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舌尖上的大宋TXT下载舌尖上的大宋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舌尖上的大宋全文阅读

作者:呼啦圈大神     舌尖上的大宋txt下载     舌尖上的大宋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522章:必须揍他

    (月底了,求票求票!)

    有些时候,事情总是跟你开玩笑一样,绕了一大个圈,才绕回到起点。

    杨怀仁得意的一笑,“他们的阴谋并没有得逞,幸好之前我就暗中从吐蕃的部族那里,买了上万头牦牛,养在了环州。

    随园的牛肉确实断供了几天,为了不流失顾客,我只好想了其他的办法,比如做了一道臭豆腐。”

    杨怀仁做臭豆腐的事情是惊动了开封府的,当时臭豆腐的味道臭得整个南城都感觉东倒西歪,百官之中有人是有所耳闻,有人是亲生经历的。

    特别是住在南城的官员,想起里还心有余悸,当然也有想念那个味道的,为数不多的几个吃过杨怀仁亲手制作的油炸臭豆腐的官员,还真是有点念念不忘。

    “这件事情之后,契丹使节耶律迪迪知道再没有办法能挤垮随园,而他们的聚园因为此事搞坏了名声,生意也做不下去了,与其晾着聚园赔钱,不如转让。

    通过这件事,我才知道,虽然同业之间的竞争是好事,可这种竞争如果是恶性的话,对整个行业的发展就都没有好处了。

    所以我不想聚园换一个主,再继续给我捣乱,刚好随园的生意也正需要扩大了,也正苦于没有一个号店面,于是我便高价把聚园盘了下来。

    魏财自知不是我的对手,万念俱灰之下,只好再次离开东京城。而就在这时,濮王爷又开始来照顾我家生意了,大家说奇怪不奇怪?

    反正我是觉得奇怪的。濮王看来是对这道鮓情有独钟的,中间这段时间没听说他离开过东京城,怎么就突然不吃了呢?难道是他转了性子?

    后来我派人调查了一下,原来那时候赵宗晖以为我家随园要完蛋了,他很快就会得到我那道鮓的最后一样他们没有的调味料——辣椒。

    可最后的结果证明,他什么也获得不了,而是证明了另一件事,赵宗晖和耶律迪迪之间,不仅仅是寻常的朋友这么简单。

    这其中还有一件奇怪的事情,从我在环州养牛的牧场往东京城运送牦牛的时候,半路上遇到一伙契丹人。

    我家牧场的掌柜是个胡商,一眼就看出来了这拨契丹人似乎是对运送牦牛的队伍有阴谋打算的,但是奇怪的事,他们跟踪了一天,又扭头向西而去。

    开始我觉得可能是契丹人发现运送牦牛的队伍中护卫较多,他们没有胜算。可后来他们不继续跟踪,而是向西而去,我就行不明白了,契丹人要去哪里?又要做什么?”

    这时赵煦好像想起点什么事来,突然问道,“杨知义你发回来的信件里说在环州捉拿了几个契丹人的探子,这两件事里边,是不是有什么联系?”

    杨怀仁做出一副吃惊的样子来,赶忙躬身对着赵煦行了一礼,“圣上未卜先知,机敏聪慧,微臣拜服!”

    几位老臣却挤着眉头瞅向了杨怀仁,好似再说赶紧说事情,这时候了还有工夫拍官家的马屁,这个杨知义还真是过于鬼机灵了。

    杨怀仁也怕这几个老头瞪自己,赶忙继续讲了下去,“后来证明,这几个人正是契丹的探子。

    后来我也到了环州,起先我就是想,既然有了过错,陛下让我去环州静静的思考,理清一下头脑也是不错的,完全是为了我着想。

    我也没想过要惹事生非。可后来我还是在通远县城的西域楼吃饭的时候,惹了事生了非。

    那时候我也不知道这一切,都有这些契丹人的密谋,是早就安排好的。等后来事发,通远军司在县城里抓西夏探子,最终却得到了意外的惊喜,抓出一窝契丹的探子来。

    这些契丹探子伪装成贩卖毛皮的胡商,一下就被我识穿了。大家想啊,一个契丹商人,往咱们大宋贩卖牛羊毛皮,干嘛在和西夏打边界的环州做生意?

    契丹每年往咱们大宋贩卖的毛皮还供不应求呢,他们没必要舍近求远,跑到环州去从西夏人那里进货,再贩售到大宋。

    他们这么做,利润上要被西夏人从中截一层利润,而且生意还不好做,从一个商人的角度讲,这就是多此一举不讨好的行为。

    既然商人逐利,没有必要放着利润高的买卖不做,偏偏跑那么远去做利润低的买卖。

    等抓他们的时候,他们又叫嚣是辽使耶律迪迪的人,那时我就有点明白怎么回事了。

    后来他们也一直很骄傲,觉得他们的身份,我是不敢动他们的。可他们完全想错了,他们家主子我都斗败了一回,他们这些人,我会怕他们?

    逼问之下,他们不得已交了老底,梁乙檀之死,就是他们下的毒。而这一切,都是他们计划好的,目的就是为了陷害一个大宋有脸面的人,从而引起宋夏战争。

    为什么这么说呢?也是我倒霉,正在这种时候去了环州。到了环州之后,通远县军政官员给我这个环县侯面子,自然要给我接风洗尘。

    通远县是个小地方,也没多少像样的酒楼,童监军做东要请客,自然是在通远县最大的酒楼西域楼。

    那些契丹人摸清了这些事,买通了梁乙檀身边的人,让他们引着梁乙檀去西域楼,调戏西域楼老板的美丽的女儿。

    我杨怀仁是什么性格,相信很多人都是了解的,最看不惯的就是有些宵小之辈仗势欺人,而且这次的恶霸还是个西夏人。

    一个西夏恶霸,在大宋的地界上闹事,这还有天理吗?我是肯定不服气的,当我们大宋像西夏一样可以让他们无法无天吗?白日做梦!

    当时我也不知道梁乙檀就是西夏权相梁乙逋的儿子,可我也不管你是个什么身份,管你是什么西夏权相的儿子还是阿猫阿狗的崽子呢,当着我杨怀仁的面前欺负一个手无寸铁的小娘子,我必须揍他!

    众目睽睽之下我狠狠揍了梁乙檀,就坐实了我跟他之间的仇怨,契丹人就是利用这一点,当晚就暗中毒杀了梁乙檀,而这个屎盆子,自然而然地就扣在了我的头上……”

第523章:有没有胆量

    “后边的事情,大家也就都知道了。当晚揍了梁乙檀之后,我才知道他是西夏权相梁乙逋的儿子。

    可揍也揍了,我也是……一点后悔的意思没有!没想到第二天这小子就死翘翘了,这种情况下,人们第一反应肯定想到是我要宰了梁乙檀。

    这个逻辑是严重没有道理的。我是个什么人,相信诸位都比较了解,我只要钱,我不要命。

    宰了梁乙檀对我有什么好处?一文钱利益都没有还要惹一身腥臊的事情,我又不是傻子,是绝对不会去做的。

    梁乙檀的死讯传到西夏,西夏人可不这么想,所以静塞军司的那个野利图里为了讨好梁乙逋,擅自就带兵进犯环州来了。

    西夏人一进环州,各路消息就传回了京城,这里边有我写给朝廷的信件,也有通远军司的军报。

    当然,还有各路的军报,但更多的应该是些私人的消息,传到了东京城某些人的手里,比如契丹人和赵宗晖。

    大家想想赵宗晖前几天在做什么?煽动和他有交情的官员,明面上说主张跟西夏讲和,要把我交出去,为的是大宋的安宁。

    可暗地里呢,他吩咐他的孙子赵士暅安排人去我家诈骗我的家产,说什么这种时候只有他濮王能在官家好太皇太后面前保我杨怀仁一条小命。

    其实呢,一切都是他安排的,因为在他的判断里,咱们大宋的边军是打不过西夏的精锐的,这一仗一定会失败,而我这个小小侯爷,是必死无疑。

    所以他才要趁机编个能救我的故事,去欺骗我的娘亲和娘子。也幸好我家娘子没有上当,赵宗晖派赵士暅这个不学无术的家伙办这件事,还真是用人不当。”

    杨怀仁顿了一下,想说杨母后来抬棺长跪宫门外的事情,可当时高太后压力之下没有选择保他,而赵煦也迫于没有话语权没能保住他,这时候他提起这件事来,只会让赵煦难看,所以想了一下,他还是省略过了。

    至于那些自命清高的官员们,杨怀仁刚说的话,足够让他们脸红了。

    可是那种情况下,他们的意识里或许软弱了点,可局限于见识上的框框,他们被煽动起来主张讲和,也是正常的表现,杨怀仁虽然心中不喜,可对于这些误国的书生们,杨怀仁对他们失望,可并不能一下改变了他们的思想。

    所以他也懒得再拿着自己在环州的胜利去打人家的脸,打开天窗说亮话是不错,可说到人家脸上就不好看了,还得罪人,不如接着说赵宗晖的问题。

    “大家想想,国家有外地入侵,他不想着如何团结大家一起想办法抵御外敌,却在忙着敛财,这样的赵宗晖,他也配说他姓赵,他也配当一位王爷?”

    众人现在听明白了,赵宗晖在这件事上,以他的身份地位,确实没有站在一个忠君爱国的层面上去做,可即便这样,大家可以鄙视他,却并不能证明他就通番卖国。

    赵宗晖面如死灰,但他也听出了杨怀仁话里的意思,他突然扑跪在地上,用嘶哑的声音大声告罪,“臣有罪,国家危难之时不但帮主陛下排忧解难,反而只顾一己之私贪恋财富,臣有罪啊,求陛下降罪!

    但是杨怀仁说臣通番卖国,这样的事情臣可从来没有做过,也没有胆量去做,求陛下明鉴啊……”

    一位曾经风光无限的嗣濮王,今天被人家堵了门口丢了天大的面子,大殿之上又被人指摘得如此悲惨,一下子让大殿上的文武百官也有些心生怜悯之意。

    可杨怀仁却没有打算就此收手,俗话说打蛇不死反被蛇咬,杨怀仁可不想当善良却愚蠢的农夫。

    “你没有胆量?赵宗晖,你啥时候变小胆了?我看你胆子大得很嘛。”

    杨怀仁接着转向了众人,“大家看到赵宗晖现在这副惨样,或许都心软了,但你们先不要着急下判断,我的故事还没有讲完,等听完了整个故事,诸位再下定论不迟。”

    “故事还没完?”

    范纯仁纳闷了,事情的经过不是已经说的比较清晰明了了吗?赵宗晖是犯了错,可罪不至于被说是通番卖国吧?

    杨怀仁点了点头,“从刚才的故事里,大家也许听出来了,这里边有一些环节,其实是不太明了的。

    也许在大家心里,这些细节或许并不能影响大局,可在我这里,正是从这些细节里,证明了赵宗晖就是通番卖国的。

    环州一战的过程,相信官家和诸位大臣都已经从军报里得知一二了。通远军只有三千将士,却战胜了西夏静塞军野利图里带领的两万精锐。

    这或许难以置信,个中原因,也是错综复杂。咱们大宋的边军之所以能取胜,有环州地利的优势,本来就是易守难攻的,可最大的功劳,应该是那些浴血死战的将士们!

    而我杨怀仁也有那么一点功劳,那就是设计给西夏军下了毒,让他们失去了作战的能力。

    在诸位心里,在厨房里烧菜造饭的厨子,或许都看不太上眼,可我杨怀仁就是这么一个地位卑微的厨子,我一点也不避讳这一点,我是个厨子,我骄傲!

