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统计大明TXT下载统计大明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统计大明全文阅读

作者:怕起重复     统计大明txt下载     统计大明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一千五百一十一章茶壶茶杯

    整个莎菲王朝的地形也就是一个四面环山的高原国家,北面的里海边和波斯湾那一边是厄尔布尔士山脉和扎格罗斯山脉形成的一个锐角夹角,夹角的尖端就是外高加索山脉。

    东面则是加恩萨哈德山脉,三个山脉形成一个三角形,把整个萨菲高原环绕。整个高原内气候干旱,中部两个大沙漠。

    对于现阶段的大明来说,这样的地形就是个鸡肋。

    地形多山地不适合修路,交通不便导致即使和西亚地区实现陆地上的连接,其实对于大明陆地交通的改善也有限。

    尽管多山地形容易出现矿产和石油,但是对于现在的大明来说,矿产根本不缺,现在全世界都是大明的矿场,石油也不用非指望这一块。

    所以大明宁愿先动手收拾奥斯曼帝国也不愿意收拾莎菲王朝,因为打下来真的没啥用,除了浪费兵力。

    如果只是为了实现通讯的方便动手揍它一顿,那就更不划算了,朱慈烺还不至于傻到这个地步。

    现在的莎菲王朝为了防止大明的渗透已经处于半闭关锁国的状态。

    想要说服莎菲王朝同意大明在他们国土上架设电报线,那比大明提前研制出海底电缆还要困难。

    想这个也没有用了,即使对方同意,大明想铺设也来不及了,整个作战还有不到半年就开始了,而莎菲王朝这一块朱慈烺还没有想好该怎么处置。

    今年的八月十五,来往于京城的王室成员明显增多了,很明显的是锦衣卫上报的王室闹事的事情增加了。

    随着朱慈烺允许王室成员在京城置业,等于是给这些王室开了一个新的投资口子,还有什么生意比投资京城的房产更稳赚不亏的呢?

    朱慈烺看着王之谦的报告揉了揉太阳穴:“所以这帮王室组了个炒房团搞了一个建筑公司专门盖房子?”

    王之谦低头:“是,各王室已经在京城附近购买大小宅院一百三十八处,空地十七处打算建房。

    为了形成规模效应,他们已经打算大规模收购京城附近的建筑公司,先后已经有二十八个王室投入资金规模达到了三百多万。”

    朱慈烺有些无奈,这个事情下旨申饬吧不至于,人家奔着钱去的,你又没有规定不许这么搞,所谓不知者不罪,申饬的没有道理。

    朱慈烺考虑了一下:“房子对于百姓来说是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任何人不得进行房产投机炒作,特别是禁止这种规模性炒房行为。”

    王之谦看看自己:“陛下,这个事情应该找内阁处置吧?”

    朱慈烺嗯一声:“让吴启晨来见朕。”

    桂喜去找人,等了半个多小时,吴启晨到了。

    现在桂喜喊人比以前方便多了,只需要到暖阁旁边的电话室打个电话,相应的人员就会立刻动身前来,比以前太监传讯要快了一倍。

    等吴启晨到了朱慈烺又一次把自己的意思说了一遍,吴启晨听完之后拱手问道:“那敢问陛下,这个投机炒房如何界定呢?

    要是管的严了,是不是都不允许大家买过多的房产了?人家确实需要怎么办?”

    朱慈烺想了一下:“大明每个男性公民名下的房产总面积不得超过一百平米。建筑面积两百平以内的房子不得多购买,而两百平以上的房产不在此列。”

    朱慈烺的意思就是居民自己居住的房子不能用来炒房,但是你要是喜欢买豪宅那就随意了,大明的豪宅不再限制。

    吴启晨大概明白了:“陛下的意思是只有男性公民可以有房产?女性不管,还是女性不得有任何房产。”

    朱慈烺刚刚只想到一般家庭都是男方持有房产,没有考虑女性面临的特殊情况。

    现在吴启晨问起朱慈烺不得不考虑,有些情况下,女人因为家暴生活不如意等情况必须离婚的时候,难道就不能拥有自己的房产么?强牺读牺

    但是话又说回来了,如果男女平权,那么是不是滋生很多女人干脆不结婚了?

    因为随着大明男女都可以工作,女人对男人的依附关系越来越淡薄,这必然催生很多社会问题。

    所以朱慈烺琢磨着是不是用这条法律限制女性拥有住房?让女人必须依附于男人才能获得住房,这样有利于维护夫妻关系的稳定?

    虽然这样会催生出一部分悲剧,但对于大明的大势来说,还是非常有利的。

    正在朱慈烺犹豫的时候,吴启晨拱手道:“臣觉得还是把男女纳入一体化管理为好,尤其是接下来一段时间大明需要女人为大明承担更多的劳动。

    当男人都上战场之后,

    大明的工厂,大明的农田等等都需要女人来劳动。

    这个时候的尊重有利于将来大明的女人们能更大的发挥主观能动性。”

    朱慈烺沉吟了一下:“但是如果禁止女人拥有房产,这样岂不是更有利于夫妻关系的稳固,大明现在离婚率已经开始上升了,朕可不希望大明以后每两个结婚的就有一个离婚的。”

    吴启晨拱手:“陛下完全不用担心,大明公民寻找配偶不一定非要在公民的女性中寻找,大明还有很多非公民的女性等着嫁给大明公民。

    所以就算这种平权也不会导致大明的公民男性找不到老婆。”

    朱慈烺嗯了一声:“这件事需要慎重考虑,大明这些年确实需要女人来维持生产,但这个坏头一旦开了,以后想要再关上可就难了,那些女人尝到了平权的滋味,以后会不会各方面都要平权?

    例如凭啥男人能三妻四妾,女人为啥不能一个妻子多个丈夫?这候X*indingdianX**章汜

    再例如强制要求大明施行一夫一妻制度?”

    吴启晨眉头一挑:“这怎么可能?这女人就像茶杯,男人就像茶壶,只有一个茶壶配很多茶杯的,哪有一个茶杯配很多茶壶的道理!”制大制枭

    朱慈烺呵呵一笑:“你说人家是茶杯就是茶杯了?人家现在有钱了,在工厂也是半边天了,现在人家也想当茶壶了!”

    吴启晨嘴唇动动:“陛下说的这个情况臣还真的没有想过,臣回去仔细斟酌一下再回复陛下吧。”

第一千五百一十二章军队调动

    朱慈烺连忙喊住他:“慢着,今天主要聊的是各王室企图炒房的事情,具体政策可以慢慢制定研究一个可行的方案再说。

    但是王室这边这个事情必须立刻禁止。”

    吴启晨抬头:“可是陛下,这个禁止王室炒房这个事情,难道不应该您下一道圣旨就行了么?”

    朱慈烺摸摸鼻子:“朕跟各王室和太上皇的关系刚刚缓和,要是强制要求对方不准干这干那,显得朕不近人情了。

    而且这个事情并不是对方汇报上来的,而是锦衣卫探知的,朕要是仅凭锦衣卫查探就定下各项事物,那岂不是显得朕一直在监视他们?”

    吴启晨就更加不理解了:“可是陛下不确实在监视他们么?”

    朱慈烺:“……话不能这么说,锦衣卫的存在是为了监视他们么?那是为了保护他们,不仅保护他们的安全,也是保护他们不范错误!

    只要不犯错,那么他们就是大明的好王爷。

    只是这个保护很容易被人误解,误以为是为了监视。

    为了消除这种误解,所以朕就不能以锦衣卫的视角和消息处理诸位藩王的事情。

    你明白朕的意思了么?”

    吴启晨这下子明白了,这不是即当又立么?当然自己面前的是皇上,他不能这么说:“是,臣明白了。”

    朱慈烺恩了一声:“所以内阁中的城市建设规划等等相关单位要给出一个限令。

    如果诸位藩王因此不满再告到朕这里,朕在出面处置这个事情这样不就显得面子上好看了。”

    吴启晨拱手:“臣明白了,臣现在就去安排。”

    吴启晨走了,朱慈烺继续处理其他事物,对于整个战事来说,诸王室搞房地产炒房这都是小事。

    首先大明的人口又不是跟后世那么多,就算加上异族人口大明关内地区人口也就三点几亿而已。

    而且分布的范围也是很广泛,朱慈烺提前对城市进行了分区设计,使得城市更加的扁平,更加的向外延伸。

    故而除了京城等几个超级城市之外,大明各地的房价还都处在一个稳定的区间。

    大概就是一个普通工人工作三年到八年左右的积蓄可以购买一套房产,所以炒房的环境并不是跟后世一样,他们或许会赚钱,但绝对不会把人逼得生活不下去。

    而且从长远来看,大明主要城市房价上涨,那岂不是给新兴的城市一个发展的机会?

    就像现在的大明,作为大明京城,他的经济作用反而要放在其次的,甚至为了安全和防止城市发展的太大难以维持,可以考虑削弱其一部分经济功能。

    但是现在的大明京城人口已经奔着四百万而去了,而且每年都是几十万的增加,现在已经成为大明第一大城,不对,是全球第一大城。

    而已这个时代的交通实力,物资调配能力,四百万人口的城市,承受的压力是相当大的。

    可想要分流人员该怎么分流?让谁出京城谁都不愿意。

    那只能用这种房价生活成本来分流,让在京城生活不起,买不起房的人自动放弃这个地方。

    而且还能保持城市的持续年轻,因为老年人在京城养老成本太高,到时候都会选择回乡养老这样一来,整个城市就能一直保持年轻了。

    至于回乡的那些老人,种上二亩地,自给自足,完全可以过上低物资需求的生活。

    这不是又为大明节省了一笔物资?

    所以拉高一部分城市的房价也不完全是坏事。

    要是事情朝着坏的方向发展,那就等战争结束了在想办法调整就是,又不是动摇过本的大事。

    而和几个王室一起搞房地产炒房相比,这军队调动的事情就是关系到过本的大事了。

    朱慈烺首先要确保在开战之后,大明其余地区的控制能够不受影响。

    最好是开战一段时间也不会出现镇压不了暴乱的情况,要是到时候能再抽调一部分兵力支援前线那就太好了。

    可惜大明现在的兵力规模一个师想要兼顾防守战略要地和镇压数省的范围,本身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更不要说再抽调人去支援战场了。

    就像大明关内,去掉拱卫京城的禁卫军之后,整个关内地区驻军不过十四五万而已。平均分给每个省,每省只能分五千人,一个省十个府,一个府五百人,一个府三五个县,一个县才一百人。

    一个县城二十个乡,一个乡五个人。一个乡有三四十个村子,七八个村子才能分到一个人。

    这还没有计算天下雄关之类的驻军呢,例如嘉峪关,壶关,娘子关,虎牢关,山海关,子午口,襄阳,采石矶等等。

    还有重要城池,例如大明一百多座五十万人口以上的大城。

    这要是全都驻军根本驻扎不过来。

    关内如此关外也是如此,就像莫卧儿地区,那里的人口密度不比曾经的大明低多少。

    还有些地方人口密度虽然低,但是他地方大啊,而且这人口密度越低的地方人性子越野,越是要加强管理。

    听着大明军队规模达到三百万挺多的,可实际上,大明能够动用的军队也就那四五十而已。

    一旦出现重大战略失误,真的这五十万军队凉了,那大明也就伤筋动骨了,再调兵就会捉襟见肘。

    各地看到镇压自己这一片的军队没有了,那各种暴乱起义流寇都会此起彼伏。

    而要指望新训练的军队填补这个亏空,那你要是没有提前训练,那至少要等上半年。

    半年的时间,能干很多事情,敌人的新军都练成了。

    朱慈烺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第一就是延缓今年该退伍的老兵退伍,第二就是征募更多的新兵。

    老兵多的军队能打的军队要调往前线,而那些新兵多的,则要给他们派一些镇守安定区域的任务。

    例如大明关内地区,这样的地方出现暴乱的概率更低,所以可以放新兵,还有那些垦殖公司集中的地方,因为有垦殖公司保安队协助,所以可以少放兵。

    朱慈烺每一个师的驻扎范围每一个团的驻扎地点这些都要仔细的排查一遍。

第一千五百一十三章王室的不满

    有些时候,朱慈烺不把他们当成大事,但是有些人他们自己确把自己当成了大事。

    就像大明的王室们,当内阁派人告诉他们他们的组织违法的时候,十几个王爷都怒了!

