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统计大明TXT下载统计大明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统计大明全文阅读

作者:怕起重复     统计大明txt下载     统计大明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一千五百二十六章皇家火车站

    朱慈烺勉强笑笑:“目前那些欧罗巴人还没有到达那些雨林里,所以大明也不用管那些雨林里的人。

    如果以后需要,会发动靖安军前往清缴或者用赏金猎人去找吧。”

    崇祯了然:“也就是这一战实际上只是跟欧罗巴人打,至于各地的土著,那是以后慢慢在收拾。

    不错,找准主要敌人,不一刀切,这样更容易成功。

    只是这样一来,大明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军队的规模缩减的不多啊,到时候内阁那帮人可就要失望喽!”

    朱慈烺跟着眨眨眼:“也不一定,到时候就看各地的治安情况了,要是只有北疆的西伯利亚和雨林里有残余骚扰,实际上也用不上多少军队。

    只要把这些人隔离在大明的文明世界之外,就不怕他们翻出什么浪花。”

    崇祯抬头:“要是他们也发展出文明呢?自己在丛林里发展另一种文明,到时候大明怎么办?”

    朱慈烺不屑的笑笑:“他们没有机会形成文明,大明陆军虽然不方便进去,但是大明空军确方便的很。

    到时候守住几个点,空军全年不间断巡视,凡事看到村庄、人员距离、冒烟等地方都丢下炸弹燃烧弹之类的。

    就算不能消灭敌人,也能阻止其发展,让其永远只能处于原始状态。”

    崇祯没有再说话,既然朱慈烺已经有详细的计划,那么他的担心就多余了。

    崇祯看看京城站又在扩建站台忍不住感慨:“当初你留这么大的空地修建这火车站,我还觉得你是浪费地方,区区两条铁路,修建三四个站台也就够了。

    今天看来,这火车站已经有十个站台了吧?还在新建?大明现在通火车的地方已经这么多了么?”

    朱慈烺介绍:“也不是很多,目前大明修通的铁路主要是从海参崴到京城然后京城往浦口,然过长江从金陵到北海连通到龙牙港的大纵线。

    然后就是从连云港到轮台,从轮台到中亚眼神的大横线,支线铁路有从京城到河套,张家口北上到北海城。南面是从京城到邯郸,过黄河一直到汉口,然后长江南岸在从湖南一直通往红河城。

    从大城国往孟加拉湾区,从孟加拉湾区到印度河区。

    这些铁路都是连接京城的,每天开行的火车比较多,而京城站上下旅客列车编组等任务重需要更多的火车道。

    除了这些相连的车道之外,大明还修建有横贯非洲的大铁路,在新大陆从金山港到密西西比河河口城的铁路。

    大明还帮助奥斯曼帝国修建了从波斯湾的巴士拉港到伊斯坦布尔的铁路,目前已经在铺设伊拉克段。”

    崇祯听了有趣:“也就是说,大明这次打奥斯曼帝国,还能用上大明自己的铁路?这个真是有趣。”

    朱慈烺也觉得这步棋走的非常妙:“确实,不出意外,明年的作战,大明的火车将会一直通到幼发拉低河的上游,奥斯曼帝国人一定会非常惊喜。”

    崇祯登上回城的马车,这一次接站时间并不久,朱慈烺是打算借着人就走的,但是崇祯想在等等。

    因为这一次接站的规格实在是太低了,以前还好歹来个车站戒严,有禁卫军列队欢迎。

    现在紧紧是靠近崇祯的几个站台封停了,远处的站台都还在正常上下旅客。

    来接站的禁卫军和锦衣卫的数量都缩水了很多。

    这也是崇祯跟朱慈烺在车站聊天的原因,虽然没有明说,但这种凄凉的感觉让崇祯非常不舒服。

    马车缓缓启动,朱慈烺开口说道:“父皇回宫之前咱们先一起去看看皇室的新站吧,正好过年就要启用,父皇也帮忙看看合适不合适。”

    崇祯立刻来了兴致:“可是内阁说的那个专门给皇家火车停靠修建的那个车站?”

    朱慈烺点点头:“这不是皇室上下火车,礼仪繁琐,安全护卫责任重大,动辄要停运一两个站台甚至半个车站。

    本来这个皇室车站早就列入预算了,父皇回来就该用上,可是那朱姬润跟内阁扯皮了一段时间,所以才耽误了工期。”

    对于朱姬润这个人崇祯是没啥好映像的,听到他又跟内阁扯皮嘴角嗤笑:“他是不是又想让内阁出钱,内阁不同意?”

    朱慈烺点点头:“可不是,朱姬润说,是内阁嫌弃迎接皇室人员繁琐,又不是皇室嫌繁琐,这迎接皇室成员入京的大礼仪本来就是内阁的责任。

    既然内阁嫌弃这个钱就该内阁出。

    所以朱姬润非要把这笔钱算在铁路部头上,铁路部自然不干,双方扯皮了好久,最后还是内库出的钱才算平息。”

    崇祯担心的说道:“这要是朱姬润监工的,那工程的寒酸承担可想而知了,我现在都担心了。”

    朱慈烺摸摸鼻子:“那个到不至于,再说了,就是一个停车的地方何必搞得金碧辉煌,就算再好看,咱们也不住在车站不是。”

    两人聊着就到了车站。

    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高大的围墙,围墙有一丈高,墙上还有垛口站着锦衣卫来回巡视,墙下和门口的位置都有军队把手。

    看着就一副戒备森严的样子。

    如果单从外面看,还是挺像那么回事的。

    进入车站内部,让崇祯意外的是,这里面并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样的露天的两排木架子充当站台了事,而是钢筋水泥结构的封闭建筑,然后玻璃穹顶透着光线。

    这个车站跟普通车站不同,这里面没有售票处,没有检票口,甚至连候车区和火车之间都没有隔离。

    就是一个大房子,里面两条铁轨两个站台。

    因为皇室成员出行,不需要买票,出京之前和入京之前都会有锦衣卫联系,就算要买票也不用排队在售票处买。

    所以这售票处检票处就没有必要了。

    安检还是有的,不过一般情况下除非是皇帝或者太上皇等出行,诸王出行都不会有安检需求,故而安检也比较简单。

    皇室和诸王出行,自然不需要在候车室等着了,一般都是这边的车站提前预备好火车,然后来人上车等着就行。

    有钱的王室甚至可以申请单独车厢,里面有卧室有书房有办公室的,不比在候车室舒服。

第一千五百二十七章抠门专家

    要是像朱慈烺回京或者崇祯回京这种情况,大礼仪迎接,自然需要更大的场地,故而不要分区反而更方便组织人员。

    整个房子虽然不是雕梁画栋金碧辉煌,不过一看就是经过设计师精心设计的,美感和舒适感做的都非常好。

    崇祯满意的说道:“难得朱姬润舍得给搭个棚子,真是破费了。”

    朱慈烺笑着说道:“一开始朱姬润还真的不同意,不过他的方案被锦衣卫和军部否决了,才不得不采用这个室内车站的设计。”

    崇祯来了兴致:“哦?为了建个车站他又得罪了所有部门?这家伙还真是个好管家?

    不过建这站为啥还要锦衣卫和军部管?他们也有权否决?”

    朱慈烺点头:“可不是,锦衣卫和军部负责车站安全呢,外露的站台,那可是很容易被人狙击的,以后京城肯定要建高楼的,一丈的围墙也挡不住周围的窥视。

    为了皇室出行的安全军部和锦衣卫强烈要求要室内的站台,最后朱姬润才同意的。”

    对于这个崇祯还真的不懂,出了室内站台区,看了看四周,果然看到一个六层的高楼立在车站旁边:“那一栋楼是什么情况?”

    朱慈烺解释了一句:“那边是车站附属的宾馆,如果王室来京城的时间是晚上,不想在路上奔波,或者皇室出行比较早,又不想半夜从宫内出发,可以提前一天到这边宾馆暂住,方便第二天出发。

    这宾馆内顶层是父皇和我的专用房间,下面的则依次是诸王等人不同规格的客房。父皇要不要去看看?”

    崇祯嘴角一抽:“六楼?爬楼都要多久了?你为何要把房间设的这么高?”

    朱慈烺解释了一句:“目前楼内有一个滑轮人力拉升梯,将来等电梯研究出来这栋楼也会加装电梯。

    总之不用父皇爬楼就能登上六层,父皇完全不用担心。

    而且如果设计在一楼二楼,那岂不是有人睡在咱们父子的头上?那岂不是僭越了?”

    崇祯比划了一下:“朕的意思是,你为什么不修建一两层高的矮楼?干嘛修建这么一栋高楼?”

    朱慈烺呵呵笑着:“这还不是朱姬润考虑到这栋楼的利用率不高,所以尽量节省土地。

    就像父皇的房间一年也未必用上一两次,儿臣的房间更是用不到,至于诸王在京城都有宅院,来的再远也有人接着回家。

    故而这栋楼的入住率会长期低迷,不至于浪费大片土地。”

    崇祯冷笑一声:“这朱姬润真是把抠门发挥到了极致。

    我怎么用不到了,玉泉宫在京城西面,火车站在京城东面,每次来坐火车都是半夜出玉泉宫半上午才坐上火车。

    我早就想有个地方歇脚,可以早上出发出京了,不说其他这早起赶路也是个好兆头不是。

    所以这宾馆,我还就要住了,还会经常住,这个朱姬润想错了!”

    朱慈烺没有接话,这不是崇祯在跟朱姬润置气么,确实对于崇祯来说,从玉泉宫出发离火车站有点远。

    但是他又没啥急事,早出发晚出发又有什么关系?又不用卡点,崇祯的火车还不是随到随走。

    至于朱慈烺更是用不到,朱慈烺一年也出京不了几回,而且皇城离车站可就比玉泉宫离车站近的多了。

    早上朱慈烺甚至只需要不到两个小时就能到车站上车,自然不需要在这里的宾馆休息。

    所以楼上留朱慈烺的房间,那只不过是因为规格有这么高,并不是朱慈烺一定会用。

    就像大明各处的行宫一样,每一个都给朱慈烺设计了会议室,但是可能朱慈烺退休之前很多行宫都不回去,那就不谈开会。

    而等退休当太上皇之后,退都退了还开个毛线的会议?

    但是这种规格的宫殿,还必须要有,用不用是一回事,有没有又是另一回事。

    崇祯跟朱姬润的矛盾是从皇明动物园开始的,只不过那个时候矛盾并不深,朱姬润让崇祯用皇明动物园赚的钱自负盈亏。

    崇祯虽然有点不满,不过皇明动物园每年确实赚的不少,足够崇祯的开销,加上那个时候崇祯和朱慈烺的关系还没有这么随意,自然不敢有不满。

    真正矛盾激化的原因就是对王室的接待问题了,本来崇祯以为朱慈烺大手一挥,允许诸王来京城过年,怎么着也要招待的像模像样,他们一家好好尽一下地主之谊。

    没有想到这朱姬润就差找这帮人开口要车票钱了,最后朱慈烺虽然说服了崇祯夫妇,但是这并不妨碍崇祯看朱姬润不顺眼。

    崇祯本来不想上楼的,一听朱姬润说他不常用,他还非要上去看看:“那就上去看看,我还真怕他以为我不住,就给我搞空房子!”

