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兴汉使命TXT下载兴汉使命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兴汉使命全文阅读

作者:开先洞人     兴汉使命txt下载     兴汉使命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750章 家务琐事

    荆州战事,从关羽带兵发起樊城战斗开始,到陈到拿下筑阳关战斗结束。

    整场战役历时三个月零八天,蜀军方面阵亡两万,失踪两万,关羽战死,关平战死,关兴败逃,关索和鲍三娘失踪,刘封重伤;兴汉军方面:阵亡一万,失踪五万,樊城周边十万百姓流离失所,兴汉山庄十八神将之一的太史慈阵亡。

    刘正坐在兴汉山庄的阁楼里,看着郭嘉送上的情报,久久无语。

    “庄主,夫人有请!”一名侍女在门外大声喊话。

    “带路吧!”刘正收敛了心神,示意那名侍女带路。

    绕过了九曲回廊,再穿过一片竹林。

    “庄主,夫人就在荷花池畔。夫人已经吩咐了,您自己过去!”侍女没有出竹林,而是转身离开了。

    刘正移步荷花池畔,对着稀疏的柳影感慨万分。

    “什么时候轮到我?”一个幽怨的声音从赏荷亭里传出。

    “你多心了!”刘正无法解释。

    “为了安内,太平道圣女张宁无疾而终;为了固权,我的孩子飘洋过海;为了扩张,太史慈将军樊城战死!”郭颖的语速并不快,可是每一个字都重逾千钧,“刘庄主认为我应该怎么样?”

    “小颖,你应该明白一个道理——人在庙堂,身不由己!”刘正冷静的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圣女张宁之死,千万太平道信众的叛乱消弭于无形;将军太史慈的牺牲,梅园拿下半个荆州天下人不以为贪;老三远渡重洋,兴汉大帝刘立之位再无争议。这就是所谓的重于泰山。

    倘若张宁不死,千万太平道信众就得站在风口浪尖之上;倘若太史慈不死,兴汉军进入荆州南郡就会引起周边势力的反弹;倘若老三不主动离开,梅园就有分裂的风险存在。然而为这一切买单的会是整个兴汉国。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既然人人都有可能牺牲,为什么不会有我?”郭颖的心冷了。屁股决定脑袋,当年的刘正热血正直,如今的兴汉山庄庄主冷酷理智。一切为了梅园,利益至上。

    “你的级别不够!”刘正说:“小人物参与历史,真正主宰沉浮的只能是大人物。”

    “你喜欢过我吗?”郭颖有些不甘心,刘正的每一个举动,似乎都要在多年以后才暴露出最原始的意图。只是迷底揭开之后,才发现早已落子无悔。

    “一场交易而已!”刘正不想再掩饰什么,直接说道:“你并没有给我一生一世的承诺,却奢望我给你永生永世的保障,你觉得可能吗?”

    “这就是当初父亲遇刺,哥哥阵亡的理由吗?”郭颖耗费几十年的时间,总算是查明了真相。可是到了这份上,真相大白还有意义吗?郭颖的话里充满了绝望。

    “老三不是我的孩子,我依旧养大了他!即便是他的背叛,我仍然选择了放过,你觉得还不够吗?”刘正把埋藏在心中多年的秘密说了出来,“颖川世家想要通过血缘关系掌控梅园我可以理解。然而奉孝是我兄弟,居然效仿当年的吕不韦奇货可居,那就有些过分了吧!”

    “你血口喷人!”郭颖说话的声音很小,可是不能承认的事情,她打死也不会承认。

    “我有证据!”刘正拿出了当年的鉴定结果,认真的说道:“我知道奉孝一直在暗中追查我的来历。郭家想要内外交通架空梅园。我一直保持沉默,也是为了兴汉国!”

    “你告诉我这些,难道就不怕我抖出去吗?”郭颖问道。她觉得刘正已经疯狂了。既然瞒了这么多年,为什么又要说出来?

    “郭家上万族人,千万太平道信众,那些人的身家性命都在你的一念之间!”刘正慢条斯理的回答说。

    郭颖出身郭家,就算是她想要发疯,也得替家人考虑。刘正只想替梅园保驾护航,不愿意闹出什么家宅不宁的笑话。

    “你好狠!”郭颖颓废的说道。利益联姻的后遗症,世家的深谋远虑与冷酷无情。刘正已经学会了很多东西。由寒门而世家,要走一条不同寻常的路。

    “为了郭郭,你得活!”刘正突然说道。与枕边人勾心斗角,也是一种变态的乐趣。

    “你就不怕我杀了你吗?”郭颖问道。知道了真相之后,她决定破罐子破摔。一心求死的她,只想与刘正做一个了断。

    “你已经试过很多次了,难道不是吗?”刘正反问道:“对于无出改变的结果来说,真相是什么并不重要!”

    郭颖沉默了。她的父亲和哥哥是无辜的。可以父亲殉职,哥哥战死是最好的结果。倘若要揭开当年的秘事,把真正的死因公诸于世,恐怕对郭家不是什么好事。

    刘正直到此刻才明白,与世家的斗争永无止境。即便是推出寒门与之博弈,数十年之后,当年的寒门已经长成了新的世家。

    世家其实是一种理念的传承。究竟是哪种理念成为主流,就只能看大浪淘沙的结果了?

    当年梅园拉一批打一批,郭家在巅峰时刻被削弱到了冰点。然而随着兴汉军的崛起,新兴世家如同雨后春笋一般茁壮成长。刘正终于想通了——与其打压世家,不如引导世家朝着期望的方向前进。

    “当年郭家深受信重,现如今怎么不行了?”郭颖问道:“难道真的没有善始善终的佳话吗?”

    “三十年前的郭家有多少人,现在的郭家又有多少人?”刘正直言不讳的问道:“你就没有想过,家族大了,胃口也会变大。竞争激烈自不用多说,梅园的收入有限,养不起那么多人!”

    世间财富自有定数,郭家想要多拿多占,别人就只能减少份额。数十年前郭家人口不过百,需要的资源不会太多。以当时兴汉军的扩张速度,足以抵消郭家扩大带给梅园的生存压力。

    然而好景不长,自从兴汉国占据大半个华夏之后,扩张的成本急剧增加,扩张的收益也大幅度下降了。可是郭家的壮大速度依旧保持在较高的水平。郭家原本的收益就开始不够用了。

    世家之间的竞争,讲究的是强者生存,弱者死亡。郭家想要养活多出来的族人,就得拿到更多的资源份额。华夏能够容纳的世家数量有限,那些多出来的世家,要么离开华夏另谋出路,要么踩着老牌世家上位。

    如今的郭家已经开始裂变了,刘正的所有举动,都是在抑制郭家的野蛮生长。万人规模的郭家,所需的资源份额倒是可以满足。然而随着治世的出现,郭家的发展一定会进入井喷时期。十万人的郭家又该如何处理?百万族人的郭家呢?

    更何况梅园不仅有郭家,还有赵家,黄家,贾家,华家,张家,刘家等许多一起创业的家族。以及梅园大势所趋之后,隐族九姓也要参与瓜分胜利果实。华夏资源极其有限,摆在面前的最大问题就是不够分?

    梅园向荆州输出了制度,令其加入了兴汉国的大家庭。可是新增的收益难以满足世家的胃口。为了生存而抑制世家。

第751章 抑制世家

    对于世家的野蛮生长,刘正也是束手无策。亲疏有别,总不能让自己人流血又流泪吧?可是东西就那么多,总有人会吃不饱。

    想要真正抑制世家,就得拿出足以震慑世家的态度。大义灭亲的桥段,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自古以来皇族抑制世家,都是给兄弟泼脏水。刘正不想梅园也走那样的老路。

    功夫不负有心人,刘正总算是找到了抑制世家的手段。樊城之战太史慈英勇战死,那些依附太史慈的世家,总得找以关羽为首的世家集团进行复仇吧!

    牺牲一个足够份量的高层,就可以激活世家之间的对抗。即便是将来华夏一统,关家和太史家也是不共戴天的仇家。世人都明白冤冤相报何时了的道理,可是谁又可以明白——相逢一笑泯恩仇之后,两家人都得为了生存和发展结识新的仇家。

    既然竞争不可避免,为什不留下一个刻骨铭心的老对手呢?人类的竞争不会灭绝,老对手也是人,新对手也是人,总之对手总是层出不穷,和睦相处只是一个假象,有钱大家赚更是一个梦想。与其大家都吃不饱,吃不好,不如让对手饿死,自己吃饱喝足。

    “奉孝,抑制世家刻不容缓!即便是不忍心,也要做!”刘正望着靠在椅子上闭目养神的郭嘉,缓缓的说出了一个决定。

    “庄主,这些事情为什么不等到华夏一统之后再做?”郭嘉疑惑不解的问道:“想要世家之间的对抗进行到底,也没有必要用自己人的生命彰显敌对者的罪过吧?”

    “庄主,这似乎有些操之过急了吧?”贾诩问道:“有道是——玩火自焚。一个弄不好就会令大好形势毁于一旦,甚至是功败垂成!不如等天下一统之后,挟大义抑制世家,谁敢不服大刑伺候。”

    贾诩的谋划倒是稳妥,只不过刘正无法接受。世家传承的包容性极强,千年世家之间短暂的对抗比比皆是。然而做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的处事之道,让世家之间的大仇无法持久。

    世家讲究上一代的恩怨绝不影响下一代的交情。一个大义名份,就可以暂时搁置家仇。梅园想要抑制世家,就得让两大阵营的世家全面对抗。

    刚刚结束的荆州风云,其实是太史家和关家的全面对抗,最后夹带私货让刘封介入,关家算是吃了大亏,襄阳世家也吃了挂落。

    然而华夏一统之后,就没有类似的机会了。真要破坏规则挑起事端,不仅有卸磨杀驴的疑惑,还会引起归附世家敏感的神经。

    “文和,律法抑制世家,手段有限不说,还会陷入无休无止的纠缠不清,甚至是引起民变!”刘正也想拿着大义之剑砍人,可是华夏一统之后,倒下的全部都是兴汉国的百姓。这就让人从心理上难以接受。

    “庄主,我明白了!”郭嘉大声说道:“只要是两方势力之间的对抗,兴汉国中被抑制的世家就是为了大义献身。倘若华夏一统,那些被抑制的人就是叛逆了。”

    “不错!竞争无处不在,公战流血不朽,私斗受刑耻辱!”刘正不由自主的说出了某位名家的格言。既然梅园掌控了大局,那就让牺牲更彻底一些。

    贾诩也觉得刘正的做法对那些被抑制的世家来说是好事。既然注定了要牺牲,就让牺牲多一点正义凛然的味道吧!

    也许这样的决定对太史家不公平。毕竟太史慈牺牲之后,太史亨的能力并不足以完整的接手家族力量。即便是梅园让其子承父业,那些深得人走茶凉精髓的依附者也会弃之而去。

    太史亨没有足够大的能力庇护依附之人。这就注定了太史家的衰落。刘正可以保全他一个人的荣华富贵,绝对不会在乎那些依附者的利益。

    世家不是一个人,而一用一种理念团结无数志同道合的人。这当中必定会有一个主心骨。就拿太史家来说吧,太史慈就是唯一的主心骨。

    刘正让太史慈战死,就是釜底抽薪的拿掉太史家的核心力量。太史亨没有能力接手,分崩离析只是时间问题。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没有核心价值理念的太史家,只能一步一步的走向灭亡。

    只是抑制世家非常困难,仅有一个太史慈的完全不够。下一步该牺牲谁,刘正没有主意。

    “庄主,兴汉山庄下一步该做什么?”贾诩想了很久,总是无法抓住问题的关键所在,于是就直接问了出来。

    “什么都不用做!”刘正意味深长的说道:“太史慈的战死,只是抛砖引玉。至于剩下的事情,就交给别人去做吧!”

    贾诩一听就明白了。太史慈死后,关家和太史家全面对抗,给了魏蜀吴三国的统治者足够的启示。既然是消化不了的世家,那就用大义的刀剑宰了吧!

    筑阳关被攻破以后,关兴退回了汉中。关家的力量已经削弱了七成,再也无法令诸葛亮忌惮。蜀帝刘备仁义传世,绝对不允许赶尽杀绝的事情发生。

    诸葛亮本以为削弱军方力量的大计从此夭折。谁知道峰回路转,上庸的孟达居然一箭未放就投降了兴汉国。麒麟镇帅军入主上庸,梅园实力大增。

    想要拿孟达的投降大做文章,就必须要找到突破口。诸葛亮想到了张松。

    张松为人谨慎,倒也没有什么太多的痛脚。只是其兄张肃正在争家产。这就成了张家唯一的破绽。

    张松与孟达为友,只不过相隔甚远,不足以用上庸之事作为张松的罪证予以发难。

    堡垒都是从内部攻破的。蜀帝刘备为了巩固太子刘禅的地位,刘封进了宫,从孟达联想到张松。这怀疑的种子一旦种下,就不可避免的疯狂生长了。

    简雍找到张肃,以家主之位作为诱饵指证张松。

    张肃果然坑弟,把多年前张松出使梅园,并且献上西蜀地形图旧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翻了出来。

    仅仅是陈年旧事,也不足以让张松万劫不复。谁知道孟达投降之后到了南山军校,看到了沙盘版的益州地图,情不自禁的想到了书生意气的当年。

    孟达这一念旧,就想起了当年的两位老朋友。法正的坟头上已经开始长草了,剩下的那一个就是张松。就这么一个念头,竟然鬼使神差的写了一封信,尽叙友谊之余还邀请老友到南山军校讲学。

    写了信,又在第一时间通过英雄酒肆的渠道寄往成都。也许张松时运不济,那送信的人并不了解张家兄弟的矛盾。张肃代为签收之后拆开一看,吓得不敢说话了。

    张肃把信交给了简雍,进献地图是陈年旧事,这孟达的邀约却是发生在眼前。蜀帝刘备一直看重忠义,对于张松的事情老账新账一起算,绝不姑息!

