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舌尖上的大宋TXT下载舌尖上的大宋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舌尖上的大宋全文阅读

作者:呼啦圈大神     舌尖上的大宋txt下载     舌尖上的大宋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582章:王老七的逆袭(下)

    杨怀仁是如何也想不到王老七要给飒儿小姐儿赎身,竟然就是为了说这一句话,让他不禁去想,王老七你脑洞也太大了吧?

    花一百两给红儿赎身,因为王老七喜欢她。也许在旁人眼里,王老七为了红儿这样一个人老花黄的风尘女子舍弃了太多,这种行为看起来有点傻。

    不过被人笑话是一回事,自己的感受是另一回事,感情这种事,原本就是这样的,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旁人眼里已经风华不再的红儿小姐儿,在王老七眼里却是如珠如宝的。

    而爱情,就更难解释了。但是杨怀仁认为,像王老七和红儿之间,这种超越了年龄、容貌、金钱、权势和身份地位的爱情,似乎才是真的纯粹。

    只是王老七后边对于飒儿小姐儿的安排,就完全是出乎意料,甚至说是语不惊人死不休了。

    五千贯钱买个青楼的头牌小姐儿,就是为了让她当丫鬟伺候你的娘子?而这个丫鬟的身价还是你娘子身价的五十倍?

    这是本末倒置呢还是单纯的犯傻?

    旁人不理解,杨怀仁却是懂的。虽然今天晚上才刚刚和王老七认识,可这个人的性格直率如此,杨怀仁也不得不佩服了。

    王老七,一个看上去不怎么突出,或者说长相有点丑陋的男人,他以前能为自己喜爱的女人做的事情,也是在不多。

    当有了这样一个机会摆在他面前的时候,他便要把事情做到极致。

    飒儿几年前未长熟,还只是个小丫头的时候,只不过是当时红儿的使唤丫头。

    也许当年红儿对她不够好,也许就是飒儿单纯的嫉恨,当她一天天长大,有一天亭亭玉立,能够成为听雨楼的花魁的时候,她免不了有些骄狂了。

    而红儿随着年纪的增长,在这个行业里渐渐成了一个可有可无的边缘人,两个人地位的翻转,让飒儿开始对当年的身份耿耿于怀。

    平时对红儿言语不敬,甚至恶语相向,满足了她的报复心理。红儿在经历了这样的半生之后,可能是想开了,看透的,对于飒儿对她的恶劣表现,她根本没有在意。

    她可以不在意,但王老七看在眼里,却疼在心里。

    于是当这样一个机会摆在王老七面前,王老七无论如何都不肯错过。

    突然出现在他面前的杨怀仁,一开始在他眼里跟牛公子和刁公子那样的公子哥是没有区别的。

    一番交流之后,当他意识到杨怀仁的真正身份,知道了杨怀仁不差钱,便想出了这么一个主意,来为他心爱的女人讨回面子。

    飒儿你不是看不起我家红儿吗?那我就给你赎了身,让你去我家给红儿做丫鬟,不仅如此,我还要当着众人面前说出来。

    这样一来,飒儿出了丑,红儿有了面子,而他王老七,也完成了人生的一次逆袭。

    王老七这么做,说起来是有些小家子气的,女人之间一些小算计,男人原本不该掺和的。

    但是王老七这样的做法,也无可厚非,守护自己心爱的女人,原就是一个好男人的责任。

    看不得自己心爱的女人受委屈,说明他和杨怀仁性情有些类似,情义至上,随性而活。

    别人看不惯,就让他们看不惯好了,谁也不是为了别人而活着。

    事已至此,他们也没有留在听雨楼的必要了,杨怀仁和王老七起身往外走,就在众人或讶异或还没有回过神来的奇怪目光中。

    兰若心站在杨怀仁身边,不时地看看他的表情,脸上露出满意的笑意。

    而红儿和飒儿抱着各自的小木匣跟在他们背后,一言不发。

    红儿面露难色,好似要酝酿些什么话要开口,给飒儿说些安慰的话,比如,要她知道王老七刚才那么说,只是一时意气,当不得真的。

    可是她看着哭得稀里哗啦的飒儿,却不知该如何开口了。

    妈妈欢欢喜喜地送出门来,倒不是舍不得她培养起来的两位小姐儿,而是来送杨怀仁这位款爷的。

    只不过刚刚,她和飒儿还在台上的时候,两个人那股亲密的劲儿,好似飒儿比她的亲生女儿还要亲上一百倍。

    如今飒儿哭得那么绝望,她连看都懒得看上一眼,还是那副一成不变的笑模样,看上去是那么亲和喜人,可在杨怀仁看来,或许这就是这种人的本质,让人厌恶。

    大街上依旧灯红酒绿,比他们来的时候还热闹了些,每一座建筑里总是灯火辉煌的,在这灯火辉煌之下,则是些衣着光鲜的莺莺燕燕,用轻歌曼舞,挑弄着那些人模人样的公子哥儿们开怀大笑。

    转过街口,把那一片朦胧暧昧的光影丢在了身后,而整个世界从新又回到了平静祥和,仿佛褪近了浮华,东京城里的夜,才是最真实的。

    王老七突然停下了脚步,恭恭敬敬地给杨怀仁行了一礼。

    “在下能有今日,全靠公子所赐。公子所说之事,在下做牛做马,当做报答公子对在下和贱内的恩情。”

    “老七哥哥言重了。”

    杨怀仁虚扶了他一把,“举手之劳的事,不必在意。这几天便劳烦哥哥召集工匠,五日之后便去我家庄子上,此事早跟孙江山,李垒和郑荣穗三位把头定好了的。

    等人手到齐,一起参详一下整个工程的设计图样,咱们争取尽早开工。”

    “呵呵,包在我身上了,公子放心。”

    王老七笑了笑,“飒儿的事……其实就是我一时意气了,才害得公子白白多出了那么多银两。”

    红儿终于听到王老七说起飒儿来了,想上前来替她说几句好话,可看到王老七对面前这个陌生的公子如此恭敬,她又不太清楚这位公子的身份,一时之间想说话,可又怕失了礼仪,只好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把想说的话又吞了回去。

    王老七看着样子粗鄙,其实这人外粗内细,什么也逃不过他的眼睛,看到温顺的红儿的复杂神色,便猜到了红儿想说却没有说出口的话。

第583章:王老七的人生哲学

    王老七对杨怀仁说道,“在下有红儿就够了,至于飒儿小姐嘛,不如就交给公子处置吧。”

    杨怀仁这下尴尬了,本来他还想走到人少安静的地方之后,便开口跟王老七提一提飒儿小姐儿的事情。

    飒儿是对红儿说过些不好听的话,不过她才十五六岁,说过些什么,做过些什么,只不过是年少无知的一时骄纵罢了,不必跟她一个小丫头去斤斤计较。

    既然已经当着那么许多人面前折了她的面子,让她丢尽了脸面,这之后嘛,实在没有必要真的糟践人家,真的让她去做个使唤丫鬟。

    人的性格,有一部分是与生俱来的,而另一部分则是后天受环境影响逐渐形成的。

    在听雨楼那样的成长环境中,身边都是些喜欢争风吃醋的风尘女子,耳濡目染之下,飒儿喜欢争风头,善妒忌,她养成了这样的偏激性格并不稀奇。

    话说回来她也真的是命苦,从小被人卖进青楼做使唤丫头,等长大了便被妈妈推出来招揽生意,她经历的这一些,并不是她的错误,只能说是造化弄人。

    杨怀仁想的是,既然都给飒儿小姐儿赎了身,虽然她出身风尘,如今却还是个处子,不如就让王老七纳她为妾,也造就一段姻缘,将来说出来,也算是一桩美谈。

    王老七听了杨怀仁的意思,笑着摇了摇头,“多谢公子厚爱。今日在下非要公子也给飒儿赎身,起先就是为了逞一时意气,想着为红儿出一口气。

    可后来,当咱们走出听雨楼的时候,我就知道这么做,确实也伤害了她的感情。

    她先羞辱了红儿,如今我替红儿羞辱了她,当时是很开心很爽,可走完了这一段路,从灯红酒绿重新回到宁静的夜晚,我才觉得心情平静了下来,这种感觉,才是真实的。

    我觉得我这么做,是不合适的。伤害别人,并不能快乐自己。”

    杨怀仁随着他的话点点头,王老七很多心理活动,和他还真的有些类似,最后一句话,还挺有哲理的。

    人啊,还真的不能貌相,别看王老七长得其貌不扬,那个红鼻子还略显好笑,可人家说出来的话,还都说得条条有理,发人深省。

    他沉迷在烟花柳巷里,只不过是人生路上一时转不过弯来,卡住了而已,如今抱得美人归,得常所愿,被污浊的心灵,一下就重新敞亮了起来。

    这时王老七拿出了飒儿的卖身契,交还到杨怀仁手中,“我娶红儿,是因为我喜欢她。可若是让我纳飒儿为妾,那又算什么呢?

    她也许会欣然接受,也许是被逼无奈的接受,可是她内心里,会是心甘情愿吗?他嫁给我了我,以后我会觉得为难,她也得不到幸福。

    她年少时的光阴,都浪费在听雨楼里了,她的一生,不该如此的。就像公子说的,这一切都不是她的错,她值得去拥有更好的生活。”

    服了,杨怪人必须得承认,三人行必有我师,圣人的话是很有道理的。

    即便他作为一个穿越者,一个来自现代的人,是比古人多了上千年的见识和知识,也有更先进和更开放的思维方式。

    但是在人生道理上,不管是古代现代,其实都是一样的。杨怀仁前世二十八年,加上如今这一年来的人生阅历,毕竟是有限的。

    他从身边的人身上,也慢慢学到了很多他以前学不到的东西,这样让他更意识到,他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单单凭借自己有限的能力,是远远不够的。

    很多事情,都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他需要有人能在他身边时时提点他,他需要帮手,需要各方各面的人才来帮助他辅佐他,远大的理想才能实现。

    “老七哥哥一席话,小弟直觉胜读十年书啊。”

    “公子见笑了,在下胡乱说的,哪有什么大道理,都是些市井里老百姓的小道理罢了。

    说穿了我只是个泥瓦匠,也没读过几年书,字还认得几个,文章都读不通顺。

    我只会盖房子,跟着我爹我爷爷,从小就学了的。闲着发呆的时候,吃醉了酒糊里糊涂的时候,我就喜欢瞎琢磨,呵呵。

    我就觉得这人生啊,其实就跟盖房子差不多,房子盖得好不好,不是光看外表体面不体面的,最关键的是埋在地下看不见摸不着的地基。

    地基打好了,房子盖起来就结实。当然还有一点,盖起来的房子看着高大,其实也不过是一块砖一块砖垒起来的。

    每一块砖看着小,但少了它们中哪怕一块,房子就有漏洞,就透风,就可能不结实。”

    王老七看似说了一番盖房子的道理,跟眼下聊起的飒儿的事情也毫不相干,杨怀仁却是听懂了。

    圣人有云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这话没错。王老七所说的民间智慧里,组成你人生的每一件看起来的小事,其实都不是小事,都有可能影响你的一生,这话也有道理。

    纳不纳飒儿小姐儿为妾,看上去无关紧要,对于王老七来说,娶两个老婆在这个时代理所当然。

    即便纳了她为妾,红儿出于为妻之道,自然不会对王老七有什么怨言,以后的生活当中,她的性格也不会去可以为难飒儿。

    可是王老七不去这么做,以为他只喜欢红儿一个,飒儿即便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姿色更佳,可并不是他的菜。