    朱慈烺只好跟上,所谓的滑轮人力梯,就是利用滑轮原理,使用一个绞盘由人力搅动升降的‘电梯’。

    对于大明来说这并不是什么无法实现的高科技,钢丝绳,机械齿轮,滑轮组,限位器等等零件大明都能生产。

    两人站上了电梯,

    其余的人自动的走楼梯上去,太上皇不愿意爬楼,但对于锦衣卫和禁卫军来说,六楼不过是小事而已。

    力士绞动绞盘并不是很吃力,两人匀速转动,梯子缓慢的上升,因为电梯技术还没有点亮,所以这个电梯井的设计还没有那么完美,看着就像一个封闭的铁笼子,让人非常不适。

    而且这上升的过程中因为能看到外面,这个悬空感还是非常明显的,让人没有安全感。

    朱慈烺要不是为了陪着崇祯他绝对不会自己坐这种电梯的。

    崇祯心里也有点紧张,不过为了保持太上皇的威严,所以假装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到了六楼,这边的环境还算窗明几净,只不过确实跟崇祯预料的一样,这边基础家具是齐备了,但是其余的东西是一样没有。

    崇祯得意的看着朱慈烺:“怎么样,我就说这家伙会放空房间在这,看看说的准吧。”

    朱慈烺摸摸鼻子只能帮着圆了一句:“那些日用品摆在这里落灰也没有意义,等父皇真的来住的时候,这些东西肯定会齐备的。”

第一千五百二十八章战况堪忧

    朱慈烺突然发现,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他老子崇祯已经开始不在称孤道寡了,那么以后这天下能称朕的只有他朱慈烺了。

    不,整个地球乃至整个宇宙就只有朱慈烺自己称朕了,这就很开心。

    想必崇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不知道谁提醒的,或者他自己领悟的,这种悟性就很好。

    今年周太后没有跟着崇祯一起出去玩,崇祯也可能觉得无趣了,或者是这几年确实跑的累了,表示明年不再出去玩了,在家歇息一年。

    朱慈烺对此倒是没有什么意见,正好明年忙起来,孩子们那边缺少照看,让崇祯夫妻帮忙带孩子就是个不错的选择。

    在大明高贵如太后和太上皇,也逃不过带孩子的命运,这个就很有意思。

    崇祯回来了,也意味着新年将近,内阁失去了对军费的辖制,不过朱慈烺并没有动内阁的预算。

    对付区区奥斯曼而已,大明还不至于以倾国之力,日子该过还得过不是。

    军部那边明年的预算几乎已经不设上限,前提是他们要想出需要用的地方,不能张嘴乱要。

    对此朱姬润只能默默的承受着。

    随着新年的临近,沙俄那边的反击也开始了,预计一直到明年的一月份,奥斯曼都只能处于守势。

    奥斯曼帝国那边,因为上层的犹豫导致前线士卒进退失据,最终错过了最佳的撤退时机。

    各部队不得不就地驻扎越冬,离海岸近的还能依托冰封之前的海运获得补给。

    而那些深入沙俄领土的军队,则只能彻底抓瞎。

    刚刚进入十二月份,奥斯曼最前线的那些军队已经相继被截断了所有跟外界的联系,被分割包围。

    按照军部的估计,不出半个月,甚至一场暴风雪之后,这一批奥斯曼帝国的士卒就会崩溃投降或者被歼灭。

    到大明新年年底的时候,沙俄就能推进到黑海岸边,就看奥斯曼人海边的那些堡垒能不能拖住沙俄的脚步了。

    如果这些堡垒丢失,那么沙俄可能有能力把战线从新推进到多瑙河沿岸。而且奥斯曼会损失三分之二的精锐军队,足以伤筋动骨。

    要是奥斯曼帝国那边守住了这些堡垒,那么奥斯曼帝国损失的只是前线的四分之一左右的军队,虽然吃亏,但还有再战之力。

    大明在入冬之前紧急支援了奥斯曼人一批冬装,此时就有一半堆在这些黑海边的堡垒里。

    至于另一半,不好意思,被奥斯曼各级军官和官员漂没了,出现在奥斯曼各地的市场里。

    这还是因为打仗的时候,这些军官和官员收敛了,还能有一半送到前线。

    本来算上最前线的,这些士卒只能有一半人有棉衣穿。

    但是现在显然前线的那些士卒用不到了,那么这些士卒应该能达到八成的棉衣拥有率。如果这些人再提前准备了冬衣,那么这些堡垒守过冬天完全没有问题。

    为了增加奥斯曼帝国的守城能力,大明还特意出售了一批仿制的奥斯曼式火炮。

    这些火炮就是大明根据奥斯曼帝国现役火炮的样式仿制的,简直是一模一样。

    之所以这样搞,也是怕万一用大明自己的火炮支援被沙俄缴获了大家尴尬,同时大明自己的火炮太先进了,不适合送人,搞不好敌人就用这些炮把炮弹砸到大明士卒的头上。

    包括出售给沙俄的武器,也都是仿制的欧式甚至沙俄制式武器,军装等后勤物资也都是专门生产。

    这一批支援也是再平衡计划的一部分,控制战争节奏,让整个战争按照有利于大明的方向发展。

    至于沙俄那边从入秋之后大明就明显的减少了支援,理由是天气转冷运输困难,还有就是生产线调试检修,等等,反正要找理由是一大堆。

    按照形式来看,奥斯曼帝国那边的士卒能守住的概率有五成。

    之所以这么低,完全是因为士气,奥斯曼帝国那边也是克扣军饷,克扣粮食,士卒并没有多强的作战意志。

    最强的那一批现在在一线被包围了,守在堡垒的这一批就是奥斯曼帝国的二线部队,虽然也能打仗,但士气要差的多了。

    大明的军事观察员提早就建议奥斯曼帝国把人撤回来等冬天过后在进攻,沙俄的冬天比他们想象的还要难熬。

    可惜奥斯曼帝国被这一年来从多瑙河到顿河这一路的高歌猛进的胜利冲昏了头脑,根本没有听大明的建议。

    对此大明只能爱莫能助了,毕竟大明的军事观察员只是建议,并不参与他们的指挥作战。

    其实要论跟沙俄作战,大明可是真正的老手,双方交手已经十年有多,虽然后期没有了大规模的作战。

    不过大明对于在极寒地区作战和如何对付极寒地区的敌人的研究可是从来没有停止。

    为了预防意外情况的发生,大明现在恨不得自己亲自下场了,拼命的提醒奥斯曼帝国那边这些据点守住的重要意义。

    可惜对方并没有大明那么悲观,他们甚至还期待着那些被包围的部队突破包围圈,然后给对方一个里应外合的打击呢!

    为此他们甚至有人建议那边的部队继续北上,给对方来个反包围!

    这种套娃战,让朱慈烺不得不想起二战的时候那一圈一圈的包围圈。

    果然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因为大家都在相互抄袭。

    按照军部的分析,如果奥斯曼帝国走错了棋,那么这一次的战略失误足以让奥斯曼帝国丢掉整个黑海北部的控制权,甚至巴尔干半岛都要丢失一大部分。

    这也会导致大明失去一个绝佳的插手机会。

    这让整个大明军部比起奥斯曼帝国自己都要担心。

    朱慈烺现在要求前线的情况每天一报,虽然他得到的消息也是三天前的了,不过这至少能缓解他心中的焦虑。

    对于大明来说,现在也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为了这一战大明前期投入就已经过亿了,这可不是想停就能停的。

    就算借口不那么完美,大明也要做一个趁火打劫的恶人,一定要拿到苏伊士运河!

第一千五百二十九章两国同盟

    莎菲王朝现任统治者是阿巴斯二世,他的老子可是个狠人,当年为了稳定地位差不多杀光了所有的莎菲王室成员。

    到了阿巴斯二世的时候,确是以幼儿即位。

    1642年阿巴斯二世即位波斯萨非帝国的第七任沙赫的时候刚刚十岁,到了今年其不过二十岁而已,刚刚亲政没有两年。

    沙赫是波斯对皇帝的称呼,尽管大明不承认其皇帝位,但是在波斯人自己眼里,他们身为波斯第三帝国,他们的国王自然就是皇帝。

    沙赫翻译成汉语的意思就是王中之王,这个称呼一听就不那么正经,也可以翻译成众王之王,这不就是是皇帝的意思。

    阿巴斯这个家伙,其人比起他的父亲可要靠谱的多了,虽然仅仅亲政两年,确展现了明君的潜质。

    尤其是这几年的时间,因为大明的威胁一直都在,所以导致莎菲王朝这边内部的矛盾都小了很多。

    因为大明的引而不发,所以波斯这边除了在东部边境驻扎重兵之外,其余地区依旧是一片祥和。

    大明确实是一个好邻居,虽然在边界驻军,但是既然不想跟你打仗,那边境地区就是秋毫无犯。

    而且大明边境驻军并不多,长期都是一个师到两个师之间,大多数时候都是一个陆军师一个骑兵师。

    而且骑兵师还经常参加各种剿灭叛乱的活动。

    大明边境地区兵力维持在三万到五万左右,对于莎菲王朝拥有的二十多万军队来说,派三五万军队在边境驻扎,完全没有什么压力。

    虽然这两年大明夺取了中亚,不过莎菲王朝和大明之间和隔着一个喀尔喀王国的缓冲。

    而大明在喀尔喀方向一直维持这一个骑兵师的兵力规模,也没有咄咄逼人的态势。

    至于也门阿曼地区的阿拉伯半岛,那里虽然也驻扎着一个大明的陆军师,但莎菲王朝觉得,那里更应该担心的是奥斯曼帝国那边吧,双方毕竟隔着大海,大明也不会轻易打过来。

    所以大明觉得莎菲王朝在大明的包围下压力巨大,一副如临大敌的模样,窝在高原上不敢啃声。

    实际上在莎菲王朝眼里,大明的侵略性比起当年的蒙元来说要小的多了,而且蒙元是确确实实的打进来过,大明还没有动手呢!

    就算大明想要动手以这五万兵力就想让莎菲王朝惧怕?那简直是开玩笑。

    在莎菲王朝看来,他们可是帝国,对方如果没有三五十万的军队压境,完全给他们造成不了多大的压力。

    今天的阿巴斯二世正接待来自奥斯曼帝国的客人。

    莎菲王朝和奥斯曼帝国之间的和平并没有多久,1638年的时候,阿巴斯的老子还在跟奥斯曼帝国就伊拉克巴格达等地区的归属问题大打出手。

    一直到1639年,穆拉德四世与萨非签署《佐哈布(席林堡)条约》,这标志着双方的大规模战争基本结束,扎格罗斯山成为两国的政治分界线。

    莎菲王朝失去了巴格达等地,双方进入和平时期。

    所以,整个莎菲王朝对于奥斯曼帝国并没有什么好感,阿巴斯也很好奇这个奥斯曼帝国的使者前来商讨什么?

    奥斯曼帝国这边来的人是西奈大公,这个规格足够让阿巴斯以国礼接待了。

    西奈大公简单的行礼之后开口:“我谨代表我皇向阿巴斯二世陛下致以诚挚的问候,这事我们陛下亲书的书信,还请陛下过目。”

    阿巴斯接过侍从递上来的书信,信上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内容,紧紧是表示了一下问候,然后叙述了一下双方的传统友谊。

    中间介绍了这位特使也就是西奈大公的情况,以及来这里的目的,最后是一些祝愿两国友好的话。

    阿巴斯看完书信问道:“特使远道而来,可有什么要事?”

