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统计大明TXT下载统计大明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统计大明全文阅读

作者:怕起重复     统计大明txt下载     统计大明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十三章你不知道的历史

    相比地球是不是圆的,崇祯这个时候更关心朱慈烺说的南越国等地,对比大明地图崇祯奇怪的问道:“南洋竟然有这么多土地?”

    朱慈烺想指着地图给崇祯讲,但是发现够不找,只好虚空比划一下:“不仅有很多土地还有很多汉人呢!当年宋末的时候,很多汉人为了躲避蒙古人逃到南洋,在那里生根。”

    崇祯仔细的看着地图,看了一会他又把目光回转到大明:“现在流寇在何处?”

    朱慈烺挠挠头:“这个我不知道呀,最近事情多,没有注意流寇的动向。”

    崇祯皱眉道:“身为太子,怎么能不知道国之大事,承恩以后所有奏章都要抄写一份给太子,让他学习一下治国之道。”

    朱慈烺一听立刻无语了,想到崇祯每天忙到半夜,自己要挨个看奏章岂不是也要浪费大把的时间。

    这事他也不能拒绝,要不崇祯会觉得他不求上进,看奏章就看吧,反正只要知道个大概就行了,又不是要批阅。

    崇祯嘴里念叨着:“这陕西大旱,山西瘟疫,江南暴雨成灾,流寇又在中原流窜,这天下……”

    崇祯有点丧气,朱慈烺的寒季论得到印证之后,他对于大明的前途多了担心,以前在他看来天下虽然到处大乱,但是他也没有想过会有亡国之祸,但是从前三个寒季的情况看,大明现在真的风雨飘摇。

    看着丧气的崇祯朱慈烺安慰道:“父皇不必忧虑,其实这所有问题的核心就是粮食,只要咱们解决了粮食问题,那其他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朱慈烺掰着手数着:“没吃的所以百姓才变成流民流寇,粮食不够吃所以不能疏通河道打井,旱灾水灾才频繁,因为水旱灾害饿死人,百姓乱窜瘟疫才能大规模流行不受控制。”

    崇祯点点头:“那外敌呢?建虏呢?”

    朱慈烺不屑的说道:“父皇,要是咱们大明国泰民安,区区建虏何足道哉。不过建虏现在气候已成,已成心腹之患,我们必须小心应对了。”

    崇祯还真的没有把建虏当一回事,即使建虏几次攻破长城,也只不过当做是意外事件,大明数次被异族兵围京城,最后不都化险为夷了,大明已经习惯了京师被包围。现在听朱慈烺说建虏是心腹之患,他还有点不信。

    不过朱慈烺最近表现了出了自己的才华,崇祯也想听听他的意见:“那皇儿说说为何建虏成为了心腹之患。”

    朱慈烺看了一眼地图说道:“从历代统计数据来看,谁统一了北方这片草原,都将会对中原王朝造成巨大的威胁,夏商之犬戎、汉之匈奴、魏晋之五胡乱华、唐之突厥、宋之契丹女真蒙古。”

    崇祯想想好像确实是这样,就没有插话,接着听朱慈烺说。

    朱慈烺举完例子之后说道:“所以可以看出,每一个北方民族的兴起,都会对汉族进行侵扰,要是国家强盛时,我们汉人励精图治,最终能战胜北方外敌,一旦国家动荡北方的异族必然会乘虚而入。”

    朱慈烺看了看建虏方向:“在用北方异族兵力数作对比,历代北方异族南侵,只要骑兵超过十万兵力,都会形成巨大的压力,无论是汉还是唐都需要数年准备才能战而胜之,而国家虚弱的时候根本无力对抗。

    现在建虏往东已经逼迫高丽投降,往北太冷人烟稀少,往西又打败了林丹汗,相信不久整个蒙古都会投降建虏,那么西面再无后顾之忧,大明整个北方都会被建虏威胁。”

    崇祯心里一惊,在仔细看地图问道:“林丹汗已经败了?为何兵部没有程文送来。”

    朱慈烺冷笑一声:“父皇朝堂诸公心思全花在争权夺利,结党营私和党争上,哪有心情管北方的情况。”

    崇祯刚想反驳,不过现在他已经不是刚上位的那个小白了,看清了这些所谓众正盈朝的嘴脸,现在他对外臣也逐渐死心。

    气氛一下子冷了下来,崇祯挥挥手:“皇儿无事就先回去吧,还有对于朝堂诸公的牢骚不可说给外人知道,须知小人是有,但是朝堂上的君子还是很多的……”

    朱慈烺应了一声准备行礼告辞,腰弯到一半愣了一下:“不对啊!父皇!我要说的话还没有说呐!”

    崇祯尴尬的想想,好像光顾着聊天了,真的忘了问儿子来是什么事情了。

    朱慈烺从怀里拿出他整理的数据递给崇祯:“父皇,孩儿进来听闻山西有瘟疫,所以请教了皇仁堂的御医,钦天监汤若望说这种瘟疫在西洋欧罗巴洲也有过,这是他给我说的情况,孩儿来此就是想跟父皇说此事。”

    崇祯结果表格,看到三年死了三千万人,几乎欧罗巴洲一半的人口死于此瘟疫,立刻不淡定了:“此事可是真的?此病竟然如此厉害!”

    朱慈烺点点头:“父皇,正是,我已经问过其他西洋来人,此病朝发夕死,也有发病不到一个时辰就死亡的,一旦发病往往整个村子死绝,甚至整个镇子死绝者都有。”

    朱慈烺说的这些,崇祯在山西上奏的奏章上看到过,但是在看看汤若望描述的欧罗巴惨状,他终于知道自己要面对的是一场什么样的瘟疫了。

    朱慈烺接着说道:“父皇应该注意到后边的描写了,这个病不仅扩散的快,而且在城市中扩散,整个城市的人都可能死绝,整个欧罗巴有超过一万万人死于这种瘟疫。”

    崇祯连忙问:“那欧罗巴是怎么治疗的,有什么预防措施没有?后来欧罗巴不是没有这种瘟疫了么?”

    朱慈烺遗憾的摇摇头:“欧罗巴到现在还没有弄明白原因是什么,至于这个病为什么后来没有了,是因为这个病太厉害了,所以没有了。”

    崇祯不解的问道:“嗯?为什么太厉害就没有了?皇儿此言何意?”

    朱慈烺想了一下,这个后世有过总结:“父皇,我读史书又问了御医之后发现,一种瘟疫致死率越高他传播越困难,致死率越底传播越简单,孩儿觉得那是因为这种病太厉害了,得上就死,感染的速度赶不上死亡的速度,人还没来得及传染给别人就死光了,这样就没办法感染别人了。”

第十四章要饭要到皇宫

    崇祯听得直吸气,原本以为传染性不强,没想到是死的快,这个可不是啥好消息,好在现在还没有传播开。

    崇祯连忙问道:“皇儿是想让父皇下旨不准山西疫区流民乱串么?”

    朱慈烺遗憾的摇摇头:“父皇,现在在禁止,恐怕已经晚了,据孩儿所知,现在当地人因为瘟疫已经逃光,吕梁地区处处都是空城。”

    崇祯连忙问道:“逃了?逃到哪里?那岂不是把疫病也带到了别处?承恩!快!取山西的奏章,还有陕西的奏章看看有没有有关瘟疫的奏报。”

    王承恩连忙去找,他身为司礼监秉笔太监,奏章是都看过的,好像记得确实有这样的奏报,现在听了朱慈烺的话他心里也慌慌的。

    崇祯在那焦急的等着,朱慈烺提醒到:“父皇,现在吕梁地区的流民应该还没有渡过黄河进入陕西,父皇不如令陕西河南等地沿河防守,还有山西东部进入北直隶的通道,若是瘟疫传到京城,那恐怕会有不敢言之事啊!”

    崇祯点点头:“嗯,朕这就拟旨,令各地严防,皇儿还有合事?”

    朱慈烺想了一下说道:“父皇,防线最好分成三层,第一道关卡从疫区招募人员防守,此类人于患有瘟疫的人在一起,自己确没有事,证明不会传染瘟疫,可以用来往内沟通,传递物资,运送药物,使得山西百姓不至于等死,引起百姓恐慌动乱。

    第二层防线与第一层间隔十里,为内外传输,此防线人员由卫所负责,这些人也不准离开运输区域,不得与其他人接触,直到瘟疫结束,第三层可以派京营和锦衣卫联合防控,防止有人趁机作乱。”

    崇祯权衡一下问道:“派锦衣卫可以,但是京营有守卫京师的重任,建奴一日比一日猖狂,若是无京营防守,建奴在扣关如何应对?”

    朱慈烺对这个早有对策:“父皇可以效仿勇士营例,择天下卫所之精壮者重整京营。到时京营战力倍增自然有余力用于其他任务需要。”

    崇祯想起勇士营,心里立马感觉踏实了不少,曹化淳还是很能干的,把勇士营训练的有模有样,崇祯正有意调勇士营去扫平流寇。

    崇祯沉吟一下问道:“哦?我儿觉得谁可以担此重任?”

    朱慈烺想也不想说道:“当然是曹化淳继续监军,京营整顿可由孙承宗孙太傅负责当可放心。”

    朱慈烺看崇祯不吭声继续说道:“从现在的形式看,孙太傅当年步步为营,围困建奴的策略没有错,两面当时建奴被两面夹击根本无力入关作乱,正是袁崇焕杀了毛文龙丢了皮岛,使得建奴后顾无忧才能西破大凌河锦州等城,东征高丽,以至于后来入寇关内。故孙太傅当无罪而有功。”

    见朱慈烺还要絮絮叨叨的说,只好开口解释道:“整顿京营固然是好,但是现在国库内库都没有钱粮,朕有心而无力啊。”

    一提到钱朱慈烺也不得不乖乖闭嘴,他现在虽然有个一百多万两银子,但是也不够崇祯怎么败家的呀,何况身后还一大堆等着捞钱的文官。

    崇祯叹了一口气:“再说孙师已经到了古稀之年,朕实在不忍心让一个七旬老人为朕奔走。”

    朱慈烺安慰道:“父皇,国事艰难,正是需要孙老这样的定海神针以匡扶社稷,有孙太傅这样的干成威慑,宵小之徒必然不敢在京营乱来,既然无力大动,稍加整训,能得一两营敢战之兵也是好的。否则一旦勇士营外出,京城岂不是无强兵可用。”

    崇祯想了半天,最后摆摆手:“朕会考虑,皇儿若是无事,就先下去吧。”

    “有事!父皇,皇仁堂成立也有几个月了,御医在给百姓看病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经验,孩儿又从民间招募了一百多名医,所以孩儿想请父皇允许皇仁堂药局和御医一起参与这次防疫,皇仁堂的医者虽然不如御医,但是孩儿还是想请父皇允许他们参与内层防疫隔离人员的招募和培训。”

    朱慈烺看着崇祯的脸色,这个应该能说的通吧,毕竟又不是自己亲自上前线,崇祯想了一下:“好!既然如此皇仁堂就负责内层防疫吧,但是皇儿不准离开皇宫。”

    朱慈烺松了一口气,一直以来朱慈烺都有一个大胆的计划,现在终于迈出了这第一步。

    离开乾清宫朱慈烺正准备回去,突然看到一个衣服破烂衣服乞丐打扮的人朝自己跑来:“咦?皇宫里怎么还有乞丐,来人把他拉走!”

    那人顿了一下打量了一下自己尴尬的摊开手:“太子殿下!是我啊!我是李若琏!”

    朱慈烺在仔细看还真是:“你这是被卖到煤窑里去了么?怎么搞成这样。”

    李若琏尴尬的整理一下衣服:“太子交托我如此大事,我不敢有一刻钟懈怠,日夜兼程提前赶回给太子殿下报告这个好消息!太子殿下,您让找的三种粮食都找到了,是真的!”

    朱慈烺眼睛一亮:“哦!是真的!产量多少?”

    李若琏小心的从怀里拿出一个本子:“太子殿下,这是我从各户人家购买粮种的时候,询问他们种植的收获,每季都有二十石以上,百姓若是得此粮必然不会再有人饿死!”

