐在火堆旁,火堆上架着一口小锅,锅里,大块牦牛肉正咕嘟嘟的肉汁翻滚,虽然没有佐料,只有一点盐,可是却依旧香气四溢。薛仁贵也是饿狠了,随便找两支断箭,用箭杆削成筷子,从锅里捞出大块牛肉,大吃大嚼,看得附近的士兵直流口水。

    薛仁贵吃得满嘴肉汁,笑眯眯望着周青的问道:“这牛肉味道怎么样?”

    周青是河源新军的三十六名团校尉之一,原本他是发配到鄯城县西南六十里的临蕃守捉城的一名罪囚,因为他会骑马,在杨天保整编河源新军的时候,被抽调到河源新军之中。河源军训练中,他从伙长、一步一步,通过比拼,升为队正,再到旅帅、团校尉。

    周青连话都懒得说,直接冲他竖起一根大拇指。

    周青是京兆长安县人,他的父亲周景昭少时与李渊是同学,在李渊进入进关中之后,官封温州刺史,后来积功到了安州总管。然而,周景昭却好酒如命,时常因为醉酒,懈怠政务。屡次三番被贬官,却屡教不改。贞观元年魏征整顿吏治,周景昭就被裁撤。周景昭与众被裁撤的官员在长安城借酒滋事,妄议朝政,抨击李世民与魏征,被检举告发。

    于是,周青和其父周景昭被发配到临蕃守捉城,成为一名普通的戍卒,只不过周青命不好,从一个贵族公子,成为罪囚,好不容易再重获官身,他非常珍惜。

    然而,无论如何珍惜,这牦牛肉可是平时吃不到的东西,虽然说河源军将士生活不错,饭食管够,然而,他们却无法得到充足的肉食。

    在追击战中,周青身中数箭,被射得跟刺猬似的,但这家伙骨头够硬,才缓过一口气便能说能笑,能吃能喝了。他一口气吃掉了两斤牛肉,这才停住,望着谈笑风生的将士们,感叹:“难得啊,我打了这么多年仗,还是头一回看到我军在战后这么轻松的。”

    薛仁贵笑道:“打赢了,当然轻松啦!”

    周青有些黯然:“可惜先父没能看到……”

    吐蕃每年都会劫掠大唐,只是规模大小不等而已。而临蕃原本属于吐谷浑境内,唐朝只是用来安置罪囚,同样,吐蕃人侵略临蕃守捉城的时候,吐谷浑也装作没有看见。周景昭就是在贞观六年被吐蕃洗劫临蕃时,被吐蕃军队用狼牙棒敲碎了天灵盖。

    周青把用断箭制成的筷子扔进火堆里,望着薛仁贵道:“薛将军,来打算怎么做?是就此收兵报捷,还是继续追击?”

    薛仁贵道:“说当然是乘胜追击,趁他病要他们的命!”

    ……

    孙波茹,娘·芒布杰尚囊终于逃回来了。

    不过。他灰头土脸不说,头盔上还钉着一支箭,虽说被折断了大半,但仍然很显眼,鲜血流得一脸都是,狼狈之极。

    再看看他麾下的部曲,好家伙,旗帜散乱,死伤累累,四万余人马出去,回来的不足两万五,毫无疑问,吐蕃打了一场大败仗,而且是惨败!

    几名东岱将领都被吓了一跳,想问娘·芒布杰尚囊,怎么会被打得这么惨,但是娘·芒布杰尚囊却不给他们开口的机会,喘息着说:“唐军兵锋极锐,我军力不能支,现在回到咱们吐蕃天赐之地,唐人就会被诅咒,一定要留下他们,赶尽杀绝!”

    众吐蕃将领倒没有怀疑这句话的真实性,他们吐蕃并非百战百胜,中途吃过的败仗也不在少数,可是只要回到吐蕃,唐人敢追过来,他们肯定会损失惨重。

    虽然远处唐军米白色的军服像潮水般漫过高原,朝自己席卷而来,他们并不惊慌,也不敢怠慢,各自领着部队迎了上去。

    周青第一个发现了来援的大队吐蕃骑兵,冲薛仁贵道:“薛将军,吐蕃过来支援了,而且兵力还不少,怎么办?”

    薛仁贵习惯生的眯起眼睛,望着远处漫山遍野的吐蕃军队,数量在四五万人左右,当然吐蕃的败兵也停止不前,反而在不远处进行休整,看样子随时准备卷土重来。

    薛仁贵暗暗掂量起来,吐蕃军队非常多,而唐军骑兵部队,除了看押吐蕃俘虏的军队,受伤的、掉队的,此时满打满算不足六千骑,而对面的吐蕃骑兵是他们十倍以上。

    就在薛仁贵都准备见好就收的时候,

    “呜————呜————”

    苍凉的牛角战号声响起,吐蕃那边很快就有了动静,无数吐蕃轻骑漫野而来。

    薛仁贵已经没有办法了,箭上弦上,不得不发。好不容易取得的胜利,如果这时退兵,他们肯定会沮丧。

    更何况,这一次杨天保让薛仁贵出关,既是为了打乱吐蕃人进攻的节奏,同时也是为了检验河源军的训练成果。

    在后世,杨天保只是听说,高原反应可以克服,而且河源军新兵来到海拔超过三千米的高原,算起来他们已经有将近一年的时间了,应该初步适应了高原气候,哪怕身体不适,或者体格不强的,也早在训练中就已经被淘汰了。

    这些河源新军翼骑兵像他们平时训练一样,人挨着人,马挨着马,膝盖碰着膝盖,端起一丈八尺的长矛,开始向吐蕃军队冲去。

    这时,吐蕃将士反而疑惑起来。

    这股唐军怎么不一样?

    唐军军队的战斗方法,这些吐蕃部队一点都不陌生,他们先是列阵,然后排出长矛、盾牌、弩机、弓箭手,组成前后七阵,形成一座庞大的军阵,这个军阵攻守兼备,吐蕃人也没有少在唐军阵前吃亏。

    然而,弩阵呢?

    箭阵呢?

    就这样端着长矛就冲了上来?这帮家伙是吃错药了吧?

    甭管唐军有没有吃错药,如果他们再继续发愣,肯定只有被唐军骑兵踩进地里肥地的份了。吐蕃骑兵也不废话,策马迎上,挽开角弓就是一轮疾射。

    这种角弓属于软弓,射速极快,在这些训练有素的吐蕃骑兵手中是一件可怕的武器,弓弦震颤间,数支箭连成一线飞了出去。河源新军骑兵的头顶上空顿时下起了箭雨。

    不过这种弓也只能欺负一下普通百姓,碰上唐军甲士就不行了,吐蕃角弓射出的轻箭,他们根本就不放在眼里,任凭箭雨冲涮着自己的盔甲,一个个眼都不眨一下。

    吐蕃骑兵骇然发现,他们那绵密的箭雨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落在唐军身上四下弹开,唐军浑若无事,只有少数唐军骑兵因为战马中箭而摔倒,这种情况还从来没有发生过!

    最重要的是,唐军将士不像被诅咒的样子。

    以往唐军来到吐蕃,别说战斗,连站都站不稳,现在这些唐军骑兵非常没有任何被影响的样子,反而龙精虎猛。

    现在双方的距离已经很近了,他们已经可以看到长矛矛刃发出的幽冷汗光,一个个都为之胆寒,不约而同的后退!

    可是,现在才后退,是不是晚了一点?

    没等吐蕃骑兵拨转马头,河源新军骑兵已经连人带马撞到了他们面前,四米多长的骑长矛轻轻松松的戳穿他们的身体,将他们挑下马来。

    惊恐的吐蕃骑兵挥舞弯刀去格挡,结果唐军骑兵根本就不给他们施展刀法的机会!

    他们刚刚举起刀,长矛就捅进他们的肚子,他们不甘心也好,不情愿也罢。反正,生命力迅速流失。

    河源军骑兵仿佛小刀切黄油似的切开吐蕃骑兵的阵列,直插核心,不知道多少吐蕃勇士被他们的长矛刺中,前胸入后胸出,撞进唐军骑兵阵列里的吐蕃骑士,几乎无一幸免!

    只是一个回合,吐蕃骑兵就遭到了毁灭性打击,人喊马嘶,乱作一团。吐蕃将领不敢置信的瞪大眼睛,看着唐军骑兵潮水般倒卷过来,而吐蕃勇士草芥般被扫得东倒西歪,只觉得天旋地转。

    如来正法啊,唐军这是什么活见鬼的打法,居然能在骑战中占据绝对优势!这个世界到底是怎么了!