    可怜的张松,被大哥坑也就罢了,连多年的老友孟达也送上了致命的一刀。

    马谡奉旨主审张松叛国案。进献地图的证人是当年随行的护卫,算是认定确有其事;至于孟达的书信,张肃拿出英雄酒肆的快件,确认收件人为张松。孟达在成都的管家也出面指证,书信确实为主人手书。

    人证物证齐全,张松的案子就做成了铁案。在张松本人没有到堂的情况下,马谡签发了海捕文书。

    出差的张松刚进成都,就被城门校尉拿下绑赴刑场。

第752章 张任伏诛

    张松稀里糊涂的到了刑场,又莫名其妙的听了宣判。还没有来得及自辩,就被一刀两断身首异处,算是死不瞑目。

    马谡为什么急于处死张松,当然是为了张家的产业。马家跟随蜀帝刘备进入益州,基本上全盘接收了刘璋时期的格局。那有限的收益关羽拿了大头,张飞也占了很大一部分。轮到马家的时候,连残羹剩饭都算不上了。

    马谡为刘备进益州忙里忙外了多年,到最后在益州世家的排名中流落到了二十名开外。张松的张家是益州世家的重要成员。这次的借题发挥,让马家获得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崛起机遇。

    只是狼多肉少的格局,马谡主审张松的收益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高。张任的张家才是益州四大世家之一。扳倒张松只是一个引子,拿下张任才可以让跟随蜀帝刘备的老人吃得满嘴流油。

    张松足智多谋,只不过在面对拳头的时候成了糊涂鬼。张任可就不一样了,屯兵剑阁,随时都有能力切断成都与汉中之间的联系。特别是在上庸纳入梅园体系之后,剑阁就成了益州的咽喉。张任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

    马谡为了把张松的案子引到张任身上,直接去丞相府找诸葛亮商议对策。

    “马参军,当年跟随老州牧进益州的老人,并不是人人都像张任将军那般得志!”诸葛亮实话实说,意味深长的提醒马谡。

    马谡得了诸葛亮的提醒,立即按图索骥的找到了那位跟随刘焉就职益州牧的老人。

    老人告诉马谡说:“马大人,当年州牧大人势单力薄,全靠张任将军代为周旋。”

    “据我所知:当年老州牧奉旨牧守益州,张任将军随行护卫。仅有数百随从,怎么可能撼动益州世家的传统力量?”马谡故意把话题往需要的地方引。

    老人直接透露了一个秘密——刘焉持节就任益州牧,宴请当地世家的代表。张松当时年幼,跟随张家的家主赴宴。

    席间,张任舞了一套百鸟朝凤枪法。张松正值崇拜英雄的年龄,吵着闹着要拜师学艺。小孩子的胡搅蛮缠,搞得张家家主好生为难。倘若拒绝,又恐伤了州牧大人的脸面;要是让张松拜了师,又会与益州世家产生隔阂。

    眼看就要冷场了,老州牧刘焉突然提出了一个折衷的办法——让张任与益州张家叙同宗,排辈分。一番折腾之后记录在案,张任成了张松的平辈,益州张家的一支。

    就这样,张任成了益州世家的一份子。他不仅成了州牧刘焉与益州世家的联系纽带,还借助身份优势迅速的吸引附属家族。

    在州牧刘焉的全力支持下,张任成了益州第一将。蜀王刘璋上位之后,张任所在的张家支脉一举压过了主脉,成了益州张家唯一的武力代表。

    两个张家合而为一,蜀王刘璋也会睡不着觉。后来张松长大了之后,长年累月游历益州全境,绘制出了流传千古的西蜀地形图,为后世了解西蜀地理提供了极其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张松一图成名,可是益州山林瘴毒袭身,导致了发育不良,面容奇丑。张家笃信相由心生,想要剥夺主家的传承权力,由张任支脉继承。

    两个张家闹得不可开交,最后直接分道扬镳。好在张松的才干不错,又有张任的暗中照拂,倒也稳中有进。

    蜀帝刘备入主成都之后,各级府衙辞旧迎新。老书吏由于年迈体衰致仕回家。在成都寻了一所宅院养老。临行之时,把当年的那份宴会记录留作纪念。

    “蜀帝陛下最重传承,老人家可否将当年的宴会记录献给陛下,作为张将军入主益州张家的凭证?”马谡问道。张松案发,按理应该让张肃继承家业。然而马家要发财,必须要找个借口才行。

    “马大人稍等!”老人起身拱手说道。

    一刻钟之后,马谡拿到了宴会记录,上面着重强调了张任与益州张家叙同宗的重大事件。

    有了宴会记录,马谡随时随地可以拿下张任。想要扩大张松卖国案,张肃就必须要处理掉。蜀帝刘备一不做二不休,以刘璋的名义灭了张肃满门。

    马谡贼喊捉贼的查案,不仅吓死了刘璋,还成功的把脏水泼到了张任身上。进成都办大案,普通人根本就做不到。张松被杀,是张肃举告。

    张任一直与张松有着那段香火情分,替友报仇也是人之常情。不管别人信不信,反正马谡信了。光明正大的让剑阁张家背黑锅,是蜀帝刘备的心愿。

    马谡到了剑阁,直接送贴拜访张府。

    “张肃灭门,所有的证据都指向了将军!”马谡开门见山的说。他没有兜圈子,剑阁张家,就是煮熟的鸭子,想怎么吃就怎么吃!

    “马大人英明神武,一定知道张任冤枉!”张任极力自辩。张肃灭门的影响太坏了,替卖国贼张松行大恶之事,是剑阁张家也担不起的罪责。

    “我来到剑阁,就意味着陛下已经认定是你!”马谡知道张任行凶子虚乌有,可是为了分食剑阁张家,有些时候不得不狐假虎威。

    张任抗辩无效,为了保全张家自裁。马谡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借此机会接手了剑阁的兵权。重新挤入了益州重臣排行榜。

    诸葛亮通过马谡,成功的拿到了第一份军权,剑阁的兵权。永安的张苞、汉中的关兴,纷纷向丞相府宣誓效忠。严颜告老,吴懿接着辞官。出师表一问世,蜀军首出祁山。

    兴汉山庄中,刘正看着英雄酒肆翻印的出师表。

    “庄主,诸葛亮为了伐魏,居然借题发挥弄死了张任?”贾诩问道。他觉得成都方面的决策存在着重大的失误。

    “庄主,我认为诸葛亮的伐魏计划难以成功!”郭嘉分析说:“马谡是诸葛亮最信任的人,张任为了张家选择了自裁。马家居然赶尽杀绝中饱私囊,这伤了剑阁诸将的心。伐魏物资储备不足。张苞从永安移师阳平关,后勤保障并没有提前调运。关兴从筑阳关退回汉中,南郑储备的物资消耗一空。仅凭剑阁的物资,以一郡财富对抗雍、凉二州的力量,纯粹是以卵击石。”

    “诸葛亮太急了,又过于书生意气!”刘正读着出师表,不以为然的说道:“要是我没有猜错的话,蜀军的计划是以十五万大军,拿下雍、凉二州的五郡之地。一口吃不成大胖子,诸葛亮过于相信蜀汉的仁义了。五郡归附蜀汉不是问题,问题是五郡的世家和百姓都不会替成都拼命。只占便宜不吃亏,那些人只会做墙头草。”

    “奉孝,要是由你出师北伐,你会怎么做?”贾诩倒是考起了郭嘉,反正说上一说,没准儿会替将来伐魏提供一些思路。

    “文和,你这考题也太简单了点儿!”郭嘉胸有成竹的说道:“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只要拿下陈仓,不仅可以解决补给问题,还可以任意的选择攻击方向。”

    “这个计策太老了!你认为曹魏方面会中计吗?”刘正出口反驳。

第753章 首出祁山

    “庄主,计策不怕老,管用就行了!”郭嘉大声说道:“据我所知,曹魏方面可以与诸葛亮抗衡的将领只有两个,司马懿算一个;司马师算半个,曹真也算半个!至于想要击败诸葛亮的人,曹魏没有,东吴没有。兴汉国中的统帅,守成有余进攻不足!”

    “奉孝,你这话也太危言耸听了吧?”贾诩有些不服气,大家都是谋士,为什么诸葛亮会秀出天际。

    “文和,奉孝的话里没有任何句水分!”刘正说道:“假如只是一对一的较量,没有人可以正面硬撼诸葛亮。只不过国势之争,咱们可以在多个方向开战。蜀相诸葛亮能耐虽大,也只能掌握一个方向。就拿即将开启的伐魏之战来说,蜀军的重心在凉州方向。兴汉军直接进攻永安。我倒是想问一问——诸葛亮会分身术吗?搞不定多智近妖的诸葛孔明,还拍不死一堆小杂鱼吗?”

    “庄主,你的意思是说拖着诸葛亮就好了,直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那一刻吗?”贾诩恍然大悟的说出了积压多年的感悟。怪不得当初刘正会跑遍半个华夏,鲁、黄两家的钱粮,更是成了南山城筹建的根本所在。特别是讨伐黄巾军大起义的那段日子,只要人和钱粮,不要勋绩虚名。

    “庄主,我懂了。诸葛亮再怎么能耐,也变不出粮食和人口!就像一位高明的赌徒,却拿了一手烂得不能再烂的牌!那就只能期待对手的牌更烂了。”郭嘉一针见血的指出了诸葛亮的困境。没有好牌,却想要大小通吃,不被撑死也会消化不良。

    “庄主,以你看来,诸葛亮想要取胜,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办法?”贾诩想要见识一下刘正的决断能力。

    “根据情报:诸葛亮前往阳平关之后,集结了马谡,张苞和关兴三部十五万人马!”刘正递给贾诩一份阳平关兵力调动的具体情报,然后开口说道:“既可以选择兵仙韩信当年的战法,也可以集中兵力拿下天水。十五万蜀军屯在天水,我倒要看看曹丕拿什么进行反击?”

    “只可惜诸葛亮已经老了,肯定不会选择胜算最大的战法!”郭嘉一针见血的指出了诸葛亮的心病。自从离开南阳草庐追随蜀帝刘备,伐魏就是一生的梦想。折腾了大半辈子,好不容易才在益州四塞之地站稳了脚跟。

    现如今弄出了出师表,自然不能雷声大雨点儿小。一郡之地,益州世家连汤都喝不上,赔本赚吆喝的事情,谁都不愿意做?

    诸葛亮当然知道一口气夺取五郡之地,风险实在是太大了。可是益州世家和荆州世家的利益诉求,迫使蜀军不得不冒险鲸吞,富贵险中求,万一成功了呢?

    “庄主,诸葛亮的文人习气实在是太重了!”贾诩说道:“倘若首战无功,只怕是以后再也不敢行险。”

    “文和,你随我前往蜀军大营,观看诸葛亮如何行事?”刘正决定到前线观战,亲自体验一番诸葛亮带兵打仗的本事。

    阳平关大营,诸葛亮命令文聘领兵一万,沿古栈道佯攻陈仓,对于军资配给,粮草调运精确到了每个伍。即就是每战消耗的箭支数量以及每顿消耗的粮草,都做出了周密而精细的安排。哪怕是某位将士多吃了半碗饭,或者是洒落了一斗米,都会让某一个或几个饿肚子。

    贾诩看得满头大汗,看着诸葛亮把一切安排得十分完美,总觉得蜀军就是一个机器。好的时候十分高效,一旦某个零件出了问题,机器就废了。

    诸葛亮亲率十五万蜀军移营祁山,令张苞向西收拢郡县,关兴向东与文聘配合。

    蜀军北伐,曹魏震动。对于诸葛亮的能力,由于洛神王二火的小说流传,曹丕也不敢轻视。直接派出了最强三人组。

    曹真领兵十万督陈仓,顺势抢夺古栈道,拿下阳平关;司马懿领兵十万直入天水,直捣祁山蜀营;司马师领兵十万直扑街亭,以泰山压顶之势击溃马谡,震慑蜀军主力部队。

    “庄主,咱们留在祁山也没有什么用,不如去陈仓,看看文聘如何用一万人挡住曹真的十万大军?”贾诩迫切的想要知道——曹真作为兴汉学院的研究生,究竟有没有真材实料?

    “好!”刘正点了点头,离开了祁山蜀营,到达了陈仓前线。

    好一个曹真,直接把十万魏军摆在了陈仓城外,坐等文聘的一万蜀军出战。

    “庄主,曹真那小子倒是聪明,直接亮明底牌,算是给文聘出了一道难题?”贾诩一看曹真的布置,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只要文聘足够的聪明,一定会主动撤退。

    “不错,文聘肯定是不敢主动出击!曹真把魏军变成刺猬,蜀军根本就不敢张嘴!”刘正倒是来了一些兴趣,说话的声音里充满了调侃。

    “庄主,蜀军这回算是羊入虎口了,你觉得文聘会怎么做呢?”贾诩不相信蜀军会全军覆没,只不过目前还没有想到阻止魏军进击阳平关的战术安排。

    “诸葛亮肯定会料想到这一幕,文聘应该有诸葛孔明准备好的锦囊妙计!”刘正说道。他倒是对诸葛亮有信心。

    文聘带着一万大军到了箕谷道口,一眼就看到了曹真的十万魏军漫山遍野。蜀军不敢出谷,只能拆开第一道锦囊,上面写着:骂战!

    文聘只好依计行事,骂得曹真亲率大军进入寻战。蜀军将士吓得不轻,魏军十万,一旦开战后果不堪设想。

    贾诩也想知道,文聘把曹真骂进了箕谷道,面对源源不断的十万魏军,又会有什么样的安排?魏军兵多,蜀军兵少,即便是有埋伏,也啃不下吧?