    朱慈烺自然知道这三种粮食的威力,他担心的是大明还没有开始种植,不过现在李若琏带回来确定的消息,他的心也就放进肚子里了。

    朱慈烺结果本子随手翻了翻开心的说道:“正好!走,随我去见我父皇。”

    李若琏打量一下自己,不好意思的说道:“太子殿下,要不我去收拾一下在见皇上吧?这样去不好吧?”

    朱慈烺翻翻白眼:“你这是傻子么?正是这样去见我父皇,才能让他知道你的辛苦,你才能有更多奖赏,什么也不要换,快走!”

    通报进殿之后崇祯问道:“不是刚走?怎么又回来了?你身边这个是谁?莫不是……”

    朱慈烺捧起手里的册子:“正是,父皇天佑大明,三种农作物都已经找到,这是李若琏日夜兼程送来的,南方百姓试种情况记录,请父皇过目。”

第十五章李若琏升官

    崇祯这个时候也等不急让王承恩接过来了,三步并作两步来到朱慈烺面前,拿过册子就看,一边看一边开心的笑。

    全部翻一遍之后崇祯问道:“李若琏,这册子上说的都是真的?”

    李若琏抬起头:“回禀皇上,这些都是臣亲自问的,臣还自己去田地里数过玉米,刨过土豆和红薯,臣都已经尝过美味可口,微臣敢用项让人头担保这三种粮食,可解北方饥荒,陛下洪福,大明得天之佑,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崇祯在原地转圈嘴里念叨着:“好!好!好啊!李若琏你这次带回多少种子?”

    李若琏抱拳道:“臣带回种子可以种植一千亩,已经起运,这个时候应该到了扬州,正在从运河北上,预计不要一月就可以到京城。”

    崇祯有些失望:“一千亩?怎么如此之少?”

    李若琏滴下冷汗:“臣惶恐,南方百姓种此物作为杂粮以充饥,因为无人购买,百姓只种够自己吃的,故而收购困难。”

    朱慈烺想了一下说道:“父皇,孩儿觉得可以传讯给南方,此三种作物可以一比一给百姓兑换粳米,二是今后三年内粮税可以以此三种粮食上缴。百姓有米吃自然不会不舍得粮食,一者朝廷得粮种,二来百姓知道此物价高必定争相种植,到时即使再有旱灾百姓也有粮食果腹。”

    崇祯点点头:“皇儿言之有理,就这么办。李若琏朕记得你是武举出身是吧?现在在东宫任何职位?”

    李若琏连忙低头说道:“臣领副千户衔实授百户。宿卫东宫。”

    崇祯想了一下说道:“朕有功必赏,卿即为武举出身,不如在南镇抚司任个千户吧?”

    李若琏刚要谢恩,朱慈烺急了:“父皇,儿臣还要李千户帮我购买粮种,还有皇仁堂派往山西的医者都需要一个勇于任事的人带领,父皇……”

    崇祯看着朱慈烺觉得好笑,这个时候的朱慈烺就像一个被抢了心爱玩具的孩子,崇祯也不缺这一个人用,就摆摆手:“好!那就实授锦衣卫千户衔,继续掌东宫宿卫。”

    朱慈烺连忙说道:“父皇,这内部第一层防线需要应对招抚山西流民,需要在山西河北之间关口设卡,孩儿想多招些人,稍加训练免得为乱民所乘,儿臣想调勇士营周遇吉部为骨干训练关卡哨兵。”

    崇祯虽然有点不舍得勇士营,但是今天朱慈烺立功可比李若琏大多了,要是不赏也说不过去,只好点点头说道:“好吧!准了!”

    两人处理乾清宫,李若琏抱拳说道:“谢太子殿下赏识。”

    朱慈烺哈哈一笑:“为何要谢我,这些功劳都是你自己辛苦挣来的。”

    李若琏正色道:“臣不过听命行事,除了力气,真正拿主意的还是太子殿下。”

    朱慈烺摆摆手,指了指前面的步辇:“行啦,你知道就好啦,我要那么多功劳干嘛,又没有官升,父皇升你为千户,你尽快把你的千户所给我充实起来,我要敢打敢拼的好汉,那些怂货软蛋,都给我挤出去。”

    李若琏为难的说道:“太子殿下,臣初上任,怕下面的人不肯听我的。”

    朱慈烺哼哼两声:“这次正是一个好机会,你可以跟他们言明,这次去山西是防疫,脑袋别在裤腰带上,要命的买卖,愿意干的就干不愿意干的随意,到时候不用你赶人,他们自己都跑光了。”

    李若琏听罢之后就更为难了:“太子殿下,这人都跑光了,那还怎么充实千户所?”

    朱慈烺已经跨上步辇,不在说话。李若琏识趣的站在一边。

    相比于轿子,朱慈烺特别喜欢做步辇,一个是凉快,二也是不愿被束缚,摇摇晃晃的回到东宫。

    招招手让李若琏进来;“怎么样?一路上有什么想法了么?”

    李若琏苦笑:“臣定当竭尽所能不负太子殿下重托。”

    朱慈烺摇摇头:“你啊!做事要讲究方法!那些有差事的自然不愿意去冒风险,但是那些余丁呢?”

    朱慈烺说的余丁就是没有机会当锦衣卫的军户,大明军户有专门户口,生来就是当兵,但是也不是都能当,一般都是一户抽一正丁一余丁,这古人生的多,孩子多了,只有一个能当锦衣卫,剩下的怎么办?

    大明卫所制虽然号称名存实亡,但是户籍没有改,军户依旧低人一等,生存依旧比民户艰难,所以朱慈烺一提余丁,李若琏立刻明白过来。

    朱慈烺开口说道:“只要你放出消息,所有军户余丁只要愿意的都可以应征,到时候自然有人应募,为了安定人心,先每人发十两安家银,若是得疫病而死,本太子每人补偿一百两。”

    朱慈烺从书桌上翻出自己的选兵表格:“你就按照这个标准来,每一项都有分值,最后得分最高的或者单项得满分者都可以入你的千户所当兵。”

    李若琏看朱慈烺给的表格,上面详细的列出了跑步多久跑多远得多少分,举重举多少斤得多少分,扔铅球扔多远得多少分,射箭五箭射多少环得多少分,骑马做出几个动作得多少分。

    李若琏想起以前朱慈烺让自己带着手下训练这些项目他在一边收集数据的日子,原来这个数据是用在这里,这些都是他熟悉的内容,自然不需要朱慈烺在一项项跟他解释。

    把这个得分表递给李若琏之后,朱慈烺又从桌子上翻出另外一份表格:“这个是这次去山西你们要准备的东西,另外三种粮食也要带一些,我要你们在那边也种一些。小玄子!进来。”

    小玄子一边抹嘴一边往里跑:“殿下,您喊我?”

    朱慈烺看着他又胖了一圈的身体无语的问道:“吃的啥?好吃么?”

    小玄子不好意思的笑笑:“吃的桂花糕,可好吃了,殿下要不要吃?”

    朱慈烺真想上去踹他一脚:“这次西进小玄子为总监军,负责所有后勤物资和军饷的发放,小玄子不得干涉军队的指挥调动,你们也不得干涉后勤物资和军饷的发放,谁有意见可以直接报告给我,但是相互必须一起协作把事情办好!”

    两人相互看了一眼,一起抱拳弯腰:“是!定不负太子所托。”

第十六章先把这些表做好

    朱慈烺还是不放心接着说道:“我知道其他的官军吃空饷、军饷抽成、养家丁都成为了惯例,但是我不希望你们这么做。”

    胖玄还不懂这些,他只听到吃空饷,还以为是什么好吃的,结果听完顿时没有了兴趣。

    而李若琏见朱慈烺对下边的事情这么了解,早就见怪不怪了,反正他也没有这么干的想法。

    朱慈烺特意安排胖玄:“你给我记着,你主要的工作就是监督后勤物资和军饷的发放,不许干涉军机事物!听到没有!”

    胖玄点点头,朱慈烺接着说道:“我会成立一个后勤司专门处理账务和物资的发放。你们有什么需要都报给后勤,我在京城会想办法给你们筹备。”

    两人都退下之后,朱慈烺开始写防疫手册,这玩意根据后世的经验是通过老鼠到跳蚤在到人这么一个传播路线,可怕就可怕在不仅可以人传人,即使人之间不接触,那老鼠跳蚤也会传染。

    而且不仅仅是老鼠身上有跳蚤,猫啊狗啊这些都有,人身上也会有跳蚤,夏天要是有蚊子的时候更可怕。

    这个时代又没有隔离服,只能依靠那些天然的抗瘟疫人员来杀灭疫区的老鼠,阻止病人出来,而疫区之外地区的老鼠则需要通过投毒等方式来灭杀,虽然不能杀绝,尽最大可能减少老鼠的数量至少能隔断疫情的传播。

    朱慈烺记得后来有个谁写了一本瘟疫论,里面有两个药方好像能治这个病,既然以后有人能做到,那么这个时候也一定有人能做到。

    朱慈烺只希望这样的人自己能找到一个两个,开始准备防疫之后,所有事情都变得困难起来,首先御医跟朱慈烺招募的民间医生一听说去治疗瘟疫,一下子一半人吓得都不敢去,朱慈烺一番威逼利诱之后才算稳定了人心。

    接着就是准备药品,朱慈烺正忙着呢外面小桂子跑进来:“太子殿下,周遇吉来了。”

    朱慈烺等他可是还几天了,原本以为出了什么变故,还担心他最后不来了,朱慈烺都打算以李若琏为骨干招募新兵了,没想到他又来了。

    周遇吉大跨步的进来见到朱慈烺立刻单漆跪地:“末将周遇吉见过太子殿下。”

    朱慈烺打量了一下这个大汉问道:“周将军,你可知道这次让你去干什么?”

    周遇吉抬头看看朱慈烺:“末将不知。”

    朱慈烺并没有叫他起来而是直接问道:“这次任务可谓九死一生,你可有什么遗言要交代?”

    “……”周遇吉吸了一口气,最后高声道:“愿为大明效死!”

    朱慈烺点点头:“周将军请起。”

    “谢太子殿下。”周遇吉站起,朱慈烺坐着看他就得仰起头了,只好摆摆手:“你坐吧,咱们慢慢说。”

    “谢殿下。”坐定之后,朱慈烺递给他防疫手册:“这次调你来是因为山西有瘟疫,此病恐怖无比,必须严格控制,所以要你带人在山西和北直隶之间组成第一道防线,防止病人流窜到北直隶然后进一步扩散。”

    周遇吉结果册子仔细的阅读起来,朱慈烺已经事无巨细的把自己能想到的都写下来了,这个时候就是让周遇吉仔细看看,心里好有个底。

    周遇吉花了一刻钟看完之后皱眉思考了一会问道:“太子殿下,这防线好设,但是为何只在山西北直隶之间设卡?若是疫情流窜到陕西河南该如何是好?”

    朱慈烺耐心的解释道:“山西跟陕西和河南隔着黄河,那边只需要控制黄河水道,流民自然不能过河,但是北直隶跟山西陆路相连,若是不能设卡管理,北直隶一马平川,恐疫情很快就传遍北直隶甚至到达京城。”

    朱慈烺从桌子上拿出自己准备的制度:“这次去山西,勇士营要分成两部分,其一是卡点和运输人员,其二是防疫和医者物资护卫人员。”

    结果朱慈烺递上来的制度,听着朱慈烺的讲解,心里念叨着这传言果然不错,太子爷喜欢制作表格,习惯制定制度,喜欢要数据。

    朱慈烺当然不知道周遇吉的嘀咕继续讲解:“勇士营吸收山西卫所余丁、流民和自愿当兵的百姓,目前初步计划扩编为一万人,士兵直接升任小旗,每百户所十个小旗择优二升为总旗官,总旗官二选一弱者为百户,一人为副千户,百户升千户,汝依旧为全军统帅。”

    周遇吉翻到相应的页数:“那剩下的小旗总旗怎么安置?若是安置的不好会不会有情绪?”

