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统计大明TXT下载统计大明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统计大明全文阅读

作者:怕起重复     统计大明txt下载     统计大明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一百七十八章财富恒定论

    崇祯假装淡定的看着朱慈烺:“不如把统计司纳入户部,然后选一个得力的人做事就是了?”

    朱慈烺连忙摇头:“父皇,户部的事麻烦着呢,儿臣可没有本事跟那些人精勾心斗角,儿臣只想安静的为大明为父皇分忧而已。

    若是父皇觉得儿臣的提议不好,儿臣不参与此事就是。”

    崇祯沉吟半晌,才问道:“你这计划还有第三步第四步?”

    朱慈烺点点头:“那肯定有啦,第三步就是通过这个粮票还有国库体系,成立大明皇家银行,以粮食和银子为根基发行粮票。”

    崇祯疑惑的问道:“你这个粮票不就是官员兑换粮食的一个凭证么?怎么还往民间发行?有什么意义?”

    朱慈烺嘿嘿笑着:“父皇,官员拿到粮票,又不应定都换粮食吃,到时候他们肯定要拿一部分粮食换成银子,然后买柴米有盐还有衣物等等。

    若果咱们在粮仓专门设置一个部门,按照市价给他们把粮票换成钱,到时候是不是方便了官员兑换?”

    崇祯有点不理解:“如此麻烦的倒来倒去,那为何不给大家发一部分粮票再发一部分银子,这样岂不是更省事。”

    朱慈烺一副鬼精的样子:“父皇,正因为麻烦,所以就有人嫌麻烦,直接拿粮票换东西呀,然后商户在拿粮票去粮仓换银子呀。”

    崇祯更不能理解了:“那你这样倒腾来倒腾去,岂不是更麻烦……等等,你这个朕听着怎么这么熟悉,这是什么来着?”

    崇祯好像抓住了什么,但是他毕竟没有怎么接触过市井生活,他看了一眼王承恩,王承恩连忙躬:“皇上,太子这个听着像宝钞……”

    崇祯一拍手:“对!你这个不就是宝钞么?你想印宝钞?不行,这个不行!给炒成发宝钞,朝臣是不会同意的!”

    朱慈烺摊摊手:“父皇,我没有发宝钞啊,一石粮票就发一石粮食,童叟无欺,这可不是宝钞会折价,大明的粮价,至少大明京师的粮价现在咱们皇家多少就是多少,粮价只会涨不会跌!”

    崇祯更加不理解了,他没有那么高深的经济学知识,也没有那么长远的眼光,他只是根据前朝和本朝的经验知道,宝钞到最后都会变得一钱不值,最后变成坑民害民的恶政。

    朱慈烺见崇祯一副犹犹豫豫的样子,只好耐心的解释:“父皇,大明粮票发行权收归皇明商号,就相当于收归内库,我们发行多少,自然是根据仓库粮食存量来。

    若是市面上粮票多了,我们还可以出银子回收一部分,儿臣有充足的信心保证粮票的价值,儿臣保证无论何种况,一石粮票必然能换到一石粮食!”

    崇祯犹豫的看着自信的朱慈烺:“那你这么做又是为了什么?皇儿对经营之道很有分,朕知道你不会做亏本的生意,但是这事有何好处?”

    朱慈烺想了一下道:“父皇,经济这个事很复杂,儿臣给您举个例子吧,镇上有一个农户,家里有一台织机,农妇织了一匹布拿到镇上打算卖了,快秋收了给家里添置一农具,但是没人愿意购买。

    镇上的铁匠坐在家里发呆,打造的农具堆在那里,他干的是力气活,家里已经一年没吃了,马上母亲大寿就到了,他想卖了农具然后割几斤好给母亲庆祝一下,但是农具卖不掉。

    镇上的屠户家里的猪杀好了,他打算卖了猪给孩子添置一件衣物,但是确没人买。但是他们都不知道对方的需求,所以都只能抱着自己不用的东西在那等着买主。

    这时候若是有一个人拿出一两银子,借给卖布的农妇,农妇去买了农具,卖农具的割了,卖的又来买布,卖布的农妇再把钱还给那个人,这样大家都得到了想要的东西,这一两银子并没有减少,这就是货币的作用。”

    崇祯听到这里,感觉朱慈烺举得例子一点都不严谨,不其他,布匹在大明是可以当钱使用的,按照这个时代的思维逻辑,是可以以物易物的。

    不过朱慈烺的意思他还是明白了。确实很生动形象,后世书上的一句货币就是等价物的话,朱慈烺费了半劲才讲明白。

    崇祯嗯了一声又疑惑的问道:“但是这跟粮票有什么关系,市面上不是有银子么?”

    朱慈烺稳定心神继续解释:“父皇,儿臣只是讲了银子的作用,还没有讲完呢!”

    崇祯坐定一副你继续的表大了一个哈欠。

    朱慈烺接着道:“首先百官下财富是恒定不变的,这句话是对的,就像如果没有银子的介入,大家把自己的东西都握在自己的手里,自食其力,没人有愿意多付出劳动,自然不会创造更多的财富。

    就像那个农妇,今布没有卖掉,那么明她就不会再织布,打铁的今守着一没有卖掉的农具,明他就不会再打一,卖的更惨,今卖不掉,明就回坏掉,他可能第二就买不起新的牛羊去杀。

    这样大家守着自己的粮田,种多少吃多少,都回家种地了下财富自然就恒定不变了,皇家要是想从这恒定的里面获得更多,那自然就是掠夺民财。”

    官员指责皇室掠夺民财的奏章崇祯都不知道批阅了多少,特别是皇明商号的崛起,那御史的弹劾奏章是一都没有断过。

    现在大家已经形成了惯例,每要是没有人拿这个事,感觉就像缺点什么,而御史借着这个狠狠地刷了一波声望。

    大家为了落得个强项敢指责皇家的名声,大有争先恐后的架势,特别要是能赶上皇上心不好,骗上一波廷杖那就更美妙了。

    不过朱慈烺今的下财富恒定论到是给崇祯来了一个精神一震,看着太子侃侃而谈,崇祯提起了精神觉得自己这个儿子肯定又有什么惊世言论要发表。

    朱慈烺看崇祯提起精神,他也很欣慰,自己讲的再好,要是上面的学生在那打瞌睡,那也没啥意思。

    无弹窗

第一百七十九章父皇,您要干嘛?

    朱慈烺微笑着说道:“但是要是有了那一两银子情况就又不一样了,农妇卖了布,为了生活过的好一点,她可能趁着空闲时间,在努努力再织一匹打算过几天卖掉。

    铁匠卖了农具,为了生活他肯定要开炉再造一套。屠户卖掉了肉,就会再买牛羊,卖牛羊的卖到钱就会再养牛羊。

    这样一来,银子就变成了促进大家努力创造更多财富的动力,如果没有银子,大家就不会再生产自己用不到的,所以社会财富是恒定的,但是因为有了银子,大家就更加努力,那财富不就增长了么?”

    崇祯一副恍然大悟的表情:“哦!你的意思是,钱越多越好?”

    朱慈烺一副被打败了的表情:“钱当然不是越多越好,大明流通的钱要跟大明百姓创造的财富相当才行,太多了,钱就会贬值,东西就会变得不值钱了。”

    崇祯感觉自己脑子有点乱:“钱不值钱?一两银子就是一两银子,怎么会不值钱呢?”

    朱慈烺无奈:“父皇,儿臣再给你举个例子吧,加入这个镇子生产的所有粮食只有一百石,这个镇子只有一百两银子的时候,大米一两银子一石。

    要是这个时候镇子里的银子突然变成两百两,但是米没有变多,那么同样买米,米价是不是就涨到二两银子了?”

    崇祯点点头:“好像确实是这样,但是这跟粮票又有什么关系?”

    朱慈烺感觉今天要说的东西有些多了:“父皇儿臣渴了,有冰镇的果汁么?”

    崇祯打量了他一眼:“天气就要转凉了,少喝点冰的东西,对胃不好,你啊也不知道怎么就这么贪凉,一年到头坐步辇整个夏天都在吃冰。”

    虽然嘴上这么说着他还是跟王承恩说道:“给太子弄一杯果汁,少放点冰。”

    看着王承恩去搞冰果汁了,朱慈烺接着说道:“首先要说的是,大明民间银子应该有很多的,但是这些银子要么被藏在地窖,要么就在大户人家库房,百姓除了交税的时候兑换一点,几乎没有存银。

    也就是说,大明的银子多,但是大多不流通,这些钱都被藏了起来,民间数次出现钱荒。

    而且不仅白银不够用,大明铜钱也一直都不够用,市面上流通的钱不够,那是不是就挫伤了大家的生产热情,要是大家都不生产东西,大明的财富怎么增加呢?”

    崇祯哦了一声:“所以发行粮票能当钱使唤?以前宝钞为什么就不行呢?”

    朱慈烺点点头:“父皇,那里面有一张是说明宝钞得失的,就是这个。”

    朱慈烺把那一份宝钞成败论拿出来:“父皇,宝钞失败就失败在,他强制发行,根本不符合事情情况,而且只发行不回收,民间宝钞只会越来越多。

    就像儿臣说的这钱一多就不值钱了,若是要保证宝钞的价值,朝廷首先税收上就应该接受宝钞,在一个不能滥发,而且保证随时能兑换真金白银,这样百姓才会认可。”

    崇祯也多次研究发行宝钞,只不过应为宝钞实在是太烂大街了,全民抵制,大明有很多有识之士也发现了其中的弊端。

    能看清形势的人也不止朱慈烺一个,上书言其中利弊的崇祯也读过很多,所以朱慈烺这一篇总结性的东西,他还是能看懂的。

    朱慈烺接着说道:“宝钞发行必须有准备金,初期为了使得百姓对宝钞有信心,一石粮食只发行一石粮票,而且当一地粮票存量过大,应当立刻兑付现银,确保在挤兑时粮食充足。

    到了后边,等大家对于粮票建立信心,粮食不在短缺的时候,可以考虑根据银子和其他财富折成银子发行粮票,到时候市面上有了钱,大家的日子也就会更好过了。”

    崇祯嗯了一声:“你这就相当于把粮食换成票,变成了流通的钱,到时候不仅银子和铜钱是钱,粮票也是钱,民间的钱就增加了。”

    朱慈烺开心的一笑:“就是这个意思,民间的钱增加了,大家就更愿意生产,民间的财富也就增加了,大明的财富就不在是恒定不变的,而是不停增长的了。”

    崇祯很敏锐的发现了其中的一个问题:“可是大明一直以来以粮税为主,商税收的一直很少,民间即使生产再多东西,税收也不会增加多少吧?”

    朱慈烺笑着说道:“父皇,以前是这样,现在可不是了呀,咱们现在也做生意呀,皇明商号的各种生意从中受益之后,父皇的内库不就充实了。

    而且大家有钱了之后,动乱不就少了,百姓有钱买粮食,不就不饿肚子了。”

    崇祯点点头,朱慈烺继续说道:“不仅仅是这样,以后粮票价值稳定之后,皇明商号就可以插手存钱和放贷业务了,那些才是挣钱的大头。

    而且以后要是急用钱,还可以以国家的名义朝皇明商号借钱,用于战争或者修建大型工程等等。”

    崇祯听罢脸都黑了,笑骂道:“怎么朕用钱还要借贷?朕看你是想钱想疯了!”

    朱慈烺眨眨眼:“父皇,您用咱们自己的钱当然不用借贷,但是儿臣不是说了么,以后皇明商号要是参与存钱业务,那用的都是百姓的钱,自然要付给利息。”

    崇祯这样脸色才好转很多:“那你什么时候开始这个钱庄存储业务?朕感觉最近钱就有点不够用,听说你在江南抄家得到不少钱财?”

