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舌尖上的大宋TXT下载舌尖上的大宋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舌尖上的大宋全文阅读

作者:呼啦圈大神     舌尖上的大宋txt下载     舌尖上的大宋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九十九章:厨艺对决(一)

    “李师师?李师师……”

    时辰差不多了,王爷作为本次比试的主持,整了下衣冠走了出去,只留下痴傻的杨怀仁独自一遍又一遍的念叨着那个名字。

    杨怀仁总觉得哪里不对,脑袋卡壳了一般。

    李师师不光在眼下,即使在一千年以后,依旧是大名鼎鼎。

    杨怀仁不是怀疑她的身份,从这个女人的样貌上看,这样的绝色被人们写入了不同的故事中传诵了上千年并不稀奇,只是想起那首著名的赞美李师师倾国之色的《一丛花》来,便仿佛如梦似幻了。

    “年来今夜见师师,双颊酒红滋。疏帘半卷微灯外,露华上、烟袅凉口。

    簪髻乱抛,偎人不起,弹泪唱新词。

    佳期谁料久参差,愁绪暗萦丝。相应妙舞清歌夜,又还对、秋色嗟咨。

    惟有画楼,当时明月,两处照相思。”

    而那个作了这首浪漫婉约之情词的作者,便是坐在李师师的身边的秦少游。

    赵頵走上主席台,开始介绍这次厨艺的大背景,大堂里众位看客见比试马上就要开始,也纷纷静了下来,目光齐刷刷的射向了王爷。

    王爷好像十分享受这份关注,介绍起两位参赛者来连嗓音都提高了一个八度。

    魏财年纪更长一些,他又是这次厨艺比试的挑战者,所以首先介绍了他的厨行生涯。

    杨怀仁竖着耳朵想听听魏老儿到底有多么牛,却听到王爷话里话外都是赞美他魏家自太祖开国以来,魏老儿的祖宗们是如何艰难创业,最后留给子孙们多么大一份家业,魏家正店名满京城,全是魏家祖宗们的功劳。

    杨怀仁觉得赵頵这么讥讽魏财,虽然是有心偏向他,只不过赵頵明里赞扬人家祖宗,对于魏老儿这一代却只字未提,暗地里是说魏老儿没多大本事,只会吃祖宗老本一样。

    话说的这么直白,是不是有点不给人家面子?杨怀仁恨不得冲上去锤他一顿,守着这么多人,瞎说啥实话?

    魏老儿从另一间厨房走出来,脸上虽然一副笑脸摆手向在座的观众们致意,心里说不定恨透了王爷和杨怀仁。

    他在右手边的操作台站定,做样子轻咳了几声,“小老儿今日身体欠佳,但是我魏财保证今日一定为大家献上一份最美味的鮓。”

    魏老儿说罢叉手站立,闭目扮作了庙宇里的泥菩萨,入定了一般。

    等王爷介绍杨怀仁,差点让杨怀仁一跟头栽倒在地上。

    什么杨怀仁自幼便从师什么仙山的一个二百多岁的老神仙修习厨艺的最高法门,没用十年工夫就已经小有所成。

    什么杨怀仁做的牛肉面冠绝京城,难能可贵的是他无私贡献出了制作牛肉面的秘方给十三家有实力的酒楼,如今牛肉面已经名满九州。

    最后赵頵直接给杨怀仁私自封了个“少年厨神”的名头,说得他真是天上有地下无的,若是没见过杨怀仁的人,说不定把这么个“大神”塑成了泥像放自家的厨房里供起来。

    下面好事的看客们,其实大多没见过杨怀仁的真人,但是却听说过他的名头,吃过他家随园的牛肉面。

    单凭天下第一面的名头,众人觉得杨怀仁年纪轻轻能有如此的厨艺水平,确实算的上是少年一辈中的厨神。

    至于杨怀仁师从一个二百多岁的老神仙这种带有神话色彩的故事,若是后世,一定会把这个讲故事的人当做一个大骗子。

    可眼下是大宋朝,这样的故事似乎很有读者市场,先不管这位老神仙的厨艺会怎么出神入化,单单凭着他能活上二百多岁,就值得不少人心里盘算着事后打听打听。

    若是能有缘找到这位神仙的所在,花上些钱财给老神仙盖个什么庙宇或道观,老神仙一高兴,赏下个什么长命百岁的仙丹来,也说不定呢。

    再联想起前几日房间传的沸沸扬扬的故事,看客们更是对这次的厨艺比试充满了期待。

    杨怀仁微笑着走上前来,偷偷朝着台上嘴里跑火车的王爷睨了一眼,心道你不光嘴巴够大,胆子也不小,神仙的事情都敢编排,你咋不说你见过外星人呢?

    你是王爷,吹牛不用上税,可这种事你当做笑话一样天花乱坠似的说出来,你说完了抬……走人一了百了,大堂里坐着的都是些不差钱的主,谁不想着比别人多活个几十年?

    别人心里一定认为堂堂王爷说的话,一定是做的了准的,到时候人家要找神仙,还是找我杨怀仁来要人,可我又上哪去找个二百岁的老头来交给人家呢?

    杨怀仁愁眉苦脸,忧心忡忡的走到主席台左手边的操作台站定。

    他不像魏财那样说些什么比赛宣言,而是先谦恭的对台上十位评判和在座的观众们转着圈行了一遍礼,才朗声说道:

    “小生只不过会做一碗牛肉面罢了,轮厨艺,东京城里藏龙卧虎,小生实在不敢装大,所以少年厨神一说,小生实在担当不起。

    今日的厨艺比试,是做一道以鮓为主料的菜式,众所周知,这道鮓是魏家正店的招牌菜式,小生并不擅长,但既然站在这里,就尽心尽力做一道菜让大家尝尝,大家吃了开心就好,其他的都不重要。”

    杨怀仁说罢,归雁楼的大堂里响起了一片叫好之声。魏财这才睁开眼睛,阴森的目光看着杨怀仁,好像在说,“你小子装什么大尾巴狼呢,大家都是为了钱财。便再教你得意片刻,过会儿便让你名声扫地。”

    参赛的两人各就各位,王爷宣布了比赛规则。

    两个参赛者,以半个时辰为限,每人做一道以鮓为食材的菜式,要做十二人份。

    十份给十位评判评辩,一份给王爷品尝,另外还有一份,是给两位参赛者互相交换品尝。

    规则宣布完毕,台下一个内侍递给嘉王爷一个精致的沙漏,赵頵先把沙漏给所有人展示了一下,然后把沙漏翻转过来放在主位的桌子正中,第一粒白色的细沙从上边滑落出来的时候,比赛算是正是开始了。

第100章:厨艺对决(二)

    期待已久的厨艺比试正式开始!

    魏财伸手拿起他准备好的鮓准备开始制作,抬眼瞧见杨怀仁依旧背着手眯着眼,似乎正看向他这边,没有半点要开动的意思。

    他忍不住心里疑惑,这小子不抓紧时间开动,老往我这边看是什么意思?

    魏财一时糊涂了,也收回了自己的手,也闭起眼睛站立不动。他绞尽脑汁想弄清楚杨怀仁又打了什么鬼主意。

    于是归雁楼厨艺比试现场出现了奇怪的一幕,沙漏里的细沙在一点点的滑落,时间也随着每一粒砂砾的落下而不停的流逝,唯独两个参加比试的人,谁也没有要开始的意思,仿佛没事人一样闭着眼睛站在原地纹丝不动。

    在场所有人都傻了,这是干嘛呢?观众们也大惑不解,不断有人开始焦急的小声议论起来。

    赵煦却觉得这比试有意思了,小声向苏桂问道:“喂,苏桂,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苏桂歪着嘴想了一下,一脸懵比的摇摇头表示他也搞不清楚状况。

    赵煦身边另一桌上坐着的一个深蓝缎子衣袍纨绔子弟模样的人,装出一副自己了解内情的样子,笑嘻嘻的跟赵煦显摆道:“徐老弟,看不懂了吧?”

    赵煦点点头,“怎么,这位仁兄知道原因?还望不吝赐教。”

    蓝缎子纨绔得意的说道:“徐老弟可见过江湖中人比武?这江湖中的好汉之间若要是比试武艺分个高下,都是有规矩的。

    武林中人讲究个辈分,所以先不管武艺如何,自认辈分高的那个人,比武的时候自然会谦让辈分低的另一位,让他先出招。

    等辈分低的小辈出完了三招,自己才会出招,这是规矩,省的将来有人说自己仗着辈分高欺负小辈。”

    赵煦恍然大悟,原来还有这种规矩,自己这趟出宫,不但能欣赏精彩的厨艺比试,还能学到些民间的小知识,顿感真是不虚此行。

    蓝缎子纨绔旁边另一位富家模样的老者也凑过来说道:“除此之外,还有别的原因哩。”

    “哦?”

    赵煦和蓝缎子纨绔一口同声问道:“敢问这位老伯,还有什么原因?”

    富家老头捋着胡子装出一副知识丰富、满腹经纶的样子答道:“虽然场上的两个人比试的是厨艺,但是真正上了场,就绝不是纯粹比拼厨艺高低那么简单。

    首先先看两个人的气势,这时候谁先着急开始动手,就显得他信心不足,无异于先输了一阵。

    你看杨小官人,虽然他年纪小,心智上来说,似乎比年过花甲的魏财更高呢,这么大场面,竟能如此气定神闲,看来神仙徒弟一说,并非王爷信口开河。

    不过魏财似乎早有准备,也不会束手就擒,今天的比试有看头喽……”

    周围的人听了他们几个的谈话,也装作自己很内行的样子给别人分析了起来。

    下面观众交头接耳地传着他们的故事,主席台上边的十位评判不好相互之间窃窃私语失了体面,心里虽然没搞明白杨怀仁和魏财这是唱的哪一出,却依然装作很镇定的样子点头表示对两个人的赞同,似乎他早已看穿了一切。

    李师师紧蹙峨眉,显得更加美丽动人,她求助似的眼神看了看身边的秦少游,却发现秦大才子也是迷惑的左手抠右手,右手又抠左手,弄不懂他在搞什么东西。

    比起几位大才子来,蔡京这老家伙就显得油滑了,他同样搞不明白,索性就闭起眼睛学菩萨入定,比起其他几位评判来,就他的样子显得他似乎早已了然于胸,让人觉得他见多识广,高深莫测。

    其实杨怀仁之所以不动,并非他们所想的任何理由,唯一的原因,就是他困了。

    平时他就习惯了吃过午饭要午睡一会,特别是来到大宋之后。

    随园每天天刚亮就开始发签子,为了不让客人们等待的太久,随园的午市开的早,结束的时辰也跟着提前。

    正常午时时分,别人家酒楼正是忙活的时候,随园的牛肉面已经售完了限定的数量,早早的就休市歇业。

    杨怀仁也习惯了休市后回家里后园午休。今天的比试等着观众入场等的太久,已经午时两刻了才开始,而这个时间,正是他睡虫活动的时候。

    杨怀仁已经控制不住自己,生物钟操纵着他的大脑强制进入了休息状态。

    半个时辰的时间,对于做一道菜来说,说短不短,说长不长。羊乐天见五分之一的比赛限时已经过去,师父还在闭目养神,急的想上前唤醒师父。

    等杨怀仁有节奏的呼噜声想起来的时候,归雁楼的华丽的大堂里似乎阴云密布,闷雷滚滚,一套连环闪电风暴把所有人雷得那叫一个外酥里嫩。

    嘉王爷差点被这天雷劈得从座位上摔到地上,却依然紧紧扶住了面前方桌,努力平复了心情才心道,杨怀仁这小子站着都能睡得打起呼噜来,真是天下间难得一见的人才!