    朱慈烺示意周遇吉在翻一页:“剩下的八十个小旗和十个总旗、一律官升一级,担任防疫和医者及物资的护卫工作。手下就地招募疫区无疫病者担任。”

    周遇吉点点头奇怪的看了一眼朱慈烺:“太子殿下,对于瘟疫我们也不懂,大家都担心得罪了瘟神,要是……”

    朱慈烺摆摆手:“后勤保障你不用担心,只要参与此次疫情的勇士营军士每天给予赏赐一百文,其余新军没人八十文,到时我会安排东宫监军发放物资和奖金,若是不幸染病会发放十两银子的补助,若是不幸死亡孤也会给予一百两银子的烧埋银,此钱会分文不扣的发到士卒手中,你还有什么担心么?”

    周遇吉搓搓手:“太子殿下,按照惯例,这大军开拔都需要拨付一笔开拔银,这山西路途遥远……”

    朱慈烺哼了一声:“惯例?何来的惯例?你们勇士营历来军饷优渥,我皇家从来没有短过你们一分钱粮,本太子更是给予你们如此优厚的赏赐,你还要开拔银?怎么!你当真以为孤离了你勇士营就无人可用了么!”

    周遇吉尴尬的站起拱手下拜:“臣不敢,不是臣非要这个,而是监军的太监说要跟太子要这笔银子,臣无他法只好提起,请太子恕罪。”

    朱慈烺皱眉问道:“哦?监军太监为何人?”

    “为许进忠。”

    朱慈烺哼了一声:“监军太监掌握钱粮,此次出山西,若是狗奴才不干涉就罢了,要是干涉你行事你可跟锦衣卫千户李若琏说,李若琏自然会带许进忠亲临一线监督视察疫情情况。”

第十七章皇明车马行

    这谁还听不出来朱慈烺的意思,就是许进忠要是瞎干涉就送到疫区让他送死去呗,周遇吉满意的笑着抱拳:“如此臣定当竭尽所能完成太子殿下之命。”

    如果周遇吉以为这样就结束了,那他就大错特错了,朱慈烺从桌子上在拿出一份表格:“这个是奖惩制度,这里面包括杀敌、破阵、斩将、夺旗、先登、固守、强援、勤勉、勇敢等三十多项奖励,按照士兵完成的情况,会有人专门记功。”

    周遇吉看的眼冒金星,对于他来说算一个后期物资消耗库存都能让他头大,何况朱慈烺这种事无巨细的表格。

    见周遇吉一脸懵逼的表情,朱慈烺解释道:“考虑到士兵普遍不会算账,这后面标的都有折合的银两,只要有功就会有银两下发,他们只要记得累积得赏银十两就可以升小旗,累积得赏银五十两就可以升总旗,累积得赏银一百两就可以升百户。”

    说完之后朱慈烺又拿出一张表格:“这个是士卒入伍标准,只有综合成绩六十分以上或者单科满分才能入伍。”

    朱慈烺又拿出一本书:“这个是我参考纪效新书编写的训练操典,其中各种考核标准都写的一清二楚,你练兵的时候一定要确保所有士卒都达标,若是不能达标的直接剔除!”

    接过书周遇吉还没有来得及看,朱慈烺又递给他一本书:“这个是百户以上军官的考核办法,为了防止疫情传播,防疫兵取消人头记功,杀敌以后记功将以小旗为单位记功,而军官军功为手下士卒功劳之和乘此平时训练成绩百分比再乘以百分之三十记功。”

    见周遇吉又没有听懂,朱慈烺干脆直接解释:“就好比一个百户手下这一战得了一百两赏银,那平时训练得八十分,那么这个百户这一战就能拿到二十四两银子,奖励跟手下士卒战场表现和平时表现直接挂钩,手下士卒表现的越好你们这些军官拿到的钱越多。”

    周遇吉忍不住问道:“太子殿下,这个会不会太复杂了,我怕我记不住算不好。”

    朱慈烺无奈的说道:“我已经尽量简化啦!不过你不用担心,我会派出专门的记功小队,他们负责给你们计算,你们只要知道做得越好奖励越多就行了。”

    周遇吉不好意思的挠挠头:“是,多谢太子殿下。”

    朱慈烺接着解释道:“说完奖励下面就是惩罚措施,参考现有军规和你们面对的特殊形式,我增加了加罚训练和关禁闭等惩罚措施,你按照操典上执行就好。”

    周遇吉抱着一大摞子的资料,心里犯愁,这个要看到什么时候,朱慈烺本来还想再安排一点世情,但是看到对方一副苦瓜脸,只好摆摆手:“你先带部队打娘子关西侧扎营,就地招募流民选拔,等待后边的医疗队到达,医疗队预计会在五日后出发,半个月左右跟你们汇合。”

    周遇吉抱拳准备走,朱慈烺又叫住他:“这次行动没有经过兵部,估计你们的后勤物资兵部也不会供应,你有需求只管跟太子府监军太监胖玄汇报就好,我会在京城给你们筹措。”

    周遇吉正式行礼退下,看着逃跑一样走的周遇吉,朱慈烺也很无奈,这么多年他连皇宫都出不了,只能这样事无巨细的交代,就这害怕对方干的跟自己想的不一样。

    安排完李若琏跟周遇吉的事情,朱慈烺又忙着选人去天津卫购买船厂,大明禁海之后,北方现有的造船厂全部只能生产江河里面走的沙船和漕船,朱慈烺也只能从这些船厂入手,先买下来再说。

    大明虽然不怎么造海船了,但是不代表完全失去了造海船的能力,因为为了炫耀天朝上国的威仪,大明每年都会派出使节到各处宣旨,例如高丽和南越国都要走海路,自然需要专门的传旨船舶。

    还有就是大明禁海之后各地还是有水师的,水师虽然存在战船年久失修,贪污腐败严重等等一大堆问题,不过造船的匠户还是有的。

    大明的工匠都是贱籍,祖祖辈辈都是干同一样的工作,又不准转行,所以即使有少部分技术失传,但是大部分的造船技术都被完整的保存了下来。

    再说了无论是漕船还是沙船又或者福船,只要是船,那技术还不都是差不多,只要基础技术没有流失,剩下的无非就是放大一点,形状不一样就是了。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大明造船根本不依靠图纸,靠的是船模,这个东西作为证明先辈的荣光的重要物证,内库里保存的就有,还是用上好的木料打造的。

    而登州水师作为对抗建奴实施对建奴海禁和给辽东运输物资的一支水师,一直保留着大批的造船工匠。

    反正只要有钱,两三年内造出能用的海船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

    不过现在真正的麻烦事郑芝龙夺得了海洋霸权,朱慈烺想要分一杯羹必须要有与之对抗的实力,显然已现在他每年百万两的收入是远远不能跟对方相提并论的。

    因为皇仁堂那边开始筹备山西防疫的事情,朱慈烺从皇店能得到的收入一下子少了一大块,又加上防疫军和锦衣卫花钱,朱慈烺一下子要支出超过五万两银子。

    皇仁堂药局每月能挣两万两左右的银子,而皇家同款等的收入一个月也不过三万多两,至于其他几个店,虽然经营有点起色,但是也不过增加到每月几千两。

    所以想要养海军,朱慈烺只有想办法开辟新的财源,为此朱慈烺特意成立了皇明车马行,由皇宫的能工巧匠设计,根据汤若望提供的欧式马车的转向技术生产的大明版本的四轮马车。

    这个朱慈烺把他宣传为大明贵族的身份象征,成功人士的标配,想要购买需要严格的资格审查,非名门望族,官宦之家不得购买,至于商人即使你在有钱也不准买!除非成为皇明车马的荣誉会员。

    会员费一千两银子,成为会员比车的价格都贵。不仅死贵,而且是一副你爱买不买,我还不想卖给你的样子。

第十八章想出宫看看

    如此高的门槛,又加上皇家出品,皇家指定用车等招牌,一下子让京城的达官贵人趋之若鹜。

    朱慈烺还推出了四轮货车,比两轮马车多拉一倍的货物还多,价格实惠,让车马行都心动不已,订单雪片一样的飞来。

    朱慈烺不关心销售的事情,他更关心的是组装生产线的建设,这个可不仅仅是生产一辆马车的事情,这个可是朱慈烺为了战争生产厢车准备的生产线。

    现在虽然因为各种各样的技术限制使得效率提升的效果有限,不过朱慈烺相信通过他的重金奖赏工匠,工匠们持续不断的改进生产技术。

    首先是规范尺寸刻度,工匠手里都有尺子,大多都是自己做的,之间误差甚至能达到半尺的地步,华夏自己的测量精确单位不是没有,丈、尺、寸、厘、毫、丝、忽等等。

    故而朱慈烺要做得不是去做什么米尺,而是做一个标准的量尺原器,让大家的尺子都以此为标准制造。

    第二个问题就是零件的标准化通用化,要求大部分零件都可以拆卸更换,便于修理,这不仅降低了后期维修成本,等到战时,零件标准化的好处绝对是好处多多。

    最近朱慈烺手里的算学太监不够用了,即使把那些前期培养的二十个太监都派出去独当一面,还是有很多数据工作没有人做。

    李若琏的锦衣卫派去两组,周遇吉的防疫军两组,医疗队一组,巡查组一组,皇店账册两组,派去天津还要一组,皇明车马生产线上有一组。

    除了这十组之外,剩下的十组都在统计寒季历史资料。这个事情都干了几个月了,朱慈烺觉得也该结束了,把所有收集的资料都汇总过来写一份“历朝兴衰跟天气关系”的调查报告,交到崇祯那边,朱慈烺正式宣布调查结束。

    结果朱慈烺刚宣布完王承恩就来了:“太子殿下,皇上召您去乾清宫。”

    朱慈烺挠挠头:“不是都写清楚了么?让我去干嘛?备辇……”

    摇摇晃晃的到了地方,崇祯还在看朱慈烺的报告,看到他来了,崇祯招招手:“皇儿到这边来,为父这里不太理解。”

    朱慈烺跑到龙椅边上抬眼一看,原来是朱慈烺画的那个曲线图。

    “父皇,这个红色的是各朝代时期动乱数量曲线图,蓝色的是天气曲线,黑色的朝代改变时间线。”

    崇祯嗯了一声:“这个我知道,就是问你这三个线尽然真的这么相近。”

    朱慈烺指着下面的数据说道:“下边有数量,都是根据史料查到的。”

    崇祯心里非常矛盾,他一直梦想着当一个名留青史的明君,他万万没想到自己落到这个特殊时期。

    崇祯叹口气:“粮种到哪里了?你说这第一批种在哪里?”

    这个朱慈烺早就有了计划:“自然是种在皇庄里,而且要严防偷盗,不准百姓家种,所有收成都一比一给予兑换成麦子。”

    崇祯奇怪的问道:“如此良种不是应该让各地推广种植么?”

    朱慈烺笑嘻嘻的说道:“父皇,这要是让各地推广,一个是地方官员不懂农事也不会尽心,第二百姓担心是朝廷乱命,不肯好好种。这良种一份只在皇庄种植,另一份只赏赐给有功的将士种植,并且父皇需要把此三样列为贡品。”

    崇祯一下子就明白了:“如此以来百姓一定更加好奇,当收成的时候得知有如此高的收成,必然争相种植,到时不用推广也争着种,我儿妙计!”

    朱慈烺矜持的笑笑,崇祯放下手中的调查报告:“皇儿此次调查寒季劳苦功高,又找到三种粮食发现瘟疫危害,父皇都不知道赏赐你什么好了,皇儿有没有什么想要的?”

    朱慈烺嘿嘿一笑:“父皇,既然我功劳这么大,那皇儿就求您一件事,您一定要答应。”

    崇祯微笑着问道:“皇儿且说来听听。”

    朱慈烺期待的说道:“父皇,孩儿想让父皇允许孩儿出宫,一个是体察民间疾苦,二来也知道大明真实的状况,孩儿最近在研究新的课题,迫切需要出宫走走看看。”

    崇祯脸上的笑容逐渐收敛:“胡闹!京城鱼龙混杂,你身为太子千金之躯,岂能涉险?想要数据让內监派人调查就是了,为何要你亲自出宫?”

    朱慈烺开口说道:“父皇,要是连京城都不安全,那天下何处还安全?那天下还是我皇明之天下么?再说孩儿又不是单独出宫,自然会带着锦衣卫好手,至于数据有很多细致的东西,道听途说总不如亲自看看。”

    崇祯好奇的问道:“到底是什么数据?需要你亲自去看?”

