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兴汉使命TXT下载兴汉使命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兴汉使命全文阅读

作者:开先洞人     兴汉使命txt下载     兴汉使命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810章 曹奂登基

    太尉司马孚见郭太后在大朝会上打了太极,就对庶人曹髦的身后事上了心。

    太尉司马孚怕司马昭顺水推舟的以平民礼安葬庶人曹髦。当即大礼叩拜郭太后,表奏说:“老臣奏请葬高贵乡公以王礼,全了数年的君臣情分,请太后恩准!”

    司马昭作为丞相,当然也明白司马孚的用意,当即大礼同奏:“老臣附议,请太后明鉴!”

    群臣附议,一齐下跪。

    “准!”郭太后说道。

    群臣暗自侥幸,终于不用对庶人曹髦的死耿耿于怀了。

    解决了庶人曹髦的身后事,接下来就是议立新帝的大事情了。

    司马昭回到丞相府,找王沈商议选立新帝的事情。

    “王大人以为曹氏宗室之中,何人可以为君?”司马昭问道。

    “丞相,这君也得有讲究。古人云:天子任重,需要加冠才能得以亲政!”王沈说道:“强臣选君,年龄是关键。过了加冠的年龄不行,天子不亲政,难免惹人非议;年龄太小也不行,小孩子可不好哄。万一郭太后介入,麻烦也会很大。”

    王沈为了司马昭的大业,已经拿曹髦做了投名状。可他毕竟是半路依附司马家,想要获得重视就必须要展现出过人的能力。

    议立新君就是王沈向司马家献计的最好机会。恰好司马昭也想找个笔杆子摇旗呐喊。双方一拍即合就鼓捣出了丞相议事的一幕。

    “王大人不必卖关子,直接说人选吧!”司马昭平静的说道。

    “魏武帝曹操之孙,燕王曹宇之子曹璜。年方十四,正是母子别居却又达不到亲政的年龄!”王沈见司马昭神情有异,直接说出了人选和理由。

    “那就这么定了,明日朝会,由你上奏!”司马昭说完,端起了案上的茶碗。

    次日朝会,王沈以国不可一日无君为由上表,请郭太后明诏奉立魏武帝曹操之孙,燕王曹宇之子曹璜为新帝。

    郭太后认为曹芳不肖,曹髦悖逆,天子曹叡绝嗣,恐非为妻为臣之道。

    王沈才思敏捷,立马就想到了一个绝佳的主意——曹璜更名曹奂,奉祀魏帝曹叡。这就算是两全其美了。

    郭太后本意是想让曹芳重新上位,没有想到如意算盘落空了。王沈的改名奉祀,确实是神来之笔。天家大统胜过辈分,曹奂以弟祀兄并没有违背孝道。长兄如父,倒也说得过去。

    郭太后无奈,只得捏着鼻子认命了。曹芳和曹髦都被废了。让曹奂直接承继魏帝曹叡的大统,算是免除了名份上的问题。

    司马昭总算是松了一口气,要是真按照郭太后的意思把曹芳弄回长安,司马家交权会有灭顶之灾,不交权又会惹人非议。

    王沈果然厉害,弟弟接哥哥的班,听起来不是那么完美,却也合理的规避了名份上的问题。

    郭太后无力回天,只得任命华阴大都督司马炎为中护军,携懿旨前往燕王曹宇封地,令曹璜更名为曹奂之后再迎回长安。

    新帝登基,论功行赏。

    司马昭吃一堑长一智,为了保持司马家在新帝曹奂面前的心理优势,不跪是最起码的要求。

    新帝曹奂也知道空有身份于事无补,只得积极配合。明诏:封司马昭为相国,封晋公,加九锡。

    司马昭可是明眼人,当初的董卓也是相国,后来的下场天下人尽皆知。司马家是要争权,也更惜天命,于是就坚辞不受。

    新帝曹奂见司马昭拒绝,屡屡眨眼睛向郭太后求助。

    郭太后咳嗽一声,佯作身体不适。

    新帝曹奂会意,立即让中官宣布退朝。

    “封我为相国,新帝曹奂其心可诛!”司马昭回到丞相府,愤怒的吼道。

    “新帝曹奂不可能有这么大的胆子,应该是郭太后的主意。看来郭家也想分一杯羹呀!”王沈一语中的的指出了其中的异样。

    “不管怎么说,新帝封赏的事情得尽快了结。要是大家都不能安心做事,兴汉军再趁虚而入,那就不是小麻烦了。”司马昭说道。

    “丞相志在天下,晋公和加九锡是必不可少的一步。至于相国嘛,不过是虚名而已。新帝曹奂这回是炮弹加糖衣。相国就是炮弹,晋公和加九锡就是糖衣。不如炮弹丢回去,糖衣全吃掉。”王沈说道。

    这一招转移视线,既表明了司马昭不会学习董卓吞噬其他朝臣的利益,又拿到了司马家立国的入场券。

    司马昭决定采纳王沈的意见,在大朝会上力辞相国,却对晋公和加九锡的封赏避而不谈。这就是在警告郭太后——凉州毕竟是小地方,想要火中取栗,也得掂量掂量!

    郭太后知道事情败露,不敢再多说什么。新帝曹奂借力打力的计划不成,只得顺了司马昭的意。

    曹髦攻入丞相府的事情,让司马昭记忆犹新。吃一堑,长一智。长安兵权事关司马家的安危,一定要全盘掌握。

    司马昭力排众议,中护军司马炎兼领司隶校尉,负责长安城防。

    王沈定国有功,加封华阴大都督,晋爵安平侯。

    王业封奋武将军,随王沈前往华阴城。

    司马师晋爵一等,仍领祁山大都督职务。

    其余众臣,均有封赏。

    刘正在客栈中拿到了第一手情报之后,对于王沈的行为写下了十六字评语——有才无德,背义弃恩;为国精诚,事主不忠。

    对于郭太后的小动作,刘正不想多说什么。权利是个好东西,好好的一个女人,居然天真到玩文字游戏。

    司马家有兵有权,是那么好撩拨的吗?

    最让刘正痛心的事情,还是虎卫军的撤编。

    当年许褚奉命打入曹魏,在曹操的支持下以乡党为骨干打造了虎卫军。想不到在经历了几番波折之后,居然走到了尽头。

    长安丞相府的那场杀戮,代表着一支天下闻名的步骑精锐退出了历史舞台。

    刘正忍不住的感慨,瓦罐不离井口破,虎将难免阵前亡;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

    虎卫军的撤编,让刘正看到了兴汉军几支精锐的未来。重甲骑到了南方捉襟见肘,陷阵营到了荆州也是问题多多。

    再有就是半年前特战营到南中做前期侦察,全员一百一十人去,回到汉中的只有三十六人。

    长安封城结束,王经的产业被王沈和王业分食。

    也许是曹魏群臣明白天意不可违的道理,居然对司马家采取了新的斗争策略。

    情报是一国的眼睛,程武向司马家交权之后,决定前往陈仓做一名单纯的谋士。

    长安朝堂恢复平静,刘正便不打算逗留。

    潼关镇帅军护卫都尉文鸳,由于在华阴大撤退中表现不错,奉命调往阳平关任副将。

    阳平关兴汉军的加强,意味着新一轮的攻势即将展开。

    兴汉军全力伐魏,趁着曹魏主力向华阴城移动之机,准备在陈仓打开缺口。

    刘正让甄宓到阳平关会合,督帅郭淮也奉命赶赴祁山前线参战。

    祁山大道历经十年建设,与阳平关之间的快速通道于三个月前构建完毕。

    刘正看着车水马龙的盛景,决定支持赵统全线突破魏军防线。

第811章 水土不服

    “子龙,辛苦了!”刘正望着风尘仆仆赶到驿站的赵云,认认真真的说道。

    “庄主言重了,一切为了孩子!磨刀不误砍柴功。这回大军进击,司马师那小子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赵云兴奋的说道。

    “逐鹿天下,其实是各种思想潮流之间的碰撞。大浪淘沙,留下来的必定是精英!”刘正说道。

    祁山军议,赵统决定兵分三路伐曹魏。

    第一路由督帅太史亨统帅,大军绕道直取武都。

    第二路由郭淮率领,大军出街亭。

    第三路由副将文鸳统帅,精兵两万佯攻武功,调出程武之后再回击陈仓。

    拿下陈仓之后,固守待援消耗魏军有生力量。

    兴汉军全面开战,司马家只好抛出品级告身诱惑世家子弟参战。寒门子弟最高可得正四品,鲶鱼效应让所有的人都动了起来。

    兴汉军的进展很不顺利,太史亨的骑兵受到了世家私兵的袭扰,每走一步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魏军费曜部以世家为堡垒,把武都搞得遍地狼烟。

    骑兵的速度不错,可是对道路的要求十分严苛。兴汉军骑兵兼具凉州铁骑,并州铁骑和幽州铁骑等骑兵的优点。

    当然了,作为骑兵的战马,也有着不可掩盖的缺点。骑兵对后勤保障方面的要求极高。特别是战马的粗料,简直成了骑兵的短板。

    兴汉国农业水平的提升,战马精料得到了有力的保障。有得必有失,战马草料方面的储备就有些差强人意了。

    太史亨所部的战马均来自于幽州北部的大草原。由于环境方面的原因,导致了水土不服。即就是战马吃不惯凉州本地的草料。

    草料问题限制了太史亨所部骑兵的发挥。千里运粮十不存一,千里运草更是劳民伤财。

    好在太史亨及时发现了问题,筹建了一支两万人马的新型骑兵。祁山的库存,只够两万骑兵连续作战三个月。这严重的限制了骑兵的发挥。

    刘正在祁山大营收到了赵统转呈的战报。

    太史亨在战报的结尾写道:

    天下骑兵,一向以地域的特色而名扬四海。以前总以为把兵练好之后放上马背,然后就可以纵横天下了。

    现在才知道战马挑食,对于战场环境的适应性非常差。幽州骑兵到了中原勉勉强强的可以保持七成战斗力,到了凉州仅剩三成。

    兴汉军的战马精料标准统一,倒是可以满足战马在交战期间的营养需求。然而草料的地域差异特别的大,幽州的马吃了凉州的草料,战斗力很难保障。

    若是从战马的畜养地调集草料支持前线作战,那巨大的需求量会压垮整个后勤。一方水土养一方草料,战马的选择得遵循就近原则。

    如今大战在即,强行中断计划得不偿失。在凉州畜养多时的幽州战马,一到战场上就拉稀。

    唯今之计只有限制战役的规模与级别,最好不要一次性投入上万骑兵参战,以免后劲不足。

    太史亨的意见让赵统拿不定主意,他只好找刘正请教。

    骑兵战马的水土不服,让刘正弄明白了一件事情——马谡为什么会在街亭惨败。

    蜀中的气候肯定与凉州是不一样的。马谡居然带着一群南方人跑到街亭的南山上吹冷风。大军都冻成了狗,还有能力打仗吗?

    同样的道理,幽州的战马习惯了那种带着鱼腥味儿的水质。到了凉州之后,喝一口水也得有半嘴的土。战马的消化系统紊乱,战斗力下降也就不令人意外了。

    “统儿,伐魏一事急不得!咱们先拿下武都的一县作为养马地!同时也要培养一批适应凉州气候的骑兵!”刘正说道。

    “庄主,咱们的战马培养可是与张氏集团签订了长期合同。要是突然中断合作,只怕会让数十万从业人员失业。”赵统说道。他做了几十年的镇帅,倒是磨练出了大局观。

    一旁的赵云倒是给出了中肯的建议:

    首先是已经培育成熟的战马,可以优先充实幽州和青州两地的地方军。增加兴汉国地方守备力量,杜绝防御漏洞。用机动性弥补兵力不足的缺陷。

    其次就是那些半成品战马,可以由兴汉集团的食品加工企业接手制作肉干。马肉的味道不好,可以用调味品来改进。好歹也是肉,营养价值摆在那里。

    第三就是骑兵部队退役的战马可以转为地方商人的脚力。战马的长途跋涉能力和训练有素,都可以让商队的通行速度上升。

    第四就是兴汉军总参谋部制定计划,特别是在武都一带训养战马的事情,可以交由张氏集团全权负责。

    第五,就是让贾诩的儿子贾穆回转凉州,专门负责与张氏集团协调战马训养的相关问题。

    赵统听完两位长辈的具体意见之后,立即上奏梅园,请旨创办武都战马畜养中心。

    梅园总参谋部在见识了战马水土不服的危害之后,立即同意了暂停伐魏计划,改为全力经营武都郡全境。

    太史亨集中力量拿下武都郡之后,立即转攻为守,全力督办战马培训中心。

    其实战马的选育,得从母马配种开始。只是时间紧迫,张氏集团的负责人与刘巴接洽之后,决定先从凉州各地购进三万匹四岁左右的良马进行训练。

    张氏集团的负责人信誓旦旦的表示:用张氏集团的驯马术培养四岁左右的战马,只需要一年的时间就可以出栏。

    这样的速成战马有一个严重的缺陷,那就是无法适应复杂的战场形势和号令。骑兵的战马配置,一主两辅。速成战马只能为辅战马,这样就可以把原有的辅战马升格为主战马。这种办法有利于扩大骑兵部队的规模。

    辅战马跟随主战马行动,就可以最大限度的化解号令方面的严重问题。

    贾穆作为军方的代表,从战场的角度考证了速成战马作为辅战马的可行性,最终认可了张氏集团负责人的培训方案。

    太史亨问道:“两位,既然战马的水土不服会影响骑兵的战斗力,咱们为什么不提前布局凉州,集兴汉国之力筹办养马场?”