    西奈大公拱身:“正是,目前的世界,大明一家独大,其领土范围已经遍布世界各个角落。

    然而大明的欲望依旧没有得到满足,他就像一头野兽一样蹲伏在我们的周围,随时准备从我们的身上咬下一口肉来。

    面对这个共同的敌人,我们应该团结起来,相互协作,确保各自的利益不被侵犯。

    最好能结成军事同盟,共同对抗大明的侵略。”

    西奈大公的话一说完,整个莎菲王朝的大殿议论声就此起彼伏,阿巴斯一时也拿不定主意,这么大的事情,奥斯曼帝国突然提出,他是没有心理准备的。

    看着朝堂的官员,其中一个站出来:“陛下,臣觉得此议不妥。

    首先,大明虽然犹如凶兽,但是大明确没有侵占我们一丝领土,相反当年大明跟莫卧儿帝国作战的时候。

    虽然战胜,但并没有索取什么过分的要求,包括坎大哈等地也都主动让给我们换取了双方的友好和平十多年。

    这十多年里,双方的边境地区没有一次军事冲突,哪怕是偶尔有牧民迷路越境,双方也都能友好协商解决。

    相反,我们个奥斯曼帝国之间,一直以来都有领土争端,从南面的巴格达巴士拉等地,到北面的里海沿岸高加索地区,那里一直没有断过冲突。

    如果大明是凶兽,那么奥斯曼帝国就是饿狼,大明是一头没有威胁的凶兽,奥斯曼帝国确是一只时长来骚扰你的饿狼。

    第二点,明知道大明不好惹,还轻易去挑衅对方,这并不是什么明智之举,大明并没有对我们露出敌意,我们确联合他的敌人企图跟他作对。

    这无异于是给自己找一个强大的敌人。

    大家别忘了,现在的大明可是击败蒙元之后建立的强大王朝,其战力绝对不容小觑。我们根本没有赢的把握,甚至守住自己的国门都要付出巨大代价。

    第三就是很明显对于大明来说,我们在前,在其身边,而奥斯曼帝国确远在万里之外,如果我们跟奥斯曼帝国联合。

    一旦大明发怒,我们当最先受到攻击,很可能我们都已经开打几个月甚至半年,奥斯曼帝国那边还没有做好动员准备。

    就算做好动员又有什么用呢?奥斯曼帝国离大明太遥远,根本不能给大明造成什么实质性的伤害,这就等于我们白白出力得不到任何好处,又全都是坏处。

    所以这个联合臣不赞成。”

第一千五百三十章决斗邀请

    西奈大公脸上带着不高兴,这刚上来就一个不同意的,看这家伙的站位应该是莎菲这边的高层吧?事情有点难搞了。

    按照西奈大公的打算,这次的合作应该是他这边一提出,波斯这边的莎菲王朝应该立刻欣然答应才对吧。

    毕竟如果没有奥斯曼帝国这样的大国支持,莎菲王朝很难单独抵御大明的袭扰。

    而且波斯这边离大明更近,应该更多的受到大明的骚扰,所以比奥斯曼帝国更需要支持和帮助才对。

    现在看这位波斯高层的意思,好像波斯这边跟大明相处的还不错,双方没有什么直接冲突,所以对方这是打算当缩头乌龟了么?

    西奈大公这边正犹豫着要不要站出来说点什么,波斯人的朝堂上自己就先干了起来。

    只见另一个军方将领站出来:“陛下,臣觉得我们应当联合更多的人一起抵抗大明可能的侵略。亚拉翰既然是一个大明通,那你就应该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

    大明侵略成性,这些年来,我们身边多少的国家被大明所灭,一步一步的整个世界都笼罩着大明的阴影。

    今天的奥斯曼人的焦虑可能就会变成明天我们波斯帝国的焦虑。

    说句不好听的,今天我们波斯之所以能独善其身,最大的原因就是我们并没有那么重要,也不那么强大,所以大明根本懒得搭理我们。

    可是如果大明击败了奥斯曼帝国,那么我们波斯将如何面对四面都是大明的情况?

    到时候腾出手来的大明还会容忍我们独立存在么?

    所以今天的我们不能容许奥斯曼失败,因为奥斯曼失败了下一个就是我们,而且到时候我们将没有任何盟友。

    至于担心大明报复,这个事情没有会不会,只有早和晚的区别,与其最后我们只剩下自己的时候才想起自保,不如身边还有盟友的时候奋起反抗。

    到时候大明面对强大的联盟就会三思而行。”

    亚拉翰见自己被军方高层反对了,他并不意外,军方的人,整天就是一帮好战的人在那吆喝今天打这个明天打那个。

    岂不知要是波斯真的能看谁不顺眼打谁,还会沦落的今天这个地步?

    波斯的衰落是有原因的,最重要的一个就是奥斯曼帝国控制了东西方的商路,导致欧罗巴人不得不开启了大航海时代。

    然后路上丝绸之路的断绝导致处在丝绸之路上的波斯人失去了很多商业机会。

    波斯这边多山地丘陵,本来就良田稀少,如果在失去了商业利益,衰落就不可避免。

    现在波斯依旧依靠着地毯等等手工艺品贸易补充这国库的空虚。

    而大明控制莫卧儿和中亚之后,对波斯人来说是一个利好,大明重新开通了陆上丝绸之路,大明跟波斯也没有什么直接的冲突,所以波斯人很容易把贸易做到大明。

    有了大明发达的海运便利,波斯的货物就能销往全世界。

    这些年波斯的经济和民生稍有起色,这帮人就开始搞事情,真是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

    还有这家伙这个时候提自己是大明通什么意思?他是嘲讽暗示自己有通敌之嫌么?

    亚拉翰直接开口说道:“这个时候想跟奥斯曼合作?难道你忘记了我们的巴格达地区的血仇了么?你忘记了里海沿岸我们的战士还在浴血奋战了么?

    我看有些人就是打仗不行,想着投降是吧?跟奥斯曼帝国合作?我看你是想加入奥斯曼帝国吧?”

    果然亚拉翰的嘲讽一开,对面的将军不乐意了,立刻拔出弯刀:“亚拉翰,我要跟你决斗!你这个懦夫!”

    亚拉翰非常淡定饿看着他:“我懦夫?你这个只敢对自己人举刀的将领是什么?

    你这种为了跟奥斯曼帝国合作恨不得杀掉我们波斯忠诚的行为又是什么?

    我是不是可以理解成你被我说中了心思,所以恼羞成怒?”

    将领握着刀尴尬了,这个时候西奈大公也不好再说话了,这个亚拉翰可不是什么好欺负的角色,他这话一出,西奈大公要是在帮那将军说话,岂不是让大家都觉得他们真的有勾结。

    那个将军被逼到墙角,只能单膝跪地:“陛下,臣为了洗刷自己的污名,情愿和亚拉翰决斗,之后亲自前往里海前线,抵御奥斯曼帝国的侵袭。

    但是臣还是想劝陛下,现在大明威势正盛,我们身为弱者只有联合起来才能够对抗,臣战死并不可惜,但是臣希望波斯能够永远存在永远强大。”

    亚拉翰正要继续嘲讽,这个时候阿巴斯二世终于开口说话:“此事事关重大,不可仓促决定,各位回去之后好好想一想,明日我们再议此事。

    来人带奥斯曼的使者前往驿馆歇息,还有西奈大公,为了表示奥斯曼人的诚意,你们是不是停止在里海南岸的袭扰?

    如果你们愿意把巴格达地区归还给我们波斯,那么跟你们一起结盟对抗大明也不是不可以谈。”

    西奈大公弯腰:“陛下,当初我们两国可是签署协议的,为了两国世代友好,贵国同意重新划定的疆界。

    现在奥斯曼帝国虽然想联合你们一同抵抗大明,但是并不是奥斯曼帝国求着你们。

    大明也没有进攻奥斯曼帝国的意图,所以我们不着急。

    不过我们倒是探听到一个有趣的消息,大明本来计划走陆路借道你们铺设电报线路的,但是被你们给拒绝了,导致大明跟非洲的消息不畅。

    这引起了大明民间和军方的强烈不满,包括大明的皇帝陛下都觉得受到了冒犯。

    现在波斯正处在大明消息连通的关键节点,不仅仅是消息的连通,也是陆上交通衔接的关键节点,不知道大明能容忍到几十?

    目前奥斯曼帝国正在跟大明合作修建铁路,将来这条铁路可能和大明的铁路连通,共同修建商业电报线路的谈判也在进行。

    包括商业上,航运上,奥斯曼帝国和大明都有非常深入的合作,双方甚至有专门的特使驻留。

    奥斯曼帝国比起你们更加的开放更加的包容,不知道你们为什么不敢更加开放呢?”

第一千五百三十一章军部的骚操作

    西奈大公的话显然刺痛了波斯人的神经,要不是怕大明不满意,波斯人都恨不得闭关锁国算了。

    缩头乌龟可以当,但是不能让人家拿在明面上说不是。

    西奈大公说完之后就退出了大殿,对于他来说,并不怕波斯人不满,毕竟他背后是强大的奥斯曼帝国,这些年来,两方打仗,波斯这边还真的没有赢过几次。

    这帮波斯人太贪婪了,他们还想要回巴格达地区,那里现在可是有一条通往伊斯坦布尔的铁路正在修建。

    奥斯曼帝国为了这条铁路花了那么多钱,说是奥斯曼帝国的命脉也不为过,奥斯曼帝国绝对不会放弃巴格达的,就算谈判失败也在所不惜。

    西奈大公代表着奥斯曼帝国而来,并不是对方一直知道了大明的计划,只是觉得自己的大军在北面跟沙俄作战,而大明的态度不明确。

    而且入冬之后北面的局势也不那么乐观,所以有人觉得需要防一手,尝试和波斯修复关系。

    就算不能联合结盟,至少探清楚波斯的底细,让对方没有打他们的企图。

    原因就是这条重要的铁路,是从波斯湾的巴士拉开始修建的。

    这人想要帮你成事可能千难万难,但是想要坏你的事情那就简单多了。

    波斯虽弱,但是他有随时切断波斯湾航道的实力。

    即使奥斯曼帝国海军精锐尽出都改变不了这个结局。

    因为波斯人根本不需要打赢,他只要不停的骚扰不停的像海盗一样破坏就行。

    只要波斯湾不太平,那么那些商人就不敢进入波斯湾,甚至路过波斯湾都会提心吊胆。

    这样一来那么这条铁路的作用就大打折扣了。

    西奈大公走后,波斯这边也各回各家了,接见是上午进行的,到了晚上朱慈烺就收到了消息。

    这边的锦衣卫在没有接到命令之前自行判断,应该全力破坏这次结盟。

    但是朱慈烺在得到消息之后,竟然有点想让他们促成联盟,本来不想收拾莎菲王朝的,对方这不是给大明提供一个理由么。

    对于大明来说,修建一条连通亚非的铁路对大明同样具有战略意义。

    而想要修建这样一条铁路对现在的大明来说只有两个国家挡在大明面前了,一个就是奥斯曼帝国,一个就是波斯的莎菲王朝。

    大明现在的铁路已经延伸到印度河流域,只要越过波斯高原,然后进入两河流域,然后过耶路沙冷大马士革,进入西奈半岛穿过苏伊士运河到达尼罗河往南,这不就跟非洲铁路连接了么。

    这最后的几千里中还有奥斯曼帝国那边在加紧修建,只有莎菲王朝这边油盐不进,即不让大明修建铁路,也不让通电报,简直就是不把大明放在眼里。

    要不是这个地方现在打起来实在鸡肋,朱慈烺早就派兵收拾对方了。

    不过从锦衣卫送回的情报来看,双方想要结盟阻力很大,谈成的概率极低,就算有谈成的希望,如果没有外力介入,那也需要数年的时间进行磨合。

    都不需要大明出力对方都不会谈成,大明还有啥可激动的。

    如果大明想让两方快速谈成也简单,只要对奥斯曼帝国发动进攻,同时又在波斯边境集结重兵,双方肯定很快达成共识。

    不过只要朱慈烺不脑抽,肯定不会这么干的。

    把消息送到军部,看看军队怎么推演,想想之后,朱慈烺把这个消息也抄送了内阁一份,内阁现在也有权利知道这些重大军事消息了。

    而且以内阁那帮人的指挥,说不定能够想出什么好办法呢。

    果然情报抄送之后,军部那边还没有消息的时候,内阁那边已经送来了第一份建议,那就是建议朱慈烺使用波斯地毯,并且提高价格大量采购。

    同时借助印度河流域和恒河地区的农业优势对波斯进行粮食倾销,让波斯的粮价要低于当地种植粮食的成本。

    朱慈烺一听这个就知道,这又是那个什么商业手段,通过促使波斯人大量生产地毯来降低其粮食生产面积。

    因为波斯地区多山,以畜牧业为主,如果大明在高价收购波斯地毯,那么就会促使更多的人养羊。

    同时因为粮价偏低,这会让更多人觉得种植粮食不划算,种粮食不如买粮食,时间久了之后,一旦对方打算跟大明作对,那么大明停止地毯收购切断粮食供应。

    那么整个波斯的经济崩溃,粮食不足导致国家陷入饥荒,也许不用大明出手对方的实力就会降低一半,甚至因为内乱自己瓦解都不用大明动手了。

    计划是好计划,就是见效太慢了,要是早几年对波斯的莎菲王朝使用这个手段,现在正是收获的时候。

    现在在开始,明年大明就跟奥斯曼开战了,莎菲王朝就算再蠢,也知道自己在劫难逃了,还会安心的跟大明做生意,然后把粮食安全交给大明?