    大明的法律那不就是他们老朱家的法律么,他们身为王爷,只要陛下没有禁止的事情,那他们都可以干!

    而陛下禁止的事情也无非就是不要造反,不要造反,不要造反。

    只要不是造反的事情,这些王爷还真的就没啥不敢干的。

    允许皇族经商,那更是当初陛下亲口答应的,现在你们内阁还想伸手管咱们经商的事情,你这不是没事找事么?

    内阁的一大帮人也不理解,但不理解也要干呢,这时内阁首相下的命令,既然是首相对王室不爽,他们自然就是听首相的,你们王室怎么样,那你们有本事去找皇上去啊!

    这帮人还真的就不怕这个,当即就十几个王爷一起去玉泉宫找太后去了。

    今年的北地之行,太后嫌北地苦寒不愿意去,所以只有太上皇崇祯带着一帮急着要孩子的妃子去北地玩了。

    太后则留在玉泉宫看孩子。

    除了北地苦寒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些王子的学业实在是太差了,这帮人年龄大的都十岁多了,上到了四五年级了。

    结果连最基本的加减法都没有掌握清楚,有的孩子连古诗词都背不出来十首。

    过年的时候崇祯突然心血来潮要考校孩子们的学业,结果这群孩子里面不要说满分九十的了,及格的都屈指可数。

    甚至崇祯降低要求让四年级的孩子考二年级的试卷还有不及格的。

    显然朱慈烺完全是没有把这群孩子当回事,完全把老朱家养王爷像养猪这个优良传统发挥到了极致。

    但是太后心里确不是滋味了,她觉得她身为国母,有教育孩子的责任,要是自己连自己的孩子都教育不好,那还谈什么成为天下人的表率?

    要是她努力过,孩子天分不足也没有啥,但是这次明明是因为他们这些年天天在外面玩,根本没有关心孩子的学业才导致孩子们学习搞的一塌糊涂。

    这一次太后干脆就不去玩了,留在玉泉宫监督这些王子公主的学业。

    不求这帮人个个都成为神童,太后只希望这些人能达到中人的水平,最起码成绩要达到优良吧!

    这也是这帮王爷能在玉泉宫找到太后的原因。

    直接找朱慈烺评理这些王爷还是有点犯怵的,所以他们想先去玉泉宫探探口风,看看太后是什么意思,陛下是什么意思,然后在考虑是不是去皇宫闹一闹。

    太后见到十几个王爷来看她还是很高兴的:“你们难得来一趟京城,还不忘来看看我这个糟老婆子,真是让哀家心里欣慰。

    你看看,你们还带了礼物。这玉泉宫什么都不缺,下次可不要带这些东西了,大明御用品那是甄选世界各地最优质的东西,你们还能富的过皇上?”

    太后说这话,自然是给几个年轻的王室听的,这几个都是朱慈烺的弟弟,早年的皇子,其中还有朱慈烺同父同母的弟弟在呢,太后自然不希望自己的孩子破费。

    几位年轻王爷躬身行礼:“我们几个做儿子的给母后请安上贡那都是应该的。

    只恨不得每天能侍奉在您身边,每日给您请安呢!”

    太后笑着点点头:“有这个心就好,不用刻意来。”

    看着一帮王爷尴尬的站在那里太后也是笑笑:“正所谓无事不登三宝殿,你们这一大群人难得来一次玉泉宫,又难得一起来一趟,要是有什么话想说就说说吧。

    先说好,哀家在皇上面前也是人微言轻,陛下处理国事从来不顾私情,你们要是为国事而来那还是不要开口了。”

    一众王爷都沉默着低头,太后又不是傻子,这一大帮人一起来,肯定就是有事了,现在太后把话说开了,他们就尴尬了,不说吧,这来都来了,说吧,太后已经张嘴,告诉你国事不要再说了,你还谈国事,那不是找事么?

    所以大家不自觉的把目光都望向了定王。

    定王就是朱慈烺的三弟朱慈炯,也是周太后的三儿子,朱慈烺的二弟早夭折了,所以只有这两个孩子活了下来。

    后来周皇后虽然努力了,也没有再要到孩子。

    作为太后的亲儿子皇上的亲弟弟,大家自然都等着他说话呢,要不然干么多分他百分之一的干股?

    定王站起来:“母后,非是我们要打扰您老人家,实在是这帮内阁臣子欺人太甚!”

    太后不动声色:“哦?说说怎么个欺人太甚法?”

    定王比划了一下:“皇兄不是允许我等来京城游玩了么,

    为了方便游玩,还允许我们在京城置办房产家业。

    这都是皇兄的仁政,我们感激不尽。

    但是考虑到我们这些王爷平时也很少来京城,就算来一次,那也是匆匆几日就回扬州了。

    所以这京城这么大一座宅子又是耗费人力物力又是耗费财力的,这不是皇兄说的浪费资源么。

    我们就琢磨着把资源合理利用,把闲置的房子租出去,或者几个王爷共用一个王府,把多余的宅院卖出去。

    然后那帮内阁的人就跑过来说我们这事投机炒房,我们的行为会拉高房价让老百姓买不起房子。

    我们心里觉得委屈,所以就来找母后说说。”

    太后听完之后,心里也觉得奇怪:“要是仅仅是这样,这内阁做的确实有点过分。

    还有你们,你们保正定王说的就是真的?是事实的全部?没有添油加醋,也没有避重就轻?

    你们可不要以为我这老婆子天天不出门啥都不知道。

    哀家是不出门,但是哀家找锦衣卫一查就知道你们说的是真是假。

    要是真的,哀家亲自去找皇上,给你们要个说法,要是你们有添油加醋或者避重就轻,那么最后追查下来,那可不要怪哀家不讲往日情分了!”

    一众王爷更是不敢说话了,这话谁敢接,他们本来就心里有鬼,哪里经得住查啊!

第一千五百一十四章房奴论

    太后见这帮王爷都不说话了,哪里还不明白里面的猫腻,正要发火赶人的时候,外面太监进来报告:“太后,皇上来了。”

    太后看了看下面的一众王爷,心里也大概知道皇上来的原因:“正好皇上今天也来了,有什么话你们直接跟皇上说吧,哀家也懒得管你们这些破事。”

    朱慈烺走进来的时候先给太后行礼,之后看着这帮王爷点头:“朕一大早就听说你们这些在京的王爷来给太后请安来了。

    朕也觉得咱们少有机会能聚在一起,正好大家都在,那朕也就来凑个热闹,你们刚刚在聊什么?接着聊,家长里短,听着也别有一翻乐趣。”

    一众王爷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敢接话,太后哼了一声:“他们哪是来看我这老婆子的,这时来我这找我要说法呢。”

    朱慈烺疑惑的问道:“哦?什么事要说法?还有母后您可千万别哀家老婆子的叫自己,您这才四十左右,哪里老了,离老还差十万八千里呢!”

    太后被逗笑了:“少贫嘴!这群人啊,说内阁管着他们不让他们买卖京城的房屋了,正在这跟我诉苦呢。”

    朱慈烺假装疑惑:“哦?还有这事?老三你跟我好好说说。”

    定王脸色有点发白,对于这个皇兄他是相当害怕的,也就是大明很少出现争太子之位的戏码,要不然这个定王绝对是皇位最有力的竞争者。

    嫡出的第二个皇子,当初朱慈烺造反要是失败,那天下铁定就是他的了。

    可惜没有如果,朱慈烺造反成功上位,所以定王从小就被崇祯和周皇后教导要谨言慎行,因为如果崇祯死了,那么下一个没命的肯定是他定王。

    而朱慈炯能活到今天都心存感激了。

    至于像现在这样可以出扬州城到处旅游,可以来京城闲逛,这样的日子那真是做梦都没有想过。

    对于朱慈烺的恩威并施,朱慈炯是被收拾的服服帖帖的。

    其他王爷更是如此,当年朱慈烺逼迫诸位王室进行人员清理的时候,那可是动用军队进行看守,锦衣卫进驻王府盯着最后一点点压下来的。

    经历过那件事的这些王爷,现在看到皇上心里还留着恐惧的阴影。

    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在皇上眼里,天家亲情的淡薄,在利益面前这些所谓的亲戚真的是屁都不算。

    定王这时候就不敢拿跟太后说的那套说词来跟皇上糊弄了:“回皇兄,事情是这样的。

    前一阵子,我们几个王爷在一起聊天,觉得京城房价这些年上涨的很快,所以我们就琢磨着一起做这方面的生意。

    我们二十多个王室加在一起凑份子搞了一个买卖房子和建房子的公司。

    内阁前天突然下文说我们这个行为是炒作房产,会导致很多需要房子的百姓更加买不起。

    我们就觉得心里很委屈,我们就那么点钱那么点人,京城的房子也就买个百十套而已,怎么京城就缺这百十套房子了?

    我们心里不知道该怎么跟内阁说,所以就在母后这边抱怨了几句。”

    朱慈烺恩了一声:“以后这种事情不要麻烦父皇和母后了,即解决不了,还给他们徒增烦恼,这岂不是有违孝道?”

    定王拱手:“是,皇兄教训的是,臣弟记下来了。”

    朱慈烺站了起来:“既然这件事牵涉内阁,那么就把内阁的人也交到……交到皇宫吧,你们也跟我一起回宫,咱们在那边说,这边是母后修养的地方,咱们就不要打扰了。”

    朱慈烺话一说完,聪明的王爷心都已经凉了半截了,皇上两次提到不要给父皇母后找麻烦,这里是修养的地方不要打扰。

    信号已经非常明确了,意思就是以后这件事还有这样的事都不要来打扰太后和太上皇了。

    还有就是朝堂的事情到皇宫商量?这只是皇宫更合适意思么?并不是,这时明显的偏袒内阁了。

    他们几十个王爷为了跟内阁谈事情要跑几十里回皇宫,那他们这些王爷还有啥威严可言?这不就是上门求人办事的模样么?