    文聘拿出第二个锦囊,上面写着:诱敌。

    蜀军且战且退,大军退入了斜谷道。魏军咄咄逼人,蜀军想要反击却有心无力。

    斜谷道可是阳平关的前哨,要是蜀军再退,汉中的咽喉要塞可就不保了。

    文聘只好拆开第三个锦囊,上面写着:烧栈道,回守阳平关。

    斜谷栈道所用的木材均为耐水耐腐的船木,想要烧毁也没有那么容易。好在诸葛亮安排的行军司马早有准备,一坛坛火油浇到了栈道上面。

    栈道燃起熊熊大火,被谷风那么一吹,跟得近的魏军前锋可就遭殃了。

    “大都督,还追吗?”魏军前锋校尉向挤到前头的曹真请示。

    “追个屁!你没看见前面的人都快被熏瞎了吗?”曹真没有好气的吼道:“蜀军用了猛火油,栈道是保不住了。”

    “咱们可以修复栈道!”前锋校尉出了一个馊主意。反正斜谷道狭窄,校尉级别也不用亲冒矢石。

    “怎么修?”曹真气极而笑的盯着那名校尉,阴森森的问道:“让魏军将士修复栈道,那不是单纯的送人头吗?要不,你去修?”

    “大都督,其实咱们人多,可以走山路,既然栈道不可行,就得不走寻常路!”魏军前锋校尉还是不肯死心。

    “就算过去几百个人,面对一万蜀军,你又能干些什么?”曹真觉得跟一个傻子交流很费劲。

第754章 士兵成长

    “大都督,不拿下阳平关,咱们走箕谷道的辛苦就白废了!”魏军前锋校尉觉得自家的大都督自从兴汉学院毕业之后,对于打仗的事情是能不打就不打,即便是非打不可,也得想尽办法推三阻四。

    “够了,活着不好吗?”曹真语重心长的说道:“尊重生命,并不是一句空话。大家都不要折腾了,都是爹生娘养的,能活着就不要往死路上挤!”

    魏军前锋校尉沉默了。跟随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立功容易,阵亡率高;跟随曹真这样的大都督,立功的机会不多,活着的可能性最大。

    暗中观战的刘正,突然有些情绪低落。曹真的小聪明只可苟延残喘,却没有办法解决曹魏面临的危机。跟随大都督曹真的人没有办法建功立业,久而久之肯定会离心离德。

    富贵险中求,军人不管出于什么样的理由走上了战场,立功受赏就是主旋律。有道是: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文聘只有一万大军,曹真手握十万雄师。倘若强势拿下阳平关,进可攻,退可守。整个雍凉战局的主动权就会被曹魏掌握。

    曹真的浅尝辄止,让魏军一直处于被动。没有牺牲也就意味着没有功劳,更意味着军中晋升渠道的堵塞。锐气被磨灭不说,新生代将领得不到晋升的机会,谁还愿意在一潭死水中混吃等死!

    曹真让大家都能活,却忽略了魏军将士的功利之心。军人之间的竞争有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更何况曹魏有三位大都督,此消彼长的情况下,属于他的力量只会越来越少。没有人愿意窝囊一辈子,特别是军人,不想晋升,挡住的不只是一个人的路,而是一群志同道合者的路。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军人没有安逸。

    有人觉得百战余生的老兵价值最高,刘正也没有否认。只不过对于那些不把晋升当回事的人,他从心里觉得悲哀。为什么总有无德无才之辈占据要职?老兵之所以可以百战余生,那是因为在战场上有无数的同袍为其挡刀。

    兴汉军训练营一直用老兵作为教官。可是有的人做了一辈子的老兵,蹉跎了无数岁月,宁肯埋没才华,也不扛起那份属于军人的成长责任。可是事情总得有人来做,有经验的人不愿意干,没有经验的人硬着头皮也得上。

    曹真就是很好的例子。以十倍的兵力对阵文聘,只要肯付出重大的牺牲,拿下阳平关,绝了蜀汉的伐魏之心。到时候魏军想打就打,不想打就守。战争的主动权永远为魏军所有。

    可是曹真忘记了军队需要锐气和血性。斜谷栈道的火,不应该成为魏军长驱直入的阻碍。蜀汉掌握阳平关,就等于完全拥有开战的主动权。

    “其实斜谷攻防战是魏帝给曹真建功立业的机会!”贾诩认真的组织语言说:“诸葛亮大军伐魏,就等于给魏帝曹丕调整军方架构的机会。司马家势大,必须要予以压制!这才有了十万对一万的格局!”

    “文和说得不错!”刘正深有同感的说道:“魏帝曹丕,最信任的还是曹家人。只可惜曹真会错了意,平白无故的把功劳让给了司马师。”

    曹真所负责的陈仓战场,对手文聘只有一万蜀军。这摆明了就是魏帝曹丕把拿下阳平关的功劳拱手送给陈仓前线的将校。

    按照战场的态势,曹魏的三位大都督分别负责三处战场。街亭战场是马谡对阵司马师。马谡五万战斗力最强的剑阁蜀军精锐,对阵东拼西凑的十万魏军。简直就是劳而无功的典型。

    司马懿对阵天水诸葛亮的蜀军大本营,兵力多少不用讨论,双方主将都是成名多年的人物。这样的交锋,谁也占不了多少便宜。

    陈仓方向的情况,简直就是给曹真送上一份插手司马师所部的大礼包。倘若拿下阳平关,立了功的将校依例升迁,街亭方面的乱战魏军腾出的位置,司马懿没有机会接手,就只能由曹真捡漏了。

    然而曹真的退却,让魏帝曹丕的谋划落空不说,还让陈仓将校对曹家彻底的失望。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

    曹真在陈仓兵不血刃的挡住了文聘的进攻,作为防守的一方来说算得上是功德圆满。可是街亭是魏军绕不开的一道坎。司马师只能选择强攻。两处战场一对比,即便是曹丕有心偏袒,也不得不考虑人心向背。

    拿下阳平关,司马师只能吃一个哑巴亏,空出来的位置也只能是陈仓有功将校接手。可是曹真的选择失误,注定了陈仓魏军的表现差强人意。即便是长安方面想要做一些手脚,也不能胡乱的任命了。

    “庄主,曹真是一个好人,我只是觉得可惜了!”贾诩说道。他觉得魏帝曹丕选择曹真作为扛鼎人物与司马师打擂台,其实是一种重大的失误。陈仓魏军一直是魏帝曹丕的嫡系。十万对一万,就是诚意满满的送功劳。

    然而曹真没有领会魏帝曹丕的真实意图,坐失扩大军权的良机。陈仓将校有从龙之功,反击蜀军明摆着就是酬功。只可惜识人不明,用错了统帅。陈仓魏军交到曹真的手里,算是彻底的废了。

    “曹真害怕功高震主!”刘正说道:“毕竟是曹操信重的义子,魏帝曹丕能弄出七步成将的兄弟阋墙事件,对于赐姓曹的曹真来说敲山震虎。不表现得乖一些,后果难以预料!”

    “我只是觉得曹真想错了!”贾诩望着徐徐后退的魏军说道:“他这一退,倒是消解了魏帝曹丕的疑心病。然而有得必有失,算是把陈仓将校往死里得罪了。”

    刘正笑而不语,曹真把政争放在了首位,却忽略了军队的根基。短时间内会如鱼得水,时间久了会发现没有军中嫡系的大都督,所有的权势都是空中楼阁。

    魏营之中,大都督曹真靠在座位上。对于撤兵的决策,他没有后悔。商君变法的故事,兴汉学院的求学经历,都让他情不自禁的选择了明哲保身。

    陈仓将校是魏帝曹丕的嫡系。一旦魏军强行打通斜谷道进攻阳平关,十万陈仓魏军,只怕会伤亡过半。真要到了那个时候,有功的将校是魏帝曹丕的嫡系,升了军职也不会感激大都督曹真。

    然而那些牺牲的陈仓魏军将士的家人肯定会把怒火洒向大都督曹真。这是一次赔本的买卖,根基浅薄的他,肯定是无法承受陈仓将校的反攻倒算。

    拿陈仓将校的血染红大都督曹真的官帽子,这样的名声谁也扛不起?要是换了热血冲动的年龄,曹真倒是会不顾一切的抢攻。只是经历了曹植的事情之后,老成持重就成了新的标签。

    将校无功难以升迁,为难的只是魏帝曹丕。曹真可不傻,也不愿意替长安方面舍身灭火。战事一旦掺杂了政治,就会变得复杂阴暗。

    “军人,还是不懂政治的好!懂得多了,做事的时候就会忍不住的胡思乱想!”刘正看着曹真的备忘录,缓缓的说出了一番话。

第755章 街亭军议

    曹真的选择暂时的保住了小家和将了魏帝曹丕一军。长安方面的酬功计划落空了。

    陈仓魏军各回驻地,战事宣告结束。刘正和贾诩前往街亭,正值马谡与裨将军王平议事。

    “马将军,丞相有令:大军依托街亭城池,当道下寨!得关兴、张苞两位将军合兵一处,再行反击大破魏军!”王平望着帐中诸将,坚持以诸葛亮的安排为准。

    “王将军,你本为魏军校尉,后来弃暗投明。陛下英明神武,破格提拔为剑阁军裨将。你不思报效,反而陷众军于死地,你究竟安的是什么心!”李盛说道。他是益州世家的代表性人物,对马谡的才能绝对信任。

    “当道下寨是丞相的安排,本将只是执行军令,我问心无愧!”王平嘴笨,再加上出身有问题,根本就没有办法反驳。言必称丞相,是他唯一的应对手段。

    “好一个问心无愧!”参军黄袭冷笑着说道:“王裨将不痛不痒的一番话,就想拿五万剑阁儿郎的生命开玩笑!丞相的安排?丞相到过街亭吗?”

    王平无言以对。街亭的情况他也清楚。城池狭小不说,城墙也是年久失修。诸葛亮只想到了据城而守等待大军会合,却没有想过以街亭的城防,如何抵御十万魏军的进攻?剑阁军如何撑到大军会合的那天?

    魏军大都督司马师可不是庸手废物。十万大军到了街亭,总不至于看到蜀军守城就不攻了吧!街亭城池的防御力几乎为零,以五万剑阁军正面硬拼会有什么样的结果?怪不得同为裨将的李盛会怀疑王平的忠心,这样的事情换了谁也心存疑虑呀。

    马谡有些头痛了,李盛和黄袭在剑阁军中的威望很高。两人一起质疑王平,军心可就不稳了。更何况用五万剑阁军正面迎击司马师的十万魏军,军中将领又没有办法齐心协力。这样的仗还能打吗?

    王平是魏军降将,谁敢保证他不会思念故国而反戈一击?外有司马师十万大军,内有忠奸难辨的降将存在。当道下寨,这与送人头有什么区别?

    马谡倒是愿意相信王平对蜀汉的忠诚。可是李盛和黄袭不愿意冒险。剑阁军是张任一手创建,马谡的威望不足以掌控五万大军。

    这就好比一个三岁小孩手握十石弓,只怕是伤敌不成反伤己。马谡威望不足,面对搬出诸葛亮军令的王平也有些束手无策。试想换上关兴,或者是张苞,区区的一位裨将军,敢明目张胆的质疑主将的决策吗?军心不定,仗怎么打?

    李盛坚持己见,当道下寨就是送死。黄袭也认为守着街亭小城,那就是拿人命拼。剑阁军不怕死,可是以卵击石的送死,谁也不愿意做?

    最关键的问题是——王平如何安排?益州老人不信任魏军降将,安排在前锋,万一反戈一击,五万剑阁军就得死无葬身之地;安排在中军,关键时刻反水也足以让剑阁军损失惨重;安排在后军,一旦里应外合,剑阁军就万劫不复了。

    马谡左思右想,决定分兵。反正李盛和王平尿不到一个壶里,强行抱团大家都没有心思作战。还不如分开,即便是王平反了,也不过是一万大军而已,主力不会伤筋动骨。

    “丞相从来都没有亲临街亭,不知大军危情。本将决定:裨将军王平,领兵一万镇守城池,一应军机要务,均可自行决断!其余诸军,随本将一起前往南山安营扎寨!军令如山,不得有误!”马谡决定信任李盛和黄袭,根本就不敢把王平带在身边。

    “得令!”李盛领命出去整军。黄袭忙安排分兵的具体事宜。王平独留中军大帐与马谡对峙。

    “丞相军令,将军怎好违背?似这等乱命,请恕末将无礼!”王平不愿意领命。

    “王将军,事急从权!李盛将军和黄袭参军的态度你也瞧见了,倘若不分兵,剑阁军还有能力继续打仗吗?我意已决,不必再议!”马谡说道。军令既下,不容更改!他可以向王平解释,却没有办法继续执行诸葛亮当道下寨的军令。

    “得令!”王平无奈。马谡初掌剑阁军,压不住李盛那样的悍将和黄袭那样的军中老人。作为魏军降将,主动挺身而出与故主大战的动机让剑阁军上下心中不安。

    要知道降将通常都会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不与故主为敌!可是王平的行为已经打破了禁忌。李盛是一员老将,肯定会发起质疑——究竟是什么样的缘由,才会不顾一切的与昔日的同袍刀兵相向?

    马谡忍不住的对诸葛亮的安排表示不满。跟魏军主力决战,居然把降将王平安排在军中,这不是故意羞辱降将吗?尽心尽力会被人斥责为忘恩负义;不尽心又会里外不是人。

    “王将军,好自为之!”马谡无法再多说什么。剑阁军不信任王平的矛盾已经爆发了,再怎么说也无济于事。军人讨厌背叛,更会对那些拿起刀枪砍向昔日同袍的人深恶痛绝。倘若有机会弄死,绝对会下黑手。

    王平离开之后,马谡望着街亭的地图沉默不语。张任受张松牵连而死,剑阁早就心存不满了。诸葛亮安排王平协同作战,算是犯了兵家大忌。

    刘正看着纠结的马谡,总算是明白了蜀军当前的处境。以弱势之师迎击强敌也就罢了,军中将校不和才是问题的关键。

    马谡新领剑阁军,王平居然敢针锋相对。这不是变相的鼓励下级我行我素吗?一支无法如臂指使的军队,是没有办法打胜仗的。

    李盛、黄袭和王平,三个人三种想法,作为主将的马谡,只能跟众人妥协。李盛是益州世家的武力代表,他的话几手决定了剑阁军的行动;黄袭支持李盛,纯粹是为了少死人。

    伐魏之战,益州不缺物资,就缺青壮人口。要是五万剑阁军在街亭丢了,只怕是没有机会恢复实力了。益州世家正在想方设法的侵吞蜀汉人口。奴籍的存在,让赋税人口急剧下降,蜀汉兵源枯竭。

    李盛不想身后的世家大出血,就只能在减少战损上下功夫。借王平的身份发难,就是向马谡表明剑阁军的态度——守街亭可以,拼命不行!