    但是一个厨子,既会做饭,又会下毒,听起来似乎是件很恐怖的事情。这一点,我也不避讳。

    我只能说,做饭是我的事业,下毒是无奈之举,只是为了自保。

    我所用的毒呢,其实很简单,就是河豚毒,加上一点我自己的调料混合而成。河豚毒的毒性众所周知,天下用这种毒的人可能也不是我杨怀仁一个。

    但是这种配方混合毒药,是无色无味的,原本也只有我杨怀仁一个人会调配。后来有个江湖上的朋友,他对我这种独门的毒药非常感兴趣,于是便从我家庄子里偷走了最主要的两种原料。”

    这里杨怀仁有点打马虎眼了,因为没有必要把兰若心这个人放到台面上来聊,更没有必要把兰若心在杨怀仁毒杀汪老虎那件事知道这种毒药,又私下里去杨家庄子偷走河豚和曼陀罗花的事情说出来。

第524章:濮王买毒

    这时刑部侍郎蹇周辅似乎听出了事情之间的联系,若有所思的突然问道,“通远郡公,你意思是说,梁乙檀是中了这种特别的混合毒药而死?”

    杨怀仁仿佛好不容易看见一个聪明似的应和道,“正是!蹇大人明断之名果不虚传,故事听到这里,或许已经猜出个大概了。”

    蹇周辅为人刚正,听了杨怀仁半拍马屁的话也没有开心的意思,而是一脸怒容的指着赵宗晖问道,“难道是濮王从中联系,把这种毒药交给了契丹人的?

    如此说来,契丹人整个阴谋毒杀西夏权相梁乙逋之子,让他死在咱们大宋,然后挑起宋夏战争的计划,赵宗晖是从头到尾都知道的喽?

    此事事关重大,关系到很多人的性命和前途,可不敢妄加判断,不知杨郡公可有确凿的证据,来证明这一点?”

    “有!我当然有证据,才敢从一开始就认定了赵宗晖通敌之罪!”

    说着杨怀仁从怀里取出几封信笺来,交到了蹇周辅手上。

    蹇周辅一一打开检阅,越看越是心惊,捏着信纸的双手也颤抖起来,等看到最后,直接顾不得自己的身份了,指着赵宗晖破口大骂,“卖国狗贼,人共愤之!”

    杨怀仁叫出来的信笺,正是赵宗晖所书。当初耶律迪迪作为新的辽使,奉耶律洪基之命,向大宋朝廷要求大宋每年交给大辽的岁币翻倍。

    朝堂上也因为此事争论不休,可最终也没有给出定论。耶律迪迪知道大宋朝廷是要拖,所以想出了一条计策,来逼迫大宋朝廷不得不就范。

    计划说起来很简单,可是做起来,是极其隐秘和曲折的。宋夏之间虽然一直不睦,可十多年来也没有发生什么大规模的交战。

    为了让宋夏之间发生战争,耶律迪迪在宋夏交界的十几个州县处,开始寻找机会,后来在环州的探子,发现了西夏权相梁乙逋,在环州竟然有一个大客栈,在做宋夏贸易的买卖。

    更让他们惊喜的是,操控这个买卖的,并不是梁乙逋随便找的一个掌柜,而是他的儿子梁乙檀。

    于是他们想到了让梁乙檀死在大宋,再陷害一个大宋的边地重臣的打算,由此挑起宋夏战争,而两边打起来两败俱伤之时,大辽再站出来充好人居中斡旋,从两边获得他们想要的利益。

    让梁乙檀死在大宋地界上其实十分简单,可要构陷一位大宋的重臣,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

    按照他们原本的计划,梁乙檀既然行事嚣张霸道,设计让他跟环州通远军司的某位高官产生矛盾之后,在暗中毒杀了梁乙檀,就能坐实大宋边军谋杀梁乙檀的事实,西夏也一定会因此发动战争来报复。

    可通远军两位位置比较高的长官,杨世虎虽然恨梁乙檀的恶霸行径,可他一直在军营里训练士卒,眼不见心不烦,让契丹探子无从下手。

    而另一位童贯童监军,则直接装作看不见梁乙檀似的,任由他在通远县作恶。

    直到后来杨怀仁来了环州,凭借他们对杨怀仁脾气性格的了解,判定了杨怀仁如果在环州遇上一个恶霸当中作恶,一定会站出来行侠仗义。

    加上杨怀仁原本就跟耶律迪迪之间有不可告人的矛盾,还通过一服能治疗耶律迪迪肝病的药膳方子敲诈了耶律迪迪一笔,让契丹探子觉得终于找到了这么一位地位足够背锅的人选,也是最合适不过的人选。

    这么说起来,杨怀仁成为契丹人选定了的背黑锅的人选,确实有意外的成分,可他跟耶律迪迪之间的微妙矛盾,也只能说杨怀仁背这个锅,也是天意弄人。

    不过老天捉弄的不是杨怀仁,而是这个阴谋计划的制定者耶律迪迪,还有一个参与者赵宗晖。

    耶律迪迪如何也想不到,他在大宋的合作者赵宗晖,办了一件蠢事。

    要杀梁乙檀,不能明着杀让大宋或者西夏发现他们暗中的计划,一定要暗杀,为了不留下破绽,他们选择的毒杀。

    赵宗晖这时恰巧从青莲帮那里听说他们的二当家兰若心得到了一种无色无味的毒药,能够杀人于无形又不留痕迹,所以便出价要得到这种毒药。

    为了不暴露自己,他没有安排任何一个濮王府的人,而是直接让青莲帮派人去环州把这种毒药运送个契丹探子。

    兰若心被杨怀仁从汪老虎手中救出来之时,便发现了杨怀仁用了一种闻所未闻的毒药毒杀了汪老虎。

    出于对这种毒药的好奇也好,出于把这种高效的毒药收为己用的目的也好,他凭借这跟杨怀仁的关系,便从许多线索中猜到了这种混合毒药最关键的两种原材料,河豚毒和曼陀罗花毒。

    她能够很方面的从杨家庄子里得到这两种原料,配毒这种事,青莲帮这么大的帮派,自然有这方面的专业人才。

    赵宗晖作为青莲帮认定的在黑虎帮覆灭之后的朝中依靠,找到青莲帮里的江湖中人寻找一种无色无味的毒药,还出了一个高价,这种利益交换对于青莲帮来说是有利无害的。

    只是当兰若心听说赵宗晖要青莲帮派人把这种毒药送到环州的时候,她才产生了一些怀疑,因为杨怀仁的牧场就在环州,而杨怀仁正是被赐封的环县侯。

    当得知官家降旨让杨怀仁去环州的时候,兰若心虽然还不清楚这两件事之间的联系,但是她还是选择了亲自带了帮中的十来个高手,暗中跟随杨怀仁去了环州。

    毒药送到契丹探子手上的时候,兰若心和青莲帮的人就感到不爽了,可这件事关系重大,他们为了帮派利益的考虑,还是交出了毒药。

    几天之后梁乙檀被毒杀的消息传出来后,兰若心便很快想明白了整件事的来龙去脉,她原本可以把事情的真相告知杨怀仁的,但是她忽然之间发现了一个机会,可以让她永远把杨怀仁留在自己身边。

    就这样,兰若心的私心,没有让整件事在刚露出苗头的时候被制止,而是顺着契丹人的计划进行了下去……

第525章:加密的信件

    梁乙檀被毒杀以后,最大的嫌疑便落在了杨怀仁头上,而此时兰若心跳出来跟他挑明了一切,同时也让杨怀仁想明白了事情的经过。

    即便如此,杨怀仁还是没有确凿的证据来揭穿赵宗晖的真面目的。

    兰若心和杨怀仁共同经历了清平关之战,感情爆发之下,向杨怀仁坦白了一切,并交出了赵宗晖交给她的一封信件。

    兰若心和隐蔽在环州的契丹探子交接毒药的时候,便是凭借着这封信件来确认对方的身份。

    杨怀仁把事情的经过和他是怎么找到线索,然后顺藤摸瓜找出赵宗晖这条隐藏的很深的大鱼。

    只是把兰若心的身份隐匿了下来,只说是一个帮派中的爱国之士,不愿大宋中了契丹人的奸计,更不忍见到大宋的百姓遭受涂炭,才把证明赵宗晖通番卖国的这份信件偷了出来,交给了杨怀仁。

    赵煦听罢大怒,命蹇周辅把几封信笺呈上来给他过目。

    等赵煦看到了信笺中的内容,却皱起了眉头问道,“这个……杨怀仁,这几封信笺怎么都是些文字的偏旁部首和几句不着边际胡乱拼凑的诗句?这又怎么证明这些信笺是濮王和契丹探子互通的证据呢?”

    杨怀仁看了看蹇周辅和两位宰相,笑而不语。

    蹇周辅凑上去,小声对赵煦说道,“陛下,若是这些信笺用普通的格式书写,倒不能证明什么了,正因为赵宗晖用了信件加密的格式书写,才显得令人怀疑。”

    赵煦恍然大悟,“你是说,这几封信的书写格式,是加了密的?”

    “对。”

    蹇周辅是刑部侍郎,平时就对加密解密的文字格式有所研究,他指着信件上的几个混乱的符号跟赵煦解释道:

    “陛下请看,这几个符号,其实表达的就是一种顺序规则,而下边的看上去像是把某几个字拆分了的部首、偏旁或者笔画,就是用它们组成字的顺序,来读再下边的看上去不不相干的短语或诗句的顺序。

    这些短语或拆分的诗句,每一条都对应着一个意思,比如‘春风’代表这时机,这个‘大锅’,就代表着他们的计划。

    ‘柴火’呢,则代表着被赵宗晖派人送过去的毒药,‘肥羊’则代表着他们阴谋计划的目标人物。

    按照前边的顺序,把后边的短语组合起来的这句‘春风吹的柴火旺,更将肥羊下大锅’,看上去是句浅显粗俗的诗句,可意思却是毒药送到了,时机也正好,可以把目标引入计划中了的意思。”

    “哦?朕想起来了,嘉祐时朕的曾祖仁宗皇帝曾命人编撰《武经总要》,这本兵书里好像提到过,军队作战之时,相互之间传递消息,为了防止被敌方窃取,所以用加密的方法来对信件加密。”

    “圣上所言不错。”

    吕大防说道,“当年宣靖公和文简公奉仁宗旨意,收集整理数代兵书,撰《武经总要》,乃是历代兵书中的可谓集大成者。

    书中提到信件加密的方法,正如蹇侍郎所述,有拆字法和替代法,所以这几封信笺按照蹇侍郎的解读,应该不会有误。只是……”

    赵煦立即明白了吕大防的疑虑,将手上的信笺交还到蹇周辅手上,示意他把信笺传递给吕相公,让他再重新辨别一下。

    吕大防从蹇周辅手里接过那几分信笺,从新细细的品读了一番,发现蹇周辅的解读,并没有差错,更让他确信无疑的是,那书信上的字迹,正是赵宗晖的无疑,也就证实了赵宗晖通番卖国正是如杨怀仁所说,证据确凿。

    吕大防读完点了点头,又把信笺传递给范纯仁。他先看了看杨怀仁,又看向了赵宗晖,一脸沉重的又问了一次,“赵宗晖,如今证据确凿,你还作何解释?”

    “我……我……”

    赵宗晖吱吱呜呜说不出话来,脸色比死了还难看,“我”了好一阵子,才惭愧的摘下了自己的长翅笼帽,放在身体的一侧,正经地拜服在地。

    “启禀陛下,微臣有罪,微臣贪恋一时利益,置国家安危于不顾,微臣该死,请陛下赐臣死罪!

    只是,微臣的儿子和孙子并不知情,濮王府上下,侍卫和家眷等更不知道此事,微臣乞求陛下念在亲情的份上,饶恕濮王府上下人等。”

    怎么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呢,赵宗晖见自己的事情败露,再无狡辩之心,最后时刻,心底最深处的一丝丝善良,乞求赵煦看在亲人的面子上,能放过他的儿子孙子等家人。

    赵煦叹了口气,作为一个皇帝,他现在才意识到真的当一个皇帝,是多么的难。

    赵宗晖是赵姓皇族,说起来还是他的家人,连他都不在乎国家和大宋的子民,只贪图眼前的利益,与外族人阴谋算计大宋的利益,又何况其他人呢?