    看着崇祯一脸不情不愿的表情,朱慈烺觉得还是要拿瘟疫说事比较保险:“父皇,孩儿想调查一下如果瘟疫在大城爆发该如何防疫,制定出完备的预案才能做到有备无患。”

    崇祯还是不同意:“那让太医们去做就好了,你不必去了。”

    朱慈烺失望的说道:“我还想了解一下大明百姓的生活状况,还有赋税对百姓到底有多重的负担,孩儿想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百姓抛弃土地去当流民,这个对以后对付流寇和安置流民都非常有用,若是不去看看真的很难保证制定的政策是对是错。”

    崇祯听着朱慈烺的话半天没有吭声,沉默了良久才像下了很大决心一样问道:“那我儿打算怎么调查?”

    没想到说瘟疫崇祯没有心动,说百姓跟流民崇祯确动心了,朱慈烺见崇祯有所松动,连忙说道:“我打算在京城内抽样调查十家人,在京郊调查十个农户,然后在调查十户流民,收集一些基本数据做成表格在让下面的人去其他州县按照我问的方式去收集数据。”

    崇祯听着觉得确实是个不错的主意:“那你就去准备准备,明日跟着父皇出宫去看看。”

    朱慈烺惊讶的抬起头:“啊?您也去?”

    崇祯目光深邃的看着远方:“孤登基以来还没有亲自看过百姓为何变成流民,你这样说之后父皇也很想看看。”

第十九章基础数据调研

    其实朱慈烺调查这些东西最后还不是为了给崇祯看,现在崇祯愿意亲自去看,那最好再好不过,不过他想要可不是出去跑一圈就算了,而是以后自由出入皇宫的机会。

    他已经憋在皇宫里快七年了,能玩的他都玩完了,而且来大明这么多年,这天下到底什么样他比谁都清楚,改变命运的愿望比谁都迫切。

    现在谁也不会想到大明会在十年后轰然倒塌,他的每一步都关乎着大明的未来,由不得他不迫切。

    现在只能期待这是一个好的开始了,实在不行,他也只能想办法偷偷溜出宫了。第二天一早朱慈烺一副寻常百姓的打扮跟崇祯一起坐四轮马车出承天门走宣武门出西便门一路走到白云观附近。

    朱慈烺早就打听过了。这边是到京城流民的一个重要聚集区,这里不仅有白云观等寺庙会施舍粥饭,还会有很多香客善男信女总会愿意扔几个铜板。

    一大早就出门,晃晃悠悠从辰时走到巳时,也就是九、十点钟的光景,崇祯和朱慈烺在白云观附近停下。

    一大帮衣着华丽的官绅自然吸引了大批流民乞丐上前乞讨,不过锦衣卫组成了人墙把崇祯和朱慈烺护在圈内,锦衣卫几声吆喝,拔出兵刃流民立刻做鸟兽散。

    看他们不屑和失望的眼神,估计这帮人在念叨崇祯和朱慈烺抠门吧。

    等人群散去朱慈烺跟崇祯来到一处破庙旁边的茶坊,招呼过来骆养性:“你去那处破庙边找三个条件最差的,在那边窝棚区三个条件最好的和四个一般的流民带到这边。”

    朱慈烺话说完,骆养性并没有直接去办,而是看看边上的崇祯,崇祯点点头他才行礼去办了。

    崇祯奇怪的问道:“既然了解流民,不是应该选最差的才能知道流民的疾苦么?”

    朱慈烺解释道:“父皇,流民成因千奇百怪,所以流民的需求也是千差万别,我们只有知道他们的需求才能最好的安置他们。”

    崇祯似懂非懂的点点头,骆养性今天感觉亚历山大,一直以来他也不是一个好出风头的人,对于厂卫之争更是一再退让,谁让他不是迁邸出身皇上又不喜欢锦衣卫呢。今天没想到接了这么一个大活。

    皇上和太子一起微服出巡,他伴驾保护,这让他心中升起一丝期待,要是差事办得好,以后自己会不会也被重用?

    太子吩咐的找十个人,骆养性没有一点折扣,找到负责管理这里的顺天府衙役,亮出自己锦衣卫的腰牌,对方自然点头哈腰的给他把需要的人找出来。

    人都到齐站成一排之后,骆养性跨着刀晃了三圈:“都给我精神点,一会有两位贵人问你话,贵人问你们什么就答什么,谁要是敢说假话或者知情不报,那就把他关进锦衣卫昭狱让你尝尝我的手段!”

    十个流民听完之后都瑟瑟发抖,骆养性一挥手:“给我搜身!”

    身边跟着的锦衣卫小旗立刻招呼手下挨个搜查了一遍,确认没有问题之后,带着十个人来到崇祯面前。

    崇祯打量着十个人,着些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的衣不蔽体面黄肌瘦,有的衣服虽然不算好,但是浆洗的干净穿着得体。明显感觉区别很大。

    崇祯怀疑的看着骆养性:“这些都是流民?”

    骆养性连忙弯腰抱拳:“是的老爷,这些都是从窝棚里刚找出来的,小的亲自监督的,绝对没错。”

    崇祯看看朱慈烺:“烺儿怎么看?”

    朱慈烺铺开纸,指了指左边第一个人:“从他开始,做到我对面,其他九个到那边坐着等着,吩咐活计给他们上点茶水点心。”

    骆养性又看看崇祯,崇祯挥挥手确认了命令,他才把人都带过去。

    朱慈烺暗暗记住了这些细节,这骆养性心里可没他这个太子呀,两次下令都是先看崇祯的脸色在执行,你丫的就一个投降派,装什么忠臣孝子,小爷我记住你了。

    留下这个中年汉子战战兢兢的看着朱慈烺跟崇祯,朱慈烺示意一下:“坐呀!”

    汉子唯唯诺诺的不敢吭声:“俺站在就好,贵人面前俺们哪有位置,站着心里踏实。”

    朱慈烺不耐烦的说道:“让你坐你就坐,站那么远说话我怎么听得清!”

    那汉子见朱慈烺发脾气,边上的大人没有一点表情,也不知道该坐不该坐。

    朱慈烺也懒得跟他纠结地位问题:“爱站着就站着吧,站近一点,我问你叫什么名字?”

    中年人朝前站站:“俺叫田三。”

    朱慈烺把名字写上:“田三是吧?到这有几口人啊?”

    “四口人,俺、俺婆姨、还有两个娃子。”

    朱慈烺把4个人写上:“那在老家的时候有几口人啊?”

    “十三口,俺爹、俺娘、俺哥一家五口,俺一家四口,还有两个弟弟。”

    “那其他人呢?”

    田三吸了一下鼻子:“俺爹和俺娘被大水冲走了,老大一家也冲走了,俺家住的高,逃出来了。”

    朱慈烺嗯了一声:“那就是说你家遭了水灾,水灾过后是打算回乡么?”

    田三嗯了一声:“等俺攒够了盘缠就回去。”

    朱慈烺打量了一下他;“在京城是如何谋生的?”

    田三啊了一下,朱慈烺解释道:“就是问你在京城干啥挣钱养家的。”

    “哦,俺会木匠活给人打家具,修桌椅板凳啥的。”

    朱慈烺从怀里摸出一两银子扔给他:“赏你的!下一个!”

    田三千恩万谢的走了,如果说田三是流民里最好的极端,再过来这个又是另一个极端,这位中年妇女目光呆滞,身躯岣嵝着,只有田三刚刚得到的一两银子的赏钱让她的眼中闪现出一丝神采,看着朱慈烺的眼睛露着热切。

    朱慈烺淡淡的看着她:“你家几口人?你叫什么名字。”

    “刘氏,两口,我跟儿子。”

    朱慈烺刚看到了,拿上来的糕点被流民哄抢一空,只有两三个人塞进自己嘴里,其他人都是默默地藏起来,这位刘氏就是藏糕点的人之一。

第二十章端着金饭碗要饭的人

    朱慈烺继续问:“儿子多大了?逃出来前家里几口人啊?”

    刘氏侧身看了一眼骆养性,身子哆嗦了一下,才鼓起勇气:“儿子八岁了,七口人,都死了,就剩我们娘俩了。”

    朱慈烺笔顿了一下:“哦,怎么死的?”

    “公公婆婆吃观音土胀死了,我男人路上饿死了,还有两个孩子……呜呜……都饿死了。”

    崇祯心里一揪:“你是何处人士,官府没有救灾么?一路官府没有施粥么?”

    刘氏咬牙切齿,看着崇祯和朱慈烺身上的衣服,最终什么都没有说的摇摇头。

    崇祯气的原地转圈:“你是哪里人?”

    “永平……”

    这永平不就是后世的唐山么,这地方还能出流民,那可以后世京津唐工业区呀,朱慈烺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

    对啊!唐山啊!京津唐工业区的重工业支柱啊!又有煤又有铁,而且离京城还近,简直是天赐的发家之地啊!

    这不是巧了么,朱慈烺最近就在研究切入哪个民生产业,这一下子就把他的思路打开了。

    他现在恨不得直接收摊回家,接着杀往永平,不过看着气的转圈的崇祯,朱慈烺默默地收起心思。

    朱慈烺继续问道:“刘氏,你以后是打算回乡还是有别的打算。”

    刘氏摇摇头眼里闪着泪花:“家里没有人了,就指望着能把孩子养大,给刘家留个后,也对得起死去的孩他爹了。”

    朱慈烺打量了一下她:“那你有什么挣钱能力么?有什么手艺么?现在靠什么养活孩子?”

    刘氏无奈的摇摇头眼泪终于还是流了出来:“现在靠乞讨养活孩子。”

    朱慈烺又摸出一两银子:“赏你的,下一个!”

    刘氏欣喜的接过银子,朱慈烺想了一下:“等等,你孤儿寡母的带着银子容易被人惦记,骆养性!给她换点散碎的。”

    崇祯忍不住问道:“烺儿,你为何不多赏她几两银子?”

    朱慈烺笑着说道:“爹,咱们只能救她的急,确不能救她的穷,救穷那是朝廷的事,天下流民千万,若是都救非得朝廷出力不可。”

    崇祯等人走了才正色问朱慈烺:“烺儿,你不是说跟师傅学仁者之心么?为何你看百姓困苦至如此地步确无动于衷,朕很失望!”

    朱慈烺连忙说道:“父皇,您先别生气,我刚才不是说了么,咱们能救她的急,但是想要救穷非得朝廷出力,只有咱们给她们合理安置了生计,她们才不会继续乞讨流浪,这个才是真的仁。否则天下流民千万都是您的子民,都嗷嗷待哺,您怎么厚此薄彼?”

    崇祯顿了一下,朱慈烺说的并没有错,他有仁慈之心,但是天下万民无不适他的子民,紧紧靠施舍能就得了一个,那亿兆生民该怎么救?

    朱慈烺安慰道:“父皇不必担心,此地流民我已经有安置的办法,今天咱们是来了解大明百姓生活情况的,您先不要着急。”

    崇祯听朱慈烺有办法,立刻来了兴趣,问道:“哦?有何办法?”

    朱慈烺正准备喊下一个,不过看崇祯一脸期待的表情,只好挠挠头:“这京城附近也没有荒地,想要安置他们只有让他们做工了,孩儿的皇仁堂做成药需要大量的人手,还有建一下家具刺绣织布等等作坊。这些人有个活干,就不会再挨饿了。”

    崇祯听了立刻高兴起来,见崇祯这么好忽悠,朱慈烺也就没有提醒他其实他只是谁便说说,工作机会是有限的,朱慈烺还没有自大到依靠自己那几个小作坊就能安置京城所有的流民。

    接下来这个过来的走路躲躲闪闪,朱慈烺怀疑的打量他,对方更是心虚的不敢看朱慈烺。

    遇到这种情况朱慈烺哪里还客气,立刻吆喝一声:“骆养性,这家伙心里有鬼,给我拿下他再问!”