    “对呀!到时候有了成型的战马作为底子,只需要完成人与马之间的磨合,就可以快速的编练骑兵建制了。”贾穆赞同说。

    “战马培训,没有那么简单!速成战马容易,优良战马就很难驯养了。”张氏集团的负责人说道:“凉州是魏军控制区,自主培养幼马的风险太大。”

    “战马是兴汉军的战略装备!幼马的素质至关重要!”太史亨斩钉截铁的说道:“即便是速成战马,幼马的来源也是关键。”

    从凉州购进成型的幼马,就相当于把兴汉军的战略安全交到了司马师的手中。给有缺陷的幼马还不算狠,要是魏军拿着兴汉军的买马钱对战马进行更新换代,兴汉军骑兵将永无翻身之日。

    太史亨觉得自主培养幼马才是重中之重。从凉州买进幼马的钱不是问题,问题是把钱给了凉州方面之后,有能力提供大批待驯战马的人,只会是魏军主将司马师。

    兴汉军出钱让司马师给魏军的战马进行优胜劣汰,兴汉国也会得不偿失。

    张氏集团的负责人是商人,只是单纯的从流通角度考虑了培养幼马的投资周期太长。驯养战马品种单一,竞争力也不强,会套牢太多的资金。

    太史亨需要掌控兴汉军的战略安全,幼马必须要有着稳定的进货渠道。

    赵统也没有想到,雄心勃勃准备伐魏,却在战马上栽了跟头。

第812章 督帅郭淮

    太史亨在武都养马,魏军主将司马师第一时间就收到了消息。他本来想在战马的供货源上做一做文章,以便于控制兴汉军骑兵的规模和作战能力。

    好在太史亨第一时间发现了漏洞,及时的切断了成型战马采购计划。司马师打算宰兴汉军一刀的想法落空了,魏军的形势就更加的严峻了。

    为了破坏太史亨的养马计划,司马师命令将军费曜持续骚扰武都的兴汉军。与此同时,为了牵制祁山堡的赵统,亲率大军再攻街亭。

    奉命前往街亭布防的督帅郭淮自知不是司马师的对手,只好向后方的赵统请求指导。

    赵统深知马谡守街亭的故事,对于前线战局难以把握,于是就找刘正和赵云寻求帮助。

    “统儿,你坐在祁山堡指挥,对街亭的形势了解吗?”赵云问道。

    “爹,您这可就为难我了。从街亭到祁山堡,信使往来得花不少时间呢?”赵统说道:“即便是最新的通信系统,等咱们收到消息,然后再把决策命令送到街亭,那里的情势还不知道有什么新变化呢?”

    “统儿,作为一方统帅,你所负责的祁山防线事关兴汉国汉中全境的安全。祁山堡大营东西防线数百里,你的关注点不应该是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是整道防线的经营!”刘正说道:“前线将军重战术,中军统帅掌大略。这是分工,胡乱干涉前线的作战方案,会给敌人可乘之机的。”

    赵统听了刘正的话,立即向督帅郭淮传达了自主应对的决策。

    郭淮接到命令之后,看着残破不堪的街亭旧城,忍不住对参谋长鲁淑说道:“老鲁,你说这仗该怎么打?”

    “还能怎么办,把后勤保障的辎重车摆在前沿,依托街亭旧城建立防线,把这里变成消耗魏军有生力量的关键节点。”鲁淑望着一马平川的街亭前沿侃侃而谈。

    “硬拼呀!”郭淮沉声说道:“咱们督移师祁山堡,想不到就要面临残酷的拉锯战。”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鲁淑说道:“街亭的地形就这样,咱们除了血拼之外,没有别的办法。”

    “你觉得咱们移师南山怎么样?大军屯驻居高临下,就看那司马师如何选择?”郭淮问道:“这样一来,战争的主动权就掌握在咱们自己手中,麾下的心郎们也能少死一点儿。”

    “不怎么样!”鲁淑否决了郭淮的意见。

    兴汉军劳师远征,还没有来得及休整就到了街亭前线。

    街亭在山坳里,大军摆在街亭旧城,至少不用让数万将士在吹冷风的同时还受到沙袭。

    街亭南山的这个季节,究竟会冷到什么程度,谁也说不清楚。然而那被狂风卷起的风沙,可是实实在在的噩梦。让将士们顶着黄沙与魏军大战,还不如留在街亭旧城固守呢?

    “你的意思是说这个季节上山,冷还是次要的,最主要的还是那西北风带来的黄沙,会影响将士的视线吗?”郭淮问道。

    鲁淑说道:“老郭,这兴汉国变大了,有些事情想绕一绕不开。我知道你不想与魏军硬拼,我又何尝不是呢?只是事到临头,你忘了马谡守街亭的故事了吗?”

    “咱们跟马谡不一样。”郭淮认真的说道:“兴汉军令行禁止,至少不会出现什么临阵抗命的副将。”

    “我不是说你的想法有错,我只是觉得这个季节上山,不是明智的选择。”鲁淑说道:“老郭呀!这山上和山下的气温可不一样,咱们的将士会不会有足够的心理准备还是一个问题呢?”

    郭淮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北方的将士到了南方很容易出现行动迟缓的毛病。

    北方的严寒,让将士们习惯了一身厚重的装备。那一马平川的地形,行军打仗也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

    南方多山,又是湿热气候。一身重装的北方将士,到了动一下就汗流浃背的南方,想要迅速的完成调度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郭淮的队伍多是荆州南郡一带的人,这回到了街亭。躲在山坳里还可以勉勉强强的适应。一旦把队伍拉到南山,就会成天顶着黄沙吹冷风。那司马师会给兴汉军街亭守军调整身体机能的时间吗?

    “老鲁,谢谢你的提醒!”郭淮说道:“是我考虑不周。我只想着居高临下势如破竹,却忘记了咱们身上穿着厚重的棉衣。就算是下令全军冲锋,将士们笨重的身体有能力提速吗?”

    “是呀!没有速度的冲锋,跟活靶子没有什么区别!”鲁淑望着墙面一般的南山地形图说道:“这个季节上南山,比留在街亭老城更危险。要是换了盛夏季节,左右为难的就是司马师了。”

    郭淮终于明白了——原来左右街亭战局的关键因素是风。盛夏东南风,攻山部队的命运可想而知。只是现如今西北风肆虐,守山部队简直就是自寻死路。

    郭淮的部队刚换了新军装,以荆州人的体格,换上了厚重的棉衣之后,作战的方式也得随之改变。毕竟装备的重量增加了,行动速度势必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这就意味着南方军队的速度优势会被严重的削弱。据南山军校的调查数据显示,北方的骑兵到了南方,移动速度甚至还不如南方的步兵。

    兵源的地域差异会直接影响兵种的配置。北方人适合做骑兵,特别是重骑兵。南方人适合做弓箭手和轻步兵。

    郭淮南征北战几十年,总算是明白了南方人的优点是擅长在崇山峻岭中穿行,徒步行军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缺点就是体格娇小,正面对抗容易吃亏。

    如今荆州出身的将士到了街亭前线,原本轻便的装备突然增加了份量。体格的缺陷就暴露出来了。突然增加了一倍负重的将士们,想要保持原有的速度水平简直就是痴人说梦话。

    大军居高临下冲锋,速度可是关键。然而穿上棉衣的将士体能有限,即便是偶尔爆发一下,也没有体力持续太长的时间。

    郭淮最终决定依托街亭固守。将士们换了抗寒装备,在个人防御力上得到了加强。以棉衣的特性,魏军的刀盾兵想要建功,只怕没有那么容易。

    至于敌方的枪兵,想要接近固守的兴汉军将士,只怕会付出巨大的代价。

    郭淮为了佐证自己的判断,命令各校都派出一队人马,参与临战军事演习。

    鲁淑很快就得出了综合评估:地形因素和装备的重量,都会影响行军速度。反倒是气温对行军速度的影响微乎其微,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

    郭淮说道:“老鲁,看来这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还是有道理的。我觉得知彼全靠情报和分析,才会有多算多胜,少算少胜,不算则不胜。”

    “知彼只是让咱们坚定信念,优化布局。”鲁淑说道:“其实最关键的还是知己。就拿这回来说,要是咱们还拿着荆州集训的参考数据制定作战计划,肯定会栽一个大跟头的。”

    “是啊!没有了引以为傲的冲锋速度,南山屯兵就是找死!”郭淮说道。

    街亭布防就这样定下来了,鲁淑制定计划的核心内涵,在于最大限度的减少将士们体能的消耗。完全抛弃速度优势,利用大型装备改善各部的防御能力。

    郭淮强调说:“老鲁,不要指望咱们的将士可以具备重盾步兵的结阵对抗能力。体格缺陷,要尽量的避免正面对抗。”

    “老郭放心!战场的设计我有经验!”鲁淑说道。

    兴汉军街亭各部立即开始布置战场,准备与魏军全面对抗。

第813章 兵力调度

    郭淮向祁山堡指挥部上报了驻防方案并陈述了理由。

    刘正看了郭淮和鲁淑的汇报内容之后,总算是明白了马谡失街亭的真正原因——将士的负重变了,制定作战计划的将军却没有及时的调整参考数据。

    “统儿,大战之前,前线军演很重要!不试不知道,一试吓一跳!郭淮的部队到了街亭,运动速度下降了三成,体能消耗增加了三成。要是没有新的数据支持,参考荆州集训的数据制定作战计划,那后果不堪设想!”刘正说道:“咱们不能想当然的制定作战计划,必须要及时的更新并掌握最接近战场的各项数据。”

    赵统立即安排人起草奏章,准备提前梅园总参谋部推演临战军事演习的可行性。

    赵云也觉得兴汉军需要在知己方面下功夫。以前的地盘小,军队的调度大多是在中原一带。至于北方边境线上的驻军,基本上是就地招募。梅园只负责提供编制和满足前线将领的装备订单。

    如今兴汉军的编制数量趋近于饱和,梅园要是再像以前那样不加约束的既给编制又给装备,只怕会不堪重负了。

    两百万野战军,再加上一百多万地方州军。这样庞大数量的军队所需的军费开支,已经影响到了兴汉国的基础设施建设。

    如今的兴汉国,再也不可能对军队实行粗放式管理。兴汉军进入了有攻有守的新阶段,各地的兵力配置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状况。

    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军队的训练就很关键了。即招即补的编制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大型战争的需要了。

    就拿华阴大战的事情来说,邓艾奉命主持攻势。按照惯例的做法就是在弘农一带就地征兵,编制进入潼关镇帅军。

    可是以弘农周边的实力,有能力供养三十万兴汉军吗?更何况兴汉国地方数千里,要是每个地方都搞出一支规模巨大的军队。梅园有能力提供补给吗?

    当年刘正主政梅园的时候,提出了军队拿军功换前程,倒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新编军队的战斗力问题。

    可是随着兴汉国的发展,战场逐渐的向外推移。几十年的国泰民安,让兴汉军的八成部队无法参与真正的战斗。

    梅园总不能闲时缩编,战时扩编吧?毕竟有一句老话叫做有备无患。真要事到临头了,根本就来不及满足战场的需要。

    前线有战能撑死,后方无战得饿死。单线作战的后果很严重,兴汉军内部的军功平衡,成了时下最新的热点。

    军相姜维明白,军队的数量达到了一定的规模,紧缩编制就得提上议事日程。只是各镇帅军面临的情况不同,一刀切只会越搞越糟。

    总不能今日潼关镇帅军有战斗需要,就胡乱的放开编制;他日祁山镇帅军有战斗,再让汉中方面临战扩军。要是永安镇帅军拿出作战计划呢?招募一批新兵,编制投入战斗,那不是瞎胡闹吗?

    姜维坚持认定一件事情——各镇帅军具体的编制,必须要有一定的配额,并且不能胡乱的扩编和缩编现象。毕竟常备军才能维持较高的战斗水准。

    特别是成建制的装备和兵种的存在,对于将士的训练程度和个人素质都有较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梅园平衡各方,即便是没有战事,军队的数量也得保持正常的规模。

    兴汉国的边境线很长,东南西北都有驻军。可是总不能四个方向都发生战事吧!特别是北方边境线上,丁零人失去了几座大城之后,一路向西逃离。

    没了大型势力,再保持巨大的军队数量,那就会形成冗兵冗费。可是缩编也不成啊!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再重启战端?缩编容易扩军难!特别是承平日久的时代,裁军容易,只是习惯了安逸的军人,重返部队还能有战斗力吗?

    梅园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胡乱的扩军了。至于载军,手心手背都是肉,砍掉哪个都不行。总不能前方胡乱的招募大军,后方胡乱的给编制,到时候军队的补给怎么办?

    姜维认为,刘正主政时代的兴汉国,由于梅园的威望不足,军队的数量远远没有达到饱和的程度。给编制和装备让前方将领自行招兵买马,有利于迅速的扩充兴汉军的实力。

    军功换编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新编部队的战斗力问题。同时也让兴汉军的凝聚力达到了短暂的巅峰。

    可是如今的兴汉国天命所归,一亿五千万的人口也保证了兵源的绝对数量。兴汉军的常备军数量已经饱和。再加上梅园的威望和政策引导,若不加以限制,那会让前方将领穷兵黩武。

    在漫长的边境线上,容易发生战事的也就那么几个地方。前线将领掌握的军队多了,会不会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面呢?