    他环视了一圈大殿上的文武百官,这些人在他心里,不管是心向高太后的还是心向他的,要真的分辨起来,对大宋的忠诚来说,他们也都算不得是奸佞之人。

    可就是这些看上去道貌岸然的忠君之臣们,他们私底下难道不也是把自己的个人利益放在国家利益之上吗?

    为了升官,为了发财,他们今天可以说一套,明天也可以做另外一套。可真到大宋面临危机之时,又有几个人能真正站出来,舍弃了个人的一切,去为大宋卖命呢?

    这时赵煦再看杨怀仁的眼光,就更是充满了欣赏之情。

    在环州,他不顾生死带领自己的家将冲上了清平关,主动参与到那场殊死的搏斗当中,守住的不仅仅是一道关口,更是大宋的尊严。

    之后设计大胜夏军,让朝野为之振奋不已。可就是这样一名真正的忠君爱国之人,却在朝堂上被绝大多数人建议绑了交给西夏人。

    他的母亲抬棺跪在宫门口时,朝堂上没有一个人为他说话,就连他自己在那时候都没有站出来反对。

    而他回到东京城之时,又一次不顾个人安危,带兵冲突濮王府,同样是拼着自己的性命,把赵宗晖这个通番卖国的王爷给抓了出来……

第526章:怀仁认罚

    杨怀仁的目的达到了。从兰若心向他说了赵宗晖的事情之后,他在回东京城的路上就在考虑一个问题,赵宗晖是濮王,我要怎么让他现形?

    一开始他是没想到主意的,单纯给别人讲一个有点离奇的故事,别人也只会当做是一个故事,不会当真的。

    巧合的是,当杨怀仁回家听说了母亲的事情之后,才意识到赵宗晖安排他的孙子赵士暅找杨府的麻烦,是他自己找死。

    所以他从寻私仇开始,寻找到了这个突破点。只要赵宗晖承认了他要侵占杨家的财产的事实,就没法解释他是怎么事先知道杨怀仁在环州必死无疑。

    也因为这样,让整个利益的链条变得完整起来,而这个完整的利益链条,也让耶律迪迪的阴谋呈现在人们面前。

    这时候杨怀仁再讲故事,那这个故事就自然而然的变得可信了。

    一条完整的利益链条,一个从杨怀仁嘴里讲出来极其生动的故事,几封足以证明赵宗晖和契丹人有见不得光的联系的信件,组合在一起,就是一计打倒一颗参天大树的重拳。

    杨怀仁不是没考虑过万一事情失败了,他会怎么样,也许,那些跟着他大闹濮王府的内卫和边军将士们会跟着他为了真理而陪葬。

    想想的确有点后怕,可杨怀仁并不觉得后悔。就像当初他领着兄弟们冲上清平关的那一刻的感受是一样的。

    一个男人,一生中总需要有那么一次,为了自己所爱的家人和兄弟们置生死于度外而拼死一战的时刻,也同样有为了国家和民族而肝脑涂地的冲动的那一刻。

    杨怀仁觉得,即便在他身上发生了不可思议的事情,科学无法解释的事情,可他仍旧只不过是一个最普通不过的凡人。

    他或许贪财,他或许好色,他或许有一些不切合这个时代的理想。

    他本来可以选择无视他看到的这个时代的一切,不去想那些不合理的事,不道德的人。

    他可以选择逃避的,眼不见心不烦,管他是谁当皇帝,管他宋夏还是宋辽之间的烦心事呢,我自去做我的逍遥小侯爷,不也可以心安理得吗?

    可总是在自己和自己的心理搏斗时,他还是选择站了出来,把这个包袱扛在了自己肩上。

    包袱很重,如果要问他累吗,答案几乎是肯定的,那为什么不扔下?他却一时之间找不到答案。

    人生总是面临很多选择,有人总是在做出选择之后,爱我安慰似的说这是身不由己。

    杨怀仁没有这样想,而是在做出选择之后,真的找不到答案。

    他的选择很冒险,有时候在别人眼里就是冲动,就是傻缺犯愣。

    上下五千年,数不尽的对外战争,数不尽的变革时代,如果没有这些傻子们愣子们,我们现在又应该在哪里呢?

    在杨怀仁的心里,正是像他一样这些傻子愣子们,这样一群小人物,在历史的长河之中,把民族扛在了自己的肩膀上。

    赵宗晖并没有被赵煦定了死罪,而是像他的兄弟南阳郡王赵宗楚一样,贬配去了另一个穷困的未开化之地当野人王爷去了。

    赵煦气归气,可他还是心软了。或许他害怕严惩了嗣濮王,无论皇族当中还是百姓当中,都会留下一个不讲亲情的坏口碑。

    这是赵煦的选择,杨怀仁也不想腹诽什么,只能表示这件事已经和他没有关系了。

    两位宰相做主,对环州之战中阵亡的边军将士进行了加倍的抚恤,而活着的将士们,也得到了比平时更多的奖赏。

    那一百名来到东京城的边军将士的代表,他们是什么样的战斗力,城里的百姓们见识过了,朝堂上的大佬们,估计很快也会听说,对他们的赏赐,相信赵煦也不会后悔。

    但赏赐到最后,唯独没有再提杨怀仁。

    杨怀仁心里清楚,对于他的战功,通远郡公的封号已经是极大的恩赐了,而对于扳倒了通番的濮王爷,他还真不敢再要求什么。

    钱财什么的他也不缺,按照赵煦和吕范二人的脾气,也不会赏赐他金银什么的东西。

    所以杨怀仁明白赵煦和吕范二人为什么不提杨怀仁,这实际上是有点打马虎眼的意思,是对他的一种保护。

    就在杨怀仁以为事情可以结束的时候,又是刑部的那位愣子侍郎,突然提出来杨怀仁虽然目的是引出赵宗晖通番卖国的事情来,可他在东京城内带兵冲突,还是触犯了律法的,应该施以惩戒。

    蹇周辅说的有道理,百官虽然觉得此事情有可原,但毕竟法不容情。

    要是这次纵容了杨怀仁,那以后其他人也举着正义的旗号把全副武装的兵士们带到东京城内四处冲突,那还了得?这个口子,是绝对不能开的。

    杨怀仁看着国字脸的蹇侍郎发愁,心道这位大叔你还真够可以的,我今天办的事情就够那愣的了,没想到你比我还愣。

    别人评价你蹇周辅的时候说你刚正,在我眼里,你就是刚愣,哥们这么牛掰把濮王都给干趴下了,你一个小小刑部侍郎,也敢跟我刚正面?

    杨怀仁看着蹇周辅炯炯目光的时候,自己先目光躲闪了。怎么说有理行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呢,人家蹇侍郎有理,人家就是敢跟你刚正面,你能如何?

    杨怀仁只好叹气,自己进了厨房就是个天才,上了床就是个武功奇才,上了战场就是个纯爷们,归结在一起那就是一个大好人。

    而做好人的坏处就是必须讲道理,跟坏人怎么刚都可以,可跟蹇侍郎这样的已经极其罕见了的好人刚,没有意思,不如就认罪,看赵煦怎么罚而已。

    杨怀仁被蹇周辅这么硬刚,自己还没觉得没面子,赵煦脸上先挂不住了。

    杨怀仁今天的形象在他心里格外的高大,可蹇周辅说的话有道理,律法的存在就是让人们遵守的,所以即便杨怀仁是为了做好事,但是触犯了律法,那也一样要遭受惩罚。

    两位宰相还是通情达理的,他们从赵煦的脸上也摸透了皇帝的心思,最终对杨怀仁的惩罚就是回庄子上自我反省一年,无诏不得进城。

第527章:皇帝要听故事

    蹇周辅其实就是摆个姿态,从皇帝那里要个态度,至于惩罚是个什么程度,恐怕不是他一个刑部侍郎可以左右的。

    所以他对这样的惩罚似乎也没有什么不同意的意思,反而他刚正不阿的形象,再一次在百官之中旗帜鲜明的树立了一次。

    杨怀仁赶忙认罚,心里想的却是,还是老范和老吕两个老伙计够意思,改天哥们再琢磨几道好菜,好请你们吃酒。

    回庄自我反省这种惩罚,名义上是惩罚,实际上就是一种软禁,其实也算不得是惩罚,杨怀仁觉得大不了哥们不进城就是了。

    在自家庄子里呼吸呼吸新鲜空气,陪陪老娘和妹子,逗逗老虎,没事寻几个兄弟来吃吃酒吹吹牛,照顾老婆待产,以后还要伺候月子啥的,算不得是惩罚。

    当然也不能全是玩。杨怀仁想起刚才蹇周辅提起的那本叫做《武经总要》的兵数,听起来好像很牛比的样子,回去以后弄一本来读读,也算是自我增值。

    毕竟是当了郡公的人了,还有个从二品的虚衔,连兵法都不懂,似乎显得自己没有文化。

    还有书里提到的信件加密方法,杨怀仁这种后世职专文凭的人都能看懂的保密方法,是不是有点太LOW?

    说不定自己从后世的知识里想出一个更高级更严密的加密方法来,那是不是也可以出书立传,流芳百世?

    想想就觉得非常可乐。

    今年重点培育的番茄土豆等新式蔬菜已经交给嘉王和端王两个人去大面积种植,杨怀仁也可以利用这个时间把心思放在其他几样蔬菜的培育上。

    还有,现在无论是经营餐饮连锁还是卖酒卖菜,赚的钱已经很多了,金子银子放在仓库里也不会下崽,是时候该花钱了。

    不是说得会花钱才能更多的赚钱嘛,杨怀仁给老家的村子里修祠堂修路修学堂,那点钱都不算花钱,是时候琢磨个怎么把钱花出去,又能花到地方上的事情了。

    杨怀仁活在自己的白日大梦里正在傻乐的时候,吕大防总结了一下环州之战的得失,反正都是些杨怀仁听着拗口的话,所以他也只好只顾自己乐。

    折腾了一天,赵煦看上去好像有点累了,既然事情就有了个结果,于是便散朝。

    苏公公厚了一嗓子,殿上大臣们齐声拜辞了官家,一众官员呼啦啦地提着官袍的裙裾跟屁股找了火似得便往外跑。

    杨怀仁拉住了一位跑的最快的,实际上他也不怎么认识的武官模样的大臣,问人家《武经总要》这本兵书哪里有卖的。

    那武官也不听他说话,头都不扭过来,留下一句“改天洒家赠你一套便是”,强扯开了杨怀仁的手就往殿外跑。

    杨怀仁纳闷,宫门口这是有送钱的还是怎么了,咋所有人都跑得这么快呢?

    他走到门口想看个究竟,却发现众人跑是跑的快,却不往宫门外跑,而是齐刷刷跑向了偏殿后边的一幢建筑里。

    杨怀仁更摸不着头脑了,也跟着众大臣去偏殿看个究竟。还没走到偏殿门口,便听见偏殿里发出一些“啊”“哦”“呜”的叫声,还叫得很暧昧。

    哎吆我去,杨怀仁惊到了,这光天化日朗朗乾坤啊,这可是大内啊,一帮仪表堂堂的朝中大臣们竟然在宫中干这种事?

    那我也撒一泡吧……

    解决完了问题的大臣们看杨怀仁的眼神都不太对劲,杨怀仁也露出不好意思的歉意表情,也确实怪他,他在外边跟濮王斗,害的朝堂上的大臣们在大殿上站了两三个时辰。

    人家本来年纪就大,要是害得人家某某县发炎导致夫妻生活不和谐了,那还真是罪过罪过。

    上完了小号出来,杨怀仁准备出宫回家,却看见赵煦身边的那个苏公公离着八步远挤眉弄眼的给他使眼色。

    杨怀仁也明白了怎么回事,却走到他身边逗趣道,“苏公公你这是肿么了?眼皮子抽风吗?”

