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统计大明TXT下载统计大明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统计大明全文阅读

作者:怕起重复     统计大明txt下载     统计大明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二十八章给你一个为大明效力的机会

    汤若望眼珠子转了几圈:“太子殿下,工部和内官监拥有大明最优秀的巧匠,他们技艺卓绝,我们欧罗巴人进贡的东西,他们只要看一眼就能生产出一样的来,而且更加精致华美,凭借我一个人的力量,太子殿下请恕我无能为力之罪。”

    朱慈烺嘴角微微上扬:“我从皇帝陛下那里得到了内部消息,所以提前从工部和内官监借调了他们生产火器的巧匠,所以工匠问题你不用担心,你只需要教他们怎么做就可以了。”

    汤若望看了朱慈烺一眼:“太子殿下您的智慧无人能比,但是我还在大明担任钦天监的职位,还要侍奉我伟大的主,恐怕没有多余的时间来制造火器。”

    朱慈烺敲敲桌子,这洋鬼子是不见兔子不撒鹰了,不过这种事情确也简单。

    朱慈烺打量着汤若望,汤若望也小心的观察着朱慈烺的脸色,见大明的太子殿下面无表情,他也不知道这个时候是该继续提出要求,还是退一步。

    正在他心里忐忑准备应承下来,朱慈烺先开口了:“我告诉你一个消息吧,大明皇帝陛下有意强化天下僧道度牒管理,以后每年新增度牒不得超过一千张,寺庙道观每上缴五十石粮食的赋税才允许一个人出家为僧道,不能上缴赋税的僧人一律取消度牒,强制还俗。凡是传道化缘的僧道无度牒者充军边关。”

    汤若望正在仔细的聆听消化朱慈烺说的大明对于宗教管理的最新措施,确看到朱慈烺对他邪魅的一笑:“所以恭喜你,你的天主教因为没有度牒,又没有上缴赋税,将会被取缔,今后不准在传教。”

    汤若望一听脸都绿了:“伟大英明的太子殿下,我们天主教跟佛教道教都是一样的,您一定要向伟大的大明皇帝进言,请给予我们天主教会佛道两教一样的传道机会。”

    朱慈烺看着他:“这次就是给你的一个机会,不过你好像并不怎么珍惜啊。”

    汤若望疑惑的望着朱慈烺,朱慈烺端正坐好:“佛教自传入华夏以来,虽经历波折,但是其一心向善的信念始终坚定,多少高僧大德治病救人,灾年施粥,战乱庇护一方百姓。道家更是如此,他们的传播不仅靠着对神的虔诚,更是把他们的仁爱济世救人的精神传播四方。”

    朱慈烺淡淡的看着他:“而你们天主教,没有为大明创造一文钱赋税,没有为大明做出多少贡献,没有救治过一个百姓,你有什么资格跟佛道相提并论,本来孤王还想给你一个为大明贡献的机会,好赏赐你几张度牒,没想到你这么不知珍惜,你回去吧,孤王累了。”

    汤若望连忙跪下:“太子殿下,请您接受我最诚挚的歉意,我愿意为大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利玛窦先生已经取得了天主教在大明传教的合法地位,我教也愿意救治大明百姓,但是大明百姓并不相信我们欧罗巴的医学,他们不相信放血能够治病,若是上缴赋税我天主教并没有田产庙产。”

    朱慈烺看着他:“你能不能传教是我父皇一言而决,以前允许了,并不代表以后也会允许,能不能争取到传教的机会,就看你这次的表现了,以一年为期限,我会给你一个表格,根据你们的完成度来确定你们能拿到的度牒数量,要是完成百分之百你就能获得跟佛教道教一样的地位。”

    汤若望疑惑:“表格?太子殿下,您放心,我一定联系我的教友,他们有很多对于制造火器非常熟悉,一定为殿下造出满意的火器让殿下赢得比赛。”

    朱慈烺嗯了一声:“不止是火器,孤王还要在天津市造出你们西洋的船舶战舰。只要你完成了这两项工作,那么孤王跟你保证不仅给你不少于五百张度牒,只要你完成百分之八十以上孤王将上奏皇帝允许你们在城西建造一座真正的教堂,并允许你购买田产作为庙产。”

    汤若望连忙感谢:“感谢仁慈的太子殿下。今晚我就给我的教友写信,他们一定会为殿下完成您的表格上的所有东西。”

    端起茶碗,汤若望自觉的告辞离去,朱慈烺对身边的魏平安说道:“你安排内官监选机灵的小太监还有年轻的工匠子弟协助汤若望他们,让他们学会对方的技术,只要学习的好,孤王不吝啬赏赐,考核最优秀的三人将会直接封官。”

    魏平安嬉笑着:“那这些猴子们还不激动死,不过汤若望他们要是不肯用心教怎么办?”

    朱慈烺哼了一声:“孤王是懒得动脑子,他们那些知识,孤王并不是不懂,他们要是敢欺瞒,我会让他们知道大明的威严是不可侵犯的。”

    魏平安立刻马屁跟上:“那是,太子殿下做事都是向来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您简直跟神仙一样,没有您不知道的……”

    朱慈烺上去踢了他一脚:“滚蛋!少拍马屁!还不去传膳!”

    吃完饭朱慈烺开始写大明急需从西方得到的东西,第一位肯定是火器制造技术了,第二是造船技术,第三就是科学的研究体系。

    朱慈烺觉得现在大明从西方学习多少先进知识不重要,重要的是以科学的办法推动各种研究的进行。

    华夏古代确实有很多技术领先世界,但是那是经验科学,因为掌握者对于其原理一知半解,所以传承很容易断绝而且很难发展。

    而真正的科学是通过经验上升到理论,运用统计实验和数学的力量发扬最后形成体系的量化科学。

    所以只要学会了这个方法,那么在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加上朱慈烺正确的指引,想要超越西方科技的发展水平,那将是非常简单的事情。

    所以把这三项各种想达到的要求全部量化成一张表格,然后让汤若望带人逐一去实现。

    都写好之后,朱慈烺抬头:“魏平安,明天将这个送给汤若望,告诉他孤王会不定期抽查他的进度。”

    魏平安接过纸张:“太子殿下,夜深了,您该休息了。”

第二十九章车轮偏转了一丝

    “睡觉先不着急,把周遇吉那边今天送来的消息拿过来。”朱慈烺看看天色,觉得现在应该才九点多,睡觉还有点早。

    魏平安把资料翻出来:“殿下,夜深了,皇后娘娘交代了,让您早休息……”

    朱慈烺瞪了他一眼:“闭嘴!看完资料就睡,不许跟我娘说!”

    周遇吉去了有二十三天,第十天到达娘子关,为了缓解后勤供应压力,到地方之后朱慈烺立刻让他分兵把守各个关口然后各关口就地招人训练,每一个关口,小的留下十人扩大成总旗,大关口放一个小旗。直接扩充成五个百户所。

    到了今天招兵总进度已经完成了百分之六十,剩下的大多是路途遥远,人到的晚一些。

    所谓的分担后勤压力就是就地采购,若是一地紧紧增加一两百人的口粮,那根本不会引起什么波动,朱慈烺也没有自己的后勤系统,跟地方协调之后,防疫人员的吃喝总算得到解决。

    今天周遇吉的汇报里新增加了防疫队的训练情况,第一批御医已经到达疫区,现在正在开展新药实验工作,从疫区寻找未感染者和感染自愈者已经找到一百多人。

    但是这里面又出现一种新情况,那些未感染者中一部分接触了感染病人之后也出现了感染症状,所以大家都很恐慌,大家都不敢上前。

    朱慈烺看完之后,立刻回信,对于这个情况他也没有想到,原本以为不感染是特殊体质,现在看来,有些人紧紧是因为运气好而已,所以这跟感染者密切接触的活主要交给感染自愈者来做,而未感染者尽量做一些辅助工作。

    除了对疫病的救治工作,朱慈烺再次督促当地开展投毒灭鼠,杜绝所有会生跳蚤的生物的接触,人也要勤洗手洗衣服,要大量使用石灰和石灰水进行消毒冲洗接触部位,到了夏天更要注意防蚊虫苍蝇等可能传播的途径。

    虽然有了防疫手册,但是朱慈烺还是担心这些人做不好,想自己去看看,不过这事真的只能想想,自己现在要是敢跑出京城,估计会立刻被禁足,下次再想出来就难了。

    疫区的情况比起想象中还要糟糕,恐慌情绪蔓延之下,人们大量逃亡,先后在大同太原等地都发现少量感染,而陕西方向更是有蔓延的趋势。

    唯一值得安慰的是,在太医们的努力下,得疫病得人至少可以多活几个时辰了,大家还在继续讨论治疗的办法,相信等奖励政策到达之后,一定有人能想到治疗的办法。

    若果说大明的科学相比于西方发展是滞后的,那么大明的医学那绝对是走在世界最前列的。

    因为大明的医学早就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有一套完整的辨证论治的方法,不仅比起现在欧洲的放血疗法先进,在比后世西医只能依赖新药研发治疗新病的时候,中医确能用原有的药物进行配比来治疗新病。

    所以对于西方来说鼠疫还是不治之症,但是在华夏中医确给出了治疗药方。

    朱慈烺有充足的信心,既然有人研究出来过,那在相同的理论知识基础下,一定有人一样能做到。

    朱慈烺把自己对细菌病毒的认识写了一本小测子,并且带去了汤若望研究出来的显微镜,希望那些医者能给他带来惊喜。

    看完周遇吉那边的报告朱慈烺就翻看起各个店铺的账目,朱慈烺一眼就看到皇明特供商铺的生意已经连续三天下滑了,正想明天去看哪家店铺呢,就这家吧!

    第二天朝会依旧是弹劾调动升迁之类的事情,这些都不需要朱慈烺操心,崇祯也没有问他看法,看来昨天问应该是怕朱慈烺第一次上朝紧张没有听进去东西。

    崇祯在朝会的后半段突然讲了限制度牒发放的事情,要求有关各司拟定条陈,颁布新规,一时间朝堂议论纷纷,之后又宣布让兵部汇合工部、太子府还有內监同时生产新式火器,谁生产的好,以后的火器就让谁来生产。

    大臣们还是头一次听说这种招标式生产,不过为啥突然加入一个太子府?看着朱慈烺乖巧的坐在那里,大臣不知道崇祯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要是只有內监厂,大臣们觉得皇帝是想重用宦官,对外臣不信任,现在加了太子府,这是对宦官也不信任了么?

    只有工部尚书嘴角抽搐的看了一眼装无辜的朱慈烺,想起刘若愚跟他借巧匠和制造火药武器工匠的事情,这还用想,工匠都被借走了,这个时候想还回来就难了。

    王承恩也看了朱慈烺一眼,作为崇祯的亲信,他是知道崇祯要造新式火器的,他也听到东厂的人汇报朱慈烺调集了大批火器工匠,不过他依旧不动声色。朱慈烺身为太子,深的皇上的喜爱,虽然做了很多逾越规矩的事情,但是朱慈烺都提前跟崇祯说过。朱慈烺对他也算尊重,王承恩也不是那种权利欲望很强的人,所他也就没有没事找事。

    朱慈烺见王承恩朝他看过来,他调皮的眨眨眼,王承恩也敲敲的竖起一根大拇指。

    接着崇祯下旨调曹文诏和满冲带本部人马前往蒙古收降蒙古诸部,要求大同宁夏等地给予配合。又调曹变蛟为开平总兵官,招募当地流民编练新军。原开平中屯卫指挥使及下辖兵马调往洪承畴处听用。

    这个命令一出朱慈烺都愣了一下,没想到崇祯干的比朱慈烺想的还要巧妙,调走了开平中屯卫的兵马,又给了曹变蛟练兵之权,也扫清了朱慈烺地方上的掣肘。

    朱慈烺感激的看了一眼崇祯,崇祯淡定的扫了他一眼,之后的事情就是各种扯皮各种讨论。

    等散朝去了后边朱慈烺开心的说道:“谢父皇调走了开平的卫所人马,这样一来孩儿想要开矿地方上的掣肘就少的多了。”

    崇祯很满意朱慈烺能想到这一层,不过他还是关心的提醒:“开平之事务必抓紧,流民嗷嗷待哺,你一定选派得力人手,朕也会让曹变蛟协助你,尽快!”

