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舌尖上的大宋TXT下载舌尖上的大宋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舌尖上的大宋全文阅读

作者:呼啦圈大神     舌尖上的大宋txt下载     舌尖上的大宋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1275章:一位皇后的陨落(上)

    **仁想起母亲最常说的一句话来,家和万事兴,很简单的道理,不识几个大字的老百姓都懂的,偏偏皇帝和朝堂上的一帮大佬们不懂。

    朝堂上的局势,是很难和"和"扯上关系了,赵煦的后宫里,就更是不可能,最关键的两个家没有和,底下千千万万的小家又有多少和的呢?

    **仁只能苦笑着摇头,这时候他才发现,一个人的力量,真的太渺小了,蝴蝶挥舞翅膀把历史扇成了另一个模样,要么需要太多的巧合,要么要扇几亿亿次。

    最后让**仁唯一感到安慰的,是至今朝堂上的大佬们还没有人来动他,这也难怪,**仁属于小错不断大错不犯的人,小错在赵煦那里都不算是事儿,他还不用太担心。

    但是**仁还是讨厌朝堂,讨厌那些无休止的斗争,讨厌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

    所以**仁不自觉地去想,我只是一个小厨子,该做的我都做了,再去想那些超出自己能力范畴的事情,要么是自找麻烦,要么是自寻烦恼。

    萧老倌儿都明白激流勇退的道理,**仁忽然开始想,他是不是也应该闪一闪了?就算不为他自己着想,也要为他的家人和兄弟们着想。

    不论他现在多么低调,但总有一天,朝堂上那帮战争贩子们,一定会找上他的,因为他的地位太特殊,朝堂上新党也即将分成两派,到时候逼着他站队,想想全都是麻烦局。

    别忘了还有个皇子现在成了他的儿子,就算信得过管秋漓,也不敢保险赵煦就不会查到他这里来。

    留在京城,真的有点像睡在老虎旁边的感觉。

    萧老倌儿见**仁若有所思,便停下了对朝堂的议论,笑着给**仁添酒。

    **仁举杯,"不论朝堂上还是官家后宫里的事情,都跟咱们无关,让他们折腾去吧,咱们今朝有酒今朝醉!"

    当然不能真的喝醉,**仁是陪着黑牛哥哥和嫂子来回门的,当小叔子的喝醉了有点不像话,所以喝了个三分醉,他便起身告辞。

    萧老倌儿的家在东城,离的**仁在内城中的府邸并不算很远。

    回了府,鬼姐本想让他堂下睡一会儿的,可**仁似乎有点心事,如何也不肯躺下,鬼姐只好说些咋萧府的见闻给他听。

    **仁和配合地听着她说,都是些女人们之间的家常,鬼姐从小没有娘,听萧夫人总是教训黑牛嫂子出嫁之后要如何做一个好媳妇好儿媳,她也跟着学了不少。

    说着说着,鬼姐忽然开口问道,"官人觉得我是个好媳妇儿吗?"

    **仁笑着拍拍她的脑袋,"你当然是,你们几个都是,我能娶到你们,感觉很幸福。"

    这些话鬼姐很受用,温柔地打了一句,"我也感到幸福,你是这世上最好的官人。"

    **仁笑笑,心说我如果真是个好官人,就不应该留在京城了,这里看着平和宁静,可实际上陷阱很多,稍一失足,就容易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派去打探消息的风神卫回来报信,鬼姐很自觉地退出了房间,这位辽国蓝衫军的首脑人物,很是识大体,知道什么是她不该听的。

    后宫的消息,如今连风神卫也很难得到,只有通过一些细微之处来猜测,萧老倌儿说的事情都得到了证实,至于孟皇后怎么样,消息就非常少了。

    不过风神卫还是尽力打探到了一个关键的消息,**仁听完,脸色就变了。

    福庆公主病了!

    这位福庆公主什么来历,**仁自然一清二楚,那天夜里管秋漓说过,他从宫外的一个普通人家偷了一个刚刚出生的女婴,目的就是为了换出孟皇后的亲子以掩人耳目。

    当时情况紧急,管秋漓偷孩子的事情却也是造了孽,也不知是不是那天他偷孩子的时候让孩子受了惊,或者孩子本身就身体不好,这位冒牌的公主从进了宫,就一直病魔缠身。

    消息里说福庆公主重病,宫中太医都说药石无灵,可这里边一定不是一句话那么简单的。

    如今孟皇后在宫中失势,宫中不论太医太监还是宫女妈子,谁都知道刘婕妤才是官家的宠妃,向太后又一向不理后宫之事,难保刘婕妤暗中授意太医们故意不给福庆公主医治。

    这也正印证了管秋漓的猜测,如今只是个公主,刘婕妤的心里都容不下,如果皇子没有被管秋漓带出宫来,那么皇子的命运也便可想而知了。

    **仁也搞不清楚孟皇后现在是个什么状态,但从她善良的性格讲,即便福庆公主不是她亲生的,她也应该会极力疼爱的。

    所以如果公主患病却得不到有效的医治,孟皇后有可能会做出离奇的事情来。

    原来的历史记载里,说是孟皇后娘家的姐姐给她求了个神符,让她把神符烧了泡成符水当神药给福庆公主喝,想用符水治好福庆公主的怪病。

    但诸如符水之物此类的怪力乱神之事向来都是宫中禁忌,有人偷偷告诉了赵煦,尽管赵煦体谅孟皇后一个做母亲的心情,没有立即怪罪她,但也因为这件事,让赵煦更加冷落了孟皇后。

    不用想也知道,符水肯定治不好福庆公主的病,而且还会让病情继续加重,后来孟皇后之母燕夫人为了帮助外孙女治病,又请了什么道士进宫去给福庆公主祈福。

    这就更给了刘婕妤打击孟皇后的口实。

    符水治不好福庆公主的病,跳大神的就更不可能了,福庆公主最后还是幼年夭折。

    赵煦可怜孟皇后痛失爱女,也并没有怪罪她。但刘婕妤不甘心,暗中命人在孟皇后宫中藏匿一些诅咒的邪物,然后装好人陪赵煦去孟皇后宫中看望她。

    实际上是故意让人当着赵煦面前把她派人藏好的那些诅咒之物露出来,以此来污蔑孟皇后,说她因为赵煦不关心公主,导致公主早早夭折,所以准备了那些诅咒的邪物,说孟皇后诅咒赵煦。

    赵煦一怒之下,把孟皇后打入了冷宫...

第1276章:一位皇后的陨落(下)

    **仁对这样的记载,是持保留态度的。

    并不是说历史的记载里就全是一套瞎说,特别是这种宫廷之事,史官还不见得就敢瞎写。

    但如果把孟皇后的生平从头到尾捋一遍的话,那么她被废的整个过程,就显得太过夸张了。

    这种宫廷斗争的狗血剧情,听起来好像没什么不合理的,但问题在于,孟皇后此人虽然人很善良,性情也温和,但她并不是一个傻子,相反,她其实是一个极其有能力的女人。

    大家看看她被打入冷宫之后的人生就能明白,先是在瑶华宫禁足,被废后之后出宫去玉清庵当尼姑礼佛。

    这尼姑一当就是好几年,直到赵佶继位,向太后才想起把孟皇后重新招回宫来,封为元祐皇后。

    但好景不长,一年不到,向太后病故,元祐党人再次失势,孟皇后这位元祐皇后又跟着背了锅,再一次被被废,又回去当了尼姑。

    这次时间就长了,二十六年之后,发生了靖康之难,赵氏宗族几乎被金人全部掳走为质,五十四岁的孟皇后才又被张邦昌和吕好问请出来主持大局。

    此时的孟皇后真的拿出了大家风范,一个女人力挽狂澜,扶大宋之将倾,重新把朝廷组建起来,又寻回康王赵构建立了南宋政权。

    大家试想一下,孟皇后从被废,之后三十多年的人生几乎都是过着清心寡欲的尼姑生活,人也许能变得性情增加冷静,但不可能忽然有了这么强大的能力和才智的。

    也就是说,人的沉稳程度或许会随着年轻增长而增长,但聪明程度,基本生来就注定了的。

    再看看刘婕妤的人生历程,这里就不多赘述了,尽管看上去她有些小聪明小伎俩,但很多事实证明此人并不聪明,蠢事办了不少,绝对算不上是个聪明人。

    一个可以挽救一个国家的女人,为什么在年轻时在宫中像个傻子一样被一个蠢女人玩弄于鼓掌之间?这有可能吗?完全不符合常理和规律。

    大家心里一定会有的,这是不可能的。那么历史记载里说的孟皇后被废的经历,就显得有点夸张了。

    但如果大家仔细想想当时的全局,便会明白为什么史官会那么记载。

    先说赵煦此人,从他的人生经历来分析,他对于朝廷上的党争和后宫内的宫斗都是非常熟悉的,因为他也曾经是这些斗争的受害人。

    但是当他重掌皇权之后,他发现他可以利用这种争斗,来获取更大的权力。

    党争这种事,在大宋文人至上的社会风气下,皇帝也拿文人没有办法,顶多就是贬官,直接杀头那是绝没有的,连体罚之事都很少发生。

    也就是说,皇帝是没法阻止党争的,但另一方面,皇帝却可以利用党争,把一批同意自己的政见,无脑支持自己的朝臣留在身边,反之,便贬黜出朝堂。

    说到底,还是权力的游戏,后宫里,也是如此。

    **仁虽然和孟皇后接触不多,但是从赵煦这里,还是了解了很多他们之间的事情,更清楚赵煦对孟皇后的态度是如何的。

    孟皇后当初进宫并被册封为皇后,都是高太皇太后的安排,赵煦和他祖母之间是什么关系,就不用多说了,从高太后死后赵煦的态度,就说明了一切。

    赵煦是发自内心的恨他的祖母的,所以孟皇后这个他祖母强加给他的皇后,他内心里一定是排斥的。

    也许平时生活中他只是有些冷落她,但可以试想,赵煦内心里是多么不愿意孟皇后一直留在宫中,每次看到她,就像看到了他的祖母一样可恶。

    所以一切就有了解释,刘婕妤明显没有足够的智慧来给孟皇后下那么多套,即便有,以孟皇后的才智,也不会那么轻易地去钻。

    但如果这些套是赵煦下的呢?孟皇后就是想不钻也不行了。

    于是便有了那样的历史记载,一个温柔贤惠的妻子,一个信佛的女人,任由她的母亲和姐姐请些道士或跳大神或烧符水,害死了她的"女儿"。

    之后又装作不知道刘婕妤的把戏,任由赵煦演一场大戏,把她打入冷宫。

    史官看到了这样的表面,也就记录了下来,就算史官足够聪明,看明白了这一切都是赵煦的安排,可他敢把事实写出来吗?

    一切都只是赵煦极力摆脱他人生中高太后给他留下的阴影,而玩的一套障眼法而已。

    所以这件冤狱,赵煦心里自然一清二楚,以孟皇后的聪明才智,她也是心中有数的,只是她处在这样的位置上,没有力量去反抗罢了。

    也或许,她从头就没有反抗,当生下皇子的那一夜见识了后宫的阴暗狡诈之后,她的心就死了,也早早就看到了她未来的命运。

    只是上天跟她开了个天大的玩笑,近三十年后她如何也没想到,她还有机会站出来,在一段中国民族灾难性的历史上,书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便是一个皇后两次陨落,又离奇起复的故事。

    **仁想通了这一切,似乎也释怀了许多。孟皇后眼下的命运也许很悲惨,但这些事情,都是她预料到了的,事实也证明她选择安然地接受了这一切。

    换了任何一个脑子稍微不太灵光的,经历了这一切,估计早就悬梁自尽了,哪里还有勇气活在这个世上?

