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现代都市上帝使用手册TXT下载上帝使用手册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上帝使用手册全文阅读

作者:小生慕容     上帝使用手册txt下载     上帝使用手册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一千七十七章 第一步477

    太多的事情,太多的杂音,自己脑子里充满了连我都不知道的玩意。

    脑子不是一个空间,让我去存放什么东西。而是我被脑子存放,我只是从脑子里各种杂物中诞生的玩意。

    没有欺骗,这一切都只是画面元素的呈现。呈现出我的相信,呈现出我被欺骗。并不存在一个真我,然后有些画面元素展开来误导我,并非如此。

    这一切都跟真实没有关系,我是否斩杀完成也不是思维可以决定的。只不过,有些东西看起来能够通过行为来达到。

    比如锻炼,可以通过每天的坚持和汗水,来增加肌肉线条。

    矛盾点在于,每次我想到“我是否斩杀完成并非思维可以决定”,意味着“我是否斩杀完成其实在于画面元素的呈现”。

    然后,脑子里的扭曲就进行微妙的关联和误导,既然我是否斩杀完成并未我的努力可以决定,那么我为什么还要努力斩杀?

    鬼扯。

    这其实在说,我的斩杀完成只是画面元素的呈现,那么我不斩杀也有可能斩杀完成。这一切都是画面元素的呈现,跟我是否努力斩杀毫无关系。

    但是,我怎么知道,我不斩杀就可以斩杀完成呢?

    同样,我也不知道,我努力斩杀就能斩杀完成。

    仅仅只是斩杀而已。

    这跟那句话很像,“努力不一定会成功,不努力则一定不会成功”,可惜,后半句依旧也是毫无根据的肯定句。

    事实上,我并不知道“努力”、“不努力”跟成功之间的关系,根本没有任何关系。

    不管我怎么描述“努力”、“不努力”与成功之间的关系,只要成为肯定句那么就是扯淡。只有不知道,也许,无法确定才是诚实的回答。

    而这种诚实的回答,相当于什么都没说。“努力不一定会成功,不努力也不一定不会成功”,这跟没说有什么区别呢?

    没人会喜欢这种回答,至少曾经的我不会喜欢。需要知识,需要肯定句,哪怕我知道这些肯定句其实并不见得是真实,但情绪会遮蔽这些,然后牢牢抓住某些东西。

    这个肯定句就成为丰满角色的奠基石,让角色更加丰满和真实。

    那么,一定要斩杀吗?斩杀真的可以导致斩杀完成吗?

    诡异的是,就算停止斩杀,那种“一切都是画面元素的呈现”本身就成为了斩杀。我只要想起这句话,那些毫无根据的肯定句就再无嚣张的机会。就算我否认斩杀,否认丰满角色这种说辞,其实依旧还在斩杀。

    当我将某些虚假当作真实的时候,本来应该斩杀,应该看清楚自己是如何将虚假当作真实。但是,并没有因果关系,所以我根本无法确定自己为什么会将虚假当作真实。

    相反,这是画面元素的直接呈现。既然没有因果关系,那么也就无法斩杀“为什么将虚假当作真实”,或者“如何将虚假当作真实”。

    可是,就算不去斩杀,当我将虚假当作真实的时候,“一切都是画面元素的呈现”依旧在斩杀。因为这句话的出现,我就已经不会将那个真实的玩意继续当作真实,因为这一切都只是画面元素的呈现。

    比如昨天我吃了晚饭,很真实,这种感觉非常真实并且还有没洗的碗以及剩菜作为证明。就算我不去斩杀,但“一切都是画面元素的呈现”也会摧毁真实性,只是呈现出“我觉得昨天吃了晚饭很真实”的画面元素。

    我还会觉得昨晚吃了晚饭很真实吗?我知道真实感只是画面元素的呈现之后,那种真实感还能真实多久?而这,跟斩杀有什么区别?

    袁长文觉得有些莫名其妙,自己努力斩杀自己疯狂斩杀,结果却是自己无论如何都在斩杀?

    而我也是画面元素的一部分,所谓的呈现也包括了我的言行思维。

    一切都是画面元素的呈现,成功与否跟努力并没有关系。矛盾点来了,那么我为什么还要努力呢?这个问题的假设是,我不努力也能成功。并且,认为这个假设是荒谬的,于是才会有这个反问。

    不努力就不能成功,这似乎已经印入我的血液之中。可是,这是真的吗?有没有运气超好,自己根本不觉得自己在努力,然后仅仅是在合适的位置合适的时间做了合适的事情,于是就成功了?

    我始终想要做些什么,并且我认为做了这个就可以斩杀完成。这跟其他相信有什么本质区别吗?相信静坐,相信冥想,相信什么戒律之类的,都是扯淡。

    很明显,我牢牢抓住斩杀,一提起不需要斩杀或者斩杀无用,我就觉得浑身不自在。并且,想要通过所有努力来证明,其实斩杀非常必要。

    鬼扯。

    我在否认这种抓住,明明就跟斩杀孝顺斩杀事业时,那种恐慌感完全一样。为什么到了斩杀的时候,就会认为有区别呢?

    不诚实。

    依旧是脑子里的扭曲,我依旧被这狗屎玩意牢牢掌控。或者说,呈现出“我被脑子里的扭曲掌控”的画面元素。

    我对一切都无能为力,所有的所有跟思维都没有关系。斩杀也是如此,是否完成跟斩杀毫无关系。只是此刻,画面元素呈现出“我是通过斩杀来到这个位置,通过斩杀清理了脑子里的扭曲。”

    自己还差得远呐。

    袁长文一直觉得自己快要斩杀完成,一方面是难以置信的轻松感,另一方面是黑乎乎的真实,还有就是自己确实找不到什么要斩杀的。

    现在,斩杀本身就在这里,我不敢丢弃斩杀因为害怕没法斩杀完成。而斩杀是否完成跟我有没有继续斩杀毫无关系,只是情绪的拉扯让我认为有关系。

    跟行为无关,我斩杀还是不斩杀,并不影响我是否摆脱恐惧。当我想要摆脱恐惧的时候,任何行为都变成扯淡,因为根源就是恐惧。

    不真实啊,还在纠缠我,但我却对此毫无办法。之前认为自己可以斩杀,可以看清楚自己如何抓住虚假,从而让不真实处于不真实的位置。

    但现在,我真的可以吗?

第一千七十八章 第一步478

    恶心,想吐。

    脑子里的扭曲似乎化作呕吐物,想要从体内排出。

    我应该死亡的,没有任何理由继续存活,角色就是虚假,就应该处于虚假的位置。

    这句话说了无数遍,但自己终极还是抓着某些东西,牢牢抓住让其稳固到可以支撑角色。燃烧吧,不要去探讨,把这一切全部烧毁吧。

    我不会挽留什么,不管是老妈还是妻儿,我都不会挽留。那些珍贵的瞬间,那些甜蜜的记忆,那些人生的种种优势,我都不会挽留。

    如果会变成弱智,会变得格格不入,那么我愿意。

    不真实没有资格假装真实,尽管是如此呈现的画面元素,但也没有理由继续嚣张。我不知道画面元素将会呈现什么,但我做了就是画面元素呈现的。

    我永远不可能错,只要言行思维发生了,那么就是画面元素的呈现。也许不是顺流,但依旧也是画面元素的呈现,就是呈现的逆流呈现的生活不顺。

    这并不是什么错误,也没有理由必须顺流。

    我总是想要确定我的言行思维是否正确,然后才开始实施。这是没法做到的,因为自己并非全知,无论怎样的判断都是扯淡。

    而只要做了,那么就永远都不会错,因为已经是画面元素呈现的玩意,怎么可能错呐。至于是否顺流,那完全跟具体行为无关,在发生之前我并不能确认这个行为是顺流还是逆流。

    “一切都是画面元素的呈现”,跟“我是否继续斩杀”这两者有什么关系吗?

    这就是臣服,不敌视自己,对发生的所有事情都认命。

    不对,这些并不真实,只是在探讨如何生活更好而已。

    矛盾点在于,我总是想要确定我的言行思维有用,可以达成目标之后,自己才会采取相应的言行思维。但是,这种判断根本就是扯淡,我甚至不知道自己的言行思维是否在反方向努力。

    我无法确定斩杀是否可以导致斩杀完成,也不无法确定不斩杀是否可以导致斩杀完成,这一切都只是画面元素的呈现。没有因果关系,只是画面元素的直接呈现而已。

    那我为什么还要努力斩杀呢?

    这个问题不是废物问题,因为我就是牢牢抓住“斩杀可以导致斩杀完成”,于是才有了自己的努力斩杀。而这个牢牢抓住的玩意,只是人为的扭曲,只是虚假的狗屎。

    当我想要丢弃这坨狗屎的时候,情绪就会拉扯,就会让我根本不敢放手。如同之前的孝顺一样,自己怎么可能不孝顺?怎么可以不孝顺?

    脑子里的扭曲无法想象一种不需要脑子的状态,那种所谓的顺流,那种无论如何都没有错误的说法,只会让脑子产生恐惧。

    我确实不需要斩杀,也不需要努力,或者任何必须追求的玩意,我都不需要。就连生命,也不是必须维持的玩意。

    袁长文突然想不明白,之前那个矛盾点,之前那种阻碍是怎么回事。

    一切都是画面元素的呈现,我的努力跟成功没有任何关系,那么我为什么还要努力呢?

    真的是我选择努力吗?难道不是画面元素直接呈现的努力吗?

    当脑子里没有相关的扭曲,我不认为努力可以成功,也不认为不努力可以成功,那么上述的问题就根本不会存在。

    因为成功跟努力之间并没有因果关系,自然也不会问“既然一切都是画面元素的呈现,那么我为什么还要努力”这种问题。

    就像,公鸡不会问,既然太阳的升起跟打鸣没有关系,那么自己为什么还要努力每天坚持打鸣。

    这个比喻很牵强,并且有些表达不清楚。不重要,我自己清楚了就行。

    我为什么还要努力?对啊,我为什么还要努力?

    袁长文被自己的问题逗笑,因为脑子里的扭曲还在,所以自己才会努力。没人会将每天拉屎当作努力,努力这个词汇跟言行无关,而是内心感受的反馈罢了。

    微妙的误导在于,既然成功跟努力没有关系,那么我为什么不休息,好好玩耍,反正不努力也有可能成功。没错,都是有可能。

    但是,我并不没有处于有可能的状态,而是相信努力就会成功。或者,相信不努力也能成功。一不小心,就会陷入二元对立的某一方,而不是跳出二元对立。

    听到没有因果关系,第一反应就是怎么可能。因为我相信努力才能成功。第二反应就是感觉很荒谬,因为我下意识认为这意味着不努力也能成功。

    事实上,我并不知道。努力跟成功之间并无关系,那么努力有可能导致成功也有可能导致不成功。而不努力,同样也可能导致成功也可能导致不成功。

    说了等于没说。

    最现实的问题来了,那么我还要不要努力?

    不管如何回答这个问题,都是扯淡,都是人为的扭曲。我不知道,才是答案。而且,真正的问题是,我是不是还要继续抓住对努力的执着?