    “杨公爷真会拿咱家打趣,是官家吩咐咱家请杨公爷去叙话。”

    苏公公说话很客气,杨怀仁想起以前这小子对自己不客气的时候,就忍不住想笑。

    人都是这样,你没有地位没有钱的时候,总是被人眯着眼睛看,仿佛你就那么一点个儿,等你有地位有钱了,他们还是眯着眼睛看你,只不过是把眼睛眯得跟两个小月亮似的好玩。

    杨怀仁跟着苏公公来到大庆殿后的一处小阁,赵煦早站在门口等着他了,没等杨怀仁走上期那里行礼,赵煦先降阶迎了上来。

    杨怀仁才要施礼,赵煦摆了摆手道,“免了。赶紧给朕讲讲环州打仗的事情,还有那个什么关……对了,清平关一战,好像打的很好玩嘛。”

    杨怀仁心中叹气,不知道该怎么评判眼前的这位皇帝。

    赵煦十六岁了,这年代十六岁的人,就算是成年人了,结婚生子的也不在少数。但十六岁的赵煦在杨怀仁眼里,却真的还是个孩子。

    刚才大殿上发生的事情还历历在目,赵煦在听到赵宗晖通番卖国的时候,还是很生气的,在那一刻,杨怀仁似乎从赵煦稚嫩的脸上看到了那么一点点威严。

    这才过了一刻钟的工夫,他便又原形毕露了。在他眼里,打仗似乎是好玩的,清平关一战那么惨烈的战斗,在他看来或许就是个故事而已。

    杨怀仁不知道该笑还是该哭了。不过后来想想也不能把责任全部怪到他一个十六岁的孩子头上,他虽然是皇帝,可基本上是个活在祖母羽翼下的皇帝。

    他和一辈子出宫的的次数估计都屈指可数,东京城估计是从来都没出去过的,在安逸中成长的孩子,是不会明白战争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的。

    胡乱想了一通,杨怀仁觉得自己想的太多了,这不是他应该担忧的问题。

    历史上绝大多数皇帝都是这么生活的,一辈子没出过京城,甚至一辈子都没出过皇宫的皇帝都不少,如果没有这样的皇帝,又如何来的奸佞们指鹿为马呢?

    既然他要听故事,既然讲故事是自己的强项,那杨怀仁就给他讲讲清平关上发生的事情……

第528章:天生我材必有用(上)

    杨怀仁还是小看了赵煦了。也许不能说是小看或者轻视,而是把赵煦看得简单了。

    讲故事杨怀仁很在行,故事都是真实发生过的,他可以信手拈来,只不过故事中他自己的戏份,肯定是要加码的。

    比如他是怎么在西域楼海扁了西夏权相梁乙逋的恶霸儿子梁乙檀,就吹嘘的有点过分。

    “你说啥?你一个打十个?”

    赵煦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瘪着嘴用一种难以置信的眼神上下打量了一下看上去瘦瘦的杨怀仁。

    “怎么?你不相信?”

    杨怀仁说着就要撸起袖子来秀肌肉,袖子撸到一半,才想起来自己也没肌肉可秀,这才作罢。

    不过牛已经吹出去了,当然不能再抽回来,自己打自己的脸,只能发挥他的逻辑思维能力,帮助自己把夸张了十倍不止的故事情节给圆回来。

    “我问你,当时我这一边就我和我两三个兄弟,梁乙檀那小子那边可是五六十个人呢,我要不是一个能打十个,我这边又是如何占据了优势的?”

    赵煦噗嗤一笑,“你就装逼吧,我才不信呢。”

    我去,敢说我装逼,你小子还学会活学活用了,看我不……不得不夸你是个人才。

    西域楼的事情可以开玩笑似的讲出来,但讲到清平关一战的时候,杨怀仁就严肃了起来,还是基本还原了当时的真实场面。

    赵煦哪里听过这么真实的战争故事,听到通远军的边军将士们大吼着“守卫家人”浴血奋战,没有后退一步的时候,赵煦简直比亲自到了清平关上还要热血沸腾。

    有几次竟忍不住摩拳擦掌跳了起来,要不是杨怀仁好几次都拽着他的衣服把他拽回来,仿佛他也要上战场跟夏军厮杀一番一般。

    赵煦忽然想起来一件事,疑惑地问道,“清平关上宋夏两军打得那么激烈异常,怎么光听你说别人,没听你说你自己在清平关上都干了什么?”

    这里杨怀仁就不敢打马虎眼了,再说他本来就觉得这一战里,自己确实没有什么像样的功劳可以吹嘘的,更不好把别人的功劳强行安排到自己的头上。

    往自己脸上贴金,抬高自己光辉形象的事情杨怀仁是没少干的,可对于清平关一战,他是绝对不肯的,这点觉悟他还是有的。

    “实话实说,这一战里,除了私自带人上了关之外,我还真没做什么,这一战能守住清平关不破,应该是整个环州大战的关键,功劳嘛,都是那些不惧生死的边军将士们的。”

    赵煦满意的点了点头,心想若果杨怀仁说他杀了多少敌人,怎么怎么威武霸气,是没有人能证明他说了假话的。

    可杨怀仁并没那样做,而是很无私的把功劳都留给了边军的将士们,这样一个不冒功的人,在赵煦眼里还是十分值得赞赏的。

    杨怀仁嘴里“嘶”了一声,想想自己也不是一点功劳都没有,接着说道,“在清平关上的时候,我确实不能射箭,也不会挥刀,可我扔了好几十块大石头去砸顺着攻城梯攀爬城墙的夏军呢。”

    说着他比划了一下石头的大小,比一个人的脑袋大上那么一点。

    这一点赵煦是相信的,虽然不曾亲眼看见,但是他也读过不少兵书,一些基本的防守手段他还是知道的。

    在他心里杨怀仁原本是个书生,同时又是个厨艺精湛的厨子,并不是一个武功高强的将军。

    他拉不了弓挥舞不了刀枪,而扔石头这种事,并没有多少技术含量,正是他力所能及可以在一场战斗中可以做的,所以没有必要去怀疑。

    “你扔了那么多大石头,可看见有夏军被你砸的脑袋开了花?”

    杨怀仁没想到赵煦会问这种问题,他想也不想便答道,“凑,我哪里知道?当时场面很混乱,两边兵士的喊杀声震天响,头上来往的箭矢跟雨点一样密集。

    我只管搬起石头往城墙下扔,哪敢伸出头去往墙下边看有没有砸到西夏人?又怎么可能知道他们谁的脑袋被砸开了花?”

    赵煦若有所思的幻想着当时的场面,杨怀仁说得的确没错。

    杨怀仁仔细想了一下,觉得要是不说自己砸死一个半个的夏军,好像在赵煦这位皇帝心里,自己参加了一场那么剧烈的战斗,一个敌人都没杀死,是不是也太蠢货了一点?

    于是他郑重其事的看着赵煦的眼睛说道,“我觉得吧,应该是砸死了几个夏军的……

    你想啊,当时夏军攻了上来,清平关下的夏军密密麻麻的跟蚂蚁一样,我可是扔了好十几块大石头下去呢,总不可能一个人都没砸到吧?

    那个……现在想来,我在清平关上的时候,有那么几次,每当我把石头从女墙的凹口上扔下去,确实听到了墙下传来了几声夏军的惨叫的。

    如此说来,我就是砸死了几个敌人的,哥们在清平关一战里,也是有实打实的战功的,哈哈……”

    赵煦琢磨着杨怀仁的话,觉得听起来非常有道理,从概率的角度去看,他说他砸死几个夏军,完全合情合理。

    他跟着杨怀仁开怀大笑,可笑了没多久,却郁郁寡欢似的刹那间收了笑容。

    他看着屋外的新绿的一排盆栽喃喃道,“要是我也有机会能像你一样参加一场清平关之战那样的战斗就好了。

    现在的我,就像是那些养在精致的花盆中的盆栽,好看是好看,光鲜是光鲜,可除了能观赏之外,又有什么用呢?”

    杨怀仁也察觉到了,从赵煦的神情和言语里,似乎像是一个少年人在抒发内心的烦恼。

    杨怀仁本想大大咧咧安慰他一句“你将来也有机会的”,可想想这么说似乎不太合适,这种事他也做不了主,只好换了一种方式劝慰道:

    “这世上的每一个人,都不是没有用的,就像农民种的庄稼,就是为了秋天的收成,让天下人不会饿肚子。

    道路上种的大树,就是为了在烈日里,能给过往的行人以阴凉,而这些盆栽和花卉,美化了我们的生活,我们看到它们的时候,不也是感到身心愉悦了吗?

    所以说啊,天生我才必有用。”

第529章:天生我材必有用(下)

    “天生我材必有用?”

    赵煦喃喃道,“话是这么说,可你能在战场上杀敌,又能引出个通番卖国的王爷来,这种事,假若换做是我,还能办得到吗?

    再不济,就算你不当官,不封侯,凭借着一身的厨艺,走到哪里都可以安身立命,吃喝不愁,可我呢?如果我不是皇帝,我又是个什么样子呢?”

    杨怀仁听着赵煦越说越悲戚,也觉得他的情绪越来越不对劲。

    在他看来,对于赵煦这样的一个十六岁的少年人来说,这个时期正是性格和人生观的形成期。

    当一个人,告别了童年,逐渐步入成年人的行列中时,难免对事物产生了新的看法,然后拿这种成年人的看法去衡量过去少年人的自己,多多少少都会产生困惑和忧虑。

    心理学上讲,这是一种自我否定的过程。这种成长的阶段,要么有个长辈来逐步引导,要么让他自由发展,通过犯错,感受痛苦,再知错能改的步骤强行成长起来。

    杨怀仁想了想,在宫中确实缺少这么一个引导赵煦的人,高太后自然不会教他怎么变得更强大,而朝中的几位身为帝师的大学士们,只是按照他们的想法,强行把自己的观点灌输给赵煦。

    在他们眼里,赵煦或者是一个挡在他们争权夺利前边的绊脚石,或者是一个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随意操纵着去跳舞的提线木偶。

    不得不说,北宋时期的皇权,实在是太孱弱了,要么是外戚当权,要么是文官对皇权进行道德绑架。

    而北宋后期的几位皇帝,也都是性格太文艺太软弱了,被别人操控了不说,还像养金丝雀一样养在金丝镶边宝石做缀的豪华笼子里。

    这种事,杨怀仁不敢,也没有能力当着赵煦的面去点透,他能做的,只能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尽一点绵薄之力,但求无愧此生,仅此而已。

    面对这样的赵煦,杨怀仁似乎也不再怨恨他当初在杨母抬棺跪在宫门口时,没有站出来在高太后和百官面前替他求情了。

    “既然‘天生我材必有用’这句话有理,就不要武断地去怀疑自己。

    就拿我是个厨子做菜来说,一道美味的产生,厨艺的技法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制作这道菜所需要的食材,还有调味所用的调料,也同样重要。