    这世上好东西多了去了,人人都贪婪,人人都要占为己有,可他偏不,他就跟随着他的本心,只要那个唯一他最喜欢,也是最在意的女人。

    性情中人。杨怀仁只好这么去评价王老七。

    飒儿默默地在他们身后听了这一段对话,不知道听懂了多少,似乎也有了些感悟,她也不再悲伤的哭泣了,只是一时看不清自己的未来。

    王老七带着红儿告辞而去,只留下杨怀仁和兰若心,还有仿佛等待着接受命运的飒儿。

    杨怀仁也想把卖身契还给她,给她自由。可这个时代,一个少女在偌大的东京城里边孤苦伶仃,怕是她为了生存又要去走了回头路。

    此时也一下想不出怎么安排她来,只好先带她回府,再做打算。

第584章:睡不着

    今天的一切都很顺利,城内的四位把头都让杨怀仁包了圆,五天后,一千名左右的熟练的工匠就将聚集在杨家庄子,庖厨学院的工程也将正式开工。

    孤零零地躺在床上,杨怀仁闭上眼睛,却睡不着,想起最近发生的一系列事情,他也分不清楚他做的这些,到底对是不对。

    他是真的做好了要干一番大事业的准备了吗?从物质上说,目前他有源源不断的资金来源,钱是不缺的。

    可思想上呢?决心是下了的,可当事情做起来的时候,他心里还是没有底,好像被人举的高高的,甚至感觉自己飞了起来,伸伸手,就能抓到旁边白色的云彩。

    这样的感觉很好,但总是心里发虚,担心自己会不会有一天行差步错,会从天上掉下来,摔个稀巴烂。

    心里劝了自己一百遍一定要低调,一定要低调,可事情总是无缘无故的找上门来,让他不得不高调地去处理,出了风头,涨了名气。

    古代的生活,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除非心甘情愿的去做一个碌碌无为的庸人。

    那样的生活,杨怀仁是不肯的,一件这么离奇的,不符合科学认知的事情发生在他身上,或许就是预示着是命运用这种特殊的方式和安排,让他完成一些别人想不到,也不会去做的事情。

    何况做庸人,也难免遇到自扰的烦恼。

    既然如此,那就做一个能人,去做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

    可做大事,必然要心烦,要意乱,要累,比起身体来,心累更加折磨人。

    杨怀仁开始想念父亲,那个一千年后的父亲,每次在自己烦恼的时候,老爸总是用一种特殊的方式吐槽他几句,或者一巴掌拍在他的脑袋瓜子上。

    老爸就是用这种方式,时刻让他保持清醒,让他认识到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让他知道他应该去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如今时空相隔,杨怀仁是自由自在了,可也没有人再给他一巴掌,让他清醒的活着了。

    “我竟然想念老爸那一巴掌了,哈哈。”

    双手交叉着垫在脑袋瓜子后边,杨怀仁仰面躺着,开始傻笑。

    不知道老爸看到他如今这样的成就,会有什么想法。起码他是肯定想不到他的儿子,一个小厨子,竟然也能腰缠万贯,住超级大别墅,娶了两个貌美如花的老婆,还被封了个郡公的爵位。

    可现在想这些都没有用了,过去的生活,对于现在的生活来说,就是一场梦,看不见,摸不着,只能在感到孤独的时候,从记忆里拿出来怀念。

    就在眼前,许多事情他也不知道该如何解决。就说兰若心,他已经能分的清楚,这一世的兰若心,和前辈子的兰若心,是不同的两个人。

    尽管两个人长得很像,名字一样。

    兰若心回家去了,就回去一晚,明天一早,就会回来陪着他出城回庄子。

    这样的行为,其实不难理解。她的心里,可以是你的女人,也愿意从此跟着你一辈子。

    但是在没有那个名分之前,她却很自然的没有,也不能,跟杨怀仁孤男寡女住在城内杨府的后宅之中。

    从年后去环州开始,她就笃定了跟定了杨怀仁的信念,偌大的一个青莲帮,说不要就不要了。

    不知道她的父亲和兄长会怎么想,杨怀仁也只跟他们有过一面之缘,如今想来,自己就这么让人家的女儿这么跟着自己,有点说不过去,于情于理,也有点不合。

    她是不是等着我上门去提亲?

    杨怀仁自问道,也许她也在等着他这么开口。环州的事情之后,杨母和何之韵她们,是接受了兰若心的。

    只不过韵儿和莲儿都怀着孩子,杨母一时也没好跟她们开口提,兰若心自然也不好说些什么,或许这就是原因所在。

    杨怀仁默默的想了这些,觉得这件事不难,只是需要一些耐心,让大家能互相理解,等待着水到渠成。

    开府的事情报给了朝廷,官家那边说照规矩会给他安排一些文职的职事官员,可这些日子过去了,也没个准信。

    想起来杨怀仁就想骂人,朝廷办事的效率,还真他女良的不行,总是磨磨唧唧的,一句话的事情,总要拿一天来办,能一天办好的事情,总要拖上一个月来办。

    他倒不稀罕那几个文职的官员,他在乎的是那几个武职的官员官凭,什么时候给他发下来。

    黑牛哥哥和天霸弟弟他们这些兄弟们,就这么跟着自己,总不能让人家立了功劳,还是一介白身。

    小川兄弟在战场上受了重伤,至今还留在环州修养,小七他们那些内卫当初也是舍了新娘子跟着他去环州的,还有那些黄都头带回来的一百边军将士,总要给人家个像样的官职和身份。

    这些人都是跟着自己一起经历过生死的,一定不能亏待了他们,即便他们觉得无所谓,可杨怀仁不能觉得无所谓。

    兄弟义气是一回事,也不能因此就把人家这样的无私付出当做理所当然。

    那个飒儿小姐儿,哦,现在人家离开了听雨楼那种地方,也不能叫小姐儿了。

    她才十五六岁,性格上有些缺陷,从她的人生经历上,是不能怪她的。如今给她赎了身,虽然只是满足王老七的一时意气之举,可也不能慢待了人家一个小姑娘。

    当丫鬟,那是不可能的。就算不差钱,也没有花五千两银子买一个丫鬟的道理。

    杨怀仁想起他先前带回来的莺儿和僧儿,她们的人生经历,似乎跟飒儿有些相似之处,或许把飒儿带回庄子里,让她去跟莺儿去住,也许成熟很多的莺儿,会引导飒儿回到正常的生活中来。

    莺儿现在在庄子里教授庄户们的女娃子们识字,生活过的很开心很充实,飒儿也可以效仿她,比如教授一些身心健康的舞蹈,对那些女娃子的健康成长,也是有好处的。

    学院的建设,也许一个夏天加一个秋天,就能初具规模,可以投入使用。到时候教授厨艺的先生们,现在也得开始琢磨了……

第585章:劳工大军

    天刚亮,兰若心就来了,催着昨夜没睡好的杨怀仁赶紧出城。

    兰若心这么着急,杨怀仁理解,毕竟圣上下了旨意,杨怀仁现在应该禁足在自家庄子里面壁思过,不应该逍遥地在城内逛完了茶楼逛青楼。

    按照兰若心这种江湖人士的说法,杨怀仁在城里多呆一会儿,就容易夜长梦多。

    杨怀仁双手挤着惺忪睡眼,很想埋怨几句,入夏之后的白天比夜晚长,留给人们做梦的时间,其实不多。

    飒儿早早就起来了,不知道是不是认床,住了新的地方,昨夜同样一夜无眠。也或许是她想明白了,也甘愿做杨怀仁的丫鬟,起码比在听雨楼里卖笑来的好。

    杨怀仁没打算让她今天就跟着他回庄子,而是让她先留在城里的宅子里住几天,先平复下心情。

    也给她讲了不让她做丫鬟,就是先住着,想清楚她的未来,她想过什么样的生活。如果老家还有什么亲人,就帮她去开封府换了良籍,给她盘缠让她回老家去,做点什么小生意,也能养活自己。

    要是没有去处,也可以留下来,将来去杨家庄子上,跟着莺儿去教授女娃娃们读书认字,也可以像僧儿一样学着做卖菜,帮着杨怀仁做做生意。

    飒儿听愣了,又开始哭了起来,抽抽嗒嗒了好一会儿,才说她孤身一人,并无亲人,若是公子不弃,愿意去庄子里,无论是做丫鬟,还是做管事,她都会尽心尽力,把杨家庄子当做自己的家。

    毕竟从年龄上说,她还是个孩子,在那样的环境中被影响了而已,如果换个好的,积极向上的环境,那个善妒又毒舌的性子,或许就能改过来。

    安排好了飒儿,杨怀仁才草草洗漱了一下,又给王明远和羊乐天交代了几句随园的事情,这才被兰若心给扮上了新的装扮。

    进城的时候装扮的老学究,昨夜逛青楼扮得的纨绔公子哥,而今天的扮相,就一落千丈了,是个破衣烂衫的乞丐。

    其实要装扮个别人认不出来的样子,伪装个什么身份为了蒙混着出城,杨怀仁是没有多少意见的,扮老头扮年轻人,他都无所谓。

    就是装扮成一个乞丐,是不是太不给面子了?

    杨怀仁很想对兰若心说,哥们怎么说也是个小鲜肉美少男,却要故意往脸上抹灰,把头发弄得蓬松乱糟的,是不是有损哥们的光辉形象?

    好吧,这也都无所谓。反正装扮的能力在你兰若心手里,你想把哥们怎么装扮,哥也没办法,但是……起码给哥们穿件像样的衣服吧?

    这几块破麻布往身上一披,衣不蔽体的,就算这季节这么穿确实挺凉快的,可是袒胸露那啥的,你这个兰若心小丫头,是要占哥们什么便宜不成?

    杨怀仁一通牢骚,兰若心就跟听不见似的,头也不回地拽着他出了门。进城的时候走西门,现在离的南门近,自然向南走南门出城。

    南门的守卫们对于杨怀仁这样的装扮,也的确是看都懒的看一眼的,更不用说盘查了,身上就那几片破布片子,仿佛能被一眼就能看到骨头似的。

    好吧,杨怀仁不得不承认,这扮相,确实很难引起旁人的注意,谁也想不到,堂堂的通远郡公,会穿成了一个叫花子。

    在西门外等待他们的马车,兰若心也早差人送了信去,要他们在南门外二里地的官道上等。

    出了城,杨怀仁就没心理压力了,只有一件事让他觉得奇怪,过往的老百姓们,看过来的眼神有些怪异,背地里嘀咕着,“怎么今天遇上这么多花子,没听说哪里又发大水闹饥荒啊?”

    “叫花子很多?”

    杨怀仁自言自语,有点摸不着头脑,城里叫花子本来就很多啊,这有什么奇怪的,他很想追上刚才那位说这话的大婶,说她少见多怪。

    兰若心不说话,就是一个劲的捂着嘴笑,杨怀仁就心里暗骂,看见哥们袒胸露背有什么了不起的?

    在环州的时候哥们帮你换药,可是看过你……那啥的,比起来,好像你兰大当家的更丢脸才对。

    等他走到南门外二里地的时候,他就知道人家大婶那么说话,不是毫无来由了。而兰若心一路上的坏笑,也有了合理的解释。

    自家的马车和车夫就在眼前,杨怀仁自然是认得的,出人意料的是马车周围,围了几百个造型各异的叫花子,宽阔的官道,也被他们堵住了一半。

    杨怀仁拉住了兰若心,“你这是什么意思?你们丐帮是要打劫我不成?”

    “说什么呢?”

    兰若心依旧坏笑着,“我们丐帮叫丐帮,可也不差钱,这些人这么个穿衣打扮方式,是一种习惯,是他们的生活方式,没必要打劫你家。”

    “逗我呢?以为我不知道啊,以前我家门那些花子们,不也见天的跟领工资似的天天早上等着我发铜子儿?”