    怪不得人主总是会忌惮前线将领功高盖主。要是让某位将军长期掌握数量庞大的军队。即便是将军没有反意,那些升无可升的有功将士也会推动该将军造反。

    邓艾在潼关主持的华阴攻势,其实就是姜维对全国兵力调动的一次尝试。

    潼关的常备军是两督人马,大战期间从荆州,并州和大草原调了三督人马加强给邓艾指挥。

    后来潼关战事告一段落之后,抽调的三督人马又有了新的安排——王林回转落日城;庞会重归并州马超麾下;郭淮调入祁山堡,用以加强赵统的兵力。

    这样一来,大战期间前方是关注的焦点,梅园也有足够的警惕之心。大战结束之后各自归建,也可以有效的避免尾大不掉的事情。

    全国兵力调度,是梅园兵力饱和之后的必然选择。姜维的调度,既满足了各方对军功的需求,又恰到好处的实现了前方将领的战略意图,还避免了尾大不掉的隐患。

    各镇帅的常备军,可以保障地方的安全,只是需要大规模征伐的时候才启动调兵程序。这样可以避免浪费,也可以减轻梅园的军费负担。

    当然了,赵统的奏章所讲述的情况,就是从千里之外调兵的后遗症。好在前方已经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姜维总算是松了一口气。

    郭淮提议临战举行军事演习,为随军参谋部制定作战计划提供最新的有效数据。姜维认为是务实的做法,不仅可以解决知己的问题,还可以让将士们自行调整,尽快的适应战场环境。

    兴汉大帝刘立第一时间就御批了军相姜维的“关于全国兵力调度与磨合的工作报告”。梅园总参谋部积极行动,很快就拿出了具体的计划并通报全军照准执行。

    兴汉军屯长以上将领副职不定期轮换制度政策的颁布,让兴汉军将士在适应新型调度方面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兵源素质具有地域性,大范围轮换可以让各镇帅军的基层将领得到有效的锻炼。至少在完成大战调度的时候,不会在物资准备方面出现严重的失误。

    有了梅园总参谋部的政策支持之后,街亭前线的郭淮和鲁淑对于固守就更有信心了。

    “老鲁,你说以前要是有这样的轮换制度,咱们至于在街亭布防的具体方案上左右为难吗?”郭淮把手中的政令交给了鲁淑,满腹牢骚的问道。

    “老郭,兴汉军一直以来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你就不要抱怨了,做好眼下的事情才是正理!”鲁淑害怕郭淮越说越离谱,忙插开了话题。

    街亭防线的布置进展很快,不到两月,就已经初具规模了。随着大战的临近已经成了各方关注的焦点。

    兴汉军的军报评论说:“街亭奇盾依托老城布局,郭督帅可否首建奇功?”

第814章 战鼓声隆

    随着时间的推移,就在街亭大战一触即发的时候,评论文章所带动的舆论攻势也愈演愈烈。

    “统儿,这不是瞎胡闹嘛?”赵云把手中的评论文章丢给赵统,恨铁不成钢的责备说。

    “父亲,这可是孩儿精心组织的舆论攻势!”赵统回答说:“子元那小子家学渊源,小心谨慎的毛病一直都有。”

    “狡辩,你就不怕泄露了军事机密吗?”赵云怒问道:“司马子元能力不俗,你俩旗鼓相当的斗了几十年。你有几斤几两,只怕人家知道的比你自己还清楚。小心驶得万年船,作为镇守一方的主帅,谨慎是最根本的素质。犯错误的代价,你付不起?”

    “子龙不必动怒!”刘正制止了赵云继续发火,然后才说:“司马子元了解统儿,他也了解对方。咱们现在具有一个优势就是后备兵源充足。魏国人口有限,承受不了太大的兵源损失。要是可以诱使魏军正面大战,街亭方面的战斗就算是大局已定了。”

    街亭前线,鲁淑已经布置好了防御阵地。司马师带着五万精兵赶到,对于鸡零狗碎的兴汉军前沿,忍不住的皱起了眉头。

    司马师麾下有五员小将,是长安世家联盟的后起之秀。司马亮,司马攸,何曾,陈骞,荀勖。其中司马亮允文允武;司马攸品学兼优且得司马家的擎天柱司马懿器重;何曾善谋;陈骞工于心计;荀勖受其父荀彧的熏陶,对后勤方面的事情处理得井井有条。

    “大都督,兴汉军参谋长鲁淑布下迷魂阵,如何进攻得有章程!”何曾指着兴汉军前沿阵地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行了,你们五个小家伙少给老夫灌迷魂汤了!”司马师笑道:“当年老夫随父亲对阵诸葛孔明,纯粹是以绝对的实力拖死蜀汉。这回角色对调,轮到赵统那老匹夫不动如山了。仗该怎么打,你们几个拿主意。老夫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少死点儿人!”

    “父亲,想要不死人,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司马家放弃曹魏,集中所有的力量,带领长安世家到西海拓荒。”司马攸说道:“三十六计之中,走为上计最受兵家推崇。惹不起,躲得起!既然注定了打不赢兴汉军,为什么还要做出不自量力的举动螳臂当车?”

    “攸儿,你太天真了!”司马师说道:“我知道你不愿意战场杀戮!可是身为司马家的人,咱们没有退路。长安世家联盟,曾经是晋平天下的助力。现在嘛,完成成了束缚手脚的绳索。作茧自缚的道理,你懂吗?你以为到了这个份上,是想退就能退得了的吗?”

    “大都督,兴汉军的实力雄厚,拼消耗只会落得诸葛孔明那样累死的结局!这仗还真不好打,好在品级告身的诱惑力十足,倒也可以弥补兵力上的缺口。”何曾说道:“魏军没有退路,一旦无法在街亭突破的话,就会让太史亨的养马方略顺利施行。咱们不仅要丢半个凉州,还会影响到司马家的西行大略。这仗得打,哪怕是拼消耗,也只能咬紧牙关撑到底。”

    “大都督,下决心吧!”陈骞说道:“敌军主帅赵统用的是阳谋。不打街亭,兴汉军就会得到一块养马之地。攻打街亭,魏军又得损失惨重。现在的街亭阵地已经汇聚了天下人的目光,咱们不打是不成了。不但得打,还得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哪怕是拿人命填也不能退后半步。”

    “这是添油战术,强攻街亭前沿阵地实在是太蠢了。”司马师说道。

    “父亲,除非咱们有能力说服长安世家联盟执行西进大略,否则就只能打了!”司马攸说道。

    “那就打!”司马师一锤定音的说道。

    司马师命令司马亮作为攻打街亭前沿阵地的主将,司马攸从旁协助。荀勖负责后勤保障,并安排医院收治伤兵。

    魏军前出五里,主将司马亮命令一万大军分成三队,轮番进攻街亭前沿阵地。

    “司马攸校尉,这是咱们与兴汉军对峙二十年之后的首次大战。”司马亮说道:“气势很重要,拼着损失一点儿人,也要打掉郭淮的嚣张气焰。咱们人少,好钢用在刀刃上。”

    司马攸奉命出击,后方的司马师不放心,派出了陈骞到前沿掠阵观战。

    魏军的进攻很有力度,兴汉军前沿阵地在重型军械的强力打击下支离破碎。

    鲁淑早有准备,只待魏军的狂轰滥炸暂停,各部依令进入阵地进行紧张的修复与疏通。

    集结待命的魏军将士在司马攸的命令之下发起了冲锋。正在修复阵地的兴汉军将士猝不及防,防线告破。

    司马攸趁势以主力突击,魏军以疯狂的速度扩大战果。

    早有准备的鲁淑命令防守部队进入堡垒,对魏军进行分割。破门而入的魏军将士,那庞大的身躯面对特制的通道,前面的人卡住了,后面的人就成了活靶子。

    疯狂的魏军将士为了争取一线生机,拼命的拿血肉之躯撞击堡垒的石墙。人高马大的威力果然不容小觑,还真让魏军精锐打开了一个逃生的缺口。

    鲁淑布置的迷魂阵让司马攸吃尽了苦头。魏军将士进退失据,只得向兴汉军前沿阵地外围的司马亮求救。

    司马亮不敢怠慢,忙命令陈骞带人救援。

    陈骞带着人突破前沿,朝着司马攸的位置辗转前进。

    “大人,前面没路了!”魏军前锋都尉气喘吁吁的问道:“是不是绕道而行?”

    “救兵如救火,片刻耽搁不得!绕道的话后果无法预料!”陈骞沉吟道:“传我命令:前锋砸开通道,呈直线突击!”

    “怎么砸?”前锋都尉问道。

    “你是猪脑子呀?怎么砸还用我教你吗?”陈骞反问道:“要是司马攸出了什么问题,你有想过后果是什么吗?”

    前锋都尉无奈,只得回到战斗位置上继续指挥。

    “都尉,怎么办?”屯长吴枝吼道。

    “还能怎么办?砸吧!”前锋都尉吼道:“弟兄们,跟我上!”

    前锋都尉抢过一面重盾,迅速的越过前方的将士。屯长吴枝咬牙跟上。

    就在前锋都尉准备合身而上撞墙的时候,屯长吴枝突然加速,抢过重盾与兴汉军修建的钢筋混凝土墙,进行了第一次亲密接触。

    一声闷响之后,墙没事,屯长吴枝却倒下了。

    “都尉,我……”屯长吴枝肺腑受创,话还没有说完就气绝了。

    前锋都尉无奈,抓起带血的重盾继续冲击。

    人的潜力是无穷的。经过数十名魏军将士不懈的努力,在陈骞赶到的时候,墙体出现了裂痕。

    “大人,属下无能!我……”前锋都尉努力的张了张嘴,却发不出任何的声音。

    “你放心,我一定会救回司马攸,保你家人无恙。”陈骞知道前锋都尉担忧的是什么,只得郑重其事的承诺说:“你们都是好样的,我不会让英雄流血又流泪。”

    “那……”前锋都尉咧了咧嘴,头一歪就失去了生命的气息。

第815章 身体优势

    “再上!”陈骞伸出右手,轻轻的替前锋都尉合上了双眼,厉声咆哮道。

    魏军将士前仆后继,兴汉军的隔断墙有了越来越多的裂缝。

    与此同时,司马攸也带着残部赶到了隔断墙的位置。

    “司马校尉,前方有动静!”都尉吴勇连滚带爬的移动到司马攸的身边,扯着公鸭嗓子大吼大叫。

    “肯定是前锋主将派人来救我们了。”司马攸语无伦次的说道:“大军列阵,环形防御替撞墙的兄弟争取时间。吴勇都尉,带上你的人配合拆墙。我部大军的生死存亡,就在你的一念之间。”

    吴勇领命,带着几十名将士疯狂的撞墙。

    “想不到雍、凉男儿都是这般的烈性!”站在指挥楼上的鲁淑,望着那些拿血肉之躯撞击隔断墙的魏军勇士,无限钦佩的说道:“只可惜跟错了人,一腔热血埋黄沙。”

    “这是理念的碰撞;这是勇士的较量;这是华夏的峥嵘;这是英雄的赞歌!”郭淮望着这片热血沸腾的战场,认真的说道:“立场不同,却又殊途同归。他们用生命见证了勇气和忠诚,为了向勇士致敬,传我命令:预备队上,加快战斗节奏消耗魏军的有生力量。”

    “老郭,司马攸已经是瓮中之鳖了,为什么不劝降?”鲁淑问道。

    “老鲁,你也看见了。劝降是对勇士的侮辱,同时也是对华夏传承思想的侮辱。宝剑锋自石磨砺,梅花香自苦寒来!”郭淮说道:“向英雄致敬的最佳手段,就是全为以赴的投入战斗。”

    “老郭,你说得对!”鲁淑终于觉悟了,颇为赞同的说道:“不经一番寒彻骨,哪来梅花扑鼻香。”

    鲁淑不再讨论劝降的问题,而是让旗语兵舞动令旗,打出了全力进攻的旗语。

    预备队的投入,让司马攸的残部压力倍增。

    魏军将士陷入绝境,爆发出了巨大的潜力。身强体壮的优势,让隔断墙在持续不断的撞击之下碎裂了。

    陈骞接应到司马攸之后,立即命令撤退。

    魏军退回大营。

    “怎么回事,三千将士出征,全身而退的不足半数?”司马亮问道。

    “你可别提了!街亭前沿阵地太古怪了,道路弯弯曲曲不说,还有无数的死胡同。咱们的大军每次钻进死胡同,损失的可都是活生生的人命哪?”司马攸心有余悸的回答说:“也不知道兴汉军用的是什么建筑材料,咱们的破墙精英受到了严重的摧残。”

    司马攸迅速的抺了一把额头上的冷汗,随后就继续介绍兴汉军的布局情况以及魏军前锋的遭遇:

    兴汉军的各种堡垒设计十分刁钻,特别是供将士出入的门,简直就是量身定做。街亭守军顺利穿行畅通无阻。魏军将士想要从门走,铁定会被卡住。

    街亭守军似乎经过了专门的训练。但凡是那些被门卡住的魏军将士,肯定会被埋伏的守军在卡极短的时间里乱刃分尸。

    魏军前锋的阵亡将士,大部分都是被门卡住之后,遭遇了无情的屠戮。司马攸根本就没有想到——高大的体型也会战斗失利的关键。

    “你的意思是说鲁淑人为的布置出了限制魏军将士的门?”司马亮问道:“那你为什么要从门走呢?”

    “那还能怎么办呢?”司马攸问道:“我倒是想破开墙壁。可是兴汉军的隔断墙用的是钢筋混凝土。普通的攻城器械能奏效吗?”

    司马亮觉得钢筋混凝土的造价高昂,即便是从祁山堡转运,也得消耗巨大的后勤保障潜力。以兴汉军的储备,鲁淑也不至于奢侈到所有的院墙都是钢筋混凝土结构。

    司马攸立即反驳,即便是鲁淑的布置虚虚实实,魏军前锋也没有胆量进行尝试。碰对了前途未卜,碰错了头破血流。将士的牺牲还是次要的,关键是严重的影响了军心士气。

    司马亮也没有别的好办法,只好暂停了攻势。三人望着街亭前沿阵地,绞尽脑汁的思考对策。

    魏军的攻势暂停,让郭淮和鲁淑彻底的松了一口气。

    兴汉军首战告捷,鲁淑趁着得闲向祁山堡送出了最新的战报。

    赵统收到战报之后,立即到刘正和赵云的院子报喜。

    “想不到那鲁淑小试牛刀,居然让魏军碰得头破血流!”赵统兴致勃勃的说道:“希望街亭方面的守军再接再厉,争取耗尽魏军的战争潜力和斗志。”

    赵云笑而不语,刘正倒是有了警惕之心,于是就提醒赵统说:“统儿,从来都没有百战百胜的打法。战争最根本的原则——你方唱罢我登场!”