    骑兵墙冲锋,是世界历史上农耕民族对游牧民族的绝地反击,这种代价高昂但威力巨大的战术让骑术并不出色的农耕民族骑兵第一次拥有了正面击败弓马娴熟的游牧民族骑兵的能力,传统的骑兵那耀眼的光环被队形密集、视死如归的骑墙冲锋粗暴地粉碎,游牧民族对农耕民族的优势,一去不复返了。

第三零六章难道说孙波茹不属于吐蕃

    第三零六章难道说孙波茹不属于吐蕃

    打不过唐军,吐蕃人早已有了心理准备,毕竟被唐军按在地上摩擦也不是一次两次的事,事实上,吐蕃和鲜卑族一样,都是经过无数次战争,逐渐强大起来的。

    特别是鲜卑族,起源于东胡,世代受匈奴人压迫、奴役,后来在匈奴与汉朝的战争中,匈奴被打成分裂成了南北两部。

    这个时候,鲜卑族开始攻打匈奴(北匈奴),在鲜卑、汉朝、南匈奴三方的联合打击之下,北匈奴被迫害远遁入欧洲,鲜卑族趁机占领漠北草原,在檀石槐率部统一鲜卑各部,檀石槐死后,鲜卑陷入分裂。三世纪前叶,轲比能重新统一东部和中部鲜卑,但轲比能死后,各部落又开始独立发展。在此期间,鲜卑同中央王朝时和时战。

    虽然说鲜卑族再次分裂,然而他们无论是慕容部、还是段部、再或者拓跋部、再或者宇文部,任何一个部落,都能立压中原。

    吐蕃其实也是如此,哪怕他们没有建立统一的国家,任何一部落,都敢朝着中原伸手,就算被打得头破血流,他们就像是吃霸王餐一样,早就有了挨打的觉悟。

    然而,此时吐蕃各部无比绝望的是,他们在孙波茹腹地,被少数唐军部队打得败了。

    不少吐蕃人心中甚至升出一个念头?

    如来正法,已经抛弃了他们?

    要不然,在这天赐之地,唐人怎么可能像他们一样,丝毫没有受到天赐之地的诅咒?反而越打越猛?

    事实上,别说吐蕃人想不通,就像薛仁贵也想不通,唐军其实并不畏惧与吐蕃作战,只是畏惧在高原上与吐蕃人交战。特别是高原反应,被吐蕃人形容为如来正法的魔咒,唐军士兵自然是有些畏惧。

    可是,现在的情况却非常明显。

    吐蕃人发生了极大的混乱,薛仁贵自然不会放弃这个可以扩大战果的机会,他一马当先,银甲白马的薛仁贵在队伍中非常明显,随着他的马槊往纵深猛插,河源新军将士,端着长矛,根本不用管,所到这处,血抹飞溅。

    骑在飞驰的骏马背上拿长矛捅人实在是件技术活,巨大的冲击力,稍有不慎,往往刺中敌人之后自己也被敌人的尸体带下马去,摔得灰头土脸还算好的,被战马踩死都不稀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杨天保习惯于用装备解决技术问题,比如像骑士容易被战马带下去的问题,就通过一个牛皮套,将长矛与战马的马鞍系在一起,通过这个牛皮套,等于把长矛的巨大惯性转移到了战马上。唐军士兵只负责调整长矛的攻击方向。

    有了这个牛皮套的帮助,河源军骑兵根本就不用担心被尸体带下战马,战马的巨大惯性,就会把长矛上的尸体甩掉。当然,如果长矛的木柄,因为受力折断,那就再换一支备用长矛。有了这个牛皮套的帮助,河源军将士就有信心用手中的长枪粉碎他们面前的一切敌人!

    河源新军其实训练时间不长,短短两三个月的时间训练,对于士兵们而言,实在有点短,他们在作战中,暴露的问题也非常多。

    按照历史上的记载,波兰的翼骑兵,端着长矛,以排为单位,冲击不动如山的哥特骑兵,他们把翼骑兵分成一排一排的,像海浪一样,一次又一次冲击着敌人的兵锋,直到将敌人冲溃。

    可是,随着战斗的进行,特别是敌人鲜血飞溅,残肢断臂,五脏六腑到处乱飞,五六千名河源军骑兵将士的脑子是一片空白,动作也有点变形。

    但好歹还是将这两三个月以来日夜苦练的技战术都发挥出来了。反倒是吐蕃人,他们不仅仅从来没有遇到过如此凶悍的对手,关键是唐军好像没有一点不适的样子。

    这才是吐蕃人要命的问题,吐蕃敢与大唐叫板的真正原因,不是因为吐蕃兵强马壮,也不是因为吐蕃勇士,悍不畏死,也不是吐蕃不满万,满万不可敌。而是因为他们有如来正法赐予的风水宝地。

    吐蕃高原仿佛是一座巨大的乌龟壳,只要吃了败仗,他们就可以退回吐蕃高原,然后躲起来舔食伤口,再积蓄力量,以图报复。唐军不追过来最好,一旦追过来,迎接他们的就是彻底的大败。

    如来正法会让唐人士兵,头昏眼花,上吐下泄,别说打仗,连站都站不稳。

    可是现在呢,他们被河源军骑兵一冲,如同铜墙铁壁一般压上来,他们灵活多变的战术,他们赖以自豪的箭法,通通都无从施展,被打得乱作一团。

    离得近的吐蕃骑兵大声嚎叫着试图逃离那些可怕的长矛骑兵,离得远的吐蕃骑兵同样大声嚎叫着冲过来试图围殴河源军,各东岱的头人嘶叫着调兵遣将,试图重整秩序再跟河源军分个高下。

    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这四五万吐蕃骑兵已经被打得乱成一团,他们下达了命令也找不到人来执行。

    眼前的兵倒是很多,可就是找不到听他们指挥的!

    就在薛仁贵正准备继续扩大战果的时候,吐蕃人的海螺号呜呜吹响,阵阵杀声海啸一般,令人胆寒,看来娘·芒布杰尚囊已经整队完毕,开始反扑了。

    而前沿的河源军将士也发出狂热的欢呼声,薛仁贵骑着白马跑了回来,不过,这匹白马,仿佛换了一匹,已经变成了枣红色。

    他身上、面甲上、手上都溅满了污血,活脱脱一群刚刚从地狱血池里爬出来的嗜血修罗。河源军将士用热烈的欢呼欢呼他们那将吐蕃骑兵杀得哭爹喊娘将军归来。

    薛仁贵从白马的背上跳了下来,一手从亲兵手里抢过装着马奶的水袋一通狂灌,然后狠狠的喘了一口气,大吼:“吐蕃那帮王八羔子已经重新整好队了,看样子是要反击呢,咱们不能给他们这样的机会!兄弟们抓紧时间休息,吃饱喝足之后,我们再去杀他娘个人仰马翻!”

    河源军的战饭有两种,一种属于伙头军现做,各种丰富的美食,轮番上来。可是,一旦在追击敌人或者战斗中,没有办法现场做饭,只能依靠便携式的干粮。

    这种干粮,并不是什么炒面粉,或者什么肉干一类的东西,关键是那种东西,吃了会上火,还代替不了食物。

    在西域胡商的商队中,杨天保看到了一种熟悉的东西。可以说是名扬天下的切糕,相信很多人都上过当,被坑过不少钱。

    不过这种学名叫玛仁糖,早在丝绸之路时期,新疆是国内外商队往来的重要交通枢纽,也是很重要的食物补给站。由于商人们都是做的长途旅行,所携带的食物必须要能长久保存且便于携带,而且要富含人体所必需的各种营养成分,各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比如维生素c,否则人长途跋涉下来,就会像达伽玛和麦哲伦远洋船队上的水手那样,是会得坏血病而死。而玛仁糖所具备的易保存、易携带和高营养的特点正满足了往返于商道上的人们的需求。

    关键是,这个时代的玛仁糖并不贵,而且属于廉价食物,即使在长安,一斤玛仁糖也勉强可以卖两文钱左右。

    至于在鄯城县,差不多一斤一文钱左右,虽然比粮食贵多了,但是,却更适合杨天保做军粮用,杨天保采购了足足一百余万斤,只要前往鄯城县的商队,肯定要经过鄯城县,毕竟鄯城县有粮食,还有很多会徽州商人从江南运过来的丝绸和茶叶,节省两千余里路,任何人都会算清这一笔账。

    这种玛仁糖切成四两一块,口感不错,而且抗饿。

    冷兵器时代作战,可是一种非常耗费体力的力气活。河源军新军一边吃着玛仁糖,一边换马,随时随地准备作战。

    就在唐军休整的时候,娘·芒布杰尚囊寻思着,唐军应该是初来乍道,如来正法的诅咒,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于是,他也拖延着时间,命令部队,喂马,吃干粮。

    然而一个时辰过去了,唐军丝毫没有被诅咒的样子,这让娘·芒布杰尚囊感觉疑惑起来。

    由于孙波茹是原来的苏毗国,并不属于吐蕃,他想着是不是这里不属于如来正法的天赐之地范围?