    看来这件事已经没有谈的必要了。

    一些不太聪明的王室这个时候还盼着皇上给他们做主呢,准确来说,就是大部分的王室都还有这样的想法。

    因为大部分王室都是不太聪明的样子。

    大明王室都是养猪式教育,人家生而高贵,生下来有的就有,生下来没有的你就是努力也得不到。

    所以这些人又不需要奋斗,也不需要用脑子争夺,那自然就不存在什么脱颖而出。

    这里面那些稍微聪明一点的那就完全是天分了。这候T*章汜

    一大帮王室回到皇宫的时候,内阁这边吴启晨已经带着内阁的人等候多时了。

    双方见面,王爷们是一脸厌恶,哼哼声不绝。强牺读牺

    而内阁这边,则是平淡入水,大有一副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的豪情。

    当然这主要是吴启晨有底气,下面的人干活都是吴启晨授意的,吴启晨都不怕他们自然更不怕。

    吴启晨也不怕,他是陛下授意的,那还有啥好怕的。

    朱慈烺坐上御座直接开口:“来之前,朕已经听了诸位王室的讲述,现在由内阁说一说你们的看法和下令的原因吧。”

    吴启晨拱手:“回陛下,经过研究臣发现这些年大明各主要城市的房价都上涨过快,很多地方的房价增速都高于大明物价上涨水平,高于普通百姓工资上涨水平一倍或者数倍。

    臣觉得这对于大家在城市中生活是不利的,这会导致城市中的人口结构出现问题,也会导致整个大明的人口结构出现问题。”

    朱慈烺还真的没有想到吴启晨为了限制王室炒房还真的研究出了一些东西,当即感兴趣的倾听着。制大制枭

    吴启晨继续说道:“首先,就是高房价推高了买房成本,导致很多人工作十年以上的薪水采购购买房子的。

    这就会导致大家要节衣缩食的攒钱才能购买房子,现在还只是十年,要是在这么涨下去,以后二十年,甚至五十年的工资都不够买一套房子的,那大明百姓个个都不敢花钱了都成为了房子的奴隶。”

    朱慈烺记得这个房奴法不是朱慈烺准备用来对付那些非公民的么?怎么现在大明公民也受到了影响?

第一千五百一十五章不作恶原则

    吴启晨说的这个道理确实够唬人的,最起码这些王爷不知道大明本来就有这样的计划。

    正当朱慈烺满意的时候,吴启晨确接着说道:“除了影响年轻人的生活之外,还将会长期影响大明的人口结构,导致大明汉人数量持续减少,甚至危及大明过本。”

    一众王爷都面面相觑了,他们就买个房子,这怎么整的跟他们这些人要成为大明的千古罪人一样?至于么?

    对于这个说法朱慈烺也很重视:“那你仔细说说,房价是怎么影响过本的。”

    吴启晨拱手:“首先随着关内地区陛下对于汉人百姓和公民在教育和各种资源上的倾斜,这必然导致打量的汉人公民涌入城市。

    这种现象不仅仅是关内,关外地区大量的汉人百姓都将成为各城居民。

    这些汉人百姓都生活在城市里,那必然导致房价一直居高不下,如果继续不加以管控,那么一辈子辛苦连个房子都买不到将会成为常态。

    而这些人为了买房子就要节衣缩食,东拼西凑,才能有可能买的起房子,到时候不管有放在的还是没有房子的都需要拿出大笔的钱财来攒钱或者还账。

    那自然就导致生活压力巨大,激增的生活压力,使得年轻人结婚难,生育难,养老难。

    这必然导致生育率下降,以前计划生三五个孩子的,因为经济原因只能生一个,有的干脆一个都不生。

    大明汉人公民不生了,但是那些居住在农村或者关外的异族非公民可不会跟着不生。

    他们不被房价拖累,不用担心教育问题,有吃有喝就算能养好孩子了。

    这样只会导致异族的人口越来越多,大明汉人公民越来越少。

    这岂不是就动摇了国本,打算灭亡大明。这候zO*ngY*IwX**m章汜

    所以限制炒房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众王爷不乐意了:“你不要瞎说,我们就是投资几万两银子买片宅子,怎么就有这么大的影响了?

    这事又不是我们发明,也不是我们先做的,既然大家都能这么做,你们凭什么单单只盯着我们?”

    吴启晨认真的拱手:“各位,您们可别忘了,你们可是皇家血脉,大明王室啊,你们的一举一动不仅代表着王室的意志,更是皇上的意思。

    你们一个人固然买不了多少,但是不少人肯定会跟风模仿,到时候岂不是因为你们危害了整个大明?”

    王爷们还是不满意:“那你完全可以限制百姓随便买卖,只许相关公司专营就是了,你们内阁不是搞出了什么专利法么?

    这个干脆算我们王室的专利就是了,禁止其他人学习不就行了?”

    朱慈烺这个时候不得不站出来了:“诸位,你们说说对于你们最重要的是什么?”

    这话一问,这一众王爷都愣了,最重要的是什么?钱?家人?还是其他的东西?陛下这么问是什么意思?

    朱慈烺微笑的用手数着:“钱最重要?那你就要想想你这些钱都是怎么来的?是天上凭空掉下来的么?

    家人最重要?那什么才是你们的家?你们的王妃还有你们的几个十几个侧妃都是倾慕于你们的才华才嫁给你们的么?

    所以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是你们王室的身份,是大明朱家血脉的一份子!

    这个才是你们最应该珍视的东西,用生命去捍卫的东西!

    绝对不能做有损皇家颜面的事情,不要给皇家抹黑啊!

    有人就说了‘我们只不过是做点生意,怎么就有损皇家颜面了?

    你皇上自己不还坐着生意么?’”

    朱慈烺敲敲桌子:“朕是做生意,但是朕的生意有哪一样不是先给百姓提供方面,然后在赚取合理的利益?

    朕不反对你们赢利,但是这个利必须是正当得利!强牺读牺

    你们要始终记住朕当初说过的话,王室做生意可以,但是资本不能作恶。

    王室成员不能碰那些有损皇室颜面的生意,不能做那些恶的生意!

    这一次内阁对你们的通知时对的,回去之后立刻对这个公司进行改组,所有王室每人在京城拥有的宅院数不能超过两处。

    价格在十万两以下的房产购买之后十年内不得买卖。

    其余的政策着令内阁仔细斟酌制定。”

    朱慈烺的话一说完,就算是对这件事做了最后总结,就算是那些原本心里有意见的,这个时候,也只能缩头听训了。

    一大帮内阁人员站在暖阁内准备了一大堆问题的回答方式,做好了据理力争的准备。

    结果陛下和吴首相随便说了几句,王爷们闹了几嗓子,这件事就结束了?我们还没有发挥好不好。

    一众王爷垂头丧气的走出皇宫,看看高高的宫墙,只能安慰自己,陛下不是针对他们,而是禁止所有人。

    朱慈烺处置完王室的问题,看看天色,也差不多要休息了。

    今天一天的时间为了这些王室问题,先是大早上就去玉泉宫,然后当天又回来,这一来一回路上就耽误了几个小时。

    现在一切都过去了,朱慈烺看看桌脚堆着的奏章,决定还是先批阅军部送来的,至于内阁送上来的不看了!

    反正内阁的奏章都是内阁处置过得,送来只不过是让朱慈烺知道有这个事情就好了。

    朱慈烺每天看看,除了一些处置不当的,或者朱慈烺觉得有更好办法的会朱批一下之外,其余的奏章也就是看一遍而已。

    有时候忙了,也就不看了,每天读报纸的时候,贵喜都会贴心的把前一天没有看完的内阁奏章做一个简报,方便朱慈烺看。

    所以说这皇帝重用太监,怎么能不重用,这司礼监能够确确实实的帮上忙,而内阁只会不断的给朱慈烺制造麻烦。制大制枭

    当然为了防止自己被忽悠,大部分时候朱慈烺还是会浏览一遍奏章的。

    眼看战争越来越近,军部需要上报的事情反而越来越少了。

    这就像暴风雨前的宁静一样。

    大明已经进入准备的倒计时,随时能战,所有物资也调配到位,所有人员也到了指定位置,就差动手了。

第一千五百一十六章有钱了

    为了防止这些藩国不买账,朱慈烺还特意强调了一下,大明的军事观察员指导和教导团。

    十年不打仗,怎么维持战斗力?十年的时间,足够完成两波士卒退役了,士卒换了两遍,底层军官也换了一遍怎么保持战斗力?

    派军事观察员和教导团是一个方向,不打打仗不是完全的不打仗,至少西部地区还在打仗,各地各种剿匪各种打击海盗还在继续。

    但是这些都不够,军部现在有两个观点,一个认为维持适当强度的实战对于士卒的战力保持有重要意义,如果没有见过真正的血于火的士卒,很难在战场上表现出足够的战斗力。

    而另一派则认为,士卒都是练出来的,大明不需要英雄,士卒就应该像机器的零件一样,组成一个整体运转。

    而且大明可以让一百万,两百万甚至三百万士卒有实战的机会,那么五百万呢?一千万呢?怎么实战?

    大明需要的是系统化的正确训练方法,还有就是战争开始之后,能够快速上战场的士卒,即使不是百战精兵也不怕,因为敌人的也不是。

    朱慈烺更支持后一种观点,在工业化的世界里,百战精锐只不过是昙花一现,强大的工业国就是靠着不断的生产武器装备,不断的堆人,以工业生产能力压垮敌人。

    两次世界大战的最大受益者先生并不是有着一批百战精锐,他只是在合适的时机投入战场,然后以庞大的工业生产能力致胜。

    大明也是一样,为什么火枪取代弓箭手,如果弓箭研究到极致,射出三四百米也不是没有可能。

    而火器,无论是一开始的滑膛枪,后来的膛线枪再后来后装枪,半自动,全自动等等,子弹再厉害其最佳作战距离也还是四百米以内,甚至很多时候都不要求士卒一百米以上的准确度。这个弓箭手也能做到。

    不过一个弓箭手培养少则一两年多则三五年,而一个百步穿杨的弓箭手更是天赋和勤奋都同时具备。

    而一个火枪手从入伍到完成新兵训练只要三个月,在磨合训练三个月就是一个优秀的士兵。火枪不需要过人的臂力,不需要优秀的眼里,只要体格中等以上,哪怕瘦弱都不影响射击。

    所以二战时各国才能动辄投入几百万乃至上千万兵力打消耗战,要是换弓箭手试试?

    虽然同意第二种观点,朱慈烺也没有极端到觉得经验无用,有一批作战经验丰富的老兵还是很有用的。

    各藩国要是不打仗,大明怎么能有经验丰富的老兵?

    朱慈烺都亲自说话了,这些藩国高层自然都很给面子,当天九年式战列舰就卖出去了九条,炮舰更是一次卖出去四十多艘,这还是有些要回国请示的原因。

    九艘九式战列舰分别是被倭六国一人一艘,高丽买了两艘,剩下的一个则被锡兰买了回去。

    倭六国最近在尼罗河可没少抢劫,特别是朱慈烺提醒他们金字塔有钱之后,他们更是搞到了不少黄金和木乃伊。

    至于什么文物保护,还有什么金字塔里面埋藏的高科技什么的,这对于朱慈烺来说都是小事,大明不需要文化多样性,朱慈烺反而需要积极的统一文化。

    金字塔再有文化价值再有历史价值,那也是别人的文化历史。

    至于高科技,先不说有多少巧合成分,就算想要解析,那也是先要大明掌握了才能解析不是。

    再说了金银器这种东西有啥好解析的,变成钱流通出去,产生的收益不比趴在上面研究的多。

    当然大明自己的文化历史文物还是要好好的研究保护的,上下五千年怎么够,至少要证明他个几万年的灿烂文明。

    谁要是敢说世界文明不是从大明开始的,这就是否定大明的世界中心地位,这就是在否定大明的强大,这是在找死!

    金字塔被盗挖,大明无所谓奥斯曼人无所谓,尼罗河沿岸的本地土著也无所谓,他们甚至都没有觉得里面可能睡着的是他们的祖先。

    倭国挖完高丽人也挖,这些人感觉不是去打仗的而是去参加一个寻宝游戏的。

    倭六国一个国家买了,其它五国都要咬牙跟进,高丽本来为了彰显自己第一等藩国的地位打算买一艘装点门面,但是倭六国一口气一人一艘,高丽就不高兴了!