    骆养性心里一惊,连忙抽刀准备抓人,一边的锦衣卫也上来拿人。

    那人挣扎了两下看到刀架在脖子上,立马就怂了:“大人饶命,大人饶命……”

    朱慈烺可不是那种盲目自信的人,看到对方心里有鬼还大模大样的让对方接近自己,常言说不做死就不会死,他可是太子!身份尊贵,还是安全最重要,至于什么想一个人逛逛,想要隐私啥的,他一个六七岁的孩子要啥隐私?尿床怕被人看到么?

    崇祯打量着被抓起来的人,又看了看朱慈烺,疑惑的问道:“你所犯何罪?从实招来。若有隐瞒一定送尔到有司治罪。”

    朱慈烺看他犹犹豫豫的样子无奈的说道:“你身边的可是锦衣卫,还有他们问不出来的事情么?你最好从实招来,免得受皮肉之苦。”

    那人沮丧又慌慌张张的说:“小人是个开平中屯卫军户……”

    朱慈烺眼睛一亮,竟然碰到一个逃跑的军户,多好的素材,这个要仔细问一下:“为何逃跑?可是为了不当兵。”

    那人无奈的说道:“小少爷说笑了,俺是因为没兵可当才不得不逃。”

    对这个朱慈烺还是头一次听说:“哦?为何这么说?”

    那人沮丧的说道:“当了兵虽然也吃不饱,但是少了徭役,在从千户老爷家租点田,多了月前在挖点野菜还能勉强度日,要是上官看得起还能当个家丁吃顿饱饭总有个念想,小的在家行六,大家都叫我王六,我家只有老大充了军又补了老三充军役,像我这样的无田可耕只能出逃。”

    朱慈烺看了看他:“听说卫所兵丁逃跑者十有八九?是不是真的?”

    王六点点头:“不跑就饿死,跑了还能求个活路,所以大家都跑了。剩下的都是老弱病残或是有牵绊跑不掉的。”

    朱慈烺看了一眼崇祯,崇祯对这个一点都不意外,大明卫所糜烂已经不是一天两天,这些情况崇祯也不是不知道,要不然也不会继续使用募兵制。

    朱慈烺接着问:“王六,你在京城以何谋生?”

    王六抬起头:“扛包卸货,抬轿埋人,干些苦力活。”

    朱慈烺记下之后:“那你以后应该不会回卫所了吧?好不容易跑出来。”

    听这话的意思,王六觉得这些官老爷有放过自己的意思,他连忙点头哈腰:“不敢,不敢,小的这就回去,这就回去。”

第二十一章天下都这样

    朱慈烺停下笔:“哪那么多废话,我又不是逼你回去,回去等死么?既然有生计能糊口就暂且待着吧。”

    说完朱慈烺赏了他一两银子:“赏你的!走吧!”

    王六走后,剩下的人心算是落回肚子里了,这说好的问话又是打又是杀的,看的他们心惊胆颤,要不是一大堆锦衣卫围着,他们早就跑没影了。

    第四个上来的是一个汉子,岣嵝着身子只会嗯嗯啊啊的回答,跟刘氏的状况差不多也是逃荒出来的,不过一家人还算幸运,都平安到达京城,现在正给白云观料理菜园,算是顶好的营生。

    在流民眼里他简直就是人生赢家了,至于道观寺庙产业太多,那还不是朱慈烺能管的事情。

    第五个就比较惨了,三个孩子走路上卖了两个,剩下一个也被人贩子拐走了,老婆跟人家跑了,自己独身跑到京城,他是刚刚为数不多的自己拼命吃糕点的人,一人吃饱全家不饿。

    剩下的大同小异,问了十个流民朱慈烺发现自己愿意回原籍的只有三个,有营生能养家糊口的有七个,衣食无着乞讨为生的有三个。

    再看崇祯他此时的表情有些古怪,想了半天才叹口气说道:“朕一直觉得流民一定是迫切想返回家乡的,没想到找了十个人只有三人愿意回乡,如此说来以后流民不必遣返了?”

    朱慈烺摇摇头:“目前数据太少不好分析,孩儿想让锦衣卫按照我的问法多调查些流民,看看更多人的情况。”

    崇祯招招手:“骆养性你过来!”

    骆养性跑过来:“臣在!”

    崇祯沉吟一下:“刚刚太子问的问题你都清楚了吧?”

    骆养性点点头:“臣听清楚了。”

    崇祯刚想吩咐,但是刚才朱慈烺忘了告诉他要问多少,再看朱慈烺,朱慈烺把手里的纸递给崇祯:“父皇,您让骆养性指挥使每地派二十人,每人问五十户流民情况,全部送到东宫即可。”

    崇祯接过纸张:“你听清楚了么?去办吧。”

    接着朱慈烺沉吟一下说道:“父皇接下来咱们看看京郊百姓的生活状况吧?”

    崇祯看着川流不息的人流问道:“还是去找十户问问么?”

    朱慈烺笑嘻嘻的说道:“这已经快午时了,不如父皇带我亲自去百姓家看看他们生活的样子,在看看普通农家到底吃的是什么东西。”

    崇祯微笑着点点头,朱慈烺好奇这些事情,才像一个小孩子该有的样子,这也让他体会到了为人父的温情。

    摸摸朱慈烺的头:“好!咱们就走一走寻常百姓家。”

    朱慈烺谁便挑了一个庄子,崇祯吩咐锦衣卫在外围境界,两人只带十个好手,让他们远远的跟着扮作过路的行人。

    到了村头朱慈烺谁便找了一个燃起炊烟的小院,院子里男人正在收拾篱笆,三个孩子追逐打闹着,见到生人来了,连忙吆喝着躲在男人身后。

    男人站起身来疑惑的望着崇祯父子,崇祯拱拱手:“这位老乡,孩子赶路饿了,想讨碗饭吃,不知方不方便。”

    男人听罢爽朗的一笑:“那有啥!进来坐,只要您不嫌弃俺们饭食粗糙尽管吃就是,翠莲,家里来客人了,多煮两碗饭。”

    女人从厨房出来看了一眼,然后又迅速的回去了,男人从屋里搬出一张条凳:“来,你们先坐着。打哪里来?”

    崇祯看看朱慈烺,路上两人把词都对好了:“从南边来,到京城投亲的。还未请教尊姓大名。”

    男人哈哈一笑:“哪有啥尊姓大名,村里人都叫我洪阿九。一看您这气度就是读过书的人,那才是尊姓大名。”

    崇祯抱拳:“我叫朱四,这是我儿朱烺。”

    朱慈烺趁机问道:“这位大叔,你家好多农具,你一定种不少地吧?”

    洪阿九哈哈一笑:“是啊!我租了白云观十亩地。”

    朱慈烺难得抢到说话的机会:“那白云观地不少吧,还能租给你,我们那老道士都是自己种地呢。”

    洪阿九嗯了一声,回忆了一下说道:“白云观有田地一两万倾吧,听说宣府、延庆、保定都有他们的地。”

    崇祯惊呼一声:“这么多?”

    洪阿九点点头:“可不是,白云观香火鼎盛,好多人发愿送地,慢慢的就攒下这么多得地了。”

    朱慈烺趁机问道:“那道士不都是神仙了么?神仙不用吃饭,是不是就不收你们地租了?”

    洪阿九被朱慈烺的话逗笑了:“道士可不是神仙,还是要吃五谷杂粮的,不过比起普通地收的租子少半分,灾荒年还能减一两成租子,白云观地租才五成,其他地都是五成五甚至六成呢。”

    朱慈烺装作不懂的问道:“那他拿走了一半,剩下的一半都是你的啦,十亩地能收好多好多粮食吧。”

    洪阿九苦笑着:“哪有这种好事,还要交皇粮呢!这两年皇粮越交越多,都快超过三成粮食了,俺们辛苦一年也就得两成不到。好年景掺点野菜还能吃个饱肚要是年景不好就要饿肚子啦。”

    崇祯怒道:“胡说,大明赋税不过三十税一,尔如何说要交三成之多?”

    场面一度陷入尴尬,朱慈烺拉拉崇祯的衣角:“爹,您先不要生气,洪阿九这么说自然有他这么说的原因,您不如听听看再说?”

    崇祯脸色缓和一些,不好意思的说道:“抱歉。”

    洪阿九哈哈一笑:“无妨,老爷不知道俺们平头百姓的生活也是正常,我给你算算,这正税是三十税一不错,但是这还有辽响、平贼响、乡火耗、抵差钱、抵驿钱、抵役钱、防贼公摊、团练费、补路费、差役粮、县火耗、州府火耗、陆驿钱……”

    朱慈烺记了几样就记不住了,这名目太多,他听得头晕眼花,崇祯也是眼皮直抖:“怎么会这样!怎么能这样!恶吏!贪官!”

    洪阿九安慰道:“朱老爷不用生气,天下都这样,咱们天子脚下还算好的呐,你没见天下其他地方都逼得活不下去了,造反了么?这老百姓啊,但凡是有一口吃的,谁愿意去造反……”

    崇祯满脑子都是洪阿九说道“但凡有一口吃的谁造反……”无力的坐在那里:“天下都这样?”

第二十二章火器研制

    看着崇祯一副如丧考妣洪阿九也不知道自己说错了啥:“也不是都这样,要回你家有亲戚考上功名或者当官,那也能省掉皇粮。”

    听到这个崇祯脸色才稍微好一点,不过他还是有些疑惑:“应该是考上功名免自己的粮税和徭役吧?怎么亲戚也能收益?”

    洪阿九羡慕的说道:“话虽然这么说,但是只要亲戚有人考了功名,大家都会把地投献到他的名下,给他分一点钱粮,大家也能少交一点。”

    崇祯嗯了一声:“虽有变通但是也无不可。”

    朱慈烺知道事情可没有那么简单当即问道:“那要是考上功名岂不是白得那么多地?一个人能得多少呀?”

    洪阿九挠挠头:“这个俺可不清楚,但是俺们邻村有一个秀才投效给他的地有几百亩吧,听说吴村的吴举人能得几千亩呢,俺们没有那个福气,也不懂。”

    崇祯惊讶的问道:“朝廷规定秀才免五十亩粮税?哪来的几百亩?”

    洪阿九摆摆手:“大家都这样,官府也不管,他们都是老爷,将来都是要当官的,官官相护呗,不过要是哪里有人考上功名乡邻就要倒霉了。”

    崇祯奇怪的问道:“为何会这么说?”

    洪阿九掰着手算:“要是考上功名他家和他亲戚的地都不用交税了,但是官老爷还要收够那个数目,不就要分摊到其他人身上。不是有人唱个歌谣么‘秀才考,邻里跑。举人中,乡邻空。进士得,全县躲。’”

    朱慈烺无语的看着崇祯变幻不定的脸色,这些对崇祯的冲击太大了,朱慈烺问洪阿九:“那你在你们村算中人之家吧?你们村有多少户人家?能吃饱饭的有几家人呢?”

    洪阿九思考了一下:“我们村有一百多户人,吃饱的应该有七八户吧,他们自己有一点地,种点菜和粮食卖到京城,像我们这样租地的农闲时在找些零活还能吃个半饱,吃不饱的少只有几户吧,毕竟是天子脚下,只要肯卖力气还是能吃上饭的。”

    这话崇祯听着满意,朱慈烺对于洪阿九的话不太认同,刚想说话,洪阿九的孩子跑过来:“爹,娘说能吃饭了。”

    洪阿九听罢哈哈一笑:“你们等着,我给你们端饭去。”

    农村吃饭很少上桌,一人一碗有饭有菜找个墙角蹲着聊天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所以洪阿久把饭端上来一碗小米野菜粥,一个高粱馍馍。

    崇祯接过之后看着黑红相间的馍馍一时不知道怎么下嘴。朱慈烺还是小孩,跟其他几个孩子一起趴在桌子上吃,咬了一口,虽然难吃但是还没有到不能下咽的地步,喝了一口小米粥,也是淡的。

    这还真是粗茶淡饭,看着崇祯一脸纠结的喝着小米粥,即使当年当信王不受魏忠贤待见的时候,他也不至于靠杂粮充饥。

    吃完饭朱慈烺跟着崇祯告辞,崇祯默默的走在路上,走了很久才问朱慈烺:“我大明普通之家生活竟然如此困苦?”