    当没有脑子里的扭曲之后,“还要不要努力”这种问题根本不会出现。

    这跟我现有的世界观完全是反的,跟物质无关,却完全建立在内心的臣服之上。没有办法确认某个行为是顺流还是逆流,只有在内心臣服之后,那种轻松感升起之后,做出的行为就是顺流。

    事物的成功根本没法证明什么,建立在恐惧之上的言行思维,就是脑子里扭曲之后的结果。不管是否达成目标,都没法证明这个言行跟目标之间的因果关系。

    相反,没有脑子里的扭曲,那些扯淡的想法都不会存在。我既不知道努力能否成功,也不知道不努力能否成功,我的言行思维跟所谓的结果之间毫无瓜葛。

    恐惧如何进来?自然,那种成就感或者炫耀心也不会存在。有什么好高兴的,这一切跟我有什么关系吗?

    不再以外界的标准来行动,也不用参考脑子里的扭曲,所有的言行思维都看心情。发生的灾难痛苦,也只是必然会发生而已。跟我没有关系,自然也不会有什么后悔纠结之类的,只是此刻如此发生而已。

    袁长文感觉松了一口气,仿佛有什么被打碎。但紧接着,吞噬感继续出现。

第一千七十九章 第一步479

    另一个微妙的误导在于,并非坐着不动。因为“不动”也是一种选择,一种事先的选择,并且相信“坐着不动也能成功”这种扭曲而产生的。

    这跟相信“努力就能成功”于是选择努力,并没有什么本质区别。

    而丢弃脑子里的扭曲之后,怎样的行为都无所谓。不会再去依靠猜想言行思维的结果,去做出某种选择。

    也不会去问自己的言行思维究竟能不能达成目标,这一切都变得自然而随意。

    仅仅是做罢了。

    意识更加重要,而不是自己做出了什么言行。

    而我现在的世界观完全相反,不管内心想什么,反正做了就会有收获。就像不管我内心多么不情愿,当我把苹果从手中扔出的时候,自然就会导致苹果落地摔碎。

    当然,这依旧只是对于虚假的扯淡,想要角色过得更好,更加轻松。

    这并非真实,意识也不重要,怎样生活都没有错误。

    只是我,厌恶脑子里的扭曲而已。

    看吧,果然只是个人喜好。

    没有什么好说的,就算是斩杀也只是扭曲,该扔掉就要扔掉。那种牢牢抓住,以为某些东西重要的看法,只是情绪化的产物罢了。

    诡异的是,当我认为意识不重要,内心不重要,言行思维都不重要的时候,就已经变得让意识占据主要。就像当我认为“无执”并非重要的时候,就已经达成了无执。

    用“意识就是一切”似乎更加容易理解,但会容易误导“思维就是意识”。用“那份觉察就是一切”呐,则需要重新定义很多词汇,比如什么画面元素之类的。

    我对自己的行为没有异议,至于画面元素如何呈现,这跟我有什么关系?

    仇恨虚假,于是斩杀。至于能否斩杀完成,会不会无用功,这一切是不是在逗我玩,我都无从知晓。

    脑子里的扭曲会问,既然都不知道有没有效果,那么为什么还要斩杀呢?

    而答案就是,我根本不知道任何效果。我没法找到一个有效果的行为,没法确认某种行为可以带来怎样的结果。

    只是斩杀而已。

    或者说,放弃斩杀也是一种斩杀。

    我知道脑子里的扭曲是扭曲,我知道那些因果关系都是扯淡,这已经就是斩杀。

    角色始终都是虚假,不仅仅是脑子里的扭曲,而且角色的存在本身就是虚假。没有必要始终在角色的层面上纠缠,这只是一种拖延战术。

    想要整理清楚角色的相关内容,只是扯淡,只是一种转移注意力的手段。不真实,然后就抛弃,就是这么简单。

    当然,情绪不会允许我的丢弃,那些东西都是构成角色的重要组成部分,怎么可能轻易丢弃。这不重要,尽管我想要摆脱脑子里的扭曲,但是否摆脱并不重要。

    因为角色怎样都不真实,并没有伤害到真实,也终究只是画面元素的呈现。

    朋友的存在有什么意义?我不知道。

    袁长文觉得自己对于朋友似乎根本就不上心,那种这是我朋友我必须怎样的想法,正在逐渐远去。

    不再愿意去跟脑子里的扭曲打交道,不管是我的扭曲还是别人的扭曲,那种毫无根据的肯定句完全是被情绪所包裹。我自己的情绪拉扯就是恶心,就让我感到厌恶,而别人的情绪拉扯更是让人不舒服。

    我不会认为人脉关系有多么重要,因为那种想法已经被我砍死了。

    事实上,每个人之间似乎并没有什么高低之分,那只是脑子里的扭曲得出的玩意。而且,就算有人认为具有高低之分,也是无所谓的事情。

    每个人都是脑子里的扭曲营造出来的东西,所以具体那些扭曲是什么,都不重要。角色就是虚假,在虚假之中分高低没有必要。

    哪怕角色脑子里没有扭曲,哪怕角色顺流,也不会存在什么水平层次的不同。自定义角色并没有比模板角色更厉害,只是人生的耍法不同,只是画面元素如此呈现罢了。

    老妈也不是什么必须存在的玩意,那种必须孝顺的扯淡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斩杀了亲情,确实不会受到亲情的拉扯和羁绊,但同样也无法感受那种亲人之间的情怀。

    亲人、家人、朋友,对我来说几乎变成了陌生人。我不会因为脑子里的扭曲而特意做出什么行为,就算还有相关扭曲,我也要斩杀而不是顺从。

    每个人都是依照脑子里的东西来行事,改变了脑子里的扭曲自然会导致言行思维不一样。并不是什么勇敢或者努力,仅仅是脑子里的扭曲所带出来的玩意。

    我不应该在这上面浪费时间,听起来很不错,可以探究人类的心理机制什么恐惧之类的。但是,不真实就是不真实,我怎么知道大家都是按照脑子里的扭曲在行事?

    甚至,我怎么知道我的思考跟言行之间,存在关联?

    这种探讨没有任何意义,也许可以假装这些是真实,但对于此刻的我来说,只是一种阻碍。我还没有斩杀完成,脑子里的扭曲还在嚣张,那么没有理由让这些扭曲继续存在。

    烧掉这一切,毁掉这一切,没有什么值得存活,包括我自己。

    让自己燃烧,让自己被社会遗忘,让自己成为疯狂的毁灭者。

    我没有什么想要抓住,根本就没有一个我,还要抓住什么呐。

    如同游戏中的角色,却没有操纵者,仅仅是画面元素的呈现。

    死亡、吞噬、难受、低沉,这些负面情绪并没有什么不好。当然,也没有什么好的。

    就是这样呈现而已,连情绪和思维本身都是画面元素的呈现,还有什么好说的呐。

    脑子里的扭曲也是呈现,判断好坏本身也是呈现,斩杀也是呈现。

    思维并不能掌控画面元素的呈现,角色怎样都是无所谓的,也是无足轻重的。

    这不是斩杀,这是一种自然的生活方式。当对自己没有敌视的时候,自然就会开始顺流。跟具体抓住什么虚假没有关系,也跟具体的行为没有关系。

    并不是说,顺流就是丢弃脑子里的扭曲。臣服就是顺流,不害怕生活就是顺流,哪怕自己脑子里依旧认为必须做一个好人,但臣服之后依旧也可以是顺流。

    这些都是猜测,关于角色的一切都是猜测。

第一千八十章 第一步480

    世界会怎样,人生会怎样,我没有丝毫的兴趣。

    对于虚假,敬而远之也许是最好的相处方式。

    怎么可能真实呢?袁长文这个角色真实在哪里?这个世界又真实在哪里?

    这并不是什么神奇的状态,也不是什么诡异的状态,仅仅是脑子里的扭曲消散之后的自然状态。脑子里不同的扭曲会带来不同的状态,所以无论是什么状态区别都不大。

    哪怕是焦虑和冷静这两种相反的状态,其本质依旧也是脑子里的扭曲所营造的状态,本质上并无区别。只是人为的扭曲会判断,某一个好些某一个差劲些。

    不管脑子里相信什么,只要深深相信,都可以带来无惧。相信“努力就能成功”,那么当面对没有成功的时候,只不过是证明努力不够或者时间不够,有什么好恐惧的呢?

    努力会不会导致成功,这种问题不会出现在一个相信“努力就会成功”的人身上。当然,当我并不相信或者说并不是那么相信“努力就会成功”的时候,自然就会摇摆,也就是所谓的恐惧和担忧。

    即使是相反的相信,“不努力也能成功”,只要相信够深,依旧也会带来无惧。哪怕此刻没有成功,哪怕十年都没有成功,我依旧不会动摇也不会担忧,因为我深深相信着。

    只有在我并不怎么相信的时候,恐惧才会侵入。就像,很难让人恐惧太阳会突然爆炸一样。

    这是什么神奇的状态吗?

    可是,我并没有办法直接做到“相信”,只能在不害怕生活之后,自然而然的相信什么。

    不对,这些依旧只是探讨如何生活更加美好。

    袁长文发现自己总是喜欢探究生活,总是喜欢去寻找如何生活更加美好之类的。事实上,自己斩杀之后,脑子里的任何相信都要被丢弃,完全是以角色的死亡换来的臣服和轻松。

    没有什么好害怕的,也没有什么好恐惧的。那些恐惧的内容都只是有道理而已,我也不在意自己是否恐惧,因为我的对手根本就不是恐惧。

    相信了某些内容,确实容易带来无惧,但这依旧是人为的扭曲。不真实就是不真实,并不能因为带来了生活的好处,成就了众人的向往,就停在这里不动。

    金钱还在我脑子里嚣张,那种安全感似乎随时都将我绑架着。

    这些并不真实,只是脑子里的扭曲营造出来的恐惧感。那些关于安全感的问题,都是脑子里的扭曲自编自导的玩意。

    而且,我对金钱的需求,这依旧也是画面元素的呈现。

    袁长文发现,这个说法还在影响着自己,明明已经很清楚了,为什么还在这里不停萦绕呐。真是搞不明白了,自己真的是理性么?越来越像情绪化的怪物,完全都是情绪在推动。

    都不真实,只是情绪在拉扯。

    想想自己没有金钱的状况,似乎一点都不安全。但这种判断本身就是扯淡,我已经看到,却依旧被情绪拉扯。所以,理性真的可以战胜情绪吗?

    我就不明白,这些脑子里的扭曲哪里来的资格,居然敢在我这嚣张。谁赐予的本事?谁允许的?

    不需要再去探讨什么生活,也不需要纠结什么呈现,就是斩杀。

    生活充满敌意吗?宇宙是以弄死我为目标吗?

    我这种随时都在防备的想法,来自哪里?什么时候,明明就是扭曲,还可以叫做未雨绸缪之类的。一些角色编造的故事,用来宣扬某个道理,然后就成为真理了?

    一个人未雨绸缪,然后当事情真的发生时,这个人就比其他人更有优势。所以,要未雨绸缪,所以要以防万一,所以要担忧。

    可是,我完全可以写一个故事,来表达这个人一直在担忧然后错过很多东西,直到这个人死了都没有发生那件需要未雨绸缪的事情。于是,别人都在笑话这个人,浪费了时间浪费了人生。

    都是鬼扯。

    画面元素的呈现跟思维无关,而且并没有一个真我在这个世界行走。我的判断,我的思维,统统都是画面元素的呈现。还要说多少次,自己才能明白?

    或者说,不是明白,因为我已经非常明白。而是,要说多少次,我才不会忽略才不会被情绪转移注意力?