    啥都想跟我争!你买一艘了不起,我买两艘!不就是三十万两白银么!高丽出的起!这两年卖粮食都没少挣钱!

    至于锡兰,则纯粹是为了赶走葡萄牙的侵略者了,在两年在大明的支持下,锡兰稳定住了局势,并且开战了对葡萄牙人的反攻。

    经过大明训练的新军,对上葡萄牙,战力那不说半斤八两吧,那也是一毛一样,靠着人数优势迅速收复了大部分的领土,唯独沿海的几个港口在葡萄牙人战舰的保护下,让锡兰一直没有成功拿下。

    这次大明出售战列舰,加上炮舰,让锡兰看到了机会,虽然他们没有殖民地,但是他们本国盛产宝石沿海还盛产珍珠,大明人就是喜欢宝石珍珠这些东西。

    这两年依靠着帮大明转运生产物资,锡兰腰里还是有不少钱的。

    目前大明的态度是对于藩国跟这些国家的军事冲突一般不参与,如果这些国家因为大明藩国的进攻找上大明,那么大明就居中调解。

    大明自然向着自己的藩国调解了,这自然就调解失败,反正大明说也说了,藩国也同意了,你们自己不满意,你们就自己解决。

    反正只要大明不亲自下场打仗,这些国家也不认为自己收拾不了这些藩国。

    所以现在这些国家和大明的藩国之间打仗也形成了默契,他们打他们的完全就当大明不存在。

    而大明也不过是派一些观察员还有一些专员保护一下大明百姓的利益,你们打成什么样大明都不管,最多是战事不利于藩国的时候卖点好武器而已。

    有了这一次卖军舰的收入,海军终于又可以好好的更新一波军舰了,适用于帝国号的大型蒸汽机没有研制成功,但是因为陈玄的推动,适合炮舰使用的蒸汽机可是已经可以实用了!

第一千五百一十七章搞钱难

    朱慈烺乐了,这些年内库可是第一次有了盈余,而且还是两亿多两的盈余,听着就让人舒服。

    看到朱慈烺开心,朱姬润苦笑一声:“陛下,明年的战争可比对准噶尔战争规模要大的多了,而且距离也远的多了。

    经过军部后勤的初步测算,每出动一个士兵后面就要有三个人为其服务。

    这一战虽然只出动五十万士卒,加上后方的人员就是两百万人。每天光薪水消耗就不低于五十万两,更不要说各种武器物资的消耗了。

    还有锦衣卫和军事情报部的超额开销等等。

    初步估计每开战一天花费的钱财不少于一千万两,大型战役期间这个花费就更多。

    军部说这一战最少三个月,长了一年两年都有可能。

    就算只打三个月那也是三亿的基本花费加上大型战役的开销,预计不低于五亿。

    这个是最好的情况,也是内库能承受的极限。

    可惜这种理想状态往往都只是理想,臣觉得就算是打上一年臣都不觉得奇怪。

    可以预见一年的时间整个内库几年的辛苦都会付之东流。这候9bZ*章汜

    如果超过一年,那么大明的经济会走向何方臣也不能保正。

    要是因为奥斯曼帝国之战引发整个欧罗巴大战,那么大明到底能撑多久,臣心里没有一点把握。”

    朱慈烺呵呵笑着:“放心吧,这一战最长不会超过一年,如果一年没有解决敌人,朕会立刻进行谈判,能拿到多少好处就先拿多少。

    这个朕可以保正。

    至于引发欧罗巴全面战争,你更不用担心,朕绝对不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

    皇上说的这个话,朱姬润是一个标点符号都不信,大明谁不知道,皇上就是大明最好战的人,他也就是理智的知道权衡胜败,要是一直能打赢他就敢一直打。

    不过朱姬润也不能指着皇上说不相信他了。

    朱姬润拱手:“陛下,臣觉得这个作战是不是让内阁也出一部分钱?如果内阁能够紧急拨款一半,那么这个战争就能持续更久,陛下也能拿到更多的好处?”

    朱慈烺无奈的摊摊手:“这个就不要想了,想要内阁出钱,内阁就会伸手要好处,好不容易打下来的地盘,内阁出那三瓜两枣就想全部拿走,哪有那么多好事。”

    朱慈烺也是抱怨一下,朱姬润以为朱慈烺没有找内阁要钱,实际上朱慈烺不止一次找内阁提这个事情,暗示明示都用过,可惜那些内阁的部长个个都咬牙不松口。

    朱慈烺也没有办法,人家也是为了大明的安全,也是为了百姓的福祉考虑。

    这个事情并不是说朱慈烺自己大手一挥,什么事情都按照他自己的意思来就能拿来钱的。

    内阁的作用就是保正大明的稳定,打仗归打仗,你不能把自己打没有了,把国家打乱了。

    那岂不是真的成为穷兵黩武了。

    这也是朱慈烺为什么要商量着来的原因,这是为了大明好,也是对朱慈烺皇位的一种保护。

    但是没钱就是没钱,内阁想要榨出油水可不容易,除非朱慈烺愿意付出代价。

    朱慈烺自然不愿意,军队是他建的,也是他养活的,打仗的钱也是他出的,这里面前期花的那些钱和精力才是大头。

    现在内阁就出一点点军费就想拿走朱慈烺的战场收获,想的是真美!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这里面还涉及到一点,那就是军队是朱慈烺的军队,不是内阁的军队。

    钱要是内阁出的,那以后军队时间长了岂不是就成为内阁指挥的么?

    现在大明的治理结构,内阁已经全面放权,这个时候对军队的掌控就显得尤其重要。

    朱姬润听着皇上的抱怨心里也很无奈,皇上也是跟土财主一样守着自己的家财。

    就像现在这样,大明内阁管理的地方还不到大明面积的三分之一,大部分地域实际上都直接或者间接的掌握在朱慈烺自己手中。

    就像莫卧儿地区,当初打仗的时候,内阁可是出了大力气的,整个大明为了打赢这一战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强牺读牺

    甚至为了给前运送粮食,大明境内连官府发放的粮食都是土豆红薯玉米这些杂粮。

    大家都等着陛下带着他们打赢莫卧儿让大明不再缺少粮食吃。

    最后打仗打赢了,内阁还兴冲冲的招募了大量的人员前往那边工作,一次就是几万,几年搞了近十万人员到那边当官。

    可是皇上是怎么做的,一开始以限制莫卧儿出口为由,禁止莫卧儿地区的所有人出口,所有出口货物都必须要皇明商号过一到手。

    当时内阁觉得皇上的内库出力确实最大,而且军队的开销也确实都是皇上出的,加上当时大明最缺的是粮食,只要有粮食其他都好说。

    接着的情况就是皇明商号利用这几年的时间迅速控制了那里的各种经济,甚至包括矿山等等都圈了起来。

    内阁想要去征税,结果发现莫卧儿的所有人都是跟皇明商号做生意的,都是免税的。

    虽然内阁还有这管理的名义,但收不到啥钱,没钱还管个屁?你没有钱没有人会听你的。

    要是再从关内拨款过来,内阁又不愿意,明知道是个坑还要往里面跳?跳完之后还拉人往里跳,这事内阁也不傻。

    后来一个个地方占领皇上都是这个态度,内阁也知道了皇上分关内关外的意思,关内是内阁管的,关外是皇上的家产。

    所以连续两任首相都想从朱慈烺手里扣一点家产出来填补内阁的管辖范围,最好是那种富得流油的地方给内阁,那些贫瘠的地方陛下当家产就当家产吧。

    然后两任首相都因为这个事情匆匆下马,现在换上来的这个,那就是陛下的狗腿子出身,乖巧的很,从来不提从内库划拉东西的事情。

    哪怕是内阁下面的人闹的嗷嗷叫,吴启晨也是先跟陛下说说,然后陛下让怎么干就怎么干,完全没有一个首相该有的担当。制大制枭

    当然吴启晨不吭声了,甘心当陛下的狗腿子了,也不代表朱慈烺就可以为所欲为,舆论情势还是要顾及的,民心向背还是要考虑的。

    就像现在这样,朱姬润知道皇上已经跟内阁争了好久了,但是谁都不肯吃亏,那怎么能搞到钱?

第一千五百一十八章只打八年

    朱慈烺现在已经无所谓了,到了今天这一步,谁都别想独善其身。

    只要仗一打起来,这帮人都得想办法,第一大明战争不能输,第二大明不能乱。

    朱慈烺相信这帮人在大是大非面前还是能分清轻重缓急的。

    预算这个东西,是朱慈烺发明的,就算是后世,也不是预算之后不能改动不是,大明现在就经常出特别预算。

    明年战争一开,可以预见明年即使打到十月份内阁和内库都有准备,要是打到十月之后还没有结束,那后年的预算这帮人肯定是要制定好战争花费这一块的。

    当初大明一穷二白的时候崇祯欠一屁股债的时候,大明也没有见到怎么着不是,现在的大明如此蒸蒸日上,打仗的地方又不是国内,怎么就会焦头烂额了?

    朱姬润见皇上一点都不担心,想考内阁要钱是没有指望了,他也是非常无奈:“陛下,要是如此,那么等战争结束臣担心臣想回家养老都不行了。”

    朱慈烺哈哈一笑:“怎么现在知道怕了?当初你可是谁都不怕啊!”

    朱姬润苦笑:“到时候大明经济崩溃,物价飞涨,百姓缺衣少食,战争之后生活没有明显改善,那我这个搞钱的不就变成最大罪人了?

    到时候陛下恐怕不得已也要给天下百姓一个交代吧!”

    朱慈烺大手一挥:“你只管放心就是,朕到时候不仅会给你发一张丹书铁券,还会给你个公侯之位。

    至于给百姓一个交代,这个你更不用担心,打完所有的仗,大明的经济肯定会迎来一波繁荣,战后重建,那么多地方要恢复生产那都是天量的财富。

    到时候再搞个大基建,把全世界连同一体,那又是天量的资金,未来几十年大明的经济都会快速上升,不,是飞速上升,谁都不用背锅。

    但是前提是,你们要支持朕,把这一战痛痛快快的打完。

    打赢了,大家都是有功之臣,打输了,朕下罪己诏,你们的结局自己应该比朕清楚。”

    朱姬润拱拱手:“陛下要只求一胜,那臣也就豁出去了,为陛下拼一把,不过臣计算过,即使最好的估计,大明也顶多撑住八年,如果八年没有赢,那”

    朱慈烺摆摆手:“不用八年,只要拿下奥斯曼帝国,不,只要拿下苏伊士运河,最多六年,环球就能混一!”

    朱姬润站起来:“那臣就去了,臣有一事要告知陛下,若是五年未取胜,那么陛下的皇明商号就要失去一部分产业了。

    要是第八年还没有赢,皇明商号的产业能否剩下三分之一臣都不敢保证。

    持续的兵力民力抽调也会让各地的民族主义和独立倾向加剧,到时候,关外地区将会没有一寸净土。

    即使关内地区失去了关外的粮食供应和矿物等资源供应之后所有百姓的生活质量都会降低至少一半。

    军事上的事情臣不懂,但是经济上,第八年开始大明的经济随时都会崩溃,准确的说,是随时都会处于崩溃的路上。”

    朱慈烺敲着桌子:“很好,只要过了苏伊士运河,那么整个欧罗巴洲,将没有一个地方不可登陆!朕有信心在六年内结束战争!”