    兰若心笑得更欢快了,“以前啊,哈哈,那是他们都知道你人傻钱多,每天领几个零花钱,不领不白领,领了也白领,哈哈……”

    我去……

    杨怀仁苦着脸,“姑奶奶,那今天这又是什么意思?开丐帮大会?”

    兰若心好不容易收了笑,认真地说道,“这不都为了你嘛!”

    “为了我?”杨怀仁实在听不懂他们的江湖黑话了。

    “当然啦。你不要盖学院吗?盖学院跟盖民房可不一样,匠人们昨天是找好了,可小工们呢?杂役们呢?拉石头的,搬搬抬抬的,总也需要人手。”

    杨怀仁听她这么说,觉得也有道理,盖那么大规模的一座学院,光有泥瓦匠也是不行的。

    这年头也没有大型机械,很多活都是要苦力用简单的铁锨锄头来完成的,方方面面需要的杂役和小工,比工匠的需求一点也不少。

    庄子里的劳力,都用在了那几个作坊里,庄稼也不能荒废了,所以原本也需要对外招募一些干累活的工人。

    看着那几百个衣衫褴褛的叫花子们,他忽然意识到,这不就是他正所需要的劳工大军吗?

第586章:所以说你傻

    带着好几百名叫花子一路回庄子上,杨怀仁总觉得怪怪的,这要是遇上官府的人,说不定就能误以为是叫花子们组团造反。

    不过杨怀仁对于兰若心给他找了这么多劳工,还是很开心的,这才明白今天早上兰若心执意要把他打扮成一个叫花子,原来不是随心而为。

    杨怀仁让赶车的马夫走的慢一些,生怕这些劳工们掉了队。兰若心说不打紧,他们都识得地方的,走不丢。

    看来是昨夜兰若心帮他找了这些乞丐了,兰若心这个当过一个大帮派二当家的人物,很多事情上比杨怀仁想得还周到。

    杨怀仁想跟她说谢谢,又觉得见了外,只好用他的微笑来表示谢意。

    兰若心也很快读懂了他这个笑容中的意思,打趣道,“不用谢,这么多人,虽然是给你干活,但是也需要你管吃管住的。”

    “那是自然,不仅如此,我还要给他发工钱的,省的他们去你那里告状,说我克扣农民工工钱。”

    “呵呵,不会的。他们可不都是农民,不一定是老家遭了灾,才沦落成了流民灾民,最终才成为叫花子的。

    每一个当了乞丐的人,不一定都是被逼无奈的,有些时候,他们就是自愿放弃了过去的他们不喜欢的生活,做了花子,过这种群体生活。

    对了,我就是不明白为什么你说话这么有趣,你师父教的?”

    杨怀仁耸了耸肩,不置可否。他从兰若心的话里,听到的意思,乞丐这个职业的形成,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正常情况下,人们会以为,能去沿街要饭的人,都是被逼无奈的,或者生活所迫。

    现在想来,或许古代和后世的乞丐,也是有相似之处的,有些人做乞丐,或许只是为了体验另一种不同的人生。

    在车厢里,杨怀仁想起自己还是个乞丐的样子呢,这才开始收拢了头发,把脸擦干净了,换上了一身干净的衣服。

    兰若心很自觉地背过脸去,却是能听见她偷偷的笑声。

    “笑什么?”

    “没什么,嘿嘿……”

    “没什么还笑?傻笑吗?”

    “不是,笑你傻。”

    “我……”

    杨怀仁竟无言以对。能赚钱,能败家,比较起来好像优点似乎更明显一些,所以他不觉得他傻。

    “你说傻就傻了?”

    “嗯!这些人本来你管吃管住,他们就会很卖力的干活的,昨天我那么一说,当他们听说是去杨家庄子给你通远郡公干活的时候,他们都抢着要去。”

    “管吃管住,是我自己乐意,人家给我干活,我给人家开工钱,这是基本的道义。”

    “嗯嗯……所以说你傻。”

    “你喜欢吗?”

    “???”

    兰若心楞了一下,听见身后的杨怀仁好像换好衣服了,转回头来看着他的表情,不知道他突然这么问是什么意思。

    杨怀仁在这段对话中逆势而上占了上风,接着调侃道,“我是想问,你喜欢我什么?”

    “我……”

    轮到兰若心无言以对了。

    杨怀仁得意的笑了,心道想当年,哥们阅女无数……呃,这就是吹牛了。

    他前世唯一谈过恋爱的女生,还就是兰若心,在那段感情中,唯一值得人印象深刻的,就是杨怀仁被甩了三回。

    两个兰若心,一样的模样,曾经让杨怀仁迷迷糊糊的认为,或许这就是一个人的前世今生,一样的样貌就是同一个人。

    在两个人经历了许多,摸过了又看过了她的那啥之后,他才意识到两个相同样貌相同的名字,跨越了千年,其实是不同的人。

    前世那个兰若心为了她想要的东西,放弃了爱情放弃了他;而千年之前的这个兰若心,抛弃了她已经拥有的所有一切,就为了爱情,就为了他。

    杨怀仁一开始不喜欢这个时代,迂腐的朝廷,迂腐的统治阶级,迂腐的读书人,迂腐的社会。

    呆得久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便开始喜欢上了这个时代了,后世看起来很普通的谋生技能,在这个年代里,配合着他能说会道的一张嘴,便造就了现在的他。

    更让他喜欢这个时代的,是这个时代的人。古人和现代人的模样,除了穿衣打扮的区别之外,其实没什么大的变化。

    要说变化,那就是这年代胖子没那么多而已,大多数老百姓,还是比较苗条的,一些清苦人家,也谈不上是面黄肌瘦——饭总是能吃上的。

    这个时代的人,最大的特点,就是单纯,很可爱的那种单纯。不是说他们就没有心机,没有贪婪,没有**。

    而是说,大多数人的心机、贪婪和**,也是很简单的那种,或者说是套路不够深。

    那些套路深的,都是些读了书,有了见识的,在这个时代属于上层阶级的人们。

    这样的人杨怀仁接触了不少,有些自己也搞不太懂他们的套路,若不是他事先知道有些事情将来会不可避免的发生,或许他如今已经性差踏错了。

    所以他尽力远离这些人,这些事,不管格局怎么变换,他都努力地去接受,做出来的反应无外乎就是让自己置身事外,不参与,不评论。

    男人嘛,他认识的这些兄弟们,起码对他都是很坦诚的,哪怕是生死为难的时刻,他们也相互维护着对方,这一份男人之间的兄弟义气,都是真挚的。

    而女人,杨怀仁看来比男人更简单。这个时代女人或许是生来接受到的文化也好,思想也好,都被禁锢在一个圈圈或者框框里。

    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限制了女性的人身和思想的自由度,用批判的眼光去审视它,这种思想的禁锢,肯定是不好的,是错的。

    但是与此同时,这种思想的限制,其实也把这个时代的女人规矩得传统了,简单了,纯粹了。

    很多时候她们没有权力去选择她们的人生,也因为这样,让她们的想法简单纯粹了许多,那就是找个疼爱自己,珍惜自己的丈夫,成了她们一生最大的目标。

    当然像高滔滔这样的女人是例外的。

    想到高太后,杨怀仁不禁凝重了起来,六月天了,她是不是已经开始行动了?

第587章:开工大典

    六月初六,老黄历上看恰好是个宜破土,宜动工的好日子。

    杨怀仁也不懂看老黄历,就是觉得六月初六,这个数字听起来挺喜庆的,六六大顺嘛,今天举行开工大典,也预示着工程能进展的顺利。

    孙江山作为最年长的把头,领着李垒、郑荣穗和王老七,以及上千的匠人们提前两天就聚集到了杨家庄子。

    据他们说,当他们跟手下那些匠人说是去杨家庄子后山山谷里,去给通远郡公杨怀仁做工的时候,匠人们的积极性是空前高涨的。

    杨怀仁听了很高兴,他也不用去细琢磨这些匠人是因为真的仰慕他的名声,还是因为想吃上杨怀仁家里的厨子做出来的饭食,或者单纯就是因为那双倍的工钱,只要匠人们积极性高涨了,就值得他高兴。

    王老七也特别高兴,整个人样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那个颓废可笑的样子无影无踪,如今是一副脸上跟抹了油一样容光焕发的模样。

    原因很简单,他趁着这几天的工夫,就跟红儿成亲了。也没办婚宴,没请客人观礼,就是小两口在自己家燃红烛添红帐,就这么拜过了天地,就算是成了夫妻。

    这次来做工,红儿也是跟着来了的,就是为了随时随地的伺候着她心爱的男人。

    红儿是原来在听雨楼的雅号,现在也不能这么叫了,再见了面,红儿便应该称作是七嫂了。

    为了区分挺着大肚子的小七的娘子,杨怀仁只好管王老七的老婆喊老七嫂子,管小七的老婆喊小七嫂子。

    其实这两个称呼都不太讨喜,老七嫂子容易把人家喊老了,而小七嫂子,容易让人家听见以为你骂人家小气。

    好在这俩嫂子都很心胸敞亮,不在乎这些。

    来得早也有来得早的目的,他们几个把头先跟两位总设计师柔石和利水先生研究一下工程图纸,哪里有意见的,就说出来相互讨论一下,两边也做到心中有数。

    吉时一到,孙江山开始指挥着手下人杀猪宰羊,祭拜他们的先师公输子。

    公输子就是公输盘,我们习惯上称呼他鲁班。这个知识杨怀仁以前是不知道的,是赵頵和赵佶告诉他的。

    是的,赵頵和赵佶也来凑热闹,据说还带来了赵煦的口头祝贺,祝贺庖厨学院正式开工,还说等这座学院落成了,赵煦还要亲自为它题字。

    赵頵和赵佶来,可不是单纯来凑热闹,或者来传达官家的口谕,或者是单纯来打发无聊时光的。

    他们皇庄里种的几样蔬菜都开始挂果了,他们看着心里喜欢,却又心急还不清楚杨怀仁要怎么去售卖。

    按照当初的协议,赵頵和赵佶只管种,卖菜的事情杨怀仁说了算,最后的利润三七开,他们三,杨怀仁七。

    所以杨怀仁不想理他们。用他的话说,“告诉你们又如何?还怕我短了你们那一份吗?”