    **仁忽然很欣慰,他收养了孟皇后的儿子,也许正是让她有了能坚韧着活下去的动力。

    未来的某一天,或许是杨孝祖长大成人的时候,**仁也许会带着他去跟孟皇后见面,让她知道,她值得活在这个世上,因为她还有历史的使命还没有完成。

    当然,**仁也尽力不让大宋沦落到指望一个命运多舛的女人去支撑的地步,这对一个国家或者民族的所有男人来说,真的太丢脸了。

    但想到了这里,**仁也越来越觉得他不能留在京城了,保守一个秘密,不仅仅是不说出去那么简单,因为总有各种各样的意外会发生。

    所以,**仁做了决定,离开东京城,离的皇宫越远,他才越安全。

第1277章:爸爸去哪儿

    **仁下了决定,可离开京城去哪儿,要用什么理由离开京城又成了一个难题。

    要走,也不能是他一个人走,如今家里四个孩子都还小,**仁这个老爸可不舍得离开他们太久的日子。

    杨家庄子里其实有没有他都一样运转,家里的管事们已经把庄子里所有的事务管理的井井有条,只需要留下几个管事看着就不会出大乱子。

    城里的酒楼生意一直很火爆,王明远和羊乐天把随园经营的有声有色,虽然没有开分店,但店面却越做越大,有了点大酒楼的感觉。

    学院也没什么大问题,虽然钱是他一个人出,但名头却挂在皇帝名下,本来培养厨子和其他工匠的学院是被教人圣人之书的书院所瞧不起的,但挂上皇帝的名头,那就没人敢说三道四了。

    廉先生的弟子们现在都在学院里任教,有的甚至扔了官不做也要回来当先生,可见他们对学院的未来前景是非常看好的。

    至于山谷里的龙武卫和虎贲卫,在杨世虎将军的带领下一直在操练着,名义上还是禁军的编制,但实际上他们总有种被遗忘了的感觉。

    特别是禁军在西边打了胜仗之后,龙武卫和虎贲卫原本因为训练素质优秀而积攒的名声也渐渐隐退,其余参加了征西的禁军又重新不把他们放在了眼里。

    更可气的是某些禁军将领真的把龙武卫和虎贲卫当做了垃圾桶,只要是和他们不对付的将士啊,军营里的刺头啊,甚至只是长得不好看的,凡是他们看着不顺眼的,都打发到了这两卫里来。

    龙武卫和虎贲卫是不嫌弃的,保持这一种多多益善的心态来对待新人们,反正来谁都一样练,而且比以前的练法更狠的练。

    有谁不服不要紧,**仁订的制度可是后世军营的严苛制度,而且结合了当下的规矩,杀威棒是不长眼的,谁训练不好就不给好饭食,有刺头闹事或者逃跑也不怕,抓回来先暴打一顿,然后关小黑屋,关到乖乖听指挥了为止。

    于是两卫的规模就这么不断的扩大,竟超过了两万人的编制,超出来的人,兵部是不给发饷银的,还是**仁自己掏钱,这会儿倒没人说他什么了。

    朝廷打了胜仗,可国帑也用去了大半,朝堂上一帮家伙们就喜欢斗嘴,赚钱的本事那是不能指望的,所以方方面面都在缩紧开支。

    **仁的边贸计划倒是让他们看到了赚钱的希望,对这件事很是上心,搞得好像没了**仁什么事一般,功劳似乎都成了他们的了。

    **仁其实不介意,他就管投自己的钱做自己的生意,将来能赚大钱就好,至于谁要抢功劳,随便他们抢就好了,他也不稀罕,反正他的爵位是不可能再高了。

    其他的嘛,只要安排好了境内境外的商道就好,龙门镖局将来可以大展身手,来往于京城和西域的货物,都需要他们沿途护送。

    铁香玉生孩子前还很操心这事,但生了孩子之后便不管了,现在她最大的任务就是养育两个儿子,女人当了母亲,孰轻孰重分的非常清楚。

    既然她都不管了,**仁就更不用过多的去操心西边商路的事情了。

    让**仁不能放心的还是他的兄弟们,总不能他走了,兄弟们还留下,没了他这个草头王爷,恐怕麻烦会找到这些兄弟们头上去,这些他都要考虑的。

    所以他需要想一个万全之策,让他能带着全家和兄弟们进行一次大迁移似的转移,让别人看起来合情合理,谁也不会察觉出蹊跷来。

    还有去哪儿也是个问题,四个孩子都那么小,去西边的荒芜之地去受罪**仁是会心疼的,北边就更不用想了,上次耶律跋窝台没抓住他,再有一次,他是绝对不会放过**仁的。

    那么剩下最好的选择就是江南了,江南气候温润,物产丰富,美女又多,呃...这个先不考虑,主要还是江南一代文风鼎盛。

    老百姓日子过得好了,生活富裕了,自然会把自己的孩子送去读书,江南出才子,也是在长期的数量基础上,渐渐有了质量的巨大提升的。

    读书的孩子们多了,教书的先生们也就多了起来,有钱人抢着捐钱盖书院,就是想给自己冠上一个书香门第的雅号,也许最初的目的是为了自己的面子,但最终的结果,却是真的提高了教育发展的水平。

    江南一带的才子也确实值得称道,如今朝廷科举上考了功名的,超过一半都是来自江南的才子们,可见要发展教育,必须得有足够的经济基础。

    如果能让孩子们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长大,**仁是非常愿意的,孩子们将来长大了要从事什么行业,都看他们自己的个人喜好,**仁是个开明的老爸,是绝不会把个人的意愿强加给孩子们的。

    但不管他们志愿要做什么,书是一定要读的,考不考功名嘛,那就无所谓了。

    **仁想来想去,还是没想到好的办法,最后还是问了一嘴眼前的风神卫,"江南最近可有什么大事发生?"

    风神卫挠着脑瓜子想了半天,摇了摇头,"大事是没有的,小事倒是有一些。"

    **仁若有所思的点着头,"说来听听。"

    "江南东路江州那边闹水患,不过不是很大,那地方每几年都要发一次水的,这不算新鲜事。

    再就是江宁府到钱塘的官道上闹山贼,几股小山贼而已,专门挑落单的过路商客下手,大案子没有,小案子不断,这些案子当地官府办了很久了,但因为山贼油滑,几乎也没什么像样的成效。

    定海那边闹海盗,是一帮亡命徒,不过人数也不多,只是那边海岛众多,明州的水军也找不到他们,只能看好了海上的商路,不让他们有机可乘便也罢了。

    其他的嘛,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了,江南那边朝廷最关心就是市舶司和织造局这两块,童阁领和崔阁领管理的都很好,从来也没出过什么乱子。"

第1278章:鬼姐的鬼主意

    **仁开始琢磨,如果只是用剿匪缉盗或者赈灾的理由申请去江南,恐怕这些理由都有点牵强,就算赵煦同意了,**仁也只能自己带些兵去江南,没法带上家人。

    朝廷最关心的江南事务,无非有三样,织造局是管理纺织行业的,市舶司是管理对外海洋贸易和船务的,还有一样是转运司,在江南也就是漕运司,是管理漕运的。

    刚才风神卫之所以把织造局、市舶司和漕运司分开,是有原因的。从当时的管理机制上,织造局和市舶司虽然是朝廷的下属地方职能性衙门,但真正管理的却是内府。

    所以织造局和市舶司的顶头上司,都是太监来担任,衙门里的朝廷官员,也只不过是办公而已,说了算的还是那班太监们。

    但转运司不同,漕运之事关乎国家命脉,江南每年的粮食和丝织物产量占比尝过全国的一半,每年都有大量的漕粮、丝绸布匹等货物运送到中原和北方各地,所以当时的漕运还是由户部属下的转运司管理。

    **仁觉得,除非是这三个衙门出了事,而且是大事,他才有机会自告奋勇去办皇差,否则根本没法实现他的举家南迁江南的美好愿望。

    但这三个衙门因为官家和朝廷都非常重视,却又是最稳定的,这便让**仁一时之间没了办法。

    简单吃过了晚饭,**仁陪着鬼姐在院子里溜达,吃饭的时候鬼姐就发现**仁有点心不在焉了,在她印象里,**仁是很少发愁的,即使是在辽国的时候,**仁也不曾表现出忧虑来。

    可今天不同,鬼姐陪着他说话,却发现**仁只是"嗯""好""哦"地应付着,其他的话很少,总是时不时目光呆滞的望向夜空。

    鬼姐忍不住问道,"官人可是有什么心事?"

    **仁本来觉得事情在他还没想好要如何解决之前,是不想让家里人担心的,但这一次不同,他的脑子就好像卡壳了一般,总是在一个地方打转,如何都走不出来。

    他望着一脸担忧的鬼姐,抬手轻轻抚上了她的脸,月光皎洁,月光里的那张脸美的让人窒息,下意识里说了一句,"你真的好美。"

    鬼姐当然很开心,不过转念一想,又板起脸来,"官人,你是不是有是烦心事,却又不想说出来让我担心,所以才用甜蜜的话语来哄我,好让我不再担心啊?"

    **仁笑了笑,鬼姐确实很机灵,还是被她识破了小把戏。

    **仁看着她蓝宝石般透亮的双眸,忽然觉得告诉鬼姐,让她帮忙出出主意也不错,一来她足够聪明,二来她有时候的想法真的让**仁觉得意外。

    或者可以这么说,鬼姐的奇葩念头多,性格上又不同于常人的地方,说不定**仁按正常思维想不通的问题,她就能轻易想出来呢?

    **仁在后花园里找了一处平整的石板,掏出一块手帕铺在了石板上,这才让鬼姐坐下,他坐在了她身边,把他的烦心事一点点的说给她听。

    鬼姐认真听完,先问了一句,"官人为什么非要去江南?留在京城里不好吗?就算官人不喜欢朝堂上的权力争斗,大不了不理会就是了,反正之前你们大宋皇帝也没让官人入朝为官,现在为什么官人要为此时躲出去呢?"

    **仁是隐瞒了孟皇后的事情的,只说了朝堂争斗的原因,这会儿他也不可能说出来杨孝祖是皇子的事情来,只好含糊道,"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觉得厌倦了。

    虽然我不在朝堂,但朝堂上各种各样的消息,还是会有意无意的传到我的耳朵里来,你说我能不烦吗?

    我躲在杨家庄子里躲清静,现在看是没有问题,但保不齐将来能一直这样下去,万一哪一天官家或者那些朝堂上的大佬们想起我来,要我选边站队,我又该如何面对?

    所以我要离开京城,带着我的家人朋友,一齐离开这个是非之地,我们汉人有句俗话你肯定听过,叫做伴君如伴虎,你能明白吗?"

    鬼姐点点头,"官人这么说我就明白了,只是官人要去江南,直接上一道折子,说想去江南生活不完了吗?在辽国,如果哪位大臣不想干了,他可以随时辞官,去他任何可以去的地方生活。"

    **仁苦笑,"你也说啊,那是辽国,辽国的权力和财富基本都在宗族的手中,朝中的大臣谁走谁留,对政局的影响都不会太大。

    但大宋不同啊,特别是我这种身份你的人,不是说想去哪儿就能去哪儿的,没有官家的圣旨,我擅自离开京城的范围,都会被御史们奏议的,何况我要带上家人朋友,他们编排出来的东西,是你无法想象的。"

    "啊?"