第三十章温体仁的凝视

    告别了崇祯,朱慈烺去坤宁宫请安,正准备告辞,周皇后拉住他:“先别走,娘让御膳房给你炖了鸡蛋羹,你中午在这边吃吧,咱娘俩好久没有一起吃饭啦。”

    朱慈烺乖巧的点点头:“好!娘媺娖跟阿炯呢?他们怎么没有陪着娘。”

    周皇后无奈的说道:“都是你这当哥哥的太优秀了,你父皇看他俩跟你年纪相仿还一点世情都不懂,就送到宫学学礼仪去了,估计有他们的罪受了。”

    朱慈烺不高意思的笑笑:“那他俩该恨我了吧,哈哈。”

    周皇后也噗嗤了一声笑了:“那到没有,不过昨日听说你能出宫,他俩都吵着要跟你出去玩呢,怎么样出宫干了什么?”

    朱慈烺连忙说道:“最近招募的防疫大夫,第三批今天要出发了,我昨天去看看还有什么没有准备好,顺便给他们送行,把父皇许给他们的官位告诉他们,好让他们尽心为皇家办事。”

    周皇后摸摸朱慈烺:“我都听你父皇说了,你自请管理防疫的事情,做的很不错,所有用度都是你从皇店贴补,没有花朝廷和内廷一分钱,你父皇都夸你善于理财呢。”

    朱慈烺开心的问道:“那父皇为啥不当我的面夸我,让我也高兴高兴!”

    周皇后点了朱慈烺一下:“你啊!孩子气!行啦,传膳吧,你吃完去办你的事吧,母后知道你忙,但是还是要抽空读书进学知道么?侍学们都已经有意见了,告状都告到你父皇那边了,不过你父皇已经替你请假了,等忙完这一阵子就继续读书知道吗!”

    朱慈烺吐吐舌头:“知道了,娘,不如你跟父皇说说让我单日上午去听朝会,双日上午上课,下午处理手上的事情,这样既不耽误上学,又不耽误学朝会,还能处理事情,您看怎么样?”

    周皇后想了一下:“你这样也不无不可,我晚上问问你父皇的意思吧。”

    吃过饭朱慈烺换了一身衣服再次出宫这次直接来到皇明特供,因为提前通知了刘若愚,他已经在等着了,进入内堂皇明特供的掌柜的满头大汗的跪在地上瑟瑟发抖。

    朱慈烺刚才路过前台看到一大帮太监还有店员都低着头,看来确实是出问题了:“杜掌柜是吧?说说吧,为什么这三天收入一直在下降?”

    杜掌柜抬起头:“太子殿下,奴才也没有想到,他们会断了咱们的货呀,京城那八家高级香料水粉铺子,联合成立了一个什么胭脂水粉行会,以货物供应紧张为由,断了咱们的货,咱们一下子收入就少了一大截,这两天都是用存货维持着,奴才也去求他们了,他们就是不愿供货,所以收入才下降这么多。”

    朱慈烺呵呵两声:“还有人敢断皇家的货?还有人敢欺负到孤的头上?你们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好说话了?”

    杜掌柜看了看朱慈烺:“太子殿下,您在考评手册上规定了,不能以皇家的势力欺压别人,况且听说牵头的是,张御史家,奴才不敢给太子殿下惹麻烦。”

    朱慈烺转头看看李若琏:“这个张御史什么来头?”

    李若琏摇摇头,他虽然也是锦衣卫,但是他是南镇抚司衙门的千户,主管的锦衣卫内部纪律纠察等事情,像调查官员还有昭狱等都是北镇抚司的职责,李若琏低下头悄声问道:“要不我派人去查查?”

    朱慈烺又转头看看杜掌柜:“张御史的跟脚摸清楚了么?”

    杜掌柜连忙说道:“奴才派人打探过了,他是温阁老的同年进士,两人相交莫逆,张汉儒常常帮温阁老弹劾政敌,所以不知道这事有没有温阁老参与,故而奴才不敢轻举妄动。”

    朱慈烺敲着圈椅的扶手思考,事情牵扯到温体仁,那就不好办了,朱慈烺根本没有做好跟一个阁老掰腕子的准备。也不知道这事温体仁到底有没有参与,参与的有多深。

    不过这事要是退了,大家还以为他朱慈烺胆小怕事,不敢得罪高官,那人心一散队伍就不好带了,所以即使有得罪温体仁的风险,朱慈烺还是决定搞他们一下子。

    朱慈烺看看这里的环境朝李若琏做了一个伸出食指的手势,这个手势是朱慈烺跟李若琏约定的加强防守小心隔墙有耳的意思。李若琏立刻出去让手下守好前后左右防止有人偷听偷看。

    李若琏回来之后朱慈烺才开口说道:“皇明的招牌不是靠他们几家高级水粉铺子撑起来的,大家相信的是皇明,而不是他们什么张家温家,他们不供货,就从中档水粉铺选最好的继续供货,让他们多放点好东西,只要贴上皇明的招牌,一样卖的出去!”

    杜掌柜松了一口气:“是!奴才今天就去办。”

    朱慈烺嗯了一声:“咱们皇明特供也不能白白吃了这么一个亏,对外宣传,这八家水粉因为铅汞超标,对皮肤有伤害被取消皇家特供资格。以后皇明也不建议大家选用这种危险的化妆品。”

    朱慈烺又转头看看李若琏:“你派人散步出去,就说谁谁谁应为用了哪家的胭脂水粉脸花了,毁容了,脸上长了奇怪的东西,老了十几岁等等话。既然他不跟我们按规矩来,我们也不必守什么规矩。”

    李若琏一愣:“是。”

    朱慈烺继续说道:“你最近关注一下这个张汉儒跟温体仁的动态,搜集一些他们的罪证,防止他们狗急跳墙,到朝堂上跟父皇告我们的刁状。”

    李若琏点点头,朱慈烺继续说道:“你们进货也不能只盯着大水粉铺子,一些小铺子,有很多自己独到的配方你们想办法要么合作,要么购买,把他们变成自己的,这样才不会被轻易断供!还有真正的好方子宫里面比外面多!去内廷多打探打探,谁手里有好东西就买回来,愿意跟着咱们干的就招过来,研制咱们自己的好东西,这个才是长久之道!”

    杜掌柜立刻恍然大悟:“是,奴婢这就去办,一定把这件事做好。”

第三十一章接好曹化淳

    正当朱慈烺打算回宫的时候,外面一个锦衣卫匆匆进来跟李若琏耳语几句,李若琏走进来悄声对朱慈烺说:“殿下,东厂的人说,有御史弹劾殿下参与商事,与民争利。”

    朱慈烺疑惑的问道:“张汉儒?”

    李若琏摇摇头:“不是,是一个姓肖的御史。”

    朱慈烺敲着椅子边:“抛砖引玉?还是打草惊蛇?是东厂的谁跟你说的?”

    李若琏悄声说道:“是曹公公派人传的话。”

    朱慈烺眼睛一亮:“好!”

    这个事情曹化淳给他传消息,至少代表着曹化淳是站在他这一边的,他可不是简单的人物,司礼秉笔太监、东厂提督,总提督京营戎政就连王承恩名义上都是他的手下。

    他一手缔造的勇士营可是崇祯最后的底牌,可以崇祯十一年的时候告老还乡了,现在他跟自己示好应该是给自己谋退路吧。

    朱慈烺考虑了良久朝刘若愚招招手:“你把孤王的开永平矿条陈送到曹公公手上,此矿共投入百万两银,孤许他一成股。”

    刘若愚点点头,朱慈烺又说道:“父皇那边这种旨意应该会留中不发,不过为了以防万一,你今天解银十万两送到内库,就说是皇店经营所得。”

    刘若愚抬头问道:“要是解了这十万两,那永平矿那边备的银子就不够了。”

    朱慈烺无奈的说道:“那就出售一部分罚没的田产商铺吧,永平那边卫指挥使被调走,到时卫所范围内的矿产我们就可以随意调用,也能省下一部分。”

    摊子铺的太大,啥都想干,但是钱确并不能凭空变出来,又不能沉下心来安心种田,那只有哪紧要唔那里了。

    现在因为皇店的生意又跟张汉儒碰上了,这牵扯精力的事情越来越多,朱慈烺感觉一个头两个大。

    生意小的时候每人注意,这生意大了,各种问题接踪而至,以后涉足的行业越多,跟官员的矛盾也就越大,就像现在钱没有多挣多少事情确多了一大堆。

    安排完皇明特供的事情,朱慈烺立刻回宫,宫外的事情解决了,宫里面又是一大堆问题等着解决。典算人员的招募,内官还好,大家都很配合,但是从外边招募读书人确遇到了瓶颈,来应征的读书人有的连加减法都算不清楚,朱慈烺想要的人才一个都没有。说白了那些真正有才华的读书人不屑于走这种歪门邪道。

    在大明的士大夫阶层眼中,只有走进士科正规渠道当官那才是前途光明的科班出身,而赏赐,恩典,荫补的官员往往被人看不起。

    所以朱慈烺不得不降低要求,只要擅长算术,不论出身,一律留用,于是乎朱慈烺成功的招到一大堆账房先生回来。这里面选出几个能任事的,一问籍贯还都是绍兴的。

    朱慈烺不禁想起几句评价:“京中胥办,“自九卿至闲曹细局,无非越人”“户部十三司胥算皆绍兴人”。”看来这绍兴果真是出算学人才的宝地啊。

    绍兴的就绍兴的吧,朱慈烺一点点给他们培训,把一些不重要的事情交给这些人来做,把心腹人手腾出来干一些重要的事情。

    当晚刘若愚回来:“太子殿下,曹化淳已经手下了一成股份,还送来十万贯浙商会馆票号十万两的汇兑银票。”

    朱慈烺嗯了一声:“把这个钱取出来准备用到矿上。”

    刘若愚又从怀里摸出一本册子:“这个是曹公公送给殿下的回礼,感谢殿下让他举荐人编练天津水师,并要来刘香余部。”

    朱慈烺接过册子翻看了一下,上面详细记录了温体仁和张汉儒的籍贯履历来往的人员还有家人家族情况,甚至田产生意往来都有记录。

    有了这个册子朱慈烺一下子对自己的敌人明朗了起来,难怪张汉儒这么积极的对付朱慈烺,原来除了这个胭脂水粉的买卖跟朱慈烺有冲突之外,张家还有诊所的生意受到了朱慈烺的影响。

    而且这张汉儒出生在陕西省武乡县,但是其在京为官经营多年,又加上身为温体仁的左膀右臂,投效他的生意非常多。

    朱慈烺甚至在册子上看到了几个永平矿的生意,看来矛盾会进一步激化下去了。

    既然冲突不可避免朱慈烺可不想打无准备的杖,在册子上圈了几个疑问,然后又从新制了一张表:“李若琏,你派人去山西武清和浙江乌程南浔去调查我表上的这些信息,尽快飞马回报。”

    李若琏结果表格看了一遍点头确认了一下就出去了,除了生意,朱慈烺更关系火器研究上的事情,根据后世电影的经验,现代化部队有两样东西是不能少的,一个是火枪,另一个是火炮。

    大明火枪制造工艺并不落后世界太多,所缺少的就是优秀的图纸或者样品,加上完善的管理检验。

    样品图纸这些同时代虽然都有,但是朱慈烺看小说知道燧发枪才是后世的主流,而燧发枪则是从齿轮燧发枪演进到火石击发枪才完全成熟,现在的世界上出现的燧发枪还处在齿轮燧发枪的阶段。