    魏财恼怒的看着杨怀仁,这么重要的事情他竟然能当着这么多人面前自己睡觉,真是太不把他放在眼里了。

    魏财自己知道自己年纪大,论体力肯定不如年轻的杨怀仁,又莫名其妙误以为他有什么鬼把戏浪费了大量时间,这时也顾不得什么规矩了,撸起袖子忙活起来。

    杨怀仁长大了嘴巴打了一个长长的哈欠,转转脑袋舒展了一下腰身,忽然发现他不是在家里的后园里午睡,才想起正在归雁楼厨艺比试的现场。

    看着观众们一个个的惊呆了的表情,心里觉得不好意思,忙又转着圈重新给所有人施礼表示抱歉。

    表达完了歉意,杨怀仁也暗自给自己找借口推脱,谁叫哥有真材实料呢,有本事的人,就是这么任性。

    等他看到对面魏财已经忙活起来,才慢慢悠悠的开始动手操作。

    杨怀仁先是把徒弟们背过来小箱子一一摆在面前,然后挨个把箱子里藏着的神秘材料取了出来。

第101章:厨艺对决(三)

    观众们早对杨怀仁的神秘小木箱子里装的什么东西期盼已久,看到他开始打开箱子往外取东西,纷纷伸长了脖子支着脑袋向他看了过来。

    第一个箱子里边取出来的,自然是杨怀仁事先用随园“酒池”里的锦鲤腌制好的鮓,刚一取出来,这些腌鱼还带这些发酵的酸臭味道。

    第二个箱子里边取出来的,是洁白如玉的当年新米。

    周围的观众突然发出一声惊呼,杨怀仁和魏财几乎同时抬起头来,看向对方,以为是对方拿出了什么奇怪的食材。

    当两人看到对方面前的相同的食材的时候,心里都意识到原来两人要做的竟然是同一道菜。

    观众们惊讶于两人的不谋而合,心里感叹今天的比试真是越来越好看。

    假如两人做的菜式不同,那么评判无论选择谁的菜胜出,都还可以从两种菜式不同的制作手艺,成品不同的味道,外形和气味来作为标准,分出个高低。

    但是若果两个人用同一道菜比试,就更直接和简单了,同样的菜,谁做的更好吃,谁便胜出,用现代的流行词语来说,就是两人怼上了,或者说的更直白一点,叫刚正面。

    评判们心中有了数,对于他们来说,对于这样的比试,参赛者对于鮓的认识首先就处于同一起跑线上。

    鮓作为最朴实最简单的民间食物,多么华丽的刀工也好,手艺也罢,并不能改变食材本身最原始的味道。

    反而过多的,繁琐的制作手法,会因为制作过程的复杂或者添加了不合食材的味料,影响了食材的原汁原味。

    鮓只需要简单蒸熟,然后放到香喷喷的米饭上,便是最简单,最纯粹,也是最美味的吃法了。

    魏财忍不住心中一凛,不觉打了个冷战。他觉得他起初确实低估了杨怀仁这小子。

    他原本认为,像杨怀仁这种少年成名的厨子,特别是在这种大场面之下,会因为年少气盛,为了早日扬名立万,他会用尽办法展示他做菜的精湛手法。

    而正是因为过多的花哨的制作手法,并不能提升鮓这种食材的味道,反而会因为过多的加工,影响了鮓那种单纯鲜鱼发酵的特殊风味。

    既然杨怀仁能懂得对于鮓来说,最简单的制作方法便是最美味的道理,那么同样的制作方法下,就难以和他分出个高低了。

    不过魏老儿的惊讶转瞬间就消失了,他下意识的摸了摸自己胸口里的东西,长舒了一口气,心道幸亏他还有祖宗传下来了秘法,也就是他今日准备拿出来战胜杨怀仁的那个杀手锏。

    他相信这个杀手锏一出,只要是做鮓,别说是杨怀仁这个年轻后生,就算南北两位厨神同时出场,也不会是他的对手。

    杨怀仁这边倒是不露声色,他心里早猜到魏老儿会好他做同样的菜式,他魏家百余年的名声,最出名的就是一道鮓,如果连鮓最好吃的做法都不知道,那才真叫出了鬼呢。

    两边开始先对鮓进行精细的加工,虽然加工的目的都是去除鮓里的乱刺,让食客不会因此而影响了口感,但是两个人所用的刀具和手法就不尽相同了。

    魏老儿这边用了是传统的片刀,不过比正常切菜用的片刀小了一号,一看就是特别制作的一种切鮓的用刀。

    而杨怀仁手里的刀具,就更是新鲜了,所有的观众,包括台上十位评判,都不曾见过。

    那把钢刀长一尺有余,刃长也有八寸。整个刀身细薄修长,像极了柳叶儿。最出奇的是这把长刃整个前刃一片明晃晃的银色,在明光照射下反射出透人心魄的寒光。

    魏老儿手中的片刀虽然看着特殊,但是用起来和普通的菜刀并无二致,需要前后拉锯才把鮓的肉和骨刺分开。

    而杨怀仁手中的长刃从刀腹切入鮓,看上去只需轻轻向后拉动,刀刃便深深切入鱼肉之中,只需要手腕轻轻翻转,从新推出去,鱼肉和骨刺便轻松被长刃分开了,可见这把奇怪的刀刃的锋利程度,绝非一般的菜刀可以比拟。

    魏老儿这边才处理了三四份,杨怀仁这边十二份鮓已经处理好了。

    杨怀仁开了火,起了锅,锅中倒入清水,把笼屉中铺了一层葱段,把处理好的鮓放在葱段之上,然后又切了些姜片,覆盖在码放好的葱段之上。

    魏老儿这边的做法也是相同,葱姜的味道,并不会强烈到喧宾夺主,抢了鮓的原有的鲜味,反而会中和腌鱼发酵产生的异味并去除腌鱼本有的鱼腥味。

    评判们看到这里,除了杨怀仁使用了他独有的刀具和手法去除鱼刺,让他更快一步之外,觉得两个人对于鮓的处理都没有任何问题。

    当杨怀仁打开第三个和第四个小箱子的时候,观众里又发出了惊叹之声。

    杨怀仁的第三个箱子里取出来的是一个酒坛,只不过等他打开坛子的时候,坛里装的却并不是大家想当然的随园春美酒,而是一坛散发着扑鼻鲜香的透明如水清汤。

    而第四个小箱子里边取出来的,竟然是新鲜的荷叶。

    民间用荷叶包裹米饭蒸制米饭的做法,由来久之,只不过东京城里的荷花池不多,杨怀仁取出的荷叶还是都是散发着嫩绿的新叶,就更让他们稀奇了。

    杨怀仁先把事先熬制的鲜亮的鸡汤倒入另一个锅中,同样开火上了笼屉,等鸡汤烧开,他的荷叶包饭也制作完毕,放入了笼屉之中蒸制。

    魏财事事都比杨怀仁慢上一步,让老头心里略微显得有些焦躁不安。虽然他也早早准备了荷叶作为保证胜出的一大筹码。

    让他没想到的是,杨怀仁竟然也做了同样的准备,而且他的荷叶似乎更新鲜,这让魏老儿开始心情紧张,又一次摸了摸怀里的东西,豆大的汗珠从他脸上滴落下来。

    魏财强压住心中慌乱,也弄好了他的荷叶包饭,比起魏老儿的不安情绪来,杨怀仁这边倒是做的井井有条,泰然自若。

第102章:厨艺对决(四)

    杨怀仁精彩的手艺让观众看得大呼过瘾,但是有些人开始心里犯嘀咕,杨怀仁来的时候明明带了六个箱子,怎么菜都快做完了,才用了四个箱子里的东西?

    难不成还有什么绝妙的东西没有拿出来?人人都期待着杨怀仁打开剩余两个木箱的那一刻早点到来。

    魏老儿这边,他一边仔细盯着笼屉,小心着火候,却一直不能安下心来。他忍住不去看杨怀仁面前桌上还有两个并没有打开的木箱,却控制不住内心的恐慌。

    但是有个信念仍然在支撑着他,他魏家祖宗百年以来传承下来的秘密,如今只有他自己知道,甚至他两个儿子都不知内情。

    在魏老儿心里,这个秘密只有他闭眼前才肯传给他的儿子的。

    如果外人有谁知道这样的秘密,估计早就凭借着它发财了,既然世面上他没见过有这样的人,那么就说明这个秘密仍旧只有他魏家知道。

    他还清楚的记得当年他爹临死前传给他这个秘密的时候,吊着最后一口气对他千叮咛万嘱咐,让他切记除非是魏家正店生死存亡之际,否则这个秘密是绝对不可以出来用的。

    之前因为和杨怀仁之间的官司,加上嘉王爷突然出现,两个人从他那里白白讹走了近十万贯钱,这让贪财的魏老儿心痛不已。

    自从立下了这次厨艺比试的赌约,魏财就想好了,这个家族的秘密,他决定拿出来用一次,哪怕是为两个不争气的儿子赚下一大笔钱呢。

    就算他将来离开人世,到了九泉之下见了列祖列宗,也好有个交代。

    他尽力让自己平静下来,魏财对他魏家的祖宗这样家传之秘绝对的有自信,杨怀仁即便真的厨艺高过他不少,也不可能战胜藏在他怀里那个杀手锏。

    趁着两个灶上笼屉里米饭和鮓慢慢被蒸熟的空闲里,杨怀仁打开了第五个木箱。

    等他取出来,观众们倒没显得多么大惊小怪。原来杨怀仁取出来的是一包绿茶和一包糖霜。

    江南的绿茶虽然也金贵,但是今天在场的人,随便提溜出一个来都是家财万贯的,其中不少人平时也常饮用绿茶。

    糖霜就更普通了,随便一家杂货铺子都有的卖。杨怀仁不管旁人的目光,冲了一大壶绿茶,又在茶水中加入了大量的糖霜,才又等待茶叶被泡开。

    赵煦看到杨怀仁竟悠闲的冲了壶茶,“噗”的笑出声来。

    他对身边的苏桂说道:“这个杨怀仁,真是有意思,换了别人参加这样的比试,少不了要情绪紧张,反倒他还有心思抽空喝茶,有意思,有意思……”

    苏桂看到官家今天第一次笑了出来,心里松了一口气,官家终于忘记了宫里的烦恼,看来这次出宫真是出对了,自忖他在官家心目中的位置又提高了不少。

    “是啊,官……官人,有点本事的人咱家见得多了,就属他最能摆谱。要喝茶唤人给他斟一碗就是,他偏要自带,难不成偌大个归雁楼,还缺他一碗茶水吗?”

    众人不知道杨怀仁冲了一壶茶水何意,大多也是简单的认为他是个爱茶之人,随身携带自己喜好的口味的茶叶罢了,倒也没联想到跟厨艺比试有多少关系。

    但是杨怀仁冲完了茶,却并没有自己喝,而是等待茶水的颜色渐渐变成了黄绿色,便把茶水过滤出茶叶后,倒入了一个小铜盆之中。

    接着他又取来一个大木盆,吩咐一个小厮往里边倒入了清水,把盛着茶水的小铜盆小心的放到了大木盆的之中。

    然后他打开了第六个箱子,从箱子里取出了一个神秘的小纸包。

    众位看客看不清楚小包里究竟包了什么特别的东西,只是看到杨怀仁小心翼翼的揭开了纸包,用一个精致的小木勺不断盛了些白色半透明的粉末,缓缓地撒入了刚才倒入了大木盆之中。

    惊人的一幕忽然出现了,大木盆中原本平静的清水,在加入了粉末之后,忽然之间热气腾腾,沸腾了似的翻滚起来。

    没多久的工夫,热气又逐渐消失了,而盆中清水开始凝结,渐渐的竟全部凝结成了冰!

    而大木盆上边的铜盆之中,茶水也不冒热气了,水面表层也渐渐开始凝结,众人睁大了眼睛再去看时,茶水的表面也已经结出了一层薄冰。

    围观的众人惊骇不已,有几个离的近看了个清楚的人不顾仪态的惊呼起来,“滴水成冰!杨怀仁会仙术,他能够滴水成冰!”

    归雁楼的大堂里出现了短暂的混乱,平时自命不凡的贵人们也开始争先恐后站起身来向那两个盆中望去,要见识见识这传说中的滴水成冰的法术。

    混乱之后,所有人觉得今日大开眼界,又去寻思着王爷开始讲的那个故事。

    如此看来杨怀仁真的是拜了个神仙师父,要不然他怎么会滴水成冰的仙法?那个小纸包里包着的神秘粉末,一定是他师父给他的仙药!