    鬼姐没想到宋朝规矩那么多,不过她想了想,又出了一个主意,"那也不难,你就给你们官家说我病了,需要找郎中医治,可京城里的郎中都治不好,但听说江南一代有个神医会治这种病,咱们全家不就可以去江南了?"

    "装病?"

    **仁陷入了深思,这个办法听起来很简单,但是仔细想想,并不是没有操作性可言。

    鬼姐贵为辽国公主,如果她得病了,影响比一个王爷得病了还大,那可是涉及到宋辽两国之间的关系的。

    万一鬼姐有个什么意外,不光**仁逃脱不了干系,整个大宋朝廷也逃脱不了干系,鬼姐是耶律跋窝台唯一的女儿,他要是追究起来,恐怕局面会闹的很大,甚至导致两国兵戎相见也不是不可能的。

    **仁刚要转忧为喜,忽然间另一个问题又出现在他的脑海中,如果鬼姐得了病,官家一定会派宫中的太医前来医治。

    那些太医的医术还是很精湛的,如果只是让鬼姐装病,难保他们看不出来,如果他们识破了**仁的小把戏,回宫把这件事告诉赵煦,赵煦会怎么想**仁?

    有没有可能,赵煦觉得这是**仁和鬼姐这个契丹公主密谋了什么更大的阴谋?

第1279章:安国公主的怪病(上)

    **仁意识到,鬼姐说装病的主意可以用,但如果单纯是装的话,同时又很容易被识破,那会带来更加严重的后果。

    所以他觉得,如果能让鬼姐"安全"的病上一场,才能真正瞒天过海。

    他很快想到了一个主意,但他还需要得到鬼姐的同意,不料他一开口,鬼姐便笑着答应了下来。

    两天后,**仁罕见的给官家上了一道折子,朝堂上的众臣们也很关注,纷纷猜测,一向不参与朝政的**仁,现在怎么改变了主意了?

    乱糟糟的朝堂立即安静了下来,如今朝中虽然是新党当权,但新党内部也并不那么团结,不论哪一方都不愿意看到一个新的势力加入到朝中权力的争夺中来。

    甚至有人开始暗暗怀疑,会不会是官家觉得不能让新党一家独大,特意找了一个新的势力出来,目的是为了制约朝堂上的新党呢?

    这不是不可能的,历朝历代的皇帝里,也总有这样的精明皇帝,利用朝中不同派系的官员之间的争斗,来控制整个朝堂权力的平衡。

    可这种事谁也不会直接在朝上说出来,只能各自猜测,一时间里众说纷纭。

    但当赵煦当着所有朝臣的面前把**仁的折子拿出来的时候,他们才知道,辽国的安国公主病了,**仁的折子,是求官家派宫中太医去府上给安国公主瞧病的。

    朝堂上原本还担心**仁另有所图的官员们愣住了,事情真的是这么简单?还是他们想的太肤浅了,看不出这道折子里边的门道?

    不管如何,安国公主得了怪病,民间的郎中看不好,这可不是小事。

    东京城里的契丹人很关心他们的公主,以前就三天两头的往杨家庄子里跑,另外契丹皇帝耶律跋窝台写给女儿的信也是天天又,可见安国公主在契丹人心目中的地位并非一般。

    如果这件事处理不好,引起了辽国皇帝的不满,对大宋来说,这个后果可是目前所承担不起的。

    虽然刚刚打败了西夏,但大宋的损失也是不少的,尽管主要体现在国帑的损耗上,但如果一年之内再来一次大规模的战争,那么朝廷恐怕如何也负担不起了。

    更何况辽国之强大,可不是一个西夏可以比拟的,契丹百万铁骑,更不是西夏的那点兵马能比。

    所有朝臣几乎同一时刻达成了统一的意见,必须赶紧派太医去给安国公主治病,而且一定要治好。

    赵煦立即下了圣旨,让宫中最好的八位太医立即赶往南方王府,无论如何也要把辽国安国公主的病医好。

    朝都没散,章惇亲自领着那八位最好的太医,以及他们的药童和随侍赶到了城中的南方王府。

    **仁立即来到大门钱迎接,章惇第一眼看见他,就惊呆了。

    只见**仁身着内衣短褂,黑着眼圈,嘴唇干燥得起了皮,一脸的憔悴和担忧,而且脚上什么也没穿,光着脚站在他们面前。

    看到他领了太医来,**仁竟懒得跟他施礼,只说一句"章相公到了",便直接去拽了他身后的太医往门里走。

    章惇也不怪他,只是惊诧于印象里意气风发少年得意的那个**仁,好似整个都换了一个人一般。

    众人就这么被他连拉带拽的带到了后宅,进了安国公主的房间,发现里边早已经乱做一团,丫鬟哭哭啼啼,房间的地面上还有摔碎的各种物件。

    房间的内间里一张大床上,安国公主一动不动地躺在那里,脸上没有一丝的血色,整个人的皮肤由惨白开始发灰,完全没有了大美人儿的光彩,仿佛...已经死了一般。

    **仁大声呵斥着跪在床边的丫鬟们赶紧滚开,把太医们拉到了窗前,"求求诸位太医救救我家娘子,我给你们磕头了。"

    说完他真的屈膝要去跪下,吓得那班太医们赶紧一起去扶,**仁又一次拉着他们去看床上的安国公主,瞪大了眼睛嘶吼道,"别管我,赶紧救人!"

    章惇愣住了,他如何也没想到事情会这么严重。是他吩咐王府的丫鬟们把瘫坐在地上开始哭泣的**仁拉起来搬了凳子坐下,然后他亲自站在**仁身边开始安慰。

    可不管他说了些什么,**仁好似都听不见似的,眼神直愣愣地盯着太医们,整个人像是陷入了痴傻一般。

    八个太医几乎涉及了当时所有的中医分类,可他们转着圈挨个给安国公主瞧了一遍,脉象也摸了不知多少次,可如何也想不出安国公主是得了什么病来。

    他们围在一起,一脸的愁容,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心说这可麻烦了。

    他们奉旨来给安国公主治病,谁的心里都清楚,如果事情办得好,不论是谁把安国公主的病给治好了,他们八人都会得到极大的好处。

    官家和朝廷的赏赐就不说了,单单是**仁这位南方王爷的谢礼,那就是他们不敢想象的,谁不知道**仁不差钱啊?

    还有,**仁家的随园,那可是他们平时偶尔才能去享受一次美食的地方,以他们的薪俸,想经常去吃,也是吃不起的。

    但如果他们给安国公主治好了病,那就不一样了,到时候还不是想什么时候去吃就什么时候去吃,想吃什么就吃什么?

    可问题是,他们自负比宫外的郎中们高明不少,但真见了安国公主察看了她的病情之后,一个个的却都傻了。

    别说能给安国公主治病了,连安国公主得的什么病他们都看不出来,以他们的经验来看,床上的女人气若游丝,脉象虚弱且时有时无,面色毫无血色甚至出现了肤色转灰转暗的迹象。

    这一切只有一个答案,安国公主已经药石无灵,大限将至了!

    "怎么样,怎么样?"

    **仁不断的问着同一句话,可那八个太医谁也不敢站出来回答这个事实。

    章惇似乎瞧明白了点什么,对他们呵斥道,"王爷问你们话,你们有什么便说什么,不必遮遮掩掩!"

    领头的太医见章相公都发话了,这才愁眉苦脸地小声说道,"王爷,章相公,安国公主的情况...已经太晚了,我们也无能为力了..."

第1280章:安国公主的怪病(中)

    **仁呆了一下,然后忽然大怒道,"晚什么晚?公主前日才感到不舒服,从发了病到今日这才两天的光景,如何就晚了?

    什么叫无能为力?无能为力你们来干什么?来消遣我**仁的吗?"

    他眼神微眯,接着又瞪了起来,"等等,不会是你们因为安国公主是契丹人,就故意不给她医治吧?"

    **仁这话把太医们个吓蒙了,他们很想解释说,王爷你正好说反了,就因为安国公主是契丹人,而且是契丹的公主,我们才如此紧张,才不敢不尽力的医治啊,安国公主的病治不好,我们回宫也没法向官家交代。

    可看着**仁双眼冒火的样子,谁也不敢说话了,只能去求章惇,"章相公,还请您帮卑职们向王爷解释解释啊,我们就是天大的胆子,也不敢不给安国公主治病啊。"

    章惇本想开口的,可**仁忽然转过头来盯着他,眼睛里快飞出刀子来,那样子简直就是六亲不认啊,呲着个牙跟个疯狗似的,看着就吓人。

    章惇也是很强硬的脾气,可面对这样的**仁,他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那感觉,就好比正常人没法跟疯子去解释一样的。

    **仁看了眼床上躺着的安国公主,忽然大哭起来,哭的那叫一个痛彻心扉感人肺腑啊,那叫一个见者伤心闻者流泪。

    **仁这么一哭,房间里其他的丫鬟们知道夫人没救了,也跟着大哭起来,一时间里房间里全是号啕大哭之声。

    章惇实在是听不下去了,走到**仁身边安慰道,"王爷莫急,我就不相信这世上没有能救安国公主的郎中,这几个太医...他们医术不精罢了。"

    太医们也无力反驳,他们确实没有办法救安国公主,但他们也不太赞同章相公的话,他们可不是一个人,而是八个人,而且是宫里最好的八名太医。

    这世上如果有个病人让他们八个看过了之后说么有救了,那么他们绝对不相信这世上还有能救了这个病人的神医。

    "神医?"

    **仁口气有些心灰意冷,"你说的神医要去哪里找?你告诉我,你告诉我!"

    一句话说到后边已经成了嘶吼,章惇本意是安慰他一下,所以随口说了那样的话,至于有没有能治了安国公主的病的神医,他又去哪里知道?

    但世上没有绝对之事,这个道理他觉得应该是不错的,所以又道,"他们几个不行,可以去外边找,京城里找不到,可以去更远的地方找,咱们大宋那么大,我就不相信没有能给安国公主治好怪病的神医!"

    章惇话是这么说,他心里担心的重点已经不是**仁,而是安国公主如果真的救不了了,将来辽国皇帝怪罪起来,大宋要如何去解释。

    生命无常,人总有一死这种理由肯定是说不过去的,安国公主才十六七岁,跟辽国皇帝这么说,怕人家立即就要翻脸。

    可看安国公主的样子,确实是生了一种怪病,听**仁说的,病是两天前染上的,这么短的时间里就发展成了药石罔顾,这病还真是厉害。

    难就难在这病也太厉害了,而且发作的太快,这就显得有点奇怪了,且不管郎中们如何看待,放在一个平常眼里,安国公主的症状,只有一个解释,那就是中毒。

    那这事就麻烦了,安国公主在大宋境内中了毒,契丹皇帝会怎么想?他一定会认为是宋朝有人故意暗害安国公主的,甚至下毒的人就在宋朝的朝堂上,说不定就是宋朝皇帝。

    照这样发展下去,宋辽之间一场报复性质的大战便一触即发,章惇心里很清楚,以现在宋朝的军力,根本无法和辽国抗衡。

    他赶忙提醒了一下几位太医们,"你们说,安国公主...会不会是中了毒?"

    太医们知道章惇这么问,是有他的怀疑,可这话可不是轻易敢说的,如果他们谁敢这么说,那麻烦就大了,将来宋辽两国不论发生什么,他们都会是罪人。

    太医院首席太医站出来道,"不瞒王爷和章相公,我们最开始走进这个房间,第一眼看到安国公主的样子之时,第一反应也是她有可能中了毒。

    但经过我们检查之后,却发现她的状况和中毒又完全不一样,人中了毒,不管是什么毒性的毒,都能从经脉上的变化看出来。

    毒物也是通过损害人的心肝脾肺肾来伤害性命的,可从脉象上看,安国公主的内脏一切都正常,只是脉搏微弱,更像是..."