    朱慈烺连忙说道:“父皇,抄家的钱都换成粮食、仓库、码头、粮船了。儿臣不也是为了以后父皇不用再为粮食发愁了么!

    再说了,儿臣现在不就是在帮父皇解决官员的薪俸问题。以后粮食富余了,朝廷的日子也就过的舒服了,至少在有灾荒,父皇就不用担心有百姓饿死的事情发生了。”

    崇祯算是接受了朱慈烺这个说法,不过他好像从朱慈烺这几次抄家中学会了一项新技能:“皇儿,你说这大明的贪官里面那些人最有钱呢?”

    朱慈烺一愣:“父皇,您要干嘛?”

第一百八十章朱慈烺报仇从早到晚

    朱慈烺明显的发觉崇祯心里好像有一个大胆的想法,不过这个想法很危险。

    崇祯丝毫没有觉得不好意思:“朝廷正是用钱之际。”

    崇祯最近算是明白过来了,朱慈烺表面上是在做生意,但是实际上他确是通过抄家再挣钱。

    自己这儿子虽然很有经营赋,但是经营所得确远远没有抄家挣得多。

    无论是上次的温体仁案,还是这次的谋逆案,朱慈烺都是赚的盆满钵满,崇祯自然不好意思确抢自己儿子的钱,但是大明的贪官不是多的是么?

    朱慈烺擦着冷汗:“父皇,要是人人自危怎么办?恐怕群臣不会答应,要是引起下恐慌到时候可是大麻烦。”

    崇祯看着朱慈烺,一副你是不是骗我的表,为啥你干就不怕麻烦,我干就会下恐慌?

    按道理讲崇祯不会商这么底,连这点都看不明白,大概这就是所谓的利令智昏吧。

    朱慈烺连忙解释到:“父皇,儿臣虽然也抄家得了钱财,但是都是以别的理由办的,要是父皇以贪污之罪处置大臣,那下官员岂不人人惶恐?再儿臣是个孩子贪财点正常。

    就这好多大臣御史还揪着儿臣不放呢,要是父皇得钱财,恐怕不仅抄不到这么多,就算抄到了,那些官员还不立刻张口索要。”

    崇祯疑惑的问道:“为何你能抄到,朕就抄不到?”

    朱慈烺呵呵一笑:“父皇治政以来也抄过不少家,但是所得几何?”

    朱慈烺一崇祯立马清醒过来,确实自己也没有少抄家,但是每次都是三瓜俩枣,超过十万两的都没有,为啥朱慈烺一抄家动不动就几百万两?

    莫不是自己眼光不行挑的都是穷光蛋?

    崇祯还没有来得及话,朱慈烺见王承恩这个时候脸色就变了,皇帝抄家多次都是东厂参与的,太子要是把这事捅出来,他也要跟着倒霉呀。

    朱慈烺当然不会平白无故的得罪一个强援,他眼珠子一转就想到一个好主意。

    朱慈烺拱手道:“父皇,不如咱们试一试,儿臣最近查候恂案的时候,发现户部度支库库管张百善,乃是候恂一手提拔,算是涉案人员,现在正在南镇府司审讯。”

    朱慈烺回忆了一下道:“张百善别看只是个六品的库管,但是因为总管户部度支库,又是候恂的心腹,在位几年已经在家乡获得荣誉称号“章百万””

    崇祯疑惑的问道:“何为荣誉称号“章百万”?”

    朱慈烺嘿嘿笑着:“就是他家的银子至少有百万两,他还有其他称号,例如章半城啦,章万顷啦等等。”

    崇祯万万想不到一个六品的库管能有百万两银子的家产,当即眼睛通红了起来。

    朱慈烺笑着道:“经过统计司初步估算,章百善预计田产有一万七千余亩,在常州府各处和京城有商铺一百三十余间,宅院十七处,价值一百五十万两,他自己交代,家中藏银不少于一百万两,合计有家产两百五十万两左右。”

    常州倒吸了一口冷气:“这些钱都是他贪污所得?”

    朱慈烺摇摇头:“其中三分之一左右是他家历代经营所得,剩下的才是贪污所得,因为他每年贪污户部银钱大概有二三十万两,但是有一半用来送礼走关系,故而实际收入要底一点。”

    崇祯生气的拍桌子:“如此贪官,确实可恶!皇儿你的试试是什么意思?”

    朱慈烺眨眨眼:“当然是试试父皇要是安排别人抄家您到底能得到多少了,儿臣觉得北镇抚司骆养大人正好带人在常州办案,父皇可以命令骆养负责此事。”

    崇祯眯起了眼睛,朱慈烺跟骆养的矛盾由来已久,这么明显的给骆养上眼药,崇祯自然不会看不出来。

    不过他也想看看,这下边的人办事到底有几分真心,骆家世受皇恩,又是自己亲手安排的,到底有多少忠心。

    崇祯冷冷的道:“拟旨,户部度支库章百善参与谋逆案,令北镇抚司抄家,家人流放荒岛。今之事不可泄露半分。”

    一边的王承恩应了一声,忙安排人去拟旨,一边走一边擦擦汗,心里琢磨着把这一部分钱的关系撇清。

    同时又幸灾乐祸,骆养这次算是倒大霉了,得罪谁不好,非要得罪太子下,这位可是眼里容不得沙子的,那报仇的劲头简直是从早到晚!

    骆养是什么子,这种抄家之事东厂跟锦衣卫还不是一个德行,到时候能上缴个五万十万都是算骆养公忠体国了。

    崇祯处理完章百善的事之后,沉吟了一下:“统计司官员不便在提升职阶,不过朕会加封皇儿兼领统计司,你拟个奏章,到时候把库藏之事划给统计司管辖。”

    朱慈烺大喜:“谢父皇,那粮库的事是不是儿臣也兼领着?”

    崇祯有点犹豫了,钱粮大权全部都归于太子之手,崇祯还真不放心,不管怎么,太子还不宜太出风头。

    崇祯想了想道:“皇明商号经营着粮食生意,不适合在管理粮库,这样容易让人怀疑你倒卖库粮,加之粮仓关系朝廷命脉,这事朕还是另外找人负责吧。”

    朱慈烺哦了一声,要是完全控制了钱粮,那大明的财权就全部都归到自己手里了,不过现在也不错,朱慈烺可以已经掌握了大明朝廷钱粮收入的六七成。

    这件事明面上是算计了百官,其实何尝不是算计了崇祯一把,不过随着朱慈烺的皇明商号挣得钱上缴内库渐增多,朱慈烺已经尾大不掉。

    不其他的,那十万新军的军饷粮食,可都是朱慈烺一手安排的,没有了朱慈烺,换了谁也挣不到这么多钱,到时候要是十万新军闹起来,估计崇祯自己就要下台了。

    而且这种依赖还在逐渐加深,朱慈烺虽然没有在勇士营和神机营安排一个将领,但是这两军确没有一个不把朱慈烺当回事。

    借着这次户部变动,朱慈烺捡了这个大便宜,统计司虽然没有六部之名,但是掌握了大明所有财权之后,他就是大明的财部!

    无弹窗

第一百八十一章太子对内阁的影响力

    果然第二的朝会,轮到朱慈烺休息读书,所折子没有经过朝堂而是直接送去了内阁。

    几位阁臣刚一开始商议京城就传的沸沸扬扬的,涉及到大家的切利益,关注的人自然就多了。

    特别是各部的吏,这些人在县衙里,也就是个没有品级的吏员,但是在京城,这些人可都是有品级的官员。

    还有什么翰林编修啦,馆阁学士啦,太学生啦,等等,等级底指正俸禄贴补家用的人是大有人在。

    所以太子上书言官员俸禄底,且不能足额实发的问题,立刻引起大家的共鸣,也赢得了大家的好福

    内阁中吴宗达对于官员俸禄的事没啥讨论的,他重点关注的是,太子要各部把收入上缴统计司,再由统计司发放。

    这个事可就不简单了,在座的能混到这一步,哪个不是人精,一瞬间就想到了太子的打算。

    这样的事可不是事,最起码要讨论几,吴宗达觉得最好拿到朝堂上在议一议,才好判断形式。

    温体仁被下诏狱之后,杨嗣昌得补内阁空缺,但是长时间从事剿匪,根本无力管辖内阁事物。

    而孙承宗份尊崇,所以任宣大总督之后也加了内阁的官衔。而且孙承宗加的还是首辅。

    同样孙承宗督师宣大,也不参与朝政的商议,所以现在内阁实际上是以吴宗达为首。

    吴宗达字上于,号青门。江苏宜兴人。万历三十二年杨守勤榜进士第三人。授翰林院编修。

    后升为国子监祭酒。充任《神宗实录》副总裁。崇祯三年,他与温体仁一同晋升为东阁大学士,参与朝政。

    不久,又加少傅衔,进建极。曾出任会试主考官,号称得人。晋少师、中极大学士,六年十二月晋少傅兼太子太傅吏部尚书,七年二月晋少师兼太子太师中极大学士。

    吴宗达本来应为为人正直故而受到温体仁排挤,五月份就打算辞官回乡了,谁知道峰回路转,温体仁莫名其妙的就没了。

    这样一圈下来,他作为吏部尚书太子少师,反而成为了实际的内阁第一人。

    后来原本以为内阁争端,崇祯会派一个得力的龋任吏部尚书,入阁为首辅,没想到最后确是杨嗣昌这个兵部的后起之秀得了便宜。

    吴宗达稳稳的在内阁首辅座了两个月,股刚暖,又听孙承宗入京了,原本以为自己又要挪窝。

    谁知道孙承宗在京城就绕了一圈,直接跑去宣大修长城去了。

    吏部历来号称是六部之首,吴宗达又主持过会试,当个首辅完全是没有问题的,所以崇祯也就默认了这个安排。

    这次候恂又出事了,那内阁只剩下三个人了,实际上的首辅吴宗达,明嘉善魏塘镇人钱士升为礼部大学士,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

    还有就是礼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张至发,这样一来,内阁中张至发为齐党,杨嗣昌为楚党,另外两人中有一人跟东林有关。而孙承宗又是北直隶人。

    崇祯尽量避免了东林一家独大,这样一来各方相互掣肘之下,皇权才华更加稳固。

    吴宗达开口问道:“两位以为太子此意如何?事关国税,若是归与东宫,那以后朝中有事岂不是要问东宫脸色?”