    杨怀仁见他们惊诧的匪夷所思的样子,不禁嗤鼻一笑。

    高纯度的硝石遇水,在溶解的过程中吸收大量的热量,导致水急速降温而结冰的现象,是他后世上初中的时候,化学试验课上就玩烂了的游戏,没想到竟惹得大宋百姓把这件事当做仙法来看,想想觉得好笑。

    五位东京城饮食商会里抽签选出来的评判之中,恰好有一位是依靠经营冰饮子店铺起家的评判。

    他自然知道这不是什么仙法,而是一种不为人知的正常的自然现象。

    这种制冰之法,早在唐末就有方士记载,到了宋朝,便有人使用这个方法制冰,但这些人大都是做冰饮子这个行业,这个方法也是行业内的秘密,不会示之与人,更不会四处散播。

    所以他虽然明白,却不好说破,不然人人都学会了这种简单的制冰之法,他家的买卖也不用做了。

    赵煦坐在角落里,视线被前边好多人挡住,没有亲眼看到滴水成冰这神奇的一幕,只好懊悔他错过了见证杨怀仁施展仙法的一刻。

    而方才还在数落杨怀仁的苏桂,这下也不敢言语了。

    换了个平常的厨子,凭他苏桂官家身边贴身侍应的身份,还不用放在眼里,可是想到杨怀仁是个会仙法的神仙弟子,他就绝不敢招惹了。

第103章:厨艺对决(五)

    杨怀仁只不过是做了一盆冰镇绿茶,为后边的评判做准备。

    沙漏里的砂砾已经落的差不多了,只剩下最后十分之一。

    杨怀仁这边的蒸笼里的米饭和鮓都蒸熟了,已经开始取出来码盘,魏财这边比他晚上锅一会儿,所以还要稍等,这让魏财急的不时看向桌上的沙漏。

    后世的厨艺教学中,除了对食物味道的要求之外,对整个成品菜式的美观程度也有很大的要求,甚至连盛放菜品所用的器具也有很大的讲究。

    杨怀仁受了这样的影响,自然更是对自己的菜当做一样作品一样精益求精。

    他的盛饭用的小瓷盘是特意准备的,这也是他对青莲帮提出的要求。

    兰若心起初没当回事,只是按照杨怀仁说的,派了人去颍昌府汝州特地定制了一些瓷盘。

    如果她今日能见到杨怀仁码放完了之后的这道鮓加米饭的样子,一定也会像在场的二百位看客一样惊呼这道原本普通的菜式,原来可以有这么优美动人的外观。

    天青色的瓷盘上先码上一团米饭,小山似的洁白而反射着油亮光彩的米饭上边,再放上一块蒸熟了变成灰黑色的鮓,最后,杨怀仁从怀里掏出一个小瓷瓶,用干净的毛笔沾了瓷瓶中的红色液体,在鮓和它周围轻刷了一层。

    整个成品看起来,仿佛一道菜,便是一座仙境,让人无法不联想到碧水环绕之间,一座玉坐的山峦之上,有一座红瓦灰墙的庙宇。

    大家正迷惑杨怀仁往鮓上刷了什么东西,观众之中突然又有人惊叫了一声。

    现在所有人感叹今日归雁楼的厨艺大对决真是精彩绝伦,两位参赛者从一开始做同一样菜式,中间对食材的处理和制作方法,都惊人的相似,直至最后上菜前的一刻,最后一道工序都不谋而合。

    杨怀仁被观众们一惊一乍的已经不怎么在意,可当他看到魏财同样从怀里取出一个类似的瓷瓶,正往他的鮓上涂抹了一层深红色的酱汁的时候,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偶的个神啊,这这这,这怎么可能?!

    杨怀仁讶异的差点喊出声来,他终于明白魏老儿的杀手锏是什么了,单单从样子上看,他那个瓶子里装的,就是辣椒酱!

    这完全不科学啊!杨怀仁心道,辣椒原产美洲,自十五世纪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才把辣椒这个新物种带回了欧洲。

    之后又过了一百余年,才有荷兰人带到了亚洲,在吕宋种植,辣椒这样现代人最常用的调味蔬菜才算引入了亚洲。

    直到明末清初,辣椒才由海陆传入中国,直到十八世纪,才算正式上了中国人的餐桌。

    而现在是宋朝,杨怀仁的辣椒是他无法解释的穿越过程中带过来的,如果这么说起来,魏老儿的辣椒是从哪儿来的?难不成这老小子也是穿越来的不成?

    杨怀仁有些恍惚了,厨艺比试的胜负已经抛在了脑后,他急切的想知道魏老儿的辣椒是从哪里来的,而魏财又是什么神秘的身份。

    杨怀仁心里想了很多种可能,都无法解释,眼看着沙漏立的细沙马上就要落没,他只好机械的把每一盘码盘完毕的鮓放入托盘中,又在每一个托盘里放了一杯冰镇绿茶。

    魏老儿怕时间不够,只顾着专心码放他的鮓,到了最后才拿出了祖传的秘制调料,涂抹在鮓上。

    一切做了之后,才长出一口气,掏出手帕擦拭了满脸的汗水,他感觉他所有的体力都用光了,他这道菜,用尽了他所有的气力,施展了他所有的厨艺,连魏家不传之秘的杀手锏都请出来了,他不相信杨怀仁还能战胜他。

    当他看到杨怀仁制作完成的鮓上,同样又一层红色的不知道什么调味料的时候,他比杨怀仁还要吃惊,浑身的血液似乎都停止了流动,三魂六魄都要出窍了一般。

    这不可能!

    魏财不敢相信,这样调味料他从不曾展示过,而且原料极其难得,他无法相信杨怀仁会有这样的能耐。

    归雁楼的小侍应同样把作为互相交换品尝的两道鮓端到了两人面前,杨怀仁和魏财仔细观察着对方做的鮓,发现两人用的同样是红色的那样特别的调味料也不尽相同。

    杨怀仁用的是红油,而魏财用的颜色更深一些的红色的酱料。

    凑近了使劲闻了闻,味道上有所相似,却又不完全相同,两个人都迷惑的看着对方,不知道对方分别用的什么原料制作的这样最后的调味料。

    两道鮓同时放到了十位评判和王爷面前。王爷虽然是这次活动的发起者和主办者,却不是评判,看着眼前的美味只好先忍着馋虫的迫害,等着评判们先品尝。

    一位来自京城饮食商会的胖胖的评判,摸着自己的大肚子笑道:“今日真是有口福,首先感谢两位大厨给我们带来的这道美味。

    在我们厨行里,做一道菜,讲究色香味俱全。首先便是观色。

    两道菜基本上可以说用了同样的原料,所以码盘的样式也相仿,只不过所用的盛具不同。

    杨大厨用了汝窑天青瓷的瓷盘打底,的确有新意,不过魏大厨用了朴实又简单的白瓷盘打底,更凸显了这道鮓简单纯朴的意境。”

    魏老儿听了这话,心里直赞他这个老哥们够意思,他在饮食商会经营了许多年,总算没有白费,这点面子他还是有的。

    杨怀仁听了却只能苦笑,早先担心的事情如今还是发生了,如果魏老儿真的同样有辣椒,那么只要两个人做的鮓味道差异不至于太大,那么人家苦心维系了多年的饮食商会里的老关系,总会多多少少偏向他一些。

    而且自古以来中国人就讲究敬老,换了其他人,如果两个人做的同一道菜式味道上真的差不太多,那么在取舍的时候,自然会认为年轻人还有更多的时间,而主观的倾向了年长的一位。

    一直没有说过话的李师师忽然淡淡的说道:“这位评判说的有理,只不过您起先讲色香味俱全的道理,那么杨大厨用了天青瓷的精致瓷盘作为盛具,不是更色彩充实,更能通过美观的外形诱发人们对一道菜的食YU吗?

    要说意境,杨大厨这一盘仿佛让人置身云雾环绕的青山碧水之间呢。”

第104章:魏财要逆转?

    李师师说完,各位评判微笑着点头表示了对大美女的赞同,只有胖评判被她把话说到了脸上,只好讪讪的也跟着笑了笑,脸色自然好不到哪儿去,比哭还难看。

    秦少游仰慕李师师已久,既然李师师这么说了,他自然要发声表示附和。

    “的确如师师小姐所说,杨大厨的一道菜,竟是做的巧妙到让人感受到这道菜里的诗情画意,真是独具匠心。”

    他两位师兄都是雅人,看到一道菜这么美观,也纷纷表示师兄说的好。

    杨怀仁听了心中得意,还是人家几位才子和李师师这位佳人识货,能说出这样的话来,一听就是文化人。

    胖评判被对面的几个才子驳了面子,气呼呼的满脸通红,再也说不下去了。

    他旁边的另一位大厨出身的掌柜看他样子尴尬,只好出来帮他解围道:“这道鮓正是趁着热吃最好,凉了就不好吃了,不如诸位评判先尝尝再做论断。”

    侍应们为主席台上的王爷和十位评判各上了一小碗清水放到他们面前。

    评判们端起面前的清水,含到嘴里漱了漱口,又重新吐回到小碗里,侍应们又重新上来把那碗漱口水撤走。

    杨怀仁见诸位评判对待尝菜这件事这么隆重,更加仔细关注着评判们的一举一动,忽然发现扯下来的漱口水里,蔡京那一碗,偏偏比另外的十碗水少了半碗。

    杨怀仁本来刚刚绷紧的神经又放松下来,使劲憋着嘴不让自己笑出声来,看来蔡京蔡大人是很的口渴了。

    蔡京出了这么个丑,自己意识到的时候发觉好像没有人注意,依旧一副安然自若的样子,这样一来他也更谨慎了,开始斜着眼瞧身边的晁补之的动作,生怕他再闹出什么笑话。

    两份同样的菜式摆在面前,评判们却一同先取了魏财那份摆到面前。

    原来这也是有讲究的,这个讲究倒是跟赵煦旁边那位蓝缎子纨绔的说法有了些关系。

    江湖中人比武的时候,若是同辈之间,自然没有这些讲究,但是如果两个比武之人辈分不同,年长的前辈自然要先承让三招。

    而比试厨艺,评判们为了表示对年长的一方的最终,会先试吃他做的那一份。

    李师师作为唯一的女性评判,举止上比起其他男评判来,就更是温文尔雅,别人都是用筷子把那块鮓一份为二,先单独试吃鮓,然后再把另一半捣碎掺到米饭中,和着米饭再尝一次。

    而她则是小巧的用筷子把蒸熟的已经软糯的鮓夹下饭粒大小的一点,轻轻夹起来,缓缓地放到舌尖上。

    台下观众里不少人都仰慕李师师的美色,更是关注她的一举一动,看到她微张樱桃小口的迷人吃相,忍不住迷恋她吃东西的样子都这么优美,无不心生温柔,周身愉悦。

    当杨怀仁看到评判们吃过了魏财的那道鮓露出惊异的表情的时候,他就知道魏财这样杀手锏,虽然闻起来绝对和他的辣椒不同,但是当这样酱料和鮓混合在一起的时候,一定是非常的美味了。

    一位餐饮业商会的白胡子评判似乎很享受这种味道,他边砸吧着嘴边称赞道:“老夫在厨行里混迹多年,自然知道魏家正店的鮓是京城里最好的,平日里也经常去魏老兄家的店里去光顾。

    鮓这种食材,无论是煎还是烤,或者拿来配上时鲜蔬菜炖豆腐,都已经是美味了,而最简单的清蒸,然后配合新鲜收获的新米蒸成的米饭,竟才是鮓最美味最道地的吃法。”

    黄庭坚这边也发话了,“确实如这位掌柜所言,魏大厨这道鮓,乃是使用夏末时节的黄河鲤鱼腌制而成。

    夏末黄河中游短短两月的雨季,让黄河流量大增,同时,流量的增加使水流变得猛烈,而河鲤在水流中逆流而上的过程中,使得鱼肉更加强韧而富有质感,吃起来也更有嚼头,口感甚好。”

    连李师师也忍不住赞叹道:“魏大厨这道鮓不仅选材考究,魏家正店独门的腌制方法更是让鱼肉在腌制过程中转变出一种特殊的味道。

    特别是今天魏大厨使用了一种新的调味酱料,略带辛辣之味,却跟鮓的鲜香之味契合的恰到好处,让人胃口大开。”