    朱姬润躬身:“那臣就去制定计划了。”

    朱姬润告退之后,朱慈烺在暖阁内来回踱步,走了半个多小时之后对这桂喜说道:“去吧周遇吉喊来!”

    周遇吉到了之后朱慈烺直接开口问道:“军部评估如果大明对奥斯曼帝国战事开启之后欧罗巴参战的概率有多大?

    大明对欧罗巴动手的最佳时机是什么时候?”

    周遇吉脸上透着自信的微笑:“回陛下,大明如果仅仅拿下苏伊士运河,欧罗巴对大明开战的概率只有十分之一不到,如果大明拿下君士坦丁堡以东所有地方,那么欧罗巴对大明开战的可能性提高到三分之一。

    如果大明南下整个奥斯曼帝国的领土,前锋进入多瑙河畔甚至布拉格地区,那么欧罗巴对大明宣战的概率为一半以上。

    至于大明对欧罗巴动手的最佳时机,臣以为是大明打赢奥斯曼帝国的三个月之后,到时候大明调整好部署,抽调好兵力,可以一举推进到欧罗巴纵深。”

    朱慈烺感觉自己心里面有一只野兽要随时出笼一样,就像一个赌徒坐在牌桌上,身边的有个人在不停劝他全压上,一局赢光对手的所有!

    这不是魔鬼的低语,这一刻朱慈烺感觉这一刻自己就是魔鬼,心中的理智正在被欲望一点点的吞噬。

    深吸一口气,朱慈烺闭上眼睛:“刚才,朱姬润跟朕说,大明如果开战,最好在八年内结束战争,如果八年没有打赢,那么大明就会先崩溃。

    所以朱姬润是一个明白人,他已经看到了,朕一旦对奥斯曼帝国动手,那么大明的军队绝对不会轻易罢手。

    而整个局势的发展也由不得大明一切按照自己的预想发展,所以明年开战之后,大明随时要做好最后一战的准备。”

    周遇吉沉默了一会才开口:“陛下,帝国级的二号三号舰明年年底就能下水参战,从帝国级半年多的训练效果来看,大明最好在明年年初的时候开工帝国级的第四、第五、第六、第七号舰。

    大明帝国级战列舰的战力,一艘足以镇压一国,也许形势并没有陛下想象的那么困难。

    臣觉得大明只要迅速拿下奥斯曼帝国,很肯能欧罗巴不少国家都会被吓破胆,到时候大明只要打败法兰西等少数几个冒头的,欧罗巴就会立刻纷纷投降。”

    朱慈烺摆摆手:“战争岂能有这种投机的想法?未料胜先料败,战略上不可以投机”

    周遇吉躬身:“是,臣知道了,陛下,臣只是觉得大明没有输的理由,参谋部甚至有人觉得大明也许五十万军队就能横推欧罗巴了。

    当然到底大明的战力怎样,欧罗巴人和奥斯曼人的战斗力怎么样,这些都需要靠这一战去检验,所以臣觉得,还是看一看明年的战果在考虑对欧罗巴的行动方案吧。”

    

第一千五百一十九章决定开战

    打打看这个事情让朱慈烺想起了当年的北宋,当年宋徽宗不就是这么干的么?

    连金灭辽,一开始金国对于大宋这个大国还是很尊重的,只是后来,二十万军队北上被辽国几万败兵收拾的丢盔弃甲。

    最终被金国看到宋人的软弱可欺,为后来的靖康之耻埋下伏笔。

    所以即使国家之间,不真正的碰一碰,高估敌人和低估敌人那都是常有的事情。

    在朱慈烺生活的后世,把欧罗巴人当做同等级别的对手,那都是大家的普遍认知。

    所以即使大明比欧罗巴的武器先进了一代,对于朱慈烺来说,做好对方能靠小米加步枪打赢大明的机枪大炮的准备,也是理所当然的。

    大家都说不可能,欧罗巴是资本主义,个个自私自利,一旦战事不顺,这帮人肯定是谁拳头大就投降谁。

    但是万一呢?万一对方发挥出超乎寻常的勇气呢?万一对方宁死不屈呢?

    欧罗巴可不仅有面条军,不是个个都是没有人能在我们投降之前占领我们的首都的那个军队。

    他们可是出过能横扫欧罗巴的拿破仑,能在一战二战中横扫欧罗巴的德意志,还有澟冬将至地狱级副本等着刷呢。

    打仗可不是按照百分比来计算胜败,胜了就是胜了败了就是败了,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可能性会败,最后失败之后,那你也就败了百分之百。

    在朱慈烺的观念里,如果能够做好万全准备,打一场必胜的战争,以自己绝对的实力碾压敌人,那才是大明该打的战争。

    可是在军部眼里,自己比对方强一个数量级,打对方还不是大人打小孩一样,这种仗没有挑战性。

    可是劳师远征,打必胜的仗大明又不是没有打过。

    当年蓝玉远征漠北,当年大明对南越动兵,哪一次不是大人打小孩?那些敌人不是照样不堪一击,被大明打的一直往北迁移,南越更是只能躲在雨林里面。

    可是最后结果如何?打下来守不住,各种骚扰持续不断,逼得大明不得不放弃。

    欧罗巴地区也是劳师远征,大明就算派出再多军队,那也不会比欧罗巴的总人口多,欧罗巴地域完全相当于大明。

    当年脚盆鸡可是两百三十万人占领了才三分之一的领土,但是占领的是怎么样呢?还不是各地游击队袭击不断,农村地区根本毫无控制力。

    这样换算之下,大明占领欧罗巴,那是八百万军队都不够,怎么就觉得是必胜了?

    确实大明击溃其正面抵抗很容易,正面作战这些欧罗巴人对大明是一点胜算都没有。

    但是当敌人知道正面打不赢的时候,人家改变战术了你怎么搞?

    这些年来朱慈烺一直担心的就是这个,大明也拖不起,就像朱姬润说的那样,大明最多打八年,要不然自己就崩溃了。

    朱慈烺反复踱步,心里在做着最后的挣扎。

    周遇吉看着拿不定主意的皇上,忍不住说了一句:“陛下,早晚都要打,为什么不在优势最大的时候去动手?

    只要打完奥斯曼帝国,大明无论再怎么隐藏自己的目标,欧罗巴人也都不会相信了。”

    朱慈烺站定在那里,是啊,到了那一步,大明已经取得了局对的优势,欧罗巴剩下的地盘已经不多了。

    你都跑到人家家门口了,人家已经退无可退了,谁还会相信你?

    就像农家院子外有一只狼,羊圈里的羊不会担心,因为还有院墙隔着,院子里还有狗看门。

    可是这头狼冲进了院子,咬死了看门口,趴在羊圈上说,我对羊没有兴趣,我只是看狗不顺眼才咬死他的。

    这个时候这群羊再傻也不会相信狼的话了。

    所以当初制定计划的时候就是打完奥斯曼帝国之后,紧接着就是最后的战役。

    只不过这一次因为对奥斯曼帝国战争提前了两年半,各种准备都不充分,如果对欧罗巴最后一战也提前,那岂不是也不充分。

    朱慈烺希望能够停下动作,修整准备两年等准备万全之后再开启最后战役。

    但是军部确一直觉得要提前都提前,这样才能以最小的代价打赢。

    最近这种辩论在军部中非常激烈,每天都有这样的辩论赛在举行,这些人真的只是争论么?其实有多少是做给朱慈烺看的?希望借这个机会影响朱慈烺,让朱慈烺相信他们的判断。

    朱慈烺坐回到御坐上:“崇祯八年,太上皇觉得国家多事之秋,皇太子当早日成熟成长为君父分忧。

    所以朕八岁的时候就开始束发加冠,居东宫独住。

    陛下从内库赐三千两东宫日用之银,母后从后宫日用中省出五千两给东宫贴补。

    朕就靠着这八千两银子,还有后来皇上赐下的八间皇店经营产业。

    一晃至今已经十六年了。

    十六年里,朕筹军饷、定瘟疫、扫建奴、平流寇、救大旱。

    朕的愿望很简单,要让大明百姓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让大明复兴创造三代未有之盛世。

    后来因为大旱,朕不得已动刀兵,为的还是让大明百姓吃饱饭,朕不得已战莫卧儿。

    当时的莫卧儿人口比大明多,经济比大明好,军队比大明多,大明劳师远征万里之外,百姓国内节衣缩食,全力支持,没有怨言,为的是什么?

    为的就是朕这一战是为了大明百姓而打,为的是让他们有饭吃而打!

    万民一心,山海可覆,咱们打赢了!

    之后为了获得更多的良田种植粮食,大明的军队占领一切能找到粮食的地方,这大大的疆域都因饥荒而来,都是为了大明百姓不再担心吃饭问题而打。

    到了今天,大明百姓吃饱穿暖了,人们生活富裕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了,有人说大明怎么还要打仗?不打了好好过日子不好么?

    那欧罗巴远在地球的另一面,大明干嘛非要占领那里?干嘛非要一统了世界才行?打这一战于百姓何益?陛下这不是穷兵黩武么?

    今天朕就是要告诉你们,为什么要打这一战!

    为的就是咱们这一代人把该打的仗都打完了,让后世子孙都不用在打仗了!”

第一千五百二十章不是你死,就是你死

    周遇吉心情也很激动,陛下这话的意思,那就是彻底坚定下信念要开战了!

    朱慈烺说完之后看着周遇吉:“朕现在任命你为对奥斯曼帝国战役总参谋长,杨嗣昌为中亚方面军军长,黄得功为波斯湾方面军军长,李信为红海方面军军长,吴大海为海军舰队总指挥。

    开战以后随时关注欧罗巴各国动态,做好全面作战的准备。”

    周遇吉躬身:“臣接旨,必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请陛下授权大明开启二级战备状态。”

    朱慈烺坚定的看着远方:“朕现在宣布,大明将于复兴十年十一月一日进入二级战备状态,开战之后即刻转入一级战备。”

    有了这个战备令之后,大明的所有事情都要为战争让路,套在军队头上的层层枷锁这一刻彻底的挣脱。

    周遇吉站起来:“为了大明,为了陛下!”

    周遇吉走了,朱慈烺愣愣的站在那里,打仗最忌讳的就是瞻前顾后的畏首畏尾,要打就全力以赴,不留任何余地,要么赢,要么输,不要想着中间选择。

    打仗就是赢者通吃,想要自己不吃亏,那就要让敌人彻底的失败,那么大明前期的一切付出都能从敌人头上找补回来。

    相反,要是瞻前顾后,畏首畏尾的不敢打,打着打着想和谈,那么最后的结果一定是比你预想的损失都要大,甚至比你全力打一仗的耗费都要大。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建奴晚期打的甲午,还有八国联军的时候,那几亿几亿的赔钱,当时建奴要是拿这些钱武装自己,真正的破釜沉舟的打一仗,这些钱也许就不用赔。

    甚至打赢之后还会变成敌人赔这个钱,你前期投入的军费等于敌人给你买单。

    可是这帮人就是打之前怕着怕那,没钱没枪,没这没那的,打完之后打输了,要赔钱了啥都有了。

    这不是贱人矫情么,活该被人虐!

    朱慈烺自然不会犯下这样的错误,要打就全力的大,战前先来个二级动员,一旦开战就是一级动员,大明不搞热身,不搞打打看,既然动手了那就全力以赴,不是你死,就是你死!