    如果追溯到上古时期,人类还是茹毛饮血的呢,随着时间的推荐,人类才渐渐学会了圈养牲畜,培育和种植粮食作物。

    也正是因为人类变得聪明了,才学会了这些,而有目的的圈养牲畜,有计划的种植农作物,让人类的食物更加种类丰富,人们的饮食也变的更加富有营养。

    丰富的营养摄入,又让人类越来越聪明,又逐渐尝试着去创造和发现更多的食物种类,就这样一种良性循环中,人类才逐渐走到了今天。

    食物的发展其实和一个人的成长,是比较类似的。我们的人生路途,越走下去,经历的事情就越多,正是从这些或痛苦,或快乐,或疑惑不解的经历当中,我们逐渐的成长。

    每一个人都是从呱呱坠地,什么东西不懂只知道啼哭的婴儿开始的人生历程,谁也不是一生下来就什么都懂,或者有一技之长的。

    经历的天真的童年,懵懂的少年,才会慢慢成长到成熟的成年。你之所以觉得自己没有用,正是因为你还没有成熟起来。

    不过你也不用着急,很快你就会经历很多事,也很快就会成熟起来,到那时,你就找到你是哪块材料,你的人生意义在什么地方了。”

    杨怀仁讲了一大堆,话中口气也根本没把赵煦当做一位高高在上的皇帝,而是当做一个年少的弟弟来教育的。

    其实说完了之后,杨怀仁也觉得自己有点自作多情了,这种事,他不说是对他一点影响没有,但是说了,要么赵煦真的当你是个兄长一样的人生导师,要么会觉得你懂得太多了,胆子也太大了,竟然敢教育去皇帝来了。

    好在赵煦这个皇帝性格还是比较好的,他抬眼望着窗外,回味这方才杨怀仁说过的话,似乎陷入了沉思。

    就这么过了好久,眼见着外边的天空从明亮逐渐变得昏黄起来,赵煦才回过神来,转过头来对着杨怀仁灿然一笑。

    “今日朝堂上作出让你禁步在你家庄子里的决定,希望你不要在意,过段时间这件事情慢慢被朝臣们淡忘了,就放你出来。

    听说你两位娘子都有了身孕,这段时间正好你可以留在庄子里好好陪陪她们。

    还有一件事,你在家也别闲着,通过环州一役,说明咱们大宋的边军也不是那么无能的,既然通远军能战胜夏军,那其他地方的边军实力也不应该差到哪里去。

    你在家抽空想一想,总结一下环州大胜的经验,将来大宋军队的革新,我还指望你能给朕出谋划策。”

    杨怀仁刚才还在埋怨赵煦这小子怎么神游起来也不管别人了,眼看着日暮将近,他这一趟进宫还要去高太后那里一趟,跟老太婆解释解释为什么他要怼濮王,省的老太婆怀疑他而背后要除掉他呢。

    没想到赵煦神游了半天回来,就想了那么多事情。总结环州一战的经验,这个是没问题的,可后边一句话就不对劲了。

    什么叫为以后大宋的军队革新想想?以后还要给你出谋划策?难道……赵煦要革新军队,整饬军事了?

    他又是怎么这么有把握,凭他目前的话语权,在朝堂上提出这种想法来,高太后和那些大臣们能同意呢?

    整饬军事本身没有错,也是朝野上下愿意看到的,可这种事说出来容易,做起来难。

    大宋禁军、厢军、边军人数众多,军队的官员也数量巨大,想革新,最大的困难就是免不了要平衡各方面的利益,要花费大量的金钱,可这些,赵煦有办法吗?

    “今天我很开心,天色不早了,你早点回吧。”

    赵煦没注意杨怀仁惊讶的表情,兀自站起身来向殿后走去,只留下杨怀仁怔怔地望着他离去的背影。

第530章:四点关键(上)

    杨怀仁从大庆殿后殿走出来,便看见了叶公公阴着个脸跟吃多了盐齁着了似的站在那里等着他了。

    想起今天可算是把这位叶大公公得罪了,如今事情已经过去了,杨怀仁便堆着笑脸迎了上去。

    “叶……”

    “什么也不用说了,太皇太后要见你,赶紧跟咱家来吧。”

    叶公公还是臭着个脸,根本不给杨怀仁说话的机会。说罢他转身就走,杨怀仁也只好跟了上去。

    杨怀仁边走边想,反正也把这个老太监得罪了,再说什么好听的话,在人家耳朵里也都是废话,既然如此,也就懒得再多说什么了。

    再说无论如何,虽然不清楚具体的时间,但高太后的命数肯定是在今年结束的,这位叶公公的将来,也是一片黑暗。

    说起来这位叶公公虽然对他不怎么友善,可两个人之间也没有什么大的仇怨,在杨怀仁看来,叶公公只不过是因为妒忌他快速得到了高太后的重用,才对他冷眼相向而已。

    实际上杨怀仁眼里的叶公公也是个人才,一个阉了进宫当公公的人,能有这么狠的手段,这么高的武功,能成为高太后的心腹,还被委以重任掌握内卫,那叶公公铁定不是一般人。

    放开善恶不说,单看一个人的本事的话,叶公公是个人才。目前的内卫能发展到这样的规模,有这么多的高手,并不是高太后的功劳,而是叶公公操持了一切。

    不过欣赏一个人的能力,并不代表杨怀仁就欣赏这个人,何况叶公公的身份,也注定了和杨怀仁不可能是同路人。

    寿安宫里,黄铜盘凤雕纹的香炉里冒着袅袅香气,高太后支着一个大靠枕斜躺在一张金丝楠木的软塌上,身上盖着一层丝被,正眯着眼不知在琢磨着什么。

    杨怀仁进门见过了礼,叶公公便屏退了宫女等人,自己却留下来守在了门口。

    杨怀仁见这架势觉得不太对劲啊,心中咯噔一下,难不成高太后这是要关门放叶公公的架势?

    他开始组织语言,想明白怎么把今天的事情跟老太婆解释。正在这时,高太后突然睁开了双眼,直勾勾的瞪了过来。

    “杨怀仁,你今天功劳很大啊。”

    杨怀仁要是听不出这时老太婆在说反话,那么他可以不用等叶公公动手,自己撞死在那张金丝楠木的大床上撞死算了。

    可他还就是愿意不按常理出牌,高太后越是板着脸看着气势汹汹,杨怀仁呢,则越是一脸喜庆的笑模样。

    “多谢太皇太后赞赏,微臣小小功劳,何足挂齿?”

    杨怀仁没想到他这么厚脸皮说浑话,高太后不但没有更气,反而笑了,就是那笑容,让人忍不住感觉有点瘆得慌。

    “哼哼,本宫是说今天的事,你功劳不小啊,本宫从来没想过你会有这样的胆识,以前还是小瞧了你了。

    你现在都敢做赵家的主了,以后是不是本宫这位外姓的太皇太后,你都不放在眼里了?”

    杨怀仁见高太后虽然笑着说话,但表情却有点阴狠,想想目前来看确实还是老太婆实力更强,他也不敢再嬉皮笑脸了。

    “太皇太后此话句句诛心,微臣惶恐。”

    “你还知道惶恐吗?哼,本宫怎么不信呢?今天你敢带兵围堵了濮王府,明天是不是就敢带兵围堵宫门了?!”

    “微臣不敢!就算有一天臣要率军围堵宫门,也只能是为了太皇太后啊!”

    这话一出,高太后忍不住一个战栗,猛然做起了身来。杨怀仁这话就是向她表明态度要忠心于她了。

    但以前她并没有当着杨怀仁的面说过这种话,即便知道她一开始任命杨怀仁为内卫金菊堂堂主,让他寻找九天玄铁的时候,杨怀仁就明白她的想法了。

    今天突然把事情摆在了桌面上说出口来,还是让高太后心中一惊,惊骇之余,高太后却隐隐觉得内心里对杨怀仁所说的那一天,似乎还有点期待,想想要是这件事真的发生了,她心中还有些暗爽。

    而杨怀仁想的却是,要真有天要我带兵围堵宫门,那一定是为了……抓你这个老太婆!

    今天且先少说一个“抓”字,哄你开开心罢了,作为一个预先知道了历史进程的穿越者,真到了那种关键时刻,是不可能站错队的。

    高太后意识到刚才的举止,在杨怀仁面前有些失态,忙平复了下心情,笑着问道,“你说除了濮王,是为了本宫的大事,又是怎么个意思?”

    高太后既然这么问,杨怀仁就觉得她已经七八分相信自己今天的一切不合理的举动,都是为了她了。

    于是他郑重其事地解释道,“太皇太后要想日月当空,无非有四点关键所在。”

    杨怀仁说“日月当空”意思就是暗喻高太后要学武曌当女皇帝了,高太后听了也确实受用,急切的问道,“哪四点?”

    “这第一点嘛,便是民意。直白点说,就是让老百姓承认殿下的权力。

    而殿下之前吩咐微臣寻找九天玄铁,正是要证明您老人家是君权天授,老百姓是认天不认人的,只要殿下召唤出神龙,天下人见此神迹,必会认定殿下才是上天承认的天下之主。”

    高太后听了肯定地点了点头,正如杨怀仁所说,她要取代当今的圣上做女皇帝,最难的就是堵住天下人的嘴。

    而九天玄铁的神奇传说,正是让她掌权之后,让天下人无话可说不得不臣服的保证。

    虽然她也不曾见过神仙,可在她的观念里,只有真正的统治者,才会被天神所接纳和承认,更是赋予了他统治天下的权力。

    赵氏皇族能当皇帝,听说就是太祖和太宗皇帝受了上天天神的指引,在乱世中统一天下的。

    杨怀仁自然知道老赵家赵大赵二是编故事欺骗天下人,好证明他们的当皇帝是上天的旨意。

    更知道九天玄铁召唤神龙的传说,尽管出自他手,但既然高太后信了,那就顺着她的思路继续骗她无妨。

    迷信的思想,也正是他能忽悠住高太后的关键所在。

第531章:四点关键(中)

    杨怀仁心里清楚,历史上每一次改朝换代的时候,新的当权者都要弄出点什么违反人类认知的天象来,或者搬出个什么天神来给自己撑腰,好糊弄老百姓相信,他才是真正的天选之人。

    而老百姓呢,在那种大环境、大时代的背景下接受的思想意识里,又让他们不得不相信这种天马行空的传说。

    倒不是说老百姓就是笨或者愚蠢,实在是在古代的知识局限内,对于某些自然天象实在做不出合理的解释,所以就有人利用这些原本正常的天象,编撰出一个天神降旨的故事来蒙骗百姓罢了。

    杨怀仁自然知道九天玄铁是怎么回事,当初就是忽悠奸商骗第一桶金的时候,胡编乱造的一个故事而已。

    就算高太后真集齐了七块九天玄铁,她也召唤不出神龙实现她的宏大愿望。

    也许她的认知里是不太相信收集七块天外来铁就能召唤出个几十仗高的神龙,还能实现她任何的愿望的。

    因为神龙的存在,就是对她现在既有权力的一种威胁和挑战,如果她可以召唤神龙实现愿望,那么别人同样也可以。

    但是他选择相信,实在是因为她心虚。谋朝篡位,改朝换代,对于一个女人来说,有这种想法是特立独行,同时也是背负了巨大压力的。

    即便背负的压力很大,但历史上从来都不缺少被权力迷昏了头脑,做出一些蠢事的人,原因就是权力对于一个人的诱惑,实在太大了。

    好比一个从来没有吃过肉的人,没吃过肉的时候不知道肉是个啥滋味,也就没有多少去吃肉的**。

    但是等他吃过了肉之后,却是不能从此再不吃肉了,他不但要继续吃肉,还要把肉都舀到自己的盘子里来,看不得别人和他分肉吃。

    每一种生物从出生到这个世上开始,都是贪婪的,植物都尽力的生长,努力把自己的叶片长得更高去贪婪的吸收阳光,就更不用说更高级又有智慧的动物了。

    杨怀仁接着说,“这第二个重点,就是得到朝廷文武百官的支持。没有这些大臣们的力挺,就好比失去了左膀右臂,想干什么都干不成的。”