    军部那边连夜讨论,第二天一早给出了军部的意见,朱慈烺看了一遍之后抬头问周遇吉:“支持莎菲王朝的述求,让其拿回巴格达等地的主权?”

    周遇吉拱手:“正是,正所谓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与其让莎菲王朝倒向奥斯曼,不如大明提前出手,让他们倒向大明,大明就等于一下子多了十几万友军,还减少了监视莎菲王朝的兵力。”

    朱慈烺呵呵一声:“那咱们的铁路怎么办?送给莎菲王朝么?”

    周遇吉点头:“正是,如果这一战大明不以灭亡奥斯曼帝国为目的的话,建议陛下还是想办法转移奥斯曼帝国的注意力。

    此战之后很可能就是苏伊士运河丢给大明,而两河流域丢给莎菲王朝。

    相比起苏伊士运河的丢失,奥斯曼帝国对于两河流域,尤其是那条铁路的丢失肯定会更加的不满,毕竟这莎菲王朝相当于趁火打劫。

    到时候大明这边就相当于联合了沙俄和莎菲王朝一起对付奥斯曼帝国,即使欧罗巴选着站在奥斯曼这边,大明这边也会有莎菲王朝和沙俄的支持,莎菲王朝足以牵制一半奥斯曼帝国的兵力确对大明没有什么威胁。”

第一千五百三十二章战略方向

    朱慈烺大概明白了军部的意思,无非就是先联合波斯莎菲王朝和沙俄打奥斯曼帝国,要是欧罗巴参与,顺势也打一下欧罗巴,最后在收拾波斯和沙俄。

    敲着桌子朱慈烺陷入沉思,想了半天之后朱慈烺抬起头:“这并不符合远交近攻的战争方略。

    这个计划看着是拉拢了更多的朋友,降低了敌人的实力,但是军部有点小觑了波斯和沙俄的成长空间了。”

    尤其是沙俄,其可是有着惊人的潜力的。

    当年二战之后,丑国可是联合整个西方世界,但对上毛熊,一样是抓瞎。

    如果大明为了尽快结束欧罗巴之战,而选择跟沙俄和波斯合作,那么将来给大明培养的这两个敌人未必就比欧罗巴弱了。

    甚至论起难缠程度还要高于欧罗巴人,毕竟现在的欧罗巴话事人还是法兰西,高卢鸡的铁塔尚在副本还是比较好刷的。

    朱慈烺站起来走到大地图前:“其实大明根本不用动手,也不用去买什么地毯,只需要在这里布下一颗棋子,那么波斯就没有精力找大明的麻烦了。”

    周遇吉抬头,看着陛下指向的喀尔喀,陷入了思考,喀尔喀这个地方其实是大明的称呼,实际上这里的正式名称应该是布哈拉汗国。

    之所以大明喜欢称其为喀尔喀,是因为建奴和林丹汗作战之后,大明又跟建奴大战,有一部分不愿意卷入战火的蒙古人选择了西迁,其中主要就是喀尔喀部族中的车臣汗部。

    这些人迁移到布哈拉汗国附近,和当地的乌兹别克人,阿富汗人,土库曼人等一起生活,因为其杂居环境所以大明习惯称其为喀尔喀。

    整个布哈拉汗国的国土面积包括乌兹别克,阿富汗一部分,土库曼一部分等,主要王族是乌兹别克人。

    因为喀尔喀人的到来,这边的形式开始变得诡异,各部之间重新划定草场对势力范围进行重新洗牌的冤枉非常强烈。

    而喀尔喀人为了能够对抗强势的乌兹别克人,选择了和阿富汗人和土库曼人进行联合,双方虽没有开战但也已经做好了准备。

    这个时候一个自己都内乱未平的国家能给波斯的莎菲王朝带来麻烦?怎么听怎么不靠谱啊?

    朱慈烺比划着地图:“首先,波斯人占据这阿富汗人的坎大哈,当年大明主动放弃这里,就是因为这里是一个四战之地。

    当时的波斯人,阿富汗人还有乌兹别克人都想要这个地方。

    大明刚刚占领莫卧儿地区,急需巩固现有的地盘,加上当时大明主要的问题是对抗旱灾,对于这种不产出粮食,还要持续投入兵力争夺的地方采取了战略收缩。

    大明放弃坎大哈之后,波斯人迅速占据了这里,但是这几年波斯的莎菲王朝和乌兹别克人可没少因为这一地区动手。

    虽然因为大明的压力,双方都很克制,而大明对准噶尔的作战又吓到了布哈拉,导致双方的矛盾迅速化解。

    但这只是表面的和平而已,大明占领准噶尔之后并没有对布哈拉有新的动作,这让对方最近又活跃了起来。

    在乌兹别克人看来,如果能拿回坎大哈,那将是拉拢阿富汗人对付喀尔喀人的关键,喀尔喀也把夺回喀尔喀当做对阿富汗人的承诺的一部分。

    阿富汗人自己也希望拿回那里,让自己的族人有更多更大的生存空间。

    所以虽然布哈拉这边内部矛盾重重,但拿回坎大哈的心情是一样的,既然能做到同仇敌忾,那就足够对波斯人造成麻烦。

    而且去花大量的钱拉拢波斯,然后让其在大明对奥斯曼帝国的战争中坐收渔翁之利,不如大明投资一点小钱武装起布哈拉汗国,让他们牵制住波斯。

    这样大明不仅花的钱更少,还保住了波斯湾地区,尤其是那条铁路,这个可是有战略意义的,是苏伊士运河的重要补充,即使将来苏伊士运河突然中断,依托铁路的运力,也能维持战场的基本作战需求。

    这样重要的地方,怎么能交到别人手里去呢?

    再有就是,波斯的莎菲王朝和布哈拉的战争,只会相互消耗彼此的实力,这岂不是为下一步大明进攻该地区减轻了压力?

    能花小钱把事情办成办好,干嘛要花大钱搞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还有,不要小巧古人的智慧,也不要觉得大明现在实力强大了,什么都可以拿来创新,远交近攻,一样是现在的主要作战原则,战略原则和外交原则。

    就像大明现在为什么要先打奥斯曼帝国一样,为什么先打奥斯曼帝国而不是先跟欧罗巴人开战?

    就是因为奥斯曼人更近,他们占据了大明进攻的交通要道,大明不能把自己的后勤安全寄希望于别人的诚信上。

    如果大明跟沙俄合作之后又跟波斯莎菲王朝合作,那么大明整个陆上通道就被这两个国家南北夹在中间。

    一旦两国反水,那大明的整个中亚战线就会遇到重大挫折,海军运力再强也无法代替陆运,因为战舰开不到陆地上。

    至于沙俄,大明一样可以合作但是不能依靠,如果朕是沙俄,大明进攻欧罗巴的时候,朕就进攻整个波罗的海沿岸国家。

    到时候占据了挪威芬兰等极寒地区,中部再以波兰地区为缓冲,往南以多瑙河高加索山脉为防线东方以伏尔加河乌拉尔山为隔断。

    再加上西西伯利亚和中西伯利亚为纵深,坐拥这么大的地盘,不管是谈判还是作战都会占据优势。

    大明想要消灭这样的沙俄,那么其难度不会比消灭欧罗巴低。

    甚至因为其特殊的天气,比起打欧罗巴还要难一点,并且有失败的可能。

    所以大明跟沙俄的关系也是可以合作,但要有限合作,不能因为对方是联盟就无限的支持,要限制,懂了没有?”

    周遇吉只能躬身答应,陛下这都想好了,还要我们军部出主意干嘛?考验我们?

    不过有了这个战略方向性的指导,周遇吉做起事来就简单的多了,按照陛下的指示干就是了。

第一千五百三十三章上缴零花钱

    新年将至,京城的街道再一次热闹了起来,今年来京城过年的王室成员比往年有所下降。

    头两年是新鲜感,可等新鲜感一过,大家发现过年还是陪着家人,一家人在一起团团圆圆更有意义。

    今年冬天的京城动物园迎来了一个小高峰,在入冬之前,加紧建设的极地馆建成了,南极的企鹅第一次出现在大明京城。

    这种憨态可掬的小家伙立刻吸引了一大波的粉丝,大明皇家动物园已经好久没有新的动物出现了,这一次从南极运来企鹅也标志着大明登上了地球上最后一块大陆。

    按照军部的规划,谁发现谁拥有,这么大一块大陆应该归大明所有,大明要派兵占领并且驻扎。

    不过朱慈烺确觉得时机还不成熟,那个地方的条件艰苦程度可不军方想象的还要困难的多了。

    大明现在连北疆城以北的地方长期驻扎都困难重重,更不要说那南极了。

    不过每年大明那么多捕捞船从哪里捕捞虾,鲸鱼之类的,建立一些零时落脚点还是有必要的,至于派兵长期驻扎,完全没有必要,谁也不会跟大明抢,就算抢下来也守不住。

    京城百姓可不管遥远的大陆需不需要占领,他们只是想看个新鲜,这种没有见过的动物成为大人新年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成为了京城动物园的新宠。