    剑阁军死不起,正面硬刚的消耗战,就是天王老子也不能让李盛带着儿郎们血战。街亭的防御不堪一击,拿五万对抗十万,黄袭也不愿意死人太多。

    剑阁军不会替马谡拼命,大家在张任的领导下据守险关,如今却要用血肉之躯对抗曹魏铁骑,谁也想不通!

    “军心不稳,这场街亭之战算是败了!”贾诩一针见血的说道:“以诸葛亮的智慧,为什么不让关兴、或者是张苞主持街亭战事?”

    “诸葛亮打压益州派多年!”刘正倒是猜透了诸葛亮的打算,于是就说道:“文和,马谡这回算是完蛋了,搞不好还会连累马家。”

    贾诩暗惊,益州世家被诸葛亮打压的时间太长了,已经积攒了很多怨气,马谡的存在,就是为了让那些心存不满的人泄火。

第756章 街亭之败

    刘正知道诸葛亮厉害,即便是拿马谡让益州世家泄火,也会连消带打的削弱李盛的李家和黄袭的黄家。

    “怪不得王平会出现在街亭前线,纯粹是给马谡添堵的搅屎棍一根嘛!”贾诩说道。曾经漠视生命的毒士,如今变成了毒舌。

    “有王平在,马谡赢不了!”刘正直到这一刻,才明白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马谡已经逃不掉了,剑阁军中的李家和黄家经此一役也会元气大伤。

    王平的存在,已经贴上了马谡必败的标签。降将的潜规则,诸葛亮真的不懂吗?只是马家能不能顶住益州世家的怒火还得两说。蜀汉缺将,也不至于少了一个曹魏降将就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了吧?

    “马谡要是够聪明,就会选择战死在街亭南山!”贾诩说道:“人死债消,也不至于连累马家。倘若心存侥幸,马家就得大伤元气。面对益州世家的总动员,马家最小的代价就是马谡阵亡。要是不死,军法不容,国法也等着他!”

    要是没有王平作为搅屎棍,马谡还有机会让剑阁军俯首帖耳。军议上闹了那么一出,谁还会对一个无能的软蛋言听计从。

    王平一闹,人心就散了。马谡能耐再大,也架不住军心涣散呀!倘若没有分兵,倒有几分挽回的余地存在。只可惜分兵之策,彻底的断绝了剑阁军取胜的希望。

    “临战内讧,以诸葛亮的精明,怎么可能出现这般重大的用人失误呢?”刘正说道。他情愿自己是误判了,也不愿意诸葛亮是在有意坑害马谡。

    只不过事实就摆在眼前,马谡初掌剑阁军,居然放在第一线承担正面消耗任务。倘若万众一心也就罢了,又让魏军降将王平协同。这就会让益州世家寒心。

    马谡南山扎营,王平独守街亭城池。当刺候把司马师和十万魏军即将抵达街亭的消息带回军营,留守的蜀军将士忙悄悄撤离。

    司马师兵不血刃拿下街亭,南山的马谡如鲠在喉。倘若魏军视而不见直扑天水,四万剑阁军依山顺势而下,断绝魏军粮道易如反掌。

    “大哥,查清楚了。南山蜀军是四万剑阁军,主将马谡,裨将军李盛,参军黄袭!”司马昭拿着一份情报仔细的读了起来。

    “二弟,据我所知:剑阁军可是五万人马,如今少了一万不说,叛将王平更是不知所终。”司马师拿出三日前的探报,仔细的比对了一番之后,才发现南山的剑阁军少了一万人马,敌裨将军王平也不在掌握之中。

    “大哥,据传敌主将马谡不尊诸葛村夫的号令,坚持移师南山。叛将王平誓死抵制新的将令,最后只能分道扬镳!”司马昭倒是没有任何的隐瞒,把道听途说的消息也一五一十的讲了出来。

    “原来如此,这就好办了!”司马师笑了。蜀军主动出击,在街亭却摆出了一副拼命的架势。新官上任也就罢了。王平身份敏感,居然用在关键的位置上。这剑阁军只怕是完蛋了。

    诸葛亮赔上一个马谡,把五万剑阁军从精锐之师搞成三流部队。也许用不了多久,当年蜀中第一将张任打造的剑阁军精锐,从此之后就会淹没在历史长河之中。

    对于诸葛亮自毁长城的行为,司马师倒是乐意推波助澜。南山蜀营看似居高临下,实则愚蠢至极。四万人马上山,饮水的问题如何解决?

    要是按部就班的攻山,马谡的安排倒是十分高明。可是司马师不是一个按常理出牌的人。魏军经过佯攻确定南山蜀营为剑阁军主力之后,立即投入重兵切断蜀军的取水通道。

    为了消耗蜀军储备水源,司马师下令放火烧山。马谡算到了魏军攻山,却没有想到会有人冒天下之大不韪烧山。从大火燃起的那一刻起,蜀军的战败就不可避免了。

    “诸位:敌魏大都督司马师封山放火,南山大营守不住了。丞相命我等固守街亭待援,我意坚持血战到底,哪怕是拼到最后一个人,也不放弃阵地!”马谡沉声说道。他倒是有几分血性。

    “将军,既然失败已成定局,再打下去剑阁军就得全军覆没。我不同意拿剑阁儿郎进行消耗!”裨将军李盛不想死得窝囊。

    “将军,突围吧!”参军黄袭建议道:“司马师有十万大军,在南山下牵制剑阁军的只有三万人马,剩下的七万人马,王平的一万人马如何抗衡。更何况裨将军王平忠奸未明,丞相在天水只有两百亲卫,咱们可以失败,诸葛丞相怎么办?”

    黄袭的话击中了马谡的软肋,诸葛亮是荆州派的唯一支柱。如今正是荆州派与益州派对抗的关键时刻。参军黄袭的话用心不良,却让马谡不得不考虑诸葛亮的安危。

    在马谡的眼中,街亭可以丢,诸葛亮不容有失。南山蜀军的突围行动很仓促,算是打了司马师一个措手不及。只不过魏军兵多,蜀军的建制混乱。

    马谡、李盛和黄袭靠着胯下骏马,率先突出了重围。剩下的剑阁军群龙无首,慌不择路的逃往天水城。

    裨将军王平见南山大败,忙立旗聚兵。

    “大哥,为什么不派大军随后掩杀?”司马昭有些不解。

    “二弟,马谡都逃了,继续打有什么必要呢?”司马师意味深长的说道:“剑阁军是益州的精锐,让荆州派的马谡败了一回。要是我没有猜错的话,将来执掌剑阁军的人,只会是叛将王平。”

    “大哥,你的意思是说诸葛村夫会把剑阁军交给叛将王平?”司马昭一听就懂了,于是就说道:“南山之败,剑阁军上下肯定会对叛将王平心存怨恨。即便是从了军令,只怕也会阳奉阴违。”

    “要是诸葛村夫杀掉马谡和李盛的话,街亭之战就完美了!”司马师若有所思的说道:“魏军儿郎都是青壮,没有必要为了一群废物点心流血牺牲!”

    “胜负乃兵家常事,诸葛村夫至于杀人吗?”司马昭难以置信,倘若马谡死于军法,只怕蜀军上下就彻底的完蛋了。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一旦蔓延全军,蜀军再无进取之志。

    “不好说!”司马师也猜不透诸葛亮的真实想法。他只是隐隐约约的觉得文人带兵,若是不能以武服人,那就只能靠军法压制了。倘若马谡刑诛,实为天佑魏国。

    魏军故意放水,王平收拢败军的事情十分顺畅。不过三日光景,竟然收拢了三万南山败军。魏军主力出街亭直奔天水。蜀军初败,难捊其锋,王平只得拔营,连夜退往天水方向。

    “文和,你觉得司马师的表现怎么样呀?”全程观战的刘正望着漫长的行军阵列,忍不住的考校起身旁的贾诩。

    “学以致用,曹真不是对手!魏国有麻烦了。”贾诩直言不讳的回答说:“司马家的实力已经开始占优,只要司马懿不膨胀,有耐心,后面的事情就会水到渠成。”

    “曹魏内部也该耗一耗了!”刘正说道。他决定帮诸葛亮一把,以免司马懿被贪功之人裹挟攻打天水城。

第757章 空城之计

    刘正说做就做,带着贾诩马不停蹄的赶到天水城。

    临近天水的时候,司马懿带着十万魏军距离天水不足三十里。

    “庄主,即便是咱们告诉诸葛亮司马懿大军将至,也无力回天!”贾诩说道。他知道蜀军十五万,合兵一处倒是可以与魏军一战。只是张苞远在羌人聚居地,关兴也距离天水太远了。即便是诸葛亮急令回师相救,远水也解不了近渴。

    “文和不必担心,只要司马懿迟疑一日,马谡败军必回天水!”刘正说道。他相信只要诸葛亮手边有数万大军,肯定会完虐司马懿。即便是不能取胜,也会全师而退。

    “现在就看诸葛亮怎么拖上一天的时间了?”贾诩也想知道,与火凤凰庞统齐名的卧龙,到底有什么样过人的本事。军政双绝诸葛孔明,一直以来都是兴汉军上下学习的榜样。

    “文和,为保万无一失,也让武威百姓少受一些战乱的苦,拜托你亲自出马,保全诸葛亮一命!”刘正本不想插手战事,可是司马懿挟大势抢攻,天水空虚,为了保全蜀军元气,也只能出此下策了。

    “庄主,将星公约!”贾诩可不想知法犯法,哪怕是拥有豁免权,也不愿意动用。

    “只要不伤人,就不算违反将星公约!”刘正郑重其事的说道:“落叶归根,洒扫街道!顺便吓一吓那司马懿,见识双杰斗智,也不虚此行!”

    贾诩听了刘正的话,知道老顽童庄主想要看大戏。没有什么可说的,登台表演就是了。

    贾诩化身城外老农,偶遇路过的魏军。由于感念诸葛亮出榜安民的大德,决定进城通风报信。

    “诸葛丞相,那司马懿带着十万大军,距离天水城不远了!”贾诩装做惊慌失措的说道。诸葛亮身后的两名书童更是面如土色。

    “丞相,祸事了,咱们快走!尽快离开这里!”负责抱剑的书童见诸葛亮沉默,忙胡乱的建言。

    “肃静!”诸葛亮四平八稳的说道:“现在走已经来不及了。案牍劳形,本相乘不得马,只能坐车!倘若离城,遇上魏军轻骑,只怕难以脱身!”

    诸葛亮提出了空城之计,众人觉得大有可为。然而城门洞开,洒扫街道,又有谁可以在十万大军的威压下安之若泰呢?

    “丞相,城上弹琴,三个人就足够了。只不过洒扫街道的人选暂缺呀!”抱剑书童说道:“十万大军云集杀气腾腾,即便是训练有素的亲兵将校,也顶不住那种压力。”

    “老朽已经是半截身子埋进黄土的人了。洒扫街道,就交给我了!想必司马懿小子,也不能欺负老人吧?”贾诩见诸葛亮沉默不语,忙主动请缨负责洒扫街道。

    “老人家,大军杀气腾腾,实在是慑人心魄!”抱剑书童对贾诩没有信心。战场之上,十万大军集中在一个区域,那种气势足以摧金断玉灭人心气。

    “无妨!”贾诩佯怒说道:“要是怕的话,老朽也不用站在这里了。”

    “老人家,多谢了!”诸葛亮决定拼一把,反正走不了,倒不如轰轰烈烈的冒险。

    一切安排妥当之后,天水城门洞开。入眼处,贾诩手执笤帚缓缓的洒扫街道。

    城头上,诸葛亮净手焚香,盘膝而坐,琴案俱备,只待声扬。司马懿大军距城一百五十丈,琴声起时,万马齐鸣。

    魏军止步,司徒王志一步与司马懿并肩而立,建议说:“诸葛亮匹夫不识时务,如今濒临绝境又在故弄玄虚。大都督不如挥师攻城,天水城门洞开,必定一鼓而下!”

    “司徒大人,据我所知:诸葛亮一生谨慎,从不弄险!此番城头安坐弹琴,恐怕想赚我军进城,不得不防呀!”司马懿说道。他的心头萦绕着淡淡的危机。不致命,却总是教人无法安心。

    对于王志的提议,司马懿本想派一队人马前往试探,只是话到嘴边又犹豫了,似乎脱口而出就会大祸临头。

    天水城头,诸葛亮见司马懿不进不退,精神高度紧张。眼看一曲将尽,魏军依旧剑拔弩张。抚琴之道,贵在专心。分心事琴,必将弦断音夭。

    诸葛亮受魏军杀气影响,指尖力道骤然增加。拨弦之际,由于弧度过大。“嘎嘣”一声脆响,伴随着最后一个音符传入了司马懿的耳朵里。

    贾诩看似漫不经心的挥动笤帚洒扫街道,其实城头上的一举一动都在脑海之中闪烁。直到弦断的那一刻,才知道大事不妙。一旦司马懿理解为诸葛亮心虚,魏军只需一个冲锋就坏事了。

    千钧一发,贾诩只好运转真气弄出了万马奔腾的声音。司马懿先是听到了城头弦断,紧接着又听见了万马奔腾。魏军马匹受惊,齐齐倒退一步。

    “撤!”司马懿立即下令。王志心存疑虑。只是那万马奔腾的声音犹在耳畔,质疑的话也就说不出口了。

    诸葛亮虚惊一场,在天水城头上目送司马懿离开,心中却在琢磨万马奔腾源于何处?突然想起洒扫街道的老人,忙命抱剑书童去请。

    一刻钟之后,抱剑书童独自回到诸葛亮身边说:“丞相,洒扫老人已经回家,只在地上留下了字:善待百姓!”