    按照大明修订的战争法,当大明进入二级战备动员之后,所有的军人禁止休假,所有的服役到期的军人自动延期,所有军队缺额的自动征召老兵规建补足缺额。

    而军队也都武器实弹配发,士卒做好随时开拔开战的准备,部队驻地自动收缩,军队进入警戒临战状态。

    二级战备之后,所有军工企业都转为二十四小时连轴生产,所有后勤保障企业都开足马力储备战争物资。

    所有十年内服役过的老兵都会发放调查问卷,询问他们是否愿意随时规建作为补充兵力补充前线部队作战中的损失。

    当然这个不是强制要求的,如果退伍士兵所在的岗位有不可替代性,或者家里有特殊困难,例如家里兄弟出现意外成为独子等等情况。

    不过十年内的老兵只要愿意规建的,都会按照退伍的时间,就近原则一批批轮训随时作为补充兵力。

    这个就近指的是退伍的时间越接近开战越先被征召,因为这些人的素质下降的最少。

    虽然二级战备只是军队自己的事情,不过无论是军工生产还是问卷退伍老兵这些都不是小事。

    大明现在军队三百万,其中陆军服役时间是三年,海军和空军的服役时间是五年。

    往前数上十年,大明就有了一千万的后备兵员可以随时投入战场。

    更何况朱慈烺还要求开战之后立刻转为一级战备,大明的一级战备就等于是总动员令了,所有预备役都要进入战训状态,随时准备编入作战序列,所有工厂都要以优先满足军事生产为第一要务。

    包括那些私人工厂,也要立刻进行军工化改造,每个工厂要有不少于一半的生产线和人工用于军工生产。

    这个事情大明还没有尝试过,按照估计,这个转化的过程可能需要一年甚至更久一点,所以朱慈烺要提前下手。

    在大明对奥斯曼帝国动手的时候就启动一级战备装备,那么如果真的开打最后一战,那大明应该能在开战一年内完成全部战备动员。

    到时候正是大明现有军队进攻能力到达极限的时候,也是欧罗巴抵抗的最后一鼓起的时候,大家都是旧力耗尽,进入消耗战阶段。

    如果大明在这个时候完全战备动员,那就意味着大明的旧力刚过新力又生,一波新的攻势又开始了,欧罗巴肯定撑不住。

    这就是大明的最基本战略,不管后面的战争怎么打,大战略上没有问题,就不会出现大问题,一场两场战术的失败并不能改变局势。

    周遇吉兴冲冲的回到军队,大家都期待的看着他,看到周遇吉的脸色大家知道一定是大家期待的答案。

    周遇吉高声说道:“陛下圣旨,从复兴十二年十一月一日起,大明进入二级战备状态,一旦大明跟奥斯曼帝国开战大明立刻进入一级战备,随时做好最后一战的准备!”

    对于军人来说这是最后的狂欢,能赶上这个时代,以后后代是公子王孙还是平民百姓就看这最后一战的战功了。

    无论是最普通的一个小兵,还是高高在上的总参谋长,大家都在等着这一天。

    周遇吉的手都有些颤抖,终于等到了!他没有错过!

    原本按照正常的轮换,他是正好错过了这最后一战,没有想到奥斯曼竟然跟沙俄来了一场大战,这不仅仅是给大明创造了一个天赐良机,也是给他的从军生涯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周遇吉甚至都决定了,等抓获奥斯曼帝国皇帝的时候,要给对方一个最后的体面,看在对方发动这一战的份上,让他有一点皇帝的尊严。

    对于总参的这些人来说,也是如此,这一天他们计算了多久,等了多久,虽然高层参谋不像底层士卒那样三年一届,但总参的职位也不是你能干一辈子的。

    为了保持军队的年轻活力,朱慈烺可是规定总参的人任职不得超过十年,要么调到地方,要么就是到军队其他部门去。防止有人在总参中立山头。

第一千五百二十一章去还是不去

    王老三蹲在门口抽着旱烟,婆娘抱着怀里吃奶的娃在哄着睡觉。

    看到自己的男人更个闷葫芦一样一声不吭,婆娘缕缕头发:“你想去就去嘛,磨磨唧唧的跟个婆姨似的!

    俺就是能拴住你的人,也栓不住你的心,要是不让你去,你一辈子都不痛快,跟俺也过不好,搞不好喝醉了还打俺出气唻!

    家里你不用担心,你娘虽然腿脚不好了,但还能帮俺看看娃,家里的地也买了几个阿三在种着,老二家的嫂子和你侄子我也帮你看着。

    有咱们一口吃的,俺不会让她们娘三饿着,放心去嘛!”

    王老三皱着眉头又硺了两口烟,才回头说道:“额又不是在想去不去的事情,额想的是县里让不让俺去的事情!这要是去不了,那就……额这心里难受着哩,你不要搭理俺,烦着呢!”

    婆娘仰头望着:“咋不让你去?你不是老兵?你不是还有军功章么?天天吹自己是一炮准,咋地?部队上还嫌弃你?”

    王老三烦躁的说道:“你婆姨都不懂,不要掺和男人的事情!那征召令上写了以下情况之一的不用应征。

    第一就是现在的工作具有不可替代性,咱就是种地的,这条不算。

    第二个就是,家里因为特殊原因导致自己成为独子的,可以不用应征,老二在矿上就这么没了,当年老大因为饥荒被卖了现在也不知道卖去了哪里。

    我这不就成家里独子了,上面知道咱家的情况,都劝俺不要报名哩!”

    婆娘更不能理解了:“老二虽然走了,但不是留着根哩,咋就是独子了,你这不是也有三小子,家里人丁兴旺着哩,凭啥不让你去?”

    王老三咳咳烟袋:“说是家里怕没人照顾,家里要是没有个男丁,你们咋在人前立足哩!”

    其实当时县里的时候他也是这么跟县里说的,可是县里的长官还跟他说了,他们家老的老,小的小,要是他在上战场上,人还在还好,要是万一出现意外。

    那婆娘能靠得住?婆娘跟人家跑了,家里老的小的谁来照顾?

    这句话王老三可是听进了心里,这人心隔肚皮唻!家里婆娘的性格王老三是知道的,但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这人可不能谁便考验,一考验就坏菜。

    婆娘哄着怀里的娃娃睡着:“这怎么突然又打仗了,不是说现在大明已经强大到日不落的地步了?咋还要打仗?还有谁敢跟大明打仗?”

    王老三翻了翻白眼:“不该打听的别瞎打听,小心锦衣卫给你抓走了!”

    婆娘撇撇嘴没有接话,其实王老三也不知道跟谁打,只是知道上面突然来人问他,要是让他回去打仗他去不去。

    王老三肯定是愿意去的,军队里多好,兄弟们在一起的快乐时光现在天天都在回忆。

    而且军队里好吃好喝,还不用听娘们唠唠叨叨的,大炮打着不比锄头带劲的多了。

    婆娘把孩子轻轻放在床上,压低了生意:“不去就不去就是了,咱们家现在有吃有喝有地种,又不缺那些军功,你还能给孩子挣个爵位不成?

    踏踏实实过日子不比啥都强?”

    王老三念叨着:“可那帮鳖孙要是都回去了,就我没回去,岂不是说我是怂包?咱王老三可丢不起那个人!”

    婆娘稀罕的看着家里的男人:“平时也没见你多有骨气,这个时候确逞起英雄来了?”

    王老三站起来拍拍灰,不屑的看看婆姨:“额是懒得跟你计较,就你这样的,都不够俺一拳打的。

    你以为我要是想还手你还能挠的到我!”

    婆娘呵呵一笑:“行,行,行,就你能行了吧!看着会孩子,我去做饭去了!”

    王老三正好答应,门外一个汉子伸头进了篱笆:“吆,王哥,嫂子也在呢!”

    王老三也站起来:“杜宾,你怎么来了?咋还拎着酒?”

    杜宾扬了扬酒坛子:“我这不是想王哥了,带着酒来看看你!”

    王老三笑着拍拍杜宾的肩膀:“不错,还是那么壮实!走!咱们喝酒,翠花,你去炒菜!”

    两人面对而坐,王老三感叹了一句:“这一晃两年没有见了,你摸到哥哥这可不容易,咋的?有事找哥哥?”

    杜宾笑着:“没啥事,就是代兄弟们来看看哥哥。

    我不是住在华阴县城,平时见到兄弟们的机会多一点。

    最近大家都因为问卷的事情来县城了,离得近的就去我那转转,大家都很关系王哥的情况,让我有空务必来看看你。”

    王老三倒酒的手顿了一下,勉强的笑笑:“咋的?觉得我这瞄手上不得战场了,怕我想不开?”

    杜宾哈哈一笑:“哪有,大家还指望着王哥能够继续带着我们一发一个准呢,那日子才叫一个爽。

    只是咱们都是有家室的人了,可不能任性,不为了自己,为了老母亲还有下面的孩子,你可不能冲动。”

    王老三无奈的看看屋子里:“家里的老四还在吃奶呢!嗨!我也是有心杀贼,确被一大家子所累,去不了了!”

    杜宾端起碗:“其实王哥也不用遗憾,我们退伍都五年多了,估计上面也就是一个统计,五年队伍的士兵也有四五百万了吧?

    大明打什么样的敌人能用准备四五百万的士卒补充消耗?

    咱们的陛下喜欢准备充足,咱们能上战场的机会很小。所不定大家都是白高兴一场呢!”

    王老三跟杜宾碰了一个:“我觉得这事不简单,要是一般的战争,五年来为啥都没有发过这样的问卷?

    就连大明打准噶尔的时候都没有问卷,这一战不正常!”

    杜宾也跟着点头:“也许再打这一仗,后面就真的没有仗打了呢!

    老哥,要是朝廷让咱们迁居关外,您去不去?”

    王老三疑惑:“为啥要迁居关外?”

    杜宾提醒了一句:“王哥你忘了?每一次大战之后,这新占领的土地就要有人去当官管理,到时候要是报名,以王哥的资历搞不好还能当个县令呢!”