    说到这里,他知趣地闭上了嘴巴,他如果说安国公主更像是寿终正寝,恐怕**仁会上来咬死他。

    不过从表明上看,鬼姐那副样子的确像是一个正常的失去生命体征,即将死亡之人。

    但她是那么的年轻,怎么可能这么早身体就衰竭了呢?

    章惇疑惑道,"照你的意思,安国公主脏器并没有受到损害,可脉象微弱,这又是什么病?"

    太医有点为难,不论是**仁还是章惇,他都不敢抬起头来对视,只得低着头小声道,"卑职才疏学浅,行医多年,真的从未见过如此病征之人,只能说安国公主患上的,是一种怪病,这种怪病极其罕见,吾等未曾见过,不会医治。"

    就在他也想不到办法的时候,**仁忽然冲向了门边,把房门一关,然后回过头来从墙上取下一把利剑来,然后指着众人说道,"我不管,你们赶紧给安国公主治病,治不好也得给她治,如果她有任何的闪失,你们谁也别想走出这个大门!"

    当场就有一个太医吓尿了出来。章惇这下也怕了,**仁的状态明显就是接近疯狂了,根本没法跟他讲理,万一他发起疯来,比他以前犯了大愣子的时候还要疯狂,要是真砍了人,找谁说理去?

    "冷静,王爷你一定要冷静!"

    **仁忽然面色变冷,咬着牙狠狠道,"我很冷静,今天安国公主要是死了,你们谁也别想走出去,就是官家来了,我也不怕!"

第1281章:安国公主的怪病(下)

    疯了,真的疯了。章惇没想到**仁会这么在意一个契丹女人,别说他这个宰相了,竟然连官家都不放在眼里了。

    若是放在别的时候,或者换了一个旁的什么人,敢说这样的话,章惇一定不会放过他的。

    可眼下这种场面,他对**仁这种表现却是能理解的,眼看着心爱的女人就这么在眼前死去,换了谁也不会好受,发疯也不过是一时想不开的冲动之举罢了。

    这一刻章惇心中竟产生了对**仁的一种敬意,感慨这世上像**仁这样痴情的男子,真的已经不多了。

    章惇还是有些武艺的,可谓是文武双全,他觉得凭他的武艺,**仁又不会武功,真发了狂持剑乱砍起来,他还不至于受到伤害,至于那些太医们,那就不好说了。

    **仁见太医们吓傻在原地不敢动弹,大声吼道,"你们在等什么?!不给安国公主治病,老子现在就砍了你们!"

    太医们赶紧又一次凑到鬼姐床前,可他们也只能做做样子,鬼姐的脸色就跟死人一样,哪里还有办法能救的过来?

    开药方?谁敢啊,连病的原因都没找到就乱开药方,眼下或许可以糊弄一下不懂医术的**仁,可之后呢?

    万一安国公主还是救不活,或者服了他们开的药病情不但不见好转反而加剧了,这个锅又有谁来背?

    更严重的是他们这次来**仁府上给安国公主看病是官家的旨意,他们不懂就乱治乱开药,那不跟欺君罔上没什么区别了吗?

    就在这么混乱又紧张之际,屋子外边有人大喊道,"老爷老爷,刚才那个游走的郎中又折回来了,说公主得的怪病了可能还有救!"

    **仁错愕,立即扔了手上的利剑,快步奔到门前,打开门把门口站着的一个管家模样的中年汉子拽着衣领子拉了进来。

    "你说什么?公主还有救?"

    管家也不知是被吓得还是被**仁扯得疼了,咧着嘴一个劲地往身后指,"是他,是他说的。"

    **仁立即把管家扔到一边,又去抓那个背着药箱的郎中,"快说,怎么才能救公主?!"

    那郎中衣着朴素,也没有随侍的药童,手里还扶着个脏兮兮的幡子,一看就是个走街串巷的那种游走的野郎中,这种郎中是被正常在医馆里科班出身的郎中所瞧不起的。

    像这些太医们,就觉得这些郎中几乎没有正儿八经系统的学过医术,有的是拜了个江湖郎中学了几个方子,有的甚至连师父也没有,自己看书学了点医术就敢出来行医,跟江湖骗子是没什么两样的。

    这个江湖郎中人长得不怎么样,看上去甚至还有些滑稽,但他并没有介意太医们质疑的眼神,神情淡定地抬手拍了拍**仁抓住他衣领子的双手,示意他放开手。

    **仁叹了一口气,松开了手,江湖郎中才开始说,"公主的病我一个小小走方的郎中还看不了,不过根据我的判断,公主这种情况,如果用我开的药方,倒也能暂时保住性命。

    不过要想把这么怪的病治好,恐怕不是一时三刻的事情..."

    江湖郎中摸着他稀疏的小胡子,抬眼看着天花板。**仁领会的快,立即吩咐管家去取钱。

    江湖郎中这才继续说道,"我师父邵神医倒是有可能治得了公主的怪病的,可惜的是,我师父住在江南,离京城可就太远了。"

    **仁似乎看到了希望,眼神里立即绽放出光彩,"求小神医告诉在下您的师父邵神医人在何处,家住何地,不管他江南什么地方,我一定要找到他帮我娘子治病,小神医的酬劳,我也一定不会吝啬。"

    这会儿管家已经抱着一盘银饼子快速跑了回来,**仁二话不说,也不管托盘里有多少银饼子了,拽过江湖郎中的药箱来打开,全部倒了进去。

    一阵叮呤咣啷的悦耳之声之后,江湖郎中喜上眉梢,这才昂首挺胸叫道,"笔墨伺候!"

    管家还没喘匀和气呢,又跑去取了纸笔回来。

    **仁恭敬地请江湖郎中落座,看着他写了一张药方,一张地址。

    写完他两张纸交给**仁,"这一张是我师父邵神医的地址,你收藏好了。

    这一张呢,是本神医给公主开的暂时续命的方子,一日一服,可保公主三十日之内无恙,若是过了三十日,恐怕见了我师父邵神医,也回天乏术喽..."

    说罢便施礼告辞,走之前还刻意瞅了另一边那帮衣着光鲜的太医们一眼,充满鄙夷地"哼哼"笑了一声。

    望着江湖郎中扛着一箱子压驼了背的银饼子离去,太医们谁也不敢说什么,至于那个能治得了安国公主的怪病的江南邵神医,他们心里是不太相信的。

    要是世上真有此等的神医,他们不可能没听说过。

    **仁是不能不当真的,现在情况紧急,安国公主的性命危在旦夕,他哪里有工夫去琢磨邵神医是真是假?

    他转向了章惇,"章相公,方才你也看到了,几位太医既然治不了安国公主的病,那么本王打算立即起程赶赴江南,寻找那位邵神医去帮公主治病,官家那里,还请章相公代学生转告一声。"

    "这..."

    章惇本想说江湖郎中的话不能尽信,可话到嘴边,又说不出口了,他心里也不希望安国公主出事,在太医没办法的情况下,也只能去听一回江湖郎中的听起来很不靠谱的话了。

    **仁见章惇还在犹豫,语气坚定道,"章相公,我知道我一个王爷如此看重一个女人,一定会被朝堂上的群臣们所不齿。

    但不管别人怎么说,安国公主对我来说太重要了,我不能没有她,只要这世上还有人能治得了她的怪病,我什么都舍得。

    不管官家同意不同意,江南我是一定要去的,就算官家要治我的罪,我也不在乎,若是公主的病要治一年,我就在江南呆一年,若是要治十年,那么我就呆十年,若是要治一辈子,那么我永远也不回来了!"

第1282章:妙计得逞(上)

    一个老太医觉得那个江湖郎中不可信,便上来要他开的药方看看。

    **仁也不避讳,抬手就把药方交了出去,几个太医凑过脑袋来仔细研究了下药方,无非是一服以人参灵芝等贵重药材吊命的寻常房子,并没有什么出奇之处。

    但他们心里明白,这样的方子换了他们,也一样的开,但这样的方子也许能吊住安国公主的性命让她多活几日之外,实在不算是对症下药,也根本救不了她的性命的。

    可眼下的情况,是他们之中没有人能治得了安国公主的怪病,如果就这么拖着,恐怕公主顶多还能过个十天八天而已。

    为了他们自己的性命,带头的太医也只好说道,"虽然卑职觉得江湖郎中的话不是太可信,但眼下安国公主的病情确实刻不容缓的。

    如果王爷真的要把安国公主的性命交到一个江湖郎中和他的师父身上,卑职也不敢说什么,只是将来官家追问起来,还望王爷多为我们说几句好话。"

    老太医这么说就是很不要脸的推卸责任了,不过**仁似乎很是情急,也不考虑那么多了,随口回道,"你们治不了,我怪你们有何用?你们不要阻拦我去江南寻找隐世神医便好。"

    说罢不再理他们,而是屋子转身去吩咐自家仆子丫鬟,立即开始准备车马,收拾细软行装,要趁着城门还没有关闭之前便要出城。

    章惇觉得**仁也太急性子了点了,可这样的情况,换了是他,他觉得他也会这么做,**仁的失礼之处,也便不觉得有什么了。

    "王爷若是打定了主意,那么请王爷稍事等候,在下立即进宫,去官家那里请一道旨意来,到时你再奉旨出城也不晚,万不要因为一时情急,坏了大义和规矩。

    你毕竟是一位王爷,如此冲动鲁莽行事,没有皇命便擅自离开京城,将来有些多事之人去朝堂上参你一本,怕是官家也没法保你了。"

    **仁愁眉苦脸装作思考,接着点点头,"多谢章相公提点,学生差点因为一时鲁莽坏了大义,只是眼下情势多么紧迫你也看到了,我也是没办法啊,不如咱们一同入宫,求陛下允许我离京。"

    小半个时辰之后,紫宸殿。

    **仁倒是穿了官服配了金鱼袋子,可怎么看都觉得穿得太匆忙,本来很板正的衣服被他穿的歪歪扭扭的。

    若不是章惇这位宰相一路护送,怕是这副仪容根本走不到紫宸殿就要被宫中禁卫给拦下来。

    见了赵煦,**仁忽然大哭着扑倒在地,话都说不清楚了,只是一个劲儿的求陛下让他带着安国公主离京去江南看病。

    赵煦一脸懵逼,**仁如此的穿着打扮,又如此的情绪激动,在他印象里他何时这么没有分寸过?