    朱慈烺摇摇头:“父皇,恐怕情况没有那么乐观,京城毕竟是天子脚下,大家即使粮食收成不好,只要近城找点活干还是能养家糊口的,但是其余地区的百姓生活如何还要调查一下才知道。”

    崇祯默默点点头,奇怪的问道:“烺儿,为何你做的事,看到的问题都跟别人不同?这些都是谁教你的?”

    朱慈烺骄傲的仰起脖子;“我读书时书上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王阳明又说格物致知,同理之心,又加上孩儿精通算学自然想到用更多算学的方法来看待问题,所以才跟大家看东西的方式有点区别。”

    崇祯接受了这个解释,看了看村子里的布局问道:“皇儿,咱们还继续看么?”

    朱慈烺嗯了一声:“咱们在看几家贫困户,看看他们家里为啥贫困,什么原因让他一直贫困,若是持续下去多久他们会成为流民。有了这些数据咱们就可以知道怎么避免流民越来越多了。”

    崇祯听着非常有道理,以前他怎么没想到这些问题呢,连忙带着朱慈烺想挨个去问,第一户因为母亲生病借了高利贷,利滚利越来越多,朱慈烺跟他算过要是持续下去估计不用三年他连最低利息都还不起,只能逃跑。

    第二户人家没有人,跟邻居了解这人是一个懒汉,平时好吃懒做,干一些偷鸡摸狗吃喝嫖赌的勾当,属于穷了活该型。不过这种人也是最危险的,最容易被钱财诱惑而铤而走险,是社会最不安定的因素。

    第三户是因为男人生病,第四户是死了男人缺少劳动力。第五户是孩子太多,六个孩子压力太大……

    一番统计下来崇祯算是彻底涨见识了,今天他看到的大明跟他平时听到的大明一点都不一样,原来书上说的体察民间疾苦是这样体察的。

    回去的路上朱慈烺又让骆养性按照他的要求进行全国调查,锦衣卫不就是打探消息的么,也算人尽其才了。

    崇祯看着朱慈烺在马车上来来回回的计算,奇怪的问道:“皇儿今天有什么收获?”

    朱慈烺抬头说道:“收获很多啊,父皇可想过军户逃亡问题?”

    这些事情崇祯确实没有想过的,例如朱慈烺仅仅简单的计算一下:“大明有军户两百万户,每家有1人出逃则实际出逃二百万人,若是这些人参加流民动乱,稍加训练战力强过普通百姓很多,且此类人中多有工匠,如此流寇岂不是得到大明兵器制造之法?”

    崇祯愣了一下,沉吟了半天问道:“该当如何?”

    朱慈烺想了一下说道:“人已经跑了后悔已经于事无补,可聚集天下巧匠研制新的火器,例如西洋人的红衣大炮,秘鲁铳等,只有官军掌握更强大的火器才不会被农民军所乘。”

    崇祯心里还在犹豫,朱慈烺接着说道:“而且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三人叛逃不仅带走了大量的红衣大炮还带走了制造火炮的工匠无数,近几年,建奴火器已经有超越大明之趋势,已经到了非革新不能破建虏的地步。”

    崇祯嗯了一声:“朕会命工部招巧匠督办此事。”

    朱慈烺趁机说道:“父皇,工部人浮于事,儒生往往不懂百工之事,还常言奇技淫巧非圣王之道,若是只交给他们怕不能尽心。”

第二十三章大明的剑要为大明的犁开路

    崇祯嗯了一声:“不如让内官也找工匠试制?”

    朱慈烺连忙说道:“父皇孩儿想在东宫设立典算和典工两局专门做验算数据和革新火器之用,费用自筹,还请父皇恩准。”

    崇祯想到最近一段时间,朱慈烺利用算学确实做了不少事,而朱慈烺刚刚的那一番危言耸听确实让他有了一丝紧迫感,于是就点头答应了朱慈烺的要求。

    朱慈烺还想提一下以后出宫的事情,崇祯确开口说道:“朝堂乃是国之大事,皇儿既然有此才能,明日开始参加朝会。”

    朱慈烺啊了一声,一直以来他都避免上朝,他实在懒得看那些官员的嘴脸,见崇祯不容质疑的口吻朱慈烺心念一转说道:“父皇,若是孩儿上朝,可不可以让孩儿散朝能出宫看看?”

    崇祯瞪了朱慈烺一眼,车上沉默了半晌崇祯才淡淡说道:“多带侍卫,不可胡闹,若是胡闹以后都不许你出宫。”

    朱慈烺大喜:“谢谢父皇。”

    崇祯想了一下问道:“皇儿对天下地租怎么看?还有这些贪官乱加赋税,朕决不轻饶!”

    朱慈烺抬头说道:“父皇,这地是有主之物,主人想给谁用,想收多少,咱们不好干涉,这个地租的价格正是供需关系导致的,咱们应该从供需关系上想办法解决。”

    “何为供需关系?”

    朱慈烺拿出一张白纸说道:“各朝初立时,民不过数百万或千万,土地充裕,百姓多自有耕地。官府奖励开荒,地多者想把土地租出去,愿意租的人少,自然就降低地租吸引百姓耕种,王朝安定百姓越来越多,想租地的人变多了,能租出去的地确没有增加,这样地主自然以更高的价格出租土地,你不租自然有人愿意租,故此地租才这么高?”

    崇祯有点明白了:“我儿的意思是咱们要鼓励开荒?”

    朱慈烺摇摇头:“大明耕地已经能开尽开,想要改变供需结构还是要从南洋从东北等地获得新的土地。大明的剑要为大明的犁开路!”

    崇祯苦笑:“我儿这话说的对,但是现在内有流寇外有建虏,国家已经没有能力在派兵去打新的战争了。”

    朱慈烺刚刚算军户的纸:“父皇,其实这个耕地问题可以跟军户逃亡一起解决,大明历来有军屯制度,既然余丁无以为生,何不组织余丁组件新的屯田卫,发给荒地,让他们开垦,以来免得军户逃亡变成流寇,军户所到之处当地岂不是就是大明皇土。”

    崇祯眼睛一亮问道:“那皇儿以为当从何处开始呢?”

    朱慈烺比划了一下说道:“按照新粮的种植情况,父皇应当先加固九边边防。”

    崇祯听了这句话,之后半天都没有说话,朱慈烺可是清楚的记得,李自成后来能做大到无法制约,正是大量九边士卒投靠,而且一旦九边加固成功,那么建奴想要进关抢掠就变得困难了。

    至于后边是向海还是向陆,那也是稳定住基本盘再说。

    刚才朱慈烺还止住了崇祯想要动地租的念头,还是那句话,地主和士绅阶层现在还是大明的基本盘,只要现在这两个阶层还稳定,大明就不会崩盘,就像流寇现在虽然席卷数省有百万之多,但是里面的读书人确很少。

    回到东宫朱慈烺立刻叫来刘若愚:“老刘,现在咱们天津永平那边可有皇庄?”

    刘若愚对于朱慈烺叫他老刘一开始很不习惯,但是听时间长了也觉得亲切了,朱慈烺问的这个问题他还真不清楚,只能无奈的摇摇头。

    朱慈烺招招手:“魏平安,去內监问问,在永平天津有没有皇庄。”

    魏平安跑了,朱慈烺刚想开口,又停下来,走到桌子边上:“李若琏!你来一下,你派人去永平开平中屯卫以及该卫附近给我秘密调查当地的煤铁开采情况,矿厂是谁在经营,有多少人工人,产出多少,地主是谁,几天可得回信?”

    李若琏想了一下说道:“五天!”

    朱慈烺一拍手:“好!那就派人去办!”

    接着又转头对刘若愚说道:“我有意参与当地的煤铁开采冶炼行业,你给我去寻找能工巧匠,成立专门的皇明矿业,现在你先筹备人手,等消息传回我在安排具体事宜。”

    朱慈烺把人招来才发现自己根本什么都没有安排好,这样很不好,所有人下去之后,他又开始写采矿相关的条例。

    一直忙到上半夜才猛然想起明天好像要上朝听政,连忙招呼魏平安:“魏平安!这里天送来的奏章抄本都写的什么东西?”

    魏平安弯腰说道:“殿下,那些东西太多,我也没有看,不过您让我问內监的事我问过了,皇家在永平并无皇庄。”

    朱慈烺挠挠头:“把昨天和今天的奏章拿来我看看,派人去问昨天朝堂上什么问题争论的最激烈?”

    魏平安匆匆下去问了,小太监抱来奏章,朱慈烺一本本的翻看,奏章里大多都是请求赈济,何处匪患,弹劾某某,要么就是要钱要么就是要粮食,总之一大堆陈紫马烂谷子的事情。

    这也是一直以来朱慈烺不愿参与朝政的原因,这帮人办事效率太低了,干正事不行,坏事能力确顶呱呱,心里大概有谱之后他又犯愁了,听这些崇祯要是问他的意见他该怎么回答。

    正思考着呢,魏平安匆匆的跑过来:“殿下,打听到了,前几日皇上问起蒙古林丹汗的事情,听说林丹汗战败,所以问群臣有何对策,群臣为此吵得很激烈。”

    朱慈烺无语的摇摇头:“这种事还用吵架?肯定是招降林丹汗旧部,能多招到一个敌人不就减少一个么,一群白痴啊。还有什么事情?”

    魏平安想了想说道:“还有就是皇上进来突然不再催促洪总督和卢总督尽快剿灭贼寇,御史们弹劾两人养寇自重,兵部有人弹劾两人畏敌不前,户部言钱粮难以为继,哦对了还有御史要求皇上下罪己诏……”

    朱慈烺松了一口气,崇祯减缓了对洪承畴和卢象升的催促,证明自己关于气候的言论起到了一点效果,加上自己又找到了三种粮食作物,崇祯这应该是心里有底气了,所以就不那么急性子了。

第二十四章第一次听朝会

    大明有给小孩剃光头的习惯,朱慈烺也不例外,六岁之前都是顶着一个光头蛋子,六岁以后因为出阁读书,所以按照礼制可以开始蓄发,以待合适的时候行加冠礼。

    今天朱慈烺特意起了大早,穿上冕服这衣服平时也就祀天地、宗庙,正旦、冬至、圣节、朝会以及从祭社稷、受册、加元服、纳妃时穿冕服,用衮冕九章。平时朱慈烺只需要穿常服就行了。

    打扮好之后,虽然没有什么威仪感,那也是贵气逼人,正所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朱慈烺超爱这种感觉。要是能穿着这身衣服检阅三军,出征那就爽了。

    按照以往的惯例凌晨五点左右皇宫门会开,百官在掖门前按照次序排队,等到鸣钟之后再开门入内,文官左武官右,所以为了不让自己饿肚子,收拾好之后朱慈烺就喊:“魏平安快传膳。”

    魏平安从外边探出头:“殿下,您不用再这吃了,皇上差人来请你到他那边用早膳呢?”

    朱慈烺暗暗感动,都说崇祯是一个薄情寡恩之人,但是对待子女他确实还是很好的,他一定是怕朱慈烺忘记吃早饭所以特意叫他过去。

    朱慈烺吆喝道:“那还等什么?上步辇!”

    魏平安无奈的说道:“殿下,皇上特意交代了,早上天凉,让太子做马车去,不许乘步辇。”

    朱慈烺尴尬的收回腿,这老子都知道他好坐步辇,看着外面候着的人正是王承恩的一个干儿子叫王忠明的,朱慈烺嗯了一声踩着凳子登上马车。

    到了乾清宫前,崇祯正在那里站着:“来啦,快吃点东西吧。朕特意让御膳房给你做了你爱吃的鸡蛋羹,来吧。”

    两人简单的吃了点饭,看看天色崇祯点点头:“皇儿是第二次参加朝会吧,不要紧张,多听少说,用心记下阁老们是怎么处理政务的。”

    朱慈烺点点头:“嗯,父皇,孩儿知道了。”

    在太监宣皇上太子上殿之声中,崇祯走上御座,考虑到朱慈烺年龄小不能久站,崇祯还特意在御座右下角放了一把椅子,朱慈烺也坐定之后,再次鸣鞭,鸿胪寺“唱”入班。

    左右文武两班齐头并进步入御道,此时文官“北向西上”,武官“北向东上”,行一拜三叩之礼,是为“大班”。公侯、驸马、伯自成一班(勋戚班),居武官班前而稍离。

    等礼毕站定之后,鸿胪寺官员先出班:“皇上今日入京谢恩者8人、离京请辞的官员7人。”

    崇祯没有想见的想法,直接挥挥手,鸿胪寺官员喊道:“殿外谢恩。”

    第一项结束之后,朝会进入第二项,边关奏报军事行动,现在大明内忧重于外患,所以鸿胪寺送上十几本奏报:“游击郑芝龙合广东兵击海盗刘香。刘香势蹙自焚死。众悉降。四川兵变于樊城,总兵邓玘惧,登楼越墙,误入火巷焚死。流贼大部如陕西洪承畴正在追击。”

    朱慈烺愣了一下,自己这第一次上朝会就遇到郑芝龙干败刘香的奏报?这以后整个大明海疆再也没有谁是郑芝龙的敌手了吧?