    怎样才能设计出一种优秀的火石燧发结构?这个朱慈烺还真没有什么思路,不过现在全世界都在用火绳枪,他也没必要非要走在技术的最前列,先生产好火绳枪,在大笔的格赏发出去让大家发挥聪明才智研究出合用的燧发结构就是了。

    全火器的军队,朱慈烺还不敢想,不过通过对火铳技术指标的规范,火药颗粒化的精细加工,定装火药纸壳弹的普及等操作,还是有希望使火器威力倍增的。

    现在朱慈烺以防疫为名控制的第一支军队已经招募完毕,按照操典的规划部队会在经过两个月队列训练之后,开始火器使用训练。所以朱慈烺需要在两个月内筹措不少于八千支火枪。

    朱慈烺来不及搭建新的生产作坊,所以只能用内官监的现有作坊生产,只要朱慈烺张口内官监也会给他面子送上八千鸟铳,不过即使派人监督朱慈烺还是不放心,何况匠户被盘剥的已经很辛苦了,所以朱慈烺也不想给他们增加额外的任务。

第三十二章我白送呀你气不气

    所以朱慈烺打算自己出钱租用內监的工具跟工匠打造一批火器,在这之前朱慈烺要最后确定火器的外形,滑膛火绳枪,还必须以鸟铳为原型,威力增加威力只有加厚枪管,改进握把,延长枪托使之不仅更适合使用,还可以增加长度。

    最后延长枪管使得出膛速度增加,同时加上套筒卡扣,为装刺刀做准备。全枪长度达到四尺,装上刺刀之后达到五尺,如此一来火枪兵就不必再背着一杆长枪或者刀防身了。

    虽然算不上什么优秀的设计,不过这些改进可是他这些年一点点想出来一点点完善的,现在再把图纸找出来,最后确定一遍参数,明天就可以交给內监厂试制了。

    第二天御史果然上了弹劾朱慈烺的奏章,崇祯把奏章收上来并未急着表态,其他人见崇祯没有吭声这不就是明显的偏袒太子了么。受上次项煜事件的影响,大家对此都不参与,朱慈烺特意看了一眼温体仁跟张汉儒,两人一副与我无关的架势,岿然不动,朱慈烺甚至都看不出两人有一点情绪变化。

    肖御史也是被架在火上,见事情不对,只好声泪俱下的做出一副为民请命状:“皇上,天子岂可于小民争利,堂堂一国储君怎么经营商事?此等败坏纲常之事臣死不足惜,陛下切不可将太子养成夏桀、汉之恒、灵等昏君啊!”

    崇祯一拍龙椅站起:“混账!来人拉下去廷杖!”

    肖御史听到廷杖二字立刻笑了一副飘飘欲仙,非常满意的模样。

    朱慈烺自然不想让这孙子如意躬身行礼道:“父皇,儿臣觉得肖御史说的对,天子确实不应该与民争利。”

    大殿里一下子目光都集中在朱慈烺身上,一副看傻子的异样眼光看着他。

    朱慈烺微微一笑继续说道:“但是父皇,诸位大臣,我并没有跟百姓争利呀?我只是把皇家用不完的东西送给百姓,至于收钱也是因为东西不够只能以财货来阻止那些不需要的人趁机占便宜。并没有任何牟利之举呀!”

    肖御史一愣怒道:“太子岂可如此颠倒黑白?那皇仁堂成药简装几文到几十文不等还可以说是善举,但是精装药动辄百文甚至一两银子,还有那皇明特供,价格几两到几十两的东西一大堆,怎可说是送给百姓?”

    朱慈烺一副天真的样子:“就是送给百姓啊?肖御史难道不是道?就拿田贵妃最爱的锦云杏花糕为例,光禄寺采买价格要每盒一两银子,我只收五十文,皇上最爱的南酥光禄寺采购价格二两七钱,我只收一百文,孤王每样东西都比光禄寺底三分之二,卖出去不仅一文钱不挣,反而亏钱,如何不算送出去?”

    肖御史没想到朱慈烺会来这一手,他张张嘴说道:“可是这些东西市面上根本就没有这么贵!”

    朱慈烺眨眨眼:“但是,这些都是皇家御用,皇家御用当然优中选优,怎么能跟市面上普通的东西比?是不是光禄寺的王大人?”

    王大人擦擦额头的汗,慌忙走出来:“太子殿下说的是,皇家御用之物都是优中选优的贡品,自然不是市面上的东西可比的。”

    肖御史想指责光禄寺贪污价格是虚报的,但是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得罪了皇上混一顿杖责还能落下个好名声,要是得罪了光禄寺的同僚,那自己的下场估计会很凄惨,自己一个小小的御史不过是一个小棋子罢了,光禄寺可是能给温阁老带来大笔的收入啊。

    见肖御史哑口无言,朱慈烺微微一笑:“所以肖御史一定不要误会了父皇的一片爱民之心,听信谣言胡乱说话。”

    崇祯也搞不明白里面的问题了,但是昨天朱慈烺送来的十万两银子可是真的,他深深看了一眼光禄寺的王正卿,又看了一眼肖御史:“肖景听信谣言,诬告太子,念其为御史言官可风闻奏事不予追究,但是咆哮朝堂,侮辱储君此乃大逆,革职回乡,永不叙用!”

    肖御史听到风闻奏事不予追究心里松了一口气,不过后面崇祯又来了一句咆哮朝堂,他就知道完了,脸色煞白之后,哆哆嗦嗦的跪下:“臣……草民……领旨……谢恩。”

    这一瞬间朱慈烺才看到温体仁表情有了一丝变化,像是松了一口气,又像是甩掉了一个包袱,微微抬起头瞟了朱慈烺一眼,见朱慈烺正在看他,又迅速的把目光撇向地面。

    而张汉儒就没有这个气度了,深深的看了一眼朱慈烺,又转头同情的看着落寞走出朝堂的肖御史。

    朱慈烺嘴角微微上翘,你们倒是狗咬狗啊,要不是昨天东厂送来的册子,朱慈烺还不知道光禄寺正卿也是温体仁的同乡。也才有了这次以彼之矛攻彼之盾的策略。

    光禄寺就是负责皇家酒宴、朝会和祭祀的肥差,每采买一物均作价百倍报账,朱慈烺拿光禄寺的价格跟自己出售的东西价格做对比,根本就是摆明了耍赖。

    但是他这话能说,大家确都不能拆穿,属于大家都知道,但是就是皇上不能知道的事情,不管太子是真不知道还是装不知道,既然太子不提,其他人也不敢主动提。

    这个事情过后,朝堂上又恢复了议论其他事情,朱慈烺继续低头听政。

    散朝之后崇祯好奇的问朱慈烺:“既然你出售每一样东西都是赔钱,那你那十万两银子是从何而来?”

    朱慈烺无奈的说道:“父皇,谁会做赔本的生意,孩儿采买那都是市价,因为需求量大,还可以议价更低,而光禄寺嘛,他们根本就是虚报价格贪污了父皇的钱罢了。”

    崇祯怒气匆匆的咬牙道:“岂有此理,我一定要把这些蠢虫全都下昭狱!”

    朱慈烺连忙说道:“父皇不可,此事牵一发而动全身,我已查阅过,光禄寺之事由来已久,百官对此竟然不闻不问,可见其人背后一定有人支持和保护他,那个人才是大明朝堂上真正的蛀虫。”

    崇祯点点头:“此事确实应当好好查查,皇儿可有眉目?”

    朱慈烺不好意思的说道:“父皇孩儿觉得这事还是东厂跟锦衣卫比较擅长。”

第三十三章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崇祯呵呵一笑:“最近你帮了父皇不少忙,父皇竟然忘记以还只是个六七岁的孩子,行啦,去忙吧,你母后已经说过读书之事,以后你逢单日在朝堂听政,双日听课,事物在忙也不可停止学习,就算父皇我每天也要读书。”

    朱慈烺应了一声是,坐上马车先给皇后请安,然后直接出坤宁宫往北过了钦安殿顺贞门,出玄武门左转过了皇城西护城河就到了兵仗局,掌印太监吴忠俊在门口等着。

    皇城兵仗局自然不是真正的工厂所在地,它只是兵仗局的一个办公地址,不过为了应急需要,还是有几套冶炼设备的,朱慈烺决定来之前,兵仗局已经调派了最好的工匠在这候着。

    来到内堂所有人都行礼完毕,朱慈烺直接拿出图纸:“让你们最优秀的工匠朝前来!”

    一大帮工匠相互看看不敢动,吴掌印骂道:“蠢东西!太子殿下相召还不快去!”

    所有工匠都围上来之后,朱慈烺指着图纸仔细讲解:“这个是鸟铳的扩大版,为了防止炸膛,后边位置要加固,火铳管要加粗,火铳托举的位置,要设计成这样方便握持和抵住肩膀射击,这里给我加一个旋转卡扣,我想在上边套一个枪头,火铳手要是需要近战,火铳可以当短枪使用。能造么?”

    会了不难,难了不会,看图他们不行,但是朱慈烺一讲他们就清楚了,几人相互看了一眼领头的,领头的嗯了一声:“回禀太子殿下,能造!”

    朱慈烺高兴的问道:“多久能造好?”

    领头的嗯了一声:“最快三天!”

    朱慈烺摇摇头:“我要的是大规模生产,不是你们一起合力打造一件,以你们兵仗局的能力一次上万杆多久能造好?”

    领头的看看掌印太监,掌印太监朝朱慈烺傻笑一下,瞪了一眼领头工匠:“太子问你话,你还不好好答!”

    那领头的看着图纸问道:“不知殿下这铳管以何种工艺制造?”

    朱慈烺抬头问道:“都有啥方法?”

    领头的一听问你专业,比刚才明显少了紧张:“回殿下,有卷管法,钻管法,卷管法有冷卷法和热卷法两种,还有一种最费时的缠管法。”

    卷管和钻管朱慈烺都听说过,但是缠管法他还是头一次听说:“给孤详细说说缠管法。”

    领头的弯腰行礼:“是,缠管法就是在卷制或者钻好的铳管外再紧紧缠一层铁丝,再锻打紧密。这种是最不易炸膛的做法。”

    竟然还有这种工艺,朱慈烺立刻追问:“兵仗局有多少人能造?几日能成?”

    领头的想了一下:“大约有百人能造,十日可成一支。”

    这生产速度,想要短期造一万杆是没有希望了,朱慈烺退而求其次:“那卷管和钻管哪个能在两个月内产一万杆火铳?”

    领头的苦笑一声,不敢接话,吴掌印凑上来说道:“请太子殿下放心,奴婢一定监督他们两个月内完工。”

    朱慈烺瞪了他一眼:“你懂制造?站一边去!我要问这位师傅,这位老师傅你叫什么名字?”

    领头的哈腰:“回太子殿下,小人胡得地。”

    朱慈烺问道:“胡师傅,我问你,卷管和钻管哪个能在两个月内产一万杆火铳?”

    胡得地抬头问道:“那不知太子殿下要是用卷管要何种铁?卷几层?要是用钻管又用何种铁?”

    这个朱慈烺还真没有考虑过,问他他也不懂,不过他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孤要的是质量上乘,万无一失!两个月内必须完工!那么你来说要用何种铁,何种工艺?”

    胡得地沉吟了一下才回到:“回殿下,若是想确保万无一失只能采用精钢热卷至少三卷,但是这种工艺要产万支非半年不可。”

    朱慈烺皱眉问道:“你们有多少工匠?每月只能产一千六百多支?”

    见朱慈烺脸色不好,一众工匠都是心里一紧,也没有人敢接话,朱慈烺摩挲着椅子扶手:“胡师傅,若是用熟练铁匠专人生产铳管,稳重工人专人钻膛,木匠专人制作枪托,一个普通铁匠生产其余配件,数十人为一组,能不能加快生产?”

    胡得地惊讶的看着朱慈烺,然后默默地计算了一下点点头:“如此确实可以变快,四个月可完工一万支火铳。”

    朱慈烺不解的看了一眼胡得地,不是说生产线是提高效率的神器么?为何自己提出生产线工艺对方依旧还要这么久?难道没有懂意思?