    另外几位也表达了各自的看法,虽然角度和着眼点不同,但是总结的来说,可以归结为一句话,那就是“这是我第一次吃到这么好吃的鮓”。

    台下面观众们看着台上评判吃的津津有味,说的头头是道,嘴巴里早已是口水横流,可只能眼巴巴的看着,心中对台上的评判们那叫一个羡慕嫉妒恨。

    魏财方才还有些担心,等评判们一致给出了这么高的评价之后,他渐渐放心下来,琢磨着他本就该知道他魏家祖宗传下来的绝密,自然就是配合鮓最完美的配料。

    而杨怀仁最后摸上的红油,可能也是一种他自己开发的混合调味料,虽然闻起来跟他秘密酱料有些类似的气味,那可能是使用了一些常见的香辛料而已。

    只不过他毕竟刚刚踏入厨行不久,在添加调味料的味道的调制上,正是因为年轻,功夫不到家,所以他配置的红油调料,闻起来略有些呛鼻的意思。

    所以魏老儿认定,即便杨怀仁懂得添加调味料来配合鮓的鲜味,就算他天赋异禀,也不可能比的了他家祖宗几代人精心研制出的调味酱这种群体智慧。

    等评判们品尝完了魏财的鮓,王爷才开始品尝,等他吃到嘴里,也觉得魏财家的这道鮓的盛名,确实名不虚传,心里暗暗为杨怀仁担心,脸上开始露出了些许忧色。

    杨怀仁也可以试吃魏财的鮓了,他最关心的便是涂抹在鮓上那一些深红色的酱料,所以他并不急于去吃他做的鮓,而是直接用舌头舔了舔那点酱料。

    酱料触碰到他舌尖的时候,给了他一种熟悉又陌生的感觉,这酱料的确有辣味,可这种辣味跟辣椒的那种辣味还有些许不同,虽然酱料里边还加入其它几位香辛料配合,但是闭起眼睛来细细品尝之下,却能尝到它微微带着些难以察觉的苦涩。

第105章:辣味是怎么来的

    杨怀仁疑惑的抬头看看台上的评判们,除了蔡京是个外行之外,剩下的九人,包括美女李师师在内,按说都是开封府有名的美食家。

    那一丝丝苦涩之味虽然很难察觉,但是并非就完全吃不出来。而他们对魏老儿的鮓意见一致的赞不绝口,难道?

    杨怀仁不敢想,也想不出原因来。

    嘉王赵頵不可能坑他,这一点杨怀仁可以肯定,对于赵頵王爷的身份来说,想要对付他一个小小厨子,根本不用绕这么一个大圈,而且他们俩的利益是联系在一起的。

    那么还有谁呢?

    杨怀仁疑惑的看着魏财的鮓,忽然想起一件事,他从新把鮓叉碎了混合了米饭再吃了一口。

    这一次他便尝不出那丝丝的苦涩了。杨怀仁心中大定,他弄懂了其中的奥秘。

    魏财祖传的调味酱料,使用了一种口味上类似于辣味的特殊材料,但是因为它不是辣椒,所以还带着一些神秘食材原有的苦涩之味。

    如果单单去尝调味的酱料,像评判们这种对于味觉很敏感的人,自然会尝出那点苦涩,不过调味酱中又加入了其他几味香辛料,当酱料添加到鮓上,然后和鮓的那种发酵的特殊味道相结合,便中和了那点苦涩的味道。

    所以,杨怀仁只是虚惊一场,并不是评判们作假,而是魏老儿的祖宗们,确实像王爷开场时夸赞的那样,在味道的调和上,有让人佩服的智慧。

    魏老儿今天做的鮓,确实像当初他在万花楼偷听到的那样,在现在这个年代是绝对的美味,只不过……

    杨怀仁心里,对这次比试的结果,开始有了答案。

    侍应们从新上了一碗清水,评判们也从新漱口,准备去尝试杨怀仁的作品。

    同样的菜式,评判们还是同样的吃法,只不过这一次,当十位评判把杨怀仁做的鮓放到嘴里的那一刻,露出了十分难受的表情。

    魏老儿斜眼瞧见了他们的这个表情,长舒一口气,他觉得他赢定了,如果杨怀仁的鮓好吃,评判们不可能一副搞怪的样子。

    所以魏老儿觉得现在发生的一切,没有出乎他的意料,杨怀仁还是欠缺些火候,换做别的菜式也许他还有机会,敢跟他比试鮓,实在是太自不量力了。

    评判的表情虽然看上去有些痛苦,但是他们中间却没有一个人放下手中的天青色小瓷盘,而是继续不断的把杨怀仁做的鮓,配合着米饭刨到了嘴里一通大嚼。

    场下的看客们弄不懂了,杨怀仁的鮓到底是好吃还是难吃,怎么评判们都一副痛苦的样子,却吃的停不了口呢?

    一时间众说纷纭,但是凭借他们再怎么有想象力,也不可能想到杨怀仁的辣子红油是个什么东西。

    魏财有祖宗传下来的神秘酱料做为杀手锏,杨怀仁有来自千年之后的辣椒来应对。

    中国传统里对味道的划分,分为五味,分别是酸、甜、苦、辣、咸。

    实际上,从人类味觉可以感受到的味道来说,这五位应该是酸甜苦咸,再加上鲜。

    只不过鲜这种味道,对于每个人的感受上来说,有很大的不同,甚至用已知的语言都无法准确的把鲜这种味道描述出来。

    所以有人曾经赞叹说鲜这种味道,出自五味之中,却超脱于五味之外。

    而辣椒在传入中国之前,辣味并不是指的辣椒的辣,而是指的中国古代的“辛”这种味道。

    现代科学研究证明,辣,其实并不是一种味道,也并不是靠我们的味觉感知器官舌头能尝到的。

    辣,是一种感觉,准确的说是一种刺痛感,来自于辣椒中含有的辣椒素。

    辣椒素是一种辣椒中特有的,无色无毒的腐蚀性的物质,辣椒这个物种,在进化中,为了防止它的果实和种子被动物吃掉而影响他的繁衍,通过几万年甚至更长久的时间,通过不断的进化和基因变异,自然合称的一种独特的物质。

    对于辣椒来说,它只不过是为了种族繁衍而进化出了产生辣椒素的功能,从没有想到正是因为这个功能,让辣椒成了如今百姓最喜欢的一种食物调味品。

    人们之所以喜欢食用辣椒,甚至很多人到了对它迷恋的程度,是因为辣椒素在接触到我们的口腔细胞时,会对口腔产生腐蚀作用而让我们感到一种灼烧的痛楚。

    人类的大脑的应对外来刺激的应激机制,让我们的脑垂体产生一种激素类的多肽,这种多肽刺激我们的大脑神经,让我们感到心情愉悦,来抵抗或抵消因为辣椒素灼伤我们的口腔细胞所带来的疼痛感。

    所以,我们便为了不断的感受这种愉悦的感觉,喜欢了上辣椒。

    很多特别钟情于辣椒的人,会在大量食用辣椒之后,感到非常爽,同时也会隐约感到头疼。这正是不断地刺激脑垂体,导致脑垂体分泌多肽过量而造成的。

    台上的王爷和十位评判,都觉得杨怀仁做的这道鮓,简直好吃到颠覆了他们以往对味道的认知。

    火候恰到好处的米饭,本就有丰满的新鲜稻米甜香,又带着淡淡的荷叶清香,还混合了一种特别鲜的味道,加上溶解了从摆在米饭上边蒸熟的鮓中渗出来的鱼肉汁的香味,已经超越了他们记忆中好吃的范畴。

    而蒸熟的鮓,肉质细嫩,入口即化,更是美味到让他们的舌头仿佛身处仙境之中,更让他们惊叹的是,当鱼肉咽下之后,唇齿之间还留有香醇的酒香。

    他们都是熟悉各种美酒的行家,对这种酒香迷恋到生怕张开口,它就偷偷跑掉了一般。

    而这种酒香并不是随园春那种浓烈的酒香,更像是蕴含了江南的那种淡淡烟雨里的忧郁和陈年窖藏的浓重之意,重新配合红曲发酵之后,更赋予了鮓那种如丝的绵柔。

    最惊人的是鮓上涂抹的一层红油,吃到嘴里的第一时间,仿佛嘴巴里着了火,舌头都似乎要燃烧起来,可是短暂的痛楚之后,是一种激爽的感觉,从头顶顺着后背,直至脚趾尖,整个身体都要跟着燃烧了起来。

第106章:完胜

    所有的评判们几乎控制不了自己的食欲,把杨怀仁码放在天青瓷盘子中的鮓加米饭吃了个干干净净,甚至有了去舔舐瓷盘的冲动。

    那个起初帮魏财说话的胖掌柜,立即意识到自己最初说的那些话多么愚蠢,感叹江山代有人才出,一代新人胜旧人。

    他只不过因为当初没有加入杨怀仁的牛肉面贩售连锁,懊恼错过了一个赚钱的机会。看着加入了连锁的那些酒楼生意天天爆满,他家的买卖却一如不如一日,他开始心生嫉恨,并把这种恨意转嫁给了杨怀仁。

    他认识魏财多年,虽然也不喜欢魏财的为人处世,但是同样作为老一辈厨子,他对杨怀仁这个最近风头真劲的新厨子快速的成名感到十分不满,他和魏财一样觉得所有人都高估了杨怀仁的厨艺水平。

    所以他在商会里抽签得到这个评判的机会的时候,他就决心趁这次机会对杨怀仁这个新崛起的名厨进行打压。

    可今天他亲眼见了杨怀仁的厨艺,亲口吃到了杨怀仁做的鮓,他明白了什么叫精益求精,他才知道为什么人家这么火,人家的随园为什么生意这么好。

    另外四位厨行里摸爬滚打了多年的老掌柜也难免心中自叹不如,几十年的厨行磨砺,竟然不如人家一个才十七八岁的毛头小子。

    也难怪人家王爷称杨怀仁“少年厨神”,厨师和厨神之间只差了一个字,可做出来的东西,说是差了十万八千里,也不为过。

    另一边,三位才子都是皮肤白净的读书人,李师师肌肤如雪更不用说,头一次吃到辣椒,虽然这种味道让他们感到爽得难以描述,但是毕竟是头一回吃这么激烈的食物,几张白净的脸上瞬时齐刷刷泛起了一层绯红。

    蔡京第一次吃到这么好吃的东西,难以自控心底爆发的食欲,吃的太急,几粒沾了辣子红油的米粒呛到了喉管里,忍不住咳嗽起来。

    晁大才子见身边的蔡大人呛到自己,先叉手施礼,才忙着站起来在他背上拍了几下,看到几粒饭粒儿从蔡大人鼻子里喷出来,又端起那碗冰绿茶送到蔡京嘴里。

    “啊……”

    带着甜味的冰镇绿茶喝进嘴里,立即缓解了嘴巴里的灼痛感,冰冰凉凉带着春天味道的茶水划过喉咙,落入肚中,蔡大人也舒爽的叫了出来。

    方才几位评判只顾着吃那道鮓,犹还沉浸在第一次享受到惊世骇俗的美味之中,看到蔡京喝了那碗冰茶,才想起来杨怀仁还给他们每人准备了一碗绿茶。

    斯文人喝茶是有习惯的,虽然嘴巴里辣的只想吐舌头,却还是非常客气的互相请了一番,才端起那碗冰镇绿茶来一饮而尽。

    火辣辣的辣椒味道激烈,无情的刺激了他们的舌尖和嘴唇,一碗冰茶下肚,凌冽的冰凉又像是轻柔的春风抚慰了口腔和喉咙,整个享受美味的过程就更加圆满了。

    嘉王赵頵这时站起身来走到台前,请诸位评判开始做出自己的选择。

    整个归雁楼的大堂里忽然安静了下来,所有人都捂着怀里那张赌凭,翘首等待着最终的结果。

    十位评判刚才对魏财的鮓称赞了一番,现在对于杨怀仁的鮓,却一个字都说不出来了,因为这种味道他们从来没有吃过,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出内心的赞美。