    那份觉察一直都在,意识也一直都在,怎么就没法触碰呐。

    按理来说,真实应该是永远不会停止存在的,一直都在。这个画面元素只是呈现,只是被意识到的内容而已。没道理占据全部的视野,没道理只能猜测真实的存在。

    自己终究还是想要触碰真实,终究还是想成为传说中的存在。

    袁长文很是自嘲,明明自己知道所谓的斩杀根本无法确定是否能够通往真实,但内心深处依旧认为斩杀可以通往真实。

    这个扭曲同样也需要被斩杀。

    没有什么不能丢弃,老妈也好,妻儿也罢,老师、朋友、我自己,统统都可以扔掉。因为并不真实,没有人会受伤,也不会有人记得。

    我总是珍惜着记忆,那些甜蜜悲伤的瞬间,似乎都是对袁长文这个角色的见证。都不是,那些根本不是真的,甚至我连这些记忆是否发生过都不知道。

    就这么,此刻,我记得。没有然后,仅此而已。

    袁长文这个角色一点也不特殊,一点也不厉害,根本没有这个人。脑子里的扭曲会想象着一个人孤单的场景,会想象着某些悲伤的情怀,没有家人陪伴没有朋友。

    但是,这可怕吗?这个状况真的可怕吗?还是,脑子里的扭曲直接判断可怕,于是我就傻傻的相信了?

    当我斩杀脑子里的扭曲之后,对于这种场景的判断自然也就会消失,那么我根本不会觉得可怕或者难受后悔之类的。因为那部分,已经被斩杀了。

    既然我没有觉得可怕难受后悔之类的,那么一个人没有家人没有朋友,我也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妥,甚至会怡然自得。没有脑子里的扭曲干扰,那些所谓的家人也不会在脑子里嚣张,真的就如同陌生人。

    也许,是还有些久远记忆的陌生人。

    但是,这些跟真实无关,角色怎样都跟真实无关。真实一直都在,而我,这份思维,仅仅是画面元素的呈现。

    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第一千八十一章 第一步481

    我不知道为什么,也不想知道为什么。

    袁长文感觉体内轻飘飘,似乎就像顺流一样通畅。没有阻碍,没有扭曲,仅仅是舒服的顺流感弥漫在体内。

    我总想合理解释自己的行为,但是我做不到。不管怎样都是脑子里的扭曲,而没有扭曲却自发的行为,根本就不需要什么解释。

    没有教导弟子,也没有出书,我需要解释什么?

    想要这个解释,仅仅是为了模仿,仿佛一切都说通之后自己就可以变成怎样。做不到,通过模仿仅仅是模仿,而不是到达某种位置自然带来的行为。

    我不知道斩杀是否能够通往斩杀完成,但并不意味着自己不去斩杀,也不意味着自己必须斩杀。

    金钱对我的拉扯,这就是画面元素的呈现,我的言行思维对此毫无影响。我没法左右画面元素的呈现,我斩杀,画面元素依旧呈现拉扯,这有什么不可以吗?

    没有思考,没有权衡,仅仅是去那么做而已。随波逐流,不需要知道为什么,也不是因为自己这样做可以达成什么,仅仅是顺流而动罢了。

    海浪去往何处,我不知道,仅仅是跟随海浪一起波动。海浪过后,是自己波动的行为导致海浪拍打沙滩吗?我只是跟随海浪一起动罢了,发生的事情跟我有什么关系?

    功成身退。

    这根本不是什么选择,也不是什么权衡,又或者留下最辉煌的自己。跟谦虚,跟心机完全无关。因为我根本不认为这件事情的成功跟我有什么关系,很自然的结束某件事情,而不是脑子里的扭曲想要牢牢抓住。

    就像公鸡打鸣,当我知道公鸡打鸣跟太阳升起毫无关系的时候,我不会牢牢抓住什么公鸡不能死,死了太阳就不会升起之类的念头。想杀公鸡就杀呗,想扔就扔呗。

    而世上的一切,都跟我没有关系。没有因果关系,仅仅是画面元素的呈现,仅仅是看起来具有因果关系罢了。当我顺流的时候,就只是顺流,看起来再荒谬的行为我都不会拒绝,比如杀掉老妈。

    一切都是画面元素的呈现,我仅仅是这样做而已。没有为什么,也不需要什么理由。也许在最初的时候,斩杀是为了斩杀完成,是为了通往真实。

    后来明确知晓没有因果关系,我并不确认斩杀可以通往真实。那么我为什么还要斩杀呢?花了很多章来思考来解释,什么个人喜好,什么仅仅是仇恨虚假。

    但这些解释也仅仅是画面元素解释画面元素,谈不上真实。

    我只是斩杀而已,或者说,只是画面元素呈现斩杀而已。

    想要去解释,想要合理化自己的行为,就已经陷入脑子里的扭曲之中。为什么要拉屎,谁能说出答案?

    因为我想要拉屎,也许这就是最好的答案。

    但是,如果我仅仅是因为我想要斩杀,脑子里的扭曲立刻就会问,为什么想要斩杀?既然没有因果关系,既然我根本不知道斩杀是否能导致斩杀完成,那么我为什么要斩杀?

    一大堆问题看起来汹涌来袭,让人无法招架,但其实根本就是废物问题。把上述问题中俄“斩杀”更换为“拉屎”,就足以看见其中的扯淡。

    终究只是虚假,我也终究只能探讨虚假,想想都觉得悲哀。而在虚假中,认为这些是虚假是毫无意义的,相反,努力去拼搏在虚假中放肆则是有意义的。

    想想一款沉浸式体验游戏,最好的设计就是让我误以为自己是那个游戏角色。醒来之后,自己肯定会大叫一声爽。

    袁长文发现自己的变化,很多很正常的东西自己变得无法理解。并不是直接的反对,而是不明白对方究竟在讲什么。恨不得全世界的人都来探讨真实,如果真的有人的话。

    诡异的是,我连这种变化都没法确认。对吧,只是呈现出这种变化,我却根本不知道过去的事情是否真实发生过。就算是虚假的发生,我也不知道。

    呈现出这种变化的感觉,呈现出关于过去的记忆,呈现出此刻的状态,这些全部都是此刻画面元素的呈现。跟过去有什么关系吗?

    非要认为过去真实存在,这种不讲道理的想法来自哪里?

    现在,任何行为都变得毫无意义,因为我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将自己带往哪里。不仅仅是因为顺流而产生的行为,还有脑子里的扭曲也一并消散。

    我不是通过脑子里的扭曲来选择权衡,自然也不知道自己的言行将会带领自己前往何处。而顺流产生的言行,我也不想去分析思考,因为无论如何都是偏见,根本不值得相信。

    就是这样做而已,我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

    袁长文很想笑,这种人生就是学校极力避免的玩意,家长社会学校从来都是教育自己掌握命运。而我,现在却是将自己完全丢出去,凭感觉生活。

    很多章之前,我就认为自己快要斩杀完成,这种想法不知出现过一次。而每次都会感觉很扯淡,之前的自己怎么会认为自己快要斩杀完成了呢?明明都不知道这一点,并且自己已经不记得之前究竟是什么情况。

    现在,我此刻感觉快要斩杀完成,会不会过段时间又反过来嘲笑自己呢?

    没有时间,或者说,时间并不真实。微妙的误导在于,“没有时间”或者“时间不存在”,仅仅是表述时间并不真实。就像桌子的呈现,我不能说没有桌子,但我可以说桌子并不真实并不存在。

    而时间的呈现,也许就是对于过去未来那种毫不怀疑的真实感。当然,这些仅仅是猜测,无限之中没有时间,也没有角色存在。其他的,都只是为了斩断脑子里的扭曲罢了。

    我并不知道过去是否存在,就算是虚假的存在,我也不知道过去是否呈现过。但此刻,关于过去的内容只有这些,我也只觉察到这些过去的画面元素,又能如何?

    画面元素的呈现仅仅呈现了这些所谓的过去,那么尽管不真实,我也只能觉察到这些过去。

第一千八十二章 第一步482

    袁长文突然想要肉体自杀,并非低沉并非忧郁,而是带着开心和跃跃欲试的心情想要自杀。

    这真是见鬼了,什么时候开始,这种难以抑制的小开心弥漫在体内?

    不知道,明明是吞噬感来着,怎么就变成小开心了呢?

    所幸,我并不需要搞清楚,也不需要想明白。认为是自己斩杀的功劳,只是一厢情愿的相信罢了。

    画面元素呈现斩杀,以及呈现出某种情况,那么我自然会认为斩杀导致了某种情况。因为画面元素是这样呈现的,我也只能这样认为。当然,这一切都不真实,仅仅是画面元素解释画面元素而已。

    犹如电影一样,情节的展开跟角色密不可分。但是,真的是角色的言行导致了某种情况吗?还是说,仅仅是电影画面一起呈现整个状况?

    袁长文彻底放开自己,冰冷的湖水不再冰冷,漆黑的四周却变得更加漆黑。而诡异的是,自己对于这种漆黑到类似死亡凝视的环境,内心却是充满了小开心。

    一股莫名的电流麻痹感充满全身,从脚掌到手掌,大腿和躯干,只要自己将注意力放在某个部分,那种酥麻感就会呈现。这并不意味着什么,任何试图去解释都是猜测。

    就像所谓的圣人之相,根本就是扯淡。所有的圣人都要喝水吃饭,那是不是我也喝水吃饭就是圣人?而圣人具有统一的面相,更是鬼扯,我根本不知道圣人究竟长什么样子,用此刻看到的书籍文献等资料来推断,本身就是不负责任。

    因为根本没有考虑文献的真实性。

    无论如何,都只是画面元素解释画面元素,并不值得相信。想想苹果落地摔碎的场景,就可以发现所谓的因果关系,所谓的解释,都是扯淡。

    只是画面元素如此呈现罢了,不管是对方的言行,还是事物的发展,又或者是我的言行思维,统统都只是画面元素的呈现。没有错误,也没有高低之分,仅仅是如此呈现而已。

    袁长文感觉自己空了,并不是什么神秘的描述,就是脑子里空了,如同弱智一样,根本不知道该思考什么。如果真的要描述,就是如同看见复杂的数学题那种茫然。

    不同的是,自己对于这种茫然更多的是小开心,而不是焦虑和烦躁。

    自己不再担忧什么未来,并不是因为自己多么有勇气,或者多么看得开。仅仅是脑子里担忧未来的那个部分死掉了而已,并不是什么特殊的状态,也不是什么高级别的存在。

    我就是虚假,在虚假之中不分高低。因为区分高低的是脑子里的扭曲,那本身就是扯淡,扭曲的结果更是荒谬。

    自定义角色跟模板角色毫无区别,也许一个开心多一点,一个焦虑多一点,但都是虚假。角色想要追求哪个都无所谓,角色成为怎样的人,拥有怎样的角色属性,都无所谓。

    只是画面元素的呈现而已,跟真实毫无关系。

    这是一种安抚吗?

    袁长文不知道,也不确定自己若是一开始就知道这个,还能斩杀吗?而不斩杀,又能站在此刻的位置吗?

    统统都不知道,哪怕自己真的经历过,也不能说明什么。对吧,仅仅是此刻觉察到的画面元素罢了。

    没有别人,别人的言行只是画面元素的呈现,意味着什么?不管意味着什么,只要回答这个问题,就是脑子里的扭曲在回答,脑子里的扭曲想要找到一个合理的解释,并且认为这些玩意是正确的是有意义的。

    我只是觉察到别人在说话,仅此而已。别人在表演,我也同样只是舞台上的戏剧角色。不管我是否顺流,自己的言行思维都是舞台戏剧。

    没有一个真我,而真实又不存在角色,所以那个所谓的真实究竟是什么鬼?