    刘正的意思很明显,鲁淑布置的迷魂阵,在对抗魏军前锋的战斗中立了大功。可是兴汉军的对手也不是傻瓜,肯定会找到克制堡垒窄门的办法。

    以司马师的能力,即便是找不到最佳对策,土办法还是有的。要是前线将领坚持一招鲜吃遍天的办法,那就离惨败不远了。

    “统儿,你觉得鲁淑的迷魂阵天下无敌吗?”赵云突然问道。

    “父亲可有破解之法?”赵统反问道:“在我看来,想要破解可不容易呀!除非拿人命填,这样的办法可是魏军的软肋。”

    赵云直接指出迷魂阵的软肋,那就是钢筋混凝土构建的院墙,没有办法移动。魏军骑兵可不是吃素的,只要绕开迷魂阵,就可以将鲁淑的军。

    迷魂阵的优势,其实也是最大的劣势。街亭守军有了迷魂阵,想要挪窝可就麻烦了。魏军骑兵利用速度优势,兴汉军又该如何应对?

    刘正也从战争成本的角度指出了街亭迷魂阵的不足。郭淮的小金库经过鲁淑的消耗,只怕是再也无力承担新的战争投资了。

    即便是在街亭打赢了,将来魏军撤退,郭淮的部队也会离开。那些废置的战争建筑,还有发挥作用的余地吗?

    鲁淑设计的迷魂阵,耗费物资无数。一旦兴汉军越过街亭继续推进,就会造成巨大的浪费。为了迷魂阵发挥作用而止步不前,更是滑天下之大稽。

    “庄主,要是迷魂阵可以随军移动,那不就有用武之地了吗?”赵统若有所思的问道:“庄主认为不划算的唯一理由,就是不打仗了。遗留的战争建筑就会成为通行的障碍。再加上钢筋混凝土造价高昂,一次性使用确实有些铺张浪费。即便是转做民生用途,那折旧价值依旧是军方的负担。”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可是大战期间的预算,到了战争结束之后就得变成负担了。自古以来行军打仗都会携带军帐,其实就是为了减少不必要的战争消耗。

    既然军帐可以折叠携带,构建迷魂阵的防御建筑,为什么就不可以采取模块浇铸呢?战时拼接成需要的防线,平时可以弄成栖息的营房。

    赵统提出了移动营房和模块化建筑的概念。鉴于兴汉军调动日趋频繁,行军途中的安全保障就得提上议事日程。

    移动营房的出现,在防御力的优势远超普通的军帐。一次投入,反复使用!更是可以节省军队调配的成本。

    模块化建筑的设想,不仅可以让长途跋涉的将士可以有遮风挡雨的房子,还可以借助其中的输水系统保障大军饮水的安全。在战时还可以把移动营房拆卸,转而构筑成坚固的防线。这可是野战的利器,其好处不言而喻。

    赵统的设想让刘正看到了新型战争的雏形。

第816章 工事成本

    战争建筑的移动,对于战争模式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自古以来两军交战,基本上都是在扮演着各自的攻防角色。不到万不得已,没有统帅愿意野战。即便是真的无法回避,也会在营地的布置上绞尽脑汁。

    模块化防御重装的自由组合,不仅可以增加军队的野战能力,还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资源浪费,节约战争成本。

    赵统的构想最大的便宜,在于即使不打仗了,模块建筑也可以拆卸重组转为民用。特别是那些大型重装,制造起来成本高昂。战时的设施,到了和平年代就是一种看得见的浪费。

    古人有云:华夏虽大,好战必亡,忘战必危!

    这个观点前后矛盾。

    倒是赵统的新概念给了刘正启发。战争建筑具有功能单一性的特点。从资源循环使用的角度考虑,大规模制造战争建筑会存在着严重的浪费。

    按照刘正的理解,应该是华夏太大,好战必亡。国家大了,边境线就长。固定的战争建筑,意味着资源的倾斜。总不能刚修好永固工事,大军就要向外扩张。

    这就好比有人在某个城市买了房,基本上不太愿意把户口迁到一个陌生的城市。这就是最简单的生活成本。

    兴汉军在街亭修好了永固工事防御魏军。这既是好事情,又是坏事情。

    说是好事情嘛,顾名思义就是可以有效的减少牺牲;说是坏事情的理由也很充分,那就是限制了街亭守军的进取心。

    鲁淑耗巨资修建了迷魂阵,街亭北面的城池还攻不攻都是左右为难的事情。

    街亭的防御设施无法移动,要是兴汉军继续向北。遗留的战争建筑肯定会弃而不用。这可不仅仅是浪费的问题,要知道街亭的防御建筑当道构筑。

    一旦街亭成了后方,遗留的战争建筑就会成为限制后勤保障的障碍物。是另外开辟新道路,还是拆除刚刚完工的永固工事恢复地形?

    谁也没有那么大的勇气进行选择。这也是从古至今困扰大军统帅的问题。

    野战遭遇必定会损失惨重的根本原因,在于大军在野外的防御能力薄弱。更何况大规模野外扎营,仅仅是鹿砦和拒马的成本都会让国库负担一大笔军费。

    由于野战布防是一次性消耗,这就注定了大军统帅不愿意将有限的军费投入其中。再加上两权相害取其轻,将军们在制定作战计划的时候,就会把如何最大限度的避免野战摆在首位。

    超过十万规模的长途行军,基本上会有七成的时间消耗在安营扎寨上。即便是做到了小心驶得万年船,野外遇袭也相当于贴上了战败的标签。

    有了永固工事可以依托的军队很难越过防守区域积极进取。谋士习惯防守反击,将军乐于一骑当千的突击。

    文武矛盾,其实是永固工事和军事扩张之间的矛盾。刘正也理解谋士的想法——费时费力修好了永固工事,武将为了军功主动出击拿下了新的城池。后方的永固工事废置了,前方的防御漏洞出现了。这新的防御工事,是修还是不修呢?

    修的话,浪费资源的罪责由谁来承担?不修的话,新城池的防御体系如何搭建?

    要知道将军主征伐,谋士管建设。就算是为了新修建的永固工事考虑,也不能肆无忌惮的进改。

    当然了,对于资源充足的中原地区,战争的投入一般来说都会在短时间内获得丰厚的回报。然而在地广人稀的边境线上,一直主张仁义之师的华夏天子,肯定会打许多赔本的仗。

    在一方势力创建之初,就食于敌肯定是常态。可是对于如今的兴汉军来说,小打小闹于大局无益;大打出手又会是沉重的负担。

    鲁淑望着迷宫一般的街亭前沿阵地,忍不住的对司马师的老奸巨猾感到头痛。

    “怎么样,是不是有一种作茧自缚的感觉?”刘正问道。

    “难道我依托工事抵挡魏军的做法错了吗?”鲁淑反问道。

    “这种事情嘛,根本就没有没有办法分对错!”刘正说道:“也许魏军来的时候是对的。可是现在魏军后撤了,对的也就变成错的了。”

    战争抚恤,只会分配给伤亡将士。鲁淑耗尽了街亭守军的小金库修建迷魂阵,怎么着也得在接下来的战斗中收回成本。

    可是司马师居然以退为进,大军退守华亭,与汧县的程武成了犄角之势。

    这下可轮到鲁淑左右为难了。这迷魂阵刚修好,原定计划至少消耗三万魏军。如今司攸小试牛刀之后就退了,街亭守军是进一步,还是原地踏步呢?

    郭淮的队伍当道下寨,迷魂阵的存在,不仅挡住了魏军的进攻,还成了兴汉军反击的绊脚石。

    根据参谋部统计,街亭守军依托迷魂阵,给魏军司马攸部造成了三千人左右的伤亡。这样的功勋值所换取的赏赐,连迷魂阵资金投入的一成都没有达到。

    鲁淑没有办法继续使用迷魂阵消灭魏军,就没有办法获得收益。司马师莫名其妙的撤退,直接把两难的选择交给了街亭守军。

    郭淮倒是想主动出击,无论是打华亭还是进击汧县,都可以有效的牵制司马师。

    “老郭,咱们能动吗?”鲁淑问道:“这永固工事刚修好,大军一动就得主动拆除。且不说咱们能不能打赢魏军,就是拆除迷魂阵也会劳民伤财!”

    “难怪庄主会说——在不同的时间段,同样的决策也会分出对错。给君子开门那是与人方便,给强盗开门则叫开门揖盗!”鲁淑若有所悟的说道:“迷魂阵用于防守肯定是物尽其用。现在兴汉军要开始大举反击了,街亭前沿阵地的迷魂阵反而成了资敌。”

    “拆了吧!咱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郭淮无可奈何的说道:“咱俩的任务是拖住司马师。要是咱们按兵不动,魏军肯定会绕道进击太史亨。到时候养马计划出了问题,板子就得打在咱俩身上。”

    “老郭,下命令容易,可是钱怎么办?”鲁淑问道:“咱们可是把小金库的钱投到了迷魂阵。要是司马师不依不饶的进攻,咱们还可以用军功换取收益。现在魏军退了,咱们的钱都打了水漂。”

    街亭守军的经费,有很大一部分都投入了迷魂阵建设。鲁淑还把保障大军利益的小金库给掏空了。

    在没有回笼资金的前提下拆除迷魂阵,后果非常严重。军心不稳还是轻的,会不会造成哗变也很难保证。

    郭淮主战,从战争的角度考虑问题无可厚非;鲁淑主建设,修迷魂阵要钱,从衣食住行角度考虑才是谋士本色。

    这回倒好,街亭的前沿阵地才刚修好,只是小试牛刀的打了一仗就弃置不用。

    兴汉军不动,司马师极有可能分兵绕道;郭淮想要有所行动,必须要提前拆除迷魂阵。

    拆是一种态度,一种让魏军不敢轻举妄动的暗示。

    鲁淑算是给兴汉军的装备改良交了学费。

    拆了舍不得,不拆又拉不住司马师。

    鲁淑很为难!

第817章 拆除建筑

    郭淮劝不了鲁淑,只得找刘正请教。

    “庄主,您认为现在应该怎么办呢?”郭淮问道:“我现在已经被司马师的撤退搞得焦头烂额了。”

    “迷魂阵是鲁淑的心血,这一关他必须要自己过!”刘正若有所思的说道:“人们总是习惯在困难面前求神拜佛。可是谁又真正的明白——天助自助者!”

    从来都没有什么救世主,也没有神仙可以依靠。鲁淑的问题在于耗尽心思布置的迷魂阵成了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刘正也没有办法干涉太多,鲁淑的成长很重要。兴汉军的壮大靠的是一代又一代的人才。如今兴汉军历经三代,每一代都有领军人物出现。

    郭淮就是第三代的领军人物,而鲁淑也是太子刘民未来的班底和核心。

    大浪淘沙,兴汉军的战斗必须要以锻炼人才为主。

    鲁淑能不能想得通迷魂阵的问题事关重大。政相把握兴汉国的发展方向,无论什么决策,都存在着积极意义。

    “庄主,难道鲁淑修建迷魂阵真的做错了?”郭淮问道。

    “在这个世界上,只要是做事,就不会有对错。唯一的区别在于有多少人赞同而已!”刘正说道:“吴起杀妻求将,白起坑杀降卒。诟病的人多,赞同的人少。谁能保证赞同的人少就是错误?”

    郭淮离开之后,鲁淑又找到了刘正。

    “庄主,您说我是不是应该反省自己的错误呢?”鲁淑问道。

    “鲁淑,你觉得咱们治政,会有标准答案或者是参考答案吗?”刘正反问道:“你以为治政是什么?”

    但凡治理天下,只有大原则大方向。从来都不会存在永恒不变的细务处理办法。三皇不同法,五帝不同制。

    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唯一的区别在于有的人平安无事,有的人手被划伤,有的人脚上沾上了河底的淤泥,还有的人误入突如其来的漩涡被水冲走了。

    “庄主,我不明白!”鲁淑低声说道。

    “鲁淑,你以为治政最怕的是什么事情呢?”刘正问道。

    “您说是什么?”鲁淑本能的反问道。

    “是无事可做!”刘正说道。

    刘正认为鲁淑最该考虑的。不是如何反省,而是让街亭守军有事情做。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世人不怕重复建设,也不怕反反复复的劳作。闲着没事的人,一旦习惯了养尊处优,就会形成惰性。到时候事情有变,再想恢复辛勤劳动的传统就难了。

    一个习惯了劳动的人,想要闲下来得有一定的适应期;一个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人,更是很难投入枯燥的重复劳动。

    刘正并没有告诉鲁淑如何分析对错,而是提出了一个要求——不能让街亭守军闲着。

    不管是主动出击攻打魏军,还是敲山震虎拆除迷魂阵。总得让街亭守军动起来,让司马师看到兴汉军的勇气和决心。

    鲁淑懂了,做事的人没有办法考虑万全之策。无论对与错,都得做事。

    街亭守军又一次投入了紧张而忙碌的劳作之中,各部划分区域进行拆除工作。

    “老鲁,你说这建了又拆,真的有意义吗?”郭淮看着粉尘飞扬的前沿阵地,饶有兴致的问道。

    “老郭,按照你的估计,大军想要拆除迷魂阵,得用多长时间?”鲁淑反问道。

    “怎么着也得两个月!”郭淮看了一下施工的进度,缓缓的说道。

    “那你说要是不拆,前方忙碌的那些人在接下来的两个月时间里,又该做什么呢”鲁淑问道。

    郭淮无法回答。街亭布置了迷魂阵,大军的训练只能在小巧上下功夫。要是不拆除,为了不让建筑空置,总有一部分人得闲着。

    再一发散思维,要是当初没有修建,那养闲人的时间可不是一两个月,而是一年半载。

    重复建设会存在一定的浪费,可是不建设后果更严重。且不说魏军强攻会付出什么代价,就是那些躺在小金库里睡觉的资金,也没有渠道完成再分配。

    普通将士没有赚钱的渠道,势必会影响军心士气。

    世人掌控财富的能力,其实与责任心直接挂钩。这就是众望所归的道理。即便是有人想要翻盘,也只能在修德方面下功夫。

    鲁淑布置迷魂阵,不管起了多大的作用,至少那些参与建设的将士拿到了实惠。这得归功于兴汉军的薪资政策。

    什么事都不用做倒是省钱了。可是没有上马的工程,注定会有一部分人失业。

    人们总习惯在事后议论得失,却没有想过那些投身其中的人,会有什么样的收获?