    崇祯对这个相当的满意,现在的动物园参观人数增加的不多,但是收入比以前翻了两翻还要多,已经足够支撑他那一大家子的生活开支了。

    这一个小高峰就能让他多出几百万的收入,谁还能嫌钱多不是。

    以前的崇祯经营皇家动物园,主要就是靠门票收入,卖完门票之后,其余收入都只是略有盈余。

    而随着大明经济的持续向好,百姓手里的闲钱也多了,大人也舍得跟孩子花钱了,在动物园里,各种收入开始快速增长超过门票收入。

    先是里面的零食小玩意,然后是饭店吃饭,这两大块收入已经超越了门票。

    后来朱慈烺又建议皇家动物园制作一些动物玩偶出售,最畅销的就是熊猫玩偶了,基本上每两个入园的小朋友就有一个会买的。

    而且玩偶有大有小,有便宜有贵,适合各种人群。

    再后来这个玩偶的销售就推广到了所有的动物园,甚至不是动物园也能卖玩偶。

    这就让崇祯的皇明动物园找到了新的商机,成为了一个大型商会。

    然后朱慈烺为了给各位王子公主一个玩乐的地方,特意修建了一个儿童乐园,崇祯一看这儿童乐园跟他的动物园十分契合,就在动物园里也建了一个。

    见到生意火爆之后,崇祯又在各大城动物园旁边修建儿童乐园,小城市加盟出售儿童乐园玩具器材。

    所以现在动物园门票收入已经从占据崇祯收入的百分之九十下降到现在的只占据百分之十还不到的规模。

    产业的膨胀使得崇祯再想遥控指挥自己一边玩一边工作变得困难。

    要不是他太上皇的身份,这些生意早就被人抄袭,甚至他这个商会都可能被人架空强占了去。

    毕竟崇祯的经营水平也就那样而已,锦衣卫每年光替他抓虫就要付出大量的精力。

    所以明年崇祯留在京城,主要的工作并不是看孩子,而是要好好的整理一下自己的产业。

    现在的大明皇室,皇上的生意做得最大,无可争议的第一,太子的生意现在也已经开始全面铺开。

    太子的生意以超市为基础,然后建立区域的仓储中心,然后做起了商品批发生意,依托自己的平台议价优势,在日用品方面已经占据了一席之地。

    这个生意不就是后世的大型连锁超市模式么,朱慈烺也没有料到大明能蹦出这么个人才。

    而崇祯的生意排在第三,以前是以动物园为核心,现在则是没有核心,或者是以孩子为核心,打造了一个玩乐为主的生意。

    现阶段太子能排在第二,但是崇祯确咬的很紧,有随时超越的可能。

    诸王室现在可是非常羡慕朱慈烺这一家的,生意做得大,钱挣的多,那还不是想怎么花就怎么花。

    太子现在已经九岁,看到太子能把生意管理的井井有条,不少人都提议效仿当年朱慈烺的事情,给太子提前加冠允许其开府东宫培养自己的班底。

    对此朱慈烺不置可否,现在太子虽然没有加冠,其实朱慈烺很早就开始培养其独立的能力。

    现在虽然太子东宫的生意做得很大,但确是下面的人的功劳,太子的参与感反而没有当初做小生意的时候那么大了。

    而且现在开始培养东宫属官,这帮成年人还不知道怎么欺负孩子呢,太子其实也就是中人之资而已,指望他以孩童的智商玩过大明最聪明的那一群人,这无异于痴人说梦。

    九岁的孩子,可塑性还非常强,如果谁在其身边搞什么思想渗透,那太子岂不是要被带歪?

    再说了,朱慈烺今年才不过二十六岁不到而已,现在东宫培养班底,十年之后,朱慈烺才三十六,这帮班底还只能是班底,再过十年,朱慈烺四十六,还是正年富力强的时候。

    那个时候大明战争刚刚结束,正是百废待兴的时候,世界局势复杂暗流涌动,朱慈烺怎么可能放心把国家交出去?

    按照估计朱慈烺的这个太子可能还要四十年以上才能继承皇位,太子等的起那帮班底等的起么?

    等着等着太子还没有登基呢,他们都到退休的年龄了,到时候太子不想造反也会被不下怂恿着造反了。

    所以这个时候搞东宫班底,简直就是胡闹。

    不过朱慈烺不得不承认,现在的东宫已经是要钱有钱,要人有人的状态,这个时候就算朱慈烺不让对方培养班底,大量的人才还是会蜂拥着朝太子那边去。

    为了抑制这种情况,朱慈烺决定对太子出手了!当然不是要怎么样太子,而是要把太子的钱交给自己保管,小孩子还是不要握着那么多钱的好!

第一千五百三十四章太子帮忙

    当然朱慈烺还不能那么的没有底线,做那种零花钱保存着保存着就没有了的事情。

    把太子和太子属官都叫到暖阁,太子倒是很淡定,他又没有做什么大坏事,小问题朱慈烺顶多把他叫来训斥两句。

    像这样所有人都来了,一看就不是他的问题。

    下面的一帮东宫属官心里就忐忑不安了,有人怕自己贪污受贿的事情败露,有人担心陛下因为坊间流言要治他们的罪。

    毕竟这东宫培养班底这种事是犯忌讳的,特别是当今陛下还春秋鼎盛的时候,这不就相当于咒皇上活不长么。

    如果陛下要觉得是他们推动,搞不好是要杀头的。

    朱慈烺放下手里的奏章微笑着问到:“太子最近课业如何?学了什么道理?”

    太子躬身:“禀父皇儿臣这次期末考试考了全班第十六名。

    最近儿臣学到了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去看问题,不要因为愤怒而轻易做出决定。”

    朱慈烺听到这个很开心:“你能悟到这个道理很难得。

    不要在愤怒的时候做出决定,不要在感动的时候许下承诺,行为情绪会影响你的判断力,让你的决定偏离本意。”

    太子躬身答应:“儿臣记下了。”

    朱慈烺站起来:“最近朕忙于国事疏忽了对你的教育,你能取得这个成绩即是你自己的自律也是东宫属官的督促之功,各位年底都有封赏。”

    下面的东宫属官立刻一起躬身行礼:“臣等谢陛下隆恩。”

    朱慈烺再看向太子:“那太子过年有什么打算?”

    太子抬起头本来想说出去玩打猎的,但是看到父皇刚夸了自己自己就说去玩,这不是露馅了么。

    太子眼珠子转转:“儿臣想为父皇分忧,做一些力所能及之事。”

    朱慈烺笑了,等的就是这个话:“很好,太子能有这个觉悟,朕心甚慰,不过要说为朕分忧还真的有一事可以。”

    太子躬身细听,朱慈烺站着说道:“你们想必也得到消息,大明正在准备和奥斯曼帝国的一场战争。

    奥斯曼帝国远在数万里之外,这一战大明动员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资源,朕最近也在忙着这事。

    内阁因为有很多工程进行过半,停工则损失巨大,其余的钱也都是用于国计民生的大事。

    所以一时事急抽调不出那么多的钱财用于战争。

    这一战又是秘密准备,不好对百姓发行国债,所以内阁就打算对大明各商会发行一笔定向国债,为期五年,年利率百分之八。

    但是为了防止各商会担心内阁信誉,担心战争结果,所以就需要一个带头人,带头购买国债,以安天下商会之心。

    朕虽然有心认购,但是内库的钱已经都拨付用于战争,剩下的也都是为下一阶段战争准备。

    朕思来想去,只有皇儿你出面认购才最合适。”

    太子倒是没有觉得有什么问题,反而为能帮到父皇而高兴:“儿臣愿意为陛下分忧。

    战士为大明征战沙场,我们在后方肯定要保障其钱粮武器弹药供应,儿臣愿倾囊相助,恨不能于士兵同甘苦,共患难。”

    朱慈烺哈哈一笑:“很好,不愧是大明的太子,朕为你感到骄傲。

    这样倾囊相助就不必了,东宫先认购三千万两的债券吧,而后明年后年看战事情况再另行认购。”

    太子躬身答应,后面的属官有的脸色发苦,有的心思百转,有的则完全没有意识到这里面的问题。

    朱慈烺又跟太子聊了一下过年需要有哪些接待活动和礼仪活动需要太子参加,嘱咐他不要玩的忘记时间。

    再之后就让他们退下了,太子去了后宫给母后请安,来了皇宫没有不看看母后的道理,这可是孝道。

    而且现在大明虽然没有御史言官,但还是有礼仪官会上奏的,上奏不可怕,就怕传出太子不孝的名声这个影响就大了。

    太子去了后宫,一众东宫属官苦笑着出了皇宫,有些事当着太子不能说,那是挑拨天家亲情,但是私底下吐槽一下还是可以的。

    “这三千万几乎是东宫盈利的八成还多,买了国债,明年很多计划都要延后了。”

    实际上明白的人都明白,这明显是陛下对那些人要求东宫建立自己的势力的回应。

    先给你的钱抽光,看你还怎么建立势力!

    而且这还只是第一笔,先警告一下,要是还不老实,陛下可说了,根据战争形式发展,再决定是不是继续购买国债。

    “我们只管做好分内之事就好,陛下这也是对太子的体恤,怕他掌控不好钱财,所以提前帮他存着。

    百分之八的年利率,五年之后这三千万不就变成了四千多万,比起一般生意也不逞多让了。”

    “是啊,东宫管理的钱多了之后,各项新生意投资平均收益还不到百分之八。

    这个国债是内阁发行,利率又如此之高,确实非常划算。”

    这帮人只能自我安慰了,其实按照之前的商定,这笔钱的很大一部分是要用来成立一家东宫直属银行的。

    到时候自己放贷款出去,岂不比这国债利率还高?

    而且成立了银行就可以吸收储蓄放贷款,用别人的钱生钱,那赚的不比现在多的多!

    可惜现在这些都没有了,陛下一句话,东宫只能勉强维持正常开支而已,想要招兵买马扩大势力,那是不要想了。

    明年因为扩张步伐变慢还能不能保住市场优势都不好说。

    唯一值得庆幸的就是陛下并没有张嘴直接没收,也没有像当年的崇祯一样让太子按照比例上缴内库。

    仅仅是买国债而已,等以后这笔钱还是能拿回来的。不仅能拿回来,每年的收益都还不错,足够维持东宫开销。

    所以皇上把他们叫过来,就是为了把这个事说给他们听的,要不然直接跟太子说就是了。

    这么看来,陛下也是对他们这个小团体的警告了,太子是大明的太子,东宫是太子的东宫,这帮人依附东宫自成体系,有些事俨然以东宫的主人自居了。

    陛下这一次就是用事实告诉他们,既然能给与,那就能随时拿回来!

第一千五百三十五章计划有变

    吴启晨昂起头:“国债?陛下,内阁重开没有发行什么国债的计划啊?

    而且这百分之八的利率实在太高了,按照内阁的信誉利率百分之四点五这些商人都趋之若鹜了吧?

    还有,陛下不是说涨了预算比例之后,就不在让内阁多出钱了么?

    如此臣如何向内阁同僚交代?”

    朱慈烺呵呵笑着:“这笔国债并不是军用,而是内阁自用。

    按照战争的过程来看,大明对奥斯曼帝国开战之后很多原本要以内库投资的项目都要交到内阁手中了。

    这些项目大多都是能赚钱的优质项目,内阁也不想错过这个发财的机会吧?”

    吴启晨有些怀疑:“还有这种好事?”

    朱慈烺点头:“那是当然,例如这关内地区和莫卧儿地区的铁路延伸工程。

    目前大明铁路的运营情况你知道吧,虽然回本周期有点长,但绝对是一次投资百年收益的好项目,内阁正需要这种稳定收入细水长流的项目来补充税收的波动。

    在例如孟加拉湾港口扩建工程,一个港口就是一个金砖啊,尤其是孟加拉湾这个地方。

    以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这里都将是大明离前线最近的工业区,无论是物资生产还是商品过境都有着丰厚的利润。

    这样的工程也都是百年工程,用于抵充税收波动的利器。

    你要明白皇明商号投资的项目还有不赚钱的么?

    这也就是为了战争筹款皇明商号不得已才把这些项目让出来,平时哪有这么好的机会?”

    吴启晨还是有些怀疑:“那也不用许诺这么高的利率啊?这些钱可是要还的。”

    朱慈烺呵呵笑着:“这个为什么这么高的利率,还不是为了尽快完成筹款么。

    这些商会消息灵通的都已经收到即将开战的风声,这个时候谁不想手里握着大笔钱好找机会投资。

    这种情况下不许诺暴利谁会轻易购买国债?

    为了表示朕的诚意,朕已经让东宫认购了三千万两,内阁尽快出个章程开始发行吧。”

    吴启晨怎么感觉这事有点奇怪,太子当先认购?陛下以前为表示诚意不都是自己先认购一部分么?