    两位王爷在以为郡公这里吃了瘪,也不生气上火,更不翻脸发脾气,而是一副斯文的样子,学者败类的样子说些酸话。

    不外乎是东京城里最近又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杨怀仁错过了之类的话,比如京城里每年都举办的蹴鞠大赛已经开踢了。

    不就是足球嘛,杨怀仁前世也是个球迷,看过不少,国内的国外的,真说起技术战术来,杨怀仁觉得他起码比赵頵和赵佶这俩货强。

    北宋的蹴鞠、角抵和叶子戏,算是当时最流行的民间爱好,跟现代也没什么大区别,不就是足球、格斗和打麻将嘛。

    说到这里,杨怀仁觉得北宋挺可惜的,要是当时就邀请世界各国来大宋比赛蹴鞠,举办个类似世界杯的足球赛,国足世界杯夺冠的梦想也许提前一千年就实现了。

    杨怀仁本就是齐州人,离足球的发源地临淄也不远,自然知道这年头的蹴鞠,虽然是一个竞技项目,可当时的玩法和规则上,似乎观赏性更足一些,重视的程度上,“艺”是略高于“技”的。

    见杨怀仁似乎不感兴趣,赵頵和赵佶面面相觑,很怀疑杨怀仁究竟是不是个正常人,男人不喜欢蹴鞠,又不喜欢角抵,更不玩叶子戏,这年头很罕见。

    杨怀仁心里想的却是,老子那是真刀真枪上过战场的,也是拿石头砸死过胡人的,角抵对于老子来说就是小儿科了。

    而足球和麻将,老子不是不会玩,真是要玩,你俩再找十个八个你们这样的,在老子眼里都不是个儿。

    赵頵和赵佶没辙了,今天他俩也是微服来的杨家庄子,他俩肯定也不是主角,所以不如老老实实坐着看人家拜鲁班,等着中午吃点好吃的。

    大典上仪式这种东西,杨怀仁不懂,虽然心里觉得这些形式非常繁琐,但是他内心里还是尊敬这样的传统,虽然他觉得无聊了,可并不会轻视了匠人们的信仰。

    整个仪式上他要做的事情也不多,很多事情都是自家的管事们帮他处理的,只是最后的时候,作为雇佣了这些匠人们的东家,他自然要上前去致礼。

    祭拜公输子,是对先贤的尊敬,对匠人们致以谢意,是对他们未来劳动的感激,也是一种尊重。

    整个仪式其实也就进行了半个多时辰,可杨怀仁觉得时间还是过得太慢了些。

    等整套仪式结束,杨怀仁以为要摆席庆祝一番,等来日再行开工,可不料祭拜完了公输子之后,老孙头就发话,匠人队伍集结,向后山进发,今天就直接开工干活。

    人家这么热情的给他干活,杨怀仁也不好阻拦,只好吩咐府上的厨子们赶紧开炉造饭,不要耽误了人家吃饭。

    府上的厨子给一千多人做饭,肯定是不够的,不过庄子里的老李头早就提前替杨怀仁这位东家想到了这些,召集了庄子里的妇女们,一起加入到做饭的工作中来。

    内卫们刚娶进门来的新娘子们,也不好闲着,作坊里有些技术活她们一时还没学会,可她们也大都出身庄户人家,做饭还是没问题的,所以也自愿加入了进来。

第588章:开工饭(上)

    匠人们做工,吃的第一顿工作餐,也就是开工饭,在他们看来是很重要的,一定程度上,一顿开工饭的优劣,就能说明东家对他们匠人们的态度。

    杨家庄子在山前,学院的建设工地在山后,听着好似也不远,绕路过去的话也有几里地的距离。

    王老七带来的人最多,按说他应该是总把头的,要是他自己带队伍干活,那他一定当仁不让,可眼下四位把头里边,就属他年纪小,所以大家一致推举了老孙头做了总把头。

    总把头责任重大,在匠人心中权力和威望也大,说白了就是类似总包的那么一个人,带领大家干活,制定计划,分配工作,在匠人、东家和设计师之间居中调节各方面关系,让工程顺利有效的进行。

    同时,后勤保障的工作,也是总把头来完成的,比如工人们的吃喝拉撒,他都要安排妥当。

    第一天开工,其实也不会直接开始干,而是先领着人去场地上熟悉一下工地的环境,先把简易的工棚盖起来。

    工匠们在工地附近得有地方生活,入夏了,天也热了起来,在露天的环境中干一天活是又晒又累的,总不能让匠人们在庄子和工地两边来回的跑。

    除了居住用的工棚,像大厨房啊,茅房啊,像这样的必要设施都要提前盖好了,工人们的生活安排妥当了,干活也没有后顾之忧。

    居住的工棚用的木杆做了个框架,然后用干草扎成的草席做墙面,屋顶同样也是干草顶的,屋顶和墙面之间留了很大的空窗,能保证通风顺畅,让大热天里也有点凉风。

    工棚盖的简单,工人们可以各自建各自住的草棚,大厨房就不同了,因为需要用石头来砌。

    大厨房垒的都是大灶,烧柴火烧石炭都行,不过只能做大锅饭。除了做大锅饭之外,大厨房最大的功能就是烧水。

    用做饭的大锅烧了取来的河水,然后倒到大厨房外的草棚里的大木桶里,就是供应给工人们喝的凉白开。

    因为取水的原因,厨房是一定建设在河流的上游的,而茅房则建在下游。

    洗澡倒是简单了,在中游随便弄一排可以存放衣物的棚子,工人们下了工,就直接在河边洗澡。

    这些东西从老孙头嘴里说出来,看似很普通,可在对此不了解的杨怀仁听起来,就觉得这里边都是人家老孙头的经验之谈了。

    各行业都要行业内的经验,往往都是看着简单,真换了外行人,不一定想到,也不一定做好。总把头第一天上任,就用自己的能力征服了杨怀仁。

    匠人们第一天来,都是随身带了些干粮的,因为他们知道刚开工,大厨房需要现盖,所以第一天嘛,吃不上菜也是常态。

    他们意识里开工饭是明天才算的,不过杨怀仁不同意,执意要提前一天,让他们吃上开工饭,让他们知道自己这个雇主和东家,对他们是个什么样的态度。

    在庄子里做好了,再给他们送到工地上去,麻烦了点,不过就这么一天,也不打紧。

    好在庄户们都想的周到,提前给逍遥大庄主杨怀仁做了打算的,昨个儿就开始杀猪宰羊,预备下了大米和面粉。

    今天是开工饭,按照每人一斤肉的定量,宰了五头猪十只羊,就是要让大家吃好,吃饱。

    杨怀仁精湛的厨艺,此时仿佛有点派不上用场,干活的加起来得有一千五六百人的样子,要是用小灶一盘一盘那么去做,一口气不喘炒一天,他也炒不出供这么多人吃的菜来。

    大锅饭,他没做过,不知道如何才能让大锅饭也尽量有开小灶那样的精致味道。

    正当他为难之时,还是庄子里的老李头提醒了他,工匠们其实也都是些庄户人出身,没有城里那些富贵人们那么娇贵。

    就算给他们吃龙筋凤髓,他们吃到嘴里也索然无味,不如块肥光流油的大肥肉来的美味。

    杨怀仁稍稍一琢磨便恍然大悟,我们所说的美味美食,貌似是说的高贵的食材,精致的菜式,实际上最重要的,还是食客的感受。

    吃饭的人觉得好吃,觉得味道美,有食欲,那才是美味的精义所在。

    老百姓所认知的美食和美味,不一定非得是精湛的厨艺才能做出来的那些精致的外观华丽的菜式,让他们吃的时候感到幸福,那么对于食物来说,不在乎它是小灶还是大锅饭煮出来的。

    杨怀仁认同这一点,但是作为一个厨子的自我修养,除了要遵从这样的道理之外,还是要尽量把大锅饭也做的严格一点。

    大锅饭无非是就是炖菜,关键似乎就是油多油少,肉多肉少的问题。

    虽然不需要多么高超的技法,杨怀仁觉得还是应该通过自己的厨艺,让一大锅炖菜,能更加可口。

    比如肉块的大小,肥瘦的比例,盐度是否合适,配料的搭配,还有翻炒的频率保证整锅菜的成熟度等等,每一个细节,都尽力的去精益求精。

    在一个厨子心里,就算是用大锅炖一锅猪肉炖白菜和豆腐,也是要对自己有要求的。

    猪肉、白菜、豆腐等一起炖,看着简单,实际上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基本都齐全了。

    拆下来的猪骨头羊骨头,可以慢炖成骨头汤,工人们劳作一天之后,可以补充钙质等各种矿物质。

    另外庄子里的养鸡场也减少对外的鸡蛋销售,保证每个工人以后每天能再加一个白水煮蛋,确保他们的营养足够。

    大蒸笼里蒸的是白面大炊饼,量也足够多,让工人们可劲吃,管够管饱。

    大家都在厨房内外忙活得热火朝天,倒是把赵頵和赵佶两位大王爷晾在了一边,看样子杨怀仁是没有工夫给这俩货开小灶了。

    杨怀仁其实也有点不好意思,他在庄子里受罚禁足,人家堂堂王爷能来看望他,是给足了他面子的。

    忙活完了,杨怀仁看着俩无聊的王爷,忽然有了一个有趣的念头,于是他走过去揽着他俩的肩膀笑道,“今天让你们两位王爷体验体验生活,尝尝最平凡的百姓们心目中的美味,究竟是什么样的,哈哈。”

第589章:开工饭(中)

    几辆马车,拉着装了菜饭的饭桶,装了炊饼的簸箩,还有一大车酒坛,赶在正午时分到了工地上。

    眼前的工地,跟杨怀仁前段时间和柔石利水两位先生来察看现场之时,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一方面是两位先生提前订购了很多的木材石材等建材,已经整齐堆放在一个特定的区域。

    另一方面,仅仅一上午的工夫,孙把头已经带领大家把自己所住的简易的草棚盖好了,其他的诸如大厨房等其他生活设施也初见雏形。

    按照孙把头的计划,这都不算快的,一千来个熟练的工匠,建这点草棚本就是很容易的,而下午,他还打算把从工地到官道,以及工地到杨家庄子的道路也重新平整扩宽一下。

    杨家庄子山前到山后,只有一条半仗宽的小路,如果是供人徒步走的话,是足够了,可是如果行驶马车,却勉强只能容得下一辆马车而已。

    当然,要修两条路,一下午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孙把头的意思也不是一次性到位,修两条整齐宽阔的道路。

    而是简单平整一下,修补下坑坑洼洼,适当拓展一下道路的宽度,将来要赶工程的进度,运输建材和砂石的时候,狭窄的道路不至于成为一个影响进度的瓶颈。

    工人们忙碌了一头午,已经是满头大汗,躲在新建的工棚的阴凉里擦拭着脸上身上的汗水,有一些已经取出随身带着的干粮,就着水壶里的凉水,或者酒葫芦里的糙米酒开始用饭。

    杨怀仁见状,急忙站上了一处大石上的高处,让大家停下来。

    “诸位工友们,小弟已经给大家准备好了酒菜,咱们的开工饭,今天就吃!”

    工匠们精神一振,纷纷朝这边看了过来,果然有人赶了马车来,车上放着大饭桶,还有一车美酒。

    大家纷纷放下手里的干粮水壶,向杨怀仁这边围了过来,闻到饭桶中的菜香和新出锅的炊饼的面香的时候,都喜上眉梢。

    他们找出自己的大碗来,杨府的厨子和帮忙的庄户们开始用又大又长的木勺给他们盛菜。

    杨怀仁看着这些淳朴的人们那种看见饭菜的可爱样子,心中感到十分欣慰,也感到一种莫名其妙的骄傲。

    “大家不要急,饭菜、炊饼和美酒管够!”

    杨怀仁喜滋滋的叫喊着,享受着这一刻,他作为一个厨子的幸福感。

    老孙头等几位把头,没有仗着自己的把头地位先行盛菜,而是站出来呵斥着自己的手下人,让他们不要乱,也不要相互拥挤。

    那呵斥的声音在杨怀仁听来是有些刺耳的,老孙头见他面露不悦,反倒来劝慰他。

    “郡公爷别介意,俺们都是些粗人,骂些这样的话,你听起来可能不舒服,其实我们平时说话就这个样。”

    杨怀仁听了心中稍安,想想也是,不能指望老百姓们都斯斯文文的,原本这些匠人们大多都是没读过多少书的,确实就是老孙头话中的粗人俗人。

    大多情况下,当把头的跟他们骂骂咧咧的讲话,他们才听话,也并没有觉得不被尊重或者多想些别的什么。

    反倒有时候斯斯文文跟他们交流,他们不但听不进去,还会觉得你说话酸兮兮皱巴巴的,让他们难受。

    也许老孙头这么说,有他的道理在里边,把头要有把头的威严,对手下的工人们太随和了,反而会失去了领导力。

    想明白了这些,杨怀仁也就释然了,既然如此,不如就让他们这些把头们唱红脸,他也自得其乐的唱白脸,管理嘛,也是讲究文武搭配的。

    饭菜和炊饼大家随便吃,可要喝酒,老孙头就站出来不同意了。

    按照他的说法,下午大家还要开工,这些匠人们喝了美酒肯定就停不下来,等吃得醉了,下午就甭想指使他们再干活了。

    这一点意见杨怀仁也接受,中午不让喝,是因为怕耽误干活,不过他提议既然是开工饭,酒总是要喝一点的,等下午收工了再喝,也不算迟嘛。

    大家还是很听话的,即便闻见了酒坛里的美酒都馋得不行,可总把头的话,他们也不敢不听,行里的规矩,他们还是心中有数,既然吃这碗饭,该遵守的规矩还是要遵守的。

    等饭菜分得差不多,大家也都三五成群的聚集在阴凉里美美地吃了起来。杨怀仁这才跟站在一旁看傻了的赵頵和赵佶盛了饭菜。

    为了不暴露身份,赵頵和赵佶都是换了便装来的,人靠衣装马靠鞍,他们这样的打扮,混在人群里,也看不出他们高贵的身份。

    一高一矮,一老一少,倒是挺像杨家庄子里一对管事爷俩。看着盛在一个大海碗里的炖菜,两个人有些发怔。

    杨怀仁手里同样端着一个普通的海碗,半碗炖菜上还码着两个炊饼,搭着一双筷子。

    他笑着引着两人也来到一处工棚的阴凉下,就随意地坐在小方桌边的小板凳上,示意他俩吃饭。

    赵頵和赵佶什么时候经历过这样的事情?他们这样的身份,平时吃饭都是很讲究的,就算不是八大盘八小盘那样的奢侈,起码也是饭菜精致,一表斯文的。

    海碗里装满了看着有些粗陋的猪肉炖白菜,还有两个大炊饼,饭菜都放在一个大碗里就这么用饭,他们还真一时不会吃饭了。

    “快吃吧,你俩还要想好了摆个什么姿势才肯动筷吗?”