    钱士升还没有来得及开口话,一边的张至发开口道:“我觉得此事也无不可,我跟杨阁老一同讨论过此事,他也全力支持太子提议,这事杨阁老的上书。”

    张至发完,从桌子上拿出了杨嗣昌的奏章,一边的吏接过递给吴宗达。

    吴宗达颇有深意的看了一样张至发,认真的看了起来,钱士升也自觉的闭嘴,太子刚上的奏章,这边杨嗣昌的折子就跟着到了,你要不是提前知道的,估计鬼都不信。

    为什么杨嗣昌的奏章不是直接送到内阁而是送到张至发手中,那是因为两饶关系本来就不一般。

    杨嗣昌入阁以前,一直在谋划着为他老子杨鹤正名,当时这事可是闹得沸沸扬扬,崇祯正被流寇闹得是焦头烂额。

    对于这种剿匪不力还想翻案的,那更是深恶痛绝,所以温体仁等人善于揣摩圣意,觉得杨嗣昌也是想的太美了。

    不过张至发确觉得杨鹤当时以“招抚为主、追剿为辅”的战略是新式所迫的正确做法。

    而且通过杨鹤的努力陕西流寇一度全部受抚,但是因为朝廷赈济不力,导致流寇降而复反,其罪不在杨鹤。

    所以在内阁诸公都不支持的况下,单独上书直言,当然最后崇祯也没有同意。

    不过因为这事,杨嗣昌对于张至发多有感激,这次杨嗣昌入阁,又有张至发推荐的功劳。所以两饶关系更近一步。

    故而杨嗣昌加上张至发两人发声,那也就代表着朱慈烺获得了内阁中半数的支持。

    钱士升自然不会这个时候去跟张至发掰腕子,吴宗达看完杨嗣昌的上书,其中只是从军事角度例举了各省分开运输的不便,导致贻误军机。

    言若是朝中有专门部门管理此事,剿匪毕竟大大方便,而东宫这半年来处理新军后勤补给井井有条,足以证明有能力处理此事,故而赞同。

    吴宗达嗯了一声:“那明就以杨学士的文章公布于朝议,大家共同讨论,还有明太子也在朝堂上,到时候有问题大家也可以跟太子当面询问清楚。

    吴宗达话刚完,外面吏跨步进来:“宣大孙督师有奏章到。”

    宣大的奏章一般都于边事相关,所以奏章一到都是立刻送到内阁,内阁之人立刻批示。

    吴宗达打开奏章看了一眼,然后不自觉的瞟了一眼张至发,才细细读起来。

    读完之后他合上奏章:”孙督师也上书支持太子之议,如此内阁三票支持此事,钱学士,你怎么看?“

    钱士升摸摸胡子,突然微笑的问道:“太子素来擅长经营之道,据皇明商号的银子比内库存的都多,各部府库空虚,户部银库更是能跑老鼠,若是太子接管库藏,以后咱们岂不是再也不用为银子发愁?”

    眼看已经是深秋。

    无弹窗

第一百八十二章我,朱慈烺,膨胀

    眼看已经深秋,这军粮暂且不,士卒的冬衣都还没有准备妥当,杨嗣昌等人可是朝内阁上了好几道折子,无奈内阁也没有余钱。

    勉强凑了两三万,准备发给杨嗣昌那边,结果洪承畴和孙承宗听到消息,派人堵着兵部的大门,大有不给冬衣就不走的架势。

    无奈之下,干脆一家分了八千,这边刚发完,那边辽东见关内诸军都有新冬衣,凭啥他辽东军就没有?

    辽东军可是抵抗在抗击建奴的一线,劳苦功高,拖欠饷银就算了,现在有棉衣给关内都不给他们,怎么关内比辽东还冷么?

    还是你们觉得我们这些辽东军好话,好欺负,不敢闹事?于是乎兵部再次被堵住。

    这样的烦心事不知道有多少,现在奏章送到内阁,有一半都是要这要那的。

    钱士升不钱的事,吴宗达还没有想起来,现在钱士升一提起来,吴宗达才想起,现在大明财政一直在崩溃边缘。

    抛开个人利益不,这个财权实际是是个烂摊子,谁接手都会倒霉。

    确实朱慈烺为太子接手财权,抛开权力争斗不,太子愿意接手确实是解决了困扰大家的一个难题。

    所以自己光想着太子染指各部财权,确忘记了在里面的坑,莫非是自己误会了太子?

    在看看通篇奏章,朱慈烺始终站在大义的名分上,为百官争取权利,为底层官员解决吃饭问题,难道自己误会了太子的苦心?

    既然阁臣多数赞成,自己也没必要驳斥太子的面子,财权这个烂摊子太子既然愿意接手,自己送上就是,要是以后财政好转了,在想办法要回来就是。

    吴宗达沉吟半晌:“慈大事,内阁也不可擅自做主,不如明朝议此事,听听大家的意见再决定不迟。”

    钱士升抱拳:“吴阁老老成谋国之言,吾无异议。”

    张至发也点点头:“既然两位都赞成朝议此事,我也没有意见。”

    这个事过去,三位又开始处理其他事,大明所有奏章都要经过内阁票拟,所谓票拟就是给出处理意见。

    然后上交皇宫,皇上会按照轻重缓急和自己的心,处理一定数量的奏章,剩下的交给司礼监批红。

    有的皇帝可能把所有奏章都丢给司礼监,自己当一个甩手掌柜,也有崇祯这样的,每个奏章都想看一遍,还非要给出自己的处理意见。

    朱慈烺送出奏章就一直关注着内阁的意见,准确来,为了推动自己掌握财权的计划,他也是下了大本钱。

    为了换取孙承宗的支持,不得不从本来就捉襟见肘的新火铳中,调一批给宣大军换装,并且承诺支持孙承宗的车阵方案,并且提供上次设计的战车。

    这一个被朱慈烺放弃的战法已经完成了百分之九十,并且当时为了取得孙承宗的支持,朱慈烺几乎把整个计划都跟孙承宗介绍了。

    只是后来新式火器组建的新军意外的好用,有车阵的牵绊反而成为累赘,影响了新军的发挥。

    最终朱慈烺还是选择了更激进的建军方略,车阵虽好总归是缩头乌龟战法。

    特别是这次孙承宗这次进京跟朱慈烺好好聊了一次之后,朱慈烺对于当初坚信的东西都动摇了起来。

    如果孙承宗只是被过分神化!那么他的很多政策就可能是错的,例如堡垒战法,难道这真的是对付建奴最好的办法么?

    朱慈烺并不是什么战略大家,没有能力制定什么决胜的正确战略。

    但是纵观历史,无论是强汉还是盛唐,对付异族都是以攻对攻,无论是封狼居胥的霍去病,还是三箭定山的薛仁贵,无论是大汉将军卫青,还是大唐军神李靖,哪一个也没有提出过步步为营的堡垒战略。

    相反应为堡垒战略而空耗国力导致失败的例子确比比皆是。

    例如北宋、例如南宋、例如历史上的大明。

    就算进入现代战争,堡垒战术也被证明是失败的战术,例如高卢鸡的马奇诺防线,被耳曼的胡子修理的那个叫惨啊!

    倭国侵略我大汉,那堡垒战略被米加步枪都能戳的千疮百孔,所以搞堡垒没有好结果!

    不信你看上海堡垒,那个评分!那个口碑!咳咳咳。

    总之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守,朱慈烺现在已经不是毫无还手之力的新手玩家了,十万新军一旦练成,那战斗力绝对是划时代的。

    想当年袁大头十万北洋军,几乎横扫中原,所以朱慈烺觉得自己凭借十万新军,怎么也能横趟辽东。

    当然如果十万不够,那就再来十万!要是还不够,那你等两年,我一次来二十万!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随着实力的增强,曾经制定的战术战略现在看不上了!战车阵被放弃了!

    就像一个人穷的时候,他决定以后等有钱了,一三顿都是白面馒头!再也不吃野菜了!

    但是等他真的有钱了,他发现老是吃馒头也腻歪,还没有营养,不如吃点菜喝点酒。

    不过朱慈烺放弃了战车阵,孙承宗还没有,他研究了一辈子的战车,写过一本专门的着作,而且根据他保守的格,他反而觉得战车加上堡垒简直是绝配!

    本来他到了宣大,坐等朱慈烺来请教战车使用,他在顺势教导,在以编练为名搞一批战车自己也学着戚少保横扫大漠风光一把。

    但是左等右等,始终不见朱慈烺来问这事,稍微写信问了讲武堂的朋友,发现朱慈烺已经不搞车阵这一了。

    讲武堂现在流行的是步炮协同,是炮火覆盖,是火力压制,是火力密度,是散兵线战术等等新鲜的词汇。

    所以这次朱慈烺写信想请他支持太子掌握财权,他毫不犹豫的提出了要枪要战车,他也要练新兵,并且是跟太子不一样的新兵,他练得是战车阵!

    本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原则,朱慈烺也不确定战车阵就一定是错的,既然有人想试试,那试试又何妨!

    而杨嗣昌那边就简单多了,看着新军那边的待遇,杨嗣昌早就眼红了很久,加上自己能入阁,太子确实出了力,所以要了一笔钱粮,就答应帮忙话了。

    不仅自己帮忙还拉上了好朋友张至发来壮声势。

    无弹窗

第一百八十三章朱慈烺最担心的事情发生了

    原本以为有民意基础,加上内阁五分之三的支持,内阁有很大的概率会通过,没想到这吴宗达还是把这事推上朝堂。

    没错,朱慈烺最担心的事情发生了,这事一旦到朝会上讨论,朱慈烺就要张嘴说话了。

    而且朱慈烺有能力影响内阁的决断,确并不能保证朝堂上的人都支持他,特别是关乎很多人的利益的事情。

    朱慈烺准备的那些代表民意的人,确没有一个有机会上朝的,而反对者确都在朝堂上。

    所以明天注定是一场苦战,而且还是有可能输的苦战。

    第二天朝堂上,果然第一个拿出来讨论的就是太子的提案,首先跳出来的确是令人最意外又最不意外的御史。

    御史中丞跳出来:“臣以为,此义不可,财税乃是国家大事,大明无此先例,祖宗自有成法,我等当效法先贤,修德正心,太子身为储君,更不能每日之关心商事,须知国家……”

    御史洋洋洒洒的说了一大堆,大概就是说,你们说的都是小事,让太子和皇上正心修德才是大事,太子不能一直盯着钱看,要培养德行。

    等他说完了,朱慈烺翻了翻眼皮:“父皇,儿臣觉得这位御史说的对,大明祖宗自有成法,我们当效仿历代先皇。

    例如太祖剥皮实草令,就按照御史所说重新强推此令,太祖之政总是先例吧?

    再如恢复西厂,此事也有成例,锦衣卫不敢杀的人让他们杀,锦衣卫不敢管的事让他们管,东厂不敢抓的人让他们抓,先斩后奏皇权特许!”

    下面的大臣为之一静,紧接着面面相觑起来,咋的了这是?咋聊着聊着变成威胁了?不是议事么?太子这是耍赖吧?

    接着大家都翻眼看了一样那个御史,你丫的瞎说啥!看看这事闹得!要是真的恢复剥皮实草令,先把你个龟孙薄皮实草了!

    不由得大家不激动,在站的各位,没有一个贪污低于五十两的,按照太祖时的规矩,这可是要杀头抄家的。

    更不要说西厂了,太子那话啥意思?锦衣卫不敢杀的人让他们杀?锦衣卫不敢管的事让他们管?东厂不敢抓的人让他们抓?先斩后奏!皇权特许?

    那就是比锦衣卫东厂还要狠很多倍呗,这要是真的这么干,大家干脆不过了算了,这官谁爱当谁当,俺们不想当了。

    那御史也硬气,大有一副你不廷杖我,我就死给你看的架势:“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太子如此闭塞言路,威胁大臣,不是明君气度!臣参太子失德……”

    崇祯摆摆手:“好了!不要吵了,祖宗之法有好的,也有不好的,我们要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时移事异怎么可以一直照搬祖宗成法,即使祖宗成法那也是不断改进完善的。

    太子之言更是不足取,西厂乃是恶政!不可恢复!”

    崇祯看着好像是各打五十大板的和事老,但是明眼人都听得出来,这是在拉偏架。

    这时另一个吏部左侍郎走了出来:“陛下,臣以为,大明当吸收前朝冗官之教训,若是多一个部门参与,必然要增加很多吏员,到时候机构臃肿,效率更加底下……”

    朱慈烺直接抽出一张纸:“是吏部的是吧,吏部崇祯七年,共从地方获得上缴三十七六千余两银子,部内开销仅仅维持到同年九月,先后有两次欠薪欠响,十多次到户部请求支援,更是三次再朝堂索要钱粮。”

    吏部侍郎愣在那里,这是啥意思?我们在聊冗官,你跟我说我们吏部的花费,咋的?我们钱不够花就不能说话了?