    章惇在一边帮**仁一通解释,赵煦这才明白了事情的大概,这下连他也有点慌了,换了是个大宋的公主,他还真不一定这么紧张。

    可安国公主是辽国的公主,而且还是当今大辽皇帝耶律跋窝台唯一的女儿,如果她在大宋境内得了怪病死了,那么大宋便说不清了。

    外边传闻**仁贪恋女色,可赵煦是了解**仁的,他虽然娶了五个老婆,但还真不是贪恋女色。

    而且**仁疼爱老婆赵煦是见识过的,知道**仁就是这么一个人,老婆虽然多,但他对每一个娘子都是真心真意的。

    所以不论是哪一个老婆的了连宫中的太医都没法子治疗的怪病,**仁可能都会发疯的,以他的愣子性格,擅自离开京城带着老婆去江南看病,他真的办的出来。

    赵煦其实很理解**仁,他的后宫里也是有许多妃嫔的,但他喜欢的其实就那么几个,最喜欢的当然是最能知冷知热的刘婕妤。

    他幻想着如果刘婕妤得了怪病,他也会发疯,所以赵煦的内心里,觉得这一点他和**仁有点像,那就是他们都是痴情的男子。

    权衡了一下利弊,赵煦觉得让**仁带着安国公主去江南找什么邵神医看病,是目前唯一的办法了。

    就算安国公主的病在邵神医那里没有治好,到时候大辽来问罪,也不是大宋朝廷的责任。

    想到这里,赵煦便做了决定,随便给**仁安排个差事,让他去江南便是,奉旨出京,旁人也就没什么可说的了。

    章惇也适时地把江南最近发生的一系列事情说了一遍,赵煦也不用挑拣什么了,直接给了**仁一个钦差的名头,让他去江南巡察。

    具体巡察什么,其实也不用计较,无非是疏通河道,治理漕运,打击海盗,监督赈济水患等等,甚至都不用**仁亲自去办这些事,他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带着安国公主去看病。

    当然样子还是要做的,赵煦心里江南那边好久都没出过乱子了,最近虽然没有大乱子,但小乱子不断,海盗山贼的也真是扰人清静。

    所以想想,就算不是因为安国公主的病情急需去江南找神医医治,他也应该找个合适的人去江南巡察一番了。如今朝堂上人手还不够用的,**仁这个闲人其实就是最好的人选。

    眼见太阳西沉,赵煦也不用中书门下一套繁琐的规程去慢慢拟旨了,他吩咐了太监准备笔墨,亲自写了一道圣旨,钦命**仁为江南两浙四路巡察使,让他去江南处理一应事宜。

    因为涉及平定海盗和山贼的乱子,自然要给**仁带上一批人马,赵煦也不用多想,把龙武卫和虎贲卫让**仁带上。

    写完了圣旨,最后盖上大印交给了**仁。**仁感激涕零,又是一通跪拜,赵煦也不要他感激,催着他赶紧出城。

    章惇又护送着**仁出宫,临别的时候,章惇想了想,还是有点为难的说道,"王爷,此次去江南,若是安国公主..."

    话说一半,**仁脸色便变的很难看,不过他还是回道,"章相公,安国公主的病涉及宋辽邦交,这个道理我懂的,不管结果如何,我都一力承担,绝不连累陛下和朝廷!"

第1283章:奸计得逞(下)

    **仁回到王府时,天已经擦黑了,不过手里攥着圣旨,心里倒是一点儿不慌。

    府上车马都已经准备好,**仁直接钻进了马车,马车立即出发。鬼姐身上裹着毯子,对**仁笑了笑,努力想爬起来。

    **仁赶紧上前扶着她,在她身下和脖颈上分别垫了两个软垫,让他倚得舒服了,才关心道,"你躺着就好,你刚服了龟息散的解药,需要一段时间缓缓,身体才能活动自如。"

    鬼姐面色还是有些苍白,不过她却非常开心,调皮似的问道,"怎么样,我的主意不错吧?"

    "呵呵,娘子的点子自然是高明,换了我自己继续钻牛角尖,怕是想不到这样的妙计。"

    鬼姐舔舔嘴唇,**仁立即倒了一杯温牛奶送到她嘴边,"这时候喝点牛奶,能帮助你早点恢复体力。"

    鬼姐只轻轻抿了抿,便示意他放下,"多谢官人这么细心。这个计策其实算不上多么妙,能骗到别人,一是官人的演技好,二是我这种身份,章相公和太医们只顾着紧张了,哪里会想到一切都是假的?"

    她分析的确实不错,**仁的演技那自然不用多说,每一个细节他都做到了接近完美,一场戏从头到尾他都没有出错,可以说是真的融入到了戏里。

    第二个原因嘛,鬼姐的身份在没事的时候谁也不会过多的注意到,可一旦出了事,她的身份就显得非常特殊了。

    耶律跋窝台刚刚登基为辽国皇帝,鬼姐也是第一位从辽国嫁到大宋的公主,她的安危事关重大,影响力可不仅仅是一个普通女人那么简单的,甚至比大宋的公主还重要。

    这两天里**仁安排好了一切,和鬼姐商量好了整个计划,才给赵煦上了奏折,然后让鬼姐服下了龟息散。

    龟息散的用量上,是非常讲究的,正常的分量会让她直接进入假死状态,那就出大事了,宫里派了太医们来,一看安国公主都死翘翘了,那么**仁逃离京城去江南的计划也就失败了。

    如果用量太小,**仁也抓不准龟息散的效果如何,若药效发作太慢或者药效不太明显,那么**仁急于要给她治病的理由就显得不充分了。

    不得不提另一个人的戏份做的很到位,玄参又一次易容改扮,成了一个江湖郎中,这个丑角的演绎,在整个计划过程中也是重中之重。

    他扮演的江湖郎中虽然也是个郎中,但在他的诠释之下,那种江湖郎中的放荡不羁和贪财劲儿,对太医们的不屑眼神和口气,都发挥到了极致。

    或者这么说,玄参作为一个郎中,其实也不是科班出身,内心里的自我认知和那些江湖郎中们是能感同身受的,他那两声"哼哼",或许正是他内心里最真实想法的表现。

    赵煦虽然对**仁也有了些其他的想法,但信任程度上,还是和以前一样的,所以整场戏他这个最重要的观众很容易入戏。

    至于章惇嘛,他的性格是那种大开大合的类型,为人又十分刚正,他不屑去琢磨那些小伎俩小奸计,是那种喜欢刚正面的人物。

    所以**仁以往给他的印象就起了关键作用了,在他心里**仁或许经常会胡闹,正儿八经的时候却比较少。

    当他看到**仁衣冠不整的样子和焦急烦躁易怒的情绪时,也很容易融入到**仁的情绪展现中去,很难对他产生怀疑了。

    马车驶出了最快出城的东门,然后转向南面行驶,没有转头向西南方向回杨家庄子,而是直接向东南来到了城外二十里的东大仓。

    东大仓是东京城外四大粮仓之一,临着汴河而建,有一个巨大的水陆码头,江南的漕粮,就是运到这里被卸下船,直接存入到了东大仓里。

    除了官府的码头之外,还有民用的运河码头,码头周围自然而然形成了一个货物集散地,货栈和饭馆**。

    **仁因为是拿着圣旨出公差,所以自然要住进东大仓的官驿,他也在这里约好了其他家人,明日一早汇合之后,便坐官船走水路去江南。

    黑牛哥哥和天霸弟弟已经在此等候,在官驿里直接用黑幕把一个院子围了起来,官驿的人是一个也不让进。

    他们知道南方王**仁奉旨南巡,自然不敢违拗,至于搞得为什么这么神秘,他们也不敢打听和议论。

    马车直接驶进黑幕中的院落,天霸弟弟在门口站定,看着那些好奇的人还在围观,忽然大喝一声,"想知道王爷的秘密吗?那就自己走进来去看好了,不过我话先说下,这院子今夜只准进不准出,要出也是横着出来!"

    人群立即一哄而散,谁也不想从竖着变成了横着。

    黑牛哥哥迎着**仁下车,然后黑牛嫂子带着几个丫鬟把鬼姐抬下马车,扶着进了房间。

    **仁不好意思地笑笑,"哥哥陪嫂子回娘家住了没三天,我就闹出这样的事来,真是对不住哥哥了。"

    黑牛哥哥憨笑,"说的哪里的外道话,住在老丈人家里,总是有些不自在的,呵呵。"

    黑牛嫂子这是从内间里掀起帘子走了出来,俏皮地瞪了黑牛哥哥一眼,"怎么?跟我父母一起住很不舒服啊?

    我爹可说了,过段日子他辞了官,便去江南寻咱们,到时候咱们还是要住在一起的,你要是不习惯,到时候你亲口跟他说去。"

    黑牛哥哥立即收了笑容去给黑牛嫂子赔礼道歉,"娘子,你看...你看,我不是那个意思啊,你看...官人我嘴笨,都不知该如何解释了,其实我挺愿意和岳父岳母住在一起的,将来一定好好伺候到他们走了。"

    本来意思是好意,可这么说出来就歧义了,黑牛嫂子并不是不明白,只是故意装出一副生气的样子来,"你看你看,你看什么?你还要把我父母伺候走了?"

    黑牛哥哥也明白过来了,忙改口解释,"是伺候他们养老送终,不是不是,养老,不送终,不是不是,也不是不送终..."

    看着他满头大汗,黑牛嫂子掩嘴笑了出来,"傻样..."

第1284章:离京,去江南

    **仁很欣赏黑牛嫂子的一点,就是她有主见,懂得如何和丈夫相处,比起当时内敛的女性性格来,这样的她,让黑牛哥哥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黑牛哥哥是幸福的,**仁觉得他也是幸福的,五个老婆,性情各异,大气的、温婉的、热烈的、精明的、奇葩的。

    奇葩的那个现在越来越正常了,好多事不用**仁去说,她都会抢先想在了前头,只是有时候她也会撒娇。

    "官人,人家手脚好麻,来帮人家捏一捏嘛..."

    **仁走到床边,不明白那个口口声声说手麻的美女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把衣服脱了的。

    解药完全起作用了,可能龟息散用量控制的好,鬼姐服下了解药只不过三个时辰,就已经活动自如了。

    这里的活动自如嘛,还需要大家自行脑补一下。

    五个老婆,四个都有了孩子,那么剩下的那一个自然会有莫名的心理压力的,即便到了一千年后,孩子也是女人在婆家和老公心里彰显自己地位的重要依据。

    为了让奇葩的那位得到这样的满足,**仁只好忍了,任由她活动自如的奇葩动作,来达到那个没羞没臊的目的。

    好在**仁还是很有节制的,这一夜,只不过是梅开二度。

    第二天一大早杨府的人也到了,浩浩荡荡一大群,大小车辆挤满了东大仓的官府码头,钦差所用的龙船也准备就绪,没有过多的仪式,大家上船立即出发。

    龙武卫和虎贲卫那边要晚一天出发,那么多将士们要出营,总要做足了准备,这可是两万人的规模,即便如此,大营里还是留下来将近四千人。

    **仁本没想准备多少钱的,去了江南可以住当地的行辕,衣食住行也可以用他钦差的身份来花朝廷的钱。

    不过杨母觉得既然是全家搬迁,那必须带够了钱才好,听说江南那边富人挺多,怕钱带的少了,会被人瞧不起。

    于是龙武卫和虎贲卫便成了杨家的镖师,顺便押送了杨母要带到江南的价值一百万贯的金银财宝。

    杨家的管事早就提前出发了,为的是给**仁打前站,按照杨母的意思,宅子还是住自家的好。

    四个老婆把杨家庄子和**仁在京城的各种产业都交给了信任的人看着,这一点**仁倒不担心什么,做生意上,是没人敢打他的主意的。

    随园就更没问题了,王明远和羊乐天如今是城中的知名人物,都知道**仁现在的地位不轻易回随园做饭给别人吃了,羊乐天这个厨神门生,便成了炙手可热的人物。

    连官家都经常偷偷派公公们出宫来随园买东西吃,最近好像对臭豆腐情有独钟。

    只是随园现在臭豆腐很少做,弄得街上臭烘烘的,还要开封府来人维持秩序——城里百姓只要闻见了这个味儿,都发疯了似的往随园跑,吃上一块便宜实惠又终生难忘的臭豆腐,是京城百姓标准的美好夙愿。