    杨怀仁笑着让他们把大海碗放在小方桌上,分别把筷子递到了他们手里,“你们可能不知道,寻常的老百姓,都是这么吃饭的。

    今天嘛,就是特地让你们体验一下,咱们大宋的百姓,平时吃的什么饭菜,又是怎么吃饭的。

    你们也别小看这一碗炖菜,就这样的饭食,穷苦的庄户人家里,也不是天天这么吃的。不过年过节,他们也是吃不上这么好的饭菜的,如今有菜有肉,很不错了。”

    两位王爷手里提着筷子,看着眼前的饭菜,看脸上为难的表情,好似也有了些什么感悟。

    杨怀仁看着他们的样子,笑着开始开动了。他就是特意要这两位王爷进行下基层教育,让他们从中了解到杨怀仁让他们种菜,究竟会有什么样的意义。

第590章:开工饭(下)

    猪肉炖白菜,看着很普通,可按照杨怀仁的做法炖出来,比寻常人做的味道确是好吃了不是一点半点。

    首先就是用的油多肉多,这菜名称里既然把猪肉放在前边,并不是没有实际意义的。

    这么叫,那么猪肉就是主料,而其他的比如白菜也好,其他配菜啊豆腐啊也好,都只能算是这道菜的配角。

    这就是杨怀仁做菜的不同了,对于老百姓来说,他们不讲究菜式的外观多么精致,用料的搭配多么巧妙,他们在意的,是实不实在。

    油多肉多,在寻常百姓眼里,就是实在的表现。一碗炖菜,几乎接近一半都是冒着油光的猪肉,光看着就是食欲大增。

    做大锅饭的时候,切好了的白菜看着挺多,是猪肉的好多倍,可白菜里都是水,一遇热菜本身就收缩了,到炖好之后,看着猪肉就显得多了。

    而植物蛋白含量丰富的豆腐,放在炖菜里是最合适不过的,搭配猪肉的动物蛋白和脂肪,相互融合之下,那种味道是寻常百姓最喜欢的口味。

    这年头百姓家里煮菜,就真的是煮菜,热锅的时候倒油这种操作是根本不存在的。杨怀仁就亲眼见过原来庄子里的庄户们,家里都是没有油壶的。

    他们居家做菜的时候,就直接烧热了锅,直接下菜煮,就加一点点的盐,就算是一家人的一顿菜了。

    这还是家境一般的,家境不好的,常年不开火,吃萝卜腌菜的也大有人在。

    而稍好一些的,家里有油壶的,煮菜放锅底油,也是用筷子在油壶里沾一下,筷子上粘上个两三滴的油甩到锅里,最后煮出来的菜汤里能见到些零零星星的油花,就算是好饭食了。

    加肉?除了过年过节,整个庄子里谁家也不会单独买肉吃。过年的时候全庄子几百口人,就杀一头猪,一家就分一条肉。

    都知道炒着吃好吃,可谁家也舍不得那点油,剁碎了做成馅儿吃顿猪肉馅的饺子,这就算过了年。

    城里人生活和饮食水平,因为收入水平相对农村高,物资上也丰富不少,手里多少有些现钱,所以整体上比较,是比庄户人家高出不少的。

    不过那种奢侈的享受,也不是普通人家可以企及的,七十二名楼,那也是达官贵人,王公贵族和富贾之家才能去的,没有身份没有钱的百姓,只能路过的时候伸着脖子往里边看看,也只是看看而已。

    其他的小酒馆,路边小食摊子,才更适合普通人,这里的普通人也是指有工作有收入的中产阶层。

    比如李垒这样的匠人把头,月收入一贯多钱,去随园吃碗牛肉面,也不过是偶尔之为,让他天天吃,他一没有那排队拿签子的工夫,二嘛,他也舍不得,吃不起。

    这就是大宋百姓生活的基本状态,有富人,更多的还是平凡的百姓们,穷苦人也有,乞丐叫花子也有,不至于饿死,但也吃不饱,一文钱一粒米的算计着过日子。

    杨怀仁就是来自最平凡的百姓中的一个厨子,他见识了那些庄户们的生活,也感叹过,所以在他的性格里,才决定了他潜意识里执拗的认为那些勤劳的人们,值得吃上更好的食物,过上更好的生活。

    赵頵和赵佶,他们是从小就生活在金窝窝里的富贵人,天生的高贵身份,决定了他们经历的,看到的听到的,离百姓的真实生活,其实挺远。

    他们各自家里都开着酒楼,王府里养着来自全国的名厨,吃顿饭,甚至是不比皇宫里的御厨做的差多少的,而百姓平时吃什么,他们不关心,也没有途径去知道。

    这样的体验,对于他们来说,难免会有些尴尬,不过更多的,还是新鲜感。

    看着杨怀仁吃的嘴上吧嗒吧嗒响,虽然这个吃相不怎么雅,但是这样的景象里,却是表明了这一晚看上去不怎么样的大锅炖菜,味道应该不错。

    赵頵下筷了,加起来一块瘦的多肥的少的煮肉,犹豫了一下,填进了嘴里,嚼了几下,脸上为难得挤在一起的五官才渐渐松弛下来。

    他们这样的人,平时是不吃猪肉的,还是那个从北宋盛行的理学的道德绑架的问题。

    不过自从跟杨怀仁接触了许多,他也不是那么迂腐,猪肉也开始试着吃一些,他们也会发现吃到他们嘴里的猪肉,没有那些崇尚理学的大儒们描述的那么脏,味道还是不错的。

    比起他们平时吃的饭菜来,猪肉炖白菜豆腐,味道上肯定是比不了的,但是这样的体验,还是超出了他们的预期,最起码,这道粗俗的菜式,比他们原本想象中味道要好很多。

    赵佶见皇叔都动了筷子,也开始试着吃了一口。感觉上味道有些油腻,但是满口油油的感觉,也算还不错。

    杨怀仁看着他们的样子,面露微笑。他们肯吃,说明他们也会开始想一些原来不会去想的问题。

    跟他们这样身份的人,没法讲人人平等的思想,杨怀仁想通过这种方式,让他们体验下百姓的生活感受,或许对于他们现在帮着杨怀仁种菜的事情,能感悟出更深层次的意义。

    这样的开工饭,匠人们,还有兰若心带来的那些职业乞丐们,吃起来是最香的。

    筷子在他们手里不是用来夹菜的,而是用来扒菜,把大海碗放到嘴边上,大口的往嘴里扒拉,猪肉,白菜,豆腐,一起扒拉好多,把嘴巴塞的满满的。

    然后就开始大嚼,跟杨怀仁一样发出吧唧吧唧的声音,嚼得满嘴流油,让那种最淳朴实在的美味充斥了整个口腔。

    他们吃饭的样子虽然不怎么好看,可他们脸上总是带着笑的,真诚的,幸福的,心满意足的那种笑。

    没有人因为杨怀仁这位东家说了管够管饱就浪费食物,大海碗被筷子拨拉的“铛铛”响,是他们把碗底的碎肉和菜渣也都扒拉到了嘴巴里,最后菜汤也一滴不剩的喝了下去。

    最后,喝一口水压一压食道,把最后一口饭菜咽到肚子里,身子向后依靠着木头柱子,或者是一块石头,摸着鼓鼓的肚皮,打一个饱嗝,这就是他们的幸福生活。

第591章:不好理解的合理提议

    这顿开工饭,得到了几乎所有人的交口称赞。

    为什么说几乎呢?因为孙李郑王四位把头,对这顿开工饭不太满意。

    倒不是四位把头觉得这顿饭标准太低,而是觉得类似这样的饭,以后还是不应该天天做。

    对于这样的提议,杨怀仁觉得从他的角度,实在是不太好理解,或者说有点匪夷所思。

    难道让工人们天天吃上好饭食还不对了?杨怀仁本来还准备高调宣布一下以后天天给他们提供这种水平的伙食呢。

    孙把头发话了,“郡公爷……”

    “别这么叫我……”

    杨怀仁有些来气,总觉得他们对他这样的称呼,仿佛有种拒人千里之外的意思,没有把他当同样是工匠的正常人。

    “这……”

    老孙头有点为难了,那天在城里,开始不知道杨怀仁的真实身份,怎么称呼其实都无所谓的。

    后来知道他的真实身份是一位郡公了,称呼自然就发生了变化,总不能因为他不在乎,自己就不放在心上而失了礼数。

    阶级和地位的概念,在这个时代在每个人心中都是根深蒂固的存在的,处在高位的人自然可以潇洒的作出一副清高的样子,说不在乎这些,而愿意和阶级地位低于他的人平常论交情。

    最开始赵頵这位嘉王愿意和杨怀仁这么一个小厨子交朋友,也是有这样的想法在里边的。

    但是处在地位低的那一方,却不能因此就有恃无恐,难免要有自知之明,该有的礼数还是要有,该有的规矩还是不能不遵守。

    杨怀仁觉得他刚才的语气有些不太礼貌了,想想人家对他恭敬,也是出于礼和理,便和和气气地解释道,“几位把头不必把我当外人,那样的称呼,真的就见外了,不如……就直接喊东家吧。”

    依据雇佣关系而来的这种称呼,在杨怀仁看来,总是比出于阶级不同来的称谓要好上许多。

    老孙头这才放松了心情,缓缓地说道,“东家,这样的饭食,当做是开工饭也就罢了,若是平时就这样层次的饮食,怕是工程要干不好了。”

    听着听着杨怀仁便皱起了眉头,这话他就实在搞不懂了,工匠们做工,难道不是吃得好了吃的饱了,干起活来才更卖力,更有干劲吗?