    重新完成整队的吐蕃军队,终于在娘·芒布杰尚囊的催促下,开始向唐军发起进攻。

    这个时候,薛仁贵策马来到队伍之前,朝着众将士喝道:“将士们,你们累不累?”

    众河源军新军将士放声狂叫道:“我们不知道疲惫为何物!”

    薛仁贵又问道:“你们怕不怕死?”

    河源军骑兵们举着长矛狂嗥:“我们不知道死亡为何物!”

    “敌人是你们的十倍,二十倍,你们怕不怕?”

    薛仁贵再次大吼道。

    河源军将士的吼声震耳欲聋:“我们会让他们尿在裤子里!”

    薛仁贵也豪气冲天的道:“本将军信不过你们的牛皮!是男子汉的跟本将军上,用你们手中的长矛证明你们有没有说大话!全体都有,向敌人进攻!”

第三零七章大唐开国以来第一大胜

    第三零七章大唐开国以来第一大胜

    就在薛仁贵重整部队,准备再次发起进攻的时候,吐蕃这边的战斗结果已经统计出来了,战斗结果娘·芒布杰尚囊有点想吐血的冲动。

    孙波茹在与唐军接战在这短短三天时间内,损失超过三万兵马,特别是一个多时辰之前,短短两刻钟的接战,吐蕃阵亡六千余人,伤者倍之。如果加上他自己扔在倒趟河岸边的那一万余人马,这个数字加起来,破了三万。

    别说是三万人马,就算是三万头猪,三万只羊,让唐军去抓,他们也要费上好几天时间。

    娘·芒布杰尚囊虽然不孙波茹,但是更是吐蕃大相,也就是说,除了松赞干布之外,他是权力最大的人。

    他不仅仅打仗本领不弱,更高的却是玩政治斗争。

    对于政治家而言,如果在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可以在谈判桌上得到。随着噶尔·东赞的信息传来,这次领军的薛仁贵的资料,也送到了娘·芒布杰尚囊的手中。

    薛仁贵的出身是噶尔·东赞差不多,都属于落魄贵族出身,不过,薛仁贵并不是李世民的心腹嫡系,就连薛仁贵的恩主杨天保,算起来也不算是李世民的嫡系。

    这一点足够了!

    娘·芒布杰尚囊信心满满的策马奔驰,一个人带着一个翻译,径直来到唐军阵形之前,莫约两百余步的位置。

    娘·芒布杰尚囊朝着唐军阵前大声喝道:“我乃大吐蕃大相,孙波茹,娘·芒布杰尚囊请明将出来说话!”

    随即吐蕃翻译将他的话带着巴蜀口音的唐言说出来,十分流利,看来平时没少下苦功。

    周青听得清清楚楚,上前提醒道:“薛将军,那吐蕃头子叫你出去说话呢!”

    薛仁贵撇撇嘴道:“出去就出去!”

    随即,薛仁贵挽起自己祖传的铁胎弓策马朝着娘·芒布杰尚囊走去。

    距离越来越近,娘·芒布杰尚囊看着薛仁贵脸上白净,甚至连胡子都没有几根,顿时非常惊讶。要知道在高原生活的人,皮肤都会非常粗糙,哪怕是噶尔·东赞不足三十岁,在吐蕃朝中,绝对是属于少壮派。

    然而,噶尔·东赞从面相上看,他说他四十岁,绝对不会有人怀疑,反而会夸奖他保养得好,如果他说自己五十岁,这才属于正常。

    薛仁贵本来就年轻,而且面色白净,显得更加年轻。

    薛仁贵距离娘·芒布杰尚囊不过一百五十步的距离,在这个距离,薛仁贵有把握,说射娘·芒布杰尚囊的眼睛,绝对不会射他的鼻子。

    薛仁贵朗声道:“本将乃河源军副将薛礼!”

    翻译急忙在娘·芒布杰尚囊耳边轻声低语真情实感为,他扫了河源新军的军阵一眼,微微笑道:“本相自幼从军,也算是身经百战了,苏毗人,泥婆罗人,唐军,各国的名将,各国的劲旅都见过,但是像薛将军这么骁勇的少年将军,像贵军这么剽悍的劲旅,实是闻所未闻,今天算是大开眼界了!”

    薛仁贵自知自家兵马少,而且疲惫不堪,能让将士们多休息一会,就多一分胜算,他就听着娘·芒布杰尚囊在那里唠叨着。

    娘·芒布杰尚囊接着道:“不过,贵军虽然剽悍,却兵微将寡,虽然你们打得异常英勇,到现在都不落下风,但是,你们没有任何赢的希望!”往自己身后那庞大的军阵一指,身上迸出强烈的自信:“如今我军已经作了万全的部署,兵力又是你们的数倍,再打下去,你们只有全军覆没的份!”

    薛仁贵伸手摸向铁胎弓,环臂抱胸,一脸鄙视的道:“那你想怎么样?”

    娘·芒布杰尚囊一脸真诚,说:“如今唐国天子穷兵黩武,北讨突厥,西征吐谷浑,四面树敌,正所谓,国虽然大,好战必亡。更何况,唐国朝臣贪腐,天灾**不断,民怨沸腾,可见唐国已经走到了绝路,而我大吐蕃却兵强马壮,赞普雄才大略,更有无数名臣猛将,纵横天下,无人能敌,天命在我大吐蕃,我大吐蕃入主中原,只是迟早的事情而已!俗话说:‘良禽择木而栖,’少将军天纵其才,有勇有谋,唐廷却不能尽其用,与其明珠暗投,何不投效我大吐蕃?我大吐蕃求才若渴,只要薛将军肯投效,赞普定会推心置腹,予以重用,以将军之才,遇上赞普这等明主,何愁不能名垂青史?”

    薛仁贵嗤地一笑,道:“追随一位雄才伟略的君主,成就万世传颂之功绩,青史留名,听起来挺不错啊,可惜”伸手拍了拍自己的膝盖,“我的膝盖比较硬,没有跪下来给一帮强盗当奴才的习惯。”又拍了拍腰,“我的腰骨比较软,所以一定要挺起胸膛,否则背就要驼了。至于你们所谓的天命所归,在我看来根本就是个笑话。”

    事实上正如薛仁贵所说的那样,如果没有鲜卑慕容氏没有高诩、高开、皇甫真、韩恒等汉人辅佐,他们难以牧马中原。如果氐秦没有苻坚,别说统一北方,能不能立足关中,都是一回事。氐族成汉,如果没有范长生、范贲父子,石赵石勒没有裴宪、荀绰羯族何以屠杀数百万众?

    因为有的是汉奸败类,以及帮凶

    说到这里,他薛仁贵的声音变得高亢,千军万马寂然无声,都听得清清楚楚:“不管你们怎么粉饰,你们不过是乘着隋朝气运衰微,天下大乱,应运而生,又走了狗屎运骤然强大起来的一伙强盗罢了!大业末年,天下大乱,兵备废驰,你们乘机发难,夺走巴蜀几座城,打了几场胜仗,便自认为天命所归了,嘿嘿,井底的蛤蟆,见过多大的天啊?在你们之前,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多少比你们强悍百倍的游牧民族在烟沙晦迷的塞外崛起,盛极一时,叫嚣着要牧马中原,用鲜血淹没神州大地,现在不过是轮到你们了而已!你们也许可以凭借强弓烈马横行一时,你们也许可以借着中原王朝气运衰微之际入主中原,但是我可以告诉你们,只要我们的男人还没有死绝,那个花花世界,你们终归是呆不久的,最后还是得打哪来的滚回哪去!”

    娘·芒布杰尚囊沉默半晌,一脸遗憾的道:“看来,你我之间一场血战是在所难免了。”

    “当然!我和我的士兵一履战地,不胜则死,我们还是别废话了,兵对兵将对将的见个真章吧。”薛仁贵征说完,勒了勒绳子,白马打了个响鼻,一路小跑跑回阵中。

    薛仁贵回到阵中,歇斯底里的吼道:“进攻,进攻!”

    河源亲军将士端起长矛,策马战马。随着战马的速度越来越快,吐蕃人也毫不示弱,紧接着,矛刃入肉的闷响再次响彻战场!

    河源新军骑兵将士仿佛像一群见了红布的公牛似的往前猛冲,那些勇猛冲上来的吐蕃骑兵纷纷被挺枪猛冲过来的长矛骑兵刺穿身体,甚至两三个穿成一串!