    朱慈烺站起来转了一圈,指了指吴掌印:“吴掌印,我有话要跟几位师傅单独说,你去外面候着吧。”

    吴掌印尴尬的啊了一声,委屈的行礼:“是,奴婢这就出去,您要是有什么吩咐在唤我。”

    等吴掌印走了,朱慈烺问胡得地:“一根火铳造价几何?多少人一组,一月可以生产几只火铳?”

    胡得地算了一下犹豫到:“一支铳恐怕要四两半银子,二十人一组,一月可以产铳八支。”

    朱慈烺做回椅子上,摩挲着椅子背:“本太子出原料出伙食,不仅工钱全额给你们,每造出一支合格火铳奖励铜钱一千文,孤会派太子府典算到兵仗局,各小组每上缴一杆合格火铳,立即发放赏钱到小组内,任何人不得克扣,你现在告诉孤两个月能不能生产一万支火铳?”

    朱慈烺话一说完,下面几个工匠的眼都亮了,都抬头惊讶的看着朱慈烺,胡得地也哆嗦了一下不太确定的问道:“当真?”

    这时魏平安喝到:“放肆!竟敢怀疑太子殿下!”

    朱慈烺摆摆手:“君无戏言,胡师傅,你就告诉我能还是不能?”

    胡得地看看其他几个工匠,其他工匠都疯狂朝他点头,胡得地最终咬牙点头说道:“回太子殿下,小人们能!”

    朱慈烺呵呵一笑:“好!很好!非常好!明日太子府就会派人拉来原料,你们即可组织各个小组编号登记,我在说一条要求,每一支火铳上都要标上组号,尤其是铳管哪位师傅打造都要标上号,若是有质量问题,炸了膛,我可是要追究责任的!”

第三十四章刺刀术

    胡得地心头一紧,工匠们相互看看,都连忙应是,朱慈烺冲着魏平安:“你把吴掌印叫进来。”

    魏平安喊了一声:“吴掌印,太子召见。”

    吴掌印连忙跑进来:“请太子殿下吩咐。”

    朱慈烺看看他问道:“孤要用火器作坊两个月,匠人伙食工钱由太子府调派,你不得干涉。”

    吴掌印为难的脸都扭到一起:“太子殿下,这各处都在要火器,辽东、洪总督,卢总督他们我都得罪不起,要是两个月只给太子殿下生产,他们……”

    朱慈烺淡淡的看着他:“他们你都得罪不起,我你就得罪的起了么?”

    吴掌印吓得连忙跪下:“奴婢不敢,奴婢不敢。”

    朱慈烺继续淡淡的说道:“我生产火器是经过父皇允许,也跟你们曹公公打过招呼,怎么?父皇和曹公公的话还比不上几个外臣翻个鼻子瞪个眼?”

    吴掌印大气都不敢出:“奴婢不是这个意思,奴婢一定全力生产太子殿下要的火铳,绝不敢半点疏漏。”

    朱慈烺嗯了一声,站起来:“这才像人话,跟我打什么马虎眼!你们兵仗局出的火铳有人敢用么?他们哪个不是自己另找人在造,你少送到前线几杆火铳,大明官军还能少几个被自己火铳炸死的!”

    吴掌印吓得不敢解释,朱慈烺站起来直接走了,没有在看吴掌印一眼。

    出了兵仗局,朱慈烺有点烦躁,魏平安引着马车往南,朱慈烺掀开车帘,看着太液池的湖水,心情悠悠平静下来,虽然时不我待,但是还不是要一件件的办,着急也没有用。

    今天原本还计划着去皇明车马去看看呢,偏厢车阵将会是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抵御建虏的重要装备,不去看看他们的生产情况,朱慈烺始终有点不放心。

    到地方的时候已经是下半天,掌柜贾行站在门口,朱慈烺下了马车一大帮人呼呼啦啦的全跪下了,高呼着太子千岁,朱慈烺才猛然惊觉,自己出来的太着急,忘了换常服了。

    看着热热闹闹的马车厂,看着黑压压的人群,本来秘密出宫变成这样不知道又会惹出什么乱子,上朝要穿冕服,每次都要回东宫换常服,要是有一辆房车就好了。

    既然想到了,朱慈烺岂能错过:“贾行是吧,你过来,孤王要一种车,外形跟普通四轮马车一样。但是里面要放上衣柜,床和软椅,还要有一个小桌子能写字吃东西。”

    贾行琢磨了一下问道:“太子殿下,这些典乘都有预备,太子殿下是让我们在备一套么?”

    朱慈烺摇摇头:“我要的是这些东西全有的车!不是典乘根据需要换来换去捣鼓的,这种车适合中长距离旅行,人在车里可坐,可卧,床要采用上好的棉花,下面垫上软草,椅子也是如此,有个衣柜能装换洗的衣服,在车里就能换掉。”

    贾行大概明白了朱慈烺的意思:“是,奴婢这就让人准备。”

    “那到不急,记在心里就好,先看看你们这的生产情况吧,怎么样?现在一天能造几辆了?”

    贾行连忙拍马屁:“太子,您这边请,我给您带路,这都是太子殿下的办法好,奴婢按照太子殿下的办法来,现在一天能出产十辆马车。这一辆车能赚十多两到几十两银子,这个月能赚至少两万两。”

    朱慈烺满意的点点头:“通州那边的生产厂准备的怎么样了?”

    “回太子,那边地已经买好,还有几处院墙需要打通,地面需要平整铺砖,估计月底能开始进料生产工具,五月中旬先开一条线,往后每十天能增加一条。到七月底十条生产线都能开工。”

    朱慈烺沉吟一下问道:“产量呢?”

    “因为那边主要生产拉货的平板车,所以工序要简单一些,每天每条线至少能产二十辆。”贾行一边引路一边给朱慈烺介绍。

    朱慈烺对于这个速度还是比较满意的,那边的生产线不比这里,这里是从內监调派的优秀工匠,那边大规模生产平板四轮马车只能从民间招募工匠,能有这个速度,证明他们下了功夫了。

    本来朱慈烺在通州计划建一个两三条生产线的车厂,那边作为运河终点货运发达,朱慈烺想要往京城和山西转运粮食药品都要从那里转陆路,各地造车的材料也都会在那里交易,即靠近原料产地又靠近消费市场。

    不过随着朱慈烺采矿计划的提出,一下子对马车的需求增加了很多,以现在的产能恐怕自己用都不够还怎么出售。

    所以三条线变成十条线,等全部建成一天能生产二百辆货车,这样朱慈烺就不用担心马车不够用的问题了。

    这边的生产也是采用计件的,即每生产一辆车,整个生产线都会下发奖励,所以即使太子殿下来了,大家也只是偶尔瞟几眼,并没有停下手中的活计。

    没有传送带,没有吊装机,这条原始的生产线也不过是先组装车轮,然后跟车架组合,这样在派人往前推到下一个工序。

    都看了一遍天色已经接近黄昏,顾不上寒暄,朱慈烺匆匆坐上马车回宫。

    回去的路上朱慈烺招呼李若琏上车:“李千户?让你放出本太子要招募武术高手的事情怎么样了?”

    李若琏抱拳道:“禀告太子,已经在京城跑江湖和游侠中放出消息,最近有不少好手从其他地方赶来,等着参加月底的天下第一比武大会。”

    朱慈烺嗯了一声:“到了月底第一批新火铳也造好了,等比武大会一结束,就让他们给孤设计一套刺刀拼斗之术!”

    李若琏看了看朱慈烺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朱慈烺用手指敲敲小桌:“有啥话就说。”

    “禀告太子,臣出身武举,虽然不是状元,但是一二十人也近不得身,太子为何不让我跟同僚设计一套刺刀拼斗之术,而是舍近求远?”

    朱慈烺眨眨眼:“你这可是小瞧天下英雄了,不是我不信你,但是这套刺刀拼斗术将关系到数万大明将士的生死,每强一分,则不知多少将士得以活命,所以孤要集百家之长,把这套刺刀术做到极致!”

    “是,太子爱惜士卒,仁爱之心让臣佩服。”

第三十五章花钱如流水一般

    朱慈烺自动免疫了李若琏这些拍马屁的话:“让你招人怎么样了?”

    李若琏不开心的说道:“太子殿下,这历来锦衣卫南镇府司是清水衙门,有能力的人都不愿意到这边,我去要人骆养性也不批准,说人员调动全凭自愿,自有法度什么的理由推辞。”

    朱慈烺想起前两天跟崇祯一起去看流民,这骆养性就有意疏远自己,按道理作为父皇的锦衣卫疏远太子确实是忠臣的表现。

    但是你丫后来不是投降满清了么,现在跟老子装什么忠臣孝子!

    不知道什么时候,朱慈烺养成了手指敲击思考问题的习惯,敲击着椅子扶手能使他排除外界的干扰,更快的思考。

    “大明厂卫遍布天下,既然在册的他不舍得放,那你就从底下招人上来就是了,缇骑就从历年锦衣卫有功者后裔中择优选拔,至于刺探消息和数据统计都从底层有功者提调。”

    李若琏不解的问道:“太子殿下,刺探消息和数据统计的人都好招募,主要就是缇骑,您的要求太高,咱们缺马京城又用不到马,骑**通这条是不是可以降低要求?”

    朱慈烺摇摇头:“我这样要求你们,自然有这样要求你们的道理,缇骑一定要优中选优。”

    李若琏应是,朱慈烺继续思考问题:“天下第一武术大会前期准备工作可以开始了,我会观看骑斗、射箭、火铳射击、器械、拳脚五项的决赛。”

    “是,我回去就准备开始,不过很多有名的高手都没有参加,要不要我派人去问问?”

    朱慈烺哼了一声:“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我要的不只是武功好,还要肯替朝廷出力的,那些不愿意来的,由着他们去吧。”

    “是!”

    看着过了宫门朱慈烺嗯了一声:“你去忙吧。”

    回到东宫,魏平安悄悄地问道:“殿下,典算那边送来了昨天的账目,其中皇明特供销售已经恢复正常,不过各作坊研究经费开支增长很快,想问问您需不需要限制一下。”

    朱慈烺打量着他:“你说话这么小声干什么?”

    魏平安打量一下四周说道:“殿下,您不是说研究这一块要做好保密么?”

    “把开支明细拿来,我说的是研究的内容和成果要保密,来往开支不用保密!再说这里是东宫,还有啥需要背着别人的。”

    魏平安从桌子上翻出明细呈上,朱慈烺翻开第一张,开销的第一大项就是皇明烟花,其中又分成开花烟花研究消耗一百三十七两,发射筒研究二百四十六两。

    开花烟火就是开花弹。这个又分成药捻研究,火药厂又药捻技术,但是朱慈烺想要他们找一种燃烧最稳定的,即不会再出膛时熄火,燃烧的时间又能控制精确。

    药捻研究倒是不费钱,主要就是开花弹装药布局和装药量研究,跟射程的关系关系,这些都需要不断的实验。

    其实后世开花烟花一下子能炸十多层楼高,那不就相当于是掷弹筒的简化版本么。后世的烟花最后都简化到用纸筒都能发射,朱慈烺觉得要是能设计出钢筒的大型掷弹筒再加上一次性使用的纸筒版本迫击炮,那步兵支援火力就不用愁了。

    这东西设计的关键就是药捻,只有稳定的药捻才能实现开花弹的效果,也只有开花弹才能对步兵造成大规模杀伤。

    当然为了挣钱,朱慈烺也要求他们设计烟花,到时候平时卖烟花培养熟练工人养活生产线,军队有需要的时候就转产拍击炮。

    所以这皇明烟花一天的时间就搞了三百多两银子的实验。这钱不能省。在往下边看,皇明烟花还想自建个造纸厂,购买不同的胶水研制朱慈烺要求的硬纸,还要朱慈烺从江南收购桑树皮、棉花和丝绸,因为经过询问实验发现桑皮纸、棉纸最符合要求,有人提出加入生丝抗拉力会更好。

    朱慈烺手有点抖,大炮一响黄金万两!桑皮纸那可是大明高端纸,这又加棉花又加丝绸的,那都是钱啊!