    朱慈烺念完之后看了一样吏部侍郎:“综上所述,吏部没有能力管理好自己的钱粮,而且需要得到支援才能维持部门运转。”

    吏部侍郎总感觉朱慈烺聊天的方式不对,这跟大家平时朝议的方式格格不入,就是一种不按套路出牌的样子。

    不过偏偏把他怼的是垭口无言,他也是要脸面的,太子的意思很明显,你自己的事情都管不好,还有闲心操心别人?

    吏部侍郎脸色不好的退下去,兵部员司库又站出来:“陛下,兵部事关邦国安宁,我部觉得兵部库可单独分列,地方上缴也是运往各地战场,臣觉得统计司没有能力运输物资,多一道工序耽误了宝贵的战场应变时间……。”

    朱慈烺依旧淡淡的拉出一张纸:“兵部是吧?兵部从天启年开始拖欠各处关饷,宣大等地拖欠九个月之多,宁夏卫更是一年零七个月欠响,据孤所知,今年兵部拖欠士卒冬衣二三十万件,各地上缴钱财不够兵部消耗之十分之一二,每年到户部请响三百多次……”

    说道这里朱慈烺看了一眼这个兵部司库:“据说,兵部索响的吏员常驻到户部,一年到头都不间断。而在朝堂要钱,上奏要钱崇祯七年达到一百零三次,几乎三天都要要一次钱。”

    兵部又搞了一个灰头土脸,司库辩解道:“我部钱响一直都是户部拨付,缺衣少食也是户部不给钱,我们没钱发放的原因。”

    朱慈烺点点头:“确实如此,但是兵部一开始钱可是够花的,怎么越干亏空越多?各地卫所上缴几乎断绝,反而需要部内拨款?”

    这个事情就牵扯到卫所侵占田地的事情了,虽然大家心里明镜的,但是确不能拿出来说呀,掀开了盖子,他就得罪了一大帮人了。

    兵部不得不乖乖退下,下面的人看着朱慈烺手里一大摞纸张,一边翻着纸张,一边打量着群臣。

    朱慈烺的套路很明显了,我不管你们说啥,我就是说你管不好,你缺钱!你无能!你自己都管不好,还好意思说我。

    你管不好我来管,怎么了?有问题么?

    下面的各部官员自认为自己部们不从户部划拉一点,根本不能维持,出来也是自找没趣,看那一大摞纸,太子是准备的很充分了。

    崇祯也惊讶于自己这个儿子的策略,虽然有点无赖的嫌疑,但是确实打中了这些大臣的死穴。

第一百八十四章要钱

    看着满朝哑口无言的群臣,场面一度十分尴尬,崇祯见朱慈烺已经力压群臣,比自己吵架赢了都开心。

    朱慈烺也是一副舌战群儒大胜归来的畅快感,看着满堂禽兽尽低头,朱慈烺抱拳:“父皇,既然群臣都没有意见,儿臣请父皇施校”

    正所谓衣冠禽兽,在大明这代表的是大官,可不是后世骂饶话。

    这时工部官员跳出来:“皇上,臣赞同太子的话,只是我工部本年度修缮文渊阁、太学、太庙、等宇,又奉旨修缮京城城墙,清淤京师河道等工程款项一直未拨付,还请太子早拨付,城墙关系大明社稷……”

    兵部另外一个侍郎也跳出来:“皇上,如太子所言,各地卫所欠响久,朝廷冬衣一直未能按时拨付,部中吏已经断响两月,还请太子早拨付。”

    礼部官员也出来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礼部奏请祈雨、祭、祭祀等事一直未得户部相关银两,还请下早给……”

    “臣吏部有新任官员上任无车马,朝廷停驿站以来,各地赴任官员都是给银以自行采买居住,但是从去年开始向户部申请就屡屡被拖欠……”

    “臣大理寺,各地送交案件费用一直由各地自筹,但是我司复核人员,去往各地确无外差费用,导致案件复核一直无法尽意……”

    “臣都察院左都御史,都察院弹劾百官,官员无钱买马,有骑驴钦差赴任者……”

    一棒子大臣好像立刻转变了风向,都学会了要钱的技能,朱慈烺看着一个个打着各种幌子要钱的名义,呵呵一笑。

    这是故意的吧!肯定有人提前泄露了消息!

    不过只要解决了这一波要求,自己掌控国库就名正言顺了。

    朱慈烺嗯了一声:“各部况孤已经知晓,皇明商号会即可筹措五十万两银子和五十万石粮食,稍后统计司会出具一份表格,各部按照表格上交需求。

    统计司会根据轻重缓急的顺序,办理各部所需,第一是保证大家有饭吃,保证前线将士有饭吃有衣穿。

    之后的问题大家也不用急,统计司会在两个月内理顺盘点清楚,逐一满足大家的需求。”

    一听朱慈烺如此豪气的撒币行为,大家立刻都开心了,五十万两银子,加上五十万石粮食,这可是价值百万的东西,平白无故得来的大家平均分也能分个几万两吧。

    况且太子还承诺两个月内解决大家的需求,反正管你钱从哪里来,只要有钱花,那就是好太子。

    朱慈烺为啥突然变得这么有钱呢?其实这五十万两银子,是朱慈烺给江南购粮计划准备的准备金。

    本来一切计划都没有这么激进,朱慈烺也只是想趁着收秋粮的时候,搅动一下粮食市场,让大家收粮的价格提高个两三层,让百姓卖粮不再吃那么大的亏。

    没想到这帮子人脑子都被银子糊住了,竟然打起了谋逆的主意,朱慈烺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来了一大波抄家行动。

    结果就是粮食也有了,钱也有了,那自己准备的五十万两银子也用不上了,这次正好拿来给国库压库。

    至于粮食,现在朱慈烺表示,自己不缺粮食,就是没有越京城而已。

    而承诺的两个月解决各部的急需问题,一个是朱慈烺把山西那帮土财主的钱已经看成了自己的,到时候自然有钱兑现承诺。

    第二个就是先把权利拿到手再,至于你急不急需,那还不是我的算!你有本事还去找皇上闹啊!

    咱可不怕你告状,咱上面有人!

    崇祯大松了一口气,淡定的道:“此事既然已无异议,那就拟旨太子即起兼领统计司司正,统计司负责所有解运京师的粮饷物资,并分发各部,各部不得在设立解运接收机构……”

    朱慈烺和大臣都拱手:“吾皇圣明。”

    接着讨论其余的事,朱慈烺已经没有兴趣听了,下朝之后,朱慈烺立刻跟五城兵马司打招呼,命令再碰到各省押运京师的物资,一律送到京城百万仓。

    至于各部原有的东西,朱慈烺估计也要不到,这些人既然一个个都在哭穷,谁会愿意上缴现有的东西。

    果然不到中午就传出消息,为了防止统计司到各部索要结余,各部都在突击花钱,一个个把仓库都搬空了,听统计司的衙门设在旧太仓,都争先恐后的派人去要东西。

    就好像那里有一百万两银子在等着他们,去晚了就抢不到了似的。

    统计司当然不会如他们的意,想要钱可以,先填表吧,要钱总要有个名目,要多少,干什么,那些地方花那些钱,怎么花,这些都要写清楚。

    外面的喧闹并没有影响朱慈烺,此时他最关心的还是粮票的印制况,水印虽然做不到后世那么清晰,但是在纸币上弄出皇明两个大字还是很容易的。

    其实白了就是造纸的时候,通过技术手段,调整纸张局部的纸浆厚度,然后压平之后呈现出那种因为薄厚不同的不同透光度。

    而压花机,雕版也都准备好了,专门为印制粮票准备的特别配方油墨也已经准备就绪。

    几种特别的颜色的配置工艺和比例都由不同的太监掌握,完整的配方只有朱慈烺自己才樱

    因为第一批朱慈烺预计这些官员肯定怕粮票贬值,所以拿到手肯定会连忙换成粮食。

    而且仅限于京城的官员,所以并没有单独建立作坊,而是在东宫单独腾出一间偏,作为粮票印制房。

    而朱慈烺此时正在看着工人作印制,三位印刷工人都是报纸作坊最熟练的太监,去报纸作坊之前,就是邸报的印制人员,每个人都有半辈子的印刷经验。

    粮票采用的是彩色印技术,这是一种发明与北宋的技术,在明朝已经推陈出新,制作的木板年画已经出现了三色印甚至是四色印。

    粮票为了防伪自然也要采用这种工艺,加上复杂的图案多变的颜色,可以刷掉那些规模的模仿者,就是让你画一张粮票的成本绝对超过一石粮食,无利可图!

    无弹窗

第一百八十五章粮票印好

    规模造假无利可图,大规模造假风险巨大,加上背面跟纸钞一样的重罚和重奖,绝对能杜绝大部分造假。

    看着工人心的把卡扣夹子夹好,放入卡槽,然后正面背面各刷上一层墨,接着这张纸连同卡扣夹子一同传递到下一道工序。

    下一道工序就不用再对版了,直接把夹子放在自己这的卡槽再正反印制,如此印刷四遍,一征版光鲜亮丽的粮票就印刷成功了。

    接着就是凹凸花,这是一专门定制的钢制压花机器,工人心的把夹子再次卡好,把纸张铺平,示意另一边的两个工人。

    那边两个工人立刻转动绞盘,磨具一点点的压紧,直到绳子转动到固定的位置,然后工人在回转转盘。

    这时候出来的粮票就已经带着印花图案了,这个时候的宝钞已经完工,工人把宝钞夹子去掉,送去第一步的太监那里。

    接着是裁剪工序,这个当然不是拿着剪子一点点的剪开,而是用一个特制的裁纸刀,上面有固定的尺寸,工人只要按照工序,确定粮票已经放到固定位置,在按下刀片就可。

    一版粮票裁好,工人心的整理整齐,一张粮票有巴掌大,所以一版纸币只能印刷二十五张,四版正好一百张方便封装。

    这第一版的二十五张自然不是准备封装的,桂喜早已经等在那里,见粮票做好,立刻颠颠的去拿过来,递到朱慈烺手上。

    朱慈烺接过粮票,只见粮票整体因为采用棉花加上少许桑树皮,呈现偏青的白色。粮票的团虽然是四色印,但是总体还是偏红色,显得非常喜庆。

    粮票的正面最上面印制着‘奉旨造皇明粮票,’。

    中间部分和四角都写着一石的字样,票面的最中间位置有大写的壹石。下方则是两行字:

    “凭此票可到所有皇明粮号兑换粳米一石或者等价现银”

    “本票由内库监督皇明统计司造”

    背面正中则是一段话“统计司奉旨造,伪造者斩,使用者抄没家产流配荒岛,举报者奖励银五百两并给犯人财产。”

    粮票的四角则依旧是一石的字样。背面最下面的花纹中间专门一个空间写着‘崇祯八年制’

    粮票的文字之间,是盘龙、麦穗、兰花、菊花、稻谷、等图案图案之间有繁复的各色几何图案点缀。

    把纸币对准阳光,纸币的纸张中会隐隐出现数个大明字样,抚摸纸币右下角还有凸凹不平的壹石字样。

    虽然在朱慈烺看来这个粮票还很原始,但是对于同时代的造假者来,这已经是地域级难度。

    朱慈烺对这个还是很满意的,直接带着粮票就去找崇祯去了。

    崇祯拿着粮票翻看了半晌,然后又拿出最近造出来的宝钞,对比之下,高下立判!

    崇祯对此也没有什么疑义:“既然已经印刷出来,那就发现去吧,听今各部把统计司都围住了?你又让他们填表?”

    朱慈烺点点头:“那是,总不能要什么给什么,凡事都要有章程,那个表我在上奏的时候也呈送给父皇了,父皇不是准了么?”