    还有这四川兵变,总兵也是绝了,越强跳楼误入火巷?挂了?还有这种骚操作?至于最后一件大事流贼入陕西,那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崇祯命太监接过奏报,翻看了三件事内阁的票你结果,点点头:“准!”

    进行完这两个环节之后,就到了传说中的有本早奏五本退朝的阶段了。

    一声轻咳之后,队列里走出一个老头:“副都御史王志道送来河南巡按御史刘令誉弹劾总兵官曹文诏纵兵劫掠地方,冒领战功,虚报战功,杀良冒功等十几项罪名。”

    说完老头把奏章递给鸿胪寺官员,鸿胪寺官员看看崇祯的脸色开始朗读奏章:“臣河南巡按御史刘令誉奏……”

    朱慈烺听到曹文诏突然想起这位猛人,这家伙好像快挂了吧,要是就这么没了,当真是一大损失啊,不过朱慈烺记得这人是战死的,不是弹劾死的,所以很显然这次弹劾肯定是不了了之。

    果然奏章读完之后,崇祯并没有大怒,面无表情也不知道是个什么态度,这时又一个官员咳嗽一声出班:“臣弹劾洪承畴剿贼不利致使贼寇流窜……”

    说完就要读自己的奏本,崇祯挥挥手:“呈上来,朕会看的。”

    接着又有三个人陆续站出来递上弹劾的奏章,崇祯都收了回来,剩下的就是些什么水旱灾害啦、各种请辞高老啦、知府以上的人员变动啦、朱慈烺无聊的听着,不时看一看崇祯是怎么处理朝堂上的争议。

    原本朱慈烺以为朝会要开好久,谁知道只是大半上午,太监就上前宣布:“呈送奏本,退朝!”

    朱慈烺记得电视上不是这么演的呀,不是应该有事早奏无事退朝么?

    不过仔细一想也是,怎么可能所有事情都当场解决,大部分还都是要内阁票拟,然后呈送给崇祯在批红,这个才是正常操作吧。

    回到后边朱慈烺还在奇怪,崇祯看着他问道:“坐吧!我儿上朝有什么感觉?”

    朱慈烺仔细思考一下子:“谢父皇。感觉提出各种问题,攻击谁谁谁,但是真正建言献策的确很少。”

    崇祯打量了一下朱慈烺面色古怪的问道:“皇儿又有什么想法?”

    朱慈烺连忙说道:“孩儿听到第一个军报“游击郑芝龙合广东兵击海盗刘香。刘香势蹙自焚死。众悉降。”的时候就想到,剿灭了刘香之后这郑芝龙在海上就再也没有敌手了,我大明以后海上活动岂不是都要仰其鼻息?”

    崇祯皱眉想到:“郑芝龙接受诏安以来一直兢兢业业,没有丝毫逾越规矩的事情,皇儿怎可胡乱猜忌……”

    朱慈烺摇摇头:“父皇,郑芝龙忠心可能是有的,但是要说他丝毫没有逾越规矩,那就未必了,孩儿读过往日奏报,天启六至七年,闽南发生严重旱灾,遍野赤土,许多村落连草根树皮都被吃尽。农历二月,郑芝龙招抚了泉州饥民数万人赴琉球拓垦,崇祯元年,闽南又遭大旱,饥民甚众。郑芝龙在熊文灿支持下,再度招纳漳、泉灾民数万人,“人给银三两,三人给牛一头”,用海船运到大琉球垦荒定居。”

    朱慈烺一连举了五六个例子:“如此崇祯六年七年又借着旱灾移民数十次。草草一算郑芝龙紧紧在册记载招募流民就超过二十万人,若是算上不在册的小规模移民,恐怕要到三十万至五十万。”

第二十五章坑郑芝龙和捡现成的多好

    朱慈烺接着说道:“而且移民垦荒坑定不要老弱,五十万人至少有二十五万壮年男性,甚至更多,加上早年移民和移民繁衍,其在大琉球治下之民怕是不下六十万,比之大一点的州府都不逞多让,这些人恐怕只知郑芝龙而不知朝廷为何物。”

    崇祯听罢大怒:“混账!熊文灿误朕!今日还敢在朝堂上为此贼子请功,朕定要诛此贼……。”

    朱慈烺连忙说道:“父皇不可!”

    崇祯瞪了一眼朱慈烺:“有何不可!”

    见崇祯还有耐心听自己讲话,那就证明还没有气到失去理智,崇祯这暴脾气往往一怒就要杀人的。

    朱慈烺呼了一口气:“父皇,其一郑芝龙刚立下大功,有功而杀大臣,于情于理都不合适,其二郑芝龙已经消灭了刘香海上再无人能制,贸然动手其一旦逃到海上继续为海盗,那造成的损失恐怕比倭寇时还要大,因为当年倭寇不熟悉大明海防情况,而郑芝龙确对大明沿海一清二楚,而且船坚炮厉。”

    崇祯生气道:“那又如何,我大明水师一定能……”

    说了一半崇祯自己都说不下去了,说大明水师行,崇祯自己都没有底气。

    朱慈烺安慰道:“况且若是灾情继续,大明还要依赖海运从国外获得粮食,还要依托海运收集更多作物种子。”

    崇祯生气道:“那也不能让此贼猖狂下去,不若要大琉球改土归流?”

    朱慈烺立刻趁机建议到:“父皇,儿臣觉得此次就是一个机会。”

    崇祯迷糊了一下问道:“是何机会?”

    朱慈烺得意的说道:“这次郑芝龙灭刘香尽俘其众,父皇何不让郑芝龙将俘虏押解进京,到时父皇给予其改过自新的机会,将其划归天津水师,到时朝廷可得一批精通海战的军卒,又不用担心被郑芝龙收买岂不是两全其美。”

    崇祯想了一下点点头:“皇儿此策大善!”

    朱慈烺趁机说道:“为了防止人浮于事,父皇何不令登州水师和天津水师和练一军,刘香残部也成立一军,两军比武能者上庸者下,如此天津水师可尽快成军,到时郑芝龙畏惧朝廷水师威严,父皇在命大琉球改土归流,想必郑芝龙必然不敢再造次。”

    崇祯很满意这个方案:“如此看造新火器的事情也该开始了。那皇儿有没有合适的人选推荐?”

    朱慈烺摇摇头:“水师人选孩儿也不知道谁。不过造枪炮当年孙元化手下有几个人还是擅长此事的,不如许他们戴罪立功。”

    朱慈烺是真的想不起来有谁擅长大海战,大明能让朱慈烺记住的水师将领都是郑芝龙的手下,就像施琅什么玩意的,招降太麻烦了。

    不过朱慈烺还是提出建议到:“父皇,孩儿记得内官之中以三宝太监为榜样的不知有多少,不如让曹化淳推荐一个。”

    崇祯微微一笑:“这奴才练兵确实有一套,勇士营在剿匪中屡立战功,王承恩,你诏他来见我。”

    王承恩退去喊人崇祯又问朱慈烺:“皇儿还有什么想法?”

    朱慈烺犹豫了一下说道:“父皇对曹文诏怎么看?”

    崇祯愣了一下想到:“虽有小过,但是瑕不掩瑜。”

    朱慈烺松了一口气说道:“父皇,孩儿听说前两日您还在过问林丹汗旧部的事情,孩儿就想着曹文诏不正是去招降林丹汗旧部的最佳人选么?其勇武过人,又统领过骑兵,还在大同任过职,有他在定然能让更多林丹汗旧部投效。”

    崇祯苦笑摇头:“话虽如此,但是兵部言九边欠响尚未发放,北方干旱粮食还不够九边将士食用。实在无力收纳蒙古流民。”

    朱慈烺连忙说道:“父皇,若是我们招降一人,那么建奴就少一个帮手,我们又多一个帮手,相当于花一半的钱粮办成一倍的事情,在则有林丹汗旧部骑兵在手,对外可以威慑建奴,使得其南下有所顾忌,对内可以威慑流寇,流寇就算善于流窜也快不过骑兵不是,故此招降一人能得四倍好处,此事非常划算啊。”

    崇祯沉吟一下问道:“只是钱粮如何解决?”

    朱慈烺说道:“父皇,林丹汗旧部现在惶惶如伤家之犬,只要父皇划出一块地给其躲避,其必然带着牛羊马匹而来,可令他们用牛羊马匹换去粮食,况且夏粮收获在即,哪怕只招来三五千骑兵,也是有大用的。”

    见崇祯还有些犹豫朱慈烺继续鼓动道:“父皇,汉武帝和唐太宗时无不适收异族为屏藩,若是有蒙古人顶在前面,宣府以西就不必担心建奴入寇了。九边压力可以减轻,且林丹汗旧部可以牵制科尔沁蒙古,使得建奴不能全力南下。”

    崇祯又问道:“那划何处给林丹汗旧部休息为好?”

    朱慈烺连忙说道:“可命林丹汗残部经营河套,若是建奴来攻则入宁夏卫躲避。”

    崇祯沉吟了半晌说道:“既然如此,我今日就下旨,命曹文诏北上招降林丹汗旧部。”

    朱慈烺听到这话总算松了一口气,现在建奴实力膨胀的很快,特别是击败林丹汗之后满八旗加上蒙八旗,骑兵数量可以说倍增,对大明的威胁也从宣府往东变成了整个九边都被袭扰。

    这一策说出,要是能救下曹文诏在手下几万蒙古骑兵,那以后宣大防线就安稳了。

    传说中的明末四大猛人,救下这一个大明是不是就多活一口气?可惜了满桂,想到满桂朱慈烺连忙说道:“父皇,可以派锦衣卫指挥佥事满冲前往协助曹文诏。”

    崇祯愣了一下才想起:“可是满桂的后人满冲?嗯!不错,他身为蒙古人更能获得林丹汗旧部的认可,准了。”

    朱慈烺见这回崇祯心情正好,就试探的问道:“父皇,昨日咱们去看流民时有一人言是开平中屯卫逃兵,不若让曹文诏之侄子曹变蛟领卫指挥使,从新整顿该卫所,以填补京城附近勇士营离京京城无强军可用的空缺。”

    崇祯点点头:“永平干旱,地方赈济不利,皇儿昨天说的给流民寻找生计的法子可想到了?”

    朱慈烺把曹变蛟搞来为的就是这个事情啊,他看中的煤矿不就是在开平中屯卫辖地里,这开矿怎么能没有一支强大的军队护佑呢,建奴这后边可是动不动就入寇京师附近就跟他家猎场似的,朱慈烺怎么能不提前做好准备。

第二十六章御用品是怎么产生的

    朱慈烺嗯了一声:“父皇,孩儿查看各行业用工情况后发现,这用工最多的就是纺织、开矿、冶炼等行业,为了安置流民,孩儿已经命人在永平府择地开矿,不求能挣到钱,只为给流民解决生计。”

    崇祯并没有第一时间评价这事,反而关心的问:“皇儿最近东宫用度可紧张?”

    朱慈烺啊了一声:“不紧张啊,儿臣接手皇店之后,用绩效奖励的办法来经营皇店,现在皇店每月能上供银子超过三万两,足够用度。”

    崇祯惊异的问道:“何为绩效奖励?”