    不过贵也得实验呀,好在研究出新纸不仅能用在一次性炮筒,以后也可以卖钱不是么。又看了一眼预计一千两的预算,咬咬牙签下了一个可字。

    第二张是皇明车马,主要是研究偏厢车,因为朱慈烺要求可以快速组装,可以快速维修,跟皇明车马其他货车零件要通用,还要结实耐用。所以那里集中了一批木匠铁匠在试制,一天只消耗了百多两银子,

    下面申请道路试验,购买马匹,朱慈烺看看预算不到一百两,又签下了一个可字。

    第三张是皇仁堂药局,试验项目很多,瘟疫用药,常用方剂的药量研究,生产工艺的改进研究,新方剂制丸对药效影响的研究,军用止血药研究,军用消毒药研究,军用急救包设计,外科手术研究和外科工具试制。

    零零散散的写了三页,花费银子一千三百多两。

    最后则附上了“蜚卫”经费三千七百两,朱慈烺写了一个可字。

    这个蜚卫是朱慈烺特别设立的,蜚其状如牛而白首,一目而蛇尾,其名曰蜚。行水则竭,行草则死,见则天下大疫。

    蜚卫的主要职责就是研究瘟疫。相当于朱慈烺的防疫和瘟疫研究所。

    第六页是皇明机器,其中纺纱机研究耗银三十七两,织布机研究耗银一百零四两,剿丝机机三百零四两,织丝机二百一十两。抽水机二十四两,蒸汽机一百三十七两。

    珍妮纺纱机朱慈烺是不记得是啥结构了,他支记得什么把竖列改横列还是横列改竖列,提供一个思路和要求,让工匠发动自己的头脑琢磨实验去吧!

    第七页是筹建中的皇明矿业,各种研究项目筹建,炼焦实验炉三座预计耗银八百两,红砖轮转窑及制砖设备研究预计耗银一千六百两。炼铁高炉改进预计耗银三千七百两,炼钢高炉研究预计耗银二千三百两。

    怪不得典算说研究经费增加太快,这皇明矿业四个项目就耗银八千四百两。

    皇明矿业这些实验都是大项目,建设周期长,可以分批投入,现在只要给点启动资金就能搞了。虽然花钱速度快,但是只要有一个项目研究成功那来钱能力也是杠杠的。

第三十六章邸报和宣传实验

    朱慈烺原本想等煤矿搞定之后,自己的亏空能够填补,不过现在看这矿想要顺利开采恐怕还要过温体仁这一关。

    要来了火器研制的工匠,汤若望那边还没有出图,所以这些人还在准备工具。等研制开始估计又是一个开支大项,还有子弹厂,颗粒火药,定装弹药,火药原材料能从内库要来,不过作坊的人工费用还有各种工具还是要花钱制造的。

    如此算着些研究项目一天都花掉朱慈烺五六千两银子,确实太多了,在看看这些项目,还都不能停下。

    现在朱慈烺一天能挣的钱也不过这么多而已。

    这里面开销最大的就是“蜚卫”的组建,还好等建成之后能花费少点,要不然朱慈烺可能等不到研究出结果就要破产了。

    朱慈烺敲敲桌子:“东宫还有多少钱可以动用?”

    魏平安递上账册:“现在有现银十七万两,其中十万两是曹化淳送来入股煤矿的,您说要划拨到大明矿业,去掉这个还有七万两现银。”

    “怎么这么少了?前两天不是还有二十多万两么?”

    朱慈烺连忙翻开账册,这两天开销了一个防疫军饷银五万两启运,今天下午又划两万两给兵仗局用作采购,在京郊买地建了火器作坊花了一万三千两、在通州买地建码头仓库花了三万五千两,这样一划拉钱就没有了。

    这样一算朱慈烺为了筹建这一万人的防疫军先先后后已经花了近二十万两了,真他妹的贵啊!这后边还有训练、兵器、给养、马匹、盔甲、军服、等一大堆钱等着朱慈烺出呢。

    所以七万两银子根本不够接下来的花费,朱慈烺恨不得自己亲自上街做生意挣钱。

    尽管已经计划了好几年,想着要稳妥慢慢来,没想到自己不自觉的步子就迈的大了。

    朱慈烺正愁钱呢,外面小太监周康跑进来:“太子殿下,刘公公求见。”

    “快请!”

    刘若愚小步跑进来:“老奴见过太子殿下。”

    “免礼,老刘坐!”

    刘若愚站起:“谢谢太子殿下,殿下今天有人自称是郑芝龙总兵管家的人到皇明特供送了五万两的银票说是郑芝龙孝敬您的,还说想订购一批望远镜。”

    朱慈烺一听钱眼睛就一亮:“哦!正愁没钱呢!要订多少?”

    “说是要一千个。”

    朱慈烺一拍桌子:“好!对了,咱们的望远镜定价多少来着?”

    “回太子殿下,咱们有三款,各自作价两百两,一百两和八十两。他要的是两百两的一百个,一百两的三百,八十两的六百个。合计九万八千两。”

    朱慈烺一下子轻松了下来,要不说军火生意是暴利呢,这种望远镜做起来成本不过几十文,这郑芝龙不等于白送给他钱花么!不对他还送了五万两银子不是么?

    朱慈烺抬头问道:“那人为何要送我五万两银子?”

    刘若愚悄声说道:“太子殿下,昨日陛下下旨让兵部侍郎兼右佥都御使,总理两广军务兼广东巡抚熊文灿。招降海匪刘香残部,调往天津,筹建天津水师。”

    朱慈烺一下子明白过来,看来有些聪明人已经看出了朝廷背后的意思,而且还知道了朱慈烺在其中的作用,送自己银子是来探探太子对他的态度吧?至于购买望远镜恐怕也是这个目的。

    朱慈烺敲击着椅子扶手:“那就卖,继续招募珠宝匠人做磨镜工人。”

    刘若愚看看朱慈烺又看看魏平安低头说道:“殿下,按照陛下的态度,可能对郑芝龙一家独大有了提防,这私自接交武将,若是陛下那边发现怕是会对殿下不满……”

    朱慈烺摆摆手:“放心吧,这事我会跟父皇说的,钱我们安安稳稳的赚,最近父皇也不会动他。”

    策略朱慈烺已经跟崇祯说了,显然崇祯也听进去了,郑芝龙应该是感到风声不对,所以才开始给自己送钱探探朝廷的态度。

    想着这次为了进京活动郑芝龙手下不知道给各部官员送了多少,这钱要是都给自己多好。

    第二天不用上朝,朱慈烺继续自己的学习大业,上午读读书练练字,下午在自己宫里画图表,给典算的人上上课。

    傍晚司礼监派人把今天的奏章抄送过来,朱慈烺浏览一下,还是那些破事,复社跟温体仁又火并了起来,相互弹劾。去年温体仁让张汉儒,诬告钱谦益贪婪放肆,不守法规数十件事,钱谦益又被逮捕下狱。钱谦益在狱中蹲了一年多了,温体仁不下台,钱谦益就出不来,所以复社加紧弹劾温体仁。

    可惜现在崇祯就是讨厌复社和东林,他们越是弹劾温体仁,崇祯就越觉得这家伙可靠。温体仁也称自己无党派深所以才被他们不容。

    不过看着这么一大堆弹劾奏章,朱慈烺突然想到了大明邸报,这个搞得好不是也能挣钱么?

    而且宣传的重要性没有人比朱慈烺更清楚了。

    这事首先要得到崇祯的允许,要是朱慈烺说搞这个是为了挣钱,那估计崇祯根本不会让他搞,所以这首先要告诉崇祯宣传的重要性。

    朱慈烺摊开一张白纸,要验证宣传的重要性,那就要设计一个实验了。

    朱慈烺要证明的有两点一个是百姓是可以被误导的具有盲从性,第二就是通过宣传百姓的思想是可以控制的。

    实验模型首先就是调查百姓对一件事情的认知,然后对两个不同的区域放出不同的消息,在调查百姓对这件事的认知变化。最后在放出更多反向消息,调查百信认知扭转情况。

    写好实验方法之后,朱慈烺立刻吆喝一声:“备撵,去乾清宫。”

    魏平安应了一声,不一会朱慈烺就坐上了步辇,等到了地方很意外,崇祯竟然不在乾清宫,而是去了田贵妃那里。

    朱慈烺只好悻悻而回,看了一眼魏平安:“蠢货,都不知道提前问问么!”

    魏平安不好意思的低着头:“殿下,皇上的事奴才也不敢胡乱打听呀。”

    朱慈烺望了望坤宁宫的方向:“算了!天晚了,回去!”

第三十七章钱没啦

    第二天听政的时候,御史王秀郎出班:“禀告陛下,臣王秀郎弹劾海防游击郑芝龙私设税卡、私开海贸、不尊将令、超额征兵、侵占民田等五项大罪,臣奏曰……”

    刚开始念崇祯就皱眉:“呈上来!”

    王秀郎连忙止住,小太监把奏章送到崇祯手里,崇祯看了一下生气的说道:“将士浴血拼杀于外,有功于朝,岂可因谣言而罪之,拟旨加郑芝龙为福建巡海副总兵官,协防广东沿海海盗和倭寇侵扰。”

    朝堂立刻为之一静,王秀郎也退回班列,没有在继续争辩,朱慈烺仔细看了一眼这个人,很明显这家伙是在试探,要不然以大明文官的德行,一定不会善罢甘休。

    朱慈烺默默给他打上了一个被郑芝龙收买的标签,接下来的事情跟朱慈烺都没有啥关系,各种人事任免,官员请赏,告老,弹劾武将,各地请响等等。

    朱慈烺发现要是没有重大事情,一般朝议都在上午十点多就结束了,虽然崇祯以勤劳著称,但是真正在朝堂上讨论的事情每天也就十件左右,大部分的奏章还是要内阁票拟完让崇祯朱批。

    等朝议结束回到后殿,崇祯问朱慈烺:“昨晚你到乾清宫有何事?”

    朱慈烺从怀里拿出自己的实验方法递上去:“孩儿最近读论语‘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然《中庸》曰:“百姓日用而不知。”皆与此章义相发。民性皆善,故可使由。民性不皆明,有智在中人以下者,故有不可使知者。若在上者每事于使民由之之前,必先家喻户晓,日用力于语言文字,以务使之知,不惟无效,抑且离析其耳目,荡惑其心思,而天下从此多故。即论教化,诗与礼乐,仍在使由。由之而不知,自然而深入,终自可知。不由而使知,知终不真,而相率为欺伪。

    故而孩儿不明孔子真意,想亲自验证,请父皇恩准。”

    崇祯很感兴趣的看了一遍朱慈烺设计的实验方法:“嗯,你去实验吧,有了结果也告诉朕知道。皇儿对于郑芝龙此人怎么看?”

    朱慈烺仔细想了一下说道:“从其在家乡广置田产可以看出其眷恋故土,从其私自设立税卡开海贸可以看出其懂经营,从不尊将令,超额增兵可以看出其未真正归心。”

    崇祯转了一圈说道:“朕前几天调阅了郑芝龙的消息,熊文灿曾上书要收复大琉球,但是耗费银钱太多当时因为朝廷大臣反对作罢,后朕调任其至广东此事才告搁置,若是令熊文灿至福建主持大琉球改土归流之事,此事可成否?”