    崇祯看到了那个表,但是他并没有仔细看,东厂送过来朱慈烺制作的各种表格太多了,他看的多了也就不稀罕了。

    崇祯奇怪的问道:“听你下朝就让五城兵马司的人对各地上缴送往旧太仓,为何对各部存银不闻不问?各部今可是好好的浪费了一把,听有人一口气发了一年的饷银……”

    朱慈烺呵呵一笑:“这里面的事儿臣也不便追究,要是真的逐个去核查,不要两个月理顺各部况,恐怕一年也难以算清。”

    崇祯微笑着:“你的统计司不是很厉害么?怎么这点账都算不好?各部每年统计自己的账务最慢的户部也紧紧一个月就成了。”

    朱慈烺撇撇嘴:“他们那些账本根本就不能看,漏洞百出,要是查还不是底掉,到时候翻旧账,那些账本更乱,要想理清非得下大力气不可,有那个功夫还不如多干点实事。”

    崇祯嗯了一声:“你那银子都准备好了?还有兵部的棉衣问题你打算怎么解决?辽东的奏章每都在往朕这边送呢。”

    朱慈烺点点头:“冬装确实是大事,不过我查看过兵部历年的汇报,冬装每年都缺,其实不仅是冬装,有些卫所已经数十年没有发过一件军装,一副盔甲。

    故而事虽然紧急,但是大家想必都有应急的办法,紧急筹措必然导致棉价暴涨,也未必购的齐,就算购齐了棉花,现在已经十月,也来不及做冬衣了。

    所以儿臣思虑着打算先给辽东军斥候等兵紧急筹集一批,至于其余的就先发一批石炭让他们烧碳取暖,先把这个冬扛过去,等到来年及早准备冬装,确保秋全部拨付到位。”

    崇祯嗯了一声:“冬衣之事,确实历年都要上一批折子,朝廷每年筹措个几万发现去,各地的士卒也就不再闹了。

    偏偏今年,新军各部每人早早都发了新棉衣,其余各部才觉得不公上京吵闹,加上你又接下了这事,他们都知道你有钱,自然不肯罢休。

    你若是只给一些石炭,辽东的那些家伙肯定不愿意,朕以为可以拨付一部分钱粮,到时候他们才会安稳。”

    朱慈烺听了崇祯这花钱买平安的话,心里也有点不服气:“但是父皇,儿臣就是拨给的钱粮再多,怕也到不了士卒的手里,到时候士卒还是饿死,平白让那些将门得了便宜,儿臣觉得不如多发石炭,这种不值钱的东西下面的兵才能得到取暖。”

    崇祯无奈的看了一眼朱慈烺:“你怎么就知道发石炭他们就不敢倒卖?自从上次你了辽东移民之事,朕也派洒查了。

    辽东那些家伙可是把关内送去建堡垒的砖都能拿去卖钱,石炭在辽东可是比砖头值钱多了。”

    朱慈烺还真没有想到这事,崇祯这样一倒是给他提了醒,这东西一旦量大也就值钱了,辽东苦寒,那石炭确实比砖头好卖,不过砖头都卖?这些人要那么多钱干什么?

    无弹窗

第一百八十六章统计司的日常

    在朱慈烺看来,这粮票可是大事,但是崇祯确并不这么觉得,随便看了看就让朱慈烺开印了。

    朱慈烺回到东宫,按照这次需求的数量命那些人开始印制,明正好先发一批粮票,又能拖延一。

    趁着这个时间,统计司把各部需求进行归纳汇总,报送的朱慈烺这边。

    虽然每个人都有充足的理由要钱,不过朱慈烺现在可没有那么多钱给他们。

    按照朝堂上承诺的,第一步确保大家有饭吃,这个承诺粮票就能解决了,第二就是确保前线战事相关的款项优先拨付。

    例如粮饷筹集,奖赏拨付,这些都是优先,当然剿纺军队大部分粮饷还是到地方上就近解决为主,然后各地在从赋税里扣除。

    朱慈烺也不是真的不知道变通,非要他们把粮食越京城再发给士卒。

    解决了京城官员的吃喝,还有前线士卒的问题,剩下的就是各地卫所发一部分口粮。

    虽然清理欠响还做不到,但是至少要让这些人眼前不至于饿死。

    接着朱慈烺就开始作妖了,兵部上奏前线缺兵器,朱慈烺大笔一挥,招标!

    然后兵部的人不干了,按照朝堂上商量的结果,不是应该统计司把钱拨付给兵部,兵部在购买材料组织工匠打造么?咋就成招标了?

    再了啥是招标?统计司解释了一番啥是招标之后,兵部又不干了,这样搞还有啥油水?还有啥意思?

    不过统计司解释几个部门竞争,能保证兵器打造的又快又好。

    兵部仓司就冷笑了,这大明有哪家铁匠铺有能力接下兵部的单子?那可是一两万件刀枪?

    统计司立刻就展示了有资格竞标的企业:皇明兵器、皇明矿业永平矿场、内监兵仗局、兵部、工部、永平铁匠行会……

    “这都是啥,这些机构都是哪来的?还有你们皇明商号为啥有两家入围?你是不是作弊?”

    统计司的官员摊摊手:“皇明兵器和内监兵仗局一直是为新军制造武器的,资质自然没得。皇明矿业永平矿场最近练铁新炉已经搭建好三座。

    我观看过兵部需要的兵器目录,都是些刀枪剑戟之类的,所以永平矿的工匠也能顺利打造,工部最近参与了大明新式火铳的研制,工匠实力也很强,而且工部也很愿意挣这个钱。

    再有永平铁匠行会,就是永平几家矿主自己一家吃不下这么大的订单,所以联合竞标。你们兵部也算一个。

    方案已经出了,三之后上交样品,开始竞标,要求样品要跟本批次产品保持一致,抽检合格率百分之百,暗标竞价。”

    统计司的官员唧唧咋咋的了一大堆,兵部官员感觉自己好多地方没听懂,还想再问那官员指了指旁边的吏:“他参加过几次竞标,有问题你去问他,下一个。”

    兵部官员并没有去问什么竞标的事,而是连忙回去问自己尚书侍郎,看看这次事该怎么应对。

    原本应该落到兵部自己口袋里的钱,现在变成几家人争抢,别人吃自己碗里的,兵部可不干!

    下一个是五城兵马司的,前来索要粮饷,五城兵马司独立于兵部之外,直属于皇帝,所以钱粮都要自己单独来要。

    官员看着五城兵马司的人上报的粮饷兵员名册皱起眉头:“京营已经糜烂,先有御马监重编神机营,去掉了五万,太子又编练了两万京营新军,又划掉两万。

    这些饶饷银都是单独列支,已经发放过了,按照员额还有十八万,你怎么还要二十五万饶饷银?你这个表要拿回去重做。

    还有京营满员了么?各营一个人都不缺么?官员按照等级不同薪俸也没有体现出来,还有这里欠响为何不注明哪个月欠多少。

    还有按照户部的条子,五城兵马司的饷银已经拨付到八月,你这三个月欠响哪里来的?”

    五城兵马司的将领眼睛都冒金星了:“你的都是啥!俺们公爷就是让俺拿着条子拿钱的,你不给钱我就不走了!”

    统计司官员点点头:“行,不走了,就去那边喝茶看报纸,我告诉你这五十万两银子大家可都在看着,你耽误了时间要是分完了,可别怪我没有提醒你!”

    那将军脸色忽明忽暗:“那你把你的写下来,我回去让人准备!”

    统计司的官员摊摊手:“我哪有时间,那边有书吏,他们都懂这些,你让他们去写。”

    统计司官员又抬起头:“还有,你们京营的况大家都清楚,无论是神机营选兵还是太子也选兵,结果那都是不满意的。

    最近听你们正在抓紧整训,我可提醒你,我们统计司检点人数,可不是逐个大营的去数,让你们有时间去借兵,我们一般都是一次派出几十组人,一起去点数。

    到时候谁营地里的人数不够,拿的钱还要原封不动的吐出来!”

    那将军愣了:“你们统计司哪有权力检点我们京营的人数?”

    统计司官员呵呵一笑:“我们怎么没有,饷银发放事宜我们都管的着,不信你去问问你们公爷,或者太子下。”

    那将军忧心忡忡的去了,下一个是工部的一个员外郎,点头哈腰的进来:“这位大人好,我是来申请款项修复宇城墙的。这个是申请表。”

    统计司官员翻看了一下道:“这件事太子下已经交代过了,宇的修建可以缓缓,等明年开再,但是城墙的事刻不容缓,钱和物资会优先拨付给你们,你们立刻加以修整。”

    工部员外郎有点意外,刚才兵部跟五城兵马司可是一分钱都没有要道,原本以为他也要碰一鼻子灰,回去修改申请。

    没想到刚递上去就批了,难道是因为自己笑脸迎人所以多方印象好?

    统计司的官员签下自己的名字,写书拨付城墙修建款项百分之二十,工部官员急了:“大人,这只拨付两成根本不够啊!那西北角的缺口可是个大工程。”

    统计司官员抬头笑着道:“你不要急,先拨百分之二十你们回去准备材料人工,你们建设的前期中期后期统计都会派人查验,只要没有问题就会依次拨付百分之二十,最后一年内不出问题,才会拨付最后的百分之二十。”

    无弹窗

第一百八十七章骆养性动了

    江南常州府,骆养性看着送来的圣旨,双眼闪烁着贪婪的目光,原本以为江南只是一份苦差事,没想到这次却捡了这么一个大便宜。

    太子的南镇抚司和统计司吃相实在太难看了,别人吃肉总要给大家留口汤喝,大家你好我好大家好一起发财不舒服么?

    李若琏那混蛋确不这么想,这龟孙直接把锅端走了,不仅端锅还一回身一泡尿把火也泚灭了,让你啥都落不着,还惹得一身骚气。

    皇上果然还是惦记他的,不远千里送来这个发财的机会……不是,送来圣旨,哈哈!

    骆养性也不是真的草包,这个章百善的情况,他也打听了清楚,大名在常州无人不知不人不晓的‘章半城,章百万!’

    民间多有夸张之言,但是空穴来风未必无因。章家最大的后台都倒了,那还不是任自己施为,这次事件太子才是主谋,就算大家有怨气,那也都是集中在太子身上。

    骆养性在捧着圣旨开心呢,下边的几个千户已经安奈不住了,大家情绪激动的看着骆养性。

    骆养性沉吟半晌说道:“既然圣旨已下,咱们照旨执行就是,把兄弟们都集合起来,未免夜长梦多,今夜我们就杀入章家!”

    北镇抚司的人手可没有李若琏那么充足,满打满算也不过六百缇骑,这次江南本来就是监督,所以骆养性只调了两百,其余都是幡子,也有三百多人。

    这次来常州本来是要监视南镇抚司办章家,没想到李若琏什么都准备好了,结果在那不动了。

    他还正奇怪呢,结果圣旨就到了,骆养性终于证实南镇抚司的谍报传递能力果然超过北镇抚司很多倍。

    这么看来,李若琏一定是提前得到消息,知道皇上已经把章家案交给骆养性来办,为了不触怒皇上,所以干脆等着圣旨。

    一直没有说话的一个刘姓千户突然问道:“指挥使大人,属下觉得这事有点蹊跷,皇上明明已经有了明旨,南镇抚司和东厂负责办案,咱们监视,怎么突然案子又移交到咱们手里了?”

    骆养性愣了一下,想想也是,莫非自己离京这段时间,京城又发生了什么事情?

    另一个千户早就急不可耐了:“我说老刘,你啥事都担心这担心那,怪不得养个外室都能把你打的鼻青脸肿。”

    刘千户把此事当成平生之耻,没想到赵千户把事情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宣扬出来,不过他的性格就是唯唯诺诺,虽然大恨,但是确没敢说什么狠话。

    刘千户抱拳说道:“指挥使大人,属下觉得,这事有蹊跷,咱们和南镇抚司已经势同水火,在京城的时候他们就屡次打压咱们,这万一要是一个陷阱怎么办?”