    不过吴启晨也不好当面问出来,既然债券还没有发行就已经认购出去三千万了,吴启晨还能说啥,发行吧。

    反正承接的这些投资工程确实都是赚钱的项目,貌似不算吃亏,既然大家都不吃亏还担心啥。

    事情定下来朱慈烺也就解决了一件心事,本来还打算让崇祯也出点钱的,但是想想他那几百个孩子,还是算了吧。

    至于最后他会不会购买,买多少,朱慈烺完全不打算管。

    眼看着就要过年了,最近奥斯曼帝国好像开启了外交达人模式,其不只是跟波斯莎菲王朝进行了结盟谈判,而且还派出了使团打算跟沙俄进行停战谈判。

    奥斯曼帝国的目的很简单,能拖延点时间,拖延沙俄的进攻步伐,最好打仗的事情放到开春以后最好。

    沙俄只要不傻肯定是不会答应他这无理的要求的,留着自己的优势不用,给敌人喘息之机,除非沙俄脑子集体不好。

    但是奥斯曼帝国也不是吃素的,明知道沙俄不可能放弃自己的优势,那就只有提出一个沙俄无法拒绝的条件。

    根据锦衣卫的刺探,奥斯曼帝国为了停战,重新划定边界,甚至愿意放弃黑海北部,并且允许沙俄的所有船只畅通黑海地中海苏伊士运河等,甚至包括军舰。

    这个对于沙俄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诱惑,沙俄想要的是什么?就是一个畅通的出海口,现在有一个不用打仗就能获得的出海口放在沙俄面前。

    这远比战争的胜负更重要,也更有意义。

    双方有休战的可能对于大明来说可不是好消息,开春还打就是好消息,要是就此签署和平协议,那对大明就是坏消息。

    所以阻止双方达成协议,成为军事情报部现在最重要的事情。

    而且比起这份协议,朱慈烺更担心的是奥斯曼帝国这样接连出击,是不是知道了什么?

    如果大明的计划泄露,那么这一战的准备就付诸东流了。

    军事情报部现在还没有收到上层的消息,当初那个副相现在也退休去铁路工地任职去了。

    正琢磨着呢,奥斯曼那边又传来消息,他们又派出使团前往大明,打算跟大明签署新的合作协议。

    朱慈烺这就迷糊了,外交官四处出击,甚至打了一半的仗都不打了,这件事蹊跷啊。

    大明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了,一旦确认消息泄露,那么整个战役提前开始!

    当然朱慈烺是等不到从这个所谓的使团探口风了,战场瞬息万变,谁有功夫等他一个月。

    奥斯曼这边,为了取得有用的情报,军事情报部启用了十多年埋藏的暗线,这些人可都是当初杨嗣昌来友好交流的时候埋下的。

    这些年这批人有的已经身居奥斯曼中层,有的已经进入各权贵府邸做了数年的下人,有的则进了皇宫在内院做事。

    反正战争一起,这些暗线都要启用,为了探听清楚这次意外的原因,军事情报部干脆提前启用了情报系统。

    腊月十六日,奥斯曼帝国那边终于传来重要情报,之所以奥斯曼最近外交活动频繁,甚至不惜停战。

    正是因为其发生了宫廷政变。

    一直以来,奥斯曼帝国因为皇帝年幼,所以国中大权都在太后手中把持。

    然而随着他们的皇帝日渐成长,朝堂和民间还政于皇帝的呼声越来越高。

    最后因为奥斯曼帝国和沙俄的战争,导致奥斯曼帝国这边忠于太后的不少军队被调往了前线。

    这让皇党觉得是一个机会,所以暗暗组织人手打算政变夺权。

    只可惜消息泄露,太后有所警觉,为了巩固自己权力,太后不惜停战,然后跟安抚各国。

    朱慈烺听完汇报怎么觉得这个太后跟慈禧和光绪似的?

    不过这对大明来说可不是什么好消息,奥斯曼大概率是不打算打下去了,那大明还怎么坐收渔利?

第一千五百三十六章驱虎吞狼

    大明处于随时准备开战的状态,所以朱慈烺现在过年的事情都不怎么上心了。

    这一战对于大明来说意义重大,谁也不敢轻忽,包括军部,军事情报部和锦衣卫全都处于紧绷状态。

    准备了这么多年,最后结果如何就差这一口气了。

    为了了解战争准备情况,腊月十八朱慈烺来到大明军部,召开一次战前会议。

    朱慈烺现在已经不需要看奥斯曼帝国的地图了,对于那边的情况朱慈烺已经无比清楚。

    首先看的就是总参周遇吉:“军队准备的怎么样了?”

    周遇吉并起双腿站直:“目前各军已经混编完成,各师也到达了指定位置,只要战令一下,随时可以投入作战状态。”

    再看向总后勤:“后勤呢?”

    后勤部长站起来:“目前物资还在抢运,原本计划是在正月十五完成,接到最新命令之后,已经紧急抢运,预计最快能提高到正月初五完成全部抢运任务。

    不过以现在前线物资调运情况,已经足够支持第一阶段的作战,即使现在开战,也不会出现物资匮乏。”

    后勤这一块一直都是全力运输的,这么远的距离,需要协调的人力物力非常的庞大,能够再加快十天已经非常不容易了。

    而且后面的物资准备也都是后续的物资,第一战需要准备的物资已经在这些年悄悄的准好了,全部到位了。

    在看向总装备部这边:“目前各种武器弹药等物资采购已经准备充足,前线士卒的武器已经全部换装更新完毕,所有武器满编,所有人员满配。

    后续武器弹药的订单也已经下到皇明军火,那边也保证会以最快的速度生产出来。”

    朱慈烺满意的点点头:“很好,按照目前的消息来看,这一战可能会提前,而且如果奥斯曼帝国和沙俄真的和谈成功,那么大明介入的借口就要换了。

    而且失去了盟友的支持大明作战的形势就变得更加复杂了。

    所以这一战军部要密切配合,做好全面对抗的准备。”

    正所谓计划赶不上变化,谁也没有想到两边打着打着看着不和调和的矛盾,因为一个内部动乱突然就停手了。

    这样的例子不是没有,就像一战的沙俄,打着打着因为内乱停战了,历史上这样的例子也有,只是朱慈烺没有想到自己也碰到一个。

    大明几个亿砸进去,多少军人,多少工厂,多少百姓为了这一战准备,总不能因为双方休战就匆匆撤回。

    按照初步估计,如果大明突然停下来,那么损失的钱至少要有二点几个亿,这个前都够打半个奥斯曼帝国了。

    甚至要是奥斯曼准备不及,这个钱都够灭对方一国了。

    故而就算沙俄停手,大明就剩自己也要打,有沙俄协助最好,没有也就是多几场决战的事情。

    现在的情况就算双方和谈,沙俄也不会突然调转冒头对准大明。

    而且奥斯曼帝国的军队都在黑海北岸,天气寒冷,就是想撤军没有一个月以上的时间也难以完成。

    这还不包括沙俄这边撤围的时间,还有奥斯曼帝国这边筹备补给往前线运的困难。

    这就相当于奥斯曼帝国大军在外作战,国内空虚,大明趁机偷袭,这个时机实在是太难得了。

    这时一旁一直没有说话的李若琏突然拱手开口:“陛下,臣请亲自前往沙俄,说动对方一起再次出击奥斯曼帝国,只要许诺重利,想必沙俄一定会愿意跟大明结盟的。”

    朱慈烺抬头:“哦?许诺什么样的重利?”

    李若琏拱手:“陛下,沙俄所求的,不过是出海口而已,而奥斯曼帝国这边,最不缺的就是这样的出海口。

    只要沙俄愿意跟大明结盟,大明可以许诺把巴尔干半岛地区让给沙俄,甚至可以让其占领伊斯坦布尔,共分黑海和地中海之间的海峡。

    沙俄以罗马帝国正统自居,伊斯坦布尔以前就是君士坦丁堡,正是东罗马的首都所在地,对于沙俄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信沙俄很难抵挡这样的诱惑。”

    一旁的周遇吉不乐意了:“可是没有了巴尔干半岛,大明对上欧罗巴的时候,陆上进攻渠道就会被封堵。

    到时候难道大明还要再和沙俄打一仗,拿下沙俄在对欧罗巴动手么?”

    李若琏自信的看着周遇吉:“事实上,如果让沙俄拿下巴尔干半岛,正好可以让大明跟欧罗巴之间有了一个缓冲,有利于欧罗巴各国降低戒备。

    而整个巴尔干地区看着是一块肥肉,实际上对于沙俄来说也是一个致命毒药,甚至拖累。

    首先,巴尔干半岛离沙俄本土较远,中间只有黑海沿岸的一条狭长走廊的陆路相连,海路虽然通畅,但是海军并不是沙俄擅长的。

    巴尔干地区,一直都是奥地利的哈布斯堡王朝的禁脔,一直视为其固有领土,这些年一直跟奥斯曼因为争夺这边的领土战争没有断过。

    再加上北面的波兰和立陶宛联合王国对刚刚那一战战败的救恨,沙俄拿一条狭长的连接巴尔干半岛和本土的走廊正是在波兰和立陶宛联合王国的控制之下。

    沙俄占据了巴尔干半岛之后,其结果必然是跟奥地利的哈布斯堡王朝冲突,然后哈布斯堡王朝再跟波兰和立陶宛联合王国结盟,那么沙俄必然难以抵挡。

    这正是一场战争结束,新的战争正在酝酿,大明到时候又可以借助帮助盟友的名义攻入巴尔干半岛,岂不是比大明自己占领,然后双方都拼命防备大明要好得多?

    这是一也,第二个原因就是教派的冲突,沙俄地区可是东正的地盘,而巴尔干地区那就复杂了,他们不但有欧罗巴的教派,还有奥斯曼那边带来的教派,加上沙俄的教派,三方的冲突肯定让沙俄难以经营稳固那里的地盘。

    第三个原因就是,向南向北的问题。

    对于沙俄来说,巴尔干半岛是新得到的土地,远离本土,又沿海,肯定要大举开发的,但是以沙俄的实力肯定难以做到两面兼顾。

    如果大明能丢出巴尔干半岛让沙俄把主要精力南移,那么将来大明对付起东欧寒区那边的沙俄压力就小的多了。”

第一千五百三十七章战役布置

    朱慈烺没有想到,现在连李若琏说话都一套一套的了,而且说出来的方案还挺让人心动的呢!

    周遇吉扯了扯嘴角:“可是,需要时间啊?你能保证他们多久能打起来?大明后面的大战确实需要准备,但这个准备时间最多也就一年左右而已。

    要是这两国一年之内没有打起来呢?难道大明屯兵在那里继续等么?

    还是直接强攻?

    继续等每天要多多少军费,强攻那跟沙俄好不容易建立的联盟岂不是瞬间瓦解?

    尤其是第三条,沙俄确实会出现南北不能同时开发的情况,但需要时间啊!

    至少一年内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到时候大明动手了,沙俄还会朝巴尔干半岛填人么?

    我想只要他们不傻就不会这么干。”

    李若琏并没有被周遇吉驳倒反而自信的说道:“沙俄和奥地利的哈布斯堡王朝何时开战,这个军事情报部可以全力推进。

    以双方的矛盾程度,相信很快就能取得想要的结果。

    而且就算巴尔干半岛没有出现战争,大明已经进入地中海,那么就能随时介入欧罗巴的战争。

    例如意大利地区的战争,大明完全可以以帮助其中一个的名义在那里登陆。

    还有西班牙和葡萄牙之间,西班牙和法兰西之间,这些地方一旦有动乱,大明都可以插手。

    这样不仅不会使得屯驻的军队浪费,还能让大明多几个进攻地点,为以后的全面战争做好更充足的准备。

    毕竟大明可不是非得走巴尔干半岛西进不可。”

    不得不说,李若琏的话打动了朱慈烺,这个一步步的安排完全不像李若琏的脑子想的出来的。

    拿出一个巴尔干半岛,盘活下一步棋,比起陈兵巴尔干等着欧罗巴反应之后在决定下一步动手的方向要好的多。

    毕竟一个是被动应对,一个是主动掌握局势。

    朱慈烺点点头:“很好,那朕就委任你为谈判大使,前往沙俄谈此事,只要沙俄愿意跟大明一起拖住奥斯曼帝国的主力。

    那么战争胜利之后,大明让出巴尔干半岛和伊斯坦布尔城给沙俄,共同掌管黑海地中海海峡。但是顿河和伏尔加河运河要双方共管。”

    见朱慈烺同意了李若琏的计划,周遇吉也没有再为了这个问题多说什么:“陛下,要是按照李部长的速度,最快也要腊月二十七八才能抵达沙俄吧?