    朱慈烺眨眨眼:“父皇,其实您犹豫的时候你的心已经给你答案了。郑芝龙之患不在大琉球,而在船,就算大明收复大琉球,但是海上尽为郑芝龙所有,其随时可以切断往来,此打草惊蛇之策。”

    崇祯何尝不知道,只是他迫切想解决大明的内忧外患,有一丝可能都想试试。

    朱慈烺见崇祯还在为此事发愁就继续说道:“父皇,昨日郑芝龙派人给孩儿送了五万两银子,还买了一千架望远镜,足以证明其不愿与朝廷为敌,孩儿有一策可稳定其心。”

    这个办法也是不是办法的办法,不过见崇祯一脸期待的等着,朱慈烺只好开口说道:“听闻郑芝龙长子名郑森,年十二不若召给孩儿伴读,以酬其功安其心。”

    崇祯愣了一下,这个办法确实不错,挟持其子为质,但是自古以来领兵大将为表忠心都会把家小留在京城,这么做也不算突兀。何况伴读太子也是莫大的荣耀。

    朱慈烺松了一口气,所有的话都说完了,朱慈烺就准备开溜,崇祯突然想起了:“等等,你说郑芝龙给你送了五万两银子?”

    朱慈烺啊了一声:“嗯,是啊,可能他想送给父皇又不好直接送吧。”

    崇祯打量了一下朱慈烺,朱慈烺低下头眼珠子乱转,崇祯微微一笑:“既然如此,你把钱送到内库吧。”

    朱慈烺失望的哦了一声:“那儿臣告退。”

    走在路上朱慈烺越想越不爽,招过来魏平安:“你去让老刘给郑芝龙的人传话,孤抬举他儿子给孤伴读,他送的钱也孝敬给了父皇,父皇很满意。”

    魏平安噗呲一笑,这要钱能要的在明显一点么:“是,奴婢这就去办”

    到坤宁宫的时候,院子里媺娖正和啊炯正在院子里玩,见朱慈烺来了都停下行礼:“见过大哥。”

    朱慈烺摸摸两人的头:“不错!不错!都会行礼了,这礼仪没有白学,你们在玩什么啊?”

    啊炯指着那帮侍卫和太监说道:“大哥,我们在玩打仗,我们打他们,您要不要跟我们一起玩?”

    朱慈烺看着头上冒汗的侍卫和太监微笑的问朱慈炯:“怎么突然玩起打仗了?你们以前不都是玩跳绳踢毽子么?跑来跑去的累不累,媺娖你一个女孩子不要玩这个东西。”

    朱慈烺还没有说完,两个人都跑开了,皇后也从屋里出来:“下朝啦!今天你们三个都在,你就不要走了,我让御膳房给你预备饭,咱们娘几个也聚聚。”

    “好。”

    吃完饭,朱慈烺回到东宫,魏平安凑上来说道:“已经跟刘公公说过了,刘公公那边说开平中屯卫那边应该已经启程了,问那边是不是开始收购土地?”

    朱慈烺嗯了一声:“让他派人去吧,典算也派人去跟着,李若琏你也派一百缇骑跟着,跟曹公公打个招呼,让他也派人跟着。李若琏那边矿的事情打听清楚了么?”

    李若琏连忙说道:“已经差不多了,东厂的兄弟们帮了忙,很多消息都不用费事打听了,手下还在整理,晚些时候呈给您过目。”

    “温体仁那边有没有什么动向?”

    李若琏摇摇头:“这两天没有发现什么异常。”

    朱慈烺摩挲着椅子扶手:“我总觉得这老头不会善罢甘休,魏平安你通知老刘,煤矿铁矿那边各自在让出十万两的股份吧,咱们相中的那些实在不愿意出售,名声好的矿或者土地,可以许给其股份。名声恶劣的搜集罪证送进大牢。这事要快!不能给对方反应的时间!”

第三十八章裹脚问题

    这个事先办着,朱慈烺从怀里拿出实验方案,方案定下来了,朱慈烺确一时拿不定主意要用什么消息来实验。

    突然他看到院子迈着小碎步走过的侍女,立刻想到了一个实验,那就是裹脚问题。

    这个陋习不知道从何时开始,正好看看收裹脚税靠不靠谱。

    朱慈烺喊过来李若琏:“你派人随机调查一千户京城百姓对裹脚的态度,若是有女儿有多少百姓愿意给自己女儿裹脚。有多少孩子已经裹脚。有多少人因为裹脚导致残疾甚至死亡的。”

    李若琏答应了一声,立刻去办了。

    朱慈烺坐在屋子里写奏章“奏请开征裹脚税。”

    民裹脚天足皆为自愿,然裹脚者不事生产,不能劳作,遇事不能急走,奔逃必赖车马,其在家耗费家资以养,其在国耗费国帑军士以保全,故裹脚于家于国有害而无益,其大害有三:

    其一曰:累己。裹脚者身残,脚畸变,易损伤、感染病菌,臭而溃烂者因此而死者众……

    其二曰:累家。裹脚者手不能提,肩不能扛,出行则车马……

    其三曰:累国。裹脚者战时需车马转运,非如此则比之常人倍耗军力……

    故而养裹脚者之家需上缴国税每人每年百文,以补多耗之军力民力养此闲人……

    朱慈烺半文半白的写出了自己想写的,看了半天感觉这种奏章真他娘费事,而且没有表格,没有数据总感觉不够有说服力。

    第二日下午李若琏送来了问题统计结果,一千户人中愿意给女儿裹脚的有三百一十七个,已经裹脚的有一百三十六个。因为裹脚致残者七人,因为裹脚而死者三人。

    朱慈烺气的把资料摔在桌子上:“愚昧!死亡率达到百分之二点几,致残率达到百分之五。还一个个如此不知死活!”

    李若琏不好意思的看了看朱慈烺,朱慈烺瞪着他:“看你这表情,你家是不是也给孩子裹脚了?”

    “是,臣的女儿四岁时裹脚,到现在已经两年多了……”

    朱慈烺气的说不出话来,看了看李若琏,又看了看满宫的宫女,自己一个人真的能斗得过这愚昧的风气么?

    李若琏看着朱慈烺一脸失望的表情连忙说道:“不过臣今天看了裹脚竟然有此危害,臣已经决定回家就给孩子放足……”

    朱慈烺愣了一下:“嗯,你很好,既然如此,你今天放出消息,说朝廷有意禁止缠足,明天你在重新找一千人统计一下有多少人愿意裹脚。”

    李若琏连忙去办了,朱慈烺对于这个时代医疗条件的嫌弃又上升了一个台阶:“走!去皇仁堂!”

    到了地方朱慈烺也不管其他,直接进了研究处:“让你们研究的消毒酒怎么样了?”

    管事的连忙跑过来:“回太子殿下,我们已经制作了五蒸烧酒,现在正在用中药泡制,五蒸烧酒清洗伤口实验做了一百三十多组,确实可以减少感染化脓的情况。”

    朱慈烺嗯了一声:“现在粮食还不富裕,给我再酒精里多加苦药,防止有人贪嘴偷喝,既然有效果立刻生产推广!酒精提纯只能做到这一步了么?”

    管事的犹豫了一下说道:“是,那这后边的提纯实验还继续么?”

    朱慈烺嗯了一声:“既然酒精没办法提纯,你们主要精力都放到外科手术那边,若是有新办法在试吧。羊肠线可行么?”

    管事的开心的笑了:“我们用老鼠和兔子做了实验,伤口愈合比简单包扎快了一倍,半个月后羊肠线基本被吸收,在人身上实验因为没有在拆开伤口所以不知道具体情况。”

    朱慈烺想了想说道:“我会跟东厂打个招呼,你们在他们的犯人身上实验一下。”

    伤口割开在缝上在割开再缝上,这哪是实验,这是刑罚啊,估计东厂很乐意帮他做这些实验。

    管事的惊讶的看着朱慈烺,朱慈烺懒得跟他解释:“组织愿意学外科的医者和学徒,多实际操作,尽快做好相应规范,全力培养更多学徒。”

    管事的连忙答应一声:“是,我一定全力培养。”

    朱慈烺继续问道:“军用的急救包,消毒止血这些都怎么样了?”

    “都已经成型,按照您的要求,在试用挑选最经济实惠,效果又好的配方。”

    朱慈烺低声问道:“那青霉素呢?找到没有?”

    管事的一听这个就邹起眉头:“已经发现了,但是直接用青霉粉给老鼠兔子注射都会死亡,培养方法实验了一百七十三种,现在选出来十七种进行继续实验。提存方法实验了八十七种,现在还在继续精制,目前还没有进行动物实验。”

    虽然朱慈烺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启动这个研究的,但是他也期待能给他带来惊喜,他很后悔为啥自己当初不多看点土法炼钢土法制造青霉素啥的资料,现在一切都只能依靠这种大海捞针式的实验。

    朱慈烺敲击着椅子扶手:“给你配备的显微镜要多使用,我会让皇明特供给你们制作倍数更高更清楚的显微镜,你们在研究的时候,多观察,搞明白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现在有什么发现了?”

    管事的害怕的说道:“已经发现了殿下描绘的细菌,现在我们正在绘制图谱,培养各种细菌用于青霉素实验、酒精杀菌实验和老鼠实验。”

    朱慈烺嗯了一声:“一定要注意安全。”

    “是。”

    朱慈烺有时候也会想,要是自己奠基了现代医学,把这些发现都归纳到中医体系内,那以后中医就会变成世界上最好的医学,但是朱慈烺自认为他没有那个本事融汇两家之长,即使后世中医和西医都是两个不同的理论体系,没有一点融合的趋势,所以以后会怎么样,那就谁便吧。

    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不是么。

    朱慈烺看看管事的:“有什么困难么?”

    管事的小心的问道:“殿下,有一种名叫玉米粉的原料现在库存不足,我找刘公公申请,刘公公说今年没有了,这个青霉素实验发现用玉米粉做培养基青霉素生长效果很好,所以……”

    朱慈烺嘴角抽搐,现在每一粒玉米都是宝贝,他也是在那看了一眼说玉米粉才是青霉素最好的培养基,所以才忍痛给青霉素实验室磨了一斤玉米粉,现在还要那不行:“等秋天就有了。”

第三十九章大明人口

    还能怎么办?朱慈烺能讲的都讲了,剩下的都只能靠不停的实验了,其实科学发现一开始是靠某些人的灵感爆发和伟人的引领作用,但是到了后世,更多的是用统计学的办法不断尝试,在各种数据中寻找真理。

    朱慈烺记得老师说过,科学真正的正规起来就是因为引入了统计学。

    同样医学也是如此,不过就是有点费钱。

    提到玉米,这马上就是夏收的季节了,五月开始华北地区的小麦从南向北依次成熟,大家赶着种一季夏粮,而土豆、玉米和红薯正是种的时候。

    朱慈烺记得这两种植物有春播有夏播,所以种子一到朱慈烺就让种到地里。

    跟玉米和土豆不同,红薯是剪藤蔓扦插种植,所以从现在开始一直到五月六月一直可以不停的剪藤蔓扦插。

    现在主要的问题是多育苗不追求产量,朱慈烺打算扦插到七月份。一个月一亩的苗就能生长到扦插十亩,三个月的一亩的苗能扦插上千亩。

    今年朱慈烺收集的一千多亩苗等到明年朱慈烺就有十万亩的苗,明年从过了年就开始育苗,从二月开始一直扦插到了五月,北方所有的土地都能有红薯苗种了。

    而玉米一亩地的收成只能种四百亩,即使种两季筹够一亿亩的种子也需要等到后年,土豆就更慢了,它是块根种植的,繁殖一季还不到百倍。

    所以把红薯作为明年推广的重中之重,等熬过夏季就能丰收了。

    只要粮食够吃了,北方的流民就能大幅度的减少,流寇没有了新鲜血液也会迅速消停下去,一切就会往好的方向发展。

    正当朱慈烺畅想美好未来的时候,制药的管事的抬头问道:“要说需要还真有一样,就是您说的人体解剖实验,现在标本很难找,即使死囚家人也很少愿意捐献出来。”

    朱慈烺奇怪的问道:“死囚还有家人管?那些江洋大盗罪大恶极的人,难道也不能用么?”

    管事的低着头不敢看朱慈烺:“刑部的人说,君子当行仁政,即使罪大恶极,朝廷自有法度惩治,岂可交于太子私自惩处,还说咱们这些研究是歪门邪道,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此事有违孝道天理人伦……”

    朱慈烺气的直咬牙:“腐儒!真是岂有此理!这些研究不知能救多少人命,不知能造福多少苍生!”