    鲁淑是做事的人。根本就不能用对和错来评判迷魂阵工程。资金投入之后,在各个环节之间进行流通。这不仅刺激了消费,还增加了普通将士的收入。

    六万多人就是六万多个家庭,小金库的资金通过薪资形式进行扩散,会让更多的人受益。

    也许从长远的角度考虑,鲁淑的决策是重大的失误;可是从普通将士的角度考虑,迷魂阵工程让无数人受益。

    清官为人至正,能够上马的工程屈指可数。可以从中得益的人更是少之又少。这就是华夏选官标准为什么首重能吏,其次才是清官。

    上位者对于清官的任用,基本上是束之高阁。以一城一郡培养清官,中华之大,倒也负担得起;以一州一国托付清官,眼睛里容不得沙子的人,遇事一定会吹毛求疵。最终只会落得个诸葛孔明的下场!

    空有贤名而不符其实,坐拥荆益富庶之地,如今也是益州疲弊的结局。

    兴汉军引而不发,蜀汉动弹不得。以诸葛亮之能,也不敢轻启战端。

    郭淮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梅园当年要了喜欢剑走偏锋的庞统,却对技高一筹的诸葛亮敬而远之。求全责备,搞得大家都不敢做事,更不用说冒着风险做事了。

    诸葛亮果然厉害,千钧重担一个人扛。特别是渭水河滩的那一仗就说明了问题。没有将令的吴班,居然可以见死不救。文聘在伤心绝望之余挂印去职,直接导致了汉中的全面崩溃。

    诸葛亮六出祁山,汉中百姓不堪重负。吴班的见死不救,更是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兴汉军能够趁虚而入,得益于文聘的心灰意冷。

    郭淮坚持认为,诸葛亮肯定想过要除掉文聘。只是大战方罢,汉中出身的士卒受尽了委屈。要不是当年张鲁迁走了汉中百姓,汉中的问题会更大。

    鲁淑也曾和郭淮讨论过文聘隐居的事情。一个替蜀汉打了几十年仗的老将,到最后只能黯然退场。

    那些跟着刘备进汉中的百姓,最后只能在渭水河滩孤军奋战。那份悲凉,又有几个人能懂?

    郭淮望着埋头苦干的兴汉军将士们,自言自语的说道:“人摆对位置很重要,否则就会祸及天下。”

    鲁淑终于放下了包袱。迷魂阵工程没有错,只是没有让所有的人获益而已。然而那些参与建设的将士,都拿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街亭守军拆除迷魂阵的举动,让华亭的司马师坐立不安。

第818章 谋士鲁淑

    刘正一番“人不能闲着”理论说服了鲁淑。

    街亭前沿阵地的迷魂阵从内向外的逐步拆除。

    司马师本来想分兵,让五个小家伙带兵增援费曜。

    鲁淑拆除迷魂阵的举动,让司马紧急召回派出的部队。

    街亭守军一动,华亭的司马师就进退两难了。既要考虑司马攸等五个小将的安危,又要顾及汧县的防御。

    郭淮手上有六万大军,进可攻华亭和汧县,退可保街亭不失。

    兴汉军进退自如,司马师就只能先发制人了。魏军出华亭,大军直指街亭。

    魏军出击的消息传到街亭,鲁淑就变成了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

    司马师四两拨千斤的战法,彻底的拖住了郭淮。兴汉军拆除迷魂阵的进度已经接近了尾声。魏军的前锋刺候已经出现在了街亭前沿阵地的视野范围之内。

    “老郭,这下可麻烦了!”鲁淑神情紧张的说道:“没了迷魂阵,咱们的防御压力倍增。”

    “老鲁,战争就是这样——但凡是走捷径的人,最后都会栽在投机取巧上。”郭淮说道:“实力才是硬道理。没有优势的战斗,注定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郭淮认为,兴汉军在街亭的兵力与魏军相比处于劣势。主要是由于魏军的精锐集结在华亭、汧县等地。

    兴汉军在祁山堡沿线布置的总兵力仅仅二十万,而对峙的魏军多达三十万。司马师可投入街亭大战的兵力有七万。郭淮奉命驻守的街亭只有六万两千人。这是街亭攻防的兵力对比。

    郭淮有些想不通,兴汉军全国总兵力多达三百万。为什么不能抽调百万大军投入祁山战场?

    鲁淑倒是理解军相姜维的难处——千里不运粮。自古以来征战,大军未动,粮草先行。兵力集结最大的难题,就是大军到了前线之后吃什么,住在哪里?

    街亭物资储备有限,六万大军的进驻已经是极限了。兴汉军有的是兵,可是受限于后勤保障,能够投入前线的兵力很少。

    郭淮率部进驻街亭,天时地利人和都在魏军方。兴汉军只有财大气粗和兵力雄厚,长期大战后劲十足。

    魏军是本土作战,司马师麾下的将士都是雍、凉二州的人。

    郭淮的主力是荆州兵。

    街亭守军以客军的身份进入凉州作战,遇到的可不仅仅是军事方面的问题,还有政治方面的问题。

    凉州百姓会在内心深处认可魏军的存在。兴汉军想要取魏军而代之,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郭淮可以守住街亭,最关键的一点在于依托旧城布防,让周边的百姓有了安全感。

    战争和乱世最大的受害者是平民百姓。战事频繁的城池,失败者为了生存,必须要掠夺更为弱小的人才能吃饱穿暖;胜利者为了彰显武功,奖赏士卒,不抢行吗?

    兴汉军占领城池,第一件事情就是封存府库,清点物资。然后再计算军功赏赐所需。不足的部分就得找那些对立世家来补足。

    要是对立世家提供的物资不足以赏赐有功将士,就得让主动依附的世家劳军了。

    军队作为一个整体参与战争利益的分配,一个铜板都不能少。

    郭淮作为街亭主将,需要明白战争成本的投入和有效的产出。至于他想象中的那种百万大军兵临城下,摧枯拉朽攻城掠地的场面,在真正的战斗中很难出现。

    否则的话,即便是攻克了目标城池,获得的军功和收益也不足以抵消战争成本。

    名将最爱以少胜多,唯一的理由就是分摊功劳的人少了,大家都有得赚。

    武将用兵,多多益善;谋士定策,利益当先。鲁淑肯定不想郭淮轻松获胜。想要在战场上取得绝对主动权,战力方面就必须要具备压倒性优势。

    兵贵精而不贵多,将不在勇而在智。这是基于战争比拼的是有限战斗单位之间的无限对决。在局部战场上,交战双方投入的兵力极其有限。

    就拿上一次街亭攻防战来说,魏军和兴路军投入的总兵力高达十四万。然而真正面对面搏杀的一线部队,魏军投入了五千人马,兴汉军依托迷魂阵只投入了一个都两千人马。至于最后关头加入突击的那个都,那是战时预备队。

    关于战争的谋略,其实主要的是各级部伍之间预备队的规划。一个督的人马,攻、防、后勤保障三者都不能少。

    即便是负责进攻的副将,麾下的三校尉也需要进行分工。由此类推,再细化到一个伍的人,谁顶在前面,谁防护左右,谁养精蓄锐随时替补,都需要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和计划。

    没有人可以长年累月的持续作战。两军交战也不是一窝蜂的上。兴汉军的基本阵形是三才阵,一人主攻,两人护卫左右。剩下的两个随时接应。

    一个伍有五个人,真正投入主攻的只有一个。其余四人的分工也很重要,即便是有人倒下了,也会有充足的替补上场。

    一个战斗,两人护卫,剩下的两个着急看。这就是最小战斗单位的核定。兴汉军一个什编制二十五个人,同一时间与对手交锋的只有五个人。

    到了一个队一百二十五人级别的战斗,那就需要配置攻防什和预备队什。鲁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一支队伍兵力下降三成就会失去战斗力?

    假设一个战场投入一百个战斗单位,以兴汉军的编制,算是屯级规模的战斗。兴汉军屯级规模的战斗,需要留下一个队作为预备队。剩下的五百人,按照战斗单位伍的编制,负责主攻的只有一百人,负责左右护卫的两百人,剩下的两百人尾随策应。

    按照战场的概率计算,最容易受伤的人是主攻手,接下来就是左右防护,最后才是负责策应的人。

    一个屯损失三成,那就意味着主攻手严重的缺失。再加上伤亡转运消耗的兵力,基本上就没有什么人手了。

    这就是为什么魏军前锋司马攸损失了两千人马之后,司马亮无法再战的根本原因。战争随着真正的规模扩大,需要耗费三分之二的兵力投入各种保障。

    鲁淑很反感大规模战斗,投入一个督的人马守街亭,真正有机会参加战斗的只有两个都四千人。六万二千编制,可以获取最高档次军功的不到十五分之一。这样的大规模战役,其实就是吃力不讨好。

    然而军的编制讲究分工合作,很多配属兵种必不可少。这样一来就会造成军功档次分配不均。名将和庸将的唯一区别,在于解决军队内部矛盾的效率。

    兴汉军的军功核算标准自伍起就有相应的核算标准。这就意味着即便是同一个伍的人,拿到军功赏赐的份额也会各不相同。

    军队内部激励机制的存在,让大军上下都奋勇争先。拿到出战名额的将领,其麾下就能吃香的喝辣的;至于那些屡次三番落后于人的将领,其麾下喝汤都赶不上。

    名将的存在会让大家觉得热血沸腾,庸将的任人唯亲只会破坏军队的团结。嫡系与旁系之间的矛盾才是最大的问题。

    街亭守军的军功核算,鲁淑很是头痛。

第819章 模块防线

    鲁淑还没有来得及梳理街亭守军的内部问题,司马师又带着魏军出现了。

    迷魂阵的拆除已经差不多了,剩下的建筑根本就不具备防御魏军进攻的功能。

    面对这样无险可守的局面,钻了牛角尖的鲁淑决定砸锅卖铁的拼一回。

    “老鲁,我看你还是去找庄主他老人家请教一番吧?”郭淮望着地图上司马师大军的位置,神情凝重的建议说:“你现在的状态,制定出来的作战计划很不靠谱。”

    “行!”鲁淑说道。

    鲁淑为了调整状态,只好前往刘正居住的小院请教。

    “庄主,我刚下令拆除迷魂阵,司马师又带着大军来了,难道真的做错了吗?”鲁淑问道。

    “鲁淑,你想错了!”刘正沉声说道。

    魏军大都督司马师退守华亭,与汧县的程武成犄角之势。

    华亭易守难攻,需要投入防线的兵力不多。那部分富余的魏军,完全可以绕过街亭直接武都的太史亨部。

    太史亨所部肩负着养马计划的重任,与费曜周旋倒也恰到好处。倘若司马师增加武都魏军的兵力,兴汉军又该如何自处呢?

    费曜身经百战,仅凭劣势兵力就让太史亨勉强的支撑。要是魏军兵力增加,势必会打破武都战局的平衡。

    倘若养马计划受到影响,兴汉军攻略凉州的大略肯定会无限期延后了。

    街亭守军的任务,不在于迅速的击败司马师和魏军,而是要拖住魏军主力。

    只有限制了司马师本部的活动范围,才能替兴汉军争取大略上的优势。

    拆除迷魂阵,就是要告诉华亭的司马师——有街亭守军在,他哪儿都不能去!

    “庄主,您的意思是说我只需要拖住司马师就可以了?”鲁淑恍然大悟的问道:“可是没有迷魂阵,街亭守军也没有把握顶得住魏军的进攻呀?”

    “你大可不必担心,想来这个时候赵统的人和物资也该到了!”刘正说道:“针对街亭的特殊情况,祁山大营的配属军工企业已经研制出了可拆卸的模块防线。用的时候直接拼装,用完之后拆卸装车。省时省力,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拼装,从而构筑不同种类的功能建筑。”

    鲁淑回到街亭指挥部的时候,发现祁山大营的装备参谋庞宏已经等候多时了,郭淮正在小心翼翼的作陪。

    “鲁参谋长,我部奉镇帅军令向街亭守军交付一批模块防线,请查验签收吧!”庞宏说道。

    “庞参谋长辛苦了!”鲁淑诚恳的说道:“请!”

    庞宏起身在前面引路,鲁淑跟在其后亦步亦趋。

    抵达物资储备仓库之后,庞宏兴高采烈的向鲁淑介绍了模块防线的基本功能。

    鲁淑闻言大喜,忙提出了重新置放迷魂阵的构想。

    庞宏让随行的文员立即对迷魂阵图进行组合运算,验证鲁淑构思的可行性。

    一刻钟之后,随军文员拿出了计算结果。庞宏验算之后,对鲁淑说道:“鲁参谋长,你的计划可行。我需要三天的时间进行布置,还需要一万大军从旁协助。”

    “庞参谋放心,这件事情我会亲自跟进协调。”鲁淑承诺道:“为了减少战损,街亭守军愿意全力配合装备部队。”

    庞宏得了鲁淑的承诺,立即命令装备部队派人前往前沿阵地,制定地基的相关布局图。

    鲁淑亲眼见证了奇迹的诞生,对于防守街亭前沿阵地又增加了无数的信心。

    司马师带着魏军赶到街亭前沿阵地的时候,鲁淑的迷魂阵居然重现。

    魏军中军大帐,司马师望着浑身是血的刺候队长程路风,厉声喝问:“说吧,谎报军情是什么样的罪过?”