    河源新军的士兵们已经陷入疯狂,长矛穿了一串糖葫芦之后,他们架着长矛,继续冲锋。

    吐蕃骑兵将士看到这一幕,被吓疯了。

    枪矛挑起尸体,继续冲锋。这样的例子不是没有,有,那都是万中无一的勇士,比如薛仁贵,他就可以用马槊挑起一名敌人尸体。

    当然,像秦琼、程知节、包括尉迟敬德,他们都可以做的,但是整个天下,秦琼也挑不出第二人。

    这其实还是装备的功劳,牛皮套与马鞍、长矛联在一起,形成一个杠杆作用,而骑在马背上的士兵,只是充当一个支点的作用。双手举起一百多斤的份量,对于河源新军将士来说,绝对不是问题了。

    吐蕃人看着唐军骑兵人人如此奋勇,他们顿时就失去了打下去的勇气。五六千名万人敌,这仗还打个屁。

    这些吐蕃勇士放弃了他们的骄傲,调头就跑!

    娘·芒布杰尚囊双目眦裂,歇斯底里的吼道:“不许逃跑!不许逃跑!”

    他一边大吼,一边挥舞重弯刀砍杀那些逃兵,状若疯狂。

    一支弩箭飞来,正中他的左臂,刺穿甲胄,擦破了皮肉,没有伤及筋骨,但是淬在箭镞上的虎药让他全身发麻,幸好一些巴牙喇护兵

    忠心耿耿的保护着他落荒而逃,否则他的首级很可能会成为薛仁贵的战利品。

    几名东岱试图作最后的抵抗,但是可怕的河源新军枪骑兵横扫他们的阵列,将他们冲得溃不成军,当看到那些悍勇的吐蕃骑兵一个接一个怒目圆睁,抓着刺穿了自己胸口的长矛的矛杆死不瞑目的倒在血泊中后。

    就连东岱真也惊恐的叫了起来:“败了!败了!”

    随着东岱这种高级别将领加入了逃兵的行列。

    吐蕃全军溃败之势,已经不可逆转了。

    唐军将士奋勇上前,只要是他们追上去,那些吐蕃将士,马上下马跪地,丢掉兵刃,高举着双手投降!

    薛仁贵取得了大唐立国以来,第一次面对吐蕃的巨大胜利!

    ps:今天两更六千字,晚安!

第三零八章发财了

    贞观八年八月二十七日,河源新军在孙波茹的格拉丹草原与吐蕃孙波茹主力会战。河源新军以伤亡六百的代价大破娘·芒布杰尚囊,斩首近一万两千余级,俘虏三万四千人,缴获战马三万一千六百余匹。

    此役,唐军大捷。

    必须指出的是,吐蕃军队的伤亡远大于斩首的数字,自武德六年,唐与吐蕃之战爆发以来,唐军终于取得了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

    更为关键的是,这一场胜仗,并不是原来主动防守,击溃来犯之敌,而是唐军主动进攻,深入吐蕃腹地一百六十余里。

    从而打破了吐蕃高原乃吐蕃人的天赐之地,唐人只要进入高原,就会受到诅咒,变得手脚疲软,四肢无力。

    这一战,孙波茹虽然损失惨重,但是其他吐蕃的四个茹,实力则丝毫未损。

    就像伍茹(卫如):东至约卡之秀巴本顿,南至玛拉拉举(玛拉山脉),西至秀·尼木(尼木县),北至扎地之郎玛古普,以拉萨小昭寺为中心。大致是拉萨地区。拥有胜兵八万余人马。约茹:东至工布芝纳,南至夏武达果(错纳),西至卡热康孜(卡热雪峰),北至玛拉拉举,以雅隆昌珠(乃东县之昌珠)为中心。大致是山南地区。约十一个东岱共计五万余人马,

    叶茹:东至扎地之郎玛古普,南至尼亚纳木雅波纳(聂拉木),西至切玛拉古,北至弥地曲纳(黑河麦底),以香之雄巴园为中心。大致是日喀则江北地段。这里拥有七万余人马。

    茹拉(藏如):东至强木尼扎,南至泥婆罗之郎纳,西至拉金雅弥,北至切玛拉恩,以柴之土巴纳为中心。大致是日喀则江南地段。这是吐蕃仅次于孙波茹的一个茹,拥有九万余人马。

    损失五万余人,对于拥有总兵力高达四十余万的吐蕃来说,虽然有损失,倒是不至于元气大伤,倒不是不可以承受。

    但是这一战对吐蕃的打击却是极为沉重的,自松赞干布继位以来,吐蕃大军第一次本土在野战中被唐军以劣势兵力打得惨败。

    “吐蕃天赐之地,如来正法的庇佑之地”的耀眼光环被河源军精兵一脚踩进了泥泞之中。

    历史在这里拐了个大弯,它意味着,命运女神放弃了她的宠儿,转而中原大地上的那个古老的民族了。

    战斗进入尾声,视线尽头的吐蕃军队早已跑得没有影了,薛仁贵颓废的用马槊柱在地上,努力将自己的腰挺直。

    这些吐蕃俘虏们目瞪口呆的看着这个年轻得不像话的将军,看着这支马颈上,腰间,都悬着血淋淋的首级的精兵,神情惊骇。

    他们久在高原,没少跟唐军作战,见惯了唐军在高原上的孱弱漫散,何曾见过如此恐怖的虎狼之师?

    那遍地无头的死尸,那些浑身血污的士兵身上的杀气,无不让他们眼皮狂跳!

    河源军新军士兵们愉快的打扫场战场,就在这时,周青来到薛仁贵面前,提醒道:“薛将军,咱们是不是要向鄯城县经略府报捷?”

    薛仁贵这才恍然大悟,他笑道:“对,对,对赶紧让人去报捷!”

    然而就在这时,一名河源骑兵兴奋的道:“薛将军,前面有发现!”

    薛仁贵急忙强撑着策马率领一队骑兵跟着这名骑兵向前面奔跑而去。

    远处莫十几里的地方,有一座城,这里原本是孙波茹曲先东岱的卫城,就像唐朝折冲府的府城一样。只不过由于吐蕃相对落后,这座城池的面积非常小,方圆不过五百余步,勉强有中原一座小县城的规模。

    此时越来越多的唐军骑兵将这座曲先城团团包围,城墙上面还有几百名吐蕃军队站在城墙上拼命令的向外射箭。

    此时,唐军骑兵距离曲先城早还有两箭之地,就算薛仁贵拿着铁胎弓,也不敢保证能准确命中敌人。这些吐蕃士兵与其说御敌,不如说是他们在发泄内心的恐惧。

    一名吐蕃将领上前扯着嗓子叽叽歪歪的说着,关键是也没有人能听懂。

    好一会儿,一名吐蕃翻译忐忑不安的说道:“那边的唐军耶耶,别打了,给咱们留条活路吧!这里面有的是银子,我们分你们一半,怎么样…你知道这里面有多少银子吗?够你们花十辈子了!你们吃这碗断头饭不就是为了钱吗?我们给你们钱还不行么!”

    薛仁贵听到这话,简直目瞪口呆,他咧咧嘴,笑道:“这帮傻逼,这不是变相的给我们鼓舞士气么!”

    薛仁贵跟着杨天保也学坏了,知道用什么**,傻逼之类的词语骂人。关键是,训练不好的士兵被骂的时候,根本就不明白是什么意思。

    其实薛仁贵不知道,这是吐蕃的传统,如果打不过对方,就可以出钱,买敌人退兵。吐蕃没有货币,要么使用唐朝的开元通宝,不过大部分交易都是以物易物,或者是布帛。

    听到城堡里有钱,众唐军将士仿佛像一群狼一样,看着城堡上的那群绵羊。

    随着唐军骑兵,摆开阵势,纷纷准备。面对一丈有余的城墙,唐军将士相信根本就用云梯,直接踩着马背就可以登上城墙了。

    看着唐军这一副准备进攻的样子,城堡里的吐蕃士兵高声说道:“别再过来了,再过来我们就一把火将所有财物烧掉,然后跟你们玩命!”

    薛仁贵看看身边的弩骑兵,数量并不多,毕竟多背着一具弩机,外加两三壶妈箭,这个负重就要增加十几斤,短短时间可能显现不出来,可是一旦进行长途行军或者血战之时,这些弩骑兵根本就跑不快。

    薛仁贵冷笑道:“去把弩骑兵调过来,让他们看看什么叫箭如雨下!”

    莫约小半个时辰,河源军三个团的弩骑兵策马缓缓而来。没有办法,这场乱战范围涵盖纵横四五十公平公里,弩骑兵跟不上,属于正常。

    看着唐军又在增兵,城堡里的吐蕃人又在开出更高的价码道:“给你们六成,行不行?”