    黑乎乎,超越时间,没有变化,无限……除了挺吓人,其余的我都不知道。

    我永远没法出错,这句话听起来很荒谬和自大,但此刻已经成为一种正常的叙述。就像我要去拉个屎一样,平淡和自然的语气。

    只要发生了,就是画面元素的呈现。所谓的错误仅仅是脑子里的扭曲编造的玩意,而最根本的扯淡,就是生活充满敌意宇宙以弄死我为目标。

    丢开恐惧,抛弃生活是充满敌意的扭曲,那么自己怎么会如此在意错误?仿佛自己做错了,就会导致生活的暴打。这种想法本身就是扯淡,而我却一而再再二三的被脑子里的扭曲玩弄。

    没有一个我,所有的都是画面元素的呈现,没有人会受伤。

    袁长文念叨着这几句话,好像都是在打碎脑子里的恐惧。

    不真实就是不真实,哪怕恐惧本身也不真实。你可以恐惧我,你可以欺骗我,但你并不存在。那股莫名的力量让这一切显得真实,但那股莫名的力量跟这个世界一样,都不真实。

    袁长文这个角色不是我,只是画面元素如此呈现,将呈现的范围框定在一个区域,然后显得袁长文这个角色就是我。

    无意识的生活很可怕,有意识的生活同样也是虚假。角色知道自己是角色,并不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这同样也属于舞台戏剧的一部分,厉害在哪里?

    高人一等的说法本身就是扯淡,只不过是门派或者某些圈子为了自身的稳定,从而营造出来的扯淡而已。

    没有这种想法,很难聚集角色。不过,无法聚集角色也是无所谓的,帝国灭亡也没有什么了不起,并不是什么大事。恐惧会编造各种理由来证明帝国的破灭是件大事,但如果没有恐惧呢?

    脑子里的扭曲啊,那些逻辑分析啊,都是猜测都是狗屎。我应该距离这些东西远远的,就算画面元素呈现也无法改变这些都是狗屎。

    我不明白为什么还要呈现这些狗屎在我脑子里,不过,呈现只是呈现,我讨厌却也无所谓。

    袁长文张开四肢,好好体验湖水深处的顺流。这跟轻松感不一样,似乎并没有什么特殊,却又感觉有点特殊。

    至少,脑子里的扭曲滚蛋了。

第一千八十三章 第一步483

    善良始终在我心中占据一席之地。

    尽管我知道善良并不真实,只是人为的扭曲。而且,我还知道,善良之所以占据重要地位,一方面是我害怕别人不善良对我造成的伤害,另一方面是因为赞同善良的人数众多。

    但是,依旧没有斩杀善良,那股必须善良的想法始终萦绕在脑海。

    不是我选择的善良,而是被善良强迫,被脑子里的扭曲强迫。

    或者说,只是画面元素呈现了这些内容,呈现了“我被善良拉扯”。

    没有什么理由,也没有什么后悔,仅仅是如此罢了。就算对方找我报仇,也仅仅是这样而已。脑子里的扭曲不断想要编造故事,只不过,如今脑子里的扭曲似乎已经不能编造什么故事来恐惧我。

    相反,我厌恶脑子里的扭曲,厌恶那些编造的故事。甚至,我会觉得脑子里的扭曲太狭隘,就算编造故事也仅仅局限在很小的范围。故事没有新意,只是用于恐惧的覆着罢了。

    谁会去斩杀善良呢?

    这些都不真实,不管画面元素呈现什么,都不真实。不需要去深究,也不需要去探讨,不真实就是不真实。还有什么道理好讲呢?这就是唯一的道理,既然不真实,那么就不需要再说什么了。

    后悔只是很扯淡的想法,因为我根本无法确定记忆中的事情是否发生过,谈什么后悔呐。另外,后悔也是因为对后果的不愿意,但是我怎么知道会有什么后果呢?

    甚至,当某些看起来直观的后果出现,我又如何确定这个后果跟之前的行为真的具有关联呢?

    听起来是诡辩,是蛮不讲理。但是,这才是讲理,而不是被情绪拉扯。

    我不知道什么后果,其实,根本不会使用“后果”这种词汇。那只是在恐惧的笼罩下,所发明的词汇。当没有恐惧的时候,这一切仅仅是如此发生而已。

    就算显得非常具有因果关系,但那也只是画面元素的呈现,仅仅是呈现而已。没有什么含义,也没有说明什么,仅仅是如此呈现罢了。

    关键点在于,不是不要后悔,而是后悔也无所谓。

    很容易陷入“好的”一方,认为后悔不好,于是就强行让自己不要后悔。没有这种好坏之分,后悔也无所谓,因为不真实。甚至,强行要分个好坏也没有问题。

    就像看戏人模式,仅仅是看而已。

    这些都不真实,整个世界和角色都不真实,没有任何必要去批判。大家都是虚假,任何言行思维都只是个人喜好罢了。拿自己的个人喜好去评判,是不是有点扯淡?

    甚至,就算要去评判,也没有什么不对。

    帝国不会允许这套说法,社会需要稳固,大家都必须有一个目标追求。而不是什么都可以,商人防火也无所谓。

    反正都是虚假,怎样都无关紧要。角色是否过得好……袁长文突然觉得这个问题本身就有些扯淡,怎样才算过得好?这个评价究竟是来自内心,还是来自别人的标准?

    至少有房子有车子还有稳定的工作,以及和谐的家庭,这就叫过得好?如果没有,就是过得不好,哪怕当事人觉得自己过得好,也会被认为是强颜欢笑?

    又开始了!

    袁长文发现自己又开始想要说教,别人内心感受到烦躁怎么办?别人内心感觉生活过得不好怎么处理?

    这些玩意跟我有什么关系吗?我又没有感觉不好,那么干嘛还要去讨论某种假设情况呐?别人脑子里的扭曲,我怎么知道。

    别人的逻辑,“我过得不好,是因为钱不够多。如果赚了更多的钱,我就会过得很好”之类的,我为什么要去反驳。对吧,很有道理呀,跟我没有一分钱的关系。

    我不需要去强行扭转别人,因为根本没有用。我也不需要去指责对方,因为根本没有对错。别人要怎样生活,跟我没有关系,那个用于评判事情好坏的部分,已经被我砍死了。

    不需要去纠正什么玩意,因为这一切都只是画面元素的呈现。会有顺流需要我纠正的时候吗?我不知道,但我本人没有丝毫的冲动去改变别人,去让别人认可我赞同我,然后崇拜我。

    跟脑子里的扭曲打交道是一件非常苦恼的事情,我对自己的扭曲没有丝毫兴趣,至于别人的扭曲那并非扭曲,只是背景罢了。如同一个npc,很真实很有性格,站在二元对立的某一方。

    仅此而已,没有什么对错,也没有什么水平高低。也许有些东西会受到角色的追捧,会被选定为水平高层次高,但依旧也只是虚假而已。

    用别人的标准来套上自己的生活,总会觉得有些不对劲。而情绪,恐惧就是这样让我牢牢抓住自我定义,忽视那细小的不对劲。

    都是虚假,都不真实,何必用别人的标准呢?既然脑子里无论什么都是扭曲,为何不自己编造一个呢?或者说,我的言行思维就是我的真理,就是我的标准。

    只不过,社会的影响很大,恐惧更是强大到难以置信。不去寻找标准,而是自己的范式就是标准。有些话语听上去,很容易让人感觉不一样,仿佛打开了什么堵塞的玩意。

    比如按照自己的想法过一生才是成功之类的,很难从内容上去反驳,就像这句话的反面一样,同样也是有道理的。而产生豁然开朗或者感觉“叮”一下,都只是反面内容产生的冲突导致脑子里的扭曲突然空了一小会。

    然后,自己会丢弃脑子里的扭曲,然后更换另一个扭曲。当这些扭曲待久了之后,又会再次被另外的相反的扭曲所冲撞,循环产生豁然开朗的感觉。

    这就是所谓的多读书。

    或者,为了保持脑子里的扭曲,开始为某一方摇旗呐喊,对另一方表示不屑。情绪会很好的帮忙,让这一切显得自然而且正常。

    袁长文知道自己必须小心翼翼,如履薄冰,一不小心自己就会站在二元对立的某一方。

    不真实的玩意总会找到很多办法来假装真实,或者说,画面元素就是这么呈现的。没有道理,没有为什么,就是如此呈现我相信着某些虚假。

    我对此无能为力,我放弃了,只是简单的做而已。

第一千八十四章 第一步484

    不知道斩杀能不能导致斩杀完成,成功与否都不是我决定的。

    我就像水滴一样,顺着海浪起伏,却不知道为什么,也不知道要去往何处。没有理由,没有逻辑,没有权衡,这一切都是自发的。

    这些行为意味着什么,能带来什么,我没有兴趣。

    甚至,我究竟在顺流还是逆流,也没有兴趣。

    谈不上坚持也谈不上努力,如同拉屎一样。

    这跟“坐着不动”没有关系,放弃并不等于“不做”。那样的话,只是找了另外一个自我定义去相信,用一个扭曲来替代另一个扭曲,依旧是充满因果关系的玩意。

    对事情没有什么期待,也没有什么恐惧,仅仅是简单的做而已。如同没有思想的零部件,仅仅是转动罢了。

    谁会愿意丢弃脑子里的思考呢?那是自己唯一自豪骄傲的东西,分析、处理、总结、宣扬,然后获得圈子里的崇拜。不见得是最厉害的,但至少在某个圈子里会有一席之地。

    可是,如果让我丢弃脑子里的思考,然后给我无数金钱,自己又会点头同意。当然,后续的金钱会不会被抢的问题,根本不重要。只是想要说明,脑子里的扭曲仅仅是扯淡而已。

    看似不可替代,其实只是不知道结果罢了。或者说,自己想象了某种丢弃脑子的结果,于是认为这个结果不是自己愿意看到的,所以就选择不丢弃。

    我怎么知道所谓的结果就是真的结果?对吧,这个结果仅仅是脑子里的扭曲编造的故事,而且还是那么卑微局限狭隘的故事。因为脑子里的扭曲只有这么个范围,也只能在这个范围编造故事。

    恶心。

    读书再多,依旧处于虚假之中。也许可以让角色丰满,也许可以懂得很多炫耀很多理性很多,但依旧只是情绪的拉扯,依旧不诚实。

    知识是斩杀的阻碍,却是享受虚假的工具。但这种享受是不是真的享受,我就不知道了。因为我此刻并没有太多的知识,这么多章的斩杀,我已经近乎变成弱智。

    但是这种轻松和小开心,却是自己很难的体验到的。不存在所谓的自信,因为再怎样的自信自大,终究也只是情绪化的产物。内心深处永远都会明白,自己并非全知,人算终究不如天算。

    那么,所谓的自信,也仅仅是情绪的拉扯,让自己转移注意力,看不见自己并非全知。

    “我不知道”却能带来轻松和自然,没有扭曲之后,很明显能感受到莫名的变化。世界开始顺应自己,运气渐渐变好,而曾经恐惧的事情也不再恐惧。事情没有变化,而是自己变了。

    至于所谓的现实打脸,我也不知道。并没有任何期盼,也没有什么恐惧,对于将会发生的东西我一概不知。而且,“现实打脸”这种说法就有问题,因为这仅仅是脑子里的主观判断。

    当我不认为这是“现实打脸”的时候,那么就算所有人都像看笑话一样看着我,等着我出丑,我依旧不会认为这是“现实打脸”。因为,我不知道。

    都是脑子里的判断而已,根本算不上真实。并没有一样东西,写着“我很重要”、“现实打脸”、“这是正确的”……

    统统都是脑子里的判断,而判断的依据就是脑子里的扭曲。个人喜好而已,什么时候开始站在真理的位置嚣张?