    评判们痴痴的互相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始终没有人站出来说话。

    但是他们低头看看自己面前的两盘鮓,已经明白了胜负早已经分出来了。

    魏财做的那一盘,十位评判只是试吃了两口,而杨怀仁做的那一盘,所有人盘子里找不到哪怕一粒米。

    更难能可贵的是,杨怀仁早就预料到了第一次吃辣椒的人的反应,现场表演滴水成冰的绝技,提早为他们准备了一碗冰镇绿茶。

    这种提供了食物,完全以食客享用美食的完美体验为服务之本的良苦用心,让所有评判发自内心的敬佩。

    侍应们又一次走上了主席台,撤走了评判面前的碗碟,又在每个人面前准备了纸笔,评判只需要写下自己认为胜出一方的名字,就算是做出了最后的评判。

    到了这个时候,蔡京自然不会错过这种巴结王爷的机会,只见他正襟危坐,快速提笔,工工整整的写下了“杨怀仁”三个大字,然后不待笔墨晾干,便第一时间举起来示与众人。

    看到王爷满意的点点头,蔡京的脸上露出了一丝得意的微笑。

    几位文人行书写字总有些讲究,另一边厨子出身的几位本来文化程度就不高,也没那些酸讲究,提笔歪歪扭扭只写了个“杨”字便模仿蔡京的样子举着给台下的观众们看。

    杨怀仁笑了,倒不是因为同为厨子同行们选择了他,而是看到自己的姓被他们写成了那个烂样子,心里忽然有了个“原来哥们真的是天下第一”的有趣想法。

    后世的冯大导演曾经评价星爷说他是偶像派演员里导戏导的最好的,是实力派导演里长的最帅的。

    那么杨怀仁也可以认为“哥们是文人才子里边做菜最好吃的,厨子里边字写的最好看的”,所以说无论谁口出狂言说哥们天下第一来装个逼,都是有他的道理的,关键在于,比得到底是什么。

    李师师和几位才子一笔一划都写的仔细,写完了字,小心吹干了墨才陆续举起了书写美观的“杨怀仁”三个字。

    秦少游秦大才子自恃才高,可惜论起书法来,还是黄庭坚要高出一筹。

    既然他字写的不如黄庭坚好,又不能在李大美女面前露怯,所以别人都写名字,他偏偏要独树一格,洋洋洒洒写了两句诗。

    “此味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尝?”

    诗的意境很高,却不是他的原创。不过等黄庭坚和晁补之两位才子看到了这句诗,却半点没有鄙视秦少游的意思,反倒心里暗赞他才思敏捷。

    当年草圣张旭与贺知章和李白在一小店饮到美酒,酒醉后仿杜甫《赠花卿》中“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而狂书“此酒只应天上有,人家哪得几回尝”,被后世爱酒之人誉为美谈。

第107章:真假辣椒

    秦少游虽然没有写他认为获胜一方的名字,但是在场的所有人都明白,这次厨艺比试,杨怀仁以十比零的比分完胜。

    精彩的过程,完美的结局,让观众们为这次厨艺比试大呼过瘾,纷纷站起身欢呼起来,巨大的声浪淹没了王爷宣布结果的声音。

    杨怀仁没有表现出特别的激动,只是谦恭的对支持他的观众们鞠躬表达谢意。

    魏财愣愣的站在原地,他想过一万种可能,就是没想过他会输给一个初出茅庐的毛头小子。

    之前赔给杨怀仁和王爷的十万贯拿不回来了,输了比试又要赔给他们十万贯,但这些已经不是他担心的问题了。

    他这时才想起刚才还懒得去看一眼的杨怀仁做的鮓,猛地伸手抓起来胡乱填在自己嘴巴里。

    等尝过了他个味道,他再抬起头来去看杨怀仁的时候,从他浑浊的老眼里发射出的眼光很复杂,让人分不清是痛苦还是仇恨。

    他用了祖传的秘密酱料制作的鮓已经是人间的美味了,可惜他对面杨怀仁做出来的鮓,就像秦少游诗句说的一样,是天上才应该有的珍馐美味。

    两个人同样添加了各自的秘密调味料,可是魏财忽然觉得祖宗传下来的秘密酱料,在杨怀仁的秘制红油面前,只不过是一个笑话。

    他手里紧紧攥着那个装了他家秘密酱料的小瓶子,狠狠的摔了出来。

    杨怀仁早对魏财的秘密酱料疑惑不解,见魏财气急败坏连祖宗传下来的东西也不要了,蹲下身去用手指捻了一些仔细辨认起来。

    既然这样秘密酱料的原料绝对不是辣椒,那么在宋代的中国,还有什么植物早在辣椒传入中国之前就有了近似辣椒的味道呢?

    杨怀仁起初在记忆里搜寻他学习厨艺发展历史的时候所知道的古代调味料,可惜即便绞尽了脑汁,无论是中国原产还是通过汉唐时期通过丝绸之路从阿拉伯地区或者西域传入的香料里,不少事有香辛味的,但是近似辣椒的辣味,却从未找到。

    记忆里回到了他在技校的时期,从小学到初中,在学习成绩上,他都不是佼佼者,不过到了技校进修厨师课程的时候,他的在厨艺方面的天赋就显现出来了。

    或许也是因为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厨行出身,他从小就在厨房里玩耍,耳濡目染了许多厨行里的知识,所以在厨艺专业,他有了种如鱼得水,如蛟入海的的感觉。

    从小被父亲强迫着去练习的一些厨房里的基本功,也在技校时期大放异彩,别人第一次拿菜刀的时候,他已经刀法娴熟;别人还不会和面的时候,他已经能把面条拉的头发丝一般粗细了。

    唯一他和别的同学同出于同一起跑线的课程,是药膳。所以当年杨怀仁为了保持他厨艺班优等生的骄傲,在药膳这门课上着实下了不少功夫。

    想到这里,杨怀仁忽然恍然大悟,用力抬手往自己个脑门上拍了一下,自言自语道:“笨啊,哥竟然也有浪得虚名的时候,能做调味料的原料,不一定是传统的香料,也可能是一种中药材!”

    被狠狠拍了这么一下,虽然脑门生疼,但是这一拍仿佛真的拍的他脑瓜灵光起来,忽然就想到那味中药是什么了。

    《西京杂记》中所载:“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令人长寿。”

    中国古代把九月九重阳节佩戴茱萸作为身在他乡的人思念故乡的一种习俗,茱萸是中国原产的一种中药材,有温中止痛,逐寒祛风的功效。

    茱萸味苦涩,并无辣味,但是有一种产自江南吴地一代的吴茱萸,气味香辛,果实苦涩之中略带辣味。

    杨怀仁终于明白了,魏财的秘制酱料里,用的主要原料就是一种特殊的区域产的吴茱萸,魏家的祖先逃难到南方的时候,机缘巧合之下,把这种吴茱萸和鮓一起食用,发现了两种味道融合之后,苦涩之味减少,辣味和鮓的味道却一同糅合成一种新的美味。

    之后他们便把这种特殊的吴茱萸制作成酱料,又加入了其他多种香辛料配合,进一步去除吴茱萸原有的苦涩之味,而激发其中的辣味更加明显。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终于研制出了这么一样秘密的可以让鮓更加美味的酱料,作为他们魏家的传家之密。

    弄明白了原因,杨怀仁开怀大笑,心道魏老儿你家祖宗真是对你们这帮不肖子孙不薄,留下了这么个宝贵遗产,如果不是我这个穿越人士的存在,你们家这道美味绝对可以冠绝天下。

    只不过“假辣椒”遇到了真辣椒,好比李鬼遇上里真李逵,就只好甘拜下风了。

    魏财心里同样疑惑,杨怀仁的红油不知道是用了什么神秘的原料制作而成,其中那种热烈的辣味,正和他家秘密酱料里的辣味惊人的相似。

    但是同样的辣味,杨怀仁的真辣椒的辣味纯正了许多,没有其他杂味,用辣椒炸出来的红油,不需要添加其他任何香辛料,就味道足够劲爆了。

    而魏财的酱料制作复杂而繁琐,用尽了办法,配合了多种其他配料,为的就是尽力突出吴茱萸中的辣味,可枉费了许多精力和功夫,却也只能得到一点点而已。

    魏财现在也开始相信那个杨怀仁是神仙弟子的传言了,他幽怨的抱怨上天不公,为什么杨怀仁就能有一身天生的厨艺天赋,而且还有一位神仙师父指点,而他魏家祖宗穷尽了一生,却永远也赶不上人家一个神仙的一味调料。

    忽然想起他输掉了厨艺比试,黑虎帮的汪老虎的赌盘一定输了大笔的钱财,按照汪老虎往日里的毒辣性格,一定不会轻易放过他。

    魏财想起家中两个儿子和十四位妻妾的安危,也顾不得体面了,在观众们的一片欢呼声中,急匆匆的夺门而去。

    嘉王赵頵看到魏财匆匆离去,心道魏财不会敢赖他嘉王的赌账吧?

    于是回头给站在后边的范二娘使了个眼色,范二娘点点头立即转身领了几个王府侍卫跟了上去……

第108章:黑虎帮的覆灭

    厨艺比试一结束,杨怀仁便与王爷还有几位评委,以及所有来到归雁楼的看客们施礼告别。

    今日是中秋,大家还要各自回家跟家人团聚,所以王爷虽然心里有许多话要跟杨怀仁说,也只好等待来日再谈。

    赢了的十万贯钱,有王爷帮他催缴,杨怀仁自然不用担心魏老儿会赖账,这会儿工夫,他倒是担心魏老儿在汪老虎面前会怎么交代。

    ……

    魏老儿回到家,想想汪老虎的赌盘开的那么大,之前又放了各种烟雾弹,演了那么多出戏,编了各种传言,就是为了迷惑所有人都去买杨怀仁胜出。

    现在的结果倒是真的应了外边坊间的传言了,可是他们的阴谋变成了作茧自缚。

    偷偷在别家赌坊里买魏财胜出的那几万贯钱已经打了水漂,而厨艺比试的结果一传出来,黑虎帮底下的各个大小赌档便挤满了要兑换赌凭的人群。

    黑虎帮虽然是地头蛇,但笼共也不过近千人的帮派,眼下数万人围了他们的几大赌坊,如果抵赖不给他们兑钱,疯狂的赌徒们发起疯来,后果可想而知。

    杨怀仁胜出的赔率虽然开的低,可是顶不住买了他胜出的人多钱多,要全给他们兑换了钱财,黑虎帮的基业也就算是毁于一旦了。

    不仅如此,青莲帮的盘口虽然看上去也赔了钱,实际上兰若心早听了杨怀仁的话,在赔率上和赌池控制上下了不少功夫,另外还偷偷在黑虎帮的赌坊下了注码买杨怀仁胜出,要真算起来,可以说赚了个盆满钵满。

    眼下黑虎帮遭了劫难,青莲帮早就想占据京城第一帮派的计划也可以实施了,他们不介意在黑虎帮的伤口上撒一把盐,然后再狠狠的踩上几脚。

    围着黑虎帮的赌档的人群里,冲在最前边,叫嚣的最厉害的,便是青莲帮的人。

    黑虎帮最大的一个赌档隔了一条街的一座茶楼里,兰若心心若止水的手里端着一杯茶,嘟着小嘴吹了吹冒着热气的茶叶,才轻轻的啄了一小口。

    放下茶碗,她站起身来走到窗边,远远的看着群情激奋的人群,油然而生了一种满足感和成功的快意。

    只不过兰若心似乎觉得这还不够,她的预想里,这一次不单单是要打击得黑虎帮爬不起来,而是彻底的打垮黑虎帮,让他们永远不能翻身。

    几个化妆成赌徒要账的青莲帮帮众陆续来到茶楼,走到她身边,偷偷在她耳边汇报最新的情况。

    兰若心背着手,听到他们几个说青莲帮的赌账都已经要到手之后,她那张柔情似水的俏脸突然一变,眼神里瞬间充满了肃杀的凛冽之气,她冷冷的对手下命令道:“时机到了,照计划行动。”

    那几个手下点了点头,又迅速走下楼去,向不同的方向四散而去,转眼消失在人群之中。

    黑虎帮的黑虎堂上,汪老虎焦急的来回踱着步,黑虎帮的几个账房噼里啪啦打着算盘,不时给汪老虎回报各个赌档的亏损情况。

    等所有账目都拢的差不多,最后的账目交到了汪老虎手上的时候,这个七尺高的精壮汉子也站立不稳,差点一头栽倒在地。

    “没算错吗?”