    众唐军将士闻言哈哈大笑起来。

    在成年人的世界上,从来不会做选择题,如果非要选择,那么肯定是要全部。

    这个时候,吐蕃士兵发现唐军根本就不像他们其他部落之间的相互攻击,他们终于慌了,他们只是曲先东岱的二线部队,要不然也轮不到他们看守城堡,要知道吐蕃人在自己的地盘上,可是向来不把唐军放在眼中,也就是说,在交手之手,他们压根就没有考虑过失败的问题。

    薛仁贵自然是要缴获,要知道河源军别看,看上去非常富裕,然而他们却欠了不少利民银行的钱,这些钱他们可不敢还。

    杨天保是他们的顶头上司,如果谁敢不还钱,杨天保会让他们欲仙欲死。

    薛仁贵指着城堡道:“吐蕃人的骑弓箭,威力太弱,但是现在不知道他们还有没有其他守城武器或手段,不求你们时机一定要掌握好,这边铅弹打完,你们马上越过围墙跳进去,别给他们任何喘气的机会…围墙不是很高,我想以你们的身手,肯定做得到的!”

    众河源军面面相觑,让他们顶着嗖嗖乱飞的箭雨去冲锋?这并不可怕,吐蕃人的弓箭难以射穿他们的铠甲,虽然说中箭依旧会很疼,然而这些河源军将士早已训练成了铁石心肠。

    问题的关键是,这也太疯狂了吧,一个配合失误,这些弩手还不把箭矢射在他们的后脑勺来啊!

    河源军的弩机可不是角弓手,弩机破甲,除非是两层明光铠。

    薛仁贵一挥手,两个团的骑兵朝围墙扑了过去!

    围墙上的吐蕃士兵看到这一幕,他们直起身体来想看看是怎么回事。

    然而此时,空中传来刺耳的破空声,九百余只弩矢射向城堡,密集的弩箭打在那一小段围墙上,砖石渣子飞溅,几名吐蕃失声惨叫,从围墙上栽了下去,没中箭的也被呼啸的弩箭给吓着了,缩在围墙后面,头也不敢抬。

    随着第一波箭雨下完,吐蕃士兵们终于可以起身还击了,却惊讶的看到一白茫茫的唐军士兵暴蹿而起。

    嗖嗖嗖几下跃上一丈高的围墙,出现在他们面前,接着,锋利无比的横刀就捅到了他们的胸口……吐蕃士兵们瞬即丧失了反应能力,于是一个接一个捂着污血喷涌的伤口从围墙上滚了下去。在陷入黑暗之前,他们最后一个念头就是:“这些唐军都是猴子变的么,这么高的围墙也能爬上来!”

    随着战斗的进行,在短短一刻钟内,整个城堡内的吐蕃将士士终于终于被清了。

    薛仁贵进攻城堡,被眼前的财物给惊呆了。

    满满当当,全部都是堆放整齐的布帛,至于黄金、白银更是不计其数。

    众河源军将士一脸激动。

    这下可以发财了。就算需要上缴纳七成缴获,然而,对于河源军将士来说,这也是一笔可观的赏钱。

    尽管薛仁贵有意放水,奈何吐蕃人实在自己太不争气了。

第三零九章太阳没下山不是做梦

    第三零九章太阳没下山不是做梦

    河源新军缴获虽然统一分配,除了河源军需要上缴陇右都督府的部分,其他财物,都采取杨天保的传统模式。

    投入河源军的集体项目中,开垦良田,新建的水渠,新买回来的牲畜,新建的澡堂、药堂,以这些方式让所有人分享这笔财富。

    ,在另一个院落里还堆着一堆财物,丝绸、布帛、铜钱、古董、头饰啊,乱七八糟的什么都有,约莫的估计一下,也有个几万贯两吧。

    薛仁贵心里暗爽,这下倒好,这一仗的消耗全给补回来了,没准还有剩余呢。

    他大手一挥,说:“斥侯继续追杀逃散的吐蕃溃兵,其余人等赶紧将这些财物运回去!”

    士兵们的欢呼声就更响亮了。

    跟薛仁贵征打仗真是太过瘾了,这一仗赢得轻松不说,还能拿到一大笔赏钱,多了不敢说,顶他们一个月的饷银钱那是肯定的了,太划算了,他们都有点盼着天天打仗了。

    周青看着薛仁贵丝毫没有撤退的意思,不解的问道:“将军不准备撤军吗?”

    薛仁贵摇摇头道:“暂时不需要,通知其他部队,把吐蕃俘虏押过来,看着他们修缮这座城堡,把规模扩大,至少三倍!”

    按照杨天保的计划,这次出兵,真正的目的就是防备吐蕃人干扰河源军将士的秋收工作。虽然杨天保对河源军新军的战斗力有信心,但是在本地上防守,打坏的瓶瓶罐罐,都是自己的心血。

    如果把战火烧在吐蕃境内,御敌境外,这也是杨天保一直的战略思想。

    曲先城是河源军深入吐蕃境内占领的第一座城堡,虽然规模不大,不过却可以作为桥头堡,物资中转基地,支持河源军持续作战。

    更何况,河源军与游牧民族骑兵不一样,他们需要严重依赖后勤补给。就像河源新军八千余将士,长矛折了足足三分之二,几乎把备用长矛使用光了,必须需要补充,还有不少将士的铠甲需要修补,横刀出现了豁口、断裂,这都需要及时更换。

    薛仁贵的俘虏利用起来,趁着天气还不太冷,开始进行土地作业,率先在曲先城堡周围,开采石块,然后利用人多力量大的优势,将曲先城进行扩展式建筑,既然原来城墙,根本没有多大用处。

    对于吐蕃人而言,这个城堡属于易守难攻,对于薛仁贵而言,这样的城堡,连地主家的坞堡难打都没有。

    河东薛氏,可是河东豪强出身,他们祖上就是依靠带领乡邻抵抗胡人侵略,慢慢建功勋,成为河东望族。

    薛仁贵对于如何筑城也不算陌生,没有吃过猪肉,还没有见过猪跑?

    开挖护城河,夯实地基,然后兴建城墙,女墙、马面、城门楼、角楼、箭塔、敌楼、瓮城。

    ……

    自从薛仁贵带领河源新军出征,杨天保就算没事的人一样,不是哄着一对孩子,就是享受天伦之乐。

    就连刘洎和马周都夸赞杨天保有古之名将之风,这是说他在学习周亚夫。

    当年,周亚夫率领大军前往平定七国之乱,一天晚上,营中突然发生混乱,嘈杂声连周亚夫的大帐里都能听见,但周亚夫始终躺在床上不动。一会儿,混乱自然就平息了。几天后,叛军大举进攻军营的东南,声势浩大,但周亚夫却让部下到西北去防御。结果在西北遇到叛军主力的进攻,由于有了准备,所以很快击退了叛军。

    叛军因为缺粮,最后只好退却,周亚夫趁机派精兵追击,取得胜利。叛军首领刘濞的人头也被越国人割下送来。这次叛乱经三个月就很快平定了,战争结束后,大家这才纷纷称赞周亚夫的用兵之道。

    杨天保现在每天坐着马他的马车,带着李婉宁、薛瑶、罗晓玉,不是游山玩水,就是下河捉鱼,带着妻女在外面野餐。

    这样以来,原本不安的河源军将士,渐渐安稳下来。

    其实,这都是刘洎和马周想多了。杨天保真正的用意,就是在弥补,在亏欠自己的一对儿女。

    自从杨小宁出生以后,他几乎没有怎么抱过这个女儿,更别提搂着杨小康睡觉了。

    作为一个父亲,这有些不完整。

    事实上,无论皇家也好,侯门和公府也罢,父子关系和父子亲情,都像是隔着一层纱。杨天保把杨小康举在头顶,让他骑在自己的脖子上。

    薛瑶认为这样大逆不道。

    杨天保一笑了之,哪怕被杨小康浇了一头尿。

    杨天保也没有生气。

    能在他脖子上撒尿的人,只有他了,其他人肯定不行,哪怕是李世民也不行。杨天保从来都没有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觉悟。

    秋天太阳不算太毒辣,不过田里的大豆却一天更比一天黄。放眼一片金黄,微风吹过,哗啦啦的直响,仿佛演奏一曲乐章。

    不用杨天保命令,河源军将士们开始变身农夫,他们拿起镰刀,开始挥舞着镰刀,将大豆割下来,然后用石磙碾压,最后得到黄灿灿的大豆。

    还没有等大豆入仓,叶向荣就找上门来,希望收购杨天保手下的大豆。

    河源军的大豆大获丰收,每亩至少产出一石五斗,再或者两石,事实上,即使除掉水份,河源军的大豆不会低于六七十万石。

    河源军满打满算四万余人马,根本用不了这么多大豆,更何况人也不能光吃大豆,还需要麦子、或者米粮。

    杨天保望着叶向荣道:“今年的豆粮,你就不要想了,我是不会卖的!”

    叶向荣不解的问道:“为何?”

    杨天保道:“今年倒是风调雨顺,谁知道明年还会碰上什么倒霉的事情?我可不想到时候青黄不接,大家继续啃草根!”