    “大都督,末将冤枉!”程路风大声的喊冤。

    谎报军情的后果很严重,罪过实在是太大了。即便是作为世家子弟的程路风,也不敢背负这样的名声。

    程路风作为魏军的刺候队长,麾下的一千刺候都是军中的精英。如今莫名其妙的背负谎报军情的重罪,搞不好刺候营所有的人都得受到牵连。

    “你冤枉?”司马师冷笑道:“那你倒是说说,街亭守军的迷魂阵一夜之间拔地而起是什么原因?”

    面对司马师的质问,程路风哑口无言。

    虽然说程路风坚信刺候营的兄弟们没有谎报军情,但是却无法解释兴汉军迷魂阵重现街亭前沿阵地的事实。

    司马师想不通其中的关节,只能认定程路风谎报军情。总不能胡乱的解释为神仙助力,反而坏了军心士气。

    何曾觉得程路风没有撒谎,可是却无法解释鲁淑的迷魂阵为什么在拆除之后,一夜之间再次屹立在了街亭前沿阵地。

    司马师见程路风坚持喊冤,也觉得事有蹊跷。只是魏军面临迷魂阵会付出巨大的代价,总得有人为决策失误买单。

    何曾第一个想到了司马师的打算——借程路风的人头稳定军心。军中不讲对错,只认成败。

    程路风没有查清楚街亭前沿阵地上迷魂阵的来历,就是一次重大的失败。这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魏军刺候营的失职,把司马师逼上了梁山。

    大军已经到了街亭战场,即便是司马师再不愿意,也只能硬着头皮打一场。

    程路风的失败,让街亭之战变得不可控。

    司马师为了震慑部属,只得下达了屈打成招的将令。

    程路风果然是一名硬汉。面对有着切肤之痛的军棍,他坚持不肯信口雌黄,最后晕死在地上了。

    司马师恼羞成怒,直接下令将昏迷的程路风枭首示众。

    刺候营所有将士一律重责二十军棍,记大过。

    司马师砍了程路风,刺候营的架子可不能倒。校尉陈骞临危受命接任刺候营队长,率领麾下戴罪立功。

    陈骞亲自出马,于月黑风高之夜抵近街亭前沿阵地。

    “队长,地上的土翻新过!”刺候甲说道:“种种迹象表明,街亭守军的迷魂阵是一夜之间长出来的。”

    “荒唐,你认为把这样的侦察结果上报中军大帐,大都督会相信这份说辞吗?”陈骞问道。

    “队长,你看!”刺候乙拿着两块断砖走到了陈骞的面前,惊喜交加的汇报道。

    两块断砖截然不同,左手处的断砖是从迷魂阵被拆除之后残留的地基上截取的;右手处的断砖,则是从现有迷魂阵的底部抽取的。

    旧有迷魂阵与街亭前沿阵地连成一体,那一块块砖头砌成的墙,似乎在地上生了根;现在的迷魂阵似乎是拼接起来的,与街亭前沿阵地的地基完全分离。

    “你想说明什么?”陈骞问道。

    “队长,根据我的经验。街亭守军的新版迷魂阵,可以自由的拆卸组装。”刺候乙回答说。

    “如此庞大的建筑体系,你觉得有办法搬来搬去吗?”陈骞问道。

    “队长,咱们做了多年的刺候,对于固定建筑和移动建筑的判定,有着成熟的经验。经过众人一致认定,没有误判的可能性。”刺候乙说道:“我相信自己的眼睛和技术。”

    刺候乙继续介绍新迷魂阵的某些数据,特别是制作砖头的材料。以前的迷魂阵就地取材,砖头的颜色偏黄;现在的迷魂阵应该取自于祁山堡后面的山坳,那里曾经是诸葛亮的屯田区域,砖头的颜色青中带黑。

    这足以证明新迷魂阵的建筑材料由兴汉军祁山堡大营转运。长途运土,似乎不太可能。唯一的解释就是浇铸成型之后再送到前线。

    “行了,你这样的解释只会引火烧身!”陈骞粗暴的打断了刺候乙的话,郑重其事的说道:“大家记住:刺候营前任队长程路风,谎报军情属实,罪有应得!”

    刺候乙闻言,痛苦的闭上了双眼。

第820章 何为同袍

    陈骞明白刺候乙想要替前任队长程路风翻案的心思。可是司马师作为大都督,现如今又大战在即,刺候营挑衅大军统帅的威严会有好下场吗?

    不管程路风有没有谎报军情,司马师为了稳定军心,就会一口咬定刺候营的工作失误。

    这就是对程路风的定性,任何人都不能在此时此刻推翻这样的结论。

    陈骞知道,司马师了稳定军心士气,哪怕是牺牲整个刺候营也在所不惜!

    陈骞为了保全刺候营,只能对程路风所受的冤屈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不仅如此,还得严令麾下做出违背本心的结论。

    司马师处置程路风,并不是为了探明迷魂阵重现的真正原因,而是想要替接下去的撤回华亭找到理由。

    大军出动却无功而返,若是没有足够的理由,只怕是既不能向长安方面交代,也无法向数万将士交代。

    司马师处决程路风,理由是谎报军情。紧随其后的撤军就理所当然了。

    陈骞深知司马师的用意,当然不能让刺候兄弟唱对台戏。此刻替程路风翻案,事情能不能办成还得两说。魏军究竟是进攻还是撤退,都会非常的被动。

    街亭的郭淮部有齐装满员的六万二千人,比起魏军的数量只多不少。即便是排除固定阵地所需要的兵力,剩下的机动兵力也与魏军投入的作战部队旗鼓相当。

    两军正面硬拼,以兴汉军的战斗素质,魏军能打成一比一的战损比例已经是最好的战况了。即便是司马师比郭淮强,也无法让魏军拥有局部战场的优势。

    司马师想要撤军,只是处置一个程路风远远不够。陈骞带队侦察街亭前沿阵地,就是要佐证撤军的理由。

    刺候兄弟的发现,不仅会让司马师陷入被动,还会让魏军将士心存怨怼。陈骞是个聪明人,当然知道如何选择。

    “你们记住:街亭前沿阵地的迷魂阵,从来都没有拆除过。是那前任刺候队长程路风胡编乱造,其目的是为了骗取功勋。”陈骞郑重其事的叮嘱说。

    “为什么?”刺候乙问道:“难道前任队长程路风就那样冤死了,咱们刺候营必须要背谎报军情的黑锅吗?”

    “你们要是想要活命,就按照我说的做!”陈骞说道:“大都督连程路风都杀了,也不会介意再杀你们几个。是死是活,你们自己看着办吧!”

    陈骞也是尽人事而听天命。俗话说:医难救一心求死之人。反正该说的都已经说了,刺候兄弟怎么选择,没有人可以左右。

    刺候乙吓出了一身冷汗。他万万没有想到——原来说真话也是有风险的。为了身家性命保持沉默,也算是明哲保身吧?

    陈骞把侦察的结果当众向大都督司马师汇报。

    司马亮以前车可鉴为由建议撤回华亭。

    司马师态度暧昧,给了帐中诸将遐想的空间。

    众将齐谏退守华亭,司马师顺水推舟保持沉默,只说需要考虑一番,其实已经默认了众将的谏言。拖一下只是为了彰显大军统帅一言九鼎的威势。

    一众将领离开中军大帐之后,司马师单独留下了陈骞。

    “说吧?”司马师问道。

    “街亭前沿阵地的迷魂阵的确拆除过,程路风没有谎报军情!”陈骞说着,取出了刺候乙提供的两块破砖头。

    司马师仔细的察验一番之后,随口就问道:“那你为什么?”

    “大都督需要程路风谎报军情的罪证!”陈骞说道:“更何况人头都已经落地了,是干净还是脏,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那般重要。”

    司马师心中不悦,只是对陈骞的知情识趣无可奈何。

    俗话说:怕什么来什么。

    陈骞在司马师面前侥幸过关,刺候乙也为了身家性命保持沉默。刺候营前任队长程路风的不白之冤似乎永无昭雪之日了。

    想那程路风任职刺候营队长多年,与所有的刺候情同兄弟。如今含冤屈死,总有不怕死的人想要替他翻案。

    刺候甲是程路风从死人堆里扒拉出来的兄弟。多年的并肩作战,两人之间的情谊胜过亲兄弟。

    在发生了冤案之后,面对新任队长陈骞的告诫,刺候甲找到了刺候乙。

    “程路风队长走了,我们总得替他做点儿什么!”刺候甲说话的声音很平静。

    “甲哥,你应该知道,不是程路风队长谎报军情,而是大都督司马师想要找一个无端撤军的替罪羊!咱们怎么折腾都于事无补,还会搭上身家性命。”刺候乙说道:“刺候营一千兄弟的前程,都在咱们的一念之间。”

    “小乙,你为人谨慎,可以保全有用之身。”刺候甲说道:“而我是一个粗人,程路风队长是屈死的,总得有人替他出头。等我把消息散布之后,你去举报我。这件事情就这样定了。”

    刺候乙苦劝无效。

    刺候甲秘密的散布了砖头的故事。

    司马师闻讯大怒,责令陈骞限时查清。

    陈骞把怀疑的苗头指向了刺候乙。

    刺候乙当众认罪。

    整件事情从案发到结案,只用了一柱香的时间。

    司马师以刺候乙动摇军心为由当众斩首。

    刺候甲抱着同袍的遗体痛哭流涕。

    “够了!”陈骞吼道:“早知如此又何必当初呢?”

    “你既然知道,为什么不处置我呢?”刺候甲问道。

    “处置你一个,势必会搭上整个刺候营!”陈骞附在刺候甲的耳边小声的说道:“砖头的事情一旦由你说出口,大都督司马师肯定会怀疑刺候营里的知情人会有多少。”

    陈骞处置刺候乙,其实是为了避免打击面扩大。

    刺候甲愣住了,原来一时冲动只会害人不浅。

    司马师处置完刺候乙,趁势下令大军撤回华亭。

    鲁淑很快就收到了魏军的相关情报。他有些拿不定主意,只好又一次找刘正请教。

    “庄主,我不明白,司马师也不是糊涂蛋,为什么会屈杀刺候队长程路风?”鲁淑问道。

    “不杀程路风,魏军就得含泪攻打迷魂阵!”刘正说着话,手指轻轻叩着情报,随后又问道:“鲁淑,如果换了是你,你会如何选择呢?”

    鲁淑无法回答。这就是死一个人和死一群人之间的选择。

    魏军在街亭前沿阵地溜达了一圈儿,只杀了两个人就做到了全身而退。这样的手段已经是性价比最高的做法了。更何况第二个人的死纯粹是顶风作案。

    刘正比任何人都清楚,司马师要是不那么做,魏军就没有合理的撤军理由。大军行动,耗费无数,总不能空耗军费而无战果。

    不舍弃程路风,司马师将会面临信任危机。为了挽回损失,强攻迷魂阵就是唯一的选择了。

    战端一开,魏军会付出什么样的代价,谁也说不清楚。那一夜之间冒出的迷魂阵,也让司马师选择了两权相害取其轻。

    一将功成万骨枯,司马师作为大军统帅,当然明白慈不掌兵的道理。那些枯骨,有对手的,也有自己人的。至于下手的人是谁,没有人会关心。

    鲁淑总算是明白了慈不掌兵其实就是对自己人心狠手辣。司马师的抉择,也是魏军的大局。

第821章 鲁淑之悟

    刘正本来不打算向鲁淑灌输慈不掌兵的真正意义。如今事到临头了,也是迫不得已的选择。

    人间正道是沧桑!

    司马师的选择,是为了整个魏军的大局。

    “庄主,我不同意司马师那样的做法!”鲁淑固执的说道:“兴汉军假如需要有人付出牺牲,也只能明着来,而不是背后捅刀子泼脏水。”

    “鲁淑,你也得理解司马师的难处呀!”刘正说道:“曹魏如今的世家政治,司马家的子弟爱惜羽毛还来不及呢?又怎么可能把牺牲同袍挽救大军的决定公之于众呀?”

    鲁淑听懂了,司马师作为魏军的统帅,司马家的扛鼎人物。高处不胜寒只在其次,更主要的是长安世家一直都想取代司马家。

    牺牲程路风只会物伤其类,也对司马师的军中威望有着极为致命的影响。

    司马师不是不想明着来,是不能。他不愿意为了一个程路风,从而把司马家放到风口浪尖之上。

    给程路风泼脏水的办法,既可以跟新的世家达成利益交换,又可以让魏军全身而退。这样两全其美的做法,司马师又何乐而不为呢?