    刘千户激动的说道:“指挥使大人,皇上对太子的宠爱您是知道的,太子要是设下计谋,皇上下一道这样的圣旨很有可能的!”

    赵千户见指挥使大人被说的意动了,立刻急了:“指挥使大人,你千万不要听老刘瞎说,咱们手里可是圣旨,准照圣旨执行准没有错的,咱们要是不遵旨执行那才是欺君之罪吧!难道老刘怀疑圣旨是假的?”

    骆养性看了一眼圣旨:“赵千户说的对,无论如何,咱们都要奉旨办事,只是刘千户觉得若是太子有计策会在哪里?”

    刘千户摇摇头:“属下也不知道,不过臣觉得咱们无非抓人的时候小心点,抄家的时候所有物资登记上缴,只要咱们按照规矩来,太子也抓不住咱们的把柄。”

    骆养性点点头:“刘千户说的有礼,你们办事的时候都小心点,人一定要尽量抓活的,抄家物品也要登记上缴,我不管以前怎么样,但是这次大家都要守规矩!”

    手下的一众锦衣卫军官立刻抱拳应命。

    手下集齐之后,大部队朝着章家杀去,路上赵千户手下的百户凑上来:“千户大人,指挥使大人说的守规矩,是指什么?卑职等愚钝,还请千户大人解惑。”

    赵千户看看前后没人注意就悄声说道:“守规矩,自然是咱们的规矩,不过为了免得意外,大家多上缴一成吧。

    到时候凑个十几万两押运往京城,皇上肯定会开心的不得了,咱们也就有了护身符,毕竟皇上还没见过抄家十几万两的盛况吧!”

    百户心领神会,抱拳下去传达赵千户的意思。

    另一边的刘千户也正在跟手下的百户讲这次行动的要领。

    “各位,我刘一心平时待大家如何,大家也都知道,这次事情我怎么都觉得不安,所以决定把自己那份好处全部上缴上去,众位兄弟我不强求,大家都有妻儿老小,家里等着银子养家糊口我也知道,所以你们怎么样全看你们的造化。”

    下边的百户也想学学自己的千户大人表忠心,但是有舍不得银子,犹豫半晌才说道:“要不,我去其他兄弟那打听一下,千户大人在做决定?”

    刘一心摆摆手:“我意已决!各位兄弟好自为之!”

    不大一会各部的反应都回传给骆养性,骆养性对于大家的知趣都很满意,毕竟好处大家一起分,总不能到最后上缴份额不好看,只从自己身上出吧?

    至于刘一心这种不合群的行为,他也是一笑置之,现在很多人都觉得自己跟太子对着干,不会有好结果,太子身为储君,早晚是要当皇帝的。

    所以有些人为了怕被清算这个时候想跟他骆养性划清界限了!只是这刘一心也太天真了,大家共事这么久,谁还不知道对方那点事,现在想撇清关系,晚了吧!

    半夜常州城突然一阵喧嚣,锦衣卫北镇抚司把章家围了个通透,大家即觉得惊讶,又觉得理所当然。

    自从侯恂下狱之后,章家立刻就不负以前的盛况,不要说逢年过节送礼的排几条街了,现在连买菜的都不往那边走了。

    大家都纷纷传言,章家的后台倒了,章家要倒大霉了!

    只是这一阵子南镇抚司的恶名已经能止江南小儿夜啼,突然北镇抚司奉旨办了章家,大家大感意外,要不是他们蹦出来,江南都快忘记北镇抚司也是锦衣卫一份子了!

第一百八十八章骆养性完蛋了

    骆养根本不需要亲自动手,大家都是懂规矩的人,谁也不敢少了他的一份。

    他不仅有一份,还是最大的那一份!

    骆养淡定的坐在正堂,章家人被押解到正堂跪成几排,各处起获银两财物的奏报传来,账本上几千几万两的增加着。

    骆养知道只要账本上记一万两,那么就会有三万两到四万两的银子会送到他家,所以一笔笔记账,就是笔笔钱揣进自己兜里。

    按照抄家的规矩,每一万两银子,骆养自己拿三成到四成,手下各级分三成,下面办事的再分两成到三成。

    剩下的边边角角的大概半成不到的银子,和那些不便处理的物品才会送到上面。

    抄家结束,章家人哭成一片,赵千户低声道:“章家三个孩子不在,还有三个妾已经走了,偏房几个也断绝了关系,并且各自献上二十万。”

    骆养呵呵一笑:“章家可是陛下督办的大案,孩子要一个不少的找回来,活要见人死要见尸。偏房既然已经分家,就不追究了,咱们又不是灭族。妾也追回来,圣旨了,要全家流放荒岛。”

    其实孩子追不追的回来也没啥,这件案子已经审问过了,抄家流放多少人,到岛上多少人也没见有人追查。

    再大海上啥事也不准,孩子不心掉海里淹死了,这都有可能的。

    但是章家既然把孩子送走,那肯定不是光溜溜的走,三个孩子肯定带走了一部分章家的财产,这部分钱不追回来,那岂不是亏的都是他的钱。

    至于妾,这个卖到楼子里都是好价钱!可不能随随便便的跑了。

    骆养接过递上来的账本,皱起眉头:“账面上只有现银一万七千两,其他财物加起来也只有九万两,比预计的超过十万还少了一大块。”

    骆养不悦的扔出账本:“给我继续搜!章家肯定不止这些财产!”

    下边的人心领神会,立刻下去修改了,章家的几个主事的又被拖了下去,这些人打算再炮制一遍看看能不能有啥意外收获。

    又忙活了一个多时辰,递上来的账本上终于超过十万,达到了十万零三千两。

    骆养微微一笑:“好!把他们送去常州监狱,把宅子贴上封条!”把账本整理一下,写好奏章立刻送到京城去!“

    京城这几大家最关心的还是六部各司到统计司要钱的事,还有官员排着队拉着粮车去皇明粮号领粮食的事。

    哪怕是最低级的九品,都有五石粮食,五六百斤粮食非要一辆车不可,更何况谁也不能吃粳米,大家在兑一点杂粮,那场面就好看了。

    京城百姓都羡慕的看着那些领粮食的,谁家有人在哪当官,拉了几车粮食,成为了大家最新的谈资。

    而对于所谓的粮票,见过的人无不夸赞精美,当然大部分人还是只是听过,确没有见过。

    这些官员大部分对于票据这种东西是没有信心的,所以拿到粮票就立马兑换成粮食。

    虽然皇明粮号也开通了,银子和粮食的兑换价格,但是最近京城粮价被皇明商号打压到七钱每石以下,所以大家都觉得换钱没有换粮食划算。

    明眼人都知道,粮价最后还是会涨上去的,现在换成钱,那不是换多少亏多少。

    朱慈烺也有粮食涨价的想法,粮价不能一直这么底,谷伤农,不仅是交税时候被盘剥降价的问题。

    如果粮价一直维持着底位,那么百姓卖粮食岂不是一直吃亏。所以朱慈烺有计划逐渐拉高粮价,确保农户收入稳定增长。

    现在只等着江南粮食越,确保供应充足之后,就能把粮食价格抬一抬了,现在抬价朱慈烺也怕粮价再次失控。

    所以如果东宫都有计划涨价,那么那些聪明人自然不会吃亏。

    那些拉粮食回家的人也不担心,反正上街买菜啥的用粮食也一样,只要不是大宗交易,用粮食用布都能当钱使用。

    所以粮票发行五就收回了九成九以上,只有那些心确实大的,和不在意这点钱的才没有兑换。

    朱慈烺看到结果也只是微微一笑,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既然第一步没有出问题,那么接下来让大家习惯就是了。

    正当朱慈烺吩咐大家计算这次粮价波动东宫的损失况的时候,一个太监匆匆走来:“封陛下口谕,宣太子觐见。”

    朱慈烺嘴角上翘,算算时间,这个时候骆养的奏章正好送到,估计给崇祯气的不轻吧。

    朱慈烺到了乾清宫,崇祯正在那气的转圈,见朱慈烺来了才坐回到桌子后边:“王伴伴,把骆养的奏章拿给太子看看。”

    朱慈烺对于奏章内容已经知道了大概,北镇抚司现在人心散了,有不少人愿意给太子充当耳目。

    朱慈烺看罢也是无奈的摇摇头:“他们可是真够贪的,两三百万两银子只上缴了十万。”

    崇祯讽刺道:“不是十万,是十万三千两,朕没想到,他们竟然胆大到如簇步!”

    朱慈烺拱手道:“根据南镇府司的消息,章家知道自己的罪行,已经在悄悄转移财产,其中三个儿子大概带着了六七十万的财货,几个旁支也以断绝关系为名义带走了数十万两银子,为了保住家产活命各自给骆养献上二十万两银子。”

    崇祯望着窗外:“传方化正!”

    不一会方化正进来,崇祯怒道:“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有负朕恩,着东厂即可缉拿,东厂……并锦衣卫和统计司抄家,相关涉事人员一律查办。”

    朱慈烺拱手应是,骆养终于完蛋了,看看以后谁还敢跟我过不去,本太子威压大明朝堂的子已经不远了。

    只是可惜崇祯并没有宣布李若琏接掌锦衣卫,不过北镇抚司经过这次大地震之后,换了谁上来,都不能在对南镇府司构成威胁。

    朱慈烺瞬间有种大权在握的爽快感,崇祯思考了半,还是没有确定锦衣卫指挥使的人选。

    王承恩突然道:“陛下,锦衣卫指挥同知满勇不将要回京述职。”

    无弹窗

第一百八十九章出动新军剿匪

    满勇嘛,就是满贵的儿子了,这家伙确实靠着他爹的忠勇表现,加封了一个锦衣卫世袭佥事,这次曹文诏收服蒙古诸部,他因功加封了锦衣卫指挥同知衔。

    论资历他也是锦衣卫老人了,虽然一直没有什么存在感,但是确实混了好多年了。

    论忠诚,他老子满贵忠勇力战而死,俗话老子英雄儿好汉,仅仅从他爹的上看,这家伙就不会有问题。

    而从太子加冠以来,他也就出发时跟太子见过一面,最近大半年一直在河,可以是跟太子关系最远的一个了。

    崇祯点点头:“嗯,既然如此,等他到了,让他进宫来见朕。”

    朱慈烺好奇的打量着王承恩,为何王承恩会推荐满勇?这背后是道德的沦丧还是有啥自己不知道的py交易?

    王承恩见朱慈烺看着自己,只是微微一笑。

    朱慈烺觉得满勇这个人给自己的映像并不深,在河送来的军报中,也极少提到这个人民,要不是王承恩提起,这个人都被他抛在了脑后。

    反正崇祯没有打算用他的人,所以用谁都是差不多的。

    不过满勇此时好歹也算一个从三品的大员了,在锦衣卫中地位更是仅仅在骆养之下,即使李若琏也仅仅跟他同级而已。

    这么一个重要的人物,是怎么做到在自己面前一点存在感都没有的?那这到底是故意的还是本来就是这么没有存在感的人?

    崇祯心中已经有了人选,这会就不在考虑这个问题,抬头问朱慈烺:“这个章家所有财产还能追的回来么?”

    朱慈烺嘿嘿一笑:“父皇不用担心,这次不仅能追回来,而且追回来的还比原本的要多。”

    崇祯嗯了一声:“此次事件给朕提了个醒,东厂也要加强自查,以后抄家之事都要统计司协助,勿使财物外流。”

    王承恩连忙拱手:“是,陛下,上次太子明此事之后,奴婢已经让东厂自查,方公公调查发现,当年查抄魏党的时候,东厂太监吴自用,金只柳,缇骑三十七人都有私吞等行为。

    这些人都已经下狱,追回相关账款,一百七十余万两,已经充入内库了。因为还在追缴,所以还没有来得及跟陛下汇报。”

    崇祯哈哈一笑:“王伴伴做的好!”