    “天佑蜀国!天佑我军!”诸葛亮仰天疾呼。对于老人的遁走,他只能不了了之。

    贾诩回到刘正身边,对于最后留字的举动暗自得意。传播善念,关键在于恰逢其会。有了“善待百姓”那四个字的存在,天水城中的洒扫街道就没有违背将星公约的宗旨和使命。

    “文和,感觉怎么样?”刘正问道。他虽然说已经过了出风头的年龄,但是却看着一直明哲保身的老伙计表演了一出精彩的节目。万马奔腾,留字离开,把“善待百姓”的理念种到了诸葛亮的心中。这简直就是神来之笔呀!

    “我亲自种下善因,让家乡百姓享受善果,太值得了!”贾诩心念一动,摄取一块城外山石,勾勒出洒扫老人的模样,只是在面容上模糊化处理。

    天降祥瑞,洒扫老人!诸葛亮得知以后,立即组织百姓祭拜,感念上苍大德。

    看着城中百姓,诸葛亮觉得刀兵不祥,于是就有了退兵的念头。他派人传令关兴和张苞,大军不必回转祁山,直接回转蜀中。又派人前往街亭,命令剑阁军退回阳平关待命。

    临走之时,诸葛亮突然想起了洒扫老人的交待,忙命令抱剑书童到城中询问,安排愿意入川的千余户百姓前往南郑安家落户。

    “丞相,迁徙百姓,有那个必要吗?”抱剑书童看着拖家带口的迁徙队伍,觉得纯粹是自找苦吃。把天水百姓迁到汉中以后,还有数不清的安置问题,千户人家万口人,如何与汉中原住民和睦相处?

    “空城之计瞒不了太久,万一司马懿迁怒于天水百姓,那就是本相的罪过了!”诸葛亮说道。他不能让百姓代为受过,算是践行了“善待百姓”的诺言。

    “迁民之行,蜀汉首次北伐算是不胜不败,至少弥补了剑阁军的损失,蜀军有再战之力!”刘正说道。诸葛亮的行为,在凉州大地种下了根基。只要祁山百姓不对蜀军失望透顶,蜀汉的北伐就不会断绝。

    “现在就看诸葛亮如何处置马谡了!”贾诩也明白了蜀汉的形势。荆州派与益州派角力,要是让王平捡了个大便宜,只怕会寒了人心。马谡倒了,文聘独木难支!

第758章 刑杀马谡

    刘正知道,马谡街亭惨败的事情瞒不了太久。诸葛亮首出祁山失败,肯定会遭遇益州派重臣围攻。

    “诸葛亮为了自证清白,马谡恐怕会成为平息益州派怒火的替罪羊了!毕竟那些战死的将士,是剑阁军的人!”贾诩深知诸葛亮的为难。想要化解益州派的发难,特别是张松和张任的死,都与马谡脱不了干系。益州派不是省油的灯,马谡犯了大错必死无疑。

    “诸葛亮必须要力保马谡,他受了荆州派的大恩,又是荆州派唯一的扛鼎人物。想要一碗水端平,只怕会两头不讨好!”刘正冷静的分析说:“地域矛盾无法化解。马谡要是死了,荆州派必定会离心离德,益州派已经损失了张松和张任,肯定不会念诸葛亮的好。”

    “怕只怕诸葛亮在伤荆州派之心的同时也不忘记打压益州派。”贾诩说道:“以诸葛亮的为人,肯定会致力于消解地域影响。倘若裨将军王平坐收渔翁之利,蜀汉就大势已去了。”

    “拭目以待吧!”刘正缓缓的说道。他不好评价诸葛亮的打算。从蜀汉安全的角度考虑,多元化有利于多方牵制,从而实现完美掌控。益州派和荆州派两虎相争,再引入魏国降将缔造新的派系,可以更好的平衡蜀汉势力。

    然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蜀汉地盘太小了,三方牵制就等于军力三分。即便是诸葛亮神机妙算,也没有办法形成拳头出击。益州派死了人还要遭受打压,只怕再也没有人替蜀汉拼命了。

    马谡历经磨难逃回阳平关,一进城就被诸葛亮打入大牢。尾随抵达的李盛情知不妙,准备绕道逃回成都,却被早有准备的文聘伏兵擒获。黄袭知道厉害,绕开城关从张松早年透露的隐秘小道潜回成都。

    诸葛亮秘密的前往狱中探视马谡。

    “蜀汉伐魏失败,总得有人站出来承担责任!”诸葛亮开门见山的说道:“劳而无功,必须要给蜀汉上下一个交代!”

    “谡以师事丞相,自然不惜一死护大人周全。”马谡说道:“只是益州派与荆州派的争斗不是一天两不了,怕只怕那些人借题发挥。关兴和张苞是陛下的人,荆州派只剩下文聘将军,恐怕会独木难支!”

    “先度过眼前的难关再说吧!以后的事情只能慢慢的想办法了。”诸葛亮实事求是的说道:“你死之后,马家交给我来照顾!”

    “丞相自顾不暇,何必言不由衷的虚假承诺!”马谡说道:“我这个人先斩张松,再灭张任,益州派怎么允许荆州马家继续存活。大人一心为公,希望可以抓住机会消灭派系!”

    诸葛亮觉得惭愧,益州派损失惨重,如今等着看荆州派的笑话。是大义灭亲,还是公然护短,蜀汉都会承受无法想象的损失。

    就在诸葛亮左右为难之际,王平带着四万街亭败军退回了阳平关城。数日之后,张苞退回梓潼,关兴绕过阳平关回了南郑。

    蜀汉首出祁山,与魏军三战,箕谷不胜不败,天水虚惊一场。唯独街亭,五万剑阁军折损一万。幸好迁天水百姓入汉中,倒也弥补了青壮方面的损失。

    王平领四万剑阁军回归,坚定了诸葛亮消除派系的决心。阳平关统帅部决定:奏报成都,请封王平为亭侯,进位讨寇将军,辖四万剑阁军,接替马谡成为蜀汉新的实权将领。

    对于弃军逃回成都的黄袭,直接革职永不录用。至于马谡和李盛违背军令的行为,开刀问斩以正视听。

    为了堵住悠悠众口,诸葛亮还奏报成都自请降爵贬职。蜀汉首出祁山,诸军皆不赏,王平独封侯。由于魏军降将的身份,荆州派与益州派都不满意,纷纷闹将起来。

    从成都到阳平关,上上下下、里里外外都对诸葛亮的处置很不满意。特别是剑阁军,更是出现了大量的逃兵,甚至有人为李盛喊冤叫屈。

    政争卷入前线,诸葛亮有些骑虎难下了。不待成都下旨,就在阳平关搭刑台当众斩杀马谡和李盛。人头落地的那一刻,蜀帝刘备的宣旨官简雍才赶到诸葛亮的面前。

    “诸葛丞相,陛下有旨:赦免马谡和李盛,贬为庶民永不录用!”简雍说完,昏倒在地!

    “陛下,臣有罪!”诸葛亮拜倒在地上,手捧圣旨嚎啕大哭。

    只可惜马谡和李盛已死,人头早就落地,回天乏术。

    简雍醒后,听闻马谡和李盛皆死,对于封赏王平的旨意也不敢再宣了。

    “丞相一心为公,我不敢诽谤什么。”简雍说道:“只不过益州李家肯定会不服,荆州马家也不再效忠陛下。北伐大计,再无功成之日!”

    诸葛亮一心只想消除派系,却没有想到执行军法不仅得罪了益州派,还让荆州马家离心离德。王平因祸得福,也成了众矢之的。

    简雍没有完成使命,回到成都之后,蜀帝刘备也是心存不满。违背成都谈话重用马谡在前,挑副手的时候居然弄一个魏军降将。随后又在错误的时机重拳出击,一套七伤拳过后,益州派李家损失惨重。荆州派马家更是吃多少吐多少,还折了本钱。

    马良得知马谡伏法,在书房中痛哭了三天。由于是罪杀,马家也不好公开祭奠。尸首运回成都之后草草安葬了事。

    处理完马谡的身后事,马良进宫向蜀帝刘备请辞。

    “季常何故如此,朕愿意补偿马家!”刘备觉得诸葛亮过于意气用事了。仗打败了,下一次再打不就好了。非要把人杀了。现在好了,前些日子李家通过英雄酒肆向晋阳转移祖产。这回马家又要退出政坛。蜀汉本来势弱,如些一来就更加的不堪一击了。

    “臣年迈体衰,忧伤过度!实在是不堪重负,还请陛下垂怜!”马良老泪纵横。马家失了顶梁柱,再不知进退,只怕难得善终。没有马谡作为臂助,马家注定没有前途。

    蜀帝刘备挽留无效,只得准了马良和马秉辞官。

    马良回家之后,让马秉走英雄酒肆的关系离开成都,前往并州投奔马超。

    安排好儿子的事情之后,马良在家中书房自尽。

    蜀帝刘备得知马秉逃离,正要命令简雍派人抓捕,忽闻马良书房自尽,刚拿起的笔坠落砚台,溅起的墨汁污了白纸。

    “陛下!”简雍上前一步,准备换上备用的纸张。

    “罢了!季常用命和家业换马秉的一条生路。那孩子也是朕看着长大的,由他去吧!”蜀帝刘备于心不忍,放弃了抓捕马秉。

    马良死,马秉逃的消息传到阳平关之后,诸葛亮大惊失色。他万万没有想到,杀一个马谡,居然让蜀汉失去了马家的支持。

    “难道我做错了?”诸葛亮扪心自问。

    “丞相大公无私,是马家辜负了丞相!”文聘实话实说。

    新上位的王平一言不发,剑阁军多是益州子弟,对于马家的倒霉幸灾乐祸。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剑阁军再无昔日的斗志。

第759章 二出祁山

    “想不到诸葛亮居然想要火中取栗!”贾诩说道。他对诸葛亮的计划深感佩服。连消带打的削弱荆州派和益州派。只可惜没有把握好其中的分寸,丢了李家的同时又失去了荆州马家。

    “诸葛亮书生意气,他高估了世家的忠心!”刘正认真的说道:“马家失去了马谡,那就是三岁小孩抱着黄金过闹市。谁都可以伸手,谁都可以巧取豪夺!”

    “马良死得太是时候了,短期内益州世家也不敢谋夺马家产业!”贾诩觉得诸葛亮偷鸡不成蚀把米。王平封了侯,剑阁军却不得赏,以后再也没有人敢用心打仗了。本想从马家身上割一块肉,马良用死堵住了蜀帝刘备的嘴。

    “听说马秉走的是英雄酒肆的渠道,马良用命换时间。等蜀帝刘备狠下心肠的时候,马家的产业已经到了英雄酒肆的名下。诸葛亮家无余财,蜀军的首次伐魏,大家都白忙活了!”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其实是想用马家的钱粮犒劳众军。马良以死争取时间,蜀帝刘备配合上存在失误。所有的谋划,竹篮打水一场空了。

    刘正和贾诩留在阳平关看诸葛亮的一举一动。

    就在诸葛亮主力出击,曹魏的三位大都督前往迎战的时候。兴汉军方面也没有闲着。南乡魏延轻兵夜袭,巧夺武关,长安震动。箕关马超攻占河东郡全境,兵锋直指冯翊郡。

    马谡街亭大败,魏军并没有反击,纯粹是为了回援长安。司马懿屯兵冯翊,保护长安的北大门。

    司马师回防蓝田,与魏延的大军对峙。曹真留费曜守陈仓,随后回转华阴前线。

    魏军的兵力调动,造成了新一轮的凉州空虚。诸葛亮枕戈待旦,自然不会放过反攻的机会。镇北将军文聘以为,曹魏重兵防御兴汉军动弹不得。蜀汉一万剑阁精锐走子午道抢攻长安。即便是不能灭掉曹魏,也可以迎回刘氏宗庙,可以替蜀国正名。

    “文将军!益州人口有限,倘若事败,蜀军再无进攻的可能!”诸葛亮说道。他知道文聘的建议有可取之处,只是拿一万剑阁军和王平冒险,谁也承受不起失败的后果。

    文聘善守,至于主动出击的表现如何,谁也无法预料。诸葛亮心知肚明,蜀军二出祁山,先锋只能是王平。毕竟战败封侯,军中流言蜚语四起。再没有拿得出手的功劳让剑阁军心服口服,只怕王平也会走马谡的老路。

    诸葛亮决定兵出大散关,以王平为先锋抢占陈仓。鉴于一出祁山兵力分散的教训。蜀汉大军抱团取暖,不给魏军各个击破的机会。

    讨寇将军王平,参军张锐,领四万剑阁军直扑陈仓。诸葛亮带着张苞和关兴亲领六万大军作为中军主力。一旦陈仓城破,蜀军立即向东威胁长安,向西攻略凉州。

    陈仓城下,蜀军旌旗猎猎。

    “将军,是不是立即试探性的攻一下城?”参军张锐问道。作为剑阁军创始人张任的嫡系,一冒头就想拿下首功。他算得上是闻战则喜。

    “浅尝辄止即可!”王平倒是没有拒绝,而是定下了一个基调说:“只要不死人,随便你怎么安排都可以。”

    “将军不要跟末将开玩笑,陈仓也算是一座坚城,不死人的攻城战斗,请恕我无能为力!”参军张锐快哭了,王平的将令实在是强人所难呀!

    “我没有开玩笑!”王平认真的说道:“街亭一战,剑阁军折损万人之众,再战陈仓,张参军必须要保证一人不死。剑阁军死不起!”

    “不死人的仗,末将是真心的不会打!”张锐说道。他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陈仓可以慢慢的攻,要求只有一个——不死人!”王平觉得张锐记吃不记打。回想街亭的经历,剑阁军死了一万人,流了血却不得赏,拼命何益?