    对于杨怀仁的疑问,老孙头只有苦笑。

    “东家,你说的道理也对,但是不全对。”

    杨怀仁拉长了脸一副如何他都弄不明白的样子,好似从老孙头的嘴巴里说出来的,简直就不是人话。

    老孙头接着解释道,“让匠人们吃饱了吃好了,他们干活就出力,这个说来好像也合理,可是放在眼下这种情况下,就不那么合理了。

    说出来不怕东家笑话,我们几个手下这些匠人们,都是些草包肚子,平时谁家也不是天天这么个吃饭的。

    偶尔一次往肚子里塞了这么多油水,吃的时候觉得好吃,觉得吃得爽,嘴巴是爽了,可肚子受不了的。

    东家若是不信,可以留下来看。中午吃得这么饱,还都是些油腻的猪肉,到下午再喊他们干活,干不了多久,肯定有不少人要闹肚子的。”

    这种解释,杨怀仁以前确实没考虑过,不过让他从科学的角度讲,老孙头的说法,也的确是合情合理的。

    平常肉类蛋白和脂肪摄入比较少的人,如果一下子在一顿饭中吃了过多的肥腻的肉食,吃的时候是解了馋了,可肠胃能不能受得了,这是个大问题。

    人类的消化系统,也是有记忆能力的,平时素食,粗粮吃的多,我们的消化系统就会自动调节各个器官分泌不同比例的胃酸,胆汁等消化液,来帮助人体消化食物,吸收所需的必要的营养。

    假如食物的摄入突然之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消化系统还没来得及改变长期形成的习惯,就会导致分泌的消化液不适合消化蛋白和脂肪,导致这些食物难以消化吸收。

    而那些帮助消化植物蛋白等营养物质的消化液因为没有被消耗,反而会伤害人体的各个消化器官的内壁和黏膜。

    结果就是人会因为消化不良而发生胃疼、胃酸过多、腹胀和腹痛等应激性肠胃不适和疼痛。

    这么想来,杨怀仁就有点理解老孙头的意思了,也许他不懂这么多科学的道理,但是从他的人生经验中的出来的民间的理论,却也实实在在的说出了问题所在。

    杨怀仁理解归理解,可还是有些为难,“总不能让匠人们卖力加班的工作,我这个做东家的,本来能提供更好的食物,却要故意把饭食做的简陋了吧?”

    老孙头笑了笑,“也不是让东家难做,就是平时的伙食,也可以有肉有油,但比起今中午的饭食来,少放些就好。

    比如说,我大概统计了一下,现在工地上做工的匠人和杂役,总共有一千五百来人,大厨房里消耗的猪肉嘛,一天大概有一头猪就够了。”

    杨怀仁稍稍算了一下,当时的猪远没有后世饲料养的猪那么肥,可以养到七八百斤,现在一头猪也就出三百斤左右的肉。

    一千五百人一天吃一头猪,平均算下来,一个人可以分到不到二两猪肉,这个量不多不少,不会对消化系统产生不良影响,也算是合理膳食了。

    杨怀仁点点头,表示对老孙头的提议比较认可。这时四位把头的神色也放松了下来,王老七适时地站出来打哈哈,想缓解一下他们和杨怀仁之间的尴尬气氛。

    “东家啊,不是我们自己作践自己人,而是我们带队伍当把头的,也不好干啊。”

    “哦?老七哥哥此话怎讲?”

    “你想啊,这帮匠人们以前哪里吃过这么好的开工饭啊?要是你以后也按照这种档次提供伙食,用不了半个月,他们就吃馋了嘴了。

    东家这个活,干活的人是平常的两三倍呢,一年的活,往紧了赶,三四个月就能做完,等做完了你家,再去做别家,饭食没有你家这么好,工人们就没心思干活了啊。

    所以啊,我们当把头的,队伍也不好带啊,哈哈……”

第592章:史上第一根冰棍

    一个人,心肠好,心地善良,这都是好事,但是做好事,不一定就是做对了事的。

    杨怀仁现在对这句话有了更直观的理解,午休之后,匠人下下午再开工,果然像孙把头预计的那样,出现了不少跑肚拉稀的。

    好在老孙头等几位把头提早意识到了问题所在,并没有让问题扩大化,不然整个工期,怕是又要耽搁几天。

    各行业有各行业的道道,他们当把头的,也不是那么好当的。

    只是让杨怀仁自责的是,作为一个厨子,只想着让人吃了他做出来的食物发出赞美,自己得到了满足感,却忘了食物之美,除了外观,香气和味道之外,最重要的还有让人吃了能健康,让食物中的营养均衡,膳食合理。

    扭头再去看一边热得忙着直擦汗的两位王爷,杨怀仁才想起来,忽悠着他们帮忙种菜,不正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嘛。

    过午之后天变得更热了,即便站在阴凉里,如果没有风,人就很难呆得住。

    初夏的热是那种燥热,人也会在这种气氛里跟着性情急躁起来,可以理解。

    眼看着没几天就会入伏了,那种夏季的热很快就会变成闷热起来,汗水总是挥发得不那么及时,粘在皮肤上,其实让人感觉更是憋闷得难受。

    对于两位王爷,杨怀仁觉得今天也已经让他们体验了生活了,毕竟他们皮娇肉嫩,老待在这种地方,他们要是热出个什么病来,可就又是他的一项罪过。

    他们几个干站着,都能感觉到额上身上不断的出汗,就更不用说那些顶着个大太阳还在做工的匠人们了。

    杨怀仁摸着额上的汗珠,想起来这一年来,可是没吃过冰激凌了。

    这时他捏了捏鼻子,心想对啊,后世不论单位上还是工厂里,到了夏天,也是有夏季福利的。

    尽管可能只是一天一瓶盐汽水或者一支冰棍儿,可这点福利,对于在高温中工作的人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

    冰激凌用料太复杂,可能当时还做不了,不过杨怀仁仔细琢磨了一下,在目前的情况下做点冰棍儿还是难不倒他的。

    要是有了冰棍儿,可以犒劳犒劳这些大热天里干活的工匠们,还有跟着他转悠了一天的两位王爷,家里两个怀着身孕的老婆也可以少吃一些解解暑。

    “给你俩整点好吃的。”

    没头没脑这么来了一句,赵頵和赵佶愣了一下,接着就乐了,异口同声的问道,“你又想出什么好东西来了?”

    “呵呵,跟我来,说不定这个新食物可以让我们的餐饮连锁的买卖更上一层楼。”

    赵頵对于杨怀仁一向很信任,只要是涉及到吃的东西,他从来不开玩笑,既然他能这么说,那他说的那样食物,一定是要惊天地泣鬼神的。

    赵頵和赵佶屁颠屁颠跟着杨怀仁回了庄子上,杨怀仁却没有准备材料的意思,而是找人喊了庄子里的木匠和铁匠来,请了笔墨纸砚来,兀自画了一些旁人看不懂的图纸,让他们立即去照样子把所需要的器具做出来。

    而杨怀仁则不急不忙的吩咐人帮他准备了大小不一的铜盆,大铜盆里边都装上一定比例的清水,然后开始让家里几个仆子帮着他剥水果。

    杨府倒是准备了许多水果的,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杨母觉得多给家里两位孕妇吃些酸味的水果,好像她们将来就能给杨家生儿子。

    北方的梨子、李子、杏子、桃子都比较常见,而南方的水果,则主要是梅子和橘子这几种。

    其实南方,特别是岭南的水果种类很多,产量也比北方高了不少,只是由于当时运输的不便,加上费用昂贵,除了少数当地官府献给宫廷里的供品,大多数南方才产出的水果,在北方是很难吃到的。

    两位王爷在一边看着好奇,想搭个手帮忙,却又一时没搞懂杨怀仁到底要做什么新的菜式,不知该从何下手。

    杨怀仁让仆子们剥了这么多水果,也不是为了做菜,而是用压榨或者捣碎的方式,把水果都弄成了果浆或者果汁,分别盛装入了不同的小铜盆中。

    他尝了尝味道,又适当往果汁里边或加些糖霜,或加了些盐巴,再加入少量清水,然后不停的把小铜盆中的这些果汁搅动均匀。

    铁匠和木匠很快就回来了,木匠带回来一个大木箱子,而铁匠带回来的,则像是些盛装调味料的铜制的模具。

    大木箱子从外边看很简单,可打开顶盖,里边还套着一个小了一号的木箱子,两个木箱之间,夹了一层棉被,而里边那个木箱子上,也用铆钉钉了一层棉被。

    另外,木匠还削好了许多大小差不多的木棍,杨怀仁边忙着搅拌果汁,边吩咐人去把那些木棍都用热水煮一下在晾干,以达到卫生消毒的作用。

    铁匠制作好的几套模具,都是铜皮做的,每个模具上大约有几十个模坑。模坑里大约三寸长,不到一寸见方。模具的底部是活的,可以用外力推拉。

    同样的,杨怀仁也吩咐仆子把这些模具也要从新洗刷干净,然后用开水煮过了,才能放心使用。

    等一起都准备妥当,杨怀仁开始把小盆里的不同味道的果汁,倒入了洗刷干净又消过毒的模具中,每个模坑里豆都插上一根晾干了的木棍,最后把模具放到大铜盆的清水中。

    杨怀仁笑眯眯地看着两位看呆了的王爷,“你们看好了啊,我又要施展滴水成冰的戏法了哦,哈哈……”

    说完他把家里库房里常备的硝石粉,缓缓地倒入到大铜盆里。那美丽的一幕又发生了!

    大铜盆中的清水开始急速的降温,不一会儿工夫,就已经开始凝结。

    而铜制的模具,本就是良好的热导体,模坑中的果汁,也开始慢慢的结冰,等冰块结得很实了之后,他才把模具从大铜盆中的冰块里凿了出来。

    因为模具是活的,从底部稍稍用力推拉几下,模坑中结冰的冰块就跟模具渐渐分离了。

    等杨怀仁捏着冰块上插着的木棍,把一根制作好的冰棍儿抽出来的时候,史上第一根冰棍儿,就在此诞生了!

第593章:宋朝的冰饮子

    由于杨怀仁这是第一次做,所以很大程度上是试验性质的,他咬下一块来尝了尝,感觉冰棍儿的口感是有了,但是味道上,多少差点事。

    不过这也不是多大的问题,果汁的调配,或许还需要更多的试验来尝试,才能找出最合适的味道。

    最关键的,是他随意想出来的这种在当时的条件下制作冰棍儿的工艺,基本上算是成功的。

    在这样的基础上,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建造一套完备的设备和器具,能把冰棍儿规模化量产。

    如果这个主意成功的话,那么这个夏天,在东京城内的连锁酒店里,就可以每一家都设立这么一套设备,从而面向市场推广他的随园冰棍儿。

    赵頵和赵佶也分别拿了一支,学着杨怀仁的样子咬了一口尝了尝。跟杨怀仁审视的品尝观点不同,在他们尝起来,这样的冰棍儿,已经很好吃了。

    赵佶年纪小,他吃得很开心,“刚才你说这东西叫什么来着?吃起来味道还真不错,冰冰的,夏天吃刚好可以降温解暑。要是天天都能吃上这么一根,那可太好了!”

    “这叫做‘随园冰棍儿’!”杨怀仁笑着答道。

    赵頵吃了开始点头,觉得确如赵佶所说,冰棍儿确实是个好东西,只是他好像想到点什么。

    “仁哥儿这冰棍儿,我怎么吃着便想起来城内的冰饮子呢?”