    叶向荣道:“以主上的本事,明年的粮食只会丰收…”

    杨天保摇得跟拨浪鼓似的:“这个谁也说不准。小麦收获之后我还得雇用大批人手大力开垦军田,那么多人一人一碗都不是小数目,更有近一万余名完全脱产的士兵,个个都是大肚汉,一顿能吃垮一座山,不多留一点粮食可不行。”

    叶向荣还想再劝,见杨天保态度那么坚决,只好放弃了。做生意讲究的是和气生财,人家留着余粮另有用处,勉强不来的,何必呢?

    更何况,粮食对叶向荣而言,并非必须品。

    只要有钱,哪里都能买到粮食,特别是巴蜀,如果以前有吐谷浑存在的时候,要想把巴蜀的粮食运到鄯城县,肯定不容易,然而现在却没有这个问题了。

    杨天保每天过得都很潇洒,可是马周这个长史,刘洎这个司马却有些做立不安。无论李世民的目的是什么,在成立了河源军之后,这里就是抵挡吐蕃的前线。

    杨天保固执的派出了薛仁贵这个小年轻,他们相信杨天保的能力,却不放心薛仁贵,特别是这个时代,嘴上无毛,办事不牢的观念,深入人心。

    他们实在不放心薛仁贵这个小年轻。

    马周有些着急的道:“现在到底怎么样了?是好是歹,总也得有个音信吧?真是急死人了!”

    刘洎叹了口气道:“马长史莫急,薛将军不会有事的!你想想,当初在云州,这个薛仁贵就是杨经略麾下的一员大将,突厥寇边围城,形势比现在危急百倍,他还是不轻松化解了?那么凶悍的突厥都奈何不了他,何况这区区吐蕃人!”

    在唐军没有经历大非川之败时,唐军对于吐蕃的警惕,始终不如突厥。东突厥还二十万大军踏入关中,兵临城下。可是吐蕃呢,虽然时常劫掠唐境,不过是趁虚而入,占点便宜就走。

    马周苦笑道:“说是这样说,可是他们却是进入的吐蕃!”

    吐蕃兵马虽然不足为虑,唐军将士也有足够的信心打败吐蕃军队,但是问题是,唐军立国以来,只要追击,必败无疑,这就形成了一个魔咒。

    就在刘洎准备说话的时候,忽然外面传来阵阵欢呼,接着,整个鄯城县都沸腾了,似乎所有人都在欢呼,如果能放上几串烟花,肯定赶得上最盛大的节日了。

    马周心中诧异,叫来一位老佣人:“去看看外面出了什么事。”

    老佣人应了一声,走了出去。

    时间不长,欢呼声越来越大。

    老仆人刚刚走到门口,就看到门外一名杨天保的亲卫过来道:“杨经略,有请马长史,刘司马!”

    马周和刘洎不敢怠慢,急忙前往经略府的大堂。

    经略府大堂内,一名正在喝水的河源军将士,咕噜咕噜将奶茶往肚子灌,显然他渴得狠了,连续喝了三大碗,依旧没有停止。

    杨天保则翻看着薛仁贵写下的捷报,不出杨天保的意料,此战薛仁贵大胜,光俘虏就抓了三万多人,缴获的牛马,数以万计。

    马周看着捷报,难以置信。

    在吐蕃境内,怎么能打胜?

    刘洎瞠目结舌,下意识的望向天空…呃,太阳还没有下山呢,这不是做梦。

    可是,这捷报怎么看都不像是真的,伤亡不足一千,斩首一万四千余级,俘虏三万余人马,缴获牛刀数以万计,这个牛逼吹得有点大啊!

第三一零章政客的脑回路不一样

    第三一零章政客的脑回路不一样

    武将虚报战功,这是由来已久的光荣传统。反正朝廷也不会亲临前线,根本就分不清真假。

    然而,这个水份太大,光凭一封报捷文书,实在难以下定决心。

    杨天保笑眯眯的道:“太好了,河源新军终于可堪大用了!”

    马周一本正经的望着杨天保道:“杨经略,这玩笑可不能开!”

    杨天保有点无力,作为后世之人,杨天保可是知道薛仁贵的真实实力,虽然说历史上,他有着大非川之败的污点,事实上,大非川之败属于非但之罪,将帅不和,本身就是兵家大忌。

    另外,他本身就是一个传奇。

    这场胜了属于正常,不胜才是怪事。

    杨天保道:“我没开玩笑!”

    马周并不相信的道:“好吧,杨经略,这玩笑可不能开!吐蕃兵强马壮,胜兵四十余万,区区万余部队,怎么可能如此大胜?若是被吐蕃入侵,所到之处生灵涂炭,你身为朝廷命官,正应该……”

    杨天保很不给面子的打了个响亮的哈欠,挥挥手,道:“得了,我知道我说什么你们都不会信,反正我的话撂在这里,薛仁贵胜了,吐蕃被打得大败……”

    就在这时,田四喜急忙跑过来,看到马周与刘洎在场,急忙着重的躬身道:“经略,城外有好多马!”

    马周的脸色大变,他还以为是吐蕃军队杀过来了。

    他急忙望着杨天保,杨天保挥挥手道:“走过来看看!”

    时间不长,杨天保和马周、刘洎、唐强等河源军领导班子成员,浩浩荡荡来到城门楼上。

    只见城外官道上,出现密密麻麻的骏马,这些时间骏马被数百名吐蕃俘虏控制着,乖巧的缓缓向鄯城县走来。

    杨天保兴奋的道:“打开城门,我们出去看看!”

    马周刚刚想说使不得,可是他看得非明,这些看押战马和俘虏的河源军将士,都仿佛像凶神恶煞似的,队列严整,一个个浑身血污,有不少腰间还悬着一两枚血肉模糊的首级,马周再次瞠目结舌,愣愣的看着这支得胜之师目不斜视的开过,合不拢嘴,喃喃自语:“队列严整,而且一个个浑身血污,怎么看都不像是打了败仗啊…还有那么多人腰间悬着首级,难道都是他们杀敌所得?不得了,不得了!”

    刘洎疑惑的问道:“不是说俘虏三万余吗?怎么才这么点?”

    杨天保将捷报朝着刘洎摇了摇道:“其他俘虏都在曲先城修缮城池,防备吐蕃人反扑!要不是为了看管这些牛马,连这点俘虏都不会送过来!”

    马周的眼睛瞪得比猪尿泡还大:“这么产说……难道…难道那好几万吐蕃军队真的让薛副将一鼓全歼了!?”

    刘洎听到这话,连连吸冷气,一脸感叹道:“不可思议,不可思议!”

    他可很清楚听到这些吐蕃人有多剽悍凶残,从来只有他们定期扫荡唐军的份,多少小有名气的战将都栽在了他们手里,如今吐蕃人居然竟然薛仁贵这万把人一仗大败了,这太让人震惊了!

    马周激动得一巴掌拍在城垛上,手掌都红了:“良将,薛副将真乃良将啊!有这员虎将在,我河源军就再也不必受吐蕃肆虐之苦了!我要向长安报捷!”

    杨天保淡淡的道:“我早就报捷了!”

    其实这封捷报杨天保早就写好了,只留斩首、俘虏的数量,以及缴获的数量空白,填下一个数字就可以了。

    现在乘快马出行的信使,只要已经离开鄯城县三十里之外了。唯一让杨天保没有预料的是,薛仁贵居然攻克了一座城。

    要知道,薛仁贵麾下几乎骑兵,杨天保可没有想到骑兵还能攻克城池。

    曲先城这个名字,杨天保其实也没有听过,直到通过信使的比划和陈述,结合沙盘,杨天保这才明白,所谓的曲先城就是在后世青海与新疆交界的朵斯库乐湖东南,位于海西州境内。

    这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既可以联通西域,又顶在吐蕃高原的腰眼上,如果吐蕃想从东线进攻东北方向进攻大唐,那里绝对是必经之路。

    如果在那里设城,就等于堵死了吐蕃的进攻道路之一,薛仁贵果然有战略眼光,绝对需要在那里屯驻,哪怕产出不足以维持大军,不是还有鄯城可以支援吗?