    这一点高天后也表示赞同。北宋的政治制度,决定了朝廷的文官集团,拥有比任何一个其他朝代都更高的权力和地位。

    太祖皇帝扬文抑武的遗训,本是为了抑制武人的权力,无论在朝堂还是军队里,让性情相对平和的文人,通过以文制武的方式,防止五代时期藩镇割据的局面再次出现。

    太祖皇帝的出发点是好的,他怕他的子孙受到武人的阀害,可重文轻武的基本制度发展到一百年后,文人集团不断的疯狂包揽权力,不光剥夺了武人的权力,连皇权都绑架了。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在其他朝代那种“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的说法,在大宋是绝对不存在的。

    文官集团制定了严格的制度,来限制了皇帝的权力,君让臣死,必须有充足的理由,必须合理合法,要不然,他们就不承认,可以集体来反对皇帝的决定。

    用制度来管理国家,管理人,本是一种文明的进步,可制度制定到偏执的时候,往往造成的最大的限制,就是对自己。

    皇帝这么威风的职业,在北宋有点变相的成了一种摆设,所以像赵煦这种年幼的皇帝,就很容易被外戚夺权。

    不过有一点不得不说,这种制度下,也造成了别人想抢皇帝的皇权,也是极其不容易的。

    极致的制度和思想观念的约束下,文人对皇权还是相当忠诚和认可的,听起来这话有点好笑或者矛盾。

    可是在文人心中,我就是忠君爱国的,但是皇帝也不能左右我的思想,我有什么政见,皇帝必须得认可才行。

    于是文官集团开始逐渐因为政见的分析或者各自的利益,逐渐分为模糊的两大派系,而之后朝堂上的党同伐异,相互攻讦也就不足为奇了。

    杨怀仁也不好从一个已经知晓了历史发展进程的后世的角度,去给高太后分析她想夺得皇权,从这一点上就行不通的。

    只能转换角度装作去给她分析利害和优劣。

    “文官们嘛,本来就是赞成太皇太后殿下的,太皇太后殿下当政这七八年时间里,也得到了他们的一致支持,这么说来,文官上的阻力是不大的。

    而五官呢,本来在朝堂上就没有话语权,而掌控军队的大权都在枢密院和三司手中,太皇太后现在要做的,就是让武将们也能像文官们一样赞同太皇太后您继续执政。

    武将们不想文官们思想复杂,他们头脑简单的很,到时候只要我这个大胜西夏的功臣站在您这一边,相信大多数武将也就不会站出出来闹事了。”

    杨怀仁这几句话说的其实逻辑上有漏洞的,但是高太后似乎考虑不了那么多。

    在她意识里无论文官还是武将,都是墙头草一类的人,只要到时候有几位在朝中具有代表性的人选择了站边,其他人也会跟着风向站,选择顶风的人一定会是少数,大不了除掉他们就是了。

    “这第三个重点嘛,就是财富。这一点就更不用担心了……”

    杨怀仁对于第三点就简单说了这么一句,就不再往下说了。

    高太后是明白人,她早已经将掌管朝廷钱粮的三省和宫廷财政的内府监都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

    话说有钱好办事,手上有钱,心里不慌。不仅如此,高太后私下里也在民间拥有数额不小的秘密财产。

    这些财产都是暗中交给叶公公,让内卫来打理的,一开始是内卫的行动资金,后来内卫里的人经营的好,反倒成了一项给高太后提供巨大财富的资金来源。

    高太后越想越高兴,脸上忍不住露出了一丝骄傲的笑容。

    杨怀仁偷偷抬眼睨见了她的神情,意识到这时候正是说第四点的好机会。

    “第四个重点,正是赵姓皇族的支持。”

第532章:四点关键(下)

    杨怀仁说到第四点的时候,抬起头来一脸笑意地望着高太后。

    高太后对于他提出的这四点,都非常的认可,只是对于杨怀仁既然也认为赵姓皇族的支持是关键点,那为什么又去招惹了濮王,还要把他一踩到底呢?

    站在门口的叶公公似乎也觉得杨怀仁说的话和做的事情,似乎有些前后矛盾,他今天在濮王府门前受了杨怀仁的气,这时仍不住插话道,“杨公爷,你说的有理,那么你今天这么做可就没有理了啊。”

    说着瞅向了高太后,好似这话是说给高太后听的。

    高太后脸色也凝重了起来,“听叶公公说,你今日在濮王门前执意要讨回公道,却跟他说你做的一切全都是为了本宫,又是何道理?”

    杨怀仁没有慌张,缓缓说道,“微臣说的和做的,看上去自相矛盾,其实并不是像殿下想的那样。

    赵姓皇族百年以来,到如今人数已经上千,虽然眼下他们大多数人都没有参政,看上去也没有影响力,但实际上他们无论财力还是势力,都是不可小觑的。

    或者说从他们当中随便提起某一个人来,势力都不见得有多么大,但是如果他们团结起来,那势力就足够大了,大到谁也无法撼动他们赵姓的江山。

    且先不说民间,单单是朝中,有哪一位文臣武将和他们没有关系,没有利益连接,没有交情?

    也许太皇太后殿下之前的打算,是拉拢赵宗晖,并许以高位重金,让他去说服其他的赵姓皇族,眼下的官家并不是一位合适的官家。

    可太皇天后殿下有没有想过,即使能让他们跟官家作对,好处也不一定是太皇太后殿下的,而极大的可能,最终的好处还是他们赵姓皇族自己的。

    就像赵宗晖今天在微臣面前反复强调的,这天下是姓赵的,是他们赵家的。

    这样的意识是根深蒂固的,是与生俱来的一种骄傲,您觉得他会支持一个外姓人而推翻他们赵家对天下的统治吗?

    就算像赵宗晖这样心怀不轨之人,他暗中联络大辽,为的是什么?当今的官家做不成官家,赵宗晖就会借助外力,然后鼓动赵姓的皇族,把他推向皇位,而不是一个外姓人!”

    虽然杨怀仁预想的情况和高太后的计划有些出入,但是道理上,杨怀仁说的很清楚,也打动了高太后。

    她现在也觉得之前自己确实小看了赵姓的皇族们了,现在看着他们一盘散沙似的各顾各的利益,他们之中也大都是些纨绔子弟的脾性,可万一他们把力量凝聚到一起,也是一鼓非常强大的力量。

    之前还好说,当她知道了赵宗晖和辽使耶律迪迪的关系并不是表面上那么简单之后,她不得不怀疑,赵宗晖一直以来都支持她的目的,或许不想她原本想象的那么简单。

    她本来生性就多疑,从今天的事情来看,有没有一种可能,她心里是在利用赵宗晖,而赵宗晖同样是在利用她呢?

    赵宗晖或许把自己的内心隐藏的很深,但仔细想想,谁也不能保证赵宗晖就对权力没有一丝的**。

    假如她站出来夺取本就属于赵姓皇族的皇权,赵宗晖忽然翻脸,再借助来自契丹人的巨大的外力,会不会自己抓住这个机会坐上皇帝的宝座呢?

    高太后想到这里,忽然感到后背一阵彻骨的凉意,有点后怕,说不定她酝酿了好久的计划,差一点就变成了替赵宗晖做的一件皇帝的新装。

    要是这么看来,杨怀仁今天的举动,还真是为了她好,无形中帮助她事先解决了一个极大可能在关键时刻给她反戈一击的对手。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赵宗晖通番卖国,现在已经被杨怀仁用一种另类又冒险的方式给整倒台了,可至于他刚才说到的第四点关键,她又如何能压制住来自赵姓皇族的反噬呢?

    杨怀仁偷偷的观察到了高太后的表情变化,虽然不清楚她心中到底都想了些什么,但是从这些或忧愁或喜悦的神情变化中,他似乎捕捉到了高太后的想法。

    不等高太后开口问,杨怀仁先开口说道,“如今濮王是倒了,可濮王府却依然存在。而濮王府这个金字招牌,就是太皇太后陛下可以掐在手中的可以应对赵姓皇族的一个最大的筹码。”

    高太后一时没想明白这句话的意思,疑惑地问道,“此话怎讲?”

    “很简单。”

    杨怀仁接着说道,“这些皇族之中,的确是各有各的想法,各有各的利益,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他们在整个皇族中的地位,是分高低的。

    倒不是说他们头上顶着的一个贵族的爵位高低,而是在赵姓皇族当中的话语权,这个话语权,就代表了在皇族中的实际权力和地位。

    太皇太后殿下,您说这个话语权,又是什么能代表的呢?”

    高太后恍然大悟,原来杨怀仁早就想清楚了赵姓皇族的突破点在哪里。

    众所周知,仁宗赵祯在位时,并无长成年的子嗣,于是过继了当时汝南郡王赵允让的第十三子赵宗实为子。

    后来赵宗实继位成为皇帝,更名赵曙,也就是宋英宗,高太后的丈夫。

    英宗在位时,为了他生父赵允让的身份界定问题,当时还发生了一件举国上下持续争论了十八个月之久的大事,也就是被后世历史学家称为“濮议”的皇考名分事件。

    最终的结果是英宗不得不贬斥了当时朝堂上近半数的官员,才为自己的生父得到了一个应有的名分,当今的两位宰相范纯仁和吕大防,正是在这个事件中被贬斥的两位代表人物。

    赵允让也被追封为濮安懿王,他的次子赵宗朴成为第一任嗣濮王,同时兼领大宗正寺,成为赵姓皇族的名誉族长。

    而这件事最眼前的影响就是,皇族当中谁能得到嗣濮王的名头,谁便可以任大宗正寺,作为皇族的名誉族长领导整个赵姓皇族。

    高太后完全明白杨怀仁说得濮王府还在的意思了,一个没有濮王的濮王府,就是高太后可以利用起来控制赵姓皇族的关键所在。

第533章:宽容与理解

    杨怀仁已经把他的分析讲了出来,向高太后证明了他今天的所作所为,并不单纯是为了自己的私仇而对付了赵宗晖。

    单纯从逻辑上讲,杨怀仁如此的解释,在高太后的心里是可以过关的,这一点杨怀仁还是比较有信心。

    只是高太后想明白了这件事中的一切,看向杨怀仁的眼神里,却有了一种担忧。

    这个杨怀仁,和以前的杨怀仁有所不同。他是一直就这么机灵,还是进了官场之后,慢慢变的机灵了呢?

    如果答案是后者也就罢了,如果是前者的话,那么起先的那个傻不愣登的杨怀仁,难不成是故意装出来给本宫看的?

    这样一个人,如果是站在了自己的对立面,将会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

    高太后虽然这么想,但她还是非常有把握杨怀仁是站在她这一边的,因为她有绝对的自信,杨怀仁起码现在还没有足够的胆子敢跟她作对。

    从发生在他身上的一件件事情来看,这个人的弱点,就是那些被他看做了是家人的人,为了他的母亲、娘子或者兄弟,他往往会不计后果地做出一些不合常理的事情来。

    有时候觉得他这个人太天真,太莽撞,也太没有头脑了,而有时候他的想法确实那么缜密,让人不得不佩服他的胆量和计谋。

    高太后更笃定了她最初对杨怀仁的看法,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小厨子,就是她成就大业的一颗关键的小卒子。

    虽然是一个小卒,可是只要他过了河,就是一个可以横冲直撞的搅局者,而在此同时,既然让他过了河,他也没有可能回头了。

    这想法若是让杨怀仁知道,那他一定会笑出声来,哥们明明就是杆车,你看哥们走到哪里不是横行无阻?

    你个老太婆竟然把我当做送养入虎口的小卒子用,真是暴殄天物。

    天已经擦黑了,高太后又装好人对杨怀仁劝慰了几句,让他老老实实留在庄子里修身养性一段时间,等这一阵风头过去自然会有差事给他。

    杨怀仁听了心里叫苦,赵煦这么说,老太婆也这么说,真把哥们当毛驴使唤了?就不怕哥们石头倔毛驴随时尥蹶子?