    张锐懂了,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之后,街亭战死的那些剑阁军将士就白死了。即便是封侯拜将的新秀王平,也不敢替有功将士申请犒赏和福利。

    这回再战陈仓,本着小心无大错的根本原则决不死人。王平是想获得剑阁军的认可。反正做事的人总有错漏,不如什么都不做,别人想要抓住把柄大做文章也会无从下手。

    其实费曜的陈仓守军只有五千余人。要是王平舍得两万人马的牺牲,肯定可以十日之内攻破陈仓。然而街亭的教训历历在目,剑阁军上下没有死战之心。

    参军张锐主持打造攻城器械,历时三月方见成效。费曜一面加固城防,一面派人向长安方面请求援兵。毕竟陈仓危在旦夕,一旦蜀军抢攻,就会在城破之后形成防御真空。

    魏帝曹丕的心情很不好,刚稳定了东边,西边又出事了。陈仓的位置太重要了,一旦蜀军得了陈仓之后,凉州就不复为曹魏所有了。只是兴汉军重兵压境,抽调谁都会造成防守漏洞。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魏帝曹丕决定抽调蓝田大营的司马师带领五万大军增援陈仓。只要力保陈仓不失,诸葛亮就无计可施了。

    剑阁军三个月的磨洋工,原本随军携带的粮草消耗光了。后续粮草转运也出了问题。蜀帝刘备迫于无奈起用黄袭,只可惜益州世家吃了大亏,不愿意积极配合。

    等到黄袭好不容易筹齐了粮草准备出发的时候,恰巧雨季提前降临,摧毁了剑阁一带的山路。黄袭为了完成任务,求爷爷告奶奶的让剑阁世家协助修路,那些有功无赏的剑阁百姓故意磨洋工,直到暴雨倾盆的时节,路总算是修好了。

    雨季运粮走蜀道,简直就是把脑袋挂在裤腰上玩命。粮草遇水增重,原本的驮马负重增加,行路难不说,事故也是频繁发生。

    可怜的黄袭,直到雨季结束才把折损严重的粮草运到陈仓前线。由于长期的雨水浸泡,粮食坏了,草料腐朽。

    诸葛亮见了黄袭,顿时就火冒三丈。街亭战败逃回成都,却阴差阳错的顶了马良的缺。这回奉命转运粮草,不仅失期,还无法食用。

    蜀军眼看就要断粮了,诸葛亮一怒之下斩了黄袭。只可惜杀了人也无济于事。没有粮草,即便是有了攻城器械,陈仓一鼓可破,也是后继无力。

    司马师大军抵达陈仓,诸葛亮迫于无粮,只能佯退诱敌。费曜力保城池不失,为了更大的功劳,居然主动请缨衔尾追击。

    王平磨了三个月的洋工,最后粮尽撤退。剑阁军要是灰溜溜的退回阳平关,只怕名声就毁了。

    “张参军,想个办法!倘若没有功劳,剑阁军的日子会很难过!”王平与剑阁军已经融为一体了,一荣俱荣,一辱俱辱。到了不得不拼命的时刻,只有使出看家本领了。

    “将军放心!”参军张锐打出了一个手势,剑阁军上下立即展开行动,伏兵的伏兵,诱敌的诱敌。

    费曜守陈仓三月,自信心极度膨胀,以为剑阁军都是软蛋,于是就轻敌大意。他居然忘记了逢林莫入的警训,咬住王平的诱敌部队不肯放松。

第760章 三出祁山

    费曜的轻敌大意给了剑阁军立功受赏的机会。行至一片密林深处,剑阁军伏兵尽出,把五千魏军团团围住。

    “费曜小儿,你想好怎么死了吗?”王平左手擎盾,右手持刀立于大道中央,沉声喝道。

    “懦夫而已,看我斩你!”费曜持枪疾进,马蹄激起土块飞扬。

    王平盾击马头,费曜坠地。两人近身缠斗,枪来刀往不亦乐乎!

    林间的战斗不过数个回合,费曜自知不是王平的对手,有心弃甲逃遁,却被剑阁军尾随掩杀。正在十分危急的时候,司马师带着大队人马赶到截住了追兵。

    王平偷斩魏军大将,大军顺利回转阳平关。陈仓攻城失利,回军略有斩获,剑阁军功过相抵,不罪不赏。诸葛亮整饬三军,静待出战良机。

    六月,魏帝曹丕病重,魏太子曹叡监国,曹真,徐庶,司马懿三个为辅国托孤重臣。魏国上下风声鹤唳,形势紧张。

    七月,成都新粮运入阳平关,陈式和吴班入军听用。诸葛亮再兴大军进武都,夺二郡,令两人分守地方,凯旋回师。

    “庄主,诸葛亮总算是学会了有多大的肚量就吃多少饭!”全程关注了蜀军战阵经历的贾诩兴致勃勃的谈论起了蜀军的成败得失。

    “文和,时移事易。该大胆的时候小心谨慎,其实就是坐失良机!蜀军浅尝辄止,那两郡的财富早就被北伐的蜀军掏空了。当地百姓经历了蜀魏之间的拉锯战,对蜀汉那仅存的好感也消失殆尽了!”刘正缓缓的说道。他对诸葛亮的用兵方略感觉到非常的遗憾。

    倘若诸葛亮一出祁山的时候便以武都为根本,当地百姓必定会感念其恩德,从而众志成城的抵抗魏军进击。只可惜蜀军退了两次,当地仅存的忠汉根基荡然无存。武都百姓逃往北地就是明证,蜀魏之争不再是正统之战,而是军阀抢夺地盘的兄弟之争。城头变幻大王旗,百姓早就习惯了逆来顺受。

    诸葛亮再也不能打着忠汉的旗号谋事了。特别是前两次出击,战区百姓被刮了两次地皮,对蜀军的信任降低到了冰点。百姓的要求很简单,就是想要吃饱穿暖。谁给口饭吃就跟谁!

    假如说一出祁山的时候百姓相信跟着蜀汉会幸福,到了三出祁山的时候,只怕是傻子都不会相信。羊毛出在羊身上,蜀军消耗的钱粮都由交战区域的百姓买单。

    武都一带的百姓流失,田地荒芜。再加上战事频繁,劝课农桑是没有指望了。诸葛亮每次打完就退回阳平关,蜀军奔波劳累。为了保障供给,前线屯田就成了唯一的选择。

    “庄主,蜀军大战一年有余,综合折算下来也有数万新丁入伍。这个时候不加强训练反而屯田,岂不是本末倒置误了大事。”贾诩说道。他认为诸葛亮的决策十分正确,只是时机不对。

    曹魏朝堂暗流涌动,凉州各郡兵力空虚,正是大展宏图的最佳时机。蜀军居然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种田。待到他日长安大事底定,只怕诸葛亮又白忙活一场了。

    九月,魏帝曹丕病情好转,得知诸葛亮三出祁山,失了二郡。把监国的曹叡骂了个狗血淋头。随后调整部署。令司马师带兵反攻武都郡,曹真出陈仓,过箕谷,大军讨伐阳平关。

    曹真命费曜为前锋大将,主持修复斜谷栈道。诸葛亮派关兴兵出阳平关,与魏军在斜谷道反复争夺栈道的修复与控制权。

    “将军,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呀!今有魏军修复栈道,每铺设一块木板都要付出无数性命,咱们何必再添人祸?”行军司马不愿意向修路的魏军放冷箭,只好良言劝谏。

    “丞相之命,谁敢等闲视之。卿忘了马谡将军的故事了吗?”关兴反问道。他也不愿意充当恶人,只是将令难违。

    行军司马不敢再劝,只得命人占据险要之处,冷箭射杀负木铺设栈道的魏军将士。带血的船木嵌入岩壁,似乎沟通了两地交流的希望之光。

    “庄主,魏军修复栈道有错什么错吗?”贾诩问道。他亲眼目睹数名魏军士卒中了冷箭之后坠落深涧,生不见人,死不见尸。

    “他们都没有错,只是立场不同而已!”刘正回答说。他心里清楚,栈道修好了,不只是大军可以快速通过,百姓商旅也能畅通无阻。

    “为什么?”贾诩问道。世人皆知修桥补路乃是积德行善的壮举。不管费曜的目的是为了什么,那些修复栈道的魏军将士,注定会受到上苍的保护。

    “蜀军会为他们的冷箭行为付出代价!”刘正也觉得不爽。为了战事破坏道路可以理解,只是战斗结束之后为什么不采取补救措施。蜀军只负责破坏也就罢了,绝了陈仓与阳平关之间的交通不说,还对修复栈道的魏军横加阻拦。人可以偶而无耻,但是不能没有底线!

    魏军修复斜谷栈道的计划没有中止,蜀军冷箭迟滞修复速度的行为更是变本加厉。本来不愿意干涉普通战事的刘正忍无可忍,一道真气使出,蜀行军司马立足的栈道位置腐朽,数十人坠落深涧。

    蜀军上下惊惧,不敢执行冷箭射杀负木而行的魏军。关兴亲临栈道前沿,强令众军放箭。刘正再次出手,打算让蜀军群龙无首。魏军修复栈道是好事,谁搞破坏就会被惩罚。

    关兴落入深涧,左右顿时惊慌失措。正在众人慌乱之间,一名白衣人现身栈道,飞身入涧救人。

    “刘庄主,有些过了!”白衣人替关兴推宫活血。

    “修桥补路是大德,杀害大善之人的凶手必遭天谴!”刘正的回答针锋相对。他可以不干涉蜀魏之间的战斗,却也不能坐视关兴杀害修复栈道的魏军将士。

    “一旦斜谷栈道连通,蜀魏大战就不可避免了!到时候血流成河,刘庄主如何自处?”白衣人问道。他认为刘正的行为纯粹是掩耳盗铃,根本就没有办法解决蜀魏之间的矛盾冲突。

    “你可以下一场雨嘛!”刘正想把白衣人拖下水。毕竟违背将星公约出手,令数十名蜀军将士坠落深涧。虽然说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是那些人从此与世隔绝,成了蜀军阵亡名单上的一员。当诸葛亮大笔一挥判下阵亡抚恤金的时候,那些人就会承受阵亡同袍的牵引。家乡亲人的招魂唤魄,会让那数十名蜀军将士大病一场。

    刘正的行为算是沾染了蜀魏大战的因果。要是处理不好,将来会后患无穷。这就好比两个小孩子打架,毫不相干一方的家长突然介入其中,那小事也就变成大事了。

    刘正就是那个欺负关兴小朋友的坏叔叔。不仅坏了规矩,造成的影响极其恶劣。自古以来讲求兵对兵,将对将的鏖战原则。其根本用意就是为了确保竞争制度的合理存在。

    “也好!救了关兴便是沾了因果大事,想不出力也不行了。”白衣人说道。他听了刘正的话,只得伸出一根手指呼风唤雨,在斜谷栈道下了一场反季节的大暴雨。

第761章 因果之说

    白衣人迫于无奈呼风唤雨,让曹真进攻阳平关的计划成为了梦幻泡影。蜀魏之争暂告一个段落。

    关兴坠涧虽然说是虚惊一场,但是他作为冷箭射杀修复栈道的魏军士卒的总执行人,也受到了人间正气的惩罚。人心自有一杆秤,天地也会称量世人的各种行为。这就是世间永恒的因果理论。

    “白先生,下了一场雨,感觉怎么样呀?”刘正站在深入云层的山巅上与白衣人对饮。

    “我不姓白!”白衣人有心解释更多,只是刘正不予理会。

    “重要吗?”刘正反问道。大家既不认识,又没有深交,有必要分得那么清楚吗?

    “是我着相了,既然身着白衣,那就是与白有缘,姓一世白,算是了了这场因果!”白衣人既是在跟刘正解释,又好像是在问心。

    上官门出世,就是沾了红尘世道的因果,不了却一切,于未来就有大害。怪不得五大派之中,实力最弱的门派出世,原来是了却君王天下事,替门派赢得从龙之功的气运。

    只是方外之人参与红尘俗事,一场因果就跑不掉了。白衣人断送了太史慈的修道根基,毁了太史家的修道气运。天地有反噬,想要全身而退就不可能了。

    世间因果报应,正邪百年轮转自是不虚。胜者正,败者邪;成为王,败落寇。上官五美入世,上官门的因果就小不了。

    “白先生,既然入世,就得秉持公平原则!”刘正缓缓的说道:“上官门入世五美五侍,就相当于给了华夏十个进入方外之地的名额。红尘俗世卧虎藏龙,想要争取名额的人很多!”

    “刘庄主,这就是你让太史慈战死沙场的原因吗?”白衣人问道。他一直与刘正惺惺相惜。第一次正式的交谈,居然与因果扯上了关系。

    “不错!”刘正回答说:“名额有限,太史慈作为我的兄弟,应该知道主动退位让贤。有我在,太史家可保红尘富贵。过犹不及,我也不能因私废公。”

    “庄主可知名额之争,退一步就会死无葬身之地?”白衣人问道。他对于刘正的判断很是惊讶。倘若此等豪杰将来出世,会心甘情愿的充当上官门的炮灰吗?