    汪老虎疑惑的问了一句,白胡子账房先生无奈的摇了摇头,叹了一口气道:“帮主,老夫也希望是我们算错了,唉,可惜了黑虎帮百年的基业啊……”

    汪老虎忽觉一道晴天霹雳不偏不斜正砸在他脑袋上,整个人都僵住了。

    这次算是真完了,黑虎帮所有赌档,加一起需要赔付七十万贯,就算把黑虎帮现在所有的产业和钱财加起来,还有二十余万贯的亏空。

    黑虎堂就在黑虎帮最大的赌档的后院里,眼下仅仅这里就有近万人把整个黑虎帮围了个水泄不通,想不赔,他恐怕走不出这个大门。

    可是要赔,他们已经赔不起了,得不到赔付的那些人,照样不会轻易罢休。

    汪老虎毕竟做了十几年的黑虎帮帮主,越是这种时候,他越是不能自己先乱了阵脚。

    他心里明白,黑虎帮里并不像外人眼里那么团结,帮众的组成本来就是江湖上的一些闲散人士,加上多年来他笼络的城里不成系统的一些泼皮混混,风光的时候,这帮人都是靠你吃饭,平日里尊你一声老大。

    可是如果生意破产了,黑虎帮没了钱,往日的老大成了穷光蛋,这帮人谁还会跟你讲兄弟义气?

    汪老虎看着堂上挂着的一杆义字大旗,这东西摆出来充充场面,糊弄别人行,他不会傻到自己骗自己的地步。

    更危险的是,一直跟黑虎帮抢生意夺地盘,近十几年来一直对着干的青莲帮,这次一定不会只是看个热闹那么简单。

    青莲帮帮主兰纳独是丐帮中的九袋长老,江湖气重,汪老虎虽然觉得他不会做出乘人之危的事情来,但是他的那个宝贝女儿兰若心,表面上纯情烂漫,实际上心狠手辣。

    赌档的生意其实都掌握在这个看上去十分柔弱可爱的小姑娘手里,她一定不会错过这次把黑虎帮赶尽杀绝的机会。

    黑虎帮算是要完了,汪老虎心里清楚不过,只是他不能跟着黑虎帮一起完蛋。

    汪老虎心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他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汪老虎想到自己一身本事,只要有钱,他将来还可以东山再起,现今唯一的办法是自己领着几个亲近的贴身随从,能乔装混出去,然后找魏财算账。

    魏财家照样有百余年的基业,就算这次输了厨艺比试,按照赌约赔了杨怀仁十万贯钱,再算上他暗地里买自己获胜的那几万贯钱,总共不到二十万贯,这些钱对于他的家产来说,也不过十中只一二罢了。

    黑虎帮这座大厦轰然倒塌,论起罪责来,当然要算在魏财头上。

    汪老虎打算去魏财那里讹上一笔钱,然后带着钱先离开东京城,去投奔河东他的一个兄弟,等过几年风声过了,他再回来东山再起。

第109章:魏财的如意算盘

    青莲帮的赌账被赔付了之后,几个装扮成要账赌徒的青莲帮帮众却没有立即离去,而是混在人群里等待兰三当家的命令。

    等看到人群的外围有个人鬼鬼祟祟的给他们使了个眼色,这帮人便会意,在人群中开始大声喊叫起来。

    “兄弟们,黑虎帮的赌档马上就赔不出钱来了,兄弟我滥赌成性,好不容易赢了一次,还拿不到钱,这不要我的命吗?”

    本来就乱哄哄的人群里不少人听了这话好像听到自己的心声一样,一想到自己还没拿到钱,顿时就急了,开始用尽了浑身力气往赌档的门前挤,人群也霎时变得更混乱起来。

    一句流言,就像打破了湖面平静的那一颗小石子一样,在汹涌的人群里激起了千层波浪。

    当流言扩散的越来越大,这浪头就足够摧毁一切阻拦着它的事物了。

    赌档掌柜和几个黑虎帮的打手平时还算让这些普通的赌徒们心生畏惧,可是为了自己的钱,赌徒们开始无所畏惧的冲击着赌档,强大的力量就像洪水一样冲破了阻拦。

    人群涌入了赌档里,掌柜的和几位打手抵挡不住,瞬间被推倒在地,等他们再想爬起来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无数双脚从他们身上踩过去,无论他们怎么惨叫,没有人听到,顷刻功夫,这些人就丢了性命。

    没有人在乎他们的死活,每个要赌账的人眼睛里只有为了钱而升起的熊熊火焰。

    黑虎帮所有的赌档几乎在同时发生了类似的一幕,赌档里的钱财被哄抢一光,抢不到钱的人开始抢东西,黑虎帮所有的产业基本在转瞬之间就被抢夺打砸一空。

    黑虎帮那些平日里横行霸道的帮众们,看到形势不好,跑的跑,溜的溜,有一些原来得罪了青莲帮的头目,在兰若心的授意之下被青莲帮的高手趁乱刺杀,有一些有本事的帮众被青莲帮安抚收编。

    四方的消息传到兰若心耳朵里,她的脸上浮现出一种令人那一琢磨的诡异笑容,与其说她十分享受这种胜利的喜悦,不如说她更享受这种操纵了一切的快感。

    毫无疑问,黑虎帮彻底完了,青莲帮可以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逐渐接受黑虎帮的产业和地盘,未来的东京城里,将是他们青莲帮一家独大的局面。

    她父亲的计划里,或许只是打击黑虎帮,让青莲帮在京城的赌博业里占据大头和主动权,而兰若心心里,父亲太过于妇人之仁,打蛇不打死,等它缓过劲来便会反咬你一口。

    所以,她还在等,等待汪老虎死的消息。可是等派去的人手回来告知没有找到汪老虎的影踪时,兰若心恶狠狠的骂道:“混账!本姑娘不管你们用什么方法,汪老虎这个人,我生要见人,死要见尸!再去找!”

    等兰若心火气一过,开始冷静的想这个时候,汪老虎会怎么办,她再次踱起步来,走了三圈,她忽然惊叫一声,“魏府!”

    ……

    魏财前脚刚到家,范二娘领着嘉王府的十几个侍卫后脚也跟着他踏进了魏府的大门。

    “魏老板,咱们是都是做酒楼这档子营生,平日里也算有些交情,咱家本不想为难你,可是咱家不为难你,王爷那头咱家就没法交代,不如你快快拿钱出来,咱家也好回去复命。”

    范二娘声音阴柔,冰冷的话语让魏财禁不住打了一个冷颤。

    看着范二娘跋扈的样子,魏财心中大骂他是个没根的臭阉人,但是看着他身后的十几个高大威猛穿戴整齐的王府侍卫,他还有没有胆子说个不字。

    魏财立即吩咐管家和账房去府库里点银子,不大会功夫,就抬了十几个大箱子出来,范二娘冰冷的脸上立即换上了笑容,挤着一对小眼睛笑道:“算你识得抬举”。

    范二娘吩咐人守着魏财就开始打开箱子点算,魏财的脸色抹了锅底灰一样难看。

    “范掌柜,这就不用了吧,难道我魏财还会欺瞒王爷不成?”

    范二娘斜了他一眼,幽幽的说道:“那可说不定,若是咱家回去王爷发现真少了一两贯的钱,让王爷他老人家以为是咱家贪墨了可就说不清楚了,还是点算准确了好。”

    魏财气得吹胡子瞪眼,脸上一会儿变红又一会儿变绿,恨不得冲上去抽死范二娘这个阉货。

    他焦急的看看天色,未时眼看就要过完。他早预料到黑虎帮的赌档会损失巨大,汪老虎得了消息很快就会打上门来找他算账。

    王爷他不敢得罪,汪老虎他照样不敢得罪。汪老虎这种帮派中人,靠的就是好勇斗狠才把黑虎帮发展到今天的规模,他们之间阴谋失败,汪老虎赔了大笔钱财,一定不会放过他。

    本打他算回家立即收拾钱财和行装,先出城去躲上一阵。黑虎帮没了钱财,帮里一定会大乱,而一直和他们作对的青莲帮也会趁机和黑虎帮争夺地盘。

    魏财也明白黑虎帮里都是些什么人,不过一群乌合之众而已,有钱的时候花钱打通些身在高位的人给他们做保护伞,等他们没钱了,没了朝廷中人的保护,这次就算不被青莲帮整死,他们也会自己为了争夺权力或金钱而内讧,最终或者灭亡,或者成为三流小帮派。

    到了那时候他再回来,就不必怕他汪老虎一个光杆帮主了。

    虽然这一次损失了二三十万贯钱财他照样心疼的滴血,但是只要魏家正店的招牌不倒,魏财哪怕低三下四去求几位平时交情不错的厨行里的老友帮忙,魏家正店的生意照样可以恢复原来的兴隆,魏家可以继续做个大富之家。

    可是范二娘这个阉货磨磨唧唧就是不肯走,就让魏财十分气愤了,可是即便他已经气得七窍生烟,范二娘反而越发的行动迟缓,还不时的冲着他奸笑一下。

    魏财心急如焚,再耽搁下去,怕是早晚要被汪老虎堵在家门口。他咬了咬牙摘下了腰间挂着的一个碗底大小的玉佩,塞到范二娘手里,哀求的眼神望着一脸阴笑的范二娘说道:“范掌柜,今日魏府遭难,求范掌柜放过魏老儿一马,来日必定还有重谢。”

第110章:倭使的请求

    皇宫里的内侍和宫女们为了晚上接见各国使节的饮宴忙的不可开交,唯独不见了宴席的主人小皇帝。

    赵煦欣赏了一场精彩的厨艺比试,心情大好,自离开归雁楼,又在西市上游逛了一整个下午,直到天擦了黑,才被苏桂连哭带求的回到了皇宫。

    急匆匆沐浴更衣,赵煦才来到大庆殿。

    高太后自是知道小皇帝是个什么脾性,整天没见人,估计又偷跑出宫玩去了,见他匆匆来迟,心里免不了有些生气,可是当着满朝文武和诸多各国使节面前,仍旧装出一副典雅庄重的样子。

    皇帝入席,宴会也在一声鼓乐声中开始。鼓乐之后,一位值殿的内侍总管开始宣读中秋诏书。

    诏书是以皇帝的名义颁布的,实际上皇帝压根不知道诏书里写的什么,这些年来,朝廷里大事都是他祖母说了算,即便他已经十五岁,在大多数大臣眼中却还是个孩子。

    诏书里无非称赞大宋皇帝年少登基,却很好的继承了祖宗基业,自登基以来四海升平,八方来贺,自皇帝以下,众臣励精图治,让大宋又登上另一个巅峰,值此中秋佳节宴请各国使节,以彰皇帝恩泽云云。

    赵煦脸上强作笑颜,心里却恨的牙痒痒。他登基六年,继承是继承了祖宗基业了,可惜对于祖宗这份基业的贡献基本等于零。

    不论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是他祖母拿主意,他只不过一个坐在龙椅上的摆设。大宋如今的局面如何,他就是再蠢也知道肯定谈不上四海升平,至于八方来贺,那就更是笑话。