    管事的硬着头皮抬头问道:“殿下,城外北边有人市,不如我们买些人回来……”

    朱慈烺气的把茶碗仍在地上:“说的什么混账话!买卖人口本就是犯罪,你竟然想买良人做人体实验,你比刑部的那帮人还要可恶!”

    管事的连忙跪地:“是,奴婢该死!奴婢该死!请太子殿下息怒。”

    朱慈烺恨不得上去踹他两脚,长舒了几口气才压下心火:“咱们代表的是皇家,研究的是造福苍生的大事,做事要想想皇家颜面,要想想体统!岂能做此等鸡鸣狗盗落人话柄之事!”

    管事的低着头跪着:“是是是!”

    朱慈烺抬眼看了看他:“跟刑部监狱里的死囚说明情况,重金寻找自愿者,他们不是有家人么?只要他们愿意配合实验,家人就有钱拿,只要他们自己愿意,刑部的人就不会说什么了吧?”

    “是!”

    朱慈烺又说道:“价格也别订太高,先用一二十两银子看看效果,没人愿意在加,使用的时候也珍惜点,别不把人命当回事!”

    “是。”

    朱慈烺揉揉眉头:“起来吧!还有什么问题?”

    管事连忙磕头:“谢殿下,其余的也没有什么了,哦,还有一个就是大夫不多了,京城这边已经两天没有招到好大夫了。”

    朱慈烺抬头问道:“京师找不到当初不是说可以帮加盟店培训大夫么?让各加盟店推选好大夫过来,先顶一阵子,好大夫找不到只要年轻肯学的,学徒也要,还有想办法成立一个培训班,招一批识字的孩子从头学!不能老指望别人。”

    管事的哦了一声打算了一下:“殿下,要是这样,房子就不够用了,是不是在买?”

    朱慈烺摇摇头:“先租吧,等过一段时间你们有成绩了,我给你们请旨建立一个医学堂。”

    回到东宫朱慈烺终于闲了下来,这几天宫里宫外的忙活,真是累!

    第二天上朝的时候,原本以为没他什么事,突然有御史上奏:“陛下,臣听闻坊间传闻,朝廷有意开征裹脚税,此等谣言有伤风化不知从何处传出,还请陛下严查。”

    崇祯哦了一声,扫了一眼朱慈烺,此事朕会派锦衣卫详查。

    等散朝到后边崇祯问道:“你的实验进行到哪个阶段了?怎么会想到用裹脚这种问题实验?”

    朱慈烺苦笑着说道:“儿臣已经收集了基础数据,从京城一千户人的统计来看,愿意裹脚的有百分之三十一点七,已经裹脚的有十三点六。儿臣这里有一个请征裹脚税的奏章请父皇过目。”

    崇祯接过奏章仔细看了起来,看完之后崇祯皱眉问道:“裹脚能致人残疾死亡?”

    朱慈烺点点头:“父皇若大明有五千万女子,裹脚的有十三点六,那就有六百八十万女人裹脚,百分之五的至残就有三十四万女人因此残疾,若是百分之二的人因此而死就有十三万人因此而死,此事不可不管啊!”

    崇祯拿册子的手一抖:“竟然有如此之多?不对!大明何来五千万女子,那岂不是说大明人口有一万万之多?大明何来如此多得人口?”

    朱慈烺不得不解释道:“父皇,典算正在统计各朝人口变化,从历代情况看,汉朝初立百里无人烟,千里无鸡鸣,到了汉平帝时,已有户数一千两百余万,口数五千九百余万。光武帝建立东汉后,仅余四百万户、两千万人,经过光武帝、明帝、章帝三朝的休养,和帝朝升至九百万户、五千万人。唐太宗时,全国户口仅300余万,唐玄宗天宝十四年时,国力达到顶峰,人口也走上了顶点,达八百万户、五千万人。如此来看我大明承平二百六十余载,内无暴乱,外无强敌入侵人口至少一万五千万有余。”

第四十章接着忽悠

    对于朱慈烺给出的人口数,崇祯自然是不信的:“不可能!大明怎么可能有如此多得人口!”

    朱慈烺苦笑着摇摇头:“父皇,一开始儿臣也是不信的,所以就让锦衣卫对顺义、房山、通州各抽调了几个乡镇调查,这几个乡镇旧有黄册显示人口数不过数千,但是经过组个村的私下走访询问发现每乡实际人口都超过万人,有的甚至有三万到四万人。”

    崇祯愣道:“你是说当地隐户严重?一地之事岂能代表天下。”

    朱慈烺摇摇头:“父皇,儿臣算过,一个中体力劳动者即使吃饱一年也不过吃掉十石不到的粮食,大明耕地天启年七万万亩,假如每亩产粮食二石,则大明一年所产粮食足够一万万又四千万人食用,假如大明真的只有六千万人口,那每年都会剩下至少一半粮食,即使有两三省受灾减产,那大明也不会有人挨饿,那天下如何会到如此地步!”

    崇祯听完整个人都呆了,是啊,天下田亩种上粮食明明够吃,而且还吃不完,那为啥还有这么多人饿死,那么多人吃不饱?为啥百姓还要靠挖野菜渡过饥荒?

    大明虽然一直灾害连连,但是也没有超过半数土地绝收啊?崇祯看着朱慈烺,眼神有些复杂。

    朱慈烺给了崇祯一个肯定的眼神:“儿臣最近一直在研究为什么我大明最近这些年为何多灾多难,书上讲要以史为鉴,所以儿臣最近让统计司在研究历代盛衰的各种数据变化,发现动乱除了跟天气有关,还跟土地承载力有关。”

    “哦?何为土地承载力?”

    朱慈烺比划了一下,发现不好解释,只好说道:“父皇,我需要纸笔。”

    崇祯招招手:“到书案这里。”

    朱慈烺跑过去,崇祯把他抱起放到自己椅子上,他站到一边挥退了王承恩,亲自给朱慈烺磨墨。

    朱慈烺提起笔:“从数据上看唐朝以前土地只能养活最多五千万人那是因为粮食的产量没有变化,但是唐之后因为占城稻的引入,曲辕犁和筒车的发明,使得每亩地粮食的产量增加了,所以同样的土地能养活更多的人口,到了宋朝,南宋即使丢掉了半壁江山依旧可以养活比唐代更多的人口,加上金人和西夏的人口之和大于一万万五千万人口。这个就是土地承载力增加。”

    朱慈烺开始画树状图:“所以想要养活更多的人口主要有两个办法,一个是增加土地的承载力,另一个就是增加土地数量。咱们引进新作物就是为了增加土地承载力,除了这个办法之外还有精耕细作,合理施肥,兴修水利等。而增加土地数量就有开荒清淤、围湖造田、战争掠夺等几个办法。”

    朱慈烺把办法写好就开始一个个解释:“引入新作物和良种,父皇已经在做了,精耕细作和合理施肥那是百姓自己的事情,兴修水利大工程需要钱粮的支持,现在搞不了。所以剩下的办法就是增加土地数量了。”

    朱慈烺有意识的把崇祯往战争掠夺上引导所以自然把其他办法都忽略掉,看着崇祯一副虚心听讲的样子,朱慈烺就继续忽悠:

    “这开荒清淤,汉民数千年来一直努力咱们开荒从黄河流域到九黎,在到荆楚百越,所见之土都种上了庄稼,往北已经没有耕地,想要开垦只能朝更蛮荒的百越以南,至于围湖造田此策不可取,湖泊有蓄水泄洪等作用,若是围堵将来洪水来时必然淹没农田百姓,故而想要养活更多的人口只能想办法获得更多的可耕地。”

    朱慈烺这个转折有点生硬,不过崇祯好像没有反应过来,朱慈烺继续说道:“建奴所占之辽东,以前能养活数百万汉民,现在尽落蛮夷之手,河套地区,常言说黄河百害唯利一套,此地可谓是天赐之土,得之则西北安宁,失之则异族必然做大!”

    崇祯奇怪的问道:“此言何解?”

    朱慈烺正说道兴头上准备鼓动崇祯朝海上朝东南亚看呢,没想到他竟然更关系河套,只好接着解释:

    “草原民族虽然逐水草而居,但是草原也不是处处水草丰美,整个草原水草最丰美的地方无非是科尔沁人占领的呼伦湖贝尔湖地区和林丹汗所占的河套,无论汉唐无不是把夺取河套地区作为击败草原民族之使,即使弱宋也数次提议夺取此地。夺得此地就等于夺取了蒙古人一半的马场,三分之一的人口,而我汉人再次种良田,所产出足以养活十万兵,故此得此地则西北安宁!”

    崇祯暗暗的记下此地,朱慈烺继续在纸上画图:“以大琉球为例,初时为蛮荒,郑芝龙移民数十万依旧地广人稀,此岛物产丰饶种植稻米一年三熟,良田可养数百万百姓,而整个南洋这样的大岛不下数十个,若是大明都能开发足以养活大明数千万百姓,再有往东欧罗巴人发现的新大陆,其广远超大明,大明若得此地即使十万万百姓也不用担心粮食,这个才是长久之道!”

    崇祯看着朱慈烺画的简图皱眉道:“可是自万历以来,南洋诸国已经朝贡称臣,朕若占其土,夺其田有失天朝体统!”

    对于这个问题朱慈烺早就想好了说辞:“这个简单,番邦小国对天朝仰慕已久,只要大明愿意接纳,彼必然举国来投,再说南洋诸国征伐不断,朝建而夕亡,国土更是一日三变,其未开发为到达的土地更是不知多少,那边岂不是大明可以随意开垦。”

    崇祯还是有些犹豫,朱慈烺也没有指望一次就能说服他,只要在他心里种下这颗种子,那么以后朱慈烺在开海洋贸易,或者移民海外,跟西洋人海战,他就不会被下边的大臣左右了。

    最后朱慈烺还是忍不住说道:“父皇,敌人哭总好过自己哭,外邦百姓哭总好过大明百姓哭,更何况大明为天朝上国,到彼国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礼仪及文明这些都是他们求都求不来的,对他们的百姓无异于甘霖普降,圣皇开恩啊!”

第四十一章千金散尽还复来

    崇祯还是第一听见有人把侵略别国说的这么清新脱俗,见朱慈烺已经开始飘了当即敲敲桌子:“身为太子,怎可好高骛远,当下流寇还在肆虐,百姓还食不果腹,怎么能想着侵略远邦。”

    朱慈烺仔细一想还真是,现在说这些有点言之过早,跳下椅子:“那父皇你忙,儿臣告退。”

    崇祯嗯了一声坐下说道:“等你那个统计司研究出什么结果了就送到朕这里,朕也想看看这里面有什么学问。”

    朱慈烺哦了一声:“是,我会催促他们加快统计速度的。父皇儿臣觉得若是百姓得了温饱,一定会想着吃好,杂粮再好也是杂粮,大明还是要想办法获得更多的土地满足百姓丰衣足食的愿望。”

    崇祯嗯了一声:“你退下吧。”

    又转了一趟坤宁宫请安,才回东宫,有时候朱慈烺觉得每天上朝请安真是浪费时间,不过当坐在步撵上摇摇晃晃的走着的时候,他又难得有时间想一下这一天的得失,规划一下下一步该怎么走。

    就像今天,自己确实有点操之过急了,有些东西现在讲出来,真是一点用都没有。

    转头问道:“胖玄那边最近有什么消息么?”

    魏平安连忙说道:“听说正在根据西洋人说的船型制作船模,按照您的要求加入水密隔舱,还根据宫里面的宝船船模复制,那边的船坞太小,造不了海船也正在改造加深扩大,各种造船的工匠还在招募,干木料也在采购,预计半年内就能开工……”

    朱慈烺翻了一个白眼:“把信呈上来,唧唧歪歪一大堆干啥!”