    这需要谈论什么真实吗?脑子里的扭曲就是扯淡,无论从哪个方向来说,都是狗屎。

    另一方面来说,这些都只是画面元素的呈现,有扭曲和没有扭曲,并没有什么本质区别。因为我的存在本身就是虚假,在虚假之中分个真假毫无意义。

    当然,要分真假也无所谓,角色怎样都无所谓,只是我脑子里的扭曲已经被弄死了。

    喜欢扭曲,不喜欢扭曲,这些都是个人喜好。斩杀并不真实,我没法拔高斩杀,也没法说什么“不关联”、“如是”就是了不起的言行思维。

    角色的存在就是虚假,这个世界就是虚假,我永远没法在虚假中寻找真实。无限不会存在于局限之中,哪怕这个世界我再熟悉,显得再真实,也没法在虚假之中寻找真实。

    没法妥协,真实和虚假没法妥协。所谓的妥协,只是假装看不见,只是不在意真实,只是情绪拉扯忽略真实。只有这种不诚实,才能认可妥协。

    门派就是想要建立这种妥协,所以才发展出一套鬼扯的学说,而终究也只是虚假而已。想去门派寻求真实,没有必要也很难实现,因为门派完全走的是反方向。在虚假中寻求真实,怎么可能?

    也许,这就是为什么会有“见佛杀佛”的禅境界吧。

    真实没有角色,不管我还认为什么角色存在,老师也好自己也好,都不真实。

    并不是说脑子里没有扭曲就是真实,统统都是虚假,这个世界没有真实。也许,斩杀完成之后不会再去关联什么,但并不意味着我模仿没有关联,模仿没有扭曲,就可以变得真实。

    我本身就不真实,所以无论我的言行思维是怎样的,都不真实。相反,真实会过来,如同在梦境中醒来一样,那个角色依旧不真实。

    科学已经成为一种门派,依旧是情绪保护的产物。据说,顶尖的科学家都不相信科学,也不知道有没有这么回事。不过,也不重要,我并不需要找谁来认可我,也不需要盟友之类的。

    跟人数无关,哪怕全世界都反对,也无法改变真实。

    我这是自大吗?

    袁长文有些想笑,这个问题本身就是废物问题。不管自己只是显得自大内心其实只是平和叙述,就像“我有点饿了”这种状态描述,还是自己真的是自大,都无所谓。

    不真实就是不真实,在此基础上的任何探讨都没有什么必要,也都是虚假。是否受到欢迎,是否被人认可,无关紧要。

    为什么自己还活着?

    袁长文想要死亡,想要拥抱死神小可爱。明明就在眼前,明明自己快要爆炸毁灭,却始终差了点点。

    漆黑的湖水似乎变成死神小可爱的微笑,并没有多远。

第一千八十五章 第一步485

    不小心自己依旧陷入二元对立的某一方。

    我会想着,自己是斩杀的人,怎么可以被审美观束缚呐?

    所以我必须不在意自己的外观?一旦自己在意了,就是失败?

    鬼扯。

    只有一个问题,就是真实与否,其余的都是扯淡。

    可以在意,也可以不在意,关键点并不是言行,而是对这些自我定义的抓住。甚至,是否抓住也无所谓,都只是画面元素的呈现。

    虚假之中没有胜利,自然也就没有失败。

    斩杀成为我的自我定义,必须怎样就是一种扯淡。不管是必须善良还是必须无执,又或者是必须努力,都是扯淡。

    当我开始思考的时候,就已经陷入脑子里的扭曲之中,无论思考的结果和思考的内容是什么,扭曲就是扭曲。再多的道理也只是扭曲的粉饰,虚假的扯淡罢了。

    想想都觉得恶心,而这种恶心来自画面元素的呈现。真是见鬼了,怎么会呈现这些内容呢?我不知道,也无法知道。

    一切都是画面元素的呈现,并没有什么问题,这个说法仅仅是简单的描述而已。问题在于这句话的隐藏含义,但不管隐藏含义是什么,都是关联都是猜测,都是狗屎。

    我的言行思维无法左右任何事情,然后呢?没有然后,所有的推测都是扯淡。建立在这个之上的言行思维,都是因果关系以及脑子里扭曲的权衡。

    不要再来纠缠我,脑子里的扭曲如同狗屎一般,我不喜欢。

    这些都是拖延,试图整理清楚角色的言行思维都是拖延。当我斩杀完成之后,自然会拥有这般的言行思维。那么在我斩杀完成之前,任何分析都只是拖延战术。

    我需要斩杀完成,那么剩下的自然就会出现。我没法在虚假中做到真实,就算模仿斩杀完成之后的言行思维,我也依旧没有斩杀完成。

    尽管这样也许很好,但依旧只是情绪的拉扯,用浓烈的情绪强行扭曲。不真实就是不真实,没有什么好讨论的。

    也许模仿久了,角色也会变得自然变得轻松。但我在这里根本不是讨论如何生活更好,也不是想要丰满角色成就崇拜之类的。真实,就这一个目标,其余的都是拖延。

    没有什么可以阻碍我,什么都不行。现在,我已经不想回去,没有东西能够阻碍可以阻碍,因为我已经不愿意继续抓住。也许会被拖延,也许会被欺骗,但阻碍并不存在。

    热闹似乎已经离我远去,只要不是对我说话,再热闹也无法影响我。自己就像局外人,只是傻傻的看着而已。甚至,不会去仔细听热闹的内容。

    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状态,也没有什么值得追求或者宣扬之类的。斩杀之后的自然状态,我不知道老师是不是如此,也不知道想要斩杀的看官是否如此。仅仅是一种描述,我对自己的状态很满意。

    甚至,对于自己不满意这种状态也很满意。

    看戏人模式。

    袁长文觉得自己越解释越说不清楚,干脆就不解释吧。我没有弟子需要教导,也没有问题需要阐述。没有别人,也不会有人问我问题。

    斩杀,更远。

    我还没有完成,哪怕小窥真实,也没有用。对吧,没有完成就是没有完成,根本没有什么好争辩的,任何说法只是为了让我停止斩杀。

    能够让我停止吗?

    我不相信,当然,也许画面元素就是没有呈现斩杀完成,但真实依旧在那。角色的一切都是画面元素的呈现,也是无关紧要的呈现。

    没有什么阻碍着真实,梦境难道会阻碍做梦者?微妙的误导依旧在于,真实没有角色。比喻终究只是比喻,其本身就自带误导信息。

    想把孩子培养成某种职业?或者拥有某种性格?都只是恐惧的作祟,仿佛干了某种职业,或者拥有某种性格之后,就可以在社会上成功。

    真是的,我怎么可以将自己的无知传给孩子呐,简直就是噩梦一般的循环。

    判断某种性格好,这个根源来自哪里?我怎么知道这就是好?我怎么知道看起来好就是真的好?简直是荒谬到极限,我已经不知道该说什么。

    吞噬吧,爆炸吧,明明就要毁灭为何又被及时制止?阻碍死亡并不是什么好事情,一厢情愿的认为生命可贵,只是一种扯淡。

    疯狂啊,毁灭啊,这一切本身就不真实,本身就不存在,有什么好珍惜的呐?无限存在,局限不存在,真实就是一切,根本没有角色的存在。

    让我死掉吧,自己在抓住角色,自己不放手,还能怪谁?

    都是虚假,都是角色,而我却根本就不想为袁长文这个角色做任何事情。毁灭自己,毁灭生活,毁灭一切,却唯独没法毁灭真实。

    事实上,我依旧在角色的层面打转。别人是丰满角色,我是消减角色,但依旧也是角色。这样能通往真实吗?显然,我根本无法确定。

    害怕一辈子的失败吗?

    当我并不认为失败是失败的时候,这个问题又要如何去回答?

    并非不害怕,而是根本就没有判断。

    袁长文感受到内心的难受和低沉,想要毁灭自己却似乎又做不到。

    慢慢凌迟吗?

    不知道,也不清楚,甚至我根本不确定这些情绪代表着前进。

    一不小心,就毁掉了所有人类文明,那些画面元素解释画面元素的玩意,对我没有分毫的吸引力。看见那些充满扭曲的别人,只要不跟我交流,只要不想来扭曲我,似乎也是不错的风景。

    那么多人,那么多不同的扭曲,远远超过脑子的想象力。

    我是这样,是因为我只能这样。仅仅是这样罢了,没有意义没有关联,也没有什么深层次的含义。

    不想去探讨,也不想去思考,就这样让我一个人静静的毁灭吧。

    难受、低沉、恶心,对于脑子里的扭曲产生憎恶,对于虚假产生痛恨。没有什么正确的道路,因为根本没有通往真实的道路。

    我只是斩杀,只是想要弄死虚假。可笑的是,我根本没法弄死虚假,无论如何,只要我存在那么就是虚假。

    而对于虚假的抓住,那种认为虚假是真实的抓住,犹如船锚一样。这些船锚只是画面元素的呈现,我的斩杀,我想要摆脱,但根本不知道有没有用处。

第一千八十六章 第一步486

    都是神奇的发生,没有脑子里的扭曲之后,世界变得神奇而有趣。

    可惜,我却没有孩童般的嬉笑之心。

    如今,在腐烂在吞噬,一旦正视斩杀就会陷入莫名的低沉之中。仿佛,低沉到快要爆炸一样。

    这已经成为自动行为,似乎是一种不可你的状态。对于曾经的我来说,这种状态当然需要避免,对吧,负面情绪,低沉吞噬阴暗等等。但是,那个判断的部分已经被我弄死了,我也不觉得怎样。

    不对。

    袁长文发现,自己似乎在强词夺理。

    这种吞噬低沉的感觉,我解释为没有判断。当我不去判断好坏的时候,那么这种负面情绪就仅仅是出现罢了。

    但是,当自我定义对我产生拉扯的时候,我却用个人喜好来推脱,来斩杀。

    问题来了,当我不仇恨虚假的时候,为什么要去斩杀?是不是因为我认为吞噬感代表着前进,代表着虚假的破碎,所以我才听之任之。

    甚至,会期盼负面情绪的出现。

    袁长文觉得有些不对劲,所有的都是画面元素的呈现,自己究竟在纠缠什么?角色就是虚假,自己又在尝试理清什么?

    整个判断都不应该存在,认为吞噬感代表着前进,这只是老师的话语。我不知道,也无法确定。也许,这仅仅意味着停滞不前。

    不对,也不能这样说,无法确定就是无法确定。

    我此刻就是觉察到吞噬感,仅此而已。没有含义,没有深层次的隐藏意义,都没有。

    丰满角色似乎是一种自发的行为,幻想在不同的场景中自己拳打脚踢。也许每个人幻想的内容不一样,但目标都是一样的,就是角色必须赢。

    自己就像疯子一样想要毁掉所有眼前的玩意,包括自己。不愿意继续活着,内心的愤怒想要冲破,想要撕碎身体。

    没有什么重要的,却始终被欺骗有重要的事情。没有什么真实,却将所有都当作真实。难道真的是因为全部都是虚假,所以将虚假当作真实也是理所当然的吗?

    我不想知道为什么,也没法知道为什么。没错,这些都是画面元素的呈现,不过又如何?这句话根本就不是停止斩杀的借口,仅仅是一个状态的描述罢了。

    画面元素直接呈现“我将虚假当作真实”,那么,此刻的画面元素就在呈现“我正在斩杀”,又有什么问题吗?