    朱慈烺解释道:“简单来说就是把手下的人分组,再把利润拿出两成分给手下,他们挣的多就拿的奖励就多,挣得少不仅没有奖励还要被惩罚。所以皇店的人个个争先恐后。”

    崇祯觉得这个办法好像跟平时用的差不多,但是又不太一样,但是具体哪里不一样,他又说不上来。

    朱慈烺一下子也解释不了这么多:“父皇,儿臣写了一个绩效考核奖励办法的册子,皇儿回去之后派人给您送来?”

    崇祯点点头挥挥手:“那皇儿回去吧,记得给你母后请安。”

    朱慈烺退出乾清宫,坐着马车去皇后寝宫,从乾清宫出东便门往北过交泰殿之后就是坤宁宫了,到了那边也不用侯见小宫女跑进去通报皇后,太监就把朱慈烺往里面领。

    “孩儿给娘亲请安。”

    周皇后上前扶起朱慈烺:“来快坐下歇着,听说今天你上朝听政了?累了吧?给娘说说都学到了什么。”

    朱慈烺不好意思的说道:“父皇体恤儿臣年幼赐了座,孩儿不累,皇儿学到了上朝的礼仪,听了百官议政。”

    周皇后摸摸朱慈烺的头:“马上天又暖和了,该给皇儿添几件新衣了,这上朝听政切记不可胡乱发言,更不可顶撞你的父皇,多听少说。”

    朱慈烺笑着点头:“嗯,父皇也是这么说的,我在殿上没有说话,都是私下跟父皇说的。”

    周皇后招招手内侍走过来:“皇儿,母后攒了点私房钱给你添置点东西,听说你处置了出宫采买的太监,是不是用度不足拿人家撒气?”

    朱慈烺愣了一下,这周皇后的脑回路还真跟别人不一样,不过看着那一小箱几百两银子朱慈烺还是很感动的,崇祯要求后宫节俭,皇后又身体力行,皇后还亲自织布,能攒下这么多银子,估计皇后也是俭省了很多。

    朱慈烺笑嘻嘻的说道:“那奴才虚报账目,前后相差上千两,孩儿数学这么厉害他怎么能瞒得住孩儿,我一眼就看到账目有问题,一审他就招了,所以揍他一顿让他长长记性。不是说那奴才被父皇调往别处了么?”

    周皇后冷哼一声:“他回到内官监诽谤你,王承恩已经把他杖毙了。”

    朱慈烺嘴角抽抽,这种人死了也就死了,但是王承恩这份情还是要记下的:“母后,其实孩儿现在经营皇店已经有了起色,每月能挣几万两银子了,这些钱还是母后留着用吧。”

    周皇后开心的说摸摸朱慈烺的侧脸:“我儿就是厉害,钱你拿去吧,不是说你还要主持抗瘟疫的事情么?这钱算娘给百姓的一点心意吧。”

    朱慈烺只得点点头:“母后,我给你送来的那些东西,您都用了么?好用不好用?”

    周皇后慈爱的一笑:“我还正准备说你呢,怎么送来这么多?听太监宫女说这些东西都很贵,你怎么不拿着去卖钱?”

    朱慈烺面色古怪:“母后,其实这些东西跟一般的也就制作的时候更精细些,配料都是一样的,之所以贵那么多,就是借着您同款的名头,给您多拿一点,一个是可以送给后宫的其她人,二来也可以赏赐给下人。”

    周皇后一副了然的模样,点了一下朱慈烺的头:“你啊!你给你父皇送的那些笔墨纸砚什么的都是这个目的吧,做生意都做到父母身上来了!讨打!”

    朱慈烺细细的笑着:“我这也是为了多挣点钱救更多百姓么,母后从山西到北直隶的关卡大的有十多个,小的有上百,孩儿光守卡的人都要招一两万,后边还要招人去疫区隔离封闭治疗物资运输,花钱的地方太多啦,娘您就当帮帮我。”

    周皇后愣了一下:“这么多人?你支应的过来么?钱够不够?”

    朱慈烺得意的说道:“够!要不是因为防疫,皇儿就能拿出更多钱孝敬您跟父皇了。”

    周皇后嗯了一声:“皇儿最厉害,应当以百姓为重,你父皇母后什么都不缺,你去忙吧”

    朱慈烺点点头:“那孩儿先去忙了。”

    辞别了周皇后朱慈烺招来魏平安:“你去挑一根上好的高丽参给王公公送去,就算孤感谢他帮我周旋。”

    魏平安领命去办,朱慈烺回到自己的东宫,立马换了一身常服:“李若琏到了没有?腰牌代好!快准备好,咱们出宫!”

    朱慈烺坐着马车直接杀到皇仁堂药局的制药厂,最近在这里朱慈烺可是投入了大笔的银子,他想看看这制药用的流水线跟他说的流水线有什么区别。

    离作坊还有里许的时候,空气中就弥漫着熬中药的味道,等走近了更是熏的朱慈烺直上头,李若琏出示了东宫巡检的腰牌,守门的锦衣卫连忙进去喊人。

    不一会药厂的掌柜太监就跑了过来,这人是见过朱慈烺的,朱慈烺还仔细的跟他讲解过药厂怎么生产,他一看坐在车上的朱慈烺吓得就要下跪。

    朱慈烺淡淡的说道:“免礼,进去再说吧。”

    朱慈烺背着手走在最前面,那些干活的人看着一大帮人跟在一个孩子的屁沟后面,都好奇的打量,朱慈烺简单的转了一圈,满意的点点头,还不错,他能想到的,这些人都用上了。

    不不过这也不是没有改进的余地,朱慈烺转头说道:“从今天开始,专门设立一个奖励,在不影响药力的情况下,凡是能让人省力或者节省时间的办法证明有效都要奖赏,明天我会做一个奖赏的登记制度,你们按照制度执行。”

    掌柜连忙点头哈腰:“是!”

第二十七章巡视和火器生产

    朱慈烺从魏平安手里取来昨日的统计报表:“到了昨天愿意去山西的大夫才一百八十七人,第一批御医已经到了,王管事,现在你们要做好药品储备,一旦出了药方,要立刻开始生产。”

    王管事连忙说道:“是,按您的吩咐,已经准备了十套设备随时都能开工,一天能生产药丸一万颗。药品已经按照御医的要求在准备了。”

    朱慈烺嗯了一声继续说道:“不止是这边,让你选人在山西设置生产线人选都选好没有?”

    “是,都选好了,明天就要出发了,殿下要不要看看?”

    朱慈烺想了一下说道:“带上来看看吧!”

    不一会十多个人站成两排,行礼之后,朱慈烺打量着这些人:“这次前往山西,你们任务艰巨,孤今天在这里给你们践行,到了大同府抓紧按照京城学到的办法准备好生产设备,一旦有医者拿出良方,要立刻开始生产,若是差事办得好,回来一律入东宫典药局。”

    十多个人连忙又谢恩,朱慈烺挥挥手让他们下去了:“药坊这边需要人力可到京西流民中招募。”

    王管事哈着腰:“是,我一会就让人去办。”

    朱慈烺出了药坊,看看天色:“走去皇仁堂药局,吩咐他们把第三批医者集中起来,我有话要说。”

    等朱慈烺马车到的时候,人已经在大堂里站了一排,刘若愚也在,朱慈烺打量一下他:“老刘怎么在这?”

    刘若愚躬身见礼:“老奴正在给第三批医者准备东西,就听到您来了,就在这等殿下了,您有事安排?”

    朱慈烺点点头坐上主位:“我已经向父皇请命,太医局将会新设立治疫司,从五品的衙门,医丞一人,副医丞四人,御医十二人,防疫医学生一百二十人。而人员就从这次防疫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人中挑选,不论出身,只要能献上治疗瘟疫之方,可直接升为医丞!”

    朱慈烺这话一说完,下面立刻议论成一片,如果说当御医是医者们一直向往的,那么要是当上医丞,那岂不是就是一飞冲天,达到了人生巅峰。

    等都讨论的差不多了,朱慈烺接着说道:“只要你们尽心办事,大明是不会亏待你们的,这次去山西,凡事参与的人除选出的御医之外,其余人以后都归到东宫典药司医科八品职位。”

    “谢太子殿下。”

    等人都下去了,刘若愚微笑着松了一口气:“有了太子殿下这些话,这下边的活就好干啦!”

    朱慈烺抬眼望着他:“老刘,让你找的探矿的人找到没有?”

    刘若愚笑着说道:“已经问过了,我从内官监已经借调了相应人等,就等着李大人的消息就可启程。”

    朱慈烺看看李若琏,李若琏抱拳道:“查探的人手已经派出。”

    朱慈烺点点头继续对刘若愚悄声问道:“我让你以成立皇家烟火的名义借调的火器匠人,巧匠、铁匠都借调好了么?”

    刘若愚有些胆怯:“太子殿下,人我是借调好了,但是火器一事事关重大,太子殿下最好还是不要私下……”

    朱慈烺一拍手:“不要瞎想,借调到位就好,我昨日跟父皇建议改进火器,父皇已经决定让兵部、内官监。和太子府一起试制,咱们悄悄地干是怕他们反应过来之后不肯放人,放心吧,最近两天圣旨就会下来。”

    刘若愚松了一口气,他还担心朱慈烺脑子一热,听人怂恿,偷偷搞这东西,一个涉及火器容易引起皇上误会,二来万一伤着了他的脑袋怕是保不住了。

    朱慈烺有些可惜,外臣他用不了,不过这个汤若望还是能用用的,好歹是个火器专家:“汤若望弄的望远镜跟显微镜怎么样了?”

    刘若愚一愣思考了一下,才想起这个洋和尚:“太子殿下,他还在那边好像说咱们大明的玻璃比西洋的还要透亮,他要用造出来的望远镜和显微镜做研究,赖在那不肯走了。”

    朱慈烺嘴角微微一笑,恐怕欧罗巴人的工艺还没有解决玻璃泛绿的问题吧:“玻璃镜怎么样了?”

    刘若愚躬身:“还在试,按照您说的要一个月才有效果,所以现在还不知道怎么样。”

    朱慈烺暗道一声自己有点着急了,不过反正也不是独门生意,估计现在威尼斯人和法国人都在做这个生意,朱慈烺唯一的优势就是大明的市场他们还没有来得及开发。

    至于更高级的银镜反应制作镜子,朱慈烺也就上学的时候学过,亚硝酸银加葡萄糖,但是这两样玩意怎么制造?葡萄糖是不是葡萄提取的糖?亚硝酸银是不是把硝石溶解然后兑点银子?以他有限的化学知识,只能慢慢实验了。

    这些都不着急,火器才是接下来的重点工作。朱慈烺敲敲椅子:“你立刻去招汤若望到东宫见我。咱们回宫吧。”

    刘若愚答应了一声,朱慈烺转身上了马车,马匹一路小跑的往东宫而去。

    到东宫的时候正好到了晚饭时间,朱慈烺正等着传膳外面的太监匆匆过来:“太子殿下,外边有一个叫汤若望的大人,说是您让他找您的。”

    朱慈烺嗯了一声:“让他进来吧。”

    汤若望行了一套标准的大明跪拜礼仪,朱慈烺感觉每次看他行礼都是一种享受,特别是他一口流利的大明官话,让朱慈烺有一种天朝上国的威仪之感。

    汤若望抬头问道:“不知道伟大的太子殿下您召见我有什么事?”

    朱慈烺微微一笑:“怎么样?大明的玻璃比你们欧罗巴怎么样?”

    汤若望眼睛亮晶晶的:“伟大英名睿智的太子殿下,您的智慧足以照亮整个世界,您是这个世界上我见过的知识最渊博的人。您简直是神灵下凡……”

    朱慈烺摆摆手:“好了,不要在说了,这次找你来是想让你帮助我赢得一场比赛。”

    汤若望认真的听着,朱慈烺开始解释道:“皇帝陛下已经命令兵部、内官监和本太子各自打造大明下一代火器,谁的火器最好,将会成为大明军队的制式火器装备。这一场比赛孤一定要赢。”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1868/ 第一时间欣赏统计大明最新章节! 作者:怕起重复所写的《统计大明》为转载作品,统计大明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统计大明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统计大明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统计大明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统计大明介绍:
一个强大的帝国必须能提供至少2000项关于国家的统计数据。
如果崇祯对于自己的国家了如指掌,那他的结局一定是另一个模样。统计大明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统计大明,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统计大明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