    是叶公公把杨怀仁送出宫来的,跟下午接了杨怀仁去寿安宫的时候一样,叶公公一路无言。

    叶公公已经清楚杨怀仁在高太后心中的地位了,即便今天杨怀仁不给他面子的事情还让他耿耿于怀。

    所以他就装聋作哑不说话,杨怀仁偶尔说一两句不痛不痒的闲话,叶公公也不接。

    直到最后两人走到宫门口要分别的时候,杨怀仁突然来了一句,“将来若是叶公公有什么难处,尽管可以找我杨怀仁。”

    这是他的真心话,虽然杨怀仁知道这的事不太可能发生。

    未来的几个月,高太后这个在大宋宫廷里叱咤三朝的女人会香消玉殒,叶公公作为她的忠仆,几乎可以肯定会为她殉葬。

    叶公公听了这话只是稍稍顿了一下,眼神里流露出的疑惑稍纵即逝,接着又一声不吭的回声走了。

    穿过宫门的时候,杨怀仁看着那两扇巨大卯铜皮的大红色的宫门,忽然想起,自己一边忽悠赵煦,一边忽悠高太后,是不是有那么点两面三刀的意味?

    回头望了望被门洞切割成半圆形画面里的大庆殿,杨怀仁摇了摇头,坦然一笑。

    在他的内心里,其实并不是选择站边,既然不站边,就不存在两面三刀的问题。

    他的选择,其实是他内心里的一个缥缈的愿望罢了。

    之所以说是缥缈的愿望而不是执念,是因为他渐渐学会了用历史的眼光去看待眼下的局面。

    如果可以,他愿意尽一点自己的力量,去改变一些事情,也许三十年后北宋没有被灭在女真人手里,数百万无辜的汉人也没有罹难。

    但是仅仅凭借他一个小人物的力量,能否推动历史的车轮改变方向,是谁也没有办法预测的,杨怀仁能够做的,也只有尽人事,听天命。

    宫门外等着一个熟悉的人,是赵頵的一个贴身侍卫,杨怀仁看到他,才想起来今天在朝堂上没见到赵頵。

    从侍卫嘴里听说,是王妃今日突发头疾,赵頵才刚忙回了王府照应,不过知道杨怀仁进宫之后,才派了他来报信。

    有些事,杨怀仁懂的,他相信赵頵的为人,也理解王妃不愿意赵頵这位嘉王为了杨怀仁和赵宗晖这位濮王交恶的心情。

    今天这样的事情,处在赵頵这样的位置,也确实难做。人与人之间,朋友之前,兄弟之间,也需要一种宽容和理解。

    长庚星第一个照亮了刚刚阴暗下来了夜空。

    杨怀仁抬头望望天空,觉得同一个星星,早上最先闪耀在东边的天空,预示太阳的升起,又在太阳落下时转移到西边,第一个照亮夜空,他还真是有点理解这颗星星的心情。

    宫门外,是他的二百多个兄弟们在等候着他,他们看到杨怀仁安然无恙,还面带笑容的从宫门中走出来,每个人脸上都露出了舒心的笑意。

    杨怀仁这才想起来,自己的整个计划,他们是不知道的,他在朝堂上耍酷装威风把赵宗晖的罪行揭露出来的时候,他的这二百来个兄弟们却在宫门外为他担心。

    他们不得不担心,杨怀仁的做法实在是太激烈了,尽管刚被赐封了通远郡公,可凭着一个郡公,胆敢带兵去冲突一位地位更高的濮王的府邸,这罪名是无论如何也逃脱不了的。

    他们已经打定了主意,如果朝廷要处罚杨怀仁,他们就请愿,愿意替杨怀仁受罚,说辞都想好了,就像杨怀仁今天在濮王府门前说的话,“就当我死在清平关上了”。

    黑牛哥哥、天霸弟弟和小七等人,因为这些边军将士们的忠诚所感动,他们深深感触到了那句话,平日里吃酒吃肉称兄道弟的朋友,永远都不如生死战场上站在你身边同你并肩作战的战友。

    如今见杨怀仁毫发无损的从宫门里走出来,让他们有一种忍不住内心的激动欢呼起来的冲动。

第534章:“大恶人”(上)

    杨怀仁心里有点愧疚。今天的整件事,他都是事先在心中预演过了好几次,才最终下了决心这么做的。

    事情成功,揪出一位通番卖国的权贵来,事情失败的话……爱咋咋地。

    如今看来结果是好的,自己受到的惩罚,也更是形式大于实际意义,总结的说,就是非常非常的成功。

    杨怀仁赌赢了。起先的时候,他倒不是故意要欺骗这些一直相信他的人们,只是担心他们的演技不一定能过关。

    万一忽悠不住赵宗晖,引起他的怀疑,像他这样的老狐狸,是不会轻易的钻进杨怀仁早编织好的牢笼的。

    也正是因为这些将士们在濮王府门前表现出来的决绝,才让赵宗晖毫不怀疑的认为杨怀仁是绝对的疯了。

    事情已经告一段落,可要不要把事实告诉他们呢?

    这些人在宫门外,是从散朝是百官的议论之中知晓了官家对杨怀仁的惩罚的,庆幸之余,也免不了佩服杨怀仁的刚正。

    黑牛哥哥和天霸弟弟两个人,其实最了解杨怀仁,看到杨怀仁脸上那意思愧疚的表情,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杨怀仁还在犹豫要不要把事情托盘而出的时候,黑牛哥哥迎了上来,拍了怕他的肩膀说道,“事情都过去了,不如就这样吧。”

    “不如就这样吧?”杨怀仁反复咀嚼了几遍,看着他们脸上真诚的表情,也跟着露出了轻松的笑脸。

    是啊,不如就这样吧。就像以前他自己曾经说过的那句话,对于相信自己的人,不需要过多的解释;对于不相信自己的人,没有必要跟他说过多的废话去解释。

    在宫门口等着他,为他担忧的这些人,也许他不认识每一个人,知道每一个人的名字,但是杨怀仁知道,从他们毫不犹豫的愿意跟着他冒险的那一刻起,他们都是他这辈子的兄弟。

    对于兄弟,就不需要去解释什么,懂你的人自然懂,相信你的人自然会坚定不移的相信你。

    “咱们回家!”

    对,回家。每个人都能明白杨怀仁这句话的含义,我杨怀仁的家,也就是你们的家!

    嘱咐嘉王府那位传信的侍卫帮忙去随园帮杨怀仁穿个话,杨怀仁则上马,领着众人从西门直接出城回庄子。

    今天在濮王府门前发生的事情,就像长了翅膀一样,很快就传遍了整个东京城,市井之间议论的话题,也很快从环州的大胜,转移到杨怀仁带兵冲突濮王府的事情上来。

    有人觉得杨怀仁这么做太莽撞了,就算赵宗晖向暗中谋夺你家的家产,你杨怀仁也没必要非得做出这么激烈的举动来。

    毕竟人家是嗣濮王,身份特殊,你领兵在东京城内横行,就已经犯了官家的大忌了,还当着众人面前打了赵宗晖的脸,你摊上这么件事,实在是不好收场。

    也有人觉得杨怀仁做的没错,杨怀仁是环州大胜夏军的功臣,人家在外边为了大宋打仗流血,家人却在东京城里受人欺负,换做任何一个人,也不可能忍得了。

    至于冲突濮王府,也并不是一点理都没有,一个男人,如果连他的母亲和家人都保护不了,那还活着有个啥意思?

    就在人们吃过了晚饭议论着今天着这件难得发生的大事,同时为杨怀仁得罪了濮王而怕他受到不公正的裁决感到扼腕叹息的时候,杨怀仁骑着高头大马,后边跟着二百个全副武装的将士迈着整齐的步伐从街面上走过。

    百姓们伸出头来观看这个场面,看到边军将士们威武的行军气质之时,无不为自己的将士感到骄傲,也为看到一个安然无恙、面带笑容的杨怀仁感到欣慰。

    有几个胆子大的吃醉了酒的书生模样的人,甚至为他们击节叫起好来。

    杨怀仁也为百姓们的举动感到欣慰,至少从他们对自己的态度来看,他并不是一个恃功而狂的人,为了家人而做出的肆意妄为之举,也被他们接受和理解了。

    这也许就是正义的一方取得了最终的胜利那种感觉吧。

    天已经黑了,杨怀仁也不想着赶路出城了,不如就让将士们多感受一下来自百姓们的爱戴和崇敬之情。

    有了今天的这一幕,或许他们会更懂得自己在清平关上拼命跟西夏人浴血奋战,是有意义的。

    他们的家人就像这些平凡的百姓一样,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守在边疆,换取百姓们的安居乐业,让他们不再去怀疑他们所经历的一切,是否是有意义的。

    不过正因为如此,杨怀仁他们错过了出城的时辰,队伍走到西门的时候,远远的看见守门的袛侯下令门卫们正在关闭城门。

    黄大银有些担心,关闭了城门,就代表着他们今夜是出不了城了。城内的杨府并不大,院子里站二百人可以,可住二百人,实在有点困难。

    不等他把心中的疑虑说出来,杨怀仁微笑着对他摇了摇头,示意他不用担心。

    杨怀仁好像比以往更有信心,他今天做了一天的恶人,不差这个晚上。更关键的是,他做恶人做得很开心。

    一开始杨怀仁是不理解的,可现在他懂了,当老实人,那些有点权势的人根本不管你说了什么好听的话,或者话里有没有道理,他们根本不把你当做一回事。

    反而你拉下脸来做恶人,有时候都不用过多的废话,事情都会进展的出乎意料的顺利。

    门袛侯见刚关闭了城门还有人乘马走了过来,脸上有些高傲的不悦。

    “来者何人,你是不是眼瞎?没看见城门刚刚关闭吗?要出城,早干什么去了?滚滚滚……”

    杨怀仁面色冷酷,扬起手里马鞭冲着门袛侯的脸就抽了下去。

    门袛侯站在骑马的杨怀仁的灯影里,也没看见他抽过来的鞭子,“啪”地一声脆响,被抽翻在地。

    他蹭地立即跳起身来,大吼着就要吩咐自己的手下士兵要把杨怀仁拿下。

    可他的手下刚提枪冲了过来,忽然发现骑马之人的背后,跟上来一群全副武装的将士,立即散开了阵势,把他们围在了中间。

第535章:“大恶人”(下)

    杨怀仁现在懂了,什么所谓的帅毙酷炫,都不是语言能形容出来的,有时候不说话,就单纯的去刷脸,比说什么话都来的更酷。

    昏黄的火光里或许守门的兵士们还看不清杨怀仁的脸,可是他们认得围上来的那些将士们身上所穿的衣服。

    边军的军服如果放在以前,十个人中会有九个半说不如禁军的衣服好看,甚至可以说是又粗苯又丑。

    但是今天杨怀仁带着这些边军围堵了濮王府,一声令下刺死了几个不长眼的五城兵马司的兵士之后,这身军服在整个东京城的人眼里,那种威严就不一样了。

    等守门的兵士们看到他们的军服,胸中的心肝跟放到大冬天的冰窟窿里一样冰凉冰凉的,他们也终于知道骑在马上二话不说就抽了他们的袛侯一鞭子的人是谁了。

    这还了得?命还要不要了?这是正常情况下他们的第一反应。

    杨怀仁现在是什么人?无论是通远郡公的封号还是节度使的官职,其实都还不算什么,关键是他今天才传遍了东京城的大宋第一愣子的称号。

    愣子何解?无知者无畏也。无知且先不去判断是真是真假,可是无畏二字,从他们的人生经历来看,这俩字放在杨怀仁头上是最恰当不过的。

    据说他在环州,领着三千通远军的边军大胜西夏大恶人野利图里带领的两万西夏精锐,说明什么?说明他比西夏大恶人野利图里还要凶恶!

    据说他带兵砍了六千余西夏精锐的首级,这是什么概念?

    单是听数字仿佛也不是那么多的样子,可是如果六千多个首级摆在你面前,恐怕换做谁都得三五七天吃不下饭吧?