    鲁淑作为鲁肃的儿子,当然知道——其实在兴汉军内部也有着为了大局而付出牺牲的个人。当年太史慈战死荆州,如今依旧讳莫如深。

    刘正其实只想鲁淑明悟——慈不掌兵的最高境界,其实是田忌赛马式的兑子。在战争中最苦最累的将士,并不是那些克敌制胜的良马,而是为了大局做出牺牲的劣马。

    战场的千变万化,谁都无法保证自己不会是那匹劣马。名将的成长,归根结底其实是在扮演劣马角色的时候可以脱颖而出。

    郭淮的街亭守军,其实也算得上是凉州攻略中的劣马角色。鲁淑也不例外。

    当然了,劣马和良马并不是绝对的。在某些时候可以相互转化。战场上的主角和配角,并不由三军统帅决定,而是由胜负左右。

    街亭守军是凉州攻略的劣马,要是可以击溃正面的魏军,那就是当之无愧的良马了。

    “庄主,您的意思是说,慈不掌兵的真正含义,其实是告诉大将——无论到了什么时候,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都得有做劣马的觉悟?”鲁淑问道。

    “做劣马只是军人的本分,努力的成为良马,才是军人的追求!”刘正说道:“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当你以为自己是良马的时候,骄兵必败会让你清醒;当你以为自己是劣马的时候,戒骄戒躁会让你收获颇丰。”

    鲁淑从来都没有想过——原来慈不掌兵,也是做人的道理。姜还是老的辣,刘正居然可以用田忌赛马的理论解释兵家至理。

    街亭守军既然当了劣马,就得扮演好相关的角色,审时度势的做出最有利于大局的决定。

    鲁淑明白了刘正的想法,立即回转指挥部,与督帅郭淮商议移营的计划。

    “庞参谋,拆卸迷魂阵,你认为需要多少时间?”鲁淑问道。

    “只要人手充足,只不过是两个时辰的功夫而已。”庞宏轻描淡写的回答说:“分区包干,大军以什为单位进行分工,拆卸装车的效率可以最大化。”

    鲁淑得到了想要的答案,立即对郭淮说:“督帅,可以启动五号计划了!”

    郭淮点了点头,正色说道:“参谋长,宣布命令吧!”

    街亭守军督帅部命令:

    后军秘密向预备队移交防务,整装集结,等待命令。

    装备部参谋庞宏,配合前沿阵地的副将拆卸迷魂阵并装车。

    中军立即准备干粮,同时补充体力。

    待到前军任务完成,立即接手装备部的物件,大军向华亭方向移动。

    三个时辰之后,郭淮带着中军与庞宏的装备部会合,大军离开了街亭,目标直指华亭。

    司马师带着魏军急行,距离华亭三十里的时候,负责断后的陈骞快马赶到中军。

    “大都督,大事不好!郭淮率部追上来了!距离咱们的后军不足十里。”陈骞说道。

    “有多少人?”司马师问道。

    “从旗帜的数量上看,应该是两万五千人左右!”陈骞如实回答。

    “左右?”司马皱了皱眉头,神情不悦的问道。

    “由于兴汉军刺候的存在,咱们只能远距离观察,不排除郭淮虚张声势的可能!”陈骞说道。

    刺候营的情报可是大军统帅判断形势,做出决策的重要依据。陈骞可不想步程路风的后尘。

    司马师笑道:“郭淮终于肯出来了,看来是天助司马家成就此等不世军功。”

    “大都督,郭淮为人谨慎,恐怕其中有诈!”何曾说道。

    “郭淮当了那么久的缩头乌龟,这回好不容易出来了,咱们怎么能够让他失望呢?”司马师笑道:“天予不取,反受其咎!我决定吃掉郭淮所部,打开街亭困局。”

    何曾想要再劝,却被司马师摆手制止。

    魏军有兵力优势,要是野战都不敢打,对军心士气的打击恐怕会超出司马师的承受能力。

    司马师没有别的选择,只得传令大军就地休整,一刻钟之后由司马亮、司马攸,何曾三人各率五千大军作为先锋,掉头反攻郭淮的兴汉军。

    命令下达之后,魏军迅速的完成了掉头。司马亮三人持符前往各自的队伍,勘合令符之后立即带队出发。

    司马亮带着五千步骑居中走大路,携带轻型远程装备。

    司马攸弃马改步,距离司马亮两里走左侧山路。

    何曾命令将士扎起了羊皮筏子渡过溪流绕道侧击。

    司马师亲率三万步骑走大路作为司马亮的支撑。

    魏军的动作很快就被兴汉军刺候探知。

    “庞参谋,魏军大都督司马师以司马亮三人为先锋,兵分三路朝这里急行,根据魏军的行军速度,估计咱们将会在一刻钟之后接敌。装备部时间紧任务重,你们有什么问题吗?”郭淮简单的介绍了一下两军对垒的情况,随后就问道。

    “督帅放心,在祁山堡的时候有着相关的演习课题,我可以保证没有问题!”庞宏说完,转身快马到了装备部的行军位置,扯着嗓子大声吼道:“装备部全体都有:野战一号布防计划,立即执行!”

    装备部得到了命令,立即指挥协助的将士开始选择布防的位置。

    各种防御建筑在一瞬之间完成组合,并且摆放到了合理的位置。

    郭淮看着神速的布防效率,对于战胜来袭的魏军又增添了几分信心。

    司马攸带着五千将士弃马改步走小路抢攻兴汉军。只用了一刻钟的时间就找到了郭淮的中军位置。

    魏军为了不给兴汉军反应的时间,来不及整队就发起了进攻。

    庞宏布置的防线终于露出了庐山真面目。猝不及防的魏军一头扎进了兴汉军的远程武器打击范围。

    司马攸想要迅速的靠近兴汉军前军,打算以混战的形势抵消郭淮的远程打击。

    可是魏军距离兴汉军二十丈的时候,却被一道不规则的墙挡住了冲锋的道路。

    暴露的魏军将士成了活靶子,司马攸的混战想法彻彻底底的落空了。

第822章 华亭首战

    司马攸想要以近战抵消郭淮部的远程优势,却在庞宏的组装防御墙面前碰得头破血流。

    “将军,大事不好!”都尉刘根气喘如牛的跑到司马攸面前,气急败坏的说道。

    “刘二愣子,你怎么搞的?老子这回出其不意的进攻,就是想要迅速的接敌,让敌将郭淮空有远程武器而不敢使。”司马攸吼道:“想不到你在关键的时刻拉稀摆带,居然连一个普通的坎都迈不过去?”

    “校尉,您可不能怪我!兴汉军前沿阵地有古怪。”刘根说道:“按理说以咱们的出击速度,留给兴汉军的反应时间不会太多。兴汉军刺候探知情报之后再回营,至少需要一柱香的时间。再加上郭淮的决策考虑时间,兴汉军前沿的布防时间不会超过一柱香。”

    “说重点!”司马攸不耐烦的吼道。

    “我觉得很奇怪,以兴汉军第一道防线的强度和规模,以咱们的建筑速度,至少需要三天的时间。”刘根说道:“郭淮部的野战布防速度太可怕了,甚至有可能改变未来的战争模式。”

    刘根有一种担忧——倘若兴汉军就此不再害怕野战,对于战场的选择将会增加许多选项。魏军又该如何应对野战防御力倍增的对手呢?

    前沿接敌失败,很大程度上就是魏军上下对兴汉军的野战布防能力预估不足。司马攸敢放手施为的前提,是郭淮部无法借助防御工事避免混战。

    魏军速攻郭淮,就是想要打兴汉军一个措手不及。司马攸以步战迷惑对手,再以强攻抵近混战,就可以让对手投鼠忌器,从而抵消交战双方在远程武器上的差距。

    刘根的失败,证明了司马攸的谋划失败。抢攻前沿的魏军,彻彻底底的变成了兴汉军远程武器射程范围之内的活靶子。

    兴汉军的远程武器大范围覆盖前沿阵地,魏军将士伤亡惨重。即便是有的弩矢没有射中人,也有其他意想不到的作用。那巨大的力道刺入土中,横七竖八的弩矢之林,将魏军的冲锋道路切割成了无数碎片。

    刘根本来想劝说司马攸撤退,可是魏军的冲锋之势已成,强行撤退只会形成倒卷珠帘,后果不堪设想。

    司马攸只能亲自上阵,硬着头皮把战斗坚持到底。

    魏军进攻失利,败退无门。战场的形势对司马攸极为不利。

    中路战场!

    司马亮的大军倒是没有遇到司马攸那样的尴尬境地。只是魏军携带的重型武器,让双方在接近的瞬间就不约而同的采取了稳扎稳打的办法。

    要是司马亮肯舍弃重型武器轻装撤退,魏军也不至于越陷越深到无法自拔的地步。

    军队重装耗费巨大,以司马亮的地位也不敢轻言放弃。犹豫不决的后果就是让大军陷入困境。一开始的时候不想撤,等到想撤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

    郭淮部依托组装防线,将司马亮的大军纳入了包围圈。

    司马亮被围,司马攸碰得头破血流也打不开缺口。

    司马师得知司马亮被围,立即率领主力大军急攻。

    郭淮亲自坐镇阻击阵地,以组装防线为依托对抗魏军主力,替大军消灭司马亮部争取时间。

    司马亮部的魏军以重型装备为防御核心,与数倍的兴汉军积极抗衡。

    魏军的抵抗很顽强,兴汉军的攻击一度受挫。

    司马攸为了救援司马亮,亲自带着敢死队冲锋。

    司马师不敢让司马亮部全军覆没,只得命令主力魏军拼命攻击。

    郭淮部兵力不足,即便是有组装防线,也无法坚持太长的时间。

    包围圈内的魏军得到了司马师的旗语命令,鼓起勇气反击。郭淮部的压力越来越大,战场的形势对兴汉军很不利。

    就在郭淮部阻击阵地的防线即将告破的时候,鲁淑带着两万前军赶到了战场。不仅迅速的巩固了组装防线,还拥有了足够的预备队。

    司马师见攻击不利,忙走到一处偏僻的军帐前。

    “魏军大都督司马师,求见陈先生!”司马师肃手而立,声音洪亮。

    “我不是说过没有有什么特殊情况,不许任何人来打扰我的吗?”帐中的人问道。他问话的语气很是不悦。

    “我军司马亮部被围,情况万分紧急!还请陈先生施以援手,司马家欠陈家一个天大的人情!”司马师承诺道。

    “下不为例!”帐中人冷哼道。

    帐帘无风自动,一位儒冠中年人踏步缓行。正是九品中正制集大成者,名士陈群。

    陈群走到阵前,对着兴汉军郭淮部的前沿阵地挥了挥衣袖。

    组装防线的结合部瞬间化为粉末,一道两丈宽的缺口成了双方争夺的焦点。

    鲁淑的中军大帐之中。

    刘正手持九品中正制详略,正在聚精会神的研读。正在渐入佳境的时候,突然感觉到了帐外空气中的异动。他伸手一捞,抓取了梨花枪瞬间出现在前沿阵地。

    “什么人,胆敢破坏将星公约,难道就不怕天命之罚吗?”刘正抖动梨花枪,厉声喝问。

    “魏国之臣陈群救人心切,还请刘庄主见谅!”陈群拱手答道。

    “天地有规则,万物始遵守;人亦不例外,方可得神授。”刘正缓缓的说道:“阁下以九品中正制划定了世家的层次,本来是大功德一件。为什么要做出此等背德之举?”

    卿本佳人,奈何作贼?

    这就是刘正对陈群的印象。世家大策的制定者,居然不守规矩公开破坏将星公约,难道曹魏已经具备了挑衅隐族九姓的实力吗?

    “陈家愿意付出相应的代价作为补偿,还请刘庄主枪下留情!”陈群自知理亏,低声下气的说道。

    “陈家本来可以凭借着九品中正制的大功德,突破桎梏晋升为一品世家。想不到阁下作为陈家的中流砥柱,居然敢于挑衅制衡天下的将星公约,可惜了!”刘正无限惋惜的说道。

    陈群愣住了。想不到终日打鸟的人,居然被一只鹰啄瞎了双眼。陈家的晋升之路,居然毁在了一时的贪念之上。

    司马师的利诱,居然是以破坏陈家的根本前程为代价。

    陈群本以为只是一次普通的出手,却没有想到会冒犯将星公约。

    “出手吧!”刘正说道。

    “我只是忘了将星公约的细则,真的就没有商量的余地了吗?”陈群问道。

    “念在你只是初犯!”刘正举起了梨花枪,认真的说道:“你的死罪可免,活罪难逃!我作为将星公约的执法者,判你沉睡百年,断你陈家问鼎之路!你可以尽情的反抗,这也算是将星公约给予犯法之人的一线生机!”

    刘正的梨花枪缓缓的压下,陈群的额头上冒出了冷汗。

    “庄主!”司马师喊道。

    “你的事情,一会儿再说!”刘正打断了司马师的话,随后又问陈群:“你可知道魏武帝曹操,晋王袁绍,还有司马懿等人为什么要离开华夏吗?”

    “为什么?”陈群顶着巨大的压力挤出了三个字。

    “以他们的能力,想要破坏将星公约轻而易举。百万大军的覆灭,也只不过是一念之间的事情!”刘正说道:“华夏传承,最重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因此他们为了维护华夏的规矩,选择了离开。”

    陈家秉持天命制九品中正制约束华夏世家,一举改变了世家之间的竞争模式。

    此为大德!

    只可惜陈群得意忘形,肆意妄为的破坏将星公约,坏了陈世家的气运。

第823章 阵前对峙

    刘正为了维护将星公约,决定对陈群施以重罚。

    陈群以大德晋级,战力有限,根本就不是刘正的对手。

    刘正以梨花枪压迫陈群,打算杀鸡儆猴震慑长安世家。

    “刘庄主,陈大人只是初犯,为什么要得理不饶人呢?”荀彧一副书生打扮的走到阵前,手中折扇平挑抬起梨花枪减轻陈群的压力,然后就自作公允的质问道。

    “将星公约的尊严不容轻侮,陈群主动插手普通人之间的战斗,必须要受到惩罚!”刘正面无表情的回答说:“荀家也打算插手此事,准备好付出代价了吗?”

    “官员有品,证书有级。兴汉国的制度确实比九品中正制高明。只不过世家的传承,一人有品,全家皆荣,还是品级告身更符合国情。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按照刑不上大夫的原则,陈群大人作为长安世家的灵魂人物,必须要受到优待!上官双姝选择了长安世家,兴汉山庄可不要自误!”荀彧侃侃而谈。

    “你是白衣人的使者?”刘正问道。

    “不错!”荀彧回答说:“刘庄主考虑好了吗?”