    战场形势瞬息万变,这个谈判总要有个最后时限,还有大明到底在何种情况下会提前开战这个也需要划定一个明确的界限,好让前线的士卒更快更准备的反应过来吧。

    万一在李部长谈判的时候,沙俄跟奥斯曼帝国提前达成了协议怎么办?”

    李若琏拱拱手:“陛下放心,臣去了之后,相信沙俄一定会在大明跟奥斯曼帝国之间左右摇摆,他们提前谈成的可能几乎为零。

    因为奥斯曼根本给不了大明能给的好处。”

    朱慈烺沉吟一下开口:“一旦奥斯曼帝国跟沙俄达成停战协定,或者大明的军队遭到攻击大明即可开战。

    这一战无论是跟沙俄合作还是大明单独跟奥斯曼帝国作战,开战的理由一律改为‘为了皇权的威严’。

    对奥斯曼帝国太后干政这种行为,大明绝不容忍,所有对皇权的不尊重行为大明都不会容忍!”

    这个理由可谓是冠冕堂皇,比起为了联盟,或者为了抢占地盘这样的理由要好听的多了。

    这也是奥斯曼拱手送给大明的开战理由,大明岂有不用之理。

    然后周遇吉又给朱慈烺介绍起了各战区自己的安排:

    “目前苏伊士运河战区,海军吴大海总兵官已经集结所有舰船在极乐岛,随着准备奔赴红海前线。

    陆军方面阿拉伯半岛,苏伊士运河总兵李信拟以一个师的兵力从阿拉伯半岛南部沿着红海沿岸北上,控制麦加,之后沿着西奈半岛东侧北上,直插大马士革。

    埃及方向,拟以一个师的兵力沿着尼罗河西岸北上,占领亚历山大港,然后对亚历山大港以西的奥斯曼残余势力进行清缴。

    再以一个师的兵力沿着尼罗河东岸北上,占领整个苏伊士运河西岸至尼罗河这大片地区。

    然后对苏伊士运河的进攻采用三个点登陆,五个点强攻的模式,在海军舰队的配合下集中八个师的兵力突破。

    整个战区留一个师做预备队应对突发情况。”

    仅仅一个苏伊士运河战区,大明就动用了十二个师,达到此战兵力的一半,可见对苏伊士运河的重视。

    八个师有十八万兵力,对上苏伊士运河五万人不到的防军,已经超过了三比一还多,就算有所伤亡,拿下运河应该没有问题。

    这也就是奥斯曼帝国和沙俄激战的时候,如果是平时的话,奥斯曼帝国可是在这边常驻十万的士卒的。

    在算上附近的大马士革,耶路沙冷,麦加,亚历山大港,开罗城等地的驻军,整个苏伊士运河地区的驻军一般都超过三十万。

    因为打仗的原因,这个兵力数量已经降低到了十三万的地步。

    在奥斯曼看来这样的兵力配置就算不能打赢外敌,抵挡还是没有问题的,至少能为部队回援争取到时间。

    这一次大明仅仅在这一战区动用的兵力就超过了二十八万,绝对是奥斯曼帝国没有想到的。

    周遇吉继续介绍:“波斯湾方向,黄得功拟从阿拉伯半岛方向派出一个师北上,同时军队会在巴士拉强行登陆,然后一个师沿着奥斯曼帝国和波斯国境线北上,确保波斯人不会趁火打劫。

    之后以五个师的兵力沿着幼发拉低河和底格里斯河上游前进,然后占领沿途城市,派出三个师前往耶路沙冷方向,占领该城阻断奥斯曼帝国增援之可能。

    然后等待苏伊士运河战区战果,在苏伊士运河疏通之后,获得补给补充之后北上。

    另一部以一个师北上至高加索地区,占领那里确保沙俄不趁机南下占据那里的土地。”

    这个计划中规中矩,目的就是占领地盘,波斯湾可是一个好地方,占领那里,那里的石油可足够大明皇室在多过上两百年的奢靡挥霍生活。

第一千五百三十八章少侠拦惊马

    最后要说的还有中亚战区:“因为运力的限制,里海附近能筹集到的船只一次只能运送一个师的骑兵渡海。

    而骑兵追求的就是一个快,所以中亚战区打算在渡海一个师之后不再等待后援从里海沿岸直插黑海南岸。

    然后在黑海南岸往伊斯坦布尔方向穿插,后面的骑兵到达之后追赶前军形成一波一波的攻势。

    最后动用是个骑兵师和一个陆军师的兵力完成对小亚细亚半岛的分割搅乱。

    其目的就是让奥斯曼人顾此失彼。”

    整个计划看着只有中亚战区的骑兵要直插伊斯坦布尔,实际上等到苏伊士运河战区那边胜利之后,那边的舰队会迅速进入地中海,然后跟奥斯曼帝国在地中海进行海军决战。

    一旦战而胜之,那伊斯坦布尔就只剩下一些陆上炮台了,到时候采用跟苏伊士运河一样的战术,两面登陆加上中间战列舰轰击破掉对方的都城。

    这一战是一场硬仗,他不像大明打莫卧儿帝国那样从高原派兵偷袭,也不像打中亚那样趁乱火中取栗。

    这就是一场中规中矩的攻坚战,只有敲开这两层龟壳大明才能吃到里面的龟肉。

    没有办法,人家的位置就是这么得天独厚,让敌人没有任何取巧的可能。

    当然如果大明要是能控制里海和黑海北部,那么战局又是另一幅模样,不过大明现在等不了。

    就算等到了,那也只会让奥斯曼帝国用另一种形式防备。

    整个兵力布置又介绍了一遍,散会之后,李若琏就匆匆回去收拾了行礼出发了,这一路数万里,李若琏必须抓紧赶路才能在规定的时间到达。

    朱慈烺回到皇宫,好奇的问桂喜:“以前也没有见过这李若琏有这么聪明的脑瓜子,说话还一套一套的,这次怎么突然开窍了?”

    桂喜躬身:“回陛下,这个真的不是李若琏想出来的,这个方略是孙传庭提出来之后交给李若琏的。

    本来也送给了军部一份,不过军部对于孙传庭都不怎么待见,这家伙当初可是狠狠的落了军部的面子,所以他的方略被狠狠的驳斥了一番就丢在了档案室了。

    李若琏对于这个计划很感兴趣,而且这正能发挥他们军事情报部的能力,故而提出了。”

    朱慈烺嘴角上翘:“军部这帮人还真的记仇,不过当时孙传庭不是落了卢象升的面子么?怎么军部还整体记仇了?这么团结?”

    桂喜嘿嘿笑着:“虽然争辩的是卢象升,但是整个作战计划方略,那可是军部苦思冥想的,是整个军部智慧的结晶。

    被孙传庭按照地上摩擦,军部自然是感觉丢了大脸。”

    朱慈烺敲着桌子:“最近卢象升在干嘛?”

    桂喜躬身:“卢侯最近每天上课,听戏,晚上耍大刀,或者邀请三五个好友讨论军报上的文章。”

    朱慈烺听着摇摇头:“怎么?这是要学那廉颇?他有没有讨论过对奥斯曼战事?”

    桂喜想了想:“讨论倒是讨论了,不过多是说,当初自己搞大推演的时候大明才什么准备程度,现在大明已经等于把他们当初计划的第一阶段全部完成第二阶段也都准备到最好。

    这种状态谁上谁都行,甚至还说……扔个馒头牵条狗扔总参谋部都能打赢……”

    朱慈烺哈哈一笑:“这还没有怨念,这是酸出天际了啊,这要是让周遇吉知道,周遇吉还不气死。”

    桂喜也跟着笑了:“实际上周遇吉是知道的,因为卢侯不止一次的这么说,甚至还邀请周总参搞一次兵器推演,他一个人用大明的现在兵力挑战整个军部。”

    朱慈烺眉头一挑:“哦,周遇吉答应了么?”

    桂喜摇摇头:“没有,周总参以忙着准备没有时间为由拒绝了。”

    朱慈烺有点可惜差点有热闹可看了,话说这卢象升是真的没有啥脑子,果然不是帅才,吃过一次亏还敢单挑,这气度怎么能成大事?

    当然也许卢象升就是想证明一下,要是这一战让他指挥他也能打赢呢。

    人心这个东西不能揣摩,以揣摩,感觉谁都是想造反的,这个只是当一个趣事来听罢了。

    小年这一天,朱慈烺特意放下手中的事情陪着太子太上皇一起逛了一次庙会,去年的那次访问让朱慈烺和崇祯都印象深刻。

    今年朱慈烺干脆带上太子,一千在民间转转,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到处走走,应该能学到更多东西。

    为了这次天家亲情,朱慈烺可是调动了一万名禁卫军和一千锦衣卫提前准备,准确来说,这庙会附近,有五分之一的人都是禁卫军或者锦衣卫的便衣。

    这导致庙会上的大姑娘小媳妇脸红的次数明显增加,那么多帅小伙,总有一款让她们怦然心动。

    不是朱慈烺怕死,这里可是集中了大明的过去皇帝,现在皇帝和未来皇帝,这要是出现什么意外,大明就真的彻底乱了。

    这样的三皇聚会,别说一年一次,就是几年朱慈烺也不敢搞一次,除非是在皇宫内那种重兵保护之下。

    三人走在庙会上,身边跟着桂喜扮成管家模样,还有王之谦和另一个锦衣卫好手扮作护卫。

    这样的逛街队伍在京城并不少见,甚至都不算大股的。

    刚刚朱慈烺就看到一个,前呼后拥几十人的,一问才知道是某个王室要去上香的队伍。

    朱慈烺有点奇怪还问了一句:“这是哪家的王室?这上香的心不诚啊,人家都是派家丁早早的排队然后去上头一柱香,他这都这个点了才进庙?”

    王之谦低头,后面的人立刻过来告知:“陛下,这个是鲁王和其家眷,鲁王不信鬼神,但是又熬不过家里女眷的纠缠,所以才来看看,鲁王不喜欢早起,女眷不敢催促,所以来的晚。”

    朱慈烺也没有说什么,对方虽然人多前呼后拥的,但是也没有坐下扰民的恶事,朱慈烺不能看着对方比自己人多就治对方的罪吧。

    再说了,大明律有规定,这种王室出行,没有净街已经算低调的了,还想怎么样?天天蹦出少侠拦惊马才算正常?