    敢领着三千人跟人家两万人干,这如果不是傻的话,那就一定是愣子无疑了。

    如果这还不能证明,那么今天的事情,更能够说明问题了。

    一个刚封的郡公,好像以前也没听说他有多么大的来头,更在朝廷里没有多么大的背景,可人家就是敢带兵去围濮王府的门口。

    嗣濮王这么高的身份又怎么样?不还是当着那么多人面前丢了脸面,还给这个愣子赔礼道歉了吗?

    张崇威的名声是彻底完蛋了,领着四百多人的五城兵马司的人,本想着去替濮王解围,自己也混个好前程。

    结果呢?人家一声令下,仅仅是一百个边军随便列了一下阵型,就把四百多五城兵马司的军爷们干的屁滚尿流,好像还刺死了几个不长眼的。

    然后呢?做了这么多事情,官家和太皇太后什么都没说,人家这不还好好的骑在马上立在咱们面前吗?

    咱们就是守城门的小兵,难道觉得自己比西夏的精锐厉害?还是觉得比五城兵马司的人牛比?

    杨怀仁进宫这段时间,他也不知道他今天做的事情在东京城里被传成了什么样子,更不知道这些守门的小兵们这会儿工夫都琢磨了些什么。

    可他们傻站在原地装泥菩萨,就是不给我这号新晋的大宋第一愣子面子了。

    不用说话,一个眼神瞪过去,脸上刚刚被抽了一鞭子的门袛侯差点吓尿了,心脏差点从喉咙眼里给跳出来。

    这小子赶忙拍着身后几个守门小兵的脑袋,大叫着,“快快快,没看见是通远公要出城吗,赶紧打开城门,瞎看什么看?眼瞎啊你们……”

    他手下的小兵呆了一下,心里也闪过一丝疑惑,这门禁不是没有被打破过,要么是有宫里的旨意,要么是枢密院的下的军令,才能在门禁的时间里开门。

    上次杨怀仁着急进城救宗泽的时候,就是拿着内卫的牌子装作是宫里下的旨意才蒙混过关的。

    这种事,当值的门袛侯会记录,也不会上报,就算上报了也不会有人真的去宫里印证,何况那些记录,也不是真的有人时常去察看。

    除此之外,就算是什么皇族的权贵或者禁军的大将军,那都是不能开门的。

    可稍微一丝的犹豫之后,小兵们还是转身飞快的跑去打开了刚刚才关闭上的大门。

    这位杨大郡公的事情他们都听说了,方才还在议论,如今见了真人,才真正感受到面对面见识到这么一号人物的时候,内心是多么的颤抖。

    对的,就是那种颤抖的感觉。濮王府的王府侍卫人家说打就打了,五城兵马司的兵士说宰就宰了。

    而且人家不是偷偷地干,而是当着数千人的面前干,一点也不怕事,更没有半分的犹豫。

    比起那些人来,自己的命好像也不金贵几分,万一杨大郡公一怒之下,要大开杀戒,那如何了得?

    不如老老实实赶紧给人家开门,一个愣子大恶人,是惹不起的。

    杨怀仁心里有点暗爽,也有一些不悦,他心里骂道,怪不得这世上不公平的事情太多了,因为人人都欺善怕恶。

    从大了说,整个大宋就好比一个大善人,以天朝上国自居,总是对别人妥协,给被人好处,和平是和平了,安逸是安逸了,可正是这种善良把自己推向了无底的深渊。

    周围的那些胡子们,并没有因为你的善良大度就尊重你,反而因此觉得你好欺负,就是喜欢欺负这样的善人。

    从小了说,大宋的所有州县,甚至乡镇村庄,基本上都有像什么这老虎那豹子似的恶人,在地方上,专门欺负老实人。

    官府没有能力管吗?肯定不是的,而是官府里享受着安逸的老爷们,不屑的管,也懒得管,他们操心的事情,不是百姓的生活过的怎么样,而是他自己要如何钻营才能升官发财。

    所以这个时代,身上披一张虎皮,就能横行无阻,换做披一张羊皮,走到哪里都受欺负。

    杨怀仁从头到尾一句话都没说,可就是做出一副大恶人的样子,比说什么都管用。

    他领着人出城了,大摇大摆地,慢慢悠悠的出了城。

    走出城门外好远,才远远的听见身后的城门“吱嘎吱嘎”缓缓关闭的声响,仿佛还看到刚才那位不可一世的门袛侯陪着笑脸目送他们离开的样子。

第536章:家和成长

    月色皎洁,仿佛给大地铺上了一层淡淡的糖霜。

    出了城之后,杨怀仁可没有享受这夜色的心境了,因为大家折腾了一整天,也都饿坏了。

    一路猛赶,到达涡河边上的杨家庄子的时候,已近三更。

    让杨怀仁意外的是,杨家庄子没有像往常一样早早进入梦乡,而是灯火通明,就好像是在等待着英雄的凯旋归来。

    杨母和两位娘子都已经在大宅的门口等待,看到前头骑着高头大马的杨怀仁,她们才放下心来。

    送她们回庄子上,杨怀仁也不能把心中的计划全部说出来,只是告诉她们,他要办一件大事,你们放心的回庄,最多一天的工夫,他就会回来。

    其实这么说的时候,杨怀仁也是不确定的,如果他今天回不来,不知道结果会是如何。

    可当他从马上下来走到家人的面前,才发觉从她们的表情上看,似乎今天发生的事情,她们都已经知道了。

    杨怀仁有点好奇,杨家庄子距离东京城有四五十里的距离,散朝的时候都已经是日近黄昏了,她们就算知道整个事件的经过,也需要明天才对。

    杨母的身后,好像还有一个人,等那个人从几人身后闪出来,露出一张杨怀仁再熟悉不过的脸。

    是兰若心!

    这么说来,一切都能说得通了,杨怀仁从她的脸上看到了久违了的羞怯,瞬间自己也感觉有些不好意思起来。

    韵儿似乎察觉到了他脸上表情的细微变化,却没有流露出一丝一毫的醋意和怒意。

    杨母很自然的捏着兰若心的手把她拽到身边,杨怀仁现在明白,兰若心已经向杨母她们交代了一切。

    无论清平关上,还是通远县城内发生的事情,她们都知道了,当然,还有回来的路上,兰若心把她告诉杨怀仁,她是为何要去环州的缘由,也一股脑儿都说了出来。

    杨怀仁本想着等心情平静一下,再慢慢把这件事情告诉母亲和韵儿的,没想到兰若心事先把整件事坦白了出来。

    和何之韵一样,兰若心也是一个曾经混迹江湖的女人,她们性格里有相悖的地方,但更多的地方是相同的。

    那就是性格激烈,敢爱敢恨,而且很执着。而在杨母心中,能为她的儿子甘愿放弃一起,包括生命的女子,她都心怀感激,也会打心眼里喜欢。

    韵儿是这样,莲儿也是这样,现在轮到兰若心这里,杨母的心情还是一样的。

    也许在以为母亲心里,儿子能吸引这么多优秀的女子,也是儿子有本事的一种体现,至于这几个女子之间的微妙关系,不是她应该担心的事情。

    就像一句老话,儿女们的事情,就让他们自己去烦好了,而做长辈做父母的,只需要考虑将来能不能抱上孙儿,能抱几个孙儿而已。

    杨怀仁到了大宋这一年来,地位涨了,财富涨了,经历了这么许多事之后,性格也慢慢变得成熟起来。

    从一个后世似乎永远都长不大的中二少年,变成了一个有责任心有担当的青年人。

    面对这样的情况,他似乎不再懵逼了,也不再因为有几个如花似玉的美女都欣赏自己而犯花痴了,而是能够适应这个时代的一切,并欣然接受。

    本来心里有好多话想说,无论是安慰的话,还是感谢的话,这时候忽然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在自己最亲近的家人面前,似乎一个微笑就抵得上千言万语,这就足够了。

    大宅的前院点燃了成千上百的灯烛,而且早就摆满了几十桌酒席,杨府的前院变成了一个露天的酒店的大堂一般灯火辉煌。

    庄户们面带笑容忙碌着在摆弄着桌椅板凳,上菜上酒,随园春美酒的泥封被打开,刹那间整个院子里都是迷人的酒香。

    撩人的月色,就应该是这样来享受的,杨怀仁感到很幸福,也很满足。

    内卫们和边军的将士们早已经饿坏了,只是这样的场面下,似乎刘姥姥走进了大观园,显得有些拘谨。

    杨怀仁回头拽过黄大银来,笑着骂道,“你们装什么斯文人啊,今夜好酒好菜,兄弟们不醉不归!”

    欢呼声响起,杨怀仁和杨母开始挨个拉着将士们开始落座。杨母笑得很慈祥,在许多久居边地的将士们眼里,这个满脸慈爱的老妇人,就像他们家乡的母亲一样。

    而杨母抬棺长跪宫门外的故事,似乎也感染到了每一个人,让所有人都对这位妇人又多了些发自内心的崇敬之情。

    惊喜还在继续,早已经安顿在杨家庄子里的内卫们新过门的娘子们,这时也从后院涌了出来,眼含热泪,同时又带着欣慰的笑容的她们奔向了自己的官人。

    内卫们也再一次感受到有家的幸福,家,就是离开它的时候想念,回到它身边的时候感到的温暖。

    边军的将士们这一边看着内卫们个个都有娘子,心中则是充满了无限的羡慕之情。

    这些将士们之中,有些在参军前是在老家娶了媳妇的,可这些年来,也没真正尽到一个丈夫的责任。

    更让他们惭愧的是,有些人离开家乡的时候,妻子身怀六甲,如今经年已去,除了从家信里知道家中的娘子给他们诞下了儿子或女儿之外,他们连自己的孩子生得什么模样都未曾见过。

    而他们之中更多的人,还未成家,眼看着自己的脸庞从一个未经世的懵懂少年慢慢被岁月刻画的日渐沧桑,看到这一幕,心中难免有些凄凉。

    杨怀仁和杨母同时察觉到了两边的人脸上露出了不同的神情,杨母向他微笑示意,杨怀仁也立即微笑着点了点头。

    他端着一碗美酒站出来大声说道,“诸位兄弟们,今天的事,我杨怀仁多谢大家一直不离不弃站在我身边,我先敬大家一杯!”

    说罢豪饮了一杯,又从新抱起酒坛将自己的酒碗盛满。

    “这第二杯酒,我杨怀仁把话撂在这里,咱们都是一起同浴血共生死的兄弟,有我杨怀仁一口饭吃,就绝不饿着兄弟们!

    所以说,还没成家的边军兄弟们,你们的大媒,我杨怀仁做定了!”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1662/ 第一时间欣赏舌尖上的大宋最新章节! 作者:呼啦圈大神所写的《舌尖上的大宋》为转载作品,舌尖上的大宋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舌尖上的大宋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舌尖上的大宋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舌尖上的大宋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舌尖上的大宋介绍:
天才小厨子穿越到大宋,开动头脑风暴忽悠到万贯家财开了家饭馆。
杨怀仁看着水深火热之中的大宋子民大声宣布:“哥来拯救你们了!”
百姓们说:“吃了他做的面,腰不酸腿不疼了,上楼都不费劲了!”
皇帝说:“吃了他做的菜,朕觉得龙体康泰,一夜十八次郎不再是梦!”
将士们说:“吃了他做的饭,砍起胡人来如砍瓜切菜,爽!”
番邦蛮子们说:“我要做宋人!我再也不要做胡人!”
烹东西南北四方菜肴,品酸甜苦辣百味人生。
友情提示:本文纯属虚构,如有雷同……请打妖妖灵。
书友群:567,499,926,欢迎各路吃货前来指教。舌尖上的大宋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舌尖上的大宋,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舌尖上的大宋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