    “那就更不能饶了!”刘正怒不可遏的说道:“勾连外人,坏了将星公约,那就受罚吧!”

    刘正催运真气,梨花枪重逾万钧的压下了荀彧的扇子,再一次落到了陈群的肩膀上。

    陈群运转真气抵抗,却忘了大地的承受能力有限,他的双脚陷入了地下。

    先到膝盖,再到大腿。陈群的半截身子都埋到了土里。

    荀彧与陈群合力对抗刘正,也受到了同等的待遇。

    刘正决意重处陈群,下手毫不留情。

    荀彧不能弃陈群而走,再说梨花枪的威力,让两人战战兢兢。

    刘正一直避免的高端对决,在华亭前沿终于避无可避了。

    陈群的挑衅,破坏的不仅仅是将星公约,还有那深入华夏人灵魂的规矩。

    这既是制度的分水岭,也是人性标尺的变异。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长安世家为了巩固地位,居然可以肆无忌惮的破坏传统道德准则。

    兴汉军拥有绝对优势,尚且对将星公约存有敬畏之心;长安世家以九品中正制为骨,居然勾连上官门想要颠覆华夏的传统。

    陈群的行为既是一次光明正大的试探,也代表着长安世家对将星公约的态度。

    兴汉国践行的将星公约,却被陈群肆无忌惮的践踏。

    刘正作为将星公约的守护者,对于挑衅之人绝不幸姑息。

    梨花枪上的力道越来越大,荀彧虽然说有心救援陈群,但是却不愿意与之同死。

    毕竟荀彧得考虑荀家的整体利益,他肯定不会为了陈群而搭上一大家子人。

    世家的扛鼎人物,必须要为了家族保全有用之身。

    “陈大人,你放心!从今天起,泰儿就是我荀彧的义子!”荀彧费力的说出了心里话。

    “荀文若,你!”陈群没有想到荀彧居然在关键的时刻离心离德,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有我在,荀、陈两家都是一品世家。”荀彧理所当然的说道。

    “换了我,咱们两家的地位更稳定!”陈群寸步不让的说道。

    世家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高端战力的博弈。九品中正制的存在,让世家大族在高端战力的培养方面,拥有了相对合理的制度。

    兴汉山庄推出的将星公约,其实也是对后起之秀的保护。以刘正的实力,要是对长安世家的后辈子弟下手,谁能挡得住?

    权力的关键在于制衡。

    失去了约束的绝对权力,会让长安世家变得自私。

    其实兴汉国的世家也有私心。九品论官,只有相应级别的在职官员,才拥有对等的权利与荣耀。

    长安世家的九品中正制,那就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就连鸡犬在院子里拉的屎,也是神仙放屁,非同凡响。

    一个人扛起一个家,这就注定了长安世家会把光宗耀祖的希望,寄托在某个人的身上。这样的治家理念,不仅会造成资源分配失衡,还会有以权谋私。

    兴汉国的制度所针对的只有个人而非世袭。这就让兴汉国的世家子弟处于同一起跑线上,以能力换资源,先有官,再有品:先有真才实学,再考对应证书。

    九品中正制的缺点,在于给了世家子弟与才学不匹配的地位。世家本来拥有资源优势,同台竞争已经占大便宜了;如今长安世家居然变本加厉,一品世家的傻子,也能不费吹灰之力就拿到从六品告身;九品世家的精英,即便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只能勉勉强强的拿到正七品告身。

    刘正不能容忍九品中正制压制寒门人才。对于陈群和荀彧的主动挑衅,必须要给予有力的回击。

    梨花枪再次加力,荀彧借故抽身而走,所有的压力都到了陈群的身上。

    有竞争就不会有公平。荀彧的选择也很正常,拥有扛鼎人物的一品世家,才真正的具备相应的威势与权力。

    活着才是硬道理!

    只有活着,才能真正的守护家族。

    死去元知万事空。人死如灯灭了,既无法照亮后人的前进道路,也不能替家族排忧解难。

    荀彧心里清楚,倘若他为了陈群倒下了。陈家会力保荀家传承不断,同时也会借机吞并荀家的产业和财富。这就是世家之间的竞争与合作!

    假如陈群倒下了,荀彧也可以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吞并陈家的财富壮大荀家。利益是世家维护关系的准绳,没有人愿意当冤大头。

    荀彧一退,陈群就得独自抵挡梨花枪的压力。

    陈群下陷,只剩下脑袋留在地面之上。

    “刘庄主,还请手下留情!”白衣人大吼一声。他突然出现,想要把陈群从地里拔出。

    “晚了!”刘正回敬道。

    白衣人的现身,让刘正顾不得循序渐进,直接把陈群拍进了泥土之中。

    “你好狠!”白衣人气急败坏的吼道。

    “放心,人没死!”刘正冷冷的说道:“将星公约是华夏传承的规矩,天命之罚容不得讨价还价,哪怕是上官门也不行!”

    “九品中正制才是符合需要的制度!”白衣人说道。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天上有那么多位置吗?”刘正问道。

    白衣人一跺脚,埋葬陈群的位置山石开裂,一个熟睡的男人悬到了空中。

    白衣人检查了一下陈群的状态忍不住的说道:“的确是沉睡百年的精准封印。世家竞争尔虞我诈,要是陈家不愿意为陈群提供营养,或者是陈家受到打压无力提供给养怎么办?”

    “那不是我该考虑的问题!”刘正收回梨花枪上的力量,一字一句的说道:“对于胆敢破坏将星公约的人,我会毫不留情的镇压!”

    白衣人不想再同刘正理论,只好托着陈群离开了。

    荀彧既不敢独自面对刘正,又不敢去白衣人面前找不痛快。他只得直接走入深山。

    郭淮部的防线重新巩固,司马师也没招了。

    刘正望着陈群被带走之后留下的大坑,自言自语的说道:“山雨欲来风满楼,看来想要灭掉曹魏,就得直面长安世家的狗急跳墙!”

第824章 华亭会议

    陈群公然破坏将星公约,刘正铁面无私的执法。消息传到蜀吴君臣的耳朵里的时候,引起了轩然大波。

    刘正并没有为难司马师,郭淮和魏军的交战很快就恢复了正常。

    包围圈中的司马亮负隅顽抗,冲阵的司马攸更是身先士卒。

    就在刘正以为中心战场大局已定的时候,何曾突然杀出。

    五千魏军直击兴汉军的侧翼,打开了一道口子。包围圈中的司马亮奋起余勇,其残部八百人得以逃出生天。

    司马师得知司马亮突围成功,大军撤回汧县。

    郭淮率部进驻华亭,兴汉军走出祁山,压迫陈仓。

    刘正在华亭召集兴汉山庄主要成员开会。

    贾诩在会上指出:兴汉军发起灭魏之战,主动打破四国并立的格局。老牌世家不愿意就此退出历史舞台,肯定会竭尽全力的拼命。陈群的出现就是明证。

    现在事实摆在眼前,兴汉军究竟是以绝对武力清除老牌世家,还是先谈谈,谈不拢再打?

    鲁肃说:“庄主,从建设的角度考虑,我不赞同大打。老牌世家几千年的积累,打得再惨也不过是沉默百年就可以恢复元气了。咱们这些新兴世家可就不成了,打赢了拿不到什么实惠;万一要是打输了,把家里的顶梁柱弄折了不说,还会把好不容易积攒的家当给彻底的葬送。”

    “子龙,奉孝,你们俩是怎么想的,说说看?”刘正问道。

    “庄主,我先来抛砖引玉!”赵云说道:“咱们兴义师,伐无道。其根本目的就是要让更多的人过上好日子。可是咱们家底薄!丰年勒紧裤腰带,还可以支持武力解决魏蜀吴的割据问题。然而华夏的年景不用我多说,各种灾难层出不穷。兴汉军以保护百姓为己任,就得准备好应对措施。说到灾情储备,就不可避免的谈到资源的分配问题。”

    当前兴汉军的基本国策是军事与民生并重。衍生到资源分配上就是军费开支占总收入的三成;基础设施建设占总收入的三成;其余四成由商教刑卫四大部门各占一成。

    以兴汉国的军费配比,仅可供三十万兴汉军积极战斗所需。这样的战争能力听起来非常的厉害,其实拆解分析之后就觉得捉襟见肘。

    兴汉国太大了,对内剿匪,对外征战。两手都要抓,两手都得硬呀!偏向哪一方都会是巨大的灾难和痛苦。

    剿匪不力会失民心,外战不利得亡国。几十年的持续混乱,到了最近四十年才算是有了规矩。

    自从魏蜀吴建国之后,各方大战的焦点集中在了荆州和凉州。蜀吴争荆州,兴汉国和魏国争夺凉州大地。

    随着兴汉军大举进入荆州和汉中,蜀吴之争转向交州。由于交通不便,小仗不断,大仗也打不了。双方都想拿下一个完整的大州,对地方的破坏也小到了极点。

    兴汉军屯兵祁山堡和潼关。战场就街亭和华阴城。这就让更多的州郡免却了战争的破坏,恢复建设的效果极其显著。

    这回街亭开战,司马师劳而无功。郭淮部进驻华亭,兴汉军伐魏之势已成。可是陈群作为长安世家的重要成员,公然破坏将星公约。

    虽然说刘正的处置有效的震慑了其他人,但是却治标不治本!随着战争进程的加快,还会有更多的世家铤而走险。到时候咱们又该怎么办呢?

    是寸步不让的强硬到底,还是妥协之后两头不讨好。

    “庄主,我也说两句!”郭嘉说道:“当年部分雍凉世家选择投奔兴汉国,现在正好是收获战利品的关键时刻。这些世家回到家乡,重振祖业,兴汉军是强有力的后盾。”

    郭嘉直接摆出了一个无法避免的问题——郭淮的部队是荆州人,太史亨的部队是兖州人,赵统的主力是徐州人。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的理想到了凉州,有好处的不能仅仅是贾诩、张绣以及姜维的部队吧?

    战争红利如何分配,雍、凉世家格局如何洗牌?总不能压制了一批长安世家,又扶起第二批新的长安世家吧?

    说到底兴汉国的开国世家底蕴不足,一有风吹草动就容易动摇国本。压制长安世家是梅园维稳的关键,必须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权力在于制衡。咱们对有功之臣的赏赐不能少,牵制的世家也必须要保持足够的能力。

    贾诩作为凉州方面的代表,再一次发言说:“庄主,奉孝的担忧也是我最害怕的问题。自古以来,华夏的雍、凉就是龙兴之地。谁掌握了关中,谁就可以纵横天下!如夕伐魏进入了尾声,接下来的雍、凉格局事关梅园的千秋大业。如何定策定计,还得慎重!”

    贾诩有自知之明,避嫌更需要实际行动。可是那些把效忠梅园当成世家投资的人,在利益面前可以忍住贪念而不伸手吗?

    至于赵统、郭淮和太史亨的部队,他们只是到凉州客场作战,拿了赏赐就会离开。清除了顽抗世家的凉州,由谁填补空白可是大学问呀!

    “庄主,既然注定了会有世家崛起,不如留下部分老牌世家进行改造。”吕布说道:“俗话说:推倒容易建设难!一百个新兴世家之中想要崛起一个传承世家,那得在尸山血海里闯出来。”

    吕布以霍家举例。

    当年冠军侯霍去病以轻骑追亡逐北,再用封狼居胥的天功底定了霍家的传承格局。可是一转眼就发生了霍光的变故。

    要不是后来光武中兴之后,大草原上也出现了几代人杰。中原百姓对霍家的敬重也不至于深入骨髓呀!

    霍家得了天时,不仅让“封狼居胥”四个字成了热血男儿的标配,那些有志于振兴华夏的年轻人,更是把冠军侯当成了一生的奋斗目标。

    十万青年十万军,个个都有冠军侯之志。这就是霍家的政治本钱呀!传承理念的生根发芽,大汉民族的荣耀扎根,根源就是三个字——冠军侯。

    一个名字维系着一个民族的荣耀与奋斗。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冠军侯之梦。

    吕布出生在九原,年轻的时候更是九原鸠虎。飞将的名号,是抗击胡人打出来的。边境线上百姓,对于“冠军侯”三个字的敬重更胜中原百姓。

    如今功成名就,吕布才知道冠军侯的丰功伟绩。后人想要效仿,何其艰难!怪不得“冠军侯”三个字会成为华夏志士永恒的精神支柱,没有之一。

    建功立业,建的是什么功?立的是什么业?

    在吕布看来,有志青年建的是封狼居胥的开疆拓土之功;立的是冠军侯的福泽后人大业。这就是大汉民族的灵魂,同时也是霍家永存的核心。

    同一个偶像,同一个榜样。这样的人团结一致,就凝聚成了大汉民族。无论身在何方?都会记得“冠军侯”三个字。只要想到冠军侯,就会践行兴汉使命。

    “永葆冠军侯之心,就是履行我辈的兴汉使命!”张绣说道:“华夏各州的格局,需要活水,更需要保持一定的蓄水量。”

    张绣的说法形象生动,引起了刘正的沉思。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1635/ 第一时间欣赏兴汉使命最新章节! 作者:开先洞人所写的《兴汉使命》为转载作品,兴汉使命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兴汉使命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兴汉使命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兴汉使命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兴汉使命介绍:
科技进步,基因研究进入高速发展阶段,MK基因研究基地在比对唐代古尸与汉代古尸基因时发现:唐代古尸的基因发生了变异。为了探寻基因变异的真正原因,助理研究员刘正乘坐兴汉1号穿越时空,前往汉代。由于电磁风暴的突然爆发,时空机发生故障,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且看刘正在群英荟萃的架空三国里收赵云,战吕布,劝贾诩,得郭嘉。勇斗豪强世家,开启兴汉使命!
为华夏打下一座铁桶江山,让汉字大旗成为永恒。兴汉使命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兴汉使命,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兴汉使命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