    杨怀仁也点了点头,“你说的不错。只是我做的这冰棍儿,和冰饮子相似,却又不同。”

    冰饮子,是北宋时期开始在民间盛行的一种夏季的解暑食物。

    饮子这种叫法,自秦朝就有了,起先就是对各种无酒精饮料的一种统称,可以是茶,也可以是果汁,或者是不同的饮料混合在一起的混合物的称谓。

    甚至是药汤,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饮子。饮子大多数时候被叫起来,其实都是说的热饮料,与此相对的,夏季的冷饮,便叫做了冰饮子。

    东京城内,就有为数不少的专营冰饮子的店铺,尽管做这行买卖受到很大的季节限制,但是有些冰饮子老店,还是做的风声说起,利润颇丰,一个夏天的净收入,甚至比一家普通酒店整年的收益还要高。

    当时比较出名的冰饮子种类,主要分两个大类,一种是把熬煮好的热饮放凉,然后往里边加入预备好的冰块做成,俗称“冰雪”或者“冰凉水”;

    而另一种,则是在制作的时候,把饮子放置在冰冷的环境中,让它结冰,或者凝结成一种清凉爽口的膏状物。

    细化到冰饮子的小类,那就不胜枚举了,比如“冰雪”大类里的砂糖冰雪冷元子,绿豆甘草冰雪,细粉素签冰雪冷元子,水晶皂儿生淹水木瓜冰雪;

    “膏”类里的梅子膏儿,柿子膏,白藕甘蔗露,药木瓜露,凉水荔枝膏等等。

    这些冰饮子制作其实也不是多么精良,但是在当时没有空调风扇的炎热夏季,也足以深受人们喜爱了。

    硝法制冰,其实在很早之前古人就发现了这种制冰的方法,只是古人不了解其中的科学道理,把这种制冰的方法当做了一种奇门异术,或者只当做是变戏法儿。

    这种方法也一直停留在少数术士和方士的小圈子里,很少被民间拿来使用。直到北宋,或者说北宋前的五代时候,才被有心人用在了食物的制作上,用来做买卖。

    城内那些比较出名的冰饮子老店,大多应该是知道这样的方法的,他们严格地遵守着行规,也没有把这种方法外泄出来,所以他们的生意才做得好。

    而老百姓们,是没有在夏天获取冰块的途径的。

    不过自古以来,历朝历代,官府也都有在夏季向宫廷、贵族和官员供应冰块的传统,叫做“颁冰”,这一点远在春秋时期的《诗经》中便出现了最早的记载。

    到了北宋,除了官府建立冰窖,在冬季从附近的江河湖泊里采冰收集起来预备夏季使用之外,由于北宋商业发达,财富积聚众多,出现了很多达官贵人和富人在自家建立的“府第冰井”。

    另外还有用于商业用途的“商用冰窖”,说的就是商人为了牟利而设立的冰窖。

    官府的冰窖供给宫廷和官府使用,规模是最大的;商用冰窖次之,一般沿河或沿湖而建,夏季里向民间和商户出售冰块以获利;府第冰窖只供应自家使用,规模较小,有时就是一口藏冰的深井而已。

    只不过除了官府的冰窖在采冰时相对严格控制采集冰块的质量以外,商用和私人的冰窖在采冰和藏冰的时候控制的都不怎么严格。

    往往用这种野外的江河湖水封冻后的冰块制作出来的冰饮子,食用了之后容易产生腹泻等不良的后果。

    杨怀仁发明的冰棍儿,比起冰饮子来,优点还是很明显的。

    首先就是制作方法上的优势,相似的制作方法,城内冰饮子店里大都做成了冷饮,而冰棍儿这种形式就显得独树一帜了。

    其次,味道的控制上,杨怀仁可以完全不去考虑传统的问题,他可以根据他的经历和厨艺上的优势,让冰棍儿可以拥有更多的口味。

    最后,那就是销售优势和价格优势。

    这一年里随园可谓名声大噪,不光东京城里,凡是来到京城的士子,还有商人们,进了京城,总是要去随园尝尝那些新式的菜式的,不然感觉上仿佛没来过京城一般。

    那十三家同随园协议结成连锁同盟的酒楼,也都会享誉大宋的著名酒楼,这样的声势,可不是那些独门独户的冰饮子店可以比拟的。

    在最后的价格上,杨怀仁如今已经不差钱了,原本他也没打算靠卖冰棍儿赚钱积累财富,完全可以把利润空间压缩一下,让冰棍儿的价格更加亲民,只要给那些连锁的酒楼留出部分利润空间就可以了。

    酷暑即将来临,等制作冰棍儿的整套工艺成熟之后,在工地上顶着酷暑干活的匠人们可以享受到这样夏季福利,而城内的百姓们也可以吃上廉价却高质量的降温解暑的冰棍儿。

    杨怀仁想想便乐了起来。

第594章:养胎工程

    制作冰棍儿的全套设备器具,其实也不需要杨怀仁多么操心。

    需要的只是他比划出一个大致的流程和形制,在已经有的几样器具的基础上,让庄子里的木匠和铁匠们自己去琢磨,相互配合着搞出来就行。

    果然没用三天,比较成熟的设计方案就出来了,经过试验之后,量产冰棍儿的想法就可以很快实现。

    实际上冰棍儿主要成分还是水,含量可以达到百分之九十九,所以成本也不高,稍微贵一点的原材料就是水果,糖霜和牛奶而已。

    看上去材料消耗很大,可平均到每一支冰棍儿的成本上,就微不足道了。

    硝法制冰所用的硝石,当然需要用纯度高的,价钱也相对贵一些,但硝石是可以反复使用的,重新回收的方法简单,整个过程中的损耗比例也很低。

    推广的事情嘛,就更不用杨怀仁操心了,赵頵和赵佶吃过了冰棍儿,自然知道这东西的好处,特别是才十一二岁的赵佶,说白了还是个小屁孩,这东西他最喜欢。

    连锁的那些酒楼都乐得见到杨怀仁这位少年厨神又搞出了新食物,他的名头和口碑一向不错,他们就更不会怀疑冰棍儿在这个夏天的受欢迎程度了。

    事情有别人上杆子帮这他去办,杨怀仁也乐得清闲。两个老婆的肚子都鼓了起来,他也有了时间多陪陪她们。

    这一点杨母对杨怀仁是有些抱怨的,虽然搞不清楚儿子到底在忙活些什么,但是在她看起来,就是瞎忙活。

    眼下杨府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两位夫人的养胎工程,而不是什么学院工程。

    在她眼里,学院工程什么时间都能建,早一天晚一天的,能有什么大碍?倒是韵儿和莲儿肚子越来越大,这才是最重要的事。

    传宗接代,在老一辈心里,就是最最重要的事情,事关重大到什么程度呢?比如杨母就说这关系到她百年之后有没有脸面去见老杨家的列祖列宗。

    母亲每次拿出祖宗来说事,杨怀仁只有服服帖帖的份,一个字都不敢言语了。

    杨母的这种理论,杨怀仁也实在也没什么好说的,即便到了现代,百善孝为先,也是中国人最基本的道德准则。

    话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不把繁育后代当回事,那你就是不孝顺父母,不尊重祖宗。

    杨怀仁不是不当回事,而是他实在帮不上什么忙,他总是笑着说他就是最原始的农民,种地从来都是只管种,不怎么打理,然后就看天等收成。

    杨母没有笑,看那一副急切的样子就像是要扒开杨怀仁的脑袋瓜子看看自己的儿子的脑子到底是怎么长的。

    儿子现在是郡公了,在庄户们和老百姓眼里的地位是超然的,她自然不能真的动手失了斯文。

    杨怀仁的确是帮不上什么忙的,因为他插不上手。杨母是真的把两位儿媳妇的养胎当做了一项世纪大工程来做。

    伺候韵儿和莲儿的,原本就是府上的丫鬟们,这些人有些是当初莲儿见她们可怜从人牙子手里买回来的,而更多的则是原来南阳郡王府上那些贱藉的奴婢。

    无论在杨怀仁眼里,还是韵儿,或者是莲儿眼里,能在郡公府做过丫鬟奴婢的,伺候人的经验那是自不必多说的。

    可是杨母不知道怎么寻思的,反正是不放心。理由就是她们都是些十四五甚至年龄更小的半大丫头,都是跟二丫头一样的货色,毛手毛脚的,放不得心的。

    所以她就从庄户里,又找了些好命婆,都是些三十多岁生养过几个孩子的农妇,来了后宅和丫鬟们一起服侍两位孕妇。

    伺候孕妇这种事,其实并不是人越多就越好的,正常讲,一两个人,就足够足够的了,可是一二十人伺候一个孕妇,那场面就太夸张了。

    杨母这个做婆婆的,恨不得两个怀孕的儿媳妇吃饭有人给送到嘴边上,还得是嚼好了的。

    这样的情况下,杨怀仁如何也插不上手,想跟媳妇儿说点体己的悄悄话,当着这老多人面前,说出来的味道都生硬了几分。

    韵儿和莲儿一开始不懂,以为孕妇可能就是这样的,到后来也是实在被烦的不行,上个厕所都七八人陪着,你说难受不难受?

    想出门走走,那是想都不用想,杨母是担心害怕她们受了热中了暑,可实际上一直憋在屋子里被一群人围着,在这样的天气里才更容易中暑。

    韵儿和莲儿嘴上不敢违拗婆婆,心里可憋屈的很。她们也不跟杨怀仁说,怕他操心。

    杨怀仁不是不理解母亲的做法,可还是帮媳妇出头,把她们不敢说的话,在母亲面前说了出来。

    说了半天物极必反啊,顺其自然啊的道理,杨母也终于觉得自己做的有点过火了,毕竟儿媳妇也是人,不能像宠物一样关在笼子里养着。

    尽管她做的这一切都是一片好心,可要是儿媳妇不开心了,总也要影响肚子里胎儿的。

    于是杨母也做出了适当的让步,每个儿媳妇身边伺候的人减少到了四个,也让她们出门适当活动一下——不过范围也规定的很死,只允许在大宅子里边走动,不能出门。

    杨母能做出这种程度的让步,韵儿和莲儿也就满足了,哪怕是在后花园里走动走动,她们也很开心。

    杨怀仁一早一晚的陪着两个老婆散步遛弯,常常都是一只胳膊挎着一个,就这么领着两个大肚子在后花园里溜达,也成了杨府的一道风景。

    她们的生活水平已经很好了,吃的也好,用的也好,杨母做足了准备,只要是两个儿媳妇养胎所需要的,她都吩咐人去城里买最好的。

    杨怀仁不担心她们的物质生活,而是担心她们总是呆在家里,觉得闷得慌。

    讲笑话给老婆解闷,哄得老婆笑,杨怀仁倒是拿手的,不就是讲段子嘛,简单。

    自然是有些黄段子的,裤衩掉色儿的笑话讲了好几次,她们都跟第一次听似的笑得花枝乱颤。

    每到这时候,韵儿就掩着嘴嗔怪道,“都快当爹的人来,还这么没个正形……”

第595章:天霸弟弟的黄段子

    麦佳德和赫斯缇雅这对父女,是跟着杨怀仁一齐从环州回的京。

    麦佳德作为一个有梦想的商人,觉得在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开封做生意,才能真正的展现出他做买卖的本事来。

    于是他把西域楼交给了一个族中兄弟打理,带着几近所有的积蓄跟着杨怀仁来了大宋的京城。

    赫斯缇雅其实对做买卖没多大兴趣,比起生意来,她似乎对高高大大的天霸弟弟更有兴趣。

    就在杨怀仁忙活着盖学院和陪老婆养胎的时候,这小子就整天的跟赫斯缇雅在庄子里转悠,小河边,小树林,小……

    虽然也没人看见发生了什么,但是大家都懂的。思想开放归开放,但是杨怀仁还是怕这俩货带坏了庄子里的风气,寻思着忙过这一阵子去,抽个闲就去找麦佳德提亲,今早把他俩的婚事给办了。

    麦佳德没事就往城里跑,大街小巷的溜达,似乎在寻找着什么商机。见识过了杨怀仁开的随园,还有规模宏大的矾楼之后,他觉得再继续做餐饮,好像是无论如何也赶超不了人家那些老店的。