    照这么说的话,赵煦也算是个京城人士,只不过王明远没**仁那么硬气,见到熟悉的小公公又来了,是允许他走后门不用排队的。

    府卫是一定会追随着**仁的,他们的家眷,将来到了江南也一定要给安排好。

    庄子里的庄户们不舍得,但他们只知道东家是接了皇命要去江南办事的,而且要办很长很长的一段时间,所以尽管不舍,却也没有太过悲伤,而且保证一定会把杨家庄子经营好,等将来**仁回来,庄子一定会比现在更好。

    学院交给了**利水他们,如今学院的名气也有了,根本不愁不能自负盈亏,这里不仅仅是学生们实现人生理想的起始点,同样是他们这些先生们的。

    后山的秘密山洞,交给连子庚去处理,秘密是一定要隐藏好的,火药工匠们生产了新式的炸药出来,已经试着装备到龙武卫和虎贲卫里试验,从现有的成果来看,效果还不错,只等着实战来证明这些成果。

    将士们对于去江南,还是充满期待的,谁都知道江南好,可几乎所有人都没有真正见识过。

    上一次跟着**仁出使辽国,他们虽然也有功劳,但还是没法更直接参与了战争的禁军相比,得到的封赏,自然是不如别人多的。

    这一次跟着**仁去江南,听说有山贼和海盗要打,他们自然憋足了劲,只等着证明他们的能力,肯定比其他的禁军要强。

    林冲、卢进义和兰若弼如今都跟着大和尚学武,龙武卫跟着**仁去江南,他们自然要跟着,大和尚不舍得徒儿们没了人教武功,便也跟了来。

    卢进义他们一开始是很怕大和尚逼着他们学武功的,但后来武功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这才开始认真的学武,兰若弼本来就是武痴,那认真劲儿就更不用提了。

    只不过大和尚上了船,让虞美人和归鸿有点不自在,之前她们找大和尚比武却自己退却了,按照江湖规矩,江湖中人说过的话是不能收回来的,所以唯恐大和尚什么时候忽然想起来,要跟她们切磋一番。

    **仁第一次觉得老丈母娘这么和蔼可亲,从一个苦大仇深的江湖侠女,终于进化到了仁慈姥姥的角色。

    西边贸易基地的事情指派了管事们跟进,有龙门镖局帮忙,还有游师雄帮忙看着,**仁也不怎么担心。

    他早就明白了买卖做到这样的规模,他已经不需要什么事都事必躬亲,懂得用人,也是管理的一种境界。

    铁香玉带着两个娃,肯定要受些累的,不过她这么想,两个孩子,那就是两份快乐,有时候她很感激**仁让她用不同的方式得了两个可爱的孩子。

    既然杨孝祖跟着父母去江南,管秋漓也会跟着来,离开他几乎生活了一生的京城,他似乎并没有多少悲伤。

    也许对他来说,京城其实是不熟悉的,一道高高的宫墙把他禁锢了几十年,如果不是最后遇上了好到让人发指的孟皇后,管秋漓也许都不会对京城有任何的眷恋。

    而离开,才让他真正把人性里最轻松的一面展现了出来,龙船扬起风帆的那一刻,也许才是他新生的起点。

第1285章:大运河

    兰若心肚子越来越大,看样子离生产也不远了,奇怪的是她坐船没有一丝的不良反应,只是有点放不下自己刚建立起来的产业。

    **仁只好帮她按摩着腰边劝慰她,"赚再多的钱,也不如活得舒服重要。"

    兰若心自然明白这个道理,她那个武痴老爸,创业也许不怎么行,但守业还是没问题的。

    更重要的一点,她现在是隐形的丐帮帮主,即便她不在京城了,丐帮也会全力支持兰纳独,至于以前净衣流污衣流的纷争,早就在实际利益面前慢慢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背井离乡,也许只是暂时的,但**仁还是跟家人们说,这一次的决定这么匆忙,来的这么突然,他感到很抱歉。

    但有些事,势在必行,留在京城,将来会有更多的不可预知的麻烦找上门来。

    杨母表示理解,她用一句话总结的很到位,你是一家之主,你去哪儿,全家人就跟着你去哪儿,亲人之间,不需要道歉。

    兄弟们也这么说,尽管论年龄**仁不是最年长的,但实际上,他就是大家的主心骨。

    当然也有人没什么压力,比如还不懂事的孩子们,他们还小,对家的概念,也只是停留在母亲或者父亲的怀抱里,乡土,他们还不曾接触过。

    天霸弟弟和二丫头就纯粹属于没心没肺了,船一开动,这俩家伙不知哪里来的默契,找了船工们挨个打听江南有什么好吃的。

    天霸弟弟这个大吃货这么问也就算了,二丫头前一天还在埋怨哥哥决定下的太突然,让她连跟好闺蜜清照妹子告别的机会都没有。

    或许不是他们不走心,而是极力在**仁面前表现出来一种乐观来,用这样特殊的方式来表达他们对哥哥的支持罢了。

    当然**仁也要满足他们这种吃货对未知的美食的简单欲望。

    汴河只是大运河的一段,起先还是不算很宽的,等船过了应天府,河道忽然变宽起来,两岸的景色,也出现了明显的变化。

    今年夏季的雨水充足,不论是黄淮还是长江中下游的水情都见涨,不好的是部分地区发生了水患,好的一面是运河的水量很足,来往的商船更加通畅无阻。

    沿河的码头不少,尽管大小不一,但每隔个几十里,就有一个因为码头而兴建的市镇。

    这些市镇无一例外都是一片欣欣向荣,搭配着沿岸的层层绿树和望不到边的农田,让景色更加令人心生惬意。

    美景让众人渐渐放下了离家的丝许愁绪,船上的气氛也渐渐恢复了往日庄子里的轻松和热闹,唯独鬼姐一个人只能憋在船舱里,不敢上甲板上来呼吸呼吸新鲜空气。

    **仁心里有些过意不去,每天都会抽很多时间来船舱里陪着她。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因为走的匆忙,朝廷给**仁安排的一队随行官员要晚些日子出发,到了江南后再汇合,但这几艘大龙船上,也是有朝廷的漕运官员的,就更不用提那些船工们人多嘴杂了。

    鬼姐既然是装病,就必须要掩人耳目,所以她是不能走出舱门的,而她所居住的船舱附近,也是日日有府卫严防死守,绝不能让外人见到一个健康的安国公主。

    **仁告诉她,这叫牺牲一个人,幸福千万家。鬼姐回答说,她也是幸福的,起码现在她占据**仁的时间是最多的。

    于是鬼姐为了她自己和大家的幸福,船舱里的窗户都从来没有打开过。

    其实她很想看看汉人开凿的大运河,这么宏伟的工程,她觉得这世上也只有汉人能做得到了。

    **仁便给她讲大运河的历史,其实他说的也不一定全都对,他当年学到的关于运河的东西,也并没有许多。

    不过**仁总是能把有限的知识联想起许多有内涵的故事来,比如,人们常说大运河沟通了南北,这里沟通,不单单是货物的沟通,这两个字的内在含义,才是大运河对整个中国历史的贡献意义。

    就说饮食,原本没有大运河的时候,南北的食物流通是十分困难的,这里不仅仅是说粮食的运送,而是在百姓的饮食文化上,南北是截然不同的。

    后世的南北菜系,川菜走出盆地真正普及到中国每一个角落,也还不到百年,粤菜成体系的发扬光大,也是清朝晚期的事情了。

    而体系规模最大,影响力也最深远的两大菜系,鲁菜和淮扬菜,正是因为宋代大运河的使用最鼎盛的时期,出现了全方位的沟通和融合。

    比起鲁菜的历史悠久和传承有序,淮扬菜原本显得有点零碎,它更像是原本几个小型菜系的融合。

    徽菜、赣菜、苏菜和浙菜,以及其他极具地方特色的菜系,在大运河把越来越多的北方人送到江南之后,在鲁菜的影响下又有了新的发展。

    菜式也正是因为融入了鲁菜的刀工之后,变得更加精致,甚至在精妙程度上有了更巨大的飞跃。

    仔细翻看鲁菜和淮扬菜的很多代表性的菜式,以及它们的发展形成历史,不难发现一点,有些鲁菜的菜式和淮扬菜的菜式其实很像。

    这便是融合的结果了,这种融合是积极和正面的,一道菜,也许原本的做法还不足以把它最美味的潜能全部激发出来。

    但用了两种菜系的处理手法料理之后,不论是菜的味道还是花样,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而南北大厨,也积极地去学习对方的优点,并逐渐融入到自己的技艺之中。

    最幸福的自然是老百姓们了,这种融合和沟通让南北的百姓都享受到了更多的美食,正体现了中国人家和万事兴的传统观念。

    **仁看着鬼姐,两个本是不同种族的人结合在一起,尽管生活习惯、文字语言、文化信仰上都有巨大的差异,但这些从来没有成为两个人之间的隔阂。

    他们在一起相处的很融洽,日子过的很幸福。

    或许我们的祖先从一开始叫告诉了我们繁衍生息下去最关键的一点,和。

    而隔阂,不是因为种族的不同而产生的,滋生了隔阂的,终究是我们的内心。

第1286章:老妇告状

    船进入淮南,驶入宿州码头停靠补给,随行的龙武卫和虎贲卫也赶了上来。

    因为他们乘坐的除了将船是千人的龙船之外,其他将士乘坐的是两百人的普通漕粮船,一时间江面上百舸争流,好不壮观。

    只是这样吓坏了不少人,宿州地面上所有的带品官员都赶紧来迎接**仁这位钦差,也引来了成群的百姓赶来围观。

    船要停靠一天补给,所以尽管**仁不大乐意去应酬这些官员,但还是露了一面,跟他们说些可套话,并没打算赴宴。

    宿州知州刘大人自然不敢怠慢,还是按照常例,把宿州近年来的军政事务一一向**仁汇报。

    **仁很无奈,不过这都是当钦差必须经历的一套程序,他也躲不过去,只得耐着性子听完。

    没料想刘大人把自己的功绩吹了半天,从围观的百姓里忽然冲出一群人来,说要告状。

    刘大人脸色一会儿红一会儿绿的甚是好看,**仁倒是很欣赏这帮百姓的勇气,也乐得听一听他们要告谁的状,若是民告官,而且那位官又在当场,那么**仁一定要给他好看。

    不过这帮百姓告的不是官,而是匪,这才让刘大人的脸色稍稍平静下来。

    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大娘,被两个中年妇人搀扶着走上前来,瞅准了**仁是个大官,那头便拜,一边磕头一边喊冤,"钦差大人,你一定要给我们做主啊..."

    **仁起身过去把老妇人扶了起来,问道,"你有何冤屈,可一一道来,本王一定给你做主!"

    老百姓们一听**仁自称本王,哗啦啦又跪下去一大片,他们这辈子别说王爷了,国公侯爷也没机会见到,乍一听眼前这位年轻的钦差还是个王爷,心里着实吓坏了。

    **仁没想到老百姓会有如此反应,搞得他也有点懵,旋即便想明白了,他这个北方王爷的名头在民间还没有多么出名,估计老百姓也分不清他这个王爷和真正的亲王是什么区别。

    费了半天劲才招呼百姓们起身,老大娘这才开口说道,"民妇的丈夫和儿子,都是这运河上的船工,本来我们一家生活的安定平静,可这两年前头獾子河出现了一拨水匪,专门打劫过路的商船。

    我家老头子和两个儿子,便都是被他们打劫了,还谋害了性命啊,求王爷给我们孤儿寡母的做主啊,呜呜..."