    “是”魏平安连忙到书架上,找到信递给朱慈烺。

    朱慈烺哪里看不出魏平安的小心思,他这是在趁着胖玄不在的时候争宠,不过朱慈烺更喜欢掌握各步骤进展的状况,而不是说个大略,要是魏平安能准确的汇报各种工作的进度百分比朱慈烺也就懒得翻了,可惜他没有这个天赋。

    西洋船型复制船模已经完成,现在正在设计加入水密隔舱,这个可不是简单的设计几个夹板就行了,对于舱室通道,船身结构还有船上桅杆船舵等都要重新设计,特别是舱室改变之后船只的重心改变,欧洲的人是靠图纸靠计算的,而大明的造船匠确需要在船模上进行增减修正。

    两种方法各有优劣,具体用哪一种办法来造船呢?朱慈烺作为大明的皇太子,这个星球上第二有权势的人自然是都要了。

    图纸设计加上船模实航,极大的减少了建造的时候可能出现的问题,再说现在船坞还没有挖好,朱慈烺自然让他们精益求精,顺便多培养一点学徒。

    宫里面郑和带回来的船模还很完整,送进宫里的东西自然都是上好木料打造的工艺品,所以各部件要么镶金镶银,要么檀木楠木,而造船复刻的时候就不能一样画葫芦,一个是造不起,另一个造出来也不一定是飘的。

    而哪个部位选择哪种木料这个就需要老船匠通过经验来判断了,所以对于宝船船模的复制更重要的就是木料的选择。

    船坞还要半年才能建成,为了方便,朱慈烺还特意引入了吨的单位,长宽高各三尺为一吨,跟欧洲的吨相差无几,这第一批船坞改建的都是一千吨级的。

    而以前的船厂造的都是几十吨百多吨的小船,所以与其说是扩大还不如说是重新挖,进度自然慢了。

    胖玄还特意提了朱慈烺让建的木材烘干窑,已经在烤窑准备实验木材干燥效果。

    这个可是大事,能极大缩短木材干燥时间,为下一步大量造船打下基础。

    除了各种好消息,胖玄在后边也说了现在遇到的问题,一个是工匠,去南方招募工匠的人收获不大,北方的工匠只会造小船,希望朱慈烺能帮忙。

    还有一个就是木料,北方已经没有能做桅杆的大树了,欧洲人认为拼接桅杆不够坚硬,不能远航,所以不建议大明使用拼接桅杆,请朱慈烺帮忙解决桅杆木料的问题。

    朱慈烺淡淡的看了看魏平安:“这信为什么没有第一时间送到我的手里?”

    魏平安吓得跪下来,跟了朱慈烺这么久,魏平安自然知道,太子爷越是淡定轻柔的说话,那就表示他越生气,他磕头说道:“太子殿下,这信是昨天到的,您在皇仁堂药局,,等您回来又累了,所以奴婢私自做主放在了那里!”

    朱慈烺敲着桌子:“哦?现在你都能替我做主了是么?”

    魏平安跪伏在地:“奴婢不敢!奴婢不敢!”

    朱慈烺哼了一声:“你还有什么不敢的!给我滚外边跪着!想明白了在进来。”

    魏平安连忙连滚带爬的跑到院子里跪着:“谢太子殿下开恩!”

    朱慈烺转身看了一眼李若琏,李若琏连忙弯腰行礼,朱慈烺:“造船匠缺少的事情你有没有办法解决?”

    李若琏低头想了一下:“殿下,其实江南有很多私人造船厂,他们都是违反大明律的,不如咱们给他们安置一个罪名抓起来,船匠全部送到天津的船厂,这样不就解决了问题。”

    朱慈烺嘴角一扯:“你这个办法很锦衣卫!”

    朱慈烺敲击着椅子,打量了一下李若琏:“嗯,虽然有些……,行吧就这么办,不要罗织罪名,找几个通匪的口碑差的,造船技术好的船厂搞一伙,嗯,还要找没有后台那种,免得朝堂上惹来麻烦,懂了么?”

    李若琏抱拳:“是,只是南镇府司没有诏狱和缉捕之权,臣怕地方上的锦衣卫不配合。”

    朱慈烺又想起了骆养性,这个龟孙怎么没有一点的眼力见!看看人家曹公公,你给我等着!

    不过问题还要解决,正想着呢,外边小太监进来:“太子殿下,刘公公求见。”

    朱慈烺立刻咧嘴笑了,这是钱来了!:“快请!”

    不一会刘若愚跑进来,微笑着拱手:“见过太子殿下,恭喜太子殿下,那郑家的师爷确实会来事,听说太子殿下为其在陛下面前美言,特意送来二十万两银子聊表心意,另外又加购了一千架望远镜和十万两的各种皇家特供商品。”

    朱慈烺哈哈一笑:“好!好!好!果然有钱就是财大气粗,一个管事的师爷就能决定几十万两银子的使用,不错!我还以为这事他的师爷要给郑芝龙送信才能决定呢!”

第四十二章刘大夏和郑和海图

    有了这笔钱朱慈烺感觉自己一下子又活过来了,看了看手里的信这事还有谁比刘若愚有经验么:“老刘有个事想问你,孤这里缺船匠,李若琏建议去江南抓几个通匪和有劣迹的船厂东家,把船匠直接送到天津,你怎么看?”

    刘若愚打量了一下李若琏,一副刚认识他的模样,原本一个正直君子现在怎么也变的这么心黑手狠了,李若琏被看的有点不好意思解释道:“这些人私造海船,本就是违反大明律,我们抓他有理有据,只是怕地方上的官员和锦衣卫不配合。”

    刘若愚微微一笑:“此事简单,刘香余党还在骚扰沿海,据说有人想进京行刺,此事涉及皇家安危,锦衣卫东厂职责所在有侦缉之全权,地方无权干涉,至于地方上的锦衣卫,咱们不是可以让东厂协助么,骆指挥不敢不卖曹公公的面子。”

    朱慈烺点点头:“好!就这么办!先给曹公公送去一批千里镜,勇士营连战连捷有此物必能战力更增!”

    刘若愚抱拳应是,朱慈烺又问道:“你们知道何处能寻得大木?”

    刘若愚摇摇头,李若琏也摇头表示不知道。

    朱慈烺想了一下:“那江南造船大木都是从何处寻来?是了!东南到处都是热带雨林,那里怎么会缺大木头,但是北方上哪去找?”

    面对朱慈烺自问自答刘若愚奇怪的问道:“殿下,何谓‘热带雨林’?”

    朱慈烺摆摆手:“先不管那些,大木大明没有,但是高丽倭国应该有,再不行继续往北虾夷岛库页岛那边多得是!派人先去高丽买!就这样!”

    见朱慈烺已经打定了主意,两人就不在说话。

    解决了这两个问题,朱慈烺继续问道:“海图!还有海图!李若琏你搞到没有?”

    李若琏抱拳说道:“殿下,已经派得力的人去办了,暂时还没有消息!”

    朱慈烺又问魏平安发现他不在:“魏平安!给我滚进来!”

    魏平安连忙跑进来,一脸谄媚的笑着:“太子殿下,您找我?殿下奴婢知道错了……”

    朱慈烺瞪着他:“给我闭嘴,我问你,让你找的海图找到没有?”

    魏平安连忙说道:“殿下已经让人去找了,那边说资料繁杂需要整理。”

    朱慈烺骂道:“这都几天了!你去给我催去!滚,找不到你不用回来了。”

    看着连滚带爬的魏平安,朱慈烺又想起了郑和海图,明史上有一段迷案‘刘大夏火烧郑和海图案’后世对于这事争论很多,直到朱慈烺有一次无意间看到一篇文章。

    上面说《郑和航海图》原名《自宝船厂开船从龙江关出水直抵外国诸番图》,收录在明末学者茅元仪编纂的《武备志》中。此图不仅没有被烧毁,而且一直保存完好。我国海军海洋研究所一直将郑和航海图的研究作为重要课题,且成果丰硕。由朱鉴秋主编的《古今对照郑和航海图》《新编郑和航海图集》《百年郑和研究资料索引》等著作已出版问世。这也清楚地表明,郑和航海图不仅没有被烧毁,而且至今尚在。说刘大夏烧毁了郑和航海图,是无稽之谈。

    朱慈烺特意去图书馆翻看了相关的书籍,还真有,所以烧毁说是站不住脚的。

    而且来到大明之后,通过这些年的生活朱慈烺发现,这个说法本身就有一个逻辑性问题。

    大明宦官跟官宦那是两个群体,他们根本就尿不到一个壶里,郑和作为一个宦官,海图这么重要的东西,不放在皇家内库的藏书馆,去放在兵部?这明显不符合官场逻辑嘛!

    所以很明显即使兵部有,那也是备份,原件内库一定有,兵部的丢不丢不知道,内库的一定没有丢!

    要不然建奴以后修明史的时候,为啥还有描写郑和海图健在的文字。

    而皇家藏书按照大明的惯例一般都会放在文渊阁和皇史宬,并且重要典籍都会抄录备份到金陵皇宫。

    朱慈烺大概记得有谁说过,一个海洋强国的底蕴不是在有多少船,也不是有多高超的造船技术,而是有多少张海图。

    每一张海图,记录的水文资料,都是航海家辛辛苦苦冒着风险一点点收集整理的,这里面不仅有风险更是大把时间的积累。

    朱慈烺看看李若琏:“你去把典兵刘泉喊过来。”

    不一会典兵局郎太监刘泉过来:“拜见太子殿下。”

    朱慈烺嗯了一声:“起来吧,东宫典兵下现在有多少人?”

    刘泉抬头:“殿下,现在典兵有臣为局郎、局丞2人、锦衣卫大汉将军两班二十人负责太子出行仪仗,锦衣千户李若琏部缇骑六百零七人,统计、哨探、监督八百八十四人。”

    朱慈烺愣了一下看了一眼李若琏,李若琏连忙说道:“按照太子殿下要求,锦衣卫派往山西监督统计人员四百五十人,记录防疫军,皇仁堂药局,运输队等运作,往永平派五十人哨探一百缇骑运作矿产,往天津派驻五十人守卫船厂,往江南派出一百人负责采买良种招募匠人,其余人员在各皇店监督护卫,东宫内有锦衣卫缇骑一百人护卫太子殿下安全。”

    其实大明朝太子专属的军队护卫很少,典兵也只是个样子,正常情况下,典兵有负责仪仗的二十人,锦衣卫一百人负责出行安全。

    按照祖制,太子护卫统一由皇城守卫共同担任,无独立卫队。皇城内担负皇帝贴身侍卫的有锦衣卫大汉将军1507人,府军前卫带刀官40人,三千营红盔将军2500人,把总指挥16人,明甲将军502人,把总指挥2人,大汉将军8人,五军营叉刀围子手3000人,把总指挥8人,勋卫散骑舍人无定员,旗手等卫带刀官180人,总共有8300多人。

    设侍卫官6人统领,其中1人管大汉将军及散骑舍人、府军前卫带刀者;1人管五军营叉刀围子手;4人管三千(神枢)营红盔、明甲将军。侍卫官由公、侯、伯、驸马都尉等勋戚担任。平日里当值将军共有数百人,朝夕分别候等在午门外,夜间则司更。五军营叉刀围子手全部在皇城值宿。掌侍卫官实行轮班制,每日一个,掌锦衣卫大汉将军和叉刀手,每日都要值班。宫廷如举行重大活动时,侍卫亲军便按定制部署警卫。

    制定了严格的警卫规章制度,规定:值勤时不许顶替,不得擅离职守,不得拨散队伍,不得过问官员军民奏事,不得索要财物等。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1868/ 第一时间欣赏统计大明最新章节! 作者:怕起重复所写的《统计大明》为转载作品,统计大明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统计大明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统计大明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统计大明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统计大明介绍:
一个强大的帝国必须能提供至少2000项关于国家的统计数据。
如果崇祯对于自己的国家了如指掌,那他的结局一定是另一个模样。统计大明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统计大明,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统计大明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