    在城里,和宋人他也说不上什么话,还是在胡商那里,得到了些启示,决定学别的胡商一样做二道贩子。

    西域的宝石,塞北的毛皮,都能在中原卖上个好价钱,而大宋的丝绸,茶叶等等,运到西域,又能赚一大笔差价。

    做二道贩子,放在眼下最重要的就是有门路上货卖货,又有官府的关系,能让自己的商队一路通顺。

    门路这种事,只要勤奋,总能跑出来最便宜货最好的渠道,而官府的关系,他只有找杨怀仁帮忙。

    杨怀仁其实也没有什么官场上的朋友,不过麦佳德要做的买卖,他还真能帮不少忙。

    赵頵府上就有原来跟着托掌柜跑西域的伙计,杨怀仁借来帮麦掌柜的忙,就是一句话的事,他和赵頵,也都没当回事。

    麦佳德可不敢把这点小忙不当回事,毕竟人家一个是王爷,一个是郡公,于是提出了要给嘉王和杨怀仁分红,每家三成,他只留下四成利润。

    杨怀仁笑笑说真的没必要,大宋西域来回的跑货,看着利润很大,实际上也是赚辛苦钱。

    一路上关节多了去了,花销也是不少的,他再去要人家分红,那麦掌柜的纯利也就剩不下多少了。

    再说了,他跟赵頵,也都是不差钱的主,万儿八千贯的,在他们眼里都是小钱。

    麦佳德不肯,执意要给他们分红。他心里明镜儿似的,他这买卖里要是有了嘉王和通远郡公的背景,这一路上肯定是没有人敢出他的商队的霉头的。

    大宋境内是一定没有什么阻碍的,只要在官府备了案,交足了规定的商税,谁也不会找他的麻烦。

    杨怀仁也想到了这一点,现如今他的名头比嘉王赵頵还大了不少,他带领三千通远军大胜两万西夏精锐的事情很快就传遍的全大宋,杨怀仁的名字,如今可谓人尽皆知,没有人竖着大拇指称赞他给大宋扬眉吐气的。

    不过杨怀仁还是不愿意跟人家一个小胡商分利,将来麦掌柜铁定了是他兄弟天霸弟弟的老丈人,也算是自己人。

    他想了一下,提出来一个方案,麦掌柜的跑西域这一路,大多数情况下还是要走环州出大宋。

    既然如此,不如就让他顺便帮忙从环州往开封运送牦牛回来,这样的话,就等于是两边互相帮忙,不存在分利的事情。

    麦佳德还是不敢应话,那股子执拗劲也上来了,帮忙运送牦牛的事情那是顺手就稍带着就能做了的事,但是杨怀仁和嘉王要是不占股,不分红,他就是不肯。

    杨怀仁也是明白他这种商人心性,事情不落到实处,他是不能放心的,所以最后答应他跟赵頵一人占一成股,摆出再讨价还价就跟他翻脸的样子,才让麦佳德放下心来。

    只要嘉王爷和通远郡公占了股,别管多少,那就等于他麦佳德是打着嘉王府和通远郡公府的旗号跑买卖,这跟单纯的拿出人名来说事,还是有所区别的。

    天霸弟弟这小子不知道怎么就学去了杨怀仁的那些笑话,然后去讲给赫斯缇雅听,特别是那些黄段子,这小子讲的最溜。

    学起老中医的样子来,被看天霸弟弟五大三粗的,可演技也不赖,他摸着下巴上根本一根都没有的胡子,故作深沉的讲道,“以老夫多年行医的经验来看,你这是痈疽之症啊,以防病入膏肓,不如……割了吧……”

    “以老夫多年行医的经验来看,你这是……裤衩掉色儿啊……”

    赫斯缇雅来自西域,常年生活在大宋,宋话说得也好,自然听得明白天霸弟弟说的笑话,到底是怎么个意思。

    她没有中原女性那么受封建礼法的思想束缚,对于这样的黄段子,她听了也不显得羞涩,而是只顾着捂着肚子哈哈大笑。

    天霸弟弟看见她笑得这么开心,自然是心满意足,想了想他还偷听了仁哥儿讲给两位嫂嫂的什么黄段子,又讲了另一个。

    他讲得总是那么生动,杨怀仁若是当面听了这样的笑话,也要佩服天霸弟弟的泡妞天赋。

    只不过赫斯缇雅也不是个好相与的主,她笑完了,总要用一种既逗趣又娇媚的眼神看着天霸弟弟,然后问他,“你今天穿的裤衩掉色儿不?”

    天霸弟弟听了立即懵逼,心道我的苍天啊,我的大地啊,谢谢你赐了这么一个极品给我,我们还真天生的一对。

    本来天霸弟弟是偷听了杨怀仁讲的黄段子,自己想做一个史上个头最高的段子手的,可没想到赫斯缇雅一句“你今天穿的裤衩掉色儿不”,让他成了庄子里最新最流行的新黄段子的男主角。

    男人们听了这样的笑话哈哈大笑,女人们听了之后,心里也是憋得不行,可还是强忍着笑装斯文。

    但是每次在庄子里遇上天霸弟弟和赫斯缇雅没事干压马路的时候,总是斜着眼瞪上天霸弟弟一眼,笑着啐骂一句“没正经”。

第596章:人性的弱点

    最近几天发生的事情,让杨怀仁越来越认识到,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是完美的。

    事情是这样的,几个作坊越来越忙,需要更多的人手,特别是有手艺有经验的师傅。

    以前的时候用人,都是直接在杨家庄子里喊一嗓子,有的是庄户人上赶着来作坊里干活,很多时候来做工的庄户们还要相互竞争一番。

    竞争上岗,是好事,杨怀仁听了之后,也只是简单笑笑,并没有放在心上。

    作坊给的工钱高,待遇好,人们对于这样的工作趋之若鹜,是最寻常最普通的道理。

    杨怀仁之所以只笑笑不理会,是因为他相信像闹腾、小花还有那些从南阳郡王府上出来的管事们,会处理好这些事情的,所以他也不会去干涉他们,更不介意他们用什么方法来筛选工人。

    被选上的庄户自然开心万分,没被选上的,心里虽有不忿,可大家都是一个庄子里的,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也不好去较真。

    再说现在杨家庄子弄的跟合作制的大集体似的,每家每户都有给东家的做工的,有的酿酒蒸酒,有的种菜养鸡,手里都有了现钱,日子也过的一天比一天好,跟以前那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庄户们做工拿到的工钱,普遍都比其他地方类似的作坊要高出不少,而且从不拖欠。

    所以家庭收入上,虽然各家之间有所不同,但大家都过上了好日子,所以说起来所有庄户们都对现在过的日子是相当满意的。

    人穷的时候,就显得格外淳朴,反倒是有了钱了,总有些人的花花肠子又都长出来了。

    刚来作坊做工的时候,因为给他们开现钱,没有人是不真正下力干活的。

    但是时候一长,那种热情自然而然的就开始下降,反正少出点力也不会少拿了钱,于是就出现了一些人开始琢磨着怎么偷奸耍滑,能少出力就少出点力。

    起先这种情况也只是出现在个别人身上,没有影响到作坊里的正常生产和运作,那些管事们虽然稍有察觉,但也没太放在心上。

    可后来事情发展的越来越严重了,一开始可能是一个人偷懒,可后来慢慢的有人看着那个偷懒少干活的人也拿着和他卖力干活一样的工钱,心理上难免出现了不平衡。

    于是原来勤劳的人也开始有样学样的开始偷懒,偷懒的人累计到一定程度,作坊的生产效率的降低一下子就显现出来了。

    这段时间杨怀仁在忙别的事情,那些管事们怕说了这种事惹恼了东家,所以也不太敢拿这种小事去烦他。

    为了保证生产,只好继续招人,招的人也是庄子里的,新人见老人都不下力,他们也就觉得他们也没必要卖力干活,就这么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一个作坊里也许原本就需要五十人就能干好的活,却有七八十人在干,而且还没有原来只有四五十人的时候工作效率高。

    等杨怀仁无聊的时候去作坊里瞎逛的时候,才发现了这个问题。

    其实付给工人们那点工钱,杨怀仁还真没看上眼,说句装逼的话,真是从他手指头缝里**,都比所有人的工钱还多。

    要不是怕被人诟病,这些钱就算白给他们,杨怀仁都是不介意的。但他还是不开心了,表情严肃,陷入了沉思。

    追究起原因来,倒不能说是人性丑恶,或者说人生来就是懒惰的,其实这些人本性上都是善良的,只能说这种不劳而获或者少劳而获的思想,是人性的弱点。

    他不介意给大家多开工钱,也不介意盖新房子给大家免费住,但是如果他们这种懒惰和偷奸耍滑的性格养成了,那就是大问题了。

    所以在这样的风气刚刚冒头的时候,就应该从根源上给掐死,特别是在这个特别的时期,万万不能让这样的坏风气传染到学院工地那边的工匠们里去。

    杨怀仁苦笑着怪自己,是他有时候太心软了,总觉得这些庄户们生活困苦不易,既然做了他们的东家,就尽量让他们生活过的好一点,轻松惬意一点。

    但是正是因为这样的老好人想法,反而害了他们。如今在庄子里,他们还能这样过活,能有口饭吃,以后若是让他们干点更大的更重要的事情,他们便失去了基本的生存能力了。

    一个风和日丽阳光普照的早晨,杨怀仁召集了所有作坊的管事,还有庄子里有头有脸的几位老把式,在前院正堂里开会。

    以前开这种会,都是好事,要么是过年过节的时候,杨怀仁要给大家发点猪肉啊鸡蛋啊这样的福利,要么是褒奖一番大家最近一段时间内的工作成果什么的。

    可今天不同,他们刚一进门,就发现东家脸上不太好看,好像有那么点要发作的意思。

    杨怀仁也是早想好了的,发作是肯定的,他发作倒也不是给谁脸色看,而是想要通过这种方式,让他们知道他为什么发作。

    劈头盖脸的一通大骂,主要是冲着闹腾和小花等从一开始就跟着杨怀仁的几个,不过在场的所有人都傻眼了。

    一些事情不用说得很明白,所有人心里都清楚是怎么回事。

    杨怀仁在大家眼里也一直都是一副老好人形象,谁也没想到他发起火来,还是很可怕的,杨怀仁更觉得自己演得不错。

    这样的反差让庄子里的庄户把头老李头慌了神,想起来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情,他没有及时的去制止,心中羞愧,忙站出来给东家道歉。

    “东家息怒,都是老朽对庄子里的几个小子们管教不严,才闹到了这种地步。”

    老李头越说越气,下巴上的白胡子也栩栩闪闪抖动了起来,“东家等着,老朽这就去教训大狗子和二蛋子他们几个,他们要是再敢偷懒耍滑,保准把他们腿都给打断!”

    每个庄子上都有那么几个干啥啥不行,吃啥啥没够的二流子懒汉,老李头不用想就知道是他们几个肯定偷懒不干活,才惹了东家生气。

    说完老李头就撸袖子准备去找他们算账……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1662/ 第一时间欣赏舌尖上的大宋最新章节! 作者:呼啦圈大神所写的《舌尖上的大宋》为转载作品,舌尖上的大宋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舌尖上的大宋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舌尖上的大宋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舌尖上的大宋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舌尖上的大宋介绍:
天才小厨子穿越到大宋,开动头脑风暴忽悠到万贯家财开了家饭馆。
杨怀仁看着水深火热之中的大宋子民大声宣布:“哥来拯救你们了!”
百姓们说:“吃了他做的面,腰不酸腿不疼了,上楼都不费劲了!”
皇帝说:“吃了他做的菜,朕觉得龙体康泰,一夜十八次郎不再是梦!”
将士们说:“吃了他做的饭,砍起胡人来如砍瓜切菜,爽!”
番邦蛮子们说:“我要做宋人!我再也不要做胡人!”
烹东西南北四方菜肴,品酸甜苦辣百味人生。
友情提示:本文纯属虚构,如有雷同……请打妖妖灵。
书友群:567,499,926,欢迎各路吃货前来指教。舌尖上的大宋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舌尖上的大宋,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舌尖上的大宋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