    想到这里,杨天保决定把勋二府折冲都尉高猛派过去。

    虽然说河源军的十二个折冲府都不敢大用,然而,勋二府却是瘸子里的高个,相对训练有素,而且高猛明显是有着一份建功立业的心思。

    不过,勋二府由于抽调了部分精锐士兵进入河源新军,此时勋二府虽然还有六个团,总兵力只不到九百人。

    杨天保想来,勋二府就算再济,也能守住这座城。至少必须把薛仁贵率领的河源新军给解放出来。

    河源新军总共才三十六个团,好钢自然要用在刀刃上,自然不能让骑兵守城。

    ……

    就在杨天保调勋二府前往接递薛仁贵的时候,身在黑石堡的噶尔·东赞也得到了这个消息,娘·芒布杰尚囊被唐军打得大败。

    噶尔·东赞倒是没有经慌,反而隐隐约约有些心喜。从吐蕃全国的国防力量来说,大相娘·芒布杰尚囊大败,损失了吐蕃的实力。

    可是,同样的,也消除了吐蕃内部的隐患。要知道娘·芒布杰尚囊从来都是把松赞干布当作小孩子,不仅不尊敬,反而一直敷衍、糊弄,如果娘·芒布杰尚囊城府深,让松赞干布感觉不到轻视也好。

    问题的关键是,娘·芒布杰尚囊连表面的功夫,掩饰都懒得做,这让松赞干布非常不满,铲除他的意味非常明显。

    虽然松赞干布有意掩饰,不过他能感觉得出来。

    表面上看,吐蕃如今统一了高原,风光无限。可是在这无限风光之下,还隐藏着滚滚暗流,一着不慎,吐蕃就是重新陷入四分五裂,重新陷入内斗。

    现在好了,娘·芒布杰尚囊大败,孙波茹的实力大损,不可一世的娘·芒布杰尚囊肯定咽不下这口气,他不回逻些城,君相二的矛盾不会激发。

    无论娘·芒布杰尚囊如何做,吐蕃暂时不会乱。

    噶尔·东赞不相信唐军将士人宣扬的那样,斩首一万余级,俘虏三四万人,不过他相信,这次孙波茹的实力大损,反而给吐蕃敲响警钟。

    吐蕃也不是万无一失。

    要想与唐国争夺中原,还需要从长计议。

    噶尔·东赞仿佛松赞干布的蛔虫,把他的想法猜测得一点不差。

    松赞干布得知娘·芒布杰尚囊大败,装作非常生气,可是内心里却笑开了花。

    对于君王而言,最重要的事,永远都是保住自己的位置。

第三一一章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第三一一章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实力大损的大相娘·芒布杰尚囊,终于没有了可以威胁松赞干布的实力。然而,失去了如来正法的庇佑,又让松赞干布隐隐有些不安。

    吐蕃可以挑衅大唐的底气,不是因为“吐蕃军队不能满万,吐蕃满万不可敌。”而是因为,只要他们撤往吐蕃境内,让唐军只要追击就会丧失战斗力,而吐蕃却可以从而战胜弱鸡的唐军。

    然而,现在他们却在吐蕃境内战胜的娘·芒布杰尚囊麾下十万大军。

    关键时刻,一直窥视大相之位,并且与娘·芒布杰尚囊有私怨的琼波·邦色过来实力坑对友,

    琼波·邦色向松赞干布道:“赞普,孙波茹大部原为苏毗国,苏毗国上下皆敬阿修罗神、树神。不敬如来正法,焉有获得如来正法的庇佑?若想让苏毗国真正归附吐蕃,必须捣毁其宗庙,神坛,然后用人祭祀如来正法!”

    琼波·邦色把唐军可以在孙波茹战胜吐蕃军队,归结于信仰问题。

    松赞干布和其他大臣皆无法反驳,事实上谁都不以为然。越是高层越没有真正的信仰,他们深知信仰,只是为了方便他们的统治。

    可是,这一点却无法反驳,因为这是政治正确。

    松赞干布早已接到噶尔·东赞的情报,河源军在河源军境内的屯田,获得丰富,收获了足足六七十万石粮食,如果获得河源军的这批粮食,吐蕃自然就无缺粮之忧。

    要知道,在吐蕃与其他唐境接壤的地方,无论是剑南道还是岭南、几乎都是穷乡僻壤,他们要想获得六七十万石粮食局的缴获,不撞破五六十座城,根本就办不到。然而,问题的关键是,唐军绝对不会坐视吐蕃军队接连破城,肯定会率领军队支援。

    也就是说,即使他们从其他地方用兵,根本无法取得攻破河源军的收益,而且风险更高。没有经过大非川之败的唐军,可是一点都不怵吐蕃军队。他们虽然不敢深入吐蕃,可是在唐境之内,哪怕拥有劣势兵力,也敢展开进攻。

    思来想去之后,于是松赞干布继续召集其他四茹兵马,几乎倾巢而出,率领二十万吐蕃军队向苏波茹前进,意图以孙波茹为前进基础,反攻河源军。

    ……

    长安城皇宫太极殿的大殿里,非常不和谐的架起了一口锅子,锅子中炖着羊肉,水花翻滚,令人垂涎欲滴。

    对于李世民而言,规矩就是用来打破的。如今国库空虚,而且是还背着将近二十万贯的债务,在长孙无垢的催促下,整个皇室都开始节衣缩食。

    李承乾这个太子自然也做表率,短短两三个月,也不知道李承乾是怎么做到的,他居然瘦了一大圈。

    李世民看到了李承乾受了,非常心疼,亲自让人架起锅,开始炖肉。不过宫中的御厨没有杨天保府里的厨娘刀工好,无法切出薄如蝉翼的羊肉片,这让李世民有些遗憾。

    李世民只是不知道,杨天保府里的羊肉片是冷冻厚用木匠做木工的刨子刨出来的,根本就不是用刀切出来的。

    李世民用筷子夹着羊肉片,夹到李承乾的碗里,他此时不像是一个皇帝,而像一个老父亲一样,絮絮叨叨的说道:“多吃点儿,多吃点儿……”

    李承乾哽咽起来。

    作为唐国太子,演戏那是基本功。李承乾其实不差,他可以轻易做到,想哭就哭,而且声泪俱下,毫无违和感。

    看着李承乾哭得像一个孩子,李世民有些动容道:“你就在我眼皮子底下,身为储君,一两个月都吃不上一顿肉,我这个当皇帝的,亏欠你这个太子……我这个当爹的……亏欠你这个儿子……”

    李承乾没有动碗里的肉,哽咽着辩解道道:“阿爹,国事艰难,不让动肉食,是儿臣的意思,如今大军正在前线征战,后方节衣缩食,为的是支援前方;这种事情,我这个太子不做表率,下面的人,就更不会理会了。”

    李世民无声的叹了口气。

    李承乾接着道:“何况,越王(李泰贞观十年进魏王)府内,越王妃以下,这些日子每天也都是……”

    李承乾非常聪明,他知道李世民是因为夺兄之位登上皇位,最忌讳他们兄弟之间猜忌、争斗,所以他从来不在李世民面前说李泰的坏话。

    李世民打断了李承乾的话,说道:“我知道这些,你不必说,今日,是你阿爹这个家主,给家里人放一天假,请家里人吃一顿肉。”

    李承乾死死的抱着手里的碗,泪如狂潮,再说不出一句话。

    李世民命令身边的黄门道:“再做两锅肉,给越王、蜀王(李恪贞观十一年改封吴王)府上送过去。”

    黄门领命而去。

    李世民再次转向李承乾道:“快吃吧,快吃——”

    李承乾的眼泪收住,仿佛变脸似的笑了笑,终于狼吞虎咽的吃起来。

    就在这时,皇宫之外隐隐约约传来一阵阵喧哗,不过李世民也听不真切,命令黄门道:“去看看怎么回事!”

    太极宫正中的朱雀大街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满身战尘的信使,打马飞奔,露布报捷。

    露布就是一种用布帛写满文字,用来四方报捷的军事文书,通常大胜的情况下,才会使用露布。

    信使一边打马飞奔,一边举着旗帜高呼道:“河源军杨经略麾下副将薛礼大破吐蕃军十万,斩阵一万四千余级,俘虏三万余人,缴获牛马万计,攻破曲先城,扩地千里,大捷……”

    骑士骑在马上,一路飞驰,反复喊着这句话。

    路上的平民和贵族望着骑士的尾尘,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我们唐军又赢了。”

    “又是大胜!”

    杨恭仁的马车驶过大街,他掀开车窗上的帘布,望向大街上欢呼雀跃的人群。

    康伯笑道:“阿郎,咱们三郎,又打胜仗了。”

    杨恭仁撇撇嘴道:“胜的是大唐……”

    杨恭仁撂下帘布,坐在马车里,笑容渐渐迷离,起来,喃喃自语道:“你这命……是好呢……还是不好呢?”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杨天保出道以来,但凡战必胜,这几乎形成定理,当然,有李靖、李绩、李孝恭、李道宗等名将在,在突厥大胜中,杨天保尚且不显眼。

    可是,这是对战吐蕃。

    唐朝自立国以来,能保住城池不失就是胜利,能迫吐蕃退兵,也是胜利。

    哪里像杨天保这样,深入吐蕃境内,攻克吐蕃城池,扩土千里,这是对于大唐来说,自然是好事。

    可是对于杨天保而言,不见得全部都是好事。

    就在这时,杨恭仁终于听清了杨经略麾下薛礼,这七个字,他担忧的神色,终于消散起来。

    太极宫的李世民父子,终于拿到了露布,看着捷报,李世民兴奋得手舞足蹈,李承乾抱起琵琶,开始弹奏起来。

    宫廷中的乐师和舞姬,又跳起了《秦王破阵舞》。

    李世民此时非常高兴,在被噶尔·东赞暗藏威胁的时候,他是非常愤怒的,却无加无奈,唐军对上吐蕃在高原上从来没有胜仗可言。

    一旦与吐蕃交恶,战争规模扩大,唐国只能被动防守,这让李世民这个天可汗有何颜面可言?