    **仁一愣,转向了刘大人他们,"这大运河上还有打劫的水匪,两年了你们竟然不管?你们是干什么吃的?"

    刘大人吓了一哆嗦,赶忙躬身上前解释,"王爷,可不是我们不管啊,是我们...实在管不过来啊。"

    **仁质疑道,"管不过来?什么叫管不过来,你看看你们这么多地方官,一个人带十个衙役民壮什么的,那也有上千人了,还治不了几个水匪?"

    刘大人道,"王爷有所不知啊,州里实在是人手有限,要保证过往官船的安全,那些小商船,也就顾不上了。"

    老百姓人群里不知道那个胆大的汉子嚎了一声,"官船上又兵丁把守,又有强弩硬弓,哪里需要你们护航?"

    有人这么一咋呼,其他人也跟着胆大了起来,纷纷藏着脑袋大吼道,"是啊是啊,官府的兵就知道去官船面前摆样子,那些水匪又哪里敢打劫官船?"

    "他们就只打劫老百姓的商船而已,官船又大又结实,穿上军士也厉害的紧,再说水匪们招惹了官船,官府一定会出面去打他们,所以他们只是打劫小号的民间的商船。

    老百姓的小船被他们打劫,官府就不怎么管了,王爷若是不信就问问刘大人,看他敢不敢承认?!"

    **仁瞪向了刘大人,刘大人扑通跪下,也叫起冤来,"王爷,不是下官不管啊,实在是人手有限,官船过往宿州,下官一定要保护他们的安全,万一有个闪失,朝廷怪罪下来,下官吃罪不起啊。

    至于那些百姓的商船,下官也不是不管啊,他们来衙门里报了案,下官也是派了人去缉拿过的,可惜去了多次,都是无功而返啊。"

    **仁怒道,"这是什么理由?官府的船你就管,老百姓的船难道就不是你这个父母官保护的范围了吗?

    你说你派了人去缉拿了,又去了多次,无功而返又是个什么说法?这也是理由吗?无功而返,不正显得你无能吗?!"

    **仁其实心里清楚这些地方官怎么想的,朝廷的官船过往宿州,他们一定会派人去保驾护航。

    但实际上官船的守卫森严,又是大船,一般的水匪也不敢招惹,反倒专门逮着老百姓的小号的商船打劫。

    而官府对这种民间商船保护肯定是不到位的,所以刘大人便拿出人手不够的理由来搪塞。

    可明眼人心里都明白,派人去官船哪里摆样子,那就是他为官的政绩,民间的商船被劫,案子就算破不了,也不会太影响他的仕途,到时候他随便找几个理由便可以蒙混过去。

    刘大人见**仁真的动了怒,这才赶忙道出了实情,"王爷不知啊,宿州码头前头十里地,有条獾子河注入,獾子河和汴河的交叉点上,水流冲积淤泥形成了一个河上的三角洲,那些水匪便集结在这里。

    下官上个月还派人去剿匪,只可惜那里地形特殊,河道看着很宽,可獾子河段水并不算很深,人走不过去,大船也开不进去,只能用十人的小船渡河登岛。

    小船要上岛,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水匪们水性极佳,常常派去的捕快民壮在河上走了半路,船底不知何时已经被他们从水底给凿穿了,无奈之下只能回头。

    就算是登了岛,岛上芦苇密布,人生地不熟的上去也寻不见路径,又要被隐藏起来的水匪们暗箭所伤。

    所以说下官虽然确实是剿匪不力,可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啊,下官首要的还是要先保证过往官船的安全,还望王爷明察啊。"

第1287章:獾子洲上的水匪

    **仁心说你无能就无能吧,找那么多理由干啥?

    可如今朝廷的吏治就是这样,地方官谁不想多弄点政绩给朝廷看,不就是为了升官发财嘛,又有几个真心实意为老百姓谋福利了?不祸害百姓的都算是好官了。

    **仁也没空来整饬吏治,刘大人其实也没什么大错,对于水匪,他也派兵剿了,剿灭不了而已,这干和没干还是有区别的。

    而老百姓来告状,也是无奈之举,老妇人的丈夫和儿子被水匪抢劫杀害,剩下她们一帮女流之辈,官府敷衍她们,她们一点儿办法都没有。

    如果不是**仁路过宿州,恐怕这些孤儿寡母们连个叫屈喊冤的地方都没有,只能白白忍受失去亲人的痛苦。

    **仁不想理那位刘大人,给老妇人下了一个承诺,"老妈妈,你放心,既然我**仁知道了这件事,就一定不会不管。"

    他指着身后河面上成百的帆船,"你们看,这些就是我们大宋的禁军,官家派我巡察江南,就是要我带兵来剿灭各类的水匪山贼和海盗的。

    我保证立即派人去剿灭那伙子水匪,一定给你们,也给你们枉死的亲人们一个公道!"

    **仁说完,老妇人立即拽着她的两个儿媳妇给**仁跪下磕头,口中大喊"感谢王爷"。

    围观的老百姓们见这位王爷竟然真的要给老妇人做主,也跟着欢呼起来,又有几个人要站出来,痛斥那些水匪对他们的家人做出的暴行。

    **仁下令不要拦着他们,让他们全部站出来,并派出自己的府卫,把他们因为水匪而失去家人或者财物的事情一一记录下来。

    回过头来,**仁就不给刘大人等当地官员好脸色了,"今天我亲自带领人马去剿匪,你们也派衙门里的捕快和本地的民壮前往协助。

    我希望你们到时候尽全力配合本王,不论是向导还是所需船只器具,若是你们再有半点推搪之意,本王就当你们和这些水匪有什么蝇营狗苟之事了,到时候可别怪本王翻脸!"

    **仁掏出圣旨来抖了抖,立即又塞了回去,吓得一片官员颤抖着跪了下去,刘大人哆嗦着回道,"下官一定配合,绝不敢糊弄王爷。"

    **仁回到船上跟家里人交代了一下,才又召集了两卫将领升帐,把獾子河口的水匪一事说出来让大家商议,看看如何一举把这些水匪剿灭。

    龙武卫和虎贲卫里只有步军和马军,却没有水军,不过杨世虎说道,"两卫将士里还是有一些熟稔水性的人的,若是把他们找出来从新整编,也应有超过一千人之数。"

    **仁想想,一千人虽然不算多,但比起水匪来,还是占绝对的数量优势的,从刘大人口中得知,獾子洲上的水匪不超过百人。

    其中大多数本来也不是水匪,有的是獾子河两岸的渔民,因为前两年闹水患,洪水冲毁了他们的家园,才无奈去做了水匪,还有一些是城里游手好闲的地痞无赖,因为帮助水匪们销赃,也加入了团伙。

    后来各路小股的在运河上劫掠小商船的河霸又加入了进去,獾子洲的水匪才发展到现在的规模。

    但实际上獾子洲并不算多么大,大片的河滩芦苇荡也不能住人,所以官府大致估计了水匪的数量,绝对不会超过百人。

    而他们的在运河上打劫的船只和武器,也并不多,总共也就十几艘蚱蜢快艇,自制了些弓箭而已。

    过往的官船和大型货船,他们一般是不碰的,蚱蜢船太小,一共也就坐四五个人,而且船体也不是多么结实。

    大船看也不看他们,他们的蚱蜢船胆敢靠近大船,大船随便转转头就能把他们撞翻。

    而且官船和大商船的护卫都很强,也不怕他们这些粗鄙的小蟊贼。

    而普通的小型商船就不同了,船体虽然也比蚱蜢船大了好多倍,可惜这种货船跑的慢,蚱蜢船容易追上,也容易直接跳船爬船抢劫。

    水匪们打劫,一般是要货不要人,小商船上护卫少,水匪上去只要解决了护卫,其他人也就不足为惧了。

    他们会先把穿上的船工都赶得跳河,然后他们再把船开到离獾子洲不远的地方,用自己的小船把货物卸了,便弃之不顾了。

    所以宿州地方上巡视运河的人经常能在运河上拦下一些空船来,已经没有了人和货物,只能拉回来码头让船主认领。

    而被赶着跳了河的船工,就只能认命了,有些水性好命大的,躲着运河上来来往往的大船游上了岸,还能捡回一条命来,而水性差的和倒霉的人,就只能做了水里的冤死鬼了。

    同时这也印证了刘大人所说,獾子河虽然宽,但河水比较浅,只有一个人那么高而已。

    这样的自然条件,也正是保护了獾子洲上的水匪们,这么深的河水,人和马要趟水过河明显不行,大船又开不进去,而驾驶小船去剿匪,又很难对他们造成有效的打击。

    **仁要来獾子洲附近的粗劣地图看了下,发现这地方还真是展不开军队,小河流众多,水网密布,别说打仗了,行军都费劲。

    要想上獾子洲,确实只有称作渔民捕鱼用的小船,这种船顶多就乘坐十来个人,船体也不算结实,水性好的水匪如果潜入河面之下,很容易用凿子在船下面偷偷凿个洞出来。

    獾子洲周围是河口的淤泥地,生长了好多的芦苇,从外边看都看不见獾子洲上有什么,就算勉强能登了岸,也要先踩着一尺深的淤泥爬到洲上。

    到时候被说剿匪了,能站起来都算是体力好的,就更不用说水匪如果发现了官兵来剿他们,一定会实现做好准备,藏在他们熟悉的芦苇荡里暗箭伤人。

    **仁正发愁制定什么样的剿匪策略,小七忽然随口说了句,"獾子洲上都是芦苇,咱们直接放一把火烧了不就完了?就算烧不死这帮子水匪,他们也得逃吧?我就不相信他们能能在水里藏一辈子,还能不上岸喘口气了?"

第1288章:杨怀仁剿匪记(上)

    杨怀仁大喜,开口赞道,“七参将这个主意不错,火烧獾子洲,很好。”

    柯小川也是和小七一起陪着杨怀仁火烧梁山的人之一,他也表示赞同,“是啊,当年咱们火烧了梁山,现在咱们再火烧一次獾子洲,烧死这帮天杀的!”

    杨世虎将军熟读兵书,自然知道火攻的妙处,只是比起小七和柯小川的随意来,他表现的更谨慎了些。

    “王爷,用火攻不是不可以,但是咱们一定要先勘查好了獾子洲周围的地形和即时的风向风速,切不可把火带到河岸上来,若是连累了河岸上的普通百姓,那就不好了。”

    黑牛哥哥表示,“杨将军说的对,一切还要小心为上,还有一点也要事先准备,火烧獾子洲,洲上的水匪一定会有防备,而且地处三条河道交叉之处,火放的小了他们可能会扑灭,火生的太大,有烧到河岸上的风险。”

    杨怀仁点着头想了想,明白古人对于火有种没有来由的敬畏,他说道,“各位说的都不错,火攻的办法可行,可也要小心行事,绝不能粗心大意,损害了运河漕运的安全还有河岸上普通百姓的安危。”

    天霸弟弟似乎想到了什么,小声说道,“哥哥,两卫这次出京,不是带了不少新研制的火药吗?

    之前这些火药只是偷偷地做了些小范围的试验,这次既然带出来了,要不咱们拿这帮水匪动点儿真格儿的试试?”

    “对啊!”