    王老三愣愣的端着碗,然后摇头笑笑:“你倒是想的挺远。”

第一千五百二十二章通讯的重要性

    整个大明关内地区对于这个突然到来的二级动员令都有些迷糊,当然普通百姓也不知道什么二级动员令什么的。

    大家只知道自己身边当过兵的人都被问要是大明征召他们会不会回去。

    像王老三这样的毕竟是少数,而那些不可替代的岗位更是少数中的少数,所以退役的一千多万士卒,大部分都选择接受了征召。

    军部第一批选了二十万后备军进行恢复性训练,对手不过是奥斯曼帝国而已,军队的伤亡绝对不会超过十万人,甚至五万人都不会。

    之所以要征召二十万,那是为了后期的占领需要,要是整个奥斯曼帝国都投降了,大明需要再调动二十万以上的兵力去维持占领区的安定。

    二十万军队在就地招募一部分靖安军,跟莫卧儿一样,这边很快就会安定下来。

    军部都已经把这二十万兵力的驻扎地点都定的差不多了,要确保主要交通线的畅通,大明的军队主要就是驻守交通线,而招募的靖安军就用来搞定各地的叛乱。

    大明动员令一下,关内地区有明显的感觉,不过关外地区确没啥感觉,第一关外地区被征召回军队的只是少数,第二就是关外地区太大,消息也没有关内地区传递的那么快。

    大明关内已经铺设了通往所有省会城市的电报线路,有些发达的地区甚至通到了府县。

    朱慈烺的一道圣旨下来,特别是这种军令传递,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就已经传递到所有电报能到达的角落。

    不到半天的时间,就能传遍关内的每个角落,那自然就是反应迅速。

    而关外地区,除了几条电报干线之外,其余的地方传讯还主要依靠信鸽呢。

    往南的干线是从广西入红河,经过南越,占城,大城,然后分为两股,一股往南一直到龙牙港,以便随时接手马六甲的消息。

    另一股穿过缅甸,沿着恒河而上,到印度河流域之后一直到大明和莎菲王朝在印度河以西的前线。

    大明打算从这里埋一条海底电缆穿过波斯湾进入也门阿曼地区,然后在穿过红海进入非洲,不过现在海底电缆技术还没有突破。

    所以现在只能先修建了阿拉伯半岛段和非洲大陆段。

    非洲大陆段的电报就是一个t字型,从东海岸一直修到几内亚湾,然后南线从中非一直修到南非。

    这条线路现在还只是在努力横向贯通阶段,纵向的还在勘察地形阶段。

    而电报的西线则是从河西走廊到嘉峪关,然后到吐鲁番,一个直通莎车城,另一个过轮台一直往西一直到达里海岸边,然后分为南北两支,北至伏尔加河边,南至莎菲王朝和大明边境。

    北线则是从河套城一直往北通往北海城和北疆城。东北线出山海关,一路沿着边境线走海参崴一直到奴儿干都司。

    本来朱慈烺有计划让这条线从白令海峡过去到达新大陆那边,不过那边极寒的天气并不适合修建电报线,所以计划只能不了了之。

    目前新大陆那边也在努力修从金山城到密西西比河河口城的电报线路,要不是法兰西的殖民地阻挡大明是可以直接贯通东西海岸的。

    因为电报线路这个东西,一旦传递的距离过长因为电压不足还有信号衰减,所以路上要有发电机不停的给电线加压送电。

    这就限制了关外地区电报线的建设。

    大明目前最有效的发电手段就是蒸汽机发电,蒸汽机又需要煤炭,还有当地有基本的机械维护条件和转运机械和煤炭的道路。

    而且关内地区的电报线路,不说全部盈利,至少大部分都能收回一部分成本,盈利的线路也不少。

    但是关外地区的线路,那基本上就是建一条亏一条,距离远,路过的大部分地方连人都没有,还能给鬼发电报不成!

    故而关内地区的电报线路铺设的很快,关外只能一点一点的推进。

    这个时候就显示出信息的重要性了,当初的大明要传递一份圣旨到地方,层层传达之后能在半个月传遍全国那就是神速了,能在一个月传到全国,那才是常态。

    所以那个时候皇上治理国家根本没法搞什么微操,只能制定大政方针,让下面的官员自由发挥。

    要不然一个小问题来回折腾都要个把月,根本就没法指导地方工作。

    例如你让某个地方今年要种棉花多少亩,那个地方官不乐意了,上书一份以粮为纲的言论,说陛下不应该让百姓种棉花。

    然后皇上在回一封信,种棉花是因为前线的士卒今年冬天没有冬衣了,这一批棉花是为了给他们备冬衣。

    然后官员就问了,那凭啥是我们种?是不是我们好欺负,你种了棉花税收怎么算?百姓饿肚子怎么办?

    一大通问题下去,皇上只能摊手了,因为种棉花的时机过去了,不仅棉花没有种上,前线士卒的冬衣也没有了。

    现在有了电报,一些问题就能快速妥善处置,这就意味着,以前皇上只能管到省级大员,由他们代天子牧民,现在朱慈烺已经能操控到州府一级。

    别小看这只是向下一级,这就代表着皇权对于关内地区的控制更加牢固了。

    朱慈烺能管到州府,那么省级就能管到县城,州府就能管到乡镇,县城就能管到村庄。

    这就是通讯便利带来的好处。

    以前朱慈烺也以为让皇权下县,只要在基层设置上管理机构就行了。

    但是当上皇帝之后才发现,其实不是这样,以前的王朝包括大明朝县以下就没有机构了么?

    并不是,甚至小到里正亭长,这不都是基层的机构,既然有为啥大家还都说皇权不下县呢?那就是因为信息不畅,上面光想伸手,就是够不着!

    而这种管理控制更加牢固有什么好处呢?那就是上传下达通畅之后,朱慈烺超控起来更加得心应手,整个大明也能发挥出更大的实力来。

    原本在信息不通畅的时候,大明十成的力量,朱慈烺只能调用两成,现在朱慈烺可以调用四成到五成,看着只提高了两成,实际上大明的拳头打出去,那力量可是提高了一倍。

第一千五百二十三章内阁的抱怨

    当大明开始二级战备动员之后,最不舒服的就是内阁了,陛下毫无征兆的宣布二级动员状态,让内阁一瞬间就回到了当初还是军部附庸的时候。

    朱慈烺还是太子的时候,手里是没有内阁的。

    皇上第一步是掌握财权,然后是军权,最后才是在皇明商号中抽调人手成立了太子二十四司。

    然后太上皇禅让,皇上登基,这二十四司直接摇身一变成为大明二十四部。

    而来便于管理,陛下在二十四部的基础上统合出了十相,其中九个是管理两到三个部的实权丞相,而首相确是手里没有一点实权的那一个。

    这就是内阁的基本架构。

    不管内阁怎么架构,其都逃脱不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大明的内阁实际上是依托于军人的成功政变才得以成立的。

    皇上对比起内阁,也更对军部亲近。

    所以大明的新法律的底层逻辑之中有几条就是凌驾于内阁之上的。

    例如这个国防动员体系,只要启动,内阁只能无条件的服从配个,你要是不愿意,那就滚蛋,换一个愿意的来。

    再有就是陛下有随时解散内阁的权利,只要陛下宣布解散内阁,那么不止是首相会被换掉,十相和二十四部部长也都会根据新首相的需求进行调换。

    内阁确没有解散军部的权利,大明也没有规定要是军部有什么问题该怎么调换。

    因为皇上不仅仅是名义上的最高军事统帅,实际上也是。

    别看总参谋长是军方最大,周遇吉经常活跃在皇上身边,实际上他不要说代替其他几个军部部门管理了,就是总参谋部内,他都没有军队调动权和人事任命权。

    他最多只能给陛下提供建议,只要陛下不正式任命他为统帅,他连一个连的士卒都调动不了。

    关内的兵力调动必须要有陛下亲自签批,尤其是禁卫军,每一个连的士卒都要有手令才能调动,而这个手令都是朱慈烺亲自签发的。

    听着好像很繁琐,实际上禁卫军各师军事调动计划都会提前上报,然后整理成表格上报,朱慈烺只是大致浏览一下,这些士卒大致的去向,只要不是突然进京或者包围皇宫这种情况朱慈烺都不会细看。

    所以皇上实际上先是一个军事统帅,然后才是大明皇帝,内阁只是皇上管理大明的工具,也不对,是皇上管理大明关内的工具而已。

    当战争动员令一下,内阁就找准了自己的定位,才发现自己就是个工具人罢了。

    当然朱慈烺是没有把他们当工具人,朱慈烺只是把内阁当成背锅侠而已。

    内阁既要按照朱慈烺的意思来处理国政,出了问题直接甩锅给内阁说他们办事不力,下台换人拉一波百姓的仇恨。

    这个就是当初朱慈烺这样设计内阁的初心。

    内阁心凉了,对陛下对大明很失望,甚至有人组织大家辞职相威胁,结果第二天递上辞职信的只有几个人。

    看到几个人的位置很快被人取代,剩下的人也都敲响了警钟。

    大明是不缺人的,尤其是不缺想当官的人。

    现在的大明也不是当初扩张太快人手不够的时候,经过这些年的稳定发展,大明人才培育体系已经初步完善。

    而当初最初跟着朱慈烺的那批人,现在都是三十五岁以上的不少,三十五岁以下的更多,足以成为中坚力量。

    而且大家都不是傻子,只有脑子不好的这个时候才辞职呢!

    这种最后作战的时候,大家一心为了大明最后一战,只要这一战打赢了,大家就算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不是。

    这个时候辞职,那不是啥都没有,还落一个不顾大明利益的名声。

    聪明的人都想的非常明白,战备动员虽然对大明的政局危害很大,但是这个事情又不是经常发生。

    而且只要这一仗打的好,那么以后这种战备动员令都不会再有了,因为大明已经没有敌人需要打仗了。

    不打仗哪需要战备动员?

    为了军部最后的这一次绝唱,你非要跟人家争一个高低这不是脑残是什么?

    明眼人都能看明白,这一战之后,军人的时代就落幕了,以后的和平环境,不用大家说,陛下也会一步步的抑制军队,直到军队的数量符合大明的需要为止。

    如果地球上没有别的国家,那么大明需要多少军队?

    感觉常备兵力一两百万就够了,一般的叛乱正规军一个师都能灭个几十万没有问题,更何况大明还有缇骑司可用呢。

    到时候军队的总人数可能都没有内阁的人数多,那还拿什么跟内阁争权利?

    内阁中还有一派是赞成陛下一统地球的,例如首相吴启晨就是,这样的人还不少,一统的好处那实在是太多了,单单以后再也不用打仗这一条就有足够的吸引力。

    所以这种情况下,还没有开始抵制呢,内阁自己就分裂成一盘散沙了,自然没有溅起水花。

    跟着朱慈烺的老人都知道,陛下一旦开战之后很容易就上头,眼里只有打赢,谁阻挡他打仗谁就是他的仇人,谁敢拖他的后退他就敢斩断谁的手!

    而且打仗的时候,皇上总是有很多办法,没钱不怕,没粮不怕,没有武器也不怕,陛下总能很快找到解决办法。

    陛下在军事上的天分确实比起其治理国家的天份要高的多。

    大明之外,还没有人能探知到大明的二级动员状态,而这种问卷调查,也没有人联系到打仗上面。

    大明是一个奇怪的过度,各种数据统计非常的频繁,各种调查问卷都是常有的事情,平均每个人每月至少都要碰上一次。

    外国的那些间谍很难从这种数目繁多的调查问卷中判断出大明的具体打算。

    而报纸上,自然不会有人去报导大明的战备,这可是泄露国家机密,会被锦衣卫请去昭狱的。

    大明十一月一日开始准备,按照军部的预估开战时间可能是在二月到三月,甚至四月份,也就说大明最少还有三个月的准备时间,正好老兵完成适应性训练,新兵也都完成初步的新兵训练,到达各个连队。