    不需要解释,个人喜好就是个人喜好,没有什么好说的。

    搞笑的是,当我认为画面元素直接呈现“我将虚假当作真实”的时候,就意味着我对此无能为力,所以仅仅是单纯的认可罢了。

    那么,当我认为画面元素直接呈现“我正在斩杀”的时候,为什么我不单纯的认可然后看着自己斩杀呢?

    我陷入了对未来的思考当中,总是想要找到一个完美的准则,来告诉我自己究竟应该干什么。这简直是荒谬,谁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脑子里的扭曲来思考?

    不要搞笑了,思考只是一种阻碍。角色应该做什么都无所谓,不真实就是不真实。

    没错,斩杀或者不斩杀,都无所谓。并不是画面元素直接呈现“我将虚假当作真实”,于是我就不斩杀。或者,找个理由来继续斩杀。

    两者之间根本就没有关联,只是脑子里的扭曲将其联系在一起,仿佛具有因果关系。我一生都在如此,判断分析然后行动。从来没有想过,判断分析本身就是扯淡。

    当我选择不作为的时候,就已经认定了某些东西,就是主观判断。所谓的认命,就是存在这么一个误区。

    并不是“坐着不动”,也不是“动”,而是我不知道。

    画面元素呈现“我将虚假当作真实”,然后呢?我对此无能为力,然后呢?这是我继续斩杀或者停止斩杀的理由吗?

    任何理由都是扯淡,本身就需要被斩杀。建立在某个理由之上的斩杀,只是脑子里的扭曲权衡的产物,本身就是扯淡。

    没有理由,仅仅是做而已。

    袁长文觉得这个问题自己纠缠了很久,但依旧没有摧毁。时不时,这个问题就会出现,然后让自己茫然。而之前有过解决的状态,但似乎又需要重新斩杀。

    慢慢斩杀吧,反正自己又不缺时间,根本就是无所谓的事情。袁长文这个角色怎样都无关紧要,只是画面元素的呈现,重要在哪里?完全就是脑子里的扭曲所判断的结论,值得相信吗?

    角色很重要,人生很重要,生命很重要,金钱很重要,幸福快乐很重要……这些判断似乎不言而喻,仿佛根本就不应该讨论这些。但是,当自己想要讨论的时候,才发现这一切都是情绪化的产物。

    我重要在哪里?生命重要在哪里?

    无论怎样解释,都是一厢情愿的相信,都是毫无根据的肯定句。仿佛,我天生就应该认为我很重要,天生就应该为角色去丰满。

    甚至,画面元素这样呈现,都会让我感觉荒谬。

    不管我做什么,都是画面元素的呈现。不会呈现我没有做的,也就是所谓的未来。但是,只要我做了,那么就是画面元素的呈现,对于已经呈现的玩意,我能如何?

    并且,我也没法判断哪些呈现是好的,哪些呈现是坏的。因为这根本就是脑子里的扭曲,这种判断只是卑微狭隘的认知和知识的结果,只能用可怜来形容。

    我应该怎样?

    这个问题就是扯淡,我怎么知道自己应该怎样?相信脑子里的扭曲,那么就直接用脑子去判断去权衡。不相信脑子里的扭曲,那么就跟随顺流,按照怦然心动来选择。

    不管怎样,都是没法提前预知的。

    袁长文感觉自己的混乱,仿佛根本无法组织有效的思考。“都是画面元素的呈现”,这句话就像搅屎棍一样,让自己的脑子彻底混乱。

    我没有必要纠缠于角色,这一切都不真实。

    该死。

    袁长文彻底混乱,湖水深处也不再平静,无数气泡缓缓升起,仿佛见证了挣扎和混乱。

    自己以为的黎明,其实只是傍晚?

第一千八十七章 第一步487

    袁长文不知道该做什么,但自己又还没有完成。

    没有任何行为可以导出某种结果,或者说,我无法确认某种行为可以达到某个目标。听起来很荒谬,但所谓的知道仅仅是记忆而已,并不能证明什么。

    所谓的“科学证明了什么”这种表达本身就是扯淡,根本没法证明任何东西。重复性实验并不能证明某个理论的正确,只是暂时没错而已。

    哪怕一个理论被验证了上亿次,同样没法证明这个理论是正确的。若是正确,就意味着不会被推翻,那么被推翻的本身就意味着某个理论不正确。

    终究没法知道下一次是否会按照理论进行,上亿次的重复实验也只是证明了我记得有这些实验结果而已。并且,下一次是否会照旧,我并不知道,只是上亿次的重复实验让我认为会照旧。

    但这种认为本身仅仅是一种猜测,只是我太相信以至于根本不认为这是猜测。但并不能否认,下一次是否会按照理论进行这个问题的肯定回答就是一种猜测。

    袁长文发现自己似乎有点解释不清楚,但也没有必要解释清楚。科学已经败我砍死,不相信那些理论似乎成为很自然的事情。相反,要去解释自己为什么不相信,却需要仔细回想之前的斩杀。

    观察事物规律,提出假设,验证假设,于是成为理论。

    首先,这个规律本身是否真实,我并不知道。

    其次,上亿次的重复实验也没法证明某个理论就是真理。

    怎么回事?为什么自己解释不清楚?为什么自己连思考都显得如此笨拙?

    尽管自己解释不通,但对于科学却没有丝毫的相信,不明白为什么会相信科学。可是,自己有没法解释清楚,之前似乎有解释清楚过。

    袁长文觉得真是好笑,自己都忘记自己是如何斩杀科学的。幸好不需要教导弟子,要不然根本没法开口说。

    忘记了就忘记吧,我也不想去费力再去思考什么。已经斩杀了,那么就扔掉了。回头想想都是费劲,我再也不会认可科学证明了什么,根本不存在证明这种玩意。

    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相信重复实验这种东西,也不知道如何去解释不相信。仿佛我跟曾经的我有着巨大的鸿沟,连回想曾经的状态都显得很是困难和遥远。

    没法回去教导弟子,我连怎么解释都不知道,还怎样去教导别人呢?再说,也不需要我的教导,别人的事情自然会发生。如果别人真的是人的话,那么对方的世界自然也是顺流逆流之类的。

    我不知道怎样跟别人互动,也不知道怎样去解释我已经斩杀的玩意。斩杀的时候自己感觉条理清晰,感觉曾经的自己很白痴,居然会被科学洗脑,会相信这种明显不可能相信的玩意。

    但现在,自己似乎就像弱智一样,根本不记得之前的斩杀内容。而且,之前有一段时间,自己很活跃很想找人辩论,仿佛自己发现了什么了不起的玩意。然后那些辩论词,似乎谁也无法说服我,反而会被我说服。

    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之前的自己就是那种状态。刚刚开始斩杀,刚刚看见那些扯淡和荒谬,认为自己已经看破这个世界。

    只是现在,袁长文自己都觉得莫名其妙,那些斩杀的说辞自己竟然忘记了。若是有人问我,现在的我绝对不如之前的我,可以很好的很有条理的告诉对方脑子里的扭曲都是扯淡。

    我似乎也解释不清楚自己为什么不相信,但确实找不到相信的理由。

    也没有跟人辩论的心思,我并不认为自己会跟别人辩论这些玩意。没有必要说服别人,这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别人的反馈,仅仅是画面元素的呈现,如同npc一样。

    我没有任何必要去说服别人,去让别人斩杀。就算别人强行跟我争论,我也不会去争论,完全找不到想赢的冲动。根本不存在别人对我的看法,只有“我认为”别人对我的看法,这种东西就是垃圾。

    记不得那些滔滔不绝的说辞,只有一个坏处,就是没法丰满角色。我必须说些什么,必须说得很有道理条理清晰,那么才有可能说服别人,才有可能让别人相信或者崇拜我。

    而这种丰满角色的言行思维,我拿来做什么?

    如果真的需要,那么画面元素自然会呈现,比如突然想起或者文思泉涌之类的。我并不真实,只是一个角色而已,只是画面元素的呈现罢了。

    那些斩杀道路上的所得,那些我辛苦想通的说辞,那些显而易见的比喻,忘记了就忘记呗。我留着也没有什么用,并且,那些说辞本身也不真实。

    我没法说,“我肯定下一次事情的发生不会按照理论”,也没法说,“我肯定下一次的发生会按照理论”。仅仅是不知道而已,那些说辞只是为了斩杀我的相信。

    归根结底,终究只是画面元素解释画面元素罢了。但如果我这样解释给别人听,就需要重新解释什么画面元素之类的。事实上,在科学的范围本身就可以推翻科学,只是我忘记了自己是如何斩杀的。

    袁长文想要尝试回忆之前的斩杀,然后发现很困难,也没有必要。自己已经不记得自己是如何相信科学的,又怎么去回想自己是如何斩杀科学的呐。

    斩杀完成之后的状态呢?

    我根本不敢想象,此刻我还没有斩杀完成,就已经显得很愚笨。斩杀完成之后,也许真的会成为一个傻瓜。并且,对于自己的不知道感到很舒适,也不想去追求什么控制,因为自己根本没法控制。

    而且,恐惧也不会拉扯我,让不停去追逐根本无法求得的玩意。顺流,自然和小开心,让我彻底忘记恐惧的内容。也许,那时根本就不会明白别人究竟在恐惧什么。

    脑子里的扭曲自编自导,不管是生活的敌意还是人生的美好,都是扯淡。完全是建立在恐惧之上的玩意,我没有丝毫想要继续相信的意愿。

    之前那些恐惧和担忧,统统都是扯淡,我看不到也很纳闷曾经的自己为什么会如此相信。不是全知,就是偏见。而偏见就是扯淡,或者说,“相信偏见是真实”这就是扯淡。

第一千八十八章 第一步488

    我并没有说脑子里扭曲编造的故事就是不可能的,也没有说肯定会发生。

    既然不知道是否会发生,为什么要当作一定会发生,然后不断寻求所谓的控制去阻止某些恐怖的事情发生呢?

    “万一发生了呢?”

    这个问题看似很现实,但其实根本就是恐惧下的产物。那么,我怎么知道自己阻止事情发生的控制,真的是阻止呢?

    完全有可能,自己以为是阻止其实是在推动恐怖的事情发生。既然不是全知,那么我又要如何确定自己知道范围之外的东西是如何运转的呢?

    不知道的话,又要如何确保自己脑子里扭曲得出的答案,真的是在阻止恐怖的事情发生呢?

    万一发生了,这仅仅是恐惧的拉扯,让我不得不相信脑子里扭曲编造的恐怖场景。并且,相信脑子里扭曲编造的关于恐怖场景发生之后的所有坏事。

    我不知道为什么要相信,明明就是无法确定的,为什么要相信?而且,脑子里的扭曲所编造的玩意,只是偏见,只是在卑微狭隘的范围里营造出来的玩意。

    恐惧让我相信,恐惧让“无法确定”变成了“一定”。

    袁长文发现,自己再次不明白曾经的自己为什么会相信脑子里的扭曲。

    曾经的状态是,知晓脑子里的扭曲只是扯淡,却依旧恐惧着扭曲编造的故事。

    现在,根本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相信,也看不到有什么问题。

    同样,自己似乎也忘记了当初是如何斩杀的。

    明明“万一发生”这是很有道理的话语,也是很符合逻辑的担忧。但是,我就是不明白为什么会有这个问题,也不明白为什么会担忧。

    甚至,就算发生了,似乎也没有什么问题。

    那股情绪的拉扯,犹如船锚一样牢牢束缚着,这个玩意已经被我斩杀了。曾经的我认为太多事情不能发生,但现在似乎都可以发生,内心的对抗和紧张感已经消失。

    当然,会不会重新出现我并不知道,但我已经不明白曾经的自己是如何在生活。曾经非常明了的玩意,那些道理那些知识,现在已经荡然无存。

    以“我不知道”作为骄傲,会有人愿意吗?