    杨怀仁猛拍大腿,“若不是天霸想起来,我都把这件事给忘了。咱们这次就当用实战检验这批火器火药的实战能力了。”

    大方略制定完毕,杨怀仁立即下令,杨世虎去把龙武卫和虎贲卫之中水性好的将士抽出来,临时编成一支千人的水军,从水上对獾子洲进行监视。

    黑牛哥哥、柯小川、黄大银各带领一千步军从三面的陆上围住獾子洲,防止水匪在火攻之下逃跑。

    杨怀仁则带领天霸弟弟、小七、卢进义和林冲等人带火药营和弓箭营从正面进攻,玄参留守码头。

    安排完毕,大军立即出发,十里地并不算远,半个时辰后大队人马已经出现在獾子河畔,黄大银则带人马从上游走桥过河,然后回到下游的对面堵截。

    宿州的相关官员这次非常配合,也特别积极,看来杨怀仁的话还是起到了作用,獾子河口对着运河,这一侧可以用大船堵住水匪可能的去路。

    而獾子河上,则有宿州衙门征调了附近渔村里打鱼的渔船六七十艘,渔船上拖拽了渔网,就在上游河道上铺开一张围猎的大网,却并不向獾子洲靠近。

    獾子洲就是两河交汇处的上游部分,长年累月冲积的淤泥形成的河中岛,呈三角形,对面的河道相对宽一下,有近一百步,而靠近是宿州的一侧,则相对窄一些,只有五六十步的样子。

    但也不能小看这么近的距离,河岸两边都长满了芦苇和各色的水生杂草,实际上河道的宽度可能比视觉上的判断要宽一些。

    这么大的阵仗,又这么突然,杨怀仁相信獾子洲上的水匪一定察觉到官兵来围捕他们了。

    只是他们除了留在岛上,还真的无路可去,向下游是汴河,河面上是禁军的大官船,他们若是乘着小船冲出来,怕是要被大船上的弓箭手射成了刺猬。

    就算水匪之中水性好的水鬼想要通过凿船的方式组织官兵的进攻,可杨怀仁并没有冒然放船登岛,船都在上游一字儿排开,后边还拖着连接在一起的渔网,河水又不算深,就算水匪的水性再好,也逃不出渔网去。

    杨怀仁见各方面都布置好了,便差了府卫中的大嗓门去岸边,冲着獾子洲上大声喊话,只是……话喊的有点奇怪。

    “岛上的人听着,你们已经被包围了,现在立即投降,缴械受缚的可以给你留个全尸,负隅顽抗的让你变烤猪!”

    獾子洲上的水匪躲在芦苇荡里往这边瞅,心说这来的是一帮什么人?看样子不是宿州当地的人马,那些士兵的打扮似乎不太对,和普通的厢军不同,而且将士们气质上也威武了许多。

    不过水匪们也不是没被官兵来清剿过,知道獾子洲易守难攻,官兵要是敢渡河来抓他们,他们有各种办法来抗拒。

    而且从喊话里的意思,这帮人也没打算给他们活路,正反都是个死,谁会投降啊?

    其实杨怀仁也没指望他们真的投降,命人对着獾子洲汉话,只算是他尽人道而已,毕竟上次火烧梁山,那场面让他记忆犹新,一把火烧死上百人,这个罪孽还是有点重。

    喊话的大嗓门喊了一会儿,嗓子有点哑,杨怀仁这才让他停下来,獾子洲上似乎没有反应,不过杨怀仁还是看到芦苇荡里有些动静。

    他亲自走到岸边,大喊了一声,“机会已经给过你们了,可你们胆子大的连全尸都不要了,这可怪不得我了。”

    说罢给身后的火器营打了个手势,火器营的将士们便纷纷带着各自的家伙事走上前来。

    火器营是前不久刚刚成立的,之前也只是用于试验新式火器,龙武卫和虎贲卫都挑选了五百人的心灵手巧的将士,编成了火器营。

    火药工匠们制造的新式火器,其实也不是什么枪支大炮,眼下的钢铁冶炼,还达不到武器级别的标准,就算造的出大炮来,可靠性也不能保证。

    所以火器营的特殊装备,不过是些特殊的大号的炮仗而已,不过也别小看了这些东西,工匠们的心思还是很巧的,技术上杨怀仁虽然不怎么精通,但效果简单粗暴,这就够了。

    “把本王设计的意大利炮拖出来。”

    这名字是杨怀仁给起的,其实他有点恶搞的意思,不过工匠们和将士们不懂意大利的意思,只觉得有个大字,听起来就觉得很厉害。

    一排小推车被推了出来,推车上架着一个胳膊粗的炮管,支架设计的可以调整炮管的仰角……

第1289章:杨怀仁剿匪记(中)

    也许大家已经听明白了,这根本就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大炮,而是一种类似于迫击炮的装备。

    这就是王大炮的儿子当初用铁管放礼花弹给杨怀仁的灵感了,设计起来并不麻烦,一根可调整射击角度的炮管固定在推车上,可以用马或者其他牲畜拉拽着移动。

    尽管有一套瞄准系统,但因为炮弹的制作上多多少少都会又一些差异,所以精准度不高。

    炮弹设计和藏了圆柱体的形状,和真正意义上的炮弹差不多,不过质素上就没法比了,或者可以这么说,这就是一个超大号的彩珠筒。

    杨怀仁一声令下,将士们把炮口对准了獾子洲,炮弹塞进炮管里,整齐划一地动作点燃了引信,一阵滋滋声之后,“咚咚咚咚!”一排炮弹从炮膛里高速飞出。

    炮弹后半部分的火药爆炸只是给了炮弹的弹头一个初始的动能,而真正会爆炸且有杀伤力的部分,还是在铁球做成的弹头里。

    铁球是空心的,里边填了爆炸力更强的炸药,引信设计的还是很科学的,基本考虑到了炮弹的射程,炮弹落地的前后,应该会准时爆炸。

    獾子洲上的水匪看见对岸上摆开一排推车时就觉得奇怪了,忽然听见了发闷的“咚咚”声,谁也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

    可很快他们便发现,从推车上一个黑洞洞的洞口里,发射出来一些东西,等炮弹划过了半空飞到他们眼前,他们才看清这是一个个拳头大的黑铁球。

    见到这样的东西,水匪们自然懂得躲避,哪怕飞过来的是石头,傻子也知道躲了。只不过他们躲过了铁球,却没躲过厄运。

    铁球前一秒刚刚重重地砸在地面上,眨眼的工夫忽然爆炸了,有几个还没落地,在半空中就炸成了一大团火焰,岸边负责观察动静的水匪们还没来得及反应,就已经被炸成了碎片。

    河岸另一边的众人见炮弹成功爆炸,不知是爆炸声刺激了他们的神经还是爆炸形成的一大团火焰太壮观了,将士们纷纷大声欢呼起来。

    杨怀仁眼里,这样的爆炸规模并不算都么大,但确实是达到了他心目中的效果。

    炸弹爆炸后,火焰点燃了獾子洲上的芦苇荡,很快整个河岸都烧了起来,眼下的风势并不算很大,所以岛上的水匪,还有足够的时间去灭火或者逃跑。

    但刚才爆炸的那一下,几乎把所有水匪都吓傻了,刚才还站在身边的一个同伴,转眼之间被炸得血肉模糊,有的连个囫囵人都找不出来了,只剩下眼前的血水和焦黑,这样的冲击力对水匪来说,实在是让人心惊胆寒。

    巨大的爆炸声也起到了震慑作用,水匪们从来没见过这种东西,一时间里乱作一团,哭喊着四散逃跑。

    芦苇荡烧起来的火焰很高,还噼噼啪啪地作响。因为这个季节的芦苇和河边的水草水分比较大,其实即便火烧起来,烧的也并不快。

    但正事因为水分大,芦苇烧过了之后会产生大量的浓烟,滚滚浓烟迅速弥漫了整个獾子洲,顺着风势向河下游的方向散去。

    杨怀仁点头,觉得这次实战检验了这些简易的火器的效果,总体来说还算不错,当然也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部分。

    他问道,“刚才放的可是高爆弹?”

    他身后的一个火器营的军官答道,“回王爷话,是高爆弹,特点是爆炸威力大,声音大,即便炸不到目标,巨大的声音和爆炸力也会让敌人因为一刹那间的惊惧,从而失去大部分作战能力。”

    杨怀仁又问,“那燃烧弹呢?要不要试试?”

    军官答道,“燃烧弹爆炸后会把助燃剂炸到到处都是,会引起大范围的起火,不论是对人,还是对建筑物或者防御工事的破坏力都很大,只是……眼下应该用不上了,獾子洲上易燃的芦苇太多,高爆弹已经引起了大火。”

    杨怀仁看着獾子洲上的熊熊大火,摇摇头觉得还是算了,没必要用燃烧弹了。

    远处的宿州衙门里的人被杨怀仁留在了后边,也是为了防止他们见识了杨怀仁的火器营把事情泄露出去。

    刘大人见远远的獾子洲上好像着了火,滚滚浓烟飘向了天际,尽管没弄明白那一阵轰隆隆的声响是怎么回事,但也明白杨怀仁这是用火攻了。

    看着眼前的画面,想想獾子洲上那些水匪的下场,刘大人忍不住身体一阵抽搐,心说这杨怀仁果然名不虚传,火攻这一手真的是狠啊,一把火烧死近百人,这看不是一般人有胆量做的。

    刘大人还是迂腐了,他心里觉得火烧獾子洲这种做法有点残忍,但他就没想过,那些无辜被水匪们杀死的船工和渔民们,他们的死亡方式也很残忍。

    而每一个无辜的人的死,造成的往往是他们背后整个家庭的悲剧,就像那位告状的老妇人,死了丈夫和儿子,剩下他们孤儿寡母,也再没有幸福生活可言。

    以暴制暴的方式也许会被刘大人这样的斯文人觉得不齿,但他们没想过,对恶人的软弱和容忍,就是对无辜百姓们的残忍。

    当这些水匪无视别人的生命残忍的杀戮无故船工的那一刻,他们就放弃了自己的生命应该得到的尊重,也一定知道他们的后果会是什么。

    别忘了,杨怀仁之前也是给过他们机会的,是他们没有珍惜而已。

    不仅如此,獾子洲上的大火很快蔓延到了整个岛上,死在了爆炸中的水匪其实并不多,更多的是被接下来的大火给烧死或者被浓烟熏死的。

    剩下不到一半还能活动的立即拖了蚱蜢舟出来,意图逃跑,可他们的船刚从獾子洲上开出来,不论是哪一边,都有弓箭手早早做好了准备。

    将士们看见水匪的船从浓烟里一冒头,便立即拈弓搭箭,瞄准了船上的人一通乱射。立即又有许多水匪中箭落水。

    但还是有不少人高举木板当做挡箭牌想着往外冲,甚至还有人射箭反击。

    可惜他们的弓箭都是土制的木弓,射程本来就短,近距离欺负手无寸铁的商船还可以,真要是打仗,可就没多少作用了。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1662/ 第一时间欣赏舌尖上的大宋最新章节! 作者:呼啦圈大神所写的《舌尖上的大宋》为转载作品,舌尖上的大宋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舌尖上的大宋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舌尖上的大宋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舌尖上的大宋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舌尖上的大宋介绍:
天才小厨子穿越到大宋,开动头脑风暴忽悠到万贯家财开了家饭馆。
杨怀仁看着水深火热之中的大宋子民大声宣布:“哥来拯救你们了!”
百姓们说:“吃了他做的面,腰不酸腿不疼了,上楼都不费劲了!”
皇帝说:“吃了他做的菜,朕觉得龙体康泰,一夜十八次郎不再是梦!”
将士们说:“吃了他做的饭,砍起胡人来如砍瓜切菜,爽!”
番邦蛮子们说:“我要做宋人!我再也不要做胡人!”
烹东西南北四方菜肴,品酸甜苦辣百味人生。
友情提示:本文纯属虚构,如有雷同……请打妖妖灵。
书友群:567,499,926,欢迎各路吃货前来指教。舌尖上的大宋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舌尖上的大宋,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舌尖上的大宋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