    后来听着杨天保分析,李世民更加感觉吐蕃是唐国的心腹之患。

    问题的关键是,唐军打不过吐蕃啊!

    现在好了,杨天保经略的河源军第一次深入吐蕃境内,而且取得了胜利,这让李世民非常高兴,他立即吩咐道:“来人,宣门下省政事堂相国前来太极宫议事!”

    不得不说,李世民压根就没有想过什么功高盖主的事情,而是想着扩大战果,迅速平定吐蕃,将高原纳入大唐统治之下,只要获得高原,从此大唐的西南、西此,正西,就可以削减至少一百六十座军府!

第三一二章李世民的野望(上)

    第三一二章李世民的野望

    长安城,宋国公萧瑀的府邸书房中,此时的他正盯着书房里的巨大匾额,上面写着十个苍劲有力的行书大字:“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下面还有落款,武德六年大唐秦王天策上将李世民。

    武德六年,刘黑闼借突厥之兵,进攻河北,时至同年十月,刘黑闼糜烂河北,李渊以李建成为帅,代替李元吉,攻讨刘黑闼,李建成督兵进讨刘黑闼取得节节胜利,随即武德六年二月在洺州将刘黑闼及弟刘十善一并斩首,山东平定。

    然而,在这个时候,李建成却缴获了一道诏书,内敕的帛布、轴卷乃至用印,都是真迹无疑,但上面的敕文却是伪造的。圣旨的内容李渊要效仿汉高祖,外迁河北世族入关中,所以,河北世族在看到这样一封诏书时,激出了河北世族的愤慨,于是刘黑闼在短短三个月间,攻克河北三十九州。

    李渊自然不是傻子,他在李建成身边安插着细作,对于李建成的一举一动,知之甚详,而李世民才是河北之乱的帮凶。

    河北之乱,四分归咎刘黑闼,六分源于秦王。李渊当时非常愤怒,要处置李世民。

    但是李世民无奈之下,只好讨好锁前国舅萧瑀,出身兰陵萧氏的萧瑀,并不是可以依靠金钱收买的人,但是,李世民却送给他这十个字。

    这场事关储君之位之争的斗争,却因为一道假圣旨,而拉开帷幕。于是,在萧瑀这个胜负手的推动下,李建成也成了造假的嫌疑人,太极殿上,那一方御榻,就是最大的理由。

    李世民逃过一劫主,而萧瑀却成了李世民的人。

    然而,登上皇位的李世民很快就食言了,在李世民登基之初,他与陈叔达针锋相对,被李世民用来立威,第一次罢相。随后尚书右仆射封伦病世,尚书左右仆射都出现空缺,他再一次出来复相。结果没过五个月,萧瑀请他藏封家书给避难突厥的姐姐萧皇后。唐俭走后,嫉恨萧瑀的人告发萧瑀私通书信于亡隋皇后。

    第三次出相,则是因为他弹劾李靖,李世民罢相,第四次则是因为戴胄病故,相国出缺,李世民晋升他为特进。

    特进,地位同三公。始于汉成帝时张禹以老病罢,仍以列侯身份朔望朝见,位特进,见礼如丞相。行之既久,渐成加官。以赐列侯中有特殊地位者,朝会时位仅次三公。

    到了唐朝则成了文散官,正二品。

    虽然门下省政事堂相国,然而唐朝三省的主官,却与六部等同,同属正三品。

    不过,三省六部以上级别大臣都有加官。比如杨恭仁,却是左光禄大夫,从二品。而尚左仆射、赵国公长孙无忌在贞观元年就被封为开府仪同三司,这是从一品。

    不过,长孙无忌属于特例,毕竟他是李世民的小舅子,又是秦王府谋臣,对李世民忠心耿耿。现在长孙无忌已经是正一品司空了。当然,还有裴寂被封为司空。

    不过裴寂只是虚职,毫无实权。

    作为外姓大臣,最高级别的大臣,反而是拥有正二品特进散职的李靖,李靖攻灭吐谷浑之后,并没有像历史上一样乃阖门自守,杜绝宾客,虽亲戚不得妄进。而是直接被封为太子少保,这则是李靖的真实实职。

    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和太子太保,则是太子三师,太师教文,太傅教武,而太保则保卫太子安全。

    李世民似乎对于李靖没有忌惮之心,同样,享受李靖一样的特进待遇,又拥有太子少师的实职,萧瑀和李靖则是同样的级别。

    虽然萧瑀没有李靖的功劳大,但是萧瑀却没有这个自觉,他认为他的今天这个待遇是他应得的,如果没有他的回护,李世民绝对没有今天。然而,就在这时,萧瑀的儿子萧锐步履急促的跑到书房。

    萧瑀看到儿子萧锐脸色一沉道:“慌慌张张作甚?”

    萧锐躬身道:“父亲大人,宫里来人了。”

    萧瑀皱起眉头道:“如今朝堂乃是多事之秋,你要记住,多看多想少说话,发生任何事情都不要贸然卷进去。”

    萧锐有些不服气的道:“我只是出去吃了点酒……”

    萧瑀怒气冲冲地质问道:“是哪个让你出去的?”

    萧锐委屈地抬头辩解:“爹,不就是出去和几个朋友吃吃饭,这算什么?”

    萧瑀伸手敲了一下萧锐的头道:“混账东西!现在是什么时候,还想着出去胡混?你那些狐朋狗友,都是长安世家有头有脸的子弟,这个时候和他们凑在一起,你也不想想,旁人会怎么看?”

    萧锐不服气的道:“阿爹,您已位列宰相之位,阿爹为何藏头缩脸?”

    萧瑀冷笑一声道:“你懂什么?!”

    正所谓江湖越老,胆子越小。地位越高,越是谨慎。

    为官将近三十年,萧瑀从杨坚到杨广,从李渊到李世民,也算是四朝老臣,自然是看得门清。

    无论是拜相也好,或者晋升特进也罢,都是李世民对李靖的回护。

    希翼上意是官场善于钻营的人最擅长的事情,当初他也是一样,因为李靖灭掉东突厥,功高盖主,就主动弹劾李靖。结果被李世民一顿收拾。

    当朝中只有李靖一个特进的时候,李靖就是朝廷中的靶子,当萧瑀也成为特进的时候,李靖的风光就会被萧瑀顶替。

    现在的问题是,李靖还是李世民信任的大臣。

    萧瑀突然回道:“你刚刚说什么?”

    “父亲大人,宫里来人了!”萧锐道:“好像听说是河源军打了一个大胜仗,露布报捷!”

    萧瑀急忙起身,朝着门外走去。

    与历史上并不同,历史上禄东赞是贞观十二年时候,出使大唐,提出和亲之计,求亲大唐,而且语出强硬。

    李世民起初并不想同意,奈何事情都挤压在一起。

    在唐朝灭掉东突厥的八年的年头,薛延陀汗国重新强大了起来,开始肆无忌惮的吞并铁勒、以及契丹各部,汗帐一再南移,威胁长安。

    与此同时,唐朝朝廷开始谋取高昌,从而打通丝绸之路。

    李世民想过以胡治胡,给阿史那思摩十数万东突厥部落,还有四万余精锐部队,以及九万作匹战马,让阿史那思摩率领东突厥复国,充当大唐与薛延陀汗国的缓冲之地。

    只不过,李世民看走眼了。

    这个阿史那思摩实在太废物,看到真珠妻男可汗率领二十万骑兵南移,吓得逃回长安,并且向李世民求援。

    这时,松赞干布则宣称自己亲率二十万大军亲迎公主。

    李世民不想同意,也没有办法,因为大唐无法在吐蕃和薛延陀汗国的夹击之下,同时打败两个拥有数十万兵马的敌人。

    ps:有点卡文,写不动。让我缓缓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1296/ 第一时间欣赏盛唐太师最新章节! 作者:tx程志所写的《盛唐太师》为转载作品,盛唐太师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盛唐太师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盛唐太师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盛唐太师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盛唐太师介绍:
李世民文治天下,虚心纳谏,厉行节约,劝课农桑,国泰民安。渭水之耻如鲠在喉,励精图治,卧薪尝胆,威加四边。仗义每多屠狗辈,位卑也能擎天!太师,辅弼国君,掌佐天子,理阴阳,经邦弘化,治国兴邦。这是一个草根到太子太师的传奇故事,小人物的逆袭。书群:617604339盛唐太师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盛唐太师,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盛唐太师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