第一千五百二十四章大明的将星

    动员令一下,所有的人员任命确定,朱慈烺反而闲了下来。

    杨嗣昌作为中亚战区的总指挥,这是完成朱慈烺当初给对方的承诺,虽然只是四个战区总指挥之一,但对于杨嗣昌的资历来说,有这个就已经很给他面子了。

    毕竟这家伙可是在政变的时候站队不明的一个人,不算朱慈烺手里的核心。

    黄得功作为当初勇卫营的老人,朱慈烺还是太子的时候就招募到麾下的老将,成为战区总指挥自然也没有什么问题。

    包括吴大海,这个海军总参,这次亲自前往指挥对奥斯曼帝国的海战也是为了确保万无一失。

    最让人意外的就是李信了,李信的履历非常耀眼,当初在莫卧儿之战之后,他就已经做到战区总兵官的职位。

    可是后来因为勾结锦衣卫给锦衣卫行方便,被贬,然后从镇压英格兰资产阶级造反战争中再次立功算是将功抵过。

    这些年来一直活跃在大明藩国和葡萄牙作战的战场上,虽然这一战的主要战场发生在海上,不过李信指挥的堡垒攻坚战也是可圈可点,有着几个神来之笔。

    而这种欧式堡垒正是大明要应对的奥斯曼帝国苏伊士运河要塞的主要堡垒形式。

    在别人看来李信指挥红海战区,是意料之外,但是在朱慈烺看来确实情理之中。

    而且大明不止要用老一代的将领,为了帝国的武力能够持续,那么必须要有新生代的武将崛起。

    其实朱慈烺也有考虑过另一种模式,就像他家太祖那样把功臣杀光,然后在像大送一样重文抑武,这样才能保证长治久安。

    反正世界都一统了,没有武将也没有啥影响。

    可是理智分析之后,朱慈烺还是否定了这个诱人的想法,大明就算一统了世界也不意味着没有敌人了。

    近一点的敌人例如各国的残余,就像秦末那样,一统之后必然各种骚乱不断,一大帮残余肯定不会死心。

    远一点的那就是关内关外之争了,关内地区以后为了吸引人才,形成压制天下的绝对实力,自然要处处高关外一等。

    这种对立的状态一定会导致关内关外之争,关内有强大的禁卫军,天下军队都出自关内的公民之中。

    然后再由名将指挥,就算天下皆反朱慈烺都不怕。

    可是要是没有名将,那么大明只有采用大送的办法,诏安,不停的诏安,遇到流寇造反的诏安,遇到饥荒难民还是诏安。

    从结果来看,这不过是慢性自杀而已,军队越来越臃肿,甚至大送朝廷上下都知道,有些军队的存在就不是为了打仗的。

    那不过是为了防止他们造反,所以收编了。

    既然本来就不是为了打仗招的兵,兵员素质差,训练不足,战斗力不足就不是不可以接受的事情了。

    很多后世人分析大送,都觉得,百十万禁军,全国上下都知道军队在糊弄事,甚至数次提出改革,最后都不了了之。

    为啥?因为他们建军的思想就是错的。

    大送最大的梦想就是收复燕云十六洲而已,所以他的军队怎么会有强大的进取心?

    如果朱慈烺跟着大送学,就算侥幸大明平安度过了初期的各国复辟时期,那么后期肯定导致军队素质下降,然后军队称为政府的负担。

    就算退一万步,后世没有仗打,军队裁员了,可是一支弱军怎么进军宇宙呢?

    如果宇宙中地球不是唯一的文明,当地球进入宇宙,是一支长期征战中走出的军队更强,还是一支数百上千年没有打过仗的军队更强?

    可以设想一下,是大送的军队进入宇宙更强一点,还是大秦的军队进入宇宙更强?

    结果是显而易见的。

    所以朱慈烺最终决定了将领不可断代,军队必须常新,如果没有敌人,那就以自己为敌人,每一次自我革新的目标都是要打败现在的自己。

    而且如果军队中人才辈出,那么这些老将还会觉得自己很行?敢搞判变这一套?

    就算他们搞叛变,大明也有足够的将领来镇压,总比人才断代之后,一帮老将生出不该有的心思要好吧。

    大明如果人人如龙,那还会有人觉得自己是天命所归么?

    大明新生代中除了军校培养出的老三杰之外,朱慈烺最看好的就是李定国和李信两人了。

    而新四杰现在还只是中低层军官,下一个时代才属于他们。

    老四杰就是当初讲武堂的时候就展露头角的那几个,一个是郑森,一个是曹家的,还有一个就是秦良玉的孩子。

    这三个人现在都已经是师长,只欠缺一个机会就能升任总兵官。

    郑森的机会在海上,不过现在他还要跟着吴大海学学大规模海上决战的技术,将来地中海地区的海战可以让他先练练手。

    历史上的郑森情况朱慈烺现在不管,现在经过朱慈烺的教导之后郑森的命运已经改变,也越来越纯粹的像一个海军将领。

    虽然他的极限可能只是一个海军总参,但对于朱慈烺来说依旧是一个非常好用的人才。

    曹家的小家伙机会在沙俄那边,这个还要看曹文诏愿不愿意给自己家的小子这个机会。

    曹文诏这一次什么都没有捞到,整个曹家这次都没有捞到像样的仗打,这是朱慈烺对曹家的敲打,曹家一门两公爵对于大明来说可不是好事,前面也就英国公一家有这个待遇了。

    最后的就是秦良玉家,他们的机会在新大陆,朱慈烺打算利用其家里传统的山地战雨林战的经验,用他拿下新大陆中部和南部的土地。

    这几个战场,将来都会被任命为总兵官,也算是差一步就进入大明军部的最高层。

    至于新生代的四杰,朱慈烺打算都用在对欧罗巴洲的战场上,从师长开始,看这帮人谁能脱颖而出了。

    说完这帮人之后,还剩一个李定国,李定国是朱慈烺打算用在新大陆北线的,主要用来对付法兰西人在新大陆北方的那一个狭长的殖民地。

    他和李信当初都参与了新大陆东海岸地区的争夺战,跟法兰西人也是老对手了,知根知底,用着更有把握。

第一千五百二十五章好奇的崇祯

    进入十二月之前,崇祯终于从东北回来了,哪怕崇祯还正当壮年,对于东北地区的冷也是无法承受。

    回到京城崇祯忍不住感慨:“当初多少人说塞外之地苦寒,士卒不能出屋作战,冻伤减员严重。

    我当时就奇怪,冷能有多冷?京城又不是没有冷过,最冷的天气一样是滴水成冰,怎么没有见京城的人冬天不能出屋。

    那个时候就觉得那帮人太矫情了,吃不了苦,所谓的冻伤减员不过是这帮当兵的不愿意打仗的托词。

    现在我自己到东北走了一圈,才知道那里的寒冷是多恐怖,才知道那里的民生多艰。

    听说比东北更北方的地方也有大明的士卒在驻扎,当真是了不起,你可不能亏待了他们。

    我在东北这段时间,进入十一月就很少出屋了,想着既然一直窝在屋子里不如回京猫着。

    但是想起自己当初大言不惭的说要在那边过年,就硬着头皮坚持,结果刚要入腊月我就回来了。”

    朱慈烺没有笑话崇祯,而是跟着感叹:“确实,大明现在北疆地区,每年冬天在外巡逻的士卒都有冻伤,偶尔迷路失温冻死的也常有发生。

    朕已经尽力用大明最好的保暖手段,都不能避免,可见当地条件的艰苦。

    所以北疆地区冬天少有战事,冬天的时候甚至出营门的都是少数有任务的。

    父皇只管放心,北疆地区的战士待遇都没有问题,朕每年都会派出数个巡视组前去督查。”

    崇祯皱眉问道:“说起冬天不出营我想起一事,前些年大明跟沙俄打仗的时候,是不是沙俄经常趁着冬天偷偷越境偷袭,大明在那边没少吃亏?

    为何大明的士卒做不到的事情,他们确能做到?难道他们还有什么诀窍不成?”

    朱慈烺摇摇头:“并没有,只不过是他们在北疆生活的久了一些罢了,论起保暖的手段,他们还不如大明的准备充足,但是对方确更抗冻一些。”

    崇祯眯着眼睛:“看大明最新疆域图,他们还占据这中西伯利亚和西西伯利亚的大片地区啊。

    要是大明的军队冬天不能出战,那岂不是夏天打下来,冬天又丢掉,那这场战争还有个结束的时候?”

    朱慈烺惊讶于崇祯怎么突然对战争这么关心了?是不是听到什么消息了:“父皇怎么关心起战争的事情了?”

    崇祯感慨了一下:“在北疆没啥事干啊,天天窝在屋子里,那不就是看报纸然后天南地北的聊天呗。

    这帮锦衣卫和军部的人,张嘴闭嘴不就是打仗的事情么,又身处北疆,自然讨论北疆的战事更多一点。我听的多了,就有了兴趣,正好碰到你就问问。”

    朱慈烺想想也是这个道理:“这个完全不用担心,大明现在往西不是占据了伏尔加河么,那边已经离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很近了。

    大明只要占据了乌拉尔山和乌拉尔河之后,整个西伯利亚地区就会不攻自破。

    至于欧罗巴部分的沙俄,虽然战略纵深也很大,但失去了资源粮食和能源供应地之后,其也只能进北方的山林里当野人去了。”

    崇祯哦了一声:“果然,这跟他们讨论的一样,你果然是这个想法,但是下面的人担心,要是对方不决战只是骚扰呢?

    整个西伯利亚加上沙俄的北方几万里的防线,大明要驻扎多少军队防守?”

    朱慈烺没法说话了,这个清缴本来就是长期且麻烦的事情,而且没办法制定一个完善的方略。

    这也是朱慈烺要把沙俄放在最后解决的原因,面对西伯利亚地广人稀,夏天冻土化开沼泽遍地,冬天冰雪覆盖天气冷的无法进入。

    春秋天难得能进去打一两个月的时间,还不够走路的。

    如果对方坚持不投降,而一直跟大明打游击战,那么大明还真的没有啥好办法来应对。

    军部讨论之后的结果是,一个是迁移人口划定隔离带。

    就是把山林里的原住民都迁移出来,让那些打游击的没有了后勤补给,没有了支持。隔离带之中更是数百里乃至千里无人烟,只有大明军队驻扎。

    降低其数量,让其慢慢灭亡。

    第二个就是大量招募使用靖安军,用当地土著去对付当地土著,大明军队无法适应极寒天气,当地土著可以,让他们自己打自己,到时候自然能起到效果。

    第三个就是发动赏金猎人,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只要大明舍得掏钱,自然有亡命之徒愿意深入北疆消灭这些人。

    第四个就是诏安,大明已经打下来整个世界了,也不差北疆那点的寒冷土地,不如诏安成藩国,让他们自己管理自己。

    好处就是他们不会在轻易南下骚扰,而且那边也没有什么资源,无法自己养活自己。

    时间久了只能越来越依赖大明,自然就不敢反叛,现在没有办法对付他们,只能寄希望于以后,等将来科技发展了,大明内部稳定了,大明更加强大了,也许不用对付对方,对方就自己主动的加入大明的大家庭来。

    这些办法中最不像军部作风的就是诏安了,能把军部都逼得使用诏安这个办法,可见军部也知道这帮人的头疼。

    即使四个办法并举,军部都没有把握能够做好。

    整个计划还在制定完善之中,所以自然也没有办法跟崇祯聊的太细了。

    崇祯见朱慈烺没有说话,也是无奈摇头:“天下何其广大,当年我还觉得大明之外都是蛮荒之地。

    如今再看,真是百样土养百样人。

    不说北疆的那些事情,这南方雨林中的土著,还有非洲草原上的土著这些稀罕的事情听说你也没有解决?

    我还听说在新大陆那边南面的雨林里面,有更多的土著?那里的雨林更大?比起大明关内的土地都大?

    世界上真的有那么大的森林?

    雨林我还没有见过,说哪里的树都有几十米高,走在底下都看不到太阳?那样的地方那些土著是怎么生活的?

    土著能生活,大明的士卒行不行?听说那里毒虫遍布,猛兽横行,蟒蛇都能长到水缸粗?”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1868/ 第一时间欣赏统计大明最新章节! 作者:怕起重复所写的《统计大明》为转载作品,统计大明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统计大明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统计大明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统计大明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统计大明介绍:
一个强大的帝国必须能提供至少2000项关于国家的统计数据。
如果崇祯对于自己的国家了如指掌,那他的结局一定是另一个模样。统计大明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统计大明,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统计大明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