    “我知道,太史慈战死只是一个开始。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哪怕是兄弟,也不能拂逆我的意愿!否则将来出世,肯定会死无葬身之地的。”刘正不想对白衣人隐瞒什么事情,毕竟大家身在相同的层次,有些东西想瞒也瞒不住。

    白衣人不再说话了。他当初偷袭太史慈,就是为了向刘正卖一个好,将来华夏一统的时候新锐脱离红尘俗世,他就可以成为华夏守护团的总负责人。利益动人心,斜谷栈道上的对话,更加坚定了他的立场。

    “合作愉快!”白衣人努力的挤出一点笑容。

    “我们之间的合作,只是为了彼此之间的利益,注定不会愉快!”刘正说道。他毫不犹豫的拆穿了白衣人的虚情假意。毕竟超脱名额,是白衣人和同伴让渡出来的。这就相当于老兵退役之后,才会有空余的名额让给新兵。上官门出来的人就是所谓的退役老兵,刘正等人争夺的就是新兵名额。

    五大派之间的竞争很残酷,最弱的上官门为了增加新鲜血液,肯定会不断的推动华夏改朝换代。每一个大历史时期,上官门都有获得十个新人的机会。

    然而新人到了新环境之后,会不会心甘情愿的与上官门合作,就是白衣人在红尘俗世需要操心的事情了。他试探过曹丕和司马懿,也挑逗过刘备和孙权。

    只是试探的结果令白衣人很是失望。长安曹丕为了巩固帝位弄出了七步成诗的事件,司马懿算是近墨者黑。孙权对周瑜和诸葛恪提防得特别厉害。蜀帝刘备也信不过两位兄弟。

    只有超脱俗世的刘正让白衣人刮目相看。蔡家楼的对话,太史慈没有问为什么就同意了。这就是非凡的御下品格。

    白衣人知道,上官门需要一位可以完美御下的枭雄,刘正的确做到了。开门见山的让太史慈赴死,水淹七军的那一幕就是成功的历史见证。

    “当年封神榜问世,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五大门派瞬间壮大,谁知道资源有限,根本就没有办法一碗水端平。四家吃饱,一家挨饿的格局就形成了。”白衣人说道。他一提起当年的那些故事,就忍不住的泪流满面。

    “难道说乱世的开启,是吃不饱的那家为了换血而推动的天下大势吗?”刘正问道。他倒是猜了个八九不离十。

    白衣人点了点头。上官门选错了对手,成了吃不饱的那家。好在另外四家给了上官门一线生机,那就是从红尘俗世吸收新鲜血液,等人到了那个圈子之后,是被另外四家摘桃子,还是有惊无险的保住胜利果实,就得看运气了。

    上官门可是花了大力气搞出了轰轰烈烈的百家争鸣,最后又养蛊式的七雄争霸。祖龙大帝制传国玉玺,以墨为本,儒为肉,法为骨,道为意打算创万世之太平。后收天下之兵铸十二金人以镇压传国玉玺的气运,拒绝开启通道,前往上官门履行承诺协议。

    上官门白忙活了一场,当然不愿意吃亏。吕家携经典入红尘,定了高祖两百年天下。谋祖张良进入五大门派之后,为上官门服务了两百年。

    两百年后不再续约,上官门的人只好继续挑动大势选人。王莽成了新的合作伙伴,只可惜事成之后就反悔了。毕竟从一言九鼎的帝王转变为身不由己的炮灰非常残酷,根本就没有几个人受得了。

    天命之子刘秀横扫天下,弄出云台二十八将糊弄上官门。只可惜玩火者自焚,红尘俗世的精英抽调得太狠了,导致世家大族开始了一段肆无忌惮的玩弄皇权的岁月。受推恩令的影响,只要姓刘就是汉室宗亲;只要姓刘就有机会继续皇帝大位。

    又是到了云台二十八将解约的日子,上官门决定派出五美五侍进入华夏,真正给合作的人平等的待遇。联姻模式的开启,强者对弱者的提携与照顾之情尽显。一改当初献女求和的模式。

    “上官门再怎么弱于另外四大门派,比起红尘俗世也强了无数倍!在这样的情况下,谁敢说是献女求荣呀?”白衣人见刘正欲言又止,于是就说出了底气十足的话语。

    “的确!”刘正说道:“皇帝的女儿不愁嫁。既然嫁了,那就代表着一种认可,一种诚意!下嫁不是对合作伙伴的羞辱,而是真正的合作态度,平等对话的重要依据!”

    “其实合作伙伴之间的联姻也有主动和被动之分!”白衣人说:“上官门的决定,就是主动联姻。五侍只做五美的护卫,不是高高在上的上使。”

    刘正懂了,联姻只是为了巩固双方的合作关系。要是再指手画脚的干涉人家内部事务,那只会适得其反。怪不得当初梅园的那件事情轻而易举就解决了。

    上官门的合作诚意十分明显,只是建立信任需要时间。刘正推出太史慈试探,就是为了让白衣人沾染红尘俗世的因果。

    因果是需要偿还的。水淹七军之后,败走麦城的事情接踵而至。白衣人斜谷栈道救关兴,紧接着又被刘正逼迫着下了一场大雨。牵扯越深,因果就会变得更加的复杂,更加的厉害。

    刘正自鸣得意,白衣人算是上了贼船,至于什么时候下船,只有老天爷知道!

第762章 四出祁山

    “刘庄主好算计!”白衣人苦笑着说道。

    “当拳头不够大的时候,就只能依靠智慧来弥补了!”刘正认真的说道:“三十年前,我可以接触的最高层次是隐族九姓;三十年后,我居然可以与五大门派的高层坐而论道了。这意味着人在不断的成长,见识也在不断的成长。”

    “刘庄主应该知道,世间诸事自有定数。你我强行介入,等于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这可是大因果,将来必须要向天下人偿还的。”白衣人实话实说。他不愿意介入普通战斗的根本原因,其实是不想承担天地的反噬。关兴是蜀军大将,斜谷道获救,意味着将来会有无数的魏军将士横死。

    “阁下既然来到了这里,有些因果就躲不开!修桥补路人间大德,无论出于什么样的理由,都不能横加阻拦!”刘正义正辞严的说道。

    白衣人不再多说。斜谷事了,继续纠缠也是无益,于是就提出了告辞。刘正也不想继续就因果的问题多说什么。茶水已冷,不宜再待客。

    斜谷战罢,蜀魏之争进入了短暂的和平期。

    阳平关,诸葛亮收到陈式和吴班的求援。

    诸葛亮开宗明义,令众将各抒己见。

    “丞相,末将以为出兵一事需要多加斟酌。如今武都粮草不足,需要阳平关大营运送。只是人力运粮杯水车薪,无法满足征战的需要。还请三思!”镇北将军文聘第一个出列陈述利害关系。

    “丞相,末将奉命督造木牛,已经打造完毕,随时可以验收!”讨寇将军王平出列,报告了工匠营的工作进度。

    “武都归蜀已久,百姓逐渐顺服蜀汉!逆魏大都督曹真命费曜抢攻武都,若是不救,只怕民心尽散,天下再无顺蜀之意!我意出兵,与魏军战于略阳!”诸葛亮一锤定音,决定四出祁山。

    蜀军大将张苞领五万大军先行出发,在略阳附近与魏军费曜部三万大军遭遇。

    张苞单骑出战,矛挑费曜。随后大军掩杀。

    费曜不敌张苞,全靠左右拼死冲杀,才留得一条性命。魏军大败退回略阳。蜀军择地安营扎寨,准备攻打略阳。

    费曜作为曹魏的后起之秀,略阳战败影响深远。

    长安城中,魏帝曹丕得知略阳之败,分别遣使入陈仓和冯翊,急诏曹真和司马懿领兵十万前往略阳坐镇,以消耗益州战争底蕴为主。

    司马懿得知诸葛亮屯兵略阳之外,又以木牛从阳平关运蜀粮入前线。为了堪明实情,命司马昭带领精锐潜入蜀军粮道,劫得木牛一匹而归。

    “这就是木牛?”司马懿看着眼前的一堆木疙瘩,有些不敢置信的问道。

    “不错!”司马昭回答说。随即命人往木牛仓腹装粮,又操作机关使其行走。

    往复折腾数日,木牛不堪重负散架了。司马懿突然找到了战胜诸葛亮的办法。木牛虽巧,却是惧怕大火。又试了一回水淹,关节处受潮膨胀,木牛的机括无法自由伸缩带动,行走速度极其缓慢。

    蜀魏对峙的时间长达五个月,负责运粮的王平向诸葛亮哭诉:

    军中木牛大半不堪重负变成了散碎的朽木,阳平关工匠营的打造速度跟不上战事的需要。

    诸葛亮一听就急了,忙拉住王平的手问道:“王将军,木牛为什么会损毁,有什么补救的办法吗?”

    “末将无能,木牛均为木制品,长途运粮磨损严重!重新整修,最快也要一个月,到时候雨季降临,粮途受阻,后果不堪设想!”王平不敢隐瞒。

    “征调民夫如何?”诸葛亮不忍北伐大计就此夭折,于是就问出了一个没有水平的问题。

    “丞相明鉴:蜀军连番征战,汉中的青壮民夫已经悉数补充到了主力部队,剩下的都是老弱病残,借助木牛之便还可以勉强的保障前线供给。倘若人力运载,只怕难以周全!”王平知道诸葛亮压力山大,可是后勤作为大军命脉容不得半分疏忽,他只好把当前面临的困境直言相告。

    “质量是关键,我怎么忘了豆腐渣工程害死个人!”诸葛亮说道。他被木牛打败了。长途运粮,运输工具在要命的时刻出了问题,麻烦也就接踵而至。

    十万大军对峙略阳,魏军居然出动了两员大将以量取胜。蜀军粮草出了问题,诸葛亮只得谋划退兵方略。

    曹真得知诸葛亮撤军,立即整饬大军准备追击。

    “诸葛亮算无遗策,咱们何必节外生枝?”司马懿劝道。他不想曹真有失,即便是两人在长安朝堂上明争暗斗,到了前线也是并肩战斗的兄弟。

    “我在兴汉学院求学的时候,郭嘉院长曾经讲过一个故事:蚊虫叮咬烦不胜烦,不予理睬就会被其吸血,唯有一巴掌拍死才是正理。蜀军也是正理,反复打了多次。曹魏损失有限,你我却要疲于奔命!不如灭其有生力量,使其不敢再犯魏国边境!”曹真说道。他知道诸葛亮不好惹,可是蜀军主力未损,想攻就攻。魏军千日防贼,大将终日奔波,实在是苦不堪言。

    “我是怕诸葛亮有诈!”司马懿说道。他可不想无端折损兵力。毕竟魏军跟诸葛亮交锋,长安世家一直在赔钱。

    “陛下有旨:略阳诸事由大都督曹真节制,司马懿副之。追击诸葛亮的事情就这样定了,不必再议!你要是怕了就不用去!”曹真说道。他无法说服司马懿,只得请出圣旨独断专行。

    司马懿无奈,只得听凭曹真安排。

    曹真令司马懿坐镇略阳,又命费曜领兵一万尾随接应。随后就带着五万大军追击蜀军。

    诸葛亮撤到木门,见山谷地形奇特,最适合关门打狗,灵机一动就做出了伏击追兵的决策。

    诸葛亮命令:

    将军张苞领一万大军埋伏在木门谷两侧,只待山谷中喊杀声响起,立即封锁谷口,堵住魏军后退的出路。

    镇北将军文聘和讨寇将军王平分别于谷中左右密林埋伏。响箭为号出击,尽力搏杀魏军。

    诸葛亮自乘车领兵一万屯于谷中作为诱饵,彻底的击溃魏军追入木门谷的主力。

    “丞相,诱敌有风险,决策需谨慎。不如让我来承担诱敌任务!”讨寇将军王平主动请缨。

    “不用担心,我有连弩精锐!魏军奈何不得!这是陛下的恩旨,此番物尽其用算是报了陛下的信重之恩。大家分头准备吧!”诸葛亮签发令符完毕,诸将各自行动。

    蜀军刚准备完毕,曹真就带着两万大军杀到木门谷口。早有刺候探知诸葛亮的位置,立功心切的魏军一股脑儿的杀到了谷中。

    “传令:凡擒杀诸葛村夫者,封讨逆将军,进亭候!”曹真大吼道。当即跃马扬刀,冲在了最前面。

    诸葛亮端坐于木门谷深处,两百连弩精锐严阵以待。

    曹真冲到五十丈处,刀指诸葛亮骂道:“诸葛村夫,如今到了穷途末路,还不下马投降吗?”

第763章 曹真重伤

    面对耀武扬威的曹真,诸葛亮大笑说:“曹真小儿,你都死到临头了还敢大言不惭。冲动是魔鬼,逢林莫入的教训都忘了?”

    “你不要口出狂言。咱俩近在咫尺,我只要一个冲锋,就可以取你项上人头!”曹真说道。只是潜藏在内心深处的那抹危机,令他不敢轻举妄动。

    “吴班,发信号吧!”诸葛亮不再废话,示意身旁推车的小将准备动手。

    一支穿云箭升空,千军万马来相见。

    曹真听得箭响,传令身后的将士向着诸葛亮冲锋。

    “连弩兵听令:射!”吴班收回长弓,冷静的下达了反击的命令。

    一片黑云冒着冰冷的寒光,笼罩在了两军阵前。

    正在树梢观战的刘正和贾诩见曹真危急,忙弄出了一点儿小风。又怕改变了蜀军必胜的格局,于是就露出了一个轻微的破绽。

    “啊!”曹真突然发出了一声闷哼。原来是一支弩矢穿透了大腿。

    弩矢擦着大动脉而过,曹真算是捡了一条命。

    “庄主,为什么要救曹真?”贾诩有些难以理解,于是就问道。

    “曹真是魏帝曹丕的爱将,要是死在了木门谷,这一带的百姓就遭殃了!”刘正说道。他知道上位者的一个小小的喷嚏,对普通人来说都是狂风暴雨。

    木门谷要是让曹丕伤了心,周边的百姓会有好果子吃吗?魏帝陛下都不高兴了,事发地的百姓还有资格快乐?

    贾诩明白了——雷霆雨露皆是天恩。上位者的喜怒哀乐,就是普通百姓的晴雨表。

    刘正总算是想通了——该出手时就出手,只要符合人间大道,就是公平公正。蜀军的胜利并非要曹真的命,那点儿小风的因果,兴汉山庄背负得起。

    刘正不想改变历史,只想让历史的存在变得有人情味。

    从吴班放出响箭,随后蜀军精锐连弩齐发,再到刘正弄出微风吹落曹真正面的弩矢,直至漏网之矢伤了魏军主将。所有的事情都在那么一瞬之间完成了。

    蜀军伏兵尽出,围住魏军尽情的砍杀。

    “大都督,诸葛亮老谋深算,蜀军早有准备,咱们中计了!”魏军校尉冲到曹真身前急切的说道。

    曹真大腿中矢,正痛得满头大汗的时候被自家校尉一吵,心烦意乱的吼道:“撤!”