    来自八方的各国使节倒是不少,嘴上贺得倒是仰头晃脑,大宋话说得也有趣,只不过这帮使节们的戏表演地太浮夸,或者人家根本懒得认真陪你演一出八方来贺的好戏。

    高太后倒是听得很满意,仿佛这一切都是她一个人的功劳。这就让赵煦更难过了,忍不住想起了当年汉朝时吕后故事。

    赵煦想了想又不开心了,因为他还不如两位汉朝少帝,起码人家还有奋起诛吕的周勃、陈平等忠臣,而他,如今是一个可以信任的朝臣也没有。

    但凡他召见了谁,不出几月这些大臣便会因为各种稀奇古怪的罪过被贬出京城,后来朝堂上甚至畏君如虎,不是害怕官家,而是生怕得了官家圣眷,反而没了前程。

    让谁说起来这简直就是个笑话,堂堂的一国之君当得这么憋屈,也难怪赵煦觉得宫里压抑。

    内侍好不容易唱完了诏书,便轮到各国使节进表。

    大辽的使节背书似的念了一段赵煦听厌了的老话,表面上说的是宋辽之间乃兄弟之国,话里话外确是提醒大宋今年的岁币要早点准备了,莫要等到年底迟了交货。

    辽使也算是个圆滑人,他的目的虽然不讨人喜欢,可是人家好歹是披了羊皮的狼,守着各国使臣,话也说的灵巧,要钱的水平也算高,起码没有把丑话说得明明白白搞的主人家脸上不好看。

    可后边的西夏使节就没辽使这份道行了,开口闭口一股铜臭儿味道。年逾古稀的户部侍郎赵瞻说了三四遍朝廷会认真考虑他才板着个脸坐了回去。

    跟着各个使节也表达了各自的要求,大多是进献些本国的便宜特产,把价值吹嘘的翻个百八十倍,然后要回礼。

    这帮人也是嘴甜的人,知道哄得爱面子的太后和各位朝堂大佬们咧开嘴笑了,缓解了刚才西夏使节搞糟了的尴尬气氛,他们得到的回礼一定也不少。

    等轮到倭国使节的时候,这位名叫德顽八丸的小个子使节进献完了倭国宝贝,却不说要回礼,而是要大宋扩大宋倭之间的商业往来,开通更多口岸通商。

    按说通商是好事,对两国都有好处,但是这时候无论太后还是诸位大臣,反而脸色凝重,好似这是一个多么无理的要求了。

    资政殿大学士韩维站出来说道:“倭使德顽八丸,这要求太过分了吧?我大宋近年来已经大力扩大了宋倭之间通商物品的种类和限额,怎么倭国还不知足?”

    德顽八丸疑惑的答道:“韩大学士此话怎讲?宋朝与高丽,与越李朝的通商怎么从来没有通商限额这一律令?为何与我大日出之国便要强加限制?”

    韩维淡笑说道:“高丽,越李朝早已对我大宋称臣纳贡,乃是我大宋的联属,自然不必设置通商限额,如果贵国愿意对我大宋皇帝陛下称臣,此等限额之法自当废除。”

    两人争执了一番,事情的关键便是在于倭国是否愿意对大宋称臣。

    在当时的封建礼教之下,自汉唐以来,我们向来以天朝上过自居,而所有其他周边的国家,在中国古代君王和文人眼里,无一不是蛮夷。

    我们的祖先确实建立一个屹立在世界的东方的超级大国,也确实有足够的本钱自大,而君王们,更是以世界正中之国的国君自居。

    所以对周边的小国,确实有实力这么要求,只不过后来这种事慢慢变成了君王们一种偏执的狂妄,甚至发展成了一种思想的桎梏,自宋朝开始,闭国锁国的政策反倒成了禁锢自身发展的一道枷锁。

    对于向大宋俯首称臣的,大宋朝廷也对他们相当的大方,回礼回的好像生怕人家不知道自己有钱似的。

    不止对高丽,安南这样的邻里之国,哪怕是名字都叫不通顺,甚至地方在哪都不知道的弹丸小国,只要人家称臣了,送来几筐烂掉了的没见过的破水果,也要珠宝丝绸回上个两大车的礼物。

    百姓们吃不吃得起猪肉他们不关心,但是在番邦陌生人面前的脸面是一定不但能丢的,而且厚着脸皮说这叫大国之范。

    北宋末年这种事就更弄的更奇葩,有些小国一年三四趟的往大宋跑,把年贡搞成了季贡,甚至一些南洋番商,自己占块鸟不拉屎的小破岛屿,随便起个名字,也自称一国,为的就是来赚大宋这位钱多人傻的主子的赏钱。

第111章:另一场厨艺比试

    大宋这位掌了实权的高大太后,也喜欢这种被膜拜的感觉,觉得这跟“百鸟朝凤”差不多,他丈夫和儿子当政的时候,来出使大宋的国家也不过六七十个而已,她摄政这六年来,这个数字扩大到近二百,这难道不是她的功劳吗?

    既然大宋这个冤大头当得心情愉悦,人家也愿意给这个面子。

    所以倭国在高太后和一班文武大臣的心里就不怎么讨喜了。

    人家大辽怎么说也是兵强马壮的,能跟我大宋称兄道弟,西夏建国时间也没有百年,现在虽然无礼,之前人家也是称过臣的。

    怎么你一个遥远大海之上孤帆飘零的小小岛国,自太祖时候就不曾对我大宋称臣?这是何等的无礼?

    要是讲起大道理来,德顽八丸自知他是讲不过大宋朝堂上那班洪钟大儒,到时候什么孔圣人李圣人,还有人家天竺的释圣人都给搬出来了,那可不是小事情。

    于是德顽八丸又想出了另一个主意。

    “尊贵的太后夫人,皇帝阁下,鄙使听说宋人好美食,更善烹美食,不如我们打个赌怎么样?”

    听到有人要打赌,刚才躲在一边只顾着充场面,实际上对国事漠不关心的赵大逍遥王爷来了兴致。

    “赌多少钱?怎么个赌法?”

    赵頵散漫惯了,朝堂上的文武百官都知道他是个啥德行,平日里除了因为两个老婆管的严,没听说过这位王爷传出过什么绯闻之外,其他只要和玩喝玩乐或者吃沾上丁点儿关系,这位王爷可是从来不会错过。

    高太后对自己这个儿子也没办法,从小就宠溺惯了,之前喜欢些音律书画,美食美酒的也就懒得理他,听说最近还搞了个什么厨艺比试,坊间的赌档为这件事吸引了近百万贯的赌资,搞得许多人恋赌成狂,原来朴实的民风也变得乌烟瘴气。

    德顽八丸见发话的是嘉王爷,心道果然不出太郎所料,事情正按着他们的计划开始发展。

    “见过嘉王殿下,今日听闻在嘉王殿下的归雁楼里举行了一场规模宏大场面精彩的厨艺比试,在下无缘观赏,真是遗憾。

    这次出使大宋的鄙国使团中,有一位名字叫做小犬纯二郎的副使,他的兄长小犬纯太郎阁下,乃是鄙国的名厨,曾经为我们白河上法皇和堀河天皇下厨,获得了东瀛第一厨的美誉。

    今天太郎君也来到大宋宫廷的中秋饮宴,他希望和大宋国的名厨切磋一下厨艺,不知嘉王殿下意下如何?”

    赵頵还在琢磨着这个小矮子本来谈着通商的事,怎么忽然又冒出来个什么太郎要比试厨艺,到底他是有什么目的的时候,赵煦抢先兴奋的喊道:“好,就比厨艺!”

    赵煦今日观赏了杨怀仁和魏财的厨艺比试,感觉今天出了宫那才叫大开眼界,他被杨怀仁做菜的精湛技艺所折服,既然倭国所谓的第一名厨要来挑战,那么就可以再看一场好戏了,所以他想也没想,便直接应了下来。

    高太后这时想拒绝已经不可能了,心里摇头叹气孙子还是少不经事,但是他毕竟是一国之君,即便没真正行使过他皇帝的权力,却也不能驳了他颜面。

    德顽八丸心中大喜,抢着说道:“你们大宋有句俗话叫君无戏言,还有另一句俗话叫择日不如撞日,不如就趁着今天各国使节都在着大殿之上,就即兴来场厨艺比试,也不用另选见证。”

    赵頵觉得既然皇帝大侄子都答应了,他想那么多也没啥用,反正也不是他关心的,更不是他能左右的,何况小小岛国的通商事宜,他们能赚得了多少便宜?

    赵煦听说要立即进行,便更开心了,不过转念一想人家杨怀仁累了一天了刚回家和家人共度中秋佳节,总不能把人家现在从亲人身边给招到宫里来吧?

    赵頵也是这么想的,可是倭国小矮子非要现在比,又从哪去给他找个厨子来参加比试?

    他们犹豫不定的工夫,德顽八丸提出了赌注。

    “如果鄙国的小犬纯太郎赢了,那么请大宋答应鄙国的自由通商的请求,如果贵国派出来的代表赢了,我们自然不再提通商的事情。”

    六十多岁的尚书左仆射吕大防见官家也跟着嘉王爷胡闹,拿国家之大事跟倭国使节再大庆殿就要开赌,气得颤颤巍巍站出来说道:“启禀太皇太后殿下,启禀陛下,老臣觉得此事不可如此轻率便做决定。”

    高太后也觉得这件事涉及一国之颜面,若是这次让倭国使节得逞了,那么以后其他周边邦国也会有样学样,以后他们再提出书面无理要求被大宋拒绝,动不动便要与大宋皇帝对赌,国家大事当做儿戏来对待,成何体统?

    她作为太后不好亲自反对,既然如此,有个懂得她心意的吕大宰相出来替她说话,她是求之不得。

    德顽八丸心道此事要被这姓吕的老头给搅和了,正无计可施,他身后的小犬纯太郎亲自站了出来。

    “这位老大人言之差矣。贵国皇帝陛下和亲王殿下已经应允的事情,难道大人也敢反对?是不是说这位老大人做得了贵国皇帝陛下的主?

    难以想象啊难以想象,这在我们日出之国是不可能的。我们的天皇陛下是日照大神的子孙,深得万民敬仰。

    天皇的话,就是我们的金科玉律;他的一举一动,就是我们的榜样;他在我们心中,就是天下的主人……”

    吕大防心中一惊,这个倭国厨子当着官家的面,把这么一通诛心的话说出来,他才意识到自己鲁莽了,刚才只是看到高太后脸色,知道她也是不情愿和倭国厨子进行厨艺比试来决定通商之事,一时急于在太后面前表现自己察得圣心,才站出来反对。

    却忘记了倭国使节前边说过那句“君无戏言”,小皇帝虽然年少,但是当着他的面就反对他刚同意了的事情,还是吓得吕大防背后渗出了一层冷汗。

第112章:薛御厨的机会

    吕大防忙拜倒在地,惶恐地伏身对赵煦说道:“老臣在陛下面前言语失当,老臣该死,求陛下降罪。”

    赵煦装作生气的样子说道:“念在爱卿年迈的份上,朕就不追究了。”

    接着对倭使问道:“今日若要在大殿之上比试厨艺,是不是有些仓促,不知倭使要如何比试?”

    小犬纯太郎的激将法果然见了效果,德顽八丸心里愈加对这个天皇都赞不绝口的厨子更加佩服。

    其实不论是高太后、吕相爷还是嘉王爷,甚至小皇帝也对倭国厨子的计谋是心知肚明,只不过吕大防这位宰相都谢了罪,便没有人再出来反对了。

    “鄙人听说大宋宫廷里的御厨总管薛宝城薛大人,乃是大宋扬名已久的南北厨王其中的北厨王的高徒,其厨艺一定是得到了北厨王的真传,不如就请他出来跟鄙人在太后、皇帝和诸位大臣以及各国来使面前比试一下北厨王的绝技蛋炒饭吧,不知皇帝陛下意下如何?”

    赵煦年纪小,倒没听说过大宋还有南北厨王这号人物,只不过这名头听起来就绝不是凡夫俗子。

    宫里的厨子他以前也不认识,更叫不上名来,如今才知道原来宫里的御厨总管薛宝成竟然是北厨王的徒弟,心道宫里真是卧虎藏龙啊,既然有这么个名厨弟子,那就不用去请那个只不过小有名气的杨怀仁了。

    薛大总管很快便被唤了来,虽说他是御厨房的总管,可是他入宫三年,一直在御厨房那一亩三分地里瞎忙活,别说在宫里熟门熟路,就这大庆殿,他也只能远远的欣赏这座气势恢弘的建筑。

    今天这是第一次走上大殿里来,更是第一次见到太后和官家,即便他已经年近不惑,在宫外也算见过世面的,这大姑娘上轿头一回,难免有些紧张和拘束。

    赵煦打量了一下这位战战兢兢的御厨房总管,身材高大,体态还算强健,除了皮肤有点黑之外,倒还算是生的体面。

    告诉他立即要跟一位远渡来到大宋的倭国厨子在大殿之上比试蛋炒饭,薛大厨的小心思就活泛了。

    他忍不住琢磨,当初他进宫的时候,是冲着御厨房总管的名头来的,既然是做厨子伺候人的命,那全天下还有谁比伺候皇帝太后这样的主子更风光的事情?