    朱慈烺也意外的看了一样王承恩,他得到消息,东厂最近动作频频,还以为是在整肃内部被渗透的势力,没想到确是壮士断腕。

    崇祯满意的点点头:“好!有了这一百七十万,加上章府追缴的两百万,明年山西南部的赋税就可以免除了,百姓们又会好过一点。”

    朱慈烺目瞪口呆:“不对啊,这章府追缴的钱不是纳入皇明粮号用么?父皇,两百万两能干好多事的。”

    崇祯微笑的看着他:“是啊,两百万两能干好多事呢,你已经有一千多万两了,少了这两百万也没有什么吧?”

    到了老虎嘴里的东西想抠出来那就不容易了,朱慈烺盘算了一下道:“那父皇要是这次章家所得充入内库,那山西这一批,儿臣只上缴一成如何?”

    崇祯想了一下,山西那一批少不得又是不下于江南粮商的财富,要是少一成不就少了一百万两。

    最近几次抄家朱慈烺都很只觉的上缴三成入内库,所以崇祯想了一下道:“那就上缴两成吧?”

    朱慈烺露出一副计得逞的坏笑:“是,谢父皇,这次章家之后,东南之事已经完成大半,山西那边也可以收网了,这次涉及的人员比较多,分布的比较广。

    为了防止有人乘机逃到建奴那边,还请父皇准许新军参与这次处置山西里通外国的商。”

    崇祯想了一下道:“那就传旨给孙承宗让他派新军配合,只是皇儿,江南谋逆案刚刚结束,若是山西再次掀起大案,民间会不会震动,最近坊间有谣言太子贪利乃是昏君之象,你要注意。”

    朱慈烺哼哼一声:“不过是些跳梁丑,还有那些粮商余孽,最近锦衣卫大批南下,这些人就觉得京城没人管的了他们了。”

    崇祯沉吟了一声:“江南案子既然结了,命锦衣卫回京吧,找到造谣者清理了京城流言再对山西商人动手。”

    朱慈烺抱拳:“南镇府司的事会在五六后结束,到时候就会押解一批财物沿着运河北上回京,预计十一月初就到京城,之后修整处理京城流言,十二月时入山西。”

    崇祯嗯了一声看了眼外面:“是啊,要入冬了,辽东已经飘雪,今年这个年要比往年要好过的多了。”

    今有了朱慈烺提供的钱粮,崇祯做事少了很多掣肘,新军的编练也已经步入正轨,用兵时也不在捉襟见肘。

    今年到现在建奴仅仅在代郡附近晃了一圈,虽然各地灾时有发生,但是今年不必在像往常一样,只能凑个几千两赈灾。

    该赈济灾民的就拨付银子和粮食,该免税的免税,各地因灾爆发动乱大大减少。

    崇祯突然问道:“皇儿,以新式火铳的装备速度,明年是否可以用新军剿匪?”

    朱慈烺愣了一下:“剿匪不是有杨嗣昌正在编练新军么?儿臣觉得建奴明年可能入寇,京师还是要留下足够的兵力以备来敌的好。”

    崇祯摇头:“流寇四处流窜,所过之处对于地方毁坏严重,最近新军和勇士营剿匪收获颇丰,朕就想要是用新军对付流寇肯定能手到擒来。”

    朱慈烺想了一下道:“按照目前的装备速度预计到四月左右应该有十万左右的新军换装完毕,但是季正是建奴容易进犯的时候,儿臣觉得应当先确认建奴动向之后再决定是不是派新军剿匪。”

    崇祯疑惑的道:“从现在到四月足够五六个月,为何不用新军趁机消灭流寇,到时候要是有建奴入寇再回防京师就是。”

    朱慈烺想想道:“若是如此,儿臣建议派永平新军加上勇士营先去剿匪,永平新军目前已经装备了三分之一火铳,最近要是集中供给,十多应该就能完成,正好勇士营有作战经验,可以以老带新。”

    无弹窗

第一百九十章马粪您还要么

    玉河发源于玉泉山,蜿蜒流淌过整个京城,经过城东之后明朝专门修整了通州到京城之间的运河,用于运输。

    故而不仅是皇帝喝着玉泉山的水,京城很多百姓也都是喝着玉泉山的泉水。

    大明的玉泉山泉水还没有受封下第一泉,这件事实际上是建奴钱聋干的事,这家伙也是个没脸没皮的货色。

    曾经下江南时,特意携带水船装着玉泉山的水留着自己饮用,但是一次路过济南尝了趵突泉的水之后觉得趵突泉的水更好喝。

    让后大笔一挥,把下第一泉的名字又送给了济南的趵突泉。并规定下江南娼大型团队,从济南往南改用趵突泉水。

    满勇回京走的是宣府延庆附近,自然要沿着玉水河,路过西直门进城。

    满勇走到玉河边突然停住了脚步,看着往来的民夫竟然在河道两侧加装护栏,顿时有些意外。

    拉过一个老乡满勇问道:“这位老丈,这玉河为何要加装护栏?”

    老丈打量了一眼满勇,见他一飞鱼服打扮,也不敢造次,连忙拱手:“回这位大人,这是什么饮用水源保护工程。”

    满勇奇怪的问道:“何为饮用水源保护工程?”

    老丈呵呵一笑:“这不是太子仁慈,这河水好多京城百姓都是要吃的,但是上游的百姓不知道惜,在里面拉屎撒尿,夏在里面洗澡。

    这京城百姓岂不是都喝上边的饶尿水和洗澡水了。所以就在河上加个护栏,让大家不要靠近,让京城的百姓喝干净水。”

    满勇听罢愣了一下,玉河本来就有保护策略,玉河之水流进京城,可是也要流进皇宫的,那太液池的水不正是这玉河流入的。

    大明自然也有相应的水源保护规定,当然大家也都没有当回事,水是活的,大家常吃用能有什么污染,像朱慈烺这样的规模的建造护栏还是闻所未闻。

    满勇嘟囔着:“这样设置围栏,岂不是沿岸百姓生活都要受到影响?”

    那老丈呵呵笑着:“可不是咋地,不过太子下仁慈,给各村子留了出水口,大家可以在渠道取水,习惯了也一样,听京城百姓才受罪哩!往河里拉屎撒尿都要抽鞭子。”

    满勇辞别了老丈,继续前行,他发现越往前走,忙活的人越多,所谓的护栏不过是烧黑的硬木,烧黑是为了防腐,就算到了桥上也设置了一人多高的围栏。

    满勇觉得这是乱政,百姓现在竟然连看一眼河水的权利都没有了?

    穿过西直门,城里面的护栏都已经装好,河流两边正在修建两条新渠与河水并行,满勇好奇的拉住一个百姓:“这两边修渠是干什么的?”

    百姓打量了他一眼:“哦,这位大人,这个是下水道,用来拍污水的,太子担心污水直接排进玉水大家喝的水就不干净了,所以京城所有污水都不准流进玉河。”

    满勇一路牵着马朝前走,玉河两岸不时有一个岔口,有人安装水车,人力水车把水汲取到高处然后沿着新修的水渠通向各处。

    如果在城外看到的是乱政,那在京城之内,满勇看到的就是干净的河水流进千家万户,百姓再也不用为苦水抱怨,这确实是少有的德政。

    满勇穿过街道朝北镇抚司衙门而去,刚走不远听见前面高呼:“出甜水了,快去看!”

    满勇一愣连忙也跟了上去,甜水井对于京城来有着特殊的意义,往了,它影响着当地的居民层次和房价,往大了,一口甜水井能养活周围几千饶供水水质。

    到了百姓围观的地方,满勇看到那里一大圈人正围在一台高大的架子旁边,周围的百姓欢呼庆贺。

    一个矮壮实的汉子站在高处叫喊:“大家朝后躲躲,这架子悬吊吊唻,别砸住你们喽!”

    百姓哪里听他的话,纷纷想上来尝尝所谓的甜水。

    矮汉子急了:“你们等下再喝嘛!这水温嘟嘟的香喷喷哩,甜哩,巴适的很唻,但是上面泥巴还没有淘净撒!喝着垫牙不!”

    一边的一个老乡笑了笑:“这位老乡,你别在喊了,大家就是好奇,我喊几个人来打几桶水让大家尝尝,大家都是街坊邻居,看个闹,有水尝就不朝前挤了。”

    那矮汉子点点头:“格老子的,瓜娃子坏的很,谁跟你老乡,这井老子是打好喽,一会统计司是要来验收的,要是你们给弄差求了,老子还结个锤子的工钱,去去去,都往后站。”

    一边赶人,他一边嘴里嘟囔着:“都京城多好,老子看也没得啥好的么?瓜娃子连口甜水都没得喝过,老子在老家都是拿着洗尿桶哩!”

    大家也不生气,哄笑着往后退,满勇奇怪的问边的人:“那些打井的是什么人,为啥口音这么奇怪?”

    边的人连忙回到:“回这位大饶话,那是太子下从四川请来的打井的,听以前是打盐井的,可厉害了,能打几百丈的深井。”

    满勇哦了一声:“那不还是打井的么?不是已经从修玉河了么?怎么还打深井?打深井有啥好处?”

    那人开心的道:“好处就是井深了水就变甜了,大人有所不知,太子下,苦水是因为井浅,您看这井一打深水果然就甜了。

    太子下还,玉水固然能解决大部分饶生活饮水,但是有些地势高的地方引水不易,还不如打井。

    还有就是打仗的时候万一敌人围城,把玉水河一睹,咱们要是有井水就不怕了,所以京城现在到处都在打甜水井,都是太子出钱,太子真是没得!好!大明有福喽!”

    满勇牵着马继续往前走,连走了几条街,马这种生物都是走到哪就拉到哪的,满勇的马就直接拉在地上。

    满勇刚要走,边上一个老汉过来:“哎吆这位大人,这马粪您还要不要?”

    满勇一脸黑线,这老头问话好没有道理,他要马粪干什么?

    老汉嘿嘿笑着:“您要是不要诚惠一文钱,好汉帮您清理了,这京城新的规矩,牲畜粪便要自行清理,若是不清理的可是要罚款了。您看您是自己带走还是我帮您清扫?”

    虽然在京城,大街上谁便一个人都敢跟当官的这么话,但是满勇穿的可是锦衣卫的军服,这些人是吃了雄心豹子胆了,连锦衣卫都干讹诈!

    无弹窗

第一百九十一章北镇抚司没落了

    满勇冷眼看着他:“怎么?你不认得我这身衣服么?”

    老头呵呵笑着:“知道您是锦衣卫,还是北镇抚司的官,但是咱也是京营的编制,奉太子命打扫街道,您污染了我打扫的街道,我自然不会罚您,但是我要是举报到南镇抚司衙门,您的面皮就不好看了?您何必为了一文钱跟我置气?”

    满勇哼哼一声:“南镇抚司衙门?怎么?你觉得南镇抚司衙门敢找我的麻烦?向来都是我们北镇抚司锦衣卫找南镇抚司衙门的麻烦,他们什么时候管的了我们?”

    老头点点头:“您说的都对,但是那是以前,今时不同往日,您看您北镇抚司衙门都被人给封了,您现在怕是想回都回不去了。”

    满勇愣了一下:“你说什么?什么北镇抚司衙门被封了?你怎么知道我是北镇抚司的?”