    魏军将校护住了曹真缓缓的后撤。大战依旧激烈。

    木门谷口,三万魏军刚接近就听见了木门谷深处的喊杀之声。魏军的领军大将来不及思考就准备冲入谷中接应。

    张苞带着伏兵杀出,与三万魏军在谷口鏖战。

    十里之外,将军费曜刚卸完甲胄,准备清洗身体。忽闻喊杀之声响起,忙命左右帮忙穿戴整齐,率众军紧急行军。

    费曜赶到木门谷外,发现三万魏军居然与张苞的部队缠斗。木门谷中浓烟滚滚,喊杀之声渐渐的朝着谷口方向移动。

    费曜找到魏军将领了解战况,才知道负责追击蜀军统帅诸葛亮的魏军大都督曹真进了木门谷。

    费曜突然想到了司马懿的话——诸葛亮算无遗策,大都督曹真倘若分兵,只怕性命难保!

    最坏的情况出现了,费曜当机立断,命令魏军将领缠住张苞,随后就强冲木门谷口。

    张苞见费曜杀到,知道再战无益,于是就虚晃一矛退走。诸葛亮早有计较,蜀军退入木门谷,又以杂物堵塞道路,最后还放了一把火把通道变成了火海。

    张苞带着蜀军将士与重伤的曹真遭遇。仇人相见,分外眼红,两军立即捉对厮杀。

    费曜看着谷口的大火,进入救人的计划不得不暂停。

    “庄主,想不到诸葛亮的计划环环相扣,曹真还真是命运多舛!”贾诩见张苞所部人数虽少,但是战斗力不俗。魏军反倒是成了绵羊,空有数量优势,战斗力却是渣。

    “文和,好人做到底,再下一场雨吧!到时候把大因果还给诸葛亮就好了!”刘正说道。为了救曹真一命,他决定给诸葛亮意想不到的好处。

    “庄主,诸葛亮就是一根筋,要是他执迷不悟呢?”贾诩问道:“诸葛亮的天命之地在大西南,坚持北伐只是错上加错。”

    “机会给了诸葛亮,至于结果如何那就不用考虑了。”刘正说道。他决定随性而为,倘若诸葛亮真的是烂泥扶不上墙,那不扶也罢。

    “万一诸葛亮灭了魏国呢?”贾诩问道,他怕刘正玩火自焚,坏了天下大势。

    “灭了魏国?”刘正冷冷的扫了一眼正在厮杀的张苞,面无表情的说道:“司马懿会答应吗?文和,你得记住——千万不要小看了长安城中的世家,那可是两汉四百年的精华所在。”

    贾诩不再抗辩,轻轻的挥了挥衣袖,卷起了一朵乌云。木门谷口突然晴天霹雳,乌云盖顶就在一瞬之间。不到三息,雨水如注,刚有燎原之势的大火居然被浇灭。

    诸葛亮见天象忽变,面色惨淡的说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晴天忽雨,天意如此!传令张苞:事不可为,全身而退!”

    蜀军退回了阳平关,败得很不甘心,要是天不下雨,就可以拿下曹真。到时候挟大都督令凉州,司马懿也会投鼠忌器。魏帝曹丕肯定会选择协商。蜀军就可以用俘虏换军粮,略阳局势大定。

    只是突如其来的一场雨,浇灭了诸葛亮的希望。

    曹真退回略阳,上书长安自请处分。魏帝曹丕不好偏袒,只好令其远走西域。

    曹真所部三分:一部由司马昭统帅,一部由将军费曜执掌,作为主力的虎豹骑则由其子曹爽接掌。恩宠不减,荣耀依旧。

    曹真退出了曹魏的朝堂,开启了“三马食曹”的峥嵘岁月。司马懿和司马师占据了魏军主力的六成,加上司马昭的一成主力,意味着魏国军方的力量七成尽归司马家。

    魏帝曹丕以政治安身立命,加上曹爽的虎豹骑,倒也维持了微妙的平衡。

    阳平关中,张苞自从木门谷中被刘正看了一眼,就在心里萌芽了一个北伐曹魏事逆天的印象。人一旦钻了牛角尖就会偏执。张苞不再信任诸葛亮的伐魏方略,只好找了个借口回成都。

    诸葛亮留不住人,只好抽调一部兵力由吴班统帅,顶了张苞的位置。

    简雍赶到阳平关,把蜀帝刘备的旨意送到了诸葛亮的手中。

    “陛下口谕:卿等数度北伐不仅劳民伤财,汉中百姓的悲苦自是不必多说,凉州百姓那一丝丝的忠汉之心都被消磨殆尽了。望卿等好自为之!”简雍正色的传达了蜀帝刘备的口谕。

    “我还有多少时间?”诸葛亮问道。他不想半途而废,想要争取再战的机会。

    “你要理解陛下,永安方向的压力实在是太大了。荆州的兴汉军已经完成了战备,麦城已经成了陈到的大本营。陛下说了,最多两年,要是北伐不成,只怕连汉中都保不住了。”简雍说道。他知道把张苞调回永安之后,诸葛亮身边的可用之人会越来越少。

    “马谡死了,折我一臂!”诸葛亮突然感慨说。

    马谡、李盛、黄袭三个人,都是蜀汉的中流砥柱。只是人死不能复生!

第764章 五出祁山

    诸葛亮知道了刘备的为难,派往长安的刺候又探到了曹真远走西城,司马懿成了魏国大将军,统帅魏国七成兵力。

    时值汉中大丰收,诸葛亮决定再度伐魏。

    诸葛亮奇袭略阳,一鼓而下转为镇守。

    魏帝曹丕见司马家其势大成,有尾大不掉的可能,于是就决定让司马懿统帅大军出征。想要借机裁夺司马家的兵权。

    按照徐庶的建议,魏帝曹丕选择的目标是司马昭。

    至于为什么不选司马懿和司马师?用徐庶的话说就是前功未赏,小错大罚是为帝王刻薄寡恩。司马昭没有根基,唯一的功劳只不过是劫了一匹木牛。虚不受补,文官带兵的弱点暴露无遗。

    魏帝曹丕同意了。只不过国事不是儿戏,就算是要借题发挥,也不能玩火自焚。

    司马家功高盖主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了。只是凉州是长安城的重要屏障。想要削弱司马家的兵权没有那么容易。东有邓艾、魏延和马超的百万兴汉军,西南有诸葛亮的十万蜀军见缝插针。司马家就是一柄双刃剑,还没有剑柄。曹丕算是骑虎难下了。

    魏国少了司马家还真不行。曹爽虽然继承了曹真的地位与智慧,但是他分身乏术。只能在一个方向上发挥作用。长安周边四面受敌,需要司马家的人坐镇前线。

    只是司马家得势不饶人,已经有了取曹氏而代之的苗头。要敲打司马懿,又不能引起长安城世家的激烈反弹,司马昭就是唯一可以揉捏的对象。

    “元直先生,你去安排吧!”魏帝曹丕转身走出了密室,说话的声音十分疲惫,“得饶人处且饶人!要是有可能的话,就留司马昭一条性命吧,哪怕是残废也成!”

    “臣遵旨!”徐庶说道。他拱手肃立,直到魏帝曹丕的背影消失。

    徐庶派出快马前往略阳,告诉诸葛亮司马昭的行军路线。同时又派出快马提醒司马懿和司马师。这样一来,就可以完美的实现削弱司马家的既定目标。

    诸葛亮得知司马昭的路线,立即命令吴班在落马谷埋设火油阵。魏军前锋果然中计,深入死地而不自知。

    吴班见司马昭入谷,本来打算立即引燃火阵。一阵清风拂面,他突然想起了木门谷曹真绝地逢生的事情,决定不按照常理出牌,让魏军多走一个时辰。

    “父亲,二弟有难!”司马师得到司马昭深入落马谷的消息之后,立即不顾一切的闯入中军大帐。

    “孩子,伴君如伴虎!这是司马家的劫难!不舍昭儿,你我父子也无法自保。大局为重,还是不要节外生枝的好!”司马懿沉声说道。削弱司马家是魏帝曹丕的安排。倘若司马家反抗,内外交困的情况下只会死更多的人。

    “父亲,倘若默许二弟牺牲,司马家的传承就完了!”司马师苦口婆心的劝谏说:“父亲以大局为重,那就让子元陪二弟一起死好了!”

    “师儿,不可!你一冲动,司马家就要大祸临头了!”司马懿老泪纵横的说道。他情不自禁的想起了武王伐纣的故事。周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却为了事商搭上了伯邑考。父食子肉,听者伤心,闻者落泪!是时候替司马家的传承考虑了。

    “父亲谨记:想要消解陛下的疑心,司马家就得搭上百十口性命。何去何从,子元不想多说,孩儿去了!”司马师带着亲卫队,风驰电掣的赶往落马谷。

    司马懿张弓搭箭,最终还是放弃了。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司马家执掌魏国七成兵力,即便是忠心耿耿,也得魏帝曹丕相信才行。魏军就是一把双刃剑,司马家拿到手中之后,就再也无法还回去了。交出兵权就等于交出身家性命。

    司马懿决定去追司马师。要是两个最有能力的儿子完蛋了,独木难支的司马家肯定会成为魏帝曹丕啃食的对象。他还不如与两个儿子死在一起,至少不会在将来的某一天沦落成为刑场上的钦犯挨那当头一刀。

    司马懿追着司马师进了落马谷之后,终于与司马昭完成了会合。那里恰好是吴班心目中最佳的点火地点。埋伏的蜀军没有犹豫,火油阵立即燃烧,片刻燎原。

    “陛下!”司马懿恸哭流涕的仰天长啸。

    “为将者,忠于国!国,绝非陛下的私产。我司马师在此立誓:今日不死,只为百姓而活!”司马师站在熊熊烈火中间,许下了一番众人不解的誓言。

    “忠何益?奸何妨?我司马昭对天发誓:今日不死,再不做曹氏的忠犬!”司马昭也是咆哮连连。他不是傻子,魏帝曹丕的小动作瞒得了天下人,却瞒不了司马家的人。

    “行了,活着出去,那就记住一件事情: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司马懿终于想通了。与其委屈求全的牺牲家人,不如奋起反抗做命运的主宰。

    父子三人挽臂而立,在熊熊烈火中屹立不倒。

    “文和,出手吧!”刘正平静的说道。

    “庄主,不如让诸葛亮成就不世大功!”贾诩劝谏道:“司马家有天命傍身,将来可不好处理!”

    “蜀汉实力不足,强行吞魏只会撑死!到时候战火蔓延,受苦的只会是交战区域的百姓。蜀魏之间保持均势,可以尽可能的控制交战区域!司马懿父子三人都是人杰,不要随便浪费了!”刘正说道。他瞪了一眼贾诩。

    “是!”贾诩应诺。长袖挥舞,落马谷表层的黄土滚滚直下。瞬间在司马懿面前铺出了一条道路。

    “走!”司马懿一马当先,身后跟着司马师和司马昭。

    吴班没有料到落马谷居然松动了。大火燃烧过后,失去水分的黄土开裂,居然替司马懿等人淌出了一条生路。

    土块倒是不大,盖上烈火之后也不至于瞬间导热。再加上蜀军埋伏的位置偏远,倒是没有被疯狂的魏军反杀。

    司马懿父子三人逃出生天,当即计点损失,发现入谷的五千大军仅剩数十人。

    司马懿老奸巨猾,直接把长安朝堂的故事向幸存者讲明。

    “父亲,您怎么说?”司马师需要司马懿的表态。毕竟很多大事想要顺利的进行,只怕需要有人帮忙遮挡。

    “军人不懂政治,就是一具提线木偶,生死均不能自主!”司马懿认真的说道:“既然当忠犬没有活路,那咱们就做狼。狼顾之相,食魏国的江山社稷!”

    “武功开国!”司马师也不想做一个亏待将士的庸人。

    “晋平天下!”司马昭说道:“司马家不能只重军旅,也要在朝堂立足才行!”

    司马昭火速返回长安,交出了手中的兵权。魏帝曹丕也被落马谷的事情吓了一跳。

    毕竟少一个司马昭,凉州局势不至于崩坏。然而司马懿父子三人一起死,那后果就太严重了。为了安抚司马家,魏帝曹丕任命司马昭为假尚书令,协助徐庶处理朝中政事。

    从此,司马昭在内,司马懿和司马师在外,军政两手抓,两手都很硬。曹爽年轻气盛,不仅拿下了司马昭的那部分兵权,还在魏帝曹丕的支持下割了司马师一块肉。

    略阳城中,诸葛亮得知司马懿没死,司马昭还进了长安朝堂。

    蜀军继续纠缠于事无补,再加上蜀帝刘备派简雍传诏,令诸葛亮回成都见驾。

    诸葛亮不禁想起了那个关于鸡肋的故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再加上诏命所在,他不愿担上抗旨不遵的骂名,于是就将大军撤回了阳平关,独自返回成都。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1635/ 第一时间欣赏兴汉使命最新章节! 作者:开先洞人所写的《兴汉使命》为转载作品,兴汉使命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兴汉使命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兴汉使命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兴汉使命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兴汉使命介绍:
科技进步,基因研究进入高速发展阶段,MK基因研究基地在比对唐代古尸与汉代古尸基因时发现:唐代古尸的基因发生了变异。为了探寻基因变异的真正原因,助理研究员刘正乘坐兴汉1号穿越时空,前往汉代。由于电磁风暴的突然爆发,时空机发生故障,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且看刘正在群英荟萃的架空三国里收赵云,战吕布,劝贾诩,得郭嘉。勇斗豪强世家,开启兴汉使命!
为华夏打下一座铁桶江山,让汉字大旗成为永恒。兴汉使命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兴汉使命,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兴汉使命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