    这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状态,依旧是虚假,跟角色的任何状态都没有什么区别。

    我不能说角色过得轻松就是好,角色过得焦虑就是不好,这种判断本身就是扯淡。或者说,这种判断仅仅是个人喜好,算不上什么真理。

    哪怕全世界都赞同某个事情,也仅仅是同一种个人喜好很多而已,依旧不是什么了不起或者神圣不可侵犯的玩意。

    就像全世界都认为苦瓜不好吃,我却认为苦瓜很好吃,难道我就是错的吗?

    有什么不是个人喜好?有什么跟“苦瓜不好吃”有本质区别?

    不管是善良,还是仁慈,或者道德,或者孝顺,或者传统等等,都是个人喜好,都是“我认为”的范畴。天上没有写着“人类必须要善良”,身体上也没有刻着“仁慈、孝顺”之类的字眼。

    都是“我认为”这些正面的积极向上的玩意很好,并且绝大多数人赞同这个观点,仅此而已。恐惧也是如此,仿佛赞同的人很多,所以恐惧的内容就是真实且不可推翻的。

    袁长文开始回想自己是如何斩杀恐惧的,仿佛自己并没有去斩杀恐惧,因为自己对手是虚假。

    恐惧的内容是编造的,恐惧的内容为什么不能发生,砍断情绪的拉扯,那种认为“事情不能发生”的紧张感。好像就是这样吧,袁长文自己也不记得是如何斩杀的。

    都是画面元素的呈现?不是全知就是偏见?自己对任何事情都无能为力?

    袁长文发现自己真的不记得之前的斩杀,仿佛此刻的状态是如此理所当然,曾经的状态才是莫名其妙。而且,对于莫名其妙的东西,是无法去回想完整的。

    就像自己想不通为什么会有人相信天堂,更别说回想自己是如何斩杀相信天堂的。

    之前刚刚开始斩杀的时候,真是非常活跃,很想找人辩论。也恨不得立刻回到帝国,然后重新开始教导弟子。那段时间,好多话语好多说辞,自己脑海里不断幻想着争辩胜利。

    而现在,自己却不知道该说什么,也不知道具体是如何做到的。仿佛之前斩杀的那个人,根本不是自己,那些思考也从来没有发生过一样。

    我不知道自己现在的状况是好事还是坏事,不过根本不重要,也不需要知道。无论此刻的状态意味着什么,我都无法确定。因为所谓的意味着什么,都是别人的话语,就算是老师说这意味着进步或者倒退,我依旧无法确定。

    真实就在那里,那份觉察就在那里,跟画面元素的呈现没有一分钱的关系。我的知道,我的思维,统统都是画面元素的呈现。角色是否斩杀完成,并不会影响真实分毫。

    只是画面元素是否呈现“角色知晓真实”,就像电影内容是否会演出“角色知道自己只是电影角色”的戏剧一样,影响了什么?

    我很想宣称自己快要斩杀完成,但是根本做不到。没有完成就是没有完成,“快要”这种词汇只是猜测,只是一厢情愿的相信罢了。

    小觑虚假的代价就是停止不前,却自以为大步向前。就连斩杀本身,也可以成为情绪的拉扯,还有什么不能成为虚假的手段呢?

    袁长文想起之前不敢丢弃斩杀的时候,害怕自己没法斩杀完成,恐惧角色终究只是在浪费时间。找了无数借口来证明斩杀的必须,但终究没法否认这只是情绪的拉扯。

    角色与真实无关,任何企图在角色上花费功夫的行为,都只是虚假的手段。因为其核心就是保证角色的存在,那么我才可以在角色的属性上花费功夫,从而成为更好的人之类的。

    当然,我并不是说斩杀就可以通往真实,毕竟我依旧在虚假之中。就算我斩杀完成,也没法肯定斩杀可以通往真实。

    如同老师这样说,我这样信,到头来自己依旧会斩杀掉这种相信。

第一千八十九章 第一步489

    那种吞噬感已经不分时间的出现,似乎我跟它之间的默契正在消失。

    不过,本来就没有什么规律可言。哪怕之前上亿次都出现同样的事物发生,也没法证明下一次依旧这样。

    而建立在此事物发生规律之上的解释,就更加扯淡。找一个理论来说明为什么事物会这样发生,这种想法本身就是建立在假设之上。

    我假设上亿次出现的事物发生规律,会一直持续下去。只有这样,我才能找到理论去解释,然后去验证理论。

    很容易被误导,仿佛一个理论解释了某种事情,或者所谓的预测了某种事情,就证明这个理论的正确性。在合理的解释,都是猜测。

    袁长文感觉自己很是莫名其妙,怎么又在思考这种事情?不真实就是不真实,为什么自己要去很好的解释,要去很完美的解释?

    仿佛,在科学的层面击倒科学,就是一种漂亮的胜利。而通过更高层次的解释,比如画面元素解释画面元素,就认为是强词夺理。

    鬼扯。

    苹果落地摔碎,这是我观察到的现象。于是,我找了个理论来对这个现象进行解释。比如苹果与地面之间的力的相互作用,导致苹果无法承受这种力,于是碎裂。

    但是,我真的知道苹果碎掉跟苹果落地之间的关系吗?

    似乎,这种解释不会令人满意。可是,关我屁事,为什么自己要去不断完善自己的解释?然后,还要去牢牢记住自己的解释?

    仿佛,如果我说不清楚,就证明我这套说辞只是扯淡。真是搞笑了,自己为什么要证明说辞不是扯淡?向谁证明?谁有资格要求我证明?

    我又不需要去获取别人的相信,因为根本无法确定别人是否具有思维。就算别人跟我一样是真人,还有情绪的力量在那里阻挡。

    关键是,为什么要去说服别人?为什么要去获取别人的相信?

    如果有人跟我一样,想要去斩杀,那么直接就去斩杀好了。如果别人只是过来观光,那么随意看看就好,我也不需要说什么。

    因为我根本没有贩卖什么,也不需要宣传或者好听的说辞。只有当自己贩卖的并非真实,仅仅是改变脑子里相信的扭曲的时候,那么一套好的说辞可以显得有道理并且让角色赞同。

    但是真实,不管赞同与否,都处于真实之中。

    谁会为了证明太阳是热的而费尽心思去完善说辞?只有那些想要证明太阳是冷的,才需要各种说辞以及一系列关于恐惧的套路,比如什么不相信就会下地狱之类的。

    这些斩杀的内容没有必要去抓住,袁长文实在想不通自己为什么要抓住,自己并不需要这些斩杀内容来进行斩杀。那么,抓住这些玩意的目标似乎只有为了别人,或者说,为了更好的解释。

    解释给谁听?评委?仲裁者?社会?别人?

    也许,这只是斩杀的下一步。所有的玩意都在提醒一件事情,我将别人当作真实,依旧想要丰满角色。

    没有别人,对吧,哪怕别人显得再真实,也仅仅是画面元素的呈现。角色的存在就是虚假,我对一个虚假去努力说服,去获取虚假的赞同,这不是鬼扯么?

    那种互动,那种随意说话的方式,似乎别人的一切都跟我一样。尽管在细微之处不一样,但总体来说,我从来没有怀疑过别人。似乎,很多人生活在同一个世界,是一件非常理所当然的事情。

    但是,无法确定就是无法确定,我根本不知道别人的真实性。在我面前的,就是一具具称为人类的躯体而已。说着话语,做着动作,然后呢?

    我有什么理由证明别人是真人?仅仅是因为别人跟我长得一样,并且说出的话语显得跟我一样,所以我就认为别人跟我一样是真人?

    关键是,我并不真实。这份思维这具躯体,仅仅是画面元素的呈现。而别人同样也是如此,仅仅是画面元素呈现的一部分。跟石头、狗屎没有任何本质区别。

    别人依旧只是呈现,跟桌子一样,认为别人具有思维仅仅是我一厢情愿的相信。别人会说什么,别人是如何思考的,我又要如何在别人思考的逻辑框架上钉入自己的解释分析,这些想法本身就是扯淡。

    建立在无数假设之上的玩意,我为什么要在假设之上讨论事情呢?

    是否有用,这又是另一个误导。

    好像,这个理论有用,可以推动实际生活的发展。那么,我就不需要在意这个理论是真实还是猜测,有用就好。

    可惜,我根本不是为了生活更加美好,不真实就是不真实。哪怕这个理论可以让人类飞出宇宙,哪怕这个理论可以建造美好和谐的人类文明,依旧也是不真实。

    现实生活中的有用,怎么可能证明真实呢?这种证明的假设在于,现实是真实的,所以在现实中有用就可以证明理论的真实。

    袁长文感觉自己抛弃现实如同抛弃抹布一样,轻松而随意。不真实就是不真实,讨价还价只是一种妥协。没有必要让一切都合理,现实本身就不合理,有什么不可以呢?

    画面元素的呈现,难道不能直接呈现所谓的矛盾吗?甚至,根本就没有矛盾,只是呈现的记忆和现实之间的冲突,这算什么矛盾吗?

    理论的矛盾更是扯淡,自己假设出了错,自己猜测出了错,不去理会猜测而是努力去妥协,这是不是搞笑?

    不知道什么时候,自己开始以现实为中心,仿佛一切都要在现实中说得通,一切都要在现实中有用。那么,接下来才会继续探讨。

    没有什么好争论的,也没有人需要说服。我不真实,别人也不真实,所谓的说服只是舞台戏剧的一部分。被说服也好,不被说服也罢,跟我的思维没有关系。

    怎样的判断都是扯淡,因为那只是一种偏见。而无论怎样判断又都没有错,因为这仅仅是画面元素的呈现。

    所以,可以判断吗?

    我不知道,也不想去做出回答。如何去回答一个根本不算问题的问题?

    什么时候拉屎?这算什么问题?

    袁长文感觉到自己的死亡,必将死亡,也必须死亡。角色的毁灭不可避免,我也欢迎死神小可爱的镰刀。

第一千九十章 第一步490

    脑子里的扭曲想要存在,就必须抓住什么。而科学正好就是可以被抓住的内容,并且提供了脑子里的扭曲想要权衡的基础信息。

    “我不知道”,这并不能成为脑子里的扭曲,也无法被扭曲抓住。也许,这就是为什么脑子里的扭曲特别反感“我不知道”,并且将“我不知道”定义为羞耻。

    自编自导了恐惧的场景,想要在这个场景中生存,那么必须选择必须权衡必须让自己去掌控。如何掌控?用“我不知道”能够掌控吗?