    老头也不着急,拄着扫帚笑着:“哎吆,您还不知道呀,一看您就是外地赶回来的,皇上下的旨,好像北镇抚司贪污被抓了个正着,从指挥使到几个千户都被抓了,指挥使衙门也被封了。”

    老人打量着满勇:“至于为什么知道您是北镇抚司的,那还不是您这身衣服,您这刀,您这扮相,您这风尘仆仆的样子就知道,人家南镇抚司的锦衣卫那可气派多了。”

    老人说着那边一个一身锦衣绣着花纹腰间绑着玉带,脚上穿着鹿皮软靴,腰间挎着绣春刀的锦衣卫走了过来。

    两人相互打量一下,这新来的锦衣卫不仅一副是崭新的,鞋子腰带刀子都比满勇的好看多了,很多细节上的改进使得锦衣更加华丽威严。

    新来的看着满勇,他自然不会跟那老头一样狗眼看人低,一看是个锦衣同知,立刻就知道这位就是传说中的满勇大人,连忙行礼:“大人一路辛苦,可是这扫街老汉惊扰了您?”

    那锦衣卫瞪了老汉一眼:“没眼力见的东西,这位是锦衣卫同知满大人,岂是您惹得起得!快滚去扫地。”

    说完自觉的上去给满勇牵马:“大人可能刚回京城还不知道,太子有感京城污秽,容易引发脏病瘟疫,所以特意让这些京营老卒负责巡街打扫,您不要往心里去。”

    满勇哦了一声,没有计较,相比于一文钱,他更关心的是北镇抚司被封的事情,咋自己出门一趟回来述职,自己的衙门都被封了?

    那自己现在算啥?无家可归了?自己就这样莫名其妙的就失业啦?

    满勇张口问道:“你叫什么名字?南镇抚司的?他说北镇抚司被封了是怎么回事?”

    那锦衣卫抱拳:“回大人的话,小的是南镇抚司巡街队巡街小校,负责街道治安、卫生、道路疏通等等,小的叫魏长安。”

    满勇听着这个职位也是稀奇:“道路疏通?道路需要疏通?治安不是衙役干的事情么?南镇抚司怎么还管这个?”

    魏长安笑笑:“现在京城马车不是多了么,有的街道狭窄,这来往的马车一多,不是容易堵塞道路,所以太子安排我们疏导一下。”

    满勇点点头:“原来是这么回事?那北镇抚司是怎么回事?”

    魏长安悄悄的看了满勇一眼:“这不是骆养性在查抄章家的时候,贪污查抄的财产,惹得皇上大怒,要求严查相关人员,封北镇抚司是为了清查来往账目。”

    满勇愣了一下,这样一来他该怎么办:“那我这次回京述职去那里报备?”

    魏长安嘿嘿一笑:“现在锦衣卫所有的事情都是南镇抚司在打理,您可以去那边问问。”

    满勇沉吟半晌,抱拳:“谢谢告知,告辞!”

    满勇并没有直接去南镇抚司报道,而是先转头回家,这是有蹊跷,自己还是不要贸然乱闯的好,先回家打听打听消息再决定下一步怎么办!

    满勇自认为自己没有什么大本事,也没有老子的武勇,老子这么武勇最后还不是没有挡住身后的暗箭。

    他有的只是谨小慎微的性格,特别是进入锦衣卫,了解了跟多大明的阴暗面之后,他更是感谢自己能顺利的活下来。

    他又是就想,要不是袁崇焕死的早,估计自己可能会很快就完蛋吧。

    回到家,家门是紧闭的,看着人来人往的街道他有些奇怪,自己家好歹也是有头有脸的,大白天关门搞得跟做了见不得人的事情似的。

    梆梆梆砸门。

    不一会门开了一条缝,里面的门房看到满勇才松了一口气,连忙大开中门:“老爷回来了,快里面请,一家人都等着您呢,您回来了,家里就有了主心骨了。”

    满勇一边朝里走一边问道:“怎么回事?家里出了什么事情么?”

    门房哭丧着脸:“也不知道是什么世道,满京城的再抄北镇抚司锦衣卫的家,听说骆养性案牵扯了很多人,家里人都怕牵扯到咱们头上,所以才不敢开门。”

    满勇把马递给一边的家丁:“江南的案子关我什么事,我在西北,这事咱们一点关系都没有,该开门开门,关着门人家还以为咱们有心里有鬼呢!”

    来到正堂,前后院的管事,家里的夫人都站在那里,满勇先拜了母亲,然后在坐在右手的主位上,下面的人再跟他行礼。

    挥手遣散了无关人等:“满福你留下,其他人都散了吧。”

    等人走完满勇问道:“我不在京城都发生了什么?详细跟我说说。”

    满福就是满家的管家了,是跟着满桂的老人了,为人稳重又一直忠心耿耿,家里的老弱妇孺不适合抛头露面,所以什么事情自然要问他。

    满福叹了口气:“这事情可就多了,这骆养性也不知道是吃错了什么药,一直跟东宫闹矛盾,南镇抚司跟北镇抚司一直间隙摩擦不断。

    这次南镇抚司南下办谋逆案,皇上就派了咱们北镇抚司监视,估计是太子殿下设了一个局,让骆养性去抄章家。

    骆养性那人也是被钱蒙住了眼睛,听说抄家原本应该得二百多万两,到上缴的时候,才上缴皇宫十万两,所以皇上才雷霆大怒。”

第一百九十二章这担子可不好挑啊

    皇城内,太子东宫,朱慈烺听着汇报。

    “这么这满勇回来了?”

    对于满勇朱慈烺完全没有印象,想想历史上也是丝毫没有名气。

    他最有名的事也就是为满桂的儿子了。

    这两着重打听了一下,满勇这个人很稳健,以前骆养在的时候,他仅仅是挂职而已,为锦衣卫指挥佥事,也就是副职,确丝毫没有争权的心思。

    骆养也干脆没有给他安排啥职位,只是常例的孝敬会送给他一份。

    这位满勇也不生气,也不闹事,就在家读读书,耍两下武功,斗鸡遛鸟走狗斗蛐蛐,喝茶听曲逛青楼。

    反正就是那种坏事他也干,但是干的不彻底,好事他也做,确做的不光明磊落,总之,两个字形容:普通!

    但是这么一个普通的人怎么会走通王承恩的关系?突然就发迹了?

    因为李若琏和刘若愚都去了江南,朱慈烺突然发现自己对于宫中的动向好像失去了把握。

    这个可不是好现象,正犹豫的时候,门外赛伯温进来:“下,这些报或许对您有用。”

    朱慈烺看了他一眼,自己并没有让他准备什么报,这位算卦先生莫不是能知道他心中所想?

    拿着报一看,这上面写的是王承恩有次想安排手下义子到东厂任职,结果方正化没有同意,后来虽然方正化亲自给王承恩赔罪了,但是两人确离心离德之态显露。

    后面赛伯温还有批注:若是东厂不听司礼监调遣,王承恩必然要扶持锦衣卫为援,故而王承恩插手此事。

    还有就是满桂当年曾经走过王承恩的路子,所以后来没到逢年过节都会备一份礼物。所以王承恩一直对他印象不错。

    朱慈烺抬头问道:“除了这些还有什么?”

    赛伯温想了一下道:“满勇这次到西北的资历算是太子下推荐,王承恩推举此人想来是考虑到了您的想法。”

    朱慈烺嗯了一声:“你做的不错,那你觉得满勇上任后最可能怎么干?”

    赛伯温想了一下道:“现在北镇抚司已经被扫的七零八落,满勇不仅要重新招募人员补充缺失,还要稳定人心。

    若是没有王承恩参与,满勇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钱,但是现在内库充裕,很有可能北镇抚司会得到内库的支持迅速恢复。”

    朱慈烺皱眉:“也就是,对方可能用我的钱来回头对付我?”

    赛伯温摇摇头:“按照满贵的格,他应该不会直接跟您做对,但是为了迎合圣意满勇应该不会跟咱们走的太近。

    北镇抚司接下来的敌人很可能主要是东厂,而且最近曹化淳再次上书请辞,陛下虽然没有同意,但是宫中已经开始有些动了。”

    朱慈烺眼睛一亮:“也就是,方化正可能想争御马监的职位?所以才跟王承恩掰腕子?他哪里来的勇气?”

    赛伯温看了一眼朱慈烺:“下,他的勇气自然来自上次的功劳,而且东厂这次谋逆案也功劳不,他现在俨然已经成为宫内实权第三位的太监,自然想更进一步。”

    朱慈烺哦了一声,打量着赛伯温:“看来最近你学到不少东西,分析的头头是道,不错!果然你对于人心的把握还是非常有一的。”

    赛伯温抱拳:“下缪赞了,臣能出这些,全赖同僚的报支持,这都是大家的功劳。”

    朱慈烺哈哈一笑:“很好,你能这么想不错,那你觉得我们下一步该怎么走?”

    赛伯温看了一眼朱慈烺:“下又无意争权,无论是王承恩还是方化正或者曹化淳最后谁得势都对下没有任何坏处。

    下只需要静观其变,三方到时候都要拉拢您才能成事,下下一步的重心好像在山西和建奴那边,而且参与过深入,陛下那边恐怕会更加忌惮。”

    朱慈烺对于崇祯的忌惮有些莫名其妙,自己一个孩子崇祯怕个什么?算了确实跟赛伯温的一样,自己现在没心思挣锦衣卫的权力,他们怎么斗自己不管就是了。

    满勇在家待了一,正不知道该如何是好的时候,突然门房来报:“老爷,宫里来人了,又口谕。”

    满勇连忙招呼:“快,开中门!”

    着就往前院走,到了院子里,太监已经站在那里,满勇连忙跪下。

    太监嗓音尖细的着:“皇上口谕,宣锦衣卫指挥同知满勇觐见。”

    满勇连忙跪下磕三个头

    然后:“臣,恭请圣安。”

    太监:“圣恭安。”

    满勇再扣三次,然后:“臣,恭谢恩。”

    太监:“恩浩。”

    再扣次,然后:“臣,永服词训。”

    太监:“宜城乃戒。”

    如此三拜九叩大礼以成,太监微笑的看着他:“满大人,您准备准备,走吧。”

    满勇松了一口气,太监请人,事好坏很好分辨,要是好事或者升官,都会给你准备的时间,要是坏事或者贬斥,那一定会对你冷言冷语。

    所以满勇一看太监的态度,心就一半放到肚子里了:“还请这位公公稍等,我为公公准备些从西北带回的土特产让公公也尝尝。”

    那公公满意的点点头:“咱家不急,您好好收拾收拾,这会皇上估计正在用膳不急着见你。”

    满勇下去准备,不一会满勇出发,路上满勇见太监笑眯眯的想来是对礼物满意就打听到:“不知皇上这次召见有什么事?”

    太监笑着道:“大人不用担心,是好事,要是事成可不要忘记咱们王承恩公公的举荐。”

    满勇一听举荐两字,立刻心头一,这是要升官了!见太监笑而不语,他也不好再问,心里确知道,这骆养刚刚备查自己就升官,那最有可能的不就是骆养的职位了。

    想到自己要是掌握了北镇抚司,那岂不是……

    想到现在北镇抚司的待遇,他不心里犹如一盆凉水浇下来,这个职位可是相当于把自己架在火上烤啊。

    他又不是笨蛋,南镇抚司最近功劳这么大,皇上没有用李若琏掌握整个锦衣卫,反而用自己来掌握北镇抚司,很明显,这是不希望东宫的权利过大。

    可是想想骆养的结局就知道,跟东宫玩,自己的脑袋可能就不能安稳的长在头上了。

    无弹窗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1868/ 第一时间欣赏统计大明最新章节! 作者:怕起重复所写的《统计大明》为转载作品,统计大明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统计大明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统计大明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统计大明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统计大明介绍:
一个强大的帝国必须能提供至少2000项关于国家的统计数据。
如果崇祯对于自己的国家了如指掌,那他的结局一定是另一个模样。统计大明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统计大明,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统计大明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