    1秒记住顶点:。

第一千五百三十九章逛庙会

    朱慈烺这一路行来,既没有看到有纨绔子弟调戏良家妇女,也没有看到黑恶势力强买强卖,至于小偷小摸的,朱慈烺也没有本事发现。

    实际上大明自从有了每年的懒人泼皮流放发配制度之后,大明的治安就明显改善,当然这个制度紧紧限制在关内。

    没有了那些游手好闲的,就不会有那么多欺行霸市的,就算有一两个想的也找不到打手。

    这样的人一旦被定罪,轻则到矿场服徭役数年,中等的直接流放,重罪的更是直接杀头。

    有人为此还上书,希望朱慈烺改变,因为这一办法是当年大明流寇流民遍地治安混乱的时候出的,当时确实让治安明显改善。

    乱世用重典,这个没啥说的,但是现在已经是治世了,在这样严苛,显得有些不近人情了。

    就像现在有些父母家里有钱了,自己的儿女半年一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在家一边休息一边慢慢早。

    这要是真的被举报了,那就属于不务正业的,直接要发配矿山的。

    对此朱慈烺也有意改变,不过那要等到战后再说,现在大战在即,能最大发挥大明潜力的政策就是好政策,虽然不尽人情,但也只能先救急了。

    因为对于无业人员的严苛,所以朱慈烺更需要对休假制度进行重点监督,对各工坊企业商会的工资福利待遇等等都要从严督查。

    要不然就会出现资本家逼死人的情况,大家为了不被认定为不务正业被发配都要有一份稳定的工作。

    而如果大明不监督资本家的行为,那么资本家就会利用这一条把普通百姓压榨至死。

    朱慈烺发展的初期因为军队糜烂,朝堂腐化不堪用,不得不借助资本的力量重塑了大明新军。

    这个过程中资本家的地位一步一步的提高,从低等人变成四民平等,然后变成百姓人人向往的富裕阶层。

    这个过程也不过十几年的时间而已,现在大明虽然不至于人人向往当商人挣钱,但是在物资极大丰富的情况下,每个人都知道要想办法多挣钱才能过上更好的生活。

    商人不再是大家歧视的下等人,而是一份正正经经的职业。

    好在朱慈烺始终没有让商人从富裕阶层转变为富贵阶层,商人通往权贵的路始终被堵死,这才没有让商人成为大明全民的追求。

    大明现在最吃香是军人,保家卫国,开疆拓土,不仅自己能得到富贵荣华,还能分田分地让子孙后代都跟着享福。

    如果能够立功受嘉奖,还能获得退伍之后的优质待遇,子女也能获得进入军事学院学习的资格。

    接着就是当官,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个儒家花几千年形成的观念不是朱慈烺一息能够扭转的。

    要不是考上当官的名额之后抽签可能抽到关外之地,这每年盼望着当官的人只会更多。

    大明的官员,每个人这一生至少要有五年以上的在关外地区任职的经历,每个人五年有一轮抽签,如果好几次都抽不中,那么退休前的最后五年你还是要去。

    而新考上来的,那更是要第一年就抽签,基本上三分之二都要被安排到关外,所以当官的吸引力才下降的这么厉害。

    不过就算如此,大家还是愿意当官,虽然关外条件艰苦,但待遇并不差,而且管的事情还少,油水也足。

    有不少人都是有家人在某地当官,然后整个家族都在当地生根赚钱,大明好像不禁止这种行为,甚至默许。

    毕竟这个钱总是要有人赚的,有汉人愿意去赚,那不就是增加大明对那里的控制力么。

    关外很多地方,就是请人去赚钱,求这人去赚钱都不一定有人愿意去。

    下面一个是被尊敬的就是科学家和工匠了,大明今天的一切都是科技革命的成果,而科学家和工匠这些年来一直都是需求最旺盛的职业,完全的卖方市场,价格自然是水涨船高。

    而且科学家的地位跟官员是平等的,高级的科学家是大明陛下的座上宾,甚至有官品。完全就是另一种官员了。

    之后才是商人,商人虽然没有前面三种人的地位,但是他们有钱啊,大明现在的体制还算公平,有钱还是能享受到很多平民百姓享受不到的东西的。

    下面还有工人农民这些,虽然现在大明不分贵贱籍,但是人嘛,只要有两个站在一起就会有比较,这是无法避免的。

    三人逛着庙会,看着人流穿行,熙熙攘攘,庙会是一种文化,是一种民俗,来的人不一定是为了烧香拜佛,

    也不一定非要到庙里看一看。

    在大明这种被称为庙会的活动更多的是起到一个大型集市的作用。

    这个时代的百姓很难得离开自己的村子一次,大半的人可能一辈子都没有到过县城。

    很多东西平时买不到的,都可以等到庙会的时候再买,很多买这种东西的人也会赶着庙会去出售这种东西。

    所以逛庙会对于大多数百姓来说,就是买各种稀奇的东西,然后带着老婆孩子出来玩玩,吃点平时吃不到的东西。

    就像吹糖人的,画糖画的,卖米花糖的等等。

    三人多是看个新鲜,遇到没有见过的东西也会凑上去看看问问,但是很少花钱去买,因为三人都不是那种知道制备东西的人,家里的物件也都没有用他们操过心。

    朱慈烺看到卖首饰簪子啥的,也想过给后宫的那些人买一些,但一想到到时候还要分,好了歹了,多了少了,贵了便宜了,有了没了的,这帮人可都是会计较的。

    别应为买个礼物在闹出矛盾,让这帮人再打起来喽,那就难看了。

    所以朱慈烺送东西,一般都是选哪种规模生产的,然后在按照各自的等级进行分发。

    像这种路边摊,一物一样,材料品相还各不相同,朱慈烺也不知道该怎么挑选。

    不是朱慈烺直男,实在是老婆太多了,心眼太多,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太子就没有那么多的心思,看到好吃的好玩的就买一些回去,一买就是三四百个的那种,喜的那些商户后槽牙都露出来了。

    1秒记住顶点:。

第一千五百四十章太子乱花钱

    朱慈烺大概算了一下,光买这些玩具太子前后就花了上千两银子了,于是忍不住问道:“你是什么时候开始养成这种大手大脚花钱的习惯的?”

    太子愣了一下:“啊?很多么?可是下面的手下跟我说,我就是一天花一万两银子,一年才花三百六十五万两而已。

    我挣的钱根本花不完。

    而且我也没有每天花钱啊?上学的时候也就是星期六星期天搞一些聚会游玩有时候之需要几两甚至十几两银子。

    我还特意让下面的人做了一个今年消费的结算,我今年好像只花了一百三十几万两银子而已。”

    朱慈烺有些无语,一边的崇祯忍不住感叹道:“不简单啊!想大明崇祯八年那会而,大明全国盐税也不过一百多万两而已。

    国库穷的跑老鼠,内库里面甚至连赏赐后宫嫔妃的贡布都没有。”

    太子好奇的问道:“我记得,那个时候内库不是全国进贡么,怎么会没有贡布?”

    崇祯叹息一声:“为了筹钱都卖了,我恨不得把那宫里各处贴的金箔都刮下来卖掉,那个时候大明穷啊!

    一年岁入不过区区三四百万两,就算加上三响加征,也不过区区千万两银子而已。

    一个大明偌大的国家,一万万五千万百姓嗷嗷待哺才这区区千万两银子。

    还要给官员发俸禄,还要打仗,大部分士卒一年都领不到一两个月的军饷。

    那个时候一个地方大旱,朝廷甚至只能筹集到几千两的赈济钱,大多数时候连几千两的赈济都没有。

    那个时候啊,不要说百万两,就是谁能给我捐献个十万两我都非常感激。

    那些乡下的土财主捐献千两银子我都会手书一份表彰。

    这次你爹说的没错,你这钱花的太多了,虽然大明现在富裕了,虽然这些钱是你自己挣的,但是也一样要节俭。

    你爹不是有一句话‘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衡念物力维艰。’,我觉得说的很好。

    你又是在民间长大,当知道民间疾苦,百姓为了几两银子都要辛劳一月,每天早出晚归有时候才得白文的收入。

    你这一年一百三十万两,岂不是一两万个家庭一年的收入?”

    太子认真的听着:“爷爷说的是,孙儿记住了,可是爷爷,为啥当初崇祯八年的时候大明就那么穷,现在大明就那么富有呢?

    这么算的话,那个时候的大明一年收入还没有我的一半多,那个时候的大明是怎么了?”

    崇祯:“……”

    崇祯顿时无话可说,本来想以长辈的身份好好教育一下太子的,结果这个问题让他怎么回到?怪自己笨喽?

    崇祯又不得不承认太子说的都是事实。

    朱慈烺自然也不希望自己的老子尴尬,这个事情不能细掰扯,尤其是不能当着人家的面细掰扯,这不就是当众打脸么。

    朱慈烺摸摸太子的头:“那是因为收税的方式改变了,而且大明的地盘也大了,地方大收入多,等你长大了学到了自然就明白了。

    现在你来说说这些钱最大的几笔都是干什么花的?”

    太子挠挠头:“最大的一笔开销是东宫马球队扩大场地的开销,原来的东宫又没有马球队,现在儿臣也大了,父皇鼓励勋贵玩马球养好马,东宫自然不能落后,儿臣其实也挺喜欢马球的。

    就自己筹建了东宫马球队,其他的开销都还好,就是这京城的地价太贵,儿臣在南海子附近购买了一处场地加盖了设施用于训练马球队。

    这一块就开销了八十余万两。”

    朱慈烺有些奇怪了:“那你为何不直接在南海子里面训练?那里不是有大明帝国马球队专属训练场,还有帝国马球队的精英教练之类的教学,不比你另外搞一个地方省钱省力?”

    南海子就是后来的南苑,元朝的时候元朝人喜欢养海东青,就在这里训练海东青捕食,所有称为放生湖。

    后来永乐定都京城之后,又扩大了圈地范围,建成了一个周长一百二十里的土城,称为南海子,是大明皇室重要的猎场。

    也就是皇室用来玩乐的地方,不过后来各皇帝很少有体质好的,尤其是到了木匠皇帝跟崇祯这里,南苑几乎都没有怎么去过。

    等朱慈烺接手的时候这边已经年久失修,一个半荒废的状态。

    当时大明正在鼓励马球还鼓励勋贵养马养名马,朱慈烺干脆大笔一挥,把这里改为了帝国马球队的训练场,后来更是把皇城内御马监管理的马都迁移到这边养殖繁殖。

    后来在土城的基础上又修建了马球赛场,用来承办大型的马球赛,导致那一片成为了大明马球运动的中心,像京城有钱有势的勋贵,还有京城的专业马球队都在附近购地修建马球场。

    一个是方便相互交流,二来也能跟帝国马球队学习经验,最后也省的比赛的时候来回运输马匹对于马匹的影响。

    但是这些都不是太子要专门买地建马球场的理由,自家都有那么大的地方了,你还非要再买地再建,那不是闲的么!

    所以朱慈烺直接开口问太子,为何要这么搞。

    太子摸摸头:“儿臣也是觉得要是什么都用父皇的,那这马球队不就成父皇的了?要是将来打赢了比赛,那也不算儿臣的功劳不是。

    再说了,以后大明总还要有太子的,这也是给以后的太子留下的马球场,将来他们就不用从头再建了。

    下面的属官也赞成儿臣的置地行为,他们说,大明京城的地价一定会越来越贵,现在买下来只会赚钱不会亏钱。

    就算将来一时资金周转不灵便的时候卖掉,这个马球场也会有不少收益。

    既然左右都不会吃亏,儿臣也就买了。”

    朱慈烺想了想,这笔钱花的虽然多余,但确实不算亏,因为这个训他显得自己倒是有点不讲理了。

    一边的崇祯打圆场:“这么一说,我这还没有马球队呢,我是不是可以在玉泉宫也成立一个马球队?搞搞马球比赛?”

    朱慈烺微笑了一下:“那有什么不行的,这也是我的本意,大家一起参与共同促进大明马球事业的繁荣。”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1868/ 第一时间欣赏统计大明最新章节! 作者:怕起重复所写的《统计大明》为转载作品,统计大明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统计大明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统计大明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统计大明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统计大明介绍:
一个强大的帝国必须能提供至少2000项关于国家的统计数据。
如果崇祯对于自己的国家了如指掌,那他的结局一定是另一个模样。统计大明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统计大明,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统计大明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