    显然,必须有东西存在于脑子里。就这样,无数个肯定句萦绕组成了脑子里的扭曲。我会怀疑这些肯定句是否是真的,但前提是我必须拥有其他肯定句。

    一旦危机到脑子里扭曲的生存,那么就是情绪触动,来强行拉扯以保留脑子里的扭曲。

    问题并非“我为什么要相信脑子里的扭曲”,因为相信脑子里的扭曲根本就没有理由,本来就是情绪的拉扯,哪里来得什么为什么。

    我会说是有太多更加重要的事情要考虑,事业呀、家庭呀、生活呀、人生呀、人脉呀……但这些本身就是情绪的拉扯,任何诚实的人都可以看到其中的荒谬。

    当然,这一套说辞也是扯淡。严格来说,这些所谓的总结只是关于此刻觉察到的记忆罢了。扭曲是如何运转的,恐惧是如何触发的,这一系列玩意都是建立在我的记忆之上。

    一旦考虑到记忆的真实性,那么这些总结只能沦为猜测。

    我看到一个叫做过去的玩意,它的内容是什么,然后这些内容具有什么规律。仅此而已,并不代表有这个过去,更别说那些总结规律之类的。

    过去和未来都属于脑子里的扭曲,我只能记得“我记得的过去”,也只能编造“我能够编造的未来”,多差劲呀。

    另一方面来说,画面元素只呈现了这么多,我觉察到的就是全部。并不存在“我没有觉察到的的画面元素”,就像一幅画只画了这些东西,非要说画面之外还有东西,只是一厢情愿的相信。

    或者说,是对画面元素的关联。

    比如,我此刻觉察到“我之前在马路左边”,以及此刻觉察到“我此刻坐在家里”,那么我很正常的就会关联,“尽管我坐在家里但马路依旧存在”。

    这是其一,其二,“马路依旧存在”这也只是此刻画面元素的呈现。

    但我并不记得之前有哪些车辆在马路上,这些内容就并没有呈现在此刻觉察到的画面元素之上。关键点在于,并不存在“这些车辆我没觉察到”,而是画面元素就没有呈现。

    没有一个客观事物和我,仿佛整个世界在这里,然后我行走在其中。有些玩意我没有看到,但它们依旧在那里。

    不是这样的。

    整个都只是画面元素的呈现。

    然后,觉察到。或者说,意识到。

    这样来讲,我就是全知的。画面元素呈现的,就是全部。只不过这种全知并没有什么作用,因为不存在时间的线性流逝,统统都只是此刻觉察到的画面元素。

    根本就不存在“推演”这种词汇。

    马里奥在屏幕中奔跑,屏幕外的乌龟真的存在吗?在哪里?

    袁长文发现,这段话总结起来就是,“我没看见所以不存在”。当然,“看见”这个词汇并不准确,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

    然后更深一步,“我看见了也不存在”。

    这两个“存在”的含义并不一样,“我没看见所以不存在”中的“存在”是指“呈现”,“我看见了也不存在”中的“存在”是指真实。

    我没看见,画面元素没有呈现,这个东西没有呈现。

    我看见了,只是画面元素的呈现,这个东西并不真实。

    袁长文感觉自己根本没有必要讨论这些玩意,都不真实。不管我认为什么,这个认为本身就不真实,角色的存在就是虚假。

    争论的层面根本不在于“我认为”的内容,比如,我认为老妈是条狗,这就是假的。我认为老妈是个女人,这就是真的。

    而是这个“我认为”本身,就不真实。

    真实就是一切,无限存在而局限不存在。不管“我认为”的内容是什么,都只是画面元素的呈现。或者说,所有的画面元素的呈现,本身就是“我认为”。

    微妙的误导在于,桌子并非客观事物,也只是“我认为”的内容而已。

    画面元素并没有呈现一个桌子,然后再呈现一个我,仿佛我对桌子的分析又是另一个层面的东西。

    不是这样的。

    都是画面元素的呈现,都是觉察到的画面元素。

    或者说,“画面元素的呈现”这种描述本身就意味此刻觉察到的所有,包括思维、场景等等。并且,区分思维、记忆、场景,并没有意义,反而会产生微妙的误导。

    仿佛桌子、记忆、此刻的思考都是不同的东西,仿佛有一个桌子可以让我去思考,仿佛有一段记忆可以让我去回忆。但事实上,这些是呈整体出现。

    桌子的呈现,已经是我对桌子思考之后的结果。

    整个内容都是意识到的内容,都是觉察到的画面元素。

    就像漫画中角色在某个场景,并不存在某个场景,也不存在某个角色思考某个场景。

    袁长文很想笑,因为这似乎再次回到看戏人模式。

    并不存在一个我,也不存在一个桌子,而整个画面元素的呈现本身就是意识到的内容。

    似乎有点难以解释,绕来绕去都解释不清楚。而袁长文也只是模模糊糊有点感觉,但仿佛又差了点什么,甚至认为想通这个自己就能斩杀完成。

    这种念头已经出现了很多次,可信吗?

    但是,又差了点什么呢?

    没有一个我,也没有一个桌子。这句话不断在袁长文脑子里萦绕,仿佛有什么东西要出来,但就是没有出来。

    都是舞台戏剧,都是画面元素,都是意识到的内容。

    那种感觉消失了,袁长文有些遗憾,但又有些无所谓。

    角色终究都是虚假,脑子里装的什么都无关紧要。换句话说,画面元素究竟呈现什么都是无所谓的,因为真实根本就不在意。

第一千九十一章 第一步491

    死吧,毁灭吧,还在犹豫什么呢?

    为什么还要阻碍内在的爆炸?为什么始终舍不得角色呢?

    我还在抓住角色,这种感觉越来越明显,仿佛自己很少如此清晰感受到自己正在抓住这个行为。

    不管我抓住什么,都是扯淡。意识到的内容根本不重要,画面元素呈现的内容同样只是扯淡。

    没有什么因果关系,都只是画面元素的直接呈现。非要认为这些画面元素本身具有因果关系,那只是情绪化的产物,只是一厢情愿的相信。

    时间旅行悖论?在没有因果关系的前提下,哪有什么悖论?

    杀掉外婆又如何?这只是画面元素的直接呈现,呈现出自己所谓的过去年代,呈现出自己杀掉年轻时的外婆,呈现出所谓的现代,呈现出自己,有什么不可以吗?

    在内容上的讨论都是扯淡,当然,我也只能在内容的层面上进行讨论。因为我就是虚假,我也只能是虚假。

    画面元素呈现的内容有因果关系吗?可以讨论吗?时间是线性流逝的吗?

    这一刻呈现自己在沙漠,并且呈现出“我记得上一刻自己在海洋,上上一刻我在太空”等等,有什么不可以吗?

    而上一章关于马里奥那个比喻,依旧存在微妙的误导。马里奥在前进,屏幕外的乌龟在哪里?这个比喻的误导在于,时间处于画面元素之外,而不是之内。

    我没法去想象一个没有时间存在的真实,也很难想象没有角色存在究竟是什么玩意。幸好,我根本不需要想象,直接成为真实就好。

    但这一切,已经跟袁长文这个角色无关,修到真实的不是我,触碰真实的也不是我。

    让我死去吧,整个世界整个人生,统统都毁灭吧。也许我会落泪,但我不会阻碍,开心的痛哭。没有什么可以阻碍,我不会回到过去,哪怕画面元素直接呈现,我也会觉得荒谬不已。

    当然,画面元素可以直接呈现相信,直接呈现这段斩杀的消散。有什么不可以呢?我的种种行为都是画面元素的呈现,根本就没有一个我。

    不是我在斩杀,而是画面元素直接呈现“我在斩杀”。

    无论画面元素呈现什么,都不会影响真实。这一切只是画面元素的呈现,毫无真实性可言,也毫无抓住的必要。

    想想,抓住这种行为本身就是情绪的产物,正因为没法让其自然永远的留存,所以才需要抓住什么。角色的属性、自我定义,那些脑子里的扭曲,本身都是不存在的,是情绪强行将其抓住从而保留下来。

    让我死吧,角色想要丰满自己的行为犹如设定好的自动程序,根本无法停止下来。并且,似乎知道自己会死亡,那种见缝插针的丰满更是铺天盖地的袭来。

    没有什么值得抓住,更何况,这一切根本就没法抓住。

    发生什么都说得通,认为说不通认为有矛盾,其根源在于我脑子里的扭曲。就像所谓的时间旅行悖论,没有因果关系,没有理所当然的时间线性流逝,这个矛盾自然也就不存在了。

    内心在崩塌,就让这崩塌来得更猛烈些吧。我不会阻止,我不会阻碍,相反,我犹如叛徒一样将杀戮引领进来。

    世界不是世界,别人不是别人,这一切毫无真实性可言。

    那些恐惧和担忧,那些计划和规划,统统都只是脑子里的扭曲罢了。比地上的狗屎还要恶心,比下水道的淤泥还要恶臭。

    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疯了,但是,这种疯狂我却感到欣慰。

    疯狂犹如狂风,吹动愤怒的火焰在全身蔓延。烧掉自己,烧掉人生,烧掉脑子里的扭曲。看似稳固的建筑,必然会崩塌。

    因为那只是情绪拉扯的产物,只是强行扭曲的玩意。只要自己松手,这一切都会复原,犹如扭曲的橡皮筋一样。必须要时刻注入能量,才能维持这种扭曲。

    当然,并不是我在注入能量,这一切都是画面元素的呈现。或者说,是画面元素呈现出我在注入能量牢牢抓住脑子里的扭曲。

    我浑身充满了扭曲,明明应该骄傲的东西,如今却变成了憎恨。

    如果我回到帝国继续教导弟子,也许第一件事就是让所有人不要提问,然后十年之后再来讨论什么真实。

    脑子里的扭曲在社会中,是值得骄傲的事情。也许其中有些是错的,但这种不断丰满增加扭曲的行为,被成为学习。而学习,总是好事。

    这些判断我为什么就会相信?

    活到老学到老,这是不是在表明想要通过学习来掌控人生是不可能做到的?因为到老都能学到新的东西,永远学不完的东西,又怎么可能通过脑子里的扭曲来掌控人生呢?

    这需要讨论什么真实吗?脑子里的扭曲就是扯淡,不是全知就是偏见,我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还要牢牢抓住角色。

    当然,也不需要明白,因为根本就没有理由。画面元素呈现了理由,但那只是画面元素解释画面元素,没有什么值得相信的。

    甚至,“学习在社会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这本身也只是画面元素的呈现。就像,“这有一个桌子”,这仅仅是对画面元素的描述,但这里真的有一个桌子吗?

    我对内容没有兴趣,再巧妙的内容也没法让我去相信。角色是生是死,角色是富贵还是贫穷,这些都不是我在意的。

    也许脑子里的扭曲还要编造什么,但我已经知道那是编造,又能影响我多久?情绪的拉扯更是蛮不讲理,所幸,我的斩杀也是不讲道理。

    优雅、知性,也许很适合我的审美观,但这依旧也只是扭曲。

    必须善良,必须仁慈,那些努力克制怒气,正在逐步消减自己愤怒的人,很难从同一层面进行反对。

    都是脑子里的扭曲,不管我认为什么,不管我抓住什么,都是脑子里的扭曲。角色的存在就是虚假,这个角色究竟如何表现也都是虚假。

    可惜,我永远都只能处于这个虚假之中。

    大家都没有错,这一切都只是个人喜好而已。

    没有什么必要继续思考,脑子里的扭曲只是扯淡。别人喜欢跟我有什么关系?帝国宣扬跟我又有什么关系?

    这个世界,似乎只有我一个人。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1815/ 第一时间欣赏上帝使用手册最新章节! 作者:小生慕容所写的《上帝使用手册》为转载作品,上帝使用手册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上帝使用手册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上帝使用手册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上帝使用手册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上帝使用手册介绍:
想要完美体验不同的人生,那么就必须是不同的“人”。
记忆,只是一种阻碍……上帝使用手册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上帝使用手册,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上帝使用手册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