    也只有御厨房这种档次的厨房,才能让他有把跟北厨王这位誉满大江南北的师父学到的本事施展出来的机会,也只有御厨房总管这个响当当的名头,才能让天下所有的同行们对自己顶礼膜拜。

    只不过,他还是太年轻,进了宫他才知道,即便在厨房,也不是他说了算,他上边还有另一位太监出任的御厨房大总管,才是御厨房真正的头把交椅。

    总管和大总管就差了一个字,品秩上只差了半级,可事实上的差距却是天壤之别了。

    人家大总管可以随意出入宫闱,而他这个总管,除了憋屈在御厨房里做做菜熬熬汤,按宫里规矩他是哪里也不敢随意走动。

    后来他才知道他这个总管只是个虚名而已,他这三年来深刻体会到一入宫门深似海的道理,走出宫去他是百姓眼里浑身冒着金光,刮刮脚底板都能刮出二两金粉的御厨总管,他可以昂首挺胸迈开大步装个逼扮个官人样子。

    实际上在宫里,薛大厨还不照样是天天对那个阉人大总管点头哈腰,生怕哪天万一得罪了他们这种人,他在太后或者官家,甚至是宫里一位叫不上名堂的主子面前一番编排,他的脑袋就会搬了家。

    就在刚才,他还独自在御厨房感叹生不逢时,转眼之间,天上就掉下个大馅饼,结结实实不偏不倚正巧砸在他的脑袋上。

    抬眼看看那位叫什么犬什么狼的倭国厨子,样子倒算生得气派,皮肤白净,身子也长的挺拔,跟他听说的那些倭国小矬子生的不一样,倒像是个大宋的人。

    只是这小子怎么看都不像是个好厨子,他们倭国有厨艺?笑话,听说菜饭都混一起煮吧煮吧就往嘴里填,倭国第一大厨,估计连给他打下手的资格都没有。

    薛大厨觉得他机会来了,今日大殿之上,当着太后,官家,王爷和诸位朝堂大佬的面上,好好露一手他精湛的厨艺,只要他赢了倭国这位厨子,他将来说不定升官发财,飞黄腾达也是大有可能的。

    想象里薛大厨换下了他那身藏青色的厨师袍子,换了一身绯色官袍,头戴翅翎笼帽,百官投来羡慕目光的画面生成了。

    “小底愿意代表大宋接下这位倭国大厨的挑战。”

    赵煦看着薛大厨一改刚才胆小的模样,自信的出来应战,冲他点点头表示赞赏。

    薛大厨心花怒放,随即大声吩咐平日在他面前大气都不敢出的那位御厨房大总管公公准备材料、工具和灶台。

    那位御厨房大总管撇着嘴斜了薛大厨一眼,才甩着兰花指走路左一扭右一扭的下去准备。

    虽然对于小皇帝把这种外交大事交给一场厨艺比试来决定的做法不太满意,但是几位文官大佬们见事已至此,也没有人出来再反对。

    甚至有几位心里即便不满,可又忽然有了些小开心小高兴的想法。

    首先是因为小皇帝整日埋怨朝上有他无他并无二致,如今他轻率的做了个这么糊涂的决定,等事情搞砸了之后,免不了要来请他们这几位大佬来给他擦屁股。

    这样一来,他们在官家心中的看法便和过去有了很大的不同和改变,他们虽然年岁都不小了,自然知道官家嫌弃他们年纪老迈,循规守旧,经过这么一折腾,官家才会知道这朝堂上,少了他们哪一个都是不行的。

    另一个原因,是今天本来他们被嘉王爷请了去归雁楼做杨怀仁和魏财的厨艺比试的评判,因为中秋宴请各国使节的事情没有去成,刚才饮宴之时听了几位去观战的勋贵们的激情演绎,才知道错过了多么好吃的美味和精彩的场面。

    现在大殿上再来一场大宋和倭国著名大厨之间的厨艺比试,也算补上这错过的精彩。

第113章:蛋炒饭

    蛋炒饭,现代来看,只不过是平常最普遍最简单的一样食物,满大街的小饭馆都会供应,平日里在家也做的不少。

    而在大宋,米饭也并不是寻常百姓能够一天三顿可以敞开肚子可劲儿吃的,即便大米价格不算贵,可普通百姓仍然秉持着节俭度日的观念。

    再加上价格较高的鸡蛋,用价格昂贵的油料炒制,若非富足之家,便更不舍得了。

    相传蛋炒饭起源于隋朝宰相越国公杨素喜爱的一道名曰“碎金饭”的菜式,实际上,根据后世在马王堆汉墓里出土的竹简上所载,早在汉朝的贵族里就流行过将米饭和鸡蛋混合炒制的食用方法,只不过名字有些奇怪,叫做“卵火高”。

    蛋炒饭看起来制作简单,只不过将米饭和鸡蛋混合炒制,加入些葱花便可,实际上,厨行里的人都知道,蛋炒饭里边的门道,远没有外行看上去那么简单。

    薛大厨对自己的厨艺是胸有成竹的,这道蛋炒饭,算得上他的成名绝技。数年前他出师之后,孤身来到开封府闯荡,便是靠着这一手蛋炒饭的手艺,得到了同行们一致的认可。

    平时,蛋炒饭也是他最喜欢的吃的东西,所以御厨房里时常都准备着制作蛋炒饭的原料。

    不大会工夫,一排小太监们便把两套厨房里的家伙事准备就绪,薛大厨和小犬纯太郎互相对视一眼,眼神里都是鄙夷之色。

    嘉王爷赵頵再一次做了主持,由于是临时起意进行的比试,也没有许多规矩,一声令下,两个人便开始动手制作。

    薛大厨平时蛋炒饭做的多,动起手来驾轻就熟,只不过这次是在大殿之上,宫里最大的两位主子太皇太后和官家都在看着他,他心里难免有些要炫技的意味。

    若是做给他自己吃,那么简简单单做一道蛋炒饭,放些葱花就行了,可是既然两位主子、王爷和诸位大臣都在,这些人平日里都是吃惯了各种珍馐美味的人,不放些珍贵的材料,便显不出他的用心了。

    脑子里想了一遍各种高档食材的配比,他开始动手准备。

    第一样准备的是鸡蛋,十个新鲜的鸡蛋打入碗中,却不去打散,而是换另一只碗,只取蛋黄出来放入其中,才打匀待用。

    泡发的上好的花胶,只取膘尖的部分,切成碎末备用。

    新鲜的黄河大虾,洗净去壳,除肠,压碎成虾肉泥。

    上好的羊后腿肉,只取大腿内侧最鲜嫩的部分,剁碎成为肉丁。

    新鲜翠绿的青葱,只要最脆甜的中段,切成大小均匀的葱花。

    薛大厨看上去忙碌,实际做起来却井井有条,一招一式都彰显出他出色的技艺。

    大殿里的众人,包括各国使节也无不对他的技艺发出一阵阵赞叹之声。

    准备好一切配料,他才开始起锅,大火烧至热锅,快速下油。油入锅遇到急速加热到通红的热锅,立即窜出了一团高高的火焰。

    接着便是将打匀的蛋黄和事先用生油搅拌均匀的凉米饭先后加入锅中,急速翻炒的同时,快速加入事先准备好的花胶末,虾肉泥,羊后腿肉丁,然后倒入鱼露炒制均匀。

    各种新鲜昂贵的食材在遇热后,迸发出浓厚的香味,顿时飘满了整个大殿。

    大殿上所有人都被这种极其诱人的香气所吸引,并由此引发了极大的食欲。

    最后撒上少许精盐和香葱,一道金光灿灿香味扑鼻的蛋炒饭便出锅了。

    薛大厨的表演实在是精彩绝伦,不愧是北厨王的高徒。

    而倭国大厨小犬纯太郎这边,直到薛大厨的蛋炒饭盛入了一个精美的银盘之中,他还没有动手,而是仔细观察薛大厨的每一个步骤,最后淡笑着拍出了几下响亮的掌声。

    薛御厨不知道他在等什么,在干什么,等他做完了一切,小犬纯太郎才开始制作他的蛋炒饭。

    比起薛大厨的用料考究,制作精细来,小犬纯太郎这边就清淡多了,连动作看起来也慢吞吞的,好像是个初涉厨行的新人一般。

    他只用了一个鸡蛋打匀成蛋液,又切了一堆葱花之后,便开火上锅,甚至连锅底油也用了不多。

    大宋的诸位大臣和来参加中秋宴会的王公勋贵们私底下便开始嘲笑这位所谓的倭国第一厨子太小家子气。

    所有材料都是我们大宋出的,谁要你替我们节省?

    再者说了,这是我们大宋的宫殿里,当着太皇太后和官家的面上,你扣扣索索的好像用的材料都是你家的似的,恶心谁呢?

    有几位性格直率的武将出身的勋戚,忍不住轻蔑之意,对他开口讥讽了起来。

    “我说这位倭国的太郎大厨,你不用替我们大宋节省材料,是不是你们倭国的母鸡都不会下蛋啊?哈哈。

    不就几个鸡蛋嘛,我们大宋有的是,你若是舍不得吃,等散了宴席跟老夫回家去拉上几筐,带回你们倭国给你家孩子们尝尝,啧啧,看把孩子们可怜的……”

    德顽八丸作为倭国使节,听了这位老将军的讥讽之言,有些坐立不安,似乎就要发作。

    倒是小犬纯太郎脸上毫不在意,依旧慢慢悠悠翻炒着他那一锅蛋炒饭,同时用凌厉的眼神斜眼睨了一眼满胸燥火的德顽八丸。

    德顽八丸似乎对这位倭国厨子十分敬畏,看到这个眼神,立即安安分分的坐了回去,闭上眼睛装作沉思,再不去理会那几位老将军的揶揄嘲弄。

    又过了一会,小犬纯太郎的蛋炒饭才算完成,只是比起薛大厨方才蛋炒饭出锅的香气满溢的情景,又逊色了不少。

    他也并没有使用内侍给他准备好的精美的银盘,而是换了一个普通的瓷盘将锅中的蛋炒饭盛了出来。

    再看他这一份蛋炒饭,在灯火辉煌的大殿之上,色泽同样是油亮光彩,只不过颜色淡黄,比起薛大厨金光闪闪的那一盘,从卖相上就先输了三分。

    薛大厨看他也已经完成,这才躬身向赵頵回报道:“启禀王爷,微臣这一份蛋炒饭有个响亮的名字,叫做‘金玉满堂’,请陛下和太皇太后殿下品尝。”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1662/ 第一时间欣赏舌尖上的大宋最新章节! 作者:呼啦圈大神所写的《舌尖上的大宋》为转载作品,舌尖上的大宋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舌尖上的大宋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舌尖上的大宋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舌尖上的大宋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舌尖上的大宋介绍:
天才小厨子穿越到大宋,开动头脑风暴忽悠到万贯家财开了家饭馆。
杨怀仁看着水深火热之中的大宋子民大声宣布:“哥来拯救你们了!”
百姓们说:“吃了他做的面,腰不酸腿不疼了,上楼都不费劲了!”
皇帝说:“吃了他做的菜,朕觉得龙体康泰,一夜十八次郎不再是梦!”
将士们说:“吃了他做的饭,砍起胡人来如砍瓜切菜,爽!”
番邦蛮子们说:“我要做宋人!我再也不要做胡人!”
烹东西南北四方菜肴,品酸甜苦辣百味人生。
友情提示:本文纯属虚构,如有雷同……请打妖妖灵。
书友群:567,499,926,欢迎各路吃货前来指教。舌尖上的大宋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舌尖上的大宋